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模特兒
共找到
63
筆 文章
-
-
2024-08-26 焦點.健康你我他
防詐騙怎麼做?/誘人一頁式廣告 上當一次學乖了
之前因晚上睡覺會磨牙,怕牙齒損傷愈來愈嚴重,打算買牙套,睡覺時可以保護牙齒。可能是依據我的搜尋喜好,那天瀏覽網路時,跳出「一頁式」矽膠牙套廣告,圖片裡的牙套精美得像陶瓷,模特兒配戴後,不僅可以掩蓋牙齒的缺漏、發黃、不整齊等問題,還標榜長期配戴可以達到使牙齒更整齊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價格便宜(一副不到千元)、操作簡單,購買3副還有優惠。我想到我的家人、朋友也有牙齒發黃、缺牙的困擾,於是一次下訂3副,並滿心期待收到貨品。哪知牙套送達,落差超級大,一眼就看出是廉價的塑膠材質,戴在牙齒上怎麼可能像廣告模特兒一樣自信微笑。不僅外觀不怎樣,材質也讓人不敢領教,本著不要浪費的節儉性格,我真的試著晚上戴著睡覺,不料一覺醒來,牙套表面被磨得坑坑窪窪,不知道有沒有塑膠微粒被我吞下肚。後來在一些防詐文章中,看到「不要相信一頁式網路廣告」的宣導,從此只要看見沒有相關網頁連結可進一步了解產品詳細資料、使用者評價的廣告,就會連忙迴避,不讓自己再上當受騙。至於磨牙問題怎麼解決?透過牙醫師的推薦,我訂製了壓克力咬合板,睡覺時戴著,讓我的牙齒不會愈磨愈短;生活中也盡量改進急躁習慣,讓自己不要常處在緊繃狀態,搞得晚上睡覺都不安寧。
-
2024-06-01 醫療.骨科.復健
女模常穿高跟鞋導致腳痛難竟是這疾病引起,微創手術矯正改善
1名女模特兒經常整天穿著高跟鞋,日前返家脫鞋後,大拇趾內側紅腫疼痛,以為是痛風發作,醫師檢查發現是「拇趾外翻」且嚴重到大拇趾已卡到第二趾下面,連第二趾都因為長期摩擦而長了硬皮。經採用微創手術矯正後,症狀才改善。拇趾外翻的好發年齡是幾歲?高危險群有哪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足踝專科醫師蘇錦宏說,拇趾外翻是前足部最常見的變形問題,不僅會造成外觀困擾、買鞋不便,連走路都因疼痛影響儀態,是許多民眾的夢魘。大多數拇趾外翻是成年後才出現,平均年紀大約落在30歲左右,以女性較多,且多半雙腳都有,甚至會隨著年紀越來越嚴重。他說,拇趾外翻除遺傳因素外,平時常穿高跟鞋與尖頭皮鞋這類楦頭小的鞋子更是高風險族群。除此之外,扁平足、風濕病、關節鬆弛等問題也常會合併出現,症狀包括拇趾內側發炎紅腫痛、第二腳趾底部疼痛或是出現硬皮等。雖然不像慢性病需長期吃藥控制,每天走路的痛楚往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以說是小病造成大問題。拇趾外翻該如何治療?經X光檢查,女模第一蹠趾角度約40度,第一、第二蹠骨角度也大於15度,確認為嚴重拇趾外翻,討論後決定採用微創手術矯正治本。過程中,醫師先以特殊工具切骨矯正,將外翻的拇趾拉回到正常角度,合併周邊組織鬆緊度調整韌帶,之後再用可吸收的植入物材質加以固定,術後隔天即可下床。約3個月後即恢復原本生活步調,植入物約兩年後可吸收。蘇錦宏說,拇趾外翻角度越大不代表症狀就一定比較嚴重,有些人外型變形很明顯,卻完全沒有症狀,也有人看起來變形很輕微,走路完卻會紅腫痛到無法忍受。因此若有拇趾外翻症狀,建議要尋求專業骨足踝專科醫師評估,選擇最適合的處理方式。他說,如果症狀剛開始出現,不妨採取保守治療,如換穿寬楦頭而且有足弓支撐的鞋子,或者使用外翻矯正襪、矯正墊,或是蹠部墊等,如果有紅腫發炎狀況,也可服用消炎藥物及足部運動的肌力訓練改善,但相關問題已經嚴重到影響生活時,不要排斥就醫或手術,才能早日回復美足風采。元氣百科:提醒拇趾外翻該如何預防與保養?★要預防拇趾外翻,可在大拇趾與第二趾間使用分隔墊。★如果發現大拇趾外側關節有突出現象,則建議使用矯正器,固定大拇趾,避免變形更加嚴重。★輕微的拇指外翻的人建議穿寬楦頭的鞋,鞋側邊的皮要柔軟且是單皮;拇指外翻中度至嚴重的人,則建議用特殊鞋墊來控制足弓的內旋。→延伸閱讀 元氣百科 拇趾外翻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02 焦點.元氣新聞
害怕孩子低人一截?營養師曝3關鍵!突破孩童成長侷限!
孩童一生一次的成長黃金期,家長該如何把握?男孩 12-14 歲、女孩 11-13 歲是骨骼生長的關鍵時刻,家長想幫孩子補出籃球員、模特兒般的體格,讓兒女的成長贏在起跑點,該怎麼辦?所有的健康議題、成長問題,都必須從生活中找答案,才能突破天生侷限、激發小孩體內的成長動力,邁向高度自信的道路!聯華食品旗下保健品牌KGCHECK營養師陳慧玲提醒,影響孩童成長的因素不外乎「營養、運動、生活作息」三大關鍵。平時家長只要多幾個小動作,就能良好掌握這三大關鍵。1.關鍵1:挑對運動,強化骨骼不傷身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兒童及青少年進行每週至少三次、每次六十分鐘的骨骼強化運動,例如跑步、跳繩、籃球、網球、阻力訓練或跳房子等。要注意的是,因為孩子的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要避免在濕熱的環境下運動,且在運動中務必補充水分,且應避免持續訓練單一部位、單一肌肉群,以免造成運動傷害!家長可陪伴孩童多方嘗試此類骨骼強化型運動,找出孩子喜歡的運動項目,每週持之以恆的快樂運動。➤家長小撇步➤● 讓孩童每週運動3次,每次60分鐘● 推薦的骨骼運動:跑步、跳繩、籃球、網球、阻力訓練或跳房子● 順應孩子興趣來選擇運動項目,事半功倍⚠️ 請注意!運動量別過頭囉!小孩如果過度運動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若孩子是學校球類校隊,每天大量消耗能量的情況下,需隨時關注孩子的身體狀況,也要多注意食物營養的補充!2.關鍵2:作息需規律,睡得好才能長得好一個孩子要穩定“向上”發展,天天睡飽是必須的!若晚上睡足八個小時,且睡眠品質佳、有足夠的熟睡期,則生長激素在這八小時內大概會分泌四至五次。所以家長應盡量讓小孩在晚上9點前上床入睡,且避免在睡前接觸刺激,以免影響睡眠品質,營養師就提醒家長,睡前2小時盡量不要讓小孩進食,尤其是容易造成亢奮的含糖零食,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及發育!➤家長小撇步➤● 讓孩童9點前入睡● 每日睡滿至少八小時● 睡前兩小時不進食3.關鍵3:只喝牛奶不夠,成長期補鈣有撇步!營養均衡是孩童發育的基礎,若孩子體重過重、喜愛吃炸物甜食,則可能加速生長閉合,因為體內脂肪與糖分導致的胰島素分泌都會影荷爾蒙與生長激素。家長想讓孩童在成長上擁有“高度”自信,除了應注意營養均衡、避免肥胖之外,也應在成長速度閉合前補充「正確的」營養,加強攝取鈣質千萬別選錯了方法,以免造成反效果或是徒勞無功。成長所需關鍵營養A.鈣質:大家都知道鈣質是骨骼的基礎,但是一般人熟知的補鈣方法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的有效,例如100ml牛奶的鈣質含量僅有125 mg,但7-9歲孩童的每日建議鈣攝取量卻是800 mg、10-12歲則高達1000 mg,只靠喝牛奶很難滿足孩童的營養需求。營養師建議,若家長特別注重孩子的補鈣狀況,可挑選專為孩童及青少年打造的高鈣補給品,但應注意挑選可信賴的品牌與廠商,最好能將補鈣食品融入日常的飲食生活中,挑選方便食用、口味良好的方式來補鈣,避免引起孩童的反感。B.維生素D:吃盡了足夠的鈣質,還必須讓身體吸收才行。維生素D能夠增進鈣吸收,有助於骨骼及牙齒生長發育!C.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成分,除了能夠建造及修復組織,還能刺激生長因子。成長期的孩子若缺乏蛋白質,即使有了生長激素,也無法合成肌肉,更會影響生長發育。平日飲食可以多補充優良的蛋白質,如魚類、雞蛋、黃豆製品、奶類等。➤家長小撇步➤在這個頻繁外食、孩童容易挑食的年代,家長想要更有效、方便的幫成長期孩童補鈣,可依照以下原則挑選食品:● 具成長期關鍵養分: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 選擇經過實驗的專利成分● 滋味好,適口性佳:可融入日常飲食中當早餐或點心,增進孩童食用的意願,持之以恆的補給● 選擇可信賴的大廠牌,注意產品原料的溯源與檢驗報告營養師推薦!聯華食品生醫研究室KGCHECK 《高鈣成長蛋白飲》 就是好選擇!四大優點,幫您把握孩童一生一次的成長期1. 鈣含量足夠,多元配方全面掌握成長關鍵:每杯 KGCHECK《高鈣成長蛋白飲》含930mg鈣質,鈣質含量等於6片起司或9杯牛奶,輕鬆滿足孩童每日的鈣質需求量!且添加維生素D、乳清蛋白(蛋白質)、酪蛋白磷酸胜肽、ABC益生菌,給予成長期孩童完善的營養配給,不僅能抓住鈣質,更能維持骨骼及牙齒生長發育。2. 日本媽媽的秘訣,超熱銷的專利配方:想要在成長上衝刺一把,只補鈣還不夠,KGCHECK《高鈣成長蛋白飲》還特別選用日本熱銷10年的專利成分--水解蛋黃粉Bonepep®,經研究顯示有益於成長期的補給,是連高度注重孩童成長的日本媽媽們都信服的專利配方。3. 味道良好,孩童愛喝:KGCHECK《高鈣成長蛋白飲》沒有小孩排斥的保健品怪味道,僅有適度的奶香味,佐以簡單的果汁粉調味,甜度適中順口,可加入豆漿或牛奶讓小朋友當早餐天天喝,不對補給品產生排斥感。4. 台灣大廠牌出品,產品履歷公開透明,讓家長安心:KGCHECK《高鈣成長蛋白飲》由台灣食品大廠聯華食品出品,嚴格把關食品的品質,包裝上的「產品履歷」QRcode一掃就能看見完整的產品檢驗報告及原料溯源資訊,每一口都喝得超安心,讓家長放心。聯華食品KGCHECK營養師表示,成年前給孩子補營養都不嫌晚!把握成長黃金期,培養孩子的高自信!
-
2024-03-15 醫療.精神.身心
阿沁老婆「花花」自曝罹厭食症,暴瘦僅剩29公斤!病態審美觀...7類危險族群要當心,嚴重恐致死
F.I.R.飛兒樂團前團員阿沁的老婆網紅「花花」李汶靜,非法持有大麻,家中被搜出大麻煙草和吸食器。3/13依毒品罪移送台北地檢署;據了解,李女在檢警應訊時坦承持有大麻,且犯後表示悔意,檢察官複訊後命李女無保請回。除了吸毒,花花之前也因罹患厭食症上媒體版面,她去年曾在臉書粉專曾透露自己於2023的後半年罹患厭食症,體重掉到只剩29公斤,BMI只有13.2,遠低於厭食症的標準15,為極重度厭食症。厭食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健康障礙,恐引起腸胃代謝全面失常,嚴重恐導致死亡。何謂厭食症?在今日瘦身風氣盛行的社會中,厭食症可說是相當常見,尤其愛漂亮、愛苗條、熱衷減肥的年輕女生,出於可能變胖的強烈恐懼,她們會嚴格執行節食計劃,克制自己想吃東西的任何渴望,甚至採取各種激烈手段,以加速食物的排泄,周而復始。患者多半還帶有抑鬱、社交疏離等心理問題,所以也有些是發生在年老喪偶、獨居的老人身上。厭食症是一種排斥飲食的精神疾患,屬心因性,可能是因為患者對自我形象的偏差認知,或心理上有某種重大的鬱結難消,導致無法正常進食、厭食,或深陷一種節食─狂吃─嘔吐和腹瀉的惡性循環,許多患者的體重極低,BMI值小於17.5,甚至低到10以下的極端值,使健康出問題,最終可能引起腸胃代謝全面失常,身體和情緒上的失調、混亂,嚴重者足以致死。厭食症2種類與常見症狀依照飲食行為的表現,厭食症又可細分為兩類:.節制型:一種是節制型患者利用過度節食和運動的方式來控制體重。.掏空型:另一種則是暴食後掏空型,在大吃大喝之後,把吃進去的食物用催吐、吃瀉藥或利尿劑、浣腸劑等方式排除,與真正的暴食症不同的在於,此種厭食症的患者,在大吃大喝之際仍會留意卡路里的問題,且吃進去的量遠比暴食症患者少,而在掏空食物的行為上做得更徹底。約有半數以上的厭食症患者,都有大吃大喝後再催吐的病症。常見症狀有:體重驟降、拒食、暴食、嘔吐、反胃、腹脹、疲倦、便祕、全身無力、精神抑鬱、暈眩、喘氣、心律不整、畏寒、低溫、貧血、落髮。7類危險族群要當心1.年齡介於12至20歲左右的青春期少年,女男比例為十比一,過分在意身體形象、積極尋求同儕認同。2.因職業需求需要不斷維持纖瘦身材的人,不分男女,如演員、舞者、模特兒、或騎師、舉重、柔道、摔角選手等運動員,亦有較高的罹病率,而多數患者的社經地位又屬於中上階層。3.非常害怕變胖,經常想用各種方式減肥瘦身的人。4.長期處在壓力大的環境之下,情緒焦慮、憂鬱的人。5.個性上屬於固執與完美主義,對身體有較多負面評價與強迫行為的人。6.本身罹患特殊生理疾病如癌症患者,疾病造成的疼痛或因藥物治療產生的副作用,易併發厭食症。7.藥物濫用者,多數毒品如安非他命或古柯鹼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造成食慾驟減,長期倚賴將引發厭食症。5件事預防厭食症造厭食症的原因主要出在心理因素。由於現代社會風氣對理想體態的界定,經常傳播「瘦就是美」的訊息,無形中將扭曲的審美觀根植眾人心中,為達到普世對理想體態的期許,許多過度減肥的心態就出現了。一開始或許還會覺得餓,但經過不斷的強迫自己忍耐,後來就漸漸習慣,失去對吃的渴望而成厭食症。這類型的抑制飲食者,其性格通常也屬完美主義,對自我要求相當嚴格,甚至將控制飲食視為自我紀律的表現,因此能夠採行極端的方式包括忍受挨餓、催吐、服用瀉藥等來達成目標。另外,長期處於特殊的環境,例如芭蕾舞演員、運動選手、模特兒等,因工作關係必須保持苗條,嚴格控制飲食,都可能促使厭食症的發生,而生活、家庭、課業或工作的壓力過大導致情緒低落,也會使食慾減退,長期下來引發厭食症。建議做好5件事,預防厭食症的發生:1.培養愛自己的「自信美」,不要單從他人的評價來建立自我價值感。2.培養正確的審美觀,接受並欣賞多元美,無論胖瘦,每種體態都有其獨特的地方。3.應以健康為前提而減肥,寧可多做運動、多吃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來維持適當體重。4.減少情緒壓抑,多與身旁親近的人溝通,傾訴自己內心的感受,也傾聽對方心聲。5.適時舒緩生活上的種種壓力,並保持充足的睡眠,慎防因過度勞累引起腦部下視丘功能紊亂。在「瘦就是美」審美風氣盛行的社會中,厭食症可說是相當常見,尤其愛美、在意外表、熱衷減肥的年輕男女;元氣網建議愛美的民眾平日培養自信美,接受多元的美,不以外在標準衡量自我價值,應注重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避免極端節食或激烈減重方法,飲食多吃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並搭配運動瘦身,才不會快速復胖。也要適時與親友溝通,審慎處理情緒壓力,有助於維持健康飲食和心理狀態,避免陷入厭食症的危險。延伸閱讀:.「我很想吃,但吃了就會想不開…」從厭食到暴食,被卡路里控制的人生.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元氣網疾病百科-厭食症
-
2024-01-19 醫療.腦部.神經
國光女神遭遇「面癱」竟是「貝爾氏麻痺」引起!一次了解此病成因、症狀與治療
模特兒發跡的藝人許薇安,自從在「國光幫幫忙」曝光後人氣暴增,有「國光女神」之稱。近來在18日凌晨在IG上發文,自爆罹患「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痹」,宣告等身體完全康復後在復工。什麼是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許薇安臉書分享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的科普知識:至今病因不明,目前醫學多推測是病毒感染入侵大腦的第七對顏面神經,好發在季節交替時,心理生理的壓力過大負荷不了,各年齡層男女都有可能發生,難以預防。中醫則認為人在極度勞累、免疫力低下時,身體的第一道防線被破壞,病毒乘虛入侵到深層的神經系統,引起發炎。台大楊智超醫師指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也稱為「貝爾氏麻痺」。病名的由來是來紀念蘇格蘭醫師查爾斯‧貝爾爵士,他在西元1821年發表論文指出臉部的運動和感覺是由不同的神經支配的,並對顏面神經麻痺進行描述與發表。後續研究發現臉部的活動主要是由第7對腦神經顏面神經所管理。什麼是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為第7對腦神經,主掌臉部表情及眼皮閉合。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想看更多請看→疾病百科:顏面神經麻痺貝爾氏麻痺據統計每年在十萬人當中,就有15~40個病例,發病初期的進展是很快速的,通常在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的程度會達到頂點,在發病前常有類似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狀。目前研究指出主流認為此病的原因應是病毒感染引起,部分學者認為是自體免疫所引起,目前仍有待醫學界進一步釐清。貝爾氏麻痺的常見症狀有哪些?許薇安自述在每天馬不停蹄的工作和身心壓力下,有天早上起床,感覺到半邊的臉好像沒有知覺,然後一隻眼睛閉不起來,喝水漱口吃東西都會漏風流出來,一隻眼視力也模糊看不清楚,馬上去掛號看醫生就診貝爾氏麻痺的症狀也就是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根據元氣百科的資料,常見症狀如下:●臉歪嘴斜●無法閉眼●眼睛乾澀●臉部麻痺●口水外流●抬頭紋消失●溢淚●味覺異常貝爾氏麻痺的常見治療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指出貝爾氏麻痺治療的方式可分為藥物治療和復健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會給予類固醇進行治療,如果有疱疹病毒感染,可以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縮短恢復時間;為幫助神經修復,醫師也會開出維生素B群。此外,因為神經麻痺有時會導致眼睛閉不起來,容易眼睛乾澀,嚴重時會導致角膜潰瘍,醫師有時會開出「人工淚液」,晚上睡覺可使用眼罩改善。大約80 %病人會在3個月內會痊癒;較嚴重的病人可能會留下後遺症,此時需要進行復健治療。復健治療的項目主要包含顏面肌肉運動治療(包括按摩)、電刺激及熱療;可促進病人神經恢復,或避免肌肉萎縮。許薇安自述,現在每天醒過來都在期待病已經好了,無奈總是一次次失望,看著面癱的自己,很痛苦且難熬,「更不敢出門面對人群,瞬間讓我人生down到谷底,天天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獨自流淚痛哭」。即便如此,她仍樂觀看待,目前只能暫時先將工作推掉,每天針灸、下午電療、晚上復健,做一些手工、畫畫等,並努力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期盼病況能改善。最後,許薇安則強調:「拜託不要過度關心我,不然我覺得我好像很可憐很異類」參考資料:噓新聞:健康亮紅燈!國光女神面癱 驚爆罹病「恐一輩子無法康復」元氣百科:顏面神經麻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顏面神經麻痺臺大醫院神經部衛教資料:顏面神經麻痺-不是中風也會臉歪嘴斜
-
2024-01-07 焦點.杏林.診間
年紀再大都有愛美的權利!皮膚科醫師曾德朋:把握3個單純 保養可以很簡單
模特兒穿上漂亮的高跟鞋走台步,卻會面臨「凍甲」的職業病;百歲老爺爺會穿上時髦的粉色長褲去做除斑手術。這些都是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在診間看到的故事,他說,自己擅長圖像記憶,恰巧符合皮膚科「看一眼就知道病症大方向」的性質。身為皮膚科醫師,他的膚況相當好,「簡單的保養、保養可以很簡單」,關鍵就是把握步驟、品牌、成分的「3個單純」。品牌要單純,防曬保濕做好,抗老美白就成功一半。行醫22年的曾德朋笑說,自己都已經是快50歲的中年大叔,這個年紀的「帥」應該要靠內在,他每天5點多起床,讀文獻、處理行政文書,7點多送孩子上學,過程中把握難得的親子時光,且再忙碌,也堅持每天至少要有一餐正常吃。談到皮膚保養心法,曾德朋認為「簡單的保養、保養可以很簡單」,防曬保濕做得好,抗老美白就成功一半,品牌也要單純,「不要這家洗臉好、那家保濕好」,同時成分也要單純,不要想靠一罐保養品,就能抗老、保濕、防曬、去角質一次搞定。男性防曬不只防長斑等「膚淺」問題,更是預防皮膚癌。曾德朋說,因為選了這個專科,的確比較知道皮膚照護細節,例如感覺快長痘痘了,就知道要用什麼藥物,避免後續出現痘疤或色素沉澱。有些人會質疑「男生為何要防曬」,但擦防曬、撐傘等保護皮膚的細節,除了為避免長斑等「膚淺」的問題,更是為了預防過度曝曬造成皮膚癌等風險。而他在想事情時很容易皺眉頭,為了不讓患者因此感到焦慮不安,會定期打肉毒桿菌,舒展眉頭。對於圖像記憶比較上手,則是曾德朋選擇皮膚科的原因,問診不外乎望聞問切,而皮膚科大概看一眼就要有診斷方向。不過當了醫師才知道,專業能力是基本,溝通技巧更重要,要如何用病患理解的語言說、對不同年齡、種族的人要怎麼說,都是每天會面對的難題。和不同患者做有效溝通,是醫師最大的挑戰。曾德朋舉例,台安醫院屬於基督教醫院,有很多不同種族的患者,台灣人多半希望藥到病除,如果吃一星期的藥不見效,就認為沒效;美國人則希望解釋得愈清楚愈好,能不吃藥更好。有些時候,看到指甲狀態改變、落髮,就知道身體裡面有什麼故事,所以溝通非常重要,要讓患者聽得懂、不要焦慮。身為皮膚科醫師,有些親友會直接把皮膚患部照片傳給他看,但他認為一定要很熟的至親友人,他才敢給予建議,對於私訊粉絲專頁「看診」的一般民眾,還是建議到醫院診治,也是對雙方的尊重。百歲時髦爺爺來除斑,年紀再大都有愛美的權利。「希望讓自己好看一點並沒有錯」,曾德朋提到,有位打扮得相當時髦的百歲爺爺,在80多歲兒子、60多歲孫子的陪伴下,穿著粉紅色褲子走進診間作除斑手術。這個年紀的人,一般會覺得自己這麼老了不用除斑,認為是智慧象徵,而這位爺爺把自己照顧得健康、打扮得帥氣,這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22年的白袍人生,也讓曾德朋和患者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在新冠疫情之前,人們還不那麼習慣戴口罩,當時有名女性患者,總是戴著口罩就醫,原來對方是知名模特兒,卻因為常要穿著窄頭高跟鞋,導致腳趾出現俗稱「凍甲」的甲溝炎,需要把指甲矯正。因為這樣的「職業病」需要反覆回診治療,又不好意思露臉,所以才一直戴著口罩。後來就醫的時間久了,雙方也建立好交情,讓她安心的拿下口罩回診,曾德朋認為這就是身為醫者應該給予病患的安全感。頻繁走動又久站,他堅持穿球鞋保養雙足。曾德朋和多數醫師不同的地方之一,是對鞋子的選擇。他選擇穿球鞋,面對需要頻繁走動及長時間久站的工作型態,他會挑選好走、支撐度佳的深色球鞋,而這也能與他的專業連結,例如發現長雞眼時,就是腳在抗議走路的方式錯了。曾德朋醫師小檔案.現職: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台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經歷: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萬芳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不要想靠一罐保養品,一次搞定抗老、保濕、防曬、去角質。.臉書粉專:健康肌膚美妍研究室 - 曾德朋醫師.IG:jtskintseng/曾德朋醫師 Dr.Jonathan Tseng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3 癌症.卵巢.子宮
國中罹卵巢癌驚覺人生太短!從吊車尾拚上台大、打格鬥,把每天當最後一天認真活!
國中時期,正是青春正起飛的時候,張郡卻因為卵巢癌飽受手術、化療煎熬;驚覺人生太短,她奮發把每天都最後一天認真活,從學習吊車尾到拚上台大,參加近20個社團、打格鬥、考潛水證照,明年更計畫到美國攻讀研究所、考獸醫證照,癌後生命散發出更璀璨的光輝。女子漾網站鼓勵人們「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張郡接受女子漾專訪,分享如何從一度放棄人生,到挺過癌症精采生活的歷程。編輯推薦超自卑女孩華麗轉身!球場上最會跳popping 的啦啦隊女孩:不要因為別人說你不夠好就放棄!小一母親離家、靠學校營養午餐救濟長大 超甜飄移板女孩:如果吃飽就是最幸福的事,還有什麼挫折會苦?癌後連走路都有困難國二寒假過年時,張郡因腹腔疼痛掛急診,值班醫生判斷是急性闌尾炎要緊急開刀,但父親擔心診斷有誤堅持要再度確認,沒想到經過仔細檢查竟然發現卵巢有16公分大腫塊,從此人生變調。「罹患卵巢癌對我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兩次手術、化療讓我無法控制我的身體,不只夢想的長髮脫落,無法維持專注,副作用的嘔吐、腹痛、失眠,漫長的恢復期,以及日夜擔心癌症復發惡夢,生活所有一切都必須停擺」以前,張郡可以輕易做仰臥起坐等運動項目,後來甚至連上學走路都有困難。為了養病住在醫院,張郡幾乎國二寒假後到國三都無法正常上學,看著化療室的人一個一個離開,覺得自己應該也活不下去,很後悔人生很多事沒做。「我想去潛水、去很多國家旅遊、想戀愛、想結婚,我不能就這樣離開,人生只有一回,如果可以回下來,我什麼都想去嘗試挑戰,不留下遺憾,!」為了有體力上課開始運動剛返回學校上課時,張郡虛弱的連一堂課都沒辦法完整上完,為了有體力過正常人的生活,她開始快走和重訓,讓流失的骨質和肌肉可以再重新建立。原本學習成績不佳的她,也因為有學長姊幫忙補習、補進度,抓到讀書方法,最後考了會考滿分進入高中,之後更順利考上台大獸醫系。大學期間,張郡怕時間再次被奪走,拼了命用盡全力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參加近20個個社團,更擔任台大潛水社社長和技擊散打校隊兩個社團社長。為了不偏廢學業,她幾乎都在圖書館過夜,讓成績依然可以維持在前三分之一,可以說是用命在珍惜時間,找遍各種各樣的實習,想向世界證明她從未浪費時間。編輯推薦不藏了!最美JKF女郎宣布當媽喜訊!高中憂鬱症差點休學,成百萬直播主、最美老闆娘,「我好喜歡現在的自己!」2年胖20公斤腫成麵包超人 甩肉成為衝浪、滑板女王 ,愛上有力量的自己她也開始嘗試格鬥、單車、自由潛水、障礙賽,後續完成單車北進武嶺、打格鬥職業規則比賽、斯巴達障礙賽10公里完賽,考取進階自由潛水和水肺潛水證照。因為癌症曾經的肌肉骨質流失,別人很輕易就能完成的目標,張郡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才能有一半的成效,尤其是格鬥領域,想打好一場比賽需要每天早晚密集訓練,更曾肋骨疲勞性骨裂、韌帶挫傷、手腕骨裂脫臼等傷勢累累,但她依然勇敢向前。「這種挫折感數度毀了我的信心和勇氣,但那又如何?遇見更好的自己無需比較,勇敢嘗試、勇敢突破就是了!」張郡認為,經歷了一回生死,更加珍惜生命的每個遇見,更堅定想站上自己夢想的擂台。喜歡上格鬥,開始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並且努力克服改變,讓她在人生遇到各個困難時,都有更堅強的心智和毅力去面對,更懂得用尊敬的態度面對每個職業。」珍惜來時的風景然而,為了贏回曾經錯過的人生,張郡苦苦追趕認真努力生活,卻在大五那一年因為無數幹部、實習、課業、校隊壓力壓垮了她「我就是沒辦法達成我想要的所有一切」她罹患嚴重暴食症,1小時吃20個麵包,吃完馬上開始吐,卻依然沒能減緩半分痛苦,思考是不是不要活著比較輕鬆?家人告訴張郡「我們只希望妳快樂幸福,如果可以,我們只希望你可以走慢一點,陪我們久一點」她才意識到,當初用盡全力的想活,想體驗人生,最後卻淪為慾望的囚徒。大學畢業這一天,她決定不再追求最大效益、追求完美,而是勇敢停下,勇敢面對軟弱和現實,學會懂得選擇,懂得珍惜自己,才能走的更長久。如今,張郡成功走過癌後十年,運動夢想是能成為業餘格鬥選手,明年計畫申請美國研究所,考美國臨床獸醫執照。她肯定自己所做的努力,珍惜來時的風景,以及中間支持她的親友家人,也才從別人的鼓勵和崇拜裡,發現自己來時的路上也散發了很閃耀的光輝。透過女子漾,她也鼓勵更多人「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如果對現在的自己不感意,試著改變它,很多事不是本來就註定的,只要願意改變,想要的總有一天會實現。別對自己太苛刻,珍惜來時的風景,肯定自己的小進步,其實自己一定是閃閃發光的!編輯推薦可愛女孩是拳王!從小體弱被霸凌欺負,練拳找回自己價值,拳手王靖欣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誓言把冠軍留在台灣!今生也請多指教!設計師太正被邀做模特兒 看透前世今生療癒情傷也療癒他人明明可以靠臉蛋、靠身材,偏偏要靠腦袋!情慾女王珍琳:靠腦袋打下根基,心靈才會富足!「考那麼多次,幹嘛不快點找人嫁了?」公職考試落榜五次,她跑步對抗酸言酸語,跑成全馬好手還高分上榜「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11-15 養生.運動健身
鮮奶和保久乳 到底誰比較營養? 營養師揭密解惑
牛奶是很好的鈣質來源,無論是正值成長發育的小朋友,還是需要強化骨質的成年人,都是很好的營養補充。今天營養師高敏敏,就要來跟大家分享,究竟新鮮牛奶和保久乳之間的營養差異到底在哪呢?編輯推薦11/17點燈!新北歡樂耶誕城 網美搶拍7大絕美光廊搶先看NewJeans都在畫!5款膨脹色「眼下腮紅」,畫出澎潤膠原蛋白感回到18歲今生也請多指教!設計師太正被邀做模特兒 看透前世今生療癒情傷也療癒他人保久乳採用了超高溫殺菌和無菌包裝技術,這幾乎完全消滅了生乳中的細菌,而無菌的產品會被包裝,無需添加防腐劑,也不需要冷藏,就能夠在室溫下保存長達六個月。相對的,鮮奶通常使用高溫、短時間或超高溫短時間殺菌處理,並且未經無菌包裝,因此無法實現完全無菌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鮮奶的保存期限相對較短,並需要冷藏的原因。營養師高敏敏也提出了一個關於保久乳的重要觀點。她強調,保久乳不添加任何防腐劑,與鮮奶一樣,它的原料來自100%的生乳,唯一的區別在於包裝和殺菌過程,使保久乳擁有更長的保存期限。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 //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 //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11-14 養生.運動健身
享瘦必學5分鐘有氧舞蹈 快速燃燒脂肪、心肺有氧訓練
想運動減肥但又不想上健身房嗎?那麼快跟著有氧潘若迪老師的步伐和他帶領的星級教練團,一起來跳簡單有趣的放克舞步,快速燃燒脂肪、增強心肺功能!編輯推薦今生也請多指教!設計師太正被邀做模特兒 看透前世今生療癒情傷也療癒他人《我的大叔》陸劇版備受期待!趙又廷憑「這2部劇」出演男主角,「這位」國民童星加入由黑翻紅!NewJeans都在畫!5款膨脹色「眼下腮紅」,畫出澎潤膠原蛋白感回到18歲音樂一直以來都是健身和減脂的最佳搭檔。投入音樂中跟著節奏律動,不僅有助於燃燒卡路里,釋放負面情緒,讓運動變得更加有趣,趕快點開影片跟著一起跳跳看,享受瘦身的樂趣。影片中編排的舞蹈,大多都著重於四肢的運動上,強度輕、 中等,5分鐘跳下來雖稍微有點喘,但又不會耗盡體力筋疲力盡,想要燃脂但又不想出門或是跑健身房時,有氧舞蹈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式。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06-03 養生.人生智慧
爸爸從小疏於關心,言承旭骨子裡自卑感作祟!單親小孩有一種不想輸的心情
從《流星花園》傲嬌貴公子到亞洲頂流F4,言承旭看起來是如此的帥氣、自信,但實際上,他竟比大多數人都自卑!許久沒看過如此真誠的採訪,言承旭接受內地《人物》雜誌採訪,平淡描述了自己從兒時貧窮到成名、在一片虛華讚美聲中迷失,而後沉寂頹廢、重新再出發的心境,而這些,全都源於自身的「自卑」。言承旭:我就是一個窮小孩22年前,《流星花園》採偶像劇形式播出,並成功在亞洲掀起一股旋風。採訪中,雜誌編輯問言承旭,知道自己當年到底有多火紅?言承旭表示:「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紅了,大概是我們四個開始去不同的國家見總統。有次忘了去哪個國家,他們說上禮拜來見總統的是小布希,我才第一次覺得,哎喲,真的紅了。」但在演出道明寺前,他只是名普通模特兒,甚至一開始本來要演的根本是西門,但原本要演道明寺、比較紅的演員不想和他們一起出演,才有了這個機會。「從普通人到F4和《流星花園》時期,我們真的經歷了很多,一般人沒有辦法想像。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很怕忘記自己是誰,因為從頭到尾我都不是道明寺,我就是一個窮小孩阿!」言承旭如此說。「喜歡生病」博得爸爸關愛眼神至於為何會如此自卑?言承旭提到,這和他的童年有很大關係:「在出生之前,爸爸就不喜歡我。姐姐發脾氣,我爸從來不會碰她,我放碗稍微大力一點,下秒就死定了,我爸直接拳打腳踢。」他也真的懷疑過,自己是不是撿來的?如此經歷讓他很自卑,一直不斷想,到底做錯了什麼.....。因此他小時候很喜歡生病:「因為只有生病的時候,我爸才會用很溫暖的眼神看我。有一次,我跑到樹上弄馬蜂窩,弄得滿頭包、整個人都昏迷了,還上了當地報紙新聞。」「迷迷糊糊中,我還記得,爸爸那種關心的眼神。」非常珍惜爸爸買的玩具「以前我有個超愛的卡通,就跟我爸說想要那個玩具,我爸邊打我邊說,家裡沒什麼錢怎麼會給你買玩具。」言承旭心想,自己都在外面打零工了,要這麼點東西不可以嗎?「我大哭,乞求我爸,最後他還是買了。但等我長大後,我媽丟掉了那個玩具。到成為道明寺後,我開始賺一點錢,找到一家中古店,把它買了回來,我覺得它好珍貴。」單親小孩有一種不想輸的心情久而久之,言承旭覺得自己沒有人要,不配被愛,這個聲音一直放大。「到12歲那年,我爸走了,家境不好、加上單親家庭,我更自卑了,會一直想為什麼我會讓人家討厭?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我?」可能因為這樣,他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服輸。有一次,他去公園跟人家打球,打到人家要把女兒嫁給他,說他打籃球還蠻厲害,真的很拼命。言承旭說道:「很奇怪,我同時期發展比較不錯的藝人,很多都是單親家庭。我們F4裡面,有3個人是單親,通常單親的小孩有一種不想輸的心情,總是想證明給別看。」沒有與爸爸和解的機會「後來我成為了道明寺,演了《流星花園》,去世界各地開演唱會,爸爸都沒有看到。我根本沒有與他和解的機會,這像是一個很深的結,我不確定,可能到現在我也沒有走出來。」長大後,他某次去看心理方面的老師,老師跟他說:「你要跟你爸爸和解,雖然爸爸在天上,但還是希望你好。」聽到這些,言承旭說自己是面無表情的,完全沒有任何情緒,但是眼淚一直流一直流......因此他才意識到,爸爸和童年對他影響這麼深。「我之前演過一個角色,也是爸爸對小孩很不好,有一場戲他在跟爸爸和解,我演的時候,一直哭,好像有把多年來,我心裡面的一些東西排出來了。」很難表達愛、接受別人的愛言承旭坦言自己很難擺脫爸媽的影子。尤其近一兩年,他發現自己和媽媽太像了,「我們都是很難表達愛的人,我媽明明是為我好,想關心我,但總是責備,嘴巴說出來一定先唸一頓。」「我發現,這件事情在我身上循環了,我對待身邊工作人員,也在用媽媽的方式。我明明想要關心她好不好,可是我就會一直唸,你怎麼不早點吃東西?為什麼剛剛不去休息?」「我也很難接受別人的愛,有人稱讚我、表揚我,我都覺得他在客氣,下意識會想,廢話!難道要說我很醜嗎?」自卑好像永遠在自己身上...言承旭覺得,他的童年和原生家庭,讓他的人格在某方面發展得不那麼完整。「《流星花園》之後,看起來,我有了表面的自信,但骨子裡的自信真的沒有。」現在,他遇到很多人會說:「拜託,哥,你長這樣還在自卑,你要自卑什麼?說實在話,我回答不出來,好像自卑永遠在我身上了。」自卑也讓他沒那麼油膩「成也自卑,敗也自卑」這句話對言承旭來說太貼切了。「我現在還會自己跟自己講話,一直罵自己,言承旭你現在這樣不夠好。」「自卑有時候害了我,也成全了我。」他表示導演常跟他說一句話:「Jerry,我覺得你是對的,你沒有那麼注意自己帥不帥,所以你不會油膩。」讓他忽然覺得,他的自卑派上用場了。「如果我從小到大在一個富裕的環境,或者很習慣於被人寵愛和讚美,我會很有自信,我也真的很懂得怎麼去帥,可能就會跑到油膩那一區,可能你現在看到我,都不一定想採訪我。」心理師:父母的角色很重要諮商心理師梁仲怡解釋,自信來自「自我肯定」,認同自我存在的價值感就是自我肯定,而這份認同感並不是一朝一夕可養成,必須仰賴父母從小開始幫孩子建立自我肯定的價值感。然而,建立自我肯定的價值感之前,必須先建立「安全感」;父母給孩子安全型的依附關係,自然讓他有安全感,當他感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孩子,才能逐步建構自我肯定的價值。梁仲怡也指出,有自信的父母教出有自信的孩子,因此,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孩子看著父母的樣子成長,父母平日所展現的人生智慧,就是最好的身教!」延伸閱讀:.昔墜馬意外與死神擦身!林志玲的優雅之道:遇到問題時「這樣面對」.修杰楷把老婆寵成女兒!賈靜雯放閃大讚老公讓她如此幸運,放心追夢.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30 養生.運動健身
你有衣服總是不夠放的困擾嗎? 達人親授衣櫃收納&斷捨離全攻略
每當換季來臨,我們總是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衣櫃塞得滿滿,但找不到適合的衣服穿。這時候衣櫃斷捨離的時刻就到了!讓我們一起打造一個不換季的衣櫃,並加入收納籃的利器,讓整理變得更輕鬆,和凌亂的衣櫃說再見!YT"今天不想做家事"建議:步驟一,取出非衣類物品。步驟二,取出沒再穿(穿不到)的衣服。步驟三,留下衣物細分類。步驟四,不留的衣物也分類,如舊衣回收、捐贈等,瘦一點可以穿的另外收藏。步驟五,衣物擺放方向與藍抽縫隙垂直。步驟六,搭配收納盒、收納籃。選擇收納盒前,記得先丈量尺寸,寬、深、高度等。還想學更多實用性收納&整理技巧嗎? 趕緊點開影片跟著YT"今天不想做家事"一起實踐,一起打造簡單俐落舒適整潔的收納環境吧!「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延伸閱讀】體脂飆破30%從小被譏笑霸凌 她練成超美健身模特兒開YT頻道爆紅【延伸閱讀】【胸肌訓練大補帖】想擁有完美胸肌嗎? 只要7招 打造完美胸線
-
2023-01-11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者有機會不吃藥?醫曝有一類人可以做手術改善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務,最後促成了「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的發展,這是至今為止,最有效且長期的減重方法—可以同時減重和解決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減重手術是什麼?一般人聽到「減重手術」這個名詞,也許會想到抽脂手術,然而抽脂手術並非減重手術,我們可以從人類脂肪的分佈知道它們的差別,人體脂肪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其中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較相關者為內臟脂肪,而抽脂手術抽取的為皮下脂肪,與代謝性疾病關聯不大,且抽取量有限,因而不能算一種減重手術。故在此說的減重手術,都是指在胃腸道方面介入,使病人吃得少或吸收少,才能達到真正減重的效果!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手術?說到減重手術,不少人會以為這樣的手術要自費很多錢,其實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是有給付的,健保給付減重手術規定如下(1) BMI ≧37.5 kg/m2 or(2) BMI ≧32.5 kg/m2 合併肥胖引起的高危險性併發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在7.5%以上、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3) 且需符合以下條件:(a) 經半年以上的運動飲食控制、內科減重治療均失敗。(b) 年齡介於20~65歲。(c) 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d) 無酗酒、嗑藥及其它精神疾病。(e)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從上面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在病患要做手術之前其實要經過很多程序,不只要BMI超過一定標準,還必須做過其他減重治療失敗,最後還要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認定,確認患者的肥胖並不是因為精神疾病引起,才能接受手術。這麼多的程序其實就是避免在不該進行減重手術的人身上做了手術,所以如果懷疑自己的身材已經到嚴重的病態性肥胖,可以到門診進行評估,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專業的醫師會提供最適合你情況的選項!減重手術要怎麼做呢?減重手術在歷史上的發展已經超過50年,早期外科醫師認為病患肥胖可能肇因於消化吸收過剩,因此最早的減重手術以小腸繞道為主,當時的手術均是開腹手術,術後傷口大常會造成病人不敢動,使得這些病態性肥胖的病人心血管問題更加重,因此早期減重手術死亡率較高。另外當時的手術方式以小腸繞道為主,如果繞道過少瘦身效果不佳,繞道過多則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成效差異性大、副作用多、死亡率高,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直到1980年代,縮胃手術的概念開始興起,再加上微創手術的蓬勃發展,病人術後住院天數短、恢復快且疼痛較低,讓減重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以腹腔鏡進行減重手術就成為世界主流。而縮胃手術實際上又是怎麼進行的呢?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胃袖狀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做法是切除較大彎曲部分的胃[1],以減少胃的容量,讓患者的食量變成大約150毫升左右,一年下來大約可以減少25%左右的體重。由於切除了大部分的胃,所以也會減少飢餓素(ghrelin)的分泌,使患者吃少之外也不會有飢餓感。到這裡也許你會想,減少25%的體重似乎不是太多,以一個155公分,100公斤的女性為例,她本來的BMI換算下來是42左右,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後,她一年後的體重大約是來到75公斤,BMI則變成31左右,仍是處於中度肥胖的身材。沒錯!減重手術並無法使人從重度肥胖變為苗條的模特,但對於減少肥胖相關的併發症而言,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如果覺得減少25%的體重不夠,還有另外一種手術叫做「胃繞道手術」(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同樣是以腹腔鏡進行,和胃袖狀切除一一樣是限制胃容量,不同的是,胃繞道手術同時跳過 100-300cm的小腸的吸收,使得體重可以減少更多,一年約可下降 30%的體重,不過由於腸道被繞道的緣故,這個手術也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術後要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鐵劑等營養素,還有可能因為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噁心不適感(Dumping syndrome)。[2]有沒有什麼後遺症?胃袖狀切除手術現在做完胃袖狀切除手術病患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胃食道逆流,根據研究[3],大概有三成的病人接受胃袖狀切除後會出現症狀,或讓本來的症狀加劇。不過症狀經過藥物治療(例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多能緩解,相較於肥胖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而言,還是利大於弊。另外長時間有些病人還是會因為胃的擴張而增加食量,如果沒有控制甜食的攝取還是會復胖。胃繞道手術而胃繞道手術的後遺症大多是以營養素缺乏為主,若病人術後的服藥順從性不佳,沒有按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可能過了幾年會因為嚴重貧血的症狀再次回到診間。也是因為術後飲食的調控複雜,這個胃繞道手術通常不會作為手術的首選。做了減重手術,就可以不用吃糖尿病的藥了?腸胃道的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和我們身體的代謝,像是血糖調控、賀爾蒙的分泌等等也有很密切的關連,經過減重手術的病人,不只體重減輕,有研究[4]發現肥胖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情形獲得大幅度的改善,且效果在體重瘦下來前就很顯著。舉例來說,術後原本每天定時要打胰島素的病人,或許可以單純靠口服血糖藥便可控制血糖,甚至連藥物都不需服用,大大減少了糖尿病治療帶來的不便。當然並非所有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目前研究顯示只有合併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才適合做手術。結語減重手術的目的並非只是讓身材變地更好看,一個嚴重肥胖病人在經過減重手術後無法保證會成為模特兒身材,只能從大胖變成小胖而已,然而減重手術最重要的是,可以顯著減少肥胖伴隨的心血管併發症和全身性代謝問題,而且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來說,經過減重手術後甚至能不吃藥就控制好血糖。參考資料:[1] Hayes K, Eid 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erioperative Care. Surg Clin North Am. 2016 Aug;96(4):763-71. [2] Shoar S, Nguyen T, Ona MA, Reddy M, Anand S, Alkuwari MJ, Saber AA. Roux-en-Y gastric bypass reversal: a systematic review. Surg Obes Relat Dis. 2016 Aug;12(7):1366-1372. [3]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vs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on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Morbid Obesity: The SM-BOS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 Jan 16;319(3):255-265.[4] Affinati AH, Esfandiari NH, Oral EA, Kraftson AT. Bariatr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urr Diab Rep. 2019 Dec 4;19(12):156【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淺談減重手術】
-
2022-12-23 焦點.生死議題
母女相愛相殺20年,最後91歲老母離世「像插頭一拔就走」!陳淑麗體悟每天不留遺憾
常人總覺青春無限好,老了怎樣都不對勁,然而問到這一題,72歲的陳淑麗卻笑了。「我之前一直嫌棄自己,當模特兒時不夠年輕、不夠漂亮,演戲的時候又老了,覺得沒有一個是對的,別人都比較好…」那麼現在呢?她坦然笑道:「做義工以後,已經不是靠外在過日子!」從一顆星落入人間,久了便放下對外在的執著,她說有天回頭再看以前的舊照片,「唉呀~我以前算漂亮,幹嘛嫌棄自己呢?」即使已不再年輕,但歲月沉澱而來的成長,是超乎「漂亮」的擁有。 陳淑麗20歲從模特兒出道,34歲轉型拍戲,1986年即以中視《上錯天堂投錯胎》爆紅。當時人人勸該打鐵趁熱去作秀賺錢,她卻一頭栽進公益,與孫越長年擔任志工。 「前陣子張小燕才講,當年《綜藝100》問我要不要一起演短劇?我就懶…。」陳淑麗調侃自己:「有錢賺的工作嫌懶,反而沒錢的事情跑得很高興。」 做義工是陳淑麗的生活重心,更讓她熬過母親離世後的傷痛:「我覺得以前是一個人在做,現在是帶著天上家人的愛在做,他們把我留在人間,是讓我可以彰顯他們的愛。」 總對媽媽說「不」,當義工才懂「孝順」 出身澎湖的陳淑麗,家裡原先開報關行,父親為人寬厚,卻因幫人作保被倒債,一夕間家產化為烏有,「一夜之間,我家報關行變成早餐店,她沒一句抱怨。」 陳淑麗回憶,小時候最喜歡鄰居媽媽,對方總是穿著旗袍坐在牌桌上,「那是我(嚮往)當太太的形象。」但有了閱歷才體悟:「媽媽是真正的賢妻良母!如果是我遇到這種事(被倒債),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但她也不怕,我覺得她好厲害。」 只是夾在手足間,總覺媽媽重男輕女,從小抗命「媽媽在東,我一定在西。」尤其媽媽常誇哥哥孝順,她心裡總感不平,「從當模特兒都是我拿錢,他每月拿3千,妳就說他孝順?」 後來當了義工才懂反省,哥哥從來不對媽媽說「不」,反觀自己則一定先拒絕再去做,「我雖然『孝』,但是不『順』。」多年來她勞軍、探訪榮民,「怎麼我對別人這麼好,卻沒跟媽媽講過愛?」 某日她特意打電話給媽媽,三番兩次想說出那句「我愛妳」,卻怎麼都講不出來,只好掛了1通再打1通。到了第4通終於吐露:「媽媽謝謝妳,我愛妳,我以前也不是故意愛頂嘴…」電話那頭的母親簡直嚇壞了,停頓3秒後急問:「啊是發生什麼事情?咱可以講出來、可以參詳的…。」 母女相愛相殺20年,和平相處是修練 母親晚年與她同住,卻是相愛相殺20年,陳淑麗只能長嘆:「真是相愛容易相處難。」她解釋,老人家脾氣陰晴不定,常一覺醒來就生悶氣,「我媽不講話不理我,就是最大的懲罰。」有時作女兒的按耐不住頂撞,「就該我生氣了!」 「其實我媽是我很好的老師,她這樣考驗我,就知道你沒過關。」與親愛的人置氣,氣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你以為自己過關了(脾氣改了),結果她3天一小考,5天一大考,小考過關,大考就沒過。」 有一回,她在捷運站看到一個小孩討媽媽抱,偏偏對方滿手東西,陳淑麗便走過去幫忙,「那畫面一直在我腦海裡。」當晚母親入睡前,她學起孩子討抱,「就一個扶助行器的身影,很僵硬地擁抱」,從此成了母女倆的晚安儀式,每晚睡前都要抱一下。 過去總用「罵」來示愛的母親,於是也變得柔軟。母親一向氣惱陳淑麗為公益不顧生計,有次她出門前特意說:「我作義工,功德都給妳。」只見母親面無表情撂下一句「I love my daughter」,讓她又驚又喜。 母親故去8年,她回想此事仍哽咽:「這是我做義工最大的收穫,媽媽晚年是沒有遺憾的,(因為)台灣人很難說出我愛你…。」她吸了吸鼻子說:「我回頭去想,從小只有被罵的份,而且媽媽都說『會罵才有救』,所以不被罵也很害怕。」 長久兵戎相見的母女,終在人生告別前和解,母親更慎重交代兄嫂要照顧好妹妹,向媳婦透露:「這個女兒很孝順…。」 母親「插頭一拔」就離世,體悟每天不留遺憾 老母以91歲高齡辭世,過世前沒有臥床、也無徵兆,只是起身喊了一聲便斷氣。陳淑麗形容母親像「插頭一拔」就走了,儘管難捨,卻也啟發她把每天當最後一天過。 「我覺得沒有人可以帶走什麼,所以也不用帶走遺憾;讓每一天不要有遺憾,這比較重要。」今天想做什麼事、想問候誰?她便趕快做、立刻連絡,今天沒做就放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也不要推託,不囉唆的!」 年齡來到古稀,人生再無此刻像這般篤定,她作義工、教瑜珈、常跟朋友相聚,把一個人的生活過得圓滿從容。她也去看過銀髮村,發現養生宅多辦離群索居,不適合喜歡趴趴走的她,所以選擇在家「以房養老」。 而練了多年的瑜珈,她學而優則教,最高紀錄是一天開6堂課,儼然成為名師。但陳淑麗笑言沒打算退休,也不想被教課綁死,「我喜歡留一點時間,可以和朋友彈性相聚,雖然少賺一點錢,但我就是懶。」 怕老、怕病、怕一個人、怕錢不夠用…分沓而至的愁絮,她輕輕拍去,只說了句:「不管你幾歲,有人天生會煩惱,你現在煩惱這個,你能怎樣?所以要問:你為何煩惱?你在煩惱什麼?」 「我沒有什麼(煩惱)好排解」,因為面對只有自己的老後,就是努力把自己照顧好,「那後面(要怎樣)也要看自己的命啊!」她呵呵地笑了。●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我不是那個意思...溝通到最後常常變吵架?切記「一件事」不要做,別讓情緒毀了談話 .進入50後「冬季癢」年年報到?皮膚科醫師教3方法輕鬆緩解:每天「這時間」保養最好.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
-
2022-08-07 養生.人生智慧
「我只是活在這世界上的時間比較長」 世界最高齡舞者Eileen Kramer分享如何保持活力的秘訣
編按:澳洲有位高齡107歲的職業舞蹈家Eileen Kramer,她在100歲之後仍然持續創作和演出,更被稱為是澳洲的人間國寶。當被問到有何保持活力的秘訣?她回答:「保持對世界的好奇,以及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就會讓人忘記年齡。」如何看待「老」,可能決定了你如何度過老後歲月!對於今(2022)年107歲的澳洲舞者Eileen Kramer來說,她不只作為職業舞者和編舞家,一輩子在全球各地巡迴演出,更在100歲生日之後,迎來她人生中的創作巔峰期,並且仍然持續活躍於舞台上。人們經常問她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她為何總有這樣充沛的活力?還有,為什麼能在這樣的年紀繼續跳舞,有何秘訣?Eileen的回答是:她拒絕使用「老」和「年齡」這類名詞。「我只是活在這世界上的時間比較長,並且在這過程中學到了一些東西而已。」百歲後仍然持續演出 創造令人保持年輕心態出生於1914年的Eileen Kramer,是澳洲第一個現代舞團「波登維瑟芭蕾舞團」的創始成員之一。在她超過百年的人生歷程中,她有大半時間在海外生活與演出,她曾旅居印度作為舞者演出、畫壁畫,也在巴黎和倫敦做過藝術裸體模特兒。在旅居巴黎期間,她認識了許多音樂與藝文界的知名人物,也曾在一家賭場裡和美國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壯學跳扭扭舞。直到99歲,她才因為「想念尤加利樹和笑翠鳥的聲音」,而決定回到澳洲。回到家鄉之後,她在澳洲國立舞蹈藝術學院(NIDA)和獨立劇院參與了3部大型舞蹈作品、電影和短片的拍攝,還寫了3本書。目前她住在雪梨市的安養機構,並且習慣每天給自己寫一篇故事。Eileen Kramer在2020年所拍攝的短片〈Our Lady of the Horizon〉。「我喜歡專注於眼前想做的事,如果有更多人能做自己真心喜愛的工作,那麼年齡就不會那麼讓人介意。我從未擁有過汽車、冰箱或是房子,這讓我可以自由地保持年輕,並做我的工作。」她說。住在安養院也能繼續跳舞 激勵年輕舞者持續舞蹈生命由於她作為舞者的魅力,許多在舞蹈界的後輩和朋友會定期探訪她,並且在她獨居於安養機構時,負責協助安排她的日常所需,讓她可以繼續維持跳舞等工作。協助她進行肢體訓練的物理治療師說,雖然她不能快速地移動或站立,這並不妨礙她作為一個舞者的表現。她的上半身很有表現力、雙手仍然靈活自如。曾和她合作的舞蹈家Sue Healey則表示,雖然她不能像許多舞者一樣在空間中跳躍或是彎折肢體,但她是以舞蹈的真正本質跳舞,並且保持著令人驚訝的創造力,「或許這就是讓她保持活力、年輕和精力充沛的原因」。因為舞蹈演出而劇烈消耗肢體,許多職業舞者在30多歲便會考慮退休,對他們來說,Eileen Kramer無疑是一個令人感到鼓舞的例子。她在103歲生日時製作並演出了一齣名為《佛陀的妻子》的舞蹈劇,除了編舞和製作服裝,她甚至演出了劇中的女主角——一位17歲的印度公主。最美好的歲月 是從100歲後開始「即便此刻的我外表老了,我現在的心態,和年輕時想嘗試、創造新鮮事物的那股衝勁依然相同,我堅持這點,也不會改變。」Eileen Kramer說,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正是從她100歲時開始。「如果真的說要為年齡做什麼準備,那就是保持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並且盡可能忽略在這之外的事。我永遠喜歡自己看上去狀態絕佳:化妝、穿好看的衣服,對外界感到歡喜或憂傷,或是被某件事深深打動。」最後,當記者問到,若要總結她長壽、富足的秘訣,究竟是什麼?「當然很重要的先決條件,是得有個健康的身體。而身體健康與否,很大程度取決於自己——像是吃了什麼,如何思考事情,如何面對痛苦並修復自己、並獲得了什麼。」Eileen Kramer笑說。資料來源/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BBC、ABC News原文:107歲住安養院仍在跳舞!世界最高齡舞者 Eileen Kramer:專注做喜歡的事,活到100歲還是狀態絕佳
-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患者51至60歲最多 71至80歲就醫率最高
二尖瓣脫垂被戲稱為「模特兒病」,因其常發生在年輕、身材纖瘦高挑的女性身上。很多人患有二尖瓣脫垂而不自知,因為此疾病多半無症狀,或僅輕微胸悶、易喘等。但隨年紀增長可能發生瓣膜閉鎖不全、心律不整等問題。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認識這個可大也可小的常見心臟疾病。二尖瓣脫垂好發於30歲以前,不過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二尖瓣脫垂就醫最多的族群以51歲到60歲為主。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每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不能單看人數判斷盛行率,台灣人口老化,同時又有少子化問題,若從就醫率分析二尖瓣脫垂人數,反而是以71歲到80歲的族群為多。九成患者無症狀,多數是健康檢查或因運動易喘而發現。李伯璋表示,心臟的構造分為左心室、左心房以及右心室、右心室,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三尖瓣位於右心房以及右心室之間,缺氧的血液會輸送到右心房,再經過右心室,從肺臟脈瓣送到肺臟,交換含氧血液及缺氧血液,含氧血液再送到左心房,經由左心室送往主動脈,再打到全身。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是最常見的一種瓣膜病變,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不過,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高達九成以上無症狀,有人甚至終其一生不曉得自己有二尖瓣脫垂,大多數的患者是因為健康檢查意外發現,或是激烈運動開始出現喘不過氣,或是失眠時,經仔細的檢查才被診斷出來。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有部分是因為遺傳性的疾病所致,如馬凡氏症、成骨不全症、EDS症候群。胸悶、易喘經適當休息多能改善,但隨年齡增加,症狀可能加劇。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偶爾會出現喘不過氣、胸悶等症狀,多數患者休息後能獲得改善,因此即使被診斷有二尖瓣脫垂,都能與疾病和平共存,不需要用藥或是手術治療。不過,罹患二尖瓣脫垂相對於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就有可能導致猝死,而且隨著年紀增長,二尖瓣脫垂也會增加二尖瓣膜閉鎖不全的機率,放大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醫人數集中在41歲到60歲,但就醫率以71歲到80歲最高。李伯璋表示,過去對於二尖瓣脫垂的印象,雖然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但從就診的資料來看,110年被診斷二尖瓣脫垂的總人數為7萬9,618人,雖然51歲到60歲的人數最多有1萬4,684人,其次為41歲到50歲的1萬4,432人,但從就醫率來看,反而是71歲到80歲的比率最高,每10萬人口有430.51人就醫。他分析,可能是年老有其他疾病到醫院檢查,又或是年紀本來就會讓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加劇,讓就醫率大增。因二尖瓣膜脫垂就醫的患者108年為6萬7,810人、109年為7萬6,298人、110年為7萬9,618人;從108年每10萬人口287.29人增加到110年每10萬人口340.61人,整體就醫率有逐漸提高趨勢。李伯璋表示,可能與疫情有相對應關係,新冠疫情的症狀除了呼吸道症狀以外,還有胸悶、胸痛,可能是因為這些症狀,也意外揪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去年患者平均每人做過2.1次。想確認自己是否罹患二尖瓣脫垂,可以透過最簡易的心臟超音波檢查,根據健保統計,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7萬9,618人,有3萬8,432人曾做過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平均每人檢查2.1次。李伯璋表示,心臟超音波屬於非侵入式的檢查,主要是利用聲波的反射來檢視心臟各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舒張功能的好壞、瓣膜是否狹窄或閉鎖不全等異常,簡單且快速。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雖然是可以和平共處的疾病,若能及早診斷,當後續出現其他疾病時,即可讓醫師當作診斷的參考。這些診斷也放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中,民眾平時可以自行檢視,健保快易通目前下載人次已達980多萬,民眾可多加運用。
-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身材纖瘦高挑是高危險族群!心臟科醫師詳解二尖瓣脫垂常見症狀、治療重點及預防方法
二尖瓣脫垂是常見的心臟疾病,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脫垂」指的是對瓣膜型態的描述,一旦二尖瓣脫垂,引起二尖瓣閉鎖不全,產生中度以上血液逆流、心臟腔室擴大,就需積極治療。二尖瓣位在左心房與左心室間,像閘門控管血液流向。王宗道說,心臟中的瓣膜像閘門,負責維持血液單方向的流動,二尖瓣位在心臟左心房與左心室間,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關閉,讓連接主動脈和左心室的主動脈瓣打開,不讓血液回流到左心房。二尖瓣係由瓣膜、腱索,以及心臟肌肉所構成,通常瓣膜脫垂指的是瓣膜本身,不過,瓣膜連結心臟肌肉的組織有著像降落傘般、牽引著瓣膜的細絲,稱為「腱索」。許多瓣膜閉鎖不全者原本無須就醫,但步入中年後,「腱索」突然斷裂,以致瓣膜無法關緊,若出現急性鍵索斷裂,症狀較嚴重。二尖瓣脫垂診治重點在觀察逆流程度、心房是否擴大。二尖瓣脫垂是什麼?王宗道說,脫垂描述的是瓣膜型態,變得較長且彎曲,一般尚無功能不良等問題。臨床統計,約三至四成的民眾都有二尖瓣脫垂問題,但大部分並無任何異狀,少部分則有胸悶、心悸等困擾,不用過度擔心。在診治二尖瓣脫垂病人時,重點在「逆流程度有多厲害,心臟有沒有相對應出現心房擴大」,若都沒有,只需定期回診觀察即可。一旦瓣膜出現閉鎖不全、關不緊,血液倒流,造成左心房容易擴大及血液循環較差時,就會進一步評估瓣膜閉鎖不全造成逆流的嚴重度,如果已至中度以上,就應考慮手術。出現心悸、胸悶、急喘,可就醫檢查嚴重程度。王宗道指出,中度以上的逆流,合併左心房擴大,病人容易發生心律不整,嚴重者將導致心房顫動,因血液逆流,在運動、爬樓梯時,耐力相對較差,容易急喘,呼吸不順。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江晨恩表示,重度閉鎖不全恐有致命風險,此時左心房、心室擴大,導致心臟衰竭,需透過外科手術進行瓣膜修復。民眾若出現心悸、胸悶、喘等情形,應至心臟科門診接受超音波等檢查,確定是否二尖瓣脫垂,以及嚴重程度。王宗道說,二尖瓣脫垂屬於先天性的結構問題,一般以身形偏瘦的年輕女性居多,九成五以上的二尖瓣脫垂民眾終其一生不會出現因瓣膜閉鎖不全造成中度以上血液逆流;此外,每二至三人中,就有一人為輕微、輕度的瓣膜閉鎖不全。起床到出門,至少喝水300c.c.,水分能撐起心臟。若有二尖瓣脫垂問題,該如何預防瓣膜閉鎖不全?江晨恩建議,多補充水分,從早上起床到出門,至少喝滿300c.c.的水,若心臟水分足夠,被撐起來,就比較不會脫垂,如果水分攝取不足,則脫垂症狀將更為明顯。輕度閉鎖不全的病人每五年定期追蹤一次,如為中重度,每年都應回診追蹤心臟狀況。王宗道提醒,重度以上瓣膜閉鎖不全、心臟衰竭者,平常應該減少鹽分攝取,並在醫師評估下,規律用藥,藉此減輕血管擴張,讓血液往正常方向走,避免逆流。在運動時,應提高警覺,如自覺容易喘、耐力變差,或心律不整,就應回診接受檢查。好發族群● 好發於女性,常見於身材纖瘦高挑、體重較輕、胸廓扁平的族群,像模特兒就是高危險族群。● 患者通常會有偏低的血壓,有時會有心電圖異常;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史。生活照護● 避免壓力過大、熬夜,少接觸菸、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避免二尖瓣脫垂惡化。● 早上起床到出門至少喝滿300c.c.的水,心臟水分足夠,被撐起來,瓣膜就比較不會脫垂。● 輕度閉鎖不全患者,每五年定期追蹤;中重度患者建議每年回門診追蹤心臟狀況。● 若有不適症狀者,可適當使用口服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或鈣離子阻斷劑等藥物治療,減輕不適。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台北榮總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江晨恩、元氣網疾病資料庫
-
2022-05-1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務,最後促成了「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的發展,這是至今為止,最有效且長期的減重方法—可以同時減重和解決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減重手術是什麼?一般人聽到「減重手術」這個名詞,也許會想到抽脂手術,然而抽脂手術並非減重手術,我們可以從人類脂肪的分佈知道它們的差別,人體脂肪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其中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較相關者為內臟脂肪,而抽脂手術抽取的為皮下脂肪,與代謝性疾病關聯不大,且抽取量有限,因而不能算一種減重手術。故在此說的減重手術,都是指在胃腸道方面介入,使病人吃得少或吸收少,才能達到真正減重的效果!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手術?說到減重手術,不少人會以為這樣的手術要自費很多錢,其實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是有給付的,健保給付減重手術規定如下(1) BMI ≧37.5 kg/m2 or(2) BMI ≧32.5 kg/m2 合併肥胖引起的高危險性併發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在7.5%以上、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3) 且需符合以下條件:(a) 經半年以上的運動飲食控制、內科減重治療均失敗。(b) 年齡介於20~65歲。(c) 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d) 無酗酒、嗑藥及其它精神疾病。(e)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從上面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在病患要做手術之前其實要經過很多程序,不只要BMI超過一定標準,還必須做過其他減重治療失敗,最後還要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認定,確認患者的肥胖並不是因為精神疾病引起,才能接受手術。這麼多的程序其實就是避免在不該進行減重手術的人身上做了手術,所以如果懷疑自己的身材已經到嚴重的病態性肥胖,可以到門診進行評估,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專業的醫師會提供最適合你情況的選項!減重手術要怎麼做呢?減重手術在歷史上的發展已經超過50年,早期外科醫師認為病患肥胖可能肇因於消化吸收過剩,因此最早的減重手術以小腸繞道為主,當時的手術均是開腹手術,術後傷口大常會造成病人不敢動,使得這些病態性肥胖的病人心血管問題更加重,因此早期減重手術死亡率較高。另外當時的手術方式以小腸繞道為主,如果繞道過少瘦身效果不佳,繞道過多則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成效差異性大、副作用多、死亡率高,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直到1980年代,縮胃手術的概念開始興起,再加上微創手術的蓬勃發展,病人術後住院天數短、恢復快且疼痛較低,讓減重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以腹腔鏡進行減重手術就成為世界主流。而縮胃手術實際上又是怎麼進行的呢?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胃袖狀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做法是切除較大彎曲部分的胃[1],以減少胃的容量,讓患者的食量變成大約150毫升左右,一年下來大約可以減少25%左右的體重。由於切除了大部分的胃,所以也會減少飢餓素(ghrelin)的分泌,使患者吃少之外也不會有飢餓感。到這裡也許你會想,減少25%的體重似乎不是太多,以一個155公分,100公斤的女性為例,她本來的BMI換算下來是42左右,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後,她一年後的體重大約是來到75公斤,BMI則變成31左右,仍是處於中度肥胖的身材。沒錯!減重手術並無法使人從重度肥胖變為苗條的模特,但對於減少肥胖相關的併發症而言,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如果覺得減少25%的體重不夠,還有另外一種手術叫做「胃繞道手術」(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同樣是以腹腔鏡進行,和胃袖狀切除一一樣是限制胃容量,不同的是,胃繞道手術同時跳過 100-300cm的小腸的吸收,使得體重可以減少更多,一年約可下降 30%的體重,不過由於腸道被繞道的緣故,這個手術也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術後要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鐵劑等營養素,還有可能因為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噁心不適感(Dumping syndrome)。[2]有沒有什麼後遺症?胃袖狀切除手術現在做完胃袖狀切除手術病患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胃食道逆流,根據研究[3],大概有三成的病人接受胃袖狀切除後會出現症狀,或讓本來的症狀加劇。不過症狀經過藥物治療(例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多能緩解,相較於肥胖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而言,還是利大於弊。另外長時間有些病人還是會因為胃的擴張而增加食量,如果沒有控制甜食的攝取還是會復胖。胃繞道手術而胃繞道手術的後遺症大多是以營養素缺乏為主,若病人術後的服藥順從性不佳,沒有按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可能過了幾年會因為嚴重貧血的症狀再次回到診間。也是因為術後飲食的調控複雜,這個胃繞道手術通常不會作為手術的首選。做了減重手術,就可以不用吃糖尿病的藥了?腸胃道的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和我們身體的代謝,像是血糖調控、賀爾蒙的分泌等等也有很密切的關連,經過減重手術的病人,不只體重減輕,有研究[4]發現肥胖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情形獲得大幅度的改善,且效果在體重瘦下來前就很顯著。舉例來說,術後原本每天定時要打胰島素的病人,或許可以單純靠口服血糖藥便可控制血糖,甚至連藥物都不需服用,大大減少了糖尿病治療帶來的不便。當然並非所有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目前研究顯示只有合併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才適合做手術。結語減重手術的目的並非只是讓身材變地更好看,一個嚴重肥胖病人在經過減重手術後無法保證會成為模特兒身材,只能從大胖變成小胖而已,然而減重手術最重要的是,可以顯著減少肥胖伴隨的心血管併發症和全身性代謝問題,而且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來說,經過減重手術後甚至能不吃藥就控制好血糖。參考資料:[1] Hayes K, Eid 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erioperative Care. Surg Clin North Am. 2016 Aug;96(4):763-71. [2] Shoar S, Nguyen T, Ona MA, Reddy M, Anand S, Alkuwari MJ, Saber AA. Roux-en-Y gastric bypass reversal: a systematic review. Surg Obes Relat Dis. 2016 Aug;12(7):1366-1372. [3]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vs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on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Morbid Obesity: The SM-BOS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 Jan 16;319(3):255-265.[4] Affinati AH, Esfandiari NH, Oral EA, Kraftson AT. Bariatr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urr Diab Rep. 2019 Dec 4;19(12):156【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淺談減重手術】
-
2022-03-19 養生.人生智慧
舊明信片開啟何茵的時空旅行!收藏600多張清末民初時代明信片,生命因收藏變得不凡
每個平凡人生命裡,可能都有某些時刻著迷收藏某些物品—糖果紙、車票票根、裝滿考卷卡片各種紀念物的回憶小鐵盒……,許多他人眼中稀鬆平常的無用小物,卻是生命的重要標記。平凡上班族何茵(筆名)收藏了600多張清末民初時代的女子明信片,她的生命因為收藏變得不凡。找尋髮簪 收藏600張明信片何茵收藏明信片的源頭要回到18歲,她在園遊會購入一支髮簪,自此著迷起古老時光裡女子的髮飾,當同齡女孩上網買包、衣服和化妝品,她在eBay向世界賣家購買骨董髮簪,後來收藏髮飾、梳子。 因為舊髮簪有修復的需求,她去研究所進修,習得文物保存及修復的知識,還架設網站、開臉書專頁「繞髮柔髮簪博物館」,與全世界的髮飾愛好者交流。對何茵來說,髮簪髮飾之所以迷人,在於每個物件都帶著故事。為了追溯髮簪年代、探索使用者的故事,何茵從2007年開始蒐集舊明信片,「老照片太貴了,明信片是我能找得到、價格最平實的史料了。」至今15年間,何茵共蒐集了600多張清末民初時代的女子明信片。「看到髮簪當初被佩戴的方式,髮簪才是活的、有意義、有生命的,不只是一個物件。」何茵擁有的舊明信片發行於1895-1930年間,她解釋,那個時期,照相機發明並傳入中國,記錄了當時女子的衣著妝容,那時的中國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傳教士、士兵或商人,他們寄出有著東方女子、充滿異國風情的明信片,向故鄉的家人道平安。這些100多年前由中國寄往世界各地的明信片,讓何茵拼湊出百年前中國女子的日常生活風景。鑽研細節 探究明信片故事舊明信片仿若時光膠囊,定格了時間(郵戳)、文字、地址、旅程,即便這600多張老照片不言語,但何茵細究每個細節,遁入時光隧道當起偵探,也能讀懂裡頭的歷史和故事。例如她擁有某個髮飾很久了,一直不知道使用方法,某天在eBay上看見某張明信片裡女子頭飾很眼熟,比對之下才發現女子佩戴的,正是自己收藏的髮飾;這幾年來有好多次這樣的驚喜時刻,為頭飾還原佩戴方式、找到曾經佩戴它的人。她也常常看見某張明信片的主角很眼熟,回去翻收藏的明信片,才看到原來自己擁有好幾張明信片的模特兒是同一人。或者在3年、5年、8年前不同時間、向不同國家的人買到的明信片,在某次整理時才發現當年拍攝於同一個場景。透過髮飾 和世界同好交流為了探究明信片的故事,她在網路認識了台灣有名的小腳研究者柯基生醫師,「同一張照片他看腳我看頭」,何茵笑著說,中國每個省分的纏小腳方式略有不同,拿到沒有標明拍攝地點的明信片時,她就跟柯醫師討論,柯基生能從女子的小腳模樣推估是哪個省分,她因而推論出女子髮型屬於哪個地區。她因此結識澳洲的梳子收藏家,世界上擁有最多梳子的人,多次去墨爾本交流收藏品;她認識了倫敦著名的梳子收藏家珍克魯斯(Jen Cruse),獲贈一把瑞士30年代的骨董梳;她向外國人毛遂自薦,在英國的大學開設講座,做頭飾的交流;她曾經在法國巴黎替西方修復師和博物館館員介紹東方頭飾。「對我來說,最有趣的就是認識了很多世界各地的人,或是世界上有相關問題的人會找到我,我可以幫他解惑。」何茵自認在收藏界微不足道,但對於她的生命來說卻意義非凡,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
2021-11-12 養生.人生智慧
一度中年危機、想追回盛年鮮肉的自己!以父親為偶像,現在的蔣偉文「把50歲的我扮演好」
模特兒起家,曾擔任VJ、主持多年行腳節目,49歲的蔣偉文近年靠著精湛廚藝大放異彩,2019年更憑藉《蔣公廚房》獲得第54屆廣播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曾經的不婚玩咖,如今成了愛家人夫、好爸爸,蔣偉文也走近了半百的人生關卡。「那天看新聞,有個半百老翁心臟麻痺猝死。年過半百?我也50歲了,你是老翁了,我的媽呀!」蔣偉文用自問自答開場,坦率地幽默自嘲。 「老」對藝人來說格外殘酷,幸好此刻的蔣偉文已然釋懷。放下,是來自老婆大人Lisa的話:「其實你在什麼年紀扮演好那個年紀的角色,才是最重要的。」 不同年齡,把那個年齡扮演好就好了 「如果50歲要去扮演20歲的偶像,要跟他身材一樣精實、做跟他一樣的事,要去吸引他所吸引的對象,你一定無法停止焦慮。」 他莞爾一笑:「還好我不是所謂的偶像,不像有些超級偶像要永遠保持在偶像的地步,我的快樂在於,我在不同年齡,可以把那個年齡扮演好就好了。」 正如現在的蔣偉文,「我50歲,我有家庭、有小孩,我是一個爸爸,我就把這個角色扮演好,做好爸爸該做的事情。」 而他憧憬的爸爸形象,正是75歲的父親。「爸爸沒有給我家財萬貫,他給我最大的財富就是讓我無後顧之憂,總是把事情安排的好好的,我只要去想,怎麼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 人過中年,仍把自己父親當作偶像 就連生死之事,亦是如此。蔣爸爸日前在打疫苗前備好遺書,豁達正向讓網友讚嘆。「就連人生最後一件事,我爸都不要讓我覺得麻煩、不知所措。」他無法掩飾崇拜的眼神,人過中年仍把父親當作偶像。 蔣爸出身軍人世家,從小父子關係疏離,讓他一直想當孩子的朋友,因此對蔣偉文的任何決定從不干預,這包括蔣偉文在大學為了把妹,從「設計學院中的哈佛」—ArtCenter轉學到南加大,以及回台進入廣告公司後,卻決定轉行踏入演藝圈。 「我年輕的時候對世界充滿好奇,太多事想做了,不管是主持節目、出唱片、出寫真集、做全裸DJ…,我想到都去做了。」 年輕時像浮萍,完全隨著命運走 有段時間,他覺得人生該像浮萍,「隨波逐流,漂到哪兒去,那兒就是一片風景。」不買房,住膩了就換個地方,曾花25萬整修一間老公寓,但住不到1年就退租。 「我曾騎機車騎到沒油,停在路邊看到一家美術館,就走進去逛一天,完全隨著命運走。」但曾經的漂泊浪子,遇上了太太Lisa後逐漸安定,「這也是我爸常說的話,人是潛力無窮的動物,你以為不可能,其實是你沒有盡力。」蔣偉文忍不住大笑。 一如初進演藝圈,父親便提點:「人的一生有很多選擇,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就算演藝圈不順利,也不必自暴自棄。」這影響他後來往多方面發展,主持、演戲、學做料理、繼續畫畫,後來更成立文創品牌。 「其實做品牌很有壓力,我又沒有真的學成,配色、數位繪圖真的好難,有時好想放棄。」但想到父親40歲帶著全家移民,在美國開餐廳失敗,又咬牙重回航空業找工作,「他沒消沉、沒放棄,就算跌倒了,也能站起來,讓我覺得這是父親該有的樣子。」 一度中年危機,狂練寫真集身材 曾經覺得人生該像浮萍,那40歲後成為父親,心情可是塵埃落定?蔣偉文卻說,幾年前因瘋狂健身被狗仔跟拍,還露了上半身的精實肌肉,其實當下他正經歷中年危機。 「我沒辦法接受自己已經進入40後半場,為了證明我還年輕,每天去健身、吃得非常少,回到以前拍寫真集的身材。」 但再怎麼追,終究無法回到盛年,「那陣子過後,我突然覺得不再需要這樣,我也蠻滿足現在的我。」 做不成嘻哈小鮮肉,卻可以當個帥氣的型男老爸,「男人都需要目標,以前可能是吸引異性,或是很炫、很酷、對很多事做新的嘗試;我現在則是扮好這階段的角色,讓人家覺得這個老爸真的很好。」 這中間的轉捩點,說來有點玄,竟是與韓流團體「防彈少年團BTS」有關。眾所皆知蔣偉文是BTS的粉絲,其實接受美式音樂洗禮長大的他,一開始並不認同這個團體,「他們紅什麼紅?跩什麼跩?」 50歲愛上BTS:這種熱情好新鮮 後來才發現,BTS唱出年輕人的迷惘,作品積極、正面,「即使我不年輕了,也可以學他們努力不懈、讓自己發光發熱的付出,把那種光和熱,轉化為我現在生活的能量。」 他調侃自己:「誰50歲會愛上少男團體?但突然之間,喜愛他們的那個心,讓我覺得對生活更有熱情,這個熱情好新鮮喔!」 若說熱血是青春的載體,可以突破年齡的束縛,誰又能說為K-POP音樂狂熱的50歲男子不夠年輕? 正如蔣偉文所說,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人在任何時刻都可以點燃內心的熱情、熱度,找回生命的活力。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當你成為蝴蝶,自然吸引到蝴蝶!家族會追尋你讓自己蛻變,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的愛.丈夫升主管常出差,竟外遇希望離婚!1故事體悟:外遇,是夫妻之間最深沉共謀.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1-10-18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如何老得有型?
誰說年紀大了就不能追求時尚?記得有一年去日本參觀國際福祉機器展,在東京街頭的書店發現兩本有趣的雜誌,一本用鏡頭補捉日本街頭超過60歲的美女,一本教導熟齡男性如何穿搭。模特兒全是上了年紀的素人,但是每個人都好有型,繽紛的顏色,綻放出不與生活妥協的生命力;適切的穿搭配件,一頂帽子、一副眼鏡、一個皮包,都顯出對生活自信的態度。我相信一個肯用心打扮自己的人,一定也會注重身型及健康,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現出來。若整個社會的氛圍,能讓長者持續重視外在,注重裝容儀態,努力健身及調理身體,也許可以化解一些長照的困境。日本不僅有書籍介紹熟齡穿搭,百貨賣場也有專賣熟齡衣物的店家。在日本有「歐巴桑的原宿」稱號的巢鴨地區,是很多熟齡族愛逛的地方,裡面有很多賣熟齡衣物的店家,這些專為熟齡者所設計的衣服,強調功能與美學兼具,「適老但不顯老」。有些衣服脇下特別加寬,方便長者穿脫,另外也有針對長者的身型特別加上修飾的功能,如牛仔褲的腰部採用彈性布料,讓有「中廣」身材的長者穿起來不會那麼緊繃。還有很多鞋店賣適合長者穿著的保健鞋,強調輕量、減震、寛楦、防滑等功能。甚至也有賣各式各樣的拐杖及雨傘,與衣服搭配仍然很有型。其實,熟年的時尚不一定是要追求年輕人的流行,有些年長者硬要將自己打扮得跟年輕人一樣,未必適合自己。熟年的美是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變化,而將自我風格突顯出來。可以舒服的做自己,才是最適合自己的穿著。另外,有些年長者在穿著上較保守,覺得年紀大了不用花時間打扮,或不敢嘗試平時不穿的服裝款式。對於這群長者,我反而建議可以跳出框架限制,去激發以往所壓抑的時尚品味,嘗試不一樣的裝扮,也許可以創造出新的熟年人生。前陣子台灣有個很有名的案例「萬秀洗衣店」,經營萬秀洗衣店的阿公阿嬤,在孫子的巧手裝扮下,將客人未取走的衣物隨意穿搭,竟讓兩老變身成為時尚網紅。日本高齡人口已近三成,因此在熟齡產業上已經發展成熟,自成一個體系,有設計師、有製造商,更不缺通路。反觀台灣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常開玩笑說,台灣老人家的衣服最常見兩個品牌,一個是「市場牌」、一個是「將就牌」,因為老人家沒有地方買衣服,因此不是在菜市場買,就是一件衣服從年輕穿到老,沒破將就穿。其實不是台灣熟齡族不愛漂亮,而是沒有人幫他們設計衣服。台灣早年以成衣王國聞名,雖然現在工廠大部份轉移到大陸或東南亞地區,但實際上的設計能量可能都還在台灣,國內也有很多紡織大廠幫很多品牌代工,相信以他們的能力一定可以開發出適合年長者的衣服,「是不為也,非不能也。」隨著嬰兒潮世代逐漸步入高齡,我相信即將帶動一個「新老人」風潮,他們的穿著、品味、消費能力將促使更多廠商關注此一族群。我也希望台灣社會可以用更多樣的眼光看待銀髮族群,他們需要的不只是「照護」。
-
2021-06-22 養生.健康瘦身
為什麼越運動越大隻?專家揭超NG塑身法:做錯這件事,讓你的肉都長在大腿上
雖然也很在意體重數字,但是更想改善的是身體曲線。明明就不胖,可是想穿的那件洋裝就是不合身,好像肉全長錯了地方,體型大崩壞。 這身鬆垮垮的曲線,是你的姿勢經年累月造就的結果。你不需要對這樣的自己感到沮喪。因為關節位置不正確所造成的體態變差,只要從根本矯正,就一定能改變身體的線條。我希望大家都能試試森式塑體操。非常簡單,不會有「鍛鍊」的感受,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看到體態改變,一有了效果,你自然會更有動力。這是一套絕對讓人歎為觀止的美身塑體操! 看更多關於免修圖塑身操:客廳、廚房、浴室...日本美體大師的「三十秒塑身操」,有這「4招」到哪都可以維持健康體態小體重跟十年前差不多,為什麼外表看起來差很多?當初認為是「歷久彌新、高質感的經典款」而買下的簡約針織衫、外套、長褲,長久以來都是穿搭好夥伴,但最近卻看起來不合身,甚至是穿起來顯胖……這種事情是不是發生在你身上?明明體重跟以前差不多,可是回過神來卻發現已經是歐巴桑體型,實在是讓人傷心不已。 為什麼體重沒有增加,外表看起來卻迥然不同?那是因為由於重力,造成脊椎被壓迫,長年不正確的行走姿勢和坐姿讓關節歪斜,使得支撐身體線條的骨骼產生變化。 脊椎被壓迫,腹部和腰部周圍就容易堆積脂肪。髖關節扭曲,就會因為走路習慣而讓肌肉、脂肪的生長型態改變,大腿的前側和外側會凸出,或是內側容易鬆弛,即使體重沒有改變,外觀看起來也不一樣。為什麼身體線條跟十年前差這麼多?骨骼是決定身體線條,也是支撐人體對抗重力,如同建築棟樑般的角色。但是不良的姿勢會讓骨骼歪斜,使得肌肉得加倍出力。為了支撐可能倒下去的骨骼,肌肉承受著過度的負擔。 像是駝背會讓身體向前傾,造成腹部的肌肉向內收縮,背部的肌肉於是往前拉扯,全力以赴地運作而造成僵硬。 另外,支撐著上半身、連接骨盆和大腿骨的髖關節,由於經年累月養成的習慣性站姿,造成極度內旋,使得大腿骨向外側凸出。如此一來身體的重量就容易落在大腿外側,而外側大腿的肌肉就得努力支撐。經常重複這種姿勢,就會變成O型腿或X型腿。 如此一來,骨骼產生歪斜,脂肪和肌肉就會堆積在不該長的部位,因而造成身體曲線崩壞。瘦身與雕塑身體不同!肉肉女常犯的錯誤想要瘦身和減肥的人,最常做的就是過度限制飲食,以及進行有氧運動或健身。因為想要降低體重,就必須讓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取,刻意製造出卡路里赤字。 但是過度節食,在減重的同時也減掉了肌肉。基礎代謝熱量是視肌肉量而定,肌肉減少的話,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下降,惡性循環下就會養成很難瘦下來的體質。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會誤以為「健身可以把脂肪變成肌肉」!脂肪和肌肉的組織不同,脂肪並不會變成肌肉,反之亦然。 然而,若是在姿勢不良的錯誤體態下進行訓練,肌肉就會長在肩膀、手臂、大腿這些你不想要的地方,而且肌肉是長在脂肪下面,所以胖的地方反而看起來更胖了!犯下這種錯誤的人還不少。改變身體曲線(=外觀)靠塑體操比較好的理由想要改變身體曲線,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從根本下手,矯正歪斜的骨骼。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控制飲食,也不是健身,而是真正能夠伸展筋骨、達到美身效果的塑體操。 往往大家都認為拉拉筋、鬆筋活骨的瘦身效果不彰,其實並非如此。被伸展的肌肉和另一側的肌肉,由於經常收縮、放鬆,不知不覺就達到鍛鍊的效果了。不只如此,能夠養成正確姿勢的塑體操,也是能導正骨骼回到正確位置的健身運動喔。 骨骼位置正確,能緩和身體歪斜,不再靠肌肉支撐身體,而是以骨骼來支撐,所以肌肉能在最省力且適切的狀況下運作。正確使用肌肉的話,那些被僵硬肌肉壓迫的血管、淋巴也能獲得紓解,讓體液的流動更為順暢,不容易浮腫,身體的代謝也更好。 塑體操能夠建立身體曲線的基礎—骨骼位置正確、提升代謝,是雕塑身體曲線不可或缺的一環。相較於伸展的舒暢,更注重收縮鍛鍊一聽到伸展操、塑體操,大家的印象多半是曲體前彎、手掌碰到地板,或是劈腿把胸部往地板靠之類,改善身體柔軟度的體操。但是,森式塑體操的最終目標,是要讓骨骼的位置正確,並且改變關節的使用方法。 舉例來說,駝背的姿勢是腹肌內縮,肩膀前傾,這樣會拉扯背部的肌肉,變成圓背。在這種狀態下,光是將身體往上伸展,緊縮的腹部和僵硬的背部應該都會感到舒服。但是只靠這一招,馬上就會恢復到原本的姿勢。就跟按摩一樣,按摩後雖然感覺很舒服,要是生活作息仍維持老樣子,依舊會肩頸僵硬。 森式塑體操除了腹部拉伸之外,也能讓導引肩關節往後的背肌收縮,就不易再變回前傾的姿勢。換句話說,就是靠著讓背部的肌肉收縮,讓肩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被壓縮的脊椎也就得以伸展。正確的姿勢讓你不勉強也做得到放鬆坐著的時候,骨盆會後傾,背部變成圓背的姿勢。乍看之下好像很輕鬆,但實際上是有肌肉正在用力。這個姿勢會讓肩關節內旋,連帶的讓腰部、背部、頸後的肌肉呈現緊繃的狀態,長時間下來就會僵硬疼痛。 另一方面,腹部的肌肉坍塌內縮,也是坐辦公桌的人很容易出現的姿勢。但是長時間為了維持這個姿勢,腦袋會叫肌肉多用點力,所以肌肉會變得僵硬,而為了與之抗衡,上半身就會很難往後,想要做出正確姿勢就更加困難了。 要是藉由塑體操讓肩關節回到正確的位置,就能減少因為向前拉扯而僵硬的背肌緊繃程度,撐起上半身的背肌能開始作用,肌肉不使力下也能輕鬆做出正確的姿勢。肌肉與脂肪的生長方式改變了關節的位置改變,身體的使用方式和姿勢也會變得不一樣,於是肌肉和脂肪生長的方式也會改變,外表也就跟著變了。 過去駝背的人,肩關節回到正確位置後,脊椎得以伸展,鬆垮的腹部看起來也會比較緊實。下半身也像這樣會隨之改變,如O型腿的人髖關節內旋,大腿骨向外凸出,身體重心容易落在外側。為此外側大腿會努力支撐著身體,而長滿肌肉和脂肪變得很有分量。相對的,內側大腿則因為沒用到肌肉,就鬆垮垮的。 要是藉由塑體操讓髖關節回到正確位置,大腿骨會順著膝蓋變得筆直,外側大腿的肌肉就不會發達,內側大腿也會有適度的作用。如此一來,大腿外側的線條俐落、大腿內側緊實,就算大腿的腿圍沒有變,因為脂肪和肌肉的生長位置不同,腿部線條看起來就更美了。書籍介紹書名:30歲起輕鬆練!穿衣好看免修圖塑體操作者:森拓郎出版社:如何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5月作者介紹/森拓郎健身教練、彼拉提斯指導員、整體師、美容矯正師。曾任職於大型健身俱樂部,2009年在東京惠比壽創立「rinato」(加壓訓練&彼拉提斯)工作室,指導塑身與瘦身。以從頭美到腳的美體工作者自居,是個不限於運動範疇,還會從各種角度發想獨特塑身法的運動導師,深受女性信賴,是不少人氣女星、時尚模特兒的指定教練,教學廣獲好評,也受到電視、雜誌等多種媒體矚目,並且是塑身美體書暢銷作家。著作《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30歲起輕鬆練!穿衣好看免修圖塑體操》《30天穿上緊身褲》等,累計熱銷破百萬冊。延伸閱讀: 不到60歲,心臟血管竟阻塞70%!婦產科權威痛下決心練「拉筋」,4招狠甩12公斤
-
2021-05-05 新聞.元氣新聞
女星懷胎十週寶寶「沒有鼻骨、腸外露」 患愛德華氏症忍痛引產
香港模特兒、演員符曉薇與歌手陳柏宇於2017年結婚,隔年順利生下大女兒,2020年則因子宮外孕大出血,切除一邊輸卵管。期盼能再多個孩子的她,今(5)日,她於Instagram透露前陣子發現自己又懷孕了,但卻在產檢時被診斷出胎兒有愛德華氏症,忍痛引產。符曉薇5日在IG寫下從知道懷孕到痛別寶寶的過程,一直嘗試想再生的她,在等來驗孕棒上的「+」號時,以感恩的心期待的寶寶的出生,還常在晚上想著寶寶會像誰?抑或幻想著寶寶與大女兒玩耍的樣子,並說道:「去產檢時聽到你的心跳,把我反胃嘔吐的感覺通通都忘記,只剩下滿滿的幸福。」不過符曉薇接下來透露,當她懷孕10週5天去產檢時,被告知寶寶可能有唐氏症或心臟問題,符曉薇坦言「聽完之後我整個人迷失了。等報告的一星期每日除了哭,就是上網看其他媽媽的經歷」,不過她與老公商量後決定,假如真的是唐氏症,也會生下寶寶。但最終等來的通知不是唐氏症,而是愛德華氏症!符曉薇上網搜了關於愛德華氏症的資料,直言:「愛德華氏症根本是沒有希望的病。很大部份胎死腹中,就算可以出世,都是得幾分鐘或者幾個鐘或者幾個月。」後來她再做檢查,更透露「醫生一路解釋我BB的問題,左右腦沒有分左右,心有嚴重的問題,沒有鼻骨,腸外露,手少了一隻骨,腳也是彎的。」,「雖然已經好肯定是愛德華氏,就算不是,也是一個畸胎,有非常嚴重的問題」,最終只能忍痛引產。符曉薇寫出這篇文,配圖還是懷孕時與老公、大女兒「一家四口」的合照,歷經痛失寶寶打擊的她還對寶寶說對不起,坦言:「我相信這一次會是我最後一次懷孕,我已經沒有勇氣去承受再一次的打擊。」
-
2021-04-2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年輕、高瘦女 易患二尖瓣脫垂
藝人大S、安以軒、林依晨及何妤玟,都曾被診斷二尖瓣脫垂症候群,她們共同特質是身材纖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李修豪指出,少數病人會胸悶、心悸,因好發年輕、高瘦女性,又有「模特兒病」之稱,透過調整作息、少喝茶、咖啡、紓解壓力、睡眠充足,大部分可改善。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盛行率約2.4%。發生原因主要為瓣膜先天構造較長,又以年輕女性比例居多。李修豪表示,二尖瓣脫垂多數無症狀,有些可透過聽診聽到輕微心雜音,不過檢查仍以心臟超音波為主,不需特別治療。少數病人在壓力大、緊張、睡眠不足下,會胸悶、心悸、吸不到氣、喘等現象,也稱為「二尖瓣脫垂症候群」。另外,高瘦年輕女性較易緊張、焦慮,是易有二尖瓣脫垂症候群的可能原因之一。二尖瓣脫垂症候群通常沒有危險性,有些人忍受不了,醫師會開立乙型阻斷劑,作用是降低心跳頻率、抑制心律不整,如有焦慮情形,會加開抗焦慮藥物。李修豪說,極少數二尖瓣脫垂會出現瓣膜閉鎖不全的併發症,導致血液逆流,程度輕重不一。若血液逆流嚴重,易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可能形成血栓,增加中風危險性,甚至誘發猝死。
-
2021-04-12 醫療.整形美容
科學研究:75%瓜子臉最有吸引力 太尖反而不討喜
什麼樣的臉型最具吸引力?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發表研究成果,只要兩側下顎骨角的距離,與兩側顴骨的距離比例越接近75%,也就是瓜子臉,是最具吸引力的臉型。當瓜子臉比率為65%的時候,因為臉型太尖,反而不受青睞。反之如果比例大於83%,恐怕會被認為是國字臉。陽明交大表示,下顎骨角距離與顴骨距離的比率,呈現了正面臉型從上到下向內收斂的幅度,姑且稱之為瓜子臉比率。多數人普遍認為瓜子臉是最美的臉型,國字臉的吸引力則比較低,但到底甚麼樣的臉型可以算是瓜子臉?什麼樣的臉型會被認為是國字臉?榮陽團隊透過科學實證,給出了精確的答案。研究團隊的拍下一名成員的臉型,為了避免臉型長度比例影響判斷標準,臉型照片依據三分法透過Photoshop軟體完美調整,隨後再將照片中模特兒的臉型,依據90%、87%、85%、83%、80%、75%、70%、65%的瓜子臉比率,修改成八種不同收斂度的臉形。數字愈高,代表兩側下顎骨距離,與兩側顴骨距離比例越接近,也就是臉型越方正;反之則下巴越尖,越接近所謂的瓜子臉。陽明交大收集203名接受問卷者答案,包含陽明交大牙醫系的五、六年級的學生,以及台北榮總的醫護與病患,由他們隨機觀看這八張臉型照片,依據美觀評比來作0到100的評分,同時勾選這些臉型是不是心目中的國字臉。研究團隊統計發現,具有75%瓜子臉比率的臉型獲得74.46的吸引度評分,是最受歡迎的臉型。90%收斂度的臉型則只有39.33分,被認為是最不具吸引力的臉型。另外,當瓜子臉比率為65%的時候,因為臉型太尖,反而不受青睞。研究團隊也從統計中歸納出一般人認為國字臉的臉型收斂比率是以83%為上限。換句話說,當臉部的錐形比率大於83%,普遍就會讓人有國字臉的感覺。陽明交大指出,歐美人類學家曾發現高加索白人最能接受的瓜子臉比率大約是70%,中國的研究則是86.8%,但由於實驗方法不同,這些數據只能供作參考。依據榮陽團隊的研究,台灣的審美標準顯然是在兩者之間。台北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陽明交大牙醫系兼任副教授吳政憲說,微整形近年受到歡迎,這項研究對於那些想要進行下顎矯正整形的民眾,可提供初步的參考標準。但他也說,任何手術都有風險,美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美感也隨著時代有不同的定義,重點是要對自己有自信,就會散發出美的氣質。
-
2021-03-25 養生.人生智慧
72歲單身的豐富!陳淑麗:盡情快樂助人,走時最好像插頭一樣一拔就離開
編按:72歲的資深藝人陳淑麗,身材輕盈,聽她說話心情也很輕快!她擔任董氏基金會終身志工、長年推動反菸運動,也因此勤於保養身體,練了數十年的瑜珈,體能極佳。她曾渴望走入家庭,多年來卻始終單身,然而卻發現:原來沒有完成願望也無所謂,因為一定有別的快樂,說不定比你預想的更好!如果從小就有一個願望,但始終沒有達成。心情是什麼?對資深藝人陳淑麗來說,這個願望再簡單不過,就是很多人都有的身分:「想當一個媽媽」。這是她小學2年級第一次寫作文 〈我的志願〉時,寫下的答案。當時還被同學笑當媽媽有什麼了不起的?未料,人生的路有時很幽默。今年72歲的她,一路以來就是緣分未到,仍舊單身。但她多年來活躍於公益活動、並修習瑜珈,雖然本來的願望沒實現,但發現:人生也還是很豐盛啊!所以,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轉彎,後來的路也許比你預想的更好。17歲進入演藝圈 但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陳淑麗17歲時被挖掘進入演藝圈,以模特兒身分出道。當時收入豐厚,卻也花錢花得兇,台上台下都光鮮亮麗。然而,陳淑麗對這樣的生活並不太眷戀,「我只想和普通人一樣,做一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或找人嫁了就好。我心想: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過日子,應該沒那麼困難吧?」29歲時,她曾有一個穩定交往多年、論及婚嫁的對象,不料對方母親卻因為她從事模特兒工作,強烈反對2人交往,面對來自家長的壓力,她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更不想讓男友為難,最後自己選擇果斷分手。陳淑麗說,自己的個性屬於坦率直腸子類型,凡事容易認真,「我談戀愛很慢熱,但面對情傷,又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平復心情」,此後她陸續有過幾回戀情,卻都以分手收場,反覆受挫下,或許因此讓她對於感情逐漸卻步。「差不多過了35歲後,我算是斷了一定要結婚的念頭。」多年菸癮 因為一聲咳嗽決定戒菸1986年,她37歲,決定加入董氏基金會,擔任終身義工至今,和「孫叔叔」孫越一樣大半生都致力反菸運動。原來,她曾經是個菸不離手的大菸槍。當時董氏基金會創辦人嚴道的乾女兒卜仁美是民生報的娛樂記者,和陳淑麗是同住一室的姊妹淘。「嚴先生的丈母娘愛燒菜,只有我吃不胖最捧場,老太太喜歡我來,久而久之就變成嚴家的常客。嚴先生曾說,每次他回到家只要聞到菸味,就知道我來過了。」為何決定不抽菸了?「我第一次想戒菸,是為了愛漂亮。那時有個同樣是模特兒的朋友,一個多月沒見,我發現她氣色很好,一問之下才知道對方戒菸了。」但難以抵擋菸癮誘惑,陳淑麗經常戒了又抽、抽了又戒,前前後後拖了3、4年,「最後朋友都虧我說:這次妳要戒多久?我都不好意思再跟別人說我要戒菸。」最後陳淑麗徹底戒菸,是在她第一次拍8點檔連續劇《四千金》的時候。「當時在拍一個重要場景,我卻因為忍不住喉嚨癢,在現場乾咳了一聲,導致那段戲整個重來,讓我很過意不去,也覺得這有損演員專業。這次總算真的成功,就算朋友在旁邊吞雲吐霧滿室菸味,我也不會想抽了。」投身公益30年 獲得人生最大感動董氏基金會是台灣禁菸運動的重要推手,陳淑麗除了經常擔任活動、記者會的主持或代言,為了推動立法,到立法院對立委遊說也是家常便飯。陳淑麗說,這樣熱心公益的性格,或許和她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出身澎湖的陳淑麗,小時候家裡開報關行,在她的記憶中,家裡門從來沒鎖過,簡直就像社區活動中心。「因為那時候澎湖本島跟離島之間船班每天只有一趟來回,往來做生意的人有時搭不上船,我爸就會留他們住一晚。所以從小我就很習慣家裡有陌生人吃飯、留宿,沒把外人當外人。」陳淑麗在世新念書的時候,學姐經常在假日拉著她去育幼院給孩子們說故事、或是到YMCA幫忙,把當時一些駐台美籍家眷捐的衣服、用品等物義賣出去;出社會第一次賺了錢以後,陳淑麗就把錢拿給爸爸,要他幫忙捐給澎湖救濟院。「對我來說,自己有能力時幫助別人,就是一件很自然、直覺的事。」直到她演出《上錯天堂投錯胎》一炮而紅,她做公益的心態也有些不同了。「過去做善事是別人拉著我去幫忙我就去了,心裡沒什麼特別的想法,後來我的心境慢慢轉變,覺得自己得到這麼多名聲、觀眾的喜歡,應該要去做一些回饋的事、盡一分社會責任。」不只是董氏基金會,當時不少慈善團體包括世界展望會、聯合勸募等,都來邀請陳淑麗幫忙募款,如果活動不巧撞期,她會優先參加沒有酬勞的活動,「因為沒有酬勞,表示他們經營更辛苦、更需要幫助。」陳淑麗說,要做公益,其實捐錢是最簡單的,長期參與其中最不容易,「當中董氏基金會又更特別,因為反菸屬於社會倡議運動,和一般公益團體救助弱勢族群不同,必須花時間說服大眾。」《菸害防制法》正式通過後,有次陳淑麗搭公車,有個陌生人下車前忽然轉頭對她說:「陳姐謝謝妳,讓我上班終於不用吸二手菸了。」她說:「當下我很感動,覺得自己努力了十幾年,真的有回報。」40歲後開始練瑜珈 有體力就能完成更多事為了投身公益,陳淑麗修習瑜珈將近30年,如今更擁有多張專業證照。最初她單純是想找個運動鍛練身體,人才有力氣。學了幾年之後,碰上921大地震,她和一群志工一起到現場賑災,「到晚上每個人都精疲力竭,但我反而沒什麼事,才感覺原來真的有練有差。」她說,年輕時在演藝圈作息不正常,經常拍戲到凌晨,隔天睡到下午,後來因為做公益,她經常得一大早就起床跑活動,久而久之,生理時鐘自然調整成早睡早起,「過這樣的生活,你想不好吃好睡也很難」。也因為接觸到環保概念,陳淑麗也養成了少吃肉、少吹冷氣的習慣,這些都是她無形中保養自己的小秘訣。練習瑜珈超過10年後,一起上課的朋友都跟陳淑麗說:「妳動作做得比老師好!」紛紛鼓勵她去考師資證照。「那時候我很傻,想說當瑜珈老師的話,就不用花錢上課了!沒想到真的當老師之後,反而更掉進更大的錢坑,因為你必須花更多時間和心力精進自己,才能把學生帶好。」陳淑麗笑說。因為多年練習瑜珈,72歲身形仍然維持得纖細有致。現在陳淑麗一週上6堂瑜珈課,班上學生無一例外,全都比她年輕。「有時候學生說這個動作她做不來,我就鼓勵她說:我70歲都可以,妳比我年輕怎麼會不行?」有時陳淑麗也會問她的老師同樣的問題,這時老師會說:「妳這時候不練,難道要留到下輩子才練嗎?」陳淑麗笑說,她會教瑜珈直到做不動為止,「我沒有忘記自己幾歲,但不需為了年紀阻礙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可以一直到終老都有活力、有目標。」順利但不盡如意 人才會有所成長走過大半生,此刻陳淑麗覺得,自己其實是幸運的人。「一個沒什麼背景的女孩子,就這樣順順地進入演藝圈、一路上又遇到這麼多幫助我的人。年輕時我一心想嫁人生小孩,很怨歎地認為自己要的不多,為什麼就是無法如願?卻忽略了除此之外,我其實什麼都不缺。」她笑說,很多女人永遠不滿意自己的外表、覺得自己不夠年輕美麗:「我活了幾十年,一路都在嫌自己老,但現在我回頭看30歲、40歲或50歲的照片,都覺得我還蠻漂亮的啊!現在過了70歲還可以維持這樣,也很不錯了。」陳淑麗和媽媽同住長達20年,和母親的關係,也因為從事公益才有了改變,「我媽媽是從小管教很嚴格的人,有時其實是關心,彼此卻習慣用帶刺、負面的方式講話,和媽媽的關係就很緊張。直到我做活動,接觸到很多人的故事,可能因此開始反省自己,也更容易站在對方立場去理解。」後來陳淑麗開始改變和媽媽的相處方式,言詞不再尖銳,經常把「我愛妳」掛在嘴邊,2人更養成每天回家就會擁抱的習慣,「其實人與人的相處就是一面鏡子,先改變自己,對方就會感受得到。」2014年媽媽因病過世,她坦言至今還沒能完全走出傷痛,「但我心裡已經保存了媽媽的愛。」而面對老後的未來,陳淑麗心裡已有了安排。目前她暫租一間小套房,原本住的房子則是適度作整理修繕,準備在此終老,「只要還有呼吸,就快樂出門;走的時候,最好能像插頭一拔就離開!」她笑說。原文:72歲單身的豐富!陳淑麗:盡情快樂助人,走時最好像插頭一樣一拔就離開
-
2021-03-16 新聞.元氣新聞
深夜運動心臟不適暈倒!凱渥23歲男模張誌軒驚傳猝逝
凱渥男模張誌軒驚傳猝逝!張誌軒妹妹16日透過張誌軒的IG限時動曝光哥哥因心臟疾病猝逝的消息,她透露哥哥在15日深夜運動時突感心臟不適而暈倒,在送醫途中已無生命跡象,到院搶救後後仍宣告不治。張誌軒妹妹表示,張誌軒的死因經醫生判定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她堅強寫道:「謝謝大家平常對誌軒的照顧和厚愛,後事我們已經在處理了。」,而張誌軒猝逝,妹妹也留下聯繫方式,表示會接手處理哥哥所留下的相關業務工作。而凱渥也發文哀悼:「活潑如你,總是用那迷人的微笑渲染了周遭身邊的每一個人;明亮如你,總是帶著鮮活的歌聲溫暖了有你相伴的每一段時光。這次,你很調皮地先走了一步,從今以後的你的身影,停在我們的想念裡。誌軒,在天上的你…依舊要繼續歌唱,做一個魅力四射的天使!」從事模特兒職業的張誌軒也喜愛唱歌,他曾翻唱過小賈斯汀的「HOLY」、和田亞寧(Kelly)合作翻唱「冷血」並分享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
-
2021-02-28 科別.心臟血管
健檢常忽略腦血管檢查 醫:50歲以上民眾要做
一名婦人才做了全身健檢不久,日前卻突然倒地不起,檢查才知她因腦動脈血管瘤破裂引起,至今仍陷昏迷。對此,醫師指出,腦動脈血管瘤常被忽視,甚至在健檢時也被遺忘,但它卻常易造成嚴重的後果,建議50歲以上民眾健檢時應把腦部檢查也列入。國軍台中總醫院院長、神經外科醫師洪恭誠說,血管瘤是動脈血管壁上形成的泡泡狀小血瘤,全身都有可能產生動脈血管瘤,並以腦部、胸部及腹部最為常見,其中腦動脈血管瘤的危險性最高,約100人中就有1~2人潛藏腦動脈瘤而不自知。曾是伊林模特兒的王亭又就因因血管瘤破裂而猝死,年僅41歲。洪恭誠說,腦動脈血管瘤一旦破裂致命性、致殘性強,人人都應該關心。它包括先天血管結構異常的人、有動脈血管瘤家族病史的人、抽菸族、三高族、喝酒族、作息不正常的人、壓力大的人都容易發生腦動脈血管瘤。而且,50歲以上占約58%,尤其是50到65歲的女性,除了年紀大因素及三高慢性病因素,與女性荷爾蒙變化也有關。他說,腦動脈血管瘤幾乎沒有症狀,但大到一定程度,造成神經被壓迫,還是有些症狀可循。例如,經常晨起時感到頭痛或頸部僵硬、突發性頭部劇痛、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昏迷、意識喪失,以及視力突然模糊、視野改變、複視、瞳孔擴大等。或有眼瞼一邊下垂,眼睛睜不開、嗅覺喪失、畏光及畏音,和變得嗜睡、反應遲鈍、突然暴怒等。洪恭誠說,有家族病史的人特別應該加強做腦部血管健檢,醫師發現這類的病人,也該主動提醒病患家族應做檢查,以免真的發作造成遺憾。另外,及早做腦部血管健檢,有助於規避風險,像是藝人利菁在健檢中意外發現4顆腦動脈血管瘤,後來做了栓塞手術,胡瓜也發現血管瘤,目前追蹤觀察。要預防腦動脈血管瘤的發生,他說,平常應控制好血壓,按時服用血壓藥,也應減少生氣、劇烈的運動、吃太辣的飲食等,以避免血壓瞬時間的劇烈波動,另也應戒菸,避免香菸加速血管壁異常產生,和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讓血壓穩定。
-
2021-02-04 科別.婦科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曾郁文:月經異常,可能身體3部位出現問題
月經異常是不少女性常見的生活問題,往往讓人不便,月經久久沒來也讓人憂心是否懷孕。不過出現月經異常情況需要注意的可不只有是否懷孕,更要注意的是是否有健康問題,甚至是疾病、癌症的疑慮。 月經異常與過早死亡有關? 婦產科曾郁文醫師指出,月經不規律往往是疾病的警訊。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於《英國醫學期刊》一項發表的大型研究指出,月經不規則與過早死亡息息相關,且越早出現者過早死亡機率越高。以結論看來,月經不規律者BMI值過高、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健康風險普遍比一般人還高。曾郁文醫師提醒,月經不規則可以視為疾病警訊,同時也可能是疾病的起因,因此若有出現月經不規則者,應盡早檢查不可大意。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月經異常3大問題包括腦! 卵巢可能相關疾病: 曾郁文醫師表示,月經不規則的常見主因之一就是BMI值過高,其不僅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子,對卵巢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引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容易導致排卵異常,包括經血量異常、月經沒來,或合併出現多毛的情況、痘痘變多等。醫師也呼籲,有肥胖情況者,若有月經異常的情況更要注意。 子宮可能相關疾病: 另一方面,月經異常也常見出自於子宮,例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兩者可能導致月經量大;子宮內膜息肉則可能導致不斷的異常出血,這三者屬於良性的疾病。 惡性疾病則包括了子宮頸癌及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可從非經期內的陰道出血作觀察,其為一個警訊,另外也會有白帶增加的情況,若出現了腹痛、排尿異常往往已進入了晚期,呼籲有發現相關症狀盡早檢查為佳,平時也應定期作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內膜癌則可能出現如子宮息肉相似的症狀,月經量變大及異常出血。因此若有發現相似症狀,雖不用過度緊張,但也不能輕忽。特別是許多人會認為是年長者的疾病,但其實也可能發生於年輕族群身上,應多加留意。而曾郁文醫師在此特別提醒更年期的婦女,若於停經後又發現不正常出血,一定要多加注意,盡早作子宮內膜相關檢查為佳。 腦部可能相關疾病: 除了卵巢與子宮病變之外,曾郁文醫師也指出其他常見的風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其與腦部有關。 曾郁文醫師指出,腦部的下視丘若出現異常的症狀相較前述幾項較不明顯,形成下視丘機能障礙,會影響荷爾蒙分泌,導致月經也跟著出現異常。此情況常出現在飲食不均、營養不良的族群身上,例如極端控制飲食的模特兒、為了美觀急速減重的族群等。而像是準備應考的學生、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等,壓力過大的族群也有可能引起下視丘異常,當中也包括了心理創傷等情緒壓力。 另外,引起月經不規則和腦部相關的原因,也包括了腦下垂體異常,如腦部出現腦下垂體腺瘤,最常見為泌乳激素瘤。其較難發現,未妥善處理恐會不斷擴大,處理起來更加棘手。 因此曾郁文醫師也表示,診斷時通常會綜合評估患者的飲食習慣、BMI、壓力狀況、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腦部檢查(如MRI)等作一個全面性的檢查,也提醒自身若為上述族群多加留意。 19歲月經異常,檢查確診子宮內膜癌 月經異常不論年記為何都要留意,曾郁文醫師分享自身診間案例,就曾遇過一位19歲年輕女性檢查出子宮內膜。該名女子體型較為肥胖,據陪診的母親表示,女子從12~19歲之間月經都相當不規律,久至3~4個月才來一次。超音波檢查時發現子宮內膜非常厚,曾郁文醫師原認為僅僅只是子宮內膜增厚,畢竟患者還相當年輕,但沒想到進一步檢查切片化驗後發現竟是子宮內膜癌。所幸該名患者發現的早,為子宮內膜癌第一期,經治療並無大礙,也無須切除子宮。 留意月經異常保健康 超過3個月速就醫 曾郁文醫師提醒,月經正常與否攸關身體健康,不論是大小疾病都有可能,若有超過3個月月經異常的情況,就應盡早就醫檢查,萬不可再持續自我觀察,停經後出血也包括在內。 平時也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適時紓壓避免壓力過大、適度飲食及運動避免過胖或過瘦。而抽菸已是多國研究證實和各種疾病、癌症等息息相關的習慣,自然也應避免。 另外,身有慢性病、婦科相關疾病、家族史者也要多加注意。例如糖尿病患者也容易病發各種疾病,當中就包括了子宮內膜癌,是一般人的3.4倍之高,應遵照醫囑規律用藥及回診,以達妥善控制。家中若有相關的家族史者,風險也會較於一般人來得高,也應多加了解,對其防範。 除此之外,遲遲未生孕者、晚孕者、不生者,這類的族群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機率較高,應多加留意。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雖不會導致月經異常,但據研究發現,月經異常者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比常人還要來得高。 《延伸閱讀》 .月經沒來怎麼辦?醫:28天正負7天算正常,這些情況速就醫。 .更年期後出血是回春?是癌症?醫:3族群更要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04 新聞.元氣新聞
肺腺癌帶走媽和阿姨 議員鍾沛君右肺異常今開刀盼重生
台北市議員鍾沛君25歲那年,肺腺癌接連帶走她的媽媽和阿姨,讓她決定要更用心對待生命的每一分鐘,她今天一早在臉書PO文說,沒想到這一次卻是「無常」先來,因為右肺異常增生變化,她將在今日接受手術。短短一小時就湧入八百多則為她打氣、心疼她的留言。鍾沛君辦公室今早回覆記者詢問說,暫不對外說明。臉書全文如下:我是鍾沛君,我曾經是記者、模特兒、主播。現在是台北市議員。無論我是哪個身分,常有人好奇「為什麼妳走路速度這麼快?」我通常只是笑笑,說不出真正的答案。25歲那年,肺腺癌接連帶走媽媽和阿姨後,我總是下意識的在跟時間賽跑,我知道家族裡的我們,餘生都必須對抗那道看不見卻如影隨形的「終點線」。十年來,我從不接受醫生口中「不可對抗的命運」,就算是命運,我也堅信命是由我,絕不由天。於是我用雙倍轉速,活在相同的24小時裡,我可以沒日沒夜跑新聞兼主播播報時段;我就算成了單親媽媽也從沒鬆動過對工作的企圖心;然後現在,我是念著碩士班的民意代表。生活很緊繃,但我是如此捨不得生命裡的每一分鐘。每次被要求合影,我一定全神貫注的微笑,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拍下一張;每一件選民服務,我一定傾力讓陳情人得到最妥善的處理,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做更好的安排。我不會悲觀的、灰暗的渡過日常,但也不可能樂觀的揮霍日子。我比誰都清楚,沒人說得準明天先來,還是無常先至。這一次,是無常先來。例行年度健檢從電腦斷層發現右肺異常增生變化,醫師建議立刻動刀,我知道該踏上另一場冒險了。從診斷出爐到2021年1月4日排定手術日,35天,旁人覺得我瘦了一圈,其實我只是要自己不露情緒的,以更快速度完成手邊該做,以及計劃做的種種。我去演講依然一口氣劈哩趴啦(讓我又愛又恨的肺活量);我參加好多里鄰歲末活動(用力抱了大家的孩子、狗狗以及媽媽);我提前考了原本夏天才要繼續的自由潛水執照(可惡海訓還是沒過);我拍了新的照片設計、送印春聯(好希望我今年還是能親自發到大家手上);我聽了人生第一場五月天,在漫天煙花跟愛裡迎接了2021年。前幾天,孩子在睡前問我,什麼是「可遇不可求」,我說那是,「你很期待、很渴望的事情,但只有老天才能決定你能不能得到它。」小腦袋似乎很滿意這個答案,翻身抱著巧虎沒有追問,也就沒看到我快速抽了衛生紙。我希望他一直一直如此深信「媽媽」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包括,永遠不會倒下。1月4日,手術日,為了我在這個世上的所有牽掛。如果,1月7日,你看到了一篇新的文章,那就是我在全新人生,寫下的,關於重生。我期待你能夠看到它,因為,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