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咳嗽
共找到
2259
筆 文章
-
-
2022-03-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案例+5 嘉義婚宴群聚再增四人確診
國內今天新增五例本土個案以及93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境外移入個案中42例為落地採檢陽性,本土個案中一例為居隔陰轉陽個案,另四例和嘉義婚宴群聚有關。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四例與嘉義婚宴群聚相關個案,一例居住於嘉義縣、嘉義市兩例、雲林一例。四人皆於3月13日參加過婚宴,匡列採檢陽性,Ct值介於15至24。目前匡列採檢共235人,205人陰性、9人陽性,剩下21人採檢中。另一例台南市個案(案22086),與旅遊團衍生群聚相關,為日前確診個案(案20297)的母親。居家隔離期滿後採檢陽性。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0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印尼(17例)、越南(14例)、美國(6例)、新加坡及泰國(各4例)、韓國及馬來西亞(各2例)、土耳其、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香港、法國、德國、菲律賓、印度及澳大利亞(各1例)移入,另3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3月5日至3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2003例確診,分別為6441例境外移入,1萬550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2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賴宣孜語言治療師表示,進食與吞嚥功能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衰退,家中長輩有食慾減退,常有吃不完一餐、進食時間拉長,用餐或用餐後一直咳嗽或嗆咳,感到喉嚨疑似有東西卡住吞不下去,偶爾被自己的口水嗆到及體重減輕的問題,可能就是吞嚥能力下降。賴宣孜指出,高齡長輩有類似情況,可以簡單做重複吞嚥動作測試,檢測是否有吞嚥困難問題。一開始請長輩在椅子坐正,給1毫升水,盡可能分次將口水吞下,觀察喉嚨的吞嚥動作,是否可在30秒內完成3次以上的吞口水動作,當長輩有吞嚥困難時,常會在吞完第1次口水後,無法順利第2次吞口水或感到費力困難。賴宣孜說,吞嚥動作是靠一連串的神經肌肉動作完成,因此吞嚥能力是可以鍛鍊的,可藉由活動喉嚨肌肉力量、雙頰、舌頭和雙唇肌肉力量加強吞嚥保護力,減少咳嗽或嗆咳次數。若高齡長輩有進食困難的問題,吞嚥運動訓練可讓長輩進食更順利且更享受美食,下列是常見的吞嚥運動:1.薛克式運動(Shaker)訓練:頭不墊枕頭,仰躺在地上,雙肩著地,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腳尖,當頭抬到最高時,需維持靜止30秒至1分鐘,再緩慢放下,可重複3次。2.下顎內縮阻抗(CTAR))訓練:在椅子上坐正,不靠椅背,將直徑約12公分左右且具有彈性的球放置於下顎處後,持續用力向胸口擠壓,需維持約30秒,可重複3次。3.馬上扣運動(Masako)訓練:舌頭輕輕伸出至唇外,上下齒輕咬住舌頭並且用力吞口水,可重複5至10下。4.舌頭運動:雙唇張開,用力把舌頭向前伸出至唇外,然後依往前、往左、往右的順序轉動舌頭,且每轉一個方向,舌頭需維持10秒,可重複5至10下。5.吹氣運動:手握捲笛,用力將捲笛吹出聲音,每次可連續吹20下。
-
2022-03-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義婚宴衍生群聚+2累計6例並燒到台北 旅遊團群聚再增1例
國內今天新增三例本土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三例個案中僅有一例為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為旅遊團相關個案。另外兩例則和嘉義婚宴有關,分別為嘉義縣和台北市個案;嘉義婚宴衍生群聚已累計6人確診。兩例和嘉義婚宴群聚相關的個案中,包含台北市和嘉義縣的個案各一例。其中台北市個案(案22039)為20歲多歲男性,曾接種兩劑AZ和一劑莫德納疫苗。曾於3月13日參加嘉義喜宴,並於3月19日出現喉嚨痛症狀,自行快篩陽性後,自行就醫採檢也陽性,Ct值16。另一例嘉義縣個案(案22013),60多歲女性,為日前確診個案(案21916)的妻子,本身並未參加喜宴。於3月19日進行接觸者採檢,並於同日出現輕微咳嗽症狀。採檢陽性,Ct值18。莊人祥表示,這場喜宴賓客共209人,已有五人陽性,196人陰性,另有八人還在採檢中。另外,台南也新增一例個案(案22038),為旅遊團衍生群聚個案(案21262、案21263)的同住家人。莊人祥表示,個案於3月10日開始居家隔離,期滿前採檢陽性,Ct值16。
-
2022-03-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例確診 境外移入118例創次高
國內新增121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個案及118例境外移入,境外移入創次高。其中6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其中嘉義縣的群聚新增兩例個案,另一例個案則為旅遊團相關個案。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9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8例)、印尼(10例)、美國(7例)、菲律賓(6例)、香港(5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加坡、英國、加拿大、泰國及西班牙(各2例)、模里西斯、日本、馬來西亞、埃及、突尼西亞、柬埔寨、印度、韓國、衣索比亞、荷蘭及卡亞(各1例)移入,另2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日至3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905例確診,分別為6348例境外移入,1萬550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20 該看哪科.兒科
邊境漸開、急診氣喘兒增 專家:做好兩件事保護兒童
時序入春,日夜溫差大,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說,到急診就醫的呼吸道症狀兒童變多,以細菌感染誘發氣喘最常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應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台灣呼吸道過敏兒童多,過敏兒的呼吸道比一般小孩易受病毒感染,症狀也比較嚴重,公共場所口罩令尚未完全解除,家中大人都接種新冠疫苗,做好這兩件事,對兒童也有保護效果。謝宗學臉書發文指出,3月起兒童急診病人數量明顯增加,月初以病毒型腸胃炎為主,但3月中開始,病毒型腸胃炎減少,呼吸道症狀病人漸增。經觀察急診檢驗結果,謝宗學歸納這些兒童急診個案最多為黴漿菌感染導致急性氣喘發作,其次為鼻病毒引起的發燒、流鼻水、咳嗽,感染腺病毒而發高燒的較少。黃高彬表示,現在是季節交替時節,早晚溫差較大,呼吸道過敏的孩子容易有症狀發作,這些孩子的上呼吸道,也會比一般沒有過敏的小孩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的感染,感染後的症狀通常也會比較嚴重。黃高彬表示,目前口罩令尚未完全解除,對這些孩子仍有保護效果。此外,病毒或細菌感染的症狀仍與過敏症狀不同,前者可以持續整天,後者則集中發生於早晚,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幫助醫師釐清症狀。謝宗學文中指出,隨著逐步鬆綁口罩政策、回歸正常生活,過程可預期急診會觀察到上述現象,但還是要提醒家長,仍要注意孩子呼吸道防護措施是否確實,特別是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病史的孩子,容易因為黴漿菌感染而誘發急性氣喘發作。黃高彬表示,BNT這款mRNA疫苗是目前唯一可用於兒童的的新冠疫苗,其原理是用脂肪顆粒包覆mRNA,打進人體後脂肪被代謝掉,mRNA裸露出來,可以產生棘突蛋白,刺激身體產生抗體,將來如有真的新冠病毒進來,身體就能辨識病毒表面的棘突,免疫系統快速反應,把病毒中和、破壞掉。黃高彬表示,兒童是否接種新冠疫苗,這是個兩難,疫苗所帶來的棘突蛋白,對於小孩的血管是一種刺激,有可能導致血管炎、心肌炎、心包膜炎。台灣疫苗接種資料顯示,台灣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的比例初步看來是有高於國外。黃高彬表示,兒童到底要不要接種,是一個兩難,下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就要討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兒童通常是受到一起生活的成年人所感染,若同住家人都有完整種,可望減少兒童感染的風險。
-
2022-03-20 養生.生活智慧王
今晚春分養生開運禁忌 民俗專家報六大面向要注意
今天深夜的11時34分,是農曆節氣進入「春分」的時刻,屬於春天的中分點,民俗專家楊登嵙說,今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忽熱忽冷的氣候,人們常常昨天熱到想吃冰、今天又冷到穿上羽絨衣,導致身體總是不時出現一些小狀況,提醒有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的開運養生與禁忌。民俗專家楊登嵙提醒的六大開運養生禁忌說明如下:一、食:多吃食令蔬菜水果、豆芽、豆苗、萵苣等食材,有助於活化身體生長機能。可以多吃韭菜等等,其有養陽功效,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適當吃些其他辛甘發散之品,比如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注意養肝,協調肝的陰陽平衡。多食用一些甘味食物,如枸杞子、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這些能補肝益腎。還可以泡點菊花茶、薄荷水,能清除肝熱。但最好不要喝酒,因為春季易傷肝,建議減少飲酒。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必佐以蔥、薑、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腹部不舒之弊。二、衣:溫度變化比較大,溫差也大,早晚比較冷,中午相對比較熱。如果過早脫掉冬裝,穿上春裝,容易受到溫度冷熱變化的影響,會發生一些感冒、關節炎或者氣管炎等疾病。因此,春分時節,要隨時了解氣溫變化情況,根據溫度變化,靈活增減衣物。三、住:選擇在上午8時左右開窗,這時候,一般氣溫比較回溫,空氣品質也比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另外,在午睡以後,可以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四、行:春分前後,萬物復甦,是花草樹木生長萌芽期,這時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而且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風木剋脾土,容易出現腹痛腹瀉。而且風多風大,也容易感冒流鼻涕、咳嗽。因此,風多風大時,避免到戶外受風,以免造成腹痛。此時,易發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過敏性疾病等。五、育:伸伸懶腰通經絡,深呼吸,趕走疲倦,運動宜緩,微出汗,春遊慢跑去登山。六、樂:養肝為先,戒怒鬱,樂觀開朗想開點。
-
2022-03-20 癌症.肺癌
2022癌症高峰論壇/肺癌治療 雙標靶接續活得久還要活得更好
「我還可以活多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夏德椿說,這是大部分癌友在確診後第一個、也是最想問的問題。台灣好發肺腺癌以女性居多,但存活期高於男性。一般認為,抽菸為肺癌的危險因子,不過,台灣好發肺腺癌者,卻以女性居多,分析可能與家族史、烹飪或區域性空汙問題PM2.5有關。然而根據2022年澳洲最新的真實世界統計,女性確診肺癌後,存活期比男性多1.6倍,女性存活率也高出八成以上。夏德椿醫師表示,關鍵原因除了性別基因的修復率之外,在治療選擇與預後的生活習慣,是決定存活期的關鍵。延伸閱讀👉接續型雙標靶治療 肺癌突破五年存活門檻夏德椿表示,台灣肺癌患者60%有EGFR基因突變,因此,標靶藥物的治療佔相當重要的角色。當患者接受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治療一段時間後,若產生抗藥性,有機會以接續型雙標靶治療,也就是以T790M基因突變為標的,使用第三代標靶治療,根據亞洲國際大型研究顯示,接受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的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超過五年。延長標靶治療時間、延後化療,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活得久,也要活得好。夏德椿表示,台灣的肺腺癌患者,有60%屬於EGFR基因突變,因此,第一線用藥可以選擇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大多已有健保給付,讓病患在有效抗癌過程不但較少的經濟負擔,同時也能享有較佳的生活品質。完整影音👉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前景與趨勢夏德椿說明,目前針對EGFR基因突變患者的治療,一線用藥通常以第二代標靶治療居多,當出現抗藥性,病患不須灰心,多數病患會產生T790M基因突變,可使用接續型雙標靶治療,尤其Del19病患七成以上有機會接續使用。根據亞洲國際大型研究GioSwinG發現,2+3接續型雙標靶治療,患者整體存活期可超過五年。近期日本、韓國等地區研究也顯示同樣的臨床好處。反觀目前第三代標靶藥物抗藥後,主要是以化學治療為主。而2+3接續型雙標靶治療,延長標靶治療時間,延後化療,提升晚期肺癌的存活率,有機會讓患者擁有更優質的生活品質。對付抗藥性,最好採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為何需要採取接續型雙標靶治療?夏德椿進一步解釋,因為每種藥物都可能產生抗藥性。夏德椿將癌細胞比喻為黑社會,如果黑社會開賭場,卻每天受到警察臨檢,就像患者服用標靶藥物抑制癌細胞,臨檢讓賭場開不下去,於是它就必須另找出路改為網路賭場,就像是病患治療後產生了抗藥性,其中又以進一步產生T790M基因突變為主要的抗藥方式,因此,在第一、二代標靶產生抗藥性後,有機會能夠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病友故事👉醫病讓肺癌治療 活更久更好 夏德椿分享六年前收治的一名60多歲男性,因咳嗽及背痛等症狀就醫,檢查發現左上肺葉腫瘤,切片診斷為EGFR陽性(上皮生長因子基因突變),且有骨轉移。當時與患者討論後,接受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左上肺葉腫瘤明顯縮小,兩年後患者出現骨頭疼痛劇烈,骨轉移處惡化,並確認產生T790M基因突變,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目前病情控制良好,存活期已超過六年。醫病充分溝通,量身打造治療方案,並積極治療。近年來,肺癌治療強調個人化精準醫療,夏德椿說,醫病共決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治療目標。通常患者確診後,除了關心能活多久,也會考量治療的經濟負擔、藥物的效果、副作用、治療後能否兼顧正常工作等問題,在種種考量下,醫病應充分溝通,確立治療目標,量身打造治療方案並積極治療。例如病患若有機會使用標靶治療,就能在家裡服用藥物,降低對生活及工作的影響,如果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能讓生活上有更多經濟資源,讓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病友故事👉肺癌病友找到希望 肺長壽病團幸福接力最畏:肺癌死亡風險是所有癌症的第一名,確診時容易感到無助。無畏:使用新的檢測方式和精準治療策略,肺癌變成慢性病,而長期存活並非不能實現。
-
2022-03-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例分布桃園嘉義 境外120例再創新高
國內新增12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個案及120例境外移入,有6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分布於嘉義縣市新增3例、桃園新增3例不明感染源個案。國內境外移入個案再創新高達120例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除了境外落地篩檢個案外,還有居隔中轉陽個案,目前同時有「十天檢疫」及「十四天檢疫」新舊制並行,陸續有個案篩檢出爐,因此案例數較多,維持在90例至120例,預計3月6日那一批境外入境結束十四天檢疫後,3月20日至3月21日以後人數會降低。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1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緬甸(26例)、印尼(14例)、越南(12例)、美國(8例)、香港(5例)、菲律賓(4例)、泰國及捷克(各3例)、澳大利亞、奧地利、新加坡及韓國(各2例)、多明尼加、印度、法國、波蘭、西班牙、丹麥、馬來西亞、荷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日本及巴西(各1例)移入,另2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3日至3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711,1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88,929例排除),其中21,784例確診,分別為6,230例境外移入,15,50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9 癌症.肺癌
57歲吳淡如「肺部驚現20個白點」!肺結節會變成肺癌嗎?醫師:留意7大病徵
編按:知名作家吳淡如昨日(3/16)在臉書透露,自從7年前做斷層掃描在肺部發現20個肺結節後,每年都會到醫院例行性的CT檢查。昨天檢查安全過關,她提醒步入中年後都應定期健檢,也分享:「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活在當下,有陽光就要享受。」吳淡如說,7年前媽媽一到醫院檢查就發現是第4期肺腺癌,當時醫生詢問家族病史,發現母親所有姊妹都得過肺癌,立刻開單叫她去做斷層掃描。「結果發現20個結節,唉喲好多啊…還好都小於0.5公分。」她推測可能是小時候多次罹患肺炎所致,「某些癌細胞在你免疫力好的時候是會休息的,你不好的時候就開始大軍入侵…。」吳淡如說,過去7年來,年紀稍長的表親們發病比例很高,且幾乎都是肺癌,他們未必抽菸,也多生活在好山好水的宜蘭,不能以空氣污染來解釋病因,只能說家族中的罹癌基因力量強大。「如果說這20個肺部的小白點給我什麼啟示的話,那就是年輕時曾是憂鬱文青的我,現在就算心情不好,時間也很短。」因為中醫認為心情不好會傷肺,她因而練就「過2分鐘就變樂觀的本領」。她也提到,感謝這些小白點讓她關照自己,也注意補充足夠營養、在乎免疫力,笑稱:「孩子太小,沒資格真的生病!」昨天吳淡如做完斷層後「宣判無罪」,肺結節沒有長大,減肥中的她特別犒賞自己吃了鹹酥雞和剉冰,歡慶自己「又可以好好的活一年」。醫師表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半需要藉由健康檢查來發現是否有異狀,通常小於1公分的結節定期追蹤即可。但若追蹤時發現結節變大、長厚,甚至型態改變就需要進行手術,究竟有哪些病徵應該注意?(原文刊登於2020/9/29,更新時間為2022/3/17) 衛福部2017年最新資料顯示,肺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高居第一,且連續8年居冠,已經成為「新國病」。 由於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多半需要藉由健康檢查來發現是否有異狀,通常小於1公分的結節,定期追蹤即可,但追蹤時如有發現結節變大、長厚,甚至型態改變,還持續出現7大病徵,則手術可能就是需要的治療手段。 住院意外發現肺結節立即切除 台中53歲林女士,因為間質性膀胱炎住進苗栗醫院治療,期間一直覺得腹部疼痛,院方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意外發現1.3公分的肺結節,立刻以甲基藍定位方式進行手術切除,並在術中送冷凍切片,迅速確定是良性的肉芽組織,目前已恢復順利出院,並持續追蹤。 苗栗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表示,由於肺臟器官內大部份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以採取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就能清楚及早發現,若是有症狀,則建議透過胸腔內科門診盡速安排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才能好。 惡性結節的發生率約僅1-2% 事實上,有肺部結節不全然就是肺癌,肺部結節可分為良性和惡性,有98%結節為良性結節,可能是良性腫瘤,或只是肺部過去發炎留下來的疤痕組織,而惡性結節的發生率僅1-2%,即是惡性腫瘤。 肺癌典型的7大症狀1.咳嗽2.咳痰3.血痰4.胸痛5.聲音沙啞6.吞嚥困難7.體重減輕 1/3患者沒咳嗽宜定期健康檢查 肺癌典型的症狀包含咳嗽、咳痰,而在癌細胞擴散後還可能出現胸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狀況,但是也有1/3患者並沒有持續咳嗽,也就是絲毫無病徵,因此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揪出肺癌因子,下列高危險群,更是不能輕忽。 肺癌4大高危險群1. 吸菸者2. 長期暴露在空汙或二手菸等環境者3. 有肺癌家族病史者4. 曾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脂肪肝恐致肝癌!醫師建議:多做4件事,遠離罹患癌症的可能.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3-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6處足跡公布!嘉義市30多歲男確診 感染源不明
嘉義市經過233天零確診,今天新增1例確診者,市長黃敏惠下午主持防疫記者會時說,案21792為30多歲男性,14日開始出現喉嚨不適、畏寒跟咳嗽症狀,自行購買家用快篩為陽性,經安排就醫PCR採檢確診,已經收治治療,Ct值11.4,感染源調查當中。黃敏惠說,個案居住嘉義市,30多歲的男性,3月14日喉嚨不適,15日症狀加劇,於16日略微發燒併咳嗽,於16日晚間自行執行COVID-19居家抗原快篩,經快篩檢驗為陽性,17日上午立即通報市府衛生局,經後續協助轉介就醫,PCR確認為陽性CT值11.4,已收治市專責病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確診。衛生局立刻進行疫情調查,緊急匡列接觸者27人,PCR檢測都陰性,但21人要隔離,13人在嘉義市隔離,外縣市計8人,感染源還在釐清當中。案21792在3月11日曾到嘉義市福全郵局,14日到金玉堂批發廣場興業門市,15日到啄木鳥藥局文化店,16日到弘安藥局友愛店、大樹藥局友愛店。黃敏惠說,個案13日中午,到耐斯王子飯店5樓參加婚宴,用餐期間沒配戴口罩,沒逐桌敬酒。黃敏惠指出,環保局已經做相關清消,衛生局啟動擴大匡列,針對高風險人員加強採檢,積極防堵疫情,呼籲若有足跡重疊、收到細胞簡訊,加強自我監測,31日之前有相關症狀,請先佩戴好口罩,可到4家專責醫院公費採檢,包括台中榮總嘉義分院、部立嘉義醫院、陽明醫院、聖馬爾定醫院。
-
2022-03-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境外74例 境外陽性率3.34%
國內新增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個案及74例境外移入,有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有18個航班入境,共篩1077人,陽性36人, 陽性率為3.34%。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案21792),為南部30多歲男性,曾接種2劑BNT疫苗,3月14日開始陸續出現喉嚨不適、畏寒及咳嗽等症狀,自行購買家用快篩陽性後,3月17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1.4),感染源調查中,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調及相關防治工作。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2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18例)、美國(9例)、印尼(7例)、加拿大(3例)、波蘭(2例)、柬埔寨、香港、南非、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2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17日至今(2022)年3月17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90,78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68,696例排除),其中21,658例確診,分別為6,110例境外移入,15,4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8 該看哪科.耳鼻喉
80歲老翁咳嗽假牙掉入咽喉 竟因頸部骨刺救了一命
南投80歲林姓老翁由外籍看護工餵食,突然劇烈咳嗽,意識混亂,看護趕緊打119求助。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2顆並排假牙卡在老翁的咽喉深部,差一點就堵塞上呼吸道。醫師立即以異物鉗順利將假牙夾取出來,並安排住院治療後,老先生已康復出院。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說,老先生有頸椎瀰漫性特異性過度骨化(DISH),這是成因不明的骨質過度增生疾病。從電腦斷層影像發現,患者第4、5節頸椎椎體骨增生骨刺,導致上呼吸道較為狹窄,剛好讓假牙卡在上端,未能直接進入氣管,陰錯陽差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異物若嗆入氣管內,輕造成氣管內組織發炎或肺部擴張不全,轉成肺炎或膿胸,重則造成急性呼吸道阻塞而窒息死亡。若異物進入上消化道,可能會造成食道撕裂傷,甚至刺穿食道而引起縱膈腔感染,致死率極高。因此一旦懷疑有異物哽喉時應盡速就醫,不可自行嘗試坊間吞飯、喝醋等方法解決,需盡早就醫將異物取出,避免後續併發症的發生。南投醫院牙科主任曾光暉說,年長者吞嚥功能不好,容易誤食,異物哽住時也不易咳出。隨著年齡、牙周病或鈣質的流失等,容易造成牙齒鬆動、脫落、損傷等不同情況的傷害。因此不管是固定假牙或活動式假牙,提醒每半年定期回診檢查,進行口腔保健、假牙調整等。
-
2022-03-18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睡眠專家睡到窒息驚醒 「不能再胖了」!「零食減重法」狂減30公斤
擔任醫師之後,我的體重以一年一公斤的速度上升,雖然有零星維持運動,還是一路胖到90幾公斤。看著自己圓滾滾的臉龐,總是以「中年就是會發福」當作藉口,直到2011年,我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愈來愈明顯,當時是人生最忙的時刻,後來少吃,體重開始降低,加上「零食減肥法」,幫助我減重至60幾公斤,也擺脫睡眠呼吸中止帶來的困擾。胃食道逆流 就吃口香糖身為睡眠專家,其實很早就發現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所有的症狀統統都有,每天晚上夜尿至少二次、嚴重打鼾、起床時口乾舌燥、胃食道逆流、鬼壓床、睡到窒息等。心裡都知道,但我從來沒檢查過,直到幾年前的某一天,突然睡到窒息驚醒,才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肥胖」是造成我患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大的關鍵。雖然減重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卻遲遲沒有行動,直到2011年才開始出現變化。那一年工作非常忙碌,除了要做研究還得到成大攻讀博士班,又因為胃食道逆流導致的咳嗽現象特別嚴重,因此會嚼個口香糖,讓口水多一點,喉嚨比較舒服,因此養成車上會放一包口香糖,身上也會隨身攜帶。體重漸減輕 身體變舒服後來忙到沒時間買午餐,就用口香糖充飢,沒想到餓過頭就不餓了,記得當時只有周二、周三的午餐都沒吃,接著一整個禮拜的午餐都沒吃,開始覺得身體好舒服,體重慢慢減輕,早餐慢慢吃得少,身體竟然也不餓。那時體重並沒有非常快速的下降,但因為身體變好,晚上睡覺也變得舒服些,便開始了我的減重人生。只吃早晚餐 日走12公里 平時因為太忙,除了飲食的調整外,我還加上了運動時間,增加「走路」的機會,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走12公里,把車停在目的地的遠處,再走一小段路,沒有走足的路段,就靠家中的跑步機補足。每天也不再吃三餐,只吃早餐與晚餐,早餐一杯咖啡、一顆滷蛋、二片餅乾,晚餐因為有社交需求或希望與家人聚餐,通常都是正常吃。很多患者都會問我,「怎麼可能像劉醫師一樣,吃這麼少、運動量這麼大,漸漸地一定會沒有體力?」其實食欲、食量與體力是兩件事。體力源自於肌力,肌力愈足夠體力愈佳。引發食欲或沒有食欲,通常會有三種狀況,一是吃太飽;二是吃太快,血糖還沒上升,食物就吃完,結果胃已經滿了,腦還沒意識到吃飽,結果吃更多;三是食物停留在嘴中咀嚼的時間愈久,飽足感愈高,吃一份食物,腦中會認為有吃二到三份。運用血糖原理 控制熱量我從口香糖開始減重,現在有運動的習慣,不再「三餐定時吃」,採取「零食減重法」,運用的是引發食欲的血糖原理。既然血糖上升能夠告訴大腦吃飽與否,就讓自己的血糖穩定維持,一塊麵包分段吃,每小時只吃一口,實驗了幾周發現,真的不會餓。而我最愛吃的是餅乾,餓了就吃一點,所以很多人都跟我說,「劉醫師,你這麼常吃甜食,怎麼還這麼瘦?」我都笑說自己在騙大腦,事實上是運用血糖的原理,控制攝取的熱量。從2011年開始減重後,不到幾年的時間,我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如打鼾、鬼壓床等就完全消失,意外的減重也讓自己重拾健康。醫學辭典/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時,上呼吸道塌陷堵住呼吸道,使呼吸變淺且費力,嚴重恐造成患者吸不到空氣或窒息。多數患者因為肥胖引起呼吸道狹窄,其餘因素如下巴後縮、扁桃線缺陷、顱顏缺陷等,導致氣管狹小。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造成白天嗜睡,睡覺時缺氧,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記憶力衰退、夜尿、夢遊、性功能障礙、焦慮等。劉文德小檔案現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副主任●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年齡:53歲出生地:彰化縣員林市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咳嗽、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胸腔復健治療、一般胸腔疾病興趣:打桌球、彈鋼琴經歷:●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胸腔內科總醫師●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兼任研究員
-
2022-03-18 新聞.健康知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心口好痛!我是不是有心臟病?」、「手好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其實有以上這些症狀,未必就是心血管的問題!振興醫院兼任神經內科醫師尹居浩說,雖然要提高警覺、時刻注意身體警訊,但是民眾也不用過度緊張。現在來看看,有哪些症狀會讓你以為是心血管疾病,卻是另外被你忽略的疾病:▍ 現代人手麻的元兇-腕隧道症候群尹居浩說,因為心肌梗塞有些病患的不典型症狀,是由胸痛傳到左胸或左手臂內側麻痛,因此有些人經常感覺手麻麻刺刺的,就擔心是心肌梗塞發作。但其實現代人手麻痛最常見的是「腕隧道症候群」。那是因為我們做任何事主要都是用手來做,現代人常用電腦、滑鼠,或是在工作上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動作時,會造成手腕骨骼和韌帶間變狹窄,其在中間有一個「正中神經」,則會被壓迫而引起手麻。正中神經被壓迫常見產生的症狀是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會產生麻鈍的感覺,有時則感覺如針刺,有些則五根手指都會麻痛。除了工作用手過度易引起腕隧道症候群以外,人體老化也容易造成骨骼韌帶硬化狹窄;另外,懷孕也容易引起腕隊道組織腫脹引起症狀。腕隧道症候群不只會引起麻痛而已,有些會因為神經壓迫嚴重而感到手無力,甚至有些患者會在半夜被麻醒,而且不侷限在左手。提醒有此症狀要趕快進行復健,因為嚴重者可能還要經過手術治療,以免神經壓迫所造成永久性損傷,從此變得手無力。▍ 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的火燒心「我老是胸悶、心臟熱痛,可能是心肌梗塞了!」雖然大家都常聽說胃食道逆流症狀像「火燒心」,但是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它的症狀還真的很難跟心肌梗塞的症狀分清楚。尹居浩說,部份患者的症狀主要只有胸悶和胸痛,和心血管疾病類似,所以一定要先檢查心血管,排除心臟疾病的問題。其他的主要症狀是心口灼熱,多數患者會感到有一股火熱從胸口燒到喉頭,那是胃部酸液逆流的燒灼感,多數患者是睡著後發作而嗆醒。另外有些患者則是以慢性咳嗽、喉嚨長時間發炎、氣喘等為表現,要注意長期有腐蝕性酸性胃液經常侵蝕胃食道,還有可能會誘發癌症,所以一定要治療。 ▍ 恐慌症發作,心臟也會不舒服「突然胸悶、心跳快速、冒冷汗、無法呼吸」,許多以為自己心臟病發快死掉跑到醫院掛急症的患者,結果被診斷為「恐慌症」。藝人余天就曾經自曝恐慌症發作到台北榮總掛急診,後來醫師用紙袋教他吸吐、吸吐換氣使症狀緩解。恐慌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可尋求精神科協助。▍ 若是肌肉拉傷,不要自己嚇自己有些只是因為胸部的肌肉拉傷,可以回想病發之前是否曾有搬重物、運動拉傷等經驗,只要經復健治療,慢慢會改善。以上是為大家整理的四種可能引起「心痛」的原因,但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不能輕忽,建議仍諮詢專業醫生,除了「心」之外,還有更多器官需要你的愛護與關心。
-
2022-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強化自主應變 指揮中心籲確診及接觸者先做3件事
邊境解封,自主應變措施是重要配套之一。指揮中心今天呼籲檢驗確診者與密切接觸者在疫調前,可先準備3件事,包括回想可能的發病日、接觸者及活動史並提供聯絡資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輕症化,全球防疫逐步鬆綁,邊境也漸漸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盼在解封同時強化民眾自主應變能力。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傳染風險很高,第一時間通知染疫者的密切接觸者並快速採檢,對於防堵疫情至關重要。陳婉青說,指揮中心研擬檢驗陽性民眾與其密切接觸者,民眾一旦檢驗COVID-19陽性,可在等待衛生單位聯繫期間,先可能彙整3項資料。陳婉青指出,首先是自主回想並列出發病日,也就是最早出現症狀的日子,如無症狀則為檢驗陽性日,並記錄發病日的前4天至被隔離前,曾經在任一方未佩戴口罩情況下接觸的人、時間及地點。陳婉青表示,其次是回憶共同居住、用餐、聚會或參加活動、工作或就學場所、曾去過的醫療照護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及可能接觸達15分鐘的對象;第3,主動聯繫及提供衛生單位相關聯絡資訊,以保護接觸者的健康並及時防堵疫情傳播。陳婉青指出,如被通知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在獲得衛生單位進一步指示前,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期間應配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或共同用餐,並自我觀察是否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陳婉青說,如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倦怠、嗅味覺異常或呼吸喘等疑似症狀,可以家用快篩進行檢測並聯繫各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1999。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被通知到的密切接觸者,應避免移動、戴口罩並盡量回想去過的地方及可能接觸過的人,這不是要做到100分,而是儘早提醒家人與朋友,以防疫情擴大。
-
2022-03-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鬆綁滿10天本土+0 境外增91例為今年次高
國內今日本土個案零確診,境外移入新增91例,為今年度次高,且有4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境外移入個案較多有91例,近來趨勢以南亞、東南亞班機陽性率相對高。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4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19例)、越南(13例)、法國、印尼及泰國(各4例)、美國、荷蘭、香港、瑞士及英國(各2例)、伊朗、緬甸、馬來西亞、韓國、波蘭、新加坡、巴西及巴基斯坦(各1例)移入,另2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16日至3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71,75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49,534例排除),其中21,583例確診,分別為6,036例境外移入,15,4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7 癌症.淋巴癌
2022癌症高峰論壇/早期淋巴癌出現6大症狀要當心!醫:「免疫細胞療法」大幅改變淋巴癌治療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屬於侵襲性淋巴癌,病情又快又猛,容易擴散,每年奪走近九百名病患的生命,一旦復發存活時間更只有六個月。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指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整體治癒率高達七成,十年存活率可達4成5,且隨著新療法陸續問世,佔三成以上的難治與復發患者可望獲得治療曙光。淋巴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第十名,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淋巴癌分類高達六十多種,可以分為低、中、高度惡性,其中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瘤屬於中高惡性,是國人淋巴癌分類中最多的一種,佔中高惡性淋巴癌約五成,病情猛烈,如果不治療只有數周到數月的生命。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是不治之症嗎?王銘崇說,因為今日治療武器多元且治療反應良好,臨床以長期無疾病存活為首要目標。整體而言,治療方式包含化療、標靶、放射線治療、幹細胞移植等,患者治癒率達7成,十年存活約有半數,針對難治和復發的患者,目前還有細胞免疫療法,也有望爭取長期無疾病存活。免疫細胞療法可分為兩種,原則皆由病患體內萃取出免疫細胞,經過改造後輸入人體,讓大軍再進入人體進行作戰。第一種是大量複製免疫細胞,讓大軍以量取勝;另一種則是在免疫細胞上安裝可以鎖定突變細胞的基因,幫免疫大軍裝備自動瞄準系統,使其可以精準且持續性的殺滅突變細胞,是專一性存活力強的基因修飾細胞。除此之外,也因為治療武器源於自身細胞,治療期間副作用衝擊相對輕微,患者仍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王銘崇指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目前還有許多新的治療已在開發階段,鼓勵病患保持樂觀,與醫師討論對於治療的期待,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早期淋巴癌六大症狀「燒」:突發性但不明原因的發燒,常是38℃左右,且多在下午及晚上出現。「腫」:脖子、腋下、鼠蹊等地方,突然出現無痛卻大於兩公分的腫塊。「癢」:持續性全身發癢的症狀。「汗」:夜間異常出現大量盜汗的情形。「咳」:喘不過氣或是出現不明原因咳嗽的症狀。「瘦」:六個月內體重異常下降超過10%,同時還會感覺到精神疲倦。【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3-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 境外+87 指揮中心擬列韓國落地採檢
國內新冠肺炎新增三例本土個案、87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要注意的是韓國有11例,會稍微檢討一下考慮韓國來的班機是否要列入落地採檢的範圍。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一例男性,兩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三例本土皆為桃園個案,其中兩例與米迪幼兒園群聚相關(案21604、案21626),居家隔離期滿採檢陽性。兩人為富林國小確診姊弟檔的同住家人,Ct值分別為25.8及25.2,整起群聚已累計34人。另一例本土個案(案21605)為70多歲女性,本身有糖尿病史,與早已結案的聯邦銀行健行分行群聚有關。個案昨天因高血糖導致意識不清而送急診,採檢陽性,Ct值39。經疫調發現,個案過去的活動史僅有買便當和前往聯邦銀行,與案17672有工作場域的足跡重疊,1月13日曾被匡列,採檢陰性。進一步檢驗血清抗體為N抗體陽性,因此研判為舊案。至於外界關注的五分埔不明感染源確診女性(案21497),採檢37名接觸者皆為陰性。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0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30例)、韓國(11例)、印尼(5例)、香港、澳大利亞及美國(各4例)、馬來西亞(2例)、波蘭、泰國、丹麥、模里西斯、新加坡、德國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8日至3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492例確診,分別為5945例境外移入,1萬54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再度+0、境外移入39例
國內新增39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有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共有9個航班入境,共447人採檢,10位為陽性,陽性率2.24%,今天上午共有3航班,共篩檢128人,3位陽性,陽性率2.34%。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8例)、印尼(5例)、美國及香港(各4例)、法國、泰國、英國及西班牙(各2例)、菲律賓、韓國、捷克、馬來西亞、柬埔寨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另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8日至3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25,58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03,358例排除),其中21,402例確診,分別為5,858例境外移入,15,4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增一不明感染源個案 國內剩三條不明傳播鏈
國內又增一名不名感染源個案,為基隆一名20多歲女性。目前國內不明傳播鏈共三條,包括基隆個案、雙北家人親友群聚,以及監測至3月18日才期滿的米迪幼兒園群聚案。至於雙北家庭群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起群聚的基因定序已經出爐,和桃機序列有相關性,與最初的個案僅差一個位點,但尚未釐清確切感染途徑。指揮中心今天公布一例不明感染源個案(案21497),為20多歲女性,居住於基隆,平時在台北市上班。因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等症狀而就醫,但醫療院所僅開立藥物就讓個案返家。因個案有警覺性,快篩陽性後進一步篩檢確診,Ct值13.1。目前匡列八人,包括同住家人四人以及職場匡列者四人。除這例不明感染源個案外,雙北家庭群聚目前亦尚未找到感染源。這起群聚今天新增一名個案(案21440),目前共29人染疫。羅一鈞表示,雙北親友群聚這起序列屬於桃機相關,而北部之前陸續個起群聚的基因序列也都和桃機相關,因此彼此間可能都有關聯,但還沒找到與哪個群聚直接有關係,所以仍列為不明傳播鏈。基隆個案和雙北家庭群去都要監測到3月23日。至於另一條列為不明感染源的米迪幼兒園群聚案,已近一周沒有新增個案,到3月18日監測期滿。至於旅遊團衍生醫院群聚事件今天無人增個案,但增加兩例個案的定序結果,皆和設計師的序列一致,這起群聚案將監測至3月22日。
-
2022-03-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案例+2、境外移入+73 雙北家庭群聚又增一人
國內今天新增2例本土個案,73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死亡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3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這週歐美入境陽性率降低,東南亞入境者陽性率增高。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分別為30多歲及20多歲,桃園和基隆各一例。桃園個案為雙北家庭群聚相關個案,為妹妹(案21359)的朋友,2月27日曾與妹妹一家人吃飯,經匡列檢驗確診,Ct值從30升至33,N抗體陽性。不過指揮中心研判,這名朋友並非群聚感染源頭,因該家庭中未確診的弟弟PCR雖陰性,但N抗體為弱陽性,懷疑才是感染源。而病毒基因定序也已出爐,與樹林電子廠、米迪幼兒園、新北涮涮鍋等案一樣,都屬桃機序列,但彼此有些微的差異。另一名基隆個案(案21497)則為不明感染源個案,為20多歲女性,平時在台北市工作。因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等症狀而就醫,但醫療院所僅開立藥物就讓個案返家。因個案持續發燒且有警覺性,快篩陽性後進一步篩檢確診,Ct值13.1。目前匡列八人,包括同住家人四人以及職場匡列者四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42例男性、3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索羅門群島(6例)、越南(5例)、香港(4例)、泰國及美國(各3例)、新加坡、緬甸、印尼、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及巴基斯坦(各2例)、巴拿馬、日本、英國、柬埔寨及俄羅斯(各1例)移入,另3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2月27日至3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363例確診,分別為5819例境外移入,1萬54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腳是第二顆心臟,練穩下肢強化心肺!專家教這樣深蹲最能達到運動強度
● 身體警訊莫輕忽,心臟衰竭致死率最高● 透過定期健檢,早發現早治療● 有氧練習肌耐力,強化第二心臟春天天氣忽冷忽熱、溫差大,容易傷「心」,尤其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易引發心臟相關疾病,該如何做好日常保健,避免突如其來的心臟不適變成遺憾?WaCare專家護理師李姉穎、運動專家何宏胤分享心臟保養祕訣,透過飲食和運動來強化心臟機能、維護心血管健康。三高、糖尿病 易致心臟衰竭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幾名,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李姉穎說,心臟衰竭又稱「鬱血性心衰竭」,指的是心臟無法有效把血液打出去,傳送身體新陳代謝所需的營養,最後導致引起各種併發症。除了心臟病外,三高、糖尿病、長期洗腎都是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其他還包括腺病毒、腸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熱病毒等感染。李姉穎指出,心臟衰竭常表現在肺、腸胃和其他症狀,患者常會出現胸悶、咳嗽、喘不過氣、心律不整、夜間呼吸困難、食欲下降、下肢水腫、記憶力受損等。吃富含纖維素食物 助排便七成心臟衰竭是發生在65歲以上的長者身上,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年輕族群必須及早控制三高和慢性病,才能保護心臟。心臟衰竭患者的日常飲食,應清淡簡單,減鹽、控制水分,一天勿攝取超過3至5公克的鹽,以及1000至1500毫升的水,避免加重心臟負擔。李姉穎建議,長者可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幫助排便,但若是便祕患者過度用力排便,容易造成心血量突然加劇,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加重心臟衰竭,便祕問題不容小覷!腳是第二顆心臟 練穩下肢日常照顧方面,應保持適度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何宏胤建議,可多做有氧運動、阻力訓練、伸展運動等,進而增強心肺功能以及四肢肌耐力。俗話說「腳是第二顆心臟」,下肢練穩了,血液就能順利回流至心臟,何宏胤指出,深蹲是最好的運動,可鍛鍊腿部肌肉,還能強健心肺。居家就能自主練深蹲,運動強度要達到「感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每天至少做30分鐘最好。想體驗更多主題運動,元氣網的「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含括各種自主運動、慢病預防、身材管理、健康知識等,鼓勵民眾線上學習。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https://pse.is/438znx。
-
2022-03-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旅遊團衍生醫院群聚再增4台南個案 監測到3月22日
國內今天新增五例本土個案,台北一例、台南四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五名個案分別來自兩起群聚,一例為台北不明感染源家庭群聚,另四例則與旅遊團衍生醫院事件有關。羅一鈞表示,新增本土個案為四男一女,年齡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其中,台北個案(案21395)為日前公布,感染源尚待釐清的家庭群聚中案21359的哥哥。個案無症狀,Ct值33,僅接種過一劑BNT疫苗。羅一鈞表示,針對這起家庭群聚的個案Ct值變化和抗體檢驗,目前認為今天新增的案21395和妹妹(案21359),以及另一名曾來家中拜訪的親友(案21295)都有可能是這起群聚的感染源頭,還有待後續進一步匡列、採檢。整起事件將觀察至3月22日。另外四名個案皆為台南個案,皆為日前旅遊團群聚衍生個案。其中案21393與日前公布的鄰居(案21262)曾有相同的就醫場域接觸史,未接種過任何疫苗;經自我監測採檢陽性,Ct值32.6,無症狀。羅一鈞表示,這名個案Ct值高且無症狀,研判應在染疫的尾聲。另一名個案(案21394)則為日前公布的案21297的同職場同事,曾接種兩劑莫德納疫苗,於職場匡列採檢出陽性,Ct值19.8。羅一鈞表示,個案曾於3月11日出現咳嗽、喉嚨痛、流鼻水、鼻塞等症狀。還有兩名個案(案21392、21422)為夫妻,其中案21422曾前往日前公布確診藥師的醫院門診就醫,兩人Ct值分別為14.5和19.6。羅一鈞呼籲,南部群聚還需要監測到3月22日,台南市民眾若有共同暴露的足跡會場域,請提高警覺,若有症狀可用快篩試劑自我檢測。
-
2022-03-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5例分別為台南+4、台北+1 羅一鈞:社區感染風險仍在
國內新增五例本土個案及58例境外移入,其中3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本土個案皆非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都是擴大匡列的個案,社區感染風險仍在。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羅一鈞表示,台北新增一名個案為日前不明感染原家庭群聚的相關個案,另四名為台南個案,皆為遊覽車群聚相關個案。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1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16例)、美國及香港(各4例)、印尼(3例)、新加坡及澳大利亞(各2例)、荷蘭、柬埔寨、白俄羅斯、墨西哥、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6日至3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288例確診,分別為5746例境外移入,1萬54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醫附醫統計:喘、疲勞 3成新冠確診者留後遺症
目前國內新冠病例已逾兩萬例,全民關注長新冠後遺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確診者出現後遺症中,以「喘」最多,其次為健忘、疲勞,且隨著Omicron變異株出現,染疫者後遺症以「疲勞」占多數。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呼籲及早復健,避免確診後喪失活動力。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一例本土個案,為雙北家庭聚群個案接觸者,全案累計四人染疫。新增患者為案二一三五九,是台北市卅多歲女性,曾在二月廿七日與案二一二九五接觸,於三月十一日擴大匡列採檢後確診、Ct值廿八,個案無症狀,全案累計四人確診,感染源仍待調查。國際疫情趨緩,但仍有近三成民眾飽受長新冠後遺症痛苦,台中榮總復健科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染疫者因肺部發炎引發肺纖維化,或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使心臟功能受損,住院臥床時可能使四肢肌力喪失、心肺耐力下降,影響後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衛福部去年十二月十三日推動「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北醫附醫統計,新冠後遺症包含呼吸費力或喘,達五成,健忘四成六、疲勞四成三,還有掉髮、失眠、焦慮、咳嗽咳痰、喉嚨不適等。無論輕症或重症,疫後都可能出現疲勞、倦怠或無力感,讓染疫者降低活動意願,提高失能機率。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認為,應積極讓確診者復健,並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三方向,一是避免染疫飽受倦怠引發的退化,解隔離後加強心肺耐力訓練;二是針對年長者咳痰、呼吸道不適,應協助學習不費力的咳嗽的技巧;三是因染疫住進加護病房者,恐因急性呼吸窘迫造成肺纖維化,急性期就應開始復健。
-
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後遺症「疲勞」最大宗 喪失活動力染疫者加速退化
全球疫情雖逐步趨緩,約有三成染疫者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國內推動「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北醫附醫統計,新冠後遺症以「喘」為最大增,其次依序為健忘、疲勞等。隨著Omicron成為主流變異株,則以「疲勞」的後遺症最為常見。醫師指出,臨床發現,不少染疫長者,因「疲勞」加速功能退化,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等。醫界認為,染疫者於急性期時,就應該介入協助心肺功能復健,降低後遺症影響。台中榮總復健科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染疫者因為肺部發炎引發肺纖維化,或因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使心臟功能受損,住院臥床也可能造成四肢肌力喪失、心肺耐力下降,使後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愈來愈差。根據北醫附醫統計,收治的染疫者引發的新冠後遺症,呼吸費力或喘占最大增達50%、健忘46%、疲勞43%、掉髮36%、失眠29%、焦慮29%、咳嗽/咳痰25%、喉嚨不適25%、胸痛/緊繃21%。程遠揚表示,喘不過氣主要是Delta變異株的主要後遺症,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後遺症則是「疲勞」最多。程遠揚表示,無論是輕症或是重症,染疫後帶來的疲勞、倦怠或是無力感,會讓染疫者大幅降低活動的意願,更別說起身運動,大大提高失能的機率。若患者是高齡長輩,喪失活動力後帶來的影響可能對生命帶來威脅,特別是有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退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會帶來莫大的影響。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今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介入復健時間分三大部分,第一為避免染疫飽受倦怠引發的退化,建議解隔離後加強心肺耐力訓練;第二針對出現咳痰、呼吸道不適,特別是年長者,介入協助學習不費力的咳嗽的技巧;第三是因染疫住進加護病房者,恐因急性呼吸窘迫造成肺纖維化等,急性期期間就應介入復健。Omicron疫情因疫苗接種率大增,染疫者多以輕症或無症狀為主。程遠揚表示,部分無症狀感染者三個月內也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腦霧等。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立即就醫。
-
2022-03-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1、北部20多歲女 境外增61例
國內新增6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有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案21359),為北部30多歲女性,曾接種1劑BNT疫苗,曾在2月27日與案21295接觸,於3月11日擴大匡列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28。個案無症狀,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調及相關防治工作。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及加拿大(各6例)、泰國(5例)、斯里蘭卡(4例)、香港(3例)、澳大利亞、巴西及美國(各2例)、巴拿馬、日本、蒙古、印尼、尼加拉瓜、印度、新加坡、墨西哥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22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0日至3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565,30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543,605例排除),其中21,225例確診,分別為5,688例境外移入,15,48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確診30多歲男未打疫苗 黃偉哲:勿因奇怪理由不打
台南市確診21297是30多歲男性,未接種過疫苗,CT值18.75,3月6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及鼻塞情況,10日因女友案21261確診,匡列居家隔離並安排採檢,11日PCR陽性確診,在台南市活動足跡大致和女友重疊但還在用手機定住持續疫調中;另鹽水區70多歲夫妻也只打1劑,黃偉哲說,不要完全相信Omicron都輕症,很多人打了疫苗之後才會變成輕症或無症狀,沒打疫苗轉成重症比例相對高,還是請大家多注意。對於案21297未接種疫苗,黃偉哲說,台南第一劑大概是將近8成,代表近2成的人沒有打,扣除中間有些人沒有辦法打,如體質的原因,其他原因他不知道。但是如果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卻不去打,像喬科維奇那個網球手一樣,真的是覺得遺憾,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也不要諱疾打疫苗,不要因為自己奇奇怪怪的想法就不去打疫苗,最後還是會害到自己心愛的人,或自己最親近的人,自己染疫也可能傳染給別人,反而不好。黃偉哲希望大家該打疫苗還是要打疫苗。不管是第二劑或是追加劑,拜託趕快來打疫苗跟篩檢,希望經過大家努力,疫情早日平息。昨天全國都加零,今天全國變7例,台南有4例,希望大家能夠把自己跟家人跟別人的健康,當作很重要的事情。黃偉哲說,今天4位確診者CT值都很低,代表在疾病的初期,Omicron很快就發病,能在初期找到,避免再接觸更多的人或傳給更多人,篩檢站還會持續擴大篩檢,疫調還會持續進行。
-
2022-03-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7、境外75例 雙北新增不明感染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8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7例本土個案及75例境外移入,有4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有7例本土個案,有4人為宗教旅遊團相關,另有1人在新北、2人在台北感染源不明。昨天入境航班篩檢結果,共19航班,入境人次1311人,共檢驗45人陽性,陽性率3.43%;今日早上5航班,共513人採檢、4位陽姓,陽性率0.78%。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43例男性、3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0例)、美國及印尼(各4例)、香港(3例)、荷蘭、韓國、新加坡、菲律賓及緬甸(各2例)、衣索比亞、墨西哥、巴西、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瑞士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2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18日至3月1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543,45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521,717例排除),其中21,163例確診,分別為5,627例境外移入,15,4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