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意識不清
共找到
288
筆 文章
-
-
2022-05-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確診長者變重症 陪病家人注意這7點
高雄今天新增2445例本土確診個案,今天高市疫情記者會特別強調確診長者照護,邀請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育德提醒應注意狀況。林育德指出,因為不少長輩有多重共病,病徵有時不明顯,需要照顧者多加留意,避免病情演變成重症。衛福部頒布緊急醫療的警示狀況有7點,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和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在無發燒狀況心跳一分鐘大於100次、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以及過去24小時無尿、尿量明顯減少等狀況,都必須啟動緊急醫療。林育德特別強調,如果確診長輩有活動力差、步伐不穩甚至跌倒狀況、認知功能下降或整天狀況好好壞壞,起伏大等。另外包括嗜睡、睡眠混亂、身體衰弱、食物不振或心情不穩、憂鬱等,都必須特別留意。為避免長者在居家照護期間造成身心功能退化,林育德說,一定要讓長輩備妥眼鏡、助聽器,「聽的見、看的到很重要!」也要鼓勵長輩多多下床活動,甚至可安排一些簡易體適能、促進認知等活動。另外也要預防跌倒,輔具的使用,和床、浴室、廁所安全等一定要特別留意。另外,如果確診長輩又有失智狀況,照顧起來會更加辛苦,林育德建議,市民善用高雄市失智照護服務網絡,也要留意長輩異常精神狀況等。
-
2022-05-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20歲懷胎7月孕婦高燒不退 與兒相繼離世 「她僅接種1劑疫苗」
新北市一名20歲孕婦因為高燒不退,在5月4日送至亞東醫院住院,不料該名孕婦因為高燒不退,加上自身免疫力不足,病況急轉直下,在6日突然意識不清,今凌晨傳出孕婦人因為高燒不退已經去世。亞東醫院表示該孕婦僅接種1劑疫苗,肚中胎兒僅懷孕28周,產婦急救同時就對寶寶進行引產,目前尚未確定該孕婦確診日期。該名確診產婦於5月4日下午因為持續高燒住院,亞東醫院給予無孕婦禁忌症的抗病毒藥物與安胎藥物治療,但因為產婦持續高燒身體免疫力不足,仍維持發燒狀態。5月6日早上在病房忽然失去意識,病程變化快速,經婦產科、小兒科與心臟外科醫師共同搶救仍無效。
-
2022-05-07 養生.聰明飲食
生酮飲食體重掉很快,但非人人都適合 專家曝4大危害要注意!
從減重的角度來看,酮體的生理效應包括:抑制大腦的食慾中樞、降低饑餓感,因此,會減少總熱量攝取。台灣肥胖醫學會監事、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社區醫學科主任潘湘如說明,認為,生酮飲食的確能在短期內,達到降低血糖、減重、減脂的效果,其中,體重迅速減輕的原因,是由於肌肉蛋白質分解、脫水。然而,肌肉不足將會導致基礎代謝下降,對減重是不利的;如果不搭配運動,甚至體重會反彈增加,而且生酮飲食也會增加許多健康風險。危害1:動脈硬化有些研究認為,生酮飲食可以降低體脂肪、增加好的膽固醇,也就是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但有些研究則持相反意見。潘湘如說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有75%是從肝臟製造,25%來自於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為了維持自然恆定機制,食物中多吃了脂肪,肝臟就減少製造;不過,研究發現,人類的第19對染色體上,帶有Apo E4脂蛋白基因的人,排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會大幅減少,低密度脂蛋白是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會堆積在動脈血管內,就會造成動脈硬化,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發生,也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會被稱為「壞膽固醇」。生酮飲食為了產生酮體,必須攝取大量脂肪,但是,並非所有的脂肪分解,都能產生足量的酮體,產生酮體的最佳來源是中鏈脂肪酸,大部分來自屬於飽和脂肪酸的椰子油,所謂的「防彈咖啡」,就是黑咖啡加奶油及椰子油。 危害2:胰島素不足生酮飲食模擬人體處於飢餓狀態下,所產生的生理變化,包括血糖及胰島素都會下降,而胰島素能增加肌肉組織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身體對血糖的利用。簡而言之,能將甲狀腺、性荷爾蒙等轉換成身體可利用的形式,因此,血液中胰島素不足,就會發生異常的生理變化。包括甲狀腺低下症狀,會出現疲倦、掉髮、肝功能異常;蛋白質分解,造成肌肉抽筋無力、情緒障礙;骨質代謝異常,會造成兒童成長發育遲緩、骨質疏鬆、骨折風險增加;女性則因體重下降及荷爾蒙不足,出現月經不規則,整體因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風險。此外,在脂肪分解的過程中,可能造成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增加,進而引發急性胰臟炎、心肌炎、心肌梗塞,電解質異常的話,則可能造成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 危害3:酮酸中毒酮體有利尿、脫水的作用,代謝過程必須經由腎臟排出,在進行生酮飲食時,如果出現口渴、多尿,又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將造成增加腎臟負擔、腎結石的風險上升,血液酸性增加、電解質不平衡,就有可能造成酮酸中毒。酮體在血液酸性的狀態下,反而會傷害腦細胞,因此,酮酸中毒的跡象,包括噁心、嘔吐,有可能出現嚴重的腹痛、頻尿、極度口渴等症狀,嚴重的話,恐會發生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嗜睡、昏睡,甚至是昏迷。 危害4:膳食纖維不足在生酮飲食中,包括飯麵、五穀根莖類、水果等低碳水化合物,都要嚴格限制分量,身體長期缺乏水果及全穀類,將會造成礦物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群攝取不足,因此,容易導致疲倦、皮膚粗糙。膳食纖維不足,則容易造成便秘、腹脹、消化不良等腸胃症狀。此外,生酮飲食多攝取紅肉,也會增加大腸癌、乳癌的風險。延伸閱讀: 。168斷食、生酮減肥瘦很快? 醫示警「快速減重潛在危險」:嘴冒水果味完蛋了 。少吃多動沒瘦反變胖? 專家曝「關鍵原因」:運動只影響10%
-
2022-05-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確診孕婦高燒不退突昏迷 腹中胎兒搶救仍不治
新北市一名孕婦因為高燒不退,在5月4日送至亞東醫院住院,不料該名孕婦因為高燒不退,加上自身免疫力不足,病況急轉直下,在6日突然意識不清,院方緊急搶救,但腹中胎兒仍急救無效。亞東醫院表示,該名婦人還在病房治療中。亞東醫院表示,該名確診產婦於5月4日下午因為持續高燒住院,給予無孕婦禁忌症的抗病毒藥物與安胎藥物治療,但因為產婦持續高燒身體免疫力不足,仍維持發燒狀態。5月6日早上在病房忽然失去意識,病程變化快速,經婦產科、小兒科與心臟外科醫師共同搶救仍無效。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醫院:正常運轉 不會拒絕收治急診民眾
衛福部台北醫院今天表示,醫院正常運轉,不會拒絕收治有急診需求的病患;若COVID-19中重度症狀況持續且惡化,請趕快至急診。醫院另開設「防疫急門診」,服務居家快篩陽民眾。有電視媒體今天報導,新北市1名80歲廖姓婦人因肚子痛,醫院卻無法收治,短短3天時間病逝家中,報導並搭配台北醫院急診室畫面。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下午發出文字聲明表示,不可能拒絕收治有緊急狀況前往就醫的民眾。5月1日雖尚未開設防疫急門診,但醫院急診室外有動線分流,將緊急病人與公費PCR篩檢的人潮分開,並未影響收治急診病患。院方說,推估病逝的婦人當時可能誤以為篩檢隊伍都是在排急診,看到急診外很多人排隊就離開了,並沒有抵達急診、也沒有排隊、且沒有掛號就返家。醫院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人數攀升,每日約2000名民眾至醫院篩檢,為減輕急診醫護負擔,並疏解排隊篩檢人潮,已於急診後方院區的戶外空間開設「防疫急門診」,提供單獨動線、PCR採檢、掛號、醫師看診、現場領藥的一條龍服務,就醫民眾為居家快篩陽性,有上呼吸道症狀者。醫院提醒,12歲以下兒童不分時段,皆至兒科急診看診。為避免病患推延太久造成嚴重肺炎或休克,若有中重度症狀持續且惡化,一定要趕快至「急診」就醫;如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或意識不清、全身倦怠、四肢無力、走路或講話會喘、身體持續發熱或發冷。台北醫院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COVID-19社區感染階段,難免有醫護人員染疫,但不影響醫療業務,開刀與心導管等手術都照常實施,只有暫停沒有急迫性的美容手術;外傳醫院不做大動脈剝離手術,是不實傳言。醫院說,除「防疫急門診」一條龍,降載非必要性手術,另召回居家隔離的醫護人員,每日篩檢陰性後上班;醫護可趕快正常生活,不影響家庭與職場工作,醫院可正常運轉不影響急重症就醫。市長侯友宜上午接受聯訪時表示,急診是接受急重症病患,確診個案有症狀、或居家快篩陽性民眾,請分流走「防疫急門診」就醫,以維持急診的能量,這是維持醫院正常運作的重要關鍵。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民眾湧入醫院急診PCR採檢 即起開放190家診所提供採檢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大量民眾湧入醫院急診室進行PCR採檢,造成急診壅塞。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指揮中心即日起增加公費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診所,請抗原快篩陽性或有症狀民眾前往篩檢。指揮官陳時中說,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指揮中心開放190家診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並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共同合作,擴充採檢量能,提高民眾採檢可近性。為避免輕症疑似個案集中到大醫院急診篩檢,造成急診壅塞、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引發院內感染,指揮中心自2020年建置新冠肺炎採檢網絡,指定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有採檢需求的社區民眾前往。陳時中說,經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提報有意願提供採檢服務,且完成診所採檢點、感染管制及傳染病通報自我查檢整備作業的診所家數,共計437家,其中190家完成合作檢驗機構規劃,已納入COVID-19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可提供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陽性民眾,或有COVID-19相關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等符合公費檢驗者進行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診所名單已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防疫專區」/臺灣社交距離App及採檢地圖/COVID-19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地圖(網址:https://reurl.cc/QjM9bM ),以利民眾查詢。請民眾前往上述診所之前,先以電話預約聯繫,確認服務時段及預約狀況再前往。其餘有意願且已提出申請之診所,刻正由聯合會及學會協助媒合檢驗機構,將於完成整備作業後,納入下一波公布名單。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如自覺有風險且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相關症狀,或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陽性時,請佩戴醫用口罩,就近前往指定社區採檢院所,由醫師評估進行PCR核酸檢驗。當出現COVID-19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心跳超過100次/分鐘(無發燒時)、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等嚴重症狀時,建議儘速前往醫院急診就醫。指揮中心將持續擴充採檢量能,強化採檢分流,以兼顧民眾檢驗需求及保全醫療量能。https://reurl.cc/QjM9bM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市新增92例確診 目前累積居隔1474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全國本土新增30035例,嘉義市新增92例確診個案,包含12歲以下14例,12-64歲 72例,65歲以上6例。市府說明,當中52例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於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或匡列居隔採檢PCR陽性;3例曾接觸外縣市確診者;31例因有症狀就醫採檢PCR陽性、6例無症狀自行快篩。嘉義市目前居隔1474人,解隔27人,輕症居家照護人數265人。市府表示,居家照護確診者於家中有身體不適時,會由關懷院所安排視訊診療,如果是輕症或一般慢性病需診療,可下載「健康益友」APP,從APP選擇院所預約視訊診療,或是向負責關懷的院所聯繫,由關懷院所安排視訊;若身體狀況需緊急醫療,亦可透過健康益友APP,由急診醫師線上諮詢,如需送醫,醫師會即時聯繫119。衛生局提醒,居家照護確診者,在家中要注意:一、消毒清潔: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清潔常觸摸之物體表面、共用浴廁等;配戴口罩及勤洗手。二、一人一室:避免與同住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家人接觸,勿與同住者共餐或共用物品。三、休養及多飲水:輕微症狀多可自行康復,如有發燒可服退燒藥減緩症狀;如有其他醫療需求,可連絡您的居家照護責任醫院安排視訊診療;但如有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警訊,請立即撥打119。四、主動電話連絡密切接觸者及填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北+5538例 居家照護逾1.4萬人 篩檢陽性率77.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5538例本土,北市府說明,截至5月3日止,確診者居家照護人數1萬4088人、列管中居家隔離人數2202人;疫苗接種預約部分,除了上網預約外,北市也開放2中型接種站提供現場掛號;另統計北市7大社區篩檢站採檢量能,採檢數為4331人次、陽性3344件,陽性率77.2%。北市衛生局指出,因應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北市共有11處防疫急門診,包含北市聯醫仁愛、忠孝、中興、和平、陽明院區,以及萬芳醫院、關渡醫院、三軍總醫院、馬偕醫院、台北榮總醫院、北市聯醫與新光醫院合作的北士科快篩陽車來速。上述防疫急門診專供快篩陽性者採預約或隨到隨做PCR採檢,有醫療需求者,由防疫門診醫師診療後開立藥物使用;若民眾有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需先快篩再就醫。針對快篩陽病患的SOP,衛生局說,第一,先將使用過的快篩陽試劑密封並帶至北市社區篩檢站採檢PCR;第二,攜帶健保卡、全程佩戴口罩、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由同住親友或自行步行、駕/騎車前往;第三,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請撥119。衛生局提醒,一般無症狀民眾請勿前往社區採檢站或急診,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相關疫情訊息可撥打北市防疫專線(02)2375-3782或1999市民熱線詢問。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18例中重症、2人死亡 10多歲男性中症為年齡最小個案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8例中重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天新增兩例死亡個案,其中一人為先前公布的重症個案。此兩例死亡,一名為80多歲女性,具有糖尿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但她最近意識不清緊急送醫,急診檢查血氧偏低,心跳過慢,經初步治療,採檢確診,當日因病程惡化,醫院急救無效過世,死因是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另一名死亡個案為日前曾公布的重症個案,一名60多歲女性,家住基隆,為在家過世,她有癌症病史,4月21日出現症狀,經快篩陽性到醫院採檢確診,4月22日高燒到急診,經評估治療狀況穩定返家,兩天後於,4月24日被朋友發現在家無呼吸,通報警消聯繫醫師行政相驗開立死亡通知診斷書,診斷是新冠病毒感染合併呼吸衰竭。今公布一名重症個案為50多歲女性個案,具有癌症病史及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住院是因染疫後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經用氧氣面罩跟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其餘15名中症個案,其中一名為年紀較小10多歲男性,屬於12歲以下,不符合疫苗接種年齡,此男性有神經系統疾病,因肺炎合併血氧偏低,在院中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此外,再度說明一例先前已公布的重症個案死亡,此重症個案為80多歲男性,沒有打過疫苗,本身多重慢性病史,住院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先前公布重症時氧氣狀況惡化,經家屬與醫師討論,不插管也不用呼吸器,後續併發呼吸衰竭,有用過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經統計至今,共累計12例本土個案死亡,其中5人沒打疫苗,1劑1人,2劑3人,3劑2人,而未完整接種疫苗的7人中,占總死亡人的一半,鼓勵長者盡速完成2劑接種,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說,疫情持續發展超過1萬5千例,未來會持續增加,沒有看到到達頂點情況,現在最重要做的很多事,如何疫調簡化輕症分流藥物分配即時,最重要是打疫苗,建立群體防護力,打越多越好,拜託大家還沒打滿三劑,儘速盡快完成注射。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性了,先衝急診室PCR?五張圖教你正確做法,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本土確診病例連續多天超過5000例,週二(4/26)居家隔離改為「3+4」新制,對於匡列密切接觸者的天數,也從原本的4天縮短至2天。民眾在接觸到確診案例後、自己被列入密切接觸者,第一步就是要用家用快篩來確認是否染疫,萬一快篩陽性,不少人想到是「立刻往急診室做PCR」,這樣的想法卻已經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發文說,雙北急診想要做PCR的排隊人潮,從早到晚都滿滿、急診主任醫師白永嘉也提醒,快篩陽性的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恐慌,就到急診採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雙北和其他高風險縣市,已陸續開設社區篩檢站,快篩陽性的民眾若出現警示症狀才需要去急診,如果是為了知道是否真的確診,要利用社區篩檢站,把急診資源留給有嚴重症狀的急重症民眾就醫。●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發放公費家用快篩試劑定點診所 什麼是警示症狀? 台灣急診醫學會也特別製作圖表說明,只要這7項警示症狀出現任何1項,就要到急診就醫,包括1喘或呼吸困難。2持續胸痛胸悶。3意識不清。4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5無發燒但心跳超過每分鐘100次。6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7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 4類民眾篩檢指引 1無接觸史且無症狀之民眾:無須接受病毒篩檢,請勿至醫療院所或社區篩檢站要求篩檢,維持適當個人防護及衛生習慣即可。 2無接觸史但有輕微症狀,或有接觸史但無症狀之民眾:用家用快篩自我檢測,若陽性,依主管機關建議之交通方式,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核酸PCR。 3有接觸史或接受匡列隔離且有輕微症狀,或前述家用快篩陽性之民眾:請依主管機關建議之交通方式,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核酸PCR。 4. 出現新冠病毒中重症警示症狀之民眾:請立即至急診就醫。 新北市政府整理快篩陽性後,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最安全、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四個問答一次看! 問題一:快篩結果是陽性,我該怎麼辦?解答:一、請速至鄰近的社區探檢站或篩檢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二、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過之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探檢站或篩檢醫院,交予院所人員。 問題二:不能搭大眾運輸,我要怎麼去採檢?解答:一、可自行前往(步行/自駕)或請同住家人在做好防疫下協助載送,並建議一起做進一步探檢。二、偏遠地區民眾,無同住家人協助載送,可撥打所在地衛生所電話,請求協派送防疫計程車。 問題三:等待PCR結果出來前,我要注意什麼?解答:必須外出時,請全程正確佩戴口罩,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觸不特定人之場所,禁止聚餐、聚會或其他類似活動。禁止至醫院陪病,非急迫的醫療或檢查應延後,倘有急迫性醫療需求,應主動與地方衛生所聯繋,或撥打1922,依指示就醫。 問題四:當我接到醫院通知或查詢健保快易通是PCR陽性時,我要注意什麼?解答:先不要驚慌,目前流行的病毒株特性,全國輕症無症狀比例為99%以上,請先離自己一人一室,戴口罩、保持窗戶通風,如有外請無接觸拿取,靜候衛生單位聯繋。●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重點不是丟多少物品,是不買多少物品!斷捨離5好處,讓你生活輕快愉悅、無腦存錢財富自由.醫師:每天做1個動作,焦慮、憂鬱、巴金森症一網打盡!.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
-
2022-04-2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沒收到居隔單也能3+4隔離 常見5大問題解答
國內居家隔離天數從10天宣布轉為「3+4」,有許多隔離到一半的民眾不知道該怎麼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公布「3+4」新制的對照表供民眾計算,並公布近期《民眾進線1922常見問題》QA解答,針對「沒有接獲居家隔離單」者照常可以進行隔離。Q1.如果我已經接獲醫院通知或查詢健保快易通APP檢驗PCR結果為陽性,但尚未接到衛生單位通知,該怎麼辦?A.若PCR檢驗結果為陽性,不論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或探檢院所告知,但尚未接獲衛生單位連繋,請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Q2.我自己使用家用快篩檢驗為陽性,後續如何處理?A.若為居家隔離者,請聯絡衛生單位解除電子圍離,請佩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速至鄰近的醫療探檢院所或社區探檢站進一步檢測。使用過的探檢器材須以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至醫療探檢院所或社區探檢站,交予院所或探檢站人員。Q3.我接到確診親友(即同住家人、同班同學、同職場同仁)通知我是他的密切接觸者,但尚未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該怎麼辦?A.民眾在收到確診者、衛生單位或任職單位防疫長等通知為密切接觸者時,就可以開始執行居家隔離並快篩,以與確診者最後一次接觸起算三天居家隔離,第四天起快篩陰性可以出門。Q4.我是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該怎麼辦?A.如有上述症狀請立即聯繋119或聯繋衛生局依規劃指示,以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前往就醫。Q5.我是居隔者,但現在居隔天數改為3+4天,要怎麼計算?A . 4月26日前已開立電子居隔書者,已由系統自動更新隔離迄日及取消隔離日後重新發送・已隔離3天(含)以上者,一律以4月26日作為隔離迄日;隔離未達3天者,則隔離迄日由系統自動計算為接觸日次日起算3天(請見對照表)。
-
2022-04-2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非單純小毛病!醫破解「頭暈7大原因」 小心是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徵兆
許多中老年人清晨起床時總覺頭暈、走路不穩,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周友芳表示,頭暈成因眾多,例如,眩暈、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中風、姿勢性低血壓等,除了藥物治療,還應配合前庭復健。關於「頭暈7大原因」,整理並分述如下:1.眩暈:最常見的是頭暈原因,常是陣發性,發作時有如天旋地轉,或如地震般晃了一下,嚴重時伴隨冷汗、嘔吐,或走路困難。值得注意的是,眩暈主因為為內耳的耳石掉到半規管所引起,這屬於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只要復位,就能緩解症狀。如伴隨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現象,通常為「梅尼爾氏症」,另可能感染病毒後,引起前庭神經炎所致。2.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是後腦循環不良:除了頭暈,走路不穩則為明顯。3.腦幹及小腦中風:主要症狀為頭暈,且伴隨講話不清楚、複視、臉及肢體麻木無力、意識不清或吞嚥困難。4.掌管平衡的神經病變:患者常覺頭部悶悶脹脹、重重不清爽,致病原因為焦慮、神經衰弱症、失眠、貧血、病毒或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5.姿勢性低血壓:自律神經失調,或降血壓藥物所致,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眼前一片黑,甚至昏過去,通常幾秒鐘就恢復正常。6.迷走神經性暈厥: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7.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等患者也常頭暈。改善慢性頭暈 虛擬實境科技遊戲也能幫上忙周友芳表示,在治療頭暈上,除了藥物之外,慢性頭暈患者可持續接受「前庭平衡復健」,來預防跌倒。研究指出,藥物併用「前庭平衡復健」,治療效果優於單獨用藥者。除了至醫療院所接受復健,周友芳建議,像任天堂wii系統等虛擬實境科技中,部分遊戲也能協助「前庭平衡復健」,只要天天練習1、20分鐘,就能達到效果。此外,可透過簡單動作,自我訓練,例如,坐著或躺的時候,伸出一隻手臂食指比一,眼睛注視食指,頭往左往右往上往下轉動,頭轉動的時候,眼睛保持注視食指,如此反覆做20次。其他還有彎腰撿球、閉眼站立、坐姿轉圈、雜耍拋球、旋轉雨傘等。多多練習及復健,可減少中老年人跌倒風險。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起身天旋地轉是頭暈or眩暈?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久蹲起身頭暈是貧血嗎? 小心是低血壓!醫師警告「姿勢性低血壓」7大高危險族群
-
2022-04-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歲童6天過世 送醫拖2小時卡在就醫評估
新北市中和二歲林姓男童十四日重症,和死神拉鋸四天後,昨天凌晨三時許仍不敵病魔;雙和醫院表示,病童多項指標異常,病程快速且症狀罕見,經搶救仍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過世。對於家屬曾控訴延誤就醫,新北市長侯友宜昨表示,能體會小弟弟爸媽心情哀痛,也深感自責,中央今天召開兒科專家會議,應重新擬定小兒就醫指引,找出解決方案。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被居隔的男童發燒不能出門,應立即有小兒科醫師介入了解症狀,若病情嚴重就能快速協助就醫。新北消防局表示,依現行救護機制,確診病患送醫派出防疫救護車前,須先評估就醫需求,衛生局確認有醫院可以收治就派車。當時男童父母遇到的問題,就卡在評估的關卡,但未來只要符合相關急救程序,都會立即派車。雙和醫院表示,男童到院時意識不清、高燒且生命徵象不穩定,且多數檢驗指標異常,院方當下緊急插管送加護病房進行搶救。但男童仍因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昨在父母穿著全套隔離衣陪伴下過世。依照規定,確診男童須馬上火化,但家人都因確診還在隔離期無法陪同。林父曾控訴官方踢皮球,打給一九二二卻要求轉新北市衛生局,新北衛生局又說需打給中和衛生所,衛生所多次電話無人接聽,接通後要求上網填寫評估表單,情急下打給一一九,一一九又說要與衛生所確認,拖延兩小時才派出救護車。民進黨新北市議會黨團批評,黃金兩小時的救援時間就在不斷求助碰壁下消逝,是行政疏失。
-
2022-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急診醫師恐不夠 黃高彬:逕行送醫不該罰
新北市兩歲男童重症死亡,引起家長恐慌,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昨發出六點聲明,提出孩子確診後的常見症狀,若疫情升溫,兒童病例將占總病例兩成,其中二成三需住院,但醫院近年縮減兒童急診醫師人力,恐無法收治眾多的幼兒確診病例。指揮中心統計,國內已有一七五○名十二歲以下孩童確診,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提醒,兒童染疫後,病情惡化快速,若高燒超過三十九度C、意識不清、呼吸淺快及合併嘔吐、腹瀉等症狀,就需及早就醫,預後效果較佳;若有抽搐、昏迷、胸痛、嘴唇發紫、低血壓等狀況,已屬後期器官衰竭。根據大規模兒童重症研究,有肺炎病史、共存慢性病、症狀開始四天後才就醫、年齡小於一歲,為兒童重症的四大危險因子;另有研究顯示,大於五歲的兒童重症風險更高,五至十一歲確診孩童較容易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這時候是救命重要,還是程序重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人命關天之際,當然要趕快把病人送至急救責任醫院,就算是逕行送醫,也不該受罰。打給一一九,只要告知孩子可能確診,提醒急救人員穿好防護衣,根本不該讓家長煩惱如何就醫,應與哪個單位連繫。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表示,疫情進入流行高峰,兒童確診人數快速增加,將占總確診病例百分之十七,其中百分之二十三需住院,但近年來許多醫院避免虧損,縮減兒童急診醫師人力,政府務必盡早因應措施,提出補助方案。
-
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怎麼辦?應對步驟一次看
全台確診數不斷上升,因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傳染風險很高,輕症確診者或無症狀感染者也愈來愈多。若是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怎麼辦?《元氣網》整理相關資訊,讓您了解如何應對。【我是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我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有什麼醫療協助措施?】【我是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如在居家隔離地點1. 大部分的 COVID-19 感染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您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若出現發燒症狀,可以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症狀,盡量臥床休息和飲水。6. 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7. 請依指示就醫,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10. 電話連絡我的密切接觸者(在我開始有症狀發生的前四天至隔離前,曾有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未佩戴口罩下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11. 留在家中等待公衛人員通知安排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撤離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 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註:指揮中心宣布,自4/20日起放寬有就醫或採檢需求之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交通運送方式,公告確診個案及同住居家隔離者緊急就醫交通方式,同意同住親友接送,或步行、自行駕騎車等自行前往方式為輔。>>【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如不在居家隔離地點我在工作場所或從事社交或戶外活動時接到衛生單位電話通知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該怎麼做?接到電話通知即發生效力,接到通知後:1. 配戴醫用口罩立即返家隔離。2. 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應留在家中(或指揮中心、地方政府指定範圍內),禁止外出、不得出境或出國。3. 如果您不是在隔離地點接到通知,請您即刻以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等方式儘速返回隔離地點。4. 若您無法以上述方式返回,請主動聯繫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922,協助安排防疫車輛或安排就近隔離。>>【看更多】【我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有密切接觸者注意事項若無適當保護,且相處時間超過 15 分鐘,即為密切接觸者,須進行居家隔離 10 天,並於匡列時及期滿時各做一次快篩。若快篩陽性並經 PCR 採檢陽性確診,則依據個別身體狀況是否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進入居家照護或配合衛生單位指示隔離/治療。若 PCR 採檢陰性,即持續注意隔離期間是否出現症狀,並在完成隔離後自主健康管理 7 天。(註:5/8日起密切接觸者匡列,僅限同住親友、同住室友,並取消電子圍籬措施;而醫院等職場、學校相關接觸者,按規定僅須採自主應變,不必再開居隔單,若符合無症狀、完成追加劑接種及快篩陰性三個條件,可正常工作、就學。)1. 如果您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四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需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觀察自己是否出現 COVID-19 的相關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6.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 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7. 在家自我隔離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 1922,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用過之採檢器材。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10. 於家中自我隔離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隔離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撤離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 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沒有密切接觸者注意事向若為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需自我健康監測,若無必要行程避免外出,不要聚餐、聚會,等待該名密切接觸者採檢結果。若該名接觸者為陰性,即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正常生活,若該名接觸者為陽性,則轉為確診個案接觸者,依密切接觸者流程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如果您不是密切接觸者,則僅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10 天,如有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 一步檢測,並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居家照護確診個案1. 緊急就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至醫院或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收治:以防疫車隊為原則。3. 轉院:醫院(合約)救護車、民間救護車。4. 返家隔離治療(含就醫後返家):依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返家(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5. 至醫院採檢:以防疫車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居家隔離(同住之未確診者)1. 緊急就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至醫院或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收治:以防疫車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由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看更多】【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有什麼醫療協助措施?】→24 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1. 衛生福利部建構「健康益友 App」可免費下載使用,提供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期間,如有緊急醫療需求,可透過 APP 提出醫療諮詢申請。2. 有關「健康益友 App」操作流程,可於健康益友網頁(eucare.tw)或於 App 之會員中心頁面,參考操作手冊執行。3. 登錄平台後功能自動開通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功能,惟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對象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為避免資源排擠,系統將於 24 小時內核對確認居家隔離/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名單,未在名單中者將暫先停權。4. 本平台與台灣急診醫學會合作,由急診專科醫師及專科護理師全天 24 小時提供即時之緊急醫療諮詢服務,並協助介接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5. 經醫師透過視訊評估(1) 立即送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情況穩定:居家休養。6. 若申請諮詢所在地縣市消防局未加入緊急醫療諮詢平台,將無法由此平台進行即時線上轉介及救護車派送,因此申請諮詢者倘有 119 緊急後送之醫療需求時,仍需自行撥打 119 聯繫勤指中心指派救護車協助送醫。→遠距門診醫療,可循以下 3 類方式辦理1. 全民健保視訊診療計畫:(1) 可至中央健康保險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hi.gov.tw/)「因應 COVID-19 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查詢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撥打門診掛號專線或至該醫療機構提供之網頁,自行預約掛號。(2) 視訊診療門診的開設,仍需視各醫療機構之人力量能隨時變動,建議先電洽該醫療機構確認。(3) 須備有網路連線及視訊設備(如:手機、平板等),並依照醫療院所指示,下載所需視訊 App(如:LINE、Webex 等)。2. 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由各地方政府擬訂計畫因地制宜指定醫院或診所,提供門診視訊診療服務,同時搭配主責醫院(或診所)、負責藥局或釋出處方箋等方式,由藥師調劑提供藥物,並以通訊方式提供用藥指導及諮詢服務。3. 衛生福利部遠距醫療診療方案:(1)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可下載「健康益友App」,申請居家隔離檢疫方案,進行視訊診療門診預約。平台提供視訊看診、開立及交付電子處方箋等功能。(2) 由指定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提供居家照護 COVID-19 確診個案遠距醫療門診診療服務。(3) 各縣市政府倘需將居家照護計畫中,實施視訊診療之醫院或診所名單納入「健康益友 App」,可洽醫事司協助。>>【看更多】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和確診男童腦幹水腫救不回 醫院:病程快速且症狀罕見
中和兩歲男童14日確診、傍晚昏迷,救護車卻遲至晚間7點6分才派車,今凌晨男童不幸身亡。雙和醫院表示,有關感染COVID-19的2歲男童於本月(14日)緊急送至本院急診,到院時意識不清、高燒且生命徵象不穩定,院方當下執行緊急插管,隨即送至負壓加護病房進行搶救。當時多項檢驗報告指標呈現異常,包括肝臟功能嚴重異常、全血球數量低下,腦幹呈現瀰漫性水腫,病程快速且症狀罕見。雙和醫院說,在院治療期間,除支持性療法外,陸續給予抗發炎單株抗體藥物、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另外,本院為能集思廣益,爭取更多救治機會,於4月16日邀請台大兒科重症團隊多位專家共同會診,期待盡速達到病情控制且加速治療效率。然男童仍因急性新冠病毒感染併發敗血症,導致腦幹腦炎,於4月19日凌晨03時46分在父母陪伴下辭世。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重症 父淚崩:苦等救護車2小時
新北出現全國首例新冠肺炎幼兒重症,父母緊急聯繫中央與地方單位,救護車二個多小時後才出動,被質疑機制嚴重失靈。幼童父親林姓男子昨天電話受訪時痛哭與自責「不和確診者接觸,孩子或許不會重症」,他也呼籲相關單位勿以為兒童多輕症就忽視。「我就是太守法,傻呼呼等,若直接去醫院,或許孩子就不會重症!」林姓男子表示,當時已經向一一九強調孩子發高燒、意識不清,「還不夠嚴重嗎?」現在只想一心好好照顧孩子。他哽咽說,一一九說要聯繫衛生所,但衛生所電話沒人接,好不容易打通卻說很忙、沒空、要填表,一九二二說要找衛生局,相關單位一直踢皮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名兩歲男童並非居家照護個案,事發當時尚未被匡列,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預計本周三下午開會討論警示徵兆和就醫指引,提出民眾、醫療機構等相關版本,內容包括病患運送,要求地方政府協調消防單位與衛生單位,擬定出因地制宜、順暢運作的機制。新北市衛生局表示,當前最重要的就是醫治男童,目前男童仍在加護病房,雙和、台大醫院小兒重症醫療專家會診照護,對家屬的心情能夠完全理解,持續關懷家屬提供協助。開業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兩歲幼兒確診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就像流感一樣,總有少數比較不幸的個案惡化為重症,出現腦炎或肺炎,危及生命。病況之所以快速惡化,可能接觸到大量的病毒,免疫力不足以對抗大量病毒,也可能服用一些抑制免疫力的藥物,或有其他健康問題。林應然建議,兒童接種疫苗不見得要以校園為單位,因為行政流程可能拖得久一點,應盡快上路,並提供家長方便多元的管道,藉此快速提高覆蓋率。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病童出現重症警訊 再送醫太晚
新北中和兩歲重症男童於確診當天住進雙和醫院加護病房,有急性腦炎合併多重器官異常,昨請台大兒科醫師會診,仍積極治療中。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纯芝表示,病童恐在短時間內從輕症變成中重症,提醒家長,孩子發燒超過四十八小時、持續高燒超過卅九度並冒冷汗等跡象,就應及早送醫。為了避免再度發生類似憾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已請兒科醫學會提供建議,本周三開會檢討症狀分類及就醫流程。指揮中心上周六提出「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嘴唇指甲床發青」等四大兒童重症警示,衛福部醫事司當天緊急聯絡兒科醫學會,醫學會歸納整理「兒童新冠肺炎輕症危險警訊」,彭纯芝表示,孩子一旦出現四大警訊,再送醫可能太晚了,強烈建議家長,孩子若出現重症警訊,不可繼續居家照護,應緊急就醫。兒科醫學會建議,幼兒如發燒超過四十八小時、持續高燒超過卅九度且冒冷汗、不發燒時呼吸急促或精神仍差、超過十二小時未進食未解尿、持續嘔吐,就應及早送醫,必須在安全環境下監測生理變化。兒科醫學會兒科急診次專科委員會主委吳昌騰表示,未滿一歲的幼兒鼻腔和呼吸道抵抗力比較差,如持續咳嗽、流鼻水,容易惡化成肺炎、呼吸困難,必須緊急就醫。此外,地方政府應提供兒科醫師諮詢窗口,或安排醫師訪視,以確認病童是否能搭乘防疫計程車送醫,或請救護車協助就醫。但是找不到救護車、防疫計程車,該怎麼辦?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說,這不是醫事專業人員可以解決的問題,衛福部和地方政府有必要改善精簡醫療流程。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127分鐘急救空窗!中和男童父痛哭:到底出了什麼事
中和兩歲男童父親確診,14日凌晨男童開始出現發燒症狀,直到14日傍晚昏迷,父母約5點開始緊急聯繫各單位,但救護車晚間7點6分才派出,這中間到底怎麼了,救護機制發生什麼問題?林父今還原事發經過,他說,從5點初不斷撥打衛生所電話沒人接,1922說要聯繫衛生局,119說要聯繫衛生所,就這樣一直被踢皮球。他在電話中哭泣「我就是太守法傻呼呼等,若我直接去醫院或許我的孩子就不會重症!」中和一名兩歲男童,父親13日確診後,當天6歲女兒也確診,母親打119被要求在家隔離。14日兩歲男童開始發燒,母親帶著兩個孩子步行前往醫院PCR,但篩檢後院方僅給退燒藥即要求回家等待,當天下午4時高燒男童開始陷入昏迷,父母多方聯絡直到晚間7點半才被送入醫院。衛福部長陳時中及新北市消防局都說明報案時間,消防隊指出確認可收治醫院就立即派救護車、衛生局說男童病程進展非常快速是很罕見病例。但問題癥結在於為何14日約傍晚5點父母就狂打電話,7點6分才派出救護車?已經被轉至雙和醫院與男童一同照護的林父今詳細說明事發經過,他說,13日發現自己確診後,開始撥打1922詢問孩子是親密接觸者該怎麼辦?之後得到新北衛生局就醫專線,但專線從晚上10點打到12點都沒人接,14日早上6點多開始打到8點多終於有人接,當時男童已有發燒症狀,詢問孩子發燒但還沒篩檢能否就醫?對方又說要問衛生所。問了中和衛生所電話,至少打了10多通都沒人接,其中接起兩次,對方回覆說很忙要先上網填表單再等處理,他不滿批評「有沒有很荒謬!」之後再打119,119說要請示衛生所直接轉電話,這樣就可以接通,衛生所再說可以走路去醫院,因此母親才會帶著兩個孩子去醫院PCR。但因父親確診尚無案號,小朋友發燒可能是感冒,因此只有開藥帶回家。之後,男童的病況開始急轉直下,直到傍晚4時許開始昏迷、抽蓄、嘔吐等各式症狀出現,但父親因在新竹被隔離與母親視訊,父親打中和衛生所專線仍沒人接聽,由在中和的母親撥打119聯繫新北市消防局。但119又說要聯繫衛生所確認可以派防疫救護車,也需要確認有專責COVID19醫院可以收治確診病患。林父表示,當時看到男童情況危急,心理焦慮萬分,再持續撥打中和衛生所、1922,但每次換個人接又重新再問一次狀況,男童的搶救時間就這樣一分分被耽誤,之後終於119派出救護車,但已過了兩個多小時,男童送到雙和醫院時,急診室仍是一臉迷茫不知有確診病患即將抵院。而男童進到醫院病情嚴重,立即氣切插管送入加護病房。林父在電話中痛哭表示,13號電話來來回回都沒有辦法獲得協助,「我被當皮球踢來踢去,才知道衛生局真爛!」他說,陳時中講的時間都對,但1922要轉新北衛生局、衛生局要轉衛生所,「但衛生所電話一直沒人接,當然沒有電話紀錄阿!」而且已經向119表達孩子高燒、意識不清,這樣還不夠嚴重嗎?就跟哮喘一樣,等30分鐘就會死人了,不知為何119堅持要跟衛生所確認。林父自責的說,要是他沒有回家,就不會將病毒傳給孩子,「我太守法了,不要跟消防隊說PCR陽性,若只說有急事救護車就過來,我小孩是不是就會得救,不會像現在變重症,為什麼要傻呼呼打1922,怎麼會是我自己一直打三方電話?孩子還再救治,希望能有奇蹟發生。」他說,男童向來身體健康、沒有生病、疫苗也打好打滿,認為男童的狀況不會是最後一個。他向政府呼籲,不要認為現在小朋友多輕症,就忽視孩童發燒的問題。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歲重症童仍在搶救中 指揮中心周三討論送醫流程
昨新增一名中和兩歲男童重症,14日採檢確診,當天住進加護病房,由於出現急性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目前以類固醇、免疫調節劑治療,病況嚴峻。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醫院仍在積極救治中,昨天也與台大兒科醫師會診,大家都很努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月1日至4月16日,0至18歲的兒童病例共2208例,包括1761例本土個案、447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2206例為輕症、無症狀個案;中重症個案則各一例。針對幼兒染疫後送醫流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幼兒部分如果已經確診採居家照護,家長應注意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嘴唇、指甲床發青等四大警示外,也已請兒科醫師針對更前端的症狀給予建議,將於周三下午與衛生局、網區指揮官開會,確認症狀分類和執行面如何操作,包括連結視訊或直接就醫的流程。另外,未確診的隔離幼兒,羅一鈞也表示,應區隔確診者不共餐、接觸,若重疊使用空間應做好清消,避免直接或間接的環境接觸,造成兒童染疫。而國外核准「5至11歲」可使用新冠肺炎疫苗,但食藥署今天通過的卻是「6至11歲」可使用莫德納疫苗。對此,陳時中表示,莫德納基本臨床研究送的資料為6至11歲,BNT才是5至11歲。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衛福部急諮詢醫學會 將公布新冠確診兒童送醫要件
新北市發生兩歲男童確診新冠肺炎,一天內病情急轉直下,行政部門卻未能及時安排就醫的憾事。對此,衛生福利部醫事司昨晚緊急透過通訊軟體諮詢兒科醫學會,醫學會在一個晚上之內,討論出「輕症兒童提前送醫警訊」,就等衛福部正式公告。醫師表示,如果等到指揮中心昨提到的四大警訊(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或抽搐、皮膚和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出現才就醫,那就太晚了。據了解,本身也是兒科急診醫師出身的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昨天就聯絡兒科醫學會,希望醫學會協助歸納並提出「兒童新冠肺炎輕症危險警訊」,也就是在兒童確診者即便還在輕症階段,但若出現哪些跡象,就不可繼續居家照護,應立即送醫,以免再次出現分流不及的憾事。兒科醫學會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纯芝表示,兒童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從輕症變成中重症,如果等到指揮中心昨天提到的四大警訊出現才就醫,真的怕會有點晚。目前輕重症分流,醫療量能還夠,兒科醫學會昨晚已迅速歸納出兒童輕症中應留意的警訊,現在就等衛福部或指揮中心公佈出來,可以提供一般民眾及地方行政人員日後多加留意。目前醫學會歸納的警訊包括發燒超過48小時以上、持續高燒(體溫超過39度)冒冷汗、不發燒時呼吸仍比較快、不發燒時精神仍差、12小時以上沒吃東西也沒有解尿、持續嘔吐。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要非常警覺,很可能會變成中重症,此時就應提早送醫,讓兒童在一個安全環境下持續監測,以免忽然出現重症等緊急狀況,措手不及。如果年紀越小的孩子,連咳嗽流鼻水不止,如果家中沒藥,也需要就醫。兒科醫學會兒科急診次專科委員會主委吳昌騰補充,如果孩子嘔吐、食慾不佳、無法進食,身體會脫水,這需要就醫。如果是小於一歲的孩子,持續咳嗽流鼻水,家裡又沒有藥物,也應該要就醫,因為兒童鼻腔和呼吸道的抵抗力比較差,擔心會演變成肺炎、呼吸困難。吳昌騰提醒,即便有相關指引,整套兒童居家照護系統中,必須要有醫師在,不能只靠家長或行政人員。他建議各地政府應提供有專業兒科醫師的諮詢窗口, 或是每天由醫師訪視,才能確認相關症狀是否還在可居家照護的範圍,如果需要就醫,也要有醫師才能比較精確判斷孩子可以做防疫計程車去醫院,還是可能需要派救護車當場急救。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證實,兒科醫學會已經跟衛福部相關機關,著手擬定相關就醫流程當中,或許這幾天主管機關就會發出通函,提醒醫療院所與行政部門,兒科醫學會也會對相關醫療人員積極宣達。根據兒科醫學會提出的這些警訊,新北兩歲男童的家長,是否其實已經具備高度警覺,壞就壞在行政流程安排就醫出問題?彭纯芝表示,站在醫學會立場,不便評論個案。即便家長和行政人員都有正確的衛教觀念,但是如果救護車、防疫計程車就是不夠,該怎麼辦?夏紹軒表示,這已經不是醫事專業人員可以解決的問題,兒科醫師的職責是盡可能把重症病童及早辨識出來,醫療流程的精進,就要靠衛福部和地方政府了。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疫 醫師:出現6種任一症狀即刻就醫
國內本土疫情連2日破千,甚至出現首例幼兒重症個案,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指出,根據美國CDC衛教單清楚指出,兒童青少年染疫後,若持續發燒且合併6種症狀的其中一種,就必須就醫;北市聯醫醫師表示,孩童疫苗是另一課題,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在其中找尋適合平衡點。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家中有19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的家長,需注意「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美國CDC網頁的衛教單非常清楚指出,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後,若在6星期中,曾確診新冠或與確診者密切接觸,出現持續發燒及合併出現6種任一症狀,包含胃痛、腹瀉、嘔吐、紅疹、眼睛充血、頭暈目眩等,應立即就醫。若兒童青少年出現「嚴重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警示症狀,包含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或異常行為、嚴重腹痛、無法保持清醒、蒼白/灰色/藍色的皮膚、嘴唇、指甲床(取決於膚色)等,需立即送到最近的醫院急診。潘建志表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是新冠病毒流行後才出現的新診斷,在感染新冠後的2至6周出現,國外統計出現機率約萬分之3、平均年紀為5至8歲、有3成6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在2至10%間,許多國家因此開始給5至11歲兒童大疫苗。美國FDA去年10月核可三分之一劑量(10微克)的BNT可給5至11歲兒童施打,但台灣目前沒有BNT庫存,且美國沒有通過兒童及青少年莫德納,因心肌炎機率較高,不過歐盟今年2月通過二分之一劑量(50微克)莫德納給6至11歲兒童施打,目前台灣莫德納約剩100萬劑。北市聯醫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昶宇表示,孩童都重症缺氧昏迷,就算PCR篩檢結果還沒出來,「我要是父母,冒著被罰的風險,也還是要用最快的方式將小孩送到醫院」,地方衛生所也建議自行搭計程車前往,否則等119專用救護車,從下午4點等到晚上7點真的拖太久。但陳昶宇話鋒一轉表示,孩童疫苗是另一個課題,根據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說法,5至11歲兒童施打疫苗嚴重副作用比例,仍比重症死亡率低,整體來說利大於弊,可以考慮施打,「然而真的開放5至11歲可施打疫苗,又有多少家長願意讓孩子們去打呢?」陳昶宇表示,既然幼兒染疫恐重症死亡、打疫苗又有副作用,那只能「再度加強邊境鎖國及重回三級警戒緊鎖防疫,但台灣社會承受得住再次經濟重創嗎?」孩童染疫重症死亡率萬分之一,打疫苗嚴重副作用比例低於萬分之一,但對家長來說都是一,只是政策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能試著在其中找尋適合的平衡點。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以全球染疫死亡率推算 醫估我恐有50童確診亡
我國出現首例兒童重症,專家推估,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國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後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考慮訂定「兒童送醫指引」,專家則建議簡化送醫流程,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的幼兒盡量在廿四小時內送醫;政府應盤點兒科醫療資源,未來兒童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國內兒科急重症人力較少,應及早因應。衛福部食藥署今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國內兒童疫苗施打。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說,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死亡,「社會可以接受嗎?」呼籲盡速討論幼兒打疫苗,並建議第一劑疫苗以mRNA疫苗為主,減少兒童重症機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孩子確診新冠肺炎的症狀與大人類似,若連續三天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活力變差,以及確診幼童為一歲以下,應於廿四小時內就醫。香港有報告指出,兩名小孩染疫引發腦炎死亡,日本也有不少病毒攻擊孩童腦部案例。病毒攻擊腦部,症狀包括高燒不退、腦壓升高、突然抽筋或昏迷等,黃立民說,政府應簡化送醫流程,現在國內對兒童確診經驗不多,一線人員也需要經驗累積,建議住院條件放寬,由醫師判斷,不要讓症狀拖太久。黃立民也說,先前有很多人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但五至十一歲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以色列去年一項研究指出,在小朋友尚未能施打疫苗前,若父母親皆施打BNT疫苗,對小孩防範Delta變異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保護力;在小朋友尚未打疫苗前,家中成人完成疫苗接種,可以保護小朋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小朋友有抽蓄、意識不清、意識改變、腦炎或全身性感染等警示徵兆要特別注意,若呼吸困難有影響呼吸、急性胸口痛悶,表示有影響肺部,而冒冷汗、嘴唇發青等,表示有休克、缺氧情況,有類似症狀應立刻送醫。
-
2022-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防兒童確診轉重症 羅一鈞:7大症狀盡速送醫
國內首度出現小朋友本土染疫重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應避免跟不特定人接觸,家長也要防護,因為小孩防護力低,與不特定人接觸有風險。確診新冠肺炎常見四大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警示徵兆:(1)喘/呼吸困難、(2)持續胸痛/胸悶、(3)意識不清/抽搐、(4)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常見四大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喉嚨痛,以及全身倦怠等。若有以下警示徵兆要注意,像是小朋友有抽蓄、意識不清、意識改變、腦炎或全身性感染等。而呼吸困難有影響呼吸肺炎、急性胸口痛悶,表示有影響肺部,而冒冷汗、嘴唇發青等,表示有休克、缺氧情況,有類似症狀立刻打119通報送醫。
-
2022-04-14 名人.謝向堯
謝向堯/到底該急救或放手?人生最後一哩路如何決定
如果已經可以預知自己的命運將不長久,你將如何決定你的人生?在連續劇的場景,病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家屬拜託醫師「無論如何救到底」、或是「不要讓她太痛苦,讓她好走」是常見的橋段。如何選擇是對病人最好的?取決於家屬的想法、也跟家家戶戶的現實狀態有關;甚至不能免俗的,家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財產分配等因素,也可能會左右患者的命運。『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台灣前幾年制定,以病人自主為宗旨的法律;也是亞洲第一部相關法律。對於病人而言,最大的好處是在意識清楚時,能夠預先決定自己的未來。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突然飛來橫禍,陷入昏迷狀況,需要被插氣管內管或急救?甚至需要漫長的維生醫療系統卻無生活品質可言?對醫療團隊而言,有別於以往聽照顧者的話(通常是家屬)決定對患者急救或是放手,當患者依本法簽署了意願書後,便能以患者的意願為優先;此外也不必像連續劇一樣,刻意隱瞞病人病情,而是要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法告知病人病情。總而言之,此法案保障病人對自己的病況有知情權與決策權。這套法案或許在許多國民與專家眼裡,尚稱不上圓滿,但我覺得它已經相當程度能夠保障個人和醫療團隊的決策不受他人干擾。於是我除了參加安寧緩和條例的訓練課程之外,也在數年前參加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訓練,取得種子教師資格。對我而言,能保障一些人的受醫權,就像是作功德;於是我甘之如飴。會與高先生結緣,全仰賴一位本科教授的牽線。高先生約五十來歲,任職於科技業,因為漸進式步態不穩、全身顫抖而來求醫。乍看臨床表現,會誤以為是帕金森氏症候群。最後高先生被診斷為多發性系統性萎縮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這類疾病的臨床表現,初期有點類似民眾印象裡的帕金森氏症候群,但隨之而來的症狀更多樣化,病程惡化又太快,日後會出現大小便控制不佳、姿態性低血壓等等自律神經失調情況。有些患者只需兩三年就會退化到不良於行、需人照顧;最後通常因為反覆嗆到而感染、或是器官衰竭而走向死亡。高先生在得知這個診斷,據說十分沮喪,畢竟他還有大好人生,且女兒們剛讀大學,仍需他挑起家庭重擔。他的情況比起我曾照顧過的患者更嚴重,發病短短一年餘就出現言語障礙、吞嚥困難、眼震,且已臥床;但他沒家族病史,可能跟個人體質或基因異常有關。國內外對於此類嚴重疾病不乏許多臨床試驗。起初在高先生要求下,教授介紹他到其他醫學中心參加新藥的臨床試驗,可惜效果仍不佳。高先生看遍數家醫院後,最終還是回到本院來就醫。高太太是教育界出身,夫婦兩人都是高學歷。她在高先生病情日益加重後便辦理退休,負責照顧全家人。他們主動打聽有關於病人自主權利法的事宜,據說也瀏覽過相關衛教影片。因為他們詢問如何預立醫囑,所以教授才情商我出馬。我每次到加護病房去開安寧緩和家庭會議,面對的多是家屬,討論意識不清患者之命運。病主法的對象卻不同,會來參加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都是相對健康、清醒且能表達自主意識的人。我們會分析所有主角日後可能面臨的各種假設狀況,並請他們審慎考慮屆時該如何處理,以便提前預立醫療決定(AD)。這趟是我們團隊的新嘗試。以往病主法的諮商都是在特別門診進行,事先預約時段、有完整討論與思考環境。但高先生的情況不同,如果我沒趁著他這次因肺炎住院期間完成他的心願,而是等他出院後再專程安排到病主法諮詢門診,應該是難上加難、甚至可能沒機會了。病主法中提到的五種臨床條件為:1. 末期病人,例如各種已經到處轉移的癌症;2. 不可逆的昏迷;3. 永久植物人狀態;4. 極重度失智;5.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罕見、不可逆疾病或情況:目前已經公告十一種疾病,其中八種是神經科相關疾病。當簽署醫療決定的意願人不幸符合前述幾種條件時,才能依病主法來執行他本人簽署之意願。像高先生這樣,已經罹患特定疾病後才提出諮詢的,我是第一次遇上;特別是他罹患的是多發性系統性萎縮症,已經是病主法第五類條文中,政府公告的罕見與不可逆疾病。換言之,我這回將幫他做的醫療諮商,不是「萬一你以後遭遇這五類情況,你想要怎麼辦?」而是「你已經是第五類疾病了,你勢必會遇到這些情況,打算怎麼辦?」他做的決定,將直接影響他現在與未來的生活品質。我去探視前,社工與安寧共照師早已探訪過患者及家屬,安排前置作業,包括讓家屬看了衛教影片、說明病主法精神。相信家屬已經調適心情,願意尊重意願人的想法。只是當我去到病榻,看到高先生肢體不定時出現陣發性痙孿,且勉強抬起手腳時因為神經系統退化而抖得厲害,還是不免覺得心酸。我先向高先生自我介紹,以及確認今天來探視他的目的是「為了做醫療諮商」。他含著眼淚,發音非常含糊的詢問我:「這個病,沒有藥物可以醫了喔?」我鎮定的點點頭說:「是的,很遺憾,目前沒有藥物能治癒;相信前面求診過的教授也這樣對你說。」抓住浮木,是一種本能。雖然已經知道他是第五類臨床疾病,我還是得照本宣科,從第一類疾病起,依序詢問他對每一種治療的決定。假如罹患這類疾病時,要不要接受維持生命治療?廣義而言,就是平常急救裡的心臟按摩、插管、電擊、或血液透析等等;以及是否願意接受人工營養及流體營養?如靠鼻胃管灌食、或注射點滴等。當然每種選項裡,患者願不願意接受也都有四種程度的差別。患者可以選擇「無論甚麼時候都不接受該種治療」、「當已經治療一段時間後(期限可以自訂)卻看不出成效時,就不要再繼續接受該項治療」、或「當自己變成意識不清時,交由醫療委任代理人決定」、以及「無論如何都要接受上述治療(就是救到底)」。因為每個人的病情、家裡狀況、對「痛苦」的解讀都不同,所以對於疾病的想法與餘生的期待也可能會有很大差異。在醫師、諮商團隊詳細說明後,患者可以選擇全部由自己決定、或是將其中某些項目交由醫療委任代理人決定。而最後諮商完畢後,院方會將患者的預立醫療決定(AD)(記錄患者意願的表格)傳到健保局去。只要患者清醒,日後仍可改變心意,修改其中內容。高先生看來非常敏感而脆弱,我在說明時十分小心,怕他崩潰。他在我敘述每種維持生命治療的選項時,都很堅決表示「無論甚麼時候都不接受該種治療」。看來他早已全盤想過。而在討論人工營養及流體營養選項時,他原本也是很篤定的表示「無論甚麼時候都不接受該種治療(包括不插鼻胃管)」。但站在他身旁,貌似堅強的高太太此時突然問了一句:「如果他到時候昏迷了、或無法進食了,卻沒插鼻胃管,一定會有飢餓感吧?」這問題很難回答周全。我只好說:「如妳所見,他這個病會造成吞嚥困難,如果他口咽部虛弱到無法進食時,的確會有飢餓感。但是大多數患者進展到那時候,身體代謝機能會下降,其實也不需要那麼多營養了。」其實我稍微講得圓融,試圖不讓高太太覺得愧疚。插鼻胃管這件事在華人社會裡,一直是個心理障礙。有少部分家屬會認同「插鼻胃管的人很可憐」,但絕大多數家屬會有「如果不讓患者插鼻胃管,形同放任他活活餓死」的內疚。直至今日,我仍然覺得要安撫每位家屬對這件事泰然觀之,何其不易。高先生原本堅持的意念,似乎也在高太太這聲質疑裡有了動搖。他看看我,又勉力轉頭看看高太太的表情,最後對我表示,將「插鼻胃管」選項勾選為「當我意識不清或無法自行表達意願時,由我的醫療委任代理人決定」。所以原本他堅持所有項目都自己作主,變成要請高太太當醫療委任代理人;只有當可能須斟酌使用鼻胃管的情況時,才交給高太太作主。我想,他是怕高太太不捨吧!身為專業人員,我不能干涉或誘導意願人的決定。無論他是出於尊重、或怕太太覺得遺憾才轉變態度,我都照實記載他的意願。真正諮詢的時間並沒有太長,其實高先生多有了定論。他只是無法接受現況,又期待能夠讓自己生活品質更好一些。在高太太與兩位女兒的全程陪同下,我們完成了高先生的ACP和AD。在我宣佈所有內容無誤後,高太太突然掩面痛哭;然後全家人相擁著哭成一團。我和社工、安寧共照護理師、宗教師及病房護理師等人就靜靜站在一旁,讓他們宣洩情緒。釋放感情很難,但揹著重病往前走,心裡更苦。如果家庭成員之間藉由這次醫療諮商,都認同讓高先生照他的意願走,那就是一種幸福。我告訴他,雖然目前沒有藥物能根治此病,仍然可以嘗試改善現有症狀。例如他口水很多、四肢會陣發性痙孿、失眠、手抖等,都有相應的藥物可以稍微緩解。也許是因為當天的氛圍所致,家人們稍後也提出要求,希望一併在這天做ACP 與AD。高太太及女兒們的決定,都是「當罹患病主法所列舉之五大類疾病裡的任一類時,拒絕接受所有維生醫療系統、及人工營養或流體營養治療」。我並不意外,這幾乎是我聽過絕大多數民眾在作AD時的考量。但沒有甚麼回答是絕對正確或一成不變的;只要人清醒,隨時都可以修改意願。至於高先生是否應該轉去安寧病房,其實依安寧緩和醫師的判斷,高先生是符合入住條件的。只是他目前神經學相關症狀太多,我也怕安寧醫師應付不來,故向高先生提議繼續調整幾天藥物後再轉過去。人生走到最後,總是會有許多症狀,且帶著不適與不甘。醫者有時候能做的真的有限。在最後一段路,我能努力的無非是把路鋪平,讓他走得舒坦些。這是我的志業與期盼。後記:高先生治好肺炎後,先回家去調理。但聽說沒多久他的呼吸更費力,也更常嗆到;家人看了還是於心不忍,將他送至本院安寧病房。在我幫他做AD後不到兩個月,聽說他就在家人陪伴下,逐漸昏迷,沒插鼻胃管的情況下圓滿的離開人世。
-
2022-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居家隔離要隨時注意 若有「4大症狀」須盡速就醫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輝中心啟動輕症居家照顧管理,今天正式公布「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持續推動「新台灣模式」,達到「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的目標,將針對確診者進行「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策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確診個案於隔離期間,應特別注意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此外,同住未確診者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相關症狀,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如需共用衛浴設備,請於浴厠備妥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於確診者及同住者每次使用後進行消毒。隔離者家中共用空間盡量對戶外開窗確保空氣流通。每天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當確診病患若離開個人房間使用浴廁須佩戴口罩。同住者因必要的照顧需求須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接觸確診者時,雙方均須佩戴口罩,並於照顧確診者前後,需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執行手部衛生。
-
2022-03-3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手術成功病患卻昏迷!醫揪出肺栓塞惹禍救回一命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張耿豪說,一名86歲婦人在接受大腸癌切除手術後,出院前夕突然意識不清且呼吸急促,家屬放棄急救,加護病房醫師仍做最後的努力,在極短時間內追查出是肺動脈被血栓堵住了,採用經導管直接血栓治療,救回老婦人一命,家屬轉悲為喜。張耿豪指出,肺動脈栓塞是一種因為靜脈系統產生血栓之後,血栓隨著血流堵住肺動脈,臨床表現最常見是喘、胸痛、咳嗽,難以第一時間察覺、診斷,一旦發生,約1/10在一個小時內猝死,若無治療,兩周內死亡率高達26%。張耿豪說明,老婦人在手術後,傷口復原良好,計畫隔天要出院,卻在當天下午突然意識不清且呼吸急促,血液中氧氣濃度只有80%,血壓掉到70,緊急啟動急救小組將病人送到了加護病房。由於病情突然惡化,家屬經醫師解釋後同意放棄進一步急救。張耿豪說,加護病房的醫師仍做最後的努力,緊急會診心臟內科醫師,發現在呼吸器跟升壓劑的支持之下,氧氣濃度跟血壓都僅能勉強維持,明明胸部X光看起來肺部充氣正常,但氧氣就是無法順利進入血液,再者發現其心臟右心室異常擴大,緊急執行電腦斷層檢查,確診是肺栓塞惹的禍。張耿豪指出,考量老婦人年紀大且剛接受大腸切除手術,決定採用經導管直接血栓治療,將特製的溶栓導管置入血栓中,直接在血栓內打入藥物破壞血栓,劑量僅需要傳統的1/4,對年長患者較為安全,且成功率高,療程約需半天,這種微創的手術也不太會感到痛苦。張耿豪說明,老婦人經治療不到半天,血中氧氣濃度回升到95%以上,也不再需要使用升壓劑維持血壓,不到一周就康復出院。到目前為止,這一年以來,患者出門散步活動都沒有再發生任何不適。
-
2022-03-21 該看哪科.兒科
忽略控糖的重要 13歲國中女意識不清送醫救回一命
台中一名13歲國中羅姓女學生去年學校健康檢查時發現血糖過高,學校轉介到衛福部豐原醫院檢查,確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醫師開立口服及注射用降血糖藥物控制,但女學生因為無法接受患病事實不願意配合藥物治療,自行停藥,日前呼吸喘,意識不清,被急送醫才救回一命。女學生在家意識不清、呼吸喘,被家人發現緊急送急診就醫,經測量血糖值高達609(mg/dl),比正常值多了近6倍,且症狀符合糖尿病酮酸血症,為糖尿病的急症之一,經醫師緊急處理後,轉送小兒加護病房治療,後意識狀況漸趨清醒,血糖值也逐漸穩定,但檢驗糖化血色素竟高達15.7%,顯示出病人過去血糖控制情形很差。經詢問發現病人母親本身就有家族遺傳性的糖尿病,三姊也患有糖尿病沒積極治療,只有飲食控制跟大量飲水,種種因素影響病人對於疾病的認識度不足,也直接讓病人確診後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引發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命懸一線。豐原醫院兒科資深劉護理師表示,近年來發現兒科病人罹患糖尿病的情形大增,主要也因飲食型態改變、遺傳、母親孕期有妊娠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尤其個案正處於青少年時期,會因為擔心同儕目光而影響後續的治療情形,若血糖控制差則會影響傷口及皮膚狀況,從照護過程發現個案的個人基本衛生也是處於比較弱勢的情形,身上也有一些不明的膿皰,甚至私密部位的異味、發炎情況確實也嚴重許多,但慶幸個案經過溝通與治療後,能積極配合控制血糖,趨於穩定。豐原醫院兒科林聖哲醫師說,糖尿病治療除了醫療端的處置,更需要患者的自我調適跟飲食控制,針對返家之後的飲食選擇跟血糖的控制仍需注意及調整;兒科馬志豪主任表示,兒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通常是三多一少的表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下降,如果有明顯腹痛、嗜睡、呼吸深快等情況就必須注意,這類型的患者通常是胰島素缺乏,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注射,只要控制得當,生活也可以跟一般人一樣無異。小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吳嘉玲表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個案,家庭支持度是很重要的,因為罹病年齡層不均,而且依照生長發育的情形,每個年齡層的孩子應該注意的都不同,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個管師,甚至心理師的介入,這個個案比較特別的是家中也有糖尿病患者,卻沒有做好罹病後的控制。
-
2022-03-1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八旬嬤疑中風坐家中失去意識 送大林慈濟動脈機械取栓
83歲的簡阿嬤去年3月疑似腦中風失去意識送醫,經大林慈濟醫院以動脈機械取栓,將腦中血栓取出,目前阿嬤已可用助行器四處走動,扶著扶手上樓梯也沒有問題。院方表示,病人只要在時間內送醫,可將血栓從血管中移除,大幅增加病人預後,有機會可以下床走路、提高生活品質。簡阿嬤家人表示,當天下午阿嬤上樓收衣服,卻一直沒下樓,在樓下看電視的簡阿公覺得有異,上樓找人,發現簡阿嬤坐在床上久久不動,怎麼叫都沒有反應,已經失去意識,擔心是腦中風,立即請家人送到大林慈濟醫院。邱孟祈說,簡阿嬤右側無力、意識不清,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認非出血性腦中風,1個多小時內即到院,先施打血栓溶解劑,並做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確認是左側中大腦動脈阻塞,在六小時內都可以機械取栓。經與影像醫學科合作,搭配血管攝影,從血管中將阻塞的血栓取出,打通血管。邱孟祈指出,這類病人若未及時治療,有八九成的可能會終生臥床,甚至死亡。邱孟祈表示,機械取栓適用於大動脈血栓的患者,可以救回更大片腦細胞,前提是這些腦細胞仍未因梗塞而死亡太多。美國心臟科學會訂定的準則在梗塞發生6小時間內穿刺,國內健保給付規範則為8小時內。邱孟祈提醒,民眾可依辛辛那提中風量表評估是否中風:「抬手」、「微笑」、「說你好」,兩手平舉可查看兩側手是否軟弱無力,舉起高度是否一致;「微笑」可觀察是否有眼歪嘴斜等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說你好」則是觀察是否有說話不清楚的狀況,這三點可以做為非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是否中風的參考。邱孟祈醫師強調,時間因素很重要,血栓溶解劑使用時機在中風發生3.5小時至4小時內,而大動脈的血栓在6至8小時內送醫,有機會做機械取栓,時間拖得越長,能救回的腦細胞越少,如果一發現有問題就立刻送醫,醫院較有餘裕做進一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