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台中
共找到
2793
筆 文章
-
-
2022-07-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跌破3萬例!本土+2萬8028 境外+107 死亡+9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813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8028例本土個案及10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4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028例本土病例,12,921例男性,15,094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122例),台中市(3,576例),高雄市(3,119例),桃園市(2,822例),台北市(2,612例),台南市(2,266例),彰化縣(1,565例),屏東縣(1,165例),雲林縣(817例),苗栗縣(722例),新竹縣(713例),宜蘭縣(701例),嘉義縣(637例),南投縣(549例),花蓮縣(542例),新竹市(531例),台東縣(409例),基隆市(391例),嘉義市(337例),澎湖縣(210例),金門縣(194例),連江縣(2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3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1例具慢性病史、63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7月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7月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0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66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例),越南及泰國(各3例),美國(2例),荷蘭、墨西哥、義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亞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8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13,867,6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09,219例排除),其中4,054,189例確診,分別為15,548例境外移入、4,038,58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5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5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87例、台北市935例、台中市712例、高雄市674例、桃園市588例、台南市519例、彰化縣411例、屏東縣311例、南投縣209例、雲林縣208例、基隆市184例、宜蘭縣161例、苗栗縣151例、嘉義縣139例、新竹縣121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19例、台東縣98例、新竹市71例、澎湖縣11例、金門縣10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Novavax今天開打!診所醫:有刺激老人第4劑打氣
台中分配到3.8萬劑Novavax疫苗,今天開打。診所醫師林釗尚觀察,Novavax副作用小,很多長者第四劑捨莫德納,就是在等Novavax,Novavax的開打,刺激到長者第四劑的打氣。負責文心森林公園接種站的診所醫師施勝桓說,文心森林公園疫苗接種站今明兩天上午9時到中午,各提供莫德納限量100劑、兒童BNT限量50劑、高端限量50劑,以及Novavax限量50劑。今天共53人接種,其中 ,Novavax共16人接種。黃姓男子今天上午到文心森林公園接種站接種Novavax。黃姓男子說,他前二劑接種莫德納,這次會選擇Novavax,主要是考量到它的副作用小,有保護力又具國際認證。施勝桓說明,Novavax為美國藥廠製造的疫苗,屬於棘蛋白的蛋白質次單位疫苗,與台灣高端疫苗同技術,俗稱進口類高端疫苗,副作用小、具防護力,且為國外多國認可,可拚出國的證明補打,需與高端間隔28天。診所醫師林釗尚說,今天上午診所有近20人接種Novavax,其中多數為長者來打第四劑。最主要是Novavax副作用小,且具有保護力,很多長者因此第四劑捨莫德納,就是在等Novavax,有刺激到長者打氣。大台中診所協會理事長、診所醫師陳俊宏說,今天診所有40人接種疫苗,其中一半是接種Novavax。
-
2022-07-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314、境外+163、死亡131人 降幅未如前幾周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30,47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0,314例本土個案及16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1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是30314人,個案數比昨天降1050人,比上周五降低5385人,所以如果以一周趨勢看,還是有降低,但降低幅度沒有前幾週那麼大的降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0,314例本土病例,為14,000例男性、16,295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640例)、臺中市(3,851例)、高雄市(3,291例)、桃園市(3,236例)、台北市(2,838例)、台南市(2,419例)、彰化縣(1,688例)、屏東縣(1,191例)、雲林縣(881例)、苗栗縣(838例)、新竹縣(742例)、宜蘭縣(691例)、南投縣(664例)、新竹市(642例)、嘉義縣(590例)、花蓮縣(562例)、基隆市(436例)、台東縣(376例)、嘉義市(343例)、澎湖縣(194例)、金門縣(180例)、連江縣(21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2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27例具慢性病史、8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1日至7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7月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6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91例男性、71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越南及印度(各4例)、泰國及法國(各3例)、南韓及加拿大(各2例)、英國、波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荷蘭、德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13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823,03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93,255例排除),其中4,026,067例確診,分別為15,441例境外移入、4,010,57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45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44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77例、台北市924例、台中市701例、高雄市660例、桃園市584例、台南市509例、彰化縣406例、屏東縣305例、南投縣及雲林縣各203例、基隆市182例、宜蘭縣161例、苗栗縣150例、嘉義縣135例、新竹縣121例、花蓮縣118例、嘉義市117例、台東縣97例、新竹市70例、澎湖縣11例、金門縣10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8 醫療.新陳代謝
罹糖尿病20年險瞎 她逆轉人生 醫曝:控血糖3妙招
台中市一名60多歲婦人罹糖尿病近20年,沒按時服藥,3年前出現嚴重的腎臟病變,且有失明風險,經向醫師徐盛邦求診,經調整藥物及胰島素施打次數後,規律回診用藥,半年後,糖尿血色素由12.2降到7.6,血糖獲控制,讓她有信心地說,「下次一定讓醫生看到6開頭的糖化色血素!」長安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徐盛邦分享,很多糖尿病患者對控制血糖有錯誤的想法,其實控制血糖有三妙招,第一是血糖控制越早越好;第二是 不要汙名化藥物,真正傷腎的是高血糖;第三,胰島素是幫助控糖的好工具。這名女病患表示,她在45歲被診斷有糖尿病,因工作很忙就沒有按時服藥,三年前發現小便泡泡怎麼那麼多,看東西也愈發模糊,才發現是血糖控制不佳,一年前接受口服藥物,並且一天施打一次長效型胰島素,但視力變得更差,腳越來越腫了,感到非常灰心。徐盛邦說,女病患就診時,糖化血色素12.2(理想為7以下),慢性腎衰竭合併嚴重蛋白尿,視網膜也被診斷出玻璃體出血,有失明的風險。經向女患者解釋病程和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調整藥物及胰島素施打次數後,女患者在家人及衛教師的鼓勵關心下,規律回診用藥,六個月後成功控制糖尿血色素下降到7.6。徐盛邦說,很多患者對血糖控制有錯誤觀念,其實血糖控制的重點是越早越好,可以避免併發症,保護剩餘寶貴的器官功能;也有患者誤以為會洗腎是藥吃得太多、胰島素打得太多,其實傷腎的是高血糖;很多患者誤以為打胰島素會成癮,其實胰島素是幫助控糖的好工具,不會有成癮的問題。
-
2022-07-08 癌症.癌友故事
肺腺癌四期抗癌10年 65歲嬤能跑能種菜、開心含飴弄孫
台中榮總肺癌整合照護暨研究中心今天揭牌。中心主任曾政森說,65歲詹姓女病患十年前因胸悶、氣喘,被診斷為第四期肺腺癌,經接受個人化標靶治療,病況獲重大改善,如今抗癌十年,可以種菜、跑步運動、日走萬步,享受含飴弄孫的生活。曾政森說,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台中榮總肺癌病人,包括第四期患者,五年存活率都優於全國醫學中心平均,在院長陳適安支持及指導下成立台中榮總成立肺癌整合照護暨研究中心,以整合及精準為主軸提供中部肺癌病人更好更全面的照護。胸腔內科主任楊宗穎說,肺癌治療朝個人化醫療,特別是肺腺癌,若能在患者腫瘤細胞上偵測到特定的趨動基因突變,可適用於標靶治療,且有愈來愈多的治療方式,臨床醫師依病人不同的特性提供患者個人化治療選擇,即為癌症精準醫療的精神。曾政森說,台中榮總肺癌團隊積極的參與臨床試驗,接軌國際最新肺癌治療趨勢,提供患者更多治療機會,台中榮總肺癌團隊陪伴患者抗癌,很高興患者疾病獲控制,且能保有生活品質。曾政森舉例,詹姓女病患十年前被診斷為第四期肺腺癌,一年內接受三線化療,但沒多久復發,後來肺積水,後參與臨床試驗,接受新標靶藥物治療,腫瘤、積水幾乎消散,另一名接受個人化標靶台療的黃姓女病患抗癌五年,開心暢遊紐西蘭,也返回職場工作。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3萬1364、死亡105例 周志浩:近日都差不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萬1364例本土個案、98例境外移入;另增105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本土都比之前2天降低,境外98例跟之前差不多,死亡105例,與前2天也都差不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1,364例本土病例,為14,450例男性、16,902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121例)、台中市(4,081例)、高雄市(3,442例)、桃園市(3,141例)、台北市(2,948例)、台南市(2,507例)、彰化縣(1,823例)、屏東縣(1,224例)、雲林縣(813例)、苗栗縣(798例)、新竹縣(748例)、宜蘭縣(700例)、嘉義縣(650例)、南投縣(624例)、花蓮縣(591例)、新竹市(576例)、基隆市(453例)、台東縣(387例)、嘉義市(337例)、澎湖縣(201例)、金門縣(181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6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1例具慢性病史、6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5日至7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2日至7月4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9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2例男性、4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瑞士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4例)、越南及德國(各3例)、義大利、巴拉圭、西班牙、馬來西亞及美國(各2例)、英國、丹麥及匈牙利(各1例)移入,另7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5日至7月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775,20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74,791例排除),其中3,995,621例確診,分別為15,274例境外移入、3,980,2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32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31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64例、台北市917例、台中市689例、高雄市643例、桃園市576例、台南市496例、彰化縣388例、屏東縣300例、南投縣197例、雲林縣196例、基隆市179例、宜蘭縣158例、苗栗縣147例、嘉義縣133例、新竹縣118例、花蓮縣116例、嘉義市114例、台東縣93例、新竹市69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10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內首例BA.5家戶群聚!Omicron BA.4、BA.5會造成下一波疫情?10大QA一次看
繼6月初台灣邊境攔下BA.4及 BA.5案例,昨(7日)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例BA.5變異株家戶群聚,BA.5已進入社區。Omicron變異株BA.4與BA.5是否會造成下一波疫情,《元氣網》整理10大QA帶您了解。Q1:BA.4、BA.5是什麼?有什麼特性?A:BA.4及BA.5為Omicron病毒的亞型變異株,分別在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通報現蹤,今年4月至5月已在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目前也成為美國目前主流病毒株。指揮中心日前指出,研究顯示BA.4及BA.5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據目前資料顯示,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並非像Delta變成Omicron以倍數方式增加,BA.4、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近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自然」(Nature)期刊6月17日曾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論是BA.4或BA.5,都比國內主流的BA.2傳染力更高,而且能夠逃避感染BA.1所產生的抗體,意味著重複感染的可能性增加。Q2:BA.5如何進入台灣?個案有那些症狀?A:台灣昨日新增2例BA.5本土病例,因赴機場接美國返台家人確診,目前該起群聚累計5人染疫,3例為境外移入、2例為本土個案。該起群聚源於6月19日,一名母親帶著未滿10歲的2名子女自美國返台,入境時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唾液篩檢驗出陽性,為指標個案;2名孩童則是6月23日因發燒安排就醫採檢確診,三人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另外新增2例本土的Omicron變異株BA.5個案,為當日到機場接機的指標個案母親和哥哥,個案哥哥於6月24日出現症狀,快篩陽通報確診;個案母親則是在6月29日擴大採檢驗出陽性、6月30日確診。該起群聚個案母親無症狀,其餘4人皆屬輕症、沒有中重症。Q3:此案BA.5群聚傳染途徑?A:羅一鈞研判可能是6月19日家人到機場接送時「共乘一車」所傳染,但全家5人從桃園到台中路程都有配戴口罩,也許是全程車窗緊閉會使通風比較差一點,不過車程中無人脫口罩飲食或用餐。Q4: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A:指揮中心六日公布的BA.5本土病例,雖然曾和染疫家人共乘一車,儘管全程未脫下口罩,也沒有共餐或進食仍染疫,是否代表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所有的COVID-19病毒都是這樣,只要長期待在同一空間就可能傳染,儘管有通風系統也無法完全預防,佩戴口罩雖然不是完全有效,但仍有部分好處,就像打疫苗不防感染而是防重症的道理一樣。Q5:接機如何自保? 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入境旅客約四分之一是由親友開車接送,但不會因此加嚴邊境或禁止親友接機。但由車上緊閉車窗,即使開冷氣,仍是同一批空氣循環,沒有外來空氣進來稀釋可能帶有病毒的空氣,若車程較長,即使全程戴口罩仍可能傳染。提醒接機車輛比照防疫車隊,落實五項防疫原則, 1.接送者應至少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以打滿三劑者優先2.過程需戴手套、佩戴口罩3.親友上車前,應以酒精消毒其雙手、鞋底、行李4.車內不可飲食,且要適度開窗,保持充分通風。5.車上所有人全程都要戴口罩,避免交談、碰觸。完成接送後清消全車,特別是乘客容易觸碰的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要加強擦拭。Q6:BA.4、BA.5是否會在台灣造成社區流行A: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受訪指出,BA.4、BA.5與BA.1、BA.2主要差異在於疫苗的抗體保護力,BA.4、BA.5保護力比BA.1差8倍、比BA.2差4到6倍。BA.4、BA.5一旦入侵社區,是否可能釀成另一波流行。黃立民說,台灣因疫情剛過,目前確診者和打疫苗者都不少,或多或少能擋一下,研判至少還有1個月蜜月期,7月造成大流行的機會較小;不過,到了8月確實可能因為疫苗效果變差,而出現另一波疫情,單日確診數可能回升至5萬例或更高。Q7:感染BA.4、BA.5後常見的症狀?A: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感染BA.4、BA.5的患者,其症狀與BA.2與BA.1類似,同樣屬於上呼吸道感染,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羅一鈞指出,針對國內攔截到的5例個案,多屬無症狀或輕症,其中60多歲女性出現喉嚨痛,另外40多歲男性嗅味覺異常,其餘3位沒有相關症狀。Q8:染疫康復後獲「無敵星星」,還會感染BA.4、BA.5嗎?A:的確有可能感染,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是短暫的,新冠肺炎自然感染的免疫力僅約六個月,之前感染過其他變種病毒,仍可能被BA.4和BA.5再度感染。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主要是看社區流行株是否轉換,如果社區流行的亞型變異株明顯轉換,不同突變基因就會讓重複感染機率大增。基本上,重複感染同一序列亞型變異株機會不大,但若有BA.4和BA.5造成社區流行,因為有很強的傳染力跟免疫逃脫,產生二次感染狀況應該會提高。Q9:BA.4、BA.5傳染力如何?A:羅一鈞指出,研究顯示該兩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根據目前現有資料顯示,和BA.1、BA.2相比,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不像之前從Delta變成Omicron變異株,感染人數以倍數增加,還需觀察國外疫情趨勢。羅一鈞強調,不過依照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Q10:如何預防感染BA.4、BA.5?A:接種次世代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對Omicron BA.1的保護力可望增加8倍,對於BA.4或BA.5的保護力可增加3到4倍。
-
2022-07-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臨盆前3天確診順利產子 母淚眼:永遠感謝醫療團隊!
32歲孕婦懷孕第二胎38周時感染新冠肺炎,還差五天解隔卻出現產兆,緊急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團隊立即換上完整防護裝備接生,順利產子,母子均安,男嬰採檢陰。媽媽在隔離期滿出院前,抱子淚眼對醫師直說「永遠感謝醫護團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彥廷說,這名孕婦因染疫居家隔離照護期落紅、規律陣痛,感覺胎兒正在下降,打119求助,由救護車後送至急診,醫療團隊檢查後發現子宮頸口已開四指,醫護立即穿上隔離衣、戴上防護面罩以及N95口罩,全副武裝為產婦接生。陳彥廷指出,這名孕婦生產時掛心會傳染給寶寶,醫護不斷安撫她舒緩心情、專心在生產,並不斷調整子宮收縮藥物及引導她控制呼吸,不到半小時,順利產下男嬰,男嬰採檢新冠肺炎呈現陰性,讓她鬆了一口氣,不斷地感謝醫護團隊的協助。陳彥廷說明,孕婦染疫不必恐慌,把握「媽媽好,寶寶就好」原則,經醫師評估下可選擇居家照護。孕婦在染疫期間注意呼吸以及血氧,配合醫師評估是否使用抗病毒藥物即可;但若出現呼吸困難、胸悶、血氧濃度低於95%等情況應立即就醫。陳彥廷也提醒,孕婦注意胎動,若超過兩小時沒有胎動,應主動與胎兒互動,或吃甜食使血糖上升刺激胎兒,觀察胎動情況是否有改善,若依然沒有胎動,立即就醫檢查。陳彥廷強調,足月孕婦如果染疫,但在隔離期間出現明確的產兆,要盡速就醫,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好好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及胎動,相信可以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
2022-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5入侵!超強傳播力可1傳12 醫曝「本土1怪象」:社區恐早有了
指揮中心昨天(6日)公布國內首例BA.5家庭群聚事件,讓人擔心是否再爆發新一波疫情,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表示,不排除BA.5已進入社區,他也提到本土疫情詭異的地方,正常已經要下降,但卻還在3萬多例,是一個隱憂。30多歲男性及50多歲女性,媽媽與兒子於6月19日前往機場接自美入境的女兒(指標個案)及2名小孩;指揮中心初步研判這是從機場回台中的長途車程群聚事件。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可能接機時車窗緊閉,導致換氣量不足,但仍無法定論就是傳播途徑,親友接送本身就有風險。衛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說,該家庭群聚事件發生在台中,指標個案於6月19日入境,至今已超過兩周,不排除BA.5已進入社區,目前需觀察兩個潛伏期,總共是28天,才可知道未來疫情發展。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黃高彬提到,BA.5傳播力超強,之前流行的BA.1和BA.2,R0值大概8~12,但BA.5的R0值超過12,一個人可以傳給12個人,他也點出一個讓人擔憂的詭異點,「台灣本土疫情正常來說應該要下降了,但現在單日還有3萬多例,不排除社區已經有BA.5在傳播,一定要特別注意」。黃高彬說,依國外統計,感染BA.1或BA.2後,再感染BA.4或BA.5的發生率為12%,不過黃高彬也指出,國外因為很早就不戴口罩了,傳播爆發更快,台灣情況比其他國家會好一點,因為民眾都有戴口罩,但雖然目前疫情平穩,仍不可掉以輕心。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見2例本土BA.5確診案 家人接機感染
昨首現本土BA.5變異株確診個案,為卅多歲男性及五十多歲女性,媽媽與兒子於六月十九日前往機場接自美入境的女兒(指標個案)及兩名小孩;指揮中心初步研判這是從機場回台中的長途車程群聚事件。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即使戴口罩也難防BA.5在同一空間傳播,建議民眾趕緊打滿三劑疫苗。全球疫情受Omicron BA.4、BA.5變異株影響攀升了二成一,指揮中心先前公布台灣邊境最新一周攔截統計,BA.4、BA.5就占六成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二例BA.5個案為指標個案的哥哥與媽媽,根據台中衛生局疫調,上車前案母曾短暫抱過孫子,一車五人全程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飲食,一路返回台中,中途亦未停留休息站或上廁所,直奔防疫旅館。指標個案入境時就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機場採檢陽性確診;兩個小孩則在隔離期間六月廿三日,因發燒症狀就醫採檢確診,三人於六月廿六日返家繼續隔離,目前期滿解隔,列入指揮中心七月四日公布邊境攔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中。案兄在六月廿四出現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快篩陽後確診,同日案母移至他處居家隔離,六月廿九日因指標個案檢出為BA.5變異株,擴大採檢,案母陽性,卅日確診。案兄密切接觸者僅有一名友人,匡列檢驗後陰性,列自我健康監測。目前案兄隔離期滿、案母於今日隔離期滿。羅一鈞推斷,可能接機時車窗緊閉,導致換氣量不足,但仍無法定論就是傳播途徑,親友接送本身就有風險,但不會限制親友接送,僅加強宣導。疫調部分則維持現行做法,並視採檢狀況來看是否需要擴大。黃立民指出,BA.4、BA.5亞型變異株與BA.2的差異關鍵在於「免疫逃脫」,現有疫苗皆以原始株研發,接種後對抗BA.4及BA.5的保護力,僅有BA.1的八分之一、BA.2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黃立民說,本土疫情剛過高峰,還有一個月蜜月期,BA.5如在台灣傳播,預計八月中後才可能開始爆發,「回到單日五萬例也不是不可能,更高我不敢講」。全民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才有保護效果,築起防火牆。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2例BA.5本土個案 母、兄接機全程戴口罩仍中鏢
中央公布,台中出現2例本土BA.5變異株本土個案。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說明,30多歲女性帶二名孩子自美國返台先後確診,其母親、哥哥6月19日接機,全程戴口罩仍確診,後經基因定序都為感染BA.5。衛生局已詳細疫調、追蹤採檢,目前尚無擴散風險。陳麗娟建議,接機者應打滿三劑疫苗為優先,至少要打2劑,戴口罩、手套,並注意被接親友的篩檢結果;被接的親友要針對手部、鞋底、行李消毒,車內勿飲食,適度開窗,保持通風,車內所有人全程戴口罩,避免交談或碰觸等接觸,接機後,車輛要全面清消。陳麗娟說明,這名30多歲女性帶二名孩子返國,6月19日50多歲母親、30多歲哥哥接機,接回台中居家檢疫替代所。五人在車上全程戴口罩,沒有飲水、飲食,但車窗緊閉、通風不良。陳麗娟說,調查發現,這名女子入境時就已經出現發燒、咳嗽、耳朵痛等症狀,在機場唾液採檢為陽性,6月19日確診,Ct值為27,2名孩子也陸續發燒,快篩陽確診,Ct值分別為25.5、29.2。陳麗娟說明,女子的哥哥6月24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快篩陽確診,6月29日衛生局接獲女子基因定序都是染感BA.5,採檢其接觸者,其中女子的媽媽無症狀,6月30日確診,另接觸一名友人經PCR採檢為陰性。陳麗娟指出,台中市衛生局昨接到通知,包括女子和2名孩子,以及哥哥、母親等五人的基因定序,全部都為BA.5,其中女子和2名孩子為境外移入個案,母、兄則為未土個案。目前5人都無不適症狀,除案母居隔到7月7日,其餘全數已解隔。台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說,雖然台中今新增4669例確診,相較上周三(6月29日)下降23.67%,已脫離高原期,但請市民注意,BA.4、BA.5致重症機率沒有明顯較高,但傳染力極強,提醒民眾加強防疫,落實勤洗手、戴口罩,遠離高感染風險場域。
-
2022-07-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親友接機釀BA.5家庭群聚 指揮中心曝接送5重點
國內今天新增2例Omicron BA.5本土病例,疑接送美國返台家人時染疫,指揮中心重申接機5重點,如打滿2劑疫苗、全身消毒、開窗通風且不飲食、全程戴口罩,結束後全車清毒。全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未歇,最近受到Omicron BA.4、BA.5亞變種病毒影響,歐美疫情再次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新增2例BA.5本土個案,2人遭到美國返台的家人傳染,為一起家庭群聚,也是國內首見BA.5本土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衛生局調查,6月19日接機當天雖然車上5人都全程佩戴口罩、無人飲食,但從桃園到台中的全程車窗緊閉,換氣、通風狀況可能比較不良,建議還是要讓車窗微微打開,確保室內外空氣可交換,比較不會殘留帶有病毒的空氣。羅一鈞指出,據了解,2名確診個案接機後,從桃園到台中的路上都沒有停下來,一路開到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確診後就進行居家隔離,但並不清楚個案的座位分布。他表示,2名本土個案有一名是家管,另一人在家工作,很少出門與社區接觸,因此僅匡列1名密切接觸者,目前採檢結果為陰性。至於接機指引是否調整或禁止親友接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暫時沒有限制接送的規劃,但特別提醒接送5大注意事項,包括接送者應打滿2劑以上COVID-19疫苗並穿戴手套和口罩,親友上車前應對手部、鞋底、行李進行消毒,車內不飲食並保持充分通風,車上所有人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交談,接送完成後對全車進行內外清消。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 BA.5首例本土案例! 羅一鈞:尚未威脅社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土個案為一家三口自美返國的群聚案,案兄與案母有前往接機,雙雙確診驗出Ba.5變異株。羅一鈞表示,6月19日自美入境為一家三口,為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當時有2位國內家人,分別是案兄、案母去機場接機,疫調中接送全程5人都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進食,一路返回台中,可能在車程中造成病毒傳播。羅一鈞說明,2位小孩在6月23日發燒就醫採檢確診,案兄6月24出現症狀,快篩陽後確診;案母則是在6月29日擴大採檢後,再次採檢出陽性,30日確診。目前案兄已隔離期滿、案母隔離至7月7日。羅一鈞表示,案兄的密切接觸者有 1人,匡列檢驗後陰性,目前沒有疫情外擴,因此根據疫調仍未威脅到社區。本次Ba.5的群聚案中5人皆為輕症即無症狀者,入境的一家三口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指揮中心也提醒,目前邊境檢疫措施放寬,開放開放親友接送,25%旅客都是親友接送,再次提醒國人要多注意接送時的防疫措施。指揮中心呼籲,依現有研究顯示,Omicron 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提高全國 COVID-19疫苗覆蓋率可降低BA.4及BA.5造成之社區傳播威脅。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3萬4499例、死亡95例 莊人祥:疫情稍降
指揮中心公布心日最新疫情狀況,本土疫情較昨日稍微降低,本土新增3萬4499例、境外移入78例、死亡95例,各縣市分布仍以新北個案最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比昨天下降一些,相較上周也是下降趨勢,只是幅度稍緩。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4,499例本土病例,為15,919例男性、18,561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324例)、台中市(4,669例)、桃園市(3,687例)、高雄市(3,608例)、台北市(3,110例)、台南市(2,902例)、彰化縣(1,880例)、屏東縣(1,362例)、雲林縣(900例)、苗栗縣(882例)、新竹縣(878例)、宜蘭縣(796例)、新竹市(755例)、南投縣(688例)、嘉義縣(671例)、花蓮縣(607例)、台東縣(492例)、基隆市(449例)、嘉義市(424例)、澎湖縣(219例)、金門縣(162例)、連江縣(34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2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7例具慢性病史、6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7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7月3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奧地利(4例)、越南(3例)、泰國及波蘭(各2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各1例)移入,另5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723,23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55,385例排除),其中3,964,188例確診,分別為15,176例境外移入、3,948,95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22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20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58例、台北市915例、台中市675例、高雄市616例、桃園市570例、台南市491例、彰化縣377例、屏東縣294例、雲林縣194例、南投縣193例、基隆市178例、宜蘭縣155例、苗栗縣142例、嘉義縣131例、花蓮縣116例、新竹縣115例、嘉義市113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8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6 醫療.新陳代謝
工頭1餐吃2便當「瘦10公斤」竟是罹糖尿病 醫曝免上身撇步
50歲男子在工地當工頭因工作量大、餓得快,中午要吃兩個便當,近三個月竟瘦了十公斤,他樂得減肥,妻子卻憂心,押著他就醫,才發現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男子驚訝,他沒時間吃有吃甜食,便當吃多了竟糖尿病上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醫師戴廷羽建議,經常外食吃便當民眾,不妨爌肉去肥,雞腿去皮,油膩青菜過水,用礦泉水淋掉油脂,這是避免糖尿病上身的小撇步。工頭表示,老板知道他食量大,中午特別給他兩個爌肉或雞腿便當,最近三個月來發現體重減輕10公斤,以為是天氣熱流汗多,加上工班勞累關係,還樂得可以趁機減肥,但妻子認為這樣的體重減少太怪異,押著他到醫院就診。戴廷羽說,這名工頭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為11%(正常為4%到6%);空腹血糖為260mg/dl(正常為80mg/dl到100mg/dl),確診為罹患糖尿病。戴廷羽說明,目前台灣的糖尿病患者至少230萬人,其中90%為第二型糖尿病,且有年輕化趨勢。第二型糖尿病是一個血糖從正常到不正常緩慢發展的歷程,症狀不明顯,目前認為和家族遺傳、飲食、活動量少的生活習慣、以及肥胖有關。有人不吃甜食、也不胖,為何會得糖尿病?戴廷羽說,跟遺傳有關,第二型糖尿病,只要父母有一人罹患,子女罹患機率為四成,工頭的母親也有糖尿病。甜食是肥胖的危險因子,加工食品或油炸物都含有高糖,常吃就有風險,應盡量吃原形的食物。這名工頭確診罹患糖尿病後,經轉介營養門診提供飲食建議,其妻每天製做健康便當給先生帶到工地吃,從飲食來控制血糖數值,加上規則服藥,其醣化血色素已控制到7%,控制良好。戴廷羽強調,對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守四大原則:飲食避免高糖、規律運動、服藥控制、定時自我測量血糖。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疫情確診、死亡回升 入境PCR擬放寬
昨新冠疫情本土、死亡個案雙雙回升,單日本土確診三萬五九一四例,死亡個案一○三例;目前入境檢疫措施嚴格,需檢附搭機前二日的PCR陰性報告,專家建議逐步放寬,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可能取消自「低風險」國家來台者的PCR檢驗規定,但不會以快篩來代替檢驗。昨新增個案比前天增加一萬兩千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周二數據都是每周較高的一天,但對比上周二,則減少八千多例。在分布上,僅台中、新北、高雄等三市超過四千例。台灣邊境檢疫措施偏嚴,入境旅客仍需檢附搭機前二日的PCR陰性報告,且須「三加四」入境隔離,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建議,將PCR檢驗改為快篩,甚至鬆綁至「○加七」。陳時中昨出席活動時說,將PCR檢驗改快篩的機會較低,但自低風險國家來台者則考慮取消PCR檢驗規定。莊人祥則在下午疫情記者會上解釋,「指揮官只是提一個大方向,目前配套都還在討論。」依照指揮中心現有定義,所謂「低風險」國家兩大條件為「近十四日平均確診病例數小於十」,或「十四日內每百萬人口平均確診數小於一」,觀念仍舊停留在「清零」時期,莊人祥說,將斟酌疫情數據來考量及調整定義。至於入境檢疫是否鬆綁到「○加七」?莊人祥強調,這須視八月疫情發展狀況才能決定,確診人數需要降到很低,加上暑假可能再現一小波BA.4、BA.5疫情,因此,不會大幅放寬入境檢疫措施。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4、BA.5侵台!台中:有22例染傳力更強 3招防範
台中市今新增4970例確診。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今天對於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境外移入病例暴增一事說明,台中市目前有22例,由於傳染力強,因應病毒株不斷變種,最有效為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疫等3招防範,有症狀請盡速就醫。陳麗娟說,中央說明,截至昨天國內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5約占五成,加上BA.4占境外移入的六成,有升溫跡象,暑期入出境人數增加。陳麗娟指出,BA.4、BA.5分別於今年一月、二月首次在南非發現,後續在歐洲也引起疫情回升,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近期案例數增加,專家研判,與BA.4、BA.5傳播有關。陳麗娟說明,依國際研究,BA.4、BA.5傳染力較高,且有免疫逃脫的特性,可能造成較多突破性感染及重復感染,即使大部份患者屬於沒有症狀,就算有症狀也是很輕微,例如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目前研究顯示,重症機率沒有明顯提高,但傳染力強,因此需持續監測。陳麗娟指出,台中市衛生局針對台中市境外移入BA.4、BA.5個案,會做接觸者健康關懷衛教,另外也會安排採檢PCR,以及相關防疫替代所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及清消,持續監測疫情。陳麗娟呼籲,因應BA.4、BA.5等病毒株不斷變種,最有效為接種疫苗,呼籲民眾依期程盡速接種疫苗提升防護力,加上戴口罩、勤洗手自我防護及健康監測,有症狀請盡速就醫。
-
2022-07-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解隔仍不適卻非長新冠 中醫調養緩解後遺症
許多確診患者在解隔離後,仍持續咳嗽、頭痛,懷疑是否罹患長新冠,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指出,這是染疫後遺症,可透過中醫調養,依據每個人症狀,對症下藥緩解困擾。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台中慈濟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越來越多染疫病人治療後主要症狀緩解,但持續咳嗽、頭痛,覺得是否變成「長新冠」病人。中醫部醫師鄭宇真表示,這是染疫後遺症,還不到長新冠定義範圍。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長新冠」是指曾感染「新冠病毒」3個月內,不適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無法以其他診斷來解釋症狀。統計數據顯示,感染COVID-19病人大約15至20%會有持續性後遺症,最常見「疲勞、咳嗽或呼吸困難、胸悶、肌肉關節疼痛、頭痛、記憶力變差及失眠」等,雖無致命危險,卻影響生活品質。鄭宇真表示,「新冠肺炎流行」在中醫屬於「疫病」範疇,就是古人對傳染病統稱;雖染疫病人經過隔離期治療,多能緩解發燒、喉嚨痛、咳喘等主要症狀,但仍有部分病人會殘留後遺症狀,即使症狀輕微,也不能輕忽。38歲王小姐染疫後,只要講話時吹到風、接觸冷氣就不斷咳嗽,經過診脈確認王小姐沒有餘邪,以滋陰藥物治療,讓身體水分豐盈,緩解咳嗽症狀,1周後,王小姐咳嗽症狀明顯緩解。42歲陳先生療後仍持續咳嗽、頭痛,注意力常無法集中,影響工作效率。鄭宇真診脈後發現,陳先生仍有餘邪未盡且氣陰兩虛,先透過中藥清除餘邪,佐以補氣養陰藥物,緩解陳先生症狀。根據藥食同源觀念,平時保養上,鄭宇真建議,染疫後有類似症狀民眾可自行熬煮百合銀耳蓮子湯食用,除可養陰潤肺,緩解咳嗽,冰鎮後很適合作為夏季點心;另可將黃耆與枸杞子煮水飲用,在夏季補充水分也可補氣養陰,減少疲倦,改善染疫後遺症狀。
-
2022-07-05 癌症.胃癌
自然療法踩土吸地氣拒化療 半年內胃癌惡化
食療、氣功、赤腳走路吸地氣,59歲男子去年9月確診胃癌,已經到了第四期,但他卻堅持不做化療,在半年內嘗試多種自然療法,但症狀持續惡化,嚴重腹痛。醫師提醒,癌友應在正規醫療下,積極抗癌,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時機。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表示,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一般腸胃疾病,一旦出現嚴重腹痛、糞便帶血、體重急劇下降、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腹部積水、吞嚥困難等症狀,大都到了晚期,治療相對棘手。治療胃癌以手術及化療為主,但該個案拒絕化療,嘗試多種民間療法,在友人介紹下,常至地氣充沛的奇山異地,光著腳掌踩在土地,認為吸取地氣,有助於抗癌。去年9月確診晚期胃癌,歷經近半年的民俗療法,胃癌組織仍持續擴大,今年2月,因腹部劇痛,而至台中慈濟醫院就醫,電腦斷層影像顯示,癌細胞轉移至腹主動脈旁邊的後腹腔淋巴結,腫瘤已達4.5公分,無法動刀切除。余政展指出,經評估後,個案接受「化療合併免疫藥物」,3個月後,反應良好,原發病灶與轉移的淋巴結顯著縮小,且腫瘤小到一定程度,決定切除三分之二的胃,加上擴大淋巴廓清手術。「手術成果令人驚喜。」余政展說,取出近百顆淋巴結,逐一化驗,並未找到癌細胞,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緩解,癌症期別從原本四期逆轉為一期,建議他持續一年口服化療,作為鞏固療法。一般來說,胃癌患者對於「化療合併免疫藥物」反應率僅十分之一,余政展指出,該名個案相當幸運,僅僅用藥3個月,腫瘤幾乎消失不見,癌指數明顯降低。余政展表示,若要預估胃癌對免疫治療的效果,可以檢測PD-L1生物標記,並計算綜合陽性分數(CPS),分數愈高愈好,該名個案分數偏高,在用藥之前,就預估應有不錯的療效。
-
2022-07-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走緩!今增2.3萬例本土個案 死亡69例一個月來新低
本土疫情持續走緩,全國今日新增2304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73例,其中死亡個案來到69例,為近一個月以來新低。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3045例本土病例,為10,929例男性、12,087例女性、2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438例)、台中市(3,217例)、高雄市(2,719例)、桃園市(2,411例)、台北市(1,992例)、台南市(1,842例)、彰化縣(1,336例)、屏東縣(921例)、苗栗縣(619例)、雲林縣(609例)、新竹縣(599例)、新竹市(491例)、宜蘭縣(491例)、南投縣(472例)、嘉義縣(439例)、花蓮縣(436例)、台東縣(254例)、基隆市(246例)、嘉義市(213例)、澎湖縣(157例)、金門縣(125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6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64例具慢性病史、4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7月1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3日至7月1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7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2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越南(2例)、德國、土耳其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6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2日至7月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610,73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13,634例排除),其中3,893,643例確診,分別為14,995例境外移入、3,878,5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02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01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26例、台北市905例、台中市656例、高雄市598例、桃園市557例、台南市457例、彰化縣362例、屏東縣289例、雲林縣182例、南投縣179例、基隆市173例、宜蘭縣153例、苗栗縣137例、嘉義縣128例、花蓮縣114例、新竹縣111例、嘉義市109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7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今增1歲女童死亡 兒童死亡累計21例
-
2022-07-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3.2萬例 增88死、2童MIS-C
昨新增三萬二五六七例本土個案、一九八例中重症個案、八十八例死亡,死亡創六月以來次低。昨新增兩例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其中七歲女童接種一劑疫苗仍染疫、重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女童接種、染疫時間相近,僅僅四天,尚未產生足夠保護力。台中單日確診人數連十八天位居全國最高,昨下降至第二名,莊人祥表示,個案分布上以新北市四六六六例最多,其次為台中市四四四八例、高雄市三八八六例、桃園市三二一二例、台南市二八九四例、台北市二七二二例。今年到七月二日,本土病例共有三八○萬八四○○例,中重症一萬六五三五名,其中六一○三人死亡。昨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廿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最年輕個案為廿多歲男性。新增中重症個案含一三五例中症、六十三例重症,其中兩例兒童MIS-C重症個案。莊人祥表示,分別為五歲男童、七歲女童,男童治療後已出院、女童仍住院觀察中。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八十例,造成廿名幼兒死亡。
-
2022-07-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3萬2567例本土、88例死亡個案 新北重回確診最高縣市
國內新增3萬2567例本土個案、114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下降約6.4%;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8例死亡,為6月以來死亡人數次低。而個案分布上,台中單日確診人數連18天全國最高後,終於下降至第二名。今日新增3萬2567例本土病例,為1萬5003例男性、1萬7552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666例)、台中市(4,448例)、高雄市(3,886例)、桃園市(3,212例)、台南市(2,894例)、台北市(2,722例)、彰化縣(2,004例)、屏東縣(1,264例)、雲林縣(867例)、新竹縣(859例)、苗栗縣(789例)、新竹市(764例)、宜蘭縣(763例)、南投縣(680例)、嘉義縣(674例)、花蓮縣(477例)、基隆市(463例)、嘉義市(411例)、台東縣(347例)、澎湖縣(193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28例)。今日新增8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5例具慢性病史、5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6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3日至6月30日。今日新增11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65例男性、4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土耳其(2例)、越南、法國、加拿大、香港、泰國及韓國(各1例)移入,另10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87萬0528例確診,分別為1萬4913例境外移入、385萬556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956例死亡病例,其中6,94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17例、台北市902例、台中市643例、高雄市593例、桃園市557例、台南市443例、彰化縣355例、屏東縣285例、雲林縣179例、南投縣175例、基隆市173例、宜蘭縣152例、苗栗縣137例、嘉義縣126例、花蓮縣114例、新竹縣110例、嘉義市106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7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
-
2022-07-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4748 境外+79 死亡+96 各縣市均5千例以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萬48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4748例本土個案及7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6例死亡。本土確診個案較昨日下降2.6%。今各縣市新增案例數皆未超過5千例,前三名為台中市4952例、新北市4738例、高雄市市4397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萬4748例本土病例,為1萬6319例男性,18,421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4,952例),新北市(4,738例),高雄市(4,397例),桃園市(3,467例),台南市(3,001例),台北市(2,652例),彰化縣(2,234例),屏東縣(1,377例),雲林縣(1,036例),苗栗縣(889例),新竹縣(868例),嘉義縣(754例),新竹市(735例),南投縣(726例),宜蘭縣(672例),花蓮縣(602例),嘉義市(459例),台東縣(445例),基隆市(379例),澎湖縣(183例),金門縣(158例),連江縣(24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1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0例具慢性病史、61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日至6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5日至6月29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8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英國(4例),美國(2例),波蘭、西班牙、越南、泰國、印尼、南韓、法國、比利時、菲律賓、義大利、荷蘭、馬來西亞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2日至7月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524,0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681,626例排除),其中3,837,856例確診,分別為14,799例境外移入、3,823,00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8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85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08例、台北市896例、台中市632例、高雄市583例、桃園市556例、台南市435例、彰化縣341例、屏東縣279例、雲林縣177例、南投縣173例、基隆市172例、宜蘭縣148例、苗栗縣133例、嘉義縣122例、花蓮縣113例、新竹縣108例、嘉義市106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4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1 癌症.胃癌
8旬老嫗胃噁心原是罹癌!經醫檢查竟與她愛吃這個有關
88歲老婦胃部持續脹氣、噁心、嘔吐,且感到痠痛,經醫師檢查結果為罹患胃癌;但家屬見她年事已高,猶豫是否該積極治療。但老婦身體狀況佳,且意志堅定要切除「壞東西」,台中慈濟醫院一班外科主任余政展以腹腔鏡,施行微創胃切除手術,術後3天即可下床。「手術切除三分之二的胃,微創腹腔鏡手術幾個傷口癒合後幾乎看不到,最大三公分。」曾為超過90歲胃癌病人開刀的余政展說,對高齡長輩來說,微創手術傷口小、較不痛,術後3天可下床,降低肺炎等併發症風險,積極治療能更快恢復正常生活。婦人指出,去年感覺胃部痠痛且持續脹氣,伴隨噁心、嘔吐症狀,原本自行煮青草茶搭配服用中草藥,卻一直沒改善。家人透露,婦人體能狀況不錯,平日還能下田工作,長年務農偏愛好下飯的醃漬食品,家裡備有大醃缸自製醃菜,長年搭配煮粥、炒高麗菜等各種料理,近十年隨歲數漸長,口味愈來愈重。余政展分析婦人罹患胃癌原因跟飲食習慣有關。余指出,胃癌病人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就是愛吃醃菜、醬菜、泡菜,或是香腸、臘肉這些高鹽處理過的食物,食物高鹽製作過程若再加上防腐劑,都是癌症風險。建議婦人調整飲食習慣,以新鮮食品為主、鹽少一點。余政展進一步提醒,很多家屬因病人年紀大,選擇採取保守治療,十分可惜。因為胃癌腫瘤變大可能導致消化道阻塞或出血機率變高,考量到疾病的威脅性強,如果病人體能狀況不錯,微創胃切除手術其實是有助於老人家恢復的一個選項。胃癌相關醫療藥物有長足進步,大部份手術也可以微創方式治療,效果不但與傳統剖腹一樣好,傷口更小、恢復更快的好處,都能大幅提升治療效果,所以千萬別諱疾忌醫;更重要的是,胃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提醒接受過胃部手術、有家庭史的胃癌高風險族群,應安排一年一次胃鏡或消化道攝影,以期及早發現。
-
2022-07-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5699 境外+101 台中、新北5千多例位居一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萬5699例本土確診個案,境外移入新增101例,死亡個案121例,中重症增加22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確診個案相較昨天下8.1%。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5,699例本土病例,為16,548例男性、19,133例女性、1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155例)、新北市(5,070例)、高雄市(4,453例)、桃園市(3,399例)、台南市(3,104例)、台北市(2,823例)、彰化縣(2,420例)、屏東縣(1,420例)、雲林縣(986例)、新竹縣(896例)、苗栗縣(865例)、南投縣(732例)、新竹市(718例)、嘉義縣(709例)、宜蘭縣(642例)、花蓮縣(593例)、嘉義市(492例)、台東縣(448例)、基隆市(426例)、澎湖縣(200例)、金門縣(118例)、連江縣(30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3例男性、5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6例具慢性病史、83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6月2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28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0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8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越南(6例)、新加坡(4例)、法國及加拿大(各3例)、泰國及香港(各2例)、義大利、日本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7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6日至6月3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472,14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665,895例排除),其中3,803,049例確診,分別為14,721例境外移入、3,788,27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77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75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90例、台北市889例、台中市621例、高雄市576例、桃園市553例、台南市423例、彰化縣337例、屏東縣269例、雲林縣175例、基隆市171例、南投縣169例、宜蘭縣146例、苗栗縣131例、嘉義縣120例、花蓮縣110例、新竹縣106例、嘉義市102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2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國內新增本土3萬8846例、境外移入個案96例;不過死亡個案又回升到百例,新增118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昨天下降7.8%,連新增人數最多的台中市都沒有超過六千例,未來單日確診應該都維持約三萬多例,周末可能隨通報數減少到兩萬多例。今日新增3萬8846例本土病例,為1萬8066例男性、2萬763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639例)、新北市(5,339例)、高雄市(4,924例)、桃園市(3,723例)、台南市(3,363例)、台北市(3,082例)、彰化縣(2,631例)、屏東縣(1,571例)、雲林縣(1,114例)、苗栗縣(942例)、南投縣(881例)、新竹縣(872例)、嘉義縣(809例)、新竹市(808例)、宜蘭縣(718例)、花蓮縣(666例)、基隆市(493例)、嘉義市(483例)、台東縣(467例)、澎湖縣(178例)、金門縣(129例)、連江縣(14例)。今日新增1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2例男性、5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5例具慢性病史、7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6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6月27日。今日新增9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8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例)、美國、新加坡及瑞士(各2例)、瓜地馬拉、挪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克羅埃西亞、印尼、德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7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6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76萬7283例確診,分別為1萬4618例境外移入、375萬261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651例死亡病例,其中6,6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74例、台北市884例、台中市596例、高雄市566例、桃園市547例、台南市406例、彰化縣330例、屏東縣263例、基隆市及雲林縣各170例、南投縣162例、宜蘭縣145例、苗栗縣128例、嘉義縣117例、花蓮縣109例、新竹縣103例、嘉義市99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萬2112例、85人染疫歿 指揮中心:穩定下降
國內本土單日確診人數維持4萬多例,今天新增4萬2112例,較昨日略低。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92例,確診個案中死亡個案新增85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起上周三有穩定下降趨勢。今日新增4萬2112例本土病例,為1萬9909例男性、2萬2183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117例)、新北市(5,747例)、高雄市(5,139例)、桃園市(4,040例)、台南市(3,910例)、台北市(3,314例)、彰化縣(2,794例)、屏東縣(1,770例)、雲林縣(1,154例)、苗栗縣(1,028例)、新竹縣(981例)、新竹市(895例)、南投縣(870例)、嘉義縣(847例)、宜蘭縣(812例)、花蓮縣(701例)、嘉義市(587例)、基隆市(540例)、台東縣(521例)、澎湖縣(198例)、金門縣(124例)、連江縣(23例)。今日新增8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6例男性、3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1例具慢性病史、53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4日至6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7日至6月26日。今日新增9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1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德國(各4例)、越南(2例)、義大利(1例)移入,另8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3日至6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72萬8363例確診,分別為1萬4521例境外移入、371萬37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533例死亡病例,其中65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52例、台北市881例、台中市588例、高雄市543例、桃園市539例、台南市396例、彰化縣324例、屏東縣254例、基隆市168例、雲林縣165例、南投縣157例、宜蘭縣144例、苗栗縣125例、嘉義縣113例、花蓮縣106例、新竹縣101例、嘉義市97例、台東縣87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37歲女狂咳5周、侄發燒1周!竟是新冠+黴漿菌惹禍
台中大肚37歲尹姓女子上個月曾有輕微咳嗽,沒想到確診後狂咳五周,甚至引起頭暈、頭痛,就醫抽血檢驗確認是新冠肺炎合併黴漿菌感染,經3天抗生素治療後緩解,她的侄子本月確診後反覆發燒一周,收治專責病房,查出是確診合併黴漿菌感染,經抗生素治療後,體溫恢復正常。烏日林新醫院過敏氣喘科主任暨小兒科醫師賴永清根據臨床經驗發現,新冠肺炎確診者如果合併黴漿菌感染,恐會讓「長新冠」咳嗽症狀更加延長。由於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黴漿菌,若新冠肺炎確診後仍有久咳未癒,持續發燒,或是症狀超過一周没改善,應就醫檢查。尹姓女子表示,家中除了丈夫、小孩確診,大哥、大嫂跟姪子一家也在6月接連確診,1歲半的姪子更是持續燒燒退退一周,收治在烏日林新醫院新冠肺炎專責病房,依據抽血及X光片報告,才發現是確診合併黴漿菌感染。賴永清說,黴漿菌號稱「會走路的肺炎」,傳染力極強,尹姓病患和其侄子全都在解隔、快篩陰性後,相繼到院抽血檢驗,結果發現都有黴漿菌感染,治療後紛紛改善喉嚨痛、胸痛及發燒的症狀。 賴永清說明,黴漿菌屬「非典型呼吸道感染」,主要咳嗽或打噴嚏飛沫傳播,潛伏期約1到4周,常以咳嗽為表現,易久咳不癒,尤其超過2到3周會合併發燒、喉嚨痛;根據Cureus醫學科學雜誌文獻報告,新冠肺炎合併黴漿菌感染時,死亡率將上升逾2倍、使用呼吸器機會上升3.91倍及延長住院時間。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下降沒這麼快 莊人祥估7月底單日才跌破萬例
昨新增四萬四三七九例本土個案、一○三例死亡,確診人數比前天又多一萬五千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若和上周二確診人數比較,已降兩成,目前每周以減少八萬人的速度下降,速度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快,也許要到七月底,單日案例才可能跌破萬例。專家預估,Omicron變異株亞型BA.4、BA.5很快就會進入社區。莊人祥說,目前國內感染主要以BA.2為主,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如感染過BA.1、BA.2將具交叉保護力,目前已有七成民眾接種三劑疫苗,預期八月後可能出現一小波疫情。為降低BA.4、BA.5對社區的衝擊,莊人祥說,不會放寬口罩防疫策略,在七月底前都不會鬆綁;至於入境檢疫每周僅限兩萬五千人,將綜合國際疫情,並評估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等配套措施,至少需一周才有後續結果,最快要到七月上旬,才知是否可放寬入境人次。莊人祥說,今年一月以來,本土Omicron疫情致死率約萬分之十五,希望致死率可再降低一些,已加強診斷治療,希望降低致死率,讓死亡人數跟致死率愈低愈好。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截至六月廿六日,通報染疫的住宿式長照機構達一五二四家,確診住民人數為三萬八五五五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二○六人;住宿式服務機構中重症送醫三○八一人,其中九一三人死亡,送醫後致死率為百分之二點四,遠高於整體致死率。昨新增本土病例以台中市六三九七例最多,其次為高雄市五八一六例、新北市五六五三例、台南市四一四五例、桃園市三五二一例、彰化縣三四五二例、台北市三一一六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