2024-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水中毒
共找到
24
筆 文章
-
-
2024-08-15 醫療.泌尿腎臟
夏日運動排汗有助於新陳代謝 醫師提醒一狀況恐致急性腎衰竭
24節氣「立秋」過後,全台氣溫仍居高不下,8月至今的熱傷害就診人數很多,衛福部統計高達360人次左右。對於悶熱的天氣,國健署提醒民眾,要注意避免發生中暑,尤其夏日運動時,應掌握「補水3適」原則,可以幫助身體降溫,並防止流汗過多而出現脫水症狀。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不論是室內的有氧舞蹈、瑜伽等,或是室外的健走、慢跑、騎腳踏車及長達數小時的耐力運動如馬拉松、鐵人三項等,都有可能因室內室外的悶熱環境或水分補充不足,造成熱傷害的發生。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在運動健身的同時,要多注意氣溫變化並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身體陷入缺水危機。不少人喜愛夏天運動爆汗的感覺,認為把汗逼出來,有助於瘦身、排毒。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朱柏齡表示,運動排汗有助於新陳代謝,但如果流汗過多、沒有適度補水,身體會處於缺水狀態。人體在缺水情況下,除了溫度調節失衡引發熱傷害,也會因腎臟灌流不足而造成急性腎衰竭。朱柏齡分享,有一位患者因處於悶熱空間,導致滿頭大汗、水分大量流失,又因專注想完成手上的工作,忙起來就忽略喝水,結果身體不適來求診,檢驗出尿毒指數升高,產生急性腎衰竭損傷。另一位長者習慣晨間活動,以為早上外出運動就沒事,可以避開陽光,但是夏天日出早,該名長輩流汗後沒有適時補水,口腔乾燥、心跳加快,緊急就醫治療。朱柏齡強調,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夏天運動要注意定時飲水、控制運動時間、適時休息、避免過度訓練。若在戶外運動,要選擇在陰涼處休息,如果覺得太熱,千萬不要逞強,尤其是出現中暑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補水3適」原則1.適時:戶外活動前1小時先喝水,並分兩階段補充水分;於活動中每15分鐘喝水。2.適度:依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度補充水分,別等到口渴才喝水,口渴代表身體已處於缺水狀態。若活動超過1小時或補水量超過1000㏄,則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的飲料。3.適量:出門前1小時適量慢慢喝下400到600㏄的水,戶外活動中,則每15分鐘飲水200到300㏄;每小時最大飲水量勿超過1500㏄,短時間內攝取過多水分易造成水中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1 焦點.健康知識+
喝水比賽一口氣灌6千C.C.,他竟水中毒抽搐送急診!醫揭每日安全喝水量
多喝水反而出大事變水中毒!一名國三男生在父母公司的春酒聚餐上參加喝水比賽,短時間灌了6000c.c.冷泡茶,雖然拿到6000元現金,但是晚上回家後卻出現頭暈、嘔吐、抽搐,因此送至馬偕兒童醫院急診時意識模糊,經緊急處置並轉至加護病房治療後才化險為夷,並未造成腦部永久性傷害。一口氣灌6000C.C.茶水 頭暈、嘔吐急性水中毒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丁瑋信表示,男孩一下子喝6000C.C.的冷泡茶,但是開水與清淡的茶水中缺乏電解質,短時間內大量飲用,身體水分無法即時排出,導致電解質不平衡。雖然沒立即產生不適,但是餐敘結束後不到5小時,急性低血鈉導致男孩引發神經學症狀,凌晨就因為頭暈、嘔吐等神經學症狀送醫,急診抽血報告結果鈉離子偏低,屬於急性水中毒個案。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趙彥鈞用溺水類比,嚴重急性低血鈉可能造成病人腦部傷害的後遺症,若缺氧時間過久,對腦部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這名男孩經過加護病房的緊急處置與密切觀察,住院一天半後,意識才漸漸恢復。3小時內不要喝超過2公升的水成人腎臟一天最多可排出18公升尿液,因此,3小時內最好不要飲用超過2公升的水。趙彥鈞表示,急性水中毒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心跳減慢、體溫降低、嗜睡、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腦內壓增高等,國外更曾發生過家長逼迫孩喝水造成水中毒死亡的案例。丁瑋信提醒,寶寶在4-6個月接受副食品之前不建議另外喝水,慢慢接觸副食品後,建議以寶寶體重每公斤一天攝取量約20C.C.為標準,由於水分也會來自於食物,仍應掌握「補水而非灌水」的原則,以免導致體內鈉離子快速變化而造成水中毒。
-
2023-09-27 醫療.泌尿腎臟
長期攝護腺肥大忍到差點洗腎 醫師告訴你為何要及早治療
80歲阿伯因腹痛急診,檢查發現下腹部鼓起像山,緊急放置導尿管竟導出1000cc尿液,腎功能很差,快要洗腎了。原來阿伯因行動不便,對於攝護腺肥大導致排尿障礙一直隱忍,覺得可尿出就好,直到快腎衰竭才治療。在導尿管放置兩周後,腎功能才恢復,後來接受攝護腺雷射切除手術,才擺脫導尿管正常排尿。長者常見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攝護腺組織會阻擋膀胱出口,長期會導致頻尿、急尿、夜尿等症狀。到後期攝護腺體積更大,膀胱已無力將尿擠出,會出現排尿困難、尿不乾淨、久站才能尿出,拖太久膀胱會功能退化,造成感染、腎功能受損、血尿、膀胱結石或憩室等併發症,這時即使開刀切除攝護腺,但膀胱及腎功能可能回不去。早期攝護腺肥大症狀輕,可藥物治療,常見藥物包含甲型阻斷劑和5α還原酶抑制劑。甲型阻斷劑可放鬆平滑肌,讓尿道擴大,很快改善排尿障礙,但有降血壓及逆行性射精副作用,可能導致頭暈、摔跤風險,屬「治標」治療;5α還原酶抑制劑藉由降低男性荷爾蒙作用,讓攝護腺體積縮小,逐漸改善攝護腺阻塞情形,屬「治本」治療,但需數個月至一年以上治療才會見效,也會影響性功能。因此有醫師會選擇合併兩種藥物治療,既治標又治本。當攝護腺體積已非常大,或有併發症,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應採手術治療。傳統的經尿道內視鏡電刀切除有健保給付,卻可能有出血、水中毒、逆行性射精等併發症;攝護腺雷射手術可降低出血及水中毒的風險,快速清除多餘的攝護腺,取下的標本也能病理化驗,是成熟的治療方式。其他有水蒸氣消融手術或攝護腺動脈栓塞治療,是利用水蒸氣的高溫或血管攝影注入微粒球,導致攝護腺組織自行壞死脫落,但壞死範圍不易預估,也可能導致疼痛、感染、血尿,甚至剝落的組織阻塞尿道,常需數個月後才完全脫落,症狀才慢慢解除。這類治療方式簡單,對於身體狀況不好,無法接受麻醉及手術的患者,是不錯的治療選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一天喝水超過6800毫升出現「水中毒」!1重點判斷喝水量夠不夠
沒事多喝水,但水喝太多真的會有事。一名女性因臉部及下肢水腫數月,合併頭昏無力及頻尿等症狀,而至腎臟科就醫。一問才發現該患者一晚夜尿高達3次,一天喝水超過6800毫升,確診為俗稱「水中毒」的「低血鈉症」,治療後已恢復健康。該如何判斷喝水量是否過多或太少?書田診所泌尿科副院長洪峻澤表示,可以一日尿量是否平均為2000毫升來評估。一天喝水超過6800毫升出現低血鈉症若體內水分過多,血液中鈉離子濃度降低,水分會往細胞內移動造成細胞腫脹,不注意可能出現低血鈉症,嚴重恐造成生命危險。洪峻澤指出,該患者無排尿疼痛或灼熱等疑似感染症狀,小便也十分順暢,直到問診時才發現,患者因注重養生愛喝水,一天水分攝取超過6800毫升,遠超出建議喝水量1500毫升,造成低血鈉症。確認病患腎臟功能正常後,建議患者立即停止過度喝水,並請患者飲食時適量攝取鹽分,尿量才降至1700毫升。每日喝水約1500毫升就夠 尿量維持2000毫升上下洪峻澤表示,一般人每日喝水約1500毫升即足夠,但喝水量也不是「一成不變」,須考量「天氣冷熱」及「流汗量多寡」決定。一般成人一日尿量應維持在2000毫升上下,超過或不足則需注意是否水分攝取太多或太少。頻尿兩大關鍵在於「排尿次數」及「排尿量」,不能光看其中一個就下判斷。洪峻澤說,一般民眾一次尿量約200至400毫升,有的人尿量多次數少,有的則是尿量少但次數多,每個人不一定。重點應適當排尿,若超過400毫升為憋尿,低於200毫升建議等一陣子再去廁所,避免膀胱無法順利排尿,形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21 養生.聰明飲食
喝太多水會怎麼樣?水中毒會有什麼感覺?一招判斷水喝夠不夠
夏季天氣炎熱,需要時常補充水分以防脫水,不過如果喝太多水會發生什麼事?以下為幾個問題的常見解答。一口氣喝太多水會怎麼樣?喬治城大學內分泌和代謝科主任Joseph G. Verbalis告訴《華盛頓郵報》,當你喝大量水時會發生什麼取決於自身的健康狀況、你當時的活動以及你所說的「太多」的程度。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你會更頻繁地排尿以排出多餘的水分。Verbalis解釋,正常腎臟每小時可釋放多達一夸脫(大約950毫升)的液體。如果你喝得過多,多餘的水分就會滯留在體內,從而導致低血鈉症(或稱水中毒),並可能危害你的健康。輕度低血鈉症幾乎不會引起任何症狀,但更嚴重的情況(當血鈉水平低於130毫當量時)可能會導致腦腫脹和進行性神經系統症狀,包括精神錯亂、迷失方向、癲癇發作、昏迷,有時甚至死亡。何謂低血鈉症(水中毒)?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資料,正常情況下,人體會自動調控水及鈉的平衡,使血漿鈉離子濃度維持在135-145mEq/L範圍內,但若是體內「水太多、鈉太少」,使得鈉離子濃度低於正常範圍,即稱為低血鈉。低血鈉常見症狀:.輕度的低血鈉(
-
2023-07-15 焦點.健康知識+
天氣炎熱多喝水竟也會「水中毒」?醫師解析如何知道身體缺水?運動前中後補水的原則有哪些?
【本文重點】:夏天運動時缺水易導致中暑,但短時間大量飲水會導致低血鈉中毒,也就是水中毒。專家建議運動前、中、後都要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要注意尿液顏色是否過深,過深表示嚴重缺水。此外,運動時應監測流汗量,超過體重的2%,此時缺水會明顯影響運動表現並增加中暑風險。運動超過一小時需補充含有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和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在戶外運動時,要注意適當的飲水量和避免飲用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的飲料。美國傳出一名10歲男童由於天氣炎熱,在一小時內連續喝了6瓶水,將近3公升的水量,事後卻出現中毒現象昏迷,甚至差點因此喪命。夏天運動時水分不足易致中暑,但短時間飲用大量水分又有可能引起低血鈉昏迷,即俗稱的水中毒。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建議,運動前中後都要補水,勿等到口渴才喝水,更別讓若尿液顏色變得像蘋果汁,表示已嚴重缺水。如何知道身體缺水?【貼心提醒】身體需要補水的4大徵兆:•口渴時表示身體已缺水達體重的1-2%,運動時勿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尿液顏色顏色愈深,愈表示缺水嚴重•正常尿液顏色類似檸檬汁,若顏色像蘋果汁,表示已缺水•尿液比重 > 1.020,表示已缺水如何避免運動時因為水分攝取不足而中暑?朱柏齡提醒,運動前、中、後監測身體水分狀況,可在運動時避免中暑風險。缺水和運動量、環境溫溼度、運動時飲水量及流汗量有關,當缺水量大於體重2%時,將明顯影響運動表現及增加中暑風險。如何計算運動時的流汗量?運動時流汗量因個人體質、是否受過訓練、運動量、運動時穿戴裝備及環境溫溼度而異。單位時間流汗量 =「(運動前體重 – 運動後體重) + 運動中飲水量 – 運動時尿量」/運動時間(小時)市售的運動飲料,是否可補充汗水的流失?何時喝運動飲料較健康?朱柏齡解釋,首先要了解汗水成分的含鈉量約30-65mmol/L,正常血液含鈉量為135 mmol/L,汗水含鈉量會因每個人熱適應狀況不同而有差異。當運動超過一小時,需補充含有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以補充能量及汗水中電解質的流失。汗水含有重要的電解質鈉及鉀,大量流汗若只補充水分,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其次,市售運動飲料鈉含量約為20 mmol/L,約為汗水的1/3-2/3,若烈日下劇烈運動大量流汗時,飲用運動飲料比單單飲用白開水,比較不會導致電解質不平衡;但如果流汗量不大時,則喝水或運動飲料則無多大差別,因為人體腎臟可自動調整尿液電解質含量,避免電解質的不平衡。【貼心提醒】戶外運動時飲水注意事項: •運動前1小時飲水 400 - 600 ml(分2次,每次200- 300 ml)•運動中每15分鐘飲水 200–300 ml,並根據天氣、運動量及流汗量調整•運動超過1小時需補充含低濃度碳水化合物及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運動前後量體重,運動後體重減輕量就是缺水量,須補足。•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的飲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2-12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後一半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如何改善與治療?
65歲的王伯伯是一位退休老師,過去身體硬朗並沒有特別的毛病,然而最近這二個月開始發現小便尿流變細,常常要靠下腹出力才能將尿解完,上完廁所不到一個小時又感覺到尿意需要再跑廁所,有時候一個上午就跑了四、五趟廁所!以前晚上頂多起來上一次廁所,最近則是每晚爬起來二到三次讓他相當困擾,因為晚上睡眠被中斷導致白天精神也變得不好,終於下定決心來給看泌尿科。攝護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平時會分泌攝護腺液形成精液的一部分幫助精蟲在射精過程中排出尿道。成年男子的攝護腺大小大概是20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攝護腺的體積也會隨之增加,由於攝護腺的位置就位在膀胱開口跟尿道的交界,一旦攝護腺的體積大到壓迫尿道甚至長進膀胱,就會產生各種下泌尿道症狀。50歲後 一半的男性有攝護腺肥大困擾通常在過了50歲之後,有將近一半的男性會受到攝護腺肥大的困擾,來到80歲之後,攝護腺肥大的盛行率更是高達90%。臨床上我們將攝護腺肥大造成的下泌尿到症狀分為兩類,第一類稱作儲尿症狀包含:頻尿、急尿以及夜尿;第二類則是排尿徵狀像是:尿流變細、解尿中斷、解尿需要出力以及解尿解不乾淨。通常泌尿科醫師會使用一項名為國際攝護腺徵狀評分表(IPSS)的問卷來評估病人攝護腺肥大的嚴重程度。這個問卷會根據上述七項解尿徵狀來打分數:0-7分為輕度,8-19分為中度,20-35分則為重度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的檢查針對攝護腺肥大的病人,醫師一開始會安排的幾項檢查包含:肛門指診、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指數、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量測攝護腺大小以及安排尿流速和餘尿的檢查。肛門指診的目的是為了要排除攝護腺癌的可能性,如果摸到硬塊或是結節就要高度懷疑攝護腺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另外PSA也是一個必要的檢查之一,經由血液PSA檢查,可確認是否罹患攝護腺癌。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可以客觀的告訴病人攝護腺體積的大小。尿流速以及餘尿的檢查則可以幫助醫師判斷攝護腺肥大是否已經造成尿道阻塞,進而使得病人的最大尿流速變慢、餘尿增加。攝護腺肥大的藥物治療目前針對攝護腺肥大有許多的治療方式,泌尿科醫師在評估過後會跟病人討論藥物治療抑或是手術治療。針對攝護腺肥大所引起的下泌尿道症狀的藥物包含傳統的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這類藥物最主要的作用是放鬆膀胱頸,使得膀胱開口的阻力降低。另一類的藥物則是雄性賀爾蒙阻斷劑,這類藥物可以阻斷一種體內讓攝護腺組織增生的酵素,通常在服用四到六個月後攝護腺的體積會逐漸縮小。然而這二種藥物都有各自的副作用,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效果快但無法縮小攝護腺體積,部分病人可能會造成逆行性射精以及姿勢性低血壓的副作用。雄性賀爾蒙阻斷劑需要服用一段時間後才可以觀察到攝護腺體積縮小,有時候對於已經造成排尿障礙的病人緩不濟急。另外,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會降低性慾,因此在服用這兩種藥物之前,醫生必須明確地告知病患藥物的相關副作用。攝護腺肥大的手術治療如果解尿的症狀在藥物治療之後仍然沒有改善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目前全民健保已經將雙極電刀攝護腺刮除納入給付的項目,取代過去使用單極電刀的手術方式,大幅降低術後發生水中毒的機會。然而,針對高風險的族群像是年紀太大、具有心血管疾病,或著曾經發生中風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的病患,若是攝護腺體積太大就不建議使用雙極電刀刮除攝護腺,因為電刀刮除的手術時間較長,會增加出血需要輸血的風險。近期,有許多關於攝護腺肥大的新穎治療方式包括:使用高溫水蒸氣燒灼攝護腺組織(Rezum ®)、透過高壓生理食鹽水分解攝護腺組織(AquaBeam®),抑或是藉由血管攝影術將攝護腺動脈栓塞(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使得攝護腺因缺血而達到體積縮小的功效。但是目前歐洲泌尿科醫學會,美國泌尿科醫學會,以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等,均將這類治療方式視作研究性質的試驗而未將其列為攝護腺肥大的標準治療。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仍然是治療攝護腺肥大最有效的黃金標準。
-
2023-02-07 醫療.眼部
眼鏡行誤用酒精造成女失明 醫師:台灣人這個動作太可怕
台中發生眼鏡行誤將酒精倒入生理食鹽水的瓶子中,造成女顧客右眼幾乎失明的離譜意外,台南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在臉書表示,問題就出在「台灣人都很節儉」,喜歡舊瓶再利用。陳志金說,醫院急診裡偶而都會遇到因為誤用舊瓶裡的液體,造成農藥中毒、漂白水中毒等患者,後遺症都很嚴重,提醒大家如果一定要再利用,記得遵守「撕掉標籤、重新標示、分開存放」3個原則,最好危險的液體還是不要用舊瓶新裝。眼鏡行誤用酒精 造成女失明台中一名女子前往眼鏡行驗光,將取下的隱形眼鏡,放在業者提供的盒子裡,但驗完取回戴上時,眼睛卻一陣刺痛,就醫後發現是化學性灼傷,造成右眼視力剩下0.04,幾乎失明,女子返回眼鏡行理論,業者才告知是員工將酒精放在生理食鹽水的瓶子裡,才會誤放到眼鏡盒子裡,並辯稱因為疫情大家都戴著口罩,才沒有聞出異狀,最後雙方以115萬元賠償和解,但女子的眼睛已難以恢復。遵守3個原則 危險液體不要用舊瓶新裝陳志金表示,在急診或加護病房,經常會遇到誤喝農藥、殺蟲劑、清潔劑、鹼水、漂白水等的病人,有一部分就是因為裝在「飲料瓶」內,被小孩或是老人家誤喝,往往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一時的節省可能遺憾一生。他認為,台灣人生性節儉,有些人會把喝完的飲料瓶或酒瓶留下來再利用,沒有注意到這個可能是一個危險的動作「瓶子上的標籤是『可以喝的』,卻裝了『不能喝的/有毒的』液體,就是具有潛在會被誤喝的風險」。他表示,意外發生後,大家往往會爭論「我在上面有寫字提醒啊」、「喝之前不會聞一下嗎」、「我們家的人都知道這不能喝啊」,但「舊瓶再利用就是一個存在的陷阱,就是等待一個不小心的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來掉入!」因為有可能是看不懂字的小孩或老人,有人喝東西就是拿起來就大口喝,根本不會聞,此外,如果不是住在一起的人,臨時來訪,也很可能誤喝,他提醒,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不要利用舊瓶裝危險液體,如果一定要用,記得:1.撕掉標籤(無法撕掉標籤的容器,例如鋁罐,就不要再利用)2.重新標示(最好在瓶外及蓋子上色,標示要在明顯可見的地方)3.分開存放(擺放的位置,要遠原來可飲用的地方越遠越遠好!不要隨便放在小孩可以接觸的地方)他並表示,過年期間,家裡常常會有外人來訪,更要特別留意,尤其是小孩與老人家,危險的瓶裝液體,也記得收好、甚至鎖好。檢查一下,冰箱裡有沒有藥品、藥水、三秒膠等可能會被誤食或者誤用的東西。
-
2022-12-15 養生.聰明飲食
一天該喝多少水?何時喝有差嗎?營養師教你正確喝水6關鍵
人人都知道,喝水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可曾想過,要怎麼樣喝水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呢?喝太多、喝太少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什麼時候補充水分才是最佳時機呢?茶可以取代開水嗎?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鄭穎倢整理6大QA,教你正確喝水,喝出苗條、健康以及好氣色。Q1:一天該喝多少水?鄭穎倢表示,每日建議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或是用體重計算*30=每日應飲用之總水量,可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預防中暑,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Q2:喝太多水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喝太多水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尤其是鈉)濃度被稀釋。鄭穎倢表示,血清鈉濃度太低稱為低鈉血症,為了平衡細胞內外液的電解質濃度,血液中的水就會滲透進入細胞,造成細胞膨脹以及電解質稀釋。症狀有頭痛、視力模糊、肌肉痙攣、抽蓄,罕見的情形下會死亡。水中毒很罕見,馬拉松選手為了怕脫水喝太多水的時候可能發生,這時候預防方式可以改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同時補充電解質。Q3:喝太少可能造成身體脫水?脫水的原因有腹瀉、嘔吐、發燒、劇烈運動、炎熱天氣、乾燥環境、甚至高海拔都會造成脫水。鄭穎倢表示,口渴是身體需要更多水的訊號,但是口渴機制也有失靈的時候,特別是在激烈運動、嬰兒期、生病或是老年期。輕微到中度脫水的症狀是口腔與皮膚乾燥,疲乏與肌肉衰弱,尿量減少、尿液深黃、頭痛、暈眩。鄭穎倢指出,如果持續脫水,會造成血液溶質濃度上升,血壓下降,心率上升。身體感覺到血液濃度上升、血壓下降,就會啟動一系列保存水分的步驟,例如強迫腎臟保留水分,減少尿量,但同時仍會有其他途徑流失(糞便、皮膚、肺等),如果持續喪失,就會造成腎衰竭、痙攣、精神混亂、昏迷等,嚴重脫水若置之不顧會導致死亡。Q4:每日最佳飲水時機?鄭穎倢說明,國民健康署特提出「喝開水5要訣」的技巧,並謹記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有需要限水的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一、起床一杯水身體一整晚都沒攝取水分,起床後小口分次慢慢喝一杯300-500ml的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二、用餐前後配杯水無論是在家或在外用餐,桌上準備一杯300-500ml的水,餐前或餐後至少半小時分次慢慢喝,取代含糖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三、外出要帶水準備500ml以上的水壺,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隨時補充水分,增加運動時的血液循環,並避免脫水的發生。四、製作提味水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五、1,500的水養成每天喝至少1,500ml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分多次喝、慢慢喝,喝得太急,或一次喝太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Q5:現代人忙碌,時常忘記喝水,或覺得白開水很難喝,寧可喝飲料,對於喝足量的水也有壓力,怎麼辦?白開水是零熱量的最佳飲品,若覺得白開水很難喝,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亦可適度飲用無加糖的氣泡水。鄭穎倢建議,生活中可將一天所需要飲用之水量用水壺裝好,放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得到的位置,經過看到就飲用,就可督促自己將一天飲水的目標達成。除了白開水外,食物當中的水,包含飲料跟湯品可供應最多的水,若以營養來說,牛奶、豆漿相比汽水或含糖飲料富含優質蛋白質及微量元素。Q6:茶可以取代白開水嗎?夏天到底能不能喝冰水呢?鄭穎倢解釋,咖啡和茶含有咖啡因,屬於溫和的利尿劑,每日建議500ml內較不會造成水分不平衡。吃冰可能會讓血管收縮造成頭痛、腸胃消化不良。另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吃冰會讓氣管收縮、氣喘症狀加劇。【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4770】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11-23 焦點.元氣新聞
名言「活得像水一樣」廣為人知 研究稱李小龍因喝太多水而死
「活得像水一樣」是國際著名武打影星李小龍的一句名言,他於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離奇去世,享年32歲。關於他的死因一直眾說紛紜,最近期刊一項研究推測他可能因為喝太多水而死。根據官方報告李小龍的死因為腦水腫,當時醫師推斷可能跟止痛藥引起的過敏反應有關。不過近日西班牙研究團隊在《臨床腎臟期刊》(Clinical Kidney Journal)發表的研究指出,他的腦水腫可能是低血鈉症所致。該研究指李小龍具備多種低鈉血症風險因素,包括他飲用大量液體、吸食大麻(這會增加口渴感)以及其他會降低腎臟功能的因素,例如使用處方藥和酒精,這些因素皆會干擾體內調節水分攝取和排泄的平衡機制。如果過量飲水與尿液排泄不匹配,這可能會導致低鈉血症、腦水腫和數小時內死亡,研究人員認為這與他的死亡時間表一致。換句話說,研究人員認為腎臟無法排出多餘水分導致了李小龍的死亡。研究人員在結論表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李小龍的『活得像水一樣』這句話廣為人知,但過量的水似乎最終要了他的命。」何謂低血鈉症?低血鈉俗稱水中毒,短時間內攝取過量水分,稀釋血液中電解質,造成鈉離子濃度急速下降。過剩的水分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造成細胞水腫,影響腦部運作,雖然機率不高,但有致命的可能。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主治醫師顏宗海曾受訪指出,當血中鈉離子濃度低於135(mEq/L)即為低血鈉症,低血鈉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包括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無力等症狀。但當血鈉濃度低於120(mEq/L),患者可能就會嘔吐、煩躁不安、嗜睡及抽蓄等,嚴重也可能休克死亡。顏宗海說,喝水有意身體健康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要提醒民眾喝水應適量,不過多也不過少,當攝取量不正確,就可能導致身體不適。
-
2022-08-29 焦點.健康知識+
喝水怎樣喝才有效?營養師6大QA教你喝出好氣色
人人都知道,喝水對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可曾想過,要怎麼樣喝水才能真正發揮效果呢?喝太多、喝太少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呢?什麼時候補充水分才是最佳時機呢?茶可以取代開水嗎?夏天喝冰水是禁忌嗎?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鄭穎倢整理6大QA,教你正確喝水,喝出苗條、健康以及好氣色。Q1:一天該喝多少水?鄭穎倢表示,每日建議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或是用體重計算*30=每日應飲用之總水量,可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預防中暑,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Q2:喝太多水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喝太多水造成血液中的電解質(尤其是鈉)濃度被稀釋。鄭穎倢表示,血清鈉濃度太低稱為低鈉血症,為了平衡細胞內外液的電解質濃度,血液中的水就會滲透進入細胞,造成細胞膨脹以及電解質稀釋。症狀有頭痛、視力模糊、肌肉痙攣、抽蓄,罕見的情形下會死亡。水中毒很罕見,馬拉松選手為了怕脫水喝太多水的時候可能發生,這時候預防方式可以改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同時補充電解質。Q3:喝太少可能造成身體脫水?脫水的原因有腹瀉、嘔吐、發燒、劇烈運動、炎熱天氣、乾燥環境、甚至高海拔都會造成脫水。鄭穎倢表示,口渴是身體需要更多水的訊號,但是口渴機制也有失靈的時候,特別是在激烈運動、嬰兒期、生病或是老年期。輕微到中度脫水的症狀是口腔與皮膚乾燥,疲乏與肌肉衰弱,尿量減少、尿液深黃、頭痛、暈眩。鄭穎倢指出,如果持續脫水,會造成血液溶質濃度上升,血壓下降,心率上升。身體感覺到血液濃度上升、血壓下降,就會啟動一系列保存水分的步驟,例如強迫腎臟保留水分,減少尿量,但同時仍會有其他途徑流失(糞便、皮膚、肺等),如果持續喪失,就會造成腎衰竭、痙攣、精神混亂、昏迷等,嚴重脫水若置之不顧會導致死亡。Q4:每日最佳飲水時機?鄭穎倢說明,國民健康署特提出「喝開水5要訣」的技巧,並謹記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有需要限水的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一、起床一杯水身體一整晚都沒攝取水分,起床後小口分次慢慢喝一杯300-500ml的溫開水,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二、用餐前後配杯水無論是在家或在外用餐,桌上準備一杯300-500ml的水,餐前或餐後至少半小時分次慢慢喝,取代含糖飲料,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三、外出要帶水準備500ml以上的水壺,外出運動時隨身攜帶隨時補充水分,增加運動時的血液循環,並避免脫水的發生。四、製作提味水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五、1,500ml的水養成每天喝至少1,500ml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且分多次喝、慢慢喝,喝得太急,或一次喝太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Q5:現代人忙碌,時常忘記喝水,或覺得白開水很難喝,寧可喝飲料,對於喝足量的水也有壓力,怎麼辦?白開水是零熱量的最佳飲品,若覺得白開水很難喝,可在開水中添加少許檸檬片、各種新鮮水果切片等,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亦可適度飲用無加糖的氣泡水。鄭穎倢建議,生活中可將一天所需要飲用之水量用水壺裝好,放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得到的位置,經過看到就飲用,就可督促自己將一天飲水的目標達成。除了白開水外,食物當中的水,包含飲料跟湯品可供應最多的水,若以營養來說,牛奶、豆漿相比汽水或含糖飲料富含優質蛋白質及微量元素。Q6:茶可以取代白開水嗎?夏天到底能不能喝冰水呢?鄭穎倢解釋,咖啡和茶含有咖啡因,屬於溫和的利尿劑,每日建議500ml內較不會造成水分不平衡。吃冰可能會讓血管收縮造成頭痛、腸胃消化不良。另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吃冰會讓氣管收縮、氣喘症狀加劇。【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4770】
-
2022-05-04 養生.聰明飲食
起床就要來一杯 學會喝水才能水啦
炎炎夏日即將來臨,很多人都喜歡來上一杯冰冰的手搖飲,但大家都知道手搖飲的熱量不只會導致肥胖,對糖尿病患而言更是殺手級的破壞者。其實,任何飲料都比不上「水」的解渴,但要怎麼喝水也是有大學問。地球70%是由水組成,而人體也有70%是水做的。身體的每個代謝都需要水分的共同參與,然而「喝水」這件事,卻是生活在都市的我們,時常忽略的事情。「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琅琅上口的一句廣告台詞,感覺喝水的好處很多,但到底喝水有哪些好處?一、喝水是為了避免身體脫水,當身體發生脫水狀況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在炎炎夏日,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就容易中暑,當身體產生脫水現象,會導致血液的黏滯度增加,一旦血液變得濃稠,血壓就容有升高。二、喝水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維持正常代謝及生理機能,比較不容易生病,也能減少對食物的渴望,避免肥胖。三、喝水是緩和緊張情緒的好方法,當精神不濟時,喝一口水也能稍微讓自己提起精神。什麼時候喝水比較好呢?一般建議起床時,先喝半杯溫水,可喚醒休息了一整晚的消化系統,雖然早晨起床,腦袋已開始慢慢甦醒了,但腸胃道還是處在睡眠狀態中,喝了溫水後,不僅能幫助早餐消化,同時能溫暖剛從被窩爬出來的身體,在冬天或寒冷的早晨可以避免感冒的發生。若是比較容易頻尿的人,建議在睡前3至4小時避免喝水,或是減少睡前喝水的量;當激烈運動後,也不宜馬上大量灌水,建議改以小口的方式,將水先含在嘴巴裡,再慢慢喝下去,防止喘氣時喝水造成嗆咳的危險。一般建議成人每天的喝水量,每公斤體重至少30ml,當然喝愈多對身體愈好,但不建議短時間大量飲水,當水分一下子攝取太多,會導致身體的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引發水中毒,因此建議每次飲水量不要超過800ml。要特別提醒的是,對於已經在血液透析的洗腎病友,則需要限制每天的水分攝取量,建議和醫師討論每天的建議飲水量,避免因為水分攝取過多,累積在身體裡排不出去,反而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得不償失。
-
2022-03-10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和茶能不能當水喝?喝太多會水腫、水中毒?營養師教怎麼喝水更健康
喝水不只解渴,也是幫助身體維持正常機能的重要關鍵,許多人疾病纏身,或許就可以檢視是否有飲水不足的問題,但喝水也不是一次喝飽喝滿就好。嫚嫚營養師指出喝水與水分缺乏對身體的差異,並也提醒喝水的正確觀念,以免水有喝像沒喝一樣。 水分充足有利身體運作,健康問題自然少! 嫚嫚營養師表示,水對身體運作相當重要,各細胞、生化反應都仰賴水協助運作,在飲水充足的狀態下,人體才有利正常的代謝廢物、維持正常血循、運送營養物質、調節體溫、維持血量及濃度等,身體正常運作下自然有利健康,也常額外附帶著減重的好處。 喝水對人體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防範泌尿道、生殖道感染,女性在一生當中約有40~50%的機率會出現泌尿、生殖道感染,復發率約20~50%,而男性在進入更年期後,也常見因攝護腺肥大而出現泌尿道感染,喝水有助減少感染機會。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發現飲水有助防範心腦血管疾病,飲水充足者,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機率,遠比不常喝水、飲水不足者來得低。不過也提醒,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繁多,發生與否無法單看飲水,但飲水確實是被觀察到有利防範的重要因素。而反過來看,若長期身體缺水,身體便容易出現上述各種問題,甚至可能出現中暑,日常飲水不足者也容易發生便秘,不論從何者來看都不利健康。營養師解飲水3大迷思:飲料當水喝、水腫、水中毒。 飲料、咖啡、茶當水喝?對於水分充足,許多民眾會認為平時有喝飲料、咖啡、茶,都是液體,也可以補充水分。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這些飲品確實都可以補充水分,不過也會額外攝取到其他物質,例如糖、咖啡因等,若仰賴這些飲料取代水,不是水分不足,就是喝足到每日人體必須攝取量對身體造成負擔。以糖來說,糖被各界專家視為食物中的毒品,容易上癮且有害健康,影響的不只有被稱作「疾病之母」的肥胖,也包括影響血糖波動、也和各種發炎、疾病息息相關。據統計國人肥胖人口已將近半數,正與近年興起的手搖飲、飲食型態改變有關。而咖啡因攝取量建議每日小於300毫克,約每日2~3杯咖啡或5~8杯茶,若攝取過量,可能出現心悸、失眠、亢奮、焦慮等不適。提醒這些飲品日常可喝,但建議適量為佳,且盡量以無糖為主,更避免以各類飲品取代水。 水喝太多會水腫?也有人認為水喝太多會水腫或出現水中毒的情況,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水腫的原因很多,以一般生活型態來看,常見原因如懷孕、經前症候群、久站久坐或缺乏運動等血循不佳、重口味納含量過高、蛋白質攝取過少等,以疾病來看,如腎病症候群、肝硬化、心衰竭、癌症等,部分藥物也可能影響,原因相當多,但不包括喝水,且若是因飲食、血循不良等生活方式不佳所引起,喝水反倒有助改善。若有出現水腫可能代表身體正有某些問題或狀況,當中最常見也最平凡的就是口味偏重,應盡改善為佳。 水喝太多會水中毒?至於水中毒,確實有可能發生,但較為少見,這是在極為不當的飲水方式下會出現的情況,例如運動後直接一次飲用3000-5000c.c的水,一次大量的攝取水分易影響水的電解質平衡、引起低血鈉、水中毒,患者將出現噁心、倦怠、頭痛、頭暈等,嚴重甚至喪命。國外確實曾有馬拉松選手因此喪命的案例傳出過,不過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不必過度擔憂,留意飲水方式即可。水不是有喝就好,營養師教4觀念更有助健康。 良好的飲水習慣,嫚嫚營養師建議,一日飲水量可以自身體重乘以30計算,如體重為50公斤者一日攝取至少約1500c.c,夏季等身體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時提升至乘以40,並且分開時段飲水,一次制在200-300 c.c,ㄧ小時不超過1000ml,避免過量。 許多不習慣喝水的人,一開始會像是為了作功課,將一次飲水量喝光,這除了可能有前述所提到的較少見的低血鈉、水中毒疑慮外,較常出現的問題在於,若一次將一日所需的水分一次補足,身體也會在短時間之內排出,其他時間又沒再喝水,水會幾乎沒參與到身體當中的各機能運作,可說是有喝和沒喝差不多。 另外也注意,避免渴了才喝水,雖然少喝水的人未必會出現口渴,但發現口渴時,身體一般已是處於缺水的狀態,身體機能自然也受影響。提醒飲水除了以水為主,每日應補充足夠的水分,也要適度的進水,如此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水喝太少小心血栓!醫:易中風、心肌梗塞,別渴了才喝水! .別讓身體缺水!醫:喝太少恐增腎衰竭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26 新聞.健康知識+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或許你曾聽過每天要喝八大杯水(一杯為240cc)的說法,這是因為每消耗1大卡熱量約需要1cc的水,故以2000大卡飲食估算,約需八杯水,但實際上,因為我們每天可從食物獲得約1000cc的水。你是否周遭有的朋友幾乎不太喝水,讓你心裏很好奇不是說喝水很重要嗎,這樣也可以嗎?你是否曾看到有的朋友手裡總是拿著一個超大罐子裝的水,走到哪喝到哪,對方還會告訴你每天要喝好幾千cc的水才夠?你是聽過有人因每天喝好幾千cc的水,最後導致水中毒住院?你是否看過新聞報導「某年輕人夜跑中暑,引起橫紋肌溶解」、「某老人家曬太陽未多喝水,引起熱衰竭」等;甚至還有醫生提醒說「水喝太少易引發缺血性中風」!水究竟有什麼重要,為什麼我們非得每天喝它?而到底我們每天該喝多少水才夠?聽說每日要喝八大杯水,如果喝不到八杯水又會怎樣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水這個對身體來說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吧^_^水很重要,不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更是水做的! 在古典名著紅樓夢裏,賈寶玉說道「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事實上,不管女人、男人都是水做的,因為水分是人體最大的組成成分,約占我們體重55~70%。嬰兒是體水含量最高的族群,老人最低,男性(55~63%)則略高於女性(50~60%),所以不僅女人是水做的,男人實際上比女人還「水噹噹」。多喝水多健康,認識水的功能!水和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起並列為人體所需六大營養素,它也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營養素。以一個75公斤的男性為例,各營養素在身體的占比中,水佔了60%(45公斤),剩下的40%中,脂肪佔了一半(15公斤),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加起來佔了另一半(15公斤)。水在人體內扮演很多重要功能,這主要是來自其獨一無二的化學和物理特性。例如水具有極性,所以很多化合物均可溶於水;水的比熱很高,要改變它的狀態需要相當大的熱能,所以水可以調節體溫。下面是水在人體內的一些重要功能:1.調節體溫(散熱、防中暑)我們所攝取的食物熱量只有四成左右能轉化給細胞使用,高達六成都是以熱的型式浪費掉。身體所產生的這些熱會透過心血管系統運送到表皮(也就是皮膚),透過排汗來帶走。每蒸發1公升的汗水,約可從皮膚及附近組織帶走600大卡的熱量。故透過出汗&汗水的蒸發,讓我們可將過高的體熱散掉,避免體溫持續升高而抑制身體酵素系統的作用,也避免了夏天中暑的發生。流汗之所以可以調整體溫是因為當身體熱能增加時,附近組織的水會吸收過剩的熱能,透過皮膚毛孔蒸發掉。由於水的高比熱特性,讓液態的水變成氣態蒸發掉的過程會帶走大量熱能。熱量被帶走溫度自然得以下降,這也是為什麼流汗時,若吹來一陣風,汗水蒸發後會讓我們備感涼爽舒服的原因。夏天常見的「中暑」或「熱衰竭」等問題,講白一點就是身體因無法充分散熱而造成的熱傷害。由於水分是散熱的關鍵,故缺水就成了夏天引起中暑、熱衰竭等問題的主因之一。2.幫助廢物排除由於大部分的人體代謝廢物都是水溶性物質,而即便是脂溶性廢物,也會在肝臟幫助下,轉變成水溶性再藉由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水分可說是人體排除廢物的重要運送媒介。3.其他水對於人體的重要功能.潤滑&避震:水不能被身體所壓縮,所以可作為關節和膝蓋的潤滑液;另外還可作為脊髓和胎兒(羊水)的避震器。.維持細胞機能:水對身體細胞來說非常重要,體水三分之二的是分布在細胞裡。水的存在可產生液體壓力,讓細胞能膨脹起來、成形。另外,水也是很好的溶劑。基本上,細胞生存與執行生理功能所需的氧氣、能量(葡萄糖)及各種營養與材料(如胺基酸、脂肪、各種離子等)都可在細胞內的含水環境中獲得,而細胞代謝廢物的排除也是靠水的幫忙。.維持血液容積:血漿(動脈、靜脈、微血管、淋巴)約佔體重5%,水的存在確保身體可維持適當的血液容積。當脫水2%時血液濃度會升高,脫水至10%時血液容積會明顯減少而導致循環不足。所以夏天也是腦心血管相關疾病好發季節,千萬不可輕忽。.作為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素:水分子的極性構造讓它不僅成為許多化合物的溶劑,也參與了很多生化反應,並成為人體很好的運輸媒介。不僅身體的代謝廢物需要靠水來運送,水溶性的營養素也需要靠水來幫忙。.維持滲透壓、電解質濃度:由於水可以自由進出細胞膜,透過離子和水,讓身體得以控制細胞內外與身體各個區間的水量,和電解質的濃度。高蛋白飲食所減輕的重量中有大半是水!你或許聽過使用吃肉減肥(高蛋白質減肥或無醣飲食),短期內就可減輕好幾公斤體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高蛋白飲食會產生很多蛋白質代謝廢物(如尿素);此外,這類飲食因缺乏醣類使得脂肪無法完全燃燒,而會產生酮體等脂肪代謝廢物…這些來自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廢物都需要靠身體消耗大量水來將它們排除,因此採用此類飲食會產生脫水利尿效果。(要記得人體約有五到六成的水分,60公斤的人隨便脫個5%的水就有3公斤,這也是為什麼體重會減輕很快的原因啊>_<)因此,使用高蛋白飲食減肥,所減輕的體重中有大部分都是水。這也是為什麼體重可能減輕三五公斤,但尺寸的改變看起來卻像只減掉兩三公斤而已。此外,這類減肥飲食在停止使用後,體重很快就會恢復。其實這也不能叫做復胖,因為這可能只是脫水利尿行為停止,水分又回到身體的緣故。到底每天要喝多少水?或許你曾聽過人可以幾週(視身體儲存的脂肪量而定)不吃東西仍可存活,但只要幾天不喝水就會死亡。聽起來感覺水好像比其他營養素還重要,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我們身體或多或少可以儲存一些營養素以備不時之需,但人體並沒有儲存水分的地方,所以只要缺乏時間一長(還是看環境,在沙漠中沒有水可能一天就會死亡)就會導致死亡。認識身體的水分平衡機制!身體水分的來源(攝取量)主要有三:直接喝的水/飲料、食物中的水,以及身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水;消耗水的地方(消耗量)主要有四:皮膚蒸發流失、肺部呼吸流失,尿液排出及糞便排出。基本上,這兩者需維持平衡,也就是每日身體所獲得水分量=排出的水量。Q1.為什麼有些人很少喝水也不會怎樣呢?!或許你曾聽過每天要喝八大杯水(一杯為240cc)的說法,這是因為每消耗1大卡熱量約需要1cc的水,故以2000大卡飲食估算,約需八杯水。但實際上,因為我們每天可從食物獲得約1000cc的水(新鮮食物本身就富含水,水果水分約介於80~90%間,蔬菜多半超過>90%;肉類雖然水分較蔬果少,但也有65~75%間),醣類、蛋白質和脂肪在新陳代謝過程會產生約350cc的水,所以基本上只要每天額外喝入1000cc的水或其他液體,就可滿足身體水分平衡的需求。這裡的1000cc可以是水,或飲料或湯。這也是為什麼你周遭中可能有些朋友,你很少看他們在喝水但卻不會缺水的原因。Q2.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夠?每天的水到底要喝多少,沒有一個絕對的固定值。基本上,我們所需的水量是依照代謝活性與環境而定,但由於環境、飲食生活作息每天都不同,所以所需要的水分也會跟著改變。最簡單的判斷方法視可參考體重而定。嬰幼兒、小孩因新陳代謝較大人高,所以水的需要量比較高:嬰兒每公斤體重約需要110cc的水,兒童則為40cc。影響成年人飲水量最大的因素是環境溫度,例如處在22℃環境下時每公斤體重約需22cc的水,但在38℃時每公斤則需要38cc的水。透過傾聽身體的聲音來調節飲水量!其實你不需要太擔心自己到底水喝得夠不夠,因為我們神奇的身體會自行調節營養素的吸收。以水為例,身體會透過多種荷爾蒙的回饋抑制機制,加上滲透壓感受器等來調控身體水分的平衡。所以你只要用心觀察身體反應,就知道水分夠不夠。你可以透過觀察:A.是否口渴。口渴是人體脫水的第一道警訊,當水分攝取不足時,身體會通知大腦讓你產生喝水的需求。由於人體失去體重1%以上水分就可定義為脫水,但要到脫水1~2%時才會開始感到口渴、疲倦等症狀。所以當你出現口渴症狀時代表身體早已有脫水問題,因此感到口渴時務必盡快補充水分喔。B.排尿次數與尿液顏色。一般而言若有正常飲水的話,4小時約可累積240cc的尿量,故一兩個小時跑一次廁所都算正常,但若整個早上都不想上廁所就代表水可能喝太少了。另外,正常的尿液為淡黃色,若尿色較濃或有惡臭都是水分攝取不足的警訊;反之,若尿色清如水則代表水喝得太多。最後要提醒大家,若在短時間出現水分大量流失,例如在炎熱高溫下長時間活動,或從事激烈或長時間運動(如慢跑)時,除補充適量的水分來預防脫水及中暑等熱傷害外,別忘了也要補充電解質喔。最簡單的電解質補充法為飲用運動飲料或含鹽的番茄汁,或也可以在水中擠些檸檬,加入微量鹽巴來補充鈉鉀氯等離子。 汗水蒸發才能調節體溫!排汗之所以可以調節體溫,關鍵在於汗水的蒸發。所以如果流了很多汗,但汗水是流到臉、頸或背部,或是被衣服吸收掉,而非蒸發掉的話,體熱散掉相當有限,體溫並不會降低太多。所以想要透過流汗降溫,最好的方法是處在通風處,或使用扇子等工具來促進汗水的蒸發,而非拿毛巾猛擦汗水。另外,在潮濕的氣候下,因空氣中含水量已飽和,故汗水較不容易蒸發。這也是為什麼風雨欲來前的濕熱氣候,會較大晴天的乾熱氣候更令人感到悶熱不舒服的原因。在此狀態下,會因汗水無法蒸發,使體溫無法有效降低,而引起急性的熱傷害,也就是中暑。所以在潮濕悶熱的氣候下,更要做好防中暑的措施。例如盡量避免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陽光最強的時候出門;出門時戴帽子、撐傘、穿長袖,避免陽光直接曬到皮膚上使體溫上升;留意水分的補充並盡量讓汗水蒸發掉。而在活動時間較長、較激烈時或流汗過多時,除了補充水分外,還要留意補充鈉、鉀等電解質。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換掉浴室門口的腳踏墊,竟能讓家中產生大改變!日本達人的「家事減法術」,讓8成家事都不用做了
-
2021-11-15 養生.聰明飲食
喝水6000cc可以增肌減脂?靠喝水真能助減肥嗎?
我在前天(2021-11-12)發表茶當水喝是慢性自殺?《最高喝水法》的胡扯,而起因是一位我很讚賞的蔡醫師在臉書推薦一本叫做《最高喝水法》的書。我跟蔡醫師說這本書所傳達的健康資訊是錯誤的,所以後來蔡醫師就刪掉那篇推薦的貼文。在我們的私訊討論中,蔡醫師順便提起一件事。他說:【其實我跟幾位醫師、營養師朋友,最近都注意的一位女醫師「腸道菌減重專家」,她有很多獨樹一格的主張,很受民眾歡迎,但我們是愈看愈覺得奇怪。比如每天必須喝水4000-6000cc有助於減脂,而且不會有喝太多的問題等等。以目前的臨床指引而言,我並沒有看過這樣的建議。】我點擊他附上的連結,看到一個在2021-7-25發表的影片:喝水6000會水中毒?錯!可以輕鬆增肌減脂!。這個影片的長度是7分21秒,而主要的內容是這位網紅女醫師在駁斥另一位網紅男醫師,因為這位男醫師在他自己發表的影片裡說水喝太多會中毒。其實,早在2018年我就發表水喝多了也會中毒,指出「水中毒」是一個千真萬確的醫學現象,只不過我也有說這類案例畢竟是罕見。但不管如何,這個影片真正引起我興趣的部分是「喝水6000可以輕鬆增肌減肥」。尤其是在看到一個觀眾的留言之後,更讓我覺得必須要有所回應。這位觀眾署名Lin,而從他的敘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醫生。雖然他的口氣有點衝,但他所言是針針見血。為了能讓大家看到整個留言,我把它用螢幕照相拷貝如下(紅箭頭是我加上去的,因為要指出跟我有關的那句話)。(註:文章發表後有讀者私底下跟我說手機上看不清圖片裡的字,所以我現在把這個留言拷貝如下:「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在我們醫界佐證是拿自己研究跟自己寫的書出來,我還天真的以為你會拿出期刊內容或是專科權威文章來佐證,看來我醫學院跟執照也都是白念白拿了,我是覺得你只想讓你所謂的學員喝水喝到飽所以就吃得少來達到減肥,至少這種操作您是"第一人",還硬扯短時間大量喝水你怎麼不乾脆扯短時間大量飲水還可能誘發急性青光眼?如果什麼都不懂妳可以先去請教林慶順教授,我相信他能提供你一些協助。我不是來戰的我單純來看笑話而已,畢竟在醫界想替自己站得住腳拿出來的資料是自己研究的人滿少的,最近比較有名的那就是號稱自己是MRNA發明者的馬龍博士了看來是一類人呢。一天喝6000看來我整天尿尿就好診也不用看刀也不用開了,還是你要跟我說頻尿就是你所謂的排毒?」)這個留言裡有提到「我還天真的以為你會拿出期刊內容或是專科權威文章來佐證」,所以我就幫這位網紅女醫師彌補缺陷,找到所有關於「喝水減重」的臨床研究論文,並且把它們列舉在文章的最後,供大家參考。從這幾篇論文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1.沒有任何研究說喝6000cc的水可以減脂或增肌。2.沒有任何研究曾調查過肌肉的增長。3.所有研究都不是讓志願者隨便喝水,而是只能在餐前喝,並且是搭配低熱量飲食。4.喝水的份量絕非6000cc,而是1000cc或以下。5.減重的比例非常有限,尤其是跟沒喝水的對照組相比。還有,請注意,減重並不等於減脂,而減重或減脂都不等於健康。阿拉巴馬大學在2014-3-12發表Debunking water myths: weight loss, calorie burn and more(揭穿水的迷思:減肥、卡路里燃燒等)。它的第二段是:【營養科學助理教授 Beth Kitchin 博士說:「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喝水可以促進減肥;它是那些自我延續的迷思之一。我不是說喝水不好,但只有一項研究表明,喝較多水的人燃燒了一點點額外的卡路里。」韋恩州立大學在2021-4-23發表Do you really need to drink 8 glasses of water a day? An exercise scientist explains why your kidneys say ‘no’(你真的需要每天喝8杯水嗎? 一位運動科學家解釋了為什麼你的腎臟說「不」)。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運動科學系副教授Tamara Hew-Butler博士。她說:「腎臟會在 40 秒內對水份不足和水份過多進行分子調節,以響應水平衡的任何紊亂。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喝的水比身體需要的多時,我們必須立即排出多餘的水。大腦、顱神經和腎臟之間的這種快速協調是比任何手機應用程序或個性化推薦都更加有效和精確。」從這段話就可看出,水喝得越多,小便的次數就會越多。這就跟那個留言裡所說的「一天喝6000看來我整天尿尿就好診也不用看刀也不用開了」,不謀而合。我可以用我的名譽跟你保證,每天喝6000cc的水絕對不會增肌,但肯定會叫你常常跑廁所。年紀輕的人,一天跑個15、6次,年紀大的人,20來次,甚至30次。這樣,當然是可以幫你減掉一些脂。註:有關那個留言裡所說的「號稱自己是MRNA發明者的馬龍博士」,請看mRNA疫苗發明者怒了?後悔打了莫德納?。下面是有關「喝水減重」的臨床研究論文:2008年:Drinking Water Is Associated With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Dieting Women Independent of Diet and Activity(不管是採用何種節食和活動,超重節食女性的減重與喝水有關)2010年:Water consumption increases weight loss during a hypocaloric diet interven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在中老年人低熱量飲食干預期間,喝水會提升減重)2012年:Replacing caloric beverages with water or diet beverages for weight loss in adults: main results of the Choose Healthy Options Consciously Everyday (CHOIC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用水或減重飲料代替熱量飲料以減輕成人體重:每天有意識地健康選擇 (CHOICE) 隨機臨床試驗的主要結果)2014年:The effects of water and non-nutritive sweetened beverages on weight loss during a 12-week weight loss treatment program(在為期 12 週的減重治療計劃中,水和非營養性甜飲料對減重的影響)2015年:Efficacy of water preloading before main meals as a strategy for weight loss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obesity: RCT(主餐前預負荷水作為初級保健肥胖患者減重策略的有效性:隨機對照試驗)2015年:Effects on weight loss in adults of replacing diet beverages with water during a hypoenergetic diet: a randomized, 24-wk clinical trial(在低能量飲食期間用水代替減肥飲料對成年人減重的影響:一項隨機的 24 週臨床試驗)2016年:The effects of water and non-nutritive sweetened beverages o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水和非營養性甜飲料對減重和維持體重的影響:一項隨機臨床試驗)2018年:Effects of replacing diet beverages with water o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 18-month follow-up,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用水代替減肥飲料對減重和維持體重的影響:18 個月隨訪,隨機臨床試驗)原文:喝水6000可以輕鬆增肌減脂?網紅女醫的胡扯
-
2021-06-21 養生.健康瘦身
多喝水助減重,黑咖啡、無糖茶算不算每日水分攝取量呢?減重醫師解答
「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大家都記得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吧?但很多人怕水中毒、怕水腫,甚至覺得自己喝水就會胖,所以都不敢喝水。事實上,多喝水才能消除水腫。 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大家可能不知道,健美選手在上台前一週,每天都會喝下5000到6000 c.c.的水,藉由喝更多水的方式來消除水腫,讓自己的肌肉線條更明顯。 為什麼飲水不足反而會水腫呢?他說明,因為水喝的不夠,身體為了留住水分,下視丘分泌抗利尿激素,反而讓水分滯留在身體中,使水腫更為嚴重。而且多喝水有助於減重計畫的達成,大家千萬別再不喝水了! 多喝水是幫助減重的關鍵!原因為何? 蕭捷健表示,人體的構造中有70%是水分,水是身體的必需物質,體內所有的生化反應都需要水的作用。少喝水最容易引發便秘、腎結石、尿道發炎等健康問題,不可不慎! 此外,水分也會影響體內維生素作用。例如,維他命B是水溶性維他命,如果維他命B沒有辦法正常運作,可能會影響醣類代謝,造成肥胖問題;維他素C則能幫助抗氧化,若飲水量不足,會影響體內抗氧化功能,容易老化。 蕭捷健指出,飲水不足,除了影響體內維生素的運作,導致健康問題頻傳,也會使得老化速度提前、脂肪燃燒趨緩、體重增加快速等。而喝水有那些好處呢?他提到以下幾點: 1. 能提高代謝力:喝水後,能加速體內新陳代謝,透過流汗或排尿,把體內代謝的毒素和廢物排除。 2. 防止便秘:多喝水能促進腸胃蠕動,使糞便軟化而容易排除,改善便秘問題。 3. 增加飽足感:飯前先喝一杯水,能增加飽足感,就能減少後續攝取的飲食量,不會吃得過多。 4. 減少飢餓感:口渴有時會被錯誤解讀為飢餓,因此,適當補充水分可能讓你攝取較少的卡路里。 減重時期,補充水分小秘訣? 蕭捷健表示,一個人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才夠呢?基本上,水分攝取量,會依每個人的年齡、體型、性別、體重、工作性質及氣候,而有不同的建議攝取量。 一般每個人喝水的建議量,就是把體重×30。如果體重是60公斤的話, 每天建議的飲水量就是30×60等於1800c.c.;如果正在進行減重者,會建議把喝水量提高到體重×40,也就是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最好喝下2400c.c.的水分。 許多人習慣渴了才喝,這是錯誤的做法。腎臟平衡水分的功能十分精妙,當身體在短時間內攝取了超過250 cc以上的水分時,腎臟會快速排出一半左右的水分,身體只有吸收到其中一半的水分。 因此,補充水分是有秘訣的,蕭捷健提醒,記得要「慢慢喝」、「分次喝」,不要一次超過250c.c.,水分才能確實的補充到身體裡,才不會一直跑廁所,也才能消除水腫、維持健美體態。 到底能不能以茶、咖啡替代水呢? 蕭捷健分享,他曾看到有專欄提到,茶和咖啡不算水分,因為1杯咖啡會消耗掉3杯水、而1杯茶則會消耗掉2杯水;因此,喝了幾杯茶或咖啡,就要多喝幾杯水來補足。這其實是舊有的觀念,覺得茶和咖啡會造成身體脫水所致。 此外,他還聽說更奇怪的觀念:每天8杯水一定要是白開水,飲料不算水,連無糖的茶和咖啡都不算水。事實上,茶和咖啡確實有「溫和的」利尿作用,但「利尿作用」不代表身體會脫水。 伯明罕大學在一個研究中,找來50位受試者。讓他們在連續50天喝下800 ml的咖啡或水,結果發現,兩組受試者的身體含水量差異非常小。在另外一個研究中發現,每天喝小於6杯的紅茶,身體的含水量幾乎沒有差異。 蕭捷健進一步說明,大家可能會覺得,上述兩個研究太籠統了。我們到底有沒有辦法知道,喝下一定量的咖啡因(如100mg),到底會造成身體排出多少水份呢? 2014年發表於運動科學的文獻,分析整合16篇研究發現,每攝取劑量300毫克咖啡因(相當於1杯大熱美),會多排出105c.c.的尿液。而1杯大熱美的水分約500 c.c.。 喝一杯大熱美攝取了500 c.c.的水份,然後身體多排出105c.c.的尿液,身體還是吸收了400 c.c.的水分,所以不會有咖啡越喝越脫水,除非你只喝咖啡因較高的濃縮咖啡Expresso。 蕭捷健提醒,這說法不是要大家從今天起就可以狂喝茶和咖啡,希望大家能適時放過自己,畢竟開水真的無味,任何東西過與不及都不好,適量攝取真的無礙。而咖啡能促進代謝、茶含抗氧化的兒茶素,缺點是,牙齒會黃! 蜂蜜水、檸檬水、梅子水等調味水,能幫助身體補充水分嗎? 蕭捷健呼籲,任何飲料都能夠幫助身體補充水分,但有可能會影響到減重成效。尤其是,如果調味水裡面含有糖分的話,更會使減重計畫大破功,因為含糖飲料簡直就是減重失敗的元兇之一。 他提醒,有些飲料標榜無糖,讓減重者放心大喝,結果卻換來體重上升。最好的例子是零卡可樂,裡面添加了阿斯巴甜或甜菊糖之類的代糖,代糖雖然不含熱量,但會刺激胰島素分泌,造成脂肪難以燃燒。 蕭捷健提醒,有腎臟和心臟疾病的人,可能每天只能喝1500ml左右的水分;胃不好的人,飯前喝水可能會稀釋胃酸,近而影響到消化,事實上,每個人都不應該在飯後大量喝水。 【延伸閱讀】 游泳減重?別讓飢餓感壞了計畫!專家曝最佳飲食清單疫情居家料理,教你怎麼吃增加抵抗力又健康!不吃早餐能減肥? 營養師警告3隱憂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5-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減少疫苗副作用!疫苗施打前後 營養專家6個提醒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高燒不退,疫苗接種也變熱門。以下是美國營養學家給準備接種疫苗者的飲食建議,讓你在接種前後,減緩副作用,且持續保持身體的能量。1.接種前後避免喝酒,以免加劇副作用。雖然疫苗的副作用不大,但有些人可能會感到疲勞、頭痛、肌肉疼痛、發冷、發燒和噁心。即使少量飲酒也會觸發脫水,進而加劇以上副作用。且如果有脫水或宿醉,很難區分是身體對酒精還是對疫苗的反應。研究也證實,長期攝取過量酒精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反應。2.吃助眠食物,尤其前一天晚上要睡好。充分睡眠可以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發揮最大潛能。要在接種疫苗前提升睡眠品質,也可以從飲食下手。發表在《臨床睡眠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膳食纖維(水果、蔬菜、全穀類、豆類、堅果)吃太少、飽和脂肪和糖類(高脂肉類、奶製品、甜食)吃太多,會導致身體難以修復,睡眠受干擾。反之,較高的纖維攝取量有利深度、高品質睡眠。在這項研究中,吃營養師提供餐點的人,比選擇自行用餐的人更快入睡。如果想在晚餐和睡前吃點心,請選擇新鮮水果和堅果,但盡量在睡前三小時吃完。至於飲料,睡前六小時切勿飲用咖啡因飲料。晚上減少水分攝取,避免不斷跑廁所影響睡眠。3.分時段飲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接種前後,保持身體水分充足是非常重要的事之一。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飲用6-8杯水(240ml/杯),但有運動習慣的人需要更多。建議少量、多次飲用,避免等到口渴才牛飲,身體無法儲存大量水分,會經由排尿流失,短時間攝取過多白開水也可能造成低血鈉症(俗稱水中毒)。建議將飲水時間分成四個時段:起床到早上中段、早上中段到午餐時間、午餐時間到下午中段、下午中段到晚餐時間,每個區塊喝兩杯水,就可分段輕易達到足夠的飲水量。4.捨棄泡麵等加工食品,多吃蔬果全食物。研究顯示,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因為人們減少外出,宅在家反而增加了高鈉、高糖食物的攝取。這類加工食品會導致身體慢性發炎,損害免疫功能。2020年發表在《英國營養雜誌》的一篇文章中,科學家得出結論,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預防COVID-19非常重要。儘管尚未有關於營養對疫苗影響的研究,但事實證明,支持疫苗接種後免疫系統的最佳方法,是優先考慮營養豐富、抗發炎、未經加工的全食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5.預約打疫苗前,務必飲食均衡,預防低血糖發生。雖然暈眩並未被列入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之一,但根據美國CDC得到的報告,多數接種疫苗後的人都有暈眩感。這類暈眩多是由焦慮或注射的疼痛引起,無關疫苗本身。建議在接種前可以吃一些小點心或喝點飲料,減少焦慮發生。另外,低血糖也會引發暈眩感,因此一頓均衡的飲食能預防低血糖發生。最好的血糖調節方法,是將蔬菜、瘦肉蛋白、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健康的脂肪搭配食用。如果預約早上施打,不妨吃點燕麥片、櫛瓜、水果、堅果等,煎蛋、酪梨也是很好的選擇。如果預約下午施打,可以吃一碗穀物粥,小扁豆、藜麥和芝麻糊都不錯。6.提前購買注射疫苗後要吃的食物。有些人在接種疫苗後會感覺到噁心,以防萬一,可事先儲備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湯、香蕉、瓜類、馬鈴薯、椰子水、糙米。此時應避免吃重口味食物,如油炸食品、肉類、酸奶油、含糖食品。接種疫苗後沒有感到噁心,但食欲不振的人,請嘗試每隔幾個小時吃一頓輕食小餐點。營養學家提醒,疫苗的副作用會在幾天內消失,但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務必持續,可以帶來持久的健康益處。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11-13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下另類災情 4個月近30人誤喝消毒液中毒
今年因應疫情,特殊中毒事件爆增。北榮毒物科主任楊振昌今天表示,3到6月就收治20至30名誤喝環境消毒液「次氯酸水」中毒的個案,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呼籲少分裝、妥善保存。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上午舉辦「2020國際中毒防治研究發展研討會」,邀集國內外學者專家討論毒品濫用、特殊中毒及毒蛇咬傷等主題。北榮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今年受到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全民一度瘋搶消毒產品,但消毒環境使用的次氯酸水因透明無色,很多民眾又會分裝到寶特瓶使用,特殊中毒事件也頻傳。楊振昌說,光是今年3到6月間,北榮就收治20到30名誤喝次氯酸水中毒的個案,大多是老人家或孩童,雖然次氯酸水毒性不高,但仍會刺激腸胃道,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加上沒有解毒藥物,只能以症狀治療。遭誤喝的不只次氯酸水,美國甚至傳出以有毒的「甲醇」取代「乙醇」做為酒精消毒液,導致誤用中毒的事件。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國家環境衛生中心毒物學專家魯克(Luke Yip)在會中指出,今年因應疫情,乙醇需求暴增、缺貨,有在地業者竟將有毒的甲醇取代乙醇,甚至有人誤喝導致中毒,4到6月間至少有15人因甲醇中毒送醫。楊振昌解釋,甲醇是工業用酒精,有毒性,過去曾被混入乙醇製成假酒,飲用恐導致身體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導致呼吸困難、失明、休克,嚴重恐致命。楊振昌呼籲,疫情當前,民眾在消毒之餘也應注意安全,尤其消毒液應避免用寶特瓶或其他容器分裝,若真要分裝務必收好,避免老人、小孩誤喝,釀成中毒事件。
-
2020-07-18 新聞.健康知識+
天熱戶外活動小孩喊渴不想走 可能是中暑警訊
在景點常聽到小孩大叫「好熱、好渴,不走了」,家長常以為是耍性子。醫師王士豪說,炎熱天氣下活動,口渴、頭昏、走不動是中暑警訊,尤其小孩更容易中暑,應循序補充水分及鹽分。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理事長、急診醫師王士豪日前到知名景點象鼻岩出遊,當天天氣很熱,體感溫度近44度。他觀察到2個家庭,家長帶著約幼兒園大班至國小一年級的孩子,大人全身遮陽、撐著陽傘,小孩則是短褲短袖、沒有任何遮陽。王士豪當時聽到,一個小孩走到哭,一邊喊著口很渴、沒辦法走,走不動了;但大人硬扯著手要求繼續走。另一個家庭的孩子也喊著「好熱、好累,好渴,不想走了」,身旁的人則堅定鼓勵「加油,快到了」。看在王士豪眼裡,這其實是危險訊號。王士豪說,中暑的初期症狀可能只是頭昏、口很渴、手腳無力、走不動、躁動不安、脾氣暴躁。但如果一旦進展到昏迷,死亡率就大大上升。王士豪說,人體的蓄熱及散熱,不管是輻射或是汗水蒸發,主要都是依靠面積很大的皮膚。只要在氣溫高於攝氏36度環境下激烈活動,又加上缺水、散熱不良,人體的體溫,會因為吸熱遠大於散熱,溫度愈來愈高。必須適度休息、確實遮陽或是補充水分,以免中暑或熱衰竭致命。身體表面積占身體比例愈大的人,如愈小的小孩,因體表面積占身體比例較大,且新陳代謝效率比大人高,體內產熱較快。如果氣溫愈高(體外吸熱多),愈激烈運動(體內產熱多),飲水不足(汗水不足散熱減少),會直接導致身體的蓄熱遠遠大於散熱,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發生中暑。預防之道,王士豪說,氣溫高於36度就不要出門激烈活動、室內要打開冷氣;在豔陽下活動要避免陽光直射皮膚,戴帽、撐傘、薄長袖都可有效降溫;高溫下活動要適時休息,只要活動15至30分鐘,或身體覺得有任何不適、覺得口渴,就要找遮陽處休息並補充水分,直到身體不適消失為止。補充水分也有訣竅,王士豪表示,建議戶外活動前,先喝300至500c.c.水,每15至30分鐘休息時,再補充300c.c.水。因此高溫下戶外活動,3小時內的行程,身上至少要準備容器攜帶2公升的飲用水。但切記飲水循序漸進,不能一下子猛灌好幾公升,以免水中毒。除了補水,也要補充鹽分,鹹餅乾是最方便的幫手。王士豪說,注意身體是否已經飲水充足的指標,只要身體還有流汗,甚至全身汗流浹背,且還會想尿尿,且尿液顏色為透明無色或淺黃,代表喝水充足。相反的,若高溫環境下,一點汗都沒有,尿液顏色非常深,甚至完全沒有尿液,那代表飲水不夠,很危險。
-
2020-07-12 科別.泌尿腎臟
多喝水沒事?醫師提醒飲食少鈉、飲水過量小心水中毒
日頭赤炎炎,要預防中暑,水分補充是一大關鍵,醫師提醒,尤其是老人家、小孩子、戶外工作者,以及肥胖、三高患者,更要留意水分補充。感知不靈敏 老人、小孩易脫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科主任簡立建說,水分不夠會造成脫水,出現疲倦虛弱、暈眩、惡心嘔吐、體溫上升等症狀,老人家、幼童對身體缺水的感知較弱,比較不容易覺得渴,或較不會表達,因此是脫水的高危險群。另外,三高患者也是高危險群,一旦身體缺水,血液濃稠度變高,也會影響血流,易造成血栓,增高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甚至昏倒、休克。尿出烏龍茶色 快喝水、補充電解質要如何判斷身體是否缺水,該趕快補水,有三大徵兆:1.觀察尿液顏色正常尿液應呈淡黃啤酒色,顏色愈濃,水分愈不夠,一旦尿量少,甚至是排不出尿,也代表體內缺水。簡立建建議,戶外工作者最好一、兩個小時就排尿一次,觀察尿液顏色,可大概了解體內水分情況,若呈現烏龍茶色澤,就太深了,要趕快喝水,並適度補充電解質。2.觀察流汗狀況若身體覺得熱又流不出汗,也是缺水的徵兆之一。3.做捏皮試驗捏起手背皮膚,正常狀況下指頭一放開,皮膚應會立即彈回,若仍皺縮沒彈回,代表已嚴重缺水。至於小孩子,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說,若尿布久乾不濕,或哭時沒眼淚,嘴唇乾乾的,都是水分不足,若眼窩、囟門凹陷,更是嚴重缺水。飲食少鈉、飲水過量 小心發生低血鈉「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但喝太多水,也會為身體帶來麻煩,可能導致電解質不平衡,簡立建說,「中庸之道很重要,過猶不及,喝太多太少都是問題。」簡立建說,有些老人家飲食講究減鹽清淡,避免吃太多鈉,炎炎夏日裡擔心脫水,喝水喝過了頭,愈喝愈累,全身虛弱無力,原以為是中暑,被送到醫院才發現是「低血鈉」,即俗稱的「水中毒」,血鈉值只剩125、126mEq/L(正常值為135-145 mEq/L),治療後才恢復正常。鈉離子會隨汗液、尿液排出,夏天裡,戶外工作者、長時間運動的人因身體大量流失水分,血中電解質偏低,若只喝水,沒適度補充電解質,反而會更稀釋,出現頭暈、身體虛弱等「低血鈉」症狀。少量多次喝 牛飲反讓水流失要喝多少水,和體重有很大關係。朱柏齡說,一般情況,可以每公斤體重至少30c.c.水推算,以60公斤為例,一天至少要1800c.c.水,這包括飲料、湯、水果等水分在內。若是戶外工作者、長時間運動,因水分揮發量大,就要再增加。很多人習慣等到口渴才喝水,事實上,口渴時身體已缺水,朱柏齡說,最好少量多次喝,每次喝200、300 c.c.,不要一口氣牛飲1000c.c.。一次灌太多水,腎臟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反加速排尿,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足夠時間送到身體各處。心腎功能差 飲水嚴格控管至於心臟、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喝水更要適度。簡立建建議,可量測尿量,推算喝多少水,若一天排尿量是1200c.c.,加上揮發量,約喝1800 c.c.水,若喝進的遠超過尿出來的,兩、三天下來心臟就會受不了。這類患者應每天量體重,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另外,簡立建提醒,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夜晚入睡前千萬別喝太多水,除了半夜上廁所會干擾睡眠,睡覺平躺時,過多水分可能回流蓄積在心、肺,出現「充血性心臟衰竭」,造成肺水腫、換氣不良,必須坐起來喘氣,否則會覺得呼吸困難。這類患者經常在天快亮時被送到急診室,一定要特別留意喝水量。
-
2020-07-08 科別.泌尿腎臟
水喝多不如會喝水!腎臟科醫師教你「喝水5要點」
天氣一熱,身體就會發出「缺水」的訊號,而夏天容易流汗,讓身體水分減少、血液變得濃稠,很容易就有中風的危險。但很多人常常不記得要「固定喝水」,卻在流汗後一下子狂灌1000cc的水,反而讓腎臟接受到「水太多」的訊號而急著把水排出,變得一樣口渴。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科主任邱炳芳醫師表示,喝進人體的水主要都是靠腎臟來處理,但腎臟處理水的量有限,如果一個健康人一天喝到5000cc,那就有可能水中毒;如果一次很快速的喝1000cc,也會讓腎臟來不及處理而造成負擔,「而且腸胃也沒辦法一下子吸收這麼多的水,肚子會非常不舒服。」而腎臟也有強迫排水的機制,如果很快速又大量的水進入身體,讓腎臟誤以為現在身體水太多,就會啟動強迫排水的機制,避免過多的水量稀釋身體中的電解質;在這種情況下,反而讓身體水分流失更多,導致血液更濃稠、身體更缺水,甚至會脫水。「小口小口喝比較適合。」每次上完廁所就喝水,負擔最小、吸收最好!「排出多少就要喝多少!」書田診所泌尿科特約主治醫師杜元博說,一次的尿量大約是250~300cc左右,同時代表身體流失了250~300cc的水分,等於尿完一次尿,最好也要補充一杯馬克杯的水分。而腎臟製造尿液的速度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快,如果慢的話,1分鐘製造1cc的尿液還在正常範圍,不過平均來說,喝完水之後大概在40分鐘到1小時之間會開始產生尿意,所以簡單來說,一個小時喝一杯馬克杯是最正常的量,可以用「上完廁所後就喝一杯水」來提醒自己要喝水,這樣也最符合腎臟運作的時間。不過如果有運動習慣的人,水量的補充就要增加,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方昱偉說,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好可以喝到3000cc以上,而且不是在運動前、運動後才喝水,而是在運動中就要隨時補充水分,「帶著水瓶,流汗、口渴了就喝一大口,可能100、200cc左右。」天氣熱可以喝冰水嗎?茶、咖啡算不算水分?但在天氣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用飲料代替水分,因為喝冰飲真的比喝水感覺更清涼,也有人習慣用咖啡、茶來代替水量。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則說,茶、咖啡都會刺激腎臟排尿,所以身體的水分會流失,即使有喝茶、喝咖啡,還是要喝足一天所需的水分。至於天氣熱到底能不能喝冰水,成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吳至行說,太冰的水可能會刺激心血管收縮,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人就不太適合。「攝氏10幾度的冰水我覺得都還好,身體的生理反應、收縮程度不大,但應該是以冰箱的攝氏4度做分別,從冰箱拿出來的水,就會引起比較大的生理反射。」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彭溫雅則說,對於腸胃功能比較不好的人來說,喝太冰的水、飲料,可能會造成腸胃蠕動而不舒服,建議可以改用「咬冰塊」來替代。「新鮮的冰塊放在嘴裡,慢慢融化,也可以達到補充水分跟消暑的作用。」喝水五要訣1.上完廁所後就喝一杯300cc的水,小口喝。2.運動「中」也要隨時補充水分,一次喝一口。3.喝完茶、咖啡的人,也要補充差不多份量的水。4.冰水不可以低於攝氏4度,最好是從冰箱拿出後放置室溫回溫一下再喝。5.特別容易口乾舌燥、腸胃不好的人,口渴時可以咬冰塊來補充水分。延伸閱讀:腦中風、痛風樣樣來!水喝不夠從頭到腳都出事
-
2020-07-02 科別.心臟血管
高溫!熱傷害要警覺 心血管患者慎防中風
夏季來臨,桃園、新竹近來高溫超過攝氏35度,在烈日下工作,要格外小心。最近兩周來,桃園及新竹共發生12件熱傷害送醫救治事件。 新竹市政府衛生局建議,出門應注意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若發現身體不適,應採取蔭涼、脫衣、散熱、喝水及送醫等急救5步驟。桃園市衛生局統計,全市近2周有8人因熱傷害緊急送醫。新竹市有3件,新竹縣有1件。熱傷害可分為熱筋攣、熱暈厥、熱衰竭和熱中暑。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江俊宜說,最近有兩名農夫晚上睡覺時,因腳不斷抽筋而就診,就是熱傷害症狀之一。他建議,選擇低糖電解補充液,能避免攝取過多糖分,也比光喝白開水還好,最重要的是適時補充。「有心血管疾病者更須留意!」江俊宜說,天氣炎熱會讓人體溫上升、血液黏著,易造成血栓,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風的風險也增加。一名60歲女病患定期服用降血脂、防血栓藥品,日前在家中無預警脫水、全身無力,右手幾乎癱瘓,經家人緊急送醫,在黃金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目前右手握力恢復約4、5成,算是相當幸運。江俊宜提醒,也不要盲目補充水分,有人因汗流太多,狂灌水導致低血鈉,出現疲倦、頭痛等狀況,引發水中毒。他建議,每個人的排汗量不同,水分補充量也不一樣。一般人每天小便約5次,若發現次數減少,尿量明顯比平常少,就應該需要補充水分。
-
2020-07-02 科別.泌尿腎臟
天氣熱心血管疾病患者留意中風 狂灌水小心水中毒
夏天來臨,近期氣溫節節高升,對在外奔波工作的民眾來說是一大惡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江俊宜指出,最近天氣炎熱,心血管疾病引發中風案例增加,還有不少民眾狂灌水導致水中毒,提醒民眾適當補水即可。桃園市衛生局統計,近2周有8人因熱傷害緊急送醫,熱傷害種類又可分為熱筋攣、熱暈厥、熱衰竭和熱中暑,江俊宜分享,昨天有兩名種田農夫,發現晚上睡覺時腳會不斷抽筋,就診要求開肌肉鬆弛劑,這就屬於熱傷害的症狀之一。他建議,選擇低糖電解補充液,能避免攝取過多糖分,也比光喝白開水還安全,最重要的是適時補充。「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須留意!」江俊宜指出,天氣炎熱會讓人體體溫上升、血液黏著,易造成血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風風險也增加,有名60歲的女病患有心血管疾病,定期服用降血脂、防血栓等藥品,日前在家中無預警脫水、全身無力,右手幾乎癱瘓,家人趕緊將其送醫,在黃金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現在右手握力恢復約4、5成,算是相當幸運。江俊宜說,天氣炎熱也不可盲目補充水分,有民眾擔心汗流太多,狂灌水導致低血鈉,身體出現疲倦、頭痛等狀況,引發水中毒。江俊宜建議,每個人的排汗量不同,因此水分需要補充的也不一樣,可以用監測小便來分辨,每天要小便5次,一次小便需要約200cc,若小便量少、次數不足,就代表水分不夠、需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