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搜尋
專注力
共找到
228
筆 文章
-
-
2022-03-01 養生.運動健身
躺著練呼吸!循序漸進身體變輕鬆!
現代人習慣久坐,經常有腰酸背痛的狀況,透過腹式呼吸,不僅可以減緩久坐的不適感,還可以改善失眠的狀況。長期致力於呼吸運動的「徐培凱博士」就是以腹式呼吸為基礎,透過呼吸改善身體內部的狀況,今天「徐培凱博士」要教你正確的腹式呼吸方式,按照步驟、循序漸身體就會越來越輕鬆。腹式呼吸是一種調控呼吸的運動,跟時下流行的氣功或瑜伽一樣,都是專注於呼吸調控的運動。腹式呼吸除了可以擴大胸腔的容量之外,還可刺激腹腔內的副交感神經,以及緩和心跳增強呼吸的效率。新手可以透過睡前,拿兩本書,一本放胸前、一本放腹部,徐培凱博士提醒在做腹部呼吸時身體要挺直,並讓肌肉放鬆,再將專注力放在腹腔,一次做1~2分鐘,透過書本的起伏查看自己有沒有做正確,另外也有進階版動作,每天堅持才有效,快打開影片一起做吧!完整影片:看更多安妮身心靈Breathe&Flow:YT/IG/FB延伸閱讀有片|坐骨神經痛、腰痛按這個地方!立即見效有片|躺著也可以練核心!一個動作有效改善腰痠背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2-23 新聞.健康知識+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對有些年輕人來說,含咖啡因的能量飲料因隨手可得,便利商店即可買,是幫助他們度過無數需熬夜的日子,不管是趕報告、準備考試或打電動等任何原因時,得力的提神好幫手;另外,隨著運動風氣的普及,也有學生習慣在運動前來上一瓶藉此強化運動表現,然而,近來英國新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過度引用能量飲料,可能導致頭痛與睡眠問題,甚至影響學習成效。大罐能量飲咖啡因量約等於三杯濃縮 一罐就超標咖啡因進入人體後會快速被人體吸收。短期副作用包含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的焦慮、睡眠問題等,而長期過量咖啡因攝取也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市售能量飲料內含咖啡因量其實相對高,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提供之各類型飲品內咖啡因含量可發現:• 大罐能量飲料 (500ml)- 160mg咖啡因• 小罐能量飲料 (250ml)- 80mg咖啡因• 一杯濾掛咖啡 - 90mg咖啡因• 濃縮咖啡一份 - 60mg咖啡因• 一杯紅茶 - 50mg咖啡因• 標準容量可樂 - 40mg咖啡因• 一條50g的巧克力 - 25mg咖啡因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大罐能量飲料咖啡因含量已約等於三杯濃縮咖啡,而青少年與兒童每日咖啡因建議攝取量依個人體重而異。以40公斤孩童為例,每日建議攝取120mg以下咖啡因,意即一罐大罐能量飲即超過此數值。 英大學生過量攝取 心悸、頭痛確診心衰竭去(2021)年,英國一名21歲大學生,因長達兩年間每日飲用4罐500ml能量飲料,身體開始出現不自主顫抖、心悸、呼吸急促及體重下降等症狀,且只要停止飲用就會產生劇烈偏頭痛,嚴重影響專注力及學業。隨後就醫診斷為心臟衰竭,住院治療整整兩個月,持續約九個月的健康照護後,心臟功能才逐漸好轉。當時,醫界學者亦將此案例刊登於英國知名期刊《BMJ》上,期望能藉此提醒社會大眾「能量飲料過量攝取」可能帶來的風險。 青少年多不知能量飲成份 教育推廣相當關鍵除了過量攝取能量飲料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以外,英國政府衛生及社會關懷部也委託學者針對孩童飲用能量飲料情形進行數據分析,統計個案遍及多國,包含英國、美國及加拿大等,研究團隊從結果中發現:(1)在參與數據統計的國家中,平均近半孩童至少一週飲用一罐能量飲料。(2)男孩飲用頻繁度高於女孩。(3)過量攝取能量飲料似與經濟貧乏、人群疏離有連結性。(4)一週超過五次的頻繁飲用者,其身心靈健康損害比例較高,學術也有較不佳的現象。另外,此研究領導人、英國約克大學學者Claire Khouja也表示,從數據結果中發現,對能量飲料成份認知度較高的孩童,其飲用頻率較低且數量較少,因此,若相關危險性的教育推廣能更加完善,或是能加強、明顯化飲料外包裝的警示,可能對於降低孩童能量飲料攝取量有所助益。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能量補充飲 喝了真的就有體力? ·喝咖啡提神、防打盹! 「2大地雷」別踩:恐月胖2.4kg
-
2022-02-10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年紀輕輕有肌少症?這些方法助你訓練肌耐力,降心血管風險
你曾經為了快速減重而節食嗎?長期營養不均、活動不足下,恐加速肌肉流失📢教你7招,改善營養|提高身體燃脂|鍛練心肺!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了解健康減重,補回流失肌肉量。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動吃動吃 追求健康不妥協吃什麼蔬菜最健康?做什麼運動最好入手?口腔保健有什麼撇步?日常生活該注意卻忽略的健康小提醒,你一定要知道!要吃、要動、要保養,立即就來追健康。【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幫助舒緩痠痛還能瘦身減肥)。✅ 學會 3 個生活技巧 (吃菜補鈣,預防骨質疏鬆、吞嚥困難)。✅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訓練手眼協調的平衡感,提升專注力)。✅ 閱讀 1 篇健康知識 (規律的刷牙能有效減緩老化,增強快樂因子)。★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動一動!高齡有氧健康操: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職能治療師 鄭又升組長⏰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提升認知功能的摺紙活動: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技巧】食在美好冬季吃芥藍菜最好!蠔油芥藍炒牛肉,鈣含量比鮮乳高: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久坐、爬樓梯…臀腿痠痛 簡易拉筋3招 緩解不適:臺安醫院運動中心 梅世維 ⏰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放鬆運動 與家人談天⏰ 18:00-19:00 【技巧】食在美好吞嚥保健,安全喝水不嗆咳的技巧:語言治療師 王雪珮👉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9:00-20:00 【閱讀】洗澡沐浴牙刷、電動牙刷哪個好?醫師告訴你5個刷牙常見問題刷牙,是一種細膩的運動,透過眼手協調,可刺激大腦皮質產生神經成長因子,以及促進海馬迴的血液循環及腦內多巴胺的分泌,故持續而規律的刷牙能有效減緩老化,所以若要保持口腔清潔,可把握「刷牙333法則」,亦即每天要刷3次、且在餐後3分鐘內刷、每次至少刷3分鐘以上,其中以睡前那次最為重要。👉《點此看全文》刷牙一定要用牙膏嗎?⏰ 20:00-21:00 【技巧】一夜好眠一夜好眠!穩定情緒還有睡眠的芳香療法:美國NAHA/英國IFPA高階芳療師 杜佩芬⏰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2-02-07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明天開工睡不著怎麼辦?醫解析失眠問題的3大癥結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9年的調查報告,台灣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有慢性失眠的問題。長期失眠的人,不僅晚上睡不著、睡不好而痛苦,也會影響到白天的精神狀況,可能會感覺自己的記憶力和專注力下降、免疫力變差、情緒也容易焦躁。3大神經生理機制 各類型失眠的策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張琳指出,睡眠受到三個神經生理機制所調控:恆定系統、生理時鐘、清醒系統。可以藉由檢視自己平時的日常作息與睡眠習慣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才能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失眠困擾。1、恆定系統:主要透過腺苷酸讓人體可以維持一定量的睡眠。一般來說,如果前一天熬夜,隔天身體自然會想補眠;如果白天睡太多,晚上自然睡不著。◎白天午睡型:失眠的人晚上睡不好,往往習慣白天午睡來補足睡眠時數,或是晚上回家太累就先小睡片刻,然而這麼做會消耗掉了一天固定的睡眠量,導致晚上又睡不著。因此,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白天盡量不要午睡(最多20分鐘),讓自己累一點,幾天之後,晚上就會好睡很多。◎早醒又過度躺床型:有些失眠者有早醒的狀況,醒來之後睡不著也會逼自己繼續躺在床上休息,可能躺了10小時最終也只斷斷續續睡了4小時。事實上,躺在床上休息也會讓自己的身體不夠累,導致晚上也不夠想睡,建議早醒的失眠者醒來之後就直接起床,雖然這麼做會使睡眠時數看起來很短,但幾天之後,身體累積足夠多的睡眠債,晚上就會開始好睡了。◎白天缺乏活動型:白天如果多從事靜態活動,甚至是沒有什麼活動,身體不夠疲勞,晚上就容易睡不著,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在白天多運動、出門走走,失眠的問題就會漸漸改善。◎咖啡因型:由於咖啡因和恆定系統的腺苷酸有兢爭關係,會讓人不想睡覺,建議失眠者睡前4-8小時不要攝取咖啡因(早上9點的咖啡最晚到下午6點就代謝完畢了,所以不用擔心早上的那杯咖啡會影響晚上睡眠)。2、生理時鐘:主要透過褪黑激素來調控人體什麼時間睡著、什麼時間醒來。一般來說,我們每天晚上會在一個固定時間開始想睡覺,早上會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自然的清醒。◎光照問題型:由於褪黑激素的生成與消退與眼睛接收光照有關,若白天缺乏光照或是晚上光照過多,都會導致睡眠問題,建議此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在起床後看向陽光普照之處(至少45分鐘),在睡前調暗房間燈光、減少看3C產品,都可以幫助改善睡眠問題。◎睡醒時間不規律型:若是因工作型態或生活作息導致每天晚上睡覺的時間、白天起床的時間不固定,身體自然就很難在你希望睡覺的時間有想睡覺的感覺,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先固定白天起床的時間,再視情況逐步固定晚上睡覺時間,幫助穩定生理時鐘。◎週末晚睡晚起型:有些人在週末習慣比平日晚睡、隔天直接睡到中午或下午,這樣的睡眠習慣對於生理時鐘容易紊亂的人來說就可能導致平日晚上睡不著,因此還是建議這類型的失眠者在平日與週末保持一致的睡醒時間。3、清醒系統:神經生理機制過度激發,干擾睡眠。一般來說,在放鬆的情況下人會自然地入睡,在興奮、焦慮、腦中一堆想法的情況下就很難睡得著。◎夜間運動型:有些人習慣在下班後出門慢跑,或是到健身房運動,但若你是容易失眠的人,建議將運動改在傍晚前完成,避免身體因為激烈運動處於亢奮狀態,影響夜間睡眠。◎壓力型:若你的生活遇到較大的壓力,躺在床上時腦袋仍有很多煩惱和想法揮之不去,或者因為擔心自己又睡不著而感到焦慮,這都會讓身體處於較高的激發狀態,讓你更難以入睡,建議此類型的失眠者可以學習放鬆與壓力因應的方法(例如:腹式呼吸、肌肉放鬆訓練、正念減壓等),或是尋求精神科醫師或臨床/諮商心理師的協助。其他類型的睡眠困擾 應至睡眠中心評估治療張琳提醒,若有其他類型的睡眠困擾(例如:打鼾、磨牙、惡夢、夢遊、夜間腿部抽動等),或是以上的方法都嘗試過,卻仍然沒辦法解決失眠困擾,建議到睡眠中心做進一步的評估,由睡眠專業人員提供適合你的睡眠治療計畫。延伸閱讀: ·常失眠、睡不好恐致高血壓! 醫曝「自殺式睡眠」:小心也有你的份 ·失眠、睡不著...安眠藥何時吃效果最好? 藥師解答「正確時機&常見副作用」
-
2022-02-05 養生.聰明飲食
蜂蜜可潤肺止咳、抗發炎,但有3種食用禁忌!教你如何正確保存,DIY蜂蜜檸檬水
蜂蜜是日常生活常見食品,也是常見中藥的一種,中醫認為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能,難怪總是許多名人、藝人作為養生保健的聖品。而蜂蜜到底有甚麼神奇之處?一起來一探究竟吧!蜂蜜的營養成分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後,在蜂巢中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蜂蜜為半透明、帶光澤、濃稠的液體,顏色為白色、淡黃色、橘黃色或黃褐色。蜂蜜主要成分為葡萄糖和果糖兩種單糖,比蔗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另外,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胺基酸。營養成分:熱量308 kcal (每100公克)碳水化合物79.6公克糖61.5公克蛋白質0.2公克脂肪0.2公克飽和脂肪0公克膽固醇0公克維生素E 0.05毫克維生素C 2.6毫克維生素B2 0.08 毫克維生素B6 0.01 毫克葉酸 1.6微克除了上述較常見的營養素之外,還含有黃酮類及酚酸類化合物,這些物質已經認為是蜂蜜可以抗氧化的主要因素!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達到抗氧化的作用。蜂蜜與健康的關係(抗菌、促進傷口癒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消除疲勞、抗氧化)1、抗菌:由於蜂蜜高滲透壓、低PH、低水活性的特性,可以防止細菌生長。2、促進傷口癒合:蜂蜜有消毒的作用、刺激組織重新生長及減少水腫、疤痕形成的能力。3、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蜂蜜可以抑制凝血,對於心臟有保護作用。4、消除疲勞:蜂蜜的功效在運動員身上得到證實,劇烈和長時間的運動會導致活性氧物質(ROS)產生過多,會有肌肉損傷情形,甚至導致運動表現下降,透過蜂蜜的補充,可以提升消除疲勞,提升專注力。5、抗氧化:蜂蜜中含抗氧化物質,會與體內自由基結合,並且抑制自由基活性,達到清除體內過多自由基的作用。萬用蜂蜜,還是有些食用的小禁忌(一歲以內、糖尿病、沖泡溫度)1、一歲以內的幼童避免食用:幼童腸道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為避免蜂蜜採集時可能有肉毒桿菌汙染,避免食用,以免有食物中毒的風險。2、血糖問題者、糖尿病患:避免過攝取過量,因蜂蜜中大部分為醣類,身體易吸收,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動。3、勿使用高溫沖泡:建議沖泡溫度低於60℃,比較能夠保留較完整營養。蜂蜜飲品DIY 蜂蜜檸檬飲1、檸檬外皮刷洗乾淨後,檸檬對切後擠出檸檬汁2、用湯匙取出蜂蜜3、檸檬汁與蜂蜜1:1同比例調配(酸甜度可依個人喜好自行增減)4、加入500毫升的水(濃淡可依自己喜好增減)5、蜂蜜檸檬飲完成。喜歡冰冰涼涼口感可以加入些許冰塊。推薦閱讀:吃錯假蜂蜜恐得脂肪肝?!營養師4招分辨真假蜂蜜
-
2022-01-3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打掃很累?權威醫親授5招「家事療癒術」,能增肌健腦搏開心
老一輩家長為了讓小朋友有好成績,常會說「你只要負責把書讀好就好,其他的不用你操心」連家事都可以免了!而擁有新時代科普知識的爸媽,已經能理解「先動再學,效果加倍」的原理,多利用機會勞動雙手,是好事情。換做是成年人,養成腳勤手勤好習慣,則對預防失智症十分有益。洛桑加參醫師出版《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時報出版)一書提到,用各種方法做家事,連帶大腦多個區塊包含運動區、感官區、情感區與學習認知區,都會一起活化。葡萄牙與德國的學者都發現,身體先動起來之後,學習新技能的速度會變快、專注力也更持久。能勞動是福。你去觀察那些很愛做事、樂於為他人付出的老人家,再去看看那些整天坐著,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等著人伺候的長輩,哪一個比較快樂?哪一個讓人覺得和藹慈悲好親近?很多時候,是前者!科學家拿老鼠做實驗,分兩批,一批給他們滾輪可以跑,一批讓他們閒閒沒事幹。一段時間後,滾輪組老鼠大腦裡增加了許多新生血管,這意味著他們能得到更多氧氣跟營養。至於沒事幹那批,則是血管萎縮、認知功能下降,還有點悶悶不樂這樣。成天召喚工具人,自己很快就沒戲唱老婆老媽老闆叫你去倒垃圾、叫你去跑腿、叫你幹一些粗活,不用不爽,反而要開心,有機會活動運動勞動,你的血管會新生、生長因子能活化,頭好壯壯不憂鬱,一動解千愁。我們常聽到人家說誰誰有王子病公主病,不是公主只是有病,小心,明明很能動卻要耍懶,得的很可能就是腦部的各種退化性疾病。為增肌健腦家事療癒更添樂趣,來試試下面幾招:◎換手做做看你我都有慣用手,偶爾,換另一手試試看。比方說換左手擦拭刷洗、用非慣用手扭開瓶蓋。習慣左手提重物的人,改換右手提提看,藉此鍛鍊一下平常很少用到的肌肉。 ◎進階棒式,訓練核心不管是健身還是復健,核心肌群的強化都相當必要。基礎棒式練到無聊了,你可以試試三點不動一點動,兩腳加一隻手撐地,一手拿抹布擦地板。痠了就換手。臀部夾緊、肚子收緊,效果更佳。◎省電省水衣服改手洗藉由活動十指,刺激大腦皮質、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對於腦部疾患的預防,現在逐漸受到醫界重視。我推薦手洗衣服這招,不用每次都出動洗衣機,少量或精緻衣物改手洗,還能順便省水省電。此外,活動手指激活大腦,你彈琴、玩魔術方塊、編織、幫人按摩、幫狗梳毛也都很好,儘量各種方法輪流用,用不同的方式去做刺激。◎做料理加上擺盤。生活要活出儀式感,擺盤可以來練一下一開始沒有頭緒,不妨參考美食雜誌、食譜書籍或教人做料理的影片。吃得多不如吃得好、吃得巧、吃得美。蛋包飯用番茄醬畫上笑臉,把飯糰捏成兔子形狀,吃來將更有食趣。 ◎深蹲洗碗,墊腳尖取物我一些愛運動的朋友,連刷牙、等紅燈都可以拉筋。如果你夠高,那洗碗的時候順便深蹲練大腿,未嘗不可。至於墊腳尖取物、擦拭櫃子、晾衣服,也都很好。墊腳尖的時候小腿會出到力,小腿是人的「第二顆心臟」,強化這裡的肌肉,能幫助下半身血液打回心臟。家裡上上下下,都是你的健身房。在家做事同樣也能健肌健腦,能工作是福,能勤快勞動,也是福。作者/洛桑加參現任: 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樂沛德健康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京妍生技董事長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退化性關節炎防治,以及慢性病、癌症與睡眠調理。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更多養生新知與媒體節目播出訊息,請關注「洛桑加參」臉書與YouTube頻道。本文節錄:【快樂醫學:藏傳身心靈預防醫學書】一書
-
2022-01-27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過年大吃大喝,身材走樣?「超自律身材計畫」學起來,在家就能燃燒卡路里
長期久坐、吃太多,身材越走樣?減肥吃錯變更胖?維持健康體態一點都不難📢教你7招,控制熱量|提高身體燃脂|鍛練核心肌!快跟著元氣網一起做好身材管理,輕鬆瘦身又補鈣。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超自律身材管理計畫飯菜熱量很高嗎?補鈣瘦身怎麼吃?維持健康體態一點都不難,搭配健身、優雅的瑜伽伸展,你也可以做好身材管理,成為超自律又有自信的靚仔與靚女。【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拉筋伸展緊繃肌肉,練核心甩肥肚肉)。✅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培養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大提升)。✅ 閱讀 4 篇健康知識 (超營養食材推薦!低卡低GI,補鐵又補鈣)。★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適合運動初學者的「核心運動: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督導 盧玠民⏰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用有趣的橡皮筋魔術訓練手眼協調: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常見便當配菜哪個熱量高?大家常覺得最沒誠意的菜色是三色豆,但它們含有紅蘿蔔的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可以守護黏膜健康,澱粉類的青豆仁也有豐富膳食纖維,可以跟精緻澱粉替換著吃,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的玉米,也是3C族及辦公族必備的營養之一。👉《點此看全文》這些食物吃多恐致高血壓!2地雷配菜少碰為妙⏰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居家運動,簡易瑜伽伸展操:運動專家/健身會館館長 林蕎茵👉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 【活動】放鬆運動 與家人談天⏰ 18:00-19:00 【閱讀】食在美好櫛瓜低卡低糖高纖維 補鈣瘦身好食材櫛瓜富含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營養素,有助於皮膚和眼睛黏膜修復保養。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藥學博士楊玲玲說,櫛瓜的礦物質如鉀、鈣、鐵、銅、錳、鎂、磷等含量也很高,尤其鉀含量豐富,能幫助人體將多餘的鹽分排除,還可消水腫、預防高血壓;鐵質有改善貧血的作用,很適合貧血的女性食用;容易骨質疏鬆的人,可多吃櫛瓜補充鈣質。👉《點此看全文》為什麼櫛瓜被喻為世上最健康的食物之一?⏰ 19:00-20:00 【閱讀】洗澡沐浴洗臉或洗澡的泡泡越多越乾淨? 皮膚科醫師帶您破解3個NG迷思「曾遇過民眾使用水晶肥皂洗全身,導致皮膚受損、紅腫、過敏的情形而就醫。」由於水晶肥皂屬於洗衣皂,其產品標示已說明僅供洗滌衣物用,因此提醒民眾不要用於清潔皮膚。👉《點此看全文》清潔方式錯誤反而傷肌膚!一起來破解皮膚清潔NG迷思⏰ 20:00-21:00 【閱讀】一夜好眠睡覺躺平會背痛,側躺就沒事?醫教4招有助改善腰痛在日常相當常見,原因也相當多,其中有一種腰痛,是患者躺平時會痛,改成側躺後便不會,相當擾人睡眠。平躺時會痛,但側躺就不會,這種情況常見2大原因而起,包括骨盆過度前傾以及椎旁肌疼痛。👉《點此看全文》睡覺時腰痛該怎麼辦?原來是這「2原因」,這樣做有效破解⏰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2-01-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每晚起床尿2次」恐是夜尿症警訊! 醫示警高危險族群:全台逾450萬人不自知
夜間尿事不當一回事,小心出大事!據最新人口數推估,全台超過40歲以上恐有超過450萬人飽受夜尿症中的夜間多尿困擾而不自知。台灣人口結構日益高齡化之際,下泌尿道問題也隨年齡增加而發病率提高,卻常被當成正常現象而不常求診。超過450萬人夜尿不自知 賀爾蒙分泌不足為最大成因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醫師指出,「夜尿症」是很易被忽略的疾病,依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若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醒來,如此情形1晚至少2次以上就可判定為夜尿。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成人夜尿症盛行率達40%,且年齡越長盛行率越高,其中近9成屬於「夜間多尿」的範疇,意即台灣目前恐至少超過450萬人飽受夜間多尿困擾而不自知。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醫師表示,夜間多尿成因有許多,包含膀胱儲存尿液的能力變差、慢性疾病問題、睡眠或情緒問題。根據臨床觀察,最大宗的原因則來自荷爾蒙分泌不足,通常在晚上睡覺時,腦下垂體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使尿量減少、尿液濃縮,隨著年紀增加,腦下垂體能力會逐漸退化,一旦使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夜間尿量太多,不得不頻繁起來如廁,導致無法一夜好眠,將對生活帶來許多影響。夜尿不僅影響睡眠與心理 還可能引發3高上身廖俊厚醫師曾收治1名現年55歲的男性高階主管,正想為自己的事業再造巔峰,却發現自己記憶力和判斷力變差,白天無法集中精神好好開會,一開始以為只是年紀漸長加上睡不好的關係,但又擔心職場競爭力下滑無法承擔重要任務,於是積極運動想讓自己體力和專注力變好,却事倍功半,甚至思考是否該退休而煩惱。直到枕邊人抱怨他總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打擾其睡眠,才注意是因為強烈尿意中斷睡眠多次,如此狀況已持續好長一段時間,即便努力於晚上少喝水喝酒、睡前排空尿液也無改善,於是決定前往泌尿專科就醫,才發現是夜尿症中的夜間多尿,經藥物補充抗利尿激素分泌後,不管是個人工作狀態或夫妻睡眠品質都一起好轉。實際上,夜尿症是最常見的睡眠中斷原因之一,據研究,超過50%有夜尿困擾的人,認為其睡眠品質受到影響,在實際生活層面,夜間多尿帶來的不僅是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尤其睡眠中斷、品質不佳是百病之源,生理上更提高罹患心血關疾病風險,心理上容易帶來疼痛、沮喪、焦慮以及認知、記憶和表現缺陷等問題。研究也發現,有夜尿問題的患者,超過75%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身。王弘仁醫師強調,尤其台灣是3高盛行率高的國家,也使得夜尿的問題更加嚴重,可說夜尿問題雖不致死,卻是身體出問題、腦袋部分功能失常的前哨站,一定要特別留意且展開就醫行動,以免因小失大。超過50歲或有慢性疾病者 更需注意是否有夜尿症狀至於哪一些人要特別留意?由於夜間多尿與身體機能有關,「年齡」是首要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男性超過50歲,至少每4人就有1人有夜尿問題,且每增長10歲,盛行率就增加1倍,來到超過60歲後,每2人就有1人;此外,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廖俊厚醫師提醒廣大男性,只要超過50歲或是有慢性疾病,就要特別記住、觀察「夜尿234」,夜間起床尿2次以上,且尿量超過全天尿量的1/3以上,即為夜尿多症,盛行率達4成3,中獎機率很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每晚總是被尿意叫醒? 專家警告「4疾病訊號」:夜間跑廁所超過2次快就醫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
2022-01-23 該看哪科.兒科
規律作息、運動 活化大腦穩定情緒
寒暑假期間,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病童作息改變、在家與父母密集共處,加上部分家長認為「不上學就可暫停治療」,使孩童情緒行為問題增加。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劉惠青說,ADHD病因係「大腦活化不足」,除課業外,病童情緒調節、衝動控制能力等亦受大腦活化程度左右,藥物可活化大腦,改善病童專注力不足、過動及衝動等核心問題;孩童亦應注意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劉惠青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神經生理疾病,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據大腦影像研究,ADHD與大腦活化程度高度相關,病童大腦熟化程度平均較常人晚三至五年,導致病童學習、情緒行為調控力較差,進而影響自尊自信等心理發展。她說,藥物對大腦活化、大腦功能穩定發揮有正面幫助,六歲以上孩童若腦部不活化程度已影響學習、情緒行為、人際關係等,宜接受藥物治療。劉惠青說,根據美國一項國家層級研究顯示,針對ADHD和心症狀,單用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合併行為療效相當,且兩者都比僅用行為治療有效,「這代表要改善ADHD核心症狀,藥物治療最有幫助,也能改善合併的焦慮、憂鬱等症狀。」劉惠青說,寒假宅在家與日前三級警戒情形類似,該期間不少病童病況惡化,她提醒,假期晚起為人之常情,但ADHD病童應盡可能維持規律作息,「大腦運作,非常須要固定節律。」劉惠青指出,研究顯示ADHD病童常是「夜貓子」,由於先天腦部活化不足,若再碰到假期,白天活動量不夠,病童晚間更難入睡,將造成大腦調節功能更不好,成為惡性循環。劉惠青建議病童適度運動,亦可幫助活化大腦。不少家長認為,假期孩童不必上學就不用服藥。劉惠青說,此為迷思,孩童發展具多面向,除課業學習外,每日情緒、自我掌握的感受、自尊等,亦可藉服藥提升,還可減緩親子衝突。劉惠青認為,除非孩童對藥物副作用,特別是食欲降低等耐受度較低,或情緒問題較少,否則建議持續服藥,保持腦部活化狀態;因故停藥者宜藉大量運動維持腦部活化。
-
2022-01-23 該看哪科.兒科
過動症病童寒假生活型態改變 醫:宜持續服藥助養成健全心智
寒假將至,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張通銘提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病童假期間須維持生活規律,飲食避免甜食及咖啡因,並宜穩定服藥穩定病童情緒狀態,配合父母「溫和堅定」且有原則的教養,幫助病童養成健全心智。盛行率達百分之7 核心症狀是專注力不足張通銘指出,台灣ADHD盛行率為百分之7,即每25人班級有2至3人為ADHD病童。ADHD又可再細分為3大類型: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以及混合型,張通銘說,其中以混合型為大宗,占比約7成。他說明,ADHD主要核心症狀為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同時可能合併情緒、認知及行為等發展問題,臨床上分輕、中、重度,中重度以上患童須及時積極治療。學齡後病童 宜藥物非藥物並行治療針對學齡後ADHD病童治療,張通銘建議可採取藥物、非藥物治療並行;藥物包括最常用的中樞神經刺激劑與非中樞神經刺激劑,以前者治療效果較佳且療效出現時間較快,近9成患者服藥後效果立現;中樞神經刺激劑又分長、短效2型,長效者早晨服用藥效可持續8至10小時至黃昏。部分家長考慮選擇在假期間為病童停藥,張通銘說,假期停藥需視個案病情而訂,並非通則。張通銘指出,藉藥物增加病童專注力及穩定過動衝動等情緒行為,讓患者更容易達到社會要求,將有助於病童養成健全心智;反之,若病童屢次達不到外界的要求,「一直處在被指正、不被認同、沒有成就感及得不到正向肯定,內心長期受挫傷痕累累,會影響到他日後對於社會、人性的看法,甚至對於教育下一代都會留下陰影。」他建議,除非ADHD病童服藥與不服藥症狀差異不大,可考慮間歇減藥,否則宜持續、穩定地服藥。假期宅在家 家長態度很重要假期間ADHD病童成日在家與父母「大眼瞪小眼」,張通銘說,父母態度更顯重要,影響病童情緒狀態及心智發展。「ADHD受基因、體質與環境影響,環境主要就是家庭,父母的態度、教養原則會左右小孩發展。」張通銘建議家長遵守「自覺、覺他、教他覺、他自覺」的四覺教養原則:首先父母需自我覺察是否有情緒過激、態度反覆等不適當教養模式,再觀察病童情緒行為異狀,進而教導病童探索、認識其情緒狀態,讓病童學會自覺,並自我學習調整控制情緒。其中哪個階段最困難?張通銘說,父母「自覺」最難。家庭、醫院、學校金三角 助病童適應假期生活另外,年節時國人容易大魚大肉、無所忌口,他提醒,ADHD病童飲食須注意避免甜食、咖啡因及過度加工食物;即使宅在家,張通銘建議病童宜養成規律生活,早睡早起。假期期間,除了家庭之外,張通銘說,學校及醫療服務提供者也可協助孩童適應生活型態改變,組成「治療金三角」。學校方面,張通銘建議ADHD病童老師假期可「突襲」撥打視訊電話給病童驚喜,詢問其寒假計畫、都做了什麼,除了激發病童主動性,同時也能培養成就感。醫院方面也趁假期推出各式非藥物治療新招,例如張通銘就讓病童回家畫畫,藉由分析畫作,了解病童內心陰暗面,協助化解其負面情緒。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
2022-01-01 養生.運動健身
比跑步多燃燒1.15倍熱量!「健走」的5個科學實證好處:減緩焦慮、消除壓力…
根據哈佛醫學院的期刊《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報導,這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起在家或是到密閉的健身房運動,美國人更偏好走出家門、去大自然裡面進行戶外運動。而「健走」可說是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習慣的戶外運動模式之一,只要換上好走的運動鞋,到家附近的公園就能進行。趁著最近天氣放晴、氣溫舒適宜人,與家人朋友一起到戶外進行「健走」運動,一次達到放鬆身心與燃燒脂肪的雙重效果。「健走」跟「走路」有什麼不一樣?根據外媒《CNN》報導指出,「健走」(Hiking)可以說是「走路」(Walking)的「姐妹運動」(Sister Activity),雖然兩者都是進行一樣的運動模式,但因為「健走」通常會在公園、森林或是山林中,這些自然環境的地形相較一般的水泥地有更多高度、陡度的變化,因此,人們在「健走」的時候可以更有效地鍛鍊肌肉與核心肌群。以下是「健走」的5個科學實證好處:1.可以燃燒比走路多2倍、比跑步多1.15倍的熱量根據一則刊登在國際期刊《Science Direct》的研究中指出,「健走」可以燃燒比走路多2倍、比跑步多1.15倍的熱量。該研究表示,由於人們在戶外進行「健走」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沈浸在大自然的景色當中,也會興起想要探索更多不同地形走法的好奇心,因此,比起一般的散步或是動作較為重複的跑步,他們往往願意花上更多的時間進行「健走」,自然也會消耗更多的熱量。2.幫助消除壓力由於「健走」是在戶外進行的運動,因此,進行「健走」也可以同時擁有長時間處在大自然裡面的好處。美國康乃爾大學曾做過一份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只要待在戶外10分鐘,大腦就會產生快樂的情緒,同時減輕壓力,讓身心靈都更加放鬆。而另一則2018年刊登在期刊《Archive of Psychiatric Nursing》的研究則指出,當人們沈浸在大自然的景色當中,他們會變得更加冷靜,頭腦也會變得更清晰,更能思考事情。3.有助於減緩焦慮問題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大學曾提出一項研究,指出「健走」有助於減緩焦慮狀況,尤其是在山上進行的「健走」運動。而這可能是因為在充滿綠色植物的環境中,人們一邊走路、一邊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和聲音能夠增加正向情緒,讓緊繃的神經放鬆下來,長期下來就能有效地減緩焦慮問題。4.增加骨骼密度根據美國骨骼協會指出,骨骼密度指的是骨頭和骨頭之間的密度,如果我們的骨骼密度高,就能預防骨質疏鬆,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健康指標。而美國塔夫茨大學過去所提出的研究指出,多走路有助於增加下半身的骨骼密度,而長時間在戶外行走的「健走」運動也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因此,多多「健走」有助於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質疏鬆。5.提升認知能力、專注力被稱為壓力賀爾蒙的「皮質醇」(Cortisol),是身體處於壓力環境下,會由腎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是為了讓身體有足夠能量去對抗外在壓力,但當「皮質醇」濃度過高,就可能會造成焦慮、壓力,甚至影響到思考與專注。日本千葉大學提出的研究指出,在森林裡進行的「健走」運動有助放鬆身心,幫助調節人們大腦中的「皮質醇」濃度,讓皮質醇可以維持在正常的狀態,使大腦更專注,因此,經常到森林裡「健走」也許可以幫助提升專注力與認知能力。參考資料:1.《CNN》:Walking’s ‘sister activity’ may burn more calories2.《Healthline》:How Many Calories Does Hiking Bur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燃燒比跑步多1.15倍的熱量!「健走」的5個科學實證好處:減緩焦慮、消除壓力⋯
-
2021-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退休力資源地圖/抱團勤健身 熟齡增壽不失智
▍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健康力是退休準備最關鍵的能力,但每周運動五天、注意營養攝取,慢性病管理等,這些必須落地執行,難度頗高。打造退休力資源地圖,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健康力的執行除了靠個人意志,社區支持十分重要,關渡醫院以關渡作為社區健康的實踐場域,開設關渡學苑,幫助在地居民健康長壽。年底試營運的關渡學苑,以五十歲以上民眾為對象,每班十五人,每周上課一次,課程包括有氧與阻抗運動、認知訓練、營養衛教、慢性病管理等,全部免費。初期在位於捷運復興崗與忠義站附近兩處場所開課,稱直營店,公布訊息後,名額瞬間秒殺。另有七處地點將和關渡既有的社區活動中心等據點合作,稱為「加盟店」,都在關渡居民散步可達處。「以往慢性病患的健康衛教在門診講完,也就講完了。」陳亮恭一直希望有個地方落實轉介的健康處方,為了規畫課程,費盡巧思。「長者常常專注力不足,聽話左耳進、右耳出,有時訊息沒有進入大腦,並非失智。」陳亮恭為學員提供記憶、抽象思考、專注力及認知訓練,如安排家人出遊行程等,透過遊戲學習。關渡學苑的課程以三個月一期,以十二周的訓練來養成習慣,最重要的是改變想法且願意執行,且必須持續。▍延伸閱讀:關渡學苑 Gandaulogy Academy
-
2021-11-24 養生.家庭婚姻
滅鼠板玩具怎麼玩能紓壓增專注力?專家教你增添多樣玩法
● 按壓彩色滅鼠板,有益智效果● 增添多樣玩法,刺激兒童的教育及發展● 避免誤食塑化劑,選擇安全合格材質你有聽過「彩色滅鼠板」、「滅鼠先鋒」、「彩虹按按樂」嗎?這塊五顏六色、造型多變的彩色矽膠板玩具,正風靡於國小學童,幾乎人手一張,上頭布滿圓形凸起小點,用手指戳弄會發出「嗶嗶剝剝」的聲音,連大人也手癢跟著玩起來。滅鼠先鋒的名稱源自國外指壓益智遊戲「Last Mouse Lost」,每顆球體代表一隻「老鼠」,每人可輪流按壓一至三顆球體,按下最後一個老鼠則為輸家,遊戲規則簡單,玩具外型多變,例如獨角獸、章魚、蘋果、恐龍等圖案,亮眼又吸睛,吸引許多小孩把玩,很多大人也愛玩,可以紓壓解鬱。新奇可重複做 幼童感興趣資深兒童臨床心理師李介文指出,滅鼠先鋒引起國小生瘋迷,就像過去用紙筆玩「OOXX」、「賓果遊戲」等規則的遊戲,迅速好上手,而由矽膠製成的圓點物,則像過去把玩軟Q黏土「史萊姆」,可以立即紓壓,獲得療癒。幼童對於新奇的物品,還有可重複性的連續動作,會產生專注力。前台大兒童職能治療師黃暐恬表示,滅鼠先鋒如果單純只是按壓,變化不夠,需增添多樣的玩法,才能刺激兒童的教育及發展,例如有些會印上字母、數字等圖案,可進行加減乘除、九九乘法表、拼字練習,或訓練用「最快按下兩紅、一白」者獲勝等方式,都能延長孩童的專注及興趣。不同年齡層 玩不一樣遊戲她也提醒,不同兒童對遊戲的需求,需要符合他的年齡發展,例如0到2歲幼童,著重感官刺激跟動作,對於發出光線和音樂的玩具會有興趣,其次是喜歡重複操作遊戲,如反覆拔開積木、傾倒物品,還有學習組裝等。挑對玩具 孩子愛玩愛挑戰「只要挑對玩具,讓他覺得有挑戰性、好玩,就比較不會接觸3C產品被牽著鼻子走。」黃暐恬說,2至4歲幼童,愛玩捏觸感型的黏土,或跑跑跳跳的遊戲,著重在動作、跳躍、拼圖及想像力;到了國小階段,則喜愛探索及創造,對於螞蟻昆蟲的觀察、同儕間的玩耍也有高度興趣。黃暐恬提醒,無論是史萊姆、滅鼠板或指尖陀螺,都是具有感官刺激及觸覺的玩具,可以從玩樂中,評估孩童學習力、動作跟社交,鼓勵多方嘗試,但不要長時間把玩兒童玩具,而且務必要選擇安全合格的材質,以避免幼兒誤食塑化劑或有毒物質。
-
2021-11-15 新聞.健康知識+
人原來在「50歲」左右最聰明!大腦健康關鍵在血流量,專家教超簡單4招養出健全大腦
任何年齡都能生成新的腦細胞先來點實話:我們每天喪失幾千個腦細胞,這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有些人因為壓力太大,或接觸過多環境、飲水和食物裡的重金屬、農藥之類的毒性物質,比其他人折損更多腦細胞。當然,藥物或酒精成癮,大腦輕度傷害、中風、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疾病,都可能造成腦細胞消亡。再來點好消息:我們大腦有大約1千億個神經元,也就是腦細胞,而腦細胞是人體最長壽的細胞之一。我們從娘胎裡帶來與兒童時期發展出來的神經元,絕大多數都會陪伴我們走到生命盡頭,所以神經的健康對長期的認知功能至關緊要。最後是天大的好消息:過去科學家認為成年人無法生成新的腦細胞,事實證明他們錯了。隨著年齡增長,腦細胞也會持續增生,不管你是60、70或80多歲。神經新生不只對急於開啟大腦最佳功能的運動員或年輕人有用。近年的研究顯示,即使是70、80甚至90多歲的高齡者,也能透過運動、飲食、壓力調節、睡眠與營養補充,刺激腦細胞新生。研究人員甚至發現,高齡者能增生的新神經元數量不輸年輕人,就連阿茲海默症患者也一樣。健康的新細胞一旦製造出來,神經的功能就能提升,可以活化、連結並回應大腦處理與接收的所有資訊。健康細胞越多, 我們就能更迅速、更有效地做出明智決策,更能專注、記憶力更好,也能保有各個面向的執行功能。「執行功能」是一個包山包海的用詞,泛指控制我們各種行為的高層次認知技能。神經元的死亡等於大腦的老化,所以你越能生成新細胞來延緩或對抗老化,你的大腦就會越年輕。研究進一步顯示,神經新生能夠增加海馬迴的體積與功能,因此有助於保存記憶、促進學習。新細胞的增生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對抗壓力,並且減輕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情緒病症。儘管這方面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得到的數據卻相當樂觀,顯示海馬迴的細胞新生也有助於延緩,甚至逆轉諸如阿茲海默症等認知疾病的進展。神經新生與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都告訴我們,不管到了幾歲,大腦都可以改變。神經可塑性是指透過新的學習改變神經的連結。我們可以藉由生成新的神經元來重塑大腦,在生命中全程掌握改善認知功能的能力。在這本書裡,會學到如何運用經過科學驗證的特殊方法刺激新神經元的生成。這些方法包括特定形式的運動、食物、營養素補充與如何調適壓力。有些方法有其特殊性,比方說,不是所有類型的運動都能刺激神經元新生。就像汽車保養,你對這些新習慣的堅持與否,決定你的大腦只能勉強運作,或氣象一新。親愛的,血流量決定一切聽起來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神經科學,不過實證研究告訴我們,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正是提升認知健康與功能的要件。如果你覺得這未免太簡單,確實如此。但簡單不代表普遍通行:大多數人大腦的血液循環都有進步空間。要了解人們大腦的血液循環為什麼普遍不佳,就得先認識大腦健康的兩大要素。首先,我們的大腦需要充足穩定的血流, 才能正常運作。第二,現代人的很多生活習慣對大腦血液循環有不利影響,等到出現症狀或發生問題,往往為時以晚。我們的腦組織的重量只占體重的2%,需要的血流量卻占全身血液供應的15%到20%。有時候身體為了將富含氧氣與營養素的血液送到大腦,甚至會暫停將血液輸往其他器官。大腦需要的氧氣也是肌肉的3倍。氧氣可以確保腦細胞有效運作、活化、發出信號。要將氧氣送進腦細胞,只能靠血液。一旦血流量不足,腦細胞就會開始死亡。血液也是腦細胞取得葡萄糖的唯一管道,而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燃料。肌肉能儲存葡萄糖,大腦卻不能,所以,如果你的大腦血流量不足,腦組織就會挨餓。偏偏我們的腦子很容易餓,它需要消耗身體40%到60%的血糖。另外,血液還會把其他必需營養素送到大腦,包括維生素、礦物質、脂肪、胺基酸和電解質。大腦需要的營養素和氧氣就算只減少一丁點,它也會沒辦法全力活化支配情緒與認知功能的區域,那麼我們集中注意力、記住細節、想出新點子、做出明智決策與多工處理等能力都會降低。大腦血流還扮演另一個關鍵角色:清除新陳代謝的廢物。其中一種廢物是β類澱粉蛋白,這種蛋白質一旦在大腦堆積,就會產生毒性,據說與阿茲海默症的進程快慢有關。如果你有腦霧、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問題,你可能會先找出一大堆原因,比如睡不好、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甚至甲狀腺功能低下,卻不會想到大腦血流量。大多數病人或醫療人員都不會考慮到這個面向。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大腦血流狀況欠佳?很多現代生活習慣都是禍首,比如飲食、睡眠、運動和日常生活的壓力。雖然原因不及備載,但只要改變幾個習慣,就能大幅提升大腦健康。沒錯,你這個年齡也可以改變大腦關於改變大腦的最後一點提醒:不管你年紀多大,都能辦得到。如果你現在20多歲,覺得自己不需要擔心認知功能退化,可能有點太過自信了。人類的大腦到25歲才完全成熟,有些神經科學家甚至認為我們的大腦會發展到30多歲。這代表你目前的飲食、睡眠、運動方式、飲酒量和整體生活型態,都會影響大腦的發展。到了30多歲,大腦已經成熟,自然老化的過程於是展開。這時我們每天大約會失去8萬5千個神經元,也開始出現可測量的認知功能衰退跡象。妥善照顧大腦,可以延緩老化進程,打造更健康、更幸福、更靈活的中年。到了40歲,大腦的體積開始縮小,每10年平均縮小5%。不過請記住,這只是平均值。只要養成我在這本書裡建議的新習慣,就可以減緩大腦體積縮小的幅度。40多歲的人也可能發生短期記憶、推理與口語流暢等方面的失誤。不過,這時大腦控制情緒與同理他人的能力會更細膩。研究顯示,專注力與持續性注意力也在40多歲達到頂點。到了50多歲,我們的綜合知識邁向高峰,也比其他年齡階段更能理解並學習新資訊。這就是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中年人的認知測驗表現比年輕時更優秀。你在50多歲時最聰明,但你的字彙能力要到60多歲或70歲出頭達到高峰。研究也發現,60多歲的飛行員儘管需要更多時間檢視駕駛艙儀器,卻因為擁有更多專業知識,駕駛飛機的能力比年輕機師更優越。如果幸運活到80多歲或更高齡,更需要持續提升認知健康與功能。只要好好照顧大腦,它就能讓你保持靈敏,方便你繼續跟親友互動、閱讀、看電影,追求你的喜好。我在診所甚至看過80多歲的患者改善了大腦血液循環,提升大腦功能。別忘了,大腦隨時可以改變。我喜歡跟求診者分享這句話:不讓任何大腦被拋下。不管你幾歲,我們都可以讓你的大腦更健全。就從以下的方法開始。讓大腦更健全4招1、快走。研究顯示,短時間激烈運動可以增加大腦血液流量、提升創造力、產生新點子,增進綜合執行能力。如果工作中腦袋卡住,或準備參加大型會議,不妨在辦公室快走一圈,為大腦和工作盡點力。2、吃點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富含礦物質,含有大量類黃酮(flavonoids)。類黃酮是一種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可以消除自由基,增加大腦血液循環與氧氣的輸送。有些研究顯示,出席活動前2小時吃黑巧克力,記憶力會增強,反應也更敏捷。切記只能吃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或白巧克力都沒有大量類黃酮。3、挺胸坐直。挺直背脊,肩胛骨往後、頸部拉長, 大腦血流量會立刻增加。研究顯示,挺胸坐直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觀感,也能增強自信。4、用非慣用那隻手寫字。這個小動作會讓大腦跳出舒適圈,強化神經連結,刺激神經新生。對某些人而言,光是用手寫字就足以讓大腦感到新奇,因為他們習慣用手機收發簡訊或鍵盤打字。書籍介紹大腦逆齡指南:頂尖神經科學家教你改變生活習慣,修復再生大腦細胞,長保健康活力、思緒清晰,遠離失智威脅!作者: 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06作者簡介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Kristen Willeumier, Ph.D.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理學實驗室、西德斯西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神經遺傳學實驗室,完成碩博士研究,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理學與神經生物學雙碩士,以及神經生物學博士。於西德斯西奈醫學中心完成博士後研究,之後續留研究神經退化性疾病。曾於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獎學金,在國際上發表研究成果。目前定居加州洛杉磯。延伸閱讀: BNT保護力只有6個月?AZ比BNT兩劑保護力更好?打不到第二劑莫德納怎麼辦?解析3大疑問
-
2021-10-31 名人.劉秀枝
跑錯餐廳、記錯日期是失智前兆?名醫揭關鍵症狀
最近在幾個社團演講,發現中壯年族群很關心失智症議題,不僅是為父母長輩著想,也關係到自身的長壽未來,一位男士問:「有次餐敘,我跑錯餐廳,還有一次記錯了日期,這是不是失智的前兆?」人類的記憶很神奇,首先要專注地接收訊息,傳到腦部的海馬區成為近期記憶,之後貯存在大腦皮質成為長期記憶,以便存取。任何一個環節鬆了,都會影響記憶,但不見得是失智症,要先考慮以下幾種情況:健忘:如果一開始就心不在焉,沒好好接收,更沒貯存,當然想不起來或記錯。例子不勝枚舉,如念書不專心,當然記不牢;工作繁瑣,難免顧此失彼;心情不佳、焦慮不安或一心好幾用,別人講的話根本沒聽進去,當然不記得。因此「正念減壓」的專注力練習近年頗受歡迎。正常老化:人體的器官與功能會隨著年齡逐漸退化,記性也不例外,尤其以近期記憶最顯著,但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與失智症的差別在於:不會經常發生或愈來愈嚴重,只忘記部份細節而不是全盤忘掉,過後自己或經人提醒可以想起來,而且其他認知功能正常。過度擔心:有些人非常關心健康,總覺得記性大不如前,把偶而忘記的小事都嚴重看待,卻可以把自己認為忘記的事的前因後果描述得非常清楚,且神經心理測驗的結果都正常。舌尖現象:有時要講一個人名,此人的形象在腦海中非常鮮明,但就是講不出來,這時如果有人起個頭,就會脫口而出;或幾分鐘、甚至幾天後,自己也會想起來,稱之為「舌尖現象」。可能是因大腦老化,腦中負責名詞意義與名詞語音的神經連結變得較弱之故,並非失智。失語症:失語症主要有表達性(無法言語)和接受性(不能理解別人的話)兩種,兩者都有命名困難,即說不出人事物的名字。失語症是左側大腦的額顳葉受損(最常見的是腦中風)所造成的語言障礙,它與舌尖現象最大的差別是不僅人、地與國家等專有名詞,連一般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名詞都有困難。輕度認知障礙:這是正常認知與失智症之間的過渡期,自覺近期記憶或認知功能變差,神經心理測驗也顯示其結果比同年齡者差,但整體認知功能的衰退不大,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因為每年有10%至15%者轉變為失智症,需定期追蹤。失智症是記憶和認知功能減退,且嚴重度足以影響其工作或生活,造成失智症的疾病有六成是退化型的阿茲海默症。因此診斷的第一步是根據病人的敘述與家屬的觀察,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記憶或認知功能減退的事件,其次是客觀的神經心理測驗,確定是失智症後,再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找出是哪種疾病造成的失智症。因此,我回答這位先生:「您可能事業大,太忙了,只要不常發生,且經提醒能想起來就安啦。」不過,有所掛慮時,最好還是到神經內科或記憶門診讓醫師詳細問診判斷。
-
2021-10-30 養生.人生智慧
40歲才創業!台灣時尚教母馮亞敏:懂得取捨,為自己選對的朋友
對於關注台灣時尚領域的人來說,「馮亞敏」這個名字絕對是具有代表性的。身為喜事國際時尚集團的創辦人,多年來獨到的代理眼光和操辦活動的專業形象,被譽為「台灣時尚教母」,也被很多對這行有興趣的年輕人視為偶像。而這樣一位擁有傲人事業成就的女性,在61歲時回顧自己職涯與生命中的幾個重要里程碑,又有哪些特別的體會和建議和我們分享呢?先生鼓勵 全職主婦蓄力創業「我快40歲才創業,跟現在很多年輕企業家比已算滿晚的了。」馮亞敏說,她28到37歲的時間都給了家庭,之所以會從每天做5餐、接小孩上下學的全職家庭主婦,搖身一變為代理國際時尚品牌的集團執行長,是和兩個戶政事務所的公務員有些關聯。「小孩差不多10歲時,某天我去戶政事務所辦事,聽到兩個公務員邊蓋章邊聊連續劇的劇情,讓我有點感慨自己每天帶小孩,也沒什麼人可講話、沒有社交生活。」後來在先生(知名室內設計師宋毅)的鼓勵之下,創立喜事國際時尚企業,從代理西班牙品牌Camper開始,展開了她精彩的10年職涯。馮亞敏透露,40歲開始往後的10年間,代理工作除了常要飛往世界各地之外,在國內也接待了很多外國客戶,眼界、社交層面都有很大突破,可以說是她人生中最有能量的10年。勇於突破 憑著膽識開拓眼界「我們那時候辦了好多活動,那幾年陸續代理了45R、Maison Margiela、Balenciaga、COMME des GARCONS、Undercover等等,後來創辦了團團,EMBA也是在那段時間念的。」無論是以速食店舊店改造而成的Margiela專賣店、吸引SOGO來邀請設櫃的藝廊概念「Balenciaga Today」活動、集合眾多品牌的凱達格蘭大道時尚秀,以及可說是台灣「跨界先驅」的Undercover TAIPEIUC Noodle Bar(與鼎泰豐、Barcode的多方合作)等,都是充滿了創意和實驗性,也展現出馮亞敏性格上的特質—擁有過人的膽識。「常常聽到別人說『這件事就是這樣啦!』,可我並不這麼認為。很多事都有新的契機,你要去注意當這些事發生後能做些什麼改變來因應它。」勇於尋求突破的膽識給了她專注力,也讓她可以將學藝術出身的感性與想像力變得更有執行力,「我從不被年齡設下障礙,也不會想要回到過去,我想是因為我一直很認真專注地做著『眼前的事』,也不去設想自己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太謀略是會擋住創意的!不過我會回頭看每個10年或未來10年想要做什麼,然後盡力把生活過好。對我來說,40到50歲就是黃金年代,因為有那10年的經歷,才能延續到現在讓自己過著從容自在的生活。」懂得取捨 為自己選對的朋友馮亞敏口中的從容自在,指的不只是物質面,而是心靈方面在那時建構出的基礎,也讓她能更「游刃有餘」地享受想要的人生。「經歷很重要,因你要經過、看過,才能取捨,知道什麼東西是最適合自己的。」她以團團微風南山店面去年的櫥窗概念主題標語「去蕪存菁」為例,分享自己如何聰明過生活,「我很不喜歡浪費時間,把時間管理好才會有品味,才能享受人生。『去蕪存菁』其實就是這時代講的『斷捨離』,就是留下最菁華的東西。」她建議要為自己的寶貴時間選擇對的朋友、對的人,她也不喜歡現在瘋社群的「圈粉」風氣、各大品牌爆款洗版IG的模式,「我其實覺得生活不該變成這樣子,那只會讓你更無法選擇適合你的朋友、適合你的東西。懂得拒絕,才會發現最好的、養成真正有自我意識的生活態度。」善用時間學習 嘗新當樂趣馮亞敏說自己很會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學習就是為了準備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學很多語言、學管理,是我不斷讓自己進步的方式。」她在當家庭主婦的時候學日文和英文,遇到Camper後從中學到如何用創意管理一家企業,讓經營變成一種享受,現在則是在上法文課。好奇又好學的她建議可以多接觸藝術、語言,同時關注趨勢上的人物,「這些絕對會帶給你視野,因為這些人和事是這個時代,特別是生活在都市裡的人必須要懂的事情。永遠不要忘記學習,可以去翻翻趨勢上的書、接觸趨勢上的話題。你不一定都要參與其中,但要去了解事情。」她熱中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從特斯拉的Cybertruck到維京總裁上太空的新聞都暸若指掌。雖然內心依舊熱愛黑與白,但近年來也會把明亮色放在身上,「嘗試這些新的東西是一種生活樂趣,我喜歡帶給人家輕鬆、能量感,我自己也樂在其中。」採訪側記:生活哲學 盡在穿搭中當我以為會看到一個穿著西裝褲裝的女強人出現在眼前時,馮亞敏卻以一身Jil Sander T恤所搭配出的One Tone白色休閒風造型現身,腳上穿著從女兒那搶來的Nike與Undercover聯名鞋,再用一條彩色串珠項鍊增添細節色彩。她的生活哲學完美體現在這身搭配上,也如同她手裡簡約實用的L/UNIFORM提包中露出的Louis Vuitton胡蘿蔔造型小袋,隨時能讓人感受到創意、不自我設限帶來的愉悅與驚喜,生命中的能量,不就是從這些小細節累積而來的嗎?疫情下的退休應變力調查載入中…
-
2021-10-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奉31/鄭立智:守護偏鄉眼科醫療 點亮恆春靈魂之窗
醫療貧瘠之地恆春,一度有「瞎子村」的稱呼。居民迫切需要眼科醫師,偏偏早期整個恆春半島找不到一位。直到1995年陳雲址醫師來到恆春基督教醫院,恆春才終於有了眼科醫師。但一人之力撐不住所有病人,2000年同為眼科醫師的鄭立智,因陳雲址一句「留下來和我一起努力」,決心全力投入偏鄉醫療。與陳雲址並肩 填補缺口2000年,陳雲址獲得第10屆醫療奉獻獎;2021年的現在,鄭立智亦榮獲醫奉獎。他們並肩填補恆春眼科醫師的缺口,為黑暗中的恆春人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忘我的行醫路上,鄭立智去年巴金森氏症發病,仍拖著病體看診。他說:「棒子我緊握在手中,直到接棒者到來。」鄭立智就讀國防醫學院醫學系時,即立志朝眼科發展。由於眼科手術精細,特別需要耐心和穩定,鄭立智大五開始刻意訓練自己,用左手、右手勤練毛筆,藉此強化專注力和穩定度,藉運筆的困難磨練雙手的穩定。寫毛筆字的習慣一直維持到現在。分發馬祖任醫官兩年期間,因離島缺醫護,鄭立智幾乎包辦所有科別,從外傷手術、傷風感冒、腹痛、割盲腸到接生、衛教宣導。艱困的克難環境,培養他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通的小島醫師。他說,那段時間深刻體會偏遠地區醫療資源的缺乏和就醫的不便,內心深處已埋下日後到恆春半島服務的種子。後來鄭立智在高雄國軍802總醫院任眼科主任,再到屏東基督教醫院任眼科主任。虔誠基督徒的他對宣教有使命感,1996年偕妻子移民紐西蘭,開拓華人教會。但陳雲址希望他去恆春幫忙,於是次年起每年撥出兩個月,從紐西蘭飛回恆基,協助眼科。義不容辭回台 一待20多年2000年,66歲的陳雲址接任恆基院長,繁雜的行政工作使得龐大的眼科門診量更加捉襟見肘,遑論還有巡迴醫療需要照顧。陳雲址一句「這裡很缺眼科醫師」,鄭立智義不容辭,決定從支援的候鳥落地,從此做棲居恆春的留鳥。2012年,也一頭栽入恆基接下吃力的院長職務。鄭立智在恆春看診20多年,恆春半島的眼科歷史幾乎都在他的眼睛裡。剛到恆基時,鄭立智驚訝發現,不少居民一隻眼晴瞎掉。後來才知道,原住民老人務農時不小心被樹枝劃傷眼角而感染,潰爛化膿,最後失明;洋蔥農採收時被強風吹來的洋蔥皮屑或細砂刮傷眼角膜,角膜受真菌感染發炎、潰瘍,不舒服時又用力揉搓,造成更嚴重甚至難以挽回的永久性傷害。面對原民 會用排灣語問診老人常見的白內障、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恆春非常多。鄭立智說,他們或者認命,或者沒人照顧,或有病痛也不知道;還有砂眼、睫毛倒長的後遺症,之後角膜損傷、視力受損。弱勢家庭則是忽略孩子的眼晴健康,沒有及時帶孩子矯正斜視和近視。林林總總,都凸顯恆春需要眼科醫師,深入山區巡迴醫療和衛教宣導也顯得特別重要。在恆基醫護人員眼中,鄭立智是位集謙和、親切、專業、愛心優點於一身的醫師長輩「鄭爸爸」、「鄭老爹」。恆基時有排灣族人來看診,鄭立智會用排灣語詢問狀況。眼科資深助理林貴花說,鄭醫師看診之餘還順道話家常,遇到病患付不起醫藥費,他私底下會自掏腰包。農民病患帶著雞鴨或蔬果到診間答謝,都請他們帶回去,溫暖的說:「你們更需要補一補,我心領了。」有前輩同行 這條路不孤單 鄭立智接任院長的2012年,8月時天秤颱風重創醫療大樓,那時恆基屬於虧錢狀態,院長得帶隊「下海」募款。但「捐錢反而容易,獻身才是困難」。回顧在恆春半島的23年歲月,鄭立智說:「我只是跟著前人的步伐走,做著他們曾經做過的事。」87歲的陳雲址醫師仍在看診,71歲的自己「有他們為榜樣,有恆基的夥伴同行,這條路不孤單」。鄭立智一直住在恆基的宿舍裡,目前吃藥控制巴金森氏症,恆基院方已找到兩位眼科醫師年底前到任。他笑說是上帝要他休息了。醫師誓詞中「奉獻生命為人類服務」,鄭立智自認無愧於天且無憾於己,滿心喜樂。第31屆醫療奉獻獎 特別報導 個人獎鄭立智小檔案年齡:71歲出生地:高雄現職:恆春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經歷:●高雄國軍802總醫院眼科主任●屏東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2012-2016年)●屏東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主要事蹟:●成立恆春半島原鄉兒童課輔班、新移民關懷、老人日托站等
-
2021-10-25 養生.聰明飲食
WaCare全銀運動/別靠安眠藥 營養師教吃對食物助好眠
您都「一夜好眠」嗎?失眠是現代人的通病,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全台每10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不只影響記憶力、專注力,焦慮、肥胖、慢性病也陸續上身。WaCare專家、營養師徐佳靖表示,吃對食物有助改善睡眠品質,多攝取含色胺酸、鎂、鈣等營養素食物,就能達到放鬆舒眠效果。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國人平均每年服用的安眠藥,高居亞洲第一,失眠問題讓人焦慮。徐佳靖說,失眠促成因子包括疾病、心理因素、服藥或3C成癮等,初期先別急著吃安眠藥,可從營造睡眠環境、調整飲食生活習慣著手改善。尤其許多食物含有「天然助眠劑」,只要吃對食物,就能為睡眠助攻。徐佳靖提醒,飲食均衡外,「定時定量」才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素,衛福部國健署推出「每日飲食指南」涵蓋六大類食物,是值得參考的最佳飲食指標。除了基本的全穀雜糧類,每餐都要攝取拳頭大的水果,尤其是香蕉、奇異果、葡萄、草莓、蘋果、桑葚、橘子等,具有鎮靜腦神經的作用。鎂和鈣助眠營養素幫助睡眠的營養素,首推「色胺酸」,它是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褪黑激素是由白天所分泌的血清素生成,若分泌量少就不容易入睡。建議可多食用富含色胺酸的蛋白質食物,例如豆漿、牛奶、堅果、雞蛋、優質魚類。鎂和鈣也是助眠營養素,能放鬆肌肉、平衡交感神經,讓大腦保持平靜,可多吃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牛奶加黑芝麻粉,讓舒眠效果加乘。睡前拒NG食物飲食和睡眠品質息息相關,除了吃對食物,飲食習慣也要注意。徐佳靖提醒,睡前4小時避免吃太多食物,太飽容易胃脹氣,過油和重口味易引發胃食道逆流,導致夜咳中斷睡眠。咖啡、茶、可樂、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具利尿作用且延長睡眠潛伏期,要少攝取;睡前不要小酌,酒精代謝完畢後,會產生易醒、深層睡眠減少的問題。
-
2021-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搶救腦霧健忘症!10大超級健腦好食物專家教你這樣吃
腦霧、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現代人在外在工作壓力與內在精神壓力雙重夾擊下,使得記性越來越差、腦子越來越不管用,而且隨著年紀越大,情況更趨嚴重。根據研究,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是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透過均衡且多元的飲食攝取,能幫助你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日常生活中該多吃哪些食物?這些食物又有哪些營養成分?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米詩宇為你解答。※超級健腦食物1:香蕉重要成分:纖維、葡萄糖、色胺酸香蕉提供的葡萄糖在膳食纖維影響下,可讓血糖平穩上升,避免血糖快速飆升造成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情形。而色胺酸及維生素B6能幫助大腦製造合成血清素,血清素是能幫助調解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讓身體感受到放鬆、愉悅、幸福,因此具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但因香蕉熱量高,建議每日1、2根即可。※超級健腦食物 2:藍莓重要成分:花青素富含維生素E、A、B、纖維、果膠,以及鉀、鐵、鋅等礦物質,有「抗氧化發電機」之稱的藍莓,可以幫助減少DNA的損傷,所含花青素能保護腦部神經、進而改善記憶力。除此之外,藍莓也能防止泌尿道感染,水溶性花青素具有活化視網膜功效,也可以強化視力,防止眼球疲勞。※超級健腦食物3:奇異果或柳橙重要成分:維生素C壓力大分泌腎上腺素,尤其緊張時脫水、水分不足,平時多吃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抗壓力的好食物。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是良好抗氧化劑。※超級健腦食物4:雞蛋重要成分:維生素A、E、B群、卵磷脂及膽鹼蛋黃富含卵磷脂及膽鹼,幫助人體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改善大腦功能。維生素E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功能,能保護腦部細胞,避免被自由基攻擊,皆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腦部衰退。此外,雞蛋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6、B12、葉酸和鋅等活化腦力很重要的營養素。※超級健腦食物5:牛奶重要成分:鈣、色胺酸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有安定神經作用,可以使肌肉放鬆並且維持心跳規律。而牛奶也含色胺酸,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若有睡眠障礙,不妨在睡前來杯熱牛奶吧。※超級健腦食物6:深海魚重要成分:EPA、DHA、Omega-3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等富含EPA和DHA,EPA能增加血清素分泌,影響腦神經傳導,對神經系統有助益,且能改善憂鬰症,建議每週吃2至3次,如果無法或不喜歡吃魚也可吃魚油來攝取。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每天補充含有2,085毫克EPA 的魚油,受試學生的發炎指標就降低14%,焦慮程度也同時降低了20%。※超級健腦食物7:深綠色蔬菜重要成分:高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鎂深綠色蔬菜含纖維素、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抑制發炎反應,如菠菜、青花菜、芥藍菜、空心菜等。而顏色越深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其中鎂可以讓人神經放鬆,不緊張、心情舒暢。建議每週至少攝取6份以上。※超級健腦食物8:南瓜重要成分:類胡蘿蔔素、鋅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且南瓜籽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記憶力不集中或是記憶力衰退。※超級健腦食物9:全榖雜糧重要成分: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全榖雜糧是指加工程度低的穀物,例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 維生素B群為正常腦部功能和生理生化代謝所必需,能夠調整神經傳導物質,並幫助腦細胞發育,消除煩躁不安功能。豐富的膳食纖維,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健康。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能保護細胞避免遭傷害,具有保護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因此每日應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當主食。※超級健腦食物10:堅果類重要成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鋅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具有活化腦部細胞,防止細胞發炎並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功能。鎂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但須注意堅果熱量高,每天1湯匙即可,且須避免過度調味的堅果,例如麻辣口味或裹糖粉等。★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0-14 養生.人生智慧
存款多寡跟努力程度真的成正比嗎?專家教你如何離財務自由越來越近
「連睡覺也在賺錢」是學習投資的重要目標 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同時,大規模的失業潮與經濟崩跌也日日夜夜地折磨著人們,導致許多人因為疫情必須被迫放無薪假。也就是說,在存款不夠支撐生活的情況下,人們必須想辦法讓每一分錢都發揮最大的效益。 不過,有個議題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存款多寡跟努力程度真的成正比嗎?很明顯,答案是否。不知道大家在打工或工作有沒有遇過很無能的主管或老闆,明明就整天出一張嘴,卻賺著比我們多的錢。我想這就是學校最大的盲點,學校老師總是告訴大家:「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然後找一個好工作。」 不過,現實世界可不是這麼運作的,在辦公室加班加到半夜的那個人,往往都不是最有錢的那個人。 如何離財務自由越來越接近?那麼,我們到底少了什麼,或著說,究竟要擁有什麼,才可以離財務自由越來越接近?答案就是「被動收入」。 如果說學習投資要有目標,那就是「連睡覺也在賺錢」,因為富人往往可以在理財方面取得成功,就是因為被動收入。 被動收入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如果我們遇上沒有工作的狀況,還可以有收入進來。因此,我們都需要它。被動收入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關注。其中,投資股票、債券、收房租等等,都是被動收入的一種。 雖然一開始要懂得設定投資標的什麼的,不過他們並不會因為停止工作或失業就停止賺錢,不論這個世界上發生了什麼,這些資產都會持續性地為我們帶來收入。換個更實際的情境,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老了,需要退休,也可以繼續依靠被動收入來賺錢,或是在被動收入是主動收入的兩倍或以上時,也可以直接離職、不再工作,因為這樣就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條件了,可以在很年輕就退休,直接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這聽起來難道不吸引人嗎? 你會選擇先賺錢?還是先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東方社會中,大家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好好讀書,接著到一流的大學就讀,這無非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未來進入好的公司工作,並取得一份看起來還算不錯的工作,然後拿到足夠的薪水養活自己。但問題是,這樣真的對小孩最好嗎?之前我在一場演講中聽到一組有趣的研究,在研究中的大學追蹤了1,500位商學院的學生,並且給他們2個選項: 選項1.「先賺錢,再做自己喜歡的事。」 選項2.「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賺錢不是難事。」 結果選了第1個選項的占了83%,第二個則是17%。 過了20年後,這些商學院的學生出現了101位富翁,不過狀況跟大家想的可能不太一樣,因為在這101位的學生當中,總共有100位在當年選了第2個選項,而選擇第1個選項的中學生當中,只有少少的一位成功成為了富翁。 就結果來說,成功變成有錢人的同學其實沒有把專注力放在「賺錢」身上,而是往自己有興趣,並且真正熱愛的長處去發展。看看富比士上的世界級富豪就可以了解,他們從來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巴菲特除外,因為他的興趣就是享受賺錢的過程),而是將自己的專長推到世界巔峰,至於賺錢呢,真的就只是隨之而來而已。 其實,我一開始會研究投資也是覺得很有趣,因為這個世界上居然有不用工作就可以拿錢的好康。在股海的舞台出道後,我真的很享受靠股票賺錢的快感,遇到虧錢時我也常常會思考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也因此我這一路上總是不斷地精進自己的知識與技術。 甚至,到了這一、兩年,我發現我已經有一定的知識量可以去跟別人分享股票的大小事,結果也喜歡上幫助別人的感覺。 畢竟這世界上有太多人因為金錢而受苦,所以我希望可以盡可能地跟身邊的人分享投資的美好。因此,寫這本書也是希望可以幫助到想投資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人們!※本文摘新自然主義《如果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不如一開始就學投資賺錢!!:致富思維X實戰方法》
-
2021-10-01 養生.心理學解密
心理治療師認證:10 個比旅行度假更紓壓的「生活日常」
心理治療師 Karen Young 說:「我們常以為累積一段時間的壓力,可以透過一次遠行或一段長假來全部釋放,但往往生活一回到正軌,從前的壓力又全部重現。」他認為,壓力造就的焦慮不安是人體最可怕的毒素,累積到一定程度才要紓解是錯誤想法,長久下來會耗損專注力、讓人情緒低落,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真正的壓力釋放應該透過生活中能做的小事,並且要每天執行,例如:1. 清理所有你不需要的東西丟掉、賣掉、捐掉都好,東西少一點,壓力少一點,自由就多一點。從日本開始流行的「極簡生活」整理術,目的是讓你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這個過程可以幫你立刻釋放焦慮、平靜下來,最後只留下實用或對你有正面意義的物品。2. 養成隨手整理的習慣發票帳單一收到就放在固定處,衣物收下來立刻摺好收進櫃子,弄清楚每樣日用品放在那些地方。找不到要用的東西會加深焦慮,隨手整理不只免於日後翻找浪費時間,養成這些習慣你也會慢慢發現生活更加井然有序,對自己更有自信。3. 每天抽空做些讓你「忘我」的事有些人聽音樂時能完全放鬆、投入,有些人則是透過運動、閱讀、兜風等方式。簡單來說,每天抽空做些能讓你「忘我」的事,短暫抽離現實的紛擾。之後回頭做正事,你會發覺自己更加專注。4. 把每天的瑣事變成「自我療癒時間」例如搭車上下班、走路去買午餐、洗澡這些事,反正不管怎麼樣都得做,不如就用來好好放鬆,聽音樂、看些有趣的文章來轉換心情,把這些短暫瑣碎的時光變成釋放壓力的儀式。5. 準備一本備忘錄裡面記下各種有啟發性、能讓你思考的佳句、點子或是一段話,甚至靈光一閃的想法也全部記錄下來。這讓你在需要時能立刻找到相關資訊。可以做些分類,例如“生活觀察”、“療癒”、“男女交往”或“工作”,等。6. 對自己信心喊話一開始可能會有點彆扭,但這個方法真的很有效。如果你正在追求什麼,你可以找個空曠地方,或對著鏡子大聲說出你的目標。例如“我一定會變瘦!”、“我要把工作做好!”,這是一種很強大的正向“禱告”。7. 停止接觸帶給你負面情緒的人請下定決心與某些人斷絕往來,不必為此感到抱歉。我們的氣場會受身邊人影響,你沒有義務為了承擔他人的負面情緒而犧牲自己的心靈健康。8. 找出日常生活的簡單快樂重點是「簡單」,因為簡單才能長存,例如麵攤老闆的熱情笑容、每天準時收看的搞笑節目、為自己泡的一壺好茶……這些都是不須費勁就能一直擁有的小確幸。9. 發展你的一套個人哲學如果你對人生的目的、意義沒有明確概念,生活會很不踏實,充滿擔心、焦慮、不安。不用特別去信教或加入某些團體,只是要確立一套自己的信念價值,明白自己是誰、每天為何而努力。10. 凡事保留空間不要認為世上的一切都跟你想的一樣,或有想掌握每件事的想法。不論工作、社交都一樣,一旦想掌控全部,就容易患得患失,久而久之也會心力交瘁。(參考資料:heysigmund;psychologytoday)※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焦慮到什麼事都做不好】心理治療師認證:10 個比旅行度假更紓壓的「生活日常」
-
2021-09-30 該看哪科.兒科
挑食讓近4成童缺鋅 長庚研究:易注意不集中、發展遲緩
玩遊戲活動力差、專注力也不好。5歲男童被幼兒園老師發現可能有「發展遲緩」現象,家長立即帶孩子就醫,但在神經內科、心智科都沒檢查出端倪,但很明確男童表現為發展遲緩,後來轉至兒童腸胃科檢查,發現小孩嚴重挑食,血中鋅濃度過低,不及正常值的一半。林口長庚醫院重新協助調整男童體質後,男童的學習專注力與遊戲活動力都大幅進步。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台灣6到8歲男童的平均身高,從2010年到2019年從122.03公分降至121.77公分,約下降0.26公分。林口長庚兒童胃腸科主治醫師趙舜卿表示,台灣兒童成長的數值近年的表現令人憂心,這兩年因應新冠疫情,也讓孩子的活動大幅減少,營養不均衡,都可能影響孩童成長。為瞭解孩童營養素的攝取,趙舜卿與團隊針對台灣4到7歲總計203位兒童,進行微量元素鋅、鐵、銅調查研究,發現有近4成的兒童缺乏微量元素鋅,而且兒童缺鋅的情形在挑食者更加嚴重。該研究也發現,4到7歲兒童中有近7成有偏挑食習慣,研究結果稍高於之前的亞洲兒童偏食研究,這項研究成果於今年七月刊登於國際醫學期刊「Nutrients」中。趙舜卿表示,從過去醫學文獻指出,偏挑食的兒童容易導致營養不均衡,而缺乏鋅又會使食慾減低,造成兒童在營養與偏挑食行為的惡性循環。鋅的含量與成長發育有關,如果長期缺鋅,兒童可能會產生身高較矮小或生長緩慢的問題。該研究也進一步發現,發展或活動力較差的孩童中,有較多的比率缺鋅,這項結果在統計上有顯著的相關性。趙舜卿表示,過去研究發現人體長期缺乏鋅,可能會導致心肺功能的降低,進一步造成體力與活動力降低。鋅的補充有助於肌力的提升,長期肌力提升增進體能和活動量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趙舜卿提到,疫情期間食物的採購大多是一次性採買,許多含鋅量高的食物如牡蠣、瘦紅肉、生蠔、海鮮類較難保存,若這些食物為孩童容易挑食的食物類別,長期下來恐會影響鋅的攝取量。趙醫師建議家長平日儘量提供孩童充足且營養均衡的食物,以減少孩童鋅攝取量不足的機會。家中若有偏挑食的孩子,趙舜卿建議,應先著重於導正家長對於飲食內容與飲食行為的正確觀念。正確的飲食觀念強調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對孩子有益。反而是於三餐正常時間餵食小孩,勿給零食、甜食與重口味的食物,不要太過堅持某種固定食物,盡量在三餐中讓兒童多嘗試新食物,變換食物的烹調方式,培養孩子良好的餐前情緒以鼓勵方式替代過度獎賞或責罵等行為。飲食過程心靜氣和並減少電視、玩具、電腦等接觸,可讓孩子較專心吃飯進而改善兒童偏挑食行為。藉由含鋅量較多的食物介入、偏挑食行為的矯正與保健營養品的補充可減少微量元素鋅缺乏的風險,讓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多一份保障。
-
2021-09-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染疫不一定輕症 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恐奪命
國內129萬名國、高中生,今起陸續在校園施打BNT疫苗,根據教育部公告,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苗栗縣等今率先開打,多數縣市則於明天施打。指揮中心昨表示,雙北家長同意書已達94%,各縣市規畫2周內施打完畢。小兒科醫師提醒,青少年若感染新冠肺炎,雖大多為輕症,但仍有機率引發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可能致命,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張佳寧表示,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大多輕症、無症狀,少數人可能有「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併發症,症狀為發高燒、腹痛、結膜炎、皮疹、唇部充血發紅等「類川崎氏症」症狀,尤其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萬分之3.16,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張佳寧指出,即便是輕症或無症狀,仍可能有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像是疲憊、專注力下降、頭痛、鼻塞,兒童及青少年發生率為2至13%,並持續數周至數月,可能影響生活品質。歐美各國也注意到青少年感染風險,5月份美國開始為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新冠疫苗,法國、德國、新加坡、義大利等國家,也陸續在今年6、7月為青少年施打。學生接種BNT疫苗,張佳寧提醒,若有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反應,大多在數天內消失,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接種部位。也可能會有發燒或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等症狀,通常在48小時左右可以緩解。許多家長憂心施打BNT疫苗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張佳寧表示,心肌炎顧名思義是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在心臟外面的結締組織發炎,兩者可單獨或同時發生,但發生機率小於萬分之一,相當罕見。國外研究顯示,心肌炎、心包膜炎主要在接種疫苗後14天內發生,對象多為年輕男性,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暈厥,或是運動耐受不良,像是走幾步路就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僅極少數在接種疫苗後2至4周發生。張佳寧提醒,接種疫苗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經過充分治療與休息,大多可以完全恢復健康。張佳寧表示,施打疫苗後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包括呼吸困難,臉部或喉嚨、眼唇腫脹,心跳加速、頭暈無力、皮膚紅疹等,建議接種後在接種區休息觀察15至30分鐘,確定沒有任何不舒服在離開現場。學生集體接種疫苗,也常出現「暈針」情況,張佳寧表示,暈針是恐懼的心理作用轉化為身體反應,通常發生在打針當下或接種後5分鐘內發生,包括頭暈、噁心等症狀,休息過後即可緩解,暈針與疫苗安全性並無關係。她提醒,接種疫苗前不要預防性使用退燒或止痛藥,接種後避免食用過於刺激、辛辣食物,要多喝水、正常飲食。張佳寧指出,根據美國CDC統計,未接種疫苗的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率為接種者的10倍。與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如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相比,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相對輕微,若12歲以上學生無疫苗接種禁忌症,皆鼓勵接種。若要施打流感疫苗應間隔至少7天,其他疫苗至少間隔14天。
-
2021-09-21 養生.抗老養生
睡前也要有「儀式感」!雙腿泡熱水、看小說...名作家的「安眠10大撇步」,讓你一夜好眠
很多睡眠品質不好的人,關鍵都在於躺在床上時,腦袋的負面思緒就一個個跑出來了。「第一隻綿羊跳過去,第二隻綿羊跳過去、第三隻綿羊跳過去……第兩百零一隻綿羊跳過去……」我的腦海中一直有綿羊從柵欄跳過去的畫面,可是睡不著就是睡不著,都已經幾百隻了還睡不著,這時,我往往從棉被裡跳出來,然後就是煩燥和憤怒。我氣惱夜深人靜了,大家都放鬆地好好睡覺,怎麼只有我還思緒紛擾、心情受挫。這種失眠的經驗相信大家都有過,後來我是怎麼調整回來的呢?安枕無憂的十大撇步目前為了和「失眠」說再見,我已從自身多年經驗找到如下十大撇步並且認真執行,果然逐漸享受一覺到天亮的美好感覺。神奇的兩個技巧,讓你一夜好眠多年和睡眠學經驗的過程,終於讓我弄清楚一件事,原來很多睡眠品質不好的人,關鍵都在於躺在床上時,腦袋的負面思緒就一個個跑出來了,例如,「糟了,今晚我準定睡不好」、「奇怪,為什麼一直沒辦法睡著」、「都是你們吵得我沒辦法睡」、「唉!我就是睡不著」,各位除了從以上十大撇步去改善,或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之外,還可以透過如下的兩個技巧改善睡眠。⑴自我放鬆技巧當我工作到太晚才回家時,常會人躺在床上,但思緒仍紛飛,此時我會透過深層呼吸的方法,讓自己的身體沈澱下來。同時,心中默默唸著:「頭頂的部份放輕鬆了,頭顱裡面放輕鬆了,耳朵放輕鬆了,額頭放輕鬆了,眉毛放輕鬆了,眼球放輕鬆了,鼻子放輕鬆了,臉頰放輕鬆了,嘴巴放輕鬆了,牙齒放輕鬆了,下巴放輕鬆了,脖子放輕鬆了,肩膀放輕鬆了……」就是這樣定下心,從頭到腳,一個部位一個部位默唸下去。很神奇地,通常我心中默唸到頸肩就睡著了,隔天早上醒來問自己:「昨天晚上我唸到哪裡就睡著了呢?」回想一下,就想起了是在「頸肩」部位進入了夢鄉。當然每個人的感覺和需求是不太一樣,但是這樣用慢速度,心中默默地往下唸,不知不覺也讓自己放輕鬆了,而專注力也從「擔心睡不著」轉向「我可以讓身心更放鬆」了。⑵「我喜歡我自己」技巧這真是很神奇的一句話,記得當初我開始學習唸這句話時,心裡其實一點也不喜歡自己,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所以,往往口中一邊唸「我喜歡我自己」,還隨著業務團隊越唸越大聲之際,我心中跳出的句子都是「我根本不喜歡我自己」、「我討厭我自己」。如今,多年來的成長,從矛盾走向和諧,從厭惡自己走向喜歡自己,唸這句話時再也沒有心中的抵觸和排斥。各位可以試試看,在躺到床上時,發現自己心神未定,也可以在室內僅留一點燈光的放心感覺中,心中默唸:「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能默唸多久就默唸多久吧!往往在隔天醒來時會發現自己─哇!昨天晚上真的在「我喜歡我自己」的自我暗示、自我祝福中睡著了。曾經有位多年為失眠所苦的職業婦女,她每天在家庭和工作中打轉,早已經忘了什麼叫做「一覺到天亮」的感覺。直到進入我的課室,學到這個簡單的技巧,她開心地和我以及所有學員分享,她說:「我就專心地、默默地唸─我喜歡我自己,真的很放鬆就睡著了。」看到她睡飽飽紅潤的臉龐,真替她高興,也很欣喜自己曾經在失眠的經驗中,不經意「苦中作樂」找到這句話來自我調適,竟然也可以幫助到學員,這是多麼棒的一件事啊!當然,這種話語也有人用其他字句來自我放鬆,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感謝老天爺讓我睡飽飽」,或「開心地睡、放鬆地睡」,任何簡單、重覆的字句皆可,只要是正面的、平靜的,皆可。書籍介紹想法一改變,壓力就不見:化解九大壓力源,重獲幸福情緒作者:吳娟瑜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12/22作者簡介吳娟瑜:國際演說家,演說場次已超過6000場。在台灣被喻為「成長之母」的吳娟瑜老師,重視自我成長,也注重帶動周遭的人共同成長,這也是為什麼她樂意到華人世界各地巡迴演說的原因。學歷: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經歷:馬來西亞星洲日報2011年讀者票選華人十大最受歡迎好書作家。1975年,創辦台灣第一個女性成長團體「知音園地」。1986年「栽培妳自己」入選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1997年,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應用社會學碩士畢業。泰山文化基金會董事。著作:《毒親教養》、《藍天會在牆外等著你──愛與不愛,你最後都是一個人》、《情緒化也沒關係》、《酷老樂活》等30餘本暢銷書。 如何緩解疫苗副作用、何時該吃普拿疼?接種前後要吃什麼?「疫苗接種前後」9大須知一次看
-
2021-09-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驗不出病毒不代表痊癒 部分輕症新冠患者後遺症更劇烈
許多人以為輕症或無症狀者,隔離幾天,燒退了、PCR也呈現陰性,以為等同完全康復;但臨床顯示,有些輕症患者後遺症,反而比重症更劇烈。醫師提醒,不論輕重症,新冠患者康復後,應盡早接受檢查,以免錯失康復三個月內的黃金恢復。三十多歲陳先生(化名),今年五月染疫,因輕症未住院,檢疫所期滿後,採驗陰性,返家休養,原本慶幸自己躲過一劫,沒有留下什麼肺部後遺症,沒想到是惡夢的開始,胸悶、心悸、記憶力變差,連嗅覺、味覺均異常,連從小喜歡吃的漢堡、薯條,都變成超噁心食物,整個人生天翻地覆。北醫附醫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昀毅表示,PCR採檢呈陰性,只是檢驗不出體內病毒,不代表身體從此痊癒。對許多病人來說,這是另一場長期抗戰的起點,近一、兩個月,他就收治十多名自覺「生不如死」的輕症、無症狀的確診康復者,迄今仍飽受後遺症之苦。知名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日前發表一篇來自中國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患者長期預後追蹤臨床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一二七六名新冠肺炎病人預後狀況,結果發現,罹病半年後,仍有近七成有一項以上後遺症;滿一年,還是有半數患者有一項以上後遺症,即使輕症也是如此。為何輕症、無症狀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後遺症?林昀毅研判,ACE-2是新冠病毒侵襲人體各器官細胞的入口,愈來多研究證據顯示,ACE-2表現量愈高的器官,出現後遺症比率就愈高。以大腦組織為例,有好幾個區塊分布眾多的ACE-2,包括嗅覺傳導和其他腦區,導致部分確診者產生嗅覺異常、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大不如前、專注力變差,也影響邏輯思考。林昀毅說,有患者染疫後常莫名出車禍,或染疫前擔任公司會計,現在卻連簡單算數都會出錯。國內確診者已經累積一萬六千多人,絕大部分都康復出院,但推估上萬人仍承受著各種後遺症所帶來的痛苦和身心煎熬,主要為疲倦、喘、胸悶胸痛、頭痛、肌肉痛、關節痛、情緒心理疾患,少部分是認知功能變差、嗅覺味覺異常等,不少人到處就醫,但檢查不出問題。因此,不少醫院陸續成立「康復者新冠長期門診」。
-
2021-09-13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醫病天地/過敏性鼻炎 嚴重恐致命
天氣變化大是過敏性鼻炎好發時節,台灣兒童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高達近4成,容易被當成感冒治療。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專注力,甚至引發鼻竇炎或中耳炎,嚴重可能致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有名1歲病患一直咳嗽和流鼻涕,晚上睡覺時也會咳嗽,症狀持續1個月,媽媽擔心睡眠品質不好會影響發育,經醫師確認,幼童是過敏性鼻炎,藥物治療後已明顯改善。土城醫院兒科主任陳力振表示,要分辨感冒或過敏其實不是很困難,感冒主要來自病毒感染,過敏可能來自於過敏原、季節氣候等環境影響或少部分可能來自於病毒及細菌的誘發。陳力振說,雖然感冒和過敏引起的咳嗽、流鼻水的臨床症狀有些相近,但一般病毒感染可能幾天就會恢復,而過敏疾病,通常不會引起發燒等症狀,臨床症狀主要是因爲季節氣候變化而出現,常持續2、3周以上。過敏性鼻炎雖然不像氣喘會因為呼吸道阻塞缺氧引起生命危險,但症狀嚴重也會影響兒童學習的專注力,甚至引起合併症,如鼻竇炎、中耳炎等。針對過敏的治療,可以利用特殊檢驗方式找出過敏原來避免接觸,並在氣喘急性發作期使用擴張劑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等病情穩定後,再執行恢復期的保養藥物治療。
-
2021-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NT疫苗923校園開打 兒科醫學會籲踴躍接種
BNT疫苗已到貨93萬多劑,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將於9月23日起針對12至17歲的校園族群接種。台灣兒科醫學會則呼籲,為減少病毒傳播與變異株產生,青少年踴躍接種。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一開學就發生群聚事件,學生整天膩在一起,很難避免感染。雖然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多為輕症,但少數嬰兒或青少年感染後,仍嚴重到需住院治療。而且兒童或青少年感染新冠病毒之後,也可能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出現發高燒、腹痛、結膜炎、皮疹、唇部充血發紅等類川崎氏症症狀,在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萬分之3.16,但嚴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另一項常見的感染後併發症為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症狀極為多樣化,包括疲憊、專注力下降、頭痛、鼻塞等,兒童與青少年發生率約2%至13%。因此盡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減少併發症產生。對於外界擔憂接種mRNA新冠肺炎疫苗後,可能出現罕見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等副作用。李宏昌表示,我國開放用於青少年接種的BNT疫苗已通過美國EUA,且截至今年7月16日的監測報告,美國接種BNT疫苗的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發生機率不到萬分之一,主要發生於第二劑接種後。不過李宏昌仍提醒,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可能出現疲憊、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且可能有低溫發燒的症狀,因此家長可適時給予退燒止痛藥。而接種完疫苗後兩周內若出現胸痛、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甚至活動力變差等狀況,則有可能是心搏速度發生變化,應立即就醫,由醫師診斷。
-
2021-08-30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30分鐘內無法入睡就算失眠!醫師開好眠一日清單
● 半夜醒來入睡困難、過早清醒、睡眠不足都是警訊● 當睡眠出了問題,不要過度依賴助眠藥物● 即使前一天晚睡,隔天仍然要在平常時間醒來,保持作息規律躺在床上一小時,還是完全沒睡意;安眠藥劑量愈吃愈重,依然輾轉難眠。現代人的問候語已經從「吃飽了嗎?」變成「昨晚睡得好不好?」根據調查,全台超過200萬人為失眠所苦,不良的睡眠容易誘發各種疾病。芝山診所醫師余儀呈指出,當睡眠出了問題,不要過度依賴助眠藥物,應該重新調整日常作息,幫助身體修復、強化免疫力。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體適能「全銀運動」,讓大家一起運動更有動力,同時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WaCare專家、家醫科醫師余儀呈指出,睡眠是一種修復身體機能的機制,入睡後,大腦開始處理新陳代謝廢物,有助修復受損細胞、加深記憶力。當我們睡不好時,專注力、學習力也跟著下降,長期下來造成精神衰弱、健康亮紅燈。怎麼樣算失眠呢?余儀呈表示,30分鐘內無法入睡、半夜醒來後續入睡困難、過早清醒導致睡眠不足,以上情況若持續一個月以上,就要注意是否罹患了「慢性失眠」。想一夜好眠 床上勿追劇、滑手機長期失眠引發的健康危機不容小覷,藥物雖然能幫助入睡,但吃久了易產生依賴性,建議從生活作息著手,養成固定的生理時鐘,固定時間起床、準時上床睡覺,身體自然會建立最佳運作模式。「即使前一天晚睡了,隔早仍然要在平常時間醒來,才能養成規律的睡眠型態。」余儀呈提醒,平常熬夜睡不好,假日補眠反而愈睡愈累,擾亂的生理時鐘不會因為短期的「補強」馬上恢復。另一個幫助好眠的方式是改掉NG行為,床只用來睡覺跟親密關係,其他看書、追劇、滑手機等都不要在床上進行。3C藍光除了對眼睛的傷害,也會抑制人體分泌褪黑激素,余儀呈強調「千萬不要帶著平板跟手機睡覺,堅守睡前2小時不使用電子產品原則。」睡眠是重要的健康指標,時間到了就進入「勿擾模式」,讓大腦培養睡前情緒,擁有好的睡眠質量。.了解更多線上課程:https://bit.ly/3wG2XZU.加入LINE社群:https://reurl.cc/vq7xlL
-
2021-08-20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症患者吃不下怎麼辦? 臺大醫教5招照顧技巧
在門診遇到一位焦急的家屬,詢問:「醫師怎麼辦?我媽媽最近都不吃東西了,每次都只吃一點點,而且都含在嘴裡不吞下去。」吞嚥與進食困難是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或照顧者都會遇到的問題。而吞嚥與進食困難可能會導致進食不足、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脫水、吸入性肺炎等進一步的問題發生。失智症進食吞嚥困難照顧常須根據患者的情況做個別化的調整,常用的照顧技巧有:1.根據專注力與情緒狀況作調整:失智症患者的吃飯的時間不應限定在我們習慣的三餐時間,而可以根據患者清醒以及想吃的時間,來調整為吃飯的時間。如有躁動或焦慮情況,應嘗試找出刺激造成焦慮以及躁動的原因,並將刺激因子去除,避免因躁動或情緒影響吃飯進食。2.環境的調整:調整用餐環境為較為安靜舒適的環境、光線明亮充足、播放輕音樂、減少餐前的等候時間,均有助於失智症患者的進食。此外,選擇色彩繽紛相較餐桌對比性強的餐具,以及同一時間餐盤上只有兩種食物,可讓失智症患者較為聚焦食物避免分心。3.姿勢及飲食調控:藉由藉由下巴下壓(圖一)及使用增稠劑,可以減少嗆咳及吸入性肺炎發生的風險。4.營養品的補充:過去研究顯示使用營養品在短期對體重及營養狀況上是有幫助,因此在進食不足導致營養缺乏的時候,家屬不妨試試給予失智症患者營養品來補充營養。5.輔具及肢體復健介入:針對有肢體障礙而影響吞嚥進食的患者,可以進行肢體復健,並提供適當的輔具,像是可彎曲湯匙、叉子、握筷輔助器、弧形盤、雙把手杯、防滑墊等,以降低因肢體障礙導致的進食困難。很多家屬或照護者由於擔心營養不足或脫水等問題,都會希望嚴重失智症患者放上鼻胃管。家屬常常會說:「醫生,他都不吃東西,難道要看他活活被餓死嗎?」然而,失智症患者最終一定都要帶著鼻胃管離去嗎?用了鼻胃管就能讓失智症患者活得比較久?活得比較好嗎?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使用鼻胃管並無法增加嚴重失智症患者的存活率,且使用鼻胃管對於存活時間、生活品質、營養狀況、身體功能上均無幫助。並可能會造成躁動、避免拔管而使用約束限制住失智症患者活動、產生管路導致的壓瘡等問題及不適。除非失智長者有合併中風或其他疾病所導致的吞嚥困難,否則針對單純的嚴重失智症患者,其實不放鼻胃管並不會活活餓死病人,長期放置鼻胃管反而會降低生活品質。對於失智症患者的照顧可以採「舒適進食」為原則,就是吃飯的時間不應限定在我們習慣的三餐時間,而讓失智症患者在想吃的時候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並著重在於改變環境和以病患為中心出發的照顧為主,利用上述的照顧技巧,以此來促進患者進食。完整的失智症吞嚥困難照顧,應有完整多面向的評估,以及多專業的介入,以達到有效減少吞嚥困難並促進進食的目標,這必須要靠醫療團隊、家屬、照顧者三方一同努力及完善的溝通,來讓失智症患者擁有最佳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