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打噴嚏
共找到
397
筆 文章
-
-
2021-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症狀感染者真的無症狀?一表了解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重症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文章顯示,每5位染疫者,就有1人屬於無症狀患者。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疫情進入社區,台灣部分確診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在在顯示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不容忽視。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無症狀患者?該如何避免被無症狀患者感染?「症狀前」患者易遭誤判為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篩檢呈現陽性,二是整個病程中都未出現任何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所紀錄的「無症狀(Asymptomatic)」確診個案少之又少,因為多數被認定為無症狀的患者,屬於「前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就是在確診的當下,患者沒有發現任何症狀,而是在確診後,症狀才逐漸浮現。世界衛生組織派往中國武漢的團隊就發現,原先被歸類為無症狀患者,有75%在後續就開始出現症狀。除了確診後才發病的患者之外,大多數被認定是無症狀患者,其實並未察覺自己有新冠肺炎症狀,或是無法分辨新冠肺炎症狀和其他病症的差別,例如輕微發燒、疼痛,容易被忽略,咳嗽也可能被當作過敏性咳嗽或因抽菸等因素導致。傳染力較有症狀者低,監測困難成潛在危機《自然》期刊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症狀確診者,比起有症狀者的傳染力低了42%。雖然傳染力低,但無症狀者造成的傳染,多半無法以一般的作法監測,且許多國家的篩檢以有症狀者為優先,因此大多數無症狀者在不知情下,並未自我隔離,依舊上街購物、走動,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風險。學者對於無症狀者到底是不是社區感染的主因,影響社區感染的程度又有多少,仍未有定論。有學者就認為,無症狀患者並不是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因為他們較少咳嗽、打噴嚏,比起其他人造成的病毒汙染較少。其他傳染病學家則提醒,無症狀者透過講話、唱歌、吼叫,甚至在寒冷地區呼出的霧氣等,都有可能因此噴出微小飛沫散播病毒。病毒量相同,無症狀感染者復原較快無症狀的新冠肺炎確診者,並非沒有受到新冠病毒侵害。美國醫療新聞網《網路醫師(WebMD)》的報導指出,研究者掃描了無症狀確診者的胸腔後發現,其中有許多毛玻璃狀的陰影(Ground Glass Opacities),這是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普遍看到的現象,這些陰影是肺臟受到感染的表徵。《自然》期刊說明,部分研究顯示無症狀患者體內的病毒數量,與有症狀的患者相當,然而無症狀者清除病毒的能力較佳,因此感染的時程相對較短。英國聖安德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傳染病研究員穆格・塞維克(Muge Cevik)解釋,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系統能較快的中和入侵的病毒,但並不代表他們身上的免疫反應比較強或耐受度較高,可持續較久的時間,證據顯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反而有更穩固、持久的中和抗體反應。根據國內研究顯示,事實上,在接觸的病毒後到發病前的這段時間,也就是症狀尚未出現時,是新冠肺炎最具傳染力的時期。加上身邊可能存在無症狀患者,防不勝防,因此勤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持續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是有效自保的最佳解方。參考資料:.https://www.propublica.org/article/what-we-need-to-understand-about-asymptomatic-carriers-if-were-going-to-beat-coronaviru.https://www.webmd.com/lung/news/20200811/asymptomatic-covid-silent-but-maybe-not-harmles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141-3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may/30/covid-19-asymptomatic-coronavirus-how-common-is-it-and-can-its-spread-be-contained.http://www.tsim.org.tw/journal/jour31-4/01.PDF
-
2021-05-2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開窗通風病毒會飄進來?你該知道的10項防疫指南
全台新冠疫情日益嚴峻,對所有人的日常造成深遠影響,當防疫成為生活新常態,該如何因應?元氣網整理了和新冠肺炎相關常見問題,希望能有助大家面對新冠挑戰。1、症狀/新冠、流感和感冒有何差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約10%至30%是無症狀患者,但不少發病患者症狀與一般感冒、流感的症狀很類似,沒有特異性,容易混淆而影響診斷。周百謙指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主要是透過飛沬傳染方式,如果咳嗽、打噴嚏或是說話,就會在空氣散播時進入周遭人的鼻腔或口腔作暫時性的存留,初期會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如鼻塞、流鼻水、咳嗽、嗅味覺喪失等,屬於輕症症狀,和感冒症狀相似。>>相關新聞2、確診/確診後該去哪?急診醫分析在家觀察、需加護條件到底哪些風險因子是一定要住院觀察?哪些情況下,可以安心的回家等,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這是每個確診者及家屬最想知道的問題。台大公衛校友、急診醫師許辰陽歸納實證指出,主要還是要看疾病嚴重度,如果血氧濃度低於94%,肺部X光影像一半視野呈現異常,屬於應住院的重症個案;如果出現下呼吸道症狀或肺部X光影像些微異常則屬中度,在家應自行監測血氧,接受遠距監測問診評估。>>相關新聞3、足跡/跟確診者足跡相同,染疫風險高嗎?指揮中心公布足跡的地點,若與確診者接觸時間很短、非近距離等,理論上染疫風險相對低;但因不能確定跟確診者接觸的型態,如雙方口罩是否戴好、有沒有打噴嚏或咳嗽等狀況,仍可能有風險。在疫調中,確診者在傳染期間,長時間密切接觸的家人、職場同事等,均會被列為「居家隔離」對象;有些接觸者沒密切接觸,如同一棟辦公大樓但不同樓層、或有接觸但只擦身而過,風險較低,則要求「自主健康管理」。>>相關新聞4、快篩/該做快篩嗎?全台社區篩檢、快篩站報你知!全國防疫警戒升為第3級後,不少縣市針對染疫熱點陸續增設更多篩檢站。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醒,篩檢站目的是讓有疑似症狀或高風險的民眾及早採檢,確診後可盡速隔離,並非給無症狀或沒相關接觸史者「沒事驗看看」。各縣市政府對可接受篩檢民眾規定不同,請洽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確認。若有相關需求之民眾,記得攜帶「身分證」和「健保卡」。>>相關新聞5、就醫/疫情期間不敢就醫?4步驟完成線上看診本土疫情升溫致許多民眾疫情期間不敢就醫,大醫院也紛紛宣佈降載、暫停非必要醫療導。而家裡有該去醫院複診的慢性病患,又擔心去醫院風險太高。對此,許多醫院推出了新冠因應措施,讓民眾在家就可以選擇「通訊診療」。健保署表示,適用通訊診療的對象,原為衛生局轉介後正在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但隨著防疫警戒升級,健保署宣佈將門診病人納入視訊診療對象之內,暫定至110年5月28日為止。>>相關新聞6、口罩/是否要戴2層口罩才有防護力?網路近日流傳一名美國華裔醫師透過臉書發文指稱,美國CDC發布報告指出,在醫療口罩外層多戴一層布口罩可減少病毒傳播,台南市政府衛生局長、本身為醫師的許以霖說,正確戴好口罩比較重要。雖然多戴一層口罩可以多一點阻隔的機會,但其實合格的醫療口罩本來就有兩層,一層防生物、一層防水,只要能確實戴好,基本上防護能力是足夠的,如果真的很在意防護力,那選擇N95口罩會比兩層一般口罩更好。>>相關新聞7、住家/開窗通風會把空氣中的病毒帶進來嗎?最近新冠肺炎肆虐,大家都顯得人心惶惶,醫生建議大家注意開窗通風,但是有人擔心,開窗通風的時候風會不會把空氣裡的病毒帶進室內?新冠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飛沫傳播是指,含有大量病原體的飛沫在病人呼氣、打噴嚏、咳嗽時被噴在空氣中,其他人因吸入含有病原體的飛沫而發生感染。但飛沫傳播的範圍是有限的,僅限於與病人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下發生,一般只能夠傳播1公尺左右。>>相關新聞8、外出/出門採買返家後該馬上洗澡?新冠病毒應該無法於衣服及頭髮中存活。如果你落實社交距離,並且只是偶爾到超市或藥局採購,專家說在這樣的前提下,回到家時不一定需要馬上洗澡或換掉身上的衣服。然而,一進家門後立即洗手還是必須的。這項建議同樣適用於頭髮和鬍子,在實行社交距離且常洗手的情況下,大概不必擔心病毒會藉由頭髮和鬍子傳播。>>相關新聞9、交通/搭乘大眾運輸、電梯該如何避免感染?京都工藝纖維大學副教授山川勝史表示,「病毒的傳播會受空調的影響」,也就是說車廂中的病毒會透過中央空調來散播。「站在車門附近」的位置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當乘客擁擠地站在車門附近時,空調會難以自由流動,病毒會集中在人群上方。常見的密閉空間還有電梯,山川教授表示因為電梯裡的空間很平均,在理論上每位搭乘者的感染風險並沒有太大差異。不過有一個地方要注意,那就是要去較高樓層,或是逗留時間較長的人,站在最裡面的位置會比較安全。>>相關新聞10、飲食/防疫叫外送安全嗎?要注意什麼?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指出,叫外送時防疫風險主要可從兩大面向來看,一是使用信用卡、無接觸取餐,二是當面取餐、付現。兩者領取餐點時都會碰觸到包裝袋、餐具、食物包裝盒等,而當面取餐、付現更會與外送人員近距離接觸,此時若外送人員或店家已有人染疫,恐已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之中。因此建議民眾在叫外送時,建議最好的方式是以信用卡付款、無接觸取餐為佳,若有大樓管理員或警衛,有外送暫放區,可先放置於此區域,或樓下大門附近。如此至少減少了接觸的風險。>>相關新聞
-
2021-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過敏感冒症狀與確診易混淆 專家揭不同之處
新冠肺炎確診症狀繁多,像是喉嚨癢、咳嗽、打噴嚏、頭痛和發燒都是可能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前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主治醫師徐嘉賢分享,過敏、一般感冒或新冠疫情的分別。他並提醒,除非醫生有強烈懷疑病患「接觸史、足跡」與確診者重疊,否則千萬別有想去「篩檢看看」的想法。過敏患者在疫情期間,常常會流鼻水、鼻塞或過敏咳、甚至氣喘,以上症狀容易跟感冒甚至是新冠肺炎混淆。針對過敏、感冒與新冠肺炎的差別,徐嘉賢醫師日前在臉書表示,以過敏而言,時間比較固定、症狀不太會改變、沒有發燒,沒有味覺改變,但是長期鼻子過敏、鼻竇炎,也會同樣有嗅覺喪失或嗅覺異常;而氣喘不只會喘,有的人還會咳嗽,甚至有些咳嗽還會有痰音。至於一般感冒,徐嘉賢說,症狀大多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例如剛開始有打噴嚏、隔天流鼻水、隔天開始喉嚨痛等等,也可能會有發燒情形。徐嘉賢指出,新冠肺炎症狀千變萬化,很像一般的感冒,甚至是無症狀感染。而「味覺和嗅覺異常」雖然並不是新冠肺炎「獨有」的症狀,其他普通的感冒病毒也會發生,但是新冠肺炎的比例特別高,出現嗅覺、味覺異常是在染疫初期,病毒還沒有進入肺部之前的徵兆。他表示,上述病症唯一能夠確定的方法就是做篩檢,但奉勸除非醫生有強烈懷疑,「接觸史、足跡和確診者重疊」,千萬別湊熱鬧篩檢看看,因為在篩檢站、急診、大醫院,染疫風險或許更高。
-
2021-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期間網購、收件安全嗎?重症醫:有風險,可先噴酒精或閒置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台灣持續延燒,近日也傳出郵局員工確診的消息,民眾在防疫期間如有訂貨、領取包裹的需要,也應時時戒備,萬不可視如從前一般日常,領取包裹也是防疫的重要一環。 取件建議2情境設定:寄件人、送貨員已染疫 胸腔內科/重症醫學黃軒醫師表示,3C產品發達的時代,不僅是單純的寄送物品,網購、網拍也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疫情的當下要了解武漢肺炎病毒一般在物品上存活的時間為48~72小時,若寄件者、送貨員其中一方有人染疫,寄送的物品確實是有可能成為病毒的「交通工具」。 因此不論是否有爆出郵差或外送員確診的消息,民眾在取件包裹時,都建議先假設寄件者、送貨員有人染疫而不自知為,以此準備好萬全的準備再進行取貨為佳,以提升自身的個人防疫。不過也同時提醒,高規格的防疫有時也會讓他人感受不舒服,應保有禮節並且無惡意作為。 防疫期間網購、取貨需注意哪些事情? 黃軒醫師指出,在寄件人、送貨人染疫而不自知的情況下,從貨品、到貨品包裝、到運送外盒、包裝等,這些都是有可能藏匿病毒的角落。除此之外,在簽收、取件的同時也可能因接觸沾染病毒。 因此醫師建議,取件時確實戴好口罩,緊密貼齊臉部。取件後最保險的情況,可先將外包裝消毒過一次,拆到物品裝再消毒一次,再將物品消毒一次,其後再進行手部消毒。而若時間不急,也可以先將貨品擺放在戶外等其他角落後進行手部消毒,若包裹上有病毒,約48~72小時也就是兩到三天後便會死亡。但不論如何手部消毒是絕對要做到的,尤其是在接觸臉部之前。 防範接觸傳染分3等級,避免接觸眼口鼻絕對重要 黃軒醫師表示,以目前的現況來看,手部消毒是個人防疫最重要的一環。個人防疫可依等級分成「避免風險區域」、「避免風險物品」、「避免碰觸眼口鼻」,避免接觸眼口鼻是重中之重。 醫師解釋,武漢肺炎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以國人的道德標準及防疫作為來看,飛沫傳染雖然還是要注意,但多數危險情境在大家都配戴好口罩及咳嗽、打噴嚏的禮節下已避免,需要特別留意的就是接觸傳染。 像是平常呼籲民眾,非必要時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醫療院所等,就是避免風險區域的作法。而不要隨意觸摸非必要物品、接觸物品後應進行消毒等動作即做到「避免風險物品」。但不論再怎麼防範,總還是得要避免百密一疏,因此平常應盡量「避免接觸眼口鼻」,在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之前,務必要先進行消毒、清潔,以避免嚴密的防疫措施在最後功虧一簣。 《延伸閱讀》 .疫情升溫6件事不要做!重症醫:恐讓自己暴露風險當中。 .蔡英文視訊高端、聯亞 國產疫苗預計7月底供應 陳時中:晚開始要打得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病患如何居家照顧? 降低環境汙染風險這個不能少
新冠肺炎在台灣炸裂,每日新確診數都成長百人,負壓隔離病房已逐漸不敷使用,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可能先入住集中檢疫所外,也可能須在家1人1室隔離,等待衛生單位安排,同住家人居家消毒相當重要,所有可能遭受污染物體表面,都必須用稀釋漂排水或酒精清潔,降低病毒在環境殘留風險。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孝為表示,病毒擴散主要靠飛沫,飛濺距離約1至2公尺,因此人際互動需要用口罩擋住飛沫,但在居家或隔離旅館時,仍然有拿下口罩機會,當口水掉落到物體表面,不同材質病毒存活時間各有差異,塑膠可能會有1至2天,黃銅則可能約數個小時,都會導致環境污染擴散病毒。王孝為持續說明,在醫院要消毒1個床位,先要用稀釋漂白水盡可能噴灑所有牆面、地板、病床等,所有病人可能接觸或飛沫殘留地方,再使用紫外線燈照射30分鐘,利用物理與化學多種方式,希望能徹底去除環境微生物威脅,要一般環境這麼仔細比較困難,但仍然可以用稀釋漂白水盡量擦拭環境各角落。王孝為補充,大面積環境消毒,可以將漂白水配合清水,100倍稀釋使用,擦拭環境所有物體表面,在浴室廁所環境潮濕,病菌較容易滋生地方,則可用稀釋50倍漂白水清潔清洗;王孝為提醒,如果病人有咳嗽、打噴嚏、腹瀉等症狀,都會增加環境病毒量,危險區域清潔消毒時一定要非常注意。王孝為也說,漂白水消毒殺菌主要靠氯,但氯揮發成氣體容易刺激呼吸道,導致過敏等症狀,皮膚長時間接觸漂白水,也發生敏感機會也很高,清潔消毒環境時,一定要配戴口罩與手套保護自己,最好能保持空氣流通,平時外出則是配戴口罩與勤洗手,減少病毒入侵身體機會,感染風險就可以大幅降低。★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出門採買後馬上洗澡?《紐時》8個問答讓你了解防疫新生活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居高不下,指揮中心宣布全台皆進入第三級警戒。疫情嚴 峻,大家難免不安。元氣網整理了《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新冠肺炎專頁上列出的8個常見問答,希望提供大家安心防疫:Q1:新冠病毒能否於衣服及頭髮中存活?A:新冠病毒應該無法於衣服及頭髮中存活。如果你落實社交距離,並且只是偶爾到超市或藥局採購,專家說在這樣的前提下,回到家時不一定需要馬上洗澡或換掉身上的衣服。然而,一進家門後立即洗手還是必須的。這項建議同樣適用於頭髮和鬍子,在實行社交距離且常洗手的情況下,大概不必擔心病毒會藉由頭髮和鬍子傳播。Q2:新冠肺炎有什麼症狀?A: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人們對它的瞭解主要是一種呼吸道症候群——許多患者出現發燒、身體冰冷,以及疲勞、虛弱和大量咳嗽的情況,然而部分病患卻不會有任何症狀。最嚴重的患者則會出現肺炎或急性呼吸道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且需要使用氧氣治療。時至今日,醫師已經定義出更多的新冠肺炎症狀和症候群。4月時,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將早期徵兆加入喉嚨痛、發燒、畏寒和肌肉痠痛等。腸胃道不適,如腹瀉和惡心,也在患者身上發生。另一項關鍵的病徵,則是嚴重且突發的味覺及嗅覺減弱。此外,部分青少年和較年輕的成人身上,則有可能出現具有疼痛感的紅紫色病變,被暱稱為「新冠趾(Covid toe)」,但其他相對嚴重的症狀則較少於這個族群身上發生。Q3:為什麼在室外聚會比起在室內聚會來的安全?A:室外聚會之所以能夠降低感染風險,是因為風可以吹散病毒飛沫,陽光也能殺死一部分病毒。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病毒學家朱里安・W・湯博士(Dr. Julian W. Tang)說,開放空間可以避免病毒量累積,以及被吸入體內的機率。反過來說,若確診者在有限的空間內呼氣,或是待了較久的時間,病毒被吸入體內的機率就會增加。Q4:為什麼保持6英呎(約1.8公尺)的社交距離有助於防疫?A:新冠病毒主要藉由來自口鼻的飛沫傳播,特別是咳嗽和打噴嚏時。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認為,多數經由咳嗽及打噴嚏噴出的較大飛沫,都會在六英呎之內落地。然而,六英呎並非「魔法數字」,無法百分之百杜絕傳染。舉例來說,近期的一項研究就顯示,打噴嚏的飛沫可以飛超過六英呎。所以六英呎的安全社交距離只是一個基本原則:在室外,特別是風大時,你應該與人保持六英呎的距離以策安全。即便你認為你已經保持足夠的距離了,還是應該隨時配戴口罩。Q5:我有新冠病毒抗體,現在我免疫了嗎?A:就目前來看應該是如此,免疫時間至少可以維持數月。部分患者曾傳出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情況,然而專家認為這些患者可能有較長的感染進程,病毒在患者初次暴露後數週、甚至數月後,才開始造成傷害。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大都會產生免疫因子——抗體,它是一種為了對抗感染而生成的保護性蛋白。而這些抗體僅能在體內存活2–3個月。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感染學家蜜雪兒・米納博士(Dr. Michael Mina)解釋,雖然這聽起來很讓人擔心,卻是急性感染消退後的正常現象。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是可能的,但在首次感染後短時間內再次感染,或是出現比首次感染更嚴重的症狀的機率則很低。Q6:無症狀的新冠肺炎傳染能否發生?A:根據至今的證據看來,新冠肺炎是會發生無症狀傳染的。一篇於4月份發表且被大量引用的論文指出,新冠病毒在患者出現症狀前的兩天傳染力最強。同樣根據這項研究,約有44%的新增感染案例是由無症狀的確診者傳染而來。一位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高階專家曾說,無症狀者傳染新冠病毒的情況「極為罕見」,但她隨後就收回這個說法了。Q7:血型如何影響新冠病毒?A:一個由歐洲科學家所做的研究率先指出,遺傳變異與新冠肺炎在統計上有高度的關聯。此外,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A血型者在染疫後需要使用氧氣治療甚至是呼吸器的比率,比起其他血型高出了50%。Q8:搭飛機時該如何自我保護?A:如果無可避免地需要搭乘飛機,你可以採取幾項措施保護自己。其中最重要的是常洗手,並避免以手觸摸到臉部。除此之外,盡可能選擇靠窗的座位也是自我保護的方式之一。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在流感季節搭乘飛機時,由於坐在窗邊的人比較不需要與旁人(潛在感染者)互動,因此比起坐在其他座位者來的安全。你還可以對可能接觸到的硬體設施進行消毒。到了座位上時,確保手部清潔後,可以使用消毒擦拭紙清潔枕頭、扶手、安全扣帶、遙控器、螢幕、椅後的置物空間及餐桌。如果椅子屬於硬質而非容易滲水的皮質或絨布,也可以進行擦拭。(如果把擦拭紙用於軟質的椅子上,可能造成椅子潮濕,反而增加細菌增生的可能性。)(資料來源:https://www.nytimes.com/news-event/coronavirus)
-
2021-05-2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我是肺炎、流感、感冒還是氣喘?胸腔科醫師教分辨這些症狀,完整解析呼吸道疾病
近來武漢肺炎、流行性感冒佔據大量媒體版面,民眾也相當關注自身健康問題,紛紛好奇自己出現的症狀,「我是肺炎、流感、感冒、氣喘還是肺癌?」呼吸道疾病相當多元,除了最常見的感冒、流感,也別輕忽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的肺炎、 抽菸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民眾可了解疾病症狀,再依情況決定是否就醫檢查,若自覺是小病,不要到急診室就診,以免徒增病毒感染風險,可至一般診所就診。呼吸道疾病千變萬化, 又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鄒志翔列出以下13種呼吸道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保花錢榜居第4名 普通感冒 透過病毒或細菌感染,具傳染性,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逾200種病毒與普通感冒有關,以鼻病毒最常見。 普通感冒的症狀通常從鼻塞開始,漸漸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癢、咳嗽,偶爾會有輕微頭痛,較少發高燒。普通感冒的治療多以舒緩不適為主,多休息、多喝水,大約3∼5天,最多1周就能康復。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 主要由病毒引發,A型、 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經飛沫及接觸傳染,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一般說來,季節流感好發於秋冬,與普通感冒不同,常引發高燒39℃以上,全身肌肉痠痛、倦怠無力,伴有明顯頭痛、喉嚨痛及咳嗽,會持續1∼2周。嚴重者可能引發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甚至走向心肺衰竭。 定期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高危險群包括慢性心肺病患、嬰幼兒、老人及醫護人員,都應定期施打疫苗。近2年因青壯年感染流感的併發症比較嚴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也放寬至50歲以上。 咽喉炎 分別為咽炎和喉炎, 因咽與喉緊密相連,交互影響,通常合併稱之。急性咽喉炎多為病毒引起,細菌感染較少見,好發於季節交替時;另環境因素,如高溫、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也可能引發;用聲過度則會引發急性喉炎。 急性症狀常見喉嚨痛、發燒,有時合併出現咳嗽、流鼻水、打噴嚏、頸部淋巴結腫大。一般不會妨礙日常生活,多喝水、多休息,飲食禁刺激、辛辣物,不要抽菸。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是第3大死因支氣管炎 支氣管發炎時會分泌過多黏液,導致咳嗽、咳痰、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急性發炎多在3∼5天內好轉,咳嗽、咳痰 則持續2∼3周。急性支氣管炎多數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另外,刺激性氣體、寒冷空氣,也會減弱支氣管的防禦力。 肺炎 肺炎主要有2種病因,一是細菌感染,一是病毒感染。肺炎通常為細菌引發,又以肺炎鏈球菌最常見。肺炎鏈球菌平時寄居鼻腔,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入侵肺部,以老人、幼童、慢性病患最易感染,不過靠施打疫苗可預防。 而病毒性肺炎則比較少見,奪走多條人命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ME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以及在2019年底於中國武漢爆發的新 型冠狀病毒COVID-19),都是病毒性肺炎的例子。 病毒性肺炎為吸入性感染,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播。研究發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危險群,且在冬春之際、季節性流行感冒病毒肆虐時,罹患病毒性肺炎的機率也會提高。 肺炎主要症狀為發熱、咳嗽、咳痰、畏寒、噁心、嘔吐、胸痛、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咳血,與其他呼吸道疾病最大的區別在於,會出現肺部浸潤現象。少數破壞力強的細菌、病毒(如 SARS)會傷害肺部組織,留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 肺炎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若能及早就醫,治癒機率高。若沒有好好處理,後續可能產生嚴重併發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心肺衰竭等,千萬不可輕忽。 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阻塞居全球第4大死因 氣喘 醫學上稱為「支氣管性哮喘」,發生原因為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氣喘病人通常有家族病史,症狀為長期咳嗽、時好時壞,特別是季節交替、夜間低溫時最難受,伴隨胸悶、有痰,呼吸中有「咻咻」的喘鳴聲,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鼻竇炎。 有過敏體質的人不一定會發病,主要是被過敏原激發,最常見的是塵蟎,有些人則對飲食過敏,也有人對花粉、貓毛狗毛、德國蟑螂等過敏。 慢性阻塞性肺病 簡稱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主因是抽菸引起發炎反應,肺泡無法有效交換氣體,病患會出現喘、悶、咳、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20歲開始每天抽1 包菸,大約到40歲左右,就會 產生COPD症狀,患者也較易罹患流感、肺炎、肺結核及肺癌等疾病。 COPD又分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區別在於肺氣腫病人走路會喘,體型偏瘦;慢性支氣管炎則以咳嗽、痰多為主,病人體型較胖,也有患者綜合2種症狀。由於COPD是進行性疾病,藥物雖可控制病情,但無法逆轉病程,愈早戒菸,愈能減緩惡化程度。 肺結核 屬第3類法定傳染病,乃肺臟受結核桿菌侵襲,形成結核。患者多為過去曾感染再復發,也有人是被傳染,但機率較低,吸入結核菌僅5∼10%會發病。 肺結核的症狀是咳嗽3周以上,甚至咳血,也有人會持續發燒,並非急性高溫,體溫約在37.5℃左右,嚴重的話,體重會減輕。現在已有很好的藥物可治療,但需要服藥6∼9個月,病人要耐心遵從醫囑。 支氣管擴張症 因支氣管永久性擴張,容易反覆感染,病人的表現通常是咳血、痰多,對天氣變化較為敏感。成因多為年輕時肺部感染所致,某些疾病如肺結核的後遺症,也會導致支氣管擴張。另外,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也是高風險群。 其他胸腔疾病,肺癌高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 肺癌 居國人惡性腫瘤死亡率第1位,與30年前不同的是,過去扁平細胞癌、肺腺癌的比例約6:4,現在已各半。扁平細胞癌的主要危險因子是抽菸及二手菸,具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政府大力宣導戒菸。但近10年肺腺癌比率上升,患者多數不抽菸,連家庭主婦也會得,推論可能與空氣汙染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 因病患睡眠時上呼吸道重複塌陷阻塞,所以會產生打鼾、呼吸中止現象,通常白天會精神不濟。同時因長期夜間缺氧,易產生高血壓、糖尿病等併發症。 「肥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危險因子,頸圍愈粗,罹患機率愈高。一般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以及更年期女性。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病人須配合減重、安眠藥減量,以免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狀。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簡稱ARDS( a d u l 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廣泛性的肺泡微血管受損,使得氣體交換受到嚴重阻礙,造成呼吸困難、缺氧,甚至皮膚會呈藍紫色。 常見原因為敗血症、肺炎引發的併發症,或流感、嚴重創傷、溺水,進而可能會造成肺部硬化,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極高。治療上會給予支持性療法,等待肺部漸漸恢復功能。 間質性肺疾病 主要是各類病因使得肺部間質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病變,讓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受影響。有些是自體免疫疾病引起,如硬皮症、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愈早發現愈可治療。 另外還有原發性肺纖維,俗稱「菜瓜布肺」,乃不明原因造成漸進性的肺部纖維化,肺部像菜瓜布般粗糙有空洞,失去交換氣體功能,病患呼吸會像快窒息般痛苦,發病至死亡僅2∼5年。原發性肺纖維化原因不明,但有藥物可以緩解,讓症狀不至於惡化太快。 綜合上述,非病毒或細菌引發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高危險因子主要是抽菸;如果是病毒或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像流感、普通感冒,以及SARS、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因有傳播性,必須要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被關1年多才解禁,她看台灣「還沒不可收拾」:每個人守5關,幾週疫情就能挺過去!.70歲是逗號不是句號!她不再繞著先生轉、獨居新生活:就算有小挫折也無礙愜意人生.兒子找到伴想結婚,媽卻怕他被詐騙會離婚?翅膀硬了要離巢,想太多不讓他飛才悲劇
-
2021-05-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新冠、流感和感冒有何差異?專家教你初步症狀判斷
●輕症易出現鼻塞、流鼻水、咳嗽、嗅味覺喪失等上呼吸道症狀●病毒進入下呼吸道,會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及鼻風暴●嚴重會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發燒、肌肉骨頭痠痛、疲勞、頭痛等症狀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各大醫院急診室湧進大量希望接受篩檢人潮,造成醫療量能相當吃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約10%至30%是無症狀患者,但不少發病患者症狀與一般感冒、流感的症狀很類似,沒有特異性,容易混淆而影響診斷。 其實這三種疾病主要症狀表現還是有所差異。周百謙指出,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主要是透過飛沬傳染方式,如果咳嗽、打噴嚏或是說話,就會在空氣散播時進入周遭人的鼻腔或口腔作暫時性的存留,初期會以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如鼻塞、流鼻水、咳嗽、嗅味覺喪失等,屬於輕症症狀,和感冒症狀相似。 隨著時間進展,病毒可能進入下呼吸道,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及鼻風暴,此時的症狀與一般感冒症狀不同,常見胸悶胸痛、喘、呼吸困難、發燒、全身肌肉骨頭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噁心、腹痛、腹瀉、頭痛等症狀,這與流感部分症狀表現類似。 目前台灣已進入新冠肺炎社區感染傳播,本土確診病例數不斷攀升,周百謙說,由於新冠肺炎沒有標準症狀及特異性,且陽性確診病例數激增,已經無法靠TOCC疫調進行篩檢,民眾要自我警覺,可從三種疾病症狀比較表進行初判,若有咳嗽及胸部不適症狀時,建議盡早就醫接受採檢,確認是否有問題。
-
2021-04-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醫病天地/一咳或大笑就漏尿 婦嘆停經還得買衛生棉
台中50歲李姓熟女最近只要咳嗽、大笑就漏尿,悲嘆「都停經了還得去買衛生棉」,更慘的是飄出異味令她焦慮、困擾,甚至不敢出門。後經就醫,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接受2個月的藥物治療及勤做凱格爾運動後,漏尿已大幅改善,終於可以放心「趴趴走」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說,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因運動、咳嗽、打噴嚏、大笑、舉重物時,使腹部壓力突然增加,膀胱內壓力隨之上升,造成尿液漏出,好發於多次生產、停經後、肥胖及曾經接受骨盆腹腔部手術的女性。若漏一點點,不需護墊或衛生棉保護,為輕微尿失禁;走動就會漏尿,平時需使用護墊防止漏尿,則為重度尿失禁。李姓女患者表示,她以為應力性尿失禁必須手術治療,一度很害怕,後經評估,她只要藥物治療及凱格爾運動應能改善,透過藥物增加尿道阻力及局部補充女性賀爾蒙,以及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功能,2個月後,尿失禁次數大幅減少,出門在外也較自在。蕭子玄說明,力性尿失禁治療方式相當多元,醫師會依患者年齡、日常生活、活動狀況,並根據骨盆肌肉肌膜層對尿道膀胱支撐程度,女性賀爾蒙狀況以及漏尿程度,再提供治療建議,因此建議患者接受醫師完整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擺脫尿失禁的窘境。
-
2021-04-2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台中50歲李姓熟女最近只要咳嗽、大笑就漏尿,悲嘆「都停經了還得去買衛生棉」,更慘的是飄出異味令她焦慮、困擾,甚至不敢出門。後經就醫,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接受2個月的藥物治療及勤做凱格爾運動後,漏尿已大幅改善,終於可以放心「趴趴走」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說,這名李姓病患因近日咳嗽不止,最尷尬的是咳嗽時竟會漏尿,出門要使用衛生棉防漏,「都停經了還要買,實在很不好意思」,更擔心尿液滲出飄異味,不敢出門,整個人悶在家裡,也令家人擔心。蕭子玄說明,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因運動、咳嗽、打噴嚏、大笑、舉重物時,使腹部壓力突然增加,膀胱內壓力隨之上升,造成尿液漏出,好發於多次生產、停經後、肥胖及曾經接受骨盆腹腔部手術的女性。若漏一點點,不需護墊或衛生棉保護,為輕微尿失禁;走動就會漏尿,平時需使用護墊防止漏尿,則為重度尿失禁。李姓女患者表示,她以為應力性尿失禁必須手術治療,一度很害怕,後經評估,她只要藥物治療及凱格爾運動應能改善,果不其然,透過藥物增加尿道阻力及局部補充女性賀爾蒙,以及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功能,2個月後,尿失禁次數大幅減少,出門在外也較自在。蕭子玄說明,力性尿失禁治療方式相當多元,醫師會依患者年齡、日常生活、活動狀況,並根據骨盆肌肉肌膜層對尿道膀胱支撐程度,女性賀爾蒙狀況以及漏尿程度,再提供治療建議,因此建議患者接受醫師完整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擺脫尿失禁的窘境。
-
2021-04-19 該看哪科.婦科
醫病天地/改善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療效佳
許多中年婦女都曾有過大笑、或急著追公車,不小心漏尿經驗,儘管周邊的人沒發現,但不自主滲尿仍讓人感到不好意思,甚至嚴重困擾。醫師表示,尿失禁是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大笑、打噴嚏、跑步、跳繩等動作時,尿液恐有不自主滲出情形。根據調查,50歲以上中年婦女,約有3至6成都有過這樣困擾,危險因子包括生產、懷孕、肥胖、老化、抽菸等導致,病理機轉有可能是支持骨盆底的肌肉或筋膜缺損、尿道括約肌缺損,或本身膠原蛋白缺乏導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姿吟說,治療尿失禁,保守療法仍為第一線治療方法,包括生活型態調整、凱格爾運動、骨盆底電刺激療法、生理回饋治療、磁波椅及陰道雷射治療。以凱格爾運動為例,運動是加強訓練骨盆腔底的肌肉群,因膀胱、陰道、子宮就是由骨盆底肌肉群支撐,訓練此肌肉群,可用來預防及治療因鬆弛引起疾病,甚至包括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甚至性生活障礙。 醫師提醒,病患需先辨別骨盆腔底肌肉群的位置,即是馬桶上解尿時,嘗試停止解尿,中斷小便的感覺,這就表示做到收縮周圍肌肉,如此反覆緩慢收縮5秒與放鬆5秒鐘,就是骨盆底肌肉運動。據研究,長期做此運動,對尿失禁有效率約41至85%。 另外,林姿吟也說,磁波治療儀也可用於治療尿失禁,療效約8成左右。至於雷射也可用於治療輕微尿失禁等婦科疾病。
-
2021-04-04 養生.抗老養生
「清明」宜補陽養肝! 2種養生茶飲助降火解燥
曰清明風,掃墓祭祖「清明」二字,最早是用來形容氣象的「日清明風」,也收在《淮南子》的八風之說。《淮南子.天文訓》記載:「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條風至四十五日,明庶風至;明庶風至四十五日,清明風至;清明風至四十五日,景風至;景風至四十五日,涼風至;涼風至四十五日,閶闔風至;閶闔風至四十五日,不周風至;不周風至四十五日,廣莫風至。」依時間進展下,區分為八風。就在「清明風至」的時節,白桐花開始滿山遍野地盛放,田鼠因為烈焰的太陽躲入陰涼的洞穴之中,喜愛陽光的鵪鶉小鳥躍上枝頭,吱吱喳喳地歡鳴,剛剛下過雨的天空,在遠方掛上一道美麗的彩虹,一下子就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畫面勾勒出來了。《歲時百問》提及:「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在整個二十四節氣當中,同時身為節氣,又屬於民俗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其中,過年、清明、端午、中秋同列為傳統四大節,顯見文化的重要意涵。當杜牧這首︿清明﹀再度在腦海響起時,也是家庭成員們再次團聚的日子,共同踏上紛紛細雨的祭祖路。從古至今,清明流傳下來許多的節俗,多懷抱一份慎終追遠的心態,包括:掃墓祭祖、禁火冷食、春遊踏青、插柳戴柳、盪鞦韆、拔河、放風箏等,在在彰顯對於故人的思念、平安豐足的企盼。寒食蛋雕,斷鷂放災「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寒食節,又稱為禁火節、禁煙節、冷節。古時對於寒食節較為重視,根據描寫北宋都市景觀百科的《東京夢華錄》記載,直到宋代,人們開始在這幾日出城掃墓,加上清明(節氣)緊隨著寒食(習俗),歷史層疊相沿之下,清明節就和掃墓更加密不可分了,節氣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意涵。《台灣府志》記載:「清明日,人家展謁墳墓;輿步壺漿,絡繹郊原。祭畢,藉草啣杯,遞為酬勸;薄暮乃歸。」並於一九三五年明訂此日為民族掃墓節。話說,隱遁山林、堅不出仕的介之推,被一把狂火給燒盡,後人為紀念才有「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的推崇活動。然而根據後人考證,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源自古代的鑽木、求新火的俗制,在新火未到的時候,就禁止人們生火,才有寒食的由來,草仔粿、潤餅、棗糕應運而生。此外,祭祖準備的供品,在祭祀完畢就會由家人們一起團聚共食,當中的雞蛋還會被雕畫出不同的花樣,成了一種別出心裁的民俗技藝。《荊楚歲時記》寫道:「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盤俎。」描繪出此景。清明也是個踏青的好日子,俗稱「踏青節」,古人會穿上新鞋子踩踏青草,感受風光明媚的輕鬆氣氛,既然來到了戶外,自然就適合舉行放風箏活動,古稱「紙鳶」的風箏,相傳戰爭時以鷂鷹製成紙鳶,風起順風並且迎風飛舞,便可藉此送達給友軍求援,後來的人將災病寫在紙鳶上面,放飛風箏後,再把引線剪掉,象徵所有不愉快的事也會隨風飛散。春餅自助餐,清肝明目俗話說:「女子傷春,男子悲秋。」或是少女懷春的說法,指的就是春天容易使敏感纖細的人多愁善感,這一種情緒上的不安或異狀,需要透過情志上的調整,避免避居在封閉的空間之中,透過春遊踏青,或是放風箏的活動,使心境遼闊舒展。除此之外,《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提及:「諸鬱,藏氣病也。其原本於思慮過深,更兼藏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也可能是因為氣鬱內虛、肝血不足導致的情緒失常,因此春分時節更要注重養肝調血。春天也是筍子盛產的季節,筍鮮味美,清炒或煲湯都是人間美味,然而竹筍性味甘涼,吃多容易滑利耗氣。《本草從新》記載:「虛人食筍,多致疾也。」身體陰虛或有隱疾的人,不宜再吃筍或「發」物,建議改為吃柔肝養肺的清淡食材,藉由麵粉做成的薄潤餅皮,夾上炒熟放涼的各色蔬菜(豆菜、韭菜、煎蛋絲、肉絲),最後撒上花生粉或白糖粉,再捲成圓筒狀,就像是頓豐盛美味的自助餐。若能另外搭配花草茶,舉凡枸杞、菊花、玫瑰等一起入茶湯飲用,有助清肝明目,舒肝理氣。春日養肝,降火解燥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是花粉過敏症候群的好發時間,五官病(眼耳鼻喉口齒唇舌)容易併生相關症狀,像是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鼻竇炎、結膜炎、喉炎、氣喘、皮疹等,此時節需要留意呼吸道的防護,外出可佩戴口罩,減少前往擁擠的公共場所。《黃帝內經》記載:「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春天養肝就從飲食著手,「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食材的選擇上,就以草木萌芽復甦的青綠色為主,舉凡此時節的節令菜:高麗菜、花椰菜、綠豆芽、菠菜、萵苣、皇帝豆等,有助降肝火、解燥熱,更有助益於青春的滋養。循令食.家の味♦ 絲瓜香蜜花露飲食材:絲瓜花十五克、蜂蜜八克作法: 1.絲瓜花洗淨,備用。 2.取茶杯,放入絲瓜花,沖入開水。 3.靜置數分鐘,倒入蜂蜜拌勻。 4.濾掉花瓣,溫熱飲用。♦ 冰糖銀耳茶食材:銀耳十五克、茶葉三克、冰糖適量作法: 1.銀耳泡軟,備用。 2.茶葉經熱水沖泡,留茶湯。 3.取鍋加適量水,放入銀耳燉熟後,再倒入茶湯,續煮兩分鐘。 4.拌勻後,加入冰糖調味,即成。※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循令食 家の味:24節氣歲時紀》 作者:陳品洋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日期:2021/02/04
-
2021-03-24 該看哪科.皮膚
常常莫名過敏、皮膚癢?2招找出原因別單靠類固醇
(影片來源:唐豪悅醫師) 常常莫名過敏、皮膚癢?2招找出原因別單靠類固醇 過敏在台灣是相當常見的健康問題,根據衛福部資料分析,106年國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者就高達341萬人。過敏反應常見引起皮膚、眼、鼻過敏,且往往是一連串的出現。而因為氣候潮濕的關係,塵螨是台灣人最常見的過敏原,不少人過敏也都歸咎於此,卻也常在未接觸塵螨的情況下莫名出現過敏不適,許多人甚至長期使用類固醇卻不見好轉。想要改善過敏,了解自己的過敏原就顯得格外重要。 常常莫名出現過敏?留意過敏原不只有塵螨!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皮膚科唐豪悅醫師指出,日常生活當中有相當多的過敏原都有可能引起過敏,常見如灰塵、狗毛、貓毛等吸入性過敏原以及植物、花粉等環境中的過敏原等,又或是堅果、蛋白、牛奶、海鮮等食入性過敏原。 若民眾時不時出現莫名的過敏情況,其也有可能是自己誤解或不了解自己的過敏原,以至長期接觸而不自知。建議可從日常生活觀察或做過敏原測試,釐清自己真正的過敏原為何,避免不明的過敏情況一再發生,這主情況也常見出現在許多有皮膚問題的患者身上。 過敏別單靠類固醇,2招有助揪出過敏原! 不少有皮膚過敏問題的患者,過敏症狀往往一發生就持續了好幾個月,唐豪悅醫師指出,皮膚過敏若持續長達六個月或以上,即可視為慢性皮膚疾病,例如慢性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常常莫名皮膚癢等,這些患者往往需長期使用類固醇,但情況卻也控制不下來。遇到這樣的情況,唐豪悅醫師建議別單靠類固醇,可透過過敏原檢測的方式進行檢查了解。過敏原檢測可檢測出上述吸入性過敏原、食入性過敏原、環境中的過敏原等。 唐豪悅醫師也表示,過敏原檢測年滿2歲就可以開始,並在檢測後3年複檢進行比對,了解狀況是否有所改善。而若小朋友本身就是中度、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常出現全身發炎反應、常常鼻子不好、打噴嚏等,更是鼓勵盡早檢查為佳。 至於成人過敏原檢測時也可先進行回溯,想想自己接觸到了什麼、處於何種環境當中等,並與醫師做討論,如此更有助釐清找出真正的過敏原因。目前過敏原檢測上處自費項目,建議民眾可在進行檢查前,先與日常較常接觸、看診的醫師進行詢問、討論。 避免過敏一再發生,找出、避免根源是關鍵 透過檢測了解過敏原,有助於降低皮膚炎誘發的風險以及嚴重性,並提供日常飲食建議避免食物過敏發生的可能。唐豪悅醫師也提醒,改善皮膚過敏狀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遠離過敏原,包括了先了解自己的過敏原,以及生活環境的清潔。例如塵螨、灰塵是最為常見的過敏原,對此容易出現過敏的民眾,日常生活就應保持整潔,避免堆積灰塵,並且調控濕度,以免滋生塵螨。徹底根除過敏原,有利避免莫名的過敏狀況一再發生。 《延伸閱讀》 .防範塵螨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眼、鼻、皮膚過敏怎麼辦?中醫穴位、茶飲、熱敷等3招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2 新聞.元氣新聞
前主播蕭彤雯驚曝罹患肺腺癌 打噴嚏像被卡車輾過
前主播蕭彤雯今在臉書透露自己罹患肺腺癌零期,她今年1月做健檢,意外發現左肺葉有一個0.9cm大小的陰影,而且是醫生比較不樂見的「毛玻璃狀結節」,確診後她16日就進行手術,現在已出院返家,而她也決定把自己的病情公開,希望能提醒大家對身體狀況多一點警覺,她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在早期就發現,目前也會好好休養身體。蕭彤雯說,發現罹癌時也曾覺得不解,因為自己「從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沒有明顯二手菸危害、不焚香拜拜、也不是天天下廚」,肺腺癌卻還是找上她,而她也發現,身邊罹患肺腺癌的幾乎大多是女性,而她很幸運的是,X光能照到的肺部癌變常常已是二期以上,只有LCT/低劑量電腦斷層抓得到初期病變。「我人生第一次照LCT就中獎,你說我是幸還不幸?我自己覺得我超幸運der,能在這麼初期就治療好~」人生下半場可以繼續精彩!」她表示手術順利,只是現在打個噴嚏都像被卡車輾過,這次生病也讓她有更多的體悟,她甚至還在手術前給給兒女各寫了一封信,「這我都不敢跟醫生說,怕他笑我想太多~但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有意外啊⋯有準備總比沒準備的好,你們說是嗎?」而她現在下廚,也會盡量戴口罩,多使用蒸煮的方式,避免接觸太多油煙。
-
2021-03-17 科別.泌尿腎臟
咳也漏尿急也漏尿熟女好尷尬 1次麻醉2手術解危
一名50多歲的林姓婦人是三個小孩的媽媽;長期有漏尿困擾,快走、咳嗽漏尿、連急也漏尿,尿失禁明顯,害她不敢出門、運動,體重飆升,經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鄒頡龍求診,確診為混合型尿失禁,即結合兩種不同的尿失禁,後接受微創尿道中段吊帶手術,以及肉毒桿菌素膀胱內注射後,手術隔天出院,尿失禁獲改善。林姓婦人說,她求診後,曾以膀胱過動症接受藥物治療,但咳嗽時仍會尿失禁;也有醫師認為是應力性尿失禁,建議開刀,但術後還是會有急失禁問題,直到向鄒頡龍求診,接受手術才緩解。鄒頡龍說,女性尿道短,只有二到四公分,加上生產,老化,停經種種因素,尿失禁成為很多熟齡婦女的夢魘,臨床上四十多歲婦女就有此困擾。婦女尿失禁最常見有二種,應力性尿失禁在腹部壓力增加,如打噴嚏、咳嗽時漏尿,原因與膀胱出口的外括約肌功能失調有關,治療應由凱格爾運動開始,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他指出,另一種急迫性尿失禁典型的症狀是突如其來的尿急感,想趕快去廁所卻來不及,原因與膀胱神經功能失調有關,經常伴隨著頻尿還有夜尿。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大,可以考慮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控制膀胱肌肉過度收縮而造成的尿失禁。鄒頡龍說明,約1/3失禁困擾的婦女屬於混合型尿失禁,傳統上會優先治療較嚴重的症狀,例如:咳嗽、打噴嚏漏尿明顯的患者先選擇手術,如果是急迫性尿失禁較嚴重,以藥物控制為主,但還是無法完全緩解尿失禁。他指出,他治療方式採一次麻醉當中進行施行尿道中段吊帶手術、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等兩種手術,術後的尿失禁明顯改善,與單純接受尿道中段吊帶手術的患者相比,術後的成功率分別為88%與71%。這項研究成果於去年刊登在國際期刊“Toxin”。肉毒桿菌素注射效果約維持4到6個月,術後要持續的配合口服藥物和追蹤。
-
2021-03-11 科別.耳鼻喉
嚇!50歲男愛用山泉水 鼻塞膿鼻涕擤出尾巴竟躲4公分活水蛭
台南市一名50歲男性,平日有到山上取用山泉水飲用及洗臉習慣,數月前出現單側鼻塞膿鼻涕,在家裡附近診所就診服藥,經治療後症狀仍反覆發作。某次大力打噴嚏後發現鼻腔擤出沒看過的黑色生物的尾巴,才到醫院就診,經衛福部新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柯建安檢查後,赫然發現右側鼻腔內有黑色活物,經內視鏡協助下取出一條長約4公分的活水蛭。柯建安醫師表示,山間溪流看似清澈純淨,其實水裡面可能含有肉眼不易查覺的水蛭幼蟲及其他微生物菌叢,千萬不可隨意飲用或是拿來沖洗臉部。若不慎遭水蛭入住鼻腔,可能會有鼻腔異物感、因水蛭活動刺激而產生反覆打噴嚏、流鼻水及膿鼻涕等症狀,水蛭會分泌防止血液凝結的水蛭素,進而導致反覆鼻腔出血等情形。柯建安醫師說,水蛭有吸盤且有齒,可咬破人體組織進而吸血且可用來固定蟲體位置。水蛭吸盤在吸住人體的時候不易移除,尤其鼻腔本身狹窄且黏膜脆弱,使得移除水蛭更加困難,民眾若去野外活動回家後發現斷斷續續流鼻血甚至發現鼻腔內有蠕動物體,最好趕緊就醫,切勿自行摳挖,以免造成更大傷害。
-
2021-03-11 科別.呼吸胸腔
台中霧霾嚴重民眾眼睛癢、打噴嚏 醫師建議外出戴口罩
最近台中霧霾嚴重,天空一片灰濛濛,許多人有眼睛癢、咳嗽、打噴嚏等症狀,醫師表示,近來類似患者有增加趨勢,提醒季節交替之際,空汙狀況開始惡化,成為健康隱形殺手,外出切記口罩不離身,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劉柏毅指出,當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過高時,天空就會呈現灰濛濛,且能見度低,除了容易影響行車視線,也會造成眼睛癢、咳嗽、皮膚癢等過敏症狀,因細懸浮微粒可達肺泡最大的顆粒大小,不僅影響肺部,更會經由肺泡進入血液,進而影響全身器官。他說,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統計,2019年空氣懸浮微粒超過標準值就有200天以上,可能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引發腦損傷造成退化性疾病、誘發過敏反應,更可能增加罹癌的機會,顯見細懸浮微粒不只影響呼吸系統,更會對全身造成傷害。由於肺癌已經連續5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肺腺癌近年也有上升趨勢,占整體肺癌約8成,罹患肺腺癌的女性當中,更有高達95%為非吸菸者,更是女性朋友不可輕忽的問題。劉柏毅醫師建議,平時可開啟環境監測APP,注意空氣品質預報,外出時記得攜帶口罩,當戶外空氣品質不良時,建議待在室內並減少開窗,使用有HEPA過濾網的空氣清淨機,最重要的是應戒菸、盡量減少燒香燒金紙、少點蚊香,避免高溫油炸烹調方式,才能避免肺部「內外夾攻」。至於肺癌高危險族群者,例如抽菸大於每年30包、直系血親有肺癌史者、有肺部疾病、長期暴露於二手菸或石綿環境等,不妨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若是發現病灶,可透過電腦斷層定位術,搭配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除了具有傷口小、切除乾淨、恢復快速等優點外,再搭配術前術後個別化的肺部復健,都能使患者盡速回歸正常生活。
-
2021-03-10 科別.耳鼻喉
她長年受鼻塞好困擾 竟是因打籃球撞歪鼻中隔害的
平時愛打球的20多歲杜小姐一次意外被籃球擊中鼻子,造成鼻子歪斜,從此她不僅因外觀問題缺乏自信,甚至開始受鼻塞所苦,二個月中不斷嘗試各種感冒藥、過敏藥都無效,不勝其擾的她到醫學中心求助,經鼻內視鏡檢查,發現杜小姐因嚴重鼻中隔彎曲,才導致鼻塞問題。鼻塞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也是鼻中隔彎曲的其中一個病徵,但鼻中隔彎曲常伴隨鼻扭曲的外觀問題。醫師提醒,「鼻塞問題勿輕忽,有可能是鼻形扭曲所致」鼻子結構性彎曲,輕則導致鼻塞,嚴重可能導致慢性鼻竇炎產生息肉等嚴重問題,進而影響嗅覺功能。會造成鼻塞的鼻中隔彎曲是什麼?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科暨醫美中心主治醫師孫萬烜表示,鼻中膈彎曲是鼻內部隔開兩個鼻腔的隔板彎曲。最常見是在鼻中膈硬骨軟骨的發育過程中因為碰撞,彼此擠壓而導致錯位。鼻黏膜表面不平整的歪曲,在長大發育過程中愈來越嚴重。鼻塞原因多種,孫萬烜介紹,細菌或病毒性感染造成的鼻炎,通常伴隨頭痛、喉嚨痛,且三至五天會痊癒;過敏性鼻炎,通常受刺激才出現鼻炎症狀,如隨濕度或溫度變化而打噴涕;若長期不明原因鼻塞、打噴嚏,就需要透過內視鏡檢查,是否有鼻中隔彎曲等結構性問題。孫萬烜說,其實鼻扭曲問題很容易從外觀判定,鼻扭曲是外觀鼻子的鼻梁到鼻頭整體的歪曲,可能出現C字形、S字形、Z字形等變化。鼻中膈彎曲的矯正目前最常使用內視鏡的方式,從鼻孔進入切開黏膜,將彎曲的鼻中膈軟骨移除。孫萬烜提醒,如鼻歪斜患者年幼,因發育未完全,應優先採保守性治療,待18歲以上,若仍有嚴重鼻塞問題,才會建議內視鏡矯正,若連外觀都明顯歪斜的鼻扭曲狀況,就需要執行鼻中隔彎曲矯正,合併矯正鼻外觀扭曲分階段手術,由自體或異體軟骨或人工植入物做山根支撐。不論是選手或業餘民眾,打籃球、拳擊者都是鼻骨骨折問題,鼻子外觀有嚴重歪斜時,通常內部也會伴隨鼻中隔彎曲問題。孫萬烜建議,民眾如有鼻塞問題,除可自行評估自身是否有鼻扭曲現象,更應該到耳鼻喉科做詳細檢查,專科醫師能針對鼻中隔和鼻骨做完整評估。
-
2021-03-09 科別.眼部
控制青光眼 保有好視力
不痛不癢,卻會偷走好視力的青光眼,要怎麼早期發現呢?建議做一次完整的青光眼篩檢,包括眼壓、眼底鏡、視野、隅角鏡、眼底攝影及OCT眼底斷層掃描檢查,來確認是否有青光眼,以及是哪一種青光眼、目前的嚴重程度,以利日後的追蹤、控制及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劉瑞玲醫師提醒,「千萬不要只做眼壓檢查。尤其是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民眾,角膜已經被雷射打薄,眼壓的數字會被低估。」青光眼科鄺冬梅醫師指出,「輕微的青光眼完全沒有症狀,只會影響到週邊視野,就算視野檢查的報告是異常的,還是常常有青光眼病友會覺得『我怎麼可能有青光眼,我明明看得清清楚楚』。事實上,這些週邊視野的缺損,多少會有視覺的死角。開車時,有可能會看不到從角落突然跑出來的小貓、小狗跟人,影響到行車的安全。」青光眼科主任陳美如醫師說,「別以為40歲以上,才會得青光眼。我們臨床上遇到很多很年輕的青光眼病友,一來就非常嚴重,也有年輕的糖尿病友,因視力不好來求診,才意外發現已經得了糖尿病,新生血管已經長到小樑網,影響到房水的排除,造成青光眼。一旦得到青光眼,不管是輕微的,還是嚴重的,就跟得到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終身都要持續追蹤、治療。」目前青光眼的治療,主要是運用藥物、手術跟雷射來減少房水分泌或加速房水排出,積極的控制眼壓,減緩對視神經纖維的傷害,以期保有最佳的視野。青光眼科張毓帆醫師說,「使用降眼壓眼藥水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如果單一藥物沒有辦法達到理想的眼壓,有些病友可能要用到二、三種,或使用到複方的藥物。在使用青光眼藥物時,病患應該要充分了解藥物的使用方式、頻次,以及可能產生的相關副作用,包含眼睛刺刺的、眼睛紅、眼睛乾的情況,可隨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如何調整藥物。若因病情需要快速降眼壓,有時也會運用到口服藥及針劑。」如果已經嘗試各式各樣的藥物治療,眼壓還是居高不下,預期短期內會傷害到視神經,或是視神經盤凹陷、視野缺損,還是持續惡化,就會慎重考慮動手術。眼科部柯玉潔醫師說,「台灣的病友對青光眼手術較難接受。因為青光眼手術跟其它眼科手術很不一樣。不像白內障、近視雷射手術,一開完就大放光明。青光眼手術的目的在降低眼壓,以減緩視神經損傷,而非改善視力,術後初期會因眼壓改變導致屈光狀態的改變、手術引起的發炎反應、或散瞳藥劑的使用等原因,導致視力模糊;而後隨著傷口的癒合,眼球的壓力達到新的平衡,視力逐漸恢復到術前水準。極少部分患者會因眼壓過低導致黃斑水腫而對視力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術後初期,任何有可能會撞到眼球,會影響眼壓的動作,像是激烈運動、舉重物、便秘、打噴嚏等等,都要避免。即便術後初期達到良好的眼壓控制,之後仍有可能因為傷口的結疤反應導致所建立的房水引流路徑再次受阻,眼壓又再上升,而需要進行疤痕掃除手術、再合併降壓藥物使用、或甚至再次手術。所以青光眼術後仍需持續追蹤眼壓變化與視神經狀態,適時調整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病程控制。」劉瑞玲部主任說,「有一位中年的男性,他40歲時在北榮做健康檢查時,因姑媽有嚴重的青光眼,特別加做了眼科檢查,被我們發現眼壓在正常範圍內,卻已經有輕微的視野缺損,以一種眼藥水控制了四年,眼壓跟視野都非常穩定。後來到國外經商中斷治療,七年後回到台灣,不但眼壓已經變高,視野缺損也變得很嚴重,使用三種眼藥水都無法控制。直到開刀後,眼壓才又穩定下來,視野沒有再持續惡化。他親口跟我說,『在台灣那四年我雖然有定期追蹤,但內心一直很懷疑自己真的有青光眼嗎?等後來眼睛視力受到很大影響,才相信我真的是青光眼。』青光眼是長期抗戰,不管是點眼藥水、雷射、開刀,都很不討喜。要持續治療是為了一輩子長久的視力,我們很希望病人心中有疑慮時,要好好跟主治醫師討論,能有機會保住陪伴一生的視力。」常見的青光眼眼藥水成份減少房水分泌的眼藥水1.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每天早上點一次,約可下降20到25%眼壓,特別的是睡覺前點此類眼藥的降低眼壓效果不佳且會有晚上睡眠時血壓過度下降的可能副作用。心跳慢、血壓低、氣喘病人不宜使用。2. 甲型交感神經受體促進劑:每天點二到三次,約可下降20到32%眼壓,可能會有過敏性結膜炎,眼睛乾、嘴巴乾、嗜睡、疲勞。老人、小孩避免使用。3. 碳酸酐酶抑制劑:每天點二到三次,約可下降15%到20%眼壓,可能會有眼睛刺激感、結膜發紅及藥物過敏反應。也有可快速降眼壓的口服劑型,建議飯後服用。加速房水排出的眼藥水1. 類前列腺素製劑:每天晚上點一次,約可下降25%到32%眼壓,全身副作用少,可能會讓睫毛變長、有黑眼圈、結膜發紅有血絲和眼窩凹陷等等。2. 副交感神經促進劑:每天點二到四次,約可下降15%~25%眼壓,可能會有眼睛刺激感、光線變暗、瞳孔沾黏等等。加註:青光眼藥物目的在於降低眼壓,理想的治療目標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眼壓都能控制得宜。每種藥品使用後的藥效維持時間各不相同,所需點藥頻次也不同,過多導致副作用增加,過少導致藥效不足,且若一天需點兩次的藥水宜固定間隔12小時點一次,每天一次的藥水則每天固定時間點。(諮詢:張毓帆醫師)
-
2021-03-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手腳冰冷虛寒 溫熱養生提陽氣
很多人有手腳冰冷等虛冷體質,穿再多都覺得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指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體內暖流運行不順,若要改善此情況,通常會從脾腎著手增強陽氣,除使用藥材與針灸外,也建議冬天可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虛寒體質者對影響陽氣的事物較為敏感,且不易調整,像夏天開冷氣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冷、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趙品諭表示,「冷底」嚴格定義是指重病、長年痼疾、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若僅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就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算是冷底。趙品諭指出,中醫調理通常會先從脾腎著手增強陽氣,例如用辛熱乾薑補脾、強心成分的附子補腎,肉桂性熱,也具有溫補腎陽效果。另外,也會使用艾灸來溫熱穴味增強陽氣,每次針灸20至30分鐘,2、3天一次,冷底的人可每天灸;趙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如羊肉等辛溫大補食材。料理時可使用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辛香料酌量入菜,產生熱度;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陽氣過度耗散,建議冬天早睡晚起,待白天較溫暖後再出門,維持運動習慣,但天冷時可改在室內,不要到戶外吹冷風。
-
2021-03-05 養生.抗老養生
驚蟄後漸暖,細菌與病毒蠢動!春養肝多吃青色蔬菜,這些上火食物先避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二十四節氣介紹,驚蟄後氣溫升高,不論害蟲益蟲全部復甦。而有句諺語「未驚蟄打(音ㄉㄢˊ)雷」,會四十九日烏」,即驚蟄之前就打雷,會連續下四十九天雨。此時天氣多變化,中醫師建議,多吃青色蔬菜、魚湯等養肝,上火的蒜、辣椒、及涼性水果則要少吃。氣候:驚蟄過後氣溫轉暖,細菌與病毒蠢動,因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變多;腸病毒、水痘患者也不少。此時節氣候仍忽冷忽熱,有過敏性鼻炎、氣喘者容易出現感冒、打噴嚏、流鼻水情形,應加強口鼻保暖,防範溫差刺激使病情惡化。食物:多吃:1.春季養肝,飲食宜清淡。多吃青色蔬菜像是芥藍、韭菜、綠花椰菜等。2.茶飲多喝綠、青茶;湯粥類則可喝鯽魚湯加蔥花、黑綠紅豆等豆類煮粥方式來燉補。3.可吃點健脾補氣的山藥。4.可喝冬瓜生薑湯、紅豆薏仁湯等作為補身,但勿加太多糖,以免過甜失滋補。少吃1.驚蟄時濕氣較重,應少吃寒冷食物,但因台灣水果量多,夏季水果常在春季就有,如蓮霧、小番茄等水果就相對涼性,建議民眾少吃;2.不適合吃太多蒜、辣椒等辛香料,易上火。3.避免油膩食物或飲酒。養生:人體氣血不通暢,容易疲倦、無精打采,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春困現象。建議模仿草木生長的姿態,適度拉筋、伸展;天氣好時,可踏青、曬太陽,增加春天活力。(資料來源/中醫師陳潮宗、卓雨青、顏宏融)
-
2021-03-03 養生.抗老養生
百病起於寒!中醫師提點,擺脫冷底體質的溫熱養生祕訣
常聽許多女性朋友說自己體質「冷底」,除了手腳冰冷、常感寒冷、容易生病,還難以受孕,感到沮喪。所謂「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每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面對「冷底」體質,不可不慎! 百病起於寒,小心冷底體質耗損免疫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中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看「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 體內暖流若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總會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 真冷底、假冷底,傻傻分不清 趙品諭指出,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氣喘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僵硬、肌肉痠痛、憂鬱懶散、女性生理期不順等。不過,「冷底」體質的嚴格定義,是指罹患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 她進一步說明,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而中醫調理「冷底」體質,會從兩方向著手,趙品諭提醒,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服用為宜。 中醫調理冷底體質,分成兩方向進行 真的是冷底體質!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 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她特別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容易取得的土肉桂葉為主,它和肉桂同樣具驅寒溫陽之效,劑量較為溫和;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 肉桂暖身茶飲 藥材:土肉桂葉、魚腥草或金銀花 煮法:1人份取3、4片土肉桂葉,添加魚腥草或金銀花約0.5錢,放入500cc的水,煎煮至水滾即可。 TIPS: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中醫艾灸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 趙品諭提到,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穴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而真正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 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也可多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 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天寒時更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她呼籲,也應維持規律運動習慣,風大時最好在室內運動,別到戶外吹風。
-
2021-0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認為,體溫每降低1度,免疫力就減少30%,中醫觀點認為冷底的虛寒體質,身體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夏天吹冷氣就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都覺得手腳冰冷。建議可以補足腎與脾的陽氣,熬夜會造成陽氣過消耗,最好早睡晚起,白天日出在外出活動,比較不容易受涼。中醫看「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趙品諭補充,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另外,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但趙品諭也說,「冷底」的嚴格定義是指罹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但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趙品諭表示,中醫調理「冷底」的方式,分為2大方向,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然上述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為宜。趙品諭強調,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有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趙品諭提供簡易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但容易取得,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趙品諭也說,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1次,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趙品諭建議,可以利用「三九貼」,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效果。趙品諭說,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不妨使用辛香料。趙品諭補充,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運動習慣仍要維持,天冷時最好在室內做,不要到戶外吹風運動。★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圍爐、拜年、走春,防疫怎麼做? 留意這些細節健康過好年!
●除夕圍爐在家吃最安心,守歲別太嗨● 新年別好客,回娘家第一件事是洗手● 春節走春各景點恐人山人海,室內外都要戴口罩防疫已是全民運動,但過年期間,人潮南來北往,一向是傳染病伺機而動的時機,尤其國際新冠疫情嚴峻,即使台灣仍可正常生活,但防疫模式不能放連假,過年最令人期待的拿紅包,更是大意不得的環節。感染科醫師建議,今年發紅包前、拿紅包後,要記得洗手,電子紅包也是不錯的選擇。過年團圓時刻,一桌飯菜讓南北親人團聚,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家人都是特定對象,不是陌生人,圍爐的風險不高。三軍總醫院感染暨熱帶醫學科主任葉國明提醒,吃飯不能戴口罩,也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應盡量在家吃年夜飯,避免到餐廳用餐。年夜飯外食 小包廂最保險如果選擇外食慶團圓,葉國明建議,小包廂桌餐最保險,起碼可以確保接觸到的人、送餐服務員都會戴口罩,吃合菜、個人套餐都沒問題;最危險的選擇,則是吃到飽自助吧,陌生客人在自助吧夾菜,人群往來,不一定有戴口罩取菜。今年在家吃年夜飯更要留意,親戚是否有國外旅遊史,黃高彬提醒,要特別注意他們回台時間,不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與親友同桌共餐,但可在同一個空間,安排親友在其他桌吃飯,離家人遠一點即可,「守夜也別太嗨,防口水噴濺。」邀宴親友 留意國外旅遊史平時不太接觸的客人,無法確定是否有旅遊史,黃高彬建議,今年過年別太好客,拜年拱手代替握手,避免擁抱等親密接觸。最近台灣民眾被本土疫情嚇到,葉國明提醒,國際疫情嚴峻,何時會再有本土疫情都不意外,民眾南來北往多,從流感經驗來看,疫情南傳北、北傳南,醫院門急診都會塞滿流感患者,過年走春、回娘家都要注意衛生習慣,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一定要戴口罩。「初二回娘家第一件事是洗手。」黃高彬提醒,領紅包是過年小確幸,但打噴嚏可能會讓紅包沾飛沫,若天氣冷,長輩、晚輩都可戴手套拿紅包,不僅保暖,也能避免手沾有病毒飛沫,摸口鼻增染疫風險,「晚輩戴手套從長輩手中拿東西不禮貌,但防疫第一,先不要在意。 」景區人多 抱起孩子較安全今年過年不能出國旅遊,國內各知名景點勢必成為春遊熱門地,葉國明及黃高彬都認為,國內無新冠肺炎社區傳播疫情,室內外景點都可以選擇,以過去國慶等假期經驗來看,春節連假國內景點一定都人山人海,隨時會接觸到陌生人,因此不論去哪裡、不分室內外,都應戴好口罩。黃高彬建議,民眾安排行程時,應多排幾個備用地點,如果發現景點人潮太多,還可以掉頭前往其他景點,景點人群多的時候,盡量把小孩子抱起來,過去國際文獻曾發現,腰部以下空氣最髒,飛沫一般都是往下沉,且走路地面灰塵會揚起,「把孩子抱起來,比較安全。」
-
2021-02-10 新聞.健康知識+
下面好像有點濕濕的 那些難以啟齒的漏尿困擾
當開始有漏尿的現象出現時,就不得不懷疑自己是否是真的老了。但是,根據花王公司的調查(請參照下頁的圖表),三十多歲女性就有二三%出現漏尿現象,四十多歲女性則增加到三○%,六十多歲後達到三五%,七十歲世代竟然不增反減占三四%,可見得漏尿人口並非愈老愈多。女性的漏尿徵狀其實早在年輕時就已經出現,但是直到年紀大了之後,才敢和他人談論漏尿困擾,而發現原來別人也有同樣遭遇,因此誤以為大家都是老了才漏尿。另一方面,三十歲世代的男性,有漏尿問題的比例不過一○%,到了七十歲世代,竟然高達四五%,代表年齡因素對男性的影響非常顯著。我自己就深有感受,隨著年紀漸增,小解變得不痛快。 尿失禁的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其一是「腹壓性尿失禁」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或是起身時,腹壓會加大,尿液就突然滲出。這種狀況以女性為多,主要是因為控制排尿的相關肌肉無力。其二是「迫切性尿失禁」突然無法忍耐的強烈尿意,接著就大量漏出。這是由於膀胱肌肉過度亢進,或是收縮力不足所引起。其三是「溢流性尿失禁」膀胱儲存過多尿液,溢入尿道,想尿卻無法順暢排乾淨,時不時地滲出。像是男性「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之一,就是在小便斗前解不乾淨,等你穿好褲子卻又漏了出來。這也是「溢流性尿失禁」。而男性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攝護腺肥大」。預防漏尿的第一步,是鍛鍊控制排尿的肌肉。大家都聽過的「骨盆底肌訓練」,就可以改善及預防漏尿。訓練方法很簡單,首先臉朝上仰躺,雙腿屈膝立起,全身放鬆。使勁收縮肛門和尿道口(女性連同陰道口),並向腹部內側提起,維持緊縮約三十秒。一天可以做十次左右。做「排尿記錄」也是改善策略之一。之前的章節也曾提到,隨時想到就去小解,容易養成膀胱儲尿只有一點也要跑廁所的習慣,這會造成憋尿的能力變差、排尿週期紊亂。排尿記錄的內容包括何時、攝取多少水分,何時排尿,會在何時、何種狀況下漏尿。連續記錄三至四天,就可以找出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容易漏尿。接受泌尿科診療時,拿給醫生參考,可以協助正確的診斷。
-
2021-01-30 新聞.元氣新聞
新竹市8740劑公費流感疫苗開打 呼籲民眾盡快接種
新竹市公費流感疫苗今天起配送8740劑到3區衛生所及合約院所,擴大全民接種,37家醫療院所配合假日加開門診協助接種,市府衛生局呼籲民眾盡快接種,保障自己及親友健康。衛生局代理局長楊清媚說,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疫情接種踴躍,中央緊急增購41萬劑疫苗,新竹市已配送8740劑分送3區衛生所及63家合約院所,提供6個月以上民眾接種。她說,全市65歲以上長輩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7.1%、3到6歲幼童接種率也僅57.8%,呼籲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盡快接種。衛生局指出,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請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上衛生局網站查詢假日配合接種的合約院所及電話洽詢,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全程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及手部衛生等。衛生局指出,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醫並充分休息,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
2021-01-26 科別.感染科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截至今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2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盡快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仍是流感季,原本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人員有資格限制,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目前還有40多幾萬劑,呼籲優先族群盡速接種,一般對象可以一月卅日之後來打。陳時中表示,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接種踴躍,於是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自美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新疫苗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是非活性重組技術的四價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作。普通疫苗是利用雞胚胎培養,這款新疫苗不需要經過雞胚胎技術,和傳統疫苗相比,劑量加倍,一般只有15微克,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有45微克,多了3倍。李秉穎表示,傳統疫苗因為病毒必須適應雞細胞,可能免疫綜合效力降低,但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不建議用於18歲以下,因為尚無18歲以下試驗報告。至於已經打過疫苗,是否可再打一次新疫苗?李秉穎表示,「不需要」,因為免疫反應相差無幾。但他強調,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包括肺炎鏈菌、帶狀皰疹、HPV疫苗等;不良反應與一般流感疫苗類似,注射部位紅腫在一到三天內恢復,幾乎不會發燒。李秉穎表示,因應可能會有新冠疫情,流感、新冠肺炎症狀類似,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恐增加醫療負擔,呼籲還沒接種的民眾盡快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陳時中指出,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另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陳時中表示,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進行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此外,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手部衛生等措施。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17日至1月23日)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39,656人次,較前一周上升5.6%,仍較前4個流感季同期為低;近4周社區呼吸道病毒分離以呼吸道融合病毒(41.7%)為多,惟近期檢出數已呈下降,其次為單純疱疹病毒(29.6%);國內自去(2020)年10月迄今,累計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感染H3N2,尚無死亡病例,均明顯低於前4個流感季同期(2016至2020年同期病例數為256至845例、死亡數41至137例)。指揮中心提醒,天氣預報指出,本周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摩斯員工確診!吃了沾上新冠病毒的食物會怎樣?
編按:截至19日部立桃園醫院群聚累積9人確診,其中案865是摩斯漢堡桃園捷運A7店員工,在1月16日至18日曾在店內活動,許多人擔心若是吃了新冠病毒汙染的食物會染疫嗎?雞肉會有沙門氏菌、生菜有大腸桿菌、自助餐沾上諾羅病毒都會讓人生病,為何衛生官員沒有針對被新冠病毒(COVID-19)汙染的食物發出警告呢?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及專家指出,儘管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但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透過消化系統致病。新冠病毒在肺部 諾羅和沙門氏菌在腸部不同生物體導致人類生病的途徑有別。新冠病毒這類的呼吸道病毒,通常附著在肺等器官的細胞上;諾羅病毒和沙門氏菌等則可在胃酸中存活,然後附著在腸內的細胞繁殖。病菌藉由專門附著在人體某種組織上,然後致病;其傳播方式也不同。流感和新冠肺炎之類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及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通過食物致病的細菌 會引起腹瀉等症狀通過食物致病的細菌會引起腹瀉等症狀。某些情況下,糞便中的細菌會透過衛生習慣不良者的手觸摸他處,向外傳播。所以,食品業員工若罹患消化系統疾病,一定要待在家中,這一點非常重要。若他們仍去餐廳工作,可能導致多人生病,風險很高。談到食物和COVID-19的關係,專家表示,人們到超市購物,與其他顧客和員工交流時的致病風險最大,而不是吃下肚裡的東西。這正是為何商店要限制店內人數、還用膠帶標示出應該距離多遠的原因,顧客保持社交距離很重要。在家打開雜貨包裝後 一定要仔細洗手專家說,新冠病毒可在某些物品表面上存活,因此盡量不要拿手觸摸東西,也要避免在購物時碰到臉。CDC還建議,在家裡打開雜貨包裝後,一定要仔細洗手。至於在感染者糞便中發現新冠病毒一事,CDC指出,尚不清楚在糞便裡發現的病毒是否真能使某人生病。康乃爾大學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專家艾莉森·史托特(Alison Stout)說,「新冠病毒表面多孔,存活的機率很小。」糞便中有病毒存在,更可能是全身感染的反映,而不是其在消化道中生存的能力。
-
2021-01-09 養生.生活智慧王
傢俱上有白點會動!粉螨常見難根除,3招有助消滅
天氣潮濕,家裡各處容易發霉、長出塵螨,讓人鼻癢、打噴嚏、皮膚過敏等非常不舒服。不過除了發霉和塵螨以外,也有不少人發現家裡的傢俱上長出了如麵粉般大小的小點點,仔細一看,居然還會動!原來是非常小的白色小蟲子,且擦掉後又會再「長出來」,這讓不少民眾既驚訝又噁心且非常困擾。究竟這些小白點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又要怎麼根除? 看似髒污、灰塵卻會動?!家中悶熱潮濕現粉螨! 毒物專家招名威教授表示,傢俱上這些會動的白點點,一般而言非常有可能是粉螨。粉螨在台灣相當常見,其非常細小非常不起眼,不過肉眼還是看得見,大小約略如麵粉一般,許多人看到可能會因為牠們聚集的關係誤以為是灰塵或髒污而忽略,仔細一看才發現牠們正在爬動。 招名威教授指出,粉螨和塵螨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兩者並非同種生物。牠和塵螨一樣喜愛潮濕、悶熱的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有不少民眾家中常見有這樣的困擾。牠也一樣會以毛屑、皮屑等作為糧食,不過不同的是,牠們也會吃米、雜糧、餅乾、蔬果等糧食,因此它們除了常見在沙發、櫃子、水龍頭、沐浴乳罐等各種傢俱、物品上,在食物上也有可能發現牠們的存在。 粉螨雖不會像蚊子一樣主動攻擊人,但若放任未妥善處理,牠可是會持續繁殖的,不僅影響生活環境品質、讓人覺得噁心,也有可能像塵螨一樣造成人體過敏,途徑包括沾染到身上或是在食物中未被發現吃下肚造成不適甚至腹瀉。 粉螨擦掉又會長出來?!專家3招清除粉螨!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民眾會發現,粉螨即便是用抹布擦掉後,過沒多久又會再「長出來」。對此招名威教授表示,這通常不是粉螨又復活了,而是下一批又出現了。粉螨最麻煩的特點就是在於他的體積非常小,且會四處亂鑽,非常難以根除,即便是用抹布擦掉當下肉眼看得到的,也無法確保牠們是否已經完全被清除或是還有其他是躲在看不到的縫隙甚至物品內。因此光是用擦拭、水沖的方式清潔,恐怕效果有限,過沒多久物品又會佈滿小白點。 若想清除麻煩的粉螨,招名威教授建議可用安全高溫的方式進行消滅,例如若是生長在物品上,可將其置入高溫熱水中,或是將其放置到高陽光底下曝曬,不過也要注意牠們自然也會逃命,因此陽光曝曬也建議可轉換各種角度。 另外,使用除濕機有助大幅降低空間濕度,也是破壞牠們生存環境的方法。由於台灣下雨頻繁,沒下雨也濕熱,因此招名威教授建議,可以在出門家裡沒人時開啟除溼機,回到家後再關閉即可,一般冷氣附帶的除溼機就很足夠。 除此之外,使用酒精、殺蟲劑也有助於消滅粉螨,水煙式殺蟲劑也是個不錯的方法。不過在噴灑時,除了應留意避免在密閉空間下使用外等安全注意事項外,也還是要留意牠們可能也有部分躲在看不到的地方,建議使用後可再多做檢查確認。 若粉螨是出現在食物、食材上,前面所提到的方式一般而言是無法執行的,即便是用熱水煮,也不可能吃下肚。因此招名威教授建議,若是在食品、食物上發現,建議最好直接丟掉為佳,以避免吃下肚。 防範粉螨找上門 專家:環境除溼很重要! 最後招名威教授表示,粉螨喜歡潮濕、悶熱之處,空間物品越雜亂也越有可能建立出牠們的生長環境,長出粉螨而不自知。因此防範粉螨找上門,最重要的就是破壞牠們的生存環境,溫度不好掌握,那麼至少濕度平常控制好,做好除溼。此舉也有利避免發霉及塵螨。平常也要注意環境整潔,定期打掃,避免建立出對粉螨有利的生存空間卻不自知。特別注意食品、食物更應妥善保存。做好妥善的環境管理,以免後續除蟲的麻煩。 《延伸閱讀》 .平時打掃如何避免揚起灰塵?毒物專家譚敦慈:牢記「乾濕乾」原則。 .房間整潔間接影響健康 毒物專家:發霉有致癌風險,塵螨影響呼吸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