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0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扭傷
共找到
171
筆 文章
-
-
2021-09-0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急於健走導致鐵腿吃不消 骨科醫建議學東奧選手這麼做
疫情期間少動變胖,千萬別以為報復性健走就能輕鬆甩肉,高雄一名30歲男子疫情降級後急於健走減重,結果小腿後側酸、緊、麻,肌肉「結整丸」,引發俗稱的鐵腿而就醫,後來骨科醫師建議使用東奧奪牌選手常用來護體的肌能性貼紮持續放鬆肌肉,才緩解症狀。色彩繽紛且具時尚感的肌能性貼紮,在今年東奧期間獲許多奪牌選手青睞,事實上它不是用來裝飾,而是在運動賽事經過認證且被核准使用的貼布,由日本脊骨醫學博士DR.KASE發明,已有40多年歷史。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林士傑表示,這名男子平時沒運動習慣,卻急著每天健走一小時減重,結果小腿後方腓腸肌與比目魚肌出現激痛點,即俗稱的「鐵腿」、蘿蔔腿。治療上,通常會建議患者服用消炎止痛或鬆弛肌肉的藥物緩解症狀,對不想吃藥或用藥會過敏者,不含藥性的貼紮就是一種選擇。林士傑說,貼紮是利用貼布本身的彈性及通透性,對肌肉筋膜及身體組織產生力學作用,可持續放鬆肌肉,讓組織消腫引流,達到治療效果並促進運動表現。除可處理過度運動引起的痠痛緊繃外,腳踝扭傷、逛街太久腿痛或高跟鞋後遺症等也都適用。不過他提醒,民眾一定要避免報復性健走,以免引發運動傷害。平時保健雙腿,可透過局部按摩、滾筒按摩、簡易拉筋、踩拉筋板及踩弓箭步等方法放鬆肌肉。也可以常做勾腳運動、跳繩及跳箱運動,達到小腿前後肌肉平衡。
-
2021-09-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3:1年藥費90萬 病友盼伸援
三年多之前,沈琴惠為一家知名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年薪一兩百萬,盡管工作忙碌,經常往來大陸、台灣,但那時身體健康,認為可以再拼個一二十年,沒想到一次輕微的腳踝扭傷就醫,改變了她的人生,原本是人生勝利組,在確診泛視神經脊髓炎後,為了治病,還得跟人借錢。今年五十六歲的沈琴惠表示,當時腳踝受傷,在大陸出差之前,趕緊就醫,在待診的過程中,身體突然不聽使喚,明明有尿意,卻尿不出來,超音波檢查發現,膀胱脹大,醫護人員緊急以導管排尿。「很正常的進去看診,怎料這一住院就是三個月。」沈琴惠無奈地說,為了找出病因,做了無數檢查,現在一想起抽取脊髓的痛苦,仍會頭皮發麻。四肢活動狀況愈來愈差,影像報告顯示,胸椎四至六節出現浸潤現象,醫護以尖銳物測試她下半身,竟毫無知覺。經過一個多月的折騰,最後確診泛視神經脊髓炎,胸椎神經遭受攻擊,造成全癱,必須長期臥床,為此,被迫離開工作職場,先生提早退休,全心全意投入照護。沈琴惠表示,確診後接受藥物治療,肢體逐漸恢復知覺,必須長期復健,出院後定期回到醫院接受復健,從躺臥病床到坐上輪椅,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咬著牙,苦撐過來,「像是嬰兒一樣,從頭開始學習站立、走路。」沈琴惠說,為增加肌力,到現在仍須每周兩次復健訓練,走起路來,仍頭重腳輕,有如「騰雲駕霧」,彷彿腳跟無法著地,麻煩的是,經常尿崩,且排便困難。沈琴惠表示,這兩三年來,大小便失禁,尿液糞便說來就來,這對重視形象的她來說,幾乎無法忍受,無地自容,所幸先生從旁協助,體恤關懷,才慢慢熬過。但這還不是慘的,胸椎神經病變,引發神經傳導異常,極度痛苦,即使服用止痛藥,還是壓不住,好幾次想一死百了。沈琴惠形容,「就像是一股強大電流往上竄,迅速擴散到四肢,痛到在地上打滾。」,嚴重時,一天好幾次酷刑,睡覺翻身,身體一動,隨即遭受電擊。除了身體疼痛,沈琴惠還必須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她說,「常被醫院帳單,追著跑。」光是住院三個月醫療費用就超過七十萬,每星期都會收到數萬元的醫療帳單,原以為醫療保單應該夠支付費用,沒想到,泛視神經脊髓炎不在重大傷病範圍中,只能請領住院理賠。藥費、房貸、孩子教育費用,耗盡手頭上的存款,沈琴惠只好開口向公司老闆借了一百萬元,沒多久,這筆錢就用光了,而公司也因她病假時間過久,影響運作,予以資遣。沈琴惠表示,度過急性期之後,病況逐漸穩定,開始接受免疫抑制劑與生物製劑治療,經濟負擔更為沉重,「光是打針,一年得燒新台幣四十萬元,連同其他藥費,一年治病花費超過八九十萬。」生物製劑一針近五萬元,一年打八針,分成四個療程,每次打兩針,每次刷卡就是十萬,沈琴惠表示,常問醫師「可以只打一針嗎?」,實在快付不出來,答案當然是「不行」從臥床三個月,身體全癱,到現在可正常行走,沈琴惠已經相當知足,感謝家人的支持。龐大的經濟負擔,沈琴惠擔心拖垮了整個家庭,一度想「放棄治療」,但因孩子一句「如果媽媽就這麼走了,一輩子內心難安」,讓她願意豁出去,決定賭一把。與泛視神經脊髓炎共存三年,瞭解其中之苦,這一年多來,沈琴惠積極成立病友團體,初期難度相當高,因為個案實在太少了。她分享自身經歷,呼籲政府能夠有效地運用醫療資源,提升弱勢病友家庭醫療環境,降低社會長期照護成本,重塑病患生命價值。
-
2021-08-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男重訓臥推手腕劇痛 原來是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
35歲李姓男子平常熱愛重訓,但某次啞鈴臥推,下放啞鈴時不慎扭傷右手腕,瞬間劇痛,雖經復健治療,手腕痠痛依然沒緩解,連擰毛巾、開水瓶都疼痛無力,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今天指出,骨科接獲社區診所轉診,檢查發現其手腕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經安排腕關節微創手術修補,並配合術後復健,男子才拾回他最愛的健身運動。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骨科部手外科醫師吳俊毅說,三角纖維軟骨是手腕尺側的重要結構,主要功能確保手腕旋轉時的穩定度,因單靠X光無法查覺結構的損傷,需要透過醫師的理學檢查及核磁共振才能確認,因此容易會被忽略。吳也提到,三角纖維軟骨如有急性撕裂傷,需使用石膏保護4至6週,如果錯過石膏保護黃金期,目前建議接受腕關節修補手術,該手術是以數個小傷口,將內視鏡深入手腕關節進行修補,可大幅減少組織破壞程度及沾黏情形,術後利用護具保護4到6週後再配合復健治療,一般約3個月左右逐漸恢復運動功能。該名李姓男子手腕痠痛未癒,已影響生活,吳俊毅也提醒,民眾若因車禍、跌倒、運動扭傷等導致的手腕傷害,並出現長期疼痛,建議可以尋求手外科醫師做專門的評估,避免衍生手腕活動角度變差,無力或創傷後關節炎等後遺症。
-
2021-08-1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避免「報復性健身」樂極生悲 治療師教4招減少傷害
疫情期間在家悶太久,一降級微解封,不少民眾即往健身中心跑,但高雄一名20多歲年輕人因一下子運動量過大,結果受傷。專業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久未運動,忽然運動過量,輕則會扭拉傷,嚴重會影響日後運動表現,為防範這類「報復性健身」可能引起的運動傷害,最好先做伸展運動,循序漸進。「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組長徐佩萱表示,健身後常見的受傷類型有扭傷、拉傷、瘀青、挫傷及抽筋,若因姿勢不正確或負重過量,則會引起運動傷害。別以為貼貼痠痛貼布即可,若忽視不理,可能造成慢性運動傷害。她表示,要避免因健身而引發運動傷害,運動前可先做伸展運動,但運動類型不同,伸展運動的重點亦不同,例如接受重量訓練或騎腳踏車的人可著重腹部大肌肉部位的伸展,跑步的人可著重下肢肌肉伸展。其中「上肢」、「背部」及「下肢」等幾式伸展運動,可達到全面性的保護力。徐珮萱說,上肢伸展時,左手先往後擺,右手再伸向背部將左手手肘往內拉起,拉至有緊繃感後停10至15秒,重複做3到5次後換手做,以放鬆上背部及三頭肌。背部伸展運動則採跪姿趴地,雙手盡量往前伸,停頓10至15秒,重複3、5次,以伸展背部肌肉。下肢伸展運動則以手扶著牆壁、膝蓋後彎,將腿往後上方拉,直到大腿前側有緊繃感時,停頓10至15秒,重複3到5次。最後的弓箭步下肢伸展運動,兩腳呈弓箭步,手放在前腳膝蓋,往前蹲,停10至15秒後換邊。要注意膝蓋不能超過腳趾,避免膝蓋受傷。
-
2021-08-18 醫療.百病漫談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日常不少跌打損傷都容易形成瘀青,也有不少民眾身體常常莫名地出現瘀血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瘀青可能是一般的碰撞所致,但也有可能是身體出問題導致瘀血,若有出現不尋常瘀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治療。 瘀青要熱敷還是冰敷?醫教2招加速恢復! 王威傑醫師表示,民眾發現瘀青時,改善方式可從冰敷及熱敷著手,隨時機不同,方法也會不同,在瘀青的前48小時,因血管剛破裂在體內形成瘀血,此段時間就建議以冰敷改善,以利血管收縮、凝血,防止瘀血範圍擴大。而熱敷則適合用在5天之後,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復原,使用的時間點很重要。 許多人出現瘀青時,也會常用各種民俗療法,王威傑醫師建議可以先了解原理再進行,以策安全,大致上脫離不了前述原理。例如許多人會用雞蛋改善瘀青,有助改善的原因在於剛熟的雞蛋有溫度,而非雞蛋的任何營養,即便是雞蛋富含蛋白質有助肌膚,但也得經過腸胃消化為小分子胺基酸,才能吸收運用,接觸皮膚是無法直接吸收營養的,而生雞蛋可能在傷口部位造成細菌感染。不過若要以熟的雞蛋改善瘀青,其實可以考慮用熱敷袋等熱敷,並注意前述所提的熱敷時機。另外,有些民眾會用按摩的方式試圖讓傷口加速復原,王威傑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建議在剛出現瘀青前48小時別按摩,避免皮膚底下已經受傷的血管及軟組織,因為擠壓而進一步受損,還是以冰敷及熱敷為佳。 身體不明瘀青從哪來?醫指常見5大原因! 許多民眾身體常常會出現不明的瘀血,王威傑醫師指出5大方向提供評估,包括了歷史、位置、用藥、營養、潛在疾病問題等.若前4種方向沒找到明顯造成瘀青的因素,就要懷疑是否有疾病或其他問題在身,盡早安排檢查。 歷史主要可先回顧自己是否有創傷或家族史,如本身先天就有血小板異常等問題。位置可看瘀青傷口是否為四肢、外側等較容易碰撞之處,這些外側處許多時候確實有可能碰撞當下沒發現。而用藥方面,阿斯匹林、抗凝血劑、免疫抑制等,可能引起凝血異常,較容易形成瘀青。至於營養方面例如B12、葉酸、蛋白質、維生素K等營養缺乏,或者酗酒、發炎性腸胃疾病、低蛋白飲食等造成營養不均或吸收不佳也容易引起。排除上述這些基本的4個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疾病等原因引起。 瘀青超過一周非正常,4種情況盡早檢查! 王威傑醫師指出,不正常的瘀青原因相當廣泛,常見與結締組織、血小板異常、凝血功能異常有關。例如年長者皮膚老化、皮下組織變薄等,或是庫欣氏症候群、血管炎、C型肝炎等都容易影響結締組織。而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臟問題,會影響脾臟功能異常,使得血小板大量堆積於脾臟,周邊就容易缺乏,也容易形成瘀血,而腎臟疾病、愛滋病、敗血症、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血癌、淋巴癌、肝臟疾病、血友病等,也都可能使得血小板異常或凝血功能異常。 王威傑醫師提醒,一般的瘀青約一周左右就會逐漸恢復,若時間超過、過久都還沒恢復,恐怕是有較嚴重的創傷或其他問題,排除前述一般正常瘀青的4種可能,或伴隨體重不明下降、食慾不振、持續性發燒超過5天等不良症狀,又或者健康檢查時發現凝血功能異常、全血球計數異常等,應盡早就醫找出原因為佳。 《延伸閱讀》 .落枕要冰敷還是熱敷?醫:成因不同改善方式也不同,急性期速就醫! .長期低頭滑手機易增落枕風險 中醫4招改善肌肉筋膜落枕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免費線上課程推薦 足部急性受傷處理法|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1-08-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手腕痛一直沒有好怎麼辦?醫曝:三角軟骨受傷了
這次東京奧運會中華隊的熱門奪牌運動其實多數都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高風險族群。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常見於握球拍或棍棒的運動,以及那些會需要大量使用手腕尺側造成尺骨反覆壓縮負荷或猛力手腕牽引出力的運動,例如羽球、網球、桌球、體操、舉重、柔道及籃球等。此處受傷後,可能造成手腕疼痛、痠脹、握力降低、手腕扭轉時會疼痛或出現聲響、手腕活動度下降、手腕尺側局部壓痛等問題。疼痛會大幅降低特定的運動表現及日常生活功能,產生很大的困擾與不便。那麼究竟要如何改善上述症狀呢?讓我們來看看泰安醫院復健科–蔡育霖醫師的詳盡圖文說明吧。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三角纖維軟骨的全名是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位於手腕的尺側 (靠小指側),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包括遠端橈尺骨韌帶、眾多尺腕骨韌帶、尺側伸腕肌腱腱鞘與三角纖維軟骨等 (圖1),合稱為「複合體」。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的範圍不大,就在前臂與手腕交接的尺側一小塊,但卻很重要。它負責維持遠端手腕關節的穩定性與承受及傳導來自手部的壓力,讓手腕在運動時能同時保持穩定度又能活動順暢。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的原因長時間手腕過度使用,手腕反覆旋轉尺屈的動作容易造成尺骨反覆壓縮使三角纖維軟骨過度負荷而損傷。常見於運動族群例如球類運動的羽球、網球、桌球與需要手腕負重的健身、舉重、體操,某些手腕使用密集工作例如理髮美容及餐飲業都是高危險群。再者就是外傷,像是跌倒時手掌撐地或手腕突然急速扭轉 (例如籃球、柔道等運動、車禍外傷、搬重物拉扯)。因此,在球拍運動的握拍姿勢就十分重要,以羽毛球握拍為例,正確的握拍方式 (圖2)就像我們要握手或握菜刀一樣,虎口和球拍框的內側成一直線,手掌小魚際肌在準備揮拍時靠在球拍握把,揮拍時可用小肌肉群吸震,而不是直接讓球拍握把撞擊手腕中間的腕骨。小指、無名指、中指自然併攏,食指和中指微微分開,大拇指的內側和食指貼在球拍握把上的寬面上將球拍握住。而錯誤的握拍姿勢 (圖3)往往會發生在手腕過度彎曲或使用錯誤的力學姿勢擊球進一步造成手腕損傷。如何檢測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傷在理學檢查部分,可運用以下幾項簡易的檢查來測試:三角纖維軟骨擠壓測試 (TFCC compression test,圖4): 檢查姿勢為將手腕呈過度伸張以及尺側偏移姿勢,將手腕往前臂尺骨方向擠壓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陽性測試會引發尺側手腕疼痛和摩擦音。尺側中央窩現象 (fovea sign,圖5): 直接用手在尺骨中央窩按壓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會有疼痛點。在影像學檢查方面,起初可藉由X光檢查來排除其他結構性疾病,而超音波檢查(Ultrasound) (圖6)或核磁共振顯影(MRI) 則可進一步找出破裂或受損的部位,然而關節鏡檢查仍是診斷的黃金標準,醫師在必要的時候會安排此檢查。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治療方法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後,一般會建議給予完全的休息與保護4~6週,在急性期應暫停手腕活動,特别是手腕旋轉活動,合併使用尺側手腕副木或肌貼貼紮 (圖7)固定。急性期若有嚴重紅腫發炎等症狀,則可使用口服止痛消炎藥改善發炎腫痛。待紅腫減少後,可使用復健儀器治療包括石蠟浴、治療用超音波、電療、低能量雷射等,加速受傷組織修復與緩解疼痛。另外,復健科醫師會運用超音波檢查進行精準的超音波導引注射,針對受傷處直接進行注射可幫助受傷組織加快修復,一般會利用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血漿(PRP)進行增生治療,能對患者的疼痛症狀、關節活動度及功能都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如果以上非手術性治療經過3-6個月都還未痊癒,並合併有關節不穩和手腕無力等情形,則須由醫師進一步評估是否安排腕關節鏡手術。三角纖維軟骨損傷的復健運動在急性期過後,則可開始進行肌力訓練與伸展運動,需注意所有運動過程都不應伴隨任何疼痛,適當的動作調整,可避免不良的動作產生導致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繼續受傷。手腕伸展運動伸展運動是把目標肌肉及肌腱拉長,讓肌肉內的肌肉纖維伸展、利用牽張反射放鬆肌肉。它能減低肌肉繃緊所引致的疼痛與增加肌腱及關節的柔軟度及活動幅度,手腕靜態伸展能安全且有效地伸展肌肉肌腱。・手腕伸肌伸展運動(圖8) 手腕屈肌伸展運動(圖9)將患側手手肘伸直,掌心朝下或朝上,另一手將患側手腕往下彎曲,維持10秒鐘,反覆做10次,每日做三回。 等長收縮訓練在傷後6~8週,可運用彈力繩幫助訓練前臂旋前肌群及手腕伸肌肌群。等長收縮的運動是指在關節靜止的狀態下收縮肌肉,避免活動到尚未痊癒的手腕關節但又能使關節附近的肌群獲得少量的肌力訓練。・旋前肌群等長收縮訓練 (圖10)拉住彈力繩,將手腕維持在掌心朝下的位置10秒鐘,再放鬆,反覆做10次,每日做三回。・伸肌肌群等長收縮訓練 (圖11)拉住彈力繩,將手腕維持在往上翹的位置10秒鐘,再放鬆,反覆做10次,每日做三回。自由重量訓練傷後約8~10週,當等長收縮訓練持續數日且無疼痛後,可進行自由重量訓練。・伸肌訓練 (圖12)手握裝滿水的寶特瓶,掌心朝下,將手腕往上翹起,維持10秒後放鬆休息,反覆做10次,每日做三回,若有產生疼痛或其他的不適感就要停止休息。・屈肌訓練 (圖13)手握裝滿水的寶特瓶,掌心朝上,將手腕往上屈曲,維持10秒後放鬆休息,手腕放鬆時,不要過度往下,回到水平位置即可,反覆做10次,每日做三回,若有產生疼痛或其他的不適感就要停止休息。・旋前旋後肌群訓練 (圖14)利用摺疊傘,上臂夾緊,前臂做旋後→正中→旋前緩慢來回運動,反覆做10次,每日做三回。因槓桿原理,摺疊傘拉的越長,重量越重,可依手的恢復狀況做調整喔!・抓握力訓練 (圖15)可利用橡膠球或握力器,將手握緊,維持10秒後放鬆休息,反覆做10次,每日做三回。(本文作者:泰安醫院復健科-蔡育霖醫師)(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受傷後手腕痛怎麼都沒有好? 原來是三角纖維軟骨損傷)
-
2021-08-1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低頭族不只傷頸椎!醫:4情況速就醫,簡單1招助防範!
民眾日常3C產品不離身,長期低頭滑手機、使用電腦不僅容易造成頸部傷害,也可能引起全身各種毛病,原力復健診所院長侯鐘堡醫師提醒民眾多加留意,注意身體的狀況,平常也可以用簡單的伸展方式進行保養。 長期低頭滑手機,影響廣泛不只頸椎! 侯鐘堡醫師表示,人體的筋膜是一整組的,長期處於低頭狀態,傷害到的是一整組的筋膜,不單單只有頸部。患者往往起初會先出現肩頸痠痛、容易落枕等情況,日子久了,頸椎逐漸退化,症狀也會越加頻繁,是個警訊不可忽視。而因神經壓迫、血循及呼吸不順的關係,陸續也容易出現頭痛、喉嚨沙啞、胸悶、心悸甚至胸痛等情況,其中對神經的影響更是深遠,可能引起失眠、記憶力衰退、情緒焦慮、感到不安等,手腳也容易出現麻痺、疼痛、關節痠痛等。狀況越往下情況越加嚴重,包括背部、腰部都可能感到僵硬、疼痛甚至容易突然扭傷。除了脊椎、筋膜的傷害,也可能影響到內臟的健康,包括容易胃痛、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頻尿、尿不乾淨等。因此侯鐘堡醫師提醒,若有出現上述的情況,特別是有各處筋膜容易痠痛、麻痺、扭傷等,可特別注意自己是否有3C產品使用時間過長的情況。 經常落枕、閃到腰?醫:4大情況盡早就醫! 侯鐘堡醫師提醒,身體若出現落枕、閃到腰等急性傷害,時,建議盡早檢查為佳,找出原因以利治療並改善,特別是若出現了持續疼痛一周沒有趨緩,或者吃止痛藥沒辦法改善,以及出現麻痺情況超過24小時者,或落枕次數過於頻繁,半年內超過3次者,這四種情況更應盡早就醫。 一般而言,落枕、閃到腰等急性傷害,通常一周以內就會好轉,吃止痛藥也有助於趨緩,且落枕半年約2~3次為可接受範圍。反之,恐怕代表著身體已經出現較嚴重的問題所導致,而非簡單的肌肉、筋膜傷害,因此吃止痛藥也難以好轉,甚至發生頻繁、或出現麻痺時間過長的情況。 侯鐘堡醫師表示,日前診間就有肩頸痠痛的上班族求診,該案例輕碰觸到肩頸就會感到痠痛,有如觸電一般,檢查後發現是較嚴重的筋膜炎,因此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後續建議該案例先冰敷兩至三天,並再進行熱敷及復健,先減緩疼痛再進行後續治療進行改善。 低頭族必學!反向伸展助防「低頭傷害」 如欲改善或避免長期低頭等姿勢不良所帶來的負擔,侯鐘堡醫師建議可以反向伸展進行伸展,也就是頸部、手臂、腰部等向後延伸,形成與低頭反方向的伸展姿勢。可以早晚各做一次,或感到不適時做一次,而若情況允許也可以經常進行此伸展,每次30~60秒或感到舒適為止。如此便可充分的伸展因低頭等不良姿勢形成的筋膜疲勞,達到改善或預防的效果。《延伸閱讀》 .上班族腰痠背痛常見6大原因!醫教「直線坐姿」維持平衡最省力 .睡醒老是肩膀僵硬、腰酸背痛?醫教簡單3撇步有助改善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15 名人.林頌凱
林頌凱/運動傷害什麼時候要看醫師?找對醫師很重要
東京奧運落幕,中華健兒以二金四銀六銅拿下歷屆最佳成績,其中幾場高潮迭起的賽事更牽動台灣每一個人的心。每一位站上奧運殿堂的運動員一定歷經過大大小小的運動傷害,卻仍然有機會得到獎牌。東京奧運熱潮勢必帶領一股運動風,這也代表,接下來也有更多的人會遇到運動傷害。大約八成以上的運動傷害只要在受傷的急性期處理得當,適度休息避免二度受傷,幾天到幾個星期內都可以完全痊癒。那些無法痊癒的運動傷害,可能是傷勢太重,也可能是受傷當下處理不當,也有更多是延誤就醫,或是就醫順序不對。運動傷害什麼時候要看醫師?●受傷部位有明顯的紅腫熱痛●出現暈眩感●痛到無力●外觀變形●關節無法活動●關節活動有奇怪聲響●有麻木感或感覺喪失●無法正常走路●腫脹越來越嚴重●同一個部位反覆受傷如果出現上面任何一種狀況,都代表傷害不單純,可能是骨折、脫臼、出血、肌肉或韌帶撕裂傷、神經損傷、或是關節鬆弛。這時候想都不要想,盡快找運動醫學醫師確診和治療,任何延誤都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期而產生永久的後遺症。很多人習慣先去國術館喬一喬,因為小時候爸爸媽媽或教練都是這樣做,看來也沒什麼不好。這樣的處理方式最大風險就是忽略潛在傷害,甚至造成進一步損傷。舉最常見的腳踝扭傷來說,在我個人執醫生涯中,就看過好幾位腳踝扭傷後因不當推拿導致手術的案例。這些人腳踝扭傷時已有骨裂,但因沒有明顯變形,也沒有照X光或超音波確認傷勢,結果推拿後骨裂演變成骨折移位,最後要手術才能解決。也有很多人運動傷害後不知道要掛哪一科,或有過不好經驗,例如醫師一聽到運動受傷,就告訴他以後不要再打球或跑步。但這對運動愛好者或運動員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這裡提供實用的指引,協助你運動傷害時找對醫師。找信任的醫師:治療運動傷害有西醫的復健科、骨科、運動醫學科醫師,也有傳統醫學的中醫師。找原本認識且信任的醫師治療是最安全的開始,因為彼此了解,只要雙方配合,就可以達到理想效果。請球友╱跑友介紹醫師:不同運動的傷害不盡相同,即使是相同的運動,不同程度的運動員受傷的位置也不一樣。如果是初次受傷又沒有信任的醫師,建議可以向球友╱跑友,或在運動社群上請求推薦醫師,他們的就醫經驗也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遇雷的機會比較低。找運動醫學專長醫師:指的是他個人有在運動,或是長期照顧運動選手,除了有經驗,也比較了解運動愛好者的心理。運動醫學專長的醫師不會只提供症狀治療,還會從運動受傷的機制開始評估,同時也會告訴你如何訓練和預防。最重要的是,他們會提供積極恢復的處方,協助傷者更早回去運動。找運動醫學團隊:嚴格來說,運動傷害的發生是結果,背後導致的原因很多,多重原因累積才會造成受傷,這其中包含:訓練方式、姿勢與動作、舊傷,也有可能是營養、心理或是睡眠問題。如果運動傷害是屬於多面向,可以尋求運動醫學團隊協助,透過團隊資源互相轉介,提供可行方案及治療計畫,讓傷者得到全面及根本性的治療。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膝蓋2度受傷 骨科醫師自療
口述╱林口長庚醫院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邱致皓我是一位骨科醫師,三年前赴瑞士日內瓦進修一年,學習新的肩關節手術,喜愛運動的我,當然也會趁機體驗台灣較少從事的「滑雪」運動,甚至挑戰難度高的滑道,沒想到卻摔傷了,造成右膝關節扭傷,膝蓋腫脹疼痛,只能勉強行走。冰敷一至二周 再肌肉訓練「膝蓋受傷的情形,就和教科書上寫的一模一樣。」因為我的專長在骨科運動醫學,判斷應該是單純輕微的「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受傷,決定先冰敷患處10至15分鐘,休息後再冰敷,持續冰敷一至二周,並盡量伸直腿部,以減少疼痛發炎,傷勢會慢慢好轉,傷後兩個月即開始肌肉訓練,盡量每天慢跑,對受傷的肌腱進行物理性刺激,期望可增強肌腱韌帶癒合,約莫半年恢復如常。一年半後,也是棒球運動員的我,恢復了周末不定期打棒球運動,未料,一次運動完返家,驚覺膝蓋再次腫脹不適,判斷可能是方才跪地接球防守所致,同樣的地方再度受傷,我仍舊採行冰敷、休息的保守治療,起初傷勢是每二、三天就腫脹不舒服,一年後疼痛頻率降低,現在大約每兩周才會出現不適,每個月至多還可以慢跑200公里,但更高功能的活動,比如籃球,功能就會稍微受限。內側副韌帶受傷 要戴護膝一般人如果膝蓋受傷發炎腫痛時,建議應盡速冰敷消腫止痛,尋求專業運動醫學醫師確診。若是單純內側副韌帶受傷,就要配戴膝關節保護架固定患部約六周至三個月,勿做粗重的工作,也不要從事劇烈的運動,待傷勢比較好了,可展開肌肉訓練,也就是股四頭肌、後腿肌及內收肌的訓練,以強化膝蓋穩定度,每天訓練半小時至一小時,大部分三個月可逐漸復原。為自己人生負責 好好復健我既是醫師也是病人,角色不同,心境也不一樣。有兩次受傷經驗,我更能了解患者受傷當下有多痛,以及病人患病的心路歷程,更能體會復健之路的痛苦。目前我的膝蓋恢復狀況愈來愈好,但已非從前,即便偶爾不舒服,我也不會多想,「可以生活便足矣,選擇跟疼痛共存,磨練心志。」人都是有惰性的,許多病人會中斷肌肉訓練,但我會讓他們知道,「我跟你們一樣」,分享我是怎麼堅持每日鍛鍊、克服懶惰,鼓勵患者「如果要當自己人生的主人,這些都是必須面對的課題」,讓他們更有動力好好復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醫學辭典:內側副韌帶受傷內側副韌帶位於膝蓋內側,連結大腿骨和脛骨,伸直腿時它會保持關節穩定並防膝關節向兩側移動。這條韌帶很堅固,但當腿受到側面撞擊,例如滑雪、打橄欖球、踢足球時被摔倒,就可能韌帶扭傷或完全斷裂。邱致皓小檔案現職:●林口長庚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桃園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骨科醫學會幹事●長庚運動醫學委員會委員年齡:42歲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長庚大學醫工博士專長:●肩膝關節鏡手術●肌腱韌帶修補重建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肩膝關節外傷經歷: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運動醫學骨科研究醫師、台灣肩肘關節醫學會秘書長興趣:棒球、籃球、慢跑、游泳
-
2021-08-0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膝蓋痛未必是退化性關節炎 醫教做2運動保養膝關節
●年輕族群膝蓋痛,大都不是關節炎●疫情下膝蓋痛患者增加●預防膝蓋痛,可做肌力訓練、伸展運動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都有膝關節退化引起膝蓋痛困擾,最近也有不少青壯年族群因膝蓋疼痛而就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表示,疫情期間很多人居家辦公,可能受限於工作空間小、坐姿不良,兩個多月下來,紛紛出現膝蓋疼痛不適。建議應及早開始保養膝關節,慎防逐漸惡化為退化性關節炎。坐地板上工作 膝蓋易不適陳渝仁指出,近期門診發現,反映會膝蓋痛的青壯年患者愈來愈多。原來是許多人居家辦公卻沒有足夠工作空間,常將筆電放在床上、人坐在地板上工作,坐姿不良,不只拉扯到腰部引起腰痛,也會影響膝蓋肌腱,導致膝蓋不適。引發膝蓋痛的原因很多,包括久坐、久站、姿勢不良、扁平足、髂脛束症候群,或是運動傷害引起膝蓋前後十字韌帶受傷、內側副韌帶扭傷等。年長者的膝蓋痛,往往是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也就是隨著年紀增長,年長者的膝蓋軟骨持續磨損,導致骨頭與骨頭直接摩擦,進一步產生發炎疼痛的現象,這是膝關節長年累月勞損而引起的疾病。長時間負重 也會膝蓋痛「年輕族群的膝蓋痛,大都不是關節炎所致。」陳渝仁說,50歲以下者且沒有長期從事粗重工作者,若膝蓋疼痛,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很低,很多是因長時間負重過度,超出肌腱所能承受的負擔而引起膝蓋疼痛。許多喜愛騎單車族群、跑步運動族群,或是盤腿坐者,容易引起「髂脛束症候群」,也就是膝蓋外側疼痛;而喜愛打籃球、羽球等競技型運動者,則常發生前後十字韌帶受傷引起膝蓋痛。疼痛反覆發生 就應就診姿勢不良、一日久站10小時以上的人,也容易讓膝蓋內側副韌帶扭傷;扁平足的人因內側足弓塌陷,較難緩解地面的衝擊力,會影響正常的走路姿勢,也走不久、跑不快,膝蓋痛、腰痛也隨之而來。陳渝仁提醒,當膝蓋疼痛1周未見好轉,反覆發生,建議應至骨科或復健科就診,以釐清是膝蓋問題,還是合併腳踝、髖部受傷等其他疾病。
-
2021-07-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募救命神器、送愛心便當!賈永婕不吹冷氣當公主、烈日下數便當:有家人挺才能「瘋」
她如何用短短一個周末,募得近億資金,買下三百多台救命神器? 賈永婕是德杰集團少東王兆杰的太太、是明星御用婚紗店C.H WEDDING的老闆娘,也是近期因捐出三百多台「救命呼吸神器」,而接到蔡英文致謝電話的媒體焦點。但現在站在醫院前,穿著樸素,一次次向醫護人員鞠躬道謝、反覆大喊「加油!」的她,更像是想盡辦法為社會出一份力、誠心盼疫情早日結束的鄰家姐姐。 賈永婕因募資買救命神器的表現,網路聲量暴漲,網友對她的義行與超高行動力讚譽有加。但外來的掌聲固然開心,事實上,來自老公、一對女兒的全力支持,連公公王明德、婆婆王邱美華都十分高興媳婦做了好事,二老更不辭辛勞地,熱血地跑了一趟慈濟醫院的行程,一起送愛心便當、呼吸器。 賈永婕說,自己能這麼「瘋」,是因為背後有家人作為後盾。像這次募資捐HFNC,跟王兆杰分享計畫時,雖馬上遭白眼回敬,「他叫我不要跟愚婦一樣,這又不是在菜市場買蔥薑蒜。」嘴上這樣說,王兆杰卻在聽到老婆的瘋主意後,馬上向認識的醫師友人確認機器的用途和需求,後來更是毫不保留地動用自己的建商圈人脈,全力支持賈永婕。 王兆杰形容賈永婕是俠女,「她想做貢獻,就會義務反顧地去衝,我反倒比較謹慎,所以我們常扮演互補的角色。包括這次捐贈,我稱她莽夫、愚婦,其實只是希望她想清楚,不能有誤差,因為這是一個醫療級的東西。」 他們已經結婚十八年了,王兆杰談起賈永婕,仍滿是寵愛,很難想像,他們當初只認識兩個月就閃婚。他回想,跟她交往時,是建築業最不景氣的時候,但賈永婕「沒把身家背景當一回事,是個願意同舟共濟的人。」王兆杰因此認定了她。 這一天,夕陽西下,餘暉映上北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門口排排放著的透明塑膠袋,裡頭近百個餐盒和飲料被照得發亮,袋子上「醫護辛苦了」的字條,也被夕陽曬得顯眼。這是由藝人徐若瑄出資、賈永婕訂購,準備送給醫護人員的晚餐。 站在一旁的賈永婕正忙著,一下彎身盤點餐盒數量、一下打電話聯絡餐點還沒到齊的宵夜店。送餐給醫護已經變成她每天的固定行程,自疫情爆發以來,她跑遍雙北各大醫院,從午餐到晚餐,一家一家地送,沒有一天缺席。 「疫情升溫,事業停擺,生活步調全亂了。」連續兩周馬不停蹄的送餐、送機器行程,讓賈永婕嗓子有點啞了,卻依然精神,笑了笑說,「一直抱怨沒幫助,不如想實質上可以做什麼,所以我來幫前線人員送餐打氣。」賈永婕閒不下來,疫情後,她開的婚紗店沒了生意、演藝工作被迫暫停,她只好找其他事做,「送餐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但每天都有一個重點的事情做,這樣很好。」 但原本單純的送餐活兒,因為編劇好友謝小蜜的一則臉書訊息,全面升級成捐贈三百餘台「救命神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下稱其英文縮寫HFNC)的任務。 謝小蜜的姊姊是醫護人員,說「前線醫院最需要的醫療資源其實是HFNC。」消息傳到賈永婕耳裡,她笑說自己「很有俠義心腸,聽到機器這麼缺,就想幫忙。」她很快找到這家獨家進口、賣醫療器材的紐西蘭供應商費雪派克。 供應商有著落了,接著是錢的問題。HFNC價值不斐,全配一套要二十七萬台幣,賈永婕一開始的目標是二十台,達到拋磚引玉效果即可。她和王兆杰共捐十五台,在朋友群組裡問誰願意贊助剩下的五台。沒想到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大手筆響應,「蔡董很阿沙力,一捐就是一百一十台,我嚇死了。」賈永婕回想。 不少商界、藝能界的熟悉名字都在這次的捐贈名單上,看得出她和王兆杰的好人緣。而賈永婕見誰都能聊上幾句、開朗又熱心的大嬸性格,或許正是這次能快速動員,一個周末就募到九千多萬、買下約三百五十台救命神器的主因。 她想起老公打給星宇航空創辦人張國煒時,雖她從沒和張國煒說過話,但電話一拿起來,心裡想著HFNC對患者有多重要,她便打開話閘子向他介紹機器,一下就成功說服他捐出二十台。「我不講官話,但我們就是有這麼多愛台灣的企業,現在每個產業都重創,沒有一家企業不停擺,大家卻還願意站出來。」賈永婕把功推給她口中的神隊友,強調這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賈永婕閒不下來,不是一、兩天的事而已。雖然嫁得好,但她不想只當王兆杰的太太,生完第一胎,她就去開婚紗店,連念高中的小女兒王昀羽都讚嘆,「有一個這麼有錢的老公,明明可以過舒適生活,但她還願意去做這些事,很厲害。」 她創業,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以為藝人開店只是玩票性質,不會太認真。賈永婕卻在知名設計師好友黃淑琦的幫助下,兩年內就由虧轉盈,「黃淑琦很信任我,願意跟我一起做。有了她的專業背景加入,在業界很快獲得回響。」婚紗店能快速起飛,賈永婕再次把功勞推給夥伴。不過,就在一切看似順利進行時,一個墜樓意外,帶走了她的合夥人黃淑琦。 「黃淑琦走了,我爸爸也在那陣子過世。」雙重打擊讓賈永婕陷入低潮,講話很有朝氣的她,放慢語速,「他們的離開,對我是很大的衝擊,也是因為這樣才開始接觸運動、試著療傷。」 她形容運動是一件「很變態的事。不過,當你的身體很累,心好像就沒有這麼累了,你會把痛苦轉移到肉體上,就不憂鬱了。」賈永婕說得很淡,但看著她臉書上去各國參加三鐵、馬拉松的照片,不難感受出來,她有多熱衷這項曾帶她走出陰霾的運動。 賈永婕跑馬拉松,不追求破紀錄,唯一的堅持是不能放棄。她最近一場馬拉松,是在紐約跑的,不幸在出賽前一天扭傷腳踝,原以為跑到一半才會開始痛,卻在踏出第一步時,就痛得她誇張地說「每跑一步都覺得要死了。」不過,她依然撐完全程。原本四個多小時能跑完的路程,她花了六小時才完成,連在一旁的王兆杰都勸她休息,她卻任性地說,「我就是不想放棄,我沒辦法接受在賽道中間,就直接離開。」 這樣的堅持在經營婚紗店上同樣看得到,黃淑琦走了,她也沒放棄,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以前不用管這麼多事,現在要全方面都做。」她證明婚紗店對她來說不只是可有可無的副業,C.H WEDDING經營到現在已經十七年,郭台銘太太曾馨瑩、福原愛都曾穿上她們家的婚紗。 她說,這三年婚紗業面臨轉型,因為「對年輕人而言,隨時都在拍照,婚紗照沒這麼重要了,公司型態上要靈活改變。」於是,她把原本開在安和路一樓的店鋪,搬到敦化南路的二樓店面,降低房租成本,把預算挪到網路經營上,打算讓品牌年輕化發展。聊起婚紗,她還留有少女的夢幻,「婚紗是我做得很開心的事業,從頭到尾都漂漂亮亮,要什麼風格,永遠都找得到。」 賈永婕很怕人家叫她大嬸,連蔡英文打給她致謝時,她都要總統對外稱她是「美少女」。四十六歲的賈永婕,外表仍亮麗得很,和兩個念高中的女兒出去時,還會被誤會成是她們的姐姐,但一顆雞婆、看到有難就搶著去幫忙的心,和那股明明能在家吹冷氣當公主、卻甘願跑到烈日下數便當的氣魄,確實讓人折服。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1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吃中藥有禁忌 女生調經不可吃冰
Q:很多人生病看中醫吃中藥,但有哪些禁忌不可不知?吃中藥有什麼食物不能吃?有膝蓋痛、頭痛、胃酸逆流、蕁麻疹等皮膚問題,哪些食物不可吃?A:中藥屬於發物,糯米、冰、芒果等食物也是發物,體質偏寒的人吃人參等補性中藥,又吃糯米、芒果等食物,可能火上加油或寒上加寒,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刺激物都不同。常見女性因經期不順看中醫,但女性調經時,千萬不可以吃冰,吃冰會讓全身循環變慢、身體冰冷。手腳骨折或跌倒扭傷的骨傷科病人,最好不要吃竹筍和香蕉,這類食物所含單寧酸、鞣酸會誘發發炎反應,引起受傷部位痠痛。而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疼痛期也不建議吃香蕉,不痛時才可以吃。頭痛時要忌吃柑橘類,如果頭痛病人吃藥,又吃柳丁、葡萄柚或橘子會誘發頭痛,中藥的陳皮也不要吃,建議常頭痛的人可多喝茶,茶含有茶多酚、茶鹼成分可以抑制頭痛反應。有胃酸逆流的人或以中藥調胃的人,則不可吃糯米,也不要吃會犯酸的甜食,但可以吃些辣椒,對身體很好。有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皮膚問題的人,則要忌吃芒果、甲殼類海鮮、竹筍等會發的食物。
-
2021-07-1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這些動作超虐手腕!醫示警「多休息也不會好」:小心連轉門把都使不上力
26歲的蔡小姐為上班族,去年底某天早上起床,右手感到麻、痛,不僅上班時無法搬動重物,回家拿鑰匙轉門把更痛不欲生,甚至「連滑手機都會痛」,確診為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 不會自行痊癒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是常見的手腕傷害之一,通常患者擰毛巾、轉門把時,手腕外側都會使不上力且疼痛不已,許多人誤以為只要讓手腕休息,就能讓撕裂傷自行修復,但因三角纖維軟骨本身血液循環不佳,基本上不會自行癒合,若輕忽不管,恐留下永久後遺症。淺層復健治療 無效則可考慮PRP增生治療賴禹呈指出,通常在門診會先檢查患者是否有明顯外傷,並透過X光理學檢查、高階的軟組織超音波進一步確認,若患部傷害嚴重,還會使用核磁共振診斷,以釐清手腕傷況;通常撕裂傷在淺層,會建議復健治療即可,若復健4~6週卻疼痛依舊、握力無法恢復,就可考慮採用PRP增生治療。賴禹呈說明,PRP增生治療是透過注射刺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處,並修復周遭受損的韌帶,加速組織恢復,但若撕裂傷在深層,或撕裂程度嚴重,則須考慮於三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採用內視鏡腕關節鏡手術治療。手腕出現這些症狀 應盡快就醫傳統觀念認為手腕扭傷或拉傷,西醫多半選擇開止痛藥或開刀治療,不過賴禹呈強調,隨著醫學科學進步,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會根據每位患者的需求,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若手腕只要凹折、轉動就痠痛無力,且持續疼痛一個月以上,務必至骨科詳細檢查,以免拖延留下後遺症。延伸閱讀: ·連轉瓶蓋都沒力? 手腕常痠脹、無力,錯過「黃金治療期」恐留後遺症 ·擰毛巾、轉門把手常覺得吃力? 骨科醫師告訴你為什麼 
-
2021-07-10 醫療.中醫
閃到腰怎麼辦?中醫師教你腰閃到時,如何止痛舒緩?
「閃腰」可認為是所有腰痛的急性期,我們的腰部是確保人體可以隨意轉身、彎腰、側彎還能保持平衡,扭腰也不會跌倒而能支撐重心,因此腰椎連接許多肌肉和韌帶,如果扭動角度太大,肌肉和韌帶來不及反應,肌肉突然收縮、緊繃痙攣,就會產生俗稱「閃腰」的急性下背痛或急性腰扭傷。通常是在搬重物、彎腰撿東西或瞬間轉身等狀況下發生,因此急性腰扭傷的好發族群以青壯年為主。治療前要依「象限檢痛法」先做檢查,了解患者是和椎間盤突出比較有關的「前彎腰痛」?或是和腰椎關節炎、椎弓解離、腰椎滑脫較有關的「後仰痛」?按照步驟找出不同病因來處理,就得以緩解。在診所我這樣治急性腰扭傷的處置需先放鬆病患因疼痛產生的緊繃,在肌肉放鬆的狀況下讓患者錯位的肌肉和脊椎復位、固定。但是在處置前要先檢查患者是否有神經症狀,例如麻木、感覺異常、腳跟或腳趾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必須先排除嚴重壓迫的馬尾神經症候群之風險再進行治療。另外也一定要排除的還有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以及腎結石的問題。由於帶狀疱疹水痘病毒潛藏在神經節,因此發作前期會以神經牽引痛來表現,如果病灶是在腰腹部,發作時會很像腰扭傷的急性下背痛。腎結石也會引起腰背急痛,要先排除這些病因。閃腰的起始痛點通常以腰椎以下居多,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閃腰,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的對側腹部;如果是退化性腰椎病引起的閃腰,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的同側腰臀部。處置時要小心,直覺痛點不宜直接做太多處理,否則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傷害。因此治療以起始痛點為主,可以利用針刀刺絡配合手法復位再做拔罐。閃腰是急性扭傷,所以不要急著想要用運動加速復原,反而應該加以固定、多休息。我的處理方式是使用可以包覆住直覺痛點、夠大片的藥布貼住直覺痛點,讓局部有足夠的固定及支撐作用,避免活動時再拉扯傷害。如果在急性期的發炎處理得宜,一般於三天內就可恢復七、八成以上。教你找痛點自己找痛點要回歸到象限檢痛法,先往四個象限做彎腰、後仰、左右轉等動作,了解是哪個象限疼痛之後,再依椎間盤突出的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對側腹部、腰椎滑脫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同側腰臀部的原則,互相比較、確認後,找出正確的起始痛點。陳醫師教你止痛自己來一般急性扭挫傷,我們都會建議冰敷,但是閃腰時冰敷的作用較難傳達到內部,反而是熱敷更有效,所以建議熱敷比較有放鬆的作用。在家拔罐放鬆也是應注意直覺痛點先不要動,而是以起始痛點拔罐放鬆為主。放鬆後貼上可以完整蓋住直覺痛點的大型貼布來進行固定。自我保健閃腰後如果還能稍微活動,建議可利用拉長肌肉的姿勢來放鬆。例如採取趴姿俯臥,兩手掌貼地,前臂支撐在地上,雙膝跪地,腳尖向後,慢慢拱肩伸直整個背肌,再慢慢把臀部往後坐,坐在腳後跟上,呈現雙手延伸在前、身體前俯拉長、臀部後坐的姿勢。此時腰背部肌肉拉長,呈現放鬆狀態,有助改善腰背肌緊繃。※本文摘自山谷文教《陳朝龍象限檢痛法:30種常見痠痛的自我理療法》
-
2021-05-18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別老穿同一雙鞋,醫提醒3大穿鞋問題!足部不健康連身體都受影響
鞋子的重要性對足部健康相當重要,講究的不單僅有美感和舒適,從挑鞋到穿鞋也都需要多加留心。例如長期穿同一款鞋,就對足部健康相當不利,且也容易影響到身體健康。 常見穿鞋3大問題:太舒適、穿同雙、穿不對 穿太好: 輝馥診所主治醫師許嘉麟表示,足部健康和鞋子關係密切,不少人挑鞋多會選擇舒適的鞋款,但其實因人體軟組織是由肌肉、肌腱、韌帶所組成,適度的反覆刺激可促使結構強壯,過度的保護反而會失去該有的功能。 舉例來說,支持度、保護力、抗壓力等設計都相當良好的跑鞋,就無法增強組織功能,也容易使得足部無法支持跑步時地面帶來的衝擊。 穿同雙: 穿鞋的另一個常見問題就是長期穿同一雙鞋子,這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鞋子不斷耗損,鞋底磨損最為常見。鞋底出現磨損時,容易失去該有的支撐度,使得走路時腳部出現傾斜等不良情況,足部結構自然也會逐漸隨之改變,形成結構改變情況不斷加劇、鞋子不斷磨損的惡性循環,而此問題也更會造成身體中線偏移。 穿不對: 打球穿球鞋,慢跑穿慢跑鞋,不同的運動都需要專屬功能的鞋子,不論何種運動都不應混用。例如籃球鞋的設計會特別保護腳踝,在其他活動上會較不靈活;慢跑鞋在設計上則會較為輕盈,但腳較容易扭傷。若各種場合都穿同一種鞋,將提高受傷的機率。 足部健康不僅限於腳,身體也會受到影響。 許嘉麟醫師指出,人體肌肉、筋膜是一體的,前述兩個問題,不僅會影響足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例如足底筋膜炎、脛後肌肌腱炎甚至會上升影響到膝蓋,甚至更遠的部位。醫師分享,日前診間就曾遇過臀部疼痛的年輕人就診,問題就是出在腳部,該患者的球鞋表面保養得很好,但鞋底卻早已耗損,長期不斷在姿勢不良卻不自覺的情況下運動,導致運動傷害已波及到了臀部。 另一方面,不少女性也會有長期穿高跟鞋的習慣或需求,這樣的族群容易會有姆指外翻的問題,若又為扁平足、久站、鞋頭太小,這些風險因子越多機率就會越高。 除此之外,台灣的氣候潮濕,長期穿同一雙鞋也會使得鞋子沒有足夠的時間透氣,濕氣會不斷累積,也容易引起黴菌滋生,造成細菌感染等足部疾病。 買鞋時留意4重點,比好看、舒適更重要! 了解穿鞋不能單看舒適、不宜久穿同雙後,許嘉麟醫師也建議,為了足部及身體健康,購買鞋子時可從目的、腳長、腳寬、足弓做選擇。 目的: 如前述所提到的,不同的運動應使用不同的鞋子,在購買時可先思考是為何而買,若是為了美觀或收藏,穿來運動時也應留意場合。 腳長: 腳的長度其實會依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建議在晚上、下班時丈量,為的是取最大值,此時腳部會因使用而較為腫脹,有時可能會差到半號,懷孕等血液循環較差的族群會更明顯,網購的族群應多注意。現場購買者,建議將腳頂到底,以一指能插入為原則。 腳寬: 亞洲人的腳大多為「寬楦頭」及「扁平足」,歐美鞋常見為尖頭鞋,容易使腳部不適,建議挑選鞋款時可留意有特別標註寬楦頭相關資訊的鞋款。 足弓: 高低足弓可能造成內外旋問題,在挑選鞋墊時可列入考量範圍,若無特別明顯,確定是足部問題所引起,則無需特別在意。 《延伸閱讀》 .穿鞋也會痛原來是拇趾外翻?骨科專家教兩條線自我檢測 .鞋子挑錯當心腳越走越痛,醫教挑鞋要點,常見4大迷思要小心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揮別網球肘 衛福部新營醫院推「增生療法」
30多歲王先生平日喜愛運動,某次受傷造成手肘外側骨頭凸點疼痛,肘部稍微用力就會有疼痛感,經衛福部新營醫院診斷為網球肘,安排葡萄糖增生注射治療,六周後疼痛指數有明顯改善,手肘用力時耐力也有增加。新營醫院復健科主任倪昊白說明,增生療法(Prolotherapy)是一種針對肌腱韌帶損傷的治療方式,最常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溶液(非類固醇、亦非葡萄糖胺),分數次注射在受傷或退化、自我修復不佳仍會痠痛的肌腱韌帶上;一般是「著骨點」及其附近組織。目的是促使組織產生輕微的發炎,誘發增生反應,再次啟動人體的修復機制,促進組織復原,強化軟組織的強度、減少疼痛。他說,增生療法可運用在各種受傷或退化、自我修復不佳的肌肉骨骼關節疾病,如肩頸痠痛、脊椎周邊韌帶疼痛、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膝關節周圍疼痛、踝扭傷等。因慢性筋骨疼痛問題多是長期累積而成,需要好幾個月時間讓身體修復,平均2至4周施打一次,一般約需要4至6次注射。倪昊白表示,因增生注射治療的原理為刺激人體組織修復,會使注射處產生局部發炎反應,所以注射部位會有酸脹及疼痛感覺,注射的葡萄糖濃度愈高會愈痛,可能持續3到7天,期間應避免服用消炎藥(NSAID),可以使用單純的止痛藥(如:普拿疼)來緩解。此外,注射後5天內,注射部位避免從事激烈運動。如有以上症狀,建議及早至復健科門診進行檢查與治療。
-
2021-05-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腰痛自己買器材拉一拉就好?專家:當心中風!
很多人都有腰痛、下背痛的毛病,因此有不少人都會以「拉腰」的腰椎牽引器來減輕不適。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腰椎牽引治療並非人人都能做,不當使用甚至會有中風危機! 臺大醫院復健部醫師陳冠誠指出,腰椎神經根壓迫、椎間盤突出、椎間孔狹窄、骨刺或退化性的關節病變、下背肌肉過度緊繃或痙攣等症狀,通常會產生下背痛、腿部麻木或刺痛,此時使用腰椎牽引治療可以緩解。 腰椎牽引治療的原理,是以醫療器材「腰椎牽引機」的機械力,依個人狀況調整牽拉力道,以達到減輕腰部椎間盤的壓力、使下背的小面關節產生輕微活動以減少發炎與疼痛、放鬆脊椎旁過度緊繃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進而增加組織修復等。 陳醫師強調,並非所有腰痛都能用腰椎牽引治療。急性扭傷與拉傷、急性發炎、腰椎骨折、脊椎腫瘤、懷孕婦女等都不適合,而骨質疏鬆症患者,則要經過專業評估是否合適再進行。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提醒,施行腰椎牽引治療時,必須考慮多面向,因為一般民眾無法自行評估,必須有醫療專業者才能使用腰椎牽引機。 此外,拉單槓是以自身重量牽引,無法精準定量力道,同時必須肩膀與手部需有足夠的肌力,肌力不足反而會讓肩部與手部的關節受傷。儘管吊單槓對部分患者有舒緩效果,仍建議民眾先諮詢醫生再實行。 倒立機、以吊帶將身體懸掛在單槓上等民間流行的舒緩方式,雖然也是用體重牽引,但會讓腦壓、血壓、眼壓快速增加,造成暈眩及頭昏眼花,嚴重者會增加中風的風險;眼壓迅速增加可能導致視網膜及玻璃體受傷。 使用倒立機還會增加頸椎壓力,可能導致頸椎病變。至於以吊帶懸掛身體,可能會因身體不穩導致摔傷,十分危險。 陳醫師強調,光靠被動的牽引治療來舒緩,效果有限!最好合併核心肌群的訓練,增加脊椎支撐、減少疼痛與惡化,建議可從簡單的棒式或橋式開始練習。 食藥署也提醒,腰椎牽引器屬醫療器材,應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協助使用,才能更安全舒緩下背痛,且勿信民間謠言、網路影片的舒緩方式或購買器材自行在家使用,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可以自己買設備、吊單槓拉腰嗎?應強化自身核心肌群,不建議用倒立機、吊帶懸掛身體
-
2021-05-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26歲女腕關節軟骨撕裂傷 手腕轉門把、滑手機都會痛
一名26歲女姓上班族,去年底起床時右手感到麻、痛,不僅上班時無法搬動重物,甚至「連滑手機都會痛」,確診為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醫師一度建議手術治療,但排斥開刀的她透過PRP增生治療後,手腕疼痛明顯好轉。她說,除了當天感到右手腕麻麻的,隔天更無法轉動門把,起初以為是手腕扭傷,於是先去中醫傷科治療不見效,後來又去復健科檢查,透過超音波發現疑似三角纖維軟骨損傷,便轉診至骨科諮詢,骨科醫師建議開刀治療,但她不願意,又再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尋求第二意見。亞大醫院骨科部醫師賴禹呈說,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是常見的手腕傷害之一,通常患者擰毛巾、轉門把時,手腕外側都會使不上力且疼痛不已,許多人誤以為只要讓手腕休息,就能讓撕裂傷自行修復,但因三角纖維軟骨本身血液循環不佳,基本上不會自行癒合,若輕忽不管,恐留下永久後遺症。他說,通常在門診會先檢查患者是否有明顯外傷,並透過X光理學檢查、高階的軟組織超音波進一步確認,若患部傷害嚴重,還會使用核磁共振診斷,以釐清手腕傷況;通常撕裂傷在淺層,會建議復健治療即可,若復健4~6週卻疼痛依舊、握力無法恢復,就可考慮採用PRP增生治療。賴禹呈指出,PRP增生治療是透過注射刺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處,並修復周遭受損的韌帶,加速組織恢復,但若撕裂傷在深層,或撕裂程度嚴重,則須考慮於3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採用內視鏡腕關節鏡手術治療。傳統觀念認為手腕扭傷或拉傷,西醫多半選擇開止痛藥或開刀治療,不過賴禹呈強調,隨著醫學科學進步,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會根據每位患者的需求,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他也提醒,若手腕只要凹折、轉動就痠痛無力,且持續疼痛一個月以上,務必至骨科詳細檢查,以免拖延留下後遺症。
-
2021-04-2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買器材自己拉腰可以嗎? 台大復健部醫師:並非人人適合,不當使用恐會有中風危機!
很多人都有腰痛、下背痛的毛病,因此不少人都會以「拉腰」的腰椎牽引器來減輕不適。但您知道嗎?腰椎牽引治療並非人人都能做,不當使用甚至會有中風危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臺大醫院復健部陳冠誠醫師分享腰椎牽引治療的正確觀念。腰椎牽引治療,那些人不適合陳冠誠醫師指出:腰椎神經根壓迫、椎間盤突出、椎間孔狹窄、骨刺或退化性的關節病變、下背肌肉過度緊繃或痙攣等症狀,通常會產生下背痛、腿部麻木或刺痛,此時使用腰椎牽引治療可以緩解。腰椎牽引治療的原理,是以醫療器材「腰椎牽引機」的機械力,依個人狀況調整牽拉力道,以達到減輕腰部椎間盤的壓力、使下背的小面關節產生輕微活動以減少發炎與疼痛、放鬆脊椎旁過度緊繃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進而增加組織修復等。陳醫師強調:並非所有腰痛都能用腰椎牽引治療。急性扭傷與拉傷、急性發炎、腰椎骨折、脊椎腫瘤、懷孕婦女等都不適合,而骨質疏鬆症患者,則要經過專業評估是否合適再進行。自己買設備、吊單槓拉腰,可以嗎?施行腰椎牽引治療時,必須考慮多面向,因為一般民眾無法自行評估,所以必須有醫療專業者才能使用腰椎牽引機。此外,拉單槓是以自身重量牽引,無法精準定量力道,同時,必須肩膀與手部需有足夠的肌力,肌力不足反而會讓肩部與手部的關節受傷。因此儘管吊單槓對部分患者有舒緩效果,食藥署仍建議民眾先諮詢醫生再實行。不建議用倒立機、吊帶懸掛身體,應強化核心肌群倒立機、以吊帶將身體懸掛在單槓上等民間流行的舒緩方式,雖然也是用體重作牽引,但會讓腦壓、血壓、眼壓快速增加,造成暈眩及頭昏眼花,嚴重者會增加中風的風險;眼壓迅速增加可能導致視網膜及玻璃體受傷。使用倒立機還會增加頸椎壓力,可能導致頸椎病變。至於以吊帶懸掛身體,可能會因身體不穩導致摔傷,十分危險。陳醫師強調:「光靠被動的牽引治療來舒緩,效果有限!最好合併核心肌群的訓練,增加脊椎支撐、減少疼痛與惡化,建議可從簡單的棒式或橋式開始練習。」食藥署也提醒民眾:腰椎牽引器屬醫療器材,應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協助使用,才能更安全舒緩下背痛,且勿信民間謠言、網路影片的舒緩方式或購買器材自行在家使用,以免造成嚴重後果。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4-17 養生.抗老養生
動動腳趾就可防衰老!骨科名醫教「5分鐘腳趾健康操」,鍛鍊人體第二心臟
根據一項加拿大的研究發現,排除掉所有其他影響健康的相關因子(例如收入、教育程度、醫療資源等等),都市化發展程度較高的都會區民眾,和相較之下發展較低的鄉鎮居民比較起來,都會區民眾反而更健康。這豈不是跟一般人的理解恰好相反嗎?論文研究者解釋,這是由於高度發展的都會,擁有發達的大眾運輸工具,人們習慣走到車站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無形當中走路的機會比開車的人增多,身體自然也就更加健康。一個社會對「腳」的重視,可以看作一個社會對生活品質的重視。不少人強調鍛鍊心肺功能的重要,卻少有人想過,如果缺少了雙腳的移動能力,就算有再強的心肺功能,你又能到哪裡去體驗這個豐富的世界呢?每天五分鐘,做做腳趾健康操人類的祖先──猴子或人猿,他們腳的靈活度可是不下於手,猴子在樹上生活,腳掌必須可以跟手掌一樣牢牢地抓住樹枝跟樹幹。所以腳最原始的設計就是能抓取東西,是一個具有高度靈巧度和活動度的器官。此外,就算是非樹上活動的靈長類如原始人或大猩猩,也必須利用強韌而有抓力的足部,才能在崎嶇不平的大地上推進。當腳骨折受傷時,以往骨科的舊觀念往往是將受傷的腳打上石膏後,就叮囑不要動、要休息、避免活動,幾個月後,腳的外觀好了,治療也就跟著結束。但功能是否能恢復呢?許多病人因為骨折或變形接受復位固定或重建手術,有幾週到幾個月不能踏地,等到要踩地時,往往會有異常的疼痛及腫脹感,患者問我多久才會恢復?我說:「唯有多走路才會恢復,腳是活的,不是機器換了零件就會好。」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在醫療上希望達到更積極的使命與意義,不再只著重於外觀上的復原,同時希望照顧到功能性的復健,所以在創傷骨科的新觀念帶動下,一旦骨折,除了進行良好的固定復位之外,還必須讓腳及早活動,以避免功能弱化。因為「腳」是神經、肌肉回饋非常頻繁的地方,必須時時刺激才不會讓它的功能退化或變得遲鈍,所以要擁有一雙健康的腳,就必須多活動。總而言之,我們應該要常常訓練腳掌與腳趾頭,每天至少花五分鐘讓腳踏在土地或地板上動一動,以維持腳的機能健康。因為腳趾頭連結著許多肌腱,如果缺乏使用,很可能造成一些後天的毛病,如開張足、後天性扁平足等。動動你的腳ㄚ子,試試看(見下圖):◆第一步:將你的腳趾頭往下捲曲。◆第二步:張開你所有的腳趾頭。◆第三步:放鬆腳趾頭。如果你沒辦法輕易做到以上這些動作,可能因為長期疏於照護,已經有腳部內外肌肉不平衡的問題了!沒關係,從現在開始也不遲,每天花五分鐘讓腳趾做做健康操,善用「它」原始精緻的功能設計。腳是第二心臟,走路則是最好的藥再者,若能養成健走的運動習慣就更好了。幾千年前,走路就被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近代則已有許多研究證實,有規律的健走計畫,可增進身體所有部位的健康。有許多人以慢跑作為長期健身的運動,但其實跑步與走路是完全不同的步態,跑步帶有跳躍的動作,兩腳會同時離地,而走路則有比較平均的壓力負擔,兩者之間的壓力負擔相差了三倍以上。如果擔心跑步會使你的關節過度負擔,走路還是最好的。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懷特博士,也提出了「腳是第二心臟」的說法─走路可以將血液由下肢擠回身體,就像心臟的功能一樣;所謂人的老化是由雙腿開始,鍛鍊雙腿可以預防衰老。試想,還有哪一種運動能比得上健走呢?既無財務負擔又耗能(人體有六百條肌肉,大部份集中在下半身),而且還能分散時間,在生活中隨時運動。動物與植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行動能力,身體的設計就是用來走動的。活著,就應該像威士忌廣告詞一樣── Keep Walking,就讓我們開始以走路、運動腳趾來擁抱美好人生吧!書籍介紹書名:自己的腳痛自己救:足踝專科名醫教你遠離痛風、凍甲、腳麻、拇趾外翻、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作者:朱家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12/25作者簡介/朱家宏▌為台灣少數專精足踝外科的醫師之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日本奈良醫科大學足踝關節外科進修,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聖瑪麗醫院足踝外科進修。▌現任台中行健骨科診所院長、足踝醫學會常務理事。秀傳醫院、林新醫院兼任手術醫師。▌曾任台中榮總骨科主治醫師、彰化秀傳醫院足踝中心主任、東海大學講師。▌專長:足踝外科、創傷外科、下肢複雜骨折、關節重建、運動醫學。延伸閱讀: 2個月要洗一次!譚敦慈:4步驟清潔消毒洗衣槽,把細菌、黴菌都殺光
-
2021-04-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很多中老年朋友經常會出現膝關節(俗稱“膝蓋”)疼痛、腫脹、僵硬,上下樓梯,甚至平地走路困難。導致上述症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關節滑膜病變等,其中以膝骨關節炎最為常見。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並非關節感染發炎,其實就是我們大家平時常說的關節老化、長骨刺、關節磨損、退行性關節病。全身任何關節都可能發生骨關節炎。由於膝關節使用頻繁、活動多、承受體重大等因素,發生骨關節炎更為常見。發生膝骨關節炎的朋友通常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腫脹,活動後疼痛加重,休息後有緩解,遇見寒冷、潮濕環境疼痛會加重。有些人平時走路還可以,但是上下臺階困難;有些人平時疼痛症狀輕微,而在一個輕微扭傷後就出現關節顯著的疼痛腫脹,長時間不能緩解。得了膝骨關節炎,應該怎麼治療呢?一般而言,醫生會根據膝關節退變的不同程度,建議不同的治療方案。通常還要結合年齡、症狀、個人要求等方面綜合考慮。延緩關節退變 先試3項保守治療保守治療適用於那些年齡較輕、關節疼痛不明顯或容易控制、關節軟骨退變輕,以及對生活品質要求不高的病友。希望通過保守治療,能夠改善症狀,維持或延緩關節退變。相關手段包括:1.改變生活、運動方式,來保護關節。2.對於關節退變輕者,可選擇性嘗試口服氨基葡萄糖類營養品,嘗試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3.在症狀急性期,減少活動量,口服或外用一些對乙醯氨基酚或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物,也可嘗試關節腔“封閉”(注射糖皮質激素)來緩解症狀。但如果膝骨關節炎逐步發展,通過保守措施不能有效緩解的,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保護膝關節具體6方法俗話說,人老先老腿。與其到了不可挽回的時候才去護腿,不如趁年輕,從現在就開始保護好膝關節。具體方法,請記住以下幾點:1.適當使用手杖。2.注意保暖。3.選擇合適的鞋子。4.控制體重。5.運動時做好防護。6.久坐後要適當活動。
-
2021-04-1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 復健科醫提醒3情況盡速就醫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閃到腰的經驗,輕者幾天腰部無法正常活動,重者嚴重疼痛影響生活。然而,有時閃到腰未必僅僅是拉傷、扭傷的問題。 閃到腰未必是扭傷,下背痛常見3大原因 輝馥診所主治醫師許嘉麟指出,一般民眾所認知的「閃到腰」在醫學上指為「下背痛」,包括腰部、臀部、髖關節處的疾病所引起的疼痛,三部位也息息相關。 下背痛的原因可分為結構因素、非結構造因素、內臟疾病因素三種。結構因素約占97%為最大宗,包括了腰部拉傷扭傷、椎間盤與小面關節退化、椎間盤突出、椎孔狹窄、骨質疏鬆壓迫性骨折、脊椎滑脫、其他外傷骨折及先天性因素。非結構因素則約1%,包含了癌症、感染、僵直性脊椎炎等發炎性關節炎。內臟疾病因素則約占2%,如骨盆腔、腎臟、腸胃道、主動脈等部位的疾病。 扭拉傷佔閃到腰最大宗,留意使用不當、修補不良 在下背疼痛中佔最大宗的結構因素中,腰椎扭、拉傷佔了最大的比例,約70%,簡單可分為使用不當及修補不良兩種。使用不當的常見如過歪、過量、過久、過重、過快等,如姿勢不良,單一肌肉過勞,或是頻率、時間、重量上超過日常使用,以及瞬間拉扯,這些都有可能造成腰部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下背痛也和生活習慣、品質息息相關。平常若睡眠不足、睡眠品質差、缺乏熟睡期,或是營養不足讓身體缺乏修補原料,又或是沒有積極的訓練肌力、使用不當等,也都會讓身體的修復能力下降,使得下背痛機率升高。而糖尿病、貧血、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因素,也與此有關,人體到了40歲後肌肉也會自然流失,修復能力也會下降,這些都屬修補不良,都應當留意,而非只專注在鍛鍊、復健等。 閃到腰9成可自行好轉,3情況盡速就醫 許嘉麟醫師指出,下背疼痛在無治療的情況下,大多數3~4便能康復,約佔9成。其中7成左右的患者可在1個月內康復,5成左右的患者在2周之內,而對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沒有反應者則佔1成。換句話說,3~4個月內復原都算是在正常的恢復速度內,如欲緩解疼痛不適,可用痠痛貼布進行改善,並避免試圖自行將腰部「扭回來」等任何處置,以避免情況惡化。 但也提醒,止痛藥物、貼布使用時間不應超過兩周,若使用藥物後3天未見改善、2周內無法痊癒,應盡早就診。若出現了大腿內側感覺異常等神經學等知覺異常情況,也應立即前往外科進行檢查。而若出現了劇烈疼痛,甚至痛到冒冷汗、血壓過高,則應直接至急診,別再觀察了,因為其可能不單只是肌肉問題,或許有其他不明創傷同時發生。 3招避免閃到腰,搬物姿勢要正確 避免閃到腰的情況發生,許嘉麟醫師也建議平常可以多做伸展,避免因打電腦、滑手機等,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建議每個小時就起身扭扭腰,簡單伸展一下,避免身體固定太久就是最好的腰部保養。 而雖然短時間的動態拉筋難以改變結構問題,但可以緩解肌肉緊繃、緩解疼痛,也能減少受傷的可能。最簡單的方法,可以準備一條大浴巾捲成一捆,放在舖有軟墊的硬地板上,將腰部躺在上面,便可使腰部形成一個弧度伸展腰肌。小的浴巾則需要多放幾個,視個人需求斟酌。 除此之外,搬物品時也應評估重量及自己的能耐,可善用推車等工具,能大幅減少受傷的機會。而若物品不在同一側,轉動身體時也應腰腿一起轉,避免扭傷。若位置較高,則要注意讓物品恢復與自己平行的狀態,可拿小階梯輔助,避免身體出現過度後傾的情況。若物品的位置較低,搬動物品時則應蹲跪,而非彎腰,以避免腰部承受重量。 《延伸閱讀》 .年紀輕卻下背痛、腳後跟發炎 當心僵直性脊椎炎上身? .常常腰痛是腎臟出問題?5招防範腎結石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痠痛吃肌肉鬆弛劑有效?藥師解析5種常用藥,副作用大不同
因運動導致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因搬運重物姿勢不良閃到腰,或是長期壓力大肌肉緊繃、久坐辦公肩頸僵硬等情形,至復健科或骨科就診時,醫生多會開立「肌肉鬆弛劑」,來緩解疼痛。 但,你知道嗎?當痠痛找上門,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小心會讓肌肉「鬆」過頭!食品藥物管理署於《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邀請鄰家藥師甘誼文為大家進一步說明,讓民眾更了解「肌肉鬆弛劑」。 肌肉鬆弛劑是解痠痛萬用藥?小心藥物副作用 甘誼文表示,「肌肉鬆弛劑」是可讓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以休息。 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等情況。此時,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注意,不可掉以輕心,別不小心發生意外。 5種常見肌肉鬆弛劑,副作用大不同 甘誼文指出,肌肉鬆弛劑不只一種,醫師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她特別以下5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為民眾做進一步說明。 1. Baclofen 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 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 2. Chlorzoxazone 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 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 3. Tizanidine 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 甘誼文提醒,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 4. Mephenoxalone 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 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 需注意相關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 5. Tolperisone 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服用時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 甘誼文提醒,肌肉鬆弛劑可有效減緩肌肉痠痛,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小覷。記得要遵照醫師處方,安全服藥,才能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達成有效的治療。
-
2021-04-04 癌症.乳癌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04/04編註】前法務部長羅瑩雪昨晚病逝,享壽70歲。>>詳細新聞女性的雙峰雖是許多人注意、在意的焦點,卻常帶來不少困擾。除了懷孕、哺乳時,乳房變大變痛還可能感染發炎之外,平常也有不少女生會經歷「乳房痛」。大家經歷的乳房痛可能不盡相同,有人會說:「我覺得乳房緊緊的,好像很重,還有點腫脹。」有人則感覺到燒灼感,甚至痛感還伴隨著輻射狀的延伸,一路痛到腋下、背後。而不管怎麼痛,女性朋友最想知道的是:「天啊,我的乳房這麼痛,會不會是得到乳癌了?!」這裡先說個讓大家放心的事情,就是「乳房痛很少與乳癌有關」。乳房痛不等於罹患乳癌,罹患乳癌的人也很少表現乳房痛,至少乳房痛很少是乳癌表現的唯一症狀。乳癌的四大症狀還是以「乳房摸到硬塊」、「腋下摸到硬塊」、「乳頭出現異常分泌物」、和「皮膚出現變化」為主。然而,因為乳房痛實在太常發生了,超過一半至乳房外科求診、要求做乳房影像檢查的患者,就是因為乳房痛而來的。因此我們接下來繼續看看,有哪些原因造成乳房痛?! 要判別乳房痛,醫師通常會先問患者:「你覺得你的乳房痛和月經週期有沒有關係呢?」因為我們會先大致把乳房痛分成兩種,一種是「週期性的乳房痛」,另一種則是「非週期性的乳房痛」。與月經週期有關的乳房痛,大約從月經該來之前的三、四天前開始,但也有人是月經來之前兩個星期的排卵期附近就開始痛,不過患者會發現月經剛來或結束的時候,乳房就不痛了。這種痛常被形容成悶悶脹脹的沉重感,有些人狀況不嚴重,偶爾發生並不以為意,但部分女生可能會痛到穿不住內衣,或是在小孩不小心撞到,或先生男友碰觸乳房時,覺得痛到受不了。 造成與月經週期有關的乳房痛的原因,是體內荷爾蒙的變化。這與體內黃體激素和雌激素相互間的平衡和高低起伏變化有關,有時還牽扯了泌乳激素的濃度問題,若是已經停經或在懷孕期間就不會有這類型的乳房痛,而這種乳房痛容易發生在年紀介於20到30幾歲的女性朋友,或是已經接近更年期的時候。雖然我們都說荷爾蒙跑在血液中,對兩邊乳房的影響應該大同小異,但週期性這類型的乳房痛還是有可能僅發生在單邊,也可能不僅痛在乳房,還延伸到腋下附近,是有點放射出去的痛感。有些人最近課業、工作的壓力比較大,亦會影響荷爾蒙波動,讓乳房痛變得更明顯。至於跟月經週期沒有關係的乳房疼痛的話,我們稱為「非週期性的乳房痛」,是隨時都可能發作的。這種痛的方式就更多樣性了,可以是痠痛感、燒灼感、刺痛感、或是緊緊的。有些患者在發作前胸腔曾受到撞擊,屬於外傷影起。而我們胸壁、肌肉、關節帶來的緊繃、發炎等,也常會被自己認為是乳房痛!像是現在女性運動風氣增加,重訓後胸大肌的拉傷、扭傷而讓患者覺得乳房痛的情形其實不少,也有患者是跑了半馬或全程馬拉松後,乳房愈來愈痛。不僅運動帶來的肌肉緊繃會讓患者表現乳房痛,光是乳房比較大的女性就可能會因其乳房重量而讓肩膀、頸部、背部負擔過大,並導致胸廓的疼痛,進而認為是乳房不適。內衣選擇不當或體重增加導致內衣太緊也是常見的乳房疼痛原因。有些女性的乳房痛則是來自於腫瘤的壓迫,但就像我們剛剛所說的,通常這與乳癌的關聯性不大,比較容易引起乳房痛的乳房腫塊是囊腫,囊腫是裡面蓄積了組織液的良性腫塊,但長的太大(例如直徑超過兩、三公分)時,會對周遭乳房組織產生壓力而帶來非週期性的乳房痛。 另外,有些患者的乳房痛與乳房無關。像是帶狀皰疹(皮蛇)發作時,剛開始患者僅覺得胸部刺痛,或是刺痛感從背部延伸到單側的胸部,部分皮膚出現紅疹模樣,後來皮膚表面才出現小小的水泡而被診斷為帶狀皰疹。停經後的女性如果表現乳房痛,也要很注意是否與活動或出力有關,或還有沒有其他伴隨的症狀。有時候這並不是乳房痛,而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缺血而導致的胸痛,這可是心臟病發警訊呢!看完了以上乳房痛的可能原因之後,您可以發現,造成乳房痛的原因不僅可能與月經有關,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能導致乳房痛,因此,當您發現自己乳房痛起來的話,可以自己做點紀錄,寫下乳房痛的日期、型態、伴隨的症狀等等。甚至,有些乳房痛與您正在服用的藥物有關,所以記錄當時使用的中藥、西藥、健康食品等也能讓醫師看出端倪。請注意,如果您的乳房疼痛符合以下任一種的情形,最好請醫師診治您的狀況:● 乳房痛持續超過一兩個月經週期● 停經後乳房疼痛● 在乳房一個特定區域感到的乳房痛● 乳房愈來愈痛,甚至影響到生活作息就醫檢查乳房痛的話,醫師常常會幫患者安排乳房攝影和乳房超音波,來確定是否沒有腫瘤性的問題,當然如果看到腫瘤且有必要確定其良性惡性的話,則須用切片檢查來確定診斷。幸好,絕大部分的乳房痛與腫瘤無關,我們平常可以靠著幾件生活中的調整,避免乳房愈來愈痛的狀況。很多人乳房痛時會覺得不穿內衣,或穿無鋼圈內衣比較好,其實這並不一定。如果本身胸部比較大,反而是穿著支撐力足夠的內衣才能減少乳房過重帶來的不適。而大家運動時最後穿著適當的運動內衣,以減少乳房過度晃動,平時就選擇具有足夠支撐力的內衣,對改善週期性或非週期性的乳房痛都有幫助。在大規模的實驗裡,學者無法發現咖啡因和乳房痛的明確關係,但常常有患者認為自己在戒掉喝咖啡的習慣後,乳房痛就減少了。所以如果你常常乳房痛,也已經就診確定了不是乳房腫瘤的關係,可以考慮先避免攝取咖啡因,看看狀況是否改善。(這點科學研究並不特別支持,但臨床狀況會對部分患者有幫助。) 還有,常常乳房痛的人要考慮低脂飲食,因為研究發現細胞內的脂肪酸會影響乳房細胞對荷爾蒙的感受度。相反的,嘗試生酮飲食比較容易誘發明顯的乳房痛。很多的乳房痛和肌肉使用脫不了干係,因此不管您是跑步、做有氧運動、或是做重量訓練,結束前都記得做收操,稍微伸展一下您的胸大肌及背部,對改善乳房痛也能有所幫助。一般的乳房痛並不需要藥物緩解,或者是吃個幾天的消炎藥就能改善了。如果真的持續乳房很痛且醫師認為是週期性的乳房痛,也就是荷爾蒙高低起伏造成的乳房痛,可能會建議患者服用調經藥。這部分的藥物使用要在醫師建議之下調整劑量,不要自己亂吃,因為其中雌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劑量、配方劑型等都會影響。如果是停經後開始服用荷爾蒙補充製劑,而感到乳房痛的患者,也務必向醫師反應這樣的狀況。原文:
-
2021-03-2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健走會讓小腿變粗? 醫揪「常見錯誤」:走來走去不算運動
台灣近幾年來瘋跑步,不管是白天、晚 上、海邊或公園都能跑,成為一股新的運動風潮;不過,因為跑步時會有彈跳動作,對膝關節具有衝擊力,假使肌力不足的人直接跑步,不僅容易造成關節的傷害,也可能因為劇烈的心肺運轉,一時間無法負荷而造成不適的症狀。健走非散步、走路 助降低3成慢性病風險有不少研究說明,其實簡單的健走,就能達到身體保健的效果,甚至能降低3成的慢性病風險,具體的效果甚至還比跑步、跳舞等複雜、劇烈的運動更棒。不過,健走可不是散散步、走走路而已,健走時的姿勢、頻率和強度都是有標準的。 健走速度依每個人不同 這樣區分是否走對不過,每個人的身體功能強弱不同,健走的速度是否有所不同呢?物理治療師陳子敬表示,的確因為每個人年齡的不同、身體功能的強弱,健走的速度應該有所區分。最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在健走時還能夠「講話」,這就是最好的健走速度,假使在健走時稍微講點話就喘呼呼,代表健走的強度太高;相反的,假使健走時還能夠唱歌,則代表強度太低,以這個方法來區分,是最為簡單的方法。 健走比跑步不傷膝蓋 貿然強烈運動恐傷身近幾年來,許多單位經常在假日舉辦路跑活動,不過慢跑這個運 動可不是人人都適合。復健科醫師林宗慶分享,自己的診間經常有病患因為腳扭傷,或是膝關節發炎而來就診,追問原因才發現是不當跑步所造成的。這些人通常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平時不太愛運動,肌肉強度不夠,在沒有充分提升肌肉強度的狀況下,突然間開始跑步,當然容易造成肌腱、關節的傷害。因為跑步會有彈跳的動作,這對於膝關節、腳踝關節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性,假使以時速8公里的速度來講,膝蓋要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4~5倍之大,若平時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或者大腿肌肉強度不夠的狀況下貿然跑步,不僅容易造成膝關節及肌腱的傷害,心肺功能不佳的人,更可能因為劇烈的心肺運轉,而造成程度不等的胸悶問題。相反的,健走不僅是耗能的有氧運動,最重要的是,健走時雙膝承受的重量只有體重 的2~3倍,除了對膝關節的壓力小,對下肢肌肉的要求也比較低,比起強度較大的慢跑相對安全許多,是適合每個人的入門運動,尤其對於患有退化性關節炎、年紀較長或是大腿肌力不夠的人更為適合。 勞動走來走去不算運動 原地踏步也不等於健走許多主婦每天忙著做家事,工人忙著搬運貨物,甚至上班族每天在公司走來走去,滿身大汗喘吁吁的他們,都覺得運動量夠了,可是這樣真的能夠當成每天的運動嗎?陳子敬說,很多人都會搞不清楚運動與勞動的差別,運動是在心情放鬆且伸展,並運用全身各處肌肉下活動,有助新陳代謝、抒發身心壓力、增強健康並訓練體能。原地踏步可取代健走嗎?陳子敬回答,不行。天氣狀況不佳時,許多人會選擇在室內以原地踏步的方式來訓練,但原地踏步就僅是抬腳的概念,訓練到的就是大腿的肌肉,而走路是全身性的運動,不僅是肌肉而已,就連關節也都一併活動, 所以,原地踏步不能夠取代健走。 跑步機無法取代健走 小腿不是變粗是變結實走跑步機可以代替健走嗎?陳子敬並不建議,原因在於跑步機是比較針對抬腳 的運動,運動者不需要往前推的動作,小腿推的力量比較不明顯,而在戶外健走就不一樣了,不僅需要抬腳跨步,腿部同時還要往前推邁進一步,這跟跑步機的跑步傳送帶是完全不一樣的訓練,所以,在時間、空氣品質及氣候允許的條件下,建議還是以到戶外健走為佳。然而,不少愛美的女性也相當關心,健走太久小腿會變粗嗎?陳子敬說明,不會,走路走太多小腿不至於會變粗,正確說法應該是小腿肌肉線條變「結實」,反而能讓小腿線條變得更好看,因為健走屬於有氧運動,小腿不容易變粗,若是重量訓練的話,小腿變粗的可能性才比較高。延伸閱讀: ·運動容易損膝蓋? 日常3動作殺傷力更大 ·在家運動要穿運動鞋嗎? 物理治療師曝「2大關鍵」...穿錯恐傷關節
-
2021-03-22 名人.毛琪瑛
健身完請人推壓竟致骨裂 復健醫:運動後拉筋自己來
48歲方小姐經營進口家飾與服飾出售事業,平常花不少時間保養臉部和身體,某次至健身房做重量訓練,竟突然感覺右側前胸疼痛,返家後一週內,翻身、咳嗽及呼吸時都倍感疼痛,遂至復健科診所就醫,才發現是「局部肋骨斷裂」,且是朋友協助按摩痠痛肌肉力道過大所致;固定患部、電療及相關消炎處置,3週後已明顯改善症狀。醫師建議,運動後,可用自己的身體擺位,配合呼吸調息,做拉筋延展動作,讓訓練中強力收縮的肌肉恢復應有的長度,促進循環代謝,也避免因他人不當按摩、推拉或壓擠而導致傷害,輕則拉傷扭傷、椎間軟骨突出,重則骨裂、骨折。復健科醫師毛琪瑛表示,方小姐受傷後至醫院急診拿止痛藥,停止用藥便疼痛不已, 才於一週後至復健科看診 ,幸檢查後發現胸椎沒有壓迫性骨折,但因前胸肋骨處有敲痛點,輕觸就明顯疼痛,即使醫院急診室照X光恐也無法檢查出明顯異常,研判是局部肋骨骨裂。毛琪瑛表示,當局部肋骨骨裂,應固定患部,患者咳嗽時,需用手固定疼痛肋骨處,減少再次受力拉扯;且需多加休息,暫時避免所有健身動作,尤其是上半身的肌力訓練,日常生活也要避免使力提重;除開立急性用藥,也做局部電療,貼上肌內效貼布協助穩定患部,改善淋巴循環,降低局部發炎反應。疼痛改善後,再做漸進拉筋延展,也可用彈力帶強化肌力。經3週後,方小姐狀況改善。毛琪瑛說,方小姐算是幸運,若是因他人協助舒緩肌肉,導致手腳骨折,恐要打石膏或開刀,若肋骨完全斷裂,雖不需要開刀處理,但恐需6週至2個月才有機會完全康復,如藝人林志玲2005年時墜馬,斷了6根肋骨,足足休息2個月。如今民眾在健身房做完例行重力訓練後,常希望有人協助推拿按摩,甚至會要求運動教練協助推壓,毛琪瑛提醒,運動前暖身很重要,運動後的拉筋延伸也不可馬虎,可用自己的身體擺位,配合呼吸調息,做拉筋延展的動作,不但能讓訓練中強力收縮的肌肉重新恢復到應有的長度,促進循環代謝,也可避免因他人不當的按摩、推拉、壓擠而導致傷害,有時是拉傷扭傷,但嚴重恐導致骨裂骨折,得不償失。
-
2021-03-16 科別.骨科.復健
前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手術嗎?醫師:這個情況建議開刀
三年多前,亞運複賽前夕,台北世大運跆拳道品式金牌選手李晟綱持續練習,不料,奮力一跳,落地時竟聽到「啪」一聲,原以為只是單純扭傷,但膝蓋竟愈腫愈大,腳無法彎曲,只能伸直,至醫院照X光、做磁振造影檢查(MRI)檢查,診斷為「前十字韌帶斷裂」合併「半月軟骨受傷」。膝蓋前十字韌帶受傷為常見的運動傷害,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復健部主治醫師吳致寬指出,前十字韌帶斷裂盛行率約千分之一,主要原因為突然改變方向、減速、落地扭轉、撞擊等,如搶到籃板球後轉身快攻,病人以15至40歲居多。吳致寬說,前十字韌帶是膝部內一條連接股骨與脛骨的堅韌膠原蛋白,由兩束纖維組成,控制前後動作及扭轉動作,是膝關節系統的重要部分,可避免膝關節過度伸直及滑動。多年擔任中華奧會代表團隊醫及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召集人的林瀛洲說,長期膝蓋承受減速、落地扭轉力量,就容易引發前十字韌帶損傷,斷裂後若未及時評估處理、復健治療,恐造成膝關節反覆不穩定,甚至提早產生膝關節退化。前十字韌帶斷裂一定要開刀嗎?林口長庚骨科部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邱致皓表示,原則上仍先以肌力訓練為主,若訓練後膝關節仍不穩定,不得已才開刀,但若前十字韌帶撕裂合併半月軟骨受傷,為避免造成軟骨關節二度傷害,就要考慮手術。吳致寬指出,研究證實,受傷之後,應在醫師評估下,及早復健,才能維持肌力,如躺著不動,一天就可以下降1%肌肉,連續四個星期不運動,肌肉力量下降10至20%。對此,李晟綱有著深刻體驗,受傷之後,並未動手術,大腿股四頭肌肌力變差、無力,膝蓋穩定度也大不如前,經常「軟腳」,以前做踢腿動作,能使出全力,但現在膝蓋不穩定,只能使出七八成力量。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昨日合作舉辦的「運動醫學專題講座:運動員前十字韌帶斷裂座談—從受傷到回場」,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里約奧運中華代表團隊醫療長林瀛洲醫師擔任座長,邀請3位知名運動員,奧運金牌選手朱木炎、世大運金牌選手李晟綱及知名跆拳道選手蘇麗文現身分享前十字韌帶相關心路歷程。
-
2021-03-07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日前和好友參加尖石鄉司馬庫斯的三天旅遊,每個民宿房間只提供一把鑰匙,我和室友因作息時間不同,鑰匙得遞來遞去。第二天早上20位團友集合要去觀賞巨木群,鑰匙應該在我身上,但臨時卻遍尋不著,只好不鎖門。等我們來回走了10公里,回到餐廳吃披薩時,我手往背包裡一探,卻摸到了鑰匙,趕緊向室友道歉。為什麼當初找不到?因為一心都在看日出、吃早餐和賞粉櫻,鑰匙隨手一放,不放在心上,當急著要鎖門時,越急越找不到。第三天我們因有事要先回臺北,在新竹高鐵售票處急忙買了自由座,離發車時間只剩8分鐘,售票員先處理好友的票,好友雙手拉著我們兩人的行李立刻前行,我接著拿了票快速往驗票閘門,過了關回頭一看,她卻站在那裡不停地掏每個口袋說:「我找不到票。」只好無奈地高舉我的行李,越過閘門給我,這時高鐵站的一位年輕工作人員奔向驗票閘門,手上揮著好友的車票高喊:「票在這裡!」原來匆促間,好友顧著幫我拿行李,卻把車票留在櫃臺了。我們兩人這下成了半斤八兩,誰也不要怪誰健忘或心不在焉。除了讚揚和感謝這位工作人員的機靈與熱心服務,不免猜想這種事是不是常發生,以致於他很有經驗?此次旅遊提醒銀髮族如我需注意兩件事:一是不要像年輕時同時做很多事情(multitasking),只要專心,一次做一件事情,效果一樣好,而且資訊才能登錄並貯存於腦中。二是不要趕,凡事預留10分鐘,才能從容以對並享受過程,且可避免失誤,或因匆促導致跌倒、扭傷、骨折等。記憶很重要,學業、事業、人脈和日常生活等都需要它。然而,人的記憶並不完美,有時還不太可靠,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沙克特(Daniel L. Schacter)於1999年的論文指出人類的記憶有7項缺失(記憶七罪):短暫(transience)、心不在焉(absent-mindedness)、空白(blocking)、錯誤歸屬(misattribution)、暗示(suggestibility)、偏頗(bias)和持久糾纏(persistence)。其中以心不在焉如好友與我的例子最為常見,主要是因為當下沒有專注,或受到其他有趣或重要事件的分心之故,例如忘了戴口罩,找不到車鑰匙,上了車才想到是否有鎖門、瓦斯是否有關、電插頭是否有拔掉等。好友不免有些擔心,我們兩人是否出現了失智症的前兆?偶而發生,且有原因的忘記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並非失智症徵兆,大可放心。例如馬友友在匆忙中就曾把名貴的大提琴留在紐約計程車的後車廂,幸好幾小時內就找回來。專心做實驗的牛頓也曾把他的手錶當成蛋來煮。但如果丟三落四事件經常發生,愈來愈嚴重,而且別人都說你記憶差而你卻覺得還好,加上其他認知功能也開始出現問題時,就應該就醫檢查是否有失智症了。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劉秀枝新書《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預防失智,快樂的老後實踐》新書將於3/8出版。
-
2021-02-2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人常等到病痛出現時,才驚覺身體不堪負荷,第一時間至西醫看診,因為藥效快能快速將病菌壓制下來,但有另一派想法則認為,西藥副作用多較傷身體,還是看中醫慢慢治療才好,可是中藥的藥效真的比西藥慢嗎? 中、西藥藥理、目標大不同 大家會有這樣的想法跟感覺,其實是中、西藥的藥理及目標不太一樣,西藥是針對症狀改善、短期可達到效果,但中藥是針對體質改善、長期可達到效果,例如腳扭傷時,吃下普拿疼止痛,效果能在十分鐘、二十分鐘內見效;反之中醫則是會利用活血化瘀的方式達到止痛效果。 中醫養身西醫治病 刻板印象難改變 感冒可以吃中藥嗎? 相信最近大家在路上的中醫診所,常看到診所外掛著紅布條寫著「原來感冒可以看中醫」,而感冒是真的可以看中醫的,只要有「對症下藥」藥效也非常快速,所以中藥的藥性雖較溫和,但藥效不一定比西藥慢。 中醫絕對不是只有養生也能治病,像是針灸治中風的成效,也以獲得國際認證,雖還是得視中風嚴重程度,但刺激穴道真能讓恢復的速度更快、縮短復健的時間。 現今也有許多人採用中西合併的治療,就看大家如何選擇、與較喜愛哪種治療方式囉。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