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快篩
共找到
2417
筆 文章
-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新的快篩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副總統陳建仁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快篩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談到我國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陳建仁指出,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SARS疫情,也學到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這三件事,審慎以對部分,對全世界所有新興傳染病的監測非常重要,特別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是多種新興傳染病的發源地。陳建仁說,幸運的是,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的同仁在PTT(電子布告欄)上,發現一則來自武漢的通告,疾管署隨即在署內群組中分享,並發送電子郵件給中國疾病控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IHR)聯繫窗口,這就是審慎以對;其次,在必要時迅速發布旅遊警示。第三,陳建仁說是強化邊境檢疫,我國從起初的機上檢疫,以及後續對密切接觸者或從疫區來的乘客加強14天的居家檢疫,這次也升級傳染病醫療體系,並指定了幾家醫學中心,必須在各自的隔離病房照顧病人,避免把每位病患都送到同一家醫院;且台灣在最大容量上,有2萬間隔離病房、1萬4000台呼吸器。至於個人防護裝備部分,陳建仁說,我國記取SARS教訓,知道必須有一套口罩配發制度,也必須增加口罩的產量,現在一天可以生產超過1300萬片口罩。陳建仁也說,任何國家對疫情的防堵,永遠不嫌晚,也必須根據當前情況因時因地制宜,但仍可採行台灣的良好策略來抗疫,例如,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家檢疫都非常重要。陳建仁還說,提供第一線醫護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也很重要,英國和美國都在勉力而為,台灣願意提供幫助。另外世界各國必須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儘快研發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甚至疫苗,透過這些努力,應可以遏制疫情。陳建仁表示,快篩部分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緊急事件 為時已晚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世界衛生組織的示警動作引發正反兩派意見。副總統陳建仁表示,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世衛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新冠肺炎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世衛直到今年1月底才宣告PHEIC,為時已晚。防疫期間,陳建仁多次接受外媒專訪,討論我國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等等。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陳建仁說,亞洲國家受到新興傳染病衝擊的風險一向居高,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包括越南河內、新加坡、香港等等,都受到嚴重衝擊,這就是「生物定時炸彈」,新興疾病可能隨時出現,難以預料,所以亞洲國家都做了較好的防備,這也是香港及新加坡都做得很好的原因。南韓雖沒有歷經SARS疫情,但曾經爆發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疫情,因此也學到經驗。陳建仁認為,亞洲處於比歐美國家人民更危險的境地,每次都從災難中汲取教訓,但是隨著人與人的交流變得密切,世界似乎顯得越來越小,就像個地球村,大家都是一家人,當然要分享資訊,讓資訊透明,並快速知會大家,而這就是世衛的任務,世衛一旦收到警示,就必須有警覺立即行動,並迅速因應。陳建仁舉例,2003年爆發SARS疫情時,世衛建立了(PHEIC)警示制度,而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當時,只有三個國家受到衝擊,世衛就宣告PHEIC,所以全世界都進行快篩、準備藥物、研發疫苗,但是,這次的新冠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直到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PHEIC。陳建仁說,當時,全世界已經有19個國家有病例,超過8000個確診案例,所以為時已晚。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時解封?陳建仁:未來1年或1年半過「半正常」生活
對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未來是否有機會解除封境等措施?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可防疫,但在這之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只要過半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所謂「半正常」的生活。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專訪。談到未來防疫措施,解除封境的正確退場策略為何,是否依階段、社群或分區解封。陳建仁表示,第一,基本上,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無法完全消除,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一定要準備長期對抗,這也是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陳建仁說,一旦有了快篩和抗病毒藥物,輕症病例就可到一般診所進行快篩,一旦確診,可以立即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社區診所的醫師就可以治癒輕症病例,重症病例可以送到醫學中心,醫學中心也可以進行快篩及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治癒後,病毒作用減低,也就不會傳染人。至於民眾生活部分,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過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陳建仁也談到,全球各國退場策略部分,為了協調國際運輸等,所有國家都必須公開資訊,讓各國的情況公開透明,例如,必須讓人民了解,有些國家只有零星的病例;也需要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民眾的血液進行採樣,了解各國的感染狀況,並必須確保疾病不會傳播出去,必須十分謹慎,確保不會再爆發大流行。陳建仁說,雖曾經預測5月底恢復正常生活,但很難預料。不過,歐洲疫情已過顛峰期,正在趨緩,而美國還在攀升中,希望5月底看得到疫情的曙光。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首例!台廠快篩試劑通過專案製造 85分鐘有結果
新冠肺炎台灣也要有快篩試劑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天下午在立院衛環會接受質詢時證實,國內近日已有一家廠商成功研發出快篩試劑並通過食藥署專案製造審核,最快85分鐘就有結果,目前正和醫院合作進行臨床測試。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上午至下午召開會議,討論衛福部因應武漢肺炎對醫療體系、健保、心理健康影響及因應。包含楊曜在內等多名立委皆詢問到國內快篩試劑專案製造、專案進口審核進度。吳秀梅表示,目前國內快篩試劑共有三件申請專案製造、40多件申請專案進口,總共有16家業者送件,截至目前已有一家國內廠商通過專案製造核准,也是國內首例核准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正在以臨床檢體進行測試。據她了解,該業者量產後將優先供貨給疾管署。而另外兩件專案製造申請部分,一件資格不符退回,另一件仍申請中。食藥署醫粧組科長鄭啟慧,會後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通過審核業者為瑞基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瑞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該業者3月9日申請審查,食藥署收案後,該業者中間多次補件,包含性能評估等,終於在4月6日通過專案製造審核。鄭啟慧說,相關資料顯示,該快篩試劑可在新冠肺炎、流感、上呼吸道等八種不同病毒中(其中三種是冠狀病毒),精準抓出新冠肺炎的病毒,其專一性高而通過審查門檻,最快85分鐘可測得結果。不過,鄭啟慧也說,由於國內新冠肺炎臨床檢體取得不易,因此食藥署目前初步決定是有條件通過專案製造,業者目前正在和醫院合作、已申請IRB,以實際檢體進行臨床測試及評估,將以快篩結果和醫院的PCR檢驗結果進行比對,至少要能判斷五例陰性、五例陽性才過關、就能立即開始生產。據悉,該業者表示,生產出的試劑將優先提供給疾管署分配使用。
-
2020-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快篩研發成功!工研院「疫開罐」準確率9成 1小時驗出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移入個案激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曾接觸過確診個案,甚至是已感染的旅客,入境時可能還在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如何從一進國門就快速篩檢,成為防疫關鍵。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在潛伏期就能檢測病毒,1小時內完成快篩,準確度高達9成,可用於機場、診所等,有效阻斷傳播鏈。工研院手持式快篩 一小時就搞定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因技術優化,從桌上型變成掌上型,除了外觀與飲料罐一樣而稱為「疫開罐」,重量只有600公克。快篩研發成功來自兩大關鍵,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明,新冠肺炎屬冠狀病毒,團隊透過國際基因定序資料庫,多重比對病毒的基因序列,區分SARS和MERS差異,從中找出相同表現,但也得與流感區隔,以排除干擾,而設計檢測的試劑「核酸探針」成份控制成為關鍵,在多組核酸的交叉比對之下,準確度高達9成。目前國際使用的檢測儀器以中央實驗室為主,傳統使用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CR)熱循環儀,篩檢時間約4到8小時,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以恆溫擴增放大病毒檢測法,在感染初期於1小時內即可檢驗,並針對機場入出境檢測,最快40分鐘內可得結果,速度至少快6倍。手持式檢測儀器體積小,民眾無須再奔波往返醫院,有效減低醫療人員負擔。潛伏期就可驗出 儘早做防疫措施相較於SARS、MERS病毒在潛伏高峰期時就出現症狀,新冠肺炎最讓人頭痛是「潛伏期症狀不明顯」,捉摸不定。工研院採核酸檢測技術,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感染初期,從鼻咽喉取得樣本後,再以滴管取出滴在試管中,運用專屬光學即時偵測模組進行檢測,在未發燒或其他症狀前能檢驗出,儘早防疫。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4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希望未來在廠商加入後,7月底完成技轉、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場古早病毒的演說 讓生醫所提高警覺研發快篩
面對未知的新興病毒世界各國如臨大敵,工研院團隊在快速檢測系統長期努力,包括傳染性疾病、癌症、核酸與蛋白質檢測等,但檢測老手面對未知的新興病毒也戰戰兢兢。敲響這場戰役來自於一場演講,去年12月國際顧問到工研院演講,提醒環境中有不少存在於雨林或冰原等古早病毒,恐因氣候變遷再出現。生醫所提高警覺,隨即盤點檢測能量與藥物疫苗等資源,並持續觀察新冠肺炎的疫情。未料,春節過後疫情加劇,團隊即刻投入研發,針對病毒資料庫設計出自動化搜尋程式,比對病毒變異的趨勢,啟動核酸分子快速檢測的系統,採用分子快篩的特別之處,就是直接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很早期感染情況下,只要體內有病毒,就可得知有否受到病毒感染。在風暴中心的研究人員每天齊聚在實驗室中,夜以繼日面對不同等級的病原體,投入約40名人力為防疫盡心力。生醫所所長林啟萬透露,大家在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下,「用最短時間蒐集國際資訊,提高對病毒風險的認知,用平常心的態度面對,才能避免出錯」。加上受到疫情延燒的影響,國際冷凍物流、國際快遞公司將台灣也列入禁送區域,團隊採購的特殊材料等無法送達,研究進度一度拉警報,經過多次溝通才拿掉禁令,讓團隊鬆一口氣。目前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包括病毒核酸分子檢測、病毒核衣殼/棘狀蛋白質檢測及免疫抗體檢測,3種方式各有優勢,可分別針對潛伏期、感染期與恢復期進行檢測,其中工研院疫開罐的檢測方式,即針對潛伏期的病毒核酸分子檢測,可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林啟萬指出,疫開罐具備四「高」特色,包括「高精準」精準度可達9成以上,能在潛伏期就揪出病毒;「高靈敏」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的0至7天內即可揪出病毒;「高輕巧」重量僅600公克,相對於傳統常見檢測裝置的34.2公斤,重量就相差57倍,方便前線醫護人員隨時帶著走檢測;「高效率」檢驗時間僅需1小時,是現行檢測時間的1/4,可降低醫護人員人力物力負擔。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謝博軒也表示,預醫所是國軍在生物防護上的專責研究機構,面臨新冠病毒的肆虐,預醫所針對病毒抗原的快篩檢測已有初步研發成果,希望透過與工研院的合作,開發核酸快篩檢測相關系統並進行驗證,期盼儘早量產、造福國人。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封城斷航停工何時解除?陳秀熙:發展抗體快篩是關鍵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舉辦第十次疫情說明會,會中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台灣圍堵感染有成,但全球確診個案已經快要突破兩百萬,而且致死率隨人數增加而上升,康復人數卻無法突破二成五。這是一個壞消息,代表全球經濟必然遭受衝擊和損失。運用抗體快篩技術,找出最安全的、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的人口,是每個國家的減災計畫決定何時劃下句點的關鍵。陳秀熙表示,根據四月十二日全球疫情最新統計,新冠肺炎致死率是6.2%。一般來說,傳染病發展這樣一段時間,康復率應該要至少達到40%,但新冠肺炎的康復率現在卻還不到25%,只有23%。同時間南美洲、非洲等醫療體系比較脆弱的國家,疫情還正在興起,令人擔心。如果疫苗和藥物發展不及,可預期這些國家將有大量人口死於新冠。陳秀熙說,正因為這是一個世界流行,每個國家為了控制疫情,都做了各種大動作大規模的管制。然而,每個人都在問,現在這些什麼時候可以解除?何時可以返回工作、上學、正常營業?航空業觀光業集會活動可以復甦?可以解除社交距離措施和口罩?陳秀熙建議,針對還沒有大規模感染的國家,如台灣,快篩找抗原(病毒)是很重要。因為偵測感染是控制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治療的基礎。對於已經有發生感染的國家或地區,快篩找「抗體」,知道哪些人已經對這個疾病具備免疫力,找出最安全的一群人,可以回到工作崗位,是讓社會回到正軌的關鍵。陳秀熙舉例說,德國的大規模社區篩檢模式,是目前全世界最具前瞻性的篩檢方式,不只找抗原,也找抗體,同時阻止流行爆發,也為將來社會的恢復做好準備。陳秀熙預估,抗體的快篩,是全世界現在就在思考,也是台灣最快五六月以後就無法迴避的議題。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台灣快篩研發超前部署 為何錯失搶攻國際盃良機?
除了新北市長侯友宜建議政府對入境者全面普篩外,也有多位防疫學者疾呼應擴大採檢,包括歐美及中國大陸皆已研發並使用快篩試劑,攔下可能的感染者,但是台灣盡管生技能量充沛,但直到現在都沒有國產快篩試劑,國衛院、中研院、工研院等近日雖都宣布已投入開發或啟動技轉,只是距離上市總是差了最後一哩路,令不少國人感到納悶。疫情不斷蔓延,研發快篩試劑是跟時間賽跑的事,為何台灣本土快篩試劑從研發要走到量產、上市的最後一哩路卻走得這麼久,除了台灣的篩檢法主要屬於「慢篩」,樣本須回實驗室檢測核酸((RT-qPCR),從採樣、萃取核酸樣本至少要等4小時之外,更和藥事法使用緊急授權法規、公部門積極程度有關,專家認為台灣前後浪費掉了近3個月時間,錯失了台灣生技業可以快速搶攻試劑國際盃的良機。更多內容請看【聯合報專區】 快篩試劑研發 台灣為何最後一哩路卡這麼久?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4/4488024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版「即刻救援」 朋友接力求援保他一命
開完會後 詹姆斯咳嗽不止現年32歲、擔任助理醫師的詹姆斯・蔡(James Cai)3月2日參加一場醫學會議時,因咳嗽嚴重提前離席;他沒回紐約的家,而是去新澤西州媽媽家,她出城了,詹姆斯可以待在那裡,不必擔心萬一患流感會傳染給妻女。等到晚間人少之際,詹姆斯上診所做流感快篩,可惜沒有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流感結果是陰性,但醫生覺得詹姆斯咳太凶、心跳又快,建議他到醫院急診室做電腦斷層掃描(CT)。他才坐進急診室就開始發高燒、呼吸急促,而且頻拉肚子,耗盡他全身的氣力。3日,醫師告訴詹姆斯,CT顯示他有肺炎,除服用抗生素外,要再做新冠病毒檢測。醫師措詞謹慎,但詹姆斯上網查詢時,發現自己符合所有新冠肺炎的症狀。隔天,詹姆士正等候檢測結果,赫然聽到晚間新聞報導,新澤西州州長在推特上宣布,該州出現新冠肺炎確診首例。完全不知道感染源的詹姆斯就這樣「中獎」了。由於紐約傳出戴口罩的亞裔女性在地鐵站附近遭暴力攻擊,詹姆斯有好一陣子搭地鐵都不戴口罩。他責備自己放鬆了戒備。心臟科醫師好友 四處請教和詹姆斯同樣來自上海的至交好友、在紐約執業的華裔心臟科醫師黃儀立安慰他別擔心。但他懂得詹姆斯孤立無助的心情,畢竟新澤西州的醫生完全沒有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經驗。黃儀立在醫生圈裡四處打電話請教,包括支援過武漢的上海醫生。所有的人都說病毒可能造成重創:雖然有許多人自行康復,但也有身強力壯的人病情突然急轉直下,撒手人寰。沒人知道詹姆斯會是哪一種。住院第五天 開始呼吸困難6日,詹姆斯住院第五天,「痰很多,呼吸困難」,血氧飽和濃度偶爾降到85%,遠低於正常健康人的逾95%。7日,詹姆斯幾乎一開口講話,就狂咳不已。他開始接受經鼻導管供氧。抗生素沒能改善血氧濃度,他很擔心自己接下來可能要插管,如果出了差錯不能及時接上呼吸器,甚至可能送命。他不斷盯著自己的血氧濃度,不敢入睡。詹姆斯的親友持續聯繫中國的醫生,得知那裡會給病患照第二張CT,弄清肺部損傷情形;美國醫生卻不樂意,光把詹姆斯移出負壓病房就可能讓醫護人員曝露於感染風險。黃儀立堅持不懈的致電與詹姆斯的感染醫師溝通,正式提出拍第二張CT的要求。老闆不眠不休 翻譯醫學資訊詹姆斯的華裔老闆、64歲的何恭程也打電話,聯絡到詹姆斯的另一名醫生艾若德。他向艾若德解釋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治療準則,儘管該準則多基於臨床經驗,而非發表過的研究,但他敦促艾若德依照部分建議擬定療法,包括開立兩種中國新冠患者的常用藥-治療瘧疾的氯奎寧(Chloroquine)和治愛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艾若德擔心這兩種藥都沒經過廣泛臨床實驗,也未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並對不符標準醫療程序的作法,表達憂慮。何恭程告訴艾若德,此時生死攸關,沒法依標準程序來,他願意提供中國健委會醫療準則的完整英譯。為此,何恭程連續工作近12小時,將新冠肺炎症狀、輕症和重症訊號、病程發展、給氧方式,建議的後續追蹤等等,全部譯完傳給艾若德。何恭程有很深的急迫感,他擔心救不活詹姆斯。朋友發動人脈 聯繫製藥商在此同時,詹姆斯的血氧濃度已降至80%,第二次的CT顯示,他的肺短短五天間近40%塌陷。詹姆斯的病情惡化讓醫生態度轉變,除了開氯奎寧和蛋白酶抑制劑,也為他申請實驗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院方表示,需要時會將他移入加護病房。但要成為瑞德西韋的「恩慈療法」對象也不容易。黃儀立發動自己的所有人脈,聯絡製藥商吉利德公司。12小時50萬人 看見詹姆斯CT片他取得詹姆斯的同意,將他的CT片貼給另一名醫生朋友,後者轉貼至推特,希望提醒未認真看待新冠肺炎散播的醫生加以注意。12小時內有50萬人看到新冠病毒如何快速造成呼吸衰竭,這張CT被多方分享轉傳。詹姆斯的親友認為,多達數百人因此推文敦促吉利德注意詹姆斯的案例。發推特後4小時 藥終於來了CT首次上推特不到4小時,吉利德就打電話通知詹姆斯的醫生,藥寄出來了。10日凌晨3時,醫生一收到瑞德西韋便直奔詹姆斯病房。發燒至少九天的詹姆斯終於在11日退燒。甚至在他服用瑞德西韋前,血氧濃度開始回穩。劫後重生 把給女兒遺書留病房21日,詹姆斯在兩度檢測呈陰性後出院,他的肺還需要時間休養,但他活下來了。他把先前預備給女兒的遺書留在病房沒帶走。截至今日,新冠肺炎沒有已知的特效療法。幾乎無法得知是那種治療元素-高流量氧療、用藥、時間、社群動員或意志力,幫詹姆斯撐過來。他感謝許多人,「救了我的命」。
-
2020-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跨國合擊抗疫第5發! 中研院昨與土耳其學研單位視訊
中研院與國際合擊抗疫第5發!中研院今在臉書指出,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與研究人員等昨天與土耳其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主席等舉辦視訊會議,洽談新冠肺炎的防疫研究。這也是繼美國、歐盟、捷克、加拿大後,中研院第五度與國際攜手抗疫。中研院指出,廖俊智昨與土耳其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主(TÜBİTAK)主席曼達爾(Hasan Mandal)、副主席Feza KORKUSUZ及10多名土耳其學研單位代表,透過視訊會議洽談新冠肺炎的防疫研究。廖俊智表示,此次會議是一場科學性的討論,雙方就疫苗研發、快篩試劑、藥物開發、動物模式等面向,廣泛交換意見。中研院研究人員陳建璋、楊安綏、陶秘華、林宜玲、陳榮傑等人,也與土耳其學研單位代表分享中研院目前針對COVID-19的研究內容,雙方不僅互動熱絡,也樂見未來有進一步合作。 除中研院與會人員,外交部亞非司、駐土耳其代表處代表鄭泰祥也以視訊參與昨天的會議。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奎寧納第一線防疫藥物? 陳時中:不會在診所開藥
老藥羥氯奎寧近期被指出可降低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體內病毒量,我國更將其納入治療指引中,建議輕症時使用;最容易接觸到輕症患者的基層診所盼比照口罩模式,將羥氯奎寧納為防疫藥物。而昨天蔡英文總統的臉書貼出成立製藥國家隊,會陸續生產約1500萬顆奎寧,是否會當成防疫藥物?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者仍在醫院治療、開藥,不會在診所開藥。陳時中表示,成立製藥國家隊,主要是因為奎寧平常就有一些相關用途,納入治療指引需維持基本供應,但確診者是在醫院治療,診所發現疑似個案也不會直接在基層開藥,會轉到醫院相關病室接受隔離治療。張上淳於會後受訪時則表示,流感因為病患非常多,因此診所也會開立克流感等藥物幫忙治療,但新冠肺炎個案還不多,至少在這個階段還不會在診所端進行治療,因此確診一定是在醫院裡治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奎寧尚未有完整的療效。另外,對於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近日也移除官網上建議醫生使用抗瘧疾藥物氯奎寧(Chloroquine)及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建議指南,張上淳表示,因為有幾篇報告說不錯,在沒有藥物之下有些國家會先試試看,但試的個案多後,可能會重新考慮是否繼續放在指引中,我國最近不少個案也使用到奎寧類藥物,將視使用狀況,專家會議會再討論,是否繼續建議臨床使用或趨向更加保守。快篩方面,張上淳說,相關試劑需要食藥署審核通過,食藥署在指揮中心指示下,會盡快核可後上市,並針對抗原還是抗體,及專一性、穩定度等等,看如何在臨床端與防疫端助防疫工作。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國衛院最快4月底初步成果
武漢肺炎疫苗研發傳出好消息,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向中央社證實,疫苗經小鼠實驗已成功產生抗體,看似狀況「很不錯」,但實際有多少保護力仍待確認,最快4月底端初步成果。為了對抗武漢肺炎,國家衛生研究院2月初宣布啟動防疫開發計畫,展開疫苗、藥物、快篩試劑等3類研究,不僅在19天內完成準新藥「瑞德西韋」公克級高純度合成,昨天宣布做出15分鐘快篩試劑雛形,有機會在數月內開始量產,同樣重要的疫苗也傳出好消息。想避免武漢肺炎延燒,疫苗在防疫中扮演關鍵角色,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2月即投入4類疫苗研發,更喊出最快2個月端出成果。根據國衛院研究進度,目前投入的4種疫苗研究中,以胜肽疫苗進度最快。胜肽疫苗是一種蛋白質疫苗,只要合成出來、添加佐劑就能施打,促進免疫反應,由於台灣握有胜肽疫苗合成技術,可望加速疫苗研發。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告訴中央社記者,研究團隊開發出疫苗後,首先會進行細胞測試,利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測試疫苗是否有效;第二步則是小鼠攻毒實驗,了解小鼠經疫苗免疫後是否具有保護力。不過,由於武漢肺炎的病毒是透過人體細胞上的第2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受體入侵人體,實驗小鼠體內必須也有此受體,才能確認疫苗效用。司徒惠康說,考量國外團隊都在緊鑼密鼓進行研究,沒人能提供實驗用小鼠,因此國衛院花了一番功夫將ACE2放到老鼠身上,終於做出用於進行攻毒實驗的小鼠模型,已展開初步測試。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指出,研究團隊在最新的小鼠實驗中發現,接種疫苗的小鼠體內會產生抗體,而且產生出來的抗體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面臨病毒攻擊時究竟有多少保護力,仍有待進一步檢驗,最快4月底會有初步結果,希望年底前能進入臨床試驗。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衛院快篩試劑15分鐘知結果 最快三個月內上市
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今(8)日指出,兩院共同合作開發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預計15分鐘內就有結果,最快在三個月內上市。國衛院表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利用過去抗SARS病毒抗體為基礎,挑選出可辨識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抗體,投入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的開發工作。國衛院表示,將徵求具備快篩試劑研發生產製造相關經驗的上下游廠商,並進行技術移轉,希望接棒廠商能快速完成產品之後續開發,讓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即早上市,盡快投入防疫的前線工作。目前所開發之雛型已能辨識實驗室培養之新型冠狀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當滴入檢體後,測試線與對照線皆會顯現,也就是呈現二條線時判定為陽性;如果只有呈現一條線(對照線)時,則判定為陰性。整個測試時間,預計可在15分鐘內完成。初步結果顯示此快篩試劑雛型,對其他類型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229E、NL63)、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A型流感病毒(H1N1、H5N1、H7N9)等呼吸道相關病毒及腸病毒(EV71),都不會有交叉反應。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如何估算社交距離 專家:用手臂步幅當標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為了避免疫情升溫,提醒民眾維持社交距離。如果沒帶工具,也可以用其他物品量測距離,以一隻身長65公分的柴犬為例,室內外只要保持2到3隻柴犬遠就過關。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已擴大到全球規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了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日前制定「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希望勸導社會大眾,在室內應該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距離,達到保護彼此的效果。不過,多數人並不會時時攜帶尺規工具,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的賴以威建議,一般人可以運用童軍中的「永備尺」概念,或是其他易取得的物品作為量測基準,幫自己跟他人維持社交距離。所謂「永備尺」是指隨身的測量長度工具,常見方式包括手臂的長度與腳步的步幅。譬如,成人如果平舉單側手臂,從指尖到另一側肩膀,距離就大約等於1公尺。賴以威解釋,如果去夜市,可以透過手臂長,量出一個小吃攤位的寬度,藉此換算1公尺距離,大概需要間隔幾個攤位。數感實驗室今天發布「該怎麼估算社交距離」的臉書(Facebook)貼文也提到,如果是有地磚的地方,個人可以先用自己的鞋長測量地磚長寬,再換算距離。以美國鞋碼10號約是28公分為例,如果地磚剛好比10號鞋子大一點,那室內維持5塊地磚、室外4塊地磚就夠。同樣作法,可以延伸到窗戶、桌椅等物體。甚至,如果是愛狗、愛貓一族,也能透過寵物身長量測距離。譬如,1隻柴犬從頭部到尾巴的平均長度約65公分,室內、室外只要距離2到3隻柴犬遠就過關。數感實驗室的目標是希望讓一般人在生活中「看見數學」,最近在臉書以一系列圖表,用科普方式推廣防疫的正確知識,近期也曾討論新冠肺炎快篩劑的錯誤率該怎麼看,以及傳染源路徑可以如何計算機率等。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庚分離22株新冠病毒株 助快篩試劑、藥物研發
長庚大學、長庚醫院與中研院、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經過兩個半月的努力,成功分離出22種新冠肺炎的病毒株,涵蓋我國所有境外移入確診患者,並取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將有助於快篩試劑,以及新冠肺炎疫苗或藥物研發。找出愈多新冠肺炎病毒株、抗體,在快篩試劑或是藥物的研發就會有更多的選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表示,團隊從我國確診案例中分離出22種新冠病毒株,包含從中港澳、歐洲、美國、土耳其等返台的確診患者。施信如表示,以病毒的變化來說,不同的基因序列,會讓病毒的核苷酸出現變化,有些則是病毒外的蛋白質會出現變化,連帶可能會影響疾病的表現。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冠穎表示,團隊除了分離出確診患者體內的22種不同的新冠病毒株以外,也在3位確診患者體內,取得B細胞,並分離出25株抗體。黃冠穎解釋,B細胞是人類製造抗體的唯一免疫細胞,抗體為人體抵禦外敵,產生的一種蛋白質。確診患者體內發現這25株抗體,其中有13株確定可以與新冠病毒的S蛋白結合,12株可以與新冠病毒的N蛋白結合,且在這13株中有1株與S蛋白結合的單株抗體,可與新冠病毒抗原與ACE2受體競爭。施信如表示,這株結合S蛋白的單株抗體可阻撓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因此可以用來阻斷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避免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繁殖,故如未來在人體試驗驗證有效時,可做為治療或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因為是來自人體的抗病毒抗體,所以將來用於治療時,安全性相對於動物抗體較高。黃冠穎表示,新冠病毒會感染人體,主要是新冠病毒的S蛋白會與人體的一種蛋白質ACE2結合,若是能找到可以阻撓兩者結合的物質,等同宣布有機會可治療新冠病毒;因此,當發現這13株抗體時,團隊非常興奮。施信如表示,發現病毒株與抗體後,將優先著手研發快篩試劑,其標的將會採「病毒株排列組合」的方式著手,並非僅針對單一的蛋白質,她表示,至於快篩試劑要著重於敏感度還是專一性,將透過實驗後才會決定,也將與台塑生醫洽談,盼能儘速研發。也會將此病毒株以及抗體的發現,結合國內藥界,評估是否有開發藥品的可能性。
-
2020-04-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分鐘檢測新冠肺炎病毒將改變世界?教授解析真相
上週二(2020-3-31)一家設於洛杉磯,名為BodySphere的公司發布一份新聞稿,標題是FDA Authorizes New Two-Minute Serological Test Kit to Detect Novel Coronavirus(FDA授權新的兩分鐘血清學檢測試劑盒來檢測新型冠狀病毒)。它聲稱:「BODYSPHERE正在與聯邦機構和各州緊密合作,以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將測試套件部署到醫院,緊急護理室和急診室。 該公司已經簽定了貨運飛機合同,以便將產品更快地運送到前線。 BODYSPHERE可以在數週內在前線部署數百萬個測試套件」。該公司的執行長Charlton Lui還宣稱此一試劑盒是《比賽改變者》(game changer),而該公司也在推特發文,說它將改變世界。該試劑盒上印有COVID-19 CORONAVIRUS INSTANT TEST 2 MIN( COVID-19冠狀病毒即時測試2分鐘)以及FDA的標誌,而該公司的網頁則顯示它是美國製造。可是,在新聞稿發布後不久,FDA的發言人Michael Felberbaum就告訴CNN,FDA沒有授權此一產品。而BodySphere在記者的追問下,也說他們只是此產品的代理商,至於製造商,則是一家位於中國杭州,名為Safecare的公司。可是,Safecare回答記者,說他們並沒有和BodySphere簽約,而他們的試劑盒的檢測時間是15分鐘。我到Safecare的中國網站搜索,沒有找到此一試劑盒。不過我到一個叫做Safecare Canada的網站搜索,則真的有看到一個15分鐘的試劑盒(Coronavirus Rapid Detection Test)。可是,很奇怪的是,這家在加拿大的公司說,此一產品是來自杭州的Safecare,而它只能在美國販售。所以,看來此產品也一樣是詭異蹊蹺。BodySphere在被多家媒體圍剿後,已經在網站上做了修改。它不再說試劑盒是美國製造,也不再說它是有FDA授權。至於檢測時間,它則說是2到10分鐘(SARS 2 – COVID19 RAPID TEST)。所以,《2分鐘新冠檢測》的聲稱,還是繼續有效。至於是真或假,就請您耐點心。一旦有譜,我會立馬通知。參考資料:CNN: The ‘game changer’ that wasn’t: Company falsely claimed FDA authorization for coronavirus blood testMobi Health News: Los Angeles company falsely announces FDA authorization for two-minute COVID-19 diagnostic testNew York Times:Test Maker Disputes Claim of Would-Be U.S. Seller of ‘Two-Minute’ Coronavirus DiagnosticSlash Gear: That 2-minute coronavirus test FDA approval was a “misunderstanding”原文:2分鐘新冠檢測?
共
8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