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寒性體質
共找到
33
筆 文章
-
-
2024-09-06 焦點.元氣新聞
「秋燥」渾身不對勁?中醫曝入秋進補飲食重點:「1水果」助保養
近期早晚氣溫涼爽,讓人感覺到秋意初萌,常聽老一輩的人說,秋天是一年當中最佳的進補時機,這是真的嗎?面對季節更替、早晚溫差大,秋天飲食該注意些什麼,才能築起免疫力防線,打造不易生病的體質?中醫師陳峙嘉表示,自古以來,中醫就有所謂「順應天時」的觀念:「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到了,植物的葉子會變黃,代表裡面所含的養分下降,而人到了秋天,也會出現「氣往內收」的現象,身體內層需儲存更多營養和能量,才能為冬天的健康打好基礎。許多人都很注重「冬令進補」,其實,秋天才是一天四季中最好的進補時機,吃對食物,可以讓身體更順利地適應天氣的變化。「秋老虎」好熱!秋天「平補、潤燥」是關鍵「現在的天氣和以前不同,9月氣溫還是很高,秋天進補建議掌握兩個原則:平補、潤燥。」陳峙嘉醫師說明,秋天氣候乾燥,常見呼吸道不適、喉嚨卡卡、易流鼻血、皮膚乾癢、過敏不舒服……等狀況,進補的重點在於「潤燥」— 讓身體可以留住更多水分,同時,秋天不適合吃麻油雞等溫補燥熱食物,會讓火氣上來,越補越大洞,建議選擇性味平和,不會過度刺激的水果,營養豐富且任何體質的人都可以吃。「像當季的奇異果就是不錯的選擇,奇異果不僅有高營養密度的特性且富含奇異酵素,同時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把水分保留在體內,幫助身體緩衝和平衡,提升對抗環境變化的能力。」陳峙嘉醫師建議容易手腳冰冷、寒性體質的人,可多吃黃金奇異果;燥熱體質者可吃性偏涼的綠奇異果。百香果、芭樂、蘋果也是不錯的選擇,建議以食用方便、容易取得的當季水果為優先。中秋烤肉吃月餅,餐後吃奇異果效果好入秋進補,一方面需要增加身體能量,另一方面也要減少身體負擔。中秋節聚餐烤肉、吃月餅,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會吃進太多高熱量、高油脂、高糖食物,該如何幫助消化?從中醫觀點來看,緩解消化不良、脹氣,可透過飲食補充酵素,像木瓜、奇異果等,都是酵素的良好來源。不只中醫師肯定奇異果有幫助消化的功能,研究也顯示,持續四周,每天吃2顆奇異果可提升排便頻率,並且減少便秘相關症狀。特別是無肉不歡的肉食主義者,奇異果中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減輕腸胃負擔,幫助排便順暢。陳醫師提醒民眾,「吃大餐時記得留一點肚子吃水果,餐後吃奇異果,吃得到營養又可幫助消化。」現代進補超強攻略: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坊間常見的奇異果,有黃色和綠色之分,該如何選擇?一般而言,黃金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高, 每100公克就大約有160毫克的維生素C,能在入秋季節變化時提升免疫力;綠奇異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奇異酵素,每100公克的綠奇異果就大約有3公克的膳食纖維,比許多蔬菜都還高,且富含的奇異酵素可幫助分解蛋白質,改善便秘及促進腸胃道健康。陳醫師表示,奇異果是現代才有的水果,在古代中醫典籍中並沒有記載,但奇異果滋潤、保水、高營養密度的特質,與中醫「秋天平補」的觀念不謀而合。現代人食材選擇比從前更加豐富多元,進補養生不見得要湯湯水水,聰明選吃適合的水果,每天2份,同樣也能達到進補、保健的效果,讓身體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迎接冬天!
-
2024-07-11 醫療.中醫
夏日調體質!今年三伏天時間在這三天 三伏貼告別過敏、虛寒、腹瀉
夏至過後,天氣高溫炎熱,近期新冠疫情又流行,許多人準備至中醫診所接受「冬病夏治」的「三伏貼」療法。中醫師指出,三伏貼結合了「三伏」和「貼灸」,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主要目的是補養陽氣,治療陰寒疾病或調整寒性體質,有助提升免疫力,對新冠病毒也有預防效果。三伏療效 最長可一年三伏貼是以細辛、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生薑等藥材,揉製成藥丸,再以自黏貼布敷於患者背部穴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指出,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今年三伏天為7月15日、7月25日、8月14日,民眾可於這些日期的前後,接受三伏貼療法,效果最長可維持一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副教授廖先胤表示,三伏貼治療效果經多項國際研究證實,針對4周內貼3次三伏貼,每次2至6小時的民眾進行血液檢查,發現有助調節IgA、IgE、IgG、IL-4等免疫球蛋白機能,可降低慢性感染、慢性發炎、反復感染等。陰雨天貼 效果會打折廖先胤指出,三伏貼以溫熱藥物敷在患者背後,利用夏季自然能量,搭配溫熱藥物,可將患者體質由虛寒改為溫暖,有助調控交感神經,調節肝腎功能,亦具有毛細循環、控制自律神經、平衡免疫系統與調控神經內分泌等效果。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監事會召集人王國輝表示,目前新冠疫情染疫人數愈來愈多,民眾身上多少都有病毒殘留,若提升免疫力,也能抑制病毒活性。依醫學常理判斷,三伏貼有助防護新冠病毒感染,但實證研究仍在進行中,預計還需一年以上才有結論。林舜穀強調,三伏貼要在炎熱的三伏天進行,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通暢、毛孔開放,藥物吸收效果最佳。三伏天的高溫能幫助驅散體內的寒濕之氣,但如果剛好遇到陰雨天,三伏貼效果會打折,建議將貼敷時間往前或往後調整,在氣溫較高、陽光充足的天氣進行貼敷,以確保療效。孕婦幼兒 不建議使用林舜穀提醒,三伏貼使用的中藥有一定的刺激性,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會引起過敏、紅腫、搔癢、水泡等副作用。正式貼敷前可先在小範圍皮膚上進行過敏測試,觀察24小時內是否有過敏反應,若出現紅腫、搔癢等現象,應避免使用三伏貼或選擇其他替代療法。建議每次貼敷時間不超過2至4小時,初次使用或皮膚較敏感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再逐漸增加。不過,孕婦、一歲以下幼兒、嚴重藥物過敏、皮膚容易過敏、易引起水泡、蟹足腫體質或貼敷處有傷口者等,並不建議使用三伏貼。若是感冒、發燒及喉嚨發炎、中醫證型屬陰虛火旺或實熱者,建議要先詢問中醫師。
-
2023-12-29 醫療.呼吸胸腔
中醫如何以「三九貼」治療過敏性鼻炎與氣喘?
先人的智慧「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來治療寒性體質「冬季氣溫急急降,兩行鼻水簌簌流,鼻胛肥厚脹脹痛,呼吸不順呼呼聲,氣管緊縮咻咻聲,三九三伏冬夏貼,鼻炎氣喘陰陽平」。這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最貼切的寫照。「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乃是將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藥材用薑汁調敷,敷貼於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天宗俞等穴位,利用貼於相對應的穴位,經由局部刺激血循、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驅邪的作用,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寒性體質疾病。台灣雖是亞熱帶氣候,仍容易因風寒滯留而得病!台灣是地處海島型,面對冬季潮濕寒冷的氣候,寒氣容易侵襲體表,風寒會阻礙肺臟機能,如果本身脾腎功能比較弱的體質(食慾不好、脹氣、排便不順暢、臉色蒼白、腰痠、疲倦沒精神),更會讓風寒滯留在體內,產生鼻塞、流鼻水、氣管緊縮等氣喘症狀。這個季節若使用溫性藥物幫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症狀的緩解是一大功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穴位敷貼的成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穴位敷貼治療有十餘年,皆由專業醫師親自進行敷貼,除了使用肺經的穴位外,更使用脾經及腎經的俞穴,加強脾腎運化水濕的功能,強化後天脾胃及先天腎功能,藉此幫助肺經更能溫經散寒。另外,根據科學統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三九敷貼的功效,在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以「一周內發作天數」來評估效果,敷貼前後可改善25~50%症狀,有效人數達57~71.4%,因此,三九貼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值得推薦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4-03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 中醫教你如何透過食物、中藥材和花草茶養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春暖花開讓人容易產生「春睏」,又加上常常覺得連假後上班上課覺得生理不適嗎?這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一起看看怎麼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令人憂鬱的「收假症候群」,並且掌握春季養生的重點吧!今年難得遇到春節年假10天加上疫情管制鬆綁,接連著228連假、以及後續的清明和勞動節連假,大部分人都重回疫情前的聚餐、旅遊等外出活動。但連續多日的聚餐應酬或旅遊難免造成身體負荷,當開工重返崗位則精神疲憊,身體倦怠而提不起勁,連假結束卻沒辦法將放假時的心情或作息順利轉換回工作或學習的狀態嗎?想到要工作或上學便感到身體無力、頭暈目眩、噁心想吐等生理不適。小心!這有可能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找上門,想擺脫這種類似憂鬱的情緒,不妨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收假症候群」吧!你知道自己什麼體質嗎?哪種體質比較容易有「收假症候群」除了工作特性之外,如果您有下列體質,不妨多注意是否有收假症候群:1、肝火型:平常容易性情急躁、動怒,兼有目斥、頭痛、煩躁不安、口乾口苦的。2、氣滯型:常常情緒不寧,伴有胸口悶、月經不調,容易嘆息。3、血瘀型:以身體化(自覺身體多處疼痛)為主要表現,兼有咽喉不適、胸脅脹悶,痰多咳嗽。4、腎虛型:以失眠為主要表現,兼有健忘、月經不調、陽痿、腰背酸痛的現象。所謂「體質」是指每個人受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習慣、服藥形式)所交互影響,而產生具有「寒、熱、虛、實」四種特性的身體特質。1、寒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較蒼白、嘴巴不容易乾、怕冷且喜歡喝熱水、四肢容易冰冷、婦女多有白帶、月經常遲來且多有血塊、小便多而且顏色淡、脈象多遲緊。那你是屬於寒性體質 。2、熱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黃赤、嘴巴容易乾且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婦女月經常提早來、小便少且顏色深黃、脈象浮數,那你是屬於熱性體質。3、虛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糜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手心腳心常常呈現微熱、甚至午後自覺臉上有一陣陣烘熱感、脈象無力,那你是屬於虛性體質。4、實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宏亮、喜歡說話、說話尾音中氣十足、精神飽滿甚至興奮、常常自覺悶熱、天冷不喜歡穿過多衣服、脈象有力。那你是屬於實性體質。什麼運動能讓開工後的生活更快步入正軌?阿利博士也建議多做這些事來幫助擺脫收假症候群這種帶點憂鬱的情緒:1、做點熱愛的小事:例如喜歡種種花或者打打電動。2、每天運動15分鐘也好:要活就要動,到健身房鍛鍊、在家做瑜珈,或到熟悉的公園快走、跑步,只要運動,就能激發身體釋放腦內啡(endorphin),這能幫助擊退憂鬱。3、冥想一下:放空、打坐一下、想一下、靜一下。4、腹式呼吸、每天15分鐘:阿利博士在Podcast《博士療聊天第55集》教過如何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有助於放鬆壓力。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受害則易使腎氣耗損,年節的大魚大肉造成脾胃負荷,容易出現胃腸悶脹不適或便祕,甚至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或痔瘡等舊疾復發。旅遊時外食又3餐不正常,兼之早起晚睡甚至熬夜則耗傷腎氣,出現精神不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所以中醫養身的重點在於:「顧護脾腎」。一、進入春季要養肝以中醫五行五臟五色來看,肝主「春」、「青色」 , 「春三月,此為發陳生長。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且「肝主疏泄,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故養肝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平和,少發怒或煩躁,多食綠色食材,好好養護肝,則身體健康。二、選對食材很重要春天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少生冷、少辛辣,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可食用甘甜味及少量的酸味食材。 食材上選取春天當季綠色食材,如菠菜、芹菜、碗豆、萵苣、油菜、花棷菜、洋蔥、韭菜、蔥等;亦可選取雞、鴨、魚、牛奶、蛋、豆漿、蜂蜜、紅豆、橘子、蘋果、核桃等;藥膳材料則有粉光蔘或花旗蔘、枸杞、首鳥、黃耆、菊花、山藥、薄荷、香蜂草等。三、食補來養生收假後容易疲倦、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新冠確診後、肌肉力量減少所導致,如何用食物來增加肌肉力量?有3個重點:1、3餐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最好達到每公斤體重1公克,若是有在運動的朋友,蛋白質攝取量要再高一點。盡量不要一次性的進補,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並將蛋白質平均分配於3餐中攝取,增肌效果最佳。2、多補充白胺酸:由於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白胺酸,必須由食物中攝取,白胺酸是刺激肌肉生成效果最強的支鏈胺基酸,例如:海鮮、魚、雞、牛、起司等。但若是有痛風病史的患者,海鮮湯、高湯或補湯則不宜過量,以免痛風發作。3、留意維生素D的攝取: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鯡魚及鯖魚當做主菜,必要時可額外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同時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協同白胺酸及胰島素刺激肌肉的合成。平日也需要適量的曬太陽。四、花草茶來養生搭配適合的茶飲:若要減少油膩食物造成腸胃負擔可以選用決明子、陳皮、山楂、薰衣草等或者薰衣草香茶,若要和緩情緒放鬆心情可以選用茉莉花、洋甘菊、百合等或者茉莉氣巡茶,養生茶也慢慢成為養生的主流方式之一,這次阿利博士在東京發表台灣醫生養生茶,原本預計只有30名參加,結果超過70名滿席,之所以大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有幾個:1、養生茶、終於沒有中藥味道2、好喝又同時能養生3、醫生與得獎的加持,所以各位如果要喝養生茶、不用擔心會有中藥苦味了。五、藥補來養生藥補、阿利博士最推薦「四神湯」,因為四神湯可補脾胃又可補氣血,四神湯原本是乾隆下江南時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當時治好乾隆的藥方,「四臣子」中藥藥材:蓮子、淮山、芡實、茯苓,等量比例1:1:1:1,加上豬肚熬煮(傳統以形補形的概念),中醫認為有利濕、健脾胃、顧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原本叫做四臣湯,因為「臣」跟「神」的台語發音是一樣的,所以慢慢變成四神湯了。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作法: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豬肉片燙熟備用。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 1 個小時。4、起鍋前10 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5、食用之前,如果有當歸米酒(一片當歸泡150cc 米酒),淋上一些風味更佳。素食者、春天要如何補?現代吃素的人口越來越多,阿利博士建議春天進補時可多攝取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豆類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中草藥、則建議是多以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為主、加上木耳、豆腐、黑豆等平補食材,可以幫助補氣活血,是素食者不錯的進補選擇。如果有長期便祕、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補湯中藥方則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等性比較甘涼的藥膳來取代。2023年已經開始!新年新氣象,熬過了近3年的疫情煩悶感,世界終於開始恢復交流,阿利博士也是近3年第一次出國,這次日本演講也把台灣醫生的養生茶、登陸日本,從日本觀眾的反應,知道大眾重視預防甚於治療,像這次的收假症候群、未來的一年、也常常因為調整上班而有放長假的機會,建議大家、多從食療、花草茶、運動或者生活習慣,來預防收假症候群的發生。新的一年、阿利博士也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延伸閱讀▶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秋天養元氣中醫師推薦這樣吃!「寒、熱、虛、實」4種體質怎麼分?▶除了新冠還有流感!這些食物可以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 幫助你對抗冬天病毒!(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11-03 醫療.中醫
季節交替鼻塞、流鼻水?中醫師用這幾招減緩過敏症狀
夏秋交替天氣開始忽冷忽熱,許多人一早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也跟著加重,有時甚至會眼睛紅腫、伴隨咳嗽和疲倦,睡眠品質和生活作息也被影響,常提不起勁總覺得懶懶散散的。 夏秋交替天氣開始忽冷忽熱,許多人一早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症狀也跟著加重,有時甚至會眼睛紅腫、伴隨咳嗽和疲倦,睡眠品質和生活作息也被影響,常提不起勁總覺得懶懶散散的。中醫調理 改善鼻過敏、便秘問題40歲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困擾,每逢夏秋交替症狀加重,吹到風就會打噴嚏且鼻水流不止,到了冬天鼻子會乾到流血,其他還有便秘問題。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陳奕任醫師,透過中藥、穴道、並建議搭配食療與三伏貼,一週後張先生回診表示,鼻水量及便秘問題均有改善。過敏性鼻炎 致病因素影響多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與體質、氣候、情緒、飲食、活動有密切相關。肺氣虛弱則抵禦溫度變化的能力變差,冷風容易趁機侵襲導致鼻竅不利。陳奕任醫師表示,除透過辛夷清肺湯、防風、烏梅、蟬蛻等中藥,搭配穴位按摩,如口禾髎穴、迎香穴可宣通鼻竅兼疏風解表,配合眉衝穴、五處穴、承光穴及通天穴,能改善鼻塞症狀。日常飲食調整有幫助 生薑、洋蔥、山藥都具作用此外,也可透過飲食調整來加強日常保養。陳奕任醫師指出,生薑能改善寒性體質,鼻水清稀量多的人可於早晚以生薑加少許紅棗煮水喝,日常飲食可多食用生薑及胡蘿蔔增強體力及免疫力;若容易鼻塞,可選用洋蔥湯加蔥白,兩者都有緩解鼻塞的功效;若鼻乾伴隨眼癢的則可多食用山藥、秋葵、納豆,適量搭配當季水果如梨子和橘子來改善容易鼻乾眼睛紅腫的症狀;若伴隨不好入睡容易醒來的則可選用小米粥、小麥茶、百合及山藥來作為日常保養使用。居家環境莫輕忽 三伏貼改善惱人困擾過敏性體質易在季節交替時加重鼻塞、流鼻水及打噴嚏症狀,陳奕任醫師建議,在此季節除透過中藥調理、食療、穴道按摩外,也要留意居家環境通風及除濕並搭配三伏貼能大幅改善惱人的過敏性鼻炎問題。【延伸閱讀】過敏性鼻炎怎擺脫? 中醫:常見三大證型和一家用神器咳嗽咳不停? 醫揭「常見6大原因」:這種情況快就醫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5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2-05-28 養生.抗老養生
連日大雨下到快發霉!濕氣致病三階段…除濕NG行為、不同體質怎麼吃,大補帖完整收錄
空氣太過潮濕,魚都能從門口游進來,游過房間的半空中,再從窗戶游出去。」這是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的句子。最近梅雨不停,可能很多人也覺得空氣中充滿濕氣,可以養魚。環境潮濕,而端午將至,時序入夏,又到了體內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元氣網為您整理對抗內外潮濕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舒爽一夏。中醫指的濕氣是什麼?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就會生痰濕;而「濕」也就是循環代謝不順暢,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濕氣簡單來說,可說是身體代謝產物,若無法好好排出體外,就會儲存在體內。而濕氣可分為外濕和內濕,與先天體質、居住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解釋,「外濕」主要是環境潮濕,因此若是居住在海邊、深山或地下室等濕氣重的地方,也會讓體內濕氣變重。而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潮濕悶熱,更使得民眾體質偏濕。「內濕」則是體內水分無法被好好利用,或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泄。而中醫裡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胃有關,若是常吃重油、重鹽、重糖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脾胃消化功能形成很大的負擔,連帶使得代謝變差,累積久了造成「濕氣過重」。何時容易產生濕氣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呢?柯富揚說,除了外在環境潮濕悶熱,夏天暑氣重,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裡,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無疑是將水分「冰在冰箱」無法化掉,濕氣也就無法順利代謝。中醫師吳正一指出,倘若空氣中的濕氣重,就容易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尤其是夏天跟雨季時,濕氣特別重。當濕氣滲入體內,就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倦怠乏力、難以專注、食欲不振、容易脹氣等。濕氣致病三階段楊宗翰說,濕氣致病可分為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一開始是循環代謝不順暢,「濕氣」無法排出;接著是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黏稠的「痰濕」,開始出現濃痰、白帶、三高等狀況;最後則是形成「痰瘀」,此時循環受到阻礙,可能出現血栓、脂肪肝等症狀。★身體濕氣重常見症狀●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關節痠痛。●排便稀軟黏滯,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容易感到頭腦昏沉、頭重腳輕、倦怠乏力。●女性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常長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除濕怎麼做?1.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陽光可照進屋內,若是環境過於潮濕,最好使用除濕機,消除「外濕」。2.體內也要「除濕」。每天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3.多運動、多流汗是排出濕氣最好的方式,但額頭一層薄汗、微微發汗最好,若是變成汗流不止,則可能氣太虛,反需使用補氣藥將水分收束在體內。4.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睡覺時若真的太熱,可開一兩個小時冷氣,讓自己入睡,但不要開太久,也不要將風口對著自己吹。除濕NG行為1.油炸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導致發炎,使得循環代謝不佳,因而容易引發濕邪生痰。2.常吃冰冷食物,循環變差,積聚在體內不容易排出。尤其許多人夏天口渴會一直灌冰開水,但這只是嘴巴感到冰涼,卻讓身體的濕氣無法排除,代謝變差,喝進體內的水反而無法好好被吸收、利用,無法真正「解身體的渴」。如何排濕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於「寒濕」還是「濕熱」。濕在體內放久也會夾雜寒、夾雜熱,形成「寒濕」和「濕熱」兩種。通常「寒濕」的表現,同樣是舌苔厚,但舌苔會偏白色,也容易怕冷或感到手腳冰冷,女性則白帶較多;「濕熱」的表現則是舌苔偏黃色,大便偏軟、質黏,皮膚容易長痘痘、濕疹,容易出油,女性白帶多但偏黃。濕氣除了本身造成的症狀外,柯富揚說,還會加重體質的「寒」、「熱」表現,而濕氣只要去除,體內的「寒熱」自然就會減輕。寒濕體質避免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屬於寒性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喝啤酒,避免濕氣凍在體內。天氣熱,有些人想吃些瓜果類清熱消暑無可厚非,且水果富含許多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難道寒濕之人就得完全禁止嗎?楊宗翰表示,一天當中也有陰陽之分,如果要吃水果,可以選擇白天食用,避免晚上(陰)的時候又吃偏冷的水果,使濕氣無法散發。寒濕者可用生薑泡壺薑茶,由於生薑屬性辛溫,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以發汗又能溫脾胃。若是氣比較虛的人,下午容易感到疲累,則可以加入一些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少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寒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喝啤酒。●如果要吃水果,建議白天食用。●以生薑泡薑茶,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發汗、溫脾胃。下午易感疲累的氣虛者,可加入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濕熱體質●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熱性食物。●以綠豆湯、冬瓜茶或冬瓜蛤蜊湯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中和。(勿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濕熱者」則不適合再吃溫熱的食物,反讓身體發炎狀況更嚴重,使得代謝循環更差,因此要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建議可以煮碗綠豆湯、冬瓜茶或是冬瓜蛤蜊湯來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作為中和,但盡量不要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且若有冒痘痘或是出油的狀況,則減少生薑使用量。若不確定自己體質偏寒還是偏熱●可飲薏仁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是排濕利器,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煮菜時適當加些辛香料,能幫助利尿、利濕。可以煮些薏仁湯或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裡頭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脾主運化,脾健則不生濕,而茯苓藥性平和,能利水又能健脾,不但能治標也能標本。芡實、蓮子和山藥則是都能「甘味入脾」,因此可以幫助運化,去除濕邪,因此四神湯可以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外,也能改善夏日濕重導致的沉重無力。另外,有些辛香料,如豆蔻、黑胡椒、白胡椒、薑黃等,也可以幫助發汗,有助於除濕。因此煮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辛香料,一方面幫助調味,一方面也能幫助利尿、利濕。飲食調整袪濕★茶飲袪濕決明子:利濕清熱果,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可用水壺泡決明子茶隨身帶著走;另外,菊花、玫瑰花不但聞起來芳香,也有利濕的效果。但清熱的食物吃多了,可能讓身體變寒,可以在茶飲中加兩、三片薑,或是加些紅棗中和,且最好溫熱喝、不要加糖,排濕效果比做成冰涼的冷飲更佳。★排濕食譜●玉米鬚茶作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冬瓜生薑湯作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 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綠豆薏仁湯作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資料提供/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排濕方法大補貼:中醫師吳正一指出,排濕除了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例如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進而使體內濕氣難以排出。以下是他建議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穴位按摩:手部、腹部、腳及頭部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運動排濕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泡腳: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資料整理自元氣周報2020-07-05封面Story)
-
2022-04-05 該看哪科.中醫
咳嗽反應疾病警訊!中醫師教你自製生薑陳皮白糖水、冰糖燉梨,緩解咳嗽症狀
咳嗽是呼吸道自我保護作用,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咳嗽能排除呼吸道的外來異物、細菌微粒或本身分泌物;然而咳嗽也會因不同原因,而有不同的合併症狀,來看看這些症狀的分析以及可能引起的原因。咳嗽是許多疾病的警訊 分急性與慢性咳嗽俗話說:「醫生怕治咳嗽」,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皆會讓人咳嗽,所以咳嗽的病因是很多的,小到輕微的感冒,大到嚴重的肺癌都會導致咳嗽,加上現在空氣污染嚴重,更增添咳嗽難治的程度。咳嗽其實是許多疾病的警訊,絕對不輕忽,劇烈的咳嗽會傷害聲帶、造成氣管黏膜破裂出血。賴睿昕醫師說明,急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感冒,通常會合併發燒、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而感冒有一定的病程,大約1至2周就會痊癒,而比較嚴重的肺炎、支氣管炎、咽喉炎等,也容易引起急性咳嗽。另一種就是慢性咳嗽,常見的是胃食道逆流引發的咳嗽,白天幾乎沒什麼咳,但是晚上躺下入眠時,就會咳得相當厲害,鼻涕倒流患者也是同樣在躺下就寢時劇烈咳嗽,還有就是氣喘或是阻塞性肺病等病症。中醫治咳嗽需辯症論治 常見偏方各有用處中醫治咳嗽的方法多,效果也好,風邪感冒而咽癢咳嗽,應搭配祛風藥如荊芥,防風。久咳耗氣宜酌加補氣藥西洋參、黃耆,以防心悸、胸悶。寒性體質或是吃太多冷飲瓜果,引發鼻涕倒流、痰多難清,須加強溫陽祛溼藥如乾薑,附子。至於咽乾咳嗽不止,伴有咽緊感,則要考慮養陰潤肺可使用麥門冬、玄參等。賴睿昕醫師提醒,久咳的患者切勿多吃瓜果類,容易因為太寒導致咳嗽加劇。太甜的食物也會聚濕生痰。花生或烤、炸、辣類食物,會加重咽緊感使人難咳。而常見的偏方,若要使用也是需要辨症論治。▸生薑陳皮白糖水材料:鮮生薑約3至5片(不要過厚)、陳皮適量、白糖適量、水。作法:鮮生薑片加入切碎陳皮,再加入白糖,以沸水開水沖泡,5分鐘後即可服用。對風寒咳嗽和虛寒久咳有療效。▸冰糖燉梨材料:粗梨1顆,冰糖1至3克,可加貝母。作法:梨不去皮、洗淨後挖核,中間放入冰糖;連同削去的皮,一同放入鍋中蒸煮,至果肉變透明即可食用。對於乾咳無痰的咳嗽有效用,可以代替枇杷膏。常摩擦魚際穴保養呼吸與腸胃道 尺澤穴刮痧增強免疫力賴睿昕醫師補充,常常用兩手摩擦魚際穴可以保養我們呼吸與腸胃道,魚際穴與呼吸器官關係密切的穴位,專治療喉嚨、氣管、肺部的問題,它具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還有刮痧尺澤穴部位也可有效的止咳,尺澤為肺經穴位,且周圍有很多淋巴組織,對於增強肺部的免疫力也有幫助,但是切記不可刮出血,只需稍微紅出痧即可。★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3-14 該看哪科.中醫
中藥食補3大原則 藥師教如何怎麼補達到最佳效果
對傳統國人來說,碰到季節交替或是覺得身體虛弱時,總喜歡買些中藥材配合食物一起烹調食用,以求改善身體機能狀況,及保持內臟功能平衡,達到長命百歲的目的。而中藥食補是依據個人體質,配合藥材及食物的四氣五味特性,順應四時氣候來進行調節飲食,若隨便亂補會有許多後遺症。四季養生:春夏秋冬的飲食原則許多中藥材具藥食同源可作為藥膳的材料,配合四季節氣人體所需要補充的方向也不同,春宜甘少酸、夏宜酸宜苦、秋少辛多酸、冬宜辛宜肉。養生四氣:食物的寒熱溫涼蔬菜水果等食物如同藥物一樣也有寒熱溫涼性質,例如「顏色」,綠色多寒涼,如綠豆、綠色蔬菜;紅色多溫熱,如辣椒、紅棗。其次「味道」,酸、苦多寒涼,如苦瓜、梅子;甘、辛多溫熱,如龍眼、大蒜。還有「生長環境」,水生、背陽多寒涼,如菱角、蘑菇;陸生、向陽多溫熱,如薑、向日葵。以及「活動力」,活動少、水生多寒涼,如豬、蛤蜊;活動多、陸生多溫熱,如牛、蝦。體質與選擇:我偏哪種體質?熱證者宜涼補、寒證者宜溫補。1. 「寒性體質」症狀包含:手腳冰涼、怕冷怕風,喜歡喝熱飲,臉色和唇色發白,小便清,大便不成形,易疲倦。2. 「熱性體質」症狀包含:體溫高,怕熱,口乾舌燥,喜歡喝冷飲,面色紅赤,常長痘痘或疔瘡,小便色黃、腥,大便臭穢,容易便祕,愛動,易煩躁。進補食需要注意事項,若同時服用西藥者,最好間隔一小時以上且不宜與茶併用。如何知道自己適和哪一種進補方式 ? 最好詢問合格中醫師或藥師後再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進補,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
2022-02-22 該看哪科.中醫
連假遇塞車易憋尿 中醫推「金錢草」保健
馬上就是228連假,許多民眾出遊常會碰上塞車潮,出現坐車內急只好憋尿的問題,另外,假日親朋好友相聚也會因打牌久坐憋尿,泌尿道感染病例常升高,有中、西醫雙執照的醫師蔡宗璟建議,民眾若有類似狀況,可使用中藥「金錢草」做為保健。蔡宗璟指出,憋尿細菌易繁殖而導致泌尿道感染,女性因泌尿道較短比男性更容易得到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症狀有頻尿、小便灼熱疼痛、血尿、下腹部不適,嚴重者還可能造成腎盂腎炎。蔡宗璟說,西醫一般以抗生素來治療泌尿道發炎,臨床上並無預防性的用藥,建議可以使用中藥「金錢草」做為預防性的保健,使用上可以300公克的金錢草加入1000毫升的開水煮成茶來飲用,能預防泌尿道感染,腸胃功能較差者可加入1片生薑來一起煎煮,避免造成腸胃的不適。金錢草味甘淡而性微寒,能清腎、膀胱及肝膽經溼熱,傳統上用來治療泌尿道發炎及排除泌尿道或膽結石,但寒性體質如怕冷、易疲倦、易腹瀉者,應請教過醫師後再使用會比較恰當。若已造成泌尿道感染,則應當再加入黃柏、薏苡仁等其他抑制發炎的藥物才能有效治療感染。蔡宗璟說,他推薦名字討喜的中藥「金錢草」來預防泌尿道發炎,也預防尿路的結石,迴避了許多人過年不想吃藥的心理障礙,最後還是提醒民眾,上車前避免飲用過多液體,開車出發前再小解1次,盡量避免憋尿傷身。
-
2022-01-20 新聞.健康知識+
口渴第一時間想喝冰水、冷水或溫熱水?簡易自測你是「體寒or體熱」
許多人千盼萬盼就是要等冷冷的天,和朋友相揪去吃薑母鴨、麻油雞還有麻辣鍋,但這些燥熱食物人人都可以吃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張馨慧表示,較燥熱的食物可暫時祛寒但無法治本,雖然寒性體質適量攝取無大礙,但熱性體質者吃了小心體內火越燒越旺,有上火風險。建議民眾可以先在家中做一些簡易測驗,測試自己較偏向哪一類體質再行動。體寒、體熱 兩招教你簡單判別張馨慧醫師提供兩簡易測驗幫助判別:(1)口渴時第一時間想喝冰、冷水還是溫、熱水?(2)吃紅棗、喝薑湯之後有無口乾舌燥?喝水習慣喝冰、冷水及吃紅棗、喝薑湯後感到口乾舌燥的人,很有可能為熱性體質,或為陰虛內熱。陰虛代表身體津液、血液較缺乏,在體內運輸之輸布能力不佳,因此即便喝水,仍會覺口乾舌燥且時常伴隨皮膚乾癢現象。另外,張馨慧醫師指出,現代人因生活作息較不規律,日夜顛倒,晚上五臟六腑沒有好好休息,臨床上觀察到陰虛內熱體質的人較多,要更加注意。這兩類族群吃熱性食物就像火上加油,張馨慧醫師補充,上火症狀就中醫來說可分為心火造成之嘴破、煩躁、失眠、易冒痘痘;胃火、肝火帶來之口苦、口臭;腸火引發之大腸秘結,呼籲民眾別因天冷想祛寒反導致其他健康問題。調整烹調方式 體熱還是能吃「麻油雞」熱性體質不是就不能吃麻油雞,換個做法更健康!張馨慧醫師分享,麻油雞燥熱是因先以麻油快炒過才煮,如能避開此步驟,燉煮雞湯後淋上麻油或以苦茶油來替代,可減少燥熱性又不失香氣。另外一個方式是加進白蘿蔔一起煮,以中醫論點而言,白色食物「入肺」,冬天吃蘿蔔可止咳化痰潤肺、去體內虛火,因此冬天進補熬煮熱湯可配蘿蔔避免上火。祛寒要從根本補起 「這些食材」入菜加分哪些食材可真正祛除體內寒氣?張馨慧醫師整理以下幾種:(1) 乾薑含薑酮、薑烯酚及薑辣素等,可促進血液循環,讓人由胃一路暖到四肢,也可協助抑制體內炎症反應,有利維持心血管健康。(2) 肉桂可幫助胃腸蠕動,排除消化道內的積氣,並加強消化功能及減緩胃腸痙攣性疼痛,同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利關節。冬天許多人有關節冷痛問題,可以熱水沖泡肉桂粉,當作茶飲;因肉桂本身為香料,加到咖啡、甜點、熱湯或料理內也都很適合。(3) 羊肉羊肉味甘且性質較溫熱,可溫中暖腎、益氣補血、補虛抗寒,對手腳冰冷及面無血色這類寒性體質有幫助,適合當作秋冬補身食材。(4) 烏骨雞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而冬季正是補腎的好季節,因此可以攝取烏骨雞這類富含蛋白質且低脂肪的食材。(5) 牛肉牛肉性質較偏熱,鐵質含量較高,會增加血紅素,改善血液循環、血液不足等問題,且安中補脾,虛寒的人也可以吃,如手肘、膝蓋以下常覺冰冷的人可以多吃牛肉。除此之外,張馨慧醫師說,核桃和栗子這類溫補食材,還有富含黏蛋白與消化酵素,可幫助消化同時有「天然補腎藥」之稱的山藥,都是冬季適合拿來補身的天然食材,民眾下廚時可多加利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吃完薑母鴨、羊肉爐失眠、嘴破小心上火! 醫點名必加「10樣食材」降燥助消化 ·吃鍋進補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
-
2021-09-01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吃冰消暑...易致經痛?害氣管爛? 醫曝「7類人別碰」:小心水腫、變老
夏天一到,各式美味的冰品齊出市場,大汗淋漓下,誰不想來點冰的?可是很多長輩一定會告誡:「不能吃冰!」說是吃冰會傷身,還說年輕時愛吃冰,老了就會敗壞健康,為什麼那麼美味的冰品,會被視為傷身的食物?難道真的不能吃冰嗎? 能不能吃冰要看體質 這些人最好不要吃冰中醫內科部楊賢鴻說,其實吃冰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事實上若是熱性體質的人,吃點冰還有退火的作用,所以冰不是不能吃,重點是在吃冰的人的體質對不對。  (推薦閱讀:天熱喝冰水、洗冷水澡易中風? 專家揭「爆血管真相」:2類人要注意)  通常老一輩的人特別會對女性吃冰品有較大的限制,楊賢鴻表示,這是因為中醫 認為女性體質多為偏虛,且因女性有月事,因此過量攝取冰品容易造成身體的不 適。通常女性常見體質可歸納為數種如: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濕熱及血瘀等 型,而「虛症」和「瘀症」及「鬱症」都是很容易被冰品傷害的體質。 1、血瘀體質(如經期不定、會經痛) 經期不穩定、容易經痛等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者多屬於血瘀體質,例如經血少而 有塊狀及行經不順的氣滯血瘀型、經期易提前且量多色紅的血瘀濕熱型、經量多而有紫色血塊的氣虛血瘀型、行房疼痛且有白帶及腰腹寒冷的陽虛血瘀型、行房疼痛合併行經低熱且頭暈耳嗚的陰虛血瘀型等,一般較寒涼的食物都可能會使症狀惡化了,若再貪食冰涼,將使血瘀症狀更嚴重,血液更不通行而經痛惡化。 2、氣虛體質(如鼻過敏、氣喘) 與氣虛體質有關的最常見疾病,如:起床聞到冷空氣就容易打噴嚏、眼睛流淚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患者,多屬於氣虛及寒性體質。這類患者動輒氣喘吁吁、易冒虛汗、呼吸氣短,遇冷則易鼻塞、流鼻水、咳嗽、氣喘且容易感冒,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疲倦乏力,這類型的患者也不宜吃冰涼,以免損傷脾腎之陽。 3、陽虛體質(如怕冷、手腳易冰冷) 精神萎靡容易畏寒四肢冰冷、臉色蒼白及胃寒胃痛的陰虛體質者,更是冰品止步的族群,若是夏日貪食冰涼,可能引起肌肉及筋骨痠冷,甚至引起嚴重脫髮,顯得更加蒼老。 4、血虛體質(如臉色及指甲無血色) 這類型患者臉色蒼白、萎黃,皮膚乾澀,嘴唇及指甲無血色而淡白,貪食冰品將更容易頭暈、心悸、健忘、失眠,經痛更甚。 5、痰濕體質(如糖尿病患) 一般濕熱體質多可食較涼的食物改善過熱體質,但是糖尿病等屬痰濕體質者,雖然體中有熱,但濕性卻易致水分過多及身體浮腫,貪食冰品易使水腫更惡化。  (推薦閱讀: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6、嬰幼兒及老人 嬰兒及老年人由於腸胃嬌弱,冰品過量易降低消化能力,甚至還會影響免疫作用,因此,也是忌食冰品的族群,而患有腸胃疾病的患者,自然也應避免冰品直接刺激。 7、筋骨痠痛、夜咳 即使是一般人也不要吃太多冰品,很多人常覺筋骨痠痛,或是夜咳嚴重,其實有不少人都是因為過食冰冷積存導致。 還是好想吃冰 掌握日常小技巧 但是烈日當頭,氣溫屢創高溫下,誰能真的冰品止步?楊賢鴻認為,不必忍得這麼辛苦,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間,天氣最熱的正午時分可以吃點冰品,高溫下體溫也升高,可以緩和吃進冰品時對身體的影響。 (推薦閱讀:天熱吃冰消暑小心誘發鼻過敏! 吃完冰品出現「2症狀」要節制)  不過,對於氣喘病患,無論是什麼時間也都不適合吃冰的,如果真要吃冰品,最 好等冰逐漸化掉時再舀起冰水,吃的時候先含在口中,待冰溫稍降時再吞進去,對氣管及腸胃道的影響較小。 有人建議吃冰時,可以加一些較熱性的冰品配料來中和剉冰的寒涼性,但楊賢鴻 強調,這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數學題目,熱性的冰品配料無法中和冰的寒涼, 因此,吃冰還是要適可而止,健康沒有捷徑。 延伸閱讀: ·吃冰塊、喝冰水可以消暑嗎? 醫列「解暑&上火食物」:吃錯中暑風險反增 ·愛吃涼拌食物?熱菜放涼再冰? 專家警告「9NG行為」:食物中毒風險暴增 
-
2021-04-13 養生.聰明飲食
生這些病別亂吃水果! 一張表看懂「疾病對應忌食」清單
陳媽媽感冒咳不停已經有兩個禮拜之久,鄰居提供偏方說吃水梨可以幫助止咳,所以她一連吃了好幾天的梨子,但咳嗽不見好轉,反而有愈咳愈嚴重的跡象,後來求診中醫師才知道,原來她的體質應該要吃燉煮過的水梨,回家後改變吃法,果然不再是「酷酷嫂」了。吃水果要看體質 這樣初步辨別中醫在治療上講求辨證論治,簡言之,就是視不同體質有不同的療法,不同體質也各有合適的飲食,所以認清自己的體質,才能吃對食物,增進健康。中醫在體質上的區分十分複雜,除了寒證、熱證之外,尚有陽虛、陰虛、血虛等 多種體質,但一般人不太容易自行辨別,所以,中醫學系教授陳旺全僅先大致區分出兩類──寒性體質、熱性體質,讓一般人能做初步的辨別。陳旺全說明,寒性體質的人在天氣還沒轉涼,就比別人容易感覺到冷,一被風吹 就容易感冒,繼而出現五官的症狀──打噴涕、流鼻水、迎風落淚;而女性則容易 經期不規律,不是不來,不然就是來的天 數比較長,是因寒性體質子宮收縮不良的關係。至於熱性體質的人,因為怕熱,體溫比別人高,喜歡喝冷飲或吃冰的東西;有時候眼睛會看到有血絲,脾氣也比較不好,容易失眠;女性則經期易提早,分泌物較多。水分多的水果偏寒性 種籽大水果偏溫熱中醫也把水果分成寒、熱、溫、涼4種屬性,若記不清各種水果的屬性,陳旺全分享簡易的辨別方式:大部分含水分多的,都偏向寒性,而含有籽且種籽較大的水果,多是屬於溫熱的水果。此外,還有一種是平性水果,這類水果性質溫和,可健脾強胃,幫助消化,補足身體的虛弱,還有助於清除體內多餘廢物,幾乎各種體質的人都適合,沒什麼副作用。常見水果依其屬性分類如下:◆寒性水果:香瓜、西洋梨、番茄、椰 子、柚子、香蕉、山竹、百香果、西瓜、 葡萄柚、柿子、哈密瓜、奇異果、梨子等。◆涼性水果:草莓、橘子、芒果、枇杷、甘蔗、李子等。◆平性水果:釋迦、鳳梨、李子、木瓜、 藍莓、蘋果、菠蘿蜜、檸檬、覆盆子、青 梅、火龍果、楊桃、橄欖、桑椹、酪梨、無花果、葡萄、蓮霧等。◆溫性水果:紅毛丹、柳橙、楊梅、桃 子、龍眼、金桔、芭樂、水蜜桃、荔枝、 棗子、櫻桃、胡桃、杏仁、梅子等。◆熱性水果:榴槤等。3原則吃水果 身體健康最穩當 依照中醫的觀點中,最好依以下的原則來吃水果:1、依體質互補這是最重要,也是首要原則,寒就用熱,熱就用寒。寒性水果基本上可以清熱降火,使人體代謝增加,能量降低,適合熱性體質或熱性相關症狀;溫性水果的作 用可以驅寒,補虛,消除怕冷的症狀,適合體質偏寒的人來吃。若吃錯了,例如寒性體質的人吃了過多寒性水果,不適症狀就會加重、更明顯,同理,熱性體質最好不要再吃熱性水果,以免加重病情。各種水果都有不同的屬性,像橘子、柳丁雖然都是柑橘類,但中醫認為橘子偏涼性,柳丁屬性比較溫和,所以,陳旺全建議,身體比較不好者,改吃柳丁,少碰橘子,若無法分辨自己的體質屬性,就吃平性水果。2、吃常溫水果面對即將是瓜果等涼性水果盛產的夏季,寒性體質者該如何選擇搭配呢?陳旺 全說,可以少量地吃,但不要貪涼或為了享受冰涼口感,例如吃冰涼後的西瓜,就會增強對身體的副作用,固然冰箱可以延長水果的保存期,但冰後的水果會抑制其植化素的作用,只是口感好,卻損失了水果帶來的營養成分,吃進去的營養素就減少了。而且冰冷食物會降低胃部溫度,使消化器官無法正常運作,人體代謝與消化吸收的功能都會降低;所以,水果不要買太多,當令的水果最好,挑選適合自己的體質,適量食用。3、早上吃水果陳旺全認為,吃水果要分時間,原因是如果是健康的人,沒有慢性疾病,在早上的時候,由於體內的消化器官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趁著空腹時吃水果,它的營養成分就可以馬上被吸收,所以,早上吃最好。病人吃水果 別踩到地雷水果雖然好處多,但也不能過量食用,尤其是患有疾病的人,更需要依病症的不同,避開地雷水果。像胃炎的人,胃已經處在發炎的狀態,所以,過熱或過冷的水果就不能吃。但有時疾病與水果的禁忌,是與水果本身有關的,例如芭樂籽、百香果籽難消化,陳旺全建議胃病患者或便祕患者少食用,以免難消化或或增加排便困難。對多數人來說,香蕉含有豐富的營養,但是卻常常聽人說香蕉對筋骨不好,應該戒吃。陳旺全解釋,若筋骨不好是因為糖尿病、腎臟功能不全引起,就應該加以限制,尤其是鉀離子過高的人,就不能吃香蕉;除了上述兩種狀況之外,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即使是筋骨不好,也可以正常的食用。延伸閱讀: ·喝果汁跟吃水果一樣營養? 研究警告:小心甜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排便太用力小心大腸憩室!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類水果」更難消化
-
2021-03-03 養生.聰明飲食
鳳梨好處一籮筐 但別小看吃錯方式引起的健康風險
鳳梨產季從每年的4月中至10月底,屬於夏季水果。夏天出產的鳳梨多汁甘甜,春季與入秋之鳳梨的味道,則稍遜色而且口感也比較酸;鳳梨是眾多水果中,可生吃也可熟食的一種,除具有消暑作用,同時還能達到消除疲勞與增進食慾的功效。鳳梨 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5倍富含天然膳食纖維的鳳梨,其營養成分還包含有機酸、維生素B1、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鉀等。值得一提的是,鳳梨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5倍,此外,鳳梨所含的蛋白酶,還可以分解蛋白質,能幫助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消化。鳳梨含維生素B1 消除疲勞、增進食慾鳳梨中含有的維生素B1,不但可以消除疲勞,同時還能增進食慾。不僅如此,鳳梨中內含的糖蛋白質酵素與鹽類,具有利尿的作用;鳳梨也可改善腹瀉、消化不良,並有助於解決夏暑食慾不振的困擾。鳳梨食用過量 恐降低味覺不過,就算再好的食物,食用過量還是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以鳳梨為例,若食用過量,則容易刺激口腔黏膜並降低味覺;若食用後出現全身發癢、頭暈、嘔吐、腹瀉等現象,則表示身體對鳳梨的蛋白酶起了過敏作用,應避免食用,或 改食用已加熱之鳳梨或鳳梨罐頭產品為宜。鳳梨生吃、熟食多變化 飯後吃最適合在眾多水果中,鳳梨是少數生食與熟食,都稱得上好吃的一種。一般人在吃鳳梨時,會覺得澀澀或是有咬舌頭的感覺,那是因為鳳梨裡的蛋白分解酵素在作祟。這種強力的蛋白分解酵素,能幫助肉類消化,所以,對消化吸收非常有幫助, 但是有胃潰瘍的人則不適合食用;通常會建議在飯後吃鳳梨,主要是因為若在兩餐中間或餐前食用,腸道消化較差的人,容易有胃壁受損的問題。考慮個人體質差異 這些情況恐使症狀惡化鳳梨還有改善便祕的功能,便祕的人在飯後吃鳳梨,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幫助清潔腸道。雖然鳳梨是很好的水果,可是在食用前仍要考慮個人體質差異的問題。對於上腹突出、腰部肥滿體型、急性硬性的便祕者來說,鳳梨是最佳的飯後水果;但若是下腹突出體型、怕冷、低血壓或寒性體質的人,吃鳳梨可能會使症狀惡化。吃鳳梨怕咬舌 抹鹽可緩解有許多人不敢吃鳳梨,原因是害怕鳳梨咬舌頭,讓舌頭澀澀的。建議可塗抹少許鹽巴在生鳳梨上再食用,或和雞肉、米飯等食材一起烹煮,味道相當不錯且不會流失營養成分,還能避免鳳梨咬舌頭的情況發生,安心的享受鳳梨的美味。此外,還可利用多種不同的調理方式,增加鳳梨的風味。像是打成果汁、調理 成熱食、製作沙拉等,在與其他種類食物搭配後,往往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用,對人 體更加有幫助。選購與保存鳳梨 這樣做最恰當選購鳳梨時,首先要留意外觀有無損傷的情形,若有外傷,則不易儲藏,且果肉容易發酸。再者,就是要看鱗目突顯擴大的狀況,通常是愈大愈好;接著可以拍一下果實,若回聲清脆,按下去有硬度,手有沉重感,底部的鳳梨梗要細,那麼就可稱得上是佳品;一般底部紅黃、上部翠綠,甜度會較高,最好買完整一顆且不要去皮的鳳梨最好。鳳梨清洗時需連皮一起,因為表面粗糙,建議用清水以軟毛刷刷洗後陰乾。最好不要先去皮,可存 放在通風處2~3天,若存放於冰箱冷藏室,則可以放置5~7天。若鳳梨已削皮未立即食用,則須將包裝袋子更新後再放入冰箱,否則鳳梨容易發酵,更換新袋子的鳳梨,也最好在當天食用完畢。延伸閱讀: ·鳳梨生津止渴、整腸、抗疲勞! 但5種人要小心吃 ·荔枝吃多變胖、冒痘還會流鼻血! 3個時間點吃也NG
-
2021-02-2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治療氣喘/春夏調理氣喘 減少秋冬急性發作
氣喘可能因為環境誘發,除尋求西醫治療,中醫也有很多方法。中醫師指出,秋冬好發氣喘,應於春夏季及早宣肺、健脾及補腎,預防秋冬氣喘發作。全年都可以從事游泳、爬山、慢跑、氣功、打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訓練肺氣,提升身體免疫力。內外三原因,環境不佳、作息不當都會引發氣喘。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中醫診斷氣喘原因主要從三個角度切入,分別為「內因」、「外因」以及「不內外因」。人有五臟六腑,肝、心、脾、肺、腎五臟中,脾、肺、腎是影響氣喘的主要臟器,處理體內「水」的調控。通常幼兒器官發展尚未完全、臟器嬌弱,體質弱者可能引發氣喘,是為誘發氣喘的「內因」。「外因」指外界環境的變化,瞿瑞瑩說,通常在季節轉換時,如春秋兩季日夜溫差大,或是進出冷氣房寒熱溫差,以及濕度變化,或是流行的細菌或病毒等,都有可能誘發氣喘。「不內外因」主要是生活作息不當,飲食不規律、長期營養不良、暴飲暴食等,都可能導致肺脾氣虛,成人如生活勞累、壓力大,都是容易誘發氣喘的常見因素。急性期找西醫效果快,緩解期找中醫,分體質調理。以中醫角度,會將氣喘分為急性期、緩解期。急性期是指患者氣喘正在發作的階段,相對較危急,瞿瑞瑩表示,「主要是要盡速讓患者症狀緩解下來,保命要緊。」此時,西醫可以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舒緩痙攣的平滑肌,效果好又快;若在中醫門診,則立即請患者服藥、針灸以宣肺納氣。她說,「急性期不要拘泥看中醫或西醫,先舒緩氣喘症狀要緊。」急性期治療方式不同,中醫會根據寒性、熱性體質做調整。瞿瑞瑩表示,寒性體質多怕冷,痰是清稀的白色,急性期救治要「溫肺散寒」,可飲用麻黃湯、小青龍湯,或是透過針灸風池穴、風門穴、肺俞穴等三個穴位,臨床上會覺得可以大口大口吸氣,是以「溫肺平喘」。瞿瑞瑩說,熱性體質患者體溫較高、呼吸聲較大聲,臉會漲紅,易喘、咳、胸悶、口乾舌燥,或是痰呈現黃黏狀,急性期應「清肺化痰」,可喝定喘湯、針灸風池穴、封門穴、尺澤穴、合谷穴等,以達「瀉熱平喘」作用。著重日常生活調理,照護得宜,減少急性發作。氣喘急性發作,使用西醫類固醇快速且效果佳,那中醫治療氣喘的優勢在哪?瞿瑞瑩說,中醫可依據不同寒熱體質做調整,特別在「緩解期」,著重日常生活調理。緩解期照護得宜,可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即便天氣變化,氣喘患者也能與常人無異,是中醫的特點。氣喘患者常見肺氣虛與脾氣虛。瞿瑞瑩說,「肺氣虛」者通常怕冷,講話聲音小且容易沒氣、呼吸短促,反覆感冒難根治,這時要「補益肺氣」,強化呼吸道的功能,可搭配桂枝湯、玉屏風散,建構預防感冒的衛氣,就較不會反覆感冒、誘發氣喘。一般人可能因為勞累、壓力大、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等,導致代謝失常,廢物留在身體裡,宿便多、肚子脹、變胖。瞿瑞瑩說,像這樣「脾氣虛」者腸胃功能較差,通常咳嗽有痰、身體濕氣重、消化不良、食欲不好,會有排便軟又易黏馬桶的便溏(大便稀軟)現象,這時要「健脾化痰」,可服用四君子湯、平胃散,幫助身體「排濕」,進而恢復腸胃正常運作。中醫氣喘保養建議氣喘患者如何「強健體魄」?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柯富揚說,秋冬氣喘較易發作,鑑於「冬病夏治」的預防醫學概念,建議提早調整體質,在春、夏季時健脾、補腎,秋天宣肺,預防秋冬氣喘發作。1. 氣喘運動333,四季皆可做。一般民眾常認為運動恐誘發氣喘,不敢運動,但柯富揚強調,多運動其實可以補「中氣」,提升免疫功能,還可以補「衛氣」,就如同身體外面有一層防護罩,協助預防感冒。柯富揚建議,一年四季可以游泳、爬山、慢跑、氣功、打太極拳、八段錦等,小朋友也可以一起參與,藉此訓練肺氣,但要掌握「氣喘運動333」原則,每個禮拜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心跳數需達到130以上。2. 寒喘體質怕風,注意頭頸保暖。瞿瑞瑩則提醒,「寒喘體質」患者可能「有風就喘起來」,季節變化時更應注意保暖,口罩、圍巾、帽子都是必要的,尤需避免脖子受涼。遇空氣品質差、毛料過敏或塵蟎,都會加重氣喘發作機率。3. 熱喘體質忌熬夜、刺激性食物。「熱喘體質」要避免加重身體熱性,除不要熬夜、喝酒,也不要吃烤炸、油膩、過辣的食物。
-
2020-12-28 科別.百病漫談
影/氣溫突然驟降 23歲女子手腳冰麻查出是寒性體質
天氣變冷,身體也容易冷,一名23歲女子手腳麻木就醫,衛福部豐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洪良一表示,這名女子平時幾乎沒在運動,也沒有任何疾病史、及抽菸、喝酒不良嗜好,但是近一周來,因為氣溫驟降,她的手腳就出現麻木現象,經神經測試、及運動測試結果都是正常的;他建議對方,可以藉由運動改善,在運動的過程中讓身體的四肢循環變好,天冷的時候,手腳就比較不容易冷。洪良一表示,女患者主要是患者屬寒性體質,本身的循環比較不好,一變天身體的循環就會惡化,手腳冰冷的現象也變得更明顯,甚至有時還出現手腳麻木感,有的人比較嚴重還會出現頭暈,常常在冬天裡遇到不少這類患者。洪良一說,這類狀況其實不屬於疾病,建議在冬天、或變天時容易有手腳冰的人,平時要養成運動習慣,因為運動可以讓身體的血液循環變好,四肢就比較不容易變冷。他提醒還要減少吃生冷食物或冷飲習慣,以喝溫水取代冰冷的飲料或茶,讓身體盡可保持溫暖,出門時穿暖,四肢冰冷情況就可以慢慢改善。
-
2020-12-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季中醫穴位敷貼 可改善鼻過敏與氣喘症狀
新竹一名5歲的小弟弟一早起床就打噴嚏、流鼻涕伴咳嗽,去年接受中醫穴位敷貼,媽媽發現到了今年冬天,弟弟鼻過敏症狀明顯改善,感冒頻率減少,以往遇到下雨天就發作的鼻過敏也緩解很多;另一名8歲的小朋友,從小就怕吃藥,但反覆鼻塞、流鼻涕、睡覺張口呼吸,去年也選擇穴位敷貼,治療後,早上起床的鼻過敏症狀也隨之減輕。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鄒曉玲表示,過了立冬,大家都開始冬令進補,冬季天冷風大,也是虛寒性過敏性鼻炎與氣喘好發的季節,在這個時候利用溫陽通絡的中藥製作藥餅,敷貼在相對應的穴位上,即冬季三九貼,可以達到溫肺祛寒的功效,降低鼻過敏與氣喘症狀的嚴重度。鄒曉玲指出,臨床上也遇到不少老年人因為年長體虛、器官功能衰退,表現慢性鼻炎的症狀;71歲的老太太,整日鼻水流不停已經1年多,伴隨身體發冷,經過口服中藥與穴位敷貼治療2周後,鼻水量大幅減少,身體也比較能夠抗寒。虛寒性體質者表現的症狀多為畏寒、鼻水清稀如水、或咳嗽痰涎清稀,平時應少吃寒涼冰冷的食品,包含冰品、茶類飲品、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蕃茄、竹筍等等。今年度冬季三九貼時間從12月21日至明年01月30日,過敏、氣喘屬於虛寒證的族群,可以每隔1至2周進行一次穴位敷貼,共敷貼三回;皮膚過敏與急性發炎狀態時則不適合進行三九貼的療程,建議經中醫師評估後再治療。
-
2020-12-2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天冷感冒鼻涕、痰多? 中醫師推「3飲品」必喝...還能改善手腳冰冷
天氣漸涼,手腳冰冷、寒性體質族群要開始迎接冬天的挑戰,來杯熱拿鐵、熱奶茶暖暖身子是寒冬最療癒的事!但是,你可以有更健康的選擇,薄荷枇杷膏茶、生薑檸檬水、潤膚四物湯,三杯簡單療癒系飲品,自己DIY就能讓整個冬天溫暖又健康! 感冒鼻涕、痰多 自製飲品幫助廢體內物排出秋轉冬,氣溫越降越低,感冒人數快速增加,醫師不斷囑咐要多喝水以幫助病情好轉,感冒是免疫系統對抗病菌的過程,會產生鼻涕、痰等廢物,增加水分攝取,才能降低鼻涕與痰的濃稠度,方便身體排出,同時也能補足發燒時身體蒸發的水分。不過現代人在冬天總是偏愛以市售的熱飲作為日常飲品,雖然喝起來療癒人心,但多含過量人工調味或糖分,反而對身體造成許多傷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有傷風感冒、咳嗽症狀,多喝水一定有幫助,但如果不習慣沒味道的白開水,可以在感冒初期自己準備簡單沖泡的飲品,緩解身體不適,喝的健康,而且不會因為喝市售含糖飲品影響鼻涕、痰的排出。 三大療癒系飲品 醫師教怎們準備、怎麼喝 No1. 薄荷枇杷膏茶,頭痛喉嚨痛來一杯!生津解表、清熱化痰材料、作法:薄荷葉10克、枇杷膏3匙,加1000cc熱水,攪拌即可飲用。功效:“薄荷枇杷膏茶”具生津解表、清熱化痰的作用,用於風熱感冒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不爽。如果是咽喉腫脹,喉嚨癢、痛,或是冬天老是覺得喉嚨乾,則建議用薄荷葉加枇杷膏攪拌當茶水喝,薄荷屬常見的解表藥,主入肝肺二經,有疏風散熱、清咽利喉之功效,枇杷膏裡面常常含有枇杷葉、陳皮、魚腥草、杏仁、甘草、桔梗、金銀花、茯苓、麥冬、百合、乾薑、橄欖葉等潤喉化痰的中藥,對於天氣冷造成的喉嚨乾癢有很大幫助。 No2. 生薑檸檬水,驅你內心的寒!再補充滿滿維他命c材料、作法:將生薑洗凈後切片,榨成薑汁,檸檬榨汁,兩者一同用溫開水沖泡,飲用前加入一勺蜂蜜。功效:補充維生素C,驅散寒意,預防感冒。“生薑檸檬水”也可以用煎煮法來做,即把檸檬和生薑都切片,先將生薑片煮3分鐘,再加入檸檬片煮一分鐘即可。通常一天飲用量最好控制在1000毫升以內,其餘的水分攝取還是以溫開水為主,而且檸檬泡水一定要淡,太濃的檸檬水酸度高,飲用過多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腸胃不適,胃酸過多或有胃病的族群尤其不能大量飲用檸檬水。 No3. 潤膚四物湯,天冷皮膚乾癢沒再怕,四物補血養血是好物材料、作法:玉竹10 g、麥門冬5g、當歸9g、川芎 6g、白芍9g、生地12g。把所有材料洗淨,用清水泡洗一下,放進鍋中,加入1000 c.c.清水,蓋上鍋蓋,以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3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功效:天氣冷最怕就是皮膚乾癢,皮膚若保水度不足,加上冷氣空調容易帶走皮膚天然皮脂膜,而缺乏鎖水、抵禦外界刺激物的屏障,就容易出現搔癢甚至發炎等不適,特別是皮脂分泌量下滑造成皮膚角質過多的老人,以及皮脂腺尚未成熟的小孩,最容易有乾癢問題,這時候可喝喝看「潤膚四物湯」。中醫常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所以合適的茶飲都會以“四物飲”為基底,“四物飲”的組成通常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除了能調經止痛,養血補血,也能滋潤肌膚、防止老化。加玉竹、麥門冬於四物湯就是“潤膚四物湯”,因為玉竹與麥門冬本身就有甜味,所以不用額外加紅糖。如果沒時間自己燉煮,市面上也有四物湯可以選擇,更加方便,而且能達到一樣的功效。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天冷喝酒真的能禦寒? 營養師曝超危險真相...小心失溫 吃火鍋配酒竟致眼中風! 家醫科醫師曝「冷熱飲交叉飲用」下場
-
2020-09-02 橘世代.健康橘
吃中藥「鉛中毒」!醫:不要迷信昂貴藥材
許多人常常隨身一罐養生茶帶著走,但是近來不肖中醫使用禁藥,導致多人中毒,讓不少養生族心驚。開業中醫師楊宗翰表示, 養生不是人云亦云,不一定非得吃昂貴中藥;且中醫只是輔助,最好的養生方式還是運動、養成良好作息。養生風氣興盛,許多人看到明星、網紅分享「XX養生茶」或是「XX養生食譜」,便跟風買藥材,自我養生。然而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一家吃自費中藥調養身體,卻鉛中毒送醫,引起養生族群譁然,擔心自己養生不成反吃出問題。楊宗翰說,這起事件主要還是中醫師違法使用禁藥而引起,民眾看中醫或到中藥房自行買藥材時,最好貨比三家,了解一般市場價格,不要迷信太貴的藥材,也不要因為貪小便宜,而買到發霉、過期的藥材。中藥商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馬逸才則表示,中藥材進口前都經過檢測,避免在路邊攤、夜市購買來路不明的中藥材,最好選擇有藥商執照的合格中藥房,較能自保。另外,選擇藥材時,注意外觀不可太白,避免經過漂白或有過多的二氧化硫,以及應留意中藥材要散發出自身的香氣,若是沒有香氣,則可能不夠乾燥,當心買到發霉藥材。不過,楊宗翰表示,許多人養生前沒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一味跟風,更容易「出問題」。最常見的是,容易口乾舌燥、嘴破、頭皮出油,屬「熱性」體質的人,卻常吃芝麻、生薑等食物;或是寒性體質的人,卻常常喝苦瓜茶,都反讓身體越吃越糟。因此最好還是先讓中醫師診斷,了解自己的體質。但楊宗翰也提醒,中醫調理只是輔助,調養身體最好的方式還是改變生活型態、調整飲食及運動;建議年長者可以規畫一周兩至三次,藉由散步、快走或在泳池裡走路,達到調養身體的目的。【延伸閱讀】50+穴位按壓/逆轉睡不好、看不清楚、肩頸痠痛「3個月瘦到40kg,弄壞身」準影后吃中藥養生也養身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12 養生.聰明飲食
紅、白蘿蔔一起煮,竟會讓營養流失!11種「配食地雷」你踩了幾個?
編按:到底該怎麼吃蔬菜?除了對症治療的目的之外,在基礎的保養上,可藉由體質之分來選擇該吃哪些蔬菜。我們將體質概分為熱性、寒性兩大類,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則適合多吃溫熱性及平性的蔬菜或烹煮過的蔬菜。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有很大的助益...雖蔬菜好處多多,但是食用前要注意...吃蔬菜要避開的配食地雷紅蘿蔔⇄白蘿蔔 紅蘿蔔與白蘿蔔不要一起煮。因為,紅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破壞掉。白蘿蔔⇄橘子 白蘿蔔食後會在人體產生硫酸鹽,經代謝之後會製造出抑制甲狀腺作用的物質。白蘿蔔的抑制甲狀腺作用物質與橘子所含的黃酮物質作用後,容易導致甲狀腺腫,故白蘿蔔不宜與橘子一同食用。白蘿蔔⇄中藥 白蘿蔔會影響中藥的藥效,特別是吃含有人參、何首烏、地黃等中藥時,要避食白蘿蔔。香菜⇄中藥 服補藥食不可吃香菜,香菜不可和中藥的白朮、牡丹皮搭配食用,否則補性會降低。地瓜、芋頭、紅薯⇄柿子 甘藷類食物(地瓜、芋頭、紅薯)不能與柿子同食,因為這類富含澱粉的塊根食物與柿子同食會使胃酸升高,亦會和柿子的單寧酸結合成不容易溶解的硬塊。茄子⇄蟹 茄子有誘發過敏的成分,吃多了會使人神經不安定,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過量食用。尤其不宜與蟹同食。韭菜⇄酒 韭菜屬於溫熱性,吃過量會神昏目眩,喝酒前後不要吃韭菜,因酒屬濕熱之品,若再配上韭菜就會使熱勢加重。韭菜⇄桑葚 韭菜不宜與桑葚同食,否則會引起腹痛下痢。韭菜⇄菠菜 韭菜不宜與菠菜同食,同食易引起腹瀉。大蒜⇄大棗(紅棗、黑棗) 大蒜不可與大棗(紅棗.黑棗)同食,否則會發生頭部不適的現象。大蒜⇄芒果 大蒜不可和芒果同食,否則皮膚容易過敏。這是因為芒果含過敏成分:單烴基苯、二烴基苯、醛酸。書籍介紹書名: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從睡姿看出你平常怎麼「虐待」身體!物理治療師圖解:身體痠痛4原因
-
2020-07-29 養生.聰明飲食
你的胃痛、過敏...其實是吃錯菜!中醫師教你靠3張檢測表,搞定你的體質跟蔬菜搭配
吃蔬菜的7個提醒1.蔬菜大部分都比較「冷」,體質較虛寒的人是不是不能吃太多?的確,大部分的蔬菜都偏屬寒性,只有少數的蔬菜是溫熱性的,不過虛寒體質的人還是可以吃蔬菜,因為有一些蔬菜生吃的時候是寒的,不過煮熟了之後,性質就會轉變;譬如白蘿蔔和蓮藕,生的時候是寒性,熟的時候是溫性;只有大蒜相反,生性熱,熟性溫。解決蔬菜的性寒問題常會有人問瓜果類比較冷嗎?瓜果類如白蘿蔔、苦瓜、冬瓜、大黃瓜、絲瓜及葫蘆瓜,的確屬於寒涼類蔬菜,所以寒性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過量,或者必須加入蔥、大蒜、薑、辣椒一起烹煮就沒大問題了。這些溫熱性的蔬菜與寒涼性的蔬菜一起烹煮,可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又可作為調味,一舉兩得。所以體質虛寒的人,只要不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吃煮熟的蔬菜,問題就不大了。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的不適有很大的助益,所以應該多吃蔬菜。2.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因此大吃特吃沒有關係?吃蔬菜有很多好處,因為它熱量低且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含水分和纖維,有利排便,幫助消化,所以多吃蔬菜會比少吃蔬菜來得健康;不過,適量的攝取才是正確的,吃太多反而沒辦法吸收那麼多。以下情況,必須特別注意:●體質虛寒的人:這類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少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可將蔬菜煮熟或加入蔥、蒜、薑一起烹煮,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消化不良、腸胃功能差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蔬菜雖然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但若一次吃太多,也會造成腸胃負擔。況且有一些蔬菜粗纖維太多,粗纖維太多的蔬菜不好消化,腸胃功能差的人最好少吃粗纖維蔬菜。●有些蔬菜不宜一次吃太多:如豆類蔬菜(豌豆、四季豆)吃太多會脹氣;萵苣吃太多,會讓人頭昏目痛;金針花就算煮熟,也不宜一次吃太多,因為新鮮的金針花含有「秋水仙鹼毒素」,就算煮過也一定要先泡水1至2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食用,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另外,乾金針花怕經過加工含有硫磺,食用後會造成食物中毒,凡是乾金針花最好能先用水泡1至2小時後,再進行煮食,比較安全;而芋頭吃太多易腹脹胃痛;南瓜吃太多易腹脹;芫荽(香菜)吃多昏目耗氣;辣椒性熱,較刺激,吃多了會誘發痔瘡、胃痛、目紅。3.白蘿蔔比較冷,因此咳嗽時不能吃白蘿蔔?白蘿蔔生食性寒,熟食性溫平,功效上可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利尿清熱。咳嗽尤其是寒咳時,的確不適合吃白蘿蔔或飲用鮮白蘿蔔汁,不過煮熟的白蘿蔔性質就沒那麼寒了,也可以加入肉類如羊肉一起烹煮來改善慢性咳嗽有痰。咳嗽的類型有:寒咳、熱咳、乾咳、久咳等等;白蘿蔔適合咳痰時食用,此時咳嗽,痰微黃、痰稠,但並不適用於感冒風寒咳嗽、寒咳及乾咳。只要選對時機,咳嗽還是可以吃白蘿蔔的。4.紅蘿蔔和白蘿蔔都是蘿蔔,性質相似,只是顏色不同而已?紅蘿蔔和白蘿蔔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紅蘿蔔是傘形科植物胡蘿蔔的根,對腸胃和眼睛很好,可改善消化不良、腸胃積滯、夜盲症、角膜乾燥症。白蘿蔔則是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新鮮根莖,可利尿,治口渴,健胃消食,止咳化痰。紅蘿蔔與白蘿蔔最好不要一起烹煮,因為紅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的維生素C破壞掉,所以煮白蘿蔔湯時盡量不加紅蘿蔔或僅加少量裝飾即可。5.哪些蔬菜的草酸含量較高,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菠菜、莧菜、空心菜,蔥頭等含草酸及植物酸量較高,易與鈣形成難以吸收的草酸鈣或植酸鈣結石。不過,在人體的代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並不容易形成結石,不用過度擔心,唯容易形成結石體質的人或有結石病史的人,才必須小心食用。其它像是竹筍、洋蔥、茭白筍等的草酸也很高,需要特別注意。雖然芹菜中含有草酸,但因為芹菜還含有醋酸和少量丁酸,所以並不會影響鈣的吸收。骨質疏鬆或有關節疾病而服用鈣劑的人要特別注意,這些含高草酸的蔬菜必須與鈣劑錯開2至3小時服用,或於飯前2小時服用鈣劑,這樣才不會造成副作用。6.吃素的人平常大多是吃蔬菜和水果, 會出現哪些營養素攝取不足的問題?蔬菜水果熱量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對人體健康的幫助很大,但吃素者必須以「營養均衡」的方式來吃素,如果掌握營養注意事項,並以均衡的方式吃素,就不用擔心營養失衡對健康造成危害。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 FDA)的專家建議:長期素食者要留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是否足夠。素食者容易缺乏維生素 B12 、維生素 D 和礦物質中的鐵、鋅、鈣。素食食品中含有較多量的草酸、植物酸(Phytic Acid),易與鐵、鋅、鎂等結合排出體外,造成營養缺乏,故應多注意食用以添加這些礦物質的食品或補充劑。此外,長期素食者應注意食物的種類要愈多愈好,更要經常運動、多喝水、曬曬太陽,才會幫助身體更有效利用養分。7.β胡蘿蔔素的功效為何? 哪一些蔬果β胡蘿蔔素的含量較高?β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變為維生素A,多存在於有色蔬菜和水果之中。β胡蘿蔔素在人體有3大生理功能,即保持正常視覺、保持上皮細胞健全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藥理研究證明,β胡蘿蔔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它還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解毒作用,是維護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最近的研究更發現,β胡蘿蔔素對吸菸引起的血液中高尼古丁具有降解的作用。書籍介紹書名: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時報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楊淑媚 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 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全美首席腸胃科醫師:每天喝優酪乳是「錯誤健康法」
-
2020-07-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天貼三伏貼 讓你冬病夏治
酷暑逼人,氣溫節節升高,許多中醫診所開始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又到了貼三伏貼的日子,要趁此時期「冬病夏治」。中醫師表示,三伏天最重要的是別將寒氣引入體內,台灣人會在三伏天貼三伏貼,並多吃生薑、木耳、山藥、鰻魚等發汗或滋陰的食材。三伏貼原理 台日韓皆有除了台灣人在三伏天時會使用三伏貼來「冬病夏治」外,韓國人則會吃參雞湯「以熱治熱」,日本人是吃鰻魚飯補充精力,都希望藉此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說,「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期間,並以夏日後的第三、第四個庚日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時間分別為7月16日、7月25日及8月15日。三伏貼 並非人人適合貼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三伏貼是利用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等辛溫的藥材做成藥餅,敷在背部,如大俞、定喘、肺俞、風門等特定穴位,把沉積體內的寒氣散出體外。並非所有人都合適貼三伏貼,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皆不適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便曾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應。」因此在三伏天貼三伏貼,連續使用三年,可提升免疫力,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和反覆性感冒等。但孕婦和一歲以下的嬰孩不宜使用。瞿瑞瑩表示,三伏貼的基礎主要是貼於肺系的穴位,因此主要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寒性體質者若有痛經或是腸胃虛寒問題,也可在三伏天時,將這些藥材貼在治療痛經或腸胃的穴位。由於這些藥材都是辛溫的藥材,適合寒症的人使用,但若屬熱性體質者體內沒有寒氣或是正在感冒者,並不建議貼三伏貼。尤其白芥子、甘遂是藉由皮膚發泡,把體內寒濕氣引導至表皮散出的藥材,因此皮膚過敏者也不適合貼三伏貼,否則皮膚容易發紅、過敏。參雞湯補水 鰻魚補精力此外,韓國人對於三伏天也很重視,到了這三天便會吃參雞湯「以熱治熱」,不僅參雞湯店大排長龍,超商雞肉也都大特價。日本則將三伏稱為「土用丑日」,會在這時節吃鰻魚飯,而鰻魚具有滋陰作用,可補充夏日流失的精力。瞿瑞瑩解釋,吃參雞湯「以熱治熱」的概念和台灣使用三伏貼用熱性的藥將體內寒氣逼出的原理類似。參雞湯使用糯米和雞一起煨煮,糯米有滋陰的效果,可深層地為身體「補水」,補充因夏熱散失的水分。天熱灌冰水 犯中醫大忌夏天天氣熱,許多人會不自覺吃很多冰冷的食物,或因為口渴而大量灌冰水,瞿瑞瑩期期以為不可,如此作為將變成「寒包火」,到了冬天,反而容易出現反覆感冒、打噴嚏等症狀。建議趁三伏天時,可多喝一些薑茶發汗,或是食用木耳、山藥、鰻魚等滋陰的食材,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
2020-07-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三伏天「以熱治熱」 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不適用
酷暑逼人,氣溫節節升高,許多中醫診所也開始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最近又到了貼三伏貼的日子,要趁此時期「冬病夏治」。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三伏貼並非所有人都合適,有感冒症狀、皮膚過敏者皆不適合,而三伏天最重要的是別將寒氣引入體內,並可多吃生薑、木耳、山藥、鰻魚等發汗或滋陰的食材。瞿瑞瑩表示,「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期間,並以夏至後的三個庚日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今年的時間分別為7月16日、7月25日及8月15日。在中醫的觀點裡,三伏貼則是利用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的時間,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生薑等辛溫的藥材做成藥餅,敷在背部,如大俞、定喘、肺俞、風門等特定穴位,把沉積體內的寒氣散出體外。瞿瑞瑩說,三伏貼的基礎主要是貼於肺系的穴位,因此主要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有些醫師則會擴大延伸,若是寒性體質者有痛經或是腸胃虛寒的問題,也會將在三伏天時,將這些藥材貼在有些醫師治療痛經或腸胃的穴位。但因為這些藥材都是辛溫的藥材,適合寒症的人,體內沒有寒氣、熱性體質者或是正在感冒者貼三伏貼不但沒有好處,還可能不舒服。尤其白芥子、甘遂是藉由皮膚發泡,把體內寒濕氣引導至表皮散出的藥材,因此皮膚過敏者也不適合貼三伏貼。除了台灣在三伏天時會使用三伏貼來「冬病夏治」外,事實上韓國人也很重視三伏天。在韓國人的觀念裡,三伏天必須「以熱治熱」,因此到了這三天會吃參雞湯,不僅參雞湯店大排長龍,超商雞肉也都大特價。除了韓國吃參雞湯外,瞿瑞瑩表示,也曾聽聞日本將三伏叫做土用丑日,會在這時候吃鰻魚。她解釋,蔘雞湯「以熱治熱」的概念和台灣使用三伏貼用熱性的藥將體內寒氣逼出的原理類似。另外,蔘雞湯使用糯米和雞一起煨煮,糯米和鰻魚都有滋陰的效果,可深層地為身體「補水」,補充因夏熱散失的水分。瞿瑞瑩表示,三伏貼不一定必要,最重要的是這段時間不要將寒氣引入體內,尤其因為這段時間因為天氣熱,許多人會不自覺吃很多冰冷的食物,或因為口渴而大量灌冰水,反而變成「寒包火」,到了冬天反容易反覆感冒、打噴嚏。因此趁三伏天時,除了三伏貼外,也可多喝一些薑茶發汗或是木耳、山藥、鰻魚等一些滋陰的食材,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體質偏寒偏熱都適用!中醫建議選擇這些食物排除濕氣
「環境需要除濕,身體也需要除濕。」除了運動流汗是排出濕氣的方式外,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也可透過「利濕排水」的食材,讓濕氣排出體外。濕上加濕 狂灌冰水大NG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就會生痰濕;而「濕」也就是循環代謝不順暢,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表示,由於油炸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導致發炎,使得循環代謝不佳,因而容易引發濕邪生痰。另外,常吃冰冷的食物,循環變差,積聚在體內不容易排出。但為何有些人喝冰水沒事,但有些人卻會讓濕氣積聚在體內?柯富揚表示,這和每個人的體質有關。從中醫的觀點,「脾虛濕盛」,有些人天生脾胃差,如果還拚命喝冰水、吃寒性食物,就更容易把濕氣留在身體裡。尤其許多人夏天口渴會一直灌冰開水,但這只是嘴巴感到冰涼,卻讓身體的濕氣無法排除,代謝變差,喝進體內的水反而無法好好被吸收、利用,無法真正「解身體的渴」。寒濕者 瓜果別在晚上吃因此在排濕之前,最好先了解自己的體質究竟屬於「寒濕」還是「濕熱」。「寒濕者」要避免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屬於寒性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喝啤酒,避免濕氣凍在體內。天氣熱,有些人想吃些瓜果類清熱消暑無可厚非,且水果富含許多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難道寒濕之人就得完全禁止嗎?楊宗翰表示,一天當中也有陰陽之分,如果要吃水果,可以選擇白天食用,避免晚上(陰)的時候又吃偏冷的水果,使濕氣無法散發。楊宗翰建議,寒濕者可用生薑泡壺薑茶,由於生薑屬性辛溫,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以發汗又能溫脾胃。若是氣比較虛的人,下午容易感到疲累,則可以加入一些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濕熱者 油炸食物大禁忌至於「濕熱者」則不適合再吃溫熱的食物,反讓身體發炎狀況更嚴重,使得代謝循環更差,因此要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建議可以煮碗綠豆湯、冬瓜茶或是冬瓜蛤蜊湯來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作為中和,但盡量不要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且若有冒痘痘或是出油的狀況,則減少生薑使用量。不知體質 黑豆、四神是利器若不確定自己究竟是偏寒還是偏熱的體質,楊宗翰建議可以煮些薏仁湯或是黑豆茶,幫助排濕。柯富揚說,四神湯是常見又不錯的排濕利器,裡頭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他解釋,由於脾主運化,脾健則不生濕,而茯苓藥性平和,能利水又能健脾,不但能治標也能標本。芡實、蓮子和山藥則是都能「甘味入脾」,因此可以幫助運化,去除濕邪,因此四神湯可以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外,也能改善夏日濕重導致的沉重無力。適量辛香料 利尿也利濕另外,有些辛香料,如豆蔻、黑胡椒、白胡椒、薑黃等,也可以幫助發汗,有助於除濕。因此煮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辛香料,一方面幫助調味,一方面也能幫助利尿、利濕。而現代人工作繁忙,柯富揚也推薦方便攜帶的茶飲幫助袪濕。例如決明子本身不但利濕,也有清熱的效果,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可用水壺泡決明子茶隨身帶著走;另外,菊花、玫瑰花不但聞起來芳香,也有利濕的效果。但柯富揚提醒,由於決明子、玫瑰花等清熱的食物吃多了,可能反讓身體越來越寒,因此可以在茶飲中加兩、三片薑,或是加些紅棗中和,且最好溫熱喝、不要加糖,排濕效果比做成冰涼的冷飲更佳。中醫推薦排濕食譜玉米鬚茶作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冬瓜生薑湯作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綠豆薏仁湯作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資料提供╱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
-
2020-07-02 養生.營養食譜
夏天昏沉濕邪入侵 中醫推薦三款排濕食譜
老是覺得昏昏沉沉沒精神、排便濕黏,甚至常起濕疹嗎?可能是因為濕氣太重,需要「體內排濕」啦!夏天是濕邪容易入侵的時節,尤其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更是潮濕悶熱,中醫師提供三種排濕食譜,教大家排除體內濕氣,斬斷病根。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表示,人體的五臟六腑中,最容易遭受濕邪入侵的有肺、脾、腎,其中又以「脾濕」最為常見。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的功能就受到阻礙,而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無法順利排出而成「濕氣」。瞿瑞瑩說,中醫裡說的脾主要便是腸胃功能不好,若是飲食不規則,便容易脾胃積聚濕氣。而「脾濕」會使人頭腦昏沈、「頭重如裹」,肚子也會容易脹氣、大便濕黏。而通常是脾濕沒有好好排出,則會進一步在肺和腎積聚濕氣,因此較常見於老人家或是久病、重病的人身上,通常症狀表現為多痰、下半身浮腫等,必須依靠較強效的中藥調理,較難以食療方式處理。瞿瑞瑩表示,夏天是濕邪容易入侵的季節,因此建議不要太常食用精緻澱粉類,如麵包、蛋糕等,牛奶以及如起司等乳製品也要盡量少吃。另外,瞿瑞瑩也推薦玉米鬚茶、綠豆薏仁湯和冬瓜生薑湯三款排濕食譜,在潮濕燠熱的夏天食用,讓身體多餘的水分排除,恢復乾爽、輕鬆的狀態,也避免濕氣進一步侵入肺、腎,更難治療。【玉米鬚茶】做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功效:玉米鬚茶性味甘平,能利水消腫、清熱涼血、清熱,祛除體內濕熱之氣。【綠豆薏仁湯】做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功效:綠豆有清熱解毒作用,薏仁有肌膚美白功效。夏天常見皮膚過敏的症狀,可服用綠豆薏仁湯清熱消暑、利尿解毒,且具有改善水腫的效果。【冬瓜生薑湯】做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 將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功效:《名醫別錄》曾提及:「白冬瓜,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冬瓜性味甘、淡、涼。入肺、小腸、膀胱經。清熱利水,解暑熱,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瀉痢等,肥人常食之,可助於減重。生薑則性溫,能中和冬瓜之涼性,生薑皮性味辛涼,功能和脾行水消腫,主要用於水腫,小便不利。
-
2020-05-31 養生.聰明飲食
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大吃特吃沒關係?3種情況需注意
Q 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因此大吃特吃沒有關係?吃蔬菜有很多好處,因為它熱量低且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含水分和纖維,有利排便,幫助消化,所以多吃蔬菜會比少吃蔬菜來得健康。不過,適量的攝取才是正確的,吃太多反而沒辦法吸收那麼多。以下情況,必須特別注意:1.體質虛寒的人:這類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少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可將蔬菜煮熟或加入蔥、蒜、薑一起烹煮,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2.消化不良、腸胃功能差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蔬菜雖然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但若一次吃太多,也會造成腸胃負擔。況且有一些蔬菜粗纖維太多,粗纖維太多的蔬菜不好消化,腸胃功能差的人最好少吃粗纖維蔬菜。3.有些蔬菜不宜一次吃太多:如豆類蔬菜(豌豆、四季豆)吃太多會脹氣;萵苣吃太多,會讓人頭昏目痛;金針花就算煮熟,也不宜一次吃太多,因為新鮮的金針花含有「秋水仙鹼毒素」,一定要先泡水一至兩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食用,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另外,乾金針花怕經過加工含有硫磺,食用後會造成食物中毒,凡是乾金針花最好能先用水泡一至兩小時後,再進行煮食,比較安全;而芋頭吃太多易腹脹胃痛;南瓜吃太多易腹脹;芫荽(香菜)吃多昏目耗氣;辣椒性熱,較刺激,吃多了會誘發痔瘡、胃痛、目紅。Q 蔬菜大部分都比較「冷」,體質較虛寒的人是不是不能吃太多?的確,大部分的蔬菜都偏屬寒性,只有少數的蔬菜是溫熱性的,不過虛寒體質的人還是可以吃蔬菜,因為有一些蔬菜生吃的時候是寒的,不過煮熟了之後,性質就會轉變。譬如白蘿蔔和蓮藕,生的時候是寒性,熟的時候是溫性;只有大蒜相反,生性熱,熟性溫。解決蔬菜的性寒問題:常會有人問瓜果類比較冷嗎?瓜果類如白蘿蔔、苦瓜、冬瓜、大黃瓜、絲瓜及葫蘆瓜,的確屬於寒涼類蔬菜,所以寒性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過量,或者必須加入蔥、大蒜、薑、辣椒一起烹煮就沒大問題了。這些溫熱性的蔬菜與寒涼性的蔬菜一起烹煮,可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又可作為調味,一舉兩得。所以體質虛寒的人,只要不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吃煮熟的蔬菜,問題就不大。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的不適有很大的助益,所以應該多吃蔬菜。Q 胡蘿蔔和白蘿蔔都是蘿蔔,性質相似,只是顏色不同而已?胡蘿蔔和白蘿蔔是完全不同的植物。胡蘿蔔是傘形科植物胡蘿蔔的根,對腸胃和眼睛很好,可改善消化不良、腸胃積滯、夜盲症、角膜乾燥症。白蘿蔔則是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新鮮根莖,可利尿,治口渴,健胃消食,止咳化痰。胡蘿蔔與白蘿蔔最好不要一起烹煮,因為胡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的維生素C破壞掉,所以煮白蘿蔔湯時,盡量不加紅蘿蔔或僅加少量裝飾即可。蔥白豆腐湯有感冒症狀,熱熱喝!食材:生薑5片、蔥白2根、豆腐1大塊、鹽少許、水1升作法:1.生薑切絲。將蔥綠色的部分去掉,使用白色的部分,切段。豆腐切小塊。2.生薑、蔥白和豆腐加適量的水煮成湯,加入食鹽調味即可。3.溫熱服用、微出汗效果更佳。功效:1.預防感冒,尤其感冒初期可飲用。2.適合風寒感冒。說明:1.蔥白有通陽散寒,溫暖身體的作用。2.生薑可解表散寒,改善感冒。
-
2020-05-06 新聞.健康知識+
立夏高溫破30°C!「人仙仙」頭昏沉重,4撇步防中暑
56歲的楊小姐在參加路跑後,總覺得身體悶熱、口乾口渴,休息完後並沒有改善,隔日參加有氧課程後,感覺頭昏沉重,就像被緊箍鎖住,後頸僵硬緊繃、人仙仙(台語),又過兩日仍倦怠愛睏、注意力無法集中,原以為是運動痠痛產生的疲倦或感冒,沒想到確診為中暑。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說明,當外界的溫度變高時,身體為了要適應這個環境,將多餘的熱散出,毛細孔會擴張,血管通透性會增加,因而流汗,身體就是藉由此將多餘的熱量排出,若無法將多餘的熱帶出體外,就容易造成中暑。台灣夏季溫度約在攝氏28-29度上下,台北是盆地地形,加上氣溫履次到達35度高溫,而人體的體感溫度感受會更高,賴博政表示,有增加近一成的民眾因「人仙仙」(台語)、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後確診為中暑。當長時間在悶熱的環境工作、從事戶外活動,以及經常在出入冷氣房的人,例如外送人員、快遞員更要留意補充水份,賴博政提供在食衣住行的4大防中暑技巧:1、食:多吃涼性的食物,如薏苡仁、蘿蔔、綠豆、番茄、西瓜、香瓜、小黃瓜、絲瓜、冬瓜、苦瓜;高麗菜、芹菜、地瓜葉、薄荷、木耳等,但寒性體質或是平時腸胃過差、易腹瀉腹痛、有潰瘍性疾病者,需慎用或少用。2、衣:穿著棉製吸汗的寬鬆衣物,避免緊繃不透氣的衣物。3、住:環境保持通風,避免過於悶熱及潮濕。若室內溫度太高,可適當使用空調,但須注意溫度不可過低。4、行:出門在外活動時要注意防曬、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活動;若有劇烈運動可以喝稀釋的運動飲料,避免水分及電解質過度流失。中醫認為「暑」是一種致病的邪氣,容易消耗人體內的水及氣,因此常見有口乾喜飲,短氣無力;「暑」邪易上擾心神兼夾濕熱,會有頭重、胸悶、倦怠、腹脹。賴博政說明,中暑分成「陽暑」和「陰暑」,長時間在悶熱不通風、炎熱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容易造成「陽暑」,常見症狀為面紅汗多、身體燥熱、心情煩躁、口唇乾渴。而若是在炎熱環境下突然進入冷氣房中,或是貪涼而突然飲用大量冰飲,使體內過多的熱無法散出,則會造成「陰暑」,「陰暑」症狀並不明顯,因此,賴博政提醒,要是自覺身體發熱但熱像不明顯、少量流汗或是不流汗,身體沉重倦怠沒精神、頭暈重痛、胃口變差,小心「陰暑」已經上身,若嚴重有嘔吐腹瀉交作等症狀,建議就醫治療。延伸閱讀: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天氣一悶腳就發臭? 1關鍵讓你就此遠離臭腳丫
-
2020-04-28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會喝茶嗎?六大茶類養生功效有別、這種茶最好放冰箱
又是一年新茶上市季。清明節前後,新茶陸續上市,很多求“鮮”若渴的老茶友已經躍躍欲試。新茶雖好,飲用也有講究。那麼,如何正確選用適合自己的新茶來養生呢?如何按季節選擇養生茶茶分六種顏色,分別是黑茶、白茶、綠茶、黃茶、紅茶、青茶。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古人經歷了從生煮鮮葉到曬乾收藏,從蒸青到團餅,再從團餅到散葉。從綠茶發展到各種各樣的茶,再到如今風靡世界的茶飲料。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自然規律,始終遵循“茶與人合一”的中醫理論思想。春天萬物生髮,對應的臟腑是肝,對應的顏色是青色和綠色。夏天酷熱潮濕,對應的臟腑是心,對應的顏色是紅色。秋天乾燥,對應的臟腑是肺,對應的顏色是白色。冬天要歸藏,對應的臟腑是腎,對應的顏色是黑色。長夏對應的臟腑是脾,對應的顏色是黃色。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什麼季節該喝什麼茶,但也不能簡單照搬。俗話說:“春夏綠,秋冬紅,一年四季喝烏龍”,這也進一步說明要按季節來選擇茶品。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應該按中醫理論辨證喝茶,否則不但不能養生,還有可能引起副作用。六大茶類的養生功效有別茶大致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三個品種。白茶、黑茶、紅茶、青茶、黃茶、綠茶,六大茶類也都有新茶。所謂新茶是指當年採摘加工製作的茶,叫當年茶。第二年茶叫陳茶,也叫隔年茶。並不是說所有的茶都講究喝春茶、喝新茶,有的茶年份越老,品質越好。如白茶、普洱茶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越有收藏價值。白茶是中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縣,臺灣也有少量生產。而安吉白茶、雲南白茶均不在此列。白茶因茶外表披白毫而得名,歷來被視為茶中珍品,有清熱去火、除煩、抗輻射等功效。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製作過程中往往要渥堆發酵較長時間,所以葉片多呈現暗褐色,因此而得名,以製成緊壓茶銷售為主。雲南的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青磚茶等都是較有名的黑茶。黑茶對於抑制腹部脂肪堆積有明顯效果,可以在飯前、飯後各喝上一杯,長期堅持下去,效果明顯。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與普洱茶一樣性溫,能暖胃養胃,適宜冬天或寒性體質的人飲用。紅茶中富含錳元素,有利於骨骼發育。現在流行的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阿薩姆紅茶都是不錯的選擇。紅茶是有保質期的,且保質期並不是很長,最多可以儲藏三年左右。青茶也叫烏龍茶,性溫和,有去脂減肥、美容養顏的功效。青茶的種類包括大紅袍、水仙、肉桂、雞冠、觀音、各種單叢及高山凍頂等。青茶在各個季節的風味不同,也不一定是新茶最好,反而是當年的秋茶更加濃郁。選購烏龍茶要記住十二字方針:“形要緊,味要醇,手感重,湯要亮。”黃茶屬於部分發酵類,製作方法與綠茶相似,具有綠茶的特點。與綠茶相比,黃茶加工時多了一道“悶黃”的過程。黃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體型肥胖的人最適合飲用。其因產量小,受眾人群少,價格高,也是新茶中品質比較好的,如霍山黃牙、溈山毛尖等。綠茶是中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是新茶好,新茶當中以春茶最好,但並非越早品質越好。有些商家急於新茶上市,往往會使用人工方法如搭建溫棚、施催芽素等提早採制新茶,勢必會影響茶葉的品質。所以,不宜買太早的春茶,應順應自然,穀雨前後採摘的春天露天茶才最好。一般來說,春茶上市時間最早與最晚相差50天左右。四五月份的晚春茶也很好,且價格合理,可以作為我們的選擇。綠茶按照製作方式包括曬青綠茶、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因為殺青方式不同,其口感也有所區別。炒青綠茶有火香,味醇而甘,殺口;蒸青綠茶有豆香、板栗香;曬青綠茶的葉底肥厚耐沖泡,以雲南大葉種居多;烘青綠茶有高香,回甘,但不耐泡。除瞭解綠茶的特點,我們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用。如胃寒,則不宜喝過濃的炒青綠茶,可選蒸青綠茶;若胃腸功能失調,宜飲清淡的烘青綠茶。對於痰濕體質、血瘀體質、濕熱體質或特稟體質的人,尤其適合飲用綠茶,老年人則應以清淡為主。因綠茶未經發酵,保留了鮮葉的茶多酚、兒茶素等幾十種營養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殺菌、消炎等都有較好的作用,常喝綠茶可延年益壽。值得注意的是,新茶製成後最好放置一周再飲用。綠茶最好放在冰箱保存很多人喜歡把茶葉放在冰箱裡儲存,其實這是個誤區。茶葉是否放冰箱,也要區別對待。六大茶類中,綠茶最容易變質。綠茶若受潮或在空氣中氧化,顏色會褪綠變黃,口感和品質都會大打折扣。所以,綠茶的儲藏方法至關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放在冰箱儲藏。如果保存時間短,需要隨時喝,可將綠茶放入冷藏室,並將冰箱溫度調至5℃左右;但如是未開封的茶葉,想保存一年以上,則應放入冷凍室。另外,為防止茶葉變成冰箱的除臭劑,在茶葉放入冰箱前要密封包裝,並在包裝袋內裝入足量的專用保鮮劑,包裝材料最好用鋁箔複合袋。白茶和黑茶等講究的是後期陳化所體現出來的飲用價值,將這類茶放在冰箱裡,除了受潮,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茶葉中生物酶的活性也會下降,從而影響茶葉轉化的效率。所以,它們不適合放在冰箱儲存,也不宜與化妝品等放在一起。而傳統工藝的烏龍茶,如武夷岩茶、鳳凰單叢、焙火鐵觀音在經過焙火之後,茶品的穩定性較好,不需要放在冰箱中,放在錫罐裡即可。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從冰箱中取出綠茶後,切勿立即將包裝打開。正確的做法是,將冰箱內的茶葉取出後讓其慢慢升溫,待升到常溫後(一般是隔一天)打開包裝袋,然後進行沖泡飲用,最好能在半個月內喝完。
-
2020-03-29 養生.營養食譜
自煮少油鹽 腸胃放輕鬆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容易三餐不定時,或為了趕時間亂吃外食填飽肚子,媒體人小安因此長年鬧胃疼,腸胃炎、胃潰瘍反覆發作。為了改善健康狀況,小安開始下廚專煮少油鹽的清淡菜餚,自行開發的創意食譜好學、好煮、又好吃,料理也成為她繁忙工作之餘的紓壓良藥。冬瓜多半用來燉湯或滷得又鹹又糊,小安則用冬瓜清炒蒜苗,咬下口爽脆清新,煮法簡單,五個步驟就能搞定。紅酒燉牛肉煮法較複雜,要先煎過牛肋條、熬煮二小時高湯並放涼一夜後,隔天再與拌炒過的蘑菇、奶油煮滾,才能完美入味,每一口牛肉都吃得到濃郁香氣。糖醋酥炸鰈魚則是少數口味較重的獨門料理,但創意十足,用麥當勞糖醋醬、番茄醬就可以炸出餐廳等級的美味。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周亦秀說,顧胃要以清淡調味為主,除了少吃辣椒以外,番茄糊及糖醋醬的鈉、糖含量較高,建議少添加,可用新鮮食物帶出天然酸甜味,烹調方式也要以川燙、清蒸、水煮取代油炸。周亦秀表示,牛肋條的筋難咬,且膽固醇、脂肪量也較高,若腸胃不好,可換成肉質細、脂肪較低的魚肉會比較好消化。冬瓜屬於好消化的食物,但寒性體質的人最好少吃,或是加薑去寒,也可以將冬瓜改成菠菜、秋葵、小白菜等。周亦秀說,這三道菜還缺乏無穀雜糧跟水果,可以搭配山藥、南瓜、玉米、蓮藕等主食類一起食用。另,也要搭配水果補充維生素。糖醋酥炸鰈魚食材:好市多鰈魚片2片、青椒及甜椒2條、洋蔥4分之1顆、蒜2至3瓣、薑適量、麥當勞糖醋醬3盒、麥當勞番茄醬2盒、雞蛋1顆、太白粉適量作法:1.鰈魚片切成適當大小塊狀,加入醃料(鹽巴、胡椒粉、米酒、雞蛋、太白粉適量)拌勻。2.青椒、甜椒、洋蔥切塊,蒜頭及薑切成末。3.糖醋醬、番茄醬打開備用。4.熱油鍋後炸魚塊,中小火炸呈金黃色,撈起以餐巾紙吸油備用。5.撈起鍋內多餘的油,剩下少量下蒜末、薑絲爆香,再加入甜椒、青椒、洋蔥拌炒。6.加入魚塊及醬料,拌炒至上色收汁起鍋。冬瓜炒蒜苗食材:冬瓜1片、大蒜苗1條切片、紅辣椒2根切絲作法:1.冬瓜去皮、切成薄片。2.少許油熱鍋後,放入冬瓜翻炒後蓋上鍋蓋。3.冬瓜變色後放入一匙高湯,蓋上鍋蓋,大火悶1至2分鐘。4.冬瓜變透明後,加入切片後的大蒜苗拌炒。5.最後加辣椒拌炒後關火起鍋。紅酒燉牛肉食材:牛骨1塊、牛肋條600克、洋蔥2顆、薑適量、西洋芹1條、紅蘿蔔1根、蘑菇1盒、超市番茄糊50g、紅酒300毫升、任何喜歡的香草幾片作法:1.以牛骨、西洋芹、洋蔥燉煮高湯。2.牛肋條切塊後,撒上鹽巴、黑胡椒靜置。3.洋蔥切末,紅蘿蔔、番茄切塊。4.牛肋條以奶油雙面乾煎,表皮微焦後取出。5.同鍋下洋蔥末、薑末及香草拌炒到有香氣後,加入牛肋條、紅蘿蔔翻炒,再加入蕃茄糊拌開,倒入300毫升紅酒。6.加入高湯淹過食材,煮滾後小火熬約2小時。7.靜置放涼一夜。8.蘑菇切片後,奶油熱鍋加入鹽巴、黑胡椒拌炒後,加入紅酒牛肉鍋。9.煮滾後再小火煮一下,加少許鹽巴、黑胡椒。10.盛盤後撒上香草裝飾。食譜/小安提供
-
2020-03-13 養生.聰明飲食
免疫細胞超過6成都在小腸 名醫推薦這些食物增免疫力
日本骨科博士太田博明在其新書《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時報出版)提到,近年來,「寒性體質」的人數爆增,女性高達七到八成、男性則將近三成都是寒性體質。「寒性體質」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因此不可小覷。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是透過白血球的顆粒球(granulocytes )及淋巴球等免疫細胞的平衡來維持正常運作,前面提過的巨噬細胞是白血球,自然殺手細胞則屬於淋巴球。免疫系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核心部分是淋巴球,當人體受到病毒等微生物或癌細胞的侵襲,淋巴球就會率先出來識別並將之消除。如果淋巴球的功能變差,人就容易感冒。當體溫上升,淋巴球就會增加,行動也會更活躍;如果體溫偏低,淋巴球的數量就會減少。顆粒球主要負責吞噬體積較大的細菌等異物,當人體體質偏寒,顆粒球就會增多,導致免疫系統失衡,使免疫力變差。因此,對免疫力來說,寒氣是最大的敵人。如果想要排寒並增強免疫力,最重要的就是改善飲食、運動及睡眠等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的效果更是立竿見影。關於食物能活化免疫力的研究,全球包含日本在內已有十足的進展,目前已知許多食材都含有提高免疫力的成分。首先,就是要完整攝取能製造淋巴球等免疫細胞的蛋白質。接下來,就是努力攝取能促進新陳代謝的維生素B群(B1、B2等)、擁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A、C和E,最後,再積極補充能排除多餘鹽分的鉀。B1能幫助細胞製造能量,B2能促進脂肪燃燒、加速代謝……總之,維生素B群是促進細胞再生、增強抗壓能力的必需營養素。蛋白質是排寒的最佳食材,因此可以多加攝取牛肉、豬肉、雞肉、雞蛋以及大豆製品。特別是雞胸肉含有消除疲勞的成分「含組氨酸的二肽」( Imidazole dipeptide ),效果非常良好。此外,鮪魚也含有豐富的「含組氨酸的二肽」。寒氣入侵特別嚴重的人,可以多食用維生素E含量豐富的南瓜、酪梨及堅果類。不過,攝取過多肉類會對消化造成負擔,也容易吃膩。這時候可以多加活用手邊容易獲得的食材,像是蘋果及醋。免疫細胞超過六成都集中在小腸,蘋果裡含有非常多膳食纖維中的果膠成分,能改善腸道中的環境。蘋果多酚(蘋果中所含多酚類物質的通稱)可以保護免疫細胞不受活性氧的攻擊,鉀離子成分也很多,讓人體遠離高鹽的傷害。醋可以幫助打造不易發胖、不易疲勞的體質,當中所含的醋酸會在體內轉為檸檬酸,幫助人體提升代謝、消除疲勞。原則上需要每天攝取,因為只要停止攝取,就會很快變回原來的體質。學界一直以來都認為製造免疫細胞的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退,不過近來發現骨骼荷爾蒙(骨鈣素)分泌量的減少,才是促使製造免疫細胞的造血幹細胞老化的主因。但是,只要利用蹬腳跟運動刺激骨鈣素的分泌,就能重新喚醒造血幹細胞的生產能力。請大家搭配健骨飲食,養成每天的良好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