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居服員
共找到
128
筆 文章
-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累積31確診引發4家庭群聚 2歲染Omicron本土最小
Omicron本土疫情升溫,昨新增廿六例境外移入個案,另增七例本土案例,均與桃機群聚事件有關,累積確診達卅一人,引發四起家庭群聚,其中兩名國小生染疫,兩所國小停課十四天。群聚事件中,未滿兩歲的孩童(案一七四一六)病毒基因定序出爐,確定感染Omicron變異株,為本土年紀最小案例。昨天白天指揮中心公布新增六例本土案例,分別是二名手推車工作人員(案一七五○六、一七五○三)、手推車員工夫妻的未滿十歲小孩(案一七五○四)以及其安親班同學(案一七五○五)、居服員妻的友人(案一七五○七)、歌友會群聚的案一七三六九的家人(案一七四八七)。居服員傳播鏈擴大 國小停課昨晚再度傳出案一七五○七的職場同事也傳出確診,指揮中心晚間證實,該案為本國籍廿多歲男性,該家長的小孩所就讀的國小今天也預防性停課一天。昨新增案例多與手推車員工夫妻有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染疫個案都找得到感染源,社區環境基本上還是安全的。」且居服員妻(案一七四七二)從元旦至八日共照顧過八個家庭,採檢七個家庭、十二人,結果均為陰性。缺失二○五項 陳時中:非常小機場手推車人員又增二例,其中案一七五○三與案一七四七三以及其他二名同事,每天共乘上班。至於案一七五○六疑因長期接觸病毒而染疫。陳時中表示,手推車人員整體防疫概念需再提升,已派駐「護理台灣隊」協助改進。護理台灣隊接連兩天在機場糾正缺失,揪出二○五項問題,最大缺失為工作人員不清楚感控原則,小則連抹布清潔方式都犯錯,不過,陳時中卻強調,「這些都是非常小的缺失」,將採取面對面、循環式的教育訓練,改善疏漏缺失。Omicron確診者 四成無症狀目前國內Omicron染疫個案大多為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在Omicron確診者中有四成屬於無症狀感染者、六成輕症,症狀以喉嚨癢痛、輕微咳嗽、發燒、鼻塞、全身倦怠等類流感症狀為主,鮮少有嗅味覺異常。長程航班入境 今起均要採檢為避免社區感染爆發,指揮中心宣布今起,搭乘中東、歐美、紐澳長程航班入境者均要落地採檢,若為陽性,直接就醫;另宣布取消原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的十國,改為加嚴三級流行地區,無需送集中檢疫所十四天,改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第三劑預約接種踴躍,湧現排隊人潮,陳時中表示,盡量在本周重新啟動一九二二疫苗預約平台。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染疫傳播鏈深夜再增確診者? 居服員乾妹妹再傳2人
桃園國際機場群聚染疫風波今晚上再傳出疑似新確診者,先前確診者的居服員傳染給乾妹妹,乾妹妹(案17507)的兩名職場接觸者(一男一女)被匡列後採檢為陽性反應,這訊息桃園市衛生局未證實,只說一切由中央流行防疫指揮中心說明。據了解,深夜這2名新確診者中,女確診者(未編號)的孩子(已居家隔離)就讀中壢區某國小,學校接到市府的通報後,今天晚上緊急宣布該所位於中壢的某國小明天預防性停課1天。至於另一名男性確診者,根據指揮中心晚上發布消息顯示,檢出1例陽性個案暫未編號,Ct值20.2,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為今天公布案17507(乾妹妹)的職場接觸者;相關疫調、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刻正進行中,詳細情形將於明天記者會統一說明。桃園國際機場群聚染疫形成數條傳播鏈,其中1名手推車員工和擔任居服員的妻子都確診,兩人衍生的傳播鏈傳染人數也最多,一開始包括居服員照顧對象與對象的家人合計3人確診,後來居服員的兒子和乾妹妹也確診,兒子在補習班的1名同學被感染,中央流行防疫指揮中心和桃園市政府疫調擴大匡列多人後,再傳出乾妹妹的職場接觸者又有兩人確診。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累計31例!居服員姐妹職場同事也確診 指揮中心證實Ct值僅20
桃機相關案例累計30例,而今天晚間居服員的染疫姐妹(案17507)的職場同事也傳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晚間證實,該案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Ct值20.2,為今天公布案17507之職場接觸者。相關疫調、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刻正進行中,詳細情形將於明天記者會統一說明。居服員(案17472)1月8日出現喉嚨乾症狀,1月9日確診,Ct值14.4,其友人(案17507)曾到案17472家中作客半小時,疑因此染疫。今擴大採檢案17507職場,再增一名確診案例,也讓桃機相關案例累計達31例。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服員照顧過8家庭 7家庭已12人採陰
桃機群聚相關案例已累計30例,今新增的6例本土案例中,與居服員案17472相關又增加3例,依照衛生單位疫調顯示,該名居服員從一月一日起自一月八日,總計照顧過八個家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病毒的足跡都尚可釐清,且資料都還很完整,目前已經採檢7個家庭中,12人採檢陰性。陳時中表示,居服員在社區中並沒有造成「大規模感染」,基本上還算是安全的,居服員染疫的途徑,應該是她的先生案17473傳給她的機率最高。目前針對居服員的防疫措施一直都在,相對應的防疫措施就是照現行的規定進行即可。與居服員有關的傳播鏈。最早是因為居服員照顧的案家,家中未滿兩歲童(案17416)於一月七日發燒確診,後續採檢其家人,發現孩童的大伯(案17471)以及孩童的媽媽(案17470)相繼確診,往回繼續追,發現大伯有接受過居服員(案17472)的照顧,居服員採檢確診後,發現其先生為桃機手推車人員(案17473)。針對居服員再擴大採檢,其未滿10歲的孩子(案17504)也確診,Ct值18,孩子安親班的同學案17505無症狀確診,而居服員的友人(案17507)曾到居服員家中作客半小時,同樣染疫。陳時中表示,居服員的小孩以及小孩安親班的同學就讀兩個不同的國小,現在都停課14天因應,安親班同學案17505在家中有一位哥哥,哥哥就讀的國中目前也預防性停課14天,等待調查清楚。另外到居服員家中作客的友人案17507,家中也有一位女兒,女兒也正就讀國中,這所國中現在也預防性停課等待調查。因此總計有2小學以及2國中停課因應。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桃機相關案例達30例 首例本土童感染Omicron
本土案例今新增6例、境外新增26例、無死亡個案。桃機相關案例已達到30例,其中北市防疫計程車案17240的Omicron病毒序列與其他案例不同,不列入群聚,但仍與桃機相關。今新增的6名本土案例,一名為手推車人員與居服員,未滿10歲的小孩,以及這名小孩的安親班同學,另外還有居服員的友人,機場普篩則再篩出2名同樣負責手推車的人員,另外一位為參加歌友會的案17369的家人也染疫。此次群聚已引起4起家庭群聚,而居服員照顧的案家,其未滿2歲的指標個案案17416,病毒基因定序為Omicron,也是國內目前年紀最小的Omicron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2例新冠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個案及2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40多歲。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1例)、印尼及緬甸(各2例)、尼泊爾、比利時、冰島、厄瓜多、英國、義大利、菲律賓、丹麥、南非、法國及芬蘭(各1例)移入。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6日至今(2022)年1月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19,13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099,767例排除),其中17,393例確診,分別為2,704例境外移入,14,63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新冠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服員染疫傳播鏈若未找到 陳時中:疑社區不明感染源
桃園機場疫情擴大,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關於居服員引起的案家家庭群聚事件,媒體問,可能的傳播途徑,是否為在桃園機場工作的居服員先生傳染給居服員,再傳染到服務案家,或是服務案家有人確診,再傳給居服員及其先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應該還是以桃園機場二航廈為主要病毒傳播來源,而各種傳播都有可能,現在知道有這條線,但先後順序還不清楚,如同清潔人員也是一樣,最早是案17230,但不代表是他傳給其他人,要連起來之後,根據發病日進一步研判。陳時中說,現在是告訴大家有這樣的線,如果連不起來,就是社區不明感染源,防疫作為就有不同,但現在可連起來,但擴大社區監測等篩檢站,邀集大家採檢動作仍然在進行。而案17372因已完整接種第三劑疫苗,是否為本土個案的第二例,施打三劑疫苗後的突破性感染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此名個案1月4日接種第三劑疫苗,距離現在確診不到十四天,完整接種是兩劑,不屬於三劑滿十四天的狀況,以三劑更完整保護力要在十四天,目前還不到這個條件,因此不屬於施打三劑疫苗後的突破性感染個案。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 居服員染疫引爆案家群聚事件
桃園機場疫情擴大,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公布的本土個案多,11案例簡報。其中從一名未滿五歲的男童確診,家人匡列隔離,但發現家人中包括指標個案共有4人確診,這時「我們滿擔憂」,這是社區裡面家庭確診,屬於不明感染源。陳時中說,經疫調發現,這4名確診中的有一名是居服員,因此對居服員的家人及所有服務過的案家,進行一家一家的匡列,目前掌握6至7個家庭,居服員發覺她的先生為案17473是在機場工作的人員,同時間也是在機場被確診。約略有脈絡可循,可能是機場手推車工作人員兩位確診之一,傳給太太再傳到照顧的人家裡去,共六人。另兩位確診的是清潔人員裡面曾經在清潔人員交通車八德線上同車的兩位,二採確認,這樣是八位。還有兩位是清潔人員確診後居家隔離的裡面,集中檢疫所,驗出來是陽性。等於這四位前一採都陰性,現在變成陽性,潛伏期短,進去幾天內重複厭舊驗出來。最後一位是一個北市計程車司機,這位司機173467檢查無症狀但ns抗體都是陽性。一採Ct值30,這樣背景下,需要持續觀察相關匡列調查繼續進行,應該是一個舊案。陳時中說,居服員所引起的照顧案家家庭群聚事件,指標個為案17416,是一名未滿兩歲的男童,因為有發燒、喉嚨紅腫等相關症狀,而到醫院急診就醫。此案例須感謝醫院警覺性高,男童到去急診有快篩,第一關是先快篩,快篩是陰性,但因要進醫院做相關處置,再經PCR檢查為陽性。這是很成功的防疫個案陳時中說,大部分快篩陰性的時候,尤其是孩子很小,要做PCR不容易,但是醫院人員很有耐心、警覺心,所以發現出來。匡列他的9名家人,同住、非同住加上一位居服員,就發現大伯和居服員陽性,到此我們還很擔心,因看到家庭群聚,後來發覺居服員先生是機場手推車工作人員,也確診了,因此線索相對清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天公布11名確診個案中,有兩案是小於兩歲幼兒,案17416為1月7日發燒、喉嚨紅腫,而去桃園醫院急診就醫,因在院外快篩站陰性,後續進行PCR陽性,Ct值26,認為是快篩可能會篩不到的病毒量偏低範圍,目前男童住院隔離中。另外,案17469是案17308的非同住家人,因曾經探視過孩子,因有被探視過,先前匡列為居家隔離,期間出現發燒、嘔吐,經送醫採檢發現陽性,Ct值34.6,病毒量偏低,此兩名幼童都是輕症,沒接種過疫苗,目前都在住院中。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激增11例、境外49例 桃機案再增第4條傳播鏈
桃園機場案昨累計14人確診,其中13人被判定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本土案例一口氣新增11例,境外49例,無死亡個案,其中出現第四條傳播鏈。北市昨快篩2名機場手推車員,經過PCR今確診,而其中一位手推車員其太太染疫,而身為照服員的太太,也引發照顧家庭群聚,照顧家庭總計有3人確診。指揮中心也宣布即起,口罩政策加嚴、長照機構、醫院都禁止探視。Omicron疫情擴大,桃機案昨被懷疑有三條傳播鏈,第一條為案17307女清潔人員打掃引起的桃機群聚,而其中一位清潔員案17239在跨年期間赴金嗓歌友會,引發社區感染,第一條總計有10人染疫。而今天第一條傳播鏈中,案17308的兩名家人也確診,累計達12人染疫。第二條傳播鏈為機場女保全案17371,疑似接觸境外案例染疫,同時與機場女保全有工作場域重疊的案例為案17414,累計2人。第三條傳播鏈為防疫計程車司機案17240,目前被排除機場群聚,因為Omicron定序與其他組不同。北市昨快篩陽性出的2名機場手推車員,今天皆確診。同時也是今宣布的第四條傳播鏈。其中一位機場手推車員衍伸出照顧家庭群聚,等於是另一起社區感染案件。第四條傳播鏈的事件,起初是被照顧家庭的小孩,因為發燒就診,醫院即時篩檢確診為新冠肺炎,指揮中心原以為是「不明感染源的社區案例」,但回推採檢,該名小孩的家人,分別為大伯、媽媽,而照顧該家庭的居服員也確診,經疫調後發現,該名居服員的先生為北市篩檢出的其中一位手推車員。
-
2021-09-29 新聞.長期照護
新聞眼/一廂情願 長照2.0不好用不夠用
長照政策喊得震天價響,但仍成為拖垮女性勞參率的原因之一;近年,社會還時不時就傳出長照悲歌。推行多年的長照政策,之所以無法接住有長照需求的家庭,顯然一路以來出現「不知道、不會用、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不夠用、不好用」等政策盲點。長照二點零上路五年,剛開始問題在於民眾不知道有此政策;就算知道了,也不會用,光長照四包錢如何用就讓民眾霧煞煞。此外,長照也挑戰傳統文化觀念,不少長輩抗拒外人進家門,對子女來說可能被孝道文化綁架,導致家庭明明有需求,卻不想、不敢使用。申請長照服務資格認定也是問題,有被照顧需求,礙於資格落在邊緣,導致不能用。現階段長照預設勞工晚上都在家,在家就等於有能量可照顧失能者,於是長照服務多集中在白天,導致民眾認為不好用、不夠用,是長照面臨的最大障礙。目前提供的走動式服務,居服員一天頂多來家裡兩、三小時,但只適用輕中度失能家庭,對廿四小時隨時有照顧需求的中重度失能家庭來說,可能光兩小時就要翻身一次,在夜間未提供服務的狀態下,家人仍無法適度喘息。對許多勞工來說,長照服務固然有幫助,但服務卻是斷裂的,像是日照中心大多五、六點就關門,但上班族可能要七、八點才下班,勞工來不及接長輩回家,這也是為何有家庭寧可選擇全天候的看護移工,因服務型態相對靈活、機動。儘管民團呼籲政府仿照育嬰假提供長照安排假,該假雖可讓勞工不必離開職場,但也僅能說是長照總體政策的配套之一,主責長照政策的衛福部應讓有長照資源需求者能想用、好用、也夠用。
-
2021-09-19 新聞.長期照護
疫情卡實習 2萬照服生力軍進不了市場
五月爆發本土疫情,各縣市因應三級警戒,日照中心、住宿式機構、護理之家不開放家屬探視,照服員實習也中止。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過去平均每年約新增兩萬名照服員生力軍,可在四月至九月訓練並進入職場,不料今年機構因疫情不開放實習,受訓計畫遭卡關,長照人力持續緊繃。北市勞動局日前舉辦徵才活動,照服員需求缺口超過兩百人。林金立坦言,每年照顧需求都在增加,照服員年年都缺,照服員就職前需接受學科考試及在機構實習四十小時,如今碰上疫情,機構不開放實習,導致照服員完成學科訓練,也無法至機構實習結訓,新的居服員無法投入市場,只靠現有人力苦撐。疫情爆發初期,部分使用居家服務的民眾憂心感染,因而暫停,但另方面,日照中心停止開放,過去使用日照中心服務的民眾轉而申請居家服務。林金立表示,舊案暫緩,但新案一夕暴增,居服員工作不減反增。林金立說,有段時間居服員得與家屬協調,原本可以提供三個家庭各五項服務,後來因為必須服務四個家庭,與前三個家庭協商減少服務項目,才能挪出服務量能,否則真的忙不過來。家屬需要居服員到府服務,但又擔心病毒,曾有家屬要求居服員「站門口全身消毒」,才能入內,讓居服員身心受挫。還好事後透過督導溝通,不讓再發生這種情況。隨著居服員陸續接種第一劑疫苗,至今約九成完成接種,家屬也不再那麼緊張。對於照服員無法進入長照機構受訓,無法結業投入市場,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日前積極與各醫療院所及住宿式機構協談,目前疫情較穩定,有部分機構願意開放實習,對於仍憂心疫情未開放的部分機構,未來會持續溝通,協助照服員完成訓練。
-
2021-09-19 新聞.長期照護
疫情下的居服員/她扛電視上高山 帶著長輩運動不退化
「搬著電視到你家!」疫情期間社區關懷據點連帶關閉,許多長輩無法外出活動,坐在家裡發呆成常態。位居嘉義阿里山上的據點照服員,為了增加長輩活動量,不僅搬著電視大螢幕到長輩家,連線遠距平台線上課程,讓長輩透過鏡頭與老師視訊做運動,除了延緩長輩肌力退化,也可到長輩家中檢視居家安全。嘉義阿里山來吉文化健康站是阿里山最北邊的原民部落,海拔約800公尺,服務範圍有5個鄰,服務對象包括健康或亞健康的55歲以上原住民、或未滿55歲持有身心障礙者,主要服務21位長輩,大多都是鄒族原住民。照服員陳筱彤透露,文健站活動多樣化,除了帶長輩做健康操,有製作小米酒、學羅馬拼音、傳統手工藝等活動,也有延緩失能、心靈文化、健康促進等課程。陳筱彤表示,疫情未爆發前,據點與遠距醫療平台「WACARE」合作,讓長輩跟著做運動,吸收衛教知識等,老師也可透過鏡頭,看長輩的運動姿勢是否正確,若長輩曾開過刀,也可調整別的姿勢替代。但三級警戒後,長輩不敢去醫院,據點也無法上課,精神狀況明顯變差,雖然知道要運動,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在家「給電視看」。當時據點尚未開放,又讓長輩恢復運動習慣,陳筱彤與夥伴陳瑛、計劃負責人莊雅媊決定把電視螢幕「搬到長輩家」,包括喇叭、連接器材、超長延長線等,讓長輩在家中與老師一起做運動。她表示,當時到各長輩家裡,也順便評估環境是否有潛在危險,像是浴室有無防滑墊,避免跌倒,或是門檻過高、燈不夠明亮等,避免長輩視力退化發生意外。陳筱彤表示,透過遠距醫療平台服務,除了衛教及運動課程,也提供個人諮詢,像是有位長輩胃食道逆流不舒服,護理師給予建議,像是少吃醃漬香腸、睡前不要進食等,線上直接回答長輩的問題。近期也找到一處公共涼亭,不僅有屋簷可擋風雨、也不用擔心密閉空間,旁邊也有善心民宿願意供電,讓長輩們可以持續參與活動,維持健康身心。
-
2021-09-19 新聞.長期照護
疫情下的居服員/遇疫實習中斷 照服員生力軍少了兩萬
受新冠肺炎影響,家屬無法探視居住長照機構的長輩,也讓照服員生力軍受訓計畫中斷,約兩萬名照服員新血無法投入長照市場。今年五月爆發本土疫情,各縣市因應三級警戒,不少日照中心、住宿式機構、護理之家不開放家屬探視,包括照服員實習也中止。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每年約新增二萬名居服員生力軍,會在四月至九月訓練並進入職場,不料碰上疫情,機構不開放實習,即便完成學科訓練,仍然無法結訓。林金立表示,疫情爆發初期,部分使用居家服務的家屬憂心感染,因而暫停居家服務。另一方面,因日照中心暫停開放,過去使用日照中心的民眾通通轉往申請居家服務,雖舊案暫緩服務、新案一夕「暴增」,居服員工作不減反增。有段時間,居服員得與家屬協調,例如原本可以提供A、B、C家庭各五項服務,後來增加D家庭後,前三個家庭得減少服務項目,挪出服務量能給D家庭,否則真的忙不過來。新冠病毒人人怕,家屬怕居服員帶病毒,居服員也怕染疫,若剛好是新個案,彼此又不熟悉,事前都得清楚交代旅遊史或接觸史。曾有家屬要求居服員「站門口全身消毒」才能入內,讓居服員身心受挫,事後趕緊透過督導溝通,不讓此情況再發生。隨著居服員陸續接種第一劑疫苗,至今約九成居服員都完成接種,前往案主家提供服務時,家屬也不再那麼緊張。照服員遇疫情訓練中斷,為解決此狀況,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日前積極與受訓機構,包括各醫療院所及住宿式機構協談,目前疫情較穩定,已有部分機構等在符合防疫規定下,開放照服員實習,但某些機構仍憂心疫情未開放,未來會持續溝通,協助照服員完成訓練。周道君表示,使用日照中心的個案,失能等級大多介於輕度至輕中度,當疫情較緊張時而暫停服務時,若個案需居家服務,可以修改計畫改選居家服務,另外日照中心服務員可從日照單位轉為提供居家服務,處理較急迫性的服務項目,依照個案需求跟服務量能做調整。衛福部統計全國照顧服務員人數,包括居家照服員、社區照服員及機構照服員,一〇八年約五萬多人,一〇九年七萬多人,今年已超過八萬多人,照服員人力需求年年成長。周道君表示,因應長照需求,各縣市會提前一年預估隔年所需用照服員人數,並與勞動部也合作,以補助計畫方式提供各縣市進行照服員訓練,而民間單位亦可自費辦理訓練。根據規定,照服員須先經過90小時培訓,包括50小時學科訓練以及40小時機構實習。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忽略高風險長照家庭 家總籲照顧者應納考量
家庭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新冠疫苗的接種第五類應該要增列「符合長照資格及其同住主要照顧者」,包含外籍看護、家人等。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目前居服員雖然被列入第五類接種對象,但是台灣有更多的長輩是透過自聘外籍看護或是家人自行照顧,這些照顧者也具有風險,且更具傳播力,不應該被忽略。陳景寧表示,患有特殊疾病或是失智失能的患者,面對疫情極度脆弱,各國皆將醫護等重要工作者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但歐美爆發第一波重症時,多發生在養老機構,歐美也因此將機構住民以及工作者,列為優先接種的對象。陳景寧表示,英、加、澳、美四國皆重視新冠肺炎對「原患特殊疾病」或「存在失能狀態」者,感染風險更高、衝擊更大;這些國家考量「家庭照顧者染疫倒下,將嚴重影響被照顧者福祉」或「家庭照顧者具免疫力,對處於高風險的被照顧者而言就是最好的保護政策」。英、澳在第一階段即納入家庭照顧者優先接種新冠疫苗,美國有許多州及加拿大也有類似政策。陳景寧表示,台灣目前約有80萬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僅約一成三使用住宿式機構,其餘皆生活於家庭,其中約三成聘僱外籍看護工。但指揮中心21日公布最新新冠疫苗公費接種順位,僅在第五類「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納入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及其照護者、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其他機構(含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洗腎患者,完全忽略「高風險的長照家庭」,無視照顧、工作、疫情多頭燒的家庭照顧者及為數眾多的外籍看護工,65歲以下失能者也被拋諸腦後。家總理事長郭慈安表示,從各國資料顯示,傳染病疫苗接種優先順序不應僅限於醫學實證思考,也有更多弱勢與人文關懷,例如澳洲就很強調原住民的權益優先,因為擔心疫情衝擊,將使社會中的強弱態勢更明顯,拉大不平等的差距。
-
2021-06-22 失智.失智資源
照護資源/失智症照顧資源有哪些?專家教你如何善用資源,減輕負擔
👉新手照顧我陪你,更多需要知道的都在這▶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必苦撐!當家人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你我都會因為對社會資源不了解,而辛苦地獨自面對,本篇專家將告訴你失智症照顧資源有哪些、該如何運用,讓你好好照顧家人之餘,也能有喘息的空間。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條永無止盡的學習路!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以目前每3秒新增1人的速度,你我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生活確實比較辛苦,但是及早準備、尋求資源協助,才能好好照顧治療家人,少走一些冤枉路。失智症的病程長達八至十年,又以一到三年的「新手照顧期」最令家屬頭痛,這段關鍵期最需要建構照顧知識以及患者相處模式,協助照顧者在過猶不及之間尋求平衡點。資深個案管理師簡均穎分享實用密技,多善用社會資源、訓練課程轉介,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在照顧這條道路上,不用孤獨一人撐起重擔。(推薦課程: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必苦撐 一次瞭解政府補助、申請方式,減輕你的負擔)失智照顧越來越多元,善用資源減壓失智症主要表現分為三個面向:生活功能、認知障礙和精神行為,不僅患者辛苦,照顧者也容易心力交瘁。簡均穎輔導過許多個案,家屬剛開始的反應都是「為什麼是我?」「下一步該怎麼做?」從慌張到接受事實,中間可能還會經過「拒絕他人協助」的過程,因為不信任他人照顧或不相信社會資源介入,結果照顧者自己先累倒。自2017年1月起實施《長照2.0》,整合了多項服務,在失智照護方面強化失智症初級預防,包括設置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以及團體家屋等。簡均穎強調,使用長照資源之前,建議先申請身心障礙證明(手冊),在居家服務及社區服務、托育養護費用、社會保險自付保費、輔具購買或租賃等補助方面的申請額度較多元,能減輕經濟負擔。其中,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又總稱為「長照四包錢」,也就是四種給付項目有提供補助。以失智症者來說,《長照2.0》有居家服務可申請,但居家復能服務更適合失智症患者個案訓練及照顧者的照護技巧教導、心理減壓等。許多人未申請身心障礙證明即打1966開案,會歸到《長照2.0》之中的「65歲以上衰弱者」資格申請相關服務,無法善用失智症患者類別的補助。舉例來說,居家復能≠居家復健,居服員≠復健師,《長照2.0》有居家服務,但居家復能服務更適合失智症患者個案訓練及照顧者的照護技巧教導、心理減壓等。「長照四包錢」的補助金額主要針對身分別、失能等級、居住地、經濟條件等因素補助額度,以照管專員評估最後結果為主。在申請服務資源之前,不妨先洽詢個管師協助,找到評估適合最適合個案的的長照2.0組合,減少自己摸索的時間。或是出院前向醫院洽詢「銜接長照2.0出院準備服務」,由專人到府評估補助額度,訂定中長期照護計畫。💡陪你一起照顧失智家屬,更多實用資訊點此▶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大型疫苗站今首日開打 沒列冊傻排2小時怒罵不早說
台南大型疫苗注射站今天首日開打,有民眾到現場排隊等了近兩小時,才知道自己不是列冊注射的對象,在現場與工作人員「擼」半天,還是打不到疫苗,氣憤開罵。「拜託你們不是列冊名單裡的人民眾,現在馬上離開現場,不要排隊,就算你排了也不會打,沒有那種『甲我注一咧』的事情」,台南市3個大型注射站今天開打,其中東區復興國中現場,注射人員忙著跟排隊的人宣導。台南市在新營區體育館、善化區慈濟聯絡處及東區復興國中開設3個大型疫苗注射站,提供疫苗大量注射,但目前開放可以注射的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的前5大類對象,一般民眾並不能夠注射,雖然市政府事前有相關宣導,但是有民眾仍然不了解。復興國中今天注射對象主要是警消及清潔隊人員等,由於注射的人相當多,早上8點開打,平均大約要等兩個小時才能夠打到疫苗,但是也有不明究理的民眾,摻雜在排隊的人當中,等排到他的時候才知道自己不能夠注射,氣得在現場大罵「你要早說害我等那麼久」。還有民眾家裡面有居服員在照顧中的病患,搞不清楚是不是施打的對象,也跑到現場詢問,得到的答案是必須向申請居家服務的機構查詢。
-
2021-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國快打完了 柯文哲:台灣再撑二個月就有疫苗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針對疫苗問題,柯文哲說,台北市已經準備好打疫苗計畫,就看中央何時發下來,對於疫苗,他覺得美國人到現在打了3億劑,每個月的生產量是7萬劑,再過2個月就全部打完,再送到世界各地,最差的狀況下,台灣再撑2個月還是有疫苗,現在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撑過這2個月。柯文哲說,疫苗問題吵吵鬧鬧,可以早一點打最好,但疫情既然已經散開了,但想用疫苗防疫的手段恐怕不切實際 ,到時候疫苗進來,人流最密切的這些人要打,但還是是按照中央公布順序,醫護人員優先,再來是防疫有關的人員 ,疫苗沒有全面抵達台灣前,應該以最低的行政成本維持三級管制,撐到疫苗到來。柯文哲說,台北市防止疫情擴散有兩個策略, 一是萬華熱區做普篩、快篩,但這幾次經驗,發現的問題,不是快篩車去就好,而是該來的沒有來,不需要來的來一大堆,如何結合民政社政系統,用造冊手段讓該來的要來,至於其他地區非熱區,或點狀的,再一個個來撲滅,以確診者為中心設計一套方法,把他撲滅。至於長照機構,有群聚感染,柯文哲說,為了保護弱勢者和工作人員,因為躺著的人在不應該被感染,而是被工作 員傳染,目前長照機構工作人員有1400名,社區居服員有2050,這一批人因會去不同人的家裡,接觸很多人,要打疫苗防止他去傳染別人;另外,送餐人員45人,身障資源中心20人,兒少婦女安置機構280人,這些人到明天之前疫苗會施打完畢。
-
2021-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照機構群聚爆居服隱憂 專家憂引發「跨家庭群聚」
雙北接連爆出機構群聚感染,恐釀另一波重症死亡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先前停止雙北相關社區服務(社區關懷照顧據點、銀髮俱樂部)、日照中心等,在家期間,呼籲家屬協助轉為居家服務。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指出,當時從社區返回家中的這些案主並未篩檢後再返家,加上後續又有返鄉避難潮,居服員雖然會詢問TOCC,但如同醫事人員一樣「難問」,加上居服員的裝備不足,使許多居服員非常擔心自己感染,也憂心自己成為跨家庭群聚的破口,同樣希望疫苗接種順位能提前到至少第三順位。高風險的脆弱族群不只有存在於機構,使用居家服務的長者,染疫風險一樣很高。林金立表示,自社區服務停止後,居服服務量增加二到三成,特別是「洗澡」、「拍背翻身」等,較難由家屬自行處理的服務需求最多,但這些照顧也是居服員與案主接觸距離最近的服務。林金立表示,目前照服員的防護裝備不足,僅戴著口罩及面罩服務,結束一趟服務後也沒辦法立即清潔自己,就得往下一個案家前進,他認為近距離的服務,防護裝備應該要更升級,但政府也都沒有協助思考到這一塊。一旦有任何居服員染疫,對於其他案家都是一大風險,呼籲政府應要協助,特別是疫苗接種,一定要提前。林金立表示,每一位居服員每天的案量仍舊與過去相同,平均4到5位。居服員為避免自己染疫也避免造成他人染疫,每次服務案家都會詢問TOCC,但還是會有家屬有隱匿的情形,明明家中就多了成員,卻沒有告知,也不講是不是從熱區返家,讓居服員非常害怕。林金立表示,政府要求新進案的個案必須要提供三日內陰性證明,但居服新立案卻只能「勸說」案家去篩檢,提供陰性證明,若案家堅持不提供也沒轍。林金立表示,疫情當頭,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居服員的離職潮,但是很多新訓練的居服員實習都暫停,後續的人力恐沒辦法直接補上。
-
2021-05-30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善用居家輔具 度過照護空窗期
最近台灣疫情快速升溫,人們自主封城,原本車水馬龍的街道突然間寂靜起來。一般長者喜歡的休閒娛樂,如:公園跳舞、下棋及唱歌活動也因為有群聚風險而暫時停止。由於此波疫情對高齡者染疫的重症風險較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暫停醫院及長照機構的探病及探視。另外,雙北的社區式長照機構及失智共照中心、樂齡學習中心也暫停服務。而為避免可能發生交叉感染風險,亦有部份民眾暫停居服員到家中服務。老人家沒地方可去,整天待在家誰來照顧,如何面對照護空窗期?事實上只要運用一些輔具,不僅可以大幅減輕照護者的負擔,受照顧者也可學習如何在沒有旁人協助下獨立生活。家中若有臥床長者,要洗澡換衣服或從床上坐起,對沒有照顧經驗的人都是一困難的事。以洗澡而言,若要移動長者前往浴室有困難,現在有沐浴床的設計,只要利用所附之氣墊及PVC布,夾在床的周邊,再搭配專利之導水及排水設備,即可讓長輩享受在原床洗澡的舒服感。另外還有專利洗頭機及床邊恆溫淋浴器,讓長輩在床上也可享受SPA,避免異味及褥瘡產生。若長輩可以坐起,也可以利用移位板協助移動到附輪之便盆洗澡椅,推至浴室洗澡。有些長輩自己還有行動能力,只是手腳行動稍退化或者無法舉高、維持平衡,建議讓長輩自己坐在洗澡椅上洗澡,再使用彎柄洗澡刷協助自行刷洗後背,或使用洗腳刷讓不易彎腰的長輩自行洗腳。若長輩無法自行走動,在室內移動也是一項大工程,還好有些貼心的輔具讓身形較嬌小的照顧者也能輕易移動長者。翻身時可以利用照護翻身帶,也有移位滑布可用;若要從床上起身,可以考慮在家中設置電動床;若長輩只是腰背無力但手還有力,可以透過床用扶手自己起身。若能力允許,建議長者在家能站就盡量不要坐著,能坐就盡量不要躺,肌力才不會流失太快。要從床上移位到其他處所,除了行動不便者可乘坐室內輪椅或利用助行器自行移動外,也有一些輔助腰帶可以讓照顧者協助長輩自行起身行走。若有癱瘓程度較高的長者,照顧者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扶持長輩,現在也有移位機器人可用。若要備餐給牙口不好的長輩,有業者引進日本的「介護食品」,即食包或粉末狀的調理包可加入一般食物或湯汁,讓食物變成布丁,飲料則變成粘稠狀,防止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而造成的嗆咳。如長輩因中風而不方便使用筷子等餐具,也有專門給左手使用的輔助筷或者可彎折的叉匙,協助長者自行用餐。部份長輩從椅子上起身很困難,電動起身椅讓長輩只要一個按鍵,椅子就會緩緩升起,不用人扶也可自行站立。廁所的馬桶可考慮設置馬桶扶手,不用另外打牆,只要架在馬桶旁即可讓長輩有一支撐可站起。雖然有這麼多輔具,不過對於還很健康的初老者未必用得著,只是每天被隔離在室內,打開電視或看手機,疫情消息不斷傳入,難免讓人心浮氣躁跟著恐慌起來。我建議把電視關了,趁著這個難得的居家休息時間,好好的想一下如何安排日後的生活,把自己的心先安下來,為自己的下半場重新儲備能量再出發。
-
2021-03-24 新聞.長期照護
願景專題/老屋要修繕、長者需復健 雙老難題全台普查
「城市、房子、人,是一起老化的!」台中市社會局長彭懷真說,都更、重劃絕對跟不上人老化的速度,若要解決「老屋難民」問題,地方機關和內政部,都該一起合作。他以台中市有近三千名獨居老人為例,社會局可與都發局、衛生局橫向整合,優先評估獨居老人的房舍是否需要改善?能不能改善?若無法改善,就要導入長照服務。台中市中區是傳統老房較多、性別比例最懸殊的區域。彭懷真表示,中區每100名65歲以上長輩,有68%是老太太,這裡就是台中的縮影。早期能買下這區房子都不便宜,但當時的女性就業率低,年老沒有別的收入,就守著房子,孩子大了,只剩老屋陪伴獨居。・行走不便 是長者衰弱主因之ㄧ彭懷真指出,在台中海線的沙鹿、梧棲、大甲也有不少「移動困難」長輩,過去政府低估此議題,但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改善長輩居住困境要從「食衣住行」通盤考量。衣的問題最小,「食、住、行」則是最困難處,若居住環境未改善,長輩不方便行動時,就不能吃到營養食物,且缺乏走動,體能跟著變差,再加上長者多半不識網路,無法找到協助自己的資源,生活品質會更低落。・改善老屋難民 應搭配全台大規模複查彭懷真表示,目前台灣與「高齡」相關的民間基金會,介入多是長照、餐食需求,全台必須徹底「健檢」老屋難民,可以比照民國101年的身心障礙複查制度,當時台灣改採WHO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身障證明要重新分類、鑑定,內政部全台重新複查。彭懷真指出,台中市要做到全面訪視不難,只要從目前領」老人健保補助」的對象,約20萬人開始著手,補助已排富,需再過濾亞健康、獨居、在長照體系的長輩,衛生局、民間基金會、社會局合力進行,可從電訪先開始,確認哪些對象最需優先改善「住」的環境。對於彭懷真的提議,台中市都發局長黃文彬也說,未來公辦或私人建設的社會住宅,會有相關托育、長照、社福空間及容積獎勵;宜居建築獎勵辦法也將滾動式檢討,鼓勵所有住宅設置「友善空間環境」設計,也免計容積,並提高行動不便者的升降設備補助申請。・行走不便 是長者衰弱主因之ㄧ台中市老五老、弘道、華山各基金會,都有社工、居家服務員定期「獨居訪視」,但多數居服員都面有難色,不敢「背」或「陪伴」長輩下樓、離開老屋走走。此外,2000年台北市景文高中發生「玻璃娃娃事件」,也造成社工和居服員的心裡隱憂。彭懷真說明,當時一名「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學生,無法行走、輕微碰撞也會造成嚴重的骨折,這名學生原本不需要上體育課,但他跟老師表示有意願參與,同班同學帶著善意「單獨抱他下樓」,未料下雨地板濕滑,造成不幸意外。「玻璃娃娃事件」讓善意第三人卻步,彭懷真認為,多數居服員不敢帶長輩外出,並非沒有原因。彭懷真認為,目前中央對身障者有些居家設備改善補助,若能把高齡、獨居的老人當作身障一類,和傳統的身障服務結合,「老、障礙、貧」三合一就是優先最需要幫忙,若經濟有餘裕者,則可採部分自費。▌延伸推薦:【囚居晚年】完整報導https://vision.udn.com/vision/cate/122046【囚居晚年】數位報導https://bit.ly/3rDih82
-
2021-03-23 新聞.長期照護
中年居服員成護老大軍 過勞力竭竟是常態
過往住宅的居家環境,缺乏扶手、移步機等輔具,一但家族中有人失能、生病,往往令照顧者手忙腳亂。台中市社會局長青科科長蘇嫺敏說,家屬第一時間面對的困境便是「我該如何準備適當的照顧場域?」蘇嫺敏觀察長照居家服務員的困境,她發現,民間各基金會面臨獨居老人問題亦然。失能的獨老族在硬體上處處碰壁,「沒有錢、資源改善,唯一能仰賴就是居服員介入」。若長者有家屬,就從旁協助,指導家屬如何一起陪同下樓並就醫。蘇嫺敏說,目前第一線居家服務員多是女性、年紀偏高,年輕人投入長照意願低,多是中高齡擔任居服員,單獨一位女性也很難攙扶獨居長輩外出,這是全台長照共通問題。不過,居服員年齡偏高、女性多並非都是壞處。蘇嫺敏認為,她們相對於年輕人,比較有同理心及耐心,人生經驗豐富,便更能設身處地為長輩設想,用長輩聽得懂的「語言」來互動。以台中老五老基金會北屯服務中心為例,居服員男、女比為3:38,年齡介於40至60歲,51歲至60歲的居服員甚至高達20人。一名女性居服員說,從事長照也會有職業傷害,協助搬物資、扶長輩移動,都要很小心,若一天需服務多名長輩,也很吃力。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居家照顧服務員平均年齡44歲,全台八區的男、女比為1:10,等於10名居服員只有1名男性,40歲以下占3成。弘道台中服務處組長劉培菁說,人力少、男性少是現實狀況,第一線的照顧秘書遇到長輩無法下樓但需就醫,已被訓練到「不害怕」,要能根據不同環境思考解決問題。弘道目前因應「老屋獨居」長輩下樓的方式有兩種:「安排兩位照顧秘書或搭配一名男性照顧秘書,另一種是申請居家醫療」,解決長輩無法下樓的就醫問題。也曾有一名照顧秘書陪著失智爺爺復健,讓居住在五樓的他慢慢習慣獨自下樓,解決沒有電梯的不便處。台中市社會局長彭懷真認為,居服員的結構問題「並非沒有解方」。很多台灣民眾願意當志工,企業也紛紛投入回饋鄉里,政府可成為「媒合平台」,讓企業志工根據其專業「分類」協助。雖然多數組織仍偏向從事環保,不過台中市已開始宣導「專業型企業志工」概念,兩年前就與台中市室內設計公會合作,協助三十年歷史的「潭子身障館」進行耐震健檢、補強。彭懷真說,政府要宣導、媒合、借用企業的專業,例如建築相關產業,就可幫忙老屋改善建議。至於居服員年齡偏高,要建立起社工、長照相關科系大學生的打工制度,在學期間或寒暑假可協助長照領津貼,從學生時期便接觸實戰現場,也有助於他們了解長照現況,學用合一。弘道執行秘書林博樺表示,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屋跟不上無障礙設備更新,長輩「困境類型」五花八門,硬體設備更新牽涉層面廣泛,例如北部地區,房屋型態較多是無電梯的老舊公寓,除了靠人力背、扶外,只能申請設備型服務輔具,例如「多扶爬梯機」、「行無礙爬梯機」,後者台北市、新北市經輔具中心評估後可獲得社會局補助。▌數位專題:‧老宅困老人 台灣難解的雙老難題‧居家醫療 拯救被老屋困住的長者‧四代同堂、家中有家 打造理想老後居所
-
2021-0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公費對象增 國手、空服員、防疫車隊司機受惠
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從九大類擴增為十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第一順位是33萬名醫護人員,再者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但第四順位改為專案申請者,入因外交人員、代表國家出國運動員,另外,空服員、防疫計程車司機也名列其中受惠。順序第一者為「維持醫療量能」醫事人員,分別是醫療院所執業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非醫事人員);第二順位是「維持防疫量能」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分別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衛生單位第一線防疫人員。另外,港埠執行邊境管制海關檢查(Customs)、證照查驗(Immigration)、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Quarantine)、安全檢查及航空保安(Security)等第一線工作人員,實際執行救災、救護人員(指消防隊及民間救護車執行緊急救護技術第一線人員)也是第二順位。其他第二順位對象還包含.實際執行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者關懷服務工作可能接觸前開對象第一線人員(含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垃圾清運之環保人員、心理諮商及特殊狀況親訪等人員)、第一線海巡、岸巡人員、實施空中救護勤務人員。第三順位是「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其中明列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第一線人員,及因應疫情防治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對象。另外港埠CIQS以外的第一線作業人員也在第三順位,含於港埠入境旅客活動區域需接觸旅客第一線工作人員、執行港口各類船舶之碼頭裝卸倉儲、港埠設施及職安、環保管理巡查,引水等各項作業,須與外籍船員接觸等第一線工作人員。第四順位是這次新增的「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莊人祥強調,由各該主管機關提具需求說明、預估接種人數及時程,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案申請。再視疫苗進口期程及供應量整體評估提供。如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等。其他順序延後一位,分別為維持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警察、憲兵)、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人員及其受照顧者(受照顧者、工作人員、居服員、社工人員、矯正機關工作人員)、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必要人員(軍人、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之文職人員)。再者才是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的65歲以上長者、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最後才是50-64歲成人。關於疫苗施打優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去年7月29日接種諮詢小組討論出一版新冠肺炎疫苗九大族群列出順序,經過半年討論有更新,已經於昨天上線,才會從九大類擴增為十大類。
-
2021-02-25 新聞.長期照護
不再放寬!3月起居服時數不足者照顧失智重症 少賺50元
長照法因應我國高齡化社會而生,當初長照上路後才開始培育照顧服務員,為即時讓照服員能照顧有需要的民眾,衛福部長照司放寬照顧失智、身障患者的加給資格認定,即使尚未修習滿20小時失智照顧課程,照顧失智、身障患者同樣能給予特殊照顧,不過,經過多年的宣傳,要求照服員盡速修滿足額時數,自三月起若未修滿時數,照顧相關患者則不給予額外給付。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107年長照服務法上路後,推出給支付制度,其中鼓勵居服員照顧重症患者,額外給予特殊照顧費用,不過要求居服員要領到這項特殊照顧費用,必須要先修習20小時的相關課程,由於制度設計之初,有給予居服員緩衝期,即使尚未修滿時數,當照顧失智或身障患者,仍給予特殊照顧費用。不過,3年過去了,先前長照司也不斷宣導,居服單位應盡速協助完成居服員未修習完成的課程,周道君表示,根據統計,目前已經完成20小時修習時數的照服員有一萬多人,而有在使用長照大約有34.5萬人,其中失智約有6萬多人。周道君表示,由於給支付制度有所調整,特殊照顧費用350元的支付碼,拆解成AA11以及AA05,從3月起,未修滿20小時不給予給付的部分為AA11,也就是服務每一位失智或身障患者,額外多給50元,其餘的支付碼,不在這次的範疇中。周道君表示,近期也加開課程讓有需要的照服員可以完成時數,他也強調,長照人員辦法規定各長照機構及相關團體等,得自主辦理長照人員繼續教育訓練,機構營運管理應落實完成相關員工訓練且符合法令規範,以保障員工權益及提供受照顧民眾更周全的服務。
-
2021-02-11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圍爐 94歲獨居奶奶好期待
過年圍爐,代表著家人團圓,在長輩心中總是別具意義,對於獨居、失智老人來說,常常是不可能的奢侈,為此,全台社福組織每年總是花費心思,到宅圍爐、聯歡圍爐、摸彩圍爐,就是要讓濃濃的年味透過愛的陪伴,吃暖心更暖。伊甸基金會每年都在全台舉辦「愛.圍爐」活動,今年邁入第八年,配合新冠肺炎群聚規定,今年仍有31場圍爐活動在全台進行,不但有近3,000位服務對象團圓吃飯,還將把年菜送進259位行動不便的長者或身心障礙朋友家中,希望大家可以透過一頓難得的年夜飯,感受如同家人般的陪伴與關懷,摒除心中孤寂,不再是一個人的晚餐。伊甸北投長照居服員李維欣分享,94歲郭奶奶一個人住在陽明山兩坪大的雅房,雖沒有失智,卻因為年紀大了、膝蓋關節退化無法走遠,常買一個便當就撐過兩、三餐。兩年前開始一周一次的探望,幫奶奶打掃家裡,買菜在半開放式的小廚房一起料理,時間一久,奶奶都會把她當成孫女話家常。去年過年郭奶奶參加伊甸到府圍爐活動,她與同事陪著奶奶在附近的餐廳吃大餐,開心興奮的郭奶奶,還特地化妝打扮,一身喜洋洋,全場更像個媽媽,要大家「多吃一點。」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老盟)自2003年起,每年春節前夕也會邀請獨居長者共同圍爐,今年以「當我們同在疫起」為主軸,希望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的牛年,讓全台獨居老人齊聚一堂,圍爐更圓滿。老盟表示,藝人郎祖筠今年主持團圓夜第19年,與在場不少長輩當了19年的老朋友,每次團圓少不了熱鬧的舞龍舞獅,今年還加碼摸彩活動,要在場長輩享受中大獎的樂趣。對於記憶漸消失的失智長者,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聖若瑟失智老人中心,在農曆年前準備年菜,讓大家應景團聚強化年節參與感,也有失智照護據點在現場,替長輩們整理這一年來的活動照片貼在牆上,讓長輩回憶曾參與的活動。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則提醒,過年是失智者走失高峰,如果想帶失智長者出遊,記得讓失智者穿鮮豔衣服,佩戴愛心手鍊、愛心布標、衛星定位器,以降低走失風險,切記隨時要有人陪,行程安排要有彈性,不要趕行程,若過夜,最好天黑前抵達飯店,同時攜帶失智者熟悉的隨身用品,以增加安全感及穩定情緒。
-
2020-12-28 新聞.長期照護
做照顧工作會被看不起?碩士居服員:越少人願意投入,你就知道它非做不可
「我記得那一天,姐姐過來跟我說,奶奶現在病危在加護病房急救,可能撐不過了。我跟姐姐都哭了,在學校長長的走廊上,我們以為要永遠失去奶奶了。那一天淚水流得很多,模糊了我的視線,但等到奶奶真的離開的那一天,我才知道什麼叫悲傷沒有盡期......」 蔡宗棋,臺北醫學大學長期照護碩士,自大學開始便投入居家照護、親力親為,他從青少年時期,念茲在茲的,都是如何給年邁的奶奶、長輩們較好的照顧品質。 ▍讀到碩士的目的?照顧不是很辛苦嗎?讀到碩士還繼續投入第一線的照顧工作,蔡宗棋並不為意,但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薪資太低、職涯發展有限、勞力太辛苦、不被尊重.....這些爭議,難道蔡宗棋的家人不會反對嗎?「這一點我很謝謝我家人,他們現在是很支持我的,我老爸會看我臉書,知道我在做的事,還有我的心路歷程,他是很鼓勵我的;當我退役回來,我老爸還問我:『準備好要去做照顧了嗎?』」宗棋進入長輩家服務時,對於輔具的知識要轉化成使用方法,對於轉移位的了解要實際執行,其實很多都不是學校有教的事。「我就讀的學校教理論,但更大的學校在社會,專業知識也要兼顧專業能力,要決心做居服,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因此,學習到的更廣闊。」「其實光是要走進去一個陌生的家裡,真的就是一個挑戰了!雖然很緊張,我還是會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我是北醫學生,請多多指教』。遇到不會的,我就發問,我知道不會的一定很多,所以我更用謙卑的態度來面對。」有別於時下對年輕人害怕吃苦的刻板印象,宗棋希望社會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照顧」這件事。▍越少人願意投入,你就知道它非做不可「當我們對『照顧』感到沮喪、無力時,可以反過來想:『我們又願意做些什麼』?」照顧人力不只年輕人不願意投入吧!我現在傾心傾力去做,是希望能有一點點改變,但只有我一個人也是不夠的,老實說,我也希望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願意加入。」就像一顆小石頭丟入水池,很快就下沉,但如果更多小石頭願意投入,那一層又一層的漣漪,讓人不想看見也難。 「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有限,但還是非做不可!」宗棋說到,許多人說照顧工作會被看不起,他回應:「我們都希望在自己最軟弱無助的時候,能有人能在身旁照顧並給予協助,而看不起照顧工作的那群人,無形之中也貶低他人的專業和社會價值。」他接者說,現在許多大專院校增設了許多高齡相關科系,學生們應該是更有專業能力,如果能投入照顧領域,無疑是大大的加分。 「限制在那裡,可是我們能改變看待限制的方式,讓阻力變成助力,我想表達的是,任何領域都有成功與失敗,最怕的是什麼都不做,如果覺得沒有機會,是不是我們該改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然後付諸行動。」▍心中那個永遠的奶奶 總在默默地支持可是一提到奶奶,宗棋還是一陣感傷:「我當初是因為想親自照顧奶奶,才讀相關科系的,奶奶過世了,頓時我的生活也失去了目標......」低潮許久的宗棋,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奶奶過世所帶來的「禮物」。「這個世界好像一面鏡子,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怎麼對待你;我們現在做的,都是一點一滴累積成未來,我可不可以為自己未來努力些什麼。奶奶雖然過世了,我沒有機會對她表現孝道;但我的照顧專業,可以照顧其他爺爺奶奶啊!」 有了這番醒悟的宗棋,如他所說,心境成熟了很多。每一次到長輩家服務,他都當成一次成長、學習的經驗,也因為這樣思考,他所讀的理論能與照顧實務結合,照顧的專業技術能被看見,且被提升;再加上他體貼、細膩的心,每一次照顧,都不會只是照顧而已。他每一次敲起案家的門,也再敲起一次心門,像是在說:「嗨,別擔心,我是蔡宗棋,我會用我的專業和關懷來照顧你。」仔細看,你以為投入水池的是小石頭,其實是顆鑽石。(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12-18 新聞.長期照護
母親過世後,她終於能為自己而活!一張遲來的婚紗照,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看著小時候的照片,都是悶悶不樂的我在想些什麼呢?總是不笑的我,總是身體不舒服容易嘔吐的我,是什麼讓我失去笑容呢?有些事情要等長大才明白,小時候的我,就感受到活著的壓力。」年近60的仙仙,照顧歲月遠從高中畢業、媽媽跌倒開始。一路照顧媽媽超過30年,最後12年更是離職、全心全意地照顧。她一張張遲來的婚紗照(註1),雖留不住青春,卻留住了夢。 獨女照顧媽媽30年,錯過多少姻緣? 「我不是因為照顧父母才立志單身,我沒有那麼偉大。實在是照顧太過辛勞,無法顧及思考其他的,而錯過了適婚年齡。如果我的人生能夠再選擇一次,也許我會積極爭取我的幸福!唉,我是那麼愛小孩呀!」 她的人生上半場為他人而活;一個人走到人生的下半場,又該怎麼活? 她口中的父母,其實是養父與養母。「我媽媽是脾氣很差的人,長大後才知道,這些對待根本是精神暴力、情緒勒索。像是我小時候要和其他小朋友出遊,我媽媽說可以呀,但前提是她要把我的大腿捏到瘀青,我才能出去。」 「你說我是因為很愛我媽媽,才照顧她的嗎?其實這是責任,更何況生病的她,脾氣更壞了。但我是家裡的獨生女,我不照顧我媽媽,誰來照顧她?」 一個人來台灣,遺留孤單給另一個人 從仙仙有記憶以來,她遇到任何事只能獨自承擔,她笑稱,這是逼不得已的「捨我其誰」。而這份漫長的孤單旅程,像是從上一代傳承似的,至今她依然承襲「一個人」的旅程。 養父母在時代動盪時,從大陸來台,那是一段新世代無法了解的悲情歷史,膝下無子的他們,決定把她「抱回家」。 「有次鄰居來我家幫忙煮飯,看到我照顧年老的爸爸與媽媽,於心不忍地跑去跟我的『生母』講,說我很可憐,因為照顧年紀很大的兩位老人而沒有結婚,有些事情才慢慢地浮出檯面,我過去的所有疑惑也漸漸有了解答。」 「小時候有位阿姨總是衝著我笑,媽媽也跟想要有手足的我說,『別擔心,你會有手足的』。唉!原來,我爸媽年紀大我這麼多,他們不是老來得子,我是他們抱來的『獨生女』。」 在動亂的民國30年代,上一代許多長輩跟著政府來台,沒想到此次的分離,便是死生契闊,一別就是40年。 仙仙的養父母在大陸雖有親人,卻不知生死;沒有其他親人,也沒有小孩的情況下,「抱養」其他家庭的小孩來撫養,似乎是在眷村被默默認可的事,仙仙只是其中一位,像她一樣有相似故事的孩子,隱藏在眷村的各個角落。 人說「戲如人生」,但真實人生往往比戲劇還精彩。現在,生父生母的家庭,就在仙仙住家對面,走到陽台就能看到他們一家大小,她有很多個兄姐,她是最小的么女。 家在何方?生母一拳打碎了她的心 「你知道我最喜歡看什麼電視嗎?我喜歡看『久別重逢』的感人節目,看著他們又喜又悲地感動涕淚,我就跟著他們哭,彌補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 人們總說,不要向命運低頭,可是現實往往最傷人。仙仙在照顧母親心力交瘁時,與生母家庭相認,但他們一家人,沒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他們各有各的家庭與人生,並沒有辦法幫我做什麼。我知道他們是我的血親了,但這個家庭,沒有我的位子。」仙仙仍是一個人折騰在照顧母親的沈悶與焦慮中,一天天過去了,過勞的她罹患了憂鬱症。 「我照顧得真的很累,多希望有人可以分攤,我還拜託醫生不要給我昏沉的藥,我有老父母要照顧,不能倒...有次在醫院裡因為照顧的事,我和我的生母爭執,她竟然一拳揮向我的胸口,從此,我的心就被她打碎了。這就是懷我十月、生我,又把我出養的母親嗎?」 於是,仙仙特別喜歡看親人重逢、喜極而泣的影片、節目,在她的心裡,一直期待有雙手臂向她打開,能疼惜她的辛苦,溫暖地包容她。 無論是6歲小女孩的她,或是已近60歲照顧雙親畢業的她,多期待世界上有個人真正願意愛她、接納她。 「每次逢年過節,就是我最難過的時候了,大家都在慶祝,但沒有家人的我,該跟誰慶祝呢?有次我去探朋友的病,我打開門還沒進去,我看到朋友病房裡有滿滿的家人,我當下心很酸,在門外掉淚;他們的照顧時光是人聲鼎沸,而我則是永遠坐困愁城。」 父母過世,終於要為自己而活!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限度,可是仙仙卻從童年開始直到近60歲,都將生命奉獻給久病的媽媽,那是一段多長的歲月呀?甚至最後離職照顧,她說,我終於要為自己而活了。 「其實當初離職照顧,是醫師跟我說,看媽媽的狀況可能不到2年的壽命,哪知道可能是我顧得太好,媽媽又多活了10年。最後2年,媽媽相當依賴我,我們相依為命,也讓我發現,沒有安全感的生命,比病痛更可怕。」 到了照顧晚期,一旦仙仙離開太久,媽媽便會十分緊張焦慮,拒絕其他居服員照顧,直到見到仙仙,才能放鬆下來。 「後來我媽跟我說,『我不是故意對你兇,是我天生脾氣壞。』我懂我媽的生命歷程,也是非常痛苦壓抑,是環境逼得她變成這樣。我懂了,也放下了,現在我想過自己的人生。」 挺身而出,陪伴命運相同的孤兒照顧者 仙仙說,她認為跟她一樣的「孤兒照顧者」還有很多,那份孤獨與痛苦,她已經自己走了一遭,希望未來能讓和她一樣的人,有機會獲得協助、彼此支持、不再孤單。 「這個社會還是很有愛,只要心存美善,貴人就會進來你的生命裡。因為自己走過崎嶇的路,知道過程有多不容易,知道一個人照顧有多辛勞,知道陷入憂鬱症有多痛苦。可是不要絕望,我走過來了,你也可以。」 仙仙付出自己的心力,去找出並安慰其他「孤兒照顧者」,她目前擔任新北家協常務理事及志工隊長,願在崎嶇的路上給予一杯暖茶,「他們的故事聽來也令人鼻酸,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知道有其他人願意支持著你,這會幫助我們走向未來的路。」 在艱辛的照顧時光中,她盼不到天使來救贖,但在照顧結束後,她想做別人的天使。生命的苦痛淬煉出什麼,也許是晶瑩剔透的靈魂,只是來到人間走一回。 註1: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在2014年邀請3位家庭照顧者拍攝婚紗照圓夢,仙仙是其中之一。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保持「剛剛好」的照顧就好!18個值得收藏的金句,照護生活,讓彼此都能自在.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婚姻歷久彌新、充滿愛情!做到3個條件,讓夫妻關係彼此間的愛情幸福長存
-
2020-11-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長照在團體性與需求面的意義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長照」(長期照顧),這是目前台灣政府與民眾都非常重視的議題。我們非常感謝一位因為老年母親中風而對長照有深切感受的老師,寄來一篇他的看法,指出目前醫療體系,對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因此邀請到兩位長照的專家回應: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學會理事長吳肖琪教授分享「台灣長照體系人員的培訓」,介紹「長期照顧專業人員」的資格、訓練,並且提出如何使基層醫療與長照資源更綿密的連結並確保照護品質;衛福部長照司周道君副司長介紹「長期照護2.0」,說明長照的對象,包括身體失能以及失智者,以個案的生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多元多樣的長照服務項目或方案來回應不同失能個案的各種需求。希望這三篇來自家屬、學者以及政府官員的文章可以使醫療界以及社會人士對「長照」有更深切的了解。「長照」是許多家庭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因其協助面向多元,例如:專業照顧、交通接送、環境改造與喘息服務,既能節省荷包,又能達到不錯效果。對於許多家庭而言,確是一大福音。以筆者家中為例,家母中風住院,開刀後需要復健,因此與復健科的緊密合作,在此得到良好照顧,家母恢復情況相當不錯。入院近一個月,我深深感受目前醫療體系,乃是病人、家屬、醫方三種面向的意見與行動,必須有效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因此,我搜尋相關醫療知識,並與醫師、護理師討論,例如被動關節運動,以及之後的PAC計畫、長照2.0應當如何進行,並且在醫院志工的協助下,讓家屬面對家人罹病,仍能在一定程度保持鎮定與冷靜,思考應當如何解決問題,並調整觀念,成為一種學習的功課,而不把病情當作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隨著家人病情,而要聘請看護,進而接觸相關資訊後,我則感受到運用長照與聘請看護,彼此之間仍有部分空間,需要更周全的考慮;單憑個人力量,實在有限。這時邀請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照顧管理專員(簡稱照管)、居家服務單位督導與居家照顧服務員(簡稱居服員)、社工的介入,加上家庭成員彼此討論,尋求妥善折衷的處理方式,無疑十分重要。如此來說,從「主要承擔者」變成「共同承擔者」,能將責任分散;從「個人戰」轉成「團體戰」,則是戰力加強。將可以運用的照顧資源有效連結起來。因為,對於部分照顧者來說,日復一日的照顧付出,是非常沉重的壓力;長照雖有喘息服務可供協助,以中風病人的家屬為例,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如果聘請本國看護或外籍看護,雖然可以解決照顧人力的問題,但是每個月的薪水支付,則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此看來,長照功用也有它的侷限。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每人需長照時間約7.3年;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也提到:每位照顧者花在照顧的時間一生是9.9年、一天是13.6小時。勞動部2016年的統計數據則告訴我們:台灣1,153萬勞動人口中,有231萬的人因為需要照顧家人,而影響了工作。以上數據都帶給我們一種警訊:在高齡社會,長照有效運用與執行,勢必降低對國家發展的阻礙或衝擊,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安議題」。至於,剛剛提到可能對於中風家屬,甚至是所有臥床、坐輪椅病人,則是沒有辦法提供完善服務,這是政府接下來理當思考的解決方案。正如上述所說,這是十分重要的國安議題。在進行長照改革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家屬,積極尋求資源,與所在單位的個照、照管、居服員、社工進行溝通對話,讓長照不再是可見卻不知從何運用,讓長照變成你我身旁的好朋友。長照是共同的、團體的需求導向,希望能更多深入民心,讓國家發展因此得以降低可能的衝擊,甚至因此而提升政府的工作效能,人民對於健康資源的運用得以有更周全且正確的認識。換句話說,長照資源的運用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即使媒體不斷宣導,但是實際上使用長照資源的民眾反而有限。當然,有效宣導仍是需要持續推行;另外,使用者對於長照能夠提供的幫助,究竟瞭解多少,又能實際獲得幫助多少,希望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能夠進行對話,透過不斷溝通,瞭解人民想要的幫助,達到目前資源下最好的成效。這就與上述所說醫療團隊、個管、照管、居服員、志工等等面向緊密結合起來,我們知道長照是共同團體的需求導向,家庭是小團體,進而向外逐步延伸,結合家庭外的許多小團體,終將成為頗具規模的大團體,整合的資源與力量,勢必相當可觀。同時也可以比較明白民眾對於長照資源的需求到哪裡?實際需要的幫助在哪裡?都是政府部門值得留意的部分。而且,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將不同長照個案的需求與困境,進行整合分析,利用科技將可以適度解決民眾在長照方面的問題。有待醫療、社福、科技跨部門的溝通協調,逐步得到妥善解決。
-
2020-09-30 新聞.長期照護
「只是一隻蟑螂,撕成兩半就好了...」堅強的獨居奶奶,卻因這個要求擊退了居服員
事隔多年,每當我回想起在奶奶家的服務時,我仍然會笑出來,因為讓我大叫的蟑螂,最後是難逃被撕裂的命運,當時的我,只能瞪大眼睛說不出話來,無論在服務的案家遇到什麼,只能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如果可以讓你住在交通便利的捷運站旁,還有逛千萬遍也不厭倦的花市為鄰,以及萬卷藏書的總館為伴,並且鄰近人人稱羨、綠意盎然的森林公園......但是,你是過著獨居的生活,那,你還要嗎? 第一次和奶奶見面時,她便說自己是一個要求很高的人,臉部表情十分嚴肅,甚至顯得有點僵硬。不過,在我的心裡馬上浮出的念頭是:「我要你心服口服。」等著看好了!我知道我內心的驕傲又燃起熊熊的火焰,加上不服輸的個性,明明知道這可是個硬案子,絕對不會像奶奶纖弱的外表那樣。 因此,我戰戰兢兢地面對每一次的服務,奶奶雖然沒有高調地讚許我的服務,但她也未曾有任何怨言,而且還會準備小點心,讓我在離開前的五分鐘享用。 奶奶和孩子沒能住在一起,其中有幾位甚至還住在國外,所以奶奶凡事都得自己打點,雖然奶奶住在很高級的地段,但從生活小細節中就可以看得出奶奶其實很節省,家裡有一台全自動的洗衣機,但奶奶卻不願意使用,所有的衣物都要求用手洗,包括奶奶最愛的牛仔褲、球鞋。這樣一位獨立又有個性的奶奶,有次在我突然發現蟑螂忍不住叫出來的時候,她只是冷冷地過來,順手就將蟑螂撕成兩半......當時讓我嚇一跳的不是蟑螂,而是奶奶冷靜的舉動。 在服務了一年多之後,奶奶提及了浴廁的「使用權」,意指我不能使用她家中的浴廁讓我非常無奈,後來,我也未曾再使用奶奶家中的浴廁。沒多久,我也離開了,這個令人覺得不太舒服的地方。 其實我並不排斥除了身體照顧以外的服務;但人類真的是很奇妙的感官動物,任何的語氣音調、肢體表達都存在著微妙的變化。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薪資的報酬而已,還有一份對人的基本尊重。 人與人之間的緣份有深有淺,我們一直都相處得不錯,只是氛圍變了。 我承認,這麼多年來,這是一件讓我想要逃脫的個案!我思考著奶奶提出不能共用廁所的要求,為何會擊碎我為長者服務的渴望?若人皆可以將心比心,尊重每一份社會資源,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感謝主,讓我透過這件事情,獲得教導與學習。 事隔多年,每當我回想起在奶奶家的服務時,我仍然會笑出來,因為讓我大叫的蟑螂,最後是難逃被撕裂的命運,當時的我,只能瞪大眼睛說不出話來,無論在服務的案家遇到什麼,只能接受眼前發生的一切。
-
2020-09-29 新聞.長期照護
朱國鳳/「爸出資幫你創業,你當然要把媽接去住」…獨居母突中風,三個兒子誰該顧?
如果家人之間,平常並沒有培養良善溝通的機制或習慣,一旦遭逢變故,倉促之下、或是意氣之下的決策,往往是最糟的決策,不管是對於「被照顧者」、或是「主照顧者」,都可能帶來傷害。 因此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倡議,討論關於父母長照需求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越早召開越好,不要等到關係破裂了,再到地方公所的「調解委員會」去吵,那時就很累了。徐伯伯過世多年,原本獨居的徐媽媽突然中風,還好及時送醫救治,雖然撿回一命,但是身體半癱,語言能力也受到影響,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自理生活。 要出院前,醫院工作人員雖然有來講解,建議可以先去找政府的「長照中心」,三兄弟沒心情仔細聽,在病房外的走廊上就吵成一團。 老么對著老大說:「老爸在世時有幫你出資創業,你當然要把老媽接過去住。」 老大回嗆老么:「老媽最疼你,私下不知道塞了多少私房錢給你,而且她只聽你的話,我看老媽還是跟你們住比較好。」 為什麼兩兄弟沒有跟老二發難呢?因為老二外派美國,過兩天就要返美,再加上老媽曾經激烈反對過老二的婚事,跟二媳婦最不對盤,他們知道不可能把老媽丟給老二,因此吵到最後的結論是-「把老媽送去安養中心好了。」 ▍ 家庭的第一道裂縫,難道要從家人生病開始? 徐家三兄弟各自成家多年,表面看起來是一團和氣,除夕夜都會回老家吃團圓飯,母親節也會抽空帶老媽到飯店吃大餐,但是從來沒有討論過已經八十好幾的老媽,萬一沒辦法獨居自理生活的話,該怎麼辦?怎麼「伴」? 等到長照需求一下子逼近眼前時,手足長年累積的宿怨卻一夕爆發,其實這種場景,在不少家庭都曾上演,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這就是不懂得整合外部資源,也不曾進行內部溝通的結果。」 如果家人之間,平常並沒有培養良善溝通的機制或習慣,一旦遭逢變故,倉促之下、或是意氣之下的決策,往往是最糟的決策,不管是對於「被照顧者」、或是「主照顧者」,都可能帶來傷害。 因此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倡議,討論關於父母長照需求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越早召開越好,不要等到關係破裂了,再到地方公所的「調解委員會」去吵,那時就很累了。 「家庭照顧協調會議」既然是以「會議」為名,當然要有會議召集人,誰來當召集人比較好呢?由父母擔任、當然會比手足來得好,叫得動人、也有影響力。 但是「召集人」不只是要能「召集」得到人,還要對長照的「供需」有一定的概念,也就是長照的需求是甚麼?誰能供給長照的資源? 通常一場有效率的會議,召集人要能先掌握一定的狀況,不能帶著一個空空的腦袋與會。家總建議一場有效率的「家庭照顧協調會議」,可以按照下列的SOP進行。 Step1:盤點外部的照顧資源 「恐懼來自於無知」,為何徐家兄弟們都不敢接中風的老媽去長住?因為他們只看到長照失能長者的艱難,沒看到外部可以提供的支援系統。 簡單講,長照的艱難,一個是人、一個是錢,沒有先盤點過外部的照顧資源時,會以為一旦扛了長照的重擔時,就必須要自己出人、自己出錢,其實照顧者有很多種選擇。 根據長照服務法第九條,長照服務的提供方式有: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家庭照顧者(詳見下列條文),另外還有不在第九條範圍內的「聘僱外籍看護」。 ▶ 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九條長照服務依其提供方式,區分如下:一、居家式:到宅提供服務。 二、社區式:於社區設置一定場所及設施,提供日間照顧、家庭托顧、臨時住宿、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及其他整合性等服務。但不包括第三款之服務。 三、機構住宿式:以受照顧者入住之方式,提供全時照顧或夜間住宿等之服務。 四、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為家庭照顧者所提供之定點、到宅等支持服務。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服務方式。 召集人如果可以先大致了解這五種選項的內容與費用,譬如若是選擇送日間照顧中心、或是請居家照顧服務員到府,即使是一般戶(非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政府仍然會補助七成費用,也就是只須自費三成(居家服務補助,須在核可的時數內)。 先盤點外部的照顧資源,也就是帶著已知的外部資源去開會,讓與會者了解各項選擇可以獲得的補助,以及需要自費的成本,大家會感覺更踏實,降低對於長照重擔的恐懼。 Step2:盤點內部的長照資產 父母的長照費用,誰來出?一種是手足分攤,一種是父母的老本。如果手足經濟無虞,自然是選擇前者;但若手足都自顧不暇,就只好動用父母累積的資產,包括存款、儲蓄型保單、股票、房產(譬如「以房養老貸款」)等等。 進行到這一步時,往往牽涉到兩代的「敏感神經」,老父母最怕提前花光老本,有的子女也會把父母的財產,開始當成自己「未來的資產」。 到了這個步驟時,很難有標準答案。召集人若能讓子女有共識,父母的財產應該優先用在父母身上,或是子女合理分攤長照費用,才能讓父母安心養老,長照之路就能走得順、走得穩。 這也是為何召集人的地位與公信力很重要的原因,早期的傳統社會,大家族裡會有一個「族長」,族長召開家族會議後做成的決定,族人會共同遵守。但是現在親族關係淡薄,誰也不聽誰的,這也是為何父母趁著還健康時,能夠主動召開是最好。 在這個流程時,若手足間希望由其中一位擔任主照顧者,也應試算出主照顧者的離職成本,包括原本可以領取的薪資、累計的退休年資、換算可以領取的社會年金、企業年金,再決定是否要有人離職照顧。 Step3:決定分攤比例 試擬好長照方式,也知道需要自費的金額,接下來就是怎麼分攤?理論上,按人頭均分最公平,但是必須考量到手足的經濟能力。 手足若能建立一個默契,出資較少的、能夠出力較多,譬如長輩需要定期回診時,出資最少的,儘量能抽空陪診。或是接長輩過去同住的,則由其他手足共同負擔照護費用。 要提醒的是,「家庭照顧協調會議」很少能「畢其功於一役」。陳景寧認為,即使會議最後沒有結論,也等於先進行了一場「彩排」,讓與會者對於長照之路有較清楚的認知。 可以認識到長照的外部資源,可以認識支援的長照團隊,哪怕只是聽懂一些長照的專業名詞,都是會議的無形收穫。甚至可以先去參觀日間照顧中心、或是跟有聘僱居服員、外籍看護的家庭打聽,相信都有助於最後所做的決策。 陳景寧也強調,會議過程中一定會有爭執,與其等到措手不及時再來大吵,不如趁著還有準備時間時「釋放正常能量」,提早吵、才能提早面對未來一定會發生的癥結。 會議之後若已建立共識,陳景寧建議,可以試擬一個10年的照顧計畫。根據家總統計,長照時間平均為9.9年,因此為期10年的照顧計畫會比較合理。並且要保留檢討的彈性,因為長輩會隨著失能/失智的程度加重,而增加照護的費用。 回過頭去看徐家三兄弟的案例,相信徐家在老媽媽身體還健康時,家族團聚不要只是吃吃喝喝後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是趁著難得的團聚時機,趁著還一團和氣時,就先簡單討論未來的照顧方式,彼此分工蒐集資訊,相信選項就不會只是把老媽送去安養中心好了。※本文由愛長照授權,>>原文出處
-
2020-09-1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師到宅施針用藥 癱瘓病人2個月後能用輔具走路
彰化縣埔心鄉60歲的施姓鄉民一年多前接連遭逢車禍和中風,今年6月跌倒後臥床不起,家人代為申請中醫居家醫療,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梁惠宇到宅施針用藥兩個月,施姓鄉民竟能使用助行器走路,歡喜地說「不放棄,總有希望。」施姓鄉民今天左腳穿上副木,右手撐著助行器,慢慢走到住家門口,迎接搭乘部彰交通車前來的中醫師梁惠宇和個管師楊小嫻,的住家,施姓鄉民幽默地說,下一個復健目標是「帶美眉去散步」。施姓鄉民去年4月騎機車和汽車相撞,腦部受創,手術救回一命,同年6月右腦動脈阻塞,造成左手和左腳癱瘓,只能靠助行器走路,今年6月不慎跌倒,從此臥床;他的妻子中風5年,家人白天要工作,同時照顧兩名行動不便的人,實在分身乏術,只能請居服員每天到宅服務。施姓鄉民的妻子認為先生還有自行走路的希望,請家人代為申請彰化醫院居家醫療,除了神經內科醫師到家裡看診,並轉介中醫師梁惠宇到宅針灸、拔罐、用藥,兩個多月後,施姓鄉民奇蹟似的可以再度使用助行器走路。兩個多月前,施姓鄉民躺在床上接受中醫師診治,今天坐在床邊,由梁惠宇針灸20多針和電針,同時在後頸及後背拔罐。梁惠宇表示,施姓鄉民的左側肌肉萎縮無力,透過針灸增強腹肌、背肌及癱瘓側邊的力量,刺激神經傳導,提升體力;拔罐則是活絡氣血,改善循環,再配合中藥調理後,施姓鄉民從癱軟臥床,進步到可以穩定坐著,再進步到能慢步行走,前後僅歷經2個月。施姓鄉民是重大傷病病患,不必負擔醫療費用,醫護人員每半個月到宅居家醫療,病人只需支付50元車馬費;梁惠宇表示,中醫居家醫療限定因失能或疾病特性導致外出就醫不便,經評估有明確醫療需求者,經西醫合併治療轉介即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