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7 名人.傅志遠
搜尋
壓力
共找到
6036
筆 文章
-
-
2024-01-07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冬季的暖身黑色養腎餐
冷颼颼的冬季覺得手腳冰冷時,許多人就開始進食補氣的食材與藥膳。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都是一般人最易聯想的冬季補品。但以上料理往往因為添加過多的調味,造成熱量與鈉含量過高,反而影響健康。水果風味紅豆黑米布丁(5~6人份) 以黑色食材為主,當季多彩水果為輔的健康點心。冬季在五行中屬黑,建議食用黑色的食物養腎。這類看似神祕的黑色食材營養價值高,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癌及美容等多種保健作用。紅豆含高膳食纖維,有潤腸通便功效及促進利尿的鉀以避免水腫。尤其還含有鐵質,能行氣補血有助保暖強身,屬於寒冬療癒食物。以牛奶取代水烹煮黑豆與紅豆,讓豆類浸潤在濃濃奶香中,還加入肉桂粉與檸檬皮增添香氣。食材:黑米150克、紅豆150克、黑棗10粒、檸檬皮或柳丁皮少許、肉桂粉少許、牛奶1500c.c.、椰糖或砂糖40克、水果約450克作法:1. 黑棗去核剪小塊,檸檬皮切成絲。2. 將黑米及紅豆至少浸泡5個小時以上。瀝乾水分後放入牛奶、黑棗、肉桂粉與檸檬皮,可使用電鍋或壓力鍋煮至變軟且濃稠狀,最後酌量加入椰糖攪拌即可。3. 接著將水果切塊,裝飾於米布丁上,即可放於冰箱冷藏或趁熱食用。紅白蘿蔔&牛肉粟子味噌滷(3~4人份) 牛肉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也含有豐富的鐵質和維他命,尤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鋅可增強白血球抵抗力,強化免疫系統。辛香料也是冬季蔬食的一大重點,芹菜、薑、蒜不僅可去除牛肉的腥味,同時也是抗氧化、抗自由基的良好來源。有「腎之果」之稱的栗子則是冬季滋補的首選。食材:牛肋條(或牛腱)550克、紅蘿蔔250克、白蘿蔔350克、香菇6朵、去殼栗子8粒、昆布15克、菠菜350克、蒟蒻(麵)約600克、水1000毫升、清酒100毫升、芹菜2支、辣椒2條、蒜頭6瓣、薑片30克、黑糖2大匙、醬油1.5大匙、味噌1+0.5~1大匙作法:1. 牛肋條切小塊,紅蘿蔔和白蘿蔔滾刀切塊,芹菜一支切段,另一支切小丁,辣椒1條斜片切,另一條切圈狀。蒟蒻先汆燙。2. 鍋中倒入清水、清酒、昆布、切段的芹菜、蒜頭、薑片、斜切的辣椒及牛肋塊。接著開中小火,煮滾後將表面的氣泡撈出,再轉小火。3. 加入黑糖、醬油與1大匙味噌,待牛肋變軟後,即可加入紅、白蘿蔔、香菇及栗子,煮到蔬菜變熟後,再加入蒟蒻麵,並視其需要加入味噌調味(0.5~1大匙)即大功告成。● 昆布熬煮高湯後,仍可切絲食用。 燻鮭魚&紫薯黑木耳歐姆蛋(4人份) 冬季陽光較弱,影響維生素D吸收。近年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僅與骨質疏鬆有關,對於提升人體免疫力與抗癌都極有助益。除了曬太陽,飲食也是補充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本食譜囊括維生素D含量排行榜冠軍黑木耳與亞軍鮭魚。料理中的紫薯不僅提供澱粉來源,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改善冬季易便祕的困擾。食材:燻鮭魚200克、鴻禧菇150克、黑木耳150、紫地瓜1條200克、花椰菜200克、雞蛋5粒、牛奶2大匙、鹽和黑胡椒適量、醬油1小匙、起士粉2大匙作法:1. 燻鮭魚切小塊,黑木耳切長條,紫地瓜電鍋煮熟後切小丁,花椰菜汆燙後切碎。2. 鍋中倒入少許橄欖油,開中火放入鴻禧菇與黑木耳,煮熟後加入醬油拌炒即可熄火。3. 雞蛋打散放入起司粉、牛奶拌勻,再放入鮭魚、花椰菜及紫地瓜,最後加入鹽和黑胡椒調味。4.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上下火150度)烤約20~25分鐘,中間凝固而且有彈性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享用。
-
2024-01-07 醫療.精神.身心
為什麼夫妻要分房睡?哈佛大學教你應對「睡眠離婚」的技巧
今天(2024-1-5)看到一篇哈佛文章,讓我決定8年來首次在這個網站連續4天發表文章。這篇哈佛文章是元旦當天發表的Tips to navigate a “sleep divorce"(應對「睡眠離婚」的技巧)。它的副標題是:Sometimes happy partners choose to sleep in separate beds or even separate bedrooms(有時,幸福的伴侶會選擇睡在不同的床上,甚至分開的臥室)。我之所以會對這篇文章特別感到興趣,是因為近兩三個月來很詫異地發現幾位好友(包括結婚50多年的)、親人(包括年輕的晚輩)是夫妻分房睡覺(是他們自己說出來的)。我現在把這篇哈佛文章翻譯如下:當你的床伴經常破壞你的良好睡眠時——例如打鼾、踢腿、翻來覆去或搶走被子——你可能會想,分開睡是否會更好。如果您嘗試一下,您並不孤單。美國睡眠醫學會 2023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偶爾或經常睡在單獨的房間,以容納同床者。請記住,這種安排是有風險的。「你們的關係可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當一個人不想分開睡或不喜歡新的睡眠環境時,」哈佛大學附屬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的精神科醫生史蒂芬妮·科利爾(Dr. Stephanie Collier)說。如果您正在考慮「睡眠離婚」,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先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懷著同情心討論伴侶的破壞性睡眠行為,並討論由此給你們倆帶來的問題。「談話可能會很尷尬。它要求你表現出脆弱的一面,除了睡眠行為之外,還可能會出現很多敏感話題,」科利爾醫生說。「如果很難溝通,可以考慮與客觀的第三方進行夫妻諮詢,來指導你。」尋求妥協在尋求徹底的睡眠離婚之前,請先考慮一下你們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科利爾醫生建議:「例如,如果伴侶的鼾聲吵醒了您,請嘗試戴上耳塞、使用床邊音響機,或者在入睡時戴上耳塞聽播客。」如果打鼾是一個問題,您的伴侶可以嘗試側睡並去看醫生,找出打鼾的原因。科利爾醫生建議您一起去看醫生,以便雙方了解任何可能的潛在疾病和治療方法,例如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持續性正壓呼吸器 (CPAP)。「另一個解決方案是分開睡在同一個房間。也許你們各睡一張床。當一個人經常醒來小便或在睡眠時腿部不自覺地抽搐時,這會很有幫助。另一個想法是兩個人白天在同一個地方小睡但晚上分開睡。」成功分房睡如果您決定嘗試分開睡覺,請考慮遵循這些準則。讓兩個睡眠空間都變得舒適。「你們都不應該睡在沙發上,」科利爾醫生說。「你們都需要一張好的床墊和一個涼爽、黑暗、誘人的舒適睡眠環境。確保雙方都開心。」安排親密關係。共用一張床可以促進人際關係、性活動以及舒適感和安全感。科利爾醫生說,為了在分開睡覺時獲得同樣的親密感,你必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晚上是你們做愛、擁抱或分享一天中有意義的細節的時間,請將其安排在睡前,然後在你們在一起後轉移到單獨的房間。或在白天留出一些親密的時間,並將其作為優先事項。制定夜間例行程序。在一起多年後,獨自入睡可能會很困難,尤其是當您感到焦慮或壓力時。「你必須制定自己的就寢習慣,一個讓你感到放鬆和困倦的習慣,比如讀一會兒書,然後關掉燈,聽聽床邊音響。如果你錯過了睡覺時的舒適和安全感,與你的伴侶一起睡覺時,用枕頭或加重的毯子睡覺可能會有所幫助,」科利爾醫生說。「或者,在你睡覺前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與你的伴侶交談。這樣你們仍然可以在一起。」定期評估安排。每天互相檢查一下,看看什麼有效,什麼無效。「如果它只對一個人有幫助,那還不夠好,」科利爾醫生說。「重新開始,想出更好的辦法。你們的關係岌岌可危,你們的健康和幸福也岌岌可危。如果雙方都對這種安排感到滿意、雙方都睡得很好,而且分床睡會是有益的。你會繼續培養你們的關係。」原文:睡眠離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褲子脫掉,上去!」「太慢了!」是在摩鐵或拿鐵?
語音重現。「褲子脫掉,上去!」「太慢了!」到底怎麼回事?是風月場所?是摩鐵或拿鐵?老友由國外回來,因尿尿不順就醫,又因巴金森氏症行動緩慢,就診時診間護士大聲呼喚著。看完診,老友太太跟我投訴,好歹在美國也堂堂是個教授,怎麼回台就醫,診間護理人員那麼不斯文啊。老公自尊心受損,回家默默無語、心情低落。年輕時出國進修,從此滯留美國,年輕時風流倜儻,想不到老時老病纏身。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個職業當久了,同理心、同情心沒有了,對病人失去應有的禮貌及尊敬,這是在大醫院,尤其公家醫院司空見慣的事。話說回來,男人老了,攝護腺肥大幾乎難以避免,活得愈老,攝護腺愈來愈大,不是肥大就是長了癌症,這是中老男人的最痛,就好比乳癌是女性心中的最痛一樣。攝護腺肥大,輕則可吃藥控制,重則動手術挖掉,攝護腺在男人命根子附近,一旦大動干戈,好比太歲頭上動土一樣,情何以堪,尤其剛動完手術,下面插著尿管,朋友或女友來探視,提著尿袋,不管你是董事長或教授大官,自尊心不受傷者幾希?如果是單純的攝護腺肥大還好,萬一是攝護腺癌,心裡的壓力更大了,尤其攝護腺指數(PSA)高,可能是單純的攝護腺肥大,也可能得了攝護腺癌,有時真的難以區分。也許醫師會排切片,陽性當然是中獎了,但陰性也不能排除沒有攝護腺癌,近幾年,利用核磁共振檢查看有無癌症,再利用它來做切片的定位就精準多了。但手術完有小部分人會漏尿甚至性功能受影響,大大影響男人的自尊心,真是情何以堪啊。總之,人都會老,小鳥都會變老鳥,與其老了望著攝護腺與尿袋高唱著:「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不如趕緊抓住青春旳尾巴,好好努力一番,同時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定期保養檢查,才不會到了門診就醫被傷了自尊心而黯然神傷,英雄氣短喔!●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1-06 醫療.耳鼻喉
喉嚨痛吃什麼?喝什麼最快好?醫師曝喉嚨痛12大原因、舒緩6飲食+7方法一次看懂
吞口水喉嚨痛怎麼辦?喉嚨痛是感冒常見症狀之一,感染新冠肺炎、黴漿菌等疾病也會造成喉嚨痛。有些民眾出現喉嚨痛症狀時會自行服用消炎止痛成藥,認為多喝水多休息就能緩解,但是,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曾撰文指出,喉嚨痛可能是潛藏的嚴重疾病,如果3天未好轉應儘速就醫,由醫師診斷並對症下藥。喉嚨痛吃什麼?喝什麼最快好?本文帶您了解喉嚨痛的原因及舒緩方法。喉嚨痛12大原因陳亮宇指出,喉嚨痛主要原因是病毒或細菌感染造成的咽喉扁桃腺發炎,其中病毒感染佔比超過70%,而細菌感染雖然較少見,但如果沒有及時且正確診斷治療,可能會造成A型鏈球菌感染(GAS)等嚴重併發症。以下整理喉嚨痛常見原因:·感冒、流感:喉嚨痛為感冒與流感的症狀表現之一,小兒科醫師蕭淑綾指出,流感症狀和一般感冒很像,但是流感較嚴重且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也比較高。·疱疹性齒齦炎:因單純疱疹病毒(HSV)感染所致,症狀包括高燒、口腔劇痛、流口水、口咽舌處潰瘍、無法進食、脫水、口腔惡臭及頭頸部淋巴腺腫大。·腸病毒:大人與幼童皆有可能感染腸病毒,小兒腸病毒常見症狀包含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等症狀。·新冠肺炎:不論是感染原始新冠病毒株、Delta病毒、Omicron變種病毒,皆可能造成喉嚨痛、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狀。·腺病毒:具高度傳染性,症狀包含呼吸道症狀、結膜炎、腸胃炎等,以反覆高燒多日為腺病毒典型症狀,因此被稱為「燒久姬」。·甲狀腺炎:較常見的甲狀腺炎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及「橋本氏甲狀腺炎」,兩者都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中,亞急性甲狀腺炎常見症狀為頸部甲狀腺的部位感覺疼痛,頸部疼痛可能延伸至耳朵、下巴或喉嚨,且可能併有發燒,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吞嚥疼痛、倦怠、肌肉或關節酸痛。·胃食道逆流:為賁門鬆弛、胃部壓力太大、食道太敏感造成,常見症狀如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胃酸逆流、喉嚨有異物感、喉嚨疼痛、慢性咳嗽,習慣性清喉嚨、聲音沙啞、吞嚥困難、胸痛胸悶。·二手菸、三手菸等菸害: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指出,短期暴露二手菸環境可能會引起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多種不適症狀。·扁桃腺發炎:扁桃腺發炎會造成扁桃腺發紅、腫大,而扁桃腺腫大會阻礙呼吸道,導致呼吸困難、喉嚨痛、吞嚥疼痛等症狀,其他症狀包括頸部淋巴腫大、頸部壓痛、全身肌肉酸痛、頭痛、發燒、寒顫、食慾下降、倦怠。·魚刺、骨頭等異物卡住喉嚨:異物卡住喉嚨時會造成吞嚥困難,若自行處理不當(喝醋、吞飯)可能會造成食道受傷,應至耳鼻喉科求診。·黴漿菌:被稱為行走的肺炎,潛伏期較長約3周左右,初期症狀表現有發燒、畏寒、頭痛、喉嚨痛、全身倦怠、肌肉痠痛,約2~4天後開始乾咳並且逐漸加劇,之後可能產生黏液痰。·張口呼吸:早上起床發現喉嚨乾痛,大多是因為晚上睡覺時,長時間張口呼吸導致黏膜乾燥而引起的。喉嚨痛可以喝什麼?吃什麼?一早起床喉嚨乾痛不舒服,想吃東西又怕痛嗎?根據啟新診所衛教資料指出,喉嚨痛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酸性食物、上火食物、富含組織胺食物及酒精性飲品,以免加劇不適感,建議可以透過以下幾種飲食緩解喉嚨痛:·多喝水:多喝水可保持喉嚨濕潤,緩解喉嚨痛;避免飲用太熱/太冰的水,溫水有助改善濃痰、加速黏液排出。·蜂蜜:蜂蜜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發炎效果,有助改善喉嚨痛且能把水分留在喉嚨,以增加喉嚨滋潤度避免乾燥,但蜂蜜含有糖份切勿食用過多,約半小匙至一小匙即可。·喝檸檬水、蜂蜜水、紅茶、綠茶:含有維生素C、兒茶素等成分,具抗氧化、抗發炎、鎮痛等效果,可緩解喉嚨疼痛。·多吃蔬果:枇杷、梨、奇異果、蘋果、袖子、檸檬、蕃茄、葡萄等蔬果富含維生素、多酚等抗氧化物及膳食纖維,有助改善喉嚨發炎。·溫涼食物:喉嚨痛吃燙食會加劇喉嚨痛症狀,但如果伴有咳嗽症狀切勿吃過多冰冷食物。·軟質、滑順食物:堅硬食物會刺激喉嚨,喉嚨痛時可以吃優格、燕麥、馬鈴薯泥、果凍等幫助吞嚥。喉嚨痛6種舒緩方式除了上述飲食有助於緩解喉嚨痛之外,啟新診所也建議日常可做以下6點緩解喉嚨痛症狀:1.多休息2.睡眠要充足3.遠離菸害 不要抽菸或吸入二手菸4.溫鹽水漱口5.維持環境濕度6.不頻繁清喉嚨另外,根據扶原中醫指出,喉嚨痛可按壓列缺穴、合谷穴、曲池穴3穴位可改善,以下詳細說明穴位作用與位置:參考資料:扶原中醫、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啟新診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06 醫療.心臟血管
手腳冰冷別輕忽!恐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醫師傳授「8招保暖法」避免四肢冰冷
最近氣溫驟降,出門在外明顯有寒冷之感,手腳冰冷的問題進而出現,需要出動厚外套、暖暖包...等保暖物品禦寒。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手腳冰冷」對你身體恐有影響。手腳冰冷對身體的負面影響當周圍溫度驟降時,我們的身體會優先考慮核心溫暖,在手腳等外周區域收縮血管。這種血管收縮,雖然是一種自然的生存機制,但會減少血液流動和氧氣輸送到這些遠端組織。黃軒表示,這時候我們的手指和腳趾自然會變冷,那是身體啟動補償機制來維護體內有足夠的核心溫度。但這些自然變化的現象通常會涉及顫抖,這些周邊血管持續收縮,也會引起體內血壓升高,增加身體能量消耗,並給心血管系統造成很大的壓力和負面影響。1.對心血管系統的負面影響根據2001年發表在歐洲應用生理學(Eur J Appl Physiol)的國際期刊的研究顯示,即使是輕微的手部冰冷,也會觸發顫抖併升「高血壓」,這個凸顯了寒冷四肢的隱藏生理負擔。2.對情緒和認知表現的負面影響2021年發表在國際環境公共衛生研究的國際期刊(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持續冰冷的四肢,會對健康的人的「情緒和認知表現」產生負面影響,引發對生理健康潛在影響的隱憂。研究人員發現,在那些意外失溫的病患,在他們未發生嚴重失溫的症狀(發抖、呼吸減慢、神智錯亂、疲勞、心律不整、休克、昏迷,嚴重甚至死亡)之前,就已經開始有認知障礙的問題:.注意力和工作處理速度下降.執行功能和記憶力減退跡象3.對周邊血管疾病的負面影響由寒冷的天氣,引發的周邊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是一種「緩慢和漸進式」發生的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小動脈和小靜脈,持續的收縮,人的四肢會持續有冰冷凍彊的感覺。這時候,沒有及時保暖我們冰冷的手腳,就會引發身體的負面影響。研究顯示,尤其是那些體重過低的人,BMI低於正常值者,更容易引發手腳冰冷凍傷。8招避免四肢冰冷凍傷在寒冷的天氣之下,身體的自然反應會使左邊血管收縮,以保護身體內的核心溫度,這是正常現象。但如果手腳冰冷持續發生,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會引發負面影響。因此,一些專家建議,四肢保暖工作一刻也不能減少,不要使你的手腳冰冷:1.在冬天,選擇帶有羊毛或其他保暖材料的手套和襪子。2.在外出時,戴上帽子和圍巾,以保護您的頭部和頸部免受寒冷。如果您要外出,也請務必穿上防水的鞋子和衣服,以防止水分滲入並使您感到寒冷。3.如果您要開車,請確保您的車輛有足夠的暖氣。4.在寒冷的天氣裡,避免飲酒或吸菸,因為這些行為會導致血管收縮,使您更容易感覺寒冷而不自知。5.如果您的手指或腳趾感覺特別寒冷,可以使用手暖器或其他熱源例如暖暖包,來協助手腳加熱。6.日常生活仍保持活動,因為定期的體力活動,可以改善整體循環,並增強周邊血管的血液流動。即使只是短暫的活動,例如散步或上下樓梯,也能有所幫助保暖手腳冰冷。7.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寒冷中,沒有必要,在寒流侵襲期間,不要在外暴露工作,如果您需要在寒冷的環境中待很長時間,也請務必定期,返回室內,先讓您的四肢加熱暖活起來,再工作。8.如果您患有先天性周邊血管疾病問題:例如雷諾氏病(Raynaud’s Disease)請先諮詢你的醫生,了解如何保護您的四肢免受寒冷。最後,黃軒提醒,看似無害的手腳冰冷,卻隱藏著危險。從自然血管循環保護現象、到凍傷和失溫現象、寒冷的四肢,其後果遠遠超出了,我們所想像的。請在天冷時做好上述的8種方法保持身體溫暖,以避免四肢冰冷凍傷。「忽略了你的手腳冰冷,會忽略了健康」,記得好好保暖你的四肢,千萬不要放任手腳持續暴露在冰冷之下。延伸閱讀:.不是多穿幾件就禦寒!哪種材質更保暖?專家傳授冬季穿搭秘訣.天冷嘴唇乾燥怎麼辦?薄荷成分潤唇膏竟是地雷!醫曝4種人要當心.冬天倒數第二節氣!小寒氣溫變化大 飲食原則重「健脾胃養肺腎」
-
2024-01-05 焦點.健康知識+
嘴破吃什麼好比較快好,多久會好?嘴破原因、飲食禁忌總整理
過度勞累、經期、壓力大...等,都是造成嘴巴破洞的原因,帶來的疼痛感還會影響食慾。嘴破可以吃什麼加速復原?不能吃什麼?以下為您完整說明。嘴破原因與症狀「嘴破」在醫學上稱為「反覆性口瘡」,在中醫稱為「口瘡」或「口瘍」。成因眾多,衛福部桃園醫院資訊如下:通常過於勞累造成免疫力失調而產生,且和遺傳有關,因此家人可能也有反覆嘴巴破的經驗。缺乏維生素B12、礦物質或使用不適當的藥物也會造成嘴巴破。有些人講話時,不自覺咬破嘴巴內膜,也會留下傷口。情緒和壓力也會是加重嘴巴破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則為感染黴菌或病毒。中醫角度而言,將嘴破分成虛火、實火和虛證,造成嘴破原因如下:若吃過多烤炸辣、花生等食品造成者則屬實火;若因熬夜、月經來、壓力大而嘴破則屬虛火上炎。實火者,通常口瘡色紅且腫痛,兼有口渴、喜喝冷飲、大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和脈數有力等症狀,治療需清熱瀉火;若屬於虛火者,通常會反覆發作,且伴隨有心煩氣躁、口舌乾燥、手腳熱且汗出、舌紅少苔和脈細數等症狀,治療需滋陰清熱。若屬於虛證,其口瘡表面顏色淡、無紅腫,輕度疼痛但卻常反覆發作,且常有疲倦、腹瀉、食慾低下、舌淡和脈弱等症狀,治療則給予補氣藥物。嘴破吃什麼較快好?可以吃哪些水果?綜合整理杯蓋營養師與衛福部台東醫院資訊,建議攝取以下蔬果,能夠幫助傷口癒合,使嘴破快快好: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也可以幫助傷口的癒合,可以多吃柑橘類水果,或是芭樂、奇異果,草莓、釋迦、木瓜,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蔬菜來說的話,杯蓋營養師說明,像是彩椒、青椒,或是糯米椒,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可以多吃一些。礦物質鋅:鋅跟傷口的癒合也有關可以適量補充,食物可以從南瓜子或是海鮮類,像是蝦子跟牡蠣,鋅含量都很高,可以適量的吃。維生素B2: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聽說一天吃5顆以上的奇異果,可以治療嘴巴破,是真的嗎?食藥好文網說明,奇異果雖含有維生素C,但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證實。且奇異果恐產生刺激性,可能會造成黏膜受損。此外,嘴破、潰瘍會影響食慾、體重下降,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說明,建議患者選擇質地柔軟、細碎等替代食物,幫助吞嚥:.乳製品:如乳酪、布丁、奶昔、冰淇淋 (高糖的食物可快速補充熱量,可暫時使用)。.水果類:如香蕉、木瓜、果泥。.肉魚豆蛋類:如碎肉、豆腐、鮮魚。.軟質蔬菜:如冬瓜、莧菜、絲瓜。.主食類:如稀飯、細麵、冬粉、地瓜、麥片、馬鈴薯、綠豆、紅豆、蓮子等。嘴破不能吃什麼?程涵宇營養師曾於粉專分享,嘴破發炎期間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像是火鍋,還有5類刺激發炎的粘膜的食物避免吃:.過硬食物,像是很硬的法國麵包、洋芋片、油炸食物.太酸的食物像是酸辣湯、檸檬、柑橘類.辣椒.碳酸飲料.酒嘴破吃什麼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說明,口腔潰瘍的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為了緩解經常性、複雜性與嚴重性口腔潰瘍所出現的不適、紅腫、疼痛等症狀,尤其是對於複雜性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合併的口腔潰瘍,通常會配合局部用藥作為輔助治療。好處是可以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消腫,並促使潰瘍早日癒合。各類用藥包括:局部止痛劑: 使用含麻醉藥製劑(Lidocaine、Benzocaine)的噴劑、凝膠或漱口水。因為是麻醉劑,使用時會有苦味及些許麻木感。局部抗發炎劑: 類固醇藥製劑( 塗抹Nincort寧康口內膠、Salcoat口腔噴霧膠囊),可以讓紅腫熱痛的黏膜消炎萎縮,減輕不適感。要注意的是,此藥不可用於感染性的潰瘍傷口。Comfflam Spray康護寧消炎噴液劑有局部抗發炎的作用,可緩解口腔潰瘍、牙科手術的疼痛及咽喉疼痛。局部抗菌劑:一般預防感染劑如Parmason gargle寶馬生漱口水,可減少口中細菌。若口腔感染了念珠菌,可用Nystatin 寧司泰定膠囊藥粉塗抹於潰瘍處;或將溶水性佳的藥粉加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液,當成漱口水使用。局部黏膜保護劑:臨床醫師也使用制酸劑或胃乳,要患者含於口腔,可形成保護膜,以減少潰瘍處的刺激疼痛。嘴破多久會好?一般嘴巴破約在兩週即會痊癒,若沒有痊癒而且局部同樣地方反覆發作,則需考慮是否為貝西氏症(或稱貝歇氏症,Behcet’s disease),或其他癌前病變的可能,不可輕忽。參考資料:衛福部桃園醫院、杯蓋營養師、衛福部台東醫院、食藥好文網、衛福部台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侯昌明長照失智父19年血淚史:我寧願疑神疑鬼帶老爸看醫生,也不要只是買瓶銀杏就好
-
2024-01-05 醫療.精神.身心
戴立忍初戀被殺!花10多年才走出陰霾 6情況易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1表自我檢測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昨天(3日)在臉書淚訴,姊姊王婉儀在19歲那年遭暗戀對象殘忍刺39刀殺害後冷血棄屍。而姊姊當時的交往對象正是知名演員戴立忍,他曾在中天「沈春華Life Show」回憶此事,當時從電視新聞得知上初戀女友遇刺殺的新聞,這件事對他打擊甚大,花了10多年的時間才終於走出陰霾。戴立忍初戀遭39刀殘忍刺殺身亡戴立忍以「一個年輕的生命,被另外一個很莽撞的年輕生命毀滅了」來形容這起意外。他透漏自己當時與王婉儀交往1年多便當兵服役,事發當時剛入伍3個月,他正寫完要給女友的情書後,卻在電視上得知她遇害的噩耗。由於大受打擊,那段時間狂酗酒麻痺傷痛,軍方擔心他酗酒後情緒不穩,一度被軍方關起來軟禁。在當時還處於威權時期的年代,軍方深怕他想不開傷人傷己,於是將他關進坑道內的小房間,房間無燈光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送餐才會開燈,同梯好友知道他難過,會偷偷送上金門高粱讓他可以藉酒澆愁。而因為這段經歷太過衝擊,他直到10多年後才走出陰霾,並感嘆大家都說電影太過戲劇化,其實生活才更戲劇化,他表示「它屬於我生命的一部份,我不需要刻意去遠離它或親近它,或者就去倚望它,它永遠都跟我在一起,變成我生命的部分。」6種情況易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戴立忍初戀遇到39刀殘忍殺害,導致他花了10多年才走出陰霾,這樣的情況恐是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曾經歷過或目睹或知悉某一種事件,此事件超過一般人類經驗、目睹或知悉的範圍,且造成強烈痛苦、恐懼、無助感、並威脅到自身或他人的完整性或造成嚴重傷害。若遇到以下事情,容易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得知親密朋友或親人突然、意外的死亡。.在嚴重的車禍、飛機、或船難中受傷。.身體或心理因自然災害而受創,例如颱風、洪水、或龍捲風。.身體上被攻擊,例如嚴重家庭暴力或強暴。.目擊死亡或嚴重傷害,如恐怖活動。.得知子女罹患了致命疾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常見的4種症狀1.創傷事件持續反覆在腦中呈現或夢見。2.有重複經歷此事件的行為或感受。3.當面對類似創傷事件的相關情境會引起強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4.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經常出現生理上的病徵;例如:逃避、麻木、恐懼、焦慮、緊張、失眠、過度警覺、活動失去興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表示,一般而言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幾星期之內會出現症狀並持續到 6 個月內,甚至會持續數年以上。若症狀總時期小於 3 個月稱之為急性,若達到 3 個月或更長,稱之為慢性,若在壓力事件之後至少 6 個月才初次發生症狀稱之為延遲初發。上述症狀可能會發生於該創傷事件後的任何時期,並造成患者個人的重大痛苦或損害其重大領域功能。1表自我檢測你是否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您可以利用以下的簡易自填式問卷,自我篩檢是否有創傷後壓力反應,當以下 10 個題目中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時,請向相關心理衛生單位求助。1. 您有睡眠困難嗎?2. 您會感到憂鬱(如傷心、難過)嗎?3. 您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會感到驚嚇嗎?4. 您變得較容易生氣嗎?5. 當回到突發事件的地方,會不會感到害怕?6. 您的情緒會不會經常容易波動?7. 您會感到身體易緊張嗎?8. 您會感到不願跟其他人談話嗎?9. 您會出現與意外事件相關的噩夢嗎?10. 您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若您身邊有受創者,請默默的在旁邊陪伴安慰,嘗試著去傾聽、瞭解、體會受創者當時及此刻的心境,並給予同理性的陪伴、關懷、回應與照顧。經歷過創傷性事件的大多數人都可能暫時難以調適和應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良好的自我照護,一般大多會好轉。參考資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元氣網疾病百科-創傷後壓力疾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元氣網、衛福部臺東醫院衛教資訊延伸閱讀:.走出傷痛,時間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教3重點讓你真正走出陰霾!.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4-01-04 醫療.消化系統
男童長期便秘竟是腸黏膜沒修好引起「腸漏症」!補充「3營養素」可改善!
7歲的陳小弟弟長期便秘,排便常常排出一顆顆硬硬圓圓的「羊仔便」,儘管已做過兒童健檢,透過過敏原報告盡量避開可能過敏原,腸胃不適的症狀卻始終沒改善緩解,甚至第二次複檢224項急、慢性食物過敏原檢項時,出現較前一次更多的過敏原。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提醒:兒童腸黏膜沒有確實修復,腸漏症的情況沒有改善,因此過敏反應才無法緩解。腸漏症怎麼辦?2招合併才能有效改善腸漏症人體腸道除消化、吸收食物營養,其中腸道黏膜更是身體重要的屏障,能避免細菌、有害物質從腸道縫隙滲透到血液中。蘇聖傑解釋,陳小弟弟的情況,就是因為腸黏膜受損,才形成「腸漏症」,所以無法阻止過敏原、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質滲透進血液中。因此,不管如何小心謹慎避開過敏原,患者還是有便秘、腹部不適的原因,甚至因為腸道黏膜的屏障大開,導致體內過敏原越來越多。不少人想到腸漏症,都以為是因為有特定過敏原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才會造成便秘、腹瀉、皮膚癢等問題。其實腸漏正的疾病源頭:也可能是因為壓力、藥物、酒精、放射線等其他因素,導致腸黏膜的修復速度趕不上破損速度,就會導致腸漏症。如果食物未被完全分解,當中的蛋白分子就有可能會從縫隙進入血液,引發全身性的過敏反應。這也解釋為何陳小弟弟回診時,過敏原不減反增?因為吃什麼食物都會穿透腸道黏膜,自然會使身體產生抗體、發生發炎反應。如果患者有腸漏症時,並非僅要避免吃入過敏原就好,更應該要積極修復腸黏膜,使腸道屏障完整,也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修復腸黏膜需要多種營養素的合作,有效促進腸道健康想要修復腸黏膜,最重要的是想辦法增加腸黏膜的修復能力。從不同面向提供腸道支援,例如:補充修復腸道黏膜的營養品,如麩醯胺酸、益生質、益生菌等,來支持黏膜細胞的修復。就如同燙傷時會使用人工皮覆蓋傷口、避免傷口暴露感染,腸黏膜同樣也需要有營養素的支援,以利生成、穩定腸道黏膜。修復腸黏膜的三種營養素:1. 益生菌:增加腸道內好菌數目、減少致病壞菌數,協助修補腸漏,調節腸黏膜淋巴組織,降低過敏反應。2. 益生質:簡單來說就是益生菌的食物,協助益生菌快速生長,發揮益生菌的生理作用。3. 麩醯胺酸:協助修復腸道黏膜細胞的破損,改善腸漏症。蘇聖傑也提醒,除修復腸黏膜外,更重要是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預防腸道黏膜受傷,建議飲食上減少攝取過多的精緻加工食品、注意三餐營養均衡,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並做好壓力管理,才能有效顧好「腸」健康。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4 養生.人生智慧
新年解鎖新技能!心理師教你3招「快速識破誇大不實」的話術!從話中聽真話
當你的合作夥伴在對話中總是誇大其詞,你會如何反應?在《從說話洞察人心》一書中,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她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當某人經常誇大不實地說話,這會如何影響你們之間的關係、信任感,以及情感聯繫?林萃芬解釋道,在偶爾的交往中,這樣的言行或許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在合作或情侶關係中,這種不實的言談可能會使人質疑自己的判斷力。她進一步分析了「誇大其詞」背後的心理動機,對於理解人際互動及維護健康關係具有深刻的意義。渴望別人的關心朋友毛毛在上班途中不幸遇到一場輕微的交通事故,但他對同事們誇大其詞,聲稱自己差點腦震盪,並將此歸功於自己平日的善行。當一位注重細節的同事要求他描繪事故現場以釐清責任時,毛毛卻含糊其詞,表示現場混亂不清。其實,這起所謂的「連環大車禍」只是毛毛為了引起關注而捏造的故事。這反映出,一些人為了獲得關心,經常會使用誇張和悲情的敘述手法。需要別人的讚美當我還在媒體工作時,一位朋友帶著自製蛋糕來探班。他的蛋糕做得非常專業,讓我這個家事新手感到驚訝並連連讚賞。然而,一名同事卻懷疑這蛋糕是否真的是朋友親手製作,認為它與某家店的蛋糕極為相似。這讓我糾結是否該詢問真相。但最終,我們決定不去追究,畢竟無論如何,朋友的心意最重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遇到越來越多為了獲得讚美而誇大事實的人,他們或是誇耀自己的成就,或是自吹多才多藝,其實只是略懂皮毛。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渴望他人認可和掌聲的人實在不在少數。渴望讓人刮目相看我的一位朋友總是身著名牌,佩戴昂貴手錶,並駕駛百萬級跑車,給人留下了富有的印象。然而,那些瞭解真相的人都知道,他其實負債累累,常常透過信用卡維持這種奢華的生活方式。他不僅穿著奢華,而且喜歡誇大其詞,經常在人前吹噓自己的職位和影響力,聲稱自己是公司的協理,擁有巨大的權力和廣泛的人脈。這種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是希望別人將他視為重要人物,給予特別的對待和尊重。這反映了一種渴望被認可和尊重的心理狀態。如何檢測語言是否誇大不實? 在這個講究「包裝」的時代,每個人都難免會誇大一點,不然,別人就會覺得你講的話「不夠有趣」、「不夠分量」。也因此,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第一個要做的功課就是測出對方的「說話的可信度」有多高?檢測法⑴:先把他話中所有的「形容詞」刪除,然後再把「事實」重新組合一遍要判斷一個人的話有多可信?我的策略是:首先刪除對方話語中的所有「形容詞」,然後用剩下的「事實」重新構建故事。如果我的直覺懷疑這故事太誇張或邏輯不合理,我會進一步查證對方的話與事實的差異。這可能是全然捏造,或只是部分誇大。當我發現某人經常誇大其詞時,我會對他們的話持保留態度,尤其在涉及工作相關事宜時,更需謹慎核實。檢測法⑵:從細節說明判斷出真相在我教授的一門課程中,我專門指導企業人資部門如何辨識求職者可能的危險行為。許多人資專業人員都面臨一個難題:如何在面試中判斷求職者所言是否與未來工作表現相符,避免他們在面談時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預期,導致公司損失。引用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面試經驗,他在面試時總會詢問求職者過去解決棘手問題的經驗,因為真正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能夠詳細描述過程和關鍵點。他還指出,真正經歷過困難的人不會輕易忘記那些痛苦經歷。檢測法⑶:注意說話的人會不會受聽眾反應所左右我使用的另一種評估方法是觀察講話者是否受到聽眾反應的影響。經常誇大其詞的人往往非常關注聽眾的反應,並根據這些反應來調整他們的言論。這就像寫作文一樣,記敘文時會使用更多形容詞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否則就像枯燥的流水帳。然而,在撰寫論說文時,就不能過度誇大,必須貼近事實,以避免讓人覺得不真實,這對於建立信任感至關重要。誇張變實際,話術換新裝當你發現自己講話有誇大的傾向時,可以嘗試刪除無關緊要的形容詞,並專注於具體描述客觀事實。比如,當有人請求你幫助尋找工作時,原本可能會說:「我認識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老闆,能夠快速幫你安排職位,像叫外送一樣簡單。」但實際上應該改為更實際的語言:「我有朋友的公司可能有工作機會,我會先了解情況再通知你。」這樣做可以避免過高地提升他人的期望,減少自身壓力,並維持他人對你的信任,有助於長期維持友誼和尊重。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癌症翻轉婚姻!罹乳癌後改善關係:願為對方犧牲才是永恆愛情本文節錄:《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04 醫療.心臟血管
「易喘易累」是否需進行心臟檢查?心臟科醫師帶你了解心臟檢查的眉角
如果聽到長輩說:「最近心臟不好!」就要懷疑可能有心臟問題,應盡快做心臟檢查。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心臟是人體的引擎,所有血液都靠它輸送,若血管不通暢就易產生全身性問題,易喘易累可能都與心臟不好有關,建議可做心電圖、X光、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肌灌注掃描、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檢查。心臟病與三高密切相關許多長者具有慢性疾病,尤其台灣人口已有高齡化的趨勢,高達700萬人有兩種以上慢性疾病。其中慢性心臟病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皆密切相關,監控好自身健康狀況,成為台灣老年化社會下每個人的課題。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民眾常因為胸痛、喘、心悸等因素來到醫院就診,大部分是3種因素所引起:1.心臟缺氧的問題導致心律不整,讓供應至血管內的氧氣不足。2.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嚴重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塞。3.心臟瓣膜有異常,導致胸悶的狀況。心臟病要如何檢查?常見的檢查流程有哪些?如果心臟缺氧會導致心律不整,讓供應至血管內的氧氣不足;冠狀動脈狹窄嚴重,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倘若心臟瓣膜異常,易出現胸悶狀況。李浩維說,除非急診,常見心臟方面的相關檢查如下:1.靜態心電圖:一般民眾如果出現心律不整問題,首先會檢查靜態心電圖,確認心跳速率,當心臟有心肌缺氧、心肌梗塞都可看出差異。2.X光檢查:X光檢查可以輔助診斷,部分民眾易喘是因為心臟衰竭擴大到肺部機能,導致肺水腫,X光便可以診斷心臟有無擴大、主動脈弓有無變寬等徵兆。3.運動心電圖:當靜態心電圖檢查無異常,患者仍有臨床症狀,則會安排運動心電圖檢查,加上壓力環境,看缺氧反應是否更加明顯,觀察患者在跑步時心臟耗氧量增加時,從心電圖變化判斷是否心肌缺氧。4.4小時心電圖:主要用來檢測心律不整的狀況。心律不整多半是心臟瓣膜問題,如果常覺得心臟收縮有刺痛感,或有心悸問題,就會安排這樣的檢查。5.心臟超音波檢查:主要可以看到心臟結構與收縮功能、瓣膜情況等,像二尖瓣膜脫垂或血管阻塞造成心臟運動情況異常,可藉由心臟超音波看出心臟是否健康的端倪。6.心肌灌注掃描:如果長者無法跑步做運動心電圖檢查,會安排心肌灌注掃描,透過注射微量放射性同位素,而後拍攝心臟的血流影像,藉以觀察心臟血液是否有供應不足、受阻等問題7.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利用多偵測器電腦斷層掃描儀掃描心臟冠狀動脈結合心電圖同步的造影技術,能清楚呈現冠狀動脈的詳細解剖構造和狹窄病變,可惜是該檢查屬於自費項目。8.心導管檢查:如果以上檢查都沒有辦法排除患者症狀的來源,就會使用心導管檢查的方式。心導管就像是直接進入心血管去照相,通常是非侵入性的檢查做完後,仍懷疑有心臟缺氧問題,藥物控制無法改善,就會安排心導管檢查,並且常會合併氣球擴張術、心臟支架置放手術一併進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4 醫療.精神.身心
每天睡滿「這些時間」降低罹患憂鬱症風險!睡好覺有5秘訣
迎接新年家家戶戶除了會大掃除外,立定目標給自己新的一年、新的希望也是心理除舊布新的一環。據國際期刊研究指出,6項生活行為的小改變,其實就能維持心理健康,更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其中,每晚能睡7至9小時的良好睡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降低了22%的憂鬱症風險。6行為可降低罹患憂鬱症風險要保持心理健康、遠離憂鬱其實從小處著眼就能夠有大大功效。根據《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期刊的研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健康睡眠、經常的社交連結、避免吸菸、減少久坐行為等6大項,便可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根據劍橋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作研究,以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進行的29萬人數據分析,針對罹患憂鬱症的1萬3000人追蹤9年發現。每晚睡7至9小時的「良好睡眠」是最具影響力的,可降低22%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其次為「從不吸菸」20%、「經常性的社交連結」18%、「規律運動」14%、「低至中度的久坐行為」13%、「健康飲食」6%。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據研究證實,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達到預防憂鬱症效果。好的睡眠對降低罹患憂鬱症的影響最大,主因是睡眠可調控壓力反應HPA軸的穩定性、海馬回振盪及交感神經系統…等神經反應,也影響免疫發炎有關的細胞因子、發炎指數及皮質酮的數值,以上都予誘發憂鬱症發作息息相關。吃安眠藥不是第一選項!睡好覺5秘訣詹佳真表示,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是每個人都要努力的目標,睡好覺的秘訣包含:規律的作息、白天有足夠的活動量、減少躺著不睡的時間、白天打盹時間少於30分鐘、上床後做腹式呼吸或放鬆練習,幫助自己進入睡眠狀態。不過,許多人有睡眠問題時會藉由服用藥物控制睡眠。詹佳真提醒,吃安眠藥絕對不是第一選項,如有睡眠問題,可和醫師討論影響睡眠的身體因素、不良習慣及對睡眠的錯誤觀念,從中找到不需吃藥,也可以睡好覺的方法。詹佳真建議,每一種生活習慣的養成都需一些時間和勉強,可將養成一個新的健康生活習慣納入新年新計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3 焦點.健康知識+
退休睡眠與飲食大亂 吃10多顆藥血壓仍難控!6面向調整降慢病風險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國人平均壽命增加,很多人退休後生活作息大亂,藥是愈吃愈多,病情失控。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長暨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認為,慢性病仍有機會逆轉,藥也不一定會愈吃愈多,關鍵在生活型態要調整,才能實踐健康人生。退休睡眠與飲食大亂 吃10多顆藥血壓仍難控一位70歲的黃先生,退休後出門機會減少,睡眠作息與飲食規律大亂,血糖、血壓即使增加藥物吃到10多顆藥還是難以控制。蔡岡廷說,患者直到調整飲食內容與睡眠作息、控制菸酒,並安排很多團體活動,結果在藥物減少下,他的血壓、血糖與各種生理指數反而改善。全球每年超過4千萬人因基因、生理、環境和行為等長期累積成慢性病死亡。蔡岡廷指出,透過生活型態調整,包括以飲食模式、身體活動、睡眠、壓力管理、避免菸酒等危害物質、正向社會連接這六大面向,可以降低風險。孤獨感對人體的危害 相當於每天抽15根菸但很多人忽略了社會連結的重要性,年紀大或退休以後就孤獨生活。美國醫界研究顯示,孤獨感對人體的危害,相當於每天抽15根菸,卻經常被忽略。蔡岡廷提醒,民眾要多留意自己或親友,感覺有需要時,可以找「生活型態醫學」相關高齡科或老人醫學科協助,確認是否需要相關治療。生活型態醫學指的是,基於醫學證據,就飲食、生活、睡眠等生活方式介入預防或治療。衛福部正擴大推動醫療院所受過訓練的臨床醫師,給予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治療建議與「藥物整合減量」協助,並將生活方式改變,視為疾病治療和逆轉的第一和最重要療法,達到預防、治療及扭轉疾病目標。蔡岡廷指出,預防與控制慢性病的關鍵因素,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有效壓力管理、充足睡眠、避免有害物質攝入和積極的社交互動。這些要素的融合,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許多慢性疾病,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強免疫力和心肺功能、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
2024-01-03 癌症.抗癌新知
全台首例健保給付CAR-T治療在花蓮,寫下後山醫療里程碑
全台首例健保給付CAR-T治療,給付癌種是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花蓮慈濟醫院昨天完成全台首例健保給付的CAR-T治療,張女士罹患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抗癌9年幾乎年年復發。她先以低劑量化療進行「淋巴消除術」,昨天進行細胞回輸。這項治療方式原要價超過千萬元,經健保議價後每劑仍要819萬元。細胞回輸過程分秒必爭,自細胞實驗室取出後,由醫療團隊快步送至移植病房,解凍後於半小時內回輸患者體內。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李啟誠說,正式回輸細胞前5日,病人先以低劑量化療進行淋巴消除術,體內白血球由3000降至700以下,維持體內合適環境,經2日休息後,才回輸細胞。自病人體內取出T細胞,送至藥廠瑞士總部改造後,以專機送回花蓮慈院的CAR-T細胞,共有4億顆、21毫升,保存於2片特殊鐵片之間,放置於該院地下室的細胞中心攝氏零下190度設備中,上午先送至移植病房辦公室解凍3分鐘,再以靜脈注射方式回輸病人體內,且從解凍至輸注完畢需在30分鐘內完成。過程由該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副主任黃威翰執行。張女士於去年12月28日即住進移植病房,她的丈夫黃先生每日隔著病房玻璃陪伴。元旦兩人受訪表示,完全信任醫療團隊,樂觀看待治療過程,不擔心治療失敗機率。什麼是CAR-T細胞治療?那種癌症病人健保有補助CAR-T細胞治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表示,CAR-T細胞治療是近代癌症治療的最大突破之一,結合基因療法、細胞療法、免疫療法三項高科技醫療,也是許多復發癌症病友的重生希望,過去花東病人必須「盤山過嶺」至西部接受治療,現今情況翻轉,全台首例CAR-T治療不在台北,而在花蓮慈院進行,是東部醫療的一大里程碑。衛福部健保署自去年11月1日起給付CAR-T細胞治療,給付對象包括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與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二類。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截至昨天共有7例患者經事前審查核准用藥,分別為ALL 1例、DLBCL 6例。病例分布除花蓮慈院病人外,還有台大醫院4例,預計於近期執行;台中榮總2例,預計於本月下旬執行。另外,有5位病人正申請審查,分別為ALL 2例、DLBCL 3例。健保議價後全球新低,國際病人連帶受惠李啟誠說,201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此項CAR-T治療,每劑要價逾1500萬元台幣,經健保議價後,每劑給付價為819萬元台幣,過去CAR-T治療最大的副作用是財務毒性,健保給付後病人經濟壓力緩解,該項治療用於B細胞淋巴癌成功率可達4成。本次健保給付後,因健保議價能力強,給付價格是全球新低,國際病人連帶受惠,申請至台灣治療。一名來自越南的13歲女病童,將於下周飛抵花蓮慈濟,自費接受CAR-T治療。李啟誠說,該病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經骨髓移植後仍復發,已無有效化療藥物可用,因越南尚無可處理CAR-T治療的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實驗室,所以來台治療,將由花蓮慈院抽取患者T細胞後,送至藥廠在瑞士的實驗室進行改造。預期將可望帶動國際病人的風向,擴展台灣醫療在世界的版圖。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2 癌症.胃癌
愛吃醃漬食物易得胃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才是主因,用餐一習慣很危險!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胃癌排名第8名。可能大家對胃癌的既定觀念是吃太鹹或太多醃漬食物,這當然也是致癌因子,但其實胃癌有高達九成是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如平常吃飯共用餐具就可能感染而不自知。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不會馬上致癌易讓人輕忽,但殊不知若長期感染,少數人可能導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發生。為什麼會得胃癌?致病因子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首衛福部國健署曾製作懶人包《殺菌保胃戰:認識胃癌元凶幽門螺旋桿菌》,內容指出胃癌發生原因很多,像是遺傳、不良生活習慣、逆流性食道炎、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消炎藥患者、有胃部疾患等,還包括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國健署指出,高達九成的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將降低胃酸強度、使胃部發炎,慢性發炎可能進展成胃癌。飲食習慣與胃癌的發生有相當關係在不良生活習慣方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達文西手術微創中心主任彭正明曾受訪指出,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飲食習慣與胃癌的發生有相當關係,喜歡吃醃漬、吃太鹹、加工類食品者,胃癌發生率較高;胃癌也與遺傳有關,有家族病史罹癌率高達23倍,男性、抽菸、喝酒罹癌率大增,50歲以上罹癌率也急速上升。多吃新鮮的水果與蔬菜可以減少胃癌風險,在日常飲食上可以「彩虹飲食」為原則,也就是挑選不同顏色的蔬果,不同種類的蔬果富含不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如此自然就可以均衡攝取到各種營養素。預防胃癌飲食原則:7少2多7類少吃.高鹽食物.醃製食物.燒烤肉類.加工食品.高油脂食物.精製糕餅.刺激性飲料包含咖啡、茶、酒精2類多吃.蔬菜.水果→均衡飲食最重要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 易與一般胃病混淆彭正明指出,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包括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脹氣、腹脹等,易與一般胃病,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混淆。而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而頭暈,可能造成消化性潰瘍而胃痛、嘔吐、出血,可能造成慢性胃炎而有胃痛、胃脹、打嗝、消化不良等。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王雅瑜、家庭醫學部醫師蘇致軒於《中榮醫訊》撰文指出,若是胃幽門桿菌感染,須持續進行幽門桿菌的治療:用潰瘍特效藥搭配2~3種抗生素,給予7~14天的治療,約有70-90%的殺菌成功率。完成幽門桿菌療程且停止抗生素與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滿一個月後,須再回診透過糞便幽門桿菌抗原檢測證實是否根除幽門桿菌。早期胃癌有機會靠手術切除病灶即可,較後期的胃癌則視情況搭配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預防胃癌 避免共用餐具最重要預防胃癌,先從預防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開始,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通常是口沫傳染,因此很重要的是應避免共用餐具、改用公筷母匙。胃癌預防7招1、用餐前要洗手,避免共用餐具、改用公筷母匙;飲食細嚼慢嚥。2、避免吃到不乾淨的食物或飲水3、少吃醃漬、煙燻、過辣、刺激食物4、戒除菸、酒、檳榔5、多吃新鮮蔬菜水果6、避免過度緊繃的壓力7、四十歲起每一到二年接受胃鏡與胃幽門桿菌檢查,有家族病史、抽菸、喝酒者等高危險群,務必每年篩檢。【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02 焦點.健康知識+
健康檢查報告怎麼看?專家教你看報告,常見數值大解密讓你一看就懂
新的一年到來,大家是否也在連假期間飽餐了好幾頓呢?年後的現在最適合來一場健康檢查,檢視自己過去這一年來是否有為自己的健康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不過,看著密密麻麻的健康檢查報告,你知道各項數值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嗎?又跟什麼樣的疾病有關呢?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為大家介紹常見的健康檢查數值吧!一、 血壓指標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血壓偏高的人,代表血管處於高壓狀態,容易造成管壁破損,長期下來動脈管壁會失去彈性,造成出血或血栓,引起中風以及心臟相關問題。血壓在一天中並非恆定不變的,因此養成定時量測血壓的習慣,可以盡早檢視自己是否是中風的高危險群喔!‧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正常值:
-
2024-01-02 焦點.元氣新聞
日本石川7.6強震 急診醫:突遇地震速做三件事救命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在當地時間今(1/1)日下午4點10分(台灣時間下午3點10分)發生規模7.6強烈有感地震,距離震央相當接近的輪島市,地面出現大規模龜裂,民眾紛紛逃往室外躲避。國內民眾關心日本強震,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薛承君說,台灣地震相當多,發生地震時,呼籲室內民眾第一時間向戶外跑,戶外民眾也應緊急避難,避免受困室內,遭壓傷砸傷。國內2022年9月在台東縣池上鄉,發生苪氏規模6.8的淺層地震,造成台東、花蓮地區多處道路坍方、橋梁中斷及民房倒塌的不幸災情。突遇地震速做三件事薛承君表示,地震發生第一時間,在室內的民眾應盡速往外跑,第二、如果來不及跑,應盡速躲在桌子下、穩固的家具下,第三、隨身攜帶手機、哨子等可以發出聲音的物品,以防受困後,讓救難人員方便定位加以搜救。不過,如果建築物因地震倒塌嚴重,恐也不易救災,如果民眾受困時間長,可能造成嚴重脫水,或是傷勢嚴重撐不到被搜救出來仍可能死亡。災難前期多外傷、腔室症候群 後期創傷後症候群地震發生第一時間於災難前期,民眾容易被掉落物品砸傷、壓傷,薛承君說,此時傷勢以外傷為主,壓砸傷容易致病部位為頭部、胸口、腹部。受困屋內民眾則可能有四肢被壓砸傷的情形,造成神經、血管受損,且因未及時救出,肢體壓力逐漸過高,出現腔室症候群,最後恐需截肢,其黃金救援時間與傷勢嚴重程度、年齡有密切關係,愈早救出愈好。薛承君指出,已逃出民眾遭逢強震,可能一時情緒難以恢復,常忽略自己有壓砸傷勢,導致惡化,建議強震時遭逢任何外傷都應盡速就醫。至於強震災難後期,災民可能因心理壓力,而引發創傷後症候群,也須多加留意。薛承君說,台灣地震多,但自1999年921大地震後,當發生地震時,中央與各縣市均會成立緊急醫療應變中心,便緊急通知所有急救責任醫院動員,緊急調度所有醫護人員搶救傷患。有別於921大地震時,所有救難人員進入災區後,無人指揮,造成醫療資源無法有善利用的情形,現在國內相關救災體系已有豐富經驗,急救責任醫院每年也會進行1至2次地震災難應變演練,隨時保持警覺。海嘯警報應盡速離開海邊至於,如果強震發出海嘯警報時,薛承君說,此時在海邊的民眾應盡速離開海邊,並往高處逃跑,但國內民眾對此警覺較為薄弱,從每次颱風過境,還是有民眾前往海邊觀浪、捕魚,如不小心就容易發生憾事,政府應多宣導,呼籲民眾注意自身安全,當有海嘯、颱風時應遠離海邊。【延伸閱讀】.譚敦慈教你準備地震包 必備6物品隨時做好應變
-
2024-01-02 焦點.元氣新聞
前旅日球星張誌家驚傳心肌梗塞逝!青壯年猝死多因心血管出問題 醫提醒3危險徵兆4生活型態易致命
2024年才剛開始,前旅日球星、中華職棒La New熊隊投手張誌家今(2日)驚傳因心肌梗塞於大陸過世,享年43歲,張誌家母親已證實這項消息。據了解,張誌家在病發前有過飲酒行為。台大醫師指出,喝酒本身會刺激心血管,讓血管擴張、血壓降低,體內一旦超過20公克酒精,就會刺激交感神經,讓血壓升高,「更容易引發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成為許多意外發生的原因,若有3症狀務必趕緊就醫。前職棒投手張誌家心肌梗塞過世 醫提醒3大危險徵兆【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若是飲酒過量造成的猝逝,主要來自「心律不整」,喝酒對全身器官都會有刺激,而血管則是會擴張,讓血壓降低,這樣的狀況下容易腦中風,而非心肌梗塞,因此通常問題會出在「交感神經」上。王宗道指出,酒精會刺激交感神經,反而讓血管上升,因此一加一減之下血壓的增減因人而異,但只要超過20公克的酒精,更容易使人心律不整、心房顫動,許多民眾便是因此突然倒下;但也有可能是飲酒交感神經活躍後,引發的嘔吐情形,導致嗆咳等因素,同樣有生命危險。天氣冷又喝酒,務必要做好保暖。王宗道表示,天氣冷民眾愛吃火鍋、羊肉爐又喝酒等等,冬天最好每天測量自己的血壓,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血壓數字,本來90至140毫米汞柱的血壓目標,危險族群就要降到80至130毫米汞柱,可降低四分之一的死亡率,且保暖工作要做好。身體的警訊也要留意3項徵兆,王宗道提醒,民眾一旦出現「胸悶、活動時易喘、心跳不規律」3項徵兆其中1項,務必馬上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若身邊有心律不整倒下的親友,一定要趕緊送醫,可以的話取得最近的AED並施予搶救,一定要在黃金10分鐘內及時搶救。青壯年猝死多因心血管出問題 4生活型態易致命【元氣網整理】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心肌梗塞是由於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肌血流中斷,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臨床表現上,持續性胸痛、盜汗和呼吸困難是典型的病徵,但約有一半以上患者病發前沒有任何症狀。急性心肌梗塞更是令人措手不及,患者通常在發病後1個小時內猝死,是一種死亡率相當高的急症。45歲以上男性、停經女性、有三高、抽菸、壓力大、缺乏運動,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忽冷忽熱天氣 心肌梗塞猝死增心肌梗塞好發冬季,但忽冷忽熱的天氣,也讓心肌梗塞猝死的風險更明顯增加。柳營奇美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鐘國瑋曾受訪指出,心肌梗塞發生前典型症狀是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冒冷汗等;其中三高患者、有抽菸習慣、肥胖及有心臟疾病的家族史等更是高危險族群。此外,秋冬或冬春氣候交替,也常因氣溫忽冷忽熱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進而引發心肌梗塞,讓人猝不及防。年輕人猝死多因心血管問題 4致病因子易致命猝死大致可分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高達八成都與心血管有關。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急性心衰竭、冠心症、心臟停頓等就屬心源性猝死。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曾受訪表示,年輕人心血管出問題主要原因,包括肥胖、熬夜、久坐、抽菸等,都與生活型態不佳有關。張釗監指出,體脂肪過高對於心血管是沈重的負擔,長久下來會讓血管彈性變差,增加血管破裂或產生斑塊的機率,進而引爆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增高。疑似發生心肌梗塞,應如何處理?心血管疾病權威名醫王宗道提醒,攝氏26度到28度是對心血管最友善的氣溫,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提高阻塞機率,加上冬天還有血壓升高、水喝得少、飲食可能較重鹹油膩等不利因素,只要發現「心痛、喘、冒冷汗」,就要趕快叫救護車。心肌梗塞的救治分秒必爭,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說明,謹記「心痛、喘、冒冷汗,快叫救護車」這個口訣,當身旁的人突然倒下去,馬上叫救護車。如果能正確急救,也可以幫他撿回一命。(CPR教學影片)急救處理流程發現「心痛、喘、冒冷汗」→叫救護車→等待時先進行心肺復甦術(CPR)→上了救護車由醫護接手CPR,持續心臟按摩→抵達醫院【延伸閱讀】.疾病百科/心肌梗塞.艾成離世7個月 40歲親弟心肌梗塞猝逝.常見猝死原因多與心血管有關 醫授3步驟防範:優先調整體重.乍暖還寒心肌梗塞好發期 醫師提醒一症狀出現是警訊
-
2024-01-02 醫療.泌尿腎臟
攝護腺發炎會自己好嗎?需要禁慾嗎?5食物有助攝護腺健康
攝護腺發炎是男性常見的問題,它會自己好嗎?可以性行為嗎?症狀有哪些呢?這篇文章由 戴槐青院長,告訴你急性、慢性攝護腺發炎差異,以及為什麼好不了的原因、是否需要禁慾,告訴你攝護腺發炎怎麼辦。攝護腺發炎是什麼?攝護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需要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和類型進行適當的治療。攝護腺發炎是指攝護腺這個位於男性盆腔內的小腺體發炎了,它分為兩種主要類型:急性和慢性,各有不同的特性、症狀、治療方法。急性 VS 慢性攝護腺發炎急性攝護腺炎這是突然發生的攝護腺發炎症狀。症狀通常比較嚴重,可能包括發燒、寒顫、下腹部或會陰部疼痛,尿急尿頻,甚至尿痛。這種情況需要立即治療,通常會用抗生素治療。慢性攝護腺炎這種發炎症狀是長期的,症狀可能不那麼明顯或間歇性發作。患者可能會經歷下腹部不適、尿流不暢、尿急或性功能問題。慢性攝護腺炎的治療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包括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攝護腺發炎症狀有哪些?急性攝護腺炎通常會讓人突然感到發燒、寒顫,尿尿時會痛,還可能會有下腹部疼痛。相比之下,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就沒那麼明顯,可能會有長期的腰痛或下腹部不適,尿頻尿急,甚至會影響到性功能,像是勃起困難或性慾減退。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有時候不太容易察覺。急性攝護腺炎症狀發燒和寒顫:身體突然感到非常冷,可能會發抖,體溫升高。尿急和尿痛:感覺經常需要尿尿,但尿尿時會感到疼痛。下腹部或會陰部疼痛:就是在腹部下方或生殖器附近感到疼痛。慢性攝護腺炎症狀長期腰部或下腹部不適:持續感到腰部或下腹部有點不舒服。尿頻和尿急:經常感覺需要去廁所,尤其是晚上。性功能問題:可能會遇到勃起困難或性慾減退的情況。攝護腺發炎原因是什麼?攝護腺發炎通常是因為細菌感染,有時候也可能是因為尿液逆流或免疫系統問題。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神經系統的問題,這會影響到攝護腺的健康狀況。攝護腺發炎常見原因細菌感染:細菌可能從尿道進入攝護腺,引起發炎。這是急性攝護腺炎最常見的原因。尿液逆流:有時尿液會逆流到攝護腺管,帶來細菌或化學物質,引起發炎。免疫問題:身體的免疫系統可能錯誤攻擊攝護腺組織,導致慢性發炎。神經問題:如果骨盆腔神經系統損傷,可能會影響攝護腺的健康,引起慢性疼痛。攝護腺發炎會自己好嗎?攝護腺發炎通常不會自己好。急性的可能在治療後康復,但慢性的症狀容易反覆,需要長期管理。不管是哪種,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急性攝護腺發炎 會不會自己好?如果及時治療,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完全康復。不治療的話,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慢性攝護腺發炎 會不會自己好?這種情況比較棘手,症狀可能會反覆出現。需要長期的管理和治療。有時症狀可能會自行減輕,但這不代表病情已經完全好轉。上班族男性關心泌尿道問題攝護腺發炎為什麼好不了?攝護腺發炎有時候好不了,主要是因為病菌難以完全清除,加上攝護腺位置特殊,藥物不易全面作用。有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反應異常,再加上生活壓力或不良習慣,都會影響病情的康復。攝護腺發炎好不了的原因病菌難清除:慢性發的情況下,病菌可能不容易被完全消滅,導致病情反覆。藥物難發揮:攝護腺的位置特殊,藥物不容易完全作用到,治療比較麻煩。免疫異常:有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異常,影響病情好轉。生活習慣問題:壓力大或生活習慣不好,也會影響攝護腺發炎的康復。攝護腺發炎可以性行為嗎?需要禁慾嗎?攝護腺發炎時,如果是急性的,通常建議先禁慾,因為性行為可能讓症狀更嚴重。慢性的話,根據每個人病情不同會有不同建議,請先尋問主治醫師的建議再決定。攝護腺是否要禁慾急性攝護腺發炎:通常會建議禁慾。因為這時攝護腺很敏感,性行為可能會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症狀。慢性攝護腺發炎:有些醫生認為適度的性活動有助於排出攝護腺液,減少液體積聚,可能對症狀有所幫助。但如果性行為引起不適或疼痛,還是應該避免。改善攝護腺發炎吃什麼?要改善攝護腺發炎,可以多吃番茄、南瓜籽、深海魚、綠茶和豆類。這些食物含有茄紅素、鋅、Omega-3脂肪酸和抗氧化劑,這些都對減少攝護腺發炎和腫脹有幫助。改善攝護腺發炎食物番茄:含有茄紅素,有助於減少攝護腺發炎和腫脹。南瓜籽:富含鋅,對攝護腺健康特別重要。深海魚:像鮭魚、鯖魚,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輕發炎。綠茶:含有抗氧化劑,可以幫助對抗攝護腺發炎。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和纖維,有助於攝護腺健康。攝護腺發炎如何治療?多久才會好?攝護腺發炎的治療和康復時間,依照是急性還是慢性而有所不同。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治療反應和康復時間也會有所差異,重要的是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並定期追蹤。急性攝護腺發炎 治療方式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可能需要幾週的時間。如果及時治療,一般在幾週內可以好轉。慢性攝護腺發炎 治療方式治療較為複雜,包括「3A藥物」:抗生素 (Antibiotics)、消炎藥物 (Anti-inflammatory drugs),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Alpha blockers),療程可能需四至六週;效果不好甚至要「低能量震波治療」出馬解決。慢性狀況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改善。攝護腺發炎治療建議攝護腺發炎通常不會自己好,需要醫生診斷和治療。急性和慢性攝護腺發炎的治療方法不同,但通常都需要抗生素。至於性行為,急性期間可能需要避免,以免加重症狀。慢性攝護腺發炎的患者則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和醫生的建議決定。總之,遇到攝護腺問題,最好的做法是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指導,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幸福神捕 滴水不漏 泌尿科 戴槐青醫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1 醫療.皮膚
雞眼怎麼消除?繭、雞眼、病毒疣有何不同?一文看懂治療4方法及5招預防
你曾有過腳底長雞眼痛到寸步難行的經驗嗎?形成雞眼的原因是因為腳底長期摩擦、壓力負重而引起角質層增厚。雞眼病灶特徵為何?為什麼會形成雞眼?與病毒疣有何區別?一文看懂雞眼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雞眼是什麼?成因與病灶特徵雞眼(Corns)是常見於足部的皮膚良性病灶,不具傳染性。由於腳底反覆摩擦造成皮膚角質增厚而形成,通常呈現圓錐角化型,尖端朝向皮膚裡層,中心為半透明色,外圍顏色較深,外觀約黃豆大小,成型時皮膚會稍稍突起,因與雞的眼睛相似而得名。雞眼好發3部位、5原因當雞眼變大、變厚、變硬就會造成踩地時發生疼痛,根據蔡雅敏皮膚科診所衛教資料指出,雞眼好發於以下3部位:.腳底:鞋墊、鞋底太硬或走路習慣而引起,例如:穿著高跟鞋時,會造成重心往前。.腳趾縫:腳部構造異常引起,例如:長輩腳趾關節變形,造成腳趾骨擠壓,形成腳趾縫的雞眼。.腳趾側:通常因鞋子楦頭太緊,大拇趾及小趾側邊受到摩擦所致。除了鞋子因素會造成足部摩擦及壓力而形成雞眼,據杰膚美診所指出,以下5種原因為好發雞眼因素:.高弓足.扁平足.穿不合腳的鞋.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拇指外翻雞眼怎麼消除?3治療方法長雞眼可以用剪刀剪掉嗎?是許多人的疑問,也有許多長輩曾這樣做過,但是自行剪掉不僅無法將雞眼根除,還可能引起傷口感染,恐有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建議經自行護理後,仍無法緩解疼痛、病灶無改善、患處出現紅腫熱痛或流膿、腳趾變黑/紫等周邊血液循環不佳之情形出現發燒等疑似感染症狀,或是患有糖尿病之患者,應儘速至皮膚科就醫。根據蔡雅敏皮膚科診所衛教指出,目前雞眼治療方式可分為以下4種:1.水楊酸外用藥、貼布:溶解增生的角質,療程需持續2周。2.電燒、雷射:將表層厚皮處磨去,並配合藥劑使用,傷口癒合約需3~4周。3.液態氮冷凍治療:以冷凍療法破壞或切除組織,約需3~5次治療。4.手術:採局部麻醉方式將雞眼拔除,通常是上述3種治療方式皆失敗才會考慮手術。繭、雞眼、病毒疣如何區分?除了雞眼,病毒疣、繭也是常見的足底問題,許多民眾也經常將三者搞混。繭、雞眼、病毒疣究竟該怎麼區分?以下表格整理三種皮膚病灶差異:>>>繭.成因:皮膚長期受到壓力、摩擦而產生角質增生.傳染性:無傳染性.外觀特徵、症狀:無明顯核心,面積依摩擦或受壓力情形而不同.好發位置:手足承受壓力或摩擦處.治療:通常無需治療.預防:避免皮膚過度摩擦、適度保濕>>>雞眼.成因:皮膚長期受到壓力、摩擦而產生角質增生.傳染性:無傳染性.外觀特徵、症狀:呈圓錐角化型,核心半透明色,外圍顏色較深,外觀約黃豆大小,成型時皮膚會稍稍突起,走路會痛。.好發位置:腳底或腳趾.治療:可自行護理,若有疑似感染症狀或患糖尿病等特殊疾病患者則建議就醫。.預防:避免足部壓力及摩擦>>>病毒疣.成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傳染性:有傳染性.外觀特徵、症狀:皮膚稍微突起,按壓會痛,病灶處有小黑點。.好發位置:全身皆有可能,常見於臉、手、腳底或外生殖器.治療:多以冷凍治療處理,搭配水楊酸藥物軟化角質。.預防:公共場所勿赤腳或共用鞋子、毛巾等,保持皮膚乾爽,治療期間不可泡溫水或醋以免病灶擴散。(參考資料:彭賢禮皮膚診所、仁愛醫院、全民健康基金會)如何預防雞眼形成?皮膚長期受到壓力、摩擦是雞眼主要成因,想要預防雞眼應減輕足部壓力並減少摩擦,以下分享5方法預防雞眼形成:.穿著舒適、合腳、腳趾處寬鬆不緊繃的鞋子。.避免長時間穿著高跟鞋。.運動、走路時,穿著氣墊鞋或厚襪子以增加足部緩衝空間。.以溫水適度泡腳使角質軟化後,適度磨除增生角質,避免使用刮刀類器具磨腳皮以免傷及肌膚。.適度塗抹乳液或護足霜,加強足部保濕,使角質軟化。Q1、網傳「雞眼用香蕉皮就可以治好」是真的嗎?網路曾有影片謠傳雞眼用香蕉皮就可以治好,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諮詢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金益安表示,雖然香蕉皮含有水楊酸,但濃度非常低,不足以溶解雞眼角質;在示範影片中,是用香蕉皮和貼布以密封方式把雞眼蓋住加以治療,但這並非有效的治療方式,而且香蕉皮不是無菌的敷料,不建議民眾在家嘗試,以免增加感染風險。金益安進一步說明,雞眼的治療只要處理增生的角質就能改善,有些患者會使用熱水泡腳以軟化角質再用膠帶等器具把病灶密封起來以減少患處壓力,雞眼便會慢慢消失。另外,換穿舒適的鞋子也有助雞眼治療。參考資料:台北市政府、蔡雅敏皮膚科診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仁愛醫院、全民健康基金會、杰膚美診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31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透過書寫 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偶爾應邀到中小學演講有關閱讀與寫作的主題,閱讀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為什麼要寫作?寫作文是許多學生痛苦的來源,甚至老師也常常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批改作文,引導學生寫作。姑且不談為何寫作做成為升學考試的重要門檻,也先不管如何增進寫作技巧,我始終認為,即使離開學校生涯,已經沒有考試壓力,也要維持書寫的習慣。書寫可以協助思考,平常透過書寫可以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在挫折傷痛時,書寫可以療癒自己;到了年紀漸長,書寫可以統整生命經驗,找到人生意義與價值。美國詩人佛羅斯特說:「當我還沒寫下來時,我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這句話違反一般人的直覺,大部分人相信,思考是一種純粹的大腦(或心靈)運作過程,書寫的唯一功能只是把完整的想法記錄下來。但真實的情況是,比較複雜的想法都必須用書寫呈現,而且我們會邊寫邊思考,只有寫出來才有辦法檢視自己的想法,然後繼續往下延伸,否則初步的想法或論述會持續佔據腦力資源,也就是大腦裡有限的暫存工作區,讓我們無法繼續深入思考。換句話說,真正的思考,複雜的概念或論述,需要某種程度的「外在化」,也就是寫出來,書寫使得腦力的思考工作變得比較容易,甚至才能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套句專家用學術的話來講,當思想具體展現於外部時,才能當成模型或學說,為進一步的思考提供意義與連貫性。所以沒有辦法寫下來的論述,要嘛不是很單薄,要嘛很容易有邏輯不完整的毛病。除了透過書寫來思考,我總覺得寫下自己的故事應該是每個熟齡朋友必修的學分,不是要述說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是如同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所主張的,人最重要的課題是要整合自己的生命,肯定自己的價值與意義。寫回憶錄具有精神療癒的作用,跟自己和解,因為過去的經驗其實沒有真正過去,它們都潛藏在內心深處,往往現在困住我們的,都是來自於過往的心靈創傷。而療癒的重點,並不是追究誰害了我們,而是在隔了一段時空距離外,重新審視這些經驗,賦予這些事件新的意義,寫回憶錄就是在講自己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而且很多事情當年來不及體會,如今透過書寫回憶,可以將那模糊的印象重新描繪一次,從中得到領悟,然後在當下還來得及時,有了改善或實踐的力量。至於如何開始寫回憶錄?資深的傳記作家楊艾俐提供了幾個祕訣,若照一個人的編年史來寫,如流水帳,那一年發生什麼事、做了什麼事……這會很無趣,不好看,很容易半途而廢,所以她建議開始寫之前要先佈局,比如把自己人生分為10幾20個故事,然後根據這些故事寫成大綱,故事中間留下大量空間,可以包含後續發展的子故事,這些大綱可以列印出來隨身攜帶,隨時想到什麼就添加上去。而且既然是說故事,最好寫的時候腦中要有畫面,讓看的人也可以一邊建構想像的畫面,像電影裡的分鏡,有長鏡頭、也有特寫鏡頭,彼此交錯,免得平鋪直敘,流於平淡。楊艾俐的這些建議很有參考價值,我們在回顧自己人生時,可以嘗試寫下來,即使現在不知道要寫什麼,但是我相信只要開始寫,靈感就會出現,因為寫作是與自己靈魂相遇的最好方法。
-
2023-12-31 醫療.精神.身心
健保大數據/憂鬱症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第1名台北榮總/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 創新治療 保護隱私台北榮總111年門診治療憂鬱症6,457人,為醫學中心人數最多。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任白雅美說,約三分之一憂鬱症病人屬於難治型,也就是使用兩種以上抗憂鬱藥物,仍無法達到治療效果。為治療此類病人,北榮開創進行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研究,發表相關論文,再經衛福部核准,為全國第一家進行此項治療的醫院。北榮為治療難治型憂鬱症病人,採用成分為K他命的最新鼻噴劑藥物,白雅美說,這也是北榮率先研究,再用於臨床治療,約有五至六成機率可以改善病人病情,快速降低自殺意念,但鼻噴劑藥物需自費,一次療程約一個月,費用20萬元。北榮目前也於臨床進行成份為低劑量K他命的點滴治療研究,希望給予難治型憂鬱症病人更好的治療。北榮111年成立「情緒精準醫療中心」,除訓練全國精神科醫師進行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外,也規範鼻噴劑藥物用藥對象、注意事項等,並與全國精神科醫師達成共識。北榮於憂鬱症治療方面進行許多創新研究,同時「情緒精準醫療中心」採約診制,並有專人服務,以保護病人隱私,深獲病人信任。區域醫院第1名北市聯醫松德院區/24小時精神專科急診 病情惡化及時協助健保署資料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門、住診收治憂鬱症患者超過萬人。松德院區院長黃名琪說,該院提供憂鬱、焦慮症患者治療,屬於「一條龍」服務,除門診、住院服務,醫院更設有24小時精神科專科急診,如果患者出現自殘、病情惡化,可進行緊急醫療處理。黃名琪指出,病人從急診收治後,會住進急性病房,給予每15至30分鐘高頻率觀察,及時給予醫療,並評估治療效果。這類病房住院時間約2至4周,待病情穩定後,就會轉進非急性的精神官能症病房,再對病患、家人等進行談話式的心理諮商,配合團體行動復健治療,病人返家後也會持續關心。近年來,憂鬱、焦慮症已成為全球議題,現在正值浪頭,國內也十分重視。黃名琪表示,該院於治療患者過程中,藥物準備品項十分齊全,包括各式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還有經顱磁刺激術及自費使用的右旋性愷他命(速開朗)鼻噴劑等。醫院從門診、急診、住院給予患者的藥物、非藥物治療,都經過精神專科評鑑,給予病人最好的醫療協助。地區醫院第1名桃園長庚/發展失智照顧中心 及早治療長者憂鬱根據健保署統計憂鬱症全台各醫院門診人數,桃園長庚醫院位居全台地區醫院第一位,每年就診人數達2,155人。桃園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吳冠毅表示,高齡化社會增加罹患憂鬱症機率,桃園長庚醫療發展的其中一大特色為「失智照顧」,情緒障礙不僅發生在罹患失智症後,也可能在失智症前期表現,加上國人對於精神疾病的病識感提高,也讓整體就醫率增加。吳冠毅表示,桃園長庚精神科醫師與林口長庚、台北長庚三院區流動,總計有22位醫師會在三院看診,專業領域從兒童青少年、一般成人,再到高齡人口都有,因此能提供全方位服務。吳冠毅表示,桃園長庚屬於綜合醫院,如果其他科別的醫師察覺到患者出現類似精神疾病,會立刻轉介給精神科,也會增加院內患者就醫的機率。他發現,近年輕度精神障礙的患者逐漸增加,除了其他科別的醫師警覺性高,患者本身的病識感也提高,讓精神疾病能及早治療。桃園長庚積極發展失智症中心,吳冠毅表示,失智症前期有些會以焦慮、憂鬱表現,後期也可能會有情緒障礙,也是增加憂鬱症就醫人數的原因之一。住院人數第1名高雄凱旋醫院/院內30名心理諮商師 助病友早日揮別陰霾「北松德、南凱旋」,國內兩家精神疾病專科醫院齊名,高雄市凱旋醫院可說是治療及研究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醫學的南霸天,守護大高雄民眾的身心健康,111年共收治392名憂鬱症住院病友,不僅名列區域醫院第一名,人數也高於醫學中心排序第一的三軍總醫院(360人)。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謙虛地表示,主因是醫學中心於去年疫情期間嚴守指揮中心所頒佈的7至14天隔離措施,以及縮減病房。相較之下,精神專科醫院影響較小,仍持續收治病友。周煌智指出,院內最新統計顯示,去年收治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病友確實明顯增加,住院部分更明顯,這也與防疫有關,許多民眾確診、身體不適,又被隔離,承受極大情緒壓力,以致出現失眠等身心症狀。針對憂鬱、焦慮等患者,添購「電痙攣儀器」、「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等腦部治療儀器。另成立身心健康管理中心,希望讓住院患者感受到正面能量。此外,凱旋醫院擁有堅強的心理諮詢團隊,周煌智表示,在藥物治療,各家醫院大同小異,但自家醫院有30名心理諮商師,為病友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提升療效。111年憂鬱症門診、住診人數5大院所106-111年主診斷重鬱症及輕鬱症門診就醫統計
-
2023-12-31 醫療.精神.身心
憂鬱症和焦慮症該如何治療?用解決不適症狀為由鼓勵患者積極就醫
憂鬱和焦慮像是兩個互相連動的齒輪,當人體處在緊繃狀態,交感神經變得活躍,後續可能就會出現無法放鬆、坐立不安、喘不過氣、心悸、腸胃道症狀等。如果症狀多、持續時間長、影響到生活,就要尋求醫療協助,醫師會在診斷過程中給予輕度的心理治療,藥物則偏向臨床輔助治療。醫師建議,前幾次治療建議密集就醫,也要留意第一至三次的大發作,否則很可能會演變為難治型憂鬱症。使用藥物或認知治療,須視症狀是否達到疾病程度。對於有憂鬱或焦慮情形的患者,該使用藥物或認知治療?台北榮總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及腦科學研究教授李正達說,臨床上需要檢視症狀的強烈度,是否到達「疾病」的程度,如果病人在就診的當下,已經出現猶豫、焦慮、吃不下或睡不著,甚至死亡念頭等,如果非藥物治療有限,可能就會同時運用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李正達指出,現階段的主線用藥,常見的有抗憂鬱劑,增強血清素或正腎上腺素的藥物;針對急性症狀,如焦慮、失眠、緊張、自律神經失調等,臨床上可能會運用一些鎮靜安眠藥,達到症狀緩解。這些屬於比較基礎的一般臨床用藥,李正達說,如果病人的症狀相對更頑固、更難治療,可能就會運用其他類別的藥物加強治療,如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劑量較低,一般來說都能夠增強抗鬱劑在抗憂鬱焦慮方面的效果。認知行為治療,引導病患拆解、看見事情的全貌。除了藥物治療外,醫師也會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李正達表示,主要是用在症狀不那麼嚴重的個案。當人在面對強大的壓力源時,對壓力的感受本來就會增加,伴隨的就是憂鬱、焦慮的情形,如果有機會了解個案到底受到什麼樣的心理社會壓力影響,以及個案的應對、思維等,或許就有機會從中給予指導和心理治療。李正達以工作上的壓力為例,當上司交付一個難以解決的新任務,有些人就會覺得完蛋了、一定沒有辦法達成,接著馬上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才沒辦法完成,也就是把事情「嚴重災難化」,或者有點以偏概全,例如當天沒辦法做完,就覺得這輩子沒有辦法做完,沒有辦法看到事情的全貌。用「正念」摒除外物,將思緒轉回自己的內在。「我們遇到這種個案,就是想辦法跟他『夥伴化』。」李正達說,也就是讓患者知道自己是有人陪的,並從討論中找出新的解決策略,對於以偏概全的情形,就會協助將事件拆解、階段性完成。其餘非藥物的方法,李正達提到,也可以使用「正念」的模式,暫時讓自己不要把思緒聚焦在外界的事物,而是完全聚焦在內在的狀態,例如把右前臂慢慢用力,再慢慢放鬆,感受自己肌肉的張力,也可以慢慢吸氣和吐氣,將思緒從外界移到自己的內在。藥物治療無效,可與醫師討論腦神經刺激治療。李正達表示,如果已經遵照醫師開立的處方與療程,服用抗鬱劑等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還是覺得情緒很低落,就可以尋求醫師進一步協助,執行腦神經刺激治療,因為這類治療目前仍屬於自費項目,通常要尋找有一定品質的醫療院所,目前核准的有經顱微電流刺激(CES)和重覆透顱磁刺激(rTMS)等,最短療程需要三星期。李正達建議,因為有些人症狀比較嚴重,已經到每天都度日如年的程度了,前幾次治療,最好能夠密集就醫,例如一個禮拜就醫一次,如果調整後控制得好、已經有進步的空間,漸漸地就可以調整為二、三周,甚至一個月回診一次。李正達說,只要穩定治療,建議大概半年回診一次,在狀況穩定之後,就可考慮使用比較低的劑量,主要是為了避免復發,因為半年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很穩定的狀態,但如果患者處在高壓生活環境,本身又容易焦慮,就會建議再追蹤久一點。歲末年終,加上氣溫驟降,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觀察,近期憂鬱症發病人數增加,不僅住院憂鬱症病人數上升,門診也觀察到不少憂鬱症復發個案,此現象與日照不足、節氣循環均有關係。與憂鬱症身體症狀表現類似的「焦慮症」,則與病人生活壓力有關,受氣候、季節影響較小。但醫師指出,隨心理健康識能提升,民眾對於憂鬱症病識感提升,但仍有不少患者罹患焦慮症卻難自覺。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尚文近期遇到一位病患,至醫院就診時,狀況就像電影「怪胎」中描繪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他表示,該患者是一位大學生,因個性容易焦慮緊張,在學校上課時,擔心背後的眼光,只敢坐在最後一排,跟女同學說話時,更是緊張到必須閃躲,經診斷屬於焦慮症,除給予抗焦慮症藥物服用,也安排心理諮商,雙管齊下解決患者病況。睡眠、食欲、腸胃功能差,大腦認知功能也受影響。張尚文表示,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常伴隨身體症狀,除常見的睡眠品質不佳,患者也會出現偏頭痛、肌肉痠痛、頻尿等病症;大腦認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兩種疾病都會導致病人記性不好,容易忘東忘西。此外,張尚文說,患者也常有腸胃道症狀,例如缺乏食欲,或飲食後腸胃蠕動異常導致腹部脹痛、消化不良或胃潰瘍等。症狀與一般腸胃病症難以區分,但三分之一甚至半數的腸胃科病人都有焦慮症狀,醫師除使用制酸劑等壓制症狀,也會開立抗焦慮藥物,幫助患者放鬆神經。焦慮症者敏感、想太多;憂鬱症者情緒低落、提不起勁。焦慮症、憂鬱症的區別,主要是情緒表現、致病因子不同。張尚文表示,兩者身體症狀類似,但憂鬱症患者情緒表現比較低落,焦慮症患者表現則較為敏感。若以致病因子區分,兩者雖然都有記性不好的表現,但焦慮症患者致病原因是對於周遭事件、訊息過於敏感,「看太多、想太多」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症患者則是對事物提不起勁,「什麼都不想看」,因此記不起事情。抗焦慮藥物「治標」,抗憂鬱藥物「治本」。至於憂鬱症及焦慮症的藥物治療,張尚文表示,兩者用藥類似,臨床上針對憂鬱症患者,除給予增加血清素的抗憂鬱藥物以外,若病人合併焦慮症,會開立速效抗焦慮劑,幫助快速壓制症狀。意即抗焦慮藥物先「治標」,服用1至2周,焦慮源終止或症狀緩解即可停藥;抗憂鬱藥物則用來「治本」,每個療程需服用6周至3個月。另外,隨醫藥科技進展,抗憂鬱劑除能增加血清素,也能增加腎上腺素、多巴胺、褪黑激素等神經傳導物質。有疾病家族史者,仍可靠調適壓力避免發病。張尚文表示,憂鬱症可細分為生物體質憂鬱症,與外在環境壓力引發的壓抑型憂鬱症等;焦慮症也是部分與體質有關,但也與情緒長期壓抑有關係。憂鬱症、焦慮症的家族遺傳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0倍,即家族中有疾病史的民眾較易罹病,但有家族史者在全部患者中占比僅約一成。除與基因遺傳有關,黃薇嘉說,焦慮症、憂鬱症也受家庭環境養成影響。因此,即使家中有基因遺傳因子,民眾也不必過度緊張,如果能學會調適壓力的方法,就不容易演變為焦慮、憂鬱症,可尋找紓壓方式,例如手作、運動、冥想、做瑜伽等,都對病情有助益。自律神經失調 常與焦慮、憂鬱症共病有些憂鬱症、焦慮症病人就醫意願不高,身邊的人如何協助患者就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薇嘉表示,以焦慮症而言,當症狀開始影響旁人,且被察覺時,通常焦慮程度已經相當嚴重,建議民眾可用「身體症狀」作為勸說病人就醫的基礎,焦慮症、憂鬱症病人都常吃不好、睡不好,或自律神經失調導致頭暈、頭痛、胸悶等症狀,旁人若鼓勵病人就醫解決上述問題,接受度會比直接點出焦慮症、憂鬱症來得高。坊間許多書籍提到「自律神經失調」。黃薇嘉表示,自律神經失調的專業術語是「身體化症狀」,臨床表現包括持續性頭暈、胸悶等,且嚴重至影響生活。根據國內近期大規模研究,自律神經失調與焦慮症、憂鬱症共病比率高,近三分之一患者合併焦慮或憂鬱。民眾若長時間出現無特定病因的身體不適,建議可至精神科就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31 醫療.精神.身心
女性患者遠多於男性!輕鬱症、重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怎麼區分?
近年國人精神疾病就醫人數上升,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精神疾病的問題應該要做全盤考量,健保只是政策的一環,不能只重視疾病本身,應從早期的心理健康促進著手預防。他同時呼籲,民眾除了注意自身情緒問題,也要扮演親友的「守門人」。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近年國人憂鬱症、焦慮症等負面情緒就醫狀況。誘發憂鬱、焦慮等症狀的原因多重,不只是心理因素,生理疾病也會引起相關症狀。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精神問題會引起生理症狀,如血壓高、腸胃道症狀、腸躁症等;反之,生理問題也會造成精神疾病,例如慢性病或是重大疾病的壓力,也會造成焦慮及憂鬱。5人就有1人服用安眠、鎮定藥物,可見失眠問題嚴重。根據健保統計,從106年到111年,包括輕鬱症、重鬱症、焦慮症等就醫人數都逐年增加,石崇良表示,國人精神疾病的問題可以從兩個面向略窺一二,分別是「物質濫用」及「失眠狀況」。111年使用安眠、鎮定藥物的申報量高達11.2億顆,使用人數高達453萬人,以我國人口推算,約5人就有1人服用。石崇良表示,安眠藥使用量反映國人失眠問題嚴重,雖然失眠原因不全然是憂慮、焦慮導致,但也代表國人壓力管理的需求。他也引用國外研究表示,疫情期間酒精等物質濫用狀況增加,加上疫情改變精神疾病患者的就醫規律,影響病情控制,也讓就醫人數呈上升趨勢。女性就醫人數遠高於男性,老人憂鬱常被忽略。若依照性別比例來看,各類精神疾病,女性就醫人數的占比都達總數的六成,遠比男性多。石崇良表示,傳統刻板印象影響之下,男性常忽略自身就醫需求,特別是精神疾病容易被標籤化,常諱疾忌醫。精神衛生法推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希望把精神疾病去標籤化,將其視為需要穩定就醫治療的慢性病。以就醫年齡來看,因廣泛性焦慮症、重鬱症、輕鬱症等就醫患者,以60-69歲族群最多。而男性在重鬱症的每十萬人口就醫率中,更是年紀愈大、就醫者愈多,從111年的數據來看,60-69歲有890人、70-79歲1,033人、80-89歲1,083人,90歲以上則達到1,192人。石崇良提醒,不要把老年人的憂鬱症狀誤為「老化」,長者常被認為「老了就不愛動、對事情提不起勁」,更容易讓老年憂鬱症被忽略。1925安心專線提供心理諮商、評估轉介服務。石崇良表示,精神疾病的防治,要從早期的心理健康促進下手。他以癌症來比喻,及早篩檢、早期介入治療以阻斷疾病發展,甚至走在更前端,著手危險因子的戒治、環境改善等。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依舊愛我)有全年無休的心理諮商,當面對情緒困擾、壓力或自殺問題等,可以提供輔導、評估轉介等功能。心健司也有「心情溫度計」,透過簡單的問題讓民眾自我評估心理狀態,並提供求助建議。石崇良呼籲民眾,一起扮演「自殺守門人」,關心身旁親友,做好「一問二應三轉介」:一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二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三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心理治療給付長期偏低,將檢討調整。針對年輕族群,衛福部也提供15至30歲民眾3次諮商補助,其中建立正確的就醫觀念,就是目標之一,希望讓民眾勇於求助。根據統計,使用該諮商補助者有三成屬於高風險,石崇良說,透過諮商讓高風險民眾被發現並及早就醫。另外,心理治療的給付長期偏低,健保署也將著手檢討。一次「支持性心理治療」,必須由精神科醫師下診斷,心理師進行,至少要10分鐘,健保給付97點,換算成實際金額可能不到80元。石崇良表示,113年將著手「醫療服務資源耗用相對值」檢討,會通盤檢討醫療服務,心理治療已經納入排程,最快114年有望調整。近年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的就醫人數逐年上升,健保醫療費用也增加。健保統計,憂鬱症的就醫件數111年達266萬件,與106年相比成長7%,費用也增加到45億點;焦慮症111年就醫件數165.7萬件,與106年相比成長42%,醫療費用來到15億點。疫情加速社會變遷,適應困難者更易有負面情緒。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憂鬱症、焦慮症出現增加趨勢,一來可以歸於醫療資訊發達、就醫率增加,二來是新冠疫情加速社會變遷,適應困難者更容易發生焦慮或憂鬱。憂鬱症的評估,須根據症狀嚴重程度、病情、持續時間等研判。成年人連續2年,幾乎天天悶悶不樂,或是青少年連續一年情緒低落或容易亂發脾氣,臨床上判斷為「輕鬱症」;連續2周以上持續低落、提不起勁,並符合美國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9項指標一半以上者,臨床診斷為「重鬱症」。另一方面,焦慮症可分為分離焦慮、畏懼症(包含社交畏懼症)、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方俊凱表示,各種焦慮症表現出的症狀差別不大,通常是自律神經失調、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手腳發抖等,但誘發的原因則不同。「分離焦慮」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分開引起;「畏懼症」可能是害怕特定物品(如蟑螂),或是害怕社交;若是什麼都可能引起焦慮,就屬於「廣泛性焦慮」。輕鬱症、重鬱症及廣泛性焦慮症怎麼區分?輕鬱症病程持續較長,一般在兩年以上,但症狀相對輕微,還不至於喪失日常生活功能。重鬱症為陣發性,時間較短但症狀嚴重,已妨礙正常生活能力。廣泛性焦慮症焦慮症的一種,對許多事情過度焦慮及擔憂,容易慌亂緊張,不像其他焦慮症,與特定情境有關。女性患者遠多於男性,與荷爾蒙變化有關。不論是焦慮症還是憂鬱症,女性就醫人數都比男性多,特別是重鬱症、輕鬱症以及廣泛性焦慮症,女性就醫數約比男性多一倍。以輕鬱症為例,111年女性就醫人數134,993人,比男性69,844人多將近一倍;111年廣泛性焦慮症就醫女性163,380人,也比男性89,754人多近一倍。方俊凱說,女性受生理影響,月經周期會帶動女性荷爾蒙(動情素)影響,例如月經前後或是更年期前後情緒較不穩定,即受荷爾蒙變化影響。其中「社交畏懼症」是少數男性就醫次數多於女性的精神疾病。方俊凱分析,男性在社經地位上承擔相對重的責任,又較不願意和親朋好友談論內心話,容易導致不想社交,進而演變成畏懼症。社交畏懼症男性較多,患者普遍年輕。若從就醫年齡層來看,重鬱症、輕鬱症以及廣泛性焦慮症的就醫高峰,106年到110年落在50-59歲,111年則落在60-69歲。方俊凱說,這個年齡層處在退休階段,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很多事情改為線上處理,這類族群對於電腦資訊的掌握相對較弱,而以往的工作技能一旦無法發揮作用,就容易出現適應障礙,連帶會導致憂慮、焦慮加劇。不同於上述疾病,社交畏懼症(約兩千人)及分離焦慮症(每年僅百餘人)患者較年輕。方俊凱說,社交畏懼症與人生經歷有關聯,如果沒有經過適當教導或自我成長不足,面對人際互動問題會有恐懼。加上疫情期間缺乏實體互動,學生一入學就碰到疫情,同學變成「一個帳號」,也會加劇適應困難。特別是疫情下,社交畏懼症跟畏懼症有些重疊,因為害怕感染而避免與人接觸,導致社交焦慮。輕鬱症治療建議輔以心理諮商,重鬱症以藥物為主。治療用藥上,方俊凱表示,以往焦慮症會給予鎮定劑,憂鬱症則是抗憂鬱劑,但是因為這兩者都與血清素不穩定有關,因此現在傾向都先給予「抗憂鬱劑」調控血清素,狀況比較差者再輔以「鎮定劑」,避免直接使用鎮定劑可能產生依賴感。另外,在輕鬱症跟重鬱症治療上,輕鬱症因為持續時間比較長,問題可能落在生活型態或是社會環境等,建議要加上心理諮商;而重鬱症則是以藥物為主,諮商為輔,希望讓多巴胺、血清素盡速提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31 焦點.元氣新聞
房租費用佔收入比例越高越早死 研究作者稱這是個嚴重的問題
CNBC報導,一項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指出,房租負擔過重的租屋者可能面臨更高的早死風險。普林斯頓大學與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指出,在2000年,房租佔收入50%的人與房租佔收入30%者相比,在未來20年內死亡的機率可能提高9%;與此同時,將收入70%用於支付房租者,死亡機率恐增加12%。該研究主要作者、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助理研究員葛雷茲(Nick Graetz)表示,他們對房屋支出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之大感到意外;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因有很多人受到房租上漲的影響,而且這種情況並非特例。房租上漲速度遠超過薪資增加幅度,使得一般美國租屋者要為住房付出收入的30%或更多。2019年,收入低於3萬元的租屋家庭中,每5戶就有4戶感到負擔沈重。葛拉茲說,住房是美國家庭的主要支出,隨著房租上漲,家庭會削減其他開銷,包括會影響健康的生活必需品。例如,將收入30%至50%用於支付房租的有子女貧困家庭,與類似無房租負擔的家庭相比,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減少了57%,在食品上的支出減少了17%。除了負擔不起房租的後果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使是受到驅逐威脅,死亡率也會增加19%,而收到驅逐判決則可能與死亡風險增加40%有關。研究指稱,租屋者被驅逐,是一連串痛苦的開端,不但將使醫療補助等社會安全福利遭取消,還可能導致失業與其他一系列負面結果;遭房東驅逐,會使個人長期處於居住不穩定狀態,包括無家可歸及壓力劇增,進而導致身心健康受創。此外,遭到驅逐也可能增加罹患傳染病的風險,這類情況在新冠疫情期間屢見不鮮。即使只是有被驅逐的記錄,也會局限未來獲得安全、穩定住房的機會,對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30 養生.聰明飲食
一天可以吃多少水果?營養師:「4種水果」方便食用又健康!能抗老、保護泌尿系統
愛護自己,從多吃水果開始!水果不僅美味,還充滿營養,助您保持活力。忙碌生活中,選擇方便攜帶的水果,如草莓、小番茄、香蕉、葡萄,簡單又健康。別讓生活壓力影響您的飲食,享受這些天然美味,為身體補充豐富營養。每天兩份水果,輕鬆維持健康!有些人熱愛水果,認為水果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也有人因生活忙碌,認為處理水果太麻煩而選擇放棄。事實上,水果具有許多營養價值,包含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等等,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此外,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道菌相及預防便秘問題。因此,若水果攝取不足,可能出現「容易感覺疲勞」、「排便不順」等症狀。國人水果攝取調查每份水果熱量為60大卡,而我們每日應攝取2個拳頭大小的水果,並選擇在地的當季水果。根據衛福部102-105最新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每日水果攝取量嚴重不足,19歲以上國人每日攝取水果達2份者不到16%!主要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生活忙碌、沒時間處理水果、覺得水果處理起來很麻煩等等。喝果汁很方便,但喝果汁可以取代水果嗎?雖然果汁與水果都可以補充營養,但果汁較容易流失營養成分、且需注意市售果汁產品的原汁含量。業者通常為了提高適口性,還會將果渣濾掉,再額外添加糖,這反而可能導致短時間內攝取過多的糖分,導致血糖上升與肥胖問題,因此不建議用果汁替代水果。 建議食用原型水果,即能攝取到水果完整的營養素,也能增加飽足感。4種方便食用的水果1. 草莓草莓是冬季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每每一到草莓產季,各種草莓甜點、美食就會陸續上市!草莓不但食用上很方便,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可以促進鐵質吸收、改善貧血。草莓含有花青素,能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並且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另外草莓還含有葉酸、鞣花酸等營養素,能夠增強自身免疫能力和保護泌尿系統。2. 小番茄小番茄主要的營養素為茄紅素(Lycopene),存在於果肉及果皮,具有天然的強大抗氧化能力,可以減少因壓力、作息不正常所引起的氧化壓力,避免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還可以延緩身體細胞老化,幫助養顏美容。3. 香蕉香蕉在台灣是隨處可得的水果,不只是營養價值高,食用上也很方便,只需撥開外皮就能輕鬆食用!香蕉屬於高鉀食物,有助於調節血壓、維持心臟健康及改善肌肉與神經系統。若是有便秘問題的族群,也建議每天食用香蕉。4. 葡萄果皮中的植化素白藜蘆醇(Resveratrol),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有養顏美容、抗老化、減少發炎反應、預防心血管疾病、抗癌等功效。在食用前,建議使用流動的水清洗,可以去除葡萄表皮上可能殘留的農藥。對於平常水果攝取較不足的人,建議考慮便利性,選擇方便攜帶的水果。若是無法自備水果,也可以直接從便利商店選購已經截切好的水果,作為營養補充。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30 失智.失智資源
不斷更新!2024高齡與失智補助懶人包 助你省荷包
即將迎接2024年,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簡稱失智旅人)盤點失智症者、65歲以上長者可申請的照顧資源、健康補助,照顧者們一定要積極善用政府資源、減輕照顧壓力,快一起來看看家中的長者、失智者符合申請資格嗎?有好牙才能顧健康,長輩長期缺牙會讓進食困難,影響營養攝取,甚至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讓長輩擁有一口好牙,是守護健康的根本之道!宜蘭、桃園、台中、台南、高雄、基隆市開辦一般老人假牙補助,讓長輩能避免缺牙、無牙影響健康及生活品質。一般老人假牙補助城市疫苗施打●65歲以上長者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65歲以上民眾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危險群,從未曾接種過PCV13、PCV15或PPV23疫苗的65歲以上長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再公費接種1劑PPV23。查詢接種院所分三階段開放施打●苗栗縣65歲長者就醫補助2024年起苗栗縣衛生局規畫50歲至79歲低收入、中低收入戶,到18鄉鎮市衛生所,免費施打一劑型皮蛇疫苗,1年1200人。此外,65歲以上老人、55歲原住民明年元旦起,到18家衛生所、31家特約診所門診,每人每次縣府補助上限75元,每年累計1000元上限,特約診所名單,可以上衛生局網站查詢。社會福利津貼調增●國民年金老年基本保證年金、老年年金給付加計金額、遺囑年金給付基本保障、原住民給付:從每月3,772元調增至每月4,036元。●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從每月7,550元調增至每月8,080元。銀髮族國旅補助交通部觀光署2024國旅補助方案,65歲以上銀髮族只要參加至少6人、2天1夜的團旅行程,每人每日最高補助500元,每團上限1.5萬元,補助措施元旦起跑,但提醒須在旅遊結束後的30天內提出申請。北市補助長輩居家修繕台北市人口高齡化日趨嚴重,老人居家修繕補助只要綜合所得稅率低於12%以下就可申請,透過居家修繕服務,最高可獲得8萬元的修繕補助。長照2.0失智補助50歲以上失智者、65歲以上民眾,可向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提出申請長照服務,會由長期照顧管理專員評估,如符合長照需要等級第2級以上者,依據個案管理員擬訂照顧計畫,提供四大給付,包含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喘息服務、輔具租借購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四大長照服務。「長照需要等級」是按失能程度,由輕至重共分為1~8級,第1級沒有給付額度,第2~8級則是按等級給付不同的額度,當失能程度愈嚴重,即級數愈高,政府提供的補助金額愈多。再按照身分別:「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一般戶」,而有不同的部分負擔比例。註:1. 根據經濟狀況(一般戶 / 中低收)在給付額度內給予不同補助,低收入戶政府全額補助,中低收入戶自付5 ~ 10%,一般戶自付16 ~ 30%。 資料來源:https://1966.gov.tw/LTC/cp-6457-69925-207.html 不符合長照2.0資格怎麼辦?如果失智症者未符合長照需要等級,照管中心會協助轉介至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個案服務。若親友失智症狀伴隨嚴重問題行為,主要照顧者照顧壓力已不堪負荷,可考慮使用住宿式長照服務或團體家屋。檢測是否有長照需求 資料來源:https://1966.gov.tw/LTC/cp-6533-70777-207.html 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短期替代照顧服務實施計畫聘有外籍家庭看護工者的長照需求者,只要經過地方照管中心評估符合相對的長照需要等級,除了目前喘息服務外,每年也可再申請短期照顧服務,詳細補助資訊如下:資料來源:https://www.wda.gov.tw/News_Content.aspx?n=D33B55D537402BAA&sms=02E58F84AD3F3884&s=58A8E69336C8269C 失能失智接受收容照護1年最高補助6萬為了減低許多中、重度失能者接受機構式服務的經濟負荷,衛生福利部調增「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的補助金,入住符合指定的長照機構補助額度最高由 6 萬元提高至 12 萬元,並且取消排富規定。 ▲適用族群:地方政府照管中心長照評估等級 4 級以上身心障礙證明中度以上,當年度累計住滿 180 天者資料來源:https://1966.gov.tw/LTC/cp-6457-69925-207.html
-
2023-12-30 養生.聰明飲食
血壓高如何改善? 外國研究:別吃「鈉」麼鹹1週就見效!
高血壓患者通常被建議要限制食鹽攝取量,但低鈉飲食能否像藥物一樣有降血壓的作用呢?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減少1茶匙的鹽攝取量,可能與使用降血壓藥物一樣有效,此項研究結果發表於2023年的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大會(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essions)上。高血壓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研究:減少鹽攝取量有助降血壓高血壓是1種動脈壓力過高的狀態,判斷標準為收縮壓/舒張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以上),全球約有10億人患有高血壓,且其佔世界上所有心臟病和中風相關死亡人數約一半之多。一般而言,年齡、缺乏運動、不健康的飲食、吸菸、肥胖和壓力等多種因素,都可能提高罹患高血壓的風險,而於日常飲食中攝取高鈉食物也是風險因素之1,因此,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應攝取低於1500毫克的鹽。根據1項發表在《Jama Network》上的新研究,透過降低鹽攝取量,幾乎每個人,包括正在接受高血壓藥物治療的人,都能達到降血壓的效果,而每天減少1茶匙鹽攝取量的參與者的收縮壓則下降約6毫米汞柱(mm Hg),這結果與使用降血壓藥物相當。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預防醫學教授和共同首席研究員諾麗娜.艾倫(Norrina Allen)表示,第1項研究顯示,已服用降血壓藥物的人可透過限制鈉攝取量,進一步降低血壓,而且無論是否已服用降血壓藥物,有70至75%的人在降低飲食中的鈉攝取量後,血壓仍可降低。研究人員將年齡介在50至70歲之間的213名參與者分為高鈉飲食組(除了他們日常飲食外,每天攝取約2200毫克的鈉)和低鈉飲食組(每天總共攝取約500毫克的鈉),實驗為期1週,而參與者在第1週結束後,切換到另一種飲食方式,再持續1週,並在每次研究結束後,測量了他們的血壓。調整飲食方式可望降低血壓? 採低鈉飲食1週就能見效研究人員表示,在213名參與者中,與高鈉飲食組相比,低鈉飲食組的收縮壓明顯降低了7至8毫米汞柱,而與常規飲食相比,收縮壓則顯著降低6毫米汞柱。整體而言,與常規飲食相比,72%的參與者在低鈉飲食中的情況下,收縮壓皆有所下降。此外,研究團隊也指出,僅透過調整參與者的鈉含量攝取量1週的時間,就能看到降血壓的效果。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醫學教授科拉‧劉易斯(Cora Lewis)表示,由於高血壓這個潛在的健康問題,對於全球將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從研究結果中發現,在僅僅1週內血壓下降如此顯著,且耐受性良好的事實非常重要,並且強調飲食中的鈉攝取量減少的重要性。★資料來源:Got Hypertension? Study Says Taking 1 Teaspoon Less Salt Daily Is As Effective As Pressure Medications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9 養生.聰明飲食
黑芝麻、白芝麻哪種營養價值高?芝麻11種功效與食用禁忌一次整理
芝麻(Sesame)好處多,對皮膚、頭髮、骨骼皆有益處,台灣以臺南市西港區、安定區、善化區、將軍區、佳里區為主要產區,每年可有春、秋兩栽培期作,以秋作(11中旬~12月)栽培面積較大、產量較多。芝麻營養價值豐富,是不少民眾養生首選,究竟白芝麻、兩者營養價值有何不同?可以天天吃嗎?一文看懂白芝麻、黑芝麻的功效與禁忌及吃法。芝麻11大功效芝麻又稱胡麻,為胡麻科胡麻屬植物,屬於堅果類。根據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指出,脂質和蛋白質為芝麻主要營養成分,其中脂質約占50%,蛋白質約占20%,並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與鈣、鉀、鋅及多種微量礦物質且木酚素含量高。以下整理芝麻的幾種好處:.降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芝麻含有15%飽和脂肪、41%多元不飽和脂肪和39%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和單元不飽和脂肪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降低心臟病風險。此外,芝麻含有的木脂素和植物固醇對於降低膽固醇也有幫助。.降血壓:芝麻富含鎂,有助於降低血壓。此外,芝麻含有的木脂素、維生素E與其他抗氧化劑可能有助於防止動脈中斑塊積聚,進而維持穩定血壓。.骨骼健康:芝麻鈣質含量豐富,尤其是黑芝麻,補充足夠鈣質有助維護骨骼健康、預防骨質疏鬆。而且,芝麻含有芝麻素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可保護軟骨,對於緩解關節疼痛、關節炎有幫助。.血糖控制:芝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含量高,有助於血糖控制。此外,芝麻含有的松脂醇,為抗氧化多酚物質,可透過抑制消化的麥芽糖酶作用,幫助調節血糖。.抗氧化:根據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指出,芝麻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的多酚物質,包括:芝麻素、芝麻酚、芝麻林素、松脂醇等,且富含維生素,其中芝麻素可降低心血管及癌症風險;維生素E及B群則有助身體抵抗氧化壓力及調節身體代謝。.保護免疫系統:芝麻富含多種助維護免疫系統的營養素,包括鋅、硒、銅、鐵、維生素B6和維生素E。.保護甲狀腺:芝麻含有豐富的硒,甲狀腺為人體硒濃度最高的器官之一,攝取足量的硒對於預防甲狀腺相關疾病有幫助。.維持更年期荷爾蒙平衡:芝麻含有植物雌激素。當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時,植物雌激素有助於抵消潮熱和雌激素水平低下造成的其他症狀。.減少掉髮、白髮:芝麻含有豐富的鐵、鎂及維生素E有助於促進頭皮和新陳代謝,有助改善髮質受損,且芝麻含有多種抗氧化元素,對於減少白髮也有幫助。.改善便秘:芝麻富含膳食纖維、油脂,有助於預防便秘,維持腸道健康。.預防癌症:根據中華骨髓移殖關懷協會指出,黑芝麻表皮內所含的植物性多酚類化合物,如青花素、木酚素及維他命B1可提高免疫力,並具抗氧化作用,可抑制乳癌、皮膚癌等癌細胞增生,同時增強細胞活力不易癌化;而芝麻所含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及硒等成分也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保護正常細胞不受活性氧攻擊,從而預防乳癌與大腸癌形成。白芝麻、黑芝麻營養成分比一比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指出,每100克的白芝麻、黑芝麻營養成分如下表所示: (表格資料來源:白芝麻、黑芝麻)由上表可知,每100克黑芝麻的鈣含量相當於白芝麻的21倍,鐵質、膳食纖維含量皆高於白芝麻,白芝麻的鎂含量及維生素E總量則略高於黑芝麻。提到補鈣,牛奶是許多人的第一首選,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指出,每100克全脂鮮乳平均鈣含量為104mg,而黑芝麻的鈣含量是牛奶的13倍。芝麻可以天天吃嗎?禁忌、副作用一次解析芝麻一天吃多少才夠?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建議,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每日建議量為1份,相當於10公克的黑芝麻或白芝麻。至於,芝麻可以天天吃嗎?建議以每日10克為食用亮標準,若當日有攝取其他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則應調整比例,過量食用對健康無益。雖然芝麻好處多,但是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芝麻含有植酸及草酸等抗營養素,會阻礙營養吸收並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建議藉由烘烤、催芽、去殼等方法減少不良風險。芝麻怎麼吃?養生料理推薦根據農糧署表示,芝麻依不同品種,可分為白、黃、褐、灰、黑等種皮顏色,國產胡麻以黑色種皮的臺南1號為主,因種籽含油量高且香濃味美,經常加工為各類油品或加工品,如黑麻油、胡麻清油、香油及胡麻醬。以下分享兩道芝麻養生料理的做法:養生健康芝麻糊(約1人份)材料:黑芝麻35克、白芝麻15克、白飯40克、砂糖20克、花生醬一小茶匙、冷開水200克步驟:以小火炒黑白芝麻約2~3分鐘炒熟將炒熟的黑芝麻、白飯、冷開水加入果汁機攪打均勻加入砂糖、花生醬調味,攪打均勻將芝麻糊倒入平底鍋中,邊煮邊攪拌,煮到微滾(冒煙)即可關火說明:白飯可換成五穀米或糙米飯或加入堅果,白開水可換成牛奶,營養更加分。芝麻拌山藥做法:將山藥去皮、切成條狀,滾水煮20秒後撈出放涼,淋上芝麻醬以及芝麻粒。說明:馬光中醫診所劉得鐿醫師表示,芝麻拌山藥有助於溫和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延伸閱讀】「黑芝麻」鈣含量比白芝麻多20倍!可以天天吃嗎?黑芝麻功效、飲食禁忌一次瞭解超級食物「芝麻」抗癌又抗老:每天1匙,身體指數降5歲!東大醫師傳授「抗氧化芝麻」食譜,讓人活到一百歲參考資料:農業知識入口網、Healthline、中華骨髓移殖關懷協會、農糧署、李思賢醫師延伸閱讀: 疾病不會憑空降臨!別讓壞習慣堆積成病,榮總醫師:造成慢性發炎的常見5個原因
-
2023-12-29 活動.活動
享受無負擔的旅遊,退休後搭台灣好行趴趴走!
每天趕上班、趕報告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退休後出遊難道還要趕行程嗎?內行的才懂!老玩童都搭「台灣好行」-塞車、長途駕駛、找停車位等問題,一次解決,讓你退休後的旅遊不再有壓力,想去哪玩就去哪玩,通車期間想要小憩也無負擔。搭乘「台灣好行」是最適合樂齡族的旅遊方式許多長輩退休後不願跨出家門,多是因為沒有體力長途開車,或是不知道怎麼運用大眾運輸工具到達旅遊目的地,也有很多人因此選擇參加鄰里長或旅行社舉辦的旅行團,與之相比,台灣好行多自台鐵、高鐵等大眾運輸站點發車,接駁旅客至觀光景點,是自由行首選的交通運具。目前全台共有超過70條台灣好行路線,無論是想要體驗客家風情的南庄、山光水色的日月潭、茶葉飄香的阿里山或是白沙椰林的墾丁恆春等特色景點,台灣好行都有到達,並且直至114年8月31日前,用電子票證(含行動支付)搭乘台灣好行,都可以享有半價優惠!平價的票價、易等易搭的班次,可以充分滿足樂齡族深度探訪臺灣的旅遊交通需求。 點對點直接接駁,省去多日遊景點轉乘的不便除了從交通場站可直接轉乘很便利,台灣好行特別加開了全台知名景點的點對點直接接駁路線:「日月潭-溪頭線」以及「日月潭-阿里山線」的路線,讓到日月潭遊玩的旅客,可以選擇往南順訪溪頭或是阿里山,安排三日甚至五日的旅程,有效減少每次出遊往返的乘車時間外,更是大大降低了旅費,讓想要出門玩的老玩童們,不用再擔心旅途的不便,輕鬆出遊無負擔! 現在出發,還有機會抽好禮!即日起至113年3月10日止搭乘任一條台灣好行路線,就有機會獲得iPhone 15、星級飯店住宿、涵碧樓自助午餐等旅遊好禮,搭愈多愈好抽!【台灣好行串遊拼圖】活動時間👉112/12/29~113/3/10活動方式👉掃描車內「台灣好行串遊拼圖」海報QR code,搜集串遊拼圖,每4片拼圖就可獲得抽獎券1張活動網址👉https://puzzle.linebot.tw/one/【搭好行喝珍奶】台灣好行與歇腳亭攜手送好禮,憑台灣好行搭乘紀錄至Sharetea歇腳亭,門市消費任一飲品,即贈「台灣好行磁鐵」;單筆消費超過$300,再送「限量行李掛繩」*各門市好禮數量有限,兌換完畢即截止【快速拼圖蒐集法】眾人集力▶推薦親朋好友加入活動LINE好友,就送1小塊拼圖(每帳號限3次)聯名放送▶至歇腳亭門市掃描串遊拼圖海報,或購買歇腳亭限定聯名串遊杯掃描杯身QR code,也可獲得1小塊拼圖(每帳號限1次,限定聯名串遊杯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交通部觀光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