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接觸者
共找到
1280
筆 文章
-
-
2021-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本研究:家庭內感染逾95% 10日內出現新冠肺炎症狀
日本東京港區衛生所和千葉大學團隊合作,研究新冠肺炎確診病患的家庭內感染情況,發現在家中最初感染者發病10天內,超過95%的密切接觸者也會出現症狀,顯示家庭內的「三密」傳播感染力驚人。這項研究分析去年4月至11月間,港區衛生所接觸的1606名病例,研究他們和同住家人間的感染情況。結果發現,和117名病患同一住所的人,有140人也出現症狀,且其中89.2%、125人的症狀在7天內就出現,而在10天內出現症狀者更高達134人,占95.7%。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已流入市面!繼雪糕、麵包後 進口櫻桃也驗出新冠病毒
無錫梁溪區今日通報,21日該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進口食品開展常態化監測中,發現一份進口的櫻桃表面核酸檢測為陽性。據無錫梁溪的微信公號,該份櫻桃的生產日期為去年的12月18日。在檢測出陽性之後,區防疫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經查,該批次食品部分流往市內梁溪區、惠山區和濱湖區。區指揮部展開行病學調查、核酸採樣、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剩餘食品封存、環境全面消毒等措施,在相關涉及地區共採集環境、物品、人員標本199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在櫻桃之前,疫情爆發以來,大陸多次在不同外在環境樣本中測出核酸陽性。之前曾測出天津雪糕樣本出現病毒陽性,北京一家食品公司的男廁驗出新冠病毒陽性,該公司生產的麵包部分銷往江蘇。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塑丹麥技師感染地之謎 指揮中心匡列接觸者79人採檢
台塑丹麥籍技師(案874)一度傳出在泰國篩檢確診,指揮中心澄清,個案尚未離台,入境廿天確診,Ct值為30,研判為境外染疫,但國內仍有專家認為,不能排除本土染疫可能,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匡列接觸者79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Ct值是一個段落,沒辦法定量與疾病嚴重度做精確的定案,但可作為趨勢參考。單一的數值除非是具絕對性,我國定量是抓到Ct值34以上可出院,病毒確定沒有威脅性。莊人祥說,目前丹麥籍技師接觸者匡列79人,已採檢一人,一人為陰性,居家隔離者為19人,其餘都是自主健康管理。根據目前疫調,其上班期間,全程戴口罩,平常都是住在飯店,沒有到處外逛,行程還在確認,一但確認就會再公佈。莊人祥強調,丹麥籍技師有做血液抗體檢驗,IgG為陽性、IgM為時陰時陽階段,研判大概發病四至五周,境外移入比較可能。陳時中說,其自主健康管理上班無違規,全戴口罩,只要避免出入人潮壅擠處即可,「那一塊我們擔憂比較少,感控與防護做得都比較好。」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技師曾住嘉義市某飯店2天 全館展開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今天傳出產業龍頭台塑集團有一名瑞典公司丹麥籍技師,本月中到嘉義縣台塑新港廠執行業務,20日被檢出確診,他在新港廠期間,入住嘉義市某飯店,據了解,目前縣市衛生局都已展開疫調,並匡列至少逾超過10多名接觸者居家隔離。嘉義市衛生局指出,一切以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主,已展開標準流程作業。據悉,該名技師住在嘉義市某飯店2天,該飯店指出,已決定全館逐層樓消毒,包括所有通道、大廳,主要會集中她住過的房間和樓層加強消毒,也會調監視器畫面,了解他走過之處,如果衛生局要求的話,也可能會暫時不接客人。目前消毒的區域除了飯店外,也包括技師在嘉義市走過的路徑,大約圍繞飯店周邊約2、3公里處,包括附近餐廳等。據了解,該名技師在去年12月底來台,當時入境採檢是陰性,而1月起隔離14天,在14及15日兩天在新港廠工作,16號就離開新港廠,20日被檢出確診,今日通報。
-
2021-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塑外籍技師確診 接觸新港廠10多名員工居家隔離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今天傳出產業龍頭台塑集團有名瑞典公司丹麥籍技師,本月中到嘉義縣台塑新港廠執行業務,20日採檢確診。對此,嘉縣衛生局代局長趙紋華證實,一切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為主,已匡列10多名接獨新港廠員工居家隔離。據了解,技師住嘉市一間大飯店,戴口罩坐 特定計程車司機車子到新港廠,目前足跡經過及匡列接觸人員居家隔離。對此,台塑集團表示,不知道該技師的感染源來自何處,但與該技師接觸過的10多名員工已經依照規定隔離居家檢疫。據了解,該名技師在去年12月底來台,當時入境採檢是陰性,而1月起隔離14天,在14及15日兩天在新港廠工作,16號就離開新港廠,20日採檢確診,目前隔離治療中。台塑表示,由於該名技師離開新港廠後,就自由活動,因此無法得知後續行蹤,也不確定該技師是在哪裡感染,但有與該技師接觸的10多名新港廠員工今天起就開始居家隔離,目前營運並未受影響。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際研究逾2萬武漢新冠家庭發現:兒童病毒傳播力更強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旗下子刊「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近日發表研究,聚焦2萬多個武漢新冠病毒家庭內的病毒傳播特徵等,發現在家庭內整體上嬰幼兒和青少年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染性較老年族群弱,但其傳播力更強,有鑑於兒童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建議當疫苗資源允許時,應為符合條件的兒童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該刊19日線上發表了大陸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關於新冠病毒家庭內傳播的流行病學研究。該研究是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了2019年12月2日至去年4月18日期間武漢市上報的所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實驗室確診病例和臨床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家庭進行分析。研究共納入2萬7101個家庭,包括一代病例2萬9578人和家庭密切接觸者5萬7581例。研究結果顯示,與其他年齡族群相比,60歲以上族群感染新冠病毒風險最高,而0到1歲嬰兒的易感染性又高於2到5歲和6到12歲兒童。當接觸時間相同時,兒童和青少年病例(20歲以下)傳染他人的能力是60歲及以上族群的1.58倍。研究還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傳染他人的能力遠低於有臨床症狀的確診病例,而有症狀的確診病例在發病前(潛伏期)的傳播力比發病後更強。此外,該研究指出在嚴格的防疫政策實施後(比如隔離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以及限制出行),一代病例的家庭再生數(每個家庭內部一個病例可傳染的人數)下降了52%。
-
2021-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案864接觸者至101上班 台北101:該租戶樓層全面消毒
位於台北101的某會計師事務所員工,因曾接觸確診者864案,台北101今(20)日發聲明表示,持續以最高標準進行全面防疫作業,而此大樓租戶、某會計師事務所已於1日8陸續進行樓層全面消毒,該租戶有關人員依相關規定進行健康管理。台北101指出,會與租戶針對防疫工作一直保持密切聯繫與協調,提高警覺,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共同做好最高標準的防疫措施。台北101也提到,大樓公區每周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全棟空調每小時執行4次換氣作業;每半小時消毒擦拭電梯內外部按鍵鈕、電扶梯扶手及廁所;全日全時進行最高強度的電梯排換氣,並於尖峰時刻控管電梯搭乘人數;大樓出入口裝設紅外線體溫偵測儀。也落實所有進出大樓的人員皆佩戴口罩,並填寫訪客實名健康聲明書;嚴格管理貨物運送人車,消毒後始放行配送。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唐吉訶德24小時排隊「群聚到不行」 北市衛生局說話了
繼部立桃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爆發,台北101會計事故所也證實有案864接觸者進入公司,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吃緊情況下,日本唐吉訶德「DON DON DONKI」西門店排隊人潮仍爆滿,24h營業吸引大批民眾排隊,不少人擔憂疫情擴散情況更加嚴峻,北市衛生局表示,中央無更近一步規定,呼籲民眾戴口罩做好防疫作業。唐吉訶德「DON DON DONKI」西門店開幕第2天,排隊人潮有增無減,但部桃群聚,加上台北101有接觸案例,不少人擔憂24小時排隊人潮,「群聚到不行」。北市議員苗博雅也在臉書表示,根據目前媒體及顧客拍攝的現場畫面,剛開幕的唐吉訶德賣場內人潮擁擠,呼籲唐吉訶德加強入場管控,減少場內人數,以利顧客保持適當距離。對此,衛生局指出,不方便針對個案做回應,秋冬防疫專案有詳細規定,商場也有進行防疫措施,在中央沒有更近一步規定的情況下,就是依照SOP作業,若中央針對大型商場防疫有其他布答,也會宣傳跟呼籲。衛生局表示,在疫情吃緊的情況下,仍要呼籲民眾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自身健康狀況,若有症狀或在看醫生,務必詳細告知醫師詳細的旅遊史等資訊,但防疫最重要的一步仍是保持個人自身健康。
-
2021-01-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兩萬多個染疫家庭數據:兒童病毒傳播力更強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近期在線上發表關於2萬多個湖北武漢染疫家庭的病毒傳播特徵,其中顯示,兒童雖然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易感性較老年人群弱,但傳播力卻更強。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子刊「lancetinfectious disease」19日線上發表這篇流行病學研究報告。報告並建議,由於兒童病例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因此當疫苗資源允許時,應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兒童接種。研究報告摘要顯示,這是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針對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4月18日期間武漢市上報的所有確診病例(包括實驗室和臨床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家庭進行分析,共納入2萬7101個家庭,包括一代病例2萬9578人與家庭密切接觸者5萬7581例。研究發現,當病毒的平均潛伏期設為5天,最大傳染期為22天時,計算出家庭內二代發病率值為15.6%。研究結果顯示,與其他年齡族群相比,60歲以上人群感染風險最高,而0至1歲嬰兒的易感性又高於2至5歲和6至12歲兒童。當接觸時間相同時,20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病例傳染他人的能力是60歲及以上人群的1.58倍。研究還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傳染他人的能力遠低於有臨床症狀的確診病例,而有症狀的確診病例在發病前(潛伏期)的傳播力比發病後更強。研究並指出,實施如隔離病例、密切接觸者以及限制出行嚴格的疫情干預政策,一代病例的家庭再生數(每個家庭內部一個病例可傳染的人數)下降了52%,繼發病例的家庭再生數則減少了63%。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立桃醫影響變大?北部法院1書記官「請」回家辦公
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計有2名醫護、3名護理師染疫,昨天再新增4例本土確診案例,擴大匡列353名醫護進行14天隔離。據了解,部桃傳出有感染源之初,北部某法院書記官因其父親曾與部桃確診者有接觸史,被「請」回家遠距辦公。據了解,這名書記官是在北部某法院民事執行處任職,書記官的父親曾與部桃確診病患接觸,父親已被匡列。書記官的父親日前檢採,昨天一採為陰性,暫無進一步處置必要,不過,由於書記官與父親關係密切,而法院為執行公務機關,因案無法避免與民眾面對面洽公、交談,為求慎重,法院這幾天請這名書記官居家遠距離辦公,也針對書記官的辦公環境消毒,再行注意、追蹤。部立桃園醫院日前發生院內群聚感染,曾照顧確診重症病患的醫師案838,傳染給同居的女友護理師案839、護理師案852、醫師案856,前天新增護理師863案染疫,為案856之接觸者,另有護理人員確診是868案、一外籍看護是869案。部桃因在發生本土確診案例後,第一時間防疫指令並非明確,致民眾擔心疫情是否向外擴散、或造成疫調上的難度,部桃也成為這波發展中疫情受注目的焦點。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嚴正以待! 指揮中心證實新增會計師事務所接觸者
台北知名會計師務所今公告證實其員工曾與本土案例案864短暫接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已知他是1月16、17日有接觸,目前已居家隔離、採檢陰性,不算是確診者。至於案864講課時有戴口罩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基本防護有做,沒有真正面對面。據本報報導,知名會計師務所公告證實,國內新增本土案例案864為該事務所非同住但短暫接觸的親屬,目前已啟動防疫措施,除了讓該名員工進行檢驗採驗及居家隔離外,事務所也進行大規模消毒,目前該員工第一次採檢結果為陰性。至於該會計師務其員工與確診個案接觸史為何?陳時中表示,就我所知,他是確診者的接觸者。哪天要再看一下,另外他應該是已經列為居家隔離也採檢過。莊人祥則表示,目前已知他是1月16、17日有接觸,他證實,目前已經居家隔離採檢陰性,不算確診者,大家小心就好但是不用太過驚慌。至於案864工作時候有密切接觸者嗎?講課時有戴口罩嗎?陳時中表示,基本防護有做,沒有真正面對面,大部份是觀看監視器做行動管理,但因整個區域本來就不能出來,有會面時,會盡量用視訊方式避免面對面接觸。
-
2021-01-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院內染疫升溫 陳時中:台灣面臨防疫最大挑戰
部立桃園醫院疫情,短短九天從院內染感惡化到社區感染事件,目前累積10人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坦言,台灣目前正在面臨從去年防疫至今最大挑戰。陳時中在今天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被問到部立桃園醫院疫情是否是台灣防疫最大挑戰,陳時中先是說,這次的挑戰要說是最大的挑戰,又短暫停頓想了想認為,這次應該是範圍做的最大。陳時中說,從去年疫情開始有些案子雖然讓人擔心,但後來都沒有釀成國內龐大威脅,一開始挑戰不算是最大,但發生到現在應該是目前來講最大的挑戰。陳時中進一步說明,以前院內沒有醫師染疫,護理人員分艙分流比較固定,但這次部桃事件中,醫師互相支援會診比較多,範圍比較大,所以執行清空計畫,相關人員都擴大密切接觸者定義,有接觸過都隔離。「現在染疫的多,隔離的也多,加上清空的計畫也大,嚴陣以待。」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疫情擴大 1/6至19已出院者、陪病者啟動回溯機制
由於部桃疫情持續擴大,醫院員工已隔離427人,一部份在集中檢疫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針對1月6日至19日已出院或轉院的患者及陪病者,啟動健康關懷回溯機制,若評估為高風險,列居家隔離,期滿安排採檢。國防部發布新聞稿要求官兵避免到桃園,桃園市政府也宣布避免到桃園辦公,陳時中表示,一般民眾確實應盡量避免前往桃園,但並沒有要限制出入桃園,今天增加的案870和案839是家庭密切接觸者,「當然是在社區內的密切接觸者傳染。」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女護理師老公是輔導老師 北部收容所緊急改線上會客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今累計9人確診,其中案863女護理師的先生案864在某收容機構任職,並擔任輔導老師,今確診後機構內已對接觸者隔離、採檢,有關會客方式,該機構也緊急改為電話或視訊會課,上級所屬單位也說,依防疫規定全面二級開設,原則上不會讓人員進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證實,案864在收容處所工作,全封閉式的,裡面的人是不能夠進出的,相關能夠進出的輔導老師等,部分會居家隔離。由於案864在收容機關擔任輔導老師,工作負責指導學生、管理生活起居,因傳出確診,相關一起工作的老師、接觸過的學生等,都必須居家隔離。該機構上級主管單位指出,因應內部傳確診案,依規定防疫計畫二級開設,限制會課家屬改以電話聯絡、視訊會面,不會讓人員進出接觸。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再增院內感染 賴清德籲:同舟共濟攜手抗疫
桃園醫院再新增4名新冠肺炎確診者。副總統賴清德今天在臉書呼籲,「同舟共濟,攜手抗疫」;賴說,新增的4例確診者,都是與桃園醫院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傳染源已有明確掌握,防疫措施也升級加嚴,請大家安心。賴清德指出,為了減輕醫院的壓力,指揮中心「前進指揮所」也陸續安排病患至其他醫院的隔離病房,讓桃園醫院更能全面做好清潔消毒,也為了因應院內工作人員採檢期間,減緩其他同仁的工作負擔。賴清德表示,行政院也已宣布停辦今年的台灣燈會,許多大型活動,也請務必做好充分的防疫措施,若無把握則建議大型人潮聚集的活動,都能暫緩辦理,考慮待疫情舒緩之際,再擇期辦理。賴清德說,對於各醫療院所在這艱辛的時刻,同舟共濟,彼此協助,大家都是台灣防疫的無名英雄,真心感謝;也要對王必勝醫師及所有防疫人員加油打氣,「台灣有你們真好」。賴清德呼籲,請所有民眾確實做好防疫措施,口罩一定要戴好、一定要勤洗手,或噴灑酒精清潔,並建議人與人之間,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的社交距離,唯有人人做好防疫,才能度過疫情難關。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立桃醫群聚疫情一波波 防疫腳步跟病毒比快
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案8天就有9人確診,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疫情至少發展到2波,發展迅速,所幸個案症狀輕微。由於疫情有往社區擴散隱憂,指揮中心與病毒賽跑,極力防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天下午記者會公布,新增4例本土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感染確診個案的接觸者,其中2例為案863護理師的同住家人(案864、865)及1例為工作接觸的護理師(案868),1例為住院病患的外籍看護(案869)。目前該群聚案已有2醫、4護、1外籍看護、2名確診者家屬染疫。指揮中心指出,醫院員工有353人需隔離14天,該院啟動清空計畫,4個樓層屬警戒區,病人陸續清空。根據指揮中心提供的個案關聯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此起群聚案的指標個案為被境外個案傳染的住院醫師案838,其工作足跡有加護病房、7B病房。案838在家庭中把病毒傳給護理師女友案839,在職場傳給也在7B工作的護理人員案852及在7B、10B病房的主治醫師案856。案856再把病毒傳給在10B病房工作的護理師案863。案863再傳給同病房工作的案868,且863的丈夫(案864)和女兒(案865)也都確診。疫情已發展到第四波傳染。至於確診的越南籍看護工,她在9B病房工作,曾跟案838和案856接觸,感染源還在疫調中。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的疫情至少發展到2波,但狀況在掌控中,醫院採取高度隔離戰略,員工匡列353人需隔離14天。居家隔離者以集中檢疫或回院隔離為原則,今天有120名、明天有100名病人外移到專責隔離病房,樓層管制並全面消毒。外界擔憂疫情發展迅速,莊人祥說,目前四波個案之間從這個發病到下個發病大概僅2到4天,以前認知此病毒潛伏期是5到7天比較常見,現在時間確實變快。陳時中表示,跟第一次發生院內感染的事件相比,這次病毒已經變種,跟原始的病毒不太一樣,現在國際大部分都是此種強勢病毒。不過,此起群聚案的病毒株並非英國或南非變種病毒;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日前表示,COVID-19出現4支變種病毒,初步研究顯示,其中有些傳染力更強。陳時中說,群聚疫情目前掌控中,個案比想像的多,染疫護理人員的家人在社區也確診,但社區沒有擴大跡象。桃園民眾外出提高警覺,力行防疫新生活。目前疫情有擴散社區隱憂,陳時中公布案863、864和案865足跡。已知863和864在1月13日上午11時30分至12時15分及1月16日的11時40分至12時35分,曾到桃園南門市場。案864其他公共活動史待確認。案865是1月16日至18日都有到摩斯漢堡桃捷A7店上班,但時間待確認。陳時中說,案865是上班的店面只有個案和店長兩人,其負責的工作接待、準備餐食、收錢等都有,因無法掌握接觸者有多少,因此公布足跡,希望沒有擴散到社區。因應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也宣布,考量大型活動人潮擁擠、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提高防疫難度,若活動無法嚴格執行完整風險評估,強烈建議取消或延後舉辦。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持續 入境北京隔離至少21天
北京昨天新增1例本土病例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大興區天宮院街道4個社區今天中午起採取封閉式管理;北京市政府下午並宣布,對入境人員採「14+7+7」健康管理措施,至少需隔離檢疫21天。北京市下午舉行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防控記者會,據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千龍網以及共青團北京市委旗下的北青網,北京市政府發言人徐和建在會中作了上述宣布。他說,近期北京及其他地區相繼出現入境人員結束14天集中觀察後確診並引發本土病例,北京周邊及中國多地也相繼出現零星散發病例和突發聚集性疫情,北京疫情移入風險陡增,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徐和建宣布,對於境外以及外地入京人員,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分類實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北京口岸入境人員在14天集中隔離期滿後,繼續7天居家或集中隔離,期滿後再進行7天健康監測。至於從中國其他口岸入境人員,則要隔離滿21天才可以進入北京,進京後尚須補足7天健康監測,未滿21天已進京的人員則須補足7天居家或集中隔離、7天健康監測。他又說,入境人員除已實施的14天集中隔離食宿和檢測費用自理之外,因措施調整新增加的集中隔離食宿費用及各類檢測費用等,統一由官方財政承擔;密切接觸者等風險人員,集中隔離期間的食宿費用及各類檢測費用等,也統一由官方財政承擔。據報導,昨天0至24時,北京新增1例本土確診和1例無症狀感染者。北京市大興區副區長韓新星下午也在記者會宣布,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今天中午12時開始,對天宮院街道天宮院社區、天宮院西里社區、天宮院中里社區、天宮院南里社區進行封閉式管理,非社區人員、車輛禁止進入,社區居民「只進不出」,全部居家觀察。
-
2021-0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案865曾到訪!摩斯漢堡A7店暫停營業、全館消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月19日公布新冠肺炎(COVID-19)最新動態,國內共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2例境外移入。其中案864、案865為案863的同住家人,另外還有護理師、外籍看護。其中案865曾於1月16日至1月18日期間造訪摩斯漢堡桃捷A7店,業者也表示,目前全店已經於1月18日暫停營業,並且進行相關人員隔離、店舖全面清潔消毒。19日國內新增的4起本土確診病例,均為醫院感染事件之確診個案接觸者。指揮中心表示,案864、865分別為50多歲男性及20多歲女性,均有咳嗽、流鼻水症狀,18日採檢後,19日宣告確診。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公佈的公共場所活動史中,案863、案864曾於1月13日、16日到訪桃園南門市場;案865則於1月16日至1月18日到訪摩斯漢堡桃捷A7店,時間尚待確認。摩斯漢堡於1月19日緊急發布聲明,表示為確保員工及顧客安全健康,除該分店已自1月18日起暫停營業之外,本公司已全力配合政府單位的防疫要求,採取嚴格的相關人員隔離與自主健康管理與店舖全面清潔消毒。對於員工因為是醫護人員的家屬而承受感染風險,深感不捨。防疫消毒期間不便之處請民眾見諒,恢復正常營業時間將提供更安全的用餐環境。全體員工感謝各位顧客的支持。摩斯也指出,為守護消費大眾的安全與健康,一直遵循嚴格的店員健康管理與餐飲製作標準以確保食安,提供健康、安心、安全的用餐環境及餐飲品質。
-
2021-0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最新部桃群聚接觸者採檢狀況!陳時中:部桃啟動清空
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染疫人數已達7人(案838、839、852、856、863、868、869),分別為醫師、護理師、外籍看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部桃已啟動清空計畫,希望讓醫療負擔減輕、醫護隔離可以徹底執行,桃園民眾出外務必帶好口罩,力行防疫新生。陳時中表示,案852社區接觸者中,接觸病患與陪病者76名,已採63皆陰性;診所及藥局7名以及另新增2名診所患者與陪病家屬共9人,均採陰性,實習師生8名均陰性。陳時中表示,案856是主治醫師,醫院接觸者部分,接觸病患及陪病家屬43名(少於昨日公布的45名,因重複計算減2名),採檢都陰性;院內員工擴大匡列共111名,新增17人,109陰性,2個陽性就是案863、868,傳染順序是案865傳給863再傳給868。案856社區接觸者部分,19名均採陰性。至於案863的接觸者,陳時中表示,醫院接觸者部分,病患及陪病者共14名,已採14人,皆檢驗中;院內員工共38名,已採38人,均檢驗中。社區接觸者部分,家人5名,已採5人,2名陽性(案864、865),3名陰性;實習師生10名,已採10名,均檢驗中;其他接觸者1人,已採陰性。針對現在桃園感染趨勢擴大,有什麼話對桃園民眾說?陳時中表示,因應這些情況,全力圍堵這些情況,目前還在原來的一開始作戰計畫裡,但案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持續努力給醫護人員關心。陳時中表示,部桃這周在檢疫防疫病人照顧已非常疲倦,啟動清空計畫,希望讓醫療負擔減輕,讓醫護隔離可以徹底執行,桃園民眾出外務必帶好口罩,力行防疫新生。
-
2021-0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看桃醫感染防治 醫師:做好這3件事才能保平安
桃園醫院爆院內群聚感染,社會大眾憂心疫情是否有擴大可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目前看起來感染仍局限在醫院內,外界應不必恐慌,而桃醫要做好感染防治仍不離3件事,那就是院內制度上的分艙分流、醫護和相關人員的防護警覺,以及必須要有第3方的稽核。黃高彬說,許多媒體一寫到桃醫群聚感染就寫5名醫護,事實上案839護士是因其男友、醫師838例而感染,算是在社區內,所以不算是在醫院裡,因此醫院裡的感染目前應只有4名醫護人員。而且,從這5人的院外的接觸者來看,目前一採還未發現有感染者,且有接觸者都進行隔離而言,感染應尚局限在醫院裡,所以院外應該尚不必憂心。黃高彬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負責人,負責全院的感染防治作業。他說,不僅是桃醫,各家醫院要做好感染防治都應做到分艙分流、醫護人員和相關人員的防護警覺,以及必須要有第3方的稽核。其中分艙分流是基本制度,必須先行確定,接著是醫護和相關人員做好個人的防護,並提高警覺,例如最基本的口罩必須戴的嚴密,以及徹底洗手和勿摸眼鼻等。黃高彬說,但人畢竟不是機器,總有鬆懈的時候,因此必須有第3方的稽核制度,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而言,一早除了會在院務會議面提面命,還會透過電郵等提醒,最後並有17名稽核人員隨時進行稽核,以做到防治的滴水不漏。
-
2021-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院內感染不可能零容忍 李秉穎:謹記手不碰眼口鼻
北部某醫院發生武漢肺炎群聚案,專家李秉穎今天說,醫院院內感染不可能零容忍,也不能說誰發生就把誰槍斃。除了找系統性原因,還要關注環境接觸問題,手不碰眼口鼻常被忽略。北部某醫院日前發生院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感染事件,一名醫師(案838)照顧重症武漢肺炎確診者時遭感染,後續在家戶傳染給其護理師女友(案839),也在醫院傳給曾接觸的護理師(案852)及曾一起照顧病人的醫師(案856)。目前此醫院院內群聚案已累計2名醫師、1名護理師因公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兒童感染症權威李秉穎上午接受廣播訪問時表示,很多人覺得該醫院發生院內感染就是分艙分流沒有做好,但這是錯的說法。分艙分流是指萬一醫院有一組人員暴露感染風險,有另一組在不同環境工作、沒有直接接觸病人者可馬上接手任務,補足醫療人力。院內感染風險與分艙分流沒有絕對關係。李秉穎說,發生群聚案的醫院是否分艙分流有問題,一定要指揮中心的專家現場評估才知道,看有沒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外人無法置喙」,要現場看才知道。有些專家認為,發生院感事件是防疫破口或警訊。李秉穎說,發生一個院內感染,不能責怪任何人或就說SOP有問題。國外哪個國家沒有院內感染,都是幾百個人生病、幾十個人死亡,台灣有一個院內感染就好像指揮中心失能,這種論調不恰當。李秉穎表示,台灣抗疫打仗打了一年多,這是第二次發生院內群聚案,病毒是肉眼看不到的,發生院內感染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的事情。所有醫院都會發生院內感染事件,很多細菌、病毒會院內傳染,「不可能零發生率」。院內感染防控都是控制在合理範圍下,而不是零容忍,誰做錯了就把誰槍斃,不是這樣的。李秉穎也說,其他病毒和細菌的院內感染比比皆是,難道那些醫護都要辭退嗎,醫護工作本來就是高風險,明知危險還願意照顧病患,他們的勇氣已經說明一切。不是去追究院內感染發生的問題,而是要減少系統性問題,減少之後發生的機會。至於外界關心此醫院是否需要封院,李秉穎表示,過去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時期,和平醫院被封院是不恰當的做法,在醫院的所有人都突然被關在裡面。如果覺得院內感染的疫情真的沒辦法控制,就停止醫療作業,所有醫護人員都居家檢疫14天,而不是完全把醫院關起來。李秉穎也說,除了檢討醫院發生院內感染,也應該重視環境接觸污染,現在要追究如何被感染應該很難,但環境接觸是可能的方向。此疾病可透過飛沫和接觸傳染,病毒噴濺在物體表面可存活數小時到數天,若碰觸到病毒又沒有洗手,又碰觸眼睛、嘴巴、鼻子,就可能被感染。但飛沫傳染可匡列密切接觸者,接觸傳染無法匡列。李秉穎表示,台灣很多人有過敏性鼻炎,可能都會不自覺摸鼻子,「不摸眼口鼻」常被忽略,所有人應該都要謹記,必須注意接觸傳染可能性,除了濕洗手,新型冠狀病毒對酒精也有很高的敏感性,隨時噴一下手,可有效殺死病毒,加上不摸眼口鼻,就會比較安全。
-
2021-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兩分鐘也可感染!防新冠上身 李秉穎不做一件事
桃園某醫院院內感染擴大至四人,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判其中兩名醫護是在工作場所受到一名曾照顧過確診者的住院醫師感染。醫院是高度要求感染管控的環境,工作人員都戴著口罩,到處都有酒精乾洗手,病毒從何處趁隙傳播?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早於廣播節目《周玉蔻嗆新聞》表示,後來調查他們都有戴口罩,所以就必須考慮接觸傳染,「重點就是所有醫護人員都不要摸眼睛鼻子嘴巴。」李秉穎表示,他看到有媒體報導要重視「環境傳媒」,他認為這是對的,因為這個傳播方式會是目前匡列接觸者的定義下會漏掉的。李秉穎指出,目前匡列密切接觸者的方式,是根據沒有適當防護裝備下近距離接觸15分鐘以上,這個定義有學理基礎,但不是絕對。「其實一兩分鐘也可以感染啊」李秉穎說,兩個人坐很近,飛沫跑過去不用兩分鐘,而且這個接觸者的定義也沒辦法考慮到「接觸傳染」,因為接觸傳染這是無法有定義的。當飛沫噴在物件上,人去摸到,又摸自己的眼口鼻黏膜,還是會感染,但這部分無法匡列接觸者的。「不摸眼鼻口,可能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事情。」他回憶SARS當年,和平醫院院內感染很厲害,確診的洗衣工就沒有直接接觸病患,「為何還會感染?很簡單,就是接觸感染。」當時院內感染有點失控,就是因為當時醫界還沒有建立防範環境傳媒的觀念。李秉穎表示,當時他在電視上說「病毒在物件表面可以存活好幾個小時」,隔天上班本來就看到台大醫院的電梯按鈕蓋了一個塑膠布,還在想院方真認真看節目,但在隔天塑膠布就被拿走了,顯然是大部分人都還沒有這種觀念,不認為接觸傳染是重要媒介,台大發生SARS院內感染後去檢討,也確認環境中很多地方都找到病毒存在的痕跡。「醫護人員洗手的頻率就要像潔癖一樣,」李秉穎強調,飛沫傳染很重要,接觸感染也不能忽略,尤其你是專責醫院,醫院牆上都有酒精,酒精可以很快殺死病毒,醫護人都要好像潔癖一樣。如果手上有髒污或是有酒精殺不死的病毒,就要濕洗手。不只是照顧確診病患,因為如果有病人在潛伏期,仍可能污染病房環境。李秉穎在節目上,還是忍不住摸了摸鼻子,被節目單位提醒。李秉穎表示,自己有鼻過敏,但因為知道醫師是高危險群,除了每天在醫院接觸病人和環境前後,都要用酒精噴手噴個幾十次,連鼻子癢都要忍住不摸,「最後都鼻塞很厲害,但知道就是不可以去接觸鼻子粘膜。」李秉穎呼籲,這個病毒感染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可以發生「不是飛沫傳染的傳染」,不需要直接面對病人,如果摸過東西再摸眼口鼻,就可能感染,所以防範院內感染的一大重點就是「所有醫護人員都不要摸眼睛鼻子嘴巴。」同樣的風險也存在所有公共場所,他也同題時醒所有民眾,都要謹記在心,在公共場所接觸環境前後都用酒精洗手,不要摸眼口鼻。
-
2021-01-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休息室為何出現病毒?資深感染科醫分析原因
北部某醫院發生醫護染疫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已有一名醫師、兩名護理師感染,確診護理師有一人為確診醫師之同住女友,兩人發病時間僅差一天。另一名護理師則曾與確診醫師在工作地點接觸,發病時間較晚。另外,確診醫師曾使用的醫師休息室,也發現四處有病毒。資深感染科醫師顏慕庸表示,醫師與護理師女友發病時間相近,有可能是各自暴露於醫院內的感染源。不過依照時序看,仍應是於醫院內感染,不是社區感染擴散到醫院,還算是比較令人放心的狀況,現階段防疫重點是要「防堵醫院感染往社區擴散」。醫師休息室為何會出現病毒?顏慕庸分析,醫院感染控制上,會將空間分為汙染區、緩衝區、清潔區,當人員從汙染區出來,要在緩衝區做好除裝、除汙,才能回到清潔區,醫師休息室理論上就是屬於清潔區。顏慕庸表示,在緩衝區除裝除汙的過程,每個動作間都要用酒精洗手,再做下一個動作,這樣就能有效阻斷病毒往外傳播的路徑。如果這過程接觸到病毒而未確實除汙,病毒就被帶出去,當病毒進入清潔區,就不容易管控,可能發生後續傳播。顏慕庸表示,目前對於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了解,主要就是透過「飛沫、接觸、近距離氣溶膠」三種方式,而當中的「環境媒介」扮演重要角色。什麼是環境媒介的傳播?顏慕庸表示,人咳嗽後,比較大顆的飛沫其實馬上就掉在地上了,但中等大小的飛沫,可以在空中飄浮一到兩公尺遠,當飛沫掉落,如果座落在某些環境中的無生命物質,就會促成所謂的環媒傳播。現代人生活中的觸控式面板非常多,觸碰機會大增,然而,環媒傳播卻是隱形的、最容易被忽略的傳播機轉,也常導致疫情調查追接觸者時出現斷點。顏慕庸指出,2013年亞利桑納大學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在咳嗽,在半天之內,辦公室的環境和人就有50%沾上病毒,其中又以門把、咖啡杯、影印機、廁所、水龍頭等人們共同接觸的地方最多,可以想見,如果人手接觸後,就可能促成疫病傳播。韓國於MERS疫情一年後發表的研究亦指出,韓國一起高達70人的嚴重院內群聚,指標個案是「可行走的肺炎病人」,因輕微腹瀉而頻跑廁所,病毒因此分佈於廁所、病床間的隔帘,人們因接觸到環境中的病毒而感染。顏慕庸表示,馬有失蹄,人在這種環境久了難免壓力大,不能苛責,任何疏失都是可以體諒的,但是過去半年,確實看到防疫的態度有鬆懈下來,趕快重新繃緊神經,防止醫院感染進入社區,是現階段防疫的重點。顏慕庸呼籲,全台醫院都要藉此警惕,落實院內感染分區、除裝除污、節點洗手等感控措施。民眾進出醫院也要警覺,記得進醫院大門時,應主動以酒精噴消雙手,避免污染醫院環境,出醫院後也要洗手,避免把環境媒介傳播帶回家。
-
2021-01-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院內感染擴大! 楊志良:不做3件事 台灣防疫會失敗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日前因以「應開除」一說,重話檢討確診醫師及醫院未落實感染控制,受到醫界與社會輿論圍剿。然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該醫院院內感染範圍擴大,新增一護理師感染,且醫師休息室採檢發現病毒。對此,楊志良表示,感染發生在醫院內還算是萬幸,但希望這件事情能夠促使指揮中心「檢討雙重標準、警惕醫院改善管理、讓醫護人員提高警覺」;若未能把握改善契機,「照這樣下去,台灣防疫會失敗。」指揮中心昨晚間宣布一名護理師確診。這名護理師曾與確診醫師有工作上的接觸,醫師確診後,這名護理師被匡列為需要自主健康管理的非密切接觸者,而且一採陰性。但不久後出現症狀,這名護理師先前往社區藥局及診所就醫,在診所醫師要求下回到醫院採檢確診,護理師同住家人已有兩人出現症狀。指揮中心昨也公布醫院環境採檢結果,發現醫師休息室內有四處存在新冠肺炎病毒。「某個程度來講,還算是萬幸的」,楊志良表示,因為這位護理人員在跟這位醫師在同層樓,如果是跨樓層、跨艙感染,「這個醫院可能就要封院了」。按照現在感染規模,不封院是可以接受、值得慶幸的,只是數十名醫護人員都隔離了,減損這麼多人力之下,醫院的功能也已經很難維持。「顯然這個醫院的管理有問題」,楊志良說,醫護人員有症狀,竟然不回自己的醫院通報,還去藥局、診所就醫,其家人也出現症狀,這樣的狀況令人很擔心社區感染會發生,社區採檢很可能還要匡列很多人。楊志良說,醫護人員受過專業訓練,應該要比一般人有更高的警覺,院內感染暴露出醫院管理有問題、指揮中心的處理態度有雙重標準。這些才是他之前想要表達的意思,可惜他的意思備受扭曲,「綠營綠媒全出動來修理我。」「台灣防疫成功,十分有八分建立在老百姓的配合,疫苗又還沒來,大家還要再撐一下。」楊志良強調,指揮中心一定要改善雙重標準、改正醫院管理,醫護人員也要警惕自己,一定要比一般民眾更警覺。「如果不改,照現在這樣下去,台灣防疫會失敗」楊志良說,「綠營綠媒也要檢討,不要妨礙台灣防疫的進步」。
-
2021-01-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母確診「七採陽」超崩潰 兒曝一家隔離過程:慘到不行
一對桃園醫護情侶疑因照顧新冠肺炎病患確診,昨(16)日指揮中心更宣布同院護理師被感染,造成外界對防疫安全網產生憂慮。然而一名網友在PTT發文呼籲大家,有警覺性很好,但不要過度恐慌,他的媽媽曾經確診,「採檢了快七次都陽性」,但在醫護人員照顧下,現在已經恢復健康。他並表示,整天扯後腿獵巫,對防疫不但沒幫助,也只會繼續製造社會對立。原PO發文指出,自己的媽媽算是確診者「元老級案例」,因為父親生病需要陪伴的關係染疫,也是在北部某醫院住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出院,當時還跟照顧的護士一起合照。原PO續指,媽媽生病時,「甚至還採檢了快七次都陽性」,前前後後住院40幾天才三採陰出院,現在身體一切健康也沒什麼後遺症,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原PO表示,當時自己也在家中隔離,咳嗽流鼻水的時候抖到不行,心中壓力也是很大,他也透露自己前前後後被插了二次鼻子,不過都是陰性。然而原PO一家的風風雨雨還未結束,他透露爸爸在居家隔離期間,因為出院後病情惡化,在家中吐血,後來匆匆忙忙得到公所許可後才急忙就醫,甚至之後還開刀,等於原PO父母同時都住院,「那時候整個家真的是慘到不行」。原PO認為,最近這個忽冷忽熱的天氣咳嗽流鼻水真的很正常,而這幾位確診的醫護人員,也是照顧病患才染疫的,「到底有什麼好責怪的?難道要叫那些醫護都罷工嗎?」他表示,目前的隔離標準就是,跟確診者接觸過才需要居家隔離,一堆人在問這些確診接觸者朋友同事的行蹤幹嘛,雖那些人也是需要暫時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外出,免得到時這些確診接觸者真的確診,造成擴散及疫調困難的風險;不過,理論上這些確診接觸者的同事跟朋友,不會知道自己需要自主健康管理,除非當事人有明白告訴近期接觸過的人,但這個又何嘗需要多大的勇氣?原PO提到自己的隔離經驗,坦言當初都有跟親友、同事說,要他們注意身體狀況,「我當初如果沒有老實跟身邊的朋友講,除了公司的人之外,身邊朋友基本上不會知道我在隔離」。他續指,隔離期間被問到去過哪些地方,他其實也沒辦法記得很清楚,「所謂的疫調也真的沒辦法100%告訴你什麼地方安全不安全,這些事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恐慌跟壓力,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好基本動作,把所有地方都當成有染疫的可能性,口罩戴好、落實消毒、盡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室內空間,一切就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即可」。原PO最後呼籲,「整天扯後腿獵巫,對於控制疫情不但一點幫助也沒有,也只會繼續製造對立而已,希望疫情盡快過去,生活可以恢復正常」。而網友們也紛紛給予鼓勵,「拍拍辛苦了」、「台灣加油,希望能撐過不要大爆發,推一個」、「某些人只是想做政治鬥爭而已」、「醫護辛苦了,台灣加油!」
-
2021-01-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天津3款雪糕驗出新冠病毒 食藥署:正進行第三波採檢
天津傳出3款雪糕驗出新冠病毒,並已售出2747箱,引發國內民眾對冷凍食品恐傳播新冠病毒的擔心,負責邊境檢驗的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去年11月6日至12月22日已抽驗9個國家、58批冷凍產品、230樣品的核酸檢驗結果皆為陰性,目前仍持續進行第三波採檢,後續將公布採檢結果。去年中國大陸陸續發生多起冷凍食品包裝檢出新冠肺炎病毒事件後,食藥署遂針對新冠肺炎病毒透過冷凍食品傳播進行前導性研究,並取樣國際疫情盛行率前20大之國家,有被媒體報導驗出病毒核酸陽性的冷凍產品執行邊境檢驗。食藥署表示,去年11月6日至12月22日於邊境採樣檢驗進口冷凍食品之內外包裝,監控進口冷凍食品內、外包裝之病毒污染狀況及消毒作業效果評估,已抽驗9個國家之輸入豬肉、牛肉、雞肉及水產品,共58批產品,其外包裝、內包裝在消毒前、消毒後,分別取樣共230個樣品,經病毒核酸檢驗結果皆為陰性。食藥署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經由進口冷凍食品傳入國內的可能性低,但將持續監控國際訊息,嚴格把關進口產品衛生安全,目前持續進行第三波的採檢,後續將會公布結果。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提到,天津驗出三款新冠病毒陽性霜淇淋,國內防疫不能只在人,應該重視物的篩查,雖然不需要常規全面性的篩檢,但他認為一旦社區感染案例發生,匡列接觸者若都陰性找不到感染源,「物的篩查」就必須同步。
-
2021-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500人全院採檢喊卡! 陳時中:「第一圈安全」再採最多400人就夠
本月12日桃園某醫院爆醫護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原本決定全院採檢,除醫護人員外,包括外包人員及、廠商共2500人執行病毒核酸檢驗,但今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確診者醫院及社區接觸者皆陰性,「第一圈接觸者都安全」,該由再採檢最多400名院內工作者即可。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昨天指揮官提到該醫院提出全院擴大篩檢計畫,金中午已和該區指揮官和專家小組開會,對疫情調查和感染控制提出討論和檢討。會議共識是都認為過去疫調非常清楚,該匡列的「第一圈接觸者」擴大採檢人員到468人已相當完整。但張上淳表示,會議中專家也認同,基於讓院內同仁更安心,回應社會大眾期待,既然連對短時間接觸者都是陰性,不再需擔心範圍內,未接觸者也可以比較安心,決定再採檢最多400名院內工作者即可,「剛剛也提到第一圈沒有任何人有病毒,沒有往外擴散的疑慮。」張上淳說,對於醫師如何感染不是今天會議討論的範疇,首先,醫師都照著SOP穿著適當防護設備,很困難說是哪裡出現隙縫,監視器也看不出問題,有實際操作的人都可以理解,在執行工作時就是可能出現百密一疏的狀況。張上淳說,而且也不是該名染疫醫師執行插管,執行插管都在很好防護下,執行者也沒有染疫。現在再去看哪個地方有細縫不見得有很大的意義,我們強調的是每一個SOP所有醫院都在去強化訓練,每一個都要加強,不是只針對某個地方要做加強。陳時中也再次強調,既然確診醫護的第一圈接觸者也都沒有擴散疑慮,再增採檢300至400人是為了讓社區更安心,預計明天啟動,會儘速完成。昨天有調閱相關錄影帶,染疫醫師在醫院裡面戴口罩戴得相當嚴謹。被問及是否參考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意見,他僅說,是經專家檢討。
-
2021-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醫護醫院、社區接觸者皆陰性 陳時中:不幸中的大幸
我隔320天北部某醫院再爆醫護感染新冠肺炎,染疫醫護醫院及社區接觸者全數採檢完畢,所有人都是陰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終於能鬆口氣,他直呼,「不幸中的大幸」,代表起碼在醫師(案838)及護理師(案839)第一圈接觸者都安全。陳時中說,案838及案839醫院接觸者增加六名行政人員,共採檢468人,其中醫師接觸者醫師應採檢41人,陰性報告為14人;護理師應採185人,陰性185人;行政人員應採40人、住院病人應採202,全數陰性。指揮中心證實,該名護理師為正職護理人員,但有在北部某科大上課,已匡列學校師生接觸者共43人,其中39名為學生、4名老師,目前接觸者採檢43人結果已出爐,皆為陰性。兩人的社區接觸者應採人數為55人,除護理師本人為陽性,其餘54人為陰性。
-
2021-0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感染原因可能找不到 專家:快把防疫張力拉回去年三月
北部某醫院醫師照顧新冠肺炎重症個案後確診,波及同住護理師女友,外界關切此事件可能顯示醫院感染控制流程有需要補強的漏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個案都有照標準作業流程,「目前沒看到漏洞」,或許流程中有些「隙縫」,現在也還沒看到,會想辦法檢視 。專家則表示,感染原因不一定找得到,但近半年來,防疫心態確實有可能稍有鬆懈。現在最重要的是,醫院得趕快把防疫張力拉回來,即心情和態度要回到去年三月那時候。前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顏慕庸表示,一般院內感染有群聚會啟動調查,新興傳染病只要有一例就要調查,需要調閱紀錄、做訪談、甚至查看監視錄影,需要一些時間才有辦法釐清。「只要是人,都有機會出錯,醫師也是人。」顏慕庸表示,就算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做,也會有「標準差」,還是有機會發生感染;除非每個流程都有全程被錄影,否則也不見得一定找得到原因。所以現在或許不需要這麼追究是哪個點出問題,更迫切的是一層一層往外擴檢驗,了解醫院受到影響的範圍。照顧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後出現症狀,是否應第一時間立即通報?顏慕庸說,應該是這樣沒錯,但他不是要苛責這位醫師。密集照顧高風險病患的醫護人員,應每天量體溫、觀察自身症狀,醫院也要給予管道,方便醫護人員上傳自我監測數據,幫助大家一感到不對勁就能積極通報。顏慕庸強調,面對新興傳染病要宏觀一點,現在更需要重視的是,過去半年疫情趨緩,漸漸鬆懈是人之常情。他呼籲,醫院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該有的防疫張力拉回來」,心情和態度上要回到去年三月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