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咳嗽
共找到
2259
筆 文章
-
-
2021-07-30 該看哪科.耳鼻喉
天熱吃冰消暑小心誘發鼻過敏! 吃完冰品出現「2症狀」要節制
近來天氣炎熱,防疫在家叫外賣、點手搖飲或是冰品,是許多人的消暑選擇,但如果本身是過敏體質的患者恐怕吃不消,可能引發各種過敏症狀,如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疫情期間可能以為自己不小心染疫,驚恐不已!對此,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除了塵蟎、灰塵等常見過敏原,冰品或香菸也屬於誘發過敏的刺激物,因此要注意有所節制。 貪涼吃了太多的冷飲、冰品 易誘發鼻過敏 李宏信指出,流鼻涕、打噴嚏、鼻塞是鼻過敏的典型症狀,雖好發於季節變換之時,但在夏季期間,若貪涼吃了太多的冷飲、冰品,也可能會誘發鼻過敏,尤其是氣喘患者更要注意,應避免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吃進太多冰冷食物,加劇過敏症狀。李宏信表示,由於鼻過敏患者的鼻神經及血管分布較一般人密集,遇到冰冷食物的刺激,會促使血管及氣管收縮,若吃完冰品有頻繁打噴嚏、咳嗽的現象,排除感冒因素,就有可能是鼻過敏發作,因此在家防疫,飲食也要有所忌口。鼻子的功能連大象都知道,其一為嗅覺的功能,除非是受到特別的病毒感染,像這次流行的新冠病毒使其破壞而失去嗅覺之外,大部分都不會有毛病。其二為呼吸功能,與生命生存有很大的關係,鼻子內的鼻甲、粘膜是個像香腸大小的海綿體組織,當中充滿豐富的微血管,主要作用是外部空氣進入肺部的調節器,外界空氣太冷會充血腫大,使空氣加溫進入肺部,外面空氣太熱則血管收縮,即冷脹熱縮的作用。 降低鼻過敏復發 這些事情要做到鼻子過敏者因內部神經過度發達,略越受溫度高低不同的刺激,就會產生冷脹熱縮的作用,刺激太大就會產生鼻黏膜腫大而鼻塞、流清水鼻涕、打噴嚏等過敏症狀,有些人鼻黏膜神經過度發達,是遺傳性、家族性的,這種體質的人也會受氣溫變化影響,產生過敏症狀,特別是現在疫情流行期間,缺乏運動也容易有鼻過敏症狀,可以多吃人蔘、粉光蔘、麻油等熱性食物,針對長年有鼻過敏者,輕者服用過敏藥物即可控制,尤其長效性抗過敏的組織胺等,都有很好的效果。李宏信進一步指出,鼻過敏發作時,鼻子會發癢而噴嚏連連,導致鼻腔中的血管充血,而使鼻黏膜腫大,因此還會引發嚴重的流鼻水、鼻塞等症狀,患者生活大受影響。鼻過敏一般常見用類固醇、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也有快速見效的鼻噴劑可使用,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容易產生藥物依賴、抗藥性等後遺症。雖然還有雷射、電燒、紅外線等手術方式可選擇,通常只對一般鼻病有效,無法改善嚴重鼻過敏。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強調,除了藥物、手術治療鼻過敏,患者也可檢驗自己對哪些過敏原,如:塵蟎、灰塵、黴菌、動物毛髮、香菸、花粉等過敏,盡量避免於日常生活中接觸。此外,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運動,更是不可少的生活好習慣,相輔相成,才能降低鼻過敏復發。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台灣超過2百萬人罹糖尿病!40歲以下患者增 醫警告:每天1杯飲料最可怕 ·透明鼻水流不停? 醫曝「4面相」小心是過敏性鼻炎
-
2021-07-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女大生打AZ連吞5顆普拿疼 醫揭「每日安全劑量」吃多恐喪命
不少民眾可能因接種完AZ或莫德納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像是發燒或全身痠痛等,配上普拿疼來止痛退燒,家醫科醫師許書華就分享先前有1名女大生吞了5顆普拿疼,她認為服用過量會造成肝臟損傷,製圖讓民眾了解「每日安全劑量」。一名18歲的女大生日前分享自身經驗,表示打完AZ疫苗後出現發燒、關節痛、頭痛等症狀,陸續吞了5顆普拿疼仍止不住痛,提醒網友們注意後續副作用。醫師許書華看完此分享後在臉書表示,普拿疼裡頭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能止痛退燒,但服用過多的乙醯胺酚,恐怕導致肝臟損傷甚至死亡,一般建議最大日劑量不要超過4000 毫克(mg),而平常頻繁使用的人,應在安全前提下,「盡可能每天不要超過 3000毫克。」許書華提出5點提醒,並做出「每日安全劑量」表格。像是購買非處方的咳嗽、感冒或止痛藥物時,需觀察是否含有乙醯胺酚的成份,「一般常見劑量為325、500或650毫克」,其中服用到500或650毫克需格外小心;再來是不應再配其他含有乙醯胺酚的藥物,避免劑量過高;也須避免在服藥時飲酒或配上含酒精之飲料,避免加重藥品肝毒性。若不幸服藥過量,出現中毒症狀,早期發現也相當重要,許書華表示,大約過量服用後24小時內,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右上腹部疼痛,嚴重中毒時,皮膚可能會變黃及感到倦怠。「若能在中毒後8小時內給予解毒劑治療最有效。」最後她提醒,打疫苗不需要常規服用普拿疼,打完後有發燒再吃即可。不少網友看完後大讚許書華的分享相當實用,「立馬收藏起來」;也有人提出詢問,「大量喝水(一天3000c.c.)對AZ很有用,這是真的嗎?還是只是傳聞?」許書華回應,「可能是指發燒過程中人體排汗散熱,排汗愈多,水分流失愈多。需要適度補充水分。」
-
2021-07-2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打噴嚏後腰痠小心椎弓斷裂 簡易1動作測試是否中招
就讀高中的鄭同學,平常熱愛游泳,每天都會下水練習,參加校隊的他,也是比賽的常勝軍。某天發現只要腰背挺直,下背出現有微微的疼痛,原先不以為意,想說休息幾天應該就會好,但反覆持續好一陣子,後來,甚至連輕輕地打個噴嚏,腰部也會有酸酸的感覺,最後嚴重到無法跟上校隊的訓練,趕快去做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是腰部的椎弓斷裂並伴隨脊椎滑脫,這才找出造成他一直疼痛的原因。運動選手經由物理治療 成功重返球隊並贏得金牌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亭妤表示,由於同學本身還是運動選手的身分,透過物理治療的專業介入,在一段時間的休息及症狀處理後,其實身體已經沒有感到不舒服。但他的目標是希望之後還能回到賽場上,而且還要預防這個舊傷不要復發,影響到比賽。因此,配合他的狀況,治療師根據物理治療的評估和觀察,幫他制定了一份個別的治療訓練內容。李亭妤醫師說明,因為脊椎的結構不穩定,首先,要幫他建立好腹內壓,讓脊椎旁的小肌肉知道如何保護脊椎不要受傷。針對身體的弱項肌群做強化,讓他重新學習用「正確的方法」來使用身體及優化身體的控制能力,在接受一次次的物理治療,成功地建立起好的核心來執行出理想的動作。經過處理之後,鄭同學慢慢地可以增加運動強度,順利的銜接到校隊的常規訓練,最後也去參加了比賽。何謂椎弓解離? 常被誤認為閃到腰而延誤治療李亭妤醫師說,椎弓解離常見於運動員或是經常需要彎腰、搬重物的人,長時間或是在多次、重覆性高的動作,在活動當中產生壓力擠壓到腰椎,累積下來便容易在脊椎比較脆弱的椎弓部,因為承受不了壓力便斷裂,一開始痛,很容易以為是「閃到腰」或被當成純粹的下背痛,因為最常聽到的症狀就是腰痛或是背很緊繃;但漸漸延伸到臀部和大腿後側都會僵硬,若不趕快好好治療,更嚴重一點的甚至會伴隨滑脫,可能就會有其他神經症狀,像是:臀部感到酸痛或刺痛、腳會麻、走路下肢無力…等等情形。當脊椎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一定會造成日常生活困擾,在活動當中,身體卻無法任意地彎腰、蹲下或伸直;當想咳嗽、打噴嚏時,這些動作都會迫使得脊椎承擔更多的壓力,更容易引發不適感,嚴重一點的人甚至睡不好覺,白天自然精神就差,需要倚靠藥物的介入才能好好的放鬆。可先自行做簡單的小測試,單腳站立,接著身體往後仰,伸展到最大角度,當伸展的時候會產生疼痛,即為陽性反應。李亭妤醫師提到,除了根據個案主訴的臨床症狀之外,還必須搭配影像檢查,來評估脊椎的狀態,像在X光片可看到,典型蘇格蘭狗狗斷頸的形狀(Scotty dog sign),透過臨床表現與影像呈現做結合,更清楚的掌握個案脊椎的情況。椎弓解離除手術外 保守透過物理治療也可改善症狀依據嚴重程度,除了靠手術之外,椎弓解離也可選擇保守治療,透過物理治療可以有下列幾種方式:1.症狀緩解:透過熱敷,對於緊繃的肌肉群達到放鬆,增加組織循環及代謝;使用不同的儀器治療達到降低疼痛和消炎、舒緩組織僵硬。2.徒手治療:經由身體評估和測試,針對特定部位及組織做手法處理,調整身體張力或恢復組織彈性。3.運動治療:為了避免舊傷復發,必須加強訓練核心肌群,有良好的腹內壓才可以保護脊椎;有足夠的肌肉力量,才能維持脊椎的穩定度,整合肢體協調性,當提升身體的能力,就可以避免再次受傷的風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莫名上背痛...竟是胃炎「轉移痛」所致! 醫解析「轉移痛與肌肉痠痛差異」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 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
2021-07-29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連吞口水都會嗆到!醫師教你如何預防吸入性肺炎
●嗆咳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威脅高齡長者生命●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容易引起嗆咳●嗆咳長者一旦咳嗽發燒,應立即就醫在邁入高齡社會之際,「吸入性肺炎」是威脅老人家生命的常見危險因子。所謂吸入性肺炎,是指因為嗆咳,使得食物、嘔吐物或嘴巴的分泌物等,在吞嚥過程因神經或肌肉不協調,會厭軟骨沒有關閉完全,誤跑到氣管而導致的肺炎。咳嗽功能不佳 難排出異物一般在喝水或飲食的過程中,因嗆咳致使水或食物錯跑到氣管時,不一定都會造成肺炎。正常人一有異物進入氣管,就會藉由咳嗽反應將異物排出,但年長者由於吞嚥功能退化及咳嗽反射能力下降,若有異物進入氣管後較難藉由咳嗽排除。有些長者因咳嗽功能不佳,一旦食物誤跑到氣管,沿著氣管進入肺部時,就會把人體口腔中的細菌帶入,造成感染而導致肺炎,或是因為吸入酸性食物或胃部分泌物造成化學性灼傷。尋求復健師幫忙 訓練吞嚥要如何預防老人吸入性肺炎?首先,可先確認其吞嚥功能是否正常,透過吞嚥攝影檢查,確認為神經、食道或是咽喉的問題。其次,可尋求復健部的語言及吞嚥治療師,進行相關的衛教和訓練,包含保持口腔清潔、進食時要坐正、少說話、進食後勿立即躺下、吃飯要小口,同時下巴要往下讓食道呈現直線狀,避免喝液體食物,改吃稠狀物,以免容易發生嗆咳。治療時,可先從家屬的闡述來辨別是否為吸入性肺炎,例如:病人喝牛奶時嗆到,導致發燒等症狀。對於容易嗆咳的病人,臨床上可能會建議幫他置放鼻胃管,以避免發生吸入性肺炎,但不建議為病人置放鼻胃管來作為預防吸入性肺炎的工具。因為這類病人可能連吞口水都會嗆到,因此,建議由語言治療師協助把病人的吞嚥功能調整復原,還有包含餵食的準則和其他注意事項,也可以請教語言治療師,以減少吸入性肺炎發生。肺炎發生太頻繁 做好因應此外,也要跟家屬建立共識,對於容易嗆咳的老人家,一旦咳嗽發燒,要立即送醫院,因為老人家得到肺炎的機率比別人高,也因為經常反覆肺炎,導致對某些抗生素已產生抗藥性,在一般門診使用一線抗生素治療效果有限,所以建議直接送急診醫治。如果病人得到肺炎次數太頻繁時,病人及家屬可與醫師討論相關DNR(Do-Not-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議題,讓病人與家屬提早做好後續的因應措施。
-
2021-07-28 癌症.抗癌新知
傷口長久不癒、身體疼痛持續…注意癌症十大警訊,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06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具首位,大家是不是從聞癌色變,到已經有點麻木了?癌症是那麼輕易地走入了我們的生活中,被癌症奪走生命的親友也漸漸時有所聞。但是,只要能提早發現徵兆,早期接受治療,癌症的治癒率仍是非常高。以下整理「癌症十大警訊」,歡迎大家分享給親朋好友,不要輕忽身體早已告訴你的徵兆,立即就醫檢查與治療,以免一拖再拖,而造成自己與家人的遺憾。▍癌症十大警訊:若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一)排便或排尿習慣改變:如果大小便次數突然增加或減少,突然出現便秘、腹瀉或糞便變細、頻尿、解尿困難、大小便顏色或內容物有異狀,都要進一步檢查直腸、膀胱或攝護腺。(二)有長久不癒的傷口: 身體傷口通常一星期就會癒合,但如果超過二、三星期都沒有癒合的話,就必須特別注意。(三)身體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像是身體各部位,經常出現異常出血或瘀青。(四)乳房或身體其他部位觸摸到腫塊:腫塊通常不痛不癢,在頸部發現腫塊要注意鼻咽癌、肝癌、肺癌;腹部如果發現腫塊,小孩可能要注意神經母細胞瘤,大人則有可能懷疑是肝癌。(五)長期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現象: 有進食困難的狀況發生,或是沒有胃口或消化不良等,就要特別檢查咽喉、食道或胃。(六)痣或疣有明顯的變化: 皮膚上的痣或疣有紅、腫變大或明顯改變,要注意是否為黑色素瘤。 (七)長期不明咳嗽或聲音沙啞: 久咳不癒或咳血、聲音變沙啞等,要特別檢查口腔、喉嚨及肺部。(八)不明原因的身體疼痛: 身體特定部位持續疼痛,長久未改善。(九)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沒有糖尿病、無甲狀腺機能亢進,若沒有特意節食或運動消耗,兩週內減輕體重2公斤,或一個月減少5公斤,都必須特別留意。(十)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燒或全身疲倦感:如果有久未改善的不明原因發燒、倦怠、全身無力等症狀。提醒大家,平時就要注意身體保健與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且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飲酒過量等等,若真的有以上徵兆,先請不用太擔心,進一步接受到醫院檢查,了解目前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醫院(本文由愛長照授權刊登,原文網址見此)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無症狀感染者真的無症狀?一表了解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重症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文章顯示,每5位染疫者,就有1人屬於無症狀患者。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疫情進入社區,台灣部分確診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在在顯示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不容忽視。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無症狀患者?該如何避免被無症狀患者感染?「症狀前」患者易遭誤判為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篩檢呈現陽性,二是整個病程中都未出現任何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所紀錄的「無症狀(Asymptomatic)」確診個案少之又少,因為多數被認定為無症狀的患者,屬於「前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就是在確診的當下,患者沒有發現任何症狀,而是在確診後,症狀才逐漸浮現。世界衛生組織派往中國武漢的團隊就發現,原先被歸類為無症狀患者,有75%在後續就開始出現症狀。除了確診後才發病的患者之外,大多數被認定是無症狀患者,其實並未察覺自己有新冠肺炎症狀,或是無法分辨新冠肺炎症狀和其他病症的差別,例如輕微發燒、疼痛,容易被忽略,咳嗽也可能被當作過敏性咳嗽或因抽菸等因素導致。傳染力較有症狀者低,監測困難成潛在危機《自然》期刊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症狀確診者,比起有症狀者的傳染力低了42%。雖然傳染力低,但無症狀者造成的傳染,多半無法以一般的作法監測,且許多國家的篩檢以有症狀者為優先,因此大多數無症狀者在不知情下,並未自我隔離,依舊上街購物、走動,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風險。學者對於無症狀者到底是不是社區感染的主因,影響社區感染的程度又有多少,仍未有定論。有學者就認為,無症狀患者並不是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因為他們較少咳嗽、打噴嚏,比起其他人造成的病毒汙染較少。其他傳染病學家則提醒,無症狀者透過講話、唱歌、吼叫,甚至在寒冷地區呼出的霧氣等,都有可能因此噴出微小飛沫散播病毒。
-
2021-07-27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老菸槍咳喘發燒以為染疫 檢查才知慢性阻塞性肺炎
一名67歲男性菸齡超過30年呼吸喘赴他院拿藥,疫情期間發現爬樓梯呼吸喘、久咳不癒,還出現發燒情形,家人擔心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所幸緊急送醫,才查出是慢性阻塞性肺炎發作,住院治療後已順利康復。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陳鈴宜指出,患者到院時因呼吸困難、痰黏稠咳不出來,發燒達39度,安排胸部X光檢查,確診為肺炎,同時引發原本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便建議盡速住院治療以免引發重症呼吸衰竭。經過藥物治療10多天,患者症狀趨於穩定,逐漸恢復往日活動也不再氣喘吁吁,說話中氣十足,家屬才放下心中一顆大石。陳鈴宜說,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形成是因外來刺激性物質,例如抽菸、空汙或環境有害物質吸入,導致氣道反覆發炎,產生如呼吸道狹窄、呼吸道阻塞,和會喘等症狀,一旦產生就無法恢復正常,嚴重時甚至影響氣體交換功能,進而造成血氧不足、二氧化碳累積。主要都與抽菸有關,而抽菸不僅造成呼吸道問題,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甚至肺癌的發生。她說,由於慢性肺阻塞肺病的初期症狀以咳嗽有痰為主,缺乏特異性,抽菸者常視咳痰為理所當然而輕忽,導致許多患者無法意識早期戒菸的重要性,甚至沒有於早期接受藥物治療,直到發現喘且日常活動受到限制才來就醫,此時呼吸道大多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陳鈴宜說,對於已經形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不用灰心,只要確實戒菸及遠離二手菸,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結構上雖無法再恢復完全正常,但用藥能改善症狀且延緩肺功能快速惡化,進而避免經常因呼吸道感染而掛急診,甚至住院。她提醒,活動性喘改善後,患者仍能視自己可以負荷的運動量適度活動,以提升生活品質。此外,隨著新冠肺炎疫苗陸續開打,也建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施打疫苗,才能降低因感染而引發重症的機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7-2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你的「濕氣」重不重?一張表自我檢測!口水多、舌苔厚...中醫師:有超過6項,你就是重度濕氣!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你的身體濕氣重?哪一些症狀代表你濕氣很重?身體濕氣檢測表1.全身無力常有人覺得自己全身提不起勁,頭整天昏昏沉沉的,腰好像背了一個大包袱,很沉重的感覺,兩條腿也好像綁了鉛條,上下樓梯都很困難。這些症狀和濕的關連很大,因為「濕性重著」,濕的特性會讓人覺得很有沉重的感覺,如果身體濕氣重,那可能是脾被濕給困住了,脾原本可以升發人體的清陽,一旦被濕困住了,清陽不升,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有的人覺得自己明明睡很多,但是卻總是睡不飽,甚至愈睡愈累,這也是身體濕氣太重的緣故,濕容易讓人覺得困倦,睡更久反而會更累,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中醫講「濕重如裹」,這種被緊緊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個渾身濕透似的那麼難受。2.肥胖,易胖體質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變大了,平時飲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的增加並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謝出了問題,一旦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不是我們所認識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這裡所指的「痰濕」更廣泛,包括痰、水、組織液,還包括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等。所以肥人多痰導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濕中阻」,使血液運行速度減慢而造成,所以這種體質就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病。中醫認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最有關係,其中脾的運化水濕出了問題,就會造成肥胖。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3.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常常有人會覺得自已的兩條腿好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但是按下去又沒有水腫的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把毛巾弄濕掛起來,過了幾個小時,毛巾的上半部已經乾了,但是下半部卻還是濕的,這就是水往低處流的現象,在中醫來講就是「濕性趨下」的意思,人體也像毛巾一樣,當身體濕氣偏重時,白天站久了,水濕會往下,就會覺得兩條腿很累、很重。那如果是晚上,我們躺平睡覺,一到早上起床時,如果覺得腰背很酸重,那也有可能是濕在作怪,因為我們躺平的時候身體最下端的部位是腰,而不是兩條腿,所以濕氣重的人,才會一早睡醒就腰痠。若心臟、腎臟及其他檢查都正常,卻常常在下午過後水腫是什麼原因?一種可能是特發性(體質性)水腫,多發生在比較容易緊張的女性,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這時需限制鹽分及水分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另一種是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長時間坐辦公桌,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中醫怎麼看水腫?水腫與中醫的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係。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是輸通、調節的意思,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對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輸通和調節的作用。腎氣的蒸騰和氣化作用可主導水液的代謝運輸,人體多餘的水,可藉由腎化為尿液排除體外,腎這方面的功能與西醫泌尿系統的功能相似。所以水腫在中醫看來有可能是肺脾或腎的臟腑功能失常,需進一步辨證治療。4.口水多,不口渴人有五液,五液指的是五種液體,這包括淚液、汗液、口水、鼻涕、唾液(較黏稠的口水),這五液分別由肝、心、脾、肺、腎五臟來控管。五臟中的「脾」是在管理口水的,如果脾虛,濕邪過盛,就容易出現口水過多的現象,這時只要調理好脾的功能,讓脾可以好好運化水濕,就可以改善口水過多的問題了。口水多的人有的也會有不喜歡喝水的現象,這類濕氣重的人喝的水往往比較少,比較不容易覺得口渴。5.痰多有些人長期咳嗽有痰,被西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實痰多是和本身的體質有關係的,所以有時單純使用止咳化痰藥效果不佳,如果單純使用化痰藥無法解決慢性咳痰,就必須調理身體的痰濕狀況,才能獲得根本解決,這時就必須調理脾胃功能了。為什麼痰濕和脾有關係呢?因為在中醫的認知裡,認為「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急性期的咳嗽有痰,可以從肺來著手,慢性的咳嗽有痰,就必須從脾來下手了。唯有調理脾胃,健脾祛濕,才有辦法搞定棘手的咳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為COPD,COPD的人主要的表現是咳嗽,他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難痊癒。追溯起來,大都有抽菸的病史,年輕的時候喜歡抽菸,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煙時不覺得會怎樣,只是時間一久,幾年後才知道,抽菸其實對氣管及肺部的傷害很大。COPD的病人長期咳喘,嚴重者一走動就喘,有的人必須依賴氧氣來輔助呼吸。為避免呼吸道的傷害,吸菸者及早戒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6.大便粘馬桶每個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較軟、不成形,甚至會很粘,容易粘馬桶。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廁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疾病也就離你不遠了。中醫的脾與消化功能有關,脾虛造成運化水穀的功能下降,這時水濕容易形成,一旦消化道較濕,排便就會較軟,較不成形,甚至會粘馬桶。另外,由於脾的運化水穀功能下降,造成消化能力變差,就算吃很少東西肚子也容易脹。7.濕疹濕疹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明確,它與皮膚過敏和遺傳有關。有少部分的人對奶類製品會過敏,也有人對羽毛、灰塵等物質敏感而引發濕疹。濕疹初起容易侵犯頭頸部及肘關節皮膚皺摺處,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皰為主,針尖到粟米大小。濕疹搔抓破皮,形成點狀的糜爛,滲出液體,乾燥後皮膚變成黃色的結痂斑片,若不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範圍亦會逐漸擴大。濕疹在中醫與「脾」這個臟腑最有關係,由於脾主運化,脾可運化水穀亦可運化水液,一旦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在皮膚上就可能有濕疹的產生。夏季氣候炎熱、暑氣重,容易形成濕熱環境,當體內的濕氣過多,無法排出體外,濕熱蒸於皮膚之間,就形成了濕疹,所以夏季是好發的季節。8.婦女白帶多由於陰道需要一些津液的滋潤,所以有白帶的產生。一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量不多,質清無色無味,唯獨在排卵期或月經來潮前量會稍多。而不正常的白帶,其質、量、顏色及氣味會有所變化,多數患者會感到底褲濕濕,且有分泌物以及不乾爽之感,白帶的顏色或白或黃,呈水或黏稠狀,或有腥臭味,有時也會伴隨著外陰部搔癢的症狀。民間有一句俗話:「十女九帶。」這說明了白帶常見於婦女,也頗受其困擾。根據白帶的顏色或品質可推測疾病的成因,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如泡沫狀白帶有可能感染滴蟲性陰道炎,豆腐渣樣白帶通常是黴菌陰道炎,而成黃白色黏稠乳酪狀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黃色白帶有帶膿則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白帶帶紅色在排除月經即將來潮的可能性之後,則必須懷疑是否為惡性腫瘤。因此若有白帶不正常的現象,最好還是至婦產科尋求診治。白帶與中醫的「濕」是最有關係的,中醫的理論認為濕流下焦,影響帶脈(中醫的經脈,通常與婦女疾病有關),而致帶下。中醫的「濕」有纏綿不易去除的特質,導致白帶在治療上無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病患必須有恆心,並且設法改善體質因素,才可獲得療效。9.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大多數的人是接受抽血檢驗後,才知道自己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於正常標準。研究發現,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絕對的關係,還會引起繼發性的其他全身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而血脂肪主要指的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其中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三酸甘油脂正常值為男性50∼200mg/dl、女性35∼165mg/dl,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醫院或檢驗所的數值會有些微的差異,這是因為每家醫院用的試劑不同,如果數值在該家醫院的標準值內,就沒問題了。其實,人體血脂的增高,主要原因是攝取過多的含脂肪或含高膽固醇食物,或營養不均衡,都會讓血脂無法正常的代謝或排出。此外,高血壓、肥胖、嗜煙酒、糖尿病及有家族遺傳的人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險群。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無法正常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會容易疲勞倦怠。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脂血症」的名稱,中醫對高脂血症的看法屬於「痰濕」的範圍,認為是不正常的代謝產物沒有正常排出,囤積在身體,造成身體的負擔。10.舌苔厚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中醫會藉由舌診的判讀來觀察身體的狀態,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一般來說會是一層薄薄白色的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舌苔變厚了,可能代表的是身體的濕氣很重。除濕穴道介紹:豐隆穴•穴位找法: 位於膝蓋外側與腳外踝連線正中間點處。•治療功效:健脾化濕、促進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7-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含抗菌成份的肥皂比不含的抗疫效果好?美國FDA釋疑
疫情期間,除了正確配戴口罩以外,維持手部的清潔也很重要,未清潔過的雙手不可接觸眼口鼻,用餐前更是要確實清潔雙手,以免病從口入,但洗手的肥皂要買含有抗菌成份的效果比較好嗎?美國FDA這麼說…..Q1:乾洗手對抵抗新冠肺炎病毒有效嗎?答:依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建議,欲防止感染傳播和降低生病風險的最佳方法是用普通肥皂(或清潔劑)和水洗手,而且至少20秒,尤其是去洗手間之後、進食前、咳嗽、打噴嚏或擤鼻涕後,一定要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潔雙手,若不方便濕洗手,CDC建議可使用酒精含量至少為60%的乾洗手液或75%酒精消毒雙手。Q2:含有抗菌成份的肥皂或清潔產品,防疫效果比較好嗎?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使用消毒洗滌產品(例如:抗菌肥皂)在預防疾病方面比用普通肥皂和水洗滌更有效,一些研究數據表明,抗菌成分從長遠來看可能弊大於利,需要更多的研究討論。Q3:可以自己DIY乾洗手液嗎?答:FDA建議民眾不要自行製作乾洗手液,因為如果製作不當,乾洗手可能無效,並且自製乾洗手,因為沒有相關機構認證是否可安全使用於皮膚,而有可能會灼傷皮膚的疑慮。Q4:許多表面清潔劑和消毒劑宣稱可殺死新冠肺炎病毒,因此可以在手或身體上使用這些產品來預防病毒嗎?答:美國FDA表示,應遵循家用清潔劑的使用說明,不要在皮膚上使用消毒噴霧劑或濕巾,因為可能會有刺激皮膚和眼睛的情況,故消毒噴霧劑或濕巾不適用於人體或寵物,這類產品應用於堅硬、無孔的物體表面。Q5:乾洗手液易燃嗎?應該存放在哪裡較安全呢?答:乾洗手液易燃,故應遠離熱源或火焰存放,並且存放在兒童拿不到和看不到的地方。若使用乾洗手液後,在可能會接觸熱、火花、靜電或明火的活動之前,應將乾洗手液揉搓直至完全乾燥。Q6:使用含有甲醇的乾洗手液安全嗎?答:FDA警告應避免使用含有甲醇的乾洗手液,因為甲醇是一種危險的有毒物質,會通過皮膚吸收而導致嚴重的副作用,不甚誤食恐會導致失明或死亡;在購買乾洗手液前,應仔細看清標示,是否含有甲醇。Q7:如果不小心使用到,應該怎麼辦?答:接觸甲醇恐會導致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永久性失明、癲癇發作、昏迷、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傷或死亡。若在手上使用含甲醇的乾洗手液,可能會有甲醇中毒的風險,但不小心誤食含甲醇乾洗手液的危害風險更大,不慎接觸含甲醇的乾洗手液並出現症狀的人應立即就醫。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登記又出包 18歲收到簡訊
第三輪新冠肺炎疫苗預約平台昨早上開放預約,共一五二萬九一四八人收到預約簡訊,至昨傍晚五時,九十五萬六九九六人完成預約,占比逾六成二,將於七月廿三日至七月廿九日接種。不過開放登記後,各地出現當機、預約系統滿載等異常情況,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應與預約眾多,及六縣市更改接種點、系統須做修正有關。昨天不少年輕族群意外收到預約簡訊,有十八歲妹妹收到簡訊,姊姊卻沒有,直呼「社會不公」。廿八歲楊姓女子沒慢性病或重大傷病,收到簡訊後很納悶,上網查詢終解開謎團,原來曾因咳嗽就醫,醫師診斷慢性支氣管炎,因此列入第九類。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可能民眾不知道自己有過就醫紀錄,出現相關主診斷,而被歸第九類;陳時中表示將與唐鳳討論,若不在第九類,不會收到簡訊,之前曾發現十八歲以下上線預約,發簡訊時就會自動剔除。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28歲女子接獲疫苗簡訊 終於解開被列第9類的「謎團」
28歲楊姓女子今天接到公費疫苗平台簡訊,順利預約接種時間,她先前上平台登記意願,顯示被歸類為第9類,但她根本沒慢性病或重大傷病,心裡一直很納悶,以為是系統出問題或有bug,今天收到簡訊並順利完成預約, 她好奇上網查詢終於解開「謎團」,原來是去年3月曾因咳嗽到醫院看病,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因此被列入第9類J41單純性慢性支氣管炎,得以優先接種。她將訊息PO到親友群組 ,大家紛紛為她「恭喜」,但也不禁納悶,慢性支氣管炎也算高風險疾病?有親友說以前感冒咳嗽去看診,也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楊小姐表示她聽說規為第9類的診斷時間,好像要在去年1月到今年5月底的診斷才算,她是去年3月看的病,眾親友議論一番得到結論「有點小毛病,就該去看醫生」。苗栗縣衛生局指出,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意願登記已截止,今天起第6、8、9、10類及1973年以前出生民眾會陸續收到簡訊,苗栗縣內共有3萬4338人,預約接種至7月22日中午12點截止,施打期間為7月23日至29日,請民眾準時前往接種。
-
2021-07-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國FDA警告:使用酒精乾洗手液可能產生頭痛、噁心副作用!注意使用4原則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配戴口罩、肥皂洗手、使用乾洗手….已成為生活日常,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於2021年6月發布警告,要注意在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後,可能會出現頭痛、噁心和頭暈等症狀……含酒精乾洗手液的揮發物可能會產生副作用?!自新冠肺炎大流行開始以來,越來越多案例通報美國FDA,表示在手上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後,出現了頭痛、噁心和頭暈等症狀;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表示,導致出現不適症狀的原因,可能是民眾在封閉空間或空氣流通不良的地方,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不適的症狀是因為乾洗手液的揮發物而導致。預防病毒侵擾,乾洗手液是首選嗎?乾洗手液可以幫助人體減少手上的細菌,避免病從口入。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CDC)建議,預防疾病感染傳播和降低生病風險的最佳方法是用普通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是去洗手間之後、進食前、咳嗽、打噴嚏或擤鼻涕後。若所處環境沒有肥皂和水,CDC表示可以使用酒精含量至少為60%的酒精乾洗手液。使用乾洗手液4注意事項1. 通風良好環境下使用 應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使用乾洗手液,如果在汽車等封閉環境使用乾洗手液,記得打開窗戶通風,並直到乾洗手液變乾並且揮發物散去為止;由於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易燃,若需進行任何涉及高溫、火花、靜電或明火的活動之前,須確保手部完全乾燥且揮發物散清,以免發生危險。2.儲存於陰涼環境不論是藥品或乾洗手液,應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和視線,因為即使是吞下少量的乾洗手液也會造成兒童酒精中毒,從而導致嚴重疾病或死亡。此外,因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易燃,應將乾洗手液放在陰涼環境下,不可放置在汽車中,因夏日高溫直射車體,恐造成危險。3. 乾洗手液使用限制 乾洗手液有助於減少手上的細菌,適合在沒有肥皂和水的情況下使用,使用時應讓乾洗手液於皮膚上風乾,而不是用水沖洗掉;另外,需注意乾洗手液不能消滅所有類型的細菌或病毒、在手特別髒或油膩時清潔效果不佳。4. 兒童使用乾洗手液需陪同 勿讓兒童獨自使用乾洗手液,應有成人於旁陪同使用;另外,切勿在眼睛內或眼睛周圍使用乾洗手液,恐導致灼傷和損傷,如果不慎接觸到眼睛或眼睛周圍,應用水徹底沖洗。 【延伸閱讀】 與食物中毒的距離,8個常忽略的錯誤觀念與習慣打籃球運動最怕膝蓋「惱人三重傷」,骨科醫師說:恐導致退化性關節疾病....你是乳癌高風險人群嗎?盤點乳癌風險原因,你…..中了幾個?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7-19 癌症.其他癌症
無症狀神經內分泌瘤難查覺 醫建議勤作健檢早發現
一名69歲男子日前健康檢查時發現在胃壁上有一顆約1公分的突起病灶,經切片報告診斷為神經內分泌瘤。所幸檢查細胞分化良好且無轉移的跡象,肝膽腸胃科醫師蔡松茂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將腫瘤完整切除,經化驗也是良性,患者才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長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松茂指出,神經內分泌瘤是一種較少見的腫瘤,據統計,每10萬人中有1.51人罹患,好發於男性、平均年齡為57.9歲。好發部位為直腸、肺部、胃、胰臟及大腸,又稱為類癌,主因在於它在細胞型態上無法判斷是良性或惡性,一般會潛伏很多年才會成形,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即是病逝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瘤。蔡松茂說,神經內分泌瘤分為有症狀的「功能性腫瘤」和無症狀的「非功能性腫瘤」兩種,患者屬於後者。功能性神經內分泌瘤常見10大症狀為皮膚炎、慢性腹瀉、氣喘、反覆消化性潰瘍、咳嗽、盜汗、臉潮紅、發熱、低血糖、心悸。因症狀無特異性,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錯失了早期治療的機會。蔡松茂提醒,有近60%的病患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惡化的傾向,建議定期成人健檢時加做胃鏡、大腸鏡及腹部超音波,如果發現久治不癒的10大症狀,就要有所警覺,及早就醫、積極治療。
-
2021-07-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到餐廳吃飯坐哪最能遠離病毒?已接種疫苗坐哪還有影響嗎?
「微解封」一場空?民眾期待的餐廳用餐規定放寬,在各縣市政府擔心疫情仍不穩之際,紛紛收回,讓準備大啖美食的人期待落空。未來若三級警戒解除,外出用餐的安全性到底如何?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點複雜。科學家仍在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進行更深入的暸解,更不用說餐廳通常有複雜的通風系統,且每家都不同。密西根州立大學骨科醫學院醫學副教授Peter Gulick提醒,如果餐廳使用循環空調系統,必須小心的是,病毒可能從這張桌子被帶到另一張桌子。特別是在你還沒有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以下是專家對於外出用餐的建議。戶外用餐區最安全,良好空氣對流可稀釋氣溶膠微粒。新冠病毒要靠空氣傳播,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甚至只是說話時,氣溶膠就會漂浮在空氣中。良好的空氣對流可以稀釋並吹走這些微粒。因此,戶外用餐是最安全的選擇。醫療保健公司Grand Rounds Health的流行病學家Tista Ghosh建議,如果在室內用餐,最好坐在敞開的門或窗戶附近,新鮮空氣會稀釋病毒顆粒。選擇餐桌之前,除了看餐桌間的距離、門窗是否開啟,建議也詢問餐廳如何處理通風問題。通風系統清潔了嗎?有沒有便攜式空氣淨化器都要考慮。注意空調出風口,避免坐在進氣口處。空調在病毒傳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疾病管制局去年七月發表,關於一家中國餐館爆發新冠肺炎的研究中,一名感染者的病毒傳播給幾英尺外的人,可能是因為被傳染者坐在空調進氣口附近。這個例子顯示通風的重要性,畢竟用餐時沒辦法戴著口罩。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食品與社會計畫執行主任Corby Kummer建議避免坐在進氣口附近,進氣口通常位於牆上或天花板。如果是空調是室外循環,坐靠近通風口是可以的,建議入座前先詢問。他認為坐在靠廚房附近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建築法規要求廚房必須有強大的排氣系統,將空氣向上通風,因此廚房通常有更好的通風。避開人流多的地方和吧台,避免與人交談。Gulick提醒,靠近廚房或許通風較好,但此區也是人員進出流量大的區域,他認為坐在較少人流的區域更安全,即使他已接種疫苗,但用餐時仍會堅持坐在較偏僻的座位。另外,坐在吧台絕不是好主意,儘管你想一個人靜靜喝一杯,但通常坐在吧台會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常免不了交談。我已經接種疫苗 坐在哪裡有差嗎?根據美國CDC說法,已接種新冠疫苗的人不太可能重症住院或死於新冠肺炎。早期研究發現,疫苗可以防止沒有症狀的人將病毒傳播給他人。但免疫力低下的人仍可能攜帶病毒,因為他們的抗體水平較低。還有一些未知數,例如疫苗的免疫力程序多久,是否需加強注射。儘管已接種疫苗,仍要留意可能未接種的客人或餐廳人員。出門前權衡自己的風險,不要放鬆警惕,室內用餐務必遵守餐廳關於座位和戴口罩的安全規定。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1-07-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營養師:「營養照護」是戰勝新冠病毒癒後關鍵!加速康復可以這樣吃
連日來,本土新冠疫情有稍有趨緩,但如陳時中指揮官所言:「心情可以放鬆,防疫行動仍不能鬆懈」,然而,新冠確診者有5成以上是輕症或無症狀,在居家隔離等待康復的期間,該怎麼吃才有助戰勝病毒,早日恢復呢?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營養照護是戰勝病毒的重要癒後關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熱量、高蛋白、充足水分攝取」,這飲食3關鍵將有助新冠確診者康復。 .增加熱量攝取約+250~500大卡/日—感染會增加體內壓力,應多吃高營養熱量密度的食物或飲品,才有足夠熱量對抗體內耗損: 1、少量多餐 就算不餓,也務必確保熱量足夠,減少對本體的耗損。2、吃酪梨、喝堅果飲 可透過油脂食物的攝取,提高能量進食。3、配方營養品 若食慾不振、身體不舒服,可視情況補充配方營養品,讓熱量、營養達到需求。.補充蛋白質營養—避免肌肉流失耗損使身體更虛弱、降低癒後恢復力:1、多吃蛋、肉、豆製品 以原型優質蛋白為主。2、 自製奶昔 可用豆漿、牛奶、優格+香蕉+堅果醬做高蛋白奶昔。3、蛋白質飲品 吃不下可利用高蛋白飲補充營養。 .水分補充足夠—發燒、流汗、咳嗽、腹瀉等,都會增加身體水分流失,為避免身體缺水、脫水、電解質失衡:1、少量多次喝水 避免身體缺水、痰越來越濃稠。2、自製水果水 把新鮮水果加進白開水中,替換不同味道的水份,避免味覺疲勞。3、喝電解質飲料 補充發燒、流汗、嘔吐、腹瀉之電解質。每日量體重 了解自己營養吸收狀態此外,高敏敏建議,每天盡可能的維持體重,因為體重是反應身體水分維持及營養狀態很直接的指標,除謹記以上營養原則,也要搭配多活動、多休息幫助更快恢復健康生活。最重要的還是確實的將口罩戴好、少出門、勤消毒,把自己跟周遭人事物都當成感染源、感染者,時刻提高警覺,一起加油渡難關!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
2021-07-1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接種攻略 中醫師這樣建議快速緩解不適
公費疫苗正如火如荼施打中,也傳出相關注射疫苗後的副作用,讓不少人忐忑不安,衛福部新營醫院建議,可透過預先服用中藥藥液,來減輕身體不適。而施打疫苗造成注射部位的疼痛、腫塊及搔癢,可以透過針灸來治療緩解,有效減低不適症狀。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育誠說,可將紫蘇加2至3片生薑一起用文火煎煮,煎煮時間為15至20分鐘,再將此藥液從施打疫苗的前一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三天,一天喝一碗的藥液,可緩解疫苗注射造成的發燒疼痛症狀。他進一步指出,以中醫觀點來看,紫蘇植物性味屬性為辛、溫,功效為能解表散寒、理氣消食、行氣和胃,紫蘇適合用於治感冒、咳嗽及姙娠嘔吐,而生薑能止嘔,這二種植物平時都能食用,對身體不會有太強不適感,防疫期間也適合。張育誠表示,針對施打疫苗後造成注射部位的疼痛、腫塊及搔癢的症狀,可以透過針灸來治療,以減緩腫塊的疼痛和大小。若有喉嚨痛的症狀,也可以用針灸來治療,透過從液門穴透中渚穴,治頭面五官的疾病。另外穴道本身能清熱,可以治療發燒,常搭配三間穴治頭痛,感冒時搭配使用效果更好,建議施打前找鄰近中醫師診療,安排適合的治療方針及專業建議。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擔心副作用 中醫師教你按壓穴道舒緩疼痛
國內疫苗擴大施打,各地陸續發現,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手臂「產生磁力」的有趣現象。不過,更多民眾擔心接種疫苗產生副作用,常見症狀包含發燒、肌肉痠痛等等,中醫師建議,民眾可於施打疫苗前三天赴院所調身體,發燒、肌肉痠痛時可以服用柴葛解飢、葛根湯解熱,另可搭配按壓穴道舒緩。針對接種前的準備事項,開業中醫師施昀廷說,施打疫苗前必須早點睡、不熬夜,飲食清淡、不喝酒,注射當天不空腹、不吃太飽,並喝大量的水,至少引用1500CC並多休息;建議施打前三天可依個人體質就診、調理身體。指揮中心日前於記者會公布,國人打完疫苗常見副作用,AZ疫苗部分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超過38度等;接種莫德納的副作用則為頭痛、發燒、疲倦、肌痛、關節痛、噁心、接種部位脹痛、嘔吐、淋巴結腫大、蕁麻疹、接種部位紅斑畏寒等。服用中藥所對應的症狀,施昀廷說,柴葛解飢、葛根湯可舒緩頭痛、發燒、肌肉痛,麻杏肝石湯則可舒緩胸悶、咳嗽。另也可搭配按壓穴道紓解不適,施昀廷指出,頭痛可按壓太陽穴、合谷穴;魚際穴、風池穴及大椎穴則可解熱,腳底的湧泉穴能消除疲勞並改善肌肉痠痛,足三里、血海穴可補虛補血促進血液循環。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剖析接種疫苗副作用 黃立民:先打AZ可防9成重症機會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接種疫苗是緩解疫情關鍵,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目前疫苗採購狀況,台灣施打的新冠疫苗將有4款,分別為AZ、莫德納及國產疫苗聯亞與高端。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若是染疫高風險族群,可打莫德納疫苗等RNA疫苗,保護力較高;對於有人不太希望接種AZ疫苗,他並表示,原則上可先打第1劑,防範重症效果達9成,未來若開放混打,可再改打其他疫苗。黃立民今日晚間於戰疫最前線臉書直播中分享,「目前認為高齡者打這些疫苗都是安全的,但接種前要注意自身健康狀況」。RNA疫苗如莫德納、輝瑞疫苗,發炎反應較強,副作用大,但效果好。AZ、聯亞與高端疫苗的效果則較RNA疫苗低。針對接種後副作用,黃立民表示,AZ腺病毒疫苗第1劑副作用比較明顯,第2劑還好,因為是去補充前一針的不足;RNA疫苗第2針是要加強第1針的效果,所以打第1針會比較不舒服;此外,AZ可能引起血栓反應,年輕女性要特別注意,有些歐洲國家已限定50歲以上的女性才能接種AZ疫苗。接種對象部分,肥胖者打疫苗是否較危險?黃立民表示,「要看有無其他疾病」,如肝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若單純肥胖沒有慢性病者,接種後的效果會差一些,因為肥胖有是免疫抑制效果。若還有慢性病,務必控制好病況才可接種疫苗;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均可接種疫苗,但務必要在身體狀況良好時施打。針對染疫高風險族群,黃立民指出,可以選擇打莫德納疫苗,保護力較高;對於有人不太希望接種AZ疫苗,他並表示,原則上可先打第1劑疫苗,先獲得保護力,並可防範9成的重症機會。目前國際研究已證實,混打疫苗的保護力較高,之後若開放混打,就可再改打其他疫苗。至於有感冒症狀者能否打疫苗?黃立民表示,只要接種疫苗當日沒發燒,只有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就可以打疫苗。針對之前接種疫苗有過嚴重過敏反應者,如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全身起疹子,可能是對某些成分過敏,會擔心發生「急性過敏性休克」,故接種前務必要跟醫師說;接種後30分鐘內若沒有不適反應,可以安心返家,原則上後續不會有太嚴重的反應。接種後若出現副作用,能如何加速緩解?黃立民表示,可以採「症狀治療」,副作用如發冷、發熱、發燒、頭痛、全身痠痛、倦怠等,可以使用普拿疼,有止痛消炎的效果,接種疫苗後過4至6小時,可吃2、3顆,覺得症狀舒緩就可停止服用。另不建議使用其他藥物緩解症狀,原則上多補充水分、多休息比較好。
-
2021-07-12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貓狗咳嗽是什麼原因?獸醫解析何時才需要就醫
咳嗽並不完全是件壞事!咳嗽是一種生理反射動作,當咽喉、氣管或支氣管受到刺激(如黏液、灰塵、異物、菸、油煙、香水、化學刺激物或支氣管徑突然的變化時),便會藉由咳嗽排除支氣管內的異物,是動物很重要的保護機制。但排除這些因素,導致毛孩咳嗽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狗貓常見的咳嗽原因 氣管異常:典型的氣管塌陷犬隻會發出乾性、粗糙的「鵝叫聲」,且好發於興奮時、剛運動完或頸圈拉扯時,並會持續咳嗽一段時間。這是一種氣管軟骨結構異常所造成的氣管狹窄,甚至阻塞的現象。常見於迷你犬或玩具犬,如吉娃娃、博美、馬爾濟斯、貴賓犬等,目前被認為是一種遺傳疾病,統計上有四分之一的犬隻在六月齡時就會出現咳嗽症狀。氣管發育不全也會在短吻犬(英鬥、法鬥、巴哥、西施等)發生,因為先天發育不全,導致呼吸道異常,也有可能導致肺部高血壓,引發心臟衰竭。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發炎性(無病原性)呼吸道疾病,幾乎每天都會咳,且持續超過兩個月,此症狀在老犬較為常見,也是犬隻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心臟病:目前研究統計上顯示,常見心臟病造成的左心房變大及肺積水和咳嗽並無直接相關性,反而是因為常見的心臟病,如犬隻的二尖瓣疾病,易發生於老年的中小型犬,這些老年小型犬也是好發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氣管塌陷、支氣管軟化、慢性支氣管炎等,故也是容易出現陣發的乾咳。但在心傳臨床經驗上,確實有些肺積水的狗狗第一個出現的症狀是咳嗽,所以若是已經知道有心臟病的狗狗突然咳嗽,還是要帶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釐清咳嗽是否跟心臟衰竭有關。 心絲蟲感染:心絲蟲藉由蚊子叮咬傳染,並生活在狗貓心臟及肺部的血管中,並可能造成血管的堵塞。感染心絲蟲的狗貓可能在運動過後,出現持續一段時間的乾咳,並伴隨精神食慾下降、體重下降、運動不耐及腹水等右心衰竭的症狀。 氣喘:氣喘疾病較常見於貓咪身上,是呼吸道因過敏造成免疫性慢性發炎而收縮及黏液增加的現象。各年齡層的貓皆有可能發生,但好發於4-5歲。咳嗽症狀可以是急性/慢性、陣發/持續。 綜合呼吸道感染症(CIRD):為一種多病原性的高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例如博得氏菌、副流感病毒、犬皰疹病毒及犬第二型腺病毒等。常見於年輕犬隻,且近期去過多犬隻的聚集場所,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有眼鼻分泌物等症狀,通常兩周內會自我緩解。其他類似的症狀有哪些?鼻涕逆流:為一種連續的吸氣現象,常見於年輕或中年犬隻,好發品種為短吻犬或米格魯等。常見發生原因為興奮、溫差、過敏、吸入異物,若無過於頻繁發生,則不需太擔心。嘔吐:可見吐出的食物或液體,味道偏酸,腹部會有明顯的起伏,嘔吐前後常可見毛孩有吞嚥及舔嘴巴的動作。咳嗽後常伴隨的乾嘔則會出現在連續咳嗽後的最後一聲高頻的「喀!」,通常不會吐出東西,或僅吐出少量黏液(常被吞回去)。甚麼樣的狀況需要就醫?當發現毛孩有咳嗽的症狀,請飼主觀察是什麼時候開始咳/頻率/持續時間/引發咳嗽的特定狀況(例如:拉牽繩時、抱毛孩時、喝水吃飯時、興奮、休息時、夜晚、清晨、天氣變化時)/咳嗽的聲音聽起來如何(有無痰聲),若無法分辨或難以用言語敘述時,也可以請毛孩的爸媽拍下毛孩當下的狀況給獸醫師評估!若是輕微幾次的咳嗽,且幾天後毛孩就恢復正常,則飼主不需過度擔心;但是,若咳嗽情況日漸嚴重(頻率上升、持續時間長),或精神食慾受到影響就需要就醫。若是有喘、舌頭變白/紫、呼吸困難(胸腔起伏大/胸腹呼吸不同步/仰頭呼吸/無法趴下休息)、昏倒、吐血水,以上皆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性,所以若出現以上狀況,請家長們盡快帶毛孩去附近診所或急診醫院就醫。 就醫後會做甚麼處置?首要目標是找出咳嗽的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所以獸醫師們會依照每隻不同的毛孩狀況決定接下來要做的檢查,初步希望可以區分是心臟相關的原因,還是上下呼吸道的疾病。聽診是獸醫師們初步判斷心臟病和肺部疾病的第一步,接下來可能會拍攝X光或做血液檢查,來得知毛孩心肺的狀況,更進一步的檢查則包含:電腦斷層、透視X光、氣管/支氣管鏡、氣管/支氣管灌洗、穿刺採樣、過敏原檢測等,來幫助獸醫師們做更精確的診斷,並給予後續的照顧建議與治療方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心傳動物醫院官網,原文出處:狗貓也會酷酷嫂,認識常見咳嗽原因
-
2021-07-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師請你告訴我真話,我會不會死?」我在防疫旅館的那些日子
突然接到人力資源室主任來電,由於醫院擴編COVID-19專責病房,所有內外科醫師都已投入第一線支援。外圍的社區篩檢站及檢疫所,醫院決定由其他科醫師來負責。「事出緊急,因此想請你先當第一棒,明天會安排其他醫師接替你。」頓時熱血澎湃,眼前出現四個大字:「莫忘初衷」,那是過去老師叮嚀我們的話,後來變成我們教導住院醫師與醫學生必須謹記在心的社會責任。時光拉回2003年剛升任主治醫師時,在晨間的SARS會議中,我突然被派任精神科篩檢病房接第一棒的場景。那時所有進療養院的精神病人,都先由我來接案專責,必須等兩周確認沒有感染SARS,才能後送到一般急性病房。十八年後,這感覺又回來了,還來不及反應與思考,我已被公務車載到一間旅館門口。救護車整日盤桓,旅館從遊客不來,變成一床難求。這座十幾層樓高的商旅,離捷運站不遠,曾是旅行團與自由行背包客的回憶。因疫情關係,旅店風華褪去,早已門前冷落車馬稀;而今又拜疫情之賜,突然間一床難求。許多小白救護車在旅店門口徘徊,希望能把病人安置下來,卻不得其門而入。大堂辦理報到的地方,是警察守護的安全組,負責監控進出人員與檢查家屬帶來給病人的物品。旅館辦理報到的VIP櫃台,變成醫師臨時診療處。打開電腦,飯店的名稱變成檢疫所,貴賓的房號變成病床號。只要在旅客報到櫃台開藥,一箭之遙的醫院藥局就會即時印出藥袋,百里加急的把藥包好送來,由「全副武裝」醫護送至房間。孩子還在家等,「醫師我會不會好?」這裡的病人來自北部各區,拿起旅館櫃檯電話直撥房號,就可和病人通話。護理師說XXX房的少婦,一直想找醫師,雖然看起來不是重症,但不斷給護理師壓力,可不可以請醫師按捺她一下。看來很多病人需要心理支持,一線醫護人員的壓力也到了臨界點。這位職業婦女因公司有人確診,自己雖無症狀但快篩陽性,居家隔離等待PCR結果,兩天後突然被救護車載到這裡「關起來」,留下兩個停課在家自主學習的小孩,她想回家隔離又擔心把病毒傳給小孩,問醫師可不可以在這裡住久一點。另一個房間的女大學生因為阿嬤在萬華工作,家裡有三個人染疫,都被隔離了。問我什麼時候可以讓她照X光片,她想知道肺部有沒有纖維化,以後會不會好。另一房的小姐說她現在沒有嗅覺,又一直在咳嗽。說完手機畫面轉到跟她同房的孩子,那是她侄子,一直在拉肚子。再來是三人房,父子三口同時確診,住在飯店同房間咳來咳去,老的有點發燒……等不到醫院病床,只能給他一筒氧氣,跟生命賽跑。雙北每天都有百名以上的病人確診,如果沒有這一百多床緩衝,醫院早已癱瘓崩解。但檢疫旅館的病人真的是輕症嗎?是因為醫院早已爆滿,病人才會送到檢疫旅館,有些送來時已中重症,有的是進來後繼續惡化。防疫旅館外頭,許多救護車徘徊,只要一有空房,馬上就有「新人」補進來。當較嚴重的病人房間電話沒人接時,心裡就會一陣緊張,該不會已經快樂缺氧……趕緊派人全副武裝開門闖入。有時與病人通電話,發現病人呼吸急促,只能給他一筒氧氣跟生命賽跑。我能做的只是開給患者止喘止咳化痰藥物,減輕症狀,並調整他們後送醫院的順序。「加油喔,很快就可以回家了!」這句話講得心虛。病人說:「醫師請你告訴我真話,我會不會死?」我評估他症狀輕微,年紀不大,沒有慢性病,惡化機率很低,應該不會有大問題。「醫師你不要騙我,我們看到電視,都有三、四十歲的健康人死了,我好怕……」接著是一陣啜泣與沉默。因為有很多病人要看,不得不掛電話或關掉視訊螢幕,對話的結尾總是一句「加油喔,很快就可以回家了!」講得有點心虛,不知是否我會是他一生中,最後一個在清醒時對話的醫師?視訊看診時,醫院又送來十幾筒氧氣,給幾位血氧值低下、等待後送,可能隨時要插管的病人更換。坐鎮檢疫旅館的護理督導,一直與醫院急診連繫,好不容易通知有一床空出,就準備後送病人過去,也不敢告訴病人說「你很幸運」,畢竟空出的床位代表有病人剛蒙主恩寵。支援結束,護理人員感謝我臨危受命,而她們卻沒能回家,將住在旅館奮戰兩星期。隔天早上起床,我看著防疫旅館的群組,發生了許多事。幾個昨天才開藥外加心理關懷的病人,因發燒持續,血氧降低或氣喘,已陸續轉到醫院重症病房,有幾個因沒床轉不出去的,只能繼續抱著氧氣筒等待奇蹟。這場戰役死傷慘重,每個感染者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崩解。國運與民命正在跟時間賽跑,看來只有加速疫苗接種,才能盡早結束這場浩劫。
-
2021-07-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終於看到你了!」夫妻病房抗「疫」成功 慶金婚周年
「老婆,終於看到你了!」先後確診的王先生、王太太,因症狀變嚴重,轉送到花蓮慈濟醫院重症專責病房治療,在夫妻同室治療、相互扶持,及醫護人員照護下已痊癒,出院時適逢結婚周年,醫療團隊為這對結婚將滿50年的夫妻,送上鮮花與卡片提前慶祝金婚,祝福攜手度過更多的金色歲月。花蓮慈濟醫院自5月中旬疫情爆發後,收治16位新冠肺炎確診者,其中10位是重症,目前已累計13位病人復原出院。王姓夫妻昨天病癒出院,病房照護團隊得知夫妻結婚50年,特別準備小驚喜,為王太太戴上白色頭紗、王先生別上藍色領帶,在象徵重生的日子裡,提前為他們慶祝金婚,讓這對夫妻非常感動。慈濟醫院表示,夫妻倆剛染病時須分隔兩病房,經指揮中心5月底宣布專責病房可兩人一室時,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讓夫妻倆同室,有陣子都沒看到太太的王先生感動流淚,對著太太說「終於看到你了!」2人因為有另一半的鼓勵與支持打氣,變得更積極配合復健治療。回想住院一個多月經歷,王太太說,先生當時咳嗽,以為只是感冒,看了耳鼻喉科後還是發燒,醫師建議篩檢,才發現確診,自己則是沒有症狀,後來連續發燒六天,先生在住院期間還暈倒2次,6月初就被轉送到慈濟醫院治療。緊緊牽著太太的手的王先生忍不住掉淚,愧疚自己害老婆染疫,儘管非常怕血,但都為了家人積極接受治療及復健。看著邊回憶邊流淚的先生,王太太說出愛的告白,表示一點都沒有責怪的意思,王先生也說,是太太的支持才能堅持下去。慈濟醫院長林欣榮表示,從他們送至醫院第一天,就以中西醫合療方式治療,除了西醫用藥,中醫以淨斯本草飲濃縮液,搭配中藥粉調理身體,祝福這對夫妻出院後順利、平安,展開新生活。
-
2021-07-08 醫聲.數位健康
數位醫療新科技/3成新冠輕症非典症狀+隱形缺氧猝死 台大推平台救援
新冠肺炎引發的隱形缺氧以致全球猝死案例頻傳,國內也有不少居住在家中或是檢疫所民眾因隱形缺氧來不及就醫,到院前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雖緊急採購1.5萬台血氧計至收治輕症的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旅館,但監測數值仍舊不全;台大醫院與微軟合作推出「血氧即時偵測平台」並搭配混合實境病房,運用頭盔遠端監控患者,近期將桃園的隔離病房與集中檢疫所合作,導入系統即時協助院外患者。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表示,新冠病毒入侵人體後,除了會影響肺部,也會影響血液系統導致「微血栓」,加上發生隱形缺氧的患者,通常不會以典型症狀表現,如咳嗽、發燒,反而以非典型的症狀,如肌肉痠痛、腹瀉、噁心等,也導致患者疏忽症狀,等到意識到不適時,血氧濃度已低到危及生命。根據觀察,約有三成輕度或中度新冠肺炎患者,因隱形缺氧病情快速惡化。李建璋表示,中央目前雖然已經配發1.5萬台指尖型血氧機至集中檢疫所或是旅館,但並沒有如英國,建置血氧日記每天記錄以及說明是否有其他症狀,而是直接用LINE上傳血氧數據,沒有連貫性,若患者不幸病況嚴重需要就醫,醫師也沒辦法回顧患者的病程發展。如果患者在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中出現不適病症,還是需要護理人員訪視,沒辦法遠端會診,反而增加醫護感染的機率。鑑於種種狀況,台大在一個月內完成與微軟的合作,火速建置血氧即時監測平台,李建璋表示,該平台搭配混合實境診療方式,減少醫護人員暴露於病毒中的機會,患者病情若出現變化需要聯合專家會診時,也可以透過遠距協作讓不同專科的醫生團隊加入診斷,大幅改善疫情下的診療品質。李建璋表示,未來該系統可以擴大推廣到不同的情境,如近期大規模接種疫苗,不少長者發生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都可以透過該系統做一監測,幫助即時給予醫療協助。「疫情之前,我們鼓勵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疫情之後,你我僅剩下零接觸」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近年智慧醫療不斷在全球發展,疫情成了智慧醫療的加速器,如何讓智慧醫療能降低醫護感染的機率,又能兼顧治療照顧品質成一大課題。
-
2021-07-08 名人.陳旺全
醫師給你問/怕疫苗副作用?試試這帖防疫茶舒緩!名醫陳旺全遠距諮詢限量開放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五月中旬爆發,全台防疫進入第三級警戒,引發國人恐慌,許多人搶打新冠疫苗,也有很多人搶購中醫用藥「清冠一號」中藥。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陳旺全提醒,清冠一號是治療性的處方用藥,須由中醫師診斷臨床症狀後的處方藥物,不可輕易使用。 若要避免染疫,一定要身體平衡、提升免疫力,更要養肺補氣,「預防重於治療」,陳旺全特別公開其平常飲用的「防疫茶」配方,一般人可以飲用,也有助於舒緩施打疫苗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像他三周前接種莫德納疫苗,在施打前兩小時飲用250㏄防疫茶,打完後又喝了250㏄,沒有什麼副作用,僅注射處有些微的紅腫,冰敷一下就好了。 中醫權威陳旺全平時門診搶手,他受聯合報、WaCare邀約在元氣網提供公益遠距服務,即日起開放預約,將於12日-18日特定諮詢時段與預約民眾一對一諮詢,名額有限。減輕疫苗副作用,中醫按壓穴道、茶飲有效嗎?☛快按此問專家,免費諮詢限6名。https://bit.ly/2SQ6xD0 陳旺全強調,面對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全球正流行Delta變異株具高傳染力,接種疫苗從一劑、兩劑,現在可能要打到第三劑,但疫苗並不能治癒疾病,而是避免染疫變成重症。中醫和西醫都具有「精準醫學」概念,中醫會從每個人的基因、生活型態差異等層面,預測疾病發生的可能性,更可以透過中醫的預防保健法來避免疾病的產生。 「預防與治療並不同」陳旺全說,中醫藥能殺死病毒,抑制病毒複製與傳染,「清冠一號」是由 北板藍根、魚腥草、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瓜蔞實、厚朴、甘草等10味藥材 組成,屬處方用藥,與三軍總醫院合作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病患的效果不錯。如果病人出現咳嗽、發燒、X光照射肺部浸潤、PCR篩檢呈陽性時,即可使用清冠一號治療,但使用劑量須經中醫師視病人症狀開立處方治療。 防疫最重要的是「補氣血」陳旺全指出,氣血不足會動脈循環不好,容易快樂缺氧,推薦大家平時可以喝「防疫茶」補中益氣,亞健康的人經醫師診斷處方喝防疫茶效果更好。對於身體較弱、多汗的人,則建議6味藥材組成的防疫茶,可再加入黃耆、北沙參及防風各3錢的藥材熬煮茶飲,養肺補氣。打莫德納疫苗後,發生副作用的女性比較多,可以再加入黃耆、枸杞、白朮等藥材燉煮防疫茶飲用。 避免染疫陳旺全說,除了打疫苗,一定增強自身免疫力,喝防疫茶外,營養要均衡,平常多吃天然的蔬果,尤其薑、蔥、蒜要多食用,具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也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每天曬太陽10分鐘攝取維生素D,都有防疫的效用。想知道如何食補提升抗疫能力嗎?☛快按此預約諮詢,免費限額僅6名。https://bit.ly/2SQ6xD0 【防疫茶】● 材料:魚腥草5g、桑葉5g、紫蘇5g、薄荷1.5g、菊花2g、炙甘草1g● 作法:1、個人飲用時,可取一個500cc廣口保溫瓶,將中藥材洗淨放入瓶中,再以500cc熱開水沖入瓶中,蓋好瓶蓋悶20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可陸續回沖飲用,直至沒味道為止。2、若為家庭成員飲用,可將洗淨的中藥材放入鍋中,加入2000cc的水,用大火煮沸,轉小火煮20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功效:補肺益氣、防疫☛點擊了解如何免費預約中醫師陳旺全遠距線上諮詢服務。
-
2021-07-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近萬人搶上的防疫課詳解
「COVID-19照護研討會」影音連結三級疫情警戒至今,大家生活大受影響,新冠病毒不斷變異,防疫知識也必須不斷升級,台中榮總3日舉行「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專家強調,吃對營養素有助防疫,更要多喝水,攝取優質蛋白質;防疫期間若缺乏運動,可能影響慢性病控制和發胖,建議在家做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線上運動也很好。「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開放提問 疫苗施打利大於弊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這是院方第三周舉辦研討會,前二場是專業場,分享院內整合醫療照顧新冠患者經驗,但民眾對防疫、醫療照護及接種疫苗有不少疑惑,這場特別選定大家最關心的疫苗與防疫生活,除了專家開講,也開放民眾提問,透過與專業醫護對話,期望大家更懂得保護自己。研討會以「如何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開場,台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強調,防疫視同作戰。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主持「有打有保庇?疫苗聰明接種全攻略」,由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分析接種疫苗的利大於弊。隔絕病毒 口罩洗手不能少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說,在居家防疫期間,不要把病毒帶回家,就一定要確實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做好環境的清消及健康自主管理。現已有家用快篩試劑,林詩萍強調,若出現頭痛、發燒、咳嗽等症狀,不宜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家用快篩試劑適用於疾病盛行率高的環境,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已有症狀者不適用居家快篩林詩萍進一步指出,若是症狀輕微的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應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但若是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要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使用過的快篩試劑及試劑棒要用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再接受篩檢。林詩萍提醒,居家快篩結果為陰性,也不代表安全無虞,也可能是偽陰性,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採檢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提升免疫 補維生素多喝水居家防疫期間,提升免疫力飲食相當重要,台中榮總營養室主任謝惠敏建議,平時要多喝水,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也要補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維生素A、C、D、B6、鋅、鐵、銅、硒等,還有攝取Omega-3脂肪酸食物,攝取多樣化蔬果,多吃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也可補充益生菌、優格或優酪乳等。防疫期間缺乏運動,台中榮總復健科技師陳彥文建議,最好在家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在家可進行線上運動課程、體感遊戲、肌力平衡訓練、深呼吸等,或做家事打掃等,都能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強化身體抵抗力。
-
2021-07-0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COVID-19照護研討會自我防護篇:如何避免把病毒帶回家?提升免疫力吃什麼?
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協辦的「COVID-19照護研討會」,今天(3日)舉辦民眾場,以民眾為主要對象,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吸引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以下《元氣網》整理一般民眾最關心的議題,「自我防護篇」詳細問答。Q:如何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在居家防疫期間,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避免遭受病毒感染,就要做好六面向的防疫:確實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做好環境的清消及健康自主管理。而雖然目前幾乎所有民眾都已戴口罩,但仍可看到一些不正確的佩戴及使用行為,尤其使用過的口罩如何處理也是相當重要。Q:我何時需要居家快篩?有感冒症狀時怎麼辦?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若出現頭痛、發燒、咳嗽等症狀,不宜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應佩戴口罩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就醫。家用快篩試劑適用疾病盛行率高的環境,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若是症狀輕微的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應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但若是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要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使用過的快篩試劑及試劑棒要用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再接受一次快篩。若是兩次快篩都是陽性,就必須再做PCR篩檢才能確診。林詩萍提醒,居家快篩結果為陰性,也不代表安全無虞,也可能是偽陰性,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採檢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Q:居家快篩,陰性、陽性處理流程?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快篩結果陽性:如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 1922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快篩結果陰性:.不代表安全無虞,亦可能有偽陰性或採檢時病毒量較低無法被偵測之可能.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採檢完之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Q:有些人有打疫苗有些人沒打,有打是否就不用戴口罩?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以美國情況來看,疫苗覆蓋率已較高,美國CDC指引建議戴口罩可適度鬆綁。不過現在的變種病毒,數據看來疫苗的保護效果似乎較低,因此是否完整接受疫苗接種就不需戴口罩,還有待觀察。且台灣目前疫苗普及率仍相對低,因此不管是打了或沒打的民眾,建議仍要遵守上述六項防疫規範。Q:防疫期間應攝取哪些營養素?吃哪些提升免疫力的飲食以對抗病毒威脅?台中榮總營養室主任謝惠敏:居家防疫期間,攝取對的營養素、吃對提升免疫的飲食相當重要,平時一定要多喝水,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也要補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10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C、D、葉酸、B6、B12、鋅、鐵、銅、硒等。還有攝取Omega-3脂肪酸提升免疫力,多酚類、類黃酮改善內皮組織功能,膳食纖維可以跟益生菌協同作用保護腸胃。但提醒大家,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營養素或物質可以建構出身體防禦系統,一定要各種營養素一起攝取,因此飲食以多樣化蔬果為主,多吃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也可補充益生菌、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病毒。Q:居家防疫如何維護身心健康?可做哪些運動?台中榮總復健科技師陳彥文:防疫期間不少慢性病患及一般人都無法外出運動,在缺乏運動下,可能慢性病控制不好或發胖,建議成年一天居家運動要超過30分鐘、兒童或青少年要超過1小時,最好在家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可以在家進行線上運動課程、體感遊戲、肌力平衡訓練,或是多做家事打掃,甚至走路爬樓梯、跳繩、跟著音樂跳舞等,都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強化身體的抵抗力,避免病毒入侵。而許多人在家防疫心理也產生很大的壓力,建議養成每日靜坐或深呼吸至少十分鐘,可紓解因疫情帶來的緊張情緒。
-
2021-07-04 醫聲.數位健康
COVID-19照護研討會/中榮研討會引萬人觀看 院長陳適安率專家解惑新冠肺炎
台灣今年五月爆發新冠疫情,至今已有1萬4991人確診、造成686人死亡,致死率達4.5%,超越全球平均致死率2.17%。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認為,死亡率計算有不同標準,像是用母群體計算、其他流行病學統計等,死亡率的估算還有很多討論空間,台灣醫療水準名列前茅,醫護人員也持續努力救治患者。台中榮總、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天共同舉辦以民眾為主要對象的防疫照護線上研討會,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陳適安表示,五月爆發疫情時,全國醫界面臨比預期更多的新冠重症病患,發現新冠肺炎主要引起肺部功能衰竭,但也可能引起肺栓塞、中風。過去普遍認為東方人較少出現肺栓塞、腦中風,他曾與北榮團隊做過相關研究,這次收治於中榮的新冠重症病人中,意識不清、肢體活動較差的個案,醫療團隊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發現部分有肺栓塞、腦血管病變,值得重視與觀察。台中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文侯表示,疫情爆發前,台中市有64%民眾看診優先選擇診所,但疫情爆發後不敢看診,有些慢性病人需長期服藥卻中斷,造成血糖增高、血糖上升、心臟病沒控制增加併發症,增加急重症風險,也成為醫療院所負擔,他在會中呼籲,不管是慢性或急性病人,還是要去看診。陳文侯指出,之前發生民眾罹患新冠肺炎,在家死亡或到院前死亡,不可能完全無症狀,要注意是否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呼吸急促、喘或咳嗽胸痛、胸悶,缺氧導致心跳過快,都要特別注意。此外到診所就醫,也要如實告知接觸史,否則會讓自己病情被誤判,也影響醫療人員。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李三剛表示,人工智慧發展快速,健保署開放就診、影像紀錄於雲端系統查詢,疫情爆發後,指揮中心與健保署、移民署合作,將TOCC納入雲端查詢,去年推出口罩實名制,今年推出簡訊實聯制、疫苗預約,若居家隔離、檢疫者有醫療需求,也可透過遠距醫療。李三剛指出,歐盟七月一日推出「數位疫苗」,衛福部已開會討論,未來可就國際上符合數位疫苗標準進行認證。另外,各醫院也紛紛利用AI技術,讓病人使用穿戴式裝備,若病人需要隔離,醫護可直接透過系統觀察,有必要再進去病房,避免護理人員屢次更衣。台中榮總三年前進行急重症、加護病房病人分類,此功能在新冠疫情發揮效果。另外,紫外線機器人可進行環境清消、配送機器人可減少人力耗費,雙和醫院用聊天機器人減少病人心理憂鬱,未來還可以利用AI分析疫苗接種或研究。
-
2021-07-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COVID-19照護研討會/中榮防疫照護研討會近萬人上線 分享趨吉避凶防疫攻略
三級疫情警戒至今,大家生活大受影響,新冠病毒不斷變異,防疫知識也必須不斷升級,台中榮總今天舉行「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專家建議,吃對營養素有助防疫,建議多喝水,攝取優質蛋白質;防疫期間若缺乏運動,可能影響慢性病控制不好和發胖,建議在家做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線上運動也很好。「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這是院方第三周舉辦研討會,前二場是專業場,分享院內整合醫療照顧新冠患者經驗,但民眾對防疫、醫療照護及接種疫苗有不少疑惑,特別選定大家最關心的疫苗與防疫生活,除了專家開講,也開放民眾提問,透過與專業醫護對話,期望大家更懂得保護自己。研討會首先以「如何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開場,台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強調,防疫視同作戰。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主持「有打有保庇?疫苗聰明接種全攻略」,由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分析接種疫苗的利大於弊。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指出,在居家防疫期間,避免遭到病毒感染,不要把病毒帶回家,就一定要確實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做好環境的清消及健康自主管理。現已有家用快篩試劑,林詩萍強調,若出現頭痛、發燒、咳嗽等症狀,不宜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應佩戴口罩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就醫。家用快篩試劑適用疾病盛行率高的環境,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林詩萍進一步指出,若是症狀輕微的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應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但若是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要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使用過的快篩試劑及試劑棒要用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再接受一次快篩。若是兩次快篩都是陽性,就必須再做PCR篩檢才能確診。林詩萍提醒,居家快篩結果為陰性,也不代表安全無虞,也可能是偽陰性,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採檢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居家防疫期間,攝取對的營養素、吃對提升免疫的飲食力相當重要,台中榮總營養室主任謝惠敏建議,平時一定要多喝水,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也要補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維生素A、C、D、B6、鋅、鐵、銅、硒等,還有攝取Omega-3脂肪酸食物,飲食以多樣化蔬果為主,多吃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也可補充益生菌、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病毒。此外,防疫期間不少慢性病患及一般人都無法外出運動,在缺乏運動下,可能慢性病控制不好或發胖,台中榮總復健科技師陳彥文建議,最好在家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可以在家進行線上運動課程、體感遊戲、肌力平衡訓練、深呼吸等,或是多做家事打掃等,都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強化身體的抵抗力,避免病毒入侵。聯合報和聯合新聞網的副總編輯洪淑惠指出,這場研討會在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後舉行,上線參與人數近萬,可以看出民眾除了指揮中心宣布的重要的疫情新聞和政策,還想知道更多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免於感染的訊息,元氣網從去年疫情開始,瀏覽數較之前翻倍成長,將繼續提供實用且正確的訊息。
-
2021-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摸到帶有病毒的食品或食品包裝會感染 COVID-19 嗎?美CDC釋疑
疫情期間是否有可能會因為處理食物或接觸食品包裝而感染COVID-19嗎?依據2020年12月31日美國CDC公布的資訊表示,只要遵循食品安全的基本步驟,就不需太過恐慌。目前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主要感染方式,是當有人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帶有COVID-19冠狀病毒的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導致。對於因為觸摸帶有病毒的表面或物體(包括食品或食品包裝),然後觸摸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來感染COVID-19,並不被認為是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但基於食品安全的原則,購物、處理食物、接觸食品包裝後,或準備進食之前,一定要洗手,並用肥皂和水沖洗確實清潔;如果沒有肥皂和水,可使用75%的酒精或乾洗手,完全覆蓋雙手表面,並搓揉直到乾燥,以免導致健康危害。從食品、食品包裝或袋子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被認為非常低,目前尚未發現因接觸食品、食品包裝或購物袋而感染COVID-19的病例,但仍需遵守食品安全的處理原則。1. 打開包裝時,需在購買後2小時內冷藏或冷凍肉類、家禽、雞蛋、海鮮和其他易腐爛物品。2. 不要在硬紙板或塑料包裝的食品上使用漂白水消毒液。3. 可重複使用的布質購物袋骯髒時,可用清潔產品洗滌並晾乾。1. 不要用肥皂、漂白劑、消毒劑、酒精、消毒劑或任何其他化學品清洗新鮮農產品。2. 用流動的自來水輕輕沖洗新鮮水果和蔬菜。3. 不論是否食用蔬果外皮,仍應使用乾淨的刷子進行刷洗。4. 尚未證明鹽、胡椒、醋、檸檬汁和柳橙汁能有效去除農產品上的細菌。1. 有害細菌在5~60℃之間生長最快,如果要購買肉類、家禽或海鮮時,記得準備冷藏箱和冰袋,以確保返家過程中食物保持在5℃或更低的溫度以下。2. 切勿讓需要冷藏的肉類、家禽或海鮮在室溫下放置超過兩個小時,如果氣溫高於32℃,切勿讓需要冷藏的肉類、家禽或海鮮在室溫下放置超過一小時。3. 採買回到家後,肉類、家禽和海鮮應立即處理烹調或放入冰箱中安全儲存。4. 如果外包裝出現破損,保溫袋或冷藏箱在接觸生肉、家禽或海鮮或其汁液後,應用熱肥皂水或漂白水溶液徹底清洗表面。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處理食物或接觸食品包裝與感染COVID-19有關包裝食品、新鮮農產品、肉類的食品安全處理處理包裝食品處理和清潔新鮮農產品肉類、家禽和海鮮的採購與處理 【延伸閱讀】 食物中毒是什麼?一次了解食物中毒高風險族群有哪些?傳統市場成為新冠肺炎高風險區?!醫提點4招不把病毒帶回家!情緒忽高忽低!就是罹患躁鬱症的前兆嗎?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7-0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噗妮聊護理:疫情下的看診防護四步驟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五⽉中旬起,臺灣新冠肺炎確診數每日上升,⼈⼼惶惶,為使醫療量能可發揮最大效能,降低民眾進出醫院感染風險,各大醫院紛紛提出病患減少⾄醫院就診建議。但有 些「不得不」在疫情期間就醫的病患,如接受癌症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液透析...等患者,在⼀定的時間,須回到醫院就診並且接受適當的治療。在醫院治療室⼯作的我,每天接觸將近上百位病患,常發現病患把⼝罩戴反、沒有將⼝罩遮住鼻子等情況,並再三提醒,協助病患做好正確防護,保護病患自己也保護周遭的⼈。 「假如⼀定得在疫情期間進入醫院,哪些防護措施⼀定要做呢?」可從以下四點做起 推薦社團:慢病好日子臉書社團第一、正確配戴口罩配戴⼝罩時,記得遮住鼻子與嘴巴,且需清楚分別⼝罩的正、反⾯,並正確配戴。口罩的設計,⼤多是顏⾊深的那⼀⾯朝外。打噴嚏時,切記不要把⼝罩拿下來,如果⼝罩不⼩⼼弄濕、髒汙,千萬不要節省,換⼀個新的⼝罩才能有好的防護⼒,且遵循四個⼩時更換⼀次⼝罩的原則。在醫院⼯作,常常看到病患戴兩層⼝罩或配戴Ν95⼝罩,但少數病患會因為過於悶熱、不適應長時間戴Ν95,導致呼吸不順、頭暈、⾎氧濃度下降等不適,而將⼝罩拿下來「正常呼吸」,這樣反⽽沒有辦法達到正確配戴⼝罩的防護效果,所以說「戴得多,不如戴得好」,才能讓口罩的保護力發揮最大效果。 第二、配戴護目鏡或面罩疫情升溫之後,醫院內有許多病患⾃主性地戴起護⽬鏡與⾯罩,護⽬鏡與⾯罩都能夠達到⼀樣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每次配戴完畢後,必須使⽤酒精消毒,且酒精需停留在物體表⾯⾄少15秒之後再擦拭,才能 達到有效的消毒功能。 第三、勤洗⼿才是防疫重點許多病患開始戴起乳膠、⼿扒雞⼿套,但當脫掉⼿套後,還需要洗⼿嗎?答案是「需要的」!勤洗⼿比戴⼿套更有防護⼒。因為,很多⼈常常戴了⼿套、就忘記要洗⼿,反⽽增加病毒停留在⼿ 上的機會與時間,滑⼀下⼿機、摸⼀下臉、揉⼀下眼睛,病毒容易有機可趁。正確的使⽤肥皂濕洗⼿,並採⽤「內、外、夾、⼸、⼤、立、腕」的洗⼿⼝訣,會比使⽤酒精性乾洗⼿更有效果。當然,若在沒有清水洗手的地⽅,則可使⽤酒精性乾洗⼿來消毒雙⼿。第四、回家先洗澡換衣物,並劃分髒汙區與乾淨區回到家裡除了濕洗⼿以外,就是要先洗澡、將⾝上的衣物全部更換,並將家裡劃分出髒汙區與乾淨區。譬如⽞關視為髒污區、客廳與房間是乾淨區。室外的鞋⼦不要穿到室內,回到家中也能使⽤消毒液,將鞋⼦消毒並放置,在家才能安⼼、安全防疫。 另外,新冠肺炎病毒會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亦會經由雙⼿或觸碰污染的物品⽽接觸傳染;還有空氣中微⼩液體或固體微粒的氣溶膠傳染。若想避免感染,則需要從日常生活中阻斷感染的途徑。「戴⼝罩、勤洗⼿、回到家先洗澡」是必要條件,防疫期間待在家、非必要時不外出,就醫時做好⾃我防護,並誠實告知醫護⼈員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保護⾃⼰、保護別⼈,⼀起為防疫盡⼀份⼼⼒。 【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