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5 科別.消化系統
搜尋
副作用
共找到
2833
筆 文章
-
-
2020-05-03 科別.兒科
當孩子不停咳嗽 兒科醫師:蜂蜜比咳嗽糖漿好
當孩子不停咳嗽,特別是在晚上睡覺愈咳愈嚴重後開始嚎啕大哭,成為父母的夢魘。許多家長在這時候最快的解決方式,就是到藥局買罐咳嗽糖漿。但是美國兒科學院(AAP)發言人、也是兒科醫師珍妮佛.許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在這時候就衝動去買咳嗽糖漿,因為這些東西對孩童並不健康。市面上大多的兒童咳嗽糖漿,都添加抑制劑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或是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這類的抗組胺藥,許醫師說:「研究結果顯示出於某些原因,這些藥物對孩童的身體並不會產生效果。」而且這些藥物經常產生副作用,許醫師說:「血壓上升、心跳加速或呼吸困難,都是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華府兒童醫院的傳染病醫師偉德曼建議:「蜂蜜絕對和藥局那些咳嗽糖漿一樣有效」;但周歲以下的嬰兒因為容易得到肉毒桿菌中毒,並不建議食用蜂蜜。許醫師說蜂蜜含有天然的消炎和抗病毒成分,同時含有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幫助治療感冒,而且蜂蜜濃稠能包覆喉嚨,抑制乾咳和喉嚨癢的感覺。除了蜂蜜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孩童減緩咳嗽,例如多喝水、睡覺時把枕頭墊高、使用加濕器、或是在胸口塗抹薄荷油等。但若孩子還發燒或是呼吸辛苦,就應看醫師。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家製藥隊產奎寧抗新冠肺炎?教授指出一個關鍵問題
昨天(2020-5-1)一位好友傳來一個視頻。那是當天發表在自由時報的奎寧是神藥?治武肺關鍵現況曝光,而其內容是《新媒中心》採訪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的吳明美副組長,和國家奎寧製藥隊成員、旭富製藥科技的楊文楨經理。楊文楨經理說奎寧之所以會被認為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神藥,是因為一位法國醫生發現奎寧加上阿奇黴素(日舒)是有一定的治療療效,而這就引發川普總統給予背書保證,然後又有一位紐約的醫生發現奎寧能達到《三零》的情況,也就是零住院,零插管,和零死亡。有關那位法國醫生使用奎寧來治療新冠肺炎,早在2020-3-26我就發表新冠神藥,群魔亂舞,指出他的病患人數只是區區6人,所以把它吹捧為神藥是極不恰當。然後,我又在2020-4-24發表新冠神藥奎寧的始作俑者,指出他的實驗有嚴重瑕疵。至於那位紐約醫生,我在2020-4-6就已經發表「鄉巴家醫」蛻變「國際神醫」,指出他只不過是一位毫無研究經驗的家庭醫生,而他所服務的地區是一個全美國最窮(七成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最落後的鄉村(六成的人沒有高中學歷),更重要的是,他所聲稱的療效全都只是他個人的自吹自擂,毫無信譽可言。也就是說,早在2020-4-6之前我就已經提出警告,指出奎寧的療效是被過度誇大渲染,而《元氣網》也都有立即轉載我的文章。可是,台灣政府卻採納了那些誇大不實的資訊,進而在2020-4-8成立了所謂的《國家奎寧製藥隊》。如今,一些較大型的臨床報告已經紛紛出籠,一個個指出奎寧非但無效,反而會增加死亡率。請看新冠神藥,吹捧的結果。也許是為了替《國家奎寧製藥隊》做辯護,吳明美副組長說,奎寧用於治療紅斑性狼瘡的劑量是每天400毫克,但是這些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所使用的劑量卻是高過於這個劑量。所以她說這可能是導致不良副作用的原因。她也說這些臨床研究將奎寧與抗生素合併使用,而這也可能是導致不良副作用的原因。可是,用高劑量奎寧,以及和抗生素合併使用,都是那位法國醫生的處方啊。也就是說,《國家奎寧製藥隊》的成立,本來就是基於《高劑量奎寧,和抗生素合併使用》的考量。那,如今吳明美副組長在質疑這個考量的正當性,不也就是在質疑《國家奎寧製藥隊》的正當性嗎?事實上,就在這個自由時報視頻發布的同一天(就是昨天),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標題分別是:Risk of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Associated With Use of Hydroxychloroquine With or Without Concomitant Azithromycin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Testing Positive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檢測呈陽性的住院患者中,與使用或不使用阿奇黴素的羥氯喹相關的QT間隔延長風險(COVID-19)】Assessment of QT Intervals in a Case Seri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fection Treated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zithromycin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在重症監護病房中單獨接受羥氯喹或與阿奇黴素聯合治療的冠狀病毒病2019(COVID-19)感染病例係列中的QT間隔評估】這兩項研究所使用的奎寧劑量都是400毫克(即吳明美副組長所說的正常劑量)。但是,儘管是正常劑量,奎寧還是會在超過九成的病患中引發QT間期延長(心律不整)。所以,這個視頻的標題《治武肺關鍵現況曝光》,非但不能合理化《國家奎寧製藥隊》,反而會更加深它的諷刺性。附註:昨天JAMA也發表一篇來自台灣的論文Contact Tracing Assessment of COVID-19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Taiwan and Risk at Different Exposur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Symptom Onset(台灣COVID-19傳播動力學的接觸人追踪評估以及症狀發作前後不同暴露時期的風險)。這篇論文有一篇伴隨的編輯評論Contact Tracing, Testing, and Control of COVID-19—Learning From Taiwan(COVID-19的接觸人追踪,測試和控制-向台灣學習)。從這個標題就可看出,台灣的防疫控制是得到高度讚賞。原文:新冠神藥,國家奎寧製藥隊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法匹拉韋被看好可抗病毒 日本無償供43國
新型流感藥物法匹拉韋被視為對治療新冠肺炎具有療效,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今天表示,將無償提供法匹拉韋給43國,5月初的連假結束後就開始供應。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法匹拉韋(Favipiravir)被視為可能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有療效,茂木今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將透過聯合國項目事務署(UNOPS)提供法匹拉韋給沙烏地阿拉伯、荷蘭、土耳其等43國。希望日本政府提供法匹拉韋的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家、中東、非洲等多個國家,日本政府在協商時,已對這些國家說明法匹拉韋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報導說,日本也正與其他約40國協商有關提供法匹拉韋一事,法匹拉韋成了日本貢獻國際的寶貴資產。茂木昨天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每週與各國外交部長舉行電話會談,對方對於法匹拉韋的關心度相當高。日本政府4月3日表示考慮對希望獲得法匹拉韋的國家無償提供,最初只有約30國希望日本政府提供,時隔一個月,已增為約80國希望日本政府提供。日本政府基於擴大臨床研究的目的,無償提供法匹拉韋,提供的數量每一國原則上是20人份,最多提供100人份。日本政府要求這些獲贈法匹拉韋的國家能提供臨床資訊。日本無償提供法匹拉韋的對象國當中沒包括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法匹拉韋是流感抗病毒藥物,早在中國大陸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有醫院認為治療上有效,被認為是治療新冠肺炎可能藥物之一。不過,他表示,在體外實驗中發現,法匹拉韋對於新冠肺炎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外界專家才認為在沒有藥物選擇之下,法匹拉韋或許可作為藥物考量之一;然而,台灣的專家小組在制定臨床治療指引時,經查閱相關文獻後,未將該藥納入臨床指引建議的用藥名單。
-
2020-05-02 癌症.淋巴癌
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別把這些徵兆誤以為老化現象
今年86歲的吳阿嬤,熱愛運動,每天游泳來保養身體,7年前發現腋下腫大,原先不以為意,但腫瘤開始逐漸變大,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罕見惡性淋巴癌「被套性細胞淋巴瘤」,經過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1年半後,又再度復發,經過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佐輔評估,使用健保給付的新型標靶藥物後,腫瘤不再復發,吳阿嬤不僅回歸了正常生活,也能繼續她最愛的運動了。台灣進入高齡社會,代表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達14%,高齡族群的疾病治療漸漸備受重視。血液腫瘤科主任王佐輔表示,吳阿嬤罹患的高惡性度被套性細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好發在50至70歲長者,其中男性又比女性多3倍,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7成病患在確診時已經較為後期,並出現淋巴結腫,常見侵犯部位為血液、骨髓、胃腸道、脾臟等等,是1種長期、復發率高的淋巴癌。血液腫瘤科黃威翰醫師指出,治療部分以化療做為第1線治療,但化療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掉髮、疲倦等等,使中高齡癌友容易心生恐懼甚至無法承受,容易消極不治療或是自費昂貴的標靶藥物,不只心理負擔大,經濟負擔也是龐大的壓力。2017年11月,衛福部健保署將治療被套性細胞淋巴瘤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作為2線治療,黃威翰表示,新型口服標靶藥物可抑制惡性B細胞生長及生存,使腫瘤縮小甚至消失,且副作用小,只有1成的病人使用後有輕微腹瀉及心律不整,只須注意藥物交互作用並嚴密監控心律不整。黃威翰醫師提醒,被套性細胞淋巴瘤健保給付使用對象,需經過至少1種化療或標靶治療無效而再度復發的病友,經過事前審查,最多可給付13個月,讓病人可以節省50多萬元的醫療費用。被套性細胞淋巴瘤再度復發的吳阿嬤,使用1年多的新型標靶藥物治療後,又能再繼續她最愛的運動,孫女黃小姐開心地說,還好新型標靶藥物有納入健保給付,不只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也讓阿嬤不再害怕接受治療,現在她就像生病前一樣精神奕奕。新型標靶藥物也適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並在去年9月納入了健保給付,黃威翰醫師表示,在第1線治療無效之下,染色體第17條有缺失的病人,健保可以給付到2年,因為再度復發的病人,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都相當有限,新型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後,能提供給病人舒適及生活品質提升的治療。淋巴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包含食慾差、體重減輕、體力差,或是夜間莫名盜汗等,容易誤以為是老化現象,黃威翰醫師呼籲民眾,可以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找出病因,若是淋巴結腫大,需盡速就醫檢查治療。★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金堅:鑑古知今- 從SARS到COVID-19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6期早在1937年,Beaudette與Hudson首次證實在雞身上找到冠狀病毒,而以Beaudette為名,之後在老鼠與豬身上的冠狀病毒相繼被發現,直到1950~1960年代,科學家才在人類身上發現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的特性就是狡滑善變,當環境改變時,病毒基因複製過程易發生錯誤,導致RNA變異而演變出新的病毒株,藉此適應新的環境。 在1950~1960年時,只有兩種人類冠狀病毒,分別是OC43、229E,但症狀很輕微,只有打噴嚏、咳嗽等症狀,不致於因感染而死亡,所以不受重視。到了2002年11月,出現了第一個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冠狀病毒SARS,原本SARS只寄生在蝙輻身上,但靠著果子狸(或麝香貓)當跳板成功侵入人體;當SARS病毒進入人體後,進駐健康的細胞,並利用它開始複製,以最快的速度在人體內擴散。 台灣在2003年3月受SARS肆虐台灣在2003年3月中旬,出現第一個SARS病例,一位在大陸經商的台胞返台後發生發燒、肌肉酸痛及頭痛等類似流行感冒症狀,後來相繼發生肺炎及呼吸衰竭,他的太太及兒子也陸續得病。同年4月中旬,香港淘大花園的一位居民來台探親,掀起台灣社區感染的浪潮,也將台灣幾所醫院的感染管制成破口。兩個月內出現將近700名的病例,並造成84人死亡,其中包括6位醫護人員。 當時本人剛由台大醫院借調署桃醫院擔任院長才半年,又同時兼任桃園療養院院長,加上桃園機場也是當時的責任區,必須支援機場篩檢的工作,身負堅守國門的重責大任。當時以醫院為家,緊繃神經,加上口罩及負壓病房不夠,全國陷於緊張狀況,但醫護人員雖處於危險職場,仍然收起情緒、堅守崗位,沒有絲毫怨言。此外,急診處之室外發燒篩檢站的工作同仁,更要長時間穿隔離衣、配戴N95口罩,儘管悶熱難受,仍有許多護理人員奮不顧身志願前往;而麻醉科兩位醫師主動加入非常危險的氣管內管插管工作,展現為SARS戰役搏命付出之勇氣與毅力,著實令人動容。當時桃園縣長朱立倫先生及衛生署長陳建仁先生也不辭辛勞,前來訪視與關心,並為同仁們加油打氣,當時本人與各科室主管每天舉行抗疫會議討論疫情,並做出即時之因應措施,使我們免於造成院內感染。而且將收集的國內外文獻及院內的處置流程,編撰國內第一本《抗SARS戰役醫院總動員》一書,回想起來,真要感謝的是院內同仁團結一心、無懼疫情,並積極抗疫,才能完成此次艱鉅的任務。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在SARS過後,由於來去匆匆,全世界根本沒有研發疫苗及抗SARS病毒的藥物,而至2012年出現中東呼吸症侯(MERS),則是第二種威脅人類生命的冠狀病毒,由於症狀十分猛烈,SARS的死亡率是10%,MERS卻高達30%,因為宿主死亡得太快,傳播力不如SARS強,就這樣的消失。 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非同小可,從2019年12月湖北武漢市發現病例,引起全球關注而後相繼擴展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15日宣布全球大流行,截至4月23日,全球確診已增至260萬人以上,死亡人數超過18萬人,死亡率約6.9%;而且歐美國家到目前為止,仍持續延燒。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西班牙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義大利次之,所以,疫情仍然非常嚴竣,世界各國均卯足全力,積極因應抗疫。 冠狀病毒英文原名C o r o n a v i r u s ( 簡CoV),其球狀結構外層是一群棘狀突起的蛋白質(S-Protein),外觀似皇冠因而得名;這種棘突蛋白質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啟人體內特殊細胞的鎖,進而造成感染。從2020年1月,就知道此新型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約3萬個基因密碼,其棘突蛋白質與已知的蝙蝠冠狀病毒以及SARS冠狀病毒有高達88%與79%的相似度,因此推斷此病毒來自蝙蝠;此病毒的這把鑰匙,剛好可以控制人類呼吸道細胞的ACE2(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這副鎖,且比SARS病毒更能使鑰匙與鎖吻合,因而造成病毒複製進而導致肺炎,危及生命 。其實,從2019年12月中國疫情爆發不久,相關科學家便對COVID-19基因組進行測序,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學者,根據這些測序數據探索COVID-19的起源與演化方式,發現COVID-19的受體結合區域(簡稱RBD)及獨特骨架,與蝙輻突刺蛋白、穿山甲發現的相關病毒極為相似。 研究團隊認為COVID-19最可能的起源有二種:第一種情況,病毒在非人類宿主自然演化成目前的狀態,接著跳向人類;第二種情況則是病毒的非致病版本,先從動物宿主跳向人類,才在人群中變為目前的致病狀態。團隊預測,不管上述何種情況,待此次疫情結束後,將來還是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 有對抗病毒藥物嗎?什麼時侯有疫苗呢?到目前為止,針對各種冠狀病毒並沒有治療藥物,研究抗病毒的藥物可分二類,第一類是抑制病毒複製,第二類是針對宿主的細胞機制選擇性增強或抑制。第一類需要克服病毒的快速突變;而第二類則需要考慮是否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之藥物,各國相關學者如火如荼地進行臨床試驗,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幾種藥物可能有效,例如Remdesivir(瑞德西韋)或Favipiravir(法維拉韋),它們是一種腺苷類似物,原本是為了對抗伊波拉病毒與流感病毒的,能夠抑制病毒核酸的聚合。 根據4月10日美國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論文證實,對新冠狀肺炎重症者使用瑞德西韋,可降低一半的死亡率,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證實,台灣有9位重症患者亦有療效,另外,像干擾素及奎寧亦有某種程度的療效。 疫苗的研發無疑是人類對抗病毒的最佳武器,此次由於COVID-19爆發全球大流行,各國均投入極大的研發能量,紛紛宣布其疫苗的研發時程,其研發過程包括: 1.選擇與生產免疫性強、安全性佳的抗原。2.動物試驗,臨床前試驗,測試抗原在動物體內有良好的免疫,且無不良副作用。3.與合格廠商們合作大量製造候選疫苗。4.進入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其實台灣中研院與國衛院在篩檢與疫苗方面有跨國合作與研究,期待疫苗研發早日成功。 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與病毒共生?從S A R S 、M E R S , 乃至2 0 1 9 年之COVID-19,每次都經過突變,再經跨物種傳播,造成嚴重感染,引發致命危機,在在顯示冠狀病毒的多變陰狠、詭譎莫測,這次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不得不令人省思人類與病毒之互動,重新檢討病毒與人類的共生關係,以下是一些感想與建言: 1.我們要謙卑地體認,在大自然環境中,人與其他千萬種動物,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這些千萬種動物中必然帶有億萬種病毒,是不可能全數殲滅,彼此要互相尊重,敬病毒而遠之,不要輕易獵殺、捕食野生動物,更不要對大自然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助長病毒孳生,引起人類的浩劫。2.國內此次疫情,醫療體系完整、中央指揮系統健全,中央地方充分合作,第一線醫護人員及疫調工作同仁克盡職守,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防疫戰,此刻更應珍惜得來不易成果,給予站在第一線的醫護疫調同仁掌聲與鼓勵,讓他們更有動力為全民把關。3.此次對抗COVID-19疫情,短期內無法迅速復甦,大家要有持續抗疫作戰的準備,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戰役,要緩慢使力,維持一定的醫療能量,不能超過臨界值,以免影響其他醫療行為的正常運作,尤其對於其他重症、急症、慢性病、癌症病人的照護也不能打折。4.經過此次的歷練與挑戰,更應把台灣人民對衛生的良好習慣(衛生文明、戴口罩、勤洗手),及健康智能(healthliteracy),讓全世界看得見。5.此次民間對義大利的捐助義舉與政府對世界其他有疫情國家口罩的援助行動,更見證政府與人民的同理心與關懷情。6.藉此機會,政府應該整合公衛專家、臨床專家(感控、胸腔、重症)、病毒專家,甚至相關學者,共同研發更普遍、更快速且更精準的篩檢,也可跨國、跨領域的合作,進行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的研發,這點我們的整合仍不甚完整,有待加強。7.對於種族的差異,遺傳易感性(genesusceptibility)的不同(如味覺、嗅覺喪失東西方有別),應該設法解決,我深信國內的專家有此能力,並不遜色於國外。8.在疫情嚴重、強調社交距離的同時,相關單位應思考如何落實人工智慧(A.I.)、V.R.、I.O.T.等遠距醫療,以及各種相關資訊科技的應用,使醫療的照顧更升級。9.對居家檢疫、隔離或確診個案或相關人士,應給予心理支持與關懷,對於隔離在家的民眾、確診個案,還有因這次疫情失去健康、財富、工作的人,甚至受到歧視或排斥的人們,我們應該施予更多人性關懷與支持。 此外,要依照衛福部諮詢專家提出安心防疫五部曲(PEACE)來自我提醒與執行。P(be patient):耐心因應外在事物,慎選重要訊息,避免心理負擔。E(enhance your safety):好好照顧自己,提升安全。A(accept your emotion):學會收起情緒,遠離焦慮。C(change your behavior):舒緩壓力,適時走出戶外或室內進行聆聽音樂、閱讀、書寫或繪畫等,改變自已的行為。E(engage in your life)):儘量維持常態,過好規律的日常生活。延伸閱讀: 肥胖是武漢肺炎重症高危險因子! 3個瘦子習慣趕快學起來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瑞德西韋第3期試驗結果出爐 5成以上患者用藥有效
吉立亞醫藥今宣布瑞德西韋(Remdesivir)第三期試驗結果,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投藥五天和投藥十天的療效以及安全性,目前並未發現新的安全性訊號,而二組試驗組,皆有五成的用藥患者在住院後第14天出院,其效果及詳細的內容,將於近期於同儕審查後,於期刊公開發表完整資料。各界引頸期盼的瑞德西韋試驗結果,吉立亞醫藥今公布多國多中心、第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該試驗是針對罹患新冠肺炎的重症住院患者,投以瑞德西韋治療,其中分為投藥5天以及投藥時間10天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確認兩者是否能得到相似的結果,同步了解二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額外蔡良的臨床反應為何?5天治療組有五成以上的患者,在治療10天後臨床症狀出現改善;10天治療組則是治療11天之後臨床症狀出現改善,不過二組都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第14天後出院;觀察14天後,二組仍在治療的患者臨床反應,5天治療組有6成4的患者臨床症狀恢復、10天治療組則有5成3患者恢復。依照其結果顯示,二組在臨床症狀上達到類似的改善程度,也沒有發現有額外需要注意的新安全性訊號。另外,吉立亞醫藥也發布另外一項探索性分析,新冠肺炎患者若是在症狀出現第10天後才接受治療,與症狀出現10天以內接受治療相比,10天內接受治療者效果較好;同步分析上述的5天治療組與10天治療組的出院患者資料,症狀早期出現就投藥的患者有6成2能順利出院,較晚治療僅4成9能順利出院。分析用藥後的副作用,5天治療組以及10天治療組中,有一成的患者最常出現「噁心」的不良反應(5天組為10%、10天組為8.6%),也約有一成出現急性呼吸衰竭(5天組為6%、10天組為8.6%),另外有7.3%的患者出現嚴重的肝指數升高,這其中有3%因肝病變而中斷治療。
-
2020-04-30 科別.消化系統
發現B + C「肝」怎麼辦 醫:定期追蹤治療提高治癒率
案例分享:案例一 73歲的王女士,是B型肝炎帶原者,醫師之前有叫她要每半年要追蹤,但因為平常沒有什麼不舒服就沒有在追蹤。最近家人開始發現她有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茶色尿的症狀,做檢查才發現肝指數異常且竟然有多顆肝腫瘤。原來她是肝癌末期了,她的B肝因為長期的疏忽追蹤已經進展成末期肝癌,她才很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追蹤。案例分享:案例二45歲的張先生是糖尿病患者,平常很少安排其他身體健康檢查。這次因為在追蹤糖尿病的時候,醫師告知他可以順便做成人健康檢查 (40歲以上成人皆可做成人健檢)。在家庭醫學科看成人健檢報告時,才發現他原來是C型肝炎帶原者,且肝指數有異常,於是醫師幫他排了超音波檢查和胎兒蛋白抽血檢查並轉給肝膽腸胃科。原來他已經有肝硬化了,肝膽腸胃科醫師幫他申請了C肝的口服藥物,吃了12週的藥物後C肝已經治癒,但是醫師還是告訴他要持續每半年追蹤抽血和超音波,因為他還是有肝癌風險。B、C肝的流行病學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名。國人肝病的主因為B型及C型肝炎,部分肝炎、肝硬化、肝癌並沒有明顯症狀,民眾往往沒有警覺而延誤就醫。B肝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且肝硬化會增加肝癌的發生率。慢性C肝感染者在經過20-30年後,約有25%的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者每年約有3-5%的人會變成肝癌,因此定期追蹤是相當重要的。統計顯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肝帶原者,而有20%是C型肝感染者。B、C肝的傳染途徑B肝主要是藉由血液或體液傳染,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垂直傳染是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時將B肝傳染給新生兒。水平傳染是指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因此輸入未經檢驗的血液、針灸、刺青、共用針頭或牙刷、不安全之性行為等,都可能感染。C肝則多是經血液或體液傳染,如共用針頭或牙刷、不安全之性行為等方式感染。B、C肝的檢查時機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是否有B肝或C肝,國民健康署提供1966年以後出生且滿45歲,在做成人健檢時,終身可接受1次免費的B、C型肝炎篩檢。另外,國健署也提供孕婦產前檢查時檢查B型肝炎。如果媽媽是B肝帶原者,小寶寶要按時程接種免疫球蛋白及B型肝炎疫苗。 B、C肝的患者要定期追蹤、治療 建議B、C肝病患,每6個月要定期超音波檢查及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胎兒蛋白指數)。定期追蹤是早期診斷肝硬化、肝癌的方法。慢性C肝感染者、B肝帶原者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成以上的肝癌發生。2019年起C肝口服藥物治療已納入健保,C肝新藥副作用低、療程縮短至8-12週,治癒率更高達97%以上。預防勝於治療,世界衛生組織指出,30-50%癌症的發生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如果你已經感染了這些病毒,只要積極治療感染,避開菸、酒、檳、過重或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等導致癌症發生的危險因子,並不需要過度擔心。參考資料:衛福部網站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美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兩樣情 張上淳認仍是有希望之藥
瑞德西韋被視為最可能治療新冠肺炎藥物之一,但近日美國及中國臨床試驗卻得出截然不同的療效,美國臨床試驗下,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康復速度快,但大陸進行的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但結果研究顯示並未加快新冠患者的恢復速度,也未降低死亡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中國先前臨床試驗報告,因為他們是沒有完成臨床試驗,後來一方面是個案減少,二是臨床試驗種類非常多,收案過程有互相競爭問題,因此後來沒有完成。「看起來是確實有希望有好療效的藥物。」張上淳認為,這樣的不完整臨床試驗,科學上不能完全認定那是可靠可信結果,要等全球性完整臨床試驗結果。在美國原廠公司幫忙或主導之下,一方面在美國國衛院發動了相關的臨床試驗,在亞洲和歐美都共同進行臨床試驗,我國參與的是後者。張上淳說,前者臨床試驗由美國公布了部分結果,我國屬於後者,個案還是太少,「因為我們的確診個案數越來越少,所以能加入的機會越來越小,我們只有10個個案進到臨床試驗當中。」張上淳指出,療程約為14天時,臨床上有改善的病人達到50%到60%,治療五天就已經60%可以出院,是相當不錯的成果。美國總公司也透露五天治療或十天治療兩種模式的效果是差不多的,並不是天數越長效果越好,或許不用每個病人都用十天,就可以給更多病人有機會使用。張上淳說,瑞德西韋的副作用很少,部分會噁心或肝功能變化上升,僅3%因肝指數上升而停用。以目前臨床實驗觀察,如果越早使用瑞德西韋,對患者療效越好,發病10天內服用瑞德西韋,患者在14天出院比例是62%,但發病10天後才使用瑞德西韋,14天出院的比例為49%。
-
2020-04-30 科別.骨科.復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細數6大恐怖併發症
「醫生啊,怎麼辦?我現在連洗澡都要靠兒子幫忙!」才五十歲的陳媽手部腫痛了好幾個月,看了國術館、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都沒有用,最後女兒帶她到免疫風濕科看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其實,臨床上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都跟案例中的陳媽很像,總是忍痛了很久才就診,但這時候關節已經變形甚至有些已經開始遭到破壞,嚴重可能導致身體失能。嘉義基督教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俊銘醫師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在女性,特別是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女性,男女罹患的比例約為1:3;有學者推測,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因為女性荷爾蒙會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比較活躍,一旦過度反應,就會造成免疫細胞自我攻擊。類風溼性關節炎典型症狀以手部關節為主,除了會出現明顯的晨間僵硬腫痛外,還可能會有鞏膜炎、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及心包膜炎等嚴重關節外的併發症,不過,所幸比例並不高。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類患者的血管年齡會比一般人更加快速老化,容易出現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陳俊銘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體內的慢性發炎導致血管同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所以在治療上不僅要解決關節的症狀外,更要注意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問題。 陳俊銘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一旦發病確診後,務必要持續接受治療,千萬不要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拖延治療的黃金期;同時保持低油、低熱量飲食與培養適當運動習慣,降低再發炎的機會,這樣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讓關節遠離慢性發炎,甚至變形等危機。延伸閱讀: 運動容易損膝蓋? 日常3動作殺傷力更大 瓶蓋打不開別只想到肌少症! 「不死癌」中年婦女最危險 跌打損傷要冰敷or熱敷? 先搞清楚受傷時間再決定
-
2020-04-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後喝咖啡會影響藥效?藥師解答疑惑
感冒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大多是病毒所引起,症狀有發燒、鼻塞、流鼻水、頭痛、喉嚨痛等,坊間傳聞「吃感冒藥配咖啡好得快」?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又任說明,一旦感冒時,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逐漸恢復,只需支持性療法及症狀治療即可,如果吃感冒藥又配咖啡喝,一旦產生交互作用,可能會讓身體更不舒服。陳又任說明,常見的感冒藥成分有4大類:(1)解熱鎮痛劑,如: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大劑量服用或與酒精併用可能會損害肝臟,應遵照醫囑或藥品仿單使用,且服藥期間應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2)抗組織胺劑,常用於打噴嚏流鼻水,如: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常見副作用如:嗜睡、口乾等,因此服用後不要開車、騎車,操作危險器械或從事警覺性的工作。第(3)為解鼻充血劑,如:麻黃素類藥物(Phenylephrine、Pseudoephedrine)用於鼻塞,通常是短期使用,長期使用停藥後,可能會引起反彈性鼻塞,過量時還可能會使血壓升高、心悸、失眠等副作用出現;第(4)則是止咳袪痰劑,止咳劑如:Dextromethophan、Noscapine等,祛痰劑如 Terpin Hydrate可增加支氣管的分泌,將濃痰稀釋,刺激排痰。雖然咖啡具有提神醒腦、緩解頭痛症狀,但如果喝太多,可能會導致胃食道逆流等,不同體質可能出現心悸、影響睡眠的情形。此外,咖啡也會與某些藥物形成交互作用,如:與鎮靜安眠藥同時使用會降低藥效,因此不宜與藥品同時併服,而為健康起見,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含有咖啡因成分的包裝飲料,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300mg。有些綜合感冒藥含有咖啡因成分,藉由收縮腦血管,加強Acetaminophen的止痛效果,藉此治療頭痛。但如果吃感冒藥又喝咖啡時,萬一感冒藥中有麻黃素類藥品,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反而更容易造成心悸、失眠等情形,大劑量服用或與酒精併用可能會損害肝臟,應遵照醫囑或藥品仿單使用,且服藥期間應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感冒藥主要是症狀治療、緩解不適,不能殺死病毒也無法預防感冒,喝咖啡也不能增強免疫能力。陳又任強調,感冒時要多休息、補充適量水份和電解質、少出入公共場所、出門戴口罩,如果感冒多天症狀加重,或持續發燒3天以上,就要立刻就醫。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乍暖還寒咳不停? 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
2020-04-29 科別.眼部
控制近視點散瞳劑很傷眼? 揭密3個常見迷思
台灣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近視王國,盛行率高。眼科醫師使用長效散瞳劑,減緩學童近視已有二十多年,時至今日,散瞳劑仍是第一線對抗學童近視的武器。但還是會遇到心存疑慮的父母,存在一些錯誤認知及迷思,因此,特別專訪眼科診所總院長林穎新醫師,希望能打破家長疑惑,擁有正確的護眼觀念。根據調查顯示,小學畢業學童的近視率約50%,國中生近視率為75%,成人20歲更是高達90%左右。林穎新醫師指出,從小建立良好視力保健觀念,由家長、老師及醫師共同協助,勿讓小朋友過早接觸3C產品,包括用眼習慣、姿勢、距離等,都須留意,並定期至眼科檢查視力。為了不讓孩子提早成為「四眼田雞」,早期發現近視問題,提早介入,建議讓小學生點「散瞳劑」或配戴「角膜塑形片」,減緩數度數快速加深。迷思一:點散瞳劑能降低近視度數?林穎新醫師表示,散瞳劑是乙醯膽鹼抑制劑,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使得眼睛裡的睫狀肌無法用力,處於放鬆狀態;強迫放鬆時,瞳孔自然會放大,目的是讓睫狀肌放鬆,讓學童不要過度用眼。因此,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藉由散瞳劑抑制近視,而不是降低度數。散瞳劑又分為短效型及長效型,短效型散瞳劑一般用於檢查眼睛時,確認是否有假性近視,或眼底視網膜檢查等,需將瞳孔放大而使用,但短效型劑散瞳劑控制近視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以長效型散瞳劑,來減緩近視度數加深。 迷思二:點散瞳劑會引起併發症?散瞳劑除了能讓睫狀肌放鬆,還有強制瞳孔放大效果,長期點散瞳劑的孩童,通過水晶體進入眼底的紫外線,相較起來比一般人多,眼睛也容易畏光。林穎新醫師指出,依理論推測,點了散瞳劑後,如果平時沒有做好眼睛防曬的工作,是有可能增加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因此,眼睛防曬顯得相當重要!家長在幫孩子配鏡時,選擇抗UV400功能的鏡片,才能隔離紫外線,戶外活動時,也記得配戴太陽眼鏡。 迷思三:散瞳劑濃淡程度不須調整?林穎新醫師說明,長效型散瞳劑可預防近視度數增加,劑型上也有濃度的差別,介於0.01%~1%區間範圍內,取決於用藥控制、副作用,須取得平衡,若濃度太淡無法控制近視,濃度過強會畏光,建議依個別醫師指示用藥。點了散瞳劑會使進光量多、瞳孔變大,到了夏天陽光太強,濃度可調淡;冬天時,濃度則可調高,依照季節及每位學童情況,進行衡量與拿捏,調整散瞳劑的濃淡程度。 有些家長錯誤認知,以為近視戴眼鏡就好,林穎新醫師表示,戴眼鏡只是為了讓眼睛看清楚,使學童不要瞇瞇眼,太近看物品。想要控制度數,還是須點散瞳劑或使用角膜塑型片,並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事實上,學童近視容易在半年內,快速增長,建議定期一個月左右檢查回診,追蹤度數變化、眼軸拉長速度及用藥濃度,才能適度且有效的控制近視。(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防疫宅在家近視度數飆! 眼科醫曝防高度近視2關鍵 用食物顧目睭! 3烹調方式最能吃進完整營養 
-
2020-04-29 焦點.用藥停看聽
吃藥配這5類飲料 小心副作用風險大增!
您吃藥時,是習慣配白開水? 還是會搭配茶、咖啡、果汁等飲料呢?小心這些飲品有可能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即使相隔了數小時,還是會有影響,不只影響藥效,還可能會因此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喔!!一、Quinolone 類抗生素、消化性潰瘍用藥、支氣管擴張劑,若搭配咖啡、可樂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失眠、心悸。二、鐵劑的藥物,若搭配茶類飲品一起服用,可能會降低吸收效果。三、抗精神病藥、抗癲癇藥、鎮靜安眠藥、止痛藥,若搭配酒類飲品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頭痛、嗜睡、肝傷害。四、Quinolone 類抗生素、四環黴素類抗生素,若搭配牛奶一起服用,可能會降低藥效。五、抗心律不整藥、免疫抑制劑、鎮靜安眠藥、降血脂藥、降血壓藥、抗癲癇藥,若搭配葡萄柚汁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頭痛、暈眩、血壓不穩定、肝或腎毒性、肌肉病變。為避免所服用的藥物與飲料產生交互作用,還是建議民眾,盡可能於吃藥時搭配白開水一同服用,較安全健康。本文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 原文請
-
2020-04-29 癌症.飲食與癌症
不想加速癌細胞增長 專家提醒飲食6件事絕不能偷懶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未見趨緩,使得部分癌友及家屬因擔心疫情而減少出門採買,或選擇可長期存放的加工食品,進而導致飲食不均衡的問題。為此,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供癌友飲食保健六招,以提升免疫力,改善生活品質,增加治療效果與存活率。第一招、衛生安全排第一烹煮前食材應清洗乾淨,並採公筷母匙。用餐及喝水前、擤鼻涕及如廁後,落實正確洗手,用乾淨流動的水且使用肥皂,每次至少20秒,病毒才能真正被「洗掉」。如果一時不方便用清水洗手,可先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替代,有機會就趕快以肥皂徹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疫。第二招、新鮮天然ㄟ尚好癌症治療期間及治療後病人可能會噁心嘔吐、暈眩昏睡、味覺改變等,需攝取足夠且均衡的營養,建議用當季、新鮮現做的食材最優,以符合自己口味的方式烹調,適量煮食以當餐吃完最好,吃出食物的營養與美味。第三招、維持體重不下降治療期間的癌友,要注意維持體重不下降,若能維持BMI在18.5-24.0之間 (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就更好了。建議每天固定時間量體重,注意體重變化,若有下降趨勢,尤其一週內下降了2%或一個月內下降5%,請必須儘速聯絡醫院的個管師或營養師,安排回診就醫。第四招、吃得夠且均衡多樣化每天應攝取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等,均衡多樣化攝取食物。若一餐吃不了那麼多,也可以少量多餐,正餐中間增加一餐點心,達到一天的總攝取量為原則;如果因治療的副作用導致進食量過少,建議可詢問醫師或營養師,提供藥物或營養諮詢,幫助維持足量的攝取。第五招、多吃優質蛋白質癌症治療期間及剛治療後的病人,宜適度增加「蛋白質」攝取,如黃豆、毛豆及其製品、魚及海鮮類、各式蛋及肉類、乳品類及堅果類等,都提供豐富蛋白質及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幫助身體組織修護,提升免疫力;但要注意盡量避免加工類食物,且肉類多選用家禽及瘦肉,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的攝取量。第六招、適當補充營養素癌症治療期間可考慮適當補充維生素C、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及益生菌,維生素C有助於抵抗感染、傷口癒合;益生菌有助於促進消化和保持胃腸道健康,亦可預防因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所引起的腹瀉;頭頸癌等癌友若因放療或化放療引起嚴重的口腔黏膜炎,疼痛難耐致無法進食,則可在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後補充左旋麩醯胺酸,需注意的是,一旦症狀改善即應停止服用。延伸閱讀: 「癌症」最怕這5招! 天天做降低你的罹癌風險 用吃殺死癌細胞! 15種物美價廉抗癌食材報你知
-
2020-04-28 養生.聰明飲食
你會喝茶嗎?六大茶類養生功效有別、這種茶最好放冰箱
又是一年新茶上市季。清明節前後,新茶陸續上市,很多求“鮮”若渴的老茶友已經躍躍欲試。新茶雖好,飲用也有講究。那麼,如何正確選用適合自己的新茶來養生呢?如何按季節選擇養生茶茶分六種顏色,分別是黑茶、白茶、綠茶、黃茶、紅茶、青茶。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古人經歷了從生煮鮮葉到曬乾收藏,從蒸青到團餅,再從團餅到散葉。從綠茶發展到各種各樣的茶,再到如今風靡世界的茶飲料。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自然規律,始終遵循“茶與人合一”的中醫理論思想。春天萬物生髮,對應的臟腑是肝,對應的顏色是青色和綠色。夏天酷熱潮濕,對應的臟腑是心,對應的顏色是紅色。秋天乾燥,對應的臟腑是肺,對應的顏色是白色。冬天要歸藏,對應的臟腑是腎,對應的顏色是黑色。長夏對應的臟腑是脾,對應的顏色是黃色。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什麼季節該喝什麼茶,但也不能簡單照搬。俗話說:“春夏綠,秋冬紅,一年四季喝烏龍”,這也進一步說明要按季節來選擇茶品。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應該按中醫理論辨證喝茶,否則不但不能養生,還有可能引起副作用。六大茶類的養生功效有別茶大致分為不發酵、半發酵、全發酵三個品種。白茶、黑茶、紅茶、青茶、黃茶、綠茶,六大茶類也都有新茶。所謂新茶是指當年採摘加工製作的茶,叫當年茶。第二年茶叫陳茶,也叫隔年茶。並不是說所有的茶都講究喝春茶、喝新茶,有的茶年份越老,品質越好。如白茶、普洱茶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越有收藏價值。白茶是中國的特產,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縣,臺灣也有少量生產。而安吉白茶、雲南白茶均不在此列。白茶因茶外表披白毫而得名,歷來被視為茶中珍品,有清熱去火、除煩、抗輻射等功效。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製作過程中往往要渥堆發酵較長時間,所以葉片多呈現暗褐色,因此而得名,以製成緊壓茶銷售為主。雲南的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青磚茶等都是較有名的黑茶。黑茶對於抑制腹部脂肪堆積有明顯效果,可以在飯前、飯後各喝上一杯,長期堅持下去,效果明顯。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與普洱茶一樣性溫,能暖胃養胃,適宜冬天或寒性體質的人飲用。紅茶中富含錳元素,有利於骨骼發育。現在流行的祁門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阿薩姆紅茶都是不錯的選擇。紅茶是有保質期的,且保質期並不是很長,最多可以儲藏三年左右。青茶也叫烏龍茶,性溫和,有去脂減肥、美容養顏的功效。青茶的種類包括大紅袍、水仙、肉桂、雞冠、觀音、各種單叢及高山凍頂等。青茶在各個季節的風味不同,也不一定是新茶最好,反而是當年的秋茶更加濃郁。選購烏龍茶要記住十二字方針:“形要緊,味要醇,手感重,湯要亮。”黃茶屬於部分發酵類,製作方法與綠茶相似,具有綠茶的特點。與綠茶相比,黃茶加工時多了一道“悶黃”的過程。黃茶在漚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消化酶,對脾胃有好處,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或體型肥胖的人最適合飲用。其因產量小,受眾人群少,價格高,也是新茶中品質比較好的,如霍山黃牙、溈山毛尖等。綠茶是中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綠茶是新茶好,新茶當中以春茶最好,但並非越早品質越好。有些商家急於新茶上市,往往會使用人工方法如搭建溫棚、施催芽素等提早採制新茶,勢必會影響茶葉的品質。所以,不宜買太早的春茶,應順應自然,穀雨前後採摘的春天露天茶才最好。一般來說,春茶上市時間最早與最晚相差50天左右。四五月份的晚春茶也很好,且價格合理,可以作為我們的選擇。綠茶按照製作方式包括曬青綠茶、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因為殺青方式不同,其口感也有所區別。炒青綠茶有火香,味醇而甘,殺口;蒸青綠茶有豆香、板栗香;曬青綠茶的葉底肥厚耐沖泡,以雲南大葉種居多;烘青綠茶有高香,回甘,但不耐泡。除瞭解綠茶的特點,我們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用。如胃寒,則不宜喝過濃的炒青綠茶,可選蒸青綠茶;若胃腸功能失調,宜飲清淡的烘青綠茶。對於痰濕體質、血瘀體質、濕熱體質或特稟體質的人,尤其適合飲用綠茶,老年人則應以清淡為主。因綠茶未經發酵,保留了鮮葉的茶多酚、兒茶素等幾十種營養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殺菌、消炎等都有較好的作用,常喝綠茶可延年益壽。值得注意的是,新茶製成後最好放置一周再飲用。綠茶最好放在冰箱保存很多人喜歡把茶葉放在冰箱裡儲存,其實這是個誤區。茶葉是否放冰箱,也要區別對待。六大茶類中,綠茶最容易變質。綠茶若受潮或在空氣中氧化,顏色會褪綠變黃,口感和品質都會大打折扣。所以,綠茶的儲藏方法至關重要。最簡單的方法是放在冰箱儲藏。如果保存時間短,需要隨時喝,可將綠茶放入冷藏室,並將冰箱溫度調至5℃左右;但如是未開封的茶葉,想保存一年以上,則應放入冷凍室。另外,為防止茶葉變成冰箱的除臭劑,在茶葉放入冰箱前要密封包裝,並在包裝袋內裝入足量的專用保鮮劑,包裝材料最好用鋁箔複合袋。白茶和黑茶等講究的是後期陳化所體現出來的飲用價值,將這類茶放在冰箱裡,除了受潮,在冰箱的低溫環境下,茶葉中生物酶的活性也會下降,從而影響茶葉轉化的效率。所以,它們不適合放在冰箱儲存,也不宜與化妝品等放在一起。而傳統工藝的烏龍茶,如武夷岩茶、鳳凰單叢、焙火鐵觀音在經過焙火之後,茶品的穩定性較好,不需要放在冰箱中,放在錫罐裡即可。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從冰箱中取出綠茶後,切勿立即將包裝打開。正確的做法是,將冰箱內的茶葉取出後讓其慢慢升溫,待升到常溫後(一般是隔一天)打開包裝袋,然後進行沖泡飲用,最好能在半個月內喝完。
-
2020-04-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防副作用害命 用藥後曾夢遊者禁用4類安眠藥
食藥署發現,國內用量較大的安眠藥「佐沛眠」等4種成分安眠藥恐釀夢遊,決議即日起禁止醫師開藥給曾發生夢遊或在未完全清醒狀況下活動的病人,避免造成傷亡。近年美國曾發布相關多款安眠藥出現嚴重副作用警訊,至少有66名病人服用藥物後,發生夢遊、不清醒時駕駛、不清醒時使用鍋爐等不良事件,甚至有40多人因此跌倒、燒傷、溺水、車禍或自殺死亡,引發各國關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隨即著手檢視安眠藥品安全性,今天公告新增eszopiclone、zaleplon(札來普隆)、zolpidem(佐沛眠)及zopiclone(唑匹可隆)等4類成分安眠藥品禁忌症。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這4類安眠藥成分導致的夢遊、夢駕等危險行為風險,在各國、各人種使用上皆有不同,美國去年早已禁止醫師開藥給曾發生夢遊、夢駕等行為的病人。食藥署經蒐集國內外資料重新評估該類成分藥品的臨床效益及風險,並提藥品安全評估諮議小組討論後,決定即起跟進。洪國登說,這4種安眠藥成分當中以佐沛眠最知名,目前這4類成分國內共核准46張藥證,均屬於醫師處方及第4級管制藥品,一般人無法輕易取得,因此決定從源頭管理,增加禁忌症,直接禁止醫師開藥給曾出現複雜性睡眠行為者如夢遊、夢駕、或在未完全清醒的情況下從事其他活動。根據食藥署統計,國內迄今接獲發生類似夢遊、夢駕案件200件,所幸無人傷亡。洪國登提醒,有需要服藥的民眾應遵循醫囑服用,切勿自行購買、過量或減量使用,更不要自行併服其他鎮靜安眠藥品,以免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同時應注意用藥後情形,若出現身體不適或是發現自己曾在用藥後發生怪異行為,像是夢遊走路、開車或吃東西等,請立即回診尋求醫師協助。醫療人員或病人當有疑似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衛福部所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
-
2020-04-27 新聞.健康知識+
容易失眠?研究:飲食中有這類食物可能引發睡眠障礙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最近1項新的研究發現,女性多攝取水果、蔬菜和纖維質有助睡眠品質提升,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研究中發現,停經後婦女的飲食中,若碳水化合物或添加糖的含量比較高,比起飲食中含有較多的蔬菜、纖維質和完整蔬果的女性而言,失眠機率將大幅上升。研究人員認為,食用精緻的碳水化合物會讓血糖迅速上升或下降,而引發睡眠障礙。美國哥倫比亞大學Vagelos醫學院和外科醫學院的助理教授James Gangwisch在聲明中表示,失眠通常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或藥物治療,但這些方法的費用可能很昂貴或有副作用。將透過低成本的干預方式及潛在的副作用,找出導致失眠的其他因素。James Gangwisch和團隊從「婦女健康倡議觀察研究」中蒐集5萬多名參與者的數據。所有參與者都有完整的飲食日記,研究人員根據飲食報告中觀察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人,是否有失眠症狀。通常高碳水化合物都具有比較高的升糖指數,如添加糖、白麵包、白米等,會導致血糖更快上升。當血糖濃度不穩定,就可能會引發睡眠障礙。作者的確發現,飲食中升糖指數較高的人,失眠的可能性增加了15%。James Gangwisch指出,血糖迅速升高時,身體會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下降則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導致睡眠受到干擾。因此,如果晚上想要一覺好眠,建議可多攝取蔬果和纖維質等食物。(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要吃安眠藥才能睡好? 用藥前必知的8個觀念 常常失眠睡不好? 睡前吃5種小點讓你一覺到天亮
-
2020-04-25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友新冠肺炎期間 6招飲食提升保護力增加存活率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癌友及家屬(照顧者)因擔心疫情而減少出門採買,或選擇可長期存放的加工食品,可能導致飲食不均衡的問題。為此,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供癌友飲食保健6招「衛生安全排第一、新鮮天然ㄟ尚好、維持體重不下降、吃得夠且均衡多樣化、多吃優質蛋白質、適當補充營養素」,呼籲癌友及家屬(照顧者)應挑選優質的食材,正確的烹調,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有助於癌友降低治療的副作用,提升免疫力、改善生活品質,才能增加治療效果與存活率。第1招:衛生安全排第一烹煮食材前應清洗乾淨,並採公筷母匙。用餐及喝水前、擤鼻涕及如廁後,落實正確洗手,用乾淨流動的水且使用肥皂,每次至少20秒,病毒才能真正被「洗掉」。如果一時不方便用清水洗手,可先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替代,有機會就趕快以肥皂徹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疫。第2招:新鮮天然ㄟ尚好 上網買也很方便癌症治療期間(如手術、化療、放療)及治療後病人可能會噁心嘔吐、暈眩昏睡、味覺改變等,需攝取足夠且均衡的營養,建議用當季、新鮮現做的食材最優,以符合自己口味的方式烹調,適量煮食以當餐吃完最好,吃出食物的營養與美味。建議癌友可透過農委會「無毒農平台」網路,購買最優質新鮮的國產農產品,有超過6000項具有溯源、產銷履歷、有機或CAS認證的國產優質農產品可供癌友選購。第3招:維持體重不下降治療期間的癌友,要注意維持體重不下降,若能維持BMI在18.5至24.0之間(編按: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就更好了。建議每天固定時間量體重,注意體重變化,若有下降趨勢,尤其1周內下降了2%或1個月內下降5%,請必須儘速聯絡醫院的個管師或營養師,安排回診就醫。第4招:吃得夠且均衡多樣化每天應攝取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及堅果種子等,國民健康署提供「我的餐盤」圖像,依各類別之比例,均衡多樣化攝取食物,讓癌友容易落實每餐吃得夠,營養跟著來。若1餐吃不了那麼多,也可以少量多餐,正餐中間增加1餐點心,達到1天的總攝取量為原則。如果因治療的副作用導致進食量過少,建議可詢問醫師或營養師,提供藥物或營養諮詢,幫助維持足量的攝取。第5招:多吃優質蛋白質癌症治療期間(如手術、化療、放療)及剛治療後的病人,建議可適度增加蛋白質攝取,如黃豆、毛豆及其製品、魚及海鮮類、各式蛋及肉類、乳品類及堅果類等都提供了豐富蛋白質及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幫助身體組織修護,提升免疫力。但要注意盡量避免加工類食物,且肉類多選用家禽及瘦肉,減少飲食中飽和脂肪的攝取量。第6招:適當補充營養素癌症治療期間可考慮適當補充維生素C、益生菌、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等營養補充品。維生素C有助於抵抗感染、傷口癒合;益生菌有助於促進消化和保持胃腸道健康,亦可預防因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所引起的腹瀉;頭頸癌等癌友若因放療或化放療引起嚴重的口腔黏膜炎,疼痛難耐致無法進食,則可在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後補充左旋麩醯胺酸,需注意的是,一旦症狀改善即應停止服用。上述及各類健康食品的使用均應與臨床專科醫師及營養師討論後,有確實的科學證據才補充,否則影響健康又傷財,得不償失。王英偉署長提醒,疫情期間,癌友毋須恐慌,維持冷靜安穩的情緒,遵循6招癌友飲食保健,就能成功打造自我營養力對抗病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世衛意外刊登草稿 瑞德西韋中國試驗失敗曝光
世界衛生組織(WHO)意外發布中國研究人員的報告草稿,揭露吉立亞醫藥公司針對冠狀病毒的實驗性藥物「瑞德西韋」在中國的隨機臨床試驗失敗,令科學家與市場大失所望。「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傳出後,美國生物製藥商吉立亞醫藥公司(Gilead SciencesInc)股價盤中重挫6%,一度暫停交易,最後收在77.78美元。「瑞德西韋」(remdesivir)上週傳出可能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一絲曙光後,股價曾攀升至84美元,推升公司市值逼近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報導指出,中國的試驗顯示瑞德西韋未改善患者病情,或降低血液中病原體的存在。研究人員針對237名患者中的158人施用瑞德西韋,並與剩餘79人進行對照,但部分患者產生嚴重副作用,有18名患者因此停藥。世衛表示,這份草稿文件仍在進行同僚審查,被錯誤地過早公布。世衛聲明:「世衛要求研究人員儘早與世衛分享研究資訊,報告作者提交給世衛的草稿文件因此出於疏忽被發布到網站上。發現錯誤後,報告已立即被拿下。」世衛之前把所有相關測試結果都公布在一個叫做「2019冠狀病毒疾病候補療法分析」的網站上。之前版本有5頁內容,還有一個叫做「成果」的欄位,但現在已經看不到。更新後的網站只有4頁內容,且拿掉「成果」欄位。吉立亞方面警告,該份報告草稿有一些「不確切的分析」。吉立亞聲明:「重要的是,這項研究是因為參與人數不足而提前終止,在數據上沒辦法歸結出有意義的結論。這份研究的結果並不全面,雖然數據顯示服用瑞德西韋仍有潛在幫助,尤其是對早期接受治療的患者。」外界先前對吉立亞醫藥公司的藥物深感興趣,因為迄今針對武漢肺炎仍無獲准的治療方法或預防性疫苗。吉立亞醫藥公司正在多項試驗中測試這種藥物,芝加哥大學上週發表正面結果,表示患者的發燒和呼吸道症狀快速痊癒。不過,瑞德西韋之前的研究都沒有達到科學標準,並非隨機,也沒有施打安慰劑的控制組。許多規模更大,且有隨機與控制組的試驗都在進行中。目前有多組測試進入第3階段,將能提供更多數據,判斷瑞德西韋是否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救星。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藥物瑞德西韋無效? WHO報告外洩 藥廠駁:尚無定論
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生產用以對抗新冠肺炎,仍在試驗階段的新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官網上驚爆不但沒有作用,而且還會增加死亡率,不過吉利德隨即發表聲明,指有關報告是錯誤的。在中國年初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吉利德2月宣布其生產的試驗性藥物「瑞德西韋」有助對抗病毒,並免費提供中國的重症患者臨床試驗使用,由於目前仍沒有疫苗或治療藥物,「瑞德西韋」也就成為了全球對抗新冠肺炎的關注所在。川普總統早前還對這種新藥大加讚許。然而一份不經意在WTO官網上洩露,之後迅速被刪除的草擬報告,指出「瑞德西韋」不但未能協助中國臨床試驗病患,而且出現明顯副作用,甚至對比沒試驗這種新藥的病患,其死亡率更高。報告披露的細節很少,但從電腦截圖中發現,參與試驗的共有237名病患,其中158人接受「瑞德西韋」,另外79人接受安慰劑。結果前者死亡率為13.9%,後者死亡率為12.8%,暗示「瑞德西韋」對抗新冠肺炎全盤失敗。儘管報告很快被刪除,卻已引起各方關注。吉利德公共事務室副總裁丘伊(Sonia Choi)也立即發出聲明,指有關結論是錯誤的,表示由於參與臨床試驗的人數過低,研究已提早結束,故以此發出的對比數據並無意義,研究結果尚無定論。她表示,「瑞德西韋」仍具有潛在的益處,尤其是對確診初期的病患者有好處。丘伊也對世衛過早發布有關研究信息表示遺憾。吉利德雖已結束在中國的試驗,但在美國仍在展開「瑞德西韋」第三期研究,結果最快在月底前公布。有關草擬的研究報告在世衛官網轉瞬即逝,但英國「金融時報」已率先報導出來,受消息影響,吉利德的股價一度下跌超過7%,收盤仍下跌4.3%。瑞穗(Mizuho)證券分析師賽義德(Salim Syed)在給客戶的報告中,也指有關研究的規模還不算大,試驗得出的統計數據並不完全可靠。
-
2020-04-22 癌症.抗癌新知
如導彈一般!林口長庚醫院團隊新技術 精準殲滅癌細胞
科技部今天發表一項癌症創新療法,由林口長庚醫院特聘講座教授游正博團隊所開發,學者將胜肽分子作為抗癌藥物的載體,「如同導彈一般」,可精準鎖定癌細胞,避免傳統療法可能傷及正常細胞的副作用。科技部「再生醫學科技發展計畫」及「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價創計畫」支持下,林口長庚醫院特聘講座教授游正博團隊,打造全球首創的導彈式癌症專一性標靶胜肽技術平台,利用胜肽與癌細胞結合的特性,只要搭配合適的抗癌藥物,即可精準鎖定癌細胞。團隊指出,此療法與現今癌症治療法,如化學療法等,有顯著不同之處,例如此療法可適用多種癌症治療,其如同導彈一般」的專一性可以減少副作用。游正博也說,這項療法已可廣泛辨識包括肝癌、乳癌、大腸癌等11種癌症,堪稱「以一概全」,具有廣效性及安全性,將來也可壓低製藥成本,減少患者負擔。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發適用於臨床多種癌症的創新癌症免疫療法。團隊去年也成立新創公司,先集中全力於1、2種癌症,再拓展到數個癌症市場的高占有率。但游正博也強調,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
-
2020-04-22 科別.皮膚
防疫減少回診 當心乾癬擴大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數月,醫師臨床觀察發現,五成乾癬輕度患者擔心增加感染風險未規律就醫,甚至自行減藥或中斷治療,部分患者再度就醫時病灶已明顯變多、變大。一名罹患中度乾癬的四十歲男子,過去規律就醫,病況控制得宜,近兩個月未定期回診,導致病灶面積快速擴大,還延伸至頭皮、臉部、軀幹及四肢。俗稱牛皮癬須藥物調控免疫系統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表示,乾癬俗稱「牛皮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源於遺傳、外界感染源、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情緒壓力等因素,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的T細胞不當活化、細胞激素增加,引起表皮細胞過度增生,患部可見紅色斑塊合併有銀色鱗屑脫落等現象。患者一旦發病就無法根治,終生須藉由藥物調控免疫系統平衡,才能穩定控制病灶。然而,近來陸續受天冷、春節假期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發現許多患者減少回診,甚至中斷治療數月。李婉若坦言,雖然目前無證據顯示乾癬患者較易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仍應維持免疫力避免染上新冠肺炎,一旦確診,重症風險恐高於一般民眾。患部面積較大吃藥加上紫外線治療李婉若表示,臨床上會針對面積較小病灶,開立外用藥膏治療;面積較大的病灶,會加開全身性口服藥物同時輔以紫外線照光治療。如果患者仍無法獲得良好改善,可為患者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以最新生物製劑抗介白素23為例,有超過八成的患者達到九成改善,也有近六成的患者可以完全看不見病灶。不過,患者需符合條件,才能申請健保給付。生物製劑同時具便利性,皮下注射頻率有每一周兩次、二周一次、每月一次、兩月一次及三月一次的劑型。眼見針頭會害怕、會暈針的患者,可選擇筆針型產品,注射時看不到針頭,置於皮膚按壓下去即可,同時可降低患部疼痛感。使用生物製劑須追蹤一些感染疾病不過,李婉若也提醒,生物製劑的肝腎副作用比部分口服藥物少,長期臨床觀察顯示安全性高,且能有效調節失調的免疫系統,但仍要注意追蹤一些感染疾病,如B型肝炎患者、C型肝炎患者及結核病患者等,這類患者如果同時需要使用生物製劑,均須定期回診追蹤感染變化情形。要避免新冠肺炎來敲門,乾癬患者除了要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平時要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等,同時要讓作息與睡眠規律、飲食營養均衡、學習紓解壓力,更要避免抽菸喝酒等誘發惡化的因子。另外,由於陽光中有段特殊波長的紫外線正是臨床上照光治療所用,建議患者可每天抽空到戶外曬太陽,有助穩定病況。
-
2020-04-21 科別.呼吸胸腔
新冠肺炎跟一般肺炎有什麼不一樣?為何肺阻塞病患要特別防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大部分肺阻塞病患本來肺部功能就已受損,這些病患在急性感染之後,可能得住院,造成呼吸衰竭的風險亦比較高。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建議病患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記得戴口罩、多洗手,而且要遵從醫囑,正確使用藥物。常聽到的肺炎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差異為何?肺阻塞患者因肺臟較不健康,罹患肺炎的比例較常人高4倍〔1〕 ;更有數據指出,每十個人中最少有一位三年內會再罹患肺炎〔2〕,需要特別留意。張晟瑜醫師解釋道,一般來講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或黴菌等病原侵入肺臟所造成。目前廣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不同的地方是,病毒性肺炎會在肺臟裡或肺臟外出現一些非典型變化。肺阻塞併發症嚴重的病毒性肺炎的病程進展比較快,在胸腔X光上的表現跟常見的細菌性肺炎不太一樣,即使痊癒後,部分病患肺臟會出現纖維化的變化。病毒性肺炎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比較高,且合併有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少數病毒性肺炎可能引起人體比較強烈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點像免疫風暴,導致肺部細胞死亡,這也是許多病患在痊癒後出現肺部纖維化變化的主要原因。肺阻塞急性惡化,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樣,都會出現咳、痰、胸悶等症狀,患者應如何辨別?如何應對?張晟瑜醫師指出,無論是肺阻塞急性惡化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出現咳、喘、痰、胸悶等症狀,不容易辨別。但是病毒性的肺炎,除了有呼吸道症狀,還可能有發高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肺阻塞急性惡化時可能沒有發燒,或是輕微發燒。 出現相關症狀時,建議要盡快就醫,醫師可以透過X光或其他檢查來判斷。無論是病毒或細菌性肺炎,肺阻塞患者遭到感染後,病情容易因此惡化。所以醫師提醒肺阻塞患者須接種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避免類似情況發生。肺阻塞患者使用藥物時要留意什麼?目前治療肺阻塞比較常見的藥物有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性類固醇,根據研究,吸入性類固醇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罹患肺炎的風險會增加20-30%〔3〕 ,所以肺阻塞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張晟瑜醫師提到,除非慢性肺阻塞病患有合併明顯氣喘,或是血液裡的過敏指數比較高,或已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仍無法控制症狀,才會考慮加上吸入性類固醇。此外,張晟瑜醫師也補充,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循序漸進的階梯式治療針對肺阻塞會採取「階梯式治療」,張晟瑜醫師道,「階梯式治療」就是根據症狀將患者區分成A、B、C、D等四類。A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且不常急性發作,通常會給予單方支氣管擴張劑,在不舒服的時候使用。B類患者持續有症狀,走路、運動會喘,但是不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C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但經常急性發作而跑急診,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保養。D類患者平常就有症狀,且經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使用單方或複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並視狀況加入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我們都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醫師都會依照病情,循序漸進使用不同的藥物。肺阻塞不可逆,保養重點記起來張晟瑜醫師提醒道,氣溫劇烈變化、細菌或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壓力都會增加慢性肺阻塞急性惡化的風險。這四個原因可能讓原本控制穩定的病患提早回門診甚至跑急診的比例增加。曾經有位70幾歲老榮民,是個老菸槍,每次問他有沒有戒菸,他都會說「有抽比較少」,但其實一直都有在抽菸。夏天的時候,病情較穩定,他會自己把藥物減量,冬天一到他幾乎都會跑急診。後來有一年冬天,老先生又來急診,由於狀況較嚴重就被插管進入加護病房,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通常插管會是病患生命中很大的轉捩點,這位老先生從那次經驗後,再也不敢抽菸。臨床上很常見這樣的患者,他沒辦法理解肺阻塞必須規律用藥,讓呼吸道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況。肺阻塞基本上不可逆,只會慢慢變差,惡化的速度就取決於是否好好用藥、有沒有戒菸、有沒有經常急性惡化,肺部的復健運動也非常重要,有助改善生活品質。戒菸與否,治療效果差很大張晟瑜醫師強調,年輕時抽菸可能感覺不明顯,但進展到慢性肺阻塞後,有戒菸跟沒戒菸,肺部感染的頻率就不一樣,沒有戒菸的病患常常會反覆發作,然後反覆感染,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都不太好。除了可能造成肺炎、急性發作比例增加之外,抽菸也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肺阻塞還可能影響肺癌的治療,因為肺功能比較不好,就算早期發現,外科醫師可能也會擔心肺功能不佳,而不敢動手術切除。危險因子要避免,早期症狀多留意抽菸是導致肺阻塞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可能與粉塵暴露的職業有關,例如做牙材、磨石、洗地板、噴砂、油漆等。慢性肺阻塞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有痰、容易喘,喘通常是比較後後期的症狀。我們會問患者,究竟是走路會喘、爬樓梯會喘、還是坐著就喘,這是不一樣的嚴重度。建議有抽菸、長期咳嗽、或痰很多的民眾,只要上述症狀持續超過三周,要到胸腔內科就診,看看是否有肺阻塞、感染、甚至肺部腫瘤的狀況。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治療,至於戒菸的部分,目前已有戒菸輔助藥物可以使用,愈早把菸戒掉,對健康愈好!1.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2.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rch Bronconeumol. 2005 Nov;41(11):607-11.3.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原文:新冠病毒蔓延中,肺阻塞患者請提高警覺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21 癌症.血癌
最難纏的血癌 AML治療現曙光
四月廿一日是國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最為難纏的血癌,平均存活率不到五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任蕭惠樺表示,現已有標靶藥物等精準治療,年輕病患如果積極接受治療後,存活率可提高近一倍 ,他鼓勵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不要灰心。愈老愈難醫 罹病因子不明白血病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再細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以成人為主,好發於年長者,隨著年紀增加發生率愈高,但年齡愈大治療效果卻愈差。國內AML盛行率每十萬人中有兩至三人,近年有微幅上升趨勢。蕭惠樺說,罹病原因可能與環境汙染源有關,例如接觸有機化學溶劑、輻射等,導致骨髓細胞的染色體變異,發生血癌,但多數病患仍找不到確切罹病因子。不分早晚 發病至死僅數月蕭惠樺指出,血癌沒有所謂「早期」、「晚期」之分,發育不成熟的血球細胞會隨血液循環到全身,所以發病一開始就是全身性疾病。骨髓有癌細胞,直接影響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間接出現症狀,因此急性白血病患者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否則數月甚至數周內就會死亡。病患因為白血球數量異常,容易引發肺炎等感染症;紅血球減少,容易貧血、頭暈、爬樓梯會喘;負責止血功能的血小板減少,容易大出血、皮膚瘀青等。另外,有些病患會出現精神不佳、發燒等,一旦有疑似症狀,建議應到醫院進行血液檢查,檢查白血球、血紅素和血小板,進一步透過骨髓穿刺切片檢查來確診。化療辛苦 半數病患仍復發化學治療是目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最主要治療方式,但病人很辛苦,相較其他癌症,AML癌細胞占滿骨髓下,必須用高強效、高密集的化療,殲滅癌細胞,必須忍受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蕭惠樺估計,六到七成病患接受化療能穩定病況,但其中五成病患有機會再復發。基因檢查配標靶藥 獲新生過去的四十年都沒有新藥出現,但近年來,白血病治療的發展非常快,特別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從2017年開始,AML已進入全新治療領域,有許多創新的藥物出現,提供了不同的治療選擇。部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的染色體有特定變化,確診後透過FLT3、IDH1、IDH2等基因檢查,協助醫師了解病患預後狀況,甚至搭配可用的標靶藥物,延長存活率。標靶藥物合併化療使用,可提升治療成效,減少復發和副作用。蕭惠樺說,一位30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女病患剛生完小孩,接受化療後的一年,癌症復發,原本用二線化療藥物,仍無法控制病情,後來改採口服標靶藥物,控制住病情,延長生命,最終等到適合的骨髓移植,如今過著幸福的家庭生活。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軍艦染疫 公衛專家:若持續隔離 應可控制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表示,國內日前連續二日新增零確診個案,代表疫情有受到控制,但在全球大流行尚未結束前,仍不能掉以輕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美國過去一周病例再生數值持續降低,代表美洲疫情趨緩,紐澳、南美洲疫情也逐漸受到控制;相較之下,西班牙、法國疫情嚴峻,且俄國、印度、孟加拉過去一周病例數成長速度快,恐成為新的疫情重鎮。昨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我國新增22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有21例來自敦睦軍艦磐石艦上官兵。陳秀熙提醒,從先前鑽石公主號、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的經驗來看,船舶上的疫情傳播速度高,主因是難以維持社交距離;但若持續隔離、且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疫情應可受到控制。至於藥物研發方面,台大藥學系副教授林淑文表示,從各國狀況來看,若一國發生醫療體系崩盤、且病患病程長,將提高新冠肺炎致死率,各國正嘗試多種臨床藥劑,例如瑞德西韋、奎寧等藥物,盼加速患者出院時程。林淑文表示,瑞德西韋在多數國家尚未上市,但過去曾有對抗伊波拉病毒的經驗,「對多種病毒有效果」。但該藥不像流感藥物這麼方便,共有十天療程,且是以注射方式服用,副作用是肝臟細胞受損。目前有新冠肺炎個案在服用瑞德西韋後,改善發燒狀況。至於奎寧,有阻止病毒進入細胞的作用,但用於新冠肺炎的療效及劑量未有定論。陳秀熙說,中國大陸有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接受奎寧治療5天後,平均發燒天數、咳嗽天數及症狀改善人數皆有改善;但實際效益,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
2020-04-20 科別.皮膚
青春期戰痘 做好預防用對藥
邁入青春期的莘莘學子們,除了學校課業壓力,也開始注意外表,希望給人賞心悅目的印象。此時期外表上可能讓人煩惱的是「痘痘」,痘痘造成疼痛、紅腫,由於青春痘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疾病,若需要以藥物治療,醫師會依發炎紅腫、分布面積、膿皰多寡等,以及病灶種類來選擇藥物。青春痘又稱痤瘡,是青少年及成人常見的皮膚疾病,通常在臉部,也可能在胸部、背部或上臂部,屬多成因疾病,最常見的是荷爾蒙、飲食、外界刺激造成皮脂分泌過多,皮膚角質代謝異常,使毛囊及皮脂腺阻塞,進而產生發炎反應。封閉的毛孔內變成厭氧的痤瘡桿菌很好的生長環境,一旦感染,就有可能進一步形成膿皰型青春痘。非發炎性病灶通常是密閉性粉刺,也就是常見的白頭粉刺,或稱為黑頭粉刺的開放性粉刺;發炎性病灶則以紅色丘疹、膿皰、結節等表現。平時保養清潔和良好生活習慣是預防青春痘的第一步。由於青春痘是多因素導致的疾病,若需要以藥物治療,醫師會依嚴重程度選擇外用及口服藥物。在外用藥物上,若為輕度、中度的痤瘡,常見過氧化苯醯(Benzoyl Peroxide)類型藥物,以氧化細菌蛋白質,達到抗菌效果,減少痤瘡桿菌增生。若為中度、嚴重痤瘡,常以抗生素克林黴素(Clindamycin)、A酸(Retinoic acid)、杜鵑花酸(Azelaic acid),減少痤瘡桿菌增生,並改善皮脂分泌為主。口服藥物以治療中度、嚴重痤瘡為主,如口服四環黴素類,多用於治療難治型青春痘;口服A酸(Isotretinoin)適用於傳統療法無效的嚴重痤瘡。不過,這些藥物除治療青春痘,也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若有懷孕、哺乳需求或是兒童,應特別注意藥品仿單並告知醫師,以保障自身用藥安全。做好清潔保養與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預防青春痘。若覺得痘痘發炎紅腫、膿皰嚴重,則需要就醫治療。醫師會詢問病史,並透過視診、觸診,判斷青春痘種類及嚴重程度,選擇適當藥物;病人需與醫師及藥師溝通合作,正確使用藥物,完成療程,按時回診,才能緩解病情,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
2020-04-19 癌症.卵巢.子宮
拉長卵巢癌病情穩定期 標靶新藥可提高5年存活率
相較於其他癌症的新療法,被認為是「無聲殺手」的卵巢癌,臨床醫師手上的治療工具相對比較少,加上患者發現時多數是晚期,加上不斷復發,讓卵巢癌的預後不好。還好,近年已有新的標靶藥物上市,是全新的作用機轉,可延長晚期病人復發時間達1.5年到3年。治療目標 穩定病情、減少復發談到卵巢癌病人的預後情形,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同時也是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的陳怡仁嘆了口氣:「由於卵巢癌沒有有效的篩檢工具,有至少一半的患者發現時都屬於第三、四期,由於病人長期反覆化療、手術,不斷的換藥,還要一直擔心復發,心理壓力非常大,這幾年有新藥上市後,才讓五年的存活率提高到50%。」卵巢癌治療的新觀念是「維持療法」,就是希望可以拉長病情穩定期,減少復發。在癌症治療已大幅改善的情況下,卵巢癌的治療目的卻是減少復發,就知道卵巢癌的治療多麼棘手。維持療法 術後有三種選擇陳怡仁指出,目前的治療方式,還是以手術為優先,把腫瘤組織盡量切除乾淨。至於晚期病人,在使用化療後,初期約有七成反應,但在這中間又有七成的患者平均一年內會復發,因此,在病人手術或化療後有反應者,會提供維持治療。目前維持療法有三種,一種是繼續追蹤,等到復發後開始治療,第二種是術後合併化療,只要病情緩定,就可以採取單一化療藥如紫杉醇繼續治療,或是選擇標靶藥物如血管新生抑制劑、口服PARP抑制劑等。藥物選擇 依個人情況而定至於病情維穩藥物的選擇,陳怡仁認為,看病人可以接受的副作用而定。單一化療藥物約治療一年左右,可延長復發期約18個月,但副作用會有掉髮及手腳發麻狀況,有些女性在意有無掉髮,那麼化療藥可能就不適合。而針劑的標靶藥血管新生抑制劑,則可以減少癌細胞的血管新生,切斷癌細胞營養,另外,也能減少腹腔積水情形,治療期長達一年,且須自費。血管新生抑制劑也能讓病情穩定不復發達18個月,不過,副作用就比較多元,包括高血壓、蛋白尿及影響傷口癒合。因此,治療期間得追蹤血壓及腎功能,若有高血壓的患者就得合併血壓藥治療,腎臟病人也不適合。另外,若需要進行手術,也必需先停藥四到六周。標靶新藥 須先做基因檢測另一個新的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是比較新的作用機轉,是抑制癌細胞DNA修復的標靶藥物,目前國際上已有三、四種藥物上市。陳怡仁表示,由於癌細胞複製很快,在複製過程中,DNA有可能受損,就需要靠PARP蛋白質來修復,因此把這個蛋白質抑制住,就能阻斷癌細胞複製。不過,使用PARP抑制劑的前提,需要先進行BRCA基因檢測,有突變者才適用,有此基因變異者,在卵巢癌患者中大約占一至兩成。而目前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服用PARP抑制劑的卵巢癌患者追蹤三年,病情穩定未復發者可達60%,沒有服藥者約26%,兩者相差了兩倍之多。陳怡仁說,PARP抑制劑必需吃兩年,每次口服兩顆,一天兩次,不過,每個月的藥費也比較貴。副作用有白血球下降、腸胃症狀及疲倦,若患者出現較嚴重的副作用,就會依狀況調整藥物。
-
2020-04-19 癌症.卵巢.子宮
卵巢腫瘤組織易破 開腹手術為主流、微創僅少數適用
微創手術廣泛運用於婦科疾病當中,唯獨對卵巢癌的適用性較具爭議。婦產科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能否將惡性腫瘤摘取乾淨,攸關預後,一個不小心將腫瘤弄破就可能使癌細胞四散。因此,目前手術治療以傳統開腹手術為主流,大範圍視野有利醫師掌握手術情形,僅IA期(第一期A)與IB(第一期B)且分化良好的腫瘤,才建議讓有經驗的醫師以微創手術處理。淋巴結拿不拿 視尺寸而定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衛福部立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說,卵巢惡性腫瘤第一期到第四期均要透過手術切除,醫師眼睛所見的病灶統統都要切除,切得越乾淨,預後越佳。不過,近年對於淋巴結切除的觀念轉變,有臨床研究顯示,如果患者術前影像檢查顯示淋巴結不大、醫師開刀時也確認淋巴結不大,手術過程是否拿掉淋巴結,預後都差不多。為減少拿光淋巴結造成日後下肢水腫不適,同時為避免患者有朝一日需要免疫治療,拿光淋巴結後的治療效果可能不佳,因此倘若淋巴結尺寸小,目前標準治療建議不必切除。務求切乾淨 多使用開腹手術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手術以傳統開腹手術為主流,以108年數據為例,執行卵巢癌相關手術的人數共計1659人,其中1507人接受傳統手術,201人接受腹腔鏡手術。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王毓淇說,傳統手術需用刀劃開肚皮15至20公分,傷口大且容易出血、沾黏、疼痛,而微創手術則是在腹部打四個小洞,醫師將器械深入患者體內,再眼觀電腦螢幕進行手術,患者不易疼痛且傷口美觀。腹腔鏡有爭議 僅建議IA與IB期不過,微創手術雖廣泛運用於婦科疾病當中,唯獨對卵巢癌上的適用較具爭議。因為卵巢惡性腫瘤組織易破,微創手術視野狹窄、弄破造成四濺的機率更高,因此一般僅建議IA期與IB期且分化良好的腫瘤,可讓有經驗的醫師以微創手術處理。賴鴻政形容,卵巢癌微創手術使用原則是「要嘛不出手,要嘛一定要拿乾淨」。臨床上會慎選腫瘤較小的患者,依據腫瘤尺寸,可經由手術器械攜帶適當大小的塑膠「標本袋」,進到患者體腔內,將腫瘤裝起來再處理,避免腫瘤組織破裂四濺。是否保留生育 依個人病況決定部分年輕患者想保留生育,不過這得視個人罹病情形而定。賴鴻政說,只有第IA期、惡性腫瘤只長在單側卵巢的患者有機會作保留生育的手術。手術過程會將單側卵巢切除、保留另側卵巢,同時於肚內腹膜採樣、確認腹腔內其他地方沒有癌細胞後,有時建議加作幾次化療,再請患者盡快懷孕。手術之後IC期以上建議化療 接受放療者不多一般來說,第IC期以上的患者術後均建議進行化學藥物治療。如果復發病灶只有一顆,且病灶位置並不在重要器官旁,才會建議搭配放射線治療,否則放射線恐怕未能精準消滅病灶,就先損傷其他重要器官,副作用更甚。因此接受放療的患者並不多,以108年健保數據為例,以卵巢癌為主診斷的患者當中,僅266人接受放療。癌症治療方式推陳出新,近來有種新興療法是將放療與免疫治療作搭配。賴鴻政說,如果患者體內腫瘤多處轉移且化療失去作用,此時可嘗試藉由放療集中火力攻擊單顆癌細胞,讓癌細胞碎片四散、釋放抗原。免疫細胞吃下癌細胞碎片、學會認識癌細胞碎片,這時就有能力辨識與攻擊其他顆癌症腫瘤,目前臨床上已有一名患者試驗療效佳。
-
2020-04-19 科別.消化系統
健康醫點靈/便祕難啟齒 健康指標莫輕忽
便祕不好意思說,卻是不可輕忽的健康指標。羅東博愛醫院指出,若一周排便少於3次,且每次解便困難、感覺解不乾淨、腹脹或腹痛等,即可能為「便祕」。有便祕症狀的人,大便通常乾硬、呈顆粒狀,簡單的原因可能是水分、纖維質攝取不夠,或久站、久坐和運動不足所致,其他原因也可能包含懷孕、藥物副作用、腸胃蠕動慢、甲狀腺功能低下,甚至結直腸癌阻塞等。便祕的治療,除找出導致便祕的原因,對症下藥或避免外,均衡飲食、攝取足量水分與運動也必須盡量達成,否則長期或經常性便祕,恐引發痔瘡的併發症。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李明璋就表示,痔瘡的成因,來自肛管的黏膜下組織及血管腫大,腫大處就被稱為「痔瘡」,其中又分為內痔與外痔,內痔神經分布較少,解便時疼痛感較少,外痔神經密布,排便時通常有較多疼痛感。他建議,無論便祕或痔瘡,治療先以藥物為主,可緩解排便時的疼痛感或改善大便硬度,再搭配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運動,應可逐漸緩解。但若持續無法改善,也可考慮手術治療,移除內、外痔。不過,李明璋提醒,便祕或痔瘡可能因解便困難,糞便伴隨鮮紅色出血,若持續出血或有黑便,要盡快到大腸直腸外科就診,找出原因。
-
2020-04-19 科別.精神.身心
要吃安眠藥才能睡好? 用藥前必知的8個觀念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在2017年調查發現,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11.3%,但與10年前比較,總失眠人口並未下降,尤其是高年長者和女性兩大群族,失眠比例都比以前高,但你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安眠藥,尤其是特殊族群該注意什麼嗎?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陳品君藥師說明,可參考美國著名的梅約診所對使用安眠藥物的建議,對於懷孕、準備懷孕或哺乳中的女性,務必事前告知醫師,避免安眠藥物傷害胎兒或可能分泌進乳汁;安眠藥可能會增加老年人夜間跌倒和受傷的風險,若是高齡者或出現相關不良反應,可與醫師討論開立較低劑量的藥物。另外,一些特殊健康狀況,如:腎功能不好、低血壓、心律不整或有癲癇病史也需要事前告知醫師,因為某些藥物可能不適合,或會影響本來控制自身慢性疾病的藥物。 服用安眠藥原則 ① 須經醫師評估後才可使用安眠藥如果有失眠問題,請先去看診讓醫師進行全面檢查,像是神經內科、身心醫學科或家庭醫學科,服用藥物幾週後,再和醫師討論適當的後續治療計劃。 ② 閱讀用藥說明書詢問醫療院所,有無提供用藥說明書並詳細閱讀,如有其他疑問,也可詢問藥物諮詢的藥師。 ③ 在睡前才可服用安眠藥吃了安眠藥之後,可能會讓人不太了解自己在做什麼,增加各種情況的風險,需在所有活動都結束後再服用。 ④ 確認有完整睡眠前才可服用安眠藥長效安眠藥須避免在午睡或小歇前使用,若是夜間醒來須再入睡者,可先諮詢醫師,開立較短效的安眠藥,避免藥效太長,影響醒來後的活動。 ⑤ 注意副作用如果在白天感到困倦或頭暈、遇到其他重大不適或意識障礙,應與醫生討論改變劑量/藥物或是否有藥物戒斷的問題。 ⑥ 避免飲酒酒精會增加藥丸的鎮靜作用。 ⑦ 嚴格按照醫師的指示一些處方安眠藥僅供短期使用。最重要的是不要服用比規定劑量更高的量,若藥袋上的劑量還無法讓你入睡,也不要在未與醫療人員諮詢前服用更多藥物。 ⑧ 停藥時小心當準備停止服用安眠藥時,須按照醫生或藥師的說明或藥袋上的標示進行,因為有些藥物必須減量再停藥;此外,在停止服用安眠藥後,可能會在幾天內出現短暫的反彈性失眠症狀,一般會逐漸消失,如果過幾天後情況還是嚴重無法入睡,應聯繫醫師。延伸閱讀: 睡不著別數羊了! 睡前吃這7種食物對助眠超管用 熬夜的累好難補回來? 5種營養素幫你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