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醫聲.高齡社會
搜尋
咖啡館
共找到
79
筆 文章
-
-
2024-08-3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生,我的藥沒有效?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北印度公立醫院田野觀察紀實
【編者按】本週三篇文章的共同點是「醫療溫馨的一面」。一位長照營養師分享一位病人的女兒在她的指導下成功地加入照護母親的表現。一位童年時感染腦炎,引起頑固型癲癇與重度智障病人的母親分享她如何在醫師的鼓勵下,全家人首次一起出國旅遊,成功地走出陰霾,而領悟了一位心理諮商師說的一句話:「別讓擔憂限制了我們的人生。」一位台灣醫學院醫學人文老師敘述她到北印度公立醫院所見所聞,分享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的心得,並親眼見證台灣年輕學生參加海外服務的熱忱。七月初赴北印度拉達克進行高原醫療人類學田野工作,在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城市行動,時刻都能感受到自己身體的存在,無論是爬坡兩步就氣喘如牛、抑或皮膚對抗乾燥且強烈的紫外線產生的過敏反應。此行中途兩次奔赴首府列城(Leh)SNM Hospital,一次為報導人的母親因急性眼疾自兩百多公里外的藏斯卡(Zanskar)送來市中心、另一次則是陪同前往探視被送至急診室的台灣國際志工學生。對於印度公立醫院醫療現場、及其中在地知識與跨文化理解,兩次歷程提供了參與觀察(participate observation)與反思的機會。七月九日當天原與報導人拉莫師父約定好參觀正在籌備中的私人療養院,報導人來自拉達克比丘尼協會(Ladakh Nun Association),該協會創辦人Dr. Palmo本身即是一位藏醫,關注婦女權益、精神健康與安寧醫療,登記為NGO便是希望佛教與社區能更加融合,寺院中的各項活動皆開放民眾參與,參與者多為女性。Dr. Palmo說,拉達克仍舊是一個保守的父權社會,婦女在婚姻中所面對的挫折、困頓、尤其照護臨終老人成為重大壓力來源之一,這些原因促使她年前獲贈一片土地後,興起建造一座綜合療養中心(Dr. Palmo使用「healing」這個詞彙)的念頭,提供婦女喘息、調整身心平衡的處所。參觀途中拉莫師父突然接到一通電話,她的母親被緊急送來列城,在長途跋涉近十小時後,將在半小時後抵達。我詢問能否一同前往照護眼睛受傷的母親,獲允後一同跳上車。抵達SNM醫院前棟門診大樓,拉莫的大哥、大嫂及母親已在眼科門診外等待,遊牧民族的穿著、風塵撲撲的面色,母親戴著太陽眼鏡看不出受傷的狀況,但十小時的求醫路程是在台灣無法想像的「偏鄉」距離。我想起邱仁輝醫師在《挖蟲草的女孩》一書中曾提及,青康藏高原的醫師對他說:「我出門看個病人馬上回來」,而這一去便是兩天。時間與空間距離的差異是醫療重要的考量之一,台灣交通便利,經常使人忘了這一點。拉莫師父留下來陪伴家人,另一位安莫師父陪我四處走走。SNM Hospital全名為索南諾布紀念醫院(Sonam Nurboo Memorial Hospital),位於列城市中心,是拉達克地區最大的公立醫院,也是唯一的一間。院名紀念Sonam Nurboo(1909-1980),他生於列城,1930年代前往英國攻讀工程學位,是拉達克第一人,返國後旋即遇上巴基斯坦襲擊,他運用專業修築了一座臨時軍用機場,使拉達克繞過農業和工業時代直接進入現代化社會,爾後帶領建設邊境道路、入閣擔任工程、電力及事務部長,1961年獲頒國家級蓮花士勳章。院內人聲鼎沸,但自有一套系統、亂中有序,反倒不覺得擁擠,且相當窗明几淨。門診分布在一、二樓,共有十二科:泌尿科、兒童發展障礙科(Paediatric Handicap)、藏醫科/阿育吠陀科(Amchi / Ayush)、眼科、兒科、病理科與血庫、影像放射科、牙科、骨科、一般外科、耳鼻喉科、精神科與戒癮中心(Psychiatry & De-addiction)。門診大樓一樓右側設有會診諮詢處(consultant),大排長龍,目測約有八十多人極有秩序地分成三列隊伍;左側則是藥局。由於是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由印度政府負擔,民眾幾乎不需付費,醫師開立的處方若醫院藥局有,可免費領取,如無,則自行到院外藥房購買。在眼科、外科及兒科的候診區域中,也發現各診療室一旁設有門診手術室、注射室,與台灣不同,這裡的病人毋需走太遠便可完成整套治療流程;機械設備亦相當完善,包括最新CT掃描、MRI、陰道鏡、內視鏡、超音波心動圖、C形臂等,都可在走廊上看見這些暗示著醫療高科技服務的宣傳海報。門診大樓的另一側是住院大樓,目前共有一百五十個床位、中央供暖,實屬健全。該院目前在印度醫療體系中列為第二級分區醫院(Sub-Divisional Hospital)。根據印度2017年的〈國家衛生政策報告〉(National Policy Report)指出,全印度私立醫療體系掌握大多數醫療資源,占整體醫療支出之74%,且掌握全國約62.4%的病床、80%的醫師、26%的護士與78%的救護車服務。一般對於印度醫療系統的印象也多是貧富懸殊、公立醫院吵雜擁擠、水平不高,如需進一步治療,仍需去私立醫院,而大部份費用需自付。但若加上文化與社會條件,針對拉達克醫療的初步觀察則提供另一種思考面向。上文所提及拉達克女尼協會的療養中心屬私人機構,她們曾來台灣參訪慈濟,對於建立一所富含佛教義涵在其中的醫療機構深具信心。而SNM雖是公立醫院,整體管理卻有條不紊,雖然進一步資料仍需深究,但這或許也與拉達克社會的藏傳佛教文化基底有關,反映出極高的道德規範與決策準則(當然也得考慮拉達克於2019年升格為United Territory後獲注大量資源):對於「病苦」的人性(humanities)思維而非成本計算與管理,在政府負擔全額醫療費用一事上,不分拉達克人、流亡藏人或外國人皆同。醫院的官網這麼說:「我們的願景是成為本地的第三級護理醫院(District Hospital),擁有最先進的設施,以最少的轉診量治療各種疾病,並擁有最先進的研究設施,無論病人的種姓、信仰或膚色,將提供最好的醫療治療與嚴格的道德原則以及關懷和同情心的文化。」(https://www.snmhospitalleh.com/about)幾天後的傍晚時分,我正在列城的頂樓咖啡館遠眺喜馬拉雅風景、訪談流亡詩人,即將結束時接獲訊息,幾位來自台灣的國際志工學生因高山症被送至SNM醫院急診室,我隨同帶隊老師一同前往探視。急診室位在醫院後側,計程車一路長驅至底,下車後找到三名台灣學生,個個面色慘白、高燒不退,他們已接受急診醫師診斷,正坐在一旁等待打針叫號,幸而有當地拉達克友人相伴,解決語言及行政程序問題。與台灣急診室不同,這裡並無檢傷分級分流的措施,病人進來後先在急診門診室排隊、醫師依序看診、開於處方簽,一旁簾子拉起來護理師就在裡頭注射藥劑,一個接一個,並不推擠叫囂。空間上也與台灣急診室常見的開放空間不同,這裡屬於「三進式」:第一進是門診,用來確認病況,如需病床(如吊點滴)或進一步處置,便往內移至下一進,這個空間容納了大約二十張病床,用布簾隔開,如需再更進一步治療,再往內移至第三進,這裡有許小房間、房間內有不同儀器,有些正嘎嘎作響。兩位學生打完針坐在一旁休息,第三位卻遲遲不見叫號。經詢問,才知治療師(therapist)認為此學生的血壓過高,打此劑針藥不適合,因此找來第二位醫師,第二位醫師同意治療師的意見,因此和第一位醫師重新討論、把學生喚去重新量了一次血壓,又是一番等待。這裡的所有醫護人員都穿白袍,一時難以辨認誰是醫師、誰是護理人員,但看久了倒也能看出結構與系統:被圍著諮詢者是醫師,白袍較長;捧著治療盤快速奔走的是護理師,白短較短;掛著聽筒但著便服是治療師。人數比例大約是1:5:3。從今晚的學生案例及二小時的初步田野觀察,治療師扮演極重的角色,包括藥劑的確認、病床巡邏看診、以及隨時被家屬攔下問東問西。治療師與拉達克友人是朋友,我加入他們的談話,拉達克友人笑著說,治療師認為急診醫師來自德里,開的劑量適合平地大城市,但不適合拉達克,沒有考量海拔、地理環境與整體情況,充其量只是一台「開藥機器」;治療師則笑說,你們從台灣帶來的頭痛藥、感冒藥,在這裡都不會有效,你們的藥留著回去吃。我問,同樣都是Panadol,也會因地理環境不同而有不同效果嗎?治療師大笑走開。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學生從台灣帶來的日常備藥的確完全起不了作用。我坐在牆邊的候診椅上,細細體會治療師那意味深長的笑。當談及醫療的跨文化理解時,我們經常討論不同族群、信仰、對身體與疾病的不同認知,卻鮮少思考用藥的跨文化差異。同樣的身體在不同的環境會對同樣的化學藥物產生不同的反應,如果認為普拿疼適用於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今天的案例告訴我們這樣的想法可能過於科學傲慢。我也不禁開始思考,我們究竟有多瞭解自己的身體呢?這群青春洋溢的學生滿懷理想、克服許多困難來到此地,卻在扺達後的第一週便辦起街舞工作坊、教拉達克小朋友最流行的舞步,劇烈運動換來的下場是需要不斷吸氧、一瓶一瓶的氧氣不斷被送進住宿,甚至有人短暫失明。接著隔天又翻越海拔5359公尺的卡東拉隘口(Khardungla pass)前往Nubra Valley,於是再度被送往醫院。一位學生自行判斷是急性高山症、緊張加上壓力在傍晚時刻忽然便癱軟不適、倒在被褥上爬不起來,工作人員緊急背著她送至急診室,檢查過後醫師淡淡地說,是恐慌症發作,學生聽及如此,笑了起來。台灣的健保便利,醫療資源濫用所見多有。拉達克公立醫院以善慈為本,醫療幾近免費,而我們的學生由於對於在地知識的匱乏、與自我身體理解的薄弱,途增折磨,值得當代科學教育反思。最後一名學生在接受十分鐘的噴霧藥劑治療、病床休息後重新測量血壓,穩定後打了針便獲允離開,帳單各為10盧比(約台幣3元)。離開醫院時,一位躺在擔架床上的男人被快速推走、滿臉是血。臉龐稍微恢復氣色的學生問我,老師妳怎麼都沒事?我也只能笑笑。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18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重見後山日先照
再次拜訪花蓮,少了遊覽車團,褪去了吵雜與窮忙,總算可以靜下心來慢慢享受一趟山海戀。跟藝術留白的意境一樣,留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人生態度。花蓮市在都市更新後去蕪存菁的香謝大道,入夜後像時空走廊,邊走邊聊很是浪漫,周遭凝聚人文咖啡館及高端聚會場所,我挺喜歡現在重新洗滌過靈魂的花蓮印象。將軍府重現往日美好,a2水岸環繞異國風情。迴繞在大山大海間的聚落,充滿日式風味的木造建築,讓人彷彿漫步在日本京都。位在美崙溪畔的日式建築群,為建於1930年代的軍官眷舍,在日治時期隸屬於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第三大隊,二戰後作為中華民國國軍眷舍。這個日式建築群耗費多年修繕後,終於在今年得以重現昔日美好。被賦予新生命的老社區,臨近美崙溪的出海口,向晚時分在地人常常來這裡散步。此宿舍群又被在地民眾稱為「將軍府」,結合園內的百年老樹,移步易景,姿態萬千,有一秒到京都的感覺。走訪將軍府內的「定置漁場三代目」餐廳,木結構房子工法繁複,都是匠心獨具的心血結晶。建議在有天光的時候,來此品茗或用餐,更能感受木造房舍光影之美。這家餐廳以海鮮聞名,「龍蝦西施泡飯」湯鮮味美,夾帶米香,每天都有新鮮的魚獲送到主廚手中,是名符其實的產地即餐桌的美味料理。另一個新的花蓮網美景點,是位在壽豐鄉的a2水岸景觀園區。園區可乘船遊湖,遊艇在湖中央如一葉扁舟,寧靜致遠,河道兩旁植滿落羽松森林,湖面倒映遠山近林,很有異國風情,坐落其間猶如童話小屋的星巴克咖啡館,引眾人朝聖。社區媽媽的魔法料理,鮮食不必濃妝豔抹。太平洋是花蓮人的冰箱,除了平常少見的原住民料理,也有符合大眾口味、隱藏在巷弄裡面的美食據點。開店超過20年的「莊太太家常現炒小吃店」,是花蓮吉安鄉在地人公認最紅的私廚,由莊太太親自掌廚煮炒,兩個兒子默契十足成為最得利的助手,遞上一道道滿滿媽媽味道的料理。這裡的菜色強調不需用濃油赤醬濃妝豔抹,嚴選食材、新鮮誠食的品質是唯一口碑。連原住民喜歡的巴吉魯(麵包果)和情人的眼淚(雨後菇),平常大城市難得一見的在地食材都吃得到,煮湯或清炒都野味十足,不吃肉也可以很享受。紅喉和白斬閹雞是要預訂的必點限量人氣招牌菜,紅喉蒸破布子肉質鮮嫩媲美豆腐;炒海瓜子不用太多醬油奪味,只用點糖色讓貝類的鮮甜呈現純甜然的味之素;鮮蚵仔湯用的是雞湯。每一道菜都是同中求異,簡單卻又不尋常。在這裡,還有最經濟的五星級什錦麵,一人食也可以不寂寞。飯後沿著溪流慢步,很有在日本福岡博多運河旁怡情自然的感覺,到花蓮跟當地人學著過優質的慢生活,自在又快活。花東縱谷打造友善耕作環境,為土地重新把脈。「東豐拾穗」是由返鄉十大傑出青年曾國旗與太太王宜蕾為地方創生的食農作物品牌,玉里鎮是花蓮地區種植水稻面積最大的鄉鎮,由於鎮內無工業及人為汙染,氣候條件適宜,所生產稻米廣受全國各地民眾喜愛。玉里鎮稻米(有機米)產銷班第一班是該區唯一生產有機米的產銷班,配合良好的環境、優良的栽培技術及嚴謹的生產履歷制度,稻米品質一直名列前茅。以完全的友善耕作,為土地重新把脈、養生調息。除了有機稻米,還有黃豆、黑豆、黑麥等雜糧,將花東縱谷打造成有機生產的第一品牌。有趣的是,很多年輕人都是因為喜歡他們家生產、獲獎無數的柚香黑麥啤酒,才重新開始認識這個品牌。旅行中喚醒五感,在濃濃檜木香中入睡。出外旅遊認床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是很多人有過的經驗。位在吉安的「檜木居」,負責人王幸麗與夫婿因緣際會從嘉義移居花蓮,從木材工廠二代轉型的精緻民宿,因為懷念從小熟悉的扁柏精油氣味,以台灣檜木打造房間,走進室內就被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檜木精油包覆,充滿香氣。最讓我驚訝的是,洗沐是自有品牌,也充滿濃濃檜木香,成分單純台灣製造。民宿主人深知睡眠品質的重要性,選用比照五星級酒店高品質床墊、純棉質料的寢具,難得一覺到被鬧鐘叫醒。檜木居讓我體驗五感喚醒的重要性,主人擅於園藝,在庭院廊道種滿鹿角蕨,如置身森林。
-
2024-05-21 養生.生活智慧王
外出使用機場或酒店免費wifi 如何避免個資在公共網路外洩?
出門旅行時,與外界保持聯繫十分重要,幸好無論是在酒店、咖啡館或機場,找到免費的Wi-Fi並不難;但要注意確保個人資料在公共網路上的安全。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富比世顧問公司(Forbes Advisor)在2023年的調查顯示,43%經常使用公共Wi-Fi的美國人表示,他們的網路安全在使用公共 Wi-Fi時遭受威脅;而咖啡館、餐廳和酒店則是人們最常使用公共Wi-Fi的地點。在連接到任何網站前,首先要做的是確定連接的是正確的網址。行動熱點公司 SIMO執行長普拉姆(Eric Plam)表示,如果有連接密碼更好,可以讓人放心些,因為它更安全,不是一個未經許可而被安裝的非法接入點(rogue access point)。普拉姆說,盡可能使用虛擬私人網路(VPN),這不是很大的投資,它能為你的電腦和正在連結的任何伺服器增加一道額外的安全保護;VPN就像一條「安全通道」,為所瀏覽的資料加密。使用公共網路時,盡量避免連結銀行帳戶等敏感資料,甚至不要登入電子郵件。普拉姆指出,任何時候,當輸入某個密碼時,都要對所在的網路保持謹慎。安全起見,最好使用能保護與加密密碼的密碼管理工具,長而複雜的密碼也更安全;根據軟體公司Specops統計,85%被洩露的密碼少於12個字母與符號。普拉姆表示,如果覺得太複雜,便使用自己的行動熱點。行動熱點的價格在30至200元間,取決於速度或傳輸量等功能。他說,一旦感覺不對勁,一定要中斷連線,然後立即更改密碼,尤其是當感覺有駭客入侵時;此外,還應檢查信用卡上任何異常的交易費用。普拉姆說,只要確定使用的是官方網路,並遵守他提到的所有安全防範措施,機場Wi-Fi還是安全的;有些機場與無線通訊公司Boingo合作,這類網路通常有內建的安全防護,可以放心使用。旅行時,免不了要在機場登機口等公共場所為手機或電腦充電,有一種被稱為「充電陷阱」(juice jacking)的網路攻擊行為,是指駭客會利用公共的USB充電座,從行動裝置竊取資料或在上面安裝惡意軟體。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稱,雖然有可能發生這類事件,但目前尚未獲證實。不過,對可能的風險提高警覺還是很重要,普拉姆建議,充電時使用自己的行動電源或普通的交流適配器(AC adapter),而不是USB接口。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10 失智.失智專題
日照中心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的6年歷程
背景和里程碑天主教主顧修女會(Sisters of Providence)是一個國際性的修會,民國46年在台灣登記設立。90年在新北市泰山區,本著「敬天愛人」的精神,設立奇蹟之家Miracle Home啟動在地的社會服務,並依次於92年推展居家服務和營養餐食,94年社區照顧關懷據點,98年的瑞智學堂和99年的日間照顧中心, 102年的喘息服務,106年的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以及奇蹟照顧咖啡館等重要服務項目,系列性社區照顧服務發展歷程。一、日間照顧中心照顧型態截至112年底,中心核准收托56位個案,失智者35位(佔62%),一般失能者21位(佔38%)。失智者年齡分布分別為:50-59歲1人、60-69歲2人、70-79歲11人、80-89歲16人、90-99歲5人。其中女性26人(佔74%)、男性9人(佔26%)。照顧服務員14位(專職8位、兼職6位)、社工2 位、護理師1位、督導1位、主任1位,共有19 位長照工作人員。二、支持團體的型態106年底至112年12月,每2個月1次,每次2小時的課程。不過,在109-111年的疫情期間,團體聚會也曾經依照政府防疫規定,總計中斷10次。其餘的團體活動,都會邀請日照中心的家屬、志工、社區的家庭照顧者一起參與。運作流程如下:1.新舊交流: 50分鐘讓新舊夥伴說出目前的照顧狀況和挑戰。2.休息時間: 10分鐘咖啡、茶、點心,讓大家輕鬆交流。3.主題時間: 50分鐘.提供失智照護知識/照顧者身心健康/國際或國內失智症趨勢與實務等內容。.邀請營養/藥學/文物/藝術/園藝/身心科等專業人士 (表格一有*者),進行50-90分鐘的演講。.2023年起輔仁大學醫院的醫師不定期參與課程和回饋。(表格一有⊙者).運用影片”女人40” ,”明日的記憶”,”困在時空裡的父親”,”被遺忘的時光” ,”香草世界”,以及相關的記錄片和影音短片等輔助,營造多元的教育情境。.藉由互動回饋和演練,讓家庭照顧者更充能。4.結語: 10分鐘彙整當天的重點和祝福。 三、課程主題與焦點活動照片四、課程安排理念和運用1.新舊交流:介紹新夥伴,請其先發言,介紹自己、照顧的對象和簡單說明挑戰;舊學員逐一分享最近照顧心得。講師自己或請學員,回應分享人的問題。讓學員從中認識更多的照顧者和每個人的生命故事,而且可以凝聚彼此的情誼和自發性的互相幫助。2.主題內容: 在每次的課堂開始,回溯上一次課程的重點,除了加深印象之外,也讓之前沒有參加的夥伴,有一些基本概念,以便融入團體。在進行當天的課程時,會提醒照顧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與應對技巧。運用影像和音樂藝術,如:照片、歌曲、短片、網路視頻、電影,來了解失智症的多重徵兆、人性的愛恨情仇、家人關係的糾葛與和解、自我的探討、正向的能量和真實案例等,讓照顧者更能掌握失智者的疾病進程和行為狀況。3.尊重和不批判: 避免學員對自己或同儕在個人私密、責任或家庭問題,過度的反應。講師需要掌握學員彼此關係的分際,避免他們過度投入,或在課後公開討論其他人的狀況。如此才能確保照顧者願意在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中,真實的反應自己的困境。4.團體動態:照顧者因為教育程度、家庭組成、家人的支持意願、經濟狀況和當地的文化等因素。在課程進行中,常常會出現傷心、憤怒、委屈、不滿等多種負面的情緒。講師除了提供他們較多的抒發時間,也會讓在場的其他家屬,給予鼓勵、支持。講師也會在每次課程後,記錄每一次的學員狀況,以便做為下一次課程互動的參考。5.關懷和社會福利的運用:對於特殊的個案,在課堂中或下課後,講師自己或開放其他學員,提供相關資源的參考。尤其發現個人或家庭最好能夠有後續的追蹤和協助時,也會轉交奇蹟之家專業人員接手。6.善的循環: 由於這個團體進行已經超過6年,目前有一兩位失智者已經往生的照顧者,主動回到團體繼續充電,或是回來分享經驗。甚至於邀請其他機構資深的失智症關懷員,一起來提供學員,尤其是照顧新手,多方面的知能,這是一個良善的傳承和互助。7.強調愛自己最重要:有些照顧者已經瀕臨照顧壓力的邊緣而不自覺,需要適時地安慰、關注和提醒。也希望能從其他夥伴自立自強或正向的態度中,給予一種繼續向前的力量。8.結語:在每次課堂結束前,都會以文字、影片、音樂、藝術創作、同儕鼓勵等形式,協助學員回顧、整理情緒、進行個別省思或團體支持。六、結論失智症的家屬支持,需要及時和持續的方式並行,才能減少高風險的個人或家庭崩裂。隨著醫療的品質不斷提升,失智者的壽命也在延長中。如何有效地在漫長的告別中,給予照顧者適時的能量,是失智盛行率高升的全球趨勢中,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奇蹟之家的家屬支持團體除了以上的課程外,在有需要的時候,工作人員都可以機動地的協助。發揮了彈性和務實的模式,提升了照顧者的知能和生活品質。同時以社區整合服務的理念,鼓勵照顧者在失智者離世後還能回到這個團體,進行利他、友誼和支持的循環,讓廣義的愛持續及綿延。備註: 本篇文章於113年4月24-26日在波蘭舉行的國際失智症大會上以海報論文的格式發表。依據規定,篇幅和字數不得超過A4兩頁,所以本文作者和奇蹟之家的邱加瑜主任、林秀玲副主任共同具名,以本文為藍本,發表了濃縮版(點我下載PDF檔)。今特別以完整篇幅呈現,和國內從事失智症或長期照顧的夥伴及家屬們分享。
-
2024-03-06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中年被資遣很可恥?過來人分享,大哭過後你一定要做的一件事
當了20多年金融業菁英白領,「嫺人」在2017年被退休,那年她49歲,比心目中的理想退休年齡提早了6年。還沒做好準備就退休,嫺人度過了一段暗黑的適應期,但她整頓財務、書寫心情、出發旅行,不但出版「提早退休說明書」,更到處演講分享提早退休的心得。嫺人最近在臉書發表,原來她也曾經因為被資遣而憂鬱,在家裡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連朋友都不想見。但她終究領悟,「中年被資遣,是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並不可恥。」,以下是她的分享。 有朋友跟我說被資遣了,感覺快陷入憂鬱。明明為公司建過汗馬功勞。下面是我跟他分享的話。「你說的我懂。但是,過幾年,你終究會要放下。再多過幾年,慢慢你就會發現,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正義,好人不一定長命,敢的人會活很久,會活得好好的。並不是你優秀就一定有好結局。好人有好報是騙人的。你現在可以心情低落,因為這是正常的感覺。我有好幾年的時間不想見朋友、親戚,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除了架網站,我還有去考英日語導遊領隊考試,用這個做為學日文的目標。我考了好幾個考試,在考試當中度過了兩三年才慢慢比較好,開始再見親戚不覺得尷尬,是這一兩年的事。人生不是一直線,會有不順利,都是正常的。我們這輩子生來就是來解決問題打通關的。想清楚這一點,會讓自己比較釋懷。放下面子問題。中年被資遣,是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並不可恥。我有陣子在家裡覺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你的感受我懂。退休半年多有次大哭兩週之後離家出走。需要的話,去尋求宗教的慰藉。這需要時間。讀書考試,對我來說有忘憂的功效。找件事讓自己忘記煩惱,不只是被資遣這件事,以後的人生還有更大的挑戰。需要找到能讓自己忘憂的事,一輩子都受用。沒想到當年暗黑版提早退休濠淘大哭的我,這幾年在一些和我類似經歷的朋友的人生剎那,扮演一點點的角色。我覺得人生每一次遇到一個大轉折,其實是老天爺在給你做選擇的練習。遇到叉路時,要選哪一邊?一直不斷練習選擇。說不定槁木死灰般離開職場後又有機會去上班,而且更有成就,我的好幾位朋友是如此;人的一生是蓋棺論定,別太早給自己下結論。也許我當年就是太早給自己下結論,覺得自己回不去了;但是,那又如何?偏離習慣的軌跡,走到另一條叉路上,還是可以選擇不放棄自己,不間斷充實自己,一直向前走,誰知道最後會如何?我並不是要再追求功成名就,但我活得快活,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我能選擇想做的事和不想做的事,每一天都可以。我該珍惜難得的幸福,這不是金錢和成就可以度量。在那當下,要立刻快樂起來並不是說說就可以,但是這幾年遇到低潮,看書、進修對我幫助很大。不用跟不值得的人爭辯和過不去,永遠不要放棄提升自己,才是更重要的事。認識作者「嫺人」嫺人的好日子部落格:tmmperfectlife.comFB粉絲頁:www.facebook.com/tmmperfectlife/嫺人的中年人咖啡館~聊退休&中年危機FB社團:www.facebook.com/groups/307637179950056(本文經臉書《嫺人的好日子》授權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4 養生.聰明飲食
不同國家的咖啡豆該選哪款?藍瓶咖啡創辦人分享自身最愛產區
儘管我盡量避免對咖啡一概而論,但還是讓我們概略認識一下整體輪廓。來自特定產地的咖啡豆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為它們各自具備某些特色。以下,大家不妨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我最鍾愛的三大咖啡產區吧。衣索比亞衣索比亞是咖啡的發源地。咖啡豆的英文 coffee bean,很可能來自衣索比亞文的 bun,意指咖啡;另一個常用來指稱咖啡單字 Kaffa,則指阿拉比卡豆的原生地區。衣索比亞在咖啡產國中產量位居第六。部分衣索比亞咖啡係以產地命名,例如西達摩( Sidamo)的耶加雪菲( Yirgacheffe),這種咖啡豆的獨特花香來自於它的品種、風土條件和傳統濕式處理。此外,還有採乾式處理法的哈拉( Harrar),通常具有獨特、明亮的水果風味。正因是咖啡發源地,衣索比亞擁有更多原生咖啡品種;其他國家栽種的品種,都是當年從衣索比亞或鄰近國家走私出來的種子;衣索比亞本地品種更高達一千多種!也由於種類繁多,衣索比亞總能端出美妙的新咖啡豆供人嘗鮮,有些豆子我們這輩子從沒喝過,喝到之後則無比激賞。衣索比亞的咖啡市場亦迅速增長,他們所種植的咖啡,有大約一半都是提供當地消費,而如此龐大的內需市場,建立起衣索比亞的咖啡產業經濟命脈。隨著越來越多衣索比亞人飲用在地咖啡,整個國家的咖啡農也從中受益。與此同時,各式各樣的咖啡品種開始從衣索比亞的各大產區外銷出口,有些品質優異,也有些比較普通。正因如此,相較於早期,現在比較無法將「地區」當成咖啡風味的分類準則。大型有機咖啡合作社提供這麼多不同的咖啡豆,如果要採購到符合藍瓶標準的豆子,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對豆子進行杯測或風味評測。藍瓶咖啡的許多品項都是來自耶加雪菲地區,有些經日晒法處理;有些則是水洗法。我相當喜歡經過妥善水洗的豆子,它們風味優雅、散發花香,渾厚甘甜得恰到好處,令人想起義大利的阿斯提甜白氣泡酒( Moscato d’Asti)。更重要的是,衣索比亞的有機認證品項和處理咖啡豆的基礎設施,都在咖啡產國中名列前茅。衣索比亞咖啡的杯測特性:衣索比亞許多地區都是採用日晒法,這使得當地的咖啡豆無論是在嗅聞或杯測時,都帶有經典的藍莓風味。雖然水洗法能生成茉莉花香、堅果味,還有烘烤香料的味道,然而水洗豆的風味比較難以捉摸,也較容易在烘豆過程中喚起一些其他的氣味。品種:衣索比亞的咖啡品種繁多,自有一套編號系統,所有的咖啡品種都以數字表示,不像其他產國一樣以不同的名稱區分。不過,就算衣索比亞咖啡豆的麻布袋上標示單一產區,裡頭也可能混合了好幾個品種的豆子。酸味的學問酸味就像咖啡業者與消費者間的一道鴻溝。客人們聽到或說起這兩個字時,腦中想到的多為嗆鼻、不適的味道。但其實,他們認知中的那種味道比較屬於咖啡煮壞、豆子放太久,或者品質較差的生豆又經過粗糙的烘焙,種種原因加起來而產生的氣味,而非酸味。我們在向客人提到酸味時,會刻意改用明亮、活潑、鮮明等形容詞,企圖表達咖啡氣味裡帶有檸檬、莓果、醋,或其他「活潑」的食物會出現的味道。比起大多數消費者,咖啡專業人士通常更推崇酸味,所以在採購咖啡豆時,業者也會避免將酸味當成首要的考量條件。巴西巴西是全球最大咖啡生產國,也是罐裝咖啡原料的主要供應者;早期的濃縮咖啡配方正是由平實的巴西豆調配而成。然而,在親赴巴西採購豆子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新一代的巴西咖啡農(家族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已開始學習歐洲和美國的咖啡烘焙技術與服務。他們總是勤於杯測、生產更高品質的豆子,進而打造出充滿活力又獨特的單品豆,而不再只是濃縮咖啡配方豆裡那平易近人的基底。巴西咖啡的種植始於十八世紀;商業化的栽培則是從十九世紀的聖保羅( Sao Paulo)一帶起步。早期的咖啡栽種仰賴奴工,奴隸制度正式受到禁止後,取而代之的則是移工,但也幾乎形同奴隸。商業化的咖啡種植導致了大規模的森林砍伐,同時也使巴西幾乎壟斷了整個咖啡市場。二十世紀初早期,全世界 80% 的咖啡產量都來自巴西,之後便一路下滑,掉到剩下大約 30% 左右。但在巴西工業化的過程中,咖啡仍然影響甚深。巴西咖啡豆的風味和特色,很大程度與處理過程有關,他們採用的是當地特有的去皮日晒法。由於大規模生產、適宜的氣候及缺乏遮蔭,早期大多數的巴西咖啡都採用日晒法(至今仍有許多地方維持這樣的方式)。濃縮咖啡於二戰後開始在義大利流行,當時世界各國能取得的咖啡,只有劣等的日晒巴西豆,以及喝起來帶有橡膠味的北非羅布斯塔。由於去皮日晒法能創造出更明顯的醇厚感並降低酸味、增添甜味與細緻度,漸漸地,此處理法開始受到青睞。1980 年代,在意利咖啡( Illy)等大公司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巴西咖啡莊園開始採用去皮日晒法,藉此獲得更適合萃取濃縮咖啡的穩定品質。1999 年,卓越杯在巴西揭幕,帶動了一股追求高品質咖啡的風潮。過去十年間,卓越杯獎勵了致力杯測的咖啡農,並進一步將頂級精品咖啡豆分成微量批次,以獲得最好的價格。然而,巴西國內的咖啡館文化仍處於兢兢業業的草創階段,絕大多數的高品質咖啡豆仍用於出口,僅少量可供內銷,與此同時,巴西更禁止進口其他國家的咖啡豆。這樣的情況會如何影響巴西高檔咖啡館的發展,還有待觀察。此外,目前巴西咖啡的有機認證還很少見,因此藍瓶傾向與長期配合且值得信賴的巴西小農做生意。巴西咖啡的杯測特性:巴西的咖啡樹大多生長於海拔 550 ∼ 1200 公尺,豆子帶有一種柔和、樸實的風味,日晒法與去皮日晒法更強化了這種特質。巴西咖啡討喜、圓潤、溫和,帶有甜味,有如蜜與糖一般,沒有太多水果調性,也很少出現尖銳的氣息,相當撫慰人心。品種:除了經典品種,如波旁和鐵比卡這些經典的品種,巴西咖啡的混血品種還包括低酸雨巧克力味的伊卡度( Icatu)、清甜且產量頗高的蒙多諾沃( Mundo Novo),以及具有明亮風味的卡杜艾( Catuai)。蘇門答臘傳奇拜皮爺咖啡掀起的風潮所賜,許多喝咖啡的人都喜歡印尼蘇門答臘咖啡帶木頭與泥炭的味道,尤其北加州地區最為明顯。藍瓶咖啡草創初期,我就決定不供應蘇門答臘的單品豆(因為其他品項都會賣不出去)。我們反而喜歡將蘇門答臘咖啡豆當作配方豆的基底,它們的味道乾淨,深沉有如大提琴的音調,為藍瓶的濃縮咖啡與手沖配方豆帶來深度。不過,過去幾年裡我們還是一直有在烘焙托拿加( Toraja)的單品豆,此區鄰近蘇門答臘的蘇拉威西( Sulawesi),採用水洗處理法,明亮且極具層次感,超越了精密校準的配方豆。畢竟,這種豆子的風味本身就非常值得品鑑。薩爾瓦多薩爾瓦多的咖啡種植曾有段腥風血雨的歷史。十九世紀末,外國人從當地人手中奪走了栽種的土地。 1980 ∼ 1992 年間,薩爾瓦多發生內戰,有一部分的成因正是莊園勞工受到嚴重剝削。戰爭期間固然損失慘重,但有些人認為,正是由於內戰持續整整十二年,咖啡莊園沒有機會現代化,只得持續栽種舊有品種,間接使得更多古老的咖啡得以被保留。薩爾瓦多的好咖啡總讓我反覆回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口感厚實,但又不會掩蓋其中繁複的風味,既濃厚又充滿活力,讓我非常喜歡。與多數咖啡種植區一樣,薩爾瓦多的咖啡莊園大多位處低海拔地區,專門生產商用咖啡。不過,薩爾瓦多高海拔地區仍有一些非常出色的咖啡園,專門生產波旁與帕卡斯( Pacas)品種的咖啡豆。除此之外,鄰近太平洋海岸的阿卡胡特拉( Acajutla)深水港,交通十分便利,氣候條件極佳。這些因素共同催生出我最喜歡的幾款咖啡。薩爾瓦多咖啡的杯測特性:薩爾瓦多的優質咖啡細膩繁複,帶一絲甜味,口感濃厚而絲滑。藍瓶咖啡很幸運能從薩爾瓦多納蘭霍斯( Los Naranjos)地區的瑪哈威( El Majahual)拿到一款少量珍貴的好咖啡,出自阿依達.巴特雷經營的莊園。她家的豆子帶有紅糖味,有時還有李子、奶油與太妃糖的風味,香氣撲鼻,回味綿長。在合適的季節造訪時,通常可採購到多達四種不同處理程序的瑪哈威豆,包含水洗、日晒、去皮日晒,還有一種是濕剝法的變化做法,阿依達稱之為「蘇門瓦多」( Sumalvador)。品種:薩爾瓦多種植的主要品種有波旁、鐵比卡及帕卡斯。帕卡斯是波旁的變種,帶有明亮的花香味,和濃郁的醇厚口感。※ 本文摘自《藍瓶咖啡解密:從烘豆、萃取到品飲,引領全球第三波咖啡風潮的明星品牌》。《藍瓶咖啡解密:從烘豆、萃取到品飲,引領全球第三波咖啡風潮的明星品牌》作者:詹姆斯.費曼, 凱特琳.費曼, 泰拉.達根 譯者:劉佳澐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4/01/26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9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醫院院長有可能「非醫師」嗎?看修女院長陳美惠如何推動山區醫療,每天靠「這習慣」養身!
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自少女時代即投入天主教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長期致力於推動山區醫療服務。她當年是被美籍華淑芳修女圈粉進入修會,秉持「全人關懷」信念,帶領醫療團隊深耕嘉義地區,並於2015年獲得第25屆醫療奉獻個人獎。1970年陳美惠就讀嘉義女中時,創辦人華淑芳修女來校教授英文,她長得漂亮又親切,很多學生因此成了「粉絲」,陳美惠也是其中一個。儘管家人反對陳美惠成為修女,但她堅定的意志,最終獲得家人的支持,順利進入修會。赴美學醫院管理 推動電腦化1966年聖馬爾定醫院創立後,有感於合格護理工作人員缺乏,為充實基層護理人力,在1971年成立崇仁護校(現為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陳美惠自靜宜大學畢業後,即在崇仁護校當英文老師10年,中華聖母會栽培她到美國學習醫院管理。「美國醫療觀念先進,尤其已電腦化管理,當時台灣還在手寫記錄,有些醫師的筆跡龍飛鳳舞,護理師推敲字跡,常有發錯藥方風險。」因此,陳美惠返國後,首要的改革是將所有業務電腦化,降低醫療風險,縮短患者看診時程。陳美惠坦言,要讓老一輩醫師改變手寫習慣並不容易,但這工作必須由醫師帶頭做起,只要習慣後就沒有問題。她透過舉辦院內比賽,成功激發醫師的好勝心,使聖馬爾定醫院成為嘉雲地區第一間實施電腦化管理的醫院。提升醫療水準不僅需管理和電腦化,還需要聘請更多優秀醫師。為此,陳美惠親自拜訪醫學院和大型醫院,尋找優秀的醫師加入醫療團隊。她強調,找到優秀醫師服務是身為院長的責任,「以病人為中心,就是要找好的醫師來照顧他們。」設阿里山醫療站 開護理之家在崇仁護校任教期間,陳美惠常帶領學生參與阿里山鄉的義診活動。讓她深刻體會到山區居民的生活困境,於是1998年在海拔約1400公尺的阿里山公路64公里處成立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站。醫療站的成立不僅提供醫療服務,更融入了社區生活,成為居民的寄託之地。2000年,聖馬爾定醫院率先成立護理之家,床位258床是嘉南地區最具規模的護理之家。然而,當時民眾對將父母送入護理之家的觀念仍存在疑慮。隨著時代觀念的轉變,護理之家成為協助家人分擔照顧壓力的良好選擇。面對人口老化和失智問題的嚴重性,陳美惠說,失智症雖無法治癒,但可減緩惡化,照護常是家人沉重負擔,因此嘉義縣中埔鄉隆興村成立多功能長期照護園區,結合「失智症團體家屋」、「日間照顧中心」和「幾點了咖啡館PLUS」等服務,提供失智症患者和其家人更全面的照護。提高薪資與福利 改善護病比護理人力短缺是當前各醫院面臨的共同問題,即使聖馬爾定醫院有培育護理專才的崇仁護專,仍難以應對。陳美惠指出,疫情對護理人員的影響尤為明顯。因此,聖馬爾定醫院除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外,也積極提高薪資、福利和護病比,以吸引更多有志從事護理工作的人才。面對病床不足的問題,陳美惠採取了簡化出院流程的策略,使家屬可以在每個病房樓層完成出院手續,以迅速提供急診和等待病床的病人使用。陳美惠養生秘訣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陳美惠以走路當作休閒。她強調,這段寧靜的時間讓她能夠冷靜思考,「走路當中學著看自己、反省自己」,每天的早禱和默想也是她最好的休閒時光。陳美惠小檔案年齡:77歲現職:中華聖母傳教修女會總會長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院長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董事長中華聖母社福基金會董事長學歷:美國芝加哥De Paul University醫院管理研究所碩士專長:福傳醫院經營管理高教規畫與管理社會服務給病人的一句話:愛、信賴、關懷是聖馬爾定醫院的精神,「若感到生命將到盡頭,不要放棄,要永遠保持希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29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讓智慧科技化解社交孤立與寂寞
老人孤單問題可能比你想像的嚴重。少子化加上高齡化,老人可能要面對長達30年的空巢期;數位落差更加劇長者社交孤立;身體的退化則導致長者對外活動減少,獨居在家時間大幅延長;鄰里間的互動減少,感情淡薄,社會的安全網有很多漏洞,愈來愈多「孤獨死」的案例……。最近有很多新聞節目報導高齡社會議題,共同場景常是客廳裡獨坐的長者,有些一天只有公益團體來送餐時才有機會說上幾句話,有些則是一個禮拜只有照服員來家裡服務時才能踏出家門。孤獨是21世紀老人的黑死病,長期孤獨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深遠影響。一整天沒有跟人講話,腦子沒有活動,記憶及認知功能當然會下降;一整天坐在椅子上沒有運動,身體機能當然會退化,讓長者提早步入失能。因為孤獨問題,英國及日本分別於2018及2021年在內閣新設了「孤獨事務大臣」,希望針對人民感到孤獨、與社會隔離等問題提出一套全面性的對策。這兩國在設置孤獨大臣後是否有具體改善未知,不過我倒是發現一些科技公司設計出幾個貼心的產品,以下跟大家分享。日本有一家Ory實驗室,創辦人小時候曾因病在家休養一段時間,他因此感受到離群索居的孤單。長大後,他就以解決孤獨為出發點,希望設計機器人解決此問題。他的發想不在設計一款機器人來陪伴人,而是希望透過機器人讓人與外界互動,讓身障者或高齡者找到自我存在價值。他所設計的第一款機器人叫OriHime,可算是遠端操控者的「數位分身」,透過人形機器人的眼睛,讓身障者即使不方便出門,也可看到外界的景象,並且即時透過通訊功能與人交談。這家公司還因此開設了一家數位分身咖啡館,在裡面服務的機器人會到客人桌邊點餐及服務,而操控者是在遠端工作的身障者,他們透過OriHime可以立即回應客人需求、介紹餐點,即使他們是長期臥床者。事實上這家咖啡館訓練了60幾位他們稱為機師(Pilot)的身障員工,這些身障者有些是重度身障臥床者,過去他們的世界就是房間與床。現在他們透過OriHime重新參與社會、認識朋友,並且依靠自己的服務獲取薪資。這樣的機器人不是在取代人的功能,而是在創造人的價值。當超高齡社會來臨,人力資源短缺,若能透過此機器人讓長者重回社會與人產生連結,是不是一舉數得的創意設計。另外,也有廠商為孤單在家的長者設計了可以辨識語音與人互動的電子孫子。它是以6歲小朋友為原形而設計,可以識別28種常用語,用6歲孩童的口吻與人對話,若20秒內沒有和它對話,它會進入自言自語模式,講一些可愛的童言童語,但是每隔10到30分鐘,它會說一次「你在做什麼?」和「我餓了」之類的話來與你互動,也會提醒起床和吃藥或其他行程,也可以請它唱幾首老歌給你聽。這樣的機器人算是療癒系玩具,不僅陪伴長者,同時也激發長者生存的意志。隨著AI科技的發達,相信未來的對話會更精彩,也更擬真。國內有很多科技廠想踏入銀髮產業,不過設計的功能多是從照護著眼,較少從被照護者的角度來設計。若能換個角度思維,也許能擄獲高齡者的心,也能減少寂寞孤單所帶來的傷害。
-
2023-10-09 養生.聰明飲食
咖啡喝起來有苦味?專家告訴你首要辨別濃還是苦:一招可改善
咖啡感官的苦至於咖啡感官上的苦,由於咖啡因本身即帶有苦味,咖啡裡的奎寧酸與綠原酸等有機酸也會帶來感官上的苦。而在烘豆過程中,隨著烘焙度加深,也會替豆子帶來越來越多的苦味感受。但咖啡中有一種苦,不能完全歸因至感官上的苦味:當咖啡的濃度過高,超過品飲者所能接受的程度時,不少人會覺得這杯咖啡「好苦」。但這樣的苦並非實際味覺感官上感受到的苦,故應把此處的「好苦」, 正名為「好濃」 比較恰當。濃常被誤解為苦,但濃並不等同苦。在此提供一個區分「苦味」和「濃苦」的技巧。若你嘗到的是苦味,就會和吃藥一樣,即便在短時間內灌下大量的水,能降低的苦味強度也相當有限。相較於此,若是濃度過高所帶來的苦感,只要於咖啡中多加些水,就能大幅降低苦味強度,甚至消失。懂得辨析苦味與濃苦的不同,對於咖啡品質的判斷亦很有幫助。我對精品咖啡的看法精品咖啡的概念大約是在 1974 年,由努森女士( Erna Knutsen)在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提出,後由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轄下的技術標準委員會,於2004 年發布了以下對精品咖啡的評定標準:• 分別判定咖啡生豆等級(不得有主要瑕疵,可接受少量次級瑕疵)。• 經杯測評分達 80 分者,才能稱得上是精品咖啡。關於咖啡生豆等級的品質標準,可參考 CQI 的國際咖啡品質鑑定師認證系統。當咖啡烘焙業者或自家烘焙咖啡館拿到優質的生豆後,經過適當的烘焙、研磨和沖泡,就可以產出一杯咖啡了。然而,當我進一步詢問什麼才是「適當的」研磨與沖泡時,很少有人能給我明確的標準。可能有人會說:「通過金杯萃取認證的人,就能沖泡出精品咖啡。」但這樣的答案仍無法滿足我。如同前文提過的,我也通過了金杯認證,但當時測試的那杯咖啡並不好喝。我甚至覺得若將之端到一般的杯測現場,應該連 80 分都得不到。換句話說,能通過金杯認證的咖啡,和一般人覺得「好喝」的咖啡之間存在著落差。如果各位持有國際咖啡品質鑑定師證照,不妨和我一樣,以杯測表評估按金杯標準萃取的咖啡,與一般手沖咖啡有何差別,就能體會我的疑問了。另一方面,我也常被並未持有咖啡感官證照的人詢問,說自家烘焙並通過精品咖啡認證的豆子,明明手沖時好喝,但套用至杯測萃取的方式時卻變得不好喝了,該怎麼調整?由此看來,無論是使用精品豆或通過金杯萃取認證者,都不見得能沖泡出精品咖啡。 若要縮短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必須設法找出差異所在,以下分享我個人經反覆實驗之後得出的心得。首先我們討論萃取方式,按杯測標準萃取的咖啡會和金杯標準相符,意即萃取率達 18%∼ 22%;濃度則為 SCA 認可的 1.15%∼ 1.45%。再加上杯測時的萃取主要是浸泡,可得到相當好的萃取均勻度。 反觀手沖萃取靠的是重力過濾,相對容易因個人手沖技巧的差異造成萃取不均勻,最終導致咖啡風味因不平衡而不好喝。再者,有一部分人會以調粗研磨刻度來改善局部過萃帶來的苦澀感,可能正是因為這層緣故,造成現行的手沖咖啡的顆粒有越磨越粗的趨勢。雖然好喝與否相當主觀,但若回到咖啡品質上來看,仍繞不開萃取率這一關。正如咖啡教父史考特.拉奧所言,萃取率必須達到 19%,使咖啡粉釋放出足夠的物質風味,才有檢視品質的意義。兩者在沖泡時間上也有差異。根據杯測規範,評估咖啡的時間,得從咖啡粉接觸到水開始計算,以 35 分鐘為限;換句話說,在杯測的場合,咖啡粉將被萃取超過 30 分鐘。儘管沖泡用水一接觸到咖啡粉,水溫便會逐漸降低,萃取的效果也越來越低,但手沖咖啡的水粉總接觸時間通常低於 5 分鐘,甚至不到 150 秒,與杯測的 30 分鐘相比,差距非常巨大。此外,即便是有經驗的杯測師,通常也是在咖啡粉與水接觸超過 10 ∼ 15 分後,才進入試喝的階段(且不會只喝一次就完成);咖啡粉會被浸泡這麼久,研磨刻度自然不可能太細。然而,手沖咖啡的沖泡時間要比杯測浸泡短很多,為成功達到 18%以上的萃取率,就必須使用比杯測更細小的研磨度。綜合以上所述,以杯測方式沖泡的咖啡和研磨度比杯測還粗的手沖咖啡差異甚巨,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了。最後,我想分享關於咖啡過度萃取和萃取不足的感官體驗。一杯萃取不足的咖啡,其風味不佳的表現會是整體性的。萃取略不足展現的大多是偏酸的味道;如果萃取得更不足(可從沖泡參數判斷),咖啡更會呈現出平淡無味的狀態,連酸的感受都虛弱貧乏。另一方面,若在一杯咖啡中感受到苦澀,大多會判定為過度萃取,但這樣的表現通常是局部性的,也就是只有少部分的咖啡細粉萃取過度,其他大部分的咖啡粉則是萃取適當或不足。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觀察大部分咖啡粉(明顯比細粉顆粒大的)的萃取狀態。當大部分咖啡粉萃取適當,咖啡的風味將相對明顯飽滿,過度萃取的苦澀則會被擠壓得不明顯;若是大部分咖啡粉萃取略不足,呈現的是偏酸加上過度萃取的苦澀;若咖啡粉萃取更不足,感官上可能就只能感受到苦澀為主軸、風味薄弱且口感輕薄。※ 本文摘自《咖啡師的咖啡師.超哥的咖啡教室:手沖、塞風、義式濃縮獨家技法,重新連結咖啡萃取與感官體驗》。《咖啡師的咖啡師.超哥的咖啡教室:手沖、塞風、義式濃縮獨家技法,重新連結咖啡萃取與感官體驗》作者:陳秉超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3/09/08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7 養生.人生智慧
帶著爸媽去旅行,一同創造珍貴回憶!旅遊專家傳授「帶長輩出國旅行6攻略」
陪伴父母去旅行,是一種修行,更是回憶。2018年開始,我固定每年都會帶家人出國旅行,這幾年帶了爸媽去日本、韓國、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南美、瑞士跟斯里蘭卡,每一次訂機票之前,都會問自己:「真的嗎?」畢竟帶家人自助跟獨自出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個人崩潰跟一家人崩潰,我寧可選前者,但是,有些事情不做,以後都不會做。 帶長輩出國旅行6攻略1.首先經過家人的同意,先行訂購機票並確定出行旅遊日期。2.再來規劃大致的行程與交通方式,盡量以最難搞的家人作息時間、個人偏好與生活習慣為制定方針,不要一廂情願帶入個人喜好去安排,事前查好景點資料、預定住宿與餐廳名單,最好有第二跟第三種備案選擇。 3.出發之前必須再三叮嚀外出不比家裡,務必收斂脾氣與壞習慣,請入境隨俗不要任意喧嘩張揚。4.外出之後也要提醒各國文化差異,請勿做出逾矩行為,盡量約法三章,出國旅行與國內旅行不同,翻臉也不行馬上回家。 5.出門前說明景點以及交通距離,隨時注意時間並提醒不要等到尿急才上廁所,準備溫水瓶與零食點心,提醒走路不要太急,勿逞強,累了就休息。6.多找位置可以坐著歇息,景點安排順暢,盡量不趕時間,三餐飲食正常並配合用餐習慣,作息時間依照父母的習慣調整,如果能睡個午覺就更好。並隨時提供景點資訊與文化資訊,讓長輩可以隨時調配體力進行旅遊。 獨自旅行跟帶父母去旅行的差別在哪? 一個人去旅行,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選擇幾點睡,可以一整天哪裡都不去,選一間咖啡館就好好發呆。帶父母去旅行,要配合家人早起跟早睡,有固定的作息,沒有咖啡廳,沒有商店街,只有景點、餐廳跟住宿三個點。 一個人去旅行,自助功課可以做一半,反正到時候再想辦法,不能去的就直接放棄算了。帶父母去旅行,事先要查好所有景點、交通跟備案,做好每個人口味調查,吃飯吃麵吃泡麵吃便當,不能吃的就不要碰。 一個人去旅行,可以一整天不說話,帶父母去旅行,要聽家人說整天話,有些話你不想聽,也不能不聽。一個人旅行,會打扮的漂漂亮亮拍照,什麼地方都想要自拍,想要上傳到社群媒體。帶父母去旅行,完全不想拍照,你忙著顧他們,根本沒時間裝扮自己。 一個人去旅行很自由 帶父母去旅行是不想有遺憾 老實話,我還是喜歡一個人勝過帶父母去旅行,但阿姨說,有人總是在父母過世後才發現,自己失去了他們,後悔當初怎麼沒有做什麼。 爸爸說,隔壁的鄰居上週進了醫院後到現在還沒出來,這個年紀看了太多失去,也怕哪天就輪到自己。也告訴我,賺了一輩子的錢也帶不進棺材裡,為了旅行,他會好好保養身體。年紀越大,更明白父母親不見得可以陪伴終生,再老一點,或許誰都走不動,不想等到哪天白髮斑駁,徒留原地的遺憾。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都不同,也並非真的帶出去旅遊才叫做孝順,只是剛好家人看我一年到頭四處旅行,也想體驗自助旅行的感受。我認為父母跟成年子女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是階級式的關係,彼此互相尊重與包容,而不是誰應該為誰做些什麼。你能做什麼,就去做什麼!不要有遺憾就好。 我也跟父母收錢,帶他們去旅行 許多人誤解,我帶爸媽去旅行全程費用由女兒買單,我告訴他們:「帶爸媽去旅行,我會跟父母收錢,這是我們家的習慣。」由我規劃自助行程內容,也交給我處理機票跟訂房雜項,最終全部費用各自均攤,沒有親情折扣價碼,偶爾我媽還會請我吃飯。親子旅遊出國明算帳,不會造成兒女經濟上額外的壓力,這樣子女也更願意帶他們出門旅行! 帶家人去旅行,是一種緣分的延續,記憶的延伸 隨年紀逐漸明白,帶家人去旅行這件事,唯有自己入火坑,也沒有人能逼我入火坑,雖然每次帶長輩出門都會握緊拳頭、眉頭緊鎖、心力交瘁,不過一趟好的旅行,可以讓他們增廣見聞,並能跟左鄰右舍說嘴很久,這是久待在家裡不會有的新鮮感受。 我常笑說,一個人旅行,你會活得像自己,帶爸媽去旅行,你會完全失去自我。但這就是一家人阿!吵吵鬧鬧才是正常。 我告訴爸爸,未來荷包有多餘的錢我們就買機票出去玩,車子舊了可以使用就好,衣服夠穿就好,能帶你跟媽媽出門,是一種記憶的延續。人生沒有太多以後,也不想老了才後悔,趁著彼此身體健康出門,沒有遺憾活著就好。 延伸閱讀:.愛犬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熟齡族自由行怎麼準備?專家:做好「幾件事」減少糾紛.沒錢但想出國旅行怎麼辦?旅遊專家授「省錢旅行4指南」本文節錄:《每一次出發都有意義》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5 焦點.元氣新聞
鬼月應做祭祖?命理師:農曆七月祭祖增好運,人生路更順
你是否知道農曆七月,被俗稱為鬼月,是充滿禁忌的一個月?在《簡少年現代生活改運書》中,新創科技圈的國師,專業命理看相風水師簡少年揭示了這個月份的秘密。儘管我們都熟知這個月份的諸多禁忌,並且極盡可能地避開它們,但我們是否曾經想過在這個特殊的月份裡,祭祖其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呢?脖子無法轉向的女孩,神秘疾病透過命盤找答案我的一位客人,她在某天早上醒來忽然發現自己脖子完全動不了,只能一直看向左側,除非非常用力才能稍稍轉回正面,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脖子不能動會是多可怕的一件事。她雖然立刻去看很多醫生,卻始終找不出原因,後來她就找上我,想請我幫她看看到底怎麼了。攤開她的命盤,我一看就看到她的疾厄宮非常明顯出了問題。通常我們在看紫微斗數的時候,都會從疾厄宮去看一個人的身體疾病。例如,你的疾厄宮有太陽,就很容易有心臟方面的毛病;如果是貪狼,那一般來說就容易有桃花產生的問題,或是跟生殖器官有關的毛病。旺盛能量暗藏危機,八字醫療揭斜頸症謎團所以在看流年運勢的時候,我們習慣會從疾厄宮去判斷他今年可能出現的狀況,或是在健康上有沒有需要留意的地方。而她的疾厄宮顯現出她現在是超級旺的狀況,也就是信心特別多,能量特別強。聽起來很正面對吧?但是以紫微斗數來講,這樣也代表疾病很多,或是會忽然爆發的可能。她說她看了很多醫生都找不出問題,於是我想起有個醫生可以邊看診,邊透過生辰八字結合中醫技術來做治療,她就立刻去找了那個醫生。這醫生把脈及看了她的八字就說:「你這是非常、非常稀有的斜頸症。」好不容易找到原因,她就用「斜頸症」的病症去看西醫,經過醫生看診也印證這個中醫說的症狀無誤,就接著展開治療。甲子病程的神秘預言,紫微斗數為你解開謎團在幾周後的某天,她再次邀請我為她算命。在我們的會面點,一家咖啡館,你能見到一位年輕且美麗的女子,身材優雅、長髮飄揚。然而,罕見的斜頸症讓她無法挺直脖子,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即使如此,她卻展現出無比堅韌和正向的態度,期待找到痊癒之路。她分享了曾到訪一個知名宮廟,那裡的神明透過扶鸞傳遞了一條令她驚慌的消息:這個疾病需要一甲子才能痊癒。震驚於此,她希望我幫她找出更快的治癒途徑。經過我的紫微斗數分析,我發現她的疾厄宮會持續到八十多歲。城隍廟揭露祖先與斜頸症的關聯這邊先說,我是怎麼從疾厄宮可以看出來她的問題會一直連續到80 多歲。紫微斗數裡面有位紫雲老師,他用一個方法叫「緣起緣滅」。我就是透過這個方法去看藏在她疾厄宮裡的連續性。她在每十年裡,都有產生一些問題,透過這些問題疊加算出來,要等到她80 多歲才有機會從疾厄宮的困境中逃脫出來。我看她的福德宮裡有一些異常,福德宮也和自己的祖父母有關聯,加上她的問題可能會和這個影響有關,我便建議她跟祖先有關的,不如試著去城隍廟問問看原因,請她去城隍廟問問看,是不是祖父母怎麼了。記得超渡祖先才能做功德給他們她到城隍廟向城隍爺問事時,城隍爺相當生氣:「怎麼年紀輕輕的一個女生,脖子突然就轉不回來?」加上她還找了一位仙姑幫她看,造成她脖子轉不回來的原因,是因為有一隻手正掐著她的脖子,並用刮痧方式真的刮出一個手印在脖子上,看到這就知道這個冤親債主非常兇惡,一定要透過城隍爺來做主,甚至還得往下找十殿閻羅也來看看。沒想到一看不得了,得先找出為什麼冤親債主這麼兇惡的原因,應該是她爺爺有些什麼事情。如果最近不順遂可以關心祖先有沒有問題為了尋找原因,她特地查詢了爺爺的出生日期,期望透過生辰八字獲得答案。驚人的是,她發現自己與爺爺的農曆生日竟然相同。這個發現解答了我之前的困惑:為何祖先的問題會影響到她,而不是她的兄長。原來她與爺爺相同的出生日,讓她繼承了爺爺的遺憾,包括脖子無法正常轉動的問題。後來,在十殿閻羅和城隍爺的協助下,她的脖子問題透過治療逐漸改善,現在已經能夠正常活動。現代人都忽略農曆七月拜祖先的重要性不管你習慣說拜祖先還是拜公媽,祭拜祖先的行為表示過世的祖先仍然活在我們的心中,並且他的靈體成為我們崇拜的一個象徵。正因如此,我們在祭拜祖先時,就該懷抱事死如事生的態度。意思就是對待過世的親人祖先,仍然像他在世時恭敬,同時也是孝道的展現。有一派也認為說,如果祖先靈魂的狀況不好時,對於子孫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祭拜祖先有功德迴向的效果,如果供奉不周全,很有可能子孫會遭受祖先的教訓,進而產生影響。 延伸閱讀:.你的行為決定你的命運!專家提供「改寫命運」的實用建議.眼瞼厚度透露財富潛能? 專家:想致富,也從腎臟和脾胃改變命運.哪種面相天生有理財天分?專家:「這面相」者財運亨通,是因為這原因本文節錄:《簡少年現代生活改運書》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6 養生.聰明飲食
手沖咖啡技巧有哪些?世界咖啡師冠軍圖解步驟教你沖杯好咖啡
與現代精品咖啡運動最相關的沖煮壺,也許就是V60濾杯。不論是家中或營業咖啡館都有V60濾杯的身影,它可以被視為一種基本咖啡沖煮的重要存在。這是由日本品Hario製造的錐形濾杯,名稱源自濾杯側面杯壁的形狀。V60濾杯不僅設計單純、使用容易,也能以此沖煮出優質美味的咖啡。此濾杯進入家用沖煮壺市場的時間相對較晚,大約在2004年首度推出⸺不過該製造公司的成立可以追溯至1921年。接下來要介紹的沖煮方式會著重於盡力達成關鍵核心:所有咖啡粉都能在同一時 間進行沖煮;咖啡粉層能獲得恰好攪動程度的注水方式;以及最終的咖啡粉層漂亮平坦(代表萃取均勻)。我用過許多不同的咖啡沖煮器具,但對我來說,V60濾杯可謂絕佳基本工具。放在濾杯裡的濾紙能讓咖啡有出色的澄澈度,也相當容易沖煮出穩定一致的咖啡,V60濾杯也適合研磨得細一些的咖啡粉,我個人通常比較喜歡這樣。以下是一些確保能發揮V60濾杯最大潛力的關鍵訣竅與技術。第一次閱讀時,可能會覺得接下來的步驟有些吹毛求疵,但其實不然,這些都是關鍵要點。【延伸閱讀:冰咖啡有2種沖煮方式 世界咖啡冠軍圖解步驟教手沖冰咖啡做法】沖煮方式水粉比例建議:60公克/公升粒徑大小:中至中細選購建議:建議剛入門的人絕對要先選購一只塑料錐形濾杯。這類濾杯價格最便宜但隔熱效果很好,而且相較於玻璃、金屬或陶瓷製濾杯,塑料濾杯的沖煮表現不會遜色且可能更好。接著是濾紙的選購,應該先瞭解的是,濾紙對於沖煮時間有相當大的影響。Hario品牌的一系列各種濾紙產品分別與好幾間紙材供應商合作,用紙的差異也讓不同濾紙的沖煮時間有落差。市面上也有許多其他製造商推出優質濾紙,但最重要的是,建議採用白色的漂白濾紙,而非棕色的未漂白濾紙。未經漂白的濾紙會讓咖啡帶有一絲許多人不喜歡的紙味。沖煮步驟1.以熱水沖洗濾杯。只要水質佳且夠熱,也可以直接以自來水沖洗。此步驟不僅為了洗除濾紙可能帶有的紙味,也能為濾杯加熱。沖煮的咖啡豆越淺焙,就應該準備溫度越高的熱水。在濾杯下方放好咖啡杯或咖啡壺。完成咖啡豆研磨後,請立即進行沖煮。將咖啡粉倒入錐形濾杯中心,並用手指或湯匙在咖啡粉中央撥出一個小火山口。2.將水煮沸,直接使用沸騰的熱水。輕柔地將水一點點注入。試著僅僅剛好將所有咖啡粉浸濕,咖啡粉將因此開始膨脹並釋放二氧化碳。此階段稱為粉層膨脹。一般而言,粉層膨脹階段的注水量可以1公克咖啡粉以2公克水浸潤,但如果發現還有咖啡粉未被浸濕,也可多注入一點點水。3.注完水之後,拿起濾杯並畫圓旋轉。目標是讓所有咖啡粉都能與水好好混合。如果發現有任何咖啡粉團塊或大型氣泡,請繼續旋轉一下。置濾杯約45秒鐘。在此期間,咖啡粉會像麵團一般膨脹,如果有些許水分流出,也別擔心。4.開始第一次注水。目標是在大約30秒鐘之內完成此階段,第一次注水會倒入大約60%的總沖煮水量。除非是以雙份濾杯沖煮單杯咖啡,否則此時濾杯裡的水會有點滿。輕柔地畫圓注水,以確保水分均勻分布。5.下一個階段也是緩慢注水,目標是在30秒鐘之間讓剩下的所有沖煮水注入。此時依舊輕柔地畫圓注水。一旦注水完成,拿出一柄湯匙(茶匙、湯匙或甜點匙等任何湯匙都可以)攪拌,以相同方向畫一個全整的圓,然後再以相反方向輕柔地畫出另一個圓。如此一來,便可以避免任何咖啡粉黏在濾杯壁上。6.當濾杯中的咖啡液體慢慢流出,直到僅剩下約三分之二,拿起濾杯並輕柔地旋轉,避免咖啡粉黏在濾杯壁上,同時也有助於讓咖啡粉層頂部最終呈現平坦一致。此做法能幫助提升萃取均勻。靜待咖啡液體流盡,丟掉濾紙與其中的咖啡渣,然後好好享受這杯親手沖煮的美味咖啡。啟動沖煮一旦手沖技巧穩定之後,接下來要專注的領域就是研磨了。許多人看到可以且必須用研磨得如此細小的咖啡粉,才能沖煮出一杯優質V60濾杯咖啡時,都感到頗為訝異。建議剛開始可以一次將研磨刻度調細一點點,直到咖啡喝起來突然變得有點咬舌、更苦了一些,且尾韻不太討喜。這種變化會來得相當突然,也同時代表研磨得過細了。此時只要再將研磨刻度再調粗一點,咖啡風味就會再度進入甜蜜帶。沖煮時間也相當值得追蹤記錄,以此觀察有無突然的轉變。沖煮時間的突然變化可能源自於更換咖啡豆,這也是一種指標,告訴我們該如何調整研磨刻度(調粗或調細)才能讓下一杯咖啡更美味。由於不同濾紙會影響沖煮時間且市面上有各種濾紙產品,所以我只能提供一個範圍廣泛的大致理想沖煮時間:3~4.5分鐘。不過,請別過於擔心沖煮時間。因為決定萃取最主要的因素是咖啡粉的研磨與手沖技巧,因為濾紙的不同導致水流穿過速度減緩,進而產生的沖煮時間差異,其實不會對咖啡風味口感產生大幅改變。※ 本文摘自《世界冠軍的完美居家咖啡指南》。書名:《世界冠軍的完美居家咖啡指南》作者:詹姆斯.霍夫曼 譯者:魏嘉儀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23/07/01
-
2023-07-09 名人.李偉文
科技廠老闆嘆年輕人沒志氣,只想開咖啡館……他反而認為這是件好事
我不常上咖啡館,除非有朋友邀約碰面,但是我喝咖啡。每天早上起來,泡一杯咖啡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天色慢慢轉亮,城市逐漸清醒;第二杯咖啡是在午飯過後,在上班前泡的。我不是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藉由一杯咖啡彷彿在身邊圍出一個「結界」,一個不受干擾的時空,可以暫時停下一切,整理自己的情緒與心靈。是的,我的咖啡時光是一種儀式,就像跨年倒數,慶生會或祭祖一樣,儀式對渴望意義的人類而言,是重要的,而且儀式是一種轉換,讓之前與之後畫出一個明顯的區隔,讓自己確定從這個時間點之後是不同的。我們是龐大社會體系的一小顆螺絲釘,每天走著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車,做著一樣的事,生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流逝了,午夜夢迴,難免惶恐與迷惑。因此,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儀式,可以給我們生命帶來一些新的力量。除了這種儀式性的心靈力量之外,許多人也透過咖啡來提神,或者在必須熬夜加班時的依靠。的確,咖啡裡的咖啡因是一種提神作用的藥物,沒錯,它可以算是藥物,刺激我們的大腦神經,具有消除身體的疲勞感以及提高注意力與警覺心的作用,還會破壞引起我們睡意的內分泌,剝奪我們睡眠的欲望。有科學家認為,十九世紀初,咖啡在歐洲大受歡迎,開始出現大量的咖啡館也剛好是工業革命開始,同時電燈發明,人們從根據太陽作息,轉換為依時間來安排工作,因應日夜不分的生活,人類剛好藉由咖啡來克服先天的睡眠習慣。雖然有人擔心這種作用在神經系統的藥物變成日常飲品,會不會有負面作用,幸好咖啡因跟其他成癮性的藥物不同,很少被濫用產生後遺症,因為咖啡因本身就會傾向於阻止我們過度使用,因為飲用過量時會精神緊張,坐立難安,也就不會想繼續飲用了。而且若是成癮,戒斷的症狀並不嚴重,也容易戒斷,所以目前還算是被認可的安全食品。前些年有科技大廠老闆感嘆年輕人沒志氣,只想開間咖啡館,安於小確幸。我倒覺得夢想著開咖啡館沒什麼不好,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做偉大的事業。開家小店貼心地服務別人,讓人在生活中擁有一點美好,一點幸福的感覺,就是很有價值的貢獻了。台灣若要和別人比財大氣粗,比工廠占地數十公頃、容納幾十萬個生產線勞工,絕對是比不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台灣的優勢應該是在於創造了華人地區最適合生活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成為生活型態的先驅者,以及軟性經濟的創新者。如果台灣到處都有很有氣質的咖啡館,那麼也會形塑出一條有氣質的街道,有氣質的社區,串連起來就是很有氣質的社會。這些來年我一直主張,也不斷鼓吹應該珍惜台灣的土地風貌與生態環境,保留與在地生命有關的產業結構與歷史記憶,讓台灣成為華人社會最有文化深度、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讓全世界的華人在努力工作打拚之後,能夠到台灣度個長假,再結合台灣的健康美食、宗教文化及靈修體驗,創造出另一種經濟模式。讓台北,乃至於台灣成為適合生活的好地方,相信美好的咖啡館會是重要的一環。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11-06 養生.聰明飲食
植物奶能取代牛奶嗎?專家解答哪種營養成份更能被人體吸收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近年,以植物奶取代動物奶的風氣興盛。除了疾病如乳糖不耐症的影響,許多人也因營養價值或環保考量而開始飲用植物奶,但動物奶與植物奶的成分其實大不相同,且計算碳足跡還需考慮長程運輸的問題,兩者難以輕易相互取代!近年來吹起植物奶的風潮,從率先搶進咖啡廳市場的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帶起,不少品牌提倡健康、環保、愛地球、營養價值等口號,根據《食力》「你是『鮮奶』控嗎?市售鮮乳國內外、大小廠你如何選?」問卷調查發現,消費者由動物奶轉為飲用植物奶的主因分別為:營養價值(44.1%)、環境永續(32%)、個人疾病(27.7%)等,難道植物奶這些項目真的都輸給牛奶嗎?動物奶營養價值無可取代的原因是它:人體吸收率佳「植物奶終究沒有辦法取代牛奶。」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明汝說。不管是動物奶或是植物奶,多數人最在乎的就是營養價值,但以基質來源完全不同的兩種產品來看,這樣的比較其實並不公平。即使不是自己主動選購植物奶,走進咖啡廳也常聽見店員在點餐時詢問,是否要「升級」加購更換成燕麥奶,讓不少消費者下意識認為植物奶是更好的選擇,覺得營養價值更高或是更健康,「以燕麥奶來說其實它的熱量並不低,因為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陳明汝說,且即使是植物奶也有營養成份的差異。「如果真的要說營養價值,豆漿才是最理想的植物奶選擇。」陳明汝分享到在比較營養價值時,最重要的是看消化率(digestibility),也就是指食物經過人體消化系統後,真正能吸收營養素的比率。除此之外,牛乳在重要的營養素鈣質提供上,植物奶很難取代,動物奶在此略勝一籌。特殊族群對植物奶仍舊有需求植物奶並不是完全沒有優勢。「乳糖不耐症、或是對牛奶過敏的人,可以選擇植物奶飲用。」陳明汝笑著說。亞洲人高達70%都患有乳糖不耐症,有這類症狀的人喝了乳製品最多的反應就是腹瀉,陳明汝也直言症狀輕微的人其實可以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去喝,腸道微生物其實可以透過刺激、訓練,對於乳醣的分解能越來越好,腸胃也會越適應。此外,在加工技術上,通過水解其實可將90%的乳醣進行分解,但這樣的加工過程中可能會讓牛乳產生些許苦味,消費者在喝到苦味後往往難接受,也因此在鮮乳上不太常見到這種處理方式,多是配方乳粉才會以此加工來解決乳醣所帶來的腹瀉問題。此外,對牛乳過敏主因是牛奶中含有β-乳球蛋白(β-lactglobulin),這個物質是人體中不存在的蛋白質,面對外來蛋白質,部分群眾就可能在飲用過後發生過敏不適反應。面對這樣體質不適,植物奶就會是更好的選擇。而植物奶所能提供的營養與動物奶也有不同。以燕麥奶為例,之所以被極為推崇的主因被認為是一種健康、可持續的牛乳替代品,其健康益處與β-葡聚醣(Beta-Glucan)的存在有關。EFSA(歐洲食品安全局)於2009年就公開表明,β-葡聚醣每天攝入至少3公克,能夠幫助維持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豆漿中同樣也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成分,如異黃酮、多酚等,對心血管健康同樣具有很好維護效果。從生產體系來看,植物奶真的比較環保嗎?植物奶最常被提出的優勢,莫過於環保概念。牛奶最常被拿出來檢討的主因是畜牧業不管是在土地、水資源的使用高,加上牛隻溫室氣體排放的程度對於環境也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植物奶就真正環保嗎?事實上,以台灣的現況來說,植物奶不管是原料或是產品,居多仍舊是以進口為主,從整個供應原料到最終產品來計算碳足跡歷程,以台灣仰賴海運進口來看,加上長途航運,硬生生就是將碳足跡的數字上加了一筆。面對這樣的問題,其實台灣也有品牌選擇在地原料製作成植物奶產品,好比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所輔導,並由義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北市農會合作製造,所推出的「100%台灣產黃豆奶」產品,所使用的黃豆就是來自高雄的「高雄9號」及「台南10號」產銷履歷黃豆,以環保的角度上來看就能更落實碳足跡減少。而瑞典植物奶品牌Oatly為了更符合自己所倡議的環保訴求,也盡可能去改變長程運輸的事實,除了2022年將以新加坡工廠供應亞洲市場需求之外,也將在2023年在英國開設工廠,目前預估的產量約為年產3億公升植物奶,以因應英國植物奶需求提升的趨勢,相較於當地的畜牧業碳足跡可望減少至少7成。而能不能相應對走到地產地銷、減少碳足跡,主要的考量仍舊脫不了市場需求與產業型態。反觀畜牧業對於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其實不少牛乳品牌也都將關注落在環保,除了牛隻養殖環境、飼料改進來減少碳排放外,也思考排泄物要如何再有效利用。除了大規模的循環利用資源可能要耗費大量成本投注,但其實也有相對較簡單、成本較低的方式可以下手,如食品大廠義美將牛乳的包裝材料首先納入可改變的範疇,利用甘蔗汁所製成的生質塑膠,讓紙盒能夠100%回收再利用,這也都是希望夠平衡畜牧產業帶來環境困擾。而單純以運輸成本來看,台灣地產的牛乳除了免除長時間航運以外,以加工流程上來看鮮奶進場的時間幾乎是2天內就絕對需要進行處理,否則品質就容易產生變化,在新鮮程度上、運出成本上相近於進口植物奶產品仍具有一定的優勢。簡單來說,不管是牛乳或是植物奶的存在價值,並沒有可能取代對方,而是能夠滿足各自不同需求的族群。踏入植物奶市場已有15年愛之味董事長陳冠翰也表示:「植物奶是完全另一個市場的存在,並不是為了取代牛奶而生。」在現下的趨勢來看,如何開發出符合消費習慣的產品,才是植物奶真正應該鑽研的道路。【本文出自食力Vol.26季刊《乳業戰爭 九大擂台誰是贏家》】延伸閱讀▶2019年起植物奶成長率持續超越動物奶! 燕麥奶空降咖啡館、搶奪牛乳市佔▶燕麥奶大勢崛起,但它的健康、環保價值真的如宣稱說的那麼好嗎?▶瑞典研發出全球第一款「馬鈴薯奶」飲品!不含常見過敏原、生產比燕麥和杏仁更環保(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9-1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真心相待,有愛無礙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長期照護」。一位脊髓受傷導致四肢癱瘓的病人女兒寫出對長照醫療團隊「視病如親」的感恩,同時也由衷感激外籍看護「侍病如親」,並呼籲台灣社會對後者給予他們應得的感激與對待。一位負責國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長照學者呼籲社會對長照資源的重視以及共同與非血緣關係人一起合作的重要性。一位醫學中心護理顧問提出同理心、全人全程關懷照護、團隊到家好照顧、醫病關係有愛相隨的美麗新世界。延伸閱讀:醫病平台/視病如親延伸閱讀:醫病平台/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沒有遇到不會有感覺,遇到時有時會措手不及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人猝不及防,文中提及的脊髓損傷即是如此,意外導致了病人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在青壯年時期更帶來巨大的影響,對於本人及家庭而言,嚴重的生理及心理衝擊及調適,是一段艱鉅的漫漫長路。我們共同企盼在這段路途不是踽踽獨行,而能有良好的團隊支持與協助,在過程中彼此以互相同理體諒的真心相待,成為寒冬夜裡溫暖的一盞明燈,讓愛共同克服障礙。個案無助感,同理是良方文中所述的個案在40年前發生也正是青壯年階段,無論在醫療、照護或復健方面,勢必面對極大的困境,面對受傷後下半身癱瘓及活動受限制,打亂原有的生活步調,甚至擊碎人生美好的理想及夢想。看著個案本身的情緒低落、心理的無助和無望感,家屬常是心焦、心痛不捨,卻也愛莫能助地一同陷入困境;此時更需要專業醫療團隊成員以同理陪伴傾聽,引導個案及家屬共同抒發情緒,面對其下半身癱瘓的事實,學習與他共存,鼓勵參與自我照顧的活動等,給予支持及鼓勵,協助個案能盡早重返社會及家庭。文中個案不僅在急性期得到當下最好的手術醫療,後續也獲得連續性完整的復健及居家照護,家屬對醫護團隊「視病如親」的真情感謝,彼此的真心相待,顯現醫病和諧關係的正面效果。全人全程關懷照護,重拾信心活出意義從護理的角度,我們以全人護理(Holistic Nursing)的理念,也就是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方面需要的醫療照護;從心理層面,予以病人甚至主要照顧者(家屬)心理情緒上的支持。如:以正向支持的態度,用手拍拍肩膀緩和情緒,並協助個案覺察自己有進步的部分,如你的手可以拿水喝,進步了,很棒!讓個案感到希望,給予正向回饋,使他感到受尊重,建立信任關係。某醫學中心的脊髓損傷復健病房,一組醫護人員利用休假時間,帶領及陪伴能坐輪椅的一群病人,到淡水一日遊,可說是工程浩大,挑戰不可能但卻是自我期許的任務,只為讓病人調劑身心,增進重回社會的信心,做好全程照護的萬全準備,如:事先勘查路線、捷運站無障礙廁所,備妥導尿包,為需定時單次導尿的病人使用,他們內心散發的愛,付諸行動的堅持令病人及家屬感動不已。接著,關懷追蹤治療成功回到社會角色的五位個案,分布在台灣五個縣市,一一到府訪問拍攝其回首來時路,剪輯製作衛教影片,特別讓新病人了解疾病治療有如披荊斬莿,艱辛漫長,但終有成功的一天,激發病人勇往直前,鬥志昂揚。關懷和照護密不可分,關懷照護是一種人性的本質,為感情自然表達的方式,經互動深入了解個案的需求,提供全人整體性的照護。個案家屬提到復健醫師、家醫科醫師及護理師,提供「貼心的照護,照護跟互動真的猶如親人般的相處」,我相信他們擁有對人類受苦的敏感性,在他們的血脈中流動著愛心關懷的元素,才能持之以恆,獲得家屬的感佩。翻轉醫療新模式,團隊到家好照顧對長照個案需要持續性醫療及資源的支持,更需要仰賴完善的政策。如文中所述,健保醫療給付及長照2.0的服務給予居家照護的新契機,個案不須舟車勞頓到醫院看病,也緩解費用的負擔。衛生福利部於105年2月起實施全民健保提供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由醫護人員組成居家整合照護團隊,主動走入長者或是行動不方便患者家中,提供完整且持續的醫療照護。亦即醫療團隊到你家!協助開藥、抽血、更換導尿管、鼻胃管或氣切管路等,讓不便出門的民眾也能接受醫療的持續照護。繼於107年起開始推行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提供了「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項服務,病人可在住院期間即透過出院準備服務團隊,超前部署做好後續照護需求的評估,讓主要照顧者及家庭成員,都能完善地做好出院後照護的準備。對於主要照顧者長期照顧的身心壓力及情緒負荷,社會也有了資源及團體樂予陪同走過,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提供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隊、照顧技巧訓練及照顧咖啡館……等資源,期盼給予家庭照顧者一個紓壓、交流及尋求支持協助的管道。將心比心,真心換真心目前因高齡化及少子化,家庭成員常因照護人力不足,或是工作繁忙及無法兼顧照顧者的角色,而選擇聘僱外籍照顧者協助。文中個案受到外籍照顧「侍病如親」的照護,有感於有些外籍照顧者沒有受到應有的感激與尊重,家屬呼籲我們社會應該要有改善。今日住院病人的陪伴者,多數已從昔日的家屬轉換為外籍照顧者,況且近年來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19)疫情,更突顯外籍照顧者勞動力的稀缺,其角色彌足珍貴。臨床上常看到雇主與外籍照顧者之間的格格不入,波及病人的照顧,為此,護理師從辦理家屬團體座談會,彼此分享雇用外籍照顧者的甘苦談,相互學習,都有正向的回響:有家屬覺得外勞反應遲鈍、怎麼教都不會,尤其是第一次到台灣的外籍看護工,建議雇主親自示範一次,善用肢體語言帶著一起做,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我們知道外籍看護,在來台前,雖有接受短期的照顧訓練及語言訓練,但來台立即進入工作時,照顧技巧未必純熟,還有身處異鄉,語言、生活習慣和文化要適應,也要體諒他們有很大的壓力。因此,縣市政府也提供了外籍家庭看護工到宅訓練及指導的課程,提升外籍看護的照顧技巧及能力。有一位病人子女旅居國外,太太無力照護,夫妻對印尼看護視如孫女般的對待,尊重其不吃豬肉的飲食習慣,特別為她多買牛肉、喜歡的辣椒及咖啡;女兒回國探親期間,帶禮物感激她也為她準備一份寄回給媽媽;平日晚上或週末接手照顧幾小時或半天,讓外籍看護短暫休息紓解壓力。有家屬讓外籍看護同桌吃飯,看護還沒坐定,不會開動;幫她過生日,為她拍照寄給家人;鼓勵帶家人到公園散步同時和其他外籍同伴互動等等。我們把她當家人看待,她感受得到,將心比心她們也渴望家人的關愛,你給她一分愛,她回給你十分情。這是一份人照顧人的工作,有緣千里才相遇,可以透過尊重和善待建立深厚的感情。醫病關係,有愛相隨有一種東西妳給了別人,自己卻不會少,那就是「愛」,文中個案長達40年的照顧,有堅強家庭支持系統,給予「愛」的陪伴及鼓勵,讓其活出人生的意義及價值;家屬在艱困情境下,能對於人事物持續保有正能量及感恩之情,以「愛」表達對醫療制度、醫護團隊及外籍照顧者的感謝,發揮大愛的精神,拋磚引玉,難能可貴。更希望我們的醫療團隊及社會氛圍,持續保有愛與溫暖。
-
2022-06-25 失智.長期照護
送失智媽進養護中心 牛湄湄人生最難過的14天
失智症帶給家庭的衝擊不分種族、非關貧富,每個人都將踏上一場且戰且走、不見終點的旅程。退休律師牛湄湄,在51歲時母親失智、53歲時父親也失智,為了照顧雙親,她減少工作、公司家裡兩地跑、日夜顛倒、身心俱疲,在54歲時罹患了重度憂鬱症。一直是人生勝利組的她,成為失智雙親的照顧者後,所有輝煌資歷都派不上用場,人生幾乎是打掉重練。照顧者挑戰大 讓她重度憂鬱「我覺得我只要努力,沒有什麼做不到的。」母親剛確診失智時,篤信「凡事人定勝天」的牛湄湄浪漫地想:「我一定努力讓媽媽過得好,陪伴媽媽走最後一哩路。」她搬去和父母住,成為失智症的照顧者。沒多久牛湄湄就發現,照顧失智症若沒有專業的訓練,浪漫會消逝、愛也會被磨掉。於是她上課、看書、看電影,從零開始認識失智。兩年後,爸爸也確診失智,合併憂鬱症。即便已有照顧母親的經驗,但雙親都需要照顧、中度失智帶來的行為問題與妄想猜疑,每天都有新的挑戰,每個挑戰都不是牛湄湄過去篤信的理與法可解決。照顧之路漫長沒有盡頭,失智者不會因為妳的努力而康復,再怎麼努力,都只能在父母的老去和退化中,感受失去、體驗挫敗。牛湄湄沒有因為是個有經驗的照顧者而從容,只有愈來愈多的艱難疲憊。母親失智後的第三年,牛湄湄也病了。弟弟退休接手 身心也出狀況她哭泣、暈眩、失眠、胸悶、腸胃不適,又因白天工作、晚上照顧父母,不敢服用安眠藥。牛湄湄一度連行動都艱難,被推著輪椅在急診室、各門診間穿梭看病,最後被身心科醫生診斷重度憂鬱,合併恐慌症,醫囑她先暫停照顧的工作,後來由弟弟提早退休,接手照顧父母,等牛湄湄身體狀況好一點,兩人再輪流照顧。但不久後,弟弟也開始失眠,出現身心症狀。醫師建議她考慮讓母親去養護中心,讓專業的照顧團隊協助他們。即便還沒有行動,她光想到這個選項就充滿罪惡感:「我為什麼這麼不孝!」一直到先生提醒她,不妨先試試看,如果行不通,頂多回到原點,她才開始尋覓養護中心。自責拋棄母親 病後轉念盡力在準備送媽媽進養護中心的那兩周,牛湄湄經歷了「這一生最難過的14天。」照顧母親5年,牛湄湄幾乎從女兒角色成為失智母親的媽媽,她像是一個要拋棄孩子的母親,幾乎每天都在公園哭完才回家。送媽媽去的第一個月她還是掛心、難過,時時惦念著母親,還好母親在養護中心適應良好,每天打毛線、當老師、胃口好。照顧失智的父母,改變了過去事事求完美的牛湄湄。為此大病的她,一改人定勝天的信念,變得柔軟、包容,體會到沒有完美的照顧、只能盡力。她因此與信仰相遇,受洗為基督徒,在父母先後離世那兩年,因為相信一家人終會在天家相遇,扛起十幾年照顧重擔的牛湄湄沒有沉溺喪親之痛太久,她說「我要陪伴更多的老人家。」學會愛自己 提升照顧品質現年66歲的牛湄湄,大家叫她「牛姊」,失智長輩喚她「妹妹」,在服務失智症長輩的「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設立的「甘泉咖啡館」,帶失智長輩做延緩失智的活動,也陪伴照顧者。她理解照顧者的壓力與挫折,她鼓勵照顧者把生活的40%留給自己,去旅行、看書、交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照顧可能有品質,也才會長久。當失智來訪,每個人都將遭遇一場可以預期的改變,這件事對牛湄湄的改變是,她從崇尚法理與努力的律師,成為信仰愛與陪伴的「牛姊」。
-
2022-06-19 失智.失智資源
點亮年輕失智者的生命故事!Young記憶會館,年輕失智者的家
到Young Coffee那天,外場服務的是邱孟暉和吳正邦。邱孟暉熱絡地和來客聊天:「第一次來嗎?喜歡這裡嗎?」送咖啡時看見記者在翻看年輕失智者的生命故事書,熱烈地說:「我也有做一本,我帶妳去看。」轉身卻看見電視牆在播年輕失智者的報導,忘記了剛剛說要去哪裡。12年前,53歲的運輸業老闆邱孟暉因心律不整突然倒下,昏迷幾天醒來後認不得妻子莊素玫,也忘了如何寫字、洗澡、穿衣。莊素玫以為這是中風後遺症,做了一年復健不見起色,才踏進神經科檢查,確診為血管型失智症。喝咖啡時,吳正邦靦腆端著磅蛋糕來銷售,話不多,思索好久才說:「這很好吃。」旁人拼湊解釋才知道,這是吳正邦手作烘焙坊「記憶甜屋」的磅蛋糕,周末會在此寄賣。52歲先生罹病 家人陷入慌亂吳正邦52歲時也是因為中風失智,確診那天,他和太太陳欣儀在醫院抱著痛哭。正邦因為生病,不但無法工作,還需要課程和照顧,欣儀為了工作維持收入,讓正邦去失智日照中心。正邦努力了好幾天,置身七、八十歲長者之中,一起做復健,進行懷舊唱歌畫畫,身體強健本應還有大好職涯、還能對家庭社會貢獻的他感覺難堪,不願再去。欣儀發現失智資源都是為老人家設計,年輕失智者身心狀態、家庭的挑戰截然不同。尋覓許久,找到Young Coffee,「我第一通電話就是會珍姐接的,一講兩個小時,像是抓到浮木,終於有人懂我。」陳欣儀的慌亂孤單迷惘是所有年輕失智者家屬的共同處境。根據失智症協會推估,台灣65歲以上失智約30萬人。失智症是大眾熟知的老年疾病,但非老人專屬,估算45-64歲的年輕型失智症也有11,324人。處理無SOP 依照狀況邊做邊學「這和老年失智樣貌不同,老人家失智時多數是家裡依賴人口、是需要被照顧的。年輕型會覺得我要去工作啊!他們要面對失去工作、家庭衝突等問題,教養孩子及照顧父母的壓力。」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解釋。李會珍就是陳欣儀說的,電話另一頭彷彿大海中浮木的「會珍姐」。李會珍服務年輕型失智個案多年,是家屬眼中的俠女,她坦言,年輕型失智樣貌太多元複雜,幾乎沒有處理的標準流程,到現在她仍得邊做邊學。例如幾年前協會接到一通電話,一位50幾歲、社經地位佳、在公司任要職的女性表示,她失智症初期、單親撫養3歲多的孩子,因為父母已逝,身邊也沒什麼親人,來詢問後續孩子可以有哪些安排?一年半後,這位女性已經退化到無法獨立生活,需要入住機構。一年半的時間,協會陪伴女性就醫、協助她順利退休、為她找了機構、也辦理了孩子的出養,每個問題都來得又快又急,「我們很多個案都是這樣,在你來不及想如何因應時,就被迫要做決定。」最年輕45歲 Young Coffee如浮木來到Young Coffee,每個人都有苦澀的故事。目前最年輕的個案是66年次的,有人確診時,雙胞胎女兒才出生。更有人因診斷不易,在還未確診前就被貼上精神有問題、偷懶不負責、脾氣壞不體貼的標籤,被迫離職、離婚。因此Young Coffee看起來是間咖啡店,實則是年輕失智者與家屬的學習與喘息空間,也是協會協助年輕失智家庭面對困境的基地。「善仁已經不認識我,完全無法自理了。」劉鳳蓮也是年輕失智者的家屬,先生林善仁54歲失智,初期也曾在Young Coffee服務、上課,但失智彷若一場漫長的告別,鳳蓮的細心呵護、用心照顧都敵不過失智症為善仁寫下的生命劇本。就算早就知道結局,但鳳蓮說起來仍不免失落與揪心。不過也不全然是失落。幼時因病腦傷、肢體接近失能,領有殘障手冊的劉鳳蓮,生命裡一直是被照顧的角色,卻因林善仁的病而堅強,即便現在善仁已重度,鳳蓮也是一有機會就發聲爭取年輕型失智症的資源、專屬照護機構,她說這些資源善仁用不到了,卻能讓更多處境相同的家庭,在茫茫大海中抓到浮木,靠岸喘息。年輕型失智症 病程快易延誤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在65歲以前發病,病程發展快,初期症狀多是失眠、憂鬱、焦慮,易延誤就醫或誤診。其發病時多數仍在職場,承擔家中經濟重擔,發病後家人因要照顧辭去工作,受到衝擊的除了本人及配偶,還有未成年子女,甚至父母、手足。年輕失智症服務 還有哪些據點?台中、台北都有專屬服務除了「Young Coffee記憶會館」外,2020年,台中市衛生局也設立了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而台北「奇岩日照中心」除了服務65歲以上失能長者,也服務50歲以上失智症者。Young記憶會館 年輕失智者的家周末是對外開放的咖啡館,由年輕失智者擔任外場服務及備餐,透過職務再設計,讓失智者也能發揮能力參與工作,延緩退化。平日則為年輕失智者提供知覺統合、肌力訓練、戲劇治療、音樂體驗的課程,也是家屬喘息與諮詢的空間。是國內最早的年輕失智者家庭據點。咖啡館開放時間:每周六10:00~16:00,請先於「Young記憶會館」粉絲專頁預約。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巷4號
-
2022-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什麼我們無法像消滅天花那樣 靠疫苗根除流感和新冠病毒?
▍流感和COVID-19:大流行的威脅我們能不能藉由專門的疫苗接種計畫,根除流感大流行的威脅,就像根除天花那樣?儘管疫苗可能證實愈來愈具有預防作用,新的抗病毒藥物也可能改善流感的療法,但恐怕我們不太可能澈底根除流感。天花能被根除,是因為人類是天花病毒唯一的傳染窩― 但人類並不是流感病毒唯一的天然傳染窩。全世界的水鳥都是流感的天然傳染窩。野鴨、其他水禽,已經窩藏了約十四種不同的H抗原。恐怕這就代表這個天然基因庫已經有潛力產生新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株。這些不同的流感病毒都會在野禽的消化道中複製,然後再被這些鳥類排泄到牠們棲息的水生生態系統中。例如,當科學家在冬季從加拿大廣大的湖泊中採樣時,發現不同種群流感病毒的廣泛汙染。然後呢,沒錯,這裡再度出現如同發生在其他病毒與天然宿主關係中的情形:當科學家檢視被流感病毒當成天然宿主的鳥類時,發現流感病毒並未引起明顯的疾病。幾年前,我拜會了亞特蘭大CDC當時的流感部門主任南希.考克斯,討論未來流感大流行的風險。考克斯的說法是:「在人口缺乏免疫力、毒性強大的流行病毒株蠢蠢欲動的情況下,我們觀察到的發展情形相當戲劇性。」考克斯博士辦公室的牆上貼著世界地圖,上面裝飾著四散的輪廓線和各種彩色圖釘。她就像全球其他流感專家一樣,試圖預測何時、何地可能會出現新的流感大流行。她相信過去的行為可能會有蛛絲馬跡,讓她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因應大流行流感病毒株的專家,多數時間都會像這樣檢視病毒株的行為,追蹤病毒的演化。她的牆壁下半部是一張中國地圖,有六個不同的地點被圈了起來。這些地點都有觀察員密切注意,希望在新病毒株一出現就發現牠們。但中國並不是唯一可能出現病毒的地方,觀察員也在密切注意全球其他地點的情況。二○一七年,H7N9禽流感捲土重來,創下自二○一三年首度出現以來最致命的紀錄,在中國造成七百一十四人重病,死亡率據報超過三分之一。一有新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株出現,就是一場戲劇性競賽的開端,目標是盡快將新病毒的適當抗原納入預防性疫苗中。這種大流行病毒株一問世,我們就只有幾個月的時間,能搶在病毒以噴射客機的速度橫掃全球之前,準備、分配足夠的新疫苗。速度和預測的準確性將成為攸關全球人命的關鍵。二○○二年,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為SARS的全新病毒威脅在中國廣東省出現。SARS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而是由一種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的冠狀病毒引起的。在SARS流行之前,世人已知冠狀病毒會感染動物和鳥類,導致類似感冒的疾病。SARS冠狀病毒讓我們對這類病毒完全改觀:牠引起類似流感的疫情爆發,在三十七個國家感染約八千零九十八名患者,其中約七百七十四人死亡,然後才被嚴厲的公衛干預策略控制。自二○○四年以來,SARS銷聲匿跡,世界各地都沒有疫情回報。但是這種令人安慰的統計數字,隨著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在武漢爆發,一路發展成當前的大流行而瓦解。那麼,我們對冠狀病毒整體、尤其是對 COVID-19 的了解有多少?冠狀病毒這一科的組成病毒與流感不同;兩者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具有由RNA編碼的基因組,其他統統不一樣。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或遺傳資訊很小、相對簡單,但冠狀病毒的基因組,是所有以RNA為基礎的病毒中最大、最複雜的,意思就是冠狀病毒的生物、遺傳機制也更加複雜。讀者已經見識過,當兩種不同的病毒株在同一宿主身上重組時,會產生能釀成大流行的流感,意思就是個體被感染時,體內的免疫防禦系統面對的基本上是一種新的病毒。因為冠狀病毒具有更複雜的基因組,演化出非凡的重組潛力,這是牠們基因的一部分。兩種不同的冠狀病毒可能和流感一樣重組成新病毒株之外,還能重組表面抗原,不需要將兩種不同的病毒混合成一種。這種能進行演化的內建變化潛能十分驚人,加上極高的傳染性,讓 COVID-19有成為「超級病毒」的潛力,與流感疫情旗鼓相當。冠狀病毒藉由患者咳嗽時噴出含有數十億病毒的飛沫狀液滴,讓附近的人因為吸入飛沫而被感染,造成人際傳播。吸入飛沫後,病毒會直接接觸呼吸道內壁細胞,突棘會與細胞壁上的關鍵受體結合,使病毒能將基因組釋放到細胞內部。病毒在這裡挾持核糖體,就是充斥在細胞內的迷你蛋白質工廠,指示核糖體製造以病毒編碼的蛋白質。受到病毒指示製造出來的第一批蛋白質,是名為RNA聚合酶的關鍵酶。讀者可能還記得著名的PCR,全名為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能大幅強化犯罪現場留下的DNA痕跡,在鑑識科學界掀起革命。病毒聚合酶對病毒基因組RNA的作用相同,也是在受感染的人類細胞內產生數十億子代病毒的第一步。子代病毒身披病毒殼體和包膜蛋白,包括為傳染性突棘編碼的蛋白,讓大量新病毒穿過細胞膜、釋放到宿主氣管中,然後被咳到周圍空氣裡,形成具高度傳染性的飛沫。COVID-19 的傳染與流感非常相似,在人群匯集的地方特別容易發生,例如地鐵、汽車、公車、飛機、遊輪、辦公室、學校、酒吧、咖啡館、劇院、大眾娛樂性音樂會、體育場館,還有,唉,家庭住宅。另外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 COVID-19 還有第二種極其有效的途徑傳播―感染者咳嗽時用手摀嘴,然後將手上的病毒轉移到周圍的表面,如門把、交通工具上的拉桿和圍欄、電腦鍵盤、手機和無數其他表面。相關研究顯示,COVID-19 在飛沫中可存活並具有傳染性長達三小時,在紙板上長達二十四小時,在塑膠和不銹鋼上長達七十二小時。第二種傳染途徑是病毒接觸嘴脣、嘴巴、鼻子、眼睛之後,從這些身體部位設法進入氣管和肺部。不幸中的大幸是,大流行等級的新興病毒非常罕見,但牠們仍為全球政府和國家衛生當局帶來最具挑戰性的困境。那麼,這種威脅性十足的新病毒是哪裡來的呢?在首篇有關COVID-19 的公開科學論文中,中國醫生透露,約百分之七十的個案曾去過湖北省武漢市的海鮮市場―非法交易「現殺野味」在這裡是家常便飯,就是捕獲野生動物後把動物運到市場,在市場當場宰殺取其鮮肉。讀者可以想像一下,驚慌失措的動物(多數是哺乳類)被運到市場,與其他動物和人類密切接觸― 這種危險的親密關係,在野外絕不會發生。後面兩章中我們會發現,這種情況造成的風險,就是病毒可能會與這些動物自然地共同演化,從而跨越物種並感染人類。我已經從漢他無名病毒的行為中學到相關知識,並將這種演化現象稱為「侵略性共生」,表現出這種行為的病毒則稱為「侵略性共生體」。以 COVID-19 而言,即使是症狀輕微或無症狀的人,也能將病毒傳播給身邊其他人。患者會經歷長達十四天的潛伏期,有時甚至更久。但病毒不是一路長驅直入。從病毒入侵開始,人類免疫反應的回擊就愈來愈明顯。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喉嚨痛、發燒、顫抖、不舒服、疲勞、頭痛、四肢和背部疼痛。在輕微的個案身上,病症的發展可能不會超出這些前期症狀太多,與流感的症狀發展相似。但與流感不同的是,COVID-19 似乎在兒童身上不會造成太嚴重的疾病,卻對老人較具威脅性。在較嚴重的個案身上,患者體溫會飆升至攝氏三十九度左右,導致大量出汗。更險惡、令人不安的症狀是呼吸困難,可能代表病毒性肺炎即將開始。到這個階段,患者會因為毒血症(血液中有毒素)而一病不起。在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個案身上,病毒性肺炎預示著疾病將危及患者性命,因為這種肺炎能抵擋抗生素,對大多數已知的抗病毒藥物可能都具有抗藥性。諷刺的是,這些表示感染已發生的症狀、體徵中,有一部分並不是病毒感染呼吸細胞的直接影響,而是由我們自身奮勇抵抗的免疫反應引起的。病毒入侵會引起白血球(又稱為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球匯集到受感染的組織,製造名為細胞激素(cytokine)和趨化激素(chemokine)的化學物質來發出警報,召喚增援部隊,包括被稱為「士兵細胞」的T淋巴細胞,與病毒戰鬥。「戰鬥」在這裡是名副其實的關鍵字,這些士兵會殺死我們自身被感染的細胞,導致殺戮區嚴重發炎,湧出大量黏液,堵住氣管、引起咳嗽。雖然病毒通常被限制在氣管中,但同樣的化學警告成分會進入血液,引發高燒、頭痛、懨懨無生氣的疲勞感、不舒服的肌肉痠痛。雖然自身的士兵會殺死自己的細胞著實讓人困惑,但T細胞功能下降這樣在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會發生的情形,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遲遲無法康復,或導致少數病患罹患病毒性肺炎或繼發性細菌性肺炎,兩種都可能危及生命。令人欣慰的是,與季節性流感一樣,大多數 COVID-19 患者只會發展出較輕微的症狀,無需住院即可完全康復。但我們不應低估少數患者可能發展出的嚴重病症;這些患者可能是任何年齡層的人,甚至包括一般的健康人士。不幸的是,這種病毒性疾病已經證實對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別危險。這類患者住院風險明顯較高,死亡風險也很大。如貫串本書的說明,傳染病流行、尤其是大流行,基本上都是由致病微生物和宿主之間強烈的演化交互作用驅動的。COVID-19 正是因為事先已演化出這種演化的必要條件,因此牠在人類身上出現後才短短幾個月,就從湖北省開始一路感染了近十萬人;這些相同的必要條件現在正驅使病毒擴展到中國以外的地區,傳播模式變得更全球化。現代世界被恰如其分地形容為是「地球村」,就算是最孤立、遙遠的人群,也可以藉由飛機、鐵路、輪船、機動交通工具而接觸到彼此。到二○二○年三月,由於中國政府嚴厲的圍堵措施,包括湖北省強制封城,有效控制病毒傳播;但與此同時,世界其他地方正開始目睹感染個案節節上漲。許多國家的衛生當局對似乎勢不可擋的統計數字益發感到震驚。這些數字中的感染人數,根據驚悚的數學可預測性,似乎約每三天就會翻一倍。一如預期,較大的市鎮和城市是必然的感染源,因為大量人口在這些地方親密無間地生活、往來、工作。同樣一如預期,人類的天性就是一開始會不相信當下發生的事情,公共與政府部門的回應就會發生各種誤解、延遲、混亂,難以因應一九一八年流感大爆發以降最嚴峻的公衛威脅。※ 本文摘自《病毒圈:從COVID-19、流感到愛滋與伊波拉,全面認識在我們身邊的病毒》。《病毒圈:從COVID-19、流感到愛滋與伊波拉,全面認識在我們身邊的病毒》作者:法蘭克‧萊恩譯者:范明瑛出版社:貓頭鷹出版日期:2022/04/09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月20日足跡整理包/桃園+387涵蓋74家店 高雄獅子會在這辦大會
本土激增!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22例居冠、台北市471例次之、桃園市387例。《聯合新聞網》為您不斷更新整理全台確診足跡,所在縣市哪有足跡一看就知。已不公布疫調足跡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台東縣】基隆市基隆+191,市府下午公布足跡,有愛買基隆店潮境公園、中正公園、大武崙郵局、孝三路郵局、義一路小峨嵋餐廳等。桃園市桃園今新增387例,確診者最新足跡有4頁涵蓋74家店,包含多家KTV、金沙酒店、大潤發與連鎖速食店、咖啡館、美食餐飲等再上榜。新竹縣新竹縣今增23例本土確診案例,其中18例為居隔期滿或匡列採檢確診,5例為因症狀就醫或篩檢站採檢確診。23名確診者多數為輕症,少數為無症狀,包含3名學生、2名幼兒、1名軍人,以及1名80歲女性長者。新竹市新竹市今增11名確診個案,其中有1例是居家隔離期間採檢陰轉陽確診,4例為確診個案家庭、職場密切接觸者,或曾有前往高風險區域旅遊史者,餘6例新增個案尚在疫調中。苗栗縣苗栗縣新增16例確診案例,其中8例為居隔期滿或匡列採檢確診,另外8例因有症狀、足跡重疊、持簡訊或有染病疑慮至醫院採檢確診,新增個案16人包括3名移工。台中市台中市今新增80例本土確診個案,原中央公布台中市新增76例,不過有4例原本是外縣市個案,中央判定回歸給台中市。彰化縣彰化縣今天新增18確診個案,有多家小吃店有確診者足跡,包括知名的溪湖鎮春芳羊肉爐、員林市華成牛肉麵等都有確診足跡 。南投縣南投縣今一口氣公布13例確診個案,今年繼首例確診公布後最多人的一次,名間鄉家庭群聚感染事件,案39288、39879至39887為1家共10人,同住家人9人全部確診,同時也出現阿妹演唱會及宜蘭縣婚宴個案。雲林縣雲林縣今增11例確診者,包括斗六居酒屋、麥寮喜宴及接觸外縣市確診者等傳播鏈延伸,其中3人是消防局隊員及義消。嘉義市嘉義市今天新增3例確診者,案38690的30多歲男子案為服務業,曾到嘉市家樂福博愛店,全程戴口罩;案38691的30多歲女子,4月17日凌晨1點到6點曾到歌神KTV包廂內唱歌;案39303的20幾歲女子,4月7日至10日與友人到台東旅遊,該團14人,該團成員陸續確診,案號分布多個縣市,她為第13人。台南市台南市今新增23名COVID-19確診個案,分別為參加阿妹演唱會衍生相關個案8名、某科技公司職場衍生個案4名、小琉球旅遊團相關個案3名、軍營相關1名、某學校個案相關接觸者1名、參加拳擊體驗課程而染疫1名及疫調中個案5名。高雄市高雄今新增97例本土個案,隔離期間陰轉陽9例、外縣市旅遊史有20例、密切接觸者有64例,其中25人為同住親友、26人為餐飲娛樂、9人為職場環境、4人是高風險場域,另外有4例仍在疫調中。屏東縣屏東縣今新增31例確診個案,其中16例是家庭群聚感染、4例為工作場所群聚案、1例與娛樂場所有關、1例北上參加阿妹演唱會染疫,部分個案感染源仍在追溯。宜蘭縣蘭縣今天新增89例本土個案,公布12名確診者足跡,曾到過全聯福利中心、超商、綠色博覽會、仁山植物園、羅東夜市、羅東轉運站、車站、教會與廟宇、宜蘭國民運動中心等。台東縣台東縣今新增21例。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確診者最新足跡出爐 這幾家酒店、連鎖店再上榜
桃園今新增387例,桃園市政府今天下午公布Covid-19確診者最新足跡,有4頁涵蓋74家店,包含多家KTV、金沙酒店、大潤發與連鎖速食店、咖啡館、美食餐飲等再上榜,提醒民眾注意,如有足跡重疊者,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新聞處提醒,市民朋友如曾出入上述相關場所,請於足跡重疊次日起10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如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或0800033355專線通報,並佩戴醫用口罩儘速就醫(請勿搭乘大眾運輸),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旅遊史、職業暴露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症狀。
-
2022-03-02 新聞.新聞
健康地產實現七星級第三人生
拜醫療進步所賜,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到80.2歲,退休後至少還有20年可以享受「第三人生」,如何活得更精采成為橘世代重要課題。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表示,結合「藝術、景觀、休閒、旅居、餐飲、醫學、護理 」的七星級服務,打造夢想老後理想生活,成為未來健康地產新主流。日本社區醫療專家山內美奈指出,位於新竹關西的「亞洲健康智慧園區」是全台首座符合世界級健康地產十大標準的度假飯店型照護宅,最大特色包含莊園內附有鑽探地下1,520公尺成功開發的天然碳酸氫鈉溫泉,是台灣唯二泉質比日本更好的美人湯,被譽為「溫泉中的溫泉」。另外,園區以低密度、高綠覆方式植栽各種花卉,漫步綠色走廊,可感受四季變化森呼吸。園區還建置20座溫室穩定栽培蔬果,營養師團隊能根據時令季節調配最適合住戶的健康餐飲。專業門診及貼心藥局提供「隨需而醫」的醫療服務及遠距照護,加上房間室內設有七個環繞式安全鈴,可於意外發生時緊急快速救護;園區亦設有「五星護理之家」,備有專業護理團隊並規畫生活復健計畫及預防失智課程,幫助預防疾病與控制,從「樂齡」、「緩老」到「護老」面面俱到。彭培業強調,除了「亞洲健康智慧園區」,台灣房屋集團更取得寶山最美環湖咖啡廳經營管理權,將觸角擴及文創休閒產業,「沙湖壢咖啡館」被翠綠樹林包圍著,每一棵樹皆有獨立植物介紹立牌,希望讓來到這裡用餐的大人小孩領略生態學習樂趣。台灣房屋更將其中一棟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紅磚平房「狀元屋」打造成「漣漪書屋」,意喻在水中心投入一個善的種子,影響力會以同心圓方式一圈圈擴散開來,因此以漣漪為名呼應ESG+的精神。彭培業說,漣漪書屋鼓勵閱讀,未來歡迎民眾帶書來(主題不限)免費換取一份小點心及一杯咖啡;民眾離開書屋時可帶走一本ESG選書,不限借閱時間,於再度光臨歸還即可。期盼透過這樣的公益舉措將知識的影響力以漣漪效應擴散出去,讓書本去旅行!彭培業透露,台灣房屋後續將進一步整合亞洲健康智慧園區、沙湖壢咖啡館、漣漪書屋及草莓體驗園區,將房地產從養生園區再升級為「多元生活體驗園區」,凸顯集團多元發展性,更符合需求。
-
2022-02-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1家3口、台中驗船師確診 公布足跡
桃園市昨新增1家3口確診,感染源仍不明,市府匡列392人採檢,確診足跡點6處,都集中在桃園南區。台中市新增本土確診的新加坡籍人士,足跡包含台中、南投兩地;台中市今、明開設2快篩站,足跡重疊者可前往篩檢。昨228連假首日,台中市加開7處外展疫苗接種站,主要提供莫德納疫苗隨到隨打,吸引不少人排隊接種;文心森林公園站上百人排隊,還有人遠從彰化來打疫苗。桃園新增1家夫、妻與兒子3確診,市府疫調,確診妻子18至25日在桃園南區有6足跡點,包含平鎮區藥局、早餐店、全聯超市、連鎖超商、五金大賣場,以及楊梅區星巴克,已派員完成周邊消毒。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說,已匡列妻子職場105人、兒子幼兒園287人採檢,民眾若與確診足跡重疊,請自我健康監測;連假期間景點現人潮,呼籲做好防疫。台中市新增42歲外籍驗船師,居住地登記在龍井區,確診者女友、3名同事、4名計程車司機匡列居家隔離,2熱炒店員工自主健康管理,10名接觸者PCR採檢都是陰性。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台中確診足跡有3處,分別為台中港碼頭船上、梧棲區黑貓熱炒、全家超商烏林新店,已完成清消;台中市今、明開設童綜合醫院、烏日林新醫院快篩站,足跡重疊者可前往篩檢。南投縣確診足跡2處,南投市光榮西路合宏眼鏡咖啡館、中興路祐豊五金百貨行;縣府強調,2足跡已完成清消,足跡重疊者若有呼吸道等症狀,請通報衛生局。
-
2022-02-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驗船師打3劑疫苗仍染疫 中投急匡10人公布5足跡
今天是228連假首日,台中新增一例新加坡籍42歲龍井區男驗船師打過3劑疫苗,24日篩檢突破性感染確診確診,Ct值23.2,台中市政府、南投縣政府緊急匡列包含女友在內共10名接觸者採檢皆為陰性,公布5處公共足跡都完成清消,台中市府加開2處快篩站。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明,該個案無不適症狀,平時都搭公司安排的計程車,去年8月5日、10月18日接種2劑AZ疫苗,今年2月8日接種第3劑莫德納疫苗;去年12月26日自新加坡入境,居檢期滿PCR採檢陰性。曾梓展指出,個案因職業需要,登船前須出示PCR陰性證明,2月14日、19日採檢PCR皆為陰性;平時皆與女友居住於外縣市,2月22日因工作需求才返回台中龍井區自宅。曾梓展說明,個案2月23日至台中港船上工作有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當日下班後與3名同事至梧棲區黑貓熱炒聚餐,24日曾於全家烏日林新店買東西吃,因預計前往高雄港工作,在台中市醫院採檢,檢驗PCR陽性確診,收治於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曾梓展說明,匡列個案3名同事、4名接送的計程車司機居家隔離、2名熱炒店員工自主健康管理,黑貓熱炒店2名員工自主健康管理,公共足跡為台中港碼頭船上、台中梧棲台灣大道八段黑貓熱炒、全家烏日林新店等三處,已完成清消;市府明後兩天開設童綜合醫院、烏日林新醫院快篩站,足跡重疊者可前往篩檢。南投縣衛生局說,匡列個案女友居家隔離,南投縣公共足跡史包含南投市光榮西路合宏眼鏡咖啡館、南投市中興路祐豊日用五金百貨行,已完成清消,足跡重疊者請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上呼吸道、發燒、腹瀉、嗅覺等症狀請立即通報南投縣衛生局(049-2220904)、安排至縣內6家PCR採檢醫院就醫。
-
2022-02-02 養生.聰明飲食
寒冬喝什麼暖身?咖啡討論度最高 但可能讓你越喝越冷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冬天不少人會選擇喝杯熱飲來暖暖身子,《食力》利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搜尋2022年1月1日~1月19日網路上對於「冬季飲品」的討論聲量,其中「咖啡」最受網友熱議。不過其實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導致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手腳冰冷。冬天東北季風、寒流來襲,寒風刺骨的感覺讓不少人這時候會選擇喝一杯暖呼呼的熱飲來暖暖身子,喝下去暖胃之餘,拿在手上還能溫暖雙手,你也是這樣嗎?你都喝些什麼來去寒?《食力》利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搜尋從2022年1月1日~1月19日網路上對於「冬季飲品」的討論聲量,從文字雲內容來看,在天氣冷、寒流來時,咖啡、奶茶、紅茶等飲品有高討論度。那究竟,天冷時大家都在討論些什麼飲品?哪一種飲品又是網友度討論度最高的呢?《食力》再去除新聞報導、抽獎活動的留言回覆後,由「咖啡(包含咖啡、拿鐵、美式)」類型獲得聲量討論的冠軍,共有569則的討論則數。「天冷就是需要熱咖啡提振精神、暖胃」、「喝杯咖啡很溫暖的」、「寒流來咖啡是必備」等都是網友對於天冷喝咖啡的評論。其中2022年1月11日寒流來襲日,擁有132萬追蹤者的「Candice蔡譯心」臉書專頁發文問網友們「你們天冷都喝什麼飲料呢?」引起網友留言回覆,下方共有159則留言討論,其中「咖啡」也成為網友的熱門選項。冬天夏天台灣人都愛咖啡、奶茶!薑茶冬天聲量高、夏天冷清《食力》同樣利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搜尋相同品項再「夏季」(聲量搜查區間: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9日)時的討論聲量,可以發現「咖啡」同樣是聲量最高的,共有818則。然而,冬天聲量排名第二的「薑茶」,夏天時的聲量則僅有3則,可見薑茶類型的飲品在冬天時較受歡迎。而像是紅酒、威士忌、高粱等酒精飲品,冬天時的討論聲量也較夏天時高出許多。冬天想喝點熱的暖暖身?別喝錯,這樣喝才不會越喝越冷!不過這些討論度高的咖啡、茶、酒精等飲品,喝下肚後又真的能夠在寒冷的冬天中暖暖身子嗎?在咖啡和茶飲中所含的「咖啡因」,喝下肚後會刺激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導致血管收縮。而血管收縮後,能通過的血液就變少了,也就是說,手、腳中的血流會變少,反而更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另外像是威士忌、紅酒、高粱等也有相當的網路討論度。不過,飲用「酒精」會造成血管擴張,讓四肢、皮膚表面的血流增加,雖然感覺上身體是在發熱,但其實是你的皮膚在散熱!反而會造成體溫更快速散失,越喝越冷!因此,若想在寒冷的冬天中藉由一杯熱飲來暖暖身,不妨可選擇飲用薑茶、熱牛奶、熱豆漿等飲品。但別忘了,喝熱飲暖身只是一時的,多運動讓身體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才是能讓身體長久保持暖和的好方法。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喝熱飲也要選對喝,這類飲品小心喝了寒更寒!▶論方便性、CP值,咖啡館敵得過超商咖啡嗎?▶天冷喝熱飲,但你了解手中那杯沖泡飲品嗎?小心選錯越喝越傷身!(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2-01 養生.聰明飲食
酸、苦、甜、澀、香!咖啡為何能有豐富的味道?教你喝出咖啡哪裡不一樣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咖啡的風味大致有酸、苦、甜、澀、香等,而這些風味除了彼此環環相扣外,風味的來源其實也與咖啡豆本身所含有的天然化學成分,以及後續的加工、烘焙的溫濕度等息息相關。咖啡的風味大致有酸、苦、甜、澀、香等,而這些風味除了彼此環環相扣外,風味的來源其實也與咖啡豆本身所含有的天然化學成分,以及後續的加工、烘焙的溫濕度等息息相關。咖啡風味50%來自於先天條件咖啡豆中所蘊含的有機酸物質,如檸檬酸、蘋果酸等,為咖啡帶來風格鮮明或是餘韻悠長的香酸味。在後續加工或烘焙的過程中也可能因發酵作用產生醋酸物質帶來刺激性的酸味。而咖啡中的綠原酸,更是咖啡酸味與澀味的重要來源,在烘焙過程中亦會進一步被分解成為奎寧酸與咖啡酸,而改變咖啡的酸度與口感,或轉化為綠原酸內酯及其他酚類衍生物,帶來苦味。而大多數的甜味來源則是來自於咖啡豆的碳水化合物,其中便包含了蔗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等甜味成分。此外咖啡果實的成熟速度及處理方式也影響著咖啡豆的甜味物質多寡,成熟速度慢的咖啡相對甜度也來的更高。而在豆種差異上阿拉比卡豆種因主要甜味來源的蔗糖成分較高,也使它在甜味上更勝羅布斯塔。咖啡風味50%來自於後天加工烘焙而除了本身的化學成分組成容易影響風味外,在加工烘焙時其化學成份間的作用也會賦予咖啡豆不同的風味。已在咖啡館產業執業16年以上的湛盧咖啡創辦人兼董事長廖國明也說到,在咖啡風味形成時梅納、焦糖化反應為烘豆時主要的兩個關鍵反應作用,而這兩個作用共同的反應物就是「醣類」!1、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當咖啡醣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等)成分與胺基酸之間在加熱條件下作用,除了會帶來咖啡色澤、營養成分的改變外,也同時促使了咖啡中的揮發性風味成分如醛、酮類的小分子產生,而一般而言,梅納反應最佳的反應溫度介於140~165℃之間,若是溫度、時間稍有變化都將影響最終產品之風味。2、焦糖化反應(Caramelization reaction)而隨著咖啡豆中的蛋白質及胺基酸成分在梅納反應下逐漸減少,在咖啡烘豆的第一爆開始前,同樣以咖啡中的醣類作為反應材料的焦糖化反應也同時在進行著,當咖啡中的醣類分子經高溫加熱至160~200℃時,發生脫水及物質分解的降解反應,同時賦予咖啡豆色澤的褐變反應也在發生,由此產生主要2種物質,其一便為糖脫水後形成之焦糖及醬色,其次則為降解時產生的揮發性物質如醛、酮類香味成分。而除了咖啡豆中的醣類與蛋白質成分在烘焙過程中會有所變化外,許多脂肪、有機酸成分也會因為加工、烘焙甚至沖煮的過程中共同產生不同的風味!而不管對於剛入門的咖啡自學者或是想要更精進咖啡技藝的職人而言,從品嚐出咖啡之間風味的不同,到真正能區分出咖啡的好壞,都是一段艱辛的過程。而在「品味」的過程中,除了舌面的味覺接受器主要可感受食物的酸、甜、苦、鹹、鮮外,人類品嚐食物時,感受到美味與否,其實也取決於「嗅覺」對於香氣成分的感受,而咖啡也是相同。為此,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SCAA)與世界咖啡研究協會(World Coffee Research,簡稱WCR)也在2016年發表了最新版的「咖啡風味輪」,更深入地透過一般認知的風味用語協助引導人們對於咖啡風味辨識的訓練。在風味輪中也從中央開始將風味分為花香、果香、甜味、堅果可可、香料、烘烤、植物蔬菜及酸酵味及其他等9大類,並往外細部做區分、對應出不同的食材風味,總共可細分到85種。而因為受限於飲食文化的不同,西方的風味輪中有些味道可能不被國人熟知(如:肉豆蔻、丁香味等),因此在2018年,「台灣咖啡研究室」也與「COFE」合作推出在地化的「台灣咖啡風味輪」,加入熱帶水果、瓜果風味及烏梅、紅棗等果乾風味元素,做出屬於台灣人能理解的風味輪。喝不出咖啡哪裡不一樣?或許咖啡風味輪可以幫你!而不管對於剛入門的咖啡自學者或是想要更精進咖啡技藝的職人而言,從品嚐出咖啡之間風味的不同,到真正能區分出咖啡的好壞,都是一段艱辛的過程。而在「品味」的過程中,除了舌面的味覺接受器主要可感受食物的酸、甜、苦、鹹、鮮外,人類品嚐食物時,感受到美味與否,其實也取決於「嗅覺」對於香氣成分的感受,而咖啡也是相同。為此,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SCAA)與世界咖啡研究協會(World Coffee Research,簡稱WCR)也在2016年發表了最新版的「咖啡風味輪」,更深入地透過一般認知的風味用語協助引導人們對於咖啡風味辨識的訓練。在風味輪中也從中央開始將風味分為花香、果香、甜味、堅果可可、香料、烘烤、植物蔬菜及酸酵味及其他等9大類,並往外細部做區分、對應出不同的食材風味,總共可細分到85種。而因為受限於飲食文化的不同,西方的風味輪中有些味道可能不被國人熟知(如:肉豆蔻、丁香味等),因此在2018年,「台灣咖啡研究室」也與「COFE」合作推出在地化的「台灣咖啡風味輪」,加入熱帶水果、瓜果風味及烏梅、紅棗等果乾風味元素,做出屬於台灣人能理解的風味輪。咖啡風味!從對食物的想像開始風味輪的使用上由於是透過風味的描述做呈現,故對於入手的初學者而言,必須先透過瞭解其他食物經典的風味想像開始。在了解風味輪上的味道後,再透過品嚐咖啡時鼻腔及舌頭的細部感受,從中央細部往外區分。此外,在風味輪上的視覺顏色,其實也可幫助連結風味感受。一般人對於食物的記憶往往不只侷限於嗅覺或味覺上,很多時候視覺也同時在幫助你記住一個味道,例如想到紅色,你便會想到草莓、櫻桃等,故在風味輪中也以顏色作為其中一種輔助工具,幫助你能快速聯想並找到應該對應的風味位置。咖啡中複雜的風味成分也相互影響著人們的味覺感受,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咖啡的酸味與苦味下降時,你會明顯感覺到甜味提升的原因。因此除了挑選生豆外,如何透過後續加工處理、烘焙、沖煮等使咖啡的風味達到平衡,又是一門高深學問了!延伸閱讀▶咖啡葉茶是咖啡還是茶?相較兩者的抗氧化物含量豐富、咖啡因更少▶即飲、瓶裝將稱霸咖啡市場?2022年咖啡界5大消費新趨勢一次看▶錸德集團入主怡客咖啡 Ikari Coffee! 與胡同聯名推年菜、致力打造台灣「最好吃咖啡店」(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最新疫情足跡曝光 全聯、家樂福、星巴克入列
桃園疫情持續擴大,市府今天下午公布最新確診足跡21處,18處在中壢區,遍及全聯、家樂福、光南與小北百貨等賣場,另有星巴克在內等3家咖啡廳,衛生局呼籲民眾若有足跡重疊情況,應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桃園市政府下午公布案17929、案17931、案17934、案17935、案17969、案17970的足跡,大多數集中在中壢區,包含波士隱形眼鏡名店、西堤牛排中壢中山店、救國團中壢終身學習中心、好鮮屋米粉湯、全聯中壢中美門市及環東門市、家樂福中原店、早到晚到中壢店、桃園市針織工業職業工會、星巴克復興門市、老窩咖啡館站前店、光南大批發中壢中山店。同樣位在中壢區還有三帝車業有限公司、歐多百機車材料行、小北百貨中壢龍岡店、拾事咖啡、通天殯儀館、海都快炒等。另外大溪區勝大機車行、平鎮區俊雅機車行,還有石門水庫溪洲大橋。
-
2021-12-31 新聞.杏林.診間
父親癌末、八八風災,讓她的人生轉了個大彎! 安欣瑜,在「嘉」尋回心的歸屬
「我不在阿里山,就在往阿里山的路上。」這句話用來形容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暨部落健康中心主任安欣瑜,再貼切不過了。阿里山鄒族出身的安欣瑜,因為父親罹癌、八八風災,人生轉了個彎。蜿蜒的山路,引領她走入自己的家鄉部落,成為族人信賴的醫師,守護族人健康。從小養成獨立自主個性安欣瑜出生於阿里山鄉里佳村。群山環繞的里佳村總是薄霧瀰漫,而且是全阿里山上最偏遠、最晚開發的部落。初見安欣瑜,水汪汪大眼睛,五官深邃立體。「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這句話,完全印證在她身上。但事實上,她只有一半的鄒族血統,父親是鄒族人,母親是漢族。安欣瑜的母親來自彰化,當年看到阿里山里佳國小招聘代課老師。滿腔熱血的她,撕下佈告就跑去應徵。殊不知里佳國小太偏僻,結果她邊哭邊走三小時,才終於到學校。後來,她與一名鄒族男子相戀結婚,生下了安欣瑜及妹妹。兩人的愛情故事,在當時保守的台灣社會中,曾引起不小騷動。安欣瑜住在山上,與妹妹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可惜好景不常,父母決定離婚,年幼的安欣瑜及妹妹隨著媽媽搬回彰化老家定居。「當時的家,一切空空如也,就連家具都是阿姨捐贈。」安欣瑜說,媽媽為了一家生計,做過許多工作,包括賣蚵仔麵線、擺攤賣花等,無暇過問女兒的功課和考試成績。安欣瑜想要去補習,媽媽看了補習費一眼,回說:「妳應該不用花這筆錢,妳自己念就好了。」望著其他同學優雅地彈琴,安欣瑜也吵著要學鋼琴,免費試上兩堂課,繳了一期學費後,媽媽說:「等妳長大,自己賺錢後再學鋼琴吧。」在鄒族部落裡,常見的深邃五官,和一雙靈動大眼睛,到了漢人社會,卻成為撕不掉的標籤。「三十多年前的社會風氣很保守,常有街坊鄰居看到我,很大聲的用悄悄話交頭接耳:『那是番仔囝』啦!」常被投以異樣的眼光,安欣瑜從小就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努力讀書,學會為自己負責,用實力打破外界對原住民的種種刻板印象。當她考上慈濟大學醫學系時,母親還嚇了一大跳。父親癌末,人生轉了個大彎由於母親避談往事,讓安欣瑜離開阿里山後,幾乎與山上斷了聯繫。直到就讀醫學系第七年時,某天她接到父親來電。爸爸在電話中說,嘉義的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透過胸部X光檢查出他的肺部異常。安欣瑜安排父親到花蓮慈濟醫院就醫,醫院幾乎動用所有科別醫師幫忙,在短短兩天內完成所有相關檢查,第三天開始化療。她的父親罹患小細胞肺癌,有「老菸槍殺手」之稱,因發現時癌細胞已有7、8公分大,無法開刀,只能採取化療。沒想到,父親做完第一次化療,隔天就把所有行李打包好,跳上火車就回阿里山了。畢竟,他還是習慣山上的生活。就讀慈濟大學醫學系,讓安欣瑜愛上花蓮,喜歡到處爬山,從事溯溪及潛水等戶外活動。畢業後,她與花蓮慈濟醫院簽約,擔任家醫科住院醫師,甚至決定要在花蓮安身立命,「本來我只想要在花蓮當醫生,過我喜歡的日子就好。」父親後來轉診至大林慈濟醫院,治療情況原本還算穩定,但突然間有了戲劇性變化,病況變得愈來愈嚴重,經常喘不過氣來。聽到這個消息後,安欣瑜內心五味雜陳。她心想:「很害怕這次沒去陪他,會錯過最後一次照顧父親的機會;又擔心去照顧爸爸,媽媽會生氣。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聚少離多的爸爸也沒盡到照顧女兒的責任,我的人生實在不想因他而改變……。」儘管內心充滿矛盾,安欣瑜還是決定向院方申請留職停薪3個月,返回嘉義,陪伴癌末父親走完最後人生。沒想到,這個決定讓她的人生轉了個大彎。八八風災,觸動返鄉行醫念頭辦完留職停薪手續後,安欣瑜從花蓮搭火車南下,準備經由南迴鐵路返回嘉義。在台東都蘭某家咖啡館時,她邊喝咖啡,邊與父親通話,同時看到電視新聞報導小林村被莫拉克颱風重創,慘遭滅村。「和爸爸講電話講到一半,突然之間就斷訊了,之後再也聯絡不上。」安欣瑜回憶說,當時,電視新聞並未報導阿里山的受災情況。後來,她才知道,通往阿里山之路柔腸寸斷,許多族人被困在山上,完全失聯,山上情況一切未知。抵達嘉義後,安欣瑜心急如焚,到處打聽阿里山的情況,得知山上慘況怵目驚心,許多地方路基被掏空,整整掉了兩層樓。當地青年組成臨時團隊,號召揹物資上山。她跟著徒步將物資揹進部落,只能走到山美村。距離故鄉里佳村,徒步還要兩個多小時,卻因道路全斷而無法前往。安欣瑜坦言,徒步上山救援時,眼見兒時記憶裡的美麗家鄉,如今因風災蹂躪而殘破不堪,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襲上心頭。「相隔多年,那是我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家鄉,一切恍如隔世。原來我去過那麼多地方,卻不認識自己的家鄉。」她突然感悟:「我完全不認識自己的家鄉。我沿途打聽爸爸的消息,那時候才發現鄒族有很多跟我一樣姓安的人。大家告訴我,我的阿公是誰?我是誰的孩子?那是第一次讓我覺得,我好想認識自己的故鄉。」喜歡花蓮的安欣瑜,又陷入掙扎:「我到底要不要回嘉義?」然而,眼睜睜看著癌末父親,因當時阿里山對外交通全斷,竟受困山上一個月,才被醫療直升機後送下山就醫。這種煎熬心情,加上距離留職停薪的期限只剩一個月,讓她心一橫,下定決心,「當下我就告訴自己,即使必須賠違約金,也要返鄉服務!我想到阿里山工作,也想陪爸爸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其實,嘉義基督教醫院、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長期為阿里山居民提供巡迴醫療,並派家醫科醫師輪流定點駐診。八八風災後,即使道路中斷,嘉義基督教醫院仍每週派一名醫師前往阿里山災區支援看診。當時,安欣瑜的母親早已回到阿里山上幫人經營民宿。風災後,當年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任恰巧就住在這間民宿。媽媽提到女兒也是家醫科醫師,想回嘉義找工作。在此之前,安欣瑜曾到嘉義多家醫院面試,也獲得錄取,卻因捨不得花蓮而作罷。沒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她最終還是落腳在家鄉嘉義。「我這輩子從來沒想過要回阿里山工作,卻因為父親癌末、八八風災而留下來,」安欣瑜直呼這就是天意!(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2-24 新聞.杏林.診間
一場颱風讓花東子弟毅然決定回東部服務!江明哲的「醫師的咖啡室」,醫學、藝術與信仰的關懷
若在今年九月間,走進隱身在艾蘭哥爾咖啡座位區後方的展間,也許可以略窺江明哲醫師「醫師的咖啡室」其理念的一二。這場「國際醫療巡迴展」,展出的內容自然是以國際醫療主題為大宗,包括由多幀江醫師或其所屬的國際外科學會的候任理事長關皚麗教授赴外參與援外醫療、國際會議的照片所組成的幾面照片牆,其間並有江醫師的數幅畫作、關於南非心臟移植手術的介紹海報、一櫃關於史懷哲的書籍……等,點綴於其中。如果還是不太能掌握「醫師的咖啡室」的概念,那麼,可以將目光聚焦在由江醫師所繪的一幅畫作上——在由深淺不一的藍色背景上,豎著黑色的十字架,十字交會之處,貼上僅截取眼部周圍部分的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眉頭深鎖的肖像,而畫面下方則將一張寫著「信實公義」的紅紙沿縱向從中手撕成兩半,重新拼成一個「7」的形狀。這幅畫之所以顯得特別突出,不僅僅是因為吸睛的畫面、當代的手法,更因為它顯示出江明哲醫師大半生關懷的三個面向——「醫學、藝術與信仰」。颱風肆虐,將愛吹到台東艾蘭哥爾咖啡所在的台東美術館,是許多人來台東的必訪之地,坐落於美術館建築群當中的艾蘭哥爾藝文咖啡館,也是許多喜愛品嘗咖啡的人的好去處。現於台東基督教醫院服務的神經外科醫師江明哲先生同樣是此處的常客,卻也不僅只是一位熟客。在江醫師落足台東的五年之間,已經和艾蘭哥爾的老闆張弘典有過多次合作,假咖啡館的場地舉辦過多場展覽、講座。只因為江醫師有一個描繪了多年的夢想——「醫師的咖啡室」。「我曾經見過台東美術館眾樹成蔭,那是它最美麗的時候。很可惜的是,那樣的美景,因為尼伯特颱風的緣故,現在只存在眾人的記憶之中了。」經過了五年的時光,江醫師認為,台東多處景觀,包括美術館在內,仍未能完全回復樹斷枝折之前的繁貌。但也正是因為尼伯特的肆虐,讓江醫師見證了台東在各項資源的有待加強,使得這位花東子弟毅然決定回到東部服務,但卻不是待在他花蓮的家鄉。1955年出生於花蓮縣鳳林鎮的江明哲醫師,在臨近60歲生日之前,便不止一次思考過,是否要提早退休,回到家鄉陪伴母親。一場颱風使他毅然回到山的這一頭,只是稍稍往南偏了一些,選在台東基督教醫院的團隊致力於以他(腦)神經外科的專長服務鄉親。但若把江醫師的姓名鍵入網路搜尋引擎,便會發現不僅只有醫療相關的資訊,尚有這五年來,江醫師在花東二縣,與各單位共同策辦的多場展覽。當中有個一再被提及的名詞,正是江醫師念茲在茲的「醫師的咖啡室」。這個醫師的咖啡室,毫無疑問,裝載了醫學、藝術與信仰等三個面向的關懷。而要知道這三個關懷的原點,就得回到江醫師出身的故鄉,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在台落地生根,成為主的信徒行政區域雖屬於鳳林,長橋里卻是萬榮車站的所在地,位於兩個鄉鎮的交界之處。兩個鄉鎮皆位於花蓮縣中區,鳳林坐落於花東縱谷,為一客家鄉鎮,萬榮則位在中央山脈東側,以原住民族為主要。而在鄉鎮交界的長橋,自然便成為多元族群薈萃之處。「但我既不是客家人,也非原住民。」江醫師說,這就得從他父親的個人移住史談起。在台灣,被稱為「外省人」的族群,多指1949年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中國大陸各省移民。但在被劃歸在「外省人」這個標籤下的,尚有於1945-1949年間便來到台灣工作、遊歷的一群人。「我父親江百仁來自廈門,十八歲的時候就來到台灣。當時有一位同樣來自閩南的同鄉謝膺毅在花蓮創辦了《更生日報》,我的父親便是在報社負責編輯校對的工作。」就如同許多在那四、五年間來到台灣的「外省人」的命運,江明哲醫師說,兩岸一分治,他的父親便選擇在花蓮落地生根。兒時的江百仁先生常來往於廈門和鼓浪嶼之間,因此有許多親近基督宗教的機會。「當時鼓浪嶼上面設立了很多國家的領事館,也有許多傳教士在鼓浪嶼活動。」江醫師說:「我想我父親是在那樣的環境受到薰陶,成為了主內的信徒。」來到台灣以後,江百仁先生即便工作忙碌,加上人生地不熟,仍舊維持著他的信仰,去到花蓮市區的信義長老教會。而自江明哲醫師有記憶起,江百仁先生已轉換跑道從事公職,於萬榮鄉民代表會擔任秘書。「我小學先是在長橋,後來因為我父親工作的緣故,再轉到林田山的森榮國小就讀。無論是長橋還是林田山,都是多元族群的環境。尤其當時林田山有許多林班工的小孩就讀,那更是來自四面八方。」江醫師說,生長在多元族群的環境,衝突在所難免,卻也學習到和解的功課。「這讓我能夠跳脫單一民族的思考框架,將族群之間的和諧擺在很前面的優先順序。」除了民族間的文化刺激,江醫師賴以拓展自身視野的,還有另外兩條重要的管道。「一個是我們鳳林長老教會辦的主日學課程,另外一個,則是我父親長期訂閱的刊物,《今日世界》。」江醫師說,當時上主日學的小朋友們最期待的,就是擔任講師的神學院學生帶來放映的幻燈片。「那對我們來說跟看電影沒兩樣。而我們就是從這些幻燈片裡面,去認識傳奇教士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1813-1873)的非洲探險故事,和史懷哲如何在非洲的加彭從事醫療宣教,這些宣教士了不起的傳道事蹟。」其後江百仁長老考慮到萬榮一帶畢竟和鳳林有段距離,便提供自宅做為在地學童學習主日學的場地。當時適逢林田山官營伐木事業的高峰,不僅國小一班多達四、五十人,能夠聽到各種新鮮故事的主日學課程,自然也是把江長老的住宅擠得水洩不通。《今日世界》,則是1952-1980年間,由美國新聞處出資、在香港編輯,面向亞洲(主要以台灣、香港及東南亞華僑為對象)的一份刊物。在美蘇冷戰、國共對峙雙戰結構底下的台灣,因其背景而未受內容審查干預的《今日世界》,可說是台灣人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到外縣市求學以前,我的知識涵養全來自我父親的藏書和他訂閱的報刊,其中《今日世界》尤其重要。」回顧起自身為何會對藝術產生興趣?「第一個是我小時候常看到,周末從鳳林榮民醫院(今榮總鳳林分院前身)出來放風的精神病患在萬榮車站附近寫生,當中有一位患者畫得特別好。閒聊之下,我才發現他是杭州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畢業的。說到杭州藝專,那可是民國時期的中國大陸最高的美術學府。」江醫師啜飲一口咖啡,繼續說道:「但如果說到最欣賞的藝術家,席德進是我的首選。而我對席德進的認識,就是透過閱讀《今日世界》而來的。」說到這裡才赫然發覺,在艾蘭哥爾咖啡的展間裡,除了以十字架、史懷哲為題的那幅風格強烈的畫以外,其餘畫山、畫海的作品,在筆觸和用色上確有幾分席德進的味道。熱愛手作,走入神經外科離開了多元薈萃的童年之地,從中學開始,江醫師便投入了競爭激烈的升學體制當中。「我是九年義務教育實施以前的最後一屆,因此我跟我的同學要讀初中,還得用考的。」江明哲醫師分享,當年為了升學,舉家搬至花蓮市,考入花蓮中學就讀。「我們從初中部直升高中的那一班都非常優秀,除了我以外,劉偉民醫師、孔繁鐘醫師也都是我的同班同學。劉醫師、孔醫師後來都選擇精神科做為他們的專業,只有我選擇了神經外科,在北部、西部服務了好幾年,才終於在退休之後回到東部。」為何會選擇神經外科?其實從江醫師熱愛手作,甚至在到了台東之後申請多項手作藝品的專利,就能略窺「外科」這個選項的必然性。「至於為什麼我選擇當時其實很難取得資格的神經外科醫師專業,就得從我在彰基實習、擔任住院醫師的經歷講起。」兩代經營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衛、蘭大弼父子,可說是地方上的傳奇人物。江醫師說,他到彰基實習時是1981年,和1980年退休返回英國定居的蘭大弼院長失之交臂:「但是彰基在兩代蘭院長的領導之下,整個醫院團隊呈現帶有蘇格蘭風味的紳士格調,這使我深深嚮往。每個人不僅學術成就高,待人接物的態度又很好。我認為,由蘭院長領導的醫師們,每一位都足以成為醫學生學習的典範。」在彰基風氣的薰陶下,江醫師很自然地跟隨蘭大弼院長的腳步,投入神經醫療的領域。「只是蘭院長他的專長是神經內科,我自己在醫學院的時候早已選擇了外科,所以做神經外科,差別就在這裡而已。」江醫師笑著說。(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1-13 癌症.其他癌症
一發現就末期!醫點名「胰臟癌7大高風險群」 易輕忽共通點曝光
你也喜歡吃甜食嗎?57歲的曹先生平日工作忙碌,每到午餐時間常以糕餅、零食快速解決一餐,周末假日時也喜歡與家人一起到咖啡館坐著聊天,並點個下午茶甜食套餐來享受周末悠閒時光。從半年前開始,不時有胃部悶痛感,但曹先生自認只是普通的胃痛,自行到藥局購買腸胃藥吃,但持續吃了半年仍無見效,近期體重還莫名減輕,至醫院檢查後,不但確診罹患糖尿病,且同時被診斷出胰臟癌。 7種人都是胰臟癌的危險族群 糖尿病發病風險是一般人3.6~6.8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60歲以上、有抽菸習慣、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或是喜歡高糖份及高熱量食物,都是罹患胰臟癌的危險族群;此外,家族中有一等親罹患過胰臟癌的人,得到胰臟癌機率大於常人3~4倍。此外,根據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團隊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Oncology》發表的一項分析顯示:新發糖尿病、有糖尿病史或是體重減輕,都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上升有關。其中,糖尿病史在4年之內,伴有體重減輕的新發糖尿病患者,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是正常人的3.6~6.8倍。(推薦閱讀:飲食油膩、愛喝酒會要命! 避開胰臟發炎4誘因) 糖尿病、胰臟癌初期 皆無明顯症狀錢政平表示,糖尿病在初期是沒有特別明顯症狀的,一般人其實很難發現自己已經罹患糖尿病,有不少人都是因為安排健檢才意外發現,不少人等到有明顯症狀常是併發症,如眼睛病變、腎臟疾病、心血管病變等;此外,早期的胰臟癌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若有發生病狀也容易被誤導至其它疾病。(推薦閱讀:「糖尿病第一個症狀」非多吃、多喝、多尿! 醫示警:每4位病人2至3位都中) 預防癌王上身 良好生活型態+健檢是不二法門胰臟癌是一種早期難發現、無特異症狀及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且大部分的胰臟癌患者確診時,腫瘤已是晚期或是遠處轉移,如何預防面對有癌王稱號的「胰臟癌」?錢政平建議,應儘快戒除不良飲食習慣,維持良好生活型態與安排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可疑病灶及控制危險因素,才能安心遠離胰臟癌的威脅。 延伸閱讀: ·「癌王」胰臟癌有前兆? 便便浮油、皮膚變黃、腹痛不可大意 ·胰臟癌初診即晚期,還有救嗎? 醫揭「致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