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 醫療.皮膚
搜尋
大便
共找到
442
筆 文章
-
-
2024-06-25 醫療.消化系統
發生腹瀉怎麼辦?怎麼吃? 中醫師:分3階段,先休息半天,按3穴位助改善
腹瀉總讓人傷腦筋,不知是不是吃壞了什麼東西,或是到底發生什麼問題。澄玥中醫診所簡正倫中醫師指出,從中醫的角度看腹瀉可分成三大類,症狀及治療、改善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也分享日常可透過穴位按摩進行改善。腹瀉中醫可分3大類型,症狀、治療方向各不同! 簡正倫中醫師表示,腹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除了大便質地稀軟不成形、水瀉以外,一般也常見一天排便次數超過3次,也可能伴隨腹痛等症狀。腹瀉的原因從中醫來看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內因、外因、不內外因。 內因型:常常面色不好「內因」和個人體質有關,例如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等,常有容易疲勞、面色微黃或蒼白、胃口不佳、大便稀軟、頭暈目眩、講話中氣不足等症狀。這樣的患者中藥調理可以有相當顯著的改善,透過服用補氣健脾的中藥改善體質,進而減少腹瀉情況。 外因型:來得快、去得快「外因」多屬於感染性的,大致又可分為寒濕型、濕熱型。寒濕型大多是因為病毒感染或吃太多生冷的東西所致,多以水瀉為主。濕熱型則多是因為細菌感染或是飲食不乾淨,大便常會黏膩臭穢。這種外因型的腹瀉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治療需要禁食半天至一天,配合中藥,約2-3日可以痊癒。後續以飲食清淡為主,白粥有助養胃、補充養分、補水,是很好的選擇。 不內外因:常情緒波動較大「不內外因」常見是因為情緒波動、過度緊張所引起,類似西醫稱的「腸躁症」,當情緒起伏較大、緊張而使自律神經失調時,可能使得腸胃蠕動過快。這種情況除了使用脾胃藥外,也會需要疏肝解鬱、放鬆心情的中藥,以利治標治本的效果。 發生腹瀉要怎麼辦?怎麼吃?中醫師:分3階段,先休息半天。 發生腹瀉時,許多民眾會什麼都不吃,這確實是個好方法,但真的要吃東西時有哪些選項可以吃?什麼時候可以吃?只能吃粥嗎? 先休息至少半天:對此簡正倫中醫師表示,腹瀉初期建議最少12-24小時完全不吃不喝為佳,只吃中藥搭配少許的溫開水,讓腸胃可以徹底的休息並治療。 半天之後可吃這些:過了這時間、症狀改善約7-8成之後,可以適量的食用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例如白米粥、吐司麵包、熟蔬菜、蘋果等,可以搭配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為避免腸胃負擔,期間飲食除了應避開辛辣、生冷、油膩、甜食外,也避免食用乳製品、蛋、豆類。 治療兼調理,後續用完中藥:簡正倫中醫師也表示,中醫對腹瀉的對策在於治療兼調理,除了可避免用藥後腹脹、便秘等副作用,也可改善體質、調理腸胃功能、修復腸胃道黏膜等,不單單只是止瀉。因此也建議即便症狀改善了,還是吃滿一週的中藥,別自行斷藥,以利恢復更好的生活品質。 3穴位有助改善、保養!至於日常保養,簡正倫中醫師建議也可以按按幾個穴位進行保養,包括足三里、三陰交、內關等穴位,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 發現排便型態改變,盡早安排相關檢查。也提醒若發現排便型態已改變一段時間,例如排便型態已經變為腹瀉一段時日,建議可安排進行大腸鏡、糞便潛血檢查,以利排除潛在的癌症風險。 《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宿便竟可達3公斤或更多?!醫:人人都有,6招改善降腸癌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6-17 醫療.指甲.足部
愛撕手皮容易誘發「甲溝炎」,不處理恐變蜂窩性組織炎!改穿五指襪、按摩...9方法預防
現代人愛美、重視穿搭,走在路上到處可見高跟鞋和皮鞋,走了一整天,居然發現腳趾頭腫痛,脫鞋一看腳指甲,發現不太對勁,竟然紅腫疼痛,原來是指甲嵌進肉裡了,造成「甲溝炎」。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孫筱茹醫師說明,指甲嵌進肉裡,造成甲溝的發紅、腫脹,疼痛,甚至化膿,滲出組織液,是許多人難以忍受的惡夢。尤其是經常做家事,接觸水或清潔劑等化學物質的人可能會反覆的發作甲溝炎,形成慢性的疼痛。 甲溝炎症狀郭育宏皮膚專科診所說明,甲溝炎依據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甲溝炎和慢性甲溝炎(超過6週): 急性甲溝炎症狀:臨床上會看到指甲兩側及後方的甲褶發出現紅腫熱痛情形,較嚴重者也可能出現膿皰。如果有咬手指、吸手指、撕指甲附近的皮膚、喜歡把指甲剪很短的習慣或者有箝甲情形,都很容易併發急性甲溝炎。 慢性甲溝炎症狀:甲褶會出現發紅腫脹、甲褶與指甲交界處的甲床表皮萎縮消失,甚至影響到指甲導致變型。甲溝炎的原因根據上述,我們可以知道甲溝炎有急性與慢性之分,其原因也有不同,不過較常見的是急性甲溝炎。三軍總醫院醫世代電子報以下分別介紹急性與慢性甲溝炎原因:急性甲溝炎原因●指甲修太短,導致傷到指甲週邊皮膚組織、咬指甲、吸手指、撕指頭四周翹起的乾掉的皮刺。●崁甲、穿不合腳的鞋子、由於扁平足導致大腳趾承受的力量過大。●當指頭有小傷口或接觸刺激性物質後,甲褶原有的屏障保護功能被破壞,就可能使得平常就居住在皮膚上的致病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進入指甲週邊的軟組織,進而造成感染發炎。●有些人平時有咬指甲或吸手指的習慣的話,也可能被口腔菌叢裡的細菌感染。慢性甲溝炎原因 原因為重複接觸刺激性物質或過敏原所導致的甲溝慢性發炎(如食物、化學藥劑、不潔淨的水…..等)。因此市場肉販、廚師、農夫、醫護人員或家庭主夫/主婦等職業特別容易罹患此疾病。患者之後也可能續發黴菌或細菌感染。 慢性甲溝炎也可能出現在罹患發炎性皮膚疾病的人身上,如: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各種濕疹,或乾癬患者。 藥物:標靶治療藥物。症狀輕微的甲溝炎是會自己好的,大約需要3-5天就會自行消腫,但是必須注意患部的照顧,如果拖著不看醫生,又沒有好好照顧,嚴重的話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甲溝炎自救方法日本皮膚科診所大木皮膚科說明,處理向內生長的腳趾甲,最簡單與保守治療方法,是用手指支撐指甲的前部並將其向上提起,同時輕輕地將側甲的疼痛皮膚向下推。建議針對指甲還未嚴重內捲的輕微甲溝炎,可以先泡水10~20分鐘軟化指甲,再將米粒大小的棉花球塞入指甲與甲肉之間的縫隙,藉此緩和指甲對甲肉的壓迫。 甲溝炎預防9要點 甲溝炎治療後並不代表這場戰役已經勝利了,仁愛醫院說明,治療後仍需聽從醫師的指示進行指甲保養,才不會讓嵌甲、甲溝炎又再次復發,以下會介紹常見的指甲保養方式:1、避免穿不適當的鞋子(不合腳、高跟鞋、皮鞋、勃肯拖鞋等)2、避免高衝擊性的動作。3、洗完澡後,使用專用擦腳的毛巾,確實擦乾吸乾,保持足部乾爽。4、每天擦指緣油、足霜滋潤皮膚,避免皮膚「乾燥」導致硬皮增生的惡性循環。5、每天撥指肉30秒/次,3-5組。幫助柔軟並放鬆指緣邊的皮膚。6、3-4週定期磨除過厚腳底皮,避免形成硬繭、雞眼。7、穿鞋要穿襪8、建議改穿運動五趾襪,避免趾頭過度擠壓變形,還可以預防跑者選手水泡發生。9、指甲修剪要以直角狀為準,不可太長太短或過度修剪側邊。(如下圖所示)正確剪指甲方式。(圖/翻攝自仁愛醫院。) 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
2024-06-04 醫療.消化系統
每個人都會有痔瘡!為什麼有的人比較嚴重?醫師曝關鍵原因、治療改善方法
痔瘡,是一種很常見的良性肛門疾病,但大家對它的了解卻不多。它不像感冒,人們能輕鬆地分享經驗,痔瘡因為處在敏感部位,而使人羞於啟齒。蒙上了這層紗,痔瘡成了充滿負面意涵的詞彙,人人聞之色變,甚至不願尋求醫療協助。可是,痔瘡真的有這麼可怕嗎?就讓我們用幾分鐘的時間好好地認識它。人人都有痔瘡!為什麼有的人比較嚴重?痔瘡其實是一種人類老化過程中會出現的生理變化,每個人都會有,輕度的痔瘡組織覆蓋在肛門括約肌上,協助肛門關閉。但為什麼有的人會比較嚴重,甚至出現症狀呢?這可得歸咎於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了。痔瘡的發生是由於重力影響及腹內壓力上升,進一步導致下段直腸黏膜下、肛門皮下的血管擴張、變形,若腹壓高的情況持續,痔瘡自然會越來越嚴重。常見造成腹壓增加的行為包含便秘(大便較硬、需用力解便)、久坐馬桶(邊蹲廁所邊滑手機或看書)、慢性咳嗽(與抽菸導致的慢性肺病相關)、負重工作、重量訓練、懷孕(孕期中後期)等,由此可知,想要避免痔瘡惡化的第一步,就是從個人開始做出改變。痔瘡分為「外痔」和「內痔」痔瘡根據解剖位置分為外痔和內痔,若兩者皆有則稱為混合痔。外痔主要分為一般外痔和含有血栓的血栓痔,而內痔又依嚴重程度分為一至四級。痔瘡的症狀包含肛門出血、腫塊、搔癢、有異物感,當然,除了痔瘡之外,還有其他疾病可能有這些表現,包含感染性疾病(肛門旁膿瘍、廔管)、發炎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及肛門直腸腫瘤。因此,當症狀出現時,請至大腸直腸外科就診,以確定診斷並開始接受治療。 痔瘡如何治療改善?分為「改善病因」和「症狀控制」兩個面向,作為痔瘡的第一線治療。前者針對排便順暢與否、大便的質地進行行為模式及藥物調整,避免已形成的痔瘡變嚴重,例如戒掉帶書或手機進廁所蹲馬桶的習慣、有強烈便意再進廁所,以減少腹部出力的時間,而使用益生菌、軟便劑則是改變大便的硬度,目標是維持軟的成形便,若是劑量過強變成水便,亦會刺激痔瘡組織,使症狀加重。症狀控制的部分包含溫水坐浴、局部用藥和口服藥物,以6至8週為治療週期,若症狀仍未改善,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痔瘡的手術時機與術式選擇無論外痔或內痔,手術時機皆為症狀影響生活,如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可選擇的手術方式,就因內痔、外痔而有所不同了。一般所聽到的「微創」痔瘡手術包含橡皮筋綁紮、雷射、痔瘡動脈結紮術和使用環狀切除器所進行的痔瘡環狀切除手術皆是處理內痔的方法,因傷口較小、恢復期較短而受到歡迎,但其效果可能因內痔的嚴重程度而異。外痔的手術方式選擇不多,需要傳統痔瘡切除手術才能將長在肛門口的贅皮及外痔組織摘除,故傷口較大,約需2至6週的恢復期。術式的建議依據個人疾病狀況而有所不同,請至大腸直腸外科門診接受評估,討論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模式。外痔與內痔的治療與手術方式 掌握痔瘡的生成脈絡,了解它、接受它、處理它,並預防它再次復發,是患有此疾的最佳解方。再次強調,生活習慣的調整與平日的保養是非常重要的,請務必做好自己的肛門守護員,有餘力時,也可以將這些知識分享給周邊有需要的親友,共同探究「痔在」生活的秘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要發憤圖強,或發糞塗牆?
古人常用來勉勵別人的話就是要「發憤圖強」,常常是在失敗之後,自己勉勵自己或別人用來給你加油的古典金句。現代人的時間緊湊,競爭厲害,要出人頭地也不容易,要發憤圖強沒那種大志,於是乎另一個感情的出處就是「發糞塗牆」,把解下的大號塗在牆上,好好出一番悶氣!以心理學來講,失敗了,發憤圖強,讓一個人發揮潛能,正向的努力、再努力,總有一天會出頭天,有成功的一天。但如果一再努力,還是失敗了,有人就會受不了打擊,於是憤世嫉俗,歸罪於種種不公平、受到歧視或怨天尤人,嚴重者破壞公物,將大便塗在牆壁上以洩恨。在醫學上,人體的各器官功能平常都是各司其職的,成一個平衡狀態,例如消化道負責食物吸收,心臟負責血液供應,肝臟負責解毒,肺部負責呼吸,腎臟負責排毒,腦部負責思考,也是指揮官;免疫系統例如白血球用來吞噬外來細菌病毒等,大家和平協調之下,肉身可以使用幾十年,而且隨著醫藥的進步,百年人瑞愈來愈多。人體的器官系統,正常時候的發憤圖強是可以保護我們的,例如平常血液內的白血球,每毫升約4千個到8千個,如果碰到細菌或病毒感染,人體的白血球就會「發憤圖強」動員起來,可能增加到一萬以上或更多,愈多表示發炎愈厲害,需要動員更多的警察來消滅敵人。但如果病人製造出來的都是不成熟的白血球,沒有殺敵功能,更有甚者,如果製造出很多甚至無限制,那就是白血病了。一大堆不成熟沒功能的警察也殺不了菌,甚至讓人敗血症死亡,就是發糞塗牆的一個例子。免疫系統的白血球除了可以發憤圖強殺菌外,也可以用來殺死癌細胞,這是近年來醫學界治療癌症的新發現,就是上帝造人本來就有可以殺死癌細胞的免疫系統,但人體的癌症會把免疫細胞這個功能抑制掉了,讓自己坐大,危害生命。近年的醫學研究,可以利用免疫製劑將免疫細胞活化起來,讓它發憤圖強,恢復它殺害癌細胞的功能,是近年來癌症治療的新突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免疫細胞除了可以發憤圖強用來吞噬細菌、治療癌症之外,有時也會抓狂「發糞塗牆」隨便攻擊自己的器官系統,甚至危害生命,就是把自己的器官當舶來品來看,鳴鼓而擊之。嚴重者造成紅斑性狼瘡等重症,輕者造成乾眼症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好比小孩將大小便亂塗一團一樣,讓老媽疲於奔命,這種疾病現在雖然有藥物可以控制,但總讓病人不得安寧,醫師不得休息,都不是好事。正常的發憤圖強是值得鼓勵的也是好事,但破壞性的發糞塗牆會干擾到人,會影響自己生命,既不利己又害人,不是好榜樣。●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5-27 焦點.健康知識+
早餐常喝冰飲料易罹癌、更年期提早到?醫師指出真正問題
你可以先知道: (1)不受影響:專家表示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歸因於冰水、「沒有這回事」,傳傳聞為錯誤說法。 (2)特定期間加強注意:冰水可能導致月經量變少,有此現象的人在經期避免吃冰、喝冰水即可,沒有這種問題的其他人不受影響。傳言冰水害月經不來、18歲就更年期為錯誤說法。 (3)避免吃冰:氣喘、產婦避免吃冰,以免誘發氣喘,或不利產後發奶、排出血塊。 網傳「癌症真的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圖卡及貼文,內容提到癌症是因為飲食改變,例如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一早就喝冰的會導致 18 歲就更年期、小女生骨癌、老翁癱瘓、女性不孕等說法。但專家表示,骨癌、癱瘓為無稽之談;而 18 歲更年期應是 18 歲的病患月經「像」更年期那樣不規律、而不是真的更年期。 至於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一概歸因於喝冰水,冰水在胃裡的時候溫度已經上升,且未懷孕、位於骨盆腔的子宮其實離胃還有一段距離。 同樣地,喝冰水導致血液跑到胃部幫忙升溫、消化,使得正在月經期間的子宮血液循環變差、月經量減少,有這種狀況的人應該在經期避免喝冰水。 產婦因為懷孕時子宮脹大往上頂而靠近胃部,中醫認為產婦剛生產完、坐月子的子宮復原期間,都應避免喝冰水,以免影響發奶,或是使局部血液循環變差而影響排出血塊。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貼文? 原始謠傳版本:癌症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 衛生署日前公佈了去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蟬聯冠軍,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因癌而死」,顯示這二十年來,癌症和國人真的是如影隨形。 十大癌症死因中,又以肺癌居首,其次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淋巴癌與食道癌。除了眾人聞之色變的肺癌、肝癌外,值得注意的是結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的排名居高不下,而且往前沖。 個中原因在飲食內容之外,應該也和國人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習慣最顯而易見的如暴飲暴食、重宵夜、三餐不定時、忽冷忽熱、倉促進食、早餐不吃,或者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等,如果仔細探究,都稱得上是標準的致癌兇手。 早餐不吃絕對會影響一天的精力來源,最直接的受害當然是胃部機能。可是都不及一早就喝冰飲料的傷害來得大,在整個胃部特別是胃壁在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後,正需要有個溫暖的安慰時,卻給予冰冷冷的飲料,其所造成的胃黏膜、胃壁組織之僵化、硬化結果,縱使是不懂得基本醫學常識的人,經此一說,應該也可瞭解到十之八九,因為任何一個人如果一大早就將他往冷凍庫裡一推(更不要說關個幾分鐘),打哆嗦,恐怕很難,嚴重的還可能因此受寒感冒。如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統、腸胃道的傷害,就更加不言可喻了。 眾所皆知,喝了太燙的飲料會傷到食道,相對的喝了太冰的飲料也會對食道有害,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至於統計數字中,去年得胃癌的男性足足比女性多了一倍多,也不足為奇。因為綜觀各個應酬場合、夜市攤上,酒酣耳熱、大吃大喝(吃宵夜)的,十之八九都是男性。男人為此付出比女性多一倍以上的代價,也一點都怪不了別人!倒是得胃癌的女性中,有多少人是日常喜歡喝咖啡而且是早上喝冰咖啡的,就相當值得探討了。 無論如何,早上請不要再喝冰咖啡,要喝咖啡,請喝熱的! 早餐別再喝冰的飲料 體內環保最近流行生機飲食,很多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等,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麽不舒服,事實上會讓你的身體日漸衰弱的,這是為什麽呢? 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麽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麽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早上第一個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或廙東粥等等,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在這裡我不建議喝牛奶,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以後不敢吃冰了 提醒你一件可怕之事: 據老中醫的臨床所見:現在很多小女生從小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終日冰不離手,結果很多導致月經不來、子宮急速老化、18歲更年期就到了,這不是嚇人而是事實! 另外還有人因吃冰而致癌,我的老師手下就有一位骨癌的小女生,喜吃冰品而全身虛寒,經中醫治療且嚴格禁冰冷之物,癌症痊癒,西醫都不敢相信;還有因吃冰而癱瘓在床20幾年的老翁,西醫完全查不出病因,後來經我們老師診治,老翁才回憶起當年:那天天氣很熱,他在田裡工作,有一賣冰的經過,他吃了隔日之後,從此沒下過床了。總之,我要告訴你冰實在害人無數,現今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覺得很過癮,卻不知吃冰帶來的嚴重後果,你可以說冰就是一種毒品,所以現今的怪病、癌症才會這麽多。 我相信未來受害者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臨床真實桉例,老師親口所訴,殷切盼望周遭之人都知道這個事實,而不為冰品所害,我願足矣。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因為女生的子宮等皆須要保持溫度,所以才會和男生的不同(男生的在體外,因為精蟲生存溫度要比體溫降低2度),因為我們女生的子宮須保溫,所以當我們在吃冰的同時,子宮溫度會降低,這時我們的大腦會命令脂肪去保護子宮,所以常吃冰,脂肪會一直集中在小腹哦! 另外因為常吃冰,使子宮受寒,如此會不容易受孕,甚至是不孕唷!各位親愛的朋友,根據醫師的建議:不要因為口渴才去喝水,要為了喝水而喝水,而且每次喝水的量至少要300~500cc才能幫助體內新陳代謝,小酌一兩口根本無法解身體的渴,各位,把您的水杯換大一點的吧!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冰飲 ≠ 冰水 冰飲另有含糖、咖啡因等問題 傳言提到「一早就喝冰飲料」、「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统、腸胃道的傷害」、「現在很多小女生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MyGoPen 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她表示咖啡有咖啡的壞處,可樂、紅茶也有含糖以及同樣也含有咖啡因等問題,本來就不建議一早空腹喝這些刺激性的飲料,傳言將「冰飲」與「冰水」混雜敘述、易造成誤導。 張家蓓指出,中醫將西瓜稱為「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張仲景《傷寒論》裡用來退燒降溫的配方,而西瓜能解熱、所以被稱為天生的白虎湯,可見中醫並不是一昧的排斥冰涼之物,有是「證」就用是藥,與見「症」而用藥是不同的,只要病情有需要、辯證論治就沒問題,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病好了就停用,如果治病的期間因為用藥導致身體比較寒,事後也能夠再補回來即可。中醫:健康的人可以喝冰水 與骨癌、癱瘓無關 張家蓓表示,若以正常健康的狀態來說,如果天氣非常熱、喝一些冰涼的水也不是壞事,只要有補充水分都是好事;傳言提到一大早就吃冰冷食物會傷「胃氣」,廣義的胃氣包括消化能力,張家蓓指出,胃氣弱的人不要吃即可,不必因為這樣就限制不受影響的人也不能喝冰水。傳言提到「骨癌小女生」、「癱瘓老翁」都是因為吃了冰品,骨癌小女生甚至停吃冰的食物之後就痊癒。張家蓓直言「骨癌不可能、癱瘓也不可能」,不吃冰骨癌就好了更不可能。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泰醫院官網上的骨癌衛教資料就提到:原發性骨癌發生的真正原因現在仍不很清楚,骨癌的病理種類眾多,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等。而根據中醫附醫官網的脊髓損傷衛教資料,頸髓受傷會造成四肢癱瘓,若傷及胸髓、腰髓或薦髓,則會造成下半身癱瘓,通常是因為車禍、墜落、重物壓傷、運動傷害等,造成脊柱移位或骨折,傷及脊髓與神經。由此可知,骨癌、造成癱瘓的脊髓損傷都與冰水無關,傳言並未提供確切的病歷資料及學理依據,傳言冰水害骨癌、冰水害癱瘓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傳言提到吃冰會「月經不來、18歲更年期」。張家蓓強調,年輕女性本來就比較容易因為月經剛開始沒幾年,還處於較不規律的階段,再加上現代人課業、生活壓力大,經期混亂導致月經變成「季經」、「半年經」,傳言說的 18 歲更年期,應是病人的月經時有時無、很像更年期而已,也就是上述的經期混亂現象,真正更年期的婦女除了月經周期變長、月經天數變少以外,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數值也明顯降低,搭配西醫的抽血一驗便知,更年期有臨床上的標準定義,不是像傳言這樣、單看月經的情況就隨便說出這麼驚人的一句話。冰水不會造成不孕 但氣喘病患不宜 傳言還提到「常吃冰會使子宮受寒、容易不孕」。長期投入女性不孕症中醫治療的張家蓓表示,而有關不孕的部分,女性不孕的原因非常多,不會因為吃冰、喝冰水就不孕,「沒有這回事」。張家蓓強調,如果喝冰水導致局部溫度下降,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食道、胃本身,食物到了胃的階段、溫度就差不多了,子宮距離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中間至少還隔著一大坨小腸、大腸,傳言不講附近的器官,卻一定要指向子宮,缺乏人體構造的基本學理,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張家蓓也提醒,冰水會影響食道、胃之外,食道附近的氣管也可能受到刺激而收縮,導致氣喘病患發作,但前提是本身已患有氣喘,沒有病史的一般人就不用特別擔心這個問題。此外,大量吃冰、喝冰水可能會因為血液跑到消化道,而使經期中的子宮血循環減少,而導致月經量變少,如果發現有這樣情況的人,在經期期間不要喝冰水就好了。中醫:產婦不宜 西醫:沒有禁忌 除了冰水害不孕以外,坊間有關女性喝冰水的傳言,最常見的還包括坐月子不能吃冰、喝冰水,東方的坐月子文化要吃比較溫補的東西,但是西方人一生完小孩立刻來一杯冰水,幫助膨大往上方頂的子宮縮小、傷口凝血,張家蓓指出,以乳汁為例比較容易理解,分泌乳汁的乳葉腺體是大汗腺的一種,產後發奶就像發汗一樣的道理,要吃比較熱性的東西才能流汗,就像運動完直接喝冰水可能就不流汗了,不流汗就沒有奶水,所以雖然西醫的觀點認為不受影響,想喝的人就喝、不想喝的就不要喝,但以中醫得觀點還是建議最好避免,而且喝冰水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拉升溫度、也不利虛弱的產婦復原。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站「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文中提到:對西醫來說,月子吃冰品、喝冷飲是沒關係的,但就中醫看法,冰品屬於「寒邪」、「濕邪」,若吃多則會使體質變太寒、濕氣太重,也影響循環代謝的能力並抑制子宮收縮,所以產後水腫、惡露、血塊、悶痛等狀況更不易排除。國健署將中西醫兩種論點並陳、並未結論,只提供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結論 總的來說,冰水與不孕、更年期,甚至骨癌、癱瘓無關,傳言說法缺乏學理根據、為錯誤訊息。 但冰水可能使本身胃氣就不好的人消化更差,或是讓月經經血量變少,有這些症狀的人就應該注意、或是在經期時不吃即可。 而氣喘、產婦則是要避免冰水的族群,冰水經過食道時恐造成氣管收縮而誘發氣喘;以中醫觀點,喝冰水不利產婦發奶、排惡露血塊。衛教資料國健署 - 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 諮詢專家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 張家蓓(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5/ice-coffee.html)
-
2024-05-26 癌症.其他癌症
50歲後突患糖尿病?稍一不慎6原因恐讓你成為胰臟癌高危險群
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除了病程快、容易侵襲其他組織外,最可怕的是「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就診時,多數腫瘤已經超過2公分,有轉移現象,治癒的機率相對較低,五年存活率約5-10%。胰臟位置隱密、初期無明顯症狀,病變難發現。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說,胰臟癌擴散速度快,約有80%的患者無法開刀,因為周邊血管、淋巴結、神經分布密集,切除腫瘤非常困難。從胰臟的結構和位置來看,因位在腹部深處,是一個狹長型腺體,鄰近腸胃消化系統,不適症狀常與胃病混淆。胰臟癌病變不易偵測,初期僅是反胃、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佳等症狀。梁程超表示,常見病人主訴胃痛、腹痛,不舒服症狀時好時壞,自行購買成藥緩解,而到院就醫時,腹部超音波也難以發現病灶,因為胰臟位置隱身在腸胃道之後,不易看清楚全貌。胰臟癌症狀有哪些?.黃疸、皮膚變黃:腫瘤壓迫到膽管,或癌細胞侵襲到肝臟,黃疸指數飆升。.腹痛、背痛:若發生在胰臟的體部及尾部,會出現上腹、肚臍周邊疼痛,延伸到背部。.明顯暴瘦:腫瘤壓迫到腸胃,吸收能力變差,影響食欲。.糞便異常:小腸吸收障礙導致大便浮油,或膽管堵塞,糞便變成灰白色。黃疸症狀、糞便變灰白色,兩大觀察胰臟癌重要指標。當腫瘤變大時,會壓迫到腸道、膽管,前者會有噁心、嘔吐,伴隨著體重明顯減輕;後者則會出現黃疸、茶色尿、鞏膜變黃、皮膚變黃及搔癢。而膽管因為被堵塞無法排出膽汁,糞便會變成灰白色,梁程超提醒,糞便顏色也是觀察健康狀況的指標之一。另外,50歲後罹患糖尿病者,要特別提高警覺。梁程超強調,沒有家族史、飲食也正常的人,中年後忽然發生糖尿病是一個重要警訊,胰臟癌所分泌的物質,會引發血糖上升,兩者有很大的關係。誰是胰臟癌高危險群?1.吸菸、酗酒:癮君子的罹患機率是一般人2-3倍,喝酒會加速身體發炎反應。2.肥胖者:腹部脂肪會讓胰臟三酸甘油酯沉積,進一步造成脂肪胰。3.糖尿病:多數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血糖值增加,胰臟癌風險也增加。4.胰臟炎:胰液分泌不出去,影響消化道分解食物。5.飲食不均衡:經常攝取肉類及高糖、高脂肪食物,會增加胰臟發炎風險。6.工作環境: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在化工廠、石油、石化業工作者,較易罹患胰臟癌。內視鏡超音波、磁振造影最能明確看到胰臟癌病灶。胰臟癌不易早期察覺,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包括抽血、腹部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癌症腫瘤標記檢驗以及電腦斷層攝影、磁振造影。不過梁程超說,單靠抽血檢測、腹部超音波,還是無法百分百偵測早期胰臟癌,腫瘤標記也有偽陽性、偽陰性;電腦斷層雖然可以看到腫瘤,但是對小於1公分、甚至2公分的腫瘤,只能看到胰管擴張,無法定位腫瘤。目前,內視鏡超音波是最有效確診胰臟癌的工具,利用做胃鏡時,檢查消化道附近的器官,可以看到臟器表面以及利用聲波的變化了解腸胃道黏膜壁下的病灶。磁振造影檢查不具輻射線,可360度無死角完整評估胰臟,但檢查時間久且費用昂貴,較適合高風險族群。梁程超說,胰臟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人可能沒有典型症狀,他分享門診的臨床經驗,醫院每年都會透過健檢找出確診個案,患者雖然不解為什麼會罹病,但定期檢查追蹤是最重要的預防之道。胰臟癌治療趨勢:先用藥再開刀,以手術移除為目標。胰臟癌是惡性腫瘤中的大魔王,有「癌王」之稱,國健署於112年公布的十大癌症發生率,胰臟癌首次入榜,但死亡率長年高居第7、8名。胰臟的位置在腹部深處,鄰近肝、膽、腸、脾,躲在胃的後方,一般的超音波和胃鏡檢查很難發現異狀,等到上腹部疼痛或背痛、體重明顯減輕、黃疸等症狀出現,就醫診斷已是癌症晚期。胰臟腺癌約占90%,屬外分泌腫瘤、惡性度大。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表示,胰臟癌與吸菸、高脂飲食有關,歐美發生率為癌症排行榜的前三名,台灣近年來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胰臟屬於消化系統,是人體唯一具有內分泌與外分泌功能的器官;胰臟癌的分類主要有「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胰臟的外分泌細胞負責製造胰汁,內分泌細胞則生產胰島素,協調身體的新陳代謝。目前胰臟腺癌為大宗,約占90%,是從外分泌系統長出來,侵襲性非常強、具高擴散能力;少部分則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程稍微緩慢些,這類癌症相較沒那麼惡性。胰臟周邊器官組織多,易侵犯轉移,治療需多科整合。已故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即是罹患比較少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方式較為單純,預後比胰臟腺癌好上許多。胰臟腺癌大多長在胰臟頭部,連接十二指腸,胰臟尾部則與脾臟相連接,附近還有許多淋巴、血管、神經,手術非常困難。胰臟癌的治療,就像「打群仗」一樣,要多科整合,接受外科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藥物治療。石宜銘說,胰臟癌治癒率低,且很難在早期發現病症,尤其,癌細胞很容易侵犯到旁邊的分泌胰腺體,只要一擴散到周邊組織或器官,就會一發不可收拾。胰臟癌七成好發在胰頭,切除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手術是癌症治療的根基,胰臟癌根據腫瘤部位的不同,大致可歸為二大類手術方式。長在胰臟頭部的位置,要接受「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醫界又稱「惠普式手術」(Whipple);長在胰體部(中央)或尾部的腫瘤,要進行「胰尾切除手術」。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除了切除胰頭,還有十二指腸、膽囊、下端膽管等,同時進行胰管腸胃道、膽道腸管的大範圍重建手術,複雜且困難。許多病友會詢問:為什麼要切除那麼多器官?因為胰頭部位被十二指腸環繞一圈,而且膽道系統與胰臟關係緊密,這些器官的供血系統又是同一套,必須一起摘除。不幸的是,有七成左右的胰臟癌好發在胰頭。以複方組合化療縮小胰臟腫瘤,再以手術移除。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很多患者連刀都開不了。石宜銘說,治療以手術移除腫瘤為目標,若侵犯嚴重,可先以化療藥物縮小腫瘤,或是接受重粒子治療後再開刀。「先用藥、再開刀」是近年來治療趨勢,以複方組合化療找出最有效的方式,想辦法把腫瘤縮小;術後必須接受加強性化療,降低復發的風險。胰臟癌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剖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復原快;傳統剖腹手術的效果不會比較差,只是癌細胞已經有明顯侵犯、遠處轉移,就不適用達文西手術。.放射線治療:光子治療、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光子治療(高能量X光放射線)是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質子治療使用質子束來照射病變組織;重粒子治療利用高強度的放射線能量,殺死癌細胞。.藥物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藥物治療在胰臟癌的效果不佳;化療藥物種類多,會針對基因突變特性使用2至3種藥物合併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包含藥物、細胞療法、疫苗。研究仍在起步中,而且費用高昂。.細胞治療:目前應用尚未有很好的證據證明有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5 養生.聰明飲食
蜂蜜水「2時間」喝助養生、抗衰老!中醫認證各項好處,但4種人別亂喝
蜂蜜獨特的風味廣受大朋友、小朋友喜愛,從中醫觀點來看,其實也對身體有不少好處,喝對時間也有利身體健康。不過蜂蜜雖然天然,但也並非人人都適合。澄玥中醫徐碧韓中醫師指出蜂蜜的優點,並教大家怎麼喝更健康!蜂蜜不只助潤肺止咳好處多!中醫:還促腸胃蠕動、穩定神經 徐碧韓中醫師表示,蜂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食品,含有醣類、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從中醫角度來看,於《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也早有記載,可見對身體的益處。 蜂蜜在《神農本草經》早有紀載:蜂蜜早紀載於《神農本草經》:「蜂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 《本草綱目》也有紀載蜂蜜:於《本草綱目》也記載:「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以現代的說法來看蜂蜜好處:徐碧韓中醫師表示,以現代的說法來看中醫對蜂蜜的觀點,好處可包括其營養價值比單純的精製糖來得豐富,並有助潤肺止咳、潤腸通便,還有利消炎殺菌、抗衰老,也有益心血管,另外也有助穩定神經、幫助睡眠等。 喝蜂蜜水最佳時機!基於上述,徐碧韓中醫師也建議可以選在兩個時間點適量飲用,一是在早晨起床時,喝杯蜂蜜水有助促進腸胃蠕動。另一個時間點就是在睡覺前,睡覺之前喝放鬆神經也更有助睡眠。不過切記不可過多、不可當水喝。 蜂蜜助養生,但4種人不宜!特別提醒:蜂蜜止咳是止乾咳。 蜂蜜雖天然,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徐碧韓中醫師指出,像是腸胃虛弱、糖尿病、一歲以下孩童、咳嗽痰多濃稠者就得要特別注意酌量或避免。 腸胃虛弱:注意酌量中醫師指出,蜂蜜性質滋潤、容易引起痰濕,腸胃虛弱、濕氣較重者需酌量,例如容易胃脹、大便黏、腹瀉等族群,這類人喝蜂蜜水就得注意適量,以免症狀加重。 糖尿病友:做好規劃另外,由於蜂蜜主要成分為葡萄糖和果糖兩種單糖,單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會較快,因此糖尿病、控制血糖者也需注意,食用時須將蜂蜜視為糖類的替代品,納入整體飲食考量及計算範圍當中,和營養師討論適合的分量,以免血糖波動太大。 一歲幼童:避免食用蜂蜜雖是常見改善孩童咳嗽的選擇之一,但一歲以下幼童建議避免。徐碧韓中醫師表示,蜂蜜當中也得留意可能含有肉毒桿菌,一歲以下孩童腸胃道尚未成熟,無法徹底滅菌,可能讓細菌在腸胃道當中繁殖,增加健康及生命風險。因此建議一歲以下幼童避免食用。 咳嗽多痰:不宜食用徐碧韓中醫師指出,蜂蜜雖然常見用於咳嗽時吃,但也具有生痰的性質,潤肺止咳是適用於乾咳,若是在像是感冒咳嗽初期有很多痰的時候吃蜂蜜,恐怕會使得症狀加重。相似的道理也如中成藥枇杷膏,這也不適合在感冒初期、咳嗽多痰時食用。 也提醒,若有咳嗽、感冒等身體不適先檢查,在了解病況後,依著蜂蜜的特性,避開不適合的時機,在對的時間點適量飲用,對於身體健康會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蜂蜜、黑糖、砂糖誰健康?營養師揭露顛覆想像! .蜂蜜搭對食物有助健康!有哪些好處?營養師詳解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3 癌症.大腸直腸癌
中年男子血便源頭竟是「這癌症」!「新術式」可望保留肛門,透過篩檢避免晚期大腸癌
大便習慣改變、血便等症狀發生後,才發現是「超低位直腸癌」50歲王先生是一位上班族,一年半前大便習慣改變,解便不乾淨、有異物感,直到出現血便,就醫檢查發現直腸有7公分大腫瘤,診斷為「超低位直腸癌第三期」,經放射線治療縮小至4公分,仍需開刀切除腫瘤,但無法保留肛門。王先生因此經轉介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陳奕彰門診看診,如果採化療後腫瘤縮小有限,因此建議手術摘除腫瘤,核磁共振(MRI)顯示,患者的直腸腫瘤非常接近肛門但沒有侵犯括約肌,經評估可採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能保留完整肛門。王先生於去年10月接受手術開刀,手術傷口五處,每處僅1公分,術後完整保留肛門,術後第8天即出院,追蹤半年恢復情況良好,目前並無復發跡象。什麼是「超低位直腸癌」?治療上目前有什麼困境?據國健署110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高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平均每年新增約1萬6千多人。陳奕彰說,超低位直腸癌是腫瘤距離肛門口6公分以內,貼近直腸肛門吻合線,一般手術可能會直接進行直腸肛門切除以及永久性人工肛門。由於王先生的核磁共振影像顯示,腫瘤已侵犯腸壁漿膜層以上或局部淋巴結有轉移情況,因此陳奕彰建議,先安排術前放射治療並配合化學治療,以降低術後腫瘤局部復發機會,也可以縮小腫瘤體積,進一步達到肛門保留手術。大腸直腸癌好發族群有哪些?早期症狀有哪些?九成大腸直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之病人,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陳奕彰指出,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已經是第3、4期。提醒大家應定期接受大腸篩檢,可減少晚期大腸癌發生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許多病人因懼怕人工肛門而拒絕手術、延遲病情,陳奕彰說,達文西機械手臂可達到精準切割,保留完整肛門和排尿、排便和性功能這些微小神經,加速術後恢復。健保署於去年3月已將達文西手術納入直腸癌部分健保給付。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22 醫療.中醫
暑熱濕氣讓身體慢性發炎 穴位按摩加「排濕3寶」消水腫
夏天到了,暑熱加上濕氣,容易使脾胃積濕,當腸胃道因濕熱導致水分吸收不良、代謝不佳時,會出現頭暈、水腫、關節僵硬、四肢沉重等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夏季可多利用排濕食補及按摩4穴位,調理脾胃並祛濕養生。腸胃濕熱水狀糞便與腹瀉不同台灣氣候潮濕,夏日常見脾胃系統失調,主因是「腸胃濕熱」,導致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林舜穀表示,腸胃濕熱者會感到消化不良,伴隨食欲不振;濕熱還會引起腹部不適,表現為腹痛或腹脹,且常伴有脹氣。更明顯症狀是大便溏泄,「溏泄」是指糞便呈現鬆散狀或接近水狀,與腹瀉不同,主因是腸道對水分及營養的吸收力變差。排濕3寶 紫蘇、白荳蔻、魚腥草瘀滯在體內的濕氣稱為「濕邪」,當濕氣累積在脾胃,又常吃油炸、生冷食物,恐導致腸胃炎上身,以發燒、嘔吐、水狀腹瀉為主要表現。林舜穀推薦夏日排濕食補,可運用紫蘇、白荳蔻、魚腥草排除體內濕氣與多餘水分。可以紫蘇、檸檬、蜂蜜製成「紫蘇檸檬蜂蜜茶」,紫蘇具有解熱、消炎功效,加上檸檬的維生素C和蜂蜜的滋養,可增強免疫力。白荳蔻主要用於治療濕滯中焦,特別是當濕邪影響脾胃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等症狀,白荳蔻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減輕腹部脹滿的不適感,建議使用白豆蔻粉醃製雞胸肉後乾煎,釋放出風味。魚腥草廣泛用於治療泌尿道感染,具清熱解毒和利尿特性,能減輕濕熱引起的尿頻、尿痛、燒灼感症狀。可以使用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甘草、綠茶葉等製成「魚腥草排濕茶」,用沸水沖泡效果較好。
-
2024-05-17 癌症.大腸直腸癌
整形天后顧婕直腸癌切除腫瘤仍擴散到肝臟!不可不知的10大警訊與6大好發族群
罹患直腸癌的57歲「整形天后」顧婕,上個月開刀切除腫瘤,昨日卻驚傳癌細胞擴散至肝臟,病情惡化。大腸直腸癌曾連續15年位居台灣10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肥胖、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致癌因子,是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主因,應多留意10種常見症狀。整形天后飽受便祕之苦,近期發現竟是直腸癌顧婕過去20年飽受便祕之苦,脹氣達30年、血便1年,又愛吃烤肉、燒肉,近期因排便都要1小時,還要擠壓腹部才能解便,做大腸鏡檢查才在直腸與乙狀結腸處發現5公分惡性腫瘤,證實罹癌第二期,上個月底手術切除腫瘤,未料昨日傳出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後續治療將延長,於日前進行肝電燒手術。大腸直腸癌的警訊有哪些?那些是高危險群?糠榮誠表示,大腸直腸癌被稱為「無聲殺手」,患者易出現便血及慢性貧血症狀,或是腹部隱隱作痛、體重減輕等現象,也可能因腸阻塞而引起便祕、腹脹,甚至腹痛情形。大腸直腸癌症狀易被誤以為是痔瘡而忽略,但當出現便血、便祕和排便異常就是重要警訊,應進一步就醫檢查診斷。一般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90%是從大腸瘜肉產生,瘜肉的黏膜易質變產生腫瘤,因此做大腸鏡檢查時,一發現瘜肉必須立即切除,以免瘜肉在5至10年後癌變成惡性腫瘤。糠榮誠說,發生腸癌的危險因子很多,除了患者帶有致癌基因外,如果經常暴飲暴食、嗜吃燒烤食物、高油脂飲食的人,缺乏運動的人、肥胖者等,是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大腸直腸癌如何治療?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如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非常高。糠榮誠表示,若父母親是癌症患者或兄弟姊妹有大腸瘜肉的人,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建議年過50歲的人都需要進行篩檢,包括肛門指診、糞便濳血檢查、大腸鏡檢查、下消化道X光攝影等檢查,才能確診是否罹患大腸癌,治療則以手術切除為主。有家族史的人,建議40歲以後就應做相關檢查。預防罹患大腸直腸癌,糠榮誠強調,飲食要均衡,不要暴飲暴食,三餐熱量也不要太高,要控制油脂的攝取量,「天天五蔬果」,多吃高纖低脂食物,少吃煎、炒、炸的食物,少碰刺激性食物,不菸不酒,少喝咖啡,多運動,就能腸保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列出常見直腸癌10種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盡速就醫:1.排便習慣改變:突然發生慢性腹瀉、便祕。這常是腸道的腫瘤引起狹窄,或有不正常的分泌物。2.糞便形狀改變:當糞便漸漸變細,常是腸道發生了狹窄,有了病變。3.排泄黏液:腹瀉,腸炎時常會產生一些黏液,而在腸癌、瘜肉也會發生。4.便血或糞便帶血。5.裡急後重:是指常有便意,肛門裡老是有東西的感覺,常要上廁所,又解不大出來,常是直腸癌的症狀之一。6.腹痛。7.貧血:臨床上許多大腸癌的初始症狀就是貧血,尤其是在右側大腸病灶。不易以肉眼從糞便發現出血,常須靠潛血反應檢查。8.食欲不振體重減輕。9.腹部腫瘤:少數的大腸直腸癌以腹部腫瘤表現,有些是腫瘤太大,或轉移至其他臟器的表現,有些是因腸阻塞大便堆積於腸內,腹部可觸診到腫瘤狀病灶。10.轉移至其他器官:少數病人發現有腫瘤時已是末期,因為一些臟器轉移症狀就診才診斷出來,例如轉移至肝臟引起黃疸,轉移至骨頭而導致疼痛。哪些人是容易得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有大腸瘜肉者●大腸癌家族史者●癌症家族史者●慢性腸發炎者●肥胖者●長期攝取高油脂、高熱量飲食者→想了解更多 大腸(直腸癌)衛教資訊:元氣百科 大腸(直腸癌) 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2 醫療.懷孕育兒
新手媽媽最真切的告白:不需為母則強,你可以很堅韌勇敢,也能偶爾脆弱敏感!
媽媽的心情真的一下子講不完,不過媽媽是最棒的,一定要記得愛自己!身為媽媽的心情,只有當過媽媽的人才會懂!經過十個月孕程,以為最艱難的已經過去,殊不知育兒生活才是考驗的開始!身為一個新手媽媽,經過一陣子的手忙腳亂後,真的會開始懷疑人生,甚至到懷疑自己,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媽媽們能不憂鬱嗎,好難! 一位新手媽咪就在社團中發文,一字一句真的讀起來超有感,直接說了初為人母的擔心、焦慮、害怕,甚至是徬徨、躁鬱與犧牲,所有的情緒都在育兒的輪迴中排山倒海而來。文一出,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深有同感啊!新手媽咪的感性告白產後到兩個多月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也會憂鬱,人生第一次這樣,低潮的時間不長,只是說出媽媽的心裡話,或許也有人跟我一樣。剛生產完對於未來的焦慮,怕自己只看過書本內容沒有實戰經驗,會帶不好寶寶,過了這段時間上手了,我以為就過了,結果開始到另一個階段,心裡不平衡。為什麼我要犧牲我的外在,妊娠紋、肚皮鬆垮、體重卡關、駝背、爆痘、脫髮...等,我是多麼愛漂亮的一個女生…為什麼要辭去喜歡的工作,還有好不容易起步的新領域,我對工作無比認真和享受快樂…為什麼我的存款一下就沒了,從來沒靠過任何人,現在卻得仰賴另一伴…為什麼要關在家裡,每天面對的都是大便吐奶,和睡不安穩的每個夜晚…..為什麼每一天都過得跟昨天一樣,明天還要再重複…還有更多十萬個為什麼不斷在腦子徘徊。半夜抱著小孩就莫名落淚,很躁鬱但沒得發洩就捶自己,覺得自己很廢很沒用,我怎麼會讓自己變成這樣?你說有這麼誇張嗎?有,我特別愛自己,做每件事對自己都很要求,對錯誤容忍度極低,想努力做完美的媽媽,卻忘了妳也是個人呀!意識到一直在往裡面鑽,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沒有好處,所以不斷告訴自己,既然決定的事情已經做了選擇,沒有什麼好鑽牛角尖的。不要認為是犧牲,一旦往這個方向去只會沒完沒了…..當初選擇生下來,是期待參與一個孩子的成長,想看看我和愛人的縮小版,扶持一個生命所獲得的成就快樂,想去愛一個跟你有幾分相似卻獨一無二的人類幼崽,想讓他看看這世界的閃耀星空和鳥語花香。並沒有犧牲這麼偉大,因為沒有人逼你,單純只是因為愛,不喜歡麻煩別人,但開始放手尋求父母幫忙,讓自己有空出去放放風,做做保養跟姊妹聊聊天;思考未來就算要配合小孩時間,我也能做得愉快的工作,光是用想也覺得開心。因為打算自己帶,勢必得犧牲掉一部分原本的生活,那也沒關係,換一種方式而已,一個家庭裡,爸爸媽媽都很重要,不管誰賺錢誰顧小孩,兩個人的責任是一樣的。老公早早就回上海工作,而我好像明明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卻被迫要得心應手才行,羨慕他有工作有薪水有休假,他的生活沒有任何改變,而我什麼都變了還什麼都沒有了,因為這些導致心態開始扭曲,但其實我們只是都各自在為這個家這個孩子撐起不同的天地而已。媽媽這個詞很沉重,孩子呱呱墜地起,你得馬上學會所有技能,那一瞬間開始便不再只有自己,是一輩子的軟肋;但是媽媽,孩子的一個笑容就能讓你嘴角上揚,他也是你的鎧甲。媽媽很偉大,但記得不需要一直放大自己,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出自於你願意你愛他,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人都有情緒,好的壞的都是健康的,不需要為母則強,你可以很堅韌勇敢,也可以偶爾脆弱敏感。很感謝我的隊友,不會認為我做的一切是應該的,在我暴躁的每個時候讓我宣洩安撫我,也因為對象是他,所以我才願意生小孩,現在就是使勁花老公的錢保養自己的外在和身體!也還好我兒子算天使寶寶了~媽媽的心情真的一下子講不完,可能詞不達意,或許會有人跟我產生共鳴,或許你還在水深火熱之中,我想說「媽媽們加油!」不管選擇回職場還是專心帶小孩,沒有人可以左右你,你永遠都是最棒的,記得愛自己~允許自己低潮,低潮後繼續堅強不少同溫層媽媽都紛紛感性留言,就有網友回應,「我也一度陷入自我懷疑,尤其產後2個月的時候,遇上搗亂我生活的人,我真的厭惡到很希望這一切歸零,但還好我撐過來了。」除此之外,也有媽媽以過來人身分說到,「現在我遇到孩子哭鬧、煩惱的事,我都會對自己笑一笑!沒事的!再累都會過去~時間沒辦法倒退,只會繼續往前走!孩子不會永遠在可愛的嬰兒時期,等孩子長大之後,會覺得這些都是美好的回憶!」當然,也有媽媽玩笑說到:「我要向妳學習『使勁花老公的錢』~」也引起新手媽媽們的認同,最後媽媽們互相鼓勵,「女人要懂得好好愛自己,畢竟有個快樂的媽媽,也才能有個快樂的孩子。」給新手媽媽們3個貼心建議新手媽咪之所以憂鬱,就是面對新生兒有太多的不確定,如果沒有做好心理建設,和事前準備就直接上陣,就像是手無寸鐵就上戰場一樣,真的會快樂不起來啊,不過從懷孕起就開始調適絕對是必要的過程。1.勇敢面對每一個階段事實上,每個階段本來就都有各自的難題,一定會有需要重新調整的地方,也一定會伴隨著迷惘、不安和焦慮的心情,這都是必經的過程!不過,在有所犧牲的同時,我們往往也會有所獲得的。 2.別人的意見參考就好這世界上,沒有當一個好媽媽的教課書,雖然有很多準則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是對的,但「為人父母」這件事上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只要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式就是最棒的,旁人的建議僅供參考。3.愛孩子有要愛自己想要在忙碌的育兒生活中,找回原本的自己,真的不容易!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選擇畫上喜歡的口紅顏色,穿上喜歡的衣服,透過這些變化讓自己明白,你還是你自己。所以,在愛孩子的同時,也多保留一點空間給自己,因為你也值得被用心對待!※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4-30 醫療.新陳代謝
喉嚨痛、脖子腫是感冒嗎?竟是「甲狀腺炎」惹禍!女比男風險高的甲狀腺炎QA一次看
一位30歲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約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心悸、手抖與體重減輕等症狀,本以為只是因為照顧小孩太累,因而不以為意;但在分娩後約6個月,這位媽媽開始感覺到體力越來越差且很容易怕冷,體重也漸漸增加,甚至出現2周胖快6公斤的狀況。驚覺不對之下,急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才發現自己原來有甲狀腺賀爾蒙不足(甲狀腺低下)的問題,醫師診斷她為「產後甲狀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的初步補充與治療1個月後,她的疲憊感已大幅解除,體重也開始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說,「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不過除了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甲狀腺炎」還可以分成哪些?症狀都一樣嗎?甲狀腺炎會自癒嗎?飲食上是否有什麼禁忌?甲狀腺炎是什麼?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下方,正好在男生打領結的位置,大小、形狀也類似,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以及發育的功能,較常見的甲狀腺炎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及「橋本氏甲狀腺炎」,兩者都好發於中年女性。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大部分是在感冒後發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患者的症狀包括心悸、盜汗、喉嚨痛、手抖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症狀。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與遺傳以及部分環境因子(碘攝取過多或是吸菸),患者體內會產生抗甲狀腺抗體,會破壞自己的甲狀腺組織,如果沒有調整飲食妥善治療,有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症狀有哪些?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亞急性甲狀腺炎最常見的症狀是在頸部甲狀腺的部位感覺疼痛,且可能併有發燒,頸部疼痛可延伸至耳朵、下巴或喉嚨,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吞嚥疼痛、倦怠、肌肉或關節酸痛。在發炎初期,因甲狀腺組織受破壞,可能釋放出甲狀腺荷爾蒙,而產生短期的甲狀腺亢進。病患因此出現心悸、怕熱、緊張等甲狀腺亢進的症狀。然而,之後卻又可能演變成暫時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絕大部份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最後會回復到正常。橋本氏甲狀腺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林安琪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5~10倍。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常見症狀為硬且有多發性結節的甲狀腺腫。此外,亦可能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病人可能一開始只有甲狀腺腫,後來慢慢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疲累、無力、怕冷、便祕、浮腫、皮膚及頭髮變乾變粗等) 。少數會出現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手抖、體重減輕、緊張、心悸、大便次數稱加,甚至凸眼等。甲狀腺炎的飲食禁忌?飲食禁忌主要針對橋本氏甲狀腺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婉禎指出,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治療以吃「低碘飲食」最重要,即避免多吃海中植物及海鮮,如海苔、海藻、海帶、紫菜、昆布等,包括昆布湯或昆布熬煮的火鍋湯底和拉麵湯;也可以考慮買無碘鹽,並減少外食機會;服用保健品時也要留意其含碘量。吳婉禎表示,透過飲食可降低病人甲狀腺腫、防止病程進展造成機能低下。若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則需給予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大部份人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每天約100~200微克,建議飯前服用,服用劑量的調整需請教醫師,切勿自行調藥。甲狀腺炎如何診斷?王舜禾醫師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可以藉由抽血與超音波診斷。依過去的研究顯示,此類患者有9成以上有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b),因此可透過抽血來判斷是否有相關體質。因為甲狀腺可能曾經經歷反覆發炎,所以超音波下可見甲狀腺呈現不均勻回音(heterogeneous echogenicity),可以此來診斷。甲狀腺炎如何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若症狀較嚴重,也可能需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1天之內,就可大大改善症狀。1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但少數較嚴重的病人可能需使用類固醇長達3個月或更久。除消炎藥物外,若病患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期,也必須暫時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若有甲狀腺亢進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症狀常是短暫且輕微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治療方式同上述,飲食上改採低碘飲食,如果有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則需補充甲狀腺素。為什麼產後會發生甲狀腺炎?王舜禾醫師表示,在正常生理中,因為胎兒有一半基因來自於父親,為了防止母親的免疫細胞認為胎兒是外來物而導致攻擊胎兒,母體會在懷孕期間下調自體免疫力,形成免疫「容忍期」,但在分娩後母體免疫力會「大幅反彈」,因此有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都容易在產後2~6個月內發生,而「產後甲狀腺炎」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其中一種。「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4-04-29 醫療.心臟血管
高血壓要靠日常保健與飲食控制!中醫師授4穴道2茶飲控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心臟收縮時的壓力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正常血壓值應≦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 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可再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兩種,各有不同的高血壓致病原因。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高血壓防治學習手冊》,高血壓根據血壓量測的數值,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當舒張壓或收縮壓其中一項超過標準值時,即可能被判定為高血壓。(單位:mmHg)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視,我們更應時時注意血壓變化。高血壓辨證4分型中醫治療高血壓採用辨證論治,基本的辨證分型如下:1、肝火亢盛症狀: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乾,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2、痰濁上擾症狀:頭暈頭痛,胸脘痞滿,嘔惡痰涎,納呆心悸,肢體困重,舌苔白膩,脈弦滑。3、陰虛陽亢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目眩,頭重腳輕,急躁易怒,心煩失眠,腰膝酸軟,肢體麻木或手足顫抖。舌質正常或偏紅,苔少或薄白,脈弦細。4、陰陽兩虛症狀:頭暈目花,心悸耳鳴,腰腿酸軟,失眠多夢,夜間多尿。若偏陰虛者,有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少津,脈細弦數;若偏陽虛者,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下肢浮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常用穴位按摩1、百會(督脈): 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約當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是人體陽氣匯聚處,可安神定志、醒腦益智。2、風池(膽經): 位在後頸部腦髮際線上與枕骨下的交界處,兩手拇指分別按住左右兩側風池穴處,其餘四指固定在後枕部抓按。可祛風、解表、清頭目、利五官七竅。3、內關(心包經): 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2寸(約三手指寬)處。可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4、太衝(肝經): 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可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 高血壓患者飲食5原則1、均衡的飲食。2、多攝取含高纖維質的食物,預防便秘。3、少攝取含高鈉質的食品。4、避免攝取過多高膽固醇食物。5、三餐定時、定量,維持理想體重。 高血壓預防保健原則1、按時服藥,遵照醫師處方記載的藥物,不可以根據自己感覺血壓高或低來增減藥物,即使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也不可以擅自停藥。2、減重,保持適當體重,防止體重過重,而增加心臟負荷。3、運動,保持每天適宜運動或散步習慣。4、戒菸,菸中含有的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使末稍阻力增加,血壓升高。5、預防便秘,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過度用力會使血壓升高。6、冬天應適當保暖,外出時應戴帽子、手套。7、每天睡眠充足,生活規律。8、減少壓力,保持情緒平穩。 最後提醒大家,有問題就看醫生,不要吃成分不明的藥物,才能常保身體健康!食療養生 中醫推薦山楂茶、決明子茶春季氣溫由寒轉暖,空氣中的濕度增加,身體容易積累濕氣,感到沉重和疲倦。若脾胃功能不佳,導致體內濕氣無法正常排出,進而會出現濕痰、肝陽上亢、腎陰虛等症狀。而現代醫學所稱的高血壓,與中醫所稱的「眩暈」或「肝陽上亢」相似,指的是氣血上衝至腦部而引起的症狀。這時候就可以透過「山楂茶」與「決明子茶」來進行身體保養。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擴張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壓。經常飲用山楂茶,對於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決明子中醫傳統功效具有清熱明目、利水消腫、通便等。經現代研究,決明子也預防高血壓、降血糖的作用;同時一些研究也證明決明子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菌和抗腫瘤的作用。山楂茶準備食材:山楂果1至2枚。 料理方式:山楂果1至2枚泡茶飲用。食材介紹: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食用說明:需注意份量;份量過多,容易引起腸胃問題。另外,建議不要空腹飲用山楂茶,否則會增加胃酸,刺激胃黏膜;胃炎及胃潰瘍等這類患者,飲用過多山楂,反而會加重病情。決明子茶準備食材:決明子3錢。料理方式:決明子3錢,以熱水沖泡飲用。食材介紹:決明子-甘、苦、鹹,微寒。歸肝、腎、大腸經。食用說明:低血壓、易腹瀉的人不宜食用。
-
2024-04-25 癌症.抗癌新知
等罹癌就來不及!「癌症前兆」早在罹癌多年前就已出現,重症醫盤點「常見7症狀」提早預防
你了解你的身體嗎?你的癌症前兆早在罹癌多年前就已出現!其實早在你罹癌很多年前,你的身體已經透過很多不經意的狀態,反覆對你發出警告,但這些警訊卻被你忽略,一直到你身體細胞被癌化出現症狀,才發現自己罹癌,但到這時候一切都太遲了。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整理,在癌症形成之前發出7種預警信號,提醒你提早注意身體狀況以避免罹癌風險!罹癌前身體的7個小症狀1.一直感到疲倦一般情況下,疲勞後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調整回来。但嚴重且長期反覆一直疲倦,就要引起注意!長期(超過6個月)難以恢復的慢性疲勞,被稱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多種體內多壓力來源有關,這些包括了血清功能系統、細胞因子和發炎反應,還有代謝功能失調、線粒體功能障礙,什至遺傳變化都有關。這些機制,導致人体免疫力受到長期的破壞,使潛藏在體內的癌细胞得到快速生長,尤其是消化器官癌症腫瘤,與慢性疲勞和便秘關係更加密切。2.腹部一直腹脹女性如果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下腹或骨盆疼痛、腸胃不適,出現進食困難或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周不緩解,皆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卵巢癌被稱為「婦女的沉默殺手」,因為它的症狀在早期通常不太明顯,且以持續的腹脹感,且不會輕易地消除居多,但是容易會被忽視。3.有經常性腹痛你經常有腹痛,而且夜間更為嚴重,平卧位更使疼痛加重,但又常常摸不到肚子那邊疼痛,甚至最後只有常坐著入睡,這些「找不出疼痛在哪個部位的長期腹痛,要小心癌王胰臟癌的前兆。這也是為何胰臟癌一發現已是晚期的原因,因為你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肚子一直痛痛的,或者更是隨便挪個姿勢,讓腹痛暫時改善,又不去注意身體狀況了。4.一直感到火燒心火燒心又稱胃食道逆流,是形容食道底部的括約肌鬆弛,使胃酸逆流並經過食道至口中,因為強酸刺激所造成的燒灼感,就像是火燒一般,又因為食道與心臟位置皆在胸口處,因此這股燒灼感就像是「燒著心臟」一樣的不適。而長期胃食道逆流、如果合併有腹部疼痛、胃有大潰瘍,再服用止痛、止酸藥物後仍不能緩解,吃飯後還會出現飽脹或疼痛加劇、這樣的持續性消化不良現象,也可能是食道、咽喉、胃部等發生癌症的前兆信號,不可不慎呢!5.一直有血便問題血便常會與痔瘡混淆,有很多有痔瘡患者看到衛生紙上的血跡,以為是自己長年的隱疾而已,殊不知這很可能是大腸癌前兆。如果當血便不去檢查,等到你出現大便變細條、大便一直解不乾淨、排便次數也增多,甚至有些人還引起便秘問題,通常在這些症狀都出現,已經是大腸癌晚期的表現。呼籲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其檢查目的,就是及早發現大腸是否有息肉,或大腸直腸腫瘤,出現了惡變情況。6.尿尿一直有血尿當你的尿液呈現黃色並帶有血跡,而身體沒有其他明顯不適時,可能會誤以為這僅僅是身體上火,然而這種情況可能是膀胱癌的警示信號!在膀胱腫瘤中,惡性膀胱癌佔大多數,良性腫瘤相對較少見。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都可能導致無痛性血尿,即肉眼可見的血液混雜在尿液中。由於缺乏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患者可能不會重視這一個症狀,從而延誤及時的醫療診斷和治療。7.一直在咳嗽咳嗽,是一個普遍的症狀,但如果咳嗽持續且難以治癒,就需要格外注意了。以下咳嗽的情況,可能預示你有肺癌風險:.持續性的乾咳,感覺刺激性強且難以緩解.咳出帶血的痰、痰中有血絲,且這種情況出現得間斷不定.咳嗽時伴隨胸部悶痛或呼吸急促.咳嗽時排出大量泡沫狀痰液.咳嗽並伴有不明原因的低燒或輕微發熱如果出現了持續3個禮拜以上的咳嗽,且服用藥物後,症狀無改善,建議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便查看肺部是否存在異常。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肺癌!「身體向你常見多次求救信號,每一次都給了你防止癌變的機會!你要好好珍惜自己!」我們的身體具備自然防禦系統,能夠在癌症形成之前發出多種預警信號,這些信號是身體試圖阻止癌細胞發展的機會。黃軒以自己病患的例子舉例,許多罹癌的病患和家屬,都會問為什麼會罹癌?對此他提醒,其實重視這些預警信號是非常重要,因為這些前兆可能是身體在努力抵抗癌變過程中的反應。只要你抓住每一個機會,對這些信號保持警覺,我們仍可以及時早點診治,更防止了晚期癌症的發展!以上常見癌症罹癌前身體7個小症狀要特別注意,若有相關症狀要當心!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早睡增死亡風險?胸腔重症科醫曝真相!每天「睡滿x小時」更長壽.研究長壽之道20年!長壽專家培養出5健康習慣
-
2024-04-12 焦點.食安拉警報
黴菌毒、化學毒…生活5大隱藏毒物!洪永祥教5招自保,多吃這些高抗氧化食物排毒
一波波食安風暴來襲,從毒辣椒粉的蘇丹紅、毒性猛烈的米酵菌酸(正名為:邦克列酸)到傷腎的紅麴,讓人恐慌到底該怎麼吃才安全呢?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五大隱藏毒物:吸入毒、霉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容器毒、經皮毒,危害你我的健康。日常中,潛藏著各種「讓身體容易生病」的毒物,每個人因體質而有不同的抗毒體質與解毒能力,再加上暴露毒物的時間與劑量,同樣的中毒對每個人的傷害都不一樣。洪永祥分享抗毒五招,聰明面對無所不在的隱形殺手,降低從口食入、從鼻吸入、經皮膚接觸吸收的毒性物質。抗毒第一招:減少外食、吃垃圾食物,學會自己烹飪食安問題首要是「自己把關」,不應該把問題丟給外面的廚師及食品加工廠,建議學習採買新鮮當令食材,並學會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外食比例。外食除了中毒風險外,即使沒有中毒,也吃進許多含高油、高鹽、高糖、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抗毒第二招:多喝水+膳食纖維如果避不掉毒物,要怎麼樣促進身體排毒?一定要攝取足夠的白開水、膳食纖維。足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道蠕動,把吃進去的生物毒物、化學毒物、油鹽糖包覆成有體積的大便,減少吸收進身體裡的比例。以燒烤為例,可能會吃到焦黑的致癌物,但是邊吃烤肉邊吃大量高纖蔬菜,可減少致癌物的吸收,建議每天攝取25-35公克的膳食纖維。若毒物已經進入身體,可多喝水增加代謝;建議喝足體重3%-4%的水分,讓身體平日就處在一個健康且代謝毒物快的狀態。抗毒第三招: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增加肝腎排毒能力平日好好保養二大排毒器官:肝臟與腎臟,若不幸急性食物中毒時,症狀會比較輕微。以腎絲球過濾率來說明,有些人100分、有些人只有20分,身體排出毒物的能力就不一樣。護腎食物推薦多吃魚油、藍莓、羽衣甘藍、黑木耳、豆芽菜、蘋果、橄欖油、大蒜、洋蔥、小黃瓜。護肝食物則可以選擇十字花科蔬菜、海菜類、健康脂肪、富含硫的食物等。1.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高麗菜、白菜和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蘿蔔硫素,有益肝臟進行化學物質、殺蟲劑、藥物和致癌物質的中和作用。2.海菜類:海苔、昆布、洋菜、海帶等,可防止重金屬被人體吸收。3.健康脂肪:酪梨、魚油、亞麻籽、奇亞籽、橄欖油、苦茶油等,富含多元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護肝與抗發炎好食材。4.富含硫的食物:大蒜、洋蔥、青蔥、韭菜、舞茸、香菇和靈芝等;肝臟需要硫才能去除汞和某些食品添加物,以進行解毒。抗毒第四招:增強流汗排毒流汗對於排出重金屬與經皮毒非常有幫助,皮膚所排出的汗水和尿液中的物質很相像,例如都有尿素、乳酸等,但是身體大部分的脂溶性毒素、重金屬物質可藉由汗水排出。日本有一項研究發現,比較汗水與尿液中的重金屬含量,結果發現,汗水中的重金屬含量比尿液高出許多。推薦運動、泡澡、蒸氣浴等,不止增加代謝,也增強骨骼肌肉與心肺功能。抗毒第五招:知道生活毒物在哪,並且避開吸入毒:二手菸、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洗澡的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久放的堅果花生、長黴斑的寢具。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焦黑的食物。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09 名人.好食課
你是便秘、正常大便還是腹瀉?一圖看懂便便類型及改善方法
工作卡卡已經很不開心了,腸胃也卡卡就更難受了,但不同類型的大便的飲食方針可是大大不同喔!快來跟好食課楊哲雄Oliver營養師一同看看你的便便屬於哪一類型?又該如何對症下藥!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可將大便分成七類屬於便秘問題.第一類:像羊大便,硬且小顆,並且分散不聚集,會有此種類型的便便,主要是因膳食纖維及水都攝取不足,沒足夠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與增加糞便體積,也無水幫助潤滑腸道,因此變得更難將便便順利排出!→飲食上建議:1.吃足膳食纖維:每日五蔬果,吃足三份蔬菜(約燙熟後一碗半的份量)、兩拳頭的水果,主食類也可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增加纖維攝取。2.喝足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 x 30毫升的水。.第二類:呈長條形香腸狀,但表面凹凸不平。→飲食上建議:膳食纖維比起第一類有吃更多一些,但仍有略微不足,而水分仍舊喝不夠,因此建議需再多加留意纖維及飲水量。*低油飲食也容易因油脂攝取不夠,腸道缺乏潤滑而有便秘問題,可靠適度補充油脂改善便秘!屬於正常情形.第三類:長條形香腸狀,外表偏光滑但仍舊帶點裂痕,飲食上建議可再多增加一點水分攝取,其餘正常,可繼續保持。.第四類:長條形並且光滑,排便時不用花費太多力氣,表示膳食纖維、水分、油脂皆攝取充足,可繼續保持。另外提醒排便頻率1天3次~3天1次都是正常範圍!屬於腹瀉情形造成腹瀉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腸躁症、乳糖不耐、吃壞東西或是腸道菌相不平衡導致,從嚴重度輕至重分別為:.第五類:糞便呈一段段的,斷側呈光滑柔軟狀,可能是腸道發炎、吃到刺激性食物導致。→飲食上建議:可適度補充益生菌,幫助腸道菌平衡,並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第六類:糊狀大便,部分糞便仍有形體。.第七類:水狀,無固定形狀。後兩類可能是因食物不新鮮、手不不乾淨或是腸胃炎及乳糖不耐者食用到含乳糖食品導致腹瀉情形較嚴重。→飲食上建議:除了減少辛辣、油炸等易刺激腸道的食物,也要時時注意個人衛生清潔與食物儲存情形,乳糖不耐症嚴重者則減少乳品攝取。*如果嚴重腹瀉,記得除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外,建議立馬就醫諮詢醫師、營養師,必要時採取低渣低纖飲食甚至禁食,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應“便”飲食對策,便便檢測表大公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9 醫療.消化系統
22歲女常拉肚子到無法上班竟是大腸激躁症,醫師透過「這術式」妙手回春,8重點可預防!
仁愛長庚聯盟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醫師葉宏軒分享一名22歲女子從幾年前開始,不知何故常發生嚴重肚子絞痛和拉肚子,嚴重到無法正常上班,更不敢出遠門或參加戶外活動。相關的消化道檢查都正常,後來診斷為大腸激躁症(或簡稱為腸躁症)。所幸經接受星狀神經節阻斷術(SGB)多次治療後,她不再拉肚子,其他症狀也獲得明顯改善。什麼是大腸激躁症?大腸激躁症(或簡稱為腸躁症)特徵是為慢性腹痛、大便習慣改變,但沒有任何器官病變,通常以年輕女性居多,臨床表現為慢性下腹部疼痛、絞痛,合併便意感,壓力或飯後症狀會加劇,大便後疼痛會改善。目前並不完全確定其成因,有可能與遺傳及環境因素、腸道對食物和壓力敏感度增加,以及免疫系統有關。診斷上要先排除腸道結構問題,例如大腸鏡檢查腸道無病灶,排除大腸癌或其他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腸激躁症的相關症狀診斷還包括:1、解便後疼痛會減緩。2、疼痛時大便次數增加。3、軟便。4、明顯的腹脹。5、大便有黏液。6、會有解不乾淨的感覺。當飽餐、大麥、小麥、巧克力、牛奶、酒類飲料、咖啡、壓力等都會讓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加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透過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改善大腸激躁症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是透過將麻醉藥物準確地注射至星狀神經節周圍,暫時阻斷交感神經的功能,讓這部分由交感神經調控的血管擴張,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的緊繃程度,透過類似「電腦重開機」的概念,釋放身體中的記憶體,緩解頭頸部及上肢的不舒服。葉宏軒指出消化道的活動是由神經系統控制,除消化道的開始端如食道吞嚥和末端的肛門排便可以自主控制,其餘胃腸活動都是受自律神經所支配,無法自主控制。大腸激躁症是一種胃腸的症狀,就是一種因精神緊張而引起的疾病,原因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大腸運動異常與分泌功能異常。大腸激躁症的預防重點:●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或是如糯米等較難消化的食物,儘量避免食用乳製品。●飲食宜儘量清淡,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適量攝取蛋白質,少食用易產氣的食物。●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勿過度勞累。●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強化腸胃機能,提升身體免疫力。●培養樂觀的態度,保持愉快心情,減輕工作壓力,抒發情緒的方法。●適量補充益生菌、乳酸菌或比菲德氏菌,可改善腸躁症的症狀。●定期身體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資料來源:大腸激躁症 元氣百科
-
2024-04-06 醫療.消化系統
一下便祕、一下又拉肚子!盤點養好腸胃3處方,「順暢通便操」讓排便順暢
你有腸胃不適的問題嗎?一下便祕、一下又拉肚子...,對生活造成諸多不便。想要養好腸胃,盤點養好腸胃3處方,讓腸胃更穩定健康!處方1→保腸健胃穴位為了腸胃保健,尤其是經常打嗝、胃脹氣和放屁的人,平日可多按壓手部的「內關穴」和足部的「太衝穴」,有助改善打嗝和脹氣;對於需要疏肝理氣、解除壓力與消除肝火的爆肝上班族,多按壓這兩個穴道也都有幫助。.內關穴:在手腕橫紋上2寸,兩筋中間,腸胃不舒服時,可用圓頭原子筆按壓改善。.太衝穴:位於腳背上,腳的大拇趾和第2腳趾間往後約3指寬處,以手的大拇指按壓約3分鐘,再換按壓另一隻腳,左右腳交替按壓即可。處方2→順暢通便操腸胃不適或飲食過量的人可做「順暢通便操」,有助於排便,並且幫忙把惱人的腸氣排出去。動作:1.將雙手交叉,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雙手掌心朝向肚臍,以畫圓周的方式,由自己的右手邊,畫向左手邊。2.三餐飯後休息時或欲排便前,可做此運動10分鐘。功效:幫助腸胃蠕動,讓排便順暢。處方3→腸胃道保健茶飲過年期間吃太多大魚大肉,想要整腸健胃的話,推薦以下茶飲,能幫助調整腸胃功能,讓人消消氣。疏肝健脾茶材料:柴胡、山藥、香附各3錢,白芍、陳皮、炙甘草各2錢。作法:1.藥材洗淨後,先加水1000c.c.,大火水滾後轉小火煮15分鐘即可。2.濾去藥材,將藥汁於一天內慢慢喝完即可。功效:工作壓力大(或容易緊張)造成腸胃脹氣、便秘或腹瀉者可以飲用,能幫助調整腸胃道功能、維持心情平穩。延伸閱讀:.拉肚子只能吃稀飯、喝運動飲料?醫破解腹瀉7大迷思.一天大便多次小心是腸道無力!營養師曝「與1原因有關」.出旅途中腹瀉、便秘、消化不良怎麼辦?教你預防與做好萬全應對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8 醫療.消化系統
每天排便不等於沒便秘!圖解便便7種型態,醫提醒「這5種」顯示腸胃有問題
只要有每天排便就代表就沒有便秘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年節期間的豐盛佳餚,極大地滿足口腹之慾,卻也可能造成腸胃負擔,甚至出現便秘問題。消化內科醫師指出,每天都有排便並不代表沒有便秘、而2、3天才解便一次也不代表宿便嚴重,每個人的排便頻率會隨個人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並提供便祕檢查方式及避免便秘上身的方法。長期便秘會為身體帶來潛在性的腸道健康風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點出:「想了解自己有沒有便秘,排便頻率和型態是2大觀察重點,需要一併考量。」由於每個人的排便頻率,會隨個人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鄭乃源舉例,如果每天以原型食物為主、吃大量高纖維食物,那麼排便的頻率就可能相較一般人多;但如果每天節食,甚至飲食不均衡,排便頻率便可能會相對較低。根據研究來看,只要排便頻率每天不多於3次、每週不少於3次,即是可接受的排便頻率,不算是有便秘問題。便便像羊大便、香腸都是便秘除了觀察排便頻率外,其實解便型態也很重要,鄭乃源指出,目前醫界常用「布里托斯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來判斷,其中糞便型態若出現第1型與第2型,即是有便秘的可能。如何預防便秘?多數人評估是否有便秘的方法是依靠感受,比如解便後肚子是否舒服、是否解便困難等,鄭乃源解釋,這些不一定代表真的便秘,若想要讓自己的排便順暢,最重要的還是從日常生活的型態開始改變。他建議6種常見避免便秘的方法:6方法避免便秘攝取足夠熱量:攝取的熱量會影響大腸的蠕動,因此每日攝取的熱量一定要能滿足身體的生理需求。攝取足量纖維質:纖維可分為水溶性(如木耳、秋葵)與非水溶性(葉菜類、菇類)兩種,建議民眾每日除了攝取足量纖維質,可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量。喝足足量的水:尤其剛起床時,可以喝一杯溫水,促進大腸蠕動,以利排便。早睡早起:上午腸道較為活躍,因此建議早睡早起,在腸道活躍的白天固定排便。固定排便時間:藉由吃早飯、多喝水、起床後走走路或是體外按摩等方式,增加便意,並固定排便時間。盡量不要憋住便意:排便時間不固定者,有時會因為通勤、開會等日常活動導致不能直接去洗手間解便,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腸道活動,糞便即可能在腸道停留太久,並造成糞便過乾。鄭乃源強調,若是飲食、生活習慣造成的便秘,其實並不會對身體有太大的危害,但如腸躁症、腸癌等疾病造成的便秘,抑或是因年紀大、腸胃蠕動變慢造成糞便阻塞,導致進一步導致缺血性腸炎的可能,就需要擔心。如何判斷便秘對身體是否有害,需仰賴醫師問診透過理學或腸鏡檢查才能進一步診斷。他說明,藉由病史以及醫師問診,可判斷便秘可能是哪種狀況,並進一步透過肛門與直腸的指診,以理學檢查判斷是否真的是便秘問題;若無法直接判斷是否有便秘,但針對有便秘主訴者,可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了解是否有其他造成便秘的原因,例如息肉或腫瘤。【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97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17 醫療.心臟血管
大便大不出來不只關乎腸胃健康 專家曝便祕還可能與這病有關
一些研究指出,便祕與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相關,對經常性便祕的現代人來說,這個消息令人擔憂。心臟科醫師認為,相關研究中雖發現便祕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但目前找不到其因果關係,需要更多研究佐證。但便祕可能意味缺乏運動或食用過多加工食品,這些也是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因子。丹佛國家猶太健康中心的心臟科醫師安德魯‧弗里曼博士認為,目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便祕的人容易發生心臟病」。例如,去年《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便祕與高血壓、中風和心臟病之間存在關聯。但參與試驗者並未接受便祕評估,匹茲堡UPMC心臟和血管研究所心臟病專家賽義德博士指出,參與者實際上是因為其他原因住院。「這個研究只指出一個關聯的信號,需要更多研究追蹤來證明是否屬實。」弗里曼認為,便祕除了與腸道健康相關,也影響整體健康。缺乏運動又嗜吃加工食品的人,可能不常排便,這些也是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因為便祕而導致排便困難、用力,對某些人的確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當人們過度用力時,血壓的確會升高。」如果是老年人或體弱的人,經常用力排便,血壓可能大幅度飆升,足以造成心血管的損害。賽義德博士指出,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心臟病的遺傳風險因子,例如高膽固醇等相關家族史,但某些生活習慣是可以控制的。包括維持標準體重、遵循地中海飲食、每天量血壓、定期監測膽固醇、不吸菸以及充足的睡眠。每周至少進行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除了定期運動,克利夫蘭診所表示,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豆類、水果和蔬菜)並喝大量的水以防止便祕也很重要。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中心的說法,還要管理壓力、焦慮和憂鬱等問題,這些也會影響腸道健康。以上行為不僅有助於維持心臟和腸道健康,還會對整體健康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爸想續弦,兒女不肯,怎麼辦?
老爸喪偶,倍極傷心,子女孝順,每天噓寒問暖,輪流陪伴老爸,但老爸眉頭之間,總是少了一點快樂。有一天,有人介紹了一位阿姨給老爸,幾個月相處,老爸又回復了以前青春活力。不久,老爸提出了續弦的想法,但兒女紛紛反對。「爸!我們就陪你,看你想吃什麼、想去哪裡玩,我們小孩一定讓你滿意,你不會寂寞的!」老爸不置可否。兒女覺得做得不夠,於是電話關心的次數愈來愈頻繁,表現愈來愈殷勤。有一天假日,一早,小孩打電話關心老爸,電話響了很久,老爸才接起來:「啊呀,不要吵啦!」說著就把電話掛掉,話筒中傳來老爸的喘息聲。原來老爸正與阿姨溫存呢!俗語說,鳳求凰、凰求鳳。異性相吸,互相取暖,即使在中老年人也是生理需求的一部分,兒女親情再怎麼彌補,老爸生理上、心理上還是欠缺了那一塊。這一塊,許多孝子賢孫不曉得,因為他們以為可以彌補全部,事實上他們錯了,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老年人的性生理及性心理需求。俗語說:「知彼知己,百戰百勝」,醫師看病除了要了解生病原因、病理,也要了解病人及家屬的心理。這種情形,就好像有些疾病醫師也會誤診一樣,當然不是故意的。可能在他的腦海裡沒有這個疾病,也許經驗不足或書看得不夠多所致。例如,有些疾病在初期、中期可能症狀不明顯,甚至沒有症狀,醫師當然不容易判斷。例如盲腸炎一開始通常是痛在肚臍上方,容易以為是腸胃炎,等過了一段時間才會痛到右下腹,那時醫師就容易診斷了。又如大腸長了東西,有些人開始是上腹脹脹的,醫師容易以為是胃發炎或胃潰瘍,等到有一天大便習慣改變,或大便帶血了,醫師才會想到是否大腸出了問題。又如肝臟內部根本沒有痛覺神經,因此,你如果有其他疾病例如傷風感冒或高血壓看醫師,醫師也不會為你驗肝功能或做超音波,因為做了健保也不會給付,甚至會被核刪寫悔過書。等到有一天肝癌很大了,肚子痛了或瘦了,醫師可能才會幫你抽血、做超音波,但可能那時候肝癌就太大,治療困難了。以上例子,醫師要正確診斷都那麼困難,何況是一般人,如果沒有正確的醫學常識,要能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除了平常要吸收正確的醫療知識外,就是養成平日定期身體檢查的習慣或找一個醫師好友,定期幫你做全方位的健康檢查,這個醫師把你當成家人,用心呵護你的健康,就好比小孩不僅要有孝心,也要能懂老爸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一様,才不會發生老爸要續弦,子女基於其他考量而反對一樣。●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3 名人.劉秀枝
沒刻意減體重卻往下掉?名醫提醒別輕忽:這件事才是健康象徵
和73歲的朋友陳太太聚餐,發現她胃口很差,個人小火鍋的菜盤和牛肉片只吃了一些,大部分都打包,與平常大快朵頤的她簡直判若兩人,且明顯瘦了一圈。她說最近幾個月上腹部有點隱隱脹痛,沒有食欲,體重減了約兩公斤。想到她的先生因罹癌而需定期到醫院接受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一定讓她忙得不可開交且心情沉重,我腦海閃過兩個造成體重減輕的可能性:憂鬱症與癌症,建議她盡快就醫。一般人都希望苗條,因此各種減重食譜或方法非常流行。但銀髮族被人說:「你看來瘦了些。」如果不是刻意的減重,反而會有點擔心。老年人的食欲好,常是健康的象徵,例如辛棄疾的詞「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意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裡提到,廉頗「一飯斗米,肉十金,被甲上馬」,以示老仍可用。現代醫學用數據來回答問題,例如發表於2021年《美國家庭醫師》期刊的一篇文獻回顧指出,非刻意且沒有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是指在6到12個月中,體重減輕超過5%,需仔細檢查,找出原因以對症治療。一般會測血液常規如血色素和生化數值(如血糖)、大便潛血和胸部X光,並根據所伴隨的症狀,進一步做相關檢查,例如上腹痛則做上消化道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但主要還是根據醫師的臨床判斷。這篇論文中發現造成非刻意的體重減輕的疾病,以消化系統疾病(9-45%),惡性腫瘤(19-36%)和心理精神疾病(9-24%)最常見,其他包括心肺、內分泌(如甲狀腺、糖尿病)、腎臟、藥物、牙齒和吞嚥困難等疾病,但還是有6-28%找不到原因,需追蹤。這些數據只供參考,老年人體重減輕的評估沒有準則,因個人情況而異。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朋友的92歲母親,罹患失智症多年,雖然子女們悉心照顧,但胃口不好,明顯消瘦,後來才發現是其活動假牙的金屬支架太緊,嵌入了牙齦造成疼痛的關係。牙醫師幫忙把假牙拿下來後,老太太開始主動吃東西,胃口甚佳,體重明顯回升,全家都高興。問陳太太為何沒想到就醫呢?她認為先生生病讓她心情不好,當然會導致食欲差與體重減輕,但並未嚴重到憂鬱症,相信等她逐漸適應後就會改善。聚餐後,她看了腸胃科醫師,醫師替她做「上消化道泛內視鏡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並無惡性腫瘤。醫師開立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每天服用一粒。一個多月後再與她聚餐,發現她的食欲明顯進步,體重也逐漸回升,並繼續在門診追蹤。作為一位照顧者也要記得照顧好自己,出現症狀時不要自己想當然耳,因為一個症狀(如體重減輕)有多種可能,有些是常見且治療效果良好(如胃食道逆流),但有些可能是較嚴重的疾病如癌症而需及早診斷與積極治療,可不要輕忽了自己的症狀。FB粉絲團請搜尋:劉秀枝joy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29 醫療.腦部.神經
一直手麻怎麼辦?要看哪科?5大原因、自我檢測、舒緩方法一次看
手麻是許多人都會有的老毛病之一,常常認為只是手被壓到的暫時性不適,但其實很有可能是疾病警訊喔!以下為您介紹造成手麻的疾病原因,以及正確舒緩方式,馬上來看看吧~手麻5大原因根據名冠診所資料說明,引起手麻的原因很多,簡單來說,可以分為神經性及血管性的問題。手麻通常是周邊神經(peripheral nerve)受到壓迫或發生病變時,身體發出的警訊。手部神經有尺神經(ulnar nerve)、正中神經(midian nerve)、橈神經(radial nerve)和臂神經叢(brachial plexus),只要神經受到壓迫就可能產生麻木感。從手麻的不同症狀初步判斷可能的病因:.頸椎間盤突出:手麻並有痠痛感,從頸部沿著手臂至特定手指,彷彿有電流通過的感覺,轉頭或仰頭會更明顯。.腕隧道症候群: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一半會麻,按壓局部更明顯。.肘隧道症候群:無名指及一半小指會麻,按壓局部更明顯。.自律神經失調:單側或雙側從肩、上臂、肘到腕有麻感,時好時壞,與頭頸姿勢較無關係。.自律神經失調:雙側全部的手指(末端)麻,有冰冷感,手掌特別是指尖皮膚顏色暗紅或紫,與頭頸姿勢較無關。手麻原因一:頸椎間盤突出出現在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可能出現肩頸痠痛、手臂麻木無力或痛等症狀。如果懷疑有椎間盤突出,應及早諮詢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詳細的評估和治療,並制定適當的預防策略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手麻原因二: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的特徵是,手指內側的痠麻(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大拇指處)。而它的症狀多發生在晚上,可能睡到一半手被麻醒,起來甩一甩會比較舒服,若遲遲無處理,就可能在手部運動方面出現問題(如用筷子夾東西夾不起來)。.手部的痠麻.痠麻之後可能會有痛感.更嚴重可能手部運動方面就會出問題,如手指無法做精細動作手麻原因三:肘隧道症候群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說明,手指外側麻(小拇指、無名指靠小拇指處)則就可能是尺神經壓迫的「肘隧道症候群」。肘隧道症候群不像腕隧道症候群如此常見,其常見於重複用手肘、彎曲伸直者(尺神經拉緊、受力大),長久不適當的受力下,就會造成手部痠麻,如拉小提琴等音樂家的可能性相對較高。手麻原因四:自律神經失調郭育祥醫師曾於郭育祥診所網站指出,手麻患者們前往醫院就醫,經過一連串電神經學檢查,如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還有影像檢查等,還是無法確診。直到來到我的門診,才知道手麻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衡」所引起。自律神經失衡會造成手腳感覺的異常,如麻痺、感覺遲鈍、觸電痛感、疼痛等,且經常會合併呼吸困難的症狀。主要還是跟情緒、壓力有關。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通常會建議患者們進行腹式呼吸,並試著找出壓力來源,嘗試化解。手麻原因五:末梢循環不良生活習慣太偏向靜態、抽菸、本身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是末稍血液循環不良常見原因。血液無法正常順流至末梢,而造成手腳冰冷、麻感。一分鐘自我檢測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李信賢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自我檢查方式,運用法倫氏檢查(Phalen test)理學方法,雙手手指朝下與手臂呈90度,兩手背互靠並持續一分鐘,如手指出現麻木或刺痛,就可能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 他表示,通常病人手部感覺會變遲鈍,尤其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嚴重時手部肌肉會出現魚際肌萎縮,手握力會變差。此外,王文妤物理治療師曾分享,肘隧道症候群症的自我檢查可透過輕敲肘部內側,看是否有麻痛的症狀發生;或試著完全彎曲或伸直肘部,觀察是否有麻痛感產生,這種動作可能引起肘隧道區域的壓力變化。針對頸椎間盤突出得自我檢查,動晰物理治療所說明,可將您比較不舒服的那一側的手往上抬,並往耳朵靠近。若是您的症狀因此「減緩」了,代表您很有可能有椎間盤突出。手麻舒緩方法如果長期間手腕活動量大,容易罹患腕隧道症候群。而肘隧道症侯群是長期手肘彎曲、例如長時間講電話,中午趴睡,手拿3C產品追劇、長期屈肘使用智慧型手機、晚上撐著手肘側睡、長期間手臂反覆彎曲就會造成手麻症狀。朴子醫院復健科汪珮容治療師介紹手部伸展運動,腕隧道症候群可以學習手腕伸展運動,例如手肘伸直:一手掌輔助把另一手手掌掌面後拉,直到手腕部感受到被牽拉的感覺,每次10-20秒,重覆2~3次。手掌上拉法。(圖/翻攝自朴子醫院。)另外手掌可以作伸握動作:伸直3秒、握拳3秒、重覆數次,讓不同肌腱在腕隧道內達到舒緩的壓力。手麻要看哪一科?神經內科吳禹利醫師曾受訪說明,手麻可以去看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而復健科可以透過一些運動、熱敷措施舒緩不適感,也是好的選擇。若需要開刀,或是手麻發生在關節附近,也可選擇前往骨科就診。資料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神經內科吳禹利醫師、朴子醫院復健科汪珮容治療師、名冠診所、郭育祥診所、臺中慈濟醫院、動晰物理治療所、王文妤物理治療師 老骨也能回春!讓你身體變「軟Q」的15個生活好習慣 「大便」很臭不是正常的!急診醫師告訴你:搭配「這2種顏色」出現,器官可能正在發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1 養生.聰明飲食
櫻桃一天可以吃幾個?吃多了會怎樣?櫻桃營養7大功效 挑選保存4秘訣
酸酸甜甜好滋味,又正值產季的「櫻桃」,被大眾視為新春送禮的首選~在台灣,一年當中有兩次機會可以吃到新鮮的櫻桃,分別來自於北半球(5月份~8月份),以及南半球(12月、1月)。櫻桃有哪些營養成分?一天可以吃多少顆?以下為您詳細說明。櫻桃營養成分與熱量櫻桃每100公克的熱量僅約73大卡,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鈉、鎂,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菸鹼酸,檸檬酸、酒石酸等,及重要的活性物質鞣花酸。詳細營養成分如下表: 櫻桃7大功效櫻桃有諸多保健功用,以下綜合整理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與杯蓋營養師說明資料,如下: 美容養顏:櫻桃營養豐富,所含蛋白質、糖、磷、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均比蘋果、梨高。用新鮮櫻桃汁在臨睡前塗臉,經常食用可使皮膚潤澤,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防治關節炎:常吃櫻桃和喝櫻桃汁,對防治關節炎和痛風有一定作用。已患關節炎者,常食櫻桃有助於患處的消腫,減輕疼痛。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腰腿疼痛、關節麻木者,用米酒浸泡櫻桃,一周後,早晚各服1次,每次50cc,有一定效果。 收澀止痛:櫻桃可以治療燒燙傷,發揮收斂止痛,防止傷處起泡化膿的作用。同時櫻桃還能治療輕、重度凍傷。 防治麻疹:櫻桃的果核性溫,有透疹解毒、發汗解表的功效,可用作發汗透疹之用。凡麻疹初起而未透者都可適用,煎湯作為洗劑,也有透疹的效果。 提高睡眠品質:杯蓋營養師指出,「退黑激素」是一種影響睡眠和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而櫻桃當中就富含退黑激素 改善發炎反應:杯蓋營養師表示,櫻桃中富含「多酚」,這是一類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夠幫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 幫助調節血壓:多吃蔬果可以幫助調節血壓,主要的原因在於其中的「礦物質鉀」,而櫻桃中每10顆(約80g)鉀含量將近188.8毫克,能夠幫助調節血壓。櫻桃可以治痛風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根據「關節炎和風濕病」(Arthritis & Rheumatism)期刊登載的研究報告,痛風病患 2 天吃 1 碗半的櫻桃,就可以將發作的機率減少 35%。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觀察 633 名痛風患者,食用 3 份新鮮櫻桃或櫻桃萃取物的病患,比起沒吃櫻桃的病患,痛風發作的機率低 35%,1 份大約是 10 至 12 顆櫻桃,但食用超過 3 份櫻桃,效用並不會增加。另外,若是病患食用櫻桃並搭配降尿酸藥物,發作機率比不吃藥或不吃櫻桃者低了 75%。其實之前有研究指出,櫻桃含有的化學物質能夠降低血液中的尿酸,英國醫師席爾曼(Alan Silman)表示,一般認為櫻桃含有的抗氧化物可以當作天然酵素抑制劑,可以降低痛風發作。櫻桃一天可以吃幾個?很多人西瓜捧著吃、芒果一整顆啃、荔枝葡萄一顆接著一顆⋯簡直都是把1份水果當10份在吃。高敏敏營養師說明,一份水果為60大卡,正常人一天可以吃2~4份水果,以櫻桃為例,一天則可以吃10.2顆 (82g)。櫻桃吃多了會怎樣?中醫師黃建榮曾受訪說明,中醫認為櫻桃性溫,雖然不像龍眼、榴槤這麼燥,但吃多了容易火氣大便秘,加上櫻桃含豐富維生素幫助鐵吸收,和紅肉一起吃就增加鐵質攝取,更容易導致便秘,嚴重的話恐怕會肛裂流血。櫻桃如何挑選、保存?根據農林水果一文指出,挑選新鮮好吃的櫻桃有以下四點需要注意: 顏色深:一般來說,顏色較深的櫻桃,甜度相對也會比較高,而裡頭的花青素含量也較豐富,花青素具有強大抗氧化能力,可以幫助清除身體的自由基,保護體內細胞不受到有害物質的傷害,同時也具有抗發炎、防癌作用。 果梗鮮:櫻桃在剛摘下時,梗為鮮綠色,這是一個重要的新鮮度標誌! 時間一久,梗會漸漸轉黑,營養程度也會大大下降。 光澤潤:新鮮的櫻桃表面,會有天然圓潤的光澤,吃起來也較為脆口多汁,反之如果是有皺褶的,表示果實可能已經水分流失,當然就要避開買到這樣的櫻桃。 根蒂凹:在挑選時可以看看櫻桃的根蒂處形狀,如果越凹陷,表示櫻桃會越甜。此外,櫻桃的建議保存方式如下: 最適冷藏溫度為1~4度C,可保存10~14天。 避免上下堆疊,應分層鋪上廚房紙巾,裝入保鮮盒冷藏。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敏敏營養師、中醫師黃建榮、農林水果、杯蓋營養師延伸閱讀: 長輩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本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
2024-02-02 焦點.元氣新聞
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靠血便顏色辨別 恐錯失治療時機
血便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學衛教知識普及,不少人被深植血便顏色若是「鮮紅色」就是痔瘡,因出血沒伴隨嚴重疼痛感,多數人會選擇「自癒」不就醫,或自行買成藥改善,忽略痔瘡與大腸癌恐會「同時發生」,錯失治療時機。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歐金俊說,大腸癌出血也可能是鮮紅色的血便,民眾若自判是痔瘡,未做大腸鏡確認,等到其他症狀出現才被診斷,此時大腸癌通常都已經是晚期。「10人9痔」出血未再確認 大腸癌恐被忽略45歲的小陳5年前因排血便就醫,經診斷為痔瘡,當時他沒有依醫囑改善生活作息及使用藥物,近期痔瘡再次復發,但此次讓他痛到坐立難安,他一到診間就告訴醫師「我這是痔瘡直接開藥給我吃」,並說自己工作太忙,沒空再檢查。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歐金俊說,小陳急急忙忙就診,但小陳45歲且從未做過大腸鏡,光是這兩個訊息就讓他「警鈴大作」,說服他應該要做大腸鏡確認,費盡力氣勸服他檢查,結果出爐,小陳確實是位痔瘡患者,同時也被檢查出有「第二期大腸癌」。痔瘡與大腸癌的成因截然不同,不會因為得到痔瘡,就會得到大腸癌,但是現代人生活習慣不佳,久坐已經成為習慣,俗話說「10人9痔」,幾乎人人都有痔瘡,而痔瘡與大腸癌的共同症狀雖然都是「血便」,兩者的差異雖是顏色不同,倘若大腸癌出血的位置是接近肛門,顏色也極可能是鮮紅色,如果沒有透過大腸鏡確認,很可能錯失及早就醫的時機。顏色判定太主觀 肛門指診+大腸鏡助診斷判斷的血便狀態,可以依照糞便的狀態加上血液的顏色,粗略釐清。糞便呈現條狀但呈現整條「黑色」,可能是大腸癌出血、腸胃道出血、或是吃了大量含鐵的食物;糞便整條呈現「暗紅色」或「磚紅色」,很可能是大腸前段腫瘤或是小腸後段腫瘤;糞便混雜鮮紅色或是整條呈現鮮紅色,可能是嚴重痔瘡或是大腸後段腫瘤;糞便末段有鮮紅色的血,較可能是痔瘡。歐金俊說,顏色對每個人來說都很主觀,有些糞便明顯呈現「暗紅色」,但仍有人會認為是「鮮紅色」,醫師接觸過許多患者,對於顏色的辨識準確度一定會高於一般民眾,且醫師也不會僅靠血便就診斷患者是痔瘡還是大腸癌,最終還是需要透過肛門指診、大腸鏡等檢查方式確認。以小陳的狀況為例,他的大腸癌出血位置是在乙狀結腸末端與直腸交界處,肛門指診摸不到,出血顏色呈鮮紅色,雖然乙狀結腸結腸屬於「左側大腸」,比較容易會產生大腸癌的其他症狀,如排便習慣、腸阻塞改變等,但等到症狀出現,通常都已經是晚期,治療難度會大幅增加。大腸癌症狀不明顯 腫瘤長在右側更難發現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其症狀包含: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反覆便秘或腹瀉)、時常感受到腹痛、即使已多次排便腹部仍有便意感、貧血、臉色蒼白、容易疲倦等。歐金俊說,除了血便症狀最容易讓患者意識到「有異狀」,其餘的症狀都不容易提醒患者應該要趕緊就醫,都得等到摸到明顯硬塊,或是轉移到其他器官,感覺到疼痛才會就醫。大腸可以分為「左側大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與「右側大腸」(盲腸、昇結腸、橫結腸)。左側大腸屬於遠端大腸,比較靠近肛門,如果長腫瘤,症狀會比較明顯,也比較容易被發現,如排便異常、腸阻塞、血便等,如果是右側大腸,即為近端大腸,症狀常常是腹脹、貧血、腹痛等,較為不明顯也較容易晚期發現。生活習慣不佳 恐同時養出痔瘡或大腸癌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癌雖從連續蟬聯14年新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種,降為第二位,但大腸癌對於國人的威脅仍在。早期大腸癌經手術等方式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如果是晚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僅剩二成。歐金俊表示,大腸癌是最可以透過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癌症,高風險族群包含家族史、外食、排便狀況不佳、生活作息不正常、年紀超過50歲都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的民眾,建議40歲後,每2年就應該做一次大腸鏡。大腸癌是從息肉開始變化的,細胞病變變成息肉大約是3到5年,從息肉再變成腫瘤,大約也要3到5年,只要及早處理息肉,就有辦法阻止大腸癌的發生。不過,造成大腸癌另外的一大原因是生活習慣不良,歐金俊說,痔瘡與大腸癌雖然沒有因果關聯,但很多痔瘡患者的生活習慣不良,愛吃肉不吃蔬菜、久坐少運動等,都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呼籲民眾千萬別輕忽。歐金俊醫師小檔案現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兼任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學經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大學醫學系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專長:大腸癌、直腸癌、肛門癌、大腸炎、肛門廔管、發炎性腸道病變、大便失禁大腸直腸息肉症、慢性便秘、大腸直腸外傷、直腸脫垂、下消化道出血、腸阻塞、腸憩室症、痔瘡、肛門搔癢症、肛裂、克隆氏疾病等疾病
-
2024-01-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出國玩要帶什麼藥?藥師盤點必帶4種型藥品!其中「1種藥」建議多帶,隨身托運行李都要放
過年前夕,疫情解封後,大家迫不及待想到世界各地旅行,人在異鄉,就醫途徑不像在台灣那麼的便捷,為了旅程保持健康,開心不掃興,事前準備不可少。首先,可以到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國際旅遊健康資訊,先了解該國是否有流行疾病或疫情,是否需要施打疫苗。舉例來說,如果要到肯亞觀賞動物大遷徙,可能就需要接種黃熱病疫苗、腦脊髓膜炎疫苗、傷寒疫苗、瘧疾預防用藥,通常人體需要大約二週的時間才能產生完整的抵抗力,建議提前做好準備,有旅遊需求者,可以到本院的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另外,本院藥學部的官方頻道「亞東PHARMASISTER 藥AFTER WORK」也有製作相關影片,告訴大家如何查詢該國是否有疾病正在流行、是否需要施打疫苗、哪些醫療院所可以施打等等,頻道內還有許多實用的藥物相關資訊,推薦您訂閱以掌握最新訊息。打完疫苗後,隨身攜帶的藥品,該怎麼準備?藥品的部分,建議帶著醫師診斷證明書或者處方箋影本,以利通關時的查驗;一到三級的管制藥品,可向食品藥物管理署提出申請,開立「病人隨身攜帶管制藥品入境出境中華民國證明書」(食藥署網站>業務專區>管制藥品>管制藥品證照申辦專區)。出國前,也可以先到外交部的網站查詢該國是否有特殊規範,以免觸犯當地法律。至於沒有處方箋的成藥,則需要依照各國的規範。1.慢性病藥品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出國旅遊可以至醫院簽立切結書延長領藥天數,最多以兩個月為限,行李打包時也建議多帶幾天份藥量,一份隨身攜帶,另一份放在托運的行李中,以免因為意外導致沒有藥品可以使用。糖尿病病人需注意胰島素不可託運,因艙溫容易過低而導致胰島素結凍失去作用;另因登機安檢需求,建議準備一份英文病歷摘要、處方箋和藥品一起隨身攜帶;也要隨身攜帶含糖食物,以預防低血糖的情況。2.旅遊中常見的症狀及常用藥物1.暈車暈車藥的成分有兩種,抗組織胺及東莨菪鹼(Scopolamine)。抗組織胺常見的成分有Meclizine和Dimenhydrinate,因可能有嗜睡疲倦副作用導致跌倒的風險,需要特別注意;另外Meclizine的作用時間比Dimenhydrinate長,挑選時可以根據交通時間向藥師諮詢適合的藥品,以免影響旅遊的精神。東莨菪鹼會有嗜睡、尿液滯留、口乾的副作用,較不建議老人、小孩、或有青光眼問題者使用。一般口服藥品建議在搭乘前30分鐘到1小時使用,貼片劑型則建議在搭乘前4小時貼在沒有毛髮的皮膚上,目前本院備有口服劑型。2.感冒、鎮痛解熱感冒常有鼻塞流鼻水症狀,常用藥品有血管收縮劑(如:Pseudoephedrine、Oxymetazoline)及抗組織胺。血管收縮劑對於有心血管問題者需要謹慎使用,而Pseudoephedrine在國內雖不是管制藥品,但在其他國家可能被視為管制藥品,需事先留意;本院Oxymetazoline為鼻噴劑,建議需要時才使用,且不建議連續使用大於三天,因容易導致反彈性鼻塞。抗組織胺又分成一代和二代,通常二代的抗組織胺比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常見成份有Fexofenadine, Loratadine, Levocetirizine等。止痛退燒常見的藥品是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此藥品相對安全,但仍須依照醫師或藥師指示使用;另一類藥品則是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品(NSAID),此類藥品的鎮痛解熱效果相對於乙醯胺酚來講更為有效,但腸胃或是腎臟不好的族群需小心使用。3.上吐下瀉止吐藥常見成分有Metoclopramide、Domperidone,兩者通常建議飯前使用,Domperidone也有兒童專用水劑,可以按照醫囑劑量提供給小朋友使用。腹瀉藥品主要有抑制腸胃蠕動和吸附型兩種。抑制腸胃蠕動常見的成分為Loperamide,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不得使用。吸附型的則有舒腹達口服懸液用粉劑(Dioctahedral smectite)和自費的高克痢水劑(Pecolin),兩者都會干擾其他藥物吸收,需特別注意與其他藥品分開至少2小時使用,舒腹達粉劑不建議用於小於兩歲的小朋友。大於3個月的小朋友較建議使用的瀉必寧顆粒劑(Racecadotril),可加入食物或少量水中(如:置於茶匙中),充分混合後立即服用,一般治療應持續直到有二次正常大便的記錄,此藥含有蔗糖,糖尿病病人須注意。4.高山症預防用藥海拔1500公尺以上就會對人體有些微影響,造成腦部和肺部的不適,旅遊的地點若是高山、高原要留意高山症;常見用藥有丹木斯(Acetazolamide)、類固醇(Dexamethasone)、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和威而鋼(Sildenafil)等;丹木斯是磺胺類藥物,過敏者需注意告知醫師,類固醇一般則不建議使用大於7天。對於肺部不適的預防用藥,有鈣離子阻斷劑和威而鋼,透過降低肺部血管的阻力,來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以上藥品皆須由醫師謹慎評估後處方,且須確實依醫囑指示服用。出國前,先了解目的地有沒有疫情、或施打疫苗的規範,抵達的地點是否有高山地區;規律用藥的慢性病病人或是特殊族群如孕婦、孩童、老年人,須謹慎使用藥品,可掛號請醫師評估開立;指示藥及成藥相對較安全,可以向藥師諮詢後依需求購買。祝大家出國旅行都能健康、開心。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能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7 醫療.消化系統
寒流來襲,屏基提醒除心血管疾病外,上消化道出血也增加,發現「這症狀」需就醫!
最近天氣變冷不僅心血管疾病的病例增加,連胃腸道出血個案明顯增加,根據屏東基督教醫院統計,1月起到26日為止,已有112人因胃腸道出血到急診就醫,比11月的76人足足增加47.4%。寒流來襲,上消化道會因為低溫環境而更容易出血屏基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蔡元榮提醒:氣溫下降使血管收縮,導致壓力上升,增加血管破裂出血機率。原本就有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上消化道因低溫環境而出血的機率會升高,冬天吃鍋進補,大啖薑母鴨、燒酒雞或麻辣鍋加上飲酒,都會刺激胃酸分泌,甚至直接侵蝕食道跟胃。【延伸資訊】胃潰瘍: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是胃酸和胃黏膜間的平衡失常所產生。胃壁黏膜細胞透過不斷修復防止胃酸破壞胃部,當胃部黏膜細胞自我修補能力受損,胃酸直接侵襲胃壁,在胃壁破損區域產生發炎、纖維化等狀況,便是胃潰瘍,此時胃部結構可能逐漸變薄,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甚至是胃穿孔,造成腹腔嚴重感染。→想了解更多:胃潰瘍【延伸資訊】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十二指腸黏膜被胃液侵蝕,造成黏膜受損,產生糜爛的現象,是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想了解更多:十二指腸潰瘍天冷胃酸分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增加,出現「這症狀」務必留意!也有人因天冷,胃酸分泌增加,容易飢餓而大吃大喝,刺激性食物加上暴飲暴食,加劇腸胃出血症狀,引發消化道潰瘍、胃出血、食道靜脈瘤出血。蔡元榮提醒:若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大便顏色會變黑,像柏油一般,糞便會不成形,只要出現這樣情況就要趕快到急診就醫。【延伸資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可分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口腔、食道、胃到十二指腸。下消化道是指十二指腸以下到直腸。當其中任一器官發生病變而導致出血時,就是消化道出血。→想了解更多:消化道出血
-
2024-01-25 養生.聰明飲食
骨折不能吃香蕉、鴨肉?喝大骨湯補骨有用嗎?醫師告訴你「骨折吃什麼」助骨骼修復
如果不幸骨折,該吃什麼才能加速骨頭復原?多喝牛奶、補充鈣片、喝大骨湯...有用嗎?元氣網整理了相關資訊,一起看看吃哪些食物對骨折後的恢復有幫助。骨折後該吃什麼?不小心骨折了,除了要第一時間正確的固定、儘早的復位與適當的復健之外,吃「對」食物也有助骨頭修復。究竟骨折後應該怎麼吃才對?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骨科醫師李佳龍表示,骨折病患的飲食最好的原則就是「均衡飲食」。骨折後不只要補鈣!李醫師強調「骨骼的組成分除了鈣質,還有磷、鎂與膠原蛋白等,均衡的飲食才能夠攝取到骨折癒合過程所需要各種營養素。」例如:喝牛奶可同時補充豐富的鈣質與蛋白質,提供骨折癒合材料;五穀雜糧類含有各種維生素,能維持身體良好的吸收與代謝;豆魚蛋肉可補充蛋白質,更提供人體製造膠原蛋白的材料;蔬菜、水果中也含有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的芭樂、柳丁等,能幫助膠原蛋白合成、促進骨痂生成;而堅果類含有維生素K,能幫助鈣質沉積,促進成骨作用。除此之外,過量的咖啡因、碳酸飲料會影響鈣質吸收,抽菸或二手菸中的尼古丁也會影響骨折癒合,應儘量避免。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建議,若不幸骨折,可依骨折初期、中期、後期按狀況、分階段調理飲食,以加速痊癒:.骨折初期:此時新傷初起腫痛,容易口乾口苦、食慾不振、大便秘結,宜吃些精緻易消化食物,如果汁、稀飯、豆漿、麥片、麵條等,此外宜多吃蔬菜、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排泄,防止腹脹、便秘。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如菸、酒、檳榔、咖啡、及過酸過辣食物。香蕉、竹筍少吃。.骨折中期:為骨折癒合階段,應多補充蛋白質、鈣質和維他命D等營養,可多食魚乾、牡蠣、蛤仔、蛋類、豆製品、豆干、雞湯、大骨湯等,並多補充水果、蔬菜,應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切勿暴飲暴食。另外,適度的陽光照射,將有助於體內維他命 D 的活化。.骨折後期至恢復:正常三餐飲食,並結合肢體鍛鍊,應攝取充足之各種食物及水果加強體力之鍛鍊。可多食淡菜、海參、芝麻、胡桃肉等滋補之食品。復健階段除飲食注意外,可自行做適度的按摩及熱敷,以利關節功能之恢復。此外,有些人為幫助鈣質吸收會額外補充維生素D膠囊錠狀食品,對此食藥署建議民眾可先諮詢醫師有無必要,或者是透過曬太陽、攝取鮭魚及黑木耳等食品來補充。二大骨折飲食的常見迷思常常聽到有人說骨折後不能吃香蕉等食物,以免影響傷處復原,還有要多吃珍牛奶、鈣片、大骨湯來「補骨」,這些說法可信嗎?李醫師替民眾解惑。迷思一:骨折後不能吃香蕉、鴨肉、糯米,是真的嗎?香蕉、鴨肉可以吃,糯米要少吃。香蕉的營養豐富,對於骨折病患來說是很好的食物。有些人擔心香蕉中豐富的鉀離子會造成高血鉀,其實只要是腎功能正常,食用一根香蕉並不會造成高血鉀或引發抽筋,民眾可放心食用。至於鴨肉,因為含有蛋白質、鐵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對骨折病患來說,仍是可以正常攝取的食物。「不過,並非任何食物都能放心吃!」李醫師強調,骨折後,患者活動量會降低,腸胃蠕動也會跟著減弱,此時較難消化糯米等食物,建議淺嚐即止。此外,骨折術後的臥床期或行動受限期間(約麻醉術後3-7天),建議暫停食用易脹氣的牛奶及產氣性食物,避免造成不適。待恢復穩定後,即可繼續食用。迷思二:骨折要多喝大骨湯補鈣,是真的嗎?大骨湯補鈣有限,牛奶補鈣更適合。老一輩民眾喜歡用大骨湯來補骨,李醫師說,熬煮大骨湯時,骨頭釋放到湯中的鈣質有限,其實補鈣效果並不明確,建議以牛奶、黑芝麻等富含鈣質的天然食物來補充。此外,民眾若想吃鈣片補鈣,務必依照仿單(產品說明書)上的建議攝取量,避免因過量攝取造成高血鈣、便秘、結石等副作用。看完以上骨折的飲食建議,及常見2大迷思,知道骨折患者該怎麼吃了嗎?平日飲食要「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才能夠攝取到骨折癒合過程所需要各種營養素。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質疏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
-
2024-01-22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偏黏正常嗎?排便2警訊可能是身體未爆彈 營養師教改善方法
我們可以從便祕的情況得知腸道發出的健康警訊,進而調整飲食中膳食纖維的攝取,以期達到輕體順暢的最佳狀態,其實可以從自己的排便情況,來觀察身體發出的訊號: 警訊1》長期宿便營養師林容安表示,如果你有長期的宿便困擾,但是,平日食物攝取量與膳食纖維攝取都很充足,這就表示水分補充得太少。人體每天的基礎補水量,可以依照體重來計算,每1公斤應補充35c.c.的水分,也就是說,1個50公斤的人,每日至少要喝足1750c.c.的水分,才有達到標準量。因此,若是每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但是,喝水量卻不足的話,就容易有宿便的情況發生。 該怎麼做?除了要補充水分之外,當宿便情況持續時,也可以補充像是絲瓜、冬瓜、木耳、胡蘿蔔、黃瓜、大黃瓜等水溶性的纖維質。另外,也最好減少攝取肉類食物,可以多吃些水果,大多數的水果都富含水溶性纖維質,只是要注意適量,因為水果所含的糖分容易導致肥胖的問題,每日2份(2平碗)就足夠了。 林容安提醒,吃筍子或是牛蒡會容易便秘的人,有可能是少數腸道比較彎曲的人,自己要特別小心注意。食物要先切細,不能吃太大塊的,並且要經過充分烹調處理為質地柔軟,才會比較好消化吸收,排便也會比較順暢, 警訊2》排便偏黏當發現便便狀況有些偏黏的情形,或是常常覺得有排不乾淨的殘便感時,則有可能表示體內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 該怎麼做?林容安指出,這種情況就應該增加含有較多非水溶性的粗纖維蔬菜,例如葉菜類、花椰菜、高麗菜…...等,同時應減少肉類的攝取,補充足量的水分,才能幫助便便的情況恢復正常。 此外,飲食上可以再做一些調整,例如可以把主食類的白米飯改為全穀根莖類如糙米或五穀米等。因為,1碗全穀類米飯所含纖維量相當於1份蔬菜(半碗煮熟的青菜)。白米飯中幾乎沒有含什麼纖維質,1碗白飯的纖維質含量不到0.5克,若是吃習慣白米飯的人,建議可以在飯中加些薏仁、紅豆、綠豆等,來增加主食的纖維質的含量。(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不是香蕉!醫曝「1水果」比瀉藥更能解便秘 多吃10種食物也能防大不出來 。吃飽就拉!專家揭「飯後想便便4大真相」 這1種恐是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