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 失智.新手照顧
搜尋
新手照顧
共找到
63
筆 文章
-
-
2021-08-30 寵物.照顧指南
嚎叫、嘔吐、行為問題 新手認養別怕 多管道能幫你
不論購買或領養,許多人都曾經歷新手認養人的困境,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飼養寵物。根據聯合報6月推出的新手認養人問卷調查顯示,199份問卷中,有超過九成的人都有為了寵物照顧而頭痛的經驗。如何找到正確資訊並克服照顧困難,都是新手認養人必須經歷的課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針對新手認養人推出《動物認領養及照顧經驗分享》問卷調查,邀請有寵物認領養經驗者分享自己初次照顧動物所遭遇的挫折。自6月1日至15日止,總計回收205份問卷,有效問卷為199份。其中以居住在雙北、在公寓飼養寵物的人最多,第一次認養的年紀以18到25歲為大宗。「寵物嚎叫」等行為,是讓新手認養人最頭痛的問題,但若選擇一項最讓新手認養人挫折的原因,較多人表示「寵物不明嘔吐與身體反應」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問卷結果也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人曾求助外援,顯示新手照顧問題需要被重視。基本健檢是第一步,寵物行為須耐心陪伴克服。天母楊動物醫院院長楊靜宇表示,除了幼貓幼犬外,會到收容所或中途單位的動物,多半曾有一些比較不好的回憶,會反映在寵物行為上,因此在相處上要多方嘗試,有耐心的陪伴牠克服一些障礙。楊靜宇也建議,領養寵物後,應立刻帶到住家附近的動物醫院做基本健康檢查,避免潛在健康問題。慈恩動物醫院王獸醫師也建議,可以多觀察寵物日常行為並記錄下來,方便獸醫師判斷病症。以貓咪為例,如果出現頻繁進出砂盆、喝水量異常多,或是有不理毛、打結等問題,都可能代表寵物身體出了問題,需要多注意。而寵物口腔保健也是飼主常忽略的部分,應定期協助刷牙,如果有明顯口臭,也應向習慣看診的獸醫師反應與諮詢。經濟負擔與陪伴時間不足,最讓飼主困擾。除了寵物行為問題,經濟與時間上的負擔也是許多飼主在決定是否收養的關鍵。根據問卷統計,填答者普遍認為寵物醫療花費是在新手認領養過程中最大的負擔,其次則是認為友善寵物租房難尋。但若計算困擾程度,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陪伴寵物更讓飼主憂心。認養可免費上課諮詢 陪飼主度過磨合期為減去飼主煩惱,各縣市動保處重視飼主教育及動物行為訓練,推廣來收容所認養就可以免費上課、諮詢,陪伴飼主度過與寵物相處的磨合期。台北市動保處:訓練課程讓主人和狗狗學習相處。台北市動保處動物管理組組長張茂萱表示,目前台北市有針對犬隻行為訓練推出課程,透過事先了解報名飼主曾遭遇的問題,讓訓練師帶著主人跟狗狗相處學習,頗受好評。「很多時候都是人不知道要怎麽跟他的狗相處的問題,所以我們其實教學的對象是人,希望在人了解了之後,可以有一些長足的改善。」張茂萱表示,許多人在上了課後感受到明顯的改善,而這些都是可以降低飼主萌生退養念頭的實質方式。高雄市動保處:推14天試養,有專人追蹤,提供諮詢。高雄市動保處也在疫情期間推出「14天試養」的活動,讓收容所動物在疫情期間,也可以透過專人媒合,找到合適的去處,亦能減少不當飼養與衝動認養的機會。高雄市動保處長葉坤松表示,試認養期間,會有專人追蹤、提供寵物適應與行為問題的諮詢,大幅降低認養門檻,如果成效良好,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性的活動,為更多所內犬貓找到溫暖的家庭。
-
2021-07-07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飲食照護/巴金森病潛藏憂鬱風險 營養師推五種「快樂」飲食
靜止型顫抖、肢體僵硬、行動緩慢、步態不穩為巴金森病的四大動作障礙症狀,而「憂鬱」症狀卻常常被大家忽略。憂鬱是罹患巴金森病前的徵兆,也會在病程初期或中後期顯現,透過治療可加以改善,營養師則建議病友採取快樂飲食五元素及高纖蔬食原則,不僅能抗憂鬱也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魚油、深海魚富含omega-3 保護神經元抗憂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盈汝說,每一名巴金森病患的身體及用藥狀況不同,建議擬訂個別化飲食。如要對抗憂鬱可掌握五種營養素的飲食來源,如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對抗憂鬱及焦慮症,對於憂鬱症高風險者也可作為預防,主要來源為魚油,如鮭魚、深海魚等,魚油中也含有豐富的EPA及DHA,證實在神經元的健康上具有保護機制,但因為是油脂,仍需注意腸胃消化的狀況。●褪黑激素促進睡眠品質 維持好心情褪黑激素是與睡眠相關的物質,通常在晚上漆黑一片時會刺激人體合成分泌,如受到光線刺激分泌則會減少,雖然其使用於巴金森病仍需更多研究,但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持好心情的一種方式,飲食上可透過番茄、黃豆製品、芝麻、南瓜子及雜糧類等獲得。●快樂激素「血清素」色胺酸營養素幫製造巴金森病友因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減少,影響運動功能執行上的精準度,並可能產生憂鬱情緒,陳盈汝表示,色胺酸可幫忙製造血清素,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無法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取得,若體內血清素製造不足將影響睡眠、出現躁鬱現象,日常飲食可從香蕉、雞蛋、全穀雜糧、堅果種子中取得。●攝取維生素B群 維持神經系統穩定而維生素B群也能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運作,並參與人體的代謝與合成,若攝取不足易造成代謝廢物堆積、疲勞甚至貧血、無力等影響,足夠的攝取則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焦慮及減少睡眠中斷的次數,肉類(尤其肝臟)、海鮮、家禽、雞蛋、綠葉蔬菜及堅果種子為主要的飲食來源。●礦物質鈣、鎂、鉀營養素 助人體神經傳導另一項有助於人體的神經傳導,具有放鬆及鎮定功效的營養素則為礦物質鈣、鎂、鉀,尤其當鈣質攝取不足時,易造成失眠、肌肉痠痛等,可從小魚乾、豆製品、深綠色蔬菜等獲取鈣質來源,至於鎂、鉀可從蔬果類、堅果種子中取得。●大量高纖蔬食 地中海飲食有助延緩病程除上述快樂飲食五來源之外,陳盈汝也說,高纖蔬食飲食、地中海飲食可延緩巴金森病風險與病程。地中海飲食強調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使用橄欖油及堅果做為主要的脂肪來源,食用適量的白肉、少量紅肉等。哈佛大學也曾發表追蹤十幾萬人長達2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多吃富含黃酮類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草莓、藍莓及蘋果等,能明顯降低40%巴金森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往不少研究也支持咖啡因的攝取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這些研究大多建議一日兩杯咖啡攝取,可顯著預防巴金森病。不過巴金森病程分為五階段,根據病患的年齡、性別、病程、服藥狀況及其他慢性病等考量,陳盈汝仍建議病友諮詢營養師建立個別化的飲食,均衡飲食並選擇多元化與季節性的天然食材作為飲食來源。●巴金森病手指操 簡易自篩快速判斷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也鼓勵50歲以上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並搭配自評量表,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等,可進一步確認後至神經內科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 【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6-22 失智.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失智症音樂治療2效果,幫助緩和患者情緒、延緩退化
👉新手照顧我陪你,更多需要知道的都在這▶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疾病,可運用藥物改善症狀,或者用非藥物治療都是延緩病程的方式,快跟著專家學習音樂治療,可療癒失智症患者身心,也能喚起回憶、刺激感官、緩和焦慮或憂鬱情緒,還能有效降低照顧者壓力。音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佔有重要一席之地,一句歌詞、一段旋律抑或是樂器的聲響,就能帶領聽者回憶起美好往事。音樂照護師項朝梅分享多年音樂治療經驗,音樂照顧活動除了聆聽,還可以搭配律動、歌唱、舞蹈、繪畫或敲擊樂器等。過程中,產生認知、社交以及增進肢體感官等刺激,適合規劃在治療設計中。哼哼唱唱活化腦部,音樂身心安頓關於音樂照顧,項朝梅解說方式非常多元,可依身體狀況在活動中加入樂器或改變動作,例如兒歌「伊比呀呀」改成「伊比拍拍」、「伊比搓搓」,邊哼唱邊為對方按摩,用遊戲來增加社交互動、肢體活動功能。運用音樂合奏,則能滿足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促進失智長輩的注意力跟上節拍,慢慢刺激開口唱歌或身體律動,在友善氛圍中感到被尊重、被愛護。(推薦課程:失智可以改善! 靠「這招」喚起回憶、改變心情、減緩記憶力衰退)失智症病患對往事如數家珍,卻不記得近期發生的事,透過有趣的音樂互動有助於喚起記憶。項朝梅建議,可先從節慶活動著手,敲奏音樂勾起過往愉快的年節回憶,或是聆聽懷舊歌曲重溫美好時光。要注意避開太過悲傷的老歌,有些歌詞或歌名厭世感濃烈,容易引起反效果。可選用具「未來性」的歌曲,聽完之後充滿正向能量,失智症患者雖然忘得快,但情緒都會記得。認知功能逐漸退化是失智症的主要症狀,但不是退化到孩童程度,項朝梅提醒在音樂設計方面,並非以兒童音樂為主,依個案需求回溯長輩的成長背景更能引起共鳴。她分享音樂照顧經驗,一位90多歲的退休老軍官,坐在輪椅上行動不便,聽到國歌使出力氣起立站好,藉此鍛鍊手腳肌力。音樂創造的儀式感帶來昔日從軍的歸屬感,找回心中最熟悉的過往,連結過去回憶、現在生活與未來憧憬。項朝梅另提到,音樂可以建立日常作息規律,例如早起放國歌或健康操、用餐時間放交響樂、睡前放安眠曲,藉由音樂不斷引導下一步。有信仰者可以聽詩歌,午後播放大自然的蟲鳴鳥叫音樂等,產生心靈安適感。音樂可以改善患者情緒、促進語言溝通,亦能重新修復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關係,減少照顧過程產生的摩擦。💡陪你一起照顧失智家屬,更多實用資訊點此▶
-
2021-06-22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家有失智症患者,該如何佈置?掌握4要點,輕鬆打造失智友善居住環境
👉失智照顧手把手教學,更多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與失智症患者同住,想打造失智友善環境,專家建議空間改造前先了解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再著手改造空間,以確保失智症患者安全,讓照顧者安心,同時又保有正常生活機能,讓失智症患者維持自主能力。總有一天,我們都要面對家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化、照護問題,其中最令人憂心的,就屬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症。身為照顧者,除了慢慢熟悉各種照護技巧,還要學習調適壓力,避免負面情緒累積成憂鬱症。24小時同處於居家空間,打造安全又保有舒適獨立的環境有助於彼此溝通,互動更愉快!空間規劃師徐宛菱建議,應先了解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記憶力喪失、情緒起伏大、失去自理能力,這些都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所以空間改造也要從認知功能著手,直接對應五感活化、空間動線,藉由符合失智友善居住環境建立規律正常的作息,減輕日常照顧負擔。(推薦課程:家有輕度失智症患者,該怎麼同住照顧又保有獨立空間最舒適?)善用環境布置小物,營造熟悉感失智症患者最怕空間混亂,因為大腦定向感受損,出門容易迷路,在家裡也會迷失方向。國人照顧失智長輩,最常見的方式是輪流跟不同兒女住,徐宛菱建議若不得已做分配照顧安排,一定要營造熟悉、親切的感覺。例如布置得像原來的住處,礙於空間大小因素,也可以打造一處看報紙、做家事的角落,熟悉=安全感,就不會一直吵著「要回家」!居家空間布置除了營造熟悉感,還要掌握安全動線,移除不必要的擺設與雜物,可運用對比顏色區分不同區域。有些失智症患者無法區分臥室、浴廁、廚房,可以在門口貼上顯眼辨識圖片,進一步引導與訓練,在家安心自在生活。有些日照機構會在大門口擺設書架或改成拉門設計,避免患者看到門就想立刻打開出去,減少走失的機會。受疾病影響,失智症患者一過黃昏容易出現精神症狀,即俗稱的「黃昏症候群」,利用光照能增加長輩睡眠品質,降低激躁行為。明亮光線有助於辨識時空,徐宛菱分享燈光布局安排原理,室內仿自然光線的情境最佳。白天多讓室內保持明亮,促進交感神經作用;傍晚將燈光換成溫暖黃光,幫助好眠入睡。記得打開走廊和廁所的燈光,避免如廁時跌倒。最後,掌握順暢、簡單、安全的「無障礙」設計規範,可增加扶手、止滑條預防跌倒。動線淨空也有助於減輕照顧者的壓迫感,例如拆除浴缸增加空間,洗澡不再侷促受限。徐宛菱提醒,磁磚、鏡子、玻璃等反光材質容易造成失智症患者視幻覺,引起恐慌與不安全感。多選用單一的自然素色,在醒目位置擺上日曆、時鐘,隨時提示時間現實感,養成日常生活習慣。💡陪你一起照顧失智家屬,更多實用資訊點此▶
-
2021-06-22 失智.失智資源
照護資源/失智症照顧資源有哪些?專家教你如何善用資源,減輕負擔
👉新手照顧我陪你,更多需要知道的都在這▶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必苦撐!當家人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你我都會因為對社會資源不了解,而辛苦地獨自面對,本篇專家將告訴你失智症照顧資源有哪些、該如何運用,讓你好好照顧家人之餘,也能有喘息的空間。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條永無止盡的學習路!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以目前每3秒新增1人的速度,你我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生活確實比較辛苦,但是及早準備、尋求資源協助,才能好好照顧治療家人,少走一些冤枉路。失智症的病程長達八至十年,又以一到三年的「新手照顧期」最令家屬頭痛,這段關鍵期最需要建構照顧知識以及患者相處模式,協助照顧者在過猶不及之間尋求平衡點。資深個案管理師簡均穎分享實用密技,多善用社會資源、訓練課程轉介,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在照顧這條道路上,不用孤獨一人撐起重擔。(推薦課程: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必苦撐 一次瞭解政府補助、申請方式,減輕你的負擔)失智照顧越來越多元,善用資源減壓失智症主要表現分為三個面向:生活功能、認知障礙和精神行為,不僅患者辛苦,照顧者也容易心力交瘁。簡均穎輔導過許多個案,家屬剛開始的反應都是「為什麼是我?」「下一步該怎麼做?」從慌張到接受事實,中間可能還會經過「拒絕他人協助」的過程,因為不信任他人照顧或不相信社會資源介入,結果照顧者自己先累倒。自2017年1月起實施《長照2.0》,整合了多項服務,在失智照護方面強化失智症初級預防,包括設置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以及團體家屋等。簡均穎強調,使用長照資源之前,建議先申請身心障礙證明(手冊),在居家服務及社區服務、托育養護費用、社會保險自付保費、輔具購買或租賃等補助方面的申請額度較多元,能減輕經濟負擔。其中,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又總稱為「長照四包錢」,也就是四種給付項目有提供補助。以失智症者來說,《長照2.0》有居家服務可申請,但居家復能服務更適合失智症患者個案訓練及照顧者的照護技巧教導、心理減壓等。許多人未申請身心障礙證明即打1966開案,會歸到《長照2.0》之中的「65歲以上衰弱者」資格申請相關服務,無法善用失智症患者類別的補助。舉例來說,居家復能≠居家復健,居服員≠復健師,《長照2.0》有居家服務,但居家復能服務更適合失智症患者個案訓練及照顧者的照護技巧教導、心理減壓等。「長照四包錢」的補助金額主要針對身分別、失能等級、居住地、經濟條件等因素補助額度,以照管專員評估最後結果為主。在申請服務資源之前,不妨先洽詢個管師協助,找到評估適合最適合個案的的長照2.0組合,減少自己摸索的時間。或是出院前向醫院洽詢「銜接長照2.0出院準備服務」,由專人到府評估補助額度,訂定中長期照護計畫。💡陪你一起照顧失智家屬,更多實用資訊點此▶
-
2021-05-21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長輩不戴口罩怎麼辦?台灣失智症協會:用7招破解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但失智者常因認知功能障礙,吵著要外出活動、不願戴口罩,恐成防疫破口。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家屬可用反覆耐心提醒取代責罵,也可適時轉移焦點,以失智者本人重視的人、事、物來引導勸說,並提供「勸導失智者配合防疫7妙招」。國內疫情嚴峻,所有日間照護及失智據點服務均暫停,失智者頓時無處可去,湯麗玉指出,需多失智者在家吵著要出門、與家人衝突增加,居家照顧壓力陡然上升。為解決上述情況,湯麗玉建議,政府宜請個管師電話關懷,並協助家屬安排居家活動及疫情調適,電視媒體也可協助播放懷舊系列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老歌演唱以及律動節目,以安撫被困在家中的長者、減輕家庭照顧壓力。為協助長者防疫,台灣失智症協會協會提供「勸導失智者配合防疫7妙招」,提醒家屬秉持「簡單、重複提醒」原則,宣導正確的洗手及戴口罩方法,若失智者違反防疫措施,宜適時勸導、轉移注意力並解釋原因,避免指責。第1招:祭出子孫由失智者心目中最疼愛的子孫、權威人物,來重複叮嚀失智者戴口罩,如最看重的大兒子、最疼愛的孫女、最敬重的醫師、最怕的警察等。第2招:提醒會罰錢適用於比較在乎錢的失智者,可告知不戴口罩會被罰很多很多錢,必要時可拿出一疊鈔票作勢要交給警察;反之,可告知戴口罩可領到錢,家屬可適時給失智者100元。第3招:提醒會讓自己跟家人生病直接告訴失智者不戴口罩易感染新冠肺炎,也會害他最愛的家人生病,如孫女。第4招:帶他挑選口罩帶失智者去買布口罩,並讓失智者挑選喜歡的口罩。醫療用口罩也有不同花色,情況允許時,讓失智者挑選喜歡的顏色及花色。第5招:特製口罩此外,特製口罩的招數也可以增加失智者戴口罩意願,如加上金元寶的招財口罩,或是加上十字架,代表上帝同在,也可以印上最愛的孫女照片等。第6招:貼海報叮嚀在家門口貼大張海報,加上最愛的人或權威人物照片,以及戴口罩的叮嚀及圖示。第7招:協同社區提醒請大廈或社區管理員、里長、鄰居及警察一同協助叮嚀失智者戴口罩。防疫期間減少外出活動,但居家照顧失智者要維持正常規律作息,湯麗玉建議,可安排居家活動,如每天運動30分鐘、翻閱舊時相簿、著色繪畫、園藝活動或透過視訊關心遠方親友等;若必須陪同失智者外出,要記得隨身攜帶身心障礙證明及診斷證明,以利說明失智者的困難。●與專業人員討論照顧失智者策略,可撥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歡迎上班日上午9 時至晚上9時來電。
-
2021-05-03 失智.新手照顧
飲食照護/長者精神恍惚、日夜顛倒竟是水喝太少 醫建議這樣做
年長者水分攝取不足,恐致泌尿道感染,甚至自言自語、精神恍惚,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一名80幾歲的老先生有輕微失智,常常忘記喝水,直到家人發現他自言自語、語句不連貫,還會搞混自己的講話對象,至醫院就診後,才發現是「脫水」惹禍。振興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楊景偉指出,長者記憶力退化,家屬應注意長者水分攝取情形,每日飲水毫升量以「體重乘30」,還要「少量多次」,早上攝取三分之二,下午至晚上攝取三分之一;「睡前2小時少喝水」,以減少夜尿產生,避免引發健康危機。人在乾渴的情況下,不單是短期記憶力降低,還有各項辨別力和操作能力都會下降,亦會造成身體不同器官如腦、心臟、腸胃道、內分泌或是泌尿道疾病的產生,其中影響最直接的是泌尿系統。楊景偉指出,水分攝取不足,而導致泌尿道感染、合併膽妄症的長者,在門診中很普遍。之前門診收治一名80幾歲的老先生,因為有輕微失智,常常忘記喝水,後來家人發現他的作息日夜顛倒、講話邏輯不清、常常搞錯對談對象,甚至還會自言自語,才至醫院求診,發現已經泌尿道感染,合併「瞻妄」症狀。楊景偉說,銀髮族脫水,不只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腎功能下降、泌尿道感染,還會致認知功能下降,有時還發生「瞻妄」症狀,可能會一下意識相當清楚,一下又出現恍惚、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且認知功能常會出現障礙,會無法正確辨識時間、地點、人,無法與他人正常交談,白天昏睡不起,日夜不分。如今台灣中南部水庫缺水,許多地區已開始採取輪流限水的措施,楊景偉建議,長者年紀大,常伴隨記憶力退化,「家屬應注意長者水分攝取情形」,以人體所需水分(體重x30毫升)估計,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喝水1800毫升,視工作運動、天氣炎熱所排出的汗量,再適量增加水份攝取;裝設心導管、有心臟衰竭、腎功能不佳的長者,需另至腎臟科、心臟科,請醫師評估限水量。由於有些人一次喝太多水,身體會來不及吸收,楊景偉建議,飲水需養成「少量多次」的習慣,每日喝水時間分配,以早上攝取三分之二,下午至晚上攝取三分之一;為避免發生頻尿和夜尿,睡前2小時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夜尿產生。
-
2021-04-26 失智.新手照顧
飲食照護/讓長輩好好吃頓飯 中醫教你穴位按摩、藥食同源
●長者吞嚥困難,進食易嗆咳,小心引發吸入性肺炎●透過穴位按摩,可幫助長輩進食●飲食中加入山楂、陳皮、茴香等,可促進食欲、助消化好好吃頓飯是每個人每天都可以有的享受,但長期臥床的長輩、喪失生活自理功能的患者,卻不容易好好用餐。當咀嚼與吞嚥功能漸漸喪失,患者會愈來愈容易嗆到,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有些長輩吞嚥功能尚可,但嗅覺與味覺遲鈍,面對滿桌美食也味同嚼蠟,自然對於吃飯的興趣愈來愈少。先評估患者進食過程幫助長者進食,中醫師可評估進食過程,從坐上餐桌、使用餐具、拿取食物、咀嚼吞嚥到消化;同時評估造成吞嚥困難的生理原因,例如肌肉力量不足難以咀嚼吞嚥,或神經傳導受損導致動作無法完成,抑或精神不濟邊吃邊睡等,都要一一釐清;也會評估患者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是否完好,以及食欲和消化狀況。按摩穴位強化咬肌力若患者咬合能力減弱,在進食時難以切斷或研磨食物,而影響到進食能力,建議照護者與患者可以按摩臉頰兩側的「頰車穴」和「大迎穴」,可以強化咬肌力量,在進食時能更好的咀嚼食物。許多患者進食意願下降,是因為嗅覺與味覺功能降低,覺得吃東西既麻煩又沒味道,建議患者可按摩臉頰左右兩側的「巨髎穴」、「顴髎穴」,可以改善咀嚼功能,並促進味覺與嗅覺敏銳。在耳朵前方有「飢點」和「渴點」穴位,輕柔的按壓與摩擦可以調節患者的飲食欲望,幫助患者進食。此外,也可按壓耳朵中部的「胃點」,幫助患者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良與腹部脹氣,讓患者更願意進食。加入山楂可促進食欲許多患者會食欲不振,特別是針對需要用力咀嚼的蔬菜纖維,以及較有韌性的牛肉等,建議照護者可以在患者飲食中加入山楂,能促進患者的食欲並幫助肉類食物消化。有些患者飲食量愈來愈少,吃飽後有腹部脹滿、打嗝噯氣等不適感,建議烹煮食物時適量加入陳皮、茴香等藥食同源中藥,可增加消化速度,並減少脹氣。若是進食意願下降,建議準備餐點時,可使用麥芽、神麴等穀物發芽或發酵的中藥,能促進食欲並補充營養。避免邊吃飯邊看電視 許多長輩無法直起身子而習慣躺臥在床上吃飯,這個舉動會大幅度增加嗆咳風險,應該盡可能採用坐姿,上半身挺直、下巴後收,以避免嗆傷。有些認知功能退化的長輩面對滿桌菜餚時,陷入困惑,不知道該夾哪一道菜。建議盡量精簡用餐環境,也避免邊吃飯邊看電視等容易分心的習慣,讓長輩專注於吃飯。
-
2021-04-22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長照常見問題 如何讓長輩能舒適洗澡?
洗個舒服的澡是所有人共同的嚮往,也是安撫疲憊整體的身心最好的方式。但是洗澡對於許多長輩而言,其實是個非常複雜又繁瑣的過程,特別是大腦記憶力退化,或是體力不佳的長輩,每次洗澡可能都是大工程。如何讓長輩能夠舒適的享受洗澡過程,又不會因為時間拖延太久,或是水溫不適合而著涼或燙傷,也需要家屬和專業人士協助。中醫照護評估若是個案抗拒洗澡,或是連續好幾天沒有辦法順利清潔,身上已經發出異味,中醫師會協助家屬釐清長輩無法順利洗澡的原因。不想洗澡其中一個原因是覺得穿脫衣服的過程太過麻煩,特別是在冬天衣服數量多、氣溫又低,若是能由家屬或照護者協助,將可以減輕長輩的負擔。現代洗澡的過程較過去複雜許多,頭髮、臉部、身體都有相對應的清潔劑,還有刷洗工具和先進的蓮蓬頭、浴室設備需要操作,對於長輩而言常常難以理解詳細的操作步驟,也常是降低洗澡意願的重要原因。中醫師也會在家屬的協助下,了解個案在洗澡的哪一個步驟出現問題,是在脫衣服時手臂卡住無法順利伸出?或是在放水時難以辨認冷熱而燙到?或是在選擇清潔劑時不知所措?或是滿頭泡沫卻找不到出水開關?這些對一般人來講再簡單不過的步驟,對於認知功能退化或失能的個案,卻無比困難。找出個案最難進行的步驟給予適當的協助,能幫助他們更舒服的享受洗澡。經絡穴位按摩針對長輩因為腦部認知退化而無法正確使用洗澡器具,進而抗拒洗澡或花費太長時間的問題,中醫師會教育個案及家屬,可以按壓頭部兩側上面的運用區,以協助長輩正確的辨別與使用器械。在長輩洗澡時,可以配合按摩肩背部膀胱經的穴道,以協助身體放鬆,改善背部僵硬痠痛的情形。例如上背部的風門穴、肺俞穴,以及下背部的命門俞、關元俞等等。若使用蓮蓬頭沖澡時,也可以輕輕沖洗脖子下方的大椎穴,具有補陽上半身陽氣的效果,能夠增強長輩的免疫功能,並且放鬆僵硬的背部肌肉。藥食同源中藥許多中藥不僅是可以透過嘴巴服用,也可以在跑澡時加入洗澡水當中,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的舒緩疲勞,並且有保護皮膚的效果。例如艾草、生薑、佛手柑等等。此外,在浴室中使用具有芳香味道的中藥材,也可以幫助長輩更好的享受洗澡過程,甚至會期待每天的洗澡時間,例如肉桂、玫瑰花、柑橘等具有芳香氣味的藥材等。耳穴敷貼按壓在洗澡前並不建議進行耳穴敷貼,以避免因為接觸皮膚而造成發炎、紅腫、過敏等現象。但是在洗澡時,可以一邊輕柔的清潔並按摩整個耳朵,在耳上有一系列的穴位對應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輕柔的按摩全耳,可以幫助身體氣血運行,恢復身體的疲勞與不適。飲食生活宜忌在長輩洗澡前,若是家屬可以先幫忙準備好浴室的環境,可以幫助長輩更順利愉快的享受洗澡過程。沐浴乳盡量選用可以一罐清洗全身的泛用型洗潔劑,不會用到的瓶罐與器具可以先收起來以避免長輩困惑或拿錯,特別是具有危險性或腐蝕性的浴廁清潔劑,請務必要事先收好。環境的溫度可以在洗澡前先以暖氣稍微加熱,以減少脫下衣物時的寒冷感;水溫則建議維持40度左右的溫度,太高的溫度不僅容易造成燙傷,也會對皮膚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本文由林舜穀中醫師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2-21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課程/善用3平台 當個聰明照顧者
udn X WaCare 失智線上課程 聽取專家建議 還能即時互動失智症者的照顧之路可能長達8至10年,每一個階段的精神行為、身體衰退程度常有變化,且根據失智旅人粉絲網頁與WaCare針對百餘位照顧者的調查,每一位失智者多數有2~3位照顧人力,因此善用科技遠端照顧,提升技巧,可能是下一階段更聰明的照顧方法。目前針對失智症者提供互動式服務的平台有聯合報系udn與遠距健康平台WaCare合作推出的線上照顧即時課程與影音,以及聚集11萬多名照顧家屬、專業人士的「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請跟著元氣周報一步步操作加入平台,讓你的照顧問題即時獲得解決。udn×WaCare失智線上課程每周有三個晚上,每次15分鐘,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進駐,於WaCare App與專家Live面對面,一同解決長期困擾你的失智照護問題。目前該平台針對失智症照顧共推出七大系列,WaCare執行長潘人豪指出,去年三月,該平台針對照顧者收集最令他們感到困擾、壓力負荷大的問題,結果發現,照顧者最迫切需要被改善的是,前兩大為精神行為症狀和吞嚥飲食問題,其他則為照顧者紓壓、衛生清潔、肌力提升、資源申請以及居家改造。照顧者除了有15分鐘可以聽取專家的具體建議,還有5分鐘能即時以視訊或文字訊息與專家互動。這項即時團課服務開設五個月以來,已吸引超過一萬人報名參加,有一半以上是失智症照顧家屬,還有想提升照護技巧的長照機構專業人員、照服員等,若來不及參與即時團課,平台提供近百部影片,讓民眾購買後可在空檔時間觀看複習,甚至針對外籍看護提供口譯版本的影片。如何加入live團課?1.下載WaCare App依手機作業系統,於App 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WaCare」App,下載並安裝成功後,開啟App即可看到提醒視窗,選擇註冊或直接登入。小提醒:帳號註冊請先選擇國籍,再輸入手機號碼;登入同樣需先選擇國籍再輸入手機號碼、密碼。2.瀏覽主題課程註冊完成並成功登入後,即可看到相關課程頁面,請先點選「健康課程」,再點選課程標籤,瀏覽你需要的主題課程。3.報名主題課程向下滑動點選你需要的主題,即可看到相對應的課程影音預告、簡介與師資介紹,欲報名課程,請直接點選「報名」按鈕。4.報名成功報名成功後,於課程時間點選下方「開啟」按鈕,即可看到專家在線上與您Live面對面,一同解決失智症照護上的難題。元氣網失智頻道聯合報系長期關注失智照顧者,不僅在元氣網開闢失智頻道,自今年元月起,將內容根據照顧者歷程,規畫為辨別疑似症狀、新手照顧、大腦健康、非藥物治療、資源申請等目次,方便民眾根據自己的情境點選文章、影音閱讀。此外,民眾在閱讀文章至文末時,還可以看到相對應的udn×WaCare失智線上課程,今後透過AI人工智慧,會針對有類似情境的族群提供更精準的線上課程等資訊。如何加入元氣網失智頻道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網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目前有11萬多名粉絲,有超過六成是照顧家屬,二成為醫護、社工等跨領域專業人士。粉絲專頁主編陳韻如指出,失智照護有許多難題,但同樣也有對應的方法,透過粉絲網頁不僅能即時獲取專業的醫療資訊,更珍貴的是,照顧者們會彼此分享照顧故事,在不同角落、不同境遇的照顧者互助,得到支持與力量。如何加入粉絲專頁?請至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按讚並且追蹤。或至臉書搜尋「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
2021-02-21 失智.新手照顧
初臨失智/兵荒馬亂新手照護期 最需要知識分享
失智症與癌症被視為兩大疾病挑戰,其中失智症除了病患本身的疾病問題,還涉及照護以及照顧人力的分工與協調等家庭問題。也因失智症的病程長達8~10年,許多人形容照護之路就像行走在隧道,需要財力、人力共同支撐。失智症照護最挑戰家屬的究竟有哪些問題?如何向照顧者伸出援手?為了陪伴失智症家屬,點亮照護之路,聯合報系與健康遠距平台WaCare攜手打造udnxWaCare失智症線上照護服務,邀請15個跨領域的專家提供從即時團體課程、影片等,讓照顧者在短短15分鐘解決一個照顧上的問題。udn×WaCare針對參加線上課程的百位失智症家屬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四成的失智症者需要四打一,也就是由四位以上照顧者輪流照護;33%需要一打三,21%則是一對一照顧。顯見一位失智症者的照護人力比需求超過一比一。而他們所照顧的對象則以中度失智症者最多,約近46%,其次為重度,約24%,照顧輕度失智症者則約18%。超過半數的照顧資歷多在三年內。一到三年的「新手照顧期」,最令家屬頭痛。WaCare執行長潘人豪強調,調查顯示一到三年的「新手照顧期」是最令失智症家屬頭痛的時期,也是最需要建構照顧知識的關鍵期。他表示,新手照顧期間,照顧者可能面臨失智症行動自如、外出遊走問題;日夜顛倒情緒變化大;重複問問題,就像跳針般;總是重複購買,冰箱大爆炸等生活問題。以上的照顧難題,需要跨領域專家例如諮商心理師、營養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等一一給予具體技巧,一一化解,甚至透過訓練,延緩病程。四大技巧當誘因,照顧者陪失智者一起運動。以肌力提升為例,WaCare邀請愛迪樂創辦人鍾孟修進行肌力訓練課程,幫助失智症者之餘,鼓勵照顧者陪伴運動,也顧及自己的健康。鍾孟修在即時課程指出,運動成本低,可以幫助大腦健康與心情愉悅,而肌少症與失智症有相關聯性,若肌肉流失,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變高,建議可以進行功能性運動,提升肌力,包括在安全的環境之下,可以加速走路;用椅子坐、站,重複進行來取代深蹲效果;利用穩固的桌椅、輔具輔助做弓步蹲的動作;手部引導協助軀幹運動,想像一下撿東西的動作,可作向地面或上面、側面轉身延伸撿拾東西狀;搬東西走動時加點重量;單、雙腳練習踮腳尖等。他建議照顧者若要增加失智症者的運動誘因,有四大技巧:適當的引導、鼓勵;陪伴練習很重要;簡化重複執行,每次做點小變化;增加器材或轉移到室外環境;建立生活習慣。照顧路上不孤單,經驗交流可穩定情緒。潘人豪表示,失智症照顧者除了透過線上課程資源,改善照顧困境,還需要資深照顧者等的經驗交流和心理支持。他分享最近在討論區上的幾則照顧者留言,格外能觸動照顧者的心,例如一位照顧者提問:「是否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有其他照顧者提出建議:「若是家人,會坐下來好好談,分配照顧工作,成員做不來也不勉強,起碼知道別人會承擔,自己也會認知有所收斂。」也有照顧者面對失智長者脫口三字經辱罵,分享處理經驗,「自我要求做到該做的事情,例如準時接送長者到日照中心,若長者依然失控,照顧者自我設定事不過三,超過三次就換手照顧,兼顧自己的情緒安定。照顧路上不孤單,潘人豪表示,udn×WaCare除了在七大系列主題深化課程,還會持續擴大專家群以及關注的面向,未來將推出失智症不可不知的通識課程、財產信託、安寧照護、法律等。給照顧者的實用密技營養師張文馨:睡不好會提升失智風險或加重症狀,簡單的飲食調整可助眠,且減少晚間情緒躁動。助眠飲食的原則有四項:補充足量優質的碳水化合物、色胺酸、鈣鎂鉀、維生素B群。今晚睡前就來一杯香蕉牛奶加蜂蜜,簡單又助眠。張文馨影音課程睡眠飲食息息相關 失智者專屬助眠菜單https://bit.ly/3sahzit個管師簡均穎:失智長者不喜歡洗澡怎麼辦?先找到不洗澡的原因,可能是退化到不會洗澡、不會用熱水器或自認不需要?其次是給予協助而不是幫他做到好,例如提醒長者內衣物在哪?陪他選擇想穿的衣服等。最後是要保有失智者的隱私。簡均穎影音課程失智症患者不洗澡怎麼辦?護理師實戰經驗傳授https://bit.ly/37lsYUD職能治療師鍾孟修:挑選簡單的遊戲可增加失智者的成就感,即使失敗,照顧者也可為其歡呼。不是所有長輩都喜歡玩遊戲,玩遊戲前,建議照顧者以「陪我玩、對大腦有幫助」等理由促成,別用強迫手段。鍾孟修影音課程失智者日常生活沒梗?簡易認知訓練DIYhttps://bit.ly/3blrOti
-
2021-02-10 失智.長期照護
飲食照護/春節陪失智長輩用餐 慎選食物+耐心
年節吃吃喝喝是重頭戲,如何讓失智症長輩愉快的和家人一起用餐,其實有一些注意事項。新生醫護管理專校講師、營養師張文馨在「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建議,避免讓長輩吃太乾、太黏、太硬的食物,加上耐心陪伴,相信可以讓失智長輩在春節用餐愉快,閤家平安。張文馨提醒,隨著失智症病程進展、長輩年齡增加,失智長者最常見的進餐問題,分別是吃太多、拒食,還有就是吞嚥困難,這些因素影響長輩吃東西,久了之後,長輩容易營養不良,如此使失智、失能的情形更加惡化、嚴重。避免上述問題,張文馨建議,失智長輩的食物選擇非常重要,首先應該避免太黏的食物,例如年糕、湯圓等,也要注意盡量避免有骨頭的食物,這些容易造成長輩吞嚥困難,另外,肉類太老或過度烹調影響食物的風味,建議也要避免。還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便是要有耐心。 過年期間,照顧者一定非常忙碌,但張文馨提醒,失智症長輩用餐需要陪伴,也需要比一般人更多的時間,除了選擇合適食材避免嗆咳,有耐心、慢慢的陪伴,也是長輩所需要的。如何讓失智長輩在年節過得自在平安,「udn×WaCare」邀請各領域專家提供春節照護撇步,歡迎上網尋求最需要的方案,也歡迎分享年節故事,有機會獲得紅包。
-
2021-02-09 失智.新手照顧
外出旅遊/過年帶失智長輩出遊 安心玩有技巧
春節連假,外出走春是許多人的度假選擇,若想帶長輩一起出門玩得盡興,台安醫院失智症個管師簡鈞穎在「WaCare遠距健康」平台建議,帶長輩出門有一些小技巧,包括讓長輩睡到飽、選擇他們熟悉的地點、要有無障礙設施、能隨時停下來休息,盡量都是家人、熟人參與等。 簡鈞穎說明,如果長輩比較容易緊張,前一天跟他說隔天要出去玩,也許他就會開始想著要帶什麼東西,導致睡不好,影響出遊的精神品質,如果長輩容易緊張,建議先不要提,或許等他當天睡得飽了,心情愉悅,再說「今天天氣不錯,我們出去玩吧!」地點選擇很重要,簡鈞穎說,帶失智長輩出門,最好選擇他們熟悉或曾經出遊的地方;選擇無障礙環境,若需要輔具,裝備一定要齊全,口罩多準備一些,一定要帶水,連帶路線上洗手間一定要夠多,讓長輩想上洗手間隨時可去。對路線要有全盤了解,簡鈞穎提醒,最好選擇長輩可以隨時停下來的地方,行程不要太緊湊,盡量讓長輩的腳步慢慢的;建議一同出遊的對象盡量是熟人,避免陌生人增加長輩不安全感,最好一家人出遊,避免不熟悉的人參加。如何讓失智長輩在年節過得自在平安,「udn×WaCare」邀請各領域專家提供春節照護撇步,歡迎上網尋求最需要的方案,也歡迎分享年節故事,有機會獲得紅包。>>活動網址
-
2021-02-03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一直問失智者「我是誰」、「他是誰」? 6個NG行為別再做了
農曆春節將至,又是家人團聚的時光!然而,年節期間卻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且在寒冬中走失,意外風險更高。台灣失智症協會建議家屬「超前佈署年節防走失」,每天幫長輩拍照、申請愛的手鍊及愛心布標、串連友善社區,做好充足防走失準備,過個平安好年。 失智認知功能缺損 走失風險高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失智者因認知功能缺損以致走失風險高,特別是在過年期間家人團聚、活動多且熱鬧的時候,風險更高,因此,建議每天幫長輩拍照,有助快速協尋;其次,現在就幫有走失之虞的長輩申請愛的手鍊及愛心布標,並更新身分證的照片,以利快速找回走失的長輩。此外,可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或在手機中設定長輩手機定位,讓長輩配戴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策略;年節期間帶失智長輩外出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人多的地方更要手牽手一起走;出門在外若需要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 包容失智脫序行為 以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湯麗玉特別提醒,失智的爺爺奶奶是生病了,大家要包容失智長輩的脫序行為,千萬不糾正或爭辯,多順著失智者、多鼓勵讚美他,以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才能平安過好年。1、飲食安全:失智長輩在食用糯米製年糕、元宵時,請切成小片,進食時有人陪伴在側,避免嘻笑以降低噎食意外。食物包裝中之防潮包請先拿出來,暖暖包請妥善收藏,避免長者誤食。2、白天儘量多陪失智者活動:家人可輪流陪失智者從事喜歡活動,如下棋、打麻將、唱卡拉ok、撿菜、一起準備年菜、寫春聯、數鈔票、包水餃、包紅包、公園散步等,與失智長輩聊聊往日豐功偉業、請教過年的習俗。安排祖孫同樂活動,如請失智者指導做年糕或打毛線、幫長者錄影等。 3、多讚美、不糾正、不爭辯,是最好的照顧策略。 4、避免「考」失智者:家人們要主動告訴失智者「我是阿美(自己的名字)」,切勿一直問「我是誰?他是誰?」,以免其發脾氣。 5、帶失智者熟悉隨身物品:建議家屬若帶失智者回老家過年或旅遊時,請盡量攜帶其熟悉的隨身用品以增加安全感及穩定情緒。 6、外出安全:過年期間外出拜年或走春踏青時,請讓失智者穿上顏色鮮艷、易辨識衣服,儘量安排兩人陪同,外出時先幫失智者拍照。出外每逢上廁所時,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他單獨一人等候;當廁所有兩個以上出口時,要特別留意陪同失智者。 失智者不幸走失 不用等超過24小時可報案 最重要的是,如果真的不幸走失需協尋,親人失蹤不用等超過24小時,就近派出所可馬上報案,並且不用費用。 延伸閱讀: ·全球4千多萬人都中! 醫揭「3危險症狀」恐害中風、失智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 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醫師曝「4危險誘因」
-
2021-01-15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暖暖包當調理包 失智長者誤食鐵砂
最近天冷,南投一名80歲老翁誤將暖暖包當「食物調理包」,把鐵砂拌麵一起吃下肚。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提醒,避免失智長者直接接觸暖暖包,最好放在布包裡,再給長輩使用,可以粗筆在外層寫上大字警示語或警示圖,降低失智者誤食的機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提醒,若幫失智長輩貼暖暖包抗寒,要小心時間不能太久以免燙傷,「一般人的皮膚都有溫覺,當溫度超過45℃時,會感覺熱甚至燙,但對失智者來說,他們的感知功能差、加上年紀大,末梢神經血液循環不好,灼燙傷風險比一般人高。」徐文俊進一步指出,家有失智老人,冬天使用保暖電器要更當心,一定要有家屬陪伴,睡覺時使用電毯,要買「恆溫毯」,若開電暖器,放置距離不能與長輩過近,使用暖氣空調會比電器更安全。湯麗玉提醒,許多暖暖包純白色包裝酷似中藥包,失智者及視覺障礙者都容易誤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規定暖暖包避免使用純白包裝,且在包裝上應加上大字警示語及大的警示圖,以降低民眾誤食的機會。
-
2021-0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科技/健康存摺APP再升級 3月起放寬親屬查詢
健保署「健康存摺」APP功能再升級,未來不只能查詢就醫、用藥、檢驗檢查結果等資訊,今年3月起也將開放查詢父母、兒女的疫苗接種及用藥狀況,掌握全家人健康。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近年推動將健保理念納入國小國語教材,日前宣布將推廣健保的課文編入翰林版國小國語課本。健保署長李伯璋今天再召開記者會,宣布和南一書局合作,將「健康存摺」概念納入國小5年級學童的國語課本教材。李伯璋表示,截至去年底,健康存摺登錄人數已突破103萬人,去年12月起也開放民眾自行上網登錄自費健康檢查結果,醫院經患者同意也可代為上傳,有助民眾掌握自身的身體狀況。此外,今年3月起也將進一步開放查詢父母、兒女的就醫資料。醫管組技士陳逸嫻指出,父母對於20歲以下青少年有保護教養責任,未來子女依附加保的家長可直接看到兒女疫苗接種、就醫等資料,不需經過申請。至於年邁父母方面,由於均是年過20歲的成年人,必須到健保署官網線上申請授權,或是寫書面同意書到健保地區業務組臨櫃辦理授權同意後,才可查詢相關就醫、用藥等狀況。(編輯:張芷瑄)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精神行為/長輩見鬼?該看醫師而非法師
十五日我們舉辦〈媽媽說要去抓魔神仔〉網路電影發布會;雖疫情當頭,但還是萬分謹慎舉辦這場特殊發表會,並隨即將影片發布於網路。為什麼重視呢,當然還是和失智症有關。長期以來,大眾對患者行為抱著諸多誤解,其一就是認為長輩中邪,且因部分患者會產生幻覺,總說他們是見鬼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清明節前夕討論這議題,或許特別有意義。影片主角金子阿嬤,是很值得被記錄的長輩;阿嬤很聰明,即使罹患失智症,可是每回到醫院進行認知檢測時,總有辦法讓人無法確認退化程度,換句話說,在外人面前總能巧妙隱藏認知退化事實。幸好,有女兒照顧,幫我們把媽媽一路來的症狀變化細細道來,幫助更多人理解。金子阿嬤極度重視面子,當有外人時,他絕不露出異樣,所以她希望不要有外人到家裡來,讓他無法放鬆戒心。阿嬤出門時,一定梳妝整齊,且裝得若無其事。阿嬤八十多歲,會日文和英文,說起來是能力很強長輩;開始就醫時,一般認知能力測驗根本考不倒她,甚至檢查後還告訴家人說,這位醫護不夠專業。有幾回到診間來,我特別問這裡有沒有鬼,他會裝作沒事大聲地說:「乾淨,沒有」。面對個性和能力這麼強的失智長輩,真會讓照顧者傷腦筋。有些失智患者罹病後個性溫和,但另一種則是變得暴躁易怒難照顧,不巧阿嬤屬於後者,罹病後加上會看見身旁有鬼這個現象。有時甚至還有配合時事的鬼出現,比如當印尼海嘯時,會有印尼鬼出現在外勞身邊,晚上會有「牛頭馬面」來索命。阿嬤怕被鬼帶走,所以總是堅持跟他們對抗到處打鬼,搞得全家不得安寧。讓家人傷腦筋的是,阿嬤眼中鬼怪順時而變,例如最近新冠病毒疫情盛行,她會對電視中的陳時中部長說:「你別哭了,別傷心,我保護你」。每天新聞時刻是阿嬤與部長談心時候,阿嬤總是對著電視裡部長細細關懷,一轉頭再跟家裡人說:救護車和飛機送來大量武漢病毒個案,在樓下,我們一起去救他們吧!家屬照顧過程,更是百般挑戰;感謝他們願意透過影片,讓大家看見患者見鬼現象是怎麼一回事。製作這影片,其實是想藉阿嬤的表現提醒大家:如果沒長期陪在父母身邊,很容易忽視長輩異常;以阿嬤來說,因為重視面子,所以會裝得很好,只想讓大家看到正常樣子,但也因此錯過家屬能早期應對時間。最後要提醒的是,當發現長輩有奇怪行為,比如躲起來或突然不說話,甚至拒絕上床不睡覺,我們該好好觀察,耐心詢問,很可能背後原因,就是看到不敢說的東西,但真的是「見鬼」嗎?透過影片,希望大家知道失智症會造成幻覺,所以該帶長輩去醫院,而不是去宮廟;該去看醫師,而不是去看法師喔。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照護應進階訓練 實作認證
專家談失智照護國人聞失智色變,照顧失智者常為家人帶來挫折與痛苦,進而虧欠內疚。國際失智症照顧專家指出說,不論家屬還是專業照顧者,若沒有獲得足夠的失智照護教育,猶如醫師在手術中缺乏工具。衛福部長照司與國健署表示,將加強失智照顧者教育訓練,並考慮合作推出課程。每位失智者 需求不一樣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失智症預防及照護因應策略」專家會議,邀請加拿大認知悠能(DementiAbility)諮商公司創辦人、麥克馬斯特大學老齡化及心理健康前教授Gail M. Elliot,與衛福部長照司、國健署、立法委員吳玉琴及第一線工作者交流台灣失智症照顧經驗。Elliot指出,全球失智老人照護每年花費八千一百八十億美元,用於家屬與社會照顧占比達八成五,顯示失智照顧成本遠高於醫療。她將蒙特梭利模式導入失智照護,她認為,每一位失智患者在食衣住行生活起居上的各種能力和需求都不一樣,失智症照顧須依據跨領域的研究基礎、瞭解大腦與行為的關係,建立專屬於個人化的照護方法,而政府在擬定延緩失智照護政策時,扮演重要角色。知識須整合 教給第一線衛福部在全台設立七十三處失智共照中心,作為民眾諮詢疾病與轉介資源平台,並輔導轄區內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新北市亞東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負責人甄瑞興指出,許多據點雖申請到經費,卻不知如何運作。他認為,台灣並非缺乏好的照護模式,但知識必須整合,並系統地教給第一線照顧人員。課程要實作 機構不拒收台灣第一線照顧人員接受的訓練屬「初階」,並未針對失智症有專屬的認證,甄瑞興提議政府參考加拿大、香港做法,給予失智照護人員進階訓練,並納入認證。社會對失智照護的認知度越普遍,未來不會再出現機構拒收有精神症狀的失智症患者。國健署與長照司都提出正在規畫教育訓練課程,表示可考慮納入蒙特梭利認知悠能的觀念。曾任老盟秘書長的立委吳玉琴指出,目前失智照顧課程光有理論、缺乏實作演練,「衛福部務必須訓練人、訓練種子師資,否則家屬不敢送,機構也不敢收」。吳玉琴建議,衛福部長照司應與醫事司溝通,強化醫師對失智症的辨識,國健署應推動失智友善認證,邀請企業響應,並加強對家屬的支持。推友善社區 減詐騙風險衛福部長照司簡任技正吳希文表示,明年起將要求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為專業工作者開設課程,包括失智照顧的理論與情境演練。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說,國健署今年起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參與試辦的北市中正區銀行開設課程提升行員知能,減少失智者遭詐騙的風險。
-
2021-01-14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者易中暑 留意家中長者是否有3項危險因子
時序進入5月,愈來愈熱,三軍總醫院一周內竟接獲三名失智患者中暑路倒病例,他們都出現肝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症狀,其中兩名患者肛溫超過40度。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夏天剛開始,大家都還在熱適應期,家有認知異常長輩更要注意,別讓他們在大熱天獨自外出。朱柏齡說,5月3日周日下午陸續接獲兩名患者,都因高溫導致昏迷而被通報送醫,周三又有一位女性失智症患者穿毛衣、戴毛線帽出門,忘記回家的路而走失,因天氣太熱路倒被發現,經救護員送到急診室治療後,才逐漸恢復意識並由家屬接回。朱柏齡指出,家屬應留意家中長者是否有慢性疾病、體型胖或體能差、使用藥物等三項危險因子,勿讓他們在大熱天獨自外出,以免天氣過熱而體力不支,形成中暑危機。民眾若在路上遇到疑似中暑者,可藉由補充水分、吹電扇、全身噴水等方式,來幫助患者及時散熱、體內降溫。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家屬可在患者身上放置水瓶、配戴愛心手鍊、縫上愛心布標、每天拍照等方式,以防患者真的走失時,也能較快尋獲。湯麗玉說,家屬無法時時刻刻陪同外出,建議也可向鄰近社區商家告知,設置杯水、椅子等簡易物品,若發現有民眾走路緩慢、搖晃、眼神不對等情形,可給予幫助或留下歇息,如同友善商店概念,來減低家中長者走失,甚至中暑的風險。
-
2020-12-30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照顧失智投其所好 70歲爺爺下棋無敵手
70多歲的高爺爺,中度失智到連老婆過世都忘了,女兒看著老爸每天無精打采,索性帶去住家附近的日照據點。照服員發現高爺爺小學是象棋常勝軍,天天找人跟他下棋,爺爺吃棋、贏棋的技巧好到讓人以為他沒失智,成就感也帶來快樂、開心,讓他元氣大增。「面對失智症患者,不要在意他失去甚麼,找到他原本擅長的能力加以保存,才是最重要的。」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原為幼兒教育所用的「蒙特梭利」法,後來在加拿大失智症專家Gail Elliot用於失智症照護後,成功被推廣,相較於懷舊治療、藝術治療,蒙特梭利在意的是患者NISA(即需求、興趣、專長),並透過設置準備好的環境,讓失智患者找回被擱置已久的能力。「認知悠能-蒙特梭利」法引進台灣至今三年,現在除了導入新北市、台北市的社區照護據點,台中市社會局也主動接觸,原預計100個名額,引來180位報名排隊。當失智者有激躁、不安等情緒行為時,可試著了解解異常行為背後原因,量身訂做照護方式。一位快要80歲的彭奶奶,是典型的焦躁失智,曾因住院經驗不佳被家人領回,一開始剛來社區關懷據點,天天擔心老公不來接、小孩怎麼還沒來看,照服員後來讓奶奶天天畫圖,讓她安靜下來。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執行長林於諍說,蒙特梭利失智照護就是「投其所好」,以興趣為中心,才能找回失智老人失去已久的專注力。隨著台灣失智人口將破30萬,避免失智症提早發生,甄瑞興表示,可以人的興趣設計各種角落如美勞角、機械角、閱讀角、家事角,幫助老人家願意動腦訓練,一名80多歲爺爺年輕時是修車員,在日照據點就把皮沙發加裝輪子,改造成可以推可煞的沙發車。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已接受新北市社會局委託,其轄下29個行政區中,已有12個行政區銀髮俱樂部導入「認知悠能蒙特梭利式照顧模式」。甄瑞興說,多動腦、充足睡眠、放鬆心情才能多存腦本,老年不代表老化,蒙特梭利法可以延緩至少二至三年的可能性失智。
-
2020-12-26 名人.葉北辰
溝通技巧/高齡門診最愛問:失智症者跳針問話 溝通有3招
資深主持人侯昌明曾形容,照顧失智症父親的過程絕無冷場,指的是失智症長者總是重複問相同問題,大大考驗照顧者的耐性。面對跳針式的問話,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葉北辰提出三個回應技巧,幫助照顧者創造新情境,避開問句地雷。確立優先照顧目標根據「失智•時空記憶旅人專頁」長期以來的照顧者心聲,不少失智症者不時會重複發問,例如「幾點了?」、「我吃飯了沒?」,隨講隨忘。葉北辰要照顧者先問自己一個關鍵問題:「當下的照顧目標是什麼?」他列出三項照顧目標,提供照顧者比對,哪一項是你的優先目標?照顧目標一:增加互動品質,與失智症者維持連結。照顧目標二:待會要做什麼事情?照顧目標三:希望停止長輩當下重複問問題的行為。不趕時間 對話當互動如果照顧者選擇的是目標一,也就是維持與失智症長者的互動,若家屬的個性是不急不躁,當下不趕時間、氣力和心情都不錯的話,建議可以將重複問問題的環節當作是和長者互動的親子時間,愛怎麼說就怎麼說?不厭其煩解釋,藉著讓長者聽話、問話的過程,增加生活互動。儘管失智症長者可能會隨講隨忘,但他會記得和親人遊戲式對話的感覺是溫暖、被支持的,這個「跳針時刻」反而將成為家人之間重要的回憶。簡潔回答 勿超過五字若照顧目標是二,著重在等一下要做什麼事?例如與長者出門、吃飯等,建議可利用失智症者隨講隨忘的特性,盡量用簡潔的回答代替解釋型的說明。葉北辰表示,當失智症者問問題時,第一次先詳實回答,不必預設長者一定會重複問問題,且當長輩繼續追問時,千萬不要假裝沒聽到,改用「簡短回答,而且最好不要超過五個字」。舉例來說,若照顧者準備帶長者出門用餐,可簡單的說「我們要出門」,而不是複雜的說明「我們要去某家餐廳,和親友碰面吃飯」,避免長輩繼續追問的機會,也節省精力好應付接下來的活動。轉換情境 給新的資訊若照顧家屬的目標是三,希望長輩當下就停止問問題,此時主動出擊,轉換情境是最佳對策,舉例來說,當長者問「去哪裡?」,照顧者回答「我們要出門,來,把鞋子穿好,衣服穿上」或轉移焦點問他「冷不冷?」,甚至交給他一個外出提袋,轉換情境,主動給他新的資訊或刺激,或能暫時成功轉移跳針式的對話。葉北辰從不少照顧者的遭遇觀察,有些樂觀的照顧者認為可以配合長者演戲,也是一種幸福,例如塞麥克風給長者唱歌,阻止問話也是有趣的一招;有些照顧者則說靜思語「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也是對策之一。而看著病程持續變化的長者,家屬不免感到挫折、悲傷,「以前長輩是我們的支柱,如今逐漸衰弱,變得不一樣了」,他提醒家屬要容許自己可以悲傷、有情緒,別將重擔留在自己身上,因為照顧自己的情緒才是好好照顧的第一步。應對失智長者重複發問有對策1.確認當下照顧的目標為何。2.第一次詳盡回答,第二次簡潔回答,不超過五個字。3.提供新的刺激,轉換情境。>>更多失智照護技巧,請至udn x WaCare:https://bit.ly/34KSgtQ
-
2020-12-11 失智.新手照顧
精神行為/陰雨日照少、失智易激躁 醫師建議照顧者這些雨天備案
進入陰雨綿綿的冬天,北台灣十一月至今,有長達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下雨,台北榮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失智症患者長時間缺乏日照,易誘發夜間激躁行為,增加照顧者不少困擾,建議啟動雨天備案,包括白天在室內讓患者大聲朗讀故事書、玩紙牌或拼圖等益智遊戲、三餐定時進食,多刺激大腦,可穩定腦內分泌,生理時間盡可能獲得正常的生活節奏。蔡佳芬指出,劍橋大學曾針對日照長度、陰天雲量研究失智者夜間的激躁行為,發現失智者在夜間激躁,不但跟陰天有關,甚至與陰天的長短有關,造成患者晚上很難安穩睡超過五個小時。「晚上不睡覺,還出現激躁,對失智症照顧者來說,相當痛苦。」有些患者還有黃昏症候群,傍晚就會焦慮不安,「一直想出門」,碰到日照少的冬天或陰天,黃昏提早到來,症狀更明顯。蔡佳芬分析,失智症患者大腦已經退化,腦內的生理時間已不容易透過天然的季節氣候鞏固節奏,倘若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天,外在也亂,體內就更容易大亂。要保持失智症患者生理節奏的平衡,降低激躁行為的發生,蔡佳芬建議,照顧者可啟動雨天備案,包括大聲讀詩、說故事,一起玩紙牌、拼圖等動腦遊戲取代外出,三餐定時進食,「最好讓他們一起參與料理」,可以增加腦內分泌的刺激與穩定。雨天也要盡量維持一定的社交活動,蔡佳芬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有研究指出義大利封城第一個月,約有超過25%的接受隔離失智者出現了「淡漠(Apathy)」症狀。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陰雨造成出入活動不便,天氣灰暗,白天黑夜分不清進而影響睡眠,都是失智症患者惡化的風險因子。建議此時更需維持社交活動與正常作息,以免退縮、退化的更嚴重,尤其雨天濕滑,老人最怕跌倒,照顧者務必帶出帶入要更注意保持乾燥,室內光線維持明亮。
-
2020-12-10 失智.新手照顧
精神行為/陰雨綿綿 失智者更需正常社交作息
進入陰雨綿綿的冬天,北台灣11月至今至少2/3都在下雨。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陰雨影響出入不便,灰暗天氣也常讓白天黑夜搞不清,導致睡眠障礙,都是失智症者惡化的風險因子,建議此時更需維持社交活動與正常作息,以免退縮、退化變嚴重。「一般人碰到下雨天、濕濕冷冷又暗暗,心情都會不好了。」湯麗玉表示,居住在高緯度、鄰近北極圈的國家,冬季黑夜長,就有所謂的「季節性憂鬱症」研究,情緒波動與日照長短有正向關。值得注意的是,多與人接觸、睡眠品質良好,都可以幫助失智症患者不再進一步的惡化,遇到連日雨天,照顧者更應該維持正常活動與作息,天氣一冷,反應就慢,長時間在家,只會加速退縮、退化;若在家,也要燈光充足,讓晚上、白天有正常的切換。湯麗玉提醒,雨天濕滑,老人最怕跌倒,對已經失智患者或誘發失智更是不利,長輩照顧者帶出帶入,都要保持乾燥,光線維持明亮,務必小心審慎。
-
2020-10-22 失智.新手照顧
飲食照護/長者咀嚼功能維持正常 有助延緩失智
台灣的銀髮海嘯來襲,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高達460萬人。預防勝於治療,口腔健康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研究發現,強化咀嚼及吞嚥能力,可以延緩失智,更是重要的防老關鍵。常見銀髮族有失智、失能、認知功能障礙、吸入性肺炎等四大疾病威脅。其實只要做到「均衡飲食攝取、餐後口腔清潔、勤做健口操、鍛鍊咀嚼力」,並持之以恆,不僅可以防老,並且有效降低失智等問題的發生率,促進健康生活的延續。陽明大學牙醫學院團隊曾發表咀嚼能力與大腦灰質關聯性的研究,並榮獲2018年世界牙醫學研究學會的老年研究論文比賽首獎。此研究發現,只要把牙齒保持好、咀嚼功能維持好,就能減緩腦中灰質退化速率,延緩失智症發生。國外許多研究顯示,咀嚼能力較差的人,認知功能也較差,甚至容易出現沮喪等情緒問題,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據統計,每個人平均一天正常咀嚼的時間大約是9分半,但隨著年齡增長,就需要更長的咀嚼時間,才能確保咀嚼及吞嚥的功能不會快速退化。每天的飲食是維持銀髮族健康的關鍵,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牙齒狀況不好或是裝了假牙,往往只吃軟的、流質食物,長期下來,容易因飲食不均衡、咀嚼能力降低,導致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建議牙齒狀況不佳或戴假牙的人,應該要訓練、維持口腔的咀嚼功能。像核桃、毛豆都是營養價值高又不會太軟的食物,適合每日攝取;牙齒狀況還不錯的人,偶爾則可以嚼食口香糖,也是一種輔助鍛鍊咀嚼肌群的方式,每次咀嚼10至15分鐘即可。口腔內咀嚼肌的訓練,建議從青壯年時期就持續性的進行,愈早開始愈好,成效愈明顯。可以利用通勤的時間、等電梯的時間,一天3次、每次3分鐘做口腔健康操,隨時隨地都能做。簡單的動作就能鍛鍊咀嚼肌群,延緩失智的發生,還能防止嗆咳與幫助維持唾液分泌及吞嚥功能。
-
2020-10-04 失智.新手照顧
延緩退化/認知刺激延緩病情 79歲美枝阿姨 「沒時間」失智
台北市政府今年邀請YouTuber又仁拍攝宣導短片《失智者正面形象影片》,說明失智者能展現自身價值,扭轉社會的刻板印象。79歲的美枝阿姨即是正面形象的最佳範例,她雖然失智,但每天行程滿檔,上課、唱歌、運動、當志工、和家人去旅行,充實的生活延緩了她的失智病程,連醫師也對她豎起拇指說:「讚!」旅遊途中突然發病、打開瓦斯爐忘了關……媳婦驚覺不對勁。美枝阿姨年輕時是一名裁縫師,修改衣服相當拿手,打理家庭更是一把罩。大兒子形容:「包括我爸,我們每天都接受媽媽的指導在過日子。」但2015年起,精明能幹的母親卻慢慢變得不正常。何以見得?大兒子說,他帶父母到大陸湖南的張家界旅遊,因為擔心路滑,他交代母親務必牽好父親的手,「但轉眼之間,我媽媽就忘了這回事,自顧自地走,還會忘了要往哪裡走,一臉茫然。」那趟旅行下來,美枝阿姨的行李也無法自己整理了,改由先生接手。她回到家後,煮飯開始會燒焦,打開瓦斯爐會忘了關火,忘了如何修改衣服。大兒子說:「雖然交代她的事情會忘得一乾二淨,但以前發生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美枝阿姨的大媳婦是護理師,驚覺不對勁,很快地就帶婆婆到台大醫院就醫檢查,確診為早期失智症合併些許的巴金森氏症。於是,美枝阿姨在醫師的協助下,開始積極接受藥物與行為治療;四名兒女也動起來,讓母親「不得閒」。散步完看戲、唱歌寫字、做運動,丈夫兒女輪流陪伴。美枝阿姨有多忙?大兒子說,當時母親還和父親一起住在內湖,他們請父親每天帶母親繞著碧湖走兩圈、共六公里,結束就到台灣戲曲學院看戲,有機會就和附近鄰居互動聊天。如果內湖的教會或里民中心有開課程,就去報名上課。大兒子則是每年都帶父母到大陸旅遊,一年安排兩到三趟。另外,他每天也撥空去內湖,陪父母唱歌和寫字,也帶著兩老做「墊腳尖」運動。美枝阿姨從只能墊十下,慢慢訓練到可以墊100多下,後來還學會深蹲,最多能蹲20下。未料,父親去年七月逝世,四名兒女少了父親這名「神隊友」,又不放心母親只和移工看護兩人共居。最後決定,由大兒子把母親接到南港,與看護共同照料。但母親因父親過世,每天過得孤單消沉,總是抱怨人生沒意思。每周五天課程滿滿,食物銀行當志工,媽媽能做就讓她做。「我覺得這樣不行,必須再安排媽媽去上課。」大兒子說,他在鄰居介紹下,帶著媽媽到南港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參加每周兩天的銀髮族活動,中午還能和鄰居共餐,「社區辦理的活動真的很棒!我很滿意。」過沒多久,有專業人士建議他,可以再帶著母親去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的南港復生教會辦理的失智據點看看,有更專業的課程能夠選擇,包括畫畫、運動及相關互動課程。於是,美枝阿姨就被大兒子安排:每周一、四到復生教會上課,每周二、三、五去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參加活動。「教會牧師看我媽媽狀況還不錯,問要不要到1919食物銀行當志工?我回說當然可以,只要媽媽能做,就盡量讓她做吧!」每到周末,大兒子還會訂好不同飯店,請有空的弟弟妹妹輪流陪母親住飯店。偶爾也帶母親回九份老家找親戚打牌,小賭一番,增加趣味。大兒子忍不住笑說:「行程滿檔讓媽媽每天回家就累倒,晚上不到九點就熄燈睡覺。」穿衣洗澡都能自己來,醫師評語:真不容易!因為「認知刺激」幾乎沒間斷,醫師對美枝阿姨的評語是:「真不容易!」病程往下掉但是惡化很慢,還認得出家人,穿衣、洗澡自己來也沒問題。大兒子說,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無比耐心,但全天候照顧有無形壓力,讓照顧者精神緊繃,「連我也會受不了。」感謝這些課程與活動,讓母親每天上課開心,他也有空做自己想做的事,期盼未來政府能投入更多的失智症支持資源。大兒子也以失智症家屬身分,鼓勵有失智者的家庭積極找外部資源,多給失智症患者生活刺激,對疾病延緩有正面的效果,照顧者也有機會喘息,不被照顧工作綁架。
-
2020-09-24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照顧失智長者 注意生活起居5面向
失智症有漫長的病程,照顧者備感艱辛,如何適當照顧失智長者的生活起居?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醫學醫師黃冠倫強調,首要了解失智患者目前仍保有的能力,注意生活功能變化,才能在照顧及其尊嚴與安全的前提下,給予適當的協助。照顧者長時間承受很大的壓力,失智與失能長照需求增加,針對患者的生活起居照顧,黃冠倫提供食衣住行等方面照顧建議。注意均衡飲食注意均衡飲食,滿足其營養需求。飲食環境上,提供安靜且不受影響的地方,一次只給一種餐具,一次碗中只給一項食物。當拒絕飲食時,可先嘗試轉移其注意力,休息一下再重新嘗試。若兩餐中間不斷要求進食,可以給予少量的零食,盡量不要影響到下一餐。選舒適、易穿脫衣服選擇舒適、兩面皆可穿、易穿脫的款式,讓衣服選擇簡單化。可以依照著衣順序,擺好衣物,適時給予簡單的指示,協助穿衣服。鞋子要注意是否合腳,以及不易滑的鞋底,避免跌倒。身體清潔適時協助了解失智患者以往的洗澡習慣,留意自理能力的變化,在協助過程中,盡可能維護其尊嚴,減少尷尬。準備簡單的沐浴用品,簡化清潔步驟,若無法自行完成則給予協助。因為皮膚的老化萎縮,應使用溫水沐浴。如廁方面,提醒上廁所時間,平常注意其動作及臉上表情,是否有上廁所的需求,適時協助。居住環境無障礙減少危險盡可能減少家中可能的危險。應遠離廚房等危險區域,要限制其使用可能招致危險的家電,放置在其無法觸及的地方。採光照明上,白天盡量讓光能照得進來,提供日夜變化的線索,減少作息的混亂。在走廊、廁所、浴室、臥室等陰暗處,要裝設燈具,並保持整潔的動線。浴室及廁所使用止滑地磚,保持乾爽,裝置扶手,避免跌倒發生。與患者相處溝通用簡單、清楚且患者熟悉的字句來溝通。盡量將物品或名字說出,減少使用抽象的代名詞。當失智長者有說不出來的字詞,可以協助,注意其身體語言,適當的回應。面對重複、不合適的要求,試著用轉移注意力或拖延的方式來處理。
-
2020-08-23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者多疑 照顧宜「順勢而為」
許多人照顧失智長輩,遇上他們多疑,或出現妄想、幻覺等精神症狀,往往希望把他們拉回現實世界,結果卻引發更多爭執、衝突。臨床心理師建議,這時盡可能「順勢而為」,安撫他們或給予安全感,不要直接修正長者的行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高振傑說,失智症是一種大腦疾病,隨著萎縮、退化,也會出現類似思覺失調症的精神症狀,視失智症種類不同,發生頻率約10%至70%。多疑、妄想或幻覺,是失智症常見症狀,除造成病患更多的不適感,照顧上更是一大挑戰,也是照顧者主要壓力來源。高振傑說,「多疑」常和記憶力不佳有關,記憶力愈差,情況也愈惡化,他們常懷疑東西不見是被偷,或以為兒女帶他住院是為謀奪家產。「因記憶力不好,失去安全感,擔心受騙。」高振傑說,可找一些舊照片或播放老歌,透過懷舊喚回患者失去的記憶,也有穩定情緒、延緩失智的效果,溫柔的撫摸或擁抱,也較能讓他們有安全感。比起「多疑」,「妄想」的固執、怪異程度更高,患者卻是堅信不移。常見的有被偷妄想(兒子偷存摺)、被害妄想(媳婦在菜裡下毒)、嫉妒妄想(老公跟外籍看護偷情)等,高振傑說,與其和患者爭辯,不如「順勢而為」,順著妄想達到照顧者的目的。他舉例,若患者認為自己被兒子陷害,不願就醫,可找和患者關係較好的人,說服他為反擊陷害,更要去醫院證明清白,達到就醫目的。至於「幻覺」,雖不太會造成干擾,卻可能釀危險。高振傑曾遇過案例,患者見窗外有人對他揮手,往窗邊走過去,險些跌落窗外,這時應改善環境,如關緊或讓窗戶不易開啟,以免發生危險。高振傑指出,患者除要定期回診就醫、做評估,家人也要避免對長者過度期待,不要認為讓他們回到現實才是對的,或企圖修正精神症狀行為。他建議以正向鼓勵或包容,讓長者的症狀與自身、家庭共處。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7-30 新聞.資訊找查
失智症新手照顧難題 聯合報與WaCare四堂線上課程解惑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ATLife)今天起一連四天在南港展覽館登場,除聚焦長照與輔具之外,專業的復健、復能人員參與成為特色。今年,長期關注失智、長照議題的聯合報與WaCare遠距健康平台攜手,在輔具展推廣live線上講座 (攤位:J1026),主題包括癌症、失智症等,特別針對失智症新手照顧最苦惱的18項問題,邀請專業醫師、心理諮商師、社工師開闢共四堂免費體驗課程,提供最具體的解方。聯合報系與WaCare還規劃四場進階課程,只要於輔具展期間預約,享有獨家優惠,原價300元的課程可現折200元。WaCare執行長潘人豪教授以自身照顧經驗表示,失智症照顧在前三年是最為焦急、無助的階段,新手照顧者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失智者不愛喝水,導致泌尿道感染,經常出入醫院;不愛洗澡,該如何sop引導;夏天穿冬衣、一到傍晚鬧情緒等問題。這些真實的疑問,家屬都可以透過線上課程,諮詢專業人士,且因應新冠病毒疫情的變化,也能減少外出群聚的風險。此外,攤位現場加入聯合報會員,可獲得聯合報暢銷書「癌症真的能預防」乙本以及精美小物乙份,會員還可以75折優惠價,購得聯合報最新出版書籍「我是醫師,我得癌症」。展覽時間:7月30日至8月2日 10:00-18:00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攤位:J1026
-
2020-05-29 失智.新手照顧
飲食照護/失智患者怎麼吃才安心? 3準則提升飲食品質
如何提升失智患者的飲食品質,以及協助餵食,一直都是銀髮照護上的大問題。在失智初期,會忘記是不是吃過飯、吃了不確定有沒有飽,導致過食或吃太少而虛弱。在中後期,則會出現忘記進食方法,含著食物不吞下去(忘記吞嚥),或進食速度極為緩慢。高齡者也經常合併牙齒咀嚼力不佳、或消化能力較弱。要如何正常進食將變得更加困難。整體來說,飲食基本準則是:食物必須質地偏軟、溫和、溫度適中不燙口。1.失智症狀初期:在失智症狀初期時,可以請長輩在飯後、點心後簽名,提醒記得有沒有吃過飯。2.失智症狀中期:在中期,當失智長輩對使用刀叉筷子使用變得不便,容易掉米粒、打翻碗,並不建議為了便利直接改成由他人餵食。自行需要負擔的事情越少,長輩反而容易退化更快。因此,在維持生活品質上,還是應該盡量由長輩自行進食。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整,使進食變得更容易。這時候有個很棒的選擇,也就是「手指食品」(finger food)。這種食物的特色,就是不一定要利用餐具,利用手就可以輕鬆拿取。例如飯糰、水果切片、水煮蛋、薯條、麵包等等。對長輩來說會更加方便。由於長輩確實可能胃口較小,需要少量多餐。因此可以把手指食品放置在長輩容易取得的地方,若暫時不想吃、會嗆到不舒服等則不勉強。也能依照長輩自己的步調更輕鬆地進食。雖然均衡清淡飲食很重要,例如大家都知道:若有三高則應避免太鹹太甜的食物。但是,失智長輩吃得太少,熱量及蛋白質缺乏,會是導致虛弱的更嚴重問題。因此,食物的種類就變得不需要每次都斤斤計較。如果少許辛香料及稍重的調味能增加食慾,應該多加鼓勵,只要不至於重口味到過油過辣影響消化即可。在各種食物中,最必須注意的就是為了避免嗆咳,要注意長輩的咀嚼吞嚥狀況,選擇軟質、均質化的食物(食物中不要有忽大忽小的顆粒),但不宜軟到難以用手抓住。食品製作成容易拿取大小適中的塊狀或條狀,並且避免溫度過高燙手/燙口。有時候,水中也必須添加增稠劑。有些提供給長輩的手指食品可參考給幾個月大寶寶訓練抓握能力的副食品食譜:軟餐包、土司、肉丸(可添加碎豆腐使口感更軟嫩)、酪梨、香蕉、水餃、漢堡排(將絞肉與蛋混合,並加入每次不一樣的變化食材例如胡蘿蔔、馬鈴薯、洋蔥、打碎的花椰菜等,煎成扁圓形好拿取的塊狀)、歐姆蛋捲。但與嬰兒食品相比,成人的調味可以更豐富多樣化,食物種類也可以混雜一起提供,不用單一食材逐一適應。在此同時需有心理準備,食物有可能會掉得到處都是,可以幫長輩披上圍兜。此外,應保持安靜的用餐環境,避免分心。 3.失智症狀後期:在失智後期,若是失智長輩出現忘記食物是什麼、如何進食,甚至餵食時也不肯張開嘴巴時,可以利用另一種技巧:「手口反射」。在嬰兒時期,若是嬰兒的手掌受到輕壓,嘴巴會自動的張開。或是給嬰兒吸吮奶嘴,手也會緊緊抓住媽媽的衣服、周遭的東西。這是一種原始反射反應,在四個月大以後就會被抑制。但是在進入失智情形以後,原始反射又會重新出現。因此,可以嘗試扶著長輩的手讓他抓握食物(手指食品),再引導把食物放到口中。若是還是無法順利進食,由人看護,則是讓長輩手握湯匙或其他小物,等嘴巴張開,再進行餵食。為避免嗆咳,每口份量不應超過一小湯匙。 瞭解失智長輩,增進生活的品質與舒適,是我們需要持續深思的問題。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