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孩童
共找到
929
筆 文章
-
-
2022-06-11 焦點.科普好健康
兒童也會耳鳴?4情況出現須當心 醫師教如何治療防範
在耳鳴門診中,兒童患者相當少見,每年頂多會遇上一、兩名。曾經有一位女性耳鳴患者,帶著正在牙牙學語的三歲兒子看診,說他常常用手拉右耳、用力甩頭,注視右方,無來由地哭鬧,到了晚上焦躁不安,難以哄入眠,她擔心這狀況會不會是兒童耳鳴?兒童當然也會耳鳴,但因言語能力還在發展,通常要等到五歲以後,才會說出「耳朵嗡嗡嗡」、「頭頂嘰嘰嘰」、「蚊子飛飛飛」等話語,嘗試表達「耳鳴」,並且配合指示接受聽力檢查,否則只能靠家長觀察及醫師推測。兒童耳鳴,絕大多數跟下列狀況有關:●中耳負壓兒童鼻咽部位有一顆淋巴樣組織,宛如天公豆,稱之為「腺樣體」,一直要到十歲以後,才會逐漸消失,在於攔截吸入鼻腔的汙染或感染,避免直接進入下呼吸道。但是,幼童耳咽空間很小,一旦受到感染,腺樣體腫大,直接擋住耳咽管下方開口,阻礙中耳腔對外的通氣,當裡面空氣被黏膜吸收後,裡面壓力小於外面大氣壓,耳膜內凹,會引起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中耳炎由於兒童中耳腔較小,顳骨中的氣房也尚未完成發育,一旦黏膜因感染發炎或過敏而腫脹,裡面空間大幅縮減,干擾到耳膜及聽小骨傳遞聲波的功能,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即產生代償性耳鳴;但當發炎物質或細菌毒素經由圓窗擴散進入內耳,傷害耳蝸,會產生「發炎性耳鳴」。●耳垢栓塞現在少子化,兒童變成家族之寶,許多長輩會替孩子清耳道,頻繁掏耳後,會破壞外耳道上耳垢向外移出的螺旋線,不僅使新分泌出的耳垢難以排出,棉棒還會把耳垢向內推,並壓實,阻礙聲波傳到耳膜,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產生「代償性耳鳴」。●噪音傷害現在3C產品盛行,不少兒童沉迷於電動玩具或影音設備中,音量控制不好,或是長時間戴耳機,噪音直接進入內耳,造成耳蝸聽毛細胞過勞,先是發生「聽閾上升」,聽聲音會鈍鈍的,彷彿輕度聽障,接著未受傷的聽毛細胞加強擺動,出現「耳蝸性耳鳴」,聽神經細胞又加強傳導,會出現「神經性耳鳴」。若持續,會提早出現永久性的聽障。另外,外耳道炎、耳道異物(塑膠珠、石頭或昆蟲)、先天性膽脂瘤或鼔室硬化等疾病,也會引起兒童耳鳴,宜及早就醫。如何治療及防範1.若是中耳負壓問題,可在耳膜上放通氣管,或是手術切除鼻咽腺樣體改善。2.若是感染性中耳炎,可口服副腎皮質素及抗生素;若是過敏性中耳炎,建議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治療。3.若是耳垢栓塞,先局部使用耳藥水,逐漸溶解耳垢,建議家長不要再替兒童掏耳。4.若是噪音傷害,孩童應遠離3C產品及影音娛樂設備,多接觸大自然,鼓勵戶外活動。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553例 6歲女童確診25天後變MIS-C重症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553例中重症個案,其中包括344例中症、209例重症。今天再增一例孩童多發性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為6歲女童,5月初曾經確診陽性,當時只有輕微咳嗽,5月底再度發燒,經醫師研判為MIS-C,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為南部報告過的個案,為6歲女童,無慢性病史,5月5日檢驗PCR確診,當時輕微咳嗽,輕症解隔後,精神活力正常,5月30日發燒38.5度,距離確診後25天(約4周),6月2日因為持續3天發燒,嘔吐3次,活力、食慾減退,至醫院急診,當時收住院治療。羅一鈞表示,經檢查發現女童發炎指數上升,住院後持續發燒,且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到6月6日時已發7天,女童出現腹痛、腹瀉、頭暈、嘔吐、噁心、結膜紅、草莓舌、四肢末端浮腫,脖子出現紅疹,血壓偏低,醫師懷疑MIS-C,轉兒科加護病房治療。羅一鈞表示,醫院給予女童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當晚即退燒,血壓也穩定,超音波顯示有冠狀動脈輕微擴大,目前病況恢復良好,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目前兒童重症44例,MIS-C包括有3例,腦炎18例,肺炎9例,敗血症3例,哮吼4例,家中死亡5例,共病2例。其中兒童死亡17例,腦炎5例,肺炎4例,敗血症2例,家中死亡5例,共病1例。目前青少年重症4例,心肌炎1例,肺炎3例。青少年死亡2例,心肌炎1例,肺炎1例。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中重症553例,中症344例、重症209例。另外213例死亡個案,當中有197人有慢性病,135人沒打滿三劑,112人超過80歲,年齡介於40-90多歲之間,輕症無症狀比例99.655%。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11歲男童患MIS-C高燒休克 「看到招財貓跟我招手」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增加,醫界近日呼籲注意兒童染疫後可能罹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今天收治1名11歲男童,高燒期間出現視覺異常幻象,「看到招財貓跟我招手」或看到異常人影。經全力搶救後才逐漸穩定。院方指出,該名11歲男童1個月前確診新冠病毒後,雖已痊癒,但近日持續發燒4天,伴有眼睛紅、草莓舌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入院後合併有心臟衰竭與休克現象,立即收治於兒童加護病房治療,小兒心臟科醫師傅俊閔在病童入院當日就立即診斷其患有MIS-C重症。醫師發現男童不僅休克,還合併有心包膜積水與肺水腫現象,經給予免疫球蛋白、靜脈類固醇與強心劑等藥物治療,並整合包含小兒心臟科、小兒感染科、兒童重症專科與小兒神經科醫師等兒科重症團隊,齊心診斷治療救治,如今病童的症狀逐步穩定。參與治療團隊的小兒部醫師陳麒年說,男童在高燒期間伴隨有視覺異常幻象等症狀,男童在住院時表示,會在閉眼後數分鐘還持續看到招財貓跟他招手,或看到異常的人影。有鑒於新冠病毒會合併腦炎等問題,兒科重症團隊會診小兒神經科許家睿醫師評估腦部併發症的可能,安排了腦電圖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攝影檢查後,初步排除嚴重腦部併發症之危險,所幸病童在高燒與休克症狀改善之後,視覺異常現象也陸續消失。小兒感染科醫師陳文發說,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通常在新冠病毒染疫孩童疾病痊癒2至6週的期間發生,詳細的致病機轉尚不明確,推測可能跟病毒感染後體內的免疫風暴有關,會導致全身多系統的發炎症狀,約有三分之一個案合併有休克症狀,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院方指出,近2年在國外已陸續報導MIS-C重症個案,在10萬名確診孩童約有3.8人的MIS-C發病率,台灣目前染疫孩童個案數量已突破50萬人,相關個案近期應會持續發生,小兒部提醒,倘若孩子在感染後又再次持續發燒,伴隨著皮膚疹、眼睛發紅、草莓舌、腹痛或休克等症狀,須盡速就醫評估是否罹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
2022-06-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數翻倍全球第2快 46%確診死者3天內亡
致死率破陳時中防線本土昨天新增七萬二九二一例,確診率約百分之十一點四,近七天平均新增七萬例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析國內疫情正往下走。但昨新增中重症案例五七五例及死亡二一一例雙創下新高。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提出數據,指出國內染疫死亡數十三天內翻倍,居全球第二,籲政府加強分析本土數據找原因,降低死亡是現階段防疫關鍵。今年截至昨天為止,已有二七三一人染疫亡。據指揮中心統計,發病到死亡在三天內,多達一二六○人,占整體四成六。死者年齡在六十歲以上占九成,未接種過任何一劑疫苗死者占四成三。台灣致死率前天已達「陳時中防線」萬分之十,昨致死率已破防線,來到萬分之十點五。603例不計入新冠死亡去年新冠肺炎死亡採「全死因統計」,只要有確診就會算進去,但今年則修改定義,僅計算經審查認定死因與新冠有關的人數。指揮中心公布今年新冠死亡通報總數是三一二三例,截至六月八日,二五二○例列入公告,六○三例排除。排除因素包含自殺、意外,或是被醫師懷疑「可能」非染疫亡等六大因素。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則認為,指揮中心應該要公布「全死因死亡數」,並建議將排除死亡個案的數字,加上時間軸的資訊,會得到更多有意義的資訊,否則六大排除的原因中,有部分過於武斷,也導致死亡數可能失去意義。青少年死亡增第二例昨新增二一一例死亡案例中,其中一例為十七歲青少年,是今年疫情以來第二位因染疫死亡的青少年。該案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五月卅日發病送至急診,檢測PCR陽性,診斷肺炎併呼吸衰竭,使用藥物治療短短二天內過世。目前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重症共四位,包括肺炎三例、心肌炎一例;其中二例死亡。另增一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重症兒童個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四十三例,包含十八例腦炎、九例肺炎、三例敗血症、四例哮吼、五例家中死亡,二例共病、二例MIS─C;其中十七人死亡。九月有可能出團旅遊莫德納公布已研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台灣目前仍有一千多萬劑莫德納疫苗還未到貨,並保有選擇次世代疫苗的選擇權。至於外界關心九月是否可以出團旅遊,陳時中表示,可能性應該是有。
-
2022-06-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59死再攀新高 死亡高峰下不來
昨天新增八萬○一九五例本土個案、三四四中重症個案,死亡案例新增一五九例,再創新高。在確診人數分布上,台中市一萬一五八七例,首度躍升全國之冠,其次為新北市一萬一四四三例、高雄市一萬一○四八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台中確診率目前不到一成,每天確診個案數應該還會再往上,但整體疫情應該會在下周下降。北部年長族群 感染曲線降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基隆、台北、新北、桃園四縣市年長族群感染曲線已呈現下降趨勢,新竹、苗栗、台中、彰化等十四縣市也即將開始下降,台灣已從高峰期逐漸往下降,估計六月中下旬整體疫情將得到控制,中重症及死亡比率也會明顯下降,當單日確診數降至三萬時,可開始將新冠肺炎轉為流感化監測,並為解封做準備。連日來每天死亡人數都破百,且一再創新高,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研判,死亡人數維持在高峰應會再延續一陣子。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說,中央公布死亡案例大概有百分之四十七是三天內死亡,與國外文獻發病到死亡十八天不太一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釐清原因。增一四六例重症 包括三童昨新增一五九例死亡,創單日新高,當中最年輕為廿多歲男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該個案因癌症轉移,住院治療,六月三日PCR採檢為陽性確診,後續出現肺炎、敗血症、呼吸衰竭,不幸於六月五日死亡。昨天中重症通報三四四例,當中一九八例中症、一四六例重症,再增三例兒童重症,分別為四歲女童,以及十歲和十二歲男童,其中十歲男童為國內首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目前累計四十二例兒童重症個案,其中十七人死亡。開放邊境 觀光局擬定指引交通部長王國材接受網路節目專訪表示,不久之後可望開放國境,觀光局已經擬定出入境旅客指引,例如,出發兩天前要有PCR陰性證明,須打滿三劑,且團進團出,疫後初期可能要求旅客需持觀光簽證入境。對於國門邊境開放,陳時中說,基本上打過疫苗或相關條件下,可不用檢疫,會先從商務開放,投資客可先入境,再考慮其他旅客。至於觀光部分「恐怕還沒成熟」,就是目前還不會有「○加七」檢疫措施,以逐步縮短檢疫天數來說,目前規畫「三加四」可能性最高。在機組人員檢疫部分,打滿三劑疫苗的長程機組人員擬放寬至「○加七」,意即入境篩檢後免隔離,但須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專家會議已經討論並通過,但何時拍板還在簽核中。
-
2022-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兒童重症、腦炎多?研究啟動
昨增三例兒童重症個案,包括國內首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國內已累計四十二例兒童重症,腦炎有十八例,比率偏高,為此,衛福部通過「台灣兒童新型冠狀病毒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之基因易感性研究」,共有十六家醫學中心參與收案,將對病童及家長抽血,以便全基因定序,比對出腦炎的易感基因。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首例MIS─C個案為十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四月廿六日確診,當時僅發燒兩天,採居家照護至解隔離。五月廿八日再次發燒,且合併頸部淋巴結腫、皮膚紅疹,因持續發燒、嘔吐、腹瀉,就醫住院檢查,發現雙下肢腫脹,懷疑是MIS─C,轉送至台大醫院。羅一鈞表示,男童後續出現結膜紅、皮膚紅疹、發炎指數增高、血壓下降等,六月一日收治到加護病房,診斷為是MIS─C併休克,經過升壓劑、免疫球蛋白和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病況改善,六月五日轉出至一般病房,目前仍在觀察中。MIS─C好發年齡介於六至十二歲,常見發燒三天以上、結膜炎、急性腸胃道症狀等,羅一鈞提醒,若兒童染疫六周內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或頭暈等六大症狀,務必盡快送醫。另兩例兒童重症,四歲女童曾有癲癇慢性病史,十二歲男童有先天性神經系統疾病,目前均仍在加護病房。前衛福部長林奏延表示,兒童感染Omicron引發腦炎,主因應不是病毒侵襲腦幹,是病毒增強自主神經反應,引發壓迫腦幹,讓病童呼吸跟心臟等中樞受影響而死亡;目前十八例腦炎病童有不同臨床表現,致病機轉有一點複雜,希望透過這次基因比對,了解致病原因。
-
2022-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基因研究找致兒童腦炎機轉 羅一鈞:16醫學中心進行
新冠肺炎染疫兒童罹患兒童腦炎,已奪走多名幼童生命,衛福部通過「台灣兒童新型冠狀病毒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之基因易感性研究」,以找出國人是否有特殊基因表現,導致兒童染疫後併發腦炎,研究由林口長庚醫院及國衛院負責。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證實,將由前衛福部長林奏延帶領16個醫學中心共同收案,等研發組可分享成果時會再請該組報告。羅一鈞表示,衛福部昨晚通過相關研究計畫,因兒童併發腦炎不一定集中某縣市或區域,因此和北、中、南、東醫院,透過抽血檢測等全基因體定序方法,研究腦炎相關個案。這項研究由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負責,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等人共同主持,目前已與衛福部桃園醫院及台大兒童醫院等醫學中心,總共16家醫院合作,目前已預計開始收案,因研究對象為50名腦炎病童,人數多、收案困難,因此會尋找更多醫院參與。另外,他說,兒童染疫後引發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的病童有增加趨勢,常以休克表現,往往是確診後2至6周又開始發燒,合併皮膚、心臟、胃腸、腎臟等變化,家長一定要注意。林奏延也表示,將與指揮中心研發組討論,希望MIS-C可以納入這次研究,希望有更好的結果。至於兒童疫苗間隔縮短時間,陳時中則表示,下一步疫苗施打計畫將請ACIP委員討論,目前還在安排時間,但一定會在本月進行。
-
2022-06-08 醫療.兒科
出生一天的女嬰「小腿骨折」原來是母嬰攝取維生素D不足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收治外院轉來僅一天大女嬰右小腿骨折,檢查發現維他命D嚴重缺乏,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診斷為「新生兒佝僂病」,由於足月新生兒佝僂病造成的骨折非常罕見,經檢查發現女嬰母親也是嚴重缺乏維他命D。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呼籲,新生兒佝僂病症狀不易發現,且進展無聲無息,卻會導致不良後果,甚至危害孩童一生的健康。家長關注新生兒的骨健康,透過有利於骨骼健康的營養措施、生活方式及適當的運動和日曬,為新生兒的骨健康加把勁。林鴻志說明,新生兒佝僂病是指骨骼軟化和弱化,通常是由於極度和長期缺乏維生素D造成。胎兒期骨骼礦物質的沉積發生在懷孕晚期,早產會中斷此過程,導致早產兒出生後面臨骨骼健康的問題。此外,極低體重早產兒較易從尿中排出過多的磷,早產兒的維生素D不足也間接造成鈣磷的吸收不夠。足月新生兒的佝僂病通常是因為母親的維他命D缺乏所造成。他指出,症狀方面,新生兒佝僂病於嬰幼兒期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骨折、驚厥、活動受限、畸形癒合、發育遲緩等,將影響一生的骨骼健康,目前可透過檢驗血中的鈣、磷、鹼性磷酸以及超音波、X光影像來診斷。林鴻志建議,如何防治?孕婦孕婦需攝取充足蛋白質、維生素D、鈣、磷等,包括孕婦配方奶、豆製品、蝦、貝類等,如不能經常食用乳製品則可考慮服用鈣劑。每日應適度日曬30分鐘以上。他指出,新生兒部份,新生兒餵食母乳應補充維生素D ,以改善短期骨礦化,避免骨質流失;三、具有新生兒佝僂病風險的新生兒,每天可採溫和親子運動10分鐘,刺激骨骼生長。
-
2022-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招名威5歲兒打完疫苗發燒4天半 建議父母必備退燒藥
近期全台5至11歲的孩童都在施打新冠疫苗,也有數據顯示5至11歲的孩童打完BNT疫苗副作用比例約5%,不過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臉書分享,他兒子反覆發燒,用粉紅色退燒藥水無效,改以紫色的消炎熱,再加上冰枕和溫水輪番擦拭才好轉;他也提醒,一定要隨時注意孩子身體狀況,並備有退燒藥。招名威指出,5歲半兒子打完疫苗後,燒了4天半,尤其第2及3天,燒到39度,粉紅色的退燒藥完全沒效,只能吃紫色的炎熱消,再加上冰枕和溫水輪番擦拭。招名威表示,兒子只要藥效過溫度又飆上去,一下子整個人又不舒服癱軟,來回多次食慾也不好,所幸第4天終於開始會出汗,第5天總算降到38度以下,兒子才恢復正常。「疫苗的副作用真的因人而異」招名威說,雖說95%的小朋友都沒有劇烈反應,但如果體質較易過敏,施打疫苗之後更是要密切注意身體狀況,劇烈反應、發高燒還是有可能出現,千萬不能輕忽了;他也替因確診過世的孩童感到難過,並強烈建議父母要準備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若有意識不清的情況都需盡快就醫。
-
2022-06-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年輕爸媽都確診 幼兒隔離錯過學校集中施打BNT很焦急
基隆市東信國小附設幼兒園1名小朋友,因為爸、媽確診須「3+4」隔離。今天是他自主防疫的第1天,學校集中接種兒童BNT疫苗,被告知不能施打。家長聯絡合約醫院預約接種也行不通,焦急不已。市府表示,學校排定集中施打結束後,會發補種單給未接種疫苗孩童的家長,到時候就可預約接種。住在信義區的王姓男子說,他和太太日前先後確診,讀東信附幼的兒子是密切接觸者,又沒打過疫苗,依規定要「3+4」,也就是居家隔離3天,自主防疫4天。王男說,兒子昨天居隔3天期滿,今天是自主防疫第1天。東信國小今天安排小學和附幼兒童集中施打兒童BNT疫苗,他事先詢問校方,兒子今天如果快篩陰性,能不能去學校打疫苗?學校說不行。到學校集中施打疫苗行不通,王男改想讓兒子到合約醫療院所施打兒童BNT疫苗。基隆市7個行政區共有10家合約醫療院所,信義區僅有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一家。王男打電話到部基預約,院方回覆只為衛生所造冊幼童施打,不受理民眾自行預約施打。王男想讓兒子早點打疫苗,心想早一天是一天,結果到學校集中施打、向合約醫療院所預約都行不通,非常焦急。基隆市政府副發言人游本明說,依照疾病管制署提供的指引,密切接觸者在「3+4」期間都有可能發病。自主管理4天期間,快篩陰性就可以去學校,但建議在這7天內都不要施打疫苗。游本明表示,小朋友如果錯過校園集中施打疫苗,在全市各學校10日完成集中接種作業後,會再發補種單給家長,那時候合約醫療院所也就可以受理民眾預約施打兒童BNT疫苗。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重症怎判斷? 黃瑽寧:可觀察呼吸頻率
新冠肺炎死亡個案今天再增一例兒童案例,重症個案累計達36例,其中16人死亡。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急促可透過時鐘計算每分鐘呼吸次數,11個月以下嬰兒每分鐘呼吸超過50次,特別是退燒後仍呼吸急促,就是緊急送醫的時機。黃瑽寧表示,新冠肺炎在兒童表現上,台灣的數據來看無症狀約32%,有症狀的68%中,發燒和咳嗽是是兒童染疫的主要症狀,其中發燒佔一半以上;因此發燒就去快篩通常不會漏掉。居家照護時孩童若出現發燒症狀,可先使用退燒藥。使用退燒藥後發現孩子可以「討拍、討抱、討東西吃」就表示精神、體力恢復,較無大礙;但用了退燒藥還不退燒,就是大腦體溫調節出問題,可能是腦炎前兆,「不是發燒而腦袋壞掉,而是腦受傷才導致溫度退不下來」,要立刻就醫。另外,在家也要預防脫水,可加鹽、加蜂蜜都可以,喝奶也可補充水分,避免因為脫水需住院。黃瑽寧也表示,呼吸部分也是觀察重點,如果看到孩子呼吸急促可看時鐘算每分鐘呼吸次數,特別是退燒後還很喘就是緊急送醫的時機。
-
2022-06-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疫後「多發系統發炎」 黃瑽寧:6周內注意這些症狀
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昨晚間於臉書發文表示,日前台大收治首例多發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兒童新冠肺炎個案。對此,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於感染後2至6周較常見,若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疹、眼睛充血、頭暈,可告知兒科醫師,及早介入治療黃瑽寧表示,會發生MIS-C主要是因為孩童儘管已體內清除掉病毒,但免疫系統仍「不打算冷靜下來」。亞洲人發生率比白人、黑人、拉丁人少一半以下,難以引用國外資料,而估算最糟狀態可發生率萬分之一。但如果疫苗接種率高,國外發現只要打過一劑疫苗可下降97%,兩劑幾乎不會發生。以目前兒少接種百分比,家長不用過度擔憂。但仍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染疫後已經康復,六周內仍要注意相關症狀,包括忽然發燒,尤其三天以上;抽血發現發炎指數都上升;全身出現皮疹、結膜舌頭發紅、血壓低、心肌功能受損或抽血發現心肌酵素增加,以及腸胃道症狀等,可告知兒科醫師,讓醫師可妥善處理。黃瑽寧表示,發生MIS-C和原本的輕重症無關,也有孩童一開始是輕症,後來發生MIS-C。但醫學知識一直在增加,目前發生原因還沒有明確解釋,五年後再看或許有不同答案。而不同器官同時發炎和隨每個孩子而有組合上的不同,但早期介入都可降低死亡率。因此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後六周內持續發燒三天,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疹、眼睛充血、頭暈,可告知兒科醫師,家長不要空擔心,預防最好方法是接種疫苗。針對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以國外10萬分之8.3的發病率加上台灣10歲以下約25萬人確診推估,未來1到2周可能陸續出現20幾例。黃瑽寧表示,Omiron發生的MIS-C較少,很多數字都要重算,不用那麼悲觀,加上疫苗打得好,不像沒有疫苗時那麼令人害怕。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5至11歲人口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已達60.5%,社區涵蓋率達74.2%。其中各縣市社區涵蓋率,最高為屏東縣已達91.7%,雲林縣90.2%次之,嘉義縣的89.5%則是位居第三。
-
2022-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康復者注意!滿足3條件要懷疑「多系統發炎」 未來2周可能20幾例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2日未滿20歲新冠肺炎確診者達43萬人,多數為輕症。不過兒科急診醫師提醒,「21歲以下」確診後一個月內若「高燒超過24小時」合併「兩個以上器官系統之症狀」,可能是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致死率2%,多需住加護病房。以國外10萬分之8.3的發病率加上台灣10歲以下約25萬人確診推估,未來1到2周可能陸續出現20幾例,台大醫院近期已收治首例。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昨晚間於臉書揭露,一名10歲男童4月底輕症確診,兩天就痊癒,但5月28日至31日在外院有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紅疹、手腳腫等症狀,確診MIS-C。6月1日轉至台大兒醫時,男童血壓不穩合併休克,加護病房與感染科團隊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強心劑等藥物,病況終於趨穩,昨順利轉出加護病房。林銘泰寫道,一直苦口婆心勸家長快帶小孩打疫苗,因為疫苗不只能預防新冠肺炎重症,也能預防確診一個月後發生MIS-C。這名男童是為台大收治的第一個MIS-C案例,真的不希望再出現第二個,他也於留言回覆友人說「是要打仗的時候了!」兒童急診醫學會日前曾發布聲明提醒, 5至11歲孩童發生MIS-C風險較高。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兒科醫學會兒科急診次專科委員會主委吳昌騰今上午受訪指出,目前醫界還不清楚為何MIS-C會延遲發生,可能是身體出現過度免疫反應所致,歐美資料顯示21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有較高風險。吳昌騰表示,MIS-C常發生在確診後第3到4周,併發冠狀動脈異常比率可高達10至50%,有超過三分之一病童會併發休克,需要在加護病房治療。MIS-C發病率雖從Alpha流行期的10萬分之54.5、Delta流行期10萬分之49.2,降低到Omicron是10萬分之3.8人,但以台灣10歲以下約25萬人確診換算,此年齡層未來1到2周可能陸續出現20幾例,家長和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吳昌騰指出,MIS-C的診斷包括臨床症狀與實驗室血液檢查,家長可觀察的臨床症狀重點有二,第一是高燒超過24小時,再者是2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出現症狀。美國對高燒的定義是攝氏38度以上,他自己的臨床經驗大約是抓38.8度到39.5之間。臨床症狀會出現在兩個以上的器官系統。例如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皮膚粘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手足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異常),另也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臨床症狀之外也要搭配血液檢查結果,才能確診。吳昌騰表示,MIS-C的死亡率約為1到2%,若能早點讓生命徵象穩定下來,不會有這麼大的危害,但就怕跟腦炎一樣來得又快又急又猛。他觀察,指揮中心宣導兒童重症和腦炎警示徵兆之後,後來接手的兒童重症案例有明顯比之前更早送醫,或許現在也是可宣導MIS-C的觀察重點的時機。也要特別提醒家長,若孩子確診後一個月出現疑似症狀,就醫時一定要告訴醫師孩子確診的日期。
-
2022-06-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兒童染疫後會出現新冠後遺症嗎?感染後要注意哪些事情避免重症?
當全球逐步接受與COVID-19共存的事實,相關的疫苗與藥物也證實可以降低中重症,但目前兒童還是無法順利接種疫苗、抗病毒藥物也不見得適用,成為許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到底兒童容易感染嗎?感染後容易重症嗎?與病毒共存該注意哪些事情?兒童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嗎?感染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在今年初Nature的一篇文章中指出,omicron病毒株在兒童中造成中重症的機率較小,但是因為omicron的傳染力強,兒童感染數相對高,所以造成中重症的數量也較多。一篇發表在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DMCN)的文章則指出,雖然兒童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但也有少部分的兒童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併發症,對正在發育中的中樞神經造成短期或長期的影響。因此需要進行長期觀察。(相關資訊:兒童腦炎死亡達5人 李秉穎曝恐與新冠病毒1特點有關)同時,兒童也有可能發展出長新冠(long COVID),因此家長在照顧時需要特別注意。(延伸閱讀:後疫情與病毒共存/長新冠就是新冠後遺症嗎?哪些人容易會有後遺症?染疫後會再次感染嗎? )兒童該如何避免感染?兒童避免感染的方式其實跟成人一樣,但有些方式會有差異。●接種疫苗:目前接種疫苗還是被公認為有效降低感染機率,以及降低中重症風險的方法,但受限於研發進度關係,目前相關疫苗接種年齡為6~18歲,也就是說未滿6歲的兒童還是無法接種相關疫苗。(延伸閱讀:該不該讓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專家分享自家小孩打莫德納經驗)●配戴口罩:配戴口罩可以降低感染機率。●有相關症狀請自行篩檢。●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家長應該要教育小孩相關衛生習慣,從外面回到家中需要先洗手,吃東西前也要做好手部清潔,接觸欄杆、扶手之後避免觸碰口鼻等。●隨時注意小孩的狀況:兒童不像大人一樣可以清楚地描述症狀,因此家長需要注意小孩的狀況,有咳嗽、發燒或相關肺部感染症狀發生時,一定要緊急就一。感染後,父母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跟成人一樣,如果兒童患有相關先天性疾病時,感染後中重症的機率較高,特別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有遺傳疾病的兒童與代謝相關等疾病的兒童,都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因此要多注意。華盛頓特區美國國家兒童醫院兒科傳染病科負責人羅伯塔‧德比亞西(Roberta DeBiasi)醫師指出,小孩的鼻腔較狹窄,容易造成堵塞,因此感染之後容易出現哮吼的症狀。(延伸閱讀:影/咳嗽如小狗叫 可能是病毒性哮吼作怪)此外,也有少數兒童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其症狀包括:●發燒不退。●腸胃道疾病(包括肚子痛、腹瀉、嘔吐等)。●皮膚粘膜症狀(包括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包括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瘤)。●頭痛、頭暈等。●嚴重時會出現休克。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提醒家長:兒科醫學會提醒家長,若孩子確診發燒很久、活力差或疲倦等,退燒後活力、精神仍然很差,建議就醫,其他像是嘔吐、脫水等也要注意。但兒童確診新冠重症比例很低,家長不用過度恐慌,一點小事就送急診也不是好事,建議應避免孩子染疫、盡快施打疫苗,若孩子有慢性病,病況穩定仍可打疫苗。(延伸閱讀:孩童確診發燒憂傷腦 兒科醫:燒過「這溫度」調節中樞恐失靈)參考資料:Does Omicron hit kids harder?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find outNeurological effects of COVID-19 in infants and children新冠病毒在兒童族群的特有表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
2022-06-06 新聞.長期照護
願景回響/疫情期間照顧者壓力倍增 衛福部應正視
「長期照顧服務法」實施七周年,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將「照顧者」權益入法的國家,但「照顧殺人」成為社會難以忽視的傷口。專家直言,照顧者最常出現「孤立」及「絕望感」,疫情期間照顧者壓力倍增,呼籲衛福部正視並提出解決方案。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直言,雖然長照覆蓋率達五成五,仍有半數「高負荷家庭照顧者」不在長照體系中,例如屏東日前發生照顧病母多年孝子因確診殺害母親,個案曾使用長照服務,但未持續,衛福部長照司應追蹤民眾不續用長照服務的原因,避免漏接需要關照的高負荷家庭。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受疫情影響,失智症關懷據點避免群聚而關閉,失智症長輩少了實體互動機會,與外界聯繫減少而退化,在疫情期間孩童可視訊上課,雖然許多長輩不善使用科技產品,但台灣是科技大國,應投入資源於長照服務中,設計適合長輩使用的視訊模式,陳景寧建議,衛福部應重視疫情之下的長照需求,部長陳時中應出面喊話,告訴照顧者「不要喪志」、「事情沒有那麼嚴重」,確診後仍有醫療資源可以協助,同時強化說明「長照專線一九六六」可提供協助。湯麗玉認為,當照顧者壓力大,快要走不下去時,若有個管師或定期聯繫管道,或許就不會發生憾事,若只是隨便臨時找志工來打電話,「那只是表面,不深入」,真正的關心應該要更深層,去傾聽照顧家屬的心聲,才有機會「把他從鬼門關前拉回來。」
-
2022-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七大兒童接種站任務結束 2.8萬小朋友接種
中央設立7處大型兒童疫苗接種站今天結束任務,指揮中心統計6月1日以來,總計接種2萬8771人次。其中,台北榮總負責的中正紀念堂接種站,共接種3532位小朋友,順利讓5到6歲無法在校園接種學齡前、尚未安排接種及需要利用假日觀察副作用的小朋友提早完成接種,獲得保護力。根據統計台北中正紀念堂接種3532人、新北板橋車站4594人、桃園巨蛋體育館3164人、桃園陸軍專科學校2803人、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6450人、台南市立圖書總館2036人、高雄展覽館6192人。其中中正紀念堂接種站今天接種743人,現場指揮官社區醫學科主任陳育群表示,與去年萬人成人疫苗接種不同,接種孩童需要更多愛心與耐心,除提供免預約隨到隨打服務,工作人員特別戴著可愛氣球髮圈,更貼心準備氣球、貼紙、玩具、畫本等小禮物,緩解小朋友們打針的恐懼。北榮院長陳威明則感謝同仁犧牲假期,無論採檢、接種疫苗、專責病房等都頂著烈日,全力投入防疫工作,他以身為台北榮總一份子而驕傲。
-
2022-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大接種站最後一天 陳時中戴兔耳視察:大院長們都犧牲色相
中央設立七處大型兒童疫苗接種站將於今天結束任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一早前往台北榮總於中正紀念堂設立的「5-11歲兒童疫苗注射站」。他和北榮高層都戴著兔寶寶耳朵等造型頭飾現身,他表示,看到大院長都變成小孩子,「犧牲色相」,讓小朋友快快樂樂接種的效果很好。中正紀念堂內小朋友排排坐,偶而出現慘烈「我不要打針」的哭喊聲。只見陳時中和發言人莊人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頭戴氣球頭飾,探視打針的小朋友。陳時中會後受訪時表示,中正紀念堂接種站截至昨日共接種2789人,今天也有500多人預約,整體應可達到3千多人接種。他表示,原本放假不應該麻煩醫護人員,但家長就是放假時「最急、最有空」。今天看到大院長們都變成小孩子,與小朋友融在一起,覺得北榮真的很有心把大家照顧好,讓小朋友在好玩又舒服的地方把疫苗打好打滿。針對疫苗接種站的成效,陳時中表示,全國第一天接種7千多人,後來人數陸續往下,可能與家長一開始比較心急有咁。不過台中、高雄接種成效不錯,已有5千多人接種,且各地接種站都有特色,全國已接種2萬4千多人。至於5至11歲兒童第二劑的間隔是否會縮短,陳則表示,規定還是要打第二劑才有效果,但間隔還是要等ACIP委員開會討論。北榮表示,今天預約接種506人,最早8時許就有民眾帶孩子來接種;8時半至10時已有156人接種。不過原本預計一天可接種2000多人,連日來單日平均500多人接種,僅有端午節當天接種人數1237人,突破千人;因此原本12條動線也滾動調整縮減成四條,80名醫護縮減至六至八成人員支援。中正紀念堂「5-11 歲兒童疫苗注射站」,今天共接種743人,6月1日至6月5日共接種3532位小朋友。現場指揮官社區醫學科主任陳育群表示,與去年萬人成人疫苗接種不同,接種孩童需要更多愛心與耐心,除提供免預約隨到隨打服務,工作人員特別戴著可愛氣球髮圈,更貼心準備氣球、貼紙、玩具、畫本等小禮物,緩解小朋友們打針的恐懼。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分別為台北中正紀念堂、新北板橋車站、桃園巨蛋體育館、桃園平鎮婦幼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台南市立圖書總館及高雄展覽館,都將於今天卸下暫時性任務。
-
2022-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大兒童疫苗接種站今打氣減半 下周還有3管道可接種
指揮中心自6月1日起,於六都設立7個兒童BNT疫苗大型接種站,提供5至11歲兒童接種,今為端午節連假第2天,相較昨天7802名孩童接種,今僅接種4066名孩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認為,有可能因為連假出遊、或是安排校園接種,因此施打人數較少。指揮中心統計,6月4日各大兒童疫苗施打站數據,包括台北中正紀念堂715人,新北板橋車站770人,桃園巨蛋377人,桃園平鎮婦幼館219人,台中科博館833人,台南圖書總館216人,高雄展覽館936人。今總共完成4066人接種,開站4天累計24728人接種。針對端午連假第二天打氣卻銳減,王必勝表示,昨天是連假第一天,可能大家有空都來接種,今天是假期中間,推測民眾會安排出遊或其他行程,另外有些縣市今日安排校園接種,像是桃園今有大規模校園接種,因此接種站人數較少,台南5至11歲兒童施打率最高,為6成。王必勝表示,明天是接種站最後一天,完成階段性任務後,7個疫苗接種站將會撤離,兒童疫苗接種後續將回歸3個管道,包括醫院、診所及校園接種。莊人祥表示,六都的7個兒童疫苗接種站,每一站都可以施打2000至3000人,明天是接種站最後一天,呼籲符合接種但尚未接種的小朋友,家長可以趕快帶孩子來施打。國內5至11歲兒童從5月初開打疫苗,包括莫德納及BNT。指揮中心統計至6月3日,六都的5至11歲兒童疫苗接種率,包括北市48.5%、新北44.5%、桃園48.9%、台中61.3%、台南70.9%、高雄67.0%。先前北部疫情嚴峻,不少孩童也接連染疫,若染疫後需3個月才可接種。針對雙北兒童接種率偏低,莊人祥表示,新北6月6日還有規畫兒童接種疫苗,也向中央領取9000劑疫苗,中央會再發放給新北;據他所知北市已於6月2日完成校園接種,不清楚北市是否再規畫兒童疫苗接種。
-
2022-06-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21天新生兒確診「周遭人都陰性」 護理師曝1症狀家長易慮病
本土疫情延燒,5歲以下兒童目前未能施打疫苗,家長憂心孩子確診恐引發重症,只要一發燒就想衝急診。一線護理師表示,各界關注兒童確診議題很好,但時常會過度慮病,帶來急診反而增加感染風險,不過臨床也觀察到,有出生未滿月的孩子,周遭人都陰性卻感染的怪事發生。亞東醫院小兒專責病房一名護理師表示,亞東有46床小兒專責病床,小朋友確診住院一定要有陪病家屬,家屬也需知有感染風險,護理師同時間等於要顧92人。若家屬不小心確診,除看視訊門診外,護理師要幫忙送藥到病房,家屬若突然胸悶、喘,也要幫忙急救送加護病房。近期常出現,感染源不明孩童卻染疫,護理師表示,有位剛出生21天的嬰兒確診,但他一直待在月子中心,爸媽、護理師、整棟月子中心醫護快篩都陰性,讓醫師相當困惑,為此整個刀房還大清消;甚至還有媽媽家管、爸爸居家上班,小朋友也莫名其妙確診。兒童確診可能引發腦炎,指揮中心日前提醒,兒童腦炎重症前驅8大症狀,包括體溫大於41度、持續昏睡、持續嘔吐、抽搐、意識不佳、持續頭痛、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提醒家長若有相關症狀,需立刻就醫評估。護理師表示,兒童確診若併發急性腦病病、熱經孿等,要是缺氧,不到3分鐘即可能失去意識,加上兒童腦部發育不完整,經過病毒攻擊後腦部恐受傷,即便救回都還要觀察2至3年,也可能留下後遺症,他認為開設小兒專責、小兒加護病房仍相當重要。家長看到孩子發燒、睡覺抽動以為是熱痙攣,就急忙衝急診。護理師提醒,孩子體溫大於38度,建議先吃退燒藥,退不下來時再考慮送醫;而小孩或大人睡覺時,都可能有正常肌抽躍,並非熱痙攣,呼籲家長先看視訊門診,不要過度慮病,跑急診恐會增加感染風險。護理師提醒,臨床上多以3大指標來觀察小朋友是否有異狀,像精神活動力、食慾及1天尿尿3次,若三項指標都正常無須過度擔心。也建議家長在孩子出現輕微症狀,不要輕忽當作小感冒,可先掛視訊門診看診,通常確診1、2天後症狀可能加劇,及早觀察都來得及在惡化前作處置。護理師感嘆,自己原先是外科,因疫情被派來支援兒科,前後已跑過5個專科,雖跨別專科很有壓力,但在專責病房學習到許多新知,護理長也鼓勵他,疫情後希望將經驗傳授學妹,他感謝醫院今年過年後不斷演練,才沒有兵荒馬亂,且防疫資源充足,護病比維持1:7,比起其他醫院「算很幸福」。
-
2022-06-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童免費快篩擴大發放對象 2015年9月2日後出生可領取
指揮中心晚間表示,6月1日起免費提供0至6歲幼兒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政策,為增加保護幼兒之範圍,自下周一、6月6日起,適用對象由原來2016年1月1日後出生幼兒,擴大為2015年9月2日(含)以後出生的學齡前孩童,可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指揮中心表示,幼兒免費領取5劑快篩試劑政策,自6月6日起,對象擴大為學齡前幼兒,民眾可持學齡前幼兒健保卡(2015年9月2日(含)以後出生之孩童),至全國近5千家販售家用快篩試劑之實名制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且此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算入實名制第一輪或第二輪(6月6日起)的購買資格。若曾購買過實名制快篩孩童,仍可再免費領取一次快篩試劑,領取期限至今年6月30日。另針對政策實施時,尚無健保卡之新生兒或後續出生者,仍可於拿到健保卡後再行領取。經統計6月1日及2日,領取幼兒免費快篩試劑之份數已逾21萬份。指揮中心指出,本次擴大增加對象為:未滿110學年度入學國小年齡中,出生日期介於2015年9月2日至2015年12月31日者;擴大納入所有學齡前幼兒,均可領取免費快篩試劑,全面保障幼兒健康。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學齡前幼兒免費領取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將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進行分流;單號星期一、三、五;雙號星期二、四、六;週日皆可領取。指揮中心提醒幼兒家長,家用快篩僅可用於2歲以上幼童,幫2歲以下幼童領取的快篩試劑,可供幼童家長使用,勿使用於2歲以下幼童。
-
2022-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打疫苗「引發心肌炎率比青少年更低」?醫師詳解告訴你
新冠病毒(SARS-COV-2)心肌炎和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相關的心肌炎都是罕見的事件(圖一)。但卻格外令人擔心,2022年美國心臟學院年會報告了些最新狀況,SARS-CoV-2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因病例而異,一些病人可能表現相對輕微的癥狀,如疲乏和呼吸困難,而一些患者卻惡化,表現出心搏過速和急性心衰竭伴心源性休克的癥狀,最緊急的表現是猛暴性心肌炎,定義為感染病毒後2至3週內出現心室功能不全和心衰竭。心肌炎檢測系列性心電圖(ECG)和血液中心臟生物標誌可作為急性發作性心臟癥狀的篩檢。心律異常被認為是COVID-19患者可能的臨床表現之一,但心律異常的性質通常無確切報告,因此很難評估心律異常是否繼發於其他疾病,如電解質紊亂或本來就存在的心律異常。心肌炎病人的血液檢查結果通常顯示心肌肌鈣蛋白(Troponin)、N末端Pro-B型利鈉肽(NT-proBNP)、乳酸和其他炎症標誌物(包括 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和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數值升高,然而,心肌肌鈣蛋白檢測結果陰性卻不能完全排除心肌炎。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心肌炎的主要徵兆是心室收縮功能障礙、心壁增厚、腔室擴張和心包積液。雖然以心臟核磁共振檢查診斷心肌炎是比心臟超音波更好,但它有一些局限性,在重症狀況下不易施行。許多COVID-19病例報告描述了與診斷「疑似心肌炎」一致的臨床發現,但組織學確診的心肌炎病例很少,由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尚未得到明確確認。COVID-19mRNA疫苗引發心肌炎和心包炎之因果關係已報告因接種COVID-19mRNA疫苗(BNT162b2(輝瑞疫苗)和mRNA-1273(Moderna疫苗))後,引發心肌炎和心包炎比預期的更頻繁,主要發生在男性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在已報告的病例中,大多數為輕度病症。根據2021年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心肌炎/心包炎的發病率為:12至39歲人群中每百萬劑第二劑mRNA疫苗中有12.6例。在報告的病例中,心肌炎患者通常在第二劑mRNA疫苗接種後2至3天出現胸痛,並且心肌肌鈣蛋白數值升高。大多數患者心電圖異常,ST段升高,所有心肌炎患者的心臟核磁共振檢查均顯示有心肌炎跡象。儘管很難建立因果關係,在接受過mRNA疫苗後前幾週內,也有非常少數猛暴性心肌炎的報導。持續監測對於評估心肌炎後是否有長期後遺症是必要的。儘管有罕見的心肌炎病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益處風險評估顯示,疫苗的接種仍是利大於弊(圖二),因此,國際間統計數據分析,以12-17歲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產生心肌炎的發生率平均約為十萬分之個位數,建議≥ 12歲每個人都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針對5-11歲兒童接種 Pfizer-BioNTech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與心包膜炎之安全性監測,發生率則是百萬分之個位數,相較於青少年風險低了近十倍。美國CDC也發現,有打疫苗的孩子症狀較快緩解,顯示預防重症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所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議開放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接種疫苗利大於弊。但家長若對於疫苗仍持高度疑慮,並不會強制要給孩童接種。
-
2022-06-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接種站開打 冷熱不一
指揮中心在六都開設七處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卻傳出搶占其他縣市疫苗,引發反彈。昨天開打首日,各站冷熱不一。雙北打氣明顯不如預期,甚至有部分醫護人員現場空等,台中施打率約五成,反觀桃園市開設兩站,連兩天預約額滿,高雄市也有上千人接種。昨天中央接種站開打,台北市長柯文哲臨時取消下午防疫記者會,改視察國小學童打疫苗,與中央互別苗頭意味濃。柯文哲表示,北市府已造冊接種,孩童照原定計畫在學校接種即可,沒必要設立接種站。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說,「去打的人就會覺得有必要,要體諒父母愛小孩的心。」台北榮總支援中正紀念堂兒童疫苗篩檢站,昨一整天共接種三六九人,情況不如預期,許多醫護空等。可能因為是上班日,父母無法帶小朋友前來接種,但指揮中心光在這個點就配發一點八萬劑BNT兒童疫苗,引發外界質疑。新北市板橋車站疫苗接種站現場派駐廿多位醫護,開設三條醫師問診、四條施打動線,但施打民眾並不多。部立台北醫院表示,每天安排約兩千多位名額,首日預約七三○人,預估端午節連假首日上午會有較多人接種。桃園市政府則增設兒童四大快打站,以及南北各一處兒童BNT疫苗大型接種站。大型接種站昨、今天五千個名額,預約部分已額滿。負責台中「中榮科博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的台中榮總,設定一天接種量能三六○○劑,連打五天。昨現場開設十二條打線,一天下來有一八○○多名兒童接種,打率破五成。高雄市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設在高雄展覽館,一大早就有親子來等候,不到八點半提早開打,昨天共接種一三八二人。中央在六都開設兒童疫苗大型施打站,許多縣市認為,疫苗不敷使用,甚至被抽單,嘉義市、雲林縣府都高分貝指出,原本要到貨的疫苗臨時被抽調走,民眾也不滿,「只有六都的孩子是人,其他縣市不是嗎?」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中央原答應前天撥給第四批兒童BNT疫苗三萬八千劑,結果少給八千劑,目前勉強符合需求。新北市也被抽走原本要給的一點八萬劑,副市長劉和然說,若不夠中央應補發,中央若有重要政策跟地方先打招呼、交代一下,新北會配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主要原因在於新北市估計的數字超過涵蓋率百分之百,申請量達到百分之一○九點七四,擔心打不完,才先減發,並沒有挪用原本要撥給地方的疫苗。對於其他大型疫苗接種站配發多少疫苗,莊人祥說,各接種站配發疫苗數量不一,以每天兩千至三千劑估算,依接種情形撥補,數量都是變動的,因此,無法提供確實數字。陳時中表示,影響配發疫苗數量的因素有二,一是根據各縣市所呈報需求量,一為指揮中心計算合理施打量,再綜合判定,「發下去的量沒有所謂的抽單,呈報有需求都會滿足。」
-
2022-06-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當確診成常態…日常生活該做哪些準備?環境防疫6建議
COVID-19病毒從2019年底在武漢爆發開來,至今已進入第三年,某些科學家預測,新冠病毒並無消失跡象,能夠穿透身體抵抗力的各種變種病毒將持續出現,導致有些人不斷遭到感染,一個人染疫兩次甚至三次,都有可能。而染疫的人在康復後也有後遺症等問題,「長新冠」後遺症可能達半年。人們不可能一直封閉在家,當我們漸漸得與病毒共存時,《元氣網》以下整理日常生活該做的應變及調適,走向後疫情時代,才能恢復正常生活。自我檢測家中常備快篩試劑,如有疑似症狀時,可先自我篩檢,再視情況就醫。【延伸閱讀】>>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診療就醫健保署與衛福部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提供確診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之康復者,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照護期限為6個月。只要掛一次號,就能由跨科別醫師看診。就醫流程就診醫院名單及科別全台現有104家醫院參與健保署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醫療計畫,包括臺北區26間、北區18間、中區26間、南區14間、高屏區13間、東區7間。>>參與醫院名單及科別常備品與藥物家庭一般備藥.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止瀉藥、電解質補充劑、葡萄糖口服電解質液(補充水分).體溫計、血氧計.維生素B、C等【注意】綜合感冒藥多為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的複方,需注意不要再重覆服用單一項目藥品。【延伸閱讀】>>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輕中重症適用藥品詳細看 兒童備藥止痛退燒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或是NSAID(Non-Steroidal Anti-Infammatory Drg,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類藥物。.發燒超過38.5度時:小於1歲孩童:可使用Antiphen(安佳熱糖漿),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1歲以上孩童:可使用lbuprofen oral susp(依普芬口服懸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發燒超過39度時:可使用Voren Supp(12.5mg)非炎栓劑:肛門塞劑,劑量為(體重/12.5)顆,如體重6公斤可用約0.5顆;可吞藥孩童則可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一顆500mg)(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Acetal、ARAN)劑量為體重/40顆,每四到六小時一次(例如 20公斤,就20/40吃半顆),單次最大劑量為一顆,一天不多於五顆。鼻塞、流鼻水症狀可使用Antihistmine(抗組織胺類藥物)包括:1.Cypromin soln希普利敏液:第一代抗組織胺,比較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一天3至4次。2. Peace鼻福:第一抗組織胺+交感神經奮劑,對鼻塞很有效,建議短期用,不要超過七天,避免停藥後產生彈鼻炎。劑量為體重x0.25cc ,一天3次。3. Cetirizine Soln 勝克敏液: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最多不超過10c.c,一天1至2次。30公斤以上大小孩方面:1. Xyzal驅異樂:6到11歲,睡前0.5顆,12歲以上睡前1顆。2.Allegra艾來、Denosin停敏:6到11歲,一次0.5顆,一天兩次;12歲以上,一次一顆,一天兩次。咳嗽化痰咳嗽藥部分,許書華提醒必須小心使用,小孩勿用如甘草止咳水等麻醉性鎮咳劑,可使用含Butamirate Citrate成分的Mirate 米瑞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5c.c,一天三次。化痰可使用含Ambroxol HCI(氨溴索)成分的Soltan liquid 舒痰,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c.c,一天三次。 【注意1】許書華醫師強調不鼓勵自己拿藥不看醫師,但非常時間以上症狀輔助藥物僅供參考,請記得在有藥師諮詢的藥局購買。【注意2】兒童用藥不是成人縮小版,劑量需依照體重或年齡精算,且應優先使用易於依照年齡或體重進行劑量調整的「兒童專用製劑」。購買藥物注意事項1、必須到藥局購買,且有藥師詢2、有些藥物需要醫師處方箋,可以詢問藥師3、有症狀的時候依照症狀投藥4、以上所列藥名為熟悉的藥物,可以選擇相似藥物(記得選大廠牌)5、有危險徵兆別等待,立刻聯络就醫(可參考之前貼文)6、成人處方小朋友不適用(>18歲可,
-
2022-06-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0至6歲孩童今天起免費領快篩 6大QA一次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0至6歲孩童免費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今天起開放領取,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QA,提供民眾參考。問:為何是0-6歲?答:指揮中心說,提供幼兒家庭更足量的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及保障無法接種COVID-19疫苗之0-6歲幼兒健康。問:怎麼領取?答:民眾可持0至6歲孩童健保卡(2016年1月1日以後出生之孩童),至各快篩實名制販售據點免費領取一份5劑家用快篩試劑。領取地點為全國近5千家販售家用快篩試劑之實名制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0-6歲幼兒免費領取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將依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進行分流;單號為周一、周三、周五;雙號為周二、周四、周六;周日皆可領取。問:領取時限?答:6月1日實施,領取期限為6月30日。問:小孩已經買過第一輪實名制快篩,還可以免費領嗎?答:免費領取份數,不會計算入實名制第一輪(4月28日起)的購買資格。曾經購買過實名制快篩的孩童父母,仍可再免費領取一次快篩試劑。問:小孩剛出生,還沒有健保卡,怎麼領取?答:尚無健保卡之新生兒或後續出生者,仍可於拿到健保卡後再行領取。問:2歲以下幼童可以用快篩嗎?答:家用快篩僅可用於2歲以上幼童,幫2歲以下幼童領取的快篩試劑,可供幼童家長使用,勿使用於2歲以下幼童。資料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
2022-06-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路謠傳孩童燒到41度才准收治 蔡英文譴責假訊息
網路上謠傳「孩童燒到41度才准收治」等言論,今天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強烈譴責假訊息。她表示,請大家注意,網路謠傳「孩童燒到41度才准收治」等言論,完全是捏造的假訊息,指揮中心也已經澄清說明。蔡總統指出,患者是否收住院係依專家指引,並尊重醫生臨床判斷,「我不會、也不能、更沒有下令。」她也強調,孩童並非燒到41度才可就醫收治。蔡總統說,疫情期間,「我們了解家長都很擔心孩童染疫,包括醫護、政府單位都持續努力強化醫療量能,保護孩童,有心人士卻藉機對疫情造謠,試圖造成社會對立,破壞大家的努力,我要給予強烈譴責。」蔡總統說,「我也想請大家一起幫忙,多留意網路訊息的來源,不要隨意轉傳,尤其是疫情的資訊務必以指揮中心發布為主。大家團結努力,就可以減少恐慌和對立,一起挺過疫情的關鍵階段,我們繼續加油。」
-
2022-05-3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部醫療量能緊 屏東病童遭3醫院拒收
疫情南燒,醫療量能吃緊,高雄有母親在急診室哭喊「救救我孩子,已等了兩個多小時…」、屏東則有發燒男童連遭三醫院拒收。指揮中心統計,南區空床率僅二成九,比雙北還低,情況吃緊,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考慮放寬住院解隔離標準。「救救我的孩子!」高雄有網友廿八日在高醫急診室看到一名媽媽抱著癱軟嬰兒哭喊等了兩個多小時沒人幫忙,看了心疼;高醫小兒急診科主任陳泰亨表示,當晚急診室約廿名小兒候診,其中一名不到一歲的重症確診孩童因呼吸窘迫需插管,處置較久,有跟現場輕症病患家屬解釋,事後所有病患均做完整處置,無任何延誤。屏東縣議員陳揚昨質詢說,屏東一名母親本月廿二日晚間帶八歲發燒確診兒子連跑屏東市三家醫院遭拒收,凸顯屏東兒科醫療量能不足。縣長潘孟安說,屏基因確診案正在清消,改送部立屏東醫院後再到寶建醫院,已要求相關單位不得拒收。高屏醫療量能吃緊,台南也不輕鬆,成大醫院副院長李經維表示,南部醫療資源比北部少,目前一般與加護病房全滿,醫護人員「至少三位數」確診,疫情估計持續至少兩周,中重症患者集中在醫學中心,會讓醫療量能更吃緊。陳時中說,目前全台各縣市確診數下降,全國空床率約四成;南區各醫院十九日到卅日收治人數從五百人增加到近九百人,雖然多了一成床數,但收治人數幾乎倍增,因此空床率僅剩二成九,不排除加開專責病房。醫師籲放寬解隔標準另外,有專家建議放寬解除隔離標準到Ct值廿七到卅之間,並授權臨床醫師綜合判定解隔或出院,以增加病床周轉速度;此部分指揮中心會和專家小組研議。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全台並無醫院設置負壓心導管室,因此確診者如心肌梗塞需緊急手術,幾乎沒醫院可執行;其實Ct值超過廿五就不易培養出病毒,放寬解隔離標準就能讓眾多染疫者獲得適當醫療。「放寬解隔離標準可加速病人流動。」林口長庚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說,確診者在解除隔離後就可正常接受開刀或其他治療;但釜底抽薪之計還是將新冠肺炎降到第四類法定傳染病,重症才需要負壓或專責病房,其餘就地治療。
-
2022-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科醫:病毒侵童腦部 恐傷多種器官
國內已累計九例兒童確診後引發腦炎重症,指揮中心昨提醒,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恐引起四大腦部病變,包括病毒直接侵犯、細胞激素風暴、血管內皮細胞受傷、其他器官受損導致代謝異常,兒科醫師更憂心,若病毒攻擊兒童腦部引發腦炎,恐留下後遺症。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憂心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會攻擊腦部,且病毒可能引起細胞激素風暴,傷害多器官組織,另擔心病毒傷及內皮細胞,透過血液滲透引起全身性反應,包括腦部、肝臟、腎臟或其他器官受傷,尤其肝、腎主導體內新陳代謝,若受損恐影響運作。邱南昌指出,新冠病毒感染除引起神經系統問題,也可能產生呼吸道、哮吼症、敗血症等,孩子染疫發燒也最讓家長憂心,他提醒,孩子染疫有六成會發燒,但若超過四十一度代表溫度調節中樞異常,且燒太久也需注意;若持續嘔吐可能是腦病變。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孩童確診不一定只會發燒,也可能合併肺炎引起呼吸衰竭、腦炎等,或引發哮吼,若孩子有咳嗽、聲音較粗但沒有呼吸困難,家長毋須急忙送急診,可在家讓孩子保持舒服,避免孩子過於哭鬧,讓喉部過度緊縮,恐讓病況惡化。林口長庚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熱性痙孿好發六個月到五歲孩童,發作時間於十五分鐘內,孩子可能上一秒在玩,下一秒突然全身抽搐、四肢抖動。
-
2022-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科權威專家:救活腦炎童 不能留後遺症
國內兒童染疫併發腦炎情況備受關注,至今十名兒童死亡,其中五例腦炎、二例肺炎、一例敗血症、一例家中死亡、一例腦腫瘤。兒童腦炎病例增加,臨床表現多樣化,小兒科權威、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喊話,兒童醫療不能照大人思維,應及早找出治療時間點,且兒童治療不只要救活,而是要「沒有後遺症的治療」。兒童確診引起嚴重併發症,指揮中心五月廿一日訂定「兒童臨床處置相關指引」後 ,昨天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警訊症狀與急診處置」線上研討會,台中榮總兒童心臟科主任詹聖霖引用美國數據推估,國內十八歲以下可能染疫數恐達八十萬,中重症數落在二至六萬人,死亡數三二○至八四○人。不過,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國內一發現兒童出現神經性重症病例,兒科馬上動員,立即訂定相關指引,請大家不要用美國模式推估,「我不相信台灣會有這樣的結果」,請大家對台灣的醫療要有信心。林奏延表示,雖經相關醫學會制訂新冠兒童腦炎治療處置指引,兒科醫師處理腦炎有很大的進步。但他強調,針對腦炎兒童有兩件事很重要,一是找出治療關鍵、疾病變化的時間點,第二是兒童治療不是只有救活,是要讓他們沒有後遺症的治療。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近期兒童重症增加很多,很多兒科醫師憂心忡忡,紛紛喊話學會建議指揮中心恢復三級警戒。但國家有政策考量,且一、兩歲孩子不會自己跑到外面感染新冠病毒,多是大人帶回來,建議民眾若家中有一至二歲孩童,可自己在家升三級,像是戴口罩,不要把病毒傳給小孩。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衛福部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可協助各醫院取得加護病床資訊,協助轉診;目前也開放五至十一歲孩童施打疫苗,若已經染疫的孩子,建議感染後間隔三個月施打疫苗。針對疑似腦炎確診兒童,目前指引中已列入藥物治療,皆由公費給付,不會有健保給付問題。詹聖霖引用美國數據,二○二○年三月至去年十二月,十八歲以下有八萬二七九八人染疫,無症狀占六成六、輕症二成七、中症百分之五、重症百分之二;依內政部公布十八歲以下約四百萬人推算兩成染疫率,全台十八歲以下將有八十萬名染疫,以兩種模型推估,中重症數落在二至六萬人,死亡數三二○至八四○人。
-
2022-05-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疫苗開打!解答家長的疑慮 網友議論5大QA全整理
近日各縣市陸續開放兒童接種莫德納、BNT疫苗,究竟該不該讓小孩接種疫苗?疫苗副作用有哪些?家長有許多的疑慮。《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個多月「兒童疫苗」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5大疫苗相關問答。孩子應接種疫苗? 家長猶豫副作用問題儘管莫德納疫苗已於5月初開始陸續提供兒童施打,但許多家長仍希望有更多廠牌可以選擇,因此紛紛上網請益如「兒童疫苗還有什麼廠牌可以打」。根據衛福部所公布的清單顯示,目前有「莫德納」、「BNT」兩個廠牌,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5歲的兒童若有施打意願,可以優先選擇「BNT」,而6至11歲則不限。另外,2家廠牌的施打「劑量」略有不同,「莫德納」、「BNT」每劑分別為50微克與10微克。小孩接種疫苗,家長們最擔心副作用反應,許多人紛紛在網路上提問,如「莫德納副作用很大,小孩受得了嗎」、「好猶豫該不該讓孩子打」等,不過衛福部也透過網站出面解答疑惑,儘管疫苗存在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發燒等,但大多會在48小時內消退。且整體來看,接種疫苗能預防感染、重症,也可以減少對停課與其他社會活動之干擾,因此在孩童身體狀況無虞下,是有其接種的必要性。對兒童疫苗有任何疑慮 可查衛福部網站或尋求醫師協助至於兒童疫苗的施打地點,則分為「合約醫療院所接種」與「校園集中接種」兩個管道,並陸續於本月開始啟動接種作業,民眾只要攜帶兒童的健保卡與監護人簽名同意之接種意願書即可。看完上述內容,家長們如若還無法放心,可以參考衛福部網站所整理的資訊內容,也可帶孩子前往醫院諮詢醫師,尋求最直接且專業的協助,釐清心中的擔憂與困惑,以利做出對孩子最正確的決定。★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