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醫聲.數位健康
搜尋
快篩
共找到
2431
筆 文章
-
-
2020-05-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出口不用等到六月底! 陳時中:現在就可接單
經濟部政務次長王美花今上午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備詢時指出,國內口罩單日產能已達到2000萬片,未來上看每天2500萬片,經濟部已著手規畫口罩出口解禁事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首度鬆口透露,「現在就可以接訂單了!」而口罩開放出口的時間點,將原先預定的六月底早很多。隨著口罩產能日漸提升,之前曾傳出六月底才能夠出口,廠商因不確定開放外銷的時間,因此不敢先接訂單,有些廠商擔心,要是等疫情都快結束才能接單,會影響利潤。今天陳時中首度鬆口說,不用等到六月底就能出口,而且廠商「現在就能接訂單」。台灣對於聲援世界各國防疫物資不遺餘力,過去都是援贈。截至目前為止,臺灣總共援贈80多個國家2750萬片口罩,131臺熱像儀、3萬5000支額溫槍以及250組體溫自動量測系統。接下來繼續規劃第四波援外物資,總共會有約2350萬片外科口罩、116萬片N95口罩、17萬件防護衣、60萬件隔離衣、80臺呼吸器、34臺PCR快篩檢測儀,以及50萬片奎寧等,協助全球共同防疫。
-
2020-05-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的防疫未來 台大公衛學者說有8隱憂、4處待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超過4個月,台大公衛學院今召開說明會,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依過去流行病學研究,MERS在沙漠50度的高溫都能存活,她認為新冠病毒未來恐「持續傳播」,特別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國家與地區。另外,雖台灣防疫有成,金傳春認為仍存在「八個隱憂」、「四個待努力處」需要改善,否則在秋冬季時恐面臨疫情再度挑戰。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隨著新冠肺炎大流行疫情趨緩,如何使用精準防疫原則來防止人群免於受病毒的攻擊是重要關鍵;其中,檢測、足跡追蹤與放寬現行社交距離的限制等措施,得非常小心。接續講述新冠病毒全球「下一波流行的防疫整體戰」議題的金傳春說,新興病毒傳染的整合偵測包含病例、病毒、血清抗體與環境偵測。而此次新冠肺炎的「全球戰疫」中,有幾件事很重要,首先是疫情資訊應「公開透明、誠實為上策」,這對中國大陸來說仍是挑戰;另外疫情治理上,「自下而上」優於「自上而下」;還有疫情在初期防控,是最為重要。至於疫情失控的常因,她認為包括圍堵過晚、偵測系統失靈或低報、如英國般的佛系防疫、未重視戴口罩、醫院感染控制未到位等。而台灣雖然是「防疫模範生」,金傳春仍認為有一些較弱的環節,包括長照機構的感染控制、資源設備、人力訓練、負責採檢和通報及核查作業的專責人員必須到位;慢性病領藥的方式是否已改進?病人求醫可否遠距討論等,都需要注意。她也指出台灣仍有八個隱憂,包括累積未感染的易感染者過大、中國大陸疫情變數大,至今檢測量能仍然不足、台灣尚無敏感度高、特異性強、正預測值高的快篩法、臨床與診療的經驗有限、秋冬可能仍無國產疫苗、冬季恐面臨人、禽流感與新冠病毒三挑戰、台灣科技研發起步晚、與未由「全球傳染病」整體觀協助他國齊心防疫。對於疫情未來,台灣的待努力處,金傳春則建議四點,包括境外移入者採兩採檢,且用不同法檢測、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感控評鑑須加強、各縣市宜有防疫諮委會且須以「區」單位社區防疫力、並討論未來施打疫苗的優先順序,來打贏這場全球疫仗。
-
2020-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林佳龍:分防疫、安心與國際旅遊 下半年循序推動
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到宜蘭,在礁溪鄉中天飯店與觀光業者座談,舉辦「宜蘭縣區域觀光發展交流座談會」,對觀光發展,他受訪時說,分為防疫旅遊、安心旅遊與國際旅遊3階段,未來下半年循序推動。林佳龍表示,推動同時提出旅遊守則,配合防疫新生活,如果疫情變化安全,期程會往前再推進,防疫紓困到振興也編列預算,如擴大國民旅遊、溫泉業者的行銷與補助,地方組織區域觀光聯盟與政策對接。林佳龍指出,後續的振興不只是交通部,各部會都會有振興券,帶動景氣復甦的措施也會整合起來一起來推動。國際旅遊有可能在年底開放嗎?對此,林佳龍表示,這涉及到國際疫情變化,不是操之在台灣,不過,國際有一些國家防疫做得好,像紐西蘭澳洲也組聯盟,亞太地區像日韓港澳新馬,如果疫情控制好的情況下,針對地區與特定對象,像商務性質旅遊,都有與指揮中心密切研究,會循序漸進推動。林佳龍表示,專家判斷,疫情高峰在最近全球化走了一圈後,總是會掉下來,但還涉及像快篩、疫苗、感染治療藥物進步到什麼地步等問題,台灣要做好準備,未來國際開放一定是防疫優先,讓台灣的國門適當打開。對被留任的期許,林佳龍表示,會落實總統的政見,交通部已提出觀光政策、運輸政策、交通科技產業等白皮書,推動與提升交通與觀光。
-
2020-05-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跟進國際邊境鬆綁? 陳時中:疫情未穩我們沒這麼大膽
國際疫情至今尚未停歇,截至今天為止,確診案例已達到447多萬人,美國確診個案更是直線上升,至今尚未停歇;對於國際邊境將逐步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全情疫情尚未獲得控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開放邊境「我們沒有這麼大膽」。陳時中今表示,台灣的邊境鬆綁將會在世界疫情獲得控制時才有可能考慮,但是目前全球有400萬以上的確診病例、死亡病例超過30萬,這樣的大環境開放邊境,我們沒這麼大膽。不過,陳時中表示,有限度的經貿往來,對於台灣在世界生產鏈有必要性,我國會積極思考,但要考量可以承受的量。他也認為經貿活動重要,國家必須要趕緊恢復,至於旅遊業方面若能開放,相關的產業也會好起來,不過在現況下,先把國內旅遊深度旅遊作起來,雖然痛苦但又所精進,未來開放能享受果實。至於旅遊方面,陳時中表示,某些特定國家情況可能可以跟台灣相匹配且台灣量能允許,才會考慮開放。陳時中補充,整體型態在變,不免從小規模啟動。小規模啟動對整體產業幫助不是那麼大,不是不大而不作,而是經貿往來確實作起來,才會考慮下一步。有些國家會認為只要透過快篩就能解禁,陳時中說,快篩很好,但是台灣需要的是「又快、又準」的快篩,只要國際上有又快又準的都不拒絕,不過現在這樣的產品相當稀有,而且還看不到。
-
2020-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研究指一款病毒檢測漏篩恐近半 白宮也在用
美國大型製藥公司亞培藥廠的冠狀病毒快篩工具可在數分鐘內顯示結果,但根據紐約大學研究員今天公布的研究結果,這款工具可能篩漏1/3到近半的陽性病例。不僅總統川普提倡使用這款篩檢工具,白宮官員接受檢測也是用這套工具。這款工具能在5分鐘內測出陽性反應,若是陰性反應則需要13分鐘,比機器採檢所需的45分鐘快很多。根據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Health)研究結果,經美國分子診斷業者賽飛(Cepheid)的Xpert Xpress工具採乾燥鼻部拭子檢測為陽性反應的樣本中,亞培藥廠(Abbott Laboratories)的ID NOW COVID-19篩檢工具篩漏比例約為48%;若在專門用於病毒樣本運輸的溶液中,偽陰性比例則為1/3。這項研究結果未經同儕審查,亞培藥廠也提出質疑表示,不清楚研究用的樣本是否正確檢測。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針對亞培藥廠的篩檢工具是否適合用來診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提出了疑慮。亞培藥廠發言人羅斯(Darcy Ross)在聲明中說:「這些結果與其他對這款篩檢工具的研究不相符。」她說,亞培藥廠分發超過180萬套ID NOW COVID-19篩檢工具,向亞培回報的偽陰性率為0.02%。亞培藥廠的篩檢工具於今年3月底在美獲得許可,是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第2款篩檢工具,可直接用於醫師辦公室及其他社區醫療保健設施。截至5月4日,亞培藥廠表示每天生產5萬套篩檢工具,並計劃於6月前增產到200萬套。除了紐約大學之外,其他研究先前也對這款篩檢工具提出質疑。今年4月,克里夫蘭醫院(ClevelandClinic)主導的研究顯示,這款篩檢工具約僅在85%的病例中檢測出病毒。亞培藥廠回應,克里夫蘭醫院的研究是採稀釋樣本的方法進行;並表示,藥廠已更新指示,告知客戶應直接使用拭子進行篩檢。亞培藥廠還表示,底特律市有另一項研究發現,比起分子實驗室檢測,這款快篩工具的精確度達98%。
-
2020-05-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朱立倫籲疫苗研發應加入國際隊 陳時中:沒人不想要快
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表示,若要跟上國際復甦腳步,疫苗、快篩、藥物是關鍵;呼籲政府在疫苗的部分應趕快加入「國際隊」,絕對不能閉門造車。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沒有人不想要快」,積極和友好國家聯繫中。陳時中表示,疫苗要快,「沒有人不想要快」,前段時間都積極跟友好國家聯繫、作科技會談等國際合作,盡快分享或貢獻我們研究成果,希望國際合作讓疫苗藥物早日問世。朱立倫今天上午透過臉書發表影片,與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林奇宏暢談下一階段的防疫部署。影片中表示,台灣第一階段防疫成功,但若要跟上國際復甦腳步,疫苗、快篩、藥物是三大關鍵,然而因樣本數不夠,相對國際開發疫苗,能力有限,因此應該趕快加入「國際隊」,分享他國病毒株與抗體數據,跟國際一起合作開發,絕對不能閉門造車。
-
2020-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藥署醫材防疫國家隊 快速檢驗試劑審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緊急所需,衛福部食藥署為全力加速醫療器材防疫物資上市,署長吳秀梅表示,因疫情關係加速醫療器材防疫,對於常規查驗登記我國要求GMP申請,但專案製造查驗不用,目的是希望趕快通過,食藥署也是希望趕進上市。吳秀梅表示,目前積極輔導廠商依循「藥事法」第48-2條第1項第2款及「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4條相關規定,提出醫療器材專案製造申請。吳秀梅說,在專人速審下,自今年2月7日至5月7日止,已核准專案製造31件醫療器材,如醫用口罩、隔離衣、防護衣、額/耳溫槍、檢驗試劑等重要防疫物資,投入防疫國家隊行列。食藥署擬訂「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急使用,核酸檢測試劑申請專案製造參考文件」、「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急使用,快篩試劑申請專案製造參考文件」及「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急使用於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之呼吸器申請專案製造參考文件」等3份參考文件。吳秀梅指出,上述文件都是為積極協助更多業者能迅速投入防疫用醫療器材生產,提供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申請專案製造常見問答,並於食藥署官網建置專區,提供專人專線法規諮詢服務。吳秀梅表示,為落實推動國家防疫團隊的使命,強化防疫物資量能,食藥署積極輔導廠商提出專案製造申請,參考其他國家作法,簡化送審資料,免除製造廠GMP申請,僅要求檢附製造品質及產品安全效能檢測資料,全程免收取規費,加速產品上市。
-
2020-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印尼智庫訪問駐處代表 分享防疫籲兩國緊密合作
中華民國駐印尼代表陳忠表示,台灣與印尼的人民往來密切,兩國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更密切合作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是兩國的共同利益。陳忠接受印尼智庫、外交政策協會專訪,談及台灣的防疫成果、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接受台灣參與,以及台、印尼兩國在防疫的合作。專訪昨天在線上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播出。對於台灣政府如何成功防疫,陳忠指出,台灣去年12月31日起就對從武漢直飛的班機登機檢疫等超前部署、政府與民間合作增產口罩而讓民眾能便宜、方便地買到口罩、運用全民健保等資料庫創造大數據供醫護人員辨識患者,以及運用科技確保民眾遵守隔離規範並提醒民眾注意感染風險等。被問到如何說服民眾支持政府的防疫政策,陳忠說,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召開記者會,處理疫情迅速、透明,並向民眾提供專業、詳細的資訊,「提升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與信心」,民眾也願意遵守防疫原則。這是政府與社會溝通、中央與地方政府溝通的良好範例。至於是否同意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指中國應為疫情受譴責的說法,又該如何讓中國負責,陳忠說,中國應受譴責,這是非常普遍的看法,可以說「幾乎普世認同」。陳忠說,疫情在武漢爆發後,中國的回應太慢、壓制消息、並懲罰醫師李文亮等吹哨人,不只川普,全世界很多政治人物、律師、非政府組織以及個人都認為中國應受譴責。但陳忠強調,中國人民是無辜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應對疫情負責,為隱瞞疫情、延遲向世界提供正確訊息道歉,也應允許國際專家到武漢徹底調查疫情。對於台灣無法參與WHO對防疫的挑戰,陳忠說,「WHO已經被中國綁架」,台灣被排除在外,沒有國際專家協助抗疫,也無法充分取用WHO資料庫的病毒資訊,使台灣的防疫加倍困難,台灣也必須加倍努力提出適當的防疫政策。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造成73人死亡。陳忠指出,台灣從這個慘痛的經驗中學到教訓,建立醫療體系處理傳染性疾病的標準作業程序,台灣能面對現在的疫情,是歷經了17年的準備。陳忠表示,WHO的宗旨是「照護所有人健康」,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曾提出WHO「平等屬於所有人」的願景,但WHO偏袒中國,因政治理由排除台灣,違反這些理想。他也指出,國際社會無法分享台灣醫療體系的專長與經驗也是令人遺憾的損失。現在許多國家支持台灣參與WHO,「WHO應該思考讓台灣參與的適當方式」。對於台灣與印尼在這次疫情中的合作,陳忠指出,台灣政府將捐贈給印尼30萬片高品質醫療口罩下週抵達印尼,提供前線的醫護人員使用;台灣願意用各種方式與印尼合作抗疫,包括分享醫療照護、利用科技抗疫的經驗,以及合作研發疫苗及檢測病毒的快篩試劑組等。陳忠說,捐贈物資是「台灣與印尼人民團結」抗疫的展現,三輪慈善基金會、台商會組織、慈濟等都已紛紛提供民生物資給需要幫助的民眾,並捐贈醫院醫療用品。陳忠表示,他相信台灣和印尼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兩國的合作會比現在更密切,不只抗疫,也提振經濟,這是兩國的共同利益。印尼是偉大的國家,有偉大的人民,祈願印尼能早日克服疫情,並儘速重振經濟成長。
-
2020-05-06 科別.感染科
中正大學研發敗血症快篩感測器 1小時找出致病原因
嘉義縣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謝文馨團隊日前研發一套「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可快速檢測敗血症患者到院初期的發炎程度及原因,縮短病人住院時間,醫生也能透過該感測器即時確認治療效果,目前已獲得3項國內外專利,預計2年內申請醫療法規認證。謝文馨表示,傳統敗血症檢測時間過長,臨床上為避免病情惡化,檢測結果出爐前會先使用廣泛型抗生素治療,易造成藥物濫用、治療成效不佳,而因敗血症需花時間檢測,醫生只能透過觀察病人生理狀況,做為追蹤治療成效的參考,延長病人住院時間,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敗血症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體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併器官衰竭的病症,在治療上分秒必爭,謝文馨團隊研發的「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不需進行血液培養,只要將患者血液檢體注入感測器晶片中,1個小時內就能針對不同的發炎因子初步分類致病原因,提供醫生施打抗生素的指引。謝文馨表示,目前中正大學研發的雙面光柵生物感測器,能客製化晶片廣泛應用於生醫感測或食品檢測,預估感測器晶片量產成本不到1美元,且檢測系統的結構和操作簡單,適合用在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地方,有望推廣到小型診所、長照中心等,做定點照護的前端快速篩檢系統。中正大學團隊日前已開發第二代雛型機,除了獲得1項美國專利、2項台灣專利,也正在申請2項美國專利,更與國內抗體製造廠商合作,未來將持續累積臨床檢體的檢測數量,預計2年內申請醫療法規認證,成立新創公司或技術轉移。
-
2020-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100天/戰疫延長 超前部署「後新冠生活」
台灣熬過新冠肺炎第一波武漢、第二波歐美疫情攻擊,防疫百日守住疫情不擴散。對於下一個防疫一百天,專家認為可以樂觀,但不忘謹慎,預估疫情應在五月上旬趨緩,防疫措施可陸續解禁,但應爭取時間,秋冬疫情極可能重來,因應歐美解封,也應盡早展開後新冠肺炎生活的超前部署。防疫一百天非常鞎辛,但預估歐美等國家最快七月就會解封,台灣不可能自外國際,尤其商務人士不太可能來台隔離十四天再行動,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要在防疫與經貿發展間取得平衡,有必要針對新冠肺炎高風險群進行血清抗體篩檢,擬定更精準的防疫策略。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雖然各國努力研發疫苗,但兼具效果與安全的疫苗問世,最快也要明年,此時準確的快篩試劑非常重要,國內必須加緊直追;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時序入冬之後,極可能再度面臨流感和新冠病毒雙重威脅的挑戰,屆時國內的疫苗政策及管制措施,指揮中心應及早因應。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認為,各國疫情趨勢下降,未來一個月為關鍵期,台灣若能堅守至五月底,進入炎熱的六月、七月,台灣發生大型社區傳播的機率相對更小。「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的這場戰役至少還需死撐一年。」葉金川說,六月後,其他國家疫情趨於穩定,指揮中心應將「關愛的眼神」移至國際交流,逐步鬆綁。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更為樂觀,民眾如能持續遵守社交距離,五一連假後兩周若本土個案未明顯增加,就算是「又過了一關」,預測台灣疫情應在五月上旬趨緩,建議指揮中心逐步開放飯店等旅宿業住房率管制,景區、夜市等熱點人流放寬等,兼顧民生與經濟。葉金川強調,防疫與經濟並不互斥,建議逐步開放疫情穩定的國家民眾來台,如韓國、德國、紐西蘭等。陳秀熙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未來兩個月,我應嚴密監測國際疫情,並參照國內檢驗量能,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國家訂定不同的邊境管理措施,甚至若能提供自身血清抗體證明,或許可考慮不須居家檢疫兩周。何美鄉提醒,國內到目前為止的防疫成果難能可貴,對抗疫情有攻有守,我們「守」得不錯,但希望在「攻」的部分也有加分,例如展開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研究,對病毒有進一步了解,更分享病毒資訊有助研發試劑及疫苗等,並確保我即使面對大量病例,也有處理能力。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百日/戰疫延長 盤點後新冠生活最重要的事
台灣熬過新冠肺炎第一波武漢、第二波歐美疫情攻擊,防疫百日守住疫情不擴散。對於下一個防疫一百天,專家認為可以樂觀,但不忘謹慎,預估疫情應在五月上旬趨緩,防疫措施可陸續解禁,但應爭取時間,秋冬疫情極可能重來,因應歐美解封,也應盡早展開後新冠肺炎生活的超前部署。防疫一百天非常鞎辛,但預估歐美等國家最快七月就會解封,台灣不可能自外國際,尤其商務人士不太可能來台隔離十四天再行動,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要在防疫與經貿發展間取得平衡,有必要針對新冠肺炎高風險群進行血清抗體篩檢,擬定更精準的防疫策略。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雖然各國努力研發疫苗,但兼具效果與安全的疫苗問世,最快也要明年,此時準確的快篩試劑非常重要,國內必須加緊直追;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時序入冬之後,極可能再度面臨流感和新冠病毒雙重威脅的挑戰,屆時國內的疫苗政策及管制措施,指揮中心應及早因應。 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認為,各國疫情趨勢下降,未來一個月為關鍵期,台灣若能堅守至五月底,進入炎熱的六月、七月,台灣發生大型社區傳播的機率相對更小。「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的這場戰役至少還需死撐一年。」葉金川說,六月後,其他國家疫情趨於穩定,指揮中心應將「關愛的眼神」移至國際交流,逐步鬆綁。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更為樂觀,民眾如能持續遵守社交距離,五一連假後兩周若本土個案未明顯增加,就算是「又過了一關」,預測台灣疫情應在五月上旬趨緩,建議指揮中心逐步開放飯店等旅宿業住房率管制,景區、夜市等熱點人流放寬等,兼顧民生與經濟。葉金川強調,防疫與經濟並不互斥,建議逐步開放疫情穩定的國家民眾來台,如韓國、德國、紐西蘭等。陳秀熙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未來兩個月,我應嚴密監測國際疫情,並參照國內檢驗量能,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國家訂定不同的邊境管理措施,甚至若能提供自身血清抗體證明,或許可考慮不須居家檢疫兩周。何美鄉提醒,國內到目前為止的防疫成果難能可貴,對抗疫情有攻有守,我們「守」得不錯,但希望在「攻」的部分也有加分,例如展開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研究,對病毒有進一步了解,更分享病毒資訊有助研發試劑及疫苗等,並確保我即使面對大量病例,也有處理能力。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台灣普篩爭議不休 科學、數學找答案
普篩議題在台灣社會爭論不休,尤其在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要替4千多名一線醫護全面普篩後,討論聲量更是驚人,之後韓國瑜雖然改口表示,只是聽到醫師公會人員反映他們內心的憂慮,但此議題也引起民間熱議。有人批評,台灣目前未做普篩是「佛系防疫」,因為不檢驗就不會有確診案例。對此,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副教授李建璋解釋,檢驗的能量如何,不是看數字的絕對值,而是要去看「覆蓋率」,也就是說,如果篩查一群人,但陽性覆蓋率很低,那就代表檢驗的覆蓋很廣。以台灣為例,截至4月28日中午,篩檢61,684人,有429人確診,換算數字可以得知,台灣為揪出1名陽性個案共篩143人,比韓國50人還多,因此台灣目前的檢驗廣度是足夠的。國內現行為主的PCR核酸檢測,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解釋,不但耗時且成本相當高,根據疾管署資料,全台都要驗的話,要花690億元,因此以核酸檢測做普篩,醫界普遍認為太耗成本。但如果要比照歐美,選擇用「抗體」普篩,又會面臨到另一個問題,即台灣目前沒有食藥署核可的試劑,實際上並不可行。李建璋解釋,如果再加上準確率的問題,抗體快篩對現階段的台灣,容易帶來「偽陽性」的問題,以台灣低盛行率的現況來看,即使試劑只有百分之一的錯誤,都會被放大,導致民眾非常恐慌。黃立民解釋,如何正確判讀普篩,工具和目的缺一不可。普篩不是不可以做,可以每兩個月做一次,透過隨機取樣方式,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數據了解,有多少人有抗體,就知道有多少人暴露在病毒風險之中。但一旦執行普篩,得先回應民眾最關心的問題,「有抗體是否等於有保護力?」黃立民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表明,不能將抗體跟保護力畫上等號。所以政府要做抗體普篩,就變成像是內部參考用的民意調查。況且實施的前提是,台灣必須先有好的抗體普篩試劑,才有談論普篩的空間。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助馬來西亞提高篩檢率 韓國快篩試劑將送達
馬來西亞今天新增94起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5945例。此外,韓國的快篩試劑後天陸續送達後,預期將可提高目前的篩檢率。馬來西亞衛生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 Abdullah)召開記者會通報上述新增病例,並表示今天有55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病患康復出院,累計出院者4087人,康復率68.74%。其餘1758名病患中有40人在加護病房治療,18人需要呼吸器輔助。死亡病例則維持在100例。截至28日中午12時,馬來西亞共有12個紅區、61個黃區。依照馬來西亞衛生部分類,超過40起確診病例的地方為紅區,1至40起確診病例為黃區。諾希山解釋,今天是馬來西亞第4階段的行動管制令首日,雖然部分經濟活動已經放寬,但衛生部仍制定嚴謹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規定企業的消毒與防疫措施,預料不會讓疫情捲土重來。他也透露5月1日將收到5萬個首批韓國快篩試劑,第2批10萬個也會在幾天後抵達,屆時將先運送給東馬的沙巴與砂勞越州,以控制當地的疫情散播。他表示,若疫情持續受到控制,衛生部將會逐漸開放各種社交活動,並陸續發布相關規範,包括運動與教育領域的衛生守則。由於疫情放緩,馬來西亞衛生部今天公布第4階段行動管制令規範內容,包括放寬採購者外出規定,允許一名家人陪同;至於要移動超過10公里之處,必須向警方申請書面批准文件。在行動管制令第1至3階段期間獲准營運的經濟領域,今天起將可恢復全面運作,且不受時間限制,但仍須遵守衛生部標準作業程序。
-
2020-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捐外口罩發國內? 陳時中:會考慮需求
針對民眾捐贈口罩的活動是否會對國內發放,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8日表示,每個人發超過9片實在有點浪費,但會對有需求的族群增加發放數量,他強調,在對外捐贈的時候會考量國民心意,「不過我們目前9片真的不算少了。」鬆口疫情趨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佈28日無新增病例,且有307人解除隔離,他表示,疫情是有趨緩的跡象,並說:「目前的跡象看起來往好的方面進行,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全體國民大家的合作。」「標示區域並不是危險區域。」陳時中也表示,五一人流管制的紅燈是維持安全社交距離的人流狀況,目的是讓民眾可以安心,預先知道前往地點狀況,以做規劃跟安排。他強調說:「標示出來的區域不代表是危險的區域,代表的是熱門景點。」普篩效益低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中以圖表說明不做快篩及普篩的原因,他說:「目前僅使用1.8億,就找出了55例本土案例,但普篩、快篩並不是篩了就有結果,不需要花費高達48億的金額。」他直言,「的確還是會有無症狀感染者在社會中,但對疫情的影響力極小。」而媒體提問民眾可捐贈口罩的活動是不是會先針對國內民眾的口罩數量需求發放,陳時中表示,「每個人發超過9片會有一點浪費,但會針對特別需要的再去處理這些事情。」他表示,在捐贈的時候會考量國民心意,「不過目前一人發放9片真的不算少了,但也不能說不要增加就不要,還是要看供應量。」【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台精準防疫戰略不變 普篩不符效益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社區確實可能有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但台灣依科學依據的精準防疫策略,既避免浪費資源,也對社區影響有限,目前戰略不會改變。今天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立第100天,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特別花20分鐘介紹防疫100天的台灣模式,釐清社會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界對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普篩、快篩的爭議。陳時中表示,民眾可能會以為普篩、快篩,篩之後會有結果,可以把病人都找出來;但快篩只是檢驗時間比較短,但會有偽陽性、偽陰性,不能真的把所有病人都找到。若從經濟角度試算,快篩台灣2300萬人,每人新台幣200元,需要46億元;價格較低,但準確度偏低;若是以現行咽喉拭子PCR檢驗,2300萬人需要690億元;準確度高,但價格也高,且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陳時中說,台灣的現狀是篩了6萬多人,每人3000元,花1.8億元,是全球少數還可以維持正常社會運作的國家。普篩的效益不高,陳時中說明,假設台灣的武漢肺炎盛行率為萬分之18,看似健康的人口1800萬人,需花費540億元普篩,才能夠驗出其中3萬2577人無症狀感染者,其中還有1797人屬偽陽性,需將上述偽陽性個案進行隔離後再檢測,才能回復正常生活。陳時中說,以目前疫情狀況來看,武漢肺炎相關通報6萬956例中,以PCR核酸檢測花費1億8000萬元,進一步進行疫調後僅10人查無感染源,後續影響17人確診。指揮中心認為,這顯示為找出無症狀患者,全面以PCR篩檢方式進行普篩,不只浪費公帑及珍貴的醫療人力資源,且不符效益。陳時中表示,很多人會問,國外都有普篩;如韓國、義大利疫情狀況嚴重,只能透過封城、大量篩檢,進行個案分流治療;待疫情獲得控制後, 仍要採取逐案疫調方式。但台灣個案數少,透過醫師評估症狀,準確通報採檢,並由衛生單位精準疫調,及早掌握密切接觸者,有效控制疫情,這有科學依據。陳時中提醒,篩檢陰性不代表不會染病,保持社交距離才是防疫之道,如果普篩後,民眾自以為陰性就放鬆防疫戒備,如丟掉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隨意出入人潮擁擠處,病毒反而可能找上門。陳時中說,整體效益符合科學性,目前戰略上不會變,當科學證據不斷出來,或新藥、疫苗問世,有更多數據出來後可能會調整戰略,但精準戰役是成功的。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登革熱季又到 醫師提醒症狀異同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登革熱流行季同時到來了。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登革熱疑似通報病例為近五年最低,但鑑於登革熱部分症狀與新冠肺炎相似、有可能被誤判而未及時診治,因此疾管署發函請醫界問診時多加留心。醫師表示,民眾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就醫時,要同時告知是否曾到戶外活動或被蚊子叮咬,助醫師綜合判斷。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15年至2019年全國登革熱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累積通報病例數在642例到2174例不等,今年同期共計501例,為近五年新低。如看確定病例數,2015年至2019年同期的確定病例述在42例到466例不等,今年同期則為50例,是近五年次低。衛福部疾管署23日發布致醫界通函第432號,指登革熱部分症狀與新冠肺炎相似、有可能發生疑似病例未及時診治的情形。因此提醒醫界,對於具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史的疑似病例,同時考量新冠肺炎與登革熱,並適時進行登革熱疑似病例的通報以及運用NS1快速診斷試劑進行快篩。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表示,登革熱與新冠肺炎均為病毒感染,因此都有病毒感染後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像是發燒、頭痛、痠痛等。比較不同的是,登革熱可能造成後眼窩痛、皮膚起疹、肌肉與關節痠痛明顯、比較不咳且比較不會影響嗅覺與味覺等;就好發地域而言,由於氣溫較高的地方較易孳生蚊子,因此登革熱好發於中南部地區。侯家瑋表示,登革熱與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可能在一周內,新冠肺炎也可能長達十四天以上。由於登革熱流行季到來,民眾如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就醫時,除了要提醒醫師近期是否到人潮擁擠公共場所等資訊,也要記得告知是否曾到戶外活動或被蚊子叮咬,助醫師綜合判斷。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借鏡台灣防疫 波蘭科學院與中研院視訊交流
台灣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成績備受國際重視,波蘭科學院日前與中研院進行視訊會議,借鏡台灣的防疫經驗。波蘭科學院(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院長杜欽斯基(Jerzy Duszyński)率領具病毒學、微生物和傳染病模型研究背景、在波蘭政府負責防疫工作的3名教授,23日與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及2名研究員進行視訊會議,針對台灣的防疫措施、快篩試劑和疫苗研究現況交換意見。負責牽線的駐捷克代表處科技組官員表示,會議一開始,杜欽斯基首先肯定台灣的防疫經驗,對台灣的措施感到好奇,廖俊智則詳細說明台灣如何從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學到教訓,成立中央指揮中心統整資訊。隨後雙方針對檢測技術、傳染模式和公共場所防疫等問題交換意見,中研院同意將提供波蘭快篩蛋白質樣品。杜欽斯基表示,目前採取的強制居家隔離並無法真正堵絕疫情,他想知道台灣學校照常上課和上班的科學根據。此外,潛伏在社區的無症狀患者也是雙方討論的重點。波蘭科學院是波蘭學術地位最崇高的研究機構,與科技部訂有雙邊人員互訪計畫,方便兩國學者短期交流,杜欽斯基去年曾訪台參加全球科技領袖高峰論壇。波蘭科學院正計畫與中研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擴大波蘭與台灣的學術交流。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醫大自評染疫APP 未將發燒、嗅味覺異常列入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COVID-19黑客松競賽,北醫大以一款「居家快篩評估APP」參與競賽勝出,擷取中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者的症狀資料,納入APP中,讓民眾可以自行評估染病風險,不過,其指標中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團隊指出,發燒是人體免疫反應,任何疾病都可能出現,不該列入新冠肺炎的指標,而嗅味覺喪失則不在資料庫中明顯出現。參與競賽的台北醫學大學醫資所副教授雪必兒與來自美國、香港、哥倫比亞等國成員組成研發團隊,設計「Smart Triage」智慧快篩APP,期望透過APP快篩,減少民眾前往醫院,降低感染機率。雪必兒表示,Smart Triage主要透過美、中兩國7萬2000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資料庫進行分析,使用者在APP輸入年紀、生活習慣、病史及目前症狀後,APP將提供數據,告知使用者目前的危急程度,並進一步自我判斷是否需要前往就醫快篩。其參考的風險指標包含是否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包含腹瀉、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肌肉痠痛、關節痛、慢性肝病、鼻塞等。未將發燒、嗅味覺喪失納入其中,雪必兒表示,此次資料是採取美國CDC與中國患者資料,從資料來看,未看到嗅味覺異常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至於發燒是許多疾病會出現的症狀,同樣也認為無法與新冠肺炎有顯著關聯性,因此未納入風險評估項目中。雪必兒強調,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許多民眾憂心焦慮,甚至不少人僅出現一點症狀就會想到醫院就醫、快篩,但事實上,這些人可能健康沒有大礙,卻因為前往醫院曝露在風險環境中,反而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研發團隊設計該款APP主要希望為醫院快篩更有效率並分流人潮,避免沒有就醫急迫性的民眾前往醫院,減少不必要的傳染途徑,因此利用數千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資訊設計一套加權計分系統,讓民眾透過APP知道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機率;目前也希望該APP可以以商業模式的方法給一般民眾使用。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中研院新冠肺炎試劑技轉 陳時中:需視適用我疫情與否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的新冠肺炎快篩裝置,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已轉交7到9家廠商,廠商開始量產,但後續必須經衛福部食藥署申請授權。指揮中心表示,相關快篩仍須視與台灣情形是否適用,「還是要看靈敏度跟特異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相關合作廠商,中研院若覺得可以公布,將交由中研院自行公布。快篩做出來不代表能夠用,或符合社會情況來使用,要看靈敏度與特異性是否夠、與台灣背景資料是否相符,需要相對適合且是有效率方式國內才會選擇使用。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研院快篩已交廠商量產 擬成立新興傳染病研究中心
台灣防疫表現頗受肯定,但要能快速針對病毒、藥物及疫苗做出突破性的研究,需仰賴專業的科研人才與設備。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與於立法院教委會針對「增加P3研究室相關研究人員之編制,並訂定長期性實驗人才養成方案」進行專題報告。他指出,中研院目前有3間研究高危險病毒的P3研究室,並規劃成立「新興傳染病研究專題中心」統整防疫資源與技術、人才培育,預估每年經費約需2.2億元。針對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的新冠肺炎快篩裝置,廖俊智表示,已轉交7到9家廠商,廠商開始量產,但後續必須經衛福部食藥署申請授權。廖俊智指出,P3實驗室主要為執行生物危險群第三等級致病原微生物之研究服務,研究嚴重影響人類健康之高危險性傳染病微生物,包括新興之高危險性致病原,例如冠狀病毒、禽流感病毒、漢他病毒等。中研院現有2間P3實驗室,分別位於生醫所與基因體中心,均已成立10餘年。此外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也將設立中研院第三間P3實驗室,去年7月底完成驗收程序,預計於今年底完成認證,面積約為240坪。廖俊智表示,為整合已養成之傳染疾病研究人才、技術及能量,並使專供感染症研究用之P2 及P3 實驗室發揮最大效益,中研院規劃成立「新興傳染病研究專題中心」。其目標包括研發快篩工具之開發與治療性抗體之研發、研發抗病毒藥物研發等。此一中心規劃聘任執行長1名,並延攬病毒研發重要領域的合聘研究員及新聘研究技術人員計8名,其餘研究人員原則上採合聘自中研院現職研究人員。廖俊智表示,新興傳染病研究專題中心成立後,所需經費除部分逐年編列於公務預算,同時已另向行政院申請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新興傳染病防治研發及重大疾病研發細部計畫」,預計每年經費約1億7000萬元。他指出,此一中心也可以與衛福部疾管署、食藥署、國衛院等單位密切合作、並與各學研單位及醫學中心建立新興傳染病資源共享平台,共同分享研究材料及資訊,為下一波隨時可能爆發的疫情作好準備。立委范雲質詢時,恭喜廖俊智「連任院長」。據了解,中研院院長一屆任期五年,院長多半至少連任一次。廖俊智明年任期才到,四月已召開評議會,同意廖俊智連任。評議會程序已完成,目前陳報總統核定中。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避免敦睦艦隊群聚重演 專家倡放寬新冠肺炎篩檢條件
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頭究竟在哪,恐怕難尋。有專家根據官兵發病情形研判感染源可能在帛琉,但重要的是放眼日後,軍方應與指揮中心更密切合作,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並於軍艦出航時配備流感快篩試劑,才能在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更提高警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周玉蔻嗆新聞」,他表示,眼下沒有足夠證據可證實敦睦艦隊群聚案的感染源,不過若細看幾個時間點,包括3月5日軍艦離開台灣、3月15日離開帛琉、帶有抗體的其中一名官兵於3月21日發燒,可就此初步判斷,3月5日從台灣帶病上船直到3月21日才發病的可能性較低,3月中旬從帛琉帶病上船、病毒潛伏六天後發病的可能性較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決議全面對於盤石艦官兵檢驗血清抗體,不過,李秉穎說,不一定找得到第一個感染者,因為發病紀錄恐怕不明確,「艦上確診官兵無症狀的比例過高,高得有點奇怪」。他說,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敦睦艦隊官兵年輕體強,可能原因之二是軍艦靠岸時人心浮動、想著趕快下船放假找女友而忽略告知症狀,另也有可能是軍中文化不鼓勵誠實告知症狀,導致有人發病卻不敢言,「我當兵時生病,大家會對你不太爽、懷疑你是否是假病」。李秉穎表示,軍旅生活長時間維持群聚,人與人之間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即使配戴口罩也非全天戴,且戴口罩防得了飛沫傳染卻未必能防接觸傳染。他說,放眼日後的防疫工作,軍方應與指揮中心保持溝通,並考慮放寬軍人的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軍隊中有小群聚感冒事件、一個連隊有一兩人咳嗽流鼻水等,就應考慮作病毒篩檢。李秉穎表示,目前台灣尚未發展出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現階段軍艦出航並無快篩試劑可用,但至少可配備流感快篩試劑,當官兵出現症狀卻排除罹患流感時,就能更加提高警覺。
-
2020-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稱感染人數比官方高50倍 史丹佛大學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
兩個多禮拜前就看到新聞報導說史丹佛大學正在做新冠抗體調查,然後最近幾天就幾乎天天都會看到某某教授在電視新聞裡洋洋得意地說《真正的感染率是比實際多出幾十倍》。我心裡真是感觸萬千:一個人人嚮往的一流學府竟然也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需要把未經證實的研究結果先在媒體公佈,藉以爭名奪寵。科學研究所應恪守的嚴謹態度,已經蕩然無存。不管如何,千呼萬喚這項研究總算是在大前天(2020-4-17)刊載於預印本網站MedRxiv,而毫無意外,媒體也就立刻傻乎乎地報導《史丹佛大學已經發表什麼了不起的結果》。這篇尚未被審核的論文標題是COVID-19 Antibody Seroprevalence in Santa Clara County, California(加州聖塔克拉拉縣的COVID-19抗體血清盛行率),而它最重要的結論是《4萬8千到8萬1千聖塔克拉拉縣的人在四月感染新冠;這是比確診人數多出50到85倍》。50到85倍!這是多麼驚人的數據啊!根據這個數據,華爾街日報就在同一天就發表New Data Suggest the Coronavirus Isn’t as Deadly as We Thought(新數據表明冠狀病毒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致命),而很多讀者也就紛紛發表意見,說居家抗疫根本就是庸人自擾、大驚小怪、多此一舉,應該立刻解除等等。這項研究是在4月3日和4日兩天測試從臉書招募來的3千多人(臉書招募!?),而它所採用的測試盒是購自一家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名叫Premier Biotech的公司。儘管論文裡說這家公司是試劑盒的製造商,但實際上這家公司只不過是個代理商。根據這家公司網站,製造商是杭州的Hangzhou Biotest Biotech, Co., Ltd,所以我就循線查出這家杭州公司的中文名字是《博拓生物》。可是,《博拓生物》所列出的11種傳染病檢測試劑盒裡卻沒有新冠檢測這個項目。直到我點擊《博拓生物》的英文版網頁後,才發現真的是有新冠檢測試劑盒,而且它還是這個英文網頁的主打產品。那,為什麼中文版沒有,英文版就有呢?NBC News在該論文刊載的前一天(2020-4-16)就已經發表Unapproved Chinese coronavirus antibody tests being used in at least 2 states(未經批准的中國冠狀病毒抗體測試至少在兩個州使用),而其中就有提到史丹佛大學所使用的那個新冠檢測試劑盒。它說:「根據衛生官員,FDA文件和中國製造商之一的發言人說,明尼阿波利斯的Premier Biotech和科羅拉多州的Aytu Bioscience這兩家美國公司正在發配未經批准的中國製造商的測試。…杭州的Biotest Biotech公司在周三回覆:『很遺憾地通知您,根據政府的最新監管政策要求,我們已暫停COVID-19 IgG / IgM快速測試的出口銷售。』」也就是說,史丹佛大學所使用的最關鍵的實驗器材是一個中國製造,未經核准,已經被禁止出口的試劑盒。所以,你現在應當知道,為什麼這個試劑盒只在英文版才看得到了吧。有關這個試劑盒的可靠性,論文裡是這麼說:「在研究之前,可以得到製造商的性能特徵(使用85個確定的陽性樣品和371個確定的陰性樣品)。 …我們使用史丹佛醫院37位RT-PCR陽性患者的血清對試劑盒進行了測試,…我們還對來自史丹佛醫院的30個COVID前樣品進行了測試,..」也就是說,有關這個試劑盒的可靠性,研究人員自己測試了37個陽性以及30個陰性樣品,但是主要的數據還是來自廠商(85個陽性和371個陰性樣品)。那,現在既然知道試劑盒是未經核准的,我們還能相信廠商的數據嗎?在刊載這篇論文的網頁,目前共有201個評論,而裡面有不少是看起來相當有學問的。他們對這篇論文提出種種質疑,包括樣品收集的偏差和統計學分析的缺陷。但是,還沒有人談到這個試劑盒來源的問題。要是知道它是來自中國,又未經核准,那…不管如何,這項史丹佛的研究,從兩個多禮拜前,也就是實驗都還沒有開始進行之前,就極力爭取媒體曝光,一直到今天,天天大肆吹噓。這就是新冠戰國時代醜惡的寫照。附註:在史丹佛那篇論文刊載的同一天,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Antibody Testing for COVID-19(COVID-19抗體檢測的承諾和危險),對於市面上琳瑯滿目,未經核准的新冠抗體測試盒,表示關切和擔憂。原文:史丹佛的新冠抗體調查,可靠嗎?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台大公衛挺海軍:磐石艦做到2點 不會引發社區流行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20日)舉行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說明會,海軍敦睦艦隊近日出現24人確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船舶防疫難度很高,海軍為了防守我們的海外領土權,長時間隔離在公海上,這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他們的生活品質,也不是外界所能想像,所以我們要尊敬我們的海軍。陳秀熙坦言,軍艦與輪船防疫,跟一般社區感染的防疫不太一樣,船舶防疫的難度很高,目前在世界疫情上,美國與法國的軍艦淪陷得更嚴重,台灣目前已經守得很不錯。他也呼籲大家應該要有信心,接下來要再確實做好疫調及後續監控,就能夠阻斷第二波流行,不會因此引發社區大流行。陳秀熙強調,台灣的防疫已進入第二階段,美國為什麼一直在做抗體快篩?就是為了讓有抗體的人,可以趕快返回工作崗位。所以我們要如何運用抗體快篩技術,如何趕快有抗病毒藥物產生,來買時間發展疫苗,之後才能夠幫助其它國家、幫助自己,才可以產生免疫力,讓社會回到正軌。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新的快篩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副總統陳建仁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快篩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談到我國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陳建仁指出,台灣在2003年爆發嚴重SARS疫情,也學到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這三件事,審慎以對部分,對全世界所有新興傳染病的監測非常重要,特別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是多種新興傳染病的發源地。陳建仁說,幸運的是,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的同仁在PTT(電子布告欄)上,發現一則來自武漢的通告,疾管署隨即在署內群組中分享,並發送電子郵件給中國疾病控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IHR)聯繫窗口,這就是審慎以對;其次,在必要時迅速發布旅遊警示。第三,陳建仁說是強化邊境檢疫,我國從起初的機上檢疫,以及後續對密切接觸者或從疫區來的乘客加強14天的居家檢疫,這次也升級傳染病醫療體系,並指定了幾家醫學中心,必須在各自的隔離病房照顧病人,避免把每位病患都送到同一家醫院;且台灣在最大容量上,有2萬間隔離病房、1萬4000台呼吸器。至於個人防護裝備部分,陳建仁說,我國記取SARS教訓,知道必須有一套口罩配發制度,也必須增加口罩的產量,現在一天可以生產超過1300萬片口罩。陳建仁也說,任何國家對疫情的防堵,永遠不嫌晚,也必須根據當前情況因時因地制宜,但仍可採行台灣的良好策略來抗疫,例如,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居家檢疫都非常重要。陳建仁還說,提供第一線醫護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也很重要,英國和美國都在勉力而為,台灣願意提供幫助。另外世界各國必須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儘快研發快速篩檢、抗病毒藥物,甚至疫苗,透過這些努力,應可以遏制疫情。陳建仁表示,快篩部分有兩種,一種是檢測抗原,現在我國是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來做,但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更快的檢測技術;另一種是檢測血液中的血清學標記(serologic markers)和抗體,希望一切進行順利,能盡快獲得許可,會很樂意和世界各國分享所有新的快篩技術。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緊急事件 為時已晚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世界衛生組織的示警動作引發正反兩派意見。副總統陳建仁表示,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世衛就宣告「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但新冠肺炎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世衛直到今年1月底才宣告PHEIC,為時已晚。防疫期間,陳建仁多次接受外媒專訪,討論我國處理武漢肺炎疫情的經驗、防疫策略等等。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內容。陳建仁說,亞洲國家受到新興傳染病衝擊的風險一向居高,當年SARS疫情爆發時,包括越南河內、新加坡、香港等等,都受到嚴重衝擊,這就是「生物定時炸彈」,新興疾病可能隨時出現,難以預料,所以亞洲國家都做了較好的防備,這也是香港及新加坡都做得很好的原因。南韓雖沒有歷經SARS疫情,但曾經爆發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疫情,因此也學到經驗。陳建仁認為,亞洲處於比歐美國家人民更危險的境地,每次都從災難中汲取教訓,但是隨著人與人的交流變得密切,世界似乎顯得越來越小,就像個地球村,大家都是一家人,當然要分享資訊,讓資訊透明,並快速知會大家,而這就是世衛的任務,世衛一旦收到警示,就必須有警覺立即行動,並迅速因應。陳建仁舉例,2003年爆發SARS疫情時,世衛建立了(PHEIC)警示制度,而2009年H1N1新流感發生時,第一起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當時,只有三個國家受到衝擊,世衛就宣告PHEIC,所以全世界都進行快篩、準備藥物、研發疫苗,但是,這次的新冠病毒,據說去年12月初就出現第一起病例,也有傳言是12月中,但直到今年1月底世衛才宣告PHEIC。陳建仁說,當時,全世界已經有19個國家有病例,超過8000個確診案例,所以為時已晚。
-
2020-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何時解封?陳建仁:未來1年或1年半過「半正常」生活
對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未來是否有機會解除封境等措施?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可防疫,但在這之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只要過半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所謂「半正常」的生活。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日前專訪陳建仁,總統府今刊出相關專訪。談到未來防疫措施,解除封境的正確退場策略為何,是否依階段、社群或分區解封。陳建仁表示,第一,基本上,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無法完全消除,就會像2009年的H1N1新流感,一定要準備長期對抗,這也是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陳建仁說,一旦有了快篩和抗病毒藥物,輕症病例就可到一般診所進行快篩,一旦確診,可以立即以抗病毒藥物治療,社區診所的醫師就可以治癒輕症病例,重症病例可以送到醫學中心,醫學中心也可以進行快篩及提供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患,治癒後,病毒作用減低,也就不會傳染人。至於民眾生活部分,陳建仁表示,未來一年或一年半之內,或許會有疫苗,就可以像2009年流感疫情一樣,利用疫苗防疫,但在這之前,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過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的社交接觸,大家就能有限度地繼續日常生活,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陳建仁也談到,全球各國退場策略部分,為了協調國際運輸等,所有國家都必須公開資訊,讓各國的情況公開透明,例如,必須讓人民了解,有些國家只有零星的病例;也需要進行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對民眾的血液進行採樣,了解各國的感染狀況,並必須確保疾病不會傳播出去,必須十分謹慎,確保不會再爆發大流行。陳建仁說,雖曾經預測5月底恢復正常生活,但很難預料。不過,歐洲疫情已過顛峰期,正在趨緩,而美國還在攀升中,希望5月底看得到疫情的曙光。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首例!台廠快篩試劑通過專案製造 85分鐘有結果
新冠肺炎台灣也要有快篩試劑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天下午在立院衛環會接受質詢時證實,國內近日已有一家廠商成功研發出快篩試劑並通過食藥署專案製造審核,最快85分鐘就有結果,目前正和醫院合作進行臨床測試。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上午至下午召開會議,討論衛福部因應武漢肺炎對醫療體系、健保、心理健康影響及因應。包含楊曜在內等多名立委皆詢問到國內快篩試劑專案製造、專案進口審核進度。吳秀梅表示,目前國內快篩試劑共有三件申請專案製造、40多件申請專案進口,總共有16家業者送件,截至目前已有一家國內廠商通過專案製造核准,也是國內首例核准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正在以臨床檢體進行測試。據她了解,該業者量產後將優先供貨給疾管署。而另外兩件專案製造申請部分,一件資格不符退回,另一件仍申請中。食藥署醫粧組科長鄭啟慧,會後接受記者電訪時表示,通過審核業者為瑞基海洋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瑞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該業者3月9日申請審查,食藥署收案後,該業者中間多次補件,包含性能評估等,終於在4月6日通過專案製造審核。鄭啟慧說,相關資料顯示,該快篩試劑可在新冠肺炎、流感、上呼吸道等八種不同病毒中(其中三種是冠狀病毒),精準抓出新冠肺炎的病毒,其專一性高而通過審查門檻,最快85分鐘可測得結果。不過,鄭啟慧也說,由於國內新冠肺炎臨床檢體取得不易,因此食藥署目前初步決定是有條件通過專案製造,業者目前正在和醫院合作、已申請IRB,以實際檢體進行臨床測試及評估,將以快篩結果和醫院的PCR檢驗結果進行比對,至少要能判斷五例陰性、五例陽性才過關、就能立即開始生產。據悉,該業者表示,生產出的試劑將優先提供給疾管署分配使用。
-
2020-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快篩研發成功!工研院「疫開罐」準確率9成 1小時驗出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移入個案激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曾接觸過確診個案,甚至是已感染的旅客,入境時可能還在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如何從一進國門就快速篩檢,成為防疫關鍵。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在潛伏期就能檢測病毒,1小時內完成快篩,準確度高達9成,可用於機場、診所等,有效阻斷傳播鏈。工研院手持式快篩 一小時就搞定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因技術優化,從桌上型變成掌上型,除了外觀與飲料罐一樣而稱為「疫開罐」,重量只有600公克。快篩研發成功來自兩大關鍵,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明,新冠肺炎屬冠狀病毒,團隊透過國際基因定序資料庫,多重比對病毒的基因序列,區分SARS和MERS差異,從中找出相同表現,但也得與流感區隔,以排除干擾,而設計檢測的試劑「核酸探針」成份控制成為關鍵,在多組核酸的交叉比對之下,準確度高達9成。目前國際使用的檢測儀器以中央實驗室為主,傳統使用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CR)熱循環儀,篩檢時間約4到8小時,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以恆溫擴增放大病毒檢測法,在感染初期於1小時內即可檢驗,並針對機場入出境檢測,最快40分鐘內可得結果,速度至少快6倍。手持式檢測儀器體積小,民眾無須再奔波往返醫院,有效減低醫療人員負擔。潛伏期就可驗出 儘早做防疫措施相較於SARS、MERS病毒在潛伏高峰期時就出現症狀,新冠肺炎最讓人頭痛是「潛伏期症狀不明顯」,捉摸不定。工研院採核酸檢測技術,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感染初期,從鼻咽喉取得樣本後,再以滴管取出滴在試管中,運用專屬光學即時偵測模組進行檢測,在未發燒或其他症狀前能檢驗出,儘早防疫。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4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希望未來在廠商加入後,7月底完成技轉、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場古早病毒的演說 讓生醫所提高警覺研發快篩
面對未知的新興病毒世界各國如臨大敵,工研院團隊在快速檢測系統長期努力,包括傳染性疾病、癌症、核酸與蛋白質檢測等,但檢測老手面對未知的新興病毒也戰戰兢兢。敲響這場戰役來自於一場演講,去年12月國際顧問到工研院演講,提醒環境中有不少存在於雨林或冰原等古早病毒,恐因氣候變遷再出現。生醫所提高警覺,隨即盤點檢測能量與藥物疫苗等資源,並持續觀察新冠肺炎的疫情。未料,春節過後疫情加劇,團隊即刻投入研發,針對病毒資料庫設計出自動化搜尋程式,比對病毒變異的趨勢,啟動核酸分子快速檢測的系統,採用分子快篩的特別之處,就是直接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很早期感染情況下,只要體內有病毒,就可得知有否受到病毒感染。在風暴中心的研究人員每天齊聚在實驗室中,夜以繼日面對不同等級的病原體,投入約40名人力為防疫盡心力。生醫所所長林啟萬透露,大家在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下,「用最短時間蒐集國際資訊,提高對病毒風險的認知,用平常心的態度面對,才能避免出錯」。加上受到疫情延燒的影響,國際冷凍物流、國際快遞公司將台灣也列入禁送區域,團隊採購的特殊材料等無法送達,研究進度一度拉警報,經過多次溝通才拿掉禁令,讓團隊鬆一口氣。目前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包括病毒核酸分子檢測、病毒核衣殼/棘狀蛋白質檢測及免疫抗體檢測,3種方式各有優勢,可分別針對潛伏期、感染期與恢復期進行檢測,其中工研院疫開罐的檢測方式,即針對潛伏期的病毒核酸分子檢測,可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林啟萬指出,疫開罐具備四「高」特色,包括「高精準」精準度可達9成以上,能在潛伏期就揪出病毒;「高靈敏」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的0至7天內即可揪出病毒;「高輕巧」重量僅600公克,相對於傳統常見檢測裝置的34.2公斤,重量就相差57倍,方便前線醫護人員隨時帶著走檢測;「高效率」檢驗時間僅需1小時,是現行檢測時間的1/4,可降低醫護人員人力物力負擔。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謝博軒也表示,預醫所是國軍在生物防護上的專責研究機構,面臨新冠病毒的肆虐,預醫所針對病毒抗原的快篩檢測已有初步研發成果,希望透過與工研院的合作,開發核酸快篩檢測相關系統並進行驗證,期盼儘早量產、造福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