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前列腺
共找到
208
筆 文章
-
-
2021-09-29 養生.聰明飲食
兒茶素利減肥、防失智、助防癌!營養師:不只綠茶,這些都吃得到
喝茶有利身體健康,當中關鍵營養之一包括了兒茶素。兒茶素許多人會直接聯想到減肥,其實好處不單僅限於此,對整體健康也非常有利。嫚嫚營養師就指出常見好處及食材,民眾可以適度的從日常食物適度攝取,幫助養生。 兒茶素促代謝、助養生,還有助防範疾病纏身! 嫚嫚營養師指出,兒茶素相當有助於減肥,其可燃燒、代謝脂肪,在運動前一小時飲用無糖綠茶攝取兒茶素,更有助於減重。而代謝症候群最常見的症狀即為腹部累積脂肪,飲茶大國日本也有一項900多名男性試驗者的研究發現,每日喝約600毫升的無糖綠茶,體重、腰圍、腹部脂肪、肝臟脂肪等,皆有明顯改善。 除了對減肥有利,兒茶素也有助於防範慢性疾病,其可抑制人體的澱粉酶、脂肪酶,讓身體對澱粉、脂肪的吸收率、吸收速度下降,因此也有助於血糖、血脂穩定。日本也曾做過一項多達一萬七千名試驗者的研究,發現平均每日喝上200毫升6杯的無糖綠茶,可降低約可降33%糖尿病發生率。 除此之外,兒茶素對於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退化也具有輔助改善效果,2015年於美國推出有助對抗失智症的「麥得飲食」,兒茶素就是關鍵營養之一。 兒茶素在防範細菌病毒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其可抑制病菌的複製能力,以一般流感病毒來看,常喝無糖綠茶者發病率、重症率相對較低。許多人也認為蛀牙、牙周病等機會較少,確實也是同樣的道理。 眾多研究當中,備受矚目的也包括兒茶素的抗癌能力,其因同時具抗發炎、抗氧化特性,並且誘導癌細胞凋亡,對於防範癌症、輔助改善癌症相當有利。以目前現有研究來看,有利對抗包括肺癌、食道癌、胃癌、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癌症。 兒茶素常見食材助養生,搭配維生素C促吸收率! 嫚嫚營養師表示,兒茶素是一種類黃酮素,廣泛存在於茶類當中。茶以發酵程度低到高分為綠茶、烏龍茶、紅茶來看,未發酵的綠茶兒茶素含量最高,烏龍茶其次,發酵程度較高的紅茶雖然含量較低,但也可見些許的兒茶素存在,大多以轉換成茶黃素,也就是紅茶的顏色。 除此之外,可可當中也含有兒茶素的存在,濃度越高、越純的黑巧克力,可攝取到的兒茶素就越高,因此建議若要從此攝取,可挑選濃度85%以上的黑巧克力。另外像是紅酒,或蔓越莓、柿子等多數紅果類食材也可攝取到兒茶素。 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兒茶素的吸收率,因此像是在喝茶、吃黑巧克力時,也可以適度的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奇異果、芭樂、草莓等。 兒茶素攝取不宜過多,部分族群應酌量攝取! 不過即便兒茶素有助於身體健康,但對少部分族群或攝取過量也還是可能帶來不適,主要在於腸胃道方面,例如腹脹、腹瀉、噁心、消化不良等,相關族群需注意。 另外,兒茶素每日建議最高攝取量不得超過800毫克,以避免造成肝臟負擔,特別若是從保健品、營養品額外補充兒茶素,更需多加留意安全劑量,日前美國就有民眾因攝取過量,兩三個月後需進行換肝手術的不幸案例。 兒茶素常見的攝取來源為茶和黑巧克力,兩者皆含有咖啡因,雖然影響程度不如咖啡劇烈,但若有失眠等睡眠障礙者,還是需留意攝取量及時間,建議過了中午後就別再攝取,以避免影響到當日睡眠。 《延伸閱讀》 .防癌之王:大蒜!橫切生吃更健康。營養師提醒4種人少吃。 .睡不好傷大腦記憶差?睡得多不如睡得好,簡單方法幫助深度睡眠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2 養生.人生智慧
日吞10多顆藥、針打到手化膿 16歲男的願望:想考藥劑系
台中市16歲高一男學生阿政(化名)在小學四年級確診為罕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7年來,每天都要吞服10多顆的口服標靶合併治療藥物及搭配皮下注射前列腺素,雙手打到紅腫化膿改從肚皮給藥與疾病賽跑,但他樂觀以對,在父親和醫師戴以信鼓勵下,考取第一志願高中,他除了感恩家人與醫療的支持,也期望大學能考取藥劑系,研發新藥,幫助更多患者。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醫師戴以信說,阿政在小學三年級發病,隔年確診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7年來,阿政開始加上標靶藥物合併治療,他即向國健署申請罕病資格審查,往返多年終於取得罕病資格,得以向健保署申請藥物後,才讓阿政家裡的經濟重擔恢復平衡。戴以信指出,阿政的爸爸有信仰支持,一路獨自扛著經濟壓力與陪伴孩子,並鼓勵阿政「我們不會放棄任何治癒的機會」,期盼世界上能發展出更新的藥物治療。戴以信說,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案例極少,發生率百萬分之2到3,由於肺部小動脈血管內皮細胞與平滑肌細胞異常增生、阻力增加,導致右心室無法有效地將血液輸送到肺部,患者因缺氧出現疲倦、喘、運動呼吸困難,甚至心臟衰竭猝死。阿政接受中國附醫次世代全外顯子定序檢測,確實發現肺動脈高壓的特定基因突變。他指出,治療上以多種標靶藥物合併治療,延緩心臟衰竭,一旦藥物劑量使用到最大限度,接下來只能接受肺臟移植。標靶藥物有三大類,阿政三種都已經用上,其中兩種已達最高劑量,只剩前列腺素還有調整空間,所幸這一年以來病情控制得相當穩定。戴以信強調,肺動脈高壓初期症狀不明顯,當父母發覺孩童有呼吸喘促、體力下滑、腳水腫、疲倦、暈厥、胸痛、心悸等症狀時,務必立即就診兒童心臟科進行詳盡的檢查以找出病因。
-
2021-08-25 該看哪科.一般外科
7旬老翁雙側腹股溝疝氣 腹腔鏡微創修補手術解決頑疾
新竹一名70歲老翁雙側腹股溝長期出現兩顆鼓起的腫塊,並隨著時間越腫越大,其中一側曾做過手術,因沒有明顯疼痛,拖了一年多而未就醫,直到親友介紹下才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老翁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經過「全腹膜外腹腔鏡」微創手術修補,順利解決老翁長期的頑疾,術後迅速恢復。東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呂文哲表示,老翁7年前就因左側患有腹股溝疝氣在其他醫院以傳統修補方法手術,但是1年多前又復發,連帶右側腹股溝也出現腫塊鼓起的情形,診治時發現這些腫塊都可被復位推入腹內,由解剖位置及可被復位的腫塊症狀判定老翁罹患「雙側腹股溝疝氣」,左側為復發,右側為續發,導致雙側股溝皆有突起物。呂文哲指出,「腹股溝疝氣」意指疝氣發生在腹股溝部位,疝氣就是俗稱的墬腸或脫腸,隨著時間,突出的疝氣腫塊會愈來愈大,內容物若是腹內的小腸,則有形成腸阻塞與小腸絞扼壞死的可能,輕者會腹脹無法進食,重者則腹膜炎以致死亡。呂文哲說,腹腔鏡的修補分成「全腹膜外修補(TEP)」與「經腹膜修補(TAPP)」,據分析研究顯示,前者能有較少的臟器損傷、人工網膜感染及切口性疝氣;後者則是較少的血管損傷與轉變成打開修補的比率。腹腔鏡的修補取決於疝氣及病人的特性,譬如同時發生雙側腹股溝,或是曾打開修補腹股溝疝氣而復發者,建議選擇TEP,只需使用一側的手術傷口,就可同時修補兩側,能減少因進入腹腔所產生的臟器傷害與腸沾黏的機會,微創傷口僅1至2公分,手術傷口小、少疼痛感,術後2天即可恢復正常生活。呂文哲也提醒不建議施行腹腔鏡手術修補者,包括做過前列腺切除、子宮切除、剖腹產或是下腹部剖腹手術者;有併發腸阻塞或是腸絞扼的腹股溝疝氣者,乃至發生大的陰囊疝氣者;有腹水者;無法施行全身麻醉者;曾做過腹腔鏡修補腹股溝疝氣者。倘若無上述禁忌症者,原則上男性優先採用全腹膜外修補,女性優先採用經腹膜修補;有疝氣疾病的病患,應與醫師詳加討論,經專業診斷後提供最適合的醫療處置。
-
2021-08-03 醫聲.數位健康
遠距醫療/防疫期怕到醫院 吳政哲醫師:這3類適合泌尿科視訊診療
防疫警戒降為二級,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視訊診療門診仍照常。葉姓婦人懷孕9個月,日前如廁有微量出血又不想進醫院檢查,於是預約視訊門診,看診時上傳數張照片提供評估病情,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診斷為痔瘡出血,考量病人懷孕,開立處方特別避開止血及止痛藥,緩解症狀獲得改善。陳子安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外科疾病透過視訊看診有其困難度,但考量防疫期間視訊看診,對於高齡長者或孕婦等族群也是一種保護措施。他表示,民眾如突然發生排便不順、微量出血或屁股痛,很可能是痔瘡受傷引起,在症狀初期透過視訊門診經醫師診斷若屬輕症,可開立外用藥物改善;若持續復發或症狀惡化,建議病人還是必須到院檢查治療。自國內因應疫情開放視訊門診,泌尿外科醫師吳政哲至今已看超過上百位病人。他指出,視訊門診可兼顧民眾防疫與醫療需求,有3類族群適合泌尿外科視訊診療,第1類是長期穩定的慢性病人,拿藥免入院可不中斷治療,這類病人如自行冒然停藥恐有風險,例如攝護腺肥大停藥將造成前列腺阻塞,若4至8小時無法順利解尿就需要到院導尿緩解,長期解尿用力過度導致尿液逆流,將影響腎功能。第2類是私密部位急性疼痛如陰莖、陰囊、睪丸等。泌尿外科醫師可於視訊搭配人體醫學圖片問診,瞭解疼痛部位及疼痛程度,再進行診斷並開立合適用藥,緩解發炎與疼痛問題。若醫師研判為緊急狀況像精索扭轉(或稱睪丸扭轉),必須立即安排到院處置,甚至急診手術,延遲就醫將導致睪丸發生不可逆的缺血性壞死。第3類是泌尿外科癌症、腫瘤、膀胱癌、攝護腺癌等。這類病人早期大多無病識感,如出現排尿困難、頻尿等症狀,建議應及早就醫或視訊門診,才不致耽誤治療。吳政哲日前治療一名轉診的血尿病人,因為擔心疫情不敢出門,拖延2個月才到鄰近診所就醫,經轉診檢查發現是腫瘤而且已經擴散移轉,令人惋惜。吳政哲醫師表示,如果病人及早透過視訊門診諮詢,就不會拖延病情,防疫期間如有身體不適,仍應儘快尋求醫療協助,視訊門診讓民眾突破空間與時間限制,在家防疫也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打完疫苗死亡今增3死累積10死!42歲男打完3天猝死
全台自6月15日起,開放85歲以上長輩接種AZ疫苗,各地陸續出現長輩接種後不適情形。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今天台中再增4人在接種AZ疫苗後過世,其中烏日區42歲男子打完三天猝死,累計共11人。除一例醫師判定死因與接種疫苗無關外,其餘10例死亡案已通報中央,盼中央儘速釐清接種AZ疫苗與死亡間的關聯性,讓民眾早日安心。曾梓展說明,台中市昨天通報六例,今天通報四例,第七例為新社區80歲女性,有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精神疾病、智能障礙等病史,長期臥床,6月16日接種疫苗,18日17時餐後於大廳休息,約半小時後由護理師發現頭忽然低下、臉色蒼白、血氧降至78至87,進行CPR後於18時緊急送到東勢農民醫院,18時06分宣告死亡。第八例為西區71歲女性,有三高、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洗腎)等病史,6月17日接種疫苗,返家後表示有頭痛、腹瀉、接種部位疼痛及全身異樣感,無發燒;19日上午家屬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由於今年3月因病急救時曾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因此未送院急救。第九例為烏日區42歲男性,有小兒麻痹、脊髓損傷、良性前列腺肥大等病史,長期臥床,社會局安置於護理之家,6月16日接種疫苗後食慾不振,19日送往賢德醫院,6時50分到院,但到院前心肺功能已停止(OHCA),急救無效後宣告死亡。第十例為大里區84歲男性,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失智症等病史,6月15日接種疫苗,16日約19時開始出現呼吸喘、血氧下降情形,急診處置後入院治療,17日凌晨失去生命徵象、量測不到血壓,並於1時9分死亡,經診斷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曾梓展說明,另有一名60歲西屯區護理之家男住民,有腎臟癌(已轉移)、糖尿病等病史、左眼失明,15日接種疫苗後於凌晨出現不適,送醫急救無效,現場醫師判定死因與疫苗無關,故此案未提報中央。曾梓展指出,除了60歲西屯區護理之家男住民經醫師判定與疫苗無關外,其餘10例死亡案為釐清死亡與疫苗的相關性,都已通報中央,將由衛生局協助家屬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協助收集相關病歷資料,提送中央審議,如確定因預防接種致死,最高將給付600萬元救濟金。
-
2021-06-18 癌症.抗癌新知
109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居首位!癌症時鐘11年來首次「變慢」3秒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十大死因,癌症仍位居首位,去年約有5萬161人因癌症死亡。十大癌症仍以肺癌、肝癌位居前一、二名。由於近11年來,去年首度死亡人數負成長,也撥慢了癌症死亡時鐘,從前年每10分30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去年慢了3秒,為每10分27秒即有一人因癌症死亡。去年的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與前年相比,前列腺癌排名由第六名,提升至第五名、口腔癌則降為第六名。去年的癌症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29%,死亡率每10萬人口212.7人,與前年相比下降0.1%,整體死亡人數下降,癌症死亡人數也是近11年來首次反增為減。分析癌症死亡人數的年齡,去年因癌症死亡的民眾有八成六集中在55歲以上,65歲以上癌症死亡人數,與前年相比增加638人,0到64歲減少709人。等於癌症死亡有八成六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衛福部統計處指出,依照去年度的年齡層觀察,女性乳癌以及口腔癌發生率,會隨著年齡走低,年齡愈長,該年齡層的排名順位就愈往後。以乳癌來看,在45歲到54歲的年齡層,癌症發生排名是位居第一名,但到了85歲以上就落到第六名。而肺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前列腺癌、胃癌的發生率則是會隨年齡走高,會隨著年齡增加,排名愈往前,多發生在高齡者身上。因此衛福部呼籲,國人可以利用四癌篩檢,透過糞便潛血、口腔黏膜、乳房攝影及子宮頸抹片檢查,以落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防治政策。
-
2021-06-09 養生.抗老養生
要長壽也要健康!謹記8大飲食建議4項運動要訣
老化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既定事實,銀髮族要如何活得健康自在,提早規劃才是上策。由於現今醫藥的發達,百歲人瑞不再遙不可及,因此除了長壽,如何健康地活著更重要。 A. 銀髮族在飲食上的調整 1. 適當的熱量攝取隨著年紀的增加,基礎代謝率會下降。原則上,中老年人每日熱量供應以理想體重每公斤30大卡為宜,以35大卡為限。若體重過重,則每日應減少300大卡;如果體重過輕,則每日可增加300大卡,不過每日飲食中的總熱量攝取不宜低於1,200大卡。 2. 足夠的鈣質攝取65歲以上男性及停經後婦女,每日應攝取約1,000~1,500毫克的鈣質,以預防骨質疏鬆症。飲食的鈣優於鈣補充劑,若選擇市售鈣片來補充,每日則以一顆(含鈣量約500毫克)為宜,剩下的該攝取量還是藉由食物攝取比較好。建議每天可飲用兩杯低脂牛奶以加強鈣質的攝取;若有乳糖不耐症,則可以用優酪乳代替,乳糖含量較低,而其中所含的乳酸還能幫助鈣質吸收。含咖啡因的食物容易讓鈣質流失,應要避免或減少。 3. 用辛香料代替調味料老年人每日的鹽量攝取應在6克以下,若想為料理增加味道,可用天然食物,例如蔥、薑、大蒜、花椒、番茄、檸檬等食材來幫助調味,以減少鹽和其他高鈉調味品的使用。4. 多吃含鋅、銅之食物以增加免疫力可食用含鋅、銅的食物能增進免疫力,平時適量攝取含鋅的食物,除了促進食慾外,還能提升免疫力。鋅含量較多的食物有牡蠣、雞蛋等,含銅較多的食物則有海鮮、堅果類等。5. 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高齡族群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供應修補組織的需要,與產生足夠的免疫球蛋白。 盡量選擇優質的蛋白質,例如雞蛋、牛奶、魚類等食物攝取,尤其魚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像是鯖魚、鮭魚、沙丁魚等質地軟、容易咀嚼的魚類,較適合老年人。6. 適量的油脂攝取油脂的攝取量宜降低,尤其是透過高溫油炸而產生的油脂,會影響前列腺素與自由基的產生,造成身體的發炎反應與免疫力降低。在烹調時,多用植物油(花生油、菜籽油、橄欖油、葵花油等),少用動物油(如:奶油、椰油、牛油、豬油等)。原則上,每日所需的油脂量從炒菜中所使用的油中攝取就足夠了,因此其他含油脂類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皮及油炸物等,應盡可能減少食用。容易被忽視的油脂,例如瓜子、芝麻、堅果類等,也要避免在短時間內大量食用而造成熱量攝取過多。7. 富含纖維的蔬果 可幫助腸胃蠕動每日應攝取20~35公克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腸胃道蠕動,還能預防便祕,並減少醣類與脂肪的快速吸收。可以多吃生鮮蔬果,尤其是富含抗氧化物的黃綠色蔬菜,避免食用燒烤、醃製和含亞硝酸鹽類的食品(如香腸)。另外,適度地攝取天然的發酵食物,例如泡菜、納豆、味噌、米醋等也是不錯的,天然的發酵食物,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益菌能抑制腸道中的有害菌,維持腸道細菌平衡、減少毒素產生。8. 細嚼慢嚥用餐時留意吃的順序:儘量以粗糙的食物先吃,例如:水果、蔬菜、五穀飯,再吃不易消化的魚、肉蛋白質類,才不會吸收過多熱量脂肪。另外,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嚥,可幫助食物在腸道的消化,吃得太快易導致肥胖、消化不良、腸胃炎。最後,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飽、晚餐要吃得少。 B. 銀髮族規律與適當的活動 規率的運動可以提升身體的活動與協調能力,幫助體重控制,還能調適壓力、抒解焦慮與憂鬱的情緒,並提升免疫力。1. 運動的頻率,每週約為三至五次,每次30分鐘,以達到稍微流汗、有點喘但仍可順暢講話之運動為主。2. 從事的運動應考量個人體能因素,部分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和肌力較為衰退,或是平衡和協調度較差,運動時不宜從事速度過快或碰撞身體的運動,以免跌倒或骨折。太極拳、跳舞和登梯等活動可以改善平衡,達到預防跌倒的目的。 3. 在從事運動時,以安全為第一考量,要注意光線是否充足,因為老年人的視力較差,所以需要充足的光線以彌補其不足。還要避免在不平或濕滑的平面上運動以減少跌倒的危險。4. 運動內容應循序漸進,不可逞強。年紀愈大,在運動時的適應時間需要愈長。因此,運動強度、時間、頻率等都要慢慢增加。運動過程中若有任何疼痛或不舒服,應立即休息或降低運動量,一切以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 銀髮族的養生保健之道包含飲食習慣的調整及適度的運動,不失能還要有活力,方能確保身心都健康。
-
2021-06-05 癌症.乳癌
AZ晚期乳癌藥Lynparza 早期患者也有效
「新英格蘭醫學」(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網路期刊和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發表的一項跨國研究發現,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公司 (AstraZeneca PLC) 與美國藥廠默克公司 (Merck & Co.) 銷售的藥物Lynparza,可減少早期具侵襲性乳癌女性患者的癌症復發機率。這項長期研究是遺傳性癌症治療的最新發展,為人類對抗遺傳性乳癌增添生力軍;也證明製藥業花在新型藥物PARP抑製劑方面的昂貴投資,是值得的。Lynparza藥在美國定價為每位患者每月1萬4449元,是阿斯特捷利康公司最暢銷產品之一,主要用於治療晚期BRCA基因突變乳癌;去年銷售額達18億元。其競爭對手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2019年斥資逾50億元收購另一款PARP抑製劑Tesaro製藥廠。阿斯特捷利康癌症部門執行副總裁弗雷德里克森(David Fredrickson)表示,阿斯特捷利康將把研究數據提交監管機構,請求批准將Lynparza用於早期BRCA基因突變乳癌治療。PARP抑製劑的作用是截斷癌細胞修復自身DNA能力,並導致癌細胞死亡。近年來,衛生監管機構已批准此類藥物用於治療卵巢癌、乳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目前發現這些藥物對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癌症,特別有用。有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更高且通常更年輕。基因突變約占美國每年確診28萬1000椿乳癌病例的5%。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數據,乳癌是女性罹癌死亡第二大原因,每年在美國造成約4萬3600人死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在2018年批准使用Lynparza治療晚期的BRCA基因突變乳癌。治療3年 近86%未復發此項研究從2014年開始,在美國和其他22個國家/地區有1836名罹患早期BRCA1或 BRCA2乳癌的女性,在參加研究前均接受過切除腫瘤手術,並在手術前後接受防止腫瘤復發的化療。根據腫瘤大小或存在於淋巴結的癌症情況,她們的復發風險都很高。研究隨機分配一半女性每天服用Lynparza藥劑一年,另一半服用安慰劑;研究人員發現,治療開始後2年半的中位隨訪期內,與安慰劑相比,Lynparza降低了42%癌症復發或任何原因死亡的綜合風險。治療三年後,接受Lynparza治療的女性85.9%沒有復發,接受安慰劑的女性77.1%未復發。
-
2021-05-28 養生.聰明飲食
延緩老化、抑制癌症,抗氧化能力最強!8大食材鞏固免疫力對抗疾病
免疫力是要維持平衡的,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所以不是靠藥物來補充就能讓免疫維持平衡,而是 要靠飲食來促進健康。免疫力一旦維持好,就能有效避免細菌、病毒來侵擾。對抗疾病最重要的是什麼?其實再好的藥物或抗生素用於人體身上幫助對抗細菌、對抗癌細胞之後,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統,才能使身體恢復健康,因此人類最重要的不是尋求神奇妙藥,而是鞏固自己的免疫力,以下就來介紹有哪些食物能強化我們的免疫調節能力。 番茄│最強抗氧化力 番茄的茄紅素是目前已知抗氧化能力最好的成分之一。大甲李綜合醫院營養室主任劉純君表示,茄紅素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的,其消除自由基或活性氧化物的能力是β-胡蘿蔔素的2倍、維他命E的10倍,有延緩老化的作用。 茄紅素具有多重生物效應,可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及凋零,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及分裂,台大醫院生化所之前做過的研究也顯示,茄紅素有抑制攝護腺癌、胃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和乳癌等常見癌症的作用。 另外,番茄含有維他命A,有助於上皮黏膜細胞修復,加速感冒痊癒,維他命C和葉酸則可加速傷口癒合,甚至輔助膠原蛋白生成,幫助骨鬆症病友骨質生成。也含有鉀,有助於降低血壓、水腫及延緩血糖上升。 挑選TIPS 愈紅的番茄,茄紅素含量愈高,但也要小 心,未成熟的綠番茄含有龍葵素,是一種有 毒的生物鹼,大量食用會引起疲倦、噁心、嘔 吐,所以一定要吃成熟的。 蘋果│肺癌危機降低46% 劉純君說,蘋果富含果膠,這是一種水溶性食物纖維,能夠減少腸內的不良細菌數量,幫助有益細菌繁殖,從而改善腸內的細菌菌叢,促進健康,芬蘭赫爾辛基國立公共衛生研究所長期的研究發現,蘋果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是降低癌症發病率的有效物質。 經常食用蘋果罹患肺癌的機率降低46%, 罹患其他癌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少20%。蘋果的原花青素也有助於防止結腸癌,纖維則有助於保持血糖穩定及降膽固醇,有機酸可促進腸胃蠕動,助排除體內廢物。 挑選TIPS 蘋果蒂頭愈綠、果皮上 的條紋愈清楚,代表愈新鮮。而蘋果帶皮才能吃到完整營養,如果擔心果皮上的食用蠟, 只要噴上稀釋後的白醋(1公升水約加1瓶蓋 的醋),靜置15分鐘再洗,就能輕鬆去除。 綠茶│兒茶素含量最高 日本人健康又長壽,被認為和喜愛喝綠茶有很大的關係。劉純君表示,綠茶裡的兒茶素具有較強的抗自由基作用,對防治癌症有益,而日本蔬菜茶業研究所的研究證實,綠茶不但防止癌細胞的生成與增殖,還有抑制癌細胞轉移的效應。 此外,美國科研人員也發現:人們在進食高脂肪飲食後,血管會出現硬化現象,如果用餐時或餐後飲用綠茶,可使血管軟化,使血液流量改善。綠茶中的茶胺酸、兒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動作用,對於防止肥胖、腦中風和心臟病有一定的效用。 兒茶素是茶中所含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有些學者認為1天攝 取250∼500毫克即有保健效果,也有學者認為每天最多1,000毫克,一般認為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高,烏龍茶居次,紅茶第三,不過近年來也有研究認為,紅茶和烏龍茶有其他獨特的抗氧化物,還具有抗癌防病作用。 綠茶除了兒茶素以外,還有茶單寧、維他命A、B、C及磷、鞣質等,有保護血管彈性的作用。 挑選TIPS 其實抹茶也是兒茶素含量很高的茶, 顏色愈是鮮綠,兒茶素愈高。不過要注意買的是真的抹茶,而非「抹茶風味」。 紅茶、烏龍和普洱茶則比較重發酵,雖然兒茶素可能較低,但還是含有其他的茶多酚、茶胺酸等有益成分。 菌菇類│淋巴的強力啦啦隊 台灣人愛吃菇,香菇、花菇、杏鮑菇、金針菇、巴西蘑菇等都常上桌。多吃菌菇類,可增加膳食纖維素,還能得到可促進人體免疫系統活化、增加免疫淋巴細胞抵抗感染的多醣體及三萜類,菌菇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各種胺基酸、胡蘿蔔素、維他命D,巴西蘑菇還含有鍺等礦物元素。 食用菌菇還可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及提升機體免疫力作用,黑木耳能幫助降血脂,金針菇則是減緩便秘症狀。 挑選TIPS 選購時,以乾爽、沒有水氣為佳。如果在包裝上已出現潮濕、 變軟、不夠硬挺或變色,即是不良品,代表胺基酸已經變質,會有腥臭味,口感也不佳。買回新鮮的菇,最好盡快烹大蒜│殺菌、降低膽固醇調食用,若需保存,建議以低溫5℃冷藏,可保存2天。 大蒜│殺菌、降低膽固醇 古代沒有抗生素的時候,十字軍東征時帶著大蒜來預防疾病。科學證實,大蒜的蒜素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劉純君說,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可在人體中生成硫化氫,幫助擴張、收縮血管,進而控制血壓。台大食科所研究發現,每天一小瓣大蒜就有效果。 大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蒜素則含有丙烯 基及氧化硫基,活性很高,會和蛋白質的硫醇(Thiol)起作用,抑制一些酵素的活性,因此具有殺菌效果。 最近的研究也認為大蒜對於感染、痢疾、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症有治療或預防的效果。但要注意大蒜吃多了會傷肝,生大蒜則易刺激腸胃,因此在食用時需要適量,避免空腹生食。 挑選TIPS 挑選個頭大而顆粒飽滿完整的蒜球,若需要久放,最好挑選已經風乾過的大蒜球;若未風乾處理,容易發芽或是發霉,得小心保存。 洋蔥│抗發炎、守住骨密度 很多中年人或女性喜歡紅酒泡洋蔥,據說可降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症,其實它還具有超強抗氧化能力。劉純君說,洋蔥含有天然抗組織胺槲黃素(Quercetin),能減少 呼吸道發炎及減輕過敏症狀。此外,洋蔥富含維他命C,其抗發炎的特性有助於舒緩與骨骼相關的疼痛和腫脹。 洋蔥是目前所知唯一含有前列腺素A的植物,有益於血管擴張,可降血壓和預防血栓,硫化物也可降血壓及血糖。 此外,洋蔥還富含膳食粗纖維與維他命,包括維他命A、維他命B2、B6、維他命C、維他命E、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微量元素碘,以及芳香揮發油與少量的胡蘿蔔素、硫胺酸、尼克酸等。 挑選TIPS 洋蔥顏色可分紅皮、黃皮、白皮3種,紅皮洋蔥口味香甜、黃色洋蔥肉質細密、白色洋蔥生長期較短。一般以鱗片肥厚、包合緊密、大小均勻者品質佳。 莓果│吃的抗老保養品 2010年美國健康類雜誌選出「10大超級食物」,藍莓和草莓突然上榜,在這之前,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可預防泌尿道炎的蔓越莓,這才知道原來莓果類都是健康好物。 莓果類上榜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花青素(Anthocyanin)、維 他命C、E、A和維他命B群等抗氧化劑,同時也含有可增強免疫力和抗菌的銅、硒、鋅,莓果類的單寧酸也具有保護泌尿道的作用,可以使常在泌尿道內群生的大腸桿菌無法在泌尿道壁附著,直接被沖走,預防感染。 花青素的抗氧化效力是維他命E的50 倍、維他命C的20倍,屬於類黃酮化合物,具天然抗衰老作用,可減緩動脈硬化、嫩白肌膚、增強免疫,及抑制癌症等。 挑選TIPS 莓果類容易被壓傷,若保存不當很容易發霉,因此選購各種莓果時要注意,壓傷的果實要趕快剪掉,被果汁沾濕的部分也要保持乾燥,再用白報紙包住,冰存起來。 地瓜│預防大腸癌 地瓜近年來被捧為「排毒食物第一名」,劉純君說,地瓜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胺基酸、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他命A、B、 C、E,並且含有鈣、鉀、鐵等10餘種營養元素,其中維他命A及β胡蘿蔔素對於肌膚而言相當有益。 許多昂貴的肌膚保養品中所含的成分是由維他命A萃取而來,如視黃醇(Retinol)及維他命A酸( Retinoic acid)等,β-胡蘿蔔素也有助於抵抗會促使老化的自由基。 紐西蘭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毛利族人因為地瓜的攝取量大,罹患大腸癌比率低。地瓜含有大量的纖維素、β-胡蘿蔔素,與抗癌成分神經節糖苷 (Ganglioside)、抗氧化物質維他命C,有助於預防癌症。地瓜也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等多醣類物質,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減少血管脂肪沉積,預防血管硬化。 挑選TIPS 紅薯、黃薯等含有類黃酮等生物活性的酚類化合物,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及抗癌物,不過,現在改良後的地瓜甜分太高,可能拉高血糖,糖尿病病友要注意。 素食+健康吃魚=腸癌率降低43% 2014年刊登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素食者發生高血壓和中風機率雖較低,但是和肉食者相比,罹患癌症、心肌梗塞、心理疾病,以及發生過敏的比率反而是重度肉食者的2∼2.5倍!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魏柏立說,2015年刊登在《JAMA》醫學期刊中,由美國羅馬林達大學發表的研究指出,吃全素並不是最健康的,吃素食再吃一點魚才是抗病第一名的飲食法。 魚類的Omega-3具有抗發炎的作用,可以保護腸道對抗發炎、預防腸癌,因此在研究團隊追蹤7萬7千多位素食的基督復臨教會教友7年多後,發現吃素降低腸癌發生率只有22%,但若素食者偶爾健康吃魚,降低腸癌的發生率高達43%。 若因宗教因素無法改變飲食習慣,魏柏立說,堅果類也含有Omega-3,最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20克的堅果類就有幫助,或是食用來自海洋的海帶、昆布等植物,這些海中植物是提供深海魚食物營養的來源,也可以提供 Omega-3脂肪酸。 另外,黃豆含有優質蛋白質,和肉類一樣可以供人體利用,但是建議要吃黃豆或是豆腐、豆漿等未經精製過的豆製品。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張忠謀要她少出門!對抗武漢肺炎除勤洗手、戴口罩 張淑芬還有這一招.血壓多少才OK?有什麼症狀?高血壓最基礎知識:想真正改善該有的7個態度!.做人最要緊姿態好看!女人我們應該去喜歡什麼東西,經營什麼婚姻,過什麼樣的生活
-
2021-05-05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乳癌細胞會不會惡性轉移?研究發現「骨微環境」是關鍵
骨骼常是乳癌或前列腺癌最常見轉移的器官,如果僅發生骨轉移的患者,其預後比起其他器官轉移預後較佳。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從去年開始所有癌症的發生率,乳癌已超過肺癌,高居世界第一位,台灣自不例外,亦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另外,不管國內外的研究均証實,在第四期轉移性乳癌中,高達45%的患者,首次發生轉移病灶是在骨骼。且其發生率遠高於肺(20%),肝(5-10%)及腦(2-5%)。單獨轉移骨骼,預後較佳,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約超過三分之二的病例,轉移如限於骨骼,而之後再發生其他器官的轉移,其病情惡化會相當嚴重。因而很多專家學者認為乳癌的首先在骨骼轉移後在骨骼微環境中可能暗藏玄機,提供什麼幫助,使得乳癌的癌細胞造成規模更大的全身性轉移。最近在美國德州Baylor醫學院X.H.F.Zhang教授所領導之研究團隊,在最負盛名的醫學期刊「細胞」(Cell),今年4月29日發表重大的研究成果,其結論簡述如下:(一)乳癌患者如果單獨轉移至骨骼,而不轉移到其他器官,表示乳癌在骨的微環境中在表觀遺傳調整還沒起任何變化,所以治療方面比較單純不會產生抗藥性,所以預後較佳。(二)乳癌患者,如果初期轉移骨骼,但後來衍生其他器官的轉移(二次轉移),表示骨微環境可能透過表觀遺傳調節提升組蛋白甲基轉移(EZH2)的活性,使癌細胞轉變成幹細胞的特徵,成多功能分化,使惡性增加,造成了極強抗藥性,並賦予更強的轉移能力。(如圖一)(三)如果第二次續發性骨轉移合併其他器官轉移的乳癌患者,可以在周邊血液檢測到更多的循環腫瘤細胞,而且這些循環腫瘤細胞如果進行單細胞測序分析,發現有更高幹細胞標誌物的表達如ALDH1和CD44蛋白。同時發現表皮細胞轉成間質細胞(EMT)的相關蛋白增強,表示癌細胞的惡性度增強。(四)如果我們可以使用對抗EZH2的抑制劑(如EPZ)將有望可以破壞骨微環境賦予腫瘤細胞的轉移能力,預防後期乳癌的第二次全身性轉移,讓腫瘤控制在易於治療的範圍內,使得更多乳癌患者獲得重生的機會。綜上所述,發生在乳房的癌腫瘤,具有異質性,有些比較溫和,有些比較惡性,具有幹細胞的性質,會伺機轉移至身體的其他器官,其中轉移至骨骼,惡性度較低,但在骨微環境一段時間後,可能受表觀遺傳的調控,增加組蛋白甲基轉移酶(EZH2)的活性,使乳癌細胞變成轉移性較強的幹細胞,導致其他器官的第二次轉移,而流竄到身體各器官,所以骨微環境可能是孕育癌細胞更惡性轉移的溫床。
-
2021-04-19 癌症.抗癌新知
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城裡最重要的比賽限制性生酮飲食為各種療法備戰的能力不可小覷。它能達到獨特的雙重療效,一方面使正常細胞抵抗氧化攻擊,同時又使癌細胞更容易受到氧化攻擊。實際上,從治療的角度來看,自由基和抗氧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城裡最重要的比賽。華生當然已經相信了,他在二○一二年的宣言〈氧化劑、抗氧化劑和目前轉移性癌症的無法治癒性〉中,將此研究稱為「自雙螺旋以來最重要的研究」,文章標題凸顯了他認為這個新發現在這場決鬥的重要性。這篇文章的大部分內容都在釐清自由基與癌細胞的關係,包括治療法和抗氧化劑,華生表示,它們之間的重要性被大大地低估了。這種關係很重要,原因有二。首先,殺死癌細胞最重要途徑是透過細胞凋亡,細胞凋亡看起來在許多情況下是利用自由基的快速爆發而觸發的。第二,當前許多癌症療法之所以有效,都是藉著誘導自由基爆發,從而觸發細胞凋亡。自由基稱為「活性氧物種」(Reactive Oxygen Species,簡稱ROS),研究顯示癌細胞有異常大量的ROS。多數ROS是粒線體代謝的副產物,因此癌細胞中受損的粒線體可能會「漏出」更多的ROS,從而使癌細胞處於氧化混亂的不穩定狀態。華生認為,比起之前,目前有更多治癌方法是讓癌細胞的ROS超負荷,刺激癌細胞超過氧化邊界。他認為,各種各類的化學治療藥物極有可能是因為刺激產生多到無法忍受的ROS才有作用,從而殺死癌細胞。生技製藥公司Synta Pharmaceuticals 開發出市場首見,所謂「first in class」的創新粒線體藥物「elesclomol」,作用就在促進ROS的產生進而殺死癌細胞。這種機制很容易獲得證明,只要誘使癌細胞產生更多的抗氧化劑穀胱甘肽,就可以停止藥物「優先殺死癌細胞」,華生寫道。對於華生來說,這個頓悟是他發現DNA以來最重要的發現:「所有看似無關的事實都可以在一個假設下具有說服力,那就是假設游離輻射不僅會透過ROS讓細胞凋亡,也是當今最有效的抗癌化學藥劑。」但是華生的頓悟帶有一個悖論:如果他是對的,那些健康專家說會讓我們健康的抗氧化劑就會使大多數的化療藥物無效。華生指出,事實上,抗氧化劑甚至在一開始還有助引發癌症。這個悖論刺激他寫道:「有鑑於最近的研究數據強烈暗示,晚期癌症之所以無法治癒,可能是因為身上有過多的抗氧化劑造成的,現在是時候認真探究抗氧化劑是否更可能促發癌症而不在預防癌症。」難道公認是營養救星的抗氧化劑真的促發癌症嗎?有證據支持華生的說法。至少,研究人員可以信心滿滿地說,就癌症而言,當醫生用各種療法殺死癌細胞時,抗氧化劑具有救回癌細胞的潛力。悖論的重要性與癌症代謝療法無縫接軌,送ROS給癌細胞就是判了癌細胞死刑,這與賽弗瑞限制性生酮飲食的生化機制相吻合,既有理論且有證據的支持,這表示我們也可以魚與熊掌兼得。與其讓抗氧化劑經過血液擴散到癌細胞而阻礙細胞凋亡需要的ROC,倒不如用限制性生酮飲食做相反的事。讓限制性生酮飲食切斷癌細胞製造主力抗氧化劑穀胱甘肽的能力,使癌細胞無法抵抗大多數治癌療法。此外,由於限制性生酮飲食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的影響不同,生酮飲食會迫使健康細胞製造更多的穀胱甘肽,當促使ROS生成的治癌療法對健康組織造成衝擊時,健康細胞就可做好準備,對抗藥物帶來的侵害。限制性生酮飲食法似乎是一個夢想:它使癌細胞對ROS敏感,逼它們棲身在懸崖邊;也促使身體其他部分做好準備,讓它們可以應付促發ROS生成的治癌法,以最大程度減少治療的副作用。有兩個問題需要實驗證據來證明生酮飲食的雙重益處。首先,在準備正常細胞以應付ROS方面,限制性生酮飲食是否減輕了副作用,增強ROS生成療法的耐受性?其次,限制性生酮飲食法是否有助增強ROS生成療法(例如放射線治療)的作用?實驗證據強烈表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瓦特.隆戈(Valter Longo)是出身義大利的科學家,目前在南加大做研究,他對飲食如何影響癌症和衰老的議題非常感興趣。他是衰老研究領域正在竄起的新星,和賽弗瑞一樣,他的研究也導引他踏上癌症研究的領域。為了回答第一個問題,隆戈試圖說服腫瘤學家讓他們的癌症患者(無論得到什麼癌)在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進行斷食。斷食與限制性生酮飲食基本相同,它是最快達到酮症的途徑。對於酮症帶來的治療雙重效應,隆戈想出了專有名詞:「細胞抗壓差」(Differential Stress Resistance,簡稱DSR)。大家都知道化療會有副作用,隆戈想探討斷食是否可以抑制化療副作用,但他在召募患者時遇到挫折。即使他向腫瘤專家解釋說,斷食會產生DSR,應該會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並減輕副作用,但他們還是懷疑。隆戈寫道:「我們的假設是,癌症不只可以透過『魔法子彈』來改善,還可以藉著『不是那麼魔法的DSR 防護罩』來改善癌症。但不出所料,許多臨床醫生對我們的假說表示懷疑。」這種懷疑論被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腫瘤科醫生倫納德.薩茲(Leonard Saltz)強調而受到矚目。當薩茲醫生被問道是否要讓病患加入隆戈的斷食試驗時,薩茲回答:「問我是否熱衷讓我的患者加入一個要他們兩天半不吃的實驗,我的回答是:不。」最終隆戈說服了十位腫瘤科醫生,讓他們的患者在化療前後進行斷食。受試者包括第二期乳癌、第四期食道癌、前列腺癌和肺部惡性腫瘤的患者,在他們接受化療前的四十八到一百四十個小時做清水斷食,在化療後的五到五十六個小時內也做清水斷食。全面而言,斷食的患者在十四種不同類別的化療副作用中反應都較輕。據報告,主觀的副作用如疲倦、噁心、頭痛、虛弱、記憶力減退、手腳麻木、感覺遲鈍和刺痛的嚴重程度都下降,狀況均不如嘔吐、脫髮、腹瀉和口瘡等可測量的副作用嚴重。這個試驗提供了經驗證據,表示斷食讓正常細胞準備好承受化學療法的攻擊。第二個問題:斷食或限制性生酮飲食是否會使癌細胞敏感,使它們更容易受到產生ROS的化學療法所影響?有幾條證據說明答案是肯定的。亞利桑那州巴羅神經研究所的神經生物學家安卓莉亞.薛克(Adrienne Scheck)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單獨使用限制性生酮飲食可以減緩小鼠腫瘤的生長,但是當與放射治療結合使用時,結果從好轉為出色,許多小鼠都達到完全治癒。這也暗示瑪麗安.祖克利結合飲食法與放射線治療有出色反應的原因。賽弗瑞的研究顯示,限制性生酮飲食與一種藥物「二脫氧D葡萄糖」(2-deoxy Dglucose,又稱2DG)間有協同作用。這個藥物看起來像葡萄糖,但無法進一步代謝,有效地阻止發酵。單獨使用限制性生酮飲食或這個藥都能減緩腫瘤生長,但是兩者合用時,賽弗瑞發現結果有更深遠的協同作用。隆戈研究顯示,患有腦癌的小鼠在服用「替莫唑胺」(Temodar)和做放射療法前做斷食,牠們的生存期延長。似乎在各種情況下,酮症狀態都可增強其他療法,同時還能防止有毒彈藥損壞健康組織。調節飲食看起來可以減緩癌症的生長,但這似乎也不是限制性生酮飲食法的強項。它調養治療狀態的方法才是它的獨到之處,就像是畫家用的底漆或園丁施的肥料。它調節癌症存在的環境,增強其他療法,同時減輕副作用。※ 本文摘自《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作者:崔維斯・克里斯托弗森譯者:潘昱均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08《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書封。圖/奇光出版提供
-
2021-04-12 該看哪科.婦產科
電激取精術 助糖尿病患者人工受孕得子
一名51歲男子娶小他26歲的新住民後,兩年來妻子一直沒能懷孕,一度還被誤診為「無精症」,後來才查出他因罹有糖尿病,導致「逆形性射精」找不到精子可做試管嬰兒。經採用「電激取精」後才順利取得精子,並運用「顯微注射」技術進行精卵結合,再以「電腦AI平台」及「胚胎影像監控系統」選出最好的特優等胚胎做植入,歷經3個月療程終於讓妻子成功受孕,並順利產下1子。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指出,患有糖尿病的男性年輕時也許還能射精,但隨著年紀漸長,射精神經鈍化後就難了;嚴重的逆形性射精病患,甚至在行房時無法射精。該名患者即因射精神經失調,使得射精力道不夠,導致精液無法射出體外,而是流到膀胱,也就是所謂的「逆形性射精」但請他射精後立刻解小便,並做尿液檢查,確認有精蟲,並非無精症。為了順利取精,醫院採用電激取精,也就是使用電熱棒插入肛門靠近前列腺處,以直流電刺激,將陰莖內負責射精的神經予以活化,以恢復射精的動作,並讓精液往前流,接著再取精蟲做試管嬰兒。不過,因患者神經鈍化,電激的強度須開大一點,約為脊椎損傷者的2倍。李茂盛說,除了這次順利得子,因為已替患者存了5顆冷凍胚胎在醫院,保存期達10年,未來在沒有時間的壓力下,只要想生,隨時都可回院做試管療程。另外,李茂盛也請家醫科醫師為其檢查和治療糖尿病,並贈送血糖機給他,要求必須每天進行監測。醫院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否則視神經損傷,恐導致失明,若是腦血管破裂也可能中風,或是引發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等,不可不慎。
-
2021-04-0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小便顏色混濁、泡泡多…有問題嗎?7種尿液健康狀況,一次詳解
上完小便你會多看一眼,觀察一下尿液嗎?尿液的型態也和健康息息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指出,平常民眾小便後,建議可以多留意個幾眼,觀察自己小便的顏色,有助初步了解目前身體的健康狀態。 從7種尿液看健康,泡泡多、有螞蟻免緊張! 透明、淡黃色 程威銘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尿液的顏色多半為黃色系,透明、淡黃色為正常健康的尿液顏色,飲水較多、喝茶、咖啡等利尿的飲品也較容易出現透明的尿液。不過,也有一種情況需多加留意,那就是水明明沒有喝很多,尿液卻一直都是透明的狀態,且尿量較多也較為頻繁,可能有尿崩症的疑慮,應檢查確認為佳。 深黃色 一樣為黃色系,顏色較深時,往往代表著身體正呈現缺水、脫水、中暑的狀態,這種尿液顏色也常在運動後出現,因為身體會隨著呼吸流失水份,此時應多加補水。倘若出現肌肉嚴重疼痛、極度疲憊等不適症狀,則要注意可能為橫紋肌溶解症,應盡速就醫,以免溶解粒子較大造成泌尿系統阻塞,大幅提升急性腎衰竭的風險。除此之外,過深的顏色也可能為肝、膽出現問題。而攝取B群、胡蘿蔔素食材等,則容易出現顏色較亮的黃色。 紅色、粉紅色 若排尿時發現自己出現了紅色、粉紅色時,可先回想是否有吃糖果、火龍果等色素較高的食物。若沒有就要特別注意,因為紅色系的尿液往往代表著泌尿道受傷、結石、出現腫瘤等問題,不論何者都不是好事,應盡早就醫檢查釐清。 綠色、藍色、紫色 尿液出現黃色系以外的顏色,一般而言往往與細菌感染有關,化膿、發炎尿液的顏色就可能出現綠色,而紫色、藍色的尿液常見出現於插尿管的族群,當尿袋有細菌造成感染,就常見出現這般顏色。 乳白色、濁濁的 當小便出現混濁、乳白色的情況,一般而言代表著沉積物較多,其可能為細菌感染或發炎,也有可能代表肉吃太多,磷含量過高所致。 有螞蟻在爬 許多民眾會發現小便後過沒多久,馬桶旁邊會開始出現不少螞蟻,心想該不會是血糖太高或得了糖尿病。對此程威銘醫師表示,確實血糖在非常高的情況下,尿液是有可能引來螞蟻的。不過一般而言,這種情況也有可能是螞蟻正尋找食物或水源,剛好路過而已。因此若以螞蟻來看血糖,準確度並不是那麼的高。 泡泡很多 泡泡很多也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很多民眾認為尿液的泡泡很多代表身體出了某些狀況,但其實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民眾擔心的蛋白尿、細菌感染等,另外也包括了肉吃太多磷含量過高、距離馬桶較遠、小便較急較快、馬桶有清潔劑等,男性尿道也可能殘留前列腺液、精液等,這些都有可能。因此從尿液泡泡看健康並不是那麼準確,程威銘醫師建議,若真的要看泡泡,應至少觀察30分鐘以上。 3大排尿問題盡早檢查,出現疼痛、血尿速就醫! 除了尿液的顏色,不少人小便也會出現變慢、斷斷續續、需非常用力、尿不乾淨、頻尿、尿急、夜尿等情況。程威銘醫師指出,這些情況因人而異,男性因有攝護腺,常見多為攝護腺問題,如攝護腺肥大。女性則因為生產、荷爾蒙不足、尿道較短等因素,多為漏尿問題。 程威銘醫師表示,若年紀較輕,較無疾病風險,若會影響生活可進行檢查,並加以改善即可,但為避免日後可能帶來影響,還是建議盡早檢查為佳。但不論年齡倘若出現血尿,或是上述情況年紀較大者,建議及早前往檢查,特別是50歲左右的男性,需考量是否有攝護腺癌的可能。另外,排尿出現疼痛,往往意味著泌尿道結石、受傷、感染等情況,也應盡早檢查。 鍛鍊骨盆底肌改善漏尿,男性有助增加持久度 排尿問題最直接影響生活造成不便的就是漏尿、尿失禁,為避免這樣的問題,程威銘醫師也建議平常可以自主訓練,其概念類似「凱格爾運動」,但重點更著重在骨盆底肌鍛鍊。 方法很簡單,一開始在抓感覺時,可在小便時試著中斷排尿,這個中斷排尿的感覺使用到的就是骨盆底肌。不過為避免影響泌尿道功能,中斷排尿這樣的方式嘗試1~2次就好,抓到感覺即可,不宜太多次。抓到感覺後,平時早、中、晚都可以做個10次,節奏配合呼吸,吸氣時出力夾緊,吐氣時放鬆;或是3個時段各做3次,每次出力到無法繼續再放鬆。若尿失禁的情況屬於突然有很強烈尿意者,建議以前者的方式鍛鍊。 此鍛鍊也和男性的持久度有密切的關係,適度的鍛鍊也會有所幫助。但不論目的為何,骨盆底肌鍛鍊也如同一般體能訓練,需有適當的休息,因此也不宜貪多。而成效也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但持之以恆,每日鍛鍊,約半年左右就可以感受到顯著的改善和進步。 《延伸閱讀》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47歲確診攝護腺癌 出現「排尿症狀」快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9 性愛.性福教戰
總是早洩、不持久? 中醫列「壯陽食材」:超市就有
為練肌肉濫用藥,當心不舉。24歲的小侯,身材削瘦,天生娃娃臉,IG上傳自拍照常收到眾多女粉按讚,於是有心想成為網紅。為擺脫孱弱形象,提升男子氣概,小侯積極健身,更偷偷施打類固醇,想早點練出傲人肌肉。沒想到半年後與心儀對象相約過夜,臨陣小弟弟怎麼刺激都抬不起頭來,深受打擊。就醫檢查才得知,原是濫用類固醇惹的禍。所幸接受中醫調理體質,小侯終於重振雄風,半年後如願練出好身材。施打類固醇藥物增加肌肉量 恐致勃起功能障礙收治小侯的中醫師楊永榮表示,網路盛傳施打類固醇藥物,有助快速增加肌肉量,這類藥物成分多為男性荷爾蒙複合物,長期使用易導致身體免疫系統紊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醫學研究指出,男性長期施打類固醇藥物,可能刺激人體減少製造荷爾蒙,最後恐造成勃起功能障礙、乳房增大等後遺症,奉勸男性朋友千萬不要輕易嘗試。中醫醫治不舉 詳細辯證論治西醫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大多提供口服壯陽藥物,或局部注射前列腺素等方式來改善,但治標不治本且效果有限,難以長久維持。中醫醫治不舉之症經驗老到,依據臨床歸納,陽萎起碼有血虛、氣虛、腎陽虛損、溼熱下注、血瘀外傷、肝氣鬱結等6種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時要詳細辯證論治,才能達到較理想治療效果。 血虛型的病人要補血活血;氣虛、腎陽虛損型的病人要補氣壯陽補腎;溼熱下注型的病人要先清熱除溼,疏通陰莖海綿體內的溼氣;血瘀外傷型的病人要排除瘀血;肝氣鬱結的病人要疏通肝脈,解除肝經鬱滯,使通氣行血。針對不同原因,採用不同藥物治療,才能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流暢通,達到藥到病除的功效。陽萎是可以被治療 切勿拖到症狀嚴重才求醫楊永榮醫師說明,陽萎是可以被治療的,而中醫治療以對症下藥的方式治標治本且安全性高,又能同步調理身體。此案例透過中醫治療陽痿,初期約1星期就可看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議男性感覺力不從心時,就應該盡早治療,切勿拖到症狀嚴重才求醫,除了耗費治療上的時間也增加治療上的難度。性愛上表現滿分 飲食這樣吃 至於男性想要性愛上表現滿分,楊永榮醫師分別針對飲食、用藥及運動上提出建議。可多食用南瓜子、杏仁、花生、核桃等其他堅果,因含必需脂肪酸,可提升男性精力;平日飲食多選擇蔬菜水果、瘦肉與低脂牛奶,有助保養血管健康,不怕小弟弟軟趴趴。每天抽一些時間適度運動,讓血流速度增加並刺激更多一氧化氮,也是提振雄風的1種好方式。坊間來路不明壯陽藥最好別碰,有些成分是皮膚表層外用麻藥,有些是成效可疑的偏方藥丸,吃了恐怕傷身。男性朋友若有不舉問題,建議及早就醫,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撐不到3分鐘就算早洩! 原因竟跟大腦有關? ·愛愛後出血是太激烈? 小心是癌警訊!醫師曝「潛藏症狀」不可輕忽
-
2021-04-08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助減重?胃食道逆流?一張圖看懂咖啡常見迷思!
現代人幾乎每天早上都要來一杯咖啡,咖啡對人體的影響也越來越受重視。有人說喝咖啡會骨質疏鬆、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人說喝咖啡會致癌,這些是真的嗎?喝咖啡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讓我們一次弄懂咖啡的迷思。 根據美國標準,咖啡因每日建議攝取量成人不超過400毫克(台灣為300毫克)、孕婦為200毫克、12歲以上青少年為100毫克,未滿12歲孩童則不宜攝取。 人體吸收咖啡因的速度很快,喝咖啡後15分鐘到2小時是體內咖啡因濃度的高峰,也是提神效果最好的時候。除了提神之外,咖啡因還有輔助止痛的效果,這也是有些止痛藥會添加咖啡因的原因。 咖啡因過量會對人體造成一些壞處,成人每日攝取超過400毫克,可能會焦慮、失眠。短時間內攝取超過1200毫克會出現亢奮、思緒跳躍等更嚴重的精神異常,超過10000毫克可能致死。喝咖啡要喝到咖啡因中毒致死其實非常困難,換算起來需要在短時間內喝75杯以上的咖啡,事實上致死個案大多是服用過量的濃縮咖啡因藥丸或藥粉所致。另外,如果孕婦每日攝取超過200毫克,可能會引發子宮胎盤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胎兒低體重或流產。 有長期喝咖啡習慣的人,突然停止不喝可能會出現「咖啡因戒斷」。患者會頭痛、疲倦、心情鬱悶、精神無法集中,這些不舒服會在停止喝咖啡後一至二天後達到高峰,之後持續二至九天。對於想戒咖啡的人,建議透過逐漸減量的方式來降低戒斷的不適。 很多人擔心喝咖啡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但研究顯示並非如此。剛開始喝咖啡的人血壓會輕微上升,但是長期喝咖啡後血壓會逐漸降回原本的水平,也就是說喝咖啡並不會導致高血壓。另外,研究顯示長期喝無濾渣咖啡(法式濾壓壺、土耳其咖啡)會導致低密度膽固醇上升,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不過台灣民眾常喝的咖啡大多會濾渣,因此不會有這個問題。甚至每天適量攝取3到5個咖啡杯的咖啡,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風險。 另外,很多人也擔心喝咖啡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和骨質疏鬆。針對胃食道逆流,近期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喝咖啡並不會提高胃食道逆流的風險。早期認為咖啡豆富含草酸會抑制鈣質吸收,進而引發骨質疏鬆。不過咖啡豆泡成咖啡後,草酸含量並不高,大約只有紅茶的1/5、高麗菜的1/100、菠菜的1/1000,因此喝咖啡導致的鈣質流失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 前陣子,咖啡致癌的議題也被廣泛討論。事實上,咖啡不僅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甚至常喝咖啡的人罹患皮膚癌、乳癌、前列腺癌的風險會輕微下降,而罹患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更會明顯下降。咖啡對人體其他器官也有很多好處,咖啡可以保護肝臟降低肝指數、減少肝硬化、降低膽結石與腎結石的風險,更可以有效減少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機率。 近來研究還發現咖啡因具有控制體重的潛力,因為咖啡因會抑制食慾、提高基礎代謝率,長期攝取咖啡因的人較不易增加體重。不過很多市售的咖啡或能量飲料會添加糖分、奶油等高熱量的成分,所以建議想要控制體重的人慎選咖啡因來源,而黑咖啡就是很好的選項。 過去很多民眾擔心喝咖啡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適度喝咖啡(每日3到5個咖啡杯)不但不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胃食道逆流等疾病,甚至還可以帶來一些好處。如果本來就有喝咖啡的習慣,不需為了健康因素特地改掉。民眾反而需要注意每日咖啡因攝取量,光一杯特大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就超過200毫克,如果再喝可樂、提神飲料就很容易超標。總歸一句老話,所有的食物都應該適量攝取,過與不及對人體都不好。 《延伸閱讀》 .喝咖啡配B群更提神?專家:加速B群代謝 .喝咖啡有助對抗自由基?營養師教這樣咖啡更健康
-
2021-03-30 養生.聰明飲食
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慎食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高麗菜 適合做為減醣飲食高麗菜是小吃攤「燙青菜」常見主角,1份燙高麗菜約100克,熱量23大卡,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4.8克,且幾乎不含脂肪,而膳食纖維1.1克,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適合做為減醣飲食。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含有維生素A、B群、葉酸、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抗老化。再者,高麗菜為少數含有維生素U的蔬菜,具有修補黏膜的功效。有助抑制癌症細胞 降低這4種癌風險此外,高麗菜含有吲哚素、異硫氰酸酯,更有助抑制癌症細胞的生長。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降低罹患胃癌、乳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等4種癌症。除了具有抗癌效果,高麗菜還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低膳食纖維蔬菜,加上含有維生素U,因此,不會增加腸胃負擔,還可修補腸胃道黏膜,經常胃痛、牙口不好的老人均可多多食用。不少網友認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應該避免食用高麗菜,為此,劉怡里說,甲狀腺功能異常者確實不宜飲用以高麗菜為主的蔬果汁,但可以少量食用高麗菜。(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腸胃不好可以吃高纖食物? 1重點須知,順便告訴你哪些食物能潤腸
-
2021-03-2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出遊前會吃暈車藥嗎?藥師提醒:五大族群不適合使用暈車藥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防疫之餘想開心出遊,又怕暈車不舒服?許多人會提早服用暈車藥來預防不適症狀。但是,你知道嗎?暈車藥並非人人都適用!該如何避開暈車藥的用藥地雷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為大家說明使用暈車藥的注意事項,藉以掌握用藥安全,旅途更安心。暈車藥可減少接收過多訊息,避免大腦感到混亂當您感受到暈眩、想吐等不適的暈車、暈船或暈機等症狀,統稱為「動暈症」,這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三個感覺管道:視覺、前庭覺、本位覺,三者感受的訊息不一致,使大腦感到混亂而造成的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暈車藥能協助身體阻斷過多的訊息,減輕或避免動暈症的相關症狀。市面上最常見的暈車藥,以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品及阻斷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抗膽鹼藥品為主。何時使用最有效一般暈車藥分為口服和貼片等劑型,口服劑型於搭乘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貼片至少在搭車前4小時貼於身體無毛髮處,例如耳後,才能發揮效果。臨床上常遇到民眾忘記提早服用暈車藥,導致藥效不佳。食藥署提醒,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因每種藥品效果與持續時間不一,若不注意可能會因過量而造成危害。常見的暈車藥副作用包含口乾、尿液滯留、嗜睡等,許多藥品不適合與暈車藥一起服用,例如感冒藥、抗過敏藥中常含有抗組織胺成分,若同時使用,恐會加重副作用;而失智症藥品的作用機制有些與暈車藥相同或衝突,若同時服用,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另外,部分暈車藥可能會引起嗜睡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需駕駛或操作危險器械者亦不建議使用。「五大族群」不適合使用暈車藥:1.良性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患者:因暈車藥會抑制尿液分泌,會使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狀加劇。2.青光眼患者:可能造成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加重。3.六歲以下孩童:因肝腎功能發育未完全,不易代謝藥物。4.高齡者:常服用多種慢性病藥,不同藥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且因肝腎機能較差,更容易產生副作用。5.懷孕未滿三個月的孕婦食藥署提醒,不適合服用暈車藥者,可由改善空氣流通、坐在交通工具內相對平穩的位置,以減少動暈症的症狀。此外,購買暈車藥時應先諮詢藥師或醫師,確認是否適合服用,且勿將藥品分享親朋好友,以免不適合的族群在使用後產生不良影響。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3-13 新聞.科普好健康
眼壓不高為何也有青光眼? 眼科醫師教你如何早期診斷
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台灣約有40萬名患者,最近青光眼的診斷儀器和藥物都有一些新的進展,有助於病患減少失明的危機。如何早期診斷青光眼張小姐體檢時,眼壓正常,但醫師檢查眼底視神經時,懷疑是眼壓正常性青光眼,轉介到台中榮總眼科。經檢查後,確診是青光眼。但張小姐沒有症狀,眼壓也不高,到底青光眼是如何診斷的?發現視神經纖維厚度變薄要了解是否有青光眼,會做眼底視神經檢查和測量眼壓,並安排視野檢查與檢測視神經纖維的厚度。利用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簡稱OCT),可以檢查出視神經纖維的厚度與變化。張小姐就是在視野檢查正常的情況下,OCT發現其視神經纖維的厚度變薄,才診斷出早期青光眼。可是OCT也有它的限制,必須加上視野檢查來做綜合判斷。所以青光眼病患,每半年應定期做OCT及視野檢查。1/4患者眼壓正常正常人的眼壓在10到20毫米汞柱之間,但張小姐眼壓不高,為何診斷有青光眼?青光眼造成視神經產生病變,可能因為「高眼壓」產生壓迫所致,也有些人的眼壓正常,但仍可能因血液循環等因素,讓視神經產生退化,即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在台灣有1/4患者屬「正常眼壓性青光眼」,部分患者可能與低血壓或心跳太慢有關,所以青光眼視神經周圍的血流量,一直是眼科醫師努力研究的重點。近年新推出的光學斷層掃描血管造影術(OCT-A),是以OCT為基礎發展出新技術,能顯示視神經周圍和視網膜黃斑部的血流密度,為監測青光眼帶來新方向。研究發現,OCT-A有助於診斷早期青光眼,並可用來追蹤青光眼的病情變化,但因為是新的檢查技術,仍需更多的臨床驗證。新青光眼藥獲准今年上市目前青光眼是無法根治的,治療原則以降低眼壓為目標。在2017年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兩個新的青光眼藥物。第一個新藥是含一氧化氮的前列腺素,台灣已獲衛福部通過,預定今年會上市,對於接受其他藥物效果不佳者,可成為新的選擇;另一個藥物是Rho激酶抑制劑,但尚無在台上市計畫。未按時點藥 治療大障礙據統計,只有35%的病患會持續用藥兩年以上。如何讓病人能夠按時點藥,一直是治療的大難題。2020年三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一項新的眼科藥物,為可植入眼睛的微型緩釋藥物,可慢慢釋放藥物來降低眼壓,效果可維持三個月左右。病患可以不用自行點藥,只需要醫師定期注射補充藥物,但目前尚未在台上市。此外,許多新的給藥技術正在研發,例如可置於眼睛淚管的含藥點狀塞,還有可以持續釋放藥物的特製隱形眼鏡,目前都在臨床試驗階段,值得期待。隨着人口老化,高度近視年輕化,青光眼患者會日趨增加。期望各種新的診斷技術和藥物,可更早和更安全的治療青光眼。
-
2021-03-09 科別.眼部
控制青光眼 保有好視力
不痛不癢,卻會偷走好視力的青光眼,要怎麼早期發現呢?建議做一次完整的青光眼篩檢,包括眼壓、眼底鏡、視野、隅角鏡、眼底攝影及OCT眼底斷層掃描檢查,來確認是否有青光眼,以及是哪一種青光眼、目前的嚴重程度,以利日後的追蹤、控制及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劉瑞玲醫師提醒,「千萬不要只做眼壓檢查。尤其是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民眾,角膜已經被雷射打薄,眼壓的數字會被低估。」青光眼科鄺冬梅醫師指出,「輕微的青光眼完全沒有症狀,只會影響到週邊視野,就算視野檢查的報告是異常的,還是常常有青光眼病友會覺得『我怎麼可能有青光眼,我明明看得清清楚楚』。事實上,這些週邊視野的缺損,多少會有視覺的死角。開車時,有可能會看不到從角落突然跑出來的小貓、小狗跟人,影響到行車的安全。」青光眼科主任陳美如醫師說,「別以為40歲以上,才會得青光眼。我們臨床上遇到很多很年輕的青光眼病友,一來就非常嚴重,也有年輕的糖尿病友,因視力不好來求診,才意外發現已經得了糖尿病,新生血管已經長到小樑網,影響到房水的排除,造成青光眼。一旦得到青光眼,不管是輕微的,還是嚴重的,就跟得到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終身都要持續追蹤、治療。」目前青光眼的治療,主要是運用藥物、手術跟雷射來減少房水分泌或加速房水排出,積極的控制眼壓,減緩對視神經纖維的傷害,以期保有最佳的視野。青光眼科張毓帆醫師說,「使用降眼壓眼藥水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如果單一藥物沒有辦法達到理想的眼壓,有些病友可能要用到二、三種,或使用到複方的藥物。在使用青光眼藥物時,病患應該要充分了解藥物的使用方式、頻次,以及可能產生的相關副作用,包含眼睛刺刺的、眼睛紅、眼睛乾的情況,可隨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如何調整藥物。若因病情需要快速降眼壓,有時也會運用到口服藥及針劑。」如果已經嘗試各式各樣的藥物治療,眼壓還是居高不下,預期短期內會傷害到視神經,或是視神經盤凹陷、視野缺損,還是持續惡化,就會慎重考慮動手術。眼科部柯玉潔醫師說,「台灣的病友對青光眼手術較難接受。因為青光眼手術跟其它眼科手術很不一樣。不像白內障、近視雷射手術,一開完就大放光明。青光眼手術的目的在降低眼壓,以減緩視神經損傷,而非改善視力,術後初期會因眼壓改變導致屈光狀態的改變、手術引起的發炎反應、或散瞳藥劑的使用等原因,導致視力模糊;而後隨著傷口的癒合,眼球的壓力達到新的平衡,視力逐漸恢復到術前水準。極少部分患者會因眼壓過低導致黃斑水腫而對視力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術後初期,任何有可能會撞到眼球,會影響眼壓的動作,像是激烈運動、舉重物、便秘、打噴嚏等等,都要避免。即便術後初期達到良好的眼壓控制,之後仍有可能因為傷口的結疤反應導致所建立的房水引流路徑再次受阻,眼壓又再上升,而需要進行疤痕掃除手術、再合併降壓藥物使用、或甚至再次手術。所以青光眼術後仍需持續追蹤眼壓變化與視神經狀態,適時調整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病程控制。」劉瑞玲部主任說,「有一位中年的男性,他40歲時在北榮做健康檢查時,因姑媽有嚴重的青光眼,特別加做了眼科檢查,被我們發現眼壓在正常範圍內,卻已經有輕微的視野缺損,以一種眼藥水控制了四年,眼壓跟視野都非常穩定。後來到國外經商中斷治療,七年後回到台灣,不但眼壓已經變高,視野缺損也變得很嚴重,使用三種眼藥水都無法控制。直到開刀後,眼壓才又穩定下來,視野沒有再持續惡化。他親口跟我說,『在台灣那四年我雖然有定期追蹤,但內心一直很懷疑自己真的有青光眼嗎?等後來眼睛視力受到很大影響,才相信我真的是青光眼。』青光眼是長期抗戰,不管是點眼藥水、雷射、開刀,都很不討喜。要持續治療是為了一輩子長久的視力,我們很希望病人心中有疑慮時,要好好跟主治醫師討論,能有機會保住陪伴一生的視力。」常見的青光眼眼藥水成份減少房水分泌的眼藥水1.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每天早上點一次,約可下降20到25%眼壓,特別的是睡覺前點此類眼藥的降低眼壓效果不佳且會有晚上睡眠時血壓過度下降的可能副作用。心跳慢、血壓低、氣喘病人不宜使用。2. 甲型交感神經受體促進劑:每天點二到三次,約可下降20到32%眼壓,可能會有過敏性結膜炎,眼睛乾、嘴巴乾、嗜睡、疲勞。老人、小孩避免使用。3. 碳酸酐酶抑制劑:每天點二到三次,約可下降15%到20%眼壓,可能會有眼睛刺激感、結膜發紅及藥物過敏反應。也有可快速降眼壓的口服劑型,建議飯後服用。加速房水排出的眼藥水1. 類前列腺素製劑:每天晚上點一次,約可下降25%到32%眼壓,全身副作用少,可能會讓睫毛變長、有黑眼圈、結膜發紅有血絲和眼窩凹陷等等。2. 副交感神經促進劑:每天點二到四次,約可下降15%~25%眼壓,可能會有眼睛刺激感、光線變暗、瞳孔沾黏等等。加註:青光眼藥物目的在於降低眼壓,理想的治療目標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眼壓都能控制得宜。每種藥品使用後的藥效維持時間各不相同,所需點藥頻次也不同,過多導致副作用增加,過少導致藥效不足,且若一天需點兩次的藥水宜固定間隔12小時點一次,每天一次的藥水則每天固定時間點。(諮詢:張毓帆醫師)
-
2021-02-02 癌症.抗癌新知
健保署:治療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等新藥納健保給付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2)日宣布,包括治療黑色素瘤、三陰性乳癌、前列腺癌、多發性硬化症、偏頭痛等之新成分新藥納入給付,以及抗黴菌劑、用於抗藥性細菌治療之抗生素新藥納入給付。健保署於去年12月17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以下簡稱藥物共擬會議),通過上述多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案和給付規定擴增案。健保署指出,有關黑色素瘤,BRAF為皮膚黑色素瘤最常見的致癌基因(oncogene)之一,且臨床資料顯示臺灣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病人,高達八成以上為V600E突變。這次藥物共擬會議同意將治療BRAF V600突變之雙標靶藥物dabrafenib/trametinib納入健保給付,可用於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及惡性黑色素瘤病人術後輔助治療。BRAF發生致癌性突變會促使RAS/RAF/MEK/ERK途徑發生持續性活化;dabrafenib是一種RAF激酶抑制劑,而另一成分trametinib為MEK激酶抑制劑。由於dabrafenib和trametinib能抑制此路徑上的兩種激酶RAF及MEK,因此合併使用能有共同抑制的作用。此藥納入給付後五年內,預計每年約有30多至60多位病患受惠。有關三陰性乳癌,健保署指出,本次會議同意將第二個口服PARP抑制劑標靶藥物talazoparib納入健保給付,可用於治療BRCA1/2基因突變之接受化療失敗之三陰性乳癌。此藥納入給付後可增加臨床用藥選擇,預計五年內每年將有約40多至50多名病患受惠。此外,健保署這次會議亦同意其他多種新成分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摘述如下:一、治療「高風險非轉移性去勢抗性前列腺癌(nmCRPC)」及「轉移性去勢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之含apalutamide新成分新藥,對於「轉移性去勢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之治療為新藥理機轉之用藥,可增加臨床用藥選擇,預計五年內每年將有400多至800多名病患受惠。二、治療次發展型多發性硬化症之含siponimod新成分新藥,為口服劑型可提升病人使用治療之方便性,預計五年內每年將有約40多至50多名病患受惠。三、用於預防成人偏頭痛之含galcanezumab新成分新藥,為新的治療機轉,預計五年內每年將有約400多至900多名病患受惠。四、治療侵犯性麴菌症及白黴菌症之含isavuconazole新成分新藥,特別是在治療麴菌感染方面,在肝臟、眼睛、皮膚及皮下組織之副作用較現有治療藥品小。五、對於抗藥性綠膿桿菌及抗藥性大腸桿菌具療效之含ceftolozane/tazobacctam成分抗菌劑,可減少carbapenems類抗生素使用,進而可能減緩抗生素抗藥性的散布,對於抗藥性細菌之治療具臨床重要性,預計五年內每年將有約1,000多至4,000多名病患受惠。六、治療癌因性疲憊症之含polysaccharide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新成分新藥,在台灣為國際間第一個上市,預計每年約有500多名病患受惠。健保署表示,近年致力於合理分配有限之醫療資源,期盼健保給付於最有效益的治療,未來亦將持續與藥物共擬會議代表(含專家、醫界團體、付費者代表、病友團體及藥廠)一起努力,讓每個藥品給付均能達到最佳的效益。
-
2021-02-02 癌症.抗癌新知
治療癌疲勞、預防偏頭痛 多款高價新藥最快三月納給付
健保署今宣布已通過給付多款新藥,癌藥部分有四款,包括黑色素瘤的雙標靶藥、三陰性乳癌PARP抑制劑標靶藥、前列腺癌新成分口服藥、癌因性疲憊症的注射劑更是台灣自行開發、領先全球上市,一劑要價1萬2650元。可預防偏頭痛的單株抗體一針要價1萬1226元,也有給付,另也將給付多發性硬化症新藥,以及治療黴菌新藥、延緩抗藥性的抗生素。上述八種新藥最快三月起給付,未來五年大約2581人受惠。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癌因性疲憊症常出現在癌症末期病人,不論透過休息等各種方式,都無法有效恢復體力,使人沒有辦法工作、照顧家庭。這次納入給付的癌因性疲憊症的治療用藥(polysaccharide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台灣臨床醫學研究的重要突破,由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榮譽主治醫師賴允亮主持,以科學技術萃取傳統藥材、製成針劑並證實有效。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指出,根據現有臨床試驗,這款新成分藥物對於乳癌患者效果較明顯,因此首波開放第四期乳癌患者使用,未來將根據更新試驗報告研議是否提供其他癌症。目前一劑給付1萬2650元,未來五年大約有1582人受惠,健保財務影響1.2約億元。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偏頭痛主要與基因、環境、壓力相關,難以預防,是導致五十歲以下年輕人失能的首要非癌疾病。慢性偏頭痛的定義則是每個月頭痛15天,其中8天是嚴重的偏頭痛,並且持續三個月。這是非常痛苦的,加上患者正值具勞動生產力、需要育兒的年紀,疾病將衍生很大的社會損失。王署君表示,過去研究發現,慢性偏頭痛發作時,患者體內的CGRP神經胜肽會上升,若以單株抗體或受體拮抗劑減少這個神經胜肽,可以有效預防發作,就是這次納入給付新藥(galcanezumab)的原理。現有藥物雖然療效不錯,但總有一兩成患者沒效,需要嘗試昂貴的新藥,健保能給付,對病人是很好的消息。黃兆杰表示,這款預防偏頭痛的新藥是注射劑,每個月打一次,一劑給付1萬1226元,預估五年內大約930人受惠,健保財務影響約4870萬元。台灣黑色素瘤病人常見V600E突變,這次也同意給付雙標靶藥(dabrafenib/trametinib),預估五年內60位患者受惠,健保財務影響約9380萬元。王正旭表示,台灣的黑色素瘤患者特性與歐美不同,雙標靶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療,臨床處理上更具優勢。這次納入給付的三陰性乳癌口服PARP抑制劑標靶藥物(talazoparib)、以及治療兩種類型前列腺癌的新藥理機轉藥物(apalutamide),預計五年內共近千人受惠,健保財務影響大約5.4億元。黃兆杰表示,免疫較差的病人可能會有被麴菌、黴菌感染、治療侵犯性麴菌症及白黴菌症的新藥(isavuconazole)也納入給付,對肝臟、眼睛、皮膚及皮下組織之副作用比現有藥品小。注射一劑9883元,膠囊一粒1325元,五年財務影響約1810萬元。對於抗藥性綠膿桿菌及抗藥性大腸桿菌具療效的抗菌劑(ceftolozane/tazobacctam),則可減少其他抗生素使用,進而減緩抗藥性散布,臨床重要性,一劑1792元,預計五年內約4000多名患者受惠,財務影響大約0.8億元。治療次發展型多發性硬化症的新藥(siponimod)為口服劑型,可提升使用方便性,預計五年內有50多名病患受惠,財務影響約490萬元。
-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
鼻炎好不了,沒「鋅」可能是關鍵!曾經有患者向我反應,雖然外觀看不出異常,卻感覺「舌頭灼痛」。這種症狀過去稱為「口腔灼熱症候群」,被歸類在身心疾病,而現在則是屬於味覺障礙的一種,有可能是缺乏微量礦物質「鋅」的緣故。患有舌頭灼痛的患者有併發鼻炎的可能,如果是男性,還會因為前列腺肥大壓迫到膀胱而導致頻尿。有的人在下顎內側或上顎正中央有骨頭突出,或是指甲上有白色斑點,像這樣的狀況,大多也是缺鋅所導致。當體內的鋅含量不夠,會造成醣類代謝異常,以及變得會磨牙。除了攝取鋅之外,適量減少醣類的攝取,也有助於防止交感神經在睡眠期間活化,緩和磨牙的情況。此外,與外界空氣接觸的鼻黏膜也是積極進行細胞分裂,必須頻繁代謝的部位。如果因為鋅不足造成細胞分裂速度變慢的話,受到刺激而受傷的黏膜就會維持原樣繼續使用,導致鼻炎遲遲無法痊癒。雖然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廣告都說男性要補鋅,但其實女性也很容易缺乏鋅。除了保健食品外,也建議透過飲食積極補充。鋅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蛋白質是由RNA(核糖核酸)將DNA轉錄而製造出來。RNA減少,細胞分裂速度就會變慢,引起異常的話就會變成癌細胞。而製造這個RNA的,就是鋅。鋅大量存在於前列腺、骨頭及骨髓、眼睛的脈絡膜、肌肉、皮膚等部位。酵素蛋白質等高分子化合物在結合的安定性上,也與鋅息息相關。據說光是與鋅有關聯的酵素,大約就有兩百種以上。鋅的作用消除活性氧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保護皮膚(抗過敏)讓視覺、味覺、嗅覺運作鋅一日的必須攝取量(60mg)牡蠣(養殖、生)約23個(1個20g)牛肉(牛肩肉、瘦肉)約1050g鯷魚乾 約150隻(1隻5g)當鋅不足……・煩躁感・容易疲憊・腸胃障礙・皮膚粗糙・掉髮・味覺異常・體力衰退・發育遲緩鋅主要的生理機能□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消除活性氧□保護皮膚(抗過敏)鋅是讓細胞正常成長、分化、增殖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進入體內之後,主要是由十二指腸吸收,吸收率約為30%。吸收後的鋅會在肝門靜脈與蛋白質結合,運送至肝臟。雖然原則上建議成人每日攝取十至十五毫克的鋅,但是因為近年來食品加工和精製越來越發達,食品中的鋅含量降低,再加上飲食中的酒精、飲料、垃圾食物,以及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食物,都會造成鋅的流失,所以必須更積極攝取。經常在喝完酒隔天出現嘔吐反射(刷牙過程中出現噁心感)的人,正是因為鋅不足造成黏膜過度敏感或是反應變得不好。之前我有個患者深深為此感到困擾,因為他不論去哪間牙醫看診,都因為強烈的嘔吐反射而沒辦法讓醫生將器具放入口腔中。演變到最後,光是靠在診療椅上面就覺得想吐。我請這名患者服用鋅兩個月後才終於能夠順利治療牙齒。患者本人也對於狀況的改善感到非常驚訝。喉嚨容易乾燥咳嗽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因為鋅不足導致咽黏膜出問題。除此之外,鋅不足會讓醣質代謝變差,因胰島素儲存脂肪造成肥胖或內臟脂肪堆積,導致肚子變大。在充滿精神壓力的現代社會中,職場、家庭、環境、減重等各式因素造成的精神壓力,都會增加鋅從尿液中排出的量,結果導致身體變得更容易疲憊。鋅不足的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容易感冒□沒有食欲□掉髮□皮膚症狀(潰爛、水泡、乾燥、膿痂疹)□指甲裡有白色斑點□傷口痊癒速度慢□生殖能力衰退□拉肚子□敏感性牙齒□精神、神經症狀(性慾下降、情緒不穩、行動異常、發抖、記憶變差)□缺鐵性貧血□身體會氧化□血糖調節異常如果發現了這些症狀,不要單純認為一定是缺乏鋅所造成,還要參考與銅之間的比率。理想的銅鋅比例為一比一(0.85)。如果缺少銅,也會對精神狀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 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重鹹」真的是健康頭號殺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15種NG飲食害你提早死亡,比抽菸更嚴重
-
2021-01-12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腦部健檢/基因檢測有必要嗎?其實多數人看不出明顯風險
失控的市場儘管存在這些缺點,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所有消費者基因體學網站滿滿都是促銷的影片,這些視頻內容都是透過DNA檢測而獲得「拯救」的人們所拍攝的:唾液受測者因為事先得知遺傳結果,警告他們注意即將出現的風險,因而免於受到癌症、糖尿病、中風、乳糜瀉(celiac disease)或其他使人身心衰弱疾病的折磨。2013年,當美國聯邦負責監督藥品和診斷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下令查禁消費者基因體公司出售與健康相關的套件時,這些影片幾乎都從網路上消失了。FDA專家在科學團體和政府報告的支持下,同意這些檢測的主要問題不是DNA讀取的質量—以知名公司所使用的技術,DNA讀取的質量是可接受的,而是針對結果的詮釋。特別是大多數對多因子疾病風險的預測都過於模糊和不一致,以至於無法提供消費者或醫生參考。FDA在與23andMe之間持續長時間的沉默應對之後,做出了這一個決定,後者已經收到、並忽略FDA所發出的11封要求他們停止銷售一個套件的信,這個套件是用來評估大約200種疾病的風險,包括中風、糖尿病、癌症、阿茲海默氏症、巴金森氏症和十幾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FDA擁有在美國批准診斷檢測的唯一權限,而且任何一家擁有正派經營想法的醫療保健公司都不會無視於監管機構的一封來信(更不用說是11封信了)。但是23andMe固執地聲稱自己是DNA自我開發公司,而不是診斷服務,因此自我認定並不在FDA管轄範圍之內。這場爭辯在2013年11月一個寒冷的日子裡突然結束了,FDA發出了一份禁止令,命令23andMe立即停止銷售這些檢測套組。23andMe別無選擇,只能照辦,但是他們很重視所學到的這個教訓。23andMe是一家典型的矽谷新創公司,具有「快速突破,除舊佈新」的思維方式,與谷歌關係密切,但是由於對醫療保健行業及其規則知之甚少,因此經歷了一次徹底的變革,這使他們成為具有活潑、娛樂界面的DNA社交網路與藥物開發企業的混合體,這家企業使用唾液受測者的資料進行研究、聘請了製藥行業的頂尖經理人,並且已將其許多檢測結果提交給FDA審查:某些檢測方法已經獲批准,並且重新添加到其消費者套件之中,尤其是對單基因疾病的檢測,這些檢測中對結果的解釋比較沒有爭議性。FDA藉由規範這些檢測,謹慎戒懼地區分了消費者保護與家長式保護的界限。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知道自己基因中的內容。但是FDA的決定有一個重點:過度診斷的危險在於提醒我們,知識對我們的健康並不一定絕對有影響力。整個DNA消費者業務都傳達了一個訊息:過度積極地進行預測性檢測會適得其反。但是這個禁令僅限於美國,除了落入當局監視之下的公司,許多其他公司繼續在將診斷與自我發現分開的灰色地帶經營。有些網站,例如:LiveWello.com或Promethease,甚至都沒有執行檢測,幾乎不可能監管:它們僅提供客戶上傳原始DNA檔案的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幫助他們解釋資料。法律總是在努力追趕上一項發展非常快速的技術,而完全禁止這項技術就好像在倒洗澡水時把嬰兒也一起倒掉般全盤否定。提高對這些工具的認知,是避免濫用和錯誤期待的最佳方法。平庸的冠軍當我看到列表中所有常見疾病的遺傳風險都接近平均水準時,有一陣子我感到很高興。說到這裡,我可以放鬆一下,甚至憧憬著擁有萬無一失DNA的想法,而這個DNA不帶有會明顯增加患上癌症、乳糜瀉、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可能性的變異。但是我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我的DNA不是無堅不摧的: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它只是中等的 (mediocre),這個字來自拉丁文medius,意思是一般的。我幾乎可以將自己的個人資料和所有同齡男性的個人資料互相調換,對我的未來預測的結果還會是一樣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遺傳剖析仍然不完整。DNA技術就像一個嬰兒,在將每個單詞與其真實含義相關聯之前,他們過早學會了閱讀。我們可以在數分鐘內解碼整個基因體,但是仍然很難將這些字母與性狀、特徵和易感性聯繫起來。然而大多數人在他們的遺傳報告中不會看到任何明顯的危險信號,因為只有少數幾個變異的組合會明顯提高對多因子疾病的易感性。只有2%的人患有糖尿病的遺傳風險至少會高於一般人的兩倍,而罹患心臟病高風險的人數則較少。已知某些變異會讓罹患大腸癌、乳癌、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氏症的機會增加多達70%,但這種情況在人群中很少見。用演化論術語來說,原因很容易理解:如果大多數人對嚴重的疾病有強烈易感性,那麼他們不是已經生病就是已經死亡。這種稀有性意味著絕大多數唾液受測者會發現其實他們的風險模式接近平均水準。只有少數人會看到明顯的危險跡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應該諮詢臨床遺傳學家。在預測性檢測時,我們還必須考慮非遺傳風險因子,如年齡、體重、血壓和膽固醇水準,它們的重要性通常都不會小於DNA。例如:我從DNA報告中得到的可行建議與我祖母給我的忠告非常相似,這一點也不奇怪:不要吸煙,不要喝太多酒,要運動,飲食要正常,注意膽固醇水準和體重。這些建議是有道理的: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DNA裡都有類似的易感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易感性表現不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真的需要採用尖端的遺傳檢測來告知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正如一位朋友告訴過我的:當我的妻子每天免費提醒我同樣的事情時,我是否還需要花錢去做檢測,然後它告訴我,我很胖,應該常常去鍛鍊身體?正確的檢測預測性檢測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根據專家的說法並且參考一般常識,有用的檢測必須滿足兩個簡單的條件:a)應該是一個對風險有明確、重要和可靠的預測以及b)應該要有預防這種疾病的措施。如果沒有涉及藥物,只是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手術或任何其他有助於預防發病的介入措施,則對風險的評估與醫學無關。可惜的是,在預測性DNA檢測中很少符合這些條件。篩查易感人群可能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前列腺腫瘤等疾病,但風險預測過於模糊而無法應用。另一方面,你可能會看到一種高風險疾病,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法治癒、預防,最終你還是會生病,即使是最精確的預測在醫學上也毫無施展之處。阿茲海默氏症和巴金森氏症,即是屬於目前醫學無法預防的兩種疾病,它們的遺傳檢測便是屬於這個類群。知道得到這些疾病的風險,就像被困在監獄時,知道即將有地震會發生一樣無助:因此有些人寧願生活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些訊息有用。2014年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中,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飾演一名被診斷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氏症的女性,細膩地傳達了這個棘手的難題:她的長女安娜(Anna)和兒子湯姆(Tom)接受了預測性遺傳檢測,而小女兒莉迪亞(Lydia)則決定不接受檢測。作為一個唾液受測者,我面臨著類似的決定。我的消費者套件包括針對阿茲海默氏症的預測檢測,這種檢測是根據幾個已知會明顯增加風險的變異為基礎,由於我們無法採取任何措施來預防這種可怕的疾病,因此想不想要知道結果,是客戶的個人選擇,必須由客戶確認點擊免責聲明,才能解鎖結果。我的選擇是不想知道,但是其他想知道的人會有各式各樣無數個理由做出其他決定:例如萬一證實結果是不好的,他們可能想與自己的子孫事先做好安排。當然,如果有預防藥物或治療方法,情況將會改變。如果有的話,我會是第一個解鎖結果的人,看看我是否有得病的風險。※ 本文摘自《DNA國度:基因檢測和基因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你的生活》。《DNA國度:基因檢測和基因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你的生活》作者:塞爾吉奧.皮斯托伊譯者:曹順成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12/05【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1-12 科別.眼部
頭痛欲裂以為長腦瘤!竟是視力小偷惹禍
70多歲的張奶奶,20多年前因頭痛、胸悶和肩胛痛就醫,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卻依舊頭痛欲裂,被懷疑長了腦瘤。她說,嚴重時吃止痛藥10分鐘就失效,不但離不開沙發,連就診時頭都必須靠著牆壁。後來發現是青光眼作祟,雖曾歷經藥物副作用,但再經藥物調整後,成功控制眼壓、保住視力。視力小偷因症狀非典型,容易被大眾所忽視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總是在不知不覺就偷走視力,因而被稱作「視力小偷」。青光眼是台灣民眾失明的第二大原因,罹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且有25%的失明機率。他提到,急性青光眼發作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非典型症狀,因此許多人不以為意,以為休息就好,殊不知,睡醒後視力也沒了。提醒大家應注意青光眼徵兆,早期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失明風險。陳賢立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急性青光眼來勢洶洶,未即時就醫恐喪失視力青光眼可分成兩種,一是開放型青光眼,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另一種為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患者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未能及時就醫,可能睡一覺就喪失視力了。陳賢立解說,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除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而青光眼的發生,就是因為眼壓太高壓迫了視神經,造成視力、視野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所致。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進一步說明,正常眼壓應介於11~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延緩喪失視力,治療以降眼壓為優先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他說,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而降低眼壓是唯一能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研究發現,每降低1毫米汞柱的眼內壓,可以減少10~19%青光眼引起視野喪失的風險,而眼內壓控制在≤18毫米汞柱或降低20~30%眼內壓,都可以減少視野喪失的發生率。降眼壓藥物作用有二,一是減少房水產生,二是促進房水排出。其中,促進房水液排出的藥物均是針對次要排水通道-葡萄鞏膜作用,主要排水通道-小樑網反而無藥可用,這也是許多人長期使用藥物,效果卻未達期待之原因。青光眼新藥問世,提供患者新選擇呂大文指出,國防醫學院實驗室於2000年率先發現,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液中,一氧化氮含量較低。由於一氧化氮可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因此,推測可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這項實驗結果備受重視,並促成青光眼新藥誕生!經過20年,終於研發出促進主要通道-小樑網排水功能的新藥,是一款結合舊有藥物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針對葡萄鞏膜和小樑網雙管齊下的雙效眼藥水。 呂大文解釋,只要一天點一次,使用2周就可良好降壓。研究發現,與傳統藥物比較,可增加3成降壓效果,且可持續穩定降壓超過1年。此外,對心血管影響小,不用擔心心血管副作用和性功能障礙,提供青光眼患者一項新選擇。呂大文呼籲,罹患青光眼只要依循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諮詢專家/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 陳賢立、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 呂大文
-
2021-01-06 性愛.性愛後遺症
網傳避孕撇步多迷思會破功 醫師:3個族群最易意外懷孕
寒假是約會懷孕高峰期,婦產科醫師李佾潔依診間經驗,整理出3大意外懷孕的族群,第一就是20歲左右年輕人丶第二是哺乳期婦女排名丶第三即是40歲左右的女性,自認為高齡不容易受孕。醫師說,計算安全期及體外射精常發生意外。World Gym邀請到專業的婦產科醫生李佾潔,直播分享正確的避孕觀念,同時不斷提醒,以下2種避孕法,一定要避免。1.計算安全期。安全期真的安全嗎?現在手機App很方便,只要輸入經期,就會自動幫你計算安全期,但醫師提到,現代人因為生活作息不規律,或是工作壓力大,安全期很容易失準,再加上精子在體外的存活天數約為5天、卵子存活3天,若沒算好,等於受孕空窗期就長達8天。因此,利用安全期來避孕,還是有風險,平均失敗率高達20%,中獎機率是很高的。2.體外射精,但男性對於下半身的操控、真能如預期?當然不然!且男性射精前,會分泌前列腺液,這些體液當中含有少量的精子,很可能就會「偷渡闖關」所以意外懷孕的風險高。李佾潔提醒,如果只是想暫時性避孕,除了戴保險套之外,可以考慮使用避孕環、避孕貼片、體內避孕器…等,或是服用避孕藥,這都屬於可逆行為,只要停止避孕行為,都能恢復正常懷孕。網路上也流傳許多避孕迷思,像是:用可樂清洗陰部、戴兩層保險套…等,醫生提醒,這些避孕方式,都沒辦法有效避孕,甚至還會增加失敗機率,千萬不要聽信網傳謠言。李醫師說,最能避免懷孕的方式除了結紮,可以口服避孕藥搭配保險套的方式,能把懷孕的風險降到最低,前提是,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李佾潔醫師表示,避孕應該是要兩個人共同努力,不應該只有女生來做避孕的動作、承擔全部的風險。
-
2020-12-23 性愛.性福教戰
懷孕還是忍不住想「愛愛」 就請老公這麼做
編按:得知妻子懷孕,就快當爸爸的阿雄可是欣喜若狂,但一兩個月後,就開始不開心,因為另一半擔心性行為影響胎兒,因此掛起了「免戰牌」,不讓阿雄越雷池一步,性慾超強的他只能自己解決,心想一想到還要忍七八個月,就覺得鬱悶。茂盛醫院院長李茂盛表示,門診常有孕婦詢問「能跟老公做愛嗎?」「老公的小弟弟如果太長,做愛時太用力,會不會讓胎兒受傷?」,不少孕婦擔心胎兒受到影響,乾脆不給老公碰。「到底孕期中可以愛愛嗎?」國健署專家表示,不需完全禁欲,但孕婦曾有過早產或流產,建議懷孕最初三個月及最後兩個月先停止性行為,以免影響胎兒著床。此外,孕婦如有子宮閉鎖不全,或前置胎盤,或尚未足月,但有陰道出血及陣痛等情形者,也應禁止做愛。在性行為的過程中,若孕婦產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嚴重下腹痛等,應停止性行為,盡快就醫。李茂盛醫師表示,懷孕期間沒有必要禁慾,只要夫妻間溝通良好,採用適宜的性姿勢,仍可保有美滿的性生活。但如果性行為時,孕婦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嚴重下腹痛等,應停止性行為,立即就醫。許多人認為,懷孕未滿三個月,最好不要有性生活,原因是此時胚胎著床仍不穩,如有差錯,就可能前功盡棄。事實上,對此說法,目前醫學界尚無定論。李茂盛醫師說,如果孕媽咪懷孕情況良好,沒有異常出血,也沒有嚴重的害喜、孕吐,在懷孕前三個月,還是可以跟另一半維持親密行為,但建議不要太激烈。至於懷孕中期,如果肚子還沒有太大,只要選擇適合的做愛體位,還是可以有性行為。但到了晚期,孕婦的肚子已經很大,幾乎不方便做愛,建議老公先忍一下。此外,曾流產、早產以及懷有多胞胎的孕婦,比較容易出現胚胎著床不穩等問題,在孕期間最好先「停機」,等到產檢時,諮詢醫師意見後,再決定是否做愛。值得注意的是,在孕期中做愛,雖然不用擔心懷孕一事,但仍建議戴上保險套,李茂盛醫師表示,精液裡的前列腺素可能誘發子宮收縮,此外,孕期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較差,容易泌尿道感染或陰道感染,因此,先生戴了再上,才能保護妻子及胎兒。※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啊~~懷孕還是忍不住想「愛愛」,那就請老公「戴了再上」!
-
2020-12-21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致癌、降生殖力!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從2面向減少毒害
近年來,科技的進步,帶來生活舒適與便利,但相對地,農藥使用不減反增,塑膠餐具因外食而廣泛使用,環境荷爾蒙遍布於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謂環境荷爾蒙並非特定種類的化學物質,它是一些與人體荷爾蒙結構相似的人造化學物質,有些在身體中會與性荷爾蒙的受體結合,引起類似性荷爾蒙的作用,有些則不直接與荷爾蒙受體結合,而是影響細胞內訊息傳遞的路徑,藉此產生特定的蛋白質,影響正常的生理機能運作。因此,它是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作用的化學物質,又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ing Substance,簡稱EDS)。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 女誘發婦女病、男降生殖力簡單來說,環境荷爾蒙包含各種不同人造化學成分,經由空氣、水、土壤、食物等途徑進入人類或是動物體內。目前被認為對一些動物或人類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影響鳥類和魚類的甲狀腺功能與發育、降低生殖力或孵化率;造成魚、鳥、爬蟲類的性別發育不正常;對於人類,環境荷爾蒙在女性身體中會與雌激素的受體結合,引起類似雌激素的作用,造成女性受孕能力降低。長期接觸容易誘發許多婦女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乳癌、子宮內膜癌,以及青少女發生性早熟。對於男性的影響則會降低男性生殖力,造成精蟲數每年以2%速度持續減少,精液品質下降,免疫功能降低,也會導致前列腺癌及睪丸癌。可見環境荷爾蒙的接觸與誤食,也是誘發癌症的因素之一,必須嚴肅看待。 常見的環境荷爾蒙與半衰期環境荷爾蒙大概可分為下列四大類:1.雙酚A:雙酚A已知會干擾荷爾蒙的平衡及功能,還好雙酚A在人體內之代謝較快,半衰期只有1天,大約7-10天就可以完全排出體外,但若長期而持續的攝入,仍是有害健康。2. 鄰苯二甲酸酯:在人體內的半衰期約為3-5天,被大量的用在各種產品,包括:兒童玩具、塑膠食物容器、添加於食物作為乳化劑和懸浮劑,個人護理用品也多含有鄰苯二甲酸酯,如:香水、眼影、潤膚霜、指甲油、液體肥皂、和髮膠。3. 多溴二苯醚:為脂溶性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與殘留,在人體內的半衰期約為14天,會干擾體內荷爾蒙,影響生長與生殖作用,也可能會損害肝臟與腎臟。目前大量運用於電子商品,如:3C產品外殼、電路板、變壓器等。一旦開啟電子用品,溫度上升到某個階段,就會聞到一股塑膠味,代表該環境荷爾蒙正在揮發中,使用時間越長,揮發越多,不只可能經由空氣進入體內,還可能變成粉塵掉落在工作或居家環境中,尤其嬰幼兒及小孩容易吃進帶有多溴二苯醚之灰塵,不可輕忽。4.戴奧辛:半衰期約7~8年,它包括75種的化合物,又叫「世紀之毒」,和多氯聯苯一樣是脂溶性的有害化學物質,主要透過燃燒廢棄物而產生。容易累積在動物脂肪裡,因此體內脂肪多的人,累積的量就會越多。如下表列出常見的環境荷爾蒙種類及其正確替代方式:用品種類環境賀爾蒙成分正確替代方式塑膠餐具、水壺雙酚A玻璃、陶瓷、不銹鋼製品保麗龍、紙杯、鋁箔包烷基酚自備餐具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對羥基苯甲酸酯、烷基酚食用有機蔬果石化類清潔劑烷基酚使用天然清潔劑化妝品、香水、衛生用品烷基酚、鄰苯二甲酸酯類儘量少用罐頭食品雙酚A新鮮蔬果玩具、嬰兒固齒器鄰苯二甲酸酯類乳膠品、PE(*)、pp(*)* PE(聚乙烯,聚乙烯)在制程中不需添加塑化劑及安定劑,使用上較安全。燃燒時不會產生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毒的致癌物質。PE具有耐腐蝕,耐酸鹼之特性,也常被用製成塑料袋,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料瓶。* PP(聚丙烯,聚丙烯),材料成分佳,可抗酸鹼,耐熱(100-140 ℃ ),PP比PE更耐高溫且無口服毒性,也不會增加人類癌症的機會,因此在塑膠上容器中為較理想的食品容器材質。從2個面向減少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影響從「食物途徑」著手:(1)食材多樣化,避免化學物質在體內累積。(2)做好資源回收,減少廢棄物中的化學物質流入環境造成污染。(3)不吃標示不明的食品。(4)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品。(5)吃新鮮、不經加工的食物。(6)多吃蔬菜、水果及補充綜合維他命,以強化身體抗氧化能力。(7) 海鮮是環境荷爾蒙的重要來源,食物鏈愈上層的魚如鯊魚、旗魚等大體積魚類,體內毒性多;反之,食物鏈下層的魚,體積較小,毒物累積較少。(8)深海、遠洋魚較養殖魚乾淨,某些養殖魚飼料中添加豬油,其中戴奧辛含量高。(9)魚的內臟、脂肪毒性含量比魚肉高,少吃魚腸、魚卵、魚肝。(10)挑選經認證的標準產品。(11)原始設計單次使用的塑膠餐具絕不可重複使用。從生活習慣設法排毒:(1)化學毒物雖為脂溶性,但並非完全不溶於水,只是隨水排出量低,多喝水對排毒仍有助益。(2)持續而規律運動排汗,加上適量喝水,會排出較高量的毒物。(3)乾洗衣物不要急著將乾洗衣物掛回衣櫥,最好放在戶外通風處,減少衣服殘留的化學物質。(4)愈新的建材,甲醛濃度愈高。裝潢期間若是通風情形不佳,會累積高濃度甲醛;住家愈通風,室內甲醛愈不易累積。(5)保持家中清潔:環境荷爾蒙會聚集於家中灰塵中。(6)乳液、沐浴乳或洗衣精減少香味需求。(7)保持每天排便習慣,避免便秘,讓毒素排出體外。(8)勤洗手,把殘留手上的化學物沖掉。(9)儘量減少使用塑膠用品,提倡「生活減塑」的健康意識。(10)減少保鮮膜使用,不吃罐頭食品,不用美耐皿餐具或塑膠袋盛40℃以上高溫食物或熱湯。至目前為止,已知有多達 70 種化學物質被列為環境荷爾蒙,其中40多種為農藥,如: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其他包括有機氯化物,如:戴奧辛、多氯聯苯、PCB、DDT等,清潔劑原料、塑膠原料…等。隨著人類文明愈進步,環境荷爾蒙的種類持續增加,這將對人類造成更多更大的傷害,所以每個人應該把「警覺意識」內化成「日常生活」,從「食物選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來避開有害環境荷爾蒙,才能營造對健康有利的環境。
-
2020-12-15 科別.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可喝水、做愛嗎?醫點名必做5個保養行為
男人上了50歲,經常會有尿尿不順的問題,明明有尿尿的念頭,卻尿不出來,再不然就是半夜頻尿,搞得睡眠品質很差,白天呵欠連連,偏偏這些症狀又不好意思跟左鄰右舍「分享」,就怕男人最重要的面子會掛不住,真是有苦說不出!男人的長壽病 年過50歲攝護腺開始肥大熟齡男子的尿尿問題,很可能是因為攝護腺肥大所引起。攝護腺又叫做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部分,功能是生產精液,也會保護男性生殖泌尿道不會感染。然而,攝護腺肥大可說是老男人的通病,被稱為「長壽病」,根據臨床研究,當年過50歲,有些人的攝護腺開始肥大,尿尿會不順,到了80歲,排尿的問題,幾乎是人人都有份。攝護腺肥大分2種 皆屬於良性腫瘤攝護腺肥大是因為男性荷爾蒙的關係,會有腺體細胞增生的現象,是屬於良性腫瘤,年紀愈大就增厚愈多,最後壓迫到尿道,導致排尿不順,包括刺激性與阻塞性兩類。刺激性的症狀是,經常有尿急的感覺,有時候甚至漏尿,或是一直想尿尿,晚上也會勤跑廁所;阻塞性的症狀是,想尿卻尿不出來,或是尿流細而且微弱無力,滴滴答答的,也會有餘尿的感覺,總覺得膀胱裡面還有尿液。與攝護腺肥大和平共處 日常5大重點要做到雖然攝護腺肥大是銀髮族的普遍病症,很難不發生,但也不要心灰意冷,任由其日益嚴重,除了定期去醫院報到檢查,依照醫師的指示,規律服用藥物來防止肥大加重外,多留意日常中的小細節,就能與之和平共處:1、多吃含鋅食物:長期吃含鋅的食物,可以讓攝護腺更健康,例如牡蠣、南瓜子或是堅果類。此外,維生素C、維生素E、硒、大豆異黃酮、番茄紅素等,因為含有強烈的抗氧化物質,多攝取可以保護攝護腺。2、晚上少喝水:盡量在睡前2小時就停止喝水,如果真的很口渴,喝少量就好,並且在就寢前先上廁所,把尿液排乾淨。不過,雖然攝護腺肥大會頻尿,但是不要畏懼喝水,因為水可以促進體內代謝,並減少尿路結石與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另外也要記得,少喝咖啡、酒這類利尿的飲料,辛辣食物則會讓攝護腺充血,也要避免。3、少服用感冒、抗過敏、止瀉藥:這三類藥物都含有「抗乙膽鹼」和「抗組織胺」成分,會抑制膀胱收縮,讓原本就排尿困難的攝護腺肥大患者,雪上加霜,服用前應先跟醫師討論過,或是服用後發現排尿變費力,應馬上停止。 4、不忌房事:攝護腺肥大不會降低性能力,有些人因為心理因素影響,總覺得自己提不起勁;其實,根據研究報告,行房反而可以減少攝護腺肥大。5、定時排尿:平均2到3個小時排尿一次,因為長時間憋尿,會導致膀胱彈性疲乏,而使得尿液滯留。肥大與癌初期症狀很像 產生疼痛為時已晚提到攝護腺肥大,也不免讓人聯想到攝護腺癌。雖然攝護腺肥大會影響生活作息,但還不至於威脅到生命,不像攝護腺癌這麼可怕,可是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卻與攝護腺肥大相似,會讓人誤以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等到末期,癌細胞轉移到骨骼產生疼痛,為時已晚。 攝護腺檢查 肛門指診發現異常攝護腺檢查最基本的就是肛門指診,因為攝護腺的位置在直腸的正前方,想要從腹部或背部來診查,困難度很高,如果把手從肛門直接進入直腸,很快就能摸得到攝護腺和貯精囊。若是正常的攝護腺,觸感是柔軟的;肥大時,則是堅實有彈性;若是有硬塊,也不用太緊張,有可能是發炎或鈣化,不見得是腫瘤。做完基本的觸檢,若需要進一步以儀器檢查,醫師會安排,如此,早期發現,把握住黃金治療期,便可早日痊癒。延伸閱讀: 男性頻尿、滴尿只是攝護腺肥大? 小心是尿失禁!日常不要怕做這些事 晚上一直上廁所,為什麼? 50~60歲逾半數都會,3大檢查避免「攝護腺肥大」
-
2020-12-07 科別.泌尿腎臟
醫病天地/工作忙碌少喝水 OL竟血尿
謝姓女子因為工作常憋尿,也未補充足夠水分,後來解尿疼痛且有灼熱感,進而感覺下腹部疼痛,等到發現血尿,擔心罹癌才就醫,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李建宏診查後,發現泌尿道感染、膀胱也發炎,對症下藥治癒。李建宏說,謝小姐如果再耽誤就醫,恐還會引發腎臟感染,至於血尿原因很多,除了遵照醫囑治療,也應調整生活習慣,預防復發。李建宏表示,人體泌尿系統包含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任何一個部位出血,就有可能導致血尿。血尿是指尿液中含有紅血球,分成肉眼可看出的「巨觀血尿」,及必須經尿液檢查才能發現的「顯微血尿」。引發血尿常見的原因包括泌尿道感染、尿路結石、前列腺肥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創傷、激烈運動等,疾病引起的血尿,通常還會伴隨下腹部不適、排尿時疼痛、排尿有灼熱感、頻尿、漏尿或噁心、嘔吐等症狀。李建宏提醒,有時尿液看起來紅紅的,但不代表泌尿系統出血,因為女性生理期間、吃了富含甜菜紅素的食物、服用可讓尿液變色的藥物,或罹患血紅素尿症、橫紋肌溶血症等,也會讓尿液變紅。血尿治療後,應調整生活習慣預防復發。李建宏以謝小姐為例,應多補充水分、避免憋尿、少穿過緊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