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養生.抗老養生
搜尋
加工食物
共找到
93
筆 文章
-
-
2024-11-16 焦點.健康知識+
總是忙到沒時間好好吃飯、睡覺?4個周末行動足以讓你平衡日常惡習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多數人每天趕上班上課,許多事情都得匆忙完成,例如快速隨便的解決一餐,也忙到沒時間好好睡覺及運動。不過科學家已經證實,明智地利用周末時間補做平日沒時間做的事,可能足以抵消你在一周內所做的事情。專家分享利用周六和周日的活動補跑,一樣可以改善健康。1. 周末補眠我們都知道睡眠很重要,但不少人每天三更半夜才睡,可能因為工作課業,也可能是熬夜追劇,有時可能一天只睡2、3個小時。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Sleep foudation)建議,睡眠時間依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需求,中壯年的成人階段(26-64歲),大約需要7-9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不足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慢性發炎,及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風險。理想的情況當然仍是每天要有規律充足的睡眠時間,不過如果平日做不到,選擇在週末多睡一點時間也好。研究表明,在周末補眠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預防肥胖、減少憂鬱,甚至能延長壽命。台大醫院的研究團隊近期也在國際期刊《睡眠與呼吸》上發表最新研究指出,周末多賴床幾個小時,不僅能讓身體恢復活力,還可以降低70%以上罹患失智症的風險。2. 「周末戰士」運動效益不會比較差很多人想運動,但平日真的沒時間。國外研究發現,努力在每周1到2天內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周末戰士」(weekend warrior),其達到的健康效益不比天天運動的人差。因此,對於青壯年或長者而言都一樣,以一周運動總量為目標,若無法天天運動,假日就是補運動的最佳時刻。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也在聯合報撰文提醒,每周90分鐘或每天15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應該是最低的有效量,不能再少了,在這個基礎上,每天若能再增加15分鐘運動,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死亡風險。此外,選擇多元而複雜的運動比單純重複動作的運動好。總之,有動比不動好、多動比少動好、多元比單調好,依照個人狀況循序漸進加量加強為首要原則。3.好好吃一頓周末早午餐多數人在上班上課的日子,要不是不吃早餐,不然就是隨便吃,也經常是匆忙購買快速即時不健康的東西吃。周末就請花點時間坐下來吃一頓營養的早午餐。不過早午餐的餐盤內容也很多是超級加工食物,應盡量選擇原型食物、富含蛋白質、低糖、低脂的食物。好好吃一頓早午餐的意義,不但在於選擇營養美味的食物,也在於可與朋友或家人一起享用,研究顯示與親友一同用餐還可促進心理健康。至於為何選擇早午餐,而不是較早的早餐?因為吃早午餐可增加隔夜禁食時間(一天的最後一餐和第二天的第一餐之間的時間),有助減重及改善腸道健康,而且還能睡飽一點改善睡眠。4.周末出去走走周間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破壞,尤其久坐就被認為是「慢性自殺」的一種行為,《The Telegraph》訪問約克大學環境與健康教授Peter Coventry表示,它會損害人的情緒、注意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待室內缺乏太陽光照射也是一大問題,這會導致身體缺乏維生素D,對骨骼和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周末盡可能多從事戶外活動或園藝活動,藉著到處走走跑跑,改善體能與心理健康。【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9-12 養生.聰明飲食
8成國人「3蔬2果」吃不足 中秋節小心應景食品熱量陷阱
國健署提醒民眾,應養成每日「3蔬2果」的健康飲食型態,不過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營養概念不足,約8成民眾沒有攝取足夠的蔬果。因應中秋佳節,國健署推出健康創意套餐,應景的烤肉、月餅、柚子加入當季盛產食材,兼顧營養與健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2023年立法院三讀通過「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透過專法營造正向健康的飲食文化,條文也包括確保飲食與營養資訊的透明化。中秋家族聚會免不了大啖美食,不小心熱量就超標,國人應檢視飲食習慣,維持理想體重,別在節慶之後胖了一圈。「國民營養專法」推動近40年,終於在去年送進立法院完成三讀程序,吳昭軍強調,國健署將系統性推動飲食與營養教育。中秋節即將來臨,各大賣場推出烤肉專區、月餅禮盒,民眾在選購前應詳閱產品標示,避免吃進過多的油、鹽、糖,養成正確的選食觀念。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李嘉慧說,中秋一家團團,聚餐習俗不可少,但須留意多加工食物、蔬菜攝取量不足、調味料添加物、高油高糖等隱藏地雷。以烤肉為例,各式肉片、加工食品,另再加上月餅、含糖飲料,光是一餐的熱量就直逼2500大卡,遠高於一般成年人一天所需的1800至2100大卡。李嘉慧建議,中秋節烤肉要掌握吃原型、少調味、多樣化等原則,選擇瘦肉和低脂肉類,例如雞胸肉、魚肉等,避免肥肉及加工肉製品。多搭配四季豆、絲瓜、櫛瓜、彩椒、菇類等蔬菜,或玉米、南瓜、地瓜、馬鈴薯等未精製雜糧,增加膳食纖維及各種維生素。國健署邀請人氣主廚陳之穎示範季節食材入菜,設計營養健康的中秋套餐,把烤肉、月餅、柚子等應景食材結合在一起,熱量減半、營養加倍,約908大卡,低於傳統烤肉套餐。健康中秋套餐1.柚香酪梨烤肉蘇打三明治用蘇打餅乾取代白吐司,增加爽脆口感;添加酪梨增加滑順口感,也攝取好油脂。2.咖哩酥菠羅炒飯將咖哩酥及鳳梨酥入菜,搭配台灣在地茭白筍取代部分白飯,減少攝取澱粉量。3.五彩蔬菜串串尬烤雞腿多種高纖蔬菜搭配低脂雞肉,除了營養多元,飽足感十足。4.蜂蜜地瓜綠豆糕運用綠豆糕的餡料,加上地瓜拌在一起,降低熱量、增加膳食纖維。5.柚子多多綠使用當季柚子製作,吃到天然口感又富含維生素C、葉酸和膳食纖維,是健康又美味的飲品選擇。陳之穎表示,套餐大幅減少熱量、油脂、糖、鈉含量,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而且膳食纖維、葉酸及鉀等營養素可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5成、維生素C達每日成人建議量100%。
-
2024-09-03 養生.聰明飲食
增32種疾病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機率 3招戒斷超加工食品
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超加工食物吃太多,不僅會增加罹患32種疾病風險,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機率也會提高50%。何謂超加工食品?魏士航說,國際將加工食物分為四等級。以雞蛋為例,未加工的雞蛋屬於第一級;加了鹽巴調味的荷包蛋屬於第二級;將第一、二級食品組合後再加工的蛋黃醬,被歸類為第三級加工食品;至於添加了防腐劑、甜味劑、修飾澱粉等製造出來的蜂蜜蛋糕,就是第四級的超加工食品。【延伸閱讀:精緻穀物、加工肉類及含糖飲料,哪個是你最需要避免的超加工食品?】魏士航表示,超加工食品取得容易,且食品製造商和食品科學家研發時,會以「極樂點」的概念,計算出食物中的糖、油、鹽的完美比率,設計出吸引人、能帶來滿足感與誘導渴望的食物。大量的精緻澱粉與脂肪將增加大腦分泌多巴胺,使消費者感到快樂,促進食欲,讓人對這些食物上癮,難以節制。今年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研究顯示,從大腸癌、睡眠問題、氣喘、高血壓到代謝症候群、過重、第二型糖尿病等32種疾病,都與攝入大量超加工食品有關。魏士航說,研究進一步指出,攝取過量的超加工食品,會提高5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代謝症候群發生風險,焦慮等心理疾病發生風險也會增加48%到53%。魏士航舉例,曾有一位65歲男性病患,退休後為了方便,每周到大賣場採購冷凍食品,早餐吃包子、饅頭,午餐吃微波加熱的炒飯、炒烏龍麵,晚餐若沒煮,就吃冷凍水餃。結果不僅身材走樣,體重飆升,就診時糖化血色素高達10.2% ,已吃出糖尿病。3招戒斷超加工食品1.改變購物環境:採買前先列好購物清單,減少衝動購物。選擇肉鋪、生鮮鋪或較多健康選項店家。2.改變時機點與份量:超加工食品適時享用即可。例如只在出遊時吃洋芋片,每周最多不超過3次。3.學會辨認成分標示:選擇成分相對單純的品項,避開含有過多的醣和油脂的食物,如燕麥奶。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22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身體發炎 哈佛腸胃醫生建議不吃4種食物
腸胃科醫生建議為了避免讓身體持續發炎,應避免過量攝取高脂肪肉、超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及椰子油等常見食物。據MSN報導,發炎是一個必要的過程,透過增加血液流向身體受感染區域並帶來免疫系統細胞以促進癒合,但發炎也可能造成身體不適。慢性發炎還可能損害健康細胞,同時引發許多症狀,例如關節僵硬、肌肉疼痛與消化問題。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胃腸科醫生及副教授沃夫(Dr. Jacqueline Wolf)便指出,如何對抗發炎是一項棘手的問題,因為發炎可能由許多無法控制的因素引起,例如自體免疫疾病或暴露毒素。除此之外,食物對於造成發炎也有極大影響,因為某些食物會減少腸道中有益的抗炎細菌,而其他食物則會產生可減少發炎並促進癒合的化合物。以下是應盡量避免攝取的食物。第一、高脂肪肉類。研究顯示,牛肉、豬肉和羊肉等高脂肪肉類與低度發炎相關。動物脂肪和飽和脂肪可能會透過增加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 LPS)來改變腸道細菌而引起發炎反應,還可能導致減少短鏈脂肪酸的變化,而這些脂肪酸具有抗發炎作用,而且攸關結腸健康。建議應該以白肉與魚肉取代。第二是超加工食物。這些食品經過擠壓或模塑等加工過程,往往含有多種添加劑或從食品中提取的物質。超加工食物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鹽和添加糖,這些成分都與發炎有關。這些食品通常缺乏全天然食品具備的抗氧化特性,例如,白麵包就缺少小麥穀粒中的抗氧化劑。建議改攝取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全穀食物。第三含糖飲料。汽水與含糖飲料與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有關,這些食物都會引發慢性發炎。因此建議限制攝取量。建議改以烏龍、紅茶與綠茶、咖啡代替。第四是椰子油與棕櫚油。這些油品常見於加工食品(例如大品牌餅乾),有時也用於烹調。它們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可能會減少腸道多樣性並降低游離脂肪酸,進而可能導致提高發炎機率。建議改使用特級初榨橄欖油或亞麻籽油。(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07 癌症.飲食與癌症
用於食品加工讓肉質軟嫩多汁的「柑橘纖維」誘發肝癌?教授解答
讀者凃小姐在2024-7-2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 您好,我在2019.11.12的”早安健康”網站讀到一篇標題為「顛覆!膳食纖維誘發肝癌?教授:危險的不是蔬果而是它!」,原文出自您的著作「科學的養生保健」。 我想請教教授的是,我最近購買幾次市面上一款超嫩雞胸肉,的確是我吃過市面上最嫩的肌肉了,它的內容物有一項叫做”柑橘纖維”,我查了資料,他和您說的菊粉纖維一樣具有保水肉類的作用,因我本身有B肝帶原,我很擔心所謂的”柑橘纖維”是否同您所說的菊粉纖維也是經過化學純化的產品,所以特此提請勇氣請教您。如獲回覆,不勝感激! 祝您 健康、平安、愉快~讀者凃小姐所說的文章是我在2019-10-29發表的膳食纖維誘發肝癌?,而它是在討論一篇《元氣網》的文章「膳食纖維別亂吃!最新研究:可能誘發肝癌」。這個標題裡的「最新研究」指的是2018年發表的Dysregulated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Soluble Fiber Induces Cholestatic Liver Cancer(可溶性纖維的微生物發酵失調誘導引發膽汁淤積性肝癌)。這項研究原本是要檢測可溶性纖維(soluble fibers)是否能預防代謝症候群,而實驗結果也的確顯示「菊粉」(Inulin,一種可溶性纖維)能預防代謝症候群。但是,研究人員卻意外發現,有4成接受測試的老鼠出現膽汁淤積性肝癌。然後,接下來的一系列實驗發現,可溶性纖維在大腸裡促使梭狀芽胞桿菌和變形桿菌的增生,而這些細菌會將初級膽汁酸轉化成次級膽汁酸。這種次級膽汁酸會在肝臟淤積,引發一系列肝細胞病變,最終導致肝癌。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Vijay-Kumar教授對媒體說:「我們知道水果和蔬菜中存在的纖維是有益健康。所以,在加工食品中添加純化的纖維聽起來是很合邏輯。但是,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實際上可能是很危險」。Vijay-Kumar教授的團隊在2020年又發表了兩篇後續的論文,再次指出純化纖維誘發肝癌的風險:Fermentable fiber-indu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mice recapitulates gene signatures found in human liver cancer(可發酵纖維誘導的小鼠肝細胞癌重現了人類肝癌中發現的基因特徵)Enterohepatic Shunt-Driven Cholemia Predisposes to Liver Cancer(腸肝分流驅動的膽血症易罹患肝癌)讀者凃小姐所說的「柑橘纖維」(citrus fiber)是從柑橘類水果提取的纖維,主要是用於食品加工來讓肉質軟嫩多汁。請看今年發表的論文Evaluation of citrus fiber as a natural alternative to sodium tripolyphosphate in marinated boneless broiler chicken breast and inside beef skirt (transversus abdominis)【柑橘纖維作為醃製無骨肉雞胸肉和牛裙內(腹橫肌)中三聚磷酸鈉天然替代品的評價】。儘管「柑橘纖維」是類似「菊粉纖維」,但目前並沒有針對「柑橘纖維」是否會誘發肝癌的研究。我個人的意見是:1.Vijay-Kumar教授的「菊粉纖維」研究是用老鼠做的,所以不見得能套用於人。2.Vijay-Kumar教授的研究是讓老鼠直接吃大劑量的「菊粉纖維」,而這是否相當於我們人類吃食品加工所添加的纖維劑量,實在很難說。3.飲食指南幾乎都是建議要盡量多吃「原型食物」,少吃「加工食物」。所以,在這個原則下,當然也就要盡量少吃添加「柑橘纖維」的食物了。4.我在這個網站一再強調「風險」是統計數字,例如增加10%,而通常不會是100%。所以,只要您願意承擔某種程度的風險(也許根本就不會發生),那享受軟嫩多汁的雞胸肉,又何罪之有。原文:柑橘纖維→軟嫩雞胸肉,但有害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8-0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陳明智深耕3年讓新營醫院大蛻變!養生簡單吃,「一天一餐」減重10公斤
衛福部新營醫院院長陳明智,從醫逾30載,長期投入偏鄉醫療照護,也常主動出擊深入社區進行衛教。「先生緣,主人福。」是陳明智很喜歡的一句話,他認為醫病關係,不應該太功利,少一點商場化,多一點關懷、多一點信任,可以讓民眾得到真正的健康。醫師哥一句話 走上外科路59歲的陳明智,出身原鄉,老家在屏東三地門,流露著排灣族原住民熱情,他的父親從小相當重視教育,哥哥陳明德也是醫師,現任高雄茂林區衛生所所長。陳明智說,哥哥一直是他學習目標,實習選擇分科時,因哥哥一句話「你當然就選外科」,因此走上外科之路。除一般外科,陳明智還取得消化系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內視鏡外科等專科執照,在衛福部南投醫院服務時,更取得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碩士,後分發到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升任副院長。恆春第一台刀 出自他之手就任前,他先南下了解恆春醫院狀況,發現院內沒有手術時需要的腹腔鏡,就先向廠商借來腹腔鏡,上任前先運抵,這樣「超前部署」果然及時派上用場。當年陳明智到任約一個月後,幫一位患者做大腸鏡發現腫瘤需開刀,患者直接問要轉去哪裡開刀,陳明智回答「我開啊。」後來手術完成,還是恆春醫院第一台刀。陳明智執業逾30年,臨床經驗豐富。103年完成恆春首例大腸癌微創手術;107年恆春牡丹鄉婦人因車禍嚴重外傷,重大腹部器官受損,馬拉松式手術輸血超過6000㏄,將病人從鬼門關救回;108年於旗山醫院完成首例切除3公斤重如「小玉西瓜」的肝腫瘤切除手術。深耕新營3年 患者漸回流3年多前,陳明智升任新營醫院院長,上任後積極「改造」醫院,除增加加護病床床數、高壓氧等,院外停車場改為無人工管理,收入大幅增加,也計畫興建急診大樓,串聯舊院區。他認為,醫院存在價值,不是只等民眾來看病,而是幫助民眾將健康照顧好。陳明智也把握爭取新營醫院可能曝光度行銷,也深入附近敏惠醫專尋求可能產學合作機會,大新營鄉親都明顯感覺到,新營醫院不再暮氣沉沉,患者也逐漸回流,讓外界看到醫院大蛻變。細數3年多來陳明智在新營醫院大幅改善的軟硬體設備,包括門診及候診區裝修、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病房改造、高階健檢休息室、整修6樓新醫講堂、2樓及3樓的會議室、車牌辨識停車場,購進新型的電腦斷層掃描儀、引進內視鏡影像系統及高壓氧設備、軟體大幅升級,讓就診病人與社區民眾很有感。愛旅遊羽球 一天一餐養生醫療人員工作環境高壓,如何紓壓、養生更顯重要,陳明智熱愛運動,飲食簡單,喜好原形未加工食物,2年多前開始推動「一天一餐」迄今,從一開始不習慣飢餓感,如今成功減重逾10公斤以上。他也熱愛旅遊,閒暇時會前往最愛的日本,更喜歡打羽球,曾獲得第10屆全國醫師盃羽球錦標賽團體賽壯年組冠軍。疫情後更重視同仁身體健康,購置健身器材,並將整修的6樓新醫講堂改造成多功能用途,包括打羽球、桌球等運動或KTV歡唱,預計今年舉辦「新醫盃」羽球賽,號召同仁一起來健身。為確保工作和家庭之間平衡,陳明智認為,最重要的是夫妻間互信相扶持,更感謝另一半在背後默默支持,讓他無後顧之憂。「員工好,醫院才會好,病人才能得到良好照顧。」陳明智說,他注重員工身心健康,改建醫師辦公室、專科護理師辦公室、醫事單位等辦公室,打造舒適幸福職場,改善職場工作氛圍。未來將引進核磁共振(MRI)、建置智慧病房,讓新營醫院也能有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服務。陳明智小檔案● 年齡:59歲● 專長:微創手術、腹腔鏡、甲狀腺超音波及手術、疝氣手術、血液透析用雙腔導管手術、肛門出血結紮、瘡廔管手術治療● 現職:衛福部新營醫院院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碩士● 經歷: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旗山醫院副院長、南投醫院外科主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日本昭和大學橫濱北部病院研究醫師● 給病人的一句話:先生緣,主人福。
-
2024-07-27 性愛.性福教戰
研究曝「手機電磁波」恐影響性能力!2類危險因子讓精液品質每年下降1%,10妙招助改善
近年來,全球各地的研究陸續有研究指出,男性精液品質正在逐年下降。台灣北部地區在2001至2010年的研究調查發現,精子濃度每年下降約1%,這一趨勢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下修精液品質標準的趨勢一致,恐導致未來不孕問題的惡化。塑化劑的危害:如何保護男性生育力?有許多原因可能導致精液品質下降,包括年齡、基因、生活習慣及心理社會壓力等。其中,環境毒物與環境荷爾蒙被認為是重要的危險因子。這些荷爾蒙干擾物質會影響生物體內的正常荷爾蒙機制,進而影響生殖及發育。塑化劑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環境荷爾蒙,經常添加於塑膠產品、黏著劑、塗料及油墨中,甚至應用於化妝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研究證實,塑化劑會透過抑制睪固酮生成,影響男性睪丸功能,導致精液品質下降。這一現象在美國、瑞典、東歐、日本、印度及中國等國家的研究中均有發現。塑化劑暴露來源廣泛,主要與個人的生活型態有關。飲食是主要的暴露途徑,尤其是塑膠包材或容器在加熱或食物油脂含量高時,會釋出大量塑化劑。此外,建築材料及家具中的塑化劑也會隨著使用時間和室內溫濕度的增加而釋放到環境中。雖然人體自然代謝的功能,能夠將大部分塑化劑在24至48小時內排出體外,但仍需避免持續大量暴露。改善男性生育力!5個減少塑化劑暴露的小妙招想要改善男性生育力,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減少塑化劑暴露.自行攜帶環保餐具,避免使用塑膠容器、塑膠袋及保鮮膜加熱食物.多吃天然未加工食物,避免吃零食、宵夜及甜點.勤洗手,避免因手接觸室內灰塵而食入塑化劑.使用無香料、天然成分及安全包裝的個人衛生用品及保養品.室內裝修選環保或綠建材,保持空氣流通,定期清潔居家環境,減少粉塵吸入增加身體代謝能力.均衡飲食,低脂少油炸,多吃富含維他命及纖維的蔬果.多喝白開水,維持身體正常代謝,排除廢物.正常三餐,細嚼慢嚥.定期保持運動習慣,以增加新陳代謝能力,加速身體對塑化劑的代謝.維持充足睡眠時間,放鬆心情避免長時間精神壓力過大,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手機電磁波對男性生育力的影響除了塑化劑外,手機電磁波也被認為可能影響男性生育力。手機電磁波主要屬於非游離輻射,能量較低,但長時間暴露可能透過加熱效應及增加細胞內自由基與活性氧化物,對睪丸的造精細胞產生影響。雖然目前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手機電磁波對男性生育能力有顯著影響,但建議減少過度使用手機,不要邊充電邊使用手機,盡量不要將手機放在褲子口袋裡或掛在皮帶上。改善生育力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生活習慣及科技產品的使用。透過減少塑化劑暴露、增加身體代謝能力及合理使用科技產品,可以幫助提高男性的生育能力。延伸閱讀:.自慰不是男性專利!盤點5種女性高潮部位,7招開始一場舒服的自慰.愛情消失了?醫激推12招不易分手秘訣,提醒男生愛愛完「必做1事」別只想睡.潮吹是尿?女性也會射精!專家解密真相,出現「1狀況」要就醫.30公分女生更容易高潮?專家解惑:小弟弟至少須達「X公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7 養生.抗老養生
飲食影響大腦認知!研究建議健康飲食愈早愈好,「這個年紀」差不多就要開始
飲食是影響大腦健康的因素之一,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中年時期甚至更早就開始健康飲食,對於維持老年的大腦健康很重要。健康飲食愈早開始愈好飲食是保持大腦敏銳的重要關鍵,例如國內外研究都證實過的麥得飲食、地中海飲食,都能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但許多人都是在中老年後身體慢慢出現問題,才意識到飲食應該要開始節制。根據一項近期在美國營養學會年會NUTRITION 2024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健康飲食愈早開始愈好,在兒童和中年時期就進行健康飲食,對於維持老年大腦健康很重要。該研究追蹤了3000多位居住在英國的人的飲食習慣,並持續追蹤他們的認知能力長達70年,發現與飲食不健康的同齡人相比,有最高質量飲食的人具有較好的認知能力。研究作者指出,認知能力下降可能在65歲時開始,但是在之前 10 到 15 年徵兆可能陸續出現,大腦已經產生變化,65歲前的飲食可能是影響晚年生活認知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議在中年(接受研究的對象大約43歲上下)就開始吃健康飲食,到69歲時認知能力還算不錯,吃富含水果和蔬菜、魚類和全穀物的飲食,例如地中海飲食,即是健康飲食很好的嘗試。對大腦有益及有害的食物和飲食類型好的食物可降低氧化壓力、放緩隨年齡增長的智力衰退,進而讓你的大腦維持健康。那你可能想問,哪些算是好的食物?根據《healthline》訪問註冊營養師Kristin Kirkpatrick推薦,富含抗氧化劑和健康脂肪,如漿果、堅果和富含脂肪的魚,包括咖啡、鮭魚、鯡魚、沙丁魚、核桃等;如果你不喜歡富含脂肪的魚,也可以考慮補充omega-3。五顏六色的蔬果更是不可少,每天吃一份綠葉蔬菜是最基本的;更要限制酒精和超加工食品。充滿油脂、熱量、糖精的超加工食物總是讓人難以抗拒,很偶爾吃也無可厚非,但太常吃真的不好。在你吃下食物前,想想Kristin Kirkpatrick說的,「如果我能因為知道我今天所吃下的東西對未來的我在認知方面可能產生影響」,希望能讓你有所節制。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顏顥接受聯合報訪問也指出,以麥得飲食為主的高齡長者,實行五年可顯著減緩認知功能衰退。獲得相關研究證實的「麥得飲食法」強調天然、植物性飲食,能對神經系統產生保護作用,降低53%阿茲海默症風險。麥得飲食法推薦10項有益食物、5種有害食物10種健腦有益食物:全穀類、豆類、家禽、魚類、深綠色蔬菜、其他蔬菜、莓果、橄欖油、堅果、紅酒。5種有害食物宜限量:奶油、乳瑪琳、起司、紅肉、炸物、糕點甜食。【參考資料】.《healthline》Eating a Healthy Diet Now May Reduce Your Risk of Cognitive Decline Later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16 養生.聰明飲食
以鷹嘴豆取代黃豆?三色豆裡的豌豆是蔬菜?口感粉粉鬆鬆都是「澱粉豆」
市面上的豆類琳瑯滿目,但許多人卻不知豆類的屬性,吃錯而造成營養不均,最常見的就是把「澱粉豆」當蔬菜或蛋白質吃。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謝書毓表示,常見的綠豆、紅豆、花豆、蠶豆、鷹嘴豆、皇帝豆、青豆仁(豌豆)等,因富含澱粉,都屬於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雜糧類」。常見的澱粉豆:綠豆〡紅豆〡花豆〡皇帝豆〡豌豆(青豆仁)〡鷹嘴豆(雪蓮子)〡蠶豆〡扁豆。澱粉豆主要提供熱量,但比白飯有較多纖維、營養素。從營養價值來看,謝書毓說,「澱粉豆」顧名思義,就是澱粉含量較高的豆類;以口感來判斷,澱粉豆的口感粉粉的、鬆鬆的,不像蛋白質豆是粒粒分明。而吃進澱粉豆後,體內會將澱粉轉化成葡萄糖,提供身體熱量及能量。但與同樣含有精製澱粉的白飯、麵食相較,澱粉豆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包括鉀、鎂、鈣等。鷹嘴豆屬「完全蛋白質」,但只有黃豆的一半。雖然有些澱粉豆也富含蛋白質,但並不能作為蛋白質攝取的主要來源。謝書毓舉例,近年來吃素的人愈來愈多,常以鷹嘴豆取代黃豆,作為攝取蛋白質的來源,雖然鷹嘴豆的蛋白質含量在澱粉豆裡是較高的,但相較屬於蛋白質的黃豆來說,含量也只有一半。另外,黃豆、黑豆、毛豆等蛋白質豆,其所含的是「完全蛋白質」,但澱粉豆所含為「不完全蛋白質」,並不能作為蛋白質主要來源。如果要從豆類獲取植物性蛋白質,還是以攝取黃豆、黑豆、毛豆等蛋白質豆較佳。豆類不易消化,「搭配其他食物共煮」的吃法較佳。另一種常被誤判的澱粉豆,就是「三色豆」裡的豌豆(青豆仁)。豌豆常與胡蘿蔔、玉米組合成冷凍三色豆,當作各種餐點的配菜,民眾常誤以為豌豆是蔬菜豆,孰不知它其實是澱粉。因此,應充分了解豆類屬性,才能均衡攝取。在澱粉豆的食用方式上,謝書毓說,所有豆類都含有不容易消化的寡醣,在經由腸道細菌消化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較多的氣體,如果一次吃太多豆類,容易引發脹氣等腸胃不適。她建議應採用「搭配其他食物」的吃法較佳,如可以將綠豆、紅豆加入米飯共煮,而皇帝豆、豌豆等也可與其他蔬菜或肉類搭配料理。糖尿病患吃澱粉豆,務必納入總量攝取計算。吃澱粉豆,必須納入一整天的澱粉攝取總量計算。如果當天已經吃了綠豆湯、皇帝豆等……米飯等澱粉就必須減量。謝書毓說,每個人依身體所需熱量不同,每天所需的澱粉量也不同,依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每日飲食建議量,如果依體重、工作活動量不同,每天所需熱量1200大卡者可吃1.5碗;1500大卡者可吃2.5碗;1800大卡者可吃3碗;而一天熱量需求高達2700大卡者可吃4碗。但實際攝取量仍因個人患有不同疾病,而有所不同。謝書毓提醒,患有糖尿病者,一旦澱粉食物攝取太多,恐影響血糖控制,一般人喝一碗綠豆湯可能沒事,但糖尿病患者喝一碗綠豆湯,就可能已超過一天所需攝取份量,此時血糖容易突然升高,影響病情,這是在吃澱粉豆時,必須特別注意的地方。綠豆、紅豆含較多磷及不完全蛋白質,腎病患需忌口。此外,綠豆、紅豆、花豆等澱粉豆,因含有較高的磷及不完全蛋白質,在身體消化、代謝的過程,容易增加腎臟負擔,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也須忌口。而民眾常吃的蠶豆酥、豌豆酥一類零嘴,都是高油、高鹽的加工食物,對於高血壓的患者來說,不宜吃太多。現在正值夏天,為了消暑,很多人喜歡來一碗綠豆湯,一天應以幾碗為限?謝書毓表示,一碗滿滿都是料的綠豆湯,其熱量接近一碗白飯約280大卡,且喝綠豆湯時多會加糖,熱量還會更高,「每天喝一碗,其實就很多了」。建議民眾喝綠豆湯當點心,每天不要超過一碗;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喝了綠豆湯後,正餐的飯建議酌量攝取,避免澱粉攝取過量,一定要特別注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4 養生.聰明飲食
多喝水無法排鹽!吃太鹹恐高血壓也影響睡眠:多吃這些才有效
早餐三明治加奶茶、午餐便當加手搖飲、晚餐跟同事聚餐吃火鍋……,這些外食族的日常飲食,隱藏了高鈉危機。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鹽分攝取過量,除了會造成高血壓外,也會影響睡眠,容易有入睡困難問題。常見許多睡眠障礙患者是因為吃進含鈉多的加工食品,高鈉打亂了生理節奏。高鹽飲食 加重腎臟負擔衛福部建議,國人每日鈉攝取量上限為2400毫克,換算下來一天不能吃超過6公克鹽,實際上國人鹽分攝取都過量。徐佳靖表示,吃得太鹹,有些人罹患高血壓卻渾然不覺,增加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更加重腎臟負擔。高鹽飲食也會影響睡眠,因為控制晝夜節律的大腦視交叉上核(SCN)被過多鹽分打亂運作,促使夜間神經元興奮。攝取過多鹽分也會頻尿跑廁所,吃鹽愈多、尿量愈多,再加上高鹽會刺激口渴反應,導致喝下更多的水分。徐佳靖指出,當過多水分滯留在體內時,會造成水腫,因此,吃火鍋、炸雞、漢堡時,很多人總覺得食欲大開,而且一定要配飲料,甚至是喝含糖飲料來中和,但隔天起床就會感覺全身很不舒服。喝水幫助代謝循環排鈉有效嗎?徐佳靖說,喝水無法排鹽,建議可多補充「高鉀」食物,例如奇異果、香蕉、深綠色蔬菜等,鉀離子含量豐富,可穩定血壓,又能促進腸胃蠕動。高鈉地雷 火鍋不要喝湯多數人以為只要吃得不鹹,就不會攝入超量的鹽,其實很多食物隱藏了高鈉危機,一不小心就會掉入陷阱。徐佳靖強調,容易讓人失去警覺的高鈉地雷食物,莫過於關東煮的湯汁,喝起來甘甜,但各種加工食物放進大鍋內久煮,湯頭又加了許多調味料,舀上一碗可能就含逾千毫克的鈉。看似清爽的昆布鍋湯頭,鈉含量也相當高,建議吃火鍋盡量不要喝湯。其他「高鹽值」的食物,還包括白麵條、白吐司,尤其是細麵種類的麵線、雞絲麵,製作過程中都會加入鹽。徐佳靖提醒,下鍋前,可先用冷水泡過,或是先用熱水煮過,起鍋時再放入冷水中洗滌,洗去多餘鹽分,並保持Q彈口感。減鈉的健康吃法1.以蔥、薑、蒜、胡椒等辛香料取代鹽,減少用鹽。2.少吃罐頭或加工食品,這類食物含鈉量超高。3.外食族用餐要注意營養標示,鈉含量的數字比熱量大的話,就屬於高鈉產品。4.吃鍋類食物盡量不要喝湯,火鍋煮愈久,普林含量愈高。5.想吃點心時,多以新鮮水果代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25 焦點.健康知識+
6屆熱狗大賽冠軍大胃王小林尊退休!常吃加工食物有多恐怖?你最該避免的4種超加工食品
今年46歲的日本傳奇大胃王小林尊宣布,退出所有未來的大胃王比賽,因為近年食慾開始消退,甚至曾達3天沒有進食。現在的他只想要修復大腦跟腸道。長期暴食傷身心 這些大胃王吃到把身體搞壞從日本《電視冠軍》崛起著名的大胃王小林尊(Kobayashi Takeru),2001年開始連奪6屆紐約著名的吃熱狗大賽冠軍。當年的他一次比賽可以吃下5、60個熱狗堡,但根據紐約郵報報導,小林尊在Netflix的新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胃腸道祕辛》宣布退休,因為他的大腦已經變得對高度加工食品感到排斥。醫師分析了小林尊腦部掃描,發現小林尊看到食物時,大腦所有牽涉到噁心的區域都會啟動。小林尊指出,自己的食慾近年來開始消退,現在的他從未感到飢餓,曾經可以3天沒有進食。他在紀錄片解釋,「當你吃得太多,就會失去聞到食物的能力,也忽視身體的訊號,像是飽足感」。當了20年大胃王已嘗到苦果,現在的他「想要修復大腦跟腸道」,為了生活得健康長壽,目前只能少量多餐,吃下更多有營養的食物。不只小林尊吃到把身體搞壞,光去年(2023年),日本就有菅原初代及高橋知成(高橋ちなり)2位大胃王過世。可見長期暴食,對身、心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巨大。而小林尊比賽狂吃的熱狗堡,又是最不健康的超加工食品。然而其實大部份的人都知道加工食品很邪惡,但為何大家還是無法控制一直吃。超加工食品到底有什麼魔力?超加工食品恐怖之處:讓你快速吃、不停吃 之前英國就有一位醫師拍紀錄片,發現在大吃超加工食品4周後,開始出現焦慮、便秘、性慾低下等諸多症狀,甚至「覺得自己老了十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Dr Kevin Hall針對紀綠片內容做了些研究,發現大量吃超加工食物者有一些共同狀況出現:導致飢餓的荷爾蒙增加、感到飽的荷爾蒙減少。而以前的研究指出,慢慢進食可以減少飢餓感,但許多超加工食物很容易咀嚼和吞嚥,因此讓人吃得更快,也導致攝入更多卡路里。根據國泰醫院國泰醫訊發行的《營養通訊》112期也指出,超加工食品的4個特性,可能有令人暴飲暴食的隱憂,且與肥胖的發生具有相關性。超加工食品4特性1.熱量密度高2.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3.缺乏纖維、質地精緻4.大份量包裝且便於使用,只需簡單的準備即可食用許多國內外研究早已指出,加工食品與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認知功能衰退等都有關聯。近期也有一項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發現,食用超加工食品與早期死亡風險有關。但並不是所有超加工食品都會構成同等的健康風險。研究發現,與健康風險關聯最強的超加工食品有以下4種:最該避免的4種超加工食品1.以肉類、家禽以及海鮮為基礎的即食產品,像是香腸、火腿、熱狗、方便食品和加工零食。2.含糖和人工甜味劑的汽水飲料3.含乳製品甜點。4.超加工早餐食品【參考資料】.《國家地理》 .《NETFLIX》 .《國泰醫訊》超加工食品和肥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19 焦點.健康知識+
吃番茄和花椰菜治痛風?專家:有助益的蔬果不止2種,「這種飲食法」才是正解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番茄富含維他命 C、青花菜富含類黃酮素,有助預防痛風。專家表示維他命 C、類黃酮素確實有助預防痛風,但富含維他命 C、類黃酮素的蔬果非常多,不只有番茄、青花菜而已,傳言單挑這二樣來講,有誤導之嫌。 (2)番茄每百公克的維他命 C 含量為 14 毫克,民眾常吃的紅皮甜椒為 137 毫克,泰國芭樂為 81,都比番茄高。而富含類黃酮素的蔬菜除了青花菜以外,還包括洋蔥、地瓜葉等,「彩虹飲食法」才是正確飲食的長久之道。 網傳「常吃兩樣,痛風不來找」影片,片中提到常吃西紅柿、西蘭花可以改善尿酸代謝、預防痛風。西紅柿、西蘭花為中國用語,臺灣稱為番茄、青花菜,專家表示,番茄、青花菜所富含的維他命 C、植化素當中的類黃酮素等,確實能幫助降低尿酸、預防痛風,但是番茄、青花菜也並非在這二種營養素排行榜中數一數二,其他品類的蔬果不但也有這些營養素,也還含有其他不同營養價值的營養素,傳言單挑這二種蔬菜來講、易生誤導。吃番茄和花椰菜治痛風? 原始謠傳版本:常吃兩樣,痛風不來找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內源性普林高達 3 分之 2 MyGoPen 致電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孫榕,她表示傳言所提到「每天堅持吃番茄,能夠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於尿酸排出體外」,孫榕指出,人體的細胞核中的核酸經代謝後會產出普林,這些從身體代謝產生的內源性普林,大概約佔整體 3 分之 2,而其他 3 分之 1 才是從食物攝取而來,也就是說,有些人可能根本沒吃高普林食物,但光是體內的內源性普林就已經偏高,在討論傳言所提到的食物與痛風的問題前,應先讓民眾明白食物與痛風的關係並非那麼絕對,而且食物不只是外源性因素,也會影響內源性的普林。孫榕表示,大部分的蔬果裡都有植化素,植化素的種類繁多,例如胡蘿蔔素、茄紅素、花青素、槲皮素等等,此外蔬果也含有維生素 C、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這些都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人體細胞被自由基破壞,細胞被破壞的少、產生的普林就會比較少,普林被肝臟代謝成尿酸也會比較少。此外還有研究指出維生素 C 可以降低腎臟裡的腎小管對尿液中的尿酸的再吸收,腎小管對尿液中的尿酸再吸收不要那麼大,回收變少、也就是傳言所說的幫助尿酸排出的意思,這樣一來就可以降低血中尿酸的濃度;而維生素 C 也是抗氧化成分,能抑制尿酸所誘發的一些發炎反應,高尿酸不一定會形成痛風,但如果痛風的話,就代表身體已是發炎的狀態,所以維生素 C 兼有降低尿酸的再吸收、減輕發炎反應的雙重功效。 維他命 C、植化素有助 但番茄、花椰菜並非名列前茅維他命C、植化素對有助預防痛風,但傳言的說法是「番茄、青花菜預防痛風」,孫榕表示番茄所含有的維生素 C 也不是排行榜數一數二的;青花菜含有很多的黃酮類、黃酮醇都可以降低尿酸,富含這一類植化素的還有洋蔥、菠菜、地瓜葉、番石榴等等,可見維生素 C、植化素並不是只有番茄或青花菜才有,傳言卻只針對這二樣食物、只說成這二樣食物有這種功效。 動物性來源 比植物性更高風險 孫榕指出,多數人都對於帶殼海鮮、濃湯、啤酒等高普林的食物耳熟能詳,而大部分蔬菜水果的普林含量都相當低,只有黃豆,或是曬乾的蘑菇、香菇類等等的普林含量相對高一點,但並不是吃了高普林的食物就會增加血液中的尿酸,或是增加痛風的風險,例如很多研究都證實動物性來源的普林引起痛風的風險,比植物性來源的普林影響更大,甚至有些研究發現黃豆或是黃豆製品,雖然是高普林食物但卻可以幫助降低尿酸。 高糖、高油、高熱量也是痛風地雷 孫榕強調,痛風族不只應該小心高普林食物而已,例如含有果糖的手搖杯的飲料、高油脂的冰淇淋、精緻澱粉等等加工食物,也都會增加痛風的風險,所以痛風的高危險族群不僅僅只是關心哪些地雷食物高普林,而是應該更全面性的去看待所有可能引發尿酸變高的食物,而且上述這些高熱量的食物也會增加體重過重的風險,體重過重的人尿酸濃度也比正常體重的人稍微高一點,這些隱藏在日常中的高糖、高油、高熱量痛風飲食禁忌卻往往被忽略。 傳言最不恰當的地方就是只講番茄、青花菜,雖然內容也沒有錯,但只強調這兩種食物會有誤導的嫌疑。孫榕提醒民眾,每一種蔬菜水果裡面都有不同的好處,所以營養師都會建議民眾吃的均衡、才能吃的營養,所謂的「彩虹蔬食法」就是均衡攝取各種植化素的概念,有些特定的植化素只會存在於特定顏色外表的食物上,如果只吃紅色的蔬果,就吃不到其他植化素,而且任何哪一種食物都不可能長期吃、吃不膩,多元、均衡的飲食方法才是長久之道,傳言的說法並沒有全錯、但是偏誤,只講了只佔全體事實一部分的東西、雖然內容也算正確但並非事情全貌。結論 番茄、青花菜富含維他命 C、植化素,但各種蔬果各有其不同營養價值,傳言說番茄、青花菜能預防痛風,雖然並不能說是錯誤資訊,但富含維他命 C、植化素的蔬果很多,並非只有番茄、青花菜,傳言只點名這二樣會易生誤導,誤使民眾以為只有這二樣有效。 資料來源: 食藥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風一吹就痛?快來認識「痛風」是什麼 痛風了,是不是一定要吃藥? 長庚醫訊 - 養生常談之「植化素」概說 諮詢專家: 臺安醫院 營養師 - 孫榕(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2/phytochemicals.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8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能吃什麼?補品、中草藥可以吃嗎?地中海飲食5秘訣有助抗發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除了靠藥物治療,日常也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地中海飲食是最適合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一種飲食方式,能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醫師更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自體免疫疾病,為一種慢性漸進式破壞關節的疾病,常侵犯手部小關節。患者初期會有疲倦、很累、精神不佳、胃口不好、體重減少、晨間僵硬感等全身症狀,關節腫脹達6周以上。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女性患者約是男性的3倍。臨床治療多為緩解疼痛,抑制發炎及減緩關節破壞。類風濕關節炎不可以吃什麼食物?也因為是發炎症狀的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靠藥物治療,飲食方面應避免吃容易引起發炎反應的食物,如苜蓿芽、油炸食物等盡量少吃,並減少紅肉、甜食、加工食物的攝取,菸酒也要戒掉。類風濕性關節炎能吃什麼?日常飲食大原則就是「均衡飲食」,食物愈粗糙愈好,整體而言,以地中海飲食最有助抗發炎,此外還要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根據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轉載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楊子穎營養師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季刊》的撰文,地中海飲食5秘訣可維持營養降低發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地中海飲食5秘訣秘訣1:全榖雜糧類取代精製澱粉,減少甜食。秘訣2:大量攝取蔬菜和水果。每天目標至少要攝取5份的蔬菜和水果。祕訣3: 減少紅肉及加工肉品的攝取,以魚、海鮮、蛋、家禽或豆製品為主。秘訣4:每日攝取低脂乳製品,以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秘訣5: 使用新鮮香料來減少調味料使用。(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類風濕性關節炎能不能吃補品、中草藥?診間常見許多病患問醫生,補品、中草藥能不能吃?其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自體免疫系統錯亂,攻擊身體組織導致發炎,並不是免疫力不夠。彰化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田雅之曾受訪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可進補」,吃補品等於火上加油,讓亂了套的免疫系統更強大。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也認為,補品、中草藥等都不建議,而麻油雞、薑母鴨等進補食物能免則免,否則常常一吃就發作疼痛。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才能避免免疫失衡類風濕性關節炎沒辦法斷根,但並不是絕症,患者最重要的還是配合醫囑持續治療,不要擅自停藥,或胡亂服用消炎止痛藥、來路不明保健食品或中草藥,避免發炎因子持續破壞關節,導致關節變形。應遠離抽菸、壓力、長期不當飲食和加工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多運動、多攝取新鮮食物且飲食均衡,藉此降低體內慢性發炎風險及免疫失衡危機。【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
-
2024-02-05 焦點.杏林.診間
碩大胸肌成衛教題材 腸胃內科醫師周宜群帶患者一起健身養肌力
忙於門診、手術及照顧住院患者,加上長時間坐著,缺乏運動,許多醫師在步入中年後,幾乎都有個小肥肚;但對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周宜群來說,可是無法容忍自己腰圍有些肥油贅肉,十幾年來持續重訓健身,鍛鍊肌肉,要求體態,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為多年來的訓練成果留下紀念。曾是過敏小胖子,考上醫學系開始「養肌」人生。周宜群說,自己小時候是過敏的胖子,記得念國小時,身材圓滾滾,一動就滿頭大汗。上了國中,開始運動,跑步、打球,過敏症狀逐漸獲得改善。考上醫學系後,參加大學壘球隊,也踏入重訓世界,開始「養肌」人生。2017年任職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加入健身房,在專業教練指導、矯正下,重量訓練更有效率。透過健身器材與動作,訓練胸、背、腿部等三大肌肉群,雕琢股四頭肌、後腿肌、腰部核心肌群、小腿肌與臀肌。認真投入重訓健身,周宜群早上起床第一件事為量體重,身高165公分,體重63公斤,體脂率僅約10%。他表示,自己是腸胃科醫師,深知想健身、養肌肉,就得嚴格控制飲食,因此,他有意識地瞭解自己每天吃了哪些東西,以及主要組合成分為何,澱粉、蛋白質等占比,對於蛋白質攝取,更是嚴格,需斤斤計較。在院內營養師協助下,他更瞭解各種食材的特性。每天至少攝取體重1.6倍的蛋白質,例如,體重60公斤,就必須攝取100公克優質蛋白質,而最簡單的是吃舒肥方式處理過的雞胸肉。【快來醫師百科分享曾子寧醫師診間的就醫經驗】因為健身,他更了解好食物的重要性。慈濟醫院供應素食,這些年來,周宜群中午固定於醫院用餐,瞭解到蔬果、豆腐等素食對於身體的好處。即使外食,也會盡量選擇原形食物,以及少油、多汆燙的簡單料理,而不選油炸等加工食物。周宜群特別感謝妻子的支持,天天準備自然營養的晚餐,提供豆、蛋、奶等優質蛋白質,讓他持續健身十幾年,無後顧之憂。以自身為例,提醒年長患者多做重量訓練。因健身有成,周宜群上半身呈現倒三角,手臂健碩,有如健美選手,成為國內少見的型男帥哥醫師。穿上襯衫時,胸部位置緊繃,有時還會扣不上鈕釦,門診醫病溝通時,常有病人不自覺盯著他鼓漲的胸肌,突然問:「這應該要練很久吧?」「這問題變成良好互動的開始,可以展開機會教育。」周宜群說,大林慈濟醫院位處偏鄉,多數中老年人不知肌少症的嚴重性,更不瞭解肌力訓練的重要性。因此,他常在診間以自身為例,提醒年老患者要多做重量訓練,多養些肌肉,為日後健康老化奠定良好的基礎。許多上班族抱怨工作忙碌,沒時間運動,回家就躺在沙發上追劇、打電動,周宜群建議,先設法將運動變成一種習慣, 一旦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一兩天不動,就會覺得不自在。周宜群每周運動四至五天,每次至少重訓一小時,訓練不同部位的肌肉組織,健身七、八年,自覺最大好處就是體態挺拔,穿衣好看,與同年齡醫師相較,確實年輕許多。為了留下完美體態紀錄,他預定年底參加健美比賽,穿著窄小的褲褲,上台展現肌肉,迎接人生另一次挑戰。醫院附設健身房鼓勵長者練好肌力,認識運動之必要。周宜群目前擔任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四樓運動中心負責人,該運動中心成立於2022年,採一對一訓練方式,每小時鐘點費500元,費用只有外面商業健身房的三分之一。他表示,希望退休銀髮族能養成運動習慣,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從事肌力訓練,避免肌少症,減少跌倒風險,活得更健康,更有元氣。運動中心創立迄今,聘請三名專業運動教練,累積300多名學員報名上課,大都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周宜群表示,學員主要是從骨科、復健科、腸胃科等門診轉介過來,經醫師診斷評估,認為有接受肌力訓練的必要性。幾年前,周宜群考取了體識能教練執照,有空時,也會下場指導學員。常有患者在門診時問著,「等一下有空,一起練重訓?」此刻是醫師,等一下變成健身教練,讓他職涯生活多彩多姿。周宜群醫師小檔案.現職: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學歷:慈濟大學醫學系.經歷:大林慈濟醫院內科總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良好飲食及運動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如能正確吃、持續重訓運動,一定可以活得健康長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1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點名「8種食物」會愈吃愈累!麥片、咖啡上榜 ,就連能量飲料也是
常常覺得每天好累、好疲勞嗎?可能是飲食習慣造成的喔!營養師程涵宇整理了8種會越吃越累的食物,小心別踩雷。「8種食物」會愈吃愈累1、精緻澱粉→白吐司、白米飯、甜甜圈天然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食物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同時也含有豐富的B群能幫助身體提供能量及營養。而將天然穀物含纖維的外層去除精製後,除了營養變少,還會變得更快消化及吸收,讓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雖然能迅速地提供能量,但隨著血糖下降,反而使身體更容易產生疲累感。▲這樣吃元氣滿滿:用未加工的全穀物例如全麥、黑麥、燕麥等取代精製澱粉 2、含糖食物→含糖麥片脆片、含糖飲料麥片是健康和充滿活力的早餐選擇,但要注意,好吃的麥片背後可能是因為添加了許多糖來提味。研究發現許多早餐麥片含糖量糖占許多中總碳水化合物的50%。這些高糖的食物除了會讓血糖快速波動產生疲勞感,也會增加身體對含糖食物的渴望,在吃甜食的同時也造成一個熱量消耗、疲勞的惡性循環。▲這樣吃元氣滿滿:減少含糖食物3、酒喝點酒能夠幫助入睡?其實不一定!雖然適量酒精可以幫助身體放鬆,但是喝太多,會降低睡眠品質和睡眠時間,隔天一早上醒來反而覺得頭昏腦脹。建議若真的要喝,以啤酒舉例,以1罐330毫升酒精濃度4.5%酒類為限。▲這樣吃元氣滿滿:酒喝越少越好 4、咖啡咖啡因是許多人的精神良藥!適量喝咖啡其實很棒,研究發現喝咖啡可以降低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風險26-34%。不過,研究也發現,過多的咖啡因會對睡眠品質產生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若經常依靠咖啡來提神,而不是適當的營養和睡眠,反而會讓身體越來越累。▲這樣吃元氣滿滿:適量喝咖啡,一天不超過4杯 5、能量飲料喝能量飲料短時間內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精神!研究發現注意力跟記憶力可以增加24%,主要原因是所含的超高糖和咖啡因,一罐能量飲料的糖甚至可以高達52g,遠遠高出一天的上限!當大量的糖進到身體會使血糖迅速上升,快速帶給身體能量,但又會急劇下降,可能會感到比喝飲料前更疲累。而且能量飲料還可能會降低睡眠品質和時間,讓身體無法正常的修復獲得能量。▲這樣吃元氣滿滿:適量喝不過度依賴6、油炸食物高油低纖低會降低腸道蠕動讓消化變慢。消化速度變慢會使身體能量、營養吸收也變慢,而且油炸食物大多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因此產生疲勞感!▲這樣吃元氣滿滿:油炸食物減少吃,一週最多一兩次就好 7、只挑低熱量食物吃導致熱量不足不少人都用低卡餐減肥,但是要注意熱量是提供能量維持生命所必需!如果熱量不足會造成代謝變慢甚至荷爾蒙失調,反而會讓人感到疲憊。▲這樣吃元氣滿滿:低熱量飲食建議還是要透過專業營養諮詢再施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才健康8、超加工食物→香腸火腿、微波食物、碳酸飲料超加工食品是指除了加工的製程,額外添加糖、鹽、油,還會加入多種家裡烹飪不會出現的化學成分(防腐劑、甜味劑、色素等食品添加物),讓食物外表變得更吸引人、把味道變得更濃郁!加上營養素含量低,不但造成身體發炎反應讓我們更累,還會造成肥胖及影響認知功能、情緒。▲這樣吃元氣滿滿:天然食物永遠是最優先的選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03 養生.聰明飲食
少了這一味口感差很大 麥克雞塊用天然澱粉替換的磷酸鹽到底是什麼
「麥克雞塊」一直都是麥當勞的明星商品,但在2023年7月時,麥當勞微調麥克雞塊配方,造成口感有著明顯差異,引發消費者間的熱烈討論。近期麥當勞也透露,影響口感的關鍵原因,就是以「天然澱粉」取代雞肉的合法添加物「磷酸鹽」(phosphate)。2023年初起,陸續有網友猜測麥當勞調整麥克雞塊的配方,並表示「好像比以前乾和硬」、「像是炸物冷掉再炸一次」。實際求證麥當勞,證實麥當勞在2022年就微幅調整麥克雞塊的配方,並在2023年7月完成改版,造成口感的變化。其他如大麥克、雙層牛肉吉事堡、吉事堡等品項,也都因「漢堡美味優化工程」而有所調整。「麥克雞塊改版」一事曝光之後,立刻引起粉絲們的關注,但當時麥當勞並未公佈改版的相關細節。近期麥當勞調整官網的麥克雞塊介紹文字,文中指出「嚴選優質鷄肉,以鷄胸和鷄腿黃金比例調配,並依照麥當勞全球產品規範,以天然澱粉取代雞肉中做為保水成分的合法食品添加物-磷酸鹽,讓美味更簡單!」磷酸鹽對人體有害嗎?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許庭禎博士曾指出,磷是人體中含量第二大礦物質營養素,僅次於鈣,磷在人體內可以磷酸鹽的形態存在於骨骼與牙齒中,也可與其他的蛋白質或軟組織結合,成為調節人體機能的物質。磷經人體吸收後,約85%的磷與鈣形成磷酸鈣,存在於骨骼與牙齒中,作為人體支架的主要結構,也作為血液中鈣與磷的存取倉庫,調節血液中鈣磷含量,其他的部分則經由腎臟排出,或重新回流於血液中。磷酸鹽天然存在於各類食物中,且因磷酸鹽具有穩定蛋白質與酸鹼值的功能,部分食物中含有較高的天然磷酸鹽,通常乳品、肉品、水產品、堅果及豆類作物的含量較高,例如魚類的天然磷含量可達0.6%,而蝦類或乳製品可達0.15-3.5%,堅果類亦可達0.4%以上。腎臟科醫師姜至剛曾指出,「磷」是人體很基本也很重要的元素,而且是體內第二多的元素。因此,一般消費者不需要聞磷色變,反而是避免磷酸鹽的全身性毒性效應,以及減少不必要過多的磷酸鹽攝取,特別是在加工食物,才是首要之事。以漢堡排和牛排為例,因為製作漢堡排,需要加工讓肉塊聚集在一起,為了更容易成形、更飽和,所以會加入磷酸鹽,所以兩者的磷酸鹽就相差了好幾倍。貢丸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同樣是豬肉,貢丸中就含有很多的磷酸鹽。磷酸鹽有哪些功效?磷酸鹽對食物的保存及口感,有其角色與功能,例如加磷蚵仔,保水性會比較好,新鮮度也會較佳,在加磷酸鹽的過程還會讓它形狀比較大一些。此外,遠洋漁業為了保鮮漁獲,還是得加含有磷酸鹽的冰,所以不只是一般加工食品,海鮮也要注意高磷的問題。由於用肉眼、外觀很難去分辨是否含有磷酸鹽,姜至剛建議消費者只能多選取看得到原形的食材,這些通常較少添加磷酸鹽。吃了含磷酸鹽食物會怎樣?如果體內含磷過高該怎麼辦?姜至剛表示,只有尿毒症患者才需主動排除,因為磷對尿毒症患者產生的效應是一般人的3到4倍,因此需要特別使用磷結合劑將其排出,其他人則沒有這樣的需要。姜至剛提醒,磷的攝取過量反而跟提早老化有關係,如果要避免出現身體提早老化,就必須了解低磷飲食的重要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少吃加工食品。【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磷酸鹽讓你提早初老報到!.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3-11-09 醫療.心臟血管
作家范疇猝逝/四大高危險群要小心 飲食注意這種營養素
【編按】知名政略作家范疇本月6日凌晨1時4分因心血管病發,於家中安詳離世,享壽68歲。由於事發突然,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以一曲「燒肉粽」紅遍全台的歌手郭金發,三年前在舞台上表演拿手歌曲時,突然倒下,送醫後被判定心肺衰竭猝死。這一幕令人怵目驚心,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台灣猝死發生率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澳洲,每10萬人就有51人。心臟是人體唯一沒有休息時間的器官,每人每天平均跳動十萬下,一生約跳卅億下。心臟一旦喊累,暫停片刻,醫學上稱為「心臟驟停」,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心臟驟停後,人體失去意識、呼吸異常或中止,最常見的是「猝死」。心臟驟停而猝死的案例,高達七成因心臟疾病引起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短時間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所致,又稱為「心因性猝死」,每年約一萬七千多名病例,一旦發生,僅百分之五可能逃過死劫。防猝死 四大高危險群要小心王宗道表示,心因性猝死有四大高危險群,分別為心血管疾病、心肌病變、心臟功能先天不佳、曾有昏厥經驗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最具關聯性。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榜上,最近一次排名高居第二位,凸顯心因性猝死不容小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導管室主任廖敏村說,心臟驟停後,心臟數分鐘內可能壞死,腦部則在四分鐘內受損,十分鐘以上出現缺氧性腦病變,即使救回也恐成為植物人。根據文獻,若能在一分鐘內給予電擊,急救成功率高達九成,救援時間每少一分鐘,急救成功率以每分鐘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的速度遞減,只要立即電擊,患者幾乎不會出現後遺症。政府近年在許多公共場合廣設傻瓜去顫器之稱的AED,已設置一萬一百卅一台,密度僅次日本、美國。心臟驟停 為何一定要電擊去顫?廖敏村解釋,心臟驟停前,心臟狀態多為突發性心律不整,換言之,就是心臟亂跳,最常見的是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其中心室頻脈最為致命,目前改善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恢復到正常心律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電擊去顫,同時施行心肺復甦術(CPR)。48歲孫姓病友,曾在幾年前突然心臟暫停,所幸在醫院,一旁就有AED,被緊急救回。他動了三次手術,其中一次在體內植入去顫器,他說,因為心臟裝了去顫器,被醫師叮囑不能太常發脾氣,對他是修煉,他因此少罵青春期的兒子。廖敏村說,對於嚴重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反覆出現持續性心室頻脈,或罹患其他猝死機率高的疾病,經醫師建議都可植入體內心臟去顫器,儀器自動偵測心律不整,在患者所需時給予「救命一擊」。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言彬表示,體內去顫器被視為預防猝死的最後一道防線,雖能給予救命一擊,但必須配合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才能維持心臟功能。成人鹽分攝取 超過五成男性超標工作繁忙、三餐不定、外食,沒有運動習慣,導致心血管疾患愈來愈多,台大醫院營養師詹貽婷說,外食最怕攝取過多鹽分,不僅傷害心臟血管,連帶腎臟、肝臟、腸道都受影響,建議成人每天最多攝取六公克鹽,但國健署調查,我國成人鹽分攝取普遍過量,男性超標比率更超過五成以上。國人最常見的「壞習慣」就是喜歡加調味料,炒飯雖好吃,但可能讓一餐鈉含量超標,建議吃新鮮食物,少吃加工食品。詹貽婷說,一碗白飯鈉含量約3到26毫克,若換成薄片白土司,兩片就高達266毫克,泡麵一碗鈉含量可達1200毫克,吃下一碗,等同吃下每天建議攝取量的一半。詹貽婷強調,低鈉並非「完全不攝取鈉」,鈉是人體不可缺少,但過多會造成器官傷害,避免心血管疾病,建議可找營養師諮詢,或減少加工食物,多吃新鮮食物,降低鈉攝取量。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銀髮族注意!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常見慢性病要當心,3種飲食技巧幫你控制
隨著時代的進步,醫療水平的提升,國人的平均壽命也隨之增加,但我們不僅要活得長壽,更要活得健康!所以在今天的文章裡,【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要和你一起解析銀髮族常見的疾病,並如何運用健康飲食來協助控制!銀髮族常見3種慢性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根據國健署公布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40歲以上的國人患有高血壓的比率高達38%!除了先天性遺傳以外,肥胖、長期食用重口味及加工食物、缺乏蔬果攝取、久坐不動、吸菸、飲酒等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是形成高血壓的危險因子。•糖尿病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的盛行率約27.84%。糖尿病可分為兩種類別,而銀髮族所罹患的糖尿病通常是由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所引起的第二型糖尿病為主,例如長期肥胖、缺乏運動、攝取過多精緻糖與精緻澱粉等,使體內的胰島素無法發揮功能,導致血糖過高進而形成糖尿病。•骨質疏鬆症根據國健署發布的「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發現,65歲以上的民眾,每7個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我們的骨質約在20-30歲時會達到巔峰,之後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急遽流失,再加上牙口功能退化、食慾降低、飲食中缺乏鈣質等因素,導致銀髮族一直都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3種慢性病的飲食技巧一、高血壓飲食原則目前國內外最推崇的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便是專門針對改善高血壓情況而設計的,其中的一項重點便是飲食中要有豐富的礦物質鉀來幫助調節血壓。因此對於血壓偏高的銀髮族們,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一些香蕉、菠菜等高鉀食物。二、糖尿病飲食原則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遠離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最重要的一環。根據衛福部國建署建議,糖尿病患者應該遵守定時定量進食與『三少一高』飲食原則:意即「少油、少鹽、少糖」及「高膳食纖維」。因此烹調方式建議多以清蒸、水煮、涼拌的方式來進行;也可選擇燕麥、地瓜來取代精緻澱粉的白米飯作為主食。三、骨質疏鬆症飲食原則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飲食重點在需補充足夠的鈣質,及對骨骼發育有益的營養素如鎂、維他命C、D、K等。所以在日常飲食上建議可加入一把小魚乾、一掌心的堅果及一碗綠葉蔬菜。但對於吃素、牙口功能不佳的銀髮族群,或是想要一次性補充上述全部營養的人,選擇以素食來源製成的複方鈣保健食品來補充也是很推薦的。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輩們豐富的社會歷練與經驗,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給我們許多指引與建議,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能與長輩學習是很難能可貴的機會。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後,你一定更加懂得如何照顧家中銀髮族的健康!Sean在文章的最後祝大家有個幸福和樂的家庭生活~ 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心臟衰竭怎麼吃?水喝太多竟是禁忌!11種飲食原則一次看,7類地雷食物不要碰
心衰竭幾乎是所有不同心臟病之最後共同表徵與死亡前之共病。末期心衰竭患者之預後甚至較癌病患者更差;心衰竭也是心臟疾病患者猝死之危險因素之一。心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收縮與舒張,將血液輸往全身各臟器、部位使用。當這個功能因為某些因素,如心臟疾病等,受到影響或減弱時,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使身體出現不適,就稱為心臟衰竭。最常見引起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心臟功能衰退異常所造成,包括心臟肌肉病變,冠狀動脈病變阻塞,心臟瓣膜病變。常見症狀:咳嗽及喘、疲倦及軟弱無力、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噁心、四肢冰冷、下肢水腫、體重上升、嚴重者會有腹水及黃疸。心臟衰竭的生活+飲食原則心衰竭是一種慢性變化,除了藥物控制之外,也需藉由飲食跟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以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1.維持理想體重攝取適當熱量,平日管理好體重,避免體重過重或肥胖。2.勿喝過多/過少的水分體內過多的水份易增加心臟負荷,導致水腫或呼吸急促等症狀,因此必須遵循醫囑控制每日水分攝取。建議每天的水份攝取應控制在 1000~1500 cc,水份攝取量的計算要包括食物本身含水量、湯、飲料和開水等。3.鹽分管控,採用低鈉飲食每日均衡飲食,且不加調味料的含鈉量約為451~501毫克(約1公克鹽),因此,應儘量避免額外調味料的使用,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等,並避免醃漬類食物,例如:醬瓜、臘肉等,少喝湯汁。4.飲食均衡、選購新鮮食材飲食要均衡營養,每日飲食中包含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肉豆類、油脂類、奶類等六大類食物。若選擇包裝食品,請詳讀標籤內的成分說明,特別要注意總熱量、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鈉含量。5.少量多餐,吃易消化食物選擇易消化食物,足夠纖維以幫助排便,儘可能少量多餐、減少油炸。6.選擇含鉀、鈣、鎂豐富及高纖的食物,有益降低血壓。7.選擇富含維生素B群食物,尤其是葉酸、維生素B6、B12等有保護心臟的功能。8.多攝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海鮮類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可降低血脂。9.適當的休息、保持舒適安寧的環境、限制訪客、減輕焦慮、保持愉快的心情。10.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能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11.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心臟衰竭的7類地雷食物1.超商超飽便當:除了主菜本身含鈉量就高外,所搭配香腸、酸菜也屬於高鈉食物。 2.熱狗:製造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若再塗蕃茄醬等調味料,易使含鈉量爆表。 3.泡麵:一碗碗裝泡麵的鈉含量近2400毫克,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的鈉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吃光一碗泡麵,鈉攝取量就超標。4.洋芋片、韓式海苔等零食:留意有些餅乾及韓式海苔,上面會額外灑鹽,會不自覺的攝取過多鈉。 5.湯品、加工食物:丸子、餃子類,食物種含有過量的鈉,不建議食用。6.調味料及醃漬類食物: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醬瓜、臘肉等。7.限制酒精攝取(純酒精10公克以內/天)看完以上介紹的11個生活與飲食原則好習慣,及7個地雷食物要避免,知道要怎麼做避免發作、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了吧。除了上述的日常生活習慣,平時也要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也請記錄每早空腹時的體重及血壓與心跳,定期回診追蹤病況,才不會病情突然變嚴重而不自知,發作時恐為時已晚。延伸閱讀:.一次了解心臟衰竭的症狀、原因、危險族群和預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重大元凶動脈粥狀硬化!5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參考資料:.高雄榮民總醫院-安心做美食心衰竭飲食手冊.三軍總醫院-什麼是心臟衰竭?.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心臟衰竭病人之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心衰竭疾病飲食原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幫助病人不當心苦人 談心衰竭飲食原則
-
2023-10-17 養生.健康瘦身
輕斷食減重,還可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專家提醒健康斷食最重要一原則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斷食能「一鍵重啟基因」,但專家表示,基因為先天性遺傳,表觀遺傳學才有後天行為「調節基因表達」的說法,傳言有誤導之嫌。 (2)肥胖醫學會公開在指引中表示,斷食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但與傳統的低熱量減肥法效果相當。國健署則公開宣導,「斷食為不正確減肥方法」、「尚未有足夠的實證證明斷食能夠治療癌症」、「糖尿病患者貿然斷食可能導致低血糖、腎臟損傷 」。專家則提醒,飲食內容比飲食時間重要,斷食必須配合飲食內容的調整才能有促進健康的效果。網傳描述「輕斷食挨餓對人體重新調整」的影片,片中提及輕斷食的好處包括「一鍵重啟基因」、「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看上去的年齡至少年輕 5 到 10 歲」。但台灣肥胖醫學會表示,間歇性斷食因為降低攝取的總熱量及胰島素因素,雖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參數,但與傳統的低熱量飲食法效果相當;營養師也表示,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胰臟炎、肝衰竭等各種疾病的病患不可進行斷食、以免發生危險,斷食必須搭配飲食內容的調整才能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傳言只講求飲食的時間,卻不提飲食內容,恐使民眾誤導而貿然自行嘗試。 輕斷食能夠重啟基因? 原始謠傳版本: 輕斷食 挨餓對人體重新調整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內容描述「我做整體自然健康療法這18年裡面,其中一個非常好的健康方法,那就是挨餓,當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我們的基因才可以重新再去啟動,所以我們的基因它都是為了挨餓存在,為了保護我們,那反而這近2、30年,為什麼那麼多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情況出現,其實更大原因是因為吃太多了,吃多了以後我們的基因就重新開始要去適應,過去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多、你現在扔給我這麼多食物,我處理不完,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就會形成高血糖、高血脂、血壓高或者是各種慢性疾病,都是因為胰島素而存在的。」 查證解釋: 官方專業指引:斷食的減重效果沒有更優 包括 168 斷食在內的各種斷食法近年引起注意,MyGoPen 實際查詢具有公信力的資料,衛福部國健署於 2023 年 1 月出版最新版的「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該指引由國健署長吳昭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共同掛名,在這本高達 205 頁、具有官方立場及專業效力的指引中,其中第 109 頁引證諸多研究出處,指出「間歇性斷食法可有效減重及改善代謝參數;但與傳統的低熱量飲食法相較則效果相當」、「機轉上常歸咎於降低的熱量攝取及胰島素」、「欠缺一年以上的長期研究 」,其最後結論為「間歇性熱量限制法或可替代傳統低熱量飲食法,但效果沒有更優」。 十大族群不適合斷食 MyGoPen 諮詢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營養師蔡一賢,她表示傳言在沒有提到任何前提之下,直接就說輕斷食可以有種種好處,但其實醫學上的「間歇性禁食」並不適合某些特殊族群,這是民眾在討論間接性禁食前,一定要先特別注意的,不適合間歇性進食的族群包括: (1)18歲以下的兒童跟青少年 (2)懷孕或哺乳的婦女 (3) 飲食失調症患者:例如吃東西會覺得噁心,或是吃太多之後會自己催吐等厭食症的患者。 (4)嚴重的低體重病人 (5)糖尿病的酮酸中毒症 (6)急性或慢性的胰臟炎 (7)急性或慢性的肝衰竭 (8)家族性脂肪代謝異常 (9)脂肪酸氧化作用缺陷疾病 (10)第一型糖尿病患:因為注射胰島素,若又進行間歇性禁食,恐增加低血糖等風險。 蔡一賢強調,不管是傳言提到的輕斷食、或是任何有關身體健康的行為,在得到好處之前,首先要先避免壞處,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上述族群因為有特殊的生理需求,傳言不能一窩蜂地轉傳而忽略提醒相關的危險性;此外,蔡一賢強調,除了這些特殊族群之外,一般人要進行間歇性進食,也一定要在醫師或營養師的飲食計畫跟監督下執行,而不是自己 DIY,蔡一賢以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為例,糖尿病患通常合併有肥胖症、使用多種不同機轉的降血糖藥物控制血糖,這樣的病患如果能把體重控制下來、達到理想體重,事實上對糖尿病也有很大的幫助,醫師或營養師會依據專業幫病患計算藥物、食物怎樣搭配安排,才能夠達到效果、減少風險。 應由醫師、營養師指導 不能自行嘗試 蔡一賢表示,間歇性禁食最常被提到的包括 168 斷食法、52 禁食法等等,168 就是一天當中連續16 小時斷食、只集中在 8 小時內進食,52 禁食法則是正常吃 5 天、挑 2 天減少飲食,蔡一賢提醒,即使要進行間歇性禁食,也必須慢慢導入,而不是一下子就完全進入狀態,就像運動之前要熱身、結束後要做收操的回復運動一樣,不是一下子完全嚴格斷食、禁食。蔡一賢指出,她曾有一位年輕女性病例,雖然也不胖但是想要減重就自行節食少吃不吃,後來出現皮膚粗糙、掉頭髮、月經停止,這就是明顯的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例子,蔡一賢強調,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可能有一些還沒發現的疾病,貿然進行斷食可能短時間瘦下來、自己也覺得很開心,但其實瘦得非常不健康,甚至瘦的是肌肉量的流失而不是體脂,所以必須呼籲民眾,間接性禁食應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依每個人狀況不同、以專業漸進的方式進行。 蔡一賢呼籲民眾「吃什麼,比什麼時間吃更重要」,健康飲食的原則其實應該注重的是飲食的內容,而不只是傳言提到的飲食時間,蔡一賢指出,飲食時間的問題其實是源自於現代人 24 小時都能活動、都能吃到東西的生活型態,任何時間都能工作、上街,任何時間也都能買到食物、叫到外送,以她從營養學的觀點而言,168 斷食法也不過是比較回到之前的正常生活狀態、比較符合以前人的飲食型態而已;而傳言只提到斷食,卻完全沒提吃什麼,如果輕斷食之後暴飲暴食高油脂、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不但營養價值低又會造成身體負擔,這樣輕斷食後報復性進食對身體反而更不好,傳言偏頗地只說斷食的好處,卻沒有提醒相關的配套措施及注意事項,可能使民眾誤解而貿然自行嘗試。 飲食內容比飲食時間更重要 傳言提及「挨餓可以讓基因重新啟動」,「輕斷食是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蔡一賢強調,能夠長期維持的飲食習慣才是符合人性的行為,例如強調多吃大量蔬果、魚肉禽肉、少紅肉加工肉品的「地中海飲食」就會比斷食更容易做到;傳言說斷食能「一鍵重啟」基因的說法不是改變基因,而應該說成「基因的表現」比較適當,就像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探討在不改變 DNA 序列的前提下、調節基因的表達,每個人從父母身上得到先天性的遺傳基因,但後天好的飲食或運動等生活習慣,使得某些疾病基因不被啟動,但若是高油、高加工食物以及菸、酒、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就會刺激相關的基因、造成細胞病變。 斷食不能治糖尿病、癌症 蔡一賢強調,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輕斷食是一種激進、不符合日常生活習慣的方式,輕斷食的科學實證目前大多都僅限於動物實驗,極少有人體實驗的研究,而且這些鼠類的輕斷食研究也同時操作包括飲食內容的調配,這也是要特別提醒民眾的地方,不要一昧迷信斷食的好處,而忽略飲食內容的優劣才是關鍵。 傳言還提到「無論什麼身體症狀,只要輕斷食,身體症狀都會有很大的改善」,MyGoPen 查詢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資訊,其中國健署官網就曾於 2018 年發布「不正確減肥方法 」資訊,內容提到「斷食法可能造成各種重要營養素缺乏、體重掉落太快、肌肉流失,也可能造成腎臟及腦部的損傷」。而 2020 年保健闢謠專區的「斷食可以治療癌症嗎?」則公開宣導「目前尚未有足夠的實證證明斷食能夠治療癌症,雖有少數實驗研究和動物試驗結果顯示短期斷食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減緩特定癌症的生長和擴散速度等,但由於這些都是動物研究,因此尚不清楚人類是否有相同的結果」。而「斷食法可以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是真的嗎?」一文則強調,「糖尿病患者貿然採用此種斷食法,還可能因為熱量攝取不足,導致低血糖發生,甚而身體將脂肪分解燃燒產生酮體,造成腎臟損傷」。 結論 傳言強調輕斷食的好處,提出「輕斷食一鍵重啟基因」、「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基因才可以重新啟動」、「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但包括國健署、肥胖醫學會、營養師都指出,斷食無法治療糖尿病、癌症,而備受爭論的減肥效果則與傳統低熱量飲食法相當,傳言「斷食重啟基因」、「斷食治百病」為錯誤說法。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不正確減肥方法 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 諮詢專家: 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 - 蔡一賢(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3/08/gene.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12 養生.抗老養生
林志玲48歲像20歲的凍齡秘密!營養師曝志玲姊姊「9個抗老保養好習慣」
「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與日本演員AKIRA,於2019年在台南舉辦浪漫婚禮轟動台灣、日本演藝圈,林志玲雖比Akira大7歲歲,卻看不出2人年齡上的差距。即便步入婚姻、升格人母,依舊散發著甜美優雅的女神氣息,究竟她的皮膚、身材是如何保養得宜,讓48歲的她可以看起來像20歲的少女,高敏敏營養師在臉書分享她研究的志玲姊姊抗老保養之道,跟著做你也可以跟林志玲一樣凍齡優雅。9個志玲姊姊的皮膚、身體的凍齡保養秘訣高敏敏營養師研究了志玲姊姊修養之道,要給大家奉上「能凍齡的宇宙飲食法」,趕緊來看看膚如凝脂、纖細身型的保養秘訣吧!1.每天喝足2000c.c溫水 絕對不喝冰冷開水以熱飲取代冷飲,因爲熱飲能幫助血液循環。2.儘量少吃加工食物加工食物不只熱量高、含鈉量高、油脂也偏高,都是造成肥胖老化及不健康的兇手。建議以原型食物為主:蛋白質選擇魚肉、蛋、雞肉等,其他則以燕麥、蔬菜、堅果等為主。高敏敏強調多吃「看得到食材原型」,也是營養師常常宣導的飲食重點。3.居家蒸氣保持肌膚濕度志玲姊姊說她,一年四季再熱都不吹冷氣,因為冷氣會把肌膚水分都吸走,長期下來會加速肌膚老化。除此之外,他也會在家放精油蒸氣肌,不只能舒緩身心靈,還能維持肌膚水潤。如果家中沒有蒸汽機,也可以在床頭放條濕毛巾,也有同樣效果!(其實就是維持濕度在人體適合的範圍)4.保持正面能量志玲姊姊持續用運動來維持好身材,但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很單純的想讓身體能夠保持健康,讓自己有持續存在的意義!不只如此,她認為「當自己充滿陽光,便可將陽光帶給別人,就像是一種感染力!自己快樂,別人也會感快樂」。對她來說,保持快樂及正面能量就是很棒的補品。5.每日睡前舉腿運動林志玲每天都會做抬腿運動(美腿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大家也可以試看看空中腳踏車、靠牆抬腿、側躺抬腿等動作,日積月累下來一定會看到效果。6.每日有氧、拉筋運動用運動訓練身體不同部位,維持完美體態,並幫助身體延展、放鬆肌肉。7.每一餐蔬菜和水果居多蔬菜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多多益善;並選擇需要多咀嚼的,增加飽足感、不易暴飲暴食。纖維也有助腸道健康、有效排出代謝廢物。水果部分可以選擇低GI、高飽足感的水果,像是蓮霧、蘋果、火龍果、芭樂都很不錯。8.戒掉了甜食糖分攝取過高,除了肥胖之外,也容易導致發炎體質。畢竟精製糖到身體裡,會產生「糖化終產物AGEs」造成老化⋯。但如果凡人如我,若真的想吃甜,高敏敏建議每日精製糖攝取量不超過整天總熱量的5%!9.嘴饞會以無糖優酪乳或優格取代甜點優酪乳和優格含有豐富的益生菌,也能補充鈣質。最後高敏敏提醒大家,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法,並養成健康好習慣。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長久保持優雅健康,找到自己的修養之道。延伸閱讀:.林志玲談當媽心情!育兒不是一人的事,經營婚姻隨時不忘貼心小細節.林志玲淚崩「媽媽不認得我了」!失智症三期別,中期日常生活已需協助.昔墜馬與死神擦身而過!林志玲:遇到問題時「面對、解決或放下,然後啟程。」
-
2023-08-05 養生.聰明飲食
60歲楊紫瓊凍齡秘訣大公開!一圖看「影后三餐食譜」,只吃1型態食物+每日3運動
【本文重點】60歲楊紫瓊因電影《媽的多重宇宙》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成為首位亞裔女性得主。她保持健康陽光的形象,沒有老化的跡象。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她的三餐飲食食譜,60歲凍齡秘訣大公開。--by ChatGPT楊紫瓊靠著電影《媽的多重宇宙》如願摘下了奧斯卡女主角獎,成為首位亞裔影后!在台上說:「女士們,別讓任何人告訴妳,妳已過了巔峰。永遠不要放棄!」60歲的她完全看不出歲月的痕跡,健康陽光的形象,只有光彩動人可以形容,營養師高敏敏特別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分享影后的三餐飲食大公開。楊紫瓊三餐飲食食譜早餐:燕麥片搭配牛奶/咖啡通常會選擇燕麥片搭配牛奶/咖啡,也會改吃燕麥片+蜂蜜+葡萄乾+咖啡;這樣的組合有澱粉但高纖、低熱量。.麥片:大家如果不想吃麥片,也可以其他未精製澱粉做替換,像是地瓜、芋頭、南瓜、糙米、玉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蜂蜜:而蜂蜜比起其它的精緻糖來說,多了一些微量的礦物質跟營養元素。因為天然的蜂蜜是工蜂們把辛苦採集到的花蜜在蜂巢中濃縮熟成的產物裡面的葡萄糖及果糖可以補充能量。.葡萄乾:另外新鮮的葡萄曬乾後會產生更多營養物質:類黃酮、酚酸、槲皮素等優秀抗氧化物,可以增加身體保護力,少量攝取是很不錯的。.黑咖啡:最後搭配黑咖啡是因為黑咖啡比較不會胖,因為額外的添加物少、熱量也最低。適量喝、正確喝還能幫助增加新陳代謝、保持清醒、提升工作效率、燃燒脂肪、抗氧化。午餐:大蒜羅勒義大利麵+新鮮沙拉午餐會選擇大蒜羅勒義大利麵+新鮮沙拉,或選擇雞肉沙拉+水果,用高纖和低脂蛋白質取代紅肉(魚肉、海鮮皆屬低脂蛋白質),補充適量澱粉及蛋白質之外還有膳食纖維及植化素,這樣搭配下來就是很營養均衡的一餐!晚餐:龍蝦(低脂海鮮)+蒸蔬菜+紅酒(少量) 通常會選擇低脂海鮮+蒸蔬菜+少量紅酒,也會選擇吃魚肉+雞肉+白飯+蔬菜。比較要注意的是酒精適量即可,畢竟喝酒=喝油!高敏敏提醒,酒的酒精濃度越高,熱量也越高。平時多喝水:4種年齡從體重看一天該喝幾cc平常以水為主,多喝水可以避免飢餓感。健康的人可以依照飲水建議量來喝:.一歲以前的嬰兒:不須特別額外喝水.學齡兒童(7~12歲,20Kg以上皆適用):「體重kg X 50~60,每日上限2400ml.青少年(13~18歲,50kg以上皆適用):「體重kg X 30~35」,每日上限3500ml.健康成人:體重kg X(30~35)多吃原型食物 每天瘦身3運動有沒有發現,楊紫瓊的擇食上會選擇原型食物,畢竟加工食物不只熱量高、含鈉量高、油脂也偏高,都是造成肥胖老化及不健康的兇手。如果餓了或嘴饞,建議可以吃各式水果優格,或無調味堅果、穀物棒等低卡零食,補充好油脂及維生素。擇食之外,楊紫瓊秉持著「少量多餐、不節食、不餓肚子」的健康飲食習慣,不讓自己餓肚子很重要。除了健康飲食,楊紫瓊更是遵守「每日瘦身3運動」,每天都會進行鍛鍊,像是游泳、瑜珈、快走等運動,來維持自己的靈活性,雖說是簡單的3運動,現代人來說是有點小挑戰。高敏敏表示,其實想要有效瘦身,最好的方式就是「飲食搭配運動」,你會發現更加有感。除了以上鍛鍊,其他運動也很推薦大家執行,建議一週運動2-3次。更可以融合有氧和重訓,維持體能的彈性與平衡,用運動訓練身體不同部位維持完美體態,並幫助身體延展、拉伸肌肉。最後,高敏敏提醒,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法並養成健康好習慣很重要,堆積在身上的也肥肉要想辦法趕緊剷除,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長久保持優雅健康,找到自己的修身之道。延伸閱讀:.減肥總失敗又復胖?高敏敏授「6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咖啡因可助減肥?研究:血液中咖啡因含量高者BMI較低,患糖尿病風險也低.極端節食三風險「恐造成飲食障礙」 日常減肥撇步這樣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9 養生.聰明飲食
鹽水雞助減脂減重!營養師教你吃鹽水雞6原則,不易致癌、熱量低、營養均衡
鹽水雞雖然常見卻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幫助。孫語霙營養師指出鹽水雞的優點,並建議吃的時候注意6件事,更有助養生、減重!鹽水雞4大好處不只好吃,營養均衡有助養生和減重! 孫語霙營養師表示,鹽水雞食材準備過程通常是經水煮後涼拌,營養較少被破壞,也不會因高溫使油脂劣變增致癌風險,熱量也較低,所選食材肉類大多是雞胸肉、雞腿肉、雞翅等,蔬菜類也非常多元,也有澱粉類,有的攤位甚至還有水果類,營養相當均衡。整體而言不論是對減重、健康都可說是非常有幫助的料理。民眾挑選食材也可以留意種類。 肉類、蛋白質類:蛋白質類除了雞肉、內臟、其他肉類以外,也包括了加工程度較小的豆干、豆皮、蛋類等。 蔬果類:如花椰菜、木耳、水蓮、苦瓜、金針菇、筍片、洋蔥、海帶、小黃瓜、胡蘿蔔、白蘿蔔、秋葵、杏包菇、西洋芹、龍鬚菜、玉米筍、四季豆等。水果類也有許多會放進蘋果。 澱粉類:澱粉類可分成原型食物及加工食物,原型食物可如馬鈴薯、地瓜、蓮藕。加工食物類則包括了米血糕、糯米腸、甜不辣、芋頭糕等。 加工食物:除了上述提到的米血糕、糯米腸、甜不辣、芋頭糕,也包括素腰花、鑫鑫腸、百頁豆腐、貢丸等,都可視為加工食物。 吃鹽水雞注意6件事助養生!營養師:比例抓好還有利減重。 孫語霙營養師表示,鹽水雞雖大致而言是個相當健康且營養均衡的料理,但也不是怎麼吃都健康,也有需要留意的地方。 鹹度減半、辛香料佳:涮嘴可說是鹽水雞最大的賣點之一,讓人一口接一口,這也會放相當多的調味料或辛香料。不過若是鹽、胡椒粉、辣椒粉等調味料過多,除了容易影響心血管健康、引起三高等慢性病,也容易水腫,不利控制體重。因此建議吃的時候可和店家要求鹹度減半或更少,調味盡量以及蔥、蒜、洋蔥、辣椒等天然食材的辛香料為主。 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地雷食物:食材挑選建議以原型食物為主,加工類食物在製作過程當中除了營養被破壞,也通常會加入不少調味料,對於健康較不利。而雞肉雖為原型食物,但油脂或熱量較高、肉又較少,建議以雞胸、雞肉為主,避免雞皮、內臟、雞翅。不過為達身心平衡,若真想吃,建議可點一份就好。 留意種類搭配比例:以健康養生來看,建議蔬菜、水果、蛋白質、澱粉等量,更理想的狀態是蔬菜比其他種類更多,對減重也有幫助。以常見點5份為一個套餐來看,可雞肉1份或其他蛋白質、蔬菜3份、澱粉1份,水果類1份可自行斟酌。 特別留意澱粉類:特別提醒澱粉類,許多人隨個人喜好糯米腸、甜不辣、米血糕、芋頭糕一起點,當餐的澱粉量恐攝取過量,不利血糖也不利減重。 牙口不佳者可挑軟的吃:像是掉牙、缺牙、戴牙套、顳顎關節受傷等咬合不易的族群,可以點胡蘿蔔、白蘿蔔、豆干、筍片、小黃瓜等,質地較軟、較脆、較容易咀嚼的食材。 部分族群斟酌:鹽水雞畢竟大多為餐車攤位、許多食材又以生食為主,水煮冰鎮也不會再經過加熱,或多或少會有細菌,對免疫力正常的一般人而言影響不大,但對癌友等免疫力不佳族群風險就較高。而洗腎、透析的腎友,則除了考量免疫力,鉀、鈉也需嚴格控制。兩族群建議斟酌或避免。 《延伸閱讀》 .最佳減重飲食法:彈性素食!營養師:穩降體重,還助防三高、癌症! .「超加工」比加工食品更傷?!光2週影響就差很大,營養師:真的少吃。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27 養生.聰明飲食
6大傷腦食物要少吃!營養師教麥得飲食這樣吃,腦袋更清晰
民眾注重護腦,希望腦袋清晰,多會吃許多有利於腦的食材,不過難免也會吃進許多「傷腦筋」的食物。嫚嫚營養師指出常見有害於腦的食物、以及有利於腦的飲食模式,更有助養腦! 防腦霧、失智症等腦風險,常見6大傷腦食物要少吃! 嫚嫚營養師指出,日常常見有害於腦的食物可包括人工反式脂肪、添加糖、精緻碳水化合物、超加工食物、酒精、高飽和脂肪等,這些都容易對身體造成長期發炎狀態、傷害全身,包括腦部。若長期攝取可能漸漸出現腦霧、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起伏大、甚至增加失智症風險。 人工反式脂肪:常見於各類人工食物當中,有別於牛、羊等動物的屬於短鍊的天然反式脂肪,人工反式脂肪屬於長鍊、易堆積在人體內、難以代謝,除了發炎反應也會造成心血管健康問題。 添加糖:如含糖飲料、各種甜食等,易引起較高的發炎反應、氧化、破壞身體組織等,且也容易形成糖上癮、依賴性,使得身體長期發炎,這也是為什麼手搖飲常讓人一周不只一杯。 精緻碳水化合物:除了添加糖,主要容易影響健康的也包含各類零食、餅乾、蛋糕等,過量攝取易使血糖大幅波動影響腦部,除此之外也容易形成肥胖、三高、代謝症候群等問題,這也更進一步傷害血管、心腦血管。 超加工食物:如一般的洋芋片、汽水等看不出原本天然樣貌的食物,可說是全天然的垃圾食物,大多僅有糖、鈉、熱量等使身體發炎、氧化的人工成分,沒有其他助腦、助身體的營養。 高飽和脂肪:包括紅肉,以及培根、香腸等加工肉品。紅肉雖然也有其營養,但非必須,且過量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而高加工肉品常見營養被破壞、高鈉、高糖等有害人體的人工添加物。 酒精:對腦部是直接的傷害,因此可見酗酒者精神、情緒、思考狀態都普遍不佳。就連過量紅酒也是傷害高於健康,地中海飲食中也有不少專家認為適量紅酒是為了身、心健康平衡。 護腦飲食需培養長期習慣,麥得飲食這樣吃腦袋更清晰! 嫚嫚營養師表示,日常想透過飲食護腦,需要注意的是並非吃什麼可以有利腦部,而是什麼樣的飲食習慣有助於腦,差異在是否長期攝取,像是麥得飲食就是對於腦部、身體健康非常有利的飲食習慣。 麥得飲食的主要重點、關鍵食材在於綠葉蔬菜,如青江菜、地瓜葉、羽衣甘藍等。莓果類,如草莓、藍莓、覆盆莓等。堅果類,如核桃、胡桃、杏仁等。特擊初榨橄欖油則做為主要食用油。全穀類可選糙米、蕎麥、燕麥等。豆類及禽肉類則如黃豆製品、黑豆、雞肉等。魚肉類可選鯖魚、鮭魚、鰹魚等。據研究,這樣的飲食方式可減緩腦部衰老約7.5年,長期執行更可降低53%阿茲海默症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白飯雖然也有其營養,但相較之下全榖雜糧更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可幫助腸道菌叢健康,而腸道健康也會影響腦部,醫學稱「腦腸軸」,因此澱粉多鼓勵以非精緻澱粉的顴骨雜糧類為佳。 《延伸閱讀》 .防失智、防腦霧怎麼吃?營養師推麥得飲食,紅肉真的別吃太多! .15種養腦、補腦食材!營養師:充分咀嚼更助增強記憶力!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6-04 醫療.百病漫談
大腿不是越瘦越好!醫師揭殘酷真相:肌肉量太少,大多是脂肪
大腿粗細影響外觀,特別是女性普遍更是在意,不過大腿可不是越細越好。具減重代謝專長的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 陳榮堅醫師指出影響,並建議在意大腿外觀的民眾可用更健康的方式「養腿」,以免大腿瘦出病來。大腿太細如同「脂肪腿」,醫:肌肉太少,大多是脂肪。理想大腿圍:陳榮堅醫師表示,人的體態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性,而體態需關注的不單只有身體,也和腿部的粗細息息相關,特別是大腿,且並非越細越好或越粗越好。綜合東西方各國的研究,大腿圍小於46公分或大於60公分都可能對身體健康不利,又或者說意味著有血管健康風險存在。大腿的肌肉和脂肪關係:醫師解釋,體脂率和肌肉量有關,大腿圍的組成包括了肌肉和體脂肪。大於60公分往往意味著體脂肪過多,這相信民眾較能理解。但若大腿圍小於46公分,這除了體脂肪低以外,往往也代表著肌肉量過少,主要都是體脂肪,體脂率高,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大腿太細,小心各疾病纏身:當人體肌肉量少,代謝也會較差、免疫功能也會較弱,再加上體脂高,有不少研究就發現大腿過細的族群,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的風險,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甚至死亡機率都來得比一般體態者更高。特別注意,這些疾病並非肥胖者的專利,也有不少人其實體型是瘦的,這就是所謂的「病態瘦」,提醒民眾多加留意。四肢較瘦,大多都胖在肚子?醫:這種最需擔心內臟脂肪!陳榮堅醫師提醒,四肢較瘦,但是體脂防大多集中在腹部、腰圍一帶,有如竹籤叉貢丸的鮪魚肚或啤酒肚,這種體態也是較不健康的。除了四肢大多可能如前述是由體脂肪所組成,另外也意味著內臟脂肪較高,因此才會呈現這般體態。這種型態也就容易出現各種器官疾病或癌症,例如脂肪肝、肝癌等,也包括三高等慢性病。這也是為什麼鼓勵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大腿不是越瘦越好!簡單2招瘦得更健康。陳榮堅醫師表示,民眾若想要體態瘦得健康,養成飲食和運動的良好習慣都很重要。而所謂的習慣,不單單只是做而已,而是要讓其融入到生活當中,正如每天洗澡的習慣一般,真正去習慣。飲食調整:醫師指出,現代人普遍有營養過剩的情況,該減少相對不必要的食物,其中最需要減少的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白米、白麵、麵包等,並非完全不吃,而是建議酌量,例如減半。其他也包括了肥肉、加工食物、甜點等精緻糖等。而需增加的則為蔬菜、水果,蛋白質則建議以豆類及瘦肉為主,並選擇原型食物。運動習慣:運動方面則建議從簡單的開始做起,尚且不必一定要去健身房或是出去慢跑,可從簡單的一天5下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或是一天10秒的棒式做起。而下肢則可深蹲個5下,若膝蓋或行動較不方便,也可躺在床上改以抬腿進行。這樣看似非常簡單,但其實日久累積也可培養出肌肉量,且不會因為下雨、懶散等各種原因而取消。待身體習慣後也可再逐漸上調次數。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能夠進行、持之以恆,而非要求自己一次到位,沒到位便荒廢。而若有需要,也可以尋求減重專長醫師協助,更有助瘦得好看又健康。《延伸閱讀》 .胖肚子更易得心血管疾病!醫:位置比體重更重要。3關鍵健康減重。 .簡單熱門的減肥組合技!168+211+飲食順序,穩瘦又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02 養生.健康瘦身
名嘴專吃「冷飯」,抗性澱粉助減22公斤!4大類食物這樣料理都有抗性澱粉,「隔夜燕麥」也有
名嘴王瑞玲 靠「冷飯哲學」無痛減22公斤瘦身減肥有各種方法,名嘴醫藥美食記者王瑞玲4月19日曾於個人臉書公布自己的瘦身成果,體重從69.5公斤降到50公斤,體脂35掉到18,她說自己靠著「冷飯哲學」,無痛苦減掉22公斤!王瑞玲經常在個人臉書PO分享她到各地工作吃美食,常見忙碌的她發文寫道買御飯糰當餐點,「御飯糰當早餐,搭配無糖咖啡,細嚼慢嚥真的會很飽…」她強調沒業配御飯糰,幾年來在減重的路上也試過很多種方法,現在終於找到自己減重的「冷飯哲學」瘦下來。為何吃冷飯可以瘦身?食藥署曾於「闢謠專區」指出,米飯在加熱後冷卻的過程中,會提升「抗性澱粉」含量,這種澱粉不易被小腸酵素分解,進入大腸後會被腸內菌叢發酵成短鏈脂肪酸,其功能類似膳食纖維,即便沒有產生熱量卻會帶給人體飽足感。抗性澱粉好處多 控制血糖、降低膽固醇、預防便秘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hopkinsdiabetesinfo.org網站介紹,當澱粉被消化時,它們通常會分解成葡萄糖。而因為抗性澱粉在小腸中不被消化,所以它不會升高葡萄糖。大腸中的發酵則會在腸道中產生更多有益細菌和更少有害細菌,健康的腸道細菌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其他的好處還包括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降低罹患結腸癌的風險。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有哪些王瑞玲的「冷飯哲學」,其實就是利用抗性澱粉的好處之一。但抗性澱粉並不是只有冷飯才有,很多食物也存在抗性澱粉,像是榖類、種子及豆類等未加工食物;生馬鈴薯、青香蕉等也都是抗性澱粉的一種。並根據hopkinsdiabetesinfo.org資料解釋,抗性澱粉的量隨熱度而變化。燕麥、綠香蕉和大蕉在煮熟時會失去一些抗性澱粉。另一種抗性澱粉是在蒸煮和冷卻過程中製成的。已冷卻的米飯比煮熟但未冷卻的米飯含有更高的抗性澱粉。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包括:1.大蕉和青香蕉(隨著香蕉成熟,澱粉變成普通澱粉)2.豆類、豌豆和扁豆(白豆和扁豆的抗性澱粉含量最高)3.全穀物,包括燕麥和大麥4.煮熟冷卻的米飯增加抗性澱粉的料理方式hopkinsdiabetesinfo.org還提供大家如何在飲食中添加抗性澱粉的一些料理方法:1.提前一天煮米飯、土豆、豆類和義大利面,然後在冰箱中冷卻一整夜。吃之前把澱粉重新加熱一下就可以了。再加熱不會減少抗性澱粉的含量。2.燕麥片不要用煮熟的方式吃。可將未煮過的燕麥浸泡在牛奶或非乳製品中並冷藏過夜(稱為隔夜燕麥)。3.將扁豆加入沙拉或湯中。4.用木薯粉或馬鈴薯澱粉、生香蕉粉等代替麵粉。最後還要提醒,減肥不止單靠吃某一項食物,飲食均衡更重要,並且要多運動,才能成功瘦身。「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RS)是什麼?抗性澱粉是一種不被小腸澱粉分解酵素作用的澱粉,其進入大腸後,會被腸內菌叢發酵成短鏈脂肪酸,其功能類似膳食纖維。因人體無法消化抗性澱粉,雖具飽足感,但是沒有熱量。抗性澱粉分為4類:第一類RS1:為澱粉消化酵素無法接近的澱粉,存在於榖類、種子及豆類等未加工食物中,其澱粉質被包埋於食物基質中,受到蛋白質成份之遮蔽,使澱粉酵素無法作用。第二類RS2:為具抗性的天然澱粉顆粒(含未糊化之澱粉粒),存在於生馬鈴薯、青香蕉、高直鏈玉米澱粉中。第三類RS3:為回凝澱粉,存在煮熟後放冷之米飯、麵包等的老化澱粉中。第四類RS4:為經化學修飾或熱處理的澱粉產品。(資料來源/食藥署)【參考資料】.臉書粉絲專頁「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食藥著闢謠專區-聽說冷飯比熱飯的熱量低,這是真的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hopkinsdiabetesinfo.org》WHAT IS RESISTANT STARCH?
-
2023-05-04 養生.運動健身
美國運動醫學會盤點運動前必了解10要點!有效幫助增肌減脂
近年來國內的運動風氣興盛,越來越多人開始鍛鍊身體、訓練體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頻率很重要,在進行鍛鍊前應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運動前後該如何補充,去了解體內哪些賀爾蒙或因子會影響到運動表現。所謂知己知彼,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效,以下為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出關於運動營養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一、決定健康的要素:身體的肌肉和脂肪比例在運動前先了解自己肌肉是否太少、脂肪過多,並且找到增加肌肉和降低脂肪的方式(鍛煉和飲食)。經過訓練後,站上體重計時,體重可能沒有變化,但身型比例看起來變好,而且身體也更健康。二、增肌不僅需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還需要搭配1.強化肌耐力2.維持足夠的熱量,有助於促進體內荷爾蒙的合成3.良好的營養分佈,維持身體組織健康4.充足的睡眠5.選擇正確的時間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三、蛋白質:不僅是多補充就好,重點在於質量和補充時間點如果本身已是運動員,身體需要的蛋白質是非運動員的兩倍,但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必須在正確的時間和合理能量平衡下補充,否則隨意補充蛋白質並不能滿足身體所需。四、三餐不定時容易影響健康三餐不定時或是因忙碌沒有吃東西,都可能無法滿足身體的熱量需求,也會產生許多的健康問題,包含體脂升高、體重過輕,因此對於心臟造成損害。五、吃對食物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生態新鮮水果和蔬菜攝取不足會影響腸道菌相生態平衡,進而導致體脂肪增加,同時降低了運動表現。而食用大量新鮮蔬果有助於維持腸道中的好菌生長,不僅如此還可以攝取到適量的碳水化合物,進而獲得能量。六、食物選擇很重要當長期攝取加工食物、空熱量食物,會出現營養問題。飲食中盡量以多樣性、原形食物為主,讓身體可獲取均衡的營養。七、運動下身體能量不足熱量攝取量不足以提供運動消耗的能量與維持正常身體健康功能的能量消耗。八、體內水合作用差,運動表現不佳維持體液平衡很重要,包括維持心臟搏動、出汗率、將營養物質輸送到細胞及促進清除體內代謝廢物。九、運動後身體修復很重要透過運動對肌肉施加壓力助肌肉增長,在運動後會需要讓肌肉修復的時間,如此才能從鍛煉中充分受益。而充足睡眠、維持適當的飲食行為對於肌肉修復也有很大的幫助。十、學會調適壓力長期高壓力易影響飲食的行為,處於高壓容易想吃高脂肪、高糖等高熱量的食物。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可以嘗試聽音樂、唱歌等,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4 醫療.兒科
如何長高不長胖?營養師授健康飲食4重點
今天是兒童節,許多父母的煩惱就是怎麼讓小孩吃得健康、長得高人一等。食物中所含醣類、蛋白質、脂質三大營養素,是維持人體生理運作及提供日常活動所需營養的主要來源,可從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低脂乳品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中獲取,各類食物提供人體不同的必需營養素,缺一不可。高壯孩童的飲食對策幼兒期是飲食行為養成的關鍵期,從小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相當重要。體位肥胖對於生長期的孩童來說,若攝取過多精製糖及高熱量脂肪等,不只會阻礙生長,降低營養素吸收,且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及骨骼肌肉疾病發生,對心理與社交學習也有不好影響。建議日常飲食應優先選擇低熱量高營養密度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穀食物、低脂乳製品、瘦肉、低脂魚、豆類等;減少食用高脂肪肉類香腸、火腿、熱狗等加工食物;烹調上要少油炸、勾芡,多搭配蔬菜以增加飽足感;減少過多糖分及油脂攝取,如蛋糕、餅乾、甜點、冰品、手搖飲、汽水等;直接吃水果,避免喝果汁以減少糖分攝取。瘦小孩童的飲食對策蛋白質主要負責建造新的組織、促進成長發育,保護骨骼促進鈣質吸收協助生長,對於孩童成長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包含豆魚蛋肉類、蛋品、魚貝海鮮、各種肉類及乳品類。體型較瘦小的孩童鼓勵正餐多吃點外,應避免食用低營養密度的零食飲料及油炸物。餐間點心可選擇牛奶、優酪乳、優格、豆奶、豆花、蛋類等,取代零食、餅乾、飲料類,市售保久乳或保久形式豆奶也是一個外出攜帶好選擇。健康飲食4重點定時定量:三餐為主,點心為輔,不養成吃點心零食的習慣。均衡攝取:飲食要重視均衡性,優先選擇天然原型食物。多吃蔬果:蔬果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都是生長所需營養。少糖少油少加工:少喝含糖或咖啡因飲料,喝白開水為宜;減少油炸、燒烤食物,改選烤、滷等少油烹調;減少加工製品、過多調味料等種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6 養生.聰明飲食
減肥總是失敗又復胖?高敏敏授「6招不復胖飲食法」,照著做體重不會忽高忽低
【本文重點】營養師高敏敏提醒減肥要瘦得久、不是瘦得快,並傳授「6招不復胖飲食法」,包括不偏食、少油烹調、每天吃蔬果、慎選健康零食、吃優質蛋白質,少吃加工食物以及不隨意節食。這些方法能幫助保持減肥後的身材,避免復胖,並有益健康。--by ChatGPT減肥要瘦得久、不是瘦得快你有在減肥嗎?是否用很激進的方式讓自己快速瘦身、體重快速飆低?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提醒有在身材控管的朋友,減肥減得太快,營養師專家們不太會給你拍拍手,因為「不復胖」才是真的瘦!教你6招不復胖飲食法,讓你健康瘦身,體重不會忽高忽低。高敏敏傳授「6招不復胖飲食法」有沒有發現,每一次的復胖都會更胖,你的體脂肪又更高。高敏敏提醒,千萬不要讓復胖的溜溜球效應再發生,她傳授「6招不復胖飲食法」,讓你減肥後保持好身材不復胖,體重不會忽高忽低。 1. 不偏食、吃原型食物飲食要均衡,6大類食物都要吃,澱粉要搭配非精緻主食,選擇上可以以像是黑米、糙米、燕麥等,或是用原型全穀食物取代部分白飯、白麵條,像是玉米、蕃薯、馬鈴薯、芋頭。2. 少油烹調→蒸煮滷烤不想吃進過多熱量,烹調很重要!勿常吃高油、高熱量、勾芡等飲食,盡量以蒸煮滷烤取代油煎油炸,並多搭配蔬菜。3. 每天吃蔬果蔬菜以各色蔬菜類、菇類、藻類為主,其中都富含膳食纖維,幫助順暢排便。水果每天吃2拳頭,或放到碗裡8分滿碗的量,多吃能補充豐富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幫助增加飽足感,協助減肥之外也能抗發炎。4. 慎選健康零食想吃零食的時候,不要壓抑自己,吃點健康的食物沒有關係的!可用毛豆、黑豆、茭白筍、玉米筍、大番茄等,取代高熱量的洋芋片或餅乾,也可以來盤水果、喝杯豆漿或牛奶、優酪乳、來片雞胸肉等都可以,而飲料盡量以無糖為主。5. 吃優質蛋白質,少吃加工食物即便是減重時期,蛋白質的攝取也不能少!足夠的蛋白質才可以維持肌肉量、生理機能、基礎代謝率。至於選擇上,建議優先選擇植物性、白肉,順序以豆>魚>蛋>肉為主。少吃加工肉品、香腸、培根等,吃太多恐增加發炎體質。6. 不隨意節食在減肥控制卡路里時期,最擔心的就是「吃太少感到肚子餓」。雖然控制飲食是控制體態很重要的環節,但「不吃≠變瘦」,這樣反而還可能更胖!建議勿為了減肥而刻意節食,導致攝取熱量不足,這樣容易消耗掉肌肉,降低身體的代謝率。也不要等餓了才去吃飯, 「按時定量攝取、維持餐餐均衡不過飽」才是較好的飲食習慣。高敏敏也提醒,不要放縱自己吃空熱量食物,像是炸物、加工食品、甜點等,多吃蔬菜、低卡原型食物。減重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切記減肥「不要比誰瘦得快, 而是瘦得久」,希望你能保持飲食的好習慣、找到一個最持之以恆的方式。畢竟健康是一輩子,別為了減肥而搞壞了身體,以上「6招不復胖飲食法」請慢慢貫徹到生活中執行,讓你健康瘦身避免復胖。延伸閱讀:.咖啡因助減肥?研究:血液中咖啡因含量高BMI較低,患糖尿病風險也低.減肥只吃水煮蛋,8天減8公斤?減重醫揭密「2好3壞」,這些慢性疾病恐上身.中年發福是必然?專家:不是年紀的錯!動起來,10招加速你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