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醫療.牙科
搜尋
口腔問題
共找到
35
筆 文章
-
-
2024-09-27 醫療.牙科
水雷射牙科費用大解密:植牙、牙周病、牙齦美白一應俱全
你有看牙焦慮嗎?一想到治療器材發出的震動聲響、患部接受處理時的疼痛感、漱口時看到的鮮紅血水,就緊繃抗拒?近期一項新型技術將有效減少治療時的不適,讓你面對牙周病、潰瘍發炎等口腔問題時能更有勇氣面對,不再拖拖拉拉。高精確度,治療同時滅菌,恢復快,感覺沒那麼痛!水雷射技術(Er,Cr:YSGG)如字面意思,結合了雷射及水兩種元素,高能量雷射激發水分子產生微爆破動能,普遍運用於發炎感染的組織切除、牙結石牙菌斑清除、牙齒或齒槽骨切割等方面。相較於傳統治療器材,雷射光束小,操作時能更精準定位,形成較小傷口,出血量和疼痛感也隨之減少;再者,雷射動能與水分子結合,不致產生過多熱量傷及組織,更能保留足夠能量在治療時同步殺菌並促進生物組織再生,縮短恢復期,患者在舒適度感受上相對提高。 新竹品味牙醫陳泰龍醫師表示,以牙周病為例,傳統治療會使用牙周刮刀物理性刮除牙齦下的牙菌斑和結石,嚴重牙周病甚至得切開牙齦進行翻瓣手術,此種治療法傷口範圍大、出血量多,也會對牙齦造成傷害,治療過程易讓患者心生恐懼以至逃避看診、延誤治療。水雷射技術則因為探頭小,能深入牙齦縫隙、牙周囊袋,無需切開牙齦即可清除傳統器械難以觸及處進行結石清除同時滅菌,能減少牙齦損傷,是更溫和、安全的治療方式。水雷射應用廣泛,植牙、牙齦美白、口腔潰瘍也適用 水雷射在植牙手術的應用也十分多元,除可搭配傳統器具進行牙齒或齒槽骨切割,在即拔即植(拔牙同時植牙)手術更能有效幫助傷口凝血和滅菌,降低傷口感染發炎風險,提供理想的拔牙窩洞乘載植體,提升植牙成功率。對於植牙後常見的植體周圍炎,水雷射細微的水分子能深入傳統刮刀不易到達的植體螺紋縫隙,透過集中或擴散不同探頭模式,進行更細緻、全面的清潔,有效清創並促進癒合;而由於水分子吸收雷射熱能,不會造成熱損傷,這也有助保護植體及周圍組織的健康,是治療植體周圍炎的合適選擇。陳泰龍醫師說,整體來說,水雷射技術具患部傷口小、出血少、助凝血、滅菌、加速組織再生等優點,是牙科診所推薦的治療選項之一,除前述的牙周病、植體周圍炎,對於需要進行牙冠增長術的患者來說也是一大福音,其所具備之特點能大大減少疼痛範圍並縮短療程;水雷射技術還能運用在牙齦美白、繫帶切除、根管治療根尖切除術,及常見的口腔潰瘍等症狀。非健保補助,自付費用視治療項目及範圍而有不同目前水雷射技術屬自費項目,費用依療程及範圍而定,落在數百元(如口腔潰瘍治療)至數萬元間不等(如牙周水雷射療程)。儘管水雷射技術應用廣泛且有其獨特優點,但一位專業且值得信賴的牙醫會根據患者個別病症狀況,在傳統器具與水雷射間搭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陳泰龍醫師提醒,目前牙科治療中的雷射技術並非僅限水雷射一種,另有二氧化碳雷射及二極體雷射技術,而其中水雷射冷卻效果最佳,能避免熱損傷,減少組織燙傷風險。「當牙醫師提出將以雷射技術作為治療方案時,建議患者需進一步了解是何種雷射,才能在安全無虞前提下得到有效的治療成果。」水雷射治療成本高於傳統治療,因為這項技術需要更為先進的設備和專業訓練,然而,水雷射能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對患者來說,是一項具備良好性價比的選擇,患者可依據自身需求和經濟狀況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如果你特別在意治療過程能否少痛一點、舒適度高一點,水雷射技術將是值得考慮的選擇!新竹品味牙醫診所*陳泰龍醫師學經歷:國立臺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口腔外科碩士)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學士台灣植牙聯盟醫學會 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植牙醫學會 專科醫師美國密西根大學人工植牙專科進修現任 品味牙醫主治醫師
-
2024-09-13 焦點.健康你我他
缺牙怎麼辦?/沖牙機加牙間刷 保護植牙不發炎
因為蛀牙導致缺牙。記得那時左右各一顆下臼齒蛀得很厲害,只好整顆拔掉,本來打算要後續處理,但工作一忙就耽擱了。反正還有其他牙齒可咀嚼,便沒有積極處理缺牙,也因沒處理因此導致一連串的麻煩。長期缺牙不補,不單影響美觀與咀嚼,鄰牙更因缺乏阻力,開始向缺牙的地方傾斜,加上食物堆積,讓蛀牙及牙周病更嚴重。更沒想到,缺牙處的齒槽骨也因缺牙而慢慢萎縮,導致對咬過度,出現咬合不正及顳顎關節疼痛。日前因為下巴關節會痛,咬東西很吃力,連幾天頭跟著痛,經醫師檢查診斷,才知是因為缺牙所致。為避免隨著缺牙時間拉長而影響鄰近牙齒健康,進而引發其他口腔問題,我決定等牙周狀況整頓完成開始植牙。但別認為做了植牙手術就能一勞永逸,植牙後保養非常重要,若沒有好好維持,植牙成果恐將功虧一簣。最近聽從牙醫師吩咐,每餐後用加強型牙齦護理牙膏刷牙,用牙間刷清牙縫,還買沖牙機沖牙,睡前用漱口水,盡力讓牙齒不發炎。這次學到的慘痛經驗是,如果遇到缺牙問題,應儘早就醫處置,讓缺牙的傷害性和影響降到最低。時間拖愈久則重建所花費的時間及費用只會更高,花錢事小,等影響到口腔和整體健康,那才是得不償失。缺牙不補會造成很大影響,絕對不只是美觀的問題。
-
2024-09-06 醫療.牙科
漱口水越辣越有效?牙醫師破解7大迷思:辣漱口水含「1物質」,長期用傷口腔
牙齒健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根據台灣青年世代口腔健康問卷調查顯示,台灣18至30歲年輕族群中,有高達6成5的民眾在過去2年內曾發生牙齒疼痛、牙齦發炎出血或牙齒敏感等症狀,而且有3成的人沒有定期口腔檢查的習慣,出現病症仍然置之不理。想要有一口好牙,除了牙齒清潔外,刷牙工具的選擇、口腔的保健迷思也很關鍵!針對民眾常見的7大迷思,就由恩主公醫院牙醫部部主任范綱信醫師一次解析。牙齒黃黃的、有斑點正常嗎?正常。牙齒的顏色主要由象牙質呈現,正常的牙齒應為「白裡透黃」。 年輕時的琺瑯質較厚且透明,看起來牙齒會比較白,隨著年齡增長,琺瑯質會因刷牙和磨耗變薄,象牙質的顏色會更明顯地顯露,使牙齒看起來變黃。因此,年輕人的牙齒通常較白,是因為琺瑯質較厚,而年紀大的人則因琺瑯質變薄,牙齒自然會顯得較黃。此外,飲食習慣如喝茶、咖啡和抽菸也會加速牙齒變黃。 什麼是牙齒脫鈣至於牙齒刷不掉的白點,可能是「脫鈣」了。正常的牙齒應該是白色且透明的,但當它變成乳白色或死白色時,就表示牙齒已經脫鈣。脫鈣初期,牙齒表面會出現白斑,這是一種警訊,表示牙齒清潔不夠,鈣離子已經被釋放出來。如果不加以注意,這些脫鈣區域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蛀牙。 當牙齒處於脫鈣階段時,透過正確的口腔照護,減少蛀牙的風險。如果未能及時處理,牙齒可能會進一步蛀蝕,影響到牙神經後續恐需進行根管治療。相對地,長期慢性的蛀牙通常顯示為黑色,而不是白色。因此,家長在檢查孩子的牙齒時,看到白色斑點應該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 美白牙膏有幫助嗎美白牙膏通常含有能夠去除牙齒表面染色的顆粒狀物質,但同時也可能損傷琺瑯質。特別是對於敏感性牙齒者,美白牙膏可能會加重敏感問題。因此建議在使用美白牙膏前,先諮詢牙醫師,讓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此類產品。用牙線棒、牙間刷會讓牙縫變大嗎?不會。使用牙線棒、牙間刷會感覺牙縫變大,可能是牙齦發炎腫脹導致。當牙縫清潔乾淨後,腫脹消退、牙縫顯得變大,屬於正常的現象,因此不需過度擔心。只要正確使用潔牙工具,不僅不會使牙縫變大,還能清除牙菌斑、防止牙齦發炎、牙周病、蛀牙等其他口腔問題。 正確使用牙間刷和牙線棒使用牙間刷時,不應過度用力,如果使用時感到疼痛,應立即停止並檢查使用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牙縫大小的牙間刷非常重要,過大或過小的牙間刷都可能無法有效清潔;牙線棒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通常每清潔兩三個牙縫後,就需要將牙線棒清潔乾淨,避免將已清潔出的髒東西再次帶回牙縫中。 另,牙刷、牙線棒和牙間刷都應根據其狀況及時更換,如牙刷分岔或牙線棒中間的牙線拉斷、牙間刷的刷毛分岔或鋼絲彎曲,避免影響後續潔牙效果。 牙齒酸用抗敏感牙膏?不一定。抗敏感牙膏的主要作用是減少牙齒敏感,修復受損的琺瑯質,減輕外界刺激引起的酸痛感。但並非所有的牙齒酸痛問題都能透過使用抗敏感牙膏解決。牙齒酸痛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情況:.刷牙方式不當:使用過於用力或硬毛牙刷會導致牙齒琺瑯質磨耗,進而引起敏感。.磨牙:夜間磨牙會對牙齒造成磨損,導致牙齒敏感。.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至口腔,會腐蝕牙齒琺瑯質,導致酸痛。.飲食習慣:經常食用酸性食物或飲料也會損害牙齒琺瑯質。當牙齒出現酸痛時,應先尋求牙醫師的專業診斷,牙醫師能夠通過鑑別診斷找出牙齒敏感的真正原因,並提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如刷牙方式不當,會建議改用軟毛牙刷並指導正確的刷牙方法;有磨牙習慣的人,可能會建議夜間佩戴咬合板來保護牙齒。 正確使用抗敏感牙膏如果經過牙醫師的診斷,確定牙齒敏感是因為琺瑯質磨損等原因,牙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抗敏感牙膏。且患者也需要在使用抗敏感牙膏的同時,改正不當的刷牙方式,避免進一步損害琺瑯質。漱口水越辣越有效?錯。漱口水中的辣味通常來自於酒精,但酒精的存在主要是作為溶劑,用來溶解某些需要藥效的成分。因此,含酒精的漱口水並不一定不好,只是在使用時需要注意其用途和頻率。 含酒精漱口水的適用場合含酒精的漱口水適合在「短期內」使用,例如在牙周手術或植牙後的幾天內使用,可以幫助減少術後疼痛和提高清潔效果。但長期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可能會對口腔黏膜造成傷害,因此不建議長期使用。 日常保養漱口水的選擇與使用:對於日常口腔保養,建議選擇溫和且不含酒精的漱口水,這些漱口水通常含有一些有益口腔菌叢的成分,適合長期使用。此外,含氟的漱口水也可以幫助預防蛀牙,但應避免讓六歲以下的小朋友使用漱口水,若必須使用,應在家長的監督下進行。 漱口水的使用頻率:建議為一天三次,即三餐飯後,刷完牙後使用。每次漱口應含漱一分鐘,這樣可以達到最佳效果。短於一分鐘的含漱時間效果較差。另,對於接受化療的小朋友或有免疫系統疾病的孩子,不建議使用漱口水,以免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延伸閱讀: 25萬個仰臥起坐,只能減去半公斤脂肪!想練腹肌改做「90秒運動」更有效
-
2024-08-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愈洗細菌愈多!醫示警「洗碗5動作」傷肝還可能致癌,碗筷不要疊放
「洗碗真的很衞生嗎?」你有想過這問題嗎?很多家庭在洗碗時都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看似無足輕重,但長期下來卻可能對家人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對此,重症醫師黃軒回答,只是方法正確,我們洗碗真的非常衞生的,但也不能自己亂洗一埸!因此,透過「5大誤區」提醒,以及專家建議的一些方法,希望可以有效減少碗筷的細菌滋生,確保廚房衛生,保護家人的健康。 一、長時間,泡碗筷長時間將碗筷浸泡在水中再洗,雖然看似是一種徹底清潔的方法,但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1、終端滋生: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的碗筷會為細菌提供一個潮濕的環境,這有利於細菌繁殖。尤其是在溫暖的環境下,細菌的繁殖速度會更快的!2、清潔不佳:浸泡雖然可以軟化一些頑固的污垢,但如果時間過長,水中的油脂和食物殘渣可能會分解,產生更多細菌。此外,浸泡過久的碗筷表面可能會產生一層粘滑的細菌膜,增加清洗難度。3、殘留沈澱:長時間浸泡後,水中的食物殘渣可能會沈澱在碗筷的更深層次的表面,尤其木製的碗筷,這會使清洗過程變得更麻煩,也可能導致更多的細菌殘留。4、物理損傷:如果碗筷長期浸泡在水中,特別是木製或竹製的筷子,可能會吸水膨脹,導致開裂或變形,從而縮短使用壽命。 ▲專家建議,清洗方法:.及時清洗:用餐後盡快清洗碗筷,避免長時間浸泡。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細菌滋生,也能更輕鬆地去除污漬。.適當浸泡:對於頑固污漬,可以將碗筷浸泡幾分鐘,但「不宜超過20分鐘」,以避免細菌繁殖。 二、洗碗時節約用水在洗碗時節約用水雖然是環保的好習慣,但如果因此導致洗潔精等化學物質沖洗不乾淨,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1、化學殘留:洗潔精等清潔劑中的化學物質如果未能徹底沖洗乾淨,可能會殘留在碗筷表面,長期攝入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對身體造成累積性傷害,尤其是對肝臟的負擔更大。2、過敏反應:一些人對洗潔精中的成分可能會過敏,殘留的化學物質可能引起皮膚過敏或消化系統不適。3、口腔問題:殘留的化學物質在進食時進入口腔,可能導致口腔潰瘍或其他口腔問題。 ▲專家建議,清洗方法:.充分沖洗:洗碗時要確保使用足夠的水將洗潔精徹底沖洗乾淨。特別是對於有凹槽或細小縫隙的器具,更需要仔細沖洗。.合理用水:雖然節約用水重要,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有效減少用水量而不影響清潔效果。例如,使用節水噴嘴,先將碗筷上的大部分污漬刮掉再進行清洗。 三、碗筷未乾,就收起來將碗筷在未完全乾燥的情況下收起來,馬上洗,馬上收起來,雖然方便,但實際上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威脅:1、黴菌滋生:潮濕的環境是黴菌滋生的最佳場所。未晾乾的碗筷尤其是木製筷子,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產生麴菌,如黃麴黴等。2、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一種強致癌物質,長期攝入可能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增加患肝癌的風險。3、食品安全:潮濕的碗筷表面容易積聚細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能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導致食物中毒或其他健康問題。 ▲專家建議,清洗方法:.充分晾乾:清洗完碗筷後,應將它們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晾乾,確保沒有水分殘留。可以使用碗架或晾乾網來加速乾燥過程。 四、碗筷疊著放洗完碗後將它們疊在一起放置,雖然可以節省空間,但實際上可能會導致細菌交叉污染和其他健康問題:1、交叉污染:將碗筷疊在一起,碗與碗之間的接觸面可能會積聚水分和細菌,導致細菌在不同餐具間傳播。2、困難乾燥:疊在一起的碗筷中間部分難以完全乾燥,潮濕環境會促進黴菌和細菌的滋生。3、食物殘留:碗筷疊在一起時,如果有殘留的食物碎屑或油污,容易被壓在碗底,增加細菌滋生的風險。 ▲專家建議,清洗方法:.立著放置:將碗筷立著放在碗架或晾乾架上,有助於空氣流通,加速乾燥,減少細菌滋生的可能性。.烘乾一下:可以使用專門的烘碗機,可以將碗筷分開放置,確保每個碗和筷子都能接觸到空氣,迅速乾燥。通風乾燥:將碗筷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避免潮濕環境,確保碗筷乾燥衛生。 五、用洗碗布洗碗布雖然可以清洗乾淨表面的污漬,但它實際上是細菌滋生的溫床:1、細菌滋生:洗碗布常常處於潮濕狀態,加上食物殘渣和油污的積聚,為細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2、交叉污染:如果不定期更換或消毒洗碗布,細菌會在廚房器具之間傳播,增加交叉污染的風險,對健康造成威脅。3、不完全清潔:即使表面看起來乾淨,洗碗布內部可能仍然藏有大量細菌,僅靠清洗無法徹底消除這些細菌。 ▲專家建議,清洗方法:.每日清洗和消毒:每次使用後,將洗碗布徹底清洗乾淨,並進行消毒處理,確保細菌被有效殺滅。.保持乾燥:將洗碗布放置在通風乾燥的地方,避免潮濕環境。.定期更換:養成每周更換洗碗布的習慣,使用新的洗碗布以確保衛生。 延伸閱讀: ·「這1種筷子」比馬桶蓋髒7倍!免洗筷也沒比較衛生 醫提醒:筷子用O個月就該換新 ·清潔御用神物!很多人都誤解的「科技海綿5用法」曝 使用完別只是放著
-
2024-07-13 醫療.牙科
植牙好,還是裝牙橋、假牙好?醫師解析「xx」勝出的原因!一文看懂費用、後遺症、保養方法
缺牙,不只影響美觀,還會造成咀嚼或吞嚥問題。在台灣,不僅老年人口缺牙情形嚴重,12~64歲人口中,缺牙率也高達43%,這也進一步顯示「植牙」可能是未來需要關注的議題之一。想要有一副好牙、缺牙後該做植牙還是牙橋、植牙後如何保養?中華民國植牙醫學會副理事長、恩主公醫院牙醫部贋復假牙科部主任范綱信指出,記住「8020」、「6024」、「1221」!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80歲的老人家至少應該要有20顆功能正常的自然牙,60歲至少要擁有24顆能正常咀嚼的牙齒,才算能維持最基本的口腔機能。 缺牙時,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對於年輕人而言,植牙是最理想的選擇,可以說是人類的第三副牙齒(第一副為乳牙,恆牙則是第二副)。其成功率高、較牙橋好清潔。然而,選擇最適合自己情況的方法,還需考慮個人的口腔狀況和預算,植牙雖然價格較高,且維持平時保養與照顧,能夠提供更長期的健康口腔解決方案。 植牙:最為現代、有效的方法,且使用時間長。需要充足的骨頭基礎(不足就需要靠補骨粉),成功率高達九成五以上。牙橋:缺一顆牙時,需要磨小兩側個一顆牙齒,做成三顆的固定式牙橋,當缺牙數較多時,需磨掉更多周圍牙齒。容易造成牙齦萎縮、牙縫變大,導致食物殘渣堆積,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做牙橋的3顆牙齒就容易蛀牙。活動式假牙:適用於牙齒缺的較多情況。利用鉤子連接周圍的牙齒,但對咀嚼較難的食物有一定限制。不適合植牙的族群雖然植牙手術優點多,但還是需要在充分評估自身整體健康狀況和口腔環境後進行。如果本身有以下問題,醫師可能會建議其他替代方案或在解決相應問題後再考慮植牙:.全身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以及骨質疏鬆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響植牙的成功率。在進行手術前,醫生會評估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骨質狀況:進行植牙需要足夠的骨頭基礎,用以支撐植牙。如果患者的骨頭不夠,可能需要進行補骨手術,以確保地基的穩固性。.糖尿病控制:對於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植牙前要確保糖化血色素水平維持在7以下,超過7或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植牙的成功率可能會下降。.口周問題:牙周病可能對植牙的影響很大,在進行植牙手術前,應接受牙周治療,確保口腔環境的整體健康。.個人習慣:抽菸和嚼檳榔等不良口腔習慣也可能影響植牙的成功,這些習慣也可能增加手術後的併發症風險。植牙手術雖然是相當安全的選擇,但仍然存在一些術後風險需要特別注意。在手術後的初期(7天到14天內),若沒有做好保養、遵循醫囑(使用抗生素和漱口水,以確保口腔的清潔和防止感染),可能有感染問題,牙肉癒合不佳,口中的細菌有可能滲入傷口,就可能增加後續的健康風險。特別是對於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由於其癒合能力可能較差,更需謹慎防範感染的風險。除此之外,有咬合問題者,可能有夜間磨牙情形,如此也恐造成骨頭的破壞,增加植牙失敗風險。植牙後續的保養植牙手術後的保養至關重要,只有正確的護理,才能確保植牙物超過其價值並保持長久。除了定期(每個月)更換牙刷是維護口腔健康的基本步驟外,也建議植牙者,更甚至沒有植牙的民眾,可以按照「1221原則」保養:1天刷牙2次,每次2分鐘,並使用1000ppm的含氟牙膏,是口腔清潔的有效方式。而漱口水則可以作為輔助,每週使用一次即可。 另外,在植牙後,牙縫小時使用牙線是必須的保養之一。但當牙齦萎縮,牙縫擴大時,轉用牙尖刷更為適宜,且牙尖刷應選擇合適尺寸,不宜太細或太粗,刷牙時不應感到過於刺激,以避免對牙齦的損傷;再來,使用1000ppm以上的「含氟牙膏」也是保持牙齒健康的重要措施。 最後,定期回診檢查也是植牙後的必要程序。半年洗一次牙,有助於及早發現口腔問題,及時進行處置。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吃冰和喝咖啡都上榜!6種常見食物超傷牙:保護牙齒這樣做
牙齒有多重要?研究顯示,牙齒健康與心血管疾病、甚至類風濕性關節炎息息相關,若有缺牙不止影響咀嚼,營養與生活品質都會出現問題,還會增加失智風險;牙齒,可說是守護人體健康的第一道關卡,談到牙齒健康,以下六大食物尤其傷害牙齒。1.柑橘類水果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對身體有益,但其酸性卻有害牙齒。亞利桑納州牙醫蓋斯特倫(Jossen Gastelum)在他的TikTok頻道上表示,柑橘會讓口腔酸度增加,「柳丁、葡萄柚等任何柑橘類水果,都會導致口腔內的酸鹼值降低,從而呈現酸性」,破壞琺瑯質。牙醫建議,進快吃完柑橘類水果,不要在口中停留太久,吃完後可以喝水,平衡口腔酸鹼值並保護牙齒。2.冰喬州奧克斯塔大學一般牙科主任卡普哈特(Kim Capehart)表示,「許多人愛吃冰,這對牙齒也不好。」低溫的冰對敏感性牙齒的患者造成的疼痛可能影響牙床。很多人喜歡直接咬冰塊,牙齒因此損壞的機率很高。3.黏牙糖果卡普哈特指出,「我告訴患者,遠離酸的、黏的食物,這些食物對牙齒的傷害匪淺。」他舉例,太妃糖、焦糖、軟糖等,這些糖果碎屑會卡在牙縫,很難清理,容易導致蛀牙。4.麵包和餅乾卡普哈特表示,麵包和餅乾也很會卡牙齒,造成口腔問題,澱粉最終會變成醣,造成蛀齒。5.蘇打水和能量飲料蓋斯特倫表示,碳酸飲料顯然對牙齒有害,「汽水超級酸,酸度形同電池的鉛酸」。他以碳酸飲料以激浪(Mountain Dew)舉例,「長期喝這款汽水的患者牙齒通常有缺損,就像抽大麻的人一樣」。他說,能量飲料也有害,「大多都含過量的糖,肯定對口腔沒有幫助,就算是無糖版本,其酸度也對牙齒不好」。醫師建議,喝高糖飲料最好用吸管,以減少接觸牙齒的時間。6.咖啡卡普哈特表示,咖啡也是破壞牙齒的酸性飲料,無論是黑咖啡或有調味的咖啡飲品,而含糖咖啡更慘。牙醫建議,每天正確刷牙兩次,有助平衡口腔酸鹼值,且要在攝取酸性食品後至少一小時刷牙,若是吃完東西馬上刷牙,會讓唾液無法發揮重新固化加強牙齒的作用,反而破壞琺瑯質。另外,搭配牙刷與牙間刷,才能有效清潔牙縫。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6 醫療.骨科.復健
拔牙、植牙可能有嚴重副作用 全台400萬骨鬆患者恐淪牙科人球
高齡化社會讓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逐年攀升,台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李正喆指出,近年院內收治許多被基層牙科遺棄的「骨鬆牙科人球」,不少骨鬆患者因蛀牙等口腔問題於牙科診所就醫時,遭直接拒絕,擔心治療後產生醫療糾紛,這類骨鬆牙科人球全湧入大醫院,但有些遭拒的患者,不曉得該如何就醫,反而讓疾病惡化,增加死亡風險。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六十五歲以上民眾被測出任一部位骨鬆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十四點一,等於每七人就有一人是骨鬆患者,總人數約達三到四百萬人。李正喆說,接受骨鬆治療的患者,如果接受拔牙或植牙等牙科治療,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即是「顎骨壞死」,顎骨一旦壞死需透過手術或藥物改善,恢復過程是條漫漫長路。李正喆說,臨床上牙科醫師如果碰上骨鬆患者就醫,因擔心醫療糾紛等原因,患者就會成為被牙科放棄的一群人。偏偏根據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六十五歲以上民眾檢測出任一部位骨鬆的比率高達,百分之十四點一,等於每七人就有一人是骨鬆患者,長者也容易有牙口問題,換言之,骨鬆患者的口腔治療需求,未來會愈來愈高。李正喆說,以他自己的門診為例,約累積一千三百多名來自全台基層診所轉診的顎骨壞死患者,除藥物相關顎骨壞死患者,亦包括部分癌症骨轉移導致顎骨壞死的患者,「全球很少有單一機構會收治這麼多骨鬆的牙口患者」,如果是整個台大牙科門診,每年則多達三到四千名因骨鬆曾遭基層牙醫診所拒絕的患者。目前健保給付的第一線骨質疏鬆治療藥物,以抑制骨吸收的藥物為主,包括雙磷酸鹽類藥物、單株抗體藥物等。李正喆表示,在骨質疏鬆治療藥物中,僅此類藥物容易造成顎骨壞死,而藥物相關顎骨壞死的典型症狀為上下顎骨壞死且暴露在外,合併感染症及蜂窩性組織炎等。李正喆表示,據統計,使用雙磷酸鹽、單株抗體等抗骨吸收藥物的患者,顎骨壞死風險在萬分之一至萬分之五間,如用藥期間拔牙,顎骨壞死機率提升三至九倍。但骨鬆患者若不規律治療,一旦產生髖骨骨折,一年內臥床引發心肺衰竭的死亡率,可達一成五至二成,風險比顎骨壞死高,有合適的治療計畫,能降低顎骨壞死發生機率。牙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江錫仁表示,有時基層牙醫診所會基於設備缺乏等狀況,希望患者至大醫院求醫,近期會向會員醫師加強宣導,降低患者有「被拒絕」的感受。牙痛求醫無門 「不敢再治骨鬆」骨鬆患者成為基層牙科診所的燙手山芋,施打骨鬆針劑多年的趙女士,近期因牙痛至住家附近牙醫診所就醫,醫師診斷為「蛀牙」,但因蛀牙位置深,最後可能沒辦法做根管治療,得拔牙處理,原本準備安排療程,但趙女主動告知自己是骨鬆患者後,牙醫卻不願幫她治療,最後靠家人介紹轉至北部醫學中心求診。另一名患者是施打骨鬆針劑逾八年的胡女士,新冠疫情期間因牙床劇痛、齒牙鬆動,在住家附近牙科診所照X光檢查,找不出原因,來回拖了數個月,至醫院檢查才發現是植牙處發生顎骨壞死。胡女為就近治療,找了一間牙醫診所求治,但牙醫認為她的狀況複雜「不敢處理」,後續以診所缺乏設備為由,要胡女到醫學中心就醫。台大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李正喆說,太多骨鬆患者因求助牙科診所遭拒,不僅加深對牙科治療的恐懼,也不敢再用骨鬆針劑。李正喆認為,應鼓勵骨鬆患者積極接受骨鬆治療,同時也需要教育牙科醫師,如果有合適的治療計畫,如分階段植牙、拔牙後,傷口盡量完全縫合,可幫助減少骨位移及縮小傷口,或提前投以抗生素,都能降低顎骨壞死發生機率。台北醫學大學骨科部醫師王柏堯表示,骨科醫師在開藥前,通常會請患者先處理牙口問題後,再開始用藥,若治療過程中需接受牙科治療,會建議停藥三至六個月後再拔牙、植牙,能大幅降低副作用風險。
-
2024-05-31 養生.抗老養生
觀察身體就知道會長壽!重症醫教你「從頭到腳」看身體,判斷死亡風險
你每天有觀察自己的習慣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請好好地自我檢視自己身體,你身體每一個部位,都與你的健康長壽息息相關;一起來看看「從頭到腳」要觀察身體的哪些部位,判斷身體是否健康長壽!身體每一個部位,都與你的健康長壽息息相頭髮維持頭髮的潤澤的很重要!這也是你身體健康長壽的表徵:健康的頭髮潤澤特點:1.光澤感:健康的頭髮自然光澤,色澤均勻。2.彈性好:具備良好彈性的頭髮,能夠在外力作用下延展而不易斷裂。3.頭皮狀態良好:健康的頭皮無頭皮屑,油脂分泌平衡,無紅腫或刺激感。4.柔軟順滑:頭髮柔軟易梳理,無打結問題。5.正常生長週期:頭髮按照正常的生長週期進行更替,掉髮在正常範圍之內。不利健康的頭髮特點:1.易斷裂:頭髮脆弱,接觸輕微外力即可能斷裂。2.頭皮問題:頭皮屑多,或出現頭皮乾燥、油膩和紅腫等問題。3.生長緩慢:頭髮生長速度明顯減慢,甚至有停止生長的現象。4.掉髮量增加:無論是在梳理或洗頭時,你會發現掉髮量都超出正常狀態。脖子研究人員發現,脖圍的增加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脖圍」可作為評估個體健康狀況的指標,當脖圍較大,表示上半身皮下脂肪較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增高。特別是當男性脖圍超過39cm,女性脖圍超過35cm時,應該更加註意,這可能預示著會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另一項研究發現,對於那些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人群,只單純的脖圍變大,則極有可能導致充血性心臟衰竭、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牙齒牙齒不好的人,健康也不會好到哪裡的!牙齒脫落已經不僅僅是口腔問題,它可能是更嚴重健康問題的警訊。研究人員發現,牙齒脫落嚴重的人群中,其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較高。這是因為牙周病,是一種常見的導致牙齒脫落的慢性感染,而反覆慢性感染,會在體內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進而增加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身體胖瘦1.體重維持穩定維持穩定的體重對於健康非常重要的,根據最新研究,適度的體重控制可以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另一項研究指出,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而透過適當的運動、飲食控制及生活作息的調整,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內(BMI 18.5~24 kg/m²),是促進健康最有效的方式。a.忽胖忽瘦,對健康有害體重的忽胖忽瘦,對健康的危害是值得關注的:.內分泌紊亂:體重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可能導致內分泌系統的不穩定,影響荷爾蒙的分泌和調節。.心血管異常:忽胖忽瘦,可能使心血管功能受到影響,增加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b.維持多少穩定體重才安全?那麼要維持多少穩定體重才安全呢?專家建議,成年人的理想體重指數(BMI)應該維持在18.5至24.9之間,這個範圍被認為是健康的體重範圍,可以減少多種疾病的風險,並且與較長的壽命相關。2.維持良好的腰圍一項對18項研究綜合分析,研究共納入超過680000名參與者,進行長達24年的隨訪,結果發現:腰圍的超標(男性超過>95cm,女性>80cm)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研究人員強調在肥胖評估時不能僅依賴體重和身高,還需要考慮腰圍。因為BMI作為肥胖評估指數存在限制,並不能充分評估腹部肥胖的情況。研究發現,腰圍與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密切相關,即使在調整BMI後這種關聯仍然顯著!因此,維持良好的腰圍(男性超過
-
2024-02-19 醫療.牙科
不只是火氣大,口臭味道藏警訊!口臭吃什麼?7食物消除口腔異味
口臭原因有85%~95%是來自於口腔,少數口臭是由呼吸道引起,主要是因口中殘留的食物經細菌腐化作用後,產生揮發性的硫化物,進而發生口臭問題。長期口臭原因有哪些?口臭要吃什麼?怎麼解決?本文一次整理口臭原因及解決辦法。口臭原因有哪些?口臭是因為口腔內的微生物在分解殘留食物時,經細菌腐化作用後,產生揮發性的硫化物,如硫化氫、甲硫醇等等,進而引起口臭。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王志堂指出,唾液含有的抗菌物質也具有沖洗作用,可幫助清除食物殘渣及清理已壞死細胞,唾液減少會造成口腔細菌滋生,進而增加口腔異味的可能。以下整理可能引起口臭的原因:·口腔疾病:蛀牙、食物殘留口腔或牙縫、牙周病、假牙清潔不當、毛狀或苔狀舌、裂溝舌、口腔潰瘍等等口腔問題皆可能引起口臭,也是導致口臭最主要的原因。·口腔乾燥:如上述說明,唾液減少會造成細菌滋生,增加口臭的可能。緊張、失眠或恐慌等等情緒壓力下,可能引起口乾現象。除此之外,王志堂表示,服用某些安眠藥或降血壓藥物、缺乏維生素B群者,以及常用嘴呼吸者也可能有口乾問題。·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可能會產生呼吸異味,如慢性鼻竇炎、鼻咽發炎、喉炎、扁桃腺炎、也可能引發口臭問題。·其他疾病因素:因疾病而導致身體異常代謝物,隨著血流循環被帶至肺部,當呼氣排出體外會發現有不正常的氣味,如:糖尿病併發食物代謝異常、尿毒症、肝衰竭等等。·胃食道逆流: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指出,發生胃食道逆流時,胃酸會沿著食道上升滲入口腔或咽喉,而胃酸是一種強酸性液體,可以殺死細菌但也會破壞口腔內的平衡造成酸鹼度降低,提供有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當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或唾液時會產生硫化物,而且胃食道逆流還會讓唾液分泌減少,增加口臭的可能。·食物、抽菸:大蒜、洋蔥、韭菜、酒、飲用大量牛奶皆可能引起口臭,而吸菸會使尼古丁殘留口中,進而引起口腔異味。·發燒:根據奇美醫院衛教指出,發高燒時,口腔內的唾液分泌會減少且舌頭作用減低,會使得沖洗細菌產物的作用相對降低,進而發生口臭。口臭味道藏警訊想確認自己是否有口臭問題,知名中醫師王大元表示,可以用舌頭舔手背、用湯匙觸碰舌頭或刮舌苔、手指磨擦齒齦後、講電話或手機後、使用口罩後聞聞看物品有無異味殘留。口腔隨著環境與生理變化,也會使味道出現變化,以下根據王大元中醫師說明整理5種口臭味道原因: 爛蘋果味:糖尿病酮酸症阿摩尼亞味:如:洗腎患者、腎衰竭、腎病症候群等腎臟有問題者。因為無法將尿素排出體外,而出現類似阿摩尼亞味的尿騷味。垃圾腐爛味:牙周病、蛀牙臭酸味:胃食道逆流魚腥味:鼻竇炎而引起,因感染或過敏而引起鼻黏膜腫大、鼻竇阻塞,當分泌物久滯在鼻腔,進而形成黃綠膿痰,造成魚腥味。其他味道:乳癌患者口腔易有醃蘿蔔等 口臭吃什麼?7食物消除口腔異味大家都知道吃重口味食物會造成味道殘留口中,營養師余朱青表示,酒精飲料、含糖飲料、乳製品、肉類、大蒜、洋蔥及糖皆容易造成口臭問題。那口臭究竟要吃什麼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分享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之撰文整理7種食物有助降低口中氣味,包含蘋果、口香糖、維生素C食物、低脂優格、全麥麵包、肉桂及綠茶。口臭看什麼科?怎麼解決?引起口臭最常見的原因為牙周病、口腔清潔不當等口腔問題,建議有口臭問題,應先至牙科檢查,若長期口臭未改善則可至耳鼻喉科進一步確認是否為其他原因所致。以下整理幾種日常方法有助於降低口臭發生及解決口臭問題:1.定期檢查牙齒,每半年洗牙一次。2.以牙線、牙間刷清潔牙縫,刷牙後使用漱口水。3.飯後刷牙,尤其是有吃肉類、乳製品及含糖食物。4.多喝水、多吃蔬果。5.口乾或唾液分泌減少時,可吃無糖口香糖,透過咀嚼增加唾液分泌。口臭是因為火氣大?中醫消口臭辦法許多民眾認為口臭是因為火氣大,但其實口臭只是火氣大症狀之一,火氣大並非一定會引起口臭。若以中醫觀點來看,王大元中醫師表示,不同口臭屬於不同臟腑的問題,要抑制口臭問題,想要快速緩解口臭,可以按壓迎香穴、合谷穴、內關穴及勞宮穴,以及針對不同口臭,可參考以下幾種漱口消口臭方法: 肺熱:以藿香、薄荷各5克泡茶漱口 胃熱:口含生甘草片或丁香除去口腔異味 肝熱心火:菊花、金銀花各5克泡茶漱口或飲用 抽菸者:無糖的茉莉花茶或桂花綠茶漱口參考資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彰濱秀傳牙科部、奇美醫院、元氣中醫師 王大元、書田診所、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余朱青 營養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延伸閱讀: 天啊!原來「生癌的胃」長這樣,長期脹氣打嗝、消化不良...你還只是吃胃藥打發嗎? 大魚大肉才會「痛風」?錯!其實我們每天在喝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兇手
-
2024-01-31 失智.大腦健康
不好好刷牙與失智有關嗎? 陽明交大研究:重度牙周病、缺牙與失智相關,但不能簡化成刷牙能預防失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近期於國際醫學期刊《Ageing Research Review》報告,較多研究證據支持,重度牙周病、廣泛缺牙與失智症的關聯,希望能讓民眾更重視口腔健康與高齡心智健康的關聯。口腔健康的重度牙周病與廣泛缺牙與認知功能障礙有較強烈的關聯衛福部推估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其中65歲以上占96%。失智除記憶力衰退外,還會影響到人腦的認知功能與改變個性行為,儘管過去多數研究發現口腔健康惡化與失智風險有關,但兩者關聯性仍然不明。陽明交大牙醫學系發表最新研究,系統性檢視五年內分析口腔健康與認知功能障礙的28篇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牙周病、口腔微生物與阿茲海默症的關聯性,更多研究證據支持嚴重的口腔健康問題,例如重度牙周病與廣泛缺牙,與認知功能障礙有較強烈的關聯。牙周病是什麼?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齦炎、牙周炎及其他,是國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主因是牙菌斑並未確實清潔乾淨,堆積在牙齒上逐漸引發慢性牙周病。初期可能有牙齦紅腫、刷牙時流血的情形,病程到嚴重階段而成牙周炎時,會造成牙齦萎縮、牙齒搖動、牙齒脫落等症狀,重度骨頭流失的牙周炎治療後也無法恢復原狀,只能修護已被破壞的組織化。→想看更多 疾病百科:牙周病陽明交大也指出,對於其他口腔健康議題,如年長者的咀嚼功能,則缺少一致性的結論,且口腔健康是否能預防初期或輕微的失智,也尚未獲得更強烈的研究證據支持。對舊有文獻再進行系統性分析,強調「關聯性」不能簡化「因果關係」研究主要作者、陽明交大牙醫學系與腦科學研究所合聘教授林嘉澍表示,目前對於口腔健康與大腦認知功能障礙的探討有很大的分歧,整體而言,大範圍缺牙或重度牙周病口腔問題與失智症的關聯最強烈。林嘉澍也提醒,兩者之間有相關性不能簡化為因果關係●如雖然缺牙與失智有關,但並非裝假牙就一定能預防失智、多咀嚼就一定能強化認知功能●口腔健康與失智的關聯也不能簡化為常刷牙就能預防失智。●事實上,失智通常也會伴隨喪失自我照顧的能力,也意味患者可能無法自己維持口腔保健。該項研究由陽明交大牙醫學系教授林嘉澍、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醫師陳大中等人,與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牙醫學術中心組成跨國團隊,以傘型文獻回顧方法對既有的系統性文獻再進行系統性分析,並於今年一月發表於高齡醫學類名列前茅的頂尖期刊,也獲美國Newsweek報導。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7-21 醫療.新陳代謝
她狂掉牙竟是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口腔4大問題 預防牙周病養成6衛生習慣
糖尿病控制不佳,小心牙周病找上門!一名40多歲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數值時高時低,且未維護口腔健康,隨著年紀增加,陸續出現牙齦萎縮紅腫、牙縫變大等症狀,還陸續脫落7顆牙齒,轉診至牙科後才診斷牙周病。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發生牙周病機率,相較沒有糖尿病者增加2至3倍,且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嚴重程度更高,務必更要注重口腔健康。6大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是很複雜的慢性病,之所以說複雜,是因為若血糖控制不好,高血糖會造成身體多處器官受傷,主要會造成6大類併發症:1.心血管病變2.腎臟病變3.神經病變4.視網膜病變5.糖尿病足6.包含牙周病在內的口腔病變糖尿病口腔4種問題在口腔病變部分,根據台北榮總員山分院「糖尿病人之口腔保健」的衛教資料指出,常見糖尿病的口腔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1.口乾、口臭、味覺改變:糖尿病導致微血管及神經病變,使唾液分泌量減少造成口乾,細菌、病毒、黴菌感染的機會增加造成口臭,味蕾孔變窄或消失造成味覺改變。2.口腔內傷口癒合困難:因糖尿病致身體免疫系統改變,影響牙齦組織膠原纖維代謝,而加速齒槽骨喪失,及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3.齲齒:口腔衛生不良,使堆積在牙齒或牙齦溝中細菌數增加所致。4.牙齦炎、牙周病:牙齦出現凹狀糜爛,甚至骨頭外露而感劇烈疼痛。糖尿病患罹牙周病比普通人高2-3倍 4原因讓牙周病更棘手三軍總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宋承恩指出,牙周病致病因子是細菌感染,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相較未罹患糖尿病者,發生牙周病的風險增2至3倍。4原因讓糖尿病患容易發生牙周病:「白血球功能低下」:糖尿病患容易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容易讓白血球無法正常發揮生理作用,影響到對抗牙周細菌的能力,相比正常人更容易引起感染的問題。「膠原蛋白代謝異常」:膠原蛋白是合成牙周組織、齒槽骨主要物質,糖尿病人的高血糖狀態會抑制膠原蛋白合成。同時還會抑制齒槽骨、牙周組織的合成機轉。且糖尿病病人的牙齦溝內溶解膠原蛋白酵素增加,牙周更容易被破壞。「末稍微血管異常」:末梢循環差是糖尿病患常見問題,因血管壁基底膜變厚影響代謝,有害物質難以排出,營養物質及防衛感染的白血球難進入,無法發揮營養補給、殺菌功能,造成牙周病惡化。「傷口復原能力降低」:糖尿病患的傷口不易復原,使牙周病更為嚴重。新光醫院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韓燕婷表示,高血糖會導致骨頭新生成率更低,齒槽骨遭破壞更難復原。牙周病與糖尿病會發生雙向聯結 治療時需同時考慮糖尿病患牙周病症狀與一般牙周病無異,韓燕婷表示,常見包括刷牙流血、口臭、牙齦悶脹、紅腫、化膿、自發性流血、咀嚼無力、牙齦萎縮、牙齒位移、牙齒脫落、對冷熱刺激食物敏感等症狀。宋承恩表示,研究發現,糖尿病患罹患蛀牙、牙周病風險較高,尤其第二型糖尿病及牙周病皆好發於中年以上族群,務必特別留意。糖尿病除容易導致牙周病發生,兩者更存在雙向關係。宋承恩表示,牙周病是因細菌引起,當有害細菌恐進入血液中,引起人體發炎反應,促使免疫系統釋放發炎因子,使組織表面的胰島素受體數減少,影響脂質、糖類代謝,增加胰島素阻抗,使胰島功能下降,許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即可能是牙周病作祟,若合併兩種疾病,需同時治療。糖尿病預防牙周病6重點韓燕婷提醒糖尿病患注意2重點,可避免牙周病發生:最重要是「控制血糖」、維護口腔健康。許多民眾自認「認真刷牙」,還有用電動牙刷,但最容易忽略「牙齒縫」,以為有卡食物才要清,其實每次用餐後都需要刷牙,建議搭配牙間刷、牙線等工具,避免細菌存留牙縫釀成牙周病。宋承恩建議糖尿病病患需注意維護口腔健康,養以下衛生習慣可降低罹牙周病的機會:6衛生習慣降低罹患牙周病1.良好作息、避免過多壓力。2.飲食控制、均衡營養。3.避免抽菸、酗酒、吃檳榔。4.正確刷牙:包含使用一般軟毛牙刷、牙間刷與牙線、牙菌斑顯示劑。每日至少三餐飯後與睡前皆刷牙。5.定期接受口腔檢查與洗牙:目前健保給付糖尿病患每3個月洗牙1次,醒牙醫師自己是糖尿病患者,追蹤確認口腔狀況。6.口臭、牙齒搖動或有牙周症狀時,應盡快就診牙科治療。資料/宋承恩醫師提供【資料來源】.糖尿病人之口腔保健 - 臺北榮總員山分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
2023-07-02 名人.黃斌洋
不只是打鼾而已!牙科醫師曝口腔問題也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就是打鼾嗎?大不了戴上呼吸器,怎麼跟口腔科或牙科相關呢?牙科能夠幫助所有打鼾病患嗎?簡單來說,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睡眠中突然「暫時停止呼吸」的一種睡眠障礙。雖然身體會藉由翻身或嗆咳來喚醒熟睡的人,好讓呼吸持續,不過相對也打斷了深層睡眠,造成身體傷害。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以「阻塞型(OSA)」居多。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定義,「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Apnea Hypopnea Index)每小時5次以下屬於正常範圍,5到15次為輕度,15到30次為中度,30次以上為重度。包含耳鼻喉、胸腔、腺體等出現病變或造成阻塞,體脂過高或骨架過小等問題,以及口腔不良狀況等,都可能是造成OSA的誘因。進入睡眠後,咽喉肌肉會跟著放鬆。平躺後的重力導致舌頭後退與軟顎下塌,讓氣道原本狹窄的人,有可能因此導致空氣被阻擋,造成暫時無法呼吸。那麼OSA與口腔究竟有什麼關聯?與口腔周邊骨架關係:我們經常以為OSA是中年福態男士的專利,其實臉型骨架小的瓜子臉女性,由於呼吸道管徑較細,也容易有OSA的問題。此外有些人看似鼻子很挺,但若是由於上下顎骨後縮產生的假象,骨架壓迫造成OSA的機率自然較高。與口腔內部軟組織關係:包含軟顎下垂過長、懸壅垂過大、舌頭肥大,或肥胖男性頸部堆積較多脂肪等,都會導致呼吸道變窄阻塞。與環繞口腔肌肉關係:有些長輩進食吞嚥困難、睡覺鼾聲連連,可能是口腔肌肉無力造成。正確訓練口腔肌肉可協助改善。與牙科齒列關係:1.門牙外暴:會造成睡眠張口呼吸,而經常張口呼吸正是OSA的高風險族群。2.齒列不整:下顎後牙向內傾斜的人,可能會壓縮到舌頭的空間,導致舌根後掉造成OSA。3.假牙基底過厚:壓迫到舌頭活動空間,迫使舌頭後掉,堵住呼吸道。4.植牙角度內傾:如果未經計算把植牙種在內傾的萎縮骨脊上,就有可能讓假牙占據舌頭空間,舌根後退容易打鼾。5.洗牙時易嗆到:醫師為了清潔下顎臼齒內緣,會推開病患的舌根。如果病人容易嗆到,表示要注意有否舌根肥厚狀況。協助夜間呼吸順暢的醫療輔具,除了常見的連續陽壓呼吸器(CPAP),輕中度的OSA患者也可以考慮牙科的「止鼾牙套」。止鼾牙套的原理是透過睡覺時配戴口內裝置,引導下顎適度往前移動來降低舌根後退程度,讓呼吸道更暢通。但下顎前移過多又可能造成顳顎關節負荷不了,產生疼痛。所以止鼾器的齒間位置設定,並非將患者下顎前推到最大來產生零打鼾效果,而是藉由口腔診斷工具,例如側顱X光片、牙科電腦斷層等,找出降低打鼾量的下顎適當位置。止鼾器可用於輕、中症患者,對重症患者則建議視為輔助工具。輕中度OSA患者除了依賴牙科止鼾器,藉由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與適當口腔肌肉訓練,有機會脫離醫療輔具。此外,在口腔肌肉訓練同時,有些牙醫止鼾門診也會輔以特殊波長的生物雷射來刺激口腔黏膜血液循環。兩者搭配,對改善口腔肌肉與黏膜鬆弛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頗有幫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9 焦點.元氣新聞
35歲以上根管治療比例增,牙醫師警告:潔牙少了這一物無法有效預防蛀牙!
只有小孩會蛀牙?錯!成人更要擔心!衛福部調查,高達98.6%成人有蛀牙問題,牙周病率則為80.5%。更讓人吃驚的,是蛀牙者中有46.3%都有使用刷牙、牙線,已經那麼保護牙齒了,為什麼還會蛀牙?35歲以上成人在意的根管治療、植牙、牙冠,緣起都是因為蛀牙。多麗美學牙醫診所牙醫師呂仕潁警告,正確潔牙方式,才能降低蛀牙發生率。牙醫師:單靠刷牙無法徹底清潔!呂仕潁表示,為什麼單靠刷牙無法徹底潔牙?主要原因有三:1.每一口美食都是甜蜜危機:進食後若未能潔牙乾淨,口腔細菌消化食物產生的的酸可能讓牙齒琺瑯質受損。2.刷牙時機點不對:早、晚各刷一次無法有效防護,進食後未用正確方式潔牙(刷牙、牙線無法完整清潔口腔),會面臨蛀牙危機。3.刷牙方式不對:年紀漸長,口腔問題逐年累積(根管治療、植牙源自年少蛀牙或補牙未好好照顧);刷牙有死角,僅能清潔口腔25%,就算輔佐牙線,也無法清除所有細菌。呂醫師建議在清潔口腔程序中,加入防蛀漱口水,更有效清除口腔細菌、預防蛀牙,每天一個小步驟,避免面臨未來需要接受根管治療、植牙。挑選防蛀漱口水、氟吸收效率是關鍵!一般坊間含氟漱口水都可幫助防蛀,但挑選漱口水不只是要含氟,重點是吸收的效率,建議選擇可增加氟吸收效率的漱口水。市面上已推出實驗證實7倍防蛀力的防蛀漱口水產品,透過獨家促進氟吸收的瞬效氟貼科技證實能夠增強18%氟吸收,防蛀更有效!同時搭配自然植物精油幫助去除99%口腔細菌,可去除造成蛀牙及琺瑯質酸蝕的細菌,從源頭防蛀,且成分安全不傷口腔黏膜及造成牙齒染色,可以安心天天用。刷牙+牙線+防蛀漱口水,才能真正有效清潔保護牙齒他建議,牙刷加牙線清潔牙齒表面及縫隙,再加漱口水全口浸潤除菌維持口腔健康,背後關鍵在於:1.從根源防護:除菌抗酸蝕,徹底清潔刷牙、牙線無法清潔到的口腔死角2.從根源修復:修復琺瑯質,挑選含氟漱口水,360度徹底包覆牙齒及促進氟吸收、修復,強健琺瑯質再礦化3.正確口腔清潔順序:先用牙刷將牙齒表面與牙縫清潔乾淨、再用牙線將齒縫食物殘渣去除、最後用漱口水,清除縫隙中可能殘留細菌。
-
2023-05-20 醫療.牙科
年過60注意!牙醫盤點銀髮族常見5種口腔疾病,不治療恐引發其他健康問題
你家有年過60歲的長輩嗎?許多銀髮族過了60歲後都會有口腔問題。牙醫師提醒5種銀髮族常見口腔疾病,若家中長輩出現蛀牙、牙周病、口腔炎、口乾症、口腔機能障礙等口腔問題,應儘速就醫檢查,否則恐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銀髮族常見5種口腔疾病年過六十,許多銀髮族都會有口腔問題,長輩的口腔疾病問題不能忽視!蔡雅藍牙醫師在臉書粉絲專頁《你的好閨蜜 蔡雅藍醫師|恆悅美學牙醫》列出長者常見的5種口腔疾病,提醒民眾如果發現家中長輩有這些問題,請盡快找牙醫師看診!1.蛀牙:隨著年齡增長,牙齦逐漸萎縮,牙根暴露增多,易導致蛀牙的增加。嚴重的蛀牙會使牙齒斷裂,成為殘根,最終需要拔牙。2.牙周病:是口腔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與口腔保健行為不佳和口腔健康意識差有關,其他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吸菸、認知功能障礙、免疫功能障礙、慢性疾病等。當長期口腔清潔不佳時,會產生牙齦紅腫、出血,破壞牙齒周圍的齒槽骨,導致牙齒動搖,嚴重時牙齒脫落。3.口腔炎:高齡者之口腔炎,大多是因為活動假牙清潔不當,或假牙不合所引起創傷。若有超過二星期未癒合之口腔黏膜潰瘍,應盡快就醫檢查。4.口乾症:口乾症除了因年齡而造成口水分泌降低,一些藥物也可能引起口乾症。常見的症狀如灼痛感、講話困難、口腔黏膜潰瘍、蛀牙、牙周病、咀嚼和吞嚥困難、假牙配戴不舒服和味覺改變等。5.口腔機能障礙:由於口腔老化引發咀嚼、吞嚥、發音等機能障礙。銀髮族可能因牙齒喪失,配戴不合適的假牙,或者因全身性疾病,導致無法正常的咀嚼,引發營養不良,而危害身體健康。延伸閱讀:.缺牙怎麼辦?要植牙,還是選固定或活動假牙?牙醫師來解答.「洗牙後牙縫變大」是警訊?醫破解4個萬年誤解.牙醫授訣竅:刷牙後少量水漱口 保留部分含氟牙膏更能防蛀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29 醫療.牙科
健保大利多!每3個月可免費塗氟一次:受益8族群一次看
【本文重點】國人患有口腔疾病的盛行率高達九成,已成為除了感冒以外最常見的疾病。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新增10.1億元用於口腔照護,65歲以上長者每3個月可塗氟一次,估計約50萬到66萬人受益。口腔疾病也會影響血糖控制及健康,建議民眾定期檢查口腔,早期發現就診,可避免進行較昂貴的醫療處置。--by ChatGPT國人蛀牙、牙周病盛行率高達九成,口腔疾病已成感冒之外國人最常見疾病。今年健保總額預算將新增10.1億元用於口腔照護,65歲以上長者每3個月可塗氟一次,估計受惠民眾約有50萬到66萬人。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彥廷表示,65歲以上約二成長者可能因唾液腺退化、慢性病用藥等因素,經常覺得口乾,當唾液分泌減少,容易滋生口腔細菌,增加蛀牙、牙周病等風險。另外,口腔問題也影響血糖控制,糖尿病造成免疫能力變差、血糖控制不佳,常出現牙周病、牙齦萎縮或發炎等,這時體內白血球數量會上升對抗發炎,連帶血糖也會上升提供白血球養分,造成糖尿病情惡化,經牙醫師治療,也有利於控制血糖。陳彥廷說,牙全會認為「高風險疾病口腔照護」十分重要,今年爭取10.1億元預算,針對原先糖尿病患、中風及巴金森氏症等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擴及至65歲以上長者,每三個月可以進行口腔檢查、洗牙及塗氟一次,以48%牙醫就醫率計算,估計實際受惠民眾約為50萬到66萬。衛福部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說,新冠疫情嚴峻時,民眾多不願意到醫院就醫,當時看牙人數降至疫情前約一成,就單一牙科門診觀察,一天下來可能一個病人都沒有,如此延誤病情,就有民眾延誤蛀牙就醫時間,疫情趨緩後到院治療時,蛀牙已出現動搖,甚至直接掉落。陳彥廷說,口腔疾病愈早發現,愈容易治療,有如人掉進河裡要及時搶救,等到人順流而下流入大海,這時才要救人,不僅為時已晚,更需耗費大量資源,建議民眾應定期至牙科洗牙、塗氟及檢查口腔,如有疾病及早解決,避免進行根管治療、做假牙或拔牙,可省下大筆醫療費用。3個月塗氟適用對象:•糖尿病患者•65歲以上•中風、帕金森氏症患者•洗腎患者•使用雙磷酸鹽類或抗骨鬆單株抗體藥物患者•癌症患者•身心障礙患者(肢體障礙、慢性精神病患者、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口乾症患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18 焦點.健康知識+
打嗝、嗝氣不一樣?愛嚼口香糖易嗝氣 打嗝超過48小時需注意
打嗝、嗝氣、放屁,都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也與腸胃道的氣體有關,這麼多的「氣」到底哪裡來的呢?「氣」太多造成困擾如何處理?一名年輕的電子公司老闆,進到診間後,不斷打嗝。需要時常與客戶開會甚至出國視察的他,打嗝已經嚴重造成工作與生活上的困擾。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緊湊的工作步調以及龐大的壓力,讓他無法在正常時間好好吃飯,吃東西只能狼吞虎嚥,所幸透過飲食習慣改變並使用控制胃酸與消除緊張、壓力的藥物,便不再打嗝。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下班喝酒應酬、深夜來點宵夜舒壓、週末聚會吃到飽⋯這種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引起腸胃脹氣、嗝氣、放屁等症狀,這些「氣」若太多太頻繁,恐造成生活困擾,也可能是身體的警訊之一,除了該重新檢視生活習慣外,如果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未改善,可能需要進一步找醫師診斷。打嗝:打嗝原因多且複雜 「吃進去」的氣太多最常見打嗝是一種神經自主的反應,是因為身體控制橫膈膜的膈神經受到刺激,引發橫膈膜肌肉收縮,同時間聲帶緊閉,就會產生「嗝」的聲音。膈神經從中樞神經一路往下來到橫膈膜,這條路上若受到影響,就可能引發打嗝反應。例如吃太多將食道與胃撐大,連帶影響到膈神經;喝碳酸飲料、酒、嚼口香糖、含口含錠讓人不自覺會吞入過多空氣;胃酸逆流、喉頭發炎;亢奮、情緒起伏太大,甚至溫度變化也可能刺激膈神經引起打嗝。如果只是一時的打嗝,各地都有流傳一些偏方,在無害的情況下試試無妨,例如突然被嚇一跳、拿杯熱水慢慢將之吹涼等,然而,若打嗝情況持續48小時未見改善,仍建議就醫。在肝膽腸胃科,因打嗝求診以男性居多,這類型的病人往往因為工作壓力大、吃太快、胃酸逆流而打嗝不斷,造成困擾。在治療上,會建議改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並針對胃酸逆流跟精神壓力合併用藥,就能改善。打嗝超過48小時需注意然而少部分打嗝的成因可能比想像中複雜。若超過48小時尚未緩解稱為「持續性打嗝」,超過1個月以上,醫學定義為「頑固型打嗝」。病患胸腔、胸廓可能因為肌肉拉扯感到不適,甚至連喉嚨、頸部都不太舒服,無法順利吃飯、喝水,影響工作、睡眠。此時可能代表著有更嚴重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抽絲剝繭,或利用侵入性的檢查如腸胃鏡、抽血,甚至要轉介其他科別醫師來找出真正的病因,對症處理。頑固型打嗝有可能與代謝、藥物有關,例如有酗酒習慣導致長期營養不良而引起;糖尿病控制不好導致神經病變、肌肉病變;有腎臟病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如低血鉀、低血鈉,常會抽筋,引起神經異常反應。藥物方面,如麻醉用藥、鎮定劑、化療用藥、類固醇,以及一些巴金森氏症的用藥;體內安裝心臟節律器的患者,其中的微弱電流也可能刺激膈神經引起打嗝。而頸部到胸廓的腫瘤,例如甲狀腺癌、食道癌,也可能刺激到膈神經;另外,打嗝也牽涉到迷走神經的自主反射,也可能是中樞神經出了問題,如腦中風、腦部感染發炎、外傷或腫瘤等。不過這類型的病人佔比不大,不必過度焦慮。隔氣:吃太快、愛聊天,吞進太多氣體嗝氣相對打嗝單純些,多半與飲食習慣不良,如吃太快、邊吃飯邊說話,吞進過多的氣體有關。也因此諸如嚼口香糖、口含錠、喝碳酸飲料、抽菸等行為都有可能不自覺吃進更多氣體,引起嗝氣。也有人是因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出現功能上的異常、較為敏感,如同罹患腸胃炎一樣,時常感覺腹部脹脹的,想把氣排出來。少部分長輩因為假牙不適、牙口差,導致咀嚼功能不好,一口飯一直嚼、嚼不爛又一口吞,也可能吃進過多空氣導致時常想嗝氣。這樣的情況就必須找牙醫師處理口腔問題。有些門診病人因為覺得氣體很多,時常想要嗝掉氣,造成困擾而求診,醫師通常還是會先從病人的飲食習慣問起,再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安排胃鏡,檢查有沒有腸胃發炎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但嗝氣這種情況多半可以靠一些方法改善,例如飯後多走動,促進消化,讓氣體向下移動排出。相較氣體往上嗝出,氣體向下排是較好的方向,因為嗝氣可能排出的是食道中的氣體、也可能是來自胃部的氣體。若是從胃上來的氣,含有揮發性的酸性物質通過賁門到了食道,食道不像胃有黏膜保護,也很敏感,長期下來就有可能造成食道灼傷。排氣:產氣食物常是元兇排氣(放屁)的氣體來源除了吃東西連帶吃進去的空氣外,在腸道內,食物經過發酵後也會產生氣體,有時食物(尤其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殘渣產氣,或者腸道內處於壞菌多、益生菌少的不平衡狀況、便秘等,都可能讓腸道的氣體過多,讓人感覺腹脹不舒服,又或者頻頻放屁。女性因為腸道附近有子宮與卵巢,腸道先天比起男性來得長,也更多彎曲,所以先天上較容易有脹氣問題,就像是折氣球,越長的氣球,彎折愈多氣就容易堵住,容易感到腹脹甚至便秘。如果時常覺得腹脹、頻繁放屁,首先可以檢視自己的飲食是否吃多了產氣的食物,以一週為單位,一樣樣排除,進而在平日飲食避開容易導致產氣的食物。太油的食物也需要避免,有時候肚子裡鼓鼓脹脹的未必是氣,而是吃進不好消化的食物,會讓腸道蠕動速度變慢,產生腹脹的感覺。許多民眾喜歡的無糖口香糖中含有的木糖醇或一些優酪乳、食品中添加的寡醣,分子較大,人體無法分解吸收,可能干擾腸道運作,容易產氣、引起腹脹,也需要格外留意。「氣」能夠有效排解倒還不是大問題,有時脹氣嚴重,不管怎麼動都無法讓氣排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讓人難受。 如果患者只是單純脹氣問題,最常用的是消脹氣藥物例如Gascon,具有改變氣泡表面張力效果,讓氣泡凝結在一起,讓吸附在胃腸道的氣體比較可以透過打嗝或放屁等方式排出體外。坊間的益生菌或消脹氣的非處方用藥,偶爾使用無妨,但如果時常感到脹氣、頻繁放屁,造成不適,尤其如果嚴重腹痛、持續性的拉肚子、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如過去幾十年都是便秘,突然變成拉肚子),體重無原因下降,脹氣導致沒胃口、呼吸不順等,就要趕緊就醫,找出問題,例如是否是腸道發炎或腫瘤。雖然少數情況下,嚴重脹氣、無法放屁,可能與腫瘤堵塞住腸道有關,不過,脹氣、放屁並非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民眾不必過度焦慮。改善飲食習慣 腸胃順暢不生氣不管是打嗝、嗝氣或是脹氣、放屁,當頻率過高或嚴重程度大到造成身體不適時,就要注意,多半與自身飲食習慣、生活壓力有關,也是健康的警訊之一。除了就醫找出病因、接受治療外,若能先從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做起,包括慎選吃進口中的食物、減少吃讓自己容易產氣食物,避開碳酸飲料、酒精;不要邊吃飯邊聊天、飯後走動一下,相信能慢慢找回腸胃的平衡,腸保平安、「不生氣」。容易產氣的食物 蔬菜類:綠白花椰菜、高麗菜、紅白蘿蔔、大頭菜、大小白菜、芥蘭菜、洋蔥、蕈菇等。水果類:蘋果、西瓜、柑橘、果乾製品。蛋白質類:豆漿、豆腐、豆乾、牛奶、羊奶。澱粉:麵、麵包、芋頭、玉米、蓮藕、馬鈴薯、糯米;各種豆類,如紅豆、綠豆等。飲料:碳酸飲料、酒精、咖啡。其他:含寡醣、木糖醇的食品;油炸物、甜食。【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9期(2022-07-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1 醫療.消化系統
口乾、口苦、口臭⋯ 是肝不好嗎?醫解析各種可能原因,只有肝衰竭才會口臭!
當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等症狀時,民眾常聯想到是否肝不好,加上中醫有「肝火旺」一說,所以常以為要往肝臟找問題。其實,這幾種症狀可能的原因很多,與肝臟的相關性反而是比較少的。以下分別介紹: 口乾可能是唾液分泌減少引起,原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例如乾燥症或是唾液腺阻塞,抑或是口腔問題,如牙周牙齦發炎、感染、潰瘍等,也可能是由於服用某些藥物引起唾液分泌減少的副作用。 口苦可能是某些腸胃道疾病所導致的,像是胃食道逆流或膽汁逆流等病況,因為胃酸及膽汁逆流到喉嚨,就可能感覺到口苦。口臭大部分的原因來自口腔疾病,因口腔內細菌數量龐大,尤其是革蘭氏陰性厭氧菌位於味蕾的間隙、喉嚨、扁桃腺,在無氧環境下細菌會大量繁殖,分解食物產生之代謝物就會產生氣味;若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牙菌斑大量殘留或患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黏膜發炎等),則會引發口臭。而就機轉來說,細菌把含有硫的蛋白質代謝後,形成硫化氫和甲基硫醇,就是造成口腔臭味的來源。其它原因也有可能造成口腔異味,例如抽菸、好吃味道較重的食物,例如:大蒜、蔥、薑、青椒、洋蔥等,也會造成口臭,但只要停止這些行為或避免味道較重的食物,就可以改善。另外,口腔內的唾液有抑止細菌繁殖的殺菌作用,唾液也能溶解散發異味的物質,幫助清潔口腔,若唾液分泌減少而口乾,則會引發口臭,故乾燥症也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另外,女性更年期時,因荷爾蒙改變,也可能會引起口乾並出現口臭。其它疾患如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其擴張發炎導致長期積痰積膿,引發細菌增生發酵,口腔便產生異味)也會導致口苦口臭;而糖尿病導致之酮酸中毒會出現爛水果味;腎臟病人因為尿素氮堆積,尿素經過口腔細菌作用,分解成氨,從口中排出,也會造成異味(尿騷味)。至於消化器官疾病也可能導致口腔異味,例如腸阻塞造成食物滯留於腸子內發酵,產生氣味;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和胃潰瘍也可能會影響口氣。另外有一種心因性口臭,患者因情緒壓力大、緊張焦慮、失眠而造成心理壓力,患者事實上沒有口臭,但卻一直認為嘴巴臭,這需要身心科的介入,以心理諮商等方式,去找到真正的原因(壓力來源),才有辦法改善這種狀況。肝衰竭才會出現口臭而在造成口臭的原因中,肝病占比其實不高,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問題都不會造成口臭,只有嚴重到肝衰竭狀況的病人才會出現口腔異味。這種狀況之所以會導致口苦口臭,是因肝臟正常功能是把二氧化碳和氨合成尿素,從尿中排出,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下降時,代謝功能變差而血中氨的濃度上升,氣態氨會從呼吸道黏膜及口腔排出,而產生異味。而當肝衰竭、肝臟功能變差時,通常還會伴隨有其它症狀,例如:疲勞、食慾差、凝血功能異常、黃疸、蜘蛛痣、腹水等。若出現以上症狀,則暗示肝臟出了大問題,需要盡快就醫。先檢查口腔問題綜合以上分析,大部分口乾、口苦、口臭的困擾,還是口腔問題引起,所以建議可以先去牙科門診,了解是否為牙周、牙齦、牙菌斑等問題造成的症狀。若排除口腔問題,則應進一步查明是否和內科疾病相關。例如,若是懷疑和肝病、腸胃消化系統或其它內科疾病相關,則應該考慮做基本抽血檢查、腹部超音波,甚至上消化道內視鏡,確認是否有胃食道逆流、嚴重潰瘍、肝病、腎臟病或糖尿病等內科疾病。若非上述嚴重疾病引起的口臭,改善方式主要還是從口腔衛生做起,平時維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吃完食物後立刻刷牙,使用牙線清潔口腔,避免牙菌斑殘留。舌頭表面有一些乳突狀突起的結構,容易累積細菌,刷牙時可使用牙刷清潔舌苔,使用漱口水維持口腔清潔及去除口臭,定期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此外,平時應多喝水,增加口腔濕潤度,避免口腔乾燥,可以消除不佳的口氣。另外,出現口乾、口苦、口臭症狀有時也是也是一種警訊,建議不妨可以定期健檢,確認身體各器官狀況,以保健康。【本文轉載自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好心肝雜誌》第97期(2022-01-12出版),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10-05 醫療.牙科
牙齒能留下幾顆影響老後生活品質 專家教40歲後就要留意的口腔保健
編按:隨著年紀增長,是否發現吃東西容易塞牙縫、牙縫變大、或是牙根露出的部分比以前多?其實掉牙的原因,除了蛀牙和牙周病等牙齒相關疾病,也包括年齡因素帶來的影響。許多研究指出,高齡者的照護和死亡風險,其實和「能留下幾顆牙齒」有著密切關係,避免老後一口無牙,中年之後,就要開始留意牙齒健康。你是否屬於「感覺牙齒有狀況才會去看牙醫」的人?如果是的話,到了40歲以後,這樣的習慣該有所改變了!不少牙醫師提醒,中年後如果不更積極維持牙齒的健康,就可能會導致提早掉牙、無法再用自己的牙齒吃東西。台灣65歲以上缺牙率達6成 缺牙可能導致哪些影響?雖然人們的平均壽命隨著醫學進步不斷在延長,我們的「牙齒壽命」卻沒有跟上。包含智齒在內,成人全口牙齒共有32顆,根據國民健康署在2015年的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熟齡族群,僅42.1%保有24顆以上牙齒,全口無牙者的比例則達到25.8%。沒有牙齒,會對健康造成什麼影響?想像一下,如果一張開嘴巴,是一口搖搖欲墜、蛀牙或發炎的牙齒,或是根本沒有牙齒,那對於咀嚼、甚至說話都可能會造成阻礙,而這兩者都是影響日常基本活動的重要因素。此外,缺牙之後如果沒有及時填補,也可能會造成齒列歪斜、影響臉部肌肉等問題,對於外表的美觀也會有一定影響。有鑑於「盡可能留下可使用的健康牙齒」與高齡者生活品質息息相關,日本齒科醫師協會和厚生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福部)在1989年就提出「8020運動」,也就是「80歲之前留有20顆牙齒,就能夠保持健康愉快的飲食和生活。」因此,減少缺牙、並盡可能保持強健的牙齒,可說是熟齡族群必須多加留意的重要健康課題。老化可能讓牙齒更容易生病 熟齡族易有哪些口腔問題?究竟隨著年齡增長,牙齒可能產生那些狀況?以下是熟齡族群最容易發生的三大口腔健康問題:1. 蛀牙可能會有人認為,蛀牙和年齡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係,事實上並非如此。隨著年齡增長老化,支撐牙齒的齒槽骨會逐漸流失、牙齦也會隨著逐漸萎縮,導致原本包覆在牙齦內接近牙根的部位暴露在外。若沒有注意清潔保養,就很容易造成牙根處的蛀牙。2. 牙周病牙周病並非高齡者特有的疾病,但隨著年紀增長,牙周病也可能會隨之惡化。堆積在牙齒周圍的牙垢,會成為牙周病菌的養分,進而成為牙菌斑、甚至腐蝕牙齦和琺瑯質,最終造成掉牙。而掉牙之後如果沒有及時填補,也可能會造成咬合困難,進而影響正常咀嚼進食。包括蛀牙、牙周病在內,其實都是屬於感染性疾病的一種,不少高齡者因為有慢性病,造成體內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下降,這些狀況也都可能讓蛀牙和牙周病的情形更為嚴重。3. 磨牙因為磨牙或習慣性用力咬牙,導致牙齒產生磨損、裂開等情形,在醫學上被稱為「咬合創傷」。特別如果是經過根管治療的牙齒,會因為特別脆弱而容易斷裂,若牙根已經斷裂時,就只能拔除。其中,「牙周病」又是熟齡族的牙齒頭號殺手。根據日本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指出,成年人導致拔牙的原因,約有4成都是因為牙周病。由於牙周病的病程屬於慢性發展,前期沒有疼痛症狀時,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就可能不容易察覺,等到發現狀況時,往往症狀已經不輕。如何保養牙齒健康?正確清潔、按時回診「健檢」最重要那麼,該如何正確保養牙齒,維護口腔健康?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進食後一定要清潔牙齒的習慣。吃完東西後,口中殘餘的食物殘渣會被口腔內的細菌消化後轉為酸性物質,進而腐蝕牙齒表面、影響口腔環境健康。因此確實刷牙,清除口中的酸性物質,讓口腔維持清潔,就能有效減少避免蛀牙和牙周病。此外,刷牙並不是「有刷就好」,因為牙齒屬於立體構造,包括牙齒的上端、左右兩側以及齒縫,要仔細每一顆都徹底清潔,建議至少要花3~5分鐘好好刷牙。正確的刷牙方式,應是刷毛表面和牙齒表面成垂直90度角,像是震動般左右小幅度的清潔,同一處表面建議要刷約20下。如果有配戴活動式假牙者,也一定要取下假牙做徹底清潔,以免藏汙納垢。刷牙順序則可依自己的慣用手,想像一筆連貫劃過牙齒內外的四條線,依序完成即可。選擇牙刷時,應選擇刷頭小、刷毛偏軟的款式,刷牙時力道輕柔適中,才不容易磨損牙齒表面。而牙刷刷毛如果已經有爆開的情形,就不宜再使用,建議平均1~2個月就可更換。而睡覺時因為唾液分泌減少、容易增進酸性物質作用,如果白天沒能好好徹底清潔牙齒,每天晚上睡覺前的這次刷牙務必要仔細確實,並可以搭配含氟的漱口水,讓口腔維持清潔狀態。除了牙刷之外,也建議搭配使用牙間刷和牙線,可以更好地清除齒縫間容易被忽略的牙垢或食物殘渣。此外,由於高齡者容易因為荷爾蒙分泌減少、老化以及慢性病的影響,口腔內的唾液會逐漸減少,唾液具有幫助口腔清潔、減少細菌滋生的作用,因此不妨平時可以適度按摩臉頰下方、下巴延伸到臉頰兩側的唾腺部位,促進唾液分泌。綜合以上所述,每天維持正確清潔口腔的習慣,每半年到牙醫診所檢查,做好口腔保健,就能讓牙齒陪伴我們走更長遠的路!資料來源/Oral Health Online、日經新聞原文:牙齒能留下幾顆,對老後健康和生活品質大有影響!40歲後就要開始留意的口腔保健
-
2022-08-30 醫療.中醫
口臭就是因為火氣大?醫揭常見4大原因:有可能是重大疾病
口臭問題常會聽人說是因為火氣大,但其實也不一定就是如此,火氣大也未必就會出現口臭。究竟火氣大和口臭有什麼樣的關聯?火氣大還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口臭又有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引起?該如何改善、治療?有什麼方式可以保養?藝文風澤中醫診所院長胡心瀕中西醫醫師逐一解說! 口臭就是因為火氣大?中西醫:息息相關,但非必然。中醫怎麼看火氣大?胡心瀕醫師表示,中醫看人體可分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非臟器),火氣大指得就是肝火、心火,以及當中的胃火等較為旺盛,可能因生活、工作等各種壓力引起,也可能因飲食不佳或疾病所致。 西醫怎麼看火氣大?若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可理解為身體某處正在發炎,也可能為某器官機能、代謝等正處於異常、過度反應,例如常見的牙齦發炎、出現腫脹就常出現口臭問題,而喉嚨痛前往檢查發現為喉嚨發炎,表現方式為腫脹熱痛。 息息相關,但非必然?胡心瀕醫師也解釋,口臭和火氣大可說是息息相關,不過並非必然的關係,火氣大或發炎未必只會出現口臭,也有可能出現其它問題;口臭也未必只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也可能因為其它原因所引起。 像是口乾舌燥、嘴破、牙齦浮腫、喉嚨痛、便祕、頭痛頭脹、長痘痘、身體很熱、容易出汗、情緒浮躁等,這些都是常見火氣大的症狀,但未必都會引起口臭。 口臭未必是因為火氣大?中西醫指常見4大原因!口臭不一定是因為火氣大所引起,常見大致可從日常習慣、飲食習慣、一般疾病、嚴重疾病來看。 日常習慣:像是最簡單的沒有良好的刷牙習慣,或是平時都有在刷牙,但沒有使用牙線習慣,食物在牙縫中腐敗沒有發現,也會出現口臭。喝水量不夠、比較晚睡也有可能,這就有可能引起火氣大。而許多人習慣張口呼吸,也很容易會有口臭。而有抽菸習慣者自然也容易有口臭問題。 飲食習慣:常常吃炸雞、燒烤等重口味食物,胃火就可能較旺而形成口臭。喜好吃蔥、薑、蒜等辛香料,雖然適度適量是健康的,但也會有異味出現,且不只口腔,身體也較容易有味道。 一般疾病:一般疾病方面,如蛀牙、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常見的一般口腔問題,或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等胃部問題,鼻竇炎、鼻涕倒流、鼻塞等鼻腔問題,而鼻塞、鼻過敏也因為常會讓人張口呼吸導致口腔乾燥,進而產生口氣。 嚴重疾病:嚴重的疾病如鼻咽癌、口腔癌等,組織可能因病變而出現腐敗形成口臭,其它如糖尿病的酮酸血症、肝衰竭、腎衰竭等也有可能產生口臭及身體異味。口臭先檢查再改善為佳,找出原因也助避免重大疾病! 綜合上述來看,口臭問題可能出自於火氣大,火氣大也有可能隱藏著重大疾病,不論是看中醫或西醫,若有相關問題,還是多鼓勵民眾先檢查勝於自行處理,在醫師檢查、詢問下了解是否有其他症狀,依各項根據及線索評估可能的確切問題,並針對根本問題進行治療並改善口臭。 建議避免直接自行購買中藥針對降火氣改善、只買口腔芳香劑相關產品單純壓下口臭,或是聽說很好用的藥物、來路不明的藥物等,以免誤判、傷身、甚至因此忽略了重大疾病。當然,為了方便,若想嘗試先自行處理也是可以,不過若發現效果不彰時還是建議盡早檢查。 檢查方向中醫、西醫皆可,西醫方面初步可先至牙科或耳鼻喉科、家醫科等,若發現其它問題可再轉診至相關科別作進一步檢查。 先檢查後保養 中西醫教常見情境喝茶養生!經檢查排除嚴重疾病可能,胡心瀕醫師也建議可以依自己的相關症狀透過茶飲養生的方式吸收營養進行改善。像是一般而言,茶葉泡的綠茶就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具有清熱效果。脹氣、頭脹、頭痛的族群可選薄荷茶。晚睡、壓力較大、眼屎較多、工作時易頭痛者,可選擇決明子茶、菊花茶。喉嚨乾或痛、臉上長長痘痘者,可選金銀花茶或魚腥草茶。睡不好、嘴破等,可選蓮子心茶。 提醒民眾,在發現口臭問題先經過檢查,確認根本問題為何並治療,後續可再透過簡單的方式進行保養,如此一來更有助擺脫口臭困擾! 《延伸閱讀》 .嘴巴呼吸易生病、口臭、牙亂,醫指背後成因4招助改善 .泡腳也能改善口臭?中醫指常見口臭6大問題與改善方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2-09 該看哪科.牙科
高風險病患健保給付每3個月洗牙1次! 3月1日起27萬人受惠
牙痛要人命,健保署先前開會通過,腦中風、洗腎、癌症等5類高風險病人,健保給付每3個月洗牙1次,提高口腔照顧頻率,新制預計3月1日起上路,全台約27萬人可望受惠。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建志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許多高風險病人是高齡者,口腔衛生狀況較差,也很少看牙醫,等到牙口出狀況時,不僅治療困難、醫療成本更高,也可能影響本身疾病,故加強口腔照顧更顯重要。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務管理組科長陳依婕表示,牙結石清除俗稱洗牙,一般民眾健保給付每半年可洗牙1次,但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先前提案至全民健康保險會,高風險病人應有更多洗牙次數,並爭取到約新台幣4.05億元預算。陳依婕說,去年12月經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通過,將5類高風險病人洗牙頻率縮短至90天、即每3個月1次。陳依婕表示,5類高風險病人包含腦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使用雙磷酸鹽類或抗骨鬆單株抗體藥物患者、惡性腫瘤患者,以及不符合健保牙醫門診總額特殊醫療服務計畫條件的身心障礙者。陳依婕補充,懷孕女性、口乾症病人、糖尿病病人、身心障礙以及進行化放療的特殊患者,先前就已納入每3個月可健保給付免費洗牙1次的對象。至於為何高風險患者的口腔健康更顯重要,陳建志說明,使用雙磷酸鹽類或單株抗體藥物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因牙結石導致嚴重牙周病,若要拔牙可能潛藏骨壞死風險,後續還需昂貴的高壓氧治療,且療程可能長達1年以上,相當折騰。陳建志說,癌症病人則有口腔乾燥、嘴破等口腔問題,且癌症治療影響免疫系統,可能造成口腔環境改變,可透過洗牙時密切注意。此外陳建志提到,洗腎與中風患者經常輕忽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若能保持牙口健康,對飲食健康有幫助,且提高洗牙頻率,牙醫師可依照個案狀況,仔細教導如何維持口腔衛生,特別是中風患者,希望提升至每個月看牙,未來更盼牙科結合長照服務。陳依婕說,目前新制預告期已結束,預計於2月25日正式公告、3月1日起生效。依健保署統計,國內約180萬人屬於上述的高風險病患,其中約27萬人有固定洗牙習慣,新制上路後這27萬人可望受惠,享有更多洗牙次數。
-
2022-01-03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呼吸這個主題,是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光是呼吸的方式就決定了我們的壓力狀態,更別說對呼吸道和能量的影響。任何人都會認同鼻子是用來呼吸的,而嘴巴主要是用來進食。除非鼻腔通道阻塞或是需要增加通氣量的緊急狀況,才會藉由口腔的輔助來進行。然而,現代人用嘴呼吸的情形相當普遍。除了因為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和鼻塞之外,我們為了應付快節奏的生活步調,無形中也急躁起來──說話快、進食快、情緒反應激烈。這更讓張嘴呼吸反客為主,成為許多人的呼吸常態。或許我們都以為自己只有在感冒、過敏、鼻塞時才會張開嘴巴呼吸,但只要觀察身邊的大人或小孩,就會發現許多人在發呆或做事時會不自覺地嘴唇微張、透過嘴巴呼吸。光是張開嘴巴呼吸,就已經足以刺激交感神經、讓身心進入壓力狀態。一個人就算只是坐著休息,如果不是鼻呼吸而是張嘴呼吸,都會發現自己的呼吸速度變快變淺,變成一種偏向過度換氣的胸式呼吸。為了牽就這種快節奏的呼吸,我們自然會將脖子往前伸,肩膀和胸廓往內縮。這不光讓身體肌肉緊繃、容易造成骨架和結構的錯位,而且還讓身體進入一種低效益的呼吸方式,讓人容易疲倦、焦躁與昏沉。張嘴呼吸,對呼吸道本身就有直接的影響。長時間張口,唾液蒸發快,牙齒與牙齦的粘膜失去保護而造出各種口腔問題;舌頭攤平在下顎而無力,也會影響說話和咀嚼能力;少了鼻子的過濾,張口吸入髒空氣容易傷害咽喉黏膜,讓扁桃組織長期發炎並腫脹,也會造成呼吸道的阻礙。幾百年前已有一些醫學和文化交流的記錄,指出鼻子呼吸的重要性。舉例來說,16世紀的荷蘭醫師勒維努(Lemnius Levinus)發現仰睡時張嘴呼吸會讓身心無法獲得真正的休息與修復。19世紀深入荒涼的美國西部為印地安原住民畫相的冒險家凱特林(George Catlin)也提到睡覺時用嘴巴呼吸和打呼,會讓人白天打不起精神、影響身體健康。近代也有愈來愈多的醫師開始留意到鼻子呼吸對睡眠品質、白天精神和健康的重要性。要找回鼻呼吸,方法其實很簡單。最簡單的練習就是盡量讓自己閉上嘴巴不說話,同時將舌頭往上顎頂著,這麼一來自然可以回到鼻呼吸。當然,現代人太依賴口語溝通,一開始可能需要安排禁語或安靜的時段來刻意練習。熟練了,自然發現自己不只呼吸變得平順,念頭少了,情緒也不容易起伏,甚至可能還會享受這難得的「小閉關」。用餐也是一個練習的機會。現代人性子急,進食快、邊吃邊說話……都會降低咀嚼肌肉群與舌頭的作用,長期下來口腔變形,更助長張口呼吸。我通常會提醒身邊的朋友,小口小口地吃,食物送進口腔後就專心細嚼慢嚥。不僅幫助消化,也從周邊肌肉的使用來幫助重建鼻子呼吸習慣。我也在《好睡》提過,可以用親膚的膠布貼住嘴巴,幫助自己睡著了也盡量保持鼻子呼吸。後來陸續有許多朋友跟我分享,他們用了睡眠膠帶後睡眠品質明顯得到改善、白天精神變好、不容易感冒,更別說打呼、呼吸中止這些問題也都減少甚至消失。從鼻子呼吸著手,是徹底調整體質的開始,也幫助我們隨時回到最輕鬆、最自然的生命狀態。
-
2021-12-17 新聞.杏林.診間
一生懸命,用愛推動特照牙醫學!黃明裕:唐氏症兒子是我的初心
周六中午,酷熱的豔陽直曬,馬路上的柏油彷彿要溶化,牙醫師黃明裕帶著護理人員,頂著烈日,拖著三大箱沈重的醫療器材,走進新北市新莊區一處老公寓,為一位臥床多年的阿嬤治療牙齒。涔涔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襟,家屬直說不意思,黃明裕笑著說沒關係:「老人家有需要,我們不能放著不管。」忙完治療,黃明裕收拾好器材繼續趕路,這一天,他巡迴新莊、泰山、五股、八里,到不同的失能患者家看診,家屬不停致謝,他總是說沒什麼,並不忘叮嚀如何為失能家人清潔牙齒。身為台灣少見的「到宅牙醫」,推動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二十多年,這樣的場景已是日常,更是他一生的職志,從不以為苦。父親的淚拉回差點走偏的少年五十九歲的黃明裕,從小就是個豪邁不羈的孩子,被視為鄰里間的孩子王,父親是台鐵員工,媽媽是上班族,每逢寒暑假送他到福隆的阿公家,黃明裕還會跟著阿嬤在福隆車站賣便當,熱情爽朗的個性總能招來好生意。這份豪爽的性格,後來卻讓黃明裕差點走偏。他回憶說,少年時期叛逆又愛玩,高中只考上建中夜間部,白天沒事就到處「做怪」加「鬼混」,1970-1980年代龍蛇雜處的西門町冰果室、撞球間,都常有他的身影,「還有自以為是的義氣,有空就去幫同學打打架。」他邊說邊大笑,不忘自嘲:「年輕時真的很無聊!」荒唐的青春走過,黃明裕參加大學聯考落榜,親戚家小孩考上的卻是醫學院。放榜當下,父母沒說什麼,第二天一早,爸爸卻拎著行李帶著他和弟弟,先搭飛機到高雄,再包計程車直奔屏東四重溪。黃明裕知道自己闖禍了,爸爸不想讓他面對親朋好友的不停詢問,只能帶他從台灣最北端一路「逃」到最南端,躲開一切的關切壓力。「在四重溪三天,爸爸帶我爬山、看風景,沒有一句責難,只是不停安慰我,鼓勵我重新來過。」那三天,改變了黃明裕的一生,即使事隔四十年,憶起兩年前過世的父親,年近六旬的他依然哽咽到無法言語。進醫學院路見不平俠義熱情從四重溪回台北的隔日,黃明裕跟著爸爸到補習班報名重考,從此脫胎換骨,痛改前非,苦讀一年後,考進台北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前身)牙醫系。大學期間,黃明裕依然不失愛玩熱情的性格,交了很多好朋友,也交了女朋友(後來成為他的妻子),骨子裡行俠仗義的性格慢慢甦醒,很喜歡幫助別人,看到不合理的事會挺身而出。例如有一回排隊買電影票時有黃牛插隊,黃明裕完全不管對方可能有黑道撐腰,立馬一個箭步衝上去開罵趕人,嚇得女朋友在旁哭了出來。「沒辦法,我就是不能忍受不公不義,路見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他說。醫學院畢業後,黃明裕和多數牙醫系畢業生一樣,退伍不久便走上開業的路,在台北天母開設牙醫診所,還曾出國進修植牙。「坦白說,精進技術是為了以後可以多賺一點,」黃明裕說,那時他就是「普通牙醫」,目標是開業、賺錢,再簡單不過。正當一切順利發展,人生起飛之際,老天爺卻送來一份特別的禮物。兒子誕生 上天送來的特殊禮物1994年,黃明裕的兒子黃于軒誕生,滿月後接受預防接種時,醫生認為「BABY怪怪的」,進一步檢查發現,活潑可愛的于軒竟是唐氏症寶寶。醫師的宣告如晴天霹靂,黃明裕夫妻傷心欲絕,不能接受,常自問:「為什麼偏偏是我們?」尤其是每當同學同儕談論自己小孩升學或其他才藝時,更會觸動夫妻倆的遺憾,「我們會覺得格格不入,只能默默走開…」黃明裕說。然而,生命自會找到出口,樂觀堅強的父母看見兒子最珍貴的一面。黃明裕慢慢發現,于軒遠比一般孩子天真,個性格外的溫柔貼心,「更重要的是,兒子帶領我,進入一個從來沒想過的世界」。黃明裕夫婦積極尋求早療和特教資源,他說,當時台灣有家長和教練推動唐寶寶游泳訓練,于軒加入後學得非常開心,愈游愈好,十二歲時甚至和其他隊員遠征愛爾蘭參加「唐氏症國際游泳錦標賽」。身為父母,黃明裕和妻子彷彿走出幽谷看到了光,逐漸領悟出于軒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特殊需求者兒童看牙那幾年,于軒就讀小學的資源班,班上有智障、腦麻、自閉症等類似狀況的孩子,家長常分享特教資源,彼此關心,也讓黃明裕發現,「原來這些孩子都無法順利看牙醫,那就我來吧!」一個個特殊的孩子走進了黃明裕的診間。一般正常兒童原本就害怕看牙,這群孩子更因為認知與溝通問題,無法配合,常常會在診療椅上哭喊到聲嘶力竭,還有些孩子死不肯張開嘴巴或一開口便吐,一般牙醫不肯收治,以致於他們的牙齒問題愈拖愈嚴重。但黃明裕不放棄,他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學著幫孩子看牙,先連哄帶騙讓孩子坐上診療椅,再靠著家長和護理人員幫忙,每次給他們看牙總要花上比一般小孩多兩三倍的時間和精力。「我知道這很累,但我不是用牙醫的身分,而是用做爸爸的心情去面對。」黃明裕說,同為特殊兒童的家長,他深知對待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愛心和耐心,更要去理解他們。他舉例說,牙醫師任何一個小小動作或治療中產生的燈光、聲響刺激,在自閉症兒童眼中都可能是洪水猛獸,會令他們無法承擔。因此絕不能用強制壓迫的方式壓制,而是要先了解孩子的心裡感受,溫柔的安撫,取得孩子信任,建立安全感,放鬆孩子的壓力。「每個人都有權利享有好的醫療品質,特殊需求者兒童也不例外。」這是黃明裕的堅持。黃明裕的牙醫生涯從此轉向,他愈來愈關心特殊需求者兒童的口腔健康,還前往特教機構,幫特殊需求者兒童治療和清潔牙齒,同時訓練特殊需求者口腔衛教指導員,一起改善孩子的口腔問題。(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1-10-07 新聞.長期照護
高齡飲食料理 吃出三好一巧
家中長輩常因牙口不好而咬不動、吃不下嗎?衛福部國健署因應人口高齡問題,推出一系列質地調整飲食料理影片,助民眾照顧長者的營養與健康。首部影片由國健署長吳昭軍與全聯先生(邱彥翔)合作,拍攝「爸爸回家做晚飯」敬老特輯,吳昭軍大展廚藝外,並分享質地調整飲食的小撇步。國健署調查顯示,65歲以上國人,因口腔問題而限制進食的比率超過61%。隨著年齡增加,容易因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的問題,導致食不下嚥的情形。董氏基金會調查則發現,國內約每10位長者就有1位有吞嚥障礙,這也是引發老人厭食症的原因之一。考量長者的牙口功能及營養需求,國健康推出「高齡營養飲食質地衛教手冊」,並推廣三好一巧「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高齡飲食觀念。民眾只要運用質地調整飲食概念,透過食材的挑選、切割烹煮技巧等,改變食材的軟硬度及適口性,就可以製備適合長者的餐食,讓長者不再只是看得到吃不下,並且搭配「我的餐盤」原則,讓長者吃得更健康。「爸爸回家做晚飯」影片推薦「如意鮮蝦雞肉蛋捲」、「古早味絲瓜佐魚片米粉湯」兩道料理。吳昭軍說,藉由兩道簡單的料理,傳達想要照顧長者營養的想法,利用家中常用的餐具可以輕鬆辨別食物的軟硬度,為長者飲食把關,且藉由全家一起做菜的家庭互動,不但能增進情感,加上親人的陪伴用餐,更可以增加長者食欲。「如意鮮蝦雞肉蛋捲」料理有小技巧,因蛋白質是長者重要的營養來源,將富含蛋白質的新鮮蝦仁與雞肉,再加入些許馬鈴薯,透過調理棒攪碎打成泥,以蛋皮及海苔包裹,蒸煮後能提升均勻的軟嫩口感,再以適口大小切割,即成為老少咸宜的雞蛋捲,讓長者能同時攝取多種蛋白質食物。至於料理「古早味絲瓜佐魚片米粉湯」的技巧,因為米粉長長的,不好入口,但只要把它切成約3公分的適口大小,佐以軟嫩的鯛魚片、蛋及同樣切小塊的絲瓜,再加上紅色的養生枸杞,就色香味俱全,且營養滿分。
-
2021-08-07 該看哪科.牙科
65歲以上長者仍保有24顆牙齒,僅有約4成! 不好好刷牙當心中風失智
過去無論是政府政策宣導或牙醫師訓練都著重在兒童的牙齒保健,但在全球人口老化情況嚴重下,老年牙醫學已是近年全球牙醫研究的主要趨勢,熟齡長者的口腔保健,帶來對健康的影響恐怕更需要重視。長者保有24顆牙齒僅約4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1年提出8020計畫,希望80歲的長者至少要能保存20顆以上的自然牙齒;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曾做過統計,國內65歲以上的長者,口內牙齒數仍保有24顆牙齒的僅有約4成左右,全口無牙的盛行率則有2成5以上。缺牙所造成的傷害比你想像的更大,不僅會導致咬合型態改變,讓咀嚼功能出現障礙,進而影響日常飲食與營養吸收,也會讓長者的自尊心受損,影響身心健康。萬芳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祁力行指出,長者常見的口腔問題如牙周病與蛀牙,最終都可能造成缺牙。而口腔黏膜灼熱疼痛的問題,更會造成長者心理壓力(擔心是癌症),以及進食困擾。◎牙周病牙周病是成人最常見的口腔疾病,成因多半為口腔清潔不夠確實,導致食物殘渣或細菌停留在齒縫時間過長,牙菌斑與牙結石堆積在牙齦周圍,若沒有定期看牙醫檢查牙齒,久而久之就形成口臭、牙齦發炎、齒槽骨病變等,這也是許多長輩出現牙縫變大的主因。等到齒槽骨流失加上牙齦萎縮後,即使沒有蛀牙也會脫落。◎蛀牙蛀牙成因與牙周病類似,需要被長期照顧的失能長者,蛀牙與牙周病的情況會更為嚴重。不好好刷牙當心中風失智祁力行說,這些常見的口腔問題都對健康造成程度不一的傷害,好比說,牙周病與蛀牙的細菌,會導致急性細菌感染,甚至可能出現臉部、頸部的蜂窩性組織炎;此外,這些細菌也會在體內形成慢性發炎反應,進而破壞心血管內膜,這是造成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腦血管栓塞的兇手之一,還可能引發糖尿病,「這些重大的慢性疾病,也是造成日後失能的原因。」這也是一直被提及:「不好好刷牙,當心日後中風失智」的緣由。另一方面,若是因為蛀牙導致牙齒變得尖銳、牙周病嚴重令牙齒搖晃時,都可能傷害舌頭、口腔黏膜。長期以往,即使不抽菸、不喝酒也沒有嚼檳榔,也可能形成口腔黏膜病變,例如口腔癌等。此外,對於原本就疾病纏身的長輩,在使用某些治療骨質疏鬆或癌轉移如雙磷酸鹽類藥物時,更要加強對蛀牙與牙周病的防治。因為研究與臨床案例都顯示,台灣的牙周病患者(未控制),在長期使用該類藥物(兩年以上),導致顎骨壞死的機會,是遠高於西方世界的公共衛生統計。老年族群牙周病問題嚴重,國民健康署已於2010年舉辦「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針對全口牙周炎患者,擴及齒數達16顆以上的成人(需拔除者不計入數量),只要有6顆牙齒的牙周囊袋深度超過5mm,即可獲得三階段治療補助。口腔問題要及早發現治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公共關係委員會主席兼發言人江錫仁特別提醒,牙周病必須及早預防不能輕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降低日後對健康的傷害。並建議長輩可善用政府所推行的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以確保牙周維持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
2021-07-07 醫療.牙科
牙齦腫脹、發炎多久會好?6招有助改善牙齦腫痛問題
牙齦腫脹是相當常見的口腔問題,生活中引起原因百百種,一般而言過沒多久就會消掉。但這看似不起眼的問題,情況嚴重時往往非常擾人,且也可能與疾病、癌症有關,若持續未改善,恐怕出現蜂窩性組織炎或病情惡化的危險,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牙齦為何會腫脹、發炎?醫指常見4大原因 玩美數位牙醫診所陳忠明醫師表示,牙齦腫脹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因睡眠不足、口腔清潔不佳、酒精或辣物等刺激性食物,造成發炎或感染,另外也很常見的就是智齒所引起的牙冠周圍炎。 智齒長出來時,運氣好可以與智齒和平共處,但很多是長不出來、不斷推擠等原因,導致附近牙齦出現發炎的情況,使得牙齦不斷腫脹,且難以消退。 除此之外,牙齦腫脹也可能跟疾病有關,像是糖尿病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也容易出現牙齦腫脹、牙周發炎的情況,且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病情未妥善控制形成牙齦腫脹,牙齦腫脹使得糖尿病更加惡化。 說到疾病,相信民眾也相當關注癌症,對此陳忠明醫師表示,牙齦腫脹的表現在臨床上和癌症的關係較淺。以牙齦癌來說,此癌症非常罕見,而口腔癌初期引起的白斑、紅斑較常出現於口腔黏膜,出現牙齦腫脹時則較常出現於後期,可多留意,不必過度緊張,但若有發現化膿、惡臭、大規模且怪異的腫脹一定要特別注意。 除了上述以外,像是懷孕或經期導致的荷爾蒙變化、使用抗癲癇藥物或類固醇藥物等藥物因素,也是有可能發生牙齦腫脹的問題,但通常多為慢性、較不嚴重,不過也可以多留意。 牙齦腫脹、發炎 2狀況盡早就醫別再忍! 大部分會前往就醫的民眾,通常是牙齦已經非常不適,陳忠明醫師提醒,牙齦腫脹2~3天是正常的,但若超過3天,不論是否忍得下去都建議盡早就醫檢查為佳,若有出現出血、化膿的情況更是不宜久拖。 疫情之下很多民眾多會觀察,此時別再繼續忍。醫師表示,超過3天沒有趨緩,通常情況已經比較嚴重,若後續造成感染,口腔細菌又多,很有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處理起來將會更為棘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疾病等狀況的警訊,若置之不理,恐會讓狀況更加嚴重。 疫情之下牙醫防疫也提升,民眾看牙免緊張! 陳忠明醫師也表示,疫情之下牙科診所除了降載客流量實施分艙分流看診之外,各項防疫規格自然也會提升至最高,以醫師本人的診所而言,除了基本的配戴N95口罩、消毒等防疫措施外,各個物品也會作好徹底清潔,前來看診的病人也會請至看診時才脫口罩,並用牙科專用漱口水消毒,這樣的方式有研究發現對抑制病毒有很好的效果,且醫護人員也都會穿上防護衣,並且在保持空氣流通的獨立診間就診治療。民眾即使在疫情期間至正規、合格的醫療院所也不必過度擔心。比起防疫期間看牙,更需擔心的是若延誤就醫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6招有助改善牙齦腫脹,醫:可適度補充相關營養! 陳忠明醫師也建議,民眾在牙齦腫脹開始還在觀察時,可以使用消炎、止痛類藥物,或是使用丁香油等有薄荷成分的藥物適度塗抹在牙齦腫痛處作改善。除此之外,一般簡單的冰敷也是很好的改善方式,但要注意是冰在臉頰,而不是還在嘴巴。而含著漱口水或溫熱的鹽巴水也有利口腔消毒,對於改善也有幫助。也可以適度的多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葉酸等,這些營養都有助於改善牙齦問題。而這段時間自然應避免飲酒、吃辣等刺激性飲食。也再次提醒,若是超過3天或視情況加劇、甚至是出血、化膿時就應盡早就醫,不宜再拖。 《延伸閱讀》 .牙周病易骨鬆、心臟病、中風?醫:機率較高,刷牙方式很重要。 .口腔癌年奪3000命9成為青壯男,嘴破超過2周、口腔腫脹麻木莫輕忽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1 科別.耳鼻喉
嘴巴呼吸易生病、口臭、牙亂!醫指背後成因,4招助改善
用嘴巴呼吸,看起來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其實長期用嘴巴呼吸可能引起身體各種問題,不僅容易生病,也影響會外觀,而其背後原因往往不只是因為「習慣」而已。 嘴巴呼吸容易生病、影響外觀。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長期使用嘴巴呼吸,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口腔健康,包括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口腔唾液主要協助吞嚥,經常開口呼吸口腔便容易乾燥、吞嚥不易,久了就如同未擦拭乾淨的桌面一樣,口腔中各種食物殘渣包括調味料等就容易滯留、發酵、發臭、滋生細菌,也就容易形成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問題。 除了口腔問題,用嘴巴呼吸也容易引起過敏等健康問題。洪暐傑醫師表示,鼻腔內的鼻毛、黏膜如同過濾網一般,可初步阻擋外界的細菌、塵螨、花粉、灰塵等空氣中顆粒較大的有害物質,口腔則無。用嘴巴呼吸如同放棄過濾網,讓身體直接吸進空氣中的過敏物質、有害物質,也就容易讓身體過敏甚至加劇,也容易惹病上身。 另外,張口呼吸除了健康問題,也容易影響觀感。嘴巴長時間、長期張開,除了下巴容易後縮形成雙下巴,舌頭也常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頂著牙齒,也就容易形成暴牙。牙齒排列彼此互相影響,也可能形成一口亂牙,造成咬合不正,進而形成口腔變形甚至臉部變形。而張口呼吸,肌肉也會不自覺地出力,臉部肌肉線條也會較為明顯。除此之外,習慣使用嘴巴呼吸,吃東西時自然也是,也就容易有難以閉口咀嚼的情況,便容易發出令人側目的咀嚼聲。 嘴巴呼吸的背後原因 醫:問題可能從小就有。 洪暐傑醫師指出,會用嘴巴呼吸往往就是因為嘴巴呼吸比較方便,其背後很可能是鼻腔問題所致,這樣的問題可能從小就有,也就從小就養成了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常見如鼻過敏、鼻瘜肉、鼻腔構造異常等,這些原因常會使呼吸道狹窄、呼吸無法順暢,相較之下嘴巴張開所吸入空氣量又比較大,相較輕鬆,久而久之便習慣使用嘴巴呼吸。 4招改善嘴巴呼吸 養成鼻子呼吸好習慣 洪暐傑醫師建議,若發覺自己有用嘴巴呼吸的情況欲加改善者,可先至家醫科檢查找出原因,改善相關問題。日常生活也注意環境清潔、濕度調控在40~60之間,以減少鼻過敏發生的機會。另外,養成有氧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改善呼吸的問題,雖然運動時難免會用嘴巴呼吸,但長期下來肺活量增強,鼻子所能吸入的空氣也會較多,便有助避免因空氣量感覺不足而開口呼吸。最後,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可以請身邊的人在自己有開口呼吸的情況時加以提醒,當下就改善習慣,使習慣成自然。 《延伸閱讀》 .防範塵螨引過敏、氣喘 毒物專家6招:枕頭要用熱水洗 .眼、鼻、皮膚過敏?中醫穴位、茶飲、熱敷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04 科別.牙科
為什麼我的牙齒會變色?牙醫師告訴你變色成因及如何幫牙齒美白!
即將要過年了,還有好多尾牙、聚會要參加,你是否也想要讓拍照時笑起來有一口潔白的牙齒呢?在路邊的廣告看版、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各式美白資訊,這麼多類型的牙齒美白,到底哪種才適合我呢?牙齒美白前的準備牙齒美白前,一定要先找牙醫師檢查了解造成牙齒變色的原因,才能選擇適合的美白方式做治療。針對不同的美白方式,有時必須先將有狀況的口腔問題先處理好,例如:尚未治療的蛀牙、有鬆動或缺損的填補物、牙周疾病…等。牙齒變色的成因想知道如何美白牙齒前,我們需要先了解造成牙齒變黃、變黑的原因有哪些:◎食物染色(例如喝茶、咖啡、可樂、紅酒、咖哩)◎抽菸、吃檳榔◎長期使用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年齡增長,牙齒變黃◎先天或後天疾病導致牙齒發育不良或變色◎牙齒發育過程中,使用藥物至一定量,造成牙齒變色:如四環黴素◎牙齒外傷、蛀牙或牙髓壞死◎某些金屬材質的填補物、柱心、假牙牙齒美白的種類◎噴砂美白噴砂美白是以「物理性」方式還原牙齒的顏色。使用碳酸氫鈉配合牙科噴砂機的強力氣體與水柱,將覆蓋在牙齒外表面上的染色斑塊、污垢清除乾淨,還原既有的牙齒顏色,但無法將牙齒底色變白。噴砂美白可以移除牙齒「外表面染色」,例如菸垢、檳榔垢、咖啡漬、茶漬等。但內部染色就無法使用噴砂美白去除,需要搭配其他美白牙齒的方式改善。◎冷光/雷射美白冷光美白或雷射美白為「化學性」方式還原牙齒顏色。使用較高濃度的美白藥劑,在診間由醫師操作下,透過光源讓美白藥劑產生催化反應,可於短時間內達到牙齒美白的效果,常用的光源為冷光或雷射。◎居家美白顧名思義,它就是可以讓病患將牙托和美白藥劑帶回家,經由醫師指導後,在家輕鬆完成牙齒美白療程。居家美白也是利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先由醫師在診間印模製作客製化牙托,使之密貼於牙齒表面,讓美白藥劑更加服貼在牙齒表面上,使藥劑發揮較好的美白功效。病患於家中將美白藥劑放在牙托上,再自行戴上即可。居家美白因使用相對冷光/雷射美白濃度較低的藥劑,造成牙齒敏感副作用的機會與程度較低,但相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天需配戴美白牙托約6-8小時,並須持續約4週左右。◎全瓷貼片/全瓷冠(牙套)全瓷貼片/全瓷冠屬於「覆蓋式」的美白方法,是屬於假牙範疇。製作這一類假牙需要將「牙齒表面磨掉一層」後,再將全瓷貼片或全瓷冠以高強度的黏劑將其黏著在牙齒表面上。此方法可同時改善牙齒形狀及顏色。牙齒美白的優點一旦牙齒潔白了,人看起來就會更年輕更健康,並且更有自信。噴砂美白去除牙齒表面的菸垢與檳榔垢後,亦可改善因這些汙垢帶來的不良氣味。曾經有天天嚼檳榔習慣的患者,在牙齒美白後,除了變得比以前有自信之外,也更願意開口微笑,並且迅速戒掉嚼檳榔的不良習慣。而在牙齒美白治療後,若能搭配更佳的潔牙清潔習慣並定期回診,還可有效去除牙菌斑,預防牙齦發炎、蛀牙、牙齦萎縮、牙周病…等疾病。牙齒美白的注意事項◎牙齒敏感:針對使用「化學性方式」美白牙齒(如冷光/雷射美白或居家美白)的病患,有可能於術後產生牙齒酸、或對冷熱敏感的情形。正確操作下而產生的牙齒敏感是暫時性的,休息幾天即可恢復。如果屬於牙齒特別敏感的患者,可在美白前一、兩週開始使用去敏感牙膏,美白期間也持續使用去敏感牙膏,較能預防及改善牙齒敏感的問題。◎減少食用深色食物,且維持良好口腔清潔:牙齒美白非一勞永逸,牙齒顏色一段時間後會些許回復。減少食用深色食物、三餐飯後確實潔牙、且定期回診檢查,才能讓牙齒的美白效果維持較久。※如有需要牙齒美白相關問題諮詢,可以至牙科部門診。
-
2021-01-22 科別.牙科
口臭好困擾!醫:口臭成因有這些,6種方法助改善
你是否曾經長時間不發一語地埋首於工作,突然開口與人交談時卻驚覺自己的「口氣」貌似不太好聞?其實,口氣不佳除了尷尬之外,可能是健康的警訊之一! 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常見的口臭原因大致分為三大類,像是全身性疾病、因服藥造成唾液減少、或是口腔疾病等都會導致口臭問題。若口臭已對生活造成影響,建議先諮詢醫師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以改善症狀。 1.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病患者、呼吸道疾病(如鼻竇炎)、長期的便秘等都會引起口臭。這些全身性的疾病,都需要經由專業醫師仔細診斷治療後,才能根除口氣因素。2.藥物作用:有些會使唾液分泌減少的藥物,如某些鎮靜藥、降血壓藥、阿托品類藥、利尿藥等,也會加重口臭問題。3.口腔疾病:一般而言,口腔疾病還是佔口臭首要原因,例如患有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因為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厭氧菌所分解產生出的硫化物就容易造成腐敗的味道或口臭。 與人近距離講話時口中卻飄出陣陣異味?這種尷尬的場景可能常常出現在你我身邊,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口臭大部分是因為口腔問題所引起的,因此,加強口腔清潔就有助維持清新好口氣!然而,部分口臭也可能是因疾病或服藥引起,建議對症下藥才能治本唷! 該如何改善口臭問題呢?黃斌洋醫師表示,口臭的成因可能並非短期造成,因此治療方式也建議治本最重要。一般而言,口腔疾病是造成口臭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治療上,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口臭經常是由於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所致,對於口腔、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可引起口臭的疾病。可查查自己是不是有一段時間沒有做口腔定期保養與牙結石清潔了? 建議先讓牙醫師徹底進行口腔清潔與口臭原因評估,以改善口氣不佳的問題!此外,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也有助改善口氣不佳的問題,包括:1.強化牙齒清潔,舌苔刮除與牙線使用頻率。2.平日輕輕叩齒100至300次,這個動作可增加唾液分泌,有助改善口臭問題,同時對強化牙周也有不錯的療效。3.平日宜清淡飲食,避免吃生冷、刺激性、有臭味(如蒜、蔥、韭菜、臭豆腐等)及不易消化的、油膩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4.平常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豆類,進食時細嚼慢嚥,增加唾液分泌。5.降低吸菸、飲酒的頻率。6.生活作息規律,保持心情舒暢。 口腔疾病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牙科」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口氣不佳的原因 、改善口臭的方法
-
2020-12-31 醫療.牙科
牙結石是什麼?瞭解牙結石從牙菌斑的形成到併發牙周病
明明每天都刷牙,為何還是會有牙結石的問題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口腔中的細菌、食物殘渣與口水三者會相互作用,在牙齒表面、牙間隙與牙齦間形成牙菌斑,若未及時清除乾淨就會增增堆積而形成牙結石,故建議至少每半年應主動至牙科診所洗牙,以維護口腔健康。 牙結石是造成牙周病、牙齦炎的主因,但即便天天刷牙卻也難逃牙結石的窘境,到底為什麼會有牙結石的問題呢?黃斌洋醫師表示,每日飲食過後難免都會有食物殘渣藏在牙齒表面、牙齒縫隙等處,若未及時清除,食物殘渣與口水再加上口腔中的細菌相互作用就會形成牙菌斑,但若未及時清除,讓牙菌斑長時間堆積就會形成牙結石,造成牙縫變大、牙齦發炎、萎縮等多種口腔問題。 黃醫師補充,若在用餐後拿紙巾擦拭牙齒表面,會發現紙巾上有一層黃黃的軟垢,這就是牙菌斑;若在餐後就馬上剔牙、刷牙,可以很容易地將牙菌斑給清除掉,恢復光滑的牙齒表面。然而,若是進食後疏於潔牙或是沒有徹底潔牙,牙菌斑就會從齒縫、牙齦溝開始堆積,隨著時間就會慢慢形成厚厚、堅硬的牙結石,這時就沒辦法靠刷牙清除,而需要請專業牙科醫師的幫忙了。 黃斌洋醫師提醒,輕微的牙結石對口腔的影響不大,只要定期至牙科診所檢查、洗牙,清除牙結石堆積,就可維護良好的口腔環境;然而,若放任牙結石不斷堆積而未定期清除時,將可能導致牙齦腫脹、發炎、流血,甚至造成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牙周病等問題,值得民眾多加留意。 牙結石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牙科」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