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醫療.泌尿腎臟
搜尋
多囊腎
共找到
28
筆 文章
-
-
2024-09-30 醫療.泌尿腎臟
多囊腎6保養原則 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多囊性腎臟病是一種基因遺傳性疾病,超音波檢查可看到腎臟出現大大小小的囊腫(水泡),導致腎臟無法有效的清除身體的廢物,最終形成尿毒症。雖然多囊性腎臟病無法有效的治癒,但研究發現透過生活上的保養,能夠有效延緩腎功能的衰退。為避免走上洗腎之路,可掌握6大保養原則。多囊腎6保養原則1.控制血壓盡量將血壓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由於腎臟構造相當精密,一旦血壓升高,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會增加,會加速腎功能的惡化。所以,有多囊性腎臟病的民眾,將血壓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是最理想的。2.不要隨便吃藥身體出現不舒服時,應該找出病因,而不是盲目吃藥。尤其是止痛藥,不是傷肝就是傷腎,例如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NSAIDs),就具有強烈的腎毒性,應盡量少吃,以保存腎功能。3.飲食力求少鹽、少加工鹽分會讓身體蓄積過多水分,整體血容積提升的狀況下,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跟著增加,造成腎臟的負擔。建議平時飲食要清淡,每天鹽分攝取量盡量不超過6公克,若額外使用番茄醬、醬油、黑醋等,應一併將鹽分計算進去(6公克食鹽等於36㏄醬油、30克味精、3㏄黑醋、75毫升番茄醬);另外,加工過的食物,例如油炸、醃製等太鹹的食物,也盡量避免食用。4.適量蛋白質蛋白質會代謝成含氮廢棄物,經由腎臟排泄。一旦蛋白質攝取過量,腎臟負擔也會隨之增加,所以,患有多囊性腎臟病的人,不要攝取太大量的蛋白質,基本上維持每公斤體重0.8-1公克即可(約2-4份),每一份蛋白質約三根手指大小跟厚度的肉,若一餐超過5份就太多了。除非有出現明顯的蛋白尿,或腎衰竭達到第三期之後,才有需要進行低蛋白飲食。5.吃好油腎病患者通常要低油飲食,但最新研究發現,若能提升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可以幫助延緩腎病惡化的速度。而提高好的膽固醇最簡單、最方便的作法,就是透過攝取足夠的好油,譬如含Omega-3脂肪酸的亞麻仁油,或含Omega-9脂肪酸的橄欖油或酪梨油,建議一餐可以吃10~15㏄即可。6.適量運動不管是有氧運動,還是阻力運動都很重要。快走、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好的膽固醇,將壞的膽固醇排除;阻力運動有助訓練身體的肌肉,能幫助血脂肪代謝,穩定血糖及血壓,間接幫助保護腎功能。
-
2024-08-18 醫療.泌尿腎臟
尿液顏色越淺越好?當心是2疾病前兆!從10種尿液顏色看警訊,5方法保護泌尿道
尿液顏色發生變化,可能與飲水量、藥物服用或某些疾病前兆有關。多數人認為尿液顏色越淺越好,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曾撰文指出,尿液呈透明無色除了可能是喝太多水所致,也可能是尿崩症或腎功能不佳的前兆。正常尿液顏色為何?尿液是由90%的水分及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尿素、氨等廢物組成,健康成人一日總排尿量約為1000~1500ml,一天小便次數超過8次就算頻尿,透過腎臟排出廢物和多餘水分以維持身體運作及健康,也可透過尿液顏色變化和量的多寡了解身體狀況。 正常尿液顏色為淡黃色、透明清澈狀,之所以尿液是黃色的,是因為尿液中含有尿色素(Urochrome),而尿色素本身就是黃色的,而尿液黃色深淺會受到水分攝取的多寡影響,從透明無色至琥珀色都有可能,當水分攝取不足或過少會使尿液濃縮變成深黃色或琥珀色。10種尿液顏色看健康警訊尿液顏色除了會隨著飲水量而改變之外,有些疾病也可能反應在尿液顏色,以下舉例說明10種異常的尿液顏色。1.透明無色:水喝太多可能會造成透明無色尿液,不過減少飲水量後仍有無色尿,有潛在的腎臟問題,如尿崩症、腎功能不佳的前兆。2.深褐色:若有吃蠶豆、蘆薈等食物,可能會使尿液呈深褐色,若伴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則為蠶豆症患者,以及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也可能會使尿液呈現如同醬油的顏色。3.乳白色:多是因尿道感染而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腎結核及腎盂腎炎等等疾病,都有可能影響尿液顏色。4.紅色:排出紅色尿液顏色即為俗稱的血尿,可能與腎臟、膀胱有關,腎結石、鉛汞中毒的症狀也可能會造成血尿。排除疾病問題,飲食也能會造成紅色尿液排出,如吃了火龍果、甜菜、藍莓等食物。5.黑色:因膽色素而引起黑色尿液,常見於急性血管性溶血、惡性瘧疾、肝病患者。另外,酚中毒、色素瘤、尿黑酸病也可能造成黑色尿液。6.綠色:通常發生於大量服用消炎藥,或是尿液中有綠膿桿菌滋生問題。7.藍色:服用特定藥物而引起。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提到,遺傳性高血鈣、亞甲基藍藥物有可能造成尿液呈現藍色,以及一種色胺酸代謝異常所致的罕見疾病藍尿布症候群(Blue Diaper Syndrome)也可能造成藍色尿液。8.白色黏液狀:若男性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可能是患有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疾病,應及早治療以免傳染性伴侶造成對方生殖器官相關炎症甚至影響受孕。9.紫色:又稱紫尿症候群,好發於長期使用導尿管與尿袋的臥床病患,容易合併泌尿道系統感染,可能伴有發燒、排尿疼痛、頻尿、急尿、夜尿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10.深黃色:肝、膽發生病變,造成膽汁往尿道排出,有可能使尿液呈現深黃色,而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維生素B群也可能會影響尿液顏色。5方法維護泌尿道健康尿液顏色可反應出健康狀態,而尿液混濁可能與泌尿道感染、膀胱炎有關,脫水也可能引起,想要改善混濁尿液、維持泌尿道健康可參考以下5種方法。 1.良好的如廁習慣:憋尿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尿失禁等等問題,建議避免憋尿,如廁後確實擦拭清潔,女性小便後應由尿道口向肛門擦拭,避免來回擦,以免將細菌帶至泌尿道造成感染。 2.不穿過緊的褲子:尤其是天熱時,應避免穿著過於貼身的褲子,通風不良加上潮濕悶熱易使細菌滋生。 3.多吃含花青素食物:花青素與前花青素擁有抗氧化作用,可抵抗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在尿道壁上並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降低細菌在泌尿道造成發炎機率、預防泌尿道感染,常見的花青素食物包含藍莓、蔓越莓、覆盆子、黑豆、葡萄、草莓等等。 4.多喝水:水喝不夠會使尿意中的毒素與廢物濃度增加,建議成人每天喝2000cc的水,有助於幫助細菌沖離泌尿道,以利廢物排出。 5.多吃含硫化合物食物:戴定恩醫師提到,多吃含硫化合物的食物,可幫助抑制泌尿道細菌生長複製,降低泌尿道感染,常見的含硫化物食物有5大類,包含辛香料(大蒜、蔥、韭菜等)、白菜類(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甘藍類(花椰菜、紫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高麗菜)、芥菜類(芥菜、雪裡紅、大頭菜),以及蘿蔔類(青蘿蔔、白蘿蔔、紅心蘿蔔)。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郭綜合醫院、Cleveland Clinic、南投醫院、戴定恩醫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8 醫療.泌尿腎臟
破除3大常見慢性腎臟病症狀迷思 血尿、腰痛和小腿水腫都必須確認病因
台灣罹患腎臟病人口約12%,超過200萬人,當中有9萬人需洗腎。許多人出現血尿、腰痛、小腿水腫等症狀時,都會先懷疑自己是否罹患腎臟病,醫師指出,上述症狀可能與腎臟病相關,但必須經過檢查確認病因,若是慢性病、自體免疫疾病等引發的腎臟病,患者應做好本身疾病控制,無腎臟疾病的一般民眾,應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多喝水、多運動並定期健檢,才能遠離疾病風險。血尿並非都是腎臟病 須先檢查、評估治療「看到紅色的尿不一定就是血尿。」三軍總醫院腎功能室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許舜能表示,民眾若吃紅龍果、甜菜或使用抗生素、抗結核藥物等,都可能使尿液變紅色、橘色,而女性生理期經血混入小便也會造成血尿,並不一定都是腎臟病引起,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包括以試紙檢驗出潛血陽性,或顯微鏡下可見尿中有紅血球。許舜能表示,如果確定有血尿問題,須配合泌尿系統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以及血液生化及尿液細胞學檢查。若為男性,還要考慮前列腺相關的檢查。更進一步的評估,包括靜脈腎盂攝影或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或腎臟穿刺切刺或膀胱鏡、輸尿管鏡等較為侵入性的檢查。根據不同的病因,改善血尿方式也有差異。許舜能表示,如為原發性腎絲球腎炎,須接受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糖尿病、高血壓、自體免疫疾病等造成的腎絲球病變,應做好疾病控制及治療;多囊腎、IgA腎病變及亞伯氏症候群等遺傳或家族性疾病,需做家族病史分析甚至基因檢測。另外,泌尿系統感染造成的血尿,須使用抗生素治療;尿路結構異常或結石、或腎泌尿系統的惡性腫瘤、外傷如車禍或外力撞擊等造成血尿,需接受檢查、評估,予以藥物或手術等適當治療。若經過詳細檢查,仍查不到血尿的原因,則應定期每三至六個月追蹤複查。腰痛合併其他症狀 有可能慢性腎臟病找上門許舜能指出,常見導致慢性腎臟病的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多囊性腎臟病等「不會造成腰痛」,一般腰痛大多是肌肉、關節及神經等結構性原因,或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如僵直性脊椎炎。當腰痛還合併其他症狀,就要留意罹患腎臟疾病的可能性,常見引起腰痛的腎臟疾病有急性腎盂腎炎、腎結石及腎臟腫瘤等。1.急性腎盂腎炎通常好發在女性身上,主要和泌尿道感染有關,嚴重時會侵襲腎臟。患者除腰痛外,常合併出現發燒、噁心、噁吐及血尿等症狀。2.腎結石則好發於男性,主因是飲食習慣、飲水不足,使得礦物質結晶沉積在腎臟中,若結石卡住輸尿管,會引起腎水腫,進而造成劇烈腰痛。腎結石合併症狀還包括排尿疼痛、尿量減少、血尿等。3.腎臟腫瘤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許舜能表示,致病原因與遺傳、菸酒、肥胖、慢性疾病有關。腎臟腫瘤除會出現腰痛、血尿等症狀,患者也會出現體重不明下降、食欲不振等癌症相關症狀,當癌細胞轉移至他處時,也會出現相關症狀。許舜能表示,無論腰痛是否與腎臟疾病相關,都應儘早就醫檢查、治療。下肢水腫合併泡泡尿 未妥善處理恐洗腎許舜能表示,只要鹽分、水分攝取超過尿液和流汗排除量,就可能導致水腫。常見導致小腿水腫原因多,包括心肝腎及甲狀腺相關疾病,降血壓、消炎止痛劑、糖尿病及避孕藥物的副作用,連久坐、靜脈曲張、栓塞(血管阻塞)或蜂窩組織炎都有機會引起。腎臟相關疾病引起的水腫:1.「慢性腎臟病」有關的水腫,主因是腎功能嚴重衰退,水分及鹽分排除不易,容易引起小腿水腫。2.「腎病症候群」因大量蛋白尿,導致血中蛋白質太低,血管中的水分因而堆積於血管外之組織,而導致水腫。許舜能提醒;下肢水腫如果合併有泡泡尿,需注意可能是糖尿病腎病變、或慢性腎絲球腎炎所致,如果未妥善處理,最終可能導致洗腎。許舜能說,民眾以手指按壓腳踝旁的皮膚,若凹陷超過0.6公分,且超過10秒無法回復,即是中重度水腫。若有慢性疾病者出現水腫,必須定期驗血、驗尿,必要時加做超音波等檢查;無腎臟病史的成人若有水腫,除了多喝水、多運動、規律生活外,不使用來路不明偏方及藥物、不抽煙,並定期做健康檢查。【延伸閱讀】.避免糖尿病、腎臟病惡化,5招教你顧糖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03 寵物.寵物疾病
愛貓族超車狗派!獸醫師提醒品種貓常見疾病與預防
毛孩經濟夯!都會空間狹小、少子化等等衍生的『陪伴』經濟,不但讓犬貓的登記數逐年提高,其中,吸貓族群版圖也越拓越大,甚至多數縣市已經以養貓為主流!根據農委會寵物登記統計,2022年底,犬貓合計登記數量已達222萬隻,其中,犬為140萬隻、貓為82萬隻。進一步觀察,寵物犬登記數,近年都在10萬隻左右,但貓的登記數量在2021年、2022年已分別增加11.5萬隻和13.2萬隻,連續兩年都超越犬數。雖然米克斯貓比起純種貓較頭好壯壯,但純種貓仍讓大批貓奴難以抗拒,也較易有好發疾病,以下為品種貓的常見疾病。一、心臟問題(Heart Problems)貓若是出現呼吸困難、運動耐力低、運動過後及天氣冷時,出現咳嗽、食慾不振等症狀,可能就是心臟瓣膜退化、心肌疾病和心臟周圍組織的疾病;此時,建議飼主保持安靜並盡速帶貓咪到動物醫院檢查。由於心臟病是不可逆的,治療的目的只是減緩病程惡化。建議採低鈉飲食,視病況給予利尿劑、強心藥或使用血管擴張劑來減輕心臟負擔。居家照護Tips● 除了用藥外,家中可以租借製氧機,提升貓的血氧濃度。不過,若是嚴重的心臟疾病,還會造成動脈血栓(aterial thromboembolism ),這是因為心臟循環功能不佳,血管內產生血塊導致阻塞。一旦飼主發現毛孩後肢,突然出現痙攣現象或患肢摸起來很冷也會感到疼痛,爭取時間,盡快送醫,嚴重可能致命!居家照護Tips● 當身體出現傷口,必須消毒包紮以避免感染。● 注意保暖,以免血液循環更加惡化。二、腎衰竭(Rnal Failure)腎臟是身體重要的過濾器官,負責把循環中需要的物質留下和清除身體廢物,尤其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尿毒/BUN),當腎臟功能喪失,無法排除血中廢物時,就會出現臨床上的症狀,例如:尿毒性胃炎、體重減輕、口臭、貧血、劇渴、尿量多和黑泥便。不過,飼主也要有心理準備,因為腎衰竭是極為嚴重,且不可回復性的疾病,預後極差。處置方法及照護:出現腎衰竭的症狀時,必須立刻帶去動物醫院檢查,了解嚴重程度;需要接受一段密集治療,給予輸液、處方飲食、靜養並服用藥物,如果無效,就要進行洗腎程序。居家照護Tips● 積極的腎臟處方飼料,藉此控制血中尿素氮、血磷含量。● 保持充足的飲水來源,必要時,以管灌飲水或輸液補充。● 透過保健食品調理和監控,延緩疾病惡化。● 多準備一個貓盆,鼓勵排尿。三、品種貓常見疾病而針對品種貓常見疾病,我們也做了以下整理,如果您家的貓是以下品種,可能要特別注意喔!阿比西尼亞:肺動脈瓣膜下狹窄英國短毛貓:肥厚型心肌病(HCM)、中隔缺損,多囊腎緬因貓:肥厚型心肌病 (HCM)、中隔缺損,髖關節發育不良挪威森林貓:肥厚型心肌病 (HCM)波斯貓:全身性高血壓、中隔缺損,草酸鈣結石,隱睪、多囊腎、糖尿病布偶貓:肥厚型心肌病 (HCM)暹羅貓:全身性高血壓、中隔缺損、先天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永存性動脈導管 (PDA)、主動脈下狹窄 (SAS)、主動脈瓣膜上狹窄、法洛氏四重畸形、三尖瓣狹窄摺耳貓:軟骨發育不全、關節疾病、肥厚性心肌病俄羅斯藍貓:慢性腎臟病曼赤肯:骨關節疾病(背部、髖部)、易胖體質貓的忍痛力極高,加上性格內斂,就算不舒服也很難被發現,各位飼主只要多加留意,就能避免延誤治療。
-
2023-05-19 醫療.泌尿腎臟
別再吃「腰子」補腎!腎虧與腎功能無關 正確5招保腎
「祖傳秘方包治腎虧」地下電台常以治療腎虧之名,兜售不明藥品。常會強調腎虧會出現的症狀有:腰不適、膝蓋痠軟、頻尿,再帶到不舉,最終讓人誤以為腎不好就會導致下半身「整組壞了了」。不僅強化民眾購買來歷不明藥物的動力,也加深民眾關注「補腎」知道。中醫師提醒,腎虧並非是指腎臟虧損,而是指陽痿、不孕。中醫上所指的「腎虧」與腎臟無關,「淋病」也不是「性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腎虧在中醫領域的解釋是指「性功能障礙」,中醫所提及的「腎」與西醫所說的人體臟器「腎臟」完全不同,中醫所說的「腎」是指生殖、內分泌、泌尿等系統,西醫所提的腎臟則是負責泌尿系統。蘇柏璇表示,患者被診斷陽痿、不孕,病歷上並不會下「腎虧」的診斷,因為腎虧並不是中醫診斷的正式名稱。如果男性陽痿早洩,通常以症狀判定,診斷會寫「腎陰虛」、「腎陽虛」或「腎氣不足」等。造成「腎陰虛」可能是過度縱慾、用腦過度、壓力過大所致,同時還可能會有頭暈、耳鳴、口乾舌燥、全身發熱、盜汗等症狀;「腎陽虛」的起因也可能是性行為過盛,導致腎臟陰液耗損,也有可能是過度勞累所致,腎陽虛還會有畏寒、四肢冰冷、四肢水腫等症狀。蘇柏璇表示,中醫領域談論臟器腎臟的疾病,通常不會出現「腎」字,主因仍是中醫都是以症狀論病,腎臟病變引起的疾病,會稱為:蛋白尿、尿液混濁、尿結石等。蛋白尿的中醫診斷就是「尿濁」,尿路結石則會稱「淋病」。中醫的「淋病」也不是西醫所稱的性病,「淋」在中醫的說法就是結石,「石淋」就是指腎結石、「膏淋」則是攝護腺或輸精管阻塞發炎、「血淋」是尿結石引發血尿。西醫不會使用「腎虧」一詞,腎臟損傷就會導致「腎功能異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高治圻表示,西醫並沒有「腎虧」的說法,單就字意找尋相似的診斷詞彙,僅有腎臟損傷,腎臟損傷可以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腎臟損傷可能是外力導致腎臟結構受到傷害,或是中毒導致腎功能急性受損;慢性腎臟損傷通常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引起,其餘原因還可能是免疫系統讓腎功能異常,或是遺傳導致的多囊腎,都會讓腎功能下降。高治圻表示,腎臟負責排除人體內多餘的水分、代謝物,幫助體內電解質平衡、穩定血液酸鹼值,製造紅血球生成素促進造血,調解人體內的鈣磷平衡。過去比較多長輩會被「腎虧」二字誤導,誤以為是腎臟疾病。近年民眾醫學知識增加,臨床上鮮少會有因為自覺是「腎虧」患者,赴腎臟內科求診的案例,避免腎臟受損,生活作息與飲食型態格外重要,減少熬夜和多喝水,避免增加腎臟負擔。腎虧「以形補形」大可不必,過量進補反傷腎國人常有「以形補形」的觀念,蘇柏璇表示,誤以為「腎虧」是腎臟疾病,而常常吃腰子(動物腎臟)的民眾,需要格外注意,不僅沒辦法改善腎虧,解決陽痿不孕的問題,過量食用動物臟器還可能會傷害到真正的腎臟。蘇柏璇表示,動物腎臟或睪丸,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富含賀爾蒙,動物的賀爾蒙沒辦法達到壯陽的效果,反而會影響人體,加上過量蛋白質,可能會增加體內血脂。並且動物臟器常會累積重金屬,加上搭配高湯一起食用,普林也會增加尿酸累積,最終都是造成人體腎臟的負擔。改善陽痿不孕,應多吃「黑色食物」較安全如果單純要改善陽痿不孕,則建議可以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長期食用可以補腎氣,若是要透過中藥材來補腎氣,必須由醫師處方後使用較為安全,常見的補氣藥材有黃耆、丹參。壯陽、不孕的健康食物,像是黑芝麻,黑豆或黑木耳這些黑色食物,長期食用對於補腎氣是有幫助的,畢竟是食物,主要以調養的作用為主。以中醫的角度要改善腎虧,有時也會使用壯陽的藥物,如淫羊藿,菟絲子,但必須要適量使用。蘇柏璇表示,地下電台販售的產品也許會有類似成分的中藥,但藥品來路不明,農藥、重金屬恐超標,負責代謝毒物的腎臟,長期下來恐負擔不了,最終造成腎臟細胞壞死,就可能真的導致腎臟病,得不償失。腎臟5招保養方式1.每天飲水量足夠,約2000毫升以上2.避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3.遠離三高、肥胖4.飲食採少鹽、少糖、多蔬果策略5.規律運動、生活作息正常(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高治圻 製表/陳雨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9 醫療.泌尿腎臟
洗腎仍低蛋白飲食?詳解洗腎患者蛋白質及含磷、含鉀食物吃法
文/腎臟專科營養師 覃澤硯營養師 根據最新統計,台灣末期腎臟病盛行率為全球之冠,遠超過第二名日本與第三名的美國。末期腎臟病病人到最後往往需要接受長期透析來控制病情,其中以血液透析(或稱洗腎)為大宗,此時飲食原則會與以往慢性腎臟病時期大不相同,而仿間卻不乏有著大大小小洗腎飲食迷思,今天整理三件營養大小事以解惑!洗腎要繼續低蛋白飲食?營養師:錯,要高蛋白!為什麼要改吃高蛋白飲食?剛開始執行透析之病友常因慢性腎臟病的低蛋白飲食執行習慣,誤以為洗腎後仍需低蛋白飲食,該觀念有很大的錯誤。因洗腎過程中會將壞毒素和好的營養素都帶走,尤其體內蛋白質,故透析病人需要高量的蛋白質攝取以補充流失營養。腹膜透析需攝取更多蛋白質:根據2020年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臨床營養治療指引當中指出,透析病人每天至少需要吃到每公斤體重1.2克以上的蛋白質,若腹膜透析病人則需要更多。舉例來說,一位60公斤的透析病人,扣除每日主食類中非高品質蛋白質後,豆魚蛋肉類至少要吃到7份方能滿足基本需求。洗腎要低磷、低鉀不能吃菜?營養師指真正地雷食物!腎臟功能開始衰退,排尿量變少,易致使血中磷離子與鉀離子調節失衡,因此日常生活中採低磷低鉀的飲食原則且正確使用磷結合劑便格外重要。低磷飲食,如何和高蛋白共存?磷離子含量高的食物不外乎豆魚蛋肉類、加工食品、肉湯與乳製品,當洗腎病人確實執行高蛋白飲食時,血磷自然會跟著升高,此時磷結合劑便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常見的磷結合劑都需要隨餐一起咬碎服用,才能達到最佳的降磷效益,坊間傳說餐前或餐後才服用磷結合劑效果通常並不顯著。要注意的高磷食物是?此外,常流傳腎臟病人不能吃全穀雜糧類、菇類與堅果種子類等食材,實際上並非如此,天然食物中為有機磷,人體吸收利用的效果差,並非主要影響血磷高升的原因。反倒是加工品的無機磷、乳製品中的磷、熬煮湯及汽水中的磷等攝取過多才是血磷攀升之最大主因。低鉀飲食,不能吃蔬果?洗腎病人進行血鉀控制應專注在於蔬菜、水果之食物來源。國內研究的發現,因鉀離子為水溶性物質,故當蔬菜經過截切並滾水汆燙3-5分鐘後,可以減少50%以上鉀離子,只要蔬菜類經過加熱、川燙、拌炒、煮熟之後並且不喝菜湯汁,就可以大幅減少鉀離子攝取。不論哪種顏色蔬菜,只要都有執行該法處理後皆可以正常食用。此外,當洗腎友定期抽血追蹤血液中鉀離子時,在血鉀正常前提下,不需過於嚴格規定只能食用低鉀水果,故像奇異果、小番茄等水果可適量的攝取,增加飲食上的多元性。要注意的高鉀食物是?湯品攝取是造成洗腎病人血鉀高的主因之一,美味的湯品多半都需要蔬果或大骨進行熬煮,過程中會釋出豐富鉀離子,與此同時還伴隨著的超量鹽巴與水分攝取,會加重洗腎病人負擔。洗腎也要喝水但不能太多?營養師:超量可能會有危險。洗腎病人排尿量會日漸減少,最後可能會有無尿的狀況,若不限制水分攝取,容易造成下肢水腫,嚴重時則可能引發急性肺水腫、呼吸急促而需緊急接受治療。若要了解洗腎病人每日水分攝取量,可以透過蒐集2~3天排尿量來初步確認自己排尿狀況後,後續再加上體表皮膚等組織會蒸散水分約500~700毫升,總計大約就是一日可攝取水分含量。例如若洗腎病人平均一天排尿200毫升,一日總水分攝取量約可以有700-900毫升,然而詳細水分要限制量還需根據每次洗腎後的乾體重來進行調整。洗腎治療計劃人人有所不同,與醫師、營養師討論,勿用偏方!提醒洗腎病友,若有飲食上問題或是疾病上疑慮,仍需要經腎臟科醫師與營養師進行評估及討論,規劃出個人化治療計劃,並非所有洗腎病友的狀況都如出一轍,切勿鋌而走險相信偏方或非專業人士之建議,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延伸閱讀》 .避免洗腎吃淡一點就好?醫指3重點更有助防範! .年紀輕輕就洗腎!多囊腎是什麼?醫籲3族群務必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22 養生.人生智慧
汪小菲開戰大S一家/幫張清芳拿下16億贍養費、再接大S離婚案!女星王牌御用律師賴芳玉,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內心
【2022/11/22編註】2021年大S和汪小菲委由律師賴芳玉處理離婚事宜,雙方針對財產分配、生活費給付、及兩名子女的監護權、探視等調解,達成共識後簽訂離婚協議。昨(21日)因大S爆出向汪小菲追討500萬生活費,讓汪小菲在微博接連暴走,大S也再度透過律師賴芳玉發聲明,被網友讚理性鎮定。不少知名女星,如張清芳、大S、黃嘉千等離婚,都是賴芳玉接手的案子。》看詳細新聞兩岸演藝界知名的夫妻檔大S和汪小菲,在11月22日共同發布聲明正在進行離婚手續,而這紙聲明也讓大S的委託律師賴芳玉隨之曝光。賴芳玉是台灣知名的家事律師,曾協助多名女藝人的離婚訴訟,而她除了是律師也是個作家,甚至跨界主持Podcast、開YouTube,過著擁有多重身分的斜槓人生。 在家事訴訟裡,賴芳玉的法律專業已無庸置疑,她近年來最知名的一戰就是承辦歌手張清芳和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的離婚案件,賴芳玉靠著庭外不懈地協商,最終讓雙方達成分配財產和子女協議。 雙方談妥後直接進入法院訴訟,讓法官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下完成調解,張清芳獲得16億元贍養費,這起備受矚目的離婚官司也得以在安靜和平方式下落幕。 賴芳玉在法院家事庭的名號響叮噹,不只是張清芳,藝人賈靜雯、柯以柔、何如芸、于美人、金友莊和李晶晶等人也都指名找她,而賴芳玉宛如這些女藝人失婚的浮木,總能用專業又柔軟的態度,撐住她們有苦無處訴的內心,成為女星的王牌御用律師。 據了解,大S在本月初向台北地院訴請和汪小菲離婚,而雙方顯然事前早就做好溝通,北院家事庭低調開庭後,兩造對離婚、財產分配等事項都有一定共識,還擬了一份讓外界無可挑剔的共同聲明。事後大S和汪小菲都噤聲,目前手續到底走到哪一個階段,《今周刊》致電賴芳玉,至截稿前並未取得回應。 不過在這起矚目的離婚案件中,除了大S夫婦的身分吸睛,隨著離婚聲明曝光的美魔女律師賴芳玉,免不了也成為後續討論的「嬌點」。 現年53歲的賴芳玉,畢業於東海大學法律系,1992年以全國律師高考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出道,成為當時台灣社會還很少見的女性律師。 身為職場中位居少數的女性,她從年輕時就得加倍努力才能脫穎而出,由於深知女性在職場及社會上的苦與痛,因此從年輕就致力於婦權運動。 擔任職業律師28年來,她披上法袍為女性爭取正義,更一步一腳印推動《家暴法》,在各大活動也總會見到她纖瘦但不吝挑戰強權的身影。 這些年來,賴芳玉則熱烈開展了她的斜槓人生,她用淺白的話闡述艱深的法律知識,不停地在報章上發表評論和接受媒體採訪,她的名字,因此在媒體圈裡聲名大噪。 之後,她更投身主持Podcast、開闢談法律知識的YouTube,也上節目和廣播分享她的理念,甚至嘗試參與電視劇及電影製片等,對於提倡女權的理念,她始終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 如果撇開嚴肅的人間律法,賴芳玉的內心裡其實住著一個浪漫纖細的「文青魂」,讓她即使再忙都勤於筆耕,在繁忙的斜槓工作之餘,仍多產的寫下《待用民宿》、《好散,也是一種幸福》、《影之光》、《我們依然相信》、《賴芳玉愛情律師事務所:幫你找到幸福的55個婚姻法律常識》等書。 在文字的世界裡,她用小說家的身分,在字裡行間注入對人的愛與關懷,要大家明白,人生不只是向前衝,有時候暫停下來充個電,就有勇氣迎接自己的第二人生。 但,賴芳玉的斜槓人生已經制式化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像她在《待用民宿》一書裡闡述的一樣,「人生別太快下定論,故事總還未完待續…」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多囊腎不注意,會有腦動脈瘤引發中風!醫師:出現3個常見症狀,要小心.一顆10萬的植牙有人用20年、也有不到5年就壞掉!「這五點」做好,用一輩子都OK.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2-11-08 醫療.泌尿腎臟
「多囊腎」一人得病,全家都要做超音波檢查!長期有腰痛、血尿問題要當心
1名48歲男性是蛙人部隊退伍,十分注重養生,日前腹部明顯隆起,更因腰痛、高燒、血尿及血壓高看急診。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腎臟腫成3倍大,外觀宛如「一整串葡萄」,確診是多囊腎作祟,所幸投藥後症狀大幅緩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說,患者到院時的「腎絲球過濾率」(腎功能分數)只有50分,同時合併有高血壓、蛋白尿等症狀,整顆腎臟已被7、8顆囊腫撐到約三倍大,確認是「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簡稱多囊腎,也稱做葡萄腎)引起,若不盡快治療,恐會引發肝囊腫、顱內動脈瘤、腎衰竭、心臟瓣膜疾病等併發症。多囊腎是顯性遺傳疾病 一人得病,全家都要做超音波檢查他說,多囊腎是顯性遺傳疾病,患病機率約1/1000-2500左右,只要爸媽有一人得病,罹病機率就是50%。由於患者的腎臟會不停長出貌似水泡的「囊腫」,囊腫內則會充滿囊液,有時可能是清澈的純水尿液,也可能是出血或膿瘍,隨時可能會破裂造成感染,且這些不斷長大的囊腫也會持續損害腎臟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洗腎。周哲毅說,據統計,多囊腎患者未來約有1/4至1/2須接受洗腎,但因疾病進展十分緩慢,即使在胎兒期即存在,約末16至18歲時才會開始出現少量且小顆水泡。不過,年輕人常無感覺而錯過治療黃金時段,直到50至60歲時,逐漸因腰痛、腹痛、血尿、多尿、頭痛、高血壓、腸胃不適等原因就醫確診,讓許多剛步入中年的民眾面對難以接受的結果。他說,所幸目前健保已開始有條件給付治療多囊腎新藥,藉此抑制囊腫增長、減緩腎功能惡化速度,前述患者經緊急投藥後,症狀便大幅改善,且腎功能維持穩定,至於非健保給付範圍的腎友也能諮詢醫師意見,評估是否透過投藥延緩腎功能衰竭、減輕疼痛、血尿或尿路感染等症狀。周哲毅提醒,多囊腎患者的腎功能掉分比一般民眾來得快,也就是會更快進入洗腎,因此強烈建議「一人得病,全家都要做超音波檢查」,若本身長期有腰痛、血尿問題,不妨盡快到醫院就診檢查。
-
2022-05-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腎臟病能吃清冠一號嗎?使用新冠口服藥有無禁忌?醫詳解腎臟病患染Omicron該怎麼辦
最近COVID-Omicron造成的疫情快速升溫,本土單日新增案例突破8萬5千例,累積確診人數達到98萬1千多例,累積死亡數為1176例。在疫苗施打方面,第1和第2劑施打人數已超過80%以上,第三劑達到63%以上,而第四劑也從5月16日開打,三天來也施打了1000多劑。近期在為多囊腎腎友進行健康講座時,常被問到是不是該打第四劑疫苗注射?清冠一號在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當多囊腎病患者檢驗PCR陽性時,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還有在居家隔離期間要如何做好身心靈的調適?針對這些常見的問題,在本文來為大家解惑!慢性腎臟病族群是不是該打第四劑新冠疫苗?首先關於第四劑疫苗的注射,也稱作第二劑追加劑,目前可以選擇的疫苗包含莫德納(Moderna)疫苗半劑量、BNT疫苗全劑量、蛋白質次單元之高端疫苗和尚待原廠進口的Novavax疫苗全劑量。若在先前劑次接種出現不良反應,對前述疫苗產生過敏者,才可接種AZ疫苗。政府公告能夠接種第四劑的對象,是18歲以上免疫功能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包含有8類族群,洗腎患者名列其中,其他對象為一年內曾經或正在進行免疫抑制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或幹細胞移植患者、HIV陽性患者、正接受高度免疫抑制藥物者、6個月內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者,和其他經醫師評估可以接種者。由於在2021年7月醫學報導曾指出施打mRNA疫苗(如Moderna和BNT)曾經出現個案有副作用,發生腎絲球腎炎和腎病症候群的狀況,因此有透析腎友會擔心疫苗不安全而不敢接受第四劑注射。其實根據文獻的報告,這類個案在施打Moderna第一劑時引發T細胞的免疫反應,身體出現水腫且出現重度蛋白尿,後來給予適當的類固醇治療後,可以將T細胞的免疫反應壓制下來,蛋白尿、身體水腫和腎功能異常狀況都有改善,這位病人在施打第二劑時仍使用口服類固醇藥物,注射後並沒有加重身體不良反應。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第三劑和第四劑的注射時間間隔為滿五個月,我們建議腎友不必過度憂慮疫苗副作用,若身體有不適症狀,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先討論過,確定是在病情穩定下再接受第四劑疫苗。慢性腎臟病族群是否可以使用清冠一號?其次對於清冠一號的中藥方使用,經詢問中醫方面的專家,提到在藥方內並無馬兜鈴酸成分,以腎毒性的角度來看,這個藥方並無傷腎的疑慮。對於慢性腎臟病(英文稱CKD)第4和第5期的病人,平時衛教時多提到要小心不要吃高鉀的食物,而清冠一號的藥方若遵照中醫師指示使用,在目前的臨床觀察並未造成CKD病友的高血鉀狀況。目前中醫師建議清冠一號對於PCR確診陽性的病人,用法為每日20gm,服用10天份。由於清冠一號在台灣有8家中藥廠製造,包裝大小份量不同,大包裝(10gm/包)是一天分2次服用,小包裝(5gm/包)是一天分四次服用。由於該藥方偏寒性,因此有些人會出現輕度緩瀉的情況,可以視訊問診詢問中醫師如何調整劑量。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清冠一號是一個中藥方,絕對不是保養的藥飲。因此若沒有快篩或PCR陽性者,就當作保養品來食用,這樣是非常不適合的做法。另外,我們也在報紙上看到清冠二號的臨床試驗,它算是清冠一號的加強版,其中有所謂「金銀花」的成分,這個成分用來抗病毒的效果非常好。但請大家注意,清冠二號還未上市,若自行購買來服用的話,恐怕是把自己當作白老鼠,這也是我身為腎臟科醫師不樂意看見的情況,目前還是希望大家要遵照中醫師的醫囑,請大家以清冠一號為主。多囊腎病患者確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有無禁忌症?現在有兩種抗病毒藥:輝瑞藥廠的「Paxlovid (帕克斯洛維德) 」和默沙東藥廠的「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對於PCR確診的慢性腎臟病友來說,若腎絲球過濾率是在60 ml/min以上,便可以使用Paxlovid。但若腎絲球過濾率小於30ml/min以下,相當於CKD第4期的情況,便不能夠使用Paxlovid,而是要使用Molnupiravir。使用Paxlovid要注意會與許多藥物出現交互作用,另外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禁忌症,若是肝功能異常,達到嚴重肝硬化(C期)的程度,也不能夠使用這款藥物。在目前國外臨床試驗報告中,Paxlovid的治療效果很好,對於減緩病人重症住院的效果可以達到89%以上,而Molnupiravir則沒有那麼好的效果但是,Molnupiravir的好處則是可以使用在腎功能較差的病人身上。因此,對於慢性腎臟病的病人,像是CKD第四期及第五期,或是透析的病人,若是可以吃口服藥的話,我們會建議服用Molnupiravir這款藥物。慢性腎臟病友居家隔離期間如何做好身心靈調適?目前疫情這麼嚴峻,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腎友已經快篩或PCR陽性,需要接受居家隔離的情況,也發現有些腎友會出現與家人分開的心理惶恐,因此強化腎友在隔離期間的身心靈之保健其實有其重要性。我在此分享台中榮總提出的「COVID-19病人心理健康策略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辨識災難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相關危險因子,了解之前罹患精神疾病包括焦慮和憂鬱症,不該輕易中斷藥物。要持續給予社交支持,基本上可以透過視訊軟體進行遠距溝通,比如在與精神科醫師在做視訊診療時,醫師會注意到病人的情緒波動,察覺對方是否處在急性壓力負荷的狀況。電子產品可應用於療養院、護理之家、醫院及監獄中,以維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針對受影響的病人、家人和一般大眾使用電子產品及相關應用提供心理諮商,也要避免出現網路成癮的情況,重要的是透過電子產品增加溝通而不是掉入虛擬的世界。最後對於病人額外的生活壓力,能夠協助其紓壓,可以提供「正念減壓」這些自我調適的方法。狄更斯在雙城記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也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也是一個懷疑的時期。」我們對於COVID-Omicron病毒越了解,備足該有的抗病毒藥物,不憂不懼遵從醫囑,也對於免疫低下的穩定族群,要鼓勵第四劑疫苗的施打,讓我們摯愛的親人,可以得到最佳防護,相信在各界一起努力下,我們能夠走過疫情海嘯,讓國民生活逐步回到常軌!
-
2021-12-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血壓高原來腎功能也有問題 「多囊腎」早治療延緩洗腎
血壓一直很高、不穩定,原來是腎功能也有問題了!一位50歲男病患因腹部脹痛被診斷出原來是「多囊腎」,腎臟已有很多水泡,員榮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王奕中說,「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經常會合併有高血壓、尿蛋白症狀,早期對症下藥,才能避免腎功能提早惡化到洗腎的地步。這名50歲男病患平常血壓就高,因腹部脹痛,先看肝膽腸胃科,經超音波檢查發現不僅肝臟水泡多,連同腎臟也有很多大大小小水泡,經轉診至員榮醫院員生院區腎臟內科確診為「多囊腎」。王奕中說,多囊性腎臟病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約每四百至一千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此病,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台灣約有2.4%病人因多囊腎造成腎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療(洗腎)。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若家族無人有此病,自身卻有,也可能是基因突變,患者大多於40歲左右開始發病,王奕中說,致病基因主要有兩型,第一類型PKD-1基因,約有85%的病人是屬於第一類型,患者平均 55歲會達到末期腎臟疾病;第二類型為PKD-2 基因,約 15%的病人屬於第二類型,患者病程較緩慢,大概65歲左右開始進入腎衰竭狀態,需要長期透析治療。多囊腎病患常會腰痛和血尿,王奕中說,有些患者也會出現尿路結石,病人也常有高血壓,高血壓也是造成病人腎臟惡化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有尿蛋白也是造成腎功能惡化的因素之一,所以治療多囊腎,常使用ACEI或ARB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及治療尿蛋白。王奕中說,近年已有治療多囊腎患者新藥,並納入健保給付,可以延緩多囊腎進展,同時減少腎臟囊腫帶來的疼痛、降低血尿的發生率,並有效減緩進入洗腎的時程。
-
2021-12-03 養生.人生智慧
「遺囑」是用來照顧真正想照顧的人!掌握3個關鍵,讓遺囑沒爭議
大疫之年,讓人們對無常有更深體會,面對生死,除了心理調適,更需要事前規劃,尤其是遺囑與遺產繼承,若能事先安排,就能照顧到真正想照顧的人,也能避免後代子孫為此鬧得不愉快。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陳景筠說,常見遺產紛爭當屬分配不均,尤其台灣老一輩仍有重男輕女觀念,常排除女兒繼承權,或獨厚某個子女。 其次,是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間財務往來不清。譬如台灣父母喜歡將不動產、股票或存款借名登記在小孩名下,親子生前對簿公堂時有所聞,身後更可能為遺產歸屬產生爭執。 第三,是找不到遺產。陳景筠指出,只要資產在國內,都可以向國稅局申請財產清單與所得資料,就算是金條金飾、古董字畫也能從買賣紀錄找到軌跡,但海外、尤其是中國資產相對難尋。 林林總總問題,或許無法全靠遺囑來解決,但至少遺囑中已載明財產清單,就能大幅減少上述第二、三項狀況。 一、什麼是應繼分、特留分?繼承順序到底怎麼排? 民法1138條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其他繼承人順序分別為:直系血親卑親屬(通常為子女,若子女已經過世,則由孫輩代位繼承)、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 在沒有立遺囑的狀況下,遺產會依據「應繼分」來分配。如果立有遺囑,則按照個人意願去指定分配,但無論遺囑怎麼寫,繼承人仍保有最小比率的「特留分」。 舉例來說,喪偶的王爺爺留下600萬元遺產,若無遺囑指定,兒子A、女兒B按「應繼分」,可各得300萬遺產;如果兒子A早一步離世,就由孫子a1、a2代位繼承這300萬元。 但若王爺爺身前立下遺囑,指定將遺產交給兒子A,妹妹B仍然可以向大哥請求「特留分」,也就是應繼分300萬元÷2=150萬元。 現今有不少頂客族或壯年驟逝案例,以去年夯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為例,媳婦小鷗沒有孩子,亡夫也沒留下遺囑,按應繼分,小鷗必須和婆婆彩香均分1000萬遺產。但如果婆婆已不在世,小鷗就必須和先生平日素無往來的哥哥、姊姊分遺產,頂多只能取得1/2、即500萬元。 若亡夫有立遺囑,指定將遺產都留給小鷗,則婆婆可要求應繼分的1/2,即250萬元。如果婆婆已離世,大伯、大姑們則可主張應繼分的1/3,也就是166餘萬,小鷗仍可保有剩餘的833萬元遺產。 二、繼承前2年內的贈與,是不是納入遺產分配?要不要繳遺產稅? 不少年邁長輩或重病患者,會先將財產轉移給配偶或子女,避免遺產稅或債務繼承。但依據法令,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及繼承人的財產,都會在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遺產。 陳景筠舉例,假設A先生有1000萬的房產、2000萬債務,為了防止房子被拿去抵債,便在病重時先過戶給小孩,認為孩子只要拋棄繼承,就能保有房子、又不必償債。但如果房子是在A先生死前2年內過戶,國稅局與債權人仍可將房子視為遺產來追稅或是請求清償。 如果A先生在過世前1年把房子過戶給兒子,女兒在父親過世後得知,是否也能要求哥哥把房子拿出來分配?答案是不行。 陳景筠解釋,由於生前分配財產出於個人意願,「繼承前2年內的贈與必須繳遺產稅,但不納入遺產分配。」不過若是因為結婚、分居、營業而發生的贈與(法律上稱為「生前特種贈與」,性質屬於遺產的預付),女兒仍可主張房子屬於遺產。 A先生若有2000萬遺產,這棟價值1000萬的房子就必須先加回,變成3000萬再除以2,兒子、女兒各分得1500萬。但因為哥哥已獲得1000萬房產,所以只能再分得500萬元。 陳景筠建議,如果被繼承人想節稅,可以利用夫妻間互相贈與免稅,以及1200萬的遺產稅基本免稅額規定,另可利用每年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做移轉,或是先分配、做信託等,都能合法達到節稅目的。 三、如何立遺囑才能避免爭議? 目前遺囑共有5種方式:自書遺囑、代筆遺囑、公證遺囑、口授遺囑與密封遺囑。這些方式中,以自書遺囑最簡便,但一定要親筆手寫才有法律效力。 像《我的婆婆》裡,婆婆彩香手寫遺囑,只要符合法定要件,無人見證也有效力。但劇中將遺囑影印多份再蓋手印,寄給子女留存,事實上影本只能做為附件參考,親筆正本才有效力。 而代筆遺囑與公證遺囑是較好的選擇。陳景筠表示,公證遺囑由公證人筆記,但保密性較差,若家族財產眾多,不想公諸他人,就可選擇代筆遺囑。 這兩種方式都是找3名見證者(公證遺囑見證人之一為公證人),由當事人在見證者面前口述遺囑,經代筆人或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確認無誤後載明日期,再全體簽名。 密封遺囑與公證遺囑相似,只是由當事人自書遺囑、簽名密封,以防止他人開閱後偽造或變造。 陳景筠建議,可委請律師計算特留分、應繼分,擬好遺囑再找公證人公證,是較推薦的方式。 至於口授遺囑,通常用在重病臥床者身上,透過錄音、見證者來確認遺囑,但效力只有3個月。彌留、失智狀態則不適用口授遺囑。 陳景筠說,其實可將遺囑視為養老規劃的一環,將資產按心意預先做好分配,可用作信託養老,剩下才做成遺囑,目的都在於避免紛爭,「讓老有所終、幼有所託。」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多囊腎不注意,會有腦動脈瘤引發中風!醫師:出現3個常見症狀,要小心.一顆10萬的植牙有人用20年、也有不到5年就壞掉!「這五點」做好,用一輩子都OK.姐弟抗壓性都很高,只有我…在比較中長大的她也想堅強:你們說的我都懂,但我做不到
-
2021-09-28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父患多囊腎病逝 24歲女子得遺傳 憂心洗腎幸見曙光
台中24歲黃姓女子的父親患有「自體顯性多囊腎」長期洗腎,多年前病逝,由於多囊腎屬遺傳疾病,黃女發現自己也罹患多囊腎第3期,年紀輕輕就可能洗腎,心情沉重。光田綜合醫院腎臟科給她服用新的口服藥物,大幅延緩洗腎時間;更結合國衛院引進基因檢測,有助慢性腎病患者及早診斷治療。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只要父母親其中一人得病,兒女罹病的機率是50%,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說,多囊腎患者出生時腎臟可能就有囊腫,但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難以察覺,普遍在30到40歲後,因腎功能逐漸退化,才會引起高血壓、背痛、腰痛、尿路結石、血尿、泌尿道感染等症狀,而檢查確定罹病已為時已晚。王家良表示,24歲黃女長期照顧多囊腎的父親,醫師提醒她有家族史應及早檢查,不料檢查發現自己也因遺傳基因罹患多囊腎,正值花樣年華的她,難以接受年紀輕輕就可能承受洗腎之苦。還好多囊腎治療已見曙光,在符合特定多囊腎病程下,健保署許可專案使用口服藥物,可以抑制腎臟水泡增長,讓腎功能惡化速度約延緩3成,越早服用越好;臨床上慢性腎臟病分為第1期到第5期,進入第5期就需要洗腎,根據研究患者在第2期開始持續服用藥物,可延緩7年洗腎;第3期可延緩4年洗腎;第4期可延緩1年左右。黃女的腎功能已退化到第3期,目前持續服用一個月的藥物,讓腎功能維持住,她慶幸自己早發現,及早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可以延緩慢性腎病的惡化速度。光田綜合醫院與國衛院黃道揚醫師學術合作自體顯性多囊腎基因檢測,讓有腎病家族史患者,找出是否有自體顯性多囊腎基因變異,黃道揚表示,腎臟有囊腫常見,有時與自體顯性多囊腎也難以區分,基因檢測有助於疾病的診斷,以及優生的諮詢,患者應多喝水、少吃鹽、吃降血壓的藥,並經醫師評估服用新藥治療。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呼籲,多囊腎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父母、親戚是多囊腎患者,建議民眾可到腎臟科檢查,利用腎臟超音波、抽血、驗尿、基因檢測來評估,持續追蹤腎臟的狀態及功能。
-
2021-09-0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年紀輕輕高血壓 注意是否多囊腎
年紀輕輕出現高血壓,恐是「多囊腎」惹禍!根據統計,目前全台9.2萬洗腎人口,大多以為是糖尿病或飲食習慣引起,不過醫師指出,有2至3%洗腎病患罹患「多囊腎」遺傳疾病,常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狀,若多囊腎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與死亡。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高芷華表示,多囊腎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又稱泡泡腎或PKD,為一種慢性腎臟病,有九成原因來自遺傳,男女遺傳機率相同,只要父母有一人患病,就有五成機率罹病,未來一定會發病。高芷華指出,多囊腎患者發病後進入病程,腎臟上會長出充滿體液、無功能的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以平均每年超過5%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到正常腎臟的20倍。一般正常腎臟約12公分,多囊腎患者可能變大到20公分,造成腎功能下降,相較一般慢性腎臟病患平均67.3歲才洗腎,多囊腎病友約52歲就洗腎,提早了15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道揚表示,多囊腎發病初期多無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等五大症狀,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會出現高血壓,若沒有及時控制,有5至10%機率出現腦出血。台中榮總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指出,多囊腎患者目前有口服藥物可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助於守住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高芷華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人體可能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導致全身器官受傷害,多囊腎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或死亡,提醒患者務必主動打疫苗,平時也要穩定服藥、積極回診、多喝水,選擇低鹽飲食,降低血壓及腎臟負擔,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避免激烈運動或撞擊腰部。
-
2021-09-0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年輕人高血壓別輕忽!患多囊腎52歲得洗腎染新冠恐致死
年紀輕輕出現高血壓,恐是「多囊腎」來惹禍!根據統計,目前全台9.2萬洗腎人口,大多以為是糖尿病、或飲食習慣引起,不過醫師指出,有2至3%洗腎病患罹患「多囊腎」遺傳疾病,常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等症狀,若多囊腎患者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與死亡。中華民國多囊腎腎友協會理事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高芷華表示,多囊腎正式名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又稱泡泡腎或PKD,為一種慢性腎臟病,有九成原因來自遺傳,男女遺傳機率相同,只要父母有一人患病,自己就有五成機率罹病,且未來一定會發病。高芷華指出,多囊腎患者發病後進入病程,腎臟上會長出充滿體液、無功能的囊腫,就是俗稱的「水泡」,以平均每年超過5%速度變多變大,可能膨脹到正常腎臟的20倍。她表示,一般正常腎臟約12公分,有些較小約9.5公分,多囊腎患者可能變大到20公分,造成腎功能下降,相較一般慢性腎臟病患平均67.3歲才洗腎,多囊腎病友約52歲就洗腎,足足提早了15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道揚表示,多囊腎發病初期大多無症狀,但腎臟囊腫進入快速生長期後,會出現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等五大症狀,一旦腎臟受損,血壓調節功能就會降低,超過五成患者不到30歲就會出現高血壓,若沒有及時控制,有5至10%機率出現腦出血。黃道揚說,巨大如「橄欖球」的腎臟,可能壓迫腹腔器官,導致長期腰痛,若擠壓到胃會降低食慾,營養不良引發肌少症。若囊腫破掉導致血尿、泌尿道感染,囊腫甚至會阻礙排尿,引發腎結石,他強調,多囊腎不僅衝擊腎功能,還會引起全身併發症,導致腦中風或死亡。建議若出現以上五症狀,應進行影像、血液、尿液、基因等四種檢查,特別是有家族史、腎臟有囊腫者或洗腎者等三類為高風險族群,須至腎臟科進一步檢查。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指出,多囊腎患者擔心將疾病基因遺傳下一代,中斷結婚或生子計畫,若年輕就開始洗腎,也會影響工作表現及生活,更有六成的患者陷入憂鬱。他表示,目前有口服藥物可抑制腎臟囊腫增長,有助於守住腎功能,延後洗腎時機點。有些患者服藥後會頻尿,多半可在服藥2至3周後習慣,也建議可早起服藥,延長最後一次服藥與睡眠間隔,解決夜間頻尿問題。一名44歲胡先生,22歲時確診多囊腎,阿嬤與父親皆為多囊腎患者,阿嬤發病後,因當時洗腎技術不普及,40歲因腎臟衰竭過世,父親則是52歲開始洗腎,61歲出現包囊性腹膜硬化症罕見副作用,69歲離世。目前胡先生透過藥物控制,治療2年半病況穩定。高芷華提醒,感染新冠肺炎後,人體可能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導致全身器官受傷害,多囊腎患者本身腎功能不佳,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恐因腎功能驟降,引起重症或死亡,提醒患者疫務必主動打疫苗,平時也要穩定服藥、積極回診、多喝水,選擇低鹽飲食,降低血壓及腎臟負擔,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避免激烈運動或撞擊腰部。
-
2021-06-22 醫療.心臟血管
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醫:當心腦動脈瘤破裂
正值壯年的林先生身體狀況大致良好,有天在公司用餐的時候,突然感到劇烈頭痛,隨後便失去意識。大吃一驚的同事們連忙叫了救護車,將林先生送到急診室。「抵達急診室時,患者處於昏迷狀態,而且還有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回憶,「這是因為身體承受極大壓力,進而誘發心律不整。」檢查發現,患者的腦出血可能源自於腦動脈瘤破裂,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出血是非常危險的狀況,可能破壞腦部功能,導致失能、甚至死亡。與家屬討論後,神經外科醫師先動手術引流腦部血水,以降低腦壓。患者的腦動脈瘤比較大,約1.2公分,蘇亦昌醫師解釋,為避免破裂的腦動脈瘤繼續出血,所以後續進行了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先在腦動脈瘤裡填滿白金線圈,接著在腦動脈瘤開口處置放血管支架。在細心照顧下,患者終於度過了危險期,漸漸恢復意識,也能開始進行復健。蘇亦昌醫師說,「經過一年多,患者復原得相當不錯,已經可以走路、騎腳踏車。」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腦動脈瘤破裂極為致命!「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蘇亦昌醫師指出,「腦動脈瘤是因為動脈某處的血管壁較脆弱,在經過血流衝擊下,像氣球一般漸漸膨大。」動脈瘤形成的時候,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隨著動脈瘤越脹越大,便可能破裂出血。人體動脈的血壓較高,當動脈瘤破裂時將造成嚴重腦出血,患者會感到爆炸性頭痛、接著是噁心嘔吐,頸部會變得很僵硬。蘇亦昌醫師說,「患者的脖子只要稍微向前彎就會痛得很厲害,所以頸部非常僵硬,一動都不敢動。」腦部構造非常精密,腦動脈瘤破裂出血,可能讓患者失去意識、陷入昏迷,是性命垂危、非常緊急的狀況,即使經過搶救,仍可能導致失能、癱瘓、死亡。腦動脈瘤的形成與動脈血管壁的健康有關,蘇亦昌醫師分析,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多囊腎、結締組織疾病等。若具有腦動脈瘤家族史,例如直系血親有1個患者,或旁系血親有2個以上患者,便要特別留意。另外,假使身體其他部位有發現動脈瘤,代表患者患者的動脈血管可能因為某些狀況而比較脆弱,在腦部形成動脈瘤的機會也比較高。較小顆的腦動脈瘤通常沒有症狀,至於較大顆的腦動脈瘤可能對周圍的神經、腦組織造成壓迫,而出現頭痛、複視等症狀。想要確認腦動脈瘤的存在,需要藉助影像檢查,蘇亦昌醫師說,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腦動脈瘤,且沒有輻射線。部分沒有症狀的患者是在健康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腦動脈瘤。狀況緊急的時候,大多會使用腦部電腦斷層檢查,因為電腦斷層的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影像,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確定診斷腦動脈瘤之後,會進一步評估其破裂風險,蘇亦昌醫師說,因為治療腦動脈瘤本身也有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腦動脈瘤大小、患者年紀、身體狀況等各項因素,並與患者仔細討論。一般而言,如果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小於1%,可能會建議患者密切追蹤,假使腦動脈瘤破裂風險較高,便會建議介入治療。在腦動脈瘤未破裂的狀態下進行治療,病況相對較好掌控,醫師、患者都能做較好的準備;倘若等到動脈瘤破裂,狀況將非常緊急,出血會對腦部造成傷害,發生各種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善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拆彈解危腦動脈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是由神經外科醫師打開頭顱,經由腦組織的間隙找到動脈瘤後,用血管夾將腦動脈瘤夾起來,蘇亦昌醫師說明,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還可以採用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必要時也可以兩者合併使用。進行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時,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然後送入細細長長的導管,在X光輔助下,小心翼翼的讓導管通過蜿蜒的動脈延伸到腦動脈瘤的位置。「為了不要讓血液繼續衝擊動脈瘤,我們可以使用白金線圈栓塞,」蘇亦昌醫師說,「也就是利用白金線圈填滿動脈瘤,形成栓塞,讓血液無法進入。」每顆腦動脈瘤的型態皆不太一樣,開口較小的稱為「窄頸動脈瘤」,開口較大的稱為「寬頸動脈瘤」,兩者的處理方式略有不同。窄頸動脈瘤只需填入白金線圈即可,蘇亦昌醫師說,寬頸動脈瘤則須在填入白金線圈後,放置血管支架,避免白金線圈掉出來。除了白金線圈栓塞治療,現在還可使用「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蘇亦昌醫師解釋,這是使用網孔很密的血管支架,可以有效阻擋血流進入腦動脈瘤,不會再對腦動脈瘤造成衝擊。醫師會根據腦動脈瘤的型態、大小、位置來決定適合的栓塞方式。筆記重點記起來腦動脈瘤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隨著腦動脈瘤日漸膨大,破裂的風險也越來越高。蘇亦昌醫師提醒,腦動脈瘤危險因子包括老年人、高血壓、抽菸、飲酒過量、家族史、多囊腎等,利用腦血管磁振造影檢查能夠偵測到無症狀的腦動脈瘤。倘若評估起來,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較高,會建議介入治療。目前是以微創腦血管介入治療為主,可使用白金線圈栓塞治療、密網導流支架栓塞治療。腦動脈瘤破裂會引發爆炸性頭痛、頸部僵硬,可能在短時間內昏迷、甚至奪命。若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有助於改善預後,降低失能的風險!爆炸性頭痛、頸部很僵硬,當心腦動脈瘤破裂!神經外科醫師圖文詳解搜尋附近的診所:外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4-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高血壓、血尿、腎結石莫名發生?當心多囊腎作祟
台灣洗腎人口龐大且逐年增加,據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我國洗腎人口已超過9.2萬人,更是被冠上「洗腎王國」的稱號。民眾們普遍將洗腎的元凶歸咎於飲食習慣或糖尿病,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知道,約有10%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的患者,是因遺傳疾病—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而洗腎。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簡稱「多囊腎」,過往因無藥物可直接控制病程,患者僅能透過大量喝水來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減緩腎臟水泡生長;或透過血壓、飲食控制等,減緩併發症衝擊。但依臨床結果顯示,過往治療仍有加強空間,許多患者在發病10年後常常就需要洗腎。所幸,現在已有可以直接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穩定服藥可以有效抑制水泡生長,有望幫助患者延緩腎功能的退化、擺脫50歲就洗腎的陰霾。高血壓、血尿、腎結石找上門? 當心多囊腎作祟振興醫院腎臟科楊尚峯醫師表示,多囊腎患者因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蛋白質發生突變,使正常的腎臟被異常增生、充滿水分且無正常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取代,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使得腎臟體積越變越大破壞腎實質,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楊尚峯醫師說明,多囊腎雖為遺傳疾病,但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患者通常在30-40歲時,水泡進入快速生長期後,因為腎功能退化引起高血壓、腎結石;水泡破裂造血尿、尿道感染;過度膨脹的腎臟壓迫其他腹腔器官,導致腹脹、腰酸背痛等症狀,進一步就診檢查才意外確診多囊腎。「多囊腎有一定的遺傳比例,只要家族中有多囊腎或是洗腎病史就建議進行檢查。」楊尚峯醫師提醒,「多囊腎患者常併發高血壓,年輕就發生高血壓的民眾務必要至腎臟科檢查。此外,莫名發生血尿、腎結石、尿道感染的民眾也不可輕忽,因為仍有約10-25%的多囊腎患者並沒有明顯家族史。」積極治療多囊腎,及早保存腎功能「多囊腎患者的腎臟會異常增生水泡,與抗利尿激素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抗利尿激素在分泌時,會加速細胞分裂並分泌水狀液體,進而促進腎臟水泡的形成。」楊尚峯醫師解釋,「抗利尿激素通常是在身體缺水、感到口渴的時候分泌,所以在過去沒有治療藥物時,我們會鼓勵病患多喝水,抑制身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以減緩水泡增生。但患者平均在發病後10年開始洗腎,治療成效仍有加強空間。」隨著可以直接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穩定服藥的患者可以延緩水泡擴大及多囊腎惡化的速度,治療成效待提升的僵局也終於被打破。楊尚峯醫師提醒,「若無故發生高血壓、血尿、腎結石就要當心,最好立即接受相關檢查。因為越早開始服用多囊腎口服藥物,越能保存腎功能,也越能延緩進入洗腎治療的時程。譬如在第2期腎臟病開始服藥,可以延緩進入洗腎治療7年以上;如果拖到比較嚴重的第4期,僅能延緩1年進入洗腎治療。」愛護腎臟這樣做面對治療期間常見的頻尿、口渴症狀,楊尚峯醫師解釋,為了抑制腎臟水泡的增生,多囊腎藥物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出現這些狀況,表示藥物有發揮效用。想要改善夜尿頻仍的情況,建議患者可以早起服藥;並透過多喝水,把流失的水分補回來,避免口渴的不適感。楊尚峯醫師也提醒,除了藥物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控制也很重要,包括適當的體重控制、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戒煙、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或成藥、減少使用會傷腎的止痛消炎藥等,更能有效的延緩多囊腎病程。患者也要遵照營養師的建議,減少鹽分攝取,並適量攝取蛋白質,以免造成腎臟的負擔。另外在服用藥物時也應配合醫囑,定期監測、按時回診,以利醫師視肝臟功能調整合適的劑量。楊尚峯醫師鼓勵,莫名發生血尿、腎結石、尿道感染、或有多囊腎相關家族史的民眾一定要有所警覺,透過及時診斷、及早治療多囊腎,才能有效保持腎功能、延後洗腎時間。建議患者選擇和緩的運動維持身體機能,但避免劇烈或會對腹部造成衝擊的運動,以降低囊腫出血而感染及疼痛的情況;透過飲食控制控制血液;也觀察尿液顏色是否為透明無色,確保體內水分充足。因為多囊腎口服藥物副作用對生活品質衝擊不大,且可透過副作用管理減緩不適感,若用藥上有什麼想法,也應該與主治醫師積極討論,切莫自行調整用藥或是停藥。原文:
-
2021-04-20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
「醫生,我的肝臟長水泡,會不會是長了壞東西?」門診間,常見患者拿著健檢報告、一臉愁苦地就醫;究竟,肝、腎長水泡, 需要處理嗎?肝臟長水泡 多為先天性肝膽腸胃科醫師江明峰表示,肝臟長水泡的患者比例並不低,醫學數據上保守估計大約有5~10%的罹患率。肝臟水泡其實就是長在肝臟裡的水泡,醫學上稱為「肝囊腫」,至於為什麼肝臟會長水泡目前醫學尚未發現原因,大多是先天性的,隨著年紀增長,水球裡積了一些類似血漿的液體,慢慢變大,形狀也變得圓滾滾的。大多數的肝水泡屬於「單純性囊腫」,可能是單顆或多顆同時存在,數量不多,大多在10個以下,大小也不一定,大約都在1~10公分之間。肝水泡多無害但要追蹤 肝囊腺瘤會惡化成癌 肝囊腫一般不會有症狀,大多是健康檢查時照腹部超音波時意外發現,不過,聽到囊腫,總讓人懷疑跟腫瘤有關,不論良性或惡性,總會讓患者憂心忡忡,但江明峰強調,肝水泡絕大多數無害,許多人終其一生與它和平共處。雖然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能抑制肝水泡的生長或使肝水泡縮減,肝水泡也不會惡化,更不會演變成肝癌,只是若水泡太大,可能壓迫到其他器官,引發身體不適,必要時抽取囊腫液,或是採硬化治療,使其不再分泌液體。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腫瘤,例如「肝囊腺瘤」,長得很像水泡,雖然罕見,但卻可能惡性變化為肝囊腺癌。因此,建議有肝水泡者,仍需要每年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檢查, 以觀察水泡是否異常,若發現有囊壁變厚或內部結構改變的情形,就可能不是單純的肝囊腫,需要進一步做影像醫學或切片判斷。肝水泡不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結果 多發性囊腫要注意另外,也有人擔心肝水泡會不會影響肝臟疾病的鑑別,江明峰指出,由於超音波的透水性相當強,肝水泡顧名思義含液體較多,因此不會影響超音波檢查的結果。此外,肝水泡也不會造成血液檢查異常、不會影響肝指數,被稱為「肝癌指數」的胎兒蛋白也不會上升,和B、C肝炎更沒有關係,總括來說,並不會引起其他肝臟疾病的併發症;即便多發性肝囊腫,在肝臟上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只要水泡不會壓迫其他組織及器官,仍是可以不需要處理的。只是多發性肝囊腫的患者容易引起其他併發症,需要特別小心。「多發性囊腫」已知和基因變異有關,屬於遺傳疾病,因此這類患者本身也容易罹患多發性腎囊腫。年紀愈大 腎囊腫比例高多發性腎囊腫可不像多發性肝囊腫這麼好對付。江明峰說明,單純的腎囊腫和肝囊腫一樣,相當常見,長腎水泡的原因有可能是先天性或後天造成,先天性的原因不明,目前只知道大多數是腎小管異常發育的結果,至於為何會異常發育就不得而知,而後天性的則有可能是外傷發炎或手術後引起,數量極少超過10個以上。一般年紀愈大,有腎臟囊腫的比例愈高,根據統計,40歲以前的發生率約為20%,60歲 以上則高達33~50%。男性的發生機會約是女性的2~3倍。腎臟囊腫 5種情況需治療單純性也大多是良性的,從超音波可見位於腎臟也是出現圓形囊腫,壁薄而平滑,像水球般長在腎臟內或突出腎皮質,大小不一,從零點幾公分到10幾公分都有,也大多沒有症狀, 因此也多是每年追蹤檢查即可, 但是如果有下列情形,則需接受治療:1.經常發生疼痛。2.引起出血。3.合併結石。4.壓迫到血管或腎臟引起高血壓。5.壓迫到腎盂或輸尿管造成腎水腫。多發性腎囊腫具遺傳性 嚴重恐洗腎多發性腎囊腫則可能演變成血尿、高血壓、尿毒、腎衰竭等。江明峰提及,多發性腎囊腫的患者通常腎臟變得很大,而且兩側都滿布大大小小的水囊,這類疾病具遺傳性,家人發病的機率約一半,男女都有。因此,當家人中有一 人經診斷為多囊腎,最好其它家族成員也趕緊 到醫院做超音波檢查。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 不亂吃藥、飲食要「三少」多囊腎及多囊肝患者必須比一般人更注重保養。由於國人愛吃藥,而藥物多經由肝腎代謝,因此,應遵守用藥的「5不原則」:1.不聽別人推薦的藥。2.不信神奇療效的藥。3.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所販賣的藥。4.不吃別人贈送的藥。5.不推薦藥給別人。另外,平日飲食也要三少,「少鹽、少油與 少糖」,並盡量多喝水、攝取多蔬果、纖維多等新鮮食物,避免加工品,生活作息正常,不抽菸、不憋尿,並且定期追蹤腎功能,才能延緩進入末期腎臟病的時間。延伸閱讀: ·5大症狀小心是「多囊腎」! 1條件會加速惡化,延緩洗腎要多喝水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 醫示警:有三高風險暴增
-
2021-03-3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30歲後出現腰痠、尿道感染別輕忽!醫:多囊腎初期無特別症狀
三十多歲的王先生長期飽受腰痠所困擾,起初以為腰痠只是工作忙碌、長期久坐引起,未特別就診檢查。直到有天腰痠情況加劇,甚至伴隨尿道感染、血尿,王先生才匆忙到醫院就診。原本以為只是尿道感染,豈料在後續超音波檢查發現,腎臟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泡,也才發現腰痠、尿道感染竟是多囊腎引起。王先生頓時晴天霹靂,不僅心情備受影響,甚至連結婚計畫都受衝擊。亞東紀念醫院腎臟內科蔡萬全醫師指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屬於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其中第一類型PKD-1基因缺陷引起的多囊腎,約占8成。多囊腎患者出生時腎臟可能就有囊腫,但因為囊腫太小難以察覺;普遍在30-40歲後,出現腰痠、腹痛、尿道感染、高血壓等明顯症狀後才意外確診。發病後,患者腎臟功能會漸漸變差,若未積極透過藥物控制,尤其第一類型PKD-1基因缺陷患者,腎功能惡化速度較快,可能會在50幾歲就進入末期腎病變,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或接受腎臟移植。提及多囊腎常見症狀及發生原因,蔡萬全醫師解釋,多囊腎患者腎臟的結締組織異常增生,使腎臟漸漸形成水泡。在水泡較小時,患者沒有明顯不適不易察覺。隨著年紀增長,腎臟水泡越來越多、越來越大顆,患者可能因為腎臟被撐大,發生腰痛、腹脹、腹痛症狀。除了腎臟相關症狀,多囊腎還會衝擊患者全身。由於腎臟的水泡容易壓迫腎組織,導致體內水分、鹽的平衡失調,患者可能年紀輕輕就有高血壓。此外,當水泡破裂時,不僅可能出現血尿,患者也容易尿道感染,導致解尿時會感到燒灼、疼痛,出現尿路結石的機會也比較高。部分患者還可能合併出現腦動脈瘤,破裂時會導致爆炸性頭痛、昏迷、甚至死亡。高血壓、尿道感染、腰痠別輕忽 及早診斷、治療多囊腎 療程更有效蔡萬全醫師說,「過往,多囊腎因沒有有效的控制方法,是相當棘手的疾病,患者往往很難立刻接受。尤其是這些患者正好處於適婚年齡,突然面對這樣可能需要洗腎的遺傳疾病,衝擊相當大。」所幸,現在已開發出可以抑制腎臟水泡增長的多囊腎口服藥物,能延緩腎功能惡化,改善患者們最擔心的「50幾歲就洗腎」情況。針對治療費用,該款口服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條件,腎臟科醫師便能協助申請使用。提及服用多囊腎口服藥物的好處,蔡萬全醫師解釋,「臨床上我們把慢性腎臟病分成第1期到第5期,進入第5期後可能就需要洗腎。根據研究,多囊腎患者如果在第2期開始服用藥物,差不多可以將洗腎時間延緩7年;如果在第3期開始服用,可能將洗腎時間延緩4年左右;如果在第4期開始服用,洗腎時間可能延緩1年左右。」相較於過往僅能積極控制血壓,透過多囊腎口服藥物可以更有效控制病程發展,延遲患者洗腎時間。多囊腎日常保養重點蔡萬全醫師叮嚀,除了積極透過多囊腎口服藥物控制疾病外,患者也要多喝水,避免喝飲料或咖啡。當水分多到足以抑制抗利尿激素時,能稍微減緩腎臟水泡生長的速度。此外,飲食應清淡,攝取奶、蛋、魚、肉、豆類等蛋白質要適量,減少鹽分攝取,避免造成腎臟負擔,或是使血壓升高,進一步影響腎臟功能,另外,過多鹽分還會讓治療藥物的功能被打折扣。 患者要控制血壓、血糖,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但不可太過激烈。務必按時服藥、定期追蹤,千萬不能服用偏方或不明藥物。貼心小提醒蔡萬全醫師提醒,多囊腎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很容易被忽略。如果年輕發生高血壓,長期莫名發生腰痠、腹痛、反覆發生尿道感染等症狀,或是父母、家中親戚是多囊腎患者,建議民眾一定要到腎臟科檢查,利用腎臟超音波、抽血、驗尿來評估、追蹤腎臟的狀態及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喔!原文:
-
2021-03-08 科別.泌尿腎臟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常有許多患者拿著健康檢查報告到腎臟科門診,一臉緊張地問:「我的檢查發現腎臟功能有紅字,小便有尿蛋白,是不是快洗腎(透析)了?為何我會有腎臟病?我的腎功能是如何?腎臟病有藥治療嗎?吃藥不是對腎臟不好嗎?可以吃中藥嗎?可以針灸嗎?腎臟病治療有用嗎?」洗腎高危險群 年長者及糖尿病要注意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90,000人。但到底誰容易變成洗腎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朝富指出,主要還是年長者及糖尿病患者;根據2019腎臟病年報,平均進入透析年齡接近67歲,而糖尿病約佔45%。除了高年齡、高血糖,其他危險因子還有腎絲球腎炎疾病併蛋白尿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多囊腎、腎臟病家族史、使用中草藥、非類固醇止痛藥、痛風、尿路結石、腫瘤、紅斑性狼瘡等。評估腎臟功能 無症狀尚未需要洗腎張朝富表示,腎臟功能評估有許多方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抽血測血液中肌酸酐(Creatinine, Cr)濃度,然後依據公式推估腎功能過濾率。正常年輕人無腎臟病應該要超過90ml/min,但是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一期腎臟病;若腎功能過濾率下降到60-89 ml/min同時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二期或稱為輕度慢性腎臟病;而過濾率降到30-59 ml/min就是第三期或稱為中度慢性腎臟病,當過濾率15-29 ml/min就是第四期或稱為重度慢性腎臟病,盪第五期就是過濾率小於15ml/min,這時腎臟功能已經衰竭,通常血液中肌酸酐會超過6-8mg/dl,但是只要沒有症狀其實都還不需要洗腎。尿毒症出現 需要靠洗腎解除不過,一旦尿毒症出現,就是發生疲倦、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癢、呼吸困難、貧血等,使用藥物都無法緩解時,就需要靠洗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接受腎臟移植才能解除尿毒症。張朝富提及,門診常有患者健檢報告腎功能過濾率只有每分鐘六十多毫升,如果沒有蛋白尿,影像也沒有異常,其實不算第二期腎臟病,如果是年長者洗腎機率應該很低。但是如果是很年輕患者,雖然不算腎臟病,但是與同年齡比起來如果腎功能差很多,則建議要定期追蹤。尿蛋白呈陽性 需進一步檢查每日排出量有許多患者健檢報告呈現尿蛋白陽性跑來腎臟科門診,這時就要進一步檢查尿蛋白的每日排出量,以確認是否超過正常值(每日< 150 mg)。因為健檢篩檢尿蛋白是檢查一次尿液中蛋白質的濃度是否過高,由於健檢長時間禁止飲水時尿液濃度會上升,測定尿蛋白濃度就常會篩檢出假陽性,所以若篩檢呈現陽性,就需要進一步安排定量的尿蛋白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真的異常。腎臟功能吃藥 擅自停藥風險高腎臟病患常合併許多疾病,因此會使用多種藥物,最常有的疑問就是,腎臟功能已經不好,吃這麼多藥物會不會更傷腎臟?張朝富說,如果沒病的人吃了血壓藥、血糖、高血脂藥物,確實會有很大副作用,但若經過醫師診斷,不吃藥反而會讓三高沒控制好,導致腎臟衰退更快,所以有問題一定要請教專科醫師,不要自己隨便停藥。腎臟病服用中藥 須經專業醫師診斷評估另外,有許多腎臟科醫師都禁止病患使用中藥,甚至某些大牌醫師會告知病患如果吃中藥就不要再來看他,主要是因中藥不傷身體的錯誤印象,讓很多國人會亂吃中藥補身。其實,這些年中藥治療腎臟病的臨床實證研究上,已經確認某些中藥確實會延緩腎功能衰退,因此建議如果使用這類內服藥物,一定要經過合格且有經驗的中醫師診療,且一定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及電解質變化。張朝富提醒,如確認有慢性腎臟病,一定要定期腎臟專科追蹤,千萬不要有僥倖或逃避心理。慢性腎臟病是一種腎臟老化現象,經由門診個案管理師及飲食指導,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加上藥物治療,已經確定是可以減慢腎臟老化現象,甚至逆轉改善部分腎功能。延伸閱讀: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 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
2020-12-07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腎衰竭獲器捐 感謝大愛讓他重生
63歲的王繼華因多囊腎造成腎衰竭,兩年前接受腹膜透析,頻繁進出醫院,幸運地在今年九月獲得大愛腎臟移植,他說「像作夢一樣」,現在天天跟老婆上街買菜、做瑜伽,還能計畫爬山,對於得來不易的「禮物」,他充滿感激。台北榮總日前舉行「心傳真愛─器官捐贈感恩會」,邀請近兩年器官捐贈與受贈者出席,表達對器官捐贈的大愛精神與感謝。但像王繼華這樣幸運的人並不多。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台北榮總今年上半年器捐人數較去年同期少了三至四成,推估受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意外、車禍件數也降低所致。北榮心臟外科主任黃正雄表示,目前心、肝、肺等臟器器官少,但受贈需求高,心臟器捐等待人數13位,最急的有2、3名。北榮器官捐贈小組協調師黃雅琳指出,上半年雖器捐人數變少,但下半年逐漸恢復,去年北區的醫院捐贈人數達192人,預計今年年底可達204人。今年54歲的退伍軍人葉先生,2014年就曾在臉書表示死後要器官捐贈,沒想到今年5月發生心血管疾病驟逝,雖然令感情和樂的一家人無法接受,但他的太太劉湘雰表示,相信先生已在天家安好,希望透過有形有體的器官留存世上,讓先生的愛留下來,最後捐出皮膚、骨骼及眼角膜。
-
2020-12-05 新聞.元氣新聞
疫情降低社會活動 器捐人數上半年減少3、4成
63歲的王繼華因多囊腎造成腎衰竭,民國107年開始接受腹膜透析,頻進出醫院,只好離開大陸工作,生活也造成極大影響,很幸運地在今年9月獲得腎臟移植,自己都說「像作夢一樣」,現在天天跟老婆上街買菜、做瑜珈,還能計畫喜歡的出國、爬山,對於得來不易的禮物充滿感激。能像王先生如此幸運在一年就配對成功取得腎臟移植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台北榮總移植外科劉君恕表示,北榮今年上半年器捐人數較去年同期少了3、4成,由於大愛器捐多因意外、車禍,不排除是新冠肺炎降低社會活動所導致。北榮心臟外科主任黃正雄表示,目前仍以組織捐贈者較多,心、肝、肺等臟器器官少,受贈需求高,其中,心臟器捐等待人數13位,最急的有2、3名。北榮30多年來,捐贈器官及組織與接受移植的人數約803人,初期人數較少,後期平均每年約有30-40名器捐人數。北榮器官捐贈小組協調師黃雅琳表示,今年上半北區醫院器捐人數確實下降,所幸下半年台灣疫情控制得宜逐漸恢復,去年北區醫院捐贈人數192人,今年年底可達設定的204人目標。然而,黃雅琳表示,今年達標的原因,光眼角膜捐贈就占了一半,表示臟器捐贈缺口仍大,「一年洗腎仍口約8萬多名,排隊等腎捐的病患就有8000人。」不少病患等腎等了15年,能像王先生一年就配對成功,「比中樂透還幸運。」今年54歲的退伍軍人葉先生,2014年就曾在自己臉書表示死後要器官捐贈,沒想到無常來得太快,5月發生心血管疾病驟逝,一開始令感情和樂的一家人無法接受,「他沒說,我也會捐。」虔誠基督教徒的太太劉湘雰表示,相信先生已在天家安好的她,希望透過有形有體的器官留存世上,讓父愛如山,永不止息。由於先生損及腦幹,最後只能捐皮膚、骨骼及眼角膜,「否則更希望臟器都能捐出去」。台北榮總今天上午舉行「心傳真愛-109年器官捐贈感恩會」,邀請近兩年器官捐贈與受贈者出席,表達對器官捐贈的大愛精神與感謝。
-
2020-11-11 醫療.泌尿腎臟
洗腎併發皮膚問題 新一代治療術改善
● 配合醫師指示,洗腎人生未必黑白● 洗腎不夠「乾淨」,磷累積過高造成皮膚搔癢● 人工腎臟進步,較能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洗腎人生一定是黑白的嗎?那可不一定。黃小姐是洗腎患者,去年5月開始洗腎,常會因低血壓產生呼吸困難、磷過高造成皮膚搔癢,最讓她困擾的是「穿透性皮膚炎」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皮膚又癢又難受,6個月前她換了新一代人工腎臟後,加強大中分子的過濾,皮膚搔癢情形及膚色都有改善。黃小姐被主治醫師、台北安禾聯合診所院長吳宏基稱讚是模範病人,並沒有因洗腎而心情沮喪,很樂觀進取,即使每周洗腎三天,工作表現還是一樣亮眼,從事金融服務業的她,業績都是第一名。黃小姐笑笑地說,「公司的人都知道我洗腎,也知道我很認真,由於工作比較彈性,隔兩天到洗腎室報到沒有多大問題。」遺傳性多囊腎 腎功能漸喪失黃小姐並非慢性腎衰竭患者,她去年「突然」被告知自己罹患遺傳性多囊腎,長年下來導致腎臟功能逐漸喪失,「我20多歲時知道自己腎臟不好,醫師並未告知確切原因,只叫我每6個月檢查一次,但每次檢查都正常,我就改為每年健康檢查,一切正常後,就停止健檢了,哪知去年出國就發生問題了。」原本出國念書的黃小姐,才到美國一個月就出問題,「當時反覆發燒一周,在美國看急診後,才知道腎功能已到了要洗腎,非得住院不可。」驚慌不已的黃小姐在出院後,立刻中止課業,返台就醫。洗腎併發症…毒素洗不夠乾淨除了突然開啟洗腎人生,黃小姐沒想到腎病變也讓她的皮膚異常難受,「我一直以為是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搽搽抺抺時好時壞,晚上會癢到睡不著。」不只如此,黃小姐開始洗腎時,連走一層樓的樓梯都喘得不舒服、食欲也不好。吳宏基指出,這些是一般洗腎患者常遇到的併發症,主要還是因為毒素洗得不夠乾淨,導致磷累積在體內而有偏高現象。洗腎皮膚搔癢 降為1至2成洗腎的每次治療時間與毒素殘留的比率成反比,但患者大都無法躺在床上太久,4至5小時已是極限。吳宏基認為,人工腎臟這幾年有大幅進步,大中分子毒素比較可以被清除乾淨,這從患者的症狀就能看出端倪,以皮膚搔癢為例,以前約有3至4成的患者有搔癢的問題,現在大概降為1至2成。由於血液中的大中分子毒素會抑制造血功能,吳宏基指出,國際間也開始進行研究,新一代的人工腎臟是否能幫助造血功能,減少貧血情形。正常人大概無法體會什麼是「洗乾淨」,吳宏基形容,有些患者會說就像洗澡完,身體負擔變少,心情變好,吃得下、睡得著。台灣洗腎品質不錯,只要患者配合醫師的指示,洗腎人生達20至30年大有人在,有機會由黑白人生轉為彩色人生。
-
2020-10-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洗腎都是因吃太多藥?哪一種止痛藥會傷腎?醫師解惑腎臟病迷思
吃太多藥增加洗腎機慮?正確用藥才是護腎關鍵 台灣正在接受透析治療的洗腎人口超過9萬,慢性腎臟病族群更高達200萬人,國人普遍擔憂洗腎帶來沉重負擔,但也對洗腎成因多所誤解。究竟哪些壞習慣導致最終洗腎度日?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醫師指出,從洗腎成因調查發現,洗腎第一位原因是糖尿病,第二位是慢性腎炎,第三位是高血壓,第四位是尿路阻塞與先天性多囊腎等問題。楊孟儒說明,因藥物引起的洗腎比例相對不高,民眾認為生病吃太多藥而會洗腎的觀念應該改變。 國人擔心用藥種類多會導致洗腎,楊孟儒指出,絕大多數腎臟病而造成洗腎皆非用藥引起。國人之所以服藥種類多,原因在於身體患有不同共病,如三高、心臟病,多共病導致可能用藥超過10種。楊孟儒強調,針對各種共病開立的藥物,不但不會傷腎,更可以控制三高、疾病,進而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因此依照醫囑、規律服藥才是真正免於洗腎的良好觀念。 楊孟儒指出,是否傷害腎臟與藥物種類多寡無關,只濫用一種藥物也可能造成洗腎。楊孟儒舉例,曾有痛風患者不積極控制尿酸,每當痛風發作就服用止痛藥止痛,導致痛風疼痛更難治療而需要不斷依賴止痛藥的惡性循環。楊孟儒指出,尿酸堆積本就可能引起腎病變,加上患者長期大量使用止痛藥最終引起腎衰竭。民眾不應以藥物種類多寡判斷傷腎可能,應聽從醫師指示正確用藥。 濫用止痛藥害洗腎?醫籲這兩類人特別小心 國人日常工作繁忙,依賴止痛藥者不在少數,不少民眾甚至專程至國外採購強效複方止痛藥,是否會增加洗腎風險?楊孟儒說明,止痛藥有各種類型,包括基本的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以及鴉片類止痛藥物。會引起腎臟功能異常的是非類固醇的止痛消炎藥。該藥物可抑制前列腺素的製造,而前列腺素本身有保護心臟、腎臟、腸胃黏膜等作用,大量使用這類止痛藥可能增加心臟病、腸胃道出血及腎功能病變的風險。 楊孟儒指出,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與洗腎的真正關連在於,它會抑制腎臟血管的擴張,特別是在腎功能已有異常的病人身上,更有賴腎臟血管正常運作。慢性腎臟病人如果大量使用這類藥物,確實更容易引起腎功能異常。另一方面,腎臟病族群如果正在使用止痛藥,又因為影像檢查而施打顯影劑,同時使用多種具有腎毒性的藥物,有可能引起急性腎衰竭。楊孟儒提醒,另一個高危險族群是老年人,由於本身腎功能已經退化,在使用這類止痛藥更要特別小心。
-
2020-09-23 科別.泌尿腎臟
小鬼黃鴻升猝逝恐與「多囊腎」有關 醫:患者要做好這4件事!
編按:藝人小鬼黃鴻升年僅36歲突然猝逝,經紀人透露死因為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醫師表示小鬼患有先天性多囊腎,導致猝死最有可能的病因,就是先天性多囊腎合併彈性纖維異常與高血壓,造成急性胸主動脈剝離猝死。多囊腎、主動脈剝離與黃鴻升猝死台大急診醫學副教授李建璋說,主動脈剝離通常發生在50歲以上長期高血壓患者,黃鴻升雖然在前1年檢驗有三高,但是不至於短短一年之內就惡化成主動脈剝離。年輕人會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先天性遺傳疾病,尤其是馬凡症候群,馬凡症候群是纖維蛋白(fibrillin-1)先天異常造成,但是通常馬凡症候群的患者手長腳長,關節易於常人柔軟,要肉眼主觀的判斷是否是馬凡症候群,就是看臂展是否大於身高,小鬼顯然不是這樣的身材,不像馬凡症候群。小鬼患有先天性多囊腎,這和主動脈剝離有關嗎 ?李建璋回想起16年前當台大急診總醫師的一個夜晚,一位40歲左右的年輕人在和朋友吵架中喊了一聲胸痛突然倒下,失去意識,送來急診已經心跳停止,我們立刻進行CPR,我在床旁超聲波中發現他有心包積液造成心包填塞,毫不遲疑,立刻進行心包膜穿刺緩解填塞,病人也成功恢復心跳,由於心包膜穿刺的液體是鮮紅色動脈血,我心想可能是主動脈剝離出血到心包膜造成,於是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果然證明這位先生有主動脈剝離,但同時也發現,他的腎臟具有大大小小的水泡,是位多囊腎患者,隨後緊急安排手術,經過6小時搶救還是無法挽回他的生命。這個案例一直盤旋在我心頭,究竟先天性多囊腎和主動脈剝離有關嗎? 當時文獻查閱只有一例病例報告,並沒有一致的結論,雖然動物實驗發現先天性多囊腎也會有纖維蛋白的異常,但是因為多囊腎患者也容易會有嚴重高血壓的情形,也是導致主動脈剝離的重要危險因子,所以學界當時沒有結論。因為我們的病患有經歷手術,所以取得了寶貴的主動脈標本,我找出他的標本和病理醫師反覆討論,證實先天性多囊腎患者的主動脈病理變化是和先天性纖維蛋白異常類似,而不是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的病理變化。我把這些發現整理發表在Resuscitation雜誌。 李建璋認為從這些經驗來看,黃鴻升猝死最有可能的病因就是先天性多囊腎合併彈性纖維異常與高血壓,造成急性胸主動脈剝離猝死。多囊腎病患應做好這4件事最後李建璋建議,台灣人群有為數不少先天性多囊腎病患,除了會導致主動脈剝離、也有可能用腦血管瘤破裂腦出血,這些病友應該要定期檢查相關心血管疾病,控制三高、避免劇烈運動、避免搬重物,才不會讓遺憾再度發生。
-
2020-09-23 科別.泌尿腎臟
醫:「多囊腎」是種全身性疾病,嚴重恐致腎衰竭!
我國洗腎人口密度全球第一,有洗腎王國之稱!全台洗腎人數從前年9萬攀升至2019年的9.2萬人。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慢性腎臟病病人的醫療費用一年花掉健保高達533億元,蟬聯十大國病首位,造成洗腎的慢性腎臟病當中,多囊腎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多囊腎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是因為基因缺陷所造成,病人往往都有家族史,父親或母親有這種基因缺陷,有二分之一的機率會傳給下一代。多囊腎的特點:腎臟水泡隨時間愈長愈多多囊腎的特色是腎臟會出現很多大小不一的水泡,俗稱泡泡腎。係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腎臟裡的水泡的數量會愈長愈多,水泡的大小也會愈來愈大,因而正常的腎臟組織被擠壓,水泡甚至大到壓迫腹腔裡其他器官,患者到疾病末期時,腎臟體積可能達到正常人的20倍及腎臟裡也長滿密密麻麻的水泡(如:圖一)。 多囊腎最可怕的問題:洗腎多囊腎最大的問題是患者的腎功能會慢慢變差、最終恐導致腎臟衰竭,需要進行洗腎或腎臟移植。常見的基因突變類型有兩種,一種是較嚴重的,平均50幾歲就要洗腎,另一種是平均70幾歲就要洗腎。多囊腎常見症狀腎功能發生惡化之前,多囊腎患者便已出現症狀,包括水泡大到常常腰痛、水泡出血會有血尿、泌尿道感染(反覆發生)、高血壓、腎結石等。在30歲以前,就有超過50%的患者發生超過一種以上的併發症。多囊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除了腎臟方面的問題,多囊腎還有其他併發症,包括:腦部出現血管瘤,有腦出血、猝死風險;心臟瓣膜閉鎖不全,造成心衰竭;肝、腎囊泡將損傷肝腎功能,如果持續變大將壓迫腸胃道,導致營養不良。多囊腎新藥,延緩洗腎病程多囊腎患者的症狀主要來自囊泡變大對腎臟的傷害,整體腎水泡的大小或體積,可以預測腎臟疾病進展程度。研究發現,水泡變大主要跟抗利尿激素有關,故抑制抗利尿激素可以讓水泡成長的速度變慢。多囊腎以往並沒有任何藥物可讓囊泡減緩生長,只能控制高血壓及配合日常生活作息來延緩病程。目前有一種新藥名為「佳腎康」,可以選擇性的抑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抑制水泡的增長,也是目前第一個且唯一一個臨床試驗證實,能夠延緩多囊腎進程之藥物。無論早期或晚期腎臟病病人都有效,該藥可顯著的延緩腎臟疾病進程惡化。研究發現,在慢性腎臟病第二期時開始用藥可延後洗腎時程約7年,第三期開始用藥可延後約4年,到第四期才用藥僅延後約1年。可見,提早用藥對腎臟病的保護效果較明顯!2019年7月正式給付佳腎康®錠,開放給中度腎衰竭患者(第三期慢性腎臟病)有條件申請使用,用以延緩多囊腎之囊泡生長及腎功能惡化,透過健保給付,許多患者能因此受惠,希望進一步減少我國洗腎人口!
-
2020-04-16 科別.消化系統
女子肝臟長出大水泡比小孩頭大 求診嘉義長庚治好
腹部臟器內長水泡是常見問題,尤其腎臟和肝臟水泡常見,嘉義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張弘育醫師說,肝腎臟水泡大多良性,大多數沒症狀,若水泡超過10公分可能產生症狀,如疼痛、感染、消化不良等,這時候就需治療。張弘育指出,有名62歲女患者半年來覺得右側腰部輕微漲痛,以為骨頭退化,不以為意,最近發燒急診求治,診斷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發燒改善,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腎臟有直徑接近13公分巨大水泡,住院第5天感染治好。但右腰悶漲感仍存在,決定與放射診斷科醫師合作,以導管引流後施以95%純酒精硬化治療,治療成功,出院後病人門診追蹤,超音波檢查水泡未再長出來。另名也是62歲女患者,有家族遺傳多囊腎疾病,肝腎臟有數不清水泡,腎功能逐漸退化,原在地區醫院門診追蹤,因右上腹痛轉到長庚,她除腹痛還有長期胃口不好,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竟有直徑17公分大水泡,簡直比小孩頭還大,難怪她會上腹悶痛以及食慾不振。經評估以同樣方法治療,但這名病人治療比前一名患者困難,無法施以酒精硬化治療,直到1個月後滲液少於每日50CC後才注入約100CC純酒精治療,病人出院3個月超音波追蹤雖肝臟仍有許多小水泡,但17公分大水泡已經不見,症狀改善,胃口大開,最近回診患者胖3公斤。醫學研究統計,40歲以下者超音波檢查肝腎有水泡比率有3%,60歲以上24%以上,年齡越大比率越高,70歲以上者約35%以上發現水泡;張弘育提醒民眾如有肝腎水泡問題,應定期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經醫師評估可優先選擇侵入性較小導管引流後施以純酒精的硬化治療。
-
2019-12-17 科別.泌尿腎臟
腰痛多來自肌肉骨骼? 這種腎病健檢才現形且會代代相傳
41歲的王先生因為腰痛前去腎臟科求診,雖然臨床上許多腰痛是來自肌肉骨骼,為求謹慎醫師還是安排了腹部超音波,經檢查發現,王先生左右兩側腎臟皆長了許多囊泡,根據病史、年紀、和影像診斷,他是一位體顯性多囊腎患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徐萱竹主治醫師指出,多囊腎是一種跟家族遺傳性有關的腎臟疾病,其他大多數的慢性腎臟病是由於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所引發。 單一偶發的良性水泡在臨床上很常見,多半是因為健檢才偶然發現,原則上每年追蹤腎功能,每三年追蹤一次腎臟超音波即可,不用過份緊張焦慮。但多囊腎的病人,腎功能會逐漸惡化,通常在50-60歲左右,必須開始接受血液透析,大約佔目前臺灣洗腎人口的5%;平常可能會因為大大小小的囊泡造成有高血壓、血尿、泌尿道感染和結石、腰痛等症狀。 傳統上對於多囊腎的治療是以控制血壓為主,行低蛋白、低鹽飲食,但沒有根治的方法,囊泡體積將隨時間日漸變大,腎功能逐漸變差。現在終於有新藥發明,Tolvaptan(身舒康,Samsca 15mg),有效減緩水泡生長的速度。 徐萱竹說,這個藥品在臺灣已經上市了,以前用來治療特殊的低血鈉症,今年健保已經通過有條件的給付此藥物,這對發現病情逐漸惡化至慢性腎臟衰竭第三期,自體顯性多囊腎的患者來說,可說是一個新希望。 延伸閱讀: 腳腫是腎臟出問題? 用1分鐘檢查你的腎健康 腎病不自知難逃洗腎命運 7警訊你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