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地方創生
共找到
19
筆 文章
-
-
2024-09-07 退休力.社會連結
日本2025年75歲以上患失智症約700萬人!與失智症共生,日本「RUN伴」用社區力量守護
日本政府推估二○二五年,七十五歲以上高齡者有五分之一會罹患認知症(失智症),約七百萬人。在日本,失智是長者需要被照護的原因第一名,早在二○○○年「介護保險法」實施時,即特別關注失智症照護。日本從過去社會認為失智症是種「社會問題」,希望隔離和管控變成推廣共生,關心患者本人想法,協助他們過理想的生活。二○一六年,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在「認知症施策推進綜合計畫」,提出共生和預防的想法。日本又在今年一月起施行失智症基本法,希望實踐類似的理念,讓失智症患者能夠有尊嚴、擁抱希望生活。如日本放送協會去年報導,家住靜岡縣富士宮市、八十六歲婦人京子十一年前就確診失智症,曾獨自外出失聯三天。京子的丈夫很擔心,但個管師古郡指出,讓京子出門感受自然環境有必要。他建議京子的丈夫利用當地推廣的「守護傳單」,在詢問京子本人後,繪製其散步路線及偶爾會前往的地方,並製成傳單挨家挨戶發送,請鄰里代為留意並通報京子的行蹤,用社區力量守護她。不只是個人,社會也開始出現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的地方創生實踐經驗。其中一個名為「RUN伴」的活動,倡議創造失智者與一般民眾彼此認識的機會與環境,將失智者轉化為社區營造力量。「RUN伴」自二○一一年起從北海道開始實施,逐漸演變成境內最大失智主題活動,陪伴失智長者外出散步,傳達友愛失智、同理互助和尊嚴生活理念。二○一七年,有超過四十一個都道府縣舉辦該活動,共超過十四萬人參加,包括約一千六百名失智症患者。日本企業也參與失智症共生。日本町田市的連鎖咖啡廳星巴克會定期舉辦講座,讓失智者與一般人自然融入,相互學習與欣賞。本田汽車還雇用失智者擔任洗車工,讓失智者尋回工作樂趣與被需要的存在感,同時謀得收入。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8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重見後山日先照
再次拜訪花蓮,少了遊覽車團,褪去了吵雜與窮忙,總算可以靜下心來慢慢享受一趟山海戀。跟藝術留白的意境一樣,留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人生態度。花蓮市在都市更新後去蕪存菁的香謝大道,入夜後像時空走廊,邊走邊聊很是浪漫,周遭凝聚人文咖啡館及高端聚會場所,我挺喜歡現在重新洗滌過靈魂的花蓮印象。將軍府重現往日美好,a2水岸環繞異國風情。迴繞在大山大海間的聚落,充滿日式風味的木造建築,讓人彷彿漫步在日本京都。位在美崙溪畔的日式建築群,為建於1930年代的軍官眷舍,在日治時期隸屬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第三大隊,二戰後作為中華民國國軍眷舍。這個日式建築群耗費多年修繕後,終於在今年得以重現昔日美好。被賦予新生命的老社區,臨近美崙溪的出海口,向晚時分在地人常常來這裡散步。此宿舍群又被在地民眾稱為「將軍府」,結合園內的百年老樹,移步易景,姿態萬千,有一秒到京都的感覺。走訪將軍府內的「定置漁場三代目」餐廳,木結構房子工法繁複,都是匠心獨具的心血結晶。建議在有天光的時候,來此品茗或用餐,更能感受木造房舍光影之美。這家餐廳以海鮮聞名,「龍蝦西施泡飯」湯鮮味美,夾帶米香,每天都有新鮮的魚獲送到主廚手中,是名符其實的產地即餐桌的美味料理。另一個新的花蓮網美景點,是位在壽豐鄉的a2水岸景觀園區。園區可乘船遊湖,遊艇在湖中央如一葉扁舟,寧靜致遠,河道兩旁植滿落羽松森林,湖面倒映遠山近林,很有異國風情,坐落其間猶如童話小屋的星巴克咖啡館,引眾人朝聖。社區媽媽的魔法料理,鮮食不必濃妝豔抹。太平洋是花蓮人的冰箱,除了平常少見的原住民料理,也有符合大眾口味、隱藏在巷弄裡面的美食據點。開店超過20年的「莊太太家常現炒小吃店」,是花蓮吉安鄉在地人公認最紅的私廚,由莊太太親自掌廚煮炒,兩個兒子默契十足成為最得利的助手,遞上一道道滿滿媽媽味道的料理。這裡的菜色強調不需用濃油赤醬濃妝豔抹,嚴選食材、新鮮誠食的品質是唯一口碑。連原住民喜歡的巴吉魯(麵包果)和情人的眼淚(雨後菇),平常大城市難得一見的在地食材都吃得到,煮湯或清炒都野味十足,不吃肉也可以很享受。紅喉和白斬閹雞是要預訂的必點限量人氣招牌菜,紅喉蒸破布子肉質鮮嫩媲美豆腐;炒海瓜子不用太多醬油奪味,只用點糖色讓貝類的鮮甜呈現純甜然的味之素;鮮蚵仔湯用的是雞湯。每一道菜都是同中求異,簡單卻又不尋常。在這裡,還有最經濟的五星級什錦麵,一人食也可以不寂寞。飯後沿著溪流慢步,很有在日本福岡博多運河旁怡情自然的感覺,到花蓮跟當地人學著過優質的慢生活,自在又快活。花東縱谷打造友善耕作環境,為土地重新把脈。「東豐拾穗」是由返鄉十大傑出青年曾國旗與太太王宜蕾為地方創生的食農作物品牌,玉里鎮是花蓮地區種植水稻面積最大的鄉鎮,由於鎮內無工業及人為汙染,氣候條件適宜,所生產稻米廣受全國各地民眾喜愛。玉里鎮稻米(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是該區唯一生產有機米的產銷班,配合良好的環境、優良的栽培技術及嚴謹的生產履歷制度,稻米品質一直名列前茅。以完全的友善耕作,為土地重新把脈、養生調息。除了有機稻米,還有黃豆、黑豆、黑麥等雜糧,將花東縱谷打造成有機生產的第一品牌。有趣的是,很多年輕人都是因為喜歡他們家生產、獲獎無數的柚香黑麥啤酒,才重新開始認識這個品牌。旅行中喚醒五感,在濃濃檜木香中入睡。出外旅遊認床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是很多人有過的經驗。位在吉安的「檜木居」,負責人王幸麗與夫婿因緣際會從嘉義移居花蓮,從木材工廠二代轉型的精緻民宿,因為懷念從小熟悉的扁柏精油氣味,以台灣檜木打造房間,走進室內就被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檜木精油包覆,充滿香氣。最讓我驚訝的是,洗沐是自有品牌,也充滿濃濃檜木香,成分單純台灣製造。民宿主人深知睡眠品質的重要性,選用比照五星級酒店高品質床墊、純棉質料的寢具,難得一覺到被鬧鐘叫醒。檜木居讓我體驗五感喚醒的重要性,主人擅於園藝,在庭院廊道種滿鹿角蕨,如置身森林。
-
2024-06-16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回到最初的地方
父母在,不遠遊,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媽媽輕旅行,沿途路過我的家鄉新竹縣新埔鎮的美麗風景。江南庭園融合閩式建築,傳承並創造新埔的傳統美味。十年前,我與母親曾一起入住「南園」,往事如煙,十年後在晨光中再見到母親的佝僂身影回眸一盼,不由得涕零光陰的無情。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位在新竹縣新埔鎮,許多元首級人物,如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都曾為座上賓。此處以寧靜怡人的環境及高隱私性著稱,由臺灣建築之父——漢寶德先生操刀設計,借取〈宋趙伯駒阿閣圖〉人間天宮意境,完美融合江南庭園、閩式建築及巴洛克拱廊三種建築風格。園區內的空間利用以永續價值為念,攜手各方藝術家、農友,讓每一次行旅足跡都為土地盡一份心力。例如水潤餅,是只有新竹才吃得到的限定小食,傳統工藝加入南洋的丁香、肉桂等香料,以老麵發酵養生智慧做成的地方特色點心,是南園中菜西吃的新食尚概念。以法國點心的工藝做成柿餅蛋黃酥、柿餅桃膠銀耳羹令人驚艷;把關西仙草及紫蘇釀成的醬油,拿來做上海菜飯。The One南園把新竹的土地元素打造成台灣文創殿堂級的展示空間,呈現在地生命力,為地方創生的最佳示範平台。北台灣蘭花育種基地,打造專屬的居家蘭景。很多人都知道我愛植物,也尊敬對綠化有貢獻的人,台灣青農一路上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從外行到領先地位,可以復育全世界最美的蘭花。位於新埔的「富茂蘭園」是北台灣最大蘭花育種基地,隱身在山裡的基地有一群專業的技術人員,在花花世界裡馬不停蹄地完成組裝任務。有很多住在竹北的朋友會親自到場選購,比花市更新鮮實惠;這裡也有代售花器,或用家裡的舊盆請店家選配再組合也可以。貼心的老闆怕客人等太久,親切招呼,特別安排一個區域可以坐下來喝喝茶和咖啡,難得的人情味。當藝術遇見美食,足以消磨一整個下午。尋遇精靈的+(有藝思藝術餐廳)是新埔少有的藝術與美食結合的店家。取名「精靈」,來自店內展示的藝術家李元慶的精靈畫作,另外還有梁成福先生的陶瓷雕刻作品。一進門就喜歡上這兒的氛圍,主人花了心思在入口處打造園藝空間,提供打卡拍照,不但有美食可品嚐,整體空間感也呈現出相當濃郁的藝文氣息。用餐空間寬敞舒適,用餐也不限時間,讓人很容易一進門後就想耗在這兒,悠閒度過午後時光。套餐附的奶酥小餐包,塗上新竹最著名的福源花生醬代替奶油,很接地氣,主餐的部分:雞腿排套餐、橙汁鴨胸,我推薦德國豬腳搭豬肋排,份量足到可以打包。意外的在這裡找到沒有重鹹辛辣的牛肉麵,而是真材實料的麵條與牛肉原汁原味。以台灣食材製作西方糕點,越簡單越迷人。熱愛藝術、大膽追求人生價值的魔法屋主人安琪拉,十年前捨棄竹科新貴的工作,花了多年時間,向羅綺雲老師學習美式烘焙,從學徒到主廚,歷經篳路藍縷的艱辛與繁盛枝葉的美好,如今已是在網路世界自成一格的糕點女主。安琪拉重視生態保育,食材選用重視土地與人互相依存的生態關係,除了起司從國外進口,多數採用台灣在地食材,尤其青睞對環境友善、不施農藥小農栽植的有機作物。烘焙過程中,也流露她對料理的堅持與用心,焦糖蘋果蛋糕剛好使用一顆至少300公克重的蘋果,奶油炒香的焦糖和微酸的蘋果結合,加了杏仁粉和蘭姆酒的蛋糕主體,值得一嘗。重乳酪蛋糕依據不同進口乳酪調配,越簡單越不簡單的迷人魅力,是竹科工程師家中儀式感少不了的療癒美味。美味的甜點一如戀人,散發獨到的魅力,引誘著蠢蠢欲動的味蕾,撫慰人心。
-
2024-06-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2024金針亮亮賞花節!苗栗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 綿延800公尺免費賞花步道一年開3次
苗栗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位於大湖溪畔的堤防上,高度約5公尺、長度將近一公里的斜坡種滿了台東5號金針花,金黃色澤的花瓣帶著條狀深紅,於2022年首度開花後一度人潮大爆滿,今年整頓再出發,沿著堤防盛開的金黃色花海超浪漫,小而美的花海免費開放引人潮!苗栗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2024金針亮亮賞花節活動日期:5月25日起,花期預估一個月地點:苗栗縣大湖鄉靜湖村水源地5號位於大湖半山腰上的金針花廊道距離大湖市區開車不到5分鐘,金黃色澤花瓣與綠葉花身,搭配遼闊藍天與遠方山景,從低處往高的地方仰拍,就像是置身高山花海中,追金針花不用跑花東,苗栗大湖也有花毯可以拍。位於苗61線旁的社寮角堤防,早年雜草叢生一片荒蕪,聚集了不少鳥群棲息,間接危害到當地的草莓園,後來大湖鄉公所向農委會水保局爭取地方創生經費,改善堤防及周邊道路環境,並逐年分段在堤防斜坡種滿台東6號金針花,花海綿延800公尺。每年5、6月盛開的金針花形成大片黃澄澄的亮麗花毯,與周邊環繞的青山翠谷相互映襯,站在高處俯瞰下去視角美翻天,不必千里迢迢到花東,田間山谷就有平地金針花海,輕輕鬆鬆就能捕捉母親花的高雅和唯美,與早一步開花的彰化虎山巖金針花相比,離北部民眾又更近了一些。為了讓外界了解大湖鄉的更多亮點,「2024金針亮亮賞花節」宣布5月25日至6月23日亮麗登場,歡迎民眾來苗栗大湖賞花、品嚐在地客家美食與農特產。交通方式◎自駕路線導航「千玉草莓園」,地址:苗栗縣大湖鄉靜湖村水源地5號,草莓園對面即是花海,或導航「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或「大湖金針花堤防」也可抵達。行駛國1→苗栗公館下交流道→接72快速道路往東西向→接台3線往南→大湖鄉中原路→中山路→左轉民族路→接苗61線(約700公尺)抵達◎花海周邊停車場1.羅福星烈士紀念館前廣場(苗栗縣大湖鄉民生路200號)步行800公尺、約10分鐘抵達活動會場 【大客車及遊覽車請停放該停車場】2.大湖公有停車場-廣停一、廣停二(苗栗縣大湖鄉中山路71號)步行1.3公里、約18分鐘抵達活動會場要留意的是,當地道路比較小條,會車不便,提醒大家要隨時留意路況。◎大眾交通工具台鐵苗栗車站→搭乘【5656】 1077 苗卓線【苗栗-大湖、卓蘭】(約60分鐘)→大湖站下車→步行至大湖金針花廊道(約15分鐘,1.1公里)座椅資訊堤防步道兩旁有設置木椅,走累了可以休息。路況資訊堤防上下是一般平坦道路,下方路旁有一排攤販。行走在花海之間,有一條條的石階相隔著,遊客可以踩在階梯上置身花海拍照。廁所資訊金針亮亮賞花節活動期間,當地有設置兩間流動廁所。賞景特色苗栗大湖的隱藏版景點!種植在堤防上的金針花正在熱烈綻放中,5月底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已經開了八、九成,預計花況還能再維持到6月中旬。認為花東金針花太遙遠的民眾,能在苗栗就近欣賞花海,雖然不像六十石山、赤柯山那般浩大規模,但漫步在長長堤防邊就能輕鬆賞花,對於不愛舟車勞頓的賞花迷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景點。美不勝收的金黃色花海隨風搖曳,形成一片歲月靜好的優美景緻,當地社區為了維護這道金色堤防,號召志工們固定整理環境整潔,讓前來賞花的遊客能擁有良好的賞景品質。大湖社寮角金針花廊道的花期一共分成三期開花,第一期到5月底,第二期大約在7、8月,第三期目前暫定是10月左右,花海面積一期還會比一期更加盛大,最後花期結束後恰巧接著大湖草莓季登場,令人相當期待。為了讓遊客能更貼近金針花,現場堤防不僅設置兩側木製柵欄間座椅,花海之間還有設計小徑階梯,讓人可以走入花海置身其中,讓人瞬間擁有被金黃花海擁抱的感覺,相當浪漫!由於花海周遭沒有遮蔽物,天氣晴朗時紫外線也是最強的時候,提醒大家攜帶帽子遮陽、隨時補水並做好防曬措施,記得垃圾不落地,共同愛惜這片美麗的環境。堤防路邊有許多攤販,販賣香腸、飲料、冰淇淋及當地特色農產品,大家散步賞花之餘,也可以順便逛逛填飽肚子。
-
2023-12-10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樂齡創業:中高齡就業新出路
最近參加一些朋友的聚會,由於大家年齡都在奔六的旅途上,因此退休成為共同話題。有些人想早退,有些人不想退;有些人則覺得可以將工作量減少,退而不休。其實,只要事先有計畫,不管怎樣都好,重點是不要等到退休那天才做準備,否則突然走下舞台,沒戲唱了,還活在過去觀眾的掌聲中,不免淒涼。話雖如此,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誰能預期自己活多久,以前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是長命百歲也不足為奇。原本預期的退休金大概夠用二十年,若多活二十年,這「長壽風險」你有準備嗎?最近有很多新聞探討中高齡就業問題,雖然國內已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但「年齡歧視」的問題一直存在。從僱主的立場,考量中高齡者體力和體能可能逐漸衰退,以體力為主的工作還是要年輕人。另一方面,年長者因缺乏相應的數位技能,可能無法適應資訊更迭快速的工作環境。因此有報導指出,很多的高齡者重回職場,只能選擇清潔員、保全等工作。若高齡就業不易,那麼「樂齡創業」是否可以成為中高齡者重回職場的另一選擇?其實大部份的人在退休前已累積數十年的工作相關知識及經驗,社會應該思考如何活化這些技能,讓中高齡者持續發揮專長,保有工作上的成就感。而不是讓他們在不熟悉領域或工作環境中消磨時間。政府或學校有很多資源鼓勵年輕人創業,在樂齡創業方面卻付之闕如。相對於青創,我認為樂創的成功機率可能更高。因為樂創的本質不在於要創造多大的豐功偉業,樂齡創業者因為風險的承受度較低,因此可能追求的是低風險、低回報的微型事業,重點是要能「老有所用」,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延伸過去的專業知識及技能。他們也希望創業有一些社會意義,而不是只追求賺錢。日本就有很多「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參與創業的有很大一部份是年長者。同時,透過創業,高齡者也將激發出積極的生活態度,保持身心健康,並且重新跟社會產生連結,減少孤獨在家的機會。而透過營運所生之獲利,不僅能讓高齡者敢於消費,讓經濟重新注入活水,也可減輕政府及家庭的財務負荷。樂齡創業有很多值得推廣的好處,不過創業並不一定都會成功,萬一賠掉了老本怎麼辦?在國外就有類似的育成中心出現,日本有「銀座第二人生」協助熟齡者創業,韓國也有「人生二次收成中心」提供長者創業的培訓課程。歐美國家也有很多政府提供創業補助金,鼓勵中高齡者投入創業,減少創業的風險。反觀台灣,許多創業貸款都有年齡限制,以勞動部的微型創業鳯凰貸款為例,在年齡資格上就限制只能65歲以下成年女性、45-65歲國民及20-65歲離島居民才符合資格。這應該也算是一種年齡歧視,亟待改進。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我們應該將高齡者視為資產來活化,熟齡創業為中高齡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事業選擇。中高齡族群應該把握機會讓自己的第二人生有一個更積極的意義。期待政府、社會以及中高齡人口本身能共同努力,以創造一個更適合熟齡創業的環境,促進社會的共同發展。
-
2023-03-0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莊永鑣推動銀青共好!提醒「沒有病的人不要吃藥」,吃錯藥對身體來說是毒藥
基督教門諾醫院壽豐分院提供失智、慢性病長者住院照護。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長莊永鑣說,秉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原則,醫院設立菜園、小動物可療癒長輩,未來更將開設托兒所,以達到老幼共融目標,讓不同世代互相學習,一起成長。壽豐分院創立於2010年,主要收治失智、失能者與慢性病患者為主,提供住院照顧。院內有200床急、慢性精神科及長者失智住院照顧,日間照護200床。另設立洗腎中心,讓病友免除舟車勞頓之苦。將設托兒所 促進老幼共融莊永鑣表示,由於長者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家,除了要適應團體生活,更失去隱私,醫院為了讓長者不要有失落、被遺棄的感覺,盡可能讓長者走向戶外從事簡單活動,接觸自然、陽光與動植物,感受生命存在的價值。在園區設立長青菜園,未來規畫開設托兒所,以促進老幼共融,長者看到小朋友可以療癒,小孩也能了解長者的生活智慧。在醫院管理部分,莊永鑣以身作則要做對的事、該做的事,上下要一條心,要有願景未來,創造環境留住人才,更要有創新學習的機會,跟上時代的腳步。醫師則要有「關心、用心、愛心」三心,站在病患角度思考,多溝通互動,才能有良好醫病關係。設公費專班 補足醫護人力花東醫護人力短缺是長期存在的問題,莊永鑣表示,除了例行招募,門諾醫院與馬偕醫護專校合作護理公費專班招募,可享5年全額學雜費補助,畢業後就到醫院服務,提供弱勢家庭學生能有一技之長,同時補上護理師人力;也與各大醫學中心建教合作,互相交流推薦人才。另醫院設立員工聯誼會,有牧師關懷家庭、個人等,創造溫馨的工作環境,讓醫護能有留下來的動力。產官學合作 推全齡生活圈針對門諾壽豐分院未來的規畫,莊永鑣指出,今年轉型成為老人健康照護醫院,主攻慢性病治療,增加一般急性病床50至100床,整體長照計畫有更完整的系統發展,符合鄉親的期待。醫院結合鄉公所、東華大學與在地企業合作,也向國發會爭取地方創生經費,藉由產、官、學合作推動銀青共好創生計畫,規畫全齡共創生活圈,除了爭取周邊硬體環境改善,成為打卡景點,並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更多人進來。養生祕訣/走路、種菜、不挑食 喝茶放輕鬆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長莊永鑣養生方法很簡單,每天走路上下班,在分院的長青菜園與長輩一起種菜,飲食吃得清淡,喜愛泡茶喝,也固定買書吸收新知。腎臟科醫師的他,特別提醒「病患不要亂吃藥,沒有病的人不要吃藥」,吃錯藥對身體來說是毒藥,嚴重可能要洗腎。來自高雄的莊永鑣,1984年從台大腎臟科培訓醫師完成後,即在高雄的醫院行醫,日子相當繁忙。有一天他罹患闌尾炎,要在早上6點開刀,前一晚的半夜還在幫病人插管、洗腎,雖然醫師救人是一種使命感,但他覺得這樣忙下去不是辦法,擔心會影響健康。在某個周日,莊永鑣上網不小心點到求職網,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門諾醫院徵求腎臟科醫師,剛好時任門諾醫院院長黃文雄找他說:「高雄不缺一個腎臟科醫師,但門諾醫院需要。」為了這句話,2周後他就從高雄搬到花蓮。離開高雄時,很多病人都感到不捨,他也有些於心不忍,看到病人對自己的信任很感動。莊永鑣在門諾醫院一待就是16年,8年前調任壽豐分院院長。他認為,在花蓮能接觸到更多弱勢家庭,可以專業治療社會底層病患,心裡覺得踏實許多,也較有空閒時間從事有興趣的事。莊永鑣每天會走路15分鐘到門諾醫院,再搭交通車到壽豐分院,到長青菜園種菜、拔草與施肥等,有愛心民眾送給分院雞鴨鵝等,會帶領長者一起養。他的飲食很簡單,不挑食,尤其喜歡喝茶。他愛看醫療為主的書籍,也喜歡聽演歌,最愛在冬天去日本看雪景,看著雪白世界感到很療癒,放鬆身心。在39年的行醫生涯中,莊永鑣常看到病人吃太多藥,呼籲應對症下藥,「藥用對時機是仙丹,用錯是毒藥」,多喝水、飲食營養均衡,才是維持健康的原則。莊永鑣小檔案年齡:69歲專長:腎臟內科現職:基督教門諾會資源開發管理中心副執行長、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院長、門諾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經歷:台大醫院腎臟科培訓醫師、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高雄大千醫院副院長、門諾醫院內科系主任、門諾醫院醫務部主任給病人的一句話:生活過得平安喜樂,在人生最後階段平靜安詳。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2-11-20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串起兩地情緣的大阪燒
台灣人解封後最想去哪旅遊?根據旅遊平台Klook調查,超過一半網友把票投給日本。很多人想到日本迪士尼樂園瘋狂暢玩,也有京都控迫不及待想在花見小路打卡,我個人最喜歡的城市則是福岡。福岡有山有海風景宜人,是日本人口增加率最高城市,物價低、美食多。全球性議題雜誌《MONOCLE》每年都會評選出「世界最宜居的25個都市」,據6月23日發行雜誌中的最新排行顯示,最大黑馬當屬位列第七的福岡。福岡以美食著稱,名列世界最宜居都市第七名。福岡舊名博多,是盛唐時期日本與中國主要的通商港口,是擁有歷史底蘊的城市,且擁有高人氣的遊輪停靠港口。物價低,美食多。而且城市大小適中,無論是去登山還是海邊,開車都可以到達。福岡素以美食著稱,除了國人熟知的豚骨拉麵外,還有超有特色的屋台。最熱鬧的天神屋台是上班族和學生的最愛,中洲屋台旅遊氣氛滿滿,而長濱屋台則可以吃到各式拉麵,據說是極細拉麵的發源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運河邊的屋台吃著拉麵串燒,邊欣賞河海交界飛魚露出水面閃閃生輝,像極了仙女棒的煙花倒影水面,夜景極美。「阿鴻上菜」28年前曾在福岡舉辦老社區的「地方創生」,在傳統菜市場拍攝,以台灣食材推廣中華料理,在一處空置民宅開店當起一日店長,展開台日民間交流,沒想到活動吸引各大媒體採訪,九州電視台晚間新聞還製做專題報導。因此我對福岡的人事物都帶著一份濃濃人情味。台灣的烏魚子跟博多的明太子,都是早期日本人在海味之上的手作工藝精神。因為不同海域發現特有的魚汛,造就代表這兩個地方濃厚人情味的手信。最近發現受年輕人喜愛的舊元素新組合,是把每一面的法國麵包塗滿日本福岡明太子混搭北海道煉奶濃醬,最後撒上德島海苔片,烘烤後的麵包口感鬆軟,而濃郁明太子抹醬香氣四溢、海苔滋味鮮明,多重口感、異國風味的體驗,唯有穿越手的溫度,才能擁有這樣美好溫暖的作品。跨越福岡與舊金山,一段「不可能」交會的情緣。藉此分享一則因疫情期間限定活動範圍,卻締結一段台灣名媛與福岡IT男幸福美滿的愛情故事。他們還上了日本長壽藝節目--家喻戶曉的「新婚さんいらっしゃい」講述他們的故事。陳康怡是我十年前在上海的舊識,來自政治名人世家。她是一位全世界趴趴走,住過八個國家的美國建築師;MoTo吉田基崇先生則是一位在日本土生土長的福岡IT男。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竟然被一個媒婆朋友離奇撮合成功。幾年前,阿康在舊金山工作,飛到台北探望家人,在東京轉機十幾個小時,沒想到轉出意外的人生。轉機時和日本朋友K姐吃晚餐敘舊,兩個單身熟女天南地北地聊,阿康個性活潑朋友多,戀愛經驗也不少,卻很難碰到想一起過一生的對象。K姐問了阿康對象條件,她回:有責任感,有人生使命,和自己一樣是基督徒。K姐沉默了幾秒,馬上想到以前教會的小弟MoTo。時隔十幾年,小弟也變成快50的單身大叔。K姐當場用臉書聯繫小弟,邀他去舊金山見朋友。日本男人根本不是阿康的菜,這介紹還沒開始就知道會無疾而終。沒想到對方立即回復,竟沒細問任何問題和照片,直接回覆K姐他一個月後有假,可以去舊金山幾天。阿康嚇一跳,一個瘋媒婆,對方也瘋了嗎?故事的開始像玩笑話,故事的最後譜成童話。兩人在網上聊了一兩次,一個月後,MoTo果真橫跨地球到舊金山。兩人相見,阿康遞了隨手寫好的謝卡和隨便找的小見面禮,沒想到MoTo的行李箱裝滿了二、三十個精挑細選的禮物,甚至還有禮物給阿康遠在台灣的父母和紐約的姐姐,讓阿康很不好意思。只是見了MoTo桑,阿康更加肯定自己先前的直覺。這男的,頭髮土趴趴,褲子寬大大,英語爛糟糟。但是好友的朋友花大錢遠道而來,當然要當個好導遊。而MoTo第一次收到女生寫的卡片,以為意義非凡,小鹿亂撞。就這樣,MoTo一年去了美國五次,MoTo一直錯以為他和阿康有希望,阿康一直以為MoTo喜歡到美國度假。故事的最後,MoTo的真誠、善良和義無反顧感動了阿康,決定辭掉美國工作,到日本生活。到現在兩人已結婚快三年,阿康有時候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會嫁到日本。新生活不是一帆風順,但他們在一起竟然很搭,三觀一致,很少吵架,對人生充滿希望和好奇。和這對愛侶相聚的宴會上,MoTo吉田基崇先生以一個理工男的認真態度為大家製作大阪燒,從測量麵糊的比例,到下油鍋的小心翼翼,把來自梨山地區的高山高麗菜炒出鑊氣,再淋下麵糊,大家圍在中島餐桌前聚精會神看完整個儀式,最後淋上美乃滋跟大阪燒醬,還變出拉花圖紋、撒上柴魚片海苔粉點綴,現場被他認真的態度征服。茫茫人海中能遇見相知相惜的伴侶本不易,從如此遙遠的距離位移到同一個方向,努力守護彼此,更是難能可貴。那日滿天華彩四溢的燈火,你駐足街中,人潮如織,可我只看得見你。所謂一眼萬年,也不過如此。
-
2022-10-09 養生.聰明飲食
鴻時代/楊梅花食間
這陣子看了幾本書,試著汲取不同的體悟,生活能觸及範圍有限,書裡帶來的世界卻無窮。跟冰箱一樣,食物賞味期限時間差不多了,就可以一次完成斷捨離,把頭腦暫時清空,給自己多一點空間,才能給心裡足夠養分。趁著工作之便再次造訪楊梅,楊梅對台北人來說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慢活空間,周末假期也不會發生人擠人的囧況。這裡有很多休閒觀光農場,適合全家人小鎮漫遊。早期楊梅小鎮擁有很多進出口加工廠,小至羽絨外套、大至北歐家具沙發,都可以直接到工廠去挖寶,跟市售價差一大半。逛進第一菜市場,讓味蕾體驗鹹菜、菜脯和糯米交融的滋味。通常我會建議到楊梅一定要先到「補貨中心」,也就是號稱客家美食界的五分埔「楊梅公有第一菜市場」,這裡消費力驚人,也是職業攤商眼中的超級戰區,日租金並不便宜。這是沿著復華街所延展出來的個性攤位,食材應有盡有,把車子裝滿回家,才不會浪費油錢。不過,讓我們先吃東西填飽肚子,才有力氣血拚吧!第一攤無名飯糰,安排早餐在市場裡享受高級訂製的古早味蛋餅飯糰組合,體驗一下客家人的鹹菜、菜脯和糯米飯混在一起,品嘗酸甜易燃易爆的滋味。逛菜市場邊走邊吃是最瀟灑的事,炸雞攤上出現刺鯧肉魚四尾只要100元,四分之一的白切鹹水鵝,搭配滿滿的薑絲跟九層塔,只需150元,比到平鎮吃人氣鵝肉美食還划算。當天現做彈牙粢耙仔,裹上厚厚的花生粉。楊梅很多客家人,因此菜市場有非常多道地的客家美食,例如「粢耙仔」,用手擠成團,裹上厚厚的花生粉,是宴客時的基本款。這類米食加工品都是老闆起早摸黑製作,特別彈牙可口。來這裡,我也建議不要再買手搖飲料,因為菜市場裡有賣質純精良的仙草茶,無糖無添加,最佳的清補涼品,三瓶寶特瓶裝才100元。再加上小農自己種、半買半送的時令蔬果,來到楊梅,花費少少就可以包辦一桌子澎派的晚餐。假日只要四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離開浮躁的台北,楊梅真的是一處適合過日子的地方。既然介紹了楊梅市場,也不能錯過當地人的信仰中心「錫福宮」,供奉客家庄的保護神「三官大帝」,也是楊梅歷史最久的一間廟宇。這裡的老樹都有百年以上,古木參天靈性聚足,自古來有廟有人潮,在這稱作伯公山的周圍,有人下棋、有人小憩,清風徐徐心靜自然涼,在這天人合一的空間來杯咖啡,比星巴克更高級。老屋新生「小白宮」,歷史與花藝在舌尖碰撞出火花。楊梅人還有一處有味道的網紅景點--楊梅故事館裡的「小白宮」,是楊梅人心目中自信優雅永恆不變的價值。這個老房子很有特色,早期是楊梅國中校長的故居,差點被建商改為建地,感謝當年十月圍城力排眾議,為了保護這幢建築物而努力的人,讓老屋逃過都更保留下來,成為老屋活化的典範。老屋裡的「好窩有花」,是一處為花癡迷者設置的咖啡廳,跟一般網紅店不同,在歷史建築裡十分幽靜,彷彿穿越時空、返樸歸真,十足人文品味。店主藉由一杯有機玫瑰拿鐵,活絡地方創生,讓充滿花仙子的老房子,可以持續溫馨療癒人間。玫瑰可人,但要融入飲食中,條件限制就多了,品種、種植的方式、摘取的時機等,天然香氣如何透過嗅覺與味蕾,成為感動人心的一杯飲品、一道甜點,「好窩有花」做到了,除了研發出獨特的玫瑰釀,更製作出四季食用花卉的手工點心。食物要細細品味,生活要用心感受,將食材來源與在地生命力充分融合,藉由這遺世孤立的老洋房,點滴挹注生活美學,把花帶入空間,帶入食飲,帶入生活,也帶來幸福感。
-
2022-07-01 養生.人生智慧
找工作該怎麼挑產業、挑公司、挑主管?「職場避雷指南」的3大指標,幫你找到合適方向
該怎麼挑產業、挑公司、挑主管?產業需要累積嗎?該怎麼定位?怎麼評估公司文化是否適合自己?主管真的很重要嗎?還是選公司比較關鍵?確定想要發展的職位方向之後,這些就是隨之而來的常見問題。 挑選產業的三種方向:高價值、趨勢、喜歡 盡可能讓自己的職涯經驗可以不斷累積和繼承,是比較理想的狀態。每個不同的職位和產業,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在特定領域接觸越多、經營越多,越能知道很多門外漢看不懂的東西,掌握更多內線消息、有價值的情報、整體動態變化,和關鍵人脈。 當然,業務或行銷職位是幾乎每間公司都要有的,你可以說這些公司比較吃軟實力、工作項目和所需技能都大同小異,但耕耘產業比較久的人,才能掌握市場的深度面貌。會知道客戶長什麼樣子、對於產業有更精準的洞察。 以獵頭來說,專業的獵頭招募夥伴,也都會有專精的職位和產業。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懂所有的職位和產業,業界現在的痛點是什麼?需要怎麼樣的人才?關鍵人才到哪邊找?哪些技術在這個領域比較有價值?競爭對手有誰?轉型趨勢是什麼? 這些背景知識都需要大量的接觸和累積。 針對產業定錨,通常會建議評估三種方向: 一、高價值: 簡單來講就是錢比較多。房地產、金融銀行、半導體科技、軟體資訊業等等,都是典型的高價值產業。整體產業賺不賺錢,其實會影響到產業從業者的薪資報酬。 有個朋友跟我提到他的職涯瓶頸:他工作非常努力,工時至少是一般人的兩倍以上,為了協助拓展公司業務還努力參與商會運作,每個月都幫公司帶來數百萬的業績,不過他對於自己的待遇仍然不太滿意。 他的薪水在公司已經是老闆的兩倍,甚至是一般同事的三倍,位於天花板頂端,但距離他的目標、以及投入時間與創造績效的評估,還是感到和理想落差很大,尤其是很難存到買房的頭期款。 深入討論他們公司的經營項目發現,公司比較偏中小企業的行銷外包,公司夥伴很多但都薪資都不高,從商業模式和公司制度來看,都沒有任何可以增值的空間。後來的結論就是轉換產業,以他的努力和實力,一定可以達成他想要的年收目標。 如果要追求收入,鎖定高價值產業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人真的在乎你...只有本人能決定自己的人生!3觀念打造以你為中心的未來藍圖】二、趨勢: 關於未來產業趨勢,討論的資料也有很多。相比網路上百家爭鳴的碎片化文章,可能只是一家之言,我比較推薦的數據資料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8發表的報告們。 WEF 在《2020 年未來工作趨勢報告》中,提到的未來大幅增加的工作機會包含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大數據、數位行銷、自動化技術、商務發展、數位轉型、資訊安全、軟體開發人員、物聯網等領域。不是現在很夯才提出這些概念,如果有追蹤他們之前發布的報告,2018 年早就已經針對這些領域提出預測了。除了工作趨勢,還有新興科技、未來五年人才技能需求、跨領域專業技能和新興工作集群的描述,是非常優質的資訊來源。 不過,未來趨勢不代表現在就已經技術成熟和市場成熟,也許還沒有來到技術普及的價值轉換點,即使短時間湧入投資熱錢,還是要邊走邊注意。 三、喜歡 : 這點就很好理解了:對於我們熱愛的東西,會更有動力、更有創造力。喜歡什麼主題,就加入那個領域的產業,無論是電競遊戲、地方創生、人力資源…… 如果收入是個考量,可以思考怎麼把喜歡的事情做到賺錢、或是另外開啟斜槓副業、擁有業外收入或學習投資,達成自己的收入目標。 公司文化怎麼觀察?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主管?基本上公司官網寫的那些東西嘛,參考就好。誰還不會寫個冠冕堂皇的東西來畫大餅呢?當然不是要一竿子打翻整船人,但打高空的描述還是挺多的。 從比較刻板印象的組織分類來看,大公司、大集團子公司、外商在台、中小企業、非營利組織、新創、傳產、政府與學術單位,都有很不同的風格。 1. 大公司:流程制度繁雜嚴謹,專業分工明確,資源很多;大集團子公司即使看起來規模不大、員工不多,但背後有靠山,所以通常也有很多資源和機會。 2. 外商公司:要評估這間外商對台的策略,只是一個銷售據點,還是設有研發和管理等高階決策層級,完全影響到我們入職之後的發展和天花板。不同民族的排外意識也時常會發生在這樣的場景當中。 3. 中小企業:是台灣最常見的公司體制,詳細了解創辦人的背景、過去營運資料,會有助於預測公司發展。隨著老闆不同,每間氛圍都差異很大。 4. 非營利組織:是很多助人工作者考慮的機構,通常和教育產業一樣,成員組成比較有助人理想和性格,但也不絕對如此。由於這類機構的競爭力道不強、比較沒有殘酷資遣的業界規則,還是有些資深但無心於此的奇妙員工。 5. 新創公司:喜歡創新變化和創造影響力的朋友會考慮新創,公司的主題充滿激情和理想,有很多事情可以發生、也有會隨之升遷。新創沒有太多背景資料,主要都是從共同創辦人的組成和背景資歷推斷公司發展,要關注成員的潛力而不只是公司現況。 6. 傳產、政府與學術單位:通常歷史悠久,工作環境中會有非常多資深前輩,整體的價值觀落差導致有些人比較難適應。多數組織需要創新和轉型,但因為成員組成緣故,理想和現實有些差距。 【延伸閱讀: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那每一條路都可以!借鏡人生領域的三個Role Model,拼湊自己的未來藍圖 】除了大方向,接下來幾個細部重點: 1. 溝通風格:團隊的溝通簡單直接、願意真實面對問題,還是委婉間接充滿弦外之音、迴避衝突? 2. 團隊氛圍:公事公辦、任務導向,大家都是工具人?還是關係導向、彼此也是會互相關心的朋友? 3. 權力距離:階級森嚴、命令鍊很長、無法直接對上溝通、總是 Top-down 發布指令,還是扁平彈性、事先討論共識,有順暢的相互溝通? 4. 工作模式:快節奏還是慢節奏?流程嚴謹規劃還是隨心所欲產出?責任制還是準時下班? 5. 領導風格:信任授權還是緊迫盯人?公司秉持 X 理論(性惡)還是 Y 理論(性善)進行管理? 比起刻板印象的組織分類,上述五點的具體差異更加重要。 我們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場所就是自己的部門夥伴,主管領導和做事的風格就是我們對公司的印象、同事互動關係就是我們對組織文化的感受。雖然大家都以為自己在挑公司,但最終我們其實是在挑團隊。同一家公司裡面的不同部門、不同團隊,有的天堂、有的地獄。 我個人比較偏好的環境是溝通簡單直接、團隊關係導向、扁平彈性、快節奏、流程嚴謹規劃和信任授權。至於責任制或準時下班,要看工作量以及個人是否喜歡。 在一個合作項目中,曾經遇到一位空降負責人,專業能力實在不行、又很強勢什麼都想管,嚴重到每次看到本人都很想嗆他。這樣下去對自己心血管壓力實在太大、傷神又傷身,共事沒多久就果斷離開,小命要緊。 用這些具體項目評估適合自己的主管風格,也才會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環境。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主人思維:自我覺醒世代必讀,用職涯心理學打造以你為中心的未來藍圖》
-
2022-06-04 養生.人生智慧
大人的藝術慢遊:在同一個地方旅行或是藝術旅行,兩者會有什麼不同的體驗?
在同一個地方旅行或是藝術旅行,兩者會有什麼不同的體驗?「藝術旅遊,要用比較開放的角度去看待。」近年來以主題性旅遊、當地庶民小吃為主要內容分享的知名部落客楊甯凱認為,每個人旅遊的目的不同—有人想欣賞美景、有人喜歡嘗試美食,但若在旅遊中揉入藝術元素,將會激起許多火花,近年也出現了不少喜愛探索藝術美學的旅人。楊甯凱提到,旅遊時難免會有一些得失心,例如想吃的店公休、期待的東西不如預期。但是藝術這件事,本來就是因人而異,所以與一般旅遊不同的地方,在於藝術旅行必須要拋棄以前的成見,接納新進來或不如自己想像的畫面,試著用不一樣的方式去認識更多地方,這也是發現新的自己的機會。「因此藝術旅遊很挑旅伴」楊甯凱說,因為彼此都要放開心胸,去接受以前沒有想過的觀點,或者是看到藝術品不如預期之後,延伸出新的討論。例如許多社群媒體在藝術祭都會拍攝最美的角度,所以很多人到現場看了之後,就覺得「怎麼跟想像的不一樣?」但這就是每個人詮釋的角度不一樣,大家可以找到不同說故事的方式。新手美學入門景點對於想嘗試安排藝術之旅的新手型民眾,楊甯凱推薦自己的故鄉「嘉義」,另外近年新興的「新竹舊城區」也值得造訪。若想帶外國朋友同行,則建議前往「高雄金馬賓館」。嘉義巷弄裡 看新舊融合「美學的行程很廣泛,可以很高雅也能很通俗」。楊甯凱所推薦的「嘉義美術館」,甫於去年獲得台灣建築獎,本身由古蹟建築改建而成,而且策展內容都是用通俗方式去陳述嘉義背景。楊甯凱表示,許多在地人都會說,在近5年的劇烈變化之前,嘉義已經停滯20年。但是嘉美館的出現,又讓外界重新看到嘉義,同時在巷弄間仍維持很多原有的風貌,成為新與舊交疊的城市。楊甯凱認為,嘉義不會把想說的事情全部擺出來,而是很有景深式的呈現,大家走進去不同的巷弄,可以發現不同的東西。新竹舊城區 老城在蛻變很多人認為新竹不好玩、是美食沙漠,但楊甯凱實際走訪後,發現舊城區很好玩,而且近年隨著發展行人空間,也很適合散步。例如當初第一座有冷氣的戲院「有樂電影院」,轉型將變身為影像博物館。其他如或者書店、或者風旅,也都開始在做新竹在地的東西。加上「貢丸湯」雜誌出現之後,大家對新竹的印象也更多元。高雄金馬賓館 藝術新據點閒置已久的「金馬賓館」在永添藝術承接後已重新亮相,並針對建築導入當代藝術。冷戰時期,金馬賓館是士官兵抽中「金馬獎」時的暫宿居所,承載許多故事。如今透過現代藝術的策展方式,將時代的共鳴保留下來,讓觀眾可以在不同樓層的不同展間,發掘自己想要發現的東西。名為「過渡」的展間中,記錄許多士兵留下來的一句話,有些幽默、有些哀傷。例如「捐血的護士遠看很漂亮、近看很凶」、「在這裡,就是把尊嚴放在冰箱裡」。楊甯凱認為,雖然只是一段話,但都是很多人曾經在這裡上演過的人生。對於外國友人而言,可以直接看到台灣代表性的時代。除此之外,金馬賓館也可延伸至大溝頂。這裡有許多傳承好幾代的小吃,也保留很多當時的手繪招牌,非常精緻。旅客可以看見歷史建築內的當代作品,也可以走進小街裡,看看以前留下來的生活、過去時代濃縮下來的樣貌。經典藝術之旅 瀨戶內藝術祭提起心中最經典的藝術之旅,楊甯凱首推「瀨戶內藝術祭」,在其經營的「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即是以「瀨戶內藝術祭」為文章的開端,透過輕鬆溫暖的筆觸、獨特的視角,分享迷人的藝術美學之旅。走進瀨戶內 和在地打成一片大學時期就讀文創系的楊甯凱,看到朋友前往瀨戶內藝術祭後的分享而心嚮往之,於是在2019年動身前往,想要看看國外如何推動地方特色。楊甯凱表示,很多藝術祭的策畫初始,都是因為人口外移、想讓地方復甦,但事實上在地的長輩很排外,甚至覺得被打擾,另有不少藝術祭的參與對象只有觀光客,然而,當年她前往瀨戶內藝術祭時發現,島上的人都很正面、積極地參與,也會配合藝術祭做出特色時令料理,或願意跟觀光客互動,這在台灣都是比較少見的。一島一個性 地方創生添活力楊甯凱也發現,瀨戶內藝術祭的每個小島各有個性,雖然在同一個藝術祭底下,但沒有被嘉年華般的感覺所綁架,反而是呈現每個島嶼的鮮明特色,楊甯凱認為「這就是最酷的地方!」而且以前感覺藝術品要去美術館看,但在瀨戶內藝術祭,卻是藝術家觀察地方的人文風土進行創作,所以藝術品就是每一座島的特色,一定要在這座島嶼、這個背景去欣賞,讓在地也成為展品的一部分。
-
2022-03-13 養生.營養食譜
長壽村裡的應菜麵
當「地方創生」變成在地農業迎合政府機關「為轉型而轉型」的創業口號,我突然想起一首形容二戰後老百姓生活艱難的歌曲「悲しくてやりきれない」(難過地哭不出來)。台灣農民近年面對無數挑戰,需要不斷轉型,努力到無能為力,拚搏到感動自己,從設計到開發換來很多滯銷產品,也無可奈何。新港鄉古民村,被形容為最幸福的長壽村。人口高齡化、年輕人外流的嘉義縣新港鄉古民村,近年被形容為最幸福的長壽村代表,我在永福宮見證一群超過八、九十歲的老菩薩,找到快樂學習與自我價值。永福宮是古民村民的信仰中心,據傳創立於嘉慶年間,至今超過兩百多年。主祀神明為三山國王,陪祀神明有中壇元帥、樹神信仰、土地公、濟公禪師。從廟前一棵樹齡相當高的老榕樹,就可以想像這裡早期士農工商群聚的榮景。有趣的是,永福宮是全台最大的三山國王廟,代表此處客家文化部落聚集,可是在地會說客語的村民似已式微,可見得閩、客相融,早期客家族群受彰州先民影響甚深,成為福佬客(被閩南人同化的客家人)。長者齊聚產製「應菜麵」,上課互動、延緩退化。吸引我注意的是此地的特產「應菜麵」,由社區長輩學習用機器將空心菜打成汁,研發出營養又美味的在地良食伴手禮。古民村是全台生產空心菜最大的村莊,每天的產量占全台四成,但夏天時空心菜生產速度快,產量過剩,農民時常賣到不敷成本的價格。社區理事長蔡峻傑靈機一動,召集社區收購農民的空心菜,由太太劉寶薇老師帶領社區長輩製作成各類空心菜產品,嘉惠地方文創產業。除了應菜麵,今年更推出蒸蛋、饅頭等空心菜相關商品,除推廣吃在地、吃健康的理念,也提升自我價值、看見藍海,這才是真正的地方新創事業,也是「產地即餐桌」的概念。更難能可貴的是,很多失智長者透過社會局介紹,到像永福宮這樣的社區據點,有同儕老伴一起上課互動、做麵條等等,延緩退化的速度。長輩知道自己做的東西可以銷售出去也很開心,讓老人有事做、有生產力,身心靈得到關注,比起傳統臥床的長照服務,是更好的療癒與陪伴。一群年輕的CEO身體力行,改變了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古民村命運。運用在地食材、豪邁辦桌料理,煮出豐美的農村味。在上豐蔬菜運銷合作社負責人戴永坤社長邀請下,我有機會跟85歲還充滿活動力的戴媽媽一起學習,完成辦桌料理。走進偌大倉庫,看到辦桌料理用的大鍋爐,做菜走Free style,食材不假外求,苦茶油、聖女番茄、阿里山下的鈕扣香菇、布袋的蝦米,用在地的生命力演繹出健康美味的地中海養生美食「五色番茄肉醬義大利麵」。戴媽媽也用未成年的母雞蛋跟茴香葉,做出風味獨特的鄉村烘蛋。滿桌營養菜色,無須綜合維他命,這是只有農村生活才能體會到「信手捻來飛紅點翠」的幸福滋味。無毒極品哈密瓜,帶有特殊焦糖和香草氣息。同樣在古民村,有一種「光」,比「華燈初上」裡的媽媽桑帶給大家更多想像空間,那就是生產哈密瓜的「嘉義極光」。說到頂級哈密瓜,一般人想到的多是日本超市可望不可及的高價產品,現在喜歡哈密瓜的朋友,不用再跑到日本付出高代價追求傳說中的麝香哈密瓜,咱們真正的台灣之光在古民村,獲得神農獎榮譽的戴永坤夫婦,多年用溫室栽培無毒農改的心血,一株一瓜保留最完美的哈密瓜,是獨一無二的瓜中極品。鮮嫩多汁的極光哈密瓜,外型橢圓,橘黃果肉口感清脆、皮薄肉厚,帶有特殊焦糖和香草的香氣,甜度可高達18度,只要搭配一片伊比利生火腿,餐桌瞬間變成米其林等級。不像一般哈密瓜軟綿的口感,反而似水梨般清脆爽口,在夏季品嘗沁涼脆口的極光哈密瓜,絕對是一大享受。第一次看到把威士忌倒在頂級哈密瓜裡的飯後甜點,把甜度超過18度以上的水果,做成充滿花香蜜香的酒漬水果,水果酵素醇化烈酒的厚重,香濃更柔順口,這種微醺感像喜宴出現酒糖巧克力一樣,是一種剛剛好的幸福感,也是這場農村饗宴最完美的Ending。
-
2022-01-02 新聞.長期照護
「服務表格化 失去溫度」 副市長變照服員不滿長照2.0
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卸任公職後考取照服員,在台中的原民部落創設柏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結合長照服務與地方創生,實踐夢想。她親手為長者把屎把尿,也親身體驗長照服務現制的僵化與冷感。一直想當照服員的林依瑩,卸任後報名假日班的照服員培訓,創立合作社,結合原鄉人力在原鄉展開長照服務,不僅協助高風險家庭就業,也解決隔代教養問題、傳承族語文化,一舉數得。她說,一開始不敢讓長者和家屬知道她當過副市長,就怕對方有壓力,不讓她幫長輩擦屁股,乾脆請部落耆老替她取名,也讓她對部落更有歸屬感。不過,林依瑩對當前的長照服務頗有微詞。她說,對失能的阿嬤來說,擦拭神明桌、點燃一炷香,是她一生的信仰;阿公的狗狗是唯一陪伴的家人,牠生病,長照服務卻不能協助就診,受限政府長照二點○的規範,照服員只能「按表操課」。照顧服務不是商品,卻硬將服務「表格化、項目化」,例如陪同外出半小時要一九五元、陪伴服務半小時一七五元,失去服務溫度。她也舉例,寒流來襲,阿嬤家屬認為到浴室洗澡太冷,希望在床上洗澡,但照服員只能按表格勾選「浴室洗澡」,據此拒絕,因若被稽查員查獲就會被扣點,照顧服務一點都不彈性。儘管理解政府擔心業者浮報價格A錢,但其實壞單位沒這麼多,且要相信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2021-12-21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1退休力大調查:邱永仁打造「蚵學園區」推家鄉海鮮
百工百業受疫情衝擊,當事人的焦慮和擔憂只有自己知道。曾是南科科技人的邱永仁轉換跑道,接手家中養蚵事業,以「蚵記仁」行動燒烤車打響名號。三級警戒期間,訂單一夜化為烏有,來電取消達數十通,讓他聽到電話或line都會緊張。但危機也是轉機,面對收入幾乎為零,他靜下心來,打造夢想中的「蚵學園區」。根據聯合報「2021退 休 力大調查」,疫情讓許多年輕人及早規畫財務,有四成的人工作型態改變,考驗大家的應變力。76年次的邱永仁出身養殖世家,2014年離開外界稱羨薪水的南科,以「北門蚵記仁燒烤車」在台南各主要夜市擺攤,有時變身行動B.B.Q餐車到府或廠商外燴,鎖定家庭聚會、公司聚餐、小型派對等,提供音響、LED燈光,他和夥伴以精湛的燒烤技術,結合家鄉新鮮海鮮,現烤帶殼鮮蚵更是招牌,也順勢投入宅配生意。邱永仁的老家在台南北門蘆竹溝,因緊鄰北門潟湖,擁有獨特乾淨水質,養殖的蚵仔(牡蠣)大又肥美,但因為知名度不足,讓從小生長在漁村的他直呼可惜。邱永仁多年來一直想在家鄉建構複合式教學生態場域,構想藍圖還曾入選地方創生社區改造計畫,並通過初審,但因業務繁忙,無暇著手。「疫情,意外讓藍圖逐漸拼湊完成。」今年因為疫情被迫休息,他回到老家,利用老家北門潟湖旁其中約三分魚塭地,將其中100多坪搭建建物還有生態池,將魚塭規畫成複合式另類教學生態場域,這處百餘坪多功能新樂園就叫「蚵學園區」,在他努力之下,可望明年啟用。為節省支出,邱永仁自己畫設計圖、動手粉刷油漆,多年來心中願望逐漸落實。雖然原物料飛漲,必須追加費用,「頭洗下去了!」他苦笑說,會咬緊牙根克服,就是要將家鄉優質蚵仔、白蝦等海鮮發揚光大。日前美食節目主動接觸合作,播出後吸引卅多萬人次瀏覽,還有其他節目來取景,邱永仁笑說,這是疫情下另類收穫。未來的「蚵學園區」,邱永仁希望能結合生態體驗、教學,結合燒烤料理,讓人家來這裡喝一杯咖啡、吃海鮮,看著蘆竹溝夕陽,讓外界更認識家鄉的美好。●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力測驗:>>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看看你是那一種?
-
2021-11-25 新聞.元氣新聞
台鹽五度蟬聯企業永續金獎! 推動生技防疫和能源升級獲肯定
臺鹽公司迎接70週年啟動能源轉型與創新生技,五度蟬聯台灣企業永續學院主辦的「2021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永續報告類-傳統製造業」金獎殊榮,樹立永續經營及幸福品牌標竿。臺鹽董事長吳容輝表示,2021對臺鹽來說是生技防疫和能源升級的關鍵年。新冠肺炎疫情凸顯永續經營的重要性,臺鹽不斷發揮生技研發優勢與全民齊心抗疫,並透過核心產品-加碘、減鈉加鉀、加氟等功能性鹽品提倡公衛教育,守護國民健康、提升防禦力!吳董事長更強調,臺鹽從長期經營策略上落實汽電共生升級工程,透過乾淨能源轉型,要從根本改善環境,創造互惠互利的永續生活!臺鹽著眼公司治理、環境永續、客戶與員工關懷三大面向,在「2020年企業永續報告書」中加強揭露永續治理、再生能源推動、水資源循環管理、鹽品公衛教育、新冠防疫陣線、地方創生等績效成果,並與國際接軌先行納入永續會計準則SASB與GRI準則,呈現完整、透明具公信力的經營管理資訊,實現對利害關係人的承諾,獲得TCSA評審團肯定,五度蟬聯金獎榮耀。台灣企業永續學院指出,「2021年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參賽單位高達329家,較去年成長31%,創歷年新高。歷屆累計參賽單位名單達463家,其年度營業額總和與我國2020年GDP比值約143%,顯見永續發展已成為各界關注重點。該學院今年邀請556位志工評審與246位知名專家學者,合計802位的龐大評審團共同評選,獲獎之企業勢必成為投資機構選擇標的以及人才求職的首選。展望未來,臺鹽將持續深耕永續治理、強化健康的企業體質,運用轉型實力和創新思維,為台灣邁向全新發展盡一份力量!
-
2020-11-09 養生.樂活人生
這人、這山、這片土地…踩上豐饒之地,故事從這裡開始
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之下,台灣疫情相對平靜,有一群人,利用這樣的機會,走訪花東縱谷的原住民部落,展開了一趟多元文化的學習之旅。來自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的三百多名員工,10月中在總經理邱建誌的帶領下,以玉里的織羅部落為中心,深入這片以阿美族原住民文化為主軸的豐饒土地。四天的行程中,九條體驗路線帶領大家行腳瓦拉米步道、泛舟奇美水上絲路、跟著野生畫家優席夫學畫、到大農大富森林做瑜伽、吉拉卡樣部落廚房學做菜,再騎單車、訪部落,品嘗稻田餐桌上的原住民饗宴,探索織羅部落友善耕作背後動人的故事。以「這人、這山、這片土地」為名的療育行旅結束後,三百多名員工變成三百多顆種子,從流著汗水、淋著雨水的行程中,體驗了花東縱谷這片土地,除了好山好水的美景之外,還有更多關於人文的豐富內涵。這其中,阿美族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傑出的藝術天份、包容樂天的民族性,讓大家印象深刻。而織羅、泰林等部落近幾年不屈不撓推動的友善耕種、地方創生、食農教育和母語復興,更讓大家敬佩不已。一趟本來定位為關懷偏鄉的企業員工旅行,經過原住民部落的「療育」之後,轉變為充滿啟發的文化學習之旅。邱建誌總經理感恩這片土地給予的正能量,他期許自己和參與旅程的三百多顆種子,在回到城市之後繼續發芽,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正向的發展。總經理帶路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療育之旅 擁抱多元文化德國百年藥廠在台分公司百靈佳殷格翰,特別重視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融合。透過這次的療育之旅,經由實地體驗,認識台灣不同族群的多元文化,把心打開,從中學習成長。做醫藥的人,最重要的是同理心,也就是對別人的境遇感同身受。所以百靈佳殷格翰一向都希望透過不同方式關懷社會,實踐社會責任。這次的旅程讓大家充分感受原住民文化之美與對土地的愛和關懷。裡面有很多跟我們公司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相呼應,我們希望跟他們一樣努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創造特色,讓台灣被看見。
-
2020-11-09 養生.樂活人生
被欣賞也被看見用稻田打開一扇門 部落族人找回自信
每年秋天,花東縱谷的稻田裡,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織羅部落的大腳印。織羅部落稻田餐桌的創辦人黃偉峰,和他帶領的「米86」團隊,以友善耕作的稻田為場域,用阿美族的天然食材作料理,成功地創造了部落旅遊的奇蹟。從稻田餐桌上的盛宴開始,黃偉峰引領訪客一步一步認識織羅的傳統作物「葛鬱金」、製作情人袋、彩繪米DIY,搭配部落小朋友的迎賓舞和對老人家的敬酒禮,讓每一個來訪的客人融入到織羅部落的文化裡。「稻田餐桌就像一扇門,我們希望外來的客人通過這扇門,走進部落來,認識部落的文化。」綽號「阿ㄤ」的黃偉峰,是織羅部落地方創生的靈魂人物,也是部落裡有名的傻瓜(「阿ㄤ」在阿美族語就是「傻瓜」的意思)。他和一般東部的原住民一樣,國中畢業就離開家,到都市討生活,十年前才重回部落。「阿ㄤ」一開始回到部落做社區營造的工作,幾經波折後和幾個好友組成「米86」團隊,做友善耕作,回歸食安,並且把織羅的傳統作物葛鬱金重新種回來,慢慢地形成了特色,加上因為要配合齊柏林導演空拍而收割的大腳印稻田,讓織羅一炮而紅。「米86」在阿美族語是「你幫我、我幫你」的意思,這是阿美族人文化中互助精神的體現。織羅部落的「米86」團隊從八個家庭開始,發展到現在已經幾乎是部落總動員。偉峰的姊姊黃郁惠是「米86」現任執行長,舉凡部落大小事,從照顧老人家的文健站,到教育小朋友的「南島魯瑪社」全母語幼兒園,「米86」都是背後最堅強的支持者。包括出身鄰村馬泰林的國際知名藝術家優席夫,也看見部落的需要,一起加入了地方創生的陣容。優席夫在老家開的部落皇后咖啡館,用微藝廊為部落開一扇窗,透過優席夫一幅幅色彩鮮明、主題強烈的畫作,讓慕名而來的訪客可以看見原住民的藝術視野,也為部落創造了一些就業機會。南島魯瑪社創辦人馬躍、織羅稻田餐桌創辦人黃偉峰、旅英藝術家優席夫在推動地方創生和母語教育上常「米86」,你幫我彩繪稻田,我幫你推介行程,一起支持母語教育,謀求部落共好。黃郁惠說,織羅和馬泰林的地方創生不只為部落帶來經濟活水而已,更重要的是讓部落族人恢復了自信,尤其是老人家,長久以來面對主流社會被打壓的自信,從訪客的認同中,慢慢重新建立了起來。稻田餐桌的迎賓舞特別安排小朋友上去跳,其實有文化傳承的用意。「原來我們的東西是會被欣賞、被看見的。」郁惠說這對族人來說,比收入多少還重要。
-
2020-08-28 橘世代.好學橘
全台第一退休勝地 一場「不老革命」正在發生中...
蘇帆海洋基金會座落於花蓮壽豐鄉,長期推廣海洋教育不遺餘力,希望台灣人既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島嶼,能更親近海洋、向海洋學習。2013年受到「不老騎士」的啟發,推手蘇達貞教授相信,既然能有不老騎士、當然也能有不老水手!他召集銀髮族參與「不老水手」活動,帶領銀髮族划獨木舟、勇渡清水斷崖;2017年,9位不老水手及5位平均年齡20歲的夢想水手,親手打造竹筏、經歷周密的訓練與準備,完成「南風再起」計畫——接力划船往返日本與那國島的創舉。2019年是「不老水手」計畫的第七年,許多曾參與活動的不老水手在壽豐鄉鹽寮村悄悄聚集,開始一場「不老革命」。「退休勝地」該具備什麼條件?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八年前成立於鹽寮村海邊,蘇教授回憶,他選擇此地為基金會的基地後,讀到一篇文章討論退休好去處,分析交通、氣候、物價、休閒環境、醫療水準等因子,將面朝大海、青山環繞的鹽寮村評選為全台退休勝地第一名;然而,蘇教授後來查詢人口資料,發現當地平均壽命僅70歲,遠低於台灣平均,可見「全台退休第一名勝地」名不符實。蘇教授走訪日本北海道夕張市、日本長野縣佐久市兩個以長壽聞名的城鎮,希望了解他們的不老之謎。他發現,夕張市雖然醫療資源缺乏,但人民重視自主健康管理,不僅罹患疾病的比例低、且大多數人都能在家安老,不需要依靠醫療資源照顧;而佐久市則擁有經過長期耕耘、建立起的社區醫療照護網路,當地農民深諳自身保健之道、社區互助關懷的風氣興盛。這兩個地方與想像中的「退休勝地」大相徑庭,它們不富庶、沒有充沛的醫療資源與長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對健康管理的重視、終身勞動及互助風氣,蘇教授認為這才是長壽安老的秘密,希望把這個理念帶回台灣實踐,發起「不老革命」。「健走」走出第一步 打開銀髮戶外生活的大門今後鹽寮村的蘇帆基金會,除了帶領人們親近海洋,更要成為不老革命的基地,希望透過實際的行動影響更多人。蘇教授表示,不老革命是個理念,簡而言之,就是走出舒適圈、回歸自然。對於習慣都市生活的現代人而言,走出舒適圈可不容易,但一直待在舒適圈的結果,就是舒適圈不斷縮小,就像有些高齡者抗拒走出戶外,最後舒適圈縮小到只剩自己的家、甚至自己的房間那樣的立錐之地。以走出舒適圈、迎接不老人生為理念,2019年六月,「不老革命」跨出第一步,帶領長輩拿著「健走杖」上山下海,離開舒適圈、進入「學習圈」,「我們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希望他舒適圈能夠越來越大,擴大到最後,整個自然就是你的舒適圈。」一般印象中,拐杖彷彿是一個年老衰弱的標記,蘇教授表示,他們將健走杖定義為一個運動器材,讓剛開始接觸戶外活動的銀髮族更有信心能去登山、越野、溯溪,也更加安全。除此之外,對於初來乍到的長者,也會提供體能測量與評估,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程度,也提供如何增進體能的個別化建議,如此長者更能放心走出戶外、開始探險。地方創生小旅行 散播不老革命種子為了鼓勵更多銀髮族走入偏鄉,體驗回歸自然的生活,基金會進一步推出「花蓮地方創生小旅行」,參與者可以透過參加小旅行,體驗如何實踐「一日農夫,一日不病;一日水手,一日不老」的生活,「一日農夫」著重於體驗農耕勞動,「一日水手」則透過水上活動鼓勵長者追求夢想。除此之外,小旅行中也透過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讓參與者了解如何透過回歸大自然,在生活中實踐不老革命。「當食衣住行育樂都跟大自然在一起,退休生活就不需要很多財富!」蘇教授談起曾看過一些文章,鼓吹需要存幾千萬、並妥善理財,才能安心退休,「你可能很難相信,許多住在花蓮的人,這一生存款沒有超過五千塊,但他們都過得很精彩。」在飲食方面,鼓勵人們吃食物、不要吃食品;衣著簡單,除非必要,否則儘量赤腳或是穿拖鞋。居住方面,只要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能安居,行則是依靠雙腿,即可日行萬里。而關於育與樂,大自然中就有無盡的知識與樂趣,讓人慢慢探索、持續學習。「這樣做以後,每天耕田種地、追逐夢想,沒有時間生病,也不會變老。人生不老不病,就只剩下活得很精彩、死得很輕鬆。」這樣回歸自然的生活理念,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進行,蘇教授希望透過「花蓮地方創生小旅行」散播這個概念的種子,銀髮族可以來花蓮體驗,再把這樣的生活態度帶回自己生活的地方,創造新的奇蹟。蘇帆海洋基金會官網可以看到小旅行的相關資訊,蘇教授進一步表示,小旅行都是客製化的活動,會依照參與者的背景與需求調整內容;若希望體驗不老不病的生活模式,可以聯繫基金會窗口趙可登(0975-195507)聯繫。百歲人生,互助關懷、不老不病蘇教授細數曾經的不老水手們,是如何過著精彩的生活,同時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除了持續冒險,也鼓勵更多長者動起來、走入海洋與山林。營造一個互助關懷、互相照顧的社區,是「不老革命」的遠程目標,比起長照,蘇教授認為更應該讓銀髮族互相照顧,除了互相認識、知道彼此的需求,也因為有互相照顧的責任在身,更會加倍注意自身的健康。「互助式的醫療、群體式的生活是不老革命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我希望是很大的一群人,一起來做這件事。」根據2019年內政部公布的統計數字,台灣的平均壽命是80.7歲,平均壽命逐年上升,在未來,百歲人生可能是稀鬆平常;然而,平均壽命延長,不代表能自由、健康終老,一樣活到百歲,有人纏綿病榻,需要別人時刻照顧、有人仍在耕地與衝浪,能獨立自主。在人口高齡化趨勢下,長照資源供給永遠趕不上高齡人口增加的速度,「年紀大了就要被照顧」不再是唯一的選項,來鹽寮村住幾晚吧,當個水手、農夫或是獵人,探索百歲人生的新可能。本文摘自《安可人生》【更多退休精選延伸閱讀↘↘↘】。退休重生!朱全斌:「生命的最後一段,我要讓它完全屬於我。」。人生舞台從退休開始/設計下半場藍圖:安可職涯不是夢
-
2020-02-12 橘世代.健康橘
診所也有週年慶?台東都蘭診所推動社區型「在宅醫療」
台東都蘭診所每年12月會舉行「診所祭」來慶週年。診所也有週年慶?沒錯!從去年的「共生輔具節」,再到今年「友善失智.共生都蘭」,診所祭已漸漸成為在地社區指標性活動。除此,都蘭診所還有小客廳與小菜園,每週固定去3個部落巡迴醫療,每個月還有「共生保健員」培訓,吸引許多志工一起投入。都蘭診所是台灣第一家在宅支援診所,所長余尚儒同時也是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2016年秋天,他帶著日籍太太與2個小孩從嘉義搬到台東,最初在泰源村擔任居家醫師,2017年年底自行開業。為了同步推動共生社區,2019年5月又成立「好家宅共生文化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好家宅基金會)。經過多方耕耘,都蘭診所去年12月慶祝開業滿2週年,並於12月21日在都蘭部落「阿美族聚落長青會所」舉行「都蘭診所祭」。當天豔陽高照宛如夏日般熾熱,場內氣氛更是沸騰,獨一無二的「診所祭」讓平日因為病痛或衰老而來到診所的眾多參加者,難得可以有輕鬆對談、把手言歡的場面。看見都蘭共生社區生命力什麼是診所祭呢?就是在熱鬧活動中穿插衛教簡報、病人與志工家屬心得分享,甚至還有創作俱佳的小劇場形式,讓人認識失智症等高齡相關議題。診所祭當天來賓也相當多元,包括病人與家屬、社區夥伴、志工團隊、友善店家、部落住民、合作對象、社福團體、相關政府單位、大學教授、醫護長照人員,以及所有關心在宅醫療與共生社區的人士。正如余尚儒在致詞時所言,都蘭診所是一間「開放型診所」,藥師、居家護理師、物理治療師,以及對在宅醫療有興趣的年輕醫師都會前來觀摩與實習。診所與社區更是多方交流與互動,在地志工不僅常常擔任司機,協助接待遠道而來的貴賓或實習生,也幫忙在菜園種菜。致力推動共生社區的都蘭診所不但有自己的週年慶「診所祭」,還有自己的小菜園與小客廳。小客廳在都蘭診所成立巷弄長照站「平菘ㄟ厝」之前,由社區志工駐點,去年秋天再號召志工,一起將小客廳後方荒地闢成菜園,經過2個月除草、整地、做畦,已漸漸有了雛型。余尚儒說,期待菜園早日有收成,屆時歡迎社區志工一起來賣菜。共生社區在都蘭正在起步,因此都蘭診所志工們經常要出任務,不但平日要當司機、當農夫,診所祭當天音樂節目也都由志工上場。隆昌部落發展協會前任理事長陳政憲一個人就貢獻了薩克斯風與吉他演奏,還編了一首歌獻給都蘭診所,感謝診所每週固定到部落進行巡迴醫療。歌詞寫著︰「我的好朋友,如果你不知道診所在哪裡,東河鄉都蘭村路的旁邊——是都蘭診——所——」非常巧妙的置入性行銷,讓前來參加診所祭的當地居民能更認識都蘭診所。鋼琴演奏者周美君則是留學奧地利的古典鋼琴家,她從都蘭診所籌備期間就熱心投入,她的先生、台東市詠康藥局藥師陳昭宏除了以自身專業與都蘭診所密切合作,也在台東市區設立了「厝邊ㄟ咖啡廳」巷弄長照站。不只志工們臥虎藏龍,有職業水準的音樂演出,都蘭診所工作人員在診所祭當天也全員出動,與她們口中的「志工叔叔們」自編自導自演「失智小劇場」。診所祭當天辦桌般澎湃又美味的原住民風味午餐,不用說,也是社區志工一起出動、攜手共煮。激發自助力量關鍵推手——共生保健員共演共唱、共煮共食,都蘭診所祭有熱鬧、有歡笑,也有很多內行與門道,其中「共生保健員」是最大亮點。從去年9月起,都蘭診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系列課程,培訓「共生保健員」,找尋社區中熱情、有耐心的居民,提供教育訓練,讓共生保健員成為社區的照顧種子,成為醫護人員的眼與手,主動照顧周遭需要協助的居民,成為社區彼此連結的橋梁與力量。共生保健員課程每月一次在都蘭診所巷弄長照站(俗稱C據點)進行,已經推出的課程包括如何操作基本的醫療器材、吞嚥困難照顧等。診所祭當天除了回顧保健員培訓過程,也頒發證書給完成12小時訓練門檻的志工,並邀請他們分享心路歷程與擔任保健員的心得。余尚儒說,共生保健員不在目前的體制內,但他們生活在社區裡,可以擔任醫護人員的樁腳,遇到某些事情時,診所會詢問他們。舉例來說,一位獨居長者不接電話,又沒有家人同住,要如何掌握他的情況呢?就是靠共生保健員。共生社區強調公助、共助、互助、自助,其中自助是最難的一環,培訓共生保健員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激發出社區自助的力量,尤其都蘭位於偏鄉,公助與共助資源都不足,甚至有時呈現真空狀態,更需要互助這一塊來填補。2019都蘭診所祭主題是「友善失智.共生都蘭」,清楚點出高齡社會無法只靠醫護人員,還必須落實共生社區的理念,才能讓社區每一個居民都能在熟悉的環境繼續生活、安心安老到最後。共好共榮 一起打造共生力都蘭診所推動共生社區引起很大迴響與注目,接下來,他們將與東河鄉公所合作,打造「共生共榮好東河」。這是一種結合了地方創生與共生社區的模式。九二一之後,台灣有超過20年的社區營造經驗,余尚儒認為,過去的社區營造著重發展農特產品、藝術和文化活動,但面對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甚至人口減少的趨勢,應該更認真思考以「醫療與福祉」為中心的社區營造,並結合目前方興未艾的地方創生,照顧年長者、創造就業,才能留住年輕人甚至進一步吸引人才移居。兩年來,余尚儒以都蘭診所為核心,除了為在地居民提供在宅醫療,也積極推動共生社區,投注在社區的心力人力不比醫療本業少。他說,日本花了10年以上來建立「社區整體照顧」體系,政策與措施都已到位,居家醫療醫師可以專注於醫療,台灣則還在起步階段,所以有許多工作必須同步進行。身為醫生的余尚儒認為,人口高齡化帶來的問題千頭萬緒,無法只靠醫療解決,但醫療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有助於打破現有藩籬與限制,尤其在宅醫療與病人家庭有較多互動,更能促動社區共生。余尚儒說,都蘭診所與好家宅基金會攜手進行中的種種努力與嘗試,都是希望能架構起社區居民的互助網絡,並進一步引導出大家的共生力。期待在2026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時,能創造適合台灣的共生模式,實現在地幸福、在地安老的目標。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20年2月號(NO.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