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最近吃飯時間越來越長,食物老是含在嘴巴里,又不吞下去,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方法嗎?
隨著年紀增長,器官也會慢慢退化!吞嚥功能出現障礙時,可以試試軟質、泥狀食物,液體的話可以加增稠劑,預防嗆咳以及吸入性肺炎,也可以訓練吞嚥復健,平日可進行健口操與按摩,加強咀嚼肌群的力量、強化吞嚥功效,還能預防吸入性肺炎,同時促進唾液分泌。 若仍無法改善,最後就是管灌飲食了!預防走到鼻胃管這一步,可以找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做復健,政府長照也能申請復健師到家裡來教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飲食和營養
隨著年紀增長,器官也會慢慢退化!吞嚥功能出現障礙時,可以試試軟質、泥狀食物,液體的話可以加增稠劑,預防嗆咳以及吸入性肺炎,也可以訓練吞嚥復健,平日可進行健口操與按摩,加強咀嚼肌群的力量、強化吞嚥功效,還能預防吸入性肺炎,同時促進唾液分泌。 若仍無法改善,最後就是管灌飲食了!預防走到鼻胃管這一步,可以找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做復健,政府長照也能申請復健師到家裡來教導。
非動作障礙
[專家解答]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林祖功 巴金森病進入晚期,會出現吞嚥功能障礙,這通常是罹病至少超過5到10年才可能發生。如果是早期突然發生不自覺流口水、嗆咳、服藥、進食困難,建議盡速回診,調整藥物或作進一步鑑別診斷。 因為吞嚥功能障礙是晚期症狀,建議巴友要多作吞嚥與語言訓練,以減緩吞嚥功能障礙發生的速度。 若是罹病多年,巴友開始出現吞嚥障礙,時常重複嗆咳,這時可能會引發一再的肺部感染,經醫師專業評估後,可能會建議做胃造口或是鼻胃管餵食。晚期巴金森病友,如果在無法正常進食與服藥的情形下,藥物改善症狀的效果會更為有限,巴友將會暴露在「吸入性肺炎」以及「營養不足免疫力下降」的2大風險中。 吞嚥障礙同時也代表負責吞嚥的肌肉功能受限,強灌入的食物,可能流入氣管,增加嗆咳機率,也可能增加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最終引發全身細菌感染,敗血致死。長期營養攝取不良可能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更加重感染機率,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必須在醫療評估建議下,經由管灌服藥及飲食來改善。 目前沒有其它飲食方式,協助吞嚥困難的巴友恢復正常飲食,最佳的方式是從早期開始語言訓練與復健,避免吞嚥困難的發生。如果吞嚥困難已無可避免,胃造口或是鼻胃管餵食能改善營養不良的風險,提升生活品質。 胃造口或是鼻胃管,也可改善巴友服藥困難的情形,降低因藥物作用不足引發的動作障礙。另外有些巴友吞嚥困難可能與藥物服用遵囑性相關,如果能定時服藥,將有助改善吞嚥困難。 不過,多數巴友或是家屬一聽到胃造口或是鼻胃管就會擔心會疼痛,甚至誤以為是手術或急救的氣管內插管。其實鼻胃管的管徑小於一般小吸管大小,鼻胃管從鼻子放進去,大約1個月後更換1次,現在的材質都有考慮到柔軟度,當然不能稱得上舒服,但至少能降低異物感。 胃造口則是需要開刀,在腹部開1個小洞口,幫助液體食物經由管子直接導入胃中,相較於鼻胃管,更有生活品質,但需要照顧傷口。至於要不要插鼻胃管或是胃造口,決定權仍在巴友以及家屬的手中,可評估風險及可行性後,再與醫師一起討論判斷。
飲食和營養
部分失智者不想吃東西,背後有許多原因,首先,病程到了晚期,疾病本身就會導致吞嚥功能變差,吃東西卡卡的,讓進食變成一件不愉快的事。如果合併憂鬱症,則會導致心情不好,食不下嚥。再者,照顧者的態度不佳,口氣不耐煩,有些失智者就會耍脾氣,不想吃東西。 不管失智者是因為哪一種原因,而不願進食,照顧者都不應強迫進食,而是態度溫和,以言語鼓勵失智者吃東西,主動詢問「想吃些什麼?」,即使那些東西不太營養,例如,高溫油炸的雞排,但那也沒關係,想吃什麼都可,因為失智者體重一旦變輕,預後變得很差,可能讓病情惡化速度更快。
飲食和營養
除非失智者本身缺乏特別的營養素,否則不建議為了改善認知功能額外補充營養素,均衡營養與良好的進食功能,才是延緩失智症病程重要的方法。 營養不良可能會增加失智者發生異常行為的情形,造成病情惡性循環,建議家人每月幫失智者測量並記錄體重,多觀察進食情形,包括各類食物的攝取量、咀嚼及吞嚥功能是否有改變,提供醫療團隊評估,營養師會針對可能攝取不足的營養素提供建議。 另外,儘量處理造成失智者營養不良的因素,例如避免限制失智者飲食的內容和種類、提供喜好口味或懷念的料理、家人陪伴用餐等,用各種方式鼓勵他們進食,讓他們覺得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盡量不要因為異常飲食行為責罵失智者。
飲食和營養
市面上營養品多樣,需視失智者進食情形評估是否需要或選擇哪種營養品。建議家人多陪伴失智者用餐,觀察其六大類食物的進食量,是否有哪些類別的食物吃得比較少,再詢問營養師如何選擇及食用量的建議。平日可從觀察失智者體重下手,若沒有特別節食,但體重卻明顯減輕很多(一個月內少5%以上,半年內少超過10%),恐是健康亮紅燈警訊。 找出失智者進食量減少的原因也很重要,包括定期看牙科,確認是否有牙痛、缺牙或咀嚼功能變差等情形,避免影響進食量或食欲。隨著失智病情進展,失智者會出現被害妄想、忘記吃、拒食、吞嚥困難等問題,造成營養不良,家人還需多觀察,以便尋求專業協助。 到了晚期,失智症會導致吞嚥功能變差,讓進食變成一件不愉快的事。換個角度思考,高溫油炸的雞排雖然不太營養,但後期想吃什麼都可以,因為失智者體重一旦變輕,預後變得很差,可能讓病情惡化速度更快。
飲食和營養
照顧長輩因人而異!可詢問營養師調整食物的軟質、剁碎、細碎、細泥、半流質、濃流質等,另看每個人的吞嚥能力,依照牙口跟身體健康狀況有所不同,大致上以原型食材為主,避免加工食品。 可記住3點要訣,幫家中長輩備餐: 1.調整食物質地 不一定所有食物都要打成糊狀,若長輩還有咀嚼及吞嚥功能,盡量保持食物原本的樣子比較好。 2.選擇營養密度高的食材 多準備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魚、蛋、黃豆製品等,攝取足夠營養,讓身體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3.注重色香味 運用天然的蔥、薑、蒜、九層塔增添風味,提升長輩食欲,避免過度使用鹽、醬油等調味料。 如果是失智症長輩備餐,除了慢性病控制與營養均衡之外,還是要考慮長輩喜歡吃什麼?家鄉味是什麼?討厭加什麼?(香菜蔥蒜等), 食物上的芝麻會不會看起來像小蟲,尤其食慾欠佳的失智症長者,喜歡吃願意吃可能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