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醫療.自體免疫
搜尋
慢病好日子
共找到
231
筆 文章
-
-
2021-11-03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咳嗽、走路喘 自體免疫患者小心肺纖維化
走路喘、不動也喘,小心肺纖維化上身!自體免疫疾病如硬皮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皮肌炎患者等都是高風險族群,他們易因自身免疫系統混亂、攻擊自己細胞,引發間質性肺病,嚴重時導致肺纖維化。醫師呼籲,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應定期做肺功能檢查,如有咳嗽症狀更要警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執行長、北榮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肺泡與微血管之間的間隙稱為間質,如因自體免疫疾病併發肺部病變,導致間質纖維化,原本像海綿的肺部就會變得像菜瓜布一樣,沒有彈性,影響肺泡擴張與氣體交換功能,導致患者因長期氧氣不足,產生脾氣暴躁、神經不協調,甚至腦缺氧放電造成幻覺等現象,晚期還可能發生失禁、昏迷。蔡長祐分享,曾有硬皮病患者瘦到皮包骨、腸胃道也變硬,營養吸收差,肺部纖維化僅能淺淺地呼吸,過去因為沒有藥物可用,只能使用類固醇控制,勉強維持自理能力;另一位乾燥症患者,五年前引發間質性肺病,使用抗纖維化藥物治療,歷經二到三次療程後,肺功能改善,發炎組織也消除,病情控制良好。這兩個病例顯示,不管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都可能侵犯肺部,從間質性肺病惡化至肺纖維化,除了免疫疾病患者,另有不明原因特發性肺纖維化,也可能導致菜瓜布肺,須及早治療,保留肺功能。目前抗纖維化藥物已針對部分免疫疾病逐步開放給付。一般民眾可以透過胸腔X光,以及醫師聽診後下背呼吸音了解自身肺功能,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屬於高風險族群,可以進行每六個月定期「一氧化碳擴散能力」、「功能性肺活量」檢測,如有發現異常,可進一步每三個月檢測「一秒吐出氣量」,或是透過高解析電腦斷層掃描(HRCT)確認肺部健康狀況。蔡長祐強調,輕度肺纖維化症狀可能出現咳嗽,嚴重時走小斜坡就喘,最後可能一動就喘、咳嗽嚴重,因此,自體免疫疾病及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應留意自身症狀,一旦出現咳嗽等症狀,建議及早檢查診斷及治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0-28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她爬山會喘竟是肺纖維化!治療+運動找回健康
郭姓自體免疫疾病女患者今天在台中榮總現身說法,她以前爬山會喘,以為自己體力不好、缺乏運動,不知道自己肺部已纖維化,她直到走路會喘,轉診到胸腔科才確診,肺功能只剩下50%,她感謝醫師傅彬貴救治,自己配合治療,並遵從醫囑每天運動,持續到健身房運動,如今可以爬山,找回自己的健康。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主任、胸腔內科醫師傅彬貴說,間質性肺病為肺部發炎未及時治療進展到肺纖維化,肺部如菜瓜布般,俗稱菜瓜布肺,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僅乾咳、有點呼吸急促等症狀,與感冒、氣喘病很類似,不易被發現,延誤治療。陳適安說,肺纖維化無法逆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治療相當重要,台中榮總全國首創成立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集合院內胸腔科、免疫風濕科、心臟科、復健科提供跨團隊照護,未來在影像學研究發展、幹細胞治療、分子生物診斷以及肺部移植治療等領域,提供國人最好的服務。個管師鍾宛蓉分享,郭姓女病患經轉診向醫師傅彬貴求診後,確診為特發性肺纖維化,肺功能只剩下50%。幸好正確的早期診斷,輔以健保給付的抗肺纖維化藥物,搭配積極運動與心肺復健治療,肺功能檢查有顯著的進步,還可以爬山運動。另一名張姓女病患罹皮肌炎及肺纖維化,去年2月因急性惡化發作,肺功能僅剩下27%,從雲林到台中榮總就診,需要持續使用氧氣治療,後經免疫風濕科與胸腔內科醫師合作下病情獲得控制,目前已不需要使用氧氣,且肺功能恢復到72%。傅彬貴呼籲,民眾持續八周乾咳、喘促或呼吸不順倦怠等症狀,可以前往胸腔內科進行檢查,避免延誤病情。台中榮總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衛教室提供衛教諮詢服務。【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0-10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最愛問【腦中風】頭暈、手腳無力是低血糖還是中風?2招辨識急性中風症狀
Q:一名七旬老翁,某天早上起床突然單側手腳無力,說話正常但口水會不自主流下來,女兒心想可能是沒吃早餐有點低血糖,囑咐老翁趕快吃點早餐回房間躺一下,孫子卻說阿公和平常不一樣,應該要去看醫生,他們該怎麼做?醫師開講崔源生/臺中榮總神經外科血管科主任呼應即將到來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推動腦中風教育課程,與苗栗縣政府消防局合作,安排急性腦中風到院前救護處置課程,邀請臺中榮總神經外科血管科主任崔源生、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廖年晨及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授課,分享快速辨識祕訣。中風位置不同、症狀複雜,容易與低血糖混淆。「脖子好緊、頭有點暈眩、手腳有點無力,我是不是中風了?」你知道以上哪些可能是中風的症狀,或只是相似疾病呢?崔源生表示,中風症狀會因為大腦裡中風的發生位置不同,對應出的症狀就會不同,右側大腦中風會影響肢體行動;左側大腦中風會造成語言和認知的症狀,造成無法看字或寫字;而腦幹或小腦受損,會有頭暈、複視、眼球顫動等情況,以上有許多症狀是非典型的中風症狀,容易被忽略或誤認是低血糖、高血壓等相關疾病。崔源生說,如何辨識是不是中風症狀,或只是相似疾病,可以記住以下兩點,第一,急性腦中風症狀普遍是急性發生,症狀通常是瞬間出現,從短短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從無到有,不會是漸進式的發生。第二點是,因為中風是腦血管病變引起,症狀和腦部神經功能損傷有關。他呼籲,當察覺自己或是家人有突發的身體不對勁或行為與平日異常,任何相似急性腦中風的症狀,就應當有警覺性,不要猶豫,第一時間立即送醫,由醫療團隊給予適當處置。廖年晨於課堂中說明,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若能快速辨識急性腦中風症狀並就醫,掌握黃金治療時間,能大大降低死亡與失能風險。急性腦中風的患者,約八成為缺血性、兩成為出血性;若能在發生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預後有大幅的進步。要特別注意,血栓溶解劑於中風症狀發生後3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因此愈快到醫院接受治療,愈有機會搶救。中風失能全家重擔,保持警覺搶救腦細胞。林奕夫表示,大腦結構非常複雜,需要血液輸送氧氣與能量,一旦發生急性腦中風,無論是腦血管阻塞或破裂,都會在短時間之內造成腦細胞受損或死亡,進而失能影響日常生活,不僅病人痛苦絕望,家屬也承受沉重的照顧重擔。預防腦中風固然重要,但若不幸發生,後續治療處置關係著患者的恢復程度,把握「黃金時間」搶救腦細胞,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透過本次課程交流,救護端的快速辨識可以更減少時間損耗,救回一位中風患者,無形中就是救了一個家庭。教官小叮嚀劉旻昌/苗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劉旻昌說,有些中風症狀容易與低血糖、貧血、高血壓等其他疾病混淆,其中血糖過低會有四肢無力甚至昏迷的情況,少數也會有半邊肢體無力現象,最容易和急性中風的症狀混淆,也不容易發現。因此通常救護員接到緊急救護通報,抵達現場時都會先量測血糖,再進行急性中風評估(FAST)。今年疫情期間,民眾常會為了避免出入醫院,忍耐或拖延症狀不適,若因疏忽了輕微症狀,而造成腦中風危機,甚至錯過第一時間搶救,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他呼籲大眾,有任何與平常不同症狀發生的情形,都該更有警覺性,若有任何疑似症狀千萬別輕忽,透過第一線消防救護員的迅速判斷,快速辨識出中風並正確送醫,可有效降低中風造成的傷害。【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6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牙痛、耳朵痛竟是心肌梗塞前兆 醫: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
鄭先生多年前患有高血糖,因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42歲就突發心肌梗塞,初次發病時他只覺得耳朵痛,一度以為中耳炎,沒想到竟是心血管問題。日後,鄭先生生活習慣未改,心梗兩度復發,甚至需要接受「換心」手術。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醫師提醒,留意心梗發病徵兆,同時戒菸酒、控制三高,才能護心保健康。心臟神經屬迷走神經,心梗發作時疼痛點可能在周邊。土城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嘉浤表示,心臟是由三條血管構成,其中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如果發生粥狀硬化及阻塞,就會形成心梗。尤其膽固醇偏高、有抽菸習慣者,都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高危險群。而心梗患者,除了常以胸痛為主訴外,後背痛、牙痛、耳朵痛也都可能是心梗症狀。楊嘉浤解釋,心臟神經屬於「迷走神經」,故患者心梗發作時,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反而可能出現在周邊不同位置。除了背痛、耳痛外,許多人甚至是牙痛就醫,結果發現是心臟出問題。三高患者泡湯要注意,最怕水分散失、血液變濃稠。不少民眾認為,泡湯有助促進新陳代謝,緩解三高病情,楊嘉浤提醒,「泡湯其實不如想像中安全。」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泡湯時反而更要注意,因為溫泉水水溫高,泡湯會讓人體水分因流汗而快速散失,血液因此變得濃稠且流速變慢,最終可能堵塞血管。他建議三高患者,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再泡湯,泡湯時間也不宜過久,才不會發生心梗憾事。而急性心梗發病時,即使症狀輕微、立刻緩解,也不宜自行就醫,應搭救護車。楊嘉浤說,這是因為急性心梗常伴隨併發症,患者可能突然休克或心律不整,搭救護車可以在第一時間電擊。「急性症狀若能及早處理,對患者預後很好。」楊嘉浤提醒,高血脂、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量血壓,提供醫師作為調整藥物依據,才能避免後續風險。心梗復發機率高 務必積極控制新冠肺炎影響心肌梗塞病患回診意願,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指出,國內染疫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反觀心肌梗塞發生後,頭一年再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高達5%-20%,「所以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情,否則會再復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些心梗後的患者,因擔心染疫、擅自減少回診次數,甚至連服藥都有一搭沒一搭;張嘉修表示,他就曾遇到心梗患者因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減少回診次數,但比起感染病毒,三高及心梗患者,反而更需要擔心再次心梗的風險。而很多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也因在家時間變多、減少外出運動,多吃少動導致體重增加,讓三高控制更困難,臨床發現,因病情控制變差,出現心臟衰竭和心梗就醫的患者有增加趨勢。此外,高血脂是最容易造成心梗的元凶;而三高都有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常人多一倍,必須靠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降低心梗和腦中風的風險。張嘉修強調把握「健康飲食」、「向菸說不」、「規律運動」、「定期健檢」四大護心原則,是降低心梗的不二法門。門診常聽到患者抱怨藥開得太多,平日卻照三餐吃補品,其實魚油、銀杏、紅麴等,可能影響藥物效用,「規律服用藥物,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不要吃太多保健品,病情才能得到控制。」此外,中秋前後,民眾好食柚子,張嘉修提醒,柚子、葡萄柚都會影響降血壓藥物的效用,三高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每日一顆為上限,且要與服藥時間錯開至少四個小時。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三高患者,日常飲食應把握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三少一高」原則,常見的蔬菜、全穀類、地瓜等,都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三高;防疫宅在家時,也可以煮「花椰菜米」,其獨特香氣加上花椰菜的高纖含量,可取代米飯。花椰菜米健康油飯食材:香菇、油蔥、蒜頭、麻油、櫻花蝦、豬瘦肉絲、白米、花椰菜米作法:1. 豬肉絲與蠔油、白胡椒、米酒抓醃。2. 鵝油蔥酥與乾香菇、薑片爆香。3. 加入解凍後花椰菜米。4. 將食材1倒入鍋中拌炒。5. 熄火加麻油,將白飯入鍋拌至均勻上色。花椰菜米3大好處● 取代白飯,減少醣份攝取。● 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及膽固醇。● 具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食譜設計╱營養師徐佳靖、製表╱林琮恩)MAT-TW-2101127-1.0-09/2021【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5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Johnny游:五個融合運動及鍛鍊的步驟 在家也能輕鬆對抗疾病
大家在面對幾波疫情後,是否感到身心俱疲且不敢出門?當我們脫下口罩、換下衣物、放下酒精,回到溫暖的家中後,是否覺得隔絕一切外來的病毒侵擾,好像安全無虞,但還是要注意從身體內部的健康影響喔。幾種居家的活動,不僅可落實於日常生活,也能增加免疫力,對抗疫情,身心健康。延伸閱讀: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步驟一、早10分鐘起床,簡易床上運動提振精神! 早上起床後,總是趕著跳下床嗎?從明天開始,嘗試早十分鐘起床,醒來後先喝一小杯水,再將雙腳併攏,膝蓋彎曲踩床,左右進行伸展(停住各約30秒,約3-5次)結束後將雙腳於空中踩腳踏車,大約踩30圈後休息30秒,做5次,將腰部伸展開來後、下肢透過腳踏車活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再下床,除了能夠增加全身的血液流動之外,不僅增加抵抗力,早上的精神也會更好!步驟二、午飯後不急著坐,15分鐘超慢跑提高身體抵抗力! 中午吃完飯後,休息一小時,想坐下來看電視了嗎?讓我們嘗試換個方式,我們站起來,換個位置,站在沙發前面,看著電視的同時,可以進行我們之前提到的超慢跑,(可以130-150 BPM的速度就好,腳掌完全著地、原本慢跑即可)在看電視的10-15分鐘內,用簡單的方式運動,不但能避免久坐產生的後遺症,也可以訓練心肺耐力、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更健康! 步驟三、晚餐洗碗練習深蹲、弓箭馬步與墊腳,舒展腰酸背痛。吃完晚餐後需要洗碗,總是覺得彎腰久了腰痠背痛嗎?何不改變個姿勢看看,挺起身體,下半身採用弓箭步方式,稍微蹲下去,碗盤都上完清潔劑之後(大約3-5分鐘),換腳!接著碗都沖乾淨後(大約3-5分鐘),將雙腿打開,若是碗盤架比較高,墊腳一次放一個碗,採用墊腳活動的方式做活動,若是碗盤架比較低,練習身體蹲馬步的方式,避免彎腰,也能訓練下盤穩定度,這一整套動作,就彷彿在健身中心練習深蹲、弓箭馬步、以及墊腳活動的居家版,在家洗碗也能輕鬆動!步驟四、巡視住家上方窗戶,透過頸椎伸展與舒緩,避免頭暈和血壓過高。接著我們來關注一下肩膀跟脖子,低頭一整天,有甚麼活動可以練習呢?我們是不是很久沒有注意上方的窗戶了呢!拿起報紙或是抹布,依照個人可負擔的範圍(大約抬頭45-60度),手往前上方舉高擦窗戶,大約10-15分鐘的時間,能夠抬頭、舉手、往前伸展的動作,都能夠幫一整天低頭的頸椎進行伸展跟舒緩,也能夠促進脖子以上的血液循環,避免血壓過高或是頭暈唷! 步驟五、洗熱水澡時,簡單伸展動作降低疲勞引起的免疫力不全問題。晚上睡前洗個熱水澡,並且沖水時進行簡單的伸展動作,將一天的疲勞去除,也能降低疲勞而引起的免疫力不全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在居家進行簡單活動,並持之以恆,遠離疾病,也能預防久坐而產生的症狀,讓身體從內而外都能夠有最好的抵抗力,健康生活!【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機能貼布貼紮術 有效預防下肢病變-居家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
-
2021-09-25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施昀廷:慢病管理 應注意持續性及環環相扣的關聯性
很多患者在診間常會問:「醫生我這個病多久會好?」 「醫生這個藥要吃多久?會不會有副作用?」 「醫生我減重完會不會再復胖?」面對這些問題,我常開玩笑地說:「你今天吃完飯,明天還會不會餓?」 「餓的話還要不要吃飯?」 「你的車子這次保養換了機油,下回保養還要不要換?」人體比任何機械都還要精密,且是動態平衡的,你今天吃完藥做完治療,平衡回覆了,但因為複雜的工作環境,顛倒的生活作息,不健康的飲食......,導致平衡又被破壞,是不是又要持續治療?且這個藥對你來說是必須的,持續吃又有何不可呢? 俗話說得好:「三年之病需求七年之艾」,久病要馬上治癒並不容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像是過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偏頭痛、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病等,無論是中醫或西醫治療不僅需要時間,更要學習與疾病共處,並配合醫生指示有效的管理。施醫師舉例來說:很多長輩都有三高疾病問題,同時吃血糖及血壓藥,吃的藥以及保健食品太多種,而不想再多吃中藥,這時候如果開中藥,會建議患者一天吃1-2次中藥就好,與西藥間隔一小時即可。若真的塞不下也可以針灸調養為主。以心血管疾病舉例,針灸以頭皮針搭配腹針,調理內外臟腑陰陽氣血,在臨床上使用起來效果很顯著。而長期熬夜造成的疾病,如果不改變熬夜習慣只靠吃藥好,很困難。或是喝咖啡造成胃食道逆流,若不戒掉咖啡,吃再多胃食道逆流的藥也沒用。減重如果沒有搭配飲食控制和運動習慣,效果也是有限。所以醫生治病不只「投藥」還要「衛教」,更重要的是患者願意配合,從生活中逐一落實。中藥一天健保給付才30幾元,量太少,很容易被日常生活中不正當飲食和不良生活習慣所改變,好不容易恢復的平衡又被打破。因此,除了開方治療,衛教也很重要!但醫生的衛教,常常被患者當作耳邊風,但這可是醫師們醫學教育中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能改善你症狀的處方箋,需要每一個患者能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執行。【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3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最愛問【腦中風】突然不識字竟是腦中風 醫師:快速辨識是關鍵
兩年前一名消防隊員一如往常地進行演習工作,但他不知道,這是改變他人生的一天。「早上演習的時候,頭有點脹痛,以為只是早起太累了,中午休息時,同事說我飯粒黏在臉上也不知道,口水還會不由自主地流下,直到下午需要送公文,突然發現公文上的字,我一個都看不懂,拿筆想寫字,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這時他才驚覺,身體出狀況了,立刻騎車去醫院急診,經檢查後判斷為腦中風,需要馬上住院。為什麼是我?曾封閉自我「我怎麼可能會中風?」當時38歲的台北市消防局民權分隊消防隊員王泰翔回憶,住院44天後出院,這期間他曾憂鬱封閉自我,重複自問「為什麼是我?」復健初期因為右側無力,無法拿筷子吃飯,原本簡單的事情,對他來說好像一件不可能的任務。從風中重生 兩年後重返職場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經歷一段非常低潮的時期,他原本樂觀的個性,變得暴躁、容易遷怒旁人,甚至情緒憂鬱。在親友的幫助下學著接納自己,「我真的中風了,但一定要站起來,從風中重生。」他積極復健,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更找回樂觀的心態,在中風兩年後成功重返職場。從風中重生是許多病患與家屬的目標,如何減少中風造成的傷害,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台北市永吉分隊高級救護員EMTP賴志垚說,搶救中風的關鍵,在於中風發生後的黃金治療時間,民眾愈早發覺症狀,就可以搶下愈多治療時間,當發生任何一種疑似中風症狀時,應立刻撥打119,切勿自行就醫或替患者做處置。若能快速的在黃金時間內將病患送至醫院,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醫師告訴你中風搶救 快速辨識是關鍵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一般神經科主任周中興指出,民眾能快速辨識中風症狀十分重要,包括微笑、舉手、說你好,觀察這三點是否異常,例如微笑左右顏面不對稱、任一側手臂無力而無法正常舉高、咬字發音模糊或答非所問,並記下症狀發作的時刻。而中風症狀多樣複雜,頭痛、頭暈、認知異常皆可能是中風症狀,飯粒黏在臉上而不自知,口水不自主流出,若都是某一側臉部的症狀,真要請人觀察或照鏡子檢查微笑是否異常不對稱,若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將使腦組織傷害增大,修復的機會低且造成永久性受損。周中興說明,中風是腦血管發生急性病變,常常是腦血管梗塞缺血或腦血管破裂出血,要搶時間救腦,辨識急性中風症狀、打119求救、儘速送醫、到院檢查等流程,每一步驟都是一刻不能拖延,才能減少腦細胞壞死。第一線消防救護員的迅速辨識是民眾強大的後盾,能快速辨識出中風並正確送醫,可有效降低中風造成的傷害。周中興呼籲,透過民眾、救護系統、醫院鐵三角緊密配合,縮短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在時限內提供正確的醫療決策,及早辨識與反應,是降低突發疾病後失能風險的關鍵。【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3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單手廚房:宅在家也能自主訓練──積木手指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爆發以來,多數人都盡量待在家以減少染疫風險,慢性病患者更是如此。但中風者若是一整天都待在家無所事事,缺少運動讓家人憂心忡忡:會不會體力變差、動作平衡又退步了?疫情關係又不適合天天跑醫院復健,在家到底該怎麼活動呢? 四個簡單的手部活動,只要有「積木」就能變化出不同的手指活動。延伸閱讀:中風也能出好菜,單手廚房暖心鍋 活動1:手指捏放運動目標能力:手指側捏、手指伸直打開怎麼做:將積木用患側手輕輕捏著,放進盒子裡面 手指張力強的風友,在做手指運動前伸展一下上肢,手指可以更容易伸直打開。盒子的位置依照自己的能力擺放,從可以輕鬆勝任的位置開始,逐步進階挑戰困難的方向和角度,切忌操之過急,一下難度跳太高會產生大量的代償動作,建議可以從「近」至「遠」慢慢嘗試。 活動2:串字母目標能力:手指側捏、雙手協調、認知訓練怎麼做:在一堆積木中找到目標,例如題目可以是「找黃色」或是「從A串到Z」,過程中風友需要同時使用雙手操作,不僅運動手指,也需要動腦才不會找錯。 積木用健側手或患側手來拿取皆可,能力佳的風友可挑戰直接用患側手將想要的積木挑出來穿線喔!這個活動能讓患側手幫忙固定積木,對於日常生活比較少使用患側手的風友很有幫助。 活動3:積木翻面目標能力:增加大拇指靈活度怎麼做: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積木,接著大拇指往上撥,嘗試將積木翻面。 用麻將和象棋來練習翻面可增加趣味性,防疫在家無聊,不僅可和家人一起同樂玩「桌遊」,更能玩出家人間的好感情。 活動4:投投看目標能力:手指協調能力、上肢整體穩定度怎麼做: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積木,試著投進盒子的洞中。可以請家人幫忙將紙盒割出合適大小的洞,洞愈小則難度愈高,也可以把洞轉不同角度,患側手試著轉動積木成功投進去。這個活動做起來類似投錢進存錢筒,錢的尺寸較小、較扁,投積木比較簡單,如果投錢的動作對患側手來說太困難的話,不妨先從寬扁的物品試試看再逐漸提升難度。 如果家中沒有積木,則可找類似大小的東西取代,例如「麻將」訓練捏放和翻面;「象棋」除了翻面也可以投進盒子中;如果家中沒有合適的東西,將紙箱的厚紙板裁切下來成小塊,在中間挖個小洞,就可以練習穿線,身邊不起眼的東西也可搖身一變成好用的訓練小道具。 建議中風者可以進一步諮詢自己的職能、物理治療師,確認自己現在適合哪些動作訓練、以及如何選擇練習道具才能找到最佳訓練方式。動作訓練是藉由重複、正確的動作來刺激大腦神經,因此鼓勵中風者在家可以多多訓練患側肢體,妥善運用家中的物品,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復健運動。 復健的最終目標是回歸生活、參與生活,正確訓練讓患側手的能力逐步提升,並在生活中真正「使用」患側手,才會使復健成效令人有感。鼓勵風友們將復健融入生活、或是從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活動。【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單手廚房教撇步/下廚當復健 中風病友也能做菜-桌遊動作變化多 中風復健不無聊-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10 醫療.慢病好日子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吃減肥茶至肺部纖維化 高雄婦接受肺臟移植重獲新生
高雄市68歲林姓婦人20多年前因吃減肥菜守宮木造成肺部纖維化,走路就會喘,2年多前病情加劇,只能全天戴著氧氣瓶,影響生活品質,高雄長庚醫院建議進行肺臟移植手術,今年二月接受手術,至今已可完全脫離呼吸器、術後良好,也成為高雄長庚首例肺臟移植成功案例。林婦表示,發病前她很喜歡跳舞,25年前吃減肥茶後覺得走路會喘,雖長期吃藥控制,但近幾年疑因年紀大了,呼吸會喘的症狀更嚴重,6分鐘只能走150公尺,開始全天戴氧氣罩,只能待在家中無法外出,也讓身體越來越差。高雄長庚醫院安排家庭訪視後,建議林婦進行肺臟手術,因南部肺臟移植成功的案例不多,林婦一開始有點擔心,心臟血管胸腔外科醫師羅乾鳴向林婦表示,整個高雄長庚、林口長庚的肺臟移植團隊都會全力幫忙,林婦才接受手術,3個多月後成功配對到符合條件的肺臟。胸腔內科教授林孟志表示,守宮木減肥茶在20至25年前興盛,當時就被發現會造成肺部纖維化,並逐步惡化,台灣有上千人,尤以女性為主,就受此困擾,沒有藥物能痊癒。林孟志說,胸腔內科醫師王逸熙負責林婦居家呼吸照護,看到林婦氧氣罩不離身,還要拖著氧氣瓶,生活品質不佳,因高雄長庚新成立肺臟移植團隊,建議林婦進行移植手術,目前醫院的移植技術已很成熟,怕的是術後感染問題,令人振奮的是林婦術後恢復良好。羅乾鳴表示,末期肺病患者,因長期呼吸器依賴,往往需長時間臥床,身體機能逐漸變差,併發症眾多且容易造成肺炎感染,每次感染後又加重肺功能損傷,肺臟移植手術是移除林婦這類患者因疾病破壞的肺部,再將大愛捐贈肺臟移植入體內,改善肺臟功能。【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08-18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中風病人吃東西總是嗆咳?3大原則改善吞嚥障礙
中風、巴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病人進食常出現嗆咳,屬於吞嚥障礙的高風險族群。吞嚥困難有哪些症狀?如何協助病友進食才安全?台灣咀嚼吞嚥障礙學會理事長王亭貴提供重要方針。吞嚥障礙症狀有端倪臥床三年的康奶奶一次吃飯時發生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而住院,甚至不得不插入鼻胃管,讓兒女看了相當難受......吞嚥困難會從一些小小的警訊開始。王亭貴理事長提醒,如果長輩吃得越來越少、常剩下一些渣渣吃不下去,總是吃得很累,要超過四、五十分鐘才能吃完一餐,都是警訊。延伸閱讀:避免長輩進食發生嗆咳 注意吞嚥基本安全原則很重要吞嚥安全 基本三原則1.確認病人意識清楚如果病人是從睡夢中被叫起來吃飯,王亭貴理事長建議要等十五分鐘,先跟他講話,確定他意識都很清楚了,才是適合吃飯的時候。2.坐著由下往上餵食建議照顧者跟長輩一樣坐著,由下往上餵更安全。確認長輩吞下去再餵下一口,一旦發生嗆到的狀況,要趕快讓他清一清喉嚨,確定沒有問題,再視情況繼續。3.吞嚥費力請改少量多餐吞嚥功能逐漸退化時,長輩每一口都要很用力吞,大概吃個二十分鐘就累了,越吃越慢,這時候也會比較容易嗆到。回歸專業評估王亭貴理事長提醒,通則之外,還是要以專業評估後的建議為主。例如吃液體雖然危險,但是對於某些口腔纖維化的病人來說比較簡單,不能一概而論。延伸閱讀:不只是老化!長輩吃東西吃得好累 其實隱藏疾病前兆如何照顧慢性病人,兩大平台分享專業照護方法🔔加入【慢病好日子】臉書社團,定期邀請專家介紹照顧須知,並提供病友與照顧者交流的空間。🔔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每月不定期收看營養、運動、用藥、照護與治療五大主題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最新資訊。延伸閱讀:1.奇美衛教資訊網,吞嚥障礙處置2.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多媒體雲端教育平台,中風吞嚥障礙飲食注意事項3.台灣國健署,吞嚥沒問題 營養有保障 長者「吃得下」 身心快活4.香港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長者的餵食(如何協助長者進食)【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8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Lemon L. Yoga:三級警戒下,我們的身心是否也阻塞了呢?
三級警戒下,我們的身心是否也阻塞了呢? 中醫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通則不通,通則不痛。」當我們的全身經脈淤堵不順暢時,自然有個「結」出現於經脈或筋骨。「結」字本意是以線、繩、草等條狀物打結或編織,後來引申為結交、連結之意。悶在家中近兩個月的我們,雖說明白很難快速回到以往生活,但卻希望能盡快與人重新建立連結。當我們有個結字產生時,自然就有著複雜的關係網。如同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家庭關係都是悉心梳理的;防疫期間,這份連結從外面的世界轉往進每個人的內在世界。單身的人,與自我內在建立起更深刻的連結;有伴侶者,直球面對親密生活中的課題。我們都從習慣性地與外在連結,轉變為內在自我的連結,這些內心久未梳理、不通不悅之處,也可能成為實際上身體的疼痛與不適。 舉例在疫情期間,我做了個不具明的統計,結果顯示社交軟體使用的時間大幅度的下降。這有點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在平時忙碌的實體社交生活中,反而投注了更多的時間在網路上的社交關注;停止社交生活時,卻默默戒掉了這個習慣。這不僅讓我反思,是否我們慣性地選擇「失念」,以用來逃避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尷尬。那麼失念是什麼意思呢?失念即正念的反義詞,指在生活中無法維持內在的專注、遠離當下。像是明明在與朋友喝咖啡聊天,卻選擇不斷地查看手機,失去當下的專注。 另外,在健身房/運動中心關閉的期間,許多我臉書上、instagram上的朋友,開始從運動打卡轉為美食打卡。每天記錄著不同的外送美食、高熱量餐點,附上一句:「反正現在也不能運動,就認真得吃吧!」雖說這件事情並沒有像社群軟體的使用率一樣讓我震驚,卻反應出一個現狀:「運動,真的是為了健康目的嗎?又或是為了社交生活的準備?」也許兩者皆是,但我們是否有覺察到,我們的心念是正在轉變? 有一種好的方式可以協助我們去記錄下我們的心念,即我們可以先準備一本筆記本,將所有的3C產品放在一旁,做三次的深呼吸,然後開始提筆寫下,現在的自己,一天分別做了哪些事情;再寫下在隔離生活前,你的一天又是如何進行的。最後,寫下現在令你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不愉悅之處。(盡可能詳細記錄)紀錄方式可參酌如下表。 這是一種稱為【正念日記撰寫】的練習,目的是協助我們去看見我們的膠著和執悎之處。並透過條列式撰寫,讓我們能去內觀內心的身體感受。特別是焦慮、沒有安全感、擔憂、恐慌,這些抽象的心理感受,往往會成為我們提的「結」,僵化住身體,這也正是你我都該好好重視的覺察。我也列出了一些相對應的生理感知對應的心理感受,邀請你,從自我的信念檢視起目前的生活,期待你能從其中,破繭而出。【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長輩、照顧者做解憂瑜伽 在家活絡筋骨紓壓-心臟病患者多是不快樂的人? 三種體位及呼吸法舒緩壓力-防疫在家不能運動?腎友在家自我運動和穴道按摩增加抵抗力!
-
2021-08-13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怎麼伴4|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
過往,社會對思覺失調和法律的討論多集中在懲罰、限制和安全風險控管上,司法精神醫學會表示,法律其實可以提供患者和家屬許多協助。例如民法中的「監護輔助宣告」讓家屬可代理患者處理照護安排、申請福利、協助財務管理等。Q:上網搜尋思覺失調總是查到社會案件,除了刑法,還有哪些法律資源可以幫助照顧者?A:可尋求民法、精神衛生法、社會救助法、長照2.0等法規幫助,讓法律資源成為照顧者的後盾。家有思覺失調患者怎麼辦,8大專家獨家分享三包資源【思覺失調怎麼伴1】三包資源: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思覺失調怎麼伴2】治療資源:思覺失調藥物治療 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思覺失調怎麼伴3】照顧資源: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其實我們的法律並沒有落後國外,問題幾乎都出在實務執行上。」談及法律可以提供思覺失調患者及家屬哪些協助與照顧,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王俸鋼語重心長地點出「徒法不足以自行」的癥結:需要的人不曉得有哪些資源、能幫忙的人不知道需要的人在哪、基層執行缺人缺資源等情況,才是問題所在。雖然我國現有精神衛生法、社會救助法、長照2.0⋯⋯等與精神疾病相關的國家法制,但知道這些法且懂怎麼用的人不多,患者與家屬往往顧生活和醫療就已焦頭爛額。司法精神醫學會表示,民法中的「監護輔助宣告」讓家屬可代理患者處理照護安排、申請福利、協助財務管理等,減少患者發病時因無法妥善處理自身事務,而損失財產、資源,衝擊日後生活。;刑法中的「監護處分」則能透過強制住院,讓患者與家屬免於擔憂醫藥費問題,獲得妥善治療。王俸鋼醫師嘆:照顧者找不到資源 醫師找不到照顧者去年,監察院即因連續發生「精神障礙照顧者不堪壓力自殺,或和被照顧者彼此傷害的悲劇」而對衛福部提出糾正案,要求醫療系統掌握有照顧需求的家庭,「別說監察院,我們醫生也很想知道他們在哪裡。」王俸鋼說。「照顧是整體、連續性的,而不是分割成社政、衛政、勞政,導致使用者在過程中有很多阻礙,有需要的人用不到資源。」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陳仙季說出照顧者的困難;但王俸鋼指出,包括地方資源差異,談到跨部門整合大家都採取「你來做、我來幫」的態度,都是基層執行的卡關處。心口司長諶立中:早期治療很重要 心衛醫療系統應更主動接觸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認為,在患者初次發病就接住他的「早期介入」,和患者出院後延續到家庭、社區的「急性後期照護」,是醫療系統需要推行、翻轉的模式,「醫療團隊太習慣待在院所內等待、照顧病人,我們應該更主動接觸他們。」不過王俸鋼也點出台灣「究責的聖人文化」與「重視CP值」兩大問題,會讓第一線警消、醫療照護者,因為害怕多做多錯、擔不起責任,或提供這些服務CP值沒有給藥高而被檢討,就算有心,也不敢行動。至於具有強制性質的法律,如刑法的監護處分或家庭暴力防治法,雖可協助患者獲得所需醫療資源,但王俸鋼也提出「法律是在限制或保護對方?」的反思。立法本意是想幫助精神病患,卻也被視為社會控制的手段,「這些問題需要靠社會對話來釐清。」【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3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怎麼伴3|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
為幫助思覺失調患者,除了心口司推動心衛中心,「工作」也是患者增加自信的重要來源,讓他們想要活下去。家屬可讓患者進行簡單、少量的工作和家務,逐步加深複雜度,以建立成就感跟自信,也助患者與家人的情感連結。Q:思覺失調家人說他想出去找工作,我應該支持他嗎?請問有適合他的工作類型嗎?A: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分享,許多病人有工作和收入之後,才被家人接納、得到尊嚴,反轉家庭互動關係,「工作是藥物之外相當關鍵的治療。」「照顧者需要找伴、不能獨行,生病有很多變數是家屬難掌握的,要有他人、社會資源的協助。」這是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陳仙季卅幾年來,照顧思覺失調弟弟的心得。如何與思覺失調患者相處?家人、親友、老師同學、同事、陌生人腦部生病和中風一樣,需要慢慢復健才能逐步進展,切忌對患者要求太高、太快觀察對方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是否合常理,思考、知覺和邏輯是否不符現實或不尋常多聆聽,給予實質的陪伴、支持、鼓勵,以親人的愛護為基礎,逐步拓展與他人接觸、被他人接受的經驗即使對方的感受想法不合邏輯,也可以再多探索,並真誠表示理解其感受和想法了解感知沒有對錯,工作課業表現變差和人際關係困難是因為腦生病了,避免用如「懶惰」等道德性用語批判對方不要急,盡量延緩互動和交談時間,營造和緩、放鬆、互相信任的氣氛,保持自身穩定平靜,不緊張、生氣調整舊的互動方式,或重新學習、建立新的互動方式,彼此間可以互相鼓勵、支持;若舊有互動方式不利相處卻又難以改變 ,可尋求家族治療若觀察到對方言語或表情憤怒、抗拒、不禮貌或有失節制時,避免激怒對方交付對方可帶來成就感、被他人接受的工作(如分擔家務或休閒活動),從小而簡 單的事情開始、逐步增加複雜度,建立患者的自我價值和自信,生活有意義若無法順利安穩情況,試著安置自己的位 置、判斷應對方式,並運用「多與眾」的安全力量,帶患者到安全處所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協助平時應充實、增進對思覺失調的認識資料來源/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 製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她說,弟弟是會規律服用藥物、回診的個案,其實不太需要她操心,「但疾病仍會帶來負面情緒問題。像之前我邀他去職訓局上課,他在課上交了朋友、覺得很充實,看似狀況良好,有天下課回家後卻喝清潔劑自殺。這是我們無法掌握的事,發生了,家屬也絕對會內疚。」照顧者可嘗試家族治療,紓解自身壓力與患者之間的關係 她再三提醒照顧者支持系統的重要性,要找對、找好資源協助自己,否則自己也會崩潰,「照顧過程中一定有負面情緒,家屬要了解思覺失調的特性,平時多觀察生病家人、了解他的狀況與特質,重新學習如何跟他相處、建立信賴關係,也要幫自己找到正能量跟紓壓的時間、空間。」陳仙季解釋,照顧者無法否定思覺失調患者的幻覺,對他的情緒問題也只能陪伴傾聽,重點是了解患者情緒來時,如何陪他找到正確的發洩出口,較能避免患者爆發言行暴力。「症狀其實是腦功能障礙和人生經驗交織而成。即使病人規律服用藥物,面對症狀與負面經驗惡性交織,病情仍容易復發。」胡海國疾呼,社會迫切需要營造接納不排斥病患、和諧溫暖的環境,「提升病人自我價值與自我認同,在療程中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治療。」「症狀其實是腦功能障礙和人生經驗交織而成。即使病人規律服用藥物,面對症狀與負面經驗惡性交織,病情仍容易再復發!」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疾呼,社會迫切需要充實對思覺失調的正確認知,營造接納不排斥病患、和諧溫暖的環境,「提升病人自我價值感、增加自我認同,在療程中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治療。」胡海國建議,家屬或週遭人和患者相處時,自己保持穩定平靜,不緊張、不生氣,多探索、了解對方,延緩互動時間,不急著溝通是非對錯,較能避免觸發患者極端症狀;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找旁人一起表示協助,引導患者前往安全處所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幫忙。研究發現,當家人過度涉入患者,對其懷抱敵意、批評和不滿,患者復發的機率比較高。胡海國表示,家人和患者要重新建立或調整過往互動模式,如有難以改變的負面互動,可考慮進行家族治療。立委吳玉琴:行政院推社會安全網2.0,承接所有的弱勢者然而,和諧溫暖的環境,不僅止於家門內,當患者從醫院回到社區時,如何幫助患者連結社區,進而社會參與,長期關注身心障礙者權益的立委吳玉琴坦言,現有的社會安全網恐有不足,所幸,就在會議前一天,行政院甫通過社會安全網第二期口頭報告,預計近期將推出核定方案,吳玉琴認為,「社會安全網必須愈來愈密,才能承接所有的弱勢者。」另外,胡海國提到「工作」是患者的尊嚴來源,讓他們想要活下去。家屬可讓患者進行簡單、少量的工作和家務,逐步加深複雜度,以建立成就感跟自信,也有助穩定病情。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觀察,在台灣社會,許多病人有工作和收入之後,才被家人接納、得到尊嚴,反轉家庭互動關係,「工作是藥物之外相當關鍵的治療。」【延伸閱讀/思覺失調患者可以如何找工作?】吳玉琴也呼籲地方政府編制三級單位「心衛中心」,整合社政、衛政、勞政、警政、司法,進行跨單位的協調,提供病友和家屬更完善的支持,也加強大眾對精神疾患的衛教,讓大家認識疾病、了解如何和病友相處。諶立中提出,未來四年內希望能成立七十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底下編制具精神疾患專業訓練的社工、護理人員、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與現有醫療系統平行鏈結、合作,並於十年內擴增為一百個,「從社區出發,給予患者連續的治療照顧,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關鍵的。」▶家有思覺失調患者怎麼辦,8大專家獨家分享三包資源【思覺失調怎麼伴1】三包資源: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思覺失調怎麼伴2】治療資源:思覺失調藥物治療 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思覺失調怎麼伴4】法律資源: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3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怎麼伴2|藥物治療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
對醫師來說,理想的思覺失調治療是「把握病人第一次發病的治療黃金期,持續服用藥物、控制病徵,極力避免復發」。然而持續服用藥物並不容易,長效針劑可降低阻礙因素如藥物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病人擅自停藥未回診、藥劑價格較高或難以取得等。Q:家人罹患思覺失調,常有擅自減藥、忘記吃藥或不舒服不想吃藥等狀況,一定要持續吃藥嗎?我該怎麼幫助他穩定服用藥物?A:近年政府推動施打長效針劑,有助於穩定病情及減緩副作用,且頒布施打獎勵制度,鼓勵思覺失調患者、照顧者主動尋求醫療幫助。▶ 家有思覺失調患者怎麼辦,8大專家獨家分享三包資源【思覺失調怎麼伴1】三包資源: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思覺失調怎麼伴3】照顧資源: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思覺失調怎麼伴4】法律資源: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思覺失調一復發,腦功能更衰退,停藥10天復發機率增加兩倍對醫師來說,理想的思覺失調治療是「把握病人第一次發病的治療黃金期,持續服用藥物、控制病徵,極力避免復發」。然而持續服用藥物並不容易,阻礙因素包括藥物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病人擅自停藥未回診、藥劑價格較高或難以取得等。「病症復發會對腦部產生損害,剝奪病人貼近現實的認知功能與社會適應性」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理事白雅美指出,停藥十天復發機率增加兩倍、停藥一個月則增加四倍;發病易導致病患自殘、自殺、增加出意外或被他人攻擊的機會,提高死亡風險。白雅美說,研究發現穩定服用藥物的患者腦部結構與常人差異不大,停藥後多次復發者的腦退化卻相當嚴重,而且每次復發都會增加抗藥性,使藥效只剩一半,需加倍用量、更難治療。然而穩定服用藥物的挑戰在於患者缺乏病識感(幻覺太過真實,難辨真偽)、藥物副作用、家屬對疾病的誤解,都可能是停藥原因;若藥物效期長、副作用和緩,相對可降低停藥導致復發的風險。【延伸閱讀/精神疾病照顧者如何幫助家人接受治療?】美英等國皆推行長效針劑 有效穩定思覺失調症狀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也在七月份發表台灣專家對於長效針劑的共識,提及目前普遍使用的口服抗精神藥,優點為醫生易開立,缺點是藥效期短、易停藥;長效針劑和口服藥療效相同,但因藥劑緩慢釋放,副作用較小、藥效期長,且方便醫院追蹤用藥情況,能顯著降低復發住院率。研究顯示,停用口服藥,平均兩個月就會發病,但停用一個月的長效針劑,平均發病時間是半年,停用三個月的長效針劑,平均一年後才會發病。藥效停留愈長、愈可延緩復發時間。在不便出入醫院、回診領藥的非常時期,長效針劑也成為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建議新冠肺炎高風險群的思覺失調患者使用的治療方式。「服用藥物的責任不應全都歸責於病人。」白雅美認為,使用長效針劑穩定控制病情,可減少家屬和患者間的不信任感,有助家屬、醫療團隊和患者建立治療聯盟,因此不應只限於多次復發的患者使用,「每個需要吃口服藥的患者都應該可以選擇使用。」【延伸閱讀/怎麼幫助思覺失調家人增加自我認同感,建立信任關係?】然而長效針劑有過往被汙名化、價格高、受限複雜的健保預算制度而不易取得等阻礙,讓家屬就算克服經濟問題,仍難使用此解方。心口司:台灣推行長效針劑困難重重,健保署從獎勵措施做起當天會議前,健保署也發布最新的「全民健保思覺失調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新增長效針劑注射的獎勵措施,「心口司推動長效針劑三年了,今天有小小改變,不容易。」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感慨表示,長效針劑推行牽涉多方利益關係人,不容易處理,「看國外研究報告都知道它很重要,但台灣就是推不起來。」【延伸閱讀/健保署加發1000-1500獎勵金,鼓勵醫師替患者使用長效針劑】長效針劑當前在台灣的施行率為百分之14.6,略低於亞洲十五個國家的平均施行率,此項獎勵措施後續如何影響患者及家屬,有待觀察,白雅美等專家也期盼未來能調整給付條件。從旁促成方案核定的立法委員吳玉琴認為,可再研究相關細節。【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8-13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思覺失調】思覺失調怎麼伴1|當你的思覺失調家人老了 照顧者有哪三包資源可準備?
當思覺失調患者步入中老年,照顧者年邁、去世後,如何預先為家人做準備?照顧者可參考三包資源:1.治療資源:長效針劑穩定病況、2.照顧資源:持續工作與連續照顧、3.法律資源:申請監護宣告安排財務Q:我照顧思覺失調孩子快卅年了,最近覺得自己身體愈來愈不好,很擔心自己老後,罹患思覺失調的孩子該怎麼獨立生活下去?A:可以運用三包資源,從治療資源、照顧資源、法律資源預先安排。▶家有思覺失調患者怎麼辦,8大專家獨家分享三包資源【思覺失調怎麼伴2】治療資源:思覺失調藥物治療 長效針劑副作用低 降低發病住院率【思覺失調怎麼伴3】照顧資源:心口司推心衛中心 給思覺失調患者個管式連續照顧【思覺失調怎麼伴4】法律資源:輔助宣告助照顧者安排財務 社會對話盼能完善法律保障兩年前,以思覺失調症為主題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對患者家庭「應家姊弟」細膩寫實的刻畫,讓觀眾不僅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生活,也注意到照顧者的負擔和困境。過去卅年,台灣的精神醫療進步延長了思覺失調患者壽命,也衍生新的難題:當患者步入中老年,照顧者年邁、去世後,如何安置患者或幫助患者獨立生活下去?照顧者又該如何為患者跟自己預先準備、找出路?【延伸閱讀/照顧者如何照顧精神疾病家人?】多數思覺失調患者沒有結婚生子 須面臨獨自老後的生存挑戰上個月(七月)底,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共同舉辦「罩得到的治療路 照護者的出路」思覺失調專家會議,邀請台灣精神醫學會、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協辦,並與醫療、司法、照顧、政策等各界專家,以照顧者處境與需求出發,討論思覺失調患者將面臨的雙老照顧議題。「多數患者沒有結婚、生小孩,主要家庭支持多為父母,其他家屬與手足支持相對薄弱,他們必須面臨獨立生存的挑戰。」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李新民說,這是思覺失調與先天罕病或中老年失智患者不同之處。平均照顧17年,8成精神疾患照顧者曾失眠憂鬱據衛福部統計,無生養子女的慢性精神病患超過五成,其中與家人同住者近九成。「患者老化的共病問題,我們還沒準備好。」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坦言,「照顧者是醫療照顧中失落的一塊,家屬衛教是被動的,也缺乏有效的早期介入。」思覺失調患者及家屬須面對的特殊狀況,包括該病時好時壞難預期、發病時幻聽幻覺而產生的失控行為讓照顧者和週遭人緊張害怕、社會普遍對該病認識不足而導致恐懼、汙名化和不當相處引發的安全風險,使他們需要社會支持,卻反而與社會愈離愈遠。《與惡》劇中,患者應思聰即使有工作能力及意願,卻因病情不穩定而無法順利工作、融入社會;主要照顧者應思悅面對弟弟失控、家人抗議、工作不保、伴侶退婚、社會輿論等壓力,也瀕臨崩潰。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王俸鋼指出,慢性精神病的家庭平均照顧年數為十七點三年,僅次於智能障礙者;其中近三成照顧者身心狀況不佳、近五成生活開銷困難、近六成常態擔心患者安全,近八成於照顧期間曾身體痠痛、失眠和憂鬱等,顯示照顧者也亟須被照顧。【延伸閱讀/什麼是家族治療?如何幫助思覺失調照顧者紓解壓力?】過往,社會對思覺失調和法律的討論多集中在懲罰、限制和安全風險控管上,司法精神醫學會表示,法律其實可以提供患者和家屬許多協助。例如民法中的「監護輔助宣告」讓家屬可代理患者處理照護安排、申請福利、協助財務管理等,減少患者發病時因無法妥善處理自身事務,而損失財產、資源,衝擊日後生活;刑法中的「監護處分」則能透過強制住院,讓患者與家屬免於擔憂醫藥費問題,獲得妥善治療。照顧者三包資源:患者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法律協助、社會照顧持續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充足的經濟與法律協助、他人陪伴支持,是照顧者的三包重要資源,患者病情控制愈穩定,老老照顧的風險負擔愈低。然而穩定服用藥物是個難題。李新民表示,患者及家屬若對疾病和治療不夠瞭解,如認為患者只是憂鬱、該病可靠意志力克服、已經痊癒不需服用藥物、藥會愈吃愈嚴重等因素而主動停藥,或因外在因素,如肺炎疫情使其無法回診,該病每次復發都將使患者失去更多腦健康和社會功能,加重日後照顧負擔。另外,李新民也提醒,思覺失調患者中高齡化、抗精神藥物的副作用(包含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等),使患者的身體健康成為未來挑戰,「保護、提升患者的身體健康,是全球迫切待解的公衛與道德議題。」※疾病百科【思覺失調】https://health.udn.com/disease/sole/232【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7-31 醫療.心臟血管
慢病最愛問【血栓】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血栓病患不能打疫苗? 幾個自我檢測破除迷思
前陣子施打疫苗後猝死或血栓的新聞層出不窮,搞得人心惶惶,在政府力拚疫苗施打率的情況下,民眾心裡不禁納悶到底哪些人絕對不能打疫苗?打疫苗之後,有多少機率會造成血栓呢?如果本來有血栓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小藥師幫大家整理一些相關的問答! Q1.哪種人「絕對不能打」新冠病毒的疫苗?1.對先前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者。2.曾對MRI顯影劑、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者,請告知並諮詢您的醫療人員,以防對某類有相同成分的疫苗過敏。3.對疫苗有潛在嚴重過敏反應者,則可利用下表做過敏風險評估:Q2.看新聞感覺打疫苗會血栓或猝死,這些機率高嗎?病毒載體疫苗(如AZ, Janssen)施打後,全球累積數位病例是發生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的狀況。在歐洲跟美國,其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十。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Q3.有腦中風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可以。因為,目前研究認為,施打疫苗後產生特殊免疫反應引起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多數腦中風的原因不同。Q4.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可否施打疫苗?大部分人可以。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的人,施打疫苗後會提高產生此不良反應的機率。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病毒載體疫苗(如AZ)。 Q5.我有在服用抗血栓藥/抗凝血藥,可以打疫苗嗎?打之前要停藥或調整嗎?可以。由於新冠肺炎疫苗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造成局部肌肉內血腫,但打疫苗的利大於弊,故建議施打疫苗。以下是藥物的說明及注意事項:不管是服用哪種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若施打前幾日內有出血傾向(例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或您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還是先與醫師先進行討論,評估且確認風險後,再決定是否施打疫苗。資料出處:1.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21 Apr;9(4):1423-14372.CDC: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for Use of the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 Vaccine After Reports of 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mong Vaccine Recipients — United States, April 20213.台灣腦中風學會【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
2021-07-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確診新冠痊癒卻肺纖維化! 醫揭「高價藥費」嘆:弱勢吃不起
國內新冠疫情未解,統計至22日為止,本土確診人數累計14205例。針對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個案狀況,醫師蘇一峰表示,許多患者幸運痊癒,但卻仍出現「肺纖維化」的後遺症,除了可能大幅縮短剩餘壽命之外,相關治療藥物價格不菲,讓他擔心部分患者恐怕「吃不起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目前在臨床上,看見越來越多新冠肺炎的倖存者,在痊癒之後產生肺纖維化。他說明,中國一項研究招募了284名臨床治癒的新冠患者,有239名均患有肺纖維化,佔84.15%,其中,中度患者的發生率為78.9%、重度患者則為100%。蘇一峰指出,身體產生嚴重的肺纖維化,將可能導致剩餘壽命縮短10至20年,也可能讓人生提早依賴氧氣與呼吸器,因此,患者最好越早使用抗纖維化的藥物,幫助減少日後肺纖維化的狀況,只是問題在於目前健保不給付相關藥物供新冠患者使用,因此他憂心「弱勢族群吃不起藥」。他最後也分享,自己目前手頭上就有3名發生肺纖維化的新冠痊癒者,其中一名窮苦患者難以負擔藥物費用,於是他只好拚命打電話拜託廠商,最終得到一家廠商願意提供一盒免費藥物,不過蘇一峰仍苦惱地說「總不能一直凹藥廠免費提供」。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好奇藥物的實際價格,對此,蘇一峰也在留言區回應,一週的藥費平均需要5千至1萬元,且至少需服用三個月才能達到治療效果,計算下來,整段療程的藥費,就需花費5至10萬元左右。【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07-22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中風復健路漫長 3招選對足踝輔具助行走
●中風復健可多利用政府長照服務資源協助●復健循序漸進,避免疼痛發炎●挑輔具跟選鞋子一樣,一定要合腳 腦中風之友「要認真」(化名)因先天性腦動靜脈畸形引起風濕免疫症的抗磷脂質症候群,最後導致肺栓塞,緊急送醫開刀,調養許久,才重回校園。時隔一年,在學校突然頭痛、胸悶緊急送醫,又發生第二次中風,人生遭受重大打擊,他仍樂觀面對、努力復健。恢復行走能力是中風患者最大心願。「要認真」與同樣歷經中風之苦的父親接受「慢病好日子」邀請,與物理治療師及甲類評估人員李晋宇一起直播,諮詢專家有關足踝輔具的使用要點,避免復健操之過急或姿勢錯誤而受傷。不同階段用不同輔具李晋宇提到,中風復健可分為前中後期的處理,包括從醫院回到家裡的社區銜接,每個階段都需要運用不同輔具,協助照顧者減輕負擔、患者恢復自信。「出院回家先會面臨轉移位的搬動問題,再來是穿脫衣的洗澡、如廁等生活起居,考驗彼此的耐心。」建議可多利用政府長照服務資源,包括輔具租借及照顧者喘息服務。針對中風之友最在意的行走復健,李晋宇強調,一定要循序漸進,針對身體狀況評估選用足踝護具,先穩定站立、再行走,慢慢訓練行走目標距離,後續再進階訓練上下樓梯。復健計畫可諮詢個案管理師進行專業評估,要特別注意的是,動作進行不可太過勉強,若步態不正確,走路很累,也會引發疼痛及膝關節退化問題。復健之路漫長,選對足踝輔具有助於支撐更好的生活。台灣義肢裝具學會理事鍾以俊分享挑選注意事項,「垂足主要分為張力型、無力型,前者是因為肌肉張力過高,後者沒有辦法將腳底板抬起來。」張力型垂足需要使用活動式的足踝輔具,無力型垂足要先把腳固定好、不要垂下,防止行走訓練時因垂足拖地而跌倒。穿戴適合輔具增自信鍾以俊解說,穿戴適合自己的足踝輔具復健,可以建立患者自信,「挑輔具跟選鞋子一樣,一定要合腳,且要能止滑、支撐足部。」經過高溫熱塑的足踝護具沒有止滑功能,不能直接穿出門,必須搭配吸汗和保暖的襪子,尤其中風病人血液循環差,更要慎選襪子。最外層再加上功能鞋,注意鞋頭寬、後跟硬、方便穿脫、有適當曲度輔助垂足等。平時訓練腳踝動作「千萬不要怕依賴輔具,尤其是疾病造成的行動不便,藉由科技輔助矯正姿勢,能避免其他部位受傷。」鍾以俊建議,除了穿戴輔具之外,平時也要多訓練腳踝的動作,控制腳踝的運動,以治療師、個管師的評估判斷為主,在不受傷的前提下,一天一天更進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7-0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噗妮聊護理:疫情下的看診防護四步驟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五⽉中旬起,臺灣新冠肺炎確診數每日上升,⼈⼼惶惶,為使醫療量能可發揮最大效能,降低民眾進出醫院感染風險,各大醫院紛紛提出病患減少⾄醫院就診建議。但有 些「不得不」在疫情期間就醫的病患,如接受癌症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液透析...等患者,在⼀定的時間,須回到醫院就診並且接受適當的治療。在醫院治療室⼯作的我,每天接觸將近上百位病患,常發現病患把⼝罩戴反、沒有將⼝罩遮住鼻子等情況,並再三提醒,協助病患做好正確防護,保護病患自己也保護周遭的⼈。 「假如⼀定得在疫情期間進入醫院,哪些防護措施⼀定要做呢?」可從以下四點做起 推薦社團:慢病好日子臉書社團第一、正確配戴口罩配戴⼝罩時,記得遮住鼻子與嘴巴,且需清楚分別⼝罩的正、反⾯,並正確配戴。口罩的設計,⼤多是顏⾊深的那⼀⾯朝外。打噴嚏時,切記不要把⼝罩拿下來,如果⼝罩不⼩⼼弄濕、髒汙,千萬不要節省,換⼀個新的⼝罩才能有好的防護⼒,且遵循四個⼩時更換⼀次⼝罩的原則。在醫院⼯作,常常看到病患戴兩層⼝罩或配戴Ν95⼝罩,但少數病患會因為過於悶熱、不適應長時間戴Ν95,導致呼吸不順、頭暈、⾎氧濃度下降等不適,而將⼝罩拿下來「正常呼吸」,這樣反⽽沒有辦法達到正確配戴⼝罩的防護效果,所以說「戴得多,不如戴得好」,才能讓口罩的保護力發揮最大效果。 第二、配戴護目鏡或面罩疫情升溫之後,醫院內有許多病患⾃主性地戴起護⽬鏡與⾯罩,護⽬鏡與⾯罩都能夠達到⼀樣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每次配戴完畢後,必須使⽤酒精消毒,且酒精需停留在物體表⾯⾄少15秒之後再擦拭,才能 達到有效的消毒功能。 第三、勤洗⼿才是防疫重點許多病患開始戴起乳膠、⼿扒雞⼿套,但當脫掉⼿套後,還需要洗⼿嗎?答案是「需要的」!勤洗⼿比戴⼿套更有防護⼒。因為,很多⼈常常戴了⼿套、就忘記要洗⼿,反⽽增加病毒停留在⼿ 上的機會與時間,滑⼀下⼿機、摸⼀下臉、揉⼀下眼睛,病毒容易有機可趁。正確的使⽤肥皂濕洗⼿,並採⽤「內、外、夾、⼸、⼤、立、腕」的洗⼿⼝訣,會比使⽤酒精性乾洗⼿更有效果。當然,若在沒有清水洗手的地⽅,則可使⽤酒精性乾洗⼿來消毒雙⼿。第四、回家先洗澡換衣物,並劃分髒汙區與乾淨區回到家裡除了濕洗⼿以外,就是要先洗澡、將⾝上的衣物全部更換,並將家裡劃分出髒汙區與乾淨區。譬如⽞關視為髒污區、客廳與房間是乾淨區。室外的鞋⼦不要穿到室內,回到家中也能使⽤消毒液,將鞋⼦消毒並放置,在家才能安⼼、安全防疫。 另外,新冠肺炎病毒會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亦會經由雙⼿或觸碰污染的物品⽽接觸傳染;還有空氣中微⼩液體或固體微粒的氣溶膠傳染。若想避免感染,則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阻斷感染的途徑。「戴⼝罩、勤洗⼿、回到家先洗澡」是必要條件,防疫期間待在家、非必要時不外出,就醫時做好⾃我防護,並誠實告知醫護⼈員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保護⾃⼰、保護別⼈,⼀起為防疫盡⼀份⼼⼒。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
2021-06-24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預防「糖尿病足」 經常檢查腳底7受壓點、注意挑鞋襪5撇步
●全台糖尿病人口超過230萬人●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易感染雙足,成「糖尿病足」●穿錯鞋恐引發足部病變,別忽視選鞋重要性知名網紅「館長」自爆驗出糖尿病前期,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透露有5年糖尿病史,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指出,飲食作息不正常、愛吃甜食、家族遺傳病史者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減輕,應趕緊就醫檢驗尿糖與血糖值。下肢腳趾 最明顯發病部位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易造成神經功能退化、血管阻塞,隨著罹病時間增加,也易引起四肢末端血液循環不良而併發足部潰瘍、感染、壞死,最壞狀況必須截肢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最明顯的發病部位是下肢腳趾,陳亮宇說,長期糖尿病造成的足部病變,又稱「糖尿病足」,早期適時的鞋具介入,能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的喪失,病人常無法察覺肢體末梢的異常或不適感,尤其足部汗腺與油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會乾癢,一抓就容易破皮與感染。陳亮宇建議,病友每天都要檢查腳部,以免出現傷口而不自知,選一雙好走的鞋子也能減輕腳的負擔,讓腳底平均受力、改善血液循環。如何挑鞋?選對時間、尺寸糖尿病足的病人對壓力及疼痛的感覺變差,若穿著不適當的鞋襪,造成腳趾反覆受傷。陳亮宇建議,病人挑鞋時,要選擇鞋襪柔軟透氣、尺寸大小適中,若脫下鞋子看到皮膚泛紅,就表示過度擠壓。除了舒適的材質,要注意鞋長、鞋寬及鞋身,鞋子楦頭寬鬆是關鍵,以免腳趾壓迫受傷。鞋型以包鞋為佳,內部不應有粗糙接縫,還要避開穿拖鞋或涼鞋。買鞋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這時間腳比較浮腫,最適合量測尺寸。選完鞋,搭配吸汗保暖的棉襪,可讓保護效果加乘。襪頭不可過緊,襪底加厚能緩解腳底摩擦力;襪子選色部分,若傷口分泌物滲出時,白色或淺色襪子可快速察覺。陳亮宇提醒,市售加壓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壓力過大,小心造成反效果。根據病徵程度選擇特製鞋襪,可預防或延緩足病變,定期追蹤及治療是不二法門。【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6-24 養生.運動健身
慢病主題館【運動】Lemon L. Yoga:不同部位的疼痛 聽身體想告訴你的事!
近年來逐漸受到大眾認識的 Wellness & Health (整體健康),建立在預防醫學的宗旨下,除了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目的外,更是由內到外、由身入心的一種健康意識。身為一位整體健康顧問與瑜伽教育者,能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年齡層、族群和不同背景的群眾,總讓我對人體的精微有著共通一致性感到讚嘆。我們除了共享著這個地球上的資源,更共享著極其相似的生命經驗與生理回饋。其中,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便是讀懂身體的語言!(延伸閱讀:心臟病患者多是不快樂的人? 三種體位及呼吸法舒緩壓力)身體表達不悅的方式只有三種:疼痛、發炎和病症 在世界各地有許多整體醫療中心與來者,都以合作關係進行治療,這其中包含的療程有營養、心靈課程、心理諮商等,當然,醫療的介入也是必須。舉例來說,一位長期受苦於慢性疼痛的患者,除了經過一連串縝密的檢查外,更會花時間與他/她聊聊整個病程、 曾經歷的生命事件、童年記憶/創傷等。我生病就是生病,為什麼需要聊我經歷過的事情?讓我回想起生命的記憶呢?但你一定聽過:「壓力是會讓人生病的。」這對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是通識也是常識,所以我們努力的尋求心靈寄託來拓展生命的厚度與寬度。但在醫療診斷上,壓力卻不是一個導致疾病的合理原因。診斷書上也不會寫著:「因為壓力太大,導致十二指腸潰瘍。」醫生只能親口告訴我們,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導致潰瘍。 許多身體的病症,都有著身心不和諧的共同性,長期的失眠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引響免疫系統無法支持身體,導致各式各樣的病症。造成失眠的原因,可能是環境、賀爾蒙、壓力、緊張、肌肉緊繃,這正是身心不和諧所致所以,讀懂身體的語言,可以讓我們透過身體的這些訊號,溯及到過往的經驗與生命事件,重新建立新生活模式。好好傾聽並療癒自己,讓「預防勝於治療」從口號成為行動,從飲食起居、身心健康開始著手。那麼,如何判斷、讀懂身體各個部位的語言? 從中醫的角度剖析身體的訊息人體分為正面與背面,中醫稱為陽面(背面)與陰面(正面)。所有柔軟的器官皆位於正面,堅硬厚實的骨骼肌肉於背面。英文中有句話是 “ I hold you back !” 中文翻譯是:「有我在!我罩你。」人體的背面(脊椎)是支持著我們的中心,一旦在生命中我們感到孤立於援、缺乏支持時,背部將出現疼痛。我們在擁抱他人時,會將手搭在對方的肩膀下方的上背部,這裡是我們表達情感上的支持(我與你同在)。若上背部的疼痛則是我們感到情感上不受到支持;若是中下背的疼痛,則是我們對事物的背後感到恐懼與不安,擔心生命從背後捅你一刀,恐懼的信念將轉換為「疼痛」。談到人體的正面,我們要先知道一個共同原則,疼痛代表缺乏滋養與照顧、渴望得到關愛與關注。1.頭部:頭部裡面有腦,是意識中心。頭部的疼痛則表示我們對自身感到不對勁、否定自己或是給予太多的壓力。2.頸椎:頸椎是脊椎系統中,活動角度最大的地方,當我們不願意轉頭看向另外一側,固執與僵化的思考將使頸部疼痛。3.喉嚨:喉嚨是我們發聲與表達的通道,當我們無法真實表達自我想法或訴求,喉嚨將出現疼痛。4.手肘:上肢代表著給予(所謂施與受),手肘則是需要靈活度的關節構造,若我們緊握著、握緊著事物,則限制了上肢的靈活動,導致疼痛發生。5.腸胃:腸胃是我們的消化構造,有個成語叫「牽腸掛肚」,若有情緒或生命事件導致我們難以釋懷、吞嚥、吸收,腸胃則會出現狀況。6.下肢:下肢代表著行動力與方向,若我們不願走向某處、害怕順從,拒絕靈活的活動,則會在雙腿、膝蓋周圍產生疼痛。 以上,當然不是完整的病理分析,是一個從身心連結的角度,提供我們仔細的去傾聽身體的訊息。在每個疼痛、病症的背後,都是極其複雜的牽動,希望這個簡單的身體指南,能幫助身心圓滿與走向和諧之路。【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立刻加入:https://bit.ly/3tBiFFg【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https://crm.udn.com/members/register/activity.do?id=243
-
2021-06-22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糖尿病應多攝取維他命提升免疫力?藥師這樣說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感冒和罹患其他疾病嗎?」其實這是一個迷思。患有糖尿病,不會提高罹患感冒或其他疾病的機率,但是,任何疾病都可能使糖尿病更難控制,更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這也是為何美國政府鼓勵糖友要定期施打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 以感冒/流感來說,若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正常發揮,免疫力就是最好的感冒藥。免疫系統的維護,除了飲食、運動、舒壓跟作息,還有微量營養素,也就是維生素跟礦物質。兩者皆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要透過飲食攝取獲得,且對構成人體組織、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機能運作和新陳代謝都有很密切的關係。(延伸閱讀: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根據國民健康署102-105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國人普遍熱量攝取過多,微量營養攝取不足,尤其是容易缺乏蔬菜水果的外食族、營養需求較高的老人小孩、某些疾病患者,更需要補充每日所需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也就是綜合維他命。 綜合維他命補充無法預防或改善疾病,而是藉由補足飲食中缺乏的微量營養素,達到讓人體代謝跟免疫功能正常發揮的角色。 那是否需要找糖友專用的綜合維他命服用呢?不一定,仍須以每位糖友的狀況跟需求去選擇與搭配。建議除了糖友專用綜合維他命之外,也可以用一般的綜合維他命搭配想增量的維生素,一網打盡身體需要的營養素。 糖友維生素小筆記:-維他命A:跟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有關,但小心過量-維生素D:跟胰島素抗性有關聯-維生素C&E:維持人體免疫與代謝機能-維生素B12&B1: 有些降血糖藥物會消耗體內B12的含量,特別是有周邊神經炎的糖友要多補充-礦物質:鈣、鎂(胰島素抗性有關)、鋅(成人普遍缺乏)、碘(維持代謝有關,有甲狀腺疾病者,須諮詢醫療人員後食用)-其他:針對眼睛黃斑部保養的糖友,則可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蝦紅素(又名蝦青素或藻紅素)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立刻加入:https://bit.ly/3tBiFFg【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https://crm.udn.com/members/register/activity.do?id=243【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6-2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
急性腦中風後的3至6個月是復健治療的黃金期,當患者病情狀況穩定,一定要盡早開始復健,才能恢復日常生活與行動功能。家住南投的中風之友「要認真」,2018年的11月正值高中時期,在學校跟同學聊天時突然右側癱瘓無力、頭痛,好險校護和導師機警,通知家人馬上送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救、馬上開刀,住了加護病房20幾天才脫險。 這是「要認真」第二次生命的轉折,原因是「先天性動脈畸形」導致中風。首次中風發生在一年前,因為頭痛、胸悶緊急送醫,醫生診斷是「風濕免疫症的抗磷脂質症候群」引發左右肺栓塞80-90%,危急時刻兩度裝上葉克膜,才險些救回了一命。年紀輕輕的他面臨生命兩次重大轉折,並沒有因此喪志,經常在臉書上分享復健過程,鼓勵其他病友。歷經二次中風,現在說話能力已經進步許多,行走能力也從「臥、坐、站、走」循序漸進,他非常感謝父親的守護陪伴,一起走過生命低潮。 我們是彼此的嘴巴和手腳張爸爸若沒開口說話,根本看不出來他也是中風患者!「2008年,我因為壓力太大常引發頭痛,老是依賴止痛藥卻忽略了就醫治療,結果發生憾事。」張爸爸中風的後遺症,傷到大腦的語言區域,迄今仍有些微口語表達障礙。父子兩人互相擔任對方的左右手,彼此督促讓感情變得更好,「他陪我說話、我陪他積極復健啦!」張爸爸愛子心切溢於言表,因為疾病常樂於表達對兒子的愛意。 張爸爸說話不清楚的情況已大有改善,他努力協助「要認真」復健,在家中裝設了扶手、床欄、轉位輔具等,包括無障礙的居家生活空間,希望早日達到中風復健的終極目標:生活自理、獨立自主。「從出院到回家,這段醫院銜接社區照顧非常重要,長照政策提供3個月內12次的復能訓練,可跟個管師討論訓練期程的調配。」張爸爸建議多加善用資源,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設定復健目標一關關打怪重新站起來走路是中風患者最想達成的目標之一,「要認真」反覆練習站立,藉由足踝輔具協助步行功能,穩定之後再調整行走的目標距離。甲類輔具評估人員李晋宇表示,「復健一定要設定目標,像打怪一樣不斷破關,最後晉級完成任務!」目前「要認真」住在自家透天厝一樓,他設定未來可以自行爬樓梯上二樓、甚至三樓,規劃在家可執行的復健訓練,以便每天加強。 腦中風的復健過程辛苦而漫長,張爸爸和兒子「要認真」不斷跨越障礙,運用長照資源與專業人員的醫療照護,將復健治療融入生活當中。風友們可以試著這樣做,制定可達成的目標然後實際行動,若有問題一定要洽詢相關醫護人員幫忙,重新踏出人生的下一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6-2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機能貼布貼紮術 有效預防下肢病變
腦部中風大多是因為血管收縮不當,導致破裂出血造成,下肢也可能會產生類似症狀,起因就是小腿肌肉過於緊繃,進而壓迫血管導致循環變差。除了先前介紹的超慢跑運動,透過運動活化下肢循環外,也可透過伸展增加下肢的肌肉空間、彈性,避免過度收縮產生痙攣或緊繃,導致循環變差。另外還有一種簡易、快速促進下肢循環的方式,減少肌肉緊繃感,即「肌內效貼布」,也是一般常稱的肌貼、或貼紮。功能包括:1. 具有回縮性沿著肌肉走向正貼,促進肌肉收縮;增加運動表反貼,肌肉延伸放鬆,避免收縮抽筋。2. 具有黏彈性透過爪形等貼紮方式,抓起皮膚,增加皮膚下空間,促進循環,給淋巴、血液循環空間,消瘀血水腫。3. 具有穩定性透過特定肌肉或韌帶走向貼,給予關節穩定,讓肌貼協助軟組織出力調整方向,防止肌肉不平衡拉扯關節。4. 具有伸縮性以X型等方式加壓、固定痛點時,可給予身體的接觸回饋增加,降低痛感,也能讓動作不受限制。了解肌內效貼布的功能後,要如何應用在預防下肢血管病變呢? Y型放鬆小腿肌肉緊繃建議被貼的人呈現趴姿,腳垂出床外,腳尖朝下,擺位呈現小腿伸展的狀態。實施貼紮者量測小腿長度後,預留腳跟到腓腸肌的距離,剩下部分從中間一字剪開,讓肌貼呈現「Y」字型。貼紮時,選擇從腳底當作固定點,包覆住腳跟,向上微拉至腓腸肌後,將Y字分岔處,沿著肌肉走向貼,以求整個包覆住腓腸肌,並透過回縮的特性,將小腿的肌肉回拉,促進放鬆,也能夠避免走路或是運動時,過度收縮小腿肌肉而導致痙攣抽筋等現象。爪型促進下肢循環量好長度後(可以選擇3-4格,針對膝蓋後方淋巴結位置,或是膝蓋前方的小腿上方位置),將肌貼保留一格後,其餘從中間剪開,兩邊再各剪一刀,讓肌貼呈現爪型,下方應該會有四條,被貼的人呈現舒服放鬆姿勢。將未剪開處,貼在膝蓋兩側當作固定點,並將下方四條「不施加拉力」的向對側方向順貼,另一側亦同。完成貼紮後,會成為交叉網狀,中間交錯部位,就會將皮膚及組織抓起,促進下方的血液循環,能夠避免相關的阻塞問題。【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6-04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莊昕悅: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糖尿病患者,除了血壓沒控制好容易使腎臟惡化之外,若長時間血糖失控,更容易導致腎臟病變。這種情況,就好像腎臟長期泡在糖水裡面醃蜜餞,泡著泡著腎臟就慢慢喪失功能。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終身的大業。延伸閱讀:營養師教你在家輕鬆做低蛋白點心 腎友多半會被營養師衛教執行「低蛋白飲食」,而低蛋白飲食的原則是減少蛋白質的攝取,在總熱量相同的前提之下變成碳水化合物(等同於澱粉、醣類)和油脂的比例升高,且碳水化合物必須挑選低蛋白澱粉類,如:冬粉、米粉、米苔目、粄條、白米飯或特製低蛋白米。這類型的澱粉平常被歸類成「高GI值」,也就是會讓血糖一下子衝得較高,此時若沒特別控制好份量又搭配錯誤,更容易讓血糖飆高。 那麼,到底要如何同時使用低蛋白飲食又兼顧血糖控制呢?以下三個小技巧報你知! 1. 多吃蔬菜: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能延緩血糖失序飆高,所以每一餐只要有澱粉就須盡量搭配蔬菜,因為,蔬菜同時存在才能達到緩衝的效果,讓血糖更穩定。若是血鉀高的腎友,則要再特別詢問營養師去鉀的烹調方式唷! 2. 吃的豐盛:每一餐都要有蔬菜、少量蛋白質、足夠的油脂和適量的澱粉,混合不同食材一起吃的情況下,才能讓血糖的吸收更緩慢一些。若是一餐單單只吃澱粉類的食物,例如炒冬粉,由於沒有其他不影響血糖的食物幫助,澱粉就會快速地被吸收而讓血糖衝高。 3. 吃的順序:先吃蛋白質和蔬菜,最後再吃澱粉。這樣胃裡面就好像多了一層防護膜,在前方抵擋澱粉的快速消化吸收。如此一來,血糖就能控制得更好! 希望這三個技巧能幫助到同時有腎臟病的糖友們,吃得營養且血糖不失控。除了澱粉控制之外,盡量減少吃太重口味和加工品,也是很重要的;至於蛋白質攝取量,則須詢問營養師進行個別化評估與建議。【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6-03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百年胰島素 翻轉糖尿病治療史
百年前,胰島素尚未問世,第一型糖尿病及嚴重第二型糖尿病無藥可醫,飢餓療法、草藥或偏方的效果都不好,第一型糖尿病病童往往發育不良併發酮酸血症,大部分的患者在三年內就以皮包骨外觀逝去。 人體胰島素是不可或缺的荷爾蒙,不僅可協助細胞吸收及代謝葡萄糖,也能調節蛋白質及脂肪代謝,正常胰臟β 細胞會據血糖高低自動調節胰島素分泌。 「胰島素治療讓糖尿病人有機會與正常人共同老去,是劃時代重要發現,胰島素發現者班亭醫師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新陳代謝醫師張道明說。 隨科學進步,胰島素藥物一路從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演變到基因工程改造胰島素類似物,模擬生理胰島素,減少低血糖風險;如今的筆型注射器,幾乎無痛感,彷彿被蚊子叮一下。 短效、超長效、預混胰島素演進 治療更彈性 不同胰島素有不同特性,包括速效型、中效型、長效基礎型、預混型及新型的二合一胰島素等,可依病患狀況及飲食、活動量選擇。接受最合適胰島素,才能治療兼顧生活品質。 張道明將速效胰島素形容成短跑賽手,餐前施打,吃下食物五至十分鐘作用,降糖效果在30至90分鐘間最高峰,約四小時藥效消退,若一日三餐就得打三針,控制進食產生的高血糖。 超長效基礎胰島素則像馬拉松賽手,通常每天打一針,注射時間彈性,餐前、餐後、早上或晚上皆可,作用時間可超過一天,藥效平均分布在每個時段控制血糖,低血糖風險較低。 預混型胰島素是在一支注射筆中以固定比例混合速效型及中效型胰島素,打一針就能達到控制餐前及餐後血糖效果。少挨針的代價是需配合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以免低血糖找上門。 二合一胰島素由預混型胰島素改良而成,保留少挨針優點,改善低血糖缺點,隨餐打一針兼具速效和長效特性,有助控制餐後血糖及全日穩糖。留意低血糖風險 尤其無症狀低血糖更要小心 延伸閱讀:百年胰島素特輯 糖友疑問大解密嚴重低血糖是醫師、糖友的惡夢,就像溺水時腦部缺氧一樣,一轉眼就可能昏迷。張道明說,因低血糖路倒送急診的糖友,即使救治也不見得每次能幸運搶救回來。 飢餓、發抖、頭暈是低血糖初期警示,提醒糖友快補充食物。但少數糖友會出現「無症狀低血糖」,低血糖悄無聲息找上門,渾然不知應進食,血糖繼續下降,易造成意外或死亡。 張道明特別提醒,曾經反覆發生低血糖、肝腎功能不佳、高齡長者或有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糖友等都是無症狀低血糖高風險族群,平時照護應特別留意,避免低血糖發生。 打了不成癮 打破迷思 台灣超過230萬人罹患糖尿病,九成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卻有超過半數糖友長期控糖不佳,導致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 「打了胰島素會洗腎、失明?」「胰島素會成癮要打一輩子?」「第一型糖尿病才打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不用打胰島素」張道明說,這些都是民眾對胰島素注射治療的迷思。 事實上,胰島素治療不會成癮也不會傷害器官,胰島素是第一型糖尿病唯一治療藥物,在第二型糖尿病治療也佔重要地位,但很多第二型糖友卻因迷思拒絕胰島素治療。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藥失效後,才接受胰島素注射治療,此時體內β細胞早已失去自主分泌胰島素功能,只能持續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並非打胰島素會成癮。 胰島素是降血糖最有效藥物,急症住院也會打胰島素快速控制血糖「救急」,等到急性感染改善且血糖穩定時可再評估改回口服降血糖藥,因此並不是接受胰島素注射就得打一輩子。 他強調,胰島素是每個健康的人身上都有的天然荷爾蒙,不會傷害身體器官。眾所皆知孕婦用藥須謹慎,以免傷到脆弱的胎兒,但很多人不知糖友懷孕時最安全控糖藥是胰島素。 有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友及早適時接受胰島素治療,不僅可避免高血糖傷害身體,還能讓β細胞恢復分泌胰島素功能,得以自主調節血糖能力,其中一部分的糖友甚至可以不靠打針吃藥也能維持血糖平穩。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位20多歲年輕人因高血糖急症住院接受胰島素治療,出院後胰島素逐漸減量,數月後血糖恢復穩定而停藥,後續追蹤不需要吃藥或打針也能維持正常血糖。 經過百年來的發展,現在的胰島素治療進步很多,不僅不痛也相當方便使用,胰島素治療搭配飲食控制及血糖監測,可以幫助糖友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31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施昀廷: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
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00萬人,堪稱新一代國病,其分成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他疾病引起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且超過九成的患者多屬於第二型。(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https://reurl.cc/Q7qKbo)簡單來說,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引起,其常見的症狀有:多吃、多喝、多尿(簡稱三多)、不明原因疲倦、明顯的飢餓感、體重莫名減輕、皮膚癢、視力越來越模糊、傷口不易癒合、足底有針刺感等。當身體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就要小心了,很可能糖尿病上身,須多加注意!罹患糖尿病會有哪些併發症呢?由於糖尿病會影響末稍血液循環,使得血管品質變差,造成所謂的大血管病變(中風、心臟病、手腳無力麻痺等)及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甚至腎衰竭、組織壞死等),若照護不周,嚴重者易導致洗腎或截肢。那麼,從中醫角度如何看待糖尿病呢? 糖尿病臨床症狀與中醫「消渴病」相似,一般常將消渴病與糖尿病互相連結。發病原因有:• 1.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刺激,導致氣機鬱結,進而化火,消爍肺胃陰津而發為消渴。• 2. 飲食不節: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導致脾胃運化失職,機熱內蘊,化燥耗津,發為消渴。• 3. 勞慾過度:素體陰虛,復因房事不節,勞慾過度,耗損陰精,導致陰虛火旺,上蒸肺、胃,而發為消渴。主要分成三種證型:1.上消:肺熱傷津2.中消:胃熱熾盛3.下消:腎陰虧虛 陰陽兩虛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茶飲的選擇上,則可根據身體及病程需求,選擇合適的茶飲,調解血糖。說明如下: 1.蘋果綠茶:蘋果味甘性涼,能生津潤肺,富含楊梅素、綠原酸、阿魏酸等,都是調整血糖的植化素,蘋果的果膠能延後飯後血糖的上升,因此,輕度高血糖的人或糖尿病患,可以在飯後吃一點蘋果,延緩飯後血糖波動。綠茶性寒味苦,綠色屬肝能清肝火,內含的兒茶素能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幫助降血糖,而茶中的茶多酚則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2.苦瓜人參露:苦瓜性寒味苦,含有苦瓜苷能刺激分泌胰島素,苦瓜有一種特殊多胜肽類,構造類似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苦瓜中的粗纖維、果膠不僅可以解決便祕,刺激腸道蠕動,還能幫助控制血糖。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歸心、肺、脾經,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對肺熱傷津的消渴有良效。3. 決明子玉米鬚茶: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鹹,歸肝、腎、大腸經,能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補腎,改善胃熱或腎陰虛引起的消渴。玉米鬚性平味甘,能利尿消腫,清肝利膽,調節血壓血糖。適當的茶飲可以幫助身體及血糖的調節,也為枯燥乏味的飲食控制中帶來一些樂趣。但記得還是要定期回診,觀察血糖數據的控制狀況喔!【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31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治療】世界無菸日|慢性病患就地戒菸 成功率6成
台灣吸菸盛行率十三%,但心血管、神經、胸腔等專科醫師一致表示,吸菸是各種慢性病的高度危險因子,若不盡早戒菸,慢性病隨時來襲,更影響治療成效,近年各大醫院專科推動慢性病患者在專科診間就地戒菸,不但疾病發作風險下降,戒菸成功率最高可達六成。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台灣心肌梗塞患者的吸菸率達四十%到五十%,尼古丁會造成動脈硬化、血管收縮和血管栓塞等問題,心血管疾病患者若能戒菸,發病率將可降低三成,效益比控制三高還大。高雄榮總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朱志勳也說,吸菸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干擾對血糖的控制,增加糖尿病發作的風險,更會造成併發症,包括蛋白尿、腎臟和心臟功能衰退、眼睛病變與神經病變等,更嚴重的是血管循環惡化,導致腳部傷口潰爛,到最後發生糖尿病患者最怕的噩夢─截肢。台灣腦中風學會、三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李俊泰解釋,腦神經要依賴氧氣和葡萄糖才能正常運作,香菸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會影響氧氣供應、造成血管收縮,進而嚴重影響腦神經,因此腦中風、失智和巴金森氏症患者,一定要遠離香菸。以往各醫院開設戒菸門診,只能被動等待癮君子上門,或由各專科轉介有需要的患者到戒菸門診,但患者轉介後的戒菸成功率很低。台中榮總的調查顯示,參與戒菸門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仍有五十%斷斷續續在抽菸。台中榮總去年成立戒菸治療管理中心,推動「渥太華模式」,心臟科、新陳代謝科、腎臟科、胸腔科、精神科等主動出擊,醫師門診時把戒菸併入疾病照護常規流程,讓患者「就地戒菸」,戒菸成功率達六十%。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等八大醫學會合作推動心血管專科醫師的戒菸訓練計畫,辦理戒菸服務競賽,三年來共協助近七千人戒菸。【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27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腳中風分四等級 膝蓋以下沒感覺是警訊
●腳中風是動脈裡血栓滯留或血管阻塞,阻斷血液循環●腳中風會有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症狀●適度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可避免腳中風上身台灣多數腎友常合併有糖尿病,這類患者最怕洗腎洗到截肢、失明。導致截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俗稱「腳中風」。根據統計,每4位腎友就有1人有腳中風症狀,三總洗腎室護理長徐碧秀表示,其實腳中風是可以避免的,平時做好腳部保暖的保養,隨時注意腳的知覺變化,及早呼救,就能避免腳中風發生,甚至演變成需要截肢的情形。泡溫泉 腳感覺不到熱罹患糖尿病長達30年,且已洗腎近一年半的陳又菱說,她的腳就像廣告描述「阿嬤你的腳怎麼沒感覺?」的狀況,發現腳失去知覺是某次在海邊踏浪時,腳跨在石頭上日光浴,一小時回家後,整隻腳起水泡,破了好大一個洞,醫師說,「妳的腳嚴重燒燙傷」,她才驚覺腳的神經末梢都已經沒有感覺了。在此之前,她的腳早已有些異狀,像泡溫泉時,腳不太感覺到熱,得用手測水溫,原以為是洗腎或糖尿病正常的反應,卻不曉得這完全是腳中風的症狀。腳中風警訊 分四等級徐碧秀說,腳中風並不是因為腎臟不好或洗腎洗太久所致,而是台灣的腎友幾乎都有合併慢性病,最常見是糖尿病和高血壓,這兩種疾病都會造成血管硬化、彈性變差,血管被堵住,血液就無法流到末梢,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麻痛感,長期照顧不好就可能導致截肢。腳中風會出現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等症狀,徐碧秀說,這些症狀都是腳中風的警訊。腳中風分四個等級,從輕到重,最輕微僅是偶爾會有腳麻、腳痛症狀,再來就是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即走路會麻痛,不過休息後症狀會消失,後續是有麻痛感即使休息也不會恢復,最嚴重是不小心弄出傷口,傷口難以恢復,慢慢發黑也沒有及時就醫,就可能會截肢,有些患者則是長期血液無法進到末梢,腳指頭出現潰爛,這也是重大警訊。足底筋膜炎 症狀不同徐碧秀指出,很多腎友年紀比較大,腳麻、腳痛會自行解讀是「年紀大了」,也有些人以為是足底筋膜炎,但這兩種疾病症狀是有差異的,足底筋膜炎是早晨起床,從下床第一步踏出去時,就像是觸電,腳會非常痛,且痛覺集中在腳底;腳中風則是從膝蓋以下都會感到麻痛。【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