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ESG.健康永續行動家
搜尋
削骨
共找到
6
筆 文章
-
-
2024-11-15 焦點.元氣新聞
台大醫院開第一槍「不用波波醫」!林口長庚曝聘僱醫師評估重點「不一定進得來」
某診所劉姓女醫師,因執行子宮鏡手術導致患者死亡,後續遭爆該名醫師為「波波醫師」,將沉寂已久的波波醫師爭議再次掀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天指出,該院先前即有決議,波波醫師來台大醫院申請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將不予考慮,且此次經清查,台大醫院內並未聘雇任何波波醫師。長庚:以「能力」評估是否聘僱醫師全台最大的醫學中心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表示,長庚以「能力」評估是否聘僱醫師並非學歷,長庚目前並未清查院內是否有波波醫師,但以他的認知,波波醫若來申請擔任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依能力評判,不一定進得來。陳建宗表示,波波醫出現在醫學中心的機率「非常低」,醫學中心訓練扎實、時數長,雖然現在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等五大科缺醫師,但每年開出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的缺額,錄取者大多是國內醫學系畢業的醫學生。他解釋,來到醫學中心競爭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名額,很多都是持有已發表在國際期刊論文者,如果以長庚的整形外科為例,開出10個住院醫師名額來15個,幾乎都是台灣醫學系畢業生拿下。以自身長期的觀察,波波醫師通常會選擇到區域醫院實習。至於已經通過台灣醫師國考的波波醫師,長庚是否也有聘用?陳建宗說,通過國考者,就是符合憲法保障的資格,他們都可以來申請到醫院任職,不過,醫院是否要聘雇波波醫師,醫學中心名額仍是相對競爭的,如果能力符合資格,醫院就會聘雇。波波醫屬醫療疏失 重點不該放在「學歷」陳建宗說,這次診所的波波醫發生醫療疏失,重點不該放在「學歷」,而是從醫學系畢業後,直接到診所任職的醫師們,能力到底足不足以執行醫療業務,在醫學中心任職的醫師,入職門檻本身高於診所以外,任職期間訓練也是持續不斷。過去台灣的整形外科診所,也屢屢發生類似亂象,陳建宗說,當時為了管理,整外醫學會與衛福部討論以「特管辦法」管理,要求診所執行特定的手術時,如削骨等,必須要先達到一定的訓練時數,降低醫療問題,避免危害國人健康安全。如今國內診所的規模愈開愈大,且執行手術項目也愈來愈多,但訓練時數不像大醫院要求,陳建宗說「這才是最大的問題」,而不是探討學歷。過去台灣的醫學生一度流行到美國執業,他們同樣考過美國的國考,依照規定到美國申請醫師職缺,美國並沒有因為是來自台灣的醫學生,而掀起抵制潮。他認為整起事件在於衛福部的管理制度,應通盤檢視。
-
2024-06-09 名人.林靜芸
變老到底要不要作醫美?整形名醫林靜芸提醒留意5個注意事項
68歲的莉莉已經作阿媽。她是典型戰後嬰兒潮的女性,自己的的事情自己作主。近幾年,她發現自己變老。鏡中的皺眉紋、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雙下巴,讓她無法有好心情。莉莉打了肉毒桿菌、玻尿酸,也作過電波,但拍照看起來仍然是老女人。莉莉去同學會,有個同學承認作了拉臉手術,變得很年輕。莉莉心動當下決定要去拉臉。莉莉回家試探老公,老公回答:「沒有必要,我又沒嫌妳,妳拉臉給誰看呢?」莉莉努力溝通,她要拉臉是因為自覺還年輕,可是常被說疲倦勞累,不笑的時候被說很兇。她不喜歡現在的樣子,想要一個符合自己心情的外貌。老公最後同意但還是擔心:「拉完臉如果我認不得妳或是看不習慣,怎麼辦?」莉莉確認自己的健康沒問題,找了有拉皮經驗的醫師作手術。醫師保證她不會「變臉」,請她老公安心。手術使用止血網,莉莉術後三天就能見人。老公第一句評語是「臉變小,像從前的妳了。」莉莉術後拍照,每張都好看,出門常被誇年輕,莉莉很高興自己作了拉臉手術。根據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2023年12月的統計,各年齡層作醫美的比率:40到54歲占45%最高,其次是嬰兒潮55-70歲占30%。傳統的觀念是人變老會衰弱,不適合整形,但是最新的麻醉或手術風險評估,年齡要大於80歲才成為風險,嬰兒潮的整形方興未艾。歌手瑪丹娜以怪異的行徑聞名。她47歲時說:「女藝人只要過了35歲,所有報導會以妳的年齡作開頭,這種框架限制藝人的選擇,讓妳只能原地踏步。」製作人還會叮嚀「妳已經有年齡了,妳的表演必須符合年齡。」這種話背後的含意是「熟齡演員嚐鮮期已過,是時候打包並退出鎂光燈了」。瑪丹娜說她不想遵從這種傳統。瑪丹娜勤練身體,身形體力一直維持很好,但無法避免面容變老。65歲的瑪丹娜2023年初接受拉臉、拉脖子、補脂肪等手術。恢復期間,她出席艾美獎頒獎典禮,被媒體嘲笑她面容崩塌,她沒有辯駁。2023年底她以完美姿態開始第六次世界巡演,2024年5月4日終場在巴西,她在台上又唱又跳,成功演繹自己年輕到現在所有角色,將里約熱內盧的海邊變成巨大的音樂廳,聚集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聽眾(160萬)。此次巡迴演出80場,收入二億五百萬美金,替她自己奪下最有影響力的流行樂歌星寶座。瑪丹娜以自己的表現回答,變老要不要作醫美這個提問。身為整形外科醫師,作者仍想提醒幾個注意事項:1.隨時將健康維持在最好狀況,可以降低手術風險,術後可以促進恢復並維持效果。建議採取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注意營養,持續運動,活躍老化。2.向醫師誠實報告身體疾病及服藥,讓醫師有所準備。3.根據醫學文獻,大於40歲的人作變臉(雙眼皮、隆鼻、削骨等等),適應不良比率很高。老人建議回春整形(眼袋、拉臉、抽脂、提乳、縮肚皮等等),不建議變臉。4.避免耗時、易出血、大面積、多重部位的手術,老人適合快速恢復的療程。5.醫美要有合理期待,術前尤其應該與醫師好好溝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28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顱顏重建專家」陳建宗助林志穎臉部重建 想挑戰變臉手術
「顱顏重建專家」陳建宗去年七月出任林口長庚醫院院長一職,立刻碰上藝人林志穎駕特斯拉自撞,造成臉、手多處骨折,他所領軍的手術團隊用低侵襲方式讓林志穎的傷口更小。陳建宗說,長庚醫院過去成功完成單臂、雙臂移植等高難度重建手術,未來準備挑戰「全臉移植手術」(俗稱變臉),技術已經就緒,就等待有需求患者。2014年高雄長庚醫院完成全亞洲第一例「異體單臂移植手術」,2016年再為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王致遠接上雙臂,完成全台首例「異體雙臂移植手術」。陳建宗表示,無論是從顱顏、整形外科訓練等,長庚每年訓練大量的學生、醫師手術技能,移植後成功率極高,今年長庚預計啟用「長庚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成為亞洲第一個專門訓練手術技能的訓練中心,引進國外分割大體提供醫師練習。長庚移植手術在國際上具領先地位,陳建宗說,自從完成異體雙臂移植手術後,一直希望能嘗試「變臉手術」,國外目前已經有成功案例,長庚希望能成為亞洲第一個完成變臉手術的醫院。細胞療法+智慧醫療 林口長庚發展重頭戲衛福部設置特管辦法後,台灣細胞療法發展快速,陳建宗表示,長庚擁有最高等級的P3實驗室,可以發展細胞療法治療,長庚有一整套的服務。近期長庚正準備「再次」取得最高等級的電子病歷HIMSS EMRAM系統,陳建宗說,該系統是從前端的掛號系統結合後端的治療處置,如果患者戴上穿戴裝置結合24小時心電圖,可隨時傳遞數據,住院患者可以透過電子監測,監控點滴、換藥時間,手術室中的各種血流及生命偵測等,讓林口長庚真正成為一家智慧醫院。疫後的長庚醫院 感控、病床調配更升級去年台灣解封,走向與新冠病毒共存之路,疫情期間避免院內感染,疫情指揮中心要求設置專責病房,提升院內感控,減少探病、陪病,人員出入都有規定限制。陳建宗指出,疫情讓長庚醫院短時間內學習如何快速調控病房,從原本匡列小區域到設置專責病房專區,現在隨時都能把院內的病床調控到最高三成的比例作為專責病床。陳建宗說,疫情期間大幅減少探病與陪病的制度,帶來高度的「感控紅利」,但對東方人而言卻沒了情感。雖然很希望限制探病陪病的制度可以繼續留下,但如果沒有以「法」來做強制規定,恢復探病陪病制度是必然的。因疫情衍伸出的視訊診療,也期待可以更精進,陳建宗說,醫學還是需要透過觸診以及理學檢查協助診斷。養生祕訣/戒糖和甜點 下班前走8000步「醫師應該是最不注重身體健康的人。」林口長庚醫院院長陳建宗笑說,他沒有特殊的養生之道,而是盡可能讓生活簡單,平時沒有太多的運動習慣,但林口長庚院區幅員廣大,每天光在院內走來走去,下班前就能走8000到9000步,加上有時回家會撥空找老婆外出散步,聊天走路隨便就30分鐘,每天的運動量就夠了。陳建宗從擔任外科醫師開始,就培養「秒睡」技能,隨時都要準備好體力、隨時動刀,有時早餐才剛吃完,就得進手術室動10幾個小時手術,高度專注的過程,腦袋沒時間反應餓,等到下刀都已經是晚餐時間,導致一天只吃早餐與晚餐。接下行政職後,他比較有時間吃飯,盡可能吃三餐,但一天吃兩餐的習慣已奠定,午餐如果沒有非常餓,通常會喝一點咖啡,吃餅乾充飢。過去喝咖啡喜歡加糖和奶精,但受到喝純黑咖啡的太太影響,跟著她喝一陣子,也愈來愈習慣,漸漸就戒了糖跟甜點。接下行政職後,陳建宗把生活作息調整到盡可能規律,每天都固定在清晨5點半起床,吃完早餐就開車到林口長庚上班,7點前抵達醫院,如果早上沒有會議,會運用早上最清醒的頭腦,處理需要動腦的事情,像看論文、編審文章等。「我的情緒起伏不大。」陳建宗說,行政事務繁雜,讓他學習怎麼有效運用時間,避免所有事情都混著一起來,壓力也跟著來。「規律」是他避免壓力的最高原則,只要事情能按部就班執行與完成,壓力就減少許多,當有突發狀況時,才有力氣能臨機應變、專心反應。陳建宗小檔案● 年齡:62歲● 專長:內視鏡顏面拉皮及削骨手術、正顎手術、鼻整形手術、眼袋手術、雙眼皮手術、體脂肪移植手術、顏面微整形● 現職:林口長庚醫院院長、林口長庚整形外科臨床教授、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監事●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執行副院長基隆長庚醫院院長國際美容外科醫學會(ISAPS)台灣代表台灣顱顏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美國德州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整形外科研究員給病人的一句話● 提高自我健康意識,無論年齡層都應定期健康檢查
-
2022-09-26 醫療.骨科.復健
跌倒臉部骨折 出現複視、臉麻 精準手術助他恢復正常
一名高中生騎機車時跌倒,因撞擊地面造成右臉撞傷,看東西出現雙影,臉頰、鼻側及牙齦有麻木感。電腦斷層查出,他的右側顴骨眼眶骨有複合性骨折,經由精準顱顏導航及術中電腦斷層輔助手術,手術後三天出院,一個月消腫後,恢復對稱的臉龐及正常的對焦及視力功能,臉頰麻木感也改善。大里仁愛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廖漢聰說,一開始因為腫脹,看不出忠者臉部的不對稱,但依照經驗即判斷,可能是眼眶爆裂性骨折,導致眼球位置移位及眼球運動肌卡住,致使兩眼無法正常對焦,因而產生複視。臉頰麻木可能是因為顴骨骨折位移壓迫到三叉神經的下眼眶神經分枝。後來經進一步檢查,的確是如此。他說,臉部骨頭尤其中顏面骨 (顴骨、眼眶骨、上頷骨及鼻骨等) 是一個複雜的3D立體結構,除了可支撐臉部產生立體感,裡面也包含了許多的重要組織如眼球、視神經、三叉神經及血管。因此,手術除了恢復立體的對稱外觀外,也要避免傷到重要的組織。為了避免臉部因手術疤痕破相,手術的傷口只能經由口內、眼瞼內或眼瞼下等小傷口,或隱藏性傷口來復位及固定顴骨骨折處,並重建眼眶骨,手術困難度不低。廖漢聰說,即使經驗好的醫師,對於複雜性的骨折也很難做到兩邊對稱,因此就有術中電腦導航及術中電腦斷層等先進科技來協助,以達到精準的復位及重建,精確度可以達到1毫米以下。原理是,在手術前將病患的顏面骨電腦斷層資料透過軟體先做術前設計,將左邊正常的顴骨眼眶骨鏡像成影到受傷的右邊,如此在手術中就可使用導航來確認骨折的重建是否與對側對稱,也可以避免視神經等重要組織的誤傷。復位固定結束後,還可使用低輻射劑量的移動式電腦斷層再次確認復位重建的位置是否與術前設計位置相符, 如此可大大降低再次手術的風險。大里仁愛醫院說,廖漢聰從德國學習此項技術,回國後使用此技術服務病患,成效極佳,2021年榮獲國家新創獎。除了可用於急性顏面外傷骨折,也可用於顴骨眼眶骨復位不良導致的顏面變形之再次手術,以及國字臉顴骨下顎骨削骨手術、正顎手術等,提供更精準的顱顏面重建及美容手術。
-
2022-02-14 該看哪科.耳鼻喉
腮幫大 打肉毒無效 原來唾液腺肥大
53歲何先生有睡覺磨牙習慣,他認為可能是自己的咀嚼肌太發達,導致腮幫子很大,希望藉由施打肉毒桿菌素緩解。兩周後,晚上磨牙狀況獲得改善,但兩頰腮幫子依舊腫大,摸起來是柔軟、無壓痛的腫塊。經耳鼻喉科超音波檢查,診斷為「唾液腺良性肥大」。唾液腺良性肥大較常見於雙側腮腺,以中老年人居多。無特定致病原因,文獻認為與糖尿病、嗜酒、營養不良、長期服藥史有關。患者腮腺會隨年紀逐漸腫大,但因無痛而常被忽略,部分患者的腫大忽大忽小但不會完全消除,臨床上觸診柔軟並均勻一致,無腫塊、無壓痛,且唾液腺導管開口無紅腫情形。對於唾液腺良性肥大,目前並無特殊治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後,部分腺體可能恢復正常,但仍有些患者的唾液腺腫大仍無明顯改變;抗高血壓藥物也可能引起唾液腺肥大,大多於停藥後自行消退。有明顯腫脹症狀者,可自行輕壓按摩腺體,促使腺體排空唾液,或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咀嚼肌位於下顎骨角的上方,肌肉本身相當厚,是造成方形臉(國字臉或大餅臉)的主要原因。自我檢測咀嚼肌肥大的方式,可將手指放置下顎骨角的前緣,用力咬緊後明顯感受手指往上頂起,這可能是咀嚼肌發達的現象。其他造成臉大原因,例如下顎骨角太凸出,可能需要削骨手術治療,如果脂肪過多可考慮抽脂或溶脂;若是臉部老化鬆垂,可利用較深度電音波提拉,以及重建骨架的支撐把下滑的組織撐起等方式改善。導致臉腫的原因,與日常作息也有關,常吃重鹹或睡前喝太多水會水腫,服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會臉腫,甚至是某些身體疾病的警訊。若無法判斷,最好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