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1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急診
共找到
2766
筆 文章
-
-
2020-07-01 科別.心臟血管
老翁心肌梗塞 苗醫30分鐘內完成心導管手術
苗栗縣77歲溫姓老翁日前在菜園種菜時,突然覺得身體不適、胸口悶痛,趕緊回家休息,但胸口悶痛越來越嚴重,於是搭計程車到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求診,急診室醫師確診老翁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啟動急性冠心症救治機制,迅速完成心導管治療,成功保住老翁性命,也減少病患心肌細胞受損,並保住心臟正常功能,老翁目前已康復出院。苗醫院長李明輝表示,按衛福部醫院緊急醫療能力重度級評鑑標準,心肌梗塞患者治療,從掛號到完成導線通過時間小於90分鐘的案例必須達80%,這名老翁就醫時,急診團隊迅速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不到15分鐘就將病患送至心導管室。心導管室主任蔡貴嶔團隊隨即為病人執行心導管檢查,發現供應心臟血液最大的左前降支血管全部阻塞,急救過程中還因血管阻塞引起心室震顫,幸好醫療團隊處置得宜,緊急施做心臟電擊搶救,順利將支架置入左前降支狹窄處,恢復病人心臟血流供應,整個過程僅花費26分鐘,將病人血管恢復打通,成功保住病患的心臟功能與生命。蔡貴嶔欽指出,心臟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2名,急性心肌梗塞是其中最快、最來不及救援的疾病,掌握搶救黃金期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的關鍵;很多人都以為心血管疾病常發生在冬天、夏天是淡季,事實上,悶熱的夏天也是心肌梗塞的好發季節,一旦發生胸悶、胸痛喘,有時還會合併冒冷汗、惡心等症狀,有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第一時間就要聯繫119救護車至急診,不要自行駕車前往,避免病況改變突發危險,建議大家平時就要注控制三高 (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危險因子,定期健康檢查與追蹤,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發作找上門來。
-
2020-07-01 科別.心臟血管
每天半包菸 35歲工程師心肌梗塞送醫
一名35歲工程師因發燒、氣喘、呼吸窘迫、嘔吐、連續拉肚子3天,經醫院急診室X光檢查,發現雙側的肺已經肺浸潤,診斷因急性肺炎,造成呼吸窘迫合併缺氧,併發心臟衰竭,屬於「續發性心肌梗塞」;經醫師診斷,患者沒有「三高」且年輕,但每天抽半包菸,可能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中國醫藥大學心竹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指出,該病患的症狀與心冠肺炎類似,其他醫院無法貿然緊急插管處理,才轉到中醫大新竹附醫。患者心肌酶酵素指數非常高,且血氧濃度非常低,經過兩次採檢陰性,陳業鵬立刻率領團隊立即施以心導管手術,緊急搶救左主冠狀動脈完全阻塞,打通前降支慢性完全阻塞、迴旋支和中間支血管,再放置主動脈氣球幫浦控制心臟衰竭,手術順利,病患兩周後出院。陳業鵬表示,一般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五大危險因子,分別是抽菸、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和年紀大,此患者沒有三高問題,屬於年輕族群,但每天抽半包菸,可能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之一。陳業鵬也提醒年輕族群,心血管疾病不再只是發生在老人家,年輕族群一旦運動後發現胸悶、胸痛、氣喘、呼吸不順,一定要儘速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
2020-07-01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健康保衛站/孩子遠離過敏原 需超前部署
8歲女童小瑾與家人到海產店用餐到一半時,突然出現全身紅疹、眼睛嘴唇腫脹、呼吸困難等症狀。家人立即將她送急診,經醫師診斷為血管性血腫引發過敏性休克,施以抗組織胺、類固醇併腎上腺素治療後症狀獲緩解。經過敏原檢測,證實是對蝦子、蛤蠣等海鮮有嚴重過敏體質。高雄市大同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李仲翔說,這種狀況是兒童常見的過敏反應,食物過敏通常是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被人體免疫系統當成外來病原體引發的免疫反應,食物過敏與人體免疫球蛋白E抗體作用相關。有些慢性過敏原症狀不明顯或延遲幾天才發生,父母不會警覺到症狀與某些食物有關,常讓孩子接觸過敏原,造成體內長期累積,形成慢性發炎,影響孩子的發育、學習與健康。李仲翔指出,過敏主要是遺傳、環境兩種因素交互作用引起,近年因環境及飲食習慣改變,兒童過敏盛行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嬰幼兒時期常以食物過敏或是異位性皮膚炎作為最初表現,年齡稍長後,可能出現呼吸道過敏,氣喘等症狀。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資料顯示,常見食物過敏來源包括牛奶、蛋白、大豆、小麥、花生及堅果類、魚類及貝類等食物。李仲翔提醒家長,除非已知曾發生過敏反應,否則不需要刻意避免食用高致敏性食物,以免造成營養不均衡。吸入性過敏通常與呼吸道症狀如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相關,常見過敏原包含塵螨、蟑螂、灰塵、貓狗毛、黴菌、花粉等。若兒童有過敏疑慮,家長可與醫師討論進行檢測,透過抽血檢驗食物過敏原。
-
2020-06-30 科別.感染科
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防線鬆懈 國內類流感疫情上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民養成勤洗手、戴口罩好習慣,但隨國內疫情趨緩,天熱戴不住口罩,個人防線鬆懈,從國內過去一周類流感疫情緩升可看出端倪,疾管署提醒,目前雖為夏季,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出入公共場所,應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或佩戴口罩,降低疫情傳播風險。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因端午連續假期,部分門診休診影響,國內上周門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萬7350,雖較前一周下降10.6%,但門診就診病例百分比(0.5%)較前一周上升6.3%,顯示門診類流感就診佔比呈上升趨勢。疾病管制署副主任郭宏偉也指出,觀察國內上周急診類流感就診5999人次及就診病例百分比5.4%,均較前一周分別上升8.1%及1.4%,顯示社區類流感疫情呈緩升趨勢;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雖流感流行高峰為前一年十二月至當年三月,但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流感。莊人祥表示,單論今年門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及就診病例百分比,都比去年同期門診類流感就診6萬3093人次及就診病例百分比1.3%,還要更低,民眾口罩配戴率高有一定功效,但目前類流感疫情稍微上升,坦言恐因民眾認為疫情在社區威脅降低,配戴口罩比例下降。台北市及新北市大眾運輸系統持續要求戴口罩,莊人祥說,其他透過自己的交通工具、或中南部的民眾就可能忘記隨身配戴口罩,但辦公室、教室都是多人長期共處的密閉空間,是引起群聚感染的高風險環境,提醒民眾應隨身在書包或公事包中戴著口罩,才能隨時能保護自己。林詠青說,預防流感、新冠肺炎等飛沫傳播傳染病的方法是一樣的,應落實手部衛生並做好咳嗽禮節,打噴嚏時應使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出入人潮聚集的公共場所,若無法與他人保持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的社交距離時,請佩戴口罩。林詠青提醒,民眾如果出現發燒及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應盡量在家休息,不要上班上課,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前往公共場所。就醫時,請全程佩戴口罩,並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2020-06-29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8小時解不出 醫師:勿延誤就醫免得要洗腎
60歲男子突然超過8小時無法解尿,下腹部不適掛急診求醫,經醫師診治為攝護腺肥大造成急性尿滯留,藉由手術改善,醫師提醒,60歲以上男性尤其要當心,切勿延誤就醫,衍生傷害腎功能,將長期洗腎。為這名男子治療的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說,當事人先前有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及流速極慢等下泌尿道症狀,某次竟長達8小時解不出尿,神色慌張來醫院掛急診,經暫時放置尿管,緩解其漲尿感。進一步檢查,診斷為攝護腺肥大造成無法解尿,最後以雷射攝護腺剜除術,術後第2天拔掉尿管,順利自行解尿。林才揚指出,急性尿滯留在男性比較常見,男女比例約13:1,發生率會隨年紀增長而上升,以60歲以上男性較常發生,而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是最主要原因。另外如脊髓受傷、糖尿病或中風、泌尿道感染或受傷等也可能造成。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急性尿滯留,起初可給予藥物治療,後續由傳統雙極電刀攝護腺刮除或雷射攝護腺剜除術;前者健保有給付,手術流血較多,住院天數約4至5天,後者得自費,費用約15萬元,流血少術後,約2天即可出院,看當事人需求。至於何時攝護腺肥大需手術介入?林才揚認為,若有重複性尿滯留、感染、持續血尿、膀胱結石、慢溢性尿失禁,建議可手術改善症狀。
-
2020-06-29 科別.泌尿腎臟
6旬男尿不出來掛急診 醫籲注意早期症狀
台南1名60歲男子因超過8小時無法解尿,下腹部不適到急診求助,檢查後發現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急性尿滯留,經手術得以改善。醫師建議60歲以上男性,有相關症狀時應及早就醫。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中表示,這名病患先前就有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及流速極慢等下泌尿道症狀,後來突然有一天長達8小時解不出尿,導致坐立難安,最後到醫院掛急診。急診醫師暫時放置尿管,病患的漲尿感得以緩解。林才揚表示,病患轉到門診後接受進一步檢查,診斷為攝護腺肥大造成無法解尿,在連續使用藥物並2次拔除尿管後,病患仍無法順利解尿。最後病患選擇接受雷射攝護腺剜除術,在術後第2天拔掉尿管,順利自行解尿。林才揚指出,急性尿滯留在男性比較常見,發生率會隨年紀增長而上升,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如脊髓受傷、糖尿病或中風、泌尿道感染或受傷等也可能造成。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急性尿滯留,一開始可以給予藥物治療,在非手術治療無法成功時,就要考慮以手術介入。他說,年紀增長是造成攝護腺肥大的主要因素,雖然有醫學研究指出,像南瓜籽、茄紅素等食物對減少組織增生有幫助,但實際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建議上了年紀的男性一旦有下泌尿道症狀時,應就醫接受檢查,以便得到適當治療,降低後續急性尿滯留發生的機率。
-
2020-06-28 科別.心臟血管
綠島潛水後怎麼回家? 急診醫:選錯交通方式可能會死
藍天、大海、離島,是許多人出遊的理想選項,台灣四面環海 ,近年潛水人口逐步增加,端節連假不少人選擇到潛水勝地綠島享受與熱帶魚共遊,但急診醫師提醒,潛水結束後24至48小時,隨時可能出現「潛水夫病」,甚至連回家都應慎選交通方式,避免致命風險。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表示,許多民眾熱愛潛水,尤其潛水主打不會游泳也能享受海底世界,走向大自然對身心有益,但建議每次潛水前一定接受訓練,讓身體習慣下潛3公尺、10公尺、30公尺的速度,以免到海中被眼前美景吸引,不知不覺走到太深。潛水最怕「急性潛水夫病」,他解釋,「潛水夫病」就是「減壓病」,每下降海平面10十公尺就增加一大氣壓,一旦深潛入30公尺海底,身體將承受四大氣壓,若上升回水面的過程稍有差池,體內空氣因身體壓力驟減,會變成四倍大氣泡,氣栓塞住組織,造成器官功能失調。高偉峰表示,即使潛水完後沒有出現不適,24小時到48小時內也應避免到海拔六百公尺以上的地方,否則會使潛水夫病加劇。高偉峰回憶曾前急診科醫師考試中,就曾出現過一題「去綠島潛水要如何回台北?」的題目,為避免到還拔過高的地方潛水後千萬不可搭飛機回台北。但陸路也不一定安全,高偉峰表示,以綠島回台北交通方式為例,剛潛水完的民眾不可走南橫回西半部,因為沿途的啞口海拔已經到2400公尺、海達高達3000公尺的合歡山中橫也不是安全的回家之路,建議綠島潛水後,應該坐車走蘇花改或直接坐火車回台北,避免潛水夫病。高偉峰表示,潛水夫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關節痛」,但部分民眾對於潛水夫病並無明確概念,常誤以為是疲憊所致,忽略症狀延誤就醫,氣栓壓迫腦血管將中風、氣泡壓住脊椎恐下肢癱瘓,雖可透過高壓氧治療,一旦延遲就醫效果就會變差,嚴重者還可能呼吸困難、休克。
-
2020-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增列染疫症狀:鼻塞或流鼻水、惡心想吐、腹瀉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網站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症狀中,在原本已經公告的咳嗽、發燒等之外,更增列了「鼻塞或流鼻水」、「惡心想吐」、「腹瀉」。另方面,由於去年流感疫苗的效能未達預期,在新冠疫情可能藉今年流感季捲土重來的憂慮下,疾病防治中心也已開始未雨綢繆;專家也擔心,若新冠肺炎爆發第二波疫情,醫療資源恐面臨嚴重匱乏。CDC發布的聲明指出,症狀列表並不包括感染病毒的所有症狀,隨著對病毒的更多研究,接下來還將隨時更新表單內容。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出現症狀各不相同,CDC聲明中指出,有些患者發病狀況非常輕微,但有些患者卻病情嚴重。聲明指出,通常感染後的第2天至14天裡,症狀會開始出現。疾病防治中心網站公告的新冠病毒症狀包括:發燒或發冷、咳嗽、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疲憊、肌肉痠痛或身體痠痛、頭疼、突然喪失味覺或嗅覺、喉嚨疼、鼻塞或流鼻水、惡心想吐、腹瀉。聲明中指出,老年人、患有重大潛伏疾病如心臟病、肺病、糖尿病的民眾,都可能是染疫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病毒可能有較為嚴重的併發症。CDC指出,如果出現以下染疫病情惡化的緊急症狀,就要立即前往急診:無法呼吸、胸腔持續疼痛或壓迫感、神智不清、無法保持清醒、臉部發紫或嘴唇發紫。CDC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針對最多人感染的流感病毒,疫苗成效只有60%,而去年冬天堪稱數十年來流感疫情最嚴重的一次,疫苗的成功機率卻只有50%,排除掉最常見的流感病毒,疫苗的成效甚至只剩下30%;CDC專家擔心,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若爆發,恐將耗盡醫療資源,無法兼顧流感。CDC流行病學專家佛蘭諾里(Brendan Flannery)表示,該研究顯示疫苗對付某些流感病毒的效果不彰;研究結果出爐後,公衛人員立刻成立疫苗團隊,準備生產1億8000萬支疫苗。大多傳染性疾病的疫苗,防疫效果至少要達到90%才能算成功,但因為流感病毒容易產生變化,使疫苗的研發特別困難;根據CDC的統計,2019年因流感就診的人數高達2200萬人,其中有57萬5000人住院治療,但仍有4萬多人死亡。
-
2020-06-24 養生.抗老養生
受恩師林杰樑啟發,選擇腎臟科為志業!顏宗海:當醫生不用太聰明,能耐心聆聽就是好醫師
喝茶會喝進農藥?深海魚含有重金屬?防疫期間如何消毒?醫藥新聞中常見醫師顏宗海接受採訪、替社會大眾解惑,每當記者求助,他幾乎有求必應,不厭其煩提供資料、抽時間回答問題,有時錄音、有時講電話,也曾用手機自己錄影解說畫面,語氣永遠輕柔溫和。繼承恩師林杰樑精神、守護台灣醫療的他,來自馬來西亞、在寶島落地生根,用柔軟的方式拉近醫病關係,用微笑迎接健康、快樂的每一天。顏宗海是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頗具名氣,卻絲毫沒有名醫架子。採訪當天,身穿白袍的他以一貫笑容在門口迎接。 剛見面,手機即刻響起,電視台記者急著向他請教當天一則與海鮮有關的食安新聞。顏宗海不急不徐回應,只願每一次的衛教都能帶給民眾正確知識。 離鄉來台讀醫學系,遇上真愛落地生根 溫文儒雅的他是馬來西亞華人,來自檳城一個開設傳統餅舖的家庭;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姊姊、下有四個弟妹。從小,顏宗海就對科學極感興趣,大學考試一舉考上馬來西亞排名第一的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土木工程系與台灣大學醫學系。 「當年台灣電影在星馬很紅,大家都對台灣有憧憬。覺得有機會出國唸書也不錯,就跟朋友一起來了。」民國75年,20歲的顏宗海踏上台灣土地,「本來想說唸完7年就回家,結果一來就待到現在,哈哈!」他靦腆地說,「因為後來就結婚啦!」 在台大醫院當實習醫師時,他認識了擔任骨科病房護理人員的太太,兩人情投意合,畢業後很快成家,擁有3個寶貝女兒。 受恩師林杰樑啟發,選擇腎臟科為志業 在台灣耕耘30餘載,他專攻腎臟學、毒理學、食品安全,平日看診對象大多是老人和洗腎病人。「內科很多都在看老人疾病,我滿喜歡的,我比較喜歡看中老年人。」他謙稱,「加上我的手並不巧,不敢走外科,但我對內科很有興趣。」 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他申請到林口長庚醫院內科部擔任住院醫師,前3年分別在不同科別學習、輪職。 「我第一年輪到腎臟科,認識林杰樑醫師,他給我感覺個性很開朗、講話聲音很宏亮、很喜歡教學。我看他病人照顧得很好,很多老病人都很感謝他,教學也很認真,研究更是頂呱呱,都發表在很有名的期刊。」 「每天早上查房結束,他還把我和實習醫師留下來幫我們上課,當時我還是菜鳥,就想說以後我也要申請腎臟科(作為次專科)。」受到林杰樑啟發,其後顏宗海順利成為腎臟科專科醫師。 英國攻讀醫學博士,感念師長栽培提拔 升任主治醫師3年後,在院方鼓勵與經費支持下,他選擇出國進修,與妻女們同行。他攻讀醫學博士,女兒們就讀當地小學,父女共度一段異國求學時光。 「之前都是臨床照顧工作,去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那3年,在實驗室做基礎醫學研究工作,唸了好多書。之前在臨床上遇到的問題,透過設計實驗做研究,對我影響滿大。」 顏宗海對院方的栽培很感恩。「我一路上遇到很多貴人提拔和照顧,不然哪有辦法有今天這樣子?」他笑著說,「一個醫師養成不容易,是一條漫長的路。」 工作繁忙樂此不疲,耐心聆聽做好醫師 顏宗海在林口、台北院區每周都有腎臟科門診,網路掛號總是很快額滿。他的一天行程緊湊,早上7點半開晨會,8點半至12點半左右看診,下午也沒閒著,要查房、做超音波檢查,還要帶領團隊做研究、發表論文。 此外,顏宗海經常與師母譚敦慈出席「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主辦的衛教講座,也走進偏鄉提倡食安與農藥中毒預防宣導。 「我走這條路,工作量一定大,因為我有興趣,所以不覺得壓力大。我的病人都是老人家,常常這邊痛、那邊痛,你就聽他講,幫他一個一個解決問題。其實,一個好醫師不需要太聰明,可是一定要有耐心、要聆聽。」 發揮毒理學專長,鬼門關搶救中毒病人 台灣是洗腎王國,目前洗腎人數已突破9萬,而腎臟相關疾病也是健保支出最多的項目。顏宗海說,洗腎病人有一半同時有糖尿病,而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會發生腎病變,提醒民眾一定要控制三高、定期檢查腎功能。 照顧腎臟病患者之外,急診室收治中毒病人時,也常照會顏宗海會診,提供處置建議。 「每周都有各種不同類型的中毒病人,有職業暴露接觸到鉛、鎘的,也有喝到假酒、農藥中毒、殺蟲劑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藥物中毒等。」值得一提的是,「保健食品也會吃到中毒,鈣片、維生素D都不能過量,最常見的是鈣片吃太多。」 身為毒物專家,診間也碰過不少趣事。「多年前有個在台灣工作的加拿大女性來找我,她說從小補過好多牙,擔心傳統補牙用的銀粉含汞,會不會汞中毒、要不要弄掉重新補牙。我幫她驗血液和尿液中的汞,都正常,跟她解釋了半小時,她就很開心。」 名醫養生處方:飲食均衡、不鑽牛角尖 為病人排憂解難,顏宗海自己又是如何養生?他笑說,其實沒有特別的方法,飲食盡量均衡、多蔬果,不隨意吃保健食品;但他和普通人一樣,逢年過節也會吃些烤肉、月餅應景,只要不過量,偶爾吃沒問題。 上班雖忙,他做事迅速、不拖延,不必把工作帶回家,每晚有時間陪家人,12點前就睡覺。「我工作很開心,個性不會鑽牛角尖,也不去擔心還沒發生的事情。」 工作、生活,他微笑以對,由微笑而生的快樂,能平衡身心,正是最佳的養生處方。透過每一天的身體力行,顏宗海印證,當醫院有快樂的醫師,也才有樂觀的病人!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成功告別憂鬱症、60歲找到愛情第二春!高愛倫:無論幾歲,女人都可以很有自信.50歲後,「我的志願是一路玩到掛!」不只出國遊學、騎車環島,丁菱娟這樣玩出快樂第三人生.營養師的銀髮食譜!助你體能提升最有力,遠離肌少症、體力衰弱!
-
2020-06-22 科別.消化系統
肚子脹痛無法排氣排便 竟是胰臟腫瘤壓迫
一名45歲的廚師半年來食慾不振、腹部悶痛,但都未就醫,直到最近一周一吃東西就肚子痛,甚至無法排氣排便,才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求診,經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胰臟尾部有腫瘤侵犯到大腸造成急性腸阻塞,經開刀治療後,目前已恢復正常飲食、正常排便。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邵彥誠表示,該名病患胰臟尾部約有桌球大小的腫瘤,且侵犯到脾臟,橫結腸及胃,首先緊急幫病患做人工肛門手術,幫助腸道減壓,經過一周後,再以3D 腹腔鏡手術移除人工肛門及切除四個器官,一共切除脾臟、約10公分胰臟尾部、約70公分大腸以及部分的胃,手術執行約8小時,因傷口小,恢復快,病患隔天就下床,目前已經恢復正常飲食、正常排便。邵彥誠指出,該病患手術前,大腸鏡明顯可見大腸受到胰臟腫瘤的壓迫而嚴重狹窄,身體不適超過一個月都未就醫,若當初有提早就醫,就不需緊急人工肛門手術。提醒民眾一旦發現食慾不振,尤其沒有正常排氣排便,一定要盡早就醫,千萬不要拖。
-
2020-06-22 新聞.杏林.診間
加護病房看盡生死 護理師:願當志業
「要當病房中的第一線,也要當最後一線!」小鄧從去年9月開始在南部某間醫學中心的加護病房擔任護理師,現在已快要做滿10個月。她說,「在加護病房可以學習到更深入的知識,因此選擇先進入加護病房。」「身為加護病房的護理師,其實一直離死亡很近。」小鄧表示,她現在可以平靜地接受病人死亡,因為她以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位病患,並且都悉心照料,若還是無法拯救患者的生命,加護病房護理師最後能做的就是讓他們安詳離開。是憧憬也是志業小鄧回憶說,「小時候很崇拜護理師,看他們幫病患打針覺得很好玩;長大後覺得護理師的工作是幫助人,加上對工作內容也感興趣,所以決定成為一位護理師。」對於選擇成為加護病房護理師的理由,小鄧坦言,「其實我比較想去急診室,但是在加護病房可以學習到更深入的知識,因此選擇先進入加護病房。」小鄧說,加護病房護理師的例行工作可以區分成簡單和專業兩種說明,「簡單地說,每天的例行工作有幫病人翻身、處理大小便、抽血和打護理紀錄等;專業地說,要當病房中的第一線,也要當最後一線!必須第一個發現病人有什麼狀況,以及確認醫生對病患的處治是否合理,當最後的把關者。」辛苦的代價談到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薪水,小鄧表示,要看醫院的體制而定,她扣完勞健保月領35~36K,每月還有6000元的績效獎金,而排班則還需注意排班連續性,除突發狀況,要避免有白班、小夜班和大夜班參雜,一旦排了大夜班,就必須一整週過日夜顛倒的生活。至於國內護理師執業環境的現況,小鄧指出,超時工作、薪資與工時不成比例的情形還是一直存在,「還必須要處理護理外的雜事和行政工作。」不過,她還是熱愛著護理師的工作,因為不只能幫助人,她還可以從中獲得成就感。面對死亡安樂死合法化是目前的趨勢,小鄧對此說,「如果站在病患家屬的立場,我會支持合法化,希望可以減少他們的痛苦;若是站在醫護人員的立場,我反對安樂死合法化。」指出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擔心有醫療糾紛,二是她覺得執行安樂死是殺人,她不願意執行這項動作,然而小鄧也說,「若安樂死法案對醫護人員有充分保障,我也會考慮支持相關法案合法化。」【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6-21 科別.泌尿腎臟
健保大數據/結石患者就近治療 厝邊醫院門診居冠
108年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以區域醫院門診人數最多,達39萬1061件。前台北市衛生局長、亞洲泌尿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表示,區域醫院門診件數較多,與患者就醫行為有關,結石疼痛患者渴望就近、快速處理,區域醫院是好選擇。醫學中心就診 等候時間長邱文祥進一步說明,一般而言,泌尿道結石患者到大醫院處理結石,多需要排隊等候。他舉醫學中心為例,患者為了泌尿道結石檢查,可能就需等待一周,之後看報告、執行體外震波碎石術,都需要等一周,但泌尿道結石患者承受不了疼痛。反之,區域醫院看診人數較少,可最快時間確診、安排療程。邱文祥說,就他所知,區域醫院甚至可以做到當天確診泌尿道結石後,當天馬上做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再加上區域醫院多開設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處,比醫學中心更方便、更快速治療,更符合泌尿道結石患者需求。主治醫師多寡 影響排名泌尿道結石門診件數前20大醫院,林口長庚第一、第二名為亞東醫院,第三名是區域醫院澄清中港。邱文祥認為,醫院規模可能影響排名,同時他也提出,主治醫師數量更是關鍵,醫院泌尿科醫師人數多,承接業務量自然比其他醫院更大,林口長庚才會成為門診數第一。門診件數前20名單不見基層診所,邱文祥說,台灣民眾醫療知識水準高,幾乎人人知道泌尿道結石可能需仰賴體外震波碎石治療,診所沒有相關設備,自然不是優先選項。一般而言,泌尿道結石患者多是先急診,如過於疼痛,可先在診所緩解疼痛,再轉到地區醫院或區域醫院處理。廣泛的泌尿道結石含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及下泌尿道結石等。馬偕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文州說,台灣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比例遠多於下泌尿道結石。澄清中港 結石處置居首據健保大數據,108年泌尿道結石處置及手術方式件數中,治療處置第一名的為區域醫院澄清中港醫院、第二為醫學中心的亞東醫院、第三名則是同為區域醫院的耕莘醫院。林文州及邱文祥都認為,泌尿道結石治療,全台醫療院所療效差不多,澄清中港治療件數多,可能與其以治療結石作為號召與作業流程最便民有關。林文州進一步分析,臨床上常見泌尿道結石患者主動提出想盡快治療的要求,區域醫院相較醫學中心流程彈性,更能吸引想積極接受治療的患者,及原在醫學中心看診、但不願意排隊等待的患者,自然處置件數就會比其他層級醫療院所多。但也有不願具名的泌尿科醫師指出,不排除有部分執行件數,是一發現有結石,不論石頭大小都執行體外震波碎石。包含非常微小、可靠保守治療改善的結石,以及超過2公分的石頭,都先施以體外震波碎石術,無法順利排出時,再改做手術取石。急診或門診處理 各醫院模式不同進一步分析健保數據會發現,澄清中港是治療處置及手術件數最多醫療院所,但門診件數僅排名第三;林口長庚雖門診件數最多,但治療處置及手術件數僅排名第四。邱文祥認為,可能與各級醫療院所營運模式有關,大醫院習慣將急診的結石患者先止痛處理,完整治療則到門診執行。但區域醫院模式稍有不同,邱文祥說,有些中小型醫院在急診接到泌尿道結石患者,可能直接在急診給予病人體外震波碎石治療,所以沒有顯現於門診件數,「兩者模式沒有對錯,只是各級醫院營運模式不同。」治療方式 體外震波碎石最多健保署醫管組科長王玲玲表示,泌尿道結石處置方式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最多,澄清中港執行量最多;排名第二的輸尿管鏡取石術及碎石,由雙和醫院執行量奪第一。執行數量最少的是膀胱鏡取石術,全台醫院執行數量都不多,其中林口長庚件數排第一。邱文祥提醒,體外震波碎石術並非萬能,結石超過2公分無法單由震波碎石,建議改採經皮腎臟造廔術;若經濟無虞且有保險,也可考慮自費用逆行性腎臟內雷射碎石手術。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李苑如也提及,小於0.5公分的結石、無併發症者,可採保守治療,籲民眾選擇治療方式前,務必與醫師詳細討論。
-
2020-06-21 科別.兒科
台南109年首例日本腦炎 患者插管治療
台南市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患者9日發病,13日急診就醫,目前插管治療中。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發布新聞稿指出,台南市首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是家住台南市歸仁區的40多歲男子,9日出現反覆高燒、頭痛、倦怠等症狀,13日因意識改變至成大醫院急診就醫,觀察後轉入加護病房插管治療,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綜合研判是日本腦炎。衛生局調查,這名男子平時活動地點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住家附近1公里內有豬舍及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研判感染地可能是居住地附近;衛生局已前往懸掛捕蚊燈,展開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並加強附近民眾的衛教宣導。疾病管制署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台灣日本腦炎病例主要發生於每年5月至10月,6月至7月是流行高峰期。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是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日本腦炎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是黃昏與黎明時段,豬則是病毒的主要增幅宿主。感染日本腦炎可能會出現急性神經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意識障礙、嘔吐、頸部僵硬、抽筋、肌張力異常、腦膜刺激症狀及精神症狀(譫妄、意識不清)等,嚴重者可能導致死亡,致死率20%至30%。感染日本腦炎容易遺留嚴重的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目前無治療藥物,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
2020-06-20 科別.新陳代謝
痛風、糖友 飲食防線勿破功
疫情趨緩,餐館飯店、小吃店又見人潮,衛福部桃園醫院護理師廖曉嵐提醒,應酬多的痛風病友要小心,別讓健康防線破功,糖尿病友也要注意,如果飲食不忌口,一旦血糖控制不佳產生不可逆的慢性併發症,得不償失。廖曉嵐說,吃太多的肉類、內臟、海產等高尿酸飲食易導致痛風,無節制暴飲暴食,患者年齡也逐漸年輕化,1名50歲男性連日參加同事聚餐、客戶應酬,因腳趾關節紅腫劇痛、半夜痛醒無法行走,急診診斷為急性痛風發作。預防痛風需注意控制體重,盡量維持標準體重,多喝水可幫助尿酸代謝,避免飲酒提升血液中尿酸,增加痛風發作機率,少喝含糖飲料,每天喝兩次以上含糖飲料的人,比不喝飲料的人多出85%罹患痛風的機率,少吃油炸食物及少喝火鍋湯、肉湯,多吃櫻桃、藍莓、青花菜等抗氧化食物有利於降低尿酸。另外,糖尿病會導致足部血液供應減少,造成感覺異常、足部易感染、傷口癒合慢,約有一半截肢病友有糖尿病,所以要控制好血糖,身體若出現傷口盡快就醫,以免因為病情延誤造成截肢可能。提醒糖尿病友平時除按醫師指示服用處方藥物,飲食上應採均衡攝取全穀雜糧類、魚、蛋、豆、肉、奶、蔬菜、水果、油脂等食物,身體有傷口的病友每天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維生素C,如牛奶、雞蛋、魚、雞、瘦肉、豆腐、芭樂、火龍果等,有助於傷口的癒合。看橘世代 更多新聞
-
2020-06-1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氣溫節節升慎防中暑 陳潮宗:陽暑、陰暑處理方式不同
時序入夏,氣溫節節升高,慎防中暑!中醫師陳潮宗說,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盡量多喝水、進出冷氣房加件薄外套,避免中暑發生。衛福部統計,今年因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前往就醫的民眾,目前已有292人次。陳潮宗表示,通常在烈日下曝曬、水分不足而造成中樞神經功能出現障礙,屬於「陽暑」;夏天吹冷氣,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身體無法適應,則多屬於「陰暑」。尤其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容易「中陰暑」,大熱天中午出去買個便當,回來常會出現頭痛、噁心、頭暈症狀,此時可以刮痧、按摩穴道,來刺激表皮神經,使交感、副交感神經「重新啟動」,便可緩解不適。「中陽暑」常使得體溫升高,超過攝氏38度以上,會全身沒力、癱軟,甚至導致休克。陳潮宗強調,這類型的中暑必須趕快降溫、補充水分,並且後送急診,避免危及生命。即將進入7、8月炎夏,氣溫只會愈來愈高,陳潮宗說,常在烈日下工作、奔走的民眾,一定要注意氣象局發布的高溫警報,做好遮陽和適時補充水分,平時可多吃絲瓜、苦瓜、冬瓜、西瓜等瓜類,預防熱暑的發生。至於常待在冷氣房的民眾,進出冷氣房時,可以先加一件薄外套,避免身體不適應過大的溫差;口渴時,則不要一下子飲用大量冰水、冷飲,避免發生陰暑。
-
2020-06-18 新聞.健康知識+
中暑分陽暑和陰暑? 這樣做避免中暑
時序入夏,氣溫節節升高,慎防中暑!中醫師陳潮宗說,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盡量多喝水、進出冷氣房套薄外套,避免中暑發生。衛福部統計截至6月至今因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前往就醫的民眾,已有292人次。陳潮宗表示,中暑又分「陽暑」與「陰暑」。通常因為在烈日下曝曬、水分不足而造成中樞神經功能出現障礙,就屬於「陽暑」;因為夏天吹冷氣,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身體無法適應,則多屬於「陰暑」。陳潮宗說,常待在冷氣房的上班族,大熱天中午出去買個便當,回來出現頭痛、噁心、頭暈症狀,陳潮宗說,這就是「中陰暑」,而刮痧、按摩穴道可刺激表皮神經,進而使交感、副交感神「重新啟動」,便可緩解不適。而「中陽暑」常常使得體溫升高,超過38度以上,全身沒力、癱軟,甚至導致休克。這類型的中暑無法使用刮痧、按壓穴道等方式緩解,需趕快降溫、補充水分並且後送急診,避免危及生命。接下來進入7、8月,氣溫只會越來越高,陳潮宗說,常在烈日下工作、奔走的民眾,一定要注意氣象局發布的高溫警報,做好遮陽和適時補充水分,平時也可多吃絲瓜、苦瓜、冬瓜、西瓜等瓜類,可以預防熱暑的發生。至於常待在冷氣房的民眾,進出冷氣房時,可以先套一件薄外套,避免身體不適應過大的溫差。口渴時,也不要一下子飲用大量冰水、冷飲,避免發生陰暑。
-
2020-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警中國第二波病毒攻來了 指揮中心暫無規畫停航北京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昨在臉書「Dr. E小兒急診室日誌」粉絲專頁上表示,現在離開北京的各班機班班客滿,中國第二波病毒攻擊來了。指揮中心表示,我國邊境管制模式森嚴,暫無規畫停航北京,北京飛台灣航班乘客無顯著增加。謝宗學提及,北京爆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以中國隱匿疫情的慣性,官方確診人數可能需要再後面加一個零甚至兩個零或三個零。台灣應該開始拉緊神經提高警戒,中國其他省份也陸續傳出疫情,大家不要再鬆懈。兩岸航線目前僅留北京、上海浦東、廈門及成都機場,其餘全數暫停飛航,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目前台灣仍全面禁止非我國籍人士入境,國人自其他國家返台只要有落實居家檢疫14天,入境者不會進入社區,研判對於我國境內影響不大。陳宗彥評估,即使疫情發燒,對航點影響有限。針對北京飛往台北各班機是否有出現客滿現象,他說,目前航班以中港澳航班乘客數合計,本周及上周自中港澳來台人數暫無顯著增加趨勢。
-
2020-06-17 科別.心臟血管
嚴重胸背疼痛竟主動脈剝離 大千醫院完成開胸支架手術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今年4月通過衛生主管機關審核通過,取得「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資格,成為苗栗縣第1家具備施行這項手術能力的醫院,6月初且成功執行全縣首例主動脈剝離支架手術,術後病人狀況穩定。院方昨天為病患舉辦出院記者會,邀請苗栗縣長徐耀昌、台灣血管外科學會理事長及成大附醫心臟血管外科教授甘宗旦、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及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魏皓智等來賓與會,分享這次主動脈剝離支架手術的成功案例。大千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楊智鈞表示,張姓病患因突發性嚴重胸背疼痛到急診就醫,且是他3天內二度疼痛發作,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乙型主動脈剝離」,從胸主動脈一路撕裂至腹主動脈,連供應肝臟、小腸、腎臟的血管都受影響,情況相當危急。院方指出,因病患的血壓難以控制且疼痛反覆發作,因此院方緊急安排「胸主動脈支架手術」,成功遮蔽主動脈剝離的破口,病人術後狀況明顯改善,由於病患曾有大腸癌病史且肚子還有腸造口,增加不少術後的照護難度,幸經團隊的努力,可順利出院。楊智鈞表示,嚴重的主動脈剝離如不及時手術,兩周內的死亡率高達75%,其中甲型主動脈剝離一定要執行傳統開胸手術,乙型主動脈剝離在破裂、嚴重疼痛、高血壓難以控制、器官缺血等狀況下,可用「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治療,手術成功率超過9成,大幅降低傳統手術的風險。楊智鈞也提醒,主動脈剝離是一危險的疾病,治療前後都必須與醫師了解、溝通,才能讓治療達到最好成果。這次完成苗栗縣第一例主動脈剝離支架手術,在醫療團隊努力下,成功照護病人至康復出院,過程非常不易,也別具意義,希望往後主動脈急症病患可不再冒著生命危險轉送外縣市,能就近在苗栗獲得最完善治療與照護。
-
2020-06-17 科別.感染科
疫情尚未緩解民眾卻不再堅持洗手 急診醫:危險的警訊
台灣因為防疫得當,民眾防疫警覺逐漸下降,醫師謝宗學觀察,戴口罩的人明顯減少,勤洗手的人更是不多,頂多是用乾式酒精洗手清潔手部;但許多「無套膜」病毒無法被酒精殺死,只能藉由洗手將病毒沖離手部,越來越少人堅持洗手習慣,他認為「對於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緩解的時刻,絕對是危險的警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昨天在「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臉書粉絲專頁指出最近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回溫,剛開始時是腸胃炎和腺病毒感染增加,這幾天開始出現零星腸病毒病例,流感幾乎看不到。然而,有許多呼吸道感染發燒病人,流感、腺病毒快篩呈現陰性反應,病程、症狀較輕微,抽血報告顯示傾向病毒感染,判斷是一般感冒病毒,鼻病毒是可能的原因 (鼻病毒因為症狀輕微,不是急診常規檢驗項目)。謝宗學指出,高雄 15 學生群聚感染證實是鼻病毒惹得禍,再配合他在兒童急診的觀察,赫然發現這些感染的共通點:腸胃炎病毒、腺病毒、腸病毒、鼻病毒都是屬於「無套膜病毒」,75% 乾式酒精洗手液無法有效消毒!雖然武漢肺炎國際疫情仍然嚴重,台灣因為防疫得當,暫時成為世外桃園淨土,人民防疫警覺逐漸下降。根據他的觀察,戴口罩的人明顯減少,勤洗手的人更是不多,頂多是用乾式酒精洗手清潔手部,越來越少人願意走到洗手台,仔細用水和肥皂清潔手部,但許多「無套膜」病毒無法被酒精殺死,只能藉由洗手將病毒沖離手部。謝宗學強調,從腸胃炎病毒、腺病毒、腸病毒、鼻病毒等無套膜病毒感染增加,可以大略推估,許多人對於洗手習慣不再堅持,對於世界武漢疫情尚未緩解的時刻,絕對是危險的警訊!他提醒,乾式酒精洗手液雖然可以殺死武漢肺炎病毒,但它不是萬能,只是簡易消毒的替代方案,仔細洗手才是最正確的消毒方式,威脅兒童又無法藉由乾式洗手液消毒的病毒還有很多,勤洗手的習慣還是要維持,不然將容易爆發其他病毒疫情,特別是腸病毒。
-
2020-06-17 新聞.健康知識+
花蓮富源熱到39℃ 醫師:戶外穿薄長袖防曬
受太平洋高壓影響,花蓮富源昨天飆出39度高溫,為昨天全國最高,花蓮氣象站表示,由於富源位於縱谷地形,因此沒有海風調節溫度,加上太陽直射才會飆高溫,未來不排除會再創紀錄。醫師提醒,民眾在戶外應穿薄長袖,適時補充水分,避免熱傷害。昨天花蓮消防局尚未接獲熱衰竭或中暑病患通報。花蓮富源氣象測站15日已有38.3度高溫,昨天下午1時10分又再創下39度紀錄,卓溪氣象測站也有36.8度,花蓮氣象站主任任譚廉說,富源和卓溪因地處縱谷地形,沒有海風調節,太陽直射下才會這麼高溫,不過由於這2站都是自動測站,不會列入氣象局的高溫紀錄中。花蓮天氣炎熱,昨天正中午時街道行人稀少,門諾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吳永順表示,預防熱傷害要做好防曬措施,不適合只穿短袖,要改穿薄長袖避免紫外線照射,盡量待在陰涼處,如果工作環境必須在戶外,可能每隔半小時或身體開始不適時,就要到遮蔭處休息,並且隨時補充水分避免熱傷害。吳永順說,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熱中暑,症狀大多為大量出汗、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臉色蒼白等。最嚴重的是熱中暑,體溫容易超過40度,若有人出現熱傷害症狀,先趕緊把病患移到陰涼的地方,用電風扇散熱,或用毛巾包覆的冰袋放在腋下、鼠蹊部降溫,若症狀未減緩,仍要緊急送醫。
-
2020-06-17 新聞.健康知識+
花蓮富源飆39度高溫 醫師提醒戶外穿薄長袖避暑
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花蓮富源今天飆出39度高溫,中央氣象局也發出今年首次高溫紅燈警示。花蓮氣象站表示,由於富源位於縱谷地形,東西方都有山脈,因此沒有海風調節溫度,加上太陽直射、風力小,未來不排除會再創紀錄。醫師提醒,民眾在戶外應穿薄長袖,適時補充水分,避免熱傷害。花蓮富源氣象測站昨天已有38.3度高溫,今天下午1時10分又再創下39度紀錄,卓溪氣象測站也有36.8度,天氣炎熱得讓人快中暑。花蓮氣象站主任任譚廉說,富源和卓溪因地處縱谷地形,沒有海風調節,太陽直射下才會這麼高溫,不過由於這2站都是自動測站,不會列入氣象局的高溫紀錄中。天氣炎熱,須慎防中暑。門諾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吳永順表示,預防熱傷害要做好防曬措施,不適合只穿短袖,要改穿薄長袖避免紫外線照射,盡量待在陰涼處,若工作環境必須在戶外,可能每隔半小時或身體開始不適時,就要到遮蔭處休息,並記得隨時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有效避免熱傷害。吳永順說,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熱中暑,症狀大多為大量出汗、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臉色蒼白等。最嚴重的是熱中暑,體溫容易超過40度,若有人出現熱傷害症狀,先趕緊把病患移到陰涼的地方,把外套等衣物先脫掉或解開幾個扣子,最好用電風扇散熱,或用毛巾包覆的冰袋放在腋下、鼠蹊部降溫,若症狀未減緩,仍要緊急送醫。吳永順指出,勞工朋友或農友必須在戶外工作,建議戴帽子遮陽或架設大陽傘,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體感溫度升高。截至目前,花蓮縣消防局尚未接獲熱衰竭或熱中暑的病患通報。
-
2020-06-15 科別.皮膚
花蓮男調養身體針灸 扎針處紅腫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花蓮一名40多歲男子調養身體針灸,但有次針灸完後,扎針的腳背開始出現紅腫,原以為是蚊蟲叮咬,卻愈腫愈大,甚至痛到無法行走,經醫師檢查,細菌應是從針灸的小孔入侵,造成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門諾醫院急診科醫師陳永昌表示,皮膚是身體的第一層防線,一旦受傷有傷口或是皮膚破損,細菌就容易入侵到皮膚下層,若本身免疫力差或是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就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未即時就醫治療,傷口惡化可能會併發敗血症。陳永昌說,因蜂窩性組織炎急診就醫的患者並不少見,有些人因車禍摔傷,認為只是破皮忽略傷口清潔,導致細菌入侵引發感染才趕快就醫。而夏天不少年輕人在海上活動,不小心踩到珊瑚礁或海膽刺,以為只是皮膚輕微刮傷繼續在海裡活動,但細菌可能因此趁虛而入。另外,被有毒性的蚊蟲叮咬,或其他穿刺行為如打針、針灸等所造成的小傷口,都可能因身體免疫力下降,或針具消毒不乾淨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門諾醫院急診部主任鄧學儒表示,曾有患者沒看見傷口,卻還是得到蜂窩性組織炎,原因是患者原本皮膚狀況不好,有濕疹、乾癬、皮膚龜裂等問題,細菌同樣容易入侵進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鄧學儒呼籲,受傷別輕忽,務必當下做好清潔與消毒,一旦傷口出現紅腫、熱、疼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由於蜂窩性組織炎為局部的細菌感染,治療上通常會先以口服抗生素為主,大多數患者服用後可逐漸痊癒,若病徵太嚴重,無明顯改善者,就會讓病患住院使用針劑型抗生素,讓發炎狀況慢慢消退。
-
2020-06-15 科別.泌尿腎臟
解封搶出遊 醫師提醒小心熱衰竭中暑上身
天氣炎熱,熱衰竭與中暑的病人也跟著多了起來,一名平常有三高疾病的50歲男子,最近覺得異常口渴、全身疲憊,醫師原本以為是三高問題,檢查才發現是大量流汗引發的熱衰竭,高血鈣與低血磷引發身體不適。這名病患最近前往台南安南醫院就醫,表示這幾天異常口渴、嘴巴很乾燥且全身疲憊,長期有三高問題,但都有規律服藥,工作方面需長時間在戶外監工,不過有注意多補充水分,但無論怎麼喝都無法解渴,且有時腳會抽筋。在診間檢查後,發現其沒發燒也沒低血壓,雲端藥歷顯示近期血糖也算穩定,不像是因高血糖所導致的口渴現象,由於天氣炎熱,家醫科醫師陳泓毓初步研判可能是熱衰竭,經檢查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結果發現出現高血鈉及低血磷狀況,趕緊轉送急診治療。陳泓毓說,往年天氣炎熱之際,民眾會減少出遊,但今年情況不同,受到疫情解封影響,許多人安排7、8月酷暑之際出遊,須更加注意高溫高熱對身體的危害,除預防夏季常見曬傷外,尚須注意兩個較嚴重且易忽略的疾病-熱衰竭和中暑,兩者成因皆是在高熱環境下過久,持續流汗又未適當補充鹽分及水分,以致全身性的不舒服。陳泓毓指出,熱衰竭跟中暑雖成因類似但症狀不同。熱衰竭病人會覺得非常口渴,體溫大多正常或些微上升且伴隨頭痛、疲倦、躁動、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而中暑的症狀起初身體會感覺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跟呼吸過快、低血壓,如繼續惡化會讓體溫調節失控及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以致體溫上升很高,核心體溫超過40.5℃,並伴隨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情況,最嚴重還會導致多器官衰竭跟昏迷情況。陳泓毓也提到熱衰竭及中暑的高危險群包含兒童、老人、慢性疾病者、正服藥治療者、戶外高溫(如工人軍人等)或密閉空間從事者等,以上這些族群在夏日應適時補充適量水分跟鹽分。如萬一真的發生熱衰竭或中暑應立即停止活動、給予降溫如電扇、灑水、敷冷毛巾等、平躺並抬高下肢增加血液回流、補充適度水分鹽分(0.1~0.2%食鹽水或運動飲料)並及時送醫。陳泓毓表示,嚴重中暑死亡率高達80%,民眾夏季在外活動千萬記得要喝水及做好防曬,如此才能玩得開心又安全!
-
2020-06-15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面對新興疾病 只能從頭學習
自一月下旬,新冠病毒疫情逐漸在歐美擴散,面對完全陌生的新興疾病,在第一線照顧病人的歐美醫師,最初只能根據中國醫師所提供的資訊及過去治療肺炎的經驗制定治療準則。然後,一面觀察,一面學習。呼吸器 變不可或缺醫材中國醫師建議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需要積極的呼吸器治療,當新冠病情開始在全世界蔓延後,在沒有藥物可治療新冠肺炎病人的情形下,呼吸器就成為搶救新冠肺炎病人不可或缺的醫療器材。因此,全球呼吸器的需求劇增。美國的汽車製造廠如特斯拉、福特、通用汽車等,都紛紛響應號召,開始製造呼吸器。當歐美醫師開始收治愈來愈多的新冠病人時,漸漸發現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情與他們慣常看到的肺炎病人不一樣。最明顯的不同是,一般肺炎的病人嚴重缺氧時,呼吸急促,經常都會喘不過氣,而幾乎說不出話來,而且,心跳加快,坐立不安,甚至意識混亂,必須緊急插管,接上呼吸器,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詭異新冠 與肺炎不一樣但是,看過較多新冠肺炎病人的歐美急診醫師卻發現,監測儀上血氧飽和指數明明已下降到必須插管急救的地步,病人竟然還在與家人通電話。第一次碰到這現象時,醫師們只是覺得詭異,逐漸地,他們發現這樣的情形,不只發生在一個病人身上後,醫師們終於意識到,新型冠狀肺炎與自己過去所認識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病人,非常不同。英相染新冠 沒用呼吸器一些醫師的想法改變,在處理新冠肺炎病人時,不能繼續沿用行之有年的呼吸器治療準則,而必須觀察病人的病情。往往只需給予病人氧氣鼻管或面罩,必要時,再做俯臥(Prone Positioning)治療,就能緩解症狀,改善病情。顯然,英國首相強生雖然轉入加護病房照護,但沒有使用呼吸器。至今,醫界對於新冠病毒破壞人體的機轉還不甚了解。但是,歐美醫師發現新冠肺炎的症狀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非常不一樣,其症狀反而類似高山症。雖然,有些病人還是有使用呼吸器的必要,但很多病人只要使用氧氣鼻管或面罩就能渡過難關。如此,呼吸器的使用量應該就會減少。使用呼吸器 可能反成傷害回過頭,去評估、檢討這兩、三個月治療新冠肺炎病人的成效時,歐美醫師發現,新冠肺炎病人使用呼吸器後,死亡率比過去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病人的經驗值高,根據早期武漢及紐約巿的經驗,最後能夠脫離呼吸器的病人,大約只有20%。目前看來,對於一些新冠肺炎病人而言,依照過去處理肺炎的準則,使用呼吸器可能反而造成了傷害。只是我們面對新興的疾病,沒有先見之明,只能從頭學習。
-
2020-06-15 科別.泌尿腎臟
排尿困難、頻夜尿一定是泌尿道感染?當心是腎臟惹禍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近日,藝人小甜甜因腎臟發炎緊急住院,檢查才發現是腎結石卡在輸尿管處,引發了排尿困難、腎積水等問題。她坦言,一開始以為只是背痛,服用了止痛藥緩解,沒想到疼痛擴散到全身,出現高燒、嘔吐和血壓過低的症狀,眼看情況不對,才趕緊赴院急診。小甜甜是因為不適症狀就醫而發現腎臟結石,另外也有像45歲陳小姐一樣,經由體檢發現有左腎結石,雖然無發燒、腰痛症狀,但每天會夜尿2次,因而就醫。經檢查確認左腎有鹿角狀結石,充滿整個左側腎臟,由於結石很大,必須積極治療,否則長期必然影響腎功能。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殷約翰表示,門診觀察發現,夏季因結石求診的患者比冬季大約多2倍,其中有1成是腎臟鹿角狀結石。患者常會有血尿、腰痛、排尿疼痛、噁心、尿路感染等症狀;但也有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但經由健康檢查發現。他進一步指出,腎臟鹿角結石之所以會頻頻夜尿,是因為鹿角狀結石阻塞泌尿系統,造成尿路感染及夜尿次數增加。而當結石阻塞泌尿系統,引發腎臟感染,長期不處理,會使腎功能受到嚴重破壞。殷約翰呼籲,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沒有影響日常生活,仍應積極治療,以免腎臟遭受不可逆的損傷。若已知有結石,發生腎絞痛、腰痛、血尿、發燒等症狀,應儘快就醫。殷約翰提到,腎結石治療上,小於2公分的結石,可考慮使用體外震波碎石治療,碎石後看能否自然排出結石;超過2公分的結石,特別是鹿角狀腎結石,以往多數是以經皮腎造瘻取石術治療,在腰部打洞進入腎臟取出結石,由於腎臟有傷口會出血,需住院3至5天。此外,另一個選擇為使用軟式腎臟鏡手術,將軟式腎臟鏡由尿道經膀胱、輸尿管,直接看見腎臟鹿角狀結石,用雷射將結石打碎取出,無傷口可降低腎臟出血的風險,只需住院觀察1天,多數人可一次治療完成。適用於腎臟鹿角狀結石,或體外震波無法打碎及打碎後無法排出的腎結石。他特別提醒,預防結石平時多喝水,特別是氣溫炎熱流汗多時,更要記得補水;飲食均衡營養,儘量少鹽,避免憋尿。此外,結石是有可能復發的,若曾經接受結石治療者,建議每半年定期回診追蹤。(圖文授權提供/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蛋白質吃太多腎臟會受不了? 4種攝取方式都NG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
2020-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發現:禿頭男染新冠肺炎 重症機率高
心臟、肺部和血壓等相關疾病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民眾的健康意識相對抬頭;然而,還有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原因造成感染機率提升,最新調查指出,具有男性型態性禿髮(male pattern baldness)的人感染新冠肺炎嚴重症狀的機率較高。該研究探討男性禿頭和新冠肺炎的關聯性,主導人為布朗大學美容皮膚科研究主任萬畢爾(Carlos Wambier),他向英國的「每日電訊報」表示:「我們真的認為,禿頭是染疫嚴重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萬畢爾博士在美國皮膚醫學會期刊發布的研究指出,到醫院就診的患者中,有男性型態性禿髮的人比例異常高:在西班牙馬德里的三家醫院中,122名新冠肺炎的患者為禿頭男性的比率高達79%;如此高的比率也讓萬畢爾認為,禿頭應列為新冠肺炎的高風險因素之一。這樣的徵兆被稱為「加賓徵兆」(Gabrin sign),以美國第一名死於新冠肺炎的急診室醫師加賓(Frank Gabrin)命名,加賓也是禿頭。自疫情爆發以來,許多研究顯示男性死於新冠肺炎的機率為女性的兩倍,主要的原因除了行為因素,基因的遺傳可能也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各醫療單位和公衛專家也開始發現,雄性激素不止導致掉髮,也可能影響男性對抗新冠肺炎的能力,萬畢爾說:「我們相信,雄性激素是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入口。」雖然目前研究都還在初期的階段,但每日電訊報指出,萬畢爾的研究也延伸出其他可能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例如抑制賀爾蒙的療法可能放慢病毒威力,讓患者有時間對抗,類似的治療方式也被用於治療禿頭或前列腺癌。
-
2020-06-13 科別.泌尿腎臟
熟齡男不能說的「泌」密! 下水道不通恐釀洗腎危機
前陣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許多民眾即使有病痛也強忍不願就醫,直至目前疫情趨緩,已出現好幾位重度攝護腺肥大症合併尿滯留的患者,因延誤就醫導致急性腎衰竭,緊急插尿管後才免於洗腎。就有1名70歲男性,攝護腺腫大到正常大小的10倍大,長達2周無法順利解尿,在急診插尿管後引流約2,000cc的尿液後,超音波檢查發現雙腎皆有水腫現象,抽血檢驗出腎衰竭而緊急住院。後續施行第3代綠光雷射氣化切除術,術後經膀胱訓練後逐漸恢復解尿功能,腎臟功能也復原大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許富順指出,男性年過50後,攝護腺將逐漸肥大,除了造成排尿變慢、細小,或是無法解尿外,亦可能有刺激性症狀如急尿、頻尿或多次夜尿現象,造成生活不便。一般民眾即使知道手術可以根治攝護腺肥大問題,可是又擔心手術併發症,躊躇不決而導致病情惡化。哪些警訊是患者必須要認真考慮動手術呢?許富順分析如下:1.藥物治療後,尿流量細小且排尿困難並未改善。2.尿急一來就忍不住,常常滲尿漏尿。3.重度攝護腺肥大者,同時有糖尿病、心臟病或腎功能不佳等慢性病。許富順表示,如果用藥未改善,或發生尿急滲尿者,表示攝護腺肥大程度已嚴重擠壓到膀胱,導致壓力增加,日久將會發生膀胱纖維化,即使後來接受手術治療,膀胱的退化也無法復原。此外,本身有慢性疾病者,隨著年紀增加,手術風險也會提高,因此要以「超前部署」的概念,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時機。傳統電刀刮除術或雙極電刀刮除術有術中出血的風險,術後併發症較多,有些患者可能發生尿失禁或陽萎。雷射汽化術主要的優點是術中出血量極少、安全性高,體力損失較輕微,術後尿管留置時間短,恢復也較快。許醫師解釋,目前有多種醫用雷射可進行治療,其中以第3代綠光雷射能量高,汽化效率快,大幅縮短手術時間,適合高風險者;亦可進行組織切除,再交由病理診斷。許富順強調,50歲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如有肥大發生,應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治療,平日維持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可多攝取含鋅食物,能避免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6-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疫情中的你和我,「救人的醫師」同時也是「令人懼怕的潛在感染者」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第四度以「新冠肺炎」為主題。長年耕耘於社區醫療的陳錦煌醫師認為台灣疫情控制的成功主要在於境外管制與全民加強衛生習慣,但相對的我們絕大多數人對這種病毒都沒有免疫力,而提出他對解封的憂心與建議;成大公共衛生陳美霞教授針對解封之後的「後防疫時代」台灣會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建議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及人力於教育民眾,建立全台社區防疫網;由台赴美短期進修的急診醫師分享他所觀察到的不同文化背景對疫情加劇的各種反應,以及回國後親身體驗十四天居家檢疫,身為「救人的醫師」同時又是「令人懼怕的潛在感染者」,寫出發人深省的「疫情中的你和我」。二月初,是中國武漢疫情升溫,日韓確診人數漸增而台灣開始人心惶惶之時。筆者按照既定計畫,攜家帶眷赴美進修。前往美國的班機上,可以發現不少乘客戴上口罩,外加護目鏡及手套者不在少數。然而抵達美國以後,除了海關詢問武漢旅遊史外,機場沒有發燒篩檢或其他檢疫措施。新聞上反覆播報的是川普認為新冠肺炎只是小感冒,氣候暖和以後會自然消失。筆者此次進修機構位於賓州匹茲堡,在華盛頓以西車程約四小時,那時走在路上沒有任何當地人配戴口罩,不管是在教室、圖書館、百貨公司或超市,戴口罩只會引人側目。筆者的太太曾帶小孩至圖書館時戴上口罩,卻引來一位女士的詢問及奚落(戴口罩沒有用,保持健康就不會被感染)。事實上,在西方人文化裡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當時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建議也是有呼吸道症狀者才需配戴口罩,殊不知戴口罩的污名化間接導致了防疫的困難。回想起一月底,筆者在醫院急診部值重症急救區兼防疫特別診,當時防疫動線已經規劃完整,有旅遊史以及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的病患會由特別診醫師進行採檢。尤記得筆者當時全副武裝幫好幾位新冠肺炎疑似病患挖取鼻腔檢體,採檢時隔著面罩,我心中忐忑不安,擔心防護是否周全,面對著我則是一雙雙不同的眼神,也許是害怕及恐懼,也有的是焦躁不安,最多的則是困惑,困惑自己為何發燒,從哪裡被傳染?而篩檢結果又會是什麼?還記得那時下班以後,也不知該怎麼回家,隔天發現篩檢的病患確診為武漢肺炎,更是不知何去何從。在醫院,我們義無反顧,但是下班以後我們也是一般人,除了害怕將病毒帶回給家人,有些同事更遭遇社區鄰居的各種歧視,要求他們不要回家,要求他們的小孩不要一起上學。三月份,匹茲堡的雪停了,全美疫情卻也開始肆虐,政府一聲令下讓非必要商店全部關門,餐廳僅接受外帶。筆者受訓中心亦改為線上授課,連圖書館也不能去,只能待在家中,想辦法維持進修的步調。然而西方人崇尚自由,即便是居家令也不具強制力,出門運動或是上超市購買生活物資都被允許,唯筆者出門時,不得不注意到西方人對黃種人的目光,有時帶上幾分嫌惡或畏懼。新聞上播報的是川普針對武漢肺炎的起源,與中國隔空喊話辯論的難分難解。其實在全球性的疫情當中,人人都是受害者。四月中,筆者結束進修計畫,從匹茲堡回舊金山,等待長榮回台灣的班機。當時機票很不好買,幾乎所有非本國籍航空都面臨被調動或取消的命運,就連美國國內線機票也經常延後,想要回家只能分段買好,並且預留足夠的時間轉機。當時美籍空服員仍舊沒戴口罩,僅僅是多了手套。乘客倒是均一色的各有法寶。當筆者抵達舊金山機場,在長榮轉機櫃臺聽到親切的鄉音,那份感動尤在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當眾多航空以裁員及減少服務來面對新冠肺炎,長榮航空在乘客極少的情況下,依然維持一定的編制,在登機口以及上機後,甚至能注意到地勤、空服員比旅客還多的情況。機上的空服員除了口罩、手套,亦配上了防護服及護目鏡,防疫十足謹慎。但是在十幾個小時的航程中,不難注意到在對方的眼裡,我們才是一個個可能攜帶病毒的隱形炸彈。抵台後居家檢疫的十四天,里幹事每天打來關心,連出家門都不行的日子,筆者靠著防疫物資跟網路訂餐度日,終於期滿結束。唯解隔後,因應血荒到捐血站想要捐血,被告知能捐血的安全期間是返國一個月後,那時筆者亦感受到一種出國即染病的隱喻,對比網路上每當指揮中心宣布有海歸者確診便罵聲一片的情景,似乎疫情期間出入境便背負罪名,殊不知海歸者其實各有任務在身,不能一概以出國玩樂視之。在這場疫情中,筆者經歷過不同的角色,既是穿戴層層防護裝備的醫師,也當過令人害怕畏懼的潛在感染者。有時看著網路新聞對於確診者們的諸多撻伐,其實又有誰真的願意?筆者以為,在這場看不到終點的瘟疫中,不管你我站在何種角色,唯有堅守崗位,正值誠信,才是團結互助之道。
-
2020-06-12 新聞.健康知識+
魚刺哽到喉嚨吞飯、喝醋都NG!第一時間這樣處理才是正解
一位37歲的女老闆,與人談生意時一面喝魚湯,一個不小心喉嚨竟被魚刺給哽住,此時看到餐盤裡還有地瓜,突發奇想連吃好幾塊地瓜,想藉由此將魚刺吞下,雖然感覺不卡了,但喉嚨到胸口突然間卻感到一陣椎心刺骨劇痛,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魚刺不知去向,更食道壁上居然出現一巨大腫塊,幾乎把食道管腔整個阻塞住,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食道因魚刺割傷造成血管破裂,滲出的血液形成巨大血腫。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也是消化科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在被魚刺哽到時,常會先嘗試一些土法或偏方,如「喝醋」企圖把魚骨頭軟化溶蝕掉,或是吃一些青菜或肉塊,想藉此牽引或黏附魚刺,順道將魚刺吞下,但「吞食法」實際上卻是個危險動作,雖然它有機會化解問題,但也可能引狼入室讓魚刺掉入食道引起嚴重併發症。許秉毅說明,最正確的處理方是立刻停止進食先輕咳幾下,看看是否可藉由振動的力量將哽得不深魚刺給咳出來,如輕咳後魚刺還是掉不出來,就應該立即掛急診請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夾除最安全。 過去他也曾遇過一位年輕男性勞工朋友,早餐在吃「海鮮粥」時,因趕著上班稀哩呼嚕把剩下粥一大口吞下去,結果突然間覺得頸部不舒服且吞不下東西,後來趕緊去診所檢查竟發現食道被粥內好料—4公分寬蛤蠣給哽住,經手術才取出蛤蠣並修補食道裂傷。此外,許秉毅醫師指出,臨床上小兒吞入之異物最常見是錢幣,多一元少數五元,其次是魚刺、雞骨、鈕扣、電池、磁鐵、玩具、別針等食物或物品,而大人誤食異物以魚刺、雞骨、牙籤較常見。延伸閱讀: 吃東西常嗆到  是癌症前兆? 吃年糕噎到別用手挖! 用「這招」才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