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快走
共找到
425
筆 文章
-
-
2024-01-12 養生.聰明飲食
30歲後要多吃!營養師推「補鈣5食物」強化骨骼事半功倍 芭樂上榜
很多人聽到長輩不小心跌倒就骨折都會滿頭問號,不要以為這些事,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打噴嚏就可能骨折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大約到了三十歲之後,骨質會流失的比製造還快,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骨質就流失的更快,尤其女性更年期會流失更快,而嚴重的骨質疏鬆就讓骨頭像乾枯的樹枝,一不小心跌倒就很容易骨折,甚至有些長輩打噴嚏就會讓骨頭受傷,因此補鈣、強化骨骼密度,就必須在我們還年輕的時候做起。強化骨骼5運動 增加骨密度 1、走路:低強度運動每週3次,每次30分鐘,持續7個月後,可以增加1%的骨密度 2、快走、慢跑:中低強度運動建立跑步的習慣,可減緩老年骨質流失 3、跑步、爬樓梯:中強度運動持續一年後,增加全身2%、股骨頸3.5%的骨密度 4、跳繩、 登階:中高強度運動每天跳繩50下,6個月髖骨粗隆骨密度增加3-4% 5、重量訓練:高強度運動增加骨密度有明顯的效果 但高敏敏提醒,切記量力而為,若本身有受傷者,較不建議過度訓練。簡單來說,骨骼也是用進廢退,雖說重量訓練可以最有效的增加骨密度,但重點是長期的習慣,而不是偶爾假日動一動,這樣反而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補充鈣質5食物 強化骨骼事半功倍 1、芭樂維生素C可促進腸道對鈣質的吸收,也可以幫助人體產生骨膠原,有助於關節健康。 2、每天2份乳製品乳製品是天然補鈣的基礎,也可以選擇有維生素D、鋅、鎂的複方牛奶,增加全方面的營養。 3、豆製品豆製品不僅含鈣量高,富含大豆異黃酮,也可預防骨質疏鬆,提升骨密度。 4、黑芝麻每100g的黑芝麻,鈣含量約為1456mg,可以灑在白飯/加入牛奶中。 5、鈣質衛福部建議鈣質每日攝取量1000mg,而13-18歲的青少年為1200mg。比較要注意的是,雖然鈣質很重要,但是一次吃高劑量的鈣,吸收率反而會降低,建議平均分散在各餐。【延伸閱讀】·「3指標中1」恐是骨鬆了!貼牆站頭靠不到入列 如何延緩醫生說這樣吃、動最有效 ·喝牛奶、曬太陽補鈣防骨鬆? 專家解答「10個常見迷思」:你可能也錯了
-
2024-01-12 養生.健康瘦身
重量訓練可以減脂嗎?醫:增肌和減脂是兩回事,忽略1事體重降不下來
藝人董至成體重顛峰時曾達到90公斤,他在看到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時,驚覺再不減肥可能就要死了!後來靠著重訓、打羽球、飲食控制,讓自己瘦到70幾公斤。重訓這幾年很夯,很多人都想透過重訓減重,但醫師提醒,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無法讓體重下降。胖到連走路都會喘 董至成靠重訓、羽球甩肉10幾公斤董至成最近出現在瑩光幕前,明顯瘦了許多,不像以往圓滾滾的。他在去年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之前因為在大陸發展,餐餐重油重鹹加宵夜,那兩年體重顛峰達到90公斤。他看到自己的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血壓超過180,三酸甘油酯是平常人的3倍,驚覺「再這樣下去,我會死的,尤其高血壓,我若沒死卻中風,天天躺著,拖累別人怎麼辦」。胖到連走路都會喘,董至成在88公斤時下定決心減肥。靠每周2次重訓、3天高強度羽球,另根據媒體報導最近他也開始嘗試喝喝花草茶幫助燃脂。就在飲食控制、多運動、少吃多方面努力下,董至成順利甩了一大圈肉,終於讓自己瘦到75公斤以下。羽球跟重訓,適合所有想減肥的人嗎?以羽球而言,確實是一項很全方位訓練全身肌肉,很適合燃脂的運動。前幾年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就曾發布一項關於運動的研究顯示,最佳運動為「揮拍類球類運動」。因為揮拍運動可以刺激肩部肌肉及手臂肱二頭與肱三頭肌,有效增強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在快速移動的過程中,需要全身肌肉協調,特別是腿部肌肉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促進大腦快速緊張思考,有健腦功能;也能讓眼睛進行調節運動,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重訓能夠減脂?先「少吃」才對而重訓也是近幾年很多減脂者的運動選擇。不過,肥胖研究協會理事長蕭敦仁醫師曾受訪表示,「重訓能夠減脂其實是迷思。」透過重量訓練確實能促進肌肉量增加,但增肌和減脂其實是兩回事,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並無法讓體重下降。董至成除了運動,還有做飲食控制,就是正確的減重方式。蕭敦仁強調,想要減脂,首先應該先少吃,並搭配有氧運動。需要大口呼吸、大量流汗的有氧運動,能透過氧氣燃燒掉脂肪,例如踩飛輪、健身車、滑步機、快走、跑步等。減肥末期再增加重量訓練讓肌肉增加,讓自己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更好。除了上述幾項運動,根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台北榮總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9年發布的研究顯示,6種運動遠離肥胖的效果很顯著,包括: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想減肥的人不如列入選擇清單。早起運動最能減肥運動項目選好了,考慮何時鍛煉也很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對於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和健康的體重很重要。根據發表在醫學雜誌《肥胖》的研究指出,在早上7點到9點之間運動鍛煉的人,其BMI和腰圍低於中午或晚上鍛煉者。因此,明天開始早起運動吧!【資料來源】.《噓新聞》.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08 養生.運動健身
運動能紓壓、降血脂,但每天至少要動30分鐘才有效!一表看輕中重度運動項目
肥胖的人易膽固醇破表,除了必須飲食調控外,透過適度運動來紓緩壓力、降血脂有其必要性,而多做有氧運動更是不可少,才能有效紓壓、減輕體重,並甩開高膽固醇的困擾。 高膽固醇的人,在藥物治療之前,建立良好而長久的運動習慣,也是有效控制膽固醇的絕佳方法。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麗卿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僅可以紓壓、改善膽固醇,並且減重,告別沙發馬鈴薯的日子。 每天運動30分鐘,降膽固醇及三高一項調查統計顯示,54%的國人每週運動不到1小時,但如果能天天運動30分鐘的話,有41%~48%改善血脂的效果,並且運動還能紓壓,讓人心情愉快。也有研究顯示,持續有氧運動3個月,可降總膽固醇9%、降三酸甘油酯15%。 「要把運動當成一件快樂的事 !」黃麗卿說。根據芬蘭與美國的研究均指出,不論任何運動類型,只要能保持每天運動平均30分鐘,每週至少5天,也就是每週固定保持運動時間達150分鐘,均可有效降低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運動可以改善血中脂肪的濃度,降低三酸甘油酯,增加好膽固醇,而每增加1 mg(毫克)高密度膽固醇,女性可以降低3%、男性則可降低約2%罹患心臟病風險。 選擇適合有氧運動,持之以恆在運動方面,可依個人體能、興趣,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而各類運動依強度不同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等級,若找到能夠負荷,且較能維持長久的,這類運動才能有效增加體內好膽固醇。 ▌輕度運動:簡單家務事、慢走散步(平均每小時行進2至3公里)、種植花草。▌中度運動:以大關節的肢體擺動為準,舉凡快走(平均每小時行進5公里)、舞蹈、爬樓梯(登階)、非競賽型的球類運動。▌重度運動:消耗體能較劇烈的運動,如慢跑(平均每小時行進7至8公里)。 上述的輕、中、重度運動,都屬於有氧運動,尤其是散步或是快走,都是既經濟又簡單的入門運動。黃麗卿表示,規律性的擺動身體,除了可以增加自體耗氧量外,同時更能增加體內好膽固醇,讓血管斑塊中壞膽固醇可以自行重新代謝,減少脂肪的囤積,中老年人在運動時,應特別注意自己是否可以「把一句話順利說完」,以此衡量運動的強度,是否遠超出體能範圍。 【延伸閱讀】·跑馬拉松猝死頻傳!醫示警「3大危險訊號」:別再跑了 教你跑前關鍵5招護心 ·穿高筒鞋運動防腳扭傷?醫告訴你有沒有用 「做好4件事」受傷風險降至最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3 醫療.骨科.復健
跨年後迎接農曆春節!除舊布新大掃除,醫師傳授「防止痠痛4原則」
大掃除對於平常較少活動的人來說,真的很吃力,不管是打掃天花板、粉刷牆壁等,除了手部長時間舉高之外,頸部也會受到影響;另外,刷洗廚具、窗戶等物品,若姿勢不正確,加上用力不當,都容易造成肌肉痠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高功能醫學運動中心主任陳韋任表示,大掃除對於平常較少做家務的人來說,容易超出體力和肌力負荷,過程中可能腰背受傷,輕者過幾日便好,重者可能打針、吃藥、物理治療才有辦法復原。首先、不熟悉做這件事;其次、量的問題,累積到過年一次要清理居家環境,短時間內無法負擔;第三、錯誤的姿勢或動作;第四、使用不當的工具。造成痠痛4原因❶不熟悉:上班族平日久坐,少有機會搬重物、爬上爬下,或趴地上擦拭,手腕手肘肌肉與肌腱過度使用,容易發生痠痛或閃到腰的狀況。❷量的問題:很多人覺得搬重物或爬上爬下工作量比較大,受傷或不舒服很正常,但有些人可能只是擦擦玻璃、掃掃地、清洗就感到不適,臨床有個疾病叫「重複性勞損」,雖然只是簡單的動作,單次勞動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肌肉傷害。由於短時間重複做產生累積性的損害,症狀包括痠痛、疼痛、抽痛、刺痛、肢體肌肉無力,一開始多為間歇性的不適,之後發作頻率會增多。❸錯誤的姿勢:慣性彎腰,跪著大面積擦地板,以至於身體過度傾斜,長時間下來就容易造成肩頸症候群、下背痛。為清掃大型家具底下的陳年灰塵,挪動搬移重物,容易導致下背脊柱韌帶或肌肉的拉傷,甚至是撕裂傷。❹不當的工具:清潔窗戶或是高的牆面或櫃子時,不能隨便找個抹布就擦,容易肩頸痠痛,也容易造成脖子拉傷,要尋找適當的工具,例如比較深的地方,可以使用伸縮桿或長柄刷等工具代替,避免勞重傷害。陳韋任指出,「勞動不是運動」,勞動只是出力,消耗的是體力,沒有運用動力來訓練肌肉、肌力。勞動跟運動最大的差別在於勞動過程中的姿勢通常沒有經過調節或保護,同樣的工作反覆做,持續維持不良姿勢;比方說,辦公室裡的上班族,長期使用電腦和維持靜態坐姿,導致全身肌肉的痠痛,回到家後感覺勞累不堪。運動是根據需求,選擇方式、強度、地點等,通常是短暫的且全身均衡的運用到身體的各個位置的目的。自我保護4原則原則1:時間不要太長洗碗、拖地、掃地、蹲這類動作,腰部會微微往前傾或彎腰,久而久之造成腰椎的負擔,一旦察覺腰部有異狀要馬上休息,若需要長時間勞動,要佩戴護腰或束腹,增加對腰部的保護力。原則2:不要單兵作戰搬重物時直接彎腰或直接抬舉高處物品,是掃除NG動作,搬重物一定要兩個人,以「推動」取代「拉動」,全家動起來,一人掃地、一人拖地板、一人整理書櫃,另一人處理垃圾。原則3:小心清潔劑危害陳年汙垢不好清,只好使用各類清潔劑提高效果。清掃過程保持環境通風,做好防護,戴上口罩,避免大幅度吸入有害氣體。疏通水管、馬桶時,要戴上手套,小心肌膚直接清潔劑碰觸。此外,清潔劑避免分裝在不同容器導致混淆而誤用誤食,尤其要放在兒童拿不到、陽光照不到的陰涼處,以免發生意外。原則4:避免吸進過敏原趁著大掃除拿棉被出來曬,太陽正大時有很好的除塵蟎效果,但是拍打棉被床單,要留意被拍打出來的髒汙飄散在空氣中,若不慎吸入容易發生氣喘,戴上口罩就能避免吸進過敏原,減少氣喘風險。年終大掃除後遺症.閃到腰:陳韋任說明,門診裡最常見,通常是錯誤的動作或不良姿勢造成腰部肌肉急性拉傷,嚴重一點恐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如果因為大掃除出現痠痛,可先自行在家熱敷患部或簡單伸展,預後都不錯,多數人會自我緩解,因為腰部肌肉急性拉傷,短時間好好休息,將日常動作放慢,大約2到4周就會逐漸緩解。若出現腰椎滑膜嵌頓或急性椎間盤滑脫,初期不舒服時應立即就醫確認病因。腰椎滑膜嵌頓不論中醫或復健科,搭配外用的藥物例如藥膏或者貼布,採復健治療會做牽引、熱肌電療,採中醫治療則多搭配針灸,減少久站久坐,使用護腰與配合輕度適當運動。急性椎間盤滑脫可先採取保守治療3個月,靠復健減輕疼痛及神經持續壓迫,避免病情的進展或惡化。有民眾嘗試整脊或推拿治療,可緩解一些肌肉筋膜所造成的緊繃感,但維持時間不長久。接受整脊或推拿前,要先經過專科醫師診療,若年齡較長,需先釐清是否合併有骨質疏鬆或是較嚴重的脊椎退化狀況,診間不少民眾本來只是椎間盤滑脫,因為沒有事先檢查,推拿後反而變成韌帶斷裂。.跌落或摔傷:打掃天花板、燈具與窗戶,換洗冷氣濾網時,許多人會使用工作梯登高清潔,一不小心重心不穩,容易有跌落或摔傷等意外發生。.挫傷:輕微的挫傷,皮膚沒有破損,或只在表皮的輕度擦傷、局部腫脹、疼痛、青紫,又或者是出現瘀斑,壓痛明顯。嚴重的挫傷會出現肌肉的部分撕裂,局部血腫,或是受傷部位無法自在活動等。挫傷後,不少民眾習慣用紅花油或其他跌打損傷油揉搓患部,以利「活血化瘀」,實際上揉搓會增加出血,反而導致局部腫脹加重,不利於挫傷恢復。.瘀青瘀血:若出現瘀青瘀血,急性期要消炎止痛。剛發生時,進行局部加壓,短時間的冰敷,接著熱敷,用熱水袋、熱毛巾、暖暖包、電熱毯或紅外線燈皆可,讓挫傷的地方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痠痛的肌肉。建議做適當的活動,休息並不代表躺在那裡什麼都不做,可做一些伸展、散步,甚至是小範圍的快走,增加心肺功能,周邊肌肉的運用會加速新陳代謝跟血液的循環,有助於受傷或疲勞的回復。.網球肘:刷洗時需要重複使用手、手腕或手臂,如扭毛巾、擰拖把等動作,也會因過度用力出現肌腱拉傷,導致手肘疼痛,嚴重時甚至連開門、拿碗這些簡單的動作都沒法做,出現所謂的「 網球肘 」。運動醫學治療,協助恢復受傷部位陳韋任提醒,只要會動,都可能因為動而產生傷害,不分年齡層,從小到大、男生女生,或職業運動員、全民運動員、上班族,只要是因為動而產生的不適,都可運用運動醫學的概念來幫助大家快速回復、治療。延伸閱讀:.打掃很心累?專家教你提升掃除力妙招,搭配輔助工具更省時省力.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02 醫療.消化系統
粘曉菁/逆轉脂肪肝,如何避免走上肝癌?醫師分享「增肌減脂」菜單改善
脂肪肝與代謝性問題是全球普遍現象,主要跟「多吃少動」有關,尤其手搖飲跟酒精都是含糖飲料,是造成孩童及成人脂肪肝的原因之一。逆轉脂肪肝可避免日後走上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風險,「消脂保肝」必須從改變飲食、生活習慣及養成規律運動做起。脂肪肝病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日後肝癌機率最近陽明交通大學與中研院、國內多家醫學中心分析健保資料庫,追蹤脂肪肝病人10年發現,脂肪肝病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減少5成肝癌罹患率,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阿斯匹靈是使用非常普遍的老藥,不少人會服用阿斯匹靈來保護心臟,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大腸癌風險。但仍有其藥物副作用,如腸胃道出血等,能否長期使用需要醫師專業評估與處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顯示,雖然美國民眾B、C肝帶原風險極低、僅1%左右,每年罹患肝癌風險卻逐年增加約9%,探究原因是肥胖及脂肪肝啟動身體發炎機制,進而慢慢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肝病防治除了避免感染B、C型肝炎,還要從預防及逆轉脂肪肝做起。如何預防和逆轉脂肪肝?手搖杯是孩童的含糖快樂飲,酒精是成人的含糖快樂飲,脂肪肝及三高慢性病引起的身體發炎、代謝性問題等,都會造成代謝性脂肪肝病。消脂保肝的不二法門就是「少吃多動」,尤其運動可減少內臟脂肪堆積,只要運動量足夠,身體肌肉也會增加。建議長輩如果想鍛鍊核心肌群,平時不妨練習邊快走、邊縮小腹,或養成能站就不坐、能坐就不躺原則,設定手錶或手機鬧鈴隨時提醒紀錄,養成運動習慣、日積月累,逆轉脂肪肝不是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1 醫療.新陳代謝
高血脂症何時需要開始藥物治療?常見的藥物有哪些?有那些常見副作用
在哪些情況下,高血脂症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一般的「高血脂症」可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高膽固醇血症,主要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偏高。●第二種是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主要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偏高。●第三種是混合型高血脂症,則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都升高。高血脂症病人初期,主治醫師通常不一定會馬上開藥,尤其是沒有其他共病影響下,通常會設定觀察期,如果病人能在此3~6個月內透過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和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將血脂控制好,就有機會不用進行藥物治療;倘若超過觀察期血脂無改善時,醫師就會建議改用藥物治療。常見的五種降血脂藥物如下:1.史他汀(Statin)類藥物這類藥物是目前臨床上常開立的降血脂藥物,查詢藥物名稱(非商品名)結尾常有-statin,因此得名。常見的藥物有Atorvastatin、Fluvastatin、Pravastatin、Rosuvastatin和Simvastatin等。 史他汀(Statin)類藥物的機轉是,透過抑制合成膽固醇的關鍵酵素HMG-CoA還原酶,導致膽固醇的生成減少、分解增加。史他汀(Statin)類藥物藥物非常有效,可以顯著的讓膽固醇下降,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的風險。一般來說,史他汀(Statin)類藥物服用後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疲倦、頭痛、偶爾會有肌肉痠痛或肝功能指數上升的情況,嚴重的副作用是產生「橫紋肌溶解症」,最典型的症狀是排出深褐色尿液。通常醫師開立這類藥物前,會先向病人確認肝、腎功能是否正常,因為這類藥物不適合給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使用。史他汀(Statin)類藥物百科中資料:Atorvastatin類藥物Fluvastatin類藥物Pravastatin類藥物Rosuvastatin類藥物Simvastatin類藥物2.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這類藥物常見的藥品名稱為Ezetimibe,此藥品可單一使用也可與史他汀(Statin)類藥物合併使用。人體體內的膽固醇約有70~80%是內生性膽固醇,從肝臟或小腸細胞合成而來,而剩餘的20~30%才是來自於飲食中。史他汀(Statin)類藥物機轉主要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與Statin類藥物機轉不同,主要是抑制飲食中攝取的膽固醇,所以與史他汀(Statin)類藥物合併使用能夠更有效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常見的副作用是頭痛、肌肉痛、腹瀉。Ezetimibe藥物百科中資料:Ezetimibe類藥物3.膽酸結合樹脂膽酸結合樹脂常見的藥物是Cholestyramine Resin,原理是藉由增加腸胃中膽酸的排除,讓肝臟必須使用更多的膽固醇來製造膽酸,因此會減少膽固醇含量。較常使用在較輕微的高血脂症。此類的藥物會干擾其他藥物在腸道的吸收,用藥前1小時、之後4~6小時,才能再服用其他藥品。膽酸結合樹脂是粉劑,必須和水一同服用,不可乾吞粉末。膽酸結合樹脂常見副作用是便秘、脹氣、消化不良,建議服用此藥物應多攝取高纖食物幫助排便。Cholestyramine Resin藥物百科中的資料:Cholestyramine Resin藥物資訊4.Fibrates纖維酸鹽類Fibrates纖維酸鹽類藥物中常見的藥物是Fenofibrate和Gemfibrozil,主要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指數。常見副作用為腸胃不適、噁心嘔吐、肝毒性、肌肉疼痛、膽結石等。臨床上與史他汀(Statin)類藥物合併使用時,病人如果已經是腎功能不全時,使用時尤其需要特別留心,如果出現棕色尿(深褐色尿液)、肌肉無力和痠痛時,應儘快回診與醫師聯繫。Fibrates纖維酸鹽藥物百科中資料:Fenofibrate類藥物Gemfibrozil類藥物5.菸鹼酸類菸鹼酸類最常見的藥物為Acipimox,藥物機轉是透過調節脂肪代謝,治療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過高。常見副作用是身體會發生「潮紅」現象,也就是全身發熱、發紅,還可能伴隨頭痛,通常在數天後會緩解。菸鹼酸類藥物在藥物百科中的資料:Acipimox類藥物史他汀(Statin)類藥物藥物常容易這些食物產生交互作用,使用時務必要注意:1.避免同時燕麥一起吃:燕麥本身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是很好的保健食品,但不建議和史他汀(Statin)類藥物的藥物一起食用。原因是高膳食纖維的燕麥,會刺激腸胃蠕動,降低史他汀(Statin)類藥物在腸胃道的吸收率,導致藥量不足以控制病情。所以,如果服用相關藥物時,需要相隔2~4小時後再吃燕麥,就能避免相互干擾。2.避免同時服用紅麴:紅麴是民眾為了降血脂常購買使用的健康食品,但紅麴菌素的結構與Statin類藥物相似,如果已經服用史他汀(Statin)類藥物,兩者併用就會增加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導致史他汀(Statin)類藥物更容易產生副作用,容易引起橫紋肌溶解或肝、腎損傷。3.不能飲用葡萄柚汁:葡萄柚汁即使隔開時間飲用,仍會與史他汀(Statin)類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所以服用史他汀(Statin)類藥物不只是不能同時吃,而是不能喝!因為葡萄柚汁中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影響史他汀(Statin)類藥物藥品的代謝,讓史他汀(Statin)類藥物在人體代謝增加停留時間,約是2~3天,導致身體短時間存有過高的藥物濃度,會明顯增加藥物副作用的發生。4.避免進行高強度的離心運動:服用史他汀(Statin)類藥物的民眾,不建議進行高強度的離心運動。因為離心運動時,會在短時間對身體進行高強度的肌力訓練,容易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建議服用服用史他汀(Statin)類藥物,應該要進行低強度的運動為宜,例如慢跑、快走、游泳等。 名詞解釋:離心運動(eccentric exercise)肌肉運動的一種收縮方式,是指肌肉激活產生力量(例如:肌肉被迫伸展),肌肉長度卻會增加(常見是收縮減短)的一種肌肉收縮方式。在實際的運動場合中,相較於向心收縮而言,離心運動的頻率並不高,常見的離心運動包括下樓梯、下坡走、自高處落地、從高處搬重物至地面、增強式運動(plyometrics)的離心收縮過程等,都屬於離心運動。參考資料:元氣網:控制壞膽固醇的史他汀怎麼吃?藥師詳解他汀類藥物差異及其副作用彰化衛生局衛教資料: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 三種食物、一類運動要避免!體育運動大辭典:離心運動 eccentric exercise
-
2023-12-28 養生.聰明飲食
控血糖不是不吃白飯 營養師曝1類食物才要拒絕!穩血糖6招,均衡飲食留意攝取量
有些人為了控血糖不吃澱粉及水果,但甜點飲料卻不包括在忌食名單內。營養師提醒,多元的飲食內容才能讓血糖平穩,白飯、蔬菜都能吃,精製糖才是真的能不碰就不要碰的食物。不吃白飯不能控血糖 均衡飲食才是正解控血糖的人經常將白飯視為血糖炸彈,怕吃了血糖就飆上去。不過營養師彭逸珊在臉書專頁「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發文指出,多元的飲食內容才能讓血糖平穩。不同食物本來就會或多或少影響血糖波動幅度,只要留意種類與份量,大部分食物其實都可以安心吃。彭逸珊指出,只有「精製糖」建議大家能不碰就不要碰,因為它不僅僅會影響血糖,更會造成身體負面影響。彭逸珊提供以下6方法正確控血糖:6招正確控血糖1.多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2.維持正常體態:過重或肥胖會讓身體產生胰島素阻抗,長期下來導致胰臟過勞。3.吃複合性食物:比起單純吃澱粉類食物(例如:麵包、羹麵、蘿蔔糕等),多元的飲食內容可以讓血糖震盪幅度較平穩。4.注意總醣量與種類:整天的攝取總醣量非常重要,每天大約2-3碗較合適,種類方面可以挑未精緻穀物更好。5.餐後適度運動:簡單的散步、快走可以幫助餐後血糖回穩。6.遵照醫囑用藥:已經到糖尿病階段者,務必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搭配飲食、運動更能有效控糖。(資料來源:《愛健康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食物攝取份量是控糖關鍵 「健康餐盤」估份量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也曾受訪指出,不同類食物的攝取份量,是控糖的關鍵。她建議可以「健康餐盤」概念評估每一餐的攝取份量,不論方形還是圓形的餐盤,米飯、麵食等主食應占餐盤四分之一,另四分之一為蛋白質食物,剩下一半的餐盤空間內三分之二應為蔬菜、三分之一是水果。現在不少人是為了減重控血糖,但更多可能還是因為糖尿病前期,若血糖沒控制下來,就會進展到糖尿病,需從飲食、運動、藥物三方面一起控糖,才能成功控制血糖。【資料來源】.《愛健康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24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關節炎】延緩退化性關節炎 重點在矯正不良姿勢及強化關節肌肉
國人十大死因中,與慢性病相關的死因就占超過六成,又因慢性病患逐年增加,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病。且因慢性病共病比率偏高,逾700萬人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慢病好日子沙龍」,邀請專家針對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代謝症候群,分享保健秘訣,現場也讓大家量腰圍、簡單檢測關節、內臟脂肪狀況等,氣氛溫馨熱絡。據統計,台灣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58歲以上長者中,每5位就有1位面臨關節退化問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近年運動風氣旺盛,如何透過日常保健,保護關節免受運動傷害,強化關節保養,成為一大重點。藥師許俊德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剛開始軟骨發炎,漸漸腫脹,骨骼間隙變窄,讓軟骨磨損破裂且大範圍剝落,出現疼痛及軟骨纖維化情形,嚴重時硬骨會相互碰撞無法行走。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老年人、穿高跟鞋者、X或O型腿者、關節過度使用者、體重過重者等,這些高風險族群或一般民眾,平時可以透過簡單的測試,檢視自己關節是否出狀況,例如雙手扶著膝蓋,慢慢蹲下、站起,重複四、五次;擔心腳力不夠的人,也可一手扶著椅背、欄杆、桌緣、一手扶著膝蓋測試單側關節,若關節發出小小細碎的聲音,或感覺膝蓋痠痠的,很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以到醫療院所做檢查。若想減緩關節惡化,除了治療、手術及復健外,許俊德建議,患者要注意矯正不正確的姿勢,適度運動強化關節肌肉,以減輕對關節的壓力。日常生活避免過度磨損關節軟骨,如避免需要蹲踞、彎腰的動作,走路時用拐杖輔助,適度熱身維持關節潤滑,攝取營養增加骨骼密度,體重超重的人,可以控制飲食來減重等。此外,許俊德表示,除了以上的固關守則,必要時可補充相關保健食品保養,購買時特別注意以下幾點。如想補充骨頭、關節營養,可攝取鈣、維生素D、維生素C等;若想緩解關節發炎導致的疼痛及軟骨崩解,有些保健食品成分如乳油木果、薑黃能抗發炎、降低疼痛感,可以特別注意成分標示;另外,維持關節運作靈活、抗老化很重要,可補充含有魚油的產品。不同成分的保健食品,有不同功效,挑選時應特別注意。避免代謝症候群!量腰圍管理體重:減重不能不運動年底到農曆年前是歡樂聚餐的高峰期,也是體重最難控制的階段。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過半男性、1/3女性、1/4兒童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提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會,成為慢性病的候選人。而內臟脂肪多寡與代謝症候群有很大關係,若飲食及運動較難控制,專家建議,或許可搭配輔助產品。護理師曾文莉表示,一般民眾常用BMI、體脂率計算身材合格與否,但前者無法如實呈現肌肉量,後者則需靠體脂計才曉得,而腰圍可以反映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風險,男性、女性標準腰圍應分別在90、80公分以內,若超標,就必須透過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來管理體重。在飲食的部份,除了多喝水幫助身體代謝,也可遵照211法則,意即2份蔬菜、1份全穀類、1份蛋白質;「運動不一定能減重,但減重不能不運動。」曾文莉說,民眾應多運動以增肌減脂,打造易瘦體質。若原先沒有運動習慣,可將其融入生活中,如快走、爬樓梯等,或揪伴互相督促。每天也須睡足7小時,熬夜及壓力大都會促進食欲、囤積脂肪。減重以控制飲食為主,運動為輔,曾文莉指出,多數人兩項皆無法達成,這時或許可搭配輔助產品,例如益生菌可增加排便,紅豆水排除多餘水分,攝取蒟蒻會增加飽足感,補充含有香蜂草、桑葉、辣椒素的保健食品增加新陳代謝,有機會提高體重控制的機會。5個減重祕訣1.每天至少飲用2000c.c.以上白開水。2.每天至少需要排便一次。3.肉類以白肉為主,水果白天吃,忌打成果汁。4.進食細嚼慢嚥,晚餐盡量不要吃澱粉。5.每日運動30分鐘以上,快走效果最佳。【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2-23 醫療.消化系統
跑步、運動側腹痛怎麼辦?醫指醫指2大原因,「這樣做」能避免改善
慢跑等有氧運動的時候,常見會有側腹疼痛的情況出現,讓人較難持續進行運動、也可能消挫原本要運動的動力。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蔡翔霖指出原因,還有改善及預防方式供民眾參考,也提醒若出現不尋常腹痛,還是應盡早檢查為佳。為什麼跑步、有氧運動會側腹痛?醫指2大原因:充血&呼吸 蔡翔霖醫師表示,跑步或許多有氧運動時出現腹痛,醫學上較普遍支持的觀點有兩種。 器官充血:一是器官充血膨脹,人體在進行運動時血液循環提升,而脾臟和肝臟是血流較高的器官,因此運動時這兩器官的血流也可能較強,進而有正常的充血膨脹、壓迫到腹膜,若是在於脾臟便會出現左上腹痛,若於肝臟便右上腹痛。 呼吸調節:另一觀點是和呼吸調節有關,人體進行運動時耗氧較高,若呼吸未妥善調節,兩側橫膈肌就有可能缺氧而出現痙攣。許多不常運動、剛開始運動的人容易有腹痛情況,就很有可能是因為此原因所致。 用餐後運動的腹痛?至於民眾可能普遍都聽過,「剛吃完東西、喝完水不要運動,小心肚子痛。」確實這對消化吸收也可能會有所影響,不過醫師表示,若是和飲食有關的話,疼痛點應會是在胃腸一帶,通常在中腹、下腹,而不是在側腹,和兩側上腹疼痛沒什麼太大的關聯。 如何避免有氧運動側腹疼痛?醫:可先熱身、循序漸進。 基於上述兩觀點,為避免側腹疼痛,蔡翔霖醫師建議民眾在進行有氧運動前,可先進行適度的熱身運動,例如適度的開合跳,讓身體、脾臟、肝臟可先適應血循,避免短時間內兩臟器有較明顯的充血膨脹現象,有利於減少壓迫腹膜而疼痛的發生率。在開始正式進行有氧運動前熱身也可以調節呼吸,以慢跑來說,在慢跑之前可以先競走讓呼吸適應,接著再開始進行慢跑。 特別是剛開始運動的人:特別是在久沒運動或剛開始進行運動的民眾,更是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可先嘗試競走一周再視情況調整成慢跑,除了可以降低側腹痛可能,也避免運動強度突然對自身而言相對較強,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風險。 跑步、運動側腹痛怎麼辦?醫: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停下 先停下運動:在運動的當下出現側腹疼痛,蔡翔霖醫師表示,其實最好的緩和方式就是先停下運動,或是改以相對緩和的運動進行,通常約10-15分鐘便會緩解,待情況改善後再恢復原本的強度。不用多做什麼其他民俗療法,以免傷害器官。例如停下慢跑改為快走,再不行就用走的就好。這不論是對於調節呼吸、或改善因血流的影響,都可以有顯著的改善。 若堅持繼續運動: 有些韌性較強、對自我要求較高的民眾,在側腹疼痛出現時還是會繼續原本的運動。對此蔡翔霖表示,若引起的原因是和前述2原因所引起,並無不可,只是疼痛就是會繼續,若耐得過去也無妨,這2個引起的原因對於人體而言並不會帶來傷害。 特別注意:不過也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側腹疼痛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只是剛好在運動的時候出現,例如膽結石等。因此若是不尋常的側腹痛、經常性側腹痛、沒運動/停止運動也側腹痛、或出現其他異常症狀,應提高警覺,盡早檢查為佳,以利確保身體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3 癌症.卵巢.子宮
國中罹卵巢癌驚覺人生太短!從吊車尾拚上台大、打格鬥,把每天當最後一天認真活!
國中時期,正是青春正起飛的時候,張郡卻因為卵巢癌飽受手術、化療煎熬;驚覺人生太短,她奮發把每天都最後一天認真活,從學習吊車尾到拚上台大,參加近20個社團、打格鬥、考潛水證照,明年更計畫到美國攻讀研究所、考獸醫證照,癌後生命散發出更璀璨的光輝。女子漾網站鼓勵人們「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張郡接受女子漾專訪,分享如何從一度放棄人生,到挺過癌症精采生活的歷程。編輯推薦超自卑女孩華麗轉身!球場上最會跳popping 的啦啦隊女孩:不要因為別人說你不夠好就放棄!小一母親離家、靠學校營養午餐救濟長大 超甜飄移板女孩:如果吃飽就是最幸福的事,還有什麼挫折會苦?癌後連走路都有困難國二寒假過年時,張郡因腹腔疼痛掛急診,值班醫生判斷是急性闌尾炎要緊急開刀,但父親擔心診斷有誤堅持要再度確認,沒想到經過仔細檢查竟然發現卵巢有16公分大腫塊,從此人生變調。「罹患卵巢癌對我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兩次手術、化療讓我無法控制我的身體,不只夢想的長髮脫落,無法維持專注,副作用的嘔吐、腹痛、失眠,漫長的恢復期,以及日夜擔心癌症復發惡夢,生活所有一切都必須停擺」以前,張郡可以輕易做仰臥起坐等運動項目,後來甚至連上學走路都有困難。為了養病住在醫院,張郡幾乎國二寒假後到國三都無法正常上學,看著化療室的人一個一個離開,覺得自己應該也活不下去,很後悔人生很多事沒做。「我想去潛水、去很多國家旅遊、想戀愛、想結婚,我不能就這樣離開,人生只有一回,如果可以回下來,我什麼都想去嘗試挑戰,不留下遺憾,!」為了有體力上課開始運動剛返回學校上課時,張郡虛弱的連一堂課都沒辦法完整上完,為了有體力過正常人的生活,她開始快走和重訓,讓流失的骨質和肌肉可以再重新建立。原本學習成績不佳的她,也因為有學長姊幫忙補習、補進度,抓到讀書方法,最後考了會考滿分進入高中,之後更順利考上台大獸醫系。大學期間,張郡怕時間再次被奪走,拼了命用盡全力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參加近20個個社團,更擔任台大潛水社社長和技擊散打校隊兩個社團社長。為了不偏廢學業,她幾乎都在圖書館過夜,讓成績依然可以維持在前三分之一,可以說是用命在珍惜時間,找遍各種各樣的實習,想向世界證明她從未浪費時間。編輯推薦不藏了!最美JKF女郎宣布當媽喜訊!高中憂鬱症差點休學,成百萬直播主、最美老闆娘,「我好喜歡現在的自己!」2年胖20公斤腫成麵包超人 甩肉成為衝浪、滑板女王 ,愛上有力量的自己她也開始嘗試格鬥、單車、自由潛水、障礙賽,後續完成單車北進武嶺、打格鬥職業規則比賽、斯巴達障礙賽10公里完賽,考取進階自由潛水和水肺潛水證照。因為癌症曾經的肌肉骨質流失,別人很輕易就能完成的目標,張郡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才能有一半的成效,尤其是格鬥領域,想打好一場比賽需要每天早晚密集訓練,更曾肋骨疲勞性骨裂、韌帶挫傷、手腕骨裂脫臼等傷勢累累,但她依然勇敢向前。「這種挫折感數度毀了我的信心和勇氣,但那又如何?遇見更好的自己無需比較,勇敢嘗試、勇敢突破就是了!」張郡認為,經歷了一回生死,更加珍惜生命的每個遇見,更堅定想站上自己夢想的擂台。喜歡上格鬥,開始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並且努力克服改變,讓她在人生遇到各個困難時,都有更堅強的心智和毅力去面對,更懂得用尊敬的態度面對每個職業。」珍惜來時的風景然而,為了贏回曾經錯過的人生,張郡苦苦追趕認真努力生活,卻在大五那一年因為無數幹部、實習、課業、校隊壓力壓垮了她「我就是沒辦法達成我想要的所有一切」她罹患嚴重暴食症,1小時吃20個麵包,吃完馬上開始吐,卻依然沒能減緩半分痛苦,思考是不是不要活著比較輕鬆?家人告訴張郡「我們只希望妳快樂幸福,如果可以,我們只希望你可以走慢一點,陪我們久一點」她才意識到,當初用盡全力的想活,想體驗人生,最後卻淪為慾望的囚徒。大學畢業這一天,她決定不再追求最大效益、追求完美,而是勇敢停下,勇敢面對軟弱和現實,學會懂得選擇,懂得珍惜自己,才能走的更長久。如今,張郡成功走過癌後十年,運動夢想是能成為業餘格鬥選手,明年計畫申請美國研究所,考美國臨床獸醫執照。她肯定自己所做的努力,珍惜來時的風景,以及中間支持她的親友家人,也才從別人的鼓勵和崇拜裡,發現自己來時的路上也散發了很閃耀的光輝。透過女子漾,她也鼓勵更多人「愛自己的每個樣子」:如果對現在的自己不感意,試著改變它,很多事不是本來就註定的,只要願意改變,想要的總有一天會實現。別對自己太苛刻,珍惜來時的風景,肯定自己的小進步,其實自己一定是閃閃發光的!編輯推薦可愛女孩是拳王!從小體弱被霸凌欺負,練拳找回自己價值,拳手王靖欣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誓言把冠軍留在台灣!今生也請多指教!設計師太正被邀做模特兒 看透前世今生療癒情傷也療癒他人明明可以靠臉蛋、靠身材,偏偏要靠腦袋!情慾女王珍琳:靠腦袋打下根基,心靈才會富足!「考那麼多次,幹嘛不快點找人嫁了?」公職考試落榜五次,她跑步對抗酸言酸語,跑成全馬好手還高分上榜「女子漾」愛自己的每個樣子! 【女子漾】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在女子漾!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3-12-10 醫療.心臟血管
血壓高喝湯是大忌!醫揭冬天控制血壓NG行為:湯是一碗鹽水
血管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血壓波動與溫度有關。研究顯示,從24度起,氣溫每下降1℃,血壓就可能上升0.5毫米汞柱以上。對高血壓病患來說,過冬是個大挑戰,除了每天量測血壓,也須定期回診,和醫師討論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更重要的是,日常飲食需做好管控,才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造成憾事。近期天氣變化大,常常經過一天大熱天,隔天又驟降到需要「包緊緊」的溫度,而這也對心血管健康產生影響。心臟科醫師提醒,高血壓往往沒有症狀,在溫差大的季節,更要做好保暖、每天量血壓、注意飲食與規律運動。火鍋喝湯又沾醬,高鹽是高血壓大忌。氣溫下降,許多民眾大啖熱呼呼的火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表示,天氣變化時,要特別注意血壓,量出較高的數值時,那天要少吃鹹、不要喝湯,「因為湯是一碗鹽水」,豆腐乳、醬瓜等醃漬類食品盡量避免。洪惠風也說,火鍋沾醬比較鹹,有些人又愛喝湯,吃完要注意血壓;泡麵也是要留意的食物,尤其把調味料整包全加下的話,有時候血壓數值就會「爆掉」。鹽雖可以調整血壓,血壓低的人可以喝加了一點點鹽巴的水或一碗湯,但血壓太高時絕對是禁忌。喝酒取暖血管擴張,身體更容易失溫。洪惠風指出,酒精對血壓的影響也很大,因為天氣冷時,人體會將四肢血管收縮、將熱量留在身體避免失溫,這也是為何冬天手腳會冰冷的原因;但喝酒會讓血管擴張,冷風吹來更容易失溫,雖然覺得身體變暖,但實際上會失溫得比較快,保暖措施一定要做好。泡湯血管擴張、流汗脫水,很容易昏倒。除了吃火鍋,洗熱水澡或泡溫泉,也是不少人會選擇的驅寒活動,洪惠風提醒,泡湯溫度不要太高,有的人喜歡泡到42℃以上,這樣就太熱,因為身體剛接觸到熱水的瞬間,血壓會升高,流汗則會讓身體脫水。洪惠風指出,泡熱水之後,血管擴張會使血壓下降,如脫水且泡太久,血壓下降得很厲害,有時候起身吹到冷風就會有問題。建議除水溫適當外,時間也以10分鐘為限,邊泡熱邊喝酒更是大忌,因為兩種行為都會使血管擴張。泡湯前後都要補充水分,頭暈要快坐下。洪惠風建議,在泡澡前後都要補充水分,一次約攝取200毫升,也就是一個馬克杯左右,或者在泡澡前喝半瓶礦泉水,之後再喝下另外半瓶。如果從水中起來覺得頭暈,就要趕快坐下、不要硬撐,因為血壓已經降低,如果還硬撐站著,可能就會昏倒,「洗澡或泡溫泉後昏倒的人不少,一定要特別注意」。至於每天的水分攝取建議,洪惠風則說,水到底該喝多少,要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定,尤其有慢性病的年長者,最好跟醫師討論適當水量。少看選舉新聞,太激動會影響血壓。距離總統大選剩下不到50天,不少民眾緊盯時事,洪惠風說,看政論節目時避免太激動,天氣變化時生活習慣更要好,不要太累或生氣,要放輕鬆、多量血壓,根據血壓狀態調整飲食跟作息,也盡量避免熬夜打麻將。高血壓患者運動也要留意,重訓會讓血壓瞬間升高!高血壓患者運動也要留意,洪惠風提醒,血壓很高、又在冷天運動,風險就更高,「一切的關鍵就在於,必須要掌握在家裡量測的血壓」。對控制血壓來說,比較好的運動多是心肺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都不錯;重訓會讓血壓瞬間升高,也要特別注意。不過,不管選擇哪種運動項目,洪惠風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先觀察血壓狀態,如果天氣很冷、血壓又高,就不應該從事運動。洋蔥穿法隨時穿脫為保暖關鍵,忽冷忽熱最不好。衣著方面,要看室內外溫度,有的人家裡密不透風,整天不出門的話,溫度不會有太大變化,記住重點是「忽冷忽熱不好」。洪惠風表示,有的人怕冷、有的怕熱,每個人代謝率也不一樣,但最重要關鍵是注意冷熱交替,如果室內溫暖、室外很冷,可以隨時穿脫的「洋蔥式穿法」就很適合。天氣冷,早晨常捨不得離開暖暖的被窩,洪惠風指出,清晨陽光出來之前這段時間很冷,最好在床邊準備保暖衣服,戴帽子或穿襪子再下床都可以。有些人晚上會覺得腳很冷,可以穿襪子睡,或在睡前用熱水泡腳再上床。另外,基本上只要頭頂的保暖做好,問題就比較小。如果到日本北海道等地旅遊,或從事滑雪等活動,更要特別注意頭部保暖。責任編輯 :辜子桓
-
2023-12-06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症不只靠藥物減緩症狀 醫師曝「這招」治失能最有效
神經退化性疾病成為未來得面對的難題,其中,巴金森症常和失能畫上等號。雖此病症可用藥物改善,不過隨年紀增長病情可能加重,隨之要調整藥物劑量。若想減緩退化,成大醫院今記者會請神經部主治醫師簡崇曜分享。簡崇曜表示已有許多國內外文獻指出「運動」對症狀有減緩的好處,若與服用藥物雙管齊下,更能有效減緩退化。簡崇曜以自身接觸一名吳姓男病患為例,他因巴金森症單側肢體僵硬、藥物治療不佳轉診至成大醫院,並接受院方與成大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合作的研究案,持續6個月規律的有氧運動,半年後竟發現他腦力檢查分數恢復正常範圍。簡崇曜表示,巴金森症雖可以用藥物改善,不過隨著年紀增長、症狀加重會需要調整藥物劑量,因此若想要減緩退化速度,建議病人生活習慣要自我調整,最重要的就是「運動」。簡指出,許多國內外文獻已報告運動對巴金森症的好處,而在他觀察來看有運動習慣的病人,病況往往較為穩定。相較於只藥物治療病人,可能半年或一年就要調整劑量,有規律運動和服藥的病患,可能一年後還是不用調整,更可能減少劑量。不過這也讓許多患者好奇哪一種運動最有效?簡崇曜說,「沒有任何一項運動絕對最好」,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運動強度和時間,至少要達到心跳速率上升、稍微小喘會流汗的程度,每次時間也可以維持30分鐘以上,也可以分次在單日內累積達成。簡崇曜說,若單一運動太單調,可練習不同項目交替執行,快走、慢跑、腳踏車、太極拳等,可在1周內不同天進行,打造自己喜歡的運動行程,這也是美國巴金森基金會給予病人的建議。如果對於運動項目無所適從,或擔心運動對關節或心肺的負荷,可以向門診醫師詢問,會視需求轉介復健與運動專家評估給予建議。📖免費閱讀巴金森病照護問答集>>>《巴金森病88問》
-
2023-12-03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清醒的呼吸 現代人最需要的療癒
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有些朋友會遭遇心情很大的轉變,個性從開朗樂觀變得陰暗消沉。進入這樣的狀態,人當然會想要盡快走出來。面對心情的動盪,我們的頭腦會不斷想找原因,反覆回想細節,試著規勸自己、說服自己別這樣或別那樣。但常見的情況是,愈想,愈進入一種思考和感受帶來的萎縮。原因還沒找到,已經把自己折磨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是事件本身帶來痛苦的好幾十、幾百、幾千倍。我常提醒身邊的朋友,我們透過緊縮、狹窄、局限的身心狀態來和周邊互動,自然會把生活處處都看成問題。如果我們再用同樣的狀態來找原因,無論是往環境或往自己身上找,都只會把困難擴大,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要真正得到解答,反而是透過放鬆,減少身心內耗,才可能跳出萎縮,讓問題得到解決。至於如何放鬆,我多年來一直介紹的呼吸,或說清醒的呼吸練習,正是一個隨時可以採用的工具。呼吸本來就是人類的生存本能,是維繫身心運作的重要功能。只因為我們的注意落到重複的念頭和情緒,被腦海的境界完全佔領,也就把身體本來就有的能力給忘記了。許多人心裡有事,要不就不自覺加快呼吸,要不甚至忘記要呼吸。這時需要做的,也只是清清楚楚回到眼前的一口呼吸,把呼吸頻率慢下來,讓注意力從頭腦轉到身體,讓人從額外的緊繃鬆脫開來,讓身體進入一種舒暢、安全的狀態。我時常推薦給朋友的具體方法是「1分鐘6次的諧振式呼吸」,這是一個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練習。對剛接觸的朋友,可以是吸氣吐氣都5秒,或吸氣4秒、吐氣6秒。雖然有秒數的指示,但做的時候可以不看錶,在心裡默默讀秒就好。面對生活的考驗、疲憊和倦怠,我們不是一再檢討受傷的成因,也不特別花力氣去排除心裡的擔憂或勸自己,只是將自己完全交給當下的呼吸,再下一個呼吸,下下一個呼吸。無論浮出什麼念頭、任何感受,知道了就繞過,不要進入念頭和感受帶來的劇本,只要回到呼吸就好。用這樣的步調來重複,幾分鐘後,它會帶動大腦、心臟和自律神經系統的連貫性,讓身心各部位同步,達到一致。這時,身心進入一種奇妙的狀態,運作起來變得輕鬆,同時又很有效率。肩膀的緊繃開始消失,腦海的念頭也變少,人自然感到舒暢,快樂起來。透過諧振式呼吸,進入放鬆而療癒的狀態。這裡頭其實含著心理療癒專家採用身體工作(body work)的奧祕──透過身體的動,讓身心恢復柔軟與彈性,也同時透過全身各角落的迷走神經向大腦回傳「可以放鬆,一切平安」的訊號。就這樣,我們沒有告訴自己必須快樂起來,卻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改變了腦對現實的認知和詮釋。在這一生,我們不免跌跌撞撞,有時失去了重心和方向,不光看不清自己,也對人間帶來錯誤的詮釋和心態,造出自己和身邊更大的痛苦和反彈。透過清醒的呼吸練習,讓我們在混亂中可以一再回到身心的放鬆和自在,重新站穩,重新整頓自己。面對生命的考驗,充滿勇氣,恢復彈性應變的能力。在充滿變化的時代,這可能是現代人每天最需要的療癒。
-
2023-11-28 養生.運動健身
不用再糾結「日行萬步」!外科名醫破迷思 走路只要「2技巧」就能達到運動效果
每天走路,到底需走多少步才算有運動到?名醫江坤俊指出,不需要再糾結「日行萬步」,走路只要注意2個原則:速度要快、步伐要大,用快走的方式,每天走3次,每次走約10分鐘,就對身心健康有幫助。不必糾結「日行萬步」 走路重點在速度與大步伐許多人把走路當運動,但到底要怎麼走、走多少才算運動,還真是有學問!尤其到底是該日行萬步,還是走7、8千步,甚至更少步數,一直以來,學界及醫界都有不同說法,也因此讓人困惑。根據桃園敏盛醫院副院長、外科名醫江坤俊在節目《健康2.0》分享指出,如果你要靠走路鍛鋉身體,一定要「正確」走路才有用。而所謂的正確走路,不是糾結在「日行萬步」這個過時的觀念,而要掌握2個原則:速度要快、步伐要大要寬。速度大約是每分鐘120-140步,也不用很難精確去算步數,反正就是走到心跳加速、會微微的喘就是了。步伐則是不要小碎步走,要大步邁開約65-85公分,也就是大概二個斑馬線的距離。掌握這二個重點快走,就能達到運動功效。走路姿勢不良 恐讓膝關節磨損而除了上述二個關鍵,走路的姿勢其實也很重要。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主任何春生曾受訪指出,走路姿勢不良,身體的特定部位長期承受過多的壓力,腳踝、膝蓋、骨盆、腰椎等都可能出現問題。膝蓋在行走時承受的重量約為體重1至2倍,走路姿勢不正確,容易加速膝關節的磨損與退化。正確走路應以身體核心肌肉群(背腹臀肌)為軸心,想像從頭到腳有一條線輕輕提起身體,雙腳以腳跟觸地前進,想像腳步在地面行進類似滾動方式由腳跟至腳趾前進,走路除了腿部外、腳趾也會施力,跨出步伐時腳後跟先著地,並使用大腿的力量帶動另一隻腳前進,千萬不能拖著地走。走路十大健康益處走路的好處很多,包括助減重、促進心臟健康、預防憂鬱症、提高免疫力、增加專注力、預防失智症、預防糖尿病、遠離靜脈曲張、睡得更好、延長壽命等十大健康益處。學會正確快走,絕對是環保又省錢的運動方式!【資料來源】.《健康2.0》YouTube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1-26 醫療.骨科.復健
為何骨質疏鬆症堪稱年長者殺手?醫教如何兼顧肌肉與骨骼健康
骨質疏鬆患者平常難以察覺,一旦有警訊往往都是已經骨折,再加上死亡率高,形同老人殺手。馬偕醫院骨科醫師張定國表示,我國骨鬆盛行率高居亞洲第一,男性超過兩成,女性則有近四成;加上一旦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超過一成,不可不正視其威脅。運動量少?較長壽?台灣骨鬆患者高居亞洲第一。張定國指出,我國骨質疏鬆率高居亞洲第一,約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有骨質疏鬆,若以性別來看盛行率,男性約24%、女性較高38%;其中若是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內致死率男性為近兩成,女性則約一成。至於我國為何會高居亞洲第一?他表示,推測可能是國民運動量較少或是年齡較為長壽,也有可能是健保較為齊全,跟其他國家樣本數有落差,但原因很多,尚未有確切定論。張定國表示,停經後的婦女、超過70歲男性、曾經骨折者、身材偏瘦/BMI低、有家族史,或是有糖尿病、腎功能不佳(洗腎)等慢性病患者,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族群。他也說,如果只是輕微受傷就造成骨折的人更要特別留心,都應該要定期檢查。骨質疏鬆危險因子.高齡者:年紀愈大,骨質疏鬆機率愈高。.停經後女性:缺乏荷爾蒙保護,骨質流失快。.有骨鬆家族史:或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久坐、缺乏運動:運動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太瘦或過度減肥:骨質承重較少、營養攝取不足。.藥物使用:長期使用類固醇、甲狀腺素等。篩檢性骨質密度檢測並未給付,建議自費進行。張定國說,目前健保在骨質密度檢測的給付條件較為嚴格,篩檢性檢查都不會給付,並且一個人一生只給付三次骨質密度檢測,超過三次都得自費。而高風險民眾或是停經後女性應該至少3至5年做一次檢測,或是在健康檢查中額外勾選檢測。目前骨質密度檢測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為最常見的方式,測量腰椎、髖骨兩處。張定國說,幾乎各大醫院都有,自費價格約落在600至1000元間。另一種為測量腳底的定量超音波,但是僅為初步篩檢工具,不能做診斷,健保亦不給付。骨質密度檢測1.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測量腰椎、髖骨兩處。自費價格約600至1000元。2.定量超音波:測量腳底,僅為初步篩檢工具,不能做診斷,健保亦不給付。維生素D和鈣都需補足,同時照顧肌肉與骨骼。由於維生素D可以增加腸胃對鈣的吸收,並有助於肌肉功能,甚至減少跌倒可能;而鈣質是骨頭主要組成成分,因此維生素D、鈣質的攝取都不可輕忽。張定國強調,多運動、曬太陽、飲食均衡等不只是預防也是治療骨鬆的重點。曬太陽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建議民眾一天曬太陽約15至20分鐘,若是怕臉曬黑曬傷,可以在臉上擦防曬乳液,讓身體其他部位曝曬在陽光下,或是避開正中午時段,改在清晨、傍晚。在飲食上,張定國表示,高脂肪魚類的維生素D3含量較多,如鮭魚、鮪魚、鯖魚,或是牛肉、雞蛋、牡蠣等亦有豐富含量;而含鈣量高的食物包含芝麻、紫菜、小魚乾、蝦米、木耳、黑豆、黃豆等、九層塔、牛乳製品等。除了日常飲食攝取外,亦可透過營養保健品來加強補充維生素D。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許皓為建議,每天補充1000毫克鈣片、800國際單位的維他命D,並多曬太陽、運動、喝牛奶,保持良好作息,降低骨鬆風險。另外,也應避免吸菸、飲酒過量。進行身體負重運動,如慢跑、爬樓梯、跳繩等。張定國說,骨鬆常常合併肌少症一起發生,肌耐力不夠者應該多做運動,降低跌倒骨折風險,如快走並搭配登山杖增加安全。而平衡感不好的人就應該避免慢跑,以免增加跌倒風險。他強調,要做「腳在地上、身體負重」的運動,對於改善骨質疏鬆較有幫助,例如,跳舞、爬山、慢跑、爬樓梯、跳繩;而游泳、打太極拳等運動對骨質幫助較有限。張定國提醒骨質疏鬆的長者,若要避免摔倒,視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很多長者是因為看不清楚而跌倒,白內障、青光眼等應該積極治療,否則骨折恐造成永久傷害。
-
2023-11-23 養生.聰明飲食
有在控制飲食及運動,為什麼膽固醇仍降不下來?中醫師建議重新檢視飲食選擇,推薦3食物
高血脂及膽固醇,大概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但有些人透過飲食及運動,二項數據卻仍降不下來。對此,中醫師建議重新檢視飲食,應著重減糖、高纖跟高蛋白,推薦吃酪梨、喝無糖豆漿跟攝取高纖蔬菜。身體環境沒改善 靠吃藥控膽固醇只是短暫根據《馬光醫療網》衛教資料,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李姿宜撰文指出,診間常遇到的患者提問,為什麼血脂及膽固醇的數據就是無法降下來,明明已經嚴格控制飲食及積極運動,但西藥吃了就降、停了又再升上來。李姿宜指出,如果身體環境沒有改善,靠吃西藥強制降血脂及膽固醇數值當然是短期的。吃中藥其實也會有同樣問題,如果是吃緩解症狀型的中藥,效果也短暫。想治本還是得吃「扶正類型」的中藥,逐步恢復身體代謝的強度。重新檢視飲食選擇 以減糖、高纖、高蛋白為原則除了吃藥,她更建議仍需從身體的根本改善,也就是改善身體的控糖能力,血糖穩定,膽固醇也能跟著降下來。也要重新檢視你的日常飲食選擇,以減糖、高纖、高蛋白為原則,例如水果就要挑低GI值的吃。根據《健康2.0》報導,李姿宜推薦三種食物,包括含糖量不高的酪梨、無糖豆漿及高纖蔬菜。2類運動有助降低膽固醇此外,運動習慣也同樣重要。醫學研究顯示,2類運動有助降低高膽固醇(高血脂)。一是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等的有氧運動;另一項則是像啞鈴、舉動等阻力訓練。降血脂降膽固醇3保健原則1.減糖飲食,避免攝取精緻甜食、飲品,尤其台灣水果甜度特別高,飲食盡量多蔬菜,少水果,一周水果攝取量可以不用到每日,隔日攝取或三天吃一次水果就好,可挑選如牛番茄、酪梨、番石榴等甜度較低的水果。2.戒酒、戒菸,控制油脂的攝取量,少吃內臟類食物、油炸食品,並於炒菜時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葡萄籽油。3.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不僅可以協助身體順利降低膽固醇,也能大大預防之後高膽固醇血症復發的重要因素之一。資料來源/馬光醫療網 【延伸閱讀】.降低膽固醇怎麼吃?4類地雷食物要注意!飲食5原則幫你遠離高膽固醇風險.做哪種運動有助降膽固醇?提高HDL和降低LDL是改善的關鍵
-
2023-11-16 失智.名人專家
透過充滿回憶的記憶相本 讓失智者感受愛與接納
我固定會去探望一位失智的老婦人,她總是想知道過去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彷彿自己現在仍住在那裡。至於她能不能參與那裡的任何活動,能不能和當地的任何人碰面,並不重要。她如果不知道那裡的情形,便會煩躁不安,認為是工作人員刻意隱瞞資訊,不讓她知道,這當然不是事實。我在想,這會不會是她用來確認現實的一部分?我們知道,這對正在穿越時間的失智者來說非常重要;也就是說,在當下她認為自己是活在過去的某一個時間點上。另外有一位不記得自己最近才搬家的女士,反倒十分篤定地認定,自己是從更早之前住過的那個地方搬來的,她也顯得煩躁不安。我懷疑,她現在所接觸的人當中,沒有人知道她仍記得的那個家,這樣是否會讓她失智的狀況變得更糟?相較之下,最近有一個正在等候協助的養生村住民不安地問我,她想知道,我是不是曾在好幾英里以外的地方住過,沒想到我確實知道她說的那個地方。她告訴我,她小時候曾在那裡住過。當我詳細描述那個地方時,她的心情變得穩定了,而在工作人員出現之前,她已完全平靜下來。或許我們會以為,一個人失智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後,就不再需要知道自己住過的地方、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了,其實對某些失智者來說,如果他們不知道相關訊息,似乎會覺得別人不接納他們,或者因而煩躁不安。到一個曾經是你人生一部分的地方,可能會激發你強烈的記憶,無論這些記憶是好是壞。在我和先生史坦利搬到桑默塞特(Somerset)之前,我們到懷特島(Isle of Wight)度假,算是向那裡道別。我們舊地重遊,拍照留念,然後把照片放入我的「記憶相本」內。懷特島是我第一次上學的地方,所以我們決定前往。令我驚訝的是,當我們朝學校走去時,恐懼如浪濤向我席捲而來,還伴隨毛骨悚然的感覺。我斷然拒絕再向前走,也不願擺姿勢照相。我無法叫史坦利趕快走開。當時我覺得自己再次成為6歲的小女生,孤零零地坐在偌大、空無一人的體育館內,心中充滿恐懼,深怕離開了長椅,就會被故事裡的惡魔和飛龍吞滅。我對自己的反應感到震驚,因為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有這些情緒。如我已成年,回顧過去,我想,當時一定是因為自己「不聽話」,才被懲罰,送到體育館的長椅上。沒有人想像得到,兒時的我竟然因為有閱讀能力,才經歷這樣的創傷,而且這個痛苦的記憶,到了六十多年後,仍然帶給我強烈的震撼,令我難以承受。延伸閱讀:.【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論壇:教你確診失智後快速應變法.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了解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有機會逆轉.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失智照護5階段 擬訂計畫打長照硬仗.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靈性關懷 找回失智者生命價值購書連結:.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
-
2023-11-09 養生.抗老養生
打太極拳有助長壽!降低血壓血脂、改善睡眠質量...醫師盤點對身體的10大益處
你打過太極拳嗎?太極拳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武術運動,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還有許多其他健康益處。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打太極拳有益身體健康,除了可以提高平衡感、改善背部疼痛,還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情緒。此外,根據2022年上海一項針對6萬名男性的跟蹤研究《Effect of long-term Tai Chi training on Parkinson’s disease: a 3.5-year follow-up cohort study》顯示,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比不做太極運動的人壽命更長。太極拳對身體的10大益處太極拳被認為對於改善一系列的健康狀況有好處,以下是一些研究發現的益處:1.改善平衡與協調:太極拳的動作涉及到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夠增強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從而有助於預防跌倒,這對於老年人特別重要。2.心血管健康:一些研究顯示,練太極拳可以有助於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一項研究中,針對208個高血壓患者進行測試,發現練習3個月與沒有練習太極拳的人相比,不僅血壓明顯降低,還有控制體重,減慢心率,改善新陳代謝等好處。3.提高心肺功能:太極拳的練習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這對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心肺功能的提高可以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使血液更有效地流向全身,為身體的各個部位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4.降低血壓:太極拳的練習可以降低血壓。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因此降低血壓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5.改善血液循環:太極拳的動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周邊造血功能。良好的血液循環可以將氧氣和營養物質有效地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並將廢物和二氧化碳從身體中排出,這對於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6.改善血脂:太極拳的練習可以改善血脂等體內機能指標。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因此改善血脂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減輕焦慮與壓力:太極拳強調呼吸和身心的和諧,這可以帶來心靈的放鬆,有助於減輕焦慮和壓力。8.帕金森病的緩解:有些研究顯示,太極拳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運動能力和平衡,有助於緩解部分症狀。太極拳中流暢動作和深呼吸,對於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經肌肉控制有正面影響。9.增強免疫系統:一些研究還發現太極拳能夠提升免疫功能,使身體更能夠抵抗疾病。10.改善睡眠質量:定期練習太極拳的人通常報告睡眠質量的改善。黃軒表示,雖然太極拳並不是治療所有疾病的萬靈丹,但它作為一種低強度的運動形式,對於許多人的整體健康和福祉都有積極的影響。但在開始任何運動計劃之前,最好先咨詢你醫生的意見,看你適不適合進行此項運動。延伸閱讀:.讓免疫系統更年輕!專家推薦9種適合熟齡族的運動,膝蓋無力也做得來.每天公園健走較健康?醫:快走、有氧和這幾種運動,提升心肺和認知功能.幾歲開始發現自己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
2023-11-05 退休力.健康準備
健康力準備 從走路開始運動名醫林頌凱對抗肌少症 關節炎的祕密武器
面對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你準備好了嗎?退休準備不再只靠一桶退休金,想要自在生活維持健康更不能少。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指出,長者會面臨的骨質疏鬆、肌少症及退化性關節炎等,都可能影響「走」出門的意願。這些問題都可以靠運動來增加自己的行動力,藉由新科技更能讓運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抗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運動是解方之一。台灣在兩、三年後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即每5個人就有一名65歲老人,老人國的年代已來臨,人人都有機會活到100歲。聯合報自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提醒民眾要時時檢視自己的「退休五力」:理財、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是否五力兼備。今年,將舉辦第一屆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邀請專家學者提供你退休的準備方案。退休五力最重要首推健康力,對長輩而言,健康力的準備必須從「走路」開始,而培養走路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林頌凱指出,慢性病及老化帶來的身體改變,可能造成行動力下降,也可能因疾病產生病痛,運動或許是解方之一,像長輩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很多人因疼痛就不敢運動,但實際上,正確運動可減少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問題。呼朋引伴增添動力,避免易發生「衝撞」的運動。運動還能增強肌力保護與支撐關節,改善身體平衡及增加穩定度,防止長輩跌倒的風險,還可以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如何鼓勵長輩運動?林頌凱認為,長輩需要認知運動的必要性,最好可以呼朋引伴一起來運動,而且鼓勵長輩先從有接觸過的運動項目開始,再來就是留意運動環境的安全性。運動項目若能自己單獨執行最好,可以減少跟別人衝撞的可能,像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就很適合,像球類,如網球或籃球,發生衝撞意外的機會大,就需要考慮;至於環境,若能在有健身教練及專業器材的運動中心是最好的。健身器材結合人工智慧,讓運動更有效安全。科技的幫忙也可以讓運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林頌凱專研運動科學,他指出,科技可以讓運動更有效及安全,目前很多健身器材都會結合心跳監測系統及心肺功能測試,經由監測的數據告訴你該有的運動強度及運動時間;更進階的像是AI FIT就結合人工智慧,在進行個人測試及身體結構分析後,開出專屬的運動處方箋,還能定期追蹤身體素質的改變。在運動的過程中,若有專業團隊的幫忙當然最好,但林頌凱強調,八成的運動相關問題,都可以從周遭不同的專家獲得解答,有骨質疏鬆或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想要運動,你的醫師或復健師就能提供基本的運動資訊;若想要打太極拳、外丹功,那麼一起運動的師兄師姐、學長學妹們都有專業知識,也能幫你解答;到健身中心運動,那麼教練就是最好的老師。因老化而產生的很多疾病,都要搭配運動、飲食及藥物,因此,不想臨老無法走出家門,想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那麼「覺醒」及做好心理準備很重要。林頌凱也將在退休力論壇發表專題演講,告訴民眾如何利用新科技讓運動更有效,進而增加長輩的行動力,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
-
2023-10-28 養生.抗老養生
名人養生/如同治理公司,退休生活也有計畫且規律的執行!5個堅持讓92歲張忠謀容光煥發
7月底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落成啟用,邀請了7月10日剛過92歲生日的創辦人張忠謀出席並致詞。台積電刻意在張忠謀生日月舉辦盛大的落成啟用典禮,當作他的92歲大壽生日大禮,也向他致敬。張忠謀自從2018年裸退後,已顯少參與工作,此次出席並致詞,氣色仍顯精神,不像一位9旬高齡的長者。退休前的張忠謀,工作講求效率,非不得已不加班、不應酬。退休後,寫作、旅遊、打橋牌、閱讀,他的人生態度及養生法則,如同他治理公司一樣,都靠著毅力,有計畫且規律的執行。工作態度「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從創立台積電到2018年6月宣布退休,擔任台積電董事長逾三十年,在這個足以左右台股指數、被稱為護國神山的重要企業任要職,如果你以為他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半夜,那就錯了!張忠謀過去受訪時自述,他從20多歲開始就秉持不加班精神,因不喜應酬,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且一定於1個半小時內結束,好讓自己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他也以此要求員工,增進工作效率和成效,能不加班就不加,希望員工們都能兼顧家庭生活,有健康、平衡的生活。「健康而平衡的生活」 張忠謀反對員工長期過勞原報導刊載時間:【2012-11-24/聯合報/記者高宛瑜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透過公司內部網站談話,希望員工努力工作以外,兼顧家庭生活、運動等,擁有健康、平衡的生活。他反對員工長期超時工作,即使自願加班,「每周工時最好不要超過五十個小時」。張忠謀以影片方式,對員工發表「工作時間」談話,提出兩個原則、兩個贊成和三個反對。他說,近幾年,台積電的技術推進到與世界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競爭的地位,有這個地位,是員工的努力和大量資金注入,以後要保持這地位,甚至更進步,需要大家繼續努力;所以,原則一「努力工作是必要的」。但「工作究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原則二希望員工都有「健康而平衡的生活」,工作之餘有家庭生活、運動、個人興趣和社交生活。張忠謀表示,基於這兩個原則,公司贊成主管與員工共同思考,如何增進工作效率和成效,「工作效率與成效往往比工作時間更重要!」也贊成在主管和員工雙方同意下,如果要加班,應依照勞基法規定,請領加班費或申請補休。張忠謀說,他不反對同仁因對工作有興趣,自願下班後工作,以強化自己的實力,但不希望同仁每周工時超過五十個小時。另外他堅決反對主管要求員工加班,但又不核發加班費或不給予補休;反對即使有加班費,同仁卻長期超時工作;反對同仁受主管或同儕影響,「感覺非要長時間待在公司不可」。養生哲學多年前張忠謀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公開他的五大養生祕訣,作家李偉文在談論健康退休的書《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評論:這些道理講起來都不難,難在真正做到;真做得到,就會活出健康又令人羨慕的人生。較特別的是,張忠謀的養生是兼顧身心靈,用閱讀及音樂為心靈「排毒」。關渡醫院院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為張忠謀的養生策略打了120分超高分。張忠謀五大養生祕訣:●第一,早睡早起,作息規律。這一點最重要,但也最難做到。●第二,不加班,不應酬。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點除非是專業人士或自己就是大老闆,不然也不容易。●第三,持續運動,飲食清淡,維持一魚一肉的簡單菜色,烹調少油低鹽。●第四,閱讀搭配音樂紓壓。媒體稱這是張氏獨門祕方,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讀不同類型的資料與書籍,搭配不同的音樂。●第五,有系統有計畫的終生學習。我猜所謂的有系統,大概是指大腦必須費點勁的困難學習。近年科學研究證實,只有這種挑戰大腦的認真學習,才會產生較多的神經連結,又稱「認知儲備」,能為大腦存摺多添點資產,以備將來大腦神經退化(失智症)時,有多的餘裕可以應付。張忠謀養生招數 醫師也說讚原報導刊載時間:【2017-02-01/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年逾80,但目光有神、思考犀利,而讓他能持續率領企業壯盛的背後原因,就是貫徹養生之道,作息規律、天天運動,更用閱讀及音樂為心靈「排毒」。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現職為關渡醫院院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為他的養生策略打120分超高分,他強調,張養生兼顧身心,最難能可貴的是執行力十足,令人佩服。張忠謀曾接受媒體訪問,講述養生之道。他從20多歲開始就秉持不加班精神,因不喜應酬,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且一定於1個半小時內結束,好讓自己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且每周至少6天快走40多分鐘運動。特別的是,他將音樂和閱讀當作心靈排毒法,釋放一整天下來的壓力。陳亮恭說,張的養生策略不複雜,重要的是實踐能力,一般人難天天執行,更何況張還在職場,而非退休在家。可貴的是,張不忘關注心靈,部分長輩會隨著年紀愈大,愈發失落及憂鬱,利用閱讀益智、音樂鑑賞,有效穩定情緒防失智。伉儷情深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都是二度婚姻,2001年結婚,20年來感情甚篤,經常不管公事私事,都是出雙入對、形影不離。張忠謀在七十歲時重新步入禮堂,找回幸福。美滿的婚姻、有可以牽手走一輩子的伴侶,也是讓人心境開朗的關鍵。他說她溫柔體貼 她說他善體人意 相識15年終決定攜手一生原報導刊載時間:【2001-02-10/經濟日報/曹正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新婚夫人張淑芬,2月2日晚間首次在圓山大飯店攜手亮相;張忠謀形容張淑芬,「溫柔體貼,一個人如果有伴侶,對心境、健康都有幫助」。張忠謀選農曆年在加州完成結婚儀式,婚宴僅有張忠謀高達90歲的母親、女兒,及女方親屬參加,只請了兩桌,儀式很簡單,1月29日,台積電部分員工才知道張忠謀在美結婚。張忠謀與妻子張淑芬1月30日刊登結婚啟事。張忠謀和張淑芬相識時間逾十年。「伊莉莎伯」是張忠謀中學時寫的小說中的女主角,伊莉莎伯長的漂亮,性格活耀,頗具交際手腕,在男女感情中有主導權; 認識張淑芬的人亦是如此形容她,張淑芬英文好,個性活耀,長於社交。7月生的張忠謀是巨蟹座,根據星座學來看,巨蟹座的人敏感、多情,感情細膩並執著,也相當戀家,對感情品質很挑剔。張忠謀過去從不提張淑芬的姓名,相識逾十年才結婚,顯露出張忠謀對感情的深刻。張忠謀很嚴肅,不苟言笑,有時還會罵人,但張淑芬眼中的張忠謀,很和藹可親,也為人著想。張淑芬說,張忠謀很關心台積電的員工或朋友,但他從不讓別人知道,這讓她很感動。最讓張淑芬感動的是,當她生病,身心痛苦時,張忠謀很著急,分分秒秒都在她身邊照顧著她。讓她覺得張忠謀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張淑芬和張忠謀認識十幾年了,在工研院時,張忠謀是張淑芬的長官,工作上是從屬關係,當時張忠謀的火爆脾氣在工研院是出了名,張淑芬「很害怕、很尊敬」張忠謀,她說,那時候她對張忠謀還沒有產生情愫。兩人交往密切,是這半年內的事。張淑芬說,雖然她和張忠謀在十年前相識,兩人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因此兩人除了在工作場合上碰面,就是在應酬場合,或家中聚餐時碰面,離開工研院後,兩人聯絡機會就少了。張淑芬以前看張忠謀,是部屬看老闆,因此會敬畏他,但現在,她眼中的張忠謀是一般的男人,如同一般太太看待自己的丈夫,感覺截然不同。張淑芬剛剛搬家,此刻她最想做的,就是陪在張忠謀身邊照顧著他。退休生活張忠謀在退休前就規畫好,退休要立即做四件事:完成自傳、打橋牌、旅遊與閱讀,但2018年中剛退休,就又立刻接下APEC領袖會議重擔,一刻也不得閒。而他年輕時在國外的大學生活階段培養了許多興趣,包括聽音樂、看歌劇、打橋牌等,這些興趣一直到他退休了也還一直維持著,甚至還與隊友組隊參加橋牌世界盃長青組的比賽,退休生活仍精力充沛。身心靈全面退而不休,讓張忠謀得以一直保持精神抖擻、容光煥發的狀態,絲毫看不出是已近百歲的高齡長者。張忠謀談退休 三件事都做了原報導刊載時間:【2019-11-03/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2)日參加台積電運動會,他以「回家」的愉快心情與媒體分享他退休後生活。他說,日前已完成自傳下冊第一篇針對「德儀盛衰」7.5萬字手稿, 接下來會專心撰寫約10萬字的第二篇「台積奇蹟 」,並保證明年一定出版; 夫人張淑芬則很開心說她現在最快樂。張忠謀說,去年6月5日他退休時,提出退休後會做三件事,依序是撰寫自傳下冊、參加橋牌比賽及與太太一起旅遊。下冊將分為兩大篇及一段職涯插曲,從1964年在史丹佛念完博士開始寫,包含在德州儀器待了25年,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原本預計這一篇幅字數5萬字,但最近完成初稿,寫了7.5萬字,這幾天可以開始準備寫插曲約3,000字;第二篇主軸是「台積奇蹟」,估計10萬字。他說,原本預定自傳下冊今年3月前能出版,但時間已延誤了,現在不講出版時間了,但會積極寫,希望明年底前一定出版。至於參加橋牌比賽,張忠謀認為他和隊友報名世界盃的長青組,他的隊伍在24隊循環賽中,一連打了八天,順利進入前八強,打敗很多世界級高手,雖然他在進入決賽的前八強中被淘汰,隊伍獲第五到第八名,但他已相當滿足,因為是世界賽,被打敗的選手中有好幾個以前都是世界選手。至於旅遊,他和太太過去旅遊很多次,但印象最深刻是最近去巴黎看趙無極畫展,五天的旅程中走了四個博物館,吃了好幾家米其林新餐廳,特別的是看畫展時兩人牽著手,有朋友從背後拍下這個畫面,這張照片也讓張淑芬畫了第二幅執子之手。另一旅遊的大體驗是兩人搭郵輪暢遊南澳十多天,飽覽南澳美景。張淑芬則表示,她的生活很簡單,有三個工作,當張太太是第一,她也花了更多時間運動,讓身體保持健康,能更好地照顧張忠謀;第二就是做慈善;第三是持續畫畫。張淑芬表示,張忠謀退休後的這段時間是她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先生終於回到家庭、回到她身邊,不必為了台積電煩心、平靜的張忠謀,給了她很多安全感。她說,張忠謀不鼓勵她做任何事情,但給她很多空間,很謝謝他。(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3-10-25 醫療.新陳代謝
65歲以上注意!老年糖尿病人死亡率1.27倍 3類運動助延長壽命、減緩併發症
李伯伯上星期覺得頭暈想睡,這幾個月體重減輕至醫院就診,經過醫師檢查,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醫師向李伯伯解釋,糖尿病是因為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者胰島素阻抗,胰臟功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衰退,但是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的配合下,也能將血糖控制好。高齡者(65歲以上)糖尿病,跟非糖尿病的人有什麼不一樣?.死亡風險高:65 歲以上新發病糖尿病病人,死亡相對風險高於非糖尿病患者,台灣本土健保資料庫發現高齡者如果有糖尿病,死亡率會增為 1.23-1.27 倍。.血管併發症風險高: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相對風險也高於非糖尿病患者1.54-1.70 倍。.低血糖風險高:隨著年齡增加,長者對於低血糖自覺(hypoglycemia awareness) 的閾值 (threshold) 會下降,所以長者一旦發生低血糖,會來不及反應,更容易發生認知功能障礙。高齡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為日漸衰退的肝、腎功能、或腸胃吸收影響到原本代謝降血糖藥物的效果、多重藥物間交互作用、認知功能障礙影響飲食行為模式、或高齡家庭照護上的問題等,使其更容易引發低血糖風險。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低血糖常造成更大傷害,平時要多注意避免低血糖發生。.老年症候群風險增高:高齡糖尿病人常伴有多重藥物使用、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尿失禁、失眠、視力障礙、衰弱、肌少症、跌倒與骨關節退化,即所謂老年症候群,研究證實高齡糖尿病患者發生老年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而且與其預後與死亡率有關。.衰弱症及肌少症:肌肉量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慢慢流失,研究指出糖尿病人具有 3 倍以上的骨骼肌肉質量減少的風險,高齡糖尿病人的衰弱症比率約為32-48%,高於非糖尿病老年人的5-10%,一旦身體的肌肉減少,就會影響肌肉儲存能力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更不容易控制血糖。高齡糖尿病人血糖、血壓、血脂控制都很重要血糖、血壓和血脂控制目標,會隨著健康狀況而有不同,下表提供參考:如何安排運動據美國糖尿病與運動醫學學會指引認為高齡患者與年輕族群無異,但要特別考量安全性,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先請醫師評估心肺功能,起始選擇低強度的運動,如周邊神經病變或自主神經病變者,須額外注意足部的保護與姿勢性低血壓等風險。如何安排運動:.有氧運動:每週150分鐘,例如:快走、腳踏車、慢跑、有氧舞蹈…等,慢慢開始進行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避免造成低血糖或運動傷害。 .阻力運動:每週2-3次,有助於增加肌耐力和肌肉量,例如:使用寶特瓶、彈力帶…等,簡單的器材來訓練大腿和手臂肌肉。.伸展和平衡感運動:每週2-3次,有助於改善柔軟度、平衡感,也能預防跌倒例如:瑜珈、太極…等。均衡攝取營養牙口不好、腸胃吸收功能下降、食慾不佳等問題,都會影響高齡者熱量攝取不足和營養不均衡,有肌少症的長者,除了熱量要攝取足夠之外,每餐也要吃一個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像是蛋、豆製品、魚、雞豬牛肉及牛奶,若是牙口不好可以選擇豆腐、蒸蛋、無糖豆漿、瘦絞肉…等較軟的食物,建議至少每年一次營養師的飲食評估與建議,降低低血糖及肌少症的風險。隨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與糖尿病治療上的進展,日益增多的高齡糖尿病患者,在防治與健康照護上更是重要,照顧高齡糖尿病人除考量減緩併發症進展與延長壽命外,更需同時兼顧長者日常功能的維持與生活品質的提升,讓我們為高齡長輩良好的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努力,一起健康老化。延伸閱讀:.糖尿病7大飲食禁忌!這些食物不要碰,進食3口訣有效減緩血糖上升.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有三高怎麼吃?可以水果多吃?「飲食11原則」遠離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3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控制不佳易失智!麥得飲食、中強度「這些運動」助控血糖
● 胰島素阻抗會降低大腦血糖代謝功效● 血糖波動大,恐加劇神經功能損傷糖尿病屬於全身性疾病,被稱為「百病根源」,雖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但長期血糖控制不當,易引起許多併發症,包括大小血管及神經病變,甚至失智上身。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江俊宜表示,糖尿病危害健康至深,尤其血糖忽高忽低,會造成器官組織功能損害甚大。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是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群,其致病機轉包括高血糖、低血糖、胰島素阻抗、慢性發炎等。江俊宜說,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長者,會因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明顯感覺記憶力、判斷力變差,影響日常生活。糖尿病患者常因為胰島素進入大腦形成具損害性的蛋白質,產生大腦皮質變薄狀況,若不治療改善,將會進展成失智症。高血糖 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高血糖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血管壁變得脆弱,無法順利輸送足夠養分到各器官,產生各種病變。糖尿病控制非常重要,但血糖並不是愈低愈好,當血糖過低時(低於70mg/dl),會出現手腳無力、頭暈、心悸、發抖、冒冷汗等症狀,嚴重時會導致昏迷,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血糖波動過大,會加劇血管、神經功能損傷,傷害腦部血管,血液循環不良而致血管性失智症。控血糖 可飲食運動雙管齊下想要穩定控制血糖,除了監控血糖、定期服藥,一定要養成均衡營養、規律運動的好習慣。江俊宜強調,糖尿病患者應定時定量攝取各類食物,適當分配每一餐的主食、湯水、蔬果,飲食調節有助於血糖控制。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抗阻性,使血糖降低,最好以中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佳,例如:快走、慢跑、游泳、單車、登山健行山等。只要持續20分鐘,開始微喘出汗,就會消耗葡萄糖、燃燒脂肪,幫助鍛練肌肉。江俊宜指出,糖尿病患者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血糖值,飯前、飯後血糖不能差超過100mg/dl,若數值差異大,要避開食用高升糖指數食物。糖化血色素也是監控指標之一,理想數值是7,8以上就要小心預防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糖尿病友是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原因與血糖控制不良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江俊宜提醒,當出現健忘或認知功能下降時,應立即至神經內科門診進行評估診斷。糖尿病患如何預防失智症?1 控制血糖:避免數值忽高忽低,傷害血管及器官。2 均衡飲食:除了均衡攝取,可執行「麥得飲食(Mind Diet)」幫助穩定血糖。3 適量運動:選擇中強度的有氧運動,促進胰島素發揮功能。4 自我檢測:使用「AD-8 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篩檢量表,早期發現症狀。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21 養生.聰明飲食
運動後該吃什麼?營養師教你吃「3種營養素」提升運動後成效
運動好處多多,不僅能增加肌肉強度,也有調節血壓及血脂、強化免疫能力、預防骨質疏鬆等益處。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成人每周最好能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騎腳踏車)。不過,除了規律運動以外,要有好的運動成效,就要先懂得怎麼吃!所以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來和大家探討最適合運動後吃的3個營養素吧!【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提升運動後成效的3個營養素當運動時,身體的肌肉會因為反覆地收縮舒張而消耗能量並產生些微損傷與組織再造,此時若沒有及時補充營養的話,肌肉就會出現疲勞狀態,影響到下一次的運動表現。若能在運動後補充均衡適量的營養,就可以幫助減緩疲勞感,還能增加肌肉量以提升基礎代謝率,進一步減少脂肪堆積喔!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有哪些營養素最適合在運動後補充吧!一、碳水化合物(醣類)最常被誤解的碳水化合物,其實是在運動後很重要的營養補充!許多人都曾聽過這種說法:「運動後因為身體吸收力變好,所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否則會更容胖!」但事實卻剛好相反!肌肉中儲存的肝醣是由碳水化合物所組成,會於運動時被消耗掉。所以在運動後若能及時攝取適量碳水化合物類的食物,可幫助肌肉補足流失的肝醣,減少疲勞感的發生,還能減少肌肉流失與增加肌肉量、提高代謝率,反而不容易發胖。我們平常所吃的米飯、全麥吐司、香蕉…等,都是屬於碳水化合物,很適合在運動後的30分鐘內吃,份量上則建議大約是一小碗飯或一片吐司的量。 二、蛋白質講到增肌減脂,一定少不了蛋白質!我們肌肉組織是由蛋白質所構成,運動後補充蛋白質,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肌肉組織及合成新的肌肉。像是牛奶、豆漿或是雞胸肉,都是很優質的蛋白質來源。研究更發現,在運動後以醣類:蛋白質=3:1的比例來補充,效果最佳!例如地瓜配無糖豆漿,或是一根香蕉配一杯牛奶,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三、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簡稱Omega-3)是營養師Sean推薦的小秘方!很多人認為運動完的隔天會痠痛「鐵腿」是因為乳酸堆積造成,但其實這是很常看到的一個運動迷思!首先,肌肉中肝醣的代謝產物為乳酸是正確的,但它不是造成長時間痠痛的主因,真正會造成肌肉長時間痠痛的原因是-「發炎反應」。運動的過程雖然會破壞肌肉組織,但是也會刺激它再生成更強壯的肌肉,而這個過程就會產生發炎反應,引發痠痛「鐵腿」的現象。而Omega-3擁有優秀的抗發炎能力,可以有效幫助對抗發炎反應,減緩運動後的不適感。若想要有效率的攝取,Sean建議可選擇富含Omega-3的食物或魚油保健食品,讓運動後身體恢復得更有效率。 看完今天的文章後,大家對於運動後的營養補充有沒有更多的了解呢?這些補充的原則或許沒有辦法讓大家馬上變得像選手或健美運動員一樣「頭好壯壯」,但是都可以有助於大部分運動後的恢復喔!擁有正確的觀念、正確的飲食補充才能讓你在運動後達到最好的效果,也更能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8 養生.運動健身
你的走路方式預測你是否短命 研究顯示步行速度快的人更長壽
走得快的好處不只能讓你更快抵達目的地,科學家還發現與走得慢的人相比,步行速度快的人壽命更長,而且死於癌症或心臟病的可能性更小。根據一項發表在《心血管疾病進展》(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期刊的新研究表明,自認走得快的人死於癌症的可能性比慢步走的同齡人低約四分之一以上。此外,快步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比慢步者低約60% ,而死於任何其他原因的風險則比慢步者低約70%。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從英國生物銀行和每個參與者在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中近40萬成年人的健康數據,並且要求參與者將自己歸類為快步步行者、慢步部行走者或平均步行者,同時給出步行歸類的指導,例如慢步步行者的速度低於每小時3英里(約4.8公里),平均步行者的速度為每小時3之4英里(約6.4公里),快步步行者的步行速度每小時超過4英里。研究者指出,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57歲,只有6.6%的人認為自己步行速度較慢,有超過一半(52.6%)自認為平均步速,40.8%的人則為快步步行者。在平均12年的追蹤期間,共有22,413人死亡,而分析顯示死亡風險下降幅度最大的是75歲以上的族群。研究作者表示,與緩慢步行者相比,快步步行者和普通步行者與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原因相關的死亡率較低。因此,步行速度可以在常規臨床實踐中當作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相關死亡率的預測指標。不過,需要進一步的臨床和研究來調查這些差異背後的機制。研究的主要作者、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Jonathan Goldney博士告訴《每日電訊報》,「我們鼓勵步行者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快步伐,因為這可能只會提高他們的預期壽命,並帶來許多其他研究顯示的身體活動益處。」如何增加步行步數的方法根據NHS的資料指出,步行是簡單、自由,變得更加活躍、減肥和變得更健康的最簡單方法之一。其中,快步走作為一種運動形式可以幫助你增強耐力、燃燒多餘的卡路里並讓你的心臟更健康。事實上,你不用特別快步行走幾個小時。根據19至64歲成年人身體活動指南中的建議,每天10分鐘的快步走就對健康有很多好處,並且可計入每週150分鐘的運動時間。NHS建議,增加步行的最簡單方法就是養成步行的習慣,嘗試將步行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具體方式包括:.步行上班.步行去商店.選擇走樓梯而不是搭電梯.和朋友定期散步.晚餐後與家人或朋友一起散步【資料來源】.Fast walkers live longer - and here’s why
-
2023-10-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這樣「健走」防失智遠三高
本人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三圈半,有幸被稱為「臺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7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2020年底,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之邀,與臺北大學城高齡族介紹「健康學老」,透過五堂課與七百多人次分享個人實踐力行的體驗。本文謹摘錄五堂課的講授重點,鼓勵高齡者積極追求健康老化。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維持身心健康,便需要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生活習慣。其中「健康均衡飲食(50分)、適量運動不傷身(30分)、充足睡眠(20分)、加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會擁有健康百分百的效果。CP值最高的銀髮運動 健走有十大效益維持健康的許多方法當中,「健走的十大效益」對長輩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遠離癌症、擺脫三高、強力瘦身、神奇抗老、強化心力等。持健走杖健走更能預防跌倒骨折、增進骨質密度,並可降低30%膝關節和髖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挺直上半身,避免駝背等,可謂益處多多。但在運動的同時,要多瞭解個人的體適能和運動性質,不要勉強,避免過度造成運動傷害。現實生活中對長者影響健康的七個殺手:包括有「高血糖症、高血壓症、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病變、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平時應定期進行健檢,同時關注健檢數據的變化。例如HDL(高密度膽固醇)維持在60至80之間,男性低於40、女性50(因有雌激素)是屬代謝症候群,應就診治療,以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指數越高血管較不易堵塞,而健走運動也有助於大幅提升HDL。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提出一項口號:「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一天走一哩,醫生遠離我(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鼓勵中老年人要多運動。運動雖非萬能,但沒有運動是萬萬不能的。「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加上三力(知識力、意志力、實踐力),必能心想事成,實現「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的璀璨人生。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不希望帶給後代照護的辛苦,更要持續運動。常聞道「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句話彰顯出一人的不健康,會對家人帶來龐大的財力負擔與精神壓力。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女性84.23歲、男性77.69歲),但健康餘命僅有72.3歲,平均仍要遭受8.5年病魔的折騰。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一人臥床至離世需支出710萬元,一人不健康就會對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負擔,何況如果是兩個人呢?讓食物成為最佳的健康醫藥「健康是要讓食物成為最佳的醫藥」,健康均衡飲食:飲食不傷身,要吃非加工健康食物。健康均衡飲食注意6件事❶ 用餐至少30分鐘,每一口細嚼慢嚥20~30下,如此有益腸胃消化,且咀嚼有預防失智之效。❷ 要三低三高選用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蛋白和高鈣質食物。❸ 均衡飲食,蔬菜、水果、脂蛋白、澱粉類各25%,腸胃健康者除鳳梨外,宜飯前先吃水果,可避免食道逆流,若有腸胃疾病者則飯後吃。❹ 適當補充營養品:如維生素B、C群;但A、D、E、K屬脂溶性,過多不易排出體外,會影響腎臟代謝。❺ 補充足量水分,每天喝水2000cc至3000cc,能預防中風及維護良好腎臟功能(有心臟病、腎臟病患者應遵醫囑限量)。❻ 每天攝取1800大卡熱量為宜;足夠基礎代謝、運動和工作等所消耗熱量(若長期累積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體重1公斤) 。「水」是人類生命力的來源:生活當中可以養成隨身攜帶水的習慣,水可以讓身體完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分。而茶和咖啡都含有單寧酸會破壞蛋白質、鐵質吸收,因此要避免餐前或隨餐飲用,最好在餐後一小時才喝茶或咖啡。預防失智殺手(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睡眠、健走美國克里夫大學法克多拉(Factora)博士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但大腦卻是人體重大器官中最晚才開始老化者,大腦要到70歲才開始老化,但其他身體器官如耳朵於60歲開始老化,眼睛、肌肉、腎臟40歲開始老化,而肺臟30歲、心臟20歲起就開始老化。失智症的預防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而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慢跑、自行車、部分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進而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避免發生失智症。1998年的醫學研究指出,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β類澱粉蛋白」,同時也分泌多巴胺等物質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海馬迴」負責大腦記憶功能,透過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提高記憶力或延緩老人失智。不僅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延緩失智,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將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代謝掉。「睡眠是健康長壽美容的良藥」,對高齡者而言「睡眠」的確十分重要,但大多數沒運動的高齡者都很淺眠,無法進入第四期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大腦無法有效代謝「β類澱粉蛋白」,經年累月的堆積也易導致失智。健走之所以能被WHO稱為最完美的運動,除了施行便利之外,還具有預防失智(代謝大腦有毒類澱粉蛋白)、遠離癌症(腦內啡抑制癌細胞)、擺脫三高(增強血管彈性)、強力瘦身(代謝燃燒腹部脂肪)、甩掉憂鬱(陽光療癒心情愉悅)、神奇抗老(排泄系統良好)、強化心臟(迷走神經使心肌有力)、增強骨密(骨骼強健不易跌倒骨折)、舒緩壓力(交感神經轉化成副交感神經)、及激發創意(湧現靈感增強記憶力)等十大效益。只要「好好走路,就不會老」,這也是健康學老最簡單的方法。 正確強力健走:腳尖向上微翹+深呼吸「行禪」就是「動禪」,效益是「靜(坐)禪」三倍以上。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健走禪)。如何健走?首先要學習「走路」,「腳後跟先著地,再次腳板、腳尖向上微翹、腳離地時用腳尖頂住地面,身體往前推出(Push Off)」,這樣走路的時候速度就會快,「腳尖向上微翹」的用意在於避免跌倒,如果腳尖沒有往上微翹,可能會踢到路上的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跌倒骨折,反而會造成傷害。其次是呼吸的方法,平時練吐吶,多運用長而慢的「深層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至腹部下丹田,再以口吐(呼)氣。以「吐」的時間,相對「吸」的時間長更佳(2:1倍)。「深層腹式呼吸」可以將肺臟使用的部分提高20%~40%,透過大量的氧氣來活化身體60兆細胞。在健走時,可用8步為一個循環,前4步用鼻子吸氣看向遠方,後4步用「嘴巴吐氣同時提肛(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視線焦距也可適時遠近調整。視距的調整有助於預防老花眼,而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也具有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或預防女性尿失禁的效果。健走若不使用健走杖時,要讓肩膀放鬆不用力、將雙手手臂往斜前方、斜後方擺動,這樣可以保護肩膀不受傷。健走也可以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而擺手可以強化手臂二、三頭肌的肌肉,都可以預防肌少症和跌倒骨折的風險。使用健走杖可以增強背部肌力、防止駝背、減緩髖關節和膝關節30%的壓力負擔。此外,用健走杖規律前後擺動時,肌肉連動和諧共振,也有助於防止脊椎側彎。健走速度是要每分鐘達120~140步(快走140/m以上)、心跳率達100~120下,每分鐘便可以消耗5大卡的熱量(300/H),同時排汗比排尿具有17倍(100cc 84mu/4.9mu)更好的排毒功能。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 Dr.White曾說過:「腳是第二個心臟」;經常健走可以逐漸增強小腿肚肌肉,強健的小腿肌和下肢微血管力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液強力輸送打回心臟,若小腿肌肉圓周男性<34cm、女性<32cm,有肌少症跌倒骨折的風險,易導致失智。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日出時間,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植物才會開始行光合作用,這樣呼吸到的空氣才會是氧氣,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日出後一小時;在清晨運動可以呼吸空氣中的負離子、芬多精及少量臭氧,是上天恩賜有益人類健康的禮物。有「規律運動」生活化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好。每天應該要睡7–8小時,太短或太長對身體都不好。重視睡眠黃金時段,有利身體的器官排毒,褪黑激素修補細胞。以下為各器官修復時間:淋巴PM.9~PM.11膽囊PM.11~AM.1肝臟AM.1~AM.3肺臟AM.3~AM.5大腸在清除廢物的時候AM.5~AM.7,這時必須要清醒過來,以便如廁讓大腸排除廢物。小腸最佳的吸收養分時間是AM.7~AM.9,所以早餐在這時間吃完,對身體最好;但運動後30分鐘用餐可增加肌肉7%,減少腹部脂肪增加24%。「健康學老」不是單純壽命延長,而是要免於疾病、失能、失智、臥床。唯有實踐才能享有健康長壽的幸福樂活人生。生活習慣維持「三慢四快」「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這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我過去觀察到許多事業有成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平時都會利用時間去運動,日復一日的閱讀、思考,也可以避免大腦失智。尤其保持每天學習金融、基礎醫學等新知識的習慣,這些維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更帶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個人也有「三慢四快」的生活習慣。首先,「三慢」指的是「吃飯要慢、火氣上升要慢、脈搏要慢」。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用餐時間超過30分鐘,因唾液是最好的抗氧化劑,當牙齒嚼動時會衝擊大腦內皮細胞,有防止老人失智症之效;生氣不僅傷害大腦與心臟,同時也會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臟、肺臟、腸胃系統造成傷害;一般人靜息時脈博跳動每分鐘約在60–100下之間,正常人每分鐘脈博次數愈低,代表心肌越有力,以每分鍾55~65下最健康,特別是運動選手。「四快」則是「走路要快、反應要快、排泄要快、入眠要快」,健走時內心哼歌,可以促進體內產生大量HDL-C(俗稱好膽固醇),也是我的秘方(選定自我喜好歌曲);平時多動腦、多閱讀、多運動,可以維持大腦反應快速與靈活,也能預防失智症;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水分攝取充足、每天有運動習慣,自然睡眠品質會好,腸胃自然健康,排泄也會順暢;快速入眠可以讓身體確實得到休息,平日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到了晚上就寢時,也會很快進入深層睡眠。 日常作息遵守「三、八」制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企業對於各部門、各處室的運作是否順暢,經營體質是否健全良好等,都必須要十分用心注意。同理,個人經營健康管理,也要關心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和按摩12長壽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迎香穴、膻中穴、神厥穴、命門穴、合谷穴、內關穴、湧泉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五臟六腑就像企業總公司的五大部、六大處室,而12個長壽穴位如同12家分公司。這些都需要每日用心經營。「健康的身體是需要意志力不斷努力實踐所得來的」,正如同公司透過財務報表來管理績效,自己也可透過健康存摺與健檢報告來檢視自我健康。生活作息要遵守「三、八」制,即睡眠8小時、坐姿8小時及站姿8小時。國人平均日坐10.5小時,美國人平均日坐12.5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久坐會短命」,每多坐一小時將減少22分鐘壽命;因此每天坐著時間要以8小時為目標,盡量不超過。韓國醫學大學研究,睡眠效益呈現U字型,U型底是每日睡眠7–8小時,每日睡足7–8小時對身體最健康,過少或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要切記「坐不如站、站不如動、動不如走、走不如健走」,期盼高齡者要盡量避免久坐。「三憂六怕」意識警愓人上了年紀之後,也要有「三憂六怕」的意識。三憂:憂失智(要健走)、憂肌少症(要運動)、憂骨折(要曬太陽)。六怕:眼睛最怕曬(要帶太陽眼鏡)、頸椎最怕吹(要圍圍巾)、喝水最怕快(喝一口水時要呼氣停頓半秒防嗆)、腸胃最怕冷(要喝溫水,少吃冰冷)、室內最怕灰(要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晨運最怕早(樹木要等日出後才行光合作用)。這三憂六怕也是我個人的養生心得,與大家分享。總之,你想要「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創刊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9 醫療.骨科.復健
40歲肌肉開始流失,增加肌少症的風險:長輩沒食欲攝取不足,4穴位按出好胃口
● 肌少症是老年殺手,易致運動障礙● 營養不良是肌少症發生原因之一● 按摩穴道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吸收秋高氣爽,天氣轉涼讓人食欲漸漸大開,看著滿桌當季的海鮮佳肴,長輩吃了幾口就不再提起筷子,「我吃不下、沒胃口」。連著幾周,身形明顯消瘦、走路的步伐變慢變小,家人帶去就醫被診斷為「肌少症」,需從飲食和運動下手改善。均衡營養 攝取足夠蛋白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40歲之後,肌肉量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流失程度與速度因人而異,若早期發現徵兆,應適當治療,且補充均衡營養、養成規律運動。飲食部分,每天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一般人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0-1.2公克蛋白質,換算60公斤的中壯年,每天需攝取60至72公克蛋白質。若擔心膽固醇過高,可選擇魚肉、雞肉等白肉,以及雞蛋、牛奶、豆類製品等食物。規律運動 從每周2次開始有氧運動、肌力健身、平衡協調、緩和伸展等,都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建議先培養運動習慣,從每周2次運動開始,逐漸增加到每周運動3至5天。預防或延緩肌肉流失,除了彈力繩、啞鈴、壺鈴等阻力訓練外,看似動作緩慢的太極拳,經由意念帶動身體各部位,有助於步態平衡穩定、增加下肢力量;還可以透過快走、慢跑、單車、登山、游泳訓練大腿肌肉,維持肌肉功能。改善腸胃 增進食欲助消化林舜穀表示,吃不夠、營養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引發肌少症,一定要想辦法刺激食欲,包括改變食材、增加口味變化,按壓穴位也能達到開胃健脾的效果。人體的前臂與小腿上,有相應的二組穴位,平常多按摩,可促進腸胃消化、調理身體內部,避免退化與失能上身。可按摩手部和腳部的二組穴位,分別是上廉穴、下廉穴以及上巨虛、下巨虛。按摩上廉穴可調和腸胃、通經活絡;按摩或針灸下廉穴,可清腸毒、治便祕。按摩對應大腸的上巨虛、對應小腸的下巨虛,能緩解腸胃炎、消化不良,按摩時可坐著微屈膝,輪流輕揉小腿前外側位置。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06 養生.運動健身
「台灣的敦煌石窟」嘉義瑞里青年嶺步道!鬼斧神工千年蝙蝠洞 走到腿軟也值得
位於嘉義縣梅山鄉,青年嶺、燕子崖和千年蝙蝠洞屬於同一條環狀步道,是當地相當著名的旅遊景點。從青年嶺步道是由溪谷沿著陡峭的山壁建造而成,步道長2.5K ,整條步道階梯修整完備!嘉義瑞里青年嶺步道位於嘉義縣梅山鄉,青年嶺、燕子崖和千年蝙蝠洞屬於同一條環狀步道,是當地相當著名的旅遊景點。從青年嶺步道是由溪谷沿著陡峭的山壁建造而成,步道長2.5K ,整條步道階梯修整完備。1.銀髮一起玩好友:Anna Cheng2.景點:嘉義瑞里青年嶺步道訪燕子崖、蝙蝠洞之千年古勝3.路況:很好走但有一定的坡度4.交通:自駕5.廁所:把握沿路的公厠,如圓潭遊客中心丶雲潭休息區蜿蜒於竹林之中,也經過幾處木橋,很好走但有一定的坡度,全程伴隨鳥叫蟲鳴丶蝴蝶飛舞和山谷傳來的隱約溪流聲。多數穿梭在竹林中,很舒服。基本上就一條路一直走,去程下坡很輕鬆,回頭路就有點考驗腳力了。要想尋幽訪勝賞大自然中的千年奇景,就非得走青年嶺不可。交通▲大眾運輸【瑞里國小/梅花山莊】嘉義縣公車7315(嘉義—瑞峰):嘉義搭車,於梅花山莊站下車,站牌旁茶園進入,即可抵達青年嶺步道入口。(每日來回各有二班)嘉義瑞里青年嶺步道※公車7315班次資訊→https://bit.ly/2SaCmFG▲自駕【阿里山農場(原瑞里山莊)】國道3號下竹崎交流道,行駛166縣道往瑞里方向,至72.2K處轉入產業道路後,依阿里山農場指示牌進入,約200公尺有停車場,即可到青年嶺步道入口。【瑞里國小】國道3號下竹崎交流道,行駛166縣道往瑞里方向,約至78.8K處,瑞里國小前方茶園進入,即可到青年嶺步道入口。照片分享吊橋上欣賞山谷間錯落的岩石和少量溪水的溪谷景緻。快走到情人橋之前,可以在河對岸這個角度看到的燕子崖是震撼的!過吊橋後彎上一個坡,就會到看到著名的燕子崖,壯觀的燕子崖石壁,是砂岩與石灰質頁岩層層相疊的環境,經年受到風吹水蝕的頁岩溶解而軟弱,大雨挾帶礫石不斷衝擊,使砂岩表面形成一些大小不一的坑洞,密佈的細孔是燕子築巢的秘密基地。整面山壁上形成如千層蛋糕樣的橫條紋路,並佈滿細孔,極為壯觀。水勢自崖上瀉下,宛若走在水濂洞中,總之無論晴雨,皆各有景緻。蝙蝠洞的岩壁為燕子崖上部地層的延伸。此段燕子崖附近,前陣子山壁崩落,路過這裡須格外小心並勿停留。石崖壁向前延伸再轉個彎就是千年蝙蝠洞,如蜂窩般的洞口,蝙蝠孔洞是歷經數百萬年的河水沖刷作用,形成的彎月灣,令人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嘖嘖稱奇。蝙蝠洞附近還設置了石椅,我們就在壯觀的岩壁下野餐與休息。燕子崖和千年蝙蝠洞是罕見的大自然奇觀,因為景觀特別,也有台灣敦煌石窟之稱,是嘉義瑞里的著名景點。後段青年嶺步道連接到瑞豐國小,因為沒有特殊景觀又確實陡峭。若有接駁車還好説,否則還是要走回頭路。所以老爺決定在最美的這段就直接回程了。燕子崖和千年蝙蝠洞是青年嶺的最大亮點。此行並未見到築巢的燕子和棲息的蝙蝠,但是地殼變動造成的獨特地貌震憾卻相當精彩,感覺一路的疲憊都值得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2 醫療.消化系統
便祕易增失智風險!吃酵素、益生菌有助排便嗎?5招改善腸胃不順
● 國人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蔬菜≠高纖,多補充全穀類食物● 喝足水分,規律運動助排便順暢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許多人飽受便祕困擾,滿肚子累積了大量毒素,不僅皮膚暗沉粗糙,更讓人心情鬱卒。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便祕問題,腸道被喻為人體「第二大腦」,長期排便不順,容易引發憂鬱,彼此雙向互相調節影響。如果每周排便少於三次、連續三天以上沒有解便、排便量少(呈顆粒狀)、糞便乾結偏硬,即為便祕。衛福部建議,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應為每日25至35公克,根據統計,九成民眾沒有達到標準,青壯年、老年人都飽受便祕所苦,經常出現腹脹、腹痛、排便時會疼痛等症狀。工作時忽略便意 錯過排便最佳時機徐佳靖表示,年輕族群的便祕原因,主要是工作壓力大、上班時忽略便意,沒有在第一時間如廁,導致排便反應變得遲鈍,錯過排便「最佳良機」,就難再硬擠了。中高齡長輩因身體機能老化,腸胃蠕動緩慢無力,以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而導致便祕,吃不下也排不出來,容易心情鬱悶,很快陷入憂鬱狀態,帶來失智風險。便祕看似是小症狀,但糞便堆積在腸道好幾天,除了消化不良,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脹氣等,甚至造成體內鉀鈉離子失衡,產生急性譫妄。徐佳靖強調,掌握飲食技巧、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或改善便祕。一般人認為,蔬菜水果富含纖維,屬於高纖食物,徐佳靖說,其實五穀雜糧類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三餐應適量搭配雜糧饅頭或全麥麵包,光靠吃蔬果不一定能吃進衛福部建議的攝取量。另外,每天要喝足2000cc的水,一方面避免纖維質黏在腸道上,一方面讓糞便夾帶足夠水分,能順利排出。徐佳靖提醒,早晨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可刺激腸子開始蠕動,加上按摩腹部,能有效幫助排便。不少民眾詢問:「吃酵素、益生菌能幫助排便嗎?」徐佳靖說,腸道保健食品的作用在於幫助消化、維持腸道健康,且需要持續吃上一段時間才可能改善,並非吃了之後馬上就能清空宿便。自購甘油球灌腸 易依賴失去排便力有些民眾會自行購買甘油球灌腸,徐佳靖表示,雖然立即見效,但會造成濫用問題,且經常性靠藥物刺激腸道,久了產生依賴性,會漸漸失去自己排便的功能。多喝水、多運動、多攝取膳食纖維,才是改善便祕治本之道。如何預防及改善便祕1 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幫助身體排毒解便。2 早上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喚醒腸胃蠕動。3 運動有助於改善便祕,建議快走、游泳或有氧運動。4 多吃蔬菜水果以及五穀雜糧,讓排便更順暢。5 釋放壓力情緒,避免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8 養生.聰明飲食
吃傳統月餅等於吃飯拌油!台大營養師推這款零脂肪月餅 熱量不到15卡
中秋節,就是要來吃月餅!不過很多人常陷於「想吃月餅又怕胖」困擾,對此,臺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詹貽婷設計一份「火龍果仙草水晶月餅」手作DIY食譜,繽紛如玫瑰花的色澤,配上果凍般滑嫩口感,加上一顆一人份熱量只有13卡,讓視覺美學、清爽口感與低卡需求一次滿足。「火龍果仙草水晶月餅」零脂肪 熱量僅13卡食材:火龍果汁25c.c.、仙草凍適量、洋菜粉0.2公克、吉利 T果凍粉0.2公克、白開水10c.c.、赤藻糖醇(代糖)0.2公克。作法:1. 將火龍果放進果汁機,然後打成火龍果汁,過濾備用。2. 把洋菜粉、吉利T果凍粉放進白開水,煮到完全溶解,也可用微波爐加熱。3. 將已溶解的洋菜粉、吉利T果凍粉與火龍果汁拌勻。4. 加入代糖。5. 將上述液體倒入模具,先倒至模具三分之一滿,再將切好的仙草凍放入。6. 將其餘洋菜粉火龍果汁倒入,並把模具填滿。7. 等待上述成品結凍成型,即可食用。在營養成分方面,一人份火龍果仙草水晶月餅沒有含脂肪、蛋白質,醣類有3公克,含13卡熱量。吃傳統月餅,等於吃飯拌油詹貽婷表示,一般來說,一個月餅,其中醣類(碳水化合物)份量相當於白飯半碗到一碗半,再加一到八茶匙的油,累積下來,熱量、醣份攝取量與油脂量都是相當驚人。若是一個人體重60公斤,吃下一顆月餅,通常需要快走1到5小時才能將月餅熱量充分消耗、代謝。因此如果想要吃月餅,一天三餐的全穀雜糧攝取量、油脂攝取量就要調整、減少,或者也可與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才能避免攝取太多熱量。如果很想減少月餅攝取熱量,詹貽婷也建議,民眾可以如上述,自己用水果製作果凍月餅,或選擇冰皮月餅,冰皮月餅的熱量比較低,對身體的負擔比較小。三高族群吃月餅,共享比獨吞更有利如果是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與高血脂等三高族群,詹貽婷提醒,高血壓患者要避免攝取太多熱量而導致體重上升,進而影響血壓,因此建議高血壓患者盡量要和家人一起分享月餅。而糖尿病患者則要留意醣類(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如前述,一個月餅相當於0.5到1.5碗白飯,所以建議吃下月餅,就要少吃一點飯、麵等其他全穀雜糧類食物,以免醣類攝取過多引起血糖失控。對於高血脂病患,詹貽婷也提醒,多數月餅所使用的油脂,飽和脂肪酸含量往往較高,很容易引起膽固醇增加,所以選擇月餅的時候,建議看一下成分標示,可選擇油脂、脂肪含量較少的月餅,這樣就可以少吃一點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