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醫療.兒科
搜尋
早療
共找到
45
筆 文章
-
-
2024-09-05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基隆市】長輩多住山坡上 張賢政:「3箭」連結長照資源供在地安老
高齡人口超過21%,轄內土地有九成五是山坡地形,也就是說,對在雨都基隆生活的老人家們來說,爬山坡與爬樓梯成了日常。基隆市衛生局長張賢政表示,根據內政部偏鄉定義,基隆市沒有偏鄉,但實際上摩托車到不了的地方,百階樓梯就是偏鄉,先天因素更難以連結長照資源。面對基隆市的長照服務涵蓋率僅六成七,衛生局正在如火如荼的加緊腳步,推出各項高齡友善政策,成立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24小時LINE線上健康照護諮詢服務等,以提供基隆市的老人家們在地化的高齡照顧。設專責單位整合長照資源 基隆急起直追照顧長輩為了接住基隆市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基隆市急起直追布建高齡服務。張賢政表示,增加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單位)個管人員、社區失智據點、長照交通接送車,也將再推出接送預約平台,讓民眾可以更有效利用長照交通接送車。而過去分屬於衛生局、社會處的長照業務,基隆市成立「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專責單位,以減少使用者與業者不便,並提高行政效率。第一箭:提高日照中心涵蓋率衛生局不僅在運動場館建置銀髮健身俱樂部,對於衛福部提出的「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政策,張賢政表示,已經新設1家日照中心,另核發五家籌設許可,預計會先到14家的目標,把涵蓋率提升至80%,可以活化空間,並平衡日照資源分佈。針對老人家常見的失智症、巴金森病,基隆市除了有21處社區長者健康促進站,提供專業運動指導外,亦會提供其所需服務如居家服務、輔具租賃,也與牙醫師公會及職能治療師公會合作,衛教長者口腔保健,避免清潔不佳、嗆食導致吸入性肺炎,亮眼成果曾獲衛福部口腔健康司肯定。第二箭:持續擴增在宅急症照護人力至於中央健保署推出的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張賢政說,基隆正在急起直追,目前已有四個醫療團隊小組申請加入,衛生局將持續邀請鄰近醫院投入支援。第三箭:24小時Line照護平台提供即時諮詢基隆市今年8月開通的Line長輩照護平台,延續自兒童節上路的Line親子照護平台,其由專業醫護提供24小時線上健康照護諮詢服務。親子照護平台截至7月底已有近4千位好友,滿意度達九成八;下半年將導入個管師,擴增業務至兒童發展評估與早療、系統性轉介回日常就醫診所、有提供出生日期幼兒疫苗接種通知等,讓基隆市照護更加個人化。然而,張賢政表示,長輩問題多元,老化與疾病互相交織成更嚴重的功能衰退,如多重慢性病、認知功能退化及肌無力等,長輩照顧平台挑戰大,因此目前先以急性健康照護為題諮詢為主,年底前再依據諮詢需求重點,連結長輩長照、預防保健等資源。降慢性病發生率 基隆3大方案助存健康老本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的開端,若要減少日後長照需求,民眾須提前為老後存本。張賢政指出,市府透過「提供全榖與未精製雜糧」、「運動科技推動健康體位」、「代謝症候群改善方案」等三大健康生活型態方案,協助市民從日常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降低慢性病發生率。根據112年基隆市民飲食習慣調查顯示,僅15%每天至少攝取一次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食物,因此基隆市針對店家有供應全榖雜糧、少油、少糖、少味精、可調整軟硬度等依個人需求調整的服務,特別標示出給民眾參考,方便民眾選擇健康菜色,且未來也可發展不同疾病患者對應的標示。除此之外也由社區營養中心與社區據點合作,升級據點共餐營養設計。運動的部分,基隆市因應地形及多雨的氣候,今年起推動讓不同年齡層都能參加的超慢跑,吸引許多民眾參與,其中監測體重的3個社區、1個職場,辦理為期三個月的每週一次課程,同儕效應搭配營養諮詢,平均一人減輕2公斤,未來將擴展到其他社區及職場。若民眾已罹患代謝症候群,應納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劃,但張賢政坦言,過去基隆執行成果不夠理想,在逐一拜訪各醫療院所,推動獎勵方案,先從代謝症候群照護做起,加上國健署簡化行政流程後,截至6月底,轄內115間西醫診所已新增至30間加入計畫,2,513人接受收案。篩檢、疫苗雙管齊下 打造友善照護城市此外,基隆市既有的「闔家歡篩檢」,開放年滿30歲的市民參與三高、代謝症候群、腎臟病與胸部X光篩檢、65歲長者功能評估,做早期預防保健,也將視今年爭取國健署推動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於基隆市的試辦成果,將此項目逐步納入其中。對於傳染病的預防,張賢政指出,落實中央的疫苗政策,提供新冠、肺炎鏈球菌、流感公費疫苗之外,也正積極爭取明年編列預算,補助經濟弱勢族群接種腸病毒、輪狀病毒疫苗。民眾也可藉由「基隆市健康地圖」,查詢成人預防保健院所、C肝口服新藥健保給付院所及血壓站服務地點,定期篩檢、量血壓,自主追蹤身體狀況。
-
2024-06-15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牙醫師黃明裕全心投入特殊牙科,唐寶寶愛子是小助手
「如果不是我兒子,我現在肯定在做醫美、植牙,行醫之路大概就變成為錢而生吧!」62歲的黃明裕一提到兒子,臉上就堆滿笑容。顧兒子 獲得比付出多「兒子像是我的大玩偶。」黃明裕說,當時醫師告知兒子是唐寶寶時,內心晴天霹靂,一度難以接受,但很快地,他與也是醫師的太太都接受了這個事實。問他:「有沒有想要逃?」他回說:「沒有,這念頭一刻都沒有過。」照顧兒子到現在,從兒子身上獲得的比他付出的更多。無論是偏鄉、無電梯公寓,只要是有治療牙齒的需求,就會有黃明裕的身影。「沒想過自己會投入特殊牙科」,30年前,兒子滿月接種預防針時,協助注射的醫師隱晦地說,你家寶貝有點怪怪的,雖然那位醫師沒有明說,他和太太卻已馬上察覺,帶著兒子到醫院檢查,竟是唐氏症寶寶。「當下真的是晴天霹靂!」黃明裕說,有段時間他沒辦法接受,後續還與太太力拚第二胎,全台做不孕生殖的醫院都找遍,最後苦無結果。這一切冥冥之中皆有注定,還好沒有生第二胎,否則對老二來說,將會背負著龐大的壓力。看診特殊童 改變職涯當初黃明裕開始投入特殊牙醫,其實與兒子的國小導師有關,她是兒子的啟蒙導師,讓孩子知道自己比想像中的還能做得更多,一般班級學生到校得馬上做清潔打掃,或在早自習時考試,兒子的導師則是要他們全班先跑操場,訓練體力後再做打掃工作,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更健康強壯。也因為班上許多孩子也是特殊童,導師知道他是牙醫師,就委託他幫忙看診。在投入特殊牙醫的過程中,黃明裕看到非常多獨老,明明有子女,卻沒人陪伴與照顧。但「不管我去哪邊,兒子都黏在身旁,全家人因為他,感情變得更好。」他會傾聽兒子的想法,也向兒子傾吐心聲,別人的孩子結婚另組家庭,他則是告訴兒子「爸爸會照顧你一輩子」,誓言要像聖經中的摩西一樣活到120歲,這樣就能照顧兒子到他90歲。赴日進修 學安撫技巧過去對於特殊牙科治療毫無所悉,黃明裕說,「我就用看一般人的看診方法治療他們」,但特殊兒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對於聲音、不熟的器械感到害怕,嘴巴緊閉不開,最後他用最直覺的方法強行扳開治療,但後來發現這是錯的,反而更加深孩子對治療的恐懼。隨著對特殊牙科的接觸愈來愈多,但台灣有所不足,於是黃明裕遠赴日本進修,無論是學習麻醉技巧,還是安撫特殊需求者的治療方式,從中獲得許多。回台後,積極將學到的技術分享給更多醫師,其實台灣的特殊需求患者,根本沒辦法出門,連要看診都有困難,他開始走進患者的家中治療後,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是醫療照顧不到的對象」。拚健身 要陪兒一輩子黃明裕自費購買居家牙科設備與醫材,滿滿兩大箱儀器,重達42公斤,如果要出動居家醫療,每次至少看3位患者,台北市最麻煩的就是「沒電梯的老公寓」,通常7樓以上都會有電梯,但6樓以下的無電梯公寓占大宗,雖然會帶著護理人員一起出動,但42公斤的器材都是他一個人搬,好幾次都要爬5到6層樓。現在兒子黃于軒則成為他到各地義診或居家看診時的最佳幫手。「好在平常有在健身,否則每次出動到府,恐怕沒辦法幫患者治療。」黃明裕指出,他致力於健身,背後最大的原因,還是為了兒子,他許下活到120歲的願望,就得好好養生。黃明裕說,兒子是相當貼心的孩子,6月6日是兒子的生日,他早在生日前,就開始在臉書上一直許願,身為老爸會依循孩子的願望,逐一替他實現。與兒子的互動與相處,是他這輩子最重要的寶物,一定是上天特別為他準備的,他不僅享受其中,也樂在其中。黃明裕小檔案陽光牙醫診所院長照顧對象:兒子黃于軒罹患疾病:唐氏症發病時間:1994年出生,現在30歲治療:早療陪病心得:兒子是永遠的寶貝也是寶物,從兒子身上獲得的,遠比自己付出的更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新仁醫院院長吳政哲:追求健康沒有捷徑!靠運動紓壓,再忙也會跑跑步機
隨著新竹縣竹北市人口成長,對於醫療需求增加,新仁醫院院長吳政哲說,竹北人尤其在長者及幼兒醫療照護上有需求,因此他帶領同仁朝此方向努力,希望醫院能營造「家」的溫暖,讓每位病人都能獲得最好的照顧。新竹出生率高,相對也帶來沉重的幼兒醫療需求。吳政哲指出,新仁醫院很早就投入兒童呼吸、復健治療,透過積極治療,幫助長期需仰賴呼吸器呼吸的病童能康復、健康成長。2年前醫院也朝兒童早療努力,發展遲緩的孩子若能被及早發現,在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展開治療,都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步上軌道。深耕竹北 打造全人照護新仁醫院屬於社區醫院,1976年設立醫院,從當初僅20張病床的小醫院,擴大成竹北舉足輕重的醫療院所,更在新冠疫情期間擔任新竹縣重要的篩檢、治療醫院之一。吳政哲說,醫院努力營造「家」的氛圍感,打造成全人照護的社區醫院,在醫療照護上不僅專業,更提供溫馨與親切的服務,讓病患對於「看醫師」不那麼疏離、恐懼。吳政哲很重視老年患者的照護,近年醫院不斷添購相關設備,除有CRC長照集團支持外,他是胸腔內科專科醫師,因此在呼吸治療方面,新仁已是不少需長期仰賴呼吸器生活病患的好夥伴。每周2到3天,吳政哲都會利用空診時間走訪新竹合作的日照中心、護理之家查房。吳政哲說,不少患者長期住在機構裡,走訪這些病患不僅能夠掌握他們的用藥、健康狀況,若有不對勁便能及時調整,更重要的是給予患者們關心,尤其是長期臥床的老人家,一句簡單的問候,都能帶給長輩們很多溫暖與力量。在新仁醫院服務10年,吳政哲最明白竹北人的需求,他期許自己堅持下去,以病患的角度思考,什麼才是病患需要的。未來趨勢是長者與幼兒醫療照顧最重要,吳政哲說,目前新仁醫院以家醫、胸腔、心臟、復健等科別為主,為全方位讓病患能一站式獲得照顧,將積極拓展科別,不久後醫院將開設眼科照顧長輩們的眼睛,還要設小兒科讓家長更安心。維持健康 再忙也會跑步吳政哲原本就讀成功大學土木系,因無法掩蓋內心想當醫師的夢想,才讀完一個學期,毅然決然休學重考醫學系、當醫師救死扶傷。從醫20多年,他從未後悔年輕時的決定,更慶幸選擇了胸腔醫學的專業,師承國內胸腔科權威彭瑞鵬醫師,因緣際會下來到新竹服務,更在新仁醫院服務2、3年後擔任院長至今,讓他能發揮所長照顧更多病人。「追求健康沒有什麼捷徑,運動是關鍵。」吳政很喜歡打網球、桌球,即便工作繁忙,仍會抽空跑跑步機,對長者來說多運動能延緩肌無力症狀,更建議年輕的竹科工程師們,即便再忙、沒有球伴,也可堅持獨自跑步保持健康。吳政哲小檔案年齡:53歲現職:新仁醫院院長專長:肺部呼吸道感染疾病、老人健康照護、氣喘、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經歷:台北榮總胸腔部醫師、署立宜蘭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正常作息。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2 醫聲.醫聲要聞
暉致百位員工愛心總動員 歡喜陪伴長輩、慢飛天使
「阿姨、伯伯,有沒有吃飽?食物好不好吃?」台灣暉致的愛心志工週,結合弱勢團體進行4場的關懷活動,陪伴關懷老人,為慢飛天使加油打氣。11月第二週至伊甸新北鶯歌大湖社區長照機構,進行「老人陪伴」志工活動,與長輩一起準備餐點、做手工藝、聊天,現場氣氛熱鬧滾滾,在寒冷的暖天,長輩的心則暖呼呼。台灣暉致的「IMPACT WEEK」期間,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合作舉辦「愛心志工週」活動,當週共舉辦4場志工活動,除了伊甸新北鶯歌大湖社區長照機構,也包括伊甸宜蘭教養院、台中沙發后花園與伊甸高雄旗山早療中心等機構,超過百名團隊夥伴利用工作日參與志工服務,從長輩、慢飛天使到身心不方便的朋友,每位參與者皆用心陪伴,透過愛與溫暖的行動,為他們加油打氣。志工來到伊甸宜蘭教養院,幫忙粉刷牆壁、拔草,協助整理家園;來到在伊甸高雄旗山早療中心,兩位志工朋友陪伴一名小孩,帶著慢飛天使去公園遊玩,看到慢飛天使展露笑容,所有人的心,也都開朗了起來。至於在台中沙發后花園,除了幫忙除草,也陪伴心智障礙青年一起工作,讓所有參與者收穫滿載,滿心感動。為了實現健康管理的永續概念,也舉辦「Walk for Health, Walk for Charity—健走樂公益」活動,只要連續三季每位團隊成員皆達成日行6,000步目標,公司就履行達標即捐贈的承諾,實現環境減碳、增進個人健康及社會公益貢獻的三重目標。。該公司總經理張博勝表示,這一系列結合公益服務或捐贈的活動,讓員工有機會親身參與各項志工活動,並和家人一起建立運動好習慣,也關注員工身心靈需求,除具競爭力的薪資獎金與福利,也包含彈性更好的混合工時,呼應「幸福企業」的願景,今年還獲得中華民國商業總會金商獎《優良外商獎》等四大獎,發揮企業永續經營的概念。
-
2023-08-26 醫聲.醫聲要聞
「暫判定」身障童放寬可提早鑑定 專家曝「2難」心境
衛福部公告修正「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6歲前「暫判定」鑑定作業時間,從60天放寬為90天,預計113年元旦上路,估計3195名幼兒受惠;接受過神經專科訓練的兒科醫師,未來也可以鑑定身心障礙兒童呼吸功能。專家認為,此次2項法規修正,讓身障童家庭可及早接受鑑定及早使用資源,以及讓長期看診的醫師銜接鑑定,皆是好事,但孩子被鑑定為身心障礙一事,無論是家長還是機構,都很兩難。唐氏症基金會副執行長朱貽莊表示,過去以6歲作為切點,主要考量孩子仍在發育,未來改變的可能性高,因此6歲以前不會直接判定他是身心障礙者,若孩子出現發展遲緩,無論是家長或機構,大多期待孩子透過早期療育,趕上發展速度,不要那麼早被判定、取得身心障礙身分。朱貽莊說,孩童到18歲以前都還有成長可塑性,專科醫師通常不會在18歲以前,開出永久效期身心障礙證明,多半會開有效期的證明,像是1年、3年,最長不超過4年,時間到期需重新鑑定,像是自閉症等,可能起初是中度,後續變為輕度,又或中度;明顯無法改變者,例如染色體異常的唐寶寶,或先天視覺功能障礙者,就可能開立永久效期身心障礙證明。朱貽莊說,在台灣身心障礙制度中,若不取得身心障礙身份,無法使用相關資源或享有福利,部分家長可能也認為孩子的身心狀態恢復性較低,會希望儘早取得證明,進入身心障礙系統使用資源。朱貽莊說,現有的兒童發展中心制度下,只要兒童具備發展遲緩證明,即可使用早療資源,但因為不符合身心障礙資格,對機構來說,收一名早療而沒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孩子,無法被計算成為教養服務費收案人數,使得機構得貼更多自籌款、自行吸收服務成本。朱貽莊指出,部分機構會與家長溝通,希望孩子及早取得身心障礙證明,後續使用相關資源,包括原有的早療以外,還有身心障礙扣除額、特定福利等,減輕家長負擔,機構也能降低成本,「但以專業服務的角度來說,很兩難,一方面希望孩子不要過早被貼標籤,但又希望家長可以減輕負擔」。有別過去身障兒童若要做鑑定呼吸功能,只能找成人的神經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復健科醫師,兒科只有列入胸腔、重症等,此次也納入受過神經專科訓練的兒科醫師,列入可評估人員資格。朱貽莊認為,對家長來說,孩子從小看診的主治醫師,最了解孩子狀況,判定上也較為準確,過去為了鑑定而找另外的新醫師,醫師不可能第一次看診就幫忙開鑑定,使得家長得跑很多趟,此次修正法規後,對家長來說較方便。
-
2023-06-16 醫聲.醫聲要聞
兒童發展遲緩及早評估 國健署擴大補助聯評中心增至75家
兒童0至6歲是重要發展階段,尤其3歲前是關鍵「黃金療育期」,當面對孩童疑似發展遲緩,家長可能感到茫然失措,衛福部國健署為減少家長擔憂,補助全國各縣市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結合多項小兒專科醫師及評估人員,為孩子安排個別化評估及提供後續療育建議,以利家長掌握兒童發展情形。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今年將擴大量能,從111年的52家擴大為75家,預計今年能服務超過3萬名孩子。小寶(化名)在7個月大時才會翻身,爸媽覺得進度有點落後,經健兒門診醫師評估,小寶當時體重有點過重,可能受到體型影響,建議再觀察看看。但1歲時還不會爬行,經診斷為粗大動作發展遲緩,所幸經過1年積極療育,小寶終於追上正常發展,讓爸媽放下心中大石,如今看著2歲4個月的小寶快樂奔跑,心中感到無比欣慰。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統計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通報數,從民國100年1萬5848名,111年增至3萬907名,成長近2倍,代表民眾健康識能提升,需求量也增加。吳昭軍表示,家長從發現孩子疑似發展遲緩,從掛號、等評估報告,因時間較久總感到焦慮,考量供給與需求已經失衡,難以快速給予評估,國健署決定擴大服務量能,讓更多醫療機構加入聯評中心,將從111年52家,擴大為112年75家,服務量能希望再擴充到4萬人。另為加強偏鄉資源及服務,今年於64個偏遠地區之聯合評估外展服務,同時也補助山地鄉及離島地區民眾到聯合評估中心就醫往返的交通費,以降低民眾帶孩子接受各項評估的就醫障礙。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結合小兒神經科(或小兒科)、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精神科)、復健科,至少2科以上之專業醫師,以及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及聽力師等至少4個職系以上專業評估人員,安排個別化評估服務及提供後續療育建議,以利家長掌握兒童發展情形。馬偕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陳慧如表示,孩童發展面向多,不只看動作、語言、智能,還要看人際互動、社會情緒等全人發展,需由跨團隊專科協助,找出孩子發展遲緩原因,「且孩子時間寶貴,差3至6個月時間就差很多」,提醒家長要把握黃金時間,應先進行完整評估後,再接續對應早療計畫,方向對才能走正確的路。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文君表示,兒童發展遲緩原因,除了生理疾病影響以外,也有部分孩子是來自先天性腦部疾病,包括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等,或因社會心理問題造成,像是親子功能不佳、成長環境不利、受虐疏忽等,需透過專業會談問診,同步觀察兒童行為與家庭互動,釐清問題並介入治療,希望過程有家長共同參與,規劃以家庭為中心的治療策略,推動適合孩子的治療策略。台灣兒童復健醫學會理事曾頌惠表示,根據美國統計,約7至17%的家長對於孩子發展有所擔憂,也因此家長都希望孩子經過完整評估,了解孩子問題在哪,如何促進發展,也因為發展遲緩孩子在團體中屬於弱勢,不了解自己為什麼不能說話、或是坐不住,因此需透過專業人員協助,引導孩子發展。除了擴大服務面向外,未來孩子發展會有更多問題,建議可朝「精準早期療育」討論推廣。
-
2023-05-12 醫聲.醫聲要聞
老媽透天厝囤物 中風大叔頻摔 還有一事讓職能治療師大傻眼
「我們一走進那間透天厝,地板堆滿雜物,裡面那位中風、40多歲中年大叔只要在家裡走路,就一直踢到東西,很容易跌倒…」一名年約40多歲中年大叔與他母親住在一間透天厝,他母親有嚴重囤物癖,整間透天厝堆滿雜物,特別是地面上,更是東一坨、西一坨雜物,導致行走困難,後來這名40多歲中年大叔突然中風,雖然積極復健,但他很擔心中風的身軀只要再多摔幾次,可能從此就臥床、完全失能,所以就求助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能治療師王衍生。在王衍生的建議與勸說下,這位中年大叔的媽媽終於願意把家裡雜物搬離主要通道、動線,當家中動線通暢,這位中年大叔的復健之路也就更穩健、安全。職能治療師助中風者預防跌倒 竟然違法?對於長期耕耘職能治療領域的王衍生來說,為中風病患、身心障礙族群,或走路困難、行動不便的年長者進行居家環境評估、居家職能治療建議是平常工作一環,這也是職能治療師的專業所在。不過令王衍生與許多職能治療師感到不合理、傻眼的地方在於,基於現行法規,目前職能治療若自行為民眾進行上述服務,像協助促進健康、環境評估、預防意外發生等長照、社區服務時,並沒有任何法源基礎,隨時可能觸法,這讓許多職能治療師深感無奈,專業能力的發揮,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職能治療師團體 期待政策部分鬆綁現行《職能治療師法》規定,「職能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近日,職能治療師法修法聯盟、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職能治療學會與新北市職能治療師職業工會等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職能治療師法》立法後,已超過20年未更新,希望可以在這會期修法,針對職能治療師的執業地點與所提供的服務加以鬆綁,若服務項目「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期待不受醫師診斷、照會、醫囑的限制而讓職能治療師更有發揮空間。王衍生解釋,職能治療可運用現有的場地與隨手可得的工具進行訓練、指導, 服務的對象不僅限於疾病患者,舉例來說,像上述中風族群的居家環境評估、協助職災、工傷者重拾工作能力、幫助年長長輩預防肌少症、讓發展遲緩的孩子接受早療訓練等,無論是長照、居家或社區場域,職能治療師都能發揮專業精神,讓更多民眾享有健康、安全的生活,若以健康促進、預防醫學的角度提供服務,未來整體醫療費用也可大幅下降,對整個社會來說,也很有益處。
-
2023-04-08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屏東度假成行醫轉捩點!蘇宜輝曝養生祕訣:維持會流汗有氧運動,征服20座百岳
「人的健康與生命不分貧富貴賤,偏鄉居民也該享有與都會相同的就醫權利。」屏東枋寮醫院院長蘇宜輝說,他從台北到屏東偏鄉小漁村枋寮行醫,對城鄉醫療差距感受尤深,38年來深耕地方導入資源,讓醫院從3名醫師的診所蛻變為擁有40名醫師的地區醫院,更是救心、救腦的重症急救責任醫院。蘇宜輝養生祕訣/每天有氧運動 征服20座百岳現年69歲的枋寮醫院院長蘇宜輝,經常笑臉迎人,步履輕盈、思緒靈活清晰,健檢報告零紅字,大學時代就是運動好手的他,至今仍保持爬山、慢跑、游泳、打桌球、高爾夫球的運動習慣。他的養生方法很簡單,就是飲食清淡、有氧運動、多社交人際互動。蘇宜輝38年前從台北到屏東枋寮外科診所時,同時兼顧內科門診和急診,隔年設醫院接任院長後,因草創時期人力吃緊,對體力和精神都是大考驗,還好他有運動習慣,默默助他挺過那段艱困歲月。「年輕時熬夜加班體力尚能應付,進入中壯年 精神和體力都下滑,保養格外重要。」蘇宜輝力行少油少鹽的飲食原則,吃時令新鮮蔬果,家族聚會也會破例吃蛋糕、油炸和加工食品,三五好友相聚時偶爾會喝點小酒,以不過量為原則,最重要的是保持愉悅好心情。「健康就是財富,飲食清淡外,有氧運動不可少。」蘇宜輝在北醫曾是足球校隊隊長,也是羽球、桌球和游泳健將,維持運動習慣至今,踢足球留下左膝傷,不適合激烈運動,改成游泳、慢跑、爬山和高爾夫運動,更征服20座百岳。蘇宜輝說,運動流汗後不僅通體舒暢,還會讓思慮更清晰,一般人到了中壯年,可以緩和的步行當運動,他則維持會流汗的有氧運動,習慣成自然,一天不運動、流點汗,感覺渾身不對勁。蘇宜輝是虔誠的天主教友,每周帶家人參加教會團契活動,他說,信仰讓人心靈有了寄託且篤定,團契可活絡人際關係,建立社交互動網路,安定身心靈。屏東度假 成人生轉捩點蘇宜輝16歲時自緬甸來台就讀建中,有感於緬甸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而決定行醫,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在永和中興醫院服務。未料,38年前偕妻到屏東的度假行,竟是他的人生轉捩點,當時他順道拜訪在枋寮鄉開外科診所的學長,一句「這裡急缺醫師人手」,正是他濟助弱勢的行醫初衷,便決定放棄台北的優渥生活,投入偏鄉診所的急門診工作。「現實是殘酷的,過程是艱辛的。」蘇宜輝表示,枋寮的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當時診所3名醫師要全天候輪值急診,常要處置半夜急診的病患,身心疲累,但面對一雙雙無助的眼神及深夜登門求醫的患者,他們仍堅持到底,也一步步導入資源,克服資金短絀困境,歷經2次擴建,病床數增至228床,引進64切CT、1.5T MRI、血管攝影等醫療儀器,逐步提升在地醫療服務能量和品質。偏鄉行醫 號召同好加入「懷抱偏鄉行醫濟世的夢想,是由枋寮外科診所開始。」蘇宜輝在「任重道遠」行醫使命下,感動並號召一批批志同道合的醫療照護團隊加入,從初期內外科,到增設骨科、婦產科等,同時和醫學中心合作,與高雄長庚簽定醫療合作盟約成立外傷科,與高雄義大醫院合作啟動神經外科支援計畫,也結合高醫與萬芳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提供腦中風、頭部外傷全年無休緊急醫療服務。心梗腦出血 4年救回數百人枋醫是地區醫院,地理位置重要,屏南恆春半島的急重症病患後送高屏地區大醫院距離百公里,因此屏東縣衛生局選定位居後送動線中點的枋寮醫院成為負責醫院,可縮短黃金搶救時間,2019年1月起提供腦中風與頭部外傷緊急醫療,7月啟動搶救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導管室團隊,4年多來將屏南數百名腦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從鬼門關前救了回來。「社區醫院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蘇宜輝說,枋醫補足屏南地區急重症的緊急醫療缺口,扮演恆春半島緊急救護中繼站角色,也推動山地醫療整合服務,提供門診及夜間急診服務,下階段除了投入遲緩兒早療,更將結合長照2.0,為長者安養、失智和健康照護打造更優質的環境。蘇宜輝小檔案年齡:69歲專長:小兒科現職:社團法人枋寮醫院院長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經歷:台北永和中興醫院醫師、枋寮外科診所醫師給病人的一句話病痛是人生必經過程,用正面樂觀的心情面對它,拋開負面情緒,是最佳良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1 醫療.耳鼻喉
輕忽年長聽損恐失智! 專家:注意3點、50歲後定期檢查
【本文重點】長者聽力問題若因聽損若沒有矯正,可能誘發失智症。年長者聽損往往是在不自知下,因此建議50歲以上民眾進行聽力檢測。若發現家人說話聲音大聲,看電視時的聲音愈來愈大,或是對外界的呼叫聲反應遲頓,應盡速安排就醫檢查聽力。戴助聽器是一個需要學習、練習的過程,而輕忽年長聽損可能導致失智症。--by ChatGPT年長者聽損常被忽略,但愈來愈多醫學研究發現,聽損若沒有矯正,可能因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少、大腦灰質變薄等多重原因,誘發失智症。況且,年長者聽不見常反應「蛤!」,但「蛤」一聲,可能讓大腦多做工增加自由基、廢物等,而提升失智風險。醫師表示,若發現年長者說話愈來愈大聲、看電視的電視聲音愈開愈大及對外界呼叫聲反應遲頓,應盡速安排長者檢查聽力,並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進行聽力檢測。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聽損,必須詳細檢查長期關注年長者聽力的婦聯聽覺健康社會福利基金會暨台北至德聽語中心新址今正式啟用。基金會董事長鍾張培士說,基金會過去多專注兒童聽損及早療,隨後走向多元化及社區化照顧,近年來,關注於年長者聽力問題。「年長者聽損往往是在不自知下,可能是10多年來漸進性發生,但發現時,聽損可能已屬中重症,十分嚴重。」今參與啟用活動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說,如果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聽損,必須詳細檢查,若等到聽不到才檢查,可能為時已晚。戴助聽器是一個需要學習、練習的過程陳光超表示,年長者如果只有輕度聽損,因還能聽到聲音,不需使用助聽器,難以自知已有聽損問題,若聽損惡化到需使用助聽器時,又可能因一時感受外界聲音過大而不適應,許多人認為,助聽器就像戴上眼鏡就能立刻解決問題,「這是錯誤觀念」,因助聽器有如拐杖,必須學著使用才會慢慢上手,戴助聽器是一個需要學習、練習的過程。陳光超說,若發現家人說話愈來愈大聲,看電視時的電視聲音也愈來愈大,或是對外界的呼叫聲反應遲頓,應盡速安排就醫檢查聽力。輕忽年長聽損恐發生失智症婦聯聽覺健康社福基金會執行長管美玲說,聽損防範方面,目前最重要的是「專業人力及能力不足」,讓城鄉資源分佈出現差距,年輕族群聽損不僅是聽力損失,也可能以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等方式表現,而隨著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年長者聽力及大腦退化情形都須持續關注,戴助聽器後更需要專業團隊介入協助。婦聯聽覺健康社福基金會研究發展部組長張憶萍說,聽損可能會進一步造成聽損者心理、大腦認知功能受損,因此國人最好於40歲以上開始注意聽力的變化,以預防發生失智症,基金會從去年至今已輔導近百人聽損者,包括聽力評估、尋找合適助聽器、同時教導照顧者相關照顧技巧,以進行大腦整合訓練,為聽損者創造更好的生活。延伸閱讀:.耳朵悶悶恐是突發性耳聾!聽力喪失常見3原因,把握一周黃金治療期搶救聽力.跟長輩溝通困難,當心是聽力退化!專家:做好3招讓長輩看懂聽懂更無礙.「蛤?」小心出現這四大徵兆 聽力可能已受損!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2-12-12 醫療.感染科
疫苗財源如何補足?莊競程:中央做起避免城鄉差距成公衛破口
「免疫負債」成時下熱門議題,公費疫苗打好打滿之外,對於保護力更佳的疫苗推陳出新,政府是否有足夠財力購足?對此,立法委員莊競程認為,疫苗施打政策應該由中央起頭、補足,畢竟地方財力有限,如此造成疫苗施打城鄉差距,也會是公衛的破口,同時面臨少子化之際,兒童疫苗等相關議題更該納入思考,建議設立行政院層級的專責單位,以利跨部會的溝通、財源統籌分配,才會是上策。莊競程表示,遠比成年人,「免疫負債」議題更擔心發生於嬰幼兒族群,疫情期間戴緊口罩的情況,小朋友們無法訓練自身免疫系統,因此接種疫苗更顯重要。與此同時,隨著醫療科技研發出新款保護力更好的疫苗,但相對的一劑的費用可能動輒上千元,他認為,面對朝向少子化的未來,國家更要補助疫苗費用「這筆經費不能省。」他說,現在年輕人不生,以後台灣就沒有人,為此,政府該以更高層級去整合各部會的兒童相關資源,現在台灣的少子化相關基金高達一千億元,不過都散落在各部會,萬一非專業單位,怎麼編列預算會是問題,且各部會位階相當,橫向溝通同樣面臨考驗,財源散落在各處就無法達到有效統整。他舉例,在日本就有專責的兒童政府單位,處理包含受虐、預防等作業,這能作為台灣學習的典範,同時納入疫苗、兒童醫院的建置、早療服務等網絡,財源的部分也相信由行政院層級為首,還能從稅收開源「中央統籌來做、地方執行,大家都能平等享受一樣待遇。」而常規疫苗的財源議題,他也有感,現在最大的來源為菸品健康福利捐,不過,對於專家們建議企業指定捐款的選項並非不可行,但涉及到修法等程序,好比當初為了培植運動產業,對於營利事業捐贈運動業和賽事進行修法,並以提高企業抵稅額當作誘因。談到兒童醫療議題,勢必會延伸出醫院的建置及兒科醫師的缺額問題,莊競程說,目前僅有國立等級的只有台大兒童醫院,也不是國家等級,而且兒科醫師又是台灣醫療困境的「五大皆空」之一,然而在少子化浪潮下,兒童醫療、健康預防需要投資,只能繼續建議政府提高醫師投入兒科的吸引力。至於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建議定期定期監測國人在各年齡層及區域的血清抗體盛行率,籲建立「本土血清流行病學資料」。他說,必須要有針對哪些族群的流行病監控、預防,要做哪些準備?怎麼推動?以及對於台灣公衛有什麼目標,這樣的資料庫才有意義。另一方面,台灣在2026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長照體系,他認為,現行健保都放在後端的照護,然而,台灣長輩的臥床率高達七年,醫療成本支出過高,屆時經費恐破兆元,因此建議把經費放在前期的預防,提供友善環境運動環境、日間場域等,這有賴於中央、地方一起攜手合作。
-
2022-11-06 焦點.元氣新聞
獨/遭吼唐寶寶母是新北模範母親 與慢飛兒互動掌握1原則
新北市某炸物店家最近引起公憤、Google Map上地標顯示永久停業,因日前有名唐氏症顧客忘記帶錢、付不出40元,店家竟當場咆哮並立刻報警,把這名「慢飛兒」當場嚇得渾身發抖,其母親蕭麗華事後也在臉書公開事件經過。唐氏症關愛者協會理事長林正俠表示,這位媽媽今年才獲選為新北市模範母親,孩子也很努力自立生活,希望這次事件幫助社會大眾理解,唐氏症孩子個性溫和、友善,只是學習上需要比較多時間,也需要你我的提醒和諒解。希望社會大眾不吝給予他們學習的機會,互動的言語和態度上,可以將他們視為「幼稚園中班以上到國小」這個年齡的孩子、多給他們一些鼓勵。林正俠表示,這名媽媽今年受到協會推薦,獲選為新北市模範母親,推薦原因是她雖然很忙、有自己的事業,但一直盡心盡力照顧孩子。孩子也非常努力,不但能自立生活,還可以當志工、照顧爺爺奶奶。今年協會推薦她並獲選為新北市模範母親,4月接受公開表揚。「父母親最大的希望,就是唐寶寶能夠自立生活,」林正俠表示,由於唐寶寶比較容易分心,學習都需要比較長時間,因此除了從小接受早療,也要比一般人更多次的重複學習、才能具備自我生活的能力,例如自己穿衣、吃飯、自己搭大眾運輸工具。雖然學習慢,但練習總是會進步,只要多給他們一點耐心、包容心、同理心,就可以幫助唐寶寶及身心障礙者在學習自立的路上更穩健成長。林正俠表示,唐寶寶學習自立,也包括建立金錢觀念,如果發生購物糾紛,希望店家能夠先聆聽他們的說法,再談接下來的程序;暴怒或咆哮對於事情的處理沒有幫助,孩子反而會嚇到不知該如何反應。建議可以將他們視為「幼稚園中班以上到國小」這個年齡的孩子,用同樣的言語和態度去互動、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
2022-11-06 焦點.元氣新聞
買40元炸物忘帶錢遭羞辱 唐寶寶PO文「不要再買東西了」令媽心碎
一名唐氏症少年四日想買炸物給阿公、阿嬤,不料忘記帶錢而遭老闆咆哮,媽媽把事件經過貼上臉書後,引發各界關注。過去也曾發生唐寶寶在速食店遭歧視事件。唐氏症關愛者協會指出,唐寶寶個性溫和、友善,只是學習上需要比較多時間,希望社會大眾不吝給予他們學習的機會,互動的言語和態度上,可以將他們視為「幼稚園中班以上到國小」的孩子,多給他們一些鼓勵。一位媽媽於五日在臉書心碎發文,表示患有唐氏症的兒子四日到新北市某炸物店消費,買了40元的炸物想給阿公、阿嬤吃,但點餐後發現錢包忘了帶,馬上跟老闆道歉,沒想到老闆開始大聲咆哮,還打電話叫警察,嚇得兒子渾身發抖,躲在旁邊一動也不動。事後媽媽親自到店面了解情況,怎料老闆直接回嗆「我才不管他是什麼症,我東西炸好了就是要付錢!」媽媽反問「難道你不能等他打電話給家人嗎?」但老闆只是拉高嗓門,「我們很忙,哪有時間等!」態度強硬。唐寶寶也於臉書道歉,並表示「不要再買東西了。」,受到驚嚇,十分受挫,媽媽自己也感到相當心碎。消息在網路傳開後,網友搜出該店家名稱,並到Google地圖留下1星評論,灌爆大量文字負評,消息同時也在永和在地臉書社團、各地社團擴散,大家都批店家「自私冷漠」、「沒同理心」,將以實際行動抵制店家。一夜之間,在Google地圖上負評已經逼近3500則,店家稍早也趕緊將地圖上的營業時間改為「永久停業」字樣,不過仍難平息民眾怒火,目前各平台已大量散布店家及老闆名稱,還有網友要號召進一步行動,展現強烈抵制店家的決心。外傳炸物店老闆昨夜至警局,將對PO文者提告。警方表示,今天凌晨3點多,炸物店老闆確實有至中正橋派出所稱「要報案」,但聊了近一個小時,是向警方詢問請教怎麼提告,最終沒有提出告訴。據透露,老闆當時心情非常激動,表示「我好難過」,並大喊「很倒霉」。2013年也曾發生某知名速食業者 疑似報警驅趕唐氏症女子事件 ,員警見該名女子並沒有攻擊人,並非店經理報案的流浪漢,不解為何報案。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民眾紛紛給予負評。事後業者表示,店家為了女子安全才報警,可能「溝通上有誤解」,將加強教育訓練。在台灣,每1263個新生兒就有1名唐氏症兒童。唐氏症是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或一部分引起的遺傳性疾病, 唐寶寶平均智商約為50,相當8至9歲兒童的心智能力,但個體情況有差異;除了輕度至中度智力障礙,唐氏症通常伴隨身體發育遲緩和典型的面部特徵。唐氏症基金會近年致力於唐寶寶「日常生活訓練」、「就業輔導」、「早療服務」等協助,希望唐寶寶自立學習,也期待更多的社會支持。
-
2022-10-11 醫療.感染科
婦幼保護力/南台灣缺乏兒童急重症 台南呂維胤、高雄黃秋瑛盼整合醫療資源
衛福部長薛瑞元點出,新冠疫情凸顯兒童醫療網脆弱問題,有意在新設立「兒童司」前,會先優化國內兒童醫療,其實,在南部不少當地民意代表長年發聲,盼能在台南、高雄等處興建兒童醫院。台南市議員呂維胤指出,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達千分之4.5,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又以台南而言,提升新生兒存活率外,也要兼顧孕婦產期及新生兒照護資源。高雄市議員黃秋媖也多次在議會爭取設立兒童夜間急診服務、增加兒科專科醫師看診,希望能重視兒童醫療權益。呂維胤指出,台南市自107年至110年出生人口從12379人跌至9634人,截至今年八月底更僅有6千多名新生兒,再攤開衛福部的統計,18歲以下兒少三大死因,當中周產期的呼吸疾病、感染等特定病況,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都與新生兒存活率息息相關。他也拿出數據,目前台南市共有28萬2617位兒童,約佔台南市15%人口,兒科醫師竟只有182人、兒科診所129家、病床數410床,更何況還有18個行政區沒有任何一位兒科醫師,醫療資源區域分配嚴重失衡,加上幅員遼闊,偏鄉孩童恐無法及時就醫。呂維胤認為,台南市位處嘉義、高雄、屏東之間,市府應該和成功大學和奇美等大型醫院合作,比照成大老人醫院模式,打造「國家級南部兒童專責醫院」,提升新生兒、早產兒和早療兒病床數及醫療設備,同時鼓勵兒科臨床醫學研究,增聘兒科專科人力,改善兒科醫療人力不足、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往南走到高雄市,同樣面臨兒童照護資源不足的窘境,黃秋媖分享,曾有一對年輕夫妻半夜求助,他們的小孩在三更半夜發燒、嘔吐,送到診所卻無法收治,最後輾轉送往高雄岡山醫院急診,經過治療小朋友已康復出院,這件事情反映出需要強力盤點醫療資源。多次針對兒童醫療召開會議的她說,目前正在籌設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就希望爭取設立兒童夜間急診服務,甚至增加兒科專科醫師看診,同時也建議,高雄在地的醫院像是長庚、榮總、義大等,能在未來成立夜間聯合急診的衛生聯盟,藉此補足兒童醫療量能。
-
2022-07-28 活動.精彩回顧
課程回顧/線香療癒力!2堂初學者的入門課-簡易手作X放鬆品香
忙碌的工作讓你疲憊不堪?生活中的壓力讓心情憂鬱煩躁?很多人會用香氛產品來轉換心情、療癒一下。說到香氛,最先浮現的是蠟燭、精油等等,然而你不知道的是「線香」其實更迷人,甩開它只是拿來拜拜的傳統印象,其實線香有許多種類,不只味道值得細細品味,原料、用途還與中醫相關,能用來療癒身心、營造居家氛圍,增添生活儀式感。元氣網這次推出的免費線上課程系列就以「線香」為主角,第一堂由中醫師先介紹線香與中醫的關聯,讓大家能輕鬆無負擔的接觸香味;第二堂由製香老師講解線香、薰香的各種知識,並帶你用花茶等身邊可取得的材料,手作自己的專屬香品。📢【線香療癒力!2堂初學者的入門課】,此課程分兩單元依序將於 08/25、09/01 上午 10:00 準時開課!⭐此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等同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後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敬請期待!|課程資訊|📍單元一:2022/08/25(四)10:00▶ 品香前導攻略!原來線香與中醫息息相關📍單元二:2022/09/01(四)10:00▶ 超簡易線香手作課!香氣帶給你滿滿療癒力👉點此進入課程頁▶|適合對象|➡️喜歡各種香氛產品,想嘗試不同選擇的人。➡️對線香感興趣,但還沒去深入了解的人。➡️想要接觸香味,卻有擔心和疑慮的人。➡️想要學習簡易製香的初學者、零經驗者。|系列課程重點導讀|🕒第一堂:2022/08/25(四)10:00【品香前導攻略!原來線香與中醫息息相關】講師:高羿宸中醫師●從線香早期的歷史、用途開始,講到現代生活用香。●線香與中醫息息相關?除了成分有中藥材,治療上也有多種用香的方法。●喜歡香味,卻因各種原因遲疑?由中醫師幫你解惑,提點品香注意事項。🕒第二堂:2022/09/01(四)10:00【超簡易線香手作課!香氣帶給你滿滿療癒力】講師:米尼老師●線香還有分韓式、日式?讓我們來了解線香的基本知識、香味、種類等等。●線香與心靈有何關聯?了解怎麼用香氣療癒疲憊的身心。●想要自己DIY專屬香品?老師親自示範用簡易方法、手邊可得的材料製作線香。|講師資訊|🔸緻宸中醫診所院長 高羿宸中醫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學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代訓醫師●同濟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媽媽咪亞產後月子中心中醫顧問●緻宸中醫診所院長🔸魚沐_療癒手作‧和諧粉彩 米尼老師●KCCA韓式線香師資●JPHAA和諧粉彩正指導師●社工師●北市早療社工人員暨專業人員●國際蒙特梭利AMI3-6歲助理教師●國際蒙特梭利AMI6-12歲助理教師|如何報名課程|●步驟一:開課當天,請先到健康聚樂部頁面。●步驟二:在健康生活找解方將看到最新的影音課程,請點選單一影片進到課程頁。●步驟三:請點選「登入會員瀏覽」,登入後填寫報名資料,即可免費觀看課程內容。※若你未曾加入元氣網會員,請立即點此加入▶
-
2022-04-16 新聞.元氣新聞
感恩連倚南教授,對東部復健醫學與慈濟醫學教育的貢獻與奉獻!
二○二二年四月十一日,臺灣復健醫學之父連倚南教授去世,享壽八十八歲。花蓮慈濟醫院非常感恩連倚南教授對於東部復健醫學的開創與付出,以及對於慈濟醫學教育的投入與無私的傳承。林欣榮院長指出,從一九八六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連倚南教授就固定前來協助,除了看門診,創立復健科,也指導住院醫師,慈濟大學成立後,也開始教導醫學生,轉眼三十五年過去,即使到去年罹癌的初期仍持續不斷,直到因病治療、體力不繼才不得不停止。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於一九八七年七月成立,在連教授的指導與教學之下,梁忠詔主任從一位小醫師成長為大教授,復健科成長擴編為復健醫學部,學生們也開枝散葉,遍布各家慈濟醫院及臺灣各地的醫院。而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為了遲緩兒童的早期療育與復健,成立了「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且促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的成立,積極深耕花東地區,家長們不再需要於各科診間來回奔波,梁忠詔主任因此在二○一五年獲早療領域最高榮譽的第十屆早療棕櫚獎肯定,他也歸功於連教授的指導與身教。梁忠詔主任說:「我們慈濟醫院的復健部能夠成長,都是在連教授的指導之下。而連教授二○○○年自臺大退休後,就來慈濟專任,對我們的付出更加的多。」「而且,連教授是復健醫學的實踐者,師母中風三十多年,但教授只要參加各學會活動,甚至到國外參加醫學會,都會帶師母去,因為他已經力行為師母把復健失能的狀況降到最低。」連教授自臺大退休後,仍然沒有休息,除了教學,成立連倚南教授復健醫學教育基金會,也投入長照領域如長照中心、安養機構等各職類人員的教學與指導,為臺灣的長照2.0服務盡心力。深刻了解連教授對於醫療那一分奉獻的心,梁忠詔主任也以連教授的精神為典範,這也是他身為學生該做的事,將連教授臨床與教學的精神傳承下去。現任復健醫學部副主任的洪裕州醫師,是慈濟大學醫學系第二屆,他從二○○一年大學六年級時就上過連倚南教授的大堂課,住院醫師階段選擇復健科,從此跟在連教授身邊學習,算算已經二十年了。洪醫師說:「連教授的行程,就是早上十點到十二點病房回診,中午一起用餐,下午一點到兩點專題討論會,下午兩點到五點是教授的門診教學時間。這是教授這每個星期五的行程,二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洪醫師說,即使是交通工具中斷,還是會接到連教授的電話:「洪醫師啊,我現在在機場,沒辦法過來了!」家住臺北的教授一定要到了火車站或機場,親自確定火車不開、飛機不飛,才會取消來到花蓮的行程,「不然對他來說,沒有『取消』這件事情。」而在洪裕洲醫師的眼裡,連教授的教學熱情不是只對慈濟的醫師,而是對臺灣所有的醫師都一樣,他認為證嚴上人對於慈濟的日以繼夜投入是一種典範,連教授對於復健醫學也是同樣的精神,教授是令人尊敬的醫學典範。洪裕洲醫師感傷的說,教授的病房教學,循循善誘;中午和教授一起用餐時,天南地北的聊臺灣醫界,動物植物……。下午門診教學,還曾看教授與雙眼接近失明的患者亦步亦趨的跳舞。今後,他和學弟學妹再也看不到教授的身影了。二○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連倚南教授在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梁忠詔主任及一群學生的陪伴下,特地前往靜思精舍與證嚴法師會面,身上還背著化療儀器、且高劑量治療中的連教授表示,如果他的腫瘤控制得下來,一定會再來慈濟奉獻,如果沒辦法,這一天就是與證嚴法師最後的道別了。證嚴法師非常不捨,開示時指出,很感恩連教授在慈濟醫院啟業最艱難的時候,即以行動相信他、支持慈濟醫院,對慈濟醫療及醫學教育一心一意的付出,三十多年過去了,還是那樣的真誠,也祝福連教授。連倚南教授是臺灣復健醫學的先趨者、領路者,一生為復健醫學奉獻,林欣榮院長指出,連教授對花蓮慈濟醫院的貢獻與奉獻,將永遠存在花蓮慈濟醫院全體同仁的心中,他謹代表全院同仁對連教授致上無限的感恩與祝福。
-
2022-04-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讓我投入自閉症無法自拔的一群人
【編者按】這是「醫病平台」第三次以「教我人生的病人」為題,邀請到三位資深醫師發表他們的心得。一位台灣兒童精神科自閉症的領頭羊回憶四十年前開始對這群病人與家屬做深入的研究之後,發現自己一生的服務、教學和研究,都離不開自閉症,而寫出感人肺腑的「投入自閉症無法自拔」;一位在美行醫將近五十年的神經內科教授除了繼續在大學醫院附設醫院看病、教學,又在華人區照顧病人,而發現華人就醫態度不積極、高血壓及中風較美國人發生得早,且出血性中風較多,因而發表論文,並與一群華裔醫師加強社區醫療大眾教育,他最後語重心長的說出:「很感恩,因為每天我都會在病人那裡學到許多。」一位長年關心社區精神健康的精神科教授,分享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人生故事,敘述病人跨越人生的困境、開創新的人生格局,成功開啟她的多元思考與情緒掌控效能,達成人和人之間「完整的信任」,使醫者深切體會身為精神科醫師在醫療的過程中「醫生的角色」。五十年前在葉曙老師的建議下,選擇兒童精神科作為我的次專科,四十五年前到加拿大卑詩大學醫院接受兒童精神科訓練,全面的兒童、青少年、及家庭的心理衛生促進,和精神疾病的診斷治療,是訓練和工作的內容,沒有偏向特定的問題或疾病,對自閉症的診斷和治療並沒有特別的訓練,然而這四十年的服務、教學和研究,大部分以自閉症為主,是什麼原因讓我投入自閉症無法自拔?這要從我的第一個研究計畫說起。加拿大訓練結束回到台大醫院,負責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以下簡稱兒心)日間病房診療工作,這個病房是台灣第一個早療中心,執行自閉症、智障、語障的學齡前兒童的療育工作。既然要接這個工作,就應該了解之前的療育效果如何,因此我的第一個研究計畫,就是追蹤已經滿12歲(小學畢業)的兒心早期療育的個案,總共追蹤了75個平均16歲的青少年,其中53位自閉症者的和22位智障者,他們的經歷非常不同,以下和各位分享幾個我無法忘懷的例子。為了保護他們的隱私權,我將多個家庭的資料混雜在一起呈現。一個母親穿很漂亮的衣服,牽著一個穿著十分乾淨但腰部綁著一條帶子的少年,來兒心接受訪談和測驗。這個少年沒有語言,在媽媽旁邊坐一下子,突然站起來走去玩開關,媽媽一拉帶子,把他拉回來。我和媽媽打招呼,稱讚她穿得很漂亮,她忽然哭了起來!告訴我說,這是六年來她第一次打扮,覺得要穿體面一點回兒心,和關心她的兒心朋友見面。在接著的訪談,她敘述離開兒心日間病房後的種種,先是陪兒子上小學,老師要求她和兒子一起坐在教室後面上課,可是孩子仍然坐不住,加上其他家長的抗議,不到一個月就退學回家了。在家她和孩子繼續玩以前在兒心的活動,可是媽媽也有要做的事情時,只能帶著孩子做,譬如帶著孩子上市場買菜,他一看到開關就衝過去玩開關,干擾店家作生意,媽媽用盡所有方法都無法防止。孩子也曾經走失,被好心人帶到派出所。最後,媽媽終於想到用帶子把孩子和自子綁在一起,像來兒心那樣。一個爸爸帶著比他更高更壯的兒子來兒心。身體診察發現少年的額頭、右耳和右手手指都變形了。爸爸搬一張椅子過來,他就坐在椅子上,雙手往後環抱椅背,發出叫聲,爸爸就從袋子裏拿出一條童軍繩,把少年鬆鬆地綁在椅背上。訪談父親,知道孩子離開兒心之後被學校拒絕,只能留在家裡。孩子一天會發好幾次脾氣,生氣時總是撞頭,撞得頭破血流,家人無法防止,買個安全帽戴上,他撞不到額頭,換成用拳頭打頭捶耳朵,打到耳朵變形、手指骨折變形,家人想不到別的辦法,只好把他綁起來。經過幾個月的訓練,早上起來帶他刷牙、洗臉、上廁所、吃早餐,之後,他會主動走到椅子那裡,坐下,雙手往後環抱椅背,發出聲音,叫爸爸過來綁他,要上厠所時,發出聲音叫爸爸來鬆綁,帶他上廁所。少年大部分就是這樣鬆鬆綁著過一天,沒有綁他又會敲頭。訪談中知道父母離婚了,詢問離婚的原因,除了帶孩子的辛苦之外,媽媽最難過的是生了自閉症的孩子,想要和別人生個不是自閉症的孩子,證明自己能生正常的孩子。父母一起帶著略胖的少年來兒心訪談詳量。少年能簡單對話,上中學需要特別輔導,對鑰匙有特別偏好,愛收集各種鑰匙藏在只有他知道的地方,家人常常為了找不到鑰匙而和少年衝突。父親為此特別煩惱,告訴我說:「我不希望這個孩子帶給他的兄弟困擾,我會在自己的日子不多的時候,帶他從關渡橋跳下去。」後來這個少年在我的門診治療,幾年後父親心臟病突發死亡,母親繼續帶他來治療,母親健康不好之後,哥哥嫂嫂搬回家一起照顧這個弟弟。這個追蹤研究完成了,雖然研究結果和當時英美的結果相當,也發現早期在兒心日間病房用行為治療所教的,「在日常生活有用的才會留下來」,而開創台大兒心的生活化的療育方案,但是我沒有成就感,我的心情完全被這些青少年和他們的父母的境遇佔據了。三分之一的母親為了讓孩子被學校接受,不得不陪著孩子再上一次小學,有些連這個機會都沒有;能上學的,老師不知道怎麼教,靠媽媽回家教。這是教育的系統問題,必須經由教育系統解決。上述的三個青少年都有嚴重的情緒行為問題,家人用以前在兒心學到的方法不能有效處理,也沒有醫療人員可以處理,這是醫療系統的問題,必須訓練醫療人員認識自閉症及學會診治處理的方法,擴充服務的機構和量能,才能幫助自閉症者及其家人。那位想要生個正常孩子的媽媽,她的椎心之痛是:「生了自閉症的孩子是媽媽的責任嗎?自閉症的病因是什麼?」那時大部分的人連自閉症都沒有聽過,一看到怪異的孩子,就會往祖先失德作孽等污名化的方向去解釋,不只如此,那時的歐美,仍然流行「冰箱型父母」解釋自閉症的成因,至於生物醫學的成因,包括遺傳、生化、生理、神經方面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因此,這個母親的椎心之痛要靠加強生物醫學研究來回答。這些大孩子的工作、教養、保護安置,則要建立完整的社會福利系統,才能得到保障。這些多個系統性的問題,不能等待政府主動「施捨」給予關懷,而要有許多人倡議呼籲,打動民意代表、政府官員,才有機會逐步建立制度,落實執行。倡議呼籲的發動者是誰?應該是自閉症者的父母和關心弱勢的人。大家記得,四十年前臺灣還沒有抗議遊行,碰到問題,大部分人靜靜地自己努力尋求解決,因此要尋求倡議呼籲者就要花一番功夫。那時台大兒心有年末聯歡會的活動,邀請歷年兒心日間留院治療的個案和家人回來團聚,我利用那個團聚的機會,對家長發表演講,一方面分享大孩子的困境,一方面介紹先進國家的一些作法,同時邀請願意者站出來,為孩子爭取自閉症患者需要的制度和設施。很快地,得到十多位家長的支持,這裡面有企業家、教授、建築師、會計師、藝術家、中小學老師、家庭主婦等,在大家共同努力,各界人士包括扶輪社等社團的支持下,35年前成立了自閉症基金會,五年後在台中、高雄、台北等地逐漸成立自閉症為對象的教育、社會福利等的促進會或協會。在大家共同努力,尤其結合立法委員,促成了自閉症包含在殘障福利法(現稱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和特殊教育法中,全民健保施行後,自閉症也列入重大傷病。陪伴家長和許多熱心朋友走過這些路,我自己也不能閒着旁觀,除了在醫院和醫學院教學研究服務,在台灣師大成立特教硏究所後,也跨界講授自閉症相關課程和指導研究生。因此,從四十年前的第一個硏究開始,讓我投入自閉症的相關事務,持續至今。
-
2022-03-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回首四十載與命運拔河的歲月,展望未來自閉兒被關注的社會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自閉症」。一位特教老師分享自己如何照顧兩位自閉症子女的經驗與期待;一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分享自己與一些家長共同組成病人團體,開啟與公部門斡旋的的各種心得;台大醫院宋維村醫師以多年研究、教學與照護這種病人的經驗,寫出這篇幫忙社會大眾以及醫療團隊更了解「自閉症」的文章。希望他們的共同努力,可以使促使社會大眾更了解過去以為「可望不可即」的「星星兒」,並給予支持。【延伸閱讀:醫病平台/一個特教媽與兩個自閉症孩子的故事】【延伸閱讀:醫病平台/自閉症是神經發展多樣性的表現】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稍有能力的家庭想方設法送子接受教育,窮困家庭的優秀青年大都考上免繳學費的師範學校,而有心智障礙或感官障礙者幾乎進不了學校大門,家有障礙者的父母為顧及顏面會盡量隱藏而不被發現,有的甚至用籠子關了起來,有的就任其四處流浪被兒童追逐、戲謔。左鄰右舍偶有人竊竊私語,卻沒人會同情或關心,在當年的價值觀真的是一件不名譽的事。1981年一個先天有障礙的自閉兒闖入我的世界。他的眼睛不看人不理人,無言無語成天沉迷於旋轉的物品,一副與世隔絕的怪樣子,我無法面對一個有障礙的孩子,只能怪天怪地怪自己前世是否造了孽?佛徒說:是「因果報應」公公說:「祈求神明保佑,孩子會變好。」老公說:「大隻雞慢啼。」不管怎麼說我總是心亂如麻,終日以淚洗面,負面的情緒更沾滿了哀傷的心靈,理智告訴我孩子無辜,我也無辜。1983年從醫學寶典看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預後良好」的立論依據,才兩歲就送進日托中心接受訓練,天天等待奇蹟出現,但日子一天天過也看不到進展;要駕馭一個小小孩只不過是吃喝拉撒、開口說說話、學學生活本能,但孩子的障礙程度卻難以突破,有天負責的老師建議我北上至台大醫院日間病房,幸運地得到由宋醫師給的一帖良藥:「馬上要一對一的密集訓練。」不到半年光景就看到一線曙光,光只是開口說話的動機,就足以讓家人雀躍不已。俗語說「同病相憐」,這可是一群與命運拔河的家長最好的解藥。1989年我與大高雄地區幾位求助無門的家長組成「高雄市自閉症協進會」,開啟與公部門斡旋的途徑,跟隨宋醫師倡議將自閉症納入「殘障福利法」,並緊跟劉俠女士倡議立法增加社福預算而撬開社會福利大門的經歷。義務教育的普及並未嘉惠身心障礙者,尤其是伴隨情緒障礙的自閉兒。我兒得力於宋醫師的輔導評估可進普通班,在融合的教育環境,費心改變老師的觀念,指引老師如何帶領學生幫助自閉兒。當年的自閉症學生猶如燙手山芋,從普通班丟到特殊班;特殊班丟到啟智學校。家長團體洽借學校場地辦理特殊教育或親職溝通講座時,亦遭學校高層的奚落,對自閉症家庭的不友善,讓自閉症家庭遭受第二次的傷害。老師害怕自閉症學生也是情有可原,高雄市教育局基於實情,特別委託家長團體培訓自閉症種子老師,歷經三個階段後也成立自閉症資源班,教學問題逐漸有解,俟特教法修法納入自閉症類,後來才有普遍的師資。自閉兒的行為模式千奇百怪。椅子沒排好,他會去排整齊或者你翹腳他會走過去把腳扳好,是好意但會嚇到別人;有的會直盯著喜歡的對象傻笑(常常不會分歐巴桑或小姐)引起他人的不舒服,口語表達不足的可能緊貼或依著對方,拉小手或熊抱。還有的聽了廣告詞喜歡上成人紙尿褲,趁機跑進安養中心拿幾塊紙尿褲塞進背包而被當成現行犯處理。前年有位在外工作自閉症青年看到女生亮晶晶的鞋子,因為喜歡而俯身觸摸,當下被懷疑性騷擾,女生就糾眾毆打他。一般人對自閉症者認識不足,無法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而其特殊癖好所衍生的行為問題造成社會事件者屢見不鮮。即便星星兒的世界難以企及,仍不乏經由教育、家庭、社會合力而融合成功的例子。住屏東的小文,剛入學在座位上半分鐘都待不了,普通班老師招架不住,屢次抗議校方的安排,心理處於歇斯底里的狀態,經過團體出面溝通輔導後,老師調整接納的心態,再由專業老師的介入,家長的努力陪伴。小文的轉變讓老師刮目相看,如今小文已是小有名氣的藝術家。自閉症者因先天上大腦神經系統損傷,好像被鎖進了密閉的空間,為了打破那道牆,為人父母者莫不竭盡所能,耗盡財力、物力、精力,堪稱無所不用其極,還經常幻想著,有一天能翻轉命運,可是等啊等啊,無法等到那一天的到來,因而開始未雨綢繆在西元2000年集資成立「星星兒社會福利基金會」,針對自閉症者的成年後的人生,希望孩子未來有尊嚴的過好每一天。三十多年來在倡議路上,見證政府在身心障礙政策上的修正蛻變。從早療評估系統、特殊教育個別化合併融合教育的方向、社會福利多元化服務的安置模式、職訓及就業方案的促進,種種為身心障礙者量身訂造的政策,對障礙者的助益顯而易見,且有目共睹。唯獨對自閉症者特殊障礙特質,尚未發展特別解決方案。近十年來,陸續接觸離開教育體制的成人自閉症者,空有就業能力卻未能融入就業市場,多數還殘存情緒行為困擾而不易被雇主接納;如果與其他身障者相較,自閉症者成功的就業率真是少之又少。職訓局如能有一至二年的職訓課程,針對自閉症特質而設計擘劃,其實會創造有潛能的自閉症者的就業機會。桃園有家科技大廠晉用十多位高功能自閉症者,負責影印機的品管工作,另聘兩位諮商心理師就近輔導,結果為企業創造極佳的業績。有些自閉症者擁有天賦異稟的音樂、繪畫才能,經過家長組織,數十年有家長陪伴的努力學習,已經培養出稍有自食其力的技能,勞政單位應支持以非典型就業的模式,給予支持性就業輔導的人力,但現況是沒有支持系統,無法減輕家長的負擔。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歷經二十幾年從早療、特殊教育、社會福利的雕琢,仍無法讓大部分的自閉症者有更穩定的情緒及具備融入社會的條件,這或許是老師專業工作人員及家長要深入探討的課題。台灣已加入「國際身心障礙權利公約(CRPD)」,公約的目的是要保證身心障礙者跟其他人一樣,有相同的權利。身為家長莫不期待,我們的社會大眾都能秉持平等的人權概念,讓子女能生活在不被歧視的社會。而實際上伴有嚴重情緒行為的自閉症者,在尋找安置機構往往都碰一鼻子灰,所以期許政府正視自閉症及其家庭困境,成立情緒行為中心或中途之家,並投入自閉症相關研究。無論如何,我們期盼社會大眾對這群星星兒有更多的認識、關懷與接納。很多父母真正擔憂的是「自己老了、走了」,孩子還能在社區自由自在的生活嗎?
-
2022-03-03 新聞.元氣新聞
伊甸調查:近6成早療家庭認為資源不足 喘息服務最缺
伊甸基金會今發布「早療家庭現況」調查指出,58.3%受訪者認為早療資源支持或服務仍有不足的地方,39.2%認為暫時接手照顧的喘息服務最欠缺,其次是33.7%實際物資、32%心理支持。此外,52.2%受訪者因照顧早療孩童,選擇中斷或調整既有的工作規劃,顯示出在陪伴發展遲緩兒童成長的路上,職場與家庭難以兼顧,早療家庭的「心」苦,需要社會的支持與陪伴。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表示,調查發現,57.9%的受訪者在與發展遲緩兒外出時.曾遭受過不友善的言語,如過度詢問、批評等;同時也有47.9%的受訪者表示,遇過更不友善的對待,如霸凌或是冷漠應對;這也應證了為什麼有68.8%的照顧者最擔憂孩童的同儕關係、社交與社會適應狀況。何天元指出,要幫助發展遲緩兒及家庭面對漫長的成長路,不只需要醫療、社福單位的支持,更需要社會大眾的友善對待,不以歧視、排拒或訕笑的方式相處,不隨意干涉照顧者的決定,用鼓勵代替責怪等,共同幫助他們克服成長挑戰。另外,在沉重的照顧壓力下,除對孩童本身的個別服務外,更應重視照顧者及整體家庭的全面需求。今年5歲的阿鈞,在8個月大的時候被診斷出罕病平腦症。阿鈞媽媽回憶,當時發現阿鈞全身軟趴趴,還不會翻身,所以帶去給醫生看,確定罕病後,便展開早療之路,前年8月帶著阿鈞到伊甸婦幼家園接受時段療育服務,去年2月進入早療日托班。阿鈞媽媽說,受到平腦症影響,阿鈞除了發展遲緩,也有嚴重的癲癇,不定時失去意識暈倒或全身抽搐,24小時都需要有人在旁看顧,所以對她來說,當阿鈞到日托班上課時,就是她難得的喘息時間。在教保老師的細心陪伴下,原本走路不穩、常跌倒的阿鈞,到現在已經不需他人攙扶,能獨自放手行走數十公尺,下肢肌力與穩定性大幅提升;同時,阿鈞的溝通與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明顯進步,逐漸用不同的單詞來表達意願,也能拿穩湯匙自行吃飯。伊甸基金會表示,伊甸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從服務中發現,發展遲緩兒及家庭得面臨漫長的早療、復健之路,加上資源缺乏、不友善的環境,內外的壓力與歧視如同無形高牆,阻礙他們跨出向前的腳步,呼籲社會大眾與伊甸一同支持早療家庭,詳情可上官網www.eden.org.tw,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
2021-12-17 新聞.杏林.診間
一生懸命,用愛推動特照牙醫學!黃明裕:唐氏症兒子是我的初心
周六中午,酷熱的豔陽直曬,馬路上的柏油彷彿要溶化,牙醫師黃明裕帶著護理人員,頂著烈日,拖著三大箱沈重的醫療器材,走進新北市新莊區一處老公寓,為一位臥床多年的阿嬤治療牙齒。涔涔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襟,家屬直說不意思,黃明裕笑著說沒關係:「老人家有需要,我們不能放著不管。」忙完治療,黃明裕收拾好器材繼續趕路,這一天,他巡迴新莊、泰山、五股、八里,到不同的失能患者家看診,家屬不停致謝,他總是說沒什麼,並不忘叮嚀如何為失能家人清潔牙齒。身為台灣少見的「到宅牙醫」,推動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二十多年,這樣的場景已是日常,更是他一生的職志,從不以為苦。父親的淚拉回差點走偏的少年五十九歲的黃明裕,從小就是個豪邁不羈的孩子,被視為鄰里間的孩子王,父親是台鐵員工,媽媽是上班族,每逢寒暑假送他到福隆的阿公家,黃明裕還會跟著阿嬤在福隆車站賣便當,熱情爽朗的個性總能招來好生意。這份豪爽的性格,後來卻讓黃明裕差點走偏。他回憶說,少年時期叛逆又愛玩,高中只考上建中夜間部,白天沒事就到處「做怪」加「鬼混」,1970-1980年代龍蛇雜處的西門町冰果室、撞球間,都常有他的身影,「還有自以為是的義氣,有空就去幫同學打打架。」他邊說邊大笑,不忘自嘲:「年輕時真的很無聊!」荒唐的青春走過,黃明裕參加大學聯考落榜,親戚家小孩考上的卻是醫學院。放榜當下,父母沒說什麼,第二天一早,爸爸卻拎著行李帶著他和弟弟,先搭飛機到高雄,再包計程車直奔屏東四重溪。黃明裕知道自己闖禍了,爸爸不想讓他面對親朋好友的不停詢問,只能帶他從台灣最北端一路「逃」到最南端,躲開一切的關切壓力。「在四重溪三天,爸爸帶我爬山、看風景,沒有一句責難,只是不停安慰我,鼓勵我重新來過。」那三天,改變了黃明裕的一生,即使事隔四十年,憶起兩年前過世的父親,年近六旬的他依然哽咽到無法言語。進醫學院路見不平俠義熱情從四重溪回台北的隔日,黃明裕跟著爸爸到補習班報名重考,從此脫胎換骨,痛改前非,苦讀一年後,考進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牙醫系。大學期間,黃明裕依然不失愛玩熱情的性格,交了很多好朋友,也交了女朋友(後來成為他的妻子),骨子裡行俠仗義的性格慢慢甦醒,很喜歡幫助別人,看到不合理的事會挺身而出。例如有一回排隊買電影票時有黃牛插隊,黃明裕完全不管對方可能有黑道撐腰,立馬一個箭步衝上去開罵趕人,嚇得女朋友在旁哭了出來。「沒辦法,我就是不能忍受不公不義,路見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他說。醫學院畢業後,黃明裕和多數牙醫系畢業生一樣,退伍不久便走上開業的路,在台北天母開設牙醫診所,還曾出國進修植牙。「坦白說,精進技術是為了以後可以多賺一點,」黃明裕說,那時他就是「普通牙醫」,目標是開業、賺錢,再簡單不過。正當一切順利發展,人生起飛之際,老天爺卻送來一份特別的禮物。兒子誕生 上天送來的特殊禮物1994年,黃明裕的兒子黃于軒誕生,滿月後接受預防接種時,醫生認為「BABY怪怪的」,進一步檢查發現,活潑可愛的于軒竟是唐氏症寶寶。醫師的宣告如晴天霹靂,黃明裕夫妻傷心欲絕,不能接受,常自問:「為什麼偏偏是我們?」尤其是每當同學同儕談論自己小孩升學或其他才藝時,更會觸動夫妻倆的遺憾,「我們會覺得格格不入,只能默默走開…」黃明裕說。然而,生命自會找到出口,樂觀堅強的父母看見兒子最珍貴的一面。黃明裕慢慢發現,于軒遠比一般孩子天真,個性格外的溫柔貼心,「更重要的是,兒子帶領我,進入一個從來沒想過的世界」。黃明裕夫婦積極尋求早療和特教資源,他說,當時台灣有家長和教練推動唐寶寶游泳訓練,于軒加入後學得非常開心,愈游愈好,十二歲時甚至和其他隊員遠征愛爾蘭參加「唐氏症國際游泳錦標賽」。身為父母,黃明裕和妻子彷彿走出幽谷看到了光,逐漸領悟出于軒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特殊需求者兒童看牙那幾年,于軒就讀小學的資源班,班上有智障、腦麻、自閉症等類似狀況的孩子,家長常分享特教資源,彼此關心,也讓黃明裕發現,「原來這些孩子都無法順利看牙醫,那就我來吧!」一個個特殊的孩子走進了黃明裕的診間。一般正常兒童原本就害怕看牙,這群孩子更因為認知與溝通問題,無法配合,常常會在診療椅上哭喊到聲嘶力竭,還有些孩子死不肯張開嘴巴或一開口便吐,一般牙醫不肯收治,以致於他們的牙齒問題愈拖愈嚴重。但黃明裕不放棄,他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學著幫孩子看牙,先連哄帶騙讓孩子坐上診療椅,再靠著家長和護理人員幫忙,每次給他們看牙總要花上比一般小孩多兩三倍的時間和精力。「我知道這很累,但我不是用牙醫的身分,而是用做爸爸的心情去面對。」黃明裕說,同為特殊兒童的家長,他深知對待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要去理解他們。他舉例說,牙醫師任何一個小小動作或治療中產生的燈光、聲響刺激,在自閉症兒童眼中都可能是洪水猛獸,會令他們無法承擔。因此絕不能用強制壓迫的方式壓制,而是要先了解孩子的心裡感受,溫柔的安撫,取得孩子信任,建立安全感,放鬆孩子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權利享有好的醫療品質,特殊需求者兒童也不例外。」這是黃明裕的堅持。黃明裕的牙醫生涯從此轉向,他愈來愈關心特殊需求者兒童的口腔健康,還前往特教機構,幫特殊需求者兒童治療和清潔牙齒,同時訓練特殊需求者口腔衛教指導員,一起改善孩子的口腔問題。(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08-2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以水為媒介 協助發展遲緩孩童恢復自信與能力
2歲的翰翰是早產兒並患有腦性麻痺,動作及語言能力都有發展遲緩問題,平常穿矯正鞋仍需要別人牽著才能行走,跌倒時也要協助才能站起身。經醫師評估後,除了讓翰翰參與早療課程,也安排他到苗栗縣水療復健中心接受全身性水療復健治療,在水中進行軀幹穩定度訓練,誘發肢體動作的協調性,經2年治療訓練,翰翰現在已可自己獨力行走,動作能力也大幅進步。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及復健科主任蔡建宗表示,近年來水療應用在腦性麻痺兒童、早產兒、各類發展遲緩或動作協調功能障礙的孩童都有明顯成果。水療是以水為媒介來進行放鬆、水中運動或復健治療訓練,利用水的物理特性,如浮力、阻力、壓力等,有效增進肌力與肌耐力,對身心障礙兒童來說,從適應水性到治療性游泳,可改變身體協調平衡和肢體的控制能力,同時增強心肺功能。水療復健中心物理治療師蔡佩真說明,水療課程中會依每位孩童的狀況,設計不同的水中運動計畫並搭配水中器材,將訓練內容類化到日常生活環境,以功能性訓練為目標進行伸展運動、協調平衡、身體控制訓練、耐力訓練等項目。水療池的水溫多維持在32至 34度,並依天氣狀況調整,設定溫度可促進血液循環,讓全身性肌肉達到放鬆效果,對有腦傷的個案,不易因溫差變化引起張力反應。蔡建宗表示,許多重症兒童雖然執行陸地活動較困難,但在水中卻可輕鬆活動,因此水療除了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也可達到運動訓練療效,是很好的活動選擇。
-
2021-08-2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母捐腎2歲女 台大完成首例幼童換腎
快要滿兩歲三個月的陳小妹,生日是6月6日,但7月9日這天,是她的第二個生日。母親在這天將左腎捐給她,經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手術和細心照顧,這顆腎在陳小妹身體裡重新運作起來,她終於可以脫離腹膜透析,走向正常成長。台大新竹分院副院長蔡孟昆表示,受到病情和疫情一波三折,才順利完成台大首例體重10公斤以下、術前交叉試驗陽性的腎臟移植兒童案例,難度非常高,見證母愛的偉大。陳小妹的媽媽昨日在台大醫院記者會中哽咽地說:「謝謝台大醫院給我們活下去的機會,我們一定會珍惜。」陳小妹在媽媽懷中抱著台大醫院送的吉祥物醫寶娃娃,露出開心笑容。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說,孩子的笑容就是無價的回饋。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宜蓉表示,陳小妹出生一周就因腹脹、食欲不佳、全身水腫而住進加護病房,腎臟在一個月內失去功能,時常需要緊急血液透析。英國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幼兒出現腎末期病變的機會是每百萬人9到16人,很多都與先天異常相關,陳小妹就是WT1基因突變導致的早發性腎病症候群。護理長劉蕙婷表示,陳小妹4個月大就開始居家腹膜透析,創下年紀最小的紀錄,媽媽也很勇敢,學會操作技術,面對陳小妹嘔吐等不舒服,心疼之餘還要堅強起來,與醫師、個管師、營養師合作,提升營養吸收,幫助孩子有足夠體重可接受後續手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基因醫學部檢查後發現,陳小妹只要能解決腎臟問題,之後成長發育問題就不大了。蔡宜蓉表示,病因確診非常重要,發現陳小妹是因為WT1基因導致的顯性遺傳疾病,便可準備腎臟替代治療。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表示,術前發現孩子體內有會攻擊媽媽腎臟的抗體,需要先用免疫抑制的藥物去中和掉這些抗體。手術需要精巧的技術接合孩童細小血管,共花了5個多小時。另外,小孩腎臟長軸只有3公分左右,成年人腎臟長軸大約是10公分,移植後占了孩子腹腔的一半,必須先用人工網膜修補,才能夠把肚子關起來。蔡孟昆表示,陳小妹的醫療需多團隊合作,原訂3月移植,後來發生感染,5月面臨疫情爆發,延至7月初才完成手術,這是一個生命奇蹟。蔡宜蓉說,現在陳小妹體重發育進步很多,還需要復健科支持早療、並定期追蹤左腎是否出現威爾姆式腫瘤。
-
2021-08-2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母愛捐腎兩歲幼女重生 台大醫院完成高難度幼童換腎
快要滿兩歲三個月的陳小妹,生日是六月六日,但七月九日這天,是她的第二個生日。母親在這天將左腎捐給她,經過台大醫院醫療團隊精湛的手術和細心的照顧,這顆腎在陳小妹身體裡重新運作起來,她終於可以脫離腹膜透析,走向正常成長。參與手術的台大新竹分院副院長蔡孟昆表示,受到病情和疫情一波三折,才順利完成台大首例體重十公斤以下、術前交叉試驗陽性的腎臟移植兒童案例,難度非常高,見證母愛的偉大。台大醫院今舉辦線上記者會,慶祝陳小妹重獲新生,她的母親本來沒有要發言,被問到心情僅說「謝謝台大醫院給我們活下去的機會,我們一定會珍惜」,一開口就哽咽落淚。陳小妹在媽媽懷中抱著台大醫院送的吉祥物醫寶娃娃,露出開心笑容,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說,孩子的笑容就是無價的回饋。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蔡宜蓉表示,陳小妹出生一周就因腹脹、食慾不佳、全身水腫而住進加護病房,腎臟在短短一個月內失去功能,時常需要緊急血液透析。英國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幼兒出現腎末期病變的機會是每百萬人9到16人,很多都與先天異常相關,陳小妹就是WT1基因突變導致的早發性腎病症候群。護理長劉蕙婷表示,陳小妹四個月大就開始居家腹膜透析,創下年紀最小的紀錄,媽媽也很勇敢,學會操作技術,面對陳小妹嘔吐等不舒服,心疼之餘還要堅強起來,與醫師、個管師、營養師合作,努力提升營養吸收,幫助孩子有足夠體重可以接受後續手術治療。見證勇敢的媽媽和陳小妹平安健康的出院,大家都非常高興。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基因醫學部檢查後發現,陳小妹只要能解決腎臟問題,之後成長發育問題就不大了,便請移植團隊接下這個艱難的任務。蔡宜蓉表示,病因確診非常重要,發現陳小妹是因為WT1基因導致的顯性遺傳疾病,便可準備腎臟替代治療。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表示,術前發現孩子體內有會攻擊媽媽腎臟的抗體,需要先用免疫抑制的藥物去中和掉這些抗體。手術需要精巧的技術去接合孩童細小血管,共花了五個多小時。另外,小孩腎臟長軸只有三公分左右,成年人腎臟長軸大約是十公分,移植後佔了孩子腹腔的一半,必須先用人工網膜去修補,才能夠把肚子關起來。蔡孟昆表示,陳小妹的醫療需要多團隊合作,原訂三月移植,但後來發生感染,等到五月卻面臨疫情爆發,好不容易才有機會在七月初完成手術,這是一個生命奇蹟,也是疫情下親情的展現。蔡宜蓉表示,現在陳小妹飲食控制不需那麼嚴格,體重發育進步很多,現在還需要復健科支持早療、並定期追蹤左腎是否出現威爾姆式腫瘤。
-
2021-08-08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疫情中的星兒與肯納莊園
去年11月底,無意間看到「肯納社福園區」在龍潭動土的新聞,一時感到困惑。堪稱社福界「最浪漫的事」----父母和成年的自閉兒一起慢慢變老的肯納園,不是落腳花蓮壽豐?而那美得像夢幻城堡的地方,聽說難以為繼,這回龍潭破土又是怎麼回事?家有星兒的高中同學碰巧來電,無話不談的我們聊起這件事,想不到,她正是肯納莊園的未來住戶。原來,肯納園並沒有消失。2010年搬回台北後,陸續成立好幾家小作所和元氣棧,接納離開學校特教體制,但無法適應一般身心障礙機構的自閉症青年。如果沒有類似場所可去,從早療一路習來的人際互動技巧,很容易退化殆盡。換言之,這一群小而美、針對特殊障礙設立的社福機構,是由下而上、靠著永不放棄的父母支撐著。但我見過太多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心中總是牽掛,當自己老到再也照顧不了漸漸變老的孩子,誰來接棒?當初花蓮的肯納園,就是幾個志同道合的自閉兒父母,落實一生懸念的實驗。「我就這樣撩下去了。」同學把自己成為核心推動成員,將在龍潭建造雙老社區(莊園)和社福園區的大事,講得雲淡風輕。理想中的肯納莊園,是這群初老父母和成年自閉兒共同打造的養老宅;至於就近成立的有機農場等社福園區,不但供入住的青年們參加,也與在地有需求的人共享。「有空要帶我去瞧瞧!」在我熱切要求下,終止和同學的對話。幾經拖延,新冠肺炎疫情豹變。我在門診遇到不只一位病人泣訴,寧可冒險去上班,只希望不要跟有情緒障礙的子女手足24小時在家。我因病人的吶喊想起老友。電話一接通,她無奈表示,目前只能忍耐,這群有特殊固著習慣、適應力不佳的孩子也苦,因為哪兒也不能去,全家張力遽增。為了減輕躁動、穩定情緒,不得不請醫師暫時增加藥物劑量。如果可以,爸媽真想一起吃藥!統籌肯納農場等社會企業的張維華先生也告訴我,學校宣布停課後,肯納基金會轄下的據點也跟著歇業。同仁嘗試為這群特殊的孩子舉行線上教學,但很多學員難以理解,眼前螢幕裡分隔成一塊塊的小方格,代表著平日並肩工作的老師與朋友,無法進行有效互動,反而成為從旁協助操作電腦的家人,互相支持的情緒出口。和張先生對話當下,我忍不住想起自己失智的父親,雖然他的阿茲海默症已進入重度階段,情緒起伏不似初期,但去年和今年兩次停課,少了外界刺激的老人家,每停一次課,整體病情就倒退一步。身心障礙者的疫情海嘯,正由個別家庭默默承擔……我打起精神,詢問已經完工的養老宅何時入住。「因為桃園市政府會勘業務暫停,七月『入厝』的計畫勢必推遲。由幾對學員和父母組成的先遣部隊,雖已迫不及待準備搬家,但你知道,要說服固執的肯納兒改變計畫並不容易啊。」電話這頭,我竟忍不住開始想像同學一家的新居,還有未來的龍潭鄉居生活----和孩子一起慢慢變老,真的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延伸閱讀】●《孩子,我要和你一起老去》心靈工坊╱2021●《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心靈工坊╱2006
-
2021-07-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市府今公布各項防疫降級指引 陳其邁「部分加嚴」
高雄市政府今天上午開布降至二級警戒後各項防疫工作指引,市長陳其邁強調,全部依循「積極管理、有效開放」8字原則,高市並循序漸進、採加嚴處理,希望強化預防能量,讓大家回復正常生活,但重點是民眾務必配合。高雄市衛生局副局長林盟喬逐項說明各種特定場域防疫指引,首先魚市場工作人員會額外提供酒精消毒,人流容量由原來的50%提高到80%,每天需進行環境清消。休閒娛樂部分,開放娛樂漁業漁船出海,但採實名制,公園綠地及涼亭會開放,兒童遊戲場等遊具因每次使用後不易清消,維持不開放。圖書館會開放,但館場內自修室、幼兒區及電腦區因空間封閉狹小,採預約分流入館,座位保持1.5公尺,餐廳可內用但須保持社交距離。美術館、駁二等室內展場也開放,至德堂、至善廳等表演場館可開放入內觀賞表演,但所有演員及演出者要提供3日內快篩證明。宗教場域按中央指引,中元可普度,但需控制人數,且不得辦有聯誼性餐會如平安宴等,也不開放遶境進香,如提供住宿,以一人一室為限,酬神戲如皮影戲及布袋戲等可辦,但只能在廟埕,舞台與觀眾需距3公尺。幼兒與長者的照顧,依中央指引有條件開放,工作人員需打完疫苗或有快篩陰性證明且每七天定期快篩,早療中心開放,但口語訓練暫緩實施,輔具中心開放。風景區部分,公共SPA 關閉,室內運動場館開放,但游泳池不開放,健身房因多為室內,不提供可攜式器具;三溫暖、蒸汽室、烤箱等不開放,非高雄市會員也拒進,跑步機高耗氧量設施要降速,避免高耗氧而取下口罩造成風險。戶外場域如籃球場等開放,室內場館如演藝廳、閱覽室適度開放;高中以下戶外場域限時段開放。補習班、課後照顧中心依中央指引有條件開放,地下室、不通風處不能當教室,工作人員要快篩。市場及夜市仍鼓勵民眾預約外帶,且自治會等管理單位需提出防疫計畫書送審,落實清消、人員等管制;市場與攤位仍採實聯制,吧檯禁食,餐廳座位要有ㄇ字型隔板、不共食,座位間隔1.5公尺,西餐、自助型要改為工作人員分食送到座位,所有餐點都以個人餐為主。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疫苗施打率僅7% 高中職教職員「下階段開放」
隨著美國贈與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來台,指揮中心再往下序列開放施打族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台灣施打率僅7%左右。由於學生未能施打疫苗,日前原定要開放教職員施打,今公布版本卻未見高中職教職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學校都停課,還不會接觸學生,這波雖然沒有、但下波會有,開學前會得到一定保護力。日前公布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中,包括「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等人員優先次序,但今公布「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及高風險接種人員等專案對象」版本,包括「考試工作人員」「幼兒園、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早療托育機構專業人員、雙北保姆」等,未見將高中職教職員列入。陳時中表示,以目前來說,幼兒園、國小、安親班等,很快會把補教老師、高中職以下托育機構排在前面,因為他接觸對象群都還不能施打疫苗,所以這些老師接觸者,自己有保護力,才不會把病毒帶到學生或小朋友身上。至於高中職老師與工作人員,也會包含高中職補教,列在優先對象,但學校都停課,還不會接觸學生,這波沒有但下波有,開學前得到一定保護力。疾管署近日通知航空公司,說抗體監測要暫緩執行,即便完整接種2劑疫苗的機組員 ,入境也要進行居家檢疫3日,自主健康管理11日,而非只要7天自主健康管理。對此陳時中表示,目前不到20位有完整接種疫苗,因為抗體檢驗規格標準、收費尚未定好,早上決定會依專案,替20位進行檢驗抗體。
-
2021-06-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月1日起 擴大接種疫苗不限廠牌
美國贈台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抵台,現正由衛福部食藥署進行封緘檢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依據檢驗時序,從7月1日起,接種對象不限廠牌擴增至第八類(65歲至74歲長者),另已完成第一劑疫苗者,也開放依建議接種第二劑的時間、廠牌完成接種。7月1日起不分廠牌疫苗擴增接種對象包括:1.第一類醫事人員2.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3.第三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4.第四類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5.第五類對象包社福機構服務對象及照顧者、洗腎患者等6.第六類對象,包括75歲以上長者及孕婦7.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8.第八類65至74歲長者9.已完成第一劑疫苗者,可依建議接種第二劑時間,以同廠牌完成接種。陳時中表示,目前根據檢驗封緘時序,應該可以從7月1日起配送新到貨疫苗。第一批莫德納疫苗110萬劑分配原則,先分配給各縣市第五類「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與「其他機構(含矯正機關工作人員)」尚未接種人數、各縣市Moderna疫苗第一劑已分配數;各縣市65至74歲長者則以30%人口數分配。陳時中說,第一至第三類人員,已經開放很久施打比例高,第四特殊情況必要出國者不多。至於第七類人員則包括:考試工作人員、幼兒園或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軍人和國安文職人員、各類批發市場工第一線作人員、含高鐵等國家關鍵設施必要工作人員、媒體第一線探訪工作人員、全國第一線郵務處理人員、北北基桃計程車、國道客運和貨運司機、北北基桃傳統市場合法攤商、維持科學園區運作防疫工作人員、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早療托育機構專業人員、雙北保母、戶役政系統機房人員等。陳時中也表示,目前科學證據不建議混打,因此第二劑以同廠牌完成接種。
-
2021-03-22 新聞.長期照護
醫病天地/長照職能治療 改善遲緩兒
台中有名3歲男童發展遲緩接受長照職能治療,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小兒科醫師林釗尚指出,男童媽媽抱持正面態度,把詞彙融入音樂中幫助孩子記憶,半年後他到宅評估,男童進步神速,能與人有良好互動,顯見教育與引導重要。林釗尚說,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發展遲緩沒警覺性,直到就學才發現,錯失及早療育的機會。他指孩子發展有多項指標,包括大小肌肉張力、粗細動作的力量掌握,還有平衡、語言、人際互動與情緒表達等,每項發展都有時間點,若查覺孩子落後,要及早向兒科醫師或或早療門診尋求專業評估。男童媽媽表示,孩子1歲才會爬,且肢體動作不協調,2歲後四肢動作才慢慢跟上,語言發展遲緩,直到2歲才叫「爸爸」,就醫果然診斷為亞斯伯格症,接受職能治療並安排職能治療師到宅治療。林釗尚說,半年前到宅評,男童自我防備心很強,不與外界互動,評估過程在沙發上跳來跳去,不聽媽媽勸告。但男童母親是鋼琴老師,耐心對待,還以音樂治療,本月12日他二度到男童住家評估,發現男童有很大改變。男童媽媽指出,發現孩子有音樂、美術畫畫天分,彈奏一遍曲子馬上記住並哼唱出來,運用孩子天分,把詞彙融入樂譜,男童透過哼唱記下詞彙,改善語言問題。
-
2021-02-01 該看哪科.兒科
孩子常失控?大腦引擎強化法報你知
影片重點整理🔎0:53 什麼是過動症,比例大概多少呢?🔎1:15 診斷ADHD的徵兆是什麼呢?🔎3:02 在門診中遇到ADHD的比例高嗎?🔎4:40 在公眾場合失控是ADHD的警訊嗎?🔎6:18 如何掌握ADHD黃金治療期呢?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國內盛行率為5%至7%。不少父母頻繁替孩童轉學、更換環境,醫師卻指出,環境固然重要,但如能率先解決孩童生理上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有機會自我克服,走平路、山路,甚至能上山下海。●治療ADHD優先穩定大腦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佑佑,上課難以專心、坐不住,父母陸續替佑佑找了實驗性小學、班級人數少的學校,四年內轉學五次,直到升上高年級,他開始拒絕上學,出現偷竊等偏差行為,改由在家自學,卻也未見成效。確診為ADHD的佑佑,經心理衡建的評估分析後,醫師了解疾病對他在學習與交友上的影響,經過一翻深聊,才發現每次的轉學都令他感到挫折,激起佑佑想改變的心,在優先處理他的情緒與偏差行為問題,輔以藥物治療後,佑佑狀況愈趨穩定,重回校園。「這是個解決根本,穩定孩童『大腦引擎』的好例子。」振興醫院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說,優先解決生理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是有機會在同一所學校穩定就讀、甚至交到朋友。●大腦=車子引擎 強化引擎視年齡分階段治療陳麗淇解釋,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發展性障礙,會影響大腦前額葉負責掌控專注力、情緒調節與組織力的區域。若將大腦比喻為車子引擎,當引擎不穩定時,連走平路都覺得吃力,父母總是想替孩童尋找平路練習,卻忽略到如果優先強化引擎,增加穩定度,日後無論是開平路、爬山路,甚至上山下海,孩童都有機會自己想辦法克服。強化大腦引擎的方式,不同階段有不同治療方法。陳麗淇表示,學齡前孩童會針對情緒行為及人際技巧進行引導;學齡後則會輔以藥物治療,評估孩童的情緒辨識、表達、社交互動或生活管理等技巧,適時安排團體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等。●ADHD有徵兆 親職訓練不可少親職訓練也是重要一環,一次給予孩童一個簡單的指令,集點、蓋章、計分獎勵制度等,讓他們得到讚美及回饋,或使用暫停隔離技巧,例如,在家中角落設置一個「冷靜區」,當孩童情緒失控時,由父母陪同到冷靜區冷靜,之後再一起討論原因及道理,建立與孩童的規範,協助進行情緒行為管理。不過,ADHD是否有徵兆?陳麗淇提醒,ADHD雖有一定的診斷標準,卻有可觀察的指標,當父母或老師已盡力調整環境,試圖改善孩童不專心與衝動行為,依然難以見效時,代表孩童確實存在調控困難,無法維持生理年齡上所需達到的標準,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建議進一步就醫。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陳麗淇小檔案現職: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育部部定講師主治專長: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青少年情緒疾患、自閉症、發展遲緩)婦女精神醫學(產後憂鬱、經期前情緒低落)一般精神醫學 (憂鬱、焦慮、失眠、躁鬱症)學經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精神科專科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研修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 臨床觀察員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總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住院醫師
-
2020-11-28 科別.兒科
大雞慢啼嗎? 專家警告可能是兒童發展遲緩
嬰幼兒若到3歲還不能張嘴講話,有可能是發育遲緩,竹山秀傳醫院表示,家長其實不用太擔心,只要及早篩檢發現與矯治,把握3歲以前的治療黃金期,仍可享有正常成長的生活,經過1個月安排與女童玩遊戲,如堆積木或丟球等,增加女童與外界互動的機會,已有明顯改善。一位年輕媽媽抱著3歲小女孩前來竹山衛生所,辦理嬰幼兒預防注射,並進行兒童發展篩檢時,竹山秀傳醫院從篩檢表上發現小女孩有疑似語言遲緩問題,即主動安排小女孩接受篩檢,進而經了解發現小女孩平時在家裡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玩居多,與家人之間較少互動,發現媽媽顯露出無奈跟不知所措。竹山秀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表示,除當場給予媽媽一些建議及提供改善方法,兒科醫師高萬清建議女童媽媽,可電詢早療中心詢問假日婦幼館所舉辦的活動並參與,經過1個月後電話追蹤女童的語言改善情形,女童媽媽配合醫師的矯治作法,發現女童不僅變得比較會說話,也開始能用口語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竹山秀傳醫院指出,發展遲緩如果沒有把握3歲以前的治療黃金期,晚啼大雞恐怕會變成令人擔心的弱雞!建議民眾也可以善用發展遲緩評估自我檢核表 http://www.csshow.org.tw/new_convenient/convenient_03_08.asp ,將有助於即時發現子女有無發展遲緩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