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搜尋
失禁
共找到
284
筆 文章
-
-
2021-04-2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台中50歲李姓熟女最近只要咳嗽、大笑就漏尿,悲嘆「都停經了還得去買衛生棉」,更慘的是飄出異味令她焦慮、困擾,甚至不敢出門。後經就醫,確診為應力性尿失禁,接受2個月的藥物治療及勤做凱格爾運動後,漏尿已大幅改善,終於可以放心「趴趴走」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說,這名李姓病患因近日咳嗽不止,最尷尬的是咳嗽時竟會漏尿,出門要使用衛生棉防漏,「都停經了還要買,實在很不好意思」,更擔心尿液滲出飄異味,不敢出門,整個人悶在家裡,也令家人擔心。蕭子玄說明,應力性尿失禁是指因運動、咳嗽、打噴嚏、大笑、舉重物時,使腹部壓力突然增加,膀胱內壓力隨之上升,造成尿液漏出,好發於多次生產、停經後、肥胖及曾經接受骨盆腹腔部手術的女性。若漏一點點,不需護墊或衛生棉保護,為輕微尿失禁;走動就會漏尿,平時需使用護墊防止漏尿,則為重度尿失禁。李姓女患者表示,她以為應力性尿失禁必須手術治療,一度很害怕,後經評估,她只要藥物治療及凱格爾運動應能改善,果不其然,透過藥物增加尿道阻力及局部補充女性賀爾蒙,以及運動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功能,2個月後,尿失禁次數大幅減少,出門在外也較自在。蕭子玄說明,力性尿失禁治療方式相當多元,醫師會依患者年齡、日常生活、活動狀況,並根據骨盆肌肉肌膜層對尿道膀胱支撐程度,女性賀爾蒙狀況以及漏尿程度,再提供治療建議,因此建議患者接受醫師完整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擺脫尿失禁的窘境。
-
2021-04-19 該看哪科.婦科
醫病天地/改善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療效佳
許多中年婦女都曾有過大笑、或急著追公車,不小心漏尿經驗,儘管周邊的人沒發現,但不自主滲尿仍讓人感到不好意思,甚至嚴重困擾。醫師表示,尿失禁是當腹壓增加時,如咳嗽、大笑、打噴嚏、跑步、跳繩等動作時,尿液恐有不自主滲出情形。根據調查,50歲以上中年婦女,約有3至6成都有過這樣困擾,危險因子包括生產、懷孕、肥胖、老化、抽菸等導致,病理機轉有可能是支持骨盆底的肌肉或筋膜缺損、尿道括約肌缺損,或本身膠原蛋白缺乏導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林姿吟說,治療尿失禁,保守療法仍為第一線治療方法,包括生活型態調整、凱格爾運動、骨盆底電刺激療法、生理回饋治療、磁波椅及陰道雷射治療。以凱格爾運動為例,運動是加強訓練骨盆腔底的肌肉群,因膀胱、陰道、子宮就是由骨盆底肌肉群支撐,訓練此肌肉群,可用來預防及治療因鬆弛引起疾病,甚至包括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甚至性生活障礙。 醫師提醒,病患需先辨別骨盆腔底肌肉群的位置,即是馬桶上解尿時,嘗試停止解尿,中斷小便的感覺,這就表示做到收縮周圍肌肉,如此反覆緩慢收縮5秒與放鬆5秒鐘,就是骨盆底肌肉運動。據研究,長期做此運動,對尿失禁有效率約41至85%。 另外,林姿吟也說,磁波治療儀也可用於治療尿失禁,療效約8成左右。至於雷射也可用於治療輕微尿失禁等婦科疾病。
-
2021-04-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一夜多次郎是許多男人的夢想,但如果一夜多次起床尿尿,影響睡眠,則可能欲哭無淚。醫師提醒,夜尿不只影響睡眠品質,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警訊,夜尿男性應提高警覺,下午4點後少喝可樂、咖啡、茶等含有咖啡因飲料,並積極就醫。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廖俊厚說,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ICS)定義,夜尿為「尿意強烈中斷原來的睡眠而醒過來,而這樣的情形1個晚上至少兩次以上」。夜尿的4大原因廖俊厚指出,台灣40歲以上成人的夜尿盛行率高達38.1%,盛行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夜尿早被列為泌尿道症狀,但民眾常認為這只是老年退化表現,就醫率偏低。廖俊厚提出夜尿的4大原因:1.睡眠期間身體製造的尿量過多:年老後,荷爾蒙分泌的能力逐漸退化,導致身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以致夜間多尿。2.膀胱能儲存尿液的能力低下:多半與膀胱過動症、神經性膀胱等膀胱疾病,以及男性攝護腺肥大等因素有關。3.內科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等患者,排尿次數均會高於常人。4.睡眠障礙: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半夜腦部處於缺氧狀態,無法有效分泌抗利尿激素,尿液從腎臟流向膀胱,以致出現夜尿。「夜尿為身體健康亮紅燈的一大警訊。」廖俊厚說,三高患者夜尿比率明顯高於一般民眾,且晚上多次如廁,勢必影響睡眠品質,白天精神狀況也會變差,影響工作表現。在治療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王弘仁說,「治療夜尿與夜間多尿需多管齊下」,症狀輕微者應先調整生活習慣,首先養成睡覺前先上廁所、排空尿液排空的習慣。其次,睡前4小時內少喝開水,以及含有咖啡因的茶飲,也不要喝酒,或吃過甜的水果。夜尿嚴重者於下午4點後,即應避免飲用咖啡、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至於藥物上,王弘仁指出,口服合成抗利尿激素藥物可減少夜間尿液的產量,有效改善夜間多尿症狀,平均增加兩小時以上的連續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及白天精神狀態。「夜間多尿是疾病,應及早至泌尿科治療。」王弘仁提醒,夜尿患者如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治療時應雙管齊下,長期穩定控制慢性疾病,且需接受夜尿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4-12 失智.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失智父親表達愛意的方式是將零食緊抱懷裡留給家人...
2011年,上海男人孫曉雄46歲,他70歲的父親患上阿茲海默症,逐漸出現失憶、失智、失禁等症狀。正值創業關鍵時期的孫曉雄,最終選擇放棄部分生意,和家人共同照護父親。接下來的9年中,他們和父親一起,展開了一場對抗遺忘、衰老和久病的苦旅。接到家裡打來的電話時,孫曉雄正在昆山出差。母親帶著哭腔:「你爸不見了。」孫曉雄心中慌亂,但還是強裝鎮定地安慰說:「不要緊,他走不遠的。」母親告訴孫曉雄,她已經沿著家所在的揚州路,找遍了父親可能去的所有地方,但都沒找到。幾乎沒怎麼猶豫,孫曉雄決定駕車走高速返回上海。一個多小時後,他抵達父母位於楊浦區弄堂裡的家,大姐、妹妹都在。商議後,他們決定去街道派出所碰碰運氣。趕到派出所,父親孫志雄果然在那兒,衣服髒了,面色驚惶。民警問他的名字,他答「李中玲」,問他家住哪兒,他答「浙江中路」。民警照著他給的答案在浙江中路尋找李中玲,無果。他們便讓孫志雄先吃飯,繼續打電話給附近幾個居委會排查。實際上,黃浦區浙江中路是1941年父親出生的地方。20世紀60年代末,因家庭成分問題,孫志雄和父母妻兒一起被下放至安徽農村,浙江中路的家也被收為公用。90年代,一家人相繼重返上海,在楊浦區揚州路新康里的弄堂中安家落戶,住了20多年。家人們都落了淚。他們謝過民警,把受到驚嚇、已經無法開口說話的父親帶回家。這一年是2014年,父親73歲,患阿茲海默症的第3年,他的大部分記憶已經被疾病抹去。此前,為防止他走失,家人給他買了GPS定位器,戴在他手上,並仿照工牌製作了寫有他姓名和住址的「身分卡」,掛在他脖子上。還列印了厚厚一沓卡片─寫有家中的電話號碼、母親及三個子女的手機號碼,塞在他口袋裡。但父親覺得難為情,總會將定位器、身分卡偷偷扯掉,小卡片有時也隨手丟掉。那時,父親雖然記憶受損,但身體還不錯,走路時腳底生風,動作又輕,常常貓一樣溜出家,無聲無息。這就苦了主要照護他的母親李中玲。這次走失後,母親看護父親時更加小心,後來只能選擇限制他的行動。白天,母親用兩張躺椅堵住家門前的走廊,躺椅沿上放置一排手搖鈴。父親一開門,她就能循聲跟上。夜晚,父親也會夢遊般地走出家門,母親就在睡覺前找一條寬布袋,把兩個人的手綁在一起。父親一起夜,她就跟著醒來。生病前,父親堅持每天去公園跑步,200米的跑道能跑上五六十圈。父親精通文史地理,父親給少年時代的孫曉雄講俄羅斯文學時,問他:「伏爾加河在哪裡?」他答「不知道」。父親就告訴他伏爾加河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曾經,父親能準確無誤地記住一條遙遠河流的相關知識,現在卻連近在咫尺的家門都無法記住。更讓孫曉雄難過的事在後頭。好幾次,孫曉雄回到父母家,父親看到他,不僅問他「你是誰」,還拒絕他進家門。母親在一旁提醒:「這是你兒子啊。」儘管知道父親的反應是生病所致,孫曉雄轉過身,還是哭了。被自己的父親遺忘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和至親之人情感連接中斷,安全感喪失,讓他不得不重新打量父子關係。他經常做噩夢。夢裡,他置身公車、地鐵站,場景不一,但一直在找尋,找物件,找妻子,找兒子,找母親,最後遍尋不得,他流著淚從噩夢中驚醒。白天,他煩躁易怒,常和妻子吵架,工廠裡的工人也遭了殃,沒少挨罵。他流淚也是為自己。父親患病時,正值他創業的關鍵時期,經營的床品公司在全國開了22家連鎖店。可是父親需要照顧,他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了危機,精力不濟,他不得不將店一家一家收回來。讓孫曉雄更感遺憾的是,他曾主動疏遠父親近十年。少年時代,父親是孫曉雄的精神偶像。父親高中學歷,年輕時是個文學愛好者。全家下放至安徽農村時,母親在學校做老師,父親做了一段時間的老師後,開始負責家中的農活。他鼓勵孩子們看書,用俄語朗讀普希金的詩歌。一天的農活結束,他給村裡人繪聲繪色地講《三俠五義》,很受當地人的喜愛和尊敬。90年代,孫家人相繼返回上海,房子、戶口都得重新爭取。回到上海後,母親在幼稚園做老師,兼做家庭教師貼補家用,做了十幾年農民的父親只能在工程隊、飯店做臨時工,往昔的同窗已經成為醫生、老師、工程師…他受到打擊,主動和老友斷絕聯繫。父親清高,一家人的戶口、住房問題全靠母親奔走才得以解決。身為男人,孫曉雄一度瞧不起封閉自我、無力承擔家庭責任的父親。有段時間,看到父親,他連招呼都不打。父子關係破冰發生在孫曉雄的兒子讀五年級時。那天,父親帶孫子出門,孩子牽著爺爺的手蹦蹦跳跳,有說有笑。孫曉雄站在後面─想起小時候,父親教他閱讀、游泳。孫曉雄想:養大一個孩子並不容易。他也漸漸明白,父親是一個被時代捉弄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父親只是不擅長社交和賺錢而已。他在心裡與父親和解了。瞭解到阿茲海默症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孫曉雄陷入憂慮。法國作家迪迪埃‧埃里蓬曾描述過作為子女,他在父親患上阿茲海默症後的恐懼。埃里蓬會反覆背誦他爛熟於心的詩詞,以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完好無損。只要忘記了一句詩、一個日期、一串電話號碼,他就會陷入焦慮。孫曉雄也一樣。只要忘記什麼事,他就止不住胡思亂想,問兒子:「爸以後會不會也得這個病?」他自己的健康也不容樂觀。父親確診這一年,孫曉雄48歲,糖尿病病史10年,還患有高血壓和嚴重的胃病。母親李中玲的抑鬱症發生在丈夫患病兩年後。兒女要工作,她需要寸步不離地陪伴丈夫,起初,她最憂慮的是他走失─她長期患有關節病的雙腿無法快步行走,每次尋找丈夫都異常艱難。2013年後,丈夫逐漸生活無法自理,她得照看他吃飯、穿衣、吃藥、洗澡、大小便。丈夫大小便失禁的情況愈發嚴重。李中玲有輕微潔癖,只要丈夫一失禁,她就一遍遍為他洗衣、換衣,有時,她一天得給他換洗3次。李中玲原本擁有充實幸福的晚年生活。退休後的10年,她是在社區老年大學度過的:學做中國結和麥秸畫,教其他老人剪紙,她的剪紙作品還被拿去展覽過。丈夫也會陪她一起買材料,看她做這些小玩意兒。他們本是志同道合的愛侶,中學時相識。結婚後,相濡以沫50年,「兩個人好得就像一個人」。她從未想過推脫照顧丈夫的責任,也拒絕將這種承擔浪漫化、崇高化。但她也是女人,需要丈夫的呵護。然而大多數時候,生病的丈夫和外界隔著一堵牆,無法溝通,不見回應。最讓她心灰意冷的時刻,發生在搬到浦東後的一個夏天。她起床後覺得頭暈,渾身癱軟倒在地上。她努力呼喚丈夫,想讓他幫自己將床頭上的手機拿過來。他在屋子裡來來回回走了半天,只遞給她一個空調遙控器…她只能等到自己有了力氣,慢慢爬到手機旁,撥通小女兒的電話,小女兒撥打了120*,她才被送往醫院。李中玲被這種不見盡頭的生活擊潰了。後來,她在家中總是無端流淚,會把家裡好好的東西剪壞,還說想從20樓跳下去。兒女帶她去看精神科醫生,她在醫生面前流著淚長長地傾吐一番,之後又做了3年心理諮詢。因為焦慮,她常常失眠,提出讓兒子給她開一些安眠藥。孫曉雄留了個心眼,他開了許多維C片,替換進安眠藥的藥盒裡,再拿給母親。他至今仍然瞞著她。這是無奈之下的選擇。李中玲唯一的慰藉,是丈夫一直不曾忘記她。一次,他說他第二天要結婚,別人問他和誰,他說「李中玲」。雖然記憶出現錯亂,他不記得他們結了婚,有三個兒女,也有孫子和重孫,但他始終記得,李中玲是他的戀人。2013年前後,隨著父親病情加重,孫家三個兒女商量,分工輪流照看父親,盡量保證有人在父母身邊。2015年後,大家又進一步明確分工:長期在上海的大姐、妹妹常來家中幫助母親,需要經常出差的孫曉雄有空就過來,主要負責父母的生活費和醫療費。兒女分擔了一些工作,李中玲的壓力沒那麼大了。每天早上,她帶著丈夫進行刷牙、洗臉、刮鬍子「三部曲」,晚上睡覺前,將丈夫第二天要吃的藥,按劑量和時間提前準備好。白天,丈夫大小便過後,她在日曆上做好記錄。掌握了時間和規律,到點了,她就會問他是否想去衛生間。家中的男人主動承擔了帶孫志雄洗澡的工作。冬天洗澡要去公共澡堂,孫曉雄和姐夫開車載父親去澡堂。一次,去澡堂的路上,父親在車裡失禁,孫曉雄坐在副駕駛座上,還沒來得及起身,姐夫自然地拿著塑膠袋包好穢物以及父親弄髒的衣物,扔掉了,這一幕讓孫曉雄至今都很感動。家人盡力保持孫志雄外表的清潔和體面,照顧他的尊嚴。妻子李中玲常常溫柔地摸摸丈夫的臉。他動作還算靈敏時,李中玲讓他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摘豆芽、包餛飩…她相信生病的丈夫依舊需要獲得一種價值感。他們也努力營造出讓孫志雄感受到自己被愛、被需要的氛圍。孫輩們一見爺爺就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想著法兒哄兩位老人開心。情人節,孩子們會商量好,分別給爺爺、奶奶買巧克力。有一年情人節,外孫帶爺爺、奶奶去一家網紅餐廳吃飯,餐廳裡坐的都是衣著時尚的年輕人。有人問:「爺爺、奶奶,你們也過情人節?」李中玲就告訴他們:「是啊!我們結婚50年啦。」家中變化最大的是孫志雄本人。從安徽返回上海後,孫志雄感受到某種落差,一度變得封閉沉默。生病後,他的記憶多停留在成年之前,失意的青年和中年時期被遺忘,他反而鬆弛快樂了不少。別人同他搭話,他多報以微笑,用他語言庫中僅存的結構簡單的句子─「我很愛你」「我很喜歡你」「你真漂亮」來回應。一次,他在社區裡遇上一個老太太,開口就說:「你真漂亮,我愛你啊!」李中玲忙不迭地向對方解釋和道歉。對方卻笑了:「我這一輩子,也沒聽過幾句這樣的話。」2018年,他們在松江區分到了幾套回遷房。李中玲和丈夫先搬過去,為更方便地看護父親,住在市區的孫曉雄一家也搬了過去。2019年,經鑒定,父親的阿茲海默症為五級,處在重度認知功能減退階段。醫生建議家人多陪伴父親,鍛鍊他的認知、語言和行動能力。家人買來算術認知卡片和玩具,空閒時陪他練習,住在隔壁的孫曉雄則常去找父親聊天,陪他散步。父親的智商和語言能力逐漸退化成孩童狀態,言行舉止憨直可愛,觀察父親成了孫曉雄的快樂源泉。既然還要同阿茲海默症共處下去,不如換一種心情面對。孫曉雄把父親的搞笑時刻拍下來,先是發到微信朋友圈,後來又發到抖音上,也是留存一份記憶。在孫曉雄的鏡頭下,近80歲的父親自稱「寶寶」,一天中最令他開心的事是吃,蔥油餅、霜淇淋是他的最愛,得不到想要的零食會哭。他同5歲的重孫女嬉鬧,在重孫女手背上咬了個月牙印,最後還是重孫女原諒了她。他常對家人耍小孩子脾氣,但對妻子李中玲言聽計從…這些質樸溫暖的家庭生活片段,慢慢為孫曉雄的抖音帳號吸引了近30萬粉絲。這個團圓和睦的上海家庭,在不斷曝出的關於家庭和養老的負面新聞中,給人們提供了一些啟示。一位不能長久陪伴在爺爺身邊的粉絲給孫曉雄留言:「看見孫爺爺,就好像看到自己的爺爺。」被孫家人對久病父親的耐心與陪伴打動的一位粉絲,發私信告訴孫曉雄,他決定對自己的爸媽耐心一點。2020年10月,孫曉雄開車載父親外出。父親嚷著要吃霜淇淋,孫曉雄心軟了,買了一支給他,又擔心他吃壞肚子,搶過霜淇淋,吃了一半再塞回父親手裡。因血糖高,孫曉雄十幾年不敢吃霜淇淋了,但父親無法理解這種好意,委屈地「哭」起來。這則影片在抖音獲得了34.5萬次按讚。孫曉雄的粉絲中,有不少人也是阿茲海默症病人家屬。他特別能理解這些焦灼無助的親屬。現在,他一有時間就會回復私信向他取經的人:看病要去三甲醫院,不要盲目服藥,最重要的照護是家人的陪伴關愛、不嫌棄。有一次,孫曉雄帶母親去看病,像是知道妻子不舒服,父親一整天悶悶不樂,早飯也沒吃。妻子從醫院看病回來,他委屈地把頭埋進她懷裡,發出啜泣的聲音。孫曉雄逗他:「又假哭了。」等父親抬起頭,家人看見,他眼角真的有淚。孫曉雄堅信,雖然還是常常遺忘家人的名字,但父親一定知道他們是他的家人,那些最珍貴的東西一直留在他內心深處。10月的一個夜晚,孫曉雄睡前不放心,就去隔壁看看父母。推開門,父親正一個人坐在黑暗的客廳,孫曉雄嚇了一跳,打開燈,看見他正在哭。當時已經午夜12點了,他問父親:「你怎麼不去睡覺?」父親告訴他:「我做夢,夢見你死掉了。」孫曉雄心緒複雜,他向父親解釋了好幾遍,自己沒有死,「我們都長命百歲」。父親這才放心去睡了。生病的父親對家人有著自己表達愛意的方式。一次,孫曉雄載父親外出,一位客戶打電話找他,他便帶上父親一起前往。客戶也知道老爺子生病,買來一大包零食給他。離開時,父親坐在車後排,緊緊地把零食抱在懷裡。孫曉雄以為他擔心別人搶,對他說:「你不要抱著,放好嘛!這些都是給你的。」父親不願放,很鄭重地說:「帶回去給中玲吃。」(田龍華/摘自微信公眾號「真實故事計畫」,本刊節選)
-
2021-04-0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上完小便你會多看一眼,觀察一下尿液嗎?尿液的型態也和健康息息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指出,平常民眾小便後,建議可以多留意個幾眼,觀察自己小便的顏色,有助初步了解目前身體的健康狀態。 從7種尿液看健康,泡泡多、有螞蟻免緊張! 透明、淡黃色 程威銘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尿液的顏色多半為黃色系,透明、淡黃色為正常健康的尿液顏色,飲水較多、喝茶、咖啡等利尿的飲品也較容易出現透明的尿液。不過,也有一種情況需多加留意,那就是水明明沒有喝很多,尿液卻一直都是透明的狀態,且尿量較多也較為頻繁,可能有尿崩症的疑慮,應檢查確認為佳。 深黃色 一樣為黃色系,顏色較深時,往往代表著身體正呈現缺水、脫水、中暑的狀態,這種尿液顏色也常在運動後出現,因為身體會隨著呼吸流失水份,此時應多加補水。倘若出現肌肉嚴重疼痛、極度疲憊等不適症狀,則要注意可能為橫紋肌溶解症,應盡速就醫,以免溶解粒子較大造成泌尿系統阻塞,大幅提升急性腎衰竭的風險。除此之外,過深的顏色也可能為肝、膽出現問題。而攝取B群、胡蘿蔔素食材等,則容易出現顏色較亮的黃色。 紅色、粉紅色 若排尿時發現自己出現了紅色、粉紅色時,可先回想是否有吃糖果、火龍果等色素較高的食物。若沒有就要特別注意,因為紅色系的尿液往往代表著泌尿道受傷、結石、出現腫瘤等問題,不論何者都不是好事,應盡早就醫檢查釐清。 綠色、藍色、紫色 尿液出現黃色系以外的顏色,一般而言往往與細菌感染有關,化膿、發炎尿液的顏色就可能出現綠色,而紫色、藍色的尿液常見出現於插尿管的族群,當尿袋有細菌造成感染,就常見出現這般顏色。 乳白色、濁濁的 當小便出現混濁、乳白色的情況,一般而言代表著沉積物較多,其可能為細菌感染或發炎,也有可能代表肉吃太多,磷含量過高所致。 有螞蟻在爬 許多民眾會發現小便後過沒多久,馬桶旁邊會開始出現不少螞蟻,心想該不會是血糖太高或得了糖尿病。對此程威銘醫師表示,確實血糖在非常高的情況下,尿液是有可能引來螞蟻的。不過一般而言,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螞蟻正尋找食物或水源,剛好路過而已。因此若以螞蟻來看血糖,準確度並不是那麼的高。 泡泡很多 泡泡很多也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很多民眾認為尿液的泡泡很多代表身體出了某些狀況,但其實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民眾擔心的蛋白尿、細菌感染等,另外也包括了肉吃太多磷含量過高、距離馬桶較遠、小便較急較快、馬桶有清潔劑等,男性尿道也可能殘留前列腺液、精液等,這些都有可能。因此從尿液泡泡看健康並不是那麼準確,程威銘醫師建議,若真的要看泡泡,應至少觀察30分鐘以上。 3大排尿問題盡早檢查,出現疼痛、血尿速就醫! 除了尿液的顏色,不少人小便也會出現變慢、斷斷續續、需非常用力、尿不乾淨、頻尿、尿急、夜尿等情況。程威銘醫師指出,這些情況因人而異,男性因有攝護腺,常見多為攝護腺問題,如攝護腺肥大。女性則因為生產、荷爾蒙不足、尿道較短等因素,多為漏尿問題。 程威銘醫師表示,若年紀較輕,較無疾病風險,若會影響生活可進行檢查,並加以改善即可,但為避免日後可能帶來影響,還是建議盡早檢查為佳。但不論年齡倘若出現血尿,或是上述情況年紀較大者,建議及早前往檢查,特別是50歲左右的男性,需考量是否有攝護腺癌的可能。另外,排尿出現疼痛,往往意味著泌尿道結石、受傷、感染等情況,也應盡早檢查。 鍛鍊骨盆底肌改善漏尿,男性有助增加持久度 排尿問題最直接影響生活造成不便的就是漏尿、尿失禁,為避免這樣的問題,程威銘醫師也建議平常可以自主訓練,其概念類似「凱格爾運動」,但重點更著重在骨盆底肌鍛鍊。 方法很簡單,一開始在抓感覺時,可在小便時試著中斷排尿,這個中斷排尿的感覺使用到的就是骨盆底肌。不過為避免影響泌尿道功能,中斷排尿這樣的方式嘗試1~2次就好,抓到感覺即可,不宜太多次。抓到感覺後,平時早、中、晚都可以做個10次,節奏配合呼吸,吸氣時出力夾緊,吐氣時放鬆;或是3個時段各做3次,每次出力到無法繼續再放鬆。若尿失禁的情況屬於突然有很強烈尿意者,建議以前者的方式鍛鍊。 此鍛鍊也和男性的持久度有密切的關係,適度的鍛鍊也會有所幫助。但不論目的為何,骨盆底肌鍛鍊也如同一般體能訓練,需有適當的休息,因此也不宜貪多。而成效也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但持之以恆,每日鍛鍊,約半年左右就可以感受到顯著的改善和進步。 《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47歲確診攝護腺癌 出現「排尿症狀」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雙胞胎早產機率高 產婦羊水破裂龍鳳胎提前報到
南投34歲陳姓產婦預產期在5月初,因為懷龍鳳胎,安排4月底剖腹產,連假期間4日上午,拜完祖先後,產婦在家破水,到南投醫院急診,在專業醫療團隊緊急剖腹產後,姐弟平安誕生,因為早產為了預防感染,隨即交由兒科醫師接手照護,健康狀況良好。陳姓產婦表示,羊水破裂的時候不會痛,一開始還以為是尿失禁,跟丈夫討論後,才意識到即將生產,兩人騎機車到南投醫院急診,醫師檢查後說要緊急剖腹,產婦直呼好巧,沒想到孩子迫不及待選擇在兒童節出生。婦產科醫師黃子菲說,基本上雙胞胎的早產機率較高,剖腹產對母子相對較安全,且因為懷孕35周,胎兒肺泡成熟了,胎心音檢查也正常,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比較下面的寶寶羊水幾乎流光,因此團隊評估後安排緊急剖腹產。接生的時候,婦產科主任陳麗琴趕來支援,兒科醫師也在旁待命,確保小孩出生後就能接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因為早產的關係,為了預防感染,嬰兒出生後隨即交由兒科醫師接手照護,目前收治病嬰室照護。黃子菲還提及連假期間還有一案在凌晨時肚子痛合併出血,經超音波檢查顯示她子宮底部分胎盤剝離,隨著胎盤剝離擴大會影響血流供應,會影響胎兒健康,故緊急安排剖腹產,母子均安。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說,南投醫院為產婦與寶寶設想,克服醫療成本、人力調配等難題,提供24小時小兒急診醫療照護及婦產科接生服務,在婦產科與兒科合作下可應付任何突發狀況,讓南投縣孕婦與孩子隨時都能得到專業醫療服務。
-
2021-04-05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睡不好服用安眠藥,精神卻愈來愈差? 專科醫揭「關鍵原因」:小心留後遺症
1名82歲的阿嬤,有糖尿病、高血壓的病史,平時都有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前(2019)年中風後,左側肢體乏力,目前持續復健中,生活起居大部分可以自理。兩個禮拜前,阿嬤因為左側腰部長疼痛性的疹子,被醫師診斷帶狀皰疹,即俗稱的皮蛇。但自從疹子長出來後,阿嬤因為疹子疼痛,晚上都睡不好,且胃口也變差。漸漸的,阿嬤精神越來越差,晚上常常睡不著,白天卻又很嗜睡,開始有點胡言亂語,有時候還認不得人。起初家人不以為意,某天早上,外勞發現阿嬤尿失禁躺在床上,叫不醒,因此緊急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就醫。最後被確診為譫妄症。精神越來越差被診斷譫妄症 安眠藥竟是致病因子來到奇美醫學中心後,急診醫學部暨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殿和詳細地評估病人,給病人抽血、驗尿、做頭部電腦斷層,病人因為食慾不佳造成嚴重的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且有尿道感染而造成失禁,頭部電腦斷層排除腦出血或大範圍中風。因此,陳醫師判斷阿嬤的精神狀況的改變,是因為有譫妄症的發生。確診譫妄症後,醫師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尿道感染,補充水份及電解質,並將病人收治住院治療。在急診觀察室待床期間,藥師檢視病人的藥物,發現因為阿嬤最近晚上睡眠不好,因此服用了安眠藥,亦是引發譫妄症的原因之一。護理師衛教家屬及看護,詳細地解說譫妄症發生的原因,並告訴他們,多給阿嬤強調現在的人、事、時、地、物,並補充足夠的水份及營養,小心上下床避免跌倒等。入住奇美醫院整合醫療中心後,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接續急診的治療,繼續投以抗生素治療尿道感染,抗病毒藥物及適當的止痛來改善帶狀皰疹帶來的不適。並按照藥師的建議,把容易造成譫妄症的安眠藥剔除,同時會診營養師,針對每日的飲食給予建議及調整,會診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每天替阿嬤做肌力的運動,及早復健避免功能衰退,最後,出院前蔡主任替阿嬤安排居家訪視,免去行動不便的阿嬤回來醫院就診。在經過醫療中心團隊的整合治療和家屬、看護的悉心照護之下,阿嬤的譫妄症得已改善,也沒有因為得病而失去原有機能,精神狀況也恢復如初。高齡長者是譫妄症高危險族群 未處理得當恐留後遺症陳殿和說明,譫妄症是指注意力及急性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症候群。其病程特徵為急性發作且時好時壞,並具有暫時性及可恢復性。臨床上,常常碰到高齡病人突然精神混亂、日夜顛倒、產生幻覺、失去定向感,如:認不得人、失去時間概念、不知身處何方,這很可能疑似為譫妄症發生!而譫妄症是1種常見的老年病症候群,但在臨床上常被忽略。無論任何場所(住院、急診、機構或居家)的高齡病人,均可能發生譫妄症,嚴重時可造成生命危險。譫妄症的發生都是急性發作,但沒有處理得當亦能變成慢性的,甚至是造成永久的後遺症。譫妄症容易被忽略 病人照護啟用跨團隊照護模式陳殿和指出,高齡病人往往都有多重的慢性病,加上突發性的急性病作為誘發因子,就會造成譫妄症發生。急診醫師必須先治療這些引起譫妄症的急性病,並要致力於找出譫妄症的危險因子,例如:潛在不適當潛在用藥、疼痛問題、脫水、營養不足、睡眠障礙等。因此,照顧譫妄症的病人是跨團隊的照護模式。陳殿和強調,譫妄症是1個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不單是一般民眾對這個疾病的認知不夠,往往醫療人員也輕忽這個疾病,甚至低估它的發生率。因此醫療人員在臨床上照顧高齡病人時應有高度的警覺性,才能早期診斷譫妄症,並給予適切的治療。另外,還有很重要的1環是病人的家屬,在急診等床期間,護理師會給家屬詳細的衛教,讓家屬理解譫妄症的發病原因及治療的方向,協助病人如廁、協助肌力的復健、適當的提示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陪伴與照顧,卻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久住加護病房小心「譫妄症」上身! 醫曝原因及警訊 ·吃安眠藥仍失眠怎麼辦? 精神科醫師給「加藥or減藥」建議
-
2021-03-3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女子下背痛長期無法入睡 原來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新北市一位39歲的陳小姐因左邊屁股延伸到小腿的範圍疼痛超過三週,連睡覺都會被痛醒,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確診為椎間盤突出導致嚴重下背痛,透過微創減壓手術掏出椎間盤,終於能一覺到天亮,衛福部台北醫院骨科醫師胡御風提醒,平常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與站姿,應定期運動訓練核心肌肉,才能避免脊椎變形。胡御風表示,骨科門診最常見的病症之一就是下背痛,根據研究統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曾有過下背痛症狀,常見原因是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所致,男性的好發機率是女性的三倍,若有肥胖、抽菸、經常性彎腰搬重物、揹孩子等因素,都是椎間盤突出的好發因子。胡御風說,除了背痛之外,下肢出現的痛麻感也非常明顯,走沒幾步路就痛到必須停下來休息,經常有病人在訴說症狀時是用坐立難安、痛不欲生來形容這種難受的程度,嚴重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下肢痛麻症狀不明顯的病人,一般會建議先接受復健進行改善,嚴重者或是復健超過六週仍無明顯改善者,則須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再透過減壓手術改善神經壓迫的症狀。有許多病人擔心手術會留下明顯傷疤,胡御風說明,減壓手術可用微創方式進行,手術中只需破壞一小塊骨頭,就可以把壓到神經的椎間盤掏出來,手術隔天就可以出院返家休養,脊椎手術並不可怕,重點是抓對目標而且破壞少。胡御風建議,許多下背痛的病人都是因為工作常有抬、拿、扛重物的動作,或是需要久坐辦公室,平常要保持正確的坐姿與站姿,並定期進行適量的運動幫助訓練核心肌肉,維持腰部挺直讓脊椎在正常的曲線上,才能避免變形與壓迫導致下背痛。
-
2021-03-29 該看哪科.婦科
漏尿、尿失禁易泌尿感染 7招預防私密處老化
更年期後的泌尿道疾病 女性年輕時會分泌足夠的雌激素,使陰道、尿道及膀胱的肌肉都充滿膠原蛋白,緊實有彈性,待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量下滑,不但陰道會開始逐漸乾澀,就連尿道、膀胱的肌力都會開始萎縮,膀胱一旦失去彈性就無法儲存大量尿液,導致頻尿的狀況,而尿道彈性不佳,稍微用力就會產生漏尿的問題。 常理而言,膀胱可以存留 300cc 左右的尿量,每次排尿約排出 250cc-300cc 的尿液,而無彈性的膀胱及尿道能貯存及排出的尿量皆減少,因此就會使人頻頻想要找洗手間。另外當尿液無法排除乾淨時,就很容易滋生細菌,引發尿道感染,情況嚴重時更可能影響膀胱及腎臟的健康。時常造成泌尿道炎的元凶是位於直腸肛門周遭的大腸桿菌,當雌激素正常分泌時尿道外緣會有一層黏膜保護,能阻擋大腸桿菌的侵入,而更年期後缺發雌激素,黏膜變薄、尿道長度萎縮,便容易發生反覆感染。 更年期的泌尿道困擾該怎麼改善 許多更年期的媽媽有尿失禁或尿道反覆感染的困擾卻不好意思就診治療,直到忍無可忍的緊急狀態才看醫生,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醫學上有很多改善漏尿、尿失禁及泌尿系統感染的方法! 藥物塗抹:局部使用雌激素。 口服藥物治療:口服雌激素、交感神經作用、膽鹼性藥物。 手術治療:陰道雷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第三代單孔尿失禁懸吊手術。 行為治療:養成固定如廁習慣、進行凱格爾運動。 7大重點預防私密老化困擾 當然,尿失禁、漏尿或是泌尿道感染並非是更年期婦女獨有的專利!女性朋友從年輕時就應該要擁有預防勝於治療的正確觀念: 勤運動:做凱格爾運動,鍛鍊骨盆腔肌力。 多喝水:每天至少喝2000cc的水。 不憋尿:每 2 小時至少小解一次。 增加尿液酸度:補充蔓越莓。 排尿後擦拭方法:如廁後將衛生紙貼在「尿道口」約5~10秒時間,使尿液吸附於紙上即可。 性行為注意:性行為前多補充水分,性行為後馬上解尿。 不適立即就醫:聽從醫師指示,確實執行完整療程。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約有40%的更年期女性有泌尿道不適的困擾,長期的頻尿、漏尿會對生活品質大打折扣,產生足不出戶、放棄社交等問題,進而引發情緒失調。 而年輕女性也會產生頻尿的狀況則是因長期憋尿所致,憋尿的行為造成膀胱肌肉疲乏,進而也同樣會引發感染問題,因此呼籲女孩兒們如果有憋尿的習慣,一定要改掉唷! 《延伸閱讀》 .醫教4方法改善陰道乾澀 避免偏方發炎感染 .中斷排尿能改善漏尿問題?凱格爾運動全方位鍛鍊骨盆肌!
-
2021-03-23 科別.婦科
52歲婦一咳嗽就漏尿好尷尬 電波療程改善尿失禁
52歲陳姓婦人一咳嗽就漏尿很尷尬,她4年前在早餐店工作時,因為忙到沒時間上廁所,沒想到一個不經意的咳嗽,尿液就流了出來,沿著大腿內側流到小腿,她當下才驚覺自己忍很久的尿失禁問題,已到非常嚴重的程度,經光田綜合醫院電波療程已改善她尿失禁等問題。這樣的經驗讓陳婦感到不堪、產生社交困難,因此開始積極尋求治療,有醫師建議她做凱格爾運動,但因生活忙碌沒有持續運動,2、3年後仍不見改善;1年多年前她在外院接受陰道鉺雷射手術,維持不到一年,發現還是常有些微尿液滲出,經親友介紹下到光田綜合醫院就醫評估,婦產科醫師蘇棋楓透過棉墊測試判斷其尿失禁嚴重程度,評估結果15gm,屬於中度漏尿程度。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蘇棋楓表示,陳婦曾做過陰道鉺雷射手術,療程需連續3個月分3次施打,尿失禁問題雖然能得到改善,但熱效應在陰道的膠原蛋白隨著時間慢慢流失,漏尿症狀又會出現,因此建議患者進行「星特拉薇薇電波系統」療程(俗稱「薇薇電波」),只需要施打一次,便能改善其漏尿症狀。根據統計女性在生產後,約有3成比例有尿失禁問題,蘇棋楓醫師強調,女性歷經懷孕生產、骨盆腔以及陰道承受壓力,加上更年期之後,骨盆底肌無力、膀胱頸與尿道間的結締組織機能老化變弱,還有中年肥胖,都是造成陰道鬆弛的原因。治療尿失禁問題,像是凱格爾運動(骨盆底肌肉)必須持之以恆才有效果,許多婦人往往因為生活忙碌,很快就會放棄,使症狀遲遲無法改善。蘇棋楓醫師表示,熱效應為能量基底的陰道治療,這幾年來針對尿失禁與停經後的生殖泌尿症狀,臨床實證上都有改善的效果,薇薇電波透過專利技術及冷卻系統,將熱能傳遞至陰道可刺激陰道膠原蛋白新生重組,保護陰道黏膜不受傷害,還能使提升尿道和骨盆底組織支撐作用,改善陰道鬆弛、萎縮、乾澀與尿失禁的困擾。
-
2021-03-17 科別.泌尿腎臟
咳也漏尿急也漏尿熟女好尷尬 1次麻醉2手術解危
一名50多歲的林姓婦人是三個小孩的媽媽;長期有漏尿困擾,快走、咳嗽漏尿、連急也漏尿,尿失禁明顯,害她不敢出門、運動,體重飆升,經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鄒頡龍求診,確診為混合型尿失禁,即結合兩種不同的尿失禁,後接受微創尿道中段吊帶手術,以及肉毒桿菌素膀胱內注射後,手術隔天出院,尿失禁獲改善。林姓婦人說,她求診後,曾以膀胱過動症接受藥物治療,但咳嗽時仍會尿失禁;也有醫師認為是應力性尿失禁,建議開刀,但術後還是會有急失禁問題,直到向鄒頡龍求診,接受手術才緩解。鄒頡龍說,女性尿道短,只有二到四公分,加上生產,老化,停經種種因素,尿失禁成為很多熟齡婦女的夢魘,臨床上四十多歲婦女就有此困擾。婦女尿失禁最常見有二種,應力性尿失禁在腹部壓力增加,如打噴嚏、咳嗽時漏尿,原因與膀胱出口的外括約肌功能失調有關,治療應由凱格爾運動開始,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他指出,另一種急迫性尿失禁典型的症狀是突如其來的尿急感,想趕快去廁所卻來不及,原因與膀胱神經功能失調有關,經常伴隨著頻尿還有夜尿。以藥物治療為主,如果效果不理想或副作用大,可以考慮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控制膀胱肌肉過度收縮而造成的尿失禁。鄒頡龍說明,約1/3失禁困擾的婦女屬於混合型尿失禁,傳統上會優先治療較嚴重的症狀,例如:咳嗽、打噴嚏漏尿明顯的患者先選擇手術,如果是急迫性尿失禁較嚴重,以藥物控制為主,但還是無法完全緩解尿失禁。他指出,他治療方式採一次麻醉當中進行施行尿道中段吊帶手術、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等兩種手術,術後的尿失禁明顯改善,與單純接受尿道中段吊帶手術的患者相比,術後的成功率分別為88%與71%。這項研究成果於去年刊登在國際期刊“Toxin”。肉毒桿菌素注射效果約維持4到6個月,術後要持續的配合口服藥物和追蹤。
-
2021-03-11 癌症.攝護腺癌
微創手術切除攝護腺癌 94歲退休飛行員術後正常生活
94歲馮姓阿公因為受到頻尿及常有急尿感卻又尿不乾淨的狀況困擾,到童綜合醫院尋求泌尿科治療,經醫師呂謹亨看診並進行相關檢查後,發現患者攝護腺肥大且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篩檢指數高達10ng/ml,再進行後續切片檢查,確診是罹患攝護腺癌,經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攝護腺癌後,阿公已恢復正常生活。因患者已年屆9旬,經過電腦斷層、骨骼掃描、核磁共振、心肺功能及相關全面且仔細的檢查後,確認腫瘤為第二期,並未轉移,可以靠手術切除治癒;且患者心肺功能及整體狀況完好,可接受手術,依國際攝護腺癌治療準則,醫師呂謹亨向患者詳細說明了可選擇的治療方式,及各種方式的效果及風險,包括保守治療、賀爾蒙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及手術治療。一般高齡患者,心肺功能經評估後不一定適合手術,但個案年輕是國軍飛行員,身體非常硬朗,精榊體力好,平時都騎機車趴趴走,患者個性積極,充滿軍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充分了解治療方式後,希望能將腫瘤切除乾淨,以絕後患;而且也知道呂謹亨醫師身兼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秘書長,手術經驗豐富,因此選擇進行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童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指出,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是微創手術,僅需切開0.5公分到1公分的小傷口,醫師會利用精密的機械手臂,透過這些微小孔洞伸進體內,在3D立體放大的螢幕下,精準地將腫瘤切除後再將膀胱與尿道重新接合,大幅減少了術中的出血量,因為傷口小,所以個案僅住院一周即出院返家休養;後來回診追蹤檢查,進行兩次術後PSA篩檢,指數都小於0.0008ng/ml,是儀器能測出的最小值,而且可以正常排尿,沒有出現尿失禁等現象,恢復正常生活。
-
2021-03-11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屁股疼痛誤認為得痔瘡 75歲阿嬤就醫才發現肛門長皮蛇
南投75歲廖姓阿嬤肛門疼痛難耐,坐立難安,她懷疑得痔瘡,求醫師開痔瘡藥膏,醫師建議肛門指診檢查,阿嬤相當排斥拒絕,直到醫師詳細說明才同意檢查,結果醫師發現她肛門右邊長一顆顆紅色小水泡延伸至會陰部,就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診,幸好及時治療,未發生大小便失禁等併發症。南投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廖師賢說,人體免疫力較低時,曾感染水痘民眾很容易引發帶狀疱疹。帶狀疱疹身體單側可能會出現紅疹、水泡或潰瘍,呈現擴散蔓延的樣態,是由帶狀疱疹病毒(VZV)所引起,多沿著神經分枝分佈的皮節長水痘。帶狀泡疹長在不同的部位,若不即時治療,可能會引發不同的併發症,例如發生在顏面時,可能造成視力受損、顏面神經麻痺;在耳朵附近會影響聽力;長在生殖器或肛門周邊時恐造成大小便失禁。廖師賢說,一般人肛門疼痛常以為是痔瘡,但肛裂、直腸腫瘤、帶狀皰疹、皮膚疾病及感染等可能造成肛門疼痛,但因為發生在私密部位,常有民眾因為羞於啟齒不願就醫。廖姓阿嬤就因為肛門疼痛相當尷尬,不願讓醫師檢查,只想以痔瘡藥膏治療,還好再三說明,她同意檢查,確診罹患帶狀泡疹,醫師安排住院並藥物治療,沒有留下後遺症。呼籲民眾身體私密處出現病症,還是得就醫治療確認病因,勿自行購買成藥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導致身體受損。
-
2021-02-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過年享受美食,年後發福「想瘦」正確使用合法藥品保健康!
一連七天的春節連假,大小宴席不斷,總少不了大魚大肉,加上新春期間大吃大喝不忌口,容易導致體重增加。小茹過年與親友團聚,餐餐吃高油脂食物,收假後發現腰圍都胖了一圈,體重增加5公斤;為了快速恢復輕盈窈窕體態,掌握年後減重的黃金期,於是購買坊間減肥藥。但這樣真能成功減重、瘦得健康嗎? 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減重必知的正確觀念,提醒民眾留意潛藏的可能風險,年後健康瘦身不傷身。體重≠美醜 健康才重要愛美是人的天性,但維持適合自己的體重,不是美醜問題,而是攸關個人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滿18歲(含)以上的成人,其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應維持在18.5 kg/m2及24 kg/m2之間;體重過重(24 kg/m2 ≤ BMI<27 kg/m2)或是肥胖(BMI ≥ 27 kg/m2)容易對健康造成危害,進而導致三高、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痛風、惡性腫瘤等疾病,影響甚鉅1-2。然而,許多人一昧追求數字上的瘦,鋌而走險以身試藥,誤信非法減肥產品可快速瘦身,反而危害健康,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得不償失。慎選保健類食品 拒絕非法減肥藥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標榜可速效減肥瘦身的產品廣告,民眾一時不察,就容易輕信這些神奇且吸引人的廣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108年監控違規廣告統計3,其中宣稱有減肥瘦身功效的廣告名列前三。此外,非法的減肥瘦身產品大多含有安非他命、利尿劑、瀉劑或甲狀腺製劑等藥品成份,服用後可能造成諸多不良反應,如頭痛、腹瀉、心悸、噁心等4,民眾應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產品。另外,有些民眾會由國外代購或自行購買瘦身相關保健產品,其成份可能含有中草藥(如麻黃、番瀉葉)、苦橙,甲殼素、藤黃果等,這些成份多半未經嚴謹、完整的人體研究證實其效果,並不能宣稱療效5-6,使用時需留意可能的非預期反應風險,提醒民眾應循正常管道諮詢及購買相關產品。正當使用合法藥品 減少不良反應發生Orlistat與liraglutide為目前我國核准的減肥藥品成份。Orlistat為口服藥,用於治療肥胖或是輔助減重,可減少脂肪的吸收,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胃脹氣、排氣、忍不住的便意、油便、排便增加及排便失禁等,通常在服藥初期發生。此外,orlistat也會減少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的吸收,建議民眾可在睡前補充綜合維生素。此種藥品不建議懷孕婦女、哺乳婦女、慢性吸收不良者或有膽汁鬱積者使用7-9。Liraglutide則為注射劑型的藥品,以降低食慾達到體重控制,可能會有噁心、嘔吐、低血糖等常見不良反應發生7,10。建議民眾用藥前應諮詢醫師、藥師或營養師,透過專業評估,擬訂適宜的體重管理計畫。藥害救濟基金會再次提醒民眾,減重沒有捷徑,宜透過緩慢且長期地調整生活習慣,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日常飲食方面可細嚼慢嚥、多吃未精製的全穀類食物、蔬果、堅果類和優格,減少攝取紅肉、油炸類食品和含糖飲料,培養均衡飲食的生活型態;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如走路、跳舞、爬山等),增加體能活動消耗熱量;同時保持正向思考、減壓4-6,11,才能正確且健康減重。對於想尋求藥品減重之民眾,宜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由醫師評估後開立處方藥品,不隨意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產品,若食用保健類食品後發生非預期反應,也可通報全國健康食品、特殊營養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02-18 癌症.攝護腺癌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一名60歲男性下背痛好幾個月,起初以為姿勢不良引起肌肉痠痛,不料疼痛延伸到左下肢,甚至出現無力及麻木感,最後痛到躺床送醫院,檢查發現是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癌細胞已轉移至脊椎並嚴重壓迫薦神經叢,所幸透過直線加速器「真光刀」進行放射線治療後,症狀才大幅改善,且能自行行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吳偉榤指出,患者經急診收住院後,經一系列檢查並切片,確診為攝護腺癌,隨即安排為期兩周的放射線治療,所幸神經尚未受損嚴重,並恢復大部分神經功能。他說,惡性腫瘤若出現轉移,最常見的是肺轉移、肝轉移及骨轉移,而最容易發生骨轉移的癌症則是乳癌及攝護腺癌,其次為肺癌、甲狀腺癌、腎癌、肝癌、頭頸癌等,轉移位置則以脊椎、骨盆最為常見,一旦腫瘤壓迫到脊髓或薦神經叢,就會出現背痛、上下肢無力、肢體麻木疼痛,甚至半身癱瘓或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吳偉榤建議,有臨床上的急症,必須盡快進行手術減壓或放射線治療,以免造成神經永久受損,若採取放射線治療,除了能減輕骨轉移造成疼痛,並可預防病理性骨折,約80%骨轉移病患經放射線治療後,症狀可獲明顯改善。以該患者為例,經安排真光刀進行放射治療,搭配弧形調控影像導航技術,有效縮短治療時間、集中劑量分佈及精準影像對位,不僅降低副作用,也提高腫瘤治療效果。他說,癌症骨轉移雖是晚期,但並不代表從此放棄治療,若是轉移病灶少,醫學上稱為「寡轉移」,隨著醫療技術發展,此類病患若積極治療,仍有機會獲得良好控制、病情長期穩定;萬一轉移數目較多,目前也有越來越多藥物及放射治療技術能夠抑制腫瘤生長、減緩疼痛,兼顧並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患者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
2021-02-16 新聞.長期照護
「孝順」的道德枷鎖讓你身心耗竭了嗎?一表檢核你是否過勞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Gwen的先生因為工作關係,身在海外,她只好一個人擔起照顧婆婆、照顧孩子的責任。 婆婆未失智前,還能幫忙照顧兩個女兒,幫忙接送女兒上下課、料理餐點等等,婆婆都很樂意協助。也因此,Gwen才能在秘書工作與家庭照顧之間找到一點喘息的機會。 可是現在婆婆失智了,老公既是獨子卻不在台灣,Gwen理所當然成了照顧婆婆的不二人選。先生說自己薪資上還可以過得去,便要她把工作辭了,希望她在家全天候看護婆婆。 Gwen明白先生孝順的個性,連當初到海外工作都是不得已的結果,找看護或是送婆婆到安養院,絕對不會是先生樂見的選項,貼心的她不由分說地辭去工作,全心投入家庭。 其實剛開始一切都還好,直到最近,她開始出現失眠、情緒失控等情緒,才驚覺「事情不對了」,透過朋友轉介來到治療所。 聽Gwen的故事,我真的覺得還好她願意踏出求助的這一步。否則,演變下去,若不是傷害了自己,就可能是傷害了婆婆。▍ 照顧者易過勞,累積的身心疲倦2016年6月初,新聞報導一位男子出手打因中風而尿失禁的父親。沈政男醫師對這則新聞進行了評述,他認為虐老的問題就是長照的問題,而虐老的起因之一與照顧者過勞、身心俱疲有關。照顧者過勞的狀態,容易以身心失調的症狀表現出來,在此提供一些常見的過勞症狀提供讀者們參考。 假如你發現身旁認識的照顧者朋友開始出現這類症狀,請你告訴朋友不要一個人獨撐,協同親友一起協助,或最重要的—尋求專業支持。 【過勞症狀檢核表】 v 活動力明顯下降v 容易感冒不適v 持續地感到疲憊,即使休息也無法恢復v 忽略自己的需求v 你的生活都繞著照顧他人打轉,但照顧他人卻不能為你帶來滿足感v 想要傷害自己或所照顧的人v 容易感到心情低落、煩躁、易怒v 感覺無助無望 當我們了解照顧者的過勞症狀可能有哪些時,會發現自己無法單純地批評新聞中的兒子為不孝,而是嘗試去理解照顧關係中的糾結。 任意將照顧者貼上「不孝」這類標籤,更可能成為重軛勒住照顧者的脖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挫折、痛苦、憤怒、想休息,以及想被照顧的心理需求。 這些人們平常就覺得難以開口的感受與想法,在長照家庭中,更容易使照顧者覺得有這些感受是不對的,反而加深了內心的愧疚感與罪惡感。 ▍ 照顧者的壓力,你看見了嗎?不論是經濟考量被迫做出自行居家照顧的決定,亦或是自願承擔照顧者的責任,未曾受過專業訓練的照顧者,都只能邊摸索邊學習,可能在照顧的過程中感受到挫折,或是引發過勞症狀。 這些你都看見了嗎?能不能,我們都換個眼光,「這些隱忍的照顧者、失控出手的照顧者並非不孝,而是因為照顧者太過用力想要做到孝順,反而讓自己太快耗竭?」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照顧者,害怕做不到世人眼中的孝順,覺得必須加倍努力?害怕被說不孝,默默忍耐積壓所有情緒? 請你對自己的限制寬容,因為你是被照顧的家屬最至親的人,你們中間一定曾發生過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件,讓你在照顧的時刻無法客觀地抽離去看待,眼前這個曾經善待或惡待你的親人,又無法斷了照顧關係,你的挫折與負面情緒也是因此而來。 若不能安心地述說,直接對所照顧的對象傾瀉也是必然。他們是情緒的源頭,對他們發作看似找對人,卻會讓處境更無法收拾。 偶而的失控,並非不孝,只是你忘記了「照顧者必須先照顧自己」,身心皆然。而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自我照顧、排解情緒,請你一定要記得求助於專業資源,不論是個別諮商或是支持團體,相信所有的專業都樂於在此時供給你所需。 照顧自己不單單只是要自己去泡個澡、吃好睡好、多休息這樣簡單的生理滿足。 而是,原諒自己是一個凡人、是照顧者的親人,你能做得並不多; 而是,接受自己的確會在照顧關係中,被挑起最脆弱的情感,會憤怒、會哀傷、會自責、會愧疚與罪惡; 而是,你知道過去發生的種種事件,讓你與受照顧者的關係只能停留在這,無法前進,可能也很難修復,然後為此哀悼......這類心理上的追尋,是照顧者最漫長的修煉。 一個人走這條路,是漫長且辛苦的。這是之所以專業資源必須存在的原因。 也許「孝順」並不是一個自然而然,可以被要求被期待出現的狀態,而是出自於對原生家庭經驗造成的影響有洞察能接納,卻依舊選擇對年邁孱弱的父母獻上一己之力的過程吧。
-
2021-02-10 新聞.健康知識+
下面好像有點濕濕的 那些難以啟齒的漏尿困擾
當開始有漏尿的現象出現時,就不得不懷疑自己是否是真的老了。但是,根據花王公司的調查(請參照下頁的圖表),三十多歲女性就有二三%出現漏尿現象,四十多歲女性則增加到三○%,六十多歲後達到三五%,七十歲世代竟然不增反減占三四%,可見得漏尿人口並非愈老愈多。女性的漏尿徵狀其實早在年輕時就已經出現,但是直到年紀大了之後,才敢和他人談論漏尿困擾,而發現原來別人也有同樣遭遇,因此誤以為大家都是老了才漏尿。另一方面,三十歲世代的男性,有漏尿問題的比例不過一○%,到了七十歲世代,竟然高達四五%,代表年齡因素對男性的影響非常顯著。我自己就深有感受,隨著年紀漸增,小解變得不痛快。 尿失禁的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其一是「腹壓性尿失禁」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或是起身時,腹壓會加大,尿液就突然滲出。這種狀況以女性為多,主要是因為控制排尿的相關肌肉無力。其二是「迫切性尿失禁」突然無法忍耐的強烈尿意,接著就大量漏出。這是由於膀胱肌肉過度亢進,或是收縮力不足所引起。其三是「溢流性尿失禁」膀胱儲存過多尿液,溢入尿道,想尿卻無法順暢排乾淨,時不時地滲出。像是男性「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之一,就是在小便斗前解不乾淨,等你穿好褲子卻又漏了出來。這也是「溢流性尿失禁」。而男性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攝護腺肥大」。預防漏尿的第一步,是鍛鍊控制排尿的肌肉。大家都聽過的「骨盆底肌訓練」,就可以改善及預防漏尿。訓練方法很簡單,首先臉朝上仰躺,雙腿屈膝立起,全身放鬆。使勁收縮肛門和尿道口(女性連同陰道口),並向腹部內側提起,維持緊縮約三十秒。一天可以做十次左右。做「排尿記錄」也是改善策略之一。之前的章節也曾提到,隨時想到就去小解,容易養成膀胱儲尿只有一點也要跑廁所的習慣,這會造成憋尿的能力變差、排尿週期紊亂。排尿記錄的內容包括何時、攝取多少水分,何時排尿,會在何時、何種狀況下漏尿。連續記錄三至四天,就可以找出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容易漏尿。接受泌尿科診療時,拿給醫生參考,可以協助正確的診斷。
-
2021-01-14 失智.失智100問
走失問題/如何減少遊走症狀發生
接下來介紹的是,受到遊走症狀困擾的家庭,為減輕遊走症狀所嘗試的照護方式。對家屬而言,遊走是失智症照護最困難的症狀之一。由於周遭環境與病人性格等諸多因素影響,從沒出現一個方法,敢說絕對能減輕症狀,想想還真令人遺憾。 因此,製作小組採訪了許多醫療與照護專家,試著將實用的照顧原則歸納成以下六項要點。由於症狀各自不同,不敢說一定能減輕症狀,但值得參考,請您抱著觸類旁通的心情繼續閱讀吧。▎重點一:調整日夜節律、善用長照保險服務 半夜遊走是最令照護家屬苦惱的問題之一。 對罹患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人來說,由於掌握自己身在何處的定向能力減弱,一旦身處昏暗環境,無法看到周圍景物,很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歸途。為了阻止夜間外出,照顧者常常夜不成眠,搞到疲累不堪。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是好?熊本大學的池田學教授,是研究遊走等失智症行為與精神症狀首屈一指的學者,他認為應該重視晝夜顛倒的現象。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重建晝夜節律。如果是白天,身處熟悉的環境,多半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但在光線昏暗的夜裡,有時連健康的人都有困難。然而,即便是白天,失智患者認不出路,發生走失仍比比皆是,因此,我也會針對白天的種種狀況,試著列舉對策。」為了建立正常晝夜節律的家庭環境,可以嘗試下列方法:.上午出去曬曬太陽。.睡覺的時候,適度調整室溫及亮度。.白天小睡,以不超過二十分鐘為度。.適度運動。 此外,池田教授建議善用照護服務的短期留院(short stay),所謂短期留院,就是預先和養護機構講定,入住個一星期。 「由專業照護人員完全照顧,將白天睡眠時間減到最低,並適度消耗體力,夜裡自然容易入眠。以重建晝夜節律作為短期留院目標,同時讓家屬和個案管理師,向負責照顧的醫師等團隊人員,學習調整日夜節律的正確知識及照顧技巧。」 當然也有人經過短期留院,白天照樣睡覺、半夜起來踱方步,回家後當然一點兒改變也沒有。 家屬尋找照護機構協助時,一定要清楚告訴照顧團隊,這次短期留院的目的是為了調整長者的日夜作息,拜託照護機構著力於調整作息。 池田教授認為,「應該倡導使用治療導向的照護服務。讓患者待在安全的機構,為了通盤了解患者的症狀,改由專業人員提供照護。雖然,提供照護的家屬,由於充分了解被照顧者的生活型態與喜好,多半能發展出不錯的對應模式。不過,當家屬遇到無法搞定的狀況,卻不願找專業照顧者幫忙,還是叫人遺憾。」 善用長照保險提供的服務,也可以用來處理棘手的「黃昏症候群」。當夕陽西下,天還沒完全暗下來的時候,常有病人丟下一句「不回家準備晚餐不行」或是「該去上班了」,便頭也不回離開家門,因而走失。 遇到這種狀況,可以善用日間照護中心的延長服務,或是小規模多功能的居家養護服務。 一般的日間照護中心,會讓使用者在下午五點以前回到家,也就是下午三、四點左右離開照護中心。因此黃昏症候群好發時間,正好落在家屬接手照顧的時候。如果申請延長服務,讓長者在日間中心留到晚上七點左右,換言之,最混亂的時段,將由專業照護者守護。 近來,以照護事業所為根據地的小規模多功能的居家養護服務,既提供居家照顧,也提供住宿,由於照顧模式極有彈性頗受好評,各地陸續增加當中。這類服務機構,能夠針對個案狀況,彈性變更照護使用時數,也較能因應黃昏症候群。 想要利用這些照護服務,可以事先預約,也可以到住家附近的事業所諮詢,要是患者和個案管理師關係緊密,直接請他安排即可。▎重點二:房間和廁所加標示,夜間照明充足 當遊走症狀加劇,不只是外頭,連在家裡也會找不到路。年紀漸長,半夜上廁所次數增加,常搞得昏頭轉向,甚至無法成眠,最後變成日夜顛倒。照顧者不跟著起床不放心,不少人搞到精疲力竭,白天就跟著睡覺。 為了防止演變成這種狀況,房間和廁所門口可以貼上醒目、容易辨識的標示,減少在家中遊走的可能。用黑色麥克筆在A4大小的白紙上,寫下「廁所」等場所標示,再以膠帶黏貼門上,就算是大功告成。當然,用假花裝飾,或以其他視覺記號加以提醒,也能達到類似功效。 池田教授表示,「失智症患者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辨識能力發生障礙,有時會無法理解一般的標示,在原地來回踱步,稍不留神,就會走失。不論是搞不清空間位置,還是大腦辨識能力下降,如果能適當加以提醒輔助,許多場合便不會出問題。」 因此,夜裡走廊和廁所的燈不能關,光線明亮比較容易辨識方位。就連一般人在明亮的環境裡行走,也比較不會跌倒。▎重點三:留心疼痛、想上廁所等不快的生理狀況,以及炎熱或寒冷的環境 由於失智者可能因為疼痛、搔癢等感覺引發遊走,故留心其身體狀況,並尋求改善也很重要。 愛知縣名古屋市的上飯田第一綜合醫院老人精神科主任鵜飼克行,在其合著的BPSD(失智症行為與精神症狀)初期因應策略專書提到,「當身體發癢、疼痛時,普通人也會變得焦躁不安。特別是失智症患者,有時無法溝通,如此一來,便會以行動的方式,也就是遊走症狀表現不安。」 肚子餓、想上廁所,或是有其他生理需求未被滿足的狀況,會引發遊走。再者,不舒適的環境同樣有可能,故須多加留意,像是房間會不會忽冷忽熱?會不會太嘈雜? 光線太刺眼? 或是有不好的氣味?當環境引發嗅覺、聽覺等五感上不快的感受,也可能誘發遊走。 遇到這種情形,必須仔細觀察當事人的表情與姿態,考慮可能發生的狀況。究竟是牙痛、長疹子,還是身體搔癢,狀況能越早搞清楚越好。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環境,身為最了解當事者的家屬能替長輩好好想想,將產生極大助益。 鵜飼先生的總結是,「當本人不瞭解周遭環境,一定會為了達成什麼目的而有所行動,必須預見其目的。身體狀況加上周遭環境的影響,會讓本人感到不安,進而發生遊走症狀。有時,就為了尋找同住的妻子為何不在家而走失。如何體察當事者內在意向,儘管困難,卻很重要。」▎重點四:花時間對話,試著了解其目的與理由 出聲叫喚像在遊走的當事者,並試著和他聊聊,去理解他真正的想法,就能找到解決方法。提出這種做法的是失智症照護研究訓練仙台中心的研究團隊,他們是個透過大學建教合作,著重於開發高齡失智患者實用照護方式的團隊。 以研究訓練部門主任阿部哲也為首的研究團隊,針對一千四百多家照護事業所進行問卷調查,歸納分析所有成功因應遊走症狀的案例,在二○一四年發行了實務因應方法的解說集,其主要讀者是缺乏失智症照護經驗,以及剛開始從事照護工作的人。 阿部先生談到書的宗旨,「蒐集專業照護人員在第一線施行有效的做法,成為一本照護知識的集結。符合當事人個性的照護固然重要,如果將實際對應方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照顧家屬看了,一定會產生觸類旁通的效果。」 解說集強調「對話」的方法與重要性,在當事人狀況許可,且不搞砸心情的前提下,提出類似「怎麼會這麼做」的詢問,試著找出行為背後的目的與理由,將有助於理解遊走發生的原因。 能確實防止遊走的對話,絕不是塘塞些藉口,必須找出遊走的根源,才能設定處置目標。例如,當詢問「為什麼想回去」,當事者若回答「這裡不是我家,我要回去」的時候,千萬不能劈頭加以阻止,而是鄭重探詢他的理由,運用身體語言等方式,顯示自己關心他的想法,試圖展開對話。持續以平和的態度對話,也能讓處於激動狀態的當事人漸漸接收到,自己正在家裡的訊息。 還有個重要技巧,就是適度使用感謝與讚賞的話語,像是「一直都很感謝你」「爸爸您能待在這裡,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等。讓當事人感到自己在這個地方是被需要的,也可以減少他們的遊走行為。 秋田谷一先生是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現任青森縣失智症照護督導,有超過十五年的第一線照護經驗,他認為「思索遊走行為這類問題,絕不能無視當事者的情緒。為什麼想到外頭,為什麼轉來轉去踱方步,一定要順著當事人的心情和理由去應對,才能讓他定下心來,自然而然減少遊走行為。因此,順著當事人心理去思考問題是很重要的。」接下來的對話技巧,很多場合都適用:.說明目前狀況,並預告即將發生的事情。.和當事人對話的時候,講話速度要不疾不徐。.不要站在正對面,擺出一副阻擋去路的對決姿態,可以站斜前方,不要讓對方有壓迫感。 秋田谷先生指出,「失智症患者的記憶殘缺不全,才會對所處環境感到不安,不斷以溫和的語氣與之交談,讓患者安心,時時都有待在自家的心情。」▎重點五:營造熟悉的環境和能定下心的場所 接著再介紹一項失智症照護研究訓練仙台中心的團隊推廣的理念,強調「熟悉的環境」和「能定下心的場所」的重要性。 失智症患者一旦遇到生病住院,或搬家改變環境,由於內心突然失去安定的感覺,往往會加重遊走症狀。這是對時間和環境的辨識能力下降,無法確定自己身在何處所致;一旦對環境失去熟悉感,就容易引起遊走。換言說,要是能待在熟悉的環境和能定得下心的場所,就能減少遊走的發生。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保坂昌之先生,是北海道社團福祉法人「安友會」所屬的老人特別養護之家主任,他表示,「失智患者不容易適應創新設計的生活用品。因此,詳細觀察當事者,再根據他的生活型態與日常行為,營造一個能讓他安心的空間,是很重要的。」接下來列舉實際做法:.平常使用的家具與日用品,不要隨意變更擺設。.喜愛觀葉植物的人,可以將室內布置成適合種植盆栽的環境。.沙發擺定後,在視線所及處懸掛闔家照,營造安定的氣氛。 該怎麼改造目前住家的環境,使之散發出熟稔的氣氛,營造成能定下心的場所?研究團隊把防止遊走和其他症狀的照護技巧,寫在名為「續篇:開始照顧失智患者(遊走、暴力與激動,想回老家)」的解說集裡,並公布在網路上。雖然是為了讓機構的照護人員建立正確觀念而寫,但通篇讀來幾乎沒有專門術語,且解說文字簡明易懂,自行在家照顧的家屬也容易理解。▎重點六:協助吃飯、換衣服與上廁所等日常起居,有助於情緒穩定 當失智者聚焦在日常生活困擾他的事情時,協助他解決困擾,同樣能減少遊走的發生。 這是神奈川縣三浦市的老人護理養護之家「油菜花苑」的松浦美知代護理長的臨床觀察小結。老人護理養護之家的設置,是為了幫助病人返家,因而提供了大量的復健醫療與照護服務;而「油菜花苑」是全國專門提供失智症照護的機構之一。二○一四年,能夠離開機構,重新回家生活的「在宅復歸率」,高達八五%。受病人遊走等行為與精神症狀所苦的家屬,因而對「油菜花苑」趨之若鶩。 松浦女士認為,「遊走行為有時是因生活不便而生。舉例來說,失智患者想一個人去廁所,因為找不著迷了路。反正,為了任何不做不行的事情動了起來,就有可能走失。如果照顧者只會罵人,讓當事人有被逼到走投無路的不好感覺,那發生遊走,也就不足為奇。」 因此,最具體的照護,就是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進食」、「換衣服」和「上廁所」等行為發生困難時,即時給予支援,當事者得到幫助,情緒隨之安定,出現遊走症狀的機會,便大大減少。例如:.吃飯:可以嘗試在沒開動前,將餐具放置在視線內;吃到一半要是停住了,就把一些配菜放到主食上頭,促進食欲。.換衣服:搞不清楚穿脫順序時,可以先解開一個扣子,讓他跟著做,或是把脫下來的上衣拿到本人看不見的地方擺著,免得穿脫時弄得一團亂。.上廁所:找不到廁所發生失禁的人,會起身在走廊上走來走去,或將手擺在褲子前方擋著,若看到這些徵兆,可以試著引導當事人到廁所。 但是,只是傾聽,卻不去思索當事者的理由和遊走的連結原因,無法直接減少遊走的發生,一定要找出對策才有效。松浦女士接下來說了一段話,像是回答旁人的疑問。 「其實,我們單位的工作人員,過去曾主動糾集,一起在機構裡散步。這類自發性活動有不少好處,我們也因而改變提供當事者生活支援照顧的方式,想不到吵著要衝出大門到外頭去的人,真的減少很多。照顧者並非代替當事人打理進食、換衣服和上廁所等日常生活步驟,而是視當事人的能力予以協助。善用環境的改變,促使當事人發揮本身的能力。」 松浦女士再次強調,不要從照顧者的觀點,一昧地制止造成困擾的行為,必須從失智者的角度,思索其日常生活需要哪些協助。 「會不會是想上廁所?還是要換衣服?或是肚子餓了想找東西吃?我認為這些生活上的困難,都可能以遊走這樣的外顯行為表現出來。要是家屬什麼都不讓他做,也不給予協助,只是限制行動,我覺得將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遊走等行為與精神症狀,是許多原因交互影響的結果。如果能從生活中需要協助的行為著手,通常能收到極為正向的結果。 當內心出現「藥物治療沒效了嗎?」的疑問時,不妨以上述六個要點,作為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向。現有藥物針對失智症引發遊走等具體症狀,至今仍無法證明有確切療效。 熊本大學的池田教授認為,「逼不得已而處方安眠藥等藥物,引起步態不穩等副作用,反而承擔了更多風險。」 關於藥物使用,基本原則就是儘可能不用。不過,藥物治療亦非毫無可取。目前臨床第一線就用了不少抗精神病藥等藥物,部份失智症患者的特定症狀,也確實獲得改善。 不過,用藥後狀況反而更加惡化的個案確實存在,必須高度留意。為此,日本在二○一三年制定藥物使用指引,呼籲相關醫師謹慎使用。因此,一旦考慮藥物治療,最好能由專治失智症的專科醫師確診,適度掌握疾病與症狀成因,再慎重考慮投藥。 還有兩個未定論的觀念,在此一併提出。 首先,遊走症狀不會持續發生。雖不會完全消失,高峰期大約半年至一年。隨著失智症病程發展,接著會出現對事物的興趣降低,趴趴走的衝動也會跟著下降,原先擔心的照護問題就不存在了。 另一個提醒是,一開始就要考慮有沒有可能出現遊走症狀。近來,失智症早期就醫的患者漸漸增加,建議預先請教醫師,未來可能出現哪些症狀。在還沒發生最令人苦惱的夜間遊走前,就和個案管理師談談可以採取哪些對策。大家一起預先設想,照護患者時可能發生的各種狀況,安心感也將油然而生。 再次強調,至今仍沒有任何對策,可以讓遊走症狀不再發生,但也不須過度絕望而直接放棄。雖然針對失智症的核心,也就是腦細胞發生退化引起記憶障礙等症狀,尚未發現根本治療的方法,但是遊走等行為與精神症狀,仍能針對個別狀況找到不錯的因應方式,換言之,是可以治療的。 雖未獲得嚴謹的臨床研究證實療效,確實有些被歸類為非藥物治療的方法是有效的。只不過,目前多在醫療院所和養護機構實施,並未推廣至居家照護,故無法在此詳述。 例如,一種稱為腦鍛練的電玩遊戲,針對認知功能中的記憶力進行操練,可視為某種形式的認知復健;又如透過美術及音樂活化腦部的藝術治療,這些非藥物療法都能豐富患者本人的生活,值得一試。 因為照護病人感到苦惱的家屬,不妨多方嘗試可行的策略。除了在家獨自努力,也可以諮詢醫院及長照機構的專業人員,必要時,積極活用長照服務的短期留院。如此一來,不但家屬負擔減輕,對失智患者本人,也將產生正面的影響。
-
2021-01-14 癌症.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攝護腺癌為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每年有五千多名新診斷的病人。近年來由於廣泛地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指數,較多低度風險的攝護腺癌(腫瘤分化較良好且侷限在攝護腺內)被診斷出來。低度風險攝護腺癌通常疾病進展慢且無症狀,若採取觀察,經10年以上的追蹤,僅約5%的病人會死於此癌症。根除性治療對腫瘤的控制率高,可降低疾病惡化或遠端轉移的風險;但可能會造成一些副作用,對病人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近年來,國際的治療指引有提倡「主動追蹤」,等到腫瘤有進展時再做根除治療,如此可延後副作用的發生。詳細的介紹如下: 攝護腺根除手術先將攝護腺完整切除並清除骨盆腔淋巴結,再將膀胱及尿道吻合,可得到完整的病理分期。手術前需評估身體狀況,如心肺功能、慢性病、麻醉風險等。手術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短期或長期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目前主流為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需自費),對憋尿及男性功能有較好的保留。體外放射治療從體外以高能量X光進行多角度照射以消滅腫瘤細胞。放射治療不用住院,但療程較長,需4-8週、每週治療5次、每次治療時間約10-20分鐘。急性副作用包括頻尿、解尿疼痛、腹瀉等,大多可用藥物改善症狀並於治療後緩解。少部分病人會有慢性副作用,如放射性膀胱炎、直腸炎、尿道狹窄等。主動追蹤適用在較低風險的攝護腺癌,目的是避免治療導致的副作用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主動追蹤並不同於「完全不治療」,而是採定期的追蹤(肛門指診、抽血指數、影像檢查、定期再次切片等),等到確認腫瘤有惡化時再做根除治療,因此可以延後相關副作用出現的時間;若腫瘤持續穩定無進展,則病人可免除治療的過程及副作用(追蹤10年結果,約一半病人仍持續追蹤,不用接受到根除性治療) ;然而,接受該做法的病人會面臨腫瘤進展惡化的風險,可能造成心理壓力。低度風險攝護腺癌治療方法之比較表 綜合以上,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病人可選擇根除性治療或主動追蹤,需要與泌尿科及腫瘤科醫師充分溝通,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法。若病人體能狀態不佳且預期餘命小於10年,也可考慮觀察。
-
2021-01-08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身歷其境才真的體會病人苦痛…當泌尿科名醫成了攝護腺癌患
回想這三個月,從自我檢查,確診攝護腺癌,到住院手術。讓我覺得好像經歷了一場奇幻的旅程。不論是心裡上和身體上的感受,都是我這一生永難忘懷,這也是我人生之一場美麗的意外。這一次的攝護腺癌,其實是我自己診斷出來的。因為長期使用波斯卡治療掉頭髮,我也定期的檢查自己的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PSA)的變化。沒想到在今年PSA稍微上升,引起我的注意。隨後檢查游離性攝護腺特殊抗原指數,竟然小於百分之十。我在隨後的連續兩個月,檢查PSA都發現指數略為上升,因此立即做了核磁共振(MRI),並且找到病灶。在九月三日經直腸切片檢查確診,雖然病理報告是個低惡性度的攝護腺癌,但考慮到未來自己工作,還有生活秩序的安排,不能讓一個癌症一直存在我的身體裡面,讓我無法有明確的生活中心和方向。所以我決定開刀,將它拿掉。十月十日,我接受了達文西機器手臂攝護腺癌根治手術。主刀醫師歐宴泉從台中特地前來幫我進行手術。科內的同仁以及我的學生廖俊厚、蔡曜州等人,也都在旁為我加油打氣。其實在這之前,有些醫師朋友建議我,不妨考慮放射線治療,或是只要定期追蹤,等到有一天需要手術時再來做。但是身為外科醫師的我,卻很難下決心不將它移除。因為一個癌細胞在身體裡面,究竟它侵犯程度有多深,是否有其它更加惡性度的癌細胞存在裡面,尚不得而知。以我的個性,是沒有辦法忍受這種不確定的事情。十月九日從台中和台北來的醫師們都聚集到花蓮。我們晚上一起在傑米料理用餐。老闆傑米是我們家的好朋友,他精心幫我們製作了精美的無菜單料理,並且讓大家在他的餐廳裡面包場言歡,十足像個手術前的派對一樣,開心的氣氛讓手術前應有的擔心與焦慮消失無踪。十月十日上午,醫院的護理部同仁們一早就來關心。我最親愛的太太,孩子家穎,女兒姿廷一起送我到手術房。在手術房裡,麻醉科醫師黃顯哲與陸翔寧兩位醫師,幫我插管麻醉,從頭到尾全程幫我麻醉監控。在歐宴泉醫師靈活的手指撥弄之間,如行雲流水般使用機械手臂在我的腹腔內廻旋切割。就在很短的時間裡,完美地將我的攝護腺拿得非常乾淨,並且保留了必要的神經血管。在現場看刀的人都說技術真棒,十分精準流暢,正是大師示範,讓手術房裡面其他的泌尿科醫師也上了一堂課。直到手術縫完最後一針,歐醫師離開達文西手術台,宣告手術成功,圍觀的醫師們無不擊掌稱讚。歐醫師犧牲假日,從台中飛越千里來到花蓮,幫我進行這個手術,其實是相當辛苦的。但他說,幫老朋友開刀是他最大的榮幸,這份無價的情誼,更令人感動。手術第一天,身體復原的很快。傷口稍有不適,麻醉退了之後,尿液轉黃,隨即排氣,並且可以下床稍微活動。手術後第二天,窗外花蓮的大山,因為大雨過後水氣濃,竟然出現美麗的彩虹。映照著初升的亮麗陽光。似乎在告訴著我們,這個手術完全成功,而我將會有一個美好健康的身體。手術後第三天,病理報告證實這是個3加4分的攝護腺癌。有點侵犯到攝護腺被膜。出院之後,如果PSA還不能降至最低,應該還要再接受放射線治療,來確保癌細胞完全治癒。不過手術的邊緣是乾淨,而且沒有淋巴腺轉移。當初決定要做手術還是正確的選擇。歐醫師能把攝護腺周圍的組織清得乾淨更是重要。過去我們在照顧接受攝護腺癌手術的病人,總是會問他們,有沒有問題?身體有沒有疼痛不舒服?其實這是因為我們不懂病人身體的感受。現在自己當了病人,才知道那種微妙的感覺,不是當醫師的人所能體會的。因為攝護腺是位於直腸的上方,平常從肛門指診就摸得到。因此攝護腺手術全部拿掉,這一部分的直腸一定會有因為組織剝離和燒灼後產生的發炎。那種老是覺得有大便在肛門上面的感覺,不是痛,也不是壓力,而是一種脹的感覺。尤其是當要排氣前,會陰部的膨脹感更是沉重。導尿管帶來的不舒服,反而不是很重要。因為它放在尿道裡面,雖然會有一些想要解小便的感覺,可是只要多喝水,淡化尿液的濃度,這種感覺就會漸漸改善。有時候服用膀胱放鬆的藥物也有幫助。腹腔鏡造成的傷口疼痛,平常沒有感覺,只有在咳嗽及打噴嚏的時候,才會有劇痛感。總之,以達文西腹腔鏡手術做攝護腺根除手術並不痛苦,手術後的復原也是很快。這一次的生病開刀,對我的人生啟發很大,也可以說是在我行醫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確診得到攝護腺癌之前,我正好把我下一本書「與苦難同行」裡面的醫病故事寫完。我在寫的時候,雖然講到病人的苦痛,好像我真的能夠體會一般。現在我身歷其境,遭受到打針、住院,進開刀房、接受麻醉、手術、以及術後種種痛苦的考驗,我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原來生病的苦痛是多麼的痛苦。對於我所描寫的醫生與病人之間那些苦難相連、生命共同體的故事,到現在才真正有新的體會。我心裡想,如果能重來一次,我應該會對於那些我所照顧過的病人更好才是。開刀的時候會更加細心,傷口更小。唯有醫生親切的問候,護理人員溫柔的照顧,才能讓病人心靈和身體的苦痛減輕一些。在癌症手術之後,確實會讓人認真地思考未來。因為當你變成一個癌症的患者,未來按照標準流程去做治療,究竟治療的結果如何?癌細胞是否會轉變成為抗藥性?這些都不得而知。想太多也沒有用,重要的就是把自己乖乖的當成一個病人,找一個可靠的主治醫師,讓他來治療你。我則盡量想些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做些想做還沒做的事情,多把自己的時間留給家人。雖然已經開完刀了,可是有時候還是會覺得不那麼真實。然而,它卻已經是個事實,無可逃避,只能面對。我不知道未來還有多少年可以做事?不管是五年、十年、或是更長,應該要趕緊擬定計劃,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做滿。生病之後,反而會對人生態度更加積極。想要把這剩下的一段人生旅程精彩的走完。醫學辭典/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是男性特有的癌症,攝護腺癌位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六位,每年新增5千多名攝護腺癌患者。早期攝護腺癌的10年存活率將近95%,甚至有很高治癒機率。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症狀「無感」,多數患者都是因腫瘤侵犯尿道、膀胱頸,出現解尿不順、尿液難以排空的不適感,才有警覺。早期攝護腺癌治療以手術為主,「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的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尿失禁也低於2%,年輕患者可保留神經血管叢,維持原有性功能。郭漢崇小檔案現職:●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年齡:66歲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專長:●婦女泌尿學●尿路動力學●臨床醫學●泌尿生理學經歷:●台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副教授●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
-
2021-01-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天老年人如何鍛煉?中醫教你養生十八法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退化,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慢性病。強身健體,不少老年人首選的方式便是運動。運動鍛煉對老年人來說本是件好事,但近期天氣越來越冷,考慮到冬季天氣特點以及老年人身體機能,近期做運動時更加需要注意防護,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傷。建議老年人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循序漸進地開展運動,這樣不僅能保證運動效果,還能避免運動損傷。為了幫助老年群眾更好地開展運動,我們列出以下6點注意事項:1.運動強度適中老年朋友要注意,運動量與運動頻率、強度、時間有關。當運動量過小,往往達不到健身的目的;但運動量過大,身體又會吃不消,所以掌握好運動量和強度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推薦老年人運動強度適中為宜,以運動至微微出汗的程度為合適,在個人體能的基礎上漸漸增加,千萬不能認為越累越好。這裡提供一個簡易的方法檢驗強度是否合適,即運動停止後迅速測量脈搏,「脈搏+年齡小於或等於170」,說明強度合適。2.合適的運動項目遵循“因人而異,量力而行”的原則,老年朋友可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輕鬆柔和的運動,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喜歡舞蹈、不喜歡機械化動作的老年朋友可以選擇體操、交際舞;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可以選擇健步走、騎腳踏車;喜歡集體運動的可以選擇網球、籃球。同時,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朋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有膝關節疼痛問題者應避免太極拳、慢跑、爬山、騎腳踏車等項目。3.合理的運動頻率以每週3至5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運動頻率為合理,要注意運動前應該有10分鐘左右的熱身時間,運動後也要及時放鬆拉伸。運動前後應注意身體保暖,運動中不隨意減少衣物,避免感冒。4.正確的運動時間早晨為陽氣上升之時,適合運動,但是要關注天空氣指數是否適合運動;若要傍晚健身,要避開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睡覺前一小時內進行運動。5.均衡的營養老年朋友在運動前可適當補充能量;在運動中若出現頭暈、胸痛、心悸、臉色蒼白,益汗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運動;運動後不宜暴飲止渴,不宜大量吃糖,不宜飲酒除乏,不宜吸煙解疲,動後不宜立即坐下休息,不宜馬上洗浴。運動期間要均衡飲食,補充高質量蛋白,綠色蔬菜等。6.經常搓手、搓臉、搓腳常搓手:一方面,雙手拇指的根部在醫學上稱為“大魚際”,是治療呼吸道病症的有效部位,該處脈穴豐富,刺激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流通經絡,增強上呼吸道抵禦感冒病毒侵襲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雙手磨擦生熱不僅增加局部溫度,還能加速血液循環,從根本上預防凍傷和凍瘡。常搓臉:搓臉可使面部血液循環加快,表情肌和麵神經都得到活動和滋養,防止面神經炎、視力減退。作用在眼周時,不僅緩解視力疲勞,也會使視神經的活力增強,而減緩眼睛的退行性病變。作用在鼻腔時,可防止鼻腔過於乾燥,有效預防感冒。常搓腳:每天堅持搓腳心,能起到補腦益腎,益智安神、活血通絡的療效,同時可預防感冒。搓腳心有以下幾種方法:①乾搓。左手提住左腳背前部,用右手沿腳心上下搓100次,達到腳心發熱,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適為宜。②濕搓。把腳放在溫水盆中,泡到腳發紅,再按第一種辦法搓。③酒搓。倒半兩左右白酒杯中,搓腳的手蘸一點白酒,酒槎乾了再蘸一下,按第一種辦法兩腳心各搓100次。老年人運動貴在堅持,切不可逞強,循序漸進即可。要知道,運動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不是給身體造成負擔,因此當運動後,老人感受到食慾增加、睡眠改善、血壓正常,則說明運動量是適宜的,反之則應根據情況及時調整。中醫教你養生十八法第1式 髮常梳:兩手十指自然微屈成爪形,從頭部前面向後方輕輕地梳髮,反覆做36次。能防治高血壓、頭暈、頭痛,增強記憶力。第2式 目常運:兩眼睜開,眼珠慢慢地向左右、上下、遠近各活動18次,再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18次。能防治眼病,提高視力。第3式 面常浴:兩眼輕閉,先將兩手掌前後搓動24次,隨後將兩手掌面從鼻旁兩側向上按摩到前額,又向兩側分開按摩到太陽穴,再向下按摩到下頜,反覆浴面18次,最後兩眼睜開。能防治面部瘡癤,消皺美容。第4式 鼻常揉:用兩手中指指面放在鼻孔旁的迎香穴上,輕輕地揉按48次。能防治感冒、鼻炎。第5式 齒常叩:先叩上下門牙48次,後叩兩側大牙48次,叩的力量不宜太大,以輕輕作響為度。能防治牙病,提高智力。第6式 舌常攪:口唇輕閉,先將舌頭放在牙齒外面,嘴唇裡面,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慢慢地轉動,各做9次。能防治牙周炎,提高語言能力,增加唾液。第7式 津常咽:當口腔中唾液較多時,要分3次,用意念誘導慢慢地吞嚥到小腹部。能防治口腔炎,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第8式 耳常彈:口腔微閉,將兩手掌心摀住兩側外耳道,十個手指放在後腦部,用示指指面壓在中指指背上,輕輕地滑彈後腦部24次,可聽到咚咚響聲。可防治耳病,提高聽力。第9式 頭常抬:頭部由前向後慢慢抬起,反覆做24次。能防治頸椎病、頭暈頭痛。第10式 胸常擼:兩手掌面在胸部自上而下反覆擼胸24次。能防治咳喘症、心髒病、憂鬱症。第11式 腹常摩:兩手掌心重疊放在肚臍中央,先在肚臍周圍按順時針方向小範圍摩腹12次,再大範圍摩腹12次。隨後按逆時針方向大範圍摩腹12次,再小範圍摩腹12次。能防治肝、膽、胃、腸、胰、盆腔諸病。注意:便秘宜順時針摩腹,腹瀉宜逆時針摩腹。第12式 腰常轉:將兩手掌心輕輕地放在兩側腰部的腎俞穴上,指尖朝下,慢慢地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旋轉3次,隨後以脊柱為軸,再向左側和右側各轉腰3次。能防治腰椎病、腰肌勞損、腎髒病。第13式 丹常養:兩目輕閉,兩手掌心重疊放在肚臍下方小腹部,意念輕輕地集中在小腹部約5分鐘。能提高人體的精力、體力、智力、免疫力、活力。第14式 肛常提:吸氣時慢慢地收腹提肛,呼氣時慢慢地鼓腹松肛,反覆做20次。能防治痔瘡、尿頻尿急、小便失禁、大便失禁。第15式 肩常搖:兩手臂由下,向後、向上、向前,再向下搖動做20次。能防治肩周炎、上肢酸痛麻木。第16式 膝常蹲:兩膝稍屈、伸直,上下蹲膝反覆做20次。能防治膝關節炎,增強下肢肌力。第17式 腿常蹺:一側下肢著地,另一側下肢伸直上蹺,固定在一定高度,約5分鐘,兩腿交替。能防治下肢肌肉萎縮,增強下肢活動力量。第18式 跟常顛:兩腳跟慢慢踮起後用力,反覆做7~10次。能防治多種慢性病,提高體力、智力。作者:丁文芳(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中醫康復科醫師)(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2-30 科別.婦科
骨盆底復健 婦人漏尿大改善
高雄52歲經營機車行李姓婦人是3個小孩的媽,生產加上經常提重物,頻尿嚴重,與客人聊天、大笑時,膀胱肌肉不受控地漏出尿液。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謝明芳診斷是更年期婦女尿失禁,患者接受為期1個月骨盆底復健運動,透過生理回饋及電刺激療法輔助,症狀大幅改善。「婦女尿失禁不會致命,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謝明芳指出,生理方面如濕疹、褥瘡、尿路感染,會影響個人作息,社交及性生活也可能受到限制。女性因懷孕生產,骨盆腔受到子宮壓迫,產後容易有尿失禁問題。老化、缺乏雌激素、肥胖或曾做過骨盆手術,都是尿失禁危險因子。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54歲以上女性尿失禁盛行率達23.4%,每4名婦女就有1人有尿失禁困擾,年過65歲,尿失禁情況更普遍,盛行率達29.98%,但多數婦女選擇隱忍。謝明芳說,醫師根據尿失禁患者嚴重程度,給予不同治療方式,大致上可分為手術治療與行為治療。骨盆底復健運動為更年期婦女尿失禁的第一線治療,電刺激是在執行骨盆底復健時,利用電流刺激神經纖維和肌肉纖維,產生被動收縮反應,患者也可自費購買探頭,返家自主訓練也能復健。高聯醫泌尿科醫師蕭夙娟建議,婦女可寫「小便日記」,記錄排尿時間、排尿量、喝水時間、喝水量,評估是否有急尿感、漏尿及睡眠情形,或到醫院進行尿流速測量及尿路動力學檢查,評估解尿時膀胱及尿道功能,找出排尿問題及下尿路障礙可能成因。
-
2020-12-26 科別.泌尿腎臟
頻尿、夜尿、尿不準小心是攝護腺肥大! 別只補鋅,保養攝護腺「6種食物」趁年輕要多吃
只要是男人,都免不了中年以後攝護腺肥大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尤其是容易打斷睡眠的「夜尿」,讓男人們最受不了。然而,受到飲食西化,攝護腺肥大有年輕化趨勢,因此,男性應該從年輕時就開始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各方面著手,以期能預防攝護腺肥大症,乃至攝護腺癌等相關疾病的發生,否則等到發生時再處理,恐怕就來不及了,究竟該如何保養攝護腺呢?飲食高油、高脂、紅肉 易誘發攝護腺癌 日常飲食經常攝取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這類脂肪屬於飽和性脂肪酸,根據研究顯示,會誘使攝護腺癌的發生,例如豬、牛、羊等紅肉類,以及牛油、豬油等,都屬於高脂肪食物。另外,加工食品包括火腿、香腸、糕餅等,也都含有增加癌症發生的物質,而且通常愛吃肉、加工食品者,比較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容易造成飲食不均衡,不僅容易肥胖,更會增加罹癌的危險性。 攝取含鋅食物 預防攝護腺疾病所以,最好營養均衡,多攝取蔬菜、水果,增加蔬果攝取量,能夠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幫助降低發生攝護腺癌的風險。同時也建議適量攝取含有鋅的食物,攝護腺液中含有高量的微量元素—鋅,臨床研究發現,患有攝護腺炎或攝護腺癌的患者,其體內的鋅含量明顯低於健康的人,因此,補充鋅有助於預防攝護腺方面的疾病,包括牡蠣、南瓜籽、蛋、全穀類或堅果類,皆含有豐富的鋅。含有鋅的食物之外,含硒的食物也不錯,硒能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而且還參與了攝護腺的新陳代謝作用,有助於抑制攝護腺腫瘤的生長,建議可多吃大蒜、洋蔥、綠色花椰菜、黃豆、黑豆等各式豆類,鮪魚、香菇、芝麻、全穀類等食物。 茄紅素減緩攝護腺肥大 豆類抑制攝護腺組織增生屬於抗氧化劑的茄紅素,對於攝護腺疾病也具有保健功效,可以減緩攝護腺肥大及預防攝護腺癌。茄紅素多存在於番茄及其相關製品、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中;另外,如黃豆等各種豆類中富含的大豆異黃酮,可抑制攝護腺組織增生,減緩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其他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的蔬果,都能抑制細胞氧化形成腫瘤病變,有預防癌症的效果。 南瓜好處多 南瓜籽改善攝護腺增生另外,南瓜含豐富的纖維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β-隱黃素、玉米黃素,對於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皮膚癌等,都有抑制作用;南瓜籽則可以改善攝護腺增生問題,以及提高精蟲品質。 改善性功能服用瑪卡 2種人需事前諮詢醫師而根據統計,台灣40~60歲的男性,每5人就有1人發生勃起障礙,其中卻有8成民眾未接受專科醫師診治,理由包括不想承認、害怕、羞愧等。因此,有越來越多男性自行至藥局購買增強體力、重振雄風的保健食品,然而這些保健食品真的適合每個人嗎?以常被用於增加男性性功能的保健食品中—瑪卡為例,其富含鈣、鎂、鉀、鐵、磷、鋅等礦物質,以及多種植物固醇、必需脂肪酸、纖維素、碳水化合物及胺基酸,但其屬複合性的高蛋白食物,蛋白質與礦物質含量較高,若為腎臟病患或腎功能較差者,在使用前先諮詢醫師,以免造成腎臟的負擔。 韭菜籽壯陽固精 蕈菇類、辛香料提高一氧化氮活性而針對人體內原本就有一氧化氮,擔任細胞傳遞信息和指令的重要分子,更是調節血液循環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現在也能在助陽保健食品當中看到其身影。當體內一氧化氮不足時,可藉有氧運動來提升巨噬細胞的一氧化氮產量,或適量補充金針菇等蕈菇類、大蒜、洋蔥等辛香料,也能提高一氧化氮的活性。另外,常聽到的韭菜籽又被稱為「起陽子」,含有豐富礦物質與維生素,以及與男性性功能較相關的成分──蒜素與鋅,蒜素能擴張血管,鋅則是製造精液所需要的成分;在一般日常飲食中增加韭菜或含蒜素的食物種類,不僅可以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也能在補充過程中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增加飽足感。 攝護腺肥大不會變攝護腺癌 出現異常應盡快就醫 許多人認為攝護腺肥大就等於攝護腺癌,其實是錯誤的認知。攝護腺肥大不會變成攝護腺癌,也不是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雖然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的症狀極為相似,都是會出現頻尿、夜尿、急尿、小便無力等尿路症候群,但兩者仍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性。因此,最好的辨別還是當出現這些自覺症狀時,盡快就醫檢查,以確定病況並接受治療。延伸閱讀: 攝護腺肥大可以喝水、做愛嗎? 答案出乎意料!醫師點名生活中必做「5個保養行為」 男性頻尿、滴尿只是攝護腺肥大? 小心是尿失禁!日常不要怕做這些事
-
2020-12-21 癌症.攝護腺癌
預防攝護腺癌 男逾50歲應做PSA檢測
●男性排尿量變小、夜尿,攝護腺抗原指數(PSA)超過4ng/mL,恐罹患攝護腺癌●攝護腺癌位居國人癌症死因第六名,台灣患者診斷時高度惡性和晚期比率高●治療以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和積極監測為主62歲王先生因排尿量變小、夜尿就醫,經檢查發現,不只是攝護腺肥大引起排尿障礙,攝護腺抗原指數(PSA)高達8.2ng/mL,懷疑是攝護腺惡性病灶,進一步做切片檢查,確診為第二期局部性攝護腺惡性腫瘤,癌細胞沒有造成遠處骨骼或淋巴結轉移。台灣每年逾4千人攝護腺癌詳細討論後,王先生選擇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傷口復原良好,飲食正常,排尿功能也慢慢恢復,已回到工作崗位。術後追踨PSA指數持續降低至小於0.1ng/mL,並無復發情形,只要每三個月定期追蹤PSA指數即可。根據衛福部107年統計,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攝護腺癌排名第六,成為男性常見的泌尿道癌症。近年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急遽上升,每年逾4千人新診斷為攝護腺癌,相對於西方國家,我國男性有較多高度惡性和晚期的攝護腺癌,死亡率亦明顯高於西方國家。手術、放射治療影響性功能國衛院攝護腺癌臨床治療指引建議,男性大於50歲應定期接受PSA檢測,有高風險家族史者應更早於40歲。目前PSA指數訂在4ng/mL,當數值超過時,就要懷疑是否有攝護腺癌。針對局部攝護腺癌治療,以放射治療、手術治療和積極監測為主。根據「新英格蘭期刊」攝護腺癌10年追踨報告: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在復發率和死亡率上較低;進一步比較放射和手術治療初期6個月來看,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出現較多腸胃炎、血便、頻尿、夜尿等症狀,手術治療則可能造成早期排尿失禁,但隨著時間延長,排尿功能慢慢進步;手術或放射治療都對性功能帶來負面影響。若有復發 多採荷爾蒙治療長期來說,放射治療著重於是否引發放射性膀胱炎和直腸炎帶來的血尿及血便。手術治療則是著重排尿和性功能的恢復。整體而言,治療後帶來生活品質影響和焦慮程度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手術治療後如果病理報告為切口邊緣陽性(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或有較高期別的腫瘤侵犯,可根據當時病人的排尿情況,給予術後輔助性放射治療或者荷爾蒙的治療。接受放射治療後的病人,如果追蹤有癌症復發現象,一般多會採用輔助性的荷爾蒙治療。達文西手術出血少、傷口小攝護腺手術治療進展迅速,相較於傳統的手術,機械手臂造成出血較少、傷口較小,術後短期排尿及性功能有較佳的恢復。目前使用機械手臂仍需自費,但健保分別對攝護腺切除手術與部分腎臟切除手術,給予手術費補助,整體醫療費用較過去少,減輕不少負擔。
-
2020-12-16 科別.骨科.復健
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要開刀嗎? 初期症狀像腰痛!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
診間常見60、70歲的老人家,一進來就喊:「我的腰痛、腿又麻,晚上還會一抽一抽的痠麻痛,整晚睡不好,很折騰!」經過醫師診斷之後,多半發現有坐骨神經痛的問題。 坐骨神經分布廣 脊椎老化影響大骨科醫師劉大永表示,因為坐骨神經的分布範圍很廣,在腰椎部分,只要椎間盤突出壓到其中一條神經,或是老人家的脊椎隨著年老而退化狹窄,或是長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都會感覺疼痛。歸納起來,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見脊椎退化或長年骨刺造成坐骨神經痛,年輕族群的坐骨神經痛,則多半因為姿勢不正確、運動不當、搬重物或是外傷導致椎間盤突出而造成。 坐骨神經痛初期症狀像腰痛 痛麻感從腰部往下肢延伸 劉大永指出,坐骨神經痛的初期症狀很像腰痛,不過,隨著神經壓迫的程度加重,疼痛感會循序漸進往下肢延伸,像是臀部、大腿外側與後側、小腿外側、腳底板等部位,都會開始有疼痛感,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當疼痛範圍擴大、坐立難安時,才會來就診。 此外,有些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初期會以為是「閃到腰」而不去理會,但是,閃到腰是腰椎附近肌肉拉傷,通常休息幾天就會好轉,但坐骨神經痛則不同,會以反覆腰痛或痠麻症狀來表現,若不積極處理,即使休息個幾天也不會好轉,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坐骨神經痛開刀與否 需視個別病況而定要確認是否為坐骨神經痛,可藉由詢問病史、檢查神經傳導、照X光確診,然而,「醫生,我的坐骨神經痛到底要不要開刀?」這是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一定會詢問的問題。神經科醫師陳龍表示,要視病人的病況而定,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口服藥物治療: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肌肉鬆弛劑、抗憂鬱劑或抗顛癇藥物等,都能緩解病人的疼痛不適。2、注射藥物治療:局部注射類固醇,可以有效止痛,但不能長期使用。3、復健治療:局部熱療、電療、骨盆牽引、運動治療、針灸、推拿、拔罐、徒手整背、按摩等。4、調整生活習慣:如果不調整生活習慣,包括站姿、坐姿、睡姿、搬東西的姿勢、工作姿勢等,那麼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治療的效果不會好。另外,一些增強腹肌及背肌肌力的運動要加強,尤其是老人家,緩和持續的運動,或許可以擺脫坐骨神經痛。5、手術治療:若症狀持續惡化,使用藥物及復健等保守療法仍無法緩解疼痛症狀時,就需專業的神經外科醫師評估神經學檢查與進一步核磁共振檢查,當神經根有明顯被壓迫時,例如已出現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就應考慮開刀處理,以免發生併發症。 長骨刺不等於坐骨神經痛 骨刺並不限於脊椎 「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骨刺」這三種病名,常被混為一談,三者雖然密切相關,但不完全相等。很多原因會造成坐骨神經痛,而椎間盤突出只是其中一種,另外,也並非所有的椎間盤突出都等於骨刺,只有少數人因時間久了,椎間盤鈣化才形成骨刺,那麼骨刺和坐骨神經痛有什麼關係呢?長骨刺就是坐骨神經痛嗎? 劉大永提及,民間常說的「長骨刺」,其實並不是正式的醫學名稱,不論是骨頭增生、骨頭週圍的贅生物、椎間盤突出等,只要壓到神經的物體就統稱為骨刺。骨刺分為「軟骨刺」和「硬骨刺」,軟骨刺即是椎間盤突出,硬骨刺就是骨頭增生物,像是有些運動員長期投球、手肘的施力點就會長骨刺,骨刺並不限於脊椎部位,只要有骨頭的地方、使力不當,就可能增生小骨刺。 脊椎退化膝蓋也受影響注意 這些族群要小心為了避免脊椎提早退化,引發坐骨神經痛、膝蓋發炎等問題,陳龍提醒,坐著的時候腰椎與臀部呈90度,腰椎容易遭受擠壓,所以,坐著時腰椎的負荷比站著的時候來得大,若坐著且背又往前傾的話,腰椎的負荷會更大。 因此,坐著時應該使用靠背支撐住腰椎,才能減緩壓力,打電腦、坐著工作的人,每隔50分鐘至少要起身活動5分鐘,不管是拉拉筋、伸個懶腰,站起來走動走動都可以。 此外,搬重物的人,如搬家工、搬運工、建築工人等,因工作常需要扛重物,腰椎受力非常大,椎間盤容易突出、長骨刺而壓迫到坐骨神經;所以,常搬重物的人要注意正確的搬重物法,要蹲下去搬而不要彎腰去搬,或要穿著護腰工作,以減少腰椎的傷害。 而體重過重的胖胖一族,腰椎的負荷大,坐著的時候對坐骨神經的壓迫也較強,所以,維持適當的體重,對脊椎會比較好。值得一提的是,平常沒運動的人,腰椎週圍的肌耐力不足,如果遇到不當外力或運動姿勢不正確的話,椎間盤就容易突出,久了長骨刺壓到坐骨神經,就會疼痛。所以,平日要靠運動來強化核心肌群,強化腰椎的保護力,才能間接保護坐骨神經的健康。 另外,還有嚴重的骨鬆症患者只要咳嗽或用力不當如提重物,就可能發生脊椎的壓迫性骨折,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甚至會影響行動力,造成臥床的嚴重後果,都得特別當心。 延伸閱讀: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 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腰痠背痛都是睡姿不良害的! 仰睡、臥睡、趴睡哪一種好?
-
2020-12-15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可喝水、做愛嗎?醫點名必做5個保養行為
男人上了50歲,經常會有尿尿不順的問題,明明有尿尿的念頭,卻尿不出來,再不然就是半夜頻尿,搞得睡眠品質很差,白天呵欠連連,偏偏這些症狀又不好意思跟左鄰右舍「分享」,就怕男人最重要的面子會掛不住,真是有苦說不出!男人的長壽病 年過50歲攝護腺開始肥大熟齡男子的尿尿問題,很可能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所引起。攝護腺又叫做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功能是生產精液,也會保護男性生殖泌尿道不會感染。然而,攝護腺肥大可說是老男人的通病,被稱為「長壽病」,根據臨床研究,當年過50歲,有些人的攝護腺開始肥大,尿尿會不順,到了80歲,排尿的問題,幾乎是人人都有份。攝護腺肥大分2種 皆屬於良性腫瘤攝護腺肥大是因為男性荷爾蒙的關係,會有腺體細胞增生的現象,是屬於良性腫瘤,年紀愈大就增厚愈多,最後壓迫到尿道,導致排尿不順,包括刺激性與阻塞性兩類。刺激性的症狀是,經常有尿急的感覺,有時候甚至漏尿,或是一直想尿尿,晚上也會勤跑廁所;阻塞性的症狀是,想尿卻尿不出來,或是尿流細而且微弱無力,滴滴答答的,也會有餘尿的感覺,總覺得膀胱裡面還有尿液。與攝護腺肥大和平共處 日常5大重點要做到雖然攝護腺肥大是銀髮族的普遍病症,很難不發生,但也不要心灰意冷,任由其日益嚴重,除了定期去醫院報到檢查,依照醫師的指示,規律服用藥物來防止肥大加重外,多留意日常中的小細節,就能與之和平共處:1、多吃含鋅食物:長期吃含鋅的食物,可以讓攝護腺更健康,例如牡蠣、南瓜子或是堅果類。此外,維生素C、維生素E、硒、大豆異黃酮、番茄紅素等,因為含有強烈的抗氧化物質,多攝取可以保護攝護腺。2、晚上少喝水:盡量在睡前2小時就停止喝水,如果真的很口渴,喝少量就好,並且在就寢前先上廁所,把尿液排乾淨。不過,雖然攝護腺肥大會頻尿,但是不要畏懼喝水,因為水可以促進體內代謝,並減少尿路結石與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另外也要記得,少喝咖啡、酒這類利尿的飲料,辛辣食物則會讓攝護腺充血,也要避免。3、少服用感冒、抗過敏、止瀉藥:這三類藥物都含有「抗乙膽鹼」和「抗組織胺」成分,會抑制膀胱收縮,讓原本就排尿困難的攝護腺肥大患者,雪上加霜,服用前應先跟醫師討論過,或是服用後發現排尿變費力,應馬上停止。 4、不忌房事:攝護腺肥大不會降低性能力,有些人因為心理因素影響,總覺得自己提不起勁;其實,根據研究報告,行房反而可以減少攝護腺肥大。5、定時排尿:平均2到3個小時排尿一次,因為長時間憋尿,會導致膀胱彈性疲乏,而使得尿液滯留。肥大與癌初期症狀很像 產生疼痛為時已晚提到攝護腺肥大,也不免讓人聯想到攝護腺癌。雖然攝護腺肥大會影響生活作息,但還不至於威脅到生命,不像攝護腺癌這麼可怕,可是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卻與攝護腺肥大相似,會讓人誤以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等到末期,癌細胞轉移到骨骼產生疼痛,為時已晚。 攝護腺檢查 肛門指診發現異常攝護腺檢查最基本的就是肛門指診,因為攝護腺的位置在直腸的正前方,想要從腹部或背部來診查,困難度很高,如果把手從肛門直接進入直腸,很快就能摸得到攝護腺和貯精囊。若是正常的攝護腺,觸感是柔軟的;肥大時,則是堅實有彈性;若是有硬塊,也不用太緊張,有可能是發炎或鈣化,不見得是腫瘤。做完基本的觸檢,若需要進一步以儀器檢查,醫師會安排,如此,早期發現,把握住黃金治療期,便可早日痊癒。延伸閱讀: 男性頻尿、滴尿只是攝護腺肥大? 小心是尿失禁!日常不要怕做這些事 晚上一直上廁所,為什麼? 50~60歲逾半數都會,3大檢查避免「攝護腺肥大」
-
2020-12-14 科別.耳鼻喉
醫病天地/眩暈又手腳無力 36歲女腦瘤
一名36歲女子常眩暈,每回發作僅短短數分鐘,還合併動暈、右側聽力減退,醫師初步診斷為內耳的迷路炎。但就在等候回診做電腦斷層檢查過程中,女子逐漸出現右手腳無力、麻木、吞嚥困難、尿失禁,緊急檢查,才發現腦部右側顳葉腫瘤已壓迫腦室和腦幹。有眩暈的人不少,來襲時有如天旋地轉,甚至伴隨噁心、嘔吐症狀,和頭暈的頭昏昏、頭重腳輕不一樣。常見的眩暈中,有一種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常在姿勢變動時出現,有可能是耳石脫落或梅尼爾氏症等,暈眩時間可能從數分鐘到幾個小時,還常伴隨有耳鳴、聽力改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說,眩暈病人中,良性約占6到8成,又以耳石脫落症占大宗,原因多為內耳半規管的耳石脫落,可以藥物、耳石復位術治療。不過,眩暈有「良性」也有「惡性」。余育霖說,「惡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又稱「中樞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可能是腦部腫瘤、出血或梗塞的初期表現,症狀和良性極為相似,也可能為姿勢性眩暈,並合併聽力改變、耳鳴。余育霖說,患者不一定有四肢無力、共濟失調和非典型眼震等中樞神經病灶的證據。若是腦部腫瘤、腦出血,電腦斷層還偵測得出來,但初期的腦梗塞,則要靠核磁共振檢查。余育霖提醒,暈眩患者若初步治療效果不佳,或合併出現看到兩個影子、眼歪嘴斜、吞嚥困難、四肢無力或手腳麻木等症狀,就要懷疑是否有腦部病灶,建議趕快出就醫。
-
2020-12-03 科別.骨科.復健
手麻、頭痛、尿失禁小心都是滑手機惹禍! 醫師教你怎麼滑不傷頸椎
一位52歲的男性病人,四年多前因脖子痠痛,而且還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病人因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而選擇復健,療效不盡理想,痠痛及頭痛仍如影隨形,幾乎每天須服止痛藥控制疼痛,不但影響工作,生活品質及睡眠也大受干擾,導致個性變得易怒暴躁。2個月前至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三周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工作 當心頸椎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像這類病人頸、肩、上背連至臂及手指的痠、麻痛感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工作負重太過造成,使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而病人的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臨床上稱為「頸因性頭痛」,與一般偏頭痛不同,頸因性頭痛常由頸部動作及頭部姿勢改變所誘發,當姿勢不當,頸椎活動度受到限制,周邊的韌帶與肌肉僵硬時,就會引發肌筋膜的傳導痛,甚至刺激神經而產生頭痛的症狀。綜觀此為病人「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常因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 頸椎症候群擾生活 中醫針灸止痛助復原李維哲表示,像此位病人的問題皆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舒筋手法的運用,則是針對頸肩條索狀筋結處選用中醫傷科的按揉彈撥的手法,並調整頸椎關節的小錯位,逐漸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後,病人頸肩痠痛減緩許多,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已無,並停用止痛藥,不再為痛所困惱,心情也逐漸舒展開來。 避免「頸椎症候群 6大方法不惡化 李維哲提醒,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須注意以下事項:1. 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建議可微收下巴矯正。2. 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3. 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4. 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5. 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筋骨。6. 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則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及治療。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滑手機也會滑出雙下巴! 「這個動作」就是脂肪堆積主因 還沒30歲脖子卻先老! 6個習以為常的動作都是在自殘
-
2020-11-27 醫療.泌尿腎臟
蛋蛋痛是怎麼了? 泌尿科醫師列4個男人陰囊疼痛常見原因
陰囊疼痛很常見!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陰囊疼痛在泌尿科急診或門診非常普遍,最常見小朋友被踢到陰囊疼痛,但有時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可能是鼠蹊部疝氣、睪丸副睪丸發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四種原因造成的,若有上述陰囊疼痛問題,張嘉峰醫師提醒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器官功能。男性的陰囊疼痛 可能原因有四種 1、鼠蹊部疝氣(腹股溝疝氣):張嘉峰表示,腹股溝疝氣是指身體的筋膜破損導致腹內器官向外突出的病症。鼠蹊部是人體筋膜最脆弱的地方,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能發生筋膜裂開的情形,當腹內的器官離開原本位置,筋膜容易在運動、搬重物時,因拉扯摩擦造成陰囊或鼠蹊部疼痛,治療上可運用傳統疝氣手術、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將腹膜修補回來。 2、睪丸副睪丸發炎:張嘉峰指出,睪丸是負責儲存精子的地方,當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入侵到陰囊會引起發炎腫痛,其中病毒性發炎可透過自身免疫力得以痊癒,細菌性感染則需要抗生素治療,不論是病毒性、細菌性發炎,醫師說,其疼痛感皆異常明顯,病患可能痛到無法行走,需以輪椅代步,疼痛感也將持續一至兩週才會緩解,醫師提醒如有不舒服者,應及早進行超音波檢查。 3、精索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是男性常見的疾病,多見於左側,也可見於雙側或右側,通常先天血管角度構造的異常,導致精索內的靜脈出現迂曲擴張,嚴重可從外觀上看到如蚯蚓狀的突出血管,不僅造成陰囊的悶痛、兩側睪丸萎縮或不育問題,主述有悶悶重重的痛感,與疝氣、睪丸發炎疼痛不同。張嘉峰提醒,若僅有輕微不適,原則上不需治療,若有反覆發炎的疼痛,或是男性不孕症的問題可透過精索靜脈結紮手術、腹腔鏡予以結紮後,其悶痛感可在一至兩週內消失。 4、睪丸扭轉:張嘉峰表示,睪丸扭轉好發於新生兒(<1歲)或青春期成年以前(12-18歲),中年以上不易出現睪丸扭轉,若有一側睪丸扭轉,另一側也會疼痛。治療上多以徒手復位或手術來固定雙側睪丸。值得留意的是,發病的6-8小時是睪丸是治療的黃金期,如果錯過6-8小時黃金治療時間,睪丸功能會受到傷害,尤其超過24小時睪丸發黑,僅存三成左右的功能,呼籲民眾發生睪丸扭轉時,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睪丸功能。 參考資料:慢性陰囊疼痛-淺談精索靜脈曲張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男性頻尿、滴尿只是攝護腺肥大? 小心是尿失禁!日常不要怕做這些事 晚上一直上廁所,為什麼? 50~60歲逾半數都會,3大檢查避免「攝護腺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