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炎
卵巢炎是指卵巢受到感染,引起發炎現象,大多繼發於輸卵管炎,很少單獨發生。
- 症狀: 腹痛 腰痛 陰道分泌物增加 畏寒 發燒 陰道出血 腹瀉 頻尿 食慾不振 噁心 嘔吐 腹脹 月經失調
- 併發症: 不孕 子宮外孕 廣泛性腹膜炎 敗血症 感染性休克 輸卵管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卵巢炎是指卵巢受到感染,引起發炎現象,大多繼發於輸卵管炎,很少單獨發生。
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主要功能是排卵,並且產生女性荷爾蒙,包括動情激素及黃體激素,卵巢癌是指女性卵巢內的正常細胞出現異常分裂的情形,並形成腫瘤。
卵巢囊腫是指液體聚集在卵巢內,形成不同類型的囊腫,可分為惡性與良性二類,大部分卵巢囊腫都是良性的,若發生惡變就會成為卵巢癌。大於8公分以上的卵巢囊腫,建議開刀治療。
卵巢囊腫,俗稱水瘤。最常見的是功能性囊腫,主要包括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臨床上,約有八成的卵巢囊腫破裂是因為卵巢內的黃體囊腫破裂。破裂的原因通常是排卵造成的自發性破裂,又或是腹部受到外力的擠壓或撞擊,如搖呼拉圈、激烈性行為、舉重物等運動所導致。濾泡或黃體囊壁破裂後會造成內出血,當血液流出到腹腔時,會引發急性下腹部劇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一般出血量不多,通常會自動止血,僅少數出血情形嚴重者,須即時動手術處理,否則可能引發休克甚至死亡。卵巢破裂以生育期年輕女性最為常見,一般發生在月經週期的後半期。
正常女性的卵巢功能多是在45~50歲左右開始衰退,卵巢早衰就是指卵巢功能在40歲以前就提早衰退。卵巢早衰,體內的動情素和黃體素分泌量減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月經異常,當卵巢完全失去功能後,會出現停經及各種更年期症狀,導致年輕女性的生育力受損甚至不孕。如果突然有超過4個月無月經,或月經週期縮短,都是警訊。 過去,卵巢早衰被認為就是早發性停經,卵巢功能不再恢復。但後來臨床發現仍有部份病例又間歇性恢復卵巢功能。由於現代人晚婚晚生的情況普遍,許多女性是在想生小孩時才發現卵巢早衰無法懷孕,所以育齡階段女性應積極檢查,及早發現才能因應。若到完全停經的程度,想生育就只能透過借卵一途了。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生育期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女性不孕症主因之一,發生率估計約占育齡婦女的5~10%。臨床症狀包含月經失調、月經量少、排卵次數少或不排卵、肥胖、多毛、冒青春痘、雄性禿等。多囊性卵巢症患者除了不孕和流產的風險較高外,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機率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因外貌或生育的問題,患者常合併有憂鬱、焦慮的心理困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成因尚不清楚,目前研究指出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另外,肥胖應是獨立的危險因子。 值得一提的是,多囊性卵巢不等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果只是「多囊性卵巢」,其荷爾蒙沒有異常,卵子品質正常,較無不孕問題。
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是接受不孕症排卵針治療的患者身上常出現的併發症之一,卵巢在受到過多刺激後,引起一系列賀爾蒙反應,造成體液溢出血管,使患者出現腹脹、腹水及肋膜積水等症狀。腹水可使患者在約莫一週的時間內,體重增加達20公斤之多;而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一旦併發血栓,最嚴重甚至可能致死。
女性子宮腔內覆蓋著一層上皮稱為子宮內膜,包含有基質與小腺體,子宮內膜癌是子宮內膜上的細胞變化長出癌細胞。
腹膜癌是一種極少見的癌症,又可分為病灶位於腹膜的「原發性腹膜癌(間皮瘤)」,以及由其他器官癌症轉移而來之「腹膜轉移癌」。大腸直腸癌、胃癌、卵巢癌、闌尾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胰臟癌、膽道癌及子宮癌都是腹膜癌可能的轉移來源。 腹膜顧名思義,是位於腹部內的薄膜組織,由上皮細胞組成,功能是分泌液體以保護腹腔內的器官。被腹膜覆蓋的器官包括子宮、膀胱及直腸…等。腹膜癌與卵巢癌因為疾病特徵類似,患者容易產生誤會。臨床上,常會發生腹膜癌轉移至卵巢的情形;腹膜癌與卵巢癌,在症狀與疾病進程上極為相似,醫師也常會以相同的治療方式應對這兩種癌症,其原因是腹膜與卵巢都是由上皮細胞組成,且已切除卵巢的患者仍有可能罹患腹膜癌(但機率較低)。
腮腺炎由急性濾過性病毒引起,因病毒侵襲腮腺,造成腮腺或唾液腺腫大且疼痛,致使臉頰發炎腫大,因此又被稱為「豬頭皮」。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腔上皮組織的黏膜細胞,異常增生所導致的良性腫瘤,附著於子宮腔內壁,以30~60歲的女性為好發族群。若息肉過大,會造成女性經期不正常出血、月經不規則、經血量增加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導致流產或不孕。子宮內膜息肉通常是在超音波檢查時被發現的,治療方式大多採子宮內膜刮搔術,或使用子宮腔內視鏡切除。雖然息肉多屬良性,但因與子宮內膜癌的病情相似,所以需要做切片檢查確認,以排除病變的可能。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若跑到卵巢內生長,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跑到腸胃附近,就容易產生腹瀉、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此疾病十分常見,國內40~50 歲的婦女發生率達30%。 不孕症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高達25-50%;子宮內膜異位症約有30%-50%的比例會不孕,經治療不但可以解除經痛問題,原本不孕者也多能順利懷孕。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很高、不易根治,治療之後仍應持續追蹤檢查、或持續用藥物治療,而如果患者有懷孕打算,通常醫師會鼓勵把握治療後子宮乾淨的黃金期趕快受孕。
月經失調是指女性月經週期、經期、出血量異常,是常見的女性疾病。
骨盆腔炎是子宮、卵巢、輸卵管及骨盆腔腹膜因為感染而發炎的病症,此發炎情形多是由細菌感染引起。骨盆腔炎與性行為高度相關,好發於15至44歲間,約有1%–3%女性會患有此疾病。骨盆腔炎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若是持續反覆發炎,有可能引起膿瘍,導致輸卵管沾黏,造成不孕;也有可能因為嚴重感染導致敗血症或腹膜炎而死亡。根據資料,反覆罹患三次骨盆腔炎者,不孕的機率高達40%。
子宮外孕是指受精卵著床在子宮以外的地方,例如:輸卵管、卵巢、腹腔等。因胚胎著床發育的位置不對,會使胚胎無法健康成長,也會引起母體的病變及傷害,甚至死亡,須及時就醫治療。
輸卵管積水是指輸卵管末端阻塞,分泌物積存導致輸卵管膨脹如香腸狀。輸卵管積水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臨床上幾乎沒有病徵,患者較難自我察覺。若輸卵管已積膿,患者會有腹痛的症狀出現。造成輸卵管積水的原因包括:細菌感染發炎、腹腔手術、子宮外孕、骨盆腔發炎等,其中又以骨盆腔發炎最為常見。
更年期指的是女性月經停止前後這段時間,約在45-52歲之間,期間卵巢功能逐漸減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婦女身、心理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最主要的症狀包括熱潮紅、心悸、失眠、全身痠痛、關節疼痛…等。此症候群持續時間約為4年,然而也有人的症會持續長達10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內35.5%已停經婦女曾出現更年期障礙,國健署並設有「更年期專線0800-005107」,供為症狀所苦的女性及家屬諮詢。
陰道是女性外生殖器通往子宮頸的通道,陰道癌是指發生在陰道部位的惡性腫瘤。陰道癌好發於陰道上三分之一段,也就是接近子宮頸的部份, 通常是繼發性的。原發性陰道惡性腫瘤很罕見,約占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1%。
肝癌是指發生於肝臟的癌症,如果是肝臟內的細胞所引發的癌病,我們稱之為「原發性肝癌」,若是肝外的癌細胞透過血液或其他途徑擴散至肝臟的話,則稱之為「轉移性肝癌」。
女性的子宮由內而外,可分為子宮內膜層、肌肉層、漿膜層,子宮惡性肉瘤是生長在肌肉層中。子宮體癌又可以分為子宮內膜癌和子宮惡性肉瘤,後者佔子宮體癌比約2~5%,相當罕見,占婦科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留的1%,子宮惡性肉瘤又可以細分為子宮內膜基質惡性肉瘤、平滑肌惡性肉瘤、癌惡性肉瘤(惡性苗勒氏混合腫瘤)、未分化惡性肉瘤…等數種。然而預後較差且復發率高,早期患者五年存活率約為25%至76%,若是發現的晚,存活率最低僅約10%至15%。子宮惡性肉瘤常被誤認為子宮肌瘤,因為兩者在超音波檢測時無法分辨,然而後者屬於良性腫瘤,因此常有延誤就醫之情形。
腎囊腫可區分為相當多類,單純性與後天性腎囊腫的成因不明,遺傳性腎囊腫則與基因突變有關係。
雄性禿是一種跟雄性荷爾蒙和基因遺傳有關的落髮。先天的基因遺傳使得頭皮毛囊對雄性荷爾蒙比較敏感,逐漸導致頭皮毛髮變細、毛囊萎縮以及落髮。雖然主要發生在男性,但女性也可能會發生。 雖然都是雄性禿,但男性雄性禿及女性雄性禿表現方式不盡相同。台灣大約有20%的男性40歲以前會發病,而患者比例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大部分雄性禿是沒有合併的相關疾病。如果沒有相關的症狀,不一定需要執行進一步的檢查。 但是有一些文獻有提出,男性會有比較高的比例會罹患代謝性疾病、高血壓以及攝護腺肥大。女性患者則可能合併雄性素過多症,就需要找出背後引發的原因,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主要症狀有: 1.雄性禿的毛髮髮幹直徑變細、長度變短,整個頭髮也會覺得變薄變塌,頭髮摸起來較細較軟。 2.患者常伴隨頭皮出油量增加以及毛囊炎,少數可能有頭皮癢或痛的狀況。 3.落髮的位置會依性別而有所不同: 男性:先前額髮線退縮(M字型髮線),接著頭頂毛髮稀疏(地中海型禿),到晚期前額到頭頂完全禿髮。患者會保留兩側顳葉及枕部的頭髮。 女性:女性掉髮以頭頂或頭髮分線的地方為主,再慢慢擴散,髮線不一定會退縮。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發炎而產生的症狀。好發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但成年男女也可能會有青春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阻塞毛孔而造成。痤瘡主要分為二大類別: ●非發炎型痤瘡:包括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屬於初期的痤瘡症狀。白頭粉刺又稱閉合性粉刺,開口不明顯;黑頭粉刺又稱開放性粉刺,位於毛囊口的頂端,造成毛孔擴張。 ●發炎型痤瘡:則包括丘疹、膿皰和囊腫。因初期痤瘡症狀出現後,皮脂腺持續分泌、皮脂堆積在毛孔內而發炎惡化形成的症狀。
子宮頸糜爛是婦科常見的診斷之一,可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二類,大多數生理性的子宮頸糜爛沒有症狀,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化,不需治療。若是慢性子宮頸炎所造成的子宮頸糜爛,陰道會出現黃色或黃綠色的分泌物,且常伴隨異味,應該用藥治療。 子宮頸糜爛並不是指真的潰爛,而是子宮頸口連接陰道的部位,如破皮般呈現出粗糙、充血發紅的表皮,故以糜爛來形容。實際上,子宮頸糜爛大多是因為子宮頸外翻造成,用「子宮內頸外翻」來稱呼此疾病可能更為恰當。女性服用避孕藥、懷孕、生產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子宮頸有類似糜爛的現象。
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利用能力降低所引起的病症。主要分為四種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此四種類型的糖尿病的病徵大多相同,但是此四種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卻有相當大的差異。 胰島素是胰臟中的β細胞所分泌的荷爾蒙,可幫助分解後的葡萄糖進入各組織細胞內,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使血液中的血糖下降。 一般人的身體藉由胰島素來調控血糖,但當胰島素的量不夠,或身體對胰島素降血糖作用反應不佳時,葡萄糖就無法被利用,就會產生血糖過高的問題。血糖過高時,糖份經過腎臟時無法全部回收,而從尿液中排出,因此出現「糖尿」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