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失智.Podcast
搜尋
居家安全
共找到
37
筆 文章
-
-
2024-04-24 醫療.精神.身心
又在搖了嗎?常有搖晃感、失眠…三族群小心「地震幻覺」
最近地震頻傳,引發民眾恐慌,許多人感到焦慮不安,地震後仍不時有搖晃感,產生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大地震之後出現搖不停的「幻震」,是一種壓力反應。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會感到精神繃緊、緊張及害怕,接著冒冷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驅使身體做出想逃跑的自動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生理現象。李信謙提到,地震頻繁讓壓力反應疊加,一旦負荷超量,會對身心造成極大影響。三族群好發「假性地震症候群」地震過後一天,不安全感應該會慢慢消除,但有些人會感到強烈的恐懼,甚至有死亡威脅感。李信謙說,有三族群好發預期性焦慮,可能罹患「假性地震症候群」。1.曾經居住在震央處、重災區者,感覺身歷其境。2.個性本來就容易緊張者,一逢壓力就干擾身體系統。3.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會因為天災帶來心理上極大的壓力。容易緊張、精神疾患 別過度搜尋網路資訊誤信謠言假性地震症候群的狀況,又稱為「幻震」、「地震幻覺」,李信謙指出,這類患者需要外力介入,給予居家安全、救援資源等保障,或是諮詢專業醫師求助。容易緊張、罹患精神疾病者,則需要傳達正確的訊息,不要過度搜尋網路資訊,誤信謠言、假新聞,例如:住哪層樓最危險、將發生更大的地震等。若心理焦慮造成睡眠困擾、影響日常、變得疑神疑鬼,應就醫接受心理輔導,評估是否開立藥物緩解症狀。恐慌不安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李信謙建議,判斷資訊正確、預備逃生措施、維持規律作息,是災後自我復建要點,保持正常生活,有助於降低壓力反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30 退休力.健康準備
SNQ肯定!關渡醫院失智友善照顧模式 今醫療科技展現成果
79歲張奶奶,5年前因頭暈就醫,看診2年後,開始心情低落、憂鬱,常忘記約診時間,非約診時間反而來到診間,被診斷為輕度失智症。還好加入了關渡醫院的失智共照服務據點,與學員共處、上陶藝課程,心情愉悅,病情也不再惡化,如今成為據點班長,還主動找新學員聊天,看不出輕度失智。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上任後,兩年多來盤點關渡地區失智長者照顧情形及所需服務,積極規畫、佈建及媒合失智照顧,建立從預防、治療、社區照顧的完整失智照顧體系。2023年醫療科技展今天登場,關渡醫院展現榮獲「國家品質標章(SNQ)的「失智社區友善照顧模式」成果。關渡醫院於社區深耕失智服務,建置相關資源,讓地區長者即使認知退化,都可以獲得幫助。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思穎表示,先開設關渡學苑,提供企促進民眾認知、體能等訓練,延緩失能、失智、退化;其次,針對輕度至中度失智長者,安排至關渡益智學堂,提供認知、體能等活動。關渡益智學堂於111年8月開設,去年服務900人次,今年服務達2997人次。林思穎指出,關渡醫院原設有失智共照中心,但照顧過程發現,關渡地區生活機能完整,長者在此宜居舒適,當要轉介長者到北市其他區域的機構時,他們多不願意,尤其輕度失智症患者常排斥生活上的改變,此時住家附近有在地化的失智服務機構,十分重要。失智長者面對熟悉的人、環境,失智照顧也比較容易成功。林思穎指出,關渡醫院即在關渡最熱鬧的知行路上設置失智照顧據點,提供完整的失智照顧。如是需要到失智日照中心照顧的個案,也可透過個管師媒合,讓個案參加白天照顧活動,而更嚴重個案會安排到護理之家照顧,。長者隨著失智病情進展,容易出現失能、行動不便,導致可能無法出門。林思穎表示,「從住家樓上到樓下的垂直距離,其實比起住家到醫院,這是最遠的距離」,即便失智長者願意出門就醫、診斷,但多期待吃藥就可改善症狀,但失智為退化性問題,吃藥無法獲得改善,若其他非藥物治療不夠便利時,在失智長者的照顧上,其實很難真正推廣出去。林思穎說,關渡醫院為提供無法出門的失智長者更好的服務,整合長照體系所提供的協助,針對行動不便、無病識感不出門的長者,也透過個管師到宅關心,提供預防走失、居家安全等衛教宣導,或是初步評估失智情形,當長者沒有排斥後,再帶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醫院則提供居家醫療、居家護理等服務,同時連結社區照顧資源,使長者有所依靠。林思穎表示,關渡醫院也在洗腎室、日照病房、失智服務據點,設有人臉辨識系統及防走失系統,一旦長者走失,可以立即發布協尋訊息,同時也可以及早掌握長者認知功能及情緒變化,這對關渡地區失智長者提供莫大的協助。
-
2023-06-29 養生.生活智慧王
煮飯突然油鍋起火,用水滅恐燒更旺! 專家授「正確滅火3步驟」:1跡象應先關瓦斯
據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統計,臺北市近3年在爐火烹調致死傷案件中,因油鍋起火致死傷案件占50%,為爐火烹調案件中最易造成死傷之烹調起火原因,即使只有使用50毫升的油,經加熱3分鐘,就有起火可能,因此人離火熄是避免油鍋起火的最佳方法。 油鍋起火 這樣做避免火災 中式料理的方法有很多,煎、炒、滷、炸、烤,不管是哪種料理方式,幾乎都離不開油的使用。在料理過程中,油品經持續加熱,倘未注意油溫,使溫度持續上升,一般大豆沙拉油約攝氏260度就會開始裂解、發煙,至攝氏340-370度時就會起火燃燒,就是俗稱的油鍋起火現象,因此當發現油裂解發煙時,應轉小火或關閉瓦斯,以避免引發火災。 初期滅火不當 恐致人員死傷 消防局指出,臺北市近3年共發生100件油鍋起火火災,占爐火烹調火災4.3%,造成3人受傷,為爐火烹調火災中,最易造成人員死傷之起火類型,而發生油鍋起火之場所,以營業場所占64.6%最多,其次是住宅占31.3%,而油鍋起火造成人員死傷之原因,大多是初期滅火不當所造成,用水滅火時,因油與水不相容,當水接觸到高溫油後,蒸發汽化成水蒸氣,體積膨脹約1700倍,大量的高溫水蒸氣及熱油噴濺易灼傷滅火者,且油鍋起火後,也常引燃周邊可燃物,或經由排油煙機向上延燒至排油煙管,造成火勢迅速擴大,使滅火者於滅火過程受傷或錯失避難逃生先機。 依循3步驟滅火 火勢過大逃生並通報119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呼籲,發生油鍋起火時,應保持冷靜,確認現場狀況,如火勢過大無法撲滅或難以靠近,應立即逃生並通報119,如火勢尚可控制,應依下列步驟進行初期滅火: 1、拿起鍋蓋,由身體往油鍋方向蓋住油鍋,阻絕火勢持續擴大延燒。2、關閉爐火及瓦斯開關。3、將沾濕的抹布覆蓋於鍋蓋上,並待冷卻降溫後再打開,勿蓋上鍋蓋以為火勢熄滅便立即打開,此舉可能造成火勢復燃。 爐火烹調「4要」 保障居家安全 除了正確應變外,平時應定期檢查消防安全設備,營業場所業者及員工應落實自衛消防編組訓練,熟知發生火災後通報、避難、滅火等應變作為,以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夠冷靜的正確應對。最後提醒,爐火烹調應謹記「4要」安全法則:要人離火熄、要定期清潔、要遠離可燃物及要加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廚房使用定溫式探測器),並選用具有熄火安全裝置及溫度感知功能之爐具,有效預防火災發生,保障居家安全。【延伸閱讀】·小心走火!專家示警「1類電器」別插在延長線上 吹風機、電暖爐上榜 ·瓦斯外洩釀氣爆!專家提「5檢查」確認瓦斯有無漏氣 牢記4動作救自己一命 
-
2023-04-27 焦點.元氣新聞
高樓墜樓意外頻傳!居家防墜注意4大死角,3步驟檢視建物安全
北市昨(25日)發生一起3歲女童獨自在家,從大樓7樓住處爬窗墜樓傷重不治的案件,女童父自責「才離開10分鐘就出事」。其實這樣的不幸意外時有耳聞,之前台北市曾做過統計,都會區墜落死亡人數比例高於非都會區,傷亡者從6歲以下幼童、青壯人口和銀髮族都有。新北市政府工務局也提醒居家防墜特別要注意四大死角,窗戶、樓梯、陽/露臺、及頂樓,應檢查設施,及留意幼兒、年長者在這些地方時的情況,以防止意外發生。3步驟檢視居家建築物防墜.第一步驟:檢視住家防墜安全,先檢查家中窗台、陽台的欄杆或圍牆是否鬆動,旁邊有無可攀爬的家具或物品。.第二步驟:注意家中窗台欄杆間隙,是否大於10公分,樓層間的階梯縫隙,是否大於30公分以上,窗戶開口應該要小於20公分或45度。檢查過後,第二步驟是改善居家安全,盡快移除窗台的家具和雜物。陽台或樓梯欄杆間隙若太大(不得超過10公分),應加裝防護網。若欄杆或圍牆未達120公分,可加裝欄杆、隱形鐵窗等設施防墜。.第三步驟:建立防墜觀念。建立幼兒「不攀爬也不倚靠窗戶」、「不靠近也不攀爬陽台欄杆」習慣,並讓家人清楚知道居家防墜裝置和措施。兒童出現場所注意5件事臺灣兒科醫學會也建議所有兒童可能出現的場所,應注意下列事項:1.勿讓兒童獨處,隨時注意兒童動靜,不可離開視線。2.欄杆、陽台與矮牆等高度應高於120公分。3.勿放置可以攀爬登高的家具或堆疊物品,尤其這些物品不宜放置在窗台、陽台、欄杆或矮牆邊等可能會攀爬墜落的地點。4.裝置門窗安全鎖,限制門窗的開口小於10公分。欄杆的縫隙也應小於10公分。5.勿讓孩子於危險處玩耍,如樓梯間、水溝、水池邊等。 【參考資料】.新北市公寓大廈兒童防墜安全宣導.臺灣兒科醫學會兒童防墜
-
2023-04-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老人家雙腳無力,洗澡怎麼辦?這樣做可預防洗澡摔倒
原本健步如飛的陳先生,才剛過65歲生日沒多久,某天在浴室滑了一跤,幸好只是皮肉輕傷,沒有大礙。二周之後,瘀傷雖然退了,卻感到體力大不如前,容易疲勞、也無法久站,子女擔心父親在家獨自洗澡的安危,特別放置一張「浴室專用椅」,降低跌倒碰撞風險。陳先生習慣站立淋浴,能快速從頭洗到腳,但是跌倒後動作不再靈活,連轉動身體拿沐浴用品都要放慢速度,改為坐著洗澡後,雙腳得到舒緩。其他家人也跟著嘗試變換坐姿,結果得到好評:像洗溫泉浴一樣放鬆!沒想到一張洗澡椅受到全家歡迎,且大幅提高安全性。浴室是家中最常發生跌倒意外的地方,主要原因是地板潮濕,其次是肌力變差,來不及反應轉換動作。職能治療師黃上育說,30歲是人體多數器官衰老的起點,包括肌肉開始慢慢流失,如果不好好保養、運動,小心肌少症提早來報到。骨質和肌肉會隨著年紀逐漸流失,日常表現無感,只會感覺到體力下降、運動表現差,等到不慎跌倒骨折才發現事情嚴重性!養成肌力訓練習慣 提升骨質健康黃上育分享,肌力訓練已經被證實可以帶來許多好處,例如增肌、改變體態、緩解疼痛、預防慢性病,還能延緩衰老、抗憂鬱。在所有的訓練項目中,深蹲被喻為動作之王,混和了舉重及下半身的基礎動作,有助於提升平衡感、強化大腦和手腳的協調性。深蹲沒有年齡限制,但姿勢要蹲好蹲對才不會傷膝蓋,掌握以下原則,熟齡長輩也能練出好腿力。1、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外八約15度,雙手交握在胸前。2、想像有張椅子慢慢吸氣往後坐下,膝蓋不超過腳尖。3、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的位置,注意上半身不要太過前傾。4、頸椎、背部、臀部保持正常弧度,不要過於仰頭或低頭。5、重心放在腳跟,雙腳平貼在地上,避免踮腳尖。6、深蹲約20秒起身,過程保持上半身挺胸。黃上育建議,一組深蹲做15下,每天2-3組、每周最少2次肌力訓練,以不受傷為原則,依自身健康狀況逐步增加運動次數,以及運用壺鈴訓練全身協調性。另外,也可以手扶桌子邊緣進行單腳深蹲,兩腳分開來練,以弓箭跨步方式練腿力。改善浴室環境 減少長輩跌倒傷害長者防跌策略除了加強肌力運動,也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保持動線淨空、改善空間乾燥防滑,以及養成器材輔助的習慣。居家最常發生跌倒的浴室,如果沐浴用品沒收好、磁磚地板防滑沒做好,很容易在轉換動作時重心不穩而滑倒。黃上育強調,長輩身體機能退化、反應能力較差,放一張洗澡椅有助於安穩地坐著沖洗,尤其是防範姿勢性低血壓、血糖控制不佳頭暈,先準備好居家安全環境。安全沐浴學問大!有些人會使用矮凳、木頭椅坐著洗澡,但是塑膠矮凳沒有止滑功能,且高度不夠、沒有穩定上半身的效果,需要再站起來拿取洗髮精、沐浴乳和蓮蓬頭時,長輩的肌力不足和平衡力不穩時,容易滑倒受傷。木頭椅子受潮後,會造成木料斷裂,肉眼一時看不出,時間一久,難保在某次坐下時歪斜垮掉,整個人跌坐在地上。目前市售的洗澡椅愈來愈多元,可視個人需求選購,黃上育呼籲掌握四大要點:高度、靠背、扶手、防滑,正確使用才能減少跌倒風險。1、高度:高於膝窩、低於大腿一半的高度,起身坐下不費力,坐得更舒適。2、靠背:保護脊椎並貼合腰部曲線,承托力較大,可以完整支撐上半身。3、扶手:有抓扶的支撐點,雙手不懸空,保持平衡的傾仰角度。4、防滑:椅腳採用防滑材質,有良好的抓地力,是穩固安全的重點。【洽購請至Lagoon及LANEW全國門市】了解更多Lagoon洗澡椅資訊>>https://bit.ly/3FJAcmC
-
2023-02-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坐著還是站著?我們天天進行的洗澡習慣其實超危險
清晨起床洗澡,振作精神開始元氣的一天;下班後洗澡,洗滌一整天與外界接觸的髒污;睡前洗澡,舒適水溫緩解疲勞。洗澡的功用除了清潔身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身心,但是你知道嗎,我們習以為常的洗澡習慣,其實暗藏了發生意外的危機!LagoonXudn元氣網關心居家衛浴安全問題,舉辦「洗澡習慣大調查」,邀請民眾分享洗澡的習慣和姿勢,也關心父母和家人都是如何洗澡,同時認識及預防浴室濕滑帶來的受傷意外風險。分析問卷總人數246,其中站著洗澡的民眾高達85%、僅有13.8%的民眾選擇坐著洗澡,其他則習慣坐、站姿交錯,而極少數是蹲著洗澡。問卷顯示民眾大多有注意到浴室的潮濕可能衍生的問題,因此,在防滑措施方面,前三名選項分別為:鋪設防滑墊、換防滑磁磚、放置洗澡椅。一名四十多歲的女性,平常習慣站著洗澡,偶爾使用浴缸泡澡。某日半夜醒來如廁,因浴室地板濕滑而跌倒受傷,本來以為跌倒意外常發生在小孩與老人身上,毫無防滑的警覺心,摔了這一跤後,從此在浴室加裝止滑貼,洗完澡一定打開窗戶保持通風乾燥,另外加了夜燈看清楚走路動線。有了這次受傷經驗,更加注重居家安全,也認識了洗澡椅,屏除「醫院才會放洗澡椅」的觀念,坐著洗澡可以增加穩定性和方便起身轉換動作,衛浴輔助產品不限特定人士使用,協助家人安穩洗頭、洗澡、洗腳。你曾經在浴室跌倒過嗎?濕滑的地板暗藏著滑倒的危機,只要如廁、盥洗時稍微沒站穩,就很容易失去重心而跌倒,輕則瘀青破皮,重則骨折、頭部創傷。根據國健署統計,浴室是居家跌傷地點第二名!因此,民眾應該多注意、改善浴室地板濕滑的問題,做好預防滑倒受傷的措施,讓浴室的使用更安全。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洗澡習慣,例如:有人偏好在白天或晚上的時段洗澡、一邊沐浴、一邊刷牙或唱歌、先洗哪個部位等,還有一項是「洗澡站坐姿」。根據調查,大部分民眾選擇站著洗澡,有13.8%的人則喜歡坐著洗,兩者的差異主要在於「舒適度」。站著洗澡快速、有效率,雙臂擺動可以讓肢體得到良好伸展;坐著洗澡則比較舒服、放鬆,有被水柱包覆的感覺。讓洗澡多一道安全防護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主任楊忠一說,站著或坐著洗澡,除了個人習慣與舒適度之外,還有「安全性」的問題。台灣潮濕氣候、衛浴空間濕氣不散,容易造成地板濕滑危險,我們常在新聞裡得知有民眾在浴室滑倒、跌傷的不幸消息。為了預防這類浴室滑倒的意外發生,多數民眾會做防滑、裝扶手、改成乾濕分離以及各種防滑貼,讓洗澡不再步步驚心!浴室濕滑讓人站不穩,但還有疾病、體能狀況等個人健康問題,有些人在洗澡時因為溫差發生暈眩,或是站太久引發姿勢性低血壓,一時反應不過來就跌坐在地上了。老人家摔不得,其實各年齡層也都怕跌倒,楊忠一建議,浴室防滑措施還可以多一道防線:放置洗澡椅,降低滑倒的危險性。洗澡椅重點選擇:高度、扶手、靠背、止滑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和機能的改變,都需要器具協助自立生活行動,許多人誤以為洗澡椅是兒童和老年人專用,孕婦、行動不便者也適用,一把椅子就能讓安全度大大提升,安穩地坐著洗澡享受沐浴的樂趣,保障自在放鬆的衛浴時光。楊忠一呼籲,洗澡椅的通用設計逐漸被接受,安全美觀能提升生活質感。該如何選擇適合的專業洗澡椅呢?楊忠一分享四大重點:高度、扶手、靠背、止滑。●椅子高度應高於膝窩、低於大腿一半,這樣的「黃金比例」不需費力起身或坐下。●扶手、靠背則可以穩定身體,三面環繞穩定身體,站起時扶手亦可協助施力,包括拿蓮蓬頭、按壓沐浴乳都能舒適靠著。●椅腳的防滑墊提供良好抓地力,椅面防滑讓坐姿更穩固,保護家人的安全。哪些族群建議坐著洗澡?1、長輩,肌耐力不足,雙腳無法久站。2、孕婦,久站會影響靜脈回流效率,引起頭暈。3、病患,生病期間身體虛弱,站久易暈眩。4、行動不便者,減少再次滑倒的風險與意外。了解更多Lagoon洗澡椅資訊>>http://bit.ly/3I1oQKK
-
2022-10-12 養生.生活智慧王
地震來時,腳麻跑不動、關節退化跑不了怎麼辦?消防專家授「保命6神招」
近期地震頻頻,今(11日)凌晨3時24分,花蓮發生規模5.9強震,地震發生深度只有17.9公里,許多民眾睡一半被震醒,地震發生時,如果老人糖尿病腳麻跑不動、因退化性關節炎跑不了或行動不便坐輪椅,該怎麼辦?行動不便者 保命6神招內政部消防署災害管理組科長史明元提醒,地震發生當下,走路不穩、行動不便的老人一定要「就地掩蔽」、「姿勢壓低」、「保護頭頸」、「遠離砸落物區域」、「不要驚慌走動」,若坐輪椅,則要「開輪椅剎車、將輪椅固定」,才能避免跌倒、受傷。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消防防災館網站資訊,如果是使用拐杖者,建議馬上趴下、掩護、穩住,對於使用行動輔具者,則建議先將輔具固定,然後拿枕頭、坐墊保護頭頸,並穩住身體。至於坐輪椅者,則需要固定輪椅,接著進行掩護,同樣也要讓身體穩住。網站中也建議這些族群要「趴下、掩護,用手或包包護住頭部及頸部,並確保手杖在手邊,以便震後移動需要使用」,同時地震時身體要壓低,並保持彎腰姿勢,直到地震停止。史明元指出,如果家中有行動不便老人,居家安全措施更是重要,舉例來說,酒櫃、櫥櫃一定要固定在牆上,且要避免裝水晶燈、吊扇等,若沒有上述安全措施,地震來襲則要遠離這些危險區域,以免酒櫃、櫥櫃倒下,或水晶燈、吊扇砸落造成危險,另外,也要避免躲在玻璃窗下面,過去就有民眾因玻璃窗遭震碎而受傷。睡夢震醒 翻身呈「嬰兒式」、枕頭護頭頸這次發生地震的時間在凌晨、半夜,許多民眾正在睡夢當中。史明元建議,若平常睡覺習慣仰躺,地震搖晃時,可翻身,改成背部朝上,雙腳縮起,模倣瑜珈「嬰兒式」,並用枕頭保護頭頸部。此時千萬注意,要遠離搖晃衣櫃,一旦衣櫃倒下剛好砸在床上,很可能造成重大傷害。平常床頭也要避免放玻璃飾品、重物或點蠟燭精油,否則地震一來,玻璃飾品或蠟燭精油砸落,後果也是不堪設想。「地震來的時候,老人家千萬不要驚慌亂走或急著起身、開門離開!」史明元強調,地震時,地在搖、門在晃,半夜又一片漆黑,老人一走動,很容易跌倒,有貧血問題的話更是危險。最重要的是,在平常,也就是地震發生前,就要特別留意居家擺設、裝潢與各項安全設施,地震發生時,較不容易受傷或引發不幸事件。【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
2022-08-18 焦點.元氣新聞
艾成墜樓亡/高樓建物防墜 3步驟檢查居家安全
【編註】昨(17日)天上午藝人艾成從新北市蘆洲捷運共構大樓墜樓身亡,下午在由法醫相驗確認死因,確認為意外逝世。長期以來墜樓事件頻傳,且多半性命垂危,要如何避免憾事一再發生,高樓住家的防墜設施很重要,如欄杆間隙、窗戶開口等,都應仔細檢查。《元氣網》整理以下高樓建物防墜措施雖是針對兒童,但對於不管是小孩、大人等,都可防範。【2013-12-10/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最近屢傳兒童墜樓意外,北市府衛生局統計發現,都會區墜落死亡人數比例高於非都會區,去年北市發生312起墜樓案,傷亡者從6歲以下幼童、青壯人口和銀髮族都有。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劉越萍表示,市內8層樓以上建物,就超過9000棟。增強防墜措施,不只可預防意外墜樓,也可防止自殺事件發生,是「一舉數得」的做法。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衛生局與建管處,今年共同出版「建築物防墜安全宣導手冊」,宣傳「愛家行動123」,透過三步驟檢視居家,防止意外發生。劉越萍說,第一步驟是檢視住家防墜安全,先檢查家中窗台、陽台的欄杆或圍牆是否鬆動,旁邊有無可攀爬的家具或物品。此外,要注意家中窗台欄杆間隙,是否大於10公分,樓層間的階梯縫隙,是否大於30公分以上,窗戶開口應該要小於20公分或45度。檢查過後,第二步驟是改善居家安全,盡快移除窗台的家具和雜物。陽台或樓梯欄杆間隙若太大,應加裝防護網。若欄杆或圍牆未達120公分,可加裝欄杆、隱形鐵窗等設施防墜。劉越萍說,最後一步驟是建立防墜觀念。建立幼兒「不攀爬也不倚靠窗戶」、「不靠近也不攀爬陽台欄杆」習慣,並讓家人清楚知道居家防墜裝置和措施。「建築物防墜安全宣導手冊」內容,民眾可至網站下載列印,網址http://tspc.health.gov.tw/。
-
2022-06-30 醫療.骨科.復健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大多因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常見發生在髖關節、脊椎和手腕等三部位,其中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起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林口長庚醫院骨部脊椎科主治醫師游家偉表示,人體的骨骼生成來自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交互作用,25至30歲是骨質生成的巔峰,之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代謝趨緩,骨質生成減慢,女性停經後更會因雌激素缺乏,導致骨質快速流失,成為骨鬆高危險群。逾65歲女性 6成已骨鬆「女性超過65歲時,有60%已發生骨鬆;65歲以上男性,骨鬆比率也有三分之一。」游家偉表示,骨鬆的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體重過輕、遺傳、父母或自己曾發生骨折,以及病患有糖尿病、甲狀腺與肝腎等疾病。游家偉指出,骨鬆可說是一種隱形殺手,因為骨鬆病患的骨質脆弱,極容易發生「骨鬆性骨折」,其中以髖關節骨折的死亡風險最高,因為病患骨折後下半身行動困難,須長期臥床,容易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威脅生命。游家偉呼籲,民眾要留意自身可能的骨鬆風險,注意居家安全,慎防發生跌倒等意外,避免發生骨折。建議50歲以上的中高齡者,以及高危險族群,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DXA)。骨鬆徵兆 生活中要注意游家偉說,一旦骨質密度測出的T值小於-2.5,即為骨鬆,可給予藥物治療,包括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與類保骨素等藥物,分別對蝕骨與成骨細胞各有不同作用,醫師會視病患的情況評估用藥,但最重要的是,病患一定要配合醫囑,絕不能任意中斷用藥與治療。游家偉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骨鬆的一些徵兆。例如:發現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或更多,或是因駝背導致頭頸部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即可能是骨鬆引發的脊椎軟骨退化或隱性脊椎壓迫式骨折,身體的長期慢性痠痛也可能是骨鬆的警訊,應至骨科進一步檢查。
-
2022-06-29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主題館【骨質疏鬆】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引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以上的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許多人因為平常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發生部位常見於髖關節、脊椎和手腕,其中因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發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林口長庚醫院骨部脊椎科主治醫師游家偉表示,人體的骨骼生成來自成骨細胞與蝕骨細胞的交互作用,25-30歲是骨質生成的巔峰,之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代謝趨緩,骨質生成減慢,女性停經後更會因雌激素缺乏導致骨質快速流失,成為骨鬆高危險群。「女性超過65歲時,有60%已發生骨鬆,65歲以上男性,骨鬆比率也有三分之一。」游家偉表示,骨鬆的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體重過輕、遺傳、父母或自己曾發生骨折,以及病患有糖尿病、甲狀腺與肝腎等疾病。游家偉指出,骨鬆可說是一種隱形殺手,因為骨鬆病患的骨質脆弱,極容易發生「骨鬆性骨折」,其中又以髖關節骨折的死亡風險最高,因為病患骨折後下半身行動困難,須長期臥床,且易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等併發症,嚴重時會威脅生命。如果是脊椎性骨折也很棘手。游家偉解釋,因為脊椎是人體中樞,一旦骨折惡化會造成行動不便,但常有病患不以為意,只當成是腰痛背痛,臨床上就曾遇到骨折後延誤太久才治療的病患,幾乎危及生命。因此,游家偉呼籲民眾要留意自身可能的骨鬆風險,同時加強注意居家安全, 慎防發生跌倒等意外而引發骨折。他也建議50歲以上的中高年齡者,以及前述的高危險群民眾,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DXA)。他說,一旦骨質密度測出的T值小於-2.5,即為骨鬆,醫師會展開藥物治療,包括雙磷酸鹽類、副甲狀腺素與類保骨素等藥物,分別對蝕骨與成骨細胞各有不同作用,醫師會視病患的情況評估用藥,但最重要的是病患一定要配合醫囑,絕不能任意中斷用藥與治療。游家偉並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骨鬆的一些癥兆。例如:發現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甚至更多,或是因駝背導致頭頸部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即可能是骨鬆引發的脊椎軟骨退化或隱性脊椎壓迫式骨折,身體的長期慢性痠痛也可能是骨鬆的警訊,應至骨科檢查。最後,游家偉呼籲骨鬆患者平時多運動和曬太陽,日常飲食中也要多多補充鈣質,例如小魚干、堅果類與深綠色蔬菜,都是豐富的含鈣食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2-21 新聞.長期照護
低溫來襲!住家仍要保持通風 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當冷氣團來襲天氣變冷,民眾常將門窗緊閉,增加一氧化碳中毒風險。台南市消防局今天呼籲民眾,使用燃氣熱水器應保持通風,慎防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確保居家安全。在低溫寒流下,民眾常因天氣寒冷而緊閉門窗,消防局表示,使用燃氣熱水器、瓦斯爐時,仍需記得要打開窗戶,保持通風,並且檢視熱水器是否正確安裝,如有疑慮,應委託合格承裝業協助檢視及改善,以確保安全。一氧化碳是冬天裡一個隱形於住家密閉空間中的無形殺手,請為自己與家人留一扇生命之窗。消防局說,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應確實遵照「五要」原則:一、要保持環境的通風。二、要使用安全的品牌。三、要注意安全的安裝四、要注意平時的檢修。五、要選擇正確的型式熱水器。最近幾天寒流來襲,氣溫直落,全台各地因心腦血管疾病就醫頻傳,者猝死的情形。因應寒冷天氣,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建議,保暖防寒一定要做好,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當氣溫降低時,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肌梗塞及中風的機會。黃成偉表示,近日寒流氣溫下降快速,體溫下降恐導致冠狀動脈不穩定斑塊破裂、血栓,加劇患者心肌梗塞風險。若出現喘不過氣、胸口重壓感的胸悶、冒冷汗,伴隨下巴發麻、左手臂發麻等症狀,應盡速就醫,以免發生憾事。
-
2022-02-19 養生.人生智慧
老公寓對長輩不友善,別輕忽家中潛藏的不便與風險!「居家安老」初老期就得開始做
陳先生與八旬的父母同住,過年前爸爸在浴室不小心跌倒住院,才聽到爸爸透露,浴室地板磁磚很滑,又沒有扶手,一滑倒就全身失去重心,所幸只造成腳踝骨折,沒有生命危險。「家的研究者」林黛羚提醒,不要輕忽家中潛藏的不便與風險,若要為自己和家人打造「安全的家」,一定要趁初老期就開始!長輩看護隔一簾 生活品質難兼顧類似陳先生的例子,其實生活中很常見,尤其是住了十幾年的老公寓,樓梯、門檻、磁磚、門把都是舊式設計,或是已經年久失修,對於年長逐漸退化的肌力和視力,其實有許多不便利的地方。接觸過上百個家庭的林黛羚分享,很多人都是發生意外後,才開始重視居家安全性,尤其,家人突然失能、需要長期照顧時,才臨時抱佛腳,開始急著調整居家設計。舉例來說,一戶住在北市的家庭,因為長輩失能需要請外籍看護24小時照顧,但長輩的房間卻因為格局限制,無法再隔出看護的私人空間,最後只好在房間一角搭上簾子,隔出一個小地方給看護。但這樣的做法是最下下策,因為對於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生活品質,都無法兼顧。林黛羚提醒,想要打造一個老後可以住得舒服又安全的家,一定要趁早開始,身體健康、還可以遊山玩水的初老期就要開始動工。等到體力下降、開始明顯老化的「中老期」,或需要別人長期照顧的「老老期」再來改造,可能因為時間壓力,變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能維持最低的生活品質。仔細挑選設計師 貨比三家減紛爭房屋改造時,設計師怎麼選、如何避免糾紛,是林黛羚常被問到的問題。她分享,選擇設計師一定要貨比三家,建議可以找至少五位設計師提案、比稿,假如設計師A開價130萬、B開價70萬、CDE三位設計師開價100萬、95萬、105萬,她會從CDE三位設計師來優先選擇。因為相同需求和材質規格,開價過高要擔心買貴,開價過低要留意施工品質,這是她從許多屋主經驗分享中得到的觀察。在確定設計師後,施工前還要留意預算表上的型號和材質是否和估價時相同,若設計師說會以「同級」選擇做替代,就要特別小心最後的成品和價格,可能會和最初的規畫有出入,也容易造成事後紛爭。
-
2021-11-14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生活照護/巴金森病友的家 家具少一點、動線要寬敞
巴金森病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病友會出現手抖、僵硬等動作障礙,除了及早就診,避免步入失能危機,與病友適當互動、做好居家安全防護,都是病友家屬需要學習的功課。廚房安全● 保持地面乾燥,不要有水漬。● 使用長柄畚箕和拖把清除水漬與垃圾,避免彎腰。● 將常用碗盤或食物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放太高會增加取用時的風險。起居安全● 巴金森病病友走路常前傾,停不住時可能撞上家具或落地窗,家中要有寬敞動線,並減少家具擺設,避免跌倒時撞擊。● 不要裝置門檻或會移動的地毯,避免絆倒。燈光安全● 開關裝置在容易看到及用到的位置,有夜明指示者為佳。● 房間、客廳多裝置小夜燈。● 走道或房間的兩頭裝設雙向開關,避免走過黑暗地帶去開燈。● 不要讓燈光直接照向病友,用間接或反射燈光較好(避免用會反射光線的家具)。臥室安全● 在床兩邊設置小夜燈,避免病友半夜醒來撞到周圍家具而跌倒。● 可在床兩邊設置欄杆,防睡覺時跌落,也可幫助起身。家具安全● 家具不要有尖銳邊角,可用防撞裝置或海綿包起來。● 家具要穩重牢靠,可作為支撐。● 選擇有扶手的坐墊和不要太軟的椅子。● 避免桌面太光滑導致反射,造成病友錯覺。● 避免使用小茶几、板凳等容易絆倒的家具。浴室安全● 浴缸上的玻璃門、漱口杯等換成塑料材質,勿用玻璃製品。● 加裝扶手、小椅子、防滑墊、夜燈。● 使用移動式淋浴頭。● 將肥皂放入綁在毛巾架的長網袋中。● 浴室的門設計成外開、不要鎖門。
-
2021-11-04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生活照護/家有巴金森病患者該如何安置 3要點打造安全居家環境
巴金森病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巴金森病的症狀分為動作障礙與非動作障礙,部分病患會有憂鬱、便秘、睡眠障礙等非動作障礙,動作障礙則較為常見,包含平衡障礙、肢體僵硬、轉位困難及凍結步態等,大幅增加跌倒風險。由於病患待在家的時間較長,掌握安全、方便的原則進行居家擺設環境調整,並透過運動訓練或復健預防跌倒,提升病患體力也能讓心情愉悅。要點一:浴室保持地面乾燥、加裝扶手防滑墊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6名長者就有一人曾經跌倒,過半數發生在住家內,浴室是家中發生滑倒、跌倒的高風險地方。除了清除地面積水、加裝扶手及防滑墊外,浴巾、肥皂及洗髮精等放置於方便拿取的位置,當病患在浴室時確定有家人在附近,不要將浴室門鎖起,且若能將門設計為向外開,能避免病患在浴室跌倒不起時,出現擋住門而難以對外求援的情況。要點二:起居、廚房保持明亮與動線寬敞,避免使用地毯、茶几與邊桌與浴室相同,臥室及客廳也存在不少造成跌倒的死角,根據106年國健署發布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年長者發生跌傷地點第一名為臥室、第二名為客廳。這些居家空間要留意需保有寬敞的動線,少用地毯、茶几或邊桌,家具不要有尖銳的邊角,避免跌倒時碰撞受傷。另外,明亮的光線也有助於避免碰撞而跌倒,包括將電燈開關裝置在容易看到及用到的位置,走道或房間的兩頭裝設雙向開關,避免需要走過黑暗地帶去開燈,臥室、客廳多裝置小夜燈,以及避免桌面過於光滑導致反射光線,造成視線錯覺。提升廚房的安全並方便清理,可準備長柄拖把或畚箕等清除積水,減少病患清理時需要彎腰的狀況,廚房的櫥櫃避免設置在過高位置,以免拿取時發生危險。要點三:常做簡易巴金森病運動訓練與復健,改善肢體僵硬與平衡問題,降低跌倒風險病患除了將居家佈置成安全舒適環境,降低因顫抖,肢體僵硬、動作遲緩及平衡問題造成跌倒的風險,建議平時在家還可以透過「臉部微笑操」改善因肌肉僵硬而出現面無表情、撲克臉,或做「吞嚥操」訓練舌頭靈活度,有助於吞嚥功能。台大物理治療系黃正雅副教授表示,這些簡易的運動及復健動作在家就能進行,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強化大腦功能,巴金森病病友在作居家復健運動之前,需先由醫師診斷病程,聽從醫師醫囑服藥治療,同時由物理治療師評估運動原則,藥物加上運動雙管齊下,更能有效延緩退化與失能。巴金森病居家運動操 家人互動增加趣味性運動可以改善關節僵硬造成的不舒服症狀,同時增加肌力、訓練身體平衡,黃正雅介紹5招「巴金森病居家運動操」,在家即可自行操作的復健訓練動作,家人一起參與互動更有趣。1. 雨傘伸展運動:採坐姿或站姿,雙手持雨傘抬到最高的位置停留10秒,眼睛望向雙手,保持上半身抬頭挺胸,避免身體過度前傾或後傾,這動作主要是改善駝背和背肌無力。2. 上肢肌力運動:採站姿或坐姿,手握啞鈴或水瓶上舉、側舉到水平高度,停留3-5秒,訓練上肢肌力。3. 下肢肌力運動:採站姿或坐姿,雙腳交替抬高,訓練下肢肌力。4. 跨步平衡運動:雙手叉腰或單手輕扶椅子站立,兩腳與肩同寬,雙腿交替作跨步動作,每跨一步停留3秒,訓練動態平衡、重心轉移及走路功能。5. 行進節拍運動:走路或原地踏步時,搭配數數的口令,例如從1開始,每數到3的倍數加上拍手動作。家人從旁協助互動,多找幾樣新的玩法,動口、動腦、動手讓效果加乘。資料來源:元氣網綜合整理、全方位巴金森醫療照護手冊●貼心小提醒巴金森病存在一些察覺不到的症狀,包含憂鬱、便祕、消化不良及失眠等,民眾可注意自身心情變化與腸胃相關問題,提醒50歲以上民眾每月定期做40秒巴金森手指操自我檢測,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做,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可搭配自我檢測表篩檢,若有疑似症狀,請儘早至神經內科或動作障礙科就醫,及早治療有助於預防及延緩失能。巴金森病自我檢測延伸閱讀:巴金森警訊/出現手抖、憂鬱、關節僵硬?小心可能是巴金森病診斷工具/巴金森病潛伏20年 AI人工智慧助精準預測巴金森警訊/不只手抖、慢動作 憂鬱也潛藏巴金森病風險若罹患巴金森病,想要了解更多與巴金森病和平共存的資訊,包括罹病後如何復健、日常照護與飲食推薦等,歡迎加入「幸福巴士」巴金森FB社團
-
2021-09-22 失智.長期照護
身心障礙失智者85%住在家 改善三大跌倒地雷區
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失智症者逐年增加,去年達到6.6萬人,其中85%居住在社區,且76.2%有外出習慣。家裡雖是長輩熟悉的環境,但高齡者每年至少跌倒一次的比率高達40%,建築師廖慧燕今天說,長輩常常在三區跌倒,包含浴室、客廳與臥房。事實上,利用記憶、嗅覺及視覺等感官線索,並融入提示標誌及簡易裝置,就能減少環境中的障礙,讓長輩住得更安全。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說,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高達16.5%為老年人,約有388萬名長輩,推估有28萬的失智人口,80歲以上民眾,失智症盛行率13%,多數照護者都很期待家庭照護能有所改善。【延伸閱讀:失智症十大警訊】先前三級警戒社區據點,以及相關設施活動都關閉與暫停使用,失智者居家時間變長。雖說居家環境是失智患者熟悉的地方,但室內環境過於老舊,動線堆放雜物等,不友善的環境設置將暗藏危險,並增加居家意外事件的風險。因此,國健署今天提出5招,盼與民眾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的家園。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說,首先是定位標誌,讓高齡或失智者能夠自行定位找尋其方向,且提供對應的提示標誌;其次為空間規劃,環境品質符合高齡或失智者需求,安全到達目的區域,搭配無障礙的空間及設施。羅素英指出,第三需要乾燥止滑,保持居家環境的地板乾燥或增貼止滑條,第四則是採光充足,室內採光宜充足,避免陰影或太強的光線;最後,標示日期時間懸掛時鐘及日曆。第1招-定位標誌:讓高齡或失智者能夠自行定位找尋其方向,且提供對應的提示標誌。第2招-空間規劃:住宅內的空間尺度及環境品質符合高齡或失智者之需求,安全到達目的區域,搭配無障礙的空間及設施,以利與家人或照顧者互動。第3招-乾燥止滑:保持居家環境的地板乾燥或增貼止滑條以免滑倒。第4招-採光充足:室內採光宜充足,避免陰影或太強的光線。第5招-日期時間:懸掛時鐘及日曆,提醒其正確的日期與時間。【延伸閱讀:失智安全居家環境宣導影片】針對失智症初、中期身體跟心靈狀況,以建築師觀點,廖慧燕說,目標是運用僅存的功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減少照護者的工作。「防跌」是很重要的居家安全,廖慧燕指出,長者常見的跌倒包括滑倒、絆倒與跌落,針對防跌,適當照明、淨空動線與防滑地板,加上設置扶手非常重要。浴室是家中最常摔傷的地方,廖慧燕說,這時需注重防滑,地面應儘量保持乾燥、乾淨,且應採用具防滑性能的地面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小片防滑墊、地毯,任何會移動的墊子,都是增加摔傷風險。預防跌落,則是需在樓梯兩側、走道及馬桶等增設扶手。【延伸閱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工作手冊】失智者的照護,賈淑麗說,環境不只是無障礙還要友善,目標提升大眾對失智症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消除歧視和偏見,讓失智症患者與其照護者均能得到支持及關懷,維持尊嚴、自主及平等的生活。
-
2021-09-19 新聞.長期照護
扛電視進部落 照服員帶長輩運動
「搬著電視到你家!」疫情期間社區關懷據點關閉,許多長輩無法外出活動,坐在家裡發呆,導致衰弱退化。嘉義阿里山上的照服員為了增加長輩活動量,把大螢幕電視扛到海拔約八百公尺高的原民部落,讓長輩透過鏡頭視訊運動,延緩肌力退化,也到長輩家中檢視居家安全。嘉義阿里山來吉文化健康站是阿里山最北邊的原民部落,服務範圍有五個鄰,主要服務廿一位長輩,大多都是鄒族原住民。照服員陳筱彤透露,文健站活動多樣化,除了帶長輩做健康操外,還有學習羅馬拼音、傳統手工藝等活動,也有延緩失能、心靈文化、健康促進等課程。陳筱彤表示,疫情尚未爆發前,據點與遠距醫療平台「WACARE」合作,讓長輩跟著做運動,老師可透過鏡頭看長輩姿勢是否正確。三級警戒後,長輩不敢去醫院,據點也無法上課,狀況明顯變差,雖然知道要運動,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坐在家「給電視看」。當時據點暫停,為了讓長輩恢復運動習慣,陳筱彤與夥伴陳瑛、計畫負責人莊雅媊決定把電視搬到長輩家,包括喇叭、連接器材、超長延長線等,讓長輩在家中透過視訊一起運動。到長輩家中,也可順便評估環境是否有潛在危險,像是浴室有無防滑墊,門檻是不是太高、燈夠不夠亮等,避免長輩發生意外。陳筱彤表示,透過遠距醫療平台,除了衛教及運動課程,也提供個人諮詢,有位長輩胃食道逆流不舒服,護理師建議少吃醃漬香腸、睡前不要進食,直接在線上回答長輩問題。近期還找到一處公共涼亭,不僅有屋簷可擋風雨,旁邊也有善心民宿願意供電,讓長輩們可持續參與活動,維持健康身心。
-
2021-09-19 新聞.長期照護
疫情下的居服員/她扛電視上高山 帶著長輩運動不退化
「搬著電視到你家!」疫情期間社區關懷據點連帶關閉,許多長輩無法外出活動,坐在家裡發呆成常態。位居嘉義阿里山上的據點照服員,為了增加長輩活動量,不僅搬著電視大螢幕到長輩家,連線遠距平台線上課程,讓長輩透過鏡頭與老師視訊做運動,除了延緩長輩肌力退化,也可到長輩家中檢視居家安全。嘉義阿里山來吉文化健康站是阿里山最北邊的原民部落,海拔約800公尺,服務範圍有5個鄰,服務對象包括健康或亞健康的55歲以上原住民、或未滿55歲持有身心障礙者,主要服務21位長輩,大多都是鄒族原住民。照服員陳筱彤透露,文健站活動多樣化,除了帶長輩做健康操,有製作小米酒、學羅馬拼音、傳統手工藝等活動,也有延緩失能、心靈文化、健康促進等課程。陳筱彤表示,疫情未爆發前,據點與遠距醫療平台「WACARE」合作,讓長輩跟著做運動,吸收衛教知識等,老師也可透過鏡頭,看長輩的運動姿勢是否正確,若長輩曾開過刀,也可調整別的姿勢替代。但三級警戒後,長輩不敢去醫院,據點也無法上課,精神狀況明顯變差,雖然知道要運動,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在家「給電視看」。當時據點尚未開放,又讓長輩恢復運動習慣,陳筱彤與夥伴陳瑛、計劃負責人莊雅媊決定把電視螢幕「搬到長輩家」,包括喇叭、連接器材、超長延長線等,讓長輩在家中與老師一起做運動。她表示,當時到各長輩家裡,也順便評估環境是否有潛在危險,像是浴室有無防滑墊,避免跌倒,或是門檻過高、燈不夠明亮等,避免長輩視力退化發生意外。陳筱彤表示,透過遠距醫療平台服務,除了衛教及運動課程,也提供個人諮詢,像是有位長輩胃食道逆流不舒服,護理師給予建議,像是少吃醃漬香腸、睡前不要進食等,線上直接回答長輩的問題。近期也找到一處公共涼亭,不僅有屋簷可擋風雨、也不用擔心密閉空間,旁邊也有善心民宿願意供電,讓長輩們可以持續參與活動,維持健康身心。
-
2021-07-15 醫聲.數位健康
遠距醫療/視訊門診直播 醫師:有助巴金森和失智
聯新國際醫院因應疫情開辦神經內科視訊門診,實施一個多月已嘉惠數百名患者,包括腦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顏面頸部痙攣、神經肌肉病變等。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右緯說,透過家屬的手機鏡頭,觀察病人在家的即時影像,就像是實境直播,醫師可掌握病人最真實的狀況,對診斷治療與藥物調整很有幫助。陳右緯醫師表示,過去經常有家屬描述病人會不自主顫抖或莫名的動作,每次帶到診間又好端端的沒有異狀。視訊門診讓病人待在熟悉的家裡進行動作評估,有助於觀察到病人的實際狀況。醫師可以從視訊影像看到病人的肢體動作、臉部表情,以及對聲音的反應、對語言的表達,和身體其他狀況,不僅有助於瞭解病情,也能觀察病人和家屬之間的互動,做為治療的參考。神經內科有不少年紀大且不方便到醫院的長期慢性病人,多由家屬代為領藥,或是平常有來門診,疫情期間希望少到醫院,視訊門診能兼顧病人和家屬的需求,不進醫院也能維持醫療進程,用藥不中斷。陳右緯醫師說,有些病人仍需觸診及理學檢查,建議還是要到醫院看門診。另一位神經內科醫師陳文郁也肯定視訊門診,她表示,最大優點是病人減少舟車勞頓,看診時間更有彈性,對於行動不便、失智症,及帕金森氏症病人更是受惠。此外,醫師還可幫忙檢視病人的家裡環境,對居家安全提供建議,降低碰撞及跌倒的風險。陳右緯提醒,神經內科慢性病人居家防疫在安全範圍內,仍應持續做復健動作與安全的和緩運動,在家人協助下,可以打太極拳或在住家附近散步。此外,建議家裡可自備健康量測儀器,定期監測並記錄個人血壓或血糖,視訊看診時可提供監測數據,有利於醫師瞭解病人身體近況,做出更適當的診斷與用藥調整;防疫期間用藥不可中斷,如果病情出現轉變,或原本的症狀惡化,仍應儘速到醫院檢查治療。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買外食回家會帶病毒給家人嗎?食衣住行如何防疫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警戒第三級延長至6月14日,民眾在家上班上課,減少外出,食、衣、住、行,乃至返家,都要嚴加防範。疾管局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感染科醫師的張峰義表示,除了戴好口罩,「手部消毒」是圍堵疫情的關鍵,應從生活中落實。張峰義說,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務必要有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但吃飯時必須拿下口罩,增加染疫可能性,故不論居家或是在外,都不要與他人一起用餐,減少飛沫傳染的風險。進出各式場所、觸摸任何物品,都要「消毒手部」,並避免觸摸眼、口、鼻。消毒需要注意什麼?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指出,如今社區感染人數多,公共區域如果有病毒,很難避免觸摸到,因此需要勤洗手,但出外時為方便隨時消毒,可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返家時再採濕洗手。環境清消部分,她提醒,酒精在小面積區域消毒效果佳,但要避開火源,小心居家安全。如果酒精不夠用,大面積區域可使用漂白水,但切記使用時要保護呼吸道,並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施信如呼籲,目前疫情嚴峻,但民眾切莫緊張,平常避開疫情熱區、不要去人潮擁擠處,盡量少出門,做好自身防疫措施,就能降低染疫風險。食/買外食回家,會不會帶病毒給家人?目前仍有許多企業採分流上班,外出上班時,可以自備餐盒,兼顧健康與安全。用餐時間避開人潮尖峰時間,吃飯時不要分心說話、分享食物,牢記飯前飯後都要洗手。若是買外食回家,會不會不小心帶病毒給家人?施信如指出,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1至2分鐘,可藉高溫破壞病毒結構,瓦解病毒的蛋白質、殺死病毒,也就不再具有感染力,降低用餐染疫的風險,吃得更安心。● 外出自備餐盒● 用餐不分食不說話● 飯前飯後都要洗手● 食物加熱消滅病毒衣/回家後衣服沒馬上洗,病毒會傳播嗎?在外奔波一整天,衣物是防止身體受病毒侵襲的功臣之一,返家後,務必馬上換掉外出衣物,避免病毒殘留。施信如指出,洗衣服經過洗、烘、曬等過程,完成後,衣物病毒量低。理想上,建議每日清潔外出衣物,但她也補充,如果沒有時間洗衣服,衣物靜置一至二日,「病毒其實也差不多死光了。」● 返家立刻換衣服● 每日清洗最佳● 沒空洗可靜置一至二日住/住宅密集處開窗通風,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嗎?返家後摘掉口罩、更衣,先洗手消毒,完成後才可接觸家庭成員。家中要做好定時清潔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消毒外出常用的物品,如手機、鑰匙,定時消毒家中桌椅、扶手、開關等,吃飯記得要「公筷母匙」,環境保持通風。至於病毒是否可能因開窗而飄入?施信如表示,病毒藉由空氣飄入的機率太小,但容易殘存物體表面,建議注意電梯、按鈕等處。新冠病毒可透過懸浮微粒氣溶膠在密閉室內傳播,但只有小比例會逸散在戶外空氣中,暴露量必須視風向、風量、戶外溫濕度,以及陽光等狀況而定。北醫附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對於住家開窗通風是否會有病毒飄入的風險,醫學界並沒有相關研究,目前只有針對密閉空間病毒傳播的研究。周百謙指出,在密閉空間裡近距離咳嗽,就容易讓病毒在空氣中飄散傳播開來,但如果每戶住宅距離遠就沒有問題。而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空調有否病毒傳播的風險,目前很難有定論。雖然病毒飄入附近住宅的機率不大,但仍建議相關單位應加強檢疫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的病毒排氣過濾設備。● 回家先洗手、定時清潔消毒● 環境保持通風行/自行開車就可以放心不被感染嗎?若需要外出,盡量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騎車走路或私家車代替。若必須搭乘,要全程配戴醫療口罩、盡量與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避免接觸車上任何設備,接觸後務必洗手。「社區感染人數多,病毒其實就在周圍,很容易接觸到。」施信如表示,自行開車可降低與人接觸的機會,平時養成習慣,可將酒精噴在毛巾上,擦拭車門開關、方向盤、把手、排檔頭、手煞車拉柄、音響與冷氣出風口柵欄、按鈕等處。她並補充,車子停在外面時,車內溫度可達60度,將口罩靜置在車內擋風玻璃下方3小時,也有消毒作用,若不是長期配戴,可以每2日替換1次口罩。●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務必時時消毒● 開車者準備毛巾隨時消毒● 車停外面曬太陽有消毒作用
-
2021-01-08 科別.心臟血管
今晚K.O「霸王級」寒流!醫師、料理網紅教這樣做
冷空氣襲台,好發心血管疾病,今晚又有新一波「霸王級」寒流到來,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建議,需特別注意「上半身」保暖措施;除注意保暖,料理網紅Amy推薦時令料理「羊肉蘿蔔湯」,適合全家老小溫補身體。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今天至週六(1月7至9日)冷空氣增強,強度接近寒流等級,台南以北及東北部地區低溫僅8至10度,加上水氣偏多,北台灣降雨情況明顯,體感溫度會較實際溫度更低。Amy表示,三高患者不適合吃薑母鴨、藥膳等料理,推薦「羊肉蘿蔔湯」,很適合全家一起溫補身體;羊肉燥熱,蘿蔔偏寒,兩者中和彼此性質,配上「不剔皮的薑片」溫和不上火,很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享用,抵禦寒流。當氣溫度驟降或溫差過大時,易引發血管收縮,容易造成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人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鍾伯欣表示,前幾日跨年時天氣寒冷,明顯發現平常高血壓控制穩定者血壓有升高趨勢;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提升,不管是急診、門診數量均有明顯提升。鍾伯欣呼籲,民眾大多沒想到有這麼冷,所以忽略保暖重要;如今今晚又有新一波寒流到來,「保暖」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上半身,若頭髮較少,建議一定要戴帽子保暖。此外,男性跟女性最大不同在於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但是保護作用在進入更年期之後漸漸消失。鍾伯欣表示,女性55歲以上或是停經5年以上也需注意,因喪失往日保護身體的荷爾蒙,此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已與男性差不多。王英偉提醒,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舌頭等中風徵兆(更年期女性還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提醒,家中若有65歲以上長輩,濕冷的天氣應盡量減少外出,若需外出應結伴而行、注意保暖,避免因天雨路滑跌倒,選擇穩固之防滑鞋底、低且四方形之鞋跟、有充分固定的鞋子,穿著合身的衣物,注意褲管不要過長,減少絆倒風險。吳建遠表示,在寒流期間使用暖暖包、熱水袋做局部保暖時,要避免長時間使用於同一個部位,尤其糖尿病或有週邊血管疾病的病人,對溫度的感覺較遲鈍,使用時更應特別小心以免燙傷;另也要注意居家安全,若在室內有使用電暖器等相關設備時,需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
-
2020-12-30 失智.名人專家
張自強/氣溫驟降天氣冷時 銀髮族除了保暖還要防跌
即將會有寒流等級的冷氣團來襲,造成各地氣溫將下探 10 度以下,這對於銀髮族的長者健康都是一項考驗,如何在寒冷天氣中讓長者,或是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者要注重保暖健康,將是大家關心的議題。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因為天氣溫度的突然改變,容易造成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年長者的身題發生問題,故以下幾點建議提供,希望能夠讓長者在寒冷天氣中保暖,同時關心居家安全,以預防跌倒的意外發生。 1.起床注意保暖:天氣寒冷睡醒後可以在被窩內先活動身體的關節,從遠端的腳部、膝蓋、大腿、手部、手肘、肩膀,到腹部、脖子、頭部等,每一個關節處活動十次,等身體暖活後再起身下床,可以避免因溫差太大造成的病變。平時也可以利用彈力帶或是治療球,做些伸展運動訓練肢體平衡,也可以避免突然的姿勢改變身體不穩而造成下床時跌倒。 2.戶外活動的配件要齊:在寒冷天氣到戶外活動時,帽子、圍巾、口罩、防水手套、防滑鞋子等缺一不可,以增加戶外的抗寒。外出時可以洋蔥式穿著,先穿著保暖的衛生衣,再加上背心或毛衣,外套可選擇具有防風雨功能的,以免因為天冷潮濕影響到外套的保暖功能。此外,要注意手腳的保暖,不論在室內或戶外,穿著襪子及戴手套,當手腳保暖足夠後,身體比較不易感到寒冷。 3.使用電暖器注意安全:若在室內有使用電暖器等相關設備時,需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避免因為電暖器的使用消耗過多氧氣影響呼吸,或是因為使用過久室內空氣過於乾燥影響舒適度。此外,因為電暖器或是除濕機等一般用電量較高,避免與其他電器共同使用,當使用完畢或外出時,一定要拔掉插座,以維護用電安全避免發生意外。 4.注意長者的環境安全:長者因身心對周遭環境的反應力不如年輕人的迅速,因此,居家環境的安全性就顯得格外重要。透過環境的安全性評估,了解到長者在居家生活時可能潛在的危險,例如:上下樓梯絆倒、浴室滑倒、桌牆角的碰撞、光線太暗、顏色對比不明顯、用電的安全性、床鋪與桌椅的高度…等,建議增加各項防撞與防滑設備,並透過環境改的造增加標示與增強燈光等方式,提供長者居家的安全與便利性,營造一個居家友善和防跌的環境。
-
2020-1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 陪你健康 長壽 慢老
臺北市是六都中老年人口占比最高城市,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截至109年9月,全臺65歲以上人口已占15.86%,而臺北市達18.8%,預計於2021年提早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每位長輩生活在健康、快樂、安全有尊嚴的環境,與整個城市慢慢「憶」起變老,是高齡友善宜居城市能帶給市民最大的福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如何讓長者「健康長壽」、「活躍老化」、「在地老化」,達到「安居樂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社會穩定狀態,是臺北市一直以來的高齡者政策構想與規畫方向。什麼是高齡友善城市?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因應高齡社會快速來臨,2007年提出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八大面向,包含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大眾運輸、住宅、社會參與、敬老與社會融入、工作與志願服務、通訊與資訊、社區及健康服務,分別提出行動方案與執行建議,提供長者更貼心、有感的健康、安全與友善服務。而臺北市透過「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推動平臺,結合市府策略地圖的「精進健康安全」主題,整合各局處將資源導入八大面向,例如2011年起依循國家政策臺北市12行政區全面推動「高齡友善城市」,2016年成立健康城市跨局處推動平臺,結合各局處資源,加速高齡友善城市的腳步。高齡友善城市八大面向與臺北市亮點方案1.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深入民眾生活的巷弄改善,優先考量行人安全,透過標線型人行道劃設改善行人通行環境、禁停紅黃標線調整規範停車。2.大眾運輸持續補貼公車業者汰換低地板公車,提供年長者、身障者、孕婦、幼童及民眾更安全、舒適的無障礙運輸環境。3.住宅辦理居家安全簡易修繕費用實施計畫,協助長者家庭進行居家安全評估、修繕。4.社會參與開辦「長青樂活遊臺北」,提升長者生活品質、豐富生活樂趣。5.敬老與社會融入開辦「長青學苑」、輔導在各行政區國中、國小設置「樂齡學堂」,推動健康促進,增進長者身體健康及知性涵養;另外,運動中心公益時段與免費公益課程,提升高齡民眾運動頻率,養成規律運動習慣。6.工作與志願服務辦理原住民長者志工提供文化傳講服務,安排前往國小、幼兒園、福利機構進行文化傳承、原住民樂舞及技藝教學等課程,建立自我價值。7.通訊與資訊資訊結合教育,運用「數位希望號」行動式教學車實地走入社區,客製化課程,幫助長者可運用電腦科技,處理日常生活問題。8.社區及健康服務結合社區資源推動促進身體活動、認知╱情緒支持、均衡飲食、口腔衛生及慢性病預防等課程介入,營造高齡友善支持環境;另提供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服務,提升長者免疫力;針對失智症長者依確診疾病程度提供多元化的活動課程,以維持其日常生活模式。黃世傑局長指出,為迎接超高齡社會,衛生局以預防及延緩失能為主軸,整合相關局處資源成立資源合作平臺,透過「跨領域資源整合」、「師資培訓與社區人員增能」、「教材教具共享運用」及「資源轉介」四大面向,讓有限資源運用最大化,全方位部署臺北市高齡健康政策,打造健康長壽城市,落實聯合國在地老化與健康老化目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0-09-27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痛苦與榮耀」談獨居者如何保持健康
兩個男人因故決裂,再次見面是32年後了。昔日的年少青春已不復見,歲月帶來兩鬢飛霜、一身病痛。而且兩人都是獨居。「要喝些什麼?」男人走進廚房準備飲料,突然間,他抓住喉嚨,猛烈嗆咳起來!「你怎麼了?要不要喝水?」朋友嚇得六神無主,因為那男人臉脹得通紅,咳得撕心裂肺,就像隨時要斷氣。「沒什麼……」過了好一會男人才緩過來:「最近常這樣。」這一幕出現在2019年西班牙大導演阿莫多瓦最新力作《痛苦與榮耀》(Dolor y gloria)。這是一部自剖式的半自傳電影。透過鏡頭,觀眾走進他的童年、與母親的互動,還有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往事。雖然沒有煽情的故事,但氛圍如涓涓流水,讓人低迴不已。推出後大受好評,獲得2020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提名。男主角雖擁有榮耀、財富,卻一人獨居,面對病痛還有突如其來的呼吸困難,顯得無助,會不會在某一次健康意外中就此孤獨逝去?近日有多位影視圈才華洋溢的藝人驟逝,讓人無限惋惜,其中許多位都是獨居。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者社會結構改變,獨居人口越來越多。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800多萬家戶中,近年均以一人獨居戶所占比例最高,已接近三分之一,且有持續成長趨勢。獨居雖無拘無束,不過對健康而言也增加不少風險。一篇刊登在著名醫學期刊《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論文指出,如罹患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獨居比有家庭的人更易死亡。因為獨自居住,可能忘記遵循醫囑,也可能錯過健康惡化的跡象。然而有時獨居無法避免,例如:終身未婚或失去配偶,沒有子女或子女無法同住。美國哈佛醫學院Salamon博士對於獨居者提供以下建議:●加入老人活動中心:增加社交機會,可一起運動,共食,參與才藝活動。●擔任志工:有助結識新朋友。幫助別人,內心的喜悅對健康有很大幫助。●申請支援:請人來家裡協助清掃,烹煮食物。●多出去走走:不要悶在家裡。●每日與人聯繫:透過電話和朋友說幾句話,也可以感覺不那麼孤獨。各種通訊軟體可以讓家庭成員或是朋友互相關注。●養寵物:寵物陪伴能降低罹患某些心臟疾病風險,緩解疼痛,對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注意居家安全,例如:保持一盞小夜燈,避免夜間上廁所時摔倒;居住環境注意防滑,並安裝扶手;安裝緊急健康通報系統、火災及防盜警報系統。「痛苦」與「榮耀」,導演阿莫多瓦使用如此強烈的意象當作電影片名。人生,不正是一點一滴追求著生命中的榮耀?只是那榮耀如劃過天際、瞬間綻放的煙火,曾經存在,但只留存於某些人的記憶;而痛苦,不管是心靈上的煎熬或肉體的疼痛,卻隨著軀體的衰老,如影隨形。在「痛苦與榮耀」電影中,男主角獨居,而更可怕的是心靈的孤獨,讓他形銷骨立。最後他重拾對電影藝術的熱愛,找到生命力量。我們或許沒有大導演藝術的天份,但是平衡生命中的「痛苦與榮耀」,是每個人重要的課題。
-
2020-09-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兒科女醫師三寶媽分享育兒經 當新手媽媽也會手足無措
佳里奇美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昱瑾育有6歲、2歲、1歲三個孩子,今年37歲的她說,能夠養育幾個孩子是小時候的夢想,但成為媽媽後才真的感受到甜蜜的重量。雖有多年兒科醫師的專科經驗,面對自己的寶寶生病時也是提心吊膽,經歷新手媽媽的手足無措和感動,結合兒科醫師的專業經驗,希望能幫助媽咪辨別需緊急處理的健康問題,才能從容地享受漫長的育兒之旅。陳昱瑾醫師表示,在小小寶的生活所需方面,要特別注意的是黃疸問題,新生兒隨母親出院後若黃疸數值還未穩定,一定要注意奶量充足並依照醫師指示完成追蹤,避免黃疸數值過高引起之嚴重併發症。若遇到延遲性黃疸,可對照大便卡顏色是否正常,並回診檢查以排除需手術介入之膽道閉鎖問題。喝奶量也要注意,雖然多寡隨每個寶寶能力不同有很大的差別,原則上每日總奶量需達到每日每公斤130-150ml,並有足夠之尿量(每天換5-6次重重的尿布)。借由拍嗝及避免過量餵食可改善易吐奶問題、若有持續明顯的噴射狀嘔吐,需就醫檢查排除病理性幽門狹窄。睡姿問題,在寶寶會翻身前一定要仰睡避免窒息意外及嬰兒猝死症;另外則是如期施打預防針並善用寶寶手冊,裡頭都有詳盡的育兒保健資訊,並紀錄預防針施打的時間。從幼兒時期便可以開始實施親子共讀,媽媽可以選讀適合自己及寶寶的有趣故事或繪本,不但可以增進親子互動,也可以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促進寶寶的發展。寶寶哭鬧不安,陳昱瑾醫師說,若在正常食慾活動力下並排除急性生病問題後,就可能是嬰兒腸絞痛,症狀準則為每天哭鬧超過3小時、每周超過3天、症狀持續超過3周。主要是嬰兒腸道神經系統不成熟造成的不適感,一般不會有不良影響,等寶寶長大一些約3至4個月會漸漸改善。當寶寶2、3歲後開始會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就要注意感染照護,除了平常注意衛生防疫的落實,此階段常見疾病為一般病毒感染、泌尿道感染、腸病毒、中耳炎、肺炎等,只要照醫師指示照護並規則服用藥物,密切觀察寶寶的症狀、食慾及活動力,相信可以順利度過病程。另外很重要的是居家安全,這個時期的寶貝好奇心旺盛又精力充沛,生活環境的安全是相當重要的,要注意誤食異物及藥物、尖銳物品刺傷、熱水燙傷、高處跌落等等,相關安全裝置的設置法規也可以參考;孩子進入小一的學齡階段,媽媽的陪伴、鼓勵、和笑容永遠是孩子們最好的教材!
-
2020-09-17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士林區──文物戲曲融入延緩課程在資源整合與特色發展方面,自士林區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戲曲中心辦理ㄧ系列延緩失智活動及課程。故宮博物院課程採「動靜合ㄧ」模式,串接故宮8項古文物,如翠玉白菜入課程,除靜態導覽與手做仿真品入課程外,今年更與愛迪樂物理治療師合作,導入動態「文物操」,透過運動訓練長輩肌力。台灣戲曲中心部份,則是結合課程與表演,並串接共餐之據點,於課程中融入失智延緩及訓練外,亦加強營養與飲食之相關衛教宣傳。在家庭照顧者關懷方面,則與北區家庭照顧者中心合作,辦理心靈舒壓及喘息相關課程。另外亦與特力屋合作,針對失智及高齡居家安全議題,透過課程方式串接商場現場示範,提供民眾相關資訊。在失智友善社區佈建方面,目前以失智友善天使及志工之招募為主,並加強鄰里長加入擔任「守門員」,挖掘社區中隱藏之個案,強化確診率並提供相關的資源協助。內湖區──深入職場打造友善氛圍內湖區因有內湖科學園區,盤據許多公司行號,因此健康服務中心利用健康職場推動之便,鏈結健康促進課程,推動職場失智友善相關內容,並特別強化「看、問、留、撥」失智友善公共識能,以期能友善失智個案,提供友善協助。目前合作之大型職場失智友善之行號,如和泰興業(大金空調)、世晞工程等,後續拜訪推動之企業如大都會公車。在失智友善組織的串接上,除透過鄰里長資源於地方辦理失智友善系列講座外,亦透過商店、教會等組織的串聯,期待可逐步推動失智友善環境。另外,在失智照護網絡之資源整合上,則號召友善天使及鄰里長等挖掘社區疑似或確診個案,並串接轄區內醫院如三總、松德院區等醫療資源,提供個案確診及個案管理服務,讓失智症者能獲得妥善的照護服務。信義區──笑義笑宣傳失智識能信義區在失智友善資源網絡的佈建,主要有以下特色:在社區及鄰里資源的串聯上,以培育失智友善社區種子人員為目標,招募志工擔任「笑義笑行動劇團」巡演,並於里上針對失智症狀、家庭照顧者負荷等主題進行相關公共識能宣導。辦理「記憶餐盒」失智延緩課程,並串聯賣場、烹飪課程等,以及護理相關實習生參與,除推動「代間融合」元素外,更讓失智個案及家屬可透過課程延緩症狀外,也讓家屬與個案間有更多的理解與良性互動。另規劃針對家庭照顧者辦理「咖啡講座」,透過心理課程的調適,讓家庭照顧者可獲得喘息。南港區──廣邀里民任友善貴人自108年起,便針對社區內高齡友善資源進行盤點,並率先其他區向中央申請長者健康促進計畫(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透過課程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多參與社區活動;另亦針對失智病患及其照顧者辦理「憶起陪伴‧享舒壓」計畫,除提供失智照護相關課程訓練外,亦舒緩其照顧負荷。課程介入後,照顧者照顧負荷程度平均降幅40.68%、憂鬱程度平均降幅74.83%,具有顯著的差異。本年度更進一步針對在地失智友善社區進行相關的資源整合,運用地方在地特色,邀請轄區內里長擔任「失智友善桂(貴)人」,於所轄里段進行失智症防治宣傳,並發放「失智友善錦囊」(資料包),深化社區民眾社區失智友善概念及相關識能。另外,亦於志工培訓課程中,將失智友善及相關識能整合,加強失智友善天使募集。萬華區──聯結社區資源投入照護107年起,萬華區便針對轄區內商家全面性宣傳「看、問、留、撥」失智友善宣傳,希望透過社區鄰里商家的失智友善及警察單位之串聯,提供失智症者友善環境及相關支援,降低失智症者走失風險。其次,加強分眾宣傳,如透過里民工作會報,融入失智友善相關公共識能;或針對校園,如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透過實習課程等結合失智症照護主題,強化各個不同受眾的資訊需要。另外,為持續結合鄰近學校資源,辦理老幼共融之代間融合課程,強化跨世代間的理解與認同。文山區──憶起智齡列車巡迴失智友善系列資源佈建及串接,乃架接在「高齡友善」之框架下推動,除整合文山區內特色資源,如指南宮、動物園等周邊之登山步道,媒合中國文化大學運動學系資源,於健康步道導入健康安全科技,另與社區發展協會,開發明星賞螢生態步道等,鼓勵長者多走出戶外運動,社會參與,達到失智預防的目標。在教育資源的整合上,於區內學校合作,導入失智預防健康識能於課程中,透過遊戲化機制,如桌遊、大地遊戲、社團遊戲等方式,鼓勵學生多方瞭解失智預防資訊,並透過學生識能的提升,達到代間融合之目標。在失智延緩及預防課程開設方面,與資生堂合作開設化妝療法課程,透過化妝技術訓練長輩肌力及手眼協調等能力;另亦開設園藝治療課程,期待可讓長輩透過不同模式的課程,延緩症狀。在失智友善天使、組織之招募方面,全力推動「認同卡」認證,透過友善天使培訓,擴大民眾瞭解「看、問、留、撥」之重要性,進而促使店家成為社區中之友善組織,提供失智友善環境。北投區──全人健康All in one在課程規劃上,過去以高齡長者需求為核心,從營養、運動、口腔等實務性課程為主,透過系列的課程預防及延緩失智狀況,自109年開始,推出「全人健康All in one多元串聯自主行」方案,進一步擴大服務族群至全人照護,除提供個別化評估之個人處方及相應之套餐服務外,更串接後續自主性服務,如智慧APP等串接,讓民眾可在家自主進行、動手做。在友善天使的招募方面,除了從最貼近社區的里鄰長、里幹事納為失智守門員外,更從健康服務中心志工等訓練課程中納入失智相關宣導,並招募天使提供相關服務。友善組織的鏈結方面,除與臺北市溫泉協會合作,於新北投觀光商圈、石牌商圈成立友善組織,亦鼓勵失智友善社區服務──「看、問、留、撥」。松山區──社區資源促進代間融合自108年起串接地方首長(如區長、議員等)、社區學校等,於祖父母節宣示以高齡友善為核心,營造友善失智社區,並與轄區內社區發展協會等,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臺北市首創特色。在友善天使招募方面,主要鏈結志工、民防大隊、國小導護隊等志工群,實行「看、問、留、撥」,給予失智症者關懷及協助,目前已有38個個案在這防護網上安全返家。另亦與渣打銀行合作,以保護個案權益為主,導入失智相關公共識能,以期保障失智症者相關權益。結合轄區內友善賣場辦理失智樂齡活動,透過食材的選擇及處理,讓失智症者及其照顧者、家屬等可多接觸人群,並接收營養相關資訊,紓解照護壓力。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17 新聞.健康知識+
小鬼黃鴻升疑在浴室跌倒驟逝!醫:7個浴室潛藏危機需當心
編按:36歲藝人小鬼(黃鴻升)今上午被發現逝於家中,初步調查死因是浴室跌倒意外。這也凸顯了浴室、廁所是家中最危險地方,很容易不小心就發生跌倒的意外;因此如何營造居家安全的浴室、廁所環境,是我們必須重視的一大課題。浴室是家中容易發生意外之處,尤其家有長者或孩童,更應注意浴廁環境的安全!新光醫院家醫科胡念之提醒,浴廁最重要要保持乾燥,避免濕滑、積水,另可視需求考慮加裝安全扶手,以減少跌倒的風險。 浴廁環境改善重點:1. 浴廁建議可採乾濕分離,並加上止滑墊或防滑地磚,避免地面濕滑跌倒。2. 經常清理排水孔,避免淤塞積水。3. 浴室可安裝抽風機,或洗澡後開窗,保持浴廁環境通風乾爽。4. 腳踏墊應備有防滑功能,或加上止滑墊,避免移位。5. 浴廁的門應可從外面開啟,以免幼兒不慎反鎖在內。6. 避免強壓重量在壁掛式洗臉檯上,或將嬰幼兒放置於洗臉檯中,以免發生危險。7. 若家有長者或行動不便者,可在馬桶、洗臉檯、浴缸旁加裝安全扶手,預防跌倒。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 胡念之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2 失智.失智100問
疫情問題/全球失智症協會 持續在疫情中努力
COVID-19(新冠肺炎),從2019年底悄悄地蔓延,到2020年演變成一隻全世界沒有人預料到的黑天鵝。它是一種新型病毒,感染力強,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又出現突變。許多地區和國家,並沒有警覺,提早啟動防衛與篩檢機制和建立整體照顧資源。以至於帶來全球大流行,讓世人和第一線醫護人員,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傷亡。所有人都面對著一項艱鉅的事實:社會的封鎖和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尤其失智者,在疏離的環境中,認知能力可能加速退化。因此如何確保失智者的福祉、安全和權益,以及他們的照顧者獲得所需要的支持,國際失智症協會和歐洲失智症協會都陸續提出了挑戰與相關建議。全球失智症協會視訊會議國際失智症協會在4月22日召開了全球視訊會議,來自國際失智症聯盟和五大洲會員國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努力。國際失智症聯盟:一個由全球失智者所組成的協會,建議失智者持 續進行的項目包括:1.線上同儕支持2.家屬和朋友藉著facetime, zoom 或skype交流3.連結國際失智症協會的最新建議和資源4.查詢世界衛 生組織的最新資料5.邀請失智夥伴家人和朋友一起參加聯盟每個月的咖啡座談和線上會議等活動6.聯絡自己國家的失智症協會7.每天運動8.保持社交距離和居家安全。五大洲代表(亞洲:中國大陸、印尼、台灣;歐洲: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美洲:美國、阿根廷、巴拿馬、牙買加;中東:黎巴嫩、伊朗;非洲:馬達加斯加、肯亞)。中國大陸因為是目前所知的疫情開始國,所以投入許多相關研究。其中談到最常被詢問的三大類是:1.網路諮詢:失智症和身體狀況 的併發症處理、情緒問題的處理、領藥、身體檢查受到限制。2.記憶門診:因為用藥和就醫中 斷後的問題行為、因為環境限制所產生的行為問題、失智症和身體狀況的併發症、很難對初診者進行認知評估和影像檢查的診斷挑戰。3.社區支持:沒有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補充處方藥物困難、擔憂焦慮和抱怨、疾病資訊受限、缺乏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彙整各國的服務以下是從這次的全球視訊會議資料中,彙整和歸類各國所提出的服務:大同小異的服務1.發展指引:和國際失智症協會、各國政府和媒體合作,提供失智照顧者和家屬參考。2.公民教育:透過視訊、網路或 廣播,定期舉辦新冠肺炎知識、安全管理、日常生活照顧與支持、問題行為處理、服藥、照顧者支持和壓力管理、失智者需求、預防感染措施、吸引失智者戴口罩的方法等主題。 3.網路活動:運動、歌唱、音樂、舞蹈、瑜珈、繪畫及藝術創作等;照顧者會議或講座、專業人員講座或會議、失智諮詢小組網路會議。 4. 電話專線:提供諮詢、疾病照顧、相關資源、諮商及支持等。特別的服務1.娛樂活動:蒐集和提供失智者 有興趣的音樂和電視節目(台灣失智症協會)。2.保障失智者權益:以正式信函向行政院長爭取,並獲准如果失智者沒有遵守相關規定,只要出示身心障礙手冊,可免於受罰(台灣失智症協會)。送正式信函給衛生主管機關、各地政府單位,請求監督失智者在養護機構和加護病房有受到公平的對待(義大利失智症協會)。 和其他協會合作向參議院陳情:特別的居家照護、減少或補助尿布的費用、藥品的持續供應和保護遊走的失智者(肯亞失智症協會)。 3.社區支援:動員各地分會和失智友善社區志工,送達食物、餐食,代購日常用品和協助領取藥物( 義大利失智症協會)。4.支持感染新冠肺炎的失智者: 包括得病的狀況,針對獨居、居家、在照顧機構、在醫院等的各項建議。5.家屬支持模式:每天固定以App 串聯日照中心60位個案的家屬,提供3種不同病程的認知刺激、體能 訓練、職能治療和諮詢。另外,在首都德黑蘭總會設有診所,因此安排2位醫師去家庭訪問;也教導家庭照顧者心靈放鬆和膈呼吸,以減輕家屬壓力(伊朗失智症協會)。 6.贈送營養給失智長者:透過募款,送給失智長者食物和營養品,以增加免疫力(馬達加斯加失智症協會)。7.運用軟體開藥:許多照顧者不願意在疫情蔓延時帶失智者去醫院,所以請醫師運用What’s App 或Zoom溝通開藥方( 肯亞失智症協會)。結語因為疫情的肆虐改變了人與人的互動模式,從面對面接觸,轉換到視訊或虛擬實境的崛起,科技在這樣的氛圍下扮演了另一種溝通和連結的媒介。它具有安全距離和管控的優勢,也是一種必然的潮流。但是如果站在失智者的角度,那卻是他們很難掌握和實際互動的情境。因此未來的照護,除了應用科技,許多基本面還是需要回歸到人性和倫理面去考量。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7-08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老學童上學防失智 桃園醫院醫師深入鄉里教醫療知識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人口也逐年攀升,為預防長者失智失能,參與社區活動是良好的選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持續協助桃園市近13個社區關懷據點,安排院內各醫療科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藥劑等專業講師,前往據點為爺爺奶奶上課,增加長輩對疾病的認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社區預防護理長劉美玲表示,俗語說「要活就要動」,不只身體要活動,腦袋更要動一動,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社區關懷照顧據點,希望結合政府及社區資源,讓居家的長輩不孤單,白天兒女外出上班時,能有一個可以與人互動、一起學習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能達到減緩失智失能的目的。桃園醫院協助桃園市近13個社區關懷據點,安排院內各醫療科醫師為爺爺奶奶上課,例如認識常見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了解何謂心肌梗塞、退化性關節炎、為什麼爺爺容易攝護腺肥大、奶奶比較會發生泌尿道感染、居家安全如何防跌、用藥安全等,不僅有對醫療的深度了解,同時還安排園藝治療、毛巾操運動、預防五十肩、媽媽手等健身操活動,讓社區長輩多認識自己的健康。劉美玲指出,若家中長輩每天在家看著天花板或門外發呆,不如到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或社區發展協會多活動,倘若不知道住家附近有無這樣的社區據點或愛心協會,可詢問市政府社會局或所屬社區的里長。桃園醫院目前服務的據點,包含桃園區龍岡社區關懷據點、中聖里、中泰里、中原里關懷據點、護國宮愛心基金會,八德區高明里關懷據點與白鷺社區發展協會,中壢區中山里、復華里關懷據點等。劉美玲表示,她常跟里長們說「生活在這樣社區的長輩真的很幸福,希望退休後也可以搬來這些社區養老呢」她說,能協助社區長輩生活得更有品質,並找回他們昔日的笑容,是非常榮幸的事。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6-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坊間火場避難觀念錯誤多 內政部提醒逃生6要訣
內政部今天表示,過去坊間流傳遇火警以濕毛巾遮口鼻、用塑膠袋套頭、躲在浴室應變等都是錯誤的逃生觀念,提醒民眾謹記「5不1原則」的逃生6要訣,火場避難流程原則是平時就要規劃2個逃生出口。內政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若不幸遇到火警,記得「5不1原則」的應變逃生6要訣。不可為收拾財物延誤逃生時間;不可搭乘電梯逃生;不可躲在浴室,浴室門及天花板多不耐高溫,且無法有效阻絕濃煙危害;不可用塑膠袋套頭,除影響逃生視線及速度,也會熔化黏在皮膚上;不可浪費時間尋找濕毛巾而延誤逃生避難,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內政部表示,火場逃生避難流程原則為,平時就要規劃2個逃生出口。遭遇火災時,應往一樓往外逃生,逃生避難時,一定要謹記隨手關門。若主要逃生路徑已無法避難時,要尋找第2逃生路徑並往1樓往外逃生,若第2逃生路徑也受阻礙,則改往未起火相對安全空間關門避難,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防止煙霧流入,並撥打119求援。內政部指出,火災預防平時就要做好準備,千萬不可疏忽大意,務必遵守用火電「3習慣」及防火逃生「4對策」共7要點,以確保居家安全。內政部表示,「3習慣」,就是平時養成「電氣使用安全」、「抽菸安全」及「爐火烹調安全」,包括用電不超過負載、電線不綑綁折損、插頭不潮濕污損、電源插座不用不插、電器周圍不放可燃物、不使用無商品安全標章的電器、人離火熄及絕不在床上吸菸。內政部指出,「4對策」,就是「裝置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設置滅火器」、「使用耐燃材料及防焰製品」及「建立近鄰協助體制」,以利火災時能即早發現、撲滅或避免延燒,並透過鄰居間互助,協助高齡或行動不便者逃生。內政部表示,根據消防署去年建築物火災統計分析,起火原因第1名為爐火烹調占37.9%,第2名為電氣因素占30.8%。分析火災死傷原因,主要為判斷力、體力等條件不足、逃生障礙及錯失逃生先機等,導致吸入濃煙嗆傷、中毒、甚至喪命。火場無情,只有強化自身火災預防及應變知識,平時謹記逃生避難原則,才能保障生命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