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3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毛巾
共找到
541
筆 文章
-
-
2020-02-01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2對夫妻中鏢! 醫:親密接觸 傳染風險極高
國內昨晚確診第十例武漢肺炎病例,是第九例確診個案的丈夫,這是繼國內第五例跟第八例之後,第二對夫妻雙雙確診。醫師表示,夫妻間的親密接觸可能大幅增加傳染機率,被隔離者在兩周的健康監測時間內,先別發生親密行為,在家中也盡可能使用公筷母匙用餐、避免與家人共用毛巾等物品,並減少與家人近距離接觸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控制小組主任黃高彬表示,本土確診的十例當中,第五例與第八例、第九例與第十例是夫妻。其中第十例男子在武漢與親戚一同做生意,親戚們日前經篩檢均呈陰性反應,只有他的妻子確診。經調查,第十例男子表示近日與妻有親密行為,另在我國十例確診病例中,上述四名病例體內病毒量並非最高,但是有最親密接觸,「因此歸納起來,高危險群與他人親密接觸造成傳染的可能性特別高」。黃高彬表示,傳染的可能性高低與感染者體內病毒量、感染者與他人接觸情形均有關,體內病毒量高、與他人近距離接觸、由高處往下噴出飛沫給下風處的人等,傳染他人的機率都會高出許多。
-
2020-01-30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潛伏期就有傳染性?用科學破解武漢肺炎的20個「聽說」
【註】本文轉載自《泛科學PanSci》「20個炎上的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傳言?用科學來破解!」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開始擴散後,隨著日益高張的疫情,各種網路上、群組中流傳的「聽說」也正如火如荼地蔓延。本文蒐集20個關於2019-nCoV的傳言,並以截至2020年1月28日為止的科學文獻、可查證資料試圖回答。防疫如作戰,面對未知的新疾病,需要如履薄冰、心存謹慎;但同時,也別讓恐懼過度盤旋心頭,多一分認識、多一分力量。聽說1”最新研究曝光!武漢肺炎死亡率15%!”這個說法主要來自國內醫師熱心摘錄了Lancet 2020年1月24日發表的研究,並幫大家畫了這個重點:「驚人發現,41例個案中居然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達15%」。不過在1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已提醒大家這樣的詮釋易造成誤解,因為 Lancet 的這份研究對象是針對疫情初期確診的41個「中度以上患者(皆已有肺炎)」,與臨床上仍有許多「不一定有肺炎的輕症患者」顯有不同(例如:台灣確診的前三例個案僅有一例明確有肺炎),故,不應以這41個案例來代表所有感染2019-nCoV的患者。●延伸閱讀:首批研究出爐!關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目前知道什麼事?那,到底2019-nCoV實際的致死率是多少呢?在有比較大規模的監測數據後,致死率大約是維持在3%。這個數字是否會再隨時間變化,仍有待繼續追蹤。聽說2”哈佛流行病專家說武漢肺炎的R0=3.8,是熱核武級別瘟疫。”這個說法來自2020年1月25日哈佛大學公衛學院Dr. Eric Feigl-Ding的twitter貼文,他引用Lancaster大學Jonathan Read等人1月24日發布的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 一個病人在易感染人群中平均能再感染人數)是3.8,並與流感1.28、H1N1 1.48、1918年西班牙流感1.8相比,2019-nCoV的R0是「thermonuclear pandemic level(熱核武器級的流行)」。 這位哈佛專家引用的研究確實存在,但需留意該研究尚未通過同儕審查,必須對該研究論述持保留態度,且R0值的估算受資料品質、數學模型選用影響很大,隨疫情進展R0也是會變動的。依據美國CDC2019年11月出版的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觀點文章,以麻疹為例,在多個研究領域、使用不同模型、不同時期報告的麻疹R0值多達20多個版本,數值範圍是5.4到18;該文作者也慎重提醒,如果不使用相同建模與假設計算R0,並無法公平比較不同時間、不同傳染原的傳染性。做為參考,目前針對2019-nCoV的R0估算,除了3.8的版本,亦有WHO 1.4-2.5、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 2.6等不同版本。聽說3”一個人被感染後,會傳染給身邊的14個人。”這個說法來自網傳武漢醫療人員瑾惠(音)給家人的影片,我們無法驗證影片主角的背景,但如上所提目前各種R0估算版本中,最高的是3.8,這位瑾惠得到的「1人傳染14人」資訊可能高估。然而,在特定條件下,仍有可能出現導致大量感染的「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s)」個案,例如香港SARS疫情期間,至少出現兩起超級傳播者案例,其一為患者利用霧化器給藥治療肺炎時,因為醫院內通風系統老舊與人滿為患而導致院內138人感染;另一例則是在社區住宅中,因排水系統異常,使帶有病原體的汙水產生氣溶膠傳播至其他住戶,最終導致329人被感染。因此,與其擔憂患者或病毒的傳染力,更應該在疫情擴大前,確保醫護環境與汙水處理,並未過於老舊或異常。聽說4”因為是SARS的進化病毒,武漢肺炎已由WHO定名為SARI”如果搜尋WHO的相關文件,還真的會發現「SARI」(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這個名詞,例如這份《WHO surveillance case definitions for ILI and SARI》…… 但,等等,這份文件出產年份居然是2014年,難不成六年前就預知會有這波疫情預先命好名!? 當然不是啦,SARI其實是指「需要住院的肺炎」,可能由多種病原引起,而不是特定指本次疫情的主角新型冠狀病毒,疾管署也有發新聞稿澄清了哦!聽說5”武漢肺炎比SARS更強,潛伏期更長!”傳染途徑、病毒接受劑量、個案免疫狀況都有可能影響潛伏期長短,一般來說SARS的潛伏期是2-7天,最長可達10天以上。(實際上SARS期間各國回報的潛伏期最小/大值、中位數都略有不同,有興趣了解細節可看這份WHO文件的Table 1。)那2019-nCoV的潛伏期有比較長嗎?其實差不多。依據2020年1月27日WHO的疫情報告P6,目前估算為2-10天;但因疫情進展中,WHO也強調這個數字會依新的數字追蹤調整。聽說6”與SARS不同,武漢肺炎潛伏期就有傳染性!”SARS病患多數情況下的確要到潛伏期結束、有發燒或咳嗽等症狀了才會傳染給他人。那感染2019-nCoV的病患呢?早在潛伏期就有傳染性嗎?答案是:目前「尚無」官方研究或報告可證實。目前僅有的依據,是來自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1月26日記者會逐字稿的一句話,該會主任馬曉偉提到:「從觀察情況看潛伏期也具有傳染性」。須待更多研究報告資料公布,才能更確切地了解。聽說7”有患者從感染到發病到死亡,體溫都正常⋯⋯所以量體溫查不出來!”很難得,這是正確的。依據2020年1月24日發表在Lancet的這篇研究,其調查的患者中有發燒(溫度>37.3度)的比例佔98%,已確診但未發燒者確實存在;同天發布在Lancet的另篇研究也證實有「無症狀」但確診已感染2019-nCoV的患者。也正因為只量體溫會有漏網之魚,因此疾管署有持續調整通報定義(臨床條件(一)中發燒原本是必要條件,現已放寬),且通報定義除了臨床條件,也包含檢驗條件、流行病學條件等。聽說8”別以為戰勝過一次SARS就不用怕,當年SARS消失不是因為被消滅或治癒,主要是氣温因素。”SARS至今的確「沒有」已證實療效的特效藥物或疫苗,臨床上多採支持性療法(給予氧氣、保守的靜脈輸液等)協助病人痊癒。 至於氣溫因素,回顧SARS疫情,主要發生在北半球,首例個案出現在2002年11月、最後一例在2003年7月,似乎氣溫由寒至暖、整體疫情逐漸趨緩;2006年的這篇研究指出SARS每日發生數在「氣溫低時」比「氣溫高時」多18.18倍,但細究其原因,除了氣溫有影響外,也與流行日變長較多人具 SARS 抗體;醫院內重症患者比例;以及醫院內疾病管制措施成效有關。●延伸閱讀:17年前的歷史瘟疫:當年 SARS 疫情爆發時,發生了什麼事?此外,疫情控制也絕對與世界各國有無進行適當感控措施有關,若想了解WHO官方對SARS疫情終止的詮釋,可參考WPRO出版的《SARS : how a global epidemic was stopped》。聽說9”武漢肺炎跟SARS一樣,都來自蝙蝠!”again,作為新病毒,我們對2019-nCoV的最初動物宿主還沒有實證資料可確認;而SARS病毒的最初動物宿主,在疫情發生十數個年頭後的2018年,的確已藉由在Nature發表的這份研究證實來自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又稱菊頭蝠)。由於目前初始多起病例與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高度相關,因此有研究建議應管制野生肉品食用與貿易,對於個人也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禽鳥。聽說10”病毒除了從動物傳人、也會動物傳動物,家裡有寵物的小心!”目前普遍認為2019-nCoV與SARS病毒類似,是由最初動物宿主傳給中間動物宿主,再傳給人類,再進入人傳人階段。雖然尚未證實最初/中間動物宿主為何,但針對貓狗等寵物的患病風險,2020年1月28日WHO已公開說明,目前無任何證據顯示有寵物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若有擔心,與寵物接觸後用肥皂洗手是多種傳染病通用的預防方式。聽說11”比武漢肺炎更危險!美四個月內1500萬人染流感,2萬人死亡!”這個說法來自2020年1月25日Insider的文章,其呼籲,對多數美國人來說流感比2019-nCoV更具威脅。本文不評論流感 vs 2019-nCoV誰更危險、更該被關注(其為不同判准不同觀點),單就數據做確認:依美國CDC官網,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18日預測的流感疫情如下:與傳言數字相仿,但須留意,在美國多數地區流感「並非」應通報疾病,所以美國CDC無法準確知道疫情人數,而是透過實驗室確認的流感住院率,用數學模型估算。因此,所估計的疫情數是採區間呈現,也會再隨時間、疫情進展變動。聽說12”武漢肺炎目前只獲得空氣傳播的證據,不能確定是否還有其它途徑。”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是新病毒,相關研究尚少,但大部分人類冠狀病毒是以「接觸傳染」、「飛沫傳染」為主,而不是傳言寫的「空氣傳染」。飛沫傳染通常透過咳嗽等將病毒傳染給他人,是近距離傳染(約2公尺內);空氣傳染的病原可在空氣中飄浮、可傳染的距離能更遠,例如麻疹病毒可透過飛沫與空氣傳染,水痘病毒則可透過接觸、飛沫與空氣傳染,導致學校或家庭若有兒童感染時,則很容易引發群聚感染。不同傳染途徑,預防措施也不同,詳細說明可看前台灣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教授2020年1月23日在官方QA的回答。聽說13”戴口罩已經防護不了⋯⋯眼角膜也會傳染。”如上述,冠狀病毒多屬接觸或飛沫傳染,與患者共用毛巾等直接與間接接觸行為有可能碰到病毒,而手摸到沾有病毒的物品後再觸及口、鼻、眼,是有可能讓病毒進入身體而感染的。也因此,美國CDC的2019-nCoV預防建議有提醒要「勤洗手」、「尚未洗手時,避免碰觸口、鼻、眼」;同時,注意咳嗽禮節、戴口罩仍是預防飛沫傳染的主要方式,皆應並重。聽說14”既然可能透過眼睛感染,要準備護目鏡嗎?”這個說法主要源自確診感染2019-nCoV的北大第一醫院呼吸內科王廣發主任2020年1月22日微博貼文,其推測自己是因接觸患者時未配戴護目鏡而感染;但王廣發於1月23日有進一步澄清,「需要護目鏡」是針對處理疫情的醫師,而非給一般民眾的建議。 這個建議與WHO、美國CDC、我國疾管署相同,護目鏡眼部保護是出現在臨床暫行指引、給會接觸到患者的醫護人員的建議、給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建議中,而非屬給一般民眾的預防建議。聽說15”抗感冒也抗新型肺炎,醫師主張大量吃維他命C”這個說法主要源自香港星島日報2020年1月23日的報導,但大概是被很多人抗議已下架了,我國疾管署也已於1月24日發布澄清稿闢謠。不過長期以來,關於維生素C的效果一直是藥理與營養的熱門研究主題,例如透過靜脈注射高劑量維生素C來破壞癌細胞,但對普通感冒來說,一則統計了29306名受試者的回顧性研究指出,服用維生素C的補充劑並無法減少一般大眾的發病率,對能否減緩症狀也尚無定論。此外,將維生素C作為預防或治療 2019-nCoV 的論點仍缺乏科學根據。聽說16”乙酸(白醋)對武漢病毒有效!”目前2019-nCoV無實證有效的治療藥物,當然,也沒有任何食物被證實有療效。至於⋯⋯如果是想拿來消毒、預防感染,不論食用白醋或工業用乙酸都請別用。消毒手,依WHO建議可用乙醇(酒精)搓手液;消毒環境,依疾管署建議,一般環境如廚房可用1:100稀釋漂白水(500 ppm),浴室或馬桶可用1:10稀釋漂白水(5000 ppm)。若是醫療機構內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毒作業,就請看更複雜的疾管署指引了。聽說17”武漢病毒56℃就會被殺死,治療方式很簡單,到蒸氣室呆30分鐘”2020年1月23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第三版的確提到「病毒對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但請注意,這是指消毒方式,而非治療方式。 當病毒在環境中,用上述方式消毒是可以的;但當病毒已在體內,上述方式皆無法用來治療,且會對人體產生明顯危害。例如部分蒸氣室或烤箱雖然溫度可逾60℃以上,但人體體溫上升時的自然排汗散熱,仍會使體溫維持恆定,在維持健康的狀況下,不可能將人體加熱到56℃,因此透過高溫蒸氣室或烤箱,絕不可能清除體內病毒。而體外病毒等飛沫的清潔,僅須正常使用肥皂、沐浴乳等正常清潔方式即可。詳情也可參考1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的說明。聽說18”武漢病毒56℃就會被殺死,因此碗筷定期煮一煮,煮沸到100℃其它病毒也殺死了。食物要吃煮熟的。”依WHO的說明,即使在疫情爆發地區,只要有煮熟、端盛時留意環境清潔,食用肉類的確也是安全的。不過,碗筷需用56℃熱水燙過30分鐘以上,或煮沸數秒,也可利用紫外光或一般清潔劑洗滌,其實就已足夠殺死冠狀病毒。愛做菜的作者OS:多提醒一下,這類清潔消毒法並非適用所有病原體。冠狀病毒因為是一種具有外套膜(envelop)的病毒,利用加熱、酸、乾燥、清潔劑與各類有機溶劑可以輕易破壞外套膜(這類病毒在胃中也會因胃酸的強酸而迅速消滅);但對於無外套膜的病毒,如腸病毒,則僅能使用加熱、紫外線來清潔餐具,或使用含氯消毒劑清潔環境。聽說19”壞消息,病毒已發生第二代變異,傳染機率爆發性成長!”依據WHO 2020年1月26日的疫情報告P5,WHO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證據顯示病毒已變異,並表示更多資訊的確認須待中國大陸官方提供更多資料。聽說20”好消息,疫苗出來啦!中國科學家已讀取全部基因序,製出高效試劑⋯⋯將病毒抗原基因切取出來,用轉基因手段培養人體組織,獲取抗性藥物!”萬用回答上場:目前2019-nCoV「尚無」實證有效的疫苗與專治藥物。本次疫情爆發後,中國大陸的科學家的確迅速分離病毒並公開基因定序,使各國藥廠可以製作篩檢用試劑盒。不過,試劑盒是用在「診斷是否感染2019-nCoV」,而不是預防用疫苗,也不是治療用藥。 但,縱使研發疫苗與藥物之路遙,多國已動身啟程:美國NIH NIAID(國衛院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Dr. Fauci等2020年1月23日在JAMA Viewpoint 的文章表示,相關研究人員正探索廣效(broad-spectrum)抗病毒藥物用於2019-nCoV的可能,也調整用於SARS、MERS疫苗的方法,加快2019-nCoV候選疫苗開發,最短三個月內完成早期人體試驗準備;中國衛健委在2020年1月26日記者會表示已成立國家科研攻關專家組負責疫苗研發,並與WHO討論分享生物資料以加速推進;我國疾管署在2020年1月27日記者會表示正培養研發疫苗用的病毒,國衛院則與NIAID意見雷同,認為開發廣效抗病毒藥物能在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發生時,提供罹病者最快的第一線治療。最後仍要提醒,2019-nCoV是新病毒,相關資訊皆會隨疫情發展、新出爐研究而變化,國內最新資訊請追蹤疾管署官網,國際最新資訊請追蹤WHO官網、美國CDC、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學期刊 The Lancet等。當疫情還在蔓延時,多一點認識就少一點恐懼。Keep calm and carry on. 本文感謝:g0v開源專案《真的假的》謠言資料庫,讓我們得以了解近期有哪些流傳中的「聽說」。
-
2020-01-28 新聞.健康知識+
躲武漢肺炎不出門 宅在家的你做好「居家消毒」了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處在爬坡期,隨著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的不斷刷新,外出戴口罩、盡量少出門等預防措施,已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但如果偶爾需要外出,回家後該如何做好消毒?怎樣做好家庭的“預防性消毒”?《生命時報》邀請正在武漢支援抗擊疫情的吳安華教授為你解答。外出回家後如何消毒?從外面回家,衣物、雙手、手機、帶回的物品上均可攜帶有害微生物,回家後要做好5件事: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丟棄,放入垃圾袋中,並往垃圾袋內噴灑適量醫用酒精,密封處理。對手機、鑰匙進行消毒,可用醫用酒精噴灑,然後用紙巾擦拭。將帶回家的物品,用酒精進行噴灑消毒或清洗。將脫下的衣物放在窗口處,並打開窗戶通風。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時洗手,將手腕、手背、手心、手指縫等處搓洗30秒左右,注意一定要用流動的水沖洗,並用紙巾將手擦乾。怎樣進行家庭“ 預防性消毒 ”?做好家庭的預防性消毒,主要包括空氣消毒、物品消毒、手和皮膚的消毒三個方面。空氣消毒空氣消毒專業性較強,所用消毒劑包括過氧化氫、過氧乙酸、二氧化氯,在消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普通家庭用以下兩種方式即可:每日打開門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這是最好的辦法。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使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注意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物品消毒做好清潔最重要,必要時進行消毒。推薦熱水浸泡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在56℃環境下30分鐘即可滅活,也可以煮沸消毒10分鐘,或用含氯類消毒劑如84消毒液進行消毒。使用消毒劑消毒時,務必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正確配置,並避免兒童接觸。 物品 消毒劑 消毒時長 每天次數 注意事項 地面、桌面、開關、門把手、熱水壺、坐便器、床頭櫃等 用含有效氯250~500毫克/升的消毒液擦拭 不少於15分鐘 至少1次 消毒後用清水擦拭 毛巾、衣物、被罩等織物 用250 毫克/升 ~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浸泡 1小時 毛巾一天一洗,衣物勤洗 盡量高溫烘乾 水杯、茶杯、餐具 漂白粉、高錳酸鉀 浸泡15~30分鐘,或用水煮沸15分鐘 用後隨時消毒消毒後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手和皮膚的消毒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即可,必要時使用酒精、異丙醇、洗必泰醇溶液、碘伏等消毒劑進行擦洗。怎樣選擇消毒劑?常用消毒劑有:●含氯消毒劑:一般有效氯5%,常規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釋後,即為有效氯500毫克/升。●75%乙醇消毒液(酒精):直接使用。●日常家居類消毒劑:按產品標籤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含溴消毒劑(二溴海因):與84消毒液類似,需按說明書進行配製,適用於物體表面的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片:需按說明書進行配製,一般1片兌水1升。●季銨鹽類消毒劑:和清水稀釋後,可用於浸泡衣物,消毒地面等。以上消毒劑對桌面、地面等物體表面,均可起到消毒的作用。其中含氯消毒劑、含溴消毒劑(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消毒片為高效消毒劑,有一定的腐蝕性和漂白性,有色紡織物、金屬器具的消毒不建議使用。季銨鹽類消毒劑、75%乙醇(酒精)為中低效消毒劑,對皮膚刺激性較低,但短時間往往不能殺死抗力較強的病毒。多數家用消毒劑需要稀釋後才可以使用,應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配製,建議按需配製,現配現用。再次強調,消毒劑應放置於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消毒劑如何使用?浸泡:餐飲具、毛巾、擦布、衣物、小型玩具等建議使用浸泡消毒。擦拭:門把手、桌面、盥洗台、浴缸、馬桶表面等建議使用擦拭消毒,並確保擦拭後,其表面存在肉眼可辨識的濕潤狀態。傾覆:嘔吐物、腹瀉物、體液、血液等,可以使用消毒粉劑傾覆吸收再打掃清理。噴灑:適用於浴缸表面等較大面積區域或物品的快速消毒。熏蒸:一般用於空氣消毒。消毒時需做好哪些防護?即便是中低效消毒劑,也可引起刺激和過敏反應,在進行消毒時,要做好個人防護。配置消毒液及消毒時,可以佩戴乳膠或丁腈材質的手套、防水圍裙(或穿長袖雨衣)、佩戴口罩等,以減少不必要的接觸。消毒液現用現配,配後久放易失效。消毒作業後,需使用清水對消毒物品進行擦拭,以去除殘留的消毒劑。洗衣服時如果使用了消毒劑,要用清水多漂洗幾遍。消毒劑應保存在乾燥、避光、通風的環境下,同時避免兒童接觸。含氯消毒劑用於哪些部位?含氯消毒液一般針對物體表面和衣物進行消毒,對皮膚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觸原液。消毒劑越濃越好嗎?消毒劑有一定毒副作用,濃度過高會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時間久了可導致器官和組織變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使用前必須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配製相應濃度的消毒液。消毒劑能否混用?不能,尤其是潔廁靈和含氯消毒液,以免因氯氣中毒導致咳嗽、胸悶,甚至呼吸困難。需進行消毒的範圍和重點區域室內各個角落,如牆角、櫥櫃,甚至空氣中都可能存有微生物,需要做到全方位清潔。重點消毒的區域,包括浴廁、地面、家具、門把手、餐具等需要密集接觸的地方。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20-01-26 橘世代.健康橘
不可忽視的熟齡肌少症 利用「2」指 教你如何看肌力
你有肌少症嗎?有體衰的情況嗎?專家教你可透過3個檢測,快速了解是否有肌肉流失、衰弱的情況,並藉由運動及飲食改善。肌肉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而身體衰弱也和肌力的流失息息相關,增加跌倒、失能的風險。台灣衰弱症盛行率7.8%,衰弱前期則高達50.8%;肌少症的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台大醫院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衰弱症前期徵兆可能出現感覺疲憊、腰痠背痛、駝背、活動量低、體重減輕、莫名腿軟、走路不穩健等,若未加改善,可能造成未來長期臥床的嚴重後果。可以透過3個快速方法檢測:一、體重非計畫性減輕測量體重是最初步、簡單的檢測方法。65歲以上銀髮族若在在非計畫性減重的情況下,體重在半年內減輕5%或3公斤,就要留意可能有衰弱或其他疾病傾向。二、小腿圍別太細雖然很多人都希望小腿可以看來又細又長,但小腿皮下脂肪較少,與肌肉量呈正相關,若是太細則是警訊,小於以下標準便要注意。男性:小腿圍34公分。女性:小腿圍33公分。量測方法為坐在椅子上,腳放鬆踩在地板,大、小腿呈現90度,由他人用量尺測量小腿最粗的位置即可。或是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圈不起來,表示肌肉流失的風險較低;若是圈起來還有空隙,表示風險較高。詹鼎正說,65歲之後每年會流失1%至2%的肌肉量,但如果肌肉因老化或缺乏身體活動而減少,將影響生病痊癒的能力。三、由握力看肌力詹鼎正表示,握力與其他身體部位的肌肉力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低握力也是患者預後不良的有力預測指標,例如住院時間較長、功能不足、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和死亡質量皆會較差等。男性:握力26公斤。女性:握力18公斤。沒有握力儀的話也可以利用開寶特瓶瓶蓋、開罐頭瓶蓋或扭毛巾來進行檢測,若有打不開或很辛苦、費力的情況就要當心了。若是上述的檢測方法發現自己低於標準,最好到醫療院所進行精密的檢測,以預防肌少症和衰弱症上身。但詹鼎正表示,肌少、衰弱無藥物可醫治,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改善、延緩。維持肌肉量、預防肌肉流失需要蛋白質,可多攝取如雞蛋、雞肉、牛肉、豬肉、黃豆製品、乳品、核桃等。運動則最好兼顧有氧與阻抗運動,因此除慢跑、游泳、騎單車等有氧運動外,應搭配舉啞鈴、彈力帶等阻抗運動。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7 科別.皮膚
冬季癢好困擾?十大撇步報你知
一到冬天身體就奇癢無比?「冬季癢」是種典型的季節性皮膚疾病,也就是乾燥性皮膚炎或缺脂性濕疹。冬天因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易缺乏油、水分,加上血液循環變差,也會影響皮膚代謝及免疫機能,使冬季癢容易發作。其好發部位主要在小腿前側,或四肢、腹部、背部等處,起初皮膚粗糙脫屑、有搔癢感,接著會有龜裂發紅隆起(丘疹)的現象;甚至最後細菌可能會從皮膚裂痕處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這種奇癢難耐的劇烈不適感,會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很大困擾,不自覺抓不停,就連睡眠都會因此遭受影響,到底如何才能避免或改善如此惱人的症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教你十大撇步,讓你輕鬆遠離冬季癢煩惱!預防六大招1. 最內層穿棉質衣皮膚易乾癢者,對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天氣冷要多穿幾件衣服的時候,最內層建議穿刺激性低、透氣度佳的棉質衣服,避免毛料、尼龍等材質的服裝直接接觸或摩擦皮膚,以減少刺激及敏感機會。2. 洗澡不要洗太久、水太熱有冬季癢問題的人,洗澡採淋浴方式、不宜泡澡,也不宜洗過久。水溫建議較體溫略高、帶溫熱感;使用不含皂性成分的沐浴乳,避免因過度清潔帶走皮膚油脂,使症狀惡化。若冬季癢問題十分嚴重者,冬天可考慮每隔兩天洗一次澡即可。3. 暫時停止去角質冬季癢患者冬天不宜用磨砂膏去角質,或用含果酸、A酸等酸性成分的保養品。使用毛巾、浴巾時也不能用力搓皮膚,以免刺激脆弱、受損的角質,加劇乾裂、脫屑及發炎等情況。4. 泡湯時間勿過久一般人冬天泡澡約5~10分鐘即可,泡溫泉則每3~4分鐘起身休息,溫度同樣較體溫略高即可。泡溫泉後先沖水,以免化學物質殘留刺激皮膚,再擦乳液保濕,而硫磺泉抑制油脂分泌功能強,易讓皮膚更乾,冬季癢患者應避免。5. 避開過敏原冬季癢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生活作息,並且要避開過敏原。盡量避免到裝修中的房子,因為甲醛等刺激性的揮發性化學物質,容易導致過敏。蝦蟹類寒性食物是常見過敏原須忌口,若不清楚自己的過敏原是哪些,則建議做功能醫學224項全套急慢性過敏原檢測,了解會引起自己過敏的因素,才能有效從日常生活中防範。6. 補充好的油脂、花青素抗發炎有冬季癢症狀的人可以多多補充omega-3、原花青素OPC。Omega-3是好的油脂,有抗發炎抑制過敏的效果,可補充魚油,或從亞麻籽油、核桃、胡桃、鮭魚、鯖魚、沙丁魚、鯡魚中攝取;也可補充原花青素OPC(葡萄籽類),它是抗氧化、抗自由基的成分,或白藜蘆醇也是好的抗氧化保健品選擇,搭配膠原蛋白更佳。緩解四大招1. 忌食刺激性食物皮膚敏感、發炎時,應忌食辛辣口味、帶殼海鮮,如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此外,也不宜喝酒,以免增加血液、皮膚中的過敏物質組織胺釋放,讓症狀變更嚴重。2. 不宜自行擦成藥有些人會買含抗生素、抗菌劑等成分的複方藥膏,或用含薄荷成分、帶涼感的藥膏來緩解乾癢、紅疹等症狀,但成分太複雜可能刺激皮膚,而帶涼感的藥膏也僅能暫時紓緩癢感,無法改善發炎,建議仍要就醫為宜。3. 搔抓止癢易感染出現冬季癢症狀時,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萬一抓出傷口,易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嚴重更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搔癢難耐,請就醫讓醫師開適合的口服藥或止癢藥膏,不建議使用市售複方藥膏,因其中的抗生素可能過於刺激,造成反效果。4. 塗乳液保濕抗敏洗澡、泡湯後宜盡速擦乳液,除了玻尿酸、神經醯胺、尿素等保濕、修護成分,燕麥、甘草萃取或微量元素如鋅、硒等成分,則能抗敏、緩發炎;保養可使用含ADE的乳膏,能有效保濕。有用藥膏的冬季癢患者則先擦藥膏,待約3~5分鐘藥性成分吸收後再擦乳液。(諮詢專家/聯安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
-
2020-01-17 科別.皮膚
燒燙傷怎麼辦?醫師:沒偏方!記住這點最重要
奇美醫學中心傷口照護中心傷口護理師魏秀慧指出,冬天圍爐有傳出燒燙傷的情況,常見的燒燙傷種類包括有溫度性燒燙傷、化學性燒燙傷、電燒燙傷,被火鍋熱液燒燙傷的情況屬於「溫度性燒燙傷」,「燒燙傷急救沒偏方,快沖冷水最重要」。魏秀慧表示,燒燙傷依皮膚受傷深度,可分為一度、淺二度、深二度、三度、四度;一度燒燙傷,傷及範圍為表皮層,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的現象,無水泡產生;淺二度燒燙傷,傷及部分真皮層,皮膚紅腫、長水泡、劇烈疼痛和灼熱感;深二度,傷及真皮深層,皮膚呈現淺紅色並長出白色大水泡,此期較無疼痛感;三度燒燙傷,傷及全層皮膚,呈現白色或乾硬的皮革狀;四度燒燙傷,損傷範圍為全皮層,且傷及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魏秀慧說,一旦發生燒燙傷,不論傷口大小或嚴重程度,最重要的是「立刻沖冷水,讓皮膚快速溫和地降溫」,在冷水下沖15到30分鐘,可避免高溫持續停留在皮膚上,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但切記勿以冰敷的方式來降溫,因為燒燙傷的皮膚組織較為敏感,反而容易發生凍傷。魏秀慧提醒,網路上建議的牙膏、白藥膏、小護士、神奇紫草膏、凡士林等產品,一旦覆蓋於皮膚上,反而會將「熱度」包覆住,減緩皮膚降溫的速度。加上這些物質黏著度較高,附著在燙傷傷口上較不易清除,換藥時反而容易感到疼痛。鹽水具有吸熱和高滲透壓的特性,有降溫效果,但皮膚一旦受傷,其預防水分流失的保護功能會喪失,這時如果浸泡鹽水或使用鹽水沖洗,反而容易因高滲透壓而導致體液流失。魏秀慧表示,一旦發生燒燙傷時,最正確的處理口訣為「沖、脫、泡、蓋、送」,「沖」在冷水下沖15到30分鐘後;「脫」輕輕脫掉覆蓋傷口的衣物;「泡」如果有燒焦的衣物黏在皮膚上必須去除,則須泡在水中15分鐘再小心去除衣物殘骸,如果傷口沒有衣物覆蓋,就不需泡在水裡;「蓋」傷口蓋上無菌紗布或乾淨毛巾;「送」注意保暖盡快送醫治療。
-
2020-01-12 養生.抗老養生
長命也要好命!專家提醒3個檢測指標了解健康狀況
銀髮族不只要長壽,更要延長健康餘命、提昇生活品質,而這些都是要在步入老年期之前就要打好根基,才能降低老化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在台灣65歲以上銀髮族衰弱症的盛行率為7.8%,衰弱前期則高達50.8%;衰弱可能因老化及急、慢性疾病引起,且會加速疾病及相關情形的惡化,造成惡性循環。肌少是衰弱的其中一項表徵,銀髮族肌少症的盛行率男性為23.6%、女性為18.6%。肌肉不足會造成肌力下降,進一步造成身體活動困難,使身體活動不足;其與跌倒、骨折、失能、生理及精神疾病、死亡都有關係。身體衰弱與肌力的流失息息相關,前期徵兆可能出現感覺疲憊、腰酸背痛、駝背、活動量低、體重減輕、莫名腿軟、走路不穩健等,若未加改善,可能造成未來長期臥床的嚴重後果。董氏基金會建議3個可讓65歲以上銀髮族自行了解健康狀況的檢測方法:1、 體重:不應有非計畫性(非刻意減重)的減輕體重是在居家生活了解自身體型及健康狀況最初步、簡單且直接的方法,臺大醫院竹東分院詹鼎正院長表示,若是65歲以上銀髮族在非計畫性的情況下,體重在半年內減輕5%或3公斤,就要留意可能有衰弱或其他疾病的傾向。2、  小腿圍:別怕蘿蔔腿小腿皮下脂肪較少,與肌肉量呈正相關,且測量簡易,65歲之後每年會流失1~2%的肌肉量,詹鼎正說明,小腿太細是警訊,正常男性小腿圍為34公分,女性則為33公分,小於以下標準便要注意。肌肉是體內最大的蛋白質儲備,當遇到重大傷害時,肌肉可以分解以產生能量,但如果肌肉因老化或缺乏身體活動而減少,將影響生病痊癒的能力。3、  由握力看肌力低握力是患者預後不良的有力預測指標,例如住院時間較長、功能不足、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和死亡質量皆會較差等。2019年刊登在《Age and Ageing》的文獻指出,握力與其他身體部位的肌肉力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可作為替代檢測手臂和腿部力量的可靠指標。除此之外,與檢測身體組成的高端儀器相比,也是能簡易執行、較便宜的檢測方式,詹頂正指出,男性握力應為26公斤,女性則是18公斤,若小於以下標準便要留意。另外,2015年刊登於《Lancet》的一項前瞻性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甚至發現,當握力每降低5公斤,全因死亡率的危險比高了16%、且心血管死亡率也高了17%。不過,一般家庭並不會備有握力儀,故一般銀髮族也可以利用開寶特瓶瓶蓋、開罐頭瓶蓋或扭毛巾,若有打不開或很辛苦、費力的情況便要注意了。詹頂正提醒,衰弱、肌少目前並無藥物可醫治,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改善、延緩症狀,失能可以避免及延後,老化無可避免但能延緩,因此讓銀髮族看不出年齡、看得出活力的方法便是要檢視自身的飲食品質和運動習慣。延伸閱讀: 老了怕肌肉雪崩式下降? WHO建議做這4種體能鍛練 肌肉為百病之源! 一張表檢測你的肌少症危機
-
2020-01-11 橘世代.愛吃橘
無可替代 平淡中愛的滋味
麻油荷包蛋 產後添暖意姚語歆年前即將生產時,情況緊急,處於金門離島,產科醫師已決定讓我坐醫療專機赴台生產,無奈當時已34周落紅破水,專機航員因安全考量堅持不讓我上機,最後決定生產時一組兒科醫療團隊準備接手新生兒。果然當晚深夜臨盆,初產的我因陣痛不斷嘔吐,內心害怕不已,先生又不在身旁,還好有母親陪我入產房,生產過程並不順利,一度大失血。母親說,更令她不安的是寶寶一出生,一點聲音都沒有,立即被兒科醫師抱走,她只能在心中不斷默念「阿彌陀佛」,以及陪伴虛弱的我。推出產房已經凌晨2點,守在產房外的父親不見蹤影,原以為是先回家休息,後來看著他捧著一個包著毛巾的便當盒匆匆回來,打開來一看,原來是2顆熱呼呼麻油荷包蛋。他說:「金門老人家說,剛生產完要立刻吃麻油荷包蛋才補」,知道我生了,在凌晨時分,他驅車回到10幾公里遠的家煎蛋,再火速回醫院,為的是要讓我吃到熱呼呼的麻油荷包蛋。後來,還好寶寶平安,在保溫箱內住了10天就順利出院回家了!初為人母,才知道父母為子女的擔心,謝謝您,我的父親母親。作法:1.中火加入麻油熱鍋2.加入些許薑絲煸香3.倒入雞蛋煎熟起鍋魚香茄子 媽媽的味道王崇麗我第一次吃到這道菜,大概是讀國小2年級的時候吧。父親在我4歲的時候車禍去世,我被送到鄉下的舅舅家,媽媽偶爾才會去舅舅家一趟,30年前,在大陸鄉下的生活很辛苦,我也得分擔勞力家務。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天,很早就被叫起床到田裡拔草,中午回到家時,媽媽正在舅舅家煮這道菜,老遠就聞到了香味。但是那天回到舅舅家,我很彆扭,話很少,也不主動親近人 ,只是默默地吃著飯菜,默默的記下這個味道。現在每次煮這道菜,兒子都會說:「媽媽,今天妳有煮魚香茄子啊!好香喔!」然後一邊吃一邊發表讚嘆:「好吃!美味!酸酸辣辣的,香!」每當這時,就會想到那時的場景,沒和媽媽互動,她心裡一定很難過吧!現在,把我心中的這一味分享給大家!作法:1.茄子洗淨,背部切成花狀2.起油鍋茄子炸兩分鐘,起鍋後濾出多餘的油3.醬油、糖、太白粉、醋、香油、鹽、飲用水少許調勻4.再次起油鍋,放酸剁椒炒香,倒入絞肉炒熟5.茄子倒入作法4中翻炒,加入作法3調料,輕輕翻炒,收汁後即可起鍋装盤● 歡迎加入「【煮。厝味】心意料理」Facebook社團,分享更多屬於你的料理故事。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20-01-09 科別.腦部.神經
過度使用3C 慎防「枕神經痛」
從事電子業的41歲男子近來後腦勺有刺痛感,且症狀愈來愈明顯,他擔心腦血管有問題就醫,檢查發現竟是長期使用電腦、手機且姿勢不佳,造成後頸部筋膜緊繃引發的「枕神經痛」,衛福部基隆醫院神經科醫師林俊甫表示,雖然可用藥物和注射改善,但會復發,最好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林俊甫說,過度沉迷3C產品,肌肉長期緊繃,易使血管受到壓迫,容易引發肩頸酸痛或手部痛麻,嚴重者會出現後腦勺刺痛感,這就是「枕神經痛」。枕神經痛是頭後方枕部反覆性持續數秒到數分鐘的抽痛,嚴重時眼窩處也會有痠痛感,用眼過度也可能加劇頸部緊繃情況,如未及早治療,疼痛程度與頻率會增加,除影響日常活動,睡眠也會受到影響。林俊甫建議3C重度使用者,可在家做拉頸運動,如果左邊痛,用手把頭往右邊拉,持續5分鐘,或用溫毛巾敷在雙眼、閉合約10分鐘,可緩解不舒服,要是無法減緩症狀,就要就醫改用口服藥物治療,如果效果不佳,要考慮局部施打類固醇或神經麻醉劑。林俊甫說,枕神經痛和偏頭痛,兩者痛的程度和位置很像,不過治療方法不一樣,偏頭痛2到3天會緩解,但是枕神經痛不治療會持續痛下去。
-
2020-01-09 科別.腦部.神經
影/過度沉迷3C產品出現後腦勺刺痛感 小心是枕神經痛
現在人手一機,當過度沉迷於3C產品,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的情況下,易使血管受到壓迫,影響血液循環,引發肩頸酸痛或手部痛麻等不適感,還有人出現後腦勺刺痛感,這就是醫學上所稱的「枕神經痛」,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神經科林俊甫醫師表示,平時多做伸展動作放鬆肩頸神經,最好還是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林俊甫醫師表示,一位年僅41 歲男性,從事電子業並且每天長時間使用電腦。最近一周發現後腦勺有刺痛感,一開始覺得只是一般痠痛,但症狀越來越明顯,擔心是腦血管有問題而來就醫,經過問診近期沒有外傷或其它先天病史,但因長期使用電腦、手機,且姿勢不佳,造成後頸部筋膜緊繃。透過各項儀器檢查後發現患者並無椎間盤或頸椎退化等疾病問題,也沒有手指麻痛及上肢無力等症狀。經觸診後發現,患者於後腦勺兩側的枕神經分支處有明顯疼痛感,因與長期頸部施力不良導致症狀加劇有關,在排除偏頭痛、頸椎關節損傷、頸椎椎間盤突出後,確診為「枕神經痛」。枕神經痛是頭部後側大枕神經及小枕神經受到壓迫,或是被肌肉群卡住所造成的症狀。臨床上典型表現是頭後方枕部反覆性持續數秒到數分鐘的抽痛,嚴重時眼窩處也會有痠痛感,用眼過度也可能會加劇頸部緊繃的情況,如未儘早治療,疼痛程度與頻率都會隨之增加,除影響日常活動外,睡眠也會受到影響。在家可做拉頸運動,如果左邊痛,用手把頭往右邊拉,持續5分鐘,或搭配用溫毛巾敷在雙眼、閉合約10分鐘,可緩減不舒服。要是無法減緩症狀,改用口服藥物治療,如果效果不佳,且疼痛點是兩側「枕神經」路徑上易產生壓迫或沾黏的位置,可能就要考慮局部施打類固醇或神經麻醉劑。林俊甫說,為了避免再次復發,平時多做伸展動作放鬆肩頸神經或調整頸部姿勢,並建議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
-
2020-01-04 新聞.健康知識+
年前大掃除NG姿勢讓你全身酸痛!醫教預防小訣竅
居家環境清潔常需要爬上爬下,對於平常勞動較少的人來說,真的是件超級苦差事。像是要打掃天花板或高處角落,甚至是粉刷等等,除了手得舉高之外,頸部也會受影響;或是刷洗廚具、窗戶、被單等物品,如果清掃姿勢NG,再加上用力不當,就可能造成肌肉勞損而導致酸痛,每年大掃除勞損症狀的排行榜有哪些?長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羅民萱剖析如下: 勞損症狀1:肩頸疼痛◎肩頸好酸痛,手也開始麻就羅民萱的觀察,肩頸疼痛是每到年節掃除時,婆婆媽媽們最常見的勞損症狀。因為大掃除時,長時間低頭整理或刷洗,容易造成上斜方肌的緊繃疼痛,若是合併頸椎椎間盤突出者,更可能伴隨著神經壓迫,而產生手麻的感覺,除了需藉由復健來治療,也必須改變姿勢,才能真正改善疼痛。 預防小訣竅:髖屈代替低頭、平視好輕鬆 :  如果要整理的東西位於低處,建議可利用髖部屈曲,身體和脖子維持一直線,代替低頭彎腰;或是拿個椅子坐下來,把需要整理的目標物,放在目光可平視的位置。尤其是頸椎前伸這種類似「烏龜頸」的姿勢,會使得頸椎壓力變成原本的數倍之多。 羅民萱指出,光是隨時注意自己頸椎的姿勢,就能有效避免肩頸疼痛,如果已經疼痛難耐,甚至出現手臂的酸麻,就得搭配復健的熱敷電療、牽引、運動伸展等項目,甚至是施以增生注射治療,才能即時對症處置。 ◎肩膀夾擊,上抬就痛!?「肩膀夾擊症候群」也是年節掃除時常見的肩部疼痛問題。羅民萱解釋,「主要是因為清潔時,肩膀重複外展抬高,例如準備年菜時,抬著平底鍋炒菜的動作,容易造成肩峰與旋轉肌袖肌腱的反覆摩擦、夾擊,進而導致肌腱疼痛發炎。肩膀高舉過頭的動作,也是造成肩膀夾擊的危險因子,例如掃除時,整理比較高的櫥櫃、天花板或是擦洗窗戶玻璃、取下高處的重物等。」 預防小訣竅:手肘垂放兩邊,避免高舉過頭 :   針對肩膀夾擊症候群,羅民萱建議,可以讓手肘儘量靠近身體兩側,再做大掃除等家務,避免肩膀手肘重複外展抬高;當拿高處物品時,則建議踩在穩固的椅子上再取用,避免肩膀手肘高舉過頭的動作。勞損症狀2:手部問題◎手指麻,手肘痛:腕隧道症候群及肘部問題大掃除症候群的第二個常見疼痛部位就是手部,羅民萱表示,「大家耳熟能詳的『腕隧道症候群』,好發在過度使用手腕者身上,由於發炎或沾黏造成手腕的正中神經壓迫,導致手指一到四指的麻痛。」 另外,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雖然痛的位置在手肘外側和內側,實際原因卻和手腕的過度使用有關。網球肘是手腕過度使用翹手腕的動作,如網球的反手拍;而高爾夫球肘則是反覆手腕下壓,如打高爾夫球的姿勢。由於控制手腕的肌腱附著於肘關節處,進而導致此處的肌肉發炎或疼痛,都可能在大掃除期間加劇。 預防小訣竅:手腕持平放鬆,配戴副木舒緩 :   由於這三種疼痛都與手腕過度使用有關,所以,除了打掃時,盡可能讓手腕維持平放伸直,與手臂維持一直線的姿勢外,還要避免長時間彎折或負重;清掃完之後,可以利用伸展和熱敷休息等方式,來幫助手腕放鬆。 羅民萱提醒,「如果已經感覺疼痛,甚至是手麻,建議儘速至復健科治療,可搭配『副木』把手腕固定在正確姿勢,以舒緩被壓迫的神經,對改善腕隧道症候群很有幫助;也建議使用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增生注射』,可使正中神經和旁邊的組織分離,並能解除壓迫,是一個簡單有效的方式。」 ◎拇指痛,手指打不開:媽媽手、板機指大家都聽過的媽媽手,這可不只是新手媽媽的專利!羅民萱表示,媽媽手主要症狀是在拇指靠近手腕處的疼痛,通常跟拇指過度的外展或反覆使用有關,例如擰毛巾、洗衣服或用拇指滑手機等。 至於板機指則是一種手指劍鞘的發炎,當過度使用手指,造成手指肌腱和劍鞘滑車反覆摩擦後的沾黏腫脹,使得手指變得卡卡的,握拳後要聽到咖」的一聲,手指才會彈開,就像扣板機一樣。 「如果已經產生板機指,就應該要休息並熱敷按摩,適度幫手指拉筋伸展,程度嚴重者應考慮超音波導引注射了。」羅民萱提醒。 預防小訣竅:避免手指小關節反覆抓握,多用手臂和身體力量帶動 :   要避免拇指過度外展、張大,並減少反覆使用單一小關節出力,可以善用洗衣機、脫水機、掃地機器人等,適度取代一些手部要很出力的家務,可別凡事都親力親為。 如果堅持一定要親手擦地,不妨盡量使用手臂和身體的力量,去帶動擦拭的動作,或改以整個手掌施力,就能避免過度傷害。勞損症狀3:腰酸背痛,腳也麻很多人常會在大掃除期間不小心閃到腰,感覺像是肌肉拉傷,但也有可能已經造成腰椎椎間盤突出了。羅民萱解釋,突然性的彎腰及負重,可能因為瞬間用力時,導致椎間盤突出或破裂,如果剛好壓迫到附近腰薦椎的神經,還可能伴隨麻痛,一路從屁股到大腿、小腿或足底,導致坐骨神經痛而坐立難安。 如果已經有椎間盤突出的人,打掃時更要注意避免彎腰的動作,平常也最好不要坐矮椅子。應尋求復健科醫師,接受更詳盡的檢查,進行儀器復健、牽引與核心肌群的訓練。那麼自己有空就去拉拉單槓可以嗎?羅民萱特別提醒,很多有腰椎疼痛問題的人,會想藉由拉單槓伸展舒緩脊椎,建議還是要諮詢專業醫師,指導正確的伸展動作,或使用儀器牽引治療,才不會拉到不該拉的部位,反而造成肩膀及旋轉肌袖的受傷。 預防小訣竅:用蹲姿搬重物、弓箭步打掃 :   大掃除搬重物時,不要直接彎腰負重,因為力矩變長,會使得腰椎負荷變成原本的數倍,千萬要盡量避免。建議可利用上身保持直立的蹲姿,將重物靠近身體之後,再用身體和大腿的力氣站起來,亦可用弓箭步的方式蹲下後再搬重物。 此外,也要避免一直彎腰掃地,羅民萱建議,不妨改以弓箭步掃地,就能減輕腰背的負擔。 勞損症狀4:膝關節疼痛大掃除時,婆婆媽媽們常蹲著洗東西、跪著擦地板等動作,羅民萱提醒,「膝關節於蹲跪姿之下,所承受的壓力會比上下樓梯、跑步登山來得大很多。」長時間使用蹲、跪姿擦地板,是非常傷膝蓋的行為。跪姿也可能造成膝蓋前方的滑囊發炎,導致局部膝蓋產生紅腫熱痛的狀況,又被稱為「女傭膝」 ( h o u s e m a i d ´ sknee)。 預防小訣竅:善用家事幫手,避免蹲跪姿 :   羅民萱建議辛苦的婆婆媽媽們,務必善用易操作的踩踏型拖把、吸塵器、掃拖地機器人等現代科技家事好幫手。不要再跪著擦地板,讓過勞的膝蓋變成女傭膝或退化膝,真的是得不償失。 只要正確處置,就能對症緩解羅民萱表示,針對以上骨關節、肌腱韌帶,甚至是神經壓迫造成的勞損和疼痛,只要正確處置,就能對症緩解。像是超音波導引注射增生療法,就是透過超音波導引,精準找到受損或發炎的位置,並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 不同於傳統施打類固醇只是消炎止痛,這種增生療法可以幫助組織增生修復,達到治療的目的。再輔以正確姿勢和復健,即可有效改善,並能避免再度復發。 每到年底,居家清潔人員因為打掃工作造成的「職業傷害」問題也不可小覷!羅民萱分享,有位病患是從事鐘點清潔的工作,她的手麻症狀已經長達四年,由於農曆年前工作量增加,只要當天清掃工作一多,晚上還會麻到睡不著。」後來經過理學、神經及超音波檢查,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除了叮囑該病患調整打掃時的姿勢及動作外,也製作副木提供她睡覺時固定手腕姿勢,並且施以四次神經解套注射,同時搭配復健療程,才讓她困擾不已的手麻症狀逐漸改善。 羅民萱提醒,每到年節一忙起來就把自身體疼痛先擺在一邊的婆婆媽媽們,一旦掃除症候群上身,務必即時復健治療和了解正確的打掃姿勢,才能大痛化小、小痛化無,開心過個好年。延伸閱讀: 掌握6技巧,酸痛不上身 天然妙方,打掃廚房亮晶晶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
2020-01-03 新聞.健康知識+
露出腹部讓肚臍「吃風」真的會受寒或拉肚子嗎?
前言: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日前在總統政見辯論會上,重提319槍擊案是自導自演,前總統陳水扁今天到地檢署按鈴控告韓國瑜、前總統馬英九及媒體人陳文茜。陳水扁在一邊一國行動黨記者會上,也掀上衣,讓媒體拍他肚皮上長11公分、寬2公分的傷口,「被槍打到肚子沒有死,竟還要被講自導自演。」,露出肚子的時間長達快10分鐘。有此一說: 晚上睡覺時,總是會聽到長輩叮嚀棉被要蓋好,不然會「肚子吃風」,會拉肚子。 我想請問是否真的有人「證實過或統計」過此說為真嗎? 如果是真的那原理是什麼? 人是恆溫動物,這樣也會因為吹風而造成五臟六腑著涼嗎? 如果「肚子吃風」真的會拉肚子,那晚上電扇吹的強度一樣會造成拉肚子嗎? 專家解答:KingNet一般內科醫師回答 彰化基督教醫院 楊淵博醫師在醫學上似乎沒有這樣的一個理論 臨床上也沒有看到這樣的現象 或許可以做些人體試驗(親身體驗看看) 就會有比較好的答案了KingNet中醫針灸醫師回答 上海民航醫院 蔡百晃醫師 你好,這是真的。不過要根據每個人體質的強弱而有所不同。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尤其是消化功能不好的,對於肚子吹風都非常的明顯。一受寒就會不舒服甚至拉肚子。這也是為什麼要保護肚子的原因。 人是恆溫動物,但是那只是片面的理解。因為人體各個部位的溫度並不是一樣的。像是正常人手心比較熱手背比較涼,照這麼說人就不是恆溫動物了? 若是肚子著涼,主要說的是肚臍,因為這是一個大穴,所以若是受涼會特別容易影響內臟。 若是用電風扇強吹,短時間可能沒事,不過長久以往可能會導致脾胃虛弱,以後可能就會慢慢開始怕吹風了。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 夏天很多人因為怕熱,經常電風扇直吹,空調溫度調得特別低,這樣其實對身體很不好,很容易吹得拉肚子或者身上肌肉骨頭痠痛,所以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電風扇不要直著吹,此外睡覺的時候盡量別吹電風扇和空調,睡前涼快夠了關掉再睡。總之夏天吹電風扇和空調一定要注意,流感之類的病往往因為吹得太猛免疫力下降所引起。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記得小時候洗完澡,大人總是用一條大毛巾把我們裹得緊緊的:從胸前到小腿。他們說只要肚子不著涼,就不會感冒;乃至長大後如果感到受寒,馬上帶上口罩,症狀就改善許多。也有人頸部特意圍繞絲巾預防感冒,肚臍、大腿、鼻子、喉頭及頸椎胸椎皆是人體大穴之所在處,這部份不受寒,人體的免疫力就不會有問題。 不過夏天天氣熱,很多人會把冷氣或是電風扇對著身體吹。不過提醒除了直接吹頭部、肚子可能會導致頭痛、感冒之外,近來發現,就算只把電風扇直接吹腳,有人因此小腿肌肉疼痛,甚至誘發下背痛,提醒電風扇和冷氣都不應直接對著身體任何部位吹。 老一輩的人都會經常強調不要把電風扇對著頭或肚子吹,以免頭痛著涼,許多人乾脆直接拿來吹腳以為沒事,但電風扇直接吹,會讓迎風面的皮膚因為溫度降低,導致血管收縮,背風面的皮膚溫度高,溫差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循環跟著出現痠痛的症狀。 所以吹電風扇及冷氣應注意下列事項: 1.夏天時,最好不要將冷氣開很冷再蓋被睡 2.若風向要轉向身體,最好穿著薄長袖、長褲保護肌肉 3.電風扇及冷氣風向可轉向牆壁,讓室內保持通風即可 4.不要對著身體吹,尤其是頭、肚子、小腿,以免造成肌肉痠痛
-
2020-01-02 科別.感染科
乾洗手、濕洗手、漂白水 都能殺冠狀病毒
中國爆發不明原因肺炎,全球高度關切檢驗結果,就怕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再現。SARS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其實冠狀病毒不難殺死,國外醫學研究證實,酒精、乾洗手的預防感染效果相當不錯。疾病管制署提醒,防疫應以肥皂洗手為優先,可以去除的病毒種類眾多,如果真的不方便用水,才考慮用乾洗手,記得要充分搓揉至少30秒。病毒有很多種,簡單可區分「有外套膜」、「無外套膜」,無套膜病毒包括腺病毒、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腸病毒等,有套膜病毒包括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等。有外套膜的病毒比較脆弱,酒精性乾洗手可以破壞外套膜而殺死病毒;但無套膜的病毒對環境抵抗力較強,要用肥皂洗手或漂白水擦拭才行。國外研究曾測試多種常見的市售消毒劑,發現四種酒精為基礎的乾洗手凝膠、三種含氯的表面消毒劑,都可以有效消除對於SARS冠狀病毒,研究者結論指出,SARS算是頗容易去除的病毒。如果是SARS確定病例所使用過的物品或場所,根據疾管署資料建議,消毒方式包括以70%酒精或1%漂白水擦拭病例常接觸的家俱或3C產品、以1%漂白水清洗冷氣濾網,若使用漂白水,擦完靜置15分鐘要再以清水擦拭或洗一遍。病例使用過的馬桶則應以清潔劑及清水清潔馬桶座及握把後,再用 1%漂白水擦拭,作用15分鐘後清洗乾淨,馬桶內倒 入 20CC 漂白水,靜置 30 分鐘後沖掉。病例用過的棉被毛巾,則建議以攝氏70到80度熱水洗滌。餐具應以攝氏90度以上熱水煮沸1分鐘以上。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台灣還沒有任何確定病例,還不需要用到上述繁複的消毒流程,建議民眾還是以肥皂洗手為優先,如果真的不方便用水,才改為乾洗手,用乾洗手務必要充分搓揉至少30秒。民眾進出公共場所經常會碰門把、手扶梯等物品,這些都是每天被許多人接觸過的,很可能藏有病毒或細菌,建議民眾到公共場所後,一定要洗手才能觸碰臉和口鼻,探病前後也要洗手,以避免感染。
-
2019-12-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皮膚一直癢起來到底該怎麼辦?日名醫教你緊急止癢法
【文、圖/摘自蘋果屋《自己的皮膚自己救!》,作者豊田雅彦】皮膚一直癢起來,到底該怎麼辦?「嗚、好癢喔……」你是不是經常這樣一邊喊癢、一邊忍不住伸手去抓呢?就算努力實行肌活,難以忍受的癢感還是三不五時找上門,對吧?但只要抓傷皮膚,原本透過肌活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成果就會功虧一簣,萬一傷口愈抓愈深,還可能引發感染或產生其他皮膚疾病。要是「馬上就醫」對你來說有困難,不妨先試著將重點放在「立即止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緊急止癢的處理步驟,輕鬆擺平搔癢。說穿了,做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冷卻患部即可。將保冷劑或冰塊用乾淨的紗布或手帕包好,冰敷搔癢部位。如果手邊沒有冰塊或保冷劑,也可以把濕毛巾擰乾再輕壓患處,或是拿寶特瓶裝水冰敷。為什麼替患部降溫就能有效止癢?原因有以下兩點:‧血管遇冷收縮能降低周圍神經對「癢」的傳導速率,達到暫時止癢的效果‧溫度降低能抑制引起搔癢的細胞與發炎物質作用,暫緩人體對癢的感知要注意的是,別讓冰塊或保冷劑直接接觸肌膚,因為這樣有可能會傷害到表皮與皮下組織。也不要冰敷太久。因為冰敷時間過長,血管反而會急速擴張、讓搔癢不減反增。依照美國皮膚科學會指示,冰敷時間應控制在「5~10分鐘以內,或達到止癢效果即可。」同理,也可以搭配薄荷油有效止癢,因為瞬間清涼感能讓人暫時忘卻難耐的搔癢。不過,這方法無法達到與上述冰敷抑制發炎物質與細胞作用的相同效果,稍嫌不足。嚴禁自行判斷、貿然擦藥患部冷卻、搔癢也止住之後,還是要記得前往皮膚科看診。尤其若是慢性搔癢或嚴重發炎,更務必請皮膚專科醫師診斷是否為濕疹、帶狀皰疹、尋麻疹、乾癬等皮膚疾病,甚至應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為白癬(足癬、股癬、頭部白癬等)及疥癬之類的感染病症。肌膚搔癢的成因很多,也可能出自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所以,也許患者以為自己「只是被蟲子咬了」,但實際原因往往出人意料之外;而且,大多時候不是找不到原因,就是難以聯想到其中的關聯性。也因此,若自行貿然判斷又處理不當,只會加速病情惡化、誘發其他症狀,相當危險。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不要未經醫師許可隨便使用坊間的藥膏,這點務必切記。「反正先擦點東西再說吧!」越擦越癢的失敗例子高達九成!我曾遇過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就是因為自行處理不慎導致症狀惡化。他在某天整理完庭院後,忽然感到脖子與手臂一陣搔癢。由於過去只要類似狀況發生,塗個萬用藥膏就沒事了,所以這回他也比照辦理。不料,這次卻完全行不通。不只患處奇癢無比,皮膚還出現紅腫發炎,連洗澡碰到熱水都會引起陣陣刺痛。而睡覺時無意識的搔抓,更讓發炎範圍擴大至前胸、後背、腿部甚至遍及全身,每天癢不成眠,終於忍無可忍前來就診。診斷之後,我發現這位患者得了由植物引起的「植物性皮膚炎」,因此開立了消炎用的外用類固醇以及止癢用的抗組織胺口服藥給他。就診後第四天,他的搔癢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全身上下的濕疹與紅腫也在兩週後痊癒。看了上述例子,我希望各位不要重蹈覆轍。肌膚一發癢,還沒釐清原因就拿家裡的藥膏亂塗,這樣無法達到真正止癢效果。偶爾碰到剛好發揮藥效,或是身上的搔癢症狀恰巧屬於暫時性,所以癢感很快消退,但這些狀況通常是運氣成份居多。然而,很多人便因此掉以輕心,認為「以後皮膚一癢擦這個就沒事了!」事實上,這樣做很危險,因為我已經看過太多自行誤用皮膚藥導致症狀惡化、拖到緊要關頭才跑來皮膚科求診的例子。最常被拿來應急亂塗的就是OronineH軟膏(日本大塚製藥),也許就是因為它給消費者一種「萬用」的印象吧。然而,儘管其中所含的「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成分對割傷、擦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卻完全不能消炎止癢。而且,該項藥品的使用說明也有清楚標示:「不適用於濕疹(糜爛、起疹等)與蚊蟲叮咬症狀。」請大家務必詳讀之後再使用。
-
2019-12-29 該看哪科.皮膚
頭髮越洗越毛躁且易斷裂?原因竟跟「認真洗頭」有關
愛美人士經常煩惱該做什麼髮型才好,從仔細洗頭吹乾、決定捲髮還是直髮、到最後噴上定型液維護造型,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但可能有不少人有共同困擾,髮質越來越乾,容易毛毛躁躁而且容易斷裂,就算怎麼護髮又一下子故態復萌;髮質越來越差問題可能出在洗頭方式。「空洞化」讓頭髮容易乾燥亂翹很多人都會認為頭髮毛躁容易斷裂,是頭髮角質發生問題,日本HNK節目「ガッテン!」討論,髮質不佳很可能是內部結構「空洞化」造成的結果;頭髮最中心的髓質層,容易因生活習慣不良而受傷,尤其是民眾所認知的「認真洗頭」,很可能就是頭髮空洞化的元兇,讓頭髮又乾又燥、容易亂翹也容易斷裂。引起空洞化主因就是「搓揉」頭髮防止頭髮空洞化的最大關鍵,就是不要搓揉溼頭髮,在溼髮狀態下搓揉髮絲,雖然感覺髮質變細軟,卻可能是頭髮外角質層受損得緣故,讓人誤以為髮質變好;當角質層損傷,頭髮內部的皮質層與髓質層也就漸漸流失,導致內部結構越來越鬆散,也就逐漸形成「空洞化」。洗頭一定要完全將頭皮與頭髮淋溼洗頭髮時先用蓮蓬頭沖溼頭部,頭皮或頭髮都要充分淋到水,不要只為節省時間就草率沖洗,清潔頭皮需要花一點時間,尤其是長頭髮,把洗髮精倒在雙手上,再從耳後或後頸部將洗髮精帶到頭皮各處,用手指輕輕按摩,千萬不要搓揉頭髮,才能好好洗淨頭皮。洗髮精泡沫不要搓揉 輕輕用手指塗抹就好以雙手徹底按摩頭皮時,會產生許多泡沫,再用手指將泡沫慢慢塗抹到髮尾,過程中保持動作輕柔,不是非要用力搓洗才能去除髒汙,其實只要輕輕塗抹再用溫熱水徹底洗淨頭皮和頭髮,就能把髒汙都去除,基本上洗髮動作就已經完成,再來就是把頭髮弄乾。擦頭髮不要真的「擦」 最好用手指按壓吸水即可很多人擦乾頭髮時,為了想要趕快讓毛巾吸乾水份,而用力擦拭,但效果跟搓洗頭髮一樣,會造成頭髮角質層受傷,引起空洞化;所以頭髮不是真的「擦」乾,而是用手指按壓,讓毛巾充分接觸頭髮,吸走水分就好,接著再用吹風機吹乾,風的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保持溫熱即可。吹風機與頭髮距離10公分 梳頭用大間距梳子吹頭髮時必須注意,應使用間距較大的梳子,一邊吹一邊梳理頭髮,間距太小的梳子同樣容易讓頭髮受傷,且吹風機與頭髮的距離最好維持在10公分左右,當手指感覺到頭皮已經完全乾,不再有溼氣和水分,完整的頭髮清潔流程就算完成,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好好的打理髮型。頭髮空洞化無法立即恢復 需耐心等待新頭髮長出已經「空洞化」的頭髮沒有辦法立即復原,只能等待新頭髮長出讓受損頭髮慢慢代謝,所以回復良好髮質需要一定的時間,也就非常考驗耐心,等待期間好好保護頭髮,改變洗頭方式習慣,健康頭髮就能回來。清潔重點在頭皮 頭髮不需要搓揉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只要頭髮最外層的毛麟片整齊,髮質就會好,反之毛麟片如果不整齊,頭髮就會容易毛躁。洗頭主要是清洗頭皮;黃毓惠解釋,頭皮的汗水與油脂是形成汙垢的主要來源,灰塵汙垢不需要搓揉,只要一般沖洗就能維護清潔,因此洗頭時,將洗髮精倒在手心搓出泡泡後,再輕輕按摩頭皮,把髒汙帶出,最後以稍溫熱的水沖洗乾淨即可。★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19-12-2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腳底按摩能治病?專家:腳底按摩其實和穴位按摩無關
雖然說台灣的腳底按摩風潮,是由瑞士吳神父從國外引進、推廣,才猛然爆紅超過30年,迄今人氣不墜。其實,腳底按摩並不是西方文明的產物,而是古老民族傳統醫學的一部分,宋人羅泌在《路史》中記載:「陰康氏時,腠理滯著多重隨,得所以利其關節者,乃至為之舞,叫人引舞以利導之,是謂大舞」。中醫師張家蓓表示,腳底按摩是利用反射區的概念,等於將人體縮小倒臥在足底,按壓到腳底哪一部位疼痛,就對應到身體的該部位有問題。不過,中醫沒有反射區,中醫足底穴位只有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前1/3的地方,是腎經的穴位。因此,腳底按摩和穴位按摩無關,也和中醫的經絡穴位沒有關聯性,更何況湧泉穴位於腳底深部,無法單純靠手部按壓來刺激穴位,必須透過針灸才能達到穴位刺激的效果。和吳神父一起研究超過37年的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運保系兼任教授鄭英吉表示,腳底按摩是運用反射區區塊,不是穴位定點的概念。他們發現,腳趾是頸部以上的器官如腦、五官等,大拇趾是頭部;以腳掌底部的蹠骨(中足骨)基節畫一連線,上方是人體的上半身,下方是人體的下半身。依據他的經驗,患有巴金森氏症者,按壓腳大拇趾中心的硬塊反應物,並將其推散後,對睡眠、行動力很有幫助。心臟部位就在左腳第三、四蹠骨基節上方;蹠骨的一半是橫膈膜,上半部是胸腔,下半部是上腹腔。胰臟在蹠骨底部、靠近內側的部位有腫塊,按壓會痛,可能有糖尿病。就中醫的觀點,張家蓓認為,腳底按摩不能說是對疾病有治療的效果,除非病症很輕微,但差距仍大。可當成輔助性治療手法,對於身體保養效果應比治病明顯。鄭英吉指出,有腸胃不適、腦神經疾病者,在西醫療法之外,搭配腳底按摩最好,特別是發育中的小孩,經由腳底按摩,長得高壯、情緒穩定;另外,他的病人中有不少癌症等重症病患,經由腳底按摩,精神好,體力好,可減輕化療、放療的副作用,可樂觀對抗病魔。身體健康的人,進行腳底按摩,可以保持年輕,有保養的作用。有些人長期自行腳底按摩,可達到臉色紅潤,臉上、脖子較少皺紋。但在進行腳底按摩前,記得要清潔雙腳,也可適度泡腳或是以熱毛巾熱敷,暖腳、鬆弛筋骨之後,再進行按摩,效果加乘。在按摩後,可以喝杯水,補充按摩時因新陳代謝加速導致體內流失的津液。鄭英吉補充,腳底按摩時間1次約25~30分鐘,從腳大拇趾到腳掌內側、腳背、腳掌外側、腳底,為了方便按摩,可使用身體乳液、按摩油等,配合按摩棒使用、按摩球可以免用油膏。至於公園內的腳底按摩健康步道,則不建議。鄭英吉說,當初的設計是細沙加上鵝卵石,可惜後來施工變成現在的水泥石頭,一旦赤腳踩踏很容易傷及骨膜,因此建議找個適合自己足弓形狀的圓滑石頭,才可以達到安全按摩腳底的效果。另外,張家蓓提醒,足底肌膜炎、糖尿病患、患有凝血障礙疾病者、足部有傷口或感染者如香港腳、嚴重貧血,最好不要進行腳底按摩;而本身血液循環差、手腳容易冰冷者,平日進行腳底按摩,則可促進血液循環。延伸閱讀: 坐按摩椅放鬆筋骨? 這2個時段特別危險不是人人都適合 刮痧 穴位按摩可替代刮痧
-
2019-12-23 橘世代.健康橘
如何遠離手臂痠痛? 只要「三步驟」!
痠痛是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造成,雖然它不是病,卻困擾著多數人。平時痠痛忍忍就過去,但當它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誘發身體疾病。瞬間撞擊與慢性勞損導致筋傷中醫統稱的筋,也是西方醫學的肌筋膜系統。皮膚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而第二道防線就是筋膜。深層筋膜固定各個器官位置,保護五臟六腑;分離及連結各肌肉群,讓每一區域的肌肉,優化運動表現力。皮膚底下的表層筋膜,則承受與抵銷外來閃撲跌撞的大小撞擊。當撞擊產生,肌筋膜會分泌少量潤滑液,調節防衛,吸收撞擊力然後消化掉。但是當瞬間承受巨大撞擊或是慢性勞損,身體無法代償時,疼痛即產生。例如大家都不陌生的五十肩、網球肘、媽媽手、板機指等,都是常見案例。尤其當身體面臨壓力,無法有效休息,加上食慾不佳或營養不夠時,筋傷的好發即開始。最好的例子就是五十肩,學名是沾黏性關節囊炎,或稱冷凍肩、凝固肩,其名稱由來是肩關節的筋傷累積到50歲上下發作。另一個例子是媽媽手,學名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當媽媽後常常用到大拇指的肌肉群,例如擠奶、擰毛巾等,導致肌肉腫脹至發炎,壓迫到神經導致疼痛。放鬆身體 反向伸展慣性使用的肌群如何避免產生這些筋痛,首要之務是訓練身體覺察力。我們大腦會幫身體做好許多設定,例如用固定的手刷牙、炒菜、抱小孩等。這些無意識的習慣性動作,就像快速鍵,讓你不用做任何思考。仔細觀察自己的手與腳,會發現慣用的一邊肌肉較另一邊粗大。我們需要訓練的是打破習慣動作,例如走路時,觀察自己是哪一隻腳先行,然後反其道而行之,有意識覺察生活上零星的小動作,有助於減少筋痛的產生。工作時我們往往只會固定使用同一種肌肉群,所以要經常反向伸展工作時使用的肌群。另外,肌力運動也很重要,找自己喜歡的並持之以恆地運動。建議先找專業教練調整運動姿勢,運動姿勢如果不對,更會傷害關節,例如前陣子流行深蹲,但蹲的位置不對,會傷害膝蓋。運用小工具鬆筋保養 加速疼痛改善另外,這裡要教大家運用一些日常生活小工具來輔助放鬆整個手臂。操作前,先做一些大肌群的伸展操,例如拉手臂後肌群、擴胸運動、抱胸運動、手上舉等。接著找一個舒服的座位,有桌面能支撐手肘處。觀察手臂的組成規則,一個關節加一群肌肉,以下類推,如肩關節加上臂、肘關節加前臂、腕關節加手掌、指關節加指間肌肉,都是我們要保養的位置。準備的器物先避開塑膠製品,最好用大自然的原料,如黑水牛角、木頭、能量石頭等,千萬不要拿原子筆、錢幣等來操作。另外,要用鬆筋(按摩)油當介質,可促進循環,避免造成皮膚的二度傷害。不要想一次做到好,1星期1~2次即可。鬆筋保養目的是提高身體自癒力,需要時間讓身體自行代謝,間隔做比較好。此外,當疼痛產生時,先感受它的位置,第一步確認是否是意外閃撲跌撞導致,或是累積成勞。如無法確認,先看復健科或家庭醫生診斷,若確認是筋膜等軟組織的問題,依照上述的方法,將會加速改善,讓疼痛遠離。手臂放鬆3步驟1.首先塗按摩油於皮膚表層,建議由上而下,用關節與關節間分區塊來操作。2.像刮痧一樣,用鬆筋棒平面處輕輕摩擦皮膚表層,建立表層的循環,大約3 ∼5次來回,皮膚表面微紅即停止。這一步是將表層放鬆後,才進行到下一層肌肉及肌筋膜層。3.接著使用鬆筋棒的尖頭,於皮膚表面痛點處緩慢下壓,默數3∼5秒即離開,然後反覆3次,避免過度刺激。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2019年09月出版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23 橘世代.健康橘
必讀!出國賞雪一定要注意的4件事
近年越來越多公司的年終旅遊,會選擇前往日本或南韓賞雪,醫師提醒,享受北國銀白世界,成為許多橘世代的圓夢清單之一,有服藥者記得規律服用、記得保暖,就不怕旅途中突然不適。目前日本、南韓都也已經進入流感流行期,還沒接種公費疫苗的民眾記得勤洗手、戴口罩。●賞雪穿搭毛帽圍巾毛衣不能少 到室外前記得搓手搓腳三軍總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高東煒表示,50歲以上的民眾最怕溫差急遽升降,所以保暖重要性不可小覷。雪國室內外溫差大,從室內走到戶外前,建議先搓熱手腳、走走路或做暖身操,讓皮膚變熱,避免突然接觸低溫,造成血管收縮。穿對衣服也很重要,高東煒建議,頭部、脖子容易受寒又有大血管經過,建議穿著高領,或配戴圍巾、戴毛帽保暖;另外,也要注重中軸保暖,如胸部、腹部等部位,因主要器官都在該處,所以務必穿著衛生衣、毛衣。國健署也提醒,注意四肢末端,善用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多層次保暖衣物方便穿脫。●暖暖包小心用 記得隨時看看手腳是否凍傷天冷民眾喜歡使用暖暖包取暖,使用暖暖包、熱水袋做局部保暖時,要避免長時間使用於同一個部位,尤其糖尿病或有週邊血管疾病的病人,對溫度的感覺較遲鈍,使用時更應特別小心以免燙傷。高東煒建議,應先用布包裹暖暖包再使用,不要直接接觸皮膚。因橘世代末梢感覺會越來越不好,高東煒表示,當在雪地中穿著毛襪、雪靴容易感受不到腳趾是否凍傷,或因為忘記擦乳液、皮膚過於乾燥而龜裂出傷口,記得要隨時看看手腳是否有傷口,避免忽略傷口導致感染。●泡湯前記得先暖身 飯後2小時後再泡賞雪行程常配上泡湯,高東煒說,泡湯大忌是突然冷熱交替,民眾泡湯前記得先暖身,先洗臉及沖熱手腳,等到身體適應水溫後,再洗身體和頭部,記得將大毛巾放在身邊,從溫泉起身馬上圍上大毛巾。國健署提醒,泡湯溫度不可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泡,如有心臟血管疾病者不適合泡湯。●公費流感疫苗晚打 去日韓記得勤洗手戴口罩近期北半球溫帶地區國家流感活動度呈上升趨勢,其中日本、韓國都已高於基準值或流行閾值,但因世界衛生組織太晚公布疫苗株,今年接種流感疫苗時間較晚,加上缺貨,許多民眾還未施打,北醫感染科主任李垣樟提醒,記得勤洗手,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可戴口罩,避免感染流感。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20 科別.皮膚
冬季皮膚癢到抓破皮 醫:勤擦保溼是當務之急
日前大陸冷氣團南下,有人手腳冰冷,冷到睡不著;有人則是小腿發癢難以入眠。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表示,最近冬季癢患者明顯增加,症狀好發於前臂跟小腿前側,患者除了注意皮膚保溼,在使用暖氣、除溼機時,也必須注意溼度控制,以免皮膚脫水乾燥。俞佑提到,在冬天低溫乾燥的環境中,容易造成皮膚表皮水分流失,引發乾燥型皮膚炎,也就是冬季癢,除了搔癢、紅疹,甚至龜裂,許多患者常癢到睡不著,一邊睡覺一邊抓,醒來後發現棉被裡都是血跡。俞佑說明,冬季癢患者以老年人為主,因為皮脂腺分泌的油脂量會隨年齡增加而逐年下降,以致皮膚偏乾;另外,異位性皮膚炎、先天性魚鱗癬或乾癬等患者,皮膚不適症狀也會在冬天加劇。關於如何預防冬季癢?俞佑強調,當務之急就是勤擦保溼,建議選擇質地較油的保溼產品,如油膏類,效果會比乳膏或乳液來得好一點。另外,保溼產品中應含有甘油、尿素、山梨醇或神經醯胺等成分,能增加肌膚保水度,改善乾燥導致的脫皮和搔癢感。此外,正確沐浴方式也可以減少冬季癢,選用清潔用品時,應盡量避免其中含有皂鹼及香精的成分,對於皮膚敏感的人來說,應挑選溫和低刺激、使用時不會起泡的沐浴用品。冬天流汗量少,如果沒有太多髒汙,用清水沖洗即可。很多人以為冬天洗熱水澡,越燙越能止癢,但其實溫度越高,越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同時帶走皮膚上的油脂,反而更容易乾癢。建議使用溫水,清洗後用毛巾輕柔地拍乾,並塗抹身體保溼乳液。俞佑指出,身體皮脂腺分布最少的地方分別是手掌、腳掌及嘴唇,油脂往往是嚴重不足的。冬天氣候乾冷,唇部、手部容易龜裂,建議要頻繁使用護唇膏及護手霜。至於腳掌,建議以豐厚的油脂來滋潤,如凡士林或甘油等。若有厚皮乾裂,可用溫和的去角質產品(例如含有果酸或水楊酸成分)來清除死皮角質,讓保溼成分真正進到皮膚。在臉部保養上,最好少在冬季使用去角質產品,因為角質是皮膚防禦外界各種微生物、刺激物和過敏源的屏障,一旦受損就容易皮膚過敏。並少用含有酒精或其他收斂成分的化妝水。俞佑建議,在暖氣房中也應使用加溼器,維持環境中一定的溼度,避免皮膚過於脫水乾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
2019-12-18 科別.眼部
狂盯3C眼睛乾!不用人工淚液,日常8習慣也能幫眼睛保溼
近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風行,不少人整天流連網路,走路、搭車時,視線離不開螢幕、從餐桌上吃飯、到床上都怕漏接訊息,大為減少眨眼頻率,原本眨眼時可以讓淚液均勻分布,當持續目不轉睛、眨眼次數減少,就容易出現乾眼的症狀。 另外,還有不少近視族,為求便利,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卻沒有注意鏡片的清潔,讓角膜容易缺氧,影響角膜健康,也容易讓眼睛愈來愈乾;如果身為隱形眼鏡族、又愛用3C產品,很可能讓乾眼的症狀加劇。 健康的眼球表面會均勻分布一層淚液,可提供氧氣、潤滑眼球,也是抵抗外來微生物的一道防線,達到保護眼球的作用。內湖國泰診所院長、眼科主治醫師林思源說,乾眼症患者,因為淚水分泌不足、淚水揮發太快以及淚液分布不均,造成眼球表面無法適當保持濕潤,就會覺得眼睛乾乾的。 眼睛之所以會「鬧水荒」,是因為淚液可分為三層,分別是最外層的「油脂層」、中間的「水液層」,以及最內層的「黏液素層」。油脂層是由眼瞼的皮脂腺分泌,可以潤滑眼瞼及眼球表面,並且防止淚水蒸發。由淚腺分泌的水液層,可以提供角膜氧氣、清潔代謝產物、殺菌等功能,至於黏液素層則由結膜杯狀細胞分泌,讓淚液能均勻分布在角膜、結膜的表面,讓角膜表皮保持濕潤。 當三層淚液如果有一層分泌不足或是分布不均,就會產生乾眼症狀。林思源說,隨著老化,淚液分泌量會跟著年齡增加下降,因此乾眼症的好發族群以中老年人為主,尤其是更年期婦女,停經後荷爾蒙減少,淚水分泌也跟著減少,常會有眼睛痠、澀的不適;除非是先天免疫系統問題、或是淚腺細胞受過傷害、遭到化學灼傷破壞等特殊原因,罹患乾眼症的年輕人較為少見。 林思源指出, 常見的乾眼症狀包括眼睛覺得乾澀、刺痛、有異物感,一點點風吹草動的刺激,眼睛就覺得敏感不適,還有些患者眼淚因此流個不停,甚至還可能出現暫時性的視力模糊、怕光、眼睛也出現黏稠的分泌物等。 乾眼症雖然是不少人常見的毛病,但如果乾眼症導致常常看不清楚、影響視力,或是眼睛感覺紅、腫、熱、痛,可能是發炎的徵兆,或有黏稠的分泌物等情形,都應盡快到眼科求診,以免視力受損;否則萬一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角膜上皮細胞受損,若不幸造成感染,引發角膜潰瘍、很可能有失明危機。 不讓乾眼症不惡化,林思源提出8個日常保健要點: 1、多眨眼:看電腦或看書太過專心,常會因此忘了眨眼,每30分鐘應該休息一次。2、環境保濕:長時間處在有空調的密閉空間,開冷、暖氣容易讓環境中的濕度下降,除了身邊可多放一杯水,更要注意多找空檔閉目養神,或是轉動眼球、看看遠方,避免眼睛太乾。3、不要熬夜、晚睡:睡眠不足會讓乾眼的症狀變嚴重。4、做好隱形眼鏡保養:建議選擇日拋式隱形眼鏡比較理想,如果考量價格,使用的是週拋、雙週拋等產品,則要注意隱形眼鏡的清潔工作。每天配戴的時間不宜過長,隱形眼鏡取下後要以藥水清洗乾淨,不能偷懶僅以生理食鹽水浸泡,並避免鏡片卡蛋白,以保持淚液、角膜的健康。5、補充荷爾蒙:乾眼症是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困擾,可求助婦產科,在醫師評估下,適當補充荷爾蒙,有助於改善乾眼症狀。6、補充營養素:多吃富含維生素A、C、E的天然蔬果、少吃油炸物,或補充這類營養素,可幫助緩解乾眼症狀。一些研究也顯示,魚油中的Omega-3,對眼瞼健康有益;葉黃素則有抗氧化效果,都有助於促進眼睛健康。7、做好防曬:白天戶外活動時,眼睛應做好防曬措施,例如戴上可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射眼睛,可減少淚液的揮發。當乾眼症狀嚴重時,戴上護目鏡可減少眼睛吹風的機會。8、熱敷眼睛:每天熱敷可以預防乾眼、緩解不適症狀。只要利用溫熱毛巾,敷在眼睛上約10分鐘,每天至少1~2次,若有時間,一天可以做到4次。熱敷可以溶解眼瞼上堵塞的油脂,如果在熱敷之後,再搭配眼瞼的清潔,效果會更好,以生理食鹽水將這些油脂沖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以及增加淚液的分泌。 延伸閱讀: 滴眼藥水舒緩眼睛乾澀 忽略4件事不但浪費又沒效 過敏讓眼睛發癢卻不能揉? 別忍了!2動作也能緩解
-
2019-12-16 科別.皮膚
用冰過的湯勺敷眼睛消黑眼圈?醫師:黑眼圈會更嚴重
Q:冰凍勺子敷眼睛,可打擊熊貓眼?A:熊貓眼讓人外觀比實際年齡大許多歲,網路流傳許多消除熊貓眼的偏方,其中之一是將兩支勺子放在冰水或冰進冰箱,取出後用凸起面輕按在眼睛上五分鐘。對此,皮膚科醫師表示,此舉可能讓眼周血液循環更差、靜脈血液滯留,使得黑眼圈更嚴重。黑眼圈形成的類型可概分為血管型與色素型,血管型的黑眼圈往往源於患者有過敏性體質,影響血液循環、靜脈血液滯留而形成黑眼圈;色素型黑眼圈則源於日曬。黑眼圈一旦形成,就難以去除。即使透過美容醫學方法,像是以染料雷射去黑眼圈的血管色素,仍可能因為患者本身過敏體質與循環代謝問題,使得黑眼圈又快速生回來;以雷射、美白面膜或保養品淡化代謝色素,效果往往同樣難如人意。因此預防勝於治療,避免血管型黑眼圈,過敏性體質者應積極改善過敏問題,另可使用溫熱毛巾敷在眼周,藉此讓眼睛周邊血管擴張,效果有限但仍可嘗試;避免色素型黑眼圈,便要盡量減少眼周曝曬的機會。諮詢專家/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趙昭明
-
2019-12-15 該看哪科.兒科
國健署警告 3種錯誤睡法寶寶猝死風險增
有些父母會讓寶寶趴睡或用嬰兒枕來顧頭型,恐增寶寶猝死風險。國健署近日發文警告,除勿用嬰兒枕,也應避免寶寶和他人同床,以及睡在沙發、父母身上等床以外的地方。國內外時常傳出嬰兒因不當睡眠環境釀成猝死意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保健闢謠」專區發文指出,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嬰兒猝死症候群是造成美國嬰兒死因的第3名,每年約有1900件案例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1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此外,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民國105年刊登一項研究顯示,趴睡相較於仰睡,導致嬰兒猝死的風險較高,另像是與他人同床共眠、太軟的床面(例如沙發)、不適當的被褥或物品堆積等,都會增加猝死風險。嬰兒猝死問題不只發生在國外,國內相同問題也年年上演。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自97年起,嬰兒猝死症候群位居嬰兒前10大死因之列,近5年平均每1萬名嬰兒就有1到2人因窒息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106年更有多達23件案例。為此,台灣兒科醫學會曾建議「1歲以下的嬰兒每次睡眠都應該仰睡」,並提供安全的睡眠環境,避免寶寶因無力移除覆蓋其口鼻的障礙物而窒息。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目前嬰兒枕對於防側翻、顧頭型等功能都沒有實證依據,反而可能讓嬰兒在臉朝下時翻不回來,大大增加窒息猝死的機率,而且寶寶的頭跟肩部幾乎同寬,平躺時背部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也不會睡得不舒服,父母千萬別多此一舉使用嬰兒枕。王英偉也強調,1歲以下嬰兒不管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都應「同室不同床」,使用毛巾被或毛毯保暖時,應裹至寶寶的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或穿著一件式或睡袋型嬰兒睡衣。此外,嬰兒床的表面必須堅實平整,不可有鬆軟的物品,例如枕頭、填充玩具等,因寶寶無法像較大的孩童或成人一樣,可以將掩蓋口鼻的外物移除,也不要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的身上。
-
2019-12-12 新聞.健康知識+
大家都知道扭傷要冰敷 但是正確步驟和原則你懂嗎?
從RICE、PRICE 到PREACE & LOVE,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置越來越長,但「冰敷」好像變得越來越短,從以前三天、一天到現在沒那麼鼓勵冰敷,弄得一般人好亂啊!冰敷的目的是止痛,不是治療急性受傷時,軟組織會充血、甚至血管破裂,造成患部腫脹,而冰敷的目的,正是讓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傷處的腫脹以及痙攣,目的是在「止痛」,減少腫脹壓迫造成的疼痛。冰敷的目的既然是「止痛」,以現在的醫學觀點,不痛了,就不用一直冰敷了,因為適度的發炎,是組織自我修補的過程,過度抑制,反而會讓身體復原程度下降。對了,若是冰敷或熱敷常常搞混,記得「熱敷」會讓血管擴張,大量的血液會從破掉的血管流到組織間,造成更加腫脹,類似把水龍頭打得更開的感覺。而疼痛是因為腫漲造成的,熱敷後更腫,當然就更痛了,所以急性期止痛是「冰敷」喔!急性軟組織受傷的冰敷原則冰敷雖然可能會抑制發炎,但是初期疼痛難忍時,冰敷是最容易取得的止痛劑,一般建議在6個小時內還是可以適度冰敷,搭配加壓跟休息,當然,確切的情況,仍是需要就診讓醫師評估,若是腫脹的很厲害,也可以依醫囑延長冰敷的時間。急性期的冰敷請注意下面幾個原則:●冰敷袋需包布(毛巾或紗布),不可直接接觸皮膚●每10~20分鐘需休息5分鐘●麻木感時請移開冰敷袋●天氣過冷,可用涼水敷取代●有循環系統疾病者(雷諾氏症),不可冰敷●密切注意周邊循環●請牢記「和平與愛」、「預防勝於治療」●急性受傷,請記得「和平與愛」,也適用在肌肉拉傷。冰敷只是止痛,表示止痛完,還有很多事要做,基本原則止痛、日常生活、肌力訓練以及本體覺,都是漫長的一條路。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平常就有運動習慣、選好鞋、穩定行走以及不慌不忙,無論醫療再進步,最好的狀況就是「不要受傷」,預防勝於治療,可是永遠的黃金準則啊!
-
2019-12-10 養生.樂活旅遊
羽絨衣手洗還是丟洗衣機?日本家事達人:脫完水放這個,衣物更快乾
冬天要來了,羽絨外套已經可以拿出來透透風了!但是放了1年的羽絨衣感覺臭臭的、悶悶的,要拿去乾洗嗎、還是自己洗呢?但是清洗羽絨衣的眉角要注意,全新的羽絨衣若使用錯誤的清洗方式,可能讓它原本的功能盡失、或者讓衣服變硬、衣服內的羽毛跑出來!日本家事達人毎田祥子介紹,2種不失敗又輕鬆的方式,自己在家就可以清洗羽絨衣! 清洗羽絨衣首先要注意的是...【1】注意衣物標籤有無洗滌OK字樣清洗前要先注意有無洗滌OK字樣,若有再進行清洗的作業。另外,也需要注意衣物是否會褪色。【2】使用中性洗衣精,避免漂白劑羽絨衣的材質通常是化學纖維,雖然化學纖維使用一般的洗衣精即可,但是有些羽絨衣會有防水、尼龍等等材質或功能,普通的洗衣精可能就無法清洗乾淨,因此建議使用中性洗衣精。【3】溫水清洗羽絨衣內的羽毛不喜冷水和熱水,另外使用熱水清洗也容易造成衣物褪色,因此建議使用溫水清洗。較輕薄小件的羽絨衣通常在室外晾個幾天即可,但是羽毛量較多、較厚重些的羽絨外套,可能就需要使用烘乾機約烘10分左右 手洗羽絨衣4步驟【1】使用中性洗衣精清洗,若沒有洗衣盆,也可以使用洗臉台清洗將些許中性洗衣精放入約30℃左右的清水中混合製成洗衣水。因羽絨外套通常較大件,或是需要一次清洗多件時,可以放在洗臉台或者浴缸中洗滌。【2】利用輕壓方式洗滌將衣物摺疊後放入浸滿洗衣水的容器(或洗臉台)內,不揉搓,用手掌按壓來去污洗衣。這種衣服通常會有防水材質,因此需要使用手掌按壓方式清洗,才可以讓洗衣水滲入衣物纖維中,將髒污洗去。另外,領口、袖口等較髒處,利用手指捏住方式清洗。【3】沖水用蓮蓬頭更輕鬆將洗衣水倒掉後,再將羽絨衣放到乾淨的溫水裡按壓,並換水2~3次。另外,也可以使用蓮蓬頭直接沖洗衣物更方便。【4】脫水後晾乾脫水後,輕輕將羽絨衣上的水氣擠壓出去,切記不要像毛巾一樣用擰的!水氣去除後再用乾毛巾將羽絨衣內外輕壓,將剩餘的水分拭去後便可以將其於通風、可曬到日光處晾乾。 洗衣機洗羽絨衣3步驟【1】使用洗衣袋羽絨外套的拉鍊可能會讓洗衣機暫時停止、或是無法運作,另外也可以防止衣物纏繞、打結,因此建議使用洗衣袋。【2】脫水後放乾毛巾洗衣機設定選擇「柔洗」,後倒入中性洗衣精,若可行的話建議使用溫水。洗衣機到脫水步驟後,先暫時停止,將一條乾毛巾放入洗衣機內吸收羽絨衣的剩下的水分,如此一來晾乾的時間便會減少,或是將乾毛巾塞入洗衣袋內,效果會更好!【3】脫水後馬上晾乾洗完衣服後馬上將羽絨衣於通風晾起,若沒有馬上將衣物晾起來,可能會讓衣物上的皺褶、或是整個型塌掉。要晾到全乾,約曬個2、3天即可,否則沒有全乾還有點濕濕的,會讓羽絨衣發霉或者發臭。資料來源:インナーダウン・ダウンジャケットの洗濯方法と失敗しないコツダウンジャケットの洗濯方法【手洗い&洗濯機】
-
2019-12-08 科別.耳鼻喉
自購鼻噴劑治過敏性鼻炎?醫警告可能導致不可逆傷害
改善惱人的過敏性鼻炎,第一步必須先找出過敏原,降低過敏的發生率;第二步要改善環境,調整生活習慣,加強運動增加免疫力;第三則是需要妥善的藥物控制,若已嚴重到藥物無法控制,部分可以透過手術來改善。不過醫學上,尚未有能根治過敏性鼻炎的方法,調整環境以及增強免疫力、定時用藥控制,才是根本之道。初期治療:抗組織胺+類固醇噴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榮哲表示,過敏性鼻炎的用藥,初期皆會先給予第一代或第二代的抗組織胺,緩解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同時配合使用局部類固醇噴劑,當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緩解後,只要定期使用類固醇噴劑即可。近年發現第一代的抗組織胺會有嗜睡的問題,第二代則不會,開立處方時,皆以第二代為優先。進階治療:口服類固醇 謹遵醫囑使用上述方法沒辦法緩解症狀時,可能會使用到口服類固醇,陳榮哲說,口服類固醇的劑量較高,也不會開立太長的時間給予患者服用,而且口服類固醇不適合有糖尿病、結核菌患者使用,其產生的副作用會大於治療效果。陳榮哲說,臨床上最常遇見家長們疼惜孩子,不願讓孩子使用類固醇,但現在的噴劑類固醇,劑量低且幾乎沒有副作用。控制過敏性鼻炎是一場長久戰,治療過程中很常遇見的狀況是,一旦控制穩定、家長就放棄使用,一旦放棄使用,藥效還沒有完全發揮時,就可能前功盡棄。此時可能得加強藥物的劑量以及頻率,來達到原本該有的效果。也有患者嚴重拖延後,進而出現鼻竇炎、鼻中隔彎曲等問題,必須手術才能改善。手術治療:非永久、副作用多 須經完整評估陳榮哲說,現階段的手術方式主要都是改善鼻塞,對於改善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有限。手術方式目前有鼻翼神經切除術,可改善鼻子搔癢感、打噴嚏等,只是開刀的部位會使眼睛出現永久性乾澀等副作用,另鼻翼也可能再長出來。另有電燒手術,可解決鼻息肉問題,改善鼻塞。過敏性鼻炎中,最常見的鼻中隔彎曲,會造成下鼻夾肥厚、鼻肉腫大等,進而產生鼻塞,可透過切除術將其切除。但不代表不會復發,這些都必須透過完整的診斷與評估,在治療效果大過於副作用下,才建議執行。常用鼻噴劑 恐致不可逆傷害陳榮哲說,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最擔心不就醫、直接購買坊間的鼻噴劑,這類的鼻噴劑通常是血管去充血劑,標榜不使用類固醇,該款產品去鼻塞的效果極佳,說明書上皆會寫「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五天」,但一般民眾不太看說明書。當使用第一次有效時,就會噴上癮,一旦噴上癮會出現更難治療的「藥物性鼻炎」。藥物性鼻炎會對鼻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得用更強的藥改善,若使用鼻噴劑的時間愈長,就必須接受手術才有可能改善嚴重鼻塞的問題,連帶也必須承擔手術後的副作用。過敏性鼻炎照護1. 規律用藥,遵從醫囑。2.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可以使鼻粘膜血管收縮,降低鼻塞的症狀。3. 平時用溫熱毛巾敷鼻腔,其濕度、溫度都可以增加微血管的收縮。4. 經醫師建議,也可以透過洗鼻改善症狀,幼童使用洗鼻器時,建議由家長協助。5. 平時的生活應保持穩定情緒,避免焦慮等,讓身心靈平衡,也是增強免疫力的方法之一。
-
2019-12-08 新聞.健康知識+
天冷泡湯正是時候?皮膚科醫師提醒7種情況得留意
冬天最愛做的事,除了大啖火鍋,應該就屬泡湯最熱門了!台灣位居亞熱帶,一年四季都適合泡湯,就像有些人會把泡湯當作泡澡、紓緩筋骨,或是減輕疼痛,天天泡湯也就什麼都不奇怪了。不過,冬天泡湯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項,因為冬天溫度較低,泡在溫泉池內非常溫暖,所以很容易忘記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逾時而發生危險了;也有很多人認為溫泉可以治皮膚病,為了保留「療效」,在泡完溫泉捨不得用清水沖乾淨,或是忽略皮膚皺褶處沒沖乾淨,一、二天後才發現皮膚紅癢,引發刺激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皮膚炎。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硫磺是一種礦物,濃度過高可能造成皮膚化學性灼傷,一般泡硫磺溫泉,泉水中的硫磺濃度並不致於造成皮膚產生化學性灼傷,但是如果沒有沖乾淨,在皮膚皺褶處殘留,例如胳肢窩或是膝蓋後窩等處,因為長時間夾著產生高溫,特別容易發生化學性灼傷,像是幼兒及小朋友的皮膚比較薄嫩,防護力較差,更容易引起皮膚炎,所以泡湯後,一定要用清水把身上殘留的溫泉礦物質沖掉,皮膚比較敏感的人,則建議用沐浴乳洗乾淨。泡湯雖然很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湯,本身有高血壓、心臟疾病,就不宜泡湯,避免休克。另外,趙昭明也指出,若開過刀身上有疤及有蟹足腫體質的人,由於皮膚疤痕泡了容易癢,最好不要泡溫泉;懷孕婦女因為泡湯對肚子來說,會有壓力產生,也要特別注意。還有老人、有過敏體質的人,也應盡量避免泡溫泉,如果真的很想泡,也不要泡太久,最好泡5到10分鐘,就起來輕輕擦上一層水性保濕劑,然後再以清水沖一下,再下去泡湯,一方面避免污染溫泉,一方面讓皮膚保濕。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皮膚有傷口,千萬不要泡溫泉。趙昭明分享,門診中即曾收治一名有香港腳的女性,忽略左腳腳趾間有個小傷口,泡了二、三次湯後,由於腳趾縫都沒有擦乾,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即便沒有傷口,泡完湯後,也要記得把手指縫及腳趾縫間的水擦乾,其實用毛巾擦,不見得可以擦到全乾,建議可以用吹風機遠遠吹手指及腳趾縫,乾燥效果會比毛巾好,但記得不能太近吹,避免熱風把皮膚給灼傷了。每個泡湯池有其不同的規定及注意事項,在泡湯之前一定要先詳閱,泡湯跟游泳一樣,下水前也要先熱身,同時先將水往身上輕拍,讓身體逐漸適應水溫再下水,由於曾經發生民眾去泡溫泉,發生寄生蟲入侵病例,所以去泡溫泉時千萬不要將頭泡入水中,避免寄生蟲跑入眼睛及耳朵裡面。不少家庭會全家一起去泡溫泉,如果帶小孩一起泡,由於小孩的抵抗力較弱,建議不要泡大眾池,選擇家庭湯屋較好;而小孩的皮膚保護層較不足,泡溫泉時,水溫要注意不要太高,可加多一點自來水的熱水稀釋溫泉的濃度,才能全家一起享受泡湯的樂趣。延伸閱讀: 腳暖身就暖! 泡腳放鬆助眠前 你該注意的7件事 皮膚乾到脫屑擦乳液就好? 8個錯誤認知沒改只會更嚴重
-
2019-12-07 橘世代.好野橘
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 蘇逸洪兩年12趟郵輪行成達人
52歲正值壯年,電視台倚重他、觀眾信賴他,蘇逸洪卻選擇急流勇退,放下名利瀟灑去過人生下半場,2年來安排了12趟郵輪行程,「為什麼要在這個年紀,還花大把時間工作?一輩子最美的日升、日落都在海上看到,這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帶狀皰疹 讓忙碌主播停下來蘇逸洪選擇離開前,還是華視當家主播,重點時段、重要場合,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不知情的人對他為何在職場高峰卻優雅退場,百思不解。其實蘇逸洪在走下主播台的前1年,生了場病,「帶狀皰疹,從額頭蔓延到眼睛,整個人痛不欲生,眼球像毛巾不斷被擰,吃止痛藥吃到出現幻覺」。這場病折騰了1個多月才好,讓蘇逸洪在忙碌的步調中,停下來思索人生。這期間,他請假搭了一趟郵輪,從羅馬航向希臘各小島,年輕時曾參與過2次郵輪行程,當時無感,沒想到這次換個地方,在躺椅上看書,陽光灑落,聽著海浪睡著。此時此刻,郵輪旅程變得如此迷人,「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還要賺多少才夠?那些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動產加不動產 生活綽綽有餘蘇逸洪盤算離開職場,並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能否好好退休,錢是關鍵,我在年輕時播新聞的空檔,就是去看房子,累積到後來自住1間,2間出租,租金讓我有穩定收入,加上手上有些存款,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大概能活到70至75歲,如果在這之前現金用完了,我就賣房,理財專家曾說過,人生要有2000萬就能過上好的退休生活,我現在自住的大直房子當年1坪30萬買的,現在漲到90萬,動產加不動產,對我綽綽有餘,我就不再眷戀了」。意識到新聞圈變了 決定下台另一個原因,是新聞圈走到了另一個時代。蘇逸洪說,新聞至今分成3個時代,在他之前是老3台,他在有線電視春秋戰國時期入行,然後百家爭鳴,他的努力讓他擁有一席之地。生病前,華視已經找網紅「視網膜」進來當正式主播,「我意識到,新聞已走入下個階段,進入網路時代,我決定交棒,下台一鞠躬把機會讓給年輕人」。郵輪不只是旅行 是生活方式蘇逸洪對郵輪著迷,2年來安排了12趟旅程,誇張得令人咋舌,「郵輪對我來說,不只是旅行,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拎著行李箱入房,掛好衣服後,它就是你未來十多天的家,你不必換旅館,生活、吃飯、運動、看秀,都在船上解決,每天醒來,就在另一個國家或小島,船上遇見的外國人都和藹親切,笑臉迎人」。對於新聞工作,他無所眷戀,「我離開至今,從來不看新聞。人生,沒那麼複雜,而新聞,是個複雜的人生,那些熙熙攘攘對我來說,就成了『關我什麼事』了,說真的,當你走向世界,看到每個地方不同的生活、文化,視野變廣後,回頭再來看這些新聞內容,就覺得無聊了,我現在最愛看的是動物頻道」。捨高薪回頭看 得到比失去多人生,有捨才有得,沒離開職場前,蘇逸洪陷在每天播報總統大選噴口水又毫無意義的事,「人到中年,事業到了某個點,我捨去主播光環,捨去高薪,回頭看自己,得到比失去更多,40多歲的我,從不預期會喜歡50幾歲的自由,但現在,確實如此」。蘇逸洪/人生領悟●「離開主播台後我不再看新聞,人生沒那麼複雜,新聞才是個複雜的人生。」●「病後重生,人生到底在追求什麼?還要賺多少才夠?那些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人生有捨才有得,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我回頭看自己,得到比失去更多。」【專訪系列1】捨去主播光環及高薪 蘇逸洪兩年12趟郵輪行成達人【專訪系列2】從背卡債到最高擁5、6間房 蘇逸洪掌握買房6心法
-
2019-12-06 養生.聰明飲食
「排毒」從斷食開始?專家教你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瑜伽修行講求體內潔淨,讓氣血循環更順暢,因此常會藉由「斷食」,讓身體節省能量於消化食物上,進而全力進行細胞的汰舊換新、修補損傷器官。但問題是,該怎麼斷食才正確?中醫師林佩蓁解釋,斷食療法可分為輕斷食、半日斷食、一日斷食,甚至是一星期、一個月的斷食。但站在健康的角度,斷食時間應該在24小時內的一日斷食最為適合,原因在於如果空腹時間過久,人體會產生另外的毒素,如酮酸、含氮廢棄物,反而不利健康;此外,也會造成肝臟、腸胃道等器官的萎縮,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並不建議空腹超過24小時。輕斷食:最符合現代人需求輕斷食是斷食療法中最為輕鬆、也最符合現代人的斷食方法。輕斷食不是完全不吃東西,而是進食比較「單純」的食物,一星期可以施行2天,考慮到上班族星期五、六、日可能會想要放鬆吃大餐,可以選擇週1到週4的其中2天,只吃早餐與晚餐,每天熱量控制在500大卡內,其他5天則控制在一天800大卡內,食物的選擇則以蔬果及蛋白質為主,且盡量以少油、少鹽的方式料理。〈怎麼做〉一星期2天,熱量控制在500大卡內;其他5天,熱量控制在800大卡內。早餐:以蛋白質為主,可以是水煮蛋,加上一盤沙拉。午餐:跳過,只喝水或果汁。晚餐:以蔬果及蛋白質為主,建議是2份水果,加上燙青菜。注意事項:1.不需要費太多心思準備,最符合現代人忙碌的腳步。2.因為每天都有進食,不容易有飢餓的感覺。半日斷食:午餐是整天的第一餐半日斷食可分成不吃早餐,或不吃晚餐等多種施行方式,《半日斷食的神奇療法》作者提倡的半日斷食則是以不吃早餐的方式,說明前一天積存在體內的廢物還沒有完全排出,此時早餐再入肚,腸道絕對不會排乾淨。同時也說明若早晨不進食,保持空腹的狀態,反而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排泄,加速身體排出老廢物質,接著再從午餐或晚餐中攝取身體需要的營養素。但要注意的是,施行半日斷食的前一晚,就不能吃消夜了,可以喝點綠色的蔬果汁、糙米粥,當成能量的補充來源,還有因為身體距離前一天進食已有16~18小時,所以午餐的選擇應要更小心,不能太激烈,建議減少為平常午餐進食量的2成,避免一下子吃太多,會造成腸胃的負擔。〈怎麼做〉一星期中選擇1天。早餐:不進食。午餐:先吃點保護胃的蘋果泥,再攝取其他食物。晚餐:在睡前3小時前應吃完,且只能吃8分飽。注意事項:1.站在中醫學的角度,不吃早餐比較不適合,因為早晨的7點到9點,是人體胃氣最旺的時候,如果覺得難受的人,可以喝點蔬果汁或糙米粥充飢。2.餐與餐之間水分的攝取應充足,仍然維持每天2000c.c.的攝水量。一日斷食:建議假日實施一日斷食就是24小時內不吃東西,來達到身體代謝老廢物質的目的,但要注意這個不吃東西不是指完全不進食,過程中還是要補充充足的水分,若覺得難受的人,可以喝些綠色的蔬果汁。然而,因為一日斷食時間比較長,準備的項目也比較多,施行時間要從斷食前的一天,到斷食後的隔天(總共3天的時間),飲食都要非常注意;因此,建議施行一日斷食,可以選擇不用上班的星期六、日、一較為適合。〈怎麼做〉星期六、日、一施行。●斷食前天早餐:正常,但以5分飽為主。午餐:以蔬果為主,同樣5分飽即可。晚餐:吃清淡飲食,比如燕麥粥或糙米粥,也是5分飽就好。注意事項:斷食前的飲食要少且清淡,有點類似讓身體有心理準備一樣,所以每餐僅能吃5分飽,並以蔬果及清淡飲食為佳。●斷食當天早餐:不甜的果汁、深綠色的蔬果汁。午餐:不進食,喝溫開水即可。晚餐:不進食,喝溫開水即可。注意事項:1.斷食當天,因為體內的廢物會開始從身體的孔道排出,因此建議可以在午餐及晚餐時刮一下舌苔,同時用毛巾擦身體,擦掉從毛孔排出來的廢物。2.不建議這天泡澡或洗過久的澡,因為泡澡會讓血液循環加快,在體力不佳的情況下,怕血糖過低容易暈倒,建議以清水擦拭身體即可。3.要注意每隔1小時要喝150c.c.的水或果汁,幫助身體維持能量。●斷食隔天早餐:粥品為主,5分飽就好。午餐:吃蔬菜、水果就好,同樣5分飽。晚餐:正常飲食,一樣5分飽就好。注意事項:斷食隔天,因為身體尚未適應以往的飲食習慣,所以每餐攝取量5分飽就好,尤其是早餐非常重要,當身體許久都沒有進食的情況下,隔天早餐要喝點暖胃的粥品比較適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斷食後恢復進食一定不能隨便,除了飲食清淡,以蔬果、粥品為主外,最重要的是份量的拿捏,要少量進食,讓腸胃慢慢適應,不能一下子吃太多。 延伸閱讀: 排毒光流汗、上廁所還不夠! 再教你5招清出身體裡的廢物 8大警訊,排毒正是時候
-
2019-12-04 橘世代.健康橘
注意!肌少症的危險因子
年過50歲的熟齡族,因活動力降低,得開始留意肌肉量是否充足。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彭莉甯表示,熟齡族或老年人因飲食量、荷爾蒙減少,若運動量也缺乏,可能會有肌少症問題,建議就醫透過進一步檢測確認,並攝取均衡飲食、運動來改善。彭莉甯說,肌少症是一種老年人肌肉流失,進而影響身體機能的疾病。年過40歲後身體機能就會逐漸退化,而年長者胃口普遍比年輕時差,若加上蛋白質、肉類等攝取不夠,會造成肌肉量下降,容易造成四肢無力、膝蓋關節疼痛,甚至連擰毛巾的力氣都沒有,跌倒、骨折等受傷風險增加。而在危險因子上,民眾若有慢性疾病史、過瘦或過胖、營養攝取不均、曾有跌倒紀錄、缺乏運動、長期臥床等,都可能出現肌少症,必須特別留意。而在飲食營養補充上,彭莉甯說,熟齡者應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如豆漿、起司、蛋類、雞肉、魚肉等,並多補充維生素D的食物,如黑木耳、鮭魚、菇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每周應固定走出戶外多曬曬太陽,也可獲取維生素D。而在運動部分,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建議,熟齡族若覺得肌肉量不足,可做有氧運動來加強心肺功能,也提升肌耐力,或透過慢跑、散步、游泳等中等強度的運動來提升,但建議採循序漸進方式,以免負荷不了。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