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 退休力.活躍好學
搜尋
園藝
共找到
140
筆 文章
-
-
2024-11-17 焦點.元氣新聞
風靡德日韓 森林療癒在台百場開跑 五感體驗大自然、促進身心靈健康
林木蓊鬱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十幾名學員正跟著老師在觀瀑平台進行森林瑜珈,伸展開胸、放鬆肩頸背,聆聽微風吹拂樹梢以及不遠處的瀑布聲,釋放平時累積於身心的壓力,前方嫻熟示範動作的蔡惠君,是林業保育署首批培訓認證的森林療癒師,她原是科技業業務菁英,大病一場後轉職為健身教練,去年看到林業保育署的培育計畫,決定走進山林,將大自然的療癒力傳遞出去。森林,是讓身心靈休息、恢復的地方。利用森林作為保健與治療場域,是國際新興趨勢,台灣民眾對「森林療癒」一詞可能有點陌生,簡單來說,就是應用森林環境讓人與自然連結,促進身心靈健康的自然照護方式,已有科學數據實證,吸收芬多精,感受森林生命力,藉由療癒活動與森林環境深度結合,可達到穩定血壓、提升免疫力、調節自律神經等預防保健效果。為何需要森林療癒師?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台灣山林資源豐富,無論是生態環境或人文背景都非常適合作為療癒場域,林業保育署自106年開始發展森林療癒產業,110年推動師資認證制度,至今已培訓50位認證森林療癒師。台灣森林占全島六成,幾乎人人都會走森林步道,為何還需要森林療癒師?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余家斌表示,若把森林比喻為硬體,森林療癒師就是軟體,以專業引導民眾打開感官、融入森林環境,還能協助民眾避免危險因子,遇險時有效處理。「森林療癒師很看重個人特質,可將原本專業設計到課程活動中。」林華慶說,首批森林療癒師年齡分布廣,來自不同專業領域,包括醫療人員、心理諮商、劇場工作者、森林系研究生以及太極拳專家等,其中還有一名原住民青年,將自己對部落文化的情感注入其中,期待有更多原住民青年加入行列。林業保育署發展森林療癒是朝著產業化方向進行,林華慶表示,希望為台灣長期培養綠領(green collar)人才,綠領工作泛指對於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此外還希望大家善用台灣山林環境,以及幫助私有林的地主創造林地價值,「讓更多人獲取森林生態的惠益(Benefit),而不是提到台灣山林只有想到單純的登山郊遊。」森林療癒跟生態導覽不同「閉上雙眼,聆聽周遭聲音,慢慢把心靜下來。」森林療癒師宋麗柑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擔任生態導覽志工九年,她認為生態導覽和森林療癒活動大不相同,前者是比較理性、傳遞知識的,而森林療癒則重視感覺,步調放慢,用「心」去看大自然,進而促進健康。她說,很多人置身山林卻不知如何感受大自然,森林療癒師的任務就是帶領大家去感受,例如運用教具在大自然中尋找各種不同形狀的植物,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專門提供森林療癒服務的「森林邦」創辦人洪志遠說,近年來多元照顧在台灣愈來愈盛行,但其他療癒活動像是園藝療癒、音樂療癒、藝術療癒等都是在室內進行,唯有森林療癒是把人從室內帶開,至森林裡進行,而這就是森林療癒的獨特之處。百場森林療癒活動報名中為了讓民眾進入森林體驗五感慢活,林業保育署已與各領域的公私部門合作,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設計帶領,在一年內舉辦一百場以上的森林療癒活動,串連旅遊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私有林,打開台灣森林療癒的大門,期能帶動整體產業活絡起來。此外,也為森林周邊的部落社區創造更多綠色工作機會,振興山村經濟。由於森林療癒重視深度體驗,每場活動均有合理人數安排,透過專業引導讓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五感與自然深度連結,像是運用人體鏡頭「雙眼」來真實紀錄步道美景,或是手持雙杖健走增加肌力,以及品嚐大自然所賜予的美味食物,也是森林療癒的重要一環,讓參與者在森林環境中找回身心靈的平衡。森林療癒活動已開放企業員工、醫護人員、樂齡長者及一般民眾報名付費體驗,有興趣者可至台灣山林悠遊網: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Event/ForestTherapy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廣告
-
2024-11-16 焦點.健康知識+
總是忙到沒時間好好吃飯、睡覺?4個周末行動足以讓你平衡日常惡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多數人每天趕上班上課,許多事情都得匆忙完成,例如快速隨便的解決一餐,也忙到沒時間好好睡覺及運動。不過科學家已經證實,明智地利用周末時間補做平日沒時間做的事,可能足以抵消你在一周內所做的事情。專家分享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活動補跑,一樣可以改善健康。1. 周末補眠我們都知道睡眠很重要,但不少人每天三更半夜才睡,可能因為工作課業,也可能是熬夜追劇,有時可能一天只睡2、3個小時。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Sleep foudation)建議,睡眠時間依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需求,中壯年的成人階段(26-64歲),大約需要7-9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慢性發炎,及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風險。理想的情況當然仍是每天要有規律充足的睡眠時間,不過如果平日做不到,選擇在週末多睡一點時間也好。研究表明,在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近期也在國際期刊《睡眠與呼吸》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周末多賴床幾個小時,不僅能讓身體恢復活力,還可以降低70%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2. 「周末戰士」運動效益不會比較差很多人想運動,但平日真的沒時間。國外研究發現,努力在每周1到2天內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周末戰士」(weekend warrior),其達到的健康效益不比天天運動的人差。因此,對於青壯年或長者而言都一樣,以一周運動總量為目標,若無法天天運動,假日就是補運動的最佳時刻。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也在聯合報撰文提醒,每周90分鐘或每天15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應該是最低的有效量,不能再少了,在這個基礎上,每天若能再增加15分鐘運動,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死亡風險。此外,選擇多元而複雜的運動比單純重複動作的運動好。總之,有動比不動好、多動比少動好、多元比單調好,依照個人狀況循序漸進加量加強為首要原則。3.好好吃一頓周末早午餐多數人在上班上課的日子,要不是不吃早餐,不然就是隨便吃,也經常是匆忙購買快速即時不健康的東西吃。周末就請花點時間坐下來吃一頓營養的早午餐。不過早午餐的餐盤內容也很多是超級加工食物,應盡量選擇原型食物、富含蛋白質、低糖、低脂的食物。好好吃一頓早午餐的意義,不但在於選擇營養美味的食物,也在於可與朋友或家人一起享用,研究顯示與親友一同用餐還可促進心理健康。至於為何選擇早午餐,而不是較早的早餐?因為吃早午餐可增加隔夜禁食時間(一天的最後一餐和第二天的第一餐之間的時間),有助減重及改善腸道健康,而且還能睡飽一點改善睡眠。4.周末出去走走周間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破壞,尤其久坐就被認為是「慢性自殺」的一種行為,《The Telegraph》訪問約克大學環境與健康教授Peter Coventry表示,它會損害人的情緒、注意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待室內缺乏太陽光照射也是一大問題,這會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D,對骨骼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周末盡可能多從事戶外活動或園藝活動,藉著到處走走跑跑,改善體能與心理健康。【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10-2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飲食策略 提升神經生長因子的關鍵方法
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包括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經滋養素3(Neurotrophin3)、神經滋養素4/5(Neurotrophin4/5),以及刺激TrK型蛋白催化酶受體蛋白等。1991年,Crutcher及Weingartner等人發現神經生長因子蛋白(NGF protein)及神經生長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年老的老鼠腦內減少。1991年Fisher等人使用神經生長因子餵食年老的動物,刺激其海馬迴中隔路徑的膽鹼激素遺傳表現型(cholinergic phenotype)改善執行功能。1994年Hefti認為使用神經滋養因子治療是對神經的一種保護,並進行臨床實驗來治療周邊感覺神經病變、側索硬化性肌萎縮症、阿茲海默症。前瞻性的研究神經滋養因子將反轉神經細胞體合成機轉的萎縮,以及神經突觸節狀物的萎縮,重新建立失去的神經突觸的互相接觸。神經生長因子藉著各種身心活動的刺激,從神經樹狀突纖維往神經細胞體傳送化學訊號給基因組,再刺激神經軸突的增長及變大,來代償凋零而不能再生的其他神經細胞功能,並且活化海馬迴神經幹細胞,恢復海馬迴調節壓力、學習及儲存記憶力的功能,進而降低認知功能的頹退。《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13章12節中寫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就是「用進廢退」的道理。頭腦越用越靈光,神經突觸變大,不用則越來越萎縮。趁早養成生活好習慣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而罹患失智症後才改善生活習慣,有如逆水行舟,雖然辛苦些,但延緩失智症惡化的復健措施,永遠不嫌太遲。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良好習慣1.提升內因性神經生長因子:例如學習訓練、頭腦體操、身體運動、充足睡眠、心理治療(包括藝術治療、音樂治療、舞蹈治療、園藝治療、娛樂治療、懷舊治療、人際互動、教會的團契活動等)。2.提升外因性神經生長因子:例如環境的刺激、陽光、精油按摩、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薑黃素、戒菸、戒安眠藥等。3.抗氧化食物:包括綠色蔬菜、地中海飲食、植物油、深海魚油Omega3、DHA及EPA、兒茶素、紅酒、咖啡、維他命E、維他命C等,降低b類澱粉蛋白的凝聚,減少神經類澱粉斑塊的數量,延緩阿茲海默症的嚴重程度。抗氧化食物
-
2024-10-18 焦點.元氣新聞
瀑布旁的瑜珈課!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感受森林療癒力
上過很多次瑜伽課,但是在瀑布旁絕對是第一次。課程一開始,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大家盤坐在瑜珈墊上,嗅聞掌心的精油氣味,耳邊聽到的是不遠處傳來的瀑布聲,感覺到緊繃的身體開始放鬆,平時因為工作和生活瑣事而產生的焦慮和煩躁,似乎也跟著心靈沉澱而抒放下來。這場由林業保育署舉辦的兩天一夜森林療癒活動,把大家從台北一路帶到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當遊覽車從台中市區開始駛進山區,放眼望去山巒堆疊,綠境中有溪流瀑布,心情也開始不同。活動前,先為每位學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量血壓、脈搏以及填寫POMS情緒問卷,預計活動結束後再次測量,觀察前後差距。儘管森林療癒已經有太多科學實證,但親自體驗還是很有新鮮感。專門提供森林療癒服務的「森林邦」創辦人洪志遠說,近年來多元照顧在台灣愈來愈盛行,但其他療癒活動像是園藝療癒、音樂療癒、藝術療癒等都是在室內進行,唯有森林療癒是把人從室內帶開,帶到森林裡進行,而這就是森林療癒的獨特之處。五葉松創意料理 品嘗大自然賜予的美味「森林療癒」在歐美日已行之有年,但對台灣民眾來說可能還有點陌生,森林療癒就是應用森林環境,讓人與自然連結,增進健康的自然照護方式。品嚐大自然所賜予的美味食物,也是森林療癒的重要一環,因此課程開始前,先在園區涼亭內享用森林午餐,由當地業者「泰雅原舞工坊」提供五葉松創意料理,五葉松粉末與米飯一起烹煮,散發出類似海苔的香氣,口感清爽,還有非常開胃的五葉松蜜辣椒醬,可以沾麵包或拌飯,也可以搭配蔬菜,飯後喝一瓶冰鎮五葉松汁,感到神清氣爽。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卸下科技業外衣走進大自然林業保育署自106年開始推廣,110年推動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至今已培訓50位認證森林療癒師投入產業發展,這次八仙山的活動分別由兩位首批獲得認證的森林療癒師來帶領。第一天下午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蔡惠君帶活動,她首先要學員們脫掉鞋襪,一開始大家都有點猶豫,但在老師帶領下,很快地大家就像回到小時候,反璞歸真,赤腳踩在草地上、土地上以及石頭上,感受不同的觸感,等大家放鬆之後,開始進行「人體照相機」遊戲。「人體照相機」是用雙眼當快門,把照片存在腦海裡。來到山林間,蔡惠君希望大家不用一直盯著手機,因此兩兩一組,一人蒙住眼睛扮演人體照相機,另一人擔任攝影師,攝影師可以帶著人體照相機在園區找景,當決定要拍照時,人體照相機才能拿下眼罩看攝影師想拍的畫面,之後互換角色,進行一段時間後,老師請大家回到涼亭,讓每個人畫下剛才自己最喜歡的畫面。當眼睛被蒙住時,其他感官會特別強烈,尤其是腳下觸覺以及聽覺,而這也是蔡惠君想要讓大家體驗的感受。第二個體驗是森林瑜珈,場地就在園區的觀溪平台,一邊聽瀑布聲一邊放鬆身心,看蔡惠君熟稔地伸展肢體,很難想像她過去在科技業擔任業務,每天穿著套裝高跟鞋衝刺事業,但她說,看似光鮮亮麗的生活,實則長期高壓忙碌,直到發現健康出問題,才決心改變生活。辭職後,原本就熱愛運動的她,轉職為健身教練,並參加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志工老師,去年看到林業保育署的培育計畫,立刻加入森林療癒師的行列。森林療癒師宋麗柑:用「心」去看大自然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因為其主峰海拔2366公尺,約為八千日尺,因而取其日文諧音「八仙」,區內林木茂密,氣候清爽宜人,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其間,園區內的溪水源自深山的森林,水質清澈,這裡也是山鳥們的樂園,有非常豐富的鳥類生態,青背山雀、赤腹山雀等都是常見的鳥類,園區內的竹林也非常清幽美麗。經過一夜好眠,第二天由森林療癒師宋麗柑帶領大家五感重啟。「閉上雙眼,聆聽周遭聲音,慢慢把心靜下來。」宋麗柑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擔任志工九年,平時喜歡登山及賞鳥,說話時輕聲細語,帶起活動優雅自信,很難想像她年屆六十,已經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孫女,可見森林療癒師能夠吸納各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擔任生態導覽志工多年的她,認為生態旅遊和森林療癒活動大不相同,生態旅遊是比較理性、傳遞知識的,而森林療癒則是重視感覺,用「心」去看大自然,參加森林療癒活動不用知道每棵樹的種類名稱,而是要觀察所處環境,感受陽光及綠意。很多人置身山林卻不知如何感受大自然,因此森林療癒師的任務就是帶領大家去感受,例如運用教具在大自然中尋找各種不同形狀的植物,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兩天一夜的活動,每天活動後都會再次進行身心狀態量測,看到血壓和脈搏微降,似乎開始了解何謂森林的療癒力。百場森林療癒活動現正報名中林業保育署表示,森林療癒是在優質且完善規劃的森林環境中,透過森林療癒師的引導,讓參與者運用身體的五感體驗自然,吸收芬多精,感受森林生命力,藉由療癒活動與森林環境深度結合,達到穩定血壓、提升免疫力、調節自律神經等預防保健效果,同時也讓參與者能重新認識和尊重自然環境,提高社會大眾對於森林生態系多元服務價值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同。林業保育署正與各領域有意發展森林療癒業務之公私部門共同合作,由認證森林療癒師設計帶領一年百場以上的森林療癒活動,開放企業員工、醫護人員、樂齡長者及一般民眾報名付費體驗,有興趣者可至台灣山林悠遊網報名: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Event/ForestTherapy負離子存起來!百條步道秘笈延伸閱讀專家簡文仁推薦登山步道!走入山林享受健康生活走進山林 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箋
-
2024-09-29 失智.像極了失智
健保大數據/失智症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高雄長庚醫院/失智症治療原則 讓長者在地幸福老化截至113年4月底,高雄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530,569人,健保署資料統計,高雄長庚112年治療失智症病人41,343人,居醫學中心之冠。高雄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副教授張雅婷觀察,步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攀升,呼籲民眾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高雄長庚是大高雄首個成立失智共照中心的醫院,神經內科部組成「智能與老化中心團隊」,提供失智症門診照護諮詢服務,並定期與社區結合辦理失智症衛教講座、失智症病友會。就診諮詢認知障礙的病人多元,從最年輕的16歲到最年長的103歲,主要年齡層為65歲以上長者。張雅婷表示,就醫的長輩遍及高雄各行政區,最遠至茂林區、那瑪夏區和桃源區等,也有跨區域的台南、屏東及台東縣市。失智症中心的原則是讓病人回到家鄉「在地幸福老化」,在治療方面,著重跨團隊合作,包括神經內科、精神科、復健科以及牙口團隊、營養團隊、護理團隊等。在高雄長庚用藥的失智症患者約2,000人,除了藥物,還安排職能、語言和物理復健等。非藥物介入的部分,將發展園藝、健口操等,致力於維護其生活功能的獨立性,減少照護者以及家庭負擔。區域醫院No.1台北市聯醫/民眾識能、警覺性增加 診斷極輕度失智者變多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3萬3,961人,是區域醫院第一名。聯醫2017年成立失智症中心,各院區配備醫師、個案管理師、心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等團隊,提供失智症照護。除了藥物治療,2019年首創社會處方箋納入醫囑創新作法,跨界台博館、故宮、中研院、市立美術館等18個文化、藝術單位,幫助患者透過參與社會延緩病情,累計近800個家庭參與、服務超過5千人次。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指出,聯醫女性失智者占比62.57%、男性37.43%,由於女性壽命長,比率高於男性屬正常。85歲以上最多有50.72%,其次65至84歲約45%、64歲以下為3.77%,失智症從75歲後發病比率上升,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提高。劉建良臨床觀察,近五年診斷極輕度症狀者增加,原因之一在於民眾識能增加,若親友出現不同日常表現,就會求診;二為家中曾有失智症病人,再出現第二人有疑似狀況,家人警覺性提高。劉建良認為,及早就醫確診固然重要,但更應該把重心放在透過多元治療介入,管控危險因子,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預防失智症發病或延緩惡化。地區醫院No.1桃園長庚醫院/跨領域團隊照護 患者以女性居多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桃園長庚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共計13,810人,為地區醫院第一名。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陳怡君表示,就診民眾逾65%為75歲以上的老人,大多為退休人士,性別比以女性居多。陳怡君說,長庚醫院於2009年10月成立失智症中心,以「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為核心,提供病人及家屬全方位的服務,減緩罹病的照護壓力。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因地處於桃園市、新北市交界,個案來自桃園市約65%、新北市30%、其他縣市5%。桃園長庚的診療服務多元,包括腦部磁振造影與腦部正子造影檢查、腦部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以及研究使用的Tau蛋白正子腦部掃描。陳怡君提到,失智症的診斷非常重要,這些儀器能協助疾病的判讀正確性,包含腦部是否有病理變化,這些檢查對於診斷及後續治療都有莫大幫助。桃園長庚於2017年成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一旦就醫民眾確診,跨領域團隊可及時介入,除了藥物與非藥物協助,並透過個案管理及追蹤來串連失智症病患個別照護。另依需求轉介跨科別診療、營養、復健、社會資源等。基層診所No.1新北市清福診所/醫師與照護團隊協力 多樣輔療協助復能三峽清福診所定期由神經內科醫師駐診,提供失智症的診斷及照護,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共計4,126人,為基層診所第一名。總治療長林淑敏表示,除了藥物治療,這裡最大的特色是「復能」,藉由多樣輔療課程幫助長輩延緩失能失智。林淑敏說,診所集結跨領域的照護團隊,醫師看完診後,評估長輩的身體狀況、能力,開立量身訂作的「運動處方箋」,再由職能治療師、復健治療人員進行日常生活功能訓練,以及結合感覺統合訓練。看診的長輩多為輕度、中度的失智症患者,又以中度居多,常合併出現精神行為症狀,照護團隊會依他們過去的生活經驗、興趣設計療程。例如:因黃昏症候群吵著要回家的阿嬤,職能治療師會買菜請他們幫忙整理、洗菜,甚至真的下廚,提供認知刺激,屬於懷舊治療的一種。醫師仔細問診、閒話家常,一位患者平均花45-60分鐘,開立用藥及運動處方箋後,也會實際到復健空間看長輩的執行進度,鼓勵把訓練課程做完。醫護人員、照護團隊的角色更像家人陪伴,與長輩緊密互動,有助於建立長久關係,讓追蹤與治療更有效益。 112年失智症患者就醫10大院所失智症早期症狀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一般人偶而會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但是過一會兒或經過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而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例如依照一個熟悉的食譜做菜或處理每個月的帳單時出現問題。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於原本熟悉的事務常會忘記或遺漏既定步驟,而無法順利完成,例如數學老師對於加減算數常出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等。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號,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不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或如何來到這裡。5.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有困難失智患者可能在閱讀、判斷距離遠近、決定顏色或對比上會出現困難。可能會誤認鏡子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但失智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會用其他的說法來替代簡單的用詞,例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部份患者語言理解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患者卻更頻繁及誇張,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或不恰當的位置,例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等,東西搞丟後,無法回頭尋找。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一般人偶而會做不好的抉擇,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或偏差更大,如聽信成藥等推銷廣告而付出大量金錢,或者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穿著打扮可能不適合天候、場合。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一般人偶而會不想上班或參與社交活動,但失智患者的生活嗜好、運動、社交活動、工作等都逐步減少,變得被動,且避免掉許多互動場合。常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睡眠量比過去多。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情緒及性格可能會有些許改變,但失智患者較明顯,例如:疑心病重、憂鬱、焦慮、易怒、口不擇言、隨地吐痰、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沉默寡言、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
2024-09-29 養生.運動健身
森林療癒培養綠領人才!運用身體五感體驗自然,促進身心靈健康
走進山林,運用身體五感體驗自然,促進身心靈健康,是林業保育署近年來發展的森林療癒,至今已有五十位森林療癒師,今年除持續培育認證,更計畫自十月開始,在一年內擴大舉辦一百場森林療癒活動,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發展森林療癒有兩大原因,一是台灣森林覆蓋率達六成以上,山林資源豐富,無論是生態環境或人文背景都很適合作為森林療癒的場域,再來是國外日、韓、德、澳、加等國推行成效良好,更確定可行性。林華慶說,林業保育署發展森林療癒是朝著產業化方向進行,不只是培育森林療癒師,而是希望為台灣長期培養綠領(green collar)人才,綠領工作泛指對於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此外還希望大家善用台灣山林環境,「讓更多人獲取森林生態的惠益(Benefit),而不是提到台灣山林只有想到單純的登山郊遊。」另外也希望幫助私有林的地主創造林地價值。此外,現行的森林療癒師培訓認證採線上課程加實體的帶隊實習,不少學員卡在等待實習階段,因此十月開始的森林療癒活動,將有一部分是提供給學員的實習課。明年底森林療癒師認證制度將有改變,目前林業保育署已與勞動力發展署合作,預計於明年底併入iCAP職能課程認證,完成後可獲得國家認證,之後可從事相關工作。舉例來說,就像廚師拿到國家證書後回歸市場機制找工作。森林療癒師可以將原本的專業運用到森林療癒領域,例如去年首批森林療癒師之中有人具備太極拳、園藝、精油、藝術創作等專長,就可以發展出具備個人特質的課程活動,去年首批森林療癒師中有一位原住民青年,希望有更多原住民青年參加培訓,發揮他們對土地的熱愛。十月開始的一系列活動,串連至旅遊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私有林,打開台灣森林療癒的大門,帶動整體產業活絡起來,讓民眾走進山林,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森林療癒 百場活動報名林業保育署百場森林療癒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由認證森林療癒師引導民眾,運用身體的五感體驗自然,有助減輕壓力與改善免疫力,增進身心健康。例如運用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森林療癒處方箋」、梅峰農場香氛與頌缽音療,及台中市和平區大雪山社區「森之行走─林下的身心平衡」等活動,讓參與者親身感受森林療癒的美好。亞東紀念醫院心理健康中心醫師陳俊霖表示,透過科學數據驗證,森林療癒對身心壓力有舒緩的效果,醫學研究也顯示,充足運動量對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高血壓、失智症都是保護因子。綠色照顧早已運用在醫療上,從十多年前的園藝療癒到近年來的森林療癒,不但運用在舒緩都市人壓力疾病,甚至安寧病房也透過VR裝置,讓病人感受大自然的療癒力量。他建議至少一個月從事一次森林療癒活動,維持免疫系統在相對比較好的活性。這次林業保育署與公私部門共同合作,部分場次將收集資料,分析參與者身心數據變化,為台灣的森林療癒研究提供寶貴資料。百場森林療癒活動只是開端,林業保育署將藉此媒合森林療癒師對接國民旅遊、企業活動、醫療長照相關業者,擴大森林療癒市場,發展具台灣山林特色的健康產業。首批森林療癒活動已開放報名,詳情請至台灣山林悠遊網森林療癒活動專頁查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螞蟻入侵浴室怎麼辦?專家告訴你出現原因及簡單3招助擺脫
如果你認為螞蟻只會被廚房裡的食物吸引,那可就錯了!浴室對螞蟻來說也是個誘人的環境,因為浴室既溫暖又潮濕,還有穩定的水源和食物供應。The Spruce訪問昆蟲學者羅琳絲(Ngan Nguyen Rawlings)博士,了解螞蟻出現在浴室的原因,以及擺脫螞蟻的三個步驟。如何除掉浴室中的螞蟻羅琳絲建議,首先必須追蹤螞蟻從哪裡進入,因為牠們會沿著特定的途徑移動,一旦找到螞蟻的進入點,就可以採取以下三個措施。1.清潔浴室徹底清潔浴室的所有表面,清除浴缸、淋浴間和水槽的皂垢;清潔浴室洗手台檯面,為所有打開的容器蓋上蓋子,尤其是乳液和牙膏;清空並清洗垃圾桶。2.修理管線問題清除排水口的毛髮,疏通排水緩慢的排水管,修理漏水的管道和水龍頭,密封任何可見的裂口。3.處理蟲害建議使用以下一種或多種方法來清除螞蟻。.洗碗精和水:將洗碗精和熱水混合為溶液,清潔螞蟻進入點的周圍區域,以去除浴室裡的螞蟻外激素路徑。.硼砂和糖:這種自製的混合物可以以毒除去蟻群。將1/2杯糖、1/2杯洗衣用硼砂和1杯水倒入玻璃罐中混合,確保貼上標籤,放在兒童無法取得的地方。將棉花球泡入這罐自製混合液中,擦拭浴室所有可能是螞蟻進入點的地方,螞蟻會受糖和水吸引,將硼砂帶回巢穴,使蟻群中毒。.矽藻土(Diatomaceous Earth):居家和園藝用品店可以買到矽藻土,將其作為乾燥劑,吸收螞蟻表皮的油脂和脂質,使螞蟻變得乾燥而死亡。將矽藻土撒在窗臺、踢腳板、地板,以及發現螞蟻出沒的牆壁裂縫。.商業誘餌和殺蟲劑:對於更大規模的蟲害,商業誘餌和殺蟲劑可以針對性地快速消除螞蟻。如何長期阻止螞蟻大軍入侵浴室1.解決潮濕問題修理漏水的水龍頭、馬桶和水管,保持排水管暢通,防止螞蟻被水源吸引。2.增加通風安裝使用浴室排氣扇,減少浴室內潮濕,將濕毛巾、浴墊晾乾,拖乾積水。3.必要的維修更換受水損壞的木材、密封窗戶、門和管道周圍的裂縫、缺口,修理鬆動的瓷磚和缺失的水泥漿及勾縫劑。4.頻繁清潔每天擦拭洗手台和水槽,每週至少徹底打掃一次。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5 失智.大腦健康
大腦健康最早從40歲開始受影響 預防認知能力下降不該做4件事
一般認為,認知能力下降只會發生在90歲長者身上,但最早在40歲可能就開始。雖然遺傳因素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有許多可改變的生活方式因素不僅可防止認知能力下降,還能增強認知功能。事實上,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會影響我們的大腦健康,除了吃水果和蔬菜這些預期的建議之外,還有一些習慣可能也會影響你的大腦健康。如果想防止認知能力下降,你可能考慮停止做以下4件事:1.不要忽視運動專家指出,運動可以提高心率並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從而有助預防認知能力下降。此外,運動也會增加一種稱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化學物質,它在記憶和認知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你可以每天進行約30分鐘的低度至中等強度的運動,而且不需要一次完成,可分階段完成。除了跑步、跳舞、健行、瑜伽或散步等你喜歡的運動之外,日常生活中的活動例如打掃房子、園藝或和兒孫玩耍也能幫助你達成運動目標。2.別輕忽睡眠問題對於大腦及整體健康來說,睡眠的品質和時間長短都很重要。專家建議,目標是每晚睡7到9個小時。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增加大腦中澱粉樣蛋白的濃度,這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充足的睡眠則有相反的效果。如果你睡眠不足,應該優先考慮睡眠。若你在入睡或保持睡眠方面有困難,試著在睡前一小時內避免使用任何電子產品,並建立一個就寢例行計畫。若你在7到9小時的睡眠後仍感到疲憊,這可能是其他睡眠問題的跡象,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至醫療院所檢測。3.不要不吃蛋黃專家指出,蛋白確實含有優質蛋白質,但蛋黃是所有促進大腦生長的營養素所在地,像是膽鹼和葉黃素。因此,只吃蛋白對你的大腦可能好處沒那麼多。較高的膽鹼攝取量與更好的認知能力有關,一個全蛋約含有147毫克膽鹼,是此種營養素的最佳食物來源之一。如果你擔心雞蛋中的膽固醇,有研究已指出飲食膽固醇對大多數人的血液膽固醇影響比過去認知要小。除非醫師告訴你限制雞蛋的攝取,否則沒有理由不吃蛋黃。若你不喜歡雞蛋,膽鹼的另一個好來源是雞肉。4.別把壓力當正常生活中有些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慢性壓力會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有研究已將心理壓力與認知能力下降風險聯繫起來,例如中年時期的工作壓力與晚年認知能力下降有關,重大壓力生活事件也與此有關。由於不可能完全消除生活中的壓力,因此要找到應對壓力的方法,以降低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專家建議,嘗試冥想或深層呼吸練習、定期運動、花時間在戶外、寫日記或從事其他喜歡的嗜好。最重要的是,騰出時間來照顧自己,即便每天只有幾分鐘。 【資料來源】.8 Things You Shouldn't Do When Trying to Prevent Cognitive Decline
-
2024-09-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朱慧芳/黑手主婦
自耕自食DIY的生活,充滿了浪漫與美好。但浪漫美好是結果,過程卻是汗水甚至淚水的堆積,更是一再的創新學習與自我突破。對我來說,最大的跨越是開始使用電動工具。從來沒有碰過電動工具的我,入手的第一把重量級機具是電動鏈鋸,因為那時想把園藝師傅留放在院子的樹幹切成小段的木材,幻想著小木段可以做成這個、做成那個,腦海中形塑的成品,每一樣都在催促我走入工具行。工具行裡什麼都有,但對我來說卻是一座五金迷宮。還好一位看起來很厲害的老師傅,不藏私地幫我畫了電鋸採購重點。時光匆匆轉眼數年,累積至今,我家的工具間裡已經有大中小型不等的電鋸,琳瑯滿目各式各樣的電動工具超過20樣,朋友看了笑我是不是準備去外面包工程了。我相信,工具控的讀者們一定了解那種「永遠少一樣」的心裡。每一樣電動工具有著不同的使用目的,有的經常使用,有的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在關鍵時刻讓人如釋重負開心微笑。林林總總的工具當中,使用最頻繁的是電鑽、電剪以及6吋迷你小鏈鋸。其中電鑽和電剪,更是「不能沒有你」的便利生活小幫手。電鑽不是只有鑽牆釘釘的功能,我更常用它來拆卸電器、各種設備,而電剪則是只要到院子裡就隨手帶著,修枝、剪花毫不費力。雖然有大大小小多樣化的工具,但因為是出自相同品牌,電池可以通用,每買一把新工具,心裡就暗自高興,有種賺到的錯覺。市面上電動工具品牌眾多,各自有獨家的電力系統,選定固定的品牌,可以節省不少購買不同電池和充電器的成本。正牌的電池價格不低,但是安全性高。而選擇品牌的標準,不外乎安全順手、品質有口碑、耐用耐操、維修便利、具備未來擴充性,可以搭配多元機種等,這些是基本常識,也是見仁見智的決定。正確使用電動工具,加上使用前後的清潔、保養,可以大大降低損壞機率,既可延長工具壽命,日常使用也更為得心應手。學會運用機油、潤滑油、專用清潔劑去保養工具,讓我從單純的使用者轉變為居家黑手,開始感覺自己對於所使用的工具有較為完整的掌握度,更有自信面對生活中的小麻煩。幾個月前,我把使用潤滑油去除頑固貼紙背膠的過程拍成短影片,上傳到進口商的官網,因此得到了重賞,對我的新角色「黑手主婦」,是極大的鼓勵。現在我對使用工具和靈活運用不同保養油更有心得,家中的設備,往往噴一噴就可以輕鬆避免未來的問題。最近氣候已入秋,在換季前,該把被密集操勞好幾個月的電扇和冷氣保養保養。我用專用的清潔保養劑,半個小時就完成了簡易的年度保養,不但節省大筆的冷氣清潔費用,也避免聯絡預約專業的麻煩。善於利用不同目的的潤滑油,手邊準備好用的工具,就可以達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最後要提醒大家,使用任何的電動工具,都要注意自身安全。護目鏡、手套是基本的配備,不同的工具可能會增加不同的護具。魔鬼總是在輕忽的時刻現身,我也曾在不經易的瞬間害自己流血受傷,所以知道保護自身安全,是黑手主婦的必學第一招。
-
2024-09-17 醫療.精神.身心
憂鬱症患者治療該不該住院?精神科醫師:出現3狀況應考慮
「當人陷入明顯的憂鬱之中,要他靠自己去好起來,是件很不公平的事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精神科及精神官能症病房主治醫師唐守志如此表明。多數的憂鬱症患者對治療是有一絲憂慮的,因此當他們願意尋求幫助時, 臨床上醫師需要了解病人的病識感處於何種程度,才有助於雙方溝通,建立醫病共享決策,當然需不需要住院治療,患者的動機及對治療的期待也是影響評估準則之一。憂鬱症治療該不該住院?病人的病識感成為關鍵因素大部分的憂鬱症患者知道自己狀況不好,也會盡量想要維持正常,但對於是否要治療卻會有很多擔心和猶豫,唐守志分析,病人的擔心和猶豫包含了現實的考量及大眾偏見,例如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藥物是否有副作用,甚至是一旦服藥就成了精神病的想法。同時憂鬱還會影響患者的判斷能力,唐守志指出,「其實憂鬱症患者能感覺到,『我很憂鬱』、『我需要被幫助』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憂鬱讓人缺少了能量,加上想法受憂鬱情緒影響,總難以下定決心,所以能夠來看病治療的患者,其實都是經過一番天人交戰才踏入診間。當患者願意尋求幫助,從知道自己生病,再細膩到自我選擇治療的方式,這些也是影響治療動機與合作態度的關鍵因素。然而選擇門診或住院治療,又必須要仔細的權衡!唐守志坦言,身為臨床醫師要小心避免,在治療過程中不小心剝奪病人的自主性,住院除了提供安全的環境,針對病情的臨床觀察給予適當的治療外,也是讓人從原本的生活處境當中脫離出來,有助於隔絕壓力,一方面卻也要注意,恐變成患者逃避事情的方法。唐守志提到,有些病人會在意有住院經歷,認為這好像是一個人生的汙點,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但若因為擔心疾病的汙名化,寧願忍受疾病的痛苦,也不肯好好治療,身心反倒容易受到憂鬱症影響,失去正向的能力,讓自己走上更辛苦的路。患者住院及出院如何評估?精神科醫師提出3面向參考精神疾病發作有3個層面因素:第1是生理的因素,包括遺傳、體質、基因等,可從家族史先觀察;第2是心理因素,與人格特質和人際衝突有關,像是不良應對方式、逆境經驗、內心衝突或創傷經歷皆可能為影響原因;第3是社會因素,主要受外在環境包括經濟、工作、意外事件、壓力等情況影響。通常這3大面向是造成疾病發作的原因,只是比例上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醫師在治療時,也會根據患者的發病原因給予適合的處置,例如藥物、心理治療或是住院治療等。關於憂鬱症住院治療方面,唐守志表示,當患者已經無法自己處理,或利用其他周邊資源來改善疾病帶來的困擾,這時就是醫療介入的時機點,例如有些憂鬱症較為強烈會導致患者想法扭曲,容易變得負面思考,對世界沒有任何希望,就像戴上一副灰色的眼鏡來看世界,如果不把眼鏡摘下來,那麼看到的世界都是會灰色的。當憂鬱的病症更嚴重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脫離現實的情況,臨床上稱為精神病性的憂鬱症(Psychotic depression),開始出現幻覺、缺乏判斷能力,生活上容易發生危險,這類型的人就需要住院。唐守志說明,一般憂鬱症的住院及出院評估主要會看3面向:1.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當症狀強度高時會讓病人思考很負面、對事情判斷很扭曲,降低他對疾病好轉的期待。通常大部分輕度和中度的憂鬱還可以透過門診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來處理,然而更為嚴重的憂鬱症可能連日常生活都出現困難,家人朋友也較難去照顧,因此住院的安排就可考量。2.評估患者的狀態是否存有危險性:憂鬱症患者易有負面思考,出現無助、無望、無價值等想法,再加上罪惡感和死亡的意念,為了不想繼續痛苦下去,因此產生傷害自己和結束生命的念頭就會提高很多。住院能提供密切的觀察,制定治療的方針,同理憂鬱的痛苦,支持和鼓勵治療的進行,重新灌注希望。3.觀察患者利用其他資源是否能協助改善疾病:治療的進展是復原力和疾病之間的拔河,如果運用了自身和週邊的資源來幫助自己,但仍不見症狀改善甚至更嚴重,這時候就需要更專門的治療。北市聯醫松德院區調查 憂鬱症患住院治療平均日數28天根據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調查,自108年至112年6月底,因精神疾病住院的患者平均1年約有8499名,其中憂鬱症為1812人,占約21%,患者平均年齡為43歲,平均住院日數是28天。唐守志分析,從憂鬱症患者住院次數來看,有約72%是1次住院,15%是2次住院,也就是說有7成的憂鬱症住院患者,只住過1次院後就沒有再住院;總共有接近9成的病人是2次住院後就沒再住過院。因此,多數患者住院後都可以改善病情的嚴重度,不用再住院。對於部分憂鬱症患者來說,住院可能是相當排斥的事情,但關於住院治療的用意,唐守志宣導,住院讓病人必須離開原本生活的環境,可以暫時隔絕所有的活動、人際交涉所帶來的影響及壓力,也能讓他在這段時間重新建立正確的日常生活作息。尤其憂鬱症患者常有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等睡眠障礙,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生活提不起勁導致整日躺床,等到晚上該睡覺時就容易睡不著,錯誤的習慣只靠門診開藥幫助入睡,是無法找出根本問題解決的。唐守志也提到,患者在住院期間,醫護人員可以仔細觀察包括體力、作息、飲食、睡眠、心理等方面的狀況來擬定個別治療計畫,例如重新調整藥物、建立規則用藥的習慣、給予心理治療等協助。由於憂鬱症從精神醫學上來看屬於一個通稱,病人在此狀態下可能會同時有不同疾病引起情緒問題,因此住院也便於檢查,判斷病人身上是否有其他狀況,例如甲狀腺疾病、糖尿病控制不好、免疫疾病等症狀,揪出原本門診中未發現的因素。現今傾向社區精神治療 憂鬱症患者不需長時間住院以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為例,主要根據住院評估標準,當患者疾病的嚴重度、危險性較高時,會先安排入住一般急性病房穩定病況,如果有心理衝突或人際議題,也可經過轉介和評估,再轉入精神官能症的病房。唐守志描述,院內的精神官能症病房主要可幫助患者克服心理、社會因素導致的疾病影響,提供像是團體心理治療及個別心理治療,來進行心理社會處遇,病房內除了有5、6位心理治療師長駐,1周的5天會安排運動、放鬆、心理團體、人際互動、園藝藝術治療等,讓患者認識情緒,學習使用不同方式調解憂鬱情緒和人際互動模式。唐守志強調,患者本身若是受疾病症狀影響太大,參加療程活動反而會造成壓力,對調整病情無益,因此等到病況穩定、本人有動機和願意改變並配合治療,再轉介至精神官能症病房才比較有辦法吸收後續的療程。另外,有些門診患者也會因病情需要,在經醫師評估危險性及配合度後,而入院治療。關於憂鬱症患者可能會擔心,住院耗費時間長恐打亂原本生活,唐守志指出,現今醫學發展傾向社區精神治療,已不再需要長時間的住院,社區心理中心、相關醫療的復健機構設置,皆有助於患者回歸正常生活後,能定期追蹤病情。住院治療只是人生跑道中1次進廠維修,重新調整後能夠再返回正常跑道。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8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重見後山日先照
再次拜訪花蓮,少了遊覽車團,褪去了吵雜與窮忙,總算可以靜下心來慢慢享受一趟山海戀。跟藝術留白的意境一樣,留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人生態度。花蓮市在都市更新後去蕪存菁的香謝大道,入夜後像時空走廊,邊走邊聊很是浪漫,周遭凝聚人文咖啡館及高端聚會場所,我挺喜歡現在重新洗滌過靈魂的花蓮印象。將軍府重現往日美好,a2水岸環繞異國風情。迴繞在大山大海間的聚落,充滿日式風味的木造建築,讓人彷彿漫步在日本京都。位在美崙溪畔的日式建築群,為建於1930年代的軍官眷舍,在日治時期隸屬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第三大隊,二戰後作為中華民國國軍眷舍。這個日式建築群耗費多年修繕後,終於在今年得以重現昔日美好。被賦予新生命的老社區,臨近美崙溪的出海口,向晚時分在地人常常來這裡散步。此宿舍群又被在地民眾稱為「將軍府」,結合園內的百年老樹,移步易景,姿態萬千,有一秒到京都的感覺。走訪將軍府內的「定置漁場三代目」餐廳,木結構房子工法繁複,都是匠心獨具的心血結晶。建議在有天光的時候,來此品茗或用餐,更能感受木造房舍光影之美。這家餐廳以海鮮聞名,「龍蝦西施泡飯」湯鮮味美,夾帶米香,每天都有新鮮的魚獲送到主廚手中,是名符其實的產地即餐桌的美味料理。另一個新的花蓮網美景點,是位在壽豐鄉的a2水岸景觀園區。園區可乘船遊湖,遊艇在湖中央如一葉扁舟,寧靜致遠,河道兩旁植滿落羽松森林,湖面倒映遠山近林,很有異國風情,坐落其間猶如童話小屋的星巴克咖啡館,引眾人朝聖。社區媽媽的魔法料理,鮮食不必濃妝豔抹。太平洋是花蓮人的冰箱,除了平常少見的原住民料理,也有符合大眾口味、隱藏在巷弄裡面的美食據點。開店超過20年的「莊太太家常現炒小吃店」,是花蓮吉安鄉在地人公認最紅的私廚,由莊太太親自掌廚煮炒,兩個兒子默契十足成為最得利的助手,遞上一道道滿滿媽媽味道的料理。這裡的菜色強調不需用濃油赤醬濃妝豔抹,嚴選食材、新鮮誠食的品質是唯一口碑。連原住民喜歡的巴吉魯(麵包果)和情人的眼淚(雨後菇),平常大城市難得一見的在地食材都吃得到,煮湯或清炒都野味十足,不吃肉也可以很享受。紅喉和白斬閹雞是要預訂的必點限量人氣招牌菜,紅喉蒸破布子肉質鮮嫩媲美豆腐;炒海瓜子不用太多醬油奪味,只用點糖色讓貝類的鮮甜呈現純甜然的味之素;鮮蚵仔湯用的是雞湯。每一道菜都是同中求異,簡單卻又不尋常。在這裡,還有最經濟的五星級什錦麵,一人食也可以不寂寞。飯後沿著溪流慢步,很有在日本福岡博多運河旁怡情自然的感覺,到花蓮跟當地人學著過優質的慢生活,自在又快活。花東縱谷打造友善耕作環境,為土地重新把脈。「東豐拾穗」是由返鄉十大傑出青年曾國旗與太太王宜蕾為地方創生的食農作物品牌,玉里鎮是花蓮地區種植水稻面積最大的鄉鎮,由於鎮內無工業及人為汙染,氣候條件適宜,所生產稻米廣受全國各地民眾喜愛。玉里鎮稻米(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是該區唯一生產有機米的產銷班,配合良好的環境、優良的栽培技術及嚴謹的生產履歷制度,稻米品質一直名列前茅。以完全的友善耕作,為土地重新把脈、養生調息。除了有機稻米,還有黃豆、黑豆、黑麥等雜糧,將花東縱谷打造成有機生產的第一品牌。有趣的是,很多年輕人都是因為喜歡他們家生產、獲獎無數的柚香黑麥啤酒,才重新開始認識這個品牌。旅行中喚醒五感,在濃濃檜木香中入睡。出外旅遊認床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是很多人有過的經驗。位在吉安的「檜木居」,負責人王幸麗與夫婿因緣際會從嘉義移居花蓮,從木材工廠二代轉型的精緻民宿,因為懷念從小熟悉的扁柏精油氣味,以台灣檜木打造房間,走進室內就被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檜木精油包覆,充滿香氣。最讓我驚訝的是,洗沐是自有品牌,也充滿濃濃檜木香,成分單純台灣製造。民宿主人深知睡眠品質的重要性,選用比照五星級酒店高品質床墊、純棉質料的寢具,難得一覺到被鬧鐘叫醒。檜木居讓我體驗五感喚醒的重要性,主人擅於園藝,在庭院廊道種滿鹿角蕨,如置身森林。
-
2024-08-14 養生.生活智慧王
香蕉皮泡水可以當肥料嗎?園藝專家告訴你真相:養分比想像少
常滑短片的民眾最近可能看到一個園藝小妙招:將香蕉皮浸泡在水中,然後再將此「自製香蕉水」澆在室內植物上,號稱香蕉皮浸泡在水中可以釋放營養素(如鉀和維他命C),相當於肥料泡水,有益於您的植物生長。但這真的有效嗎?「生活教主」瑪莎.史都華的網站MarthaStewart.com指出,目前尚無定論。香蕉富含鉀,人類可以直接食用香蕉來吸收,因為這是我們的消化方式;但植物的話,需要被其它有機體分解到足夠細小的程度,然後才能溶解讓根吸收。僅僅將香蕉皮切塊、浸泡在水中兩到三天再濾出液體,釋放出的營養物質可能比網路傳言說的更少。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土壤肥力專家加提波尼(Luke Gatiboni)表示把香蕉皮與水混合幾天,只能釋放很少量的營養物質,因為微生物的分解需要時間,所以需要等到這些材料「腐爛」,這樣營養物質才會被釋放出來。土壤中的微生物正是這個過程的關鍵,這些微生物會分解有機碳鏈並釋放營養物質。香蕉皮水的營養價值有待商榷,而它是否有益於植物更是少有研究。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園藝學家愛德蒙茲(Brooke Edmunds)說目前沒有任何研究定義出香蕉皮水的成分是什麼。「鉀會從果皮中滲入水中嗎?香蕉的皮有多熟(青色、黃色、棕斑、完全變棕)?除了鉀還有什麼會滲入水中?」這些都是很大的未知數。總而言之,看似方便的香蕉皮水可能遠不如老方法:香蕉皮堆肥,這已證明一定能促進植物生長。將香蕉皮堆肥比製作香蕉水對植物有更直接的好處,讓微生物和食碎屑動物(detritivore,如蚯蚓)來完成它們的工作,分解香蕉皮中的有機物質。加提波尼說,堆肥過程中至少部分有機化合物將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出可供植物直接利用的養分。如果還是喜歡「液體肥料」的想法,那麼可以試著自己製作堆肥湯(compost tea),也就是把成品的堆肥土泡水以提取堆肥的營養物質和微生物,數天後便能取用;再者最省事有效的方法便是花錢直接買市面上的液體和固體商業肥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4 養生.運動健身
沒空去運動?不用花大錢、不需太多時間,5種在家就能做的有氧運動練心肺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很多人也想運動,但可能根本找不到時間特地去健身房做運動。有氧運動是保持心肺和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如果有一些可以在家做的項目,就算晚下班,回到家也可以加減動一下,不失為平衡工作與健康的好方法。《Heatlh Day》整理了5個在家就可進行的有氧運動,不用花大錢買器材、不需要太多時間,甚至可以讓你順便完成一些家務。5種在家就能做的有氧運動1、跳繩跳繩是一種高效率的有氧運動,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大的熱量消耗,有助燃燒脂肪和塑造腰部線條,讓全身肌肉動起來,特別是核心肌群、腰部肌肉。根據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底下的心肺與血液研究所(NHLBI)的數據,跳繩15 鐘就被認為是中等強度的鍛鍊。另根據克利夫蘭診所指出,跳繩可以健身及改善健康,尤其是心臟和肺部健康。2.爬樓梯你家是有電梯的新式大樓,還是只有樓梯的老公寓。不用羨慕別人家的電梯,因為爬樓梯也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與在平地行走相比,爬樓梯必須運用更多的肌肉群並發揮更多的力量,因此爬樓梯是一種有效且省時的有氧運動。爬樓梯可鍛鍊到腿部以外的肌肉,如臀部和股四頭肌;並且還能改善平衡能力,因為你必須使用足部和腳踝的穩定肌群以及腓骨肌腱來保持平衡。如果你想再進階訓練,不妨嘗試拿一些重物,例如沙袋,以加強肌耐力訓練。3.有氧瑜伽很多人都會自己在家做瑜伽,但並非所有形式的瑜伽都可以進行有氧鍛煉。能量瑜伽(Power Yoga)和流瑜伽(Vinyasa yoga)等強度較高的瑜伽形式,被視為中等強度的活動。根據 《家庭醫學和初級保健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瑜伽還可以增強肌肉,在降低血壓方面比傳統的有氧運動和尊巴舞(Zumba)更有效。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洪惠風也曾援引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撰文指出,持之以恆的運動能維持心臟健康,建議每周5-7次至少30分鐘中強度的有氧運動;瑜伽、太極、冥想都有幫助。4. 打掃上班族經常沒時間運動,也沒時間打掃,家裡可能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才掃一次。不妨趁周末沒活動時,在家打掃順便運。根據 NHLBI 的說法,清洗窗戶或地板45-60分鐘即可提供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此外,《美國心臟協會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 發現,每天至少運動四個小時,包括做飯和其他家務勞動的年長女性,心臟病的風險降低43%,心臟病的風險降低30%。5.做園藝如果你的住所有塊小小的地方可以種種花草植物,千萬不要因為忙而荒廢了,你可以找機會整理花草兼運動。美國心臟協會認為園藝是一種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挖土、拔草、耙地等工作,都可以提高心率並有助排汗,此外,還能接觸陽光,讓身心都很舒適。【參考資料】.《Heatlh Day》5 Great Cardio Workouts You Can Do at Home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08 退休力.活躍好學
不僅是簡單手作活動 園藝打開五感體驗讓失智、獨居者獲療癒
「這花,要送給老婆。」患有失智症的林先生,雙手微顫地插著花,喃喃自語的抬頭尋找,已在記憶中模糊的身影,在他身後站著的則是早已淚流滿面的妻子。園藝治療師劉雨青看著這感人的一幕,內心深受觸動,她說,「園藝治療不僅是簡單手作活動,更是深入心靈的治療過程,透過植物的五感體驗,能幫助大眾釋放內心的情感。」園藝治療 打開受刑人心扉劉雨青的母親原是特教老師,阿姨黃盛璘是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創會理事長,後來兩人一起從事園藝治療。她從小耳濡目染下,在28歲那年,母親和阿姨受邀至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監獄,為40名受刑人進行園藝治療課程,「看到母親讓這些受刑人製作艾草蚊香,讓我意識到是否有可能透過園藝治療,去轉變這些受刑人?甚至觸動他們內心的脆弱面。」而受刑人在課程中,逐漸打開心扉,在課程結束後,在宣紙上寫下「放我出去、不要再犯錯」等話語,這些文字讓劉雨青明白,園藝治療不僅只是手作活動,更能幫助人們抒發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從那時起,她決心成為一名園藝治療師。在台灣,園藝治療的發展,受到921大地震和新冠疫情等社會事件的影響,這些集體性的創傷,使人們更加渴望從自然中尋求慰藉。劉雨青認為,植物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觸動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即便是那些已經被時間和病痛磨滅的記憶。園藝治療課程可以照顧失智症患者、身心障礙或家庭照顧者。劉雨青強調,每個群體都有其獨特的需求,她會運用植物作為媒介,設計各式教案。「園藝治療是融合生理、心理和輔助主流醫療不足的綜合性療法。」劉雨青說,尤其植物的生長周期較為緩慢,在照顧與植物互動的同時,能夠沉澱自己的情緒,將植物與土地及社會重新連結,這是一場「溫柔的社會運動」。聞芙蓉味 她開始與人交流劉雨青曾為萬華老人中心的長者設計一系列園藝活動,其中一位學識淵博的80歲獨居長者,為自己取名為「青松」,經常獨自在讀報,在參加8周課程後,開始與其他長輩建立起互動,甚至在共餐時也不再孤單;也有罹患失智症的阿姨,聞到芙蓉味道後,開始用台語與其他人交流,原來是五感體驗中的嗅覺刺激,讓她回憶起過往記憶。她也曾在家庭照顧者團體裡帶領插花活動,讓學員以花材來代表家庭成員,表達內心想法時盡情落淚,劉雨青指出,這些家庭照顧者平常有許多壓力源,看見他們在課程中釋放壓力、表達情感,這就是園藝治療的魅力。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再次攜手推出「實(食)用園藝系列」課程,劉雨青設計一系列以居家陽台植物為主題的3堂課程,包括南洋辛香料、紫蘇和蘆薈等保健植物的介紹,以及石蓮花與最受歡迎的多肉盆栽,不僅能提升園藝技能、增加健康知識,還能成為健康的守護者,一舉多得的植栽課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日期:● 8月10日(六)植物心南向—南洋辛香料● 8月24日(六)養顏美容的蘆薈與健胃解毒的紫蘇● 8月31日(六)石蓮花與多肉小森林時段:下午2時至4時地點:台北市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
-
2024-07-24 退休力.活躍好學
室內空氣髒,如何處理?手作壁掛式植栽很潮又能當天然空氣清淨機
經過新冠疫情洗禮,「壁掛式植栽」廣受民眾歡迎,園藝治療師、壁掛式植栽老師葉淑玲表示,壁掛式植栽是將植物種植在板子上,就好像一幅美麗的畫,而上面的植物充滿生命力,也可以產生「天然室內空氣清淨機」效果,幫助捕抓空氣灰塵、過濾有機室內汙染物,同時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有益呼吸道健康。好養又能美化居家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將於8月3日舉辦退休力「壁掛式植栽(植物上板)手作」課程,葉淑玲老師將一步步引導學員從板子的上色到為植物塑形,乃至學習植物的種植、照顧等,逐步完成壁掛式植栽作品。葉淑玲說,製作壁掛式植栽很好上手,只要根據植物特性按時澆水,植物非常好養、好種,連90歲新手奶奶也能輕易完成作品,因此,有愈來愈多人感受到壁掛式植栽的魅力與製作樂趣。在葉淑玲印象中,曾有高中女老師來學習壁掛式植栽課程,原本她兒子不太贊成,擔心植物可能不好養,沒想到這位老師完成作品後,將壁掛式植栽掛在客廳牆上,兒子一回家,發現家中氣氛大為不同,居家美感提升不少,且綠色植物也讓家中洋溢著旺盛生命力,他大為改觀,反要求媽媽在家中多掛一些壁掛式植栽,讓家庭氛圍更有質感、美感,家人情緒也更和樂、穩定。有人工光源就能活葉淑玲指出,環保署曾推薦蕨類、毬蘭類、黃金葛類、山蘇等植物可幫助淨化室內空氣,像黃金葛類植物可產生垂吊感覺,便很適合進行壁掛式植栽,近來很受歡迎的蕨類,也是很好選項,而壁掛式植栽通常是中、低光需求,所以只要接觸到一些人工光源即可順利存活,澆水頻率則是視植物種類而定,只要適時澆水,多半很容易活下去。親手烤木紋樂趣多在壁掛式植栽課程中,葉淑玲說,學員也將學習用噴槍為板子烤出獨一無二的木紋,並用鋁線做掛勾、鎖螺絲,學員可以充分體會手作樂趣,如果與親朋好友一起來手作、學習,更能互相交流、共同分享,享受開心時光。葉淑玲希望學員在上課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壁掛式植栽的旺盛生命力與迷人美感,同時享受壁掛式植栽所帶來的健康好處,無論是綠色植物所產生的紓壓、健康效果或幫助清淨空氣,對自己、家人而言,都是首選禮物,而壁掛式植栽好養、好上手特性,更容易讓學員獲得家人、兒孫的讚美、肯定,也更有成就感、自信。退休5力課程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日期:8月03日(六) 壁掛式植栽(植物上板)手作8月10日(六) 植物心南向—南洋辛香料8月24日(六) 養顏美容的蘆薈與健胃解毒的紫蘇8月31日(六) 石蓮花與多肉小森林時間:下午2時至4時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 轉5869
-
2024-07-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蘆竹大古山登山步道 當地人賞夜景看飛機私房秘境!順遊農遊季主題燈區
大古山步道桃園市政府斥資千萬打造位於蘆竹區的大古山登山公園步道,於2021年9月底開放,這裡可說是當地人賞夜景、看飛機的私房秘境,每年4、5月還有遍地野百合可賞花!24小時開放| 桃園市蘆竹區大古路228號(大古山福山宮旁)| 0910-119-301 | 官方網站、FB粉專捷運路線:桃園機場捷運線站名資訊:A10山鼻站散步時間:2小時以上散步難度:散步級\平緩易走行走步數:7000 步以上廁所數量:一小時內看到三間以上夏日繽紛燈海點亮大古山,一年一度的夏夜光雕又來了!夏天不容錯過的最美燈海,大古山步道公園舉辦蘆竹炫YA農遊季『夏日奇幻境』活動,融合在地夜景與絢麗十足的燈光裝置,將整座公園染上最夢幻閃亮的顏色,免門票隨便拍都美到不行!「蘆竹炫YA農遊季」為蘆竹地方盛事,2024年宣布擴大辦理,在大古山及坑子溪遊客中心周遭打造絢麗夜間美拍裝置。蘆竹炫YA農遊季今年串連蘆竹周邊農遊特色,搭配機捷接駁車,打造桃園蘆竹最大農遊盛事,以大古山休閒農業區、坑子溪休閒農業區、羊稠步道甲蟲季三大主題活動串連,讓民眾從日到夜都能精彩玩蘆竹,深入體驗在地農業特色。今年特別於桃園機場捷運A9及A10站打造美拍打卡點,展示在地農產品,呈現蘆竹農業特色,以稻米及茶葉兩大主題,設置大型打卡裝置,增加民眾拍照打卡的樂趣。6月15日至8月底,大古山遊客中心前舉辦在地農夫市集,搭乘機捷至A10山鼻站後轉乘接駁車至遊客中心,可盡情選購在地優質農特產,體驗獨特農村魅力,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此外,桃園市政府農業局特別規劃30場農遊小旅行及10場食農教育,歡迎民眾免費報名參加。農遊小旅行串連大古山及坑子溪休閒農業區8處特色場域、10種特色農事體驗,內容豐富多元:「山腳鹿場餵鹿喝ㄋㄟㄋㄟ」、「秀嵋園藝療癒系多肉組盆」、「小木屋休閒農場甲蟲裝置DIY」、「羽泰製茶廠撿茶枝」、「及成質樸防蚊液DIY」、「菜滋味有機農場採蔬菜」、「双源魚菜坵共生農場水耕蔬菜種植體驗」、「千郁農場彩虹皂DIY」…等。食農教育則於坑子溪遊客中心舉辦,分為三大主題:「紅茶Pizza DIY」、「左手香手工皂DIY」、「油封綠竹筍」等活動,並串連在地農產品及坑子溪流域周邊生態、「桃金孃復育區」導覽等,讓民眾認識蘆竹在地生態、人文、農業等特色。更多好玩的農場、限定活動及詳細資訊可關注桃園好農(https://reurl.cc/oRVv73)、大古山休閒農業區(https://reurl.cc/5vD3Oy)及坑子溪休閒農業區(https://reurl.cc/MO624X)FB粉專查詢。活動期間假日(6/1~7/28)將結合雙休閒農業區遊客中心,規劃免費農遊接駁車,讓遊客更便捷、輕鬆玩!活動免費接駁車火車:搭乘台鐵至桃園火車站,步行至今日飯店公車站,轉乘接駁車。公車:搭乘5069、5071、5020、5014至捷運山鼻站,轉乘接駁車至活動會場。高鐵:搭乘機場捷運A10山鼻站,轉乘接駁車至活動會場。大古山休閒農業區桃園市的兩大觀景勝地一是位於龍潭區的乳姑山,另一處便是蘆竹區的大古山,其中大古山更是許多蘆竹人的後花園,大古山海拔約151公尺,儘管不高但無論看飛機、賞鷹、觀夕陽或看夜景,都能享受絕佳景緻。大古山登山步道公園位於桃園蘆竹的大古山休閒農業區,園區占地約300公頃,多年前開始復育野百合花,成功復育了8萬株台灣特有原生種野百合,當地野百合分為兩種,4月底開始盛開的鐵炮百合及7月開花的台灣百合,以鐵炮百合為大宗,每年4、5月登場的大古山野百合花季,純白優雅的野百合花遍佈大古山觀景平台、福山宮周邊,吸引不少登山客前來拍照賞景。歷時2年,市府整併大古山當地雜亂的天空纜線,並斥資1000多萬重新設計登山公園步道,提供當地民眾及遊客親子友善的休閒去處,如今前往大古山步道搭乘「機捷+ubike」超方便,這就來跟著大歐、歐爸的腳步前去看看吧!本文交通路線從台北車站或捷運三重站轉乘桃園機場捷運,搭至A10山鼻站下車。大家找路時可以定位「大古山福山宮」,汽機車可以停在廟埕廣場。大古山公園入口處就在福山宮左側。A10山鼻站距離大古山福山宮約2.7公里,可選擇騎ubike或步行前往,騎ubike大約10分鐘可以到。出捷運站後先過馬路到對面,沿著人行道/自行車道直走南山路三段。中途路過山腳村,橋下有黃牛逐水草而居,十分具有純樸氣息!經過南山路三段上的山腳國小。來到第一個岔路口,右轉泉州路。第二個岔路口走左邊的大古路。沿路會看到景點及店家的指標。看到大古路福山宮的標誌即抵達。由於中間上山後一路都是上坡,有些考驗腿力,大歐跟歐爸半途就選擇牽車用走的。如果從捷運站開始全程步行,則要花費30分鐘,適合體力好、想要多一點活動量的人。座椅資訊抵達大古山福山宮後,旁邊就有一整排座椅及涼亭可以短暫休息一下,邊坐邊欣賞山下美景!大古山登山步道公園內也有許多座位。觀景涼亭座位區。廁所資訊捷運站內廁所。捷運站廁所公園旁邊的公共廁所。路面狀況前往時的山路路面平整、無凹凸不平,大家經過時記得靠邊邊走,隨時注意來往車輛以策安全喔!公園內步道及路面規劃完整,採「之字形」的步道設計。設有無障礙步道,友善銀髮族及行動不便者。風景/人文公園全區導覽解說牌,上頭地圖明確標示出大古山風景區的景點及店家,民眾可以一一造訪。進去大古山步道公園之前,大歐跟歐爸選擇先到福山宮裡面瞧瞧!福山宮供奉福德正神為主神,右殿則為文昌帝君,左殿是月老星君。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來福山宮可求發財金,首先向神明自我介紹、住哪裡及求金用途,擲到聖杯後再填寫個人資料、持身分證健保卡至服務櫃台領取發財金。單身男女還可以向月老星君領取月老福袋,裡頭放著月老紅線,能夠「千里姻緣一線牽」,將有緣人牢牢牽住。民眾隨喜捐錢,可以拿取福德正神加持過的發財米,象徵吃完財運滾滾來!離開福山宮,從廟埕廣場往下俯瞰,可見連綿不斷的青山,景緻十分怡人。▼廟埕廣場涼亭旁的裝置藝術。▼飛機造型的裝置藝術可愛又吸睛!▼還有愛心型的唯美花圈搖椅超浪漫,記得坐下時要輕輕坐喔!往福山宮旁邊走幾步路,即抵達新落成的大古山登山步道公園。往上走階梯進入公園,沿途綠蔭豐富多乘涼處。無論座椅休憩區還是步道區都重新規劃過,步道寬敞平整,適合全年齡者。步行短短十分鐘即可抵達大古山涼亭。涼亭地板上有一個大大的指南針圖案,上頭標示著大古山風景區的重要地標及周遭景點,像是大古山觀景平台、福山宮、坑口彩繪村、五酒桶山、竹圍漁港、太和國寶廟等。由於四周無建築物遮蔽,觀景台展望極佳,可將蘆竹、林口、竹圍漁港、台灣海峽等地一覽無遺,最遠還可看到淡水八里、觀音山。由於靠近桃園國際機場附近台地,站在觀景台上,甚至可以捕捉到從眼前呼嘯而過的飛機!這裡的觀景平台還可賞鷹,每年逢春、秋季迎來猛禽過境,許多老鷹來此駐足棲息,吸引許多鳥迷前來賞鷹,可說是追飛機、看老鷹的絕佳地點。由於大古山涼亭的位置是海拔151公尺處,附近正好也有一家名為151高地的景觀咖啡廳。當天踩點時是早上,景觀咖啡廳要到下午才會營業。旁邊是151高地的停車場,需要消費才能停放。每天一到下午、日落時分,大古山紛紛湧入人潮,周遭多的是景觀咖啡廳店家,遊客會來這裡看飛機、欣賞即將迎來的美麗夜景,再來一杯美味的咖啡及下午茶,多麼愜意!▲攝於星海之戀咖啡廳內。周邊步道圍繞著野百合復育區,上萬株的野百合會在每年春天盛大綻放,由於是一年開一次花的植物,非開花期間就會是一片光禿禿。此時看不到滿山滿谷的白色野百合,不如就和這兩朵永恆的野百合地標合影留念吧!離開公園後,照原路回到捷運站,順道經過陳家祖祠-德馨堂。當年陳氏先祖陳仲月於清雍正年間渡海來台,於山鼻地區開墾,乾隆年間期兄弟來台後,便在此處興建祖厝,全族居住於此。嘉慶年間由於漳泉械鬥,陳氏祖厝遭毀,族人也跟著遷出,直到光緒24年(西元1898年),來台的第五代子孫陳獻琛號召族人重建祖厝,德馨堂得以重見天日。▼德馨堂是閩式一條龍傳統建築,屋脊呈現燕尾造型為最大特色;牆面則是用糯米混和石灰取代混擬土,並在外觀貼上紅磚,以適應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可謂是先人的智慧。限定活動-蘆竹炫YA農遊季(以下均為2023年資料照)大古山步道公園2023年打造奇幻夏夜主題燈展,五光十色的藝術燈飾巧妙與公園地景融合,炫彩LED燈妝點公園,一踏進園區彷彿進入另一個世外桃源,靜心聆聽大自然的交響樂,徐徐微風拂動肌膚,眼前宛如科幻片場景,讓人移不開目光。以「夏日奇幻境」為主題的光雕秀,其中最好拍的一段路就是眼前這條水母光廊,抬頭仰望夜空,一隻隻透著光亮的螢光水母漂在空中,旁邊草坡上有點點星光閃爍,浪漫程度爆表!順著公園的Z型步道走,穿越宛如星光大道的小精靈花園,像是被天使照拂,迎接步道終點,抵達由一道道銀河排列出來的星光高原,這裡是以鹿為神獸意象的彩虹區。掌管森林與生命的神明、外型混合鹿與麒麟,璀璨耀眼的「山獸神」自帶仙氣,身體發出唯美光亮,踏著星原山嵐出現,整個畫面有如宮崎駿《魔法公主》場景,美得不可思議!大古山公園頂端的觀景台,有歐洲小仙子與銀光花圈妝點,登上頂點後可以將桃園百萬夜景盡收眼底,幸運的話還能遇到飛機起降的景象。「夏日奇幻境」主題光雕秀一路展出至8月31日,歡迎情侶夫妻或全家大小一同前往,白天登山、晚上欣賞絕美夜景。
-
2024-06-26 退休力.活躍好學
夏天種4植物 泡茶、煎蛋助養生
現代人重視居家生活,在家種植綠色植栽不僅能妝點室內,還能培育出療癒身心靈的植物。園藝治療師廖美惠推薦想成為「綠手指」的植友,可種植魚腥草和白鶴靈芝2種青草,製成茶飲有清肺降火和保養皮膚效用;也推薦植友種植火炭母草,用來煎蛋味道獨特、營養豐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攜手,規畫退休5力課程「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教導民眾在炎炎夏日可以輕鬆種植綠色植栽。7月20日第一堂課以本土青草作為主題,廖美惠介紹魚腥草、車前草、火炭母草、白鶴靈芝草等4種陽台可輕鬆栽種的青草植物,不僅運用到餐桌上,還能美白保養身體。廖美惠提到,魚腥草是清冠一號中使用的植物,對呼吸系統和肺部有益,不僅能清肺降火,還能用來製作面膜,生吃時可以加入鳳梨和蘋果提升口感。車前草可與枸杞一起煮茶,增強保健效果,尤其可保養泌尿系統。火炭母草可以入菜,這種青草在鄉間隨處可見,葉子可以拿來煎蛋,營養豐富;長輩們閃到腰時,會將葉子搗碎後加入米酒,拿來舒緩腰部。白鶴靈芝草的葉子可以煮茶飲,或剁碎後加米酒敷在扭傷的部位,以減輕疼痛。針對夏季種植的挑戰,廖美惠提供3點實用建議,首要避免讓植物直接暴露在大太陽下,可選擇在樹下或陽台遮蔭的地方種植;其次,剛開始種植的兩周內,保持土壤潮濕,在晚上或清晨澆水,避免濕熱悶壞植物根部;最後是選擇透氣性好的土壤介質,也是成功種植的重要因素。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5堂課上課日期:7月20日(六):植物的力量—讓植物照顧你8月03日(六):壁掛式植栽(植物上板)手作8月10日(六):植物心南向—南洋辛香料8月24日(六):養顏美容的蘆薈與健胃解毒的紫蘇8月31日(六):石蓮花與多肉小森林上課時間:下午2時至4時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線上報名:https://shih5869.pse.is/64m89g
-
2024-06-19 養生.抗老養生
如何健康地變老?5項簡單測試可顯示你身體的老化狀況
若你想健康地變老並保持獨立自主的能力,除了營養均衡的飲食之外,你還需要什麼才能達成這項目標?專家指出,關鍵是身體的平衡、力量和靈活性。由於年過35歲以後,人體的骨密度和肌肉質量就會開始下降。所幸,許多研究表明,運動可以逆轉因年紀漸長所帶來的身體變化。例如運動可增強肌肉力量和靈活性、改善平衡和姿勢,上述都是能在晚年保有日常活動無障礙以及預防受傷和骨質疏鬆症風險的關鍵。 以下五項簡單測試可顯示你身體的靈活程度及老化狀況:1.單腳站立跌倒是常見的意外死亡原因,而缺乏平衡能力則被證實與較早死亡有關。平衡需要大腦同時利用眼睛、前庭系統以及四肢的本體感覺器官向腦部發送訊號,告訴它發生了什麼。你可以在繫鞋帶時嘗試單腳站立,此時可檢測你的左右平衡能力是否有所不同,多加練習能幫助改善這一點。2.平板支撐強大的核心有助於日常活動,包括做家事、搬運雜貨和從事園藝,所有這些都需要用到我們的核心肌群。平板支撐是衡量身體健康的常見指標,比仰臥起坐更能鍛鍊腹肌。除此之外,加強深層核心肌群是預防背痛的有效方法,3.從椅子上站起來如果你從椅子上起身很費力,那麼你的身體力量可能較低,這會導致活動量不足、平衡問題、跌倒、受傷和意外死亡的風險增加。 另外,該項測試也被視為有助預測久坐的人出現肌肉骨骼問題的風險,例如上班族常見的下背痛問題。4.深蹲並用水瓶負重 深蹲是種功能性訓練,功能性訓練就是模仿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卻沒有意識到的練習,而這對長壽至關重要。於此同時,深蹲還是一項複合運動,可以在同一時間結合許多肌群。它們不僅有助於增強下半身和核心力量,還可以改善你的平衡和姿勢以防止受傷。例如,膝蓋出現問題可能會增加晚年跌倒的機率。5.握力許多研究表明,中年時期的握力與死亡率下降之間存在相關性。大致上,握力是整體健康狀況的良好指標,而握力低則可能是肌少症的症狀。 握力為什麼這麼重要?日常生活許多面向都跟握力息息相關,例如打開瓶罐、搬運雜物等,甚至在你摔倒時能夠抓住欄桿。【資料來源】.The five simple tests that tell how well you’re ageing
-
2024-06-16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回到最初的地方
父母在,不遠遊,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媽媽輕旅行,沿途路過我的家鄉新竹縣新埔鎮的美麗風景。江南庭園融合閩式建築,傳承並創造新埔的傳統美味。十年前,我與母親曾一起入住「南園」,往事如煙,十年後在晨光中再見到母親的佝僂身影回眸一盼,不由得涕零光陰的無情。The One南園人文客棧位在新竹縣新埔鎮,許多元首級人物,如柴契爾夫人、戈巴契夫都曾為座上賓。此處以寧靜怡人的環境及高隱私性著稱,由臺灣建築之父——漢寶德先生操刀設計,借取〈宋趙伯駒阿閣圖〉人間天宮意境,完美融合江南庭園、閩式建築及巴洛克拱廊三種建築風格。園區內的空間利用以永續價值為念,攜手各方藝術家、農友,讓每一次行旅足跡都為土地盡一份心力。例如水潤餅,是只有新竹才吃得到的限定小食,傳統工藝加入南洋的丁香、肉桂等香料,以老麵發酵養生智慧做成的地方特色點心,是南園中菜西吃的新食尚概念。以法國點心的工藝做成柿餅蛋黃酥、柿餅桃膠銀耳羹令人驚艷;把關西仙草及紫蘇釀成的醬油,拿來做上海菜飯。The One南園把新竹的土地元素打造成台灣文創殿堂級的展示空間,呈現在地生命力,為地方創生的最佳示範平台。北台灣蘭花育種基地,打造專屬的居家蘭景。很多人都知道我愛植物,也尊敬對綠化有貢獻的人,台灣青農一路上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從外行到領先地位,可以復育全世界最美的蘭花。位於新埔的「富茂蘭園」是北台灣最大蘭花育種基地,隱身在山裡的基地有一群專業的技術人員,在花花世界裡馬不停蹄地完成組裝任務。有很多住在竹北的朋友會親自到場選購,比花市更新鮮實惠;這裡也有代售花器,或用家裡的舊盆請店家選配再組合也可以。貼心的老闆怕客人等太久,親切招呼,特別安排一個區域可以坐下來喝喝茶和咖啡,難得的人情味。當藝術遇見美食,足以消磨一整個下午。尋遇精靈的+(有藝思藝術餐廳)是新埔少有的藝術與美食結合的店家。取名「精靈」,來自店內展示的藝術家李元慶的精靈畫作,另外還有梁成福先生的陶瓷雕刻作品。一進門就喜歡上這兒的氛圍,主人花了心思在入口處打造園藝空間,提供打卡拍照,不但有美食可品嚐,整體空間感也呈現出相當濃郁的藝文氣息。用餐空間寬敞舒適,用餐也不限時間,讓人很容易一進門後就想耗在這兒,悠閒度過午後時光。套餐附的奶酥小餐包,塗上新竹最著名的福源花生醬代替奶油,很接地氣,主餐的部分:雞腿排套餐、橙汁鴨胸,我推薦德國豬腳搭豬肋排,份量足到可以打包。意外的在這裡找到沒有重鹹辛辣的牛肉麵,而是真材實料的麵條與牛肉原汁原味。以台灣食材製作西方糕點,越簡單越迷人。熱愛藝術、大膽追求人生價值的魔法屋主人安琪拉,十年前捨棄竹科新貴的工作,花了多年時間,向羅綺雲老師學習美式烘焙,從學徒到主廚,歷經篳路藍縷的艱辛與繁盛枝葉的美好,如今已是在網路世界自成一格的糕點女主。安琪拉重視生態保育,食材選用重視土地與人互相依存的生態關係,除了起司從國外進口,多數採用台灣在地食材,尤其青睞對環境友善、不施農藥小農栽植的有機作物。烘焙過程中,也流露她對料理的堅持與用心,焦糖蘋果蛋糕剛好使用一顆至少300公克重的蘋果,奶油炒香的焦糖和微酸的蘋果結合,加了杏仁粉和蘭姆酒的蛋糕主體,值得一嘗。重乳酪蛋糕依據不同進口乳酪調配,越簡單越不簡單的迷人魅力,是竹科工程師家中儀式感少不了的療癒美味。美味的甜點一如戀人,散發獨到的魅力,引誘著蠢蠢欲動的味蕾,撫慰人心。
-
2024-06-09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給獎勵,會讓你認真「動起來」?
如果遊戲程式鼓勵每天多動一點,甚至有金錢獎勵時,我們真的會多動一點嗎?今年4月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一篇研究,告訴了我們部分答案。《天生不愛動》書中說跑步機早期並不是用來運動的,羅馬人發明跑步機是為了帶動絞盤抬升貨物;1818年威廉科比特改良跑步機,被用來處罰囚犯,有超過一百年的時間,包括王爾德在內的英國囚犯,每天必須在階梯型跑步機上走好幾個小時;曾幾何時,跑步機變成了現代人追求健康的工具。如果沒有足夠誘因,人的本能或許會跟大猩猩或獅子一樣,整天都坐著或躺著不動,當個「舒服不過倒著」的躺平族,絕不會浪費一點力氣在「運動」上。但是以前「運動」沒那麼重要,現在就不一樣了,1960年代美國約有一半的工作需要中度以上的身體活動,到今天只剩下不到20%的工作需要輕度以上的活動。醫學研究顯示,「沙發馬鈴薯」的生活型態對健康非常不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也會減少壽命,2008年開始,美國心臟學會就建議每周至少要150分鐘中強度的運動,或是超過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中強度運動指的是時速大於5公里的快走、時速慢於16公里的自行車、水中有氧、網球雙打、社交舞、一般園藝;高強度運動指的是慢跑、游泳、時速大於16公里的自行車、網球單打、有氧、跳繩、爬山、繁重園藝。如果做不到也沒關係,有動比不動好,但如果能達到標準,會更理想。今年4月發表、由美國賓州大學醫療體系進行的「BE ACTIVE RCT(動起來)」的研究,看用什麼方法,可以讓人多走點路。它把1062位18歲以上10年心臟病風險大於7.5%的人,以1:2:2:2的比例分成4組,第一組控制組、第二組遊戲組、第三組獎勵組、第四組是遊戲加獎勵雙管齊下組,看看用遊戲、獎勵、雙管齊下三種不同方式,能讓人多走幾步?它讓參與者自己訂定目標,看要比原先每天步數增加33%、40%、還是50%,或是每天多走1500步,做到了就算達標。包括控制組在內,每天都會接到簡訊通知前一天步數是否達標。遊戲組的設計是每周給70分,一天沒達到目標就扣10分,每周最多得70分、最少0分;獎勵組呢,是每周給14美元,一天沒到目標扣2美元,連續一年每周可賺0到14美元;雙管齊下組就是沒達目標每天扣10分跟2美元。參與者平均67歲,實驗前每天平均走5030步;到12個月後實驗終止時,控制組每天增加了1418步,雙管齊下組增加2297步(比控制組多868步),至於遊戲跟獎勵哪個比較有效呢?結果是……差不多,但遊戲組略勝一籌,每天增加1954步(比控制組多538步),獎勵組增加1915步(比控制組多492步)。包括控制組在內,4組平均運動時間比實驗前每周多了40分鐘,養成的步數習慣至少維持到研究結束6個月;作者的結論是,不管遊戲或獎勵兩者都有幫助,雙管齊下效果更佳。「動起來」是一篇有趣的美國研究,很驚訝遊戲竟然比金錢獎勵還有效一些(我已經想到如把計步器綁在狗狗身上,多種對不起研究人員的賺美金作弊方式,但這些都太不道德也已離題);重點還是在於,我們要如何努力,才能增加自己的運動量跟養成運動習慣?您……今天運動了嗎?本周達標了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8 失智.失智專題
「VR虛擬實境」讓復健變好玩 發現失智者為何不洗澡
以智慧科技進行復健是全球發展趨勢,晁禾醫療科技開發多款數位遊戲,讓漫長的復健之路變得好玩起來;盤古銀髮日前舉辦認知症VR體驗活動,展示本土化的失智症VR體驗內容,透過影片讓大家解惑。晁禾醫療科技:打電動復健效果佳「金瓜石系列」是由晁禾醫療科技與一粒麥子基金會合作,為了服務平溪鐵道沿線的機構而開發,考量到此區域長者的成長背景,因此將金瓜石、九份老街、黃金博物館等作為場景,設計出敲石頭、淘金等過關得分的遊戲,透過懷舊的情境讓人心情放鬆,搭配互動引導,重複做出某些動作,達到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的目的。本身是職能治療師的執行長林昶霆表示:「從熟悉的情境中練習,使用者會更專注,配合度和參與時間也會跟著提升。」林昶霆表示,遊戲化復健的出現,源於治療師人手不足,無法一對一跟在使用者的身邊觀察動作和回答問題,再者,傳統復健的輔助方式是使用紙卡等實體道具,較平面單一,如今數位遊戲讓復健變得立體、互動,例如金瓜石挖礦遊戲,腳需要抬到一定高度才能過關,並非好玩而已。此外,數位互動遊戲還能吸引同儕共同參與,有促進社交的效果。晁禾團隊發現,每次到長照機構或據點服務時,旁觀的長者也會很投入,不斷鼓勵正在進行的玩家,有些長者原本抱持觀望態度,當氣氛炒熱後也願意試玩。但林昶霆強調,「數位遊戲可以調整情境,有時候需要長者獨自專注練習,但有時候適合在公開場合,透過夥伴鼓勵,長輩會更努力想要完成。」田園認知教練 沉浸式虛擬實境另一套「田園認知教練」則是運用VR虛擬實境或是AR擴增實境技術,以第一人稱方式沉浸式體驗田園生活與園藝活動,原理都是透過遊戲化的數位互動,重複做出「有目的」或是「工具使用與功能性」的動作,達到認知健康促進的效果。晁禾醫療科技總代理的「田園認知教練」,由悅陽健康科技進行專案開發,組合成員包含長庚大學醫學院吳菁宜副院長、電機系林韋丞教授、職能治療學系所莊宜靜助理教授等不同背景專家。這類客製化數位遊戲的建置成本從過往數百萬投資,降至十幾萬就可以取得,已經大幅降低機構的負擔,目前以學校、機構團體為主要推廣對象。科技來自於人性當科技的應用普及度愈來愈廣,當新一代的老人愈來愈熟悉數位裝置,這些數位互動商品自然而然將成為日常用品。好比VR虛擬實境,有些人會聯想到十幾前年戴上眼鏡裝置頭暈的經驗,但隨著技術愈來愈進步,如今早已大幅降低不舒適感,現在的VR虛擬實境不僅畫面精緻度高,而且反應速度快,在在提升體驗感受。「很多人會認為玩遊戲復健,我直接玩Wii不就好了。」林昶霆點出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他表示,這類遊戲畫面看起來繽紛生動,但不是設計給銀髮族或是反應速度偏慢的人,更不是拿來輔助復健,簡單來說目的不同,「例如我玩Wii是為了娛樂,不會想要達到復健目的。」盤古銀髮:以VR技術模擬失智者眼中的世界「為什麼阿公失智後不願意洗澡,每次都站在浴室門口不肯走進去。」「爸爸明明就在家裡,卻一直吵說他要回家,心好累。」「阿嬤一直說飯菜裡面有很多蟲,質疑我們怎麼叫他吃這種東西,該怎麼辦?」盤古銀髮日前舉辦「2024認知症VR體驗計畫」活動,展示本土化的失智症VR體驗內容,以上常見的失智症照顧問題,都能透過影片解惑。2020年開始,盤古銀髮導入日本銀木犀失智症VR體驗,四年多來在台灣各地舉辦過超過兩百場體驗活動,如今正式推出符合台灣社會場景與故事的自製影片,利用虛擬實境(VR)技術,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認知障礙症(失智症)」症狀模擬,幫助我們同理心體會失智者看到的世界。盤古銀髮執行長林偉正表示,過去看待失智症的視角,都是看到「沒有」的能力,但是老化、失能及失智都不應該是放棄好好生活的理由,他感性地強調,失智症照顧最重要的是先看到「人」,如果不了解失智者的生命經歷,照服員會感到很難做好服務,家屬則會感到困擾和痛苦,「愈了解失智者,愈有機會找到他心中的那把鑰匙,例如不洗澡並非不愛乾淨,只是還沒找到真正原因。」本次推出的本土化VR影片共有「不洗澡的阿公」、「想回家的父親」、「可怕的食物」三支,劇本發想來出自盤古銀髮團隊實際的服務經驗。戴上VR眼鏡後,每個人都成為失智者,虛擬實境體會失智者的世界。原來失智者不洗澡是因為…盤古銀髮營運長曾筱芸表示,每支影片有不同的學習點,「不洗澡的阿公」原來是阿公眼前的地板會浮動;「想回家的父親」眼前出現的是無法辨識的面孔,讓人理解父親為何吵著回家;「可怕的食物」來自於視幻覺,感到盤中充滿蠕動的蟲子。曾筱芸表示,失智症者的大腦如同被網子覆蓋拉扯,讓他們的生活進入另一個時空,原本腦部的功能有可能錯置或消失,這個狀態是隨機出現不可恢復,他們出現的行為都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同理心的落差助長了偏見,透過失智症VR體驗,同理對方的感受,了解到「失智者不是故意的!」盤古銀髮希望透過本土化失智症VR體驗,與社會共同建立失智友善環境。
-
2024-05-10 失智.失智專題
日照中心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的6年歷程
背景和里程碑天主教主顧修女會(Sisters of Providence)是一個國際性的修會,民國46年在台灣登記設立。90年在新北市泰山區,本著「敬天愛人」的精神,設立奇蹟之家Miracle Home啟動在地的社會服務,並依次於92年推展居家服務和營養餐食,94年社區照顧關懷據點,98年的瑞智學堂和99年的日間照顧中心, 102年的喘息服務,106年的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以及奇蹟照顧咖啡館等重要服務項目,系列性社區照顧服務發展歷程。一、日間照顧中心照顧型態截至112年底,中心核准收托56位個案,失智者35位(佔62%),一般失能者21位(佔38%)。失智者年齡分布分別為:50-59歲1人、60-69歲2人、70-79歲11人、80-89歲16人、90-99歲5人。其中女性26人(佔74%)、男性9人(佔26%)。照顧服務員14位(專職8位、兼職6位)、社工2 位、護理師1位、督導1位、主任1位,共有19 位長照工作人員。二、支持團體的型態106年底至112年12月,每2個月1次,每次2小時的課程。不過,在109-111年的疫情期間,團體聚會也曾經依照政府防疫規定,總計中斷10次。其餘的團體活動,都會邀請日照中心的家屬、志工、社區的家庭照顧者一起參與。運作流程如下:1.新舊交流: 50分鐘讓新舊夥伴說出目前的照顧狀況和挑戰。2.休息時間: 10分鐘咖啡、茶、點心,讓大家輕鬆交流。3.主題時間: 50分鐘.提供失智照護知識/照顧者身心健康/國際或國內失智症趨勢與實務等內容。.邀請營養/藥學/文物/藝術/園藝/身心科等專業人士 (表格一有*者),進行50-90分鐘的演講。.2023年起輔仁大學醫院的醫師不定期參與課程和回饋。(表格一有⊙者).運用影片”女人40” ,”明日的記憶”,”困在時空裡的父親”,”被遺忘的時光” ,”香草世界”,以及相關的記錄片和影音短片等輔助,營造多元的教育情境。.藉由互動回饋和演練,讓家庭照顧者更充能。4.結語: 10分鐘彙整當天的重點和祝福。 三、課程主題與焦點活動照片四、課程安排理念和運用1.新舊交流:介紹新夥伴,請其先發言,介紹自己、照顧的對象和簡單說明挑戰;舊學員逐一分享最近照顧心得。講師自己或請學員,回應分享人的問題。讓學員從中認識更多的照顧者和每個人的生命故事,而且可以凝聚彼此的情誼和自發性的互相幫助。2.主題內容: 在每次的課堂開始,回溯上一次課程的重點,除了加深印象之外,也讓之前沒有參加的夥伴,有一些基本概念,以便融入團體。在進行當天的課程時,會提醒照顧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與應對技巧。運用影像和音樂藝術,如:照片、歌曲、短片、網路視頻、電影,來了解失智症的多重徵兆、人性的愛恨情仇、家人關係的糾葛與和解、自我的探討、正向的能量和真實案例等,讓照顧者更能掌握失智者的疾病進程和行為狀況。3.尊重和不批判: 避免學員對自己或同儕在個人私密、責任或家庭問題,過度的反應。講師需要掌握學員彼此關係的分際,避免他們過度投入,或在課後公開討論其他人的狀況。如此才能確保照顧者願意在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中,真實的反應自己的困境。4.團體動態:照顧者因為教育程度、家庭組成、家人的支持意願、經濟狀況和當地的文化等因素。在課程進行中,常常會出現傷心、憤怒、委屈、不滿等多種負面的情緒。講師除了提供他們較多的抒發時間,也會讓在場的其他家屬,給予鼓勵、支持。講師也會在每次課程後,記錄每一次的學員狀況,以便做為下一次課程互動的參考。5.關懷和社會福利的運用:對於特殊的個案,在課堂中或下課後,講師自己或開放其他學員,提供相關資源的參考。尤其發現個人或家庭最好能夠有後續的追蹤和協助時,也會轉交奇蹟之家專業人員接手。6.善的循環: 由於這個團體進行已經超過6年,目前有一兩位失智者已經往生的照顧者,主動回到團體繼續充電,或是回來分享經驗。甚至於邀請其他機構資深的失智症關懷員,一起來提供學員,尤其是照顧新手,多方面的知能,這是一個良善的傳承和互助。7.強調愛自己最重要:有些照顧者已經瀕臨照顧壓力的邊緣而不自覺,需要適時地安慰、關注和提醒。也希望能從其他夥伴自立自強或正向的態度中,給予一種繼續向前的力量。8.結語:在每次課堂結束前,都會以文字、影片、音樂、藝術創作、同儕鼓勵等形式,協助學員回顧、整理情緒、進行個別省思或團體支持。六、結論失智症的家屬支持,需要及時和持續的方式並行,才能減少高風險的個人或家庭崩裂。隨著醫療的品質不斷提升,失智者的壽命也在延長中。如何有效地在漫長的告別中,給予照顧者適時的能量,是失智盛行率高升的全球趨勢中,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奇蹟之家的家屬支持團體除了以上的課程外,在有需要的時候,工作人員都可以機動地的協助。發揮了彈性和務實的模式,提升了照顧者的知能和生活品質。同時以社區整合服務的理念,鼓勵照顧者在失智者離世後還能回到這個團體,進行利他、友誼和支持的循環,讓廣義的愛持續及綿延。備註: 本篇文章於113年4月24-26日在波蘭舉行的國際失智症大會上以海報論文的格式發表。依據規定,篇幅和字數不得超過A4兩頁,所以本文作者和奇蹟之家的邱加瑜主任、林秀玲副主任共同具名,以本文為藍本,發表了濃縮版(點我下載PDF檔)。今特別以完整篇幅呈現,和國內從事失智症或長期照顧的夥伴及家屬們分享。
-
2024-04-25 失智.Podcast
【Podcast】EP6.生活比吃藥重要!失智者日常活動的聰明安排
除了帶失智家人到醫院尋求藥物治療或參加專業機構的非藥物治療課程之外,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然而,若因擔心失智症者走失而完全避免戶外活動,將對他們的身心造成重大傷害。如何為失智家人規劃豐富有意義的日常生活,以減緩病情惡化?當精心安排的活動未能引起失智症者的興趣時,又該如何協助他們?這些都是照顧者經常面臨的問題。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社區職能治療師/延希職能治療所所長 柯宏勳,從專業職能治療的角度,探討非藥物治療的各種解決方案。為照顧家庭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失智症者延緩病程,迎接更有品質的生活。日常生活即是非藥物治療主持人陳韻如分享一段「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的真實故事,一名83歲的奶奶在疫情警戒時確診失智症,當時她記憶錯亂,連原本拿手的煮飯技能也忘了。家屬除了定期回診,也嘗試給她吃保健品,另外,也給奶奶畫數字油畫,一天畫一點,畫了20幾幅,現在也回到可以再下廚的狀態。讓失智症者做有興趣的日常活動,有助延緩失智病程,甚至讓失智症者恢復昔日的生活技能,可見非藥物治療的活動安排,對失智症治療具正面效果。陳韻如提出,照顧者精心安排各項活動,想讓失智症者能夠參與,但卻遭到拒絕,或是愛面子不願走出去,究竟哪些日常活動安排適合失智症者?「藥物以外的照顧的方法都算非藥物治療」,柯宏勳所長在節目中強調,活動安排是非藥治療中很重要的方法,但「非藥物治療需要照顧者的引導技巧」卻常被忽略。「其實活動可以有深淺不同層級,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興趣專長,都可以拿來作活動安排」。透過導引了解失智症者的人生故事懷舊、音樂、園藝治療是常見的非藥物治療,柯宏勳還在節目中分享,如何透過讓失智症者聆聽老歌,創造與失智症者溝通的話題,成功引導失智症者說出自身背景,他表示「非藥物治療是蒐集資料的概念」,將失智症者的人生故事引導出來,對於安排活動是很好的線索。為失智症者安排活動的目的是希望他們更好,但常常會把活動變成上課,反而降低失智症者的參與意願。當失智症者參與活動的意願不高時,建議換個方式引導他們,譬如進行拼圖遊戲時,可以跟失智症者說「我們要不要試著把它完成」,甚至可以用請教的態度,避免失智症者興趣缺缺。活動「少量多餐」 多鼓勵失智症者失智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已突破1.2萬人。柯宏勳表示,年輕型失智症者的活動安排跟非藥物治療,原則其實與失智長者一樣,年輕型失智症者的體力都還很好,活動安排可以多一些與體能有關的元素。失智症者因為認知功能減退,大腦的注意力不容易持久,在活動安排上,柯宏勳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概念」,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安排休息時間,讓失智症者起身動一動,再回來完成活動。另外,也可以把日曆、時鐘掛在顯眼處,藉以輔助失智症者現實導向的問題,也能變成活動的媒材。「多給失智症者鼓勵」,柯宏勳表示活動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失智症者願意參與,願意參與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即使過程中有做不好的地方,也別忘了多鼓勵,增加失智症者再次參與活動的意願。本集重點:✎失智照顧者的真實故事:8旬失智奶奶靠非藥物治療 重捨煮菜技能✎哪些日常活動安排適合失智症者? ✎如何安排失智症者有興趣的活動?如何鼓勵失智症者參與活動?✎年輕型失智症者的活動如何安排?一項活動的時間多久? 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https://reurl.cc/6vDYkr🎧Spotify:https:https://reurl.cc/xaE44V🎧KKBOX:https:https://reurl.cc/ezm77Q🎧Apple:https://reurl.cc/5v2ZZq⭐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4-15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專家解釋癌症治療與感染問題,其中乳癌治療已朝向「NESS」方向,期待讓病人活久活好!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連無法治癒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也有機會存活10年以上,而部分癌症治療成效提升,讓癌友開始關注治療後生活品質的問題,但現在手術技術進步,有助於術後疼痛控制與恢復期縮短、乳癌外觀與感知恢復,只要癌友遵從「NESS」照護建議並做好感染預防,即可過上常人生活。聯合報連續第6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今天繼續第二天的議程。連續兩天活動中,超過20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最新資訊,現場300多名民眾也熱情參與。百年難解的癌症—多發性骨髓瘤:健保治療選擇多元但仍有改善的空間多發性骨髓瘤是個百年的疾病,易有貧血、骨頭痛、血鈣高、腎功能差等併發症,平均發病年齡65歲,每年約有700位新病人。近年的治療突飛猛進,傳統治療加上anti-CD38單株抗體一線治療,有八成的病人在3年期間無疾病惡化,目前健保給付在二線用藥,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希望未來健保可以往前給付,讓新的治療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能使用到。至於難治性的多發性骨髓瘤,現在也有最新的anti-BCMA,讓病人有2至3年的存活時間,目前核准使用在後線治療,仍未健保給付。滕傑林指出,以前對於多發性骨髓瘤病患僅能耐心、關心以待,但現在4小時內就可診斷出來,只要好好治療,未來平均活10年以上也不成問題,希望健保政策可以多支持病人。肺癌手術持續優化:從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平台,提升病人手術品質肺癌的手術治療技術日新月異,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外科副教授、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系主治醫師吳青峰指出,台灣目前近九成肺癌手術可進行內視鏡單孔微創手術,傷口明顯較原先的四孔、三孔手術小,具疼痛減輕、復原迅速等好處;若再搭配機器人手術平台,就能解決器械自由度不足,難以如手臂般操作指使、二維視野導致立體感協調喪失、主刀醫師可能因沒有運動習慣或體力不濟而手抖、疲勞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病人的手術品質,有的病患術後12小時即可下床走路,還可神智清楚、開心比YA。乳癌治療走向新思維:「乳癌患者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重視康復者生活品質台灣乳癌發生率非常高,每十萬人口發生率為81人。台北長庚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表示,隨著乳癌手術的演進及精進,目前多針對不同病人需求,擬定個體化治療策略,以兼顧患者術後生活品質與療效;而為及早發現乳癌,乳癌篩檢很重要,但現在僅有4成的人進行篩檢。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榮譽教授張金堅指出,目前從第一期到第三期的乳癌病患,多數可成為「康復者」,但後續仍要面對諸多問題。根據2022、2023年羅東博愛醫院與乳癌防治基金會所進行的兩份調查報告顯示,近五成病患面臨睡不好的問題,約四成病患體重控制不良,約五成病患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感受不好,另有四到五成病患欠缺運動與良好的運動習慣;此外,乳癌病友也常有經濟負擔沉重、親子關係、性生活、夫妻生活出問題、周邊神經不適、傷口麻木、疼痛、淋巴水腫等多種問題。「乳癌患者不只要活得久,更要活得好。」周旭桓說,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高達98%,因此術後外觀也成為癌友選擇治療的考量之一;乳癌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並搭配化療、放療等,早期手術多採用乳癌全切除,但現在乳房不一定要全部切除,因研究發現乳癌保留手術與乳癌全切除存活率並無差異,因此治療前須先評估患者適用何者。周旭桓指出,長庚醫院發展內視鏡微創乳頭保留全切除手術、達文西乳頭保留全切除手術,造成的傷口較小,且可藏在較隱匿的位置;清除乳癌後,可接著施作自體脂肪皮瓣重建手術,術後外觀更自然,也無義乳莢膜攣縮的問題;自體神經重建手術則可恢復乳房感知,讓癌友術後生活品質更好。張金堅也認為,醫院應提升高階癌症品質認證,企業、社會出錢出力支持「提升乳癌康復者生活品質」相關計畫,乳癌病友、康復者則朝NESS方向努力,也就是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營養(Nutrition)、規律運動(Exercise)、充足睡眠(Sound Sleep)、紓解壓力(Stress Management);希望未來在癌症病患治療後的品質照護上,可全方位涵括各層面,只要該措施有實證證據有效,就應該納入,讓治療、照護體系更符合癌友需求。論壇也邀請三年前罹患乳癌第二至第三期的演員朱芯儀,分享個人罹癌心路歷程。當時她治療後味覺改變,曾經愛吃的食物也味同嚼蠟,但仍要求自己正常攝取營養,並且排除過敏源,建議癌友可喝精力湯補充養分,只要營養充足就能撐過治療期間。癌友術後易免疫低下,恐增感染風險 癌友接受治療後免疫力低下,若被感染將前功盡棄,以新冠肺炎為例,癌友重症風險較健康人增加1.56至2.32倍,死亡風險增加1.66至2.87倍,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建議,癌友除了維持手部衛生,也應接種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等疫苗。在飲食上,癌友可能因治療傷及粘膜,增加感染風險,故應避免食用益生菌或生菜沙拉等帶菌食物;有使用制酸劑、胃藥或年紀大的癌友需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胃酸減少導致沙門氏菌長驅直入。陳宜君也提醒,黴菌是潛藏在癌友生活環境裡的大敵,因此癌友須保持環境乾燥,飼養寵物、從事農務或園藝、周遭建物整修時,應配戴口罩,降低侵襲性黴菌感染風險。此外,如果癌友咳嗽、打噴嚏、拉肚子等症狀輕微,只需症狀治療減少不適感,出現尿道感染等局部感染症狀,就應及早就醫,避免接續出現發燒、畏寒、心跳加快等全身性發炎反應,引發敗血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活出淋灕盡致的退休後人生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資深醫師的人生智慧」。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大學醫院退休教授以個人長期對氣功的興趣,加上這幾年來與一群亞裔銀髮族結緣,透過互動與學習,開始構思在高齡化社會,應該有的養生法則,尤其應該重視如何預防失能、失智。→想看本文他也在同週的另一篇文章,以 ChatGPT 輸入關鍵字「如何預防失智」,瞬間得到十項重要的預防方法以及該注意事項,而將之整理出「預防失智症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想看本文另外一篇是一位資深腫瘤科醫師分享她在參觀一座非常精緻的私人博物館,巧遇一位已退休多年的同事,不覺想起過去受到她的影響,而深思自己在退休之後的生涯規劃。幾週前,意外看了一個不是很新的紀錄電影——追溯1990年波士頓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多幅名畫遭竊的經過,以及三十多年來偵查無功的故事。至今,這些名畫仍不知身首何處。隔天,我決定造訪這個離我工作處不遠,卻ㄧ直緣慳一面的藝術博物館。伊莎貝拉博物館是個私人的藝術館藏,雖然收藏品遠不如附近的波士頓美術館,卻是精緻典雅。使用手機串連的博物館導覽,除了學習每一件畫作的藝術歷史背景、成就,也彷彿透過伊莎貝拉的眼光去瞭解每個房間的燈光、自然光與畫品的擺放位置,都是在引導賞畫人對每一件作品有更深刻的印象。博物館中庭是個溫室植物園,奇花異卉與博物館相得益彰。漫步走完博物館,只不過是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心情是愜意又滿足的。那天是週日,博物館有個音樂會,我也買了票去聽賞。這個音樂廳是博物館在最近幾年延展的側翼新建築;鏤空的方形建物,表演者在中庭演奏,觀眾的座位則是在四週環繞的三個樓層;這樣的設計製造很平等的觀眾視覺與聽覺,不同於傳統音樂廳前排後排很不一樣的觀賞經驗。當天表演的是一個弦樂團,團員都很年輕,不同於一般弦樂或交響樂團團員除了幾個亞洲人之外,幾乎清一色的是白人。這個樂團有四、五個黑人,四、五個拉丁美洲人,兩個中東人,三、四個白人。 除了四個大提琴手是坐著之外,其他人則是圍成一圈站著演奏。每一首樂曲演奏前,由ㄧ位團員簡短地介紹他們的團體,以及曲子的作者及音樂背景。當天他們演奏的都是當代、而非古典樂曲。因為這個音樂廳的特殊場地設計,讓我能夠在近距離聆賞這些年輕的音樂家精湛的琴藝、以及他們演奏時陶醉忘我的神情。這真是個超乎我預期的心靈饗宴。當這個令人回味無窮的音樂會結束時,我不經意地回首巡視其他的觀眾,沒想到居然看到我的一個兩年前退休的同事。我們都很開心這樣的巧遇,就一起去到博物館的咖啡廳坐坐敘舊。瓊安一直是我很景仰的人生榜範,許多她過去照顧過的病人都非常感念她親易近人的風格。過去,瓊安休假時,常常找我幫忙「看守」她的公事信箱。我讀她與病人的電郵通訊有些是回覆病人的詢問,有些則是瓊安主動寫簡訊告知病人的檢查報告。她的文筆傳達有如朋友般的關懷,而不是冰冷的公事公辦信簡;這樣花時間用心給病人額外的安慰,不是多數醫生願意做,或做得到的事。今天的年輕醫師講求效率又很強調他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要有「合理」的薪資報酬。花時間給病人寫很個人化、有人情味的簡訊,是沒有投資報酬價值的。他們給病人的回訊是用事先設定好的「聰明句」(smart phrases),十秒內就能傳送的像機器人操作的訊息。我自己因為喜歡寫文章,也因為受到瓊安的薰陶,每天總是花了很多時間用心用情地給病人寫簡訊。瓊安在十五年前左右,就想退休,卻ㄧ直被同事們挽留;所以她的退休模式是逐漸的減少工作時數,十多年下來,總算完全退休。英文有個辭常常用來描述一個人夢想退休後想做的事叫做「bucket list」。 當退休過程是個慢動作時,想兌現bucket list 可能永遠遙遙無期。瓊安的工作外生活是多彩多姿的。我知道她定期打網球,是個讀書會的會員,也參加一個影評課。瓊安很喜歡音樂,特別是歌劇。透過她的介紹,我也固定去電影院觀賞同步播出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劇目,重溫我學生時代對歌劇的喜愛。剛退休的人可能會感覺生活失去重心而茫然無措。瓊安説她忙到常常連看報紙的時間都沒有。八十歲的她,身體健朗,除了打網球、讀書會、影評課之外,她也在大學選修課程。瓊安的先生在與淋巴瘤搏鬥多年後,去年去世了。他們是哈佛醫學院的同學,斐道在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在哈佛從事癌症治療相關的研究及教學,屆臨退休年齡時,卻罹患他的太太瓊安專長的腫瘤診斷。所幸的是斐道在癌症治療期間一直保持足夠的體力,還能繼續他的研究與教學。記得有一次瓊安邀請我去戲院看歌劇,斐道也來了,精神很好,一點也無病容。我的每一位醫生同事很幸運的,都有神仙眷侶,瓊安和斐道更一直是大家欣羨的一對佳偶。瓊安説到斐道有幾篇來不及發表的研究論文,瓊安也能接手與斐道的研究生一起完成。瓊安的孩子怕她失去老伴,獨居寂莫,送給她一隻小狗。瓊安每天帶小狗出門散步兩、三次,既能排遣寂寞時光,也有益健康。難怪瓊安説她忙到沒時間看報紙!最近一兩年,我也開始想到自己該如何退休。我的 bucket list不乏瓊安在做的事,包括將多年來想做卻沒時間做的「小我」諸事付諸實現,例如把鋼琴彈好,學習書法繪畫,園藝栽培,到大學選修課程,多一些時間讀醫學以外的書籍。這些很想做的事,過去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已經不得喘息,是只能夢想退休後才能做的事。近幾年孩子們都長大離家後,卻是孫子來了(全世界最美妙的事!),父母年邁需要幫忙照顧。這個bucket list只好再度拖延。不過,從瓊安的緩慢退休模式,讓我體會到我也可以一點一點慢慢地將我的 bucket list慢慢付諸行動。最後,我理想中的「活出淋漓盡致的退休生活」不能不包括一些「大我」的願望。我希望使用自己的專長,尋找能提升台灣人生活品質及國際聲譽的事業。聽起來有點空泛不是嗎?其實我是有一些想法的。只要我保持身體健康,就能慢慢築夢。看官們,就等待下回分解了!延伸閱讀:4/8 氣功養生——預防失能與失智4/10 預防失智之我見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3 失智.長期照護
留意失智3類症狀 少爭執多安撫
台灣失智者愈來愈多,許多患者不斷走失、被害妄想、罵人甚至打人。奇美醫院與失智共照中心等機構提醒,若發現長輩出現初期失智問題行為症狀時,應立即向醫療院所求助,防範未來發生讓人遺憾狀況。根據2023年衛福部對失智症者的精神問題行為(BPSD)調查,發現失智者出現問題行為症狀機率近66%,照顧者常無法負荷,因此不得已只好將失智者「外送」住宿型機構照顧。失智者發病年齡多在60歲以上,但60歲以下患者漸增。失智者三大類症狀 令照顧者身心俱疲奇美綜合長照機構督導高金盆指出,失智者的問題行為,通常有情感性、行為症狀、精神病等三大類症狀,常造成失智者與家人爭執、照顧者負荷過大身心俱疲,若照顧者不熟照顧技巧易崩潰,甚至釀成家庭悲劇。奇美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案管理師吳淑媛說,很多失智者的問題行為,常讓人覺得「很盧」、不講道理,此時照顧者應避免與其爭執,而是採取接納、順勢而為方式,透過引導對話轉移注意力。例如:失智者認為枕頭有蟲,每天都要洗枕頭,可溝通表示會幫忙洗,再給另一個枕頭,必須避免爭辯,安撫其不安情緒。根據失智者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有助安撫也可根據失智者專長或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措施,例如:寵物治療、電子寵物陪伴、娃娃治療,或粉彩塗鴉、手作創作等藝術治療,其他還有園藝、懷舊、活動、音樂、芳香等治療,讓他們沉浸在愉快氣氛中,有助緩解混亂、遊走、躁動不安情緒困擾。高金盆表示,失智者遊走是最常見令人擔心的問題,避免失智者走失、進入不安全環境造成意外傷害甚至生命危險,是照顧最常面臨的困難。建議照顧者除了居家環境安全外,可至警察局捺印指紋申請失智愛心手鍊或戴衛星定位(GPS)手表,以防走失。除配合醫師治療,定期運動,參與日照、據點、關懷中心等團體活動更重要,可以延緩失智進展,也降低照顧者壓力。
-
2024-03-15 活動.精彩回顧
依膚質自製 草本手工皂護全身
居家植物製成草本手工皂,不僅成分天然、環保,也能依據個人膚質調整成分比例及添加的草本植物,像皮膚乾癢者為保濕可增加橄欖油比例,濕熱起疹子者可再添加左手香消炎等,手工皂性質溫和,能一皂呵護全身肌膚。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攜手,規畫退休5力課程「實(食)用園藝系列」,教導民眾認識、照顧適合居家種植的植栽,再製成各式手作品。3月31日邀請園藝治療師林昭慧,介紹草本手工皂的製作過程與注意事項,並融入左手香、艾草等草本植物,客製化適合自己膚質的手工皂。手工皂主要是由橄欖油、椰子油、棕櫚油、氫氧化鈉、水依比例製成,有別於市售香皂或沐浴乳等清潔用品含有化學合成的人工界面活性劑。林昭慧表示,手工皂成分天然,肥皂水一天內便自動分解完畢,十分環保,可依據個人膚質與需求量身訂製。曾有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肥皂成分裡的椰子油過敏,改使用棕櫚油替換比例的手工皂後,膚況穩定許多。林昭慧說,過度清潔將傷害皮膚保護層導致過敏,溫和的手工皂剛好適合皮膚敏感的民眾,甚至頭髮、臉、身體都適用。若要增添手工皂功能性,林昭慧建議,可加入能消炎又好種植的左手香,協助緩和換季皮膚乾癢或天氣濕熱起疹子引起的不適,混合艾草不只促進血液循環、安神,也能讓手工皂外觀添色,充滿儀式感。林昭慧說,草本手工皂製程簡單,先將草本植物洗淨陰乾榨汁取代等量的水,再與其餘四種主要成分攪拌至美乃滋狀,接著放進模具保溫一天皂化後,取出切塊放置陰涼處,約一個月後使用試紙檢測酸鹼值,若為中性就大功告成。尚未使用的手工皂需用肥皂膜包覆放陰涼處,加上乾燥劑保存,但若出現異常斑點或異味,可能油脂變質,不建議使用。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3月31日(日):草本植癒 香皂工坊(複方左手香皂製作)●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或2070●線上報名:https://health.udn.com/service/course/015d0cea/gardening5-senior-240118
-
2024-03-09 焦點.元氣新聞
別把療癒師當賺錢生意!林隆璇建議消費者靠「2招」做選擇
現世療癒產業當道,許多人在思考職涯斜槓或中年轉業時,會考慮取得園藝治療師、正念導師等療癒師資格,創造另一收入來源,身心靈療癒真的是門好生意嗎?身心靈療癒是門好生意嗎?專科護理師張淑菱近幾年取得園藝治療師資格,在社區長照據點為長者上課,她說,可能一堂課兩千元的鐘點費還不夠採買上課材料,她自嘲,帶長輩享受花草與手作是件快樂的事,但絕不是門好生意。歌手林隆璇說,成為正念導師的學費約廿萬,得花一年修習,之後開班招生也不容易,他笑說,學習正念的確可幫助自己,但想藉此賺錢,得三思。台灣「靈魂療癒」產業現況博士論文以身心靈工作者為研究對象的洪梓源,以「靈魂療癒」產業為例分享,他發現,許多人因為生命低潮接觸靈療,在此得到幫助後,因為之前花了不少費用做靈療,覺得是門好生意,於是花了數十萬的學費取得靈療師資格,但後來多數人都無法靠靈魂療癒有穩定收入,有人遇到靈療派別裡的認證問題,更多的是沒有消費者。更嚴肅的問題是,這個領域不受監管,他們既非心理師,也沒有證照、檢核標準及督導,出事了也無人可負責。林隆璇則提醒,當市面上關於療癒的課程商品和服務眾多時,他建議消費者選擇有實證及科學根據的方法,身為虔誠佛教徒的他知道科學不是唯一,沒有研究過的也有可能是有效的,「但在太多選擇的環境裡,還是先挑選比較安全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6 養生.抗老養生
107歲前都還能獨立生活!美國最長壽人瑞分享樂活秘訣:不管閒事常保身心愉快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全球百歲人瑞的數量不斷增加,長命百歲已不再是口號,甚至朝「呷百二」的紀錄邁進。2024年2月,美國最長壽的老人伊迪絲.賽卡萊莉(Edith Ceccarelli)去世,享116歲的嵩壽,全賴生活規律,並且養成固定運動、飲食多樣化,還有喜樂的處事態度。美國最長壽人瑞116歲逝 生前分享長壽秘訣伊迪絲.賽卡萊莉居住在加州北部小鎮,高齡歲月見證了老羅斯福到拜登總統的各局勢交接,包括經歷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世紀大流感、新冠肺炎等,都得以安然度過。居民把她視為「當地名人」,從100歲生日開始,都會在她的生日前夕(2月4日)舉辦遊行,一起歡慶生命盛事;在107歲前,她都能獨立生活,後來才住進養老院。伊迪絲.賽卡萊莉樂於分享自己的長壽秘訣:不吸菸、定期運動、認真工作、晚餐時適量喝一小杯紅酒,並且保持烹飪、園藝和散步等嗜好,不管閒事常保身心愉快。尤其她一生鍾愛藝術,即使已經超過100歲了,仍積極尋找新舞伴,希望能夠跳一曲美麗的華爾滋,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8大生活習慣延年益壽我們要如何在日常中做到健康又長壽?根據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ASN)年會上發表的觀察性研究顯示,常保下列習慣,有助於延長個人壽命長達20年以上。.保持身體活躍.不吸菸.管理壓力.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過量飲酒.保持良好的睡眠.擁有積極的人際社交.沒有藥物成癮問題高齡116歲的伊迪絲.賽卡萊莉幾乎完全符合這八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即使年紀大了,仍經常走出戶外曬太陽,幫助身體獲得維生素D,戶外陽光綠意也能讓人放鬆心情。多運動有助延緩失智失能實證顯示,有效的運動能延緩失智、失能,面對老年人口快速成長,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過去受訪指出,要有足夠的運動量,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心肺耐力訓練、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等,都是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搭配使用輔具,讓活動量增加。如果行動能力或活動空間有限,不妨可利用空檔多爬樓梯,上下樓梯有助於肌肉訓練,可有效鍛鍊股四頭肌、大腿肌肉,減少跌倒受傷的機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 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