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焦點.健康你我他
搜尋
噩夢
共找到
77
筆 文章
-
-
2024-08-3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你要上「台大」或住「台大醫院」?
考上台大是一個年輕學子的夢想,畢竟是代表聰明與努力的象徵,除了出社會找工作,一輩子的光環都存在!但人會老,老了會病,病了要看醫生,嚴重時要住醫院,住醫院當然要找設備好、醫術也一流的醫學中心,而其中台大醫院是一般人的選項。事實上,不上台大也可以很有成就,會讀書只是成功的一項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許多成功的人士都沒有顯赫的學歷,也有人學歷非常好,但成就未必佳。話說回來,生了重病,當然要找醫術好的醫師及最好的醫院,但如何不生重病,避免等到老了那一刻要擠入台大醫院?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事實上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有些疾病是上一代傳下來的,父母也是不得已的,也是他的上一代傳下來的,除了身材容貌才智來自上一代的基因之外,許多疾病是上一代給我們的基因決定的,例如上一代有高血壓、有糖尿病、有高血脂,下一代大概很難倖免。上一代胖嘟嘟的,下一代通常也會概括承受,面對這種無奈,還好現在醫學進步,可以透過飲食的控制、藥物的控制,將上一代留下的庇蔭減少到最低,比較可怕是遺傳性的癌症要特別小心了。例如近年成為新國病的肺癌,其家族遺傳因素就很強烈,如上一代有人得肺癌,下一代得肺癌的機率就大很多。近年國人年齡老化而得攝護腺癌的中老年男人也愈來愈多,因此,凡是有家族性攝護腺癌的家人,下一代兄弟一定要定期驗血做PSA,必要時定期做攝護腺核磁共振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此外,民國75年以前出生的人,每5到6人就有一個是B肝帶原者,其帶原的發生大都來自B肝帶原母親的垂直感染;而有B肝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0倍以上,因此一定要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有其他癌症有家族傾向,例如乳癌等,更是現代女性的噩夢,一定不可等閒視之。總而言之,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雖然不一定對,應該說:「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是真理。面對上一代,思考自己如果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概括承受之餘,如何好好養生,做好定期檢查,利用現代醫療科技讓自己可以健康長壽更為重要。如此一來,老年之時,也不一定要跟別人擠進台大醫院了。●欲知正確肝病新知,請追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好心肝.好健康」Facebook粉絲專頁。肝基會出版會刊及肝病治療手冊,歡迎來電索閱。若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相關資訊。
-
2024-08-10 性愛.性福教戰
為什麼要結紮?泌尿醫分享男性做結紮十大有趣理由,真是老婆說了算嗎?
男性結紮,是避孕的其中一種方式,不過這件事卻讓許多男性羞於啟齒,只能在診間跟醫師訴緣由。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就在臉書發文分享,身為一個泌尿科醫師,執行了上百例的結紮手術,當在診間問患者「為什麼要結紮?」,常聽到許多有趣的結紮理由。戴定恩列舉男人結紮十大理由:男性做結紮十大理由1.老婆說了算老婆大人一句話,我怎敢不從?結紮這種小手術,說做就做!轉過頭默默留下一滴淚!2.免去買保險套省下的錢可以拿來買更多遊戲、啤酒和零食,何樂而不為?3.老婆的噩夢每次提到再生一個小孩,老婆都開始做惡夢。我這麼愛她,怎能讓她繼續受苦? 4.當個負責任的男人朋友都說,真正的男人就該扛起責任,這不就來報到了。5.把輸精管當成電燈開關有個病人說:「戴醫師,聽說你很會輸精管重接,所以我想先來結紮,將來要生的時候再麻煩你幫我接回去。」6.逼婚壓力大一個還沒結婚的男性,因為家人一直逼他生小孩,壓力山大,乾脆直接結紮。這樣家人就沒話說了,真是個妙招!7.愛的證明有個男生非常愛他的女朋友,順從女友的渴望接受結紮手術,享受沒有保險套的生活且避免懷孕。後來結婚了,他也選擇接回來。當然是由我幫他做的重接手術,最終也幸運地生了兩個小孩。8.老婆的生日禮物每年都為老婆的生日禮物傷腦筋,這次直接來個終極大禮,百發不中,老婆最愛。9.避免出現Jon Snow有位男士被老婆帶來做結紮,原因是他將要去異地工作一陣子,老婆怕他在外面有意外,將來跑出一個Jon Snow。結紮完後,先生就去出差了,老婆也放心地在家!【編註】《冰與火之歌》當中,瓊恩·雪諾(Jon Snow)名義上是艾德的私生子。》看維基百科10.聽醫生的話醫生說,結紮是最好的避孕方法,我這麼聽話的病人,怎能不乖乖照做?結紮會影響我的性功能嗎?除了說不出口,也有些男性不願結紮,都是因為怕影響「男性雄風」!泌尿科醫師解釋,男性結紮是在陰囊兩側各切一小孔,透過小孔將輸精管切斷後兩端再綁掉,傷口小,也完全不會影響「男性雄風」。因為結紮切斷輸精管是阻斷精蟲運輸,不影響男性荷爾蒙,也不會影響性功能,且結紮後一樣會射精,只是精液中已無精蟲。【參考資料】.《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臉書粉絲專頁.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06 焦點.健康你我他
防詐騙怎麼做?/騙我千萬退休金 老同事徹底消失
我的願望不高,退休後能在山野擁有一座自己的小屋。因此,告誡自己不要生活奢靡,不做非分的想望,也不做力有不逮的事;腳踏實地一磚一瓦的存錢,想像努力後就能優閒高雅的度過餘生,讓生命最後能像美麗的晚霞。結果晚霞沒來,等到的卻是烏雲密布,間或噩夢連連。10餘年來,我一直反省本分又不貪的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招來老天如此的懲罰。故事發生在原本並不熟悉的同事A,因有相似的退休計畫而日漸走近。A說在桃園龍潭有一塊山坡地,她心儀已久,理想是蓋幾棟小木屋,自住或出租,土地持分,租金共享,不偷不搶不騙,是退休人員守財、理財又保守的方式。A興奮地分享:「妳看,建築圖都有了。問題是我手上加退休金只有一千萬元,如果妳也投入一千萬元,案子就可以順利進行了。」勘查了山坡地,也考慮了幾天,加上都是20多年的老同事,連與A的合約都沒有簽,就急忙申請退休。拿到退休金及存款後,A給了我一個大大燦笑,及一句話:「一切都會沒問題。」然後,問題就開始了。A失蹤了,徹底的在台灣消失了,或有她的消息或下落,奔忙跑去都是一場空。慘的是我的一千萬元,那是畢生的積蓄與退休金,是我日後生活的最後糧草。我恨A、也怨我,更罵老天:為何對一個老實人如此殘忍。
-
2024-06-30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掛上捕夢網 求得一夜好眠
我們學科學的人,基本上是相信數字的,而且也知道通常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偏向保守,因此看到衛福部的資料說台灣有441萬人正在服用安眠藥,也就是五個人就有一個人為失眠所苦,這麼高的數字不免讓人驚恐;尤其還指出台灣有80%的中年人有睡眠障礙,台灣人一年吃掉十億顆的安眠藥……看來獲得一夜好眠似乎是愈來愈珍貴的禮物了。從櫃子找出「捕夢網」,這是很久以前到美國五大湖區旅行時,在禮品店買的。它是以細樹枝編成的小網子,印地安人在入睡前會懸掛在窗前,用來捕捉惡夢。傳說噩夢是由妖魔所引起,而妖魔會被網子上美麗的裝飾吸引,然後被纏繞在網絲上,不會打擾熟睡的人。當清晨太陽升起時,陽光會融化網上的惡夢,流入泥土中。若是枕頭邊沒有捕夢網沒關係,也有研究建議,在床頭櫃擺個盆栽可以幫助睡眠,比如常春藤能去除空氣中的黴菌;而蘆薈是淨化空氣最有效率的植物,能吸收並分解許多空汙成分,如清潔劑和塑膠製品裡的苯,以及各種塗料裡的甲醛。而且植物能增加空氣中濕度,讓呼吸道有問題的人睡得更安穩。雖然從小就聽聞的都市傳說告訴我們,睡不著就數羊,但研究證實,不僅沒用反而會讓人入睡時間平均慢10分鐘。睡前想什麼可以幫助入睡?研究證實,想些可以讓我們平靜、放輕鬆或愉快的畫面,比如大自然的風景或度假的場景,用這些美好的想像來取代腦海中那些令我們煩憂的負面念頭。身體內部的核心體溫降低,可以讓我們快速入眠且有較深且高品質的睡眠。所以睡前一到二小時沖個熱水澡(不能泡太久)或泡泡腳都有效,因為體表短暫的升溫會促進四肢的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散熱而降低核心體溫(泡太久的澡,若是整個身體都熱起來,包括核心體溫也跟著升高,反而適得其反)。同樣的,讓體表溫暖暫時騙過身體多排熱來降低核心體溫的方法,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就刊登過一篇文章指出,將雙腳弄暖,保證可以讓難以入睡的人更容易入眠,因為雙腳雙手及頸部的皮膚,是身體增加動脈血流來調整體溫最有效率的部分。至於房間的溫度大約在24度左右最理想,太熱會影響睡眠品質。也因為運動會增加核心體溫與基礎代謝率,因此睡前二個小時就不要再做劇烈運動,但是臨睡前可以做些和緩的伸展運動,或者靜坐深呼吸,讓身心都慢慢平靜下來。睡前兩小時也最好不要再吃東西,以免胃酸分泌而且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半夜引起胃食道逆流就糟了。也有人習慣睡前喝酒,認為比較容易入睡,雖說喝酒可以令人快速入睡,但卻會睡得不安穩,睡眠品質會變得比較差,因此睡前也盡量不要喝酒。睡覺時開燈或電視,會導致肥胖的危險。有研究追蹤4萬多位30歲到70歲的女性長達5年,睡覺時會開燈的人,體重平均增加5公斤以上。研究人員推測,非自然光會干擾身體的晝夜節律時鐘,影響了身體的荷爾蒙平衡。幾乎所有研究都證實,如果不想罹患或加重各種健康問題,我們每個晚上需要七到八小時高品質的睡眠,而且致死率最高的十多種疾病中,有過半數是與睡眠不足直接相關。所以一定要創造出好的環境條件,讓自己能夠睡個好覺。
-
2024-06-08 養生.運動健身
脖子痠痛別再硬拉!學會「這4招」有效舒緩
脖子痠痛別再拉它了!因為狀況只會更糟,其實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訓練,就可以舒緩不適感,現代人長期使用電腦、手機,處在頭部前傾的姿勢下,導致頸部前後以及肌肉張力失衡,如下頸椎伸直肌群,上頸椎頸屈肌拉長無力,胸鎖乳突肌、上頸椎伸直肌群縮短緊繃,除了放鬆緊繃的地方之外,可以透過訓練無力的肌群,讓頸椎回到中立的位置。動作一 頸部撐牆訓練身體靠牆,雙腳往前走一步,頭抵住牆壁發力,將身體推離牆壁,動作維持8-10秒。有助於加強頸部肌群,幫助恢復正常的頸椎曲線。動作二 靠牆頸後收雙手撐在牆上,維持身體穩定,脖子來回前移動,建議次數10-15下。此動作有助於調整頸部姿勢,放鬆前側緊繃的肌肉。動作三 四足跪姿呈四足跪姿後掌根推地撐起身體,維持脖子位置穩定不要向下掉。能夠增強頸部和肩膀的穩定性,幫助改善不良姿勢,減少痠痛。動作四 側棒式在側棒式支撐下,維持脖子與脊椎的連線,保持身體直立避免彎區,動作維持8-10秒。有助於改善頸部和脊椎的穩定性,增強整體核心力量,預防頸部痠痛。如果疼痛持續多日未減緩,建議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逼交手機檢查、為留住另一半喝符水!謝欣穎x林柏宏《愛的噩夢》5大看點一次看遭霸凌嘲笑為「醜陋的魚」!《芙莉歐莎》安雅泰勒喬伊7大秘辛,揭密好萊塢「精靈系女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4-06-07 養生.運動健身
減重想吃甜點行不行?! 營養師授6招,減重照吃也不發胖
減重期間,總是這個忌口那個忌口,甜點就更不用說了,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呀!其實也不是說完全不能碰,今天李婉萍營養師就要傳授6招給大家,即使在減重期間想吃甜點,只要好好遵守這些原則,就不用擔心吃甜點會導致體重直線上升啦!甜點聰明選選擇甜點時,注意不同甜點的熱量差異,如戚風蛋糕的蛋糕體熱量較低,而酥皮蛋糕的熱量較高,可以選擇一些有營養健康訴求的,例如含有草莓、芋頭、堅果或核桃的甜點這樣不僅可以控制熱量,還能攝取一些健康食材,增強營養價值。 一人一半如果真的忍不住想要吃高熱量的甜點,可以找朋友一起分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對減重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小心隱性含糖飲料很多人點甜點時,會搭配一杯飲料,這時要特別注意隱含的糖分,最好的選擇是無糖的茶或咖啡,避免選擇高糖的飲品,這樣可以減少額外的熱量攝取。低卡甜食無負擔滿足口慾同時,也相對地對身體不會造成過大的負擔。像是一湯匙非油炸堅果、75%純黑巧克力、一小條炭烤地瓜、梅香番茄、紅棗銀耳湯等等,既可滿足口慾、健康又解饞。對的時間吃對的食物甜點雖然美味,但吃多了不容易被身體代謝。因此建議在下午五點以前把甜食吃完,晚上膽固醇容易累積,下午適量食用甜點,可以讓身體有更多的時間來代謝。熱量要平衡最後一個重要的原則是熱量平衡,該如何做到這點呢?可以通過運動來消耗多餘的熱量。其次是晚上不吃澱粉,改選擇少油烹煮、清蒸、水煮或涼拌的食物,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總熱量的攝取,達到減重效果。減肥的道路上一起加油吧!即使已經盡量遵循了上述的建議,但還是難以抗拒甜點的誘惑,也不用太擔心,減重過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樣重要,如果想吃甜點,就多做些運動來消耗多餘的熱量吧;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逼交手機檢查、為留住另一半喝符水!謝欣穎x林柏宏《愛的噩夢》5大看點一次看遭霸凌嘲笑為「醜陋的魚」!《芙莉歐莎》安雅泰勒喬伊7大秘辛,揭密好萊塢「精靈系女神」「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4-05-0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天然災害後的創傷與復原:發展心理社會環境的韌性與信任感
【編者按】:自從4月3日花蓮發生大地震以來,除了生命的損失、建築的崩塌、交通的阻斷之外,全國民眾飽受驚慌,尤其最近餘震不絕,更是令人難以忍受。我們非常感謝一向關心國民精神健康的「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教授即時答應分享他對地震驚恐創傷後的精神困擾現象的看法,同時並邀請兩位資深精神科醫師分享他們的專家意見。→胡海國教授文章希望這些難得的醫學知識分享可以幫忙台灣社會大眾順利度過這段嚴厲天災的考驗。發生天然災害後,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種需要被關切的精神健康問題。PTSD的核心特徵包括對創傷事件的持續強烈令人痛苦和恐懼的迴避反應,反覆地噩夢或白天歷歷在目的創傷經驗再體驗,情緒和認知的改變,持續的威脅感、睡眠障礙和過度警覺。天災及人禍都有可能引發PTSD,但過去研究顯示:人禍比天災更容易誘發PTSD;超過80%以上曾經遭逢各種天災或意外事件的民眾,日後不會罹患PTSD,然而將近一半的兒虐或強暴受害者都有可能發展成PTSD。在災害發生後,立即實施無差別的心理疏導(psychological debriefing),過去曾被認為能有效預防PTSD,然而近年科學研究並不支持這種做法。研究顯示:這種單次無差別的心理疏導可能無助於預防PTSD,甚至可能帶來副作用。相反地,針對受災民眾實際面臨的生活難題,實施問題導向的「支持性照護」(problem-based supportive care)在創傷後初期能有效減輕PTSD症狀,並有助於將已發展為PTSD或是為其他情緒行為障礙而苦的患者,有效轉介至更進一步治療。針對PTSD的治療,精神藥物特別是一部分抗憂鬱藥物,被證明可以有效緩解PTSD症狀,而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則是目前眾多心理治療當中,最具實證支持的方法。就目前可得的心理與藥物治療比較研究,針對PTSD而言,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藥物或是心理治療哪一個特別有效,還是要個別化地依據病患的狀況來選擇。在身心疾病的防治工作當中,我們經常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對於天災也需要有類似的概念。天然災害本身,或許難以準確預測與預防,然而從天災對於社會建構的可能衝擊出發,自承平時期,就開始系統性地增進社區的韌性,以減少萬一災害發生後包括心理層面的衝擊,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做法。「降低災害風險」(Disaster Risk Reduction, DRR)就是一種綜合性策略,強調針對災害的「社會性預防作為」。DRR的目的在減少自然和人為災害的風險,以增強社會韌性和支持可持續發展。DRR的實踐甚至需要立法工作的投入,隨著國際間對災害法律框架的關注增加,這些法律架結正在被用來保護人權並要求國家採取適當行動以預防未來災害的傷害。減災相關法律的發展幫助確定了災害管理的規範和責任,強調國家和地方政府在災害預防和應對中的角色。在這個框架之下,如何促進社區從過去的災害中學習並改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種從經驗中學習並轉化為具體行動的過程被稱為「轉型學習」(transformative learning)。透過轉型學習,人們可以根本性地改變對待災害的方式,從而提高對未來可能災害的應對能力。未來的DRR策略應該著重於如何在社區層面上建立共識,並通過衝突解決和情景規劃技術,整合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觀點和資源。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協調社區成員和政府的行動,共同開發出更適合當地社區的災害預防和應對策略,從而提高整體社會的韌性和應對災害的能力。在DRR的背景中,信任(trust)是促進社區合作與災害應對能力增強的關鍵因素。信任能夠促進社區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協作,使他們能夠共同面對和應對災害。當社區內部彼此的信任感較高時,成員更有可能參與到災害預防和應對計劃中,從而提高整個社區的應對能力。信任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社區成員之間,還存在於社區與地方以及國家政府機構之間的互動中。當社區成員信任這些機構,能有效管理和分配資源來應對災害時,他們更有可能遵守災害應對計劃和措施。此外,信任可以增強社區對災害恢復過程中外來援助和資源的接受度,這對於災後重建和恢復至關重要。然而,建立和維護這種信任需要時間和努力,尤其是在多次災害經歷後。透過透明的溝通、積極的社區參與以及公正和高效的資源管理,可以逐步建立信任。社區領袖和政府官員應該努力展示其在災害管理中的能力和誠意,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公眾的信任感。信任是降低災害風險的關鍵要素。它在增強社區韌性、提升災害應對能力以及促進有效的災後恢復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社區與政府機構都需要認識到作為災害風險管理策略一部分的建立與維護信任的重要性。參考文獻1. Yehuda R, Hoge CW, McFarlane AC, et al.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15;1:15057.2. Shalev A, Liberzon I, Marmar C.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N Engl J Med 2017;376:2459-69.3. Ficara F, Wheeler M. A paradigm shift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corporating a human rights-based approach to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J Emerg Manag 2023;21:557-76.4. Bonfanti RC, Oberti B, Ravazzoli E, Rinaldi A, Ruggieri S, Schimmenti A. The Role of Trust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 Critical Re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3;21:29. doi: 10.3390/ijerph21010029.延伸閱讀:4/28 讓震災的驚恐快快過去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17 醫療.精神.身心
地震後容易緊張、不想說話…1量表自我評估是否創傷症候群
花蓮大地震造成17人不幸喪生,醫師提醒,地震帶來的創傷,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恐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容易出現不想說話、做惡夢、受驚嚇等症狀。據統計,對於經歷過創傷事件的高危險族群,PTSD終生盛行率從5%至75%不等。建議用PTSS-10自我評估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表示,地震帶來的創傷,可能引發不少人出現了焦慮和憂鬱等症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演變成PTSD。建議可使用「PTSS-10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自我評估,回答10個問題,檢視是否符合自身狀況,如有5個以上「是」,建議尋求醫師協助。此外,也應留意事件之後才出現的症狀,例如過去不會失眠,但事件之後出現失眠症狀,就需要特別注意這個狀況是否有逐漸改善,或持續影響。王浩威說,自我評估可以每隔一段時間進行,若發現PTSS-10分數有增加趨勢,應尋求專業的身心科醫療幫助,因為分數的增加,可能代表是需要更深入專業治療和幫助的「中重度」情況;若評估結果分數隨時間下降,則為「輕中度」,建議可採取多種策略以促進心理復原。快走、睡眠、與親友聯繫王浩威指出,想促進心理復原,可分3種方式,一是積極快走、瑜伽等身體活動,以幫助減少壓力荷爾蒙,改善情緒並減輕焦慮;二是建立固定的睡眠時間表,盡量確保睡眠充足;三是與親友保持聯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PTSS-10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10問題●您有睡眠困難嗎?●您會感到憂鬱(如傷心、難過)嗎?●您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會感到驚嚇嗎?●您變得較容易生氣嗎?●當回到突發事件的地方,會不會感到害怕?●您的情緒會不會經常容易波動?●您會感到身體易緊張嗎?●您會感到不願跟其他人談話嗎?●您會出現與意外事件相關的噩夢嗎?●您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
-
2024-03-1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戴口罩阻絕過敏原 無氧運動增免疫力
一直以來我被過敏性鼻炎問題所困擾,曾經在學生時代動過治療手術。術後感覺呼吸有變順暢,但是早上起床的鼻過敏症狀還是沒有得到改善。對於有過敏性鼻炎患者而言,上班到一半突然鼻子、眼睛無處不癢,鼻塞讓腦袋無法運作,尤其有重要的會議或行程不能請假回家休息,過敏發作就是一場大噩夢。過敏性鼻炎患者應該先檢測知道自己對什麼東西過敏,才可以有效緩解症狀。我屬於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在天氣變化或接觸到過敏原時,就會有打噴嚏、流鼻水及眼睛癢等立即反應;後續發生的症狀如鼻塞、流鼻涕、鼻涕倒流等更是惱人。這時是不要鐵齒硬撐,馬上戴上口罩保護口鼻,阻絕過敏原,通常會感受到症狀大幅改善。傳統治療過敏性鼻炎,大都是在發作時使用藥物控制症狀,雖然可以暫時改善,但是無法斷根,且藥物會造成副作用,所以不適合長期使用。有一次因緣際會從朋友口中聽聞,鼻過敏和免疫力好壞有關,所以我為自己規畫每天做一百下伏地挺身、一百下深蹲的無氧運動,藉此提升血液循環,達到間接增加免疫力的效果。此外,適度的運動如慢跑、快走或游泳,用鹽水洗鼻子可以增進鼻腔黏膜的健康,都有助於改善鼻過敏的症狀。
-
2024-01-15 醫療.精神.身心
側睡、仰睡與趴睡哪個對睡眠品質影響大?這些睡姿較易做噩夢
許多人都知道睡眠姿勢對睡眠品質與睡眠期間有很大影響,但或許不知道有些睡眠姿勢會讓人更容易做噩夢。雅虎(Yahoo)新聞網站報導,一項睡眠姿勢與做夢的研究發現,喜歡左側睡的人比右側睡者更容易做噩夢。原因何在?難道仰睡與趴睡就可避免做噩夢嗎?夢境解析專家、暢銷書作者泰瑞莎 · 張(Theresa Cheung)表示,這是有可能的,任何睡姿都會做夢,但某些研究顯示,與左側睡相比,右側睡會有更多宣洩情緒與有助療癒的夢;而左側睡可能與噩夢有關,因為左側睡會給心臟帶來更大壓力。泰瑞莎說,只要有壓力,睡眠品質就會變差,隨之而來的就是噩夢連連。她也指出,雖然左側睡和右側睡者夢境品質不同,但仰睡的人也比趴睡者更容易做噩夢。研究顯示,仰睡容易引發噩夢,而趴睡者的夢更有力量。泰瑞莎認為,仰睡時容易做噩夢,是因為睡眠姿勢會影響呼吸。研究指出,仰睡會讓睡眠呼吸中止(sleep apnea)等呼吸問題噩化;她解釋說,這也會導致做噩夢。有夜間呼吸困難的人更容易從深層睡眠進入淺層睡眠,做的夢也多與焦慮有關。截至目前,尚未有足夠的研究顯示睡眠姿勢會影響夢境,但有可靠的研究指出,呼吸問題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而睡眠品質差,便會讓做噩夢的機率增加。泰瑞莎建議,如果經常做噩夢,不妨嘗試改變睡姿。最好的方法是採取較有利呼吸順暢的右側睡,這樣或許可減少做噩夢,但如果有胃灼熱毛病,右側睡則非最佳選擇。然而,做噩夢並不一定與睡眠姿勢有關,睡眠環境與就寢習慣也很重要。泰瑞莎表示,睡眠最關鍵的因素永遠與舒適度有關,而改善做噩夢的最好方法就是從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指良好的睡眠習慣)做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5 醫療.精神.身心
戴立忍初戀被殺!花10多年才走出陰霾 6情況易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1表自我檢測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昨天(3日)在臉書淚訴,姊姊王婉儀在19歲那年遭暗戀對象殘忍刺39刀殺害後冷血棄屍。而姊姊當時的交往對象正是知名演員戴立忍,他曾在中天「沈春華Life Show」回憶此事,當時從電視新聞得知上初戀女友遇刺殺的新聞,這件事對他打擊甚大,花了10多年的時間才終於走出陰霾。戴立忍初戀遭39刀殘忍刺殺身亡戴立忍以「一個年輕的生命,被另外一個很莽撞的年輕生命毀滅了」來形容這起意外。他透漏自己當時與王婉儀交往1年多便當兵服役,事發當時剛入伍3個月,他正寫完要給女友的情書後,卻在電視上得知她遇害的噩耗。由於大受打擊,那段時間狂酗酒麻痺傷痛,軍方擔心他酗酒後情緒不穩,一度被軍方關起來軟禁。在當時還處於威權時期的年代,軍方深怕他想不開傷人傷己,於是將他關進坑道內的小房間,房間無燈光伸手不見五指,只有送餐才會開燈,同梯好友知道他難過,會偷偷送上金門高粱讓他可以藉酒澆愁。而因為這段經歷太過衝擊,他直到10多年後才走出陰霾,並感嘆大家都說電影太過戲劇化,其實生活才更戲劇化,他表示「它屬於我生命的一部份,我不需要刻意去遠離它或親近它,或者就去倚望它,它永遠都跟我在一起,變成我生命的部分。」6種情況易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戴立忍初戀遇到39刀殘忍殺害,導致他花了10多年才走出陰霾,這樣的情況恐是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曾經歷過或目睹或知悉某一種事件,此事件超過一般人類經驗、目睹或知悉的範圍,且造成強烈痛苦、恐懼、無助感、並威脅到自身或他人的完整性或造成嚴重傷害。若遇到以下事情,容易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發生:.得知親密朋友或親人突然、意外的死亡。.在嚴重的車禍、飛機、或船難中受傷。.身體或心理因自然災害而受創,例如颱風、洪水、或龍捲風。.身體上被攻擊,例如嚴重家庭暴力或強暴。.目擊死亡或嚴重傷害,如恐怖活動。.得知子女罹患了致命疾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常見的4種症狀1.創傷事件持續反覆在腦中呈現或夢見。2.有重複經歷此事件的行為或感受。3.當面對類似創傷事件的相關情境會引起強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4.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經常出現生理上的病徵;例如:逃避、麻木、恐懼、焦慮、緊張、失眠、過度警覺、活動失去興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表示,一般而言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幾星期之內會出現症狀並持續到 6 個月內,甚至會持續數年以上。若症狀總時期小於 3 個月稱之為急性,若達到 3 個月或更長,稱之為慢性,若在壓力事件之後至少 6 個月才初次發生症狀稱之為延遲初發。上述症狀可能會發生於該創傷事件後的任何時期,並造成患者個人的重大痛苦或損害其重大領域功能。1表自我檢測你是否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您可以利用以下的簡易自填式問卷,自我篩檢是否有創傷後壓力反應,當以下 10 個題目中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時,請向相關心理衛生單位求助。1. 您有睡眠困難嗎?2. 您會感到憂鬱(如傷心、難過)嗎?3. 您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會感到驚嚇嗎?4. 您變得較容易生氣嗎?5. 當回到突發事件的地方,會不會感到害怕?6. 您的情緒會不會經常容易波動?7. 您會感到身體易緊張嗎?8. 您會感到不願跟其他人談話嗎?9. 您會出現與意外事件相關的噩夢嗎?10. 您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若您身邊有受創者,請默默的在旁邊陪伴安慰,嘗試著去傾聽、瞭解、體會受創者當時及此刻的心境,並給予同理性的陪伴、關懷、回應與照顧。經歷過創傷性事件的大多數人都可能暫時難以調適和應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良好的自我照護,一般大多會好轉。參考資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元氣網疾病百科-創傷後壓力疾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元氣網、衛福部臺東醫院衛教資訊延伸閱讀:.走出傷痛,時間能帶走一切?心理師教3重點讓你真正走出陰霾!.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12-28 醫療.精神.身心
新北國中生割頸案/目擊凶案留意出現3大壓力症狀!1表自我檢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北市發生9年級國中男學生和他班學生發生爭執,遭對方持刀劃傷頸部。精神科醫師提醒,事件相關學生,往後是否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需檢視有無敏感因子,並評估是否產生「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兩大指標,並由校方啟動輔導諮商系統觀察1個月,家長則要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驚嚇、做惡夢、過度警覺三大症狀。觸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3指標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對這類親身經歷的當事人而言,要特別關注心理狀態,因後續個案的相關回溯衝擊很大;至於現場目睹的學生,學校對他們而言應該是安全、可提供保護的場域,發生這樣的事件,會產生強烈的心理衝擊。至於,會不會衍生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要檢視「有無敏感因子」,以及「是否出現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等指標。李俊宏指出,敏感因子指的是,相關人員過去若有心理創傷經驗,或事發當下本來就有憂慮或焦慮,這類孩子對事件更敏感,如果和雙方當事人是好朋友,也可能出現替代性創傷。一般而言,校園輔導諮商,在入班服務時,會針對事件跟班上學生做說明,李俊宏表示,包括案件發生衝突等,因為當下衝擊性太大,有些學生談及始末可能會覺得不明所以,當可以了解清楚時,心理衝擊會下降,要避免再創傷,要由專業人員介入。接著要評估個案是否有身心壓力症狀,或急性壓力症候群症狀,李俊宏指出,如產生病理性影響,需要轉銜到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治療,有些人可能會做惡夢、心情低落等,需要藥物協助,如果沒有到這樣的程度,可由學校端啟動治療團體,由輔導老師、諮商師、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引導成員間講述事件帶來的影響、感受,同時照顧他們心理健康需求。情緒影響逾1周 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李俊宏提到,如果是鬥毆事件,相關目擊者的衝擊性,可能不會那麼高,若為嚴重的傷人事件,有8%至20%,可能誘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屬急性壓力症候群,建議觀察時間約1個月,有的人會慢慢遞減。李俊宏指出,如出現情緒上的影響、對外在事物麻木、做惡夢、在學校覺得不安心、坐立不安等,時間超過1個星期,就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校園輔導諮商系統的老師入班服務時,就應該多加觀察。創傷太嚴重 也可能出現急性壓力症狀除了校方需啟動相關輔導機制,李俊宏提醒,家長也要觀察,孩子有無出現急性壓力相關症狀,包含做惡夢、坐立難安、過度警覺、改變現實感與自我認知等,代表創傷狀況太嚴重,大腦會啟動保護機制,阻斷與外界的連結,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現失憶等狀況,或者不敢進教室、不敢接同學的電話等,都要特別留意、尋求專業人員協助。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到精神科就診會不會就留下紀錄,李俊宏說,這方面可以先評估,因為有些急性壓力症候群可以透過口語治療,除非醫師認為有病理性症狀,才會需要藥物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檢測量表您可以利用以下的簡易自填式問卷,自我篩檢是否有創傷後壓力反應,當以下 10 個題目中有 5 題以上答案為「是」時,請向相關心理衛生單位求助。1. 您有睡眠困難嗎?2. 您會感到憂鬱(如傷心、難過)嗎?3. 您對突然的聲音或未預期的動作會感到驚嚇嗎?4. 您變得較容易生氣嗎?5. 當回到突發事件的地方,會不會感到害怕?6. 您的情緒會不會經常容易波動?7. 您會感到身體易緊張嗎?8. 您會感到不願跟其他人談話嗎?9. 您會出現與意外事件相關的噩夢嗎?10. 您會有良心不安,對自己責難或感到愧疚嗎?(資料來源:衛福部臺東醫院衛教資訊)★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5 養生.家庭婚姻
婆家把房賣掉硬要同住「娘家買的房」 網友勸她:叫老公拒絕!
現代人多半以小家庭為主,許多夫妻婚後會自己搬出來,不與公婆同住。不過日前有位媳婦發文表示,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娘家買給她的,公婆突然說要賣掉自家,帶著小叔搬進來,讓她崩潰「我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可以阻止?」多數人則建議「叫老公直接拒絕」。一名網友在「爆料公社」表示,她房子是娘家買給她的,但是公婆卻突然說要賣掉房子,準備帶小叔一起住進原PO家,讓她驚慌表示「我應該怎麼辦?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可以阻止這件事?」對此,網友回應「直接說不方便不就好了?房子是父母買的,算是父母的財產,就不能讓別人搬進來」、「妳就說自己也準備賣房」、「千萬不能讓他們住進妳的房子,請神容易送神難,生活習慣不同容易吵架」、「乾脆妳也把房子賣掉,不然這種感覺會讓他們佔地為王」、「請老公直接拒絕,不然絕對是噩夢的開始,如果他不表態,就直接離婚」、「明確請老公說不贊成,如果他不肯出面,那就建議離婚」、「直接拒絕啊,老公不出聲也很莫名其妙」、「不然乾脆叫妳爸媽、手足也趕快先住進來,房間就滿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7 癌症.癌友故事
爸爸癌逝幾年後,媽媽也病逝!碧姐照顧好大弟獨子至長大結婚,完成媽臨終遺願
七○年代的後山,是什麼模樣呢?相傳那時候許多人懷抱黃金夢,蜂擁來到台東淘金,也有人相偕開墾荒地,一時,人潮聚集,盛況空前。後山尋夢,就此落戶生根碧姐的父母也跟著人群,從苗栗苑裡來到後山尋夢。他們搭建幾處茅屋遮風避雨,雖然淘金夢碎,倒是在後山開墾荒地,慢慢種植許多稻米蔬果,孩子呱呱落地後,食指浩繁,屋前屋後又畜養雞鴨牛羊,好不熱鬧!回憶兒時,永遠有忙不完的家務與農事。放學後養雞鴨剁豬食,揀乾材煮飯等等,假日則到田裡除草打雜做零工。秋收時,金黃色的稻穀,飄散的稻芒,更是刺得全身奇癢無比!看著其他同學結伴出去遊玩、烤肉,內心只能偷偷羨慕。孩子眾多,養活一家大小已經不容易,遑論讀書!而且,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也不許可。除了碧姐,其餘兄弟姊妹小學畢業或國中畢業,就必須賺錢幫忙養家。說來也是幸運,喜歡讀書的她才能順利升學。聽說,當年她是整個村莊極少數考上高中的女生,那時候鞭炮應該放了好長一串吧!雖然努力節衣縮食,可是每次到繳學費時總是湊不足。碧姐懇求爸爸讓她繼續讀書,並保證以後一定會努力工作,賺錢回報。那年代,窮苦人家的孩子想繼續升學,真是不容易。每到開學日,晚飯後,媽媽都會牽著她的手,走了約兩公里長長的石子路到村長家借錢。小路沒有路燈,夜色迷茫,蟲聲唧唧,不遠處還會傳來陣陣狗吠聲。牽著媽媽的手,走過漫漫石子路,是求學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村長是當地首富,仁厚慷慨,聽說有良田數十甲,村民任何急難都會跟他借貸。「畢業後來當我家媳婦好了。」碧姐乖巧可愛又優秀,甚得村長喜愛,村長夫人甚至對她說。想起當年這件事,她說:「那時候實在太害怕務農,農事永遠做不完,想到村長家良田數十甲,嚇得腿都軟了!只好託辭年紀還小――。」誰知道,後來村長兩個兒子都有很好的發展,兩位媳婦根本不需下田農務。一個是董事長夫人,一個當了官夫人,真是始料未及啊!從填寫志願書,到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碧姐笑笑說,這都是命吧!碧姐婚後在北部定居,利用閒暇進修,大學、研究所畢業後,也在學校授課。後來,有一陣子爸爸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醫師說是肝癌,需住院開刀治療。家人一下子亂了陣腳,大家都說碧姐書讀得多,一切交由她決定。所以住院開刀時,所有治療與填寫志願書,都是碧姐包辦簽名。那時候整個村莊很多人陸續得癌症,爸爸平日也會一一探望親友。三、四十年前的癌症疼痛,並沒有適合止痛藥物控制,所以病人回家後疼痛不已時,哀號哭泣,輾轉病側,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悽悽慘慘。每回爸爸探視親友返家後,心情低落,想想,不知何時會輪到自己。「如果我得了癌症,我就切腹自殺比較快!不要拖得那麼可憐。」他曾這麼說。或許眾人一一發病,大家懷疑可能是農忙時噴灑農藥造成。由於當時資訊不普及,天氣又悶熱,灑農藥時很少戴口罩。碧姐嘆口氣:「其實曠野無邊,風向亂飄,戴一層口罩也沒有足夠保護作用。」或許,每個行業,都有潛藏的辛酸與無奈!碧姐擔心病情,常常回台東看爸爸。有次,她發現爸爸床底下藏了一把武士刀,想起爸爸曾經說過的話,內心就難掩憂傷。每次回家,總是特別留意,那把武士刀是否安然存在?幸好後來醫療進步,病情控制得宜,一直沒有派上用場。只是,不知何時,武士刀旁邊,又多放一罐農藥!她內心驚懼不已!爸爸在世最後兩年,那把武士刀,及一罐農藥,是碧姐心頭最大的噩夢。想到當時癌症病人處境艱難,床底下竟然藏著武士刀和農藥,就覺得非常不忍。隨著病情進展,一年後,爸爸的病情已經進入末期。醫師向大家解釋何謂不做侵入性急救措施,讓病人善終最好的方式。家族討論後,一致決定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讓爸爸順利好走,並公推最會念書的碧姐執筆簽名。碧姊回想當時看著意願書,心如刀割,幾度簽不下去。彷彿,自己是那個殘忍的劊子手!一筆簽下去,爸爸將永遠沒有繼續活下來的希望。眼睜睜看著爸爸從氣喘不過來,到陷入昏迷,與死神拔河。「爸爸會不會責怪她呢?」「這麼做,到底是對,還是錯?」幾度泣不成聲,內心糾結不已!最後,伴著溫熱的淚水,才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薄薄的一張紙,淚痕未乾。這件事,一直在她心中落下很深刻的印象。爸爸安詳平靜走了。午夜夢迴,想到當時簽意願書的情景,與思念心情,就熱淚盈眶,彷彿,自己是劊子手一般!這份煎熬,一直到就讀生死學研究所,在老師循循善誘下,才釐清概念,慢慢釋懷。不過,那已經是許多年以後的事了!幾年後,媽媽住進加護病房。戴著氧氣鼻導管虛弱地喘息著。碧姐再次面臨生離死別,心痛不已。她永遠記得,為了支持女兒讀書的夢想,每學期,媽媽都會牽著她的手,摸黑走一個多小時石子路,卑微地跟村長借錢的往事!「我還不想死啊!」那日,在病房裡,媽媽流著淚,訴說內心的害怕與不捨。「如果我走了,以後,阿賢要怎麼辦?」「阿母,您放心,我會照顧。」碧姐痛心疾首,淚流滿面,緊緊握著媽媽的手,哽咽說著。延續思念,光陰不滅阿賢是大弟的獨子。大弟國中畢業後在家幫忙農務,有時候打打零工、學開怪手,婚後和父母住在一起。阿賢小時候,弟媳婦就走了。沒有媽的孩子,阿嬤特別心疼。爸爸癌症去世後,大弟也得了癌症,身體不適。阿賢不愛讀書,交了一群朋友,下課後經常吃喝玩樂,偶爾還會翹課,自由自在無人管束。媽媽走後,碧姐徵得大弟同意,將阿賢接到北部就讀高職,過起規律的生活。只是,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過慣自由自在的日子,面對正常的新生活,孩子也很不適應。有時接到老師電話,阿賢與同學爭吵糾紛,或課業跟不上。有時翹課一整天,有次甚至不告而別,跑回台東找朋友玩。真是狀況百出。為了訓練阿賢獨立,就讀高職時。托人幫他安排打工的機會,希望他能夠珍惜擁有。只是阿賢有時候覺得太辛苦,不想上班,有時睡過頭,甚至躲在網咖打電動,學校和公司打來的電話,令人疲於奔命,心力交瘁。為了這孩子,碧姐可真是操碎了心。但是,一想到媽媽臨終的淚水,就不忍心放棄這孩子。雖然經常接到學校或工廠電話通知,她只能耐住性子,始終秉著初心,一路行去。反倒是她的兩個兒子,自律獨立,沒讓她操心。回想那些年,真不知道怎麼過的。因著對媽媽的思念與承諾,費盡心思栽培阿賢。雖然積習難改,有時溝通不易,但是混著混著,也終於高職畢業。離開學校,剛開始工作不穩定,薪水太少,工作太累,老闆會罵人,沒有前途等等,理由五花八門,換了好幾個地方。有時,碧姐甚至要出面協助處理。只是,現實是會磨人的。換了幾份工作,也換了幾任女朋友。幾年下來,個性才慢慢趨於穩定,有不錯的對象。這兩年,終於開花結果。阿賢結婚那天,賓客盈門,喜氣洋洋。碧姐穿著大紅禮服,坐在主桌席,看著一對新人,內心真是感慨萬千。終於能走到這一步,總算圓滿。真是不容易啊!「阿母,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您做的。」她在心中默默告訴媽媽。「阿賢今天結婚,也有穩定的工作,您看到了嗎?」碧姐用十幾年時間,完成媽媽臨終心願,也實現對媽媽的承諾。您,看到了嗎?本文節錄:《思念的延續:志工路上的溫暖伴行》一書延伸閱讀:.30歲男陪父抗癌卻罹癌!化療到一半父病逝... 重獲新生後任安寧志工.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好好說再見」,放手祝福彼此有新的旅途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9 養生.家庭婚姻
婆媳問題並非過了就好!醫師4點提醒:別輕忽「媳婦創傷症候群」
面對公婆的為難和挑剔,媳婦跟先生訴苦,先生不想處理、怕麻煩,僅回應:「不要理他們就好了!」最後卻造成媳婦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憂鬱症。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分享一名真實案例。一名與公婆同住的媳婦,因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她獨自留在台灣照顧公婆和小孩。然而,她的付出卻沒有獲得善待與感恩,公婆對她不僅嚴厲,還對她做的家事百般挑剔,她覺得壓力很大,每天活得戰戰兢兢。她幾乎每晚噩夢連連,感到生不如死,決定跟先生訴苦。沒想到,先生聽完後,卻只說一句:「不要理他們就好了!」這句話有多不負責任,有過婆媳問題的媽媽們都知道!即使不看不理,但每天同在一個屋簷下,日積月累,打開家門與房門都是壓力,長久後心裡都是壓抑的痛楚和害怕。婆媳問題所累積的傷害,都是媳婦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雖然,這名媽媽多次動念離婚,但為了小孩還是咬牙撐了過去。好不容易,等到公婆去世、小孩長大了,先生也回到台灣共同生活,這時候,媽媽竟爆發了憂鬱症。原來啊,她只要看到先生,就會回想起當年被公婆虐待的畫面,以及言語的傷害,揮之不去。一想到,情緒就會突然暴怒、恐慌、想輕生,甚至對先生怒罵。家人都不明白,為何幾十年前的事,要一直要舊事重提?不是都過去了嗎?那些事情對別人來說的確是過去,但對被虐待的媳婦來說,是一輩子永難抹滅的傷害,即使後來她嘗試藥物治療與婚姻諮商,仍效果不佳。後來來到周伯翰醫師門診就醫,經過合併藥物、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與個別心理諮商後,症狀改善。婆媳問題造成的心理傷害,不遜於戰爭、天災人禍周伯翰醫師表示,這名媽媽的症狀是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引發的憂鬱症,是指人在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天災人禍後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大部分患者在創傷當時經歷了強烈的害怕、恐懼、無助感。PTSD有四大核心症狀1.創傷再經驗:即使時間過去了仍然會不斷回憶,感覺身歷其境。2.過度警覺:長期焦慮、恐慌、情緒易怒或憂鬱。3.逃避與麻木:會逃避與該創傷事件相關的人事物。4.相關的負向認知與情緒:想起過去創傷回憶時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反應。曾任哈佛PTSD研究中心研究員的周伯翰醫師指出,PTSD的終生盛行率8%,和憂鬱症相比,PTSD患者的情緒可能平時是正常穩定,但是當回想起創傷時,會陷入憂鬱情緒、歇斯底里,持續數週。 根據最近中醫大與日本神經精神中心合作刊登在國際期刊(精神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的研究顯示,當PTSD患者產生再經歷創傷的經驗時,自殺或暴力的風險同時也會升高。 周伯翰醫師強調,「受虐媳婦」最常遇到的是週遭人如先生與兒女都無法理解「為何事情都過了那麼久了卻還要一直舊事重提」,週遭的朋友也一直勸患者「要放下過去」,其實和PTSD影響大腦的位置不同有關係。 周伯翰醫師補充,PTSD主要的腦部失調的位置是大腦杏仁核(amygdala),負責儲存恐懼害怕的經驗,PTSD患者因為經歷過「生不如死」的經驗,導致杏仁核長期過度活化,讓身體產生過度警覺、恐懼、害怕、過度換氣、噩夢等症狀,是「瞬間失控反應」,因此患者發作時,會出現突然失控的身心狀況。如何避免「媳婦創傷症候群」?面對艱難的婆媳、家人相處問題,如何避免媳婦創傷症候群?周伯翰醫師提出4點建議:1.當妻子在家庭中遇到不平對待時,先生一定要表達對妻子的支持,而不是只叫妻子看開一點、不要理他們。2.當太太覺得喘不過氣時,適時回娘家,讓自己身心休息放鬆。3 媳婦一定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而不是全部奉獻給家庭。4.如果已經產生PTSD,建議找專業人員協助,一般會建議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合併憂鬱症,可以配合rTMS治療。延伸閱讀:.「媳婦永遠不會變女兒」婚前被準婆婆下馬威!律師給婆媳的10點相處攻略.李安:「我從不教孩子孝順」,孝順是一種情緒勒索?.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6-20 退休力.自在獨立
看過不少職場強人退休後鬱鬱寡歡,他花10年協助老母退休!成功老化不是理所當然「最好50歲開始準備」
投入長照領域近30年,長泰老學堂執行長林金立看過不少職場強人,退休後鬱鬱寡歡,人生變得不幸。為了不讓經營自助餐的母親步上後塵,他花10年溝通協助,終於讓母親在79歲時甘願收店,迎接種菜新生活。 「成功老化不是理所當然。」林金立說,在少子化的無緣時代,老後首當其衝的是當職場價值不再,一個人該如何面對孤單?「怡然自得的黃昏人生,不是老了就會自然發生,必須在50歲時提前準備,但很多人都沒有這個觀念。」 林金立專攻社福和長照領域,他讀大學時父親去世,一家生計全靠賣自助餐的母親扛起,他畢業後草創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送餐到宅的便當就是出自母親的好手藝,所以他明白,便當店對母親來說,不只是一盤小生意,更是人生價值所在。 不勉強勸退,讓老母自然轉換 因此當母親70歲後體能漸衰,遇到員工離職還要開店硬撐時,他和哥哥也沒有勉強她退休,而是輪流幫忙,尊重母親「做到不能做為止」的想法。 「鄉下人沒有退休這件事。我們勸了快10年,直到去年她79歲動手術元氣大傷,感嘆身體『不比從前』,我們趕緊把握機會再次勸退,同時告訴她退休不是結束,而是人生職涯的轉換,她才願意。」 捨不得自助餐店,是母親當初不願退休的一大原因。「店要收時,家人們陪她花了一些時間整理器具、清算貨款、通知老顧客,這個過程對她來說很重要,像徵人生舊階段的告別,讓她沒有牽掛。」 店收後,媽媽展開新生活,上午去長照站和街坊鄰居聊天,下午回來睡午覺,午後去「開心農場」忙碌。家人特別設計架高植床,讓她不用彎腰種菜,並且交代想吃的青菜,讓她去傷腦筋要怎麼種。 找到生活節奏,才能成功老化 退休後兩個月,有一天媽媽主動跟林金立說:「你不用擔心,我已經習慣了。」他聽了很感動,他知道媽媽能夠這麼快就適應老後生活,除了這些安排是親子共同討論出來的,也是母親想要的,不是單方決定。更重要的是,新生活節奏和退休之前差不多,而且她能夠自主、有成就感。 林金立說,退休後三不五時環遊世界、找朋友打爾夫球的生活,不是社會常態,絕大多數的人離開職場,可以追求的是和過去差不多的生活節奏,日子過得簡單、優質,嘗試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成功的老化。 「不管有錢沒錢,生活沒重心、無法面對孤單,是邁入黃昏最可怕的事,職場成就愈高的人愈容易陷入困境。相對的,有些宅男退休後反倒如魚得水,因為他們年輕時就擅長獨處,在家不會無聊。」 迎接樂活老後,50歲開始準備3件事 林金立提醒,衰老是必然,悠然自得的晚年不是理所當然,50歲就要開始準備3件事。 首先,是培養新嗜好。50歲以前喜歡的活動不一定能延續到老,比如打籃球,因此要趁學習力還是很強時,培養新的休閒嗜好。 其次,結交新的社群朋友。老同學會凋零,退休後同事見面機會少,因此為了迎接老後,要提前結交志趣相投的新朋友。 最後就是生活習慣的改變。50歲以前拼工作,生活飲食不正常,要慢慢調整成老後需要的模式。因為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幾,所以要有自覺,趕早準備提早適應。 林金立說,很多人發現,家裡的長輩退休後不沒活力,就是成天發脾氣。「扣除疾病因素,無法享受退休生活的人,因為感覺不再被社會需要,人生價值感消失,內心充滿焦慮或疏離感,變成暴走老人或憂鬱老人,那就是沒有成功老化。」 他以日本為例,一群創造戰後日本經濟起飛的嬰兒潮世代,10年前大舉退休後,因為一輩子只有工作,回歸家庭不懂生活,不只和家人處不好,還到處惹麻煩,「像去參加社區管委會指指點點,或打免付費專線飆罵客服,被稱為年金怪獸!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後,也開始出現類似現象。」 「我的母親退休後可以成功地轉換生活,是因為有家人協助。但我們這一代,小孩生得少,不可能有能力協助我們退休。在少子化的無緣社會,老後的生活只能靠自己,有準備的變老是幸福的,沒有準備的變老是噩夢。」●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抗癌的秘訣相當簡單!只要這樣吃「3大類全食物」就好了.給想預防泌尿道感染、失智症的你!每天食用這一小碗,就能降低感染、改善記憶力 .太太背著他外遇,他瘦8公斤、查她的手機、動粗:我不想要她離開我該怎麼辦?(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22 退休力.理財準備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房子?一眼看穿房子的好壞? 專家傳授內行人買房5大要領
對於大多數購房者來說,都是第一次選房,沒什麼經驗,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房子屬於「優質房」,什麼樣的房子屬於「劣質房」。去到預售屋的銷售中心,完全被銷售人員牽著鼻子走,相信,大多數人這個時候的內心是恐慌的,為此,今天筆者特意將內行人總結的買房技巧告訴大家,給大家做參考。 一眼看穿房子的好與壞 對於購屋者來說,能夠挑選一套滿意的房子,是十分重要的。單單從一套房子的價格來看,也不容許購房者有半點疏忽,畢竟,如今,動輒千萬起跳的房價,對於任何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鉅款」。這個時候,如何能夠選到滿意的房子便顯得非常重要。 1.房型 (1)家庭結構: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單身、二口或三口之家,看來似乎兩房就夠,其實不然。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會帶孩子,一般都需要父母的協助,這樣一來,有小孩的夫婦就需要有個臥室給父母住,所以3房會是比較合適的居室安排。 (2)戶型:三房的空間利用率要高於兩房,即便是第三個房間不用來住人,也可以改造成書房、健身房、衣帽間、雜物室等等。尤其是有了寶寶以後,有一個閒置房間的重要性就越高。 (3)增值潛力:長期以來,三房要比兩房更容易轉手,溢價也會更高,但近期在高房價下,兩房有「後來居上」之勢,在流通性變得愈來愈搶手。 延伸閱讀:等待毀一生!別覺得積蓄不多買房就拖 專家傳授房地產的防身17式2.位置 (1)遠離機場、火車站:相信不用過多解釋,大家也能理解。距離機場、火車站近的房子,噪音危害非常大,飛機起飛、降落也會發出很大的聲音。現在生活壓力大,社會節奏快,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休息不好,一天都會沒有精神。尤其是對於家裡面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簡直就是「噩夢」,況且,距離機場、火車站比較近的地方,人流量也較大,人車混雜,比較亂。 (2)遠離大型工廠(尤其是化工廠):距離工廠遠近的理由其實和機場、火車站類似。化工廠或者一些肥料廠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以及對於水質造成一定的汙染。對於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對健康會有一定的影響。 (3)遠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比如儲存油氣的地方。對於購房者來說,一套房子就是一大半的身家財產,容不得出半點問題。如果房子周圍有這樣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可怕的。一旦發生火災或者爆炸,對於住戶來說都是「致命性」的打擊! (4)靠近學校:靠近好學區的房子,升值潛力是很大的,並且「抗跌」能力也是極強的,即便周邊區域的房價發生波動,好學區附近的房子也是會“很堅挺”。此外,距離學校近,孩子上學也方便,現在孩子的交通安全是“頭等大事”,距離越近,危險性也就越小。 (5)鄰近公園、河流: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對於綠化的要求也就比較高,距離公園附近或河岸邊,不僅可以滿足綠化的需求,還可以鍛鍊身體、釋放壓力、休閒散心、呼吸新鮮空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樣的房子逐漸會成為人們購房的首選,增值潛力也是很大的。 (6)生活便利性:儘量選擇附近有學校、菜市場、大型超市等,增加生活的便利性。 3.社區環境 (1)社區環境:不論你周圍環境多好,社區內相對封閉的空間和你生活上的關係會更密切,尤其有小孩的家庭,在那裡小孩可以跟其他小朋友玩耍。 (2)後續維修成本:買房後,管道是否漏水,電路是否老化,這些都是埋在牆裡面的,不是小錢就可以輕易解決;尤其如果社區已經非常老舊,那麼每年的管理維護成本一定很高,若社區沒有充份的設備維修基金,並且住戶也沒有出資從事維修的共識,那麼社區必然會逐步走向殘破。 (3)左鄰右舍:正所謂「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尤其你樓上住戶的素質更攸關了你平日的家居生活。 (4)物業管理:物業管理公司的素質決定社區安全、社區維護、社區老化的水平,再好的社區物業不作為也會加速社區老化,造成社區破亂不堪。 (5)後續轉售:人的一生大多數會搬遷兩三次,也就是買房兩三次,所以買入的時候就必須考慮房子日後的轉手性,這也是房子的「投資屬性」,一旦你計畫搬遷的時候,你的房子是否隨時可租、可售、可增值,這些都會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內行人教你買房五大要領 其實只要掌握以下這五大要領技巧,買房其實一點都不難。首先請注意: 1.地段 內行人買房首先看的是地段,華人首富李嘉誠也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雖然這個地段論更適合用於房產投資,但是剛需買房時選擇區域(地段)也很重要。因為好地段的房產保值或升值的空間更大,風險相對較小,就算未來房價暴跌,首先下跌的也是地段較差的房產,地段好的房產房價一般都是最後下跌的;反之,當房市走高時,則是最快上漲的。 2.社區配套 買房絕對不能忽視樓盤(社區)本身內部和周邊的配套設施(生活機能),若配套設施不完善,連吃個飯,看個病都很麻煩,那就談不上社區有多理想。好社區不論內部或周邊生活機能都會比較完善,不僅水、電、瓦斯、wifi、停車場、多功能兒童活動空間、社區休閒場所等內部配套設施能滿足住戶的日常生活需求,周邊還有便利商店、菜市場、藥店、小型超市、學校、公車站點或者捷運等多功能服務配套,滿足住戶衣食住行的需求。 3.樓層 不同的樓層,房子的通風採光、視野景觀以及住戶的私密性、居住舒適度,甚至噪音汙染、外出的便利性等多少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低樓層外出更方便,如遇意外也更容易逃生,但是通風、採光、視野等相對高樓層較差,私密性較差,噪音汙染也嚴重;高樓層視野好、空氣清新,通風採光都更佳,但是如果電梯故障,可能會影響外出。 4.戶型 不同朝向、不同通風採光的戶型也能影響住戶的居住舒適度,一般來說「南北通透」、戶型方正、設計佈局合理、乾溼分明的戶型是最隹戶型,這樣住起來更舒服,而只有單面採光、通風,且有些房間採不到光的戶型,則被很多人所排斥。 5.價格 很多購房者認為房價才是買房最關鍵的因素,但筆者則認為房子適不適合自己才是最關鍵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如果房價偏高你也能接受,這樣你就會覺得地段好、配套好、戶型好、樓層好的房子才是最好的,就算房價貴點也願意買。 但是,如果你能力有限、購房資金有限,那麼這時你就會覺得房價越便宜越好。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好的房子房價貴也有貴的道理,而有些房子之所以便宜也是因為有明顯的缺點,還是要看個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完全不介意這些缺點,那就可以買,如果你介意這些缺點,那我建議還是不要買了,免得後悔。 延伸閱讀:你一定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專家傳授房地產高手入門15招談判買房的五大技巧 隨著房價愈來愈貴,「買對房」的重要性也是與日俱增,買對了,不僅生活美滿,還能財富日增,這裡筆者也提出五大技巧供讀者參酌。 1.以銀行房貸作為標準:購房者其實大可不必管什麼房價收入比,也沒有必要聽「所謂的房市專家」的意見,那些人的話都不見得靠譜。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只需要緊緊盯著銀行房貸狀況,如果房貸緊張,那就意味著房市狀況可能惡化;如果房貸寬鬆,那就意味著房市狀況不錯。銀行房貸傳遞的信息比所謂的「房市專家」的話真實、準確,可信度也更高。 2.釐清平均單價和特殊個案之間的差異:經常平均價格下跌,是因為某類房子增多,因而該類房子的房價下跌,並不說明所有房屋價格真的降了。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說對了問題的表面,卻忽略了平均價格反映的真正內涵。像近期,中古屋的房價下跌,必定帶動整體房價下跌,再加上中古屋的交易量原本就占房市整體交易量的半數以上,當然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平均房價,因此如果以平均價格下跌就推斷所有的房價下跌,那除了突顯評論者的專業度不足外,還會誤導一般民眾的判斷。因此購房者必須要看清個案類別的具體價格,再做判斷和決定。 3.抓住低價房的市場機遇:買房有時也要善於抓住機會。如果一個能把樓蓋完的建商因為進行某項特別活動,所以價格便宜,就值得一試。如果是二手房的話,可能房東因為某些原因急需資金,會便宜拋售,這樣的房產只要認真去談的話,或以一次付清的方式購買,一般可以便宜10%左右的房價,很划算。 4.選擇超值的物業大膽買進:不同的建商有不同的銷售手法,貴的房子並不一定就是好房子。有些建商希望薄利多銷,通過價格競爭佔領市場,有的建商則將價格定得較高,追求高利潤。因此,買房人選擇房子時,如果是「不求最好,只求最廉」的話,買同一地區品質差不多的房子中價格最低的,相對抗跌力要更強一些。 5.選擇前景看好的潛力型房產:一個樓盤的價值升值與時間密切相關,也與購房者的眼光有關,購房後指望房產入手之後立刻就漲價,那是不太現實的。優質的房子長期來看一定增值,而且跑贏通貨膨脹,所以買了房子之後,不需要太時時刻刻關注房價的漲落,只有以這樣的心態去看房、選房,才能去琢磨出房產未來的價值和升值空間,這樣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對於這種動輒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大宗商品來說,買房根本沒有試錯、犯錯的機會,否則一不小心的話,要麼就是高位接盤,砸在自己手裡;要麼就是買到了問題樓盤,從而徒增不必要的麻煩和煩惱。因此,再說一次,對於打算買房的家庭,買房前先請教真正的專家或先熟讀本書,千萬不要亂買房子。 不管你怎麼想,買房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頭等大事,值得花一點時間去研究、分析。一個正確的好決策會讓你生活的快樂、幸福,並且財富增值;反之,一個錯誤的決策會讓你後悔、懊惱、悔恨不已。做為一個有良心的建商,我很樂意和朋友們分享我的經驗和知識,祝福大家。 本文節錄:《小資族房地產交易勝經》一書
-
2023-01-19 焦點.元氣新聞
韓劇迷、推理迷、恐怖迷…12部過年推薦片單統統滿足
終於準備要迎來期待已久的農曆新年了,今年的農曆連假也是近三年來最長,你是否也準備好要把之前累積下來的追劇片單一口氣追完呢!這次元氣網彙整了各大串流平台在過年期間必追的12部推薦片單,讓你過年期間不用在外人擠人,也可以充實地度過新春連假。【如果你喜歡韓劇,絕對不能錯過這幾部】劇名:財閥家的小兒子.開播時間:2022年 11月 18日.觀看平台:firDay影音連結.集數:共16集可別被這部的片名給騙了,《財閥家的小兒子》不是什麼情境喜劇,這部戲完全可以說是現代豪門版的基度山恩仇錄,而且這次的基度山公爵是宋仲基來演,特別帥!雖然是「重生」與「復仇」這樣老套的設定,但是主角的每一步、每一個動作都經過了精心策劃,整部戲看下來就像是在和一個頂尖高手下一場背水一戰的棋局,每一集都是如此的驚心動魄,贏得瞬間又是如此的振奮人心,如果你喜歡這種復仇類型的韓劇,絕對不能錯過,如果你剛好也喜歡宋仲基,那《財閥家的小兒子》絕對是你過年追劇的唯一選擇!劇名:黑暗榮耀開播時間:2022年 12月 30日觀看平台:Netflix連結集數:第一季共8集,第二季將於2023年3月上線。以校園霸凌作為題材,可能會覺得太過沈重嗎?但再加上一些韓劇獨有的浮誇風格和愛情線的劇情標配,你可能會發現整部戲的爽感與觀影快感會瞬間飆高,這就是《黑暗榮耀》的獨特魅力,加上首度挑戰惡人角色的宋慧喬以及林智妍那超群的演技與顏值,短短8集有如時間被偷走般很快就看完了,相當適合在過年期間配著零食一起觀賞。 【如果你有個武俠夢,追劇你必須選這三部】劇名:蒼蘭訣開播時間:2022年 8月 7日 觀看平台:愛奇藝:連結Netflix:連結集數:36集《蒼蘭訣》一改目前霸道總裁與傻白甜的角色設定,透過許多橋段樹立主角們的形象,把整齣戲劇在角色上的呈現更加動人。除此之外,劇情的設定也有精心安排,每個篇幅不會太長,又承先啟後,該虐的地方虐,該甜的地方甜,讓觀眾哭中帶笑的迎接最後的感動大結局,而且本劇的集數適中,不必擔心因為集數太多而花費過多時間,相當適合過年行程滿檔卻又想要追劇的你!劇名:星漢燦爛·月升滄海開播時間:2022年 7月 5日 觀看平台:Netflix連結集數:56集如果覺得《蒼蘭訣》太短了,那可以看看《星漢燦爛·月升滄海》,這是一部前半段很搞笑,中間很虐心,最後結局非常感動的歷史古裝大戲,前半段的故事情節甚至和過年回家被親戚各種拷問和比較的情境相當類似,讓人看的是笑中帶淚,感同身受,而中後段的劇情ㄧ改前面的風格,連糖都不撒了直接虐到你痛心疾首,但也因為這種近乎肝腸寸斷的虐心程度,造就了本劇最高潮,同時讓結局的感動程度拉到最高,是一部非常適合在過年期間,好好細細品嚐的古裝大作劇名:飛狐外傳開播時間:2022年 4月 7日 觀看平台:愛奇藝連結集數:40集如果你也跟小編一樣喜歡金庸武俠小說,那一定不能錯過這部《飛狐外傳》,本劇一掃近年來對金庸改編電視劇的所有負面標籤,給你刀刀見骨、拳拳到肉的扎實武打戲,劇情和角色設定也忠實呈現了金庸筆下那充滿愛恨糾葛、恩怨情仇的江湖世界,再次點燃你心中那早已遺忘的武俠夢!而且這部終於不需要再開兩倍速來看了,真的是近年來武俠劇的一股清流啊! 【愛聽犯罪故事,這幾部一定不能錯過】劇名:台灣犯罪故事開播時間:2023年 1月 4日 觀看平台:Disney+連結集數:12集近年來台灣電視劇的品質越來越高,不再像以往那樣只在講「一段愛與希望的故事」,而是讓故事更加寫實,更貼近觀眾們的生活,《台灣犯罪故事》便是將那些我們只在電視機裡看到的犯罪事件,用我們一般人的視角演繹出來,這部劇沒有邪不勝正,沒有罪有因得,而是讓觀眾跟著角色一起體驗那些真實犯罪事件的起承轉合以及其中的遺憾和憤怒,是一部非常另類的台灣犯罪懸疑電視劇,如果是喜歡犯罪故事的朋友,《台灣犯罪故事》絕對合你的胃口!劇名:萬花筒開播時間:2023年 1月 1日 觀看平台:Netflix 連結集數:共8集《萬花筒》是非常另類的劫盜電視劇,整部戲就跟劇名「萬花筒」一樣,要從哪一集開始看,哪一集做結尾都可以,每一種排序都可以對劇情有不一樣的體驗,小編自己就重看了至少三次以上,每一次觀看後都對整個故事有另一種不一樣的解讀和感受,是一部有如開放世界遊戲般有趣的劫盜電視劇,以下三種是小編自己建議的觀看順序,大家不妨參考看看,順序1:能從頭到尾完整的體驗劇情。紫→綠→黃→藍→紅→橘→白→粉順序2:能和主角產生最強地共鳴。黃→綠→藍→紫→紅→橙→粉→白順序3:用旁觀者的角度,參與整起搶案。紅→橙→藍→紫→綠→黃→粉→白【推理迷必看!不看別說你喜歡推理劇】劇名:星期三開播時間:2022年 11月 23日觀看平台:Netflix 連結集數:第一季共8集《星期三》有著令人好奇後續發展,想一探究竟的懸疑劇情,同時又搭配著《阿達一族》獨有的怪異、神秘和黑色幽默,看著,讓星期三用她那面對什麼人事物都悲觀的態度去挖掘事件真相的過程,各種反差創造出來的萌感真的會讓人深深愛上這個厭世女高中生,是一部很適合在過年期間茶餘飯後觀賞的電視劇,如果你本來就喜歡阿達一族,那你會很愛《星期三》,如果你不知道阿達一族是什麼,那看完《星期三》你一定會被阿達一族的魅力給深深吸引住!劇名:峰迴路轉-抽絲撥繭開播時間:2022年 12月 23日 觀看平台:Netflix 連結如果要說去年最好看的電影,小編私心大推《峰迴路轉-抽絲撥繭》,整部片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推理故事架構為基礎,打造了一部跳脫推理框架但劇情又相當細膩推理電影,同時又恰到好處的諷刺著現代社會,藉此創造出許多可以讓觀眾產生共鳴的笑點,是一部非常適合作為過年期間全家大小一起觀賞的賀歲電影。。 【恐怖迷的過年片單最佳選擇】劇名:噬亡村開播時間:2022年 11月23日第三季上架觀看平台:Disney+連結 集數:共7集小編強烈建議,這部千萬不要在吃飯時看!別說沒警告你喔!《噬亡村》詭異程度可以說是給2023年同類型作品定下了一個天花板,風光明媚的村莊搭配著各種詭譎的景象以及人物,每一個細節都令人細思極恐,長鏡頭的使用更是讓那毛骨悚然的氣氛拉到最高點,是一部真的會看到作惡夢的恐怖電視劇,如果你是恐怖片愛好者,《噬亡村》絕對是你過年期間不可錯過的電視劇。劇名:最後生還者開播時間:2023年 1月 16日 觀看平台:HBO GO 連結CHATCH PLAY+ 連結集數:第一季 共10集雖說現在這種僵屍末日題材在電玩和影視中已經泛濫成災,但是《最後生還者》能在這類型中脫穎而出絕對有他的道理,雖然一開始會覺得本劇又是一個落入公式化劇情的末日生存故事,但到中後期帶出親情與創傷卻讓相當動容,同時在人性的刻畫上不是去強調那些險惡、不道德的面向,而是去表現好的那一面,展現出了該類型少有的正能量,如果喜歡這種末日生存題材的朋友,過年期間千萬別錯過《最後生還者》,這會是讓你眼睛為之一亮的殭屍作品!劇名: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開播時間:2023年 1月 19日 觀看平台:Netflix連結恐怖迷歡呼吧!恐怖大師伊藤潤二登場啦!身為許多人童年陰影的伊藤潤二,這次帶著他許多經典的短篇故事登上了netflix陪大家一起過年,這次不只有大家熟知的《富江》、《雙一》,還有《人頭氣球》、《隧道奇譚》等20部經典作品,今年過年守歲的時候快跟著小編一起回味小時候的童年噩夢吧!
-
2022-12-31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失智春節照顧攻略】照顧者必看!過年4大照護困擾一次解決
大家期待一整年的春節即將到來,但這個家庭團聚的好日子對於失智照顧者而言,可能是另一個壓力的開始。💡照顧者過年常見4大困擾1. 過年年菜選擇多,怎麼挑選好煩惱2. 家人拜年猛踩失智長輩地雷,春節恐成噩夢3. 親朋好友愛下指導棋,情緒失控感覺快爆炸4. 春節假期長,在家和失智長輩相坐兩瞪眼當失智者每天規律的作息發生變化,日常接觸的家人變成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就容易產生衝突,導致失智者情緒失控,甚至出現攻擊行為,不論對照顧者還是失智者,都是一種負擔。元氣網為失智家庭挑選出過年期間「最不想遇見的問題」,推出春節照護系列課程,內容包含備餐準備、溝通技巧、情緒調節、居家活動等,讓不一樣的春節,也能有一樣的溫馨。⭐春節系列課程皆為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填寫資訊等同報名完成,即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適合對象|🎯家有失智症親友,有照顧需求者。🎯長期照護失智者,不知如何調適身心的照顧者。🎯想了解失智症的一般民眾。👉點此立即觀看課程▶|系列課程重點導讀|【備餐準備】年夜飯危機「食」刻 如何挑選適合的食材除夕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有失智長輩,如何為長輩選擇合適的年菜?如果失智長輩拒絕吃飯,又該如何是好?和專家一起學會如何和失智長輩一起讓這個年過得溫馨又有年味!上完系列課程,你可以學到❓📍 增加對吞嚥困難的認識,提升照護知識專業📍 如何讓失智症長輩願意吃飯📍 提升吞嚥困難者的備餐技巧👉失智者喝水常嗆到、吞東西有困難?護理師教如何為他們準備食物▶👉失智者牙口不好、吞嚥有問題怎麼辦?專家教你4個備餐秘訣▶【溝通技巧】失智者春節情緒變化大 照顧者如何適應特殊的過年氛圍大年初一,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親友來家中拜年,當許久不見的親戚以「記得我是誰嗎?」來和失智長輩打招呼,有可能會不小心觸碰到失智長輩的「地雷」,導致闔家歡樂的春節變成一場惡夢,而照顧者既要準備過年,又要照顧失智者,如何有智慧地應對和適應特殊的過年氣氛,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過年?上完系列課程,你可以學到❓📍 了解自己的情緒反應📍 劃分情緒界線📍 學會紓解壓力👉失智者執著於不真實的幻覺、妄想怎麼辦?專家為你解答▶👉失智症患者情緒變化大,照顧者如何及時舒壓▶【居家活動】春節不想人擠人 陪失智者來場音樂會吧今年過年,陪失智家人一起唱歌跳舞吧!唱歌不但可以活化失智者的大腦,還能療癒身心、改善情緒,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使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關係得到改善,為難得的團圓留下難忘的回憶。上完系列課程,你可以學到❓📍 幫助照顧者穩定長輩情緒📍 如何緩和長輩情緒、延緩退化📍 強化與長輩之間的照顧關係👉來帖音樂療癒處方!有助降低憂鬱情緒,增進患者與照顧者的幸福感▶【居家活動】一根棍子 陪長輩在家運動練肌力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由於春節放假,導致失智長輩在機構中辛苦建立出的的生活作息及能力被打回原形,而照顧者也沒有一個可以帶著長輩動起來的好方法,過年期間該如何安排合適的居家運動,讓長輩有效鍛鍊肌肉?上完系列課程,你可以學到❓📍 增進長輩肌力,降低照顧者負擔📍 提升長者日常活動能力📍 鍛鍊腦力,預防認知功能下降👉讓專家用一根棍子告訴你如何逆轉退化大腦▶【情緒調節】給「照顧者」的春節療癒處方照顧失智者是一條漫長且孤獨的路,當親朋好友來家中拜年,向照顧者提出許多建議表示關心,但可能會在不經意間成為照顧者的壓力來源,照顧者該怎麼有效紓解壓力,使自己在過年期間維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上完系列課程,你可以學到❓📍 幫助照顧者做自我保護📍 增進照顧者的溝通能力及技巧📍 緩解照顧者因壓力造成的不適👉照顧者你累了嗎?長期照顧家人,如何調試自己?3招教你疼惜自己▶
-
2022-12-08 醫療.感染科
睡夢中後頸痛醒,摸枕頭全是血!他見床上1粒黑丸崩潰:後腦杓被「牠」咬爛
老鼠自古以來即與人類為敵,不僅盜食糧食與穀類,破壞住家設備及衣物,更可怕的是媒介傳染人畜疾病。而在家睡覺也會遭遇鼠患?中國陝西省西安市一名高姓男子,日前半夜在家睡覺時,突然覺得耳跟和頸部後腦有刺痛感,且感覺脖子涼涼的、一陣濕意,還有股腥味,伸手一摸摸到濕濕黏黏的液體,開燈一看竟然發現是一灘血,而寢具上也有大量的血跡。正當高男猜測為什麼自己會平白無故受傷流血,往枕頭旁一瞄竟發現有一顆很大的老鼠屎,才驚覺自己可能被老鼠咬了,隨即檢查傷勢,發現自己的耳朵出現疤痕、後腦杓也出現破皮出血,嚇得他衝去附近醫院急診室進行治療,立馬還打破傷風跟狂犬病疫苗做緊急處理。高男透露,之前家裡也曾有鼠患,原本以為已經解決,沒想到老鼠半夜過來咬他,導致耳朵跟後腦杓都縫了好幾針。從影片中可看到,高男的寢具和枕頭上都是他的大量血跡,推測當時老鼠毫不手下留情,把高男的後腦勺皮膚都快咬爛。高男說,為了解決家裡的鼠患困擾,他決定過幾天去跟朋友領養一隻貓咪,來解決這幾個月來的長期噩夢。 影片曝光後嚇壞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沒想到老鼠居然這麼猖狂」、「好可怕,我此生最怕老鼠」、「男的也睡太熟,被咬成這樣還沒第一時間清老鼠對人類的危害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感染後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傳染疾病:漢他病毒、黃疸病、鼠疫、沙門瓦菌病、狂犬病、鼠型斑疹傷寒、鼠咬熱、鉤端螺旋體病、恙蟲病等危害人體健康。 ▸擾亂安寧:不能入眠,讓人類精神疲憊。▸咬傷傢俱:它會咬破存列於家裡任何可能的傢俱東西,例如紗窗 (從此蚊蟲容易飛) 食品包裝讓食物受到污染、重要文件(証書、證券、借據)及書籍等。感染漢他病毒會死亡嗎? 未受到治療的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病人幾乎都會死亡。但是如果在病程尚未發展到急性呼吸道窘迫群(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前就能就醫治療的話,活命的機會就可以大大地增加。由於診斷、治療方法的改善,及醫界對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認知大大地提昇,過去幾年來,漢他病毒肺症候群的死亡率已快速下降。 做好「3不」防範鼠患漢他病毒出血熱主要透過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將漢他病毒傳染給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汙染就有感染風險。北市衛生局提醒,居家防鼠3絕招「不讓鼠來、不讓鼠吃、不讓鼠住」,公共衛生需要社區民眾共同維護,尤其是用過的餐盒、廚餘、食物等不可隨意丟棄,以免招致鼠患,社區公共區域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及採取相關防鼠措施。1.不讓鼠來:修補紗窗門、封住鼠洞及縫隙,避免鼠類進入屋內。2.不讓鼠吃: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為處理,不讓老鼠有食物吃。3.不讓鼠住: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讓老鼠無處可住。面對可能藏匿鼠類的環境 打掃時要注意4件事衛生局提醒市民,清理可能藏匿鼠類環境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 採取適當的個人防護措施,須戴上口罩、塑膠或橡膠手套。 2. 門窗全部打開使空氣流通,通風30分鐘後,再進行清理。3. 用1:10稀釋後漂白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消毒作用30分鐘,以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由外往內擦拭污染區域後,再用清水擦拭,切勿直接使用掃帚或吸塵器清理鼠類糞便、尿液或巢穴,避免引起灰塵飛揚,增加吸入病毒之機會。4.如遇到鼠屍須清理,需戴上口罩、塑膠或橡膠手套,以1:10稀釋後漂白水灑在鼠屍上,等待消毒作用30分鐘再清理,置入雙層塑膠袋密封後方可丟棄,而捕獲鼠類後的捕鼠器,請清洗消毒並曬乾。
-
2022-10-29 醫療.精神.身心
囤積回收垃圾、吃剩菜剩飯造成家人鄰居困擾,是生病嗎?醫師與整理師授4種解方
多年前立委高嘉瑜住處曝光,被網友發現住處雜亂,並囤積大量衣物。最近《爆料公社》也有網友抱怨婆婆喜歡撿回收,然後吃剩菜剩飯,想要自己獨立生活,想要麻煩家人,但這樣的情況已經造成家人與鄰居的困擾,引起許多網友回應。網友回覆:「神經內科檢查一下」、「失智前兆」、「老人都這樣,捨不得丟」、「這要罰錢最有效」、「你不會搬走嗎?、「我家的老人也是,撿回來就亂丟」,但這樣的情況,真的只是習慣或是失智嗎?有時候可能並非如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陳正生多年前接受聯合報採訪時就指出,很多人有「收集」特定物品的習慣,從超商集點贈品、公仔、偶像周邊到骨董,東西愈來愈多,有人還另租倉庫或買房子堆戰利品。不過,當這些被收集的東西換成用過的「寶特瓶、塑膠袋、紙箱、報紙」,且堆到孳生蚊蠅、老鼠,甚至連睡覺地方都沒有或掉下來打到人,很可能就是病態囤積了。囤積症(囤物症)是一種疾病嗎?「囤積症」在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5版(DSM-5)中,被歸類為強迫症的一種,患者會過度性收集不值錢、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並對自己及旁人生活造成干擾。陳正生說,囤積症發病初期因生活功能還沒退化,患者會適時掩飾,等病徵行為明顯後,需持續以強迫症藥物治療,不太能根治,只能逐漸改善。他曾診治過一名囤物者,原本床上堆滿紙箱和寶特瓶,寧願睡在地上也不清理,經強迫症藥物治療後,已願意在床上整理出一塊地方睡覺。陳正生表示,囤積症有可能是因失智症、中風或腦部受傷引起的併發症,診斷上須排除相關可能性。研究指出,囤積症可能是因腦部前額葉基底部(orbitofrontal)或前扣帶迴皮質(Ant. cingulate)等功能失調,導致判斷力或情緒調節發生問題。囤積,有時候是一種安全感在《空間最佳化!家的質感整理》一書中提到,有些人並不是真正愛惜東西,而是透過收藏和囤積來尋求內心安定。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保存東西,也不懂得丟掉不需要的雜物,而這種病態正是「強迫性囤積症」。一旦讓物品「喧賓奪主」,原本的主人反而淪為寄居籬下、在物品夾縫中求生存的可憐蟲,最後,連該有的正常生活都消失無蹤。為什麼老人家的房子會這樣堆滿雜物呢?最常見的共通點就是「無法丟棄子女從小到大用過、充滿回憶的物品」,從衣服、鞋帽、樂器、玩具,到照片、書本、獎狀、獎牌等,全都原封不動的珍藏著。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的父親在去世前也發生類似的狀況。小時候,楊聰才醫師的父親經營著自己的水果攤,養活了一家人,但但父親退休後,水果卻成了家人的噩夢!因為這時候父親會在市場快收攤時搶便宜,購買一整堆賣相不佳的水果,開心地帶回家,但過多的水果無法吃完,造成蚊蠅滋生,成了父親與家人間爭吵的導火線。楊聰財回憶,或許對於經歷過苦日子的父親來說,生活哲學就是「有備無患」,對於特價、買一送一,幾乎沒有抵抗力,只要便宜就買,連水果也是一樣。如何面對囤積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環境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先前接受聯合報採訪時表示,每個家庭形成的囤積原因不同,想要改善問題前,一定要先理解屋主對於物品的感受和背後割捨不了的原因,才不會造成衝突和反效果。因此,要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應從兩面向著手,包括觀察造成囤積的心理原因,搭配實際的5步驟來斷捨離,更有助於重拾空間、養成舒心的環境。想要具體達成減少囤積物的方法,處理好病患的心情後,可以透過這些原則來達成目的:原則一:從減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物件開始做起。先不要一次清空,而是逐步完成,減少病患的心理衝擊。原則二:讓病患逐步同理別人的困擾,願意開始進行清理。原則三:把同類的東西全都找出來、集中放在一起,讓病患親眼確認是否需要丟棄。原則四:讓病患確認留下來的物品已經回到原位。「與心靈有約」主持人、心靈輔導老師王漪曾經撰文指出,學習如何不要再把難捨之愛和未圓之夢,寄託在物質當中,並不是一門容易的功課,但必須學,因為人終究要面對自己體力和時間的有限,能越早想通,就能越接近自由。
-
2022-08-08 醫聲.罕見疾病
陳莉茵:罕病挺部分負擔,盼健保也挺罕病人
一位醫師朋友的父親,在病程折磨6年後不幸病逝,得年僅64歲。悵然之餘,雖然的確擔心、卻不敢詢問:這種晚發型的顯性遺傳罕見疾病是否遺傳給醫師朋友?那麼他的孩子呢?健保永續價值長存罕見疾病是生命傳承中,大家必須面對、而且不可逆的隨機風險。台灣公告的240種罕見疾病,98%以上是罕見遺傳疾病,所以老老少少的罕見疾病患者,其實被拒於商業保險門外。許多重病的小病兒,出生就因罹病而命在旦夕,全民健保自2005年開始設置的罕藥專款,就是給付救命藥的最珍貴、而且唯一仰仗的法定醫療資源。目前健保給付61種罕藥照護36種罕見疾病患者,12550位病患領有重大傷病資格,強制性全民健保的社會保險精神與價值,因此彰顯。就將近百萬飽受重大傷病之苦的病患而言,包括:癌症、糖尿病、腎臟病、免疫疾病、意外傷病等等,健保永續經營以照顧每個被保險人及家人,應該是對尊重生命這普世價值的忠誠實踐。病人承擔是責任也是義務健保自開創迄今,因爲人口老化、服務模式變革、醫療品質提升、新藥新科技引進等,總額已超過8000億,近年財務危機頻傳,因此除依法調整健保費率外,有部分負擔調漲之政策建議出現。同時各界也有各種說法,有定額論、定率論,也有除了藥品費,要計算檢驗、檢查費等各類部分負擔。就權利與義務而論,罕病患者等同所有被保險人被納保、繳納健保費、及一般疾病看診就醫的部分負擔,為健保永續經營的全民任務,應該是責無旁貸的病人承擔。我們是健保照顧的一小群極重症病患,但是也絕對不會迴避作為病人應該負起的責任。認同定額調整部分負擔並設上限目前受健保照顧的罕病患者,所使用健保給付有效治療的罕藥,多半因病人少、市場小而價格昂貴,病患也經常需定期在各醫學中心檢查、檢驗追蹤,任何定率之部分負擔,都使病弱的經濟弱勢罕病患者或家庭有無力負擔的可能,因此定額調整的部分負擔並設合理上限,相對利於罕病患者及家庭。另一方面,就罕病患者大都具重大傷病資格來說,罕病的重大傷病資格僅限用於罕病相關治療,得以免除部分負擔;但一般感冒疾病、外傷、手術等則並不適用,所以即便定額成長的部分負擔,對於經常需要至醫學中心門診、甚或急診就醫之罕病病友來說,漲價後一般就醫、例行檢查、領藥之部分負擔累積起來,每年仍然有筆可觀的負擔。現行部分負擔,除住院有每人每年7.2萬元之上限外,門診與急診並沒有設定部分負擔上限,因此建議部分負擔定額調整且應設上限;即應訂定門診、急診、及住院部分負擔的合理年度上限。以避免重病、慢性疾病、或經濟弱勢之被保險民眾,被付不起的部分負擔所壓垮,而部分負擔政策為健保永續的美意,反而與全民健保的社會保險立法精神背道而馳。照顧罕病就是照顧大家的下一代人生在世,健康生活是大家共同的心願,應該沒有任何人願意一輩子身罹重病而終生服藥,然而遺傳罕病的患者就可能是生來承受著如此不可承載之重的族群。1995年健保開辦後,帶給這些因為基因缺陷致病的患者一種難能可貴的重生機遇,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得以重建,同時再能有適當的社會參與,甚至回饋社會。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及體認:健保價值重塑生命價值的可能與實踐盡在其中;健保分攤疾病風險的機制及功能,再造社會公平與正義;健保給付遺傳罕病用藥最具防治的積極意義,進而終結亙古流傳於各家族之間的永夜噩夢。謹此衷心建請全民健保在合理預算中,充分更及時加惠罕病患者用藥,切莫使病人及家屬對罕藥的期待及渴望,變成分秒時刻而歲歲年年中煎熬異常的集體焦慮及不可彌補的悲凄遺憾。台灣全民健康保險是全民的健保,擔負著全體國民醫療照護的重責,有了健保的健全運作,全民是照護者,也同時可能是被照護者,而健保正傳遞著這兩者之間的終極關懷,讓生、老、病、殘、死的人生過程裡各有所依、不留遺憾;讓我們同心協力各盡本分維護大家的健保,更殷切期待健保財務得以喘息持續照顧全民。
-
2022-06-23 養生.人生智慧
我們不必是朋友!職場上與同事主管保持「社交距離」關係才會走得遠
職場上的關係,得要長期花上一些心思經營的互動,小心翼翼、相敬如賓已是必然。只是,有些人即使花了時間及力氣,終究被嫌棄到臭頭,怎麼做都不對、不甚滿意,導致自己懷疑人生,認知糟透了、無藥醫。 Maggie 三十歲那一年換了工作,由總公司特助爬升至管理部擔任行銷主任,一路走了十一年時間,忠誠於同一份工作,忠誠於同一個主管,原本意氣風發,但最終變成灰頭苦臉、黯淡無光的悲戚上班族,每天進公司就釘在座位上,一坐就是三至四小時,不時覺得自己很差勁,怎麼拚命表現都無法讓主管稱讚、認同,還要不時被主管照三餐責罵,即使不說話,主管厭惡的眼神都會讓她默默泛淚。 難道十一年時間中,她都沒有想要辭退嗎? Maggie 對我說,主管是看著自己成長的啟蒙恩師,如果自己都這麼差勁,還有哪家公司願意收留?甚至,薪水也不會太高、有展望的未來也輪不到自己。於是,她死咬著這份工作,主管也會不時碎念,一再表示Maggie 能在這個企業工作是Maggie 的榮幸,甚至語帶威脅地表示是自己為Maggie 爭取,才有她如今的職位。 每一天接收負面、消極訊息長達八至十小時,每年被如此病態的關係消耗,十一個年頭就這麼陰鬱地浪費了。在日復一日不斷被挑剔、貶低的環境當中,充滿自信的人也終將失去勇氣,充滿能量的人也總會六神無主,欠鬥志的工作心態有如魂不附體的喪屍,被命令所驅使。最後,還是因為丈夫因工作升遷調整工作地點,Maggie 才辭去工作,徹底從這場噩夢醒來,展開全新的生活。 離開半年,她才也深刻明白,不是自己有什麼嚴重的心理問題或欠缺工作能力,病灶都是自己的女主管。當時的她只知道一股腦兒地投入工作,並不明白什麼叫情感洗腦、情緒綁架,後來才明白,有些人的確會病態地以責罵的高姿態來強調自身的職場價值。 【延伸閱讀:三十而立還是低薪?專家教你如何跳脫瓶頸,將月薪轉為年薪躍上高薪一族!】以「正義」為名的職場魔人,多數欠缺自信和能力,以「磨人」得到爽快 這種透過貶低、欺壓方式來降低他人存在的人,無論主管或同事,成因多是 原生家庭及校園教育使然,他們往往長期接收了類似「你很爛、你很糟,你就是錯的」,沒有一件事情順著他的心意,未能得到認同和成就感,於是耳濡目染之下也認為只要挑剔別人,用消極的辯論壓榨真理,才能證明自己。 批評、折磨他人,在他眼裡是得到快樂、看見自我價值的捷徑。貶低別人就能得取高權,被矮化的人就能順從自己的命令,引導對方掉到精心籌謀的布局,這樣就可以控制對方,讓對方乖乖聽話;假設對方反骨、不順從,他們就會再使出更高一級的怒罵及言語威脅,說是惱羞成怒也好,亂了手腳也罷,只要用力打擊你的自尊,直到你的自信心全然瀕臨崩潰,非要看你如任人踩踏的爛泥、看你顏面盡失,才肯善罷甘休。 工作不好可以再找,但身心出了問題就有可能造成一輩子難以癒合的傷害。不管身處何種年紀及階段,健康才可以讓你延續更長遠的職涯;沒有健康,有再多願景也只是空口說白話。切記,不要長期和消極數落、過度挑剔、打壓你的人相處,時間一拉長,精神沒崩潰也只剩下半條命。 工作上若失去表現水準,若始終找不到問題的根源,或許換一份心安理得的工作,調整步伐再出發,你會比較快樂、自在踏實些。 工作不是人生全部,但人生的全部是生活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工作」二字的定義都不盡相同。剛出社會時,工作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賺錢來維繫生活;數十年後,工作是為了增進生活品質,平衡收支開銷,甚至用來促成長遠的計畫;退休前後的工作,是興趣與實踐額外理想的表現,不與市場及年輕世代背道而馳。 可想而知,工作多是以獲得報酬為第一考量,有餘裕再來妥善規畫理想生活,所以請務必健康、良性地保持正向心態。但生活中,肯定會遇到許多破人、破事,以愛之名打著「我都是為你著想」這種冠冕堂皇的口號,經常輪番上演不負責任的言論,結果讓人矛盾,搞不清是「保護你」還是「控制狂」。 【延伸閱讀:職場上被衝康...嫉妒是永遠的導火線!當心辦公室裡的背刺雙面人】職場上維持社交距離,關係才會走得遠 職場關係就留在職場上,不必晉升為生活中交心的朋友。在同個環境,有大致的目標及共同利益,也有同樣的同事及主管,難免因為自身背景與經歷而產生衝突,好比一言不合的唇齒,再有默契也總有不小心咬到的時候,更何況是朝夕相處共事的人們。 下班了、休假了,就停緩工作上忙碌的節奏,也暫停令人煩躁的職場關係。工作永遠都做不完,但你能未雨綢繆,依「輕重緩急」來計畫出場順序。在休息時間,學會與工作上的人「暫停聯繫」,放過自己的同時,也沒人應當要苛責。這不是你的公司,做到好、做到滿,主管、老闆也不會特意感激你,只會被認定在本分做得好。不如,在工作的期間好好做事。 適時適地切換個人的工作心態,有開機、關機的時候,讓自己能走得更遠,也更健康。與各路的工作夥伴保持一定距離,這是「自愛」也是「自重」,公私分明的狀態,能讓自己「進退有據」,知己才能知彼。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刪拾就定位,每走一步都珍貴》
-
2022-03-2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全台深夜狂搖震出焦慮感 醫師給5個字助心安
今天凌晨地牛翻身,狂搖整夜,更因首震發生在深夜1時41分,與當年921地震時間相近,且強烈餘震不斷,感受太過明顯,勾起不少人對921的恐怖回憶,就怕噩夢重演;對此,醫師呼籲,以5字訣「安、靜、能、繫、望」舒緩情緒。衛福部草屯療養院指出,今天凌晨1時41分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後續於43分、45分又接續發生規模6.1、4.7餘震,嚇醒許多原本已熟睡的民眾,部分經歷921及南部311大地震的民眾恐因當時記憶遭喚醒,產生恐慌、焦慮等症狀。該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黃裕達表示,歷經震災或恐怖景象的災民因擔心再次發生災難,對任何聲響、晃動與地震訊息易繃緊神經、過度焦慮,因此靜不下來,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感到疲憊、肌肉痠痛,甚至失眠等,其實都是正常狀態。只不過,地震頻繁,民眾內心的恐懼、不安、焦慮的情緒恐拉長,而在壓力源未能快速解除的情況下,就該學著自我心理調適,因此呼籲民眾要依照國際災難創傷專家史蒂芬霍布福爾的心理安定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舒緩情緒。黃裕達說,「安」促進安全,在確保自身安全的環境下,避免過度接觸會引發不適的資訊,藉此增加安全感,降低因地震帶來的創傷壓力反應;「靜」促進平靜,若發現情緒焦慮不穩,可從事讓自己感到平靜或安定的活動,來平衡身心狀態。「能」促進效能,面對未知常會產生失控感,此時最重要就是增加自我效能感,在能力範圍內完成任務或挑戰,建立信心,重拾自我效能感;「繫」促進聯繫,可利用網路或電話尋求親友的陪伴與支持;「望」灌輸希望,避免部必要的自責,專注在可以達成目標的資源與力量,找到未來的希望感。草療院長藍祚鴻則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可能一時難以因應,但仍要慢慢調適,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運用「安、靜、能、繫、望」五字訣,若嘗試執行後仍難以緩解負面感受,可尋求心身科專業協助,接受心理諮商,緩解心理創傷症狀。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了1劑莫德納疫苗「害我差點死了」他曝鬼門關走一遭
43歲許姓男子在台北某公務機關服務,因屬於第二類公職人員,去年6月28日在台北市士林區榮民總醫院接受冠狀肺炎疫苗第一劑施打,未料打完莫德納第一劑,竟是噩夢的開始!許姓男子說,打完莫德納疫苗的一周內,睡眠品質變很差,胸悶無法入眠,精神非常不濟。第9天上樓梯有暈眩無力感,全身倦怠。第10天早上身體發燒,體溫38.6 度,起床馬上暈倒在地上,臉色發白全身冷汗,有要休克的傾向,只好呼叫年邁的父母陪侍在旁,跟服務單位請假在家休息。許姓男子說,翌日仍打起精神上班,但隔天上完夜班,早上7點下班在單位下樓梯時,覺得暈眩差點暈倒,經由同事攙扶下在單位一樓休息後,由同事扶持下搭同事的車返桃園住家休息補眠,但很難入眠,胸悶難耐,7月12日當天下午感覺全身不對勁,在家人陪同下叫計程車緊急到桃園某醫院掛急診,經抽血,電腦斷層後,主治醫師懷疑是心肌梗塞,建議立即住院做心導管手術,家人感覺怪怪的,要他趕快轉院到大醫院,還好有轉院,否則「差點莫名遭挨一刀」。許男說,當晚由醫院轉診到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後經由急診室醫生問診初判為心肌炎,經抽血檢驗,並且做所有能致心肌炎症狀的病毒檢測,奇怪的是,都未查出致心肌炎的病源,7月13日當晚轉入該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醫師建議自費安排做了更精細高階自費的心臟血管斷層顯影、核磁共振MRI等檢查,因當時全台注射莫德納疫苗的人不多,因此也不敢說就是莫德納引起的心肌炎,只能用「排他法」希望找到真正病因。你當時會害怕嗎?許男說,「會呀!」醫護人員說「心肌炎可大可小」,可能病情急轉直下,隔天插管,人甚至就離世走了,家人立即接到醫院的病危通知,他住進加護病房,當時身體的確很虛弱,因心臟受損,呼吸困難而喘醒,前兩天根本無法入睡,因肺部跟肋膜積水感覺整個肺部肚子很不舒服,血壓低到70-50,身體感覺非常疲累與痛苦,真的非常痛苦。許男說,正常人血氧60%,他只有40%,心臟功能下降,必須戴呼吸器及氧氣罩,晚上睡覺也很困難,不舒服,常睡一半吸不到空氣被驚醒,「我的小孩一個才4歲,一個2歲」,躺在加護病房時,看著白色的天花板,「人生跑碼燈好像回帶一次,鬼門關走一遭,萬一我死了,老婆小孩就很可憐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害怕。許男說,經林口長庚醫院證實發生心肌炎,為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並通報衛生單位,他去年有向衛生單位申請救濟,但迄今無下文。他目前心臟仍感無力,無法提重物,造成心臟受損嚴重副作用,還要依醫院規定定期回診追蹤心臟復原的程度,下月醫院排定核磁共振等相關檢查。「如果讓你再選擇一次你會打疫苗嗎?」許男說「我不會打了」,風險太大,「害我差點掛掉死了,政府都沒有關心我們」,感到很沮喪,他呼籲政府應多關心注射疫苗造成副作用身體有不良反應的人。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副作用臉部扭曲手腳抖 國一資優生言行如中風
「我沒有哭的權利,只能見招拆招,不斷向前走。」高雄補教業者凱西,她國一的大女兒莎莎,去年底施打新冠肺炎BNT疫苗後三天,陸續出現多重神經症狀,頭痛、身麻,手無法抓握,最後手腳不自覺抖動,無法說話如中風患者,住院六周,被醫師通報為疫苗嚴重不良反應。頭痛無力 醫師急收住院凱西說,莎莎是氣喘患者,長期治療病況穩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前特別經過醫師評估後才施打,但打完第三天,卻是噩夢的開始。莎莎在校劇烈頭痛、胸悶,隨後出現頭部刺痛、麻感,兩天後,妹妹拿東西給莎莎卻掉在地上,莎莎才意識到她的手沒力氣、握不住,求助於神經內科,醫師發現莎莎無法抓住醫師的手,立刻收治住院,開啟六周的住院歷程。醫院對莎莎進行一連串的檢查,除了一般的驗血、尿,還測腦波、電腦斷層、神經傳導試驗,甚至抽脊髓液等,各項檢查無所不試,類固醇劑量打到最大仍未改善。最後免疫球蛋白、生物製劑也用上了,仍未能控制腦部的不定時放電,症狀一度考倒醫療團隊。短短兩天 病情突然惡化某天,莎莎突然不自主的臉部抽動扭曲,手腳抖動,走路沒力氣,說話不成句子,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講,最後跟醫師對話只能筆談,宛如中風病人,病程惡化快速,僅有短短四十八小時,快得讓凱西害怕,「孩子怎麼變成這樣」,當下她決定北上求援。凱西帶著莎莎的病例、拍攝的影片到北部醫學中心求助,北部醫師看了各項資料後,認為是疫苗引起的功能障礙,莎莎宛如一台電腦,鍵盤沒壞、主機沒壞,但是作業系統出了問題,短則三個月、多則一年,判斷會慢慢恢復。莎莎住院六周後,帶著症狀出院了,出院時,病例寫著「多發性神經炎」。外表改變 月亮臉水牛肩出院後,莎莎頭痛、手抖狀況仍不時出現,因為施打大量類固醇,莎莎外觀改變,月亮臉、水牛肩,體重增加近十公斤,六周改變了一個孩子,從身形、體重,加上仍不自主的手腳抽動、說話仍慢,從學校資優生,到現在出現創傷症候群。她由開朗變安靜,從身體、心理,到面對同學的眼光與關心,都需要幫忙,需要時間慢慢恢復。莎莎多次問媽媽「為什麼是我」,凱西只能故作堅強說,不知道這樣的孩子有多少,「還好是我們」,父母有足夠知識能理解、有資源可查詢,數十萬的醫藥費也有保險可支應大部分,更重要的是有完整家庭支持與後援,可以一起面對,比其他家庭受到的衝擊小多了。凱西說,她支持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夫妻二人也都打滿三劑,但孩子「我不會再讓她打第二次」。▌延伸推薦:鬼門關前救回、創傷症候群纏身...他們的痛凸顯疫苗救濟還能做更多
-
2022-03-14 新聞.健康知識+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從三明治到器官有時候,病人的臨床需求太過極端,以至於使用藥物或其他現有技術,都無法有效地治療或治癒病人。有時候,一個全新的器官才能解決問題,也許是肝臟,也許是腎臟,也許是心臟或肺臟。不接受移植手術,病人的健康狀況勢必衰退,終將死亡。移植手術所需的技術已經存在,臨床做法也很完備,對病人的健康益處十分明確,而且是可以量化的。但每年還是有大量病患在接受移植手術前便已死亡。在美國,約有十一萬五千人需要這項救命的醫療干預措施,等待器官移植的名單上,平均每天有二十人死亡。這樣的情況在世界各地重複發生,即使一位器官捐贈者平均可以拯救八條性命,但就是沒有足夠的人願意在死後捐出器官。公眾意識活動特別強調這個議題,希望能提高器官捐贈率。有些國家,如比利時和奧地利,對器官捐贈採取推定同意制,也就是預設民眾對器官捐贈是默許同意的態度,除非對方明言反對。但全世界可用的移植器官仍大幅短缺,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的影響尤其重大,因為交通事故罹難者是器官捐贈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們亟需一種能夠供應相容器官的不同方式。如果不用依靠捐贈者,而是使用動物器官呢?這就是所謂的「異種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希臘文「xeno」意指「外源」),是移植專家長久以來的夢想。豬的器官通常是最有可能的選項,因為豬的器官無論大小和結構都很接近人類器官,而且豬心的生理結構也和人的心臟非常相似。就功能而言,豬心也許能在人類的胸腔有不錯的表現。可惜的是,除了供應培根和豬肉,在豬成為人體替代器官的供應來源之前,我們還要克服許多障礙。然而,再一次地,基因編輯可能有助於我們小心翼翼地跨越障礙。幾乎所有哺乳類動物的基因體裡都有潛伏的病毒特工。很久以前,這些原本四處猖獗的病毒,轉而透過染病寄主來達到傳播目的。它們會將自己的遺傳材料插入寄主的基因體裡,然後在寄主的基因體裡沉睡,每當寄主細胞開始複製DNA,進行將細胞一分為二的細胞分裂時,病毒的DNA也會跟著複製。我們繁衍後代時,也順便用自己的遺傳緞帶包裝這些偷渡客,送給我們的子孫。哺乳類動物已經演化出許多分子防禦方式,讓這些入侵者保持靜定。然而,這些機制一旦瓦解,沉睡的病毒就會醒來,進入更活躍的狀態,再次橫行肆虐。豬也不例外。研究人員已經鑑定出潛伏在豬基因體裡的病毒,並指出它們確實在寄主的基因體裡靜待時機。這些病毒沒有死亡,也沒有分解,它們就是靜靜地待著,只要給予正確的刺激,它們就會醒過來。異體移植特別令人擔心的地方在於,這些感染豬的病毒,也能感染人類細胞。且讓我們想像一下,有個人接受了豬心移植,他幾乎非得服用藥物來抑制自己的免疫系統,把人體排斥豬心的風險降到最低。如果豬的病毒重新活躍起來,他的免疫系統可能無法以足夠的強度和速度產生回應,病毒可能就此抓住機會,導致接受移植的患者生病。更糟糕的是,接受移植的患者有可能把病毒傳播給其他人。人類這個物種不擅長應付未曾遭遇過的傳染病,當初歐洲人踏上現在我們所知的拉丁美洲時,一併帶著病毒登陸,消滅了七成五至九成的美洲原住民族群。這種程度的死亡率,應該不至於發生在上述人豬器官異體移植事件上,不過受到免疫抑制的人,包括年幼者、年長者和病人,若跟感染病毒的器官受贈者接觸,肯定是有風險的。在醫院出沒的人士,普遍而言多是病人,可以預期的是,器官受贈者會是醫院的定期訪客。喬治.丘奇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目前發表了約五百篇學術論文,並且用十九世紀探險家及傳教士(滿腮鬍子使他看起來像極了這些人)的滿懷熱情,採納了新的基因編輯技術。對於拓展基因編輯技術的極限,丘奇一直是重要推手,他對豬基因體的病毒研究就是絕佳的例子。豬的基因體裡有六十二個沉睡的病毒,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他和團隊成員讓所有病毒同時失去活性——就早期的基因改造技術來說,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對後勤工作人員簡直是場噩夢——病毒從豬細胞至人細胞的傳播率因此下降了一千倍。兩年後,相關領域又有一個研究團隊向前躍進,其中一位領導者就是丘奇。他們原本的研究是在實驗室裡,以細胞培養的方式進行。二○一七年,他們結合基因編輯和動物複製技術,創造出經過基因編輯的豬隻,使牠們基因體中的病毒大盜無法再活化。曾有人引用丘奇的話,表示到了二○一九年底,我們有可能看到豬至人的異體移植發生。這話似乎過度樂觀了,至少在西方國家,如此激進的做法不太可能這麼快在道德倫理層面獲得認同。目前仍有許多其他障礙有待跨越,尤其是要預防外源心臟引發的快速排斥反應。不過,若能將針對各別技術問題的研究成果結合起來,我們的信心會逐漸增加,相信有朝一日能夠靠著基因編輯技術,用各種方式破解豬的基因體,讓藉此打造出來的豬隻具備異體移植成功所需要的確切特徵。最起碼,我們可以把期待先放在心臟、肺臟和腎臟上。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 本文摘自《竄改基因:改寫人類未來的CRISPR和基因編輯》。《竄改基因:改寫人類未來的CRISPR和基因編輯》作者:奈莎‧卡雷 譯者:陸維濃出版社:貓頭鷹出版日期:2022/01/24
-
2022-03-01 養生.人生智慧
男人下了班有老婆幫忙煮飯洗衣、女人要升遷卻得更努力!婦產科女醫:為何女人總是比較辛苦
「謝謝醫師叔叔,謝謝護士阿姨。」不管是到幼稚園還是國小給小朋友們進行體檢,我都聽過老師帶著小朋友這樣子說,而且好幾次。這已經無關醫師或護士行業的差異,而是,醫師是女生,為什麼好像就不是那麼天經地義?*****「你們升總醫師囉?」這位年輕的G教授是公認手術開得極好的主治醫師,在我刷好手、備好病人無菌區,站在他對面時,他迸出第一句話。「是。請多指教。」在手術檯上不能有太大動作以免污染手術範圍,我雙手依照無菌程序抱在胸口,向主治醫師致意。總醫師訓練是住院醫師訓練的最後一年,此階段會開始擔任較重大手術的主刀者或第一助手,例如全子宮切除手術或癌症手術。有病況嚴重的病人或者危急情況下,負責的住院醫師在尋求主治醫師意見和協助前,通常也先由總醫師來做後援指導。「唉。未來半年我晚上沒得好睡了。」G教授露出無奈的表情。即使口罩蓋住了他的半張臉,我也聽出他語氣裡的奚落與無奈。「咦?」我不懂他的意思。「你們這些新的總醫師,刀開得不好,常常手術止血不確實,半夜我都要因為內出血被你們找回來重開。」他只差沒有翻白眼給我看。我說不出話來。剛開始擔任總醫師職務的第一天就這樣被奚落,又不敢對主治醫師辯駁。心裡暗暗決定,你等著瞧,這一年我不會半夜叫你來。「唉呦你這樣綁線,病人要是出血而死,都是你害的。」G教授看著我還不夠純熟的動作,隔著口罩,完全不留情面地批評,「真是造孽。」他一邊示範給我看,一邊說。手術結束,我跟開刀房姊姊把所有剩下的外科縫線帶走。在晨會聽報告時,把縫線從會議桌縫隙拉出來,練習綁線;在值班室跟同事一邊聊天,一邊手不停地練習綁線。之後每一檯手術結束,我都把剩下的線帶走,就算在疲累至極、落入珍貴的睡眠狀態前幾分鐘,也繼續練習綁線。我要綁得又確實又快又好才行。我練了半年。一直到在手術檯上,沒有任何一位前輩醫師有意見為止。「都當總醫師半年了,怎麼還處理得這麼不好?」子宮切除手術要處理雙側的血管和組織,主治醫師擔任第一助手,我站主刀醫師位置,但其實除非主治醫師完全信任我,才會讓我從頭處理到尾,不然都是兩人一起完成左右血管和組織的止血、縫綁和切除。「你看這邊,我切除和預留縫綁的組織比較足夠,你那一側一定會綁不好而出血。」G教授一邊下針一邊說。被說處理得不好,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一早只以黑咖啡果腹的胃絞痛得緊,但如果這時候就下了開刀檯,只會讓他認為我能力不足還逃避。趁他正在綁線處理時,我抬起頭,讓眼淚沿著鼻淚管「回去」。這時候不能掉眼淚,掉眼淚會因為「污染手術傷口」被趕下手術檯的。況且,剛剛在我這一側切除和預留縫綁組織的,是G教授自己,不是我。我沒有反駁。我只是默默記下,以後手術時要記住這個訣竅。總醫師這一年,每一檯手術開始前,我都再三比對門診記錄、住院記錄、刀房登記手術資料,備好病人基本資料,手術前檢驗報告。這是所有手術室團隊必須依照標準作業流程完成的程序,為的是確保病人安全。但我的態度是,只要是我經手的病人和手術,我一定自己再次確認,甚至把重要的檢驗報告記在腦袋裡,如果手術中主治醫師問起,我一定可以在其他手術團隊回答之前提供出來。甚至在某次並非我負責的手術前,發現了門診護理師互相貼錯的兩本病歷,即使這並不影響手術處理。教學醫院的手術,通常由住院醫師先做準備,有時候先打開病人腹部,把手術病灶或視野準備好,主治醫師再上手術檯,與住院醫師一起完成病灶切除。多數手術重要程序完成,沒有明顯大量出血情況後,主治醫師就先離開手術檯,出手術室向家屬說明手術過程,出示手術切下來的檢體,說明病情。而接下來逐步將小出血處止血、逐步縫合腹壁、縫合皮膚以及蓋上敷料等等,就是住院醫師的事了。有些手術,主治醫師在下開刀檯前說,「差不多了,你們就關肚子就好。」我們嘴上應好,看著還在滲血的部分其實並不放心。主治醫師離開開刀房之後,拿開壓迫止血的紗布,「來,suture(縫合),我這邊補強一下。」我伸手向刷手護理師要器械和針線。把幾個不放心的出血點,一一縫好,止血。擔任總醫師一整年,我沒有半夜找主治醫師回來處理過。一直到我自己擔任主治醫師十多年,我也沒有任何病人因為手術過程處理得不好,半夜再推進開刀房補救過。不要挑戰我。我會證明給你看。女婦產科醫師的出路其實很廣,在中型醫院,願意輪班接生的話,病人會很多;在診所,單純排班門診,生活品質好,不需要半夜接生,不需要顧住院病人,收入其實跟在醫學中心差不多。某次藥廠廠商問我,「林醫師,你家很有錢嗎?」「哪聽來的啊?我開的是六年的國產小車欸。」我詫異。「哈哈哈,」廠商笑了,「那你就是另一種,叫做不愛錢。」「怎麼說?」「女婦產科醫師留在大醫院工作,一種就是家裡有錢,不在乎收入,一種就是不愛錢,喜歡挑戰。」廠商說得有點誇張,不過好像也不太偏離事實。是的。我喜歡挑戰。而且,我不服輸。我在住院醫師時期拿了一個碩士學位,研究醫師時期再拿一個,主治醫師時期則繼續攻讀博士。曾經有位學士畢業之後以大量研究和論文發表而一路升任教授的前輩醫師跟我說,「你為什麼不像我一樣認真做研究寫期刊呢?我每天晚餐後就會關進房裡,寫期刊文章。」我笑笑,「學長,我沒有老婆幫我煮飯洗衣帶小孩拿西裝送洗外加處理各式帳單啊。」雖說關起房門好好做學問不是做不到,但是男醫師通常難以理解自己的生活、學術和臨床地位是建立在家庭其他成員的付出與支持上。這總讓我覺得,那些獲得醫療奉獻獎、有卓越學問的醫師們,是否想過他們的成就應該多數歸給自己的妻子?台灣全部的醫學中心院長都是男性,各縣市醫師公會理事長也都是男性。女性或許從未被鼓勵參與公眾事務,也從未被支持爭取權力,更何況醫師這一行,雖說實力大於一切,但是多少社會與家庭照顧的壓力仍由女醫師承擔著,而所有公領域與體制內的遊戲規則都不利於男女平等競爭。在性別刻板印象下,女醫師必須比男醫師更下苦功、更努力,才能獲得病人的信任和職位的升遷。臨床能力需要的,是足夠的專業、正確的邏輯思考、充分的經驗、好的團隊合作,還有極大的耐心與同理心。這幾樣,哪個跟生理性別有直接相關?沒有。但是除了婦產科女醫師因為病人與家屬的性別選擇稍佔優勢之外,其他科對女醫師的心態,要不就是把女住院醫師看成其他醫事人員,要不就是癟癟嘴說,「查某醫師喔?甘有法度?」專科醫師考試剛好是我在友院接受次專科醫師訓練,以及碩士班要提出碩論計畫的同一個學期。在學校宿舍裡,我為了閉關苦讀,把網路關掉,照著規劃的讀書進度準備考試進程。念到半夜累了就趴在桌上睡,白天照常到醫院受訓。因為久坐與睡眠不足,下肢水腫到鞋子幾乎穿不上。每隔幾天,完成了考前複習的應有進度,才躺上床睡久一點。好幾個月,過得都是這樣的日子。等到終於考過了,確定自己五年來的訓練結果合乎專科醫師的資格,母校醫院的董事長跟我談,「你學的次專科符合醫院的評鑑需求,下個月回來上班。」接著我一邊從學校宿舍打包回家,一邊還得去把幾個月沒空修剪的頭髮處理一下。「讓我看起來老一點。」在美容院椅子坐定,我跟時髦的髮型設計師提出這樣的需求。她大概從來沒遇到客戶這樣要求的吧。當病人或家屬說「你好年輕喔,看起來像學生」的時候,千萬,千萬不要覺得開心,這句話代表的,是他們不信任你。家屬背後沒說出來的是,「不知道畢業多久了,行不行啊?」「還是去問問隔壁辦公室的小玉,她上次是在哪裡看的吧。」「就跟你說去人家介紹的那個教授那裡看,你看這個這麼年輕是會什麼啦!(扯袖子)」什麼時尚雜誌說今年流行粉嫩春裝,什麼短裙或甜美可愛風的髮型,要成為不被性別和年齡刻板印象所傷害的女醫師,在還沒獲得一些頭銜和名氣之前,至少要讓自己「看起來夠老」。住院醫師那時期,許多同事開始進入婚姻,也開始生育計畫。某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夢裡的我一如平常,在病房旁的值班室裡查閱專科參考書籍,想找出標準的個案治療計畫。我掌心內多了一個小娃娃。在夢中,那是我的小孩,至於尺寸為何離譜的小,和我到底怎麼生出了一個小孩,夢中當然沒有交代。電話響了,病房產房都找我。我把小孩跟手機一樣放進住院醫師短白袍的口袋裡,就奔出值班室忙碌去了。這一忙,又忙了一整天。臨到下班我才想起來,「小孩在我的口袋裡!」當我伸手到口袋裡,從聽診器、口袋參考書、手機、筆記紙條之中撈出「小孩」時,它已經支離破碎。我不知道男醫師們是否曾經有這樣「我無法好好照顧小孩」的夢境。十多年過去,夢中的驚恐與悔恨,和無法兼顧育兒、工作和學習的困難,對我來說是個再真實不過的噩夢。女醫師從小就是「好學生」,好學生的習慣就是拚命努力,哪裡被扣分,就哪裡重新翻書畫重點。不論什麼事情,我們都不願意認輸。問題是,人生裡有很多事,不是拚命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人生裡的很多事情挫敗,不是檢討重來或多練習幾次就可以不再挫敗的。當牽涉到人與人之間、牽涉到情感與信任、牽涉到社會與世俗壓力,哪是「自我檢討」、「咬牙努力」就可以不再失敗的?我是開始當主治醫師之後才看開這一切,又或者是從我的病人身上看到這一切?也許都有吧。書籍介紹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找到生命的出口作者:林靜儀出版社:鏡文學出版日期:2018/08/20作者簡介林靜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一隻傲嬌長毛臘腸的媽,眼睛已經老花的年紀。大學之前讀《紅樓夢》、打毛線縫香包,大學之後讀醫學期刊、掏內臟縫人肉。沒立過什麼不得了的人生目標,結果做了些沒有想過的事: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委員、公務機關和地方政府的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幾個專業團體的理監事,得了疾管署的金馨獎,喝了幾個月南太平洋的雨水和吃了不少北印度的風沙。相信人是在有限的選擇中做選擇,幸運要感謝老天,困境該檢討自己。人生觀受村上春樹的書影響極大(意思是若有偏差都怪他)。不論在哪一行都拚命工作,能夠睡到自然醒然後煮杯咖啡來喝,就算幸福了。延伸閱讀: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是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
2022-02-28 名人.精華區
陳莉茵/擴大罕病給付 基因治療盼曙光
過年前遇見一位來不及用藥、被罕病折磨到只剩16公斤的病人,忍不住激動落淚。憶及1998年首次為取得救命罕見疾病藥品向衞生署陳情,並籌建罕病基金會,迄今24年。全民健保本著社會保險精神,當年即收載給付罕藥,並於2005年設置專款,目前給付59種罕藥,照顧已公告235種罕病中的35類罕病患者。較之當年步履維艱,何以今時今日再談罕藥困境?罕藥昂貴 看到吃不到罕藥研發時間長、成本高、市場小而造就高價。然而現代醫學科技發展,針對單基因罕病使用的新藥研發多有斬獲,目前計畫進入台灣市場,並等待健保給付的昂貴罕藥已達20種,有限的罕藥專款難免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導致給付程序緩慢、給付規範嚴格。度日如年病急又渴望解終生之難的病患,自然只有望藥興歎,徒生藥貴命杳的錐心大憾。在個人用不起、連健保也捉襟見肘的狀況下,昂貴罕藥對台灣病患來說,無異於是「無意義」的罕藥醫療研發產製而已。市場太小 罕藥降價難 健保給付參考十國中位藥價由來已久,但對罕藥而言,若國際藥商視罕藥為「絕對商品」,台灣因病患人數相對少、市場小,與其他病患人數多倍於台灣的大國相比,降價或低價誘因相對也小。二代健保以降,健保給付趨緩更緩、嚴格更嚴格已是常態,是否影響新罕藥進入台灣市場前的臨床試驗及恩慈治療,有待觀察。去年底SMA藥品在中國大幅降價,是否造成大國壟斷而「罕藥鎖台灣」的困境,也令人擔憂。面對生命傳承中的「永續基因聖戰」,罕病患者的醫療權益爭取,是否再面臨令大家的下一代都極困擾的「永夜罕藥危機」?我們需要政府、醫界、藥界與民間組織根據2019年WHO全民健康覆蓋,及2021年聯合國「應對罕見疾病患者及家屬的挑戰」決議文,共同基於國際罕病議題高度,集思廣益的積極面對及作為,例如成立各經濟體專利公益平台及區域性罕藥定價,避免壟斷使病患用藥權益雪上加霜。基因治療 盼設立專款罕病大都源自基因缺損,昂貴罕藥用一輩子,不但是唯一仰仗的健保之困,更是病患們的終生噩夢。因此,基因治療對期待「治癒」的病患,便成為病苦中的曙光。然而引進新技術仍有許多問題待解,例如臨床療效、長期副作用、尤其基因治療所費不貲,預算應是大問題。就現行制度,其費用若置現有罕藥專款,勢必因財務衝擊過高而嚴重排擠其他罕藥,同時也可能需要調整給付計畫或法規,因應不同性質的治療。為降低經費預算排擠,罕病基金會建議另謀財源並另設專款以行特別給付計畫,俾利效能評估及財務管理。因此主張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預算項下,每年應另多撥付全民健保定額「基因治療專款」,以確保在合理財務資源挹注及管控下,引進各罕病基因治療。國際罕病日 關懷生命二月廿八日是國際罕病日,病患承擔著人類生命傳承中的隨機風險,大家從赤腳顛簸而行到如今削足適履,歷經萬難卻也慶幸在台灣,更明白國際大環境險峻及公共資源分配的困頓與艱難,祈願各界鼎助罕病患者能夠合理及時治療與用藥,在全民健保的台灣價值中,顯現尊重生命的終極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