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核心肌群
共找到
280
筆 文章
-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實力堅強女中醫師曾子寧對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
一提到中醫師,大部分人常聯想年紀偏長的男性老師傅,把脈針灸,沉穩老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曾子寧,年輕漂亮,留著一頭長髮,身材玲瓏有致,常被誤以為是瑜伽老師、健身教練,打破一般民眾對中醫師的刻板印象。阿公阿嬤看到「醫師妹子」,大驚問可不可以退掛。亮麗稚嫩的外表,讓曾子寧在執醫之初,承受不小的挫折,許多阿公阿嬤一進診間,看到這個醫師妹子,常面有難色,或嚇一跳,常有人直接說「這麼年輕,會有真功夫嗎?」並詢問一旁的護理師,是否可以退掛。為此,曾子寧自我勉勵,力求專業,累積臨床經驗,經常上網查閱中外醫療文獻。再者,對於病患誠懇相待,視病如親,願意多花時間與病人互動,瞭解其生活習性與狀態,希望藉此提高醫囑遵從性,增加療效。兩年多來,曾子寧逐漸建立起專業口碑及形象,就有病人改口稱讚,「原來這個漂亮的女中醫師也很厲害的,有兩把刷子。」【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青春亮麗外貌,也會遇到病患的鹹豬手。曾子寧成為許多患者口中的「漂亮寶貝醫師」,不少長輩到了診間,剛坐下來,就問「結婚了沒?有沒有男友?」想當媒人。有些則是想找媳婦,介紹起自家兒子、孫子,希望有緣,結成親家。對於自身感情生活,曾子寧可是直率回應,她說,「早已死會,男友也是中醫師。」兩人是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念書時的班對,已在一起七、八年,就快論及婚嫁。亮麗外貌,青春洋溢,也為曾子寧帶來一些小小困擾,必須提防患者突如其來的鹹豬手。日前幫一名住院男性患者會診時,彎腰聽診,對方居然動手拉扯她的醫師白袍,幸好一旁的護理師出手阻擋,才免於被吃豆腐。選擇婦科、內科,對女性病友更有同理心。曾子寧畢業於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學系,因為從小就對中醫感興趣,喜歡聞中藥草藥味道,大學畢業後,得知中國醫藥大學招考中醫學系學士後專班,經幾個月苦讀,幸運成為中醫系學生,也順利考取中醫師執照。中醫也分專科,曾子寧選擇婦科、內科,身為女性中醫師的她,自信對於經痛、經期異常等婦科患者更有同理心,而女性病友就醫時也會覺得自在,樂於傾訴身心不適症狀。愈來愈多年輕醫師經營自媒體,架設網站平台、經營粉專,成為網紅、知名部落客。對此,曾子寧也躍躍欲試,她認為,傳統一對一衛教方式,或有改善空間,如果能夠透過短影音,觸及更多民眾,傳播正確的健康訊息,這值得努力耕耘。未來執醫之路還很漫長,曾子寧期許自己,永遠保有初心,在醫師白袍下,擁有炙熱的心,熱心醫人,努力學習,也要盡興享受人生,她說,「千萬不要成為一個無聊的大人。」養生之道在將瑜伽融入生活,晨飲冬蟲夏草濃縮液。每個職場均存在世代差異,醫師也不例外。曾子寧表示,從運動項目就可看出其中不同,例如,資深醫師通常喜歡打高爾夫球;相較之下,年輕世代的醫師較重視外表、體格,運動項目偏向重訓、長跑、馬拉松、瑜伽。新冠疫情期間,外出受限,曾子寧養成在家運動習慣,在客廳擺放瑜伽墊,看著網路影片,邊做邊學,鍛鍊起核心肌群。沒想到,疫情結束後,她仍持續做著瑜伽,於每晚八點就定位,暖身、拉筋、有氧、簡單重訓,最後放鬆、大休息,透過冥想,探索內心世界,與自己對話。傍晚回到家後,先吃些蔬果、點心,固定做兩小時瑜珈,這已是曾子寧日常的一部分,變成一種生活儀式,她表示,幾年下來,自身小宇宙彷彿儲存了充沛能量,讓情緒穩定、寧靜,看診時,思緒更為清明透徹。在飲食上,曾子寧對於手搖飲敬謝不敏,不喝含糖飲料。每天攝取足份的五蔬果,開水超過2000cc,因在慈濟醫院工作,早午餐均為素食,久而久之,也不太吃肉。由於熟知中草藥的好處,她每早會飲用一杯冬蟲夏草濃縮液,視為食療的一部分,適用於勞心勞力的上班族。曾子寧醫師小檔案 .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住院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給患者的一句話:女子以肝為先天,情緒與壓力皆會影響肝臟運行,女性應學習多愛自己一點。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碩大胸肌成衛教題材 腸胃內科醫師周宜群帶患者一起健身養肌力
忙於門診、手術及照顧住院患者,加上長時間坐著,缺乏運動,許多醫師在步入中年後,幾乎都有個小肥肚;但對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周宜群來說,可是無法容忍自己腰圍有些肥油贅肉,十幾年來持續重訓健身,鍛鍊肌肉,要求體態,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為多年來的訓練成果留下紀念。曾是過敏小胖子,考上醫學系開始「養肌」人生。周宜群說,自己小時候是過敏的胖子,記得念國小時,身材圓滾滾,一動就滿頭大汗。上了國中,開始運動,跑步、打球,過敏症狀逐漸獲得改善。考上醫學系後,參加大學壘球隊,也踏入重訓世界,開始「養肌」人生。2017年任職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加入健身房,在專業教練指導、矯正下,重量訓練更有效率。透過健身器材與動作,訓練胸、背、腿部等三大肌肉群,雕琢股四頭肌、後腿肌、腰部核心肌群、小腿肌與臀肌。認真投入重訓健身,周宜群早上起床第一件事為量體重,身高165公分,體重63公斤,體脂率僅約10%。他表示,自己是腸胃科醫師,深知想健身、養肌肉,就得嚴格控制飲食,因此,他有意識地瞭解自己每天吃了哪些東西,以及主要組合成分為何,澱粉、蛋白質等占比,對於蛋白質攝取,更是嚴格,需斤斤計較。在院內營養師協助下,他更瞭解各種食材的特性。每天至少攝取體重1.6倍的蛋白質,例如,體重60公斤,就必須攝取100公克優質蛋白質,而最簡單的是吃舒肥方式處理過的雞胸肉。【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因為健身,他更了解好食物的重要性。慈濟醫院供應素食,這些年來,周宜群中午固定於醫院用餐,瞭解到蔬果、豆腐等素食對於身體的好處。即使外食,也會盡量選擇原形食物,以及少油、多汆燙的簡單料理,而不選油炸等加工食物。周宜群特別感謝妻子的支持,天天準備自然營養的晚餐,提供豆、蛋、奶等優質蛋白質,讓他持續健身十幾年,無後顧之憂。以自身為例,提醒年長患者多做重量訓練。因健身有成,周宜群上半身呈現倒三角,手臂健碩,有如健美選手,成為國內少見的型男帥哥醫師。穿上襯衫時,胸部位置緊繃,有時還會扣不上鈕釦,門診醫病溝通時,常有病人不自覺盯著他鼓漲的胸肌,突然問:「這應該要練很久吧?」「這問題變成良好互動的開始,可以展開機會教育。」周宜群說,大林慈濟醫院位處偏鄉,多數中老年人不知肌少症的嚴重性,更不瞭解肌力訓練的重要性。因此,他常在診間以自身為例,提醒年老患者要多做重量訓練,多養些肌肉,為日後健康老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許多上班族抱怨工作忙碌,沒時間運動,回家就躺在沙發上追劇、打電動,周宜群建議,先設法將運動變成一種習慣, 一旦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一兩天不動,就會覺得不自在。周宜群每周運動四至五天,每次至少重訓一小時,訓練不同部位的肌肉組織,健身七、八年,自覺最大好處就是體態挺拔,穿衣好看,與同年齡醫師相較,確實年輕許多。為了留下完美體態紀錄,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穿著窄小的褲褲,上台展現肌肉,迎接人生另一次挑戰。醫院附設健身房鼓勵長者練好肌力,認識運動之必要。周宜群目前擔任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四樓運動中心負責人,該運動中心成立於2022年,採一對一訓練方式,每小時鐘點費500元,費用只有外面商業健身房的三分之一。他表示,希望退休銀髮族能養成運動習慣,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從事肌力訓練,避免肌少症,減少跌倒風險,活得更健康,更有元氣。運動中心創立迄今,聘請三名專業運動教練,累積300多名學員報名上課,大都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周宜群表示,學員主要是從骨科、復健科、腸胃科等門診轉介過來,經醫師診斷評估,認為有接受肌力訓練的必要性。幾年前,周宜群考取了體識能教練執照,有空時,也會下場指導學員。常有患者在門診時問著,「等一下有空,一起練重訓?」此刻是醫師,等一下變成健身教練,讓他職涯生活多彩多姿。周宜群醫師小檔案.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經歷:大林慈濟醫院內科總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如能正確吃、持續重訓運動,一定可以活得健康長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1 失智.非藥物治療
長輩快樂過龍年 運動健康一整年
隨著新年即將到來,過年前的大掃除也是家中長輩最佳的職能活動。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帶著家中長輩一起除舊佈新,除了寫春聯可以有懷舊效果外,更可以協助居家清潔活動,以增加長輩的參與,藉拿著掃把掃地還能訓練手眼協調、也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量。最重要的是與家人一同執行,增加了人際互動,也可以使長輩覺得自己還有能力為家人付出,所以成就感也會因此增加。此外,大掃除時也可以藉此檢視家中的環境安全,包括:要注意地板水漬避免滑倒、浴室容易滑倒地方、桌牆角過硬的碰撞、光線太暗等,都是容易造成碰撞或意外等。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師謝佩君表示,過年期間在長輩們與家人共聚的時候,可以適時地站起來活動一下,或者參與一些輕鬆的室內遊戲,使身體得到運動,應該避免長時間的久坐,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長輩們可以選擇一些輕鬆愉快的運動方式,例如散步、太極拳、或者簡單的伸展運動。這些運動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的伸展和放鬆,也能預防運動傷害。在家中或者附近的公園裡進行這些活動,既不需要太大的場地,也能夠輕鬆地融入日常生活。此外,謝佩君治療師分享三個居家簡易身體活動,讓長輩在家中能安全且輕鬆的動動身體,在過年的歡樂氛圍中,透過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和良好的心態,保持健康和活力,讓過年成為一個更加有意義的時光 (以下動作,可參考長輩狀態採坐姿或站姿執行)。1.伸展運動將雙手交握,向上舉向天花板,盡量將手肘打直,向上延伸維持五秒後,再放下;以上動作建議執行10次/回,將能帶動肩膀關節活動度及上半身的循環。2.側彎運動接續上述之伸展運動,向上舉向天花板後,向側邊伸展,維持五秒後回正再換邊執行。過程中,請保持呼吸,不要憋氣喔! 此動作可活動側邊肌群,及促進核心肌群發力。3.夾背運動接著可將手肘向腰部靠緊,手心面向上(像端盤子一樣),接著手肘保持不動、手心向外展開,進行擴胸夾背的動作。此動作可練習到背部肌肉,促進維持姿勢及減少肌肉僵硬,並增加血液循環。
-
2024-01-26 醫療.泌尿腎臟
熟男注意!出現易怒、體力變差、性慾低...當心是「男性更年期」 6運動6食物助重振雄風
當男性進入中年(30歲)以後,體內的睪固酮分泌量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少。男性睪固酮就以每年約1%到2%速率開始下降,而過了40歲以後,會產生明顯的不足症狀,這現象稱為「男性荷爾蒙偏低(hypogonadism)」,俗稱為「男性更年期」。此時,男性會因為睪固酮分泌漸漸減少,可能會產生情緒不穩定、性慾低、注意力不集中、體力變差、對事物失去興趣、悶悶不樂等現象,若有以上「厭世」的症狀,當心你正在處於「男人更年期」階段。對此,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傳授6種運動,讓你促進睪固酮分泌,重返昔日男子氣概。「居家6種運動」促進睪固酮分泌身為熟男的你,不想對任何事都感到要懶洋洋、提不起勁?高醫師傳授「6招居家運動」,讓你在家透過簡單的運動,來促進睪固酮分泌,改善更年期症狀:1.深蹲:動作→站立,雙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然後彎曲膝蓋,將臀部向後坐,保持背部挺直,使腿部下降至大約與地面平行或更低的位置,最後回到起始站姿。2.分腿蹲:起身站立,雙腳打開與髖部同寬,雙手放在髖部上或胸前。 一條腿往後跨,後腳腳跟離地,此為起始姿勢。 將重心放到前腿上,雙腿都屈膝呈90度,後腳膝蓋保持微微離地,身體下降,軀幹保持直立。3.反向捲腹:仰臥在地上,雙腿舉起使與地面成90度,然後將臀部抬離地面,同時使腿部向上捲,最後回到起始位置。 4.仰臥起坐:仰臥在地上,雙腿彎曲,腳掌平放地面,然後用腹肌力量使上半身抬離地面,直到與膝蓋平行,最後回到地面。 5.棒式:臉朝下平趴在地上,然後以肘部和腳尖支撐身體,保持身體呈一直線,從頭部到腳跟。核心肌群需緊繃,以保持這個姿勢。這個動作對於強化核心肌群,特別是腹部和背部的肌肉非常有效。6.臀橋:仰臥在地上,雙腳彎曲,腳掌平放地面,然後用臀部力量抬升臀部,使身體呈直線,最後回到地面。 根據經驗跟目標,選擇適合的訓練次數。並視狀況調整,同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和呼吸,避免過度負荷、讓肌肉受傷。以上6招看似簡單的運動,可針對下肢肌群加強,包括大腿、小腿、臀部、腹肌和核心肌群。高醫師也提醒,多運動對男性健康好處相當多,搭配足夠的睡眠以及正確的體重,以及攝取足夠的營養都能促進睪固酮的正常分泌。多攝取「6類食物」助重振雄風除了透過多運動促進睪固酮分泌以提升男性荷爾蒙,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建議,也可在飲食上的健康生活得到補充:1.顏色豐富的蔬菜、水果、鈣質.多樣且顏色豐富的蔬菜,攝取較多的植化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維護心血管健康。.適量攝取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促進腸胃蠕動,減少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有助於預防大腸癌。.每日攝取至少1000毫克的鈣質,例如鮮奶、芥藍、芥菜、豆干及黑芝麻等。 2.天然蛋白質.雞蛋:含有優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雞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去皮魚肉:富含高質蛋白質,有助於維護肌肉質量和性功能3.非精緻澱粉類食物如全穀雜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於身體代謝,改善更年期易累的情況。4.植物油和魚油.選擇健康的植物油:為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建議選擇葵花油、橄欖油、苦茶油、堅果油等植物油。 .動物性油脂則可選擇魚油,因魚油含有Omega-3脂肪酸,可減少發炎,預防血栓及改善血脂 5.微元素.鋅:鋅有助於維護睪固酮分泌,可以攝取肉類、堅果、蛋白質等食物,建議每天攝取15mg的鋅 .硒:硒有助於穩定情緒,改善睪固酮生成和精成熟,可以攝取堅果、雞蛋等食物 除了從運動跟飲食下手補充男性荷爾蒙,也日常生活仍建議戒除菸酒、改變工作與生活型態,積極減肥與規律運動(如跑步、游泳、快走),做好體重上的控制,如此一來,對睪固酮濃度偏低的改善均有幫助。 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男女中年後性慾低?當心更年期報到!高敏敏建議「飲食8原則」改善.體力變差、愛生氣、健檢都紅字,當心進入更年期!1表格測驗看看
-
2024-01-26 醫療.骨科.復健
坐骨神經痛會自然好嗎?10招在家就能做的復健運動助緩解疼痛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Sciatica)是由於坐骨神經受傷或刺激而引起的神經疼痛。除了疼痛之外,背部或臀部還會出現刺痛或麻木感,這種刺痛感或麻木感也可能會蔓延到腿部。也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坐骨神經是體內最長、最粗的神經,寬度可達2公分。實際上,坐骨神經不僅僅是一根神經,它是由從脊髓分支出的五個神經根組成的一束神經。基本上你有兩條坐骨神經,身體兩側各一條。每條坐骨神經各在一側穿過臀部和臀部,分別沿著身體兩側的腿向下延伸,直到你的膝蓋附近的位置。一旦到達那裡,它們就會分裂成其他神經,連接到更遠的部位,包括你的小腿、腳掌和腳趾。患有坐骨神經痛意味著連接坐骨神經的任何地方都會出現輕微至重度疼痛,這些症狀可能會影響你的下背部、臀部或腿部,有些症狀可能會延伸到腳掌和腳趾,這取決於受影響的特定神經。坐骨神經痛會不會自然好?較輕微的坐骨神經痛通常會隨著時間和自我治療而自行消失,大多數坐骨神經痛患者會在幾週內得到改善,無需手術即可康復。坐骨神經痛通常不會持續超過六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醫師可能會建議更多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一般而言,雖然手術可以加快康復速度,但有資料顯示,經過6到12個月的修復期後,接受手術的人通常會和那些決定給身體更多時間自行癒合的人一樣好。國內有醫師建議,若坐骨神經痛症狀輕微,可進行保守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調整生活習慣,或從事腰椎牽引、熱敷、核心肌群訓練等復健治療。6項復健運動有助舒緩坐骨神經痛如果坐骨神經痛發作,保持積極的生活習慣實際上可以幫助緩解,針對受影響區域做一些溫和的運動也可以。你可以在家裡的地板上完成以下六個動作:橋式1.仰臥,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與臀部同寬。讓你的手臂伸直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下。2.收緊你的核心肌肉,將肚臍收向脊椎。3.將手臂壓在地板上提供支撐,透過腳跟向下發力,將臀部向天花板抬起並緊縮臀部肌肉。目標是讓身體形成從頭到膝蓋的直線,下背部幾乎沒有凹曲。4.保持5至30秒後,將身體慢慢放下。抱膝1.仰躺,雙腿伸直。試著不要凸起背部。2.慢慢將一隻膝蓋朝胸部靠近,並用雙手抓住膝蓋後方或上方。3.輕輕拉動膝蓋,直到感覺到下脊椎和髖部有輕微的伸展感。4.保持5到30秒後,慢慢放回原位。蚌殼式1.側躺並彎曲雙膝,用下方那隻手支撐頭部。 2.啟動核心肌群,將肚臍收向脊椎。 3.保持雙腳緊貼在一起,慢慢抬起頂部的膝蓋,像蛤蜊打開一樣張開雙腿。將上方那隻手放在腰際幫助穩定身體,防止你向後倒下。 4.保持5至30秒後,將腿部慢慢放下。鳥狗式1.雙手和膝蓋著地。2.當你壓平下背部時收縮腹部肌肉。3.將一隻手臂舉到身前,同時將另一條腿伸到身後。4.保持這個姿勢5秒鐘,然後用另一隻手臂和腿重複練習。伏臥撐(眼鏡蛇式拉伸)1.俯臥,雙手放在肩膀下方,手肘靠近身體。2.吸氣時用手掌按壓,慢慢伸展雙臂,同時抬起頭、胸部和肩膀。始終保持手肘稍微彎曲並抬起下巴。3.收緊核心(腹肌和背部)和大腿的肌肉。4.保持30秒,將身體慢慢放下。嬰兒式伸展1.從四肢著地開始,就像鳥狗式。2.當你身體向後下沉時,將膝蓋併攏,使臀部靠近腳跟。讓你的手臂伸展,或將它們放在你身體旁邊的舒適位置,並且讓你的額頭靠在地上。3.進行深度伸展,讓上半身完全放鬆,並將重心轉移到臀部和大腿,不用擔心你的臀部是否能觸到腳跟。4.動作暫停,深呼吸。想像身體的緊繃感已消失,尤其是臀部後方。5.保持5分鐘或你喜歡的時間。6招髖部伸展運動緩解坐骨神經痛外旋髖部的伸展運動也有助於緩解坐骨神經痛,你可以在家裡完成以下六個動作:坐姿臀肌伸展1.坐在地板或椅子上,雙腿放在身體前方。2.彎曲右腿,將右腳踝放在左膝蓋上方。3.向前傾斜,讓上半身伸向大腿。4.保持15-30秒。這可以伸展臀部和下背部。5.在另一側重複。坐姿脊椎伸展1.坐在地上,雙腿伸直,腳向上彎曲。2.彎曲右膝,將腳平放在對側膝蓋外側的地板上。3.將左手肘放在右膝外側,幫助您輕輕地將身體轉向右側。4.維持30秒並重複3次,然後換邊。基本坐姿伸展1.坐在椅子上,將疼痛的一條腿交叉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2.胸部向前彎曲,盡量保持脊椎挺直。只要不痛,就盡量彎腰。如果感到任何疼痛,就請停止。3.保持這個姿勢30秒,然後換另一側練習。4字形伸展1.平躺並彎曲雙膝。2.將右腳交叉在左大腿上,雙腿向上移向軀幹。3.保持該姿勢片刻,然後在另一側重複。站立腿後伸展1.將右腳放在一個高於或與臀部平齊的平台上,然後立起腳跟。2.將身體向前彎身靠近你的腳。你彎得越深,伸展就越深。不要太用力以至於感到疼痛。3.將你抬起那隻腿的臀部向下放鬆,而不是抬起。4.保持至少30秒,然後在另一側重複。站立梨狀肌伸展1.站立時,將疼痛的腿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彎曲站立的腿,並試著以45度角將髖部下降形成數字4的形狀。2.將雙手擺在腰際並彎曲腰部,同時保持背部挺直。保持該姿勢30至60秒。3.換腿並重複。【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Sciatica.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Taming the pain of sciatica: For most people, time heals and less is more.Sciatica: Exercises for Pain Relief.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ttps://www.hss.edu/article_sciatica-stretches.asp.9 Stretches for Sciatica Pain Relief
-
2024-01-02 醫療.消化系統
粘曉菁/逆轉脂肪肝,如何避免走上肝癌?醫師分享「增肌減脂」菜單改善
脂肪肝與代謝性問題是全球普遍現象,主要跟「多吃少動」有關,尤其手搖飲跟酒精都是含糖飲料,是造成孩童及成人脂肪肝的原因之一。逆轉脂肪肝可避免日後走上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風險,「消脂保肝」必須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及養成規律運動做起。脂肪肝病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日後肝癌機率最近陽明交通大學與中研院、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分析健保資料庫,追蹤脂肪肝病人10年發現,脂肪肝病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5成肝癌罹患率,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阿斯匹靈是使用非常普遍的老藥,不少人會服用阿斯匹靈來保護心臟,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風險。但仍有其藥物副作用,如腸胃道出血等,能否長期使用需要醫師專業評估與處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顯示,雖然美國民眾B、C肝帶原風險極低、僅1%左右,每年罹患肝癌風險卻逐年增加約9%,探究原因是肥胖及脂肪肝啟動身體發炎機制,進而慢慢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肝病防治除了避免感染B、C型肝炎,還要從預防及逆轉脂肪肝做起。如何預防和逆轉脂肪肝?手搖杯是孩童的含糖快樂飲,酒精是成人的含糖快樂飲,脂肪肝及三高慢性病引起的身體發炎、代謝性問題等,都會造成代謝性脂肪肝病。消脂保肝的不二法門就是「少吃多動」,尤其運動可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只要運動量足夠,身體肌肉也會增加。建議長輩如果想鍛鍊核心肌群,平時不妨練習邊快走、邊縮小腹,或養成能站就不坐、能坐就不躺原則,設定手錶或手機鬧鈴隨時提醒紀錄,養成運動習慣、日積月累,逆轉脂肪肝不是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27 醫療.骨科.復健
腰痛是坐骨神經痛引起?骨科醫師教用「疼痛感」判斷,出現「這症狀」治療效果恐不佳!
台灣為高齡社會,隨著國人年齡增長,身體逐漸退化、老化,當站起來、坐下來時,出現腰痛、腿部痠麻痛,不但坐立難安,甚至寸步難行,可能是因「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與椎間盤突出的關係是什麼?常見症狀有哪些?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表示,坐骨神經痛是位在腰椎神經前方的椎間盤,出現退化、脫水等情形,造成椎間盤高度下降,進而壓迫神經,或是在神經後方的脊椎黃韌帶退化,也可能壓迫神經,如此前後夾擊,造成神經根受到嚴重壓迫時,就會引發疼痛。坐骨神經痛好發族群為50、60歲以上民眾,隨著年齡愈大,病人更為常見,目前每周門診約收治10多名病患,其常見症狀為下背部或腰部出現疼痛、痠麻感,且疼痛感一路向下蔓延至臀部、大腿,甚至延伸到小腿,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腳踝無力」,如果延誤治療,恐不容易恢復,必須格外注意。而依每個人壓迫神經的不同,不舒服的症狀也會不同,且不論久站、久坐都可能發生。「神經壓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劉哲瑋指出,許多坐骨神經痛患者滿能忍痛的,常等到肌肉萎縮,或痛到不能走路時,才就醫治療。坐骨神經痛,為何會引起肌肉萎縮?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神經被壓迫太久,造成神經變質,已無法放電刺激肌肉,導致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無力、萎縮。第二、坐骨神經痛的罹病時間太久,患者又長期不願意活動,造成下肢肌肉萎縮。骨科醫師如何診斷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病人就醫時,醫師須先了解發病確切原因,包括髖關節退化、受損或脊椎滑脫等,都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症狀,須進一步以X光、神經學等檢查,確認症狀是否為椎間盤退化、狹窄所致,若病情嚴重,還須安排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檢查,了解神經被壓迫的嚴重程度,再選擇復健、手術等合適的治療方式。坐骨神經痛治療依照病人需求和活動程度,採合適的治療方式.症狀輕微:進行保守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調整生活習慣,或從事腰椎牽引、熱敷、核心肌群訓練等復健治療。.症狀嚴重:進行減壓手術,有別於傳統手術治療傷口約10公分,現在可採內視鏡手術,傷口僅為1公分,就可拿掉腰椎骨刺或退化黃韌帶等,讓被壓迫的神經舒展開,緩解疼痛症狀,同時也可以降低術後併發症機會,加速復原。如何緩解改善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屬於長期、退化疾病,劉哲瑋說,民眾平時應保持均衡飲食、維持運動習慣,並多訓練核心肌群。●動一動!腰背部核心肌群訓練:仰臥起坐1.身體躺在瑜伽墊上,再把雙腳弓起,腳底踩在瑜珈墊。2.利用腹部力量,讓上半身往大腿方向弓起,並與地板呈約20度,撐住10秒,增強腹肌、背肌力量。3.次數多寡依患者不同情形,從5次、10次慢慢增加,避免腰椎椎間盤進一步退化。●生活調整及保養1.不要過度搬重物,避免腰椎椎間盤退化速度太快。2.坐的時候,腰背應貼著椅背,或是腰背與椅背間有所支撐,分散力量,不要讓腰背懸空,避免脊椎、腰椎椎間盤提早退化。3.站的時候,要站直不要彎腰駝背,同時可訓練核心肌群,遠離坐骨神經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2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腰酸背痛怎麼辦 復健科醫師教你五個姿勢改善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此習慣往往容易引發文明病,包括脖子僵硬、腰酸背痛等症狀。對此,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復健科的賴宇亮主任,建議透過復健方式來緩解這些症狀。編輯推薦毛孔粗大上妝很煩惱?掌握4個步驟,輕鬆擁有完美無瑕底妝2024香氛控一定要擁有!3間必收韓國香氛品牌提案,Jennie最愛就是它!若欲預防腰酸背痛,除了倚賴復健和藥物的協助,其實也可透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達到效果。平時如在搬運重物時要謹慎、避免長時間坐在椅子上、保持活動,特別是鍛鍊核心肌群,能有效減輕腰部的負擔。若出現腰酸背痛的情況,搭配五個復健動作也是緩解不適的有效方法。賴宇亮主任強調肩頸使用的時間,建議大家效仿在學校上課的習慣,每50分鐘花2-3分鐘休息,讓肩頸肌肉得以伸展。此外,若肩頸區域有異常痠痛,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師進行檢查。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2023秋冬眼影盤推薦!精選5盤平價大地色眼影 輕鬆畫出美拉德眼妝【心理測驗】超準!測出你內心深處最恐懼的是什麼?「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2-09 醫療.巴金森病
慢病主題館【巴金森病】巴友如何運動?專家推薦8招減緩僵硬、提升神經功能
巴金森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靠運動延緩疾病惡化,並避免身體僵硬導致跌倒受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於今(8)日舉辦「慢病好日子,愛你慣講座」,邀請病況控制良好、成為太極拳教練的巴友吳大哥分享日常照護秘訣,也有物理治療師和肌力體能教練教導巴友安全居家運動及微重量訓練,並提醒運動及訓練「先求有,再求好」,首重安全及不痛。巴友也能變太極拳教練!幾招日常照護助與疾病共存2017年確診至今的巴友吳大哥,發病之初夾菜、寫字都有困難,右側身體僵硬,腳常踢到地板,但按時服藥、每天運動後,不僅能穩定地單腳站立,還成為太極拳教練,每週在大安森林公園帶其他巴友一起運動。吳大哥建議,巴友可到醫院由物理治療師、復健科醫師針對個人狀況,設定幾個適合的運動,回家後再由家人從旁輔助,而太極拳已被研究證實,能幫助延緩病情惡化,「打正規太極拳能學習轉移重心,伸展肌肉,訓練核心肌群。」此外,吳大哥也分享,巴友睡前、起床可以按照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先在床上伸展,鬆開僵硬的肌肉;冬天氣溫低易導致全身僵硬,巴友也可沖或泡熱水澡放鬆,減緩身體不適;服藥時多喝開水,促進藥效吸收,平常也維持腸胃道健康,避免影響藥物吸收。6招安全居家運動 伸展肌肉減緩肢體僵硬此外,很多研究指出,運動能改善僵硬、平衡感、走路困難等動作障礙,以及睡眠、情緒問題等非動作障礙,甚至能促進腦內生長因子(BDNF)生成,啟動神經保護,但物理治療師池悅表示,曾有巴友反應,身體僵硬動不了,沒有信心,或長期沒運動,一動就會累,因此建議先從居家運動開始。她表示,巴友運動要以安全、不痛為首要,躺姿、坐姿、站姿,各分享3招簡易居家運動:躺姿:巴友起床時,可以做這些伸展動作,避免躺了一夜身體緊縮,趕著下床造成跌倒。●翻胸轉身:正躺右手向左側慢慢伸展,注意只能轉動上半身,屁股盡量不要動,碰到左手後再轉向另一側。●天冷抱膝:正躺雙手抱膝,腰部貼床,伸展腰椎及旁邊的肌肉,甚至可左右擺動。●跨下床:正躺屈膝,慢慢將一腳往地板跨下去,伸展腿和腳。坐姿:是最安全的運動姿勢,巴友平常坐著就能嘗試。●深深慢呼吸:雙手分別放在胸口、肚子,腰、背不靠著椅背,用鼻子吸氣,感覺胸口、肚子膨脹,接著嘴巴吐氣,胸口、肚子消下去,一組約10秒鐘;同樣適用於患有高血壓的長輩。●打哈欠、伸懶腰:吐氣時肚子、胸依序往後收,身體往前傾伸出手;吸氣往後仰,腰椎、胸依序伸展,再伸出手●側彎撿東西:假裝要撿拾兩側地板的東西,手向身體側邊下方伸展,連帶拉伸身體側邊肌肉,盡量不往前傾。站姿:如果巴友身體還沒有很僵硬,可以嘗試進階站姿運動。●平衡:盡可能縮小併腳站的空間,維持平衡,甚至挑戰前後站、單腳站●高抬腳:站在原地抬高膝蓋,直到大腿與地板平行,再換腳抬高,必要時可以扶著東西增加平衡感。●大跨步:走路時,盡量跨大腳步,可搭配高抬腳。訓練可提升神經系統功能 最推薦深蹲、雙手上推「不同於運動是人想做就能做,訓練是指人想做但不一定能做到的動作。」肌力體能教練鄧浩翔表示,訓練可提升肌肉量、骨質、神經系統功能,有助於預防跌倒、提升生活品質;巴友的訓練動作要能讓自己大力呼吸,甚至有點短促,才能算是訓練,但「先求有,再求好」,不須一步到位。他分享2招巴友也能做的訓練運動:●深蹲:巴友先坐在椅子上,腳尖、膝蓋朝外,雙手扶著東西,慢慢吐氣站起來,接著慢慢吸氣坐下去,屁股一碰到椅子,就再站起來,過程中盡量維持頸椎、胸椎、腰椎一直線;若巴友難以做到,可墊高椅子高度,減少深蹲幅度。●拿寶特瓶上推:背部直立,雙手拿水瓶往上舉,手臂伸直貼近耳朵,再放下到肩膀兩側。
-
2023-12-02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3退休力/復健權威林頌凱:透過AI找到腿痠原因
為了推廣衛教時,更具說服力,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總要求自已時刻挺胸、不能駝背,但在AI姿勢測試系統的檢測下,卻是原形畢露,原來自己早有烏龜頸,頸椎前傾達15度,而這也種下腰椎骨刺、經常腿痠的病因。穿戴裝置 把運動變更有趣也更事半功倍林頌凱表示,從運動醫學來看「退休五力」,健康力實屬重要,在新科技輔助下,可讓運動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改善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如能善用智慧型穿戴裝置(運動手表、手環),除了把運動變更有趣,並可更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林頌凱使用運動手表多年, 他認為好處多多,首先記錄每天走路步數,每天睡覺前打開程式,看看一整天走了多少步,理想為日行萬步,八千步則為低標。此外,穿戴裝置可掌握心跳速率、血氧濃度等生理跡象,達到更有效率的運動,只要多次嘗試,就可知道自己從事哪些有氧運動可讓心跳速率維持在有效區間,並持續十分鐘以上。運動手表等穿戴裝置也可用來監測睡眠品質,睡覺時戴在手腕,偵測身體動作、心率變化,藉以計算出睡眠時間,以及熟睡期占比,即使準確度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但也可作為參考用。林頌凱建議,為人子女者幫長輩挑選運動手表、手環,調大螢幕字體,並讓長者學會操作,最重要的是,能與自己的手機連線,一旦老人家心跳急遽加速,或發生意外,可在第一時間收到通知。AI姿勢測試系統 更精確掌握身體異常程度除了智慧型穿戴裝置,最近國內陸續引進先進檢測儀器,林頌凱表示,透過AI姿勢測試系統,從前後左右各拍一張照片,配合兩個簡單動作,就清楚解析頸椎、腰椎、骨盆、膝蓋,以及筋膜、肌肉群等身體各部位結構,透過數字、顏色,掌握異常程度。林頌凱說,身為復健科醫師,總時刻提醒自己,必須挺胸,不管坐著、站著,應姿勢正確,在儀器檢測後,才知一直以來的挺胸均為假象,實際上腹部跑了出來,且頸部往前傾斜十五度,屬於典型烏龜頸,頸椎、腰椎也歪斜,正是造成骨刺主因。因長期姿勢錯誤,頸椎、脊椎、腰椎等不正,連帶骨盆腔也受影響,核心肌群施力失當,在代償作用下,大腿肌肉錯誤發力,以致腿痠,難以久站。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林頌凱表示,有了烏龜頸,如持續放任頸椎傾斜,時間一久,可能全身「壞了了」,相當可怕。透過AI姿勢測試系統,除了病因,也提供好幾組正確居家運動,另委請物理治療師調整及放鬆頸部、腰部及大腿等多處過度緊繃的筋膜及肌肉群,痠痛症狀獲得大幅改善。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延伸閱讀】.2023退休力/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7.7分 連三年不及格.2023退休力/誤認這些習慣能養生 台灣人高齡卻不健康.2023退休力/既用行動支付也用載具!75歲醫師作家劉秀枝: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7 養生.運動健身
5個速效燃脂動作 跟著做 讓你冬天不胖反瘦
寒冷的冬天,容易讓人有食慾增加的感覺,冬天更要動起來,追求健康體態的人們愈來愈注重燃脂運動。對於初學者而言,選擇容易上手且高效的運動,也較能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培養出對運動的愛好,今天就來介紹五個初學者,也能快速學會的高效燃脂動作。編輯推薦Netflix《魷魚遊戲:真人挑戰賽》值得追嗎?5大亮點一次看,揭露超殘酷人性黑暗面!2023Netflix必看6部療癒系動畫!揭弊暗黑演藝圈、動人純愛物語、勵志金句連發韓國小眾品牌「b.write」!韓妞都在用的ins超火文青筆電、帆布包棒式將身體支撐在手肘和腳尖上,保持身體呈現一直線。此運動主要鍛鍊核心肌群,同時還能刺激多個肌肉群的協同作用,提升基礎代謝,達到燃脂的效果。深蹲深蹲是強而有力的下半身運動,對塑造腿部和臀部肌肉非常有效。站立時保持腳與肩同寬,屁股向後坐,使大腿與地面平行,慢慢站起。此動作能促進腿部肌肉的發展,同時提升心肺功能。雙抬腿仰臥在地上,雙腿伸直,再慢慢抬起至垂直位置,緩慢降低。此動作主要針對下腹部肌肉,強化腹肌,同時還有助於改善核心平衡。捲腹仰臥在地上,雙膝彎曲,手放在頭後,將上半身從地面捲起,收縮腹肌,再慢慢下降。此動作專注於腹部的肌肉訓練,是塑造腹部線條的利器。肘膝捲腹進入伏地挺身的姿勢,快速將一腳膝蓋靠近胸部,再交替換腳。此項全身運動同時訓練核心、手臂和腿部肌肉,並加速心率,達到高效燃脂效果。以上五個動作無需專業器材,特別適合初學者,每天花上短短的時間,就能達到速效燃脂的效果。大家都學會了嗎,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夢幻腿型不再遙不可及!小紅書爆紅瘦腿操 3分鐘5個動作輕鬆擁有纖細美腿2024熱門台劇開拍!《我們與惡的距離2》5大看點,周渝民、薛仕凌雙視帝比拚演技!「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1-23 醫療.骨科.復健
中年打籃球,膝蓋與腳踝最易受傷!醫授3常見症狀復健動作及打球4建議
門診來了一位40多歲的大哥,走路的姿勢就像老公公一樣,我問他說:「大哥你那邊不舒服?」大哥:「我每個禮拜都會去打球,這禮拜應該是墊步切入的時候扭到右邊膝蓋,剛回去只是痠痠的。但今天早上起來就整個腫痛到不行了」我詳細評估發現大哥的內側副韌帶扭傷合併滑液囊積水,趕緊幫他安排超音波導引抽出積水後,注射修復藥物。治療後大哥感覺好多了:「醫生請教你,我們這種大叔打球有沒有要注意什麼?」大哥的問題我想也是許多籃球愛好者的問題。就讓我這個也很愛打籃球的復健科醫師為大家說明囉:籃球是國人十分喜愛的運動,今年我國亞運男籃三對三更是榮獲金牌,但是隨著年齡漸長,往往伴隨肌力、柔軟度的退化,以及體重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受傷的機率。中年大叔打球最易受傷部位:膝蓋與腳踝過往的研究顯示,40歲以上中年球友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膝蓋與腳踝,常見的診斷有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腳踝扭傷與阿基里斯肌腱炎等。以下為各位簡單介紹:1.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腿部在彎曲時,因為肌力不足而導致軟組織的摩擦與發炎,特色就是在膝蓋前面,髕骨周圍有明顯疼痛發炎,嚴重一點還會膝蓋積水與髕骨外翻。一般需要使用消炎藥物,安排物理治療,較嚴重的個案甚至需要抽吸注射治療。而預防方面可以減重、穿戴護膝,運動後伸展(如圖1-圖4)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如深蹲、向後弓箭步(如圖5)),並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調整腿部的動作平衡與協調,像是增加踝關節與髖關節的活動度、以及核心肌群的肌力,可以避免爾後再度發生。圖1、伸展股四頭肌圖2、伸展後腿肌圖3、伸展髂脛束圖4、伸展小腿肌肉圖5、向後弓箭步:可空手或拿啞鈴/槓鈴(置於肩上),一腳向後踏(如平衡感較差可稍向外踏),另一腳順勢下蹲,再站起,重複12次,共做3組。2.腳踝扭傷這個問題只要有打籃球,不論什麼年紀都很常見,一般來說扭傷是以外翻居多(足踝外側疼痛),可能會合併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或前下脛腓韌帶的撕裂傷,如果有撕裂傷恢復期甚至長達六到八週之久,一般剛扭到時的前48小時建議冰敷,做幫浦運動(圖6)與坐姿阿基里斯腱伸展(圖7),後續可以安排物理治療、運動貼紮、徒手治療,如果有撕裂傷可以考慮使用震波或局部注射血小板濃縮液(PRP)加速復原。圖6、足踝幫浦運動:腳背與腳趾用力向上翹到極限停住2-5秒,再用力下向下(蹠屈)到極限停住2-5秒,重複20次。圖7、坐姿阿基里斯腱伸展:坐姿下,將毛巾或彈力帶固定在足底,向身體方向拉到小腿有緊繃感停住15-30秒,重複3-5次。預防的部分可以穿著合腳的籃球鞋,目前高筒鞋與低筒鞋哪個更能預防扭傷並無定論。依照過去研究,我會建議籃球鞋要有避震但鞋墊不要太厚,偏高的球鞋重心反而容易造成扭傷。另外,球鞋外側的防側翻結構,與中間的扛扭片也稍有幫忙。如果常發生扭傷,可尋求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腳踝穩定度訓練」。3.阿基里斯腱肌腱炎就是在小腿靠近足跟處發生紅腫熱痛的情形,常見的原因包括筋膜緊繃或是拉傷,一般需要使用消炎藥物與安排物理治療,如果反覆發作會建議安排震波或是增生注射治療,另外也要加強小腿筋膜的放鬆(如圖7)與臀肌的鍛鍊,才能避免反覆發作。給中年大叔打球4建議除了上面幾個常見的問題,以下提供一些中年大叔打籃球的建議:1.熱身與收操要做足打球前做好暖身:可以小跑步(繞球場跑2~3圈)、關節活動、動態伸展一下,打完球切記要收操,伸展緊繃的肌群(伸展運動如),也可以搭配按摩球、筋膜槍、滾筒讓運動後的肌群得到舒緩。隨著年齡增長與軟組織的磨耗,建議打球前後要確實熱身與收操各十分鐘,才不會「場上一條龍,隔天一條蟲」!2.選用適當的護具與鞋具籃球征戰多年下來,不少球友身上都會累積大大小小的舊傷,可以依照個人情形選用適當的護膝、護踝等護具,最重要的是,選用可避震、止滑、防扭傷功能的籃球鞋是很重要的,鞋子也要隨著磨耗定期汰換,不然因此受傷就得不償失了!3.注意自己身體的警訊年過40,已經不復當年勇,可能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或是體重過重,平常要注意慢性病的保健,如果打球後身體不適,也要盡快就醫。另一方面,如果平常就有肌肉骨頭關節痠痛的問題,也可以先就醫評估診斷,接受衛教與治療,處理好才能放心在球場大展身手。4.依據自身狀況調整打法許多球友年輕時,可以毫不費力在禁區飛天拉桿,但隨著年齡增長,可能起跳也只剩一塊豆腐高。即使是NBA頂級球星,在邁入職業生涯後期時,也會依據自身體能下滑而去調整打法。因此隨著年紀改變打法,是非常合理的,也能夠延長球齡與避免受傷。舉例來講:搶籃板可以從靠體能的「摘芭樂」(跳高高從別人頭上搶球)變成靠紮實卡位鞏固籃板,或是使用小拋投、後撤步等減少碰撞與利用時間差的技巧,增加在球場上的影響力,除此之外,隊友的默契和戰術不但可以彌補體能的退化,更可以增加打球的樂趣呢! 綜合以上,希望大家不管幾歲,都能夠好好享受籃球的樂趣,當然,打球偶爾也會遭遇比較嚴重的受傷,像是半月板、前後十字韌帶的受傷,這時就需要盡快就醫,好好配合治療,加上積極的復健與訓練,才能繼續馳騁球場了。(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40+的灌籃高手~籃球場上永遠的男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3 活動.活動最前線
長期腰痠背痛、體重降不下來怎麼辦?醫療科技展百名醫師現場開講
長期久坐工作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多處痠痛,體重也直線上升,都是忙碌的現代上班族常面臨的健康問題。本月底即將舉行的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中,來自全台的百位醫師專家,將於四天展期中每日現場開講,帶來精彩衛教講座,深入淺出探討民眾關心的健康議題。王凱平:改善慢性疼痛需持之以恆 APP助力居家訓練如果你有持續三個月以上的肌肉疼痛問題,當心是慢性疼痛在作祟。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王凱平表示,肩頸、腰部及背部,都是現代上班族好發慢性疼痛的部位。 王凱平說明,慢性疼痛的治療方式,包括針對肌筋膜炎患部激痛點,以按摩、針灸、局部注射等方式處置,然而這些並非一勞永逸的作法,若仍維持相同生活習慣,有時慢性疼痛仍會反覆找上門。這時改善自身身體條件,例如強化肌耐力、提升核心肌群穩定性、矯正姿勢等,才是治標治本之道。 王凱平舉美國一項2021年的研究為例,患有慢性疼痛的員工,請假天數平均比無慢性疼痛的員工還要多上三倍。而根據與企業合作的調查結果,估計企業中約20至25%員工有慢性疼痛情形,顯示員工的慢性疼痛是企業應重視的課題。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與企業合作推動健康促進團體課程,目前已有逾十間公司行號參與,包括台達電、仁寶、友達等,於每次一小時、連續五周課程中,在物理治療師及運動傷害防護員指導下,進行肌群強化與動作訓練。學員回到家並能自我訓練,透過手機APP「JoiiSports」紀錄每日訓練成效,其由手機鏡頭動態捕捉技術,可回饋動作正確性。王凱平說,大多數學員自第三周起,便能感受到慢性疼痛有效舒緩。莊海華:肥胖基因檢測有助精準減重事半功倍肥胖也是許多人深受所苦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已攀升至50.3%,可說是「胖的人比不胖的還多」,且中小學學生過重及肥胖率也都有升高情形,是國人健康一大警訊。林口長庚醫院代謝暨體重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莊海華醫師分享對肥胖的趨勢變化觀察,在先前疫情三年中,整體而言人們變得更胖了,原因是居家隔離的焦慮及憂鬱,讓人容易透過進食來緩解,加上不能出門也讓許多人疏於運動。然而到了後疫情時代,肥胖問題依然未見明顯好轉,因為人們的社交活動及飯局也變多了。莊海華認為,民眾對於肥胖問題常有四大迷思,包括「肥胖只是外觀問題與健康無關」、「肥胖都是自己造成的」、「一種減重方法可適用於所有人」、「體重達標後減重就結束了」。針對肥胖與健康的關聯,一般人多會聯想到三高,但實際並不止於此。莊海華說,醫學證據顯示肥胖與超過兩百種以上疾病有關,除了常見的糖尿病及高血壓,也包括失智、中風、心臟衰竭、不孕及多種癌症等。其中格外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也深受基因影響。莊海華指出,與肥胖問題相關的基因,包括食慾調節、能量利用及儲存等,讓每個人變胖的原因不同、對肥胖的耐受性也不同,進而適合的治療方式也不同。透過基因資訊的檢測解讀,有助於精準減重治療,得以為病患量身打造更有效的體重管理策略,讓減重更加事半功倍。醫療科技展「醫師聊健康」講座內容,涵蓋骨頭關節、耳鼻咽肺、腸胃健康、癌症治療、預防保健、代謝健康、兒童健康、腦與心血管、醫療新科技等九大主題,不僅可掌握醫療新知趨勢、釐清保健迷思,也能了解到各種新科技應用,如何讓健康變得更簡單。●展會名稱: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展覽期間:11月30日至12月3日●展覽場地: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攤位數:約2500個●展覽特色: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展會,預計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參展商並有許多國內外科技大廠,將展出醫療科技應用佈局,不論產業人士或一般民眾皆適合參加點我免費索票,現場聽名醫健康大開講!
-
2023-11-19 養生.運動健身
為何握力與長壽及更健康生活息息相關?專家教如何增強抓握力
強而有力的抓握力,不僅在運動或做家事時大有幫助,如今也被證實與長壽和更健康的生活息息相關;部分原因在於雙手有力的人往往在生活上更積極,而積極的生活本身就與長壽有關。無論是打開罐子或是抓住手把防止自己摔倒等 ,在有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困難的日常生活瑣事上,抓握力就變得很重要;儘管如此,抓握力並非是大家運動的主要目的,且多數時候是根本連想都沒想過。運動醫學專家(Kinesiologist)凱蒂.鮑曼(Katy Bowman)表示:「手是身體中很重要的部位,但我們運動從未去關注它。」紐約市手外科醫生南斯(Erin Nance)也指出,我們的手整體來說日漸虛弱,很可能是我們使用智慧型手機和觸控螢幕的方式所致;她補充說,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鍛鍊手中的微小肌肉,還需要鍛鍊前臂以及上臂、肩膀和核心的肌肉。評估你目前手部力量或抓握力,南斯建議先握住像是鐵鍋一樣的重物,想像是要把鍋中的東西到出來一樣,旋轉重物;然後,再看看你是否能維持伏地挺身的姿勢,用雙手和手腕支撐體重。如果這兩件事做起來稍有困難,那你可能會需要加強握力,並可從訓練中受益良多。專家指出,訓練抓握力同時也動用其他肌肉的練習是最有效的,因為這模仿了日常生活的動作;例如,雙手拎著重物行走的農夫走路(farmer's carry),這可以鍛鍊握力以及核心肌群、手臂、肩膀和背部。EOS Fitness健身房的教育總監麥考爾(Pete McCall)則推薦雙臂懸掛(dead hang),也就是吊單槓一開始的姿勢;「這需要握力來控制身體體重,這對肩膀上背部和核心也都有好處,」麥考爾說,並建議初學者可以從懸掛10秒鐘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到1分鐘。物理治療師、線上運動計畫GMB Fitness共同創辦人伊拉諾(Jarlo Ilano)則推薦用四肢在地面行走的「熊爬」,這是在鍛鍊握力同時幫助增強其他肌肉的好方法。他建議每次「熊爬」2分鐘,共進行四輪,每輪休息兩分鐘。
-
2023-11-06 醫療.骨科.復健
認真健身,為什麼肩頸上背反而越來越痛?復健科醫師提醒3大錯誤動作別再做
35歲的上班族女性,長時間要看螢幕打電腦、低頭回Line簡訊,導致長期肩頸痠痛。在一次朋友聚會中,一位在健身的朋友就說她缺乏運動,建議她要健身,強化上背肌力才不會一直痠痛。她找了教練開始身體力行,但是每次健身完,反而肩頸更痛,通常要休息個一週才能再上第二堂課。教練跟她說這是正常的過程,因為平常都沒健身運動,幾次就會改善。接下來的幾次課程,教練慢慢增加啞鈴的重量和組間的次數;但是痠痛的狀況依舊沒有改善,直到第五堂課上完,她已經痛到影響到睡眠,甚至手發麻,教練建議她先暫停課程去看醫師找出原本疼痛的原因。以上的場景都是真實,且每週都會有這一類「認真健身、但越做越痛」的族群掛病號,為什麼會這樣?醫師不是建議我們要多做運動?要多健身多增加肌力、才不會痠痛,但為什麼健身反而沒有改善?越做越嚴重!回到剛剛上班族女性的案例,在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才發現病患大學畢業後沒有規律運動,升上主管後又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因而上背的肌筋膜都非常僵硬。臨床測試也發現胸肌緊繃和背肌無力,且輕輕按壓都會誘發病人的疼痛。頸椎的X光檢查下,也呈現第5,6節有椎間盤狹窄和骨刺,做骨刺神經理學檢查,也會讓病人瞬間手麻;我請病人說明一下她的健身運動。教練說因為她肩頸痠痛,應該訓練強化上背,所以安排了「肩推運動」和「划船運動」。這也是基礎健身很常用到的運動訓練,病人也示範了她健身時的動作,我發現有三大問題,而這也是很多人在健身時容易忽略的。健身運動常出現三大錯誤動作模式1.沒有在正確的起始動作(如圖一圖二)在做上背的健身動作,還是呈現錯誤的烏龜脖、圓肩及駝背,自我調整本體感覺不足且原本就習慣錯誤姿勢,再加上教練沒有好好看顧在健身「起始動作」的姿勢是否正確。一旦起始動作錯誤,頸椎和肩關節就會呈現過大的壓力,肌肉就會承受過度的張力,每做一次動作、就是一次的傷害。2.動作的過程、出現不正常的代償在「肩推運動」(圖一)和「划船運動」(圖二),照理說應該是上背肌群、擴背肌及三頭肌出力,其他的肌群做一個輔助的腳色。然而當上述肌群沒有出來做功(可能因為啞鈴重量過重,肌肉沒有喚醒),就會造成其他「代償的肌群」出來做功,譬如說,脖子的肌群(胸鎖乳突肌)過度的出力,常常會看到當重量超過自己負荷,健身者就用脖子出力(臉紅脖子粗),然而健身不是脖子在健身,錯誤的代償會使得原本沒有痛的肌群也痛起來、本來就有問題的疼痛卻沒有改善。3.健身超過自己能負荷的能力現代人能運動的時間短,都會希望以最短的時間達到訓練的效果。但是運動的訓練和肌力的增加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是需要時間的累積,有時候訓練超過自己能力負荷時,肌肉的疲勞沒有得到好好的休息得以恢復,可能多增加一組的訓練,就會造成肌腱的撕裂傷及疼痛的發生。肩頸上背痠痛、健身需要注意三大要點1.避免過度強調單一肌群訓練在上背及上身的健身訓練,很容易會強調單一肌群的訓練,女生會駝背痠痛,教練就會強調要加強後背肌群(斜方肌、擴背肌和菱形肌),男生想要看起來上身比較壯就會強調練胸肌,然而在這樣「單一訓練」的過程很容易造成肌肉的痠痛和受傷,人體的肌群作用是很複雜的,是以肌肉環環相扣的筋膜鏈概念,以及主動肌群與拮抗肌群作用去組合出一個動作。上班族肩頸痠痛,很常的原因是前側筋膜鏈(胸肌、前三角肌)太緊、後側筋膜鏈(束脊肌、擴背肌和菱形肌)太弱,造成筋膜鏈的失衡,在健身訓練的過程,必須先把前側鏈做靜態的伸展拉筋再慢慢加強肌力訓練,相對後側鏈的肌群是因為太弱所以訓練的組數可以比前側鏈多1-2組,這樣才是完整又周全的訓練。(如圖三)2.加強靜態伸展及動態關節活動健身前原本就長期不良姿勢肌肉很緊繃,因為運動時間有限,沒有適度的伸展放鬆,一旦重量訓練,肌肉反覆的收縮刺激,更容易造成肌肉的僵直和發炎。以肩頸痠痛的案例來說,大部分人是駝背、圓肩及胸肌太緊,在訓練計畫前必須要把前側鏈(胸肌)做靜態的伸展拉筋,搭配肩關節活動和肩胛骨內收運動,再開始由後側鏈(背肌)開始訓練。3.強化核心肌群和脊椎穩定所有的健身動作,核心肌力強化和脊椎穩定都是健身的基本功,沒有好的核心穩定,在做上半身的肌力訓練,就很容易讓姿勢垮掉,且無法有效的發力,在訓練肩頸的健身課單中,核心的穩定訓練是一定要加入的。簡單的如橋式、棒式、深蹲、硬舉及平板式都是可以增強核心肌群和脊椎穩定的訓練。上述個案我建議暫停健身課程,先積極處理頸椎神經性問題,再藉由復健運動、徒手治療改善了她長期圓肩及駝背問題,同時指導她正確工作姿勢、健身運動的觀念。四週後她開開心心回到例行的健身運動,不用再擔心《健身不成反傷身》了! 健身風氣在這幾年盛行,復健科醫師也會鼓勵病人,在有氧運動之外,也要增加肌力訓練,除了可以預防肌少症,也可以增加肌肉筋膜血液循環,減少痠痛改善生活品質。然而在健身運動前,初學者還是建議先找復健醫師評估身體是否有不適合的擺位動作?或是先處理肌肉骨骼原本受傷或痠痛的問題,之後再找專業教練指導,才能徹底的改善痠痛增強肌力。(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我都有在認真健身,為什麼肩頸上背反而越來越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5 醫療.骨科.復健
避免肌少症也要注意肌肉負荷 專科醫指在重訓時應注意3大要素
上了年紀,更不能忽視肌肉的重要性。長庚醫院復健部部長裴育晟表示,從事彈力繩、深蹲等肌肉阻力或重訓,除可改善心肺功能,還可預防或延緩失智。在肌肉重訓時注意「力量」、「呼吸」及「速度」3大要素,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並根據自己的體力與狀態進行調整,才能有效增加肌肉存款,避免晚年肌少症找上門。台灣中高齡者肌力多不足,從走路開始仍有增肌效果。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統計,2018至2020年,台灣65歲以上高齡者肌少症盛行率,男女平均為34.1%。其中男性為31.9%,女性則為36.1%,顯示肌肉存款對健康的重要性。若為80歲以上男性,出現肌少問題則遠高於女性,盛行率分別為55.9%及38.4%。人體部位中,小腿多為肌肉,脂肪含量較少,因此若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腿圍小於33公分,就要小心肌少症上身。一般認為有氧運動對增加肌肉沒有幫助,但裴育晟指出,有氧運動並非全然對增加肌肉無益。主因台灣中高齡者普遍肌力及肌耐力不足,若能先以走路方式運動,仍可達到增加肌肉的效果,對促進心肺健康的效用也是無庸置疑。他說,討論增肌,普遍是希望能額外增加重訓,讓整體運動效果變得更好。一天先走8000至1萬步,再慢慢加入重量訓練。裴育晟表示,肌肉訓練除了增加肌力、改善心肺功能,也有機會預防或減緩失智,而對中高齡者最佳的運動組合則是「心肺運動加上重訓」。高齡者若平常沒有什麼運動習慣,建議先以走路開始,待行有餘力後再進行重訓。他強調,傳統復健醫學三要項為「做什麼」、「做多久」、「每周做幾次」。以高齡者最常做的走路散步來看,也可有強度之分,「不只要走,還要注意要走多少」,現在高齡者多半配有穿戴裝置可記錄,建議一天至少8000至1萬步左右。重量訓練隨年齡下修,高強度調整為低強度。相較於飛輪、走路、有氧舞蹈等有氧運動,讓肌肉受力的「阻力訓練」,或使用啞鈴或槓鈴的重量訓練,對增肌才較有幫助。裴育晟指出,一旦執行阻力訓練,肌肉在做「厭氧」運動時承受力量,才會知道自己要變化及維持肌力。他說,對高齡者來說可在跑步、爬山、走路等有氧運動之餘,加入一些深蹲、核心肌群訓練、彈力繩或重訓的內容,組合成一個「套餐」,幫助增加肌肉量。裴育晟表示,民眾可以完成的重量訓練,隨年紀增長勢必會產生變化。如中年人至65歲,普遍仍能承受槓鈴、壺鈴或啞鈴等一般重訓,但年齡不斷增加後,肌肉老化恐難以負荷,可調整啞鈴等重量,或改為使用彈力繩,或從事皮拉提斯及訓練下背及臀部的「橋式運動」等。重訓的本質不變,但從原本的高強度變為低強度。重訓不受傷,強度不超過6分,憋氣不超過5秒。每個人的老化速度不同,裴育晟強調,了解自己的體力很重要,做訓練時不要硬撐。中高齡者在肌力重訓上應注意「力量」、「呼吸」及「速度」3大要素。1.力量自覺強度1至10分中,若達6分,則應停止或減輕重量避免受傷。2.呼吸高齡者心肺功能衰退,最擔心「為出力而憋氣」,重訓時不應憋氣超過5秒鐘,降低對心肺及血液循環動力的影響。3.速度高齡者肌力與延展度較差,若動作太快可能增加受傷或退化風險,在暖身時須花費較長時間,動作也須放慢。裴育晟說他在門診看診時,也會教導高齡者做簡單重訓,但高齡者無論體力或耐力都與年輕族群不同,重量訓練因有其危險性,若有意從事,應有治療師、教練或醫師等專業人員指導,除了安全考量,訓練起來也比較有效。他說,雖然重量訓練既專業又複雜,但只要能夠學會,就能體會到重訓的好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9 醫療.骨科.復健
巴西足球巨星內馬爾半月板破裂!半月板在哪?該如何預防?
巴西足球巨星內馬爾(Neymar)日前隨國家隊征戰世界盃資格賽,不料上半場結束前遭遇嚴重膝傷,經詳細檢查後,確認左膝前十字韌帶與半月板撕裂,至少要休息7到8個月,本季提前報銷。半月板在哪?半月板是膝關節軟骨與軟骨之間的纖維組織,在膝關節內有內側和外側兩個半月板,也就是在大腿股骨和小腿脛骨之間、髕骨之後。內側半月板呈橢圓形,較厚、較大;外側則呈圓形,較薄、較小。由於形狀很像弦月,所以被稱為「半月板」軟骨。半月板有哪些功能?半月板富有彈性,具有緩衝作用,可以吸收膝關節所受到的壓力,可以減少軟骨與軟骨的碰撞和摩擦。因此,有人形容半月板是膝關節的避震器。但半月板會隨年歲增長難免組織磨損、失去彈性。為什麼半月板會破裂?可分成創傷型和退化型,退化型半月軟骨受傷多因自然老化造成,常與退化性關節炎一起發生。創傷型則多發生在運動員或年輕人身上,1/3的患者會同時合併前十字韌帶損傷。但如果是體重過重、平時缺乏運動、股四頭肌(大腿前方肌肉)肌力較弱者,半月板受損機率會提高或提早發生。隨著年紀變大或受傷跌倒,造成半月板磨損或破裂產生碎片,患者走路或彎曲膝蓋時就會不舒服,覺得膝蓋難以伸直,甚至出現喀擦聲或卡住。這種情況吃維骨力或打玻尿酸,花錢卻沒有效果,其實只要簡單的關節鏡手術就能解決。醫師建議,老人家保養膝蓋一定要「省著用」,盡量避免爬山、長時間跑步,以免增加膝蓋負擔。平常可以多抬腿或游泳、水中行走,加強肌耐力,也可以用溫熱水按摩膝蓋等。半月板破裂會有那些症狀?.膝蓋腫脹.膝蓋僵硬.膝蓋疼痛.膝蓋異常聲響.膝蓋活動不順.蹲下困難.伸直困難該如何預防半月板破裂?.避免從事過度激烈的運動。.活動時使用護具保護膝蓋。.多做抬腿或游泳等加強肌耐力的運動。簡單來說,要避免半月軟骨受傷,運動時就要做好膝蓋保護。如果覺得自己肌耐力不夠,從事運動前,務必穿戴上膝關節護具,甚至挑選服貼性佳的護膝來戴。運動前也要充分暖身,一般需要至少12~15分鐘,且運動切勿過量及過於逞強。出現急性運動傷害,應立刻依保護受傷部位、休息、冰敷、固定患部、抬高患部減緩血液循環原則進行治療,才能讓運動有最好的功效,並降低傷害的發生。醫師建議,平時對「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可做深蹲運動,訓練股四頭肌及核心肌群,並做好體重管理,過重民眾最好避開對膝蓋壓力大的運動項目,預防膝蓋受傷。深蹲要點:1.雙手平舉,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臀部向下坐。2.重心在腳後跟,膝蓋不超過腳尖,背部挺直。3.蹲10到20下為一個單位,中間間隔休息30到60秒,建議每次訓練3個單位即可。要如何治療半月板破裂?當膝部疼痛已影響日常生活的活動,經藥物或復健治療無效,並經檢查證實為半月軟骨破裂時,須接受關節鏡治療。關節鏡治療可分為半月軟骨部分切除、全切除、半月軟骨修補及半月軟骨移植手術。若破裂位於內側2/3時,多選擇部份切除手術,應盡量避免全切除,以免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若破裂位於半月軟骨外 1/3時,則可考慮修補治療,在年輕人及急性受傷時,修補癒合的機會較高,但在半月軟骨本身品質不佳、合併前十字韌帶損傷、膝內翻或患者不合作時,會產生較差的修補結果。【資料來源】.元氣疾病百科:半月軟骨破裂(半月板破裂).運動損傷半月板 年輕人最常見.年輕人膝關節卡卡!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治療新選擇.運動後膝蓋打不直 醫:可能半月板受傷了.爬山減肥 膝蓋「啪」一聲半月板裂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0 養生.運動健身
想消耗連假累積的熱量,選哪種運動最有效率?科學實證給了這些建議
國慶連假是否吃進過多高熱量食物,假期尾聲就透過健身活動消耗大量熱量,還能鍛鍊體魄!各種健身活動的運動困難度與上手容易度相差甚大,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項目?元氣網整理國外媒體WebMD的專文,對常見的健身活動進行科學實證化的解析。1.誇大不實的健身運動神話:局部腹部減肥國慶假期想減掉腹部脂肪,廣告建議在軟墊上進行仰臥起坐,減少腹部脂肪嗎?據專家研究,進行運動時,無法將特定區域中的脂肪快速減少,那是一則運動神話。專家建議透過整體的健身活動,不要專注在特定區域,才能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2.破解六塊腹肌的迷思,其實消耗熱量不多的健身活動:仰臥起坐仰臥起坐消耗卡路里不多,如果背部已不舒服,仍以仰臥起坐來進行健身,會對脊柱施加過多壓力,導致脊椎受傷。國慶假期如果想消除腹部脂肪、鍛鍊六塊腹肌的人,仰臥起坐不會是一個好的健身活動選擇!3.挑戰運動極限的健身運動:混合健身(CrossFit)混合健身(CrossFit)是一個整體性的訓練項目,包含速度、心肺耐力、最大肌力、爆發力、柔軟度、協調性等各種動作要素,此健身活動注重開發個人運動能力極限可能,屬於高強度的激烈訓練,對不熟悉操作的新手非常容易受傷,混合健身(CrossFit)較適合特殊且有專業需求的運動人士鍛鍊使用。4.訓練肌力與爆發力的健身活動: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增強式訓練主要透過跳躍來進行鍛煉,藉由跳躍運動來鍛煉自己的肌力和爆發力。增強式訓練的動作自我鍛鍊時容易做錯,尤其當沒有教練進行指導時,容易因為不正確的著陸方式而導致身體受傷,容易對身體的關節造成嚴重的傷害。進行前最好與合格教練討論,不太適合健身初學者貿然執行。5.透過合理的阻力來燃燒脂肪、強健體魄:阻力訓練阻力訓練是讓肌肉感受到阻力的身體活動,通過肌肉對抗外在阻力的方式,來達到鍛鍊肌肉的效果。具有幫助鍛煉肌肉、燃燒卡路里和強健骨骼的功效,都有很大的助益。同時阻力訓練對於中、老年的族群,也可刺激大腦,活化腦力的效果。6.重量訓練中的舉重挑戰,存有運動傷害的可能重量訓練是給予身體重量的訓練,重訓如果進行外加的自由重量來進行舉重鍛鍊時,操作時需有好的技巧與方式,稍有不慎會發生運動傷害:•加載過重的重量•不正確的舉重姿勢•熱身不足•沒有教練從旁指點7.國慶假期後想消耗大量的熱量,可認真考慮跑步一個小時的跑步,燃燒的卡路里是同時間騎自行車或健走的的兩倍。想快速消耗熱量,不妨跑步盡情揮灑汗水。但如果自身膝蓋已經發生問題,則不適合進行跑步。8.簡易就能輕鬆上手的老派健身活動:健行健行缺點是消耗熱量需要進行較長的時間,但健行對強健身體與大腦,都有顯著好處。並且幾乎沒有場地限制,國慶連假時來場旅行,不僅對關節傷害不大,還能舒緩情緒,保持心臟健康。9.滿足所有期待的健身運動:游泳游泳可滿足所有運動的期待:並且不會對關節造成過度損傷,還可能促進心肺健康,轉換情緒,並燃燒大量卡路里。尤其是身上已經積累大大小小傷病的族群,透過水減輕身體重量的負擔,能夠更安全和無痛地進行運動。10.快速消耗熱量的跳躍運動:跳繩跳繩活動並沒有太多的場地限制,只要準備一根合適繩長的繩子。跳繩優點可以在短時間消耗巨量的熱量,良好的間歇性運動,缺點是很難長時間進行,同時不適合膝蓋有問題的人進行。增加小腿肌力、腿部協調能力,幫助頭腦敏銳的優點。11.體驗太空漫步般的新型健身器材:橢圓機橢圓機又稱為太空漫步機,最早開發用來強化心肺功能訓練的器材,運動時不不存在著力點,減緩膝關節的震動,移動手柄時也能進手臂鍛煉。反向還能鍛鍊腿部肌肉,但橢圓機消耗熱量相比跑步的效果較差。12.輕揚的樂音中盡情扭動肢體消耗卡路里:跳舞跳舞中可伴隨著節奏就能持續性的運動,可以鍛鍊腿和手臂,並且同時得到心理的愉悅,也能夠消耗大量的卡路里。國慶佳節進行跳舞健身,輕揚的樂音下,更容易讓人樂此不疲。13.強健各處肌肉,消耗熱量有限的健身活動:瑜伽瑜伽的輕柔伸展,對於緩解壓力、改善呼吸、強健身體各處肌肉和雕塑體態具有很大的好處。消耗熱量上,瑜珈是熱量較低的運動,或者需要選擇運動量較高的瑜珈活動。14.低強度也能消耗熱量的健身活動:皮拉提斯(Pilates)皮拉提斯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類型,專注於核心肌群——臀部、背部和腹肌的鍛鍊。這些動作透過自己的身體作為合適的阻力,不容易引起運動傷害。皮拉提斯可以有效增強肌力,並且合理的增加關節靈活度,消耗熱量上會比瑜珈更多。 15.隱藏版中強度的運動,國外有「不流汗的減肥活動」美稱:太極拳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太極拳可以極大地促進情緒和身體健康,透過冥想付諸於運動中,它的一系列緩慢運動有助於肌肉的平衡和抒發壓力,對於任何年齡段的族群都有好處,重點在動作有確實到位。國慶佳節想要好好的健身運動,不妨從國外的研究中挑出適合自己的健身活動,來讓自己身輕如燕。參考資料‧《WebMD》
-
2023-09-19 養生.運動健身
罹患肌少症怎麼動?不用去健身房!遵循「運動333」原則,輕鬆2招練核心
運動一定要到健身房嗎?對上了年紀的長輩來說,如果是從事太過激烈的運動得擔心受傷,但是不運動又怕肌肉流失太快,罹患肌少症,該怎麼辦?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出手,傳授2招在家就能輕鬆進行核心肌群訓練的方法。什麼是運動333原則?運動一定要規律,簡文仁指出,每天應該找一小段空擋時間來運動,建議可掌握「運動333」原則,每周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心跳達到每分鐘130次,比一周只運動一天好,還能降低運動傷害。簡文仁強調,平常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等,應依照每個人的體能狀況調整,不要為了趕在時間內要做到目標,快速匆促的運動反而容易造成傷害。凡事以慢為優先,但要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維持每天都要運動的習慣。長輩去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也是好事,不過要有教練陪著練習,才能避免錯誤運動引發肌肉傷害。第一招「拜天拜地」1.身體坐挺後,雙手打直朝後方仰天。2.再慢慢放下到地板,最後再往上提起。3.重複第一個動作,依照體能來回幾組。小提醒:盡量背部靠牆,避免重心不穩而發生跌倒的危險。作用:運動到腹肌、軀幹的肌力。第二招「撈蝦子」1.下半身微蹲馬步,上半身挺直。2.雙手打直往下做舀水、潑水的動作,來回幾組。小提醒:蹲下的程度可依照個人體能而定,沒有越低越好的迷思。作用:訓練腿部、背部肌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2 養生.抗老養生
名人養生/57歲藍心湄逆齡秘訣大公開!藍式深蹲法加慢食,跟著做一起凍齡養生
歲月是女人最大的敵人!但在演藝圈內有許多「凍齡女星」,上了年紀卻依舊保養得宜,藍心湄就是其中一位美魔女。57歲的藍心湄出道至今逾30年,在她臉上完全看不出歲月的痕跡,演藝事業橫跨影視歌,也因主持美妝時尚節目「女人我最大」,被外界封為「時尚教主」、「藍教主」。對於保養相當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除了有「百變女王」的封號,更被譽為「台灣瑪丹娜」。歲月沒有帶走藍心湄的美貌,除了有著令人稱羨的逆天長腿,一直維持著曼妙身材的她,究竟是如何保養凍齡的呢?《元氣網》整理藍心湄平日的保養與養生方法,跟著心湄姊一起凍齡養生。凍齡養生這樣「吃」1.飲食從「慢食」開始根據TVBS報導,藍心湄表示自己從小吃東西就很慢,一定要待食物變涼才會吃;長大後才知道「慢食」能減少熱量的攝取,是對身體較健康的飲食方式。2.不吃加工食品,只吃原型食物養生從飲食開始,吃得簡單、吃得營養、吃得足夠。除了「慢食」,藍心湄的飲食習慣為少量多餐、餓了就吃,但很少吃零食,喜歡以米飯、麵食為主。不吃加工食品,像是肉類只吃原型食物,不吃漢堡肉、香腸等加工食品;而青菜若能生吃就直接當沙拉,不能生吃就川燙。3.不喝冰!早上喝溫水養胃藍心湄說自己以前是游泳校隊,老師給的觀念就是不要喝冰。她叮囑女生們不要常吃冰、喝冰飲,不僅容易造成腸胃蠕動緩慢,導致便祕、代謝變差。她自己就算天氣很熱,還是不喝冰的,如果真的想喝,可樂、啤酒也會放到不冰了再喝。而早上起床會先喝一杯3~5百CC的溫開水,3分鐘內慢慢地喝,不要急著一口氣喝完,喝完去刷牙就會很有便意。4.愛吃酸辣,幫助燃脂代謝雖然吃得很簡單,不吃加工食品,卻愛極辣又極酸的重口味!藍心湄表示:「我不吃鹹、也不愛甜食,就只愛酸辣!」但她吃的酸辣都是用天然的香料去調味,而非加工調味料,她說,天然植物、水果,就是最純粹的調味瓶罐!辣,是用新鮮辣椒,酸味可以用檸檬、金桔、奇異果,弄成汁和辣椒攪拌。適量吃酸、吃辣,對於身體來說,有促進循環、幫助燃脂、加速代謝等好處。逆天長腿靠「藍式深蹲法」 一次深蹲花18秒57歲的藍心湄維持魔鬼曲線的秘訣,是自創的「藍式深蹲法」,訓練腿部肌力是抗老關鍵,每天花6分鐘慢慢深蹲,除了提高基礎代謝率,還可以鍛鍊核心肌群達到每腿效果。藍心湄除了進食要慢,運動也要慢,她分享:「每天,我會做深蹲,特別、特別的慢,有多慢呢?每一天我會做20下,每一下是18秒,做任何動作越慢越溫和也越困難,越慢越能鍛鍊到核心肌群之外,更能提高基礎代謝率。真心希望,大家可以跟我一起,慢慢的做深蹲運動喔!」對此,她也特別拍了影片在Instagram上示範下蹲動作,教大家正確的「藍式深蹲法」步驟一:蹲下去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視線要看前方、背要打直,力量集中在大腿、腹部和臀部,每一下是18秒。步驟二:蹲下去要慢、起來當然也得慢!通常,我都是用掌心摀著臉同時搭配深蹲,透過溫度讓保養品吸收,順便鍛鍊核心肌群。藍心湄提醒,一開始一天做2到3下也可以,慢慢鍛鍊到腿部和臀,也能促進循環與代謝!等到習慣後,慢慢增加到一天10下、20下。52歲進入更年期 樂觀面對成為另一種女人藍心湄2017年脖子上長了東西,進醫院檢查發現有淋巴腫瘤,其中一顆約2公分大小,醫生建議做穿刺取出組織液化驗,所幸最後證實是良性,但從那之後經期就開始斷斷續續,後來「大姨媽」就不再報到了。2018年發現自己正式進入更年期,開始出現盜汗、失眠和發胖等症狀,但她樂觀認為自己成為另一種女人。她說:「女人的身體真的很奧妙,每一個階段,除了生小孩沒經歷過,我都感受,對我來說,現在是女人最高階段,不是失去,而是走到另一個境界。」藍心湄送給40+女性的8大金句除了飲食跟運動,出道至30多年藍心湄也會在節目上透露自己的人生哲學,跟大家分享她的人生金句,這些金句不僅說給40+的女性聽,更是向所有女人致敬:人生金句1.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人生金句2.千萬不要因為寂寞而勉強在一起,因為最後會發現,即使在一起還是寂寞無比。人生金句3.越愛美的女人,生活層次越高級。人生金句4.女人40歲開始一定要懂得講究生活,一樣的路會有不一樣的風景。人生金句5.開始愛自己!何時愛自己就是享受終身浪漫的開始。人生金句6.不要再虧待自己了,應該要常常犒賞自己。人生金句7.開始懂得拒絕、開始懂得選擇,你要有自己的生活品質。人生金句8.一輩子那麼短,何必浪費在無聊的人事物?不要在意別人說了什麼,要知道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才是自己的。
-
2023-08-29 醫聲.罕見疾病
健保付SMA背針治療 病友感受兩大不同/天價罕藥來了4
全台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病友約420人,對病友來說,均希望及早接受藥物治療,改善病情。SMA病友、30歲黃彥禎在今年五月獲得健保給付藥物「脊瑞拉」治療,注射約一至二周,再搭配復健治療後,感覺病情獲得改善。黃彥禎說,藥物治療後,明顯感受核心肌群、肌耐力增加,上下車移位時,腳也有力量可以稍微支撐,減輕家人抱上、抱下的負擔。黃彥禎1、2歲開始,走路不穩、常常跌倒,父母帶他前往多家醫院檢查,卻未找出病因,期間透過針灸、按摩等各種方式,希望改善情況。直到小學,經台大醫院確診為患有SMA,隨著病情進展,約16、17歲開始須以輪椅代步,所幸今年五月接受健保給付藥物「脊瑞拉」治療,前兩個月已注射四針,感覺在肌耐力方面有所提升,接下來需每四個月注射一針。SMA是一種漸進性的疾病,為照顧SMA的孩子,對家庭是一項不小的負擔,父母可能有一人要辭掉工作,24小時全心照顧,真的很辛苦。黃彥禎說,如果藥物沒有健保給付,一般家庭是沒有機會自費施打,十分感謝健保給付藥物,讓自己可以受惠。黃彥禎指出,在藥物治療前,核心肌群沒有力量無法挺直身體,或是在移位時,家人抱起,雙腳無力踩地,在開始治療後,感覺核心肌群及肌耐力增加,身體挺直不像以往的費力,在家人協助移位時,腳也有力量可稍微支撐踩地,減輕家人負擔,家人也感受到自己注射藥物後的改變。「SMA是與時間賽跑的疾病,病友的病情隨著時間在退化,及早開始治療能避免病情退化且減輕家人現在的負擔、避免家人及社會未來更承重的負擔。」黃彥禎說,目前仍有許多病友無法用藥,期盼健保署可以持續擴大藥物給付,讓病友們都能接受治療。
-
2023-08-22 醫療.骨科.復健
運動不會加速關節磨損,反而強化膝蓋健康!4運動助關節穩定
運動對於保持健康生活很重要,但有些人會擔心運動會不會加速關節磨損,到底運動對於關節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醫師指出,運動並非關節磨損的元兇,適度的運動其實有助提升關節的健康和功能。運動對關節有哪些影響?根據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專「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指出,適度運動有助強化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從而提升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除此之外,運動還可促進軟骨的營養供應,有助減緩磨損的速度。事實上,缺乏運動還比較可能導致關節僵硬,增加關節疼痛和不適。嚴可倫也提醒,某些高衝擊性運動例如長跑和踢足球,的確可能對關節產生較大的負擔,特別是如果姿勢不正確或過度訓練。不過,這並不意味應該避免這些運動,反而是應該注意正確的技巧,避免過度負荷。運動中如何保護關節?要確保在運動中保護好關節,嚴可倫提供以下六點建議:.選擇適當的運動:選擇對你的身體適合的運動類型。.適度運動:保持運動的適當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操練。.暖身和伸展:在運動前的暖身運動和運動後的伸展可以幫助減少關節受傷的風險。.注意技巧:學習正確的運動技巧,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對關節造成不必要的壓力。.交替運動:輪流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有助於減少特定關節的過度使用。.保持體重: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減輕關節的負擔,特別是對於膝關節來說。哪些運動有助強化關節?嚴可倫指出,低衝擊性的運動對於關節保健是很好的選擇,以下為推薦的四種強化關節運動方式:.水中運動:在水中進行運動因為有浮力,可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同時提供可觀的阻力來消耗熱量,並且助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水中運動例如游泳、水中有氧運動和水中伸展運動,可以在減少對關節的負擔的情況下。.瑜伽:瑜伽強調身體的靈活性、平衡和強度,可以幫助增強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瑜伽動作,尤其是與關節相關的伸展和屈曲動作,有助於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同時提供輕度的肌肉鍛煉。.低衝擊有氧運動:低衝擊的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提升心血管健康,同時減少對關節的負擔。這些運動可以增強周圍肌肉,支持關節,同時減少關節的磨損。其中,最簡單的就是快走、散步。.健身鍛煉:使用較輕的重量進行肌力訓練,可以增強肌肉群,支持周圍的關節,也就是透過肌肉強度提升,更能保護關節受力,同時提升身體的整體穩定協調性。除了上述運動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以下幾個簡單的動作,長期下來便也能達到關節強化的效果:1.踢屁股:這是一個很棒的熱身動作,在從事任何一項運動前,可讓膝蓋活動、放鬆,避免發生運動傷害。2.坐下、站起來:這個練習可以在任何有椅子(要穩固)的地方進行,在上班、下班看電視的空檔隨時可做。坐下時可以鍛鍊到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股二頭肌(大腿後側肌)和臀大肌,核心肌群也會發揮作用來穩定身體。3.驢子踢腿:和臀橋式一樣,這個動作有助增強臀部力量,且是衝擊力很低的運動。4.腿後肌伸展:這個練習可以鍛鍊到核心和大腿後肌,有助保持身體姿勢、穩定脊椎。5.臀橋式:這個姿勢可以訓練到臀部肌肉,對膝蓋健康很重要。強壯的臀大肌可分擔膝蓋承受的壓力,並維持膝蓋穩定、防止向內塌陷或向外扭動。6.靠牆坐:靠牆坐是鍛鍊股四頭肌的絕佳運動,股四頭肌在吸收跑步、跳躍、日常步行時產生的衝擊,扮演重要角色。有強健的股四頭肌,才能分擔膝關節的受力。》看更多動作細節
-
2023-08-10 養生.運動健身
林襄爆熱戀馬傑森!魅惑腹肌怎麼練?專家曝「女性練腹肌」需做好2步驟
樂天桃猿啦啦隊「Rakuten Girls」成員林襄擁有高人氣,今傳出與樂天桃猿球員馬傑森熱戀中,引發各界討論。林襄不只外表甜美,身材更是外界關注焦點,她日前在社群上發出腹肌照更是讓不少網友羨慕。健身網紅張賢表示,女生在訓練時時常有誤解是要減脂,導致讓肌肉量也下降反而離腹肌更遙遠。女性2步驟訓練腹肌張賢指出,女性要訓練腹肌需依序做好2件事.第一步:要提高肌肉量必須透過重訓等訓練方式,若是單靠各種有氧活動、跑步等高強度訓練並沒有辦法養成腹肌。.第二步:減脂他提醒,在肌肉量尚未養成就開始減脂,只會越來越乾扁,距離腹肌只會越來越遠。除了多吃蛋白質 飲食均衡也很重要身體肌肉線條,不是只靠運動,飲食同樣重要。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說,為了增加蛋白質攝取,運動飲食搭配上不少人會只靠吃白雞肉或是只吃乳清蛋白等非新鮮食物,這樣的飲食方式容易導致身體含鐵量不夠,特別是原本就有貧血狀況的人更危險。蔡一賢建議,如果要讓身體增長肌肉量,理想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是以體重換算,每公斤體重應該換攝取1.2克的蛋白質,例如50公斤的人一天應該要攝取60公克的蛋白質才較容易增加肌肉量。同時,蛋白質來源應待均衡,紅肉、白肉、豆腐跟蛋都可以作為蛋白質來源。惟她也提醒,若是攝取過多蛋白質恐怕會讓腎髒造成負擔。此外,蔡一賢說,運動後不只要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也應該同步補充,比例約為一份約70大卡雜糧類搭配75大卡肉類,對於身體運動後的緩解及營養補充更有幫助。延伸閱讀:.練不出腹肌該增肌or減脂? 專家曝1原因害肚子肉擠出:2招效果看得見.靠做仰臥起坐練核心容易傷腰 醫推薦1動作安全又能練出腹肌.核心強壯度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 專家教初學者都能做的核心肌群訓練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9 醫療.心臟血管
起床姿勢改變眼前突然一片黑?姿勢性低血壓常見4原因,「一妙方」可緩解
早上起床時,眼前突然感到一片漆黑或昏倒,當心可能發生姿勢性低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王宗道表示,當姿勢改變,從坐姿轉為站姿、從床上平躺起身後,如果血壓明顯降低,眼前出現一片漆黑,即為典型姿勢性低血壓症狀。姿勢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 姿勢改變血壓就降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為直立性低血壓,據統計,台灣姿勢性低血壓患者破百萬人,45至65歲患者占該年齡層總人數約5%;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各約2至3成同時合併姿勢性低血壓。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血壓調控主要由交感神經負責,當坐姿改變為站姿後,若收縮壓降低超過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降低超過10毫米汞柱,就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低血壓與姿勢性低血壓.低血壓定義:根據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衛教資料,血壓下降的程度低於正常值,可因性別、年齡、體型而異,成年人若多次測量血壓,其收縮壓在90至100mm/Hg以下,舒張壓在50至60mm/Hg以下,即可定義為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定義:收縮壓降低超過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降低超過10毫米汞柱,就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的4大常見原因原因1:坐姿改為站姿一般人坐著時血液多在下肢,上半身血液較少,蘇彥伯表示,當改變姿勢站立時,身體會有代償作用,血壓不會降低,但罹患神經退化疾病等患者,改變姿勢時血壓就會明顯降低。使用荷爾蒙藥物或心絞痛患者服用放鬆血管藥物等,也可能讓原先血壓調節能力不佳及血壓偏低情況,於改變姿勢後更為嚴重。原因2:鹽分攝取過低姿勢性低血壓也與鹽分攝取過低有關,王宗道指出,當鹽分攝取過低時,血管內的水分會流失,造成血壓不穩定,可能使姿勢性低血壓情形惡化,因此飲食不應太過清淡,但高血壓患者仍需注意鹽分攝取不宜過量。原因3:水分攝取不足夏天高溫或激烈運動後,一定要多補充水分。蘇彥伯說,如果水分攝取不足,會增加姿勢性低血壓的好發機會。住院患者最常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狀況,建議長期臥床的住院患者,下床時最好有人攙扶、姿勢轉變速度慢一點。原因4:長期缺乏運動長時間缺乏運動的人,也可能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蘇彥伯提醒,平時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利用重量訓練強壯核心肌群力量;久坐的上班族、駕駛員,建議可穿彈性襪,增加下肢血液回流,或睡覺時把頭墊高10至20度,不要完全平躺,以避免起床姿勢為大角度變化,有助血壓穩定。姿勢性低血壓發生後 「一妙方」可緩解症狀蘇彥伯指出,姿勢性低血壓因人而異,症狀可能不會馬上發生,有時會延遲10至20分鐘以上,輕微症狀為頭重腳輕、頭痛、眼前突然一片黑、肩膀僵硬疼痛等;症狀嚴重會出現突發性昏倒,若患者心血管品質不佳,姿勢性低血壓也可能誘發心絞痛。一旦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症狀,可於5至10分鐘內快速喝水500cc,有助緩解症狀。姿勢性低血壓如何確診?如何針對病因來治療? 「了解自己有無姿勢性低血壓,並不困難。」王宗道表示,民眾可以先坐在椅子上量血壓,量完後站起身來,測量一次站姿的血壓,並間隔一、兩分鐘後再量一次,如果發現站姿的收縮壓低於坐姿達20毫米汞柱以上時,即為姿勢性低血壓患者。蘇彥伯指出,臨床上會讓患者在診間更換不同的姿勢,加以測量血壓,但當患者症狀不明顯,又研判應是姿勢性低血壓時,就會利用傾斜床檢查進行診斷,同時測量血壓、心跳、血氧變化等,再進行確診。姿勢性低血壓治療,須對症下藥。蘇彥伯說,巴金森氏症或糖尿病引起周邊神經病變,必須先治療原有疾病,若是藥物引起就調整藥物。他曾收治一名姿勢性低血壓婦人,進一步詢問發現,她患有高血壓卻因服用降血壓藥物劑量過高所致,隨後調整降血壓藥物劑量,婦人的姿勢性低血壓也獲得緩解。姿勢性低血壓是否會引起心臟疾病?蘇彥伯說,此情形較為少見,但仍有少數人發生姿勢性低血壓時,可能會影響心跳,出現心跳變慢、停止,會有短暫、突然昏倒的情形,必須透過詳細檢查才能發現。哪些人是姿勢性低血壓的高危險群?●年逾60歲,患神經退化疾病、特別是巴金森氏症患者●服用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的高血壓、攝護腺肥大患者●糖尿病引起周邊神經病變患者●飲食太過清淡者●喉癌患者放療時,勁動脈可能因此受損●長時間缺乏運動的人●長期臥床住院患者資料來源/王宗道、蘇彥伯,製表/沈能元
-
2023-08-08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最愛問/老爹頻跌倒、骨折 多專科客製巴金森照護
巴金森病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動作障礙疾病,據110年健保署資料,在527萬老年人口中,有7萬740名被診斷為巴金森病,約每一萬名老人中,就有134人罹病。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分享,一名老父親罹患巴金森病,長期接受治療用藥,但因病程已進入中晚期,跌倒、骨折竟成為他的日常,簡直操碎一家人的心。將其轉介進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的「巴金森及動作障礙疾患全人整合治療中心」後,透過個管師媒合藥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營養師及院內社工等共同照顧,在未調整服用的藥物的狀況下,老父親病情便獲好轉。治療武器多 巴金森病只吃藥還不夠「巴金森病症狀複雜,有些症狀單靠藥物治療沒有辦法確實解決到病人的問題。」陳凱翔表示,症狀包含動作障礙如手抖、動作遲緩、小碎步等,及非動作障礙如憂鬱、淡漠、睡眠困擾、便秘、夜間頻尿等,並依嚴重程度,病程分為身體單側或雙側出現症狀的第一期與第二期、失去平衡導致步態不穩的第三期、因活動困難需靠外力協助的第四期,和終日臥床的第五期。陳凱翔表示,求診的病人多為第二期以上,且出現動作障礙是就醫的主因,病人較不會特別意識到非動作障礙,須醫師另外詢問才知曉。若無即時給予協助,病人將因疾病症狀及生活需要輔助而陷入負面情緒,降低後續治療意願,加快退化速度。「巴金森病是神經退化疾病裡,治療武器最多、臨床研究最多的疾病。」他強調,雖然巴金森病不可治癒,但配合用藥治療已有研究證實接受物理治療、語言及吞嚥治療等復健,有望延緩病程至10-15年以上,降低失能的可能。問題百百種 個人化治療對症下藥陳凱翔指出,當門診醫師判斷病人需要復健,或有非動作障礙方面的困擾,會安排加入整合中心,由個管師額外約診聯繫,讓各專業人員一個接一個到診間對病人進行訪視,提供相對應的治療與輔助,如病人瘦弱、吃很少可能是因為會嗆咳、難以吞嚥,所以應請語言治療師訓練吞嚥,而非單純調整營養;或憂鬱症量表高的病人則交由心理師協助;經濟狀況不佳的病人就由社工介入。值得注意的是新竹台大的整合治療全人照護範圍亦會納入照顧家屬的心理照護,陳凱翔說,「讓家屬知道隨時有團隊支持,幫助紓解壓力,他們才有照顧動力,與醫師、個管師討論病人病況。」陳凱翔分享的老父親個案,因病程發展至中後期,已有凍僵步態、與身體呈歪斜,重心易偏移的比薩症候群等症狀,常常跌倒、骨折,而考慮到年事已高,再加藥恐有副作用,原先的治療策略只能且戰且走,不僅拉長復健時間,還須家人不定時請假陪同看診。整合治療模式介入後,除持續用藥外,復健師協助老父親重建步態,訓練核心肌群,教導走路技巧,營養師則建議增加水果量及飲食內容調整,解決便祕問題,最終可在不調整藥物的情況下,症狀有所改善,家人才放下心中大石頭。醫病共同緩退化 就近治療是關鍵陳凱翔表示,藉由醫療資源整合,能讓巴金森病病人得到更全面的照護,省去在醫院裡奔波的辛勞,病人更能遵從醫囑,規律回診。他也說,為安排最適合的治療方針,醫師須先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通常會花費數十分鐘詳細詢問病況,與病人及家屬充分討論並共同訂立治療目標,如青壯年病人會希望維持工作能力,而年長病人則著重於不要跌倒,避免腦出血、骨折。陳凱翔強調,治療過程中,病人與家屬須與醫師保持密切聯繫,尤其在調整藥物後的一、兩個月內,或症狀惡化、出現副作用、「斷電」時間變長時,就應要詳細記錄每日症狀並按時回診,仔細與醫師討論病情變化狀況。故不宜捨近求遠,選擇舟車勞頓到都會區大型醫院就醫,而時間久了就請親友回診取藥,或未與醫師討論自行調整藥量,一旦看診中斷或未定期追蹤都可能加速退化速度,不利病情控制。📌看更多>>>你一定要看的巴金森病完整攻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3-08-07 醫療.骨科.復健
一張照片曝好痛!蔣萬安因「甜蜜負擔」閃到腰 骨科醫教你4招減少閃到腰機率
編按:台北市長蔣萬安今(8/7)日出席北市府員工親子日活動,對於昨天副市長李四川透露市長這幾天閃到腰,媒體關心市長身體狀況,蔣萬安笑稱「很好、很好,已經好很多了,謝謝李副市長還特別拿藥給我」。蔣萬安還自曝,之所以會閃腰,主要是因為二寶、三寶突然變比較重,所以有時候抱他們,一個不小心就會閃到腰。據了解,蔣萬安在卡努颱風來襲時,腰已經相當不舒服,蔣萬安是忍痛主持防颱會議,媒體也捕捉到蔣萬安當時要坐下時,還要扶一下椅背才坐得下去。閃到腰的痛苦很難為旁人所知,而且它的發生總是讓人措手不及,不過閃到腰可能不只是一項惱人的小毛病,還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跡象。根據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專「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指出,閃到腰本身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之一。嚴可倫指出,腰椎間盤是一塊位於脊椎骨之間的避震組織,當其受到反覆過度壓迫、突出壓迫到周圍神經時,就會引發腰痛與下肢疼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忽視不理,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例如走路變得困難,彎腰、坐下和起身都成一大挑戰。嚴可倫提醒,除了閃到腰,椎間盤問題常見的症狀還包括腰痛、腿部放射性疼痛、肌肉無力等。如果症狀嚴重,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醫學評估和治療。什麼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因椎間盤長期承受重力,產生退化及椎間盤軟骨含水量的減少,造成彈性及緩衝能力隨之減弱,導致椎間盤髓核由纖維環向外穿出造成神經壓迫的情形。亦可因患者承受到突發性的外力撞擊或承載受力過重,導致椎間盤的髓核穿出纖維環。》看更多椎間盤突出成因如何避免閃到腰?預防閃到腰到底該怎麼做?嚴可倫建議有四件事你應該要知道:1.保持良好姿勢和適度運動保持正確的坐姿、站姿和睡姿有助於減輕脊椎壓力,降低腰椎間盤受傷的風險。此外,適度的運動如伸展、強化腰部核心肌群也能增加脊椎的支撐力,預防腰椎間盤突出。2.搬重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可能對腰部帶來不可逆傷害!建議使用雙手,保持腰背挺直,彎曲膝蓋,過程中避免扭轉腰部,盡可能減少腰椎間盤受傷的風險。3.管理壓力以遠離閃到腰的困擾壓力對身體健康的不良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很多,包括增加肌肉緊張和影響免疫系統。適當的壓力管理,如運動、放鬆技巧、規律作息等,能幫助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4.日常生活中不忽視任何腰部不適如果有閃到腰的症狀,千萬別置之不理。若有需要,請及早就醫並尋求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哪些運動可減少閃到腰機率?彰化秀傳醫院脊椎外科醫師胡名賢受訪時也曾指出,加強核心肌群運動,可減少閃到腰的機率。不過,每個年齡層都有屬於自己的訓練方式,不是每個人活到70歲都能一尾活龍,有些人40歲體能比60歲還差,他推薦低難度的運動是快走,中難度的是游泳,高難度的才上健身房進行肌肉訓練。如果喜歡游泳,對減少下背拉傷也有幫助,胡名賢說,游泳時會動用到腹部和背部的肌肉,水療很舒服,對下背部的訓練也很有幫助。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運動的過程中,覺得下背部太痛,就不要再進行,可找醫師、物理治療師或運動教練確定自己的動作是否正確。他提醒核心肌群動作一定要做正確,否則也可能適得其反。
-
2023-08-03 養生.運動健身
爬樓梯傷膝蓋嗎? 運動專家:登階有氧鍛鍊下肢肌力,有助肌少症
受到新冠肺炎不能出國的影響,全台興起登山熱潮,這股風氣方興未艾,民眾相約挑戰郊山、中級山、百岳、縱走路線等各種行程,縱情山林之間。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來說,最擔心體能不足的問題,當體力與肌力跟不上隊伍,就容易發生意外。專家強調,從事登山運動前,應該先鍛鍊好身體,才能步步輕盈、有餘力欣賞沿途風景。學習登階 膝蓋不再卡卡爬山首重大腿的肌肉力量,練大腿可以強化肌力與骨骼外,還有助於延緩膝蓋老化。運動專家田玉笛說,人體的肌肉結構變化,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尤其過了30歲後,肌肉量每年以0.5%至1%的速度減少;年過40歲以後,則是每10年減少8%的肌肉量,若不加以改善,最後會演變成「肌少症」。腿部肌力訓練,田玉笛建議,可從入門的「登階運動」開始,利用階梯踏板進行下肢踩踏動作,依個人體能狀況調整節奏速度、踏板高度,或是配合音樂加上弓箭步、側向登階等花式動作,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不少民眾詢問:「登階、爬樓梯不是很傷膝蓋嗎?」田玉笛表示,其實姿勢錯誤才是增加膝蓋負擔的主因。當腿部肌力不足時,身體會用其他部位代償,久而久之,膝關節因過度使用而會產生痠痛感,甚至造成慢性傷害。田玉笛說,正確的抬膝動作,應該是由臀部、大腿前側發力,抬高髖部、帶動小腿;若腿抬不起來,可能是沒力、平衡感不佳,這些狀況可以藉由登階有氧運動,增加全身的協調性、提升心肺耐力,簡單、易學、多變化,有助於強化下肢肌力,花式動作亦能增加記憶功能,是不錯的活化大腦方法,不僅可遠離肌少症的失能威脅,日常走路、跑步、爬山也不再那麼費力。登階運動訓練1.全腳掌踩上階梯踏板,身體微前傾、上半身勿駝背。2.將力量放在大腿上,用大腿發力抬腳,像一般走樓梯。3.注意膝蓋勿內夾,膝蓋、腳尖要朝同一方向。4.前腳尖先踩下,勿用腳跟,注意骨盆要穩定。5.上下踩踏10分鐘,休息5分鐘再繼續踩踏10分鐘。6.上半身保持平衡,雙手要跟著擺動;可透過槓鈴、槓片訓練上肢與核心肌群。7.進階版的登階運動,可運用沙袋加強肌耐力訓練。強肌運動系列─登山訓練營平時少運動、少登山,該如何有系統地訓練肌力,培養出適合登山的體能?聯合報規畫了涵蓋初階到進階的8堂課,給想要嘗試登山、挑戰百岳的你,循序漸進打造出理想的登山體能。課程時間:1. 初階登山訓練營:8/30、9/6、9/13、9/202. 階登山訓練營:9/27、10/4、10/11、10/183. 戶外登山訓練營:10/25新北-桃源谷步道洽詢:02-8692-5588轉5869 報名:點擊連結立即報名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3 養生.運動健身
走路走到腳痛?走長路前3大行前訓練及行程中4招伸展運動一次看
近年許多人為了圓夢,出國走西班牙朝聖之路,也有人在國內挑戰百岳,到底要走長路之前,怎麼提前保養膝蓋?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珮榕說,若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突然長時間行走,易造成身體不適,也可能導致腰、膝、踝、足的傷害,如足底筋膜炎、延遲性肌肉痠痛、肌肉拉傷,或是使得原有的膝髖關節退化問題症狀加劇。黃珮榕說,我們的雙腳平日承受的壓力不小,因此在進行長途行程規畫時,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不要過度挑戰自己,在行程中安排適當休息時間,確保腰腿部的負擔適中,也讓身體有時間恢復。她建議,長時間行走時,應避免攜帶過重的行李,可將行李分散在不同的背囊中,以減輕腰部、肩部、下肢關節的壓力。另外,要隨時留意身體的信號,如感到疲勞、疼痛或不適感,應即時休息並調整行程。旅行中休息時間,簡單伸展運動有助減輕肌肉痠痛。行程中的休息時間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有助於減輕肌肉的痠痛,如:1.大腿前側肌群群伸展:一手扶著牆壁維持平衡,將一隻腳向後抬,用手抓住腳板向臀部方向輕壓,上半身挺直不彎腰,感受大腿前側伸展,停留15~30秒,兩腳交替執行。2.小腿後側肌群伸展(弓箭步):雙手撐牆,腰背挺直,前腳膝蓋彎曲不超過腳尖,要伸展的腳放在後方,腳跟踩住地面,後腳腳尖對身體正前方,膝蓋不內夾,感受小腿後側伸展,停留15~30秒,兩腳交替執行。3.坐姿臀部伸展:將痠痛側的腿屈膝轉向放置在對側的腿上,核心收,腰背挺直,前屈身體直到臀部伸展的緊繃感覺產生,停留15~30秒,兩腳交替執行。4.背部伸展:面向牆壁,手推牆壁,後退一步後,雙腳打開約2倍肩寬,腳踝向外約15度,將臀部向後、向上推的同時,背部向下壓,直到手肘伸直為止。停留3個呼吸後慢慢復原,持續30秒。有氧、阻力、柔軟三大行前訓練,須以漸進方式進行。行前運動訓練做什麼好?黃珮榕建議,有氧訓練、阻力訓練(核心和下肢肌群)與柔軟度等,都相當不錯。有氧訓練可做像是游泳、騎自行車、健走、慢跑等。平常無運動習慣者,可逐漸增加每天的步行時間和距離,調整點到點之移動方式,如改為爬樓梯、走路或騎自行車上下班,以增加每日活動量。年紀大的長輩若有關節疼痛問題,可優先考慮以水中運動或踩固定式腳踏車,作為有氧訓練的選擇,兩者皆屬低衝擊的運動,可減少關節負擔,同時能鍛鍊大肌群並提高心肺耐力。體力較差的衰弱族群,訓練的時間可以每次10分鐘多次累積。阻力訓練,可著重在大腿前後側肌群、臀部肌群及核心肌群訓練,常見的運動如:直膝抬腿、坐姿抬膝、起立坐下(簡易版深蹲)、深蹲、弓箭步蹲、開蚌式臀肌訓練、橋式、死蟲式、麥吉爾三大核心運動(McGill big 3 exercise)等。而柔軟度訓練有助於增加關節活動性,減輕肌肉的緊繃感,可加入每天的運動項目中一起執行。運動需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能力,調整訓練強度和頻率,再逐漸增加,減少受傷的風險,特殊族群或有骨關節疾病患者,建議諮詢醫師。登山杖可減輕下肢關節負擔,護膝提升關節穩定度。黃珮榕說,帶健走杖和使用護膝,在長途旅行期間會有幫助。健走杖能提供額外支撐,尤其在不平坦的地形或長時間行走時,可以分散身體重量,減輕下肢關節負擔。護膝有助於穩定膝蓋,藉由限制關節活動及受力,來減輕關節疼痛,簡易的護膝類型是全包覆式無開孔的設計,可保暖及增加膝蓋血液循環,體積不大,然而此類型的穩定度較低,適用於膝蓋輕微痠痛的族群;有些護膝會在兩側增加金屬條或固定帶以增加穩定性,但穿戴上就比較明顯。鞋身和後跟要有足夠支撐,鞋墊能吸震,鞋底要防滑。黃珮榕提醒,選擇鞋子可考慮幾個面向,包括挑選正確尺寸的鞋子,有足夠的空間給腳趾活動。建議在下午或晚上買鞋,因為此時腳部會稍微腫脹,試穿時嘗試走幾步,感受鞋子的舒適性和穩定性,確保沒有壓迫感、摩擦或不適。另外,可選擇透氣性好且柔軟的鞋面材質,有助於保持腳部的乾爽和舒適;鞋身和鞋後跟要有足夠支撐,增加足部落地時的穩定性;鞋墊要有足弓支撐,有良好的吸震功能;鞋底能防滑,以確保在各種地面上行走時的穩定性。每個人的腳部特徵和需求都不同,選擇鞋子時可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做出判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6 醫療.骨科.復健
久坐者的救星竟是坐地板上 詳解如何減少腰痠背痛抵消久坐的負面影響
坐在地板上可以改善姿勢,甚至延長壽命。這是TikTok社群上的流行趨勢,專家認為,這不只是趕流行,改變長時間坐在椅子上的習慣,坐到地板上的確有機會抵消久坐對健康的負面影響,前提是姿勢要正確。坐在地板可鍛鍊到背部核心肌群。我們都知道久坐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如腰痛、髖屈肌收緊和其他問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治療背部和頸部疼痛的脊椎按摩師Matthew Cavanaugh博士說,坐在地板上可以鍛鍊到坐在椅子上時用不到的背部核心肌群,改善姿勢,甚至減輕頸部、肩部和脊椎的疼痛。Cavanaugh說,當雙腿交叉坐著,下背部會自然拉到能支撐的位置,這有助於核心肌群參與動作,也能防止因坐姿不當引起的疼痛。坐在地板上需要拉伸某些肌肉,才能保持舒適穩定,也會增加身體靈活性。雖然坐在地板上有好處的科學證據有限,但有研究顯示,從地板上站起來再坐下的「盤膝起坐測試」分數(Sitting Rising Test,SRT)與長壽之間存在關聯,一個人的SRT分數每增加一分,生存率就提高21%。在地板上該怎麼坐?Cavanaugh說,雙腿折疊在身體下方,像日本人的跪坐姿勢(seiza,圖①),被認為是最佳姿勢之一,因為它有助脊椎保持直立。物理治療師John Gallucci則強烈建議,坐在地板上最好靠著牆,確保不會彎腰駝背。以牆壁為支撐,脊椎靠在牆上,雙腿交叉坐下,交叉坐姿(圖②)的好處包括增加活動範圍和血流量、釋放緊繃感,還可以改善排便。先從幾分鐘坐起,再拉長時間,最好背靠著牆。一開始先從短時間「坐」起,嘗試一、兩分鐘,等到感覺更舒適時再坐20-30分鐘。坐在地上聽起來不是一件難事,但有些人一開始可能會覺得痠痛,因此確保自己在安全的地方、從短時間開始練習。Cavanaugh博士說,坐在地板和坐在椅子上各有優缺點,坐在地板上有利姿勢、柔韌性和肌肉強化;椅子則提供更多背部支撐,減輕頸部和脊椎的壓力。坐在地板上須注意1. 常見錯誤是將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下,會給背部帶來壓力。另一個錯誤姿勢是脊椎呈圓弧型,會導致肩頸及腰部疼痛。2. 即使跪姿是首選姿勢,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對有些人來說,此姿勢可能減少血液流動和造成關節緊繃,腿部承受的重量也可能導致靜脈曲張。3. 硬木地板提供的緩衝效果不如地毯,因此使用墊子或瑜伽墊增加支撐和舒適度非常重要。4. 擔心能否安全坐下或起身的人,最好身旁有穩固的物品可扶著,避免失去平衡。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