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醫療.一般外科
搜尋
大號
共找到
43
筆 文章
-
-
2024-09-10 醫療.消化系統
柯文哲洗澡大號1小時!醫師告訴你,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捲京華城案,本月5日遭到羈押禁見,其中一個理由竟是檢調上門時「不開門」,疑似拖延時間滅證,柯文哲的太太陳佩琪透露,他是在「洗澡、上大號」。民眾黨昨(8)晚舉行「公民怒吼」,號召全國民眾上街。陳佩琪暴露,搜索當天被控拒無法進入屋內,疑似是在滅證,但其實柯文哲是在衛浴間,手機也關靜音,所以沒聽到,並非不開門意圖消滅證據。陳佩琪的「大便說」遭到前幕僚酸:不相信!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究竟上大號多久時間才正常?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朱光恩表示,上正常廁所、大號,當然是愈快愈好,避免久坐長痔瘡。但如果是加上洗澡、洗頭、刷牙等流程,1個小時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超過1個小時,同住家人要注意其身體狀況,洗太久不利健康。朱光恩說,每個人如廁習慣不同,有些人喜歡醞釀情緒,把書報拿進廁所,慢慢產生想大號的感覺。不過,在廁所蹲太久,小心是便秘的表現,代表平常蔬果、水分攝取不夠,也缺乏運動,無法促進腸胃蠕動。緊張、壓力、憂鬱等因素,也會導致腸胃蠕動功能變差,朱光恩建議,如果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短暫性的排便不順暢,不妨補充益生菌,幫助調整體質,釋放壓力,也有助於穩定腸道菌叢生態平衡。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上廁所要速戰速決,最好在5分鐘之內解決,坐太久容易長痔瘡!久坐會增加腹部內的壓力,尤其是上廁所,一旦上廁所時間過長,除了便秘、痔瘡,還容易造成肛裂,因為括約肌一直保持用力的狀態。排便過久應多補充這些營養糠榮誠提醒,在馬桶上坐太久,血液堆積在腹部、下肢,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包括肛門靜脈回流不好,漸漸形成惱人的病態痔瘡。有些人在廁所蹲久了,隱約產生便意,不自主地用力,造成血管擴張,引發加重痔瘡。若經常出現排便過久的情況,糠榮誠建議,多攝取高纖蔬菜水果、多喝水,飲食要均衡,如果因為減重或食欲不佳,吃進去的食物少,也會導致便祕惡化。痔瘡與便秘互為因果,有痔瘡的問題首重改善排便習慣,千萬不要在廁所蹲太久。【疾病百科】.便秘.痔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0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要發憤圖強,或發糞塗牆?
古人常用來勉勵別人的話就是要「發憤圖強」,常常是在失敗之後,自己勉勵自己或別人用來給你加油的古典金句。現代人的時間緊湊,競爭厲害,要出人頭地也不容易,要發憤圖強沒那種大志,於是乎另一個感情的出處就是「發糞塗牆」,把解下的大號塗在牆上,好好出一番悶氣!以心理學來講,失敗了,發憤圖強,讓一個人發揮潛能,正向的努力、再努力,總有一天會出頭天,有成功的一天。但如果一再努力,還是失敗了,有人就會受不了打擊,於是憤世嫉俗,歸罪於種種不公平、受到歧視或怨天尤人,嚴重者破壞公物,將大便塗在牆壁上以洩恨。在醫學上,人體的各器官功能平常都是各司其職的,成一個平衡狀態,例如消化道負責食物吸收,心臟負責血液供應,肝臟負責解毒,肺部負責呼吸,腎臟負責排毒,腦部負責思考,也是指揮官;免疫系統例如白血球用來吞噬外來細菌病毒等,大家和平協調之下,肉身可以使用幾十年,而且隨著醫藥的進步,百年人瑞愈來愈多。人體的器官系統,正常時候的發憤圖強是可以保護我們的,例如平常血液內的白血球,每毫升約4千個到8千個,如果碰到細菌或病毒感染,人體的白血球就會「發憤圖強」動員起來,可能增加到一萬以上或更多,愈多表示發炎愈厲害,需要動員更多的警察來消滅敵人。但如果病人製造出來的都是不成熟的白血球,沒有殺敵功能,更有甚者,如果製造出很多甚至無限制,那就是白血病了。一大堆不成熟沒功能的警察也殺不了菌,甚至讓人敗血症死亡,就是發糞塗牆的一個例子。免疫系統的白血球除了可以發憤圖強殺菌外,也可以用來殺死癌細胞,這是近年來醫學界治療癌症的新發現,就是上帝造人本來就有可以殺死癌細胞的免疫系統,但人體的癌症會把免疫細胞這個功能抑制掉了,讓自己坐大,危害生命。近年的醫學研究,可以利用免疫製劑將免疫細胞活化起來,讓它發憤圖強,恢復它殺害癌細胞的功能,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新突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免疫細胞除了可以發憤圖強用來吞噬細菌、治療癌症之外,有時也會抓狂「發糞塗牆」隨便攻擊自己的器官系統,甚至危害生命,就是把自己的器官當舶來品來看,鳴鼓而擊之。嚴重者造成紅斑性狼瘡等重症,輕者造成乾眼症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好比小孩將大小便亂塗一團一樣,讓老媽疲於奔命,這種疾病現在雖然有藥物可以控制,但總讓病人不得安寧,醫師不得休息,都不是好事。正常的發憤圖強是值得鼓勵的也是好事,但破壞性的發糞塗牆會干擾到人,會影響自己生命,既不利己又害人,不是好榜樣。●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3-05 醫療.消化系統
屁股癢怎麼辦?是痔瘡嗎?要看哪一科?肛門搔癢症7原因、4招改善
「醫生,我的肛門無時無刻奇癢無比,尤其晚上癢到睡不著」,你也有過這種經驗嗎?明明上完大號,都擦得非常乾淨,甚至會特別用蓮蓬頭沖洗乾淨,其實這反而就是害你肛門癢的原因喔!屁股癢癢的怎麼辦?以下為您完整介紹屁股癢的原因、該看哪一科,以及如何改善。屁股癢癢的,肛門搔癢症是什麼?中國醫附醫說明,肛門搔癢症,是一種會造成肛門癢或是灼熱感的疾病。因為部位敏感,患者常難以啟齒而不願求診,平日不敢在旁人面前抓癢,夜間發癢也可能造成難以入眠,甚至癢醒。長期下來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肛門搔癢症7大原因高雄榮民總醫院說明,加重肛門搔癢症常見的原因眾多,早期幾十年前是因衛生紙太粗糙並肛門衛生習慣不佳所引起;現在主要為以下原因:.過度清潔:肛門區域過度的清洗加上過度使用清潔劑,導致肛門過度潮溼,分泌物增加所致。此外過去也有個案分享,上完大號都習慣擦到完全沒有痕跡為止,有時不僅上完大號用免治馬桶與衛生紙擦拭,就連沒事的後也會忽然覺得肛門、會陰部不乾淨然後跑去用蓮蓬頭沖洗。這是肛門搔癢常見原因。.攝取過量液體:有些病患是因為攝取過量液體,才會產生太稀及刺激性的糞便。.飲料:牛奶、果汁、某些含有酒精以及咖啡因成份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啤酒),會使肛門搔癢的症狀更為嚴重。.食物:某些食物也會造成肛門搔癢,例如:巧克力、水果、番茄、花生和爆米花。.疾病:肛門腸道疾病也佔了一部份,例如:痔瘡、肛裂、廔管、膿瘍、直腸炎、贅皮、疣、汗腺炎、直腸脫出、腫瘤。.藥物: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奎尼丁(Qunidine), 注射型類固醇。.其他罕見原因:乾癬、溼疹、皮膚炎、感染(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 、內科疾病(下瀉、精神疾病、激躁腸症)、同性戀男性、心理因素(情緒壓力、人為性皮炎、精神官能性脫皮症、老年性癢疹、神經性皮炎)和過敏。肛門搔癢怎麼辦?要看哪一科?三軍總醫院說明,首先必須由專業的大腸直腸外科醫生幫您做詳細的檢查,找出造成肛門搔癢的原因,然後針對特定的問題來治療與預防:1.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避免使用任何清潔用品於肛門周圍- 避免任何搔癢工具的使用- 清潔肛門用濕紙巾或坐浴、淋浴,千萬不要搓揉- 儘量避免去抓癢,抓癢只會加重病症2.避免肛門周圍潮濕:- 可利用小片棉花、紗布夾在肛門來吸收水分進而保持乾燥- 避免任何刺激性藥品、 香水、清潔用品使用於肛門3.謹遵醫師的指示用藥,最好是噴灑製劑且不要搓揉肛門4.避免過量液體或某些刺激性食物的攝取:如先前提到的飲食藥儘量避免,有肛門搔癢症的患者甚至於一日的液體攝取量不要超過1500 c.c.。針對過度清潔導致的肛門搔癢,衛福部台灣e院外科柯芳序醫師指出,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最簡單的根治方法就是不要過度清潔,過度的清洗跟擦拭會造成肛門皮膚破損發炎,熱水坐浴會更加惡化皮膚炎的情形冷水坐浴雖然比較不刺激,但是一樣會使發炎的皮膚重複泡水造成感染。如以上預防方法皆能做到,一般一週左右便可以改善,如果真的無法控制自己過度清潔肛門的行為,可能要請精神科醫師幫忙評估治療。屁股癢要擦什麼藥?中國醫附醫說明,不要隨便擦拭或塗抹非醫師處方的藥膏。急性期可短暫使用含類固醇的止癢藥膏,但不宜長期使用。肛門搔癢症多久會好?三軍總醫院說明,謹遵醫師的指示治療下,絕大部分的患者一周後搔癢症狀緩解,四到六週可痊癒。定期到大腸直腸外科門診追蹤是必須的。資料來源:中國醫附醫、高雄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衛福部台灣e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04 醫療.消化系統
痔瘡痛不痛與嚴重度無關!3習慣改善痔瘡,首先戒掉帶手機進廁所行為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連「上廁所」都要帶著手機一邊滑一邊上,小號小滑、大號大滑。醫師提醒,久坐會讓肛門附近的靜脈叢充血擴大,形成「痔瘡」,若乾燥的便便在排出過程中,摩擦到就會出現痔瘡流血、疼痛等不適症狀。日常飲食要注意清淡外,也要避免上廁所一上一、兩個小時的習慣。男女痔瘡比例差不多 原因大不同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臨床觀察,大約45%健檢民眾有程度不一的痔瘡問題,痔瘡並非男性專利,男、女比例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年輕女性痔瘡多因便秘,使痔瘡更形惡化,有生育經驗的女性,則多因懷孕影響下腹的靜脈血液回流,引發痔瘡。男性痔瘡多與久坐有關,饒樹文說,以計程車司機為例,為了拚事業連續在駕駛座上工作12小時,生活雖無虞,但每日例行的「清腸子」卻發生極大障礙,經常因為痔瘡出血使肛門疼痛不堪;無獨有偶,不少久坐上班族也有類似的困擾。久坐與痔瘡的關聯,饒樹文表示,門診中痔瘡病人確實有久坐習慣,原因在於痔瘡是肛門附近的靜脈叢充血擴大,乾燥的便便在排出的過程中,摩擦肛門附近腫脹的靜脈,引發出血、疼痛等不適症狀。痔瘡痛不痛與嚴重度無關 第四級脫肛恐推不回痔瘡依嚴重程度可分為四度,第一度痔瘡有出血現象;二度則除了出血,還會有脫肛現象,只是脫出的腸段可再行縮回;第三度痔瘡則是出血、脫肛,但脫出腸段得靠手推回;第四度痔瘡則是脫肛嚴重,推也推不回或稍一推回、走路卻又掉下。有時痔瘡不會有痛感,是否屬於不嚴重個案?饒樹文說,痛不痛與痔瘡嚴重度無關,得看是內痔、外痔還是混合痔。內痔是指靜脈發生腫脹的區段位於齒狀縫之上,該處無神經支配,故不會有痛感;外痔則在齒狀縫之下,有神經支配,會有疼痛感覺;混合痔則合併內外痔都有,也會有痛感。3習慣改善痔瘡饒樹文建議,要改善痔瘡,得從日常生活著手。1.生活習慣:避免便秘、熬夜2.飲食習慣:避免喝酒或吃辣椒,飲食儘量清淡。3.排便習慣:排便時應集中注意力,速戰速決,不少人上廁所會花上一、二個小時的時間,帶著手機邊滑邊上,坐在馬桶上經常無可避免的讓肛門附近靜脈回流不佳,痔瘡反而變得更嚴重。【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痔瘡(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1 醫療.消化系統
吃益生菌緩解便祕?先看清楚菌種菌量!藥師提醒也可能跟用藥有關
靠益生菌緩解便祕?藥師提醒:看清楚菌種菌量不少有便祕困擾的人,會食用益生菌促進腸胃蠕動,藥師指出,選購益生菌時,菌種來源、菌量等是否已達建議,應詳細查看標示。不過,益生菌並非緩解便祕的唯一或主要方法。人體腸道內菌相的消長和抵抗力息息相關,有些民眾會服用益生菌促進腸胃蠕動,有便祕問題也會聯想到使用益生菌。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指出,益生菌有藥品級與食品級的差異,前者須經食藥署核可,作用上可宣稱療效。在選購食品級益生菌時,李懿軒建議,民眾可詳細檢視菌種來源、菌量等數值,有沒有達到建議標示的含量,「益生菌並不是緩解便祕的主要方法」,如便祕已達一定程度,提醒民眾還是尋求醫師或藥師協助,透過藥品達到症狀緩解。李懿軒說,消費者多半會認為,攝取益生菌能夠達到腸胃蠕動、新生菌叢的效果,但除了選用好的產品外,也要服用一段時間才會得到效果,益生菌不是短期內快速緩解症狀的產品。坊間有些酵素錠會宣稱緩解便祕作用,提醒消費者不要選擇來路不明,或是誇大療效的產品。有民眾會補充含鈣的綜合維他命,李懿軒提醒,要避免攝取超過成人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加上鈣離子的特性,特別容易堆積,且在腸道中對鈣質的吸收有限,如果一次吃下太多的鈣,身體無法吸收,可能會堆積在小腸、大腸、肛門口,影響腸道的蠕動。食藥署指出,益生菌包含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最常使用在食品中的是乳酸菌,有「一般公認安全(GRAS)」的特點,且具有胃腸功能改善、免疫調節、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等功效。便秘可能有其他原因:可能吃慢性病用藥又補鈣今年78歲的李伯伯,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等病史,服用瀉劑、消化酵素和益生菌後,仍有便秘困擾,藥師詢問後發現,他服用了鈣片、含氫離子阻斷劑的胃藥、含鈣離子阻斷劑的血壓藥,不過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有限,一次吃下太多,就會影響腸道蠕動,建議先停用鈣片並補充1500毫升以上的水分,也提醒民眾選購綜合維他命時,要注意標示的鈣含量。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現代人飲食不均衡、作息不正常,不少人都有便秘困擾,想靠瀉劑改善,又可能引起腹瀉、腹痛等常見副作用,長期使用則可能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和水分缺乏等問題,甚至影響器官功能,建議民眾還是要透過飲食和運動改善便祕問題、建立良好排便習慣、避免長期濫用瀉劑並遵從醫師或藥師建議用藥。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提到,78歲的李伯伯長年有便秘困擾,已有服用滲透壓型瀉劑和刺激型瀉劑、消化酵素與益生菌,便秘情形仍未改善,到藥局詢問有沒有更有效的益生菌或保健食品。李懿軒說,由於李伯伯也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病史,服用3種口服止痛藥與1種外用止痛藥,以及有氫離子阻斷劑的胃藥、含鈣離子阻斷劑的血壓藥,每天早上還會吃2顆600毫克鈣片,以及含有鈣的綜合維他命,等於早上就吃了1400毫克的鈣,除超過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外,加上鈣離子特別容易堆積的特性,在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有限,如果一次吃下太多的鈣質,身體無法吸收,就會堆積在小腸、大腸、肛門口,影響腸道的蠕動。李懿軒表示,鈣質靠胃酸溶解,才比較容易吸收,可是胃酸分泌已經被抑制,所以服用鈣片的溶解率可能不高,加上長期服用鈣片,胃部可能很難維持酸度,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也有腹脹的問題,長期也可能有胃幽門桿菌的問題,建議李伯伯先停用鈣片至少2周,也能補充足量水分並多運動,保持心情愉快並培養上大號的習慣。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黃玫甄表示,常見瀉劑有刺激性瀉劑、鹽類瀉劑、膨脹性瀉劑、高滲透壓瀉劑和濕潤性瀉劑等5大類,要視個人症狀諮詢醫事人員協助。
-
2023-11-26 醫療.消化系統
還在為便祕苦惱?一個小動作就能立即改善腸道蠕動助排便順暢
為便祕苦惱?上大號時把坐姿改為蹲姿有助排便,這是很有科學根據的建議。但是,現代化的衛生設備大多是馬桶,要你坐著出恭,如何改為蹲姿?沒關係,搬個矮凳子墊高腳,一樣有效,還能鍛鍊腿力。便祕是任何人,任何年紀都可能碰到的事,長期要改善,只能靠改變生活型態,但是改變排便姿勢,可能有助短期見效。研究指出,一張腳凳,就可減低肌肉緊張,縮短腸道蠕動的時間。多數專家同意,蹲姿是最佳排便姿勢。2019年一篇研究報告說,蹲姿讓腸胃肌肉能夠有效運作,幫助我們「出清」腸內廢棄物。西式馬桶要我們坐著大便,坐姿是效率較差的大便姿勢,因為坐著會讓直腸增加無必要的彎曲,不利腸道蠕動與排便。用矮凳子墊高腳,讓膝蓋超過髖關節高度的蹲姿,就能矯正直腸彎曲的「阻礙排便」作用。把姿勢改為蹲姿,可以減少肌肉的緊張和腸道蠕動的時間,讓你排便更加順暢。除了調整大便姿勢,也可調整生活方式,從根本處降低便祕的機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肚子的蛔蟲」與「肚子的精蟲」各有什麼妙用?
夫妻吵架。老公:「我那麼了解妳,事事為妳著想,簡直就像妳肚子的蛔蟲一樣,還嫌我!」老婆:「我肚子哪有什麼蛔蟲?倒是我有了你肚子的精蟲,現在肚子大了起來,替你傳宗接代,還東嫌西嫌!」在以前,醫藥衛生不發達,不少人肚子內都養了或多或少的蛔蟲,大號時由肛門口跑出來,滿嚇人的。由於太普遍了,又藏居在腹中,也許因為如此,肚子的蛔蟲就變成了「知己」的代名詞。目前肚子的蛔蟲已頗為罕見,但這句成語依然流傳下來。至於肚子的精蟲,是男性傳宗接代的秘器,不要看它像小蝌蚪一樣的形狀,頭部大大的,後面長了一條尾巴,形狀其實滿可笑的。可是沒有它就沒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人類早就絕種了。不知是否由於生態環境的改變,男生產生蟲蟲危機而不能生育的比率愈來愈高。相反的,肚子的蛔蟲卻愈來愈少見。兩者都是蟲,可是意義卻大異其趣,然而「肚子的蛔蟲」的概念不僅用於人與人之間,尤其親人之間極為重要,用於醫病關係更為重要。醫師看病要精準,要先了解病人的病情,就好像是你是他肚子的蛔蟲一樣,才能正確診斷、正確治療,也就是說,如果視病猶親,醫師要把病人當成家人或自己,反之則常會誤診,輕則延誤治療的契機,甚至影響生命,這與肚子沒有精蟲就不會有新生命一樣。由此觀之,儘管蟲蟲是一般認為低等動物,但其背後代表的深刻意義可是非同小可,不可等閒視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11-21 醫療.消化系統
大號後屁股擦到衛生紙全白才罷手?醫自曝以前也犯過:不可能完全乾淨
上完大號後你都怎麼擦屁股?相信不少人在擦屁股的時候,為了不讓糞便沾黏在內褲上,都會擦到衛生紙全白才停止,然而這樣的行為在專科醫師眼裡其實很NG,就連醫師本人也曾犯過類似的錯誤。根據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威智在臉書粉絲專頁「痔瘡專家 陳威智醫師-微創痔瘡手術」的貼文指出,在真正投入醫學以前,他也是大號後堅持擦到衛生紙全白的人,不過如此行為不僅沒意義且沒必要。陳威智指出,從人體結構來看,肛門本來就不太可能只靠衛生紙就能擦到完全乾淨,且過度重複用力的擦拭,不但有可能傷害肛門,甚至進一步引發紅腫、疼痛及可能的感染問題。陳威智呼籲,無論是習慣乾式衛生紙速戰速決,還是乾式擦完後一定要用濕式衛生紙再擦一次,都建議遵照「一蘸二擦三轉」的原則擦拭,就算最後還留有一點淡黃色,也只要等洗澡時再處理就可以了。所謂的「一蘸」指以衛生紙垂直輕壓,「二擦」為單向往後擦拭,「三轉」則是左右各擦半圈。另外陳威智補充,若是乾式和濕式衛生紙並用的話,他建議先用濕式擦,再用乾式的把屁股壓乾。至於大號完都有擦乾淨,但後續擦到都還是髒的,且很明顯不只一點,他表示這情形有可能是痔瘡所致,因為腫脹痔瘡會讓糞水滲出來,建議有疑慮的話可就診檢查。關於大號後怎麼清潔肛門會比較乾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在臉書粉絲專頁「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的貼文指出,水洗方式會優於濕擦,濕擦則又優於乾擦,但也提醒若遇過用濕式衛生紙擦拭肛門而產生癢痛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對濕式衛生紙中的成分過敏須留意。【資料來源】.「痔瘡專家 陳威智醫師-微創痔瘡手術」臉書粉專.「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臉書粉專
-
2023-11-19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你家有大不出來的孩子嗎?
曾經應邀寫過一本繪本,這是國民健康署因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二十四條「提供兒童具有充分營養價值的食物」,因此請我扣著這個主題寫的故事。在構思故事的主題時,剛好看到一則社會新聞報導小學生便祕事件,後來查了資料,發現這是很普遍的問題,因為許多孩子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只吃炸雞漢堡飲料,父母親似乎也不以為意。因此我就以一個常常為「大不出來」而煩惱的孩子為主角,藉此談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大人可能很難想像,孩子在學校吃營養午餐時,水果都是拿來玩,很少人吃。台北醫學大學曾經調查發現,營養午餐裡的水果,有70%的孩子沒有吃,甚至將近三成的學童沒有每天吃水果,將近四成的學童水果攝取量不足。我很喜歡吃蔬菜水果,尤其台灣的水果種類多又非常好吃,所以很訝異有人不喜歡吃水果。住在台灣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年四季都有非常多樣且豐富的蔬菜與水果,可以用非常合理的價格買到。尤其在夏季許多水果盛產時,可以在不心疼荷包的情況下,吃水果吃到飽,簡直奢侈得如同帝王。但是若從整體熱量來源來看,現代人「原型」食物吃的量並不多,因為在各種廣告商業行銷之下,養成吃加工過的各類「食品」的習慣,這些加工品中,除了含有許多對人體健康有疑慮的添加物之外,也缺乏纖維素。長庚兒童醫院的研究發現,到醫院求診的兒童中,四分之一有便祕問題;而且因便祕而求診的兒童中有三分之一出現體重過輕、生長遲滯或肥胖等生長異常的情況。因此,一個人大不出來,通常也意味著他們的營養狀況出了問題。纖維素主要來自於蔬菜與水果,它本身雖然不是建構我們身體組成的營養成分,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順利排便,將身體有毒的廢物排泄出,維持腸道的健康。或許也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改變,便祕已成了很普遍的現象,因此大腸癌早已取代肝癌成國病。纖維素除了可以幫助消化,讓食物順利通過我們的消化道之外,它還可以減緩葡萄糖的吸收,避免過量飲食,同時帶走多餘的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它也可以滋養腸道內數十億對健康有益的好菌,讓這些好的細菌發揮保護我們的功效。養成固定的大便時間也非常重要,尤其在進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自然地大腸蠕動會較強,也就是我們感覺到的「便意」,這時候排便效果最好。只可惜很多家庭早餐後都匆匆忙忙趕上學上班,錯失了飯後大號的機會。因此,或許可以在大家忙完一天下班下課回家後、晚餐前,準備全穀類的點心再加上一些水果,然後在輕鬆自在的心情下,養成固定排便的好習慣。孩子的飲食習慣絕對是父母親的責任。只要父母親自己吃健康的食物,也只提供孩子健康的食物,就會形塑孩子的飲食習慣。首先把家裡垃圾食物扔掉,只要孩子生活的環境中,沒有這些我們不希望孩子接觸的東西,那麼他們接觸的機會就會少很多。良好的飲食是生活中最容易做到也最有效益的習慣,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免除往後很多的疾病,也能擁有活躍身體與精神,真的不可忽視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7 醫療.中醫
夏天私密處搔癢難耐,該避免吃什麼?中醫推7種食物加強保養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夏天悶熱女性常因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在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更容易造成私密處容易搔癢,可從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來保養、增加私密處的健康。今(2023)年夏天、真的超級熱的,女性病患因為私密處搔癢不舒服、就診的,也比往年多,該如何保養、增加私密處的健康,阿利博士跟大家分享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什麼樣的飲食或生活會造成容易私密處容易搔癢?常見的有9種因素:情緒壓力大、抽菸、喝酒、熬夜、衣著太緊、肉吃太多、刺激性沐浴用品、少喝水及愛喝含糖飲料。私密處保養食物有哪些?以下7種食物建議多吃1、無糖優格優格含有乳酸菌,可以維持陰道的正常菌群平衡,這些益生菌有助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進而預防陰道感染,無糖或低糖的優格都相當不錯。2、蔓越莓市面上有許多蔓越莓的保養私密處健康食品,是因為蔓越莓可以維持女生尿道健康,原理是內含的「前花青素」、可以使細菌不容易附著在私密處。阿利建議、可以平時多食用新鮮的蔓越莓或喝蔓越莓汁,就可獲得健康。3、大蒜大蒜雖然味道很重,但是超強的抗菌食物,可以抑制壞菌在陰道內繁殖,如果擔心味道太重、建議可以用黑蒜頭。4、高纖維食物多吃蔬菜、多吃高纖維食物、就能有助身體健康、減少私密處感染,好的高纖維食物,阿利推薦胡蘿蔔、蘆筍、菠菜、南瓜等。5、堅果堅果有豐富微量元素與維生素E、不僅可以增加私密處健康,還可以預防陰道乾澀,阿利最推薦胡桃與南瓜子。6、益生菌市面保健品常用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與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原理就是利用好菌趕走陰道壞菌的概念,含有這種益生菌的保健食品、不妨先諮詢您的婦產科醫師,應該有一定的幫助的。7、高維生素C的水果例如鳳梨與奇異果,其中有高含量維生素C可以提升黏膜的防護力,減少發炎、維持私密處的健康。影響私密處健康 這5種食物建議少吃1、糖分過多的食物糖分過多、會導致陰道內細菌失衡,增加感染風險。2、加工食品加工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的鹽、糖和反式脂肪,攝取過多、會降低私密處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3、咖啡和茶過多的咖啡因、會利尿、導致體内水分丢失、使私密部位過度乾燥與搔癢。4、酒精過多酒精、會減低免疫功能、使私密部位容易感染。5、辛辣食物燒烤炸辣、容易上火、刺激私密部位的黏膜,導致搔癢。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注意?1、私密處要保持乾淨保持私密處清爽、最重要。除了每日清潔務必做好,上完大號時也應由前往後擦拭,避免細菌跑到陰道造成感染。分泌物本身會有淡淡的味道,不要使用香水、精油等芳香產品,若是生理期間應頻繁更換衛生棉。2、衣褲穿著要寬鬆舒適不要穿過緊的褲子,以免私密處過於悶熱,在家時、可以不穿內褲,穿睡裙或睡袍即可。內褲、選擇純棉是最好的選擇,穿過的內褲也建議使用專用洗滌劑手洗,內褲也應每3~6個月就淘汰換新。3、規律生活習慣維持規律作息、每日睡眠充足,不要太過勞累以免降低免疫力。4、管理壓力學會應對壓力和情绪,別把工作壓力、帶回家。5、多做下列運動多做骨盆腔肌肉鍛鍊(例如凱格爾運動),多騎自行車、多做瑜伽與游泳。中醫可如何改善私密處搔癢?正規治療、是必須根據病人的體質而「辨證論治」,一般常見搔癢類型有下列四種:1、第一型:白帶量多、顏色黃、有臭味、舌苔黃膩、月經量增多或延長,這是屬於「肝火」體質,可以用龍膽草、山藥、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來改善。2、第二型:病患白帶量多、色白如蛋清、無味道,兼有全身容易怕冷、頻尿,這種「脾虛」型的白帶可以用蒼朮、白朮、山藥、人參、柴胡、車前子等中藥來改善。3、第三型:白帶量多、顏色黃稠,甚至夾有血絲,味道臭甚,大便秘結,有時兼有發燒、小腹疼痛,可以用當歸、白芍、生地、阿膠、丹皮、黃柏、香附等中藥來改善這種「濕熱」的體質。4、第四型:病患長時期白帶,量多、色白清冷如水,兼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這種「腎虛」型的白帶則需要山茱萸、熟地、杜仲、沙苑蒺藜、芡實等補腎的中藥來改善。中醫也有外用治療?坐浴能快速減緩搔癢感中醫也常用坐浴方式來改善搔癢,常用中藥:明礬、貫眾、蛇床子、苦參根、百部、土茯苓、黃柏。1、將藥材裝於棉袋中,用3000c.c.水煮30分鐘,放涼約40℃倒入水盆。2、於洗完澡後坐浴約10~15分鐘,坐浴後直接擦乾不用再沖洗,持續5至7天。透過中藥坐浴的方式,能夠較快速緩解陰部搔癢困擾,因為藥液直接浸入陰道,使藥液較長時間作用於感染發炎部位,並借助熱力,促使皮膚粘膜吸收,能輔助改變陰道環境、舒緩私密部位異味、搔癢等不適反應。蔓越莓、益生菌與甘露糖也可保護私密處!夏天熱、私密處保養其實也不難,只要飲食生活中藥三管齊下,就能有不錯的保健效果,另外,市面上有些保健食品,如果含有蔓越莓、益生菌或甘露糖的,不妨先諮詢一下您的醫師,應該也會有不錯的幫助的。延伸閱讀▶蔓越莓為何被譽為「美洲的紅寶石」?除了預防泌尿道感染 它還有這4大功效!▶紅茶菇,你哪位?康普茶自古由日本引進、曾為女性時尚收藏物▶女性保健聖品「蔓越莓」 不僅可預防尿道炎、還能活化腸道益菌?(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緊張就肚子痛想大便?6招改善腸躁症,4症狀早就醫防腸癌!
許多人在緊張、生氣、焦慮、焦躁等情緒上來的時候,便會想要上大號,或是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排便型態改變,這很有可能是腸躁症正在作怪。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鍾鴻鼎建議這樣的族群平時可多從生活調整進行改善,必要時醫療協助,並注意其他相關症狀以防腸癌。一緊張就肚子痛、想大便?醫指腸躁症診斷4症狀! 鍾鴻鼎醫師表示,身體機能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腸道也包含在其中,許多人情緒上來時便會有想上廁所的衝動,這是人之常情。 不過腸躁症的患者是在情緒上來、腸道受到交感神經刺激時,就會出現腹痛、腹脹等問題,腹痛是必要的診斷症狀,排便模式則可能出現型態改變,包括腹瀉或乾硬糞便呈現,也可能次數增加,並也有可能放屁不斷。這樣的情況持續達三個月即為腸躁症,若僅是如考試、面試等壓力較大時出現一兩個禮拜,這樣的情況則未達診斷標準。 腸躁症雖然常見,又以50歲以下女性偏多,不過確切原因還有待研究,目前較多醫學研究認為主要和遺傳、家族史有關,自律神經失調、身心科方面疾病、情緒、壓力則是誘發因子。而本身原本沒有腸躁症的民眾,也有可能因長時間壓力影響腸道,使得腸道的菌叢出現改變,進而引起腸躁症。 治療腸躁症腸道、心理一起治!醫教6招生活調整有助改善。 鍾鴻鼎醫師表示,腸躁症目前認為主要與遺傳有關,尚無根治方法,治療方面,腸道會以患者的表現症狀進行以改善,並建議從也心理治療雙管齊下,可尋消化內科、腸胃科、身心科等相關科別尋求醫療協助。 日常生活除了改善壓力之外,飲食也與腸道息息相關,建議腸躁症患者盡量避免油炸、高糖、加工食品、辣物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花椰菜、高麗菜、豆製品等高產氣的食材,以免增加腸道負擔。另外,若本身也有乳糖不耐症的患者,也建議避免牛奶,可以植物優格等取代乳製品攝取。飲食習慣也建議細嚼慢嚥,以利腸道吸收,也減少吞氣造成腹脹的機率。另外,日常培養運動習慣、適度的運動,也可以培養腸道良好的蠕動。 排便改變是腸躁症?還是大腸癌?兩者易混淆,4症狀盡早就醫! 鍾鴻鼎醫師也提醒,腸躁症雖然據目前研究不會有增加大腸癌等其他腸道疾病的風險,但是腸躁症和大腸癌一樣都會有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的症狀。換句話說,若有出現長時間排便習慣改變的族群,也得提高警覺不是腸躁症而是大腸癌的可能性,建議先盡早檢查排除腸癌可能,並注意日常是否有容易疲勞、頭暈等貧血症狀,以及不明體重減輕,這些都是腸癌的不明顯症狀,而若是出現血便更是應盡快就醫,以利防範大腸癌。 《延伸閱讀》 .是腸躁症還是大腸癌?醫:合併貧血、頭暈等症狀速就醫 .全民抓腸癌2檢查超重要!醫:血紅素濃度高更要提高警覺。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29 醫療.消化系統
上大號時痛如刀割!肛裂3好發位置 這位置的問題最大
長期有便秘問題的陳先生有一天解便時,感覺肛門像是被刀割開般疼痛,擦屁股時,赫然發現衛生紙上一抹血紅。原本擔心是痔瘡或是可怕的大腸癌,他趕快就醫,檢查證實是「肛裂」。他用了一、兩星期的藥覺得疼痛緩解了,就沒再就診。陳先生本身容易緊張,又沒有遵照醫囑多吃蔬果、多喝水、紓解壓力,沒多久又發作,再度到門診報到。原本他以為一、兩星期就好的肛裂,由於便秘沒解除,症狀反反覆覆,竟拖了半年才擺脫肛裂之苦。 為什麼會發生肛裂?其實跟肛門括約肌的壓力有關。括約肌會自動收縮,正常情況下,肛門括約肌處於自然緊閉的狀態,這緊閉的壓力大小,因人而異,有人天生緊一點有人天生鬆一點,老人又比年輕人容易鬆一些。一般動物當直腸內有糞便時,會引發身體自然反射,命令「內」括約肌「放鬆」,讓糞便順利排空。人類也有類似的反射機制,但擁有聰明大腦的我們會命令「外」括約肌「收縮」進行拮抗,不會直接排遺,而是會去尋找廁所來解放。當內括約肌與外括約肌的協調性出問題,便會導致便秘的發生。便秘使肛門括約肌 壓力過大而裂開一般來說肛門的收縮彈性是很大的,但如果經常便秘,肛門一直承受過大壓力,就可能像「破嘴角」一般裂開。 大多數的肛裂是因為長期便秘造成,因為便秘會使本來緊閉的肛門過度撐開而容易裂傷。另外,有些人因為大便太硬,為了讓大便順利排出,會用手把肛門「掰開」一些,也可能因此發生肛裂。 有少部份的人發生肛裂則是先天肛門括約肌過緊,這可以經由肛門指診或是「肛內壓檢測」來確定。另外也有少數人肛裂反而是因腹瀉造成,例如罹患腸躁症者因為腹瀉太頻繁導致肛裂。肛裂如刀割般疼痛 痔瘡多鈍痛發生肛裂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很多患者形容肛裂發生時,就像是肛門被刀割了一樣刺痛,甚至會像得了「排便恐懼症」。另外擦屁股時可能會發現有幾滴血。 那麼要如何與痔瘡分辨?其實醫師透過肛門指診即可診斷。另外就是疼痛感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內痔的話,大多以出血為主,出血量會比肛裂多,但較少疼痛;外痔所引起的疼痛偏向鈍痛、腫脹痛、拉扯痛,通常從病患的疼痛描述,醫師可以初步判斷是肛裂或是痔瘡引起的。 肛裂3好發位置 這位置的問題最大「肛裂可以想像成就像嘴破一樣,只是裂的位置發生在肛門處。」肛裂通常發生在肛門內壓最大的位置,大概在肛門口內側約兩公分的位置,這個地方管徑最窄、壓力最大,所以通常會從這個地方開始裂傷,慢慢往外裂。 另外,從肛裂的方向也可以判斷肛裂的嚴重性。 以一個人面朝上平躺來看,.肛裂最好發的位置是在肛門下方的6點鐘方向(也就是朝向股溝的位置),因為研究發現這個方向的肛內壓最大,用力排便時也最容易裂傷。.第二好發的是12點鐘方向,如果是因為便秘、喝水不足、纖維不足等生活習慣不好引起的肛裂,通常都是裂在這兩個方向。.如果連3點鐘方向或9點鐘方向的位置也會裂傷,必須懷疑是否有其他疾病所引發。 藥物治療為主 嚴重才考慮手術肛裂的治療主要是消炎止痛。止痛藥物除了緩解不適,也能幫助括約肌放鬆。肛裂發作時局部會腫脹發炎,所以除了止痛藥物,還需要消炎藥物,包括口服或是藥膏、肛門塞劑等。為了避免又因為便秘引起肛門裂傷,必須開立軟便劑改善硬便的問題。由於肛裂的位置較深,一般用手沾藥膏較難擦到確實的位置,可以把藥劑塗在塞劑上一起推入肛門內。患者平日可採溫水坐浴,讓肛門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之後再將藥膏和塞劑一起推入肛門內,藥效更能達到裂傷處。 不過更重要的是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避免便秘,減少壓力、睡眠充足。同時也要避免吃辣,因為辣素部份會經由排便排出,辛辣會刺激肛門黏膜充血腫脹,一用力排便,又容易造成肛裂。 由於人天天都要排便上廁所,每上一次廁所,裂開的肛門又會伸縮拉扯,傷口反覆受傷,所以復原的時間也比正常傷口慢。狀況好可能兩、三週就恢復,有些人因為免疫能力較差,引發細菌感染,甚至要數月或近半年才會復原。 透過保守治療,近8成病患症狀可以獲得緩解,然而也有3成左右病患日後會復發。通常若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仍未改善,或是肛門括約肌天生比較緊、肛內壓過高的患者,會建議考慮外科手術改善。 手術通常採「內括約肌切開術」手術方法主要是把內括約肌畫開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深度,以緩解肛內壓過高的問題。肛裂的傷口縫合是沒有用的,因為關鍵在「減壓」,肛門的壓力釋放了,傷口自然就會癒合。此一手術成功率有90%以上,然而需注意內括約肌若切太深亦有造成失禁的可能,發生率2~10%不等,因此建議尋求有經驗的外科醫師執刀。 手術的方式還可分為開放性括約肌切開和閉鎖性括約肌切開兩種。開放性是直接把肛門黏膜切開,看到內括約肌再把括約肌劃開。閉鎖性手術則是醫師憑自己的經驗,用手指去按壓、摸到內括約肌的位置,再以刀片將括約肌劃開。兩種手術方法效果並無差異。手術後一般休養3天即可復原,患者排便不順會明顯改善。除開刀外,也有醫師嘗試以肉毒桿菌素治療,但效果短暫,療效較不明確。 預防便秘最重要要預防肛裂復發,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排便順暢。建議均衡攝取蔬菜、水果,每天喝1500~2000cc水,以確保「排空順利」。也建議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沒有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辣」。上完大號後肛門部位應以柔軟紙巾擦乾淨或用水沖洗乾淨。 Q:擦屁屁太用力也會肛裂嗎?A:肛門皮膚非常嬌弱且敏感,如果經常很粗魯地擦拭屁股,有可能引起表皮破損,但不至於引起肛裂。這種表皮破損常讓患者感覺肛門有搔癢感,愈去抓反而愈會受傷。如果擦破皮不慎感染,可能引發肛門膿瘍。有些人因長期便秘,經常浣腸浣過頭,也可能讓肛門皮膚受傷。所以如廁後擦拭肛門不要太用力,或是使用免治馬桶。屁屁痛…還可能是這些問題!肛門膿瘍、肛門廔管 肛門膿瘍和肛門廔管是一體兩面。通常會先發炎(肛門膿瘍),才會出現肛門廔管。 肛門括約肌約有5公分,在括約肌的肌肉層內有一些腺體會分泌潤滑液,透過一些通道將潤滑液分泌到肛門,幫助排便。 由於肛門皮膚外有很多腸內細菌,如果有傷口或衛生習慣不好,細菌可能會沿著通道進入腺體,造成腺體感染發炎、腫脹、化膿,便形成肛門膿瘍,有點像是皮膚上的「青春痘」,患者會感覺患部腫脹疼痛。膿瘍如果未及時處置,加上通道阻塞,膿沒有地方出去,在組織裡亂竄,或是破掉,就會在肛門內側形成直通表皮的「廔管」。廔管就是一種不正常的通路,皮膚跟直腸本來不會相通,廔管形成後兩者就連通了。從皮膚表面可以看到一個洞,三不五時會有一些分泌物流出,還會伴隨腫脹、化膿、發燒等症狀。 發生肛門膿瘍可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膿已經「熟了」(liquified),可以劃開,把膿擠出來。若拖延治療,膿包愈來愈大,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形成廔管。廔管通常是1個,也有同時會出現2、3個,稱為多發性或複雜性的廔管,通常是肥胖、糖尿病或是自體免疫疾病、進行化療中的人,因為免疫力不好比較會發生複雜性的廔管。 單純性廔管的治療是予以切開後,讓傷口保持開放,自然癒合即可。不縫合是怕裡面還有殘存的廔管組織導致復發。如果是多發性廔管,治療就比較複雜,通常建議先治療原發疾病。【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3期(2021-01-15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2 醫療.消化系統
肛門癢「3大原因」都是你自作自受!1擦拭方式恐更癢
「我剛剛才看到有人在挖屁,應該是癢吧!」你有沒有經常不經意的,看到別人、或自己以為沒有人看到,肛門騷癢難耐而在抓癢的呢?常常一直想抓,又常常不好意思,但有時候,又忍不住會偷偷向肛門抓癢一下⋯⋯ 肛癢常見3大原因 可能都是因為自己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這個是常見的肛門瘙癢,也被簡稱為肛癢,那是一種以肛門周圍瘙癢的症狀。這種情況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會導致心理壓力!同時分享肛癢最常見的三大原因,其實都是因為你自己: 1、糞便殘留物糞便殘渣,又稱糞土,是指排便後,殘留在肛門周圍皮膚上的糞便物。糞便,如果清潔不徹底,常常會導致肛門區域刺激和騷癢。這可能是由於從肛門囗排出的大量的消化液體、大量糞使細菌和其他從腸道排出的分泌物質,皆會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引起騷癢無比。 有幾個因素會導致糞便殘留:‧擦拭不當:排便後擦拭不充分或不當會導致糞便殘留。必須使用輕柔的擦拭技術和足夠的衛生紙或濕紙巾以確保徹底清潔。‧腹瀉或稀便:腹瀉或稀便,容易沾住肛囗皺摺凹陷,會使有效清潔肛門區域變得困難,導致糞便殘留和刺激。 2、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那些皮膚容易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由於皮膚到處不同的慢性發炎,也會在肛口附近發炎,引發肛癢。 3、痔瘡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口疾病:a.發炎:痔瘡的腫脹肛口血管容易發炎,導致肛囗附近奇癢無比。b.黏液:痔瘡常伴隨肛腸黏液,常常刺激肛囗周邊,引發肛癢。c. 摩擦:腫大痔瘡和內褲(尤其是丁字褲)或過度肥胖者,肛門附近皮膚容易產生摩擦,而刺激肛周邊,引起皮膚發癢。 處理肛癢 這樣解決才正確 這些都是個人隱私的問題,很多人都會不好意思問如何解決肛癢問題,在很多以為沒有人看到的地方,開始一直「抓肛癢」,其實這真的是「不雅,也不是處理肛癢的正確方式」!如何正確處理肛癢? 1、肛門乾淨a. 用溫和的肥皂和水輕輕地清潔肛門區域b. 避免使用敏感的肥皂或香水產品c. 清潔後將該「肛門周圍區域撫乾,而不是大力摩擦乾掉的」。大家都常常在擦肛口,這樣容易導致肛口脫皮,而在穿上內褲後摩擦更敏感、更加癢了! 2、避免刺激穿透氣、寬鬆的內褲,比穿丁字褲更好,這樣可以減少你肛門囗,對丁字褲的那條線,一直在摩擦,容易脫皮,又會過度刺激,引發肛癢。 同時限制使用含有香料或刺激性化學品,對肛門口護理,有些人就是對這些化學物質,有過敏反應;此外,選擇低過敏性洗衣粉和織物柔軟劑洗內褲,也是很重要的! 3、記得看醫生如果是痔瘡,引發的你的肛門囗,不抓也癢,抓了還癢,記得要去看一下醫生! 一直抓無法緩解搔癢 快找廁所處理 黃軒提醒,一直抓,一直抓,癢癢也很快又會來的,因為那是沒有效的抓癢!不要再去抓了,「不雅觀、又骯髒」,趕快去附近廁所處理肛門部位的清潔和乾燥,避免過度擦拭,可使用濕潤的濕巾,但選擇不含香味的柔軟衛生紙,這樣才是處理肛癢的正確方式! 【延伸閱讀】 ·上完大號「衛生紙全白」才乾淨? 專家說法恐顛覆你的認知 ·外科醫揭「大便後4個清潔地雷」:多數人都擦錯了  有味道正常啦   
-
2023-03-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缺水大作戰,15個省水習慣養起來!但2個行為建議不能省
中南部水情告急,日月潭近期蓄水率跌破六成…近幾年氣候異常,不是暴雨就是不下雨,缺水可能成為每年都會出現的問題。與其每天隨著新聞報導擔心哪天要開始限水,不如建立好習慣,無論有沒有缺水時,每天都將節約用水視為日常。《元氣網》以下整理各單位及網友們建議的用水方法,務必在水龍頭還有水流出來時就要珍惜使用。15個省水習慣1.洗手:抹肥皂及搓揉時,先將水龍頭關緊。2.洗臉:以盆槽代替水流沖洗。3.刷牙:用漱口杯,不要用手捧流動水。4.洗澡:盆浴改淋浴。5.洗菜:以盆槽代替水流沖洗。6.食物退冰:不要用水沖食物退冰,改用微波爐解凍。7.洗衣服:改用省水流程。衣服累積至一定的量再一起洗。8.拖地:可採用靜電拖把搭配除塵紙使用的「乾拖」方式,可不必用到水。若要濕拖,可利用「二次水」先拖過一遍,把污垢、灰塵都先去除,再以少量的乾淨水拖過一次即可。9.居家打掃:用小蘇打粉替代清潔劑,比使用化學清潔劑更加省水也更安全。10.使用用節水裝置:如二段式馬桶,限制大號、小號出水量。水龍頭裝節水器控制出水量。11.使用「省水標章」家電:水龍頭、馬桶、洗衣機等,都可選用水利署認證、貼有「省水標章」的家電,每天使用時就把水量節省下來。12.澆花:以洗菜洗米水代替,最好選在早晚陽光微弱,蒸發量少時澆花,並應避免直接拉水管澆水,給花草過多的水量。13.洗車:用水桶代替水沖,洗時先淋一小盆雨水在車上,接著用海綿沾清潔液輕輕刷洗車身,最後再淋一盆水,並用軟布把水痕擦乾即可。14.二次利用水:熱水流出前的冷水、洗米水、洗菜水、洗澡水、雨水、除濕機、純水機及蒸餾水機等設備的廢水,這些都可盛裝起來做二次利用水,如用來洗車、拖地、洗廁所等。15.定期檢查漏水:有時漏水我們並不會馬上發現。因此要定期檢視家中馬桶、水龍頭等,才不會無形中每天流掉許多珍貴的水。省水行為可省下多少水?不過,雖然用水跟用錢一樣要能省則省,但也有部份行為建議不要過度節省,因為可能會有衛生疑慮。這些行為建議不要省1.儲水沖馬桶有些比較省節的人會小便多次後再沖水。也有人是會用水桶儲水,大小便時再用舀水桶裡的水沖。用舀水方式沖馬桶,最大的問題是容易使病菌噴飛,此外,疾管署也曾提醒,不管大小便都不應滯留,便後一定要沖水洗手。較好的方式是將二次利用的水加到水箱,再照一般沖水方式使用較衛生。2.溼紙巾取代洗手用溼紙巾取代洗手,可以減少用水,但濕紙巾無法達到全面滅菌效果,「酒精擦」也無法防範腸病毒和諾羅病毒等。還是應以肥皂洗手,才能防範疾病。小便一次就沖水,很浪費,情願累計多次才沖,李佳琪說萬萬不可,不管大小便都不應滯留,便後一定要沖水洗手。【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台灣自來水公司.一點一滴都得來不易 台水臉書分享節水小撇步.尿積多點再沖?省水NG行為你中幾項
-
2023-03-1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習慣性的便祕怎麼辦?排便習慣改變要當心
一人去藥局。「大便不通,要買什麼比較好?」店員給他一瓶「通樂」。病人:「這是通大便的嗎?」店員:「很有效喔!瓶子上寫無效退費喔!」病人:「怎麼那麼大瓶?」店員:「以前沒用過?你不是大便不通?馬桶堵住了嗎?」病人:「我是說我的大便不通,不是馬桶的大便不通!」馬桶不通,大便塞在馬桶裡,令人慘不忍睹,痛苦不堪,坊間有「X樂」或「X猛」等,液狀物可以讓糞管通暢,但也要看塞住的物體而定,如果是衛生紙、擦手紙等或可溶解,但如果是毛巾、衣服、衛生棉或其他較硬的東西,坊間通糞物的物品就無能為力了。同樣的,如果人體大便不通,也要看情況才能使上力。大便不通,最常見的原因是習慣性的便祕,有人天生腸子較長,或水喝得比較少,或先天腸子蠕動較慢,就可能引起習慣性便祕,兩、三天才解一次大便,這種情況通常要長期吃瀉劑,幫助腸子蠕動,積在肚子裡的大便順利排出才能「通樂」。但如果以前沒有便祕習慣,最近便祕了,或排便習慣改變了,就要小心了,可能是大腸長了東西,那就要趕快求醫了。懷疑大腸長了東西,可先做糞便潛血反應,萬一陽性,一定要趕快做大腸鏡檢查;但如果陰性,也不代表大腸沒長東西,最精準的還是大腸鏡檢查。大腸癌是國人過去一、二十年來增加最多的癌症,早期發現與否的預後差很多,不少名人例如豬哥亮等人都是因大腸癌發現太晚而往生。馬桶不通可以用「X樂」,但大便不通,就要用心思考病因了。因此,凡我國人每天上大號,看到馬桶通,固然是理所當然,但馬桶通不代表你的大腸也是通的,不代表大腸內沒長癌症。顧彼思己,每日如廁之際,切記您「大腸鏡做了沒」?尤其4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千萬不可等閒視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3-02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遠離視力無感陷阱】糖尿病毀視力 原來我離失明這麼近?
「醫師,我最近老花好像加重了,眼睛模糊看不清楚...」「最近眼前總是有黑點晃動或黑線浮動,難道是飛蚊症?」「開車直視前方的時候,有時候覺得路面有點扭曲...醫師,我的眼睛怎麼了?」這些狀況你也有嗎?如果你同時也有三高、糖尿病等相關問題,一定要注意可能是因為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如果不治療處理,有可能會造成眼睛失明!由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可能會變成不可逆的病程,更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維持原本視力而不惡化成其他眼疾或失明。你有曾經在網路上看著某些圖片,號稱可以檢查因為糖尿病而衍生的視網膜病變嗎?別再做無效的小測驗了!本次課程元氣網邀請到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 康祐銓主治醫師來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發現潛在的眼部問題。眼睛泡在「糖水」裡,糖尿病的併發問題!經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病而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的調查,失明患者中有四成就是由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而導致,但常常患者只注重血糖的控管,忽略了其他更多身體部位的併發症問題。糖尿病「大便」時也要小心?不可忽略的日常小事罹患糖尿病的你最近有覺得:眼睛模糊看不清?總有飄浮的斑點在眼前?視線模糊扭曲?這些你以為只是自己累了的小示警,千萬別輕忽!糖尿病會引起視網膜微細血管的阻塞及滲漏,造成視網膜缺血缺氧,甚至連「大便」也要小心!一個不小心用力過度,甚至可能會讓眼部微血管破裂出血,而導致一連串的視網膜病變產生,提高失明的風險。元氣網【糖尿病毀視力 原來我離失明這麼近?】線上課程,由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 康祐銓主治醫師帶領學員直接在線上藉由測驗單元發現問題、課程單元了解問題、並且教您處理問題,藉由課程了解到身為糖尿病患一定要知道的眼部風險,以期能夠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適合對象|➡️糖尿病患者:希望了解定期眼底檢查的重要性。➡️糖尿病前期患者:希望了解若罹患了糖尿病後,併發症的嚴重性。➡️一般希望了解糖尿病併發症的民眾。 |如何報名課程|➡️該系列課程皆為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系列課程重點導讀| [檢測單元] 別做無效網路測驗!醫師教你自我檢測■如何正確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看到線條扭曲怎麼辦?看到出現空缺怎麼辦?■更多可以檢測出的可能眼部問題👉點此觀看課程▶ [第一堂] 小問題大關係,視網膜病變潛伏在眼前第一節 模糊黑影要注意,失明風險拉警報■ 分享案例:以為只是老花加深、以為是蚊子飛來飛去■ 上「大號」太用力,眼睛竟然會失明第二節 即早發現,主動面對不延誤就醫■ 糖尿病不只是要控制血糖,三高也有大影響■ 醫師用AI「秒判斷」你的眼疾👉點此觀看課程▶ [第二堂] 醫師吩咐教撇步,術後保養顧眼睛第一節 糖尿眼病程大解惑,治療方法選擇與比較■ 我適合哪一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手術方式?■ 相關手術的健保補助方式第二節 醫師提供專業建議,術後建立好習慣■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後如何保養■ 從根本保養眼睛,遠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方法👉點此觀看課程▶ |講師資訊|🔸康祐銓 醫師現職:■ 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講師■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經歷:■ 美國天普大學醫院(Temple University Hospital) 眼科臨床見習■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一般醫學科 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總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視網膜科臨床研究員📌追蹤專家,搶先看最新文章及課程>>>
-
2022-10-12 醫療.懷孕育兒
產前5大焦慮:會不會來不及打無痛、有沒有可能血崩?來聽聽婦產科醫師怎麼說!
孕媽咪有產前焦慮嗎?越逼近生產的日子就越緊張、越恐慌!但其實有些事情發生的機率很小,現在的醫學也很發達,基本上媽咪只要放輕鬆、抱著愉快的心情去生小孩就可以了。「生產」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更有許多孕婦自覺「產前焦慮」,越逼近預產期就越恐慌,過去查的負面資料通通浮上腦袋,深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讓孕婦充滿壓力的問題不外乎是:「會不會很痛?」、「我什麼時候可以打無痛?會不會來不及?」、「我會不會血崩?大量出血然後就來不及、死掉了?」根據這些問題,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給了一些客觀的答案。1.有好多生產的相關的負面新聞!我越看越害怕,怎麼辦?在這些個案中,只有少數狀況特殊的才會有媒體報導,但實際狀況是大部分的孕婦都能順利的生產。如果真的越看越焦慮,那就少看聳動的新聞,找資料的時候就只看專業醫師的說明,或是直接問自己的婦產科醫師。2.我好怕痛!我什麼時候可以打無痛?郭安妮醫師表示,如果是生第一胎,產程大部分都會比較久,基本上不會來不及打無痛。孕媽咪也可以在一進醫院的時候就表示自己要打無痛,麻醉師就會先幫孕媽咪準備好,到時候真的痛得不得了也能及時緩解痛感。比較常見的「來不及打無痛」的案例都是生過一胎以上的媽媽,這些孕婦的產程速度都很快,有些事進醫院不到30分鐘就生了,這時候我們才會給他選:「你的產程很快,可能20分鐘、30分鐘小孩就出來了,你還要打嗎?」但如果媽咪堅持要打,我們也還是會幫他準備。3.我不會拉梅茲呼吸、也沒上過課不知道要怎麼出力,會不會影響我生小孩?有些孕媽咪很用心,會在生產前撥空去上生產相關的衛教課程、瑜伽,學怎麼拉梅茲呼吸。不過,如果媽咪沒時間去學、沒上課的話也沒關係,郭安妮醫師:「這些都是很簡單的技巧,媽媽上產檯的時候我們也都會再提醒,教媽媽。所以一定沒有問題的。」郭安妮醫師也分享一個生產出力時最簡單的小技巧:陣痛來時,嘴巴吸進一口氣閉起來,用上大號的方式出力就好。護理師、婦產科醫師會提醒你什麼時候出力、放鬆,聽指示即可。4.我會不會發生產後大出血、血崩的狀況?產後大出血確實很嚇人。除了媽咪自己檢查子宮收縮的恢復狀況,護理師也會在每兩小時、三小時,頻繁地關心媽媽的狀況,如果真的有什麼緊急的事件基本上都是來得及的。5.寶寶後期胎動變好少,我要怎麼確定寶寶還活著?因為胎兒長大、活動空間確實會變小。媽咪可以早、中、晚固定時間,吃完飯後靜坐一會觀察寶寶的胎動狀況、或是拍拍肚子叫寶寶起床。如果胎動次數比之前少於一半,媽咪就算是為求心安也可以到醫院檢查。尤其在過去醫療環境不發達的時候,更有「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來形容生產的風險。但幸好現在醫療體系發達、科學進步,大部分的孕婦都能順利生產。媽咪們就放心的帶著愉快的心情、跟待產包去生小孩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9-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免治馬桶引熱議 噴水就能乾淨?醫生親揭洗屁股真相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提出公廁用免治馬桶政見,但因宣傳影片引起性騷擾爭議,引發各界關注,醫師沈政男認為不可行,並分享使用免治馬桶的經驗與如廁習慣,更辛辣揭露「洗屁屁清潔標準」,直言「是要做愛時,讓人家敢舔你」。沈政男指出,免治馬桶在家裡使用非常好用,問題是設在公廁,就會有一個衛生的問題,並非是要說傳染疾病,因為那是最低標準,而是大家能不能接受公共免治馬桶,那牽涉主觀感受。他認為,公廁政見推動應先討論民眾上廁所的習慣,上完大號以後會不會用水沖洗?或者只是用紙擦拭?得了解民眾對於公共免治馬桶的接受度。如果不能接受公共免治馬桶,設了以後也沒什麼人敢用,也會變成蚊子馬桶。至於如廁習慣,沈表示,他在家使用水洗,而非擦拭。但也不是用免治馬桶,而是浴廁的蓮蓬頭,並有刷洗屁屁的專用刷子;這樣做,是因為免治馬桶雖有噴水,但不可能洗得乾淨,不信可在洗完後嘗試以手觸摸,且聞看看,味道仍相當可怕。而屁屁清潔的標準,「是要做愛時,讓人家敢舔你啦」,就該標準反思,若在公廁上完大號,使用公共免治馬桶沖洗屁屁,之後去赴約,對方是否敢舔你?就能知道乾淨衛生的程度。沈也提到,上完大號用水洗,當然比較乾淨衛生,又可以減少衛生紙使用,問題是使用公廁免治馬桶水洗後,還是會用衛生紙把屁屁擦乾淨,還是得使用衛生紙,因此沒有比較環保。對此,沈政男建議,在家時以水洗後用毛巾擦拭,無需使用衛生紙,所以盡量在一大早上完大號再出門,這樣就不需要在外頭上大號,同時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對身體當然比較好。
-
2022-08-21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量血壓的眉眉角角
我是台北榮總訓練的住院醫師,那時(民國七十幾年)的榮總,內科住院醫師報到後馬上就要開始看門診,一個禮拜三個半天。資淺住院醫師最常被分配到的是最簡單的--診斷幾乎都是高血壓的榮民心臟科門診。在那裡,醫師的工作就是量血壓開30天藥後送客,那時病歷上寫的除了血壓數值外,常常不是Ditto(照樣)、Do(Ditto的縮寫),就是1D+2S,這幾個字代表開立這兩種超級便宜,現在幾乎已經沒人使用,一天一顆的利尿劑D(Dichlortride),加上兩次降壓藥S(Serpasil Reserpine)藥物。甚至於診間還出現了這兩個藥名的印章,連手寫都省了,用蓋章的,就能省下更多時間,如果血壓還是太高,最多再加上也很便宜一天3次的3A(Apresoline)血管擴張劑。那時住院醫師看門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量血壓跟開藥,看病的速度,取決於量血壓的速度,有人幾秒鐘就量好了血壓,也有人量出來的數值全都是準確堪慮的130/80。量血壓越快的醫師,就越能早點回病房幹活,那時很羨慕那些看診飛快的醫師,但又內心掙扎,覺得不該如此草率。多年以後,才發現在這些門診中量到的血壓數值,也沒那麼重要。隨著時代變遷,家用血壓計風行了起來,先水銀,後電子,沒多久,大家就發現家中量到的血壓數值跟醫院不太一樣,有研究說醫院的血壓數值會比家裡平均高22,也就是說醫院量160mmHg,家中可能只有138mmHg。很多原因會引起家中和醫院血壓不同,有人是醫院高的「白袍現象」;有人是醫院低的「隱匿型高血壓」;有時是家中血壓計壞了不準確;有時是家中測量細節錯誤(如洗澡、飲食後量血壓);有時是因為醫院與家中量的正好不同手所致(要以高的那手為準);有時是測量時間不同所產生的差異(醫院量上午下午,家中卻是清晨晚上)。量血壓的講究要從挑血壓計開始,要選認證過的血壓計,而且最好是手臂式(會比手腕式準確)。因為有人左手血壓高,有人右手高,剛剛開始測量的前幾十次為了找出自己哪隻手高,要兩手都量,知道哪隻手高後,日後就可以只量高的那一邊,另一手就不必量了。測量時,要在安靜而溫暖的環境;測量前三十分鐘內不可飲食、不能喝茶、咖啡、酒,禁止運動、洗澡,也不可以使用鼻噴劑,測量前五分鐘必須安靜的坐著,還要先清空大號小號。量的時候要手臂裸露,避免捲袖,測量時輕鬆的坐著,背要有依靠,手要有依托,腳要平放於地面上,不可以交叉或是翹腳。血壓脈帶需與心臟同高,成人或小孩需依照手上臂臂圍的粗細,選擇不同尺寸的壓脈帶。至於該什麼時候量呢?有人血壓早上高,有人中午高,有人下午高,有人晚上高,每個人的規律都不盡相同,但依照治療指引,最重要的時間點,是起床後一小時內跟睡前一小時內。(要是清晨血壓高,除了找原因,有時有些藥物需移到睡前服用。)2022年5月台灣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出爐,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強調在家中測量血壓的重要性,降低門診血壓的位階。另外,還提出722法則,建議連續7天,睡前一小時內及起床一小時內,分別隔一分鐘各量兩次平均。而且無論年齡疾病,除少數例外,家中血壓都以不超過130/80為原則。
-
2022-08-04 焦點.健康知識+
咬合不正又容易噎死?為何人類成為最不會呼吸的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長出用來暖化和淨化空氣的鼻子、引導空氣進入肺臟的咽喉,還有能將大氣中的氧氣分離並送進血液的氣囊。萬古時代附著在泥濘岩石上的好氧細胞,如今成為哺乳動物體內的組織。這些細胞從血液中吸收氧氣,排出的二氧化碳從血管通過肺臟再回到大氣裡。這就是呼吸的過程。有意識或無意識、或快或慢,甚至不呼吸,種種高效呼吸的能力使我們的哺乳動物祖先得以捕捉獵物、逃避獵捕,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但一百五十萬年前,我們的呼吸管道開始改變和分裂。更後來,這種轉變影響了地球上每個人的呼吸方式。這種斷裂我從小就不陌生,你可能也是,舉凡鼻塞、打呼、哮鳴、氣喘、過敏等等,都是它引起的後遺症。我一直以為那很正常,幾乎每個我認識的人都有其中一、兩樣毛病。後來我才發現,這些毛病會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原因。在人類常見的普遍特質之中就能找到答案。史丹佛實驗前的幾個月,我飛去費城拜訪瑪麗安娜.伊凡斯(Marianna Evans)醫生。她是牙醫師,也是牙科研究員,近幾年致力於研究古今人類頭骨的口腔。我們站在賓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的地下室,四周圍繞著幾百個頭骨標本。每個都以字母和數字標示並印上所屬的「種族」,例如貝都因人、哥普特人、埃及阿拉伯人、非洲出生的黑人。此外還有巴西的妓女、阿拉伯的奴隸和波斯的囚犯。伊凡斯告訴我,最有名的標本是一名愛爾蘭囚犯,他在一八二四年因為殺害並吃掉其他囚犯而被吊死。這些頭骨從兩百年到幾千年歷史都有。這是「莫頓收藏」的一部分。此名來自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科學家薩謬爾.莫頓(Samuel Morton),他從一八三○年代開始收藏人骨,企圖證明高加索人種的優越性,但終究失敗。儘管如此,莫頓耗費多年收藏的頭骨還是有唯一一項正面的貢獻:後人得以窺見過去人類的長相和呼吸方式。莫頓聲稱他在這些骨頭中發現低等種族和遺傳「退化」之處,伊凡斯卻發現了近乎完美的結構。為了證明她的論點,她走去一個玻璃櫃,拿出標示著「Parsee」(波斯人)的頭骨。她用喀什米爾毛衣的袖子搽了搽上面的灰塵,再用修剪整齊的指甲掠過它的顎骨和臉。「這是現代人的兩倍大。」她用短促的烏克蘭腔說,手指著後鼻孔,即連接鼻竇和喉嚨後方的兩個孔。她把頭骨轉向我們,彷彿瞪著我們看。「又寬又明顯。」她認同地說。伊凡斯和她的同事、芝加哥的兒童牙醫師波伊德(Kevin Boyd)醫師,花了四年為莫頓收藏中的一百多個頭骨照X光,測量這些頭骨從耳尖到鼻子、從額頭到下巴的角度。這兩種分別名為「法蘭克福平面」(Frankfort plane)和「N垂直線」(N-perpendicular)的測量法,可看出每個頭骨是否左右對稱,以及嘴巴跟臉、鼻子跟顎骨的比例是否正確,在某個程度上,也能看出這些頭骨的主人呼吸是否順暢。遠古的頭骨跟這個波斯頭骨一模一樣,都有往前發展的寬大顎骨、寬闊的鼻竇及寬大的嘴巴。奇怪的是,遠古人類不用牙線、不刷牙、不看牙醫,牙齒卻都長得很整齊。因為臉往前長,嘴又大,所以氣道也比較寬。這些人很可能從沒打呼過,也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鼻竇炎或其他現代人常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沒有是因為不能。他們的嘴太大,氣道太寬,不會產生阻塞的問題,呼吸毫不費力。遠古人類的臉幾乎都有著「往前長」的結構,不只是莫頓收藏的頭骨,世界各地的人類皆然。打從三十萬年前智人(Homo sapiens)在地球上出現就是如此,直到幾百年前仍是。接著,伊凡斯和波伊德把患者和其他人的頭顱跟古代人類的頭骨相比較。現代人的頭都往反方向長,意思是法蘭克福平面和N垂直線倒過來:下巴縮到額頭後面,顎骨往下,鼻竇縮小。現代人的頭骨多少都有些齒列不正。地球上有五千四百種哺乳動物,人類是唯一常見顎骨錯位、咬合過度、咬合不足和牙齒參差不齊的哺乳動物,這在過去稱為「咬合不正」。 對伊凡斯來說,這指向一個根本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演化到害自己生病?」她把波斯頭骨放回櫃子,拿出另一個標示「Saccard」的頭骨。它的完美臉形是其他頭骨的翻版。「這是我們努力要解開的疑問。」她說。 伊凡斯告訴我,演化不一定代表進步,而是改變。而生命可能變得更好或更差。現今,人體變化的方式已經跟「適者生存」無關,相反地,我們繼承並延續了有害健康的特點。這個名為「演化失調」(dysevolution)的概念,由哈佛的生物學家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提出, 解釋我們為什麼會背痠、腳痛、骨骼愈來愈脆弱。此外,演化失調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呼吸會如此不順暢。 伊凡斯告訴我,要瞭解這一切是如何以及為什麼發生,我們得回到過去。非常遙遠的過去。回到智人還不是智人的時候。 多麼奇怪的動物啊。站在草原上的高大草叢裡,手臂瘦長,手肘突出,狀似毛皮面罩的額頭下,一雙眼睛望著廣闊的荒野。微風吹動草叢時,他們臉上跟水果軟糖一樣大的鼻孔,在無下顎的嘴巴上方上下收縮,辨識微風捎來的各種氣味。 時間是一百七十萬年前,人類最早的祖先「巧人」在非洲東岸遊蕩。很早以前我們就離開樹上,學會用腿行走並訓練自己使用小指,使小指放下來、可碰到同一隻手的拇指。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抓住東西,把植物根莖從土裡拔出來,並用尖利的石頭製作打獵工具,用來切下羚羊的舌頭或剝下骨頭上的肉。 吃生肉費時又費力。於是我們收集許多石頭,把獵物放在岩石上敲打。將食物軟化之後,省下許多消化和咀嚼的力氣,尤其是肉類,也因此為身體節省了能量。人類利用這些多餘的能量來擴大腦容量。 將食物烤熟甚至更便利。八十萬年前左右,我們開始用火處理食物,釋放出食物中的大量卡路里。人類的大腸本來是用來分解粗糙、多纖維的蔬果,因為飲食改變而大幅縮水,光是這個改變就省下更多能量。更近一點的人類祖先「直立人」因此得以進一步擴大腦容量,比巧人大了五〇%,十分驚人。 我們開始長得愈來愈不像猩猩,愈來愈像人類。如果一個直立人打扮得西裝筆挺站在地鐵裡,大概也不會引來旁人側目。 這些遠古祖先跟我們基因相似,甚至可能生下我們的小孩。然而,搗碎和烹煮食物的創舉也帶來負面的後果。快速增長的大腦需要空間擴展,於是往我們的臉部正面發展,也就是鼻竇、口腔和呼吸道的所在處。久而久之,臉部中央的肌肉變鬆,顎骨變弱、變薄。臉整個縮短,嘴巴變小,一塊突起的骨頭取代了我們祖先扁塌的口鼻。這個新五官為人類獨有,把我們跟其他靈長類區隔開來,也就是突出的鼻子。 問題是,這個較小、垂直發展的鼻子用來過濾空氣的效率較低,也會使我們接觸到更多透過空氣傳播的病原和細菌。鼻竇和口腔變小,也縮減了喉嚨的空間。我們愈常烹調食物,吃愈多柔軟且富含卡路里的食物,腦容量就變得愈大,呼吸道變得更緊。 大約三十萬年前,智人首次在非洲大草原上出現。除了智人,還有其他人種。例如: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是在現今歐洲搭建藏身處、捕獵大型動物的強健人種;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則是鼻子大,四肢粗短,會做衣服,擅長在寒冷氣候下存活;納萊迪人(Homo naledi)長得像人類祖先,腦袋小,臀部大, 手臂瘦長,身材粗短。 想像那會是何等畫面:形形色色的人種晚上聚集在熊熊營火周圍,宛如星際大戰的遠古人類酒吧,啜著棕櫚葉裝盛的河水,幫彼此抓毛髮中的小蟲,比較彼此額頭的弧度,然後躲到大石頭後面,在星光下跨種交配。 之後這些人種就消失了。大鼻子尼安德塔人、手腳瘦長的納萊迪人和脖子粗厚的海德堡人,全都因為疾病、天氣、彼此、動物、懶惰或其他因素而滅亡。源遠流長的人類家譜只剩一種存活下來,那就是我們。 在寒冷的氣候下,我們的鼻子會長得愈來愈窄而長,以便快速暖化空氣再送進肺裡;皮膚也會變得比較白皙,才能吸收更多陽光製造維他命。在陽光充足的溫暖環境裡,我們的鼻子會長得較寬較扁,這樣能有效吸進溫暖潮濕的空氣;皮膚則比較黑,避免被陽光曬傷。此外,我們的喉頭會下降到喉嚨以適應另一種改變:聲音溝通。 喉頭就像一個閥,能把食物送進胃裡,同時避免我們將食物或其他東西吸入呼吸道。每種動物及所有人種都演化出較高的喉頭,位置靠近喉嚨的頂端。這是合理的發展,因為高喉頭運作起來最有效率,只要有東西卡在氣道裡,能夠很快將之排除。 人類發展出說話能力後,喉頭逐漸往下移,嘴巴後方讓出空間,以便做出更多聲音和音量的變化。小嘴唇較容易操控,人的嘴唇愈變愈薄,不如過去飽滿。更靈活有彈性的舌頭有利於控制聲音的差異與結構,於是舌頭更往喉嚨裡縮並把下顎往前推。但喉頭變低削弱了它原來的功能。因為位置變低,嘴巴後方空出位置,使得早期人類很容易嗆到。只要吞下太大塊的食物就可能嗆到,小塊食物如果吞太快或稍不注意也會嗆到。智人成為輕易就可能噎死的唯一一種動物,也是唯一的人種。令人傷心且匪夷所思的是,懂得用火及烹煮食物、腦容量變大、可用多種聲音溝通等改變,讓人類祖先比其他動物更聰明、更靈活、活得更久,卻也阻塞了我們的嘴巴和喉嚨,害我們更難呼吸。更久之後,這個改變還會使我們睡覺時容易被自己嗆到,也就是打呼。這些變化對早期人類自然毫無影響。有幾萬年的時間,我們的祖先用突飛猛進的頭部來呼吸都毫無窒礙。有了鼻子、聲音和特大號腦袋,人類得以稱霸世界。※ 本文摘自《3.3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3.3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作者:詹姆斯.奈斯特 譯者:謝佩妏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21/08/28
-
2022-04-0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停不了的原因是什麼?專家教簡單10招止嗝及如何預防
多數人都有過打嗝不止的經驗,如果發生在重要場合,更是尷尬。究竟為什麼會打嗝?「當肋骨和橫隔膜之間的肌肉痙攣或收縮,就會發生打嗝,橫膈膜是負責呼吸的最大肌肉。」德州農工大學醫學院博士Jason McKnight說。「在每次痙攣期間,會吸入空氣,當空氣穿過聲帶,就會發出打嗝聲。」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家庭醫學專家Jennifer Boozer解釋。打嗝是非自願,無法輕易要它停就停。一般認為打嗝是一種發生在體內的反射作用。打嗝的原因是什麼?Boozer博士說,目前並不明確知悉所有打嗝的原因,一般認為,刺激橫膈肌或連結橫膈肌的神經(膈神經和迷走神經)的行為,可能導致打嗝,包括進食太快、喝碳酸飲料或酒精、壓力過大或過度興奮;某些疾病如胃酸逆流,也可能是觸發原因;打嗝也可能是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例如用於治療焦慮症的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s,BZD)。如何停止打嗝?多數情況下,打嗝會在幾分鐘內消失,「有時忽略打嗝,就是最好的方式。」Boozer博士說。但如果你正準備進行演說或開會,沒有時間等它自動停止,該怎麼辦?目前常見的家庭療法包括:● 深呼吸、緩慢呼吸● 喝水(或冰水)● 漱口● 讓某人出奇不意嚇你一跳● 屏住呼吸5-10秒● 拉扯舌頭● 吹氣球● 對著紙袋呼吸● 坐下,將膝蓋拉至胸前一分鐘● 在臉上冷敷以上方式看起來像是偏方,但Boozer博士說,它們其實利用了幾種機制:破壞橫膈肌痙攣的模式(例如屏住呼吸);刺激膈神經或迷走神經以破壞神經衝動(例如在臉上冷敷或漱口)。而將膝蓋拉到胸前,則是透過對橫隔膜施加壓力,達到止嗝作用。McKnight博士則建議,可以嘗試捏住鼻子,然後強迫自己呼氣並向下壓,就像要上大號一樣,保持約10秒鐘。不過他提醒,患有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不適合這樣做。如何預防打嗝?經常打嗝的人,最好注意一下,什麼情況會引起打嗝,例如是在暴飲暴食後,還是吃了辛辣食物或其他刺激物,日後避免這些情況發生。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3-1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大號完擦到衛生紙全白才乾淨?醫:擦太乾淨反而會有這症狀
一名網友表示,每次上完大號,擦屁股都擦不乾淨,常常一擦就是「1小時」,困在廁間很痛苦,甚至有時褲子脱下來時,發現有「糞液」殘留在內褲上,以為是大便沒大乾淨,但蹲了廁所卻還是上不出來,很是困擾。台北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孫文俊表示,「上完大號不用擦太乾淨,反而變成肛門搔癢症。」從便便擦不乾淨 看出身體警訊該名網友排便後一直擦不乾淨、甚至平時還有糞液流出,是否代表身體傳出警訊?對此孫文俊表示,以兩大方面來看,第一可能是糞便沒有排乾淨,也會有「裡急後重」之感,這有可能是蔬菜纖維攝取太少,引發便秘,也有可能是吃太多刺激性食物,使糞便水水軟軟的,從肛門口流出,或者是走路時肛門受到摩擦,就會看到底褲有糞液殘留,不過嚴重則可能是因瘜肉、腫瘤導致,才會呈現一直想排便卻上不出來,建議民眾可以進行大腸鏡檢查。第二,其實肛門內的皺褶面非常多,或者有些人肛門週邊會有許多體毛,這都會造成糞便殘留,因此擦不乾淨是很正常的,不過孫文俊認為,拿衛生紙一而再、再而三地擦拭,追求「衛生紙全白、沒有一點顏色殘留」是不切實際的,過度的清潔會使肛門乾燥進而搔癢,一旦發癢用手抓撓,反覆交替反而會讓肛門抓破受傷,甚至會引發感染。另外,痔瘡或是肛門廔管因分泌物會流出,也會導致肛門有不乾淨之感,建議要就醫檢查,接受治療。最佳清潔肛門方法 免治馬桶、純水濕紙巾孫文俊表示,如果擔心衛生紙清潔效果不高,最佳建議使用免治馬桶;也可以使用濕紙巾,但是不要含有其他的添加物(例如:酒精),可用純水的濕紙巾減少肛門受到刺激;如果身邊沒有濕紙巾、免治馬桶,只有衛生紙,可以將衛生紙沾水進行擦拭。孫文俊強調,擦拭時只要擦2-3次確認沒有大量糞便殘留就好,維持清潔就可以。針對肛門保健,孫文俊表示,飲食必須注意,尤其便秘患者,若排便過度出,還可能會造成肛門撕裂傷,因此要補充足夠水分,以及足量的蔬菜和水果。正常的排便頻率是1天3次到3天1次,如果過度頻繁(腹瀉),或是超過三天才排便,會造成肛門口排便受到壓力比較大,導致流血、紅腫、疼痛,因此也可以攝取益生箘,或洽詢醫師開立軟便藥、瀉藥等。(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大便黏馬桶是大腸癌徵兆? 想太多!可能是這2個壞習慣害的 ·如廁後要用衛生紙or溼紙巾擦? 專家解答「正確擦拭方式」
-
2021-12-23 該看哪科.眼部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視力模糊、畏光,眼睛發現問題前往就醫,被告知有白內障、需要開刀,當下往往讓人錯愕又緊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部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是個非常常見的眼部疾病,手術可一勞永逸,怕的是因錯誤觀念延誤治療,嚴重也會造成失明。 白內障普及,60歲達8成,老化、高度近視皆是風險。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盛行率高,不過大多屬於良性,成因主要與年齡有關,是個眼部水晶體的正常老化現象,如長白髮一般,若簡單的形容,就如相機的鏡頭髒了或出現雜質。從統計上來看,老化性白內障族群50歲以上就約有60%,60歲以上可達80%,70歲以上就約有90%。而從手術來看,75歲以上就約有八成接受過白內障手術治療。 除了老化以外,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也是個重要的風險因子,此族群出現白內障,往往也更容易出現近視度數急速飆升的情況,例如半年內近視度數從500度直接升到900、1000度,差異相當明顯。除此之外,慢性疾病如三高、腎臟病也會有所影響,特別是糖尿病,相當於水晶體長期「泡在糖水中」,代謝受到影響,也容易引起白內障。另外抽菸、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期受到強光刺激、或眼部曾受到創傷的族群也需留意,特別提醒3C族群也包含在其中,雖不至強烈傷害,但長期、長時間、沒日沒夜的使用,對眼部而言不光是近視,也是個慢性傷害,與白內障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息息相關。其他相對少見的包括了遺傳、或是媽媽懷孕得上德國麻疹,皰疹病毒影響到胎兒等先天性白內障。白內障不只視力惡化,醫:不治療一樣可能失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常兩眼都會出現,大多視力模糊、看不清楚、顏色對比變差、炫光、畏光等,但不至於有疼痛、痠澀等實際的不適感。不過,若是有白內障卻遲遲未妥善治療、延誤就醫,白內障成熟時也可能引起青光眼等眼部併發症,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甚至嚴重可能使得眼部神經壞死導致失明。而白內障雖為眼部的疾病,但影響也相當廣泛,視力受影響,也可能造成各種生活不便或發生危險,白內障的年齡層普遍有骨密度較低的情況,若發生跌倒容易骨折,便有可能久臥於床。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視力受損與情緒障礙、心理疾病、腦部退化息息相關,若遲未治療恐怕也會有所影響,正如灰暗的空間容易讓人心理生病一樣,不可忽視。另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手術治療後可以明顯地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醫師也分享,日前就有位白內障患者,一眼開完刀後,另一眼也出現白內障,但因對開刀有著錯誤的認知及恐懼,想要拖久一點再進行另一眼的手術,結果延誤治療,尚未手術的眼睛後來不幸因為白內障過熟發生急性青光眼發作,且眼部神經壞死導致無法手術,導致最後一眼失明。 提醒民眾,若有發現視力有日漸變差、影響到生活或行動安全受到影響等就盡早檢查,且越早越好,不宜自行多加多觀察。若確診白內障應趁早妥善治療,以避免不可逆之視力損傷。 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高嗎?安全嗎?會復發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的治療方式包括了藥水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效果目前相當有限,日後還是會逐漸惡化,而手術治療更換人工水晶體,技術隨著醫學發展持續進步,現在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有別於以往需要白內障成熟才建議動手術,現在只要有明顯的視力影響,即便是早期也可以接受治療。其安全性高、成功機率高,99%可順利完成手術。一般而言會建議先進行一眼,待該眼穩定後進行另一眼,以避免同時治療雙眼時,術後暫時包紮雙眼時影響生活。手術通常約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術後第一天通常會包紮靜養,第二天便可以明顯感受到視力恢復,後續會越來越清晰。換上人工的水晶體穩定度高可以使用一輩子,一勞永逸根治白內障,相較之下比較需要操心的,會是在術後保養。 白內障術後要注意什麼?醫:避免進水、出力是重點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術後一至兩周最需注意的,就是避免該眼接觸到生水,以免發生感染,洗頭、洗澡時就需要多留意確實閉好眼睛或換個姿勢。另外,換上人工水晶體後也需時間穩定,在這之間也應盡量避免搬重物、出力、包括上廁所大號時也避免過度用力,也不宜彎腰過低等情況,以免人工水晶體出現位移等不良情況。除此之外,也需留意避免碰撞,不過通常術後會讓病人使用護目鏡、眼罩等,因此日常多留意即可。《延伸閱讀》 .視力模糊、變形、黑點早檢查!醫:慎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釀失明。 .眼痛前中後代表什麼?如何改善?眼醫詳解:3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夾屁股忍便意小心釀成便秘! 醫警告「5症狀中2」快就醫:零食別吃太多
4歲的妮妮常因為無法順利排便而哭鬧,這天妮妮媽媽注意到,妮妮在客廳玩耍到一半時滿臉漲紅、走路扭扭捏捏看起來怪怪的,問了妮妮才知道,因為每次大便都很痛、很不舒服、很可怕,所以想便便時,就會夾屁屁,帶妮妮到廁所培養便意後,妮妮哇哇大哭喊屁股很痛,媽媽一瞧流血了,趕緊帶妮妮至醫院就診,才順利解便。兒童便秘 多因生活作息、飲食習慣所致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兒科陳亮君醫師表示,兒童便秘大多是由於不當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的變動所造成,常見孩子常因吃蛋糕餅乾精緻飲食或油炸食物等,因為吃零食就飽了,進而降低或甚至拒絕吃正餐中的蔬菜水果,導致蔬果攝取量不足而增加便秘的可能;在兒童腸胃門診中,有2至3成的兒童都是因為便秘至門診就醫。 多數屬功能性便秘 兩項症狀持續1個月要注意陳亮君進一步說明, 大多數的兒童便秘屬於功能性便秘,少數是因為腸道神經發育不良而引起蠕動障礙所產生的便秘。一般來說,不同年齡層的排便次數不同,依照兒童的便秘診斷,家長可以留意兒童是否有以下其中兩項的症狀並有持續一個月以上:一週排便少於2次、一週大於一次的滲便、有過憋住大便的姿勢或意圖、排便疼痛或困難、有直徑過於粗大(可能阻塞馬桶)的糞便。(推薦閱讀:排便時常很用力、出血、像羊便? 一張圖評估是不是功能性便秘) 溫和軟便劑清宿便 合併這些問題需就醫兒童排便困難多數經過調整飲食與排便習慣,就能改善;若仍便祕,就需要藥物的介入來幫助孩子,一般以溫和的軟便劑幫助孩子先排掉宿便,後續再搭配飲食及排便習慣的養成來改善便秘,但是服用藥物後需要一段時間讓藥效發揮才有利便的效果,若孩子嚴重便秘有時也會用甘油球灌腸來快速刺激排便,當孩子合併有嚴重腹脹、生長遲滯、體重偏輕等問題時,需要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 (推薦閱讀: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預防便祕 養成4個好習慣長期便祕除了會造成孩子們成長發育受限之外,也會因為影響到生活而對家長跟孩子都造成心理上的負擔,陳亮君提供告別便秘的生活好習慣:1、適量攝取水分,多吃穀類、蔬菜、水果等多纖食物。2、培養孩子每天固定時間上大號的排便習慣。3、上廁所時,嚴禁孩子邊玩玩具、平板與智慧型手機等會分心的物品。4、鼓勵孩子在上大號時避免用力硬擠,避免孩子將排便跟流血疼痛連結在一起而更加逃避與排斥排便;若因便秘合併疼痛甚至肛裂出血的孩子,則需要給予肛門黏膜復原的時間,排便訓練才有機會成功。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無糖優酪乳仍有糖?乳糖不耐症可以喝? 營養師解「3QA」:搭1物排便效果加乘 
-
2021-11-21 養生.人生智慧
因喪弟之痛決定踏上從醫路!88歲彭汪嘉康行醫一甲子從未停下腳步,想為病人多做點
中研院院士彭汪嘉康現年88歲,自1956年台大醫學院畢業起,行醫超過一甲子,仍堅持每日若非進診間看診,就是在辦公室閱讀研究資料或者是參與會議,日復一日,始終如一。工作大半輩子,她將於明年退休,赴美與家人團聚。坐在萬芳醫院辦公室那張特大號皮質辦公椅中,彭汪嘉康的身影顯得嬌小,一如牆面上1962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黑白合照,一群白袍研究員、醫師,人高馬大,清一色都是男性,坐在第一排的她,頂著招牌短髮,個頭硬是矮了一截。彭汪嘉康透露,當年為了不讓人輕視,還養成了穿高跟鞋的習慣。身形矮小的彭汪嘉康,卻是醫學界的「巨人」、癌症醫療的先驅。1960年代,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擔任研究員時,她發現癌症腫瘤與染色體異常的關係,成為首位獲得「亞瑟佛萊明獎」的外籍女性。她對台灣癌症醫療的貢獻更是功不可沒,將國內腫瘤醫學體系從無到有完整建立,被譽為「台灣癌症之母」;此外,彭汪嘉康為弭平國內醫界門戶之見不遺餘力,推動成立「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 (TCOG)」,團結醫師,惠及無數病患。因喪弟之痛 決定踏上從醫路至今仍往返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看診,彭汪嘉康溫柔問診、視病如親的形象,深植病患心中。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她之所以走上行醫這條路,竟是因為兒少時的一次「生氣」。彭汪嘉康弟弟患有氣喘,她初中時,弟弟病情惡化,演變為肺炎,父親請來醫師好友為他看診。彭汪嘉康說,當時已經有盤尼西林可用於治療,即便價格高昂,但並非不可得,那位老醫師卻沒有幫忙找到這個藥物,最終弟弟不幸病逝,「我很生氣,他身為醫師,卻沒有想到怎麼盡力救治病人。」時間已過數十載,憶起遺憾往事,彭汪嘉康語氣中仍有不平。於是,彭汪嘉康毅然決然踏上從醫之路,為了「盡力」,也為了不讓悲劇在任何一位患者身上重演。正因如此,她一生行醫,「退休」二字,從來不存在彭汪嘉康的字典裡。強烈使命感 想為病人多做點1992年,彭汪嘉康年過60,這個一般人早已開始規畫退休生活,準備安養天年的歲數,外科醫師出身的她,再度從住院醫師做起,白天看診、晚上做研究,假日還得值班,只為了取得癌症專科醫師執照返台。作為醫者、研究者,彭汪嘉康坦言,過程中時常遇到瓶頸,支持她走下去的,是她口中那些「好高興的時候」,看著患者接受治療、病情復元後走出診間,是彭汪嘉康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她一直記得,曾有一位還不到50歲的子宮頸癌患者,四處就醫,病痛仍無法改善,最後踏入彭汪嘉康的診間。她開了一種「比較新、副作用比較少」的藥物,讓患者回家服用。再次會診,患者一見彭汪嘉康,就屈膝下跪,感謝她的救命之恩。6個月後,這位患者癌症復發過世。「有時候,真的很emotional(感慨)」,彭汪嘉康深刻體認,在疾病、生死面前,即使生命只能延續數月,對患者而言,依然珍貴無比,單看研究報告中冰冷的數字,絕對無法體會。「看報告覺得平均存活時間幾個月有什麼了不起,但對於一個人來說,這幾個月有多重要。」彭汪嘉康感歎。罕為人知的「堅持」 再忙也要下廚讓更多疾病「有藥可醫」,是彭汪嘉康堅持站在第一線看診數十年的原因之一,「之所以要看門診,是要看看現在什麼毛病最bother people(使人痛苦),從患者身上我就知道,該往什麼方向做研究。」她結合醫學與研究,帶著研究團隊,找出更多疾病的原因及解方,幫助患者。彭汪嘉康沒想過要停下腳步,「如果大家覺得我還有點貢獻,那就繼續做。」她謙虛地說。為獲取更多醫學新知,疫情中,彭汪嘉康忙著參加視訊會議及研討會;而她回家後的「休閒」,是坐在電腦前,閱讀各大醫學期刊、媒體的最新資訊。除了行醫,彭汪嘉康還有一個數十年不曾改變,卻罕為人知的堅持:做菜。公務再繁忙,只要撥得出時間,她就會回家煮飯,與先生共進晚餐。在上海成長的彭汪嘉康,燒得一手道地上海菜,江浙菜也有所涉獵。比起「湯湯水水」的台灣菜,她更習慣自己下廚,做幾道早已吃慣的上海家常菜;彭汪嘉康不忘提起先生的飲食喜好,「他是四川人,放幾根辣椒就可以了。」她笑說。彭汪嘉康夫妻倆飄洋過海,在台行醫、從事研究超過30年,彭汪嘉康終於鬆口,將在明年中研院院士會議結束後返美,與太平洋另一端的兒孫團聚。起心動念要回家,除了因為身體狀況不如從前,更是為了交棒給年輕後進,「我覺得能夠做的,在我活著的時候都做了;我不能做的,就交給年輕人,讓他們找出到底怎麼回事。」她說。培育新血 畢生守護台灣癌症醫學交棒這條路,彭汪嘉康鋪了34年,1987年推動「內科腫瘤專科醫師訓練計畫」,兩年後再成立「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她培育的學生,不少都已獨當一面,成為國內癌症醫學權威。脫下昔日踏響台美各大醫學研究機構的高跟鞋,換上平底皮鞋,忙碌到退休最後一刻,彭汪嘉康沒有一絲疲態。行醫救人對她而言,不是消磨人生的工作,而是為了彌補缺憾,畢生致力完成的任務,她踏出無數的「一小步」,成就台灣癌症醫學的「一大步」:今天,癌症不再是國人口中的不治之症。即將卸下重擔返美,彭汪嘉康言談間,透露著「任務完成」的坦然心境。彭汪嘉康小檔案現職: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癌症中心顧問、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兼講座教授經歷:中央研究院評議委員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內科主治醫師暨癌症遺傳組主任獎項:亞瑟佛萊明獎、第一屆台灣萊雅傑出女科學家獎、十大傑出女青年獎
-
2021-11-02 名人.相性幸福
為何很持久反而讓人開心不起來?癥結點在出不來
近3年來,為了射不出來而困擾的案例,可是慢慢持續攀升中,讓來諮詢個案們總是尷尬的說:「我很持久,可是出不來。」想像打噴嚏但是打不出來,或者是用上大號來比喻,應該沒有人會開心的說:「我好喜歡便秘」吧! 笑不出來的原因射精困難最直接面臨的困擾是「生小孩」,由於無法在陰道內射精,想當然爾就無法自然受孕。再來就是「感情危機」,常聽到伴侶的抱怨是:「他是不是對我沒有興趣,所以才無法射精?」、「我那裡不緊嗎?」、「他是不是不愛我?」……你所想到能懷疑自己的台詞,大概87%都會出現在診間。男方則是很沮喪且無奈的說:「我也不想這樣子,但就是找不到想射的感覺……」。漸漸的,兩個人的感情因為這樣而開始有了疙瘩,每次的性行為對雙方來說既是期待,又是一次次的失落。如何簡單初步判斷延遲射精造成射精困難的原因仍然可以先概分成器質性和心因性的,最簡單粗略的判斷如下:1.有夢遺嗎?或是自慰的時候能夠射精嗎?你的答案如果是「yes」,那就可以先排除是器質性(生理)所導致的射精困難。2.是勃起功能障礙還是射精困難?傻傻分不清蠻多人會搞不清楚自己是勃起功能障礙還是射精困難。差別在於勃起功能障礙與陰莖的硬度有關,當你硬度不足夠,中途變軟(消褪)的時候,是很難持續性交來達到射精(這裡就先不討論未硬就射精的例子);但射精困難的勃起狀態多數是可以持續維持至少3級以上的硬度(可在陰道內活塞),卻一直到不了高潮期而射精。而在DSM-5中對於遲射(Delayed Ejaculation)定義是,性行為時,在個人無意拖延下,有顯著的射精拖延及顯著的不常或沒射精,這樣的情況持續至少6個月以上。所以,當發現自己來的時候都很正常,但跟伴侶性行為時,卻遲遲無法達陣,這樣的狀況長達6個月以上,就需要提高警覺了。擺脫遲射體質 練習Let it be 假使面臨這樣的困擾該怎麼辦呢?在臨床上,排除生理或是服用藥物所引起的射精困難,觀察到延遲射精的人常會有的特點就是框架很多。框架包含了對行為的框架,像是自慰的時候有一些特定的條件,刺激哪個部位、怎麼刺激,還有搭配什麼環境條件等,一旦換到了兩人之間的互動時,就什麼都不對勁了;除此之外,還有認知的框架,指的是有預設的想法,例如:做愛時間愈久愈好、要女性高潮就是要持久……;再來就是情緒的框架,常聽到的有競爭的心態,不想輸給其他男性,什麼都想比較。如果說早洩要學習控制射精,那麼想要擺脫遲射體質,就是找到影響的因素,練習Let it be!
-
2021-11-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親人面臨重病時... 七十六歲老看護雜記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的主題是「當親人面臨重病時」。一位太太在先生嚴重頭部外傷後,幾年來隻手扛起照顧摯愛家人的各種辛勞工作,寫出這篇令人感動也感傷的文章。 一位女兒在父親病危時,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而三年來他老人家在安養中心,完全沒有溝通能力,吃喝拉撒樣樣需要別人照顧。女兒百感交集,但最後還是覺得「不管怎樣,做就對了。」一位長年關心這議題的醫師,應邀闡述她長年的倡導:「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生命的方法越來越多,也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樣的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我們應該主動與親友討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並造訪各大醫院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後,所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避免將來我們無法好好的走,照顧我們的人也無法好好的活。2013年,我們回台掃墓,和老同學健行餐敘樂翻天,五月底那個周末午餐晚餐接著來,最後一攤我沒有去,老公先去看牙醫再直接到餐館,那個午睡我做了一個惡夢,夢見我帶著老公的骨灰自己坐飛機。回家後他在關陽台門時向後直直地重重地摔倒在大理石上,因腦傷送醫院急救。我不想再回顧整個過程,總共在三所醫院共住院七個月。因為建中同學的鼎力相助,讓他得到VIP 的待遇,感謝七十幾個同學的不間斷探訪。過去的腰椎腹腔引流管(LP shunt )喪失功能,在同學的大力幫忙下,老公再次緊急進入開刀房,醫師再度操刀,成功為老公裝了頭部的腦水引流器。回到關渡不久告訴回台照顧他的大兒子說:「這菜太難吃,醒來了⋯⋯」我妹淡水的公寓讓我們暫住,因復健治療在附近很方便。後來他吵著要回美國,先回小兒家,那時他還能在社區散步,他又吵著要回亞歷桑納州優馬的家,已整理好在出售中,室內空無一物,但是在回家前乾兒女送回原先他要捐出的傢俱,他們認定我們會再回來,回到家冰箱滿滿,廚房用品齊全,睡床也準備好了,幸福呀!有這麼好的乾兒女,真是遠親不如近鄰,感謝他們的照顧。我們再繼續經營絲花的生意,有天發現老公因腦部受傷左眼視力欠佳,我們決定退休。退休後因為老公的情況,我不敢做什麼規畫,但是有人為我唱讚美歌說我做什麽就像什麼,梅莉史翠普說:「轉變的能力是比美貌更有用的名片。」我不是千面女郎,更不是心理學的多重人格,在辛苦的看護工作中,要求自已不能迷失,要活的自信快樂而且美麗,因為我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又好學不倦,DNA 給我的能力和智慧,也是上帝父母的恩賜,原本是焦頭爛額的工作,我除了天天寫小品文內容包羅萬象,還抽空玩縫衣機手作,最大勇氣是自拍,騷首弄姿穿上自縫或由特大號改的衣服用來送人,當起美美的「老麻豆」。六年前退休時,老公除受傷的語言區講話用詞不妥但其他生活可以自理,可是在2019年COVID-19爆發後,他腳力功能突然退化,變得不良於行,這時我申請了助行器,他會在夜晚醒來用助行器去上廁所,慢慢地無法對準目標,最後變成在浴室門口就亂灑尿,非常困擾我。我什麼都會就是不會清潔房子、擦地板,幸好有人介紹找到一個打掃阿姨,一週一次來我們家深度清潔房子。有清潔工並沒有讓我閒下來,先生半夜的連環Calls擾人清夢,因聲音熟悉要不然會嚇出心臟病,常常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叫我不停?本來想要問問老人精神科醫師的老同學有沒有藥,後來作罷。除了安眠藥物還有什麼辧法嗎?像我的心理醫生曾經開過避免做夢的藥物,孫女兒幫我查過還沒有正式核准上市,我沒吃照樣做各種彩色的夢。那陣子因睡眠不足,白天的我像個僵屍也瘦了十磅,自問身體是否亮紅燈,好在全身檢查都沒事,可能只是自己太疏忽飲食吧!4月22日我還能自己帶他去打Moderna疫苗,之後開始申請了一張床放在客廳,一來我可以睡得安穩些,我一好友說:「給他躺下去就完了!」事實上他兩腳已無力站立,更不用說用助行器走路了,連搬到輪椅上都很困難,以前他常常在半夜醒來吵得我睡眠不足,現在有時候早上他會「哭夭」,用肚子餓將我吵醒。餵早餐時床可以調高些,而且有欄杆防止他跌下床,新款的床還有按摩舒壓墊,理想、方便、實用,白天我都隨侍在側,坐在沙發上寫作、玩遊戲等,另外小狗奇娃娃巧巧白天也都依偎在阿公身傍不離不棄。老公169磅,我手無縛雞之力,換尿布、床單、墊布都要拉動他的身體,有次我用力過度,右肩膀疼痛難耐,大約在1到10的痛度是8,所以立即和家醫連絡,他們為我訂了下午四點看診。因為是最後一個病人,家醫和我相談甚歡,我帶了之前醫生開的四種止痛藥,詢問該如何使用。因為這位金髪胖胖的家醫本身有個八十歲的父親也有失憶症,由媽媽居家照顧⋯⋯兩人心有戚戚焉!最後我請求開照X-Ray的檢查單,可以不用先預約,希望在看骨科醫生之前就有報告,謝謝她開了檢查單。隔天一早就做了X-Ray ,接下來去了骨科診所掛號,我妹說的我人緣不錯,想到建中方大老闆恭維的話:「威姫你是個難得的外交人才。」其實我一向對人和藹可親,每一科診所的護士,我一進門都叫得出我的名字,因為我是少數有笑容的亞洲人吧!約到看醫生的時間是四點,我也驚訝自已有這份運氣,感謝醫護人員對我照顧,當然也是我一向待人處事的風格得到了回報。醫生像老朋友,她看了X-Ray 報告,手肘沒有什么大礙,肩膀的疼痛歷史悠久,她要為我安排照肩膀MRI,她看到我右肩幾乎痛不欲生,我比比打針的動作。她點點頭,一切在不言中,拿來類固醇針劑,唉呦呦⋯⋯忍者威姫,有氣無力地問醫生:「你知道有多痛?」她回答:「是的,我膝蓋也挨過一針。」兩人心照不宣苦笑。住在大城市的朋友肯定羡慕我神通廣大,兩天內完成治療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媲美阿湯哥。有日一朋友在洛杉磯看醫生,因為塞車嚴重,在高速公路花了兩小時多,結果醫生看診不到二分鐘!在MRI掃描後,醫生發現右肩膀的肌腱斷裂,有快二公分的撕裂傷,可以開刀縫合,但是術後要使用吊帶,六個月後才可完全復原。我是個右撇子,這下子不就像廢人一般了,考慮再三還是小心右肩動作,先不開刀。七月,我完全不迷信,是巧合吧?就在那天我幾乎崩潰,不知道為什麼從早到完換了八次尿布,慘況空前創世紀來的金氏世界紀錄,我差不多玩完了,還好兩個兒子是我的情緒垃圾桶,我沒上吊、沒吃安眠藥啦!你們說説是不是見鬼了?
-
2021-10-11 養生.聰明飲食
大便浮水上別輕忽 專家:頻繁出現可能是疾病徵兆
出現浮在水上的「脂肪便」,是因為攝取過多的油所造成的嗎?除了吃進過的油之外,還有其他原因…這一節要來談關於「便便」的話題。各位讀者是否有這種經驗,上完大號後發現糞便浮在水面上,而且黏著度還很高,在水面形成一層薄膜,讓你覺得「今天的便便好像和往常不一樣?」這種糞便一般稱為「脂肪便」,也就是糞便中充滿脂肪的狀態。除了上述情形之外,還有糞便的顏色較淡、偏白,以及氣味強烈等特徵。但為什麼會從體內排出這種糞便呢?有些人或許會直接聯想到,可能是自己在飲食中攝取了過量的脂質,所以需要排泄出去吧,然而事情卻沒有這麼單純。如左頁所示,從飲食中所攝取的脂質,在人體內會分解為中性脂肪和磷脂,然後轉換為活動所需的能量供人體使用。這個分解脂質的過程稱為「乳化」,然而要是乳化的過程不完整,分子就會因體型過大而無法被消化管道吸收,最後和糞便混在一起排泄出去。雖然有時會受到身心狀況不佳,而影響到吸收功能的運作,導致脂肪便的產生,但要是這種情形持續了好幾天,或者頻繁出現的話,或許就是某些疾病的徵兆了。如果放著不管,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營養不足的狀態,甚至從胰臟炎惡化到會危及生命的重症都有可能。因此,不要以為「不過是個脂肪便而已」就鬆懈警戒,應該盡快到內科或消化科的門診去接受診療。「脂肪便」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以下所列舉的幾種疾病,都可能會產生脂肪便。如果注意到脂肪便已經持續好幾天,或者出現次數相當頻繁的話,就要特別留意了,因為依據病情的進展,有些案例甚至會危及到個人的性命,因此盡快到醫院的內科或消化科接受診療才是正確的做法。※ 本文摘自《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作者:守口徹譯者:林巍翰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1/09/09
-
2021-10-0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生可以變成更稱職的病人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難得的收到了三篇來自不同背景的醫師寫出他們「跨越醫病之間的高牆」的經驗。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家寫出與一位老年癌末病人溫馨的互動,悟出「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另一位醫師因為遇到相當有主見、不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的病人,使他想到「為什麼不考慮誠心接納,順著病人的主張來進行,再加上持續耐心和關懷,設法探索他的內心世界?」。最後一位醫師生病後,自己注意到身體變化,提醒醫療團隊考慮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要避免妄作推斷,誤導主治醫師或醫療團隊,才能做一個稱職的病人。我記得在六年前胃鏡檢查發現感染幽門桿菌接受治療之後,需每三年定期追蹤檢查。兩年前,胃鏡檢查中發現了一個小的(0.8公分)潰瘍,當時醫師看完初步評估是良性的,但是不放心,決定再進一步檢查,醫師在潰瘍處邊缘做了四個切片。第二天,報告證實有一片發現胃腺癌。當時心裡是非常平靜的,並沒有因為罹患癌症而感到恐懼。經過期別檢查,確認病灶沒有轉移。一星期內進行內視鏡下部分胃切除,病理報告為IA期,表示沒有侵犯到黏膜。術後恢復的非常快,四天後就出院了。生活作息恢復正常,上班也沒有問題。然而,一個半月後的凌晨三點,突然間感到肚子一陣絞痛,當時我認為可能是腸子出了問題,上個大號或許可以排除這個疼痛,可是排不出來,只好等到上班時間。我先到急診室做檢查及腹部X光,發現有一段腫脹的小腸。九點多,突然間嘔吐,吐完後肚子更痛了,我心裡想,這不妙,可能發生腸阻塞。經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確定是腸阻塞,但是程度不明確,只能繼續在急診室觀察,可是我自己發現肚子越來越痛,給予嗎啡注射也沒有辦法緩解疼痛,所以當時跟主治醫師商量,我認為剖腹探查是避免不了的,結果決定當天下午六點進行手術。等到要手術麻醉時,我已經無法平躺,只能側身等麻醉師給我施打麻醉劑後,才能把我放平,當時連腳都無法伸直。醫師在肚子切開15公分後,發現腸子其中一段有扭轉,表面已經有點狀出血,還好還沒有壞死,等到把那些沾黏的組織切除後,整個腸子很快就恢復到正常的顏色,所以不需要將腸子切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術後第一天,被告知要對著吹氣器認真吹氣,並盡量把痰咳出來。但是並沒有告知以什麼方法最好?肚子上有傷口,無法用腹部用力去咳嗽,因為自己有醫學的常識,我用自己的方法,平躺下來、頭低腳高,再轉向左側側躺,利用引流的方式,很快地順利將第一口痰給吐出來。第二天,尿管移除後,護理人員建議可以多下床走走,比較容易排氣,但沒有告知走多久?我繞著病房外的走道走,發現走一圈是250步,走完兩個病房是600步,第三天終於排氣了,護理人員告知可以少量多餐開始進食,早餐給300 CC的粥,由於多天未進食,感覺非常饑餓,立刻就吃完了;中午也是300 CC的粥、晚上五點還是300 CC的粥,吃完了以後發現肚子脹得一塌糊塗,護理人員說可以擦薄荷油按摩,增加腸蠕動、減少脹氣,結果我對簿荷油過敏,整個肚子變成紅肚子,到了晚上十一點還是沒有改善腹脹感,只好自己用催吐的方式吐出一點,直到第二天才慢慢不脹。第四天起就自己準備流質飲食了,此時才知道,少量多餐是多麼空洞的一句話,應該盡量數字化才能夠讓病人能夠接受。經過兩次的住院,第一次是內視鏡手術切除胃的病灶,檢查發現是初期癌,可見定期身體檢查的重要性,尤其是有幽門桿菌的病史;第二次住院發現,自己對自己身體的感受、觀察非常重要,因為一般人要做剖腹探查,常常要有合適的適應症,對一個影像檢查有懷疑,但阻塞程度不明確的病人,有時候觀察或許會解除他的阻塞,但是在嘔吐完以後卻更痛,同時持續越來越嚴重的腹絞痛,這時應當有自己的警覺,並主動跟醫護人員反應,盡快接受進一步的處理,而不是再觀察等待,否則會失去最適當的手術時機。在病房的照顧上,要量化,不管要咳出第一口痰、走多久的路?少量多餐的定義?量化能讓病人能夠有依據可遵循,這次住院中最好笑的是,第四天主治醫師查房看肚子的時候說怎麼會有一個紅紅的肚子?當我從醫生的身份轉變成病人時,從提供醫療照顧者變成接受醫療照顧者,心情上有很大的落差與衝擊,但是心情平靜下來後,我想我應該盡量做好一個好病人,更嚴謹正確的提供我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會讓主治醫師能夠即時的診斷及治療。當醫師面對病人時,他能以他的醫學專業迅速地做診斷及決定治療的方式,但如果他的病人也是一位醫師,那他會再三考慮,希望能夠得到十分充足的證據或症狀,才決定治療的方式。我想,當一個稱職的病人,是每一個人生病時的職責,尤其是當醫師變成病人時,更應該放下當醫師的身段,好好認真的去扮演病人的角色,據實紀錄自己注意到的身體異常之處,以提醒醫療團隊考慮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要避免對非自己專業的醫學領域妄作推斷,誤導主治醫師或醫療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