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橘世代
共找到
1279
筆 文章
-
-
2024-10-19 焦點.元氣新聞
橘世代/【啃老啟示錄】金援成年子女 只能有一包錢
孩子買房要幫忙頭期款嗎?創業資金要支持嗎?籌辦婚禮要贊助嗎?國外留學要給多少?學貸卡債要不要幫他還?以上是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為客戶做財富傳承與退休財務規畫時,常被問到的問題。孩子成年之後不一定代表育兒責任已了,成年子女需要父母經濟援助的時刻比你想像的更多。廖一聰指出,與他年紀相仿的五、六十歲這一代,子女們通常身處低薪、高物價房價的環境,他常見到許多父母慷慨解囊,想幫子女度過難關。很少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自身財務能否滿足退休需求,直到資源被子女用罄,才驚覺事態嚴重。「我們這一代要把自己照顧好,不然這是兩代、三代的痛苦輪迴」,廖一聰強調,父母要有心理準備,給孩子的經濟援助不要想要回來,所以必須量力而為,不要掏空,若沒有考慮到退休後的生活品質、疾病醫療、長照費用等,不僅拖垮家庭,也會造成國家社會負擔。因此,資助成年子女可以,但必須盤點自身資產,確保有足夠的生活金,及良好的風險管控,在那之前,不要資助。就算資助,給予子女的協助,就只有一包錢,不能無止境。廖一聰舉自己為例。這幾年,他因為資助大兒子結婚、小兒子出國求學,花了一筆錢。會擔心嗎?廖一聰說,畢竟資源有限,若用在孩子身上,其他地方就得減少,但他盤點自身財務狀況,一來自己仍保有工作能力,顧問更是愈資深身價愈高的職業;二來,他也有足夠的保險,以防萬一發生什麼事無法工作,仍能靠保險保障晚年。如果已經到了孩子要求援助像是無底洞,危及老後生活的階段呢?廖一聰說,第一步先停損,不要再給,檢查醫療險和長照險是否足夠?若手上還有資源,不妨買年金險,他舉例,年金險就算每個月只有三萬元,一天只能花一千元,有天不小心多花了一點,最後一天喝個白開水餓個肚子,隔天仍然有三萬元進帳,可以如常生活;但若是一千萬元放在銀行,不小心花光,未來三十年都要喝白開水。年金險活到老領到老的特質,讓人有安全感,人到老年最害怕財務的不安全感。若遇上已在啃老的孩子,則要善用信託,並且去做意定監護,將剩下的資產交給信任的人,以免更老之後失智無法處理。數位版看這裡 如何幫家人留資產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有個思覺失調的雙胞胎弟弟,母親希望自己可以照顧弟弟餘生,也不希望弟弟拖累廖一聰。廖一聰知道自己必須把弟弟照顧好,但是又深感沉重,不想承擔。於是他就以自己的財富傳承專業,幫媽媽做了一些安排,讓媽媽可以留住資產,確保晚年生活的安全感,並放大有限資產,身後也能照顧牽掛的病兒。進數位版看廖一聰的家庭故事。
-
2024-10-19 焦點.元氣新聞
橘世代/【啃老啟示錄】拒絕啃老手足情勒 用法律解決
家有啃老手足,你心痛他用光父母資源之虞,可能也擔心,當被寄生的父母過世,「我會是下一個被啃食的對象嗎?」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說明,如果連父母留下的錢都花光了,他又沒有自立能力,就是國家養,進到中低收入流程裡。恩典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蘇家宏說明,當啃老族獨居生病倒下,社會局會先照顧,身體康復後就會看這個人法律上的撫養義務。兄弟姊妹的確有可能被指定要撫養他,假設該縣市最低生活標準是一萬多元,他有四個手足,就以最低生活標準除以四。如果不想養,也可以打官司,主張沒錢,如果啃老者過去有對手足不好的行為,也可主張減少撫養義務,或免除扶養的責任。但可能打完官司,法院判仍要撫養,若不想直接面對,可以找律師跟他確認撫養條件,例如每月一萬九千元,就直接找律師給。在他跟你情緒勒索時,跟他講法律,用法律解決。如果啃老者侵害的不只是金錢,還有身心安全呢?蘇家宏建議,針對不理性,沒事就來騷擾的啃老手足,直接聲請保護令,日後再騷擾就依法辦理。數位版看這裡 如何幫家人留資產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有個思覺失調的雙胞胎弟弟,母親希望自己可以照顧弟弟餘生,也不希望弟弟拖累廖一聰。廖一聰知道自己必須把弟弟照顧好,但是又深感沉重,不想承擔。於是他就以自己的財富傳承專業,幫媽媽做了一些安排,讓媽媽可以留住資產,確保晚年生活的安全感,並放大有限資產,身後也能照顧牽掛的病兒。進數位版看廖一聰的家庭故事。
-
2024-10-12 焦點.元氣新聞
橘世代/杜絕養出啃老族 律師:讓兒女知道爸媽賺錢不容易
「認識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學校不會教,父母要在生活裡教給他。」「恩典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蘇家宏這幾年常常處理啃老案件,深感父母與其和孩子分享財富,不如分享如何累積、運用財富。蘇家宏即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兩個學齡兒子的「財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怎麼賺錢、如何理財。例如蘇家宏日前出版「此刻,就是立遺囑的最好時刻」,有段時間周末得清早出門辦簽書會,兒子就跟著台中台南四處跑,知道爸爸上台分享前需要做許多準備,看著爸爸工作的身影,了解到賺錢並不容易。孩子也知道,除了賺錢,還必須懂怎麼用錢,像是可以借錢買房子,但不要借錢買車;前者是資產,後者一落地就打八折,是負債。因為爸爸會分享,我們的房子現在市值多少,比起買的時候漲了多少,而家中那輛十年車子,折價後又值多少錢。爸媽在看房價行情、股票漲跌時也會跟兒子分享自己的觀察。蘇家宏解釋,理財教育的重點不是「教什麼」,而是深刻的陪伴,花時間相處,在生活裡感受、了解孩子,以生命影響生命,孩子才可能從你的身影裡學到一些什麼。他從孩子還小的時候觀察他如何用零用錢,調整他們觀念,給予容錯空間。他看到許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花時間陪伴,捨不得孩子吃苦、犯錯,等孩子很大了才犯錯,付出的代價、需要的陪伴都是加倍的。蘇家宏打算在孩子成年時,先給他們一筆錢,觀察他們怎麼使用,再決定要給多少?怎麼給?「我看你怎麼用,你亂用,我就把錢捐出去;你懂得運用財產,把錢變多,未來你會拿到較多的錢。」他笑著說。蘇家宏看見許多家庭,父母同樣的教養方式,養出了一個啃老兒,但其他的不會,父母總是檢討自己是不是做錯什麼?他提醒,每個孩子不同,相同的教育方式會在不同的孩子心裡產生不一樣的運作,為人父母,積極地做到該做的,但也要理解自己的有限。
-
2024-10-12 焦點.元氣新聞
橘世代/近七成年輕父母擔心養出啃老兒 醫師:家長先問問自己
聯合報橘世代、元氣網攜手推出「別養出啃老族」線上調查中,近七成還在養育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擔心養出啃老兒。是什麼原因,讓還在養育未成年孩子的家長,不但無法享受和孩子間的互信與親密,反而讓未見的恐懼侵門踏戶?鈺璽診所副院長、振興醫院精神科特約醫師蔡佳芬指出,當孩子年紀還小,父母就無端憂慮他將來會不會啃老,多數是父母生命裡某些議題沒處理,可能是上一代的影響、可能來自手足,例如你的哥哥啃老,致使爸媽晚年不好過,你什麼也做不了,於是看到同為老大的兒子只是用零用錢買了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就想著兒子將來會不會啃老。蔡佳芬建議父母,有此擔心時停下來,覺察這份憂心所為何來?合理嗎?是否用「擔心孩子」來展現自此沒處理的問題?就算孩子已大學畢業,但仍在摸索職涯階段,家長仍不易拿捏:要繼續支持考第三年國考的孩子嗎?孩子職場受挫回家,要馬上督促他找下個工作嗎?思索這些問題時,也憂慮處理不好,未來孩子會啃老。蔡佳芬指出,父母不妨先問問自己,你擔心的,是他的人生?還你老後被啃?若是後者,孩子成年後,父母責任已了,財富的守護可以就事論事;但若是前者,你期待幫助孩子自立,那麼要不要給予金錢、資源就是協助其自立計畫的一部分,而非答案。重點是,在這個生命階段,你想如何協助他?「身為父母,我們會想,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你也想成為他受挫時的避風港。」蔡佳芬說,「避風港這意象很棒,就是你進來避一避,之後就有辦法出去,不是永遠躲著。」養出自立的孩子,是父母的目的。蔡佳芬強調,焦慮是人類避險的本能、擔心也是來自愛,都是正常的,但是父母必須多一點停頓,釐清自己擔心的本質,才不會被不必要的焦慮響親子間互動,抹殺他對世界的嘗試。
-
2024-10-12 焦點.元氣新聞
橘世代/兒退學玩音樂一毛都不給 郭葉珍「你是為自己活」養出不啃老的孩子
「也要有人願意讓他啃,他才有得啃!」國北教大幼教系副教授郭葉珍如是說。郭葉珍有一對成年兒女,常在臉書粉絲頁發表教養文章,今年按讚、留言、分享最多的文章是「如何養出具有自給自足能力與態度的成年子女」,此文的標題原本是「養出不啃老的孩子」,談的她和兒女同住,各管各的飯,各洗各的衣,關係是室友,而非親子,她的態度是陪伴但不插手,放手不放生。孩子的自立之路沒那麼理所當然,兒子高中、大學沉迷電玩,廿歲從大學法律系退學找人生方向,一直到卅歲搬離家,經歷了十年。兒子退學玩音樂 一毛都不給時間回到兒子廿歲那年,兒子說要退學,想學音樂,郭葉珍說:「恭喜你出社會了,我支持你去做想做的事,學音樂很棒,就去學吧,但我一毛錢都不會給。」於是兒子去麵店煮麵、去團練空間當櫃檯,賺取學音樂的學費,住家裡但自給自足,郭葉珍經過兒子工作的地方就拎著食物去探班聊天。兒子退學三年後,郭葉珍父親過世,在父親的喪禮上,她聽到兒子為喪禮做的音樂,這是他第一次聽到兒子的音樂作品,大為驚豔,跟兒子說:「你學音樂要什麼,我買給你。」兒子訝異:「不是一毛錢都不幫我出嗎?」郭葉珍解釋,這不是資助孩子,而是投資好產品。退學五年後,郭葉珍聽到兒子為台北時裝周做音樂,更成熟了。但這次她說:「半年內請搬出我家。」兒子生氣:「你是懲罰我成功!」郭葉珍平靜地解釋:「在媽媽心中,你從『自學大學』畢業了,要更上一層樓了。」沒有要妥協的意思。結果六個月後,兒子不但沒有搬離,還帶著女友住進家裡。有人問:「這算啃老嗎?」郭葉珍想過,她沒有損失,而且兒子跟她溝通,他想要買房子,如果一直租房根本存不了錢,跟媽媽約定好五年後搬出去。女兒國考不工作 只寬容一年女兒又是另一故事。女兒國考第一年沒考上,跟郭葉珍說要考第二年,她說:「媽媽支持妳,但第二年沒考上一定要去上班。」女兒聽到第一時間也是嘟噥抗議。勇敢追夢,但要務實為自己負責,是郭葉珍從小就從原生家庭學到的,她笑著說,小時候忘記帶便當,媽媽不會送;她成為媽媽後孩子生病,她的爸媽依然照著原訂行程去打球,她得自己想辦法。她的父母教會她,妳是為妳自己活的,爸爸媽媽也為自己活。但她強調,這些看似很「狠」的話,其實都奠基在家人間的甜蜜互動,相互陪伴、聆聽煩惱,不吝讚美,時時在生活裡「撒糖」,感受到彼此的愛,她在生活上給孩子支持,盡己所能的提供穩定的情緒環境,所以當她說出那些話、立下那些界線時,孩子知道那是媽媽的人生界線與生命哲學,不會做惡意的解釋。
-
2024-09-26 活動.精彩回顧
【得獎名單】別養出啃老族!填問卷抽好禮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別養出啃老族!填問卷抽好禮」的熱情支持,得獎名單如下:【全瑩生技】瑩顧力EX(60粒/盒),共計3名黃O琳 陳O如 郭O如 【領獎注意事項】→2024年9月25日(三)公布獲獎名單於元氣網活動專區,並發送手機簡訊通知獲獎者。→得獎者請於2024年9月29日(日)下午6點前回覆資料(姓名、寄送地址、郵遞區號、電話),提供不完整、逾期未回覆者皆視同棄權。→主辦單位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本活動問卷調查頁、元氣網活動專區公告為準。→為確保獲獎者權益,本活動參與者務必於活動頁面留存正確之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真實地址),並確認聯繫資訊皆為真實。「孩子啃老怎麼辦?」是不少高齡父母的困境,辛苦大半輩子存下的退休金、養老本,因為得拿出來養兒顧孫,可能導致老年無以為繼。「我會不會養出啃老族?」教養孩子如何張弛有度、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卻又不放縱寵溺,也成為仍在教養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的焦慮。啃老族是可以預防的、被兒孫啃食的人生也有機會按下停損鍵,歡迎您填問卷分享自身啃老困境,以及教養路上擔心孩子啃老的焦慮,將有機會抽好禮,問卷統計結果、各領域專家提出的解方,也將製作成專題,公開於聯合報《橘世代》。★隱私權聲明:–此問卷將根據統計結果,公開於聯合報系相關平台,並作為內容專題之用。統計結果不會出現個資,敬請放心填答。–本活動獎項寄送地區僅限台、澎、金、馬地區,海外地區恕無法配送。–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
2024-06-01 退休力.自在獨立
高齡女性新課題!從照顧者到人生自主,追求有尊嚴的獨老
二○七○年的台灣,有將近一半超過六十五歲的「法定老人」,而這些高齡者中,有三分之一超過八十五歲。在那個有一半是老人的未來台灣,多數高齡而活躍的會是女性,她們的晚年單身、喪偶、獨居。現在的我們該如何做準備,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老太太?《橘世代》將推出系列報導,從不同的故事看見,女性如何能夠走出傳統的人生劇本,活得快樂又自主。阿月在退休不久後成為照顧者,六十八歲時照顧七十歲生病的先生,七年後,先生離世,她終於不需要再擔任照顧者,但七十五歲的她也病了,獨居又病痛纏身,獨自度過身體不健康的餘生,一直到八十三歲離世。阿月的故事是目前台灣女性年老生活的樣板—已婚女性在退休後的多數時間都在照顧生病的配偶,經歷漫長的照顧歲月後,獨自面對生命中衰弱死亡的最後幾年。一個人的老年 不需悲苦「我們從統計數據理解到,老年的問題就是婦女的問題。」台灣望年協會創會理事長曹愛蘭長年關注婦女權益,她認為,女性生命裡有些獨特處境,例如照顧、例如獨立生活,這些都不是過去的男人會關心的議題,多數男性認為自己會被太太照顧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根據衛福部數據,民國一一一年的平均健康餘命,男性七十歲、女性七十五歲;平均餘命,男性七十七歲、女性八十三歲。而台灣初婚年齡,是男大於女兩歲。「不管你是否結婚、有孩子沒孩子,所有女人大概都會一個人面對自己的老年。」曹愛蘭強調,在長壽高齡社會裡,女性對自我處境有覺察,才可能起身行動,追求有尊嚴的生活,改變過去的樣板人生,不需孤單悲苦,即便一個人,也能當個快樂的老太太。寫小說學理財 翻轉老化現年七十六歲的曹愛蘭正在嘗試一個快樂餘生—她七十四歲開始提筆寫小說創作,作品還獲選到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參展,最近構思的,是母女關係的糾結以及和解的故事;她和好友創立台灣望年協會,開設理財、善終等課程,倡議「自主老年」;她學理財,將名下房子售出投資債券,創造被動收入,為自己賺退休金;最近則迷上了使用AI,終於可以看懂許多西班牙文的書籍。但是她坦承,關於如何好好度過餘生這件事,大約是她七十歲之後才開始關心。七十歲之前的她,忙於專業與工作,不覺老之將至,七十歲那些年,父親、母親、妹妹相繼離世,她當了好幾年的照顧者,親友逐漸凋零的她深感「哇,我即將變老,要走往人生終點,我該為自己的餘生做準備了。」她笑說,人生很多事都要「面臨」才會行動。她舉自己任台南社會局局長時的例子,那時一直向民眾宣導家裡要準備地震包,無論是苦口婆心還是威脅利誘,效果都很有限,後來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台南倒了幾棟房子,家家戶戶都很自主地找到先前社會局提供的清單,很快備好東西。她認為,年輕時覺得遙遠無妨,但不要排斥,多接受相關訊息,老了真的需要時,可以很快抓到重點就夠了。概念、資訊有了,當你人生關卡來了,意識到「我不會永遠活下去」的時候,就知道要開始做這些準備,知道怎麼準備。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揹相機、踩單車 追風追景追太陽
去年最後一天,打算掛上新月曆時,發現舊月曆上自己手寫的字:「追風、追景、追太陽」,那是幫自己訂下一年後退休的目標,全是我以前沒時間做,計畫用退休後的餘生來完成的夢想。10年前一度熱中於單車活動,當時夢想著有一天要背上我的相機、騎上愛車,踩遍台灣大小鄉鎮,記錄這塊土地的風土之美。奈何繁忙的工作總讓我假日只想躺平,看著愛駒蒙塵,相機被打入冷宮(防潮箱)。隨著新年到來,我即將退休,再也沒有後顧之憂,我決定要從容優雅的展開慢活的第二人生。首先要把塵封已久的單車牽出來,重新和它培養感情,未來鐵馬既是我的交通工具,也是健身器具,再慢慢展開長征,上山下海,享受「追風」之樂;相機也該重出江湖了,伴著我「追大景」。踩著單車,拍拍照,記錄所見所聞,騎累了便就近探索在地美食,這樣愜意、減碳又健康的休閒方式,很適合橘世代吧。但要落實這些目標前,得先克服我長久以來熬夜晚睡的惡習。慣性的熬夜讓我精神不佳,長期睡眠不足使我顯得蒼老。為了多「賺」一點餘生,我矢志要脫離夜貓族行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練習讓身心靈都順應自然。2024年,我將邁入人生下半場。期待迎著晨曦、背著相機、踩著單車穿梭都市及山林的身影,能成為我退休後無形卻閃亮的新名片。
-
2024-01-06 退休力.社會連結
旅遊促進高齡者身心健康!熟齡結伴跟團遊祕境,孩子無須陪伴免疚感
旅遊是促進高齡者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但要玩得安全玩得好,除了個人積極參與之外,也要有政策配套。橘世代本周起推出熟齡旅遊系列報導,將分為「交通安全」、「熱門玩法」與「半價誰埋單」等篇章,分三周推出。疫後一日團再出發 熟齡結伴出門 群組取代簽約藏隱憂台灣即將於二○二五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銀髮族、退休族在新冠疫情期間「悶壞了」,以往興盛、單日往返的「天天遊」行程,再度成為長者參加國民旅遊的首選,常常一位難求。然而長者旅遊需求夯,不禁令人想起二○一七年發生、造成卅三人喪命的「蝶戀花遊覽車翻車事故」。當時負責出團的蝶戀花旅行社就是以招攬長者、價格低廉的國內一日遊聞名,事故即將滿七年之際,台灣既要鼓勵退休、熟齡族踏出家門,如何建立平價卻安全的旅遊環境,刻不容緩。延伸閱讀:.旅遊促進高齡者身心健康!領隊經驗談:帶千歲團耐心加貼心常保安康遊覽車一日遊 團費530元去年十二月初的一個周六,記者跟隨從新北市出發,至新竹縣市一日遊、團費五三○元的天天遊行程,實際觀察長者如何玩、玩什麼。遊覽車陸續於上午七時許至新埔捷運站、永寧捷運站載客,七、八旬的團員一上車就興奮地打招呼。遊覽車駛入國道後,隨車出團的「珠姐」先播放安全說明影片,再提醒旅客安全門位置及使用方式,見到熟客,還不忘開玩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聊天拍照踏青 不趕行程「本來吸引更多人報名,可惜這團客滿了。」約有五年天天遊經驗的許大姐告訴記者,她透過廿多名好友在內的「千歲旅遊團」LINE群組號召,一次就吸引包含八十三歲友人在內的十二名「團友」報名,搭上廿一人座中巴,享受行程。上午近九時,眾人在茶香步道合照、踏青,中午在湖口老街待近兩小時,讓旅客自理午餐。約下午一時半,珠姐領著銀髮旅客爬登山步道,眾人邊聊天、邊散步,「他們願意參加旅行團、出來走走,才不會成天窩在家啦。」下午三時半北返,每位旅客紅潤的臉色上,盡是滿意的笑容。蝶戀花事件 長者怕搭車駕駛遊覽車卅年的司機阿宏(化名)在休息期間聊到,部分旅客想參加物超所值旅行團,希望行程多一點、趕點路,「我的字典沒有趕路,要就早點出門,不然就少一個行程」,他總是這樣告訴旅客。阿宏回想,蝶戀花事件後,很多長者不敢搭遊覽車,二○二一年軍公教「十八趴」走入歷史,原本有旅遊基金的退休族根本不敢花錢旅遊,原本全盛時期近四十家專營天天遊旅行社,少了三成、只剩廿幾家。業者若為滿足旅客,就可能趕路,徒增安全風險。記者觀察,此次重點休閒式行程,旅客負擔不大,可愜意拍照、踏青,相當符合長者走出家門運動的需求,旅行社替旅客投保,阿宏行車穩定,並未趕路。物超所值 也要落實評鑑不過老家在嘉義的洪小姐告訴記者,幾名親友呼朋引伴,就參加遊覽車業者到南投、阿里山的行程,卻沒有簽契約,「有時遊覽車司機在群組上問一問,親友揪一揪就出發了,是當地的常態」。也如阿宏所言,若業者要打造物超所值形象,任由司機趕路,即便觀光署與公路局皆稱會管理旅行、運輸業者及司機,政府若不落實評鑑、稽查,銀髮族需求日增,難保不肖業者任由素質差的司機上路,恐影響旅客安全。跟團遊祕境 孩子免愧疚感「因為吃飽太閒,參加天天遊打發時間啦。」許大姐語畢,不禁哈哈大笑,望著遊覽車內比她年長的銀髮族「千歲旅遊團」團員,笑瞇瞇地說,四、五年前開始參加團費平價、多為一日行程的「天天遊」,就三不五時號召「千歲團員」一同出遊,「只花五百多元,就可以到處走走,健康又輕鬆啊」。許大姐的一句話,道出銀髮族、退休族為何熱中天天遊的原因。許大姐說,從台北市、新北市出發的天天遊行程,旅遊目的地多為桃園市至台中市間的景點,費用多為車資跟保險費,部分行程甚至五百元有找,加上午餐自理,不必跟其他人吃合菜,相當方便。陪她出遊的丈夫鄧大哥深有感觸地補充,年輕時開營業車為業,「開車開怕了,現在免開車、免花油錢,就可到處踏青、賞花,太方便了」。走在茶香步道時,阿香姐(化名)拄著登山杖緩步前行,她滿臉笑意地告訴記者,幾年前退休後,孩子仍在上班,沒空帶她出遊,後來認識「千歲團」成員後,只要團員邀約,就會參加。阿香姐認為,長者退休後都不想太麻煩孩子,市面上的天天遊更擔負讓年輕人不必深陷「未帶爸媽出門」的愧疚感中。多次參加天天遊的黃媽媽則分析,旅行社常安排「祕境旅遊」行程,可欣賞自助旅遊難以欣賞到的地方美景;每次出遊,不管唱歌、聊天,都可加強人際交流。曾跟著母親參加苗栗縣南庄鄉一日遊行程的黃小姐回想,曾遇過出遊經驗十足的老先生分享與妻子常參加天天遊,因此得到某上市旅行社的單日行程較貴、老牌旅行社較便宜的論點;他更為照顧孫子,平日甚至與妻子輪流出遊,「這些資深團員已經玩出心得」,她笑稱。數位版看這裡 出遊安全有眉角 每逢假日以長者為主的「天天遊」幾乎班班客滿,不少銀髮族、退休族樂於花費約五百元團費,走訪鄰近縣市的祕境,但二○一七年蝶戀花低價一日遊旅行團車禍死亡的陰影未消,長者出遊如何挑選安全的乘車環境?開遊覽車卅載的司機提醒,新車並不等同安全,數位版裡為您說明真正的關鍵。熟齡旅遊夯/遊覽車越新越好?銀髮族最愛「500元車遊」 怎麼選才安全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4 養生.人生智慧
夫妻共識不生小孩!48歲謝哲青手寫遺囑「遺產全數捐出給需要幫助的孩子」
台灣知名作家、旅行家、主持人謝哲青,因博學多聞獲得「行走的百科全書」之稱,曾4度入圍電視金鐘,2度入圍廣播金鐘,知性形象深植人心。他與老婆結婚多年,夫妻倆有共識不生小孩當頂客族。而昨天他出席活動,也透露兩人在決定好不生小孩那一刻,就寫好遺囑規劃,要把全部財產捐出幫助下一代的孩子。謝哲青昨(13日)出席陽光基金會「陪伴燒傷顏損兒 快樂成長」記者會,和現場的孩童開心互動。他表示自己跟老婆都有共識不生小孩,兩人在決定好不生的那一刻就寫好遺囑,經歷了前幾年疫情肆虐及母親的辭世,讓他感到生命無常,對生命的看法也有了改變,因此規劃要將遺產全數捐出,當作獎學金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因為我們沒有小孩,所以可以幫助別人的小孩,也是我們想完成的事情。」謝哲青表示,「其實也有想過用信託的方式,但發現信託手續費等很麻煩,所以捐給基金會最方便。」經諮詢律師後特別用手寫遺囑,才有法律效力,2年前就已手寫好遺囑,目前鎖在家裡的保險箱。避免遺囑無效!律師提醒別忽略5細節愈來愈多的人選擇以遺囑交代身後事,但遺囑要怎麼寫?不同情境下寫的遺囑,法令效力又是如何? 許多民眾並不清楚。根據元氣網《橘世代周報》報導,邀林瓊嘉律師來替你解惑,避免遺囑無法律效力。Q1:遺囑有沒有標準格式?有哪些必備關鍵?A:1.民法遺囑格式有:自書遺囑、公證遺囑、密封遺囑、代筆遺囑、口授遺囑等5種。公證、密封、代筆、口授遺囑均須指定見證人。2.遺囑內容是由立遺囑人自由安排想要交代的事與物,如果不知道要怎麼寫,建議3個方向供參考。(1)說明遺願、(2)說明遺產安排方式、(3)其他想交代的事。Q2:自書遺囑一定要手寫嗎?打字列印再簽名蓋章有效嗎?A:自書遺囑原則上應由立遺囑人手寫;打字列印再簽名蓋章較易生遺囑效力爭議,但並非無效。自書遺囑若有錯漏字、塗改,應註明增減、塗改的地方及字數,並另行簽名。該錯漏字、塗改後之內容即為遺囑內容。Q3:遺言算不算遺囑?A:遺言如符合民法口授遺囑的要件,可以視為遺囑。但口授遺囑要件有:1.情況緊急。2.要有2名見證人,其中1人做成筆記,記明年、月、日,由全體見證人共同簽名。如果是密封,封縫處也要共同簽名。不過,實務上曾遇過,有民眾口述遺言後,健康情況好轉,又以其他方式另立遺囑,依民法規定,符合口授遺囑的遺言,自另立遺囑起,3個月後失效。Q4:法律有規定遺囑有一定要遵守的原則嗎?A:有,各類遺囑一定要符合法定要件,常見民眾忽視了以下一些細節,一旦發生爭議,恐造成遺囑失效。1.遺囑未載明立遺囑日期。2.自書遺囑未簽名、用印或簽名用打字。3.遺囑見證人不符法定資格。4.見證人法定人數不足。Q5:遺囑若超過1份,有的內容矛盾,有的不矛盾,應該以哪份遺囑為準?A:民法第1120條規定,前後遺囑有相牴觸者,牴觸部分,前遺囑視為撤回。也就是前者牴觸部分無效。民法第1221條規定,遺囑人立遺囑後的行為,若與遺囑相牴觸,遺囑牴觸部分視為撤回,也就是無效。延伸閱讀:.夫妻無子女,遺產要分手足?呂秋遠:提前做5件事財產免讓他繼承.父母名下房產該選擇繼承或贈與?專家教你看懂需稅金計算眉角.不怕老本留失 預簽型安養信託讓自己和家人都用得到
-
2023-09-14 養生.人生智慧
出任郭台銘副手/「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
【2023/09/14編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4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宣布副手人選為藝人、作家賴佩霞。》相關新聞賴佩霞說,她的專長是溝通、協調,除了偶爾演戲,過去30多年,都在唸書同時研究心理學。離過婚的她提到,親情、友情、愛情,經營任何一段感情都不容易。回顧3年前的專訪,看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文/張瀞文/2020/09/12】優質退休生活關鍵何在?或許您可以從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開始——關係的檢視、遺憾的和解。9月的橘世代周報將透過系列名人故事,帶您看見隋棠的婆婆賴佩霞如何在失婚後和前夫、和自己和解?藝人梁正群又如何整理他和父親梁修身的關係,展開父子和解之旅?而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在這生命里程的「中點」,做好生命回顧,梳理好人生上半場的關係,沒有遺憾地展開人生下半場的旅程?談生命裡的和解,賴佩霞絕對有資格。今年57歲的賴佩霞擁有過許多身分——18歲成為藝人,從歌手、演員到主持人,這幾年,她是知名的心靈作家,也是許多人在處理生命關係的心靈導師。能夠帶領人們面對生命的挑戰、容受痛苦,並非賴佩霞天賦異稟;賴佩霞生命的豐厚,一開始是以「苦難」的形式呈現。30年傷痛 學心理諮商療傷母親未婚生子,讓她成為沒有父親的混血兒,成長過程受盡歧視與排擠。懦弱的生父在生命中缺席,讓她不知道正常家庭為何物。渴望家庭的她帶著期待走入婚姻,但前夫外遇,在婚姻關係中欺瞞與逃避。離婚不但使她夢想粉碎,也讓她恐懼——她步入和母親相同的命運,成為單親媽媽,和媽媽一樣悲傷,「更可怕的是,我也開始抱怨起老天爺的失職。」人生前半場最重要的三個人,帶給她的全是傷痛與失望,長達30年的時間,賴佩霞淡出演藝圈,轉向心理諮商,不斷直視生命的傷痛,一次次走上和解之路,踏上改變自己的旅程。你我或許沒有賴佩霞人生八點檔連續劇似的苦情遭遇,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和解?「(生命的遺憾和糾結)不是你不去理會就不在,它會在你身體不舒服、意志不佳、狀況不好時反撲,若你希望活得輕鬆自在,就好好處理,才不會拖累與『源頭』無關的人。」賴佩霞說,人生到了某個年紀——有些人是小孩長大離家、有些人是退休,每個人時間點不同,會期待人生的圓滿,開始自問:「我的人生是什麼?」會整理過往人生:「我要帶著不甘心、不圓滿走人生的路嗎?有其他選擇嗎?」也愈來愈常在夜深人靜時望著枕邊人:「這個人是為我的人生加分?還是讓我能量耗損?」只有把最重要的第一層關係理清時,才有可能享有幸福、快樂、美好的人生下半場。走出婚變 懂得要善待自己賴佩霞不到25歲就結婚,8年後離婚,帶著5歲和1歲的女兒,以及僅有的6萬元現金,獨立生活。第一段婚姻讓賴佩霞赤裸裸看見自己從來不了解的負面性格,嫉妒、猜疑、憎恨、小心眼、沒安全感…,這些隱藏深處的陰影,在這個過程中爆發出來,想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她甚至自我懷疑:「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還好,當初為了成為更好的母親而接觸成長團體、曾經到監獄當志工希望提升自己輔導專業進而學習心理諮商,這些課程與方法,讓賴佩霞在面對離婚的椎心刺骨時,有強大的後援。她知道,很多事情要從自己的生命釐清。她也看見,從小,「你是雜種」、「你跟我們不一樣」的語言常常出現、刺傷她,讓她總在找尋「歸屬感」,在生命的所有關係裡,她只要察覺「我已經不是你需要的人了」,就會馬上離開。她開始練習看見自己需要什麼、被什麼困住,看清楚為何在關係中受苦,勇敢說出需求。整理過往 面對人生不抱怨離開第一段婚姻後,她除了有意識覺察自己的需要外,更練習「好好說話」。例如有天早晨起床,她走進客廳,看見現任先生謝志鴻和大女兒謝沛恩坐在餐廳,吃早餐、看書、看電腦,那時候,除了狗狗便盆有便便之外,兩隻狗狗又尿在盆子外面的地板上…。她一邊拿起衛生紙整理,一邊說:「當我看到狗盆裡有大便,就知道因為便盆的便便沒清,所以狗狗就尿在盆子外面。我看了不開心,因為家裡是木頭地板,尿液沾久了會有味道,我希望家裡是清香的。可不可以麻煩早上起來時,盡可能多注意牠們,幫忙把便便清乾淨,以免牠們又尿到盆子外面。」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她已經能夠在日常對話中不抱怨,而是如實陳述觀察到的事實、說出心裡的感受、表達內心的需要,並且放下命令的舊習,用明確、正向,可以引發具體行為的語言提出請求。她也清楚,所謂和解,最重要的是,離開一段關係之前,必須清理其中的糾葛,才能往下一個階段邁去,否則下個階段的所做所思,都會有這個階段的投射。「當我對前一段感情不能產生感謝,就會帶著不甘心到下一段關係。」於是賴佩霞把自己活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感謝那場婚姻讓她看見自己的不完美、帶給她的覺醒,讓她快速成長,更誠實面對真實的人生,不再活在虛幻的理想裡。她不認為第一段婚姻「失敗」,而稱之「完美的過程」,讓她看見內在更好的自己,在第二段婚姻來時更知道如何經營親密關係。賴佩霞對於現在的人生「非常滿意,如魚得水。」回首來時路,她終於可以篤定地說:「賴佩霞的人生一直都沒有問題,她一直是這麼美,只是我有沒有看見。我一直在這條路上走。」賴佩霞提醒,無論跟誰和解、內在需求是什麼,都要記得「喜歡自己」最重要,「因為你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你不喜歡自己,很難喜歡這個世界。」迎接新生 每天都可以和解而已經走完和解之路,即便有小小的誤解也「每天都可以和解」的賴佩霞,現在的人生彷彿又進到了另一個階段。她將成立一個「好好說話」學會,帶著大家學會「好好說話」。「我還挺興奮的。人生已經到了下半場,我要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我學諮商學了那麼久,從3歲開始在教會裡仰望聖光到現在,我如何能夠在生命裡的苦,看見它背後的愛。我應該跟大家分享。」「若我不在乎我自己,誰會在乎我;當我只在乎我自己,人生又有何意義。」賴佩霞這樣說,現在的她,人生的糾結已經梳理、遺憾也都面對處理了,有力量去創造一個比自己更重要的改變。賴佩霞小檔案賴佩霞是資深藝人,一家也都是名人。她和前夫生的大女兒謝沛恩是偶像劇明星;第二任丈夫謝志鴻是最早留美返台的科技新貴,被稱為「掃描機之父」;謝志鴻和前妻的兒子Tony,是藝人隋棠的先生。婚姻受傷 別怕求助賴佩霞提醒,婚姻遇到問題不要害怕求助,想扮演強者而不願意求助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願意提出請求,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幫助。離婚是法律行為,若財務能力許可,就請律師幫忙,釐清法律責任歸屬,不要用情感談法律。情感、情緒的問題,去找諮商師。這兩個問題都釐清了,比較能夠穩定面對對方。財務上沒有餘裕的也有相應資源。許多非營利組織像是勵馨基金會、晚晴婦女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可以提供很多法律上的資源。情感上,有人透過宗教,有人尋求社團或是社區資源的協助。好好說話10提醒很多人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好好說話,多一些溫和、彈性、空間,關係就會好很多。在賴佩霞新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裡,有一些溫暖的提醒:1.想與他人好好對話、溝通,先從認識自己開始。2.把你在家庭外的溫暖平和,帶回家庭中。3.好好說話,好好聽對方說話。4.想想,為別人貼標籤時,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5.有時,不急著說話,也是一種溝通方式。6.仔細聽:批評,隱藏著我未滿足的需要……7.當我們說「我需要被……」時,意味著解藥在他人手上。8.「不要」什麼,不等於你知道自己「要」什麼。9.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仔細觀察身邊人的「需要」。10.允許對方說「不」,才有可能進入到交流及溝通。【延伸閱讀】老公被退休了怎麼辦?28年專職主婦走出家庭風暴 主控人生下半場不要活得像別人!《我輩中人》張曼娟:50歲後的人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
2023-05-25 養生.人生智慧
「萬秀洗衣店」秀娥阿嬤逝!孫張瑞夫:想透過影像定格珍貴時光,為阿公阿嬤留下生命的每個時刻
【2023/5/25編註】最潮熟齡網紅「萬秀洗衣店」受到許多網友喜愛的秀娥阿嬤過世了!臉書「萬秀洗衣店」昨晚突曝光秀娥阿嬤離世消息,透露阿嬤於23日上午辭世,將於6月2日上午舉行公祭。孫子瑞夫表示雖然萬般不捨,但也知道阿嬤從此無病無痛了。詳細報導/從此無病無痛...最潮長輩級網紅「萬秀洗衣店」秀娥阿嬤過世了「萬秀洗衣店」的幕後推手!孫子張瑞夫:想透過影像定格珍貴時光,為85歲阿公阿嬤留下生命的每個時刻【橘世代周報/張瀞文報導/2022/08/13】若要列舉「台灣最知名爺奶」,85歲的萬吉和86歲的秀娥絕對榜上有名。他們在台中后里經營的「萬秀洗衣店」,原本是間因鄉村人口銳減而沉寂的傳統洗衣店,兩年前,孫子張瑞夫為了排解兩老發呆、打瞌睡、百無聊賴的日常,利用店內囤放已久的衣物裝扮阿公阿嬤,舊衣新穿創造出可愛潮味,照片上傳社群媒體IG後意外竄紅,目前有超過64萬粉絲追蹤,還成為BBC、CNN、紐約時報、德國公共電視等國際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洗衣店暴紅,讓14歲就經營洗衣店,年老時守著沒幾個客人的老店的萬吉和秀娥,踏上了奇幻之旅—他們接受採訪、拍廣告,看見自己出現在電視上、雜誌裡;他們緊張兮兮地面對國外記者、嘗試視訊和連線採訪,用可愛的方式讓世界認識台灣;他們成為台灣人眼中的時尚爺奶,偶爾會有年輕人特地前來聊天拍照。這件事也改變了張瑞夫的生命,他從文創、藝人經紀等幕後工作走向幕前,為長輩發聲,也鼓勵兒孫輩要珍惜和長輩相處時光。阿公阿嬤帶大 能與長輩暢聊在鄉下洗衣店長大,張瑞夫從小就很懂得如何和長輩相處。張瑞夫4歲父母離異,爸爸也因為工作要四處輪調,兒時主要照顧者是阿公阿嬤,兒時的旅遊記憶就是跟著爺奶參加洗衣公會的旅行團、不用上學時就在店裡招呼客人,老鄰居不只來洗衣服也會來泡茶聊天,張瑞夫笑著說,他從小就知道,只要嘴巴甜一點,永遠都會很帥,他也知道,爸爸不准的事找阿公阿嬤就對了。阿公阿嬤永遠會滿足孫子,即便他們不懂也不一定認同孫子做的事。張瑞夫高中玩音樂,老人家認為玩音樂會影響課業,從來沒有支持過。但在高中最後一次演出、成果發表會時,阿嬤竟然現身會場,張瑞夫在台上看見阿嬤捧著一束花默默坐在台下,「我哭到爆。」阿嬤總是直接用行動和眼淚表達愛。考上台中一中時,阿嬤高興地抱著他哭;每次離家,阿嬤也會因捨不得掉眼淚,無論眼前是求學住校的15歲高中生,或是已能承擔家裡許多責任的33歲青年,在阿嬤心中,張瑞夫就只是她疼愛的孫子。阿公性格剛強,不隨意表露情緒,但每次張瑞夫回到后里,擔心孫子忙到沒時間吃飯睡覺的他會問:「有吃飯了嗎?」感受時間急迫 記錄生活片刻 作為爺奶帶大的孩子,張瑞夫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人生的有限。15歲開始,張瑞夫便離鄉求學工作,但是他大學每個月回家2次,同學驚訝,他會說:「2次很少誒,換算下來1年才24天!」後來在台北工作,每個月也至少回家1次。是阿公阿嬤的期待嗎?「他們不會講,但很現實,你這輩子還能夠看他們多少天?」張瑞夫坦承:「我很害怕那一天。」張瑞夫愛拍照、喜歡用照片為阿公阿嬤留下生命的每個時刻,也是因為看著他們一天天變老,想透過影像定格珍貴時光。從北上念大學開始,每次離家前,他都會和阿公阿嬤合照;無論身處世界哪個角落,他都帶著阿公阿嬤的照片。他用照片記錄阿公阿嬤生活、以拍穿搭照為阿公阿嬤生活找回活力,也透過照片呈現祖孫間的情感,因此他常常收到粉絲的訊息,懊悔過去沒有好好跟阿公阿嬤相處、沒有留下照片。和長輩溝通 主動發問與分享張瑞夫認為,許多長輩因為不知道聊什麼,又希望和孩子有交集,最後就透過負面質疑來產生對話,誤以為這就是溝通。他建議兒孫輩可以主動發問,讓長輩講自己的故事。發問是一把鑰匙,只要我們願意拿鑰匙打開門,就會看見沒看過的風景、聽到沒聽過的故事。再者,兒孫也可以主動分享自己的生活,讓長輩理解我們。花時間相處 用照片留下回憶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出遊,做什麼都好,張瑞夫強調,回憶要花時間相處才會擁有。擔心如何創造和長輩的回憶的人往往是相處時間太少。而照片是留下回憶最好的載體。他建議大家多拍照,將生命珍惜的片段留下來。募集祖孫照片 辦展分享故事今年生日7月初,張瑞夫閃過念頭,便在個人IG發起一個計畫,募集「與阿公阿嬤外公外婆的照片」,希望在祖父母節(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辦一個展,讓大家透過照片分享與爺奶的故事。從發想到實體展覽只有一個多月,無論是資金或時間都顯得窘迫,難道沒有想過找贊助?「找贊助可能會拖個一年半載,我不知道那時候大家還會不會關注萬秀,更無法預期到時候阿公阿嬤的身體狀況。」33歲青春正盛的張瑞夫,說起和阿公阿嬤相關的事,總有著時間急迫感:「世界太多不可控的事,我得趁著現在快做。」說到阿公阿嬤的愛,張瑞夫還是會禁不住落淚。阿公阿嬤是他心底最柔軟的一塊,也是努力的動力。以前出國工作時,張瑞夫常會故意在洗衣店營業時間從世界各地打電話給阿公,讓阿公可以接到電話時笑吟吟地轉頭,對拿衣服來洗的鄰居說:「我孫子去X國工作打電話回來啦!」現在他做傳統洗衣店舊衣的永續循環、他出席關心長者及青年創業場合、他到處演講分享,一對傳統洗衣職人養大的孩子現在做的事,不僅是心裡的呼喚,也是希望他能夠成為阿公阿嬤的驕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2 養生.聰明飲食
小滿過後暑氣漸熱,多吃「這七種」蔬果可消暑養生
小滿的節氣意象,過往「祭三車」祈禱稻穀豐收小滿,象徵稻穀漸漸結實飽滿,雖仍未成熟,農夫可以想像未來作物成熟之景,帶來豐收的盼望。2023年「小滿 」已於5月21日到來,此時會跟著進入梅雨季。過往的民間習俗會在小滿「祭三車」,三車指的是水車、牛車、絲車,農夫配合節氣依時耕作,紛紛踩水車「搶水」用於灌溉,同時透過祭拜水車、牛車祈禱水源豐盛,耕作順利,稻穀能夠順利成熟豐收。「小滿雨水相趕」,台灣正好進入梅雨季節,農委會建議農友們,最好能疏排溝渠、清理雜草,減低梅雨期間作物的損失。小滿養生重點:袪暑利濕,吃苦護心防上火建議可以吃一些苦類蔬菜,這類蔬果通常是「甘涼」或「甘寒」,來順應節氣養生,這樣一來濕氣就不會滯留在人體中,可以提振精神和維持人體的氣血舒暢。營養師建議小滿過後,為消除暑氣,可以吃以下幾種食物進行養生:黃瓜:清熱解暑天氣漸熱,吃黃瓜很解暑。黃瓜性寒涼,水分也特足,爽快又清熱。很多人不吃把黃瓜把,嫌棄它口感澀,沒水分,其實黃瓜中含有較多的苦味素,尤其是尾部,能降火、開胃,吃的時候可千萬別把它扔掉了。另外,黃瓜中含有丙醇二酸,能抑制脂肪的吸收,想瘦身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些。蒜薹:溫通活血蒜薹是小滿時節應季蔬菜,有溫中下氣之效,適合這個季節給身體補充陽氣。雖然天熱了,但有些人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這是胃寒的表現,吃些蒜薹有溫補的作用。另外,蒜薹中還含有辣素、大蒜素,有消毒殺菌的作用。櫻桃:養胃祛濕小滿櫻桃熟,酸甜可口的櫻桃可以益脾養胃,祛風勝濕。櫻桃富含鐵元素和維生素C,適量食用有養顏潤膚之效。另外,櫻桃中維生素A含量較高,用眼較多者吃些很好。推荐一款冰糖櫻桃飲:櫻桃洗淨榨汁,調以冰糖當飲料喝,能養胃,對食慾不振、腹瀉也有一定的食療作用。苦瓜:清熱解暑中醫有「夏吃瓜」、「夏吃苦」之說,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暑,明目解毒之功。涼拌苦瓜最為簡單,不管是燒、炒還是涼拌、煲湯,只要能把苦瓜做熟且不失「青色」,都能達到去火的目的。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薏苡仁:祛濕健脾薏米又叫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具有利水、健脾、除痺、清熱排膿的功效。薏米對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泄瀉、消化能力減退,體內有「濕氣」的人群尤為適宜。薏米最好的吃法:用炒薏米泡水或者煮粥喝或研末沖服。竹筍:吃苦嘗鮮,促進排便綠竹筍是除苦瓜外是典型的「苦味」蔬菜,富含纖維和蛋白質,能防止便秘、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的效果。綠竹筍最好的吃法:跟排骨一起燉湯,可吸附油脂,減少攝入的油脂量。蕪菁(大頭菜):祛濕解毒蕪菁是中國傳統蔬菜,中醫認為具有開胃下氣、祛濕解毒的作用,用於改善食積不化、消渴之用。通常將肉質莖進行醃製,醃制後的大頭菜呈黃褐色,甘鹹適中,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大頭菜最好的吃法:切絲與豬肉共炒,味道鮮美。參考資料:橘世代:節氣小滿習俗「2件事」必做!4生肖財運大爆發元氣網:入夏第二節氣小滿 營養師建議吃這5種食物最養生農委會節氣資料
-
2023-02-05 退休力.自在獨立
孤老危機/獨居加劇10年翻倍 直擊全台最孤老5縣市
「獨居」是場寧靜危機,將悄悄改變我們的老後生活。台灣的高齡獨居戶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突破一百萬戶,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獨居老人」。高齡獨居不等於孤單也不一定活得悲苦,雖不少人迫於無奈得一個人生活,但也愈來愈多人主動選擇獨居,期待自主健康有意義的老後生活。 本專題走訪了全台高齡獨居比率最高的五個縣市—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基隆市、雲林縣,看見不同樣貌的高齡獨居生活、聽到各種高齡者獨自居住的原因。每個地方因著地形氣候、族群、產業、文化等差異,形塑出不同的獨居風貌,都有特殊的難題,也都有努力找解方的人。今日報導將以政府數據為您勾勒目前台灣高齡獨居的整體樣貌,並在接下來五周的《橘世代》,走訪山巔水湄、穿越都市鄉村、探訪農村漁村,在這些您或許也熟悉的地區,看見高齡獨居者的故事。 什麼是「高齡獨居」 根據衛福部定義,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且未有子女、或有子女但不在同一縣市、同住者不具照顧能力,或老老照顧等符合獨居定義。但國內並無針對以上定義撈出的數據,僅有地方政府的社會局處自訂不同定義找出「列冊關懷獨居老人」。本專題高齡獨居數字整理自「一○九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由行政院主計處執行,每十年調查一次。無論願不願意,你我都很有機會在年老時成為「獨居老人」。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一一一年第二季全戶僅一名老人(六十五歲以上)共四十七點七萬戶,十年間增幅逾百分之百,高齡獨居已勢不可擋。嬰兒潮世代 傾向自己住高齡獨居大增,除了高齡人數變多外,也因為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主動選擇。前政務委員、人口學者薛承泰觀察,戰後嬰兒潮世代已成為「法定老人」,他們教育程度比父母高、不比子女低,擁有不動產者比率高,且房子多是自己掙來的,這群人傾向獨居或老夫妻自住。高齡獨居率 台東冠全台根據一○九年的行政院人口普查,全台六十五歲以上獨居者有五十七萬多人,占高齡人口百分之十五點五六,即每六人中有一人獨居。廿二縣市中,獨居比率前五高依次是:台東(每四人中有一人)、花蓮(每四點五人中有一人)、澎湖(每五人中有一人)、基隆、雲林(皆每五點五人中有一人)。走訪這五個縣市─百分之九十五是丘陵地的基隆市;全國人口密度最稀疏、幅員最遼闊的台東縣與花蓮縣;用農業養大孩子,卻也因產業的單一迫使年輕人遠離家鄉的雲林縣;以及每個有住人的小島都有停機坪以便轉診的離島澎湖。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獨居風貌、獨特的難題。 列冊關懷人數 不增反減根據各縣市資料,實際列冊服務的獨居老人只有四萬一千九百五十五人,約占全體獨居老人的百分之七點三。有趣的是,十年前列冊需關懷的獨居老人卻也是四萬多人;這十年間,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增加了一百四十多萬人,但列冊需關懷的獨居老人不增反減。「列冊人數會影響地方政府資源,很多縣市甚至依預算及資源去抓服務人數。」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直言,「獨居老人」對地方政府是個歷史悠久卻微小的業務,在中央也不受重視,沒有長期追蹤資料,各部會如國健署、內政部、國衛院、行政院雖都有關於老人的調查,但每個定義與目的不同,歷年數據難以反映高齡獨居人口的變化。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舉國外研究說明,已開發國家有三成高齡者感到孤單,但住在長照機構卻有六成感覺孤單,所以有人照顧並不代表就不寂寞。他強調,獨居、孤寂感、憂鬱三者雖不同,但在臨床上又高度重疊。獨居只是「居住形式」,不必然感到寂寞;不同的地形、族群、產業,甚至是社區文化,也會形塑出不一樣的獨居樣貌。一直是群居的台灣社會,無論是城市或鄉村、本島或是離島,面對愈來愈高比率的高齡獨居人口,都沒有做好準備,更遑論打造出一個「高齡獨居宜居」的區域。專家及第一線工作者都建議,中央必須建置長期追蹤資料庫,擬定政策時才能有所據;也須針對需列冊關懷的對象界定標準,改變因各縣市資源不一,同樣處境的老人卻得到不同照顧的現況。而務實的生活照顧與陪伴,張淑卿說,「獨居要解方,一定要由地方發起。」 數位版 看這裡目前高齡獨居者有五十七萬多人,你知道這些人分布在哪裡嗎?在台灣獨居比率最高的前五個縣市之外,你住的地方有多少比率呢?你住的地方又有多少「列冊需關懷」的弱勢獨居老人?政府公開的數字背後,有哪些沒有說出的訊息呢?在聯合報數位版中,有更多您想知道的訊息。▌延伸推薦:孤老危機/一張圖看你住的地方多孤獨 台灣老人多自願獨居 但75歲後就變了
-
2023-01-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臨時抱佛腳有用!尾牙想中大獎,拜3尊大神、穿3色系服裝開運
公司行號一年一度的尾牙,大家的重點莫過於抽獎。抽獎這種事,雖說完全靠運氣,但民俗傳說,吃尾牙前去拜幾尊神明,「臨時抱佛腳」可望讓你財運增加中大獎。《元氣網》以下整理民間傳說公認求財必拜的神明。求財必拜3神明財神根據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的資料指出,財神爺是掌管財富的神祇,因此想求財必拜財神,其中又以「天官武財神」為民間所熟知的財神爺。祭拜準備金紙,3-5種水果,但蓮霧(空心的可能漏財)、蘋果(諧音貧果)不宜。另傳說財神爺喜歡甜食,也可以準備一些甜的零食或糖果。而如去廟裡拜財神,要留意拜的順序,先到正門口拜天公,再拜廟的主神,最後再拜財神,拜時在心裡默念報上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與住址,以及希望財神爺能夠幫助自己的事。土地公土地公也是與財富有關的神祇,有部份「財神爺」的職責,因此除了平常每月的2號及16號,許多業務相關、做生意的人會拜,尾牙抽獎想中大獎當然也別忘了跟土地公求一下。而且拜土地方較方便,不用特地到某個大廟,可選住家附近的土地公廟參拜,同樣報上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與住址、公司資料等,準備刈包、水果加上三柱清香即可。此外,也可準備土地公愛吃的甜食類祭拜,最多人推薦「麻糬」不可少。虎爺虎爺的台語發音跟「富有」相近,且據說虎爺能咬住錢財,想招財記得要拜祂。到廟裡拜拜順序依序為:天公爐、主神、配祀神明、虎爺。報上自己的姓名、生辰、地址、任職公司,祈求的願望等,根據《橘世代》訪問命理學專家楊登嵙指出,大部分虎爺的神龕旁常可看到一小碗裝著水,且水裡有許多硬幣,稱為「錢水」,可到「錢水」地方求「錢母」,從水中換來的硬幣記得過香爐繞三圈,再收進紅包袋或錢包隨身攜帶,若有心願想要達成,再到廟宇向虎爺還願,記得要用等值金額去換。開運色系:藍、黑、綠此外,許多人也會在尾牙穿著幸運色系的衣服,楊登嵙曾受《聯合報》訪問指出,今年開運色系是藍、黑、綠等顏色,並且若能準備兩個裝有綠豆的紅包,擺在口袋,都能招來好運。※個人信仰各有不同,民俗習慣僅供參考。【資料來源】.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黃連芳製香廠.求財「拜虎爺」!祭拜方法公開 旺財運、保佑孩子平安.7顆綠豆雙紅包自製尾牙招財物!命理師曝5大訣竅
-
2022-11-20 退休力.社會連結
張淑芬:幫助別人是人生無價之課,看到更多人生不同的風景!
走進台灣大大小小偏鄉,山路顛簸、車程遙遠,這樣忙碌的日子已經超過10年,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卻甘之如飴。「走第一線有個好處,因為你會生出很多智慧,讓我覺得並不是我在幫別人,而是我們在學習別人的人生。」張淑芬感性地說,參與公益之後,看到更多人生不同的風景,更從幫助別人中,讓自己獲得成長,這是人生無價的一堂課。從教育著手 翻轉偏鄉下一代回顧張淑芬過往的公益足跡,多是與教育相關,她認為,要改變下一代的人生,就要從教育著手。張淑芬發揮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長才「串聯資源」,例如,她在中部地區與有愛心的連鎖補習班合作,在台中、彰化各有6、7間分校,提供師資和教科書給需要幫助的弱勢兒童,幫他們作課後輔導,目標是帶他們把功課做完、成績及格就好,完成基本的學習,而不是填鴨式教育、追求高分。台積電志工也會在假日陪伴偏鄉兒童,特別的是,面對比較特殊的小朋友,例如不愛說話、或是比較躁動等情形,事前也會提供志工們教育訓練,來幫助他們與這些小朋友相處,不只照顧孩子,也重視志工的培育。串聯企業 提供技職生發光舞台不只協助孩子打好教育基礎,張淑芬更致力於「技職培力計畫」,提供技職生發光的舞台,串聯在地企業、偏鄉技職學校,讓學生能透過一技之長,畢業即就業,包括奇美食品、大金空調、福華飯店等企業都加入響應。今年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與奇美食品合作,提供台南育德工家餐飲科到奇美幸福工廠見習、實作機會,在培訓結束後,奇美食品特別頒發獎狀與聘書,讓這群學生可以發揮專長、留在家鄉工作,不用與家人分離。張淑芬強調,每一次的串聯行動,都有許多愛心單位熱情地共襄盛舉,讓她的內心充滿感動,透過大家的力量,讓公益之路走得愈來愈遠。「走進第一線,是他們教我成長」,讓她擁有更多的同理心,同時也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張淑芬在善的循環中,獲得許多正面力量,《橘世代》重磅邀請張淑芬共同開設「張淑芬的智慧公益課」,不僅是她第一次開課,也是2022唯一一場,若你也想帶領組織參與公益、學習公益串聯心法,請掃QR Code或電洽02-2649-1681按2報名。
-
2022-11-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避免子女爭產想寫遺囑,卻被罵觸霉頭!律師:立遺囑≠觸霉頭,注意特留分繼承
最近看到一位30年老友因為心肌梗塞,很突然地就走了,協助辦完身後事後,卻看到他的子女開始為了分財產而吵得不可開交,很感傷也很感慨。希望未來我的子女,在我走後不要因為錢反目成仇,我找了先生商量「寫遺囑 」一事,結果固執的他覺得我在觸霉頭,怎麼說都沒用,該如何讓他了解寫遺囑不是觸霉頭?(新竹蔣太太)過去的觀念,談「死」是很多人的忌諱,分財產、立遺囑更被認為是大忌,但隨著時代改變,愈來愈多人開始主動規畫身後事,讓家人和子女能夠減少煩惱與日後爭產的麻煩事。立遺囑≠觸霉頭但身後事財產規畫該從何開始呢?自己寫的遺囑有效嗎?該注意哪些事項?依法律規定,人離世後,若沒有在生前交代遺產分配,只能依法規由親人依序繼承,假若無繼承人,最後遺產將全數歸國庫所有,為避免日後的紛爭,立遺囑成為關鍵。律師指出,立遺囑不難,但實務上引發爭議的則是「立遺囑的過程」。臨終前想交代遺言、並透過自己的心願規畫分配遺產,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張婷婷表示,透過「遺囑」是最好的方式。注意特留分繼承律師王耀緯也分析,不同於傳統觀念,近年生前規畫遺囑更加普遍。預想規畫遺囑的客戶,以資產500萬以上至千萬元不等居多,且擁有高價值不動產。此外,關於立遺囑,王耀緯特別提醒,許多人以為進行遺囑規畫後萬無一失,但卻往往遺漏法律上為保障繼承人得到一定比例遺產的「特留分」權利。民法中特留分的意思是,保障每位繼承人應該有「最少分配」的遺產比例,包括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等有權分配遺產。為了避免特留分的繼承與原有遺囑心意不合,建議在遺囑中特別交代侵害特留分時的處理方式,目前規避特留分方式,除了生前贈與之外,若子女未盡撫養之責,父母一毛都不想留,可主張「喪失繼承權」,來避免特留分的分產權益。意識清醒是關鍵律師強調,「遺囑必須清楚記載立遺囑人意願、必須在本人有辦法傳達意識情形下進行」,因此,立遺囑人「意識清醒與否」經常是實務訴訟上產生爭議,以及爭產時角力的攻防重點。張婷婷認為,生病不良於行但意識清醒,可以妥善完成委託他人處理財產或進行遺囑,又以「代筆遺囑」最常見。代筆遺囑規定嚴格,指的是立遺囑人說明遺囑內容,並指定三人以上見證人,必須全程在場,其中一人筆記、宣讀、講解,特別提醒見證人無法是繼承人;經立遺囑人確認,寫下明確的年月日,代筆人與立遺囑人和全體見證人一同簽名,若立遺囑人不能簽名,應按指印代替。及早規畫順心意張婷婷進一步解釋,反之,如果意識不清醒,則會被質疑是否能表達委託意願,或沒有處理生前贈與行為的能力,可能被認定遺囑無效。若立遺囑人在住院時期完成遺囑,爭執者可能會要求醫院提供,關於意識是否清醒的護理摘要或醫療紀錄記載;若立遺囑人並非住院期間完成遺囑,為確保日後被質疑,立遺囑人可在做成遺囑當日,前往醫療院所取得「意識清醒的診斷證明」。為避開以上繁瑣程序,建議還是在身體健康、意識清楚時,提前規畫遺囑,才能順心意、有餘裕的計畫財產分配。
-
2022-10-29 退休力.理財準備
超商超市樂齡族的神隊友! 不老店長招募打造銀髮就業第二春
橘世代人口愈來愈多,到超商、超市等通路消費的頻率並不比年輕人低,因此如何讓橘世代在通路消費更方便,提供更便利的支付方式與服務,也是業者近年來愈來愈注重的環節。7-ELEVEN表示,為打造生活型服務平台,整合網路購物、行動支付、社群團購、外送服務4大消費趨勢,自2020年起陸續推出i預購、i划算、OPEN NOW等多元數位服務,提升消費者購物便利性,更攜手愛金卡公司推動icash 2.0、icash Pay、OPEN錢包、雲端開心卡4大非現金支付工具,透過線上線下虛實融合的購物管道與支付模式,讓橘世代購物更方便。萊爾富也說,自2018年開始經營門市LINE社群群組,目前發展至今已有近9成,約1300家店鋪有經營LINE社群群組,民眾可透過門市張貼的文宣掃描加入,或透過群組內顧客分享邀請好友,尤其對於橘世代族群到超商通路消費,使用上更為便利。萊爾富指出,橘世代只要會使用LINE社群群組「萊+1」功能,就能輕鬆買到所需要的店內或店外商品,而對於不善於打字的橘世代族群,也可透過LINE內建的語音錄製方式,標註門市LINE社群群組的店長或小幫手協助。行動支付 熟年客群漸接受而超市龍頭全聯更說,行動支付不再只是年輕人的工具,2019年推出行動支付工具「PX Pay」,至今累積800多萬會員,更在婆媽族群間打響知名度,促使行動支付使用的年齡層更加寬廣,目前使用者男女比例為4比6,消費主力客群為40至54歲。隨著科技發展,消費型態與過去已有明顯改變,橘世代使用智慧手機的比率不低,雖然不見得像年輕人那樣熟練,但是基本功能使用都沒有問題,因此橘世代透過新服務或是支付工具獲取優惠,只要獲得詳細的解說,都不算太困難。全家表示,各店的熱心店長為協助長者解決使用手機App或平板遇到的問題,甚至會在店鋪休憩區開班與長者分享App如何使用,且除了消費上的協助外,在日常生活方面,店長與店員相當熱心,例如協助長者確認有線電視帳單問題,讓長者可以順利看電視,甚至幫忙長者完成穿針引線的細小動作等。外送到府 不怕買多拿不動但不少橘世代在體力上無法與年輕時相比,如果購物喜歡一次購足,難免遇到搬運問題。全聯就說,若擔心買太多提不動,長者其實可在家動動手指透過全聯小時達外送到府,不論是生鮮食材還是日常用品,只要40分鐘就可送到家,而且商品價格與到全聯門市購買同價,相當便利。部分門市還會視熟客需求協助將商品送到指定地點,若遇到行動較不方便的高齡者亦會主動提供協助。萊爾富也說,Hi-Life VIP App內的整買零取功能,也有助於橘世代一次購足,兌換期限內慢慢兌換,不用擔心囤貨或拿不動的問題;另外,橘世代一族也可以透過萊爾富合作的雙外送平台,進行生鮮雜貨採買;萊爾富也有部分門市,會視各店人力狀況,協助橘世代或大量採買的民眾,提供商品外送服務。銀髮就業第二春 跨界不退縮不少橘世代選擇二度就業甚至三度就業時,會將超市或者超商列入考量,而業者也察覺到這個趨勢,在大缺工時代,更歡迎橘世代能夠加入行列,而橘世代的員工目前也已占一定的比率。橘世代選擇退休後再就業,有一定比率是打發時間的心態,或是喜歡與人群接觸,因此喜歡到超商或是超市,但也有不少橘世代認為,超商或是超市員工要「多才多藝」,還要反應快、速度快,擔心自己負荷不來。設計圖文方式 簡易版守則萊爾富表示,非常歡迎橘世代二度就業者來面試,可以機動給班、彈性工時,但由於超商業務型態複雜性高,且服務類別多元、繁雜,也因此中高齡人員較少選擇到超商來應徵。但只要橘世代能夠跨出心理的門檻,超商或超市都相當樂見。7-ELEVEN表示,自2018年啟動「樂齡專案」,積極鼓勵門市任用中高齡就業者,並透過搭配措施鼓勵門市聘用中高齡夥伴。7-ELEVEN更說,透過與各地銀髮中心與就服站合作,在7-ELEVEN門市舉辦「不老店長招募活動」,面試錄用適合人選,還會協助錄用者媒合門市,截至去年底,7-ELEVEN直營店聘用45至54歲共903人、55歲以上181人。7-ELEVEN指出,高齡長輩可能需要在體力及學習上給予較多的關心,因此,會透過像是特別製作提供「樂齡學習計畫表」,用圖文的方式讓高齡就業者能迅速理解超商工作,加上簡易版的工作規畫及話術說明,讓高齡者更容易上手,同時,也盡量安排中高齡夥伴做他們能力範圍內的工作,如視身體狀況排除登高、負重等工作,並運用彈性工時、短工時及青銀共事等,降低體力負擔的問題。提供彈性職位 客製化課程全家也說,針對橘世代就業人口,在應徵前就會詳細說明便利商店工作性質及步調,幫助銀髮族應徵者更快速了解工作內容,並提供彈性職位選擇,如可從時數較短的工讀開始熟悉,同時也提供客製化多元學習管道,以因應多元就業需求,針對聘用銀髮族或多元族群的店鋪主管,特別設計與多元族群共事及溝通相關學習課程。全聯也因應未來人力發展趨勢,積極推動中高齡及高齡員工友善職場,不論從求職面試、門市體驗到正式任用都有完善規畫,如高雄處日前與銀髮人才服務據點合作,進用多位55歲以上高年級員工,幫助他們從工作中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目前50歲以上員工占比約有15%。業者更說,其實橘世代不需過度擔心或恐慌,因現在科技介面很人性化,只要有心學習,都不會是問題或難事。
-
2022-10-22 醫療.精神.身心
常常自我否定,小心愈來愈孤僻?心理師:與自己和解,擺脫社交孤獨症
一個人好寂寞,被孤單感襲擊,人際交流卡關,總是要琢磨怎麼應對進退,跟別人相處心好累,可是獨處時又覺得孤單,如此矛盾的負面情緒不斷拉扯,事實上,自我的心理肌力強大,與外界對話才會順暢。知名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每個人都很需要學習與自己相處、與自我「和解」。人際疲累 代表適應力變弱人生路程總要面對很多「離別」的情境,我們常會在親近的人散去時,被龐大的孤單感襲擊,像是退休後失去重心,感覺不再被需要,不確定自己的價值;或是兒女都離巢到外縣市打拚,見不到他們莫名空虛,還會焦慮他們過得如何,甚至還有被拋棄的負面感;單身者則是害怕孤獨到老,都只能自己一人處理危機。林萃芬表示,面對孤單,每個人反應不同,有些人是心理上需要有人支持,有些人是行動上的孤單,無法一個人做事。當龐大的寂寞感沒有處理時,會因空虛和恐懼的情緒,很想把行程時間塞滿,或嚴重者可能變成對某些事物特別狂熱,成為〇〇狂或成癮。另一方面,其實不少人只能和自己獨處,沒辦法和他人相處,因為和人溝通時,必須偵測與觀察他人的狀態,要思考怎麼說和行動,對於某些人來說是種「人際疲累」,就乾脆不要接觸,不用管別人,更輕鬆自在,但林萃芬分析,這顯示適應力變弱了,變「宅」了。自我否定 小心愈來愈孤僻心理感覺比較貧乏時,會否定自我或生活,常常懊惱「現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為什麼我總是要迎合別人?」林萃芬表示,我們應該還是要有人際互動,不要都一個人,不然會愈來愈孤僻,自我獨立當然是好的,但是只能和特定的人相處,對身心有負面影響,也顯示心理力量微弱。一定要找個伴才有出路嗎?林萃芬指出,主要是確認有充足的人際支持系統,當有需要的時候,有一些對外求援的對象,這很重要。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感覺孤獨,卻無人可以傾訴,而產生貶低自我價值,沒有人愛的想法。林萃芬也強調,不論有沒有伴,都是要過好身心健康的生活,「一個人也可以非常充實愉悅,活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能很好地自處,能花時間在自己的興趣和自我實現上面,將自己的使命感實踐,自然找到幸福感。關係修復課你常充滿挫折感、否定自己嗎?或是常沒來由地恐懼和焦慮?還是被深刻的孤獨纏擾,很難自處?讓知名心理諮商師幫忙,教你與自我和解。《橘世代》與林萃芬重磅推出「林萃芬的關係修復課」實體課程,面對面幫你找到「心理成功方程式」,透過關係覺察工具找出情緒的蛛絲馬跡,還有專業思想與行為教導,帶大家活出有力量、有價值感的人生。欲報名請電洽02-2649-1681按2。
-
2022-10-22 退休力.理財準備
想用退休想買房當包租公,又怕賠老本?專家:須考慮租金投報率等3個面向
我是一名65歲的退休公務員,手邊有一些存款、也有自住的房子,老友邀我一起去某重劃區買房出租,看好未來房市持續成長,能夠租金、價差雙頭賺,但老婆不贊成,覺得風險太高,可能會賠掉退休金,兩人為此冷戰了好幾天,不知道是否有專業的看法可提供? (台北趙先生)拿著退休金投資房地產、買新房出租,晉升為包租公,賺取每月固定收入,聽起來是一件有保障的事情,但面對房價高漲、利率走升的環境,真的是個好決定嗎?專家建議,要考量3個面向,包括租金投報率、房屋維護問題、資金異動風險,全面考慮後再做決定。考量1 租金投報率房仲達人陳泰源指出,現在銀行定存利率在1.3%上下,以台北市而言,買房收租投報率最少2%起跳,還比定存多一點。拿退休金買新房出租,賺取每月現金流的作法「當然可行」。對此,在租屋市場擁有豐富經驗的包租公律師蔡志雄,反倒持不同看法,他認為「除非你是年輕時就有出租經驗,不然退休才買房出租不太划算。」首先可能遇到房價與租金投報率不符的問題,以雙北來說,租金投報率約僅2%,若拿租金付房貸本息至少要4%,計算後並不划算。他進一步說明,假設阿中看上一間房價1200萬位在新店的房子,依第二間房貸款成數約7成左右計算,房屋頭期款400萬,阿中拿退休金支付,他另外向銀行貸款800萬。假設以利率2%計算,每貸100萬要支付5000元本息,阿中每月需付4萬元本息,一年下來要付48萬,48萬/1200萬(房屋總價)=4%,而4%的利息相對租金投報率雙北市僅2%相比,會是賠本生意,但若沒有房貸壓力,則是另一個議題了。他認為,買房出租起碼收完房租要能支付房貸本息。但也不代表無法以退休金買房出租,蔡志雄分析,以目前的租屋市場行情,雙北地區投報率2%、桃園地區3%、台中、高雄等地,都有近4%投報率,愈往南移租屋投報率愈高,「這兩年台中、高雄房價漲很凶,退休族買房出租,縣市選擇很重要,其次是何時取得、有無經驗等」。考量2 修繕等問題另外,阿中也要考量維修費要額外計算,例如遇到房客熱水器、燈泡修繕、水塔沒水,當退租後房屋清潔處理,裝修、帶看、修繕一籮筐問題。蔡志雄表示,阿中想當包租公除了一手包,還可交給包租代管公司,避免掉管理房屋的諸多麻煩。蔡志雄說,包租代管分兩種型態,「包租」是專人幫忙整理房子,一次簽10年長約,阿中不需要擔心租不出去,修繕管理皆由租屋公司負責,由包租代管公司給阿中一筆租金,後續細節都不用操煩;「代管」則是業者作為仲介,協助阿中與房客簽訂租約,並由業者負責管理出租的住宅,適合想當包租公且無暇自行管理的退休族。包租、代管兩種服務,每家公司的費用不同,市面上大多收取月租金的10%~25%,且包租與代管分開收費,因此,外包給專業代管公司時,付出的成本也要納入在房租收入之中。考量3 變現風險陳泰源進一步指出,還要考量最大風險為「變現性較差」,萬一遇到緊急事故,急需大筆現金,無法今天賣房、明天有現金。因此有些人會選擇拿退休金存股,購買低風險「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另一種可能性是,如果買新房出租,出租期間無收入、萬一碰上閒置期太久,面臨沒有租金可收的窘境,上述都是成本。獨居退休族 可分租收租房仲達人陳泰源指出,如果退休族真的沒有其他收入,只能倚賴房租維生的話,有一變通作法,買3房產品,自己住1房,另外2房出租,與室友共用衛浴、客餐廳、廚房,「一邊收租、一邊有人陪伴,還能相互照應,非常適合有房卻沒有工作、也沒有其他收入的單身獨居退休族」。理財網紅教你 輕鬆存千萬退休金
-
2022-10-16 焦點.生死議題
88歲失智父近期被發現肺癌末期!子不捨想送安寧醫療讓他尊嚴善終,卻被長輩罵是讓安樂死
88歲的老爸,已經失智近3年,這一年又被發現罹患肺癌末期,躺在床上意識常常不清楚,我跟弟弟想為老爸進行安寧治療、讓他能夠不要再受苦,但長輩覺得這根本是「安樂死」,對我們不諒解,到底該如何跟親戚解釋?晚輩有苦難言啊!(台北趙先生)選擇安寧醫療 不是放棄人最終都會走到生命盡頭,你是否想過,萬一你不幸患重病,將如何面對死亡?安寧照顧基金會表示,有尊嚴地走向人生終點,並且好好地和家人道別,或許是善終的最佳選項。末期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並非侵入性且增加痛苦的治療,更不是放棄、不予理會的態度,而是尊重、照顧,協助病人減輕痛苦,擁有生命的尊嚴並完成心願,最終安然逝去。多數人聽到「安寧醫療」,立刻將其與「死亡」、「安樂死」畫上等號,但其實安寧照護有多種不同型式,一起來了解安寧醫療是什麼!何謂安寧醫療?1.安寧緩和醫療門診安寧緩和醫療指的是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的生理、心理及靈性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護,以增進生活品質為目的。其次,如果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的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的末期病人,而提供的門診緩和醫療照護。2.安寧病房末期病人因病情造成極大不適或急性狀況住院,經由安寧團隊醫師評估後轉入安寧病床,安寧病床可提供較密集性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如症狀穩定後可銜接安寧居家照護。這類病房設置成本高、床數有限,但設備相對較齊全,費用也較高。目前入住安寧病房的給付標準均按全民健保標準。三人房不必付費、兩人房一天約1000元、一人房一天則約2000元的病房補助差額,實際金額還是依照各醫院收費標準。3.安寧共同照護住院末期病人經會診安寧團隊醫師評估後收案,安寧共同照護團隊將與原醫療團隊共同擬定照護計畫,提供在原病房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相對於安寧病房,安寧共照設置更普遍。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表示,疫情嚴峻期間,病人進出門診頻繁,安寧病床滿床情況,如果婦產科或洗腎病人,病程不幸惡化,進行安寧共照是較好的選擇,等到病情穩定,鼓勵病患回家,進行居家安寧。4.居家安寧居家安寧團隊定期到家中訪視,可提供在家末期病人的狀況評估、更換管路、照護教導等。有許多病人希望在家善終,居家安寧團隊可銜接出院後照護,完成病人落葉歸根的心願,只要負擔醫護人員的交通費用即可。2009年開始,健保局將「住院安寧療護」以及「居家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範圍擴大,納入健保支付項目,例如癌症末期、運動神經元萎縮症(漸凍人)、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失智症)、心臟衰竭、急性腎衰竭等等。節省醫療資源 尊嚴善終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建議,目前社區安寧(指居家或機構內安寧)醫療資源較有限,與過往醫師養成教育有關,對於安寧療護的觀念薄弱,更多醫師在意如何救起更多病患,因此她觀察,將病人轉介給安寧醫療團隊的主動性低,甚至安寧醫療人員數量比率亦不高。她認為,許多病患的可預估瀕死期,進一步給用藥有極限,這時應轉至安寧照護,節省醫療健保資源。而安寧醫療也存在城鄉差距問題,有些病人想在家善終,面臨的卻是安寧醫療團隊有限,也因此降低病患與家屬意願。林怡吟建議大家多了解安寧醫療,在面對疾病末期時能有更多選擇,有機會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及避免最終痛苦、不適的醫療救治,讓家人或自己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
2022-10-01 退休力.自在獨立
《台北物語》導演黃英雄授75歲長壽秘訣:隨興自在做自己,要活就要動,持續學習不懈怠
我們將邁入史上最長壽世代,每個人都希望不只活得久,也要活得健康快樂。活得健康,需要鍛鍊身體,那活得幸福快樂呢?10月1日是國際老人節,《橘世代》將陸續報導年逾70仍享受人生的可愛老人,請他們分享快樂祕訣。人生扮演過那麼多角色,最喜歡哪一個?「我像『水』一樣,水流到哪裡我就做什麼;機緣到了,命運自然就會成就那件事,並不強求。」黃英雄笑呵呵地說。75歲的黃英雄,有著一言難盡的人生經歷。他大半輩子都在寫電視劇本,從早期的劉伯溫傳奇、包青天、歌仔戲,到近期的布袋戲、兒童劇劇本,還曾經是玩具工廠的老闆,也是電影弁士(說電影的人)、民宿主人。多元身分 精采人生閱歷不只寫劇本,黃英雄也教劇本寫作、教打太極、演講生活唯識論;早年還將已經停止活動十多年的耕莘實驗劇團重新復團,現在,更有朋友找他在電影軋一角,身分多到很難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位可愛的「資深國民」。讓黃英雄一戰成名的,是2017年由他編導的電影《台北物語》,被認為是「爛得有特色」的奇葩神片,也有人評為是台灣難得的另類電影,之後連續幾年都有粉絲包場回顧,在劇院內一起譙、一起笑。採訪當天見到導演本人,才理解這部電影最終想呈現的,是與黃英雄一樣隨興、不照牌理出牌、卻有著滿滿道理的人生閱歷。看透生死 穿著凸顯性格40多年前父親驟逝,生命無常的領悟讓黃英雄鑽研唯識論,並把唯識論的寓意應用在生活及作品當中,從此看透生死。「生命就是要詮釋,才能凸顯性格。」這從黃英雄的穿著打扮能略見一二;只要在鏡頭前,一定是標準的麻紗上衣、巴拿馬草帽及雷朋圓框眼鏡,這是加深印象的第一眼,也是自內心散發出來的自我認知,他說:「生活中的每個選擇都不能馬虎,」舉手投足都必須像創作,把創作融入生活,生命就有特殊呈現。他認為,對生命的看透與了悟,也是一種詮釋。他想起一個40歲的癌末女學生,在安寧病房內感嘆生命即將結束而無奈,向他尋求解答。「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心靈交給自己。」他直言,人要看透生命中有永遠不死的存在,才能活出真自我。保持動力 做過就不放棄對黃英雄來說,創作力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事,可以藉此保持生命的動力。他把人生起伏比喻成股票三波浪理論,認為人一生中大概每10年會有一次向上的生命周期,必須把握且超越那次的高峰,「不斷自我提升,才不會被打倒。」如果能造就生命中的3次上波,要活到90歲就不困難。他自己保持動力的方式是,「不勉強一定要做什麼,但只要做過的事情,都不會放棄。」比如寫作,至今每年仍至少會寫一套劇本,雖然不一定會演出或出版,卻是對自我的激盪。另外,看完電影後,也一定要用鋼筆在稿子上寫出3000字的導讀與感想,現在《黃英雄電影部落格》中已有超過1000多部電影解說,這是要讓後人快速查找並進入電影世界的通道。接著,他還想要拍一部關於「真我」的紀錄片,要從不同的宗教來看真我的意義;甚至希望能完成一本台語俚語書,教現代人認識台語的奧妙。資深國民養成記 要動更要學 不必在意批評不少長輩因為大半輩子投入家庭與社會,到年老時只想退休養老,黃英雄的想法則是:「老人不能待在家裡,要出門活動才行。」他認為人要活就必須要動,要持續學習不懈怠,做個資深的國民,而不是老人。年輕時曾有神父送給黃英雄一枚戒指,戒內刻著「此生都要與良善在一起」,他至今戴著並常用這句話勉勵自己;也因為看了黑澤明的電影,又思考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所以在作品上放了很多「永遠抱著關心別人的態度」的相關議題及素材,樂此不疲地分享人生閱歷。當被問到如何面對批評、克服困難時?他說:「不要被任何事情打倒,要養成一個不必在意批評的人。」他始終認為,這個世界沒有誰應該要對得起誰的道理,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就好。人生遇到低潮與困難時,他便閱讀,而且是將內容一個字一個字念出聲,「心情平靜後自然就轉運了。」另外,看電影也很重要,「電影是被濃縮、最精粹的人生,可以從那裡快速找到答案,成為生命中的花朵。」歲月的淬鍊會讓人成長,歷經的挫折會成為生活的養分,看來黃英雄的人生不只精采,更像是一部勵志傳奇史。
-
2022-10-01 退休力.自在獨立
全台灣各角落都有需要幫助的人!台積電公益董事長張淑芬用經營企業思維助人,讓公益最大化
施比受更有福,分享是最大的幸福,全台灣各角落都有需要幫助的人,但憑一己之力往往力有未逮,透過眾人的力量結合,更能將公益大愛發揮得更全面,這一點,從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身上,可以看見溫暖的光芒。大家都以為這位「公益董事長」,手中有充沛資源,但她笑著說,一開始台積電一毛錢都沒給,原來「做公益要靠智慧」,用經營企業的思維,讓公益最大化。親力親為 最沒架子的公益董事長談到張淑芬,大家都知道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妻子,但她同時也是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總是走入人群、穿梭在第一線,關懷老人、推廣孝道、關心偏鄉教育,在高雄氣爆、花蓮地震現場,都能看見她的身影,完全沒有架子,握過一雙雙需要的手,給予一個個有力量的擁抱。如果說,張忠謀創造了台積電的硬實力,張淑芬便是台積電軟實力的重要舵手。張淑芬走上公益之路是無心插柳,本來是一位全職照料家庭的企業家夫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被邀請擔任台積電志工社社長,當時僅是公司內部的組織。「對我來說,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當一個掛名的社長,張淑芬親自帶領台積電志工進入榮民之家服務,從老人家身上她發現,那發自內心的笑容,就連原本與機器為伍的工程師志工們,也拾起了工作之外的溫暖與熱情。向外找資源 借力使力把愛放大助人與分享成為張淑芬「人生下半場的永續專案」,帶領大型企業的基金會,在全台拓展公益之路,張淑芬透露,一開始張忠謀並沒有給很多資源,她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努力向外找資源。因此,如何將資源串聯就是一門智慧,包括攜手食品業、食物銀行把外觀不好看、但營養不減的「格外品」送到偏鄉學校;攜手冷氣業者大金空調,提供技職學生實習修繕冷氣的機會,為偏鄉孩子培養一技之長等,都是最佳實例。《橘世代》邀請「台灣最有智慧的公益董事長」張淑芬首次開課,推出「張淑芬的智慧公益課」,從企業公益的思維出發,跟大家分享公益資源串聯的實際感想與心路歷程,特別適合中小企業主、企業家夫人、企業社會責任部門,以及想發揮公益影響力的企業,運用1+1大於2的力量,讓全台需要幫助的人被大家看見。欲了解更多課程資訊,請掃QR code或電洽02-2649-1681按2。
-
2022-10-01 退休力.健康準備
要活就要動!80歲吳松光傳授凍齡祕訣,教你如何健康又快樂的變老
現代人愈活愈長壽,國人平均壽命來到80.86歲,如何「健康又快樂的變老」,將是未來每個人都會面對的課題。最多人擔憂的是,退休後沒有生活重心、沒有運動習慣形成肌少症,連扭瓶蓋、爬樓梯都吃力。對於80歲的吳松光來說,退休後的生活更多采多姿,透過10年來的固定舞蹈律動,不僅讓年紀凍齡,更在70歲後收穫了在國際舞蹈年會的經驗,讓人生下半場更添光彩。70歲學「動身體」 10年不中斷退休將近25年的吳松光,精神奕奕的神情,看不出來已是80歲的年紀,每周固定健行、上律動課、到菜園中整理農務,行程堪比上班族還忙碌。許多人問他為何能看起來如此神采飛揚,他都會開心笑說,70歲第一次到雲門教室上課,開啟他人生新的一頁。吳松光分享,70歲後有感於身體慢慢變老,平時在朋友的菜園務農,但是往往不注意就閃到腰,一旦閃到腰,都要花好久時間才能恢復。由於他太太是雲門教室的資深學員,當初半推半就下來到雲門教室,第一次感受什麼叫「動身體」,包括伸展、有氧、核心、呼吸、平衡等基礎運動。他坦言,以前根本沒有活動身體的意識,多半是健走、登山的局部活動,在上課後才了解到將身體打開的感覺,透過課程中的活動設計,真正的運動到全身肌群,上完課後感受到身心舒暢,肌力也有明顯改善,更能自信的展現肢體。也因此,他已經連續上課10年不中斷,不僅是資深學員,還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是最大的收穫。運動平衡身心靈 躍國際舞台談到律動印象最深的經驗,不僅在教室發生,更讓他在國際舞台上留下美好回憶。透過雲門教室,2018年吳松光與其他4位平均年齡逾70歲的學員和15位青少年,一起登上在澳洲舉辦的國際舞蹈年會,透過舞蹈律動,不僅收穫了健康,更為心靈帶來充實的養分。「要活就要動,我會持續舞動身體」,對80歲的吳松光來說,律動已經是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他從中找到身心空間的平衡。你也想為自己的身體,找到最舒服的運動方式嗎?《橘世代》與雲門教室共同推出「大人的律動課」,詳情了解更多請掃QR code或電洽02-2649-1681按2。
-
2022-09-24 性愛.愛情診療室
對伴侶冷暴力,當心關係會愈來愈僵!心理師:覺察關係狀態後,改善說話方式讓關係回暖
當初相愛的兩個人,一路走下來怎會形同陌路?面對「最熟悉的陌生人」,好像什麼都做了,長期關係卻不流動,愈來愈冷漠,連帶對生活也會產生絕望感,甚至影響孩子。知名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消極面對伴侶關係,恐怕會更惡化,不要太快選擇放棄婚姻,特別在心理諮商方面還是有辦法能讓關係變暖。長期負面情緒 再多愛也磨光林萃芬剖析關係愈來愈淡的大致原因,通常和溝通有關係,例如覺得講了也沒有用,就會覺得算了。另外,情緒也是伴侶關係的殺手鐧,像是對對方有期待但卻一再落空,失望的感受累積起來就會轉為冷淡,以及長期處在負面情緒,婚姻關係也會愈來愈冷漠,甚至只是「我看到你就煩」這種小小的情緒也會耗損關係熱度。林萃芬進一步表示,婚姻內常見的導火線是某一方有情感出軌,雖然後來願意斬斷不當關係回歸家庭,但夫妻心結仍存在;或是姻親介入兩人生活,加上認為另一半又不挺我,有些人就會在這種狀況下撤離了。「就這樣吧」 加深彼此絕望感很多人還無法選擇「撤離」婚姻一途時,就消極面對,林萃芬表示,在諮商過程中看到很多關係斷裂的狀況,冷漠的關係絕對不是一天形成的,可能很多年都卡在那邊,過程中很想做一點什麼,但後來又覺得「算了我不要理你,只要不要與你有關聯就好」,放棄溝通表達。「好吧!那我就放棄」、「就用這樣的方式來應對我們的關係吧」,這是很多人在冷凍伴侶關係中會有的想法,可是林萃芬強調,這樣其實會愈來愈絕望,產生「可能再恢復嗎?還可以不一樣嗎?」等想法,她指出,其實還是有非常多可能性,讓關係開始流動。覺察關係狀態 改善說話方式林萃芬表示,如果在一開始就覺察關係裡的狀況,幫助是很大的,在諮商過程中她會透過很多的評量工具幫助人們察覺關係處在什麼狀態,為關係做健檢,還有說話的意識,很多人會指責對方在說話過程中不在意自己,或是明明已經很努力經營關係,可是得到的卻是負向回饋,真的想不通,才發現是說話方式出問題,因為通常不會發現自己講話的模式會傷人,或讓伴侶不舒服。她表示,爭吵的情緒當頭很難處理,但事後怎麼把它變成建設性的討論,專業協助其實大有可為,包括語言的運用、探究原生家庭影響、情緒調節,還有很多能經營的,讓關係回暖。關係修復課很想跟伴侶和解,為關係解凍嗎?讓諮商心理師幫忙,一起讓斷裂的地方重新連結起來。《橘世代》與林萃芬重磅推出「親子疏離?夫妻冷戰?林萃芬的關係修復課」實體課程,將面對面幫你解答子女、伴侶、長輩、自我的4種關係經營之道、衝突解方,透過關係覺察工具找出卡關的蛛絲馬跡,還有專業互動教導,帶大家重新搭起美好關係的橋梁。欲報名請上https://bit.ly/3x2fQAJ,或電洽02-2649-1681按2。
-
2022-09-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家有啃老族,怕太早分財產會被孩子置之不理怎麼辦?律師:防範不孝,贈與子女先簽契約
我家兒子今年40歲,因為是獨生子所以比較寵愛,都已經40歲了,不娶妻、常換工作。雖然不想說自己的兒子是「啃老族」,但還是很擔心他未來該怎麼辦;又怕太早分財產,我和先生會被兒子置之不理,來自心軟媽媽的煩惱。(嘉義張太太)「賴家王老五」 相同煩惱的父母不少美國愛情喜劇「賴家王老五」中,父母為了將35歲還賴在家的兒子「請」出去,雇用一名美女色誘兒子,希望兒子陷入熱戀會願意獨立門戶。其實現實生活中,有相同煩惱的父母還不少,成年還靠父母養的啃老族愈來愈多;或是,不顧父母、惡意棄養的案例也層出不窮,遇到這些狀況該怎麼辦呢?防範不孝 贈與子女先簽契約美國中情局日前發表一份全球總合生育率預測報告,其中台灣的生育率竟然名列全世界227個國家和地區生育率倒數第一。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認為,台灣少子化現象嚴重,獨生子女個個是寶,生長在過度優渥的環境中,久了就無法承擔壓力,自然成了「啃老族」。恩典法律事務所律師林隆鑫表示,啃老族拋棄撫養父母的案例時有所聞,因此,建議父母在贈與房產或金錢給子女前,可先簽訂「贈與契約」,清楚寫下有附帶條件的贈與,防範子女不孝。林隆鑫分享一個實際案例,一對父母為兒子付了800萬的房子頭期款,協助買下一棟大房子,不料房子購買後,兒子卻對父母態度大轉變,六親不認甚至不願讓父母同住,也不願盡撫養義務,讓爸媽傷心欲絕。以這個案例來看,林隆鑫表示,若父母有簽訂贈與契約,可在契約中清楚寫下,當完成贈與後,兒子需履行扶養義務,或房產權狀由父母保管,以確保父母居住權,若兒子反悔沒做到,父母可撤銷贈與,為自己晚年生活留點保障。保障老後 金援也要防範棄養林隆鑫指出,雖然根據民法第1118條之1規定,年邁父母固然享有成年子女扶養的權利,但如果子女幼時有故意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不法侵害(例如常常毆打謾罵),或落跑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法院認為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時,可以減輕扶養義務;情節重大的話,還可免除扶養義務。如果父母從小就對子女呵護備至,但孩子成年卻沒有盡到扶養義務,父母是可以告遺棄罪。按刑法第294條規定:「對於無自救力之人,依法令或契約應扶助、養育或保護而遺棄之,或不為其生存所必要之扶助、養育或保護者,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林隆鑫解釋,如果父母身體硬朗又有錢,縱使孩子不給生活費,父母也不會有生存危險的話,遺棄罪是不會成立的;但假使父母體弱多病,不被撫養可能餓死或病死時,則父母就是無自救力之人,這時候遺棄罪即會成立。面對少子化,父母溺愛造就不少啃老族,成年後不願自力更生、靠父母養,或是享受父母的金援後卻棄養,若遇到類似狀況,不妨採用以上律師建議的方法,來保障自己的老後生活。
-
2022-09-18 焦點.長期照護
照顧失能家人,該送機構或找看護? 專家:長輩失能可選3種照護方式
半年前我80歲的老爸中風,因為延誤就醫,留下一些後遺症,像是手腳無力、無法行走,吃飯、上廁所等生活起居都需要協助,老媽力氣也不大,無法協助移動老爸。我和妹妹都是三明治族,必須上班賺錢,不知道到底是否該送老爸到照顧機構,還是請看護到家中24小時照顧呢?(台北陳先生)長輩失能 可選3種照護方式為了減輕照顧負擔,現在有各種不同形態的照護方式出現,尋求專業照顧者、照服員與看護常常是國人選擇之一;依照護形態,民眾有三種方式可做參考:社區式照顧、機構式照顧、居家式照顧,一起來比較看看哪一種最適合你的需求。●社區式照顧:運用社區資源,在日間提供照護服務,晚上家人再接回。包含日間照顧、社區照顧據點服務、交通接送等,適合有日間照顧需求,又不想距離家裡太遠的人。晚上家人可以把被照護者接回家裡。●機構式照顧:依照不同需求,選擇全天候式的長期照顧機構或安養機構。提供全天候式的照顧,包括機構收容、亞急性照護、養護之家等,可依失能程度選擇老人公寓、長照機構、護理之家等,大大減少家人照顧的負擔。●居家式照顧:聘請專業照護員,也就是本國或外國的看護直接到家中。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居家服務、營養餐飲、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生活輔具的購買或租借等,最常見的居家式照顧服務就是雇用看護。談到看護,大家總是在外籍與本國看護間有所游移,不知道該選擇哪個才好,以下對此做簡單的整理。外籍看護便宜 本國籍上手快選擇外籍看護最大的優點是,費用相較本國籍看護便宜。外籍看護一個月需要約25,000到30,000元左右,而且較能長期、全天候照護。只是外籍看護申請較繁複,需要經「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暨巴氏量表」評估後,符合資格或持有重度身心障礙手冊。另外,最常見的狀況是,外籍看護有文化差異適應期。本國籍看護相對來說,文化與生活習慣接近,跟雇主配合起來的適應度較快,照護服務可較快上手,同時家人也能申請長照2.0的服務與相關補助。但是本國籍看護的費用比外籍看護高出許多。
-
2022-09-04 退休力.活躍好學
58歲被退休! 李益恭放下身段靠專業逆襲成職涯顧問,給中高齡求職者5建議
若以台灣平均壽命81.3歲來計算,多數人在法定退休年齡65歲之後,還有超過15年的生命,專家建議,工作能夠維持人生下半場的人際連結、生命活力,以及經濟安全。但高齡再入職場這件事容易嗎?9月《橘世代》將從不同的故事中討論,打造一個「老有所用」的社會,需要個人、企業及政府做好哪些準備。隨著物價通膨,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養老呢?看到退休金平均上千萬元,令人擔心淪為又老又窮的「下流老人」。不少中高齡族群有經濟壓力欲重回職場,卻因年紀顧慮、薪資有限,再度就業困難。人力資源顧問李益恭分享,要先放下才才能有新開始。「算一算我的資產夠活到75歲,就放心退休了。不知道原來我會活更久。」現年78歲的人資顧問李益恭笑著說,他已經比「預期活到75歲」多活了3年,而且還神采奕奕,還好他沒有在75歲時把錢用完,因為他至今仍每天接案、提供諮詢,是許多人的職涯顧問與人生導師。主動爭取工作 一生只寫一張履歷李益恭說話時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口音,高中畢業後,從馬來西亞來台求學,選填成功大學外文系。他謹記父親的話:「我的父親沒有留財產給我,所以我也不會留給你,但可以供學費到念書畢業。」沒有家產支援,一切只能靠自己,他很爭氣地在畢業後進入亞洲航空公司,回想奇妙的求職過程,完全靠「主動」爭取。亞洲航空公司沒有公開對外求才,李益恭寫信到總公司申請履歷表,直接寄給總經理,希望申請至人事部服務,字裡行間表達強烈的企圖心,最後順利成為企業一員。爾後因表現出色被轉到桃園上班,但1987年亞航轉讓給美商另一家公司,當時太太也任職同部門,李益恭擔憂哪天兩人同時沒工作,就跳槽到另一家知名跨國企業。半年後,李益恭又被老東家找回去,這次做了4年,公司宣布要搬到馬來西亞。原本以為可以回鄉發展,但在台灣生活多年已經習慣島國步調,正苦於無法適應時,剛好接到獵人頭公司的電話,再次回到台灣。從21歲到58歲,李益恭前後換了多家大型公司,全都是別人找他或介紹,直到58歲時遭遇中年失業,以為自己可以從此退休過悠哉生活,沒想到後來發展出「分批出售專業」的顧問模式。至親離世 重返職場分批出售專業「被退休」之後,李益恭精算已有足夠資產支應未來生活,且孩子已可獨立自主,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他笑說剛開始很愉快,不用再被上班鬧鐘吵醒,跟著朋友種花、旅遊,也跟著追劇或隨心補眠,作息整個被打亂,三更半夜醒來不知道要做什麼,還曾跑去看警察值勤實況。退休生活看似愜意卻找不到生活重心,讓人迷惘。同年10月,太太去世;12月,母親走了,一連串的打擊迫使李益恭重新整理第二人生。失業、至親離世,一連串暫停與打擊,讓休息幾個月的他發現,「我的興趣就是工作」,他想讓專業繼續發揮、希望在職場中得到尊敬,於是試著重返職場,卻因年齡難以得到理想工作。李益恭轉變方法,整理自己40年的人資經驗,他擅長人才召募、薪資策略、員工資遣、組織重整,許多都是企業人資部門不願意但必須做的事,他主動跟企業推銷自己,用約聘、顧問方式執行,可以避免公司的人情壓力。企業以兼職顧問聘用他,一周只進公司幾天,企業不用支付全薪,卻能得到專業的人資諮詢。這一招果然奏效,李益恭摸索出一條新路,再次回到職場貢獻所長。他曾經同時兼任好幾個企業人資顧問,將自己的專業依不同需求「分批出售」給企業,那時年薪可達上百萬。現在的他,笑稱年紀大本不想再工作,沒想到疫情驅使大家習慣視訊,結果他幾乎每天都還有線上職涯諮詢服務,這幾年幫助上千位工作者度過危機。別堅持全職 知己知彼爭取更多機會李益恭了解自己的長處,也清楚返回職場的需求,他不求薪水跟以前一樣高,只希望能發揮個人價值。他說,中高齡再就業要知己知彼,知道企業主要什麼,也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優勢,並推銷自己的優勢。「你要人家的錢,人家就要你的命。」李益恭說的直白,中高齡再入職場,別堅持全職工作、薪水職銜都要和過去一樣,既然改變不了年齡現實,降薪求職又何妨,若表現好還能再爭取更多機會。曾有一位求職者諮詢李益恭,52歲被裁員,接下來該怎麼辦?他建議回去找以前的客戶,運用人脈釋放消息,對方臉皮薄彎不下腰,為了龐大的經濟壓力只好硬著頭皮嘗試,最後如願找到工作。「只要去試就有機會!」李益恭說,把身段放軟,告訴全世界你在求職,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貴人幫忙推一把。明天跟意外哪個先來,誰也不知道,職場也常有未知數,例如疫情、大環境影響,隨時都要做好準備,沒有工作能保證做到退休。李益恭抱持著回饋社會的精神,提供民眾職場諮詢、中年就業輔導,他提醒抱持未雨綢繆的態度,每二年要丟履歷求職,檢視有哪些需要加強的地方,慢慢累積跟上趨勢的技能,才能幫自己加分。給中高齡求職者5建議●不要執著全薪工作,先彈性上班返回職場。●積極充實能力,例如跟上數位科技趨勢。●放下身段,善用人脈。●保持開放態度,有機會先試試,別眼高手低。●嘗試投入自己喜歡的事。
-
2022-09-03 養生.人生智慧
親人過世遺物怎麼處理?專家:整理遺物3階段,與愛慢慢道別
我先生3個月前意外車禍去世了,相伴了30年的時光,心中非常悲痛。2個女兒已出嫁,剩自己一個人,每次在家看到先生的遺物,就會睹物思人,淚流不止。朋友建議我慢慢打包先生的遺物,好好整理自己心情,但每次才開始沒多久就一直哭,感覺自己無法振作了,怎麼辦?(台中江太太)親人過世後,用品不會跟著消失,遺留下來的用品,就成了「遺物」。殯葬達人郭憲鴻表示,消化思念傷痛需花三個月至半年,甚至更久時間,建議處理前先平復情緒,再著手處理遺物。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亦提到,處理遺物最理想狀態是,往生者在生前就預先進行物品斷捨離,不過人生總無常,走得突然或多年臥病在床離開的故事屢見不鮮。此時,家人除了要承受親人離世悲痛,還得面對整理親人遺物的難題。分類後捐出 事先告知為遺物郭憲鴻指出,整理遺物的三階段,分別是「分類」、「聚集」、「丟棄或捐贈」。他建議遺物可分成三大類:第一是「可丟物品」,例如藥物、衣褲、鞋子或是貼身衛生用品等等,丟掉也不覺得可惜的東西,都被歸類在「可丟物品」。這類可直接丟進垃圾桶或回收箱。第二是「可二次利用」的物品,例如書、全新衣服等,丟掉可惜、但以後不會再用到,就歸類在二次利用,捐給社福團體幫助需要的人,或是尋找可信賴的二手物買賣方,將物品賣出去。目前並無特定收遺物的機構,郭憲鴻認為,衣物在捐贈前最好事先告知為遺物,避免機構接受捐贈後有所顧慮。擁有回憶或價值 可選擇留下最後是「擁有回憶或價值」的物品,「擁有回憶的物品,是裡面最難處理的類別。」達人直言,將所有最難割捨與往生者有回憶的物品,都歸類在「擁有回憶」內。例如照片、字畫、收藏品等,先將所有想保留的物品集中,接著按照類別置放。照片放入長期保存箱內,親人生前保存的字畫、收藏品等,有價值物品,可選擇出售或持續收藏。郭慧娟特別提到,「傳統上會把衣物燒掉,但我認為有紀念價值可留下」,她說,衣物有亡故親人在世味道,可持續讓在世親人緬懷思念,剩下衣物則可和家人商量後,送進資源回收桶。郭慧娟強調,藉由一步步處理遺物的過程,也是再次和所愛之人進行道別,收拾悲痛情緒,面對接下來的長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