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 失智.長期照護
搜尋
失智資源
共找到
41
筆 文章
-
-
2024-06-06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報名】「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 其實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顧關係
「失智 好好生活」企劃緣起根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以下簡稱「失智旅人」)的粉專統計,民眾提出的問題中,家庭照顧問題占了近50%。在聯合報失智資源使用大調查中,則發現失智照顧的模式有71%是在家照顧。為了讓失智者跟照護者相伴失智症的過程中,可以用對方法,順利照顧、好好生活,因此,失智旅人打造以「失智 好好生活」為核心主軸的Podcast和系列講座,透過囊括失智照護眾多面向的主題―好好飲食、好好友善、好好照護、好好預防、好好守護、好好治療,幫助台灣社會和失智症家庭尋找解方,透過不同的模式取徑,期待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參與、近用。其中,「失智 好好生活」的系列講座,已經由在4月20日揭開了序幕;講座中帶聽眾用許多音樂療癒活動,歡樂、溫暖了彼此。6月29日即將接棒的第二場主題講座,將轉換視角,帶聽眾一起學習同理、回應失智症照顧關係中的難題與困境。講座相關新聞:「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 音樂療癒助照顧關係升溫「其實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顧關係」講座介紹照顧是一件很親密的事。無論事情發生在現在、過往及未來,所有該看不該看的都會在眼前,希冀甚至逼迫照顧者正視。同樣是「照顧」,拉拔孩子成長茁壯和陪伴親友由生到死是兩回事;而同樣是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相較於失能者,失智者的照顧有更多的有口難言。最親密的人,因失智症而逐漸遺忘共同回憶,彷彿變成陌生人。眼前人所說出的話做出的事,可在數十分鐘後當作未發生。此時,還記得過往,且與失智者密不可分的照顧者要如何回應「我自己的」在意?要如何從疲累中提醒自己思考以後?周遭關心失智家庭的親友或專業工作者、社區支持團體,要怎麼與主要照顧者分工合作,讓自己不成為失智者照顧阻力或照顧者的壓力?以及怎麼回應照顧者的在意,與照顧者、失智者在難忘的人生旅程同行?這次的講座會分成兩大部份,一是於講座前透過"元氣網、失智・記憶時空的旅人"粉團蒐集失智照顧中最在意或難忘的經驗,另一則是在講座現場藉由角色扮演,邀請大家體驗失智照顧關係內的苦樂,一同學習關照身為照顧者的自己,學習逐步貼近失智家庭的心。誠懇邀請您參加填寫「令人在意難忘的失智照顧經驗募集問卷」的抽獎活動👉https://reurl.cc/mM72yj講師介紹林其薇 長照諮商心理師現職:臺北市私立燿翔居家長照機構 督導/諮商心理師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學士經歷: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衛生醫療委員會委員、法務委員會委員⦾長照Level III個案研討帶領講師、諮商心理師長照Level II講師、失智症照顧服務課程講師、失智症醫事專業訓練課程講師⦾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心理協談合作心理師⦾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老年精神科: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個管師、諮商心理師專長:⦾失智/長照家庭心理健康促進⦾諮商關係及照顧關係⦾多元文化諮商⦾危機處理和創傷療癒講座資訊💡講座日期、時間:6月29日(六)09:50-12:10💡講座地點:臺北市大同士林婦女支持培力中心大禮堂💡講座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1段21號7樓(由捷運北門站3號出口接臺北地下街Y27出口,沿塔城街步行約7分鐘,左轉進迪化街1段,由大稻埕劇苑1樓入口上樓)💡報名對象對失智症照顧關係議題感興趣的民眾或社區團體;失智家庭照顧者、失智者/失智家庭的親友、失智照護領域提供服務之工作人員,如醫師、護理師、社工、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師、長照個管師、照顧服務員等。💡免費報名網址:https://event-health.udn.com/form/campaign/271💡主辦單位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失智 時空記憶的旅人
-
2024-03-22 活動.精彩回顧
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講座: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
講座資訊◆時間:2024年4月20日(六)上午10:00-12:10(9:30開始報到)◇地點:萬華老人服務中心教室1◆報名對象對失智症音樂照顧、應用音樂創作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失智症病友的家屬;失智照護領域提供服務之工作人員,如醫師、護理師、社工、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師、長照個管師、照顧服務員等。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根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以下簡稱「失智旅人」)的粉專統計,民眾提出的問題中,家庭照顧問題占了近50%。在聯合報失智資源使用大調查中,則發現失智照顧的模式有71%是在家照顧。為了讓失智者跟照護者相伴失智症的過程中,可以用對方法,順利照顧、好好生活,因此,失智旅人打造以「失智 好好生活」為核心主軸的Podcast節目和系列講座,透過囊括失智照護眾多面向的主題―好好飲食、好好友善、好好照護、好好預防、好好守護、好好治療,幫助台灣社會和失智症家庭尋找解方,透過不同的模式取徑,期待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參與、近用。其中,「失智 好好生活」系列講座中,將先由揭開序幕。運用存在你我生活中的音樂做非藥物照護,一步步朝向「失智 好好生活」邁進。「樂來樂靠近—失智症音樂療癒」講座介紹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難忘的旋律曲調,失智者即使忘記如何說出「雨傘」這個詞,卻可以大聲唱出「一支小雨傘」;即使不知道該怎麼撥打電話,卻可以用鼓敲出屬於自己的節奏;甚至可能因為失智的關係,認不得自己是誰,也認不得最愛的家人,但聽到自己最愛的音樂後,又記起那個喜愛音樂的自己,跟著家人一同手舞足蹈。這些真實發生的場景,不禁讓人讚嘆音樂的力量無遠弗屆,對於失智者或照顧者,都是有一項最好用的非藥物照護工具。音樂治療不僅僅是播放音樂或唱唱卡啦ok,達到放鬆或娛樂效果而已,它是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巧妙選擇並應用對於失智者有益處的音樂,設計出唱歌、聽音樂、或使用樂器等各式音樂活動來達到不同治療目標;不僅幫助失智者身心靈健康,還能延緩認知退化。其實,科學研究也已經證實,音樂能活化失智者的大腦,延緩失智症惡化、穩定情緒。對照護者來說,學會把音樂活動作為溝通媒介,也是跟失智者建立美好互動、重新連結的機會。所以,透過學習失智症音樂療癒,讓我們都能「樂來樂靠近―音樂來了,快樂也靠近了」吧!講師介紹董懿萱 音樂治療師 現職: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音樂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學歷:美國費城卓克索大學音樂治療與諮商研究所畢業經歷:曾任國立新加坡中央醫院職能治療師、美國 Girard 精神專科醫院實習音樂治療師。訓練、證照:具中華民國應用音樂推廣協會專業會員資格、美國音樂治療協會合格執照、職能治療師證照、長照專業人員證照。專長:●心理動力取向音樂治療●長照職能治療●失智症●身心障礙性健康議題●精神疾病復健
-
2023-09-28 失智.失智資源
近7成移工照顧失智症心力交瘁!One-Forty 與聯合醫院推全台首創外籍看護線上支持系統
2022年底,全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2萬,2025 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失智症照顧將成首要議題。今每5個失智症者就有1名由移工照顧,移工已成照顧主力!根據移工教育非營利組織 One-Forty 最新發布 《外籍看護照顧失智症現況》調查,發現7成外籍看護處於心力交瘁的狀態。One-Forty透過長期培訓移工的經驗,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共同推出免費的「失智症照顧:外籍看護培訓計畫」,研發專為移工設計的衛教手冊與線上教學影片。計畫起跑記者會中,台北市衛生局到場力挺,樂見民間發動將外籍看護納入照顧體系。語言 照護 識能 外籍看護伴失智三大挑戰 過往在談及失智症照顧者的培訓都以台灣家屬為主,然而今日全台已有五分之一失智者皆由外籍看護照顧,據《外籍看護照顧失智症現況》調查,8成外籍看護在語言溝通上有障礙,6成不知道從何取得照顧技巧等相關資訊,6成則表示不清楚病症,此為外籍看護照顧失智症者的三大挑戰。。此外,超過9成的失智症者會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如不尋常生氣或激動反應、疑心病重、口不擇言等。高達 7 成外籍看護都表示自己處於心力交瘁的狀態,心理壓力問題亟需緩解。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外籍看護對於病症的了解,以及能不能不將負面詞語,當作失智症者普遍的表現。對於外籍看護在照顧上,或處理個人壓力極為重要。」量身打造多語言教材 提升學習與應用可能One-Forty 透過線上問卷和焦點訪談,發現許多外籍看護缺乏學習如何照顧失智症管道或資源。第一階段預計讓3,000位民眾與外籍看護下載中文、印尼文的雙語衛教資訊。One-Forty 更訂下在 2026 年前,擴展服務族群,研發菲律賓語、越南語多國語言版本,心理健康同步照顧 工作坊經驗分享緩壓力此外,為回應外籍看護照顧失智症上最關鍵的心理健康議題,One-Forty 也舉辦實體外籍看護照顧者的工作坊,並建立全台第一個線上外籍看護失智症照顧的社群。參與培訓試行計畫,具兩年照顧失智症經驗的外籍看護 Susin 分享:「奶奶曾說我偷錢、穿他的衣服,還有一次還報警。雖然老闆叫我要忍耐,但面對奶奶,壓力真的很大。透過培訓計畫才發現,很多朋友和我面臨的情況一樣,不是只有我。我也從大家的分享,更知道怎麼照顧奶奶。」One-Forty 創辦人陳凱翔強調:「面對高齡化的挑戰,未來外籍看護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讓外籍看護能被納入照顧體系,才能真正成為台灣社會的好隊友!」
-
2023-08-22 失智.失智資源
新北提前達標「失智友善777」 侯友宜喊話中央納入長照
失智症人口成長快速,新北市現約有4.7萬失智人口,衛生局在平溪、板橋區推動失智友善示範社區。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已提前達標失智友善777,但他喊話中央應讓失智重症者進到長照體系、照顧者有更多元支持,讓失智長者有更好的照顧,「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今天幫助到別人,未來也能幫助到自己。」全球每3秒新增1位失智症患者,我國推估國內失智人口逾31萬,其中新北市失智人口4.7萬占最多。侯友宜說,2020年才說失智友善555達標,原預計2025達成失智友善777,意即7成以上照顧者獲得支持、7成以上患者被診斷、7%以上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沒想到2023就達成。侯友宜說,「我們都會變老」,但失智的過程需要照顧者從旁關注才會發現,需仰賴里長、民間團體、企業的協助,讓超商、圖書館甚至獅子會都變成友善關懷據點。侯提及,政府應該投下更多的資源給失智者,並呼籲中央將失智者納進長照體系,尤其是重症者,同時給予照顧者多元支持,「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今天幫助到別人,未來也能幫助到自己。」衛生局去年選定人口最多的板橋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局長陳潤秋說,由華東、中山里來做這件事,除舉辦專家會議、工作坊,凝聚社區共識、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而板橋與平溪不老長智村最大的差別,是需要突破人際互不相識的情況「旁邊住得是誰,都不知道」,因此透過里長志工、遠東商銀、4大超商等訓練,讓患者在社區安心生活。板橋中山里長林爽說,里內有些失智長者一出門就會忘記回家的路,包括亂按別人家門鈴、以為攀爬水管就能到家等,現在里內民眾、志工經過訓練後,有時看到認識的失智長輩會協助他們返家,遇到不認識的長者會聯絡警局、衛生局等尋求協助,同時也跟亞東醫院密切合作,讓失智長者到醫院追蹤關懷。此外,衛生局與13家醫院設立失智共照中心,提供整合門診、配置單一窗口的個案管理師,提供失智症患者追蹤關懷、長照資源連結及轉介;另為了發掘社區潛在個案,由里辦公處、中西醫診所、藥局、牙科診所、企業組織等成立「失智友善守護站」,轉介疑似個案給衛生所。
-
2023-07-20 醫聲.高齡社會
失智家庭多老老照顧 失智資源應擴及社區/失智調查3
未來20年,每30分鐘將有1人失智。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國內不少失智症家庭是「老人顧老人」、負擔沉重,要緩解家庭照護壓力,須發展友善的社區互助環境;照顧不離職是趨勢,呼籲政府提供照顧假,讓失智家庭無後顧之憂。陳景寧說,近期遇到一位個案,母親兩年前開始出現容易迷路的症狀,後來情況惡化,由於案家是老老照顧,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故將患者其至失智症日照中心,白天老母親獨自搭乘交通車至日照中心,晚上則在家中度過。她表示,日照中心是失智症重要資源,能協助失智症家庭在白天照顧長輩,讓照顧者不必離職、休學,也可避免一對一照顧、沒有替手的狀況,降低照顧者、被照顧者雙方風險。陳景寧說,國內日照中心量能目前仍算足夠,但民眾觀念要改變,把照顧工作交給專業人員;不少長輩剛進入日照中心時常有不適應、或須轉換機構等狀況,呼籲政府提供有薪、無薪照顧假,讓失智症家庭在工作之餘能有時間陪伴長者、尋找長照資源。「失智症平均照顧時間長達10年,應分階段思考,輕、中、重度有不同的照護方式。」陳景寧表示,隨未來失智症患者增加,國家資源布建、民眾想法都要改變,不可能一再加蓋長照設施,除了日照中心以外,社區友善互助將是未來趨勢。
-
2023-07-20 醫聲.高齡社會
失智專責型機構少 資源應重新盤點檢視/失智調查2
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失智症已成為高齡化社會的一個重要挑戰。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政府雖然努力布建資源,但仍然有許多失智者未使用,現在是失智症政策的關鍵時期,呼籲衛福部重新盤點資源使用狀況。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失智症照顧目前是跨部會共同推動,也會請地方政府針對區內資源盤點並布建據點。根據衛福部統計,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共117家、社區服務據點535家、失智日間照顧共845家、團體家屋29家。而我國「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將執行至2025年。陳筠靜說,現在是失智症政策的關鍵期,政府應該把過往的據點使用情形以及服務量能盤點,同時檢視是否開拓布建狀況。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發會2020年的人口中推估),推估2031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百位國人即有兩位失智者;等到2070年失智人口恐逾84萬人,每百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陳筠靜表示,未來的20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近48人、約每30分鐘增加一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長,政府及民間都應及早準備。陳筠靜說,當前的失智症的服務應該增加與長照服務之間連結,不只是患者,家庭照顧者等需求也應該考慮,如喘息服務等。她舉例,有些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用到長照的交通服務或是輔具,希望在長照服務與失智資源可以有更好的串連。此外,失智症日間照顧又可區分為專責型及混合型,專責型僅36家且苗栗、台東、花蓮、南投、金門、連江等地都沒有,而混合型日間共有809家,服務對象有超過4成屬於失智個案。陳筠靜說,目前失智症患者雖然可以進入巷弄長照站,不失為失智症患者增加服務可近性的選擇,但失智症患者與一般長照服務使用者可能仍有不同,速度可能跟不上或是溝通方法有落差,因此還是有專責型機構仍有存在必要,或是混合型機構內要打造共榮、友善環境。陳筠靜說,雖然政府努力拓展社區據點,但不少專家認為特別是在重度失智上的家庭仍稍顯不足,現在也還有很多家庭使用外籍看護,呼籲政府應該妥善盤點資源,加強中重度失智家庭的資源布建。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說,失智症政策綱領二點○為跨部會推行,針對失智照顧、資源布建、友善社區等強化,讓失智症患者進入長照體系中,有日照、住宿機構可以使用。失智未 失能者亦有共照中心、社區據點可提供服務,也會請地方政府盤點區內資源並布建據點。
-
2023-06-03 失智.失智資源
從快樂公寓連結社區,建立歸屬感的美好生活提案
2023年5月10日下午,筆者參加由「銀享全球」所主辦的「日本關西研修團」,來到神戶的「Happy株式會社」。創辦人是37歲的社長首藤義敬 (Shuto Yoshihiro)先生,2017年帶著孩子回老家。為了能夠和父母、祖父母同住,共同體驗多代共居和加深連結,而在市郊,建造一棟6層樓,擁有45個單人房間的互助式住宅——Happy公寓【圖一】。由於首藤先生事先匯集了當地100多位居民的意見,大家都期待這棟建築除了提供長者住宿和護理的功能外,他們更希望這是一個讓大家早晚都想來,而且可以娛樂,也感覺到快樂和幸福的地方。Happy公寓的目標就是「盡量減少約束,打造一個讓長者不再獨居,也不需要負擔高額的住宿與照護費用的地方。」總共有10位護理和照顧人員,40位住民。其中80%的住民是失智者,需照護等級是1-5級,月費大約20萬日元(大約5萬元台幣),包含餐食。晚上工作人員只有1人位,加上社長一家也住在樓上,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協助處理一些突發或特殊的狀況。另外,有兩、三個房間是開放給臨時有需求的受暴者、酒醉者等。繳不出房租的住民,會先找公部門討論,再找出可行的方法。一樓大廳,是社區的交流中心,讓社區的人隨時進出,甚至於住在附近的老人家或不願上學的小學生或中學生,都可以進來自學。社會人士或工作人員都可以成為教學的講師,然後協助畢業和就業。我們到訪的5/10日下午,他們正在舉辦慶生會,帶領的工作人員和同仁們,非常有元氣的進行下肢腿力的運動【圖二】。有些住民融入了體適能的氛圍、有些人還是坐在桌子前專注的畫圖,還有工作同仁牽著正在遊走的失智者一起加入團體。在熱鬧的環境中,每個人呈現不同的動態。比較特別的是,他們並沒有制式的作息安排,也不會要求每一個人要一起參加活動,大家可以各自照著自己的興趣或步調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有一位年長的失智女性,在我們進電梯要上三樓參觀時,她也跟著一起。等我們結束活動要下樓時,她又跟著進電梯。帶領的社長說:「沒關係,她可以自由安全的在各樓層遊走。」每一層樓面在中間的位置,都會有一個公共空間,可以大家交流或辦活動【圖三】。甚至於邀請老、中、青世代的社區居民,來參加住民的送別儀式,進行生命教育。Happy公寓中,混齡共融有一種「不自然的自然」生態,大家都可以依自己的方式生活,成為彼此的支持者。這裡的長者幾乎都患有慢性疾病,但並不會成為限制他們日常活動的理由,而是把每個人疾病症狀和特點,轉化成可以利用的機會。破除老人獨居和核心家庭為主的世代潮流,重回多世代混居模式,反而讓彼此的生活豐富了起來。每一層樓不同主題的空間設計,讓生活有了色彩。每間房間的壁紙也不一樣,讓長輩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壁紙和花色。所以雖然這裡有著高比例的失智長輩,也能透過對壁紙花色的感知,來協助識別自己的房間。透過「Happy 公寓」讓老年生活不再孤單、乏味,在這裡不需要特別強調誰是失智長者,而是讓彼此自然的接觸相處,不帶標籤的交流。而不同年齡的孩子,也在這樣的情境下,自然而然學會和長者的相處之道,創造出凝聚關係的場所。除了Happy公寓,本身是建築專長的社長,也跟我們分享了他未來幾年想要逐漸落實的夢想。例如積極尋找空屋,投入創生產業。因為在附近有一個漁港,也希望這些好的物產能夠提供給當地老人家和住民享用。另外,兩年後希望會有一個琴酒工廠誕生。不論老人、年輕人、小學生、身心障礙者,都以快樂的形式,創造發想,找出價值。有人說首藤先生「是一個喜歡說空話的人!」不過,他還安排我們去參觀一個鞋廠改裝成的攀岩場所,讓身心障礙人士就業或拓展娛樂。另外,也規劃一個小空間,讓醫療照護人員一個月2次固定研討【圖四、五、六】。當天,我們看到一位國中自學的女生,也過來幫忙。她說: 「發覺在這種大家可以一起工作和學習的環境,很舒服!」。社長還特別分享了一個案例:之前,他讓一群中學生,前往東京聽漸凍人的演講。所有的交通、行程和費用等都由他們自行規劃和安排。即使坐錯了車,社長也無所謂,不會責備。因為,他覺得即使是制度健全的社會,也是會有「被漏接的人」。社長很願意去幫助他們,然後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串聯,攜手共創。我認為: 他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和落實社會責任的實踐家。
-
2023-03-18 失智.失智資源
112年身障輔具補助辦法改版!增加補助金額及輔具項目 申請流程更方便
鑒於輔具產品日新月異及身心障礙者多元輔具需求,社家署(社會及家庭署)於 111/10/20公告之修正「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並於112/01/01開始實施修正內容,感謝社家署這幾年的努力,於報告書中,增加許多更詳細的輔具規格及配件,使民眾有輔具需求時,可憑報告書建議之輔具項目,更精確的購買適合的輔具,讓廠商們更快協助適配產品,以增加選擇的時間。除此之外,這次也協助簡單統整了基準表裡面的修改項目,好讓一般民眾可以快速地了解輔具修正的內容。1. 將以前項目中的a.b.c.款、附加功能或是輔具規格調整,以更具體直接方式寫出項目所代表內容,使民眾可以更直覺式的瞭解申請的項目。2. 將部分項目更細分功能,使民眾可以依據功能分級,讓功能需求較多的民眾可請領到更多補助金額。3.4. 或是依照現今科技工具改變、民眾的使用需求,增加及減少補助項目,使更多輔具需求民眾,可得以申請補助,如:床邊扶手、電動輪椅相關設備…等。這次的整理也發現了兩款項目與大家比較相關的輔具,就是在評估時最常建議使用的「床邊扶手」及「沐浴椅/便盆椅」,也大大的改變。床邊扶手除了納入無障礙項目中,這次也將無障礙再細分成「無障礙輔具」及「無障礙修繕」,明確說明無障礙的項目使否需證明建物權狀,大大的減少額外提供證明文件的麻煩,最重要的還是「沐浴/便盆椅」,這次更是細分了扶手拆掀、可傾倒及仰躺,希望可讓更多需求民眾獲得更多的補助費用。 雖然,這次修正的確給大家好消息,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本次調整僅「身障」補助項目的調整,若是以「長照」身分申請補助費用,目前還是和之前一樣,並沒有改變。也期待未來長照項目也可以跟著身障條文修正,使更多長輩得以受惠。
-
2023-01-20 失智.失智資源
物理治療師詳解:三款家用爬梯機 如何選擇?
高齡社會來臨,居住的房子卻沒有隨著時代變化而更新?相信你我都不難在市區看到4、50年以上的房子,多為5-6層樓的公寓,且無電梯相關設施,造成部份行動不便、家中有長輩的居民,反而因為外出需要上下樓梯而感到困擾。這邊舉幾個例子與大家分享,也許您生活周遭也可能有類似問題,如:長期洗腎的患者大多時間可在家裡執行日常生活,可是因為洗腎完身體總是比較虛弱,導致沒有體力上樓返家、或是一般人發生意外,導致腳骨折受傷,需拄著拐杖時,原本簡單行走的樓梯就顯得耗時費力。而最常見莫過於體力不佳或是因年老有關節退化的長輩,常因為疼痛或是身體無法負荷,導致長輩上下樓梯困難,進而降低長輩外出就醫或社交的機會,但如果想要裝設電梯,除了費用是一個問題外,公共區域也需要取得所有住戶的同意,又是更加困難。為因應1-2人背抱上下樓梯的困難,爬梯機就成為一個方便又省力的輔具,利用機器動力由人力操作方式,可以坐於其中輕鬆的上下樓梯。而爬梯機也依據帶動方式有不一樣的機型,分別為「履帶式爬梯機」、「撐桿式爬梯機」及「軌道式爬梯機」....等,這裡也跟大家簡單介紹以上常見的爬梯機機型,以及使用爬梯機的條件。履帶式爬梯機履帶式爬梯機為市面上單次租借最常見的爬梯機機型,主要由履帶夾角與樓梯圓角之間咬合,再一階階上下,因此不需要在樓梯安裝特定設備,只需一人在機器後方操作即可,並於平台被動的使機器迴轉再接續上下樓。因為使用機器與樓梯之間的咬合,首先需要確認樓梯圓角是否已被磨圓,容易造成履帶下滑,再加上整台機器如同服貼樓梯一般,如果樓梯過陡就有前翻危險,加上整台機器相較起來較為龐大,迴轉空間更是要確認是否會被卡住。撐桿式爬梯機相較於履帶式爬梯機,撐桿式爬梯機所需要的樓梯條件就比較少,由於整台機器本身就比較小,再加上它作用的方式就像我們走路一樣,從第一階往上走第二階、再往上走的三階等等,因此只要決定樓梯的寬度是足以讓撐桿式爬梯機通過,由於最高限制為22公分以下,如果超過就沒有辦法使爬梯機踩到下一階。操控撐桿式爬梯機必須學習一些平衡技巧,以控制爬梯機的方向,否則很容易往前傾倒而發生危險,因此我們平常比較少見撐桿式爬梯機。軌道式爬梯機軌道式爬梯機沒有樓梯限制問題,也不需要考慮爬梯機角度及操作者技巧,因為整台機器是沿著固定式軌道上下,就像我們常常看到的纜車一樣,只要有足夠的寬度空間就可以安裝軌道式爬梯機,然而裝設軌道所需的費用不亞於買一台履帶及撐桿爬梯機,甚至樓層越高費用越高,而且在公共空間可不可以使用軌道式爬梯機,也需要得到所有住戶的同意。相較於前述兩台機型有提供租借服務,只能購置的軌道式爬梯機顯得比較貴且麻煩。想知道家裡到底適用何種爬梯機,以下是幫大家整理的表格,如果想了解自己家裡樓梯可以使用的爬梯機機型,可以先自行量測確認喔!若真的有爬梯機需求,也可以向各縣市輔具中心申請評估、取得長照身分及確認合適機型後,可憑著申請書申請費用補助喔!同時也幫大家整理各別機型可以申請補助的身分,以及大約推估所需之花費,讓大家可以了解市面上爬梯機租借行情及詢問補助管道喔!
-
2022-12-07 失智.失智資源
要如何為長輩找到適合的社區照顧模式?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雙薪家庭,以致於長輩獨居在家的安全、照顧方式就成為不得不面對與解決的日常難題。有的長輩行動力無虞,生活可以完全自理,然而如果家中長輩需要別人協助或照顧,應該該怎麼辦?或許可以考慮使用政府的長照服務與資源。什麼才是最適合長輩的照顧方法?大家常常聽到長照服務四大包,而四大包服務代表著專業及照顧、交通接送、輔具無障礙服務及喘息,而以上服務內容依據「服務場域」,可以區分為「居家型」、「社區型」。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選擇由居服員、專業人員提供到府服務或讓長輩親自去當地社區據點或照顧中心等社區型單位,參加免費或小額的活動。而在長照服務中,提供長照服務的社區型單位又分為巷弄長照、家庭托顧中心、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依照單位的名稱,可提供的服務內容及補助額度也有所不同。(1)巷弄長照站因應在地老化,讓社區中的相關據點能就近照顧衰弱長輩、失能及失智症者,雖然服務範圍較小,但卻有強烈的在地凝結力。與常見的「社區關懷據點」相似,透過單位提供社區長輩的關懷訪視、電話問安、生活諮詢等,促使長輩可以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另外,為達到延緩失能的目的,巷弄長照站更增加了多元課程,使巷弄長照站不僅僅是連繫在地情感的地方,更是維持長輩機能的場所,而相較於日間照顧中心上午至下午較長時間的服務,巷弄長照站會依照單位人力申請2-10個時段,每時段約3小時的服務時間,而單位可收托的人數則依照空間大小決定。(2)家庭托顧中心顧名思義就是讓原本居住的環境也變成可以提供照顧支援的場所,讓原本已在家中照顧長輩或是有照顧經驗的家屬,在不需出門的情況下,可以同時照顧多為長輩,也為家中增加一筆額外的收入,考慮居家環境空間有限,相較於大型的日間照顧機構可同時照顧多位長輩,家庭托顧中心則以4位以下長輩為主,因次就算是一個人即可處理及完成單位設立。對於受託的家屬來說,因為單位即在社區當中,不需要舟車勞頓帶長輩到附近的單位,可能走個幾步路就可以將長輩接送回家,又比巷弄長照站更近了一些!(3)日間照顧中心反觀家托中心,日間照顧中心可容納長輩的數量更多,中心甚至需依照規定備有相關專業人員、規劃多元課程內容。如同我們所說的托老所,讓兒女可於上班前送父母至日照中心,下班時再接送回家,符合現在雙薪家庭的需求,讓兒女可以同時安心上班、照顧家中長輩。日間照顧的服務計算方式,及每一個等級可使用之額度換算天數如下表,透過補助額度及天數,並對照單位提供之收費,可大約計算出每個月須再負擔多少費用,在人力尚可的情況下,也可以與單位討論參加的天數,調整出適合每位長輩的生活模式喔!(4)小規模多機能服務長輩每一階段所需要的服務不盡相同,為避免長輩因服務改變而需重新適應照服員,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以日間照顧中心為基礎,結合日間照顧、居家服務、臨時住宿(夜間住宿),可因應服務內容的調整,由相同的照顧服務員協助,不須擔心互相熟悉適應問題,也能應變臨時需的服務。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甚至還提供臨時住宿的服務,以減輕家屬在日間、夜間及例假日的負擔與壓力。適合現況的照顧就是最好的方式社區型單位類型這麼多,要如何為長輩挑選最適合的環境,可以依照以下幾點評估最適合長輩的照顧方法:💡長輩能力:是否可自行外出、是否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家中有無他人協助看視或照顧:是否為平日家屬都需外出、老老照顧或獨居。💡經濟條件:家屬是否可負擔欲使用的服務項目。雖然社區型機構的照顧方式有所不同,但目的皆是為了減輕家庭照顧負擔,解除長輩孤立感、預防身心機能衰退。「多動腦、多活動、多社交」幫助長輩延緩老化,是每一個家庭皆需具備的觀念,透過社區型長照機構,能鼓勵長輩持續踏入社區、延緩失能。搭配政府資源,能讓父母有更聰明、省力的照顧模式,減少照顧者的負擔。
-
2022-10-21 失智.大腦健康
「他們都想害我!」…不想成為醫院每天上演的失智混亂戲碼,預防失智你該馬上做的7件事
案例一「你們都得寸進尺!」老先生躺在病床上大聲叫著,接著又說:「我謝謝你啦!謝謝啦!」老人雙手被套上約束手套,雙手綁在床的兩側。即便如此,他還是扯掉了身上的鼻胃管,並且拒絕護理師裝設鼻胃管。聽到看護人員對護理師說:「阿伯從照護機構被送到急診來,家屬都沒有要來的意思,已經80幾歲了,手腳還很有力,但就是因為失智,家人無法照顧,所以才送到長照機構。」案例二另外一邊,一位老奶奶被拘束帶綁在病床上,面對女兒拿來的食物,直接咆哮地說:「這個有毒!他們都想害我!」然後轉頭對隔壁病床的中年女性說:「小姐!你可以幫我解開這個(拘束帶)嗎?我要去上廁所。」女兒果斷地請隔壁病床的小姐拒絕她。「她就是一直覺得我們弄的食物裡有毒,所以都不吃家裡的東西,最後血糖太低送醫院。」女兒無奈地說道:「她雖然失智了,但身體機能還是很健康,所以經常會亂吃東西,然後到處亂跑。」失智旅程平均8至9年 患者忘了自己,家人和照顧者身心負荷沈重根據WHO的報告,2015 年全球失智症患者高達 4700 萬人,約佔全球老年人口的 5%;患者人數估計在 2030 年將增至 7500 萬人,在 2050 年將達 1.32 億人。而在台灣,算2019年底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9萬人,2031年失智人口將倍增逾46萬人。失智症的問題,不只是個人身體上的疾病,因為照護而衍伸出來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更是許多家庭的痛,不僅是收入損失,還有照護過程中的心力付出。在高收入國家,失智症相關成本是由非專業的家庭照護 (45%)及社會服務(40%)共同分擔,但在中、低收入國家,多數是由家庭承擔。失智症平均疾病病程為8~10年,漫長的病程讓照護者更加雪上加霜。為了協助失智症家庭因應這些衝擊,不只是中央政府提出相關對策,各地縣市政府也推出相關的資源,讓民眾可以運用。【同場加映】失智地圖盤點資源 失智家庭不再迷路但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長年關注國人使用長照公共資源,發現仍有三大障礙待解決,包括資訊障礙、觀念障礙、資源障礙。【同場加映】失智時鐘快轉6-2:民眾為何未用失智資源 3障礙待解決 如何預防失智症?這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一定會後悔失智症逐步造成嚴重的家庭與社會問題,目前也不完全清楚其成因,但根據數十年的研究,逐步發現到失智症的成因可能跟慢性病、生活狀態有關係,可以依此做出相關的預防方式。【同場加映】失智警訊/重複問題、情緒轉變、頻問你是誰...家屬從這些行為發現失智前兆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指出,失智症可能早在患者出現症狀20年前,大腦即開始產生病變。因此,預防失智行動要及早開始。預防失智7行動:1、多運動:運動除了可以維持健康的體重外,也可以讓失智症風險下降。2、多動腦:失智症是腦部的疾病,因此透過多刺激大腦,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可以有效降低失智風險。3、飲食正常:增加健康食物的攝取、減少吃進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4、維持正常社交活動:研究發現,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5、避免抽菸:吸菸會增加相關風險。6、遠離三高:已有相關研究證實,三高患者的失智風險會大幅增加。7、遠離憂鬱:憂鬱症患者失智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如果有相關病史,應要就醫治療。不管是運動、健康飲食、遠離三高等,其實都是要自己好好回到身心上,妥善照顧自己的身心狀態,才能夠有效地預防失智。參考資料:.2017-2025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摘要.失智症可以預防嗎?.失智症可以預防嗎?.如何預防失智症
-
2022-10-15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資源亮點城市/新北不老長智村讓平溪長輩在地安老
「隔壁一位阿嬤罹患失智,一天過來買三次蔥,她的媳婦都覺得困擾,我就說沒關係就讓她買,再拿過來退就好了。」新北市平溪老街上的「温泉商店」李老闆分享的故事,也是當地日常。平溪是全國人口老化嚴重程度最高的社區,新北市衛生局準備三年在此打造首站「不老長智村」,透過專業訓練,讓7%以上的居民具備失智識能、二分之一的商家成為失智友善商家,未來也希望將這套模式沿用於都會區的板橋,讓長輩在熟悉的社區安老。新北市衛生局介紹,「不老長智村」會落腳於平溪區,除了當地老年化嚴重、平均每三位就有一位是長者,背後推手是新北市平溪區衛生所前主任林太仁,秉著神經科的專業,結合各大資源透過衛生所居家訪視、鄰里長的通報及老人健檢等,對長者進行全面性的失智篩檢,同時醫院合作建立綠色通道,有效掌握區內失智長輩的人數,截至今年八月底,總計確診失智個案99人,失智者獲得確診的比率為72%。新北市衛生局說,考量到平溪偏鄉就醫不便問題,以衛生所為主體連結資源服務,並媒合私人企業導入公益協尋科技化行動,推出的智能手錶讓長輩戴上後,就能隨時分享定位給五到六位家屬,還能追朔三十天內的軌跡,預防走失。為了補足偏鄉專業人力資源不足問題,新北市衛生局也派「樂活健腦巴士」到社區,搭配職能治療師,主動至偏鄉巡迴提供認知保健活動等服務。在地居民的失智識能也不可或缺,新北市衛生局投入失智友善訓練、宣導等失智友善的計畫,目前平溪區有7%以上的居民具備失智識能,且在地罹患失智人口有7成以上獲得診斷及服務,也因為社區居民整體失智友善識能的提升,平溪區有2分之1商家成為失智友善商家,交織成屬於在地的溫馨互助網絡。新北市衛生局分享,菁桐老街上的「巧門西點蛋糕店」林老闆娘,就是某次聞到隔壁鄰居家中飄散瓦斯味,才發現是長輩忘記關火就直接睡覺,所幸及時救援避免發生意外,這也成為她積極參加失智友善訓練、了解失智相關症狀的契機。長年將高齡照護作為施政重點的新北市府,深知轄區幅員遼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窘境,因此首要任務就是將現有資源最大化利用。新北市衛生局說,目前新北共有16家失智確診醫院,當中有13家成為共照中心,可提供民眾專業諮詢及個案服務,只要依照就醫習慣前往共照中心接受檢查及診斷,確診後就由個管師後續追蹤。同時,新北市加碼補助共照中心辦理非藥物介入及其家庭照顧者健康管理計畫,藉由辦理工作坊,使個案及其照顧者得以盡早獲得照顧資源及緩解身心壓力。另外,新北市也徵求民間單位辦理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在都會區的板橋、三重等,目標就是設立5到6家,偏鄉地區則至少1家,並且出動「樂活健腦巴士」服務偏鄉,新北市衛生局補充,為找出更多潛在的失智者及服務資源不足地區,「樂活健腦巴士」提供偏鄉篩檢服務及大腦保健和認知刺激課程,使得各區獲得失智相關服務。多項的失智照護計畫當中,新北市衛生局希望能以平溪的「不老長智村」作為示範起點,盼能加以調整,運用在板橋等都會地區,目前初步規劃是在板橋區亞東醫院的周邊鄰里開始,逐步拓展到附近社區。隨著台灣在2025年要邁向「失智友善777」目標,新北市衛生局指出,失智症的社區篩檢經過實證,造成的偽陽性過高,反而民眾會有焦慮、就醫資源壅塞等問題,因此,新北市邀集中醫、西醫、牙醫等基層醫療院所及社區藥局合作,成立失智友善守護站,「以轉診替代社區篩檢模式」進而發掘社區中高風險個案,截至目前已有1039家投入。新北衛生局表示,這項計畫從2018年開始,便加碼提供額外獎勵,邀請基層診所及社區藥局加入,未來也會持續與各醫師公會、藥師公會合作,並提供獎勵誘因,鼓勵拓展設立。(新北市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2-10-15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資源亮點城市/彰化縣失智共照中心 協助跨科別轉介
衛福部訂定2025年全台「失智友善777」目標,彰化縣在失智症確診率指標已於111年達84%,領先其他縣市超前達陣。目前彰化縣10家失智共同照護醫院均設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能協助失智者跨科別的轉介,未來將再針對相關的照護人員加強專業訓練及提供失智、失能者復能計畫。加強橫向科別轉介,才能找出更多隱形失智症確診者,早期介入照護彰化縣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是由設有神經內科或是精神科門診之醫療院所成立,包括彰化基督教醫院、秀傳紀念醫院、彰化醫院、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鹿港基督教醫院、員林基督教醫院、員榮醫院(員生院區)、二林基督教醫院、道周醫院、卓醫院等,只要疑似患者到任何科別的門診就診,都能提供失智者跨科別橫向轉介,個案管理師也會協助疑似個案後續確診治療、轉介以及提供家屬照護衛教。據點能更普及化,失智專責日照中心有亮點彰化縣目前已設有10間失智共同照護中心、31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以提供個案管理、人才培訓、認知促進、緩和失智、照顧者照顧訓練及照顧者支持團體等。專責的失智日間照顧中心在全國仍不多見,彰化縣已設立3家,其場地是改造醫療院所及社區內的閒置空間,例如位於埔心鄉衛生所樓上的失智日照中心,空間設計以「海洋世界」為主題;大村圖書館二樓,打造成北歐鄉村的風格;還有一間日照中心以懷舊為主軸,讓失能、失智者能在舒適的環境下快樂的學習延緩失能。衛生局為了使彰化境內50家日照中心進行全面性照護品質提升,今年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合作,推動失能、失智長輩的復能計畫,期望日後日照中心的長輩也能經由復能計畫的介入達到功能的改善。現行失智症照護的重要課題使用篩選失智症的工具來找出失智症患者,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給予支持及照顧,彰化縣是全國第一個於長照C據點提供失智篩檢服務的縣市。失智症篩檢量表需要額外的人力,有些題目還需要患者的親友家屬才能作答。另外,失智症不像其他疾病,可以用測試肢體強度、抽血、儀器檢查等找出疾病問題,失智症需要針對認知功能方面來評估,使用篩檢量表,異常者再轉介至醫師確認。除了篩檢之外,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應考慮由中央主政進行,以掌握失智症的罹病率及照護需求。目前失智症與失能患者的照護有「重疊」現象,照服員專業訓練以及政府投入的補助預算,應該重新盤整。例如日照中心內的長輩會有失能合併失智,不同程度的失能者可能同時罹患失智症。失智症的照護需要專業的技巧及訓練,但台灣目前在長照體系內的照服員這方面技能仍有待提升,除了可參加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所辦理的居服員訓練課程外,較少有相關訓練課程,反觀國外在這方面已有一套教育訓練模式。照顧失智症患者也是需要照顧技巧,「曾經有失智症的長輩吃完飯後,又說還沒有吃,要怎麼處理?」 衛生局分享參訪機構時工作人員的照護方法,就是將餐盤放著,讓長輩隨時就能看到餐盤內的食物,以減少長輩有爭執發生;也有住宿機構將屋內設計成迴遊動線,行走也不會擔心迷失方向。但即使有這些創意小撇步,照服員對於失智症專業訓練的普及仍迫在眉睫。再以長照2.0的C級巷弄長照站與失智據點相比,C級巷弄長照站的長輩通常未達失能等級,很多仍可自行來到據點參與共餐、唱歌等社交休閒活動,中央也有補助專車接送等服務。而失智據點的長輩通常需要專業人力的服務,且招收的人數也要符合一定比例的限制等,失智據點的運作經營難度及成本遠較長照C據點高,但中央的補助相差不大,也影響了失智據點佈點的速度。在縣府團隊的合作下,彰化縣失智據點已佈建31家,未來將提升失智症後續照護及照服員培訓等,組織成緊密完善的照護網絡,普及佈建更多失智據點,以減少醫療及家人照護負擔。(彰化縣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2-10-15 失智.失智資源
健保署研擬擴大失智藥處方權限 讓患者就近領藥
隨著人口老化,台灣失智症患者逐年增加,為了提高醫療及照護品質,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將在經費許可下,放寬藥物適應症,並准許家醫科醫師開立相關處方用藥,讓患者更易取得藥物。 李伯璋表示,目前治療失智症藥物費用昂貴,因此,僅限於神經科、精神科等醫師可開立處方藥物,許多偏遠地區醫療院所並未設立兩大科門診,患者及家屬必須長途搭車就醫,才能取得藥物。健保署歡迎神經內科、精神科等專科醫師、AI人工智慧業者、以及各大醫學研究機構提出申請計畫案,多多利用健保大數據資料,研發更精準的預測及診斷系統,造福更多病友,透過腦部構造影像判讀,有機會提早確診,預估病情發展。例如,學界透過健保資料庫可瞭解失智症人口全貌,包括,各縣市失智人口分布,以及相關致病的危險因子。而產業界則能運用學界醫界研究報告,提供失智症患者及家庭相關服務,共同打造友善環境。 在政府擬定國家重要公衛政策時,健保大數據總扮演著重要角色,透過數據分析,提供即時政策反饋,李伯璋表示,在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上也是如此,透過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等高階影像資料庫,除了建立失智診斷系統,還可精準估算出失智人口。 衛福部推估台灣地區失智症盛行率,預估到了2025年,失智人數約為30萬人,但健保署2021年大數據卻顯示,全國已有29.7萬名失智症接受治療,盛行率與就醫人數幾乎一致,這在公衛流病研究領域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對此,李伯璋表示,健保在失智症診斷上定義明確,在主診斷及次診斷均有一定的代碼,相當嚴謹,因此,能夠準確地統計接受治療的失智患者人數。 至於依照盛行率所推估出失智人口,與實際就醫的失智患者人數相去不遠,李伯璋認為,這應該是愈來愈多民眾對於失智症有正確認知,一旦長輩記憶力、認知功能變差,能主動陪同就醫。 不過,兩者差距甚小的實際原因,仍須進一步探究,是否也可能是現行失智症盛行率被低估了,以致於國內失智患者確診率竟可接近百分之百。 衛福部針對失智症擬定「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也納入國家重大政策,李伯璋表示,如能更精準地推估未來失智症人口,就可建構更完整的預防及醫療體系,打造醫療照護網絡。 例如,在全民健保「醫院以病人為中心門診整合照護計畫」中,就給付「失智症門診照護家庭諮詢費用」,110年提供9114名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使用,在111年上半年度,就有5389名失智症患者及家庭使用。 此外,在健保署「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中,針對重度以上失智患者等因疾病特性外出就醫不便患者提供居家醫療照護服務,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呼吸治療師等醫事人員視訪,給予診療、藥物,以及尿管護理、氣切護理、留置導尿管及鼻胃管等特殊照護等。(健保署關心您 廣告)
-
2022-10-07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失能取消共照服務 照顧恐斷鏈
全台約卅萬失智症患者,若同時失能,可接受長照二・○A單位個管師及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雙重服務」,但衛福部預告,明年起,失能且失智者取消失智共照服務。由於失智症患者可能因認知功能障礙,出現走失、情緒改變等精神行為等,照顧難度高,失智家庭擔心少了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的穩定支持,面臨照顧斷鏈。長照二・○中,以ABC三級分類,A單位個管師依評估計畫,協助媒合B、C等單位的長照資源;至於失智共照中心,全台共一一五家,多由醫院成立,失智個管師依患者失智程度,細膩地提供家屬照顧方式,並與醫師深度合作。但衛福部於一○九年預告,一一二年起,符合長照需求等級二至八級的失智者,取消失智共照中心個管服務。專家對此憂心忡忡,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長照A單位個管師和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雖然都叫個管師,但工作內容差異頗大。失智症個案光精神行為就有百百種,例如走失、不願就醫,更面對財務、法律等問題,需家屬、個管師及醫師共同搭配,必要時調整藥物或進行非藥物協助,處理上具高度專業性。湯麗玉說,未來失智者若無法接受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服務,「將嚴重影響失智個案權益」,A個管師訓練課程中,只上兩小時失智症需求分析及資源連結,失智個管師卻經過廿四小時失智症照護訓練,A個管要了解失智照護、串連醫療資源有其難度,衛福部務必提升A個管失智照護能力訓練。湯麗玉認為,「長期照顧法」訂出長照機構設立標準、評鑑、輔導機制,每年更編列五、六百億長照基金預算,長照在足夠經費支持下,循正規發展;但失智照顧體系沒有良好設計,僅依「計畫」,每年不固定撥發預算,沒有定期舉辦失智據點及共照中心研討會或共識會,也沒有退場機制,讓人感覺「長照是親生,失智像領養」。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失智共照中心目前服務五萬多人,其中兩萬人同時使用長照、失智共照資源,但盤點失智者就醫情況發現,有九萬名在醫院就醫個案,尚未獲得失智共照中心服務。為讓了更多失智者獲得照顧資源,優先調整重複使用資源的兩萬名個案,改以A單位負責,失智共照中心即可釋出量能,協助尚未獲得資源的九萬名失智者。長照A個管皆接受失智、身心障礙課程訓練,目前服務個案中也有同時失能、失智者,未來將安排相關訓練課程,強化A個管服務失智症的專業性。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2-09-22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旅人守護者/為超高齡社會準備 劉美芳推公費補助健檢
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輩們的健康牽動著社會及家庭的照顧成本,新北市第四選區市議員劉芳美建議,現行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健康檢查,能再以公費補助三千元增加自費項目,達到全面篩檢,同時也推展優質的安養聚落,讓長輩活動之餘,還能完成圓夢清單,豐富下半場人生。劉美芳表示,新北市的長者人數眾多,加上高齡化的趨勢,長輩的健康檢查不能馬虎,透過健檢及早發現病情外,更能降低後續的健保支出,目前她在撰寫提案連署,希望新北市政府或中央,能朝向額外公費補助長輩健檢三千元的政策邁進。年紀增長也可能伴隨失智狀況出現,劉美芳認為,新北市政府在失智的衛教方面要下足功夫,尤其初期的失智症狀經常被忽略,如何透過宣導衛教,讓自己或陪伴者能高警覺也是關鍵,目前新北市推出「動健康」及社區關懷據點,透過鼓勵長輩多出門、社交,有助於彼此察覺發現,還能延緩發生。她強調,心理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可以盤點統整出心理相關的醫療院所,讓民眾能夠方便查詢,或者以張貼紙張於社區里辦公室、銀髮俱樂部等場域,同時,社會局在關懷、發送便當給長者時,也能多加留意他們的心理狀況。另一方面,劉美芳認為,發展優質的安養聚落是未來的趨勢,現在不少人會選擇後半段人生與朋友度過,但前提是要有妥善照顧及優質生活,因此機構或聚落要有良好條件外,有社團活動,甚至能陪伴完成人生的目標清單,在最後的階段也能過得充實豐富;未來也希望能推動養老基金或保險模式,讓青年壯及早規劃照顧自己的未來。至於照護資源的分配,劉美芳坦言新北市挹注很多資源,但中央也要有責任,好比台北市社福人均預算達一萬八千多元,新北市僅有八千多元,中央更要主動關心,同時也能在各大院校增設高齡照護科系,培育相關方面人才投入產業,從教育方面著手。
-
2022-09-22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旅人守護者/完善失智照護資源 張桂綿盼官民合作增闢據點
失智的議題受到社會重視,但照顧患者需要大量心力及專業,相關照護機構的設立也成當務之急。桃園市第四選區市議員張桂綿表示,若由市府設立、補助,對於有限的財政預算是一大負擔,現在有不少民間機構申請與桃園市府合作成立失智的關懷據點,另外蘆竹區也有私人發起的「歡喜學堂推廣協會」,能夠自發籌募經費、舉辦照護活動等,未來能以此為參考,像加盟店方式拓展到全市,提供家屬喘息空間之外,也服務更多需要照顧者。 張桂綿介紹,「歡喜學堂推廣協會」創辦人的母親患有失智,從國外退休回台後,發現台灣缺乏失智照護的資源,於是從自己的社區開始,找了一群有著相同狀況的左鄰右舍互相協助幫忙,陪伴失智長輩、不定期的舉辦活動,二年多來已有相當成果,現在還開設一間小店鋪,提供長者們共餐。「社會資源有限,失智據點難以完全都靠政府設立。」張桂綿說,現在除了民間機構與市府合作,目前桃園市也有部分日照、長照中心提供失智長輩的照護,這塊確實都還剛起步、摸索階段,希望未來朝向更健全的模式推展。至於一般的長者照護、服務志工等。張桂綿則分享緊鄰桃園的新北市所推出「佈老時間銀行」,讓有餘力的中壯年陪伴協助長輩,以換取自己年邁後也能提出服務申請,她也向桃園市社會局建議,現在仍在思考研議。近年面對通貨膨脹的情況,關懷據點的營運等也得重新檢討,她認為,關懷據點確實會要酌收些費用,以維持經營,也能思考如何開源節流,好比蘆竹有處據點就是自己種蔬菜,作為共餐食材之外,還能販售賺些營運的外快。張桂綿有感,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必須要有因應的政策,像是桃園航空城與清華大學成立的清華醫院,能夠設立專屬長輩門診,讓定期回診的長輩不需要再人擠人,「未來老年化的進程快速,需要盡快規劃及配套。」
-
2022-09-22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旅人守護者/許淑華助醫療端整合 及早揪出失智確診黑數
台灣人口持續老化,2022年1月底,台北市正式成為六都中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65歲以上的長者已超過20%。伴隨而來的,是醫療與長照體系的衝擊效應,尤其是高齡共伴產生的失智症。台北市議員許淑華長期關注高齡議題,2015起,開始呼籲推動醫院設置指紋系統,從前端就能統計失智人口數,失智症認知功能退化、行為問題、失能等,都可能成為家人的照顧負擔,家屬最擔心受怕的,莫過於失智家人走失,每一個失蹤協尋個案的背後,都是無盡的焦慮擔心。許淑華經常走訪社區據點、公園,注意失能、失智長輩及其家屬的需求,她觀察到長輩身旁的照顧者大多是外籍移工,受限於語言、生活習慣、文化差異等,無法真正貼近失智症患者。回到照顧面,「居家照顧品質」更顯重要,政府應該增加長照預算,以及建置好的照護機構,讓家屬無後顧之憂。 改善照服員待遇提升投入能量許淑華說,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嚴重,全台照護壓力也隨之遽增,政府應協助民眾減輕居家照護費用,但是這筆預算怎麼來?「年金制度改革」就是解方之一,其中300多億退休俸經過妥善資院分配,用來增加老人和小孩福利措施。為了提升照顧能量,許淑華認為應改善照服員的待遇,照顧人力愈來愈難找,要吸引或留住更多人投入居家服務,首重提升照服員的薪資水準。另外,應優化照顧服務員制度,除了薪資保障,也要增加獎勵措施、發展升遷機制,持續注入長照活水。助失智老人應從醫療端整合失智問題令人擔憂,許多人對這種大腦功能損傷的疾病不了解,仍停留在「老人痴呆」的錯誤觀念,甚至發現初期徵兆時,也不願意就醫接受完整評估。許淑華表示,失智症患者的後續完善照顧,關係著病程惡化速度,當醫院端發現個案時,應立即資料建檔、持續追蹤管理。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2萬名以上的失蹤人口,其中,65歲以上長者就將近四分之一,而每2名失蹤長者就有一人可能患有失智症。家屬最常使用走失手鍊(愛心手鍊),但怕被貼上標籤惹來異樣眼光,或長輩會自行脫掉;衛星定位器(GPS)是另一種選擇,但也會有手機遺失、沒帶或沒電的狀況。一判定失智就應建檔預防黑數許淑華說,為防止失智長輩走失,2015年即開始呼籲醫院設置指紋系統,讓失智者在醫院確診時,馬上建檔統計失智人口,不用再多跑一趟警局捺印指紋。2019年,警察局才動支預備金採購指紋捺印設備;2020年移撥至衛生局配發至醫院,但光是為了完善指紋捺印系統,家屬還得跑到警察局建檔。指紋捺印設備放置於北市的7處醫院(市聯醫5院區、三總、馬偕),目前累計990人次捺印,而警察局的行動辦公室執行77場次、累計1065人次捺印,迄今總共僅累計2055人次。許淑華認為成果不彰,主要是捺印指紋容易聯想到「犯罪者」,是嫌犯才會做的事,除了透過全民衛教,從第一線的醫療端著手可加快建檔速度。 增加更多據點促進人際互動1945到1964年出生的戰後嬰兒潮,已經陸續步入退休生活,許淑華觀察,退休族群若沒有及早做好生活規劃,很容易突然斷鏈,包括人際社交互動、社會參與等,相對的也會提高罹患失智風險。失智照顧是社會福利的一環,目前台北市的安養機構缺乏,應全面檢視國土計畫、增加社福用地,避免老老照護的悲劇。衛福部訂定2020年應達到「失智友善555」(5成以上照顧者獲得支持與訓練、5成以上患者獲得診斷、5%以上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知識),許淑華說,台北市有做到但沒有做好,要找出黑數,一定要串聯醫院、12區的衛生所、當地里長,點線面整合創造友善失智環境,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接受治療,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
-
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時鐘快轉6-5:掌握患者 衛福部要求醫院補登CDR
國內到底有多少失智症患者?依過去調查推估,今年全國失智人口約卅萬人,但目前健保統計失智就醫人數已近卅 萬。為精準掌握失智症患者人數,據此布建資源,衛福部長照司委託國衛院調查社區內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失智症比率,並要求失智症診斷需附「臨床失智症量表(CDR)」分數,未來不除必須強制登載。CDR是「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的簡稱,用來評量病患失智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失智症診斷不易,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為精準瞭解失智症患者的嚴重程度,今年三月起,鼓勵醫院補登或是新建置失智症的臨床失智症量表(CDR)分數。「不管是失智資源或服務體系的建置,必須掌握目前患者的嚴重程度。」吳希文表示,衛福部十年前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為期兩年的失智盛行率調查,並推估失智症嚴重程度占比,極輕度及輕度約七成四、中度一成二、重度一成四,當時即依循此數據,在各縣市布建資源。目前失智症患者診斷都會進入醫院評估,但過去醫師診斷民眾是否罹患失智症,不需要額外登載失智程度,衛福部長照司自今年起,鼓勵醫院針對新個案註明CDR分數、並希望舊案例補登,每件給予獎勵金兩百元,截至目前已補登回報八萬多件,預計自後年起,研擬強制登載CDR分數才能申報健保。吳希文表示,失智資源建置至今超過十年,全台失智服務據點超過五百處、共照中心約一一○家,其餘還有巷弄站、團體家屋等。只是資源布建是否能滿足當地需求,開始檢討資源分布是否均衡時,希望能尋求更精準數字協助。若能得知各縣市失智人數、程度,吳希文表示,失智據點等資源的布建就能更精準,以現在來說,都會區據點遠高於偏鄉,若有新據點希望申請衛福部的補助,都會優先希望業者至偏鄉設置。未來數據更為明確,也能讓資源布建的位置更貼近需求。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失智資源布建現在比較辛苦,都會區布建幾乎飽和,就剩下偏鄉,長照資源的推動也是總統蔡英文的主要政策,包含一學區一日照等。如何讓失智症患者能使用資源,現在積極進行中。根據2017年12月頒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其中設定一項行動方案為「進行國家失智症流行病學及相關資源數據調查」。國衛院於2020至2022年已展開全國社區失智症與失能的家訪調查,希望提供政府單位制訂失智症與失能照護相關決策參考依據,結果預計近期公布。
-
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時鐘快轉6-1:近六年健保失智就醫人數成長近二成
失智時鐘快速轉動,健保署統計,近六年失智就醫人數成長兩成;且健保就醫人數竟然已極接近專家推估的台灣失智人口盛行率。專家提醒,這樣百分百失智者都已就醫的數字應非台灣創下「公衛奇蹟」,國內應有更精準的流行病學調查,並設身處地從患者需求出發,才能正確布建資源,真正幫助失智家庭。即將到來的九月是國際失智月,失智是導致失能及生活無法獨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帶來極大經濟負擔,關心國人失智資源,本報利用健保數據、縣市調查及衛福部資料,加上失智症專家訪查,發現以上「台灣公衛奇蹟」。調查也發現,照顧壓力是照顧者難以承受之重。各縣市雖積極布建失智照顧資源,但民眾認為流程複雜、分配時數不夠,導致自行、在家照顧比率高。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民眾在尋求照顧資源時不迷路,也是國內失智照顧一大挑戰,本報也預計十月推出各縣市失智確診率及資源大調查,希望促使各界協助民眾獲取資源。全台失智人數到底有多少?政府公布的失智人數統計有三個不同的數字,包括去年健保就醫人數廿九萬六九九七、依盛行率推估全台患者人數卅萬、衛福部長照司統計全台失智症患者約廿九點七萬。三個數字相近,但代表意義大不相同,盛行率為預估值,盛行率若與就醫人數接近,表示國內失智確診率接近百分之百,與現況並不相符。失智症診斷不易,衛福部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二點○」,喊出「失智友善七七七」,期待民國一一四年達到被診斷患者逾七成。如今盛行率推估數字與醫療診斷人數幾近吻合,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等同社區內完全沒有尚未被找到的失智症患者,直言:「這是公衛奇蹟」。但專家進一步分析原因,失智盛行率推估與健保就醫數據都有其侷限性。雙和醫院副院長胡朝榮表示,目前失智盛行率依據民國一○○年至一○二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六十五歲以上失智盛行率百分之七點七八估算,得出卅萬人罹病。距離上次流病調查已十年,衛福部委託國衛院做第二次流行病學調查,預計近期結果將出爐。至於健保就醫人數,胡朝榮表示,臨床上部分民眾可能因輕微記憶障礙或疑似失智而就醫,但診斷後發現並未失智,所以健保就醫人數應高於實際患者數。至於健保失智就醫人數及比率增加,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顯示近年經各界努力,民眾對失智症有更多了解,因此就醫人數變多。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台灣醫療方便,但到醫院就醫不一定就等於確診失智症,而目前診斷為失智症後,未必會使用政府提供的長照資源,導致就醫不一定確診、失智患者未使用照顧資源等情況。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目前大多部分照顧資源兼顧失能與失智照護,但兩種需求並不完全相同,建議通盤性重新檢視。胡朝榮建議,失智症種類多,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型等,必須進一步診斷給予合適治療。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文俊建議,健保署應擬定計畫,開放專家學者進行病歷調查或比對,讓健保數據更具代表性與參考價值。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待部分負擔新制上路,重新分配健保資源,可給予更合理的給付。
-
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時鐘快轉6-2:民眾為何未用失智資源 3障礙待解決
「照顧失智個案就像面對一場永無止盡的喪禮。」失智照顧需要心力、體力與耐性,得靠社會支持並提供資源,但調查顯示,各縣市雖積極布建失智照顧資源,但多數民眾並未使用,在家照顧比率較高,此外民眾反映,申請資源流程複雜、時數不夠、問題無法立即獲得解決,是國內提供失智症照顧資源的一大挑戰。根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進行失智症使用資源調查,共一三六六人填答,女性七成四,以四十五至六十四歲最多,占比逾六成;有二成四是與失智症患者同住的照顧者,被照顧者病程以輕度最多,占四成一,中度達三成;被照顧對象是父母的比率達四成九,年齡以七十五到九十歲最多。雖然各縣市不斷布建失智症資源,調查顯示,民眾使用長照相關資源,最多為居家照護、喘息服務、輔具、失智據點、日照中心、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但多數民眾未曾使用過政府資源。民眾反應資源流程申請複雜、時數不夠、問題無法立即獲得解決,因此會另外尋求更便於解決問題的方式。調查發現,有七成一都是在家照顧,請移工照顧比率為百分之十七點三。進一步分析,目前若住安養中心或護理之家,每個月花費約四萬元,而填答者月收集中於兩萬元至五萬九千元之間,恐處於既住不起安養院,也請不起看護的情況。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長年關注國人使用長照公共資源,發現仍有三大障礙待解決,包括資訊障礙、觀念障礙、資源障礙。針對資源障礙,陳景寧說,失智長輩約有七成屬於輕中度,且許多行動功能正常,為了避免長輩半夜精神好,跑出去敲鄰居門,對輕度失智者最好的照顧模式,是白天到日照中心或失智據點上課,運動消耗體力,並與外界互動延緩失能,晚上返家由家人接手照顧。不過目前失智資源建置數仍然不夠,各地都有不同的困境,像是北市因地窄人稠,租金昂貴,但鄉下建置日照中心卻收不滿。以資訊障礙而言,每個家庭接受資訊能力不同,有年輕人的家庭可以搜尋新資訊、轉譯告知家裡長輩,但若是老老照顧,申請流程對他們來說太複雜,個管師得視不同個案接受資訊程度,給予不同協助。陳景寧表示,各地民眾對於失智照顧仍存有不同看法,導致「觀念障礙」,像是北市多數家屬了解失智症應尋求專業協助,非常希望能送失智長輩到日照中心上課,但因名額太少供不應求;但傳統觀念較深的縣市,日照中心開了卻不願意讓失智長輩去,就怕被罵「遺棄」、「不孝」,認為明明有家人為何不自己顧。各地照顧觀念仍有相當大差異。
-
2022-08-18 失智.新手照顧
鼓鼓媽患失智「每天換人格」 揭照顧者3助力長期抗戰
藝人鼓鼓(呂思緯)母親5年前確診阿茲海默症,身為失智症家屬,他觀察母親因失智、腦部生病,宛如每天都在「換人格」,雖然行為不合理,但無法責怪母親。他建議照顧者家屬可以「轉換時空心態」,把時序錯亂的發言當成樂趣,盡量自己調適,並讓失智家人身體舒服,包括吃好、睡好、維持運動,照顧者除細心觀察外失智者症狀,也要尋求外界資源、連結其他照顧者,彼此加油打氣,成為長期抗戰夥伴。鼓鼓今出席國民健康署「失智友善不迷路 希望行動+1」記者會活動,分享媽媽5年前開始,突然會有些行為怪異,像是開錯別人車門,媽媽為資深髮型設計師,卻不小心讓客人燙髮時間過久。他本懷疑是媽媽過去飲酒習慣所致,但經過大腦檢查,發現媽媽腦部有白色塊狀,也經歷半年時間頻繁跑醫院進行測驗,最後才確診失智為阿茲海默症。「失智症一定會被發現,因為這人的行為太奇怪。」鼓鼓說,失智症表現多元,每個家屬遇到狀況不同,也曾看過其他失智者家屬分享,有人拿著刀子天天鬧鄰居。他坦言,除了家人以外,其他人很難理解照顧失智症感覺,自己只能盡量調適,並且接納這件事,也感謝周遭鄰居協助,在母親掉錢包、按錯門鈴時,總願意給予幫助。鼓鼓媽媽確診失智時還不到65歲,鼓鼓說,現在多數的失智症場域都是80歲的阿公、阿嬤,媽媽不太願意去,因此希望可以多增加年輕失智者適合的場所。他也說,除了主治醫師介紹失智資源,公家、民間、社區也有許多單位協助,且失智照顧者都很熱心,願意全力協助另一位照顧者,他認為應該組「社區照顧者互助隊」,照顧者彼此分享心情,資訊交流,成為彼此長期抗戰好夥伴。73歲許太太2年前確診失智症,丈夫許先生一路照顧,更透露老婆是「社區人氣王」,許多鄰居得知她失智後,會主動給予關心,他平常則會帶太太參加音樂會、唱卡拉ok,他相信「理解」才能照顧失智者。鼓鼓今也贈送許太太一支藍芽麥克風做紀念。根據衛福部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將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6%。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因腦部病變讓失智者在現實生活容易感到迷失,更因生活錯亂及外界誤解,讓失智者與照顧者常感到無助與恐慌,彷彿迷失在人生洪流中。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孤獨、憂鬱、肥胖、抽菸、生活環境風險等危險因子,都可能導致失智症,希望從預防做起,並認識失智症,進而容納關懷照顧,營造友善失智環境。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除了照顧失智者,家屬也要被照顧,希望從源頭預防做起,「失智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失智症」,現在仍有許多失智者與家屬快樂地生活在社區中,因此希望持續倡議,呼籲中央及地方與民間合力推廣失智友善預防,讓失智症患者活在愛的世界中。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者出現錯誤行為是因為生病緣故,但過去有失智機構負責人因不了解,因而懲罰失智長輩,讓我們很心疼。過去蔡英文總統宣告「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時,曾提到失智症是全民教育,不只是醫療、長照人員知道就好,而是所有人都要認識,並給予包容及引導,期許「希望有一天我失智,我們有個失智友善社會可以包容我」。為推廣失智友善環境,國健署攜手全國22縣市以「希望行動+1」呼籲全民預防及延緩失智,也發展「如果你迷路」繪本( https://picturebook.mohw22-hpaevent.com/ ),以失智者及其照顧者在時空中感到混淆的情境為主題,邀請全民一起透過互動式網頁錄製專屬朗讀版本,感同身受及喚起共鳴來支持推動失智友善,活動自今年8月19日至11月30日,鼓鼓獻聲錄製失智友善有聲繪本;另外,也同步舉辦「健腦友憶健康」線上遊戲,有機會抽中健腦好禮,活動時間至8月31日。※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
2022-07-29 失智.失智資源
台中市長照即時通 - 交通接送預約服務 嶄新登場
住在南屯區73歲的張爺爺,10年前在運動中撞擊併發主動脈剝離,造成腎功能受損,陸續發生六次中風並檢查出小腦異常,每月需定期至醫院追蹤治療,張爺爺透過衛生局長照中心評估並媒合使用長照交通接送服務,包括去就醫、快打站接種疫苗、失智據點、日照中心接受服務。爺爺今年3月透過服務單位宣傳及推薦,下載了台中長照APP,從此開始利用APP預約交通車,而且看診後就可以馬上用APP預訂下一次回診車輛,再也不用撥打電話預約或忘記訂車,APP也會很貼心地用簡訊提醒下一次的搭乘時間,不怕忘記返診的時間,好處多!張爺爺表示,使用APP訂車,交通車抵達時會有簡訊通知,提醒該出門上車了,可減少站在外面等候的時間;家屬也能填寫備註注意事項,例如:請求司機協助開門、提醒拿藥等事項,是相當貼心的APP,也是另類的長照小幫手。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致力推動長照2.0政策,也積極提升長照服務數位化量能,截至111年7月20日,長照APP累計下載量已逾2萬6千人。APP介面設計簡潔方便,讓銀髮族、失能者及家庭照顧者都能輕易上手,可線上直接申請長照服務,查詢長照服務資訊。現在APP更新增了「長照接送」功能,讓預約長照交通車方式更多元,還有貼心的提醒服務,告知民眾用車時間、交通車到達時間,減少等候時間。陳子敬副市長表示,台中市在109年率先全國推出「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透過APP能清楚知道申請長照服務的進度、補助額度、剩餘額度,有效運用長照服務的四包錢;今年更e化升級推出「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 2.0版」,新增「長照接送」功能,讓家屬及個案可透過APP預約台中市的長照交通車,使申請服務的流程更簡化透明,也讓台中長照服務數位化服務更加完整。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台中與全國其它城市相對年輕,市府團隊非常努力推動長照,全國長照服務涵蓋率平均約67%,且已經超越全國的平均值,達70%以上,非常難得!今年中央補助相關服務超過65億元,讓台中長照服務數位化更完整,也希望透過「長照即時通APP 2.0版」,促進長輩健康,減輕照顧者負擔。台中市的長照服務據點數為全國第一,市府積極推動多項創新服務,在中央的支持之下,全國首創「台中長照即時通APP」並擴充及整合長照交通接送預約服務功能,給予民眾無微不至的貼心服務,讓市民感到更便利的服務,使本市成為長者樂活的幸福城市。衛生局呼籲凡居住於台中市,65歲以上失能老人、55歲以上失能原住民、50歲以上失智症者、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且經台中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評估長照等級2級(含)以上者,皆可透過下載「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預約特約長照交通車,享有e指化便利的長照交通接送服務。
-
2022-07-05 失智.失智資源
臺中長照APP 讓長照服務零死角
申請長照服務不用再親跑政府機關,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首創推出第一個可線上申請長照服務且能查詢額度的「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打開APP就能「申請長照服務」,同時還合併有查詢的功能,瞭解自己長照服務的進度、核定的項目及額度、長照四包錢剩餘額度等,操作簡易,銀髮族只要有一臺智慧型手機並下載APP都可以自行操作,臺中市也讓長照服務零死角。長照申請常被長輩嫌麻煩,晚輩協助申請也常搞不定資料,需要東補西補。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補足其問題。進入頁面後,主要有四大選項「線上申請、查詢進度、費用表格、公布欄」,今年再將APP優化,增列第五個選項「長照接送」。點進去「申請服務」,填妥基本資料後,就能選擇欲申請的長照項目,如照顧服務(居服/日照/家托)、喘息服務、到宅沐浴等;「進度查詢」則是輸入個案的身分證字號、出生日期後即可了解申請長照項目的進度。「費用表格」是提供長照照顧及專案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喘息服務等四大類,從第二級到第八級給付以及部分負擔的費用查詢;「公布欄」則可查看長照服務相關資訊、最新公告政策。今年新增的「長照接送」預約項目,只要輸入個案的帳號跟密碼,即可預約長照交通車,APP會提醒民眾預約用車的時間,交通車抵達時,民眾能透過APP即時掌握交通車位置,免於等待,達到「精準搭車」的效果。APP除了可自動計算交通車補助款與自付額,顯示每個月剩餘補助趟次。還具備司機功能,以人工智慧導入交通接送服務,輔導臺中市交通服務單位執行駕駛人員、車輛管理以及預約派遣交通接送服務。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介面中,提供民眾可直接連結衛福部管道,包含「衛福部長照專線」、「長照服務地圖」。按下衛福部長照專線則可直接撥打1966;點入長照服務地圖,可查詢周邊長照服務單位,方便民眾找尋住家附近的長照資源。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於2020年9月推出,期間不斷升級功能,截至2022年6月25日為止,已有2萬4,585人次下載,臺中市長照服務使用人數已達到3萬9,261人。面對高齡浪潮,臺中市以民眾的需求作為出發點,打造「六最」長照服務體系,最積極、最便民、最貼心、最有力、最溫馨、最創意,讓臺中市於2021年時,成功打造全國第一多的「長照服據點數目」、長照服務e指就通。未來,臺中市長照即時通APP將再優化「智慧化交通接送服務」功能,規劃社區式服務交通接送流程,讓長照服務深入社區,以強化社區式交通接送服務,讓市民感到更便利的在地化服務。盼能藉由智慧的科技,與長照結合,打造「智慧長照臺中」讓臺中成為更有溫暖的長照城市。
-
2022-07-04 名人.優照護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照顧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句話聽在失智症患者的家屬耳哩,想必更有深刻的感觸。因為失智症是大腦病變的疾病,許多時候,我們熟悉的家人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他會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不斷重複講過去的事;有時還出現了妄想、幻覺等症狀;明明坐在家中卻不時嚷著要回家等等。失智與正常老化不同,但若沒有細心觀察,有時是失智症狀變嚴重後,家人才帶著患者就醫。對於現實上必須馬上照顧失智家人,心境上則需要不斷調整與適應這種「變了一個人」的感受,再加上失智病情的變化不定,照顧失智家人,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優照護任職已久的資深照服員分享給你,照顧失智家人,你特別要注意的幾件事:一、照顧失智家人心法一:讓有失智照顧經驗的照服員協助你最好是找有失智照顧經驗的照服員為優先。首先因為有先前的失智照顧經驗,對於一般人會感到困惑的舉動,例如:重複性行為、黃昏症候群等,會知道如何去對應,也較熟悉對話溝通技巧。例如在失智長輩不斷重複說一樣的話時,有經驗的照服員會傾聽而轉移注意力,而不會指責或否定失智長輩。當失智長輩有想要說的話卻難以表達時,照服員也會以肯定、同理的態度,和引導表達的技巧,協助長輩慢慢表達。甚至許多照服員會主動積極地研修失智相關培訓,反應在日常食衣住行育樂的照顧上。例如協助失智輔具的挑選,在日常照顧上增加活動的豐富性,促進失智長輩的認知與社交等各項能力。二、照顧失智家人心法二:使用失智症相關的長照服務以下都能撥打1966長照專線進一步諮詢,或是搜尋「失智 協會」,你也會很快地收集到相關的失智資訊,協助你能連結政府或地方社區的各種失智資源:1.瑞智學堂2.日間照顧中心3.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4.居家服務5.居家復健6.家庭托顧7.輔具服務8.長照機構失智症專區9.失智者團體家屋其中也有專為家屬舉辦的喘息、舒壓課程。照顧失智家人,千萬不能一個人承受,盡可能地讓整個社會來幫你。三、照顧失智家人心法三:肯定自己的努力前文有提到,因為失智的病程變化得太快,可能一直都顧得好好的,明天醒來卻病程急轉直下;或是有些不同的精神行為症狀產生。諸此總總,使得家屬心力交瘁,更是經常會自我懷疑。許多資深照服員便會在此時安慰家屬,以自己的經驗作為分享:家人生病這件事並不是我們能完全掌握的,當我們有付出、有努力時,就要記得肯定與支持自己。讓自己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唯有自己安穩了,才有力氣繼續照顧失智家人。以上三點心法,你都有做了嗎?失智照顧一路上很不簡單,但請你相信有一群人會跟著你一起在路上,讓照顧不簡單,可是卻能減少負擔。(本文獲「《優照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6-19 失智.失智資源
點亮年輕失智者的生命故事!Young記憶會館,年輕失智者的家
到Young Coffee那天,外場服務的是邱孟暉和吳正邦。邱孟暉熱絡地和來客聊天:「第一次來嗎?喜歡這裡嗎?」送咖啡時看見記者在翻看年輕失智者的生命故事書,熱烈地說:「我也有做一本,我帶妳去看。」轉身卻看見電視牆在播年輕失智者的報導,忘記了剛剛說要去哪裡。12年前,53歲的運輸業老闆邱孟暉因心律不整突然倒下,昏迷幾天醒來後認不得妻子莊素玫,也忘了如何寫字、洗澡、穿衣。莊素玫以為這是中風後遺症,做了一年復健不見起色,才踏進神經科檢查,確診為血管型失智症。喝咖啡時,吳正邦靦腆端著磅蛋糕來銷售,話不多,思索好久才說:「這很好吃。」旁人拼湊解釋才知道,這是吳正邦手作烘焙坊「記憶甜屋」的磅蛋糕,周末會在此寄賣。52歲先生罹病 家人陷入慌亂吳正邦52歲時也是因為中風失智,確診那天,他和太太陳欣儀在醫院抱著痛哭。正邦因為生病,不但無法工作,還需要課程和照顧,欣儀為了工作維持收入,讓正邦去失智日照中心。正邦努力了好幾天,置身七、八十歲長者之中,一起做復健,進行懷舊唱歌畫畫,身體強健本應還有大好職涯、還能對家庭社會貢獻的他感覺難堪,不願再去。欣儀發現失智資源都是為老人家設計,年輕失智者身心狀態、家庭的挑戰截然不同。尋覓許久,找到Young Coffee,「我第一通電話就是會珍姐接的,一講兩個小時,像是抓到浮木,終於有人懂我。」陳欣儀的慌亂孤單迷惘是所有年輕失智者家屬的共同處境。根據失智症協會推估,台灣65歲以上失智約30萬人。失智症是大眾熟知的老年疾病,但非老人專屬,估算45-64歲的年輕型失智症也有11,324人。處理無SOP 依照狀況邊做邊學「這和老年失智樣貌不同,老人家失智時多數是家裡依賴人口、是需要被照顧的。年輕型會覺得我要去工作啊!他們要面對失去工作、家庭衝突等問題,教養孩子及照顧父母的壓力。」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解釋。李會珍就是陳欣儀說的,電話另一頭彷彿大海中浮木的「會珍姐」。李會珍服務年輕型失智個案多年,是家屬眼中的俠女,她坦言,年輕型失智樣貌太多元複雜,幾乎沒有處理的標準流程,到現在她仍得邊做邊學。例如幾年前協會接到一通電話,一位50幾歲、社經地位佳、在公司任要職的女性表示,她失智症初期、單親撫養3歲多的孩子,因為父母已逝,身邊也沒什麼親人,來詢問後續孩子可以有哪些安排?一年半後,這位女性已經退化到無法獨立生活,需要入住機構。一年半的時間,協會陪伴女性就醫、協助她順利退休、為她找了機構、也辦理了孩子的出養,每個問題都來得又快又急,「我們很多個案都是這樣,在你來不及想如何因應時,就被迫要做決定。」最年輕45歲 Young Coffee如浮木來到Young Coffee,每個人都有苦澀的故事。目前最年輕的個案是66年次的,有人確診時,雙胞胎女兒才出生。更有人因診斷不易,在還未確診前就被貼上精神有問題、偷懶不負責、脾氣壞不體貼的標籤,被迫離職、離婚。因此Young Coffee看起來是間咖啡店,實則是年輕失智者與家屬的學習與喘息空間,也是協會協助年輕失智家庭面對困境的基地。「善仁已經不認識我,完全無法自理了。」劉鳳蓮也是年輕失智者的家屬,先生林善仁54歲失智,初期也曾在Young Coffee服務、上課,但失智彷若一場漫長的告別,鳳蓮的細心呵護、用心照顧都敵不過失智症為善仁寫下的生命劇本。就算早就知道結局,但鳳蓮說起來仍不免失落與揪心。不過也不全然是失落。幼時因病腦傷、肢體接近失能,領有殘障手冊的劉鳳蓮,生命裡一直是被照顧的角色,卻因林善仁的病而堅強,即便現在善仁已重度,鳳蓮也是一有機會就發聲爭取年輕型失智症的資源、專屬照護機構,她說這些資源善仁用不到了,卻能讓更多處境相同的家庭,在茫茫大海中抓到浮木,靠岸喘息。年輕型失智症 病程快易延誤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在65歲以前發病,病程發展快,初期症狀多是失眠、憂鬱、焦慮,易延誤就醫或誤診。其發病時多數仍在職場,承擔家中經濟重擔,發病後家人因要照顧辭去工作,受到衝擊的除了本人及配偶,還有未成年子女,甚至父母、手足。年輕失智症服務 還有哪些據點?台中、台北都有專屬服務除了「Young Coffee記憶會館」外,2020年,台中市衛生局也設立了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而台北「奇岩日照中心」除了服務65歲以上失能長者,也服務50歲以上失智症者。Young記憶會館 年輕失智者的家周末是對外開放的咖啡館,由年輕失智者擔任外場服務及備餐,透過職務再設計,讓失智者也能發揮能力參與工作,延緩退化。平日則為年輕失智者提供知覺統合、肌力訓練、戲劇治療、音樂體驗的課程,也是家屬喘息與諮詢的空間。是國內最早的年輕失智者家庭據點。咖啡館開放時間:每周六10:00~16:00,請先於「Young記憶會館」粉絲專頁預約。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巷4號
-
2021-11-13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照護/中市失智成果展 點亮愛連網心燈
面對失智海嘯來襲,臺中市積極推動失智照護服務,今(13)日上午在台中慈濟醫院一樓大廳舉辦「110年失智共照中心暨失智服務據點聯合成果發表會」,活動以「臺中憶智網,共照5相隨」為主題,展現臺中市失智照護服務計畫開辦第五年的豐碩成果! 失智照顧的路上,需要政府、服務單位及失智家庭攜手貢獻心力活動開場由童心劇團演出精采舞台劇,帶出失智家庭的照顧議題;為炒熱現場氣氛,特別邀請台中慈濟醫院失智服務據點團隊及阿公阿嬤秀出音樂技藝;活動中安排由臺中市政府、服務單位、失智長輩及家屬共同點亮愛連網心燈,除宣示失智服務成果外,也象徵失智照顧的路上,需要政府、服務單位及失智家庭攜手貢獻心力。另外,活動會場展出失智共照中心及失智服務據點創意課程海報,將持續展出至12月31日,讓更多民眾能認識失智症及瞭解臺中市失智照護資源。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為了讓失智長輩能留在家鄉安心養老,臺中市積極佈建失智照護服務資源,至今已成立10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36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並設有失智團體家屋2家、日照服務單位89家、C據點長照站350家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9家,逐步提升資源可近性。此外,為了防止失智長輩走失而找不到回家的路,由警察親自走入失智服務據點及C據點長照站,就近提供失智長輩指紋捺印服務;為了減輕照顧者的壓力負荷,臺中市將彙整相關失智照護服務及社會福利資源,製作失智服務資源手冊,將社會福利資源一次報乎你知!便利照顧者快速找到合適資源。失智症是一種疾病 出現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衛生局長曾梓展呼籲,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如發現家人出現疑似失智症狀,應儘快前往失智症整合門診服務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並於就醫完成後,至失智共照中心接受個案管理服務,讓失智者獲得最佳的照顧,也讓照護者獲得喘息。相關資訊可至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失智症防治及照護專區/服務資源查詢(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679207/Lpsimplelist),或撥打長照服務專線1966,由專人為您服務。
-
2021-10-08 失智.失智資源
輔具資源/長輩怕跌倒?走路沒力?行動輔具「這樣選」才安全安心
上了年紀,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走幾步路就覺得膝蓋痠軟,稍不注意跌倒受傷,容易造成臥床、行動不便等後遺症。所謂「保命防跌」,隨著身體機能老化,肌力、平衡感變差,應使用輔具協助行走才安全,挑選適合的輔具也是一大學問!老了最怕一跌不起,善用輔具助一臂之力75歲的林奶奶,平常步伐緩慢,遇到上坡或轉彎處時,總是小心地慢慢轉動身子,手上的助行器看起來好像使不太上力。某天被路障絆倒了,再也沒有站起來過,必須靠輪椅移動。後來變得不愛出門,雙腿更加無力,退化成臥床狀態,一路退化終至死亡。如果及早汰換不適當的輔具,或許能預防跌倒問題;善用輔具仍能享有生活品質與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對有行動障礙、肌力及協調性較差的年長者來說,使用輔具輔助行走才能保障安全,並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樂齡網總經理張慶光分享,市面上的輔具琳瑯滿目,該怎麼挑選是一大學問,掌握「親自試用」的原則,用對了才能發揮輔具最大效益,千萬不能「屈就」。有些長輩用了不符合身高的輔具反而體態走鐘,彎腰駝背容易增加跌倒或絆倒的風險,💡 輔具不是價格越貴、功能越多,效果就越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才能省力又安全。Q1:行動輔具應該怎麼選?行動輔具,顧名思義就是「輔助失能者的用具」,隨著身體功能的逐步衰弱、老化或傷病,應依每個人的狀況、身形大小選擇合宜的輔具,用錯了反而會造成傷害。選購輔具前,需要經過專業的個案「功能狀況」評估,例如步行能力、單手或雙手無力、是否需要他人協助等,才能符合實際需求。Q2:輔具的挑選重點有哪些考量?首先考量用途,是以外出或居家為主,使用者是否可自主推行。再來是體型,請專人依身高、體重搭配正確高度和尺寸的輔具。(推薦課程:讓長輩安心!專家教你申請輔具補助,改善居家環境)Q3:常見的錯誤選購輔具行為有哪些?銜接個案出院時,家屬臨時購買輔具,錯估了個案的行動能力或未符合使用需求,容易增加復健及生活上的困難度。除了根據失能程度,也應依使用者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挑選,有些家屬或患者會強調「巴金森病要用什麼輔具?」「失智症要用什麼輔具?」「退化性關節炎要拿手杖還是助行器比較好?」💡 不同的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機轉,非以病名來選擇分類輔具。輔具讓照護更省力!改善日常生活品質市面上的步行輔具大致分為拐杖、助行器、助步車,而助行器又分為有輪子、不帶輪子的款式,張慶光強調,選購的基本原則為「根據身體狀況選擇相對應的輔具」。有些長輩除了雙腳無力,手也沒有太大力氣,有輪子的助行器在使用上更穩、更省力。另要特別注意使用者是否需要煞車裝置,避免上下坡時腳步跟不上輔具,確保使用的安全性。拐杖的部分,要注意底部橡皮套及握把部分,提供止滑效果和符合人體工學的抓握舒適度。有些年長者抗拒使用輔具,認為不好看或心理產生「變成沒用的人」自卑感,張慶光推薦融合時尚元素的輔具,例如有些拐杖外觀簡約、線條感十足,撐拐杖一樣能走得帥氣。助步車結合座椅、置物籃,走累了隨時可停下來休息,方便外出購物與散步。家屬應考量使用者的心情,消除負面情緒,藉助輔具讓照護變得更安全、更輕鬆!(推薦課程:行動不便、走路無力?專家教你挑行動輔具好出門)Q:有哪些輔具資源可參考?可至各縣市輔具資源中心,尋求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建議與協助,經評估後,至輔具廠商門市試用選購。若有短期租借需求,也可以洽詢各地輔具資源中心。使用行動輔具能降低生活上的不便,以及避免跌倒等二度傷害,選購前一定要請專人評估、親身試用、學習正確操作。張慶光說明若不符合使用者需求,一直更換反而是種浪費,更重要的是使用安全,成為最好的「伴手」。
-
2021-08-10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據點重啟服務 為配合防疫措施將面臨什麼挑戰?
衛生福利部於7/20公告失智據點防疫管理指引,讓失智據點終於能重啟服務。但重啟服務面對多重挑戰,其中最嚴苛的是,配合防疫措施需增加工作人力,且需減少活動出席人數,結果卻使得補助經費驟減,嚴重影響據點營運的意願和失智照護服務的穩定性。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衛福部和縣市政府給予失智據點支援:(1)放寬原本6人才補助活動費用的門檻規定。(2)對於提供電話關懷或線上服務認列補助費用。(3)縣市政府提供快篩資源(如免費篩檢服務或補助)和防疫清消物資。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以下稱失智據點),不同於服務一般長者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專門提供失智家庭多元複合支持服務的場域,服務內容包括辦理認知促進活動、緩和失智活動、照顧者訓練課程及照顧者支持團體、協助轉介疑似失智者、連結相關長照資源等。在整個長照系統中,失智據點負責承接照顧還不需進入日照機構接受全天生活照顧服務,但亟需認知促進活動以延緩退化的失智者。目前全台有508處失智據點,遍布22縣市,一年服務逾1.5萬人。然而,失智據點服務並沒有納入長期照顧給付支付制度,而是由民間單位每年申請政府計畫補助來承接並免費提供服務。補助費用依據實際服務時段數、參與活動人數而認定,且有諸多條件和限制。其中很重要的門檻是,每次活動須滿6人才能補助活動費,補助費用隨人數遞增,但滿20人為上限。換句話說,若單次活動少於6人參與,該次活動費需由承接單位自行吸收。政府於7/20公告「失智據點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失智據點需經各縣市政府核准才可以恢復失智照顧服務。但失智據點在原本的補助條件下提供服務已屬不易,在當前疫情氛圍、疫苗施打率和解封指引措施重重影響下,重啟服務後的營運更加艱難。失智據點重啟服務必須降載 人數未達門檻補助驟減台灣失智症協會在8/2-8/6進行「失智據點重啟服務線上調查」,獲全台19個縣市114個據點回應。調查結果顯示:約九成據點預計或已向各縣市政府提出申請重啟服務,但因各項防疫整備工作,多數據點預計最快在八月中旬開始服務。重要的發現是,失智據點每個時段的服務人數預期比三級警戒之前大幅減少約3成。有逾2成據點每時段平均服務人數將不滿6人,若按照原本的補助原則(每次活動須滿6人以上才補助活動費),重啟服務後,許多據點補助經費將驟減。造成服務人數減少的主因包括:陪同者因未打疫苗或未做快篩無法帶失智者前來(55%)、空間不足而無法兼顧防疫措施和維持原本的服務量能(33%)、部分失智者回來接受服務的意願低(28%)(因無法打疫苗,也擔心疫情)。參與調查的據點人員表示:「雖然已經開始提供服務,但個案回來據點上課人數不足6位,無法請領費用,經費無法滿足現有的營運成本,據點人力大多只有一位,許多據點紛紛面臨需要關閉的壓力。」、「希望中央與地方能同步,復課人數規定可以下降。」實體服務之空間人力有限 遠距服務可作為補充 在重啟服務過程中,失智據點需以現有空間、人力、物力等資源條件落實指引中42項防疫項目,需要克服的挑戰包括:場地空間難符合規定(維持社交距離,出席人數將低於補助標準) (57%)、「疑似感染應變措施」執行困難(26%)、缺乏執行防疫控管及清消人力(26%)、原有人力不足以支應防疫和活動(25%)、據點相關人員之快篩難以執行或認定(25%)。另一方面,因三級警戒而無法提供實體服務時,失智據點所發展出的電話關懷和線上活動等遠距服務,在此逐步解封、疫情反覆、疫苗仍未普及的情況下,仍有必要持續提供以照顧到無法到據點的失智者。在調查中,近九成據點表示重啟服務後,將持續提供電話關懷和線上活動等服務。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政府放寬補助條件並提供防疫支援在疫情之下,一般人的工作、生活均發展出新的型態,照顧服務當然也不例外。失智據點的服務在原本空間、人力等條件限制下,努力增加人與人的活動距離、為失智者準備多重防護、加強空間清潔消毒、嚴格執行人流與感染的管控、重新設計出避免長輩互相接觸的活動課程,希望能提供安全的失智照護服務。在種種條件限制下,服務人數減少是必然的現象,但若因此減少補助費用,將會傷害失智照顧服務的穩定營運。失智據點努力重啟服務,以幫助社區中失智家庭獲得幫助及喘息,但失智據點們向中央及地方政府求助,逾九成希望補助標準因應疫情適度放寬(95%),以及希望電話關懷認列補助服務(82%)、線上活動可以認列補助服務(57%)、政府提供免費快篩服務(69%)、政府提供防疫或清消物資(56%)。另有據點人員提到希望獲得防疫應變措施的輔導與協助。 為避免失智照顧服務在疫情下,不堪營運壓力而告終,導致失智者無服務可使用,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懇請衛生福利部及各縣市政府在二級警戒期間給予失智據點支援:(1)放寬原本6人才補助活動費用的門檻規定,讓失智據點和失智家庭有充分的空間和資源,逐步調整並恢復失智照顧服務。(2)除實體服務外,失智據點透過電話關懷或線上活動提供失智個案關懷服務、照顧諮詢與認知促進服務,應認列補助失智據點量能提升費及活動費。(3)各縣市政府提供快篩資源(如免費篩檢服務或補助)和防疫清消物資(如酒精、漂白水、防護衣、面罩、護目鏡、血氧機等),讓失智據點提供服務時,無後顧之憂。有任何失智症相關疑問請於上班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