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園藝
共找到
140
筆 文章
-
-
2021-05-21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失智長輩不戴口罩怎麼辦?台灣失智症協會:用7招破解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但失智者常因認知功能障礙,吵著要外出活動、不願戴口罩,恐成防疫破口。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家屬可用反覆耐心提醒取代責罵,也可適時轉移焦點,以失智者本人重視的人、事、物來引導勸說,並提供「勸導失智者配合防疫7妙招」。國內疫情嚴峻,所有日間照護及失智據點服務均暫停,失智者頓時無處可去,湯麗玉指出,需多失智者在家吵著要出門、與家人衝突增加,居家照顧壓力陡然上升。為解決上述情況,湯麗玉建議,政府宜請個管師電話關懷,並協助家屬安排居家活動及疫情調適,電視媒體也可協助播放懷舊系列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老歌演唱以及律動節目,以安撫被困在家中的長者、減輕家庭照顧壓力。為協助長者防疫,台灣失智症協會協會提供「勸導失智者配合防疫7妙招」,提醒家屬秉持「簡單、重複提醒」原則,宣導正確的洗手及戴口罩方法,若失智者違反防疫措施,宜適時勸導、轉移注意力並解釋原因,避免指責。第1招:祭出子孫由失智者心目中最疼愛的子孫、權威人物,來重複叮嚀失智者戴口罩,如最看重的大兒子、最疼愛的孫女、最敬重的醫師、最怕的警察等。第2招:提醒會罰錢適用於比較在乎錢的失智者,可告知不戴口罩會被罰很多很多錢,必要時可拿出一疊鈔票作勢要交給警察;反之,可告知戴口罩可領到錢,家屬可適時給失智者100元。第3招:提醒會讓自己跟家人生病直接告訴失智者不戴口罩易感染新冠肺炎,也會害他最愛的家人生病,如孫女。第4招:帶他挑選口罩帶失智者去買布口罩,並讓失智者挑選喜歡的口罩。醫療用口罩也有不同花色,情況允許時,讓失智者挑選喜歡的顏色及花色。第5招:特製口罩此外,特製口罩的招數也可以增加失智者戴口罩意願,如加上金元寶的招財口罩,或是加上十字架,代表上帝同在,也可以印上最愛的孫女照片等。第6招:貼海報叮嚀在家門口貼大張海報,加上最愛的人或權威人物照片,以及戴口罩的叮嚀及圖示。第7招:協同社區提醒請大廈或社區管理員、里長、鄰居及警察一同協助叮嚀失智者戴口罩。防疫期間減少外出活動,但居家照顧失智者要維持正常規律作息,湯麗玉建議,可安排居家活動,如每天運動30分鐘、翻閱舊時相簿、著色繪畫、園藝活動或透過視訊關心遠方親友等;若必須陪同失智者外出,要記得隨身攜帶身心障礙證明及診斷證明,以利說明失智者的困難。●與專業人員討論照顧失智者策略,可撥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歡迎上班日上午9 時至晚上9時來電。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單車犁田鎖骨斷裂 皮膚科名醫竟也怕開刀
身為皮膚外科醫師,幫民眾做微整形,打點門面是工作重點,自己從小到大,倒是沒經歷過手術和麻醉。不料,今年初騎自行車時摔車,右邊鎖骨斷裂,第一次面對手術抉擇,「診斷醫師專業的解說愈詳細,我卻愈聽愈害怕,當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醫師一樣逃不過人性!」固定療法 三個月恐難工作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一年多來無法出國,而迷上單車運動,常在陽明山山區練習腳力。今年初一次團騎,行經仰德大道時,因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緊急煞車時「犁田」,人就摔在路邊的泥土地,當時右肩著地,明顯感受到撞擊力。車禍發生之際,不知鎖骨斷裂,不覺得痛,直到摸到肩膀,發現骨頭會動,驚覺不對,半小時後被送至急診,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組織腫脹,才明顯疼痛。檢查後,醫師建議開刀,那時還問「真的要開刀嗎?」原來經常幫患者開刀的我,竟然也害怕躺在手術台上。急診醫師評估,鎖骨斷裂情況不算嚴重,可採保守固定療法,等待自行癒合;沒想到出院後,這個選擇帶來眾多困擾,肌力訓練時,一個小動作就痛,想到必須固定三個月,可能無法工作、運動,在骨科、外傷科的醫師朋友建議下,我至醫院接受開刀。術後三天 就能主持醫學會這輩子首次接受手術,第一次全身麻醉、插管,還好醫師專業,40分鐘就完成手術,錯位的骨頭透過手術固定,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術後第三天,就能主持醫學會,當天只覺一點累,醫師朋友們相當驚訝,因為我的恢復很快。趁著術後休養期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手部依舊靈巧;術後適度恢復活動,關節持續活動,提早恢復肌力,很快就回到診間,門診品質未受影響。外傷與手術傷口 照顧有別這次雖無外傷,但藉此讓大家了解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方式不同。手術後屬於乾淨傷口,術後會提醒盡量不碰水;一般皮膚外傷則充滿病菌及汙染,必須清洗消毒,不可直接敷人工皮,以免引發嚴重感染。皮膚外傷如只傷及皮膚表層,傷口清潔很重要,並保持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建議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死皮。髒東西,再用無菌紗布擦乾或烤乾,才上藥裹紗布,早晚各一次,等傷口分泌物量愈來愈少,且沒有臭味,甚至新組織增長,再考慮敷人工皮。人工皮防水 禁止再敷藥人工皮提供濕潤環境,防水、防髒汙,但人工皮內禁止再敷藥,避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只要遵循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減少疤痕過度增生及色素沉澱等問題。只要運動,都可能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速度和強度愈大,傷害程度也可能愈嚴重,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趙彥宇小檔案現職: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聯合診所院長年齡:50歲經歷:前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美國皮膚科及皮膚外科醫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抗老化美容醫學會委員、講員、評審及主持人多本美容醫學教科書作者注射填充針劑、肉毒、雷射及微波治療學術顧問及講師專長:注射美容微整形、電波拉皮、音波拉皮及各項光電雷射美容治療、各種痘疤手術治療、除毛及除汗治療興趣:自行車、園藝、繪畫、書法、攝影、旅遊
-
2021-0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只能暖手!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家事達人教你4種功用
入冬後連續三波寒流凍得讓人受不了,除了衣物外,許多禦寒物品非常搶手,甚至有錢也買不到,最明顯的熱門物品就是「暖暖包」。不過許多人用過暖暖包後就會隨之丟棄,有日本家事達人就表示,暖暖包不只有暖手這個功能,其實還有除臭、防潮等多種用途,所以用過之後千萬不要丟掉。據《早安健康》報導,日本家事達人Rummy表示每到冬天天氣寒冷時,許多人都會大量囤貨暖暖包,以備不時之需。不過用完之後直接丟棄,一個冬天下來數量是非常可觀的,也會造成浪費。Rummy認為暖暖包還有4點用途,他也教導民眾可以善加使用,但必須先確保已經不會發熱再去利用,以免引發火災。1.除臭。暖暖包裡面含有消除臭味用的活性碳,放到鞋子裡有除臭效果,甚至還可以將暖暖包封口剪開,然後裝入小盤子中,再放到鞋櫃中就可以消除臭味,等到效果沒了再丟掉。2.防潮。暖暖包中的鐵粉、活性碳、蛭石有防潮效果,只要放到容易潮濕的衣櫃裡,就能幫助降低濕度,同時還有除臭效果。3.園藝。Rummy表示暖暖包裡含有具備保水、透氣效果的「蛭石」,這是一種矽酸鹽,混入土中有助於增進土壤營養,再加上用來發熱的鐵粉,有助於土壤補鐵、幫助植物生長,相當適合用在園藝上。不過他也提醒暖暖包為了促進發熱,裡面含有鹽分,直接倒入土壤會造成鹽害,影響植物發育,最好先將內容物倒在2~3片咖啡濾紙上,再倒水過濾,將鹽分溶出。4.淨水。日本大塚商會的網路通路たのめーる推薦,泡澡的時候,可以將用過的暖暖包放到浴缸裡,就可能有提升水質的效果,但千萬不可以拿來過濾飲用水。另外,暖暖包用到一半「暫停使用」可能會使溫度下降,並且無法繼續再用,這時候該怎麼辦?有日本網友表示暖暖包是靠鐵粉和空氣氧化來發熱,因此建議可以將使用一半的暖暖包放到塑膠袋中,再將空氣擠出、密封,就可以防止鐵粉氧化,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就可以了。
-
2021-01-03 養生.聰明飲食
熱量比綠花椰菜還低 「夏南瓜」富含鉀有利血壓控制
近年在台灣市場上愈來愈常見的「櫛瓜(zucchini)」,有些人還不熟悉,也不知道怎麼料理。事實上這個在國外常見的蔬菜,是南瓜的變形栽培種,屬於美洲南瓜的一種,在歐美夏天才會出現,因此也被稱作「夏南瓜(summer squash)」,也有人稱為西葫蘆。其實櫛瓜一詞在早期園藝分類中,是某類小型冬瓜(毛瓜)之學術名稱,不過台灣市場已習於將夏南瓜稱為櫛瓜。台灣的產季與歐美不同,約莫在10月到隔年4月都可以吃到。關於櫛瓜,可以從以下幾點更了解它。1.櫛瓜的熱量很低櫛瓜的熱量很低,很適合做為重量級餐點(如牛排)旁邊的配菜。一杯切成薄片的櫛瓜,僅約19大卡,比同樣身為低卡蔬菜的綠花椰菜和抱子甘藍低40%到50%。2.櫛瓜的花可以吃儘管被當作蔬菜使用,但從技術上來說,櫛瓜其實算一種水果,它是從金黃色的花朵長出來的。國外常將櫛瓜的花朵入菜,最常見的烹調方式是裹粉油炸、拿來鑲肉或起司。雖然稱為夏南瓜,但櫛瓜的口感一點也不南瓜,沒有南瓜特有的澱粉質,口感反而和胡瓜、扁蒲相似。不管是切片加點橄欖油、鹽巴、黑胡椒,放進烤箱作成烤蔬菜,或拿來清炒、煎蛋都很美味。3.可能對心臟有益櫛瓜含大量鉀,每杯295毫克。根據美國心臟協會說法,鉀有利血壓控制,因為它能減少鹽對身體的傷害。櫛瓜還含有豐富抗氧化維生素C,一杯切成薄片的櫛瓜,就有20毫克,約占身體每日需求的33%。另外,櫛瓜也屬於低 GI(升糖指數)食物。4.可以用來取代義大利麵除了當義大利麵佐菜,更有趣的是,櫛瓜可以直接取代義大利麵條。除了使用刨絲器具,市面上也販售能將櫛瓜切成麵條狀的機器。這是無麩質且低熱量的麵條,口感一點也不輸義大利麵。資料來源/Health.com、行政院農委會
-
2020-12-22 科別.消化系統
宜蘭婦腹瀉2個月找不到病因 腸鏡一照抓出百隻鉤蟲
宜蘭一名54歲女子阿蓮(化名),近兩個月天天腹瀉超過20次,到醫院檢查多次查不出病因,最後求助羅東博愛醫院,該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峰年進行大腸鏡檢查後,赫然在她的大腸裡抓出上百隻「鉤蟲」,投藥治療後,才解決這場蟲蟲危機。阿蓮因連日腹瀉嚴重,11月中旬前往醫院照大腸鏡及糞便檢查,但都找不到原因,後續到其他醫院進行檢查,也僅被診斷為一般腸躁症,並未有進一步治療,但因嚴重腹瀉嚴重,合併脫水症狀,到博愛醫院就診後,立即安排住院。經大腸鏡檢查,阿蓮腸道被發現有嚴重寄生蟲寄生,經採檢後,確認寄生蟲為「鉤蟲」,緊急投藥治療,排出體內蟲體、蟲卵後,順利讓阿蓮生活恢復正軌。林峰年說,鉤蟲常見於犬、貓糞便,主要寄生在小腸,像阿蓮在大腸中發現鉤蟲的案例,非常「罕見」,且因阿蓮多日腹瀉,稀釋糞便中的蟲卵數量,所以增加檢查的難度,幸經過大腸鏡、糞便檢體雙重檢驗,才確認為鉤蟲感染。不過,阿蓮生活環境單純,未接觸犬、貓等寵物,也未接觸自然環境、庭院等,注重個人衛生習慣,究竟如何染上鉤蟲,連醫護人員也不解。林峰年說,鉤蟲寄生多與皮膚接觸有關,建議戶外活動時盡量穿著鞋子,另外居家園藝時也需帶好手套保護自己,以免蟲卵經由土壤孵化後與皮膚接觸傳染,至於阿蓮病因,還在調查詳細傳染途徑。他強調,有持續4周以上不明原因慢性腹瀉,建議至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同時也要注意不生食、不生飲,養成勤洗手習慣落實個人衛生。
-
2020-12-03 科別.心臟血管
氣溫驟降好發心血管疾病 做這些事有助血壓下降
.研究發現,多親近大自然,可降低心血管壓力.氣溫驟降,收縮壓和舒張壓會上升,腦中風及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風險增加.森林浴的芬多精濃度高,有抑制病毒細菌、抗發炎的效果時序進入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台大醫院環境職業暨醫學部主任蘇大成研究發現,森林浴、室內外園藝等親近自然活動,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壓力,但若是鄰近馬路的公園,減壓效果就沒那麼好了。心血管壓力隨氣溫變化蘇大成與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及副研究員曹崇銘,多年來共同合作探討森林環境的健康效益,許多重要研究成果陸續發表於國際期刊,證實心血管壓力會隨著季節氣溫產生變化,可透過親近自然的活動,降低心血管壓力。研究分析72名在實驗林工作一年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冬夏兩季的心血管數據,結果發現,冬季血壓和平均動脈壓都顯著高於夏季,冬季的主動脈血管硬度及身體血管阻力也較高。冬天除了血管壓力較大,血液也比較濃稠,血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濃度、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數量,都顯著高於夏季。血壓上升增中風風險研究也發現,氣溫每增加攝氏1度,手臂動脈收縮壓平均下降0.9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下降0.84毫米汞柱。也就是說,若氣溫驟降10度,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會增加8到9毫米汞柱,不容小覷。根據過去研究,收縮壓每上升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每上升10毫米汞柱,腦中風及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風險上升一倍。溪頭散步效果勝都會公園多親近森林,真的可降低心血管壓力。蘇大成表示,比較同一個人在溪頭散步和在台北市公園散步的差異發現,在森林裡散步,血壓會下降,但在都市的公園裡散步,血壓反而上升。研究也發現,長期駐點在溪頭的工作人員,血管彈性、厚度,膽固醇等指數都比都市上班族好,血液中的自然殺手細胞也比較多,表示免疫力較佳。蘇大成指出,城市的公園就算有綠地,仍與溪頭不同,附近的交通汙染會影響公園空氣品質。研究顯示,都會公園空氣中的PM2.5、揮發性有機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濃度顯著高於溪頭。但令人振奮的是,都市人如果在森林裡待個幾小時,自然殺手細胞也能上升,參與設計過的園藝活動,也有助於降低心跳及心臟負擔。研究人員安排30到50歲健康成年人先做體操,接著做葉拓、苔球,結果血壓下降;去台大梅峰農場採香水百合,也有同樣的效果。蘇大成說,大片綠地和大樹的附近,芬多精濃度高,能帶來清淨的空氣,也有抑制病毒細菌、抗發炎的效果,就算不能常常到山上做森林浴,還是可以從生活周遭找到健康的元素。近馬路公園小心空汙蘇大成提醒,在都會中親近綠地,特別要注意附近最好不要有大馬路。最新研究證實,「1, 3-丁二烯」這種揮發性有機的無色氣體,是頗具健康威脅的氣態汙染物,常見於汽車、大卡車、輪船、工業排放廢氣衍生的空汙中。另外,輪胎的製作原料,如人造橡膠就含有「1, 3-丁二烯」,所以輪胎轉動摩擦時也會產生相關汙染。它與心血管氧化壓力提高、頸動脈增厚、低密度膽固醇升高、自律神經失調、血栓及動脈硬化的機轉,統統有關。蘇大成擔心,如果好不容易找到綠地和大樹,卻在交通要道旁,大自然的好處恐怕會被抵銷。
-
2020-1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 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你也許曾在住家附近見過,某位鄰居長輩在巷口徘徊,不認得回家的路;在賣場或超商購物時,見到長者未結帳就將櫃上的物品取走,和店員發生爭執。這些因為失智症而引發的行為與現象,不時在生活中真實上演,但近幾年在臺北市於12行政區推動失智友善「一區一特色」後,有了一番全新的風貌。例如失智症者迷路時,能免除恐懼焦慮,讓他們在城市某個友善商店、賣場安心休憩、喝水,受到許多友善天使的幫助。 臺北市長者約49萬3,097人,推估約有3萬9,448名失智症者需要被守護,每一位失智症者背後都需要照顧人力支撐,但一位照顧者及一個照顧家庭的量能有限,仍需多元資源奧援。臺北市運用各行政區資源,由政府結合民間力量,擴張失智友善社區範圍,當失智症家庭的靠山。中正區/充滿文化氣息的 參訪式失智症課程充滿文化氣息的中正區是臺北市最早提倡高齡友善獲獎社區,也是衛福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政策的示範社區之一。轄區內博物館、美術館等藝術空間林立,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張惠美導入博物館特色,設計參訪式失智症課程,好鄰居信誼基金會則提供木作、樂器等課程,並邀有照顧經驗的導演規畫戲劇課,讓失智症者演出生命故事。「失智長者不一定是弱者」,健康服務中心還將失智咖啡館請進一樓門面,店長角色交給失智症者、志工和照顧者,除發揮失智症者所長,也用香醇咖啡款待需喘息的照顧家庭。大同區/讓時光隧道發光的失智友善街區走入迪化街,宛如來到舊時光隧道,一塊塊的商店招牌彷彿在歷史榮光中閃耀。但現在讓時光隧道發光的是「失智友善街區」,在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廖秀媛主任的構思下,迪化街商面門口閃爍著臺北市吉祥物「熊讚」失智友善五心服務招牌,小小的木作掛牌,向來往的行人訴說著:「如果你的長輩家人不小心走失了,我們會暫時安置、照顧。」有些商店甚至出借輪椅、鋪設無障礙設施,成為「安心補給站」,當失智症者與家人走累了,也能在失智友善商店得到幫助,繼續在臺北暢行。大安區/敲開連鎖賣場失智友善之門來到臺北市長者比例最高的大安區,失智友善場景又不同了。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楊明娟主任與同仁連結消防隊、環保隊、警察分局與鄰里長體系,納入失智友善組織範疇外,還敲開連鎖賣場之門,順利招募轄內11家全聯門市成為友善組織,提供員工失智症認識及對應技巧的教育訓練。而轄內擁有千戶的成功國宅也在里長支持下,形成高齡、失智友善的互助社區,透過舉辦多場健康促進活動及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課程,讓社區居民彼此互動與聯繫,成為失智友善網絡之一。中山區/失智照護一條龍 友善組織最亮點商務星級飯店、公司行號密布在中山區,同時有醫院體系失智共照中心「失智照護一條龍」的奧援,讓中山區失智友善組織成為最亮點。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柳吟還細緻到發展一里一特色,更在里長協助下,找到復華里作為示範場域,結合當地咖啡公園及復華多機能中心,辦理「聞香~記憶的咖啡」活動,帶動失智症長者以觸摸咖啡樹、聞香咖啡豆等五感刺激與園藝療法,將延緩與照護模式延伸到其他里,如晴光里正準備接棒中,期待未來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後,能聯手星級飯店推廣地中海飲食等創新作法。內湖區/深入職場強化識能 打造失智友善氛圍科技公司總部、企業商辦大樓林立的內湖區失智友善資源,又是如何推動呢?內湖健康服務中心利用「健康職場」宣導推動之便,將失智友善及預防的內容融入講座,讓忙碌的職場人士認識失智症,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失智症者時,能及時提供需要的協助。「失智症者需要的是友善的環境與支持」,除了大型公司集團加入友善組織,下一棒將邀請公車運輸業者加入,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網絡。士林區/故宮文物、戲曲 融入失智延緩課程人文薈萃、景致宜人,吸引文人雅士居住的士林區,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臺灣戲曲中心資源,辦理系列延緩失智症活動及課程。在主任呂秀蓉的規畫下,以「動靜合一」的失智延緩課程,串接故宮8項古文物如翠玉白菜,融入靜態導覽與手做仿真品課程。更與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合作,開發動態「文物操」訓練長輩肌力。另外,加強長者營養與飲食的教育訓練,融入了臺灣戲曲中心的歌仔戲教學及共餐據點網絡,讓長者能在熟悉的生活脈絡中透過課程與表演,獲取失智預防及延緩訓練。南港區/廣邀里民擔任友善貴人 社區鄰里總動員來到新興發展的南港區,失智友善社區的做法,又是另一種景象。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率先北市其他行政區向中央申請長者健康促進計畫(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透過課程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另也針對失智症者及家庭照顧者辦理「憶起陪伴‧享舒壓」計畫,提供失智照護課程訓練、舒緩照護負荷,讓照顧者負荷程度及憂鬱程度皆降低至40.68%及74.83%,更廣邀轄區內里長擔任「失智友善桂(貴)人」,發放「失智友善錦囊」給居民,深化社區居民失智友善概念及相關識能。信義區/招募志工劇團巡演 宣傳失智症防治精品百貨、商場遍布的信義區如何打造失智友善氛圍?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將精品百貨超市、烹飪課程融入失智延緩課程場域,並透過社區與鄰里資源,培育失智友善社區種子,讓信義區失智友善社區成為一大亮點。由社區志工擔任的「笑義笑行動劇團」,定期在鄰里間舉辦失智症防治主題巡演,也邀請失智症家庭參與「記憶餐盒」失智延緩課程,讓失智症者及家屬間理解與良性互動,「憶」起幸福。萬華區/里民工作會報 佈建失智友善網坐落繁華、復古臺北老城區的萬華,運用緊密的里民網絡,將失智友善識能融入里民工作會報,並與國立臺北護理大學長照系合作實習課程,成為臺北市失智友善社區的特點。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還運用社區鄰里商家緊密的網絡,廣邀民眾成為友善天使,並與警政單位串聯,降低失智症者走失風險。未來,健康服務中心規畫結合鄰近學校資源,辦理「代間融合」為主軸的老幼共融課程,逐步打造慢老的幸福友善生活圈。文山區/憶起智齡列車 帶長者踏出戶外指南宮、貓空、動物園等周邊生態步道及學校資源豐沛的文山區,在健康服務中心的媒合下,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學系開發的健康安全科技,導入登山步道;並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開發明星賞螢生態步道等,鼓勵長者多走出戶外、社會參與。在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魏炆莉規畫下,辦理「憶起智齡巡迴列車」失智友善宣導,培養居民包容、接納失智症者,並與資生堂合作開設化妝療法課程,訓練長者肌力及手眼協調力,更進一步將觸角延伸至校園,與轄區內學校合作,以桌遊、大地遊戲、社團遊戲等方式宣導預防失智健康識能,鼓勵學生多方瞭解失智症。北投區/全人健康All in one 多元串聯自主行被稱為溫泉天堂的風華小鎮北投區,納入高齡長者營養、運動、口腔等實務性課程,推出「全人健康All in one多元串聯自主行」方案來預防與延緩失智症,更與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臺北榮總失智共照中心合作,舉辦教育訓練及失智症家屬座談會。同時發揮在地特色,整合關渡醫院北投石頭湯(長照社區整合服務)、臺北市溫泉協會資源,在新北投觀光商圈、石牌商圈成立友善組織,提供失智友善社區服務,全方面關懷、全人健康照顧。松山區/社區資源發展代間融合 保障失智症個案權益貼近基隆河、大臺北地區交通及產業發展重心的松山區,鏈結民防大隊、國小導護隊等志工群,實踐暖心協助失智症者「看、問、留、撥」技巧,給予失智症者、照顧者協助,並與渣打銀行合作,導入失智症公共識能,保護失智症個案的權益。在健康服務中心資源整合的努力下,串接地方首長如區長、議員、社區學校等,在祖父母節宣示以高齡友善為核心,營造友善失智社區,並與轄區內社區發展協會等,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臺北市首創特色。
-
2020-1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暖心臺北 友善共好 市民當失智友善天使
臺北市除了是高齡友善城市,同時努力建立失智友善環境。隨年齡增長失智症發生機率越高,依失智症盛行率推算,臺灣65歲以上每12人即有1位失智症者,而80歲以上每5人即有1位失智症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黃世傑表示,預防失智症、早期篩檢發現失智個案,與促進長者健康,是臺北市在失智友善的施政重點。黃世傑指出,臺北市在 2019年率先全臺推出第一部「臺北市失智症行動計畫」,包含七大策略、15項行動方案,其中運用四個面向營造失智友善社區,包含「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及「友善參與」。友善居民衛生局與民政局合作,訓練9,600位里鄰長扮演「失智友善特使」角色,除提供失智症正確知識外,更宣導「看(有無異狀)、問(詢問從哪來、要往哪去)、留(延長停留時間)、撥(撥打110或家屬)」友善協助失智症者4步驟,並由里鄰長再傳遞知識予民眾,讓社區民眾都能成為「失智友善天使」。同時,國中小學生、志工、公車駕駛員、基層員警、消防同仁、健康職場、替代役男及大學生等也都是失智友善觀念的種子。近年衛生局也拍攝短片、線上知識挑戰、園遊會、電影、全民徵稿、廣播等,接觸不同族群,目前臺北市約260萬人口,已觸及13萬5,554人接受失智症宣導。臺北市持續精進宣導策略讓更多民眾認識失智症,加入建構失智友善社區行列。友善組織失智症者的日常活動場域也包括了餐廳、賣場、學校、公車業者、社區藥局、藝文場館等,因此只要店家負責人或員工接受認識失智症課程,支持失智友善理念,即可成為友善組織。當在社區中發現疑似失智症者時,便可以提供協助,而失智症者也能在失智友善組織擔任例如咖啡助手、至量販店擔任一日店長、參與園藝治療,發揮所長。失智友善組織資訊可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建置的「守護記憶友善社區」網站找到完整資訊。友善環境失智症者可能出現幻覺、空間感變差等症狀,為了讓環境更符合失智症者的需求,臺北市2018年以中正區作為試辦點,邀集通用設計及失智照護專家,提供社區小規模修繕建議,包含圖像化指標、避免玻璃或鏡面反射、建築體增加對比色更具空間感。今年還首創發展「高齡暨失智友善賣場檢核需求調查表」,結合3大賣場推動「高齡暨失智友善賣場」,由專家及失智症者實際至賣場,從流程至硬體進行建議與實地輔導,逐步建立友善失智症者的生活空間。友善參與臺北市已在中正區、大同區、松山區、大安區與中山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目標是12行政區發展各區特色。而12區的健康服務中心以及37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都會定期舉辦失智症者支持團體活動、健康促進課程等。失智者的社交處方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發展「社交處方箋(Social Prescribing)」,已串聯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交響樂團、國立故宮博物院等試行,是由北市聯醫醫師開立例如藝術、音樂、運動等做為處方箋內容,鼓勵失智症者可依喜好參加活動,透過走出家門參與活動促進健康。未來將納入自然步道、運動中心及公園資源,鼓勵失智症者與照顧者共同創造幸福小旅行。
-
2020-11-15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你「退」了 但是你知道如何「休」嗎?
最近NBA冠軍賽剛打完,有好幾場球都打到最後幾秒,靠著三分球才分出勝負。球賽真正重要關鍵往往是最後那幾分鐘,落後的球隊只要堅持到最後,還是有機會逆轉勝。人生也應如是觀,人生賽局一定會經歷高低起伏、順境逆境,但是你能不能堅持到最後,為自己投出關鍵致勝的三分球呢?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曾經調查發現,65歲以上年長者一天擁有的自由時間是30歲年輕人的兩倍。而台灣65歲長者的平均餘命約20年,這麼長的時間若用心規畫,人生球局的第四節必定精彩。話雖如此,但很多人退休後似乎就氣力放盡,沒有了鬥志,鎮日與電視為伍,身體機能快速退化,最後只能在床上度過餘生。不是這些人不願意好好安排生活,而是他們沒有做好退休準備或不知道如何準備。樂齡網最近在臉書成立「熟年互助Club」社團,目標是希望提供一個園地讓退休人士分享如何經營退休生活,互相打氣。成立一段時間後,發現好多長者的生活充實又有創意,除了分享運動、登山,也有好廚藝的大姐,經常PO自己做的美食請大家用眼睛吃大餐;也有加入樂團或重拾畫筆的人分享作品,很多都有專業水準。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位大姐利用口罩作畫,將平凡無奇的口罩轉化成為藝術作品。我常想,若人生分成三階段––求學、成家立業、退休。第一階段我們需要花將近20年學習很多技能及知識,以因應第二階段30年的成家立業需求,但是第三階段退休後,卻沒有任何的教學教我們如何安排退休生活。那麼到底要如何休呢?我個人建議,可以在體力還行的狀況下來趟壯遊,最少以半年時間遊歷過去想去而沒成行的地方。有人會認為很花錢,或擔心語言不通,其實只要規畫得宜,又不排斥住青年旅館,可以將旅行經費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在中國有一對很有名的花甲夫妻背包客,憑著三句英文,三年走過七大洲46國,他們說:「當有一日你選擇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只要你有勇氣和信心,一切都不是阻礙。」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及防止退化,個人建議至少應有20%的時間用來健身、運動。健走、登山、慢跑、瑜伽、騎腳踏車皆可,現在也有專門給長者做體適能或肢體伸展訓練的健身中心,在教練輔導下可做適度重量訓練,讓肌肉不會因為年長而快速流失。活到老學到老,若能保留20%的時間學習,不僅不會與社會脫節,也是維持心理健康及生活品質的重要活動。至於學習的管道,有社區大學、長青學苑,韓國甚至有為了協助年長者創業或因應退休生活而成立的「人生二次收成中心」。除了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社交意義,拓展交誼圈子,填補因為空巢、喪偶及老友凋零的寂寞感。也可適度規畫嗜好性活動,如書畫、園藝、歌唱、學習樂器等,很多人年輕時無法從事這些活動,退休後海闊天空,反而可以一圓年輕時未完的夢。最後,我建議保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學習跟自己獨處,整理並記錄自己的生命歷程,在整理的過程中,若有機會再回味一下那些人事物,喜怒哀樂點滴在心裡。把想做卻還沒做的事記錄下來,有時間趕快完成,讓自己不留遺憾。
-
2020-10-28 養生.聰明飲食
21天內替你抗發炎、降三高、減肥!醫師公開「修復身體菜單」:不只吃三餐,更要吃點心
美國醫師梅默特.奧茲,認為食物會像天然的藥一樣,在人體內發生治癒作用,某些超級食物甚至比吃藥還有效。他所設計的「21天超級食物計畫」意指在21天內只需要遵守5原則,就可有效降三高、清血脂、睡好覺、煥膚、持續穩定減重、緩解慢性疼痛、清除身體炎性反應,幾乎不生病……簡而言之,就是替你修復失衡的身體。輕鬆達成21日超級食物計畫如果你喜歡一絲不苟的遵照細節,大可分毫不差的執行21日計畫,把它當成你的營養地圖。不過你也可以視個人健康的需求,換著吃,以配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計畫中的早餐、午餐、晚餐、點心都可混搭,以你的滿足為主。最重要的是,我希望這項計畫可以輕鬆達成,為此我為讀者計算過所有的熱量:早餐每份低於420卡,午餐低於430卡,點心每天總計400卡以下,晚餐低於520卡—因此你完全不必擔心總熱量。我也附上一張採購清單,讓你輕鬆儲備食材。現在你離更苗條、更健康、更快樂只有3週了,屆時你也會了解自己多麼想未來都這樣吃,一生不改。我們開始吧。21日計畫:基礎這3週中的每1天,你都要吃3餐加2次點心。你可以遵照我替你構想的時程表,也可以自己從5種早餐、7種午餐、21種晚餐、21種點心中任選組合。假如你決定自己排時程表,只要遵守以下5項簡單規則即可:1.每週至少吃2次魚。吃魚和心臟健康、大腦健康、長壽都有關。如果有剩菜很好,你可以拿前一天晚餐剩下的鮭魚前菜,當第二天午餐沙拉裡的蛋白質。2.將紅肉視為特殊犒賞。牛肉、豬肉這些紅肉對你而言,比不上較為精瘦的蛋白質(家禽、魚類和植物性蛋白質)。不過你也不必完全不碰紅肉,只是不應該天天吃,如果你擔心膽固醇過高,更應該小心。所以我的計畫中只收納一道紅肉,而且這21日中,你最多只能吃2次。3.多吃豆類。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植物蛋白質有益身體健康。你每週至少要有一頓晚餐以植物為主,讓豆類、乾豆或豆腐扮演餐盤中的明星。4.補充水分。你的大腦常常分不清渴和餓,導致有時其實只需喝點水就足夠,卻變成過量進食。所以你應該把目標定在每天喝8杯水以上,並且想辦法達成目標,例如買瓶裝氣泡水(無糖的),然後在裡面加一點新鮮柑橘類果汁,以增添滋味,或是設定手機鬧鈴,提醒自己喝水。5.大膽嘗新。如果你遇到不熟悉的食材,試試看。假若你看到不感興趣的食物,再給它一次機會,很可能你討厭它的原因,是小時候吃過烹調不恰當的版本,或吃的是罐頭而非新鮮的版本,換句話說,別讓記憶中平淡的豆腐或煮爛的蔬菜阻止你,其實調味完美的板豆腐或青翠繽紛沙拉淋牛奶醬汁,都美味無比。這項計畫的目標是:每頓餐都有蛋白質:蛋白質是主要營養素,飽足感無可匹敵,你的早餐、午餐、晚餐裡都有蛋白質,幫你維持久一點的飽足感。每天至少2份複合碳水化合物:加入糙米、豆類和全穀物,這些都是極佳纖維來源,就像蛋白質一樣,能維持飽足感。纖維還可幫助消化,降低「壞」的低密度膽固醇,較不會讓你的血糖急遽增加,反觀單一碳水化合物就有這樣的缺點,例如白麵食、餅乾、蛋糕,都會造成精力忽高忽低的波動。吃非澱粉類蔬菜,分量隨你高興,越多越好:蔬菜都是好東西,我會提供祕訣,教你如何拿它們當點心或加入三餐食譜中,不過不論你吃什麼,都可恣意將它們堆進餐盤中。 水果分量恰到好處:每天攝取水果1到2份。並非所有水果的本質都一樣,有些水果較不會讓血糖竄高,吃了後渴望再吃更多,例如蘋果、莓果、櫻桃、梨子、葡萄柚、梅子、桃子。另一些水果則相反,例如鳳梨和西瓜。但這不代表你不能吃其他水果,只是必須和正確的食物一起吃。在我的計畫中,水果永遠搭配一種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像是堅果或優格),這樣就有助平衡水果的天然糖分,避免造成副作用。比較健康的攝取脂肪方式:越來越多新的研究發現,最好的脂肪種類(單元不飽和脂肪)可以提高「好」的高密度膽固醇,改善血糖控制。你也聽說過它們對腦部、血流、消化、發炎等都大有好處。因此這項計畫會讓你每天攝取2大匙橄欖油或芥花油。此外,你也會吃到超級食物裡的健康脂肪,例如魚類、酪梨、堅果、種籽等。可以無限量吃的蔬菜清單所有蔬菜都是好蔬菜,不過非澱粉類蔬菜有個最厲害的優點:它能使你飽足,熱量卻非常低。所以你可以盡情的吃,不管什麼時候想吃都行。你能拿生的蔬菜當點心,在上面加點醋或檸檬汁調味。你也可以將蔬菜蒸熟,加入任何餐點以充實分量。 朝鮮薊(Artichokes)有簡單的料理方法,你也可以買罐頭的水煮朝鮮薊。 蘆筍(Asparagus) 新鮮的或罐頭都可以。 竹筍(Bamboo shoots)罐頭包裝,把它加到糙米裡調味,或是其他食材一起快炒,還可以切成薄片,加在沙拉裡,增加清脆的口感。 甜菜根(Beets)。 綠花椰菜(Broccoli)如果你買的是一整朵,可以將莖部用蔬果調理器切成螺旋條狀,加到義式麵食中以增加分量。水煮義式麵食的時候,在起鍋前幾分鐘將這種綠花椰菜「麵條」一起丟進去煮。 球芽甘藍(Brussels sprouts)。 包心菜、高麗菜(Cabbage)。 白花椰菜(Cauliflower)。 西洋芹(Celery)。 小黃瓜(Cucumber)。 白蘿蔔(Daikon radish)蒸熟之後,擠一些檸檬汁,或拿它來當零嘴,切片後沾花生醬,非常好吃。 茄子(Eggplant)切成薄片後蒸 15 分鐘,然後加進帶有醬汁的菜色中,例如快炒菜或義式麵食。 綠色葉菜(Greens)芥藍菜、羽衣甘藍、蘿蔓生菜、菠菜等。 棕櫚芯(Hearts of Palm)罐頭包裝,直接加在沙拉中,或是切碎放入番茄醬汁,還可蒸熟後,用果汁機打碎加入湯品裡,增加濃稠度。 韭蔥(Leeks)把生的韭蔥切成薄片,直接加在沙拉裡。 蕈菇(Mushrooms)。 秋葵(Okra)生的秋葵切兩半,加一點鹽巴和胡椒調味。 洋蔥(Onions)。 甜椒(Peppers)。 蘿蔔嬰(Radishes)白蘿蔔切成薄片,任何需要增添口感的東西,都可添加,例如墨西哥玉米餅、三明治、穀物類菜色。 蕪菁甘藍(Rutabaga)去皮之後用水煮熟,再壓成泥,是一道質地如奶油的配菜。 豌豆莢(Snow peas)。 芽菜(Sprouts)例如苜蓿芽、豆芽、豌豆芽、黃豆芽等。 甜豆莢(Sugar snap peas)。 番茄(Tomatoes)罐頭的也很好。 蕪菁(Turnips)水煮之後壓成泥,加一點鹽和胡椒。 荸薺(Water chestnuts)罐頭包裝,口感非常脆,切成薄片後可加在湯品、沙拉、快炒菜裡。 櫛瓜(Zucchini)。每週都要運動2.5小時這項計畫的目標是中等活動量的人,也就是每週做2個半小時中度有氧運動的人。有很多辦法可以達到這個標準,例如週六登山2個半鐘頭,或是平常上班日一堂2個半小時的健身課程,都可以幫你達成目標(220─年齡=最高心率,最高心率*0.5─0.7=中強度運動)。同理,每週一到五,天天快走3回,每回走10分鐘,效果也一樣。不然你也可以每週上1小時的水中有氧運動課,打幾局雙人網球,再健走30分鐘。再不然也可以每週選4天下班後快走15 分鐘,第5天慢跑半小時,到了週末,花30分鐘做園藝等家務,另加2次各15分鐘的徒手訓練,像是伏地挺身、靠牆屈膝、弓步運動等,選擇變化多端。這對飲食有何意義?如果你比上述的活動量小,也許每天只需1次點心,而不是2次。如果減重是你的重要目標,每週選3、4天只吃1次點心。另一方面,如果你的運動量比上述大,也就是每週做3個小時以上中等強度的運動,或是想要多做激烈運動(跑步、長泳),就可以在健身之前多吃1次點心。書籍介紹書名:修復身體的超級食物:全美知名醫學博士、健康權威教你, 吃什麼可以不藥而癒,修復失衡的身體。作者:梅默特.奧茲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03作者簡介/梅默特‧奧茲(Dr. Mehmet Oz)心臟外科醫生,哥倫比亞大學的外科教授。他所製播的《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 8次贏得「日間時段艾美獎」(Daytime Emmy Awards)。奧茲也在紐約長老會醫院(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主持輔助醫學計畫,每年操刀的心臟手術超過 50次。除了本書外,奧茲出版過7本書,都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包括《身體使用手冊》(You: The Owner’s Manual)、《做聰明的病人》(You: The Smart Patient)、《節食的你》(You: On a Diet)、《青春永駐》(You: Staying Young),以及獲獎的《從心療起》(Healing from the Heart)。延伸閱讀: 老舊枕頭捨不得丟,都是在養黴菌!譚敦慈:出現這兩種狀況,就應該要換新的 最後一口氣要在家裡嚥下去...安寧醫師:沒準備好這3件事,結果和你想的絕對不一樣
-
2020-10-23 養生.樂活人生
悠遊卡前老董開啟田園退休生活:忘記過去的豐功偉業,人生另個三十年才可能開始
人生上半場征戰世界,到了下半場,舞台漸次讓位給年輕人,留給自己的時間終於變多。他們靠「自處力」開啟人生潛能,為行事曆裡的空白格重添色彩,過放膽熟齡新生活!從台北轉運站搭上往宜蘭的巴士,經過雪山隧道,約一小時車程到了宜蘭市中心轉運站,再換搭計程車到永美路三段路口,這裡是礁溪、壯圍與宜蘭市區三地的交界,往裡走約莫百公尺距離的路邊,有一棟三層樓高的屋舍,這裡正是悠遊卡公司前董事長林向愷下一個三十年的居所。 從台北溫州街台大教授住宿處到宜蘭壯圍自家農舍,林向愷夫妻倆為了退休居所整整準備了五年時間。 「我一定要在台灣買一塊地!」身為外省二代的他,有一股濃濃的落地生根思想,退休成了加速推力。夫妻倆在二○一四年時,一眼看中此三地交會處、約四百坪土地,找設計師設計藍圖、自己監工,終於在一九年一月「落地生根」,開啟田園退休生活。 坐在被CD、黑膠唱片與書籍包圍的客廳,前面是一組古董級的真空管音響,玻璃窗外則是他與太太徐光蓉從溫州街宿舍搬移過來或新種植的花草樹木,林向愷坐在客廳沙發上眺望遠處的雪山山脈,這位經濟學領域專家,也曾任職於公部門與各路人馬打交道,這時,宛如坐鎮在自己一方天地的國王,悠然自得。 「看得到高速公路表示交通便利,但恰好又遠離市區帶著一份安靜。位在宜蘭、壯圍與礁溪交界處,買東西也方便。」林向愷解釋當初選中此地的理由。 這裡住屋的格局與陳設,都與夫妻倆過去的興趣息息相關。年輕時,林向愷就喜歡園藝生活,種樹養花對他們來說,在過去是怡情養性,現在滿目林園成了每日勞動力來源,也是少了規律工作生活後,退休的日常生活重心。 職場繁華已落幕 卸下光環、轉換心境 樂觀迎向第二人生 喜歡聽古典音樂的林向愷,客廳擺放CD的牆面上,從浪漫樂派、古典音樂、現代樂派到巴洛克樂派依次排列,且在每層樓都放有一台真空管音響;為了讓樂音原味真實地流瀉,窗戶還加厚兩層,不讓外面一絲嘈雜影響聽覺享受。更遑論,他還喜愛泡茶、抽菸斗與做菜的興趣了。走上二樓,滿面都是藏書與一套音響外,中間有一張泡茶桌,正是他與夫人品茗、聊天之處。愛好收藏菸斗的他,還想慢慢雕刻出自己專屬之物。 至於閱讀呢?「我只看我想看的書,最近讀的書是因為疫情,太太介紹的《鼠疫》。」林向愷說,迥異於一般人的習慣,自己看書很務實,因為寫專欄需要自我觀點,所以會找需要的主題閱讀,「腦筋不轉動,很容易加速衰老。」為了讓腦袋不閒置,林向愷還接了定期專欄,約束自己與社會不脫節。 相較於過去每天被事情填滿的生活,現在自己分配時間的彈性變大了,這也是一種學問。「充實,但要不一樣。」他解釋,自己與太太會有共同話題,像是早上在花園看到一隻鳥,在餐桌上與太太分享,太太就上網找相關資料,彼此有話題,便不會面面相覷。 從生活作息來看,林向愷的退休生活井然有序,興趣、勞動、工作⋯⋯一樣一樣服服貼貼地安置在他的時間表裡。但外人看不到的,是退休生活心境的轉變,這部分,林向愷認為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調整。 「退休那天,忘記過去的豐功偉業,人生另個三十年才可能開始!」他提醒。 林向愷以自己當年出任高雄市政府財政局長到卸任為例,花了一年時間才調整心態。「太太當時說,(退職後)我只剩下一張嘴。」對許多曾有過豐功偉業的男性而言,要開始過著沒有名片的日子,還真是一件難事,但也因為有過去的經驗,對他來說,從搬到宜蘭之後,就決定放下。 他引用熟悉日文的母親曾說過的一句話:「退休的男人就像秋天掃不掉的落葉,又溼又髒。」不想成為那樣的景況,他除了調整心態外,也真正與未來三十年生活招手,積極行動著。 獨處不等於寂寞 懂得找樂子 學習安放情緒與心靈對話 從都市移居到鄉下生活,不僅是住處的改變,還包括習慣與內心世界的調整。從林向愷居住處到宜蘭市中心車程約二十分鐘,僅有全聯與家樂福可逛;離住家最近的超商也要走二十分鐘,最近的鄰居遠在二百公尺外。 「外出交通要進行規畫」,這是過去生活在台北的他無法想像的。出門前先開好單子,把該領的郵件、該辦的事一次辦好,也許下次出門是幾天之後。他也「戒掉」逛百貨公司的習慣,「在台北最喜歡逛百貨公司、買東西紓壓,一星期至少要逛兩次。」但在鄉下哪來的百貨公司,所以改去往返要四十分鐘的便利商店。 即使夫妻倆一起過著退休生活,但自己獨處的時間仍然很長。林向愷說,「要懂得自己找樂子」、「時間多了,跟自己常對話也是一種樂趣」。就像許多退休專家所說,退休無非就是找回「自處力」,從原本四處征戰的喧譁世界,逐漸退出鎂光燈後,剩下的就是自己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日本社會學者上野千鶴子,是名關注老後退休的專家,在她破百萬冊的暢銷書《一個人的老後》中,就開宗明義指出,「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對多數人來說,出生、就學、工作,多數時間活在人群裡,直到退休,時間變多了,才赫然發現獨處的時間好長。 「若一個人一生重心僅是工作與家庭,從未建構自我主體,從未學會獨處,當這兩根大柱移開,老年生活猶如汪洋孤舟,不知何去何從?空虛與寂寞,慢慢對一名老人削骨蝕肉,終於墜入毫無生活品質與品味的老年黑淵。」《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作者簡媜提醒。 然而「自處」,不是強迫自己進入個人獨處狀態就能慢慢習慣,如果沒有好好與自己對話,多數人反而是感到不安、恐懼的。 拿回人生發球權 視退休為禮物 別沉溺手機與日夜追劇中 諮商心理師莊博安表示,人們要面對的,從來都不只是自處的寂寞,而是無法找到與外界的連結,所以才會產生恐懼;當洞悉這層意思時,那麼自處就不再那麼困難,反而如前述所提,會在自處中抽絲剝繭得到一股清明。只是,如果能夠,可以怎麼準備呢?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醫師吳佳璇給予的第一個建議是: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即使十分鐘也行。「靜下來寫一下今天的想法、日記或靜坐都好。」寫下來就是與自己對話,有時候負面情緒會透過一筆一畫慢慢梳理出源頭,慢慢整合紛亂的思緒。吳佳璇更建議,如果真的寫不出來,可從條列式寫出感恩的對象或事情做起,並保持正面思惟。 目前正在「練習退休」的富士達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廖學茂也分享,工作四十年遇到的挫折不斷,創業時還曾面臨年虧兩千萬元的壓力,但就是靠著正面思考度過難關,「一直喊累,或覺得老年過不好,那只會愈來愈糟。」他提醒。 其次,即使退休也要讓作息正常。不論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盡量讓時間固定,如此一來,才可能將勞動力、體力或腦力,甚至自處時間安排妥當,維持規律的生活節奏。林向愷更提醒,要遠離手機與日夜追劇。他認為,退休是人生下半場的禮物,好不容易自己拿回時間的發球權,但若沉溺於片段、娛樂資訊裡,不僅影響睡眠也浪費時間。 英國精神科醫師安東尼.史脫爾(Anthony Storr)在其著作《孤獨,是一種能力》中,亦有相同見解。他指出,自處可培養想像力,有助於大腦整合與潛能的發揮。 飲食生活作家韓良憶自剖,從自處閱讀與欣賞藝術中得到快樂,而這些事情多半是她獨處時完成的。「閱讀可以讓思緒愈來愈清晰,欣賞藝術也是一種思考。」這也成為她寫作的養分。 最後,則是別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一個人居住的練習,可以從一個人的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上餐廳吃飯嘗試做起,看自己是否能自在與自己相處,練習不受別人眼光干擾。 生活,是自己的,尤其是人生後半場,就算是加油聲,也可以來自自己的內心!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退休後,別讓另一半成了「濡濕落葉」!善用這招,找回往日戀愛時的親密感.昔生死與共,今相敬如「冰」變室友!夫妻避免走上外遇路,應該重溫如何好好愛.忍一忍就過了,中年後何必離婚?分手也是生命禮物,放生對方,才能放自己自由
-
2020-10-19 科別.骨科.復健
有時肌肉過於僵硬?資深治療師教你判斷筋膜是否影響身體功能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筋膜修復重塑徒手按摩全書》,作者南西.約翰斯】筋膜受限如何導致身體功能障礙我在治療患者時羅列了以下的觀察,而患者的身體結構表現得就像下列變化真的發生過一樣。我並不知道筋膜受限確切的機制為何,但是這些印象成功協助我處理了許多患者筋膜受限的困擾。● 有時肌肉摸起來就好像被過度包覆一般,觸感很完整,但是非常緊繃。肌肉外層似乎沒有其他肌肉來的柔韌有彈性,彷彿被帆布而非 T 恤材質的布料覆蓋。在這種情況下,肌肉無法完全收縮,因為這種半僵硬覆蓋物所能提供的空間不足,導致肌肉無法完全膨脹。出現這種狀況的患者常會說他們試圖運動緩解疼痛,但是疼痛不減反增,又或者就算努力實行居家運動計畫,身體仍然沒有強化。讓我舉一個例子,設想有位患者因為從事大量的園藝工作,長時間過度使用二頭肌,導致二頭肌輕微受傷,以及肌鞘與肌腱發炎僵硬。患者或許會說他們的前肩和上臂疼痛,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恢復性治療,二頭肌肌鍵或許恢復良好,大致上可以正常運作。但若是二頭肌肌肉無法收縮自如,患者的肩膀功能便會持續處於受損狀態,而僅僅靠運動並無法緩解肩膀和上臂疼痛。這個時候若進行肌筋膜放鬆軟化受限部位, 便可以大大緩解患者的疼痛並且促進傷口癒合、血液循環,最終便能強化受限部位。● 有時肌肉摸起來有如肌肉組織過於僵硬,無法伸長,彷彿肌束固體化或纖維化了一般。這種觸感跟上述肌肉被過度包覆時的觸感又有所不同;不僅僅是表層肌肉,深層肌肉都是僵硬的,感覺就像是在觸摸濕硬的沙子一般。肌肉雖然可以移動,但是一次只能動一點。受損的肌肉侷限了拮抗肌啟動後所能伸長滑行的幅度。舉一個例子,患者完成膝關節手術後,他們的股四頭肌就會陷入這種狀況。我有許多患者在完成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無論重複做了多少次膝屈曲運動,膝蓋還是無法活動自如。當患者在做膝屈曲運動時,若能專注於放鬆與充分伸長股四頭肌,疼痛通常可以即時緩解,膝蓋活動度亦可獲得改善。● 肌腹邊緣感覺起來經常像是黏在一起,不能順暢滑動。當肌肉邊緣光滑並且運作良好時,您可以感覺到指尖滑入肌腹之間的凹槽中,並可以一路沿著肌肉的邊緣滑動,就像是手指在鬆軟的繩辮上滑動一樣, 而且邊緣處有彈性。但是如果兩條繩索(肌肉)黏在一起,那麼肌肉之間的縫隙感覺起來比較鈍,彈性比較少,手指也不易在此處滑動。身體任何地方都可能發生這種狀況,但是上臂和大腿發生的頻率較高。股四頭肌的外側邊緣在動作過程中拉動外展肌的邊緣,反之亦然,會造成臀部出現不易察覺但持續性的旋轉以及疼痛。這種情況很難解決,除非這場大腿中的拉鋸戰得以解決。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 如果位於止點位置的胸大肌和三角肌不能相互順暢滑動,肩帶的整體平衡則會受到影響。● 您可能會覺得身體局部受限的部位感覺起來好像一坨膠水乾掉並固定在組織上,讓關節或肌腹不能順暢動作。這讓我想起用微波爐解凍雞肉後,雞肉的外側開始稍微被煮熟的樣子—組織有些乾燥,並且沒有彈性。當患者的組織觸感跟上述相同時,您可以用雙手鬆解、軟化並解除限制,讓組織好像已恢復到較有彈性的狀態一樣。很多時候, 這類型局部受限發生在有許多結構互相摩擦的部位,就好像摩擦力是造成組織變化進而導致受限的原因一樣。我經常藉由觸診在前斜角肌底部和胸肌中發現軟組織受限,而這個僵化狀況似乎更加拉緊斜角肌,增加上頸部和顱底疼痛。這個狀況真實發生,即使實際上受限部位更為下層。當結構如上述般固化時,它會造成關節失去平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關節疼痛。例如,如果位於止點位置的棘下肌和肱三頭肌,在後三角肌下方發炎固化,以至於後肩盂肱骨關節中形成一塊彈性較小的軟組織,整個關節就會好像向前傾斜一樣。這個狀況導致肱骨頭被往前推,以至於前部結構緊繃。在這種不良動力環境下, 這些不平衡狀態造成了重複性疼痛。而只有後部結構軟化以及鬆解, 使關節回到其平衡位置後,前肩盂肱骨關節的疼痛才會完全消失。● 有時肌肉邊緣靠近骨骼的部分可能是僵硬的,並且重複性處於緊繃狀態。當您慢慢壓入深層肌肉中時,越接近骨骼,您越可以感覺到肌肉在密度上的變化,就如同您把布丁擺在空氣中,它的邊緣會變得硬硬的;雖然布丁的外層密度比較高,但是仍然和內層軟的部分是一體的。您會注意到大部分肌腹仍然會收縮並具有柔韌性,但是患者仍然持續感到疼痛並且肌肉容易疲勞,就好像患者初次受傷後,他們的肌肉小心翼翼的運作,收縮力道只有中等強度。在這種情況下,肌肉無法一路收縮至骨骼止點,亦無法一路放鬆至那麼遠的部位,因此肌肉僵化的問題無法消除。當我們在這部分肌肉軟化僵化的筋膜時,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筋膜一旦鬆解,肌肉還會暫時變弱。然而,當患者再進行訓練,整塊肌肉可以自由收縮和放鬆時,便可看到患部受到治癒,最終得到強化。因這類受限長期存在,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次治療才能獲得完整的效果。● 患者有的時候似乎全身筋膜嚴重受限,無論筋膜是前-後走向或是對角線走向。我發現這種情況比較常發生在經歷了摔傷或其他運動傷害的患者身上。當您藉由望診分析處於靜止狀態中的患者並嘗試瞭解患者身體不對稱的原因時,您可以嘗試找到患部,並對您觀察到的患部兩端進行鬆解。有時,當您正在治療患者身體某一個部位時,他們可能會告訴您他們身體的另一個部位有疼痛、拉扯、刺痛等感覺。用這種方式治療患者身體就像在一籃圍巾中進行揀選,拉到的圍巾兩端都不是來自同一條,但最終您會找到同一條圍巾的兩端。請您將手放在似乎有關聯的受限軟組織上,以直覺拉緊各部位的筋膜。如果您感覺到連結,也就是同一條圍巾的兩端,請加深鬆解。
-
2020-10-16 養生.樂活人生
接納外遇罹癌父回頭、53歲自己險瞎!陳鴻決心陪伴爹娘,不留遺憾
因《阿鴻上菜》美食節目紅遍亞洲的陳鴻,去年受邀回母校明新科大擔任副教授,現在除了教書,他的工作之一是陪伴父母的老後生活。他笑說自己一直是個「職業媽寶」,已經54歲了,仍然像個孩子,「現在我卻要帶著兩個老小孩。」但他知道,陪伴是最好的對待,只要時間允許,他就會帶著父母趴趴走,讓生命不留遺憾。陳鴻的母親今年77歲了,只要允許,工作時他就會帶她出門,「出來一次少一次,只要她還能走、還能動,我就會帶著她。」他強調:「與其說我愛你,不如陪伴。」 父親外遇,他替母抱不平挺到底 他來自一個富裕家庭,母親是嬌滴滴的鹽號千金小姐,父親是大男人的碾米廠十三少公子哥。母親在22歲時遇到英俊挺拔的乒乓球國手父親,不顧家庭反對,隔年結婚。然而,就在陳鴻高中時,父親外遇了。 原生家庭不幸福,讓他很早就離家工作,直到30歲那年,陳鴻決定將母親接來台北同住,再度當起「職業媽寶」。他說,母親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他從來沒有削過水果,被褥總是乾淨清爽,而他,也總是站在母親這邊,替她的人生抱不平,「她覺得自己將生命中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家庭,為何得到的回報是這樣?」 2年前放下恩怨,終接老父回家 後來,陳鴻的父親到大陸當起台商,他始終無法諒解父親長年不在家,兩人幾乎沒有聯絡和往來。直到2年前,父親回到台灣,並發現得到癌症,他和母親選擇放下一切恩怨,重新接納他,「我看到父親也老了、步履蹣跚,不能再這樣對待他。」 「我很清楚他們個性是不合的,又太早結婚,但,就算做不成夫妻,也能當朋友。」陳鴻將父親接來同住後,一家三口經歷多年的分離,終於又同住一個屋簷下。他們擁有各自的房間、各自的冰箱。 只是,要和兩老相處並不容易,他說:「我的最大挫折是,我也是一個孩子,現在卻要帶2個老小孩;有時你講東他會往西,我在想怎麼會這樣?」 他發覺和年近8旬的父母無法用理性溝通,「有時和我爸爸講道理,會講到發火,也會被媽媽的固執氣死,我現在想想這不就是功課,我要學會順服。」 眼睛險瞎,決定改變生命態度 去年,陳鴻遇到人生中的另一個考驗,他的視網膜剝離兩次,「我瞎了!」剛開始是飛蚊症,加上小診所誤診,醫生只給他降眼壓的藥,飛蚊症就變成視網膜剝離。 幸好,他遇到一位好醫生,全力救治他的眼睛,「醫生說不可能治好,但至少能補得回來,總比瞎了好吧!」經歷幾個月的醫治,右眼狀況比較好,但左眼視力只有0.1。 「視網膜剝離很辛苦,開刀後要趴著3個月,這是我人生中的煉獄。」他懊惱道:「我一點都不愛自己,只知道要把工作做好,一再延誤治療。」 陪伴父母,從媽寶變靠爸族 「我還有一個很糟糕的問題,太硬了,以為只是小毛病。」他說自己向來都不服老,這次不得不承認「我真的老了」,而且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我還有這麼多財富,卻沒有好好享受。」 大病一場後,他決定改變自己,「我會選擇性的做我想做的事」,他解釋:「從前我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做作品,現在會去評量我為何要做這件事。」 同時,他也很享受有父母相伴的日子,他體悟:「是他們陪伴我的,不是我陪伴他們;我在含飴弄孫,含的是父母,我從職業媽寶,變成靠爸族。」 任教獲父親肯定,是人生驕傲 最近,他將多年來的美食心得,揉和家人故事寫了一本溫馨感人的書《鴻時代—27道人生菜單》,是對自己和家人的和解。 去年,陳鴻回到母校當副教授,「父親覺得我回學校當副教授,比做亞洲美食天王,讓他更有面子。」他這才說起,從前父親看到他就是個「無用的咖小」,「得到父親的肯定,才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驕傲。」 他明白,父母有一天終究會離開他。雖然早已習慣母親生活上的照顧,以及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但他也開始學習一個人的生活,他喜歡園藝,「我家有一個很大的露台,有空閒時就種四季不同的花,我要將每一扇窗戶都變成隨著季節更遞不一樣風情的畫作。」●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頭暈目眩又胸悶心悸,恐是高血脂症頭!中醫給6+1招,快速降數值.一家人住,也有一家人的熱鬧!女兒對母親告白:一起生活,想有天你老了做菜給你吃.沒有跨不過的關卡,只有跨不過去的自己!一個人可以很好,只要我好一切都會好起來
-
2020-10-15 寵物.照顧指南
愛貓如何讓你「抓狂」?養貓會害主人罹患精神疾病嗎
【文、圖/摘自木馬文化《寄生大腦:病毒、細菌、寄生蟲 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進入弓形蟲這種奇特研究領域的精神病學家並不多,富勒.托利是少數一位,而他對於動物研究竟有效彌補對人類研究的不足,感到相當驚豔。我到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史丹利醫學研究中心總部拜訪他時,他對我說,「這一直不是主流研究路線,我不敢相信這會成真。」這個組織多年來以他為首,是美國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研究最主要的私人資助機構之一(目前托利擔任研究中心的研究副主任)。近四十年來,托利始終認為具傳染性的生物,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常見起因。他承認發生在自己家族中的一起悲劇,或許是他追尋這看似離經叛道領域的幕後動力。一九五六年,托利的妹妹—高中風雲人物,即將畢業上大學—突然出現思覺失調症的明顯症狀。托利當時還在普林斯頓大學念書,得知消息後趕緊回家幫忙母親照顧妹妹。那時是精神病學的黑暗年代。權威人士認為托利的妹妹之所以得病,是來自對冷漠、沒有愛的父母產生的絕望反應,而這種說法讓他母親在失去女兒的悲痛下更背負起愧疚感。不到十年,托利成為思覺失調症領域專家,發現當時所謂權威提出的武斷意見,全是冠冕堂皇的屁話,於是下定決心探究這種疾病的成因。他決定從頭開始,並翻遍數百年歷史的醫學紀錄與歷史文獻,希望找出新線索。「現代教科書仍然會出現一些可笑的敘述,稱思覺失調症處處可見,在世界各地的發生率都一樣,而且從遠古時期就存在。」他強調「那些看法完全牴觸流行病學觀點。」—他在與別人合著的《隱形瘟疫》(The Invisible Plague: The Rise of Mental Illness from 1750 to the Present)中下了這個結論。他發現除了古埃及人之外,在十八世紀晚期之前幾乎沒有人養貓當寵物;最早這麼做的「是詩人,也就是巴黎與倫敦裡頭思想前衛的左派人士。貓就此成為我們的物。」他們把這稱為「養貓風潮」,而思覺失調症的案例正好在同時期急速增加。這種疾病「完全發作的情況相當驚人,以致我發現在一八○六年前,也就是英國與法國同期間出現病例時,醫學文獻竟未能完整描述其病徵。」他指出,「我會覺得驚訝,是因為十五、六世紀有一些非常傑出的觀察家,而他們本應記錄下來。」最引人注意的是,思覺失調症患者體內有弓形蟲抗體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到三倍。這個說法來自他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小兒科醫師兼神經病毒學家羅伯特.約爾肯(Robert Yolken),他們針對世界各地相關文獻(共三十八項優秀研究)共同進行的概觀分析。人類基因體研究明確顯示,思覺失調症具有大量的遺傳因素。這個發現看似與他們的立場相左,但他們並不這麼認為。到目前為止,與思覺失調症最一致相關的基因,控制了免疫系統抵禦傳染媒介的機制。因此,他們認為在精神疾病的高風險家庭中,遺傳風險因子有可能是對弓形蟲的無效免疫反應。托利和約爾肯相信,德國麻疹、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流感、皰疹及其他病菌可能會使思覺失調症惡化;他們也認為一些病例牽涉了與細菌無關的促發因素。舉例來說,大麻重度成癮與出生時的併發症也和這種疾病有關,而弓形蟲是目前已知最強大的環境觸發因素之一。托利表示,「如果要我猜的話,我會說約有四分之三的思覺失調症病例跟傳染性媒介有關,而我相信弓形蟲涉及當中大多數。」讓爭議火上加油的是,有研究人員開始認為弓形蟲與自殺有關,其中以馬里蘭大學的羅馬尼亞裔精神病學家特奧多爾.帕斯托拉切(Teodor Postolache)為首。研究自殺的風險因素時,帕斯托拉切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重度憂鬱或有強烈自殺傾向者的大腦較有可能出現發炎徵兆—對感染或受傷的免疫反應。包含此現象在內的諸多線索都讓他認為,弓形蟲囊胞可能是某些自殺案件的促發因素,而他致力與歐洲學者一同探索這個理論。他與研究團隊走過歐洲二十五個國家後發現,女性的自殺率與所在國家的弓形蟲盛行率成正比;他們也對四萬五千兩百七十一名分娩時曾接受弓形蟲測試的丹麥女性進行前瞻性試驗。此後十五年內,體內弓形蟲抗體濃度高的女性試圖自殺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一.五倍;當中抗體濃度最高的女性,風險則整整高出一倍。帕斯托拉切團隊及許多獨立研究團體持續證實了弓形蟲與不同性別及各區域自殺行為的關聯性,包括來自土耳其、瑞典、巴爾的摩和華盛頓的研究。「我不認為弓形蟲一定是自殺的原因,」帕斯托拉切謹慎表示,「也有可能精神疾病讓患者更容易接觸弓形蟲。」然而,他逐漸肯定弓形蟲至少是自殺的誘發因素之一。這來自他與研究團隊所進行的一項測試,受試對象為慕尼黑某戶籍登記地隨機挑選的一千位民眾,這些人都經過仔細審查、並已排除任何精神病史。研究團隊請受試者填寫問卷,評估自己自殺的可能性,並抽血檢查受試者體內是否受弓形蟲感染。結果,感染弓形蟲的受試者遠比未感染者更表現出自殺的傾向。這些傾向包含男性的衝動與尋求刺激的行為,以及女性的敵對情緒(對他人與自我)。如同佛萊格爾的研究發現,這些特徵和危險駕駛及其他衝動行為具強烈的關聯性。「我希望獨立研究團體也能得到相同發現,」帕斯托拉切表示,「那將是重大的突破。」有鑑於弓形蟲帶來的各種麻煩,貓奴們是否該考慮斬斷對主人的情絲呢?多數科學家同意佛萊格爾的主張,認為人們無需為了避免染上寄生蟲而過度反應。事實上有無數研究顯示,貓為飼主帶來許多心理上的益處。因此真要說起來的話,飼主沒有貓的陪伴下,心理健康不僅不會改善,還更可能惡化。專家表示只要鏟貓砂時多留意、澈底清洗蔬果、從事園藝工作時戴手套,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相較之下,牛肉與羊肉更是弓形蟲的常見感染源,因此建議全熟食用;如果想吃生食料理,可先將肉品冷凍以殺死微生物囊腫。遺憾的是,如果人們防疫失敗,以目前的醫學技術還無法去除腦中的弓形蟲,因為牠的囊腫具厚實囊壁,大多數藥物都拿牠沒轍。然而基於對潛伏感染的擔憂,已有一些研究團體著手開發可突破囊壁的藥物。考量弓形蟲與引起瘧疾的原生動物的親緣關係,研究者的主要目標是檢視瘧疾藥物能否有效戰勝弓形蟲的囊腫。根據對老鼠的實驗可知,這項策略已辨識出部分可望發揮作用的媒介,也增加了治癒人類潛伏感染的希望。為了解釋當前的研究進展,約爾肯以數十年來醫界對潰瘍的立場舉例。「多年來,人們懷疑幽門桿菌是潰瘍的凶手,但一直到找出對付幽門桿菌的療法後才確定這件事。所以這是我們需要的,最終目的是證明,除去寄生生物後病就會好起來。」帕斯托拉切當然也懷抱同樣的希望。儘管走在領域前頭的研究尚未成熟,但他承認這已使他開始從不同角度看待人類的行為。「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他說,「我們通常認為情緒障礙和童年時期的遭遇有關,但誰知道呢?也許那些寄生生物控制了人類的潛意識。」
-
2020-10-11 新聞.生命智慧
桃園醫院安寧園藝治療 讓患者與家屬互動敞開心胸
安寧照護常看病人因疾病痛苦、家屬焦慮疲憊,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護理師陳禾芸坦言,醫護人員內心壓力也很大,她在接觸園藝治療課程後,發現有助於舒緩情緒,便將該治療帶入安寧病房,讓患者藉由植物的生命回顧自身歷程。護理師陳禾芸在安寧病房服務約6、7年,她回首剛接觸安寧照護時,除了注意患者狀況、安撫家屬焦慮的心情外,不知還能做些什麼,在安寧照護訓練時接觸到園藝治療,那時園藝治療課程舒緩了她內心糾結的情緒,才讓她想將其運用在臨床照護。陳禾芸說,民眾常對安寧照護有誤解,以為接受安寧療護就是等死,但安寧療護並非放棄生命,而是要讓生命旅程的最後一哩路有尊嚴、不留遺憾,在安寧病房內藉由園藝治療,讓病人與家屬在相互陪伴過程中,慢慢接受臨終過程的心境轉變。陳禾芸說,園藝治療顧名思義是運用園藝相關元素,設計出園藝相關的活動來獲得生理、心理、社交及認知的效益,過程中引導讓患者及家屬分享故事、說出心情,藉由植物的生命來回顧自身生命歷程。園藝治療的個案狀況,陳禾芸分享,一名80多歲的榮民文伯伯,育有一子一女,當時住進安寧病房一周都不說話、也不進食,因不想拖累子女,只想在醫院等死,其兒女也因照顧過程身心疲累、壓力無法紓解,在病房出現捶牆等行為。陳禾芸表示,防疫期間園藝治療皆以澆花及整理園藝花草為主,因此院方安排文伯伯和女兒一起參加,不過文伯伯卻閉眼不願互動,直到其女兒說,「爸爸你看花開得很漂亮」,他才睜開眼睛並動手摘除枯葉。院方不斷引導女兒分享心中的父親,女兒說著,「爸爸是很熱心常會幫助以前的同僚」、「爸爸是退伍軍人,養2個小孩很不容易」、「他很愛種菜,尤其喜歡辣椒」,文伯伯和女兒則透過一次次的園藝治療漸漸敞開心胸。陳禾芸說,醫護人員在園藝治療活動中,協助患者學習4道人生習題,包括道謝、道愛、道歉和道別,透過分享讓病人及家屬放下遺憾,而園藝創作的作品或盆栽則會送給家人,傳承愛的象徵及意義。
-
2020-09-17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士林區──文物戲曲融入延緩課程在資源整合與特色發展方面,自士林區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戲曲中心辦理ㄧ系列延緩失智活動及課程。故宮博物院課程採「動靜合ㄧ」模式,串接故宮8項古文物,如翠玉白菜入課程,除靜態導覽與手做仿真品入課程外,今年更與愛迪樂物理治療師合作,導入動態「文物操」,透過運動訓練長輩肌力。台灣戲曲中心部份,則是結合課程與表演,並串接共餐之據點,於課程中融入失智延緩及訓練外,亦加強營養與飲食之相關衛教宣傳。在家庭照顧者關懷方面,則與北區家庭照顧者中心合作,辦理心靈舒壓及喘息相關課程。另外亦與特力屋合作,針對失智及高齡居家安全議題,透過課程方式串接商場現場示範,提供民眾相關資訊。在失智友善社區佈建方面,目前以失智友善天使及志工之招募為主,並加強鄰里長加入擔任「守門員」,挖掘社區中隱藏之個案,強化確診率並提供相關的資源協助。內湖區──深入職場打造友善氛圍內湖區因有內湖科學園區,盤據許多公司行號,因此健康服務中心利用健康職場推動之便,鏈結健康促進課程,推動職場失智友善相關內容,並特別強化「看、問、留、撥」失智友善公共識能,以期能友善失智個案,提供友善協助。目前合作之大型職場失智友善之行號,如和泰興業(大金空調)、世晞工程等,後續拜訪推動之企業如大都會公車。在失智友善組織的串接上,除透過鄰里長資源於地方辦理失智友善系列講座外,亦透過商店、教會等組織的串聯,期待可逐步推動失智友善環境。另外,在失智照護網絡之資源整合上,則號召友善天使及鄰里長等挖掘社區疑似或確診個案,並串接轄區內醫院如三總、松德院區等醫療資源,提供個案確診及個案管理服務,讓失智症者能獲得妥善的照護服務。信義區──笑義笑宣傳失智識能信義區在失智友善資源網絡的佈建,主要有以下特色:在社區及鄰里資源的串聯上,以培育失智友善社區種子人員為目標,招募志工擔任「笑義笑行動劇團」巡演,並於里上針對失智症狀、家庭照顧者負荷等主題進行相關公共識能宣導。辦理「記憶餐盒」失智延緩課程,並串聯賣場、烹飪課程等,以及護理相關實習生參與,除推動「代間融合」元素外,更讓失智個案及家屬可透過課程延緩症狀外,也讓家屬與個案間有更多的理解與良性互動。另規劃針對家庭照顧者辦理「咖啡講座」,透過心理課程的調適,讓家庭照顧者可獲得喘息。南港區──廣邀里民任友善貴人自108年起,便針對社區內高齡友善資源進行盤點,並率先其他區向中央申請長者健康促進計畫(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透過課程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多參與社區活動;另亦針對失智病患及其照顧者辦理「憶起陪伴‧享舒壓」計畫,除提供失智照護相關課程訓練外,亦舒緩其照顧負荷。課程介入後,照顧者照顧負荷程度平均降幅40.68%、憂鬱程度平均降幅74.83%,具有顯著的差異。本年度更進一步針對在地失智友善社區進行相關的資源整合,運用地方在地特色,邀請轄區內里長擔任「失智友善桂(貴)人」,於所轄里段進行失智症防治宣傳,並發放「失智友善錦囊」(資料包),深化社區民眾社區失智友善概念及相關識能。另外,亦於志工培訓課程中,將失智友善及相關識能整合,加強失智友善天使募集。萬華區──聯結社區資源投入照護107年起,萬華區便針對轄區內商家全面性宣傳「看、問、留、撥」失智友善宣傳,希望透過社區鄰里商家的失智友善及警察單位之串聯,提供失智症者友善環境及相關支援,降低失智症者走失風險。其次,加強分眾宣傳,如透過里民工作會報,融入失智友善相關公共識能;或針對校園,如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透過實習課程等結合失智症照護主題,強化各個不同受眾的資訊需要。另外,為持續結合鄰近學校資源,辦理老幼共融之代間融合課程,強化跨世代間的理解與認同。文山區──憶起智齡列車巡迴失智友善系列資源佈建及串接,乃架接在「高齡友善」之框架下推動,除整合文山區內特色資源,如指南宮、動物園等周邊之登山步道,媒合中國文化大學運動學系資源,於健康步道導入健康安全科技,另與社區發展協會,開發明星賞螢生態步道等,鼓勵長者多走出戶外運動,社會參與,達到失智預防的目標。在教育資源的整合上,於區內學校合作,導入失智預防健康識能於課程中,透過遊戲化機制,如桌遊、大地遊戲、社團遊戲等方式,鼓勵學生多方瞭解失智預防資訊,並透過學生識能的提升,達到代間融合之目標。在失智延緩及預防課程開設方面,與資生堂合作開設化妝療法課程,透過化妝技術訓練長輩肌力及手眼協調等能力;另亦開設園藝治療課程,期待可讓長輩透過不同模式的課程,延緩症狀。在失智友善天使、組織之招募方面,全力推動「認同卡」認證,透過友善天使培訓,擴大民眾瞭解「看、問、留、撥」之重要性,進而促使店家成為社區中之友善組織,提供失智友善環境。北投區──全人健康All in one在課程規劃上,過去以高齡長者需求為核心,從營養、運動、口腔等實務性課程為主,透過系列的課程預防及延緩失智狀況,自109年開始,推出「全人健康All in one多元串聯自主行」方案,進一步擴大服務族群至全人照護,除提供個別化評估之個人處方及相應之套餐服務外,更串接後續自主性服務,如智慧APP等串接,讓民眾可在家自主進行、動手做。在友善天使的招募方面,除了從最貼近社區的里鄰長、里幹事納為失智守門員外,更從健康服務中心志工等訓練課程中納入失智相關宣導,並招募天使提供相關服務。友善組織的鏈結方面,除與臺北市溫泉協會合作,於新北投觀光商圈、石牌商圈成立友善組織,亦鼓勵失智友善社區服務──「看、問、留、撥」。松山區──社區資源促進代間融合自108年起串接地方首長(如區長、議員等)、社區學校等,於祖父母節宣示以高齡友善為核心,營造友善失智社區,並與轄區內社區發展協會等,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臺北市首創特色。在友善天使招募方面,主要鏈結志工、民防大隊、國小導護隊等志工群,實行「看、問、留、撥」,給予失智症者關懷及協助,目前已有38個個案在這防護網上安全返家。另亦與渣打銀行合作,以保護個案權益為主,導入失智相關公共識能,以期保障失智症者相關權益。結合轄區內友善賣場辦理失智樂齡活動,透過食材的選擇及處理,讓失智症者及其照顧者、家屬等可多接觸人群,並接收營養相關資訊,紓解照護壓力。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9-07 養生.聰明飲食
美味度大打折扣!維持番茄美味的秘訣:千萬別做這事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番茄的風味由糖、酸與揮發物質構成,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番茄若放置於冰箱冷藏,則揮發物質會逐漸逸散,負責調控、生成揮發物質的基因也會逐漸失去活性,讓番茄的美味度大打折扣。大口咬下可口的番茄,酸甜多汁的口感瞬間在嘴巴散開,無論作為水果、沙拉生吃,或是做成番茄炒蛋、番茄燉牛肉等熟食料理,都能品嚐到番茄的百變風味。但你可曾注意過,買回家的番茄若是冰在冰箱幾天,番茄的香氣與滋味都會大打折扣?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在最近找到解答。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Gainesville)園藝科學系教授Harry J.Klee長期研究蔬果的風味是由哪些化學物質所組成的,而這些化學物質的生成又是受哪些基因所調控,其中讓Klee最感興趣的,就是關於番茄風味的組成物質,並為此成立了一項「番茄計畫」。Klee透過研究發現組成番茄風味的物質包含糖、酸以及揮發物質,其中糖與酸的平衡度能為番茄帶來美好風味,但Klee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揮發物質,因為根據許多科學家長久以來的研究發現,我們只所以會覺得食物「好吃」,並不單單只受食物的味道所影響,對食物風味的感受是由嗅覺、味覺與觸覺混合而成的,而揮發物質影響番茄聞起來的味道,因此是影響番茄風味非常重要的關鍵。不過,相較於構成其他蔬果風味的物質,大多是單純直接的組合,番茄的揮發物質非常複雜,種類高達400多種,有些含量低到難以察覺,卻仍然是番茄風味不可缺少的一環,簡單來說,番茄美味誘人的風味,是由眾多揮發物質交錯混合來的,缺一不可。而近期Klee的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一份與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共同製作的研究,發現當番茄冷藏保存時,組成番茄風味的揮發物質含量會降低,同時負責調控、生產揮發物質的基因也會失去活性。本次研究選擇了兩個不同的番茄品種,分別是美國當地的傳統品種(Ailsa Craig)與商業品種(FLA 8059),偵測番茄的糖、酸以及揮發物質含量,並分析負責調控生產揮發物質的基因是否有變化。根據團隊研究員Denise Tieman表示,當番茄保存於5度C以下冷藏7天後,雖然糖與酸的含量不會改變,但會失去部分組成番茄香氣的揮發物質,不過若只有冷藏1~3天則不會受到影響。這項測試是經過76個人的品嚐確認,認為冷藏後的番茄風味不如新鮮的番茄好。此外,研究也指出冷藏會造成幾個與成熟有關的轉錄因子活性降低,延緩番茄成熟。而之後將番茄放置於室溫回暖,相關的基因與轉錄因子的活性雖然會略微回升,但仍無法達到原先的表現量。進一步研究更發現,長期冷藏會讓番茄的部分基因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導致這些基因完全失去活性,而這些基因正是負責調控、生產番茄揮發物質的基因。目前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正努力在改良,希望能種植出即使冷藏保存依舊可以保有香氣的番茄品種。延伸閱讀▶天然存在的400種揮發性化學物質組成蕃茄香▶買回家的蔬菜應該怎麼保存最恰當?▶挑好水果,用對的方法保存!參考資料▶Welcome to Harry's Tasty Tomato Page▶In Refrigerators, Tomatoes Lose Flavor at the Genetic Level▶冰過的蕃茄為什麼不好吃?▶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漫遊者出版(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8-18 新聞.長期照護
慈濟清水日照中心成立 81歲阿嬤到長照據點重拾笑容
慈濟基金會長照推展中心「清水日照中心」今天在慈濟清水靜思堂開幕,發表「電子聯絡簿」app應用程式,透過專用手機軟體E化守護升級,讓散居各地的家人透過此軟體,隨時可知道長輩活動與健康情形。清水日照中心是台中市清水區第一個日照 中心 ,是慈濟基金會成立的第二個日照中心,靜思精舍法師今天也參加開幕儀式,台中市議會副議長顏莉敏、立委楊瓊瓔與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南松等人到場祝福。慈濟基金會長照推展中心召集人林碧玉表示,清水是證嚴法師出生的地方,清水日間照顧中心就在清水靜思堂,清水區五權路267-2號,希望就近照顧有需要的社區長輩,讓家屬安心,回饋故鄉。林碧玉說,長輩生活化照顧最重要,應用復健技巧,促進肌耐力,心靈上學習證嚴法師的法,讓長輩心中有愛,也有未來生命的價值與依歸對象,像81歲的何林美,5年前喪夫,走不出來,到慈濟長照據點接受服務,才揮別憂鬱,他的兒子看到媽媽重拾笑容,放下心中重擔。今天的開幕儀式發表首次運用在慈濟長照機構的「電子聯絡簿」app,慈濟基金會長照推展中心副召集人莊淑婷表示,電子聯絡簿每天更新長輩相關飲食、午睡、活動及心跳、血壓等健康指數,方便記錄,利於長期統計,歸納出整體變化,所有子女不論散居何處都可以下載加入,共同關心長輩健康,讓老人家得到即時問候。電子聯絡簿應用程式不必擔心紙本丟失、損壞,可貼心提供照服員與家屬雙方意見溝通註記,增進照顧品質,可望成為家人與家人、慈濟日間照顧中心與長輩家人溝通的橋樑。莊淑婷人說,除了「電子聯絡簿」App,清水日照中心各項課程設計基於預防重於治療理念,除了以慈濟人文涵養長者大愛情懷,結合四季節氣及地方產業特色,貼近老人家生命軌跡,讓他們遠離失智,還安排園藝種植蔬菜活動,透過動手參與活絡筋骨,重拾田園樂趣。
-
2020-08-12 失智.名人專家
巫瑩慧/讓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持續發揮照顧與支持的能量
依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最新推估,國內的失智人口如今已超過29萬。衛生福利部有鑑於失智人口急速增加,而且有九成以上居住在家中,因此從民國102年起就積極推動失智照顧服務資源的佈建,並於106年開始推行,107年陸續建構「失智共同照顧中心」(簡稱共照中心)和廣設「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簡稱失智據點)。前者以提供失智者社區個案管理服務,並負責社區照護人才培育及公共識能教育,及輔導社區失智據點為目標。後者則是提供失智者及照顧者多元複合支持服務,如認知促進、緩和失智、安全看視、照顧者照顧訓練及照顧者支持團體等,普及失智社區照顧服務。全國至108年度已設置87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434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對於申請補助的對象及規定,每年持續修正中。筆者從民國107年開始擔任新北市衛生局的失智照護輔導計畫委員,參與申請案審查、訪視及相關會議。綜觀新北市在107和108年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業務,承辦單位分別為47家和52家,包括: 社區協會、合作社、基金會、醫院、診所、托老中心、護理之家、養護中心、居家護理所、職能治療所、物理治療所和宗教團體等。而共照中心有9家,亞東、慈濟、國泰、耕莘、淡水馬偕、輔大、雙和、恩主公等醫院和樂生療養院,每一家負責輔導5-7個據點,並轉介個案至據點參加課程。以下彙整心得與建議,以供參考。1.據點設置的地點,最好在交通便利或大眾運輸系統容易抵達的地方。地處偏遠的據點,須設法連結接送服務,對出席意願和參與人數都會有所幫助。2.一樓以上並具有門禁管制的場所,容易影響可近性和參與意願。3.環境中有比較寬裕的迴廊或空間時,將雜物和通道淨空後,就可做為失智者遊走、安撫的場域。4.活動帶領空間需要獨立,避免與廚房、卡拉OK、社區服務等鄰近或共處一個空間,而受到干擾。5.活動課程應包含非藥物治療的體適能、活化認知、藝術、音樂、園藝、芳療、舞蹈、戲劇、瑜珈、律動、樂器、靈性、出遊等多方面的介入,盡量避免只集中在其中的一兩項。這樣才能讓不同的團體動能,促進多方面的身心功能。6.在每堂課開始10分鐘左右,導入長者和家屬喜愛的健康知識,更符合日常需求和增進自我管理。7.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同時為長照或社區服務相關計畫之單位,如C據點、預防延緩失能、公共托老中心、社區關懷據點、銀髮俱樂部或失智共照中心時,人員配置運用、課程規劃或師資聘任,須盡量妥善規劃與區隔,且要釐清整體和個別的運用模式。8.宗教單位辦理的據點,需要盡量開放社區民眾參與,而且宗教性課程不宜超過一定比例。9.建立連結資源,如科技、餐飲、音樂專營店、博物館、幼兒園、學校、桌遊等,促進創新服務。10.針對失智者或家庭照顧者的滿意度調查,需要落實。如果滿意度調查以臉部的表情變化或比較有創意的圖像供選擇,就具有親和力和方便回應的優點。11.鼓勵工作人員多參與失智識能和專業能力的培訓。12.志工的失智相關培訓,可考慮由共照中心或縣市主責單位定期統一辦理。當據點志工人力越充足,就可以有效協助安全看視、活動推展和社區關懷。13.鼓勵志工多參與培訓和領取證照後,彈性加入長照服務,既可以貢獻高齡化社會,也可以有所收入增進經濟自立。14.當據點陪同前來的外籍看護佔半數時,建議規劃以單獨課程或是和家屬一起列入培訓。也需要跟家屬溝通,對外籍看護於失智者上課中外出的彈性。15.退休的護理人員可以培訓成志工、據點協同承辦人或居家護理所工作人員。讓他們的專業,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服務和社會參與。16.職能治療和物理治療科系學生,透過失智識能教育成為志工或據點活動協助人。17.據點或共照中心,都需要安排專責人員為聯繫窗口。活動帶領須以專業人員為主,如果是領有培訓證照者或照顧服務員,最好有實務歷練年資與基礎。18.在資源連結方面,鼓勵據點的承辦人員和主管多參與相關會議。並與社區其他單位及共照中心建立溝通管道、分享和合作。19.行政和服務建置比較成熟的據點,可藉由聯繫會議或提供參訪等形式,彼此交流分享精進。20.據點大都限於人力、空間和個案人數,比較難依疾病進程、年齡或文化背景等分班教學。不過,未來建議在幾個整體機制比較合適的據點先試行推展。目前比較共通性的挑戰是: 家屬支持團體課程和諮商,在規模比較小、位置偏遠、新設立的據點或對社區照護不熟悉的單位中,仍是普遍不容易達到的目標之一。所以,新北市為服務無法到據點參加活動的家屬,108年起採取更周延的作法。委託場地、資源和專業人力充沛的共同照顧醫院,來規畫辦理家屬支持課程,讓這項服務更彈性的進行和落實。而且,如果能夠每個月固定一次由醫師主持擔任家屬諮詢,讓參與者可以從中釐清健康和照顧上的困難。同時,從別人的案例和醫師的回應中,學習到新知。這樣更能有效達成兼顧知識技能、情緒紓解與資源連結等功能。由於新北市幅員廣大,在偏鄉地區的交通、服務輸送、參與意願、特殊民情和地方情節等,存在著不容易克服的侷限,相信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其他縣市城鄉佈建分散的地區。不過,也陸續目睹許多感人的案例。例如在資源和行政體系較薄弱的據點,活動帶領的老師洗淨各種資源回收用品後,製成不同的活動材料或教具。同時也親切活潑的和失智者及家屬互動,並鼓舞主動協助其他學員的家屬,讓整體氛圍充滿歡樂溫馨。還有據點積極和里辦公室合作,串聯社區單位統籌志工,服務弱勢家庭、兒童和獨居長者。並在巷弄沿途擺設懸吊盆栽,美化社區環境。而且克服困難,透過多次協調,邀請里民及失智者在畸零地中,共同闢建菜園。一掃過往垃圾堆積的髒亂,開拓了失智友善環境。在每個縣市推展的失智社區服務計畫中,地方主管機關、失智共同照顧中心和失智社區據點,是三位一體架構,必須有賴主管單位的運籌和變通。另一個重要關鍵是,共照中心願意投入社區營造。參與據點的協調、輔導和培訓,協助就醫確診、各項資料建置、人力培訓和公共識能。而社區中的協會和組織,在有限的經費下,不斷學習、連結和成長,而帶動整體前進的力量。筆者在兩年訪視據點的過程中,看見社區中的協會或組織,只要其主管和承辦人員有三心:愛心、用心和熱心,加上積極和其他資源建立連結與合作,普及服務,反而更能呈現在地服務的溫暖、感動和永續。謹以此篇文章和新北市及全國失智社區照顧服務計畫的所有夥伴共勉,讓失智症的服務可以持續發揮多元照顧和支持。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8-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咖啡渣的7大妙用!除臭、增香、驅蟲還能當堆肥
煮過的咖啡渣還有什麼功用?瑞士頂級咖啡品牌Nespresso與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攜手合作,自2019年起開啟「咖啡全物利用研究─咖啡渣在有機農業上之應用」產學研究計畫,發現咖啡渣當堆肥超營養,蔬菜增重22%,輕鬆「化渣成金」。歷經一年的研究,臺大園藝系教授陳右人表示,咖啡是植物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精華。有效運用咖啡渣種植作物,不僅能避免蟲害還能讓作物更加營養漂亮,是有機農民的好幫手!像是使用咖啡渣作為園藝介質,蔬菜更加漂亮肥美,例如以2%的咖啡渣介質直播小白菜,葉片長度增加13%,重量增加22%。研究也發現,咖啡渣能成功化解蟲害危機,混合咖啡渣、堆肥茶和水的製劑噴灑在蔬菜表面,就能有效減少蟲咬範圍,蔬菜更完整美觀。此外,研究以咖啡渣40%+穀殼60%做成的堆肥施用,紅寶石萵苣的抗氧化能力也大幅提升。咖啡渣的運用也不僅限於農業園藝,也能有效落實於居家生活。家事達人陳映如分享,從廚房到餐桌都有咖啡渣的妙用之處,像是將咖啡渣放進鍋子用小火乾炒,短短幾分鐘就可以去除鍋子油味;也可以把肥皂加點水變軟後加入咖啡渣混合、乾燥,就成了具磨砂及除臭的咖啡皂。家裡容易潮濕的角落,例如冰箱、鞋櫃、廁所等,也可以放上咖啡渣,有效吸水防潮。咖啡渣也是打造香氛的好材料,把曬乾的咖啡渣放在薰香燈上、點小蠟燭加熱,空氣中就會有淡淡的咖啡香!Nespresso從咖啡渣到鋁製膠囊100%全回收利用,建立永續的正面循環回饋在地,為便利消費者的回收旅程,不斷擴增實體回收據點,並貼心提供i郵箱24小時免郵資回收服務,至今全台已有逾2,000個回收點。為鼓勵會員一同實踐回收永續,Nespresso會員凡參加電子護照集點活動,透過完成回收、購買等任務集滿指定點數還能兌換再生鋁製用品。
-
2020-07-29 橘世代.好學橘
許傑輝家藏「農場」-自種無毒菜,毛蟲上門分杯羹
許傑輝享受田園樂已有20年,不灑農藥自己種、自己吃,還可分送給朋友,種菜時樂享一人小天地,太太不會來打擾。他笑說:「種菜太辛苦了,女孩子又怕曬、怕蟲,我也不喜歡種菜時有人在旁邊問東問西。」一開始接觸種菜,是因為想吃茼蒿,從種子開始,沒想到開出黃花,才發現茼蒿跟菊花是「親戚」,種錯方式,結果全部都死掉,於是許傑輝開始研究土壤、耕作方式等等。後來種出心得,他就挑戰較困難的十字花科,結果引來超多毛毛蟲,用了各種方法都沒辦法阻止毛毛蟲來偷吃。最後他「誠心溝通」,像毛毛蟲們發表,「這一半給你們吃,另一半留給我。」竟真的有效。種了菜之後,許傑輝也開始養魚,朋友都笑稱他家可以當「緊急避難中心」。因為不缺食物。此外,還會有綠繡眼來拜訪築巢,許傑輝還要幫忙趕走台灣藍鵲,因為藍鵲會吃綠繡眼的雛鳥。。延伸/82歲還在學!工程退休轉農業,人人稱他「可可爺爺」。延伸/敬農夫!退休校長學下田「晨昏背天面地,不亦快哉」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25 橘世代.好學橘
疫情期間在家種植物紓壓 讓你從黑手指變綠手指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美國過去幾個月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採取居家避疫等措施,許多人因此訂購植物在家種植紓壓,多家銷售植物的電商都表示訂購量大增,植物供不應求,特別是容易照顧的仙人掌。研究顯示,栽種植物等園藝活動,的確對人類心理有正面幫助。被自然環繞,可以減輕心理疲勞,加強專注力。2016年一項研究發現,社區中綠地數量可預測居民的壓力程度。有植物相伴,可以減輕壓力,園藝療法也因此成為心理治療的分支之一,致力於使用植物和園藝改善心理健康。窗台種多肉植物 只要注意採光園藝專家謝克特表示,新手想要嘗試種植物,仙人掌是最佳選擇,「提及培育植物,實際上只需要複製植物的自然環境。仙人掌是你的最佳選擇之一,只要確保它曬到太陽,你甚至可以去旅行2周不在家,都沒關係。」仙人掌只需放在窗台上,每天接受2至3小時日照,並1個月澆水1次。生長在沙漠的仙人掌為了生存,已進化為非常適應乾燥且陽光充足的環境,紐約等都會公寓室內,成為他們最完美的家。另一位園藝專家馬林諾表示,在室內種植植物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會讓人們開始注意採光,以及家裡哪些地方何時會有陽光,「我總是告訴人們要考慮住所的採光條件」。許多美國人正在居家避疫,是得知屋內採光條件的好時機。接近中午時屋內是否陽光充足?窗台何時照得到陽光?屋內是否昏暗到需要開燈?植物喜歡「獨處」 不要太常照顧謝克特建議人們,可以每天欣賞你的植物,但是不要太常「照顧」它們。他說,仙人掌不需要太多水,其他能夠在公寓內生長的植物,像是虎尾蘭,也不需要多少水。謝克特說,植物其實喜歡「獨處」,只要3至4天檢查1次就好。他說,他常發現一些公寓內的植物長不好,是因為人們太「寵愛」它們,澆了太多水。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08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老學童上學防失智 桃園醫院醫師深入鄉里教醫療知識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人口也逐年攀升,為預防長者失智失能,參與社區活動是良好的選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持續協助桃園市近13個社區關懷據點,安排院內各醫療科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藥劑等專業講師,前往據點為爺爺奶奶上課,增加長輩對疾病的認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社區預防護理長劉美玲表示,俗語說「要活就要動」,不只身體要活動,腦袋更要動一動,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社區關懷照顧據點,希望結合政府及社區資源,讓居家的長輩不孤單,白天兒女外出上班時,能有一個可以與人互動、一起學習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能達到減緩失智失能的目的。桃園醫院協助桃園市近13個社區關懷據點,安排院內各醫療科醫師為爺爺奶奶上課,例如認識常見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了解何謂心肌梗塞、退化性關節炎、為什麼爺爺容易攝護腺肥大、奶奶比較會發生泌尿道感染、居家安全如何防跌、用藥安全等,不僅有對醫療的深度了解,同時還安排園藝治療、毛巾操運動、預防五十肩、媽媽手等健身操活動,讓社區長輩多認識自己的健康。劉美玲指出,若家中長輩每天在家看著天花板或門外發呆,不如到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或社區發展協會多活動,倘若不知道住家附近有無這樣的社區據點或愛心協會,可詢問市政府社會局或所屬社區的里長。桃園醫院目前服務的據點,包含桃園區龍岡社區關懷據點、中聖里、中泰里、中原里關懷據點、護國宮愛心基金會,八德區高明里關懷據點與白鷺社區發展協會,中壢區中山里、復華里關懷據點等。劉美玲表示,她常跟里長們說「生活在這樣社區的長輩真的很幸福,希望退休後也可以搬來這些社區養老呢」她說,能協助社區長輩生活得更有品質,並找回他們昔日的笑容,是非常榮幸的事。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7-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當季/果汁之王「百香果」抗老防癌、改善便秘!但這3種人要注意
養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吃當季」,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吃當季」為您整理當季盛產的蔬果,介紹當下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百香果的營養成分豐富,有很高的維生素A、C、鎂、磷、鐵、鋅等成分,有「果汁之王」的美稱,其白色內果皮含抗氧化物質,裡的小黑籽富含膳食纖維,它的膳食纖維含量,是香蕉3倍多,也是泰國芭樂的2倍,是改善便秘、抗老、抗癌的好水果!【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出處/2011-09-04 聯合報「元氣周報養生DIY」】(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百香果屬西番蓮科,別名西番蓮、西番果、時計果。關於百香果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當百香果的花在盛開時就像時鐘的刻痕,因此也稱為「時計果」或「時鐘果」。原產於南美洲的巴西,於日治時期時開始引進台灣栽種,台灣有栽種百香果的地區,以南投、台中以及花蓮等地為產量前三名,而其中南投埔里的大坪頂更是百香果的重點生產區,在栽培面積和產量上,皆是當地的驕傲,而當地日夜溫差大、產出的百香果風味特別迷人。選擇果實完整飽滿、顏色鮮艷、表皮光滑,拿起來有重量感,並帶有香氣者為佳。百香果有哪些品種?1.紫色種(P.edulis.Sims):又稱野生種或本地紫色種,果實為圓形或長圓形,果皮成熟時呈紫黑色,果實小、平均果實為35公克,果汁含率低,糖度、酸度底,產量也低。2.黃色種(P.edulisvar.flavicarpaDegener):由中南美洲、夏威夷及太平洋地區引進的黃色品種,果實為長圓形或圓形,果皮成熟時呈鮮黃色,果汁率高,果實大小約80公克,產量高,香味濃郁,品質優良。3.百香果「台農一號」(TainungNO.1):本品種係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以紫色種為母本,黃色種為父本的雜交後代選育出,具有自交親和性,故極易由蟲媒授粉即可結果,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鮮紅色,略為光滑,果實最大達120公克,平均果重62.8公克,果汁率高,果肉呈濃黃色,香味濃烈,酸度稍低,為目前台灣百香果主要栽培品種。百香果有哪些營養?百香果的營養成分豐富,有很高的維生素A、C、鎂、磷、鐵、鋅等成分,有「果汁之王」的美稱。它的維生素A效力(類胡蘿蔔素)相當高,大約是木瓜四倍,還含有不少維生素C。百香果口感微酸,易讓人以為維生素C高,但在水果裡,維生素C含量僅算中等,不敵枸櫞類水果,就是我們熟知的橘子、柳丁、檸檬、葡萄柚等。不只如此,百香果還富含鉀、鋅等礦物質,不只算是高鉀水果,鋅含量在水果中的表現也相當不錯,排名中上。依衛生署食品成分分析,100公克百香果果肉,熱量約66大卡,在水果裡的熱量排名為中等。百香果白色內果皮含抗氧化物質,裡的小黑籽富含膳食纖維,它的膳食纖維含量,是香蕉3倍多,也是泰國芭樂的2倍。有些人怕酸不敢吃百香果,打成果汁後加糖、蜂蜜飲用,怕胖的人最好控制飲用量,並改用代糖,以免體重節節上升。網路相傳,百香果富含生物類黃酮,是真的嗎?類黃酮是一種天然植物化學物質,有抗氧化、防癌功效,能使癌細胞變得衰弱。但民眾不要看上百香果的類黃酮,就大量食用,其實,葡萄的含量也很多,非百香果獨有。蔬菜、水果裡都含有植物化學物質,只是種類不同罷了。像綠茶裡的兒茶素、大豆裡的大豆異黃酮、蒜頭裡的大蒜素,以及番茄裡的茄紅素等,都是植物化學物質,功效相去無幾,只是抗氧化機轉略有不同。要想抗氧化、防癌,除了靠植物化學物質,攝取維生素A,以及膳食纖維也有相同功效。關鍵應該是多樣化攝取,奉行彩虹飲食原則,多吃不同顏色蔬果。百香果入菜、做甜點或打果汁,怎麼吃?百香果的酸甜味用於烹調,可刺激食欲;炎炎夏日,還能做成消暑飲品。不過,對於體重超重或肥胖者,還有糖尿病患,在喝百香果汁時,最好以代糖取代果糖、蜂蜜、蔗糖等,以免吃進過多熱量或糖分,體重、血糖值上升。另外,有人吃果凍時,喜歡淋上少許鮮奶油,不妨以百香果果肉取代鮮奶油,變換口味。怕百香果口感太酸,買回家後可放置2、3天,待果皮略皺,香氣會更加濃郁,酸度也會稍降。哪些患者不宜吃百香果?百香果的鉀含量豐富,以100公克為例,鉀含量就有200毫克,在水果裡堪稱與木瓜等瓜類水果同級,算是高鉀水果。腎臟病患:儘管高鉀,腎臟病患只要抓對份量,節制地吃,百香果並非禁忌。腎臟病患者每天可吃2份水果,1份百香果,大約是90公克果肉,以一般個頭的百香果為例(一斤約有6、7顆),一份約為一顆。腎臟病患吃百香果無妨,但應避免喝果汁,也不宜飲用濃縮百香果汁沖泡的飲料,以免份量沒抓準,吃進超量的鉀。糖尿病患:建議攝取量與腎臟病患相同。百香果微酸的口感,易讓人誤以為糖分不高;但食用過量,可是會影響血糖穩定。腸胃功能不佳者:百香果含有膳食纖維,若腸胃不佳者攝取高纖食物會導致腸胃不適,建議高纖水果須依自己耐受程度增加量。有別於糖尿、腎臟病患,百香果的高鉀有助於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但前提仍是適量食用。諮詢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
2020-07-03 養生.抗老養生
讓免疫系統更年輕!專家推薦9種適合熟齡族的運動,膝蓋無力也做得來
要活就要動!隨著年紀增長,體能狀況容易下降,長者更應保持每天活動,即使是輕鬆的活動也有幫助。此外,運動與長壽之間存在著正相關,且英國研究發現,運動可以保持免疫系統的年輕和效率。專家推薦9種適合長者的運動,提醒民眾保持規律運動習慣,以提高肌力、活化大腦、預防失智。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怡君表示,65歲以上長者應保持每天活動,減少坐下、躺下及不動的時間。事實上,任何類型的活動都比不活動好,即使是輕鬆的活動也有幫助。 所謂的輕度活動要有「移動」的動作,例如:起床泡杯茶、在家中移動、慢步走、清潔打掃、整理床鋪或房間、站立姿勢等。 運動好處多!有氧運動、肌力訓練都重要 除此之外,建議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在規律運動的老人中,產生免疫性T細胞的胸腺明顯大於無運動的老年人,甚至與年輕人相當。 陳怡君解釋,老人運動的好處包含:健全免疫系統、堅固骨骼、使平衡更好、活化大腦連結,預防失智改善認知功能等。 運動分四類,重要性相等,分別為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運動、柔軟度運動。 有氧運動主要在訓練整體健康和耐力;肌力訓練能強化肌肉和骨骼,平衡運動可增強維持平衡的肌肉,預防跌倒;柔軟度運動則能增加活動角度減少僵硬。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周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其中包含3次平衡及防跌運動、2次肌力訓練,以提高肌力、平衡感和柔軟度,降低跌倒風險。 有氧運動很簡單!跳舞、騎自行車樂趣多 中強度有氧運動會提高心率,使呼吸次數變多,身體也有升溫的感覺,常見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包含:快走、水中有氧運動、騎自行車、跳慢舞、雙打網球、推除草機、遠足等。 若運動中仍可以保持說話但無法唱歌的程度,即代表所從事的運動已達到中強度的程度。 肌力訓練選擇多!太極拳、瑜珈都很棒 除了進行有氧運動外,建議再加上肌力訓練,可在有氧運動的同一天或不同天進行,需依據自身健康狀況及能力選擇。想要達到肌力訓練的效果,應該運動到需要短暫休息才能再繼續運動的程度。 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健身房中,有很多方式可以訓練,例如:提有重量的購物袋、瑜珈、皮拉提斯、太極拳、舉重、使用阻力帶、俯臥撑、園藝活動如:挖土和鏟土等。 適合長者的9大運動!快走、游泳好選擇 下列為治療師建議年長者適合的九大運動項目: 1. 快走(有氧運動) 與慢跑相比,是低強度有氧運動,可提高心率和肌肉使用。對膝蓋或腳踝無力的人來說,快走是更好的選擇。 2. 固定式自行車(有氧運動) 是有氧運動的一種很好的形式,不會對關節產生傷害。 3. 游泳(有氧運動) 受水浮力支撐,對於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者,是很好的運動,水提供的阻力會有肌力訓練效果,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在水中活動。 4. 深蹲(肌力及平衡訓練) 5. 太極拳(平衡、靈活度訓練) 6. 手臂舉重(肌力訓練) 增強上背部和肩膀肌力。 7. 健身體操(肌力平衡訓練) 8. 伸展 伸展所有肌肉保持靈活度,防止關節僵硬。 9. 瑜伽(柔軟度、平衡性、力量訓練)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更年期骨質流失更快,40歲起防骨鬆!白雁:練氣功強化骨骼、改善體虛.找回好氣色!緊實肌膚、減少皺紋,中醫師:「美顏微針」能改善皮膚暗沉.中年後還想交男朋友,又怕子女反對?愛情是抗老特效藥!一定要談戀愛的4個理由
-
2020-06-24 養生.聰明飲食
紅茶咖啡因一定比綠茶高?發酵程度和咖啡因成正比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常有人認為茶發酵的程度越高,咖啡因含量也勢必更高,例如:屬於全發酵的紅茶,其咖啡因含量就會比半發酵烏龍茶或不發酵的綠茶更高。但事實上,這可不一定,因為茶葉品種、加工製作、沖泡等皆可能影響茶的咖啡因含量。過去許多資料常指出「紅茶因為發酵的關係,所以咖啡因含量會比綠茶來得更高」,甚至常有人認為茶發酵的程度越高,咖啡因含量也勢必更高,例如:屬於全發酵的紅茶,其咖啡因含量就會比半發酵烏龍茶或不發酵的綠茶更高。但事實上,這可不一定。發酵程度越高,咖啡因越高?這可不一定!若單以市售包裝的茶飲料來比較紅茶、烏龍茶、綠茶等產品的咖啡因含量,通常紅茶的咖啡因含量會較其他兩種發酵程度較低的茶品來得更高。但事實上,此數據結果卻不能代表「發酵程度」與「茶葉咖啡因含量」之間有絕對的關係。國家科學委員會便曾經執行專題研究計畫,發現同樣以南投縣名間鄉所生產的四季春茶菁作為主要原料,分別依照不同製程製作,處理成綠茶、烏龍茶及紅茶時,卻會發現除了紅茶中的茶黃素、茶紅素明顯較高外,在咖啡因含量上各組之間其實不具有顯著的差異。顯示在使用同一種原料的狀況下,發酵的步驟對咖啡因的影響可能不大。此外,前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陳右人也表示,茶葉中咖啡因含量大約占乾燥茶葉重量的1%~5%左右,但事實上,在使用同一原料的狀況下,其實發酵對咖啡因濃度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咖啡因變動大!樹種、採收季節、沖泡溫度等都能影響含量依據目前的資料來看,茶葉中的咖啡因含量並不會因為「發酵」而有顯著的影響,但其實仍有些規律可循:1、樹種一般來說,茶樹可分作大葉種與小葉種,小葉種通常咖啡因含量較低,大葉種則較高。除此之外,大葉種茶樹的茶多酚與單寧酸也普遍較小葉種茶樹高,常作為紅茶的原料。2、茶葉的老嫩度不同茶樹樹種不同部位所含咖啡因含量皆不同,但於茶樹芽尖、嫩葉的咖啡因,在不同茶種中普遍較老葉高。隨著茶菁成熟程度增加,咖啡因含量隨之下降。3、採收季節針對不同季節,相同葉位的茶葉咖啡因含量也有不同,夏秋茶咖啡因含量較春冬茶含量較高。此外,在不同栽培條件下,也曾觀察過會隨遮陰度提高而有咖啡因含量增加的趨勢。4、焙茶過程茶葉高溫炒焙的過程,促使咖啡因析出,會降低咖啡因含量,同時,作為苦澀來源的單寧酸也會在此過程中遭受破壞。隨著炒焙的溫度及時間增加,也同樣影響最終產品的咖啡因含量。5、沖泡溫度及時間此外,在沖泡的過程中,不同的沖泡溫度及時間也影響著咖啡因含量。根據《茶葉專訊》過去的研究也發現到,以不同水溫沖泡不同茶類,發現茶湯的咖啡因含量會隨著沖泡溫度越高,咖啡因含量也越高,且以沸水沖泡的咖啡因含量也比80℃水溫沖泡者高出至少一倍。另外沖泡時間越長,也會使得茶葉溶出的咖啡因含量來的較高。因為茶葉咖啡因含量不一的緣故,習慣飲用罐裝茶飲的民眾可透過瓶裝標示便可簡單確定咖啡因含量;對於喜好購買茶包、茶葉進行沖泡的民眾來說,透過減少沖泡時間、控制水溫,也可作為減少咖啡因的方式。但針對現場調製的手搖茶,因咖啡因變動較大的緣故、難以進行標示,為此目前「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中針對茶葉也只規定要標示產地及是否添加香料等。因此,民眾也應多加注意自己日常的飲用量、以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延伸閱讀▶台灣茶含「茶黃素」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扯!媒體捕風捉影、農委會還領頭推銷!▶「台灣茶」與他們的「產地」▶別喝隔夜茶!但瓶裝茶不都是隔夜茶嗎?參考資料▶製茶加工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大葉種茶樹品種春冬茶適製綠茶之研究▶一杯茶含有多少咖啡因 ?-茶葉專訊▶從茶葉生產到飲茶的科學-科學研習月刊57-10(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6-22 科別.骨科.復健
椎間盤突出疼痛 內視鏡配備磨鑽終結惱人骨刺
許多人受骨刺之苦,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最近運用一種微創的脊椎內視鏡手術,以微雕藝術的技法清除骨刺,並表示關鍵是內視鏡搭配了一顆纖細的「磨鑽」,能直接粉碎骨刺並排出體外,輕鬆終結不少人的麻痛人生。骨科醫師黃全敬指出,一位65歲的退休男性,在職場拚命工作存錢,為的是想享受退休人生,在一次從事園藝活動時彎腰搬花盆,感覺閃到腰,除了下背痛外,沒幾天竟從腰部痛到右臀再往下麻痛到右小腿,不論躺臥、坐姿或行走都疼痛難耐,有時整夜都輾轉難眠,總以為只是閃到腰,吃吃止痛藥和多休息就會好,沒想到一直疼痛了好幾周,才求醫治療。該患者過去並無下背痛或坐骨神經痛的病史,臨床檢查發現右側直抬腿試驗呈現右腳抽痛、右腳踝無力,以及右小腿感覺麻木,高度懷疑是腰椎神經根受壓迫造成的。經X光檢查,發現第四、五腰椎節段有退化情形,再做核磁共振造影,確認在第四、第五腰椎有骨刺增生,合併椎間盤突出,導致右側椎間孔狹窄,造成神經壓迫。如果以疼痛嚴重度10分來區分,經過藥物和保守復健治療,該患者的疼痛程度仍然達到8分,效果不佳。黃全敬說,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是透過約一公分的單孔小傷口,利用內視鏡的清晰放大視野,再用動力小磨鑽將骨刺磨除,其碎屑即隨著清洗液排出體外。這名男患者還再以磨鑽替狹窄的椎間孔「整形」,把椎間孔擴大,達到脊椎神經減壓成效。最後再用抓鉗把膨出的椎間盤組織挾除,徹底解決神經壓迫問題。這項手術不用再置入椎體間支架與鋼釘,且患者術後住院兩天就出院;原來的腰、大腿、小腿的麻痛已消失。
-
2020-05-24 橘世代.愛玩橘
經典小鎮行程/悠走楊梅客庄古道,賞景啖美食!
桃園市楊梅一個融合客家、鄉村、鐵道生活的文化鄉鎮,台鐵縱貫線貫穿其間,這個仍保留早年客家庄風貌的地方,有道地「鹹、香、肥、酸」的客家味料理,具有多元豐富休閒遊憩據點,今年楊梅以「花漾客庄、鐵道茶香」獲評選交通部經典小鎮,吸引許多情侶、親子、遊客來喫茶、休閒玩樂的新興客庄景點。楊梅區為著名客家庄,地理位置略成長方形台地,早年先民開墾發現環繞山林台地,生長茂密的楊梅樹林,時值3、4月間,紅紫色的楊梅果實,甜中帶酸滋味獨特,稱為「楊梅壢」,隨著客家人移居開墾,形成客家聚落,從日據時代以來就以鐵路貫通,鐵公路交通便利,富岡早在20世紀初建造木驛站,自2013年1月台鐵富岡基地廠區啟用,取代原台北機廠、北區供應廠及新竹機務段綜合廠區,同時兼具觀光用途,為亞洲最大鐵道園區。桃園市府觀旅局列出楊梅旅遊景點特色,包括富岡老街及鐵道藝術園區,以富岡車站、老街、富岡運動公園、大井頭伯公祠、伯公岡公園為核心,連結周邊水圳、埤塘自然景觀,旅客搭台鐵最為方便,在富岡站下車,步出車站抵達富岡老街,看巴洛克建築呂家聲洋樓到富岡運動公園、陂塘地景,亦可搭乘新竹、桃園客運及楊梅區免費公車,遊逛楊梅人文風采、鐵道文化。楊梅區農業資源豐富多元,楊梅休閒農業區的耀輝休閒牧場、肥嘟嘟多肉植物園、傑仕堡農莊、亞洲植產、磚窯休閒魚池、老牛園藝休閒農場、紫城農場,周休假日吸引親子走訪;楊梅觀光茶園,提供環境清幽、茶香踏青場所,設有停車場,適合假日健行、觀賞茶園風光及品茗。觀旅局表示,楊梅觀光工廠的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獲選經濟部評鑑國際亮點觀光工廠,台灣食品業第一座黃金級綠建築工廠,分享婚嫁、節慶和生命禮俗的糕餅文化,有廣受好評的DIY懷舊鳳梨酥,可讓大小朋友體驗手工揉製麵糰、包餡製作過程,讓遊客見識台灣獨特的午茶文化。雅聞魅力博覽館由經濟部評鑑觀光工廠,由雅聞生技結合旗下化妝品、保健食品、內衣及SPA的精緻型博覽館,園區設有產業博覽區、彩妝精油體驗區、香草植物觀賞區、香氛保養品DIY教室,讓旅客DIY創作專屬個人香味的手工香氛保養品,當伴手禮帶回家。假日走訪楊梅,可參觀楊梅觀光茶園、耀輝牧場、東森山林渡假村、驛品香生態農場及福人登山步道、百年保甲步道、秀才登山步道、楊梅秀才窩四章堂、江夏堂及富岡老街呂家聲洋樓之外,揚昇高爾夫球場鄉村俱樂部附近一株700歲老樟樹、三連陂「粼粼波光翩翩白影」等景點去處。客庄一路玩,到用餐時間,觀旅局推薦在地美食、老店,包括大成路50年的珍香飲食店,薑絲炒大腸、酸菜五花肉、炒粄條、酸菜鵝肉知名;豐野里信義街80年信義飲食店,傳承第三代,炒粉腸和炒麵類為拿手料理,還有富岡中華街、富岡派出所旁的客家粄條私房飲食店。楊梅永寧里4鄰的八方園鄉村餐館,保持客家三合院風貌,水岸旁建造歐式風格「鄉巴佬義式咖啡館」,吸引消費者上門;大平街的大楊梅鵝莊,為「大楊梅鵝莊楊梅創始店」,以獨門手法製作招牌鵝肉、客家燜筍等客家名菜打出名號,道地客家風味獲客委會肯定;楊梅舊區公所對面的阿蘭姐三代老店,招牌好菜客家炒米苔目、炒韭菜、鵝腸等料理,平價美味,更獲許多網友推薦。 【精選愛玩延伸閱讀↘↘↘】。漫遊輕旅行/12大客庄節慶,百年歷史響徹花蓮拔仔庄。「客庄花甲故事人」壯遊台灣700公里,帶著生命故事走出去!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16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要汗流浹背才有用? 研究解析恐怕跟你想的不一樣
中風病人經過搶救之後,多半需要靠著復健來恢復以往的身體功能。現在有一項新的研究表示,即使是輕度運動,也可以幫助降低中風對身體的損害,研究刊登在《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上。美國伊利諾大學運動和社區衛生學教授Neha Gothe表示,中風是造成老年人殘疾的主要原因,雖然已知運動可以改善中風後的健康狀況,但是幾乎沒有相關研究指出不同強度的運動是如何影響中風患者的身體機能。 研究中,Neha Gothe和她的團隊對30名中風患者1周的日常活動評估,觀察他們走了多少路以及做了哪些活動。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每天平均進行中度至強度的運動時間僅有7分鐘;但從事輕運動,包括悠閒散步、做家事、園藝或其他不會流汗的活動等卻長達3小時以上。 Neha Gothe表示,研究結果只是初步,結論是除了進行中度至強度的體育活動外,從事較輕度的日常活動同樣也很重要,有助於中風患者擁有更好的身體機能,特別是對於罹患中風或慢性疾病的人。(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5種清血管食物現在起要常吃 看見有人中風怎麼辦? 等救護車時你要做這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