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3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回收
共找到
481
筆 文章
-
-
2024-12-26 養生.生活智慧王
油可以直接倒掉嗎?管線專家建議「8種東西」勿入水槽,油脂就是大魔王!
家裡最麻煩的事,莫過於廚房水管堵塞或馬桶堵塞吧!?水管不通,真的會很令人傷腦筋,水排不掉、漫出來,塞得太嚴重可能就得停止用水了。管線專家建議「8種東西」平常就不應丟進水槽。《EatingWell》訪問北美最大的管道、排水溝清潔和水淨化公司「Roto-Rooter」,管線專家指出,廚房水道堵塞問題,僅次於廁所馬桶問題。廚房水槽的下水道管道有很多曲折,你可能以為小小的東西還好,隨手沖掉很方便,有些你意想不到的東西可能就會卡在某個彎道,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管路堵塞,也造成水管細菌孳生。因此,食物殘渣廚餘應該妥善處理,能善用廚餘處理器最好,若沒有垃圾處理器,也最好將廚餘倒進垃圾桶,而不是直接沖進水槽下水道,不然你就等著找人來通水管了。為了避免堵塞,以下是管線專家建議不要丟進水槽的8種食物。不能丟進水槽的8類食物1. 蛋殼在下水道水管裡,蛋殼算有點重,會留在管道裡,所以如果你的下水道有一個低處,它們就會聚集在那裡。2. 油脂煎炸剩餘的油,你都怎麼處理?很多人把它當成「液體」,理所當然的把它跟水一樣直接倒進水槽下水道。然而水電工卻表示,這些剩餘的油脂其實算是他們通水管時的「超級魔王」,因為油脂容易凝固並塞住水管,很難疏通。就算流出下水道,也容易形成「脂肪山」污染河流。那這些剩下的油要怎麼處理?其實如果是只炸過一次,剩油的量也很大,建議可以先留著,待煮下一餐時再用,但不建議放隔天。或者準備一個容器,每次用剩的油冷卻後再倒進去,容器收進滿了後再交由資源回收車回收。3. 澱粉類食物麵食和米飯等澱粉類食物,在水中一段時間後會變成黏稠物,最終也會堵塞廚房下水道。4. 果皮、雞皮一些諸如橘子皮,馬鈴薯皮、紅蘿蔔皮等,或像是雞皮、豬皮等,這些廚餘機可能也較難絞碎,建議丟進垃圾桶。5. 纖維食物像是芹菜、蘆筍、玉米皮、大黃、朝鮮薊等含有大量纖維絲的東西,也是下水道的禁忌,進去了就容易堵塞。6. 咖啡渣很少量、夠細的研磨粉可能還可以,但如果是較大顆粒的咖啡渣、豆子等,就有堵塞的風險。7. 種子、堅果種子小小的但很堅硬,足以引起問題。例如堅果類也是,任何比芝麻大的東西都可能堵塞。8. 寵物食品寵物食品無論是濕還是乾,可能都含有一些油性、油膩、黏稠或纖維成分的組合,不宜進入下水道。水管不通怎麼辦?倒醋、倒熱水行嗎?而遇到水管水流變慢、堵塞等情況,很多人可能會先想到,用熱水或醋等淋下去疏通,不過水電師傅提醒,這方法小心會弄巧成拙,造成水管損壞。因為你應該不清楚房子的水管是什麼材質,如是金屬管,酸性溶液如醋會加速金屬管的腐壞;如果是軟膠管,倒入滾水及熱水將有漏水或溶解危機。再者像台灣很多老舊公寓的水管老舊,水管的耐受度可能也變很差,自己隨便亂倒亂通,更可能導致水管損壞。不管廚房還是浴室的水管,都要經常清除異物,建議選擇專用的排水管清潔劑,如果不確定可不可行,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定期花錢請專業的水電工程人員來吧。參考資料.《EatingWell》.聯合報系資料庫
-
2024-12-25 癌症.抗癌新知
明年4癌擴大公費篩檢對象 民眾最多可省7000元
癌症連續42年居國人死因首位,國健署所公布的最新「111年癌症登記資料」,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前一年快了17秒。國健署今天公布,114年元旦起,將擴大癌症篩檢,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的公費篩檢年齡下修,另新增35歲、45歲及65歲女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癌篩新增HPV檢測以及高風險族群大腸鏡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指出,癌症防治策略擴大篩檢對象與服務內容,除了年齡下修外,也新增HPV檢測以及高風險族群大腸鏡篩檢。35歲、45歲、65歲婦女,當年齡進行1次人類乳突病毒檢測;國中二年級男生接種HPV疫苗,預計114年9月起開始施打。林莉茹強調,25歲即提供子宮頸癌抹片檢查,35歲有人類乳突病毒檢測,40歲之後更有多項癌症篩檢服務,民眾應多多運用政府提供的公費補助資源,最多可省下4000至7000元的費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僅可提高存活率,也減少癌症晚期治療選擇受限、費用高昂的困境。4癌擴大公費篩檢 「投資1元至少回收10元」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衛福部所推出的癌症擴大篩檢,代表次世代醫學的投資。癌症篩檢的支出以及下修年齡,可減少將來健保的晚期醫療費用。他指出,「投資1元至少回收10元」,若再把勞動生產力算進去,其實投資報酬率很值得;如果今天不做,會把負擔留給下一個世代。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過去30年,透過抹片篩檢降低了7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但是以目前台灣10萬分之8的發生率,要降到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10萬分之4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政府針對子宮頸癌新增二項新措施:提早抹片年齡及增加HPV篩檢。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指出,肺癌是國人發生率和死亡率第一名,已經超車大腸癌。當肺癌一出現症狀時,常常已經是末期,現在政府提供公費篩檢,把家族史女性提早到40歲、男性提到45歲、吸菸者≥30包-年改成≥20包-年,將有助於早期發現。
-
2024-12-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家裡舊物怕浪費拿去二手店賣?專家「不推薦這麼做」揭斷捨離正確心態
家裡經常有還可正常使用卻想丟棄的物品,對許多人來說會覺得很浪費,轉而想拿去二手店回收,還可賺回一點小錢,但在專家眼中卻不推薦這個行為,即使要這麼做也得自我轉變心態。日本家居整理作家兼YouTuber二見文直分享如何轉換因斷捨離而感到內疚的心態,他表示很多人覺得直接丟棄物品太可惜,會把它們拿去二手店回收賣錢,但說實話他並不建議這麼做。二見指出過去到二手店賣舊貨,即使店家不買下來也會直接回收,但現在有愈來愈多業者即使免費送對方也不收;一旦你的二手物被退貨,這非常令人困擾,你還要把它們帶回家,等同製造雙重麻煩。他列出一些經常遭退貨的物品,包括嬰兒床、嬰兒座椅、健康器材和家電用品。理由是無論是兒童安全座椅、健康器材和家電都在不斷推陳出新,性能更好、更節能、價格更便宜,而且消費者大多會想買全新品,另外嬰兒床和嬰兒搖椅由於使用時間有限,有些家長會選擇租賃而非購買。二見說只要在二手拍賣網站上搜尋你想賣出的物品,就會發現交易價格比想像中還要低,而且有非常多類似物品在售,當你發現無法用理想價格出售或是過程困難重重,也許就能乾脆放手捨棄。斷捨離不易?丟棄舊物需要轉念如果真要拿去賣,他認為應該轉變心態,從「白白送人」想成「送給有需要的人」,這個自我說服的過程對於那些很難斷捨離的人相當重要。如果在二手店被告知「這東西沒價值,但我們可以收取」,而你覺得不想免費給對方,那麼不妨換個角度想「能把東西送給需要的人,是好事一件」。曾經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她捨不得丟掉孩子的玩具,當她將玩具帶到二手店時,店員拒絕收購。她一度感到失望,心想是不是該把玩具帶回家,但隨後她轉念一想,或許有其他像她一樣的年輕媽媽正為買不起孩子的玩具而煩惱,若能以低價把這些玩具送給他們,對方一定會很高興,於是她決定將玩具全數交給店家。因此,在二手店無法給物品定價而拒收購時,不妨換個角度想「這些物品可能會送給有需要的人」,然後欣然讓店家把舊物收走吧。資料來源/DIAMOND Online
-
2024-12-19 焦點.用藥停看聽
生達製藥6款藥品擴大回收 涵蓋皮膚科、巴金森氏症用藥
衛福部食藥署近期公布,「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及二廠6款藥品回收資訊,種類涵蓋2款皮膚科用藥、巴金森氏症、精神科、腸胃疾病用藥,以及解熱鎮痛藥品,市占率約2.9%到23.8%,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因抽查發現部分產品生產品質異常,要求廠商需進一步釐清,要陸續在今年底前完成回收,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生產品質異常 生達6項藥品回收食藥署11月對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回收6項藥品,王德原指出,這是因為今年9月25日至27日,至藥廠執行例行性GMP查核時,抽查發現部分產品生產品質異常情形,要求廠商必須進一步釐清根本原因,當場已責令藥廠盡速啟動完整調查,調查後確實發現6項產品有異常、主動發布下架回收不合格產品,後續會持續追蹤產品回收情形,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第1款:「生達」舒抑痛口服懸液20毫克/毫升(異布洛芬)本次需要回收的6項產品中,第1款為市佔率約23.8%的,「生達」舒抑痛口服懸液20毫克/毫升(異布洛芬)主要用於消炎、鎮痛、解熱,回收批號LI020317,原因為持續安定性試驗的主成分Ibuprofen含量檢驗結果,超出檢驗規格,要求廠商要在12月8日前,完成3萬1494瓶的回收作業,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 第2款:「生達」百吉乳膏第2款為指示藥「生達」百吉乳膏,適應症為一般皮膚濕疹或皮膚炎,急救、預防及減緩皮膚刀傷、刮傷、燙傷感染,以及香港腳、股癬、汗斑等治療皮膚表淺性黴菌感染,回收批號OB010612,原因為安定性試驗的主成分Betamethasone-17-Valerate,含量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4728盒,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第3款:「生達」暢腹立膜衣錠第3款是「生達」暢腹立膜衣錠212.5/5毫克,主要用於噁心、嘔吐及腹部膨滿感等腸胃道症狀,回收批號TP220047、TP220048、TP220050,回收原因為持續安定性試驗Lipase含量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完成,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藥品市占率約16%,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第4款:「生達」速立安錠(樂耐平)第4款是「生達」速立安錠(樂耐平),主要用於焦慮狀態,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尚有3張以上,回收批號為TS080163,回收原因為持續安定性試驗主成分Lorazepam含量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387瓶,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藥品市占率2.9%,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藥品許可證尚有3張以上。第5款:恩克帕膜衣錠第5款恩克帕膜衣錠200毫克,主要用於巴金森氏症治療,市占率約為7.9%,同成分同含量同劑型的藥品許可證有2張,本次回收原因是,持續安定性試驗的Dissolution檢驗結果低於檢驗規格,要求廠商11月30日回收3261盒,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業者來函展延至本月30日。第6款:施賓娜親水性軟膏第6款施賓娜親水性軟膏屬於指示藥品,用於一般皮膚乾燥症、皮膚角化症、皮膚炎、尋常性痤瘡、外傷及火傷的肉芽新生促進,同成分同劑型相似適應症的藥品許可證還有3張以上,業者須在12月4日前完成2445支的回收作業,包含30mg/支的1490支,以及50mg/支的955支(50mg/支),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查詢更多內容請看元氣網「藥物百科」
-
2024-12-18 醫聲.醫聲要聞
提供免費二手輔具,百名志工體驗輔具清洗
讓愛心再循環!中美醫藥集團日前邀請百名員工及家屬在公益家庭日,體驗二手輔具回收與資源再生。中美醫藥集團董事長林命權表示,台灣自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日益增加的長照需求成社會最大挑戰,而中美醫藥長期關注健康照護,與慈濟慈善基金會長年進行共善合作,希望能將愛心轉化,提早迎接高齡化社會。活動當天,中美醫藥集團的總裁和董事長親自帶領員工及家屬,在慈濟志工的指導下,體驗二手輔具清消、檢測及垃圾分類。曾參與多次國內外賑災的中美醫藥總監林宜琳,特別帶著自己2歲及4歲的小孩,一起參與輔具清洗和回收,讓原本看似已經廢棄的輔具重新上市,展現新價值,減輕弱勢家庭負擔,她表示:「能夠帶著稚齡的孩子,親身投入手作資源回收與輔具清潔消毒,他們更能具體認識愛護地球與愛惜物命,這就是企業共善最大的意義。」慈濟做環保已行之有年,輔具的媒合及收送反而較少廣為人知,目前已在全台建立環保輔具平台,鼓勵民眾將使用過的輪椅、病床、助行器等回收給慈濟,志工再將這些輔具整理維修後,免費提供給需要的家庭,可大幅減輕弱勢家庭的負擔。此次活動除了讓中美員工更加了解垃圾分類和輔具平台的各項工作,也希望藉由推廣讓社會大眾知道,想申請環保輔具或是提供輔具的民眾,可至慈濟環保輔具平台申請,亦可洽詢慈濟東大靜思堂或各地慈濟會所。當日活動結束前,全場累計清理出620公斤的垃圾及52件輔具,使愛心不斷循環。
-
2024-12-10 焦點.元氣新聞
妻子患水腦症竟遭殺害 醫揭3大症狀:長者有無「磁鐵步」是關鍵
新北市新莊區73歲林男長期照顧68歲罹患水腦症的邱姓妻子,疑似身心俱疲,昨天將妻子從床上抱起,從客廳14樓窗戶丟下,導致妻子當場死亡,犯案後到中平派出所自首,詢後被依殺人罪送辦,釀成這起長照悲歌。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名鑫說,年長者的水腦症可能與腦腫瘤、腦出血有關,但多數為不明原因引起的常壓性水腦症,而常壓性水腦症於年長族群不並罕見,在門診中三不五時就會看到一例。張名鑫說,大腦會分泌腦脊髓液,並經由腦室的導水管排出至脊髓循環、回收利用,但當此循環系統被腫瘤阻塞,或是受腦部功能影響,分泌量過多或吸收量不足,甚至是不明原因,造成腦脊髓液無法正常排出,讓大腦被腦脊髓液壓迫後,引發大腦結構異常症狀。張名鑫指出,常壓性水腦症三大症狀,第一、智力衰退,可能出現判斷力、記憶力減退,做事情的能力下降;第二、走路不穩,就是患者走路時,腳步無法完全抬起,感覺是腳底是黏在地板上,且有如磁鐵黏在地板上,因此,有人形容是「磁鐵步」;第三、尿失禁。家人在照顧方面一定會十分困難,張名鑫說,如果患者出現智力退化,家人必須幫忙做很多照顧的工作,而走路不穩時,身邊可能需要有人攙扶,注意患者不要跌倒,因跌倒可能骨折、腦中血,甚至是尿失禁部分必須時常換尿布等,家人在照顧上,真的十分辛苦。張名鑫說,常壓性水腦症治療,需要透過外科手術,自大腦腦室置入導管,將過多的腦髓液引流到腹部,減輕大腦的壓力,如果能早一點發現、早一點治療,症狀輕微患者的智力退路、走路不穩、尿失禁等症狀可以獲得緩解,但若延誤治療,手術的效果恐會不好。★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
2024-12-09 焦點.元氣新聞
「治療性運動有療效」X「居家科技輔具有智慧」 — 物理治療快閃出擊
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登場!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透過精彩舞台劇「疼痛解憂事務所」,向大眾傳達:「動作問題要找物理治療師」的觀念,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物理治療師的服務面向也趨向多元,無論是運動傷害、腰痠背痛,或是五十肩等,都能透過系統化評估、精準的物理治療,達到最佳的改善效果。物理治療師公會全聯會楊政峯理事長表示,「很多人坐下後沒辦法站起來、平衡感不好、容易跌倒……,會想到要吃營養一點,卻不曉得其實自己需要的是治療性運動,由專業物理治療師透過系統化評估,針對個別需要對應不同的運動課表,達到減輕疼痛、提升身體自主性等效果。」若是失能的對象,則透過輔具來協助提升功能。近期,衛福部長照司也推出相關政策預告草案,期望幫助民眾運用智慧科技輔具,提升自主生活功能。長照規劃導入智慧科技輔具,三年補助6萬元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也蒞臨現場,說明物理治療結合智慧科技輔具,將為長照對象及家庭帶來新的曙光。吳副司長表示,賴清德總統積極推動「健康台灣」、「AI智慧科技島」,有助醫療與智慧科技產業結合且蓬勃發展,將智慧科技照護導入長照應用,對於個案自主生活、減輕照顧負擔,都非常有幫助。目前政府現有的長照給付制度,已包括傳統輔具,如:拐杖、輪椅、氣墊床等,以及居家環境改善項目,補助額度是三年4萬元,而新的長照給付預告草案增加智慧科技輔具項目,採全租賃方式,提供三年6萬元補助額度。兩者僅能擇一補助。傳統輔具/智慧科技輔具,該選哪一種?為什麼智慧科技輔具要採全租賃方式?民眾如何判斷哪一種補助較適合自己?吳副司長解釋,由於長照失能個案因為病情進展,每個階段會有不同需求,採取租賃方式可讓個案在每個階段選擇合適的輔具,在使用上提供較多彈性,也讓資源能夠有效地循環再利用。衛福部也會擬定前端申請、後續回收清潔消毒等配套措施,提供民眾完整、便利的服務。至於民眾該選擇傳統輔具,還是智慧科技輔具?需仰賴專業人員評估,物理治療師在這時候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智慧科技輔具項目眾多,包含移位類、移動類、排泄類、居家照顧床類、安全看視類等,使用前除了要透過甲類輔具評估人員(包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評估、精準掌握個案需求,也要考量家屬在使用上的知能、環境是否能夠配合等,決定哪一種輔具較適合現況。超高齡社會長照服務好幫手因應超高齡社會來襲,智慧科技輔具不只應用於個人和家庭,衛福部也積極將科技輔具導入日間照顧中心和住宿機構。藉由各式獎助方式,鼓勵日間照顧中心運用科技輔具,增加照顧作業行政效率、優化照顧服務品質、減輕工作人員照顧負擔及減少職業傷害。住宿機構自今年開始鼓勵機構建構照顧資訊系統,透過運用智慧輔助照顧科技(如:行動感知、照護支援、移動支援、入浴支援、排泄支援等),達到品質指標,也可獲得獎勵金。政府民間攜手,以全新的照顧服務模式,共同促進台灣社會長照服務品質和效率提升。
-
2024-12-02 養生.生活智慧王
家裡一堆超商塑膠雨傘的人存不了錢…3樣東西代表消費習慣地雷 你中了嗎?
您是否也認為,從日常小細節就能看出一個人對於金錢的使用觀念呢?日本消費經濟學專欄記者松崎紀子 (Noriko Matsuzaki)就提出一項有趣的見解,她表示:「家裡超商塑膠雨傘多於實際需要的人通常存不了錢。」看看家裡有什麼,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家裡的物品都是由錢轉變而來,代表了一個人使用金錢的方式,松崎紀子表示,年末進行大掃除時,不妨檢查自己家裡有什麼東西,如果符合以下狀況,可能就要注意一下平常的消費習慣了。1.囤積一次性的塑膠雨傘、紙巾等消耗品松崎指出,經常購買這兩種物品的人是消費缺乏計畫的表現。購買超商一次性塑膠傘的人很可能是平常沒有攜帶摺疊傘的習慣,因此下雨了寧願花100多塊買一把便宜的傘,就算弄丟也不會因此心痛。另外,不少人習慣在出清時「囤貨」,雖然追求低價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當家裡的紙巾、清潔劑或沐浴用品已經堆積如山,卻仍因爲看到打折而繼續購買,庫存過剩可能導致在使用上更加浪費,甚至根本用不完。謹慎的消費者會更加在意物品的價值,傾向選擇也許價格較高但實用的商品,購買行為是出自需要而非便宜。2.是否有標籤還在的衣服、根本沒拆開包裝的餐具?購買的當下一定是出自於想要該物品的衝動,然而,那些沒有機會剪下標籤穿上的衣服、還留在紙盒裡的漂亮盤子,都在告訴你該調整花錢方式了。不論是衝動購物、親友推薦,或是當初為了湊免運而加入購物車的那些物品,有多少是不必要的浪費呢?松崎提醒,這樣一次次的消費習慣累積下來的金額可不容小覷。面對這些物品,如果已經一年都還沒使用,很可能就是不再需要它了,建議將它們拿去二手市場或是回收處理,轉賣、贈送、交換都比放在家裡生灰塵好。3.不斷拖延應該丟掉的東西大掃除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去年想丟掉的東西今年還在,而且再次考慮想要扔掉它。沒有被丟掉的原因有很多,也許因為它很貴,或是仍可以使用,或者要把它處理掉的過程很麻煩。然而這種「覺得應該丟掉,卻遲遲沒有行動」的拖延心態,卻會連帶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消費習慣。有拖延傾向的人當下看似毫無損失,但是懶得去取消不必要的訂閱、或者有投資儲蓄的想法卻沒有實行,這些猶豫不決造成原本可以省下的錢繼續流失,甚至錯過更有利可圖的機會。松崎紀子表示,大家可以透過以上三點對自我消費習慣做檢查,並且發現以下轉變可能也開始出現:1.從大掃除開始省錢當我們整理家裡時,會重新審視過往的消費習慣,透過認真思考的過程,也會逐漸了解自己對金錢的態度和弱點,自然也會逐漸減少浪費與不必要的囤積,更加小心存錢。2.開始購買有價值的東西維持家裡乾淨也會讓消費思維改變,我們會有意識想要保持房子的整潔,比起便宜的一次性物品,更傾向選擇可以長期使用的優質產品。有錢人買東西的標準不僅是考慮現在,還會放眼未來,例如某樣產品是否值標籤價格、未來價值是否會下降或提升。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高端品牌或奢侈品,而是在未來放到市場上仍能讓你獲取金錢的東西。3.整潔的家就是省下時間和金錢的家大掃除之後如果持續保持家裡簡潔,花在清理上的時間就大大減少,而時間就是金錢,你就能投入更多時間在工作、學習或是創造,整齊的空間也能提升辦事的舒適度與專注力。參考資料:President.jp
-
2024-11-27 醫療.眼部
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利 他近視3000度也中標!白內障何時該手術?
白內障多數是老化引起,但現代人幾乎3C不離身,也導致白內障等眼部疾病年輕化,曾有不到25歲的患者,因近視高達3000度而罹患白內障,醫師指出,視力變差、對比敏感度差、視覺矇矓、辨色力下降等都是可能產生的影響,嚴重可能失明,人工水晶體置換是常見的治療方式,由於傷口沒有縫線,術後6周要避免揉眼睛、過度用眼或讓水進入眼睛,也要避免過度運動,並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 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利 高度近視也要特別留意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說,當眼睛水晶體發生混濁現象,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影像無法聚焦於視網膜,會讓患者視力下降,成因大致可分為老年性、外傷性、併發性、代謝性、藥物性和先天性等。 呂大文指出,60歲以上長者、家族史、長期服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眼睛曾受創、眼睛發炎或長期虹膜發炎、患深度近視者等,都是白內障的高風險族群,患者的視力會變差、對比敏感度差、視覺矇矓、辨色力下降,嚴重更可能失明。 不過,白內障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高度近視也要特別留意,過去就曾碰過19、20歲的年輕患者,因為近視度數高達3000度,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水晶體會不斷緻密化,後來就不得不開刀,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年輕型白內障患者以每年30%的速度增加,整體而言,一年的白內障手術人數約27萬,已超過人口的1%。 白內障何時該手術?對於白內障的治療,呂大文表示,白內障造成視力模糊而影響工作或生活時,就是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的適當時機,至於人工水晶體的選用,要評估本身需求,年齡、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工作性質等,醫師則評估患者度數、角膜、視網膜、黃斑部及視神經等是否能發揮水晶體的功效。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上分享,自己前段時間看東西都不清楚,晚上開車看路牌時,「右邊眼睛OK,左邊眼睛怎麼看就是模模糊糊的,以為是老花眼,怎麼驗光度數都一直加」,而且看東西色調變得黃黃的,後來才發現是白內障導致水晶體混濁,所以現在兩眼都已置換人工水晶體。 王德原表示,考量開車、工作、看電腦、批公文等需求,所以自己選擇的是「單焦人工水晶體」,並保留275度的度數,所以看近的時候,會有另一副度數淺的眼鏡。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科長葉旭輝說,依「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人工水晶體為植入式醫療器材,用於取代人體水晶體,一般由玻璃或塑膠材質組成,風險等級屬於第三等級、高風險性,統計至今年11月11日,效期內許可證共176張。 葉旭輝指出,過去3年有92件人工水晶體相關不良案件通報,有35件為術後不良反應,如視力模糊、眩光、頭痛等,或近視問題仍未改善等,其餘57件則和產品本身相關問題,都做過矯正預防措施,如產品回收,或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手術。
-
2024-11-1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大調查/人生無限 65+也能繼續奉獻
來自南韓職棒的「三振舞」,在知名啦啦隊員李多慧場邊表演後,在台掀起風潮,年逾七旬的整形外科教授林靜芸也學會這套舞蹈,常在自家診所放起音樂,舞動肢體,自娛娛人,逗得護理師、老病人哈哈大笑。林靜芸沒有想到有一天會在診所跳起舞來,她說只要頭腦清晰、手指靈活就會繼續行醫,也說:「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不用畫地自限。」早晨六時的國中操場,台北市都還沒有清醒,「中山六君子」晨運社的大哥大姐一身勁裝,已開始在暖身拉腰,準備團練,目標是明年的世界壯年運動會。他們大多數是退休人員,但退而不休,不但並未完全離開工作,也想回饋社會,包括努力拿牌為國爭光。社會連結 退休五力中最低壽命延長,「65+」後還有悠長歲月,活得好是人生下半場重要挑戰。退休五力中,「健康」和「理財」是老後生活基礎,但要讓生活豐富多彩,得靠「社會連結」等心靈退休力。根據退休力大調查,社會連結連續四年在退休五力中分數最低,今年僅五十點九四分。在社會參與部分,約五成願意「累積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擔任某個領域專家、顧問,分享自身經驗」和「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比率不及三成。高齡者社會連結得分普遍高於年輕人。保持閱讀 逾75歲比率最高保持閱讀習慣與年齡成正比,七十五歲以上最高,願意學習新科技設備各年齡層皆接近六成,以六十至六十四歲最高;願意了解社會新趨勢、新價值觀皆超過七成,以六十五至六十九歲最高。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所有生物幾乎都在過了繁殖期後,就開始走向衰老,但人類與其他生物很不相同,即使過了繁殖期,還能繼續活很久。延遲轉大人,人的壽命變長,社會角色必須轉換與改變,但不管活到幾歲,人們還是會在生命中尋找值得奉獻的意義。例如慈濟環保站、回收點遍布全台,他們稱為「做環保」,不只將垃圾分類回收,物命再生也讓長輩找到生活的寄託。陳亮恭分析,除了回收本身的環保意義,更讓地球環境崩毀速度更慢一點,期待留給後世更好的生活環境。林靜芸也認為,社會結構改變,大缺工時代來臨,政府應妥善運用銀髮族的能力與經驗,協助創造人生舞台,回饋社會。她也說,一直以來,與人互動,讓病人變得更年輕,是她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而到目前為止,也對自身技術充滿自信,她說仍會繼續提供醫療服務,開心奉獻,成為樂齡的外科醫師。延後退休 不必靠年輕人養七十一歲的周再添和太太陳美莉是「中山六君子」晨運社的運動夫妻檔,兩人都認為六十五歲退休太早,支持延後退休。尤其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要養老人實在很辛苦,自己經濟能力沒問題,也不計較收入多寡,希望有機會發揮力量。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65+」族群不應該被視為負債,人生下半場,歲月正好,老盟持續推動老人福利法修法,認為應納入更積極的「長者發展權」,讓長者成為社會資源而非負擔。政府應該規畫「長輩彩虹光譜」,利用職務再設計適材適用,強化社會參與。
-
2024-11-02 養生.抗老養生
型男生理年齡不到17歲!擊敗富豪奪下「返老還童奧運冠軍」揭8個抗衰訣竅
人類為了對抗衰老,甚至為此舉辦凍齡大賽競技。美國矽谷富豪企業家約翰森(Bryan Johnson)於2023年舉辦「返老還童奧運會」(Rejuvenation Olympics),讓人們透過各種逆齡手段,看誰能將衰老速度放到最慢。約翰森致力於對抗死亡,他投資上百萬美元進行抗衰老自我實驗,包括吃藥、嘗試基因療法等盡力對抗衰老。而他不光是自我追求,甚至將其視為一項專業運動,並邀請有志之士一同參與,因此舉辦「返老還童奧運會」。約翰森規定只要參賽者完成特定的血液測試以測量他們的生物學老化速度就可以參與,多個線上動態排行榜於2023年1月發布,展示誰是最佳的抗衰老者。比賽競爭的關鍵指標之一是「老化速度」,指的是身體每年在生物學上老化的速度,管理比賽公司通過血液測試來測量。此外另一個排行榜將展示按器官系統排名最慢老化的人,比如誰的腎臟、肝臟和肺部在相對於實際年齡時最為年輕。這項比賽吸引上千人參與,參賽者透過改變飲食、運動計畫和睡眠習慣、使用補充劑、非標準藥物和其他醫學干預來降低他們的老化速度。身為創辦人的約翰森並沒有在自家比賽取得冠軍,真正的延壽高手為愛沙尼亞的男子蘭德(Siim Land),他於六月一度一舉登上排行榜榜首,29歲的他生理年齡不到17歲,每年衰老年齡僅0.65歲,擊敗投下巨資的富翁約翰森。蘭德說他每年花在長壽的費用為1.1萬美元(約新台幣35萬元),但自己並沒有太看重比賽結果,認為能夠參與已經很好了,並不會把它當作一個真正的頭銜。蘭德的8個抗衰訣竅訣竅1:早起曬太陽蘭德早上6點左右起床,帶狗去跑步並曬太陽,每周 2-3次,每次15-30分鐘,選擇早晨或黃昏陽光柔和的時候,曬腿部、腹部、背部等部位。陽光照射可促進體內5-羥色胺和內啡肽生成,有助於保持情緒、增強免疫力,對一些皮膚疾病也有緩解作用,還能合成人體所需維生素D。訣竅2:睡前防藍光蘭德晚上10點左右入睡,睡前1小時戴防藍光眼鏡。夜間電子設備螢幕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釋放,影響睡眠和生物鐘節律,戴防藍光眼鏡可提高睡眠質量、緩解疲勞。訣竅3:高蛋白質與高多酚攝入蘭德飲食結構類似地中海飲食,注重攝入魚雞胸肉、雞蛋等高蛋白食物,每天至少吃 120-140克蛋白質;同時食用堅果、橄欖油、咖啡、漿果、種子等富含多酚的食物,高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菌群的作用,還能輔助清除衰老細胞。訣竅4:遵循168輕斷食蘭德一天中8小時進食,16小時禁食。斷食期間細胞進入「自噬」狀態,可清除衰老的細胞器,回收蛋白質廢物,緩解蛋白質堆積。訣竅5:多樣化運動組合蘭德每周進行兩次45分鐘的力量訓練,增強肌肉力量;每周兩次60分鐘的有氧運動,提高心肺功能;還有一天專門做高強度間歇性運動(HIIT),這種運動能持續消耗熱量,實現減脂增肌,幫助保持年輕的身體狀態。訣竅6:運動後紅外線理療蘭德運動完後,將自己包裹在紅外線毯子裡20 - 30分鐘。細胞受到紅光波長照射時,分子、原子振動加快,局部溫度升高,細胞的通透性、酶等會發生改變,還能增加熱量蛋白,加速新陳代謝,減少細胞損傷、緩解肌肉疲勞和關節疼痛。訣竅7:補充適量補劑蘭德每天會吃一些補劑,如Omega3、甘氨酸、肌酸、甘氨酸+Nac等,補充膠原蛋白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肌肉流失。訣竅8:保持低壓力生活蘭德強調低壓力生活,好心態是良藥。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會使人體產生過多自由基,攻擊粒線體,加速細胞老化。減輕壓力後,壓力導致的衰老可以逆轉。
-
2024-10-24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養大孩子上班去 垃圾尋寶開眼界
我的工作生涯,可用「倒著生長」形容。婚後就一手拿筆寫作,一手操持家務,沒正式上過班;但在孩子長大就業,各有穩定收入後,我走出家庭「打卡」上班。由於非家庭經濟主力,不必負擔任何支出,因此我想探出頭看看,多點社會歷練,於是選擇利益眾生的事,做環保回收得健康。一進入職場,就得在垃圾堆裡尋寶,天天與成堆的垃圾為伍,難免不適應,初始頭皮發麻、壓力山大,足足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不斷說服自己轉化心境,把上班的地方當成遊樂場吧。我戴上雙層手套,在眾多垃圾當中翻找,把紙類(紙箱、書籍、簿本)、紙杯、寶特瓶、玻璃瓶等可用物資加以分類。話說:「妳的工作態度,決定妳的高度。」原本是鋪天蓋地而來的壓力,身歷其境後卻漸漸樂在其中,如今的狀態不敢說游刃有餘,卻信心十足;付出勞力、汗水做環保,當看見所有能回收的物品,都能各就各位,內心有滿滿的成就感。職場中竭盡所能,提升工作效率,與同事相處也開了眼界,期許能隨心且不負使命,運用最短時間,使工作更臻完善。一首針對老年人的順口溜是這麼說的:「多聚餐,少窩家,走出去,樂開花;窩在家,成傻瓜,找朋友,聊八卦。」在此呼籲社會大眾,希望有更多人投入做環保得健康這個有意義的行列。
-
2024-10-21 養生.生活智慧王
黑色高級有質感?研究揭與食物接觸的黑色餐具恐有致癌物殘留
韓國知名節目黑白大廚剛結束第一季,白湯匙黑湯匙在節目裡競爭激烈,但是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塑膠餐具盡量要避免黑湯匙!其實不只是湯匙、所有與食物會接觸的餐具、包裝如鍋鏟、餐盒等等都盡量避開黑色塑膠比較好,因為根據國外分析,黑色塑膠裡普遍含有較高的阻燃劑PBDE(多溴二苯醚),這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或是內分泌干擾物,所以盡量要避免用在食物包裝上或是餐具上。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塑膠餐具盡量要避免黑湯匙!其實不只是湯匙、所有與食物會接觸的餐具、包裝如鍋鏟、餐盒等等都盡量避開黑色塑膠比較好,因為根據國外分析,黑色塑膠裡普遍含有較高的阻燃劑PBDE(多溴二苯醚),這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或是內分泌干擾物,所以盡量要避免用在食物包裝上或是餐具上。黑色給人一種素雅、潔淨、高貴的感覺,所以甚至日本流行過黑色的衛生紙,黑色的塑膠製品也給人一種高級感,也比較耐髒,所以許多廚房用具如鍋鏟、湯匙或是一次性的吸管、免洗湯匙、或是便當盒、壽司盤都刻意作成黑色的,但是根據美國一篇新的研究指出,在美國市場抽樣許多黑色塑膠製品包括壽司盤、塑膠湯匙、義大利面夾或是玩具車等玩具,都可以檢驗出PBDE(多溴二苯醚)的殘留,所以學者提醒民眾注意,尤其是家有幼童的家庭。黑色塑膠的PBDE(多溴二苯醚)殘留PBDE(多溴二苯醚)之前被適用在塑膠裡是作為阻燃劑使用,而黑色塑膠之前被大量運用在電子3C製品如筆電、電視外殼等等,他們都要確保在高溫下不會燃燒加入了阻燃劑,而雖然PBDE在美國於2021年已經被禁用,但是在現在的塑膠製品還找得到的原因,應該是透過塑膠回收再利用而依然存在於現在的塑膠製品裡。所謂PBDE(多溴二苯醚)化學結構類似戴奧辛的溴化物,是一種具持久性,於環境中不易分解,且易生物蓄積的環境荷爾蒙物質,因此也被懷疑是一種致癌物,也會干擾內分泌與免疫系統。PBDE曾被廣泛添加在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中作為防火耐燃劑,例如汽車用塑料、電子產品外殼及電路板、家具、室內防火裝潢材料、紡織品等。但是製造、使用或丟棄家電和消費性產品或是回收再利用,都會釋放多溴二苯醚至環境中,並污染空氣、地面水、底泥、土壤、食物,再透過食物鏈轉移,最後蓄積在生物體裡。台灣2005年將八溴二苯醚與五溴二苯醚公告列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2010年12月再將2,2’,4,4’-四溴二苯醚、2,2’,4,4’,5,5’-六溴二苯醚、2,2’,4,4’,5,6’-六溴二苯醚、2,2’,3,3’,4,5’,6-七溴二苯醚及2,2’,3,4,4’,5’,6-七溴二苯醚等5 種多溴二苯醚新增公告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僅得使用於研究、試驗、教育及阻燃劑。黑色塑膠殘留PAH致癌物黑色塑膠還有另一層問題,是另一種致癌物PAH(多環芳香烴)的殘留。黑色塑膠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為添加了碳黑(carbon black)作為著色。碳黑是使用含碳物質如石油、植物體高溫燃燒下所產生,但是在這高溫燃燒中,可能會產生PAH這種副產物,PAH也是IARC 認定的致癌物(參考紅肉致癌的理論),所以如果與食物接觸,也是有可能微量轉移到食物中。結論因此,我們知道塑膠顏色也是有差異的,所以塑膠餐具最好還是不要用黑色的吧,拋下黑色高級有質感的迷思。要是我選擇會盡量選擇本色(不著色的),或是鍋鏟等也可以選用非塑膠製品的。而一次性的塑膠吸管或湯匙,最好選擇透明無色的。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24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新北市】各區需求不同 陳潤秋:醫動養為主軸 政策因地制宜
新北市為直轄市之一,人口突破400萬居全國之冠,但幅員遼闊,有山有海,且醫療資源隨人口集中於地勢平緩的西半部,人口樣貌與需求不同,考驗治理模式多元性。對此,新北市衛生局推動「新北醫動養」政策,以「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為主軸,協助市民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再依地方特性調整。醫:導入智慧科技 推動永續醫療、未來衛生所「台灣醫療體系的碳足跡佔全國總排放量4.6%,是排碳大戶。」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說,新北市府今年4月率先全台,與轄內12家大型醫院共同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醫院督導考核也比醫院評鑑先一步將ESG納入試評指標,鼓勵醫院發展永續醫療,例如亞東醫院回收尿布重製為名片,雙和醫院回收廢棄藥罐再製成醫療垃圾袋。醫療結合智慧科技,亦能協助減碳。新北市108年起陸續建置智能衛生所,民眾透過智慧生理量測設備、智能運動設備等智慧科技產品,所得的數據上傳至雲端平台整合,AI技術分析後,再傳輸數據資料給保母醫院,不僅讓民眾養成監測習慣,也減少往返醫院的交通辛勞和碳排放、醫事人員負擔。計畫最先以樹林為示範場所,接著推廣到汐止、鶯歌、新店、五股、八里、金山、深坑等地,政策也因地制宜調整,例如林口串連新創產業,成為未來城市大數據應用實證場域;平溪老年人口比率最高,衛生所任務較著重建立失智友善社區、遠距照護。陳潤秋表示,預計119年29家衛生所皆導入智慧資訊科技,之後更將融入「衛生所再設計2.0」概念,打造「未來衛生所」。動:運動營養APP 養成自主健康管理習慣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是導致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對此,新北市開發「新北動健康APP」,民眾可輸入記錄每日飲食、運動及生理量測數據,隨時監控身體狀況,也可藉由運動等健康促進行為,獲得「健康幣」兌換商品。為提升使用趣味性,APP亦提供多樣化的運動方案,推動「處處都是運動場」的概念,吸引民眾漸進式培養基本運動習慣,增加進入運動中心的意願,例如仿效寶可夢抓寶,鼓勵民眾到公園運動打卡;規劃融入各區特色的「健康大步走」路線,像是運動指導員帶領長者在林口三井OUTLET進行北歐式健走;好友或同事間可揪團,做每日步數的小組競爭,陳潤秋笑說,「衛生局同仁都有加入競賽,我下班後也會貢獻一點。」截至今年六月,APP會員已逾47萬人,公園打卡累計逾229萬人次,上傳運動步數累計逾447億步,效果十分顯著;未來將擴充心理監測功能,照顧市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養:都會、鄉村在地安養 從失智做起根據統計,新北市65歲以上長者已超過75萬人,居全台之冠,然分布不均,高齡長照政策須有所調整。以失智照護為例,平溪地處偏遠,長者比例高達33.6%,其中失智症人口推估佔10.2%,意即每10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因此新北市109年起將此區作為失智友善示範社區。陳潤秋說,衛生局積極宣導失智友善識能,提升社區居民對失智者的友善態度,減少失智症污名化,鼓勵失智者共融參與社區活動,並邀請各商圈、協會、公會及商會加入「失智友善守護站」,必要時協尋社區內走失個案及預防走失案件。但人口數最多的板橋,鄰里較少有互動,因此以亞東醫院共照中心為核心,結合鄰里共同推動長照網絡,建立都市型失智友善社區,例如在社區辦理失智友善教育訓練,里長等在地人物亦可提出需求,共同擬定策略,並邀請其他醫療院所、藥局與銀行企業等加入失智友善守護站。除了固定站點,陳潤秋表示,衛生局106年起成立全國首創的樂活健腦巴士,搭載一群職能治療師巡迴偏鄉,帶領長者進行認知促進活動,預防延緩失智失能,並至社區中發掘疑似個案,轉介給衛生所後續追蹤及就醫。衛生局也與文化局、交通局、工務局及台北捷運公司跨局處合作,改善亞東醫院周遭人行道路,包含放大指標指引、延長行人號誌燈、道路設計優化,未來也將推廣到各區。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積極作為,讓新北市112年超前達成2024失智友善777的成果,更榮獲聯合報2023年失智友善城市調查第一名,成為失智長者最能安心居住的城市。【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9-22 失智.長期照護
火燒厝,才知屋主獨居失智!缺乏社交導致失智風險大增,許多長者出事才被發現罹病
台中一處民宅晚間突然起火,一位獨居老婦受困其中,消防隊及時將火勢撲滅,老婦受到嚴重驚嚇,坐地喃喃自語,反覆說著「要回家煮飯」,警消當下以為她驚嚇過度,僅協助安撫她,後續經社會局協助後發現老婦自從喪夫後,靠資源回收生活,幾乎沒有社交生活,獨居近五年的時間,近期已漸漸失智,那天失火的晚上,她肚子餓想吃飯,卻只開了火沒有放任何料理,讓鍋子乾燒而釀出火災。「這類案例太多了」,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說,台灣的高齡者以女性占多數,先生離世後子女離巢,幾乎都是自己住在無電梯公寓中,許多長者初期獨居時,身體狀況良好,但漸漸身體出現狀況,加上對失智病識感不高,常常是出事才被發現屬於「獨居失智」的患者。最悲慘狀況 失智回不了家曾有獨居奶奶外出時,不小心跌落到排水溝,被救起才發現她回不了家,走了好遠的路;也有子女長年住在國外,獨自住在台灣的長輩,因為被詐騙太多錢,子女返台處理長輩被詐,才發現爸爸已經失智;又或是最悲慘的情況,不幸走失死亡,調閱監視器的過程中,發現獨居長輩的樣態恍惚,才發現極可能是因為失智走失,最後回不了家而喪命。依據一一二年六月底銀髮安居資料顯示,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中,獨居占廿三點三三%、老老照顧占十二點三六%、非獨居且非老老照顧占六十四點卅一%;其中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女性獨居長者占女性長者比率廿二點七六%略高於男性之廿二點七一%,七十五歲以上女性獨居長者比率廿六點一二%高於男性之廿一點九八%,女性長者獨居比男性多。若打算獨居 做好社交規畫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如果以獨居長者占廿三點三三%計算,全台約有九十七點六萬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獨居,目前六十五以上失智盛行率為八%,可推估獨居失智者,約有七點八萬人左右。多數的獨居失智長者「難以挖掘」,特別是男性獨居者,他們大多不與社區互動,雖然他們能自理生活,但是一旦失智他們幾乎沒辦法向外求援,社區也很難透過平常的互動,提醒他可能生病了,讓獨居風險陷入惡性循環。身障失智 七成無法自我照顧陳筠靜說,過去有非常多的研究都顯示,失智者會比一般獨居者孤僻,像是從一一○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報告分析,具身心障礙身分的失智者,有七成沒辦法自我照顧,因此他們的照顧服務需求遠高於其他障別,需要與外籍看護同住或住機構比例高,其照顧費用開支高,但外出行動的獨立性低,社會參與度低,自我決定情況低。湯麗玉說,獨居減少社交刺激,會大幅增加失智風險,若未來決定要獨居生活,膝下又沒有子女,一定要先做好「社交網絡」的規畫,同時避免財務被詐,也建議可以做好信託,房屋也可以找尋信任的對象共同持有,定期到醫院篩檢腦部變化,也是建議的方式。她也呼籲政府應該正視「獨居失智」的困境,建立主動關懷制度,揪出獨居失智長者,避免出事後才發現他們是失智患者。填問卷抽好禮 預防養出啃老兒高齡父母擔心養兒啃老,生活無以為繼;仍在教養子女的父母也焦慮,難以判斷相信支持與放縱寵溺的界線,害怕養出啃老兒。啃老是可以預防的、被兒孫啃食的人生也有機會按下停損鍵,歡迎您分享自身啃老困境,以及教養路上的焦慮,將有機會抽好禮。數位版看這裡 如何察覺失智症獨居老人出事才知已失智 從日本、歐洲看怎降低孤獨死在台灣獨居已經愈來愈普遍,許多單身年輕人,也開始崇尚獨居生活,不婚不生也讓獨居年輕化,但卻也埋下獨居隱憂,各國對於獨居都意識到具有風險,現階段雖大多僅針對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做關懷訪視,但漸漸地,年輕人的獨居課題也引發關注,避免年輕獨居者提早面臨獨居風險,各國皆在想方設法改善現況。
-
2024-09-19 ESG.健康與ESG
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 醫院紛投入資源響應
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淨零碳排已蔚為全球風潮,台灣也順勢而為,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推波助瀾之下,各大醫院紛紛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與所屬部門共同在治理、環境和社會影響力各層面積極行動,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從大學到附設醫院全面邁向永續發展願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3月13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共同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與所屬大學共同在治理、環境和社會影響力各層面積極行動,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北醫宣示 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台北醫學大學2022年底62週年校慶典禮上盛大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三個月後,北醫附醫也公開宣示致力於永續發展,至少在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目標。北醫大醫療體系並於2023年7月21日獲得「2023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多項殊榮,包括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囊括1金、2銀、1銅獎;萬芳醫院榮獲金獎;雙和醫院榮獲特優、1金、1銀、1銅獎;總計獲1特優、3金、3銀、2銅殊榮,展現北醫大醫療體系以具體行動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精神。其中,獲得永續行動獎金獎的是「智能後勤,綠能永續」。誠如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在媒體發表的專文指出,智慧醫療和永續發展是北醫的兩大主軸,北醫附醫建構智能化平台提升管理效率,並打造以病家為尊的就醫環境。在綜整病人安全、醫療品質及內部使用者意見等因素後,以「設備監管、醫材紀錄、服務升級、自動環控」4大方向為主軸,擬訂環境智能管理及建置策略。進一步介紹相關配套系統如下:「智能後勤管理系統」提升儀器設備維護保養、報修之作業效率;「衛材UDI管理系統」以自動化辨識達到衛材高效追蹤管理;「智能傳送系統」自動派工並掌握人員工作進度;「智能環控系統」自動化監測空氣品質、電力設施等運作,建構病家及同仁安全環境。此外,北醫附醫更導入雨水儲留基礎設施,並籌劃逐步汰換電梯、空調主機、鍋爐等多項節能減碳作為,以智能化、高效率、高節能,持續優化後勤管理並發展綠色醫院。 新光為首家開辦永續專班醫療機構新光醫院積極實踐淨零排放和永續發展的目標,在ESG實踐方面的卓越成果,榮獲第24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ESG特別獎,不僅在綠色環保方面有著顯著的進展,還在數位轉型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推動CSR的典範。 洪子仁副院長說明,新光醫院已完成了數位轉型及將資訊機房外遷,透過數位化流程和系統,建置次世代的醫療資訊系統,提供更準確和即時的醫療服務。另為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將高耗能的Mainframe主機替換為能耗效率較佳的x86伺服器取代高耗能的主機,降低資訊系統運作所需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並將資訊機房搬遷至TPKC遠傳雲端運算中心,引入高效率外氣冷卻技術,每月省電8000度,節能率約25%;透過數位化流程和系統,年均減少約6萬3千本紙本病歷,約63萬張紙、減少4.8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電子同意書簽署功能省掉約34萬張列印紙張,減少2.6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新光醫院與TAISE合辦醫院氣候永續管理師證照培訓專班,為全台首家全院推動永續管理師證照的醫療機構,透過培訓,醫院能夠在運營和管理時更有效去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同時實踐環境友善的策略,包括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綠色建築和減廢等,不僅有助於醫院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有可能節省成本,提高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 長庚醫療九院區 同步投入永續發展為展現全面落實永續發展的決心,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暨所屬九大院區,由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領軍,也與TAISE完成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的儀式,承諾全體系致力於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將更健全自身醫院治理、環境永續管理,還將積極與各醫療機構合作,促進社會朝永續發展目標前進。 在簽約典禮會上,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醫療體系秉持「長存仁心,庚續創新」的永續經營理念,體現「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期待連結永續夥伴與世界接軌,發揮醫療本業與正向影響力,創造永續價值,從各院區共同簽署倡議開始,全體系將在過去基礎上持續深化,精進醫療本業,並擴大推展社會公益,貫徹「人本濟世,病人優先」,提升人民健康,創造永續共好優質社會。2023年7月,長庚醫療行政中心總執行長潘延健發表「長庚紀念醫院醫療淨零與永續發展」報告。內容計有四大面向:一、醫療機構能源耗用概況;二、長庚醫院綠建築案例;三、長庚醫院淨零排放與節能減碳;四、ESG的推動成果。長庚醫療體系表示,他們秉持「要做就要做最好的」為目標,深知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重要性,2006年即依據ISO標準盤查全院區溫室氣體排放量,訂定年度減量目標,2011年導入ISO能源管理系統,積極推展各項改善環境措施。各院區積極發展智慧醫療、綠建築,落實綠色理念行動,不斷提升醫院永續發展水平。2018年起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定期出版永續報告,建立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平台;2018、2021年分別榮獲台灣企業永續獎之醫療產業報告書白金獎,2021年榮獲全球企業永續獎之疫情貢獻獎等多項殊榮。面對氣候變遷對環境與健康的衝擊,長庚醫療體系還依據健康無害醫療組織(Health Care Without Harm)建議要點,持續改善各項能源與採購、運輸等構面表現,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TCFD)四大核心揭露項目,並內化為目標工具,提早擬定應對策略,以「綠色與健康醫院」為願景,深根溫室氣體、能源、水資源、廢棄物與綠建築等五大面向,全面開展氣候變遷管理。高醫全力動員 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為落實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採取雙向方式推動醫療ESG,亦即「由上而下展現決心提供資源,由下而上全員參與展現成果」,於2023年5月成立ESG永續辦公室,由王照元院長擔任召集人,並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宣示共同推廣永續倡議、營造永續醫療環境。王照元院長表示,高醫永續辦公室參照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永續性報告準則及全球永續發展趨勢,同時關注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永續議題風險與機會,根據E(環境)、S(社會)與G(治理)三大面向,並考量醫療產業的特殊性,分為環境關懷、幸福職場、社會共榮、永續經營、卓越醫療與綜合規劃等六個小組,由各副院長分別督導管理,每兩個月舉行一次辦公室大會,以確認推動進,並討論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其解決之道。在由上到下展現決心方面,王照元院長舉例說,以社會共融為例,高醫持續經營高雄山地原民地區及台東大武等偏鄉區域的醫療照護與遠距醫療,並致力於數位轉型,還有在積極推動IT硬體基礎建設的同時,醫院同時強化AI人才的培育,結合特色醫療的發展,提供策略計畫和預算支持等等,投入資源,不遺餘力。在由下而上全員參與方面,王照元院長表示,高醫自2019年開始,每年將ESG相關執行成效整理為永續報告書,連續5年獲得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之永續報告書獎項肯定。這些成績不僅獲得產官學研界的認可,還讓高醫以優質醫療為核心,橫向拓展價值鏈,垂直縱深推動永續發展。此外,僅以2023年為例,高醫不僅獲得創新成長領袖獎、社會共融領袖獎與職場福祉領袖獎,還得到《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之醫療服務創新轉型獎醫學中心組楷模獎暨ESG特別獎,以及強化社會安全網績優團體獎、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之國家品質標章金獎等多項獎項。這都是全體員工共同參與並推動永續議題的具體成果。王照元院長強調,以雙向方式推動醫療ESG的策略目的,在於形成一個全面性的永續發展文化,並將ESG納入高醫日常運作的核心價值,從領導層到基層,既全面且協同的模式來推動醫療ESG,以確保高醫能夠在未來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同時在醫療評鑑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花蓮慈濟用心落實醫學ESG2023年底,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榮獲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之「永續傑出人物獎」;2024年初,慈濟醫療法人、花蓮慈濟醫院與TAISE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將致力於永續發展,並以實際行動朝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努力,這些都顯示慈濟醫療體系在落實醫學ESG上的用心。在獲得「永續傑出人物獎」後,林俊龍執行長表示,慈濟醫療法人除了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減少醫療廢棄物的產生,更推動素食,透過使用環保餐具、減少垃圾、廚餘回收等方式,將對地球的影響降到最低。在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時,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也指出,醫院成立之初就是要做綠建築,走道廊光、植物的規畫設計及空調透過軟硬體的運用,都儘量減少能源損耗。林欣榮院長說,早在全球倡議醫學ESG之前,證嚴上人即期許所有慈濟醫療體系的醫護同仁,要結合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等四大志業,一起追求並落實永續經營。其中,醫院建造時就朝綠色建築發展,包括設置熱泵系統、廢熱回收與太陽能發電,採購具有環保標章的商品,及使用雨水回收系統等。此外,證嚴上人希望全院茹素,雖然茹素沒有列入ESG節能減碳的項目,但推動茹素,不僅對身體好,對全球減碳貢獻更多。為有效推動淨零碳排的目標,慈濟慈善基金會成立淨零碳排及環境管理委員會,訂定醫院的目標,接著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各科部都有代表參與,比如開刀房要怎麼減碳淨零等,都要依照目標落實執行,並忠實記錄在永續報告書上,醫院每年要做碳足跡盤查,找出並減少排放源,2030年碳排減少15%、2040年減少50%,必要時透過碳匯和負碳,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林欣榮院長強調,花蓮慈濟醫院為了全方位做好各項管理維護工作,特別重視並落實執行相關的作業標準,比如早在20多年前就導入ISO9000做品質管理,依ISO/IEC 27017做好雲端服務的資安控制措施,2023年導入ISO 50001整合能源效率到管理系統架構,以促進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預估一年可以降低71萬度的電力,每年可以省下210萬元,還導入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做碳盤查,「我們依照最嚴謹的標準一步步建立起來、做出來,更鼓勵員工一起發想,提供他的智慧、創意和巧思,來成就整個醫院的永續經營理念。」林欣榮院長表示,除了環境保護之外,花蓮慈濟醫院在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上,也都著力甚深,不僅在專業成就與創新研發屢獲獎項肯定,2023年更榮獲《康健雜誌》頒發「第五屆CHR健康企業公民」金獎殊榮,是對全院同仁的肯定。
-
2024-08-31 退休力.健康準備
百條退休力步道推薦!一圖看平易近人登山步道前20名,陽明山二子坪最受青睞
住在台北市的蔡小姐化療後,只要體力尚可,就會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到陽明山二子坪步道健行,除了風景秀麗,最重要的是沿途輕鬆好走,幫助她恢復健康,因此特別在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聯合徵求的「全台百條退休力步道路線」問卷中分享自己的經驗。這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三百廿五份,推薦步道逾二百五十條,推薦理由以「景色宜人」最多,但「步道平整與坡度平緩」和「具備無障礙設施」兩項合計超過六成,可見平易近人是民眾挑選步道的一大考量,對身體虛弱或行動不便者尤為重要。同時具備以上兩項特色且最多民眾推薦的就是陽明山二子坪步道,此外還有新北市三峽區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健行步道、台中市北屯區大坑九號步道、高雄市鼓山區柴山步道、新北市新莊區牡丹心步道(青年公園步道)、台北市信義區四獸山步道等。找條易親近步道 可說走就走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提倡「隨時隨地,快樂做運動」,他說,超高齡社會要擁有健康一定要超前部署,不是等到退休後才開始,而且作法上要很生活化,首先,找一條容易親近的步道,難度要符合體能狀況,而且對自己來說交通方便的路線,可以隨時說走就走,而不是規畫一條離家很遠的步道,好幾年才能走一趟。在民眾推薦步道中,台北的四獸山也是口袋名單,進可攻退可守,有腳力有時間可以走四小時,也可以走大約半個多小時就下山,其中他最推薦虎山,幾乎每天都去,因為坡度平緩最好走,走一趟大約七千多步,簡文仁通常清晨五點出發,跟一群喜歡運動的好友在山上會合,「沒有特別約,有空的人就上山,聚在一起先大喝十聲,練一下丹田,身心舒暢。」讓長輩放心出遊 享受大自然多扶事業專門提供無障礙接送及無障礙旅遊服務,創辦人許佐夫認為年邁或行動不便的長者不是不想出門,而是怕麻煩子女,長者當然希望能跟以前一樣,與家人一起享受大自然。在台灣的登山步道中,許佐夫特別推薦三條路線:烏來內洞觀瀑步道、淡蘭古道、草嶺古道。內洞步道多年前就已修整木棧道,無論是步伐緩慢、拄拐杖的長者,或是輪椅、代步車及娃娃車,都可來到距離瀑布最近的地方,內洞步道甚至帶動烏來老街全面無障礙,此外,台灣最大的無障礙立體停車場就設在烏來。走淡蘭古道可以跟石碇連結,他建議以石碇老街為起訖點,一天內徜徉山林,還能享用在地美食。至於推薦草嶺古道的原因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許多長輩看海後心情特別輕鬆,就會提高下次出門意願。除了登山步道,許佐夫額外推薦具備無障礙設施的「野柳女王頭」,他表示,每年國際沙雕節會鋪設無障礙木棧道,有輪椅或娃娃車的旅客不用排隊可以直接跟女王頭拍照,適合攜老帶幼的家庭出遊。時序入秋,天氣不再酷熱,就從民眾及專家推薦的步道名單中,挑選一條適合路線,安排一趟輕鬆愉快的登山旅行。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9 養生.聰明飲食
食物掉地上秒撿能不能吃?醫師說可以但用水沖洗外還需一步驟
食物不小心掉在地上,覺得浪費可惜,把握「3秒鐘原則」迅速撿起吃下,小心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食物掉到桌面或地上,趕緊撿起來擦拭之後吃掉,對於身體健康者來說,大多無害,但前提是掉在「乾淨環境」。身體的胃酸具有很強的殺菌功能,大部分的細菌、病毒經過這酸水都會死光,胃酸是重要的保護屏障。關於食物掉到地上到底還能不能吃?邱展賢認為,要取決於環境,如果是汙染程度高的馬路、公園、公共場所等場所,當然直接棄之垃圾桶;若是平常有打掃的家裡,食物掉落地面沾染致病微生物的機率並不高。邱展賢說,一般熟食掉到地上,可以用水沖洗,再回鍋加熱,這「加溫」步驟不可少。不過,食物掉在灰塵多的地方、髒水處,或是家裡養寵物容易毛絮亂飛,細菌附著的機率就會大增,建議直接回收,不要因為覺得可惜而勉強吃。吃進髒東西時,「心理作用」易產生惡心、不舒服的感覺。邱展賢表示,腸胃虛弱者更要特別注意食物安全,有些人吃到不乾淨的食物,不僅腸胃不舒服,甚至還得了腸胃炎。另外,食材的特性也是沾染細菌的關鍵,例如:麻糬、蛋糕、土司、水果等,水分高或帶有調味醬料食物特別容易附著細菌,不建議再食用。關於食安問題,邱展賢提醒,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很容易變質腐敗,買回來的熟食務必在1至2小時內吃完,即使放進冰箱冷藏,也要在2天內食用完畢。冰箱只能延緩細菌生長的速度,並非萬能,食物放久了還是會壞,尤其要善用密封工具,避免細菌交叉感染。邱展賢強調,慎選新鮮食物、小心病從口入,食物首重乾淨衛生,包括食材本身以及周遭環境。夏日高溫潮濕,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風險,如果掉到地上,還是少吃為妙。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15 焦點.用藥停看聽
西藥一定要加胃藥一起吃?藥放冰箱保存更久?藥師破解6大「藥物迷思」:這樣吃可能只吃入澱粉
小小一顆藥,原來有著大學問!藥品切半吃恐致藥效減低、磨粉吃可能只吃入澱粉...藥品從保存方式到丟棄方法,你都清楚嗎?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用藥內容就由「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長庚醫院藥事管理部組長」陳玉瑩藥師告訴大家。Q1.藥錠太大吞不下,可以自己撥一半,或是磨碎嗎?一顆小小的藥,外層可能由好幾層不同的滲透膜組成,服用後在體內慢慢將藥品釋放,若將藥品切半,膜被破壞,導致藥品成分一下子被釋放出來,不僅藥效無法延續,還可能導致副作用。若醫師藥師無特別告知可剝半、或無特殊設計,建議整顆服用為佳。另,有些家長會將藥丸磨碎給孩童吃,可能造成濃度不均,反而吃入體內的都是澱粉、賦形劑,而使效果不如預期。相對地,藥水(不管糖漿或水的劑型)濃度分布均勻,確保吃下去的每一毫升都含有足夠的藥物成分,適合不敢吃藥丸或藥粉的孩童。但若藥水幫助,而必須使用磨碎的方式,建議使用專業的磨粉工具,並選擇穩定性較高的糖漿來混合。Q2.忘記吃藥,想起來的當下可以趕快補吃?補吃恐造成雙倍劑量,進而影響身體,若補吃的為血壓藥、血糖藥就可能造成某些風險。每種藥都不同,因此需參考藥品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也可以致電領藥的醫療院所詢問。Q3.西藥容易傷胃,一定要加胃藥才保險?「胃藥」一般指的就是「制酸劑」,其成分主要為含鈉鹽、鋁鹽、鎂鹽、鈣鹽等鹼性鹽離子,藥理作用是中和胃酸,升高胃部的pH值。但並非所有藥物都傷胃,若貿然吃胃藥可能導致原本藥物的效用降低。若藥物有影響腸胃的副作用,只要將藥物放到飯後吃即可,不須再多加一顆胃藥。Q4.保健食品,可以隨藥一起吃嗎?一般來說間隔一小時(胃排空約需要一小時時間)。Q5.把藥放冰箱,可以保存更久?置於冰箱內並非最佳解,冷氣可能造成藥品結構、濃度改變,如藥水冰久可能造成結晶等。除非有標示需冷藏的藥品,切勿隨意冷藏藥品,以免讓藥品受潮。應按照藥品說明書(仿單)或藥袋上的指示保存藥品,一般保存在乾燥陰涼處、25度以下的「室溫」以下,避免過熱的環境。若非密封、鋁箔包裝,而是無外包裝、散裝之藥品就要更加注意保存。口服錠劑或膠囊:盡可能原包裝保存,建議保存期限為從開封後或調劑日起算半年內服用完畢。但藥物的保存也會依類型而不同,衛福部衛教資訊顯示,糖漿藥水放冰箱可能會產生沉澱,建議放室溫即可,開封後當次治療期間未使用完就要丟棄;磨粉藥品因藥品經過磨粉後易受潮變質,建議僅於醫師開立的天數內服用,若沒服用完應直接丟棄。Q6.剩藥怎麼辦?能丟垃圾桶嗎?每每大掃除時,家中總是有一些沒吃完的藥物,是否全都丟進垃圾桶即可?其實丟棄時需要看藥品的類型,如化療藥物、藥水及中藥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更詳細資訊可前往衛福部食藥署網站查詢相關資訊。●一般藥物:丟棄於一般垃圾即可。●藥水:將廢棄藥水倒在擦手紙、茶葉等吸水物質上,吸收後,將茶葉或紙團丟入一般垃圾即可;藥水瓶則丟入塑膠類回收。不建議將廢棄藥水直接倒入馬桶、洗手槽,以免對環境造成影響。●中藥:中藥材為自然產物,因此丟棄時丟「廚餘」便可;中藥粉則可丟棄於「一般垃圾」。●特殊藥品:如針劑、抗腫瘤藥品、抗生素、荷爾蒙藥品及管制藥品等,會對環境或人體造成傷害的藥物,拿去「醫療院所、藥局」回收。醫療院所回收後,廢棄藥品會經過高規格的焚燒,確保銷毀過程中不會再對人體或環境有害。延伸閱讀: 為什麼蟑螂總是殺不完?2個「用馬桶」壞習慣,讓你養出一大堆小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2 養生.聰明飲食
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的人更應多吃雞蛋和肥肉?醫師詳解膽固醇飲食正確觀念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膽固醇高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但其實人體膽固醇超過 7 成是身體自行合成、其餘才是飲食,傳言說法缺乏背景、脈絡,易使人誤以為二者高度相關,傳言說法易生誤導。 (2)根據國健署官版衛教,高膽固醇食物包括五花肉、培根、奶精、豬油,適量的海鮮以及雞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專家表示,雞蛋是指全蛋都吃,若是像傳言只說「蛋黃」,月餅、粽子、蛋黃酥中的鹹鴨蛋黃則都應該避免。網傳「膽固醇高、血脂高 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影片,片中提到飲食最大誤區就是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吃雞蛋黃、肥肉,人體用碳水化合物來去合成膽固醇,多餘的膽固醇會排走不會過量,真正過量的是碳水化合物。但專家表示,「高血脂症」分為「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混合型等,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不應該吃肥肉、全蛋則可依個人情況適量攝取,高膽固醇是高血脂的ㄧ種,蛋黃是雞蛋的一部分,傳言多處出現用詞混雜的情況,且缺乏背景及脈絡,傳言內容既有錯誤、也有易生誤導的不同部分。 高血脂應該吃肥肉雞蛋? 原始謠傳版本: 胆固醇应该多吃什么更健康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人體合成膽固醇佔 7 成 並非都與飲食絕對相關 傳言提到「膽固醇高和血脂高的人,你就更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MyGoPen 致電諮詢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他表示這句話其實在學理上就存在謬誤,人體的膽固醇、也就是抽血驗到的膽固醇當中,基本上有 7 到 8 成是身體自己合成的,其他 2 到 3 成才是從飲食吃進去的,所以醫生常常會跟驗到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講,你也不用覺得一定是自己吃太油,也許是家族遺傳而導致的體質,所以這時候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執行飲食控制、運動介入,以區別是不是真的跟遺傳有關,如果這樣做之後血脂還是很高,就會考慮是家族遺傳因素、是否需要 PCSK-9 抑制劑等藥物介入等等,因為藥物能直接改善膽固醇的合成。傳言說膽固醇過高的人應該怎樣吃,並未釐清膽固醇過高是身體合成的問題、還是飲食的問題,傳言說法易生誤導。膽固醇飲食有「開根號」壓低效果 勿存僥倖心態傳言提到「膽固醇高和血脂高的人,你就更應該多吃.....」,柳朋馳解釋,過去有一些研究認為,膽固醇的飲食有類似「開根號」的概念,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人吃了 100 毫克膽固醇、可能在體內就增加了 10 單位,但是要吃到 400 時,體內才會增加 20,也就是並非等比例的關係、比較像是開根號,這時候如果病人覺得吃了100毫克就會增加10,吃 900 才增加 30 比較划算,認為何必嚴格限制飲食,卻忽略了多增加的那個 10 或 20,對身體其實是加成的傷害,例如壞膽固醇減少 1%對於心血管的發生機率就會下降 1%,好的膽固醇增加 1% 對心血管的發生率就會下降 3%,所以每 1% 的高或低都很有意義,那個 10、20,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就是誘發心血管事件的板機。 此外,柳朋馳也提醒,除了膽固醇飲食有開根號效果,要避免吃太多、數值卻開根號壓低的僥倖心態,高膽固醇飲食的過程當中還會連帶吃進其他更多的糖分、碳水化合物、熱量、鹽分等等,這些都是三高共病的來源。兩者不連動 狂吃還是繼續合成 柳朋馳強調,除了上述提到身體負責 7 到 8 成膽固醇的合成、這塊與飲食無關以外,兩者之間的連動性也式常被誤解的,假如一個人吃太油,身體合成的膽固醇是不是就會變少,答案是不會,身體不會去動態平衡膽固醇,以身體血液的酸鹼值為例,就是恆定在 7.5 的正負 0.5 之間,如果發生代謝性酸中毒,人體會用呼吸的方式把酸排掉,或用代謝的方式透過腎臟把酸性排掉,這才叫動態平衡,但是人體在膽固醇的部分,並沒有強大到能做到動態平衡,膽固醇太高並沒有蓋子,一個人狂吃的時候,雖然身體合成的膽固醇可能稍稍少一點、但是不會明顯降低,身體還是認真做工、繼續合成膽固醇,這種情況之下就會造成顯著性的高膽固醇血症。藥物抑制膽固醇合成、吸收 未見排出的機轉 傳言提到「如果有足夠的膽固醇攝取,多餘的部分會排走、不會過量」。但柳朋馳指出,以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降血脂藥物當中,並沒有看到哪一個藥物的機轉是把膽固醇排出去,但是在高血糖、糖尿病用藥中,SGLT-2 類的藥物就是避免人體腎臟主動回收尿液中的糖份,讓多餘的糖份能順利排出體外,降膽固醇藥物還沒有找到類似的機轉,目前的膽固醇藥物都只能抑制合成、抑制吸收,並沒有看到有哪個藥物能促進排除膽固醇。 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於 2023 年「 血脂異常一定就是膽固醇高嗎?」的闢謠,提到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硬化,高密度膽固醇會將膽固醇從週邊組織輸送到肝臟代謝儲存,對動脈血管有保護作用。傳言說多餘的膽固醇會排走,對照低密度、高密度膽固醇在人體的運作情況,網傳影片描述排走的說法語意不詳、應為錯誤說法。膽固醇來源主要靠飲食 非常缺乏才跟碳水有關 傳言提到「膽固醇一般用碳水化合物去合成....真正過量的就是碳水化合物」。柳朋馳強調,基本上碳水化合物吃進人體後會先轉成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可以進而做結構式的改變,變成膽固醇的來源,可是大部分膽固醇來源其實是從飲食中直接獲得,所以傳言的說法其實跳了很多的步驟、也沒有說清楚前提,例如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醫生不會要他碳水化合物吃少一點,只會告訴他高膽固醇的東西像內臟類、帶殼海鮮類不要吃太多,但是如果是三酸甘油脂高的病人,醫師就會跟病人說甜食、澱粉不能吃太多、油炸的不能吃太多,因為這些就都和碳水化合物有關,碳水化合物吃進去之後不會直接儲存成碳水化合物的形態,會先轉成肝醣或者是三酸甘油脂來儲存,除非當膽固醇的攝取來源真的非常缺乏時,人體才會把三酸甘油脂拿出來用、拿去轉換成膽固醇類。傳言說「膽固醇一般用碳水化合物去合成」、「真正過量的是碳水化合物」都是錯誤的說法。蛋白、蛋黃各有營養 應依病患情況調整 傳言說「最大誤區是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吃雞蛋黃,還有肥肉」、「膽固醇高更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柳朋馳強調,雞蛋的蛋白富含蛋白質,但是蛋黃有卵磷酯、維他命,礦物質,蛋黃除了很營養、也有油脂,每百克的蛋黃含有 1177 毫克的膽固醇,吃全蛋會比只吃蛋黃好,而且會單吃蛋黃通常是月餅、粽子、蛋黃酥裡的鴨蛋黃,還會吃下很多糖分、熱量,傳言只看一個點、挑一項東西出來講,卻沒有全面性的觀察、持平的比較優缺點,並且沒有依病人的狀況而有調整,傳言說法易生誤導。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膽固醇高和血脂高的人,你就更應該多吃雞蛋和肥肉」。但其實人體的膽固醇有高達 7 成是身體自行合成、其餘才是飲食攝入。此外,體內合成的膽固醇也不太會因為飲食膽固醇已狂吃增加、合成膽固醇就減少,兩者不具有連動性,傳言的說法會讓人以為兩者高度相關,傳言既沒有說清楚疾病的背景知識、也沒有解釋相關的脈絡,傳言說法錯誤、易生誤導。資料來源: 國健署 - #闢謠【吃素就不會有高血脂問題?】 血脂異常一定就是膽固醇高嗎? #破解迷思 海鮮含有高量的膽固醇,該避之唯恐不及? 台中榮總 認識高血脂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8/cholesterol.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08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如何避免快速退化?新治療、藥物、症狀延緩一次看
罹患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數年,已持續吃藥這麼久,行動卻不見起色,除了綁垃圾袋、繫鞋帶穿襪等日常生活愈來愈困難,還常因腿軟等症狀站不穩跌倒,家人嘮叨「要活就要動」,其實對罹病多年的病友來說,他們並非不想走動,而是動不了,既擔心病情惡化,又氣自己,好沮喪……巴金森病最新治療建議有哪些?擔心副作用怎麼辦?有哪些招式可以幫助症狀延緩,改善腳無力?病友三大困境一次看。在這篇文章你可以看到📍巴金森病吃什麼能有效改善症狀?有什麼最新治療建議?📍巴金森病吃藥擔心副作用,不能停藥嗎?📍巴金森病腳無力、走路不穩,可以改善嗎?📍回想罹病前,自身有哪些症狀,其實是巴金森病的前兆(前驅症狀)?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社群與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姐妹社團合作,發起全台第一份巴金森病友生活經驗大調查,並邀請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台灣鬱金香動作障礙關懷協會等病友團體推廣。本次調查以線上填答的方式進行,總計回收1057份有效樣本,其中約七成五為巴金森病友、家屬或主要照顧者。受個資法保護與尊重病友隱私,或因巴金森病友行動不便等因素影響,調查以自願填答之巴金森病友與家屬為對象,且回覆對象偏向活躍於數位行為之病友及家屬。此外,本次調查結果,病友罹病期別多以早、中期為主,協助指導該調查的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吳瑞美推測,可能與中晚期病友對於線上調查的數位應用落差有關。吳瑞美表示,不同病程及罹病年份的巴金森病友,會出現的症狀及所需的治療都有所差異。每位病友對於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反應也不同,因此,在治療上需要配合病人的年紀、罹病期別與症狀表現、以及是否有其他共病等狀況全方位考量,量身打造治療方針。根據調查結果,吳瑞美期待以巴金森病友及照顧者常面對的疑問與困擾,提供大方向、原則性的參考指引,然而,不同期別的病友困擾各異,並非每個病友都會遇到一樣的狀況,透過規律回診,與醫師一同找出最適合的治療與照護方式,是延緩疾病退化最重要的觀念。本次調查反映巴金森病友常有外出行走障礙、藥物副作用、藥效減退等三大困擾,聯合報慢病好日子綜合整理元氣網過去之相關報導,將巴金森病各專家分享重點一次看:【困擾一】巴金森病吃什麼能有效改善症狀?有什麼最新治療建議?有三成五的病友出現藥效時好時壞的情形,且僅有兩成病友做過「藥效減退自評表」巴金森病友可能曾在症狀相當輕微時,使用B型單胺氧化酵素抑制劑(MAO-B Inhibitors);隨著病情進展,腦內自體分泌的多巴胺會減少,藥效需求也就增加,多數病友使用的藥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以直接補充多巴胺的左旋多巴(Levodopa, L-dopa)及刺激多巴胺接收體的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s, DA)。根據2023最新發表的《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巴金森病治療建議》,早期巴金森病患者的用藥,在大於60歲至70歲以上病患因對副作用的耐受程度較低,建議優先使用左旋多巴;而在60歲(含)至70歲以下病患,則建議使用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台北神經醫學中心教學副院長葉篤學表示,雖然因應患者體質不一,部分患者使用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可能出現姿勢性低血壓、異常衝動等副作用,但也能避免過早出現如異動症等會為病友生活品質帶來影響的運動併發症。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表示,若藥效減退、波動或藥物副作用太強烈,影響病人行動能力或生活品質,就須考慮手術治療。目前巴金森病的手術治療包含:深腦刺激術(DBS)及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又稱神波刀、醫薩刀,目前只核准本態性震顫以及以震顫為主的巴金森症)目前手術以深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為主,透過植入細長的電極導線,產生電流調控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藉以改善動作障礙症狀,降低巴金森病用藥量,減少高劑量藥物使用下容易產生的副作用。但他補充,並不是所有巴金森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需要接受醫師深入的評估,如非典型巴金森病、巴金森病合併失智或憂鬱症病人就不適合進行這類手術。「如何讓帕金森氏症患者腦中多巴胺濃度維持在穩定狀態,是重要治療目標。」陸教授神經科診所院長陸清松以「巴金森病管理策略」圖示說明,多巴胺如能在血中維持穩定濃度,病友就能正常生活,甚至重返職場。如國內引進新劑型左多巴合併速效和緩釋效果,短效、長效成分進入體內,有助於穩定血中濃度,減少藥效波動,讓電力不中斷,找回身體主控權。 【早期巴友點這裡了解更多】>>>確診了巴金森病 我會失能嗎!早期巴友注意「這些事」停下退化的腳步 【中期巴友點這裡了解更多】>>>副作用、合併症通通來!巴金森病中期病況複雜,與醫師並肩作戰更關鍵【困擾二】巴金森病吃藥擔心副作用,不能停藥嗎?三成病友曾自行停藥或加減藥,這些病友中,超過六成自行調藥的原因是出現副作用導致身體不適。葉篤學表示,病友用藥幾年、經過蜜月期後,可能出現運動方面的併發症,如藥效減退或因多巴胺不足而「斷電」無法控制肢體,行動固僵。他也補充,若年輕發病的病友使用藥效較強劑量較高的左旋多巴,約五成患者在五年內會出現異動症,即服藥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間,身體會因瞬間獲得大量「電力」而突然不自主地全身扭動。陸清松指出,傳統藥物一天需服用三至四次,每次藥效維持三至四小時,許多病友在接受傳統藥物治療五、六年後,若沒了藥效,會陷入「木頭人」窘境,就像是中了迪士尼艾莎公主的魔法,頓時僵住,動彈不得。不少中期巴金森病人受藥物副作用或是藥物反應的不穩定性所苦,甚至因此出現放棄用藥的念頭,巫錫霖說,面對以上類似狀況的病人,可透過記錄吃藥時間、藥效時長、用藥反應等,回診時可以提供醫師當作參考,更利於調整用藥,尋找最適合的用藥策略。葉篤學補充,醫師也會視病患作息、職業與生活作息需求調整用藥,「治療過程若有特殊的用藥需求,都可以提出與醫師討論」他有位在職場中擔任主管的病患,回診時反應開會時被同事或客戶看見症狀,十分尷尬,於是他透過調整藥物協助病友在工作期間能更好地控制症狀表現。他鼓勵病友,多與醫師討論、依照醫囑用藥,配合規律運動,延長蜜月期超過十年並非不可能。高雄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林祖功也形容,「一百位巴金森氏症病友,治療藥物搭配就有一百零一種方式。」當患者需長期用藥,有時藥物劑量不足或太強,而出現藥效波動,此時就要重新調整用藥。「部分巴金森病病友常因服藥後,感覺治療效果不佳而到處就醫,如此一來成了藥物白老鼠。」林祖功曾收治一名70多歲巴金森病女患者,始終感覺藥物治療沒有效果而到處就醫,每位醫師都在嘗試最佳用藥,而病人就是一直使用不同的藥物,不斷受苦。他建議轉換醫師時,應要有前一位醫師的轉診資料,並找尋神經內科醫師追蹤,避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困擾三】巴金森病腳無力、走路不穩,可以改善嗎?病友及家屬最困擾的情境:第一名為出門怕跌倒有近五成、第二名為身體失去平衡後,漸漸哪兒也不想去則占四成。巴金森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靠運動延緩疾病惡化,並避免身體肌肉過於僵硬導致跌倒受傷,物理治療師池悅表示,曾有巴友反應,身體僵硬動不了,沒有信心,或長期沒運動,一動就會累,因此建議先從居家運動開始,以安全、不痛為首要,躺姿、坐姿、站姿各分享3招簡易居家運動: 許多巴金森病友反映腳無力的現象,肌力體能教練鄧浩翔表示,病友可透過訓練提升肌肉量、骨質、運動協調與反應能力,有助於預防跌倒、提升生活品質。他提醒,巴友的訓練動作要能讓自己大力呼吸,甚至有點短促,才能算是訓練,但「先求有,再求好」,不須一步到位。【醫起運動巴!更多內容點這裡】>>>巴友如何運動?專家推薦8招減緩僵硬、提升神經功能此外,巴金森病牽涉到神經、肌肉控制等,為延緩病程進入中晚期,病人應配合醫囑服藥及規律運動,並從罹病初期就要開始訓練吞嚥功能。林祖功說,巴金森氏症患者用餐時,有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家人須多給予時間、耐心,尤其病友吞嚥功能不佳,喝水、吃流質食物容易嗆咳,建議在流質食物中適時添加增稠劑。且病友進食時一定要專心,原因是大腦退化後,無法一心多用,此時家人不要和病友說話,避免嗆咳感染肺炎。台中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語言治療師黃瑄湄分享,巴友若出現吞嚥困難狀況,還可能減少病患喝水、進食意願,長久下來也會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甚至罹患肌少症。後期,病友們可能會因為反覆的嗆咳,而將液體、食物以及口咽部的致病菌帶入肺部,抵抗力降低而造成吸入性肺炎,嚴重便會造成死亡。因此除了身體四肢等運動,日常也可透過吞嚥練習,避免吞嚥困難的狀況發生。 另口腔肌肉也與控制說話的發聲系統有關,也會同步影響呼吸系統的肺活量與喉嚨聲帶震動。一旦退化,病患就會出現說話小聲、難調整語速、感覺話堵在嘴裡或字擠在一起等狀況。也可透過發聲練習提早鍛鍊。【醫起運動巴!更多內容點這裡】>>>說話小聲 吃飯卡卡 巴金森病吞嚥障礙藏致命危機 專家建議2練習防肌肉退化【想解惑】回想罹病前,自身有哪些症狀,其實是巴金森病的前兆(前驅症狀)?近五成病友在確診前都曾看錯科:其中,第一名為骨科約佔四成五、第二名為復健科占三成五。台大醫院神經部教授吳瑞美表示,巴金森病典型的症狀是動作障礙,部分民眾想到手抖就會與巴金森病連結,事實上,仍有三成巴金森病人不會產生顫抖的症狀,尤其是較年輕的病人。有時他們出現的症狀可能是酸痛,僵硬,動作略為遲緩會被誤以為因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才出現的問題。這些看似要掛骨科、復健科、精神科等的症狀,其實都可能是巴金森病的症狀表現。根據台灣臨床統計,巴金森病人常發生的非動作障礙症狀中,逾50%會出現頻尿等泌尿系統障礙;30%的病人有睡眠障礙、記憶障礙、憂鬱焦慮等;約25%會出現消化系統、性功能障礙或心血管疾病;甚至有10%的病人,會出現幻覺或妄想。然而以上的非動作障礙並不一定在確診巴金森病後才會出現,許多巴金森病友回想罹病前幾年,就曾有上述情形,吳瑞美解釋,快速動眼期是睡眠中的做夢階段,此時四肢應該呈現無力狀態,而部分有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BD)症狀的病人,會真實表現在夢中的狀況,常拳打腳踢或大聲吼叫,一旦出現此症狀,有20%-30%會在5年內轉變為巴金森病,她補充,若出現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也要同時留意非典型巴金森病及阿茲海默症等可能。這些前兆回想起來,當時並不容易發現,吳瑞美表示,由於巴金森病是神經退化引起的疾病,反映出的前兆也常因人而異,患者通常是發現關節僵硬、動作比以前緩慢、散步時的步伐總是落後同伴,才自覺異常,最後於神經內科確診。【原來這些都是巴金森病惹的禍】>>>半夜拳打腳踢 夢話講不停 當心5年內巴金森病找上門!除了大調查的主要困境,聯合報慢病好日子亦邀請巴金森病友留言分享自身困擾,並由全台各縣市11位神經內科醫師為巴友及家庭解惑:【巴金森病友疑難雜症大補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推出《巴金森病88問》一書,收錄「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等社團中6000位巴友與家屬的真實提問,整理成最常見的88個困擾,由全台逾20位權威專家受訪、審訂,並經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協助審閱,期盼成為溫暖巴友家庭的支持資源。全書集結8大主題:疾病診斷、動作障礙、非動作障礙、生活起居、疾病治療、常見合併症、心理調適、照護資源等,提供給需要的民眾。📖免費閱讀>>>《巴金森病88問》【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4-07-17 養生.生活智慧王
確切掌握日常事務真正花費!4個居家習慣恐讓你多花錢
一些居家習慣可能會讓荷包在不知不覺中失血更多,如果能留意水電等支出,掌握日常事務的真正花費,就能以更精明、更省錢的方式過日子。以下是理財網站Go Banking Rates指出應留意的四個「破財」居家習慣:4個「破財」居家習慣1. 頻繁地洗衣許多美國人洗衣的頻率遠超過實際需要。Vogue雜誌曾報導,Levi's表示他們的牛仔褲應每穿10次才洗,但消費者往往穿兩三次就洗。過於頻繁地洗衣會耗費更多水電、增加開銷。其他衣物像是毛衣,也經常過度洗滌,最好只處理局部污漬、以蒸氣燙整或乾洗,而不是扔進洗衣機。為節省這筆不小的開銷,衣物不妨多穿幾次才洗,或選擇花費較少的清洗方式;此外,使用冷水、自然晾乾而非用烘乾機,及不購買有害或無用的產品(如芳香顆粒與衣物柔軟精),都能節省荷包、友善環境。2. 不拔掉插頭即使未使用的電器,插上電源也會耗電,增加電費支出。德州San Patricio電力公司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咖啡機、手機充電器與電視等電器設備即使關閉,未拔插頭也會耗電;當電源線仍插在插座上時,設備會轉入待機模式,形成「幽靈耗電」(phantom drain)。環保節能計畫「能源之星」的數據顯示,拔掉這些不用的電器設備插頭,每年可為一般家庭省下約100元。3. 不清理雨水槽雖然專家建議每年應清理兩次雨水槽,但多數人並未做到;往往導致屋頂破損,增加原本可避免的開支。如果不能親自動手,請專業清潔公司的費用也比可能對房屋或財產造成水害更划算。4. 浪費食物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浪費食物最多,每年丟掉近6000萬噸。此外,根據資源回收企業Recycle Track Systems統計,超過80%美國人因不瞭解保存期限而扔掉了完好無損的食物。事實上,許多美國家庭都因扔掉未過期的食物而浪費了不少錢。要想省錢並減少家中食物浪費,可以將不會馬上吃的食物先冷凍起來,提前規畫膳食,或花時間留意食品上的保存期限標籤。(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鈣片吃吃停停恐致骨密度下降更快 3個NG行為可能害鈣質流失
迎接人生下半場,首先要有好的骨質,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症?醫師提醒,可以觀察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現體型改變,例如駝背、變矮、下背疼痛、走路不方便等狀況,都是骨質疏鬆的前兆。6個危險族群,建議自費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說,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的骨骼疾病,往往數十年間都沒有任何明顯症候,一旦遭外力撞擊或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脊椎、手腕、還有大腿骨等部位。周立偉建議,最佳檢查方式是到醫院透過儀器檢查骨質密度 (BMD),診斷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目前骨質密度檢測儀有「骨超音波檢測(Ultrasound)」和「雙光子能量檢測(DEXA)」兩種,原則上以雙光子能量檢測較為準確,也是臨床上判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的主要依據。周立偉說,健保提供特定條件下給付,其餘多需自費受檢。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骨質疏鬆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有以下幾種特徵,可能更容易罹患骨鬆:1.女性。2.體型過瘦或運動太少。3.停經或卵巢切除。4.年長者。5.有骨鬆的家族史。6.營養不均衡或服用特定藥物(類固醇、荷爾蒙藥物)。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鈣質才能被吸收利用。周立偉提醒,多數民眾認為運動和補鈣為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殊不知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上,扮演極重要角色。鈣質並非進入人體後立刻被利用,若一味補充鈣質,卻沒有足夠維生素D幫助鈣由腸胃道吸收,並從腎臟回收鈣,恐使鈣質白白流失。而維生素D不足的年長者,也容易增加肌肉無力、老年衰弱跌倒風險,甚至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人體獲得維他命D主要方式為曬太陽,例如曝曬在正午陽光下約15分鐘,皮膚能將維生素D前驅物,經肝臟及腎臟轉化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並刺激腸胃細胞吸收鈣離子。周立偉指出,食物中也能獲取維生素D,如奶油、動物脂肪、蛋類及奶製品、魚油類與肝臟、麥片、早餐穀物及嬰兒食品等,因東方人對奶製品攝取量低於西方人,故也可透過維生素D補充劑獲得。反覆補鈣又中斷,恐加速鈣質代謝。相關調查發現,台灣有吃鈣片習慣的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維持不到半年。雖然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造成骨鬆,但若長期反覆補鈣又中斷,更會加速骨骼中鈣質代謝,最後骨質疏鬆的程度,可能比沒有補鈣習慣的人更嚴重。周立偉認為,原因在於原本有補鈣習慣的民眾,一旦中斷補充,因血鈣濃度需求,骨頭會釋出大量鈣質至血液中以維持平衡,進而造成骨質密度急速下降,且下降速度會高於從來沒有補鈣習慣者。補鈣建議可結合既有飲食,如固定早餐喝牛奶的人,可於牛奶中加入五穀粉,平時也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乳製品、豆製品等,都能有效補充鈣質。梁哲翰說,維生素C也能夠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連接骨質組成物,使組織有健康的支撐。常見高鈣食物有牛奶、起司、小魚乾、小蝦米、深綠色蔬菜、板豆腐、豆干、海帶、黑芝麻。補充維生素D可食用高油脂魚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木耳、香菇、蛋黃等。負重運動最能提升骨質,慢跑、健走、登山都不錯。骨鬆患者建議做哪些運動?周立偉建議,加入適當的負重運動,能有效提升骨質,而慢跑、健走、游泳、太極拳等也是不錯的運動選項,只要能持續上述的補鈣方式,就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梁哲翰建議,養好骨質,年輕人或停經前婦女可以去登山、健行、打籃球、體操、韻律操、舉啞鈴或壺鈴。年長者或停經後婦女可以執行健走、慢跑、球拍類運動、舞蹈、太極拳、游泳等活動。規律活動,減少骨密度流失,改善生活功能,以維護獨立生活的能力。鈣質流失3個NG行為1.常吃高鈉食品避免食用可樂、加工肉品、泡麵等食物,會加速腎臟代謝過多的鈉,也會同時排出鈣質。2.脂肪、動物性蛋白質過量過量脂肪會妨礙身體吸收鈣質的效率,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酸濃度,使尿液中排出更多鈣。3.過度激烈運動長時間和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身體對鈣的需求,可能導致鈣從骨骼中被釋放出來,進而降低骨骼的鈣含量。而大量的汗液流失也會導致鈣的流失。Q:骨鬆如何自我檢測?1.現在的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以上。2.風險計算公式:[年齡(歲)-體重(公斤)]X0.2,結果≧2為高風險,
-
2024-07-03 焦點.用藥停看聽
強效止痛藥中的鴉片類藥物是什麼?有那些副作用?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藥師,我家裡還有上次就診沒吃完的強效止痛藥,最近家人傷口很痛,可以給他使用嗎?」經查後發現病人家中餘藥是含有Tramadol成分的鎮痛劑,屬於鴉片類(Opioid)管制藥品,不可隨意服用,有危害健康甚至觸法的風險。什麼是鴉片類藥品?藥品有哪些?有哪些醫療用途?臨床上常見的鴉片類藥品,包括Morphine、Fentanyl、Pethidine、Codeine、Tramadol等,被應用於止痛、麻醉誘導、鎮咳等多種醫療用途,這類藥物為管制藥品,使用上會有成癮性、影響精神,其進口、製造、販賣、使用皆受到管制藥品管理條例所規範,限用於醫學治療及科學研究等正當用途。常見鴉片類藥物:藥物百科中相關資訊 Morphine類藥物Fentanyl類藥物Pethidine類藥物Codeine類藥物Tramadol類藥物病人如果經醫師診斷需使用管制藥品,需持醫師開立的處方箋至藥局領藥。醫療機構針對管制藥品應詳實將每日的收支、銷毀、減損及結存登載於簿冊,以杜絕任何不法的流用行為。管制藥品與毒品為一體兩面,當鴉片類藥物遭到非法使用時則屬於毒品,即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民眾應多加重視管制藥品使用的正當性及毒品濫用所造成的危害風險。鴉片類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使用上有那些注意須知如果不當使用鴉片類藥品,可能會讓使用者產生耐受性與生理、心理性依賴,該類藥物有呼吸抑制風險,尤其與酒精、鎮靜安眠藥或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併用時,更可能加劇鎮靜、呼吸抑制、昏迷和死亡的風險。如於懷孕期間長期使用鴉片類藥品,則可能造成新生兒對於鴉片類藥品產生戒斷症候群,危害生命健康。民眾如果就醫後領取鴉片類藥品,應遵照醫囑指示使用,不宜自行增減藥量,如果在用藥期間出現疑似呼吸抑制的症狀,像是呼吸變慢、變淺或感到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且應將藥物置放在孩童碰觸不到的地方,避免孩童誤食過量而致命。如有未使用完的管制藥品,不可隨意丟棄或轉讓、轉售,否則會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建議可送到醫療院所回收銷毀。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5 退休力.自在獨立
「老公怎麼不去死?」別小看妻子的怨念!研究證實女人真的不需要男人
如果問「退休後旅遊想跟誰一起去?很多男性會回答:老婆。但多數女人卻比較想跟好朋友、閨蜜一起出遊,「不要帶老公」,是共同心聲。避免退休後成為太太、小孩嫌棄的大型家俱,甚至不可回收的垃圾,大叔一定認清自身處境。餐廳下午茶女性三五成群,開心碰面好不熱鬧;社區大學教室陰盛陽衰,男同學是稀有動物。熟齡男女大不同,女性行程滿檔,旅行、看展覽,有著自己朋友圈,而且經常「大家約好不帶老公」。相較之下,熟齡阿伯不是不出門,就是一個人出門;參加聚會不是少說話,就是只和一兩人說話,太太不在身邊,日子似乎就難過了起來。 生活不會自理 愈老愈被人嫌最近日本作家小林美希所著的「老公怎麼還不去死」一書在台爆紅,不但是全台圖書館大熱門,六都市立圖書館預約人數逾四千人;想要買書,實體書店也缺貨。很多人沒有看過這本書,但看到書名就心有戚戚焉,不論日本或台灣,妻子們的怨念都不少,「老公」成為令人討厭的生物,而且可能愈老愈讓人看不順眼。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的日文書名直譯是「希望自己丈夫死掉的妻子們」。記者出身的作者訪談許多案例,還有專家分析與觀點,單看章節標題就令男人們顫慄:「當愛轉為殺機」、「全職主婦充滿怨念的日常」等,作者訪談的主婦們誠實的說:「盼望丈夫不在家根本是小兒科,如今我已變成希望丈夫死掉的妻子。」真實世界裡,殺夫事件也確實出現了,日本大阪近日發生一起六旬妻將七旬丈夫刺死的凶殺案,六十四歲的菲律賓籍婦人,不滿七十六歲的丈夫催促「晚餐還沒煮好?」一氣之下便手持菜刀刺向他的肚子。事發後,丈夫立即被送往醫院急救,仍因傷勢過重而宣告不治。熟年後失伴侶 男減壽女沒差男人為何會得到如此深的怨念?文身為主張退休必須及早準備的牙醫師作家,李偉文很早就觀察發現,年紀漸長,男女差異變大,男性需要女性,遠超過女性需要男性。李偉文這些年來看過不下十數篇研究,如果熟年後失去伴侶,男性可能減壽七到十年,但對女性來說,不僅沒差,甚至壽命還可能增加。所以,李偉文說,我們經常看到,男性失去伴侣大多努力設法再婚,女性則對再度走入婚姻敬謝不敏,「不想再服侍人。」一個人更加活得快樂自在。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與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蕭斐元團隊的研究也顯示,婚姻對年長男性的寂寞感、憂鬱症狀具保護效果。研究以衛福部國健署「台灣老人健康之社會因素與生物指標研究報告 」為基礎,選定七五七位長者追蹤四年,結合身心與社會面向分析,觀察社會孤立與孤寂感、憂鬱、認知功能衰退的關係,得出如此結論。蕭斐元說,國內女性四、五十歲後,小孩長大,較常外出、活動,且未必會與伴侶共同參加,參加的活動包括跳土風舞、宗教等;男性的人際關係則多與職場有關,退休後較少社會活動,生活相對倚賴配偶,「對很多高齡男性來說,配偶常常就是他們唯一的親友。」想拉太太衣角 男性必須覺悟長泰老學堂健康照顧體系執行長林金立觀察,舉辦社區活動時 ,女性參與度高,願意承擔責任,參加的活動也比較多元、跨世代,可以認識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有學習心和好奇心,比較不會變老;男性參與社區活動者少,有時一來就在大樹下和朋友聊天,且只和一、兩人互動,男生就兩三個老友,容易愈來愈封閉而孤獨,萬一身體有病痛,就更加退縮。李偉文提醒,很多男人在職場上很有成就,注重工作、事業、成功,但若沒有培養其他專長或興趣,退休後只好宅在家裡。他奉勸男人不能依循過去父執輩的方式來對待妻子、小孩,更要在退休前培養興趣,並且好好善待另一半,等退休後才開始改變,就有點來不及了。李偉文主張,男人退休後,「更要拉緊太太的衣角。」超高齡社會來臨,退休後的日子有好幾十年,過得好不好過,跟老婆很有關係,「當體力變差,又更需要老婆!」男人一定要對太太好一點,女生的壽命比較長,韌性也比較強,值得依靠,怎能不好好惜福。面對自己 不需「不甘示弱」國際間統計發現,已開發國家高齡者的社會孤立約占二成,男性、無婚姻狀態、較低教育程度、較低經濟收入者容易出現社會孤立,也是憂鬱症高危險群。專家指出,男女大不同,男性退休後面臨更多挑戰,需要了解自身狀況,且不應把所以變化都視為「老了」,以為一切理所當然。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教授查岱龍指出,男性健康是近年受到關注的議題,主要是大多數的男性「不甘示弱」,尤其許多男性長者,不到問題很嚴重不願意啟齒,甚至在診間面對醫師,也都說沒問題,一旁的太太或女兒忍不住說實話,例如「其實他晚上一直跑廁所」,才肯說出困擾他很久的問題。作家李偉文表示,男性不善傾吐,男女的不同,其實早在遠古的狩獵時代,就已經寫在人類的血液裡。男人外出獵捕大型動物,必須全神貫注,所以男人一次只做一件事;女人採集果實,通常集體行動,一群人一邊說話一邊完成工作,所以女性通常結伴,願意分享各種體驗。時至今日,男性必須適度表露,有助身心健康。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台電示警「3C充電7個做法」恐釀火災!睡覺時充電整晚秒中
準備關燈睡覺或外出時,發現充電中的3C或電器等還沒充飽,你會先拔掉電源,還是放著繼續充?電器在充電時需外出 建議先拔除電源台電電力粉絲團建議,先拔除電源,因為電器在充電時仍需留意,有任何情況才能即時發現處理。手機、行動電源、平板、充電式電器等,大多採用鋰離子電池或鋰聚合物電池,沒充飽也可先拔電源,不會影響電池的壽命!充電時要注意 7大注意事項莫輕忽1、避免在無人看管或夜晚睡覺時充電2、依說明書的指示進行充電3、周圍不要有易燃物4、不要在太潮濕、高溫的地方充電5、最好使用原廠充電線,效率較好也安全6、充電線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7、有異味或膨脹等情況,要立即拔電源鋰離子電池高溫易劣化 遠離熱源為上策台電電力粉絲團補充說明,鋰離子電池在高溫的環境會加速電池內部材料劣化,讓電池提早老化、縮短壽命,正確使用方式就是遠離熱源,不要放在陽光可直射的窗邊及密閉車內。若是手機出現過熱時,最好是先關機來降溫,也要避免邊充電邊使用的情況,電池同時間進行充電和放電肯定會很燙!手機充電起火 牢記3點阻憾事另外,手機充電起火大多是因短路造成,建議用原廠的電池、傳輸線與充電器;當充電器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充電時周圍盡量不要有易燃物!廢棄電池要回收 丟進垃圾車恐影響生命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廢棄電池要回收,不可視為一般垃圾丟棄,尤其是行動電源跟手機的鋰電池,若直接丟到垃圾車內,垃圾車在轉運擠壓時,引爆火花冒出濃煙恐釀災,危害到清潔隊員及民眾的安全。台電電力粉絲團指出,碳鋅電池、鹼性電池、鋰電池及可充電電池等都要回收,可送到公告有設置回收設施的超商、超市、量販店、藥妝店或攝影器材行等處回收,也可分類好,交給清潔隊資源回收車回收。除了行動電源跟手機的鋰電池,以下物品也請勿直接丟入垃圾車:.高壓瓶罐(髮膠罐、造型噴霧、芳香劑、殺蟲劑、瓦斯罐、噴漆等).滅火器及瓦斯桶.金紙或香灰餘燼.食用性粉狀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4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拾荒、喝罐頭塔飲料…吳佳璇退休教授父失智 家人10多年陪病刻骨銘心
雙親罹癌、失智、腦中風,另一半罹患乳癌、心肌梗塞,或是孩子發育遲緩,得了先天遺傳疾病,當最愛的家人罹患重症,總是治病扶傷的醫師也只能接受,平時是病人的靠山,此時更是家人的支柱。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共同推出「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系列報導,「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人醫和你我一樣,因疾病帶來傷痛,從陪伴得到力量,感謝十多位醫師分享自身刻骨銘心的陪病經驗,詳述過程中觀察到的醫療現場,以及如何成為更有溫度的醫師。吳佳璇退休教授父 行為異常數年後確診失智症「母親2010年過世後,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常騎著腳踏車出門撿資源回收物回家,直到2015年才確診『失智症』,目前已是臥床的重度失智症者。」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娓娓道出,10多年來漫長照顧陪伴失智父親的心路歷程。吳佳璇說,母親癌逝後,父親就常常呆坐著,後來他覺得應該要多動一動,於是住在台大宿舍的他開始在校園裡騎腳踏車運動,沒想到一陣子後,他每天白天一睜開眼竟到處撿寶特瓶等資源回收物回家,並做垃圾分類,這很怪、很不對勁,應是初期認知功能退化,他還能自己報稅、騎車等,但「押著他去就醫一定不理」。父親常出包,吳佳璇甚至和他說:「你再這樣下去,拿別人的東西遲早會上報,標題是『退休教授拾荒維生,名醫女兒不聞不問』的新聞,這樣很難看,不要再撿了。」但父親仍然講不聽,持續回收垃圾。其實,2014年吳佳璇就覺得父親的行為愈來愈怪,非得處理了。直到2015年,父親75歲時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到台大醫院急診就醫,吳佳璇藉機安排他會診神經科,簡短智能測驗(MMSE)26分,確診輕度失智,才正式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及照護。罐頭塔飲料 撿回家喝父親短期記憶退化,空間概念還不錯,在安全前提下,吳佳璇為獨居的他請了外籍看護照顧,戴上防走失的GPS手表、在家門口裝了感應式門鈴,安排他去日照中心上畫畫課等,也就讓他繼續騎腳踏車了。自從父親失智、開始回收垃圾後,發生不少奇怪狀況,常令吳佳璇傻眼。最經典一次是,某日他騎腳踏車回家,卻不知從哪裡拿了一大袋回收的罐裝飲料回來,他還喝了一罐,第二天她開車拿去附近派出所返還,警察看了一下飲料罐說:「上面有黏膠」,推測是二殯辦理出殯葬儀社的罐頭塔。其他怪異行為層出不窮,例如:在他輕微失智時,外籍看護要返回菲律賓換約,父親竟拿了一個被丟棄回收的大行李箱要送她;有一天小舅來訪,他則拿了一個黑色包包要送他,但這是女用包包;有一次弟弟從國外回來,他拿餅乾給弟弟吃,看護經過說:「有問哪裡來的嗎?」父親回說:「撿的。」時空錯置 判斷力退化一直到2019年初,吳佳璇沒收了父親的腳踏車。那天他出門說要去研究室,但看護卻發現GPS顯示騎到一個地圖上不認識的地方,結果竟是騎上了水源快速道路,被用路人舉報警察攔下送他下來。「父親說他要騎往台三線雲林古坑老家,人在斗南火車站…。」這次的迷路、時空錯置,吳佳璇決定不再讓父親騎車。面對父親失智的照護,吳家姊弟三人分工,吳佳璇是醫師,又和父親住得近,是主要照顧者、也負責醫療決策;妹妹是律師,負責日常食物用品等採買;弟弟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定期返國探親。必要時,三人會舉行家庭會議共商解決問題對策。吳佳璇說,弟弟留學澳洲時,父親有閒錢會買澳幣,但他失智後,有一天銀行寄來基金、壽險保單的對帳單,她詢問銀行理專才發現,他把退休俸幾百萬元都換了澳幣,買了澳幣計價的基金,可見判斷力早已有問題。直到2018年,看護說「阿公沒給薪水」,顯然又退化了,於是開家庭會議檢視父親財產後,「他的財務由我接手管理」。失智與家族遺傳有關「現在父親已重度失智,2022年初開始臥床至今。」吳佳璇說,他原本還有去日照中心畫畫、唱歌,一直到2021年初疫情嚴峻停課,下半年他躺在床上爬起來都很吃力,因為智能及體力大退化,也就沒再去日照中心了。「2021年底,某周日發現他坐在餐桌前睡著了,失去意識又失禁,打119送台大醫院急診,但檢查沒發現問題,帶回家後再也不肯下床了,也不認識人,2022年起開始臥床。」吳佳璇認為,可能失智久了忘了怎麼走路,還好家裡已改好無障礙空間,也買了輪椅、電動床,現在他起身都要看護扶,吃的都是打成泥狀,也請了復能物理治療師協助復健,避免肌肉流失。「失智與遺傳有關係」,吳佳璇透露,她的阿嬤有失智,不只她的父親失智了,她的二伯父、大姑姑、小姑姑也都是失智患者,真的令照顧的家人心力交瘁,甚至必須辭職照顧,吳佳璇深有體會。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年齡:55歲●照顧對象:父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5年75歲時,現在86歲●症狀:記憶力衰退、迷路、認不得人、臥床●治療:輕症期吃愛憶欣,重度服用memantine、排便藥、綜合維他命●陪病心得:理解父親失智事實,「順著父親的意願」照顧,根據失智狀況,也安排日照中心上課,減緩退化,居家環境改為無障礙空間,適時增添輪椅、電動床等輔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08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B12是什麼?缺乏會造成心神不寧、心悸?吃素者...3高危險群要當心
你有心神不寧、精神恍惚、容易感受到疲憊,卻找不出原因的問題嗎?這很有可能是缺乏維他命B12的症狀喔!大家可能多少都聽過維他命B群是什麼,但對於B12可能會有點陌生。到底維他命B12是什麼?誰容易缺乏維他命B12?缺乏又會有甚麼影響?今天就由《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對健康很重要的維他命B12吧!維他命B12是什麼?維他命B12(Vitamin B12,Cobalamin)又稱為鈷胺素,是一種水溶性維他命,它是目前最晚被發現的一種維他命。在外觀上是一種有著亮紅色晶體的物質。健康成年人有將近一半的維他命B12來源為飲食。食物中的維他命B12是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經過消化後在胃部被釋放出來,再與胃壁細胞分泌的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 IF)結合進入腸道吸收進血液循環。因此,只要腸胃道消化吸收的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可能讓維他命B12吸收不良而導致缺乏。 維他命B12每日攝取量是多少?自然界中只有微生物可以自行合成維他命B12,因此飲食是人類最主要的維他命B12來源。動物性食品中,特別是肝臟、肉類等都有豐富的維他命B12,乳品內也含有少量。而一般的植物性食品中,若是沒有特別經過營養添加,是不含有維他命B12的喔!所以純素食者很容易因為飲食來源不足而有缺乏症的危機,需要特別注意額外補充。 維他命B12建議攝取量肝臟是人體內主要儲存維他命B12的部位,而藉由腸肝循環(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人類可以持續再吸收及利用維他命B12,每天僅有極少數的量會被排出體外,對於長年茹素者而言,單靠肝臟的維他命B12存量可以足夠維持數年,所以身體並不會馬上出現缺乏症,但若沒有注意而持續未補充,等肝臟存量消耗完之後一樣會出現缺乏的症狀。維他命B12缺乏有什麼症狀?雖然維他命B12是科學家最晚發現的維他命,但它在人體中是非常不可或缺的!我們可以透過抽血檢驗來得知身體是否有缺乏維他命B12。如果缺乏的話,可能會有以下缺乏症狀出現:•巨球型貧血維他命B12缺乏時會影響體內紅血球的分化以及成熟,造成血球體積變的巨大,連帶影響血小板、白血球數量的異常,導致惡性貧血。常見的症狀有括皮膚蒼白、活動力降低、疲勞、呼吸短促、心悸等等。•神經併發症及心智功能下降維他命B12缺乏患者會出現神經併發症,包括下肢麻痺疼痛、步伐不穩,甚至會影響認知功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失調及失智症狀。前面所提到的心神不寧、幻覺等就是屬於這方面的維他命B12缺乏症。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晚期的神經併發症是沒有辦法靠補充維他命B12來復原,因此需要更注意治療時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血液中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的濃度一直被視為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如果缺乏維他命B12,會造成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上升,而使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所以我們需要維他命B12來調節血液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容易缺乏維他命B12的族群有哪些?一般健康成年人如果飲食均衡,是可以攝取到足夠維他命B12的,通常缺乏的狀況會出現在下列高風險族群中,如果你也是屬於下面的族群,就要特別注意維他命B12的補充喔!•純素食者維他命B12幾乎不存在於一般植物性食品,因此純素食者很難透過飲食攝取到足夠的維他命B12。在台灣衛福部出版的《素食飲食指標》中提到純素者可以透過攝取藻類(海帶、紫菜等)來補充維他命B12,但美國營養學會在素食的官方白皮書中提到「藻類為不可靠的維他命B12來源」。至今兩派仍各持說法,因此建議純素食的民眾還是可以選擇從保健食品來補充維他命B12會比較保險喔!•有胃腸道吸收問題者維他命B12吸收不良、腸道的疾病包括乳糜瀉、腸黏膜受損等患者也有可能會因腸肝循環的機制被影響,使維他命B12無法有效回收利用而造成缺乏。•年長者維他命B12的缺乏在年長者身上十分常見,年長者因為胃酸分泌不足、腸胃道吸收的功能下降,無法將食物中的維他命B12有效釋放出來,也無法有效吸收,所以也屬於較容易缺乏的族群。由於維他命B12的缺乏症一開始並不明顯,且與許多老年症候群相似,因此更容易被忽略。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也對維他命B12有更多認識了呢?一般民眾除了飲食均衡、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定期施做健康檢查,並隨時注意自己及周遭人的身體狀況,減少這些缺乏症發生的風險喔!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8 性愛.性福教戰
新竹榮莒室打造「類摩鐵」 正視晚年性需求!幫助高齡者滿足親密關係
性是人類基本欲望與需求,不管幾歲,人都需要親密關係,即使年長也不該被忽視。照顧榮民等長輩的榮家設立「榮莒室」,甚至進化啟動「榮莒室2.0」,直視長輩的性福需求。親密關係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而熟齡可能會面臨到喪偶、失婚等,樹德科大性學所看見熟齡族群,也有情感交流的渴望,但卻沒有像年輕人一般的管道,創立以熟齡為主軸的交友平台「双双卿心」,幫助高齡者滿足情感需求。新竹榮家打造「類摩鐵」正視晚年性需求三年疫情期間,榮家發生的兩個事件可能讓大家印象深刻。除了桃園榮家秋節火辣熱舞,退輔會主委馮世寬於二○二一年在新竹榮家成立「榮莒室」,直面長輩的性需求。不過,全國首創的榮莒室推動逾一年,至今僅五人申請使用。榮家不氣餒,啟動「榮莒室2.0」,舉辦講座、設置情趣用品販賣機,繼續讓長輩性福。「每個年齡層都有性需求,不是年齡響鐘一到就瞬間消失。」新竹榮家主任白恩惠說,二○二一年五月三級警戒,同年十月,退輔會啟動榮莒案,初期就以設置獨立空間,滿足長輩性需求為前提。成立前,進行問卷調查,雖半數住民拒答,但回收問卷中,多數認同滿足性需求,可降低對女住民或工作人員的騷擾或金錢交易,也期盼能有「多元性活動」滿足親密關係。白恩惠說,性對長輩來說,多數難以啟齒,實際上他們都渴望親密關係。榮莒室希望讓沒有獨立空間的長輩,可有妥適的「性抒發」,榮莒室設在新竹榮家主建物旁的百年建築中,穿過禮堂及工作人員休息室後,就是全台唯一的榮莒室。外觀如同宿舍大門,但門外放了一張男女相依偎的情境海報,門後是簡易的休憩空間,像舊式旅館格局,一張床旁擺著木製雙人椅,正對面是電視,電視櫃則擺著八○年代女星的寫真照。床頭呼叫鈴 隨時提供協助白恩惠說,電視打開就是彩虹頻道,榮莒室看似是「類摩鐵」,但其實提供住民獨立空間,來到榮莒室不一定要揪伴,不希望自己享受「性」的時光被室友打擾也能進來。榮莒室與旅館最大的差異,是床頭櫃上有個「呼叫鈴」,按下後工作人員能馬上提供救護。不過,榮莒室推動超過一年僅五人申請使用。白恩惠說,榮家約四百多名住民,不是每個長輩都能正視「性」事,特別長輩過去生活經驗中,談「性」幾乎等於禁忌,即使有配偶也不敢表達需求,就怕被冠上「色」、「老不修」等標籤。定期辦講座 教健康性觀念榮莒室乏人問津,白恩惠和榮家工作人員察覺,不是設置房間就能達到目標,而是應建立健康的性觀念,於是啟動「榮莒室2.0」,定期辦講座,設置情趣用品販賣機,同時教長輩怎麼用情趣用品,如因應目前生理狀態,撫慰器搭配潤滑液才安全等。舉行講座,許多住民好奇參與,上課後陸續有人投幣購買情趣用品。有位住民買了之後說「我沒有要用」,但表示喜歡用品的形狀,要放在房間做擺設,看了心情能變好。榮家還購置VR,讓長輩可以看想看的電影,如果要看「謎片」,也能滿足需求。談性難啟齒 渴望親密關係年初,新竹榮家幫一對九十歲住民辦了榮家成立七十年來第一場婚禮,九十一歲余奶奶戀上比她大一歲的趙爺爺,兩人交往不到一年,決定「閃婚」。紅線緣起於疫後,榮家恢復活動,兩人同桌吃飯,聊天發現有許多共同興趣愈走愈近。有天爺爺跟奶奶說:「我想一輩子照顧妳」,雙方子女認識後結婚。白恩惠說,親密關係是人類基本欲望與需求,即使年長,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避而不談反而增加問題,榮莒室邁入2.0,未來也將滾動式修正,期待各界別當長輩都沒有需求,而是正視需求才是正解。來測退休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