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急救
共找到
1051
筆 文章
-
-
2021-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年輕時曾參與823炮戰! 74歲榮民伯伯轉出新冠肺炎專責病房,感慨說:「沒想到病毒比戰爭還可怕」
今天,許伯伯終於要轉出新冠肺炎專責病房了!他的雙眼泛著些許淚光,篤定地看著前方對我說:「沒想到病毒比戰爭還可怕!」在病房忙著幫許伯伯整理行李的我,頓時感到空氣凝結,腦海裡閃過種種過去和家人朋友一起親密玩樂的時光,現在卻是穿著層層隔離裝備,想脫也脫不了的戰衣。許伯伯當年的戰衣,如今是我的戰衣。74歲的許伯伯,年輕時身體很好,沒生過病,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來台,參與了823炮戰,跟共軍抗戰時,身為裝甲部隊的他,多少夜裡都全副武裝,深怕共軍突襲,即便深受重傷也要努力抗戰,沒想到一個新冠肺炎病毒,卻讓身體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過著比抗戰還要痛苦的生活。許伯伯在4月底跟朋友一起去萬華龍山寺,返家後有發燒及呼吸喘情形,至亞東醫院急診求治,COVID-19篩檢呈陽性,血氧濃度一路下降,追蹤胸腔x光發現,雙肺有嚴重的肺浸潤,馬上執行插管急救至加護病房照護。在加護病房照護27天後,拔除氣管內管轉至無負壓隔離室的專責病房續照護。許伯伯的左腳第一、二姆趾因疑似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發炎壞死呈現壞疽樣,左腳有破皮傷口,需每日換藥,加上在加護病房臥床多天,造成肌力退化、下肢乏力,無法自理日常生活,需要靠護理師協助翻身、換尿布、身體清潔及餵飯,一次照護下來約需花費30分鐘,穿著不透氣的防護裝備,身體裡早就流滿熱汗,濕透全身,汗粒也不斷流下遮住視線,忍受著自身身體不適仍協助完成許伯伯的每日照護。因許伯伯身體上病痛及不適,造成內心充滿著許多的不安,時常按鈴求助護理師問許多問題,護理師仍一次次的進入病房協助許伯伯執行日常生活的照顧,詢問是否有身體不適及疑問之處,傾聽許伯伯的負面情緒宣洩,引導他說出心裡的困擾,也時常透過視訊鏡頭及觀察許伯伯是否有身體不適的狀況,治療及照護後不斷給予許伯伯心理的支持及鼓勵話語,做完治療離開病房前,也不忘告訴許伯伯要加油! 許伯伯因未婚,只有一位乾兒子,疫情關係無法陪伴,住院期間更依賴護理師,看到護理師不畏悶熱照顧他,又給予很多心理及心靈上的支持,心裡很是感動,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可以感受到護理師真心的對待。日復一日的照護中,在住院治療第38天後,COVID-19在第四次結果呈現陰性,終於可以解除感染隔離,可惜因腳趾的傷口尚未痊癒以及需依賴氧氣,故先轉至普通病房照護。雖然無法出院,但許伯伯表示:「可以解除隔離就很開心了」。照護許伯伯的過程中,發現許伯伯對於疾病的擔憂及面對治療成效感到無法預期,進而有嚴重的情緒變化,因隔離病房關係,無法適時的於第一時間澄清許伯伯對於治療的擔憂及給予心理支持,是在照護中最困難及限制,但透過遠端視訊鏡頭,及每次進入病房執行治療及照護過程中主動關心與傾聽了解許伯伯的內心感受,看到許伯伯身體有進步的變化,內心也十分感動,即便穿著厚重悶熱的防護裝備也值得,因為,讓病人得到最完整的照護,這就是身為護理師我的使命及責任。許伯伯對於自己一向硬朗的身體,因為一場觸不及防的疫情染疫,只能躺在床上需仰賴護理人員的協助,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除了對身體健康的擔憂,更多的是對未來生活的茫然及不知所措,但因許伯伯在隔離病房且醫護人員需穿著厚重悶熱的防護裝備的關係,只能把握每次進入病房的時間,傾聽許伯伯的感受及適時抒發情緒,花費更多的時間,教導並訓練許伯伯身體耐力及肌力,增加基本的生活技能。隨著病況好轉,許伯伯已可以自行吃飯、翻身,看著身體狀況及情緒變化一步步邁向好的方向,真心替許伯伯感到高興,更有成就感,覺得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這次疫情,是全球的災難,台灣也正遭受著疫情的肆虐,所幸,有一群人,默默的無私奉獻守護著,不求什麼,只要一句「謝謝」就足夠了。而那些有關疫情溫暖的故事,相信也在台灣及全世界各角落持續發生著。這是屬於我們的戰情回憶,多年後,我也會眼神泛著淚光向後人說:「那年,我和全台灣人民一起打了一場勝戰,那時,敵人是病毒」。
-
2021-08-18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4:病況既兇且猛 緊急血漿置換挽性命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是非常複雜的血液疾病,血液科醫師表示,TTP從致病原因到症狀判讀和治療方式,都考驗著醫師和患者,一定要提高警覺。尤其TTP是血液疾病中的急症,一旦發生就要搶時間治療,否則會影響多重器官,引發嚴重後果。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指出,TTP發生的關鍵原因來自體內缺乏ADAMTS13,這是一種切斷vWF(von Willebrand Factor,溫韋伯氏蛋白質因子)的酶。正常的vWF因子會結合形成雙鍵再擴張連結為多鍵,成為大型的vWF,可作用在內皮細胞上吸附血小板,堵住血管破口, 達成止血功能。但當人體ADAMTS13不足時,大型的vWF無法被正常地切斷,這些大型vWF便會吸附太多血小板,形成血栓,進而造成小動脈阻塞和全身血小板低下。ADAMTS13 缺乏的原因可大致分為遺傳性和免疫性。陳宇欽說,20歲以上的TTP成人患者,90%都屬免疫性造成,包括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感染等狀況,都有可能產生抗體,中和掉了ADAMTS13的活性。判讀難 二大治療方式: 換血+免疫制劑 陳宇欽表示,TPP在臨床診斷上,無法藉由單一的檢驗結果來確認,相較於癌症只需切片或斷層檢查即可判定,TTP要做很多檢查才能確診,包括檢測ADAMTS13的活性,並透過腎功能異常、發燒、血小板低下、血紅素低下、溶血等五項臨床表徵來綜合判斷,還要經由鑑別診斷,排除掉其他不同原因。因此臨床上TTP的確診,對醫師是極大考驗。陳宇欽說,TTP都是急性發作,就醫的第一關往往是急診,但偶有經驗不夠的急診醫師一看到檢驗結果顯示血小板很低,便立即為患者輸血小板,反而造成更嚴重的血栓。針對TTP的治療,陳宇欽說,台灣常採用血漿交換(血漿置換術),以及使用類固醇或治療癌症的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而國外近年已核准有新的單株抗體治療,機轉為透過一種阻斷血小板與vWF因子結合的藥物,但台灣至今仍未引進。 症狀多元 急診患者小心轉錯科TTP的發病症狀多元,陳宇欽指出,小動脈血栓阻塞會快速影響人體不同器官,影響到肝臟就出現黃疸,影響到神經就出現意識異常。例如他曾收治一位做生意的婦女,一開始常找錯錢給客人,講話時答非所問,最後意識嚴重混亂,家屬以為是精神問題送到醫院急診,但急診室醫師檢驗時認為她出現黃疸,便轉送腸胃科,直到腸胃科發現患者血小板數值很低,立刻會診血液科,馬上確診是TTP進行血漿置換,緊急救回一命。另一位年輕女性患者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曾於診所就醫檢查發現血小板低下,後來症狀惡化到三總急診,醫師警覺可能是TTP,立刻做ADAMTS13檢測,馬上確診,隨後進行十幾次血漿置換術,同時配合使用類固醇及治療癌症的生物製劑,順利治癒,之後定期追蹤,至今兩年多來都未復發。 相較於這些幸運的病人,有些急診TTP患者卻歷經波折才確診,常常先被送到神經或腸胃科,最後才由血液科介入。陳宇欽提醒,TTP是血液疾病中的急症,一定要盡快確診,且確診後要立刻搶時間治療,絕不能今天發現明天再換血。TTP的病因和症狀雖複雜,但患者仍可與TTP和平共處。陳宇欽表示,患者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預後第一年應每月回診,一年後改為每三個月回診,平時更要隨時警覺,一有問題應馬上洽詢了解其病情的醫師,家屬陪同急診時也要說明TTP的病史,以免延誤治療。符合罕病門檻 盼新藥引進台灣TTP的患者在台灣很少,陳宇欽說,台灣官方認定為罕病的標準包括:罕病發生率要萬分之一以下、有基因缺陷、治療困難,從這三點來看,TTP都符合認定門檻。陳宇欽說,國內目前雖有血漿置換和免抑制劑藥物這兩種治療方式,但臨床顯顯示有些病人治療後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他認為,醫學在進步,國外既然有新藥,就應該引進台灣,尤其TTP患者是可治療的,未治療前死亡率雖達80%,但治療後可大降至20%,若能投入更好的治療藥物,一定可以再提高治療成功率。陳宇欽說,台灣醫師常參加國際會議,都會知道國際上的醫學進展,也深知台灣的差距有多大,如果能引進好的TTP新藥,不論對患者、對醫師都是值得考慮的好機會。【延伸閱讀:TTP是什麼?為什麼辨別難、治療也難】
-
2021-08-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新增兩例注射莫德納後死亡 48歲男打完兩劑半個月後亡
台南傳出有兩例注射莫德納疫苗後死亡的病例,分別是48歲有心臟病史的男性,在注射兩劑莫德納後相隔半個月死亡,還有一名60歲的女性,原本健康狀況良好,8月12日注射第一劑莫德納後,15日突然在家中倒地,送醫急救無效死亡。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兩例都已通報中央疫苗不良反應系統,但是否與疫苗有相關,仍需進一步釐清。衛生局表示,48歲男性平日就有心臟病史,7月15日注射第二劑莫德納後,31日倒臥在家,送醫急救無效死亡,家人原本並沒有想要通報與疫苗相關,後來是因為保險問題向衛生局詢問後才通報。衛生局指出,之前AZ疫苗大規模注射後傳出不少死亡病例,讓老人家很擔心疫苗安全性,而在之後陸續注射莫德納疫苗後,目前也有死亡個案傳出,但人數較少,可能與注射年齡層下降也有關聯。
-
2021-08-17 癌症.淋巴癌
《斯卡羅》大股頭傳淋巴癌末放棄急救!身體出現6異狀盡快檢查
《斯卡羅》飾演大股頭「卓杞篤」角色的素人演員查馬克・法拉屋樂,驚傳罹患淋巴癌,最近復發且轉移至其他器官,狀況危急卻不願插管治療,已從醫院接回屏東縣來義鄉住家,由家人和妻兒陪伴,目前得知已在昨晚(19日)病逝,得年42歲。淋巴癌的成因包括遺傳(如兄弟姐妹可先後或同時患有惡性淋巴癌)、輻射(淋巴癌的發病率與吸收輻射的劑量及受輻射時的年齡有關)、體內免疫系統失常等。當身體出現「燒、腫、癢、汗、咳、瘦」的異狀時,應盡快就醫檢查。>>疾病百科/淋巴癌公視斥資1.55億元、取材1867年發生在恆春半島「羅妹號事件」事件拍攝的史詩旗艦劇「斯卡羅」,14日首播就刷新公視開台21年首播收視紀錄,總統蔡英文都在臉書推薦;開出收視紅盤之際,飾演大股頭「卓杞篤」角色的素人演員查馬克・法拉屋樂,卻驚傳癌末病危放棄急救,已由家人醫院帶返屏東縣來義鄉住家,親友和潘孟安都在臉書為他集氣祈禱。44歲的查馬克.法拉屋樂是屏東泰武國小教導主任,台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畢業,致力推廣原民傳統文化,除了任職國小主任,是古謠傳唱隊指導老師、也教學生雕刻,更參與編寫泰武國小民族教育課本及原住民為本位的數學及國語課本;指導學童練唱排灣族的古歌謠成立古謠傳唱隊後,團隊錄製的傳統音樂專輯《唱一首好聽的歌》 曾入圍第1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音樂專輯獎,2017年獲頒師鐸獎。屏東縣政府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說,很早就知道查馬克生病了,後來得知罹患淋巴癌,最近復發且轉移至其他器官,狀況危急卻不願插管治療,等同放棄急救,已從醫院接回屏東縣來義鄉住家,由家人和妻兒陪伴。原民立委伍麗華曾任武國小校長,兩人曾是同事,致力推廣原民古歌謠,交情深厚,伍麗華昨手接獲查馬克陷入半夢半昏迷的彌留狀態前往探親,凌晨1時才離去。伍麗華也在臉書揭露,當初劇組一見查馬克就認為是「卓杞篤」的不二人選,查馬克本來意願不大,劇組請她牽線,最終答應演出,沒想到殺青後罹患罕見癌症。伍麗華說,查馬克發現生病時,有把手邊的事情放下前去治病,也做完了整個療程,沒想到以為治好了,最近卻復發,不過查馬克很低調,他心想自己都貢獻在文化傳承中,沒好好陪家人,現在是該和家人陪伴在一起了。導演曹瑞原誇讚查馬克的族語講得很好,對演員和對戲都可以感受他的強烈氣場,角色渾然天成,那時的學校工作和拍戲兩頭燒,總是要做到最好,拍攝過程也給部落的年輕人信心和勇氣,為他們的文化完完全全的投入和熱愛,思維、遠見、視角是很高超的,格局很大。本月10日的全球線上記者會,查馬克因身體不舒服不克參加,特地捎來對劇組的祝福:「這部戲一定會翻轉台灣的視野,一定會讓世界看見台灣,讓我遇見用心耕耘台灣的劇組,你們太棒了!繼續加油!」。
-
2021-08-13 新聞.健康知識+
中暑不只是「太陽咬人」 高溫環境工作當心送命
高雄52歲蔡姓工人日前過了下班時間還沒走出廠房打卡,同事前往探看,發現他昏倒在地不停抽搐,馬上送醫急救,可惜雖救回性命,腦部卻受損,肢體協調性及發音都受影響,往後需由專人照護,醫師提醒,民眾在高溫環境下工作,也別輕忽中暑的可能。蔡先生工作的廠區有鍋爐,環境悶熱,他因過了下班時間還沒打卡,被熱心同事發現昏迷倒地送醫,阮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連守揚替他檢查發現,他體溫高達42度,呼吸心跳急促,出現癲癇、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血尿、肝功能異常、上消化道出血等中暑症狀。「中暑不一定是直接曝曬在太陽下」,連守揚說,在高溫悶熱環境如果一直流汗,就可能出現體溫偏高、頭暈、頭痛等熱衰竭情形,這就是中暑的前兆。如果已經頭昏、口渴、手腳無力,來不及離開高溫悶熱環境、補充水分並休息,接著就會走不動、躁動不安,這就是「中暑」,最糟的是一旦高燒不退,就會有神智不清、譫妄、癲癇等更嚴重症狀,甚至引發多發性器官衰竭,進而死亡。連守揚說,夏季容易中暑的高危險群包括熱調適能力較差的孩童、散熱調節不良的老年人、中風、新陳代謝疾病患者;以及另長時間在戶外與高溫環境工作的人,也務必多喝水並適當休息。因此從事戶外活動時要避免直接曝曬在陽光下,豔陽下活動愈劇烈,新陳代謝愈快,體溫就越高,建議民眾除找遮蔽物遮陽,減少皮膚的輻射吸熱效應,降低體感溫度外,每活動15至30分鐘,就應找遮陽處適當休息。而在通風不良的高溫廠房工作者 ,須適時換手、換班,並趁休息空檔降溫通風,補充水份。但他也提醒,有些民眾疑似中暑時,會慣於拿小碟子、磁湯匙「刮痧」,但這樣的調理行為其實有禁忌,最好先詢問中醫等專業為宜。
-
2021-08-12 養生.抗老養生
立秋之後出現這種“困倦”,小心是中風先兆! 別再用「秋乏」糊弄自己
大白天就呵欠連天時,不少人會覺得這是「秋乏」搞的鬼。確實偶爾的犯困無傷大雅,但是如果同時伴隨這些症狀,那就要小心中風了。立秋之後,首防「中風」雖然立秋了,可有時候天氣還是很熱,大家出汗也比較多,血容量就相對較低,換句話說,就是血液比較黏稠,血濃縮後,容易堵塞血管。而中風發生的原因,一個是血管本身的彈性,以及血管的收縮能力等出現問題,另一個則是血液本身,如血液濃度大比較黏稠,也容易堵塞血管。更何況,現如今大家都很喜歡開空調對付“秋老虎”,當室內外溫差過大時,進出房間的溫差同樣會導致我們的血管快速收縮或舒張,這也是導致中風的一個因素。這種「秋乏」很危險對於健康人來說,一到中午就哈欠連天可能是正常現象,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現打盹、乏力或是頻繁打呵欠時,就需要引起重視。根據臨床觀察,約有70%以上的中風患者發病前5~10天內會出現頻繁打盹現象,這是大腦嚴重缺氧發出的求救信號。尤其是若伴有下列症狀,請第一時間就醫:◎突然拿不穩手中拿著的東西忽然落地,並不一定是老了沒有力氣,有可能是由於腦部血栓形成後影響到手的功能。◎出現步態異常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並伴肢體麻木無力時,可能是發生中風的前兆信號。這種步態異常可能表現為下肢突然無力;與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無力時伴有的麻木感、疼痛感不同,中風前兆引起的腿發軟,無明顯疼痛。◎舌頭歪腦供血不足時,可能出現被壓迫的舌神經功能消失,導致舌尖偏向左側或右側,說話、吹口哨漏風。◎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或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都可能是出現中風的先兆。◎有話說不出當血栓阻塞在“語言表達區”時,也會出現語言障礙。可能表現為口齒不清或難以把話說出來,但卻“心裡明白”,或是很難理解別人所說的話。◎突然發生眩暈眩暈是中風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勞、洗澡後也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若1~2天反復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視力出問題如果血栓堵塞視神經和視皮層供血血管,會突然出現短暫性雙目失明或視物模糊等“一過性”視力障礙。一般視力問題通常出現在單側,也有可能兩隻眼都無法向左(或右)看。3個口訣幫你識別中風三高人群、抽菸者、長期喝酒者、肥胖者,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建議自查一下。看:看看臉的兩邊是否不對稱,出現口角歪斜。查:雙手平舉,檢查兩隻手臂是否單側無力、不能抬起。聽:請患者說話,聽聽他是否口齒不清,說不明白。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狀突然發生,就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在急救車到來之前,患者應平躺或側臥,頭部歪向一邊,避免嘔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隨便吃藥,更不要運動鍛煉,應安靜等待救援。腦中風的“幕後推手”懶:現代人偏懶,經常懶得運動以及懶得喝水,這都是導致腦中風的危險因素。長期不運動不僅會使血液循環減慢,還容易導致大腦、心臟的供血不足,增加血液粘稠度,易產生血栓,加速腦梗;不愛喝水,會加速血粘稠,產生血栓。貪:現代人偏愛一些重口味食物,如油炸、醃製類,貪吃這些食物很容易誘發血壓問題,甚至是中風。熬:不光是肉體煎熬,心靈煎熬也同樣會促進中風的發生,尤其是情緒過於激動或者壓抑時,會導致血壓升高,血管劇烈收縮,會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發作。預防腦中風,多做5件事1.管住嘴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些食物易導致膽固醇等附著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2.不熬夜長期熬夜,會使身體內激素分泌週期出現紊亂,或會增加心腦血管系統負擔。3.拒絕吸煙和二手煙煙草中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以致形成血栓。4.多做有氧運動游泳、跳舞、騎自行車、瑜伽、打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即使是最簡單的健步走,持之以恆都會使血管的彈力增強。5.保持好心情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態必不可少。(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九把刀岳母打AZ四天後猝逝 專家:頸背部部劇烈抽痛也要懷疑可能是這個病
國內知名小說家九把刀今日發文悼念57歲岳母,表示岳母施打第一劑AZ疫苗,起先都沒有任何發燒等反應,但四天後身亡。她生前曾進行健康檢查,除膽固醇超標外,其他數值均正常,對於接種後疫苗死亡,現僅能交由解剖鑑定。專家指出,國內有相當多民眾已接種過AZ疫苗,陸續也傳出有人施打後中風、身體不適,但在解剖出爐前,無法推論為疫苗所導致,而膽固醇超標與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無關。九把刀於臉書指出,岳母現年57歲,曾經於7月26日施打AZ疫苗,並於四天後出現背部及頸部劇烈抽痛、嘔吐,全身無法動彈,到了下午就呼吸停止,送醫急救後到院前死亡,由於岳母曾於3月31日做了健康檢查,報告上除了膽固醇329mg/dl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54mg/dl標註是超標外,其他數值都是正常,讓人不免將疫苗跟死亡的因果關係聯想在一起。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委員、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假設是AZ疫苗施打後,突然造成身體不適而死亡,但因為疫苗機轉過程複雜,除還需要考量年齡、病史、生前身體不適徵兆及解剖死因,才能進一步推論是否為疫苗接種後所造成,且膽固醇超標跟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並未有直接關係。他表示,下背痛也可能為主動脈剝離等相關因素,需要近一步檢查釐清,整體來說如果有打疫苗的死亡背景值,並未高於未打疫苗者,也沒辦法推論跟AZ疫苗有直接關係。但對於家屬喪親之痛及目前國內皆種不良反應及通報,隨時都有死亡病例傳出,呂俊毅表示,能夠體諒,但因解剖未明,仍需要依賴更多證據說話,無法妄加推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九把刀為公眾人物,但他媽媽不是,不要在公眾場合談及隱私。至於九把刀曾表示,母親健檢健康,僅膽固醇超標,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膽固醇超標並非接種的禁忌對象,也不會因此產生明顯不良反應。
-
2021-08-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鼓勵防疫第一線醫師 林芳郁: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
71歲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從醫40年,曾任台大、北榮、亞東三家醫學中心院長,從SARS到新冠肺炎,都在第一線對抗疫情。今年父親節前夕,林芳郁卸任擔任六年的亞東醫院院長,正式迎接退休生活。不只是一位盡心貢獻醫界的醫師,林芳郁更以嚴謹身教,成為兒女心目中的模範父親。身教嚴謹,卻包容孩子想法,只要肯努力,他全力支持。在宜蘭羅東出生的林芳郁,高中才北上念建中,自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順利成為心臟外科醫師,並與醫學系同窗、台灣首位女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結為連理,育有一雙兒女。女兒林之昀跟隨母親腳步,成為整形外科醫師,兒子林之晨則往新創產業電商發展,接任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兒女事業有成,與父母嚴謹身教有關。林之晨回想,年幼時若有不乖或不禮貌的行徑,林芳郁常叫他們面壁、罰跪。但林芳郁對孩子的想法非常包容,無論想做什麼,他一定全力支持,多半給予鼓勵,只要選定目標,就好好努力、全力以赴。他認為孩子平安,把工作做好最重要。女兒乖巧,兒子曾叛逆,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外科醫師生活忙碌,林芳郁坦言,過去平日忙很晚才回家,早期周六還要上班,等於只有周日休假,但又掛心病人病況不穩定,多半會待在醫院。以前在台大醫院時常帶孩子「查房」,兒女因此閱「傷」無數,更謹記怎麼防止燒燙傷。和孩子相處時間不多,但慶幸女兒循規蹈矩,也跟隨父母從醫,相較兒子叛逆讓他很頭痛,林芳郁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細數林之晨的叛逆事蹟,高中時為了把妹無駕照偷騎機車,家中規定九點半門禁,兒子偷偷蹺家過夜,女兒還幫忙掩護,老婆發現後氣個半死。於是兄妹倆不得不互助,「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但兩人也培養出好感情,像林之晨在美國留學時,林之昀去美國玩,哥哥主動獻卡,讓妹妹無限消費。教育孩子言出必行,欣慰兒子留學歸國後「變暖男」。林芳郁對兒女管教嚴格,正直個性更是言出必行。林之晨求學時課業並不佳,有次段考前,承諾若兒子成績進步就帶他到日本玩,兒子果然爭氣地考出好成績,老婆本想趁著工作忙順勢忘記,他堅持「一定要帶他去日本玩」,堅持履行承諾。過去曾擔心兒子工作不穩定,但自美國留學回來後,彷彿「變了個人」,不僅變溫暖也更孝順,周末帶著父母愛吃的燒餅油條及豆漿來訪,父母傳訊也早讀早回,讓他相當欣慰。林芳郁鼓勵同為人父、至今仍在防疫戰線上的醫師,保重身體外,也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像自己至今仍會向妻子和兒女說「爸比愛你」,或留小紙條在太太書桌上,隨時傳達對家人的愛。兒子看老爸拒收紅包 簡樸一生 愛國不移民林芳郁為台灣醫界創下歷史性推展,曾率領團隊做全球領先的不整脈研究,擔任台大急診部主任任內,開創救護車EMT(緊急救護技術員)體系,如今高級救護員遍布全台,戲劇《火神的眼淚》中救護員挽救珍貴生命的片刻,充分展現急救技術,更造福無數患者。林芳郁上月底卸任亞東醫院院長,兒子林之晨特地排開行程,出席父親的榮退典禮。他透露,父親擔任醫師工作期間,仍維持羅東人的簡樸生活,在家總是穿著破內衣,皮夾、皮帶一用就是幾十年,不開名車,一台Toyota Premio用了十幾年,一直到無法維修才勉強換掉。在兒子眼中,父親十分好學,在家中書筆不離身,隨時研讀畫重點。父親也相當愛國,1995年時,許多醫師帶家人移民,但父親堅決「身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展現愛國情誼。而父親沒有物質欲望,當年在台大醫院,父親認為紅包文化對弱勢病人不公,堅決拒收病人紅包,病人若送紅包來,他一定會再買水果禮盒,把病人紅包放進並送回。林芳郁小檔案年齡:71歲歷任:台大、北榮、亞東醫院院長家庭:結婚45年,育有1子1女給孩子的一句話:訂好目標,全力衝刺,不管到世界哪個角落,闖到累的話就買張機票,家裡永遠都有你的碗筷。
-
2021-08-08 養生.運動天地
我的肌肉到底衰退多少?專家教你一招自我檢測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年逾70的父親摔倒了。兩年前,我父親與母親前往健行,卻在電車裡突然昏倒。當母親驚慌失措地通知我,我首先懷疑是不是中高年齡層常見的「腦梗塞」。父親當下被緊急送往醫院急救開刀,所幸撿回一條命,醫師告訴我的病名很陌生,是「慢性硬腦膜下血腫(CSH)」。事實上,我父親在昏倒前兩個月就因樓梯踩空摔倒撞到頭部。可是父親卻認為「從樓梯上跌下來很丟臉」,一直瞞著母親。結果當時頭部撞傷造成的瘀血,就在兩個月期間逐漸壓迫父親的腦部。替父親開刀的醫師說:「再晚一天,可能救不回來了。」父親幸運逃過一劫,那時候的經歷使我刻骨銘心,深深覺得:「千萬不要讓高齡者跌倒!」我也因為這件事,開始認真研究可預防高齡者跌倒的體操。研究的成果便是「掃黑健康操」,希望來我經營的整骨院看診的高齡病患,能夠一輩子過著不必臥床的健康生活。註: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指頭部受到外傷一至兩個月後,覆蓋腦部的硬腦膜與大腦間隙因出血形成血腫,使大腦受到壓迫,造成頭痛或失智症、單側麻痺導致不良於行等疾病。常見於高齡男性。自我檢測 你能用單腳站立幾秒?「我的肌肉到底衰退多少?」有這樣疑慮的人,請務必試試。1.身體面向牆壁,赤腳站在距離牆壁約五十公分處。2.雙眼睜開,雙臂朝下,左右任一腳向前抬起約五公分。3.請測量經過幾秒鐘後,身體會搖搖晃晃、踩在地板上的腳也偏移位置、抬起來的腳因為撐不住而碰到地板、身體也失去平衡而伸手扶住牆壁。無法單腳站立2秒以上的人,肌力很有可能正在衰退。「睜眼單腳站立」,便是測試腿部肌力與平衡功能的評估方法。日本厚生勞動省推出一項數據目標,「能睜眼單腳站立超過20秒的75歲以上高齡者,男性要達到60%以上、女性要達到50%以上。」目的在於減少高齡者因年紀增長而腿力衰退、行走困難的情形。掃黑健康操-節拍器體操實行這項體操可使整個背部的肌肉緊致結實,且能改善駝背。也能擴展肩關節的可動區域,預防五十肩等問題。由於加強了上半身的肌肉,可避免跌倒時撞倒臉部。最好使用比擦臉巾更大一些的毛巾,效果等同上健身房用器械鍛鍊。1.兩手高舉毛巾。● 兩腳張開與肩膀同寬,兩手高舉毛巾兩端,用力拉直。● 覺得抬起肩膀及手臂很吃力的人,舉到自己能承受的高度即可。2.繼續將毛巾拉直,手肘彎曲。● 將毛巾拉直,手肘彎曲,往身體繃緊。● 肩膀僵硬的人彎曲手肘時,請將毛巾降至耳朵左右的高度即可。動作的幅度以「輕鬆愉快」為主。將動作重複五至十次。3.左右交互彎曲上半身。● 高舉毛巾、慢慢將上半身往右彎,再慢慢回復原位,繼續將上半身往左彎。● 把自己當成以緩慢節奏擺動的節拍器,持續一分鐘。● 彎曲身體時仍要拉直毛巾,注意不要讓毛巾鬆弛。● 彎曲幅度太大會使身體失去平衡,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擺動即可。掃黑健康操-芭蕾站姿類似芭蕾舞者的基本動作。芭蕾舞者的抗重力肌經過鍛鍊,所以能不受重力影響似的輕盈起舞。實行這項體操,可鍛鍊小腿至臀部的抗重力肌。1.腳尖往外張開45度,大腿夾著毛巾站直。● 站立時腳跟併攏,腳尖往外張開四十五度。2.大腿夾著毛巾,手放在臀部。● 手掌放在臀部,確認臀部的「臀大肌」是否有出力。3.抬起腳跟,用腳尖站立。● 大腿繼續夾著毛巾,一邊感覺臀部有出力,一邊抬起腳跟。● 覺得快站不穩時,請不要勉強自己,立刻抓著扶手等物體穩住身體。● 保持約十秒鐘的前傾姿勢後,回到1的姿勢,1~3為一組,總計重複五至六次。● 小腿抖得難以堅持的人或者腿部抽筋的人,維持五秒或十秒即可,稍微休息一下,再以總計一分鐘為目標。● 接下來慢慢提升難度,最終目標為30秒×2次。重點:大腿用力夾緊毛巾,注意不要掉落,有助於穩定身體的軸心。
-
2021-08-0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絞痛疼痛位置不只胸痛 醫曝心絞痛如何治療改善
心臟是全身循環系統的靈魂,像幫浦一樣持續不斷的推動血液。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廖振宇醫師指出,心肌需要充沛的能量才能夠收縮跳動,所以心臟就像引擎一樣本身也有一套油路系統,稱為冠狀動脈,負責供應整個心臟的血液循環。當油路阻塞,也就是冠狀動脈出問題時,便會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由於血液供應無法滿足心肌的需求,可能產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心絞痛典型的症狀包括胸悶、胸痛、頭暈、壓迫感,疼痛可能延伸到下巴、脖子、肩膀、背部等處,嚴重時會痛到冒冷汗。然而臨床上也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典型的症狀,例如疲倦、噁心、睡眠障礙、腹痛、甚至牙痛等,廖振宇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表現不容易讓人聯想到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就醫。「胸痛只是其中一項症狀。有的患者根本不會胸痛,而是直接以猝死來表現。」廖振宇醫師強調,「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可能在短短幾秒鐘內倒下,也可能慢慢的悶痛一個月,差異相當大。」傳統用藥、新機轉用藥不盡相同 共病患者更應注重用藥安全性針對心絞痛的成因,我們可以利用藥物降低心肌耗氧量或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以改善症狀、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廖振宇醫師解釋,常用的藥物包括傳統藥物如鈣離子阻斷劑、乙型受體阻斷劑、長效型硝酸鹽,以及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如晚期鈉離子通道抑制劑。傳統藥物對心絞痛患者可以發揮效果,不過在使用上會有一些限制,例如心跳過慢、或血壓偏低的患者就沒辦法使用傳統藥物。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可以改善心肌細胞中的鈉離子通道,有助緩解症狀,較不會影響血壓與心跳,且頭痛、頭暈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可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各種藥物適用的時機不盡相同,請務必依照醫師指示服藥。「傳統心絞痛藥物與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的主要差別在於,傳統藥物通常會影響血行動力學,像是心跳、血壓。」廖振宇醫師說,「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較不會影響血行動力學,使用上的限制較少。」由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經常伴隨多種共病,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的適用族群會比較廣泛。三度到院前心跳停止的心臟病患「門診有位冠心症患者,曾經有過『到院前心跳停止(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經驗,」廖振宇醫師回憶,「而且還不只一次喔,他總共有過三次到院前心跳停止,經過急救後,三次都很幸運地被救回來。不過因為反覆心肌梗塞,導致嚴重心臟衰竭,心臟射出分率僅20-30%,血壓都不是很理想。」雖然接受過支架治療,但是患者依然有心絞痛的症狀,常會感到胸悶不適,廖振宇醫師說,該名患者由於心臟功能太差、血壓太低,傳統心絞痛藥物並不適合,所以更改使用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患者的症狀改善了,」廖振宇醫師說,「而且在各種藥物、儀器的搭配下,患者的心臟射出分率也進步許多,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案例。」冠狀動脈狹窄要不要放支架?冠狀動脈狹窄較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時胸悶、胸痛等症狀持續的時間較久,休息或使用舌下硝化甘油片後症狀仍無法緩解。在這種狀況下,除了藥物治療,也會考慮血管介入治療,嘗試置放血管支架撐開狹窄的區段。「在評估是否置放支架時,通常要安排心導管檢查,利用血管攝影確認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與嚴重度。」廖振宇醫師解釋,「我們都會和病患、家屬詳細討論,因為置放支架後,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患者本身要有病識感,願意配合治療並針對各項危險因子做調整。」在置放血管支架前、後,都需要使用傳統心絞痛藥物或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輔助,廖振宇醫師叮嚀,做完心導管手術置放支架後,仍有些患者會有殘餘心絞痛的風險,例如 : 微小血管阻塞或是心絞痛復發的情況產生,此時也可以安全合併使用新機轉抗心絞痛藥物來減少心絞痛的發作頻率、提高生活品質,同時有慢性病患者則需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數值達標,才能減少血管再次阻塞的機會。貼心小提醒冠狀動脈心臟病常導因於動脈粥狀硬化,而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都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廖振宇醫師強調,想要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務必從這些危險因子著手。若出現胸悶、胸痛等心絞痛症狀,需要積極介入治療,廖振宇醫師說,冠狀動脈心臟病發作的時候,經常讓人措手不及,很多患者都是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內過世。千萬不能任意停藥,或因為疫情就中斷回診喔!原文:
-
2021-08-02 醫聲.數位健康
遠距醫療/保生醫療獎:陳耀昌陳榮基獲個人獎 高醫原鄉團隊團體獎
台北保安宮今天舉行第四屆保生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今年個人獎由醫師陳耀昌、陳榮基獲獎;團體獎則是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原鄉醫療團隊」獲得團體獎項,副總統賴清德今也出席頒獎,相當特別的是,今天頒獎現場也由醫療工作者組成的「醫聲室內樂團PCOT」演出音樂會展開序幕。醫聲室內樂團至今已成立31年,團員來自各地醫院及醫療相關機構,有小兒科、神經內科、眼科、牙科等醫師。保安宮表示,本屆個人獎得主醫師陳耀昌,1983年完成台灣首例自體骨隨移植、1984年首例異體移植,並於1992至1995年多次赴越南,協助建立骨隨移植中心。2017年獲越南授勳,1993年發起全國第一次骨隨捐贈運動,並促進器官捐贈條例之修改,使非親屬骨隨移植成為可行。另外,他也發展人類胎盤間質幹細胞第一代,獲生策會「國家新創獎」。至於另一位得主為醫界大老陳榮基,1965年投入醫療服務,培育神經科醫師與相關部門醫療專業人員不計其數,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期間,更首開國立醫院設立助念室先例,推動緩和醫療病房,陳一生奉獻醫學及公益志業,化「學醫與學佛」為愛的人道關懷,是深受醫界敬重的「安寧舵手」。團體獎得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原鄉醫療團隊」,創校院長杜聰明是於1958年主動籌設「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為全台灣第一家招收原住民醫學生的學校,讓原住民學生享有公費待遇,學成後返回部落服務。此舉不僅提高原住民的教育水準,也有助於改善山地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這些原住民醫學生也成為台灣原住民醫療健康最重要的守護者。尤其2019年高醫原鄉團隊得知南迴地區居民近3萬人,但在百餘公里長的南迴公路上,卻找不到任何一家醫院,團隊秉持著「哪裡需要醫療服務、服務就往哪裡去」的精神服務場域擴展至台東。2020年南迴線緊急救護中心啟用,高醫團隊進駐提供全天候急診服務,並在台東六鄉鎮(大武、達仁、長濱、成功、蘭嶼及綠島)導入5G遠距醫療,運用遠距醫療設備連線看診。
-
2021-08-01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眼球偏向一邊、說話不清楚 大血管阻塞型中風危險性高
Q:阿公與兒女同住,這幾天阿公常喊手沒力、頭有點脹,家人以為只是高血壓影響不以為意,某天早上阿公無法從床上起身、話講不清楚,兒女已經出門上班了,現場剩老伴和外籍看護也無法分辨是什麼症狀,這時該怎麼辦?腦中風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前四名,民眾未及時警覺腦中風徵兆,可能錯失黃金救援時間。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李均祈表示,除了因民眾警覺性不足延誤送醫的情況外,救護員也常碰到長輩誤把偏方當急救,反讓患者更不適。他曾遇過一名70歲阿嬤急性腦中風,阿公竟拿針扎阿嬤手指「放血」;或是有擦綠油精、按摩人中、亂餵心臟病或降血糖藥物等錯誤行為,既無助於急救處置,還可能引發感染風險,增加救護員現場評估難度。聯合報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合作急性腦中風教育課程,由神經科專科醫師至消防分隊分享,提供救護員更快速判斷腦中風祕訣。李均祈說目前使用的評量表為FAST辛辛那提,課程中醫師提供更多項到院前腦中風評量表,針對急性腦中風,較容易失能的大血管阻塞特性加以說明,包括半側肢體或面部嚴重癱瘓、眼球偏向一邊、失語症等,因為治療大血管中風有特定的治療醫院,若救護員有機會盡速辨識出來,就能提高送往正確醫院的機會。李均祈說,不少民眾曾出現小中風,沒有及早發現、健康檢查追蹤,都是到二次中風才不得已送醫,他建議民眾平時應多注意身體異狀、提高警覺,排除腦中風帶來致命風險。【教官小叮嚀】李均祈/新竹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教官曾出現頭部腫脹、肢體無力等情況,民眾需自我警覺,可能有小中風危機,應定期健檢追蹤。若長輩有異常身體不適,家人應盡快撥打119,把握黃金救援時間。【醫師開講】身體異狀、提高警覺 留意腦中風帶來致命風險大血管阻塞腦中風,拖延1小時老3.6歲。國軍桃園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明華說,中風患者中以缺血性腦中風佔大宗,其中屬大血管阻塞最危險。致病原因區分二類,血管粥狀動脈硬化血栓栓塞及他處血栓栓塞(常見為心房顫動導致),根據國外學者研究,大血管阻塞若未及時處理,1分鐘將有190萬神經元壞死、12公里長神經纖維受損,拖延1小時相當於老3.6歲。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尹居浩則表示,大血管阻塞有特定的送醫治療醫院,若能於第一時間辨識出可能的中風型態,可以多爭取治療的時間。另外,中風患者有時症狀不典型,透過神經功能評估,如喊叫病患、觀察眼睛位置、嘴型是否歪斜,捏手腳是否有反應,是否有口齒不清,異常喉音或吞嚥困難等,亦可作為救護員到院前評估。他也提醒,民眾要多注意俗稱的中風前兆(暫時性腦缺血),也會出現突發性單側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或麻木,也有可能暈眩、步態不穩,但發生時間較短且較輕微,容易被民眾忽略,錯失及早治療避免惡化的機會。眼球偏一邊為大血管阻塞特性,需考慮取栓手術。尹居浩課程中說明,第一線救護員多使用FAST量表評估,若碰到病患如四肢無力、頭暈等不典型症狀,較難精準判別。他說,針對非典型症狀,可透過另一種評量表BEFAST評估,增加B(平衡)身體步態平衡和E(眼睛)視野缺損、複視或眼球偏向一邊等徵兆,有助於救護員二次理學檢查。陳明華說明據統計,FAST可篩出85%腦中風病患,BEFAST可增加到95%,提高急性腦中風篩選通報率。及時於黃金3-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有三成病患會有良好預後,如符合GFAST(眼睛邊斜一側+FAST)大血管阻塞特性,除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外,應接續接受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可再額外增加三成病患可回復至良好預後。年長者條件允許,還是可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陳明華曾收治一個案,高齡97歲的余奶奶有高血壓、心房顫動及巴金森病,平時有輕微姿勢性頭暈症狀,但仍可自行走路不需攙扶,當日與家人外出散步時,突然頭暈發作、手腳無力難站立,家人警覺心高立刻送醫,經診斷為急性後腦循環腦梗塞,到院1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入住加護病房2天後轉到普通病房後續復健治療,現在已能站立、步行到廁所,住院僅12天順利出院。他表示,余奶奶能成功救治原因是及時於發病黃金3小時內送至醫院,醫療團隊在1小時內給予治療,減少失能,大幅提升病人生活品質。陳明華強調1次中風就會增加10倍二次中風風險,民眾應保持警覺,有中風徵兆就立刻就醫,及時治療減少中風失能。透過課程,讓緊急救護員於第一時間,更能熟悉運用中風評估量表如FAST、BEFAST、GAST辨識出急性腦中風,快速通報可處置醫院,縮短就醫處置時間,及時搶救患者,減少中風失能程度,減少個人、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
-
2021-07-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防疫宅在家父母要小心!12歲童誤食32顆巴克球險腸穿孔
防疫期間,兒童宅在家要特別注意!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胡書瑋今天說,一名12歲男童在家拋玩成串俗稱「巴克球」的強力磁鐵珠,受到驚嚇不小心誤吞32顆巴克球緊急送醫,醫師發現巴克球竟全數在胃中竟吸附成戒指狀,趕緊以胃鏡異物夾取出,否則一旦磁球跑到腸道,隔著腸壁相吸、夾住腸壁,或是磁球吸附成一團巨球,甚至會腸壞死、腸穿孔。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安琪建議家長,當孩子疑似吞入異物而呼吸困難時,務必先以哈姆立克急救法暢通呼吸道,無論該物品是否有危害,都應盡速就醫,以免異物通過十二指腸增加取出異物的難度及增加併發症的機會。送醫時應將異物殘餘的部分或相同的物品或可能誤食的材料包裝一起帶到醫院。陳安琪說明,孩子誤食異物後,一直到醫師評估前,都不應再喝水及進食,因為一來可能需要立刻進行麻醉,以胃鏡取出異物,二來異物可能損傷或阻塞食道,此時若再進食會造成二度傷害,或嗆到而造成吸入性肺炎。胡書瑋說明,巴克球2009在美上市以來,陸續傳出誤食案例,全球逾2900例誤食案例,平均誤食年齡為7歲,日本有逾120件,台灣每年也有零星案例,院內有4例,全數都順利移除,沒有併發症並出院。陳安琪認為,國內兒童誤食事件最常見是錢幣,紐扣也常見被誤食,可怕是尖銳的別針,一旦吞進去對胃腸傷害很大,還有鏍絲釘也曾被誤吞過,有牙科根管治療時牙針也會誤吞,最可怕是水銀電池,一旦誤食會灼傷食道,引發縱膈腔發炎而有生命危險。
-
2021-07-23 新聞.元氣新聞
失智症權威醫師失智老母安詳辭世 跪床前唱歌道別道謝
74歲嘉義縣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醫師,照顧92歲失智老母親,為老母親獻唱,說笑逗趣,母子親情互動影音,感動網友,讚賞他是「現代老萊子」,昨晚他的老母親安祥辭世,他跪母親床前,含淚唱母親生前愛聽的「小小羊兒要回家」,道別、道謝!影音貼臉書,感動親友學生網友們,紛紛留言「曹奶奶平安回天國,功德圓滿,請曹爸節哀保重。」曹汶龍說,母親走了!昨天下午有名「曹奶奶粉絲」送來一束美麗玫瑰花。她說粉紅色玫瑰最能配合奶奶氣質,開朗可愛。6六點叫母親起床吃晚餐。她坐床邊聊天,看護阿蒂蹲著身子給母親穿上紅襪套。「母親看著她說:壞蛋。我在旁打趣說:我是好蛋。母親看著我笑一笑。我們協助她用四腳枴走路。」她一直想自主,不想麻煩別人。走了4、5步,她的腿突然軟了,呼吸急促。「我們立刻抱她上床。她已經叫不醒了。我檢查她頸動脈,沒有摸到脈衝。立刻做CPR。同時叫佩筠(吾妻)打119。10餘分鐘後醫療急救人員到家,替換我繼續CPR。5、6分鐘後發現沒有呼吸,心電圖檢查已經平了,沒有訊號。母親就睡自己床上安祥走了。「我把粉紅色玫瑰花圍放母親身邊。為她禱告。母親是基督徒、山東省汶上縣人,回天國與父親相聚,我跪母親身旁為她唱她最喜歡的歌:小小羊兒要回家。」感謝母親用身教將他們5個小孩教養得知書達禮,用善心照顧家人,做好人善待朋友。曹汶龍是失智症權威醫師,照護失智老母親,常在臉書貼與老母親互動影片,用醫護「身教」教民眾如何照護失智長輩。曹汶龍說,失智無法延緩,面對失智長輩要如照顧小孩,表情柔和,「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讓失智長輩活得尊嚴快樂。
-
2021-07-21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嘔吐、高燒…腦中風什麼症狀都可能發生!提高救護員辨識能力,翻轉病人命運
「教育可以改善病人的命運,減少中風造成的失能。」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國防醫學院教育長李俊泰說,腦中風長年位居國內十大死因前四名,為救回病人,加快後送速度要打「團體戰」,從教育第一線消防救護員如何快速辨識中風症狀開始,並連結醫院端待命,提升大眾腦中風識能,一環扣一環,深入全國。醫師授課 提供辨識祕訣近期熱播的公視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救護員協助老奶奶送醫時,老爺爺在旁干擾問病史,引發口角。現實中,若為腦中風病患,患者從被發現到上救護車抵達醫院,目前台灣是3小時內,國際趨勢是4.5小時,但很多人因辨識中風的危機意識不足,已錯過施打血栓溶解劑的黃金時間,釀嚴重後果。腦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的主因之一,包含臥床、使用助行器、拐杖及輪椅者約占四成,為減緩失能率,加快中風送醫速度與正確性,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共同推動全台消防隊緊急救護員教育,由神經內科醫師親自授課提供「快、狠、準」辨識腦中風的簡易祕訣,新竹縣、苗栗縣及南投縣消防大隊陸續加入,邀集全台消防弟兄打團體戰。消防救護 可翻轉病人命運「中風,如風之驟至,什麼症狀都可能發生」李俊泰說,包含突然地嘔吐不止可能是小腦中風;或突然高燒40℃不退恐是基底動脈阻塞,症狀十分多樣。為協助前線消防救護員更易區分中風症狀,三總腦中風中心團隊曾對內湖區內湖分隊、大湖分隊、東湖分隊、民權分隊消防隊進行三個月的腦中風症狀識別教育,再由醫院端配合後送啟動「快速通關」,包含清空電腦斷層室、急診室待命等,成功提高病患在黃金搶救時間內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比率,自2%提升至10%,李俊泰說,「消防員的作為足以翻轉病人命運。」中風衛教 盼擴及家庭學校「能將病患送到該送的地方,才是關鍵。」李俊泰舉例,每到周末、國定假日時部分醫院會調整人力,但中風的發生不分平假日,透過學會的整合有機會提供消防救護員假日、凌晨仍可進行急救的醫院清單,或整合區域的後送模式,如於A醫院施打血栓溶解劑,評估有需求再送至B醫院進行動脈內取栓術等,確保病人能得到完善治療。除此之外,中風辨識教育若能推展至家庭、學校,從小學生開始教育,包含教育中風危險因子的預防、中風辨識、急救處置等,無形中就能幫助更多人,減少腦中風的發生。減少失能 雲端即時指導搶救腦中風,消防員的教育僅是開端,李俊泰說,除推動腦中風辨識教育擴及全台消防隊外,也希望推動學生中風衛教,建立行動聯繫網絡,例如雲端救護行動急診室,由醫師提供即時線上醫療指導,提升救護現場、救護指揮中心與醫院間的資訊傳遞,加速入院後急救程序。李俊泰說,搶救全台腦中風病患不再是靠醫師單打獨鬥,藉由消防救護員的加入打出團體戰,期待能將腦中風逼退到十大死因之外,也希望能讓腦中風病人減少失能,重拾希望。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雄女子接種疫苗全身抽搐送醫急救 狀況穩定返家追蹤
高雄市一名50多歲女性昨天下午在文化中心疫苗接種站打完疫苗後,突然全身抽搐,送醫急診。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這位患者因有一些病史,在急診留觀後並無其他狀況,昨天深夜已返家,會再密切注意其身體狀況。這名女士接種疫苗後,在休息區觀察時,突然全身抽搐,意識逐漸不清。醫護人員趕緊察看,發現情況不對,並請救護車送往大同醫院急救。院方表示,患者在急診休息觀察,後來生命徵象均穩定,已離院返家。高雄市衛生局表示,患者有其他病史,在急診症狀緩解,原本建議能在醫院再留觀一些時間,患者和家屬表示可返家。醫護人員會再密切注意追蹤這名女士的身體狀況。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線全開 高醫今年3月至今疫苗接種逾10萬人
全台拚疫苗接種,試圖拉高覆蓋率,建立群體保護力,其中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自今年3月22日投入疫苗接種,至今接種逾10萬人次,其中7月16日一天接種6656人,創下單日新高!高雄市政府結合各醫療院所投入疫苗接種作業,近來打線全開,駐守高雄巨蛋及岡山農工等大型接種站的高醫,至今已施打高達10萬2099人次,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建志、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昨午連袂到施打現場,感謝醫護們全力以赴。高醫表示,高醫自3月22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6月4日承接高雄巨蛋、科工館、鼎金里活動中心、岡山農工、雄工、靜思堂等9個接種站及24個長照機構疫苗接種任務,是全市肩負最多接種站的醫院。每天投入上百醫護及行政人員,周末假日更是日夜服務。除採日本「宇美町式」施打法替長輩接種,每個接種站都採無障礙環境,並備急救設備、擔架及救護車等,另體恤孕婦可能有小孩看顧需求,多添座椅讓小孩子坐,讓母親可就近相伴,展現貼心。高醫資訊室主任莊仙妃表示,高醫施打數量屢創新高,光巨蛋站就開設8條打線,平均每天都接種4、5千人,護理人員不停抽藥施打,責護理師飛奔全場送藥,忙到沒時間休息。一名盧姓護理師說,光是全場推車送藥,里程可能已從高雄走到台北,很多同事已操到快掛病號。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陸續有不良反應 侯友宜:積極協助家屬了解原因
新北近日有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嚴重不良反應案例,中和有民眾於施打當天傍晚死亡,三重則有民眾隔天突然昏倒,所幸巡邏員警緊急CPR救回一命,新北市長侯友宜強調,市府都在第一時間將相關案例資訊上傳指揮中心,會積極協助家屬了解不良反應的原因。莫德納疫苗開打後,新北近來出現一些施打後死亡案例,有一名家住中和的69歲男子,患有心臟病,在13日接種後,當天傍晚就死亡;三重則有68歲婦女,有心臟病史,在12日接種後隔天突然昏倒馬路邊,所幸有路過員警發現,立刻實施CPR,才警急救回一命。侯友宜指出,若有民眾在接種疫苗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市府都會在第一時家把相關資訊上傳給指揮中心的疫苗審議小組,讓審議小組做判斷,同時積極協助家屬們了解不良反應的原因,到底是不是跟疫苗接種有關係。
-
2021-07-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醫:不明胸痛、牙痛、喉嚨麻要注意
心肌梗塞一直被認為是冬天才會有的問題,民眾往往認為天冷容易引起,但其實夏天也會發生心肌梗塞,且某程度上比冬季的更危險。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夏天炎熱之際風險族群一樣要提高警覺,注意相關症狀。 夏天心肌梗塞主要2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和冬季的心肌梗塞,雖然季節不同,但原理相似,不論是冷或熱,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在於「溫差」,且不只是天氣的溫差,也包括了室內外的「相對溫差」。 血管中因個人保養、風險因素等,多少會含有斑塊,隨著氣溫冷熱變化,富有彈性的血管收縮便容易使得斑塊脫落,形成心肌梗塞的風險。例如冬天從外回到家,又或是洗澡前後進出浴室。夏季則常見出現從冷氣房走出戶外,或從戶外回到冷氣房所形成的溫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溫差以外,身體缺水、飲水不足也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這並非危言聳聽,張釗監醫師表示,身體若呈現缺水、甚至更嚴重進入脫水的狀態,血管內的血液呈現濃稠,自然也就有可能出現堵塞的情況,形成心肌梗塞。特別提醒工地工作者、外送人員等容易暴露在炎熱環境、飲水不足的族群留意。 心肌梗塞風險族群,年輕、健康也可能發生! 張釗監醫師也指出心肌梗塞的風險族群,包括了家族史、抽菸,或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血管狀態不佳的慢性病族群,以及心臟衰竭、心臟病等心臟疾病。而年齡雖不可逆,但也是個風險因子,隨年齡老化男性到了45歲、女性到了55歲風險就會相對較高,壯年時期臨床來看男性的比例偏高,約10人當中有9位是男性,女性會相對較晚,主要是因為在更年期前有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進入更年期前後風險也會逐漸提高,與男性相當。 注意,年輕人也可能心肌梗塞!需特別注意的是,心肌梗塞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原因在於包括了遺傳,也越來越常見各項風險因素出現於年輕人身上,特別是年輕族群飲食偏好西方飲食文化,高血脂的情形越來越常見,年輕曾有3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塞。 注意,沒有慢性病、身體健康也可能心肌梗塞!另外,身體健康的族群也有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並非沒有三高、糖尿病等風險子,就完全與心肌梗塞絕緣。張釗監醫師表示,長期高度的壓力或瞬間高漲情緒等,也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就如同八點檔等影視劇情,氣起來、摀住胸口、下一秒就倒地不起了,又或者長期熬夜加班猝死的新聞消息等,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夏季心肌梗塞致死率高3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的心肌梗塞往往比冬季的還要更加危險、致死率更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民眾往往認為心肌梗塞是冬天的事,又或者年輕人認為年長者才會有心肌梗塞,或身體健康者認為自己不會不會發生等,因此而忽略風險及症狀。 心肌梗塞危險徵兆,不明胸痛、牙痛等要小心! 和一般胸痛有何區別?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民眾應清楚了解相關症狀,以及應對的方式。心肌梗塞最熟知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肌梗塞所出現的胸痛,和一般肌肉、筋膜等出現的疼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會無法指出確切的疼痛位置,且通常時間會不斷持續,臨床上長達半小時都有可能,且因為疼痛不適持續,也會出現冒冷汗的情況,若出現這些症狀就得多加小心。 胸悶、胸痛以外還有什麼症狀? 除了上述的典型症狀外,醫師也建議也可以觀察延伸性的疼痛與不適,包括了左肩、左手、左背、喉嚨、下巴、牙齦等,除了疼痛以外也可能出現痠、麻的情況,未必是疼痛,提醒民眾在胸痛、胸悶合併出現這些症狀時應提高警覺。 發現心肌梗塞前兆,速撥119求救,避免自行就醫! 發現心肌梗塞的前兆時,若曾有心肌梗塞者,醫師會開立硝化甘油隨身攜帶,應立即服用,若服用2次未獲改善,或是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張釗監醫師建議,不論是否確定都盡早前往醫院,以免誤判,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就醫方式建議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除了運送病患,也會實施心肌梗塞急救EMT,避免自行開車、騎車,因為若真為心肌梗塞,發作時發生車禍的可能性非常高,不僅會波及路人,對自己也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防範心肌梗塞,避免風險因子是根本之道!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除了了解如何自救,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風險因子,遺傳、年齡不可逆,那麼平時至少應規律運動、良好作息、飲食均衡、充足飲水、適度疏壓、避免抽菸等,以避免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 《延伸閱讀》 .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臟病徵兆?醫:三高等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完莫德納又打止痛針 屏東婦5天後腦出血送醫
屏東縣71歲張姓婦人本2日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當晚因腰痛到診所打止痛針,7日卻發生腦出血狀況送醫急救,婦人家屬懷疑與施打疫苗或止痛藥有關,通報屏東縣衛生局;縣府表示已接獲不良反應通報,將協助家屬申請藥害救濟。張婦的女婿說,岳母2日在新園鄉施打莫德納疫苗,因腰部疼痛,當天晚上到附近診所打止痛針,曾詢問過醫師打疫苗後再打止痛針應該沒有問題,但7日就發生腦出血中風,送東港輔英醫院住進加護病房,目前右側手腳不能動。他說,岳母無高血壓,身體狀況良好,也沒有慢性病,懷疑施打莫德納疫苗或與止痛針發生藥物變化導致血壓升高血管出血;向衛生所通報不良反應,除提醒大眾打疫苗可能會有問題,也希望能獲得醫療補償,畢竟接續龐大的看護醫療費用。縣府表示,衛生局已接獲該例件不良反應通報並協助家屬申請藥害救濟;目前AZ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反應共96件、莫德納24件,尋求藥害救濟共6件,自施打疫苗以來,屏東縣有18位長者因各種原因往生,因生前都有打過AZ疫苗,仍送司法相驗,迄無證明與注射疫苗有關,莫德納有3例。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彰化7旬婦打完莫德納兩天後身亡 明相驗釐清死因
彰化70多歲劉姓婦人本月8日在衛生所接種莫德納疫苗,隔兩天倒臥在房內,家屬將她送醫急救但仍不治,婦人有高血壓,沒其他重大疾病,明天將由檢警及衛生局人員到彰化殯儀館相驗,釐清死因。家屬指出,家人打了疫苗兩天後就走了,很想知道原因,在釐清真相前,希望政府能提醒民眾,家中長者打疫苗前,必須全程陪同注意3天至5天,不然發生事情沒人知道。劉姓婦人打完疫苗後覺得身體疲憊,待在房間裡休息,婦人平常都在早上7點左右就起床,本月10日上午,同住的孫子沒看到她,到婦人房外敲門卻沒有回應,趕緊打電話給婦人在台北的女兒;婦人的女兒連絡在新竹的弟弟,由他返家查看,最後破門而入發現婦人已倒臥在房內,送醫仍不治。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指出,婦人接種疫苗兩天後去世,死因待相驗釐清,慢性病患及長者接種疫苗可選擇離家近,或平常熟悉的醫療院所,在接種前由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在接種疫苗後的15分鐘至30分鐘內,可能會出現一些急性的反應症狀,可在現場處理,若長輩獨居,接種疫苗後身體不適,也可聯繫鄰里及社政系統提供協助。
-
2021-07-13 養生.聰明飲食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醫列「解暑&上火食物」 吃錯反增中暑風險
台灣氣候悶熱,高溫潮濕常讓人難以忍受。不少人都會藉由吃冰、喝冰水等消除暑氣,但這些方法真的可行嗎?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運動完吃冰塊腸胃難受 酒精消暑只能救急運動完不要馬上吃冰塊,雖然吃冰塊會覺得很舒服,但是一下子把溫度降太低,腸胃可能會受不了,而出現腸胃痙攣的症狀。不過,快中暑時,可以喝一點涼水,並且在水中加一些鹽巴,來補充因為流汗而流失過多的鹽分,當然,若是在室內喝涼水,就不必另外加鹽巴。去診所打針時,護士小姐會擦酒精棉花來消毒,感覺很清涼,因為酒精有散熱的作用。在戶外時,若覺得快要中暑了,可以模仿這個作法,而得到舒緩,不過,由於酒精本身有脫水的作用,使用的時間一長,就會覺得皮膚很乾燥,所以,只能當成急救的方法,在脖子、手臂幾個部位噴灑一些,不能經常使用。此外,外出郊遊時,可以隨身攜帶小型電風扇,市面上也有販賣帽子或是傘上面有小型電風扇,熱了的時候就吹一下。最佳消暑蔬果 常吃解暑熱1、瓜類:哈密瓜是瓜中之王,和西瓜一樣,都是屬於比較消暑的水果,可以降火氣,雖然中醫師會告訴病患,瓜類比較寒涼,氣管不好就少吃,不過,很熱的時候吃一些也不妨,但是,孕婦、產婦這類體質虛寒的人,就要盡量避免,而糖尿病患者也要避開這種高甜度的食物,否則可能血糖會突然飆高。2、漿果類:例如葡萄、番茄、柑橘、香蕉也是預防中暑的水果。雖然香蕉的水分不多,但是因為含有鉀,對於中暑所引起的心悸,有不錯的平緩效果。但香蕉也是屬於寒涼類水果,冬天盡量控制在一天一根就好。至於葡萄、番茄、柑橘類水果的水分比較高,也有很多的礦物質和果糖,快中暑的時候趕快補充,很快就會有元氣。這些水果夏天少碰 避免身體燥熱此外,要注意的是,以下幾種水果,會愈吃愈燥熱:1、荔枝:夏天是荔枝盛產的季節,多汁又甜,可是不能一口氣吃太多。2、芒果:台灣的芒果世界有名,好吃又香,芒果冰更是很多人的最愛,但是,芒果本身是漆樹科,吃了容易引起過敏,全身發癢。3、龍眼:陰虛體質的人,不適合吃龍眼,容易流鼻血,腸胃也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延伸閱讀: ·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天熱背部狂冒痘? 這些NG行為你我可能天天都在做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連發生注射疫苗後死亡 南檢:研判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台南市連續發生疑似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事件,檢警今天中午完成相驗,針對此兩案,兩案檢察官相驗後初步判斷,兩名死者都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無法證明死因跟接種疫苗有關,兩具遺體都未解剖,家屬也能接受,遺體交由死者家屬妥善處理後事。家住在中西區65歲莊姓男子,10日上午注射莫德納疫苗,11日在家中向家人表示胸痛不舒服後就失去意識,家人大約在下午2點將莊送往郭綜合醫院急救,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經插管、壓胸、電擊,給藥後曾短暫回復心跳,但仍無法維持生命跡象,下午3點多死亡。永康區70歲劉姓婦人11日上午11點打完疫苗後就返家休息,下午約1點半向家人表示頭暈不舒服要去休息,但一直沒有起床,兒子在下午約5點前往探視,卻發現倒臥在床邊;家人表示,婦人平日有高血壓,但打疫苗前狀況良好。檢警今天中午相驗,這兩案死者家屬都希望保全死者遺體,要求不要解剖,檢察官相驗後研判死因都是心血管疾病致死,遺體交由死者家屬安排後事。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嘉義警打AZ後不適 下半身多處血栓手術2次仍危急
嘉義市警局保安隊吳姓小隊長6月19日注射AZ疫苗後出現發燒、腳麻症狀,之後因下半身多發性血栓,轉診台中榮民總醫院緊急手術2次,血管中還取出長近5公分血栓,至今仍在加護病房觀察,因吳事發後曾向警局主管表示是「疫苗注射後不良反應」,但市警局低調,多數員警不知情,吳的友人昨連絡家屬後向本報反應,呼籲注射疫苗民眾應注意身體狀況,發現異常請速求醫。吳的家屬說明,吳小隊長55歲,血糖有時偏高,但沒有糖尿病也無慢性疾病,身體健康、常期有慢跑習慣,但6月19日接種疫苗後,即出現發燒、腳麻症狀,他經常坐下就拍腿,當時就曾到醫院看診,醫師僅給藥,未認定疫苗注射不良反應,但服藥後症狀仍未改善。家屬說,吳本月8日身體極度不舒服,緊急送醫經心臟外科醫師診斷,發現吳下半身包括腹主動脈、右腎動脈、左股和右股動脈,出現多發性血栓,經手術急救後轉診台中榮民總醫院,前天再因血栓進手術房,醫師7個小時手術,從多處血管取出血栓,其中還有一條血栓長達近5公分,完全塞住血管。吳的家屬說,吳手術後仍危急,研判應是注射AZ疫苗後不良反應,醫師也擔心因疫苗造成自體性免疫反應持續出現血栓,術後仍在加護病房觀察,也提醒注射AZ疫苗的警局同事們和社會大眾,一定要持續注意身體狀況,有疑慮快就醫,千萬勿因憂心疫情不去醫院。吳的友人指出,吳和同事注射AZ疫苗已超過2周,多數同事副作用是發燒、不舒服,但吳血栓真的很嚴重,也不知道疫苗造成血栓的因子為何,真的只是個案嗎?這段時間已有這麼多人通報,疑似注射疫苗不良反應、甚至死亡,但政府和相關單位卻相當低調,吳注射疫苗後不良反應,可作為每位施打疫苗者參考,不可不慎。
-
2021-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88歲翁接種莫德納6天死亡 生前曾喊頭暈還跌倒
桃園1名88歲老翁6天前曾接種莫德納疫苗,之後連續幾天反應頭暈不適,昨晚睡前不慎摔了一跤,今晨家屬見他生命跡象微弱、喉嚨有異音,消防到場時就已失去呼吸心跳並放棄急救,詳細死因仍待釐清。據了解,老翁7月3日施打疫苗後,曾多次和家人反應頭很暈,但因他平時就偶有類似症狀,妻子也難以斷定他身體不適程度,直到昨晚老翁又頭暈發作跌倒,經攙扶起就寢一早8點多沒起床,家人發現他喉嚨有異音疑似卡痰,緊急打119報案。但救護人員到場時,老翁已經失去呼吸心跳,家屬表示放棄急救,因此並未由消防人員送院救治,後續將交由行政相驗確認確切死因。
-
2021-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爆專家沒過討論3+11?李秉穎今打圓場、為張上淳抱不平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從國籍航空機組員開始延燒,社會輿論常將此歸咎於指揮中心四月中將機組員隔離檢疫時間縮短為「3+1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過去被問到此事曾表示,他沒有參與過討論此政策之會議,昨他在政論節目進一步指出「3+11是指揮中心自己的會議」、「專家會議從沒討論過」,引起軒然大波。李秉穎今上午在廣播節目中談到此事,他澄清說,他的意思是「沒有規定哪些一定要專家小組討論,指揮中心自己就可以決定的事情,不用放在專家小組。」有關外界批評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有些簽署放棄急救的死亡案例其實救得回來」,李秉穎也為張上淳抱不平說,只是基於專業很平緩的描述,卻被外界激化,相當無奈。李秉穎表示,專家小組沒有討論過是事實,但媒體要衍生成他說指揮中心刻意排除專家小組去做這個決定,並非他的本意,因為「很多事情是指揮中心自己可以決定,本來就沒有必要樣樣都在專家委員會討論。」李秉穎舉例說,比如部桃院內感染後,策略面才會到專家委員會討論,執行面的問題像是封幾個病房、哪些醫護人員要檢驗、接觸者怎麼匡列,這都是指揮系統執行面的問題,沒有一定要經過專家會議才能定案。日前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報告死亡案例數據時,提到有些簽署放棄急救的死亡案例其實救得回,引發醫界不滿、媒體批評。李秉穎也為張上淳抱不平,他認為張上淳只是基於專業進行平緩的描述,卻被外界所激化。李秉穎表示,在日韓都還是每天新增上百、上千名個案的情況下,台灣已經壓在百例以下,防疫明明做得不錯,但外界的負面批評仍多於建設性的建議,包括政府和專家的可信度、所有檯面上的人物,幾乎都備受外界批評,這讓他覺得很無奈。
-
2021-07-05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罹癌女律師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身亡 老父告台大醫院輸了
一名罹癌的莊姓女律師休克送醫急救仍身亡,她父親質疑醫師替女兒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害病情惡化,提告醫院和醫師求償500萬元,台北地方法院認為疫苗和莊女死因無關,判莊父敗訴,可上訴。莊父主張,女兒台大法律系、研究所畢業,順利考取律師,平常熱愛戶外運動,但才34歲就罹患多發性骨髓瘤,他恨不得替女兒受苦,心如刀割。莊父指出,女兒2016年開始台大醫院接受抗癌藥物、標靶藥物治療,期間也讓醫師注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事後,醫師安排女兒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手術,而停用抗癌和標靶藥物,之後恢復開藥,到門診也沒有拿到領藥單。莊父表示,女兒手術後肋骨疼痛,醫師沒有進一步檢查,出院後某日前往門診途中休克,送醫搶救20多天仍宣告不治,認為醫師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沒有領到抗癌藥物、接受高劑量化療,害女兒病情惡化,提告要求台大醫院、兩位醫師賠償500萬元。台大醫院和醫師抗辯,多發性骨髓瘤至今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而莊女入院治療時已是末期;多發性骨髓瘤常因感染而危及生命,其中以肺炎鏈球菌最為嚴重,莊女當初了解目的和風險後,同意施打疫苗,注射後身體狀況也良好。再者,莊女最終因感染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引發敗血症身亡,非肺炎鏈球菌,可見疫苗已產生保護作用;醫師手術、治療方式也符合醫療常規。台北地院認為,根據卷證資料,莊女接受抗癌、標靶藥物,疾病仍在惡化中,而醫師安排接受自體幹細胞手術、停開抗癌藥等,沒有違反醫療常規;另醫療紀錄也呈現莊女門診均有獲得口服藥和針劑,認為莊父憑印象認為未領藥,不可採信。再者,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建議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可考慮注射肺炎鏈球菌疫苗,而病例也記載莊女注射後覺得身體狀況較佳,病況也穩定,認為醫師處置沒問題。判決指出,莊女因感染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引發敗血症身亡,沒有證據顯示和疫苗風險、併發症有關,因此判莊父敗訴。
-
2021-07-05 癌症.癌友加油站
半夜突出血開夜車急救 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成家屬安慰
小魷魚是15歲的骨肉癌患者,住在台東的他常半夜突發出血,父親必須開夜車帶小魷魚至台北榮總救治,一早抵達醫院後,小魷魚進行治療,但爸爸卻已疲憊不堪,幸有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作為中繼站,讓病友家屬得以稍作休息。骨肉癌關懷協會於去年7月4日成立「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今日已滿一周年,創立之初,盼讓全台遠道求醫的骨肉癌患者和家屬有暫時喘息的空間。一年下來,已有900人次入住,使用人數超過2000人次。除了提供病友住宿、等待病床,協會之家也讓住院病友的家長得以烹煮食物給孩子享用,並每年舉辦兩次骨骼肌肉腫瘤住院醫師訓練營。一名年輕病友小魷魚與病魔纏鬥,常半夜11點突然出血,心急的爸爸總立即驅車趕赴北榮急診,抵達時大都是早上6點,身體早已疲憊不堪,因有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作為中繼站,讓他得以休息。3年來,小魷魚雖仍不敵病魔逝世,但家長因感念協會之家的照護,便捐款補助偏鄉病友因治療需要而延伸的交通費用。骨肉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骨骼肌肉腫瘤研究中心主任吳博貴指出,上週已有一名台南的15歲女孩因此受惠。該名女孩發生骨折,就診後,當地醫師發現症狀不太尋常,遂讓其轉診至台北榮總,緊急狀況下只得使用救護車,一趟下來竟花費1萬5千元,最後獲得全額補助,減緩家庭負擔。吳博貴指出,台北榮總收治全台約6成的惡性骨肉瘤患者,患者只要熬過手術和化療,就有機會重新開啟人生,但許多患者礙於交通、距離等因素,回診追蹤之路困難重重,而骨肉癌關懷協會之家位在榮總周圍,方便全台遠道求醫的患者和爸媽有暫時喘息的空間。
-
2021-07-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老翁打疫苗後死亡 高醫院長:慢性病患病情穩定再接種
高雄7月2日出現首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猝死案,小港區74歲吳姓男子有中風及糖尿病史,他2日下午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約15分鐘,在接種站即陷入休克緊急送醫,醫師研判需氣切,家屬不忍折磨老人家,忍痛放棄急救,老翁當天不幸過世。高雄市已將此案列入不良反應事件,提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審定。高雄防疫專家小組召集人、高醫院長鍾飲文今表示,這名老翁有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要提醒慢性病者,待病情穩定再接種疫苗。吳姓老翁家屬一度質疑,疫苗接種至今已發生很多猝死案,政府沒一件承認,「接種疫苗不到半小時就出事,根本沒回家,怎可能跟疫苗沒關係?」當地里長轉述,死者妻兒非常自責,難過地說「都是我們害死他的」。高雄專家小組召集人、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這名長輩的不幸事件,讓人難過,已通報中央,會再釐清因果關係,也提醒患慢性疾病者,待病情穩定再接種疫苗。高雄市鳳山肉品市場旗山分場爆出浮濫造冊「打黑針」,市府副祕書長郭添貴、農業局長張清榮今到鳳山肉品市場了解原委,農業局說,將清查高雄市肉品批發市場造冊情形,若查有不實會依法查辦,毋枉毋縱。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初步調查暫無特權接種問題,市場工作型態與一般機構不同,相關工作人員工作型態較特殊,與台北市「好心肝診所」情況不一樣,好心肝案是特定機構幫不符合資格的特定對象接種,衍生特權濫權爭議。鳳山農會總幹事潘建仲今天上午解釋,被爆料的蔥油餅業者是任職旗山肉品市場分切場的剝骨師傅,豬肉攤業者是進出肉品市場電宰線批發豬肉,他家屬擔任電宰線臨時工,應是外界不了解肉品市場生態,才有所誤解。農業局指出,農產批發市場從業人員與出入民眾多,農業局針對轄內15處農產批發市場從業人員分3梯次,在6月底施打疫苗,共施打5504人,施打率76.1%。「全國疫情是連動的生命共同體!」高雄市長陳其邁說,無論是微解封或防疫降級,應建立在連6天確診數降至百例,及雙北感染者都能找到源頭兩大條件下,否則無法放心調降,也要關注Delta變種病毒株是否已獲控制,屏東目前最後一起病例是6月30日,往後兩周都是觀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