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出國
共找到
1202
筆 文章
-
-
2024-07-2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許詩典以病人為師!曾免費為70多歲肺癌婦,到府抽肋膜積水
桃園平鎮聯新國際醫院院長許詩典,是胸腔內科醫師,過去擔任副院長多年,除協助發展社區醫療外,也率團至尼泊爾義診,3年前出任院長,就積極推動醫院e化轉型,在管理上建立制度,並有SOP層層把關。三代皆從醫 他選胸腔內科今年68歲的許詩典長於醫師世家,祖父是漢醫,父親是胸腔外科醫師,但他從小對醫學並未特別喜歡或是排斥,反而常與堂兄弟一起投入於天文物理學上,本來想朝天文物理領域發展,卻因為父親期望他當醫師,因此順利考上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當初選擇走胸腔內科,許詩典說,起因於他當完兵就到長庚醫院實習,但3年過去仍是心臟外科候補第一名,於是決定放棄,改至省立桃園醫院朝胸腔內科專精,並至台大醫院受訓。在省立台北醫院服務10年後,剛好出現一個轉機,大學同學張煥禎要創立壢新醫院(今為聯新國際醫院),邀請他加入,也因為離家近,他就一路做了28年。為肺癌婦 到府抽肋膜積水行醫40多年,令許詩典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在台北醫院服務時,一名70多歲罹患肺腺癌的婦人,因肋膜積水每半年須住院抽水一次,但當時沒標靶藥物及健保,患者不堪負荷,許詩典便免費每2個月到她家裡幫她抽積水,維持其生活品質,持續3年後她因病情嚴重又住院,告知頭很痛,照X光發現是癌症移轉,不過她的體力已無法開刀,因此沒多久就往生了。「病人是醫師的老師。」許詩典認為,很多狀況是沒有預期的,從病人身上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應該要常保好奇心,醫學幾百年的流傳及演進,也是因為大家有好奇心去研究,才慢慢發現各種病症及治療方式。病安形同飛安 重SOP建立許詩典接任院長後,維持已在做的「以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院」,協助醫院逐漸無紙及智慧化,注重醫療品質外,更重要的是,他認為「病安形同飛安」,醫院的管理必須建立制度及SOP處理原則。除了在醫院工作外,許詩典也常出國義診,他回憶說,2007年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經營研究所要帶學生到尼泊爾服務學習,得知當地缺乏醫療,因此輾轉找到聯新國際醫院一起前往義診,回來後他又再去義診1次,由於尼泊爾缺乏醫院,後來更興建了聯新常駐醫療中心。與家人旅遊 做繪本回憶書長期忙於工作的許詩典,一直以來都是抱持著正向的態度面對工作,遇到困難就去克服,但工作難免會有壓力,他會透過旅遊來釋放,每年都會安排與家人一起出國旅行,去過日本、西班牙、肯亞、秘魯等多國,也乘機陪陪家人。許詩典的興趣相當多元,包括聽古典樂、看電影、研究火車、組裝木製船隻模型等,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從年輕時就開始將自己攝影的生活日常剪輯成影片,還精心挑選每次出遊的照片,搭配簡單的文字紀錄,製作成一本繪本形式的回憶書。在飲食上,他什麼都吃但不過量,控制體重以維持生活健康,還會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避免肌少症。回首從醫的生涯,許詩典笑說,當醫師非常忙碌,尤其是管理職,他和父親其實不熟,因為都忙於工作無法談心,也犧牲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因此希望能盡快退休,繼續發展他的興趣。許詩典小檔案年齡:68歲專長:醫院管理、醫療資訊、電子病歷、社區醫學、胸腔醫學與呼吸治療、職業醫學、老年醫學、健康管理現職:聯新國際醫院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經歷:聯新尼泊爾期望醫療中心院長、聯新國際醫療集團資訊執行長、新國際醫療集團智慧醫療實驗室執行長、聯新國際醫院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顧問、省立台北醫院(現衛福部台北醫院)主治醫師及體驗室主任給病人的一句話:病人及醫師要建立信任感,醫師對病人也需抱有同理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9 退休力.自在獨立
62歲退休翁征服海內外高山!行前就醫評估,備妥「1物」再出發
62歲的洪先生已退休,平時有運動及登山習慣,這次與朋友相約去非洲旅遊,準備挑戰海拔高達5,895公尺的吉力馬札羅山。他在出發前特別就醫諮詢需準備的藥品,經醫師詳細詢問過去病史、過往登山症狀、身體檢查及行程評估後,詳細衛教預防高山症的方法,並建議使用預防性高山症用藥,同時依據當地疫情資訊,提供疫苗接種及其他用藥之指示。爬山前注意預防高海拔疾病 醫: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近年登山運動盛行,出國到高海拔地區旅遊的機會增加,民眾在出發前,可先確定目的地是否為高海拔的地區,事先做好準備。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瑋情表示,高海拔疾病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包括平時非常健康的成年人,且疾病發生與否、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最主要受到個人體質影響,和旅客平時的體力、運動習慣等都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常見高海拔疾病目前主要分為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蔡瑋情指出,民眾處於海拔2100公尺以上的就可能會發生高山症,特別是海拔2750m以上的區域,如果過去曾有高山症的病史,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單就高海拔疾病來說,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肺動脈高壓等病人有較高危險性,需要特別注意。高山症預防藥物有哪些? 登山前可就醫諮詢高山症預防藥物是醫師處方用藥,根據疾管署公告的旅遊保健資訊,在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上,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是目前一線用藥,除了預防外也有治療效果,能加速人體適應高海拔環境;緩解在高海拔地區的失眠症狀,而類固醇藥物Dexamethasone也有預防及治療效果。針對預防高海拔肺水腫,民眾則可根據醫師建議,準備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β-agonist(Salmeterol)、Tadalafil(Cialis,犀利士)、Sildenafil(Viagra,威而鋼)等藥品。蔡瑋情強調,民眾登山前,可先至家醫科門診接受身體檢查評估,並與醫師充分討論是否需使用高山症預防藥物,並依醫師指示服用。最後,蔡瑋情提醒民眾,安排登山時需謹慎規劃爬升速度,避免快速上升高度,讓身體能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在高海拔地區也盡量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並注意自己或同行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虛弱等等),如有症狀發生應盡快降低高度。★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9 養生.生活智慧王
現金先留著!實測日本消費用「行動支付」超划算 低匯率.免手續費.現金回饋一兼三顧
日本一向是台灣人最愛去的旅遊國家,近期更因日圓匯率不斷貶值,讓許多人三天二頭就往日本跑。但不知道你去日本怎麼消費,過去很多人出國前就先換好一堆現金帶出去用,不過現在行動支付普及,不止在台灣到處可用,到了日本同樣可以一支手機走透透,而且甚至比起用現金、刷卡、用手機版suica都來得方便及划算。遊日消費,電子支付漸成主流付費方式前陣子日圓一直貶值,哈日族每天看到匯率往下,就不停的買,不少人笑稱「窮的只剩日幣」。也是因以前大家去日本玩,大多會換一些現金,再搭配刷卡。不過海外刷卡大多會有手續費,很多銀行會以活動回饋把手續費補償給消費者。舉例以中國信託LINE Pay信用卡而言:國外交易手續費:刷卡交易金額X 1.5%國外實體商店消費最高2.8%回饋(限信用卡)如此一來消費者還可享有1.3%的回饋,若另有活動推廣,回饋會較多。前幾年開始,Suica(西瓜卡)的支付也愈來愈普及,這跟我們用悠遊卡支付一樣,必須事先儲值金額再使用。只是用suica消費沒有任何回饋,但也是方便使用,起碼你不用在結帳時,面對一堆不熟的錢幣湊錢湊很久。在日本如何用行動支付消費?然而,現在在日本、台灣,電子支付已漸成為主流付費方式。跨境支付平臺的合作開通後,現在台灣旅客到日本,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原本在台灣使用的行動支付直接消費,不需另下載外國APP,省去綁定註冊、登錄、綁定銀行戶頭等麻煩手續,更無需事先換匯或是申請外幣帳戶。日本目前和 PayPay 合作,台灣方面則與街口支付、玉山銀行、全支付三家電子支付業者合作。因此如果在台灣你有使用街口支付、玉山銀行、全支付這三家行動支付,到日本打開這三家行動支付將區域設定切換為日本,看到商家貼有PayPay的logo,就可以直接使用APP掃描QR Cod付款消費,回饋的金額也可在下一筆消費直接折抵,跟在台灣使用完全一樣。而這幾家行動支付為了推廣海外普及使用,近期也相繼推出許多誘人的回饋,不但每一筆消費都不需要國外交易手續費,還有額外的現金回饋。因此不管你只是在超商買一瓶飲料,或在餐廳大吃一頓,都可放心使用,享受當下的便宜匯率,也大賺現金回饋。當然,每家行動支付也有不同規定,例如綁定某家銀行帳戶回饋最多,另回饋金額也有封頂,活動回饋有時間性。想獲得最多回饋金,建議可搭配不同家行動支付使用,其中一家的回饋賺到頂了,再換用另一家。或以行動支付及刷信用卡交錯使用,也是一個好方法。小編實測1/使用「全支付」原消費金額:日幣4530=台幣925元。回饋金額:台幣122元。註:綁定國泰世華銀行付款有額外回饋比率。》「全支付」跨境使用方式及回饋活動小編實測2/使用「街口支付」原消費金額:日幣3300=台幣691元。回饋金額:台幣14元。註:「街口支付」回饋最多的方式需使用街利存帳戶付款。》「街口支付」跨境使用方式及回饋活動沒有實測3/使用「玉山wallet」》「玉山wallet」跨境使用方式及回饋活動總之在目前匯率相對低檔的時候,直接用行動支付以當下的匯率消費,既方便又能賺取回饋。至於之前瘋狂屯的日圓現金不如就先留下來,等到之後日圓升值時再用,或許這才是聰明的消費模式!
-
2024-07-15 養生.運動健身
負重冒雨走完西班牙朝聖之路!57歲單身女子林秋媖:女生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個假期
才剛聽說林秋媖要走西班牙115公里的朝聖之路,她已經揹著行囊沿途打卡拍照,每張照片即使是大雨中的出發照都笑得像顆小太陽,不畏攝氏十度以下的氣溫,幾乎全程冒雨前行,濕冷中拿著得來不易的朝聖者證書,她卻笑逐顏開:「我有看到雨後彩虹,太美了!」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這是林秋媖,今年57歲的單身女子,至今走過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為自己寫下一頁一頁精彩,而這一切旅程的起點,來自父親極度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從小就知道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母親生下五女一男,作為家裡功課最好的孩子,林秋媖得到的不是稱讚而是輕蔑,高中時挑燈夜讀,卻被父親打一巴掌,並將書丟在地上。「父親認為女兒不需要任何智慧,但閱讀是我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樂趣,看書,可以帶我到另一個世界,開拓視野,當時我就立志一定要出人頭地。」就讀輔大大傳系期間,林秋媖到一間專業眼鏡雜誌社半工半讀,老闆欣賞她工作認真,於是提供香港參展機會,這是她生平第一次出國,就像一個嶄新的世界在眼前打開,促使她後來擔任旅遊記者、旅遊網站主編、出版十多本旅遊專書、投身旅遊業。 人生就像一個人的朝聖之路記者透過文字和照片傳遞風土人情、美食美景,以及提供旅行實用資訊;旅遊業則是將這些養分消化後分析歸納,創造出一段旅程,就像是這次的西班牙朝聖之路,就是林秋媖的作品,從發想到親身實踐,「很多人問我,完成朝聖之路對人生有什麼改變嗎?我自己的感受是,不會立刻改變,但是會慢慢發酵。」旅途中一路蒐集朝聖之路的印章,每天至少要集兩個章,最後才能獲得朝聖者證書,謝哲青曾在書中提到,這應該是人類最早的集章活動。林秋媖印象最深刻的章,是在一個名叫帕拉斯德雷Palas de Rei的城市附近,一間石頭小教堂裡,她扶著盲人傳教士的手蓋下。偶遇的旅人也是旅途中美好的風景,她連續三天偶遇同一位白髮老先生,交談後得知,老先生的太太於去年過世,他為了替太太圓夢而踏上旅途,林秋媖問他一個人走朝聖之路是否寂寞,「他說,人生就像這段朝聖之路,與人萍水相逢之後,還是會各自分開,最終都是一個人走;他帶著太太的夢想抵達終點,是對太太以及對自己的一個交代,人生已無憾。」 保暖防水的健行神隊友儘管這趟旅程林秋媖穿破三件雨衣,卻也趁著每次太陽露臉,跟團員們在沿途城鎮拍下俏皮的跳躍照,其中有位團員因足底筋膜炎導致走路不便,卻婉拒林秋媖要為他叫車的提議,因為他要靠自己一步一腳印完成;另外有位團員愈走愈慢跟不上隊伍,一問之下,竟然是因為鞋子完全濕透,兩腳冰冷難行,這讓林秋媖不得不大讚自己這趟健行的神隊友,羊毛襪加上一雙好鞋,「我脫下鞋子給團員看,腳完全沒濕,而且很暖和。」關於鞋子實測,對記者出身的林秋媖來說,絕對是強項之一,她曾在部落格寫過一篇詳盡的「鞋測直擊大公開」,記錄自己穿郊山鞋走草嶺古道全程4.5小時,走過各種路面的過程,是一篇對登山健行愛好者來說非常實用的文章,可見她對挑鞋自有一套研究心得。朝聖之路並非平坦好走的旅程,沿途會遇到不同情況,坡地、草地、石頭路等,崎嶇不平或因雨泥濘,甚至大雨中涉水而過,並非任何鞋子都能擔此大任。完成朝聖之路後,林秋媖在臉書貼上一張鞋子的特寫,紅色鞋面沾著象徵旅途艱辛的塵土,她說,就是這雙LA NEW GORE-TEX山形鞋王陪她走完115公里朝聖之路。「穿一雙好鞋真的差很多,團員都怕起水泡,我這次完全都沒有。」走朝聖之路的挑鞋重點,首先必須防水,才能應付這麼長途的路況,再來便是止滑,抓地力要穩定,人到中年禁不起摔,尤其在國外更要注意安全,然後就是透氣,否則悶一整天很不舒服。此外,她還分享一個小技巧,就是穿鞋之前在腳上塗一些乳液,以免皮膚不斷摩擦造成不適。防水、止滑、透氣,林秋媖的挑鞋三大關鍵,讓腳感到舒適放鬆,才能安心走完全程,聽完是否覺得也該頒發一張朝聖者證書給山形鞋呢! 女生們,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個假期去年底,林秋媖一個正值壯年的男性好友,在健身房運動時忽然猝逝,在此之前完全沒有徵兆,朋友們聽聞消息都難以置信,「還這麼年輕,這麼熱愛攝影、熱愛運動的人,還有很多計畫尚未執行。」讓她想起曾經在洛磯山脈遇見的一個八十歲阿嬤,凝望美麗湖景卻向林秋媖說道自己好後悔,「她後悔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對待自己,如今身體衰老已無法走得更遠。」她建議每個女生,無論單身或已婚,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個假期,不一定要出國,也不一定要長途旅行,只要符合自己預算即可,關鍵是要及時行動。五十七歲的單身女子林秋媖,活力秘訣來自於身邊好友以及四個姊姊及其家人,這趟朝聖之路沿途收到許多親友打氣按讚,就讓她感到充滿活力,又可以再度啟航,期待林秋媖下一趟精采之旅,然後,我們也該規劃一個屬於自己的假期! BOX:LA NEW GORE-TEX山形鞋王
-
2024-07-13 退休力.社會連結
58歲彭大維禮儀師看盡人生百態!去年從照顧者角色畢業 「照顧前適性評估」是否適合成為全職照顧者
【實戰篇】台灣的長照家庭中,逾四成五由男性擔任照顧者。照顧者的角色往往和生命中許多議題對撞,生涯的、親密關係的、婚姻的等等,而男性囿於傳統社會框架,往往挑戰更大。過來人這樣說照顧者彭大維觀察,願意走出來和大家交流、參加活動與課程的,多數是女性照顧者,他認為,對照顧者而言,家是有壓力的環境,長時間窩在這個環境並不健康,他建議照顧者要走出來,身體、心理都是,敞開心,願意跟別人分享,尋求資源協助。他說,八年前的自己一定無法預料會經歷這些過程,但所有事情遇到了就想辦法面對,生命的體驗不斷來臨,只有持續學習才能豐富生命的經驗。五十八歲的彭大維,去年從照顧者角色畢業,回想擔任照顧者這個角色,他說:「我是有規畫的。」八年前,彭大維在殯葬服務業擔任禮儀師,工作需全天待命,他連回家和父母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那時父親確診巴金森氏症多年,身體退化到需要助行器才能行動。彭大維在禮儀師的工作看盡人生百態,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場要有所轉換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在父親的有生之年盡到兒子的責任。在台照顧父母 視訊在美妻女盤點好所有資源後,彭大維在二○一七年辭去工作,為了具備照顧知能,他去上課取得照服員資格。與此同時,太太帶著兩個國小的女兒赴美求學,母親跟彭大維說:「你也一起去吧!」但身為長子又是獨子,他深受傳統孝道觀念影響,認為「父母在,不遠遊」,覺得家裡總要有個人留下來面對生病的父親和年邁的母親。彭大維跟妻女說,他留守台灣照顧父母,但會找好幫手,仍然可以美國、台灣兩地居,兼顧兩個家庭。真正成為照顧者後,卻出現了很多意料之外。首先,父親對兒子的照顧不領情,當熟悉照顧技巧的他要協助父親如廁、沐浴,父親把他趕出去:「讓你媽來。」再來,父親頻繁進醫院導致的退化,帶給他深刻不安,打斷了「美國、台灣兩地居」的規畫,讓他幾乎不敢出國,深怕一離開,父親就走了,只能透過每日的視訊和妻女維繫關係,因此常被老婆和女兒取笑「對家裡沒貢獻」。看似運籌帷幄 身心卻出狀況身為照顧者這幾年,彭大維看似運籌帷幄,各角色都活躍——禮儀師、生命教育講師、照顧者志工、規律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理應「身心健康」,但是身心卻出現無法預料的狀況,例如查不出原因的聽力持續下降,醫生安排他做睡眠檢查、心理諮商,心理師聽完他的自述後問:「聽起來你一切都很好,有沒有可能正因為你把自己建設的這麼好,事實上你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他聽了一愣,最近還在反思這件事。彭大維認為照顧是全民議題,每個人都將扮演照顧者或被照顧者,他算幸運可以有所準備,但仍有許多意料之外,只能見招拆招。但他強調,照顧者一定要盡力照顧好自己,別讓家裡多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9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熬夜身體累積毒素!營養師分享6大解毒食物、4大排毒方法
炙熱的夏天,適逢暑假,很多人的生活作息改變,包括熬夜、親友聚會、吃消夜、出國吃美食等,很容易攝取到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也較容易接觸到加工的食物,不知不覺就吃下一些有毒物質。營養師劉怡里在其粉專中建議,應適當的幫助身體解毒,提高抗氧化、抗發炎能力,也推薦6大類可以解毒的食物。4大身體排毒的好方法1.增加水分攝取,也可以攝取無糖茶飲,提高多酚類的抗氧化營養。2.注意每天是否吃到6大類食物,多選擇原型未加工、高纖低GI的食材,並且使用清淡的方式烹調。3.注意食物中毒問題,不熟的餐廳場所建議不吃生食,用餐前洗淨雙手,使用公筷母匙。4.家中貯存食物要小心,夏季天氣熱,烹飪後的食材,建議1小時內冷藏或是冷凍存放,定期清理冰箱,降低食物微生物的感染。6大類解毒食物1.乳品類:牛奶、無糖優格推薦原因:*富含維生素A、E、B和葉酸、菸鹼酸*可預防血管阻塞*降低血管性硬化失智症2.全穀雜糧類:紫地瓜、糙薏仁推薦原因:*富含膳食纖維、花青素、葉酸、維生素B群*能避免大腦發炎3.豆魚蛋肉類:秋刀魚、蛋黃推薦原因:*含有DHA,有助大腦活化,其中EPA可以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提高抗氧化能力*可預防失智4.蔬菜類:地瓜葉、青江菜推薦原因:*富含維生素B1、B2、E、葉酸*可幫助醣類運用*協助大腦正常運作5.水果類:草莓、桑葚推薦原因:*莓果中的植化素有高含量的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劑*可降低及修復大腦受到自由基的攻擊6.油脂堅果種子類:苦茶油、酪梨推薦原因:*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可降低壞膽固醇、維持好膽固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4 焦點.元氣新聞
出國必收藏!出入境採購、攜帶食品藥物有限制 7大QA解惑,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
暑假是國人出國旅遊旺季,不少民眾會從國外購入食品或非處方藥品,衛福部食藥署提醒,在總量、價格與重量上都有相關規範,生鮮蔬果或肉類產品,也要符合農業單位檢疫規定,聯合報元氣中心製作七大QA,一文看懂出國準備與入境食藥品注意事項。Q1:出國購買的錠狀或膠囊食品,可以買多少呢?A: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說,錠狀或膠囊食品僅能供個人使用,且每種至多12瓶(盒、罐、包、袋),合計不超過36瓶(盒、罐、包、袋,以原包裝為限),價值需在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2700元)以下,且總重量在6公斤以內,生鮮蔬果或肉類等產品,也應留意符合農業單位檢疫相關規定。Q2:國外買的食品吃不完,可以轉賣嗎?A:不可以。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表示,國外採購回國的食品,僅能供個人自行食用,不得在國內販售,違規者,可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7條14款,處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此外,網路上購買的國外進口食品,自己吃不完時,也不能轉賣他人。鄭維智說,110至113年間違反相關規定有890件,其中678件已由地方衛生局裁處,總金額達1890萬元,單一事件被處罰最高20萬元,可能因為數量多,導致金額較大。Q3:國外藥妝店很好逛,攜帶藥品入境有哪些注意事項?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指出,返國旅客攜帶藥品入境,需注意「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限量規定,攜帶藥品屬於「非處方藥」者,每種至多12瓶(盒、罐、條、支),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罐、條、支)為限。Q4:攜帶藥品可為處方藥嗎?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攜帶藥品屬於處方藥者,若未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攜帶藥量以2個月用量為限;有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者,藥量不得超過處方箋等文件開立的合理用量,且至多以6個月用量為限。Q5:針對慢性病用藥或管制藥品,是否有特殊規定?A:自身有在使用慢性病藥或管制藥品,且有隨身攜帶出國的需求,應記得攜帶醫師處方箋或證明文件;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提醒,於國外購買當地藥品回國,要注意藥品是否含有我國管制藥品成分,且各國管制藥品規定不一,民眾出境時除需注意欲前往目的國相關規定外,也需留意回國時管制藥品攜帶入境的相關規定。Q6:入境觸犯藥品相關法規的罰則為何?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出國後攜帶藥品入境,僅能供自用,不得販賣,違者將可依藥事法第27條及第92條規定,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也有可能涉及同法第83條刑責。Q7:出國可以準備哪些常備藥物?A: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可準備解熱鎮痛藥、抗組織胺藥、暈車藥、腸胃用藥和外用藥膏等5大類品項。(1)解熱鎮痛藥:如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包含阿斯匹靈(Aspirin)及布洛芬(Ibuprofen),能有效緩解頭痛、牙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並具退燒功能。(2)抗組織胺藥:可用於緩解過敏症狀,如流鼻水、皮膚過敏等,短效型和長效型抗組織胺的選擇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謹慎使用。(3)暈車藥:乘坐飛機、輪船、長途巴士或汽車時,動暈症狀如頭暈、腹部不適、噁心嘔吐等,暈車藥可以有效緩解這一類症狀,可在出發前30分鐘服用,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嗜睡副作用,尤其是與抗組織胺藥同時使用時,更需謹慎。(4)腸胃用藥:腹瀉、便秘等問題在旅途中並不少見,備上適量的腸胃用藥可以應對這些突發狀況。(5)外用藥膏:攜帶蚊蟲藥膏或外傷藥膏有助於減少紅熱腫痛的不適和感染風險。出國逛藥妝店狂採購攜入境 踩1紅線最重恐罰百萬暑假到了,不少民眾安排出國旅遊,日韓藥妝店更是民眾必逛行程,不過從國外購入醫材及化妝品得留意相關規定,隨化妝品不分類新制上路,針對防曬劑、染燙髮劑、止汗制臭劑和居家用牙齒美白劑等,不再有攜帶入境的數量上限,但違反自用原則,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入境時也要留意海關相關規定;符合規定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的醫療器材,則可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簡任技正吳亭瑤表示,依據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6條第4項規定,攜帶或郵寄方式輸入專供個人自用的醫療器材,符合OK繃、液體OK繃、日拋隱形眼鏡和醫用口罩等8大類品項,且未超過數量上限者,得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且以半年一次為限。吳亭瑤提醒,上述方式帶回國內或輸入的醫療器材,還是有一些規定要遵守,有些人會把多餘用不到的產品上網兜售,但這其實是違法的,針對以便捷通關方式輸入的個人自用醫療器材,「僅供個人使用」,如有販售、轉讓或轉供他用,則涉違反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5條第2項,供售限制規定,依同法第70條第1項第10款,最重可處新台幣100萬元罰鍰。另外,自今年7月起,化妝品採「單一化管理」,過去被稱為「特定用途化妝品」的防曬劑、染髮劑等品項,7月起一律改稱化妝品,食藥署同日廢止「輸入特定用途化妝品供個人自用免申請查驗登記之限量」規定。吳亭瑤說,新制上路後,針對化妝品不再像過去,有每種至多12件,合計不超過36件為限,不過入境時仍要留意,海關對「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等相關規定。吳亭瑤表示,玻璃安瓿容易碎裂,不能作為化粧品容器,如需個人自用要經過申請,也可先確認要帶回的產品為化粧品,再提出申請。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提醒,國外旅行購買的個人自用化妝品,不得供應、販賣、公開陳列、提供消費者試用或轉供他用,違反規定者,依化妝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23條,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且國外購買的化妝品無中文標示,如果使用後導致刺激、過敏、紅腫等肌膚傷害,需自行向國外求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2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吃一塊紫地瓜、午餐加一盤地瓜葉…6大類食物有助身體排毒!
炙熱的夏天,適逢暑假,很多人的生活作息改變,包括熬夜、親友聚會、吃消夜、出國吃美食等,很容易攝取到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也較容易接觸到加工的食物,不知不覺就吃下一些有毒物質。營養師劉怡里在其粉專中建議,應適當的幫助身體解毒,提高抗氧化、抗發炎能力,也推薦6大類可以解毒的食物。4大身體排毒的好方法1.增加水分攝取,也可以攝取無糖茶飲,提高多酚類的抗氧化營養。2.注意每天是否吃到6大類食物,多選擇原型未加工、高纖低GI的食材,並且使用清淡的方式烹調。3.注意食物中毒問題,不熟的餐廳場所建議不吃生食,用餐前洗淨雙手,使用公筷母匙。4.家中貯存食物要小心,夏季天氣熱,烹飪後的食材,建議1小時內冷藏或是冷凍存放,定期清理冰箱,降低食物微生物的感染。6大類解毒食物1.乳品類:牛奶、無糖優格推薦原因:*富含維生素A、E、B和葉酸、菸鹼酸*可預防血管阻塞*降低血管性硬化失智症2.全穀雜糧類:紫地瓜、糙薏仁推薦原因:*富含膳食纖維、花青素、葉酸、維生素B群*能避免大腦發炎3.豆魚蛋肉類:秋刀魚、蛋黃推薦原因:*含有DHA,有助大腦活化,其中EPA可以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提高抗氧化能力*可預防失智4.蔬菜類:地瓜葉、青江菜推薦原因:*富含維生素B1、B2、E、葉酸*可幫助醣類運用*協助大腦正常運作5.水果類:草莓、桑葚推薦原因:*莓果中的植化素有高含量的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劑*可降低及修復大腦受到自由基的攻擊6.油脂堅果種子類:苦茶油、酪梨推薦原因:*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可降低壞膽固醇、維持好膽固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29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王麗月醫師揪心陪伴失智父,領悟「這件事」後更能體諒病人!
母親早逝、由父親扶養長大的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麗月,雖然父親有心臟病、攝護腺肥大等疾病,生活仍可以自理,又因住在同一社區,她在照顧上並沒有太大問題,直到父親出現失智症狀,才讓身為醫師的她意識到,「看病不只是開藥而已,包含病人看診的交通、居家照護等都需注意,以同理心為病人全方位思考」。老父裝著假牙卻在找假牙「過去父親雖有些慢性病,但只要幫他叫好計程車,還是能自行到醫院看診。」王麗月說,沒想到,2019年疫情爆發前後,他開始忘東忘西,找不到假牙最後發現是在自己嘴裡,脾氣變暴躁,有時走著走著會有差點往後倒的狀況,就醫診斷罹患了失智症,從此,在照顧父親上,兄弟姊妹們特別空出更多的時間參與陪伴。王麗月眼泛淚光述說著,父親發病前,每年孩子寒暑假期間,她都會帶著父親一起全家出國旅遊,到世界各地去看看不同的風景,那時候是最幸福的時光;父親發病後,也讓她格外珍惜與父親的相處機會,現在每周六無門診期間,會帶著父親去看診,也陪著父親一起散步。心臟退化卻無病識感「近年父親的心臟慢慢退化,走路容易喘,曾經兩次119送急診,發現有心律不整,又因為失智較無病識感,讓家人很擔心。」王麗月發現因為疾病關係,父親飲食要格外注意,不可吃高鉀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等,因此她常煮餐食給父親吃。王麗月有一個姊姊、兩個弟弟,在父親病情惡化後,大家開始輪流照顧。但她的公婆也有心血管疾病,加上患有失智症、憂鬱症的阿姨及姨丈都需要照顧,她一起照顧五名長輩。不過,她樂觀且正向看待,笑稱「以前買菜還要分批煮,如今一次煮一大鍋分給被照顧的長輩,更加方便也是好事」。長照2.0助分擔照護王麗月不忍將父親送去日照中心照護,後來發現政府推出的長照2.0有多項服務,可協助面臨的照顧困境,因此她申請使用,也算是幫忙分擔照護上的辛苦。現在她看診時,更能以同理心為病患設身處地著想,都會跟有需要的病患提起政府的資源。「從父親身上學到很多。」王麗月心有所感地說,以前看診就是指出症狀、開藥就好,現在看診都會跟病患主動說明,面對有些病患擔心申請過程繁瑣,她也可以家屬的身分耐心地跟病患解釋。盼政府強化銀髮機構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以後長者會愈來愈多,王麗月認為,政府在一些銀髮機構及相關活動還可以做更多,讓長者更受照顧,例如社區的電子產品教學班、才藝班等,尤其很多獨居老人若沒有事情做,失智會更嚴重,而下一代要承受這些照顧責任也很辛苦。王麗月有好多角色,不僅是醫師,也為人女兒、人妻、人母(兩個兒子),感嘆現在除了照顧好父親,真的就是要把握當下,「也跟家人說要找時間多陪陪父親、爺爺」,與家人更珍惜相處的時光。王麗月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照顧對象:父親●罹患疾病:心臟病、失智症、攝護腺肥大●發病時間:2019年85歲時失智、慢性病惡化●症狀:心律不整、記憶力衰退●治療:門診追蹤用藥、心導管手術、進出加護病房三次等●陪病心得:更懂得以同理心深入看診,不只是要把病患病治好,更要全方位照護。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8 養生.生活智慧王
暑假出國旺季到!務必提早到機場 一降溫小物上機恐卡關
暑假是旅遊旺季,桃園機場公司今表示,7月至8月總運量上看800萬人次,已與疫情前2019年同期運量相當,因應暑假人潮,機場公司提醒旅客提早3小時抵達機場,出發前務必確認護照效期及航班資訊。此外,由於天氣炎熱,幾乎人手一支的攜帶手持式電風扇(含有鉛酸電池),禁止託運跟手提攜帶上機,提醒民眾留意。桃機公司指出,6月8日起大學生陸續放假,光端午連續假期6月7日至6月11日,總運量達63.6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12.32%,單日平均約12.7萬人次,最高峰落在6月10日,單日旅運量為12.9萬人次。隨著旅遊潮到來,預估今年暑假總運量上看800萬人次,日平均為12.9萬人次,超越端午連假日均量,達疫情前年同期(852萬人次)94%。桃機公司提醒,旅客務必檢查護照效期是否為6個月以上、提早3小時到機場,出發前確認航班資訊,認明桃園國際機場代碼縮寫為「TPE」。航班禁止託運物品桃機公司也說,暑假天氣較炎熱,民眾常攜帶手持式電風扇(含有鉛酸電池)禁止託運跟手提攜帶上機。為加速通關減少複檢,行動電源需隨身禁止託運、打火機限隨身攜帶一個,刀剪工具類(如剪刀、美工刀及瑞士刀等)、高壓噴罐類(如防狼噴霧等)等僅限託運。桃機公司表示,新世代自動查驗通關系統(e-Gate)已上路,不僅國人使用方便快速,年滿14歲持晶片護照,且在入境時已錄存生物特徵的外國人及陸港澳人士,出境無須申請也可直接使用,短短10秒鐘即能完成通關。【延伸閱讀】出國要帶什麼?超實用出國旅遊必備物品藥品清單 懶人免煩惱!
-
2024-06-27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郵輪旅行和在陸地度假需求大不同 專家提醒5用品一定要帶上
對第一次搭郵輪的旅客來說,打包行李時除了考慮下船旅遊的目的地,也要考慮待在船上的時間。經營郵輪旅遊業務的黛博拉•班克斯(Deborah Banks)和丈夫以賽亞(Isaiah)表示,郵輪旅遊所需準備的行李與一般僅在陸地度假大不相同。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指出,以下是郵輪旅行一定要帶的五種用品:1.合適的服裝郵輪或許是夾腳拖與夏威夷衫的同義詞,但對服裝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儘管氣氛變得越來越輕鬆,但在有正式活動的夜晚,旅客仍需準備較為講究的服裝;依據路線與地點的不同,可能包括燕尾服、晚禮服、有領口的襯衫等正式服裝。許多郵輪還會舉辦主題派對,例如要求穿全白色服裝或以1980年代為主題的復古趴。此外,郵輪上四處皆是泳池、甲板,別忘了帶件泳裝。2.旅行證件班克斯提醒遊客要準備好旅行所需的證件。有些郵輪不要求旅客攜帶護照,只需其他形式的身份證件,但多數仍要求攜帶護照;儘管沒有強制要求,美國國務院也建議攜帶護照。此外,有些目的地還需要簽證等其他文件,班克斯建議隨身帶一份旅遊保險的複印文件。3.個人藥物許多郵輪上都有醫療設備及可以開藥的工作人員,但因藥物種類有限,一定要帶上個人經常服用或在旅程中可能需要的藥物。疾病防治中心建議出國的旅客攜帶足夠旅行期間所需使用的藥物,最好還要多帶一些,以防行程延誤。4.充電設備當手機或平板等電子裝置沒電時,行動電源與額外的充電電池就能派上用場,尤其是當郵輪停靠港口、旅客準備下船時。班克斯說,如果打算帶著相機或手機上岸,要有可充電的設備,因為參加岸上旅遊,往往會待上8小時甚至一整天,手機隨時可能沒電,最好有充分的準備。5.防曬用品在甲板躺椅上曬太陽,是搭乘郵輪的一大享受,但記得要帶上防曬霜。某些防曬霜在郵輪停靠的目的地是禁用的,最好提前做些研究。另外,太陽眼鏡同樣不可或缺,不僅在陽光明媚的加勒比海,在南極洲等地亦是如此,水面、雪地與冰山所折射的強光會對眼睛造成傷害。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出國要帶什麼?超實用出國旅遊必備物品藥品清單 懶人免煩惱!
暑假即將到來,又是出國旅遊高峰。外出遊玩要玩的盡興,事前準備不可少。出國要帶什麼?行前準備事項有哪些?《元氣網》為您整理必備物品清單。常備及備用藥品1.上呼吸道疾病:綜合感冒藥、解熱止痛藥出去玩最怕身體突然出狀況,尤其如果是老人或小孩隨行,情況可能又更麻煩。而且出國就醫不方便又貴,所以最好自備一些備用藥品,如果有小問題吃點藥可以緩解症狀。2.腸胃疾病:胃酸抑制劑、腸胃藥、止瀉劑旅遊疾病中以吃壞肚子最常見,因此常聽見「旅遊者腹瀉」的名詞。人體到了新環境,會因為當地的水質、土質不同而出現反應,症狀輕微,只需要多休息補充水分,若是嚴重到嘔吐、水瀉,一定要盡速到醫院就醫。3.蕁麻疹或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病症:抗組胺劑、吸入劑…有過敏史民眾,到國內外旅遊的過敏病症,分為食物過敏、花粉過敏、環境過敏。食物過敏通常會呈現在皮膚,出現紅疹、皮膚癢等狀況;花粉過敏則會出現鼻塞、流鼻涕、胸悶等問題;環境過敏可能是天氣太冷或是環境太髒,同樣會有皮膚癢、流鼻涕等症狀。建議民眾攜帶抗組胺劑、吸入劑和腎上腺素注射器,可在問題發生後立即用藥。4.失眠、時差問題:習慣的枕頭、安眠藥有些人出去住飯店旅館會認床而失眠,若有認床問題的民眾,可以攜帶習慣的枕頭一起旅遊,或是睡前泡熱水澡。若是長期有失眠問題,事前記得找尋醫師開立安眠藥的處方。5.暈車藥容易暈車、暈船、暈機的人,應在上車、上船前半個小時到一小時先吃藥預防。6.慢性病用藥:長期控制病情的慢性病,尤其像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出國前須備足夠藥量,建議可多帶幾天份藥量,以免遺失或其他突然狀況。7.高山疾病:丹木斯、威而鋼如要去國外爬高山,一定注意預防高山症發作。常見用藥有丹木斯(Acetazolamide)、類固醇(Dexamethasone)、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和威而鋼(Sildenafil)等。以上藥品皆須由醫師謹慎評估後處方,建議行前先掛醫院旅遊醫學門診,確實依醫囑指示服用。8.登革熱:如果到衛生條件比較差的國家,止瀉藥、防蚊液備著比較安心。旅遊保險旅途中狀況難料,一般都會建議行前購買保險。建議的旅遊險包括:1.旅行險:最基本的就是旅行平安保險。2.旅平險+傷害醫療費用附加條款:保障旅遊期間受傷就醫衍生的醫療費用支出風險。3.旅平險+海外突發疾病醫療健康保險附約:保障在海外因突發疾病住院、門診或急診診療所需之費用風險。4.旅行不便險:保障因旅程取消、班機延誤、旅程更改、行李延誤、行李損失及旅行文件損失等相關風險。防疫用品近期新冠疫情再度捲土重來,Omicron變異株流行;而國人最常去的日本,最近「鏈球菌中毒休克症候群」患者也大增,致死率高達30%至70%。因此出遊若到人多的地方,仍要注意,口罩、酒精、乾洗手等用品最好隨身帶著。特別要提醒的是,酒精棉片或是濕紙巾如果要放到手提行李中,一樣受液體限制規定,建議只要帶會使用的數量就好,其他的需放入託運行李中。打疫苗如果你要到非洲國家,如肯亞觀賞動物大遷徙,可能需要先接種黃熱病疫苗、腦脊髓膜炎疫苗、傷寒疫苗、瘧疾預防用藥,通常人體需要大約二週的時間才能產生完整的抵抗力,建議提前做好準備。如不清楚欲前往的國家是否有流行疾病或疫情,是否需要施打疫苗,可先至疾管署查詢「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再評估是否前往,及行前注意事項。個人衛生用品近來環保意識盛行,有些旅館不提供衛生用品,因此牙刷、牙膏、刮鬍刀等最好備齊。還有免洗褲、個人慣用的化粧用品也不要忘記。個人安全防護用具去治安較差的國家,別忘了帶著個人安全警報器、防狼噴霧器,以備不時之需。其他防曬乳、曬後修復霜、行動電源、小型急救包、雨具等,不要漏了。務必注意,行動電源或鋰電池不可託運,請放隨身行李攜帶!出去玩還是有許多無法預期的事可能發生,出去國外也總是不像在國內方便,做最周全的準備,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參考資料及實用旅遊資訊】.《疾管署》國際旅遊與健康.《疾管署》國際旅遊保健資訊.《外交部領事局》旅外安全.《桃園國際機場》出國便利貼.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06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三階段所費大不同 專家提醒退休理財規畫注意3魔鬼細節
「退休不是生活與工作的切點,而是不同生活型態的轉換!」不少四十、五十多歲中壯年族群已開始思考如何準備退休金、規畫退休生活,對此,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黃正勳提醒,雖說是退休,但依年齡面臨三個階段,分別是「有錢有體力」、「有錢體力差」、「錢少體力也差」,不同階段規畫重點不同。退休三階段 所費大不同黃正勳說明,在「有錢有體力」的第一階段,有能力出國旅遊,到了第二階段「有錢體力差」,或許就改為在國內走走,當進入第三階段,即「錢少體力也差」時,或許就需要思考照護人力、醫療安排等問題,生活目標、型態不同,所需費用自然產生差異。黃正勳強調,每一個選擇與每一個目標,付出代價不同,若退休後選擇住台北市,可能需上千萬元的退休金,若住在中南部等地,可能七百、八百萬元已足夠。因此中壯年思考退休金、進行財務規畫,須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標、生活型態,才能夠精準規畫。坊間公式 多數都有盲點「許多人用坊間試算模組算退休金,結果一看,金額太過龐大,乾脆放棄!」黃正勳直言,坊間許多公式多數有個盲點,就是認為「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維持固定,且以短期數值估算,其實將時間拉長就會發現,CPI會變動,實際上不見得需準備那麼多錢,必須精準試算,獲得合理數值,大家才有執行的動力。在退休理財規畫上,黃正勳發現多數人常犯錯誤,包括「收支管理太鬆散」、「理財策略過度保守」、「市場波動超乎預期,又沒有相對應理財知識」,還有就是 「以為有穩定現金流,結果事與願違」等。有人退休後每天找朋友吃吃喝喝,導致應酬、交通與娛樂費太高,影響往後生活與規畫,有人預計六十五歲退休,卻提早「被退休」,影響布局。黃正勳指出,許多變數都需要去思考,進行調整。退休5力 規畫理財藍圖退休5力課程「財務安心系列—簡單打造專屬理財藍圖」,由聯合報與「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攜手舉辦。黃正勳將在第一堂課「財務規劃篇」樂齡生活─人生下個階段的規畫」中,運用多樣化試算模版,協助估算較精準退休準備金額,讓目標金額貼近實際生活,更易落實。此外,黃正勳也會進一步引導學員了解物價指數、生活開銷、平均餘命、醫療支出、長照費用等,相關數值代表的意義,提醒大眾常忽視的盲點。期待參與者透過課程,釐清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更清楚掌握未來目標,在退休金規畫上,也可估算出合理數字,希望民眾、學員選擇自己想要生活,達到設定的目標。財務安心系列簡單打造專屬理財藍圖「財務規劃篇」樂齡生活-人生下個階段的規畫主講: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黃正勳時間:6月30日(日)14:00至16:30「財富累積篇」聚沙成塔不徬徨講師: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譚鈞元時間:7月14日(日)14:00到16:30「財富傳承篇」富足退休與資產傳承攻略講師: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劉兆安(大錢先生)時間:7月28日(日)14:00-16:30地點:IEAT會議中心 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50號洽詢:02-8692-5588分機5869請點報名連結
-
2024-06-02 醫療.呼吸胸腔
中榮間質性肺病整合中心舉辦病友會 9科室共照助病友抗肺纖維化
肺纖維化(菜瓜布肺)病因眾多,包含自體免疫疾病、抽菸、環境暴露等,常見症狀則有喘、咳、累等,患者易被誤診為感冒、氣喘等疾病,因而延誤治療,也易合併肺動脈高壓,根據統計,從診斷到死亡僅2年半。今臺中榮民總醫院舉辦間質性肺病(ILD)整合照護中心(下稱中心)病友會,吸引近80位病友參與,甚至有桃園病友一早搭高鐵南下出席,感謝團隊的細心照護,副院長傅雲慶表示,中心不僅是全台首間整合9個科室共同照護肺纖維化的醫療機構,收案量也居全台之冠,可為患者爭取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在內的最先進治療。當肺部反覆發炎、癒合形成疤痕,將漸趨僵硬,影響氣體交換,形成間質性肺病,患者將出現喘、咳、累、杵狀指、肺囉音等症狀,若病情持續惡化,可能導致肺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菜瓜布肺。中心主任傅彬貴指出,國家近年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肺癌,其中,約有7%的篩檢結果可能有肺纖維化風險,因此除了電腦斷層,也需透過肺功能檢查、X光才能診斷。因該疾病成因眾多,如自體免疫疾病、抽菸、家族史等,又會影響其他器官,傅彬貴表示,患者需要胸腔內科、心臟內科、免疫風濕科、復健科、放射科、醫學研究部、胸腔外科、病理檢驗部、護理部等9個科室的整合照護。「雖然疾病不可逆,但及早診斷、治療,仍能有效控制病況。」傅彬貴表示,中心已與基層診所合作,若患者有相關症狀,醫師將啟動轉診流程,讓患者及時接受診治。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廖文鎮說,去年底健保擴大給付抗纖維化藥物,有效幫助患者控制疾病,若再加上基層診所及時轉介,有望縮短診治時程。今天遠從桃園來參加病友會的曾先生也分享,他在台北確診後、某次出國前,突然出現嚴重咳、喘,醫師建議不宜搭飛機,且須購買氧氣機使用,「當時我感到沮喪,難道人生要開始用氧氣機嗎?真的很不甘心。」於是上網找資料發現中心,進而就醫。當時傅彬貴表示,他肺纖維化尚不嚴重,只需接受類固醇治療,仍能上飛機,「有醫療團隊在背後支持,至今身體狀況穩定,即使下週再出國也不擔心。」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肺纖維化成因之一是自體免疫疾病,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彥如說,自體免疫疾病裡,高達五成全身性硬化症患者合併間質性肺病,皮肌炎五成六,類風濕性關節炎三成三;治療方法除了抗纖維化藥物,也可使用類固醇及免疫抑制藥物來控制肺部發炎。肺纖維化也會導致肺動脈出現不正常收縮、阻塞或狹窄,進一步提高血壓,迫使右心室因更費力打血進去肺部而負荷過量,增加心衰竭猝死風險。心臟血管中心主任林維文說,一般會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導管檢查診斷肺動脈高壓,一旦確診,患者不僅要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以降低心肺負擔,也須避免服用偏方,並依照醫囑接種疫苗;傅彬貴則建議,肺病患者最需接種肺炎鏈球菌、流感、百日咳、新冠XBB、帶狀疱疹、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疫苗,避免出現重症,惡化肺部功能。雖然肺病易使患者感到喘、累,但復健醫學部主任程遠揚表示,運動與藥物一樣重要,維持肌耐力等身體所需能力,才能減少依賴他人。心肺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卓俐吟則分享,當患者感到喘時,可以站姿找椅子或桌子,身體向前傾,放鬆脖子、橫膈肌肉,或以坐姿抱著枕頭向前傾,慢慢呼氣、吐氣,無抱枕則把手肘放在膝上;平時也應習慣腹式呼吸法,幫助放鬆身體。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4-05-27 醫聲.醫聲要聞
為生命畫下完美句點 父捐眼角膜 盼「讓別人代替我繼續看世界」
那一天,許賢德在工作途中發高燒,緊急送醫後,被診斷出壺腹癌,生命從此開始轉變。隨著病情逐漸惡化,他決定捐贈器官,去年5月15日他完成了這個願望,捐出眼角膜。在台中慈濟醫院擔任醫務社工師的女兒許秀瑜說,父親曾提:「既然我不能繼續使用這些器官,不如就讓別人代替我繼續看這世界!」許秀瑜回憶,爸爸在第一次手術後,因化療副作用,走路都需要旁人攙扶,讓一向堅強的他感到挫敗,總覺麻煩家人。「化療療程結束後,沒想到爸爸的病情又復發,我們開始坦然地談論後事的準備。」許秀瑜提到,「爸爸不希望因為他的病情,帶給我們困擾,對於後事也選擇簡單的植葬。」這一切只為減輕家人的負擔。隨著病情的反覆,許賢德在最後階段,選擇不積極治療,他提道,「遲早有天會走,與其痛苦的經歷副作用,還不如快快樂樂地離開。」在生命最後階段,他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希望離世後,能捐贈眼角膜,幫助他人重見光明。面對生死,爸爸始終保持著那份坦然,但媽媽卻難以承受,甚至一度無法和他人說起丈夫的離世,後來母女倆靠著摺蓮花、誦經,在告別式上道別,做完這一切,似乎真的好好地送別了爸爸。儀式過後,媽媽對她說:「對不起,忘記你也會難過。」這句話讓許秀瑜瞬間淚崩,壓抑已久的情緒,讓母女倆相擁而泣。許秀瑜回憶,收到受贈者家屬感謝信時的感動,她提到「儘管面對自己的親人離世是那麼痛苦,但看到父親的捐贈能夠改變他人的生命,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強調,其實工作時,情緒再怎麼抽離,偶而還是會投射太多情感。曾遇過30歲的年輕人,和爸爸一樣將眼角膜捐出,年輕人的媽媽最後確認兒子「依舊帥氣」,握著她的手向她道謝,甚至對她說「我兒子原本想要出國,希望獲得捐贈的人,能代替他繼續探索這美麗的世界。」這段話讓她明瞭,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也得到很大安慰。爸爸離世後,許秀瑜開車載母親去了花蓮旅行。她回憶「我記得爸爸手把手教我開車,這是他留給我的禮物。」耳邊似乎還能聽見爸爸叮囑她「停車要小心」的貼心話語,「雖然爸爸不在了,但他好像還是坐在副駕上,跟我們一起出遊,陪伴著我們。」
-
2024-05-26 焦點.長期照護
張慶光/做好防漏 安心出門
常聽很多老人家說自己膀胱無力,晚上必須常常起來小便,而且覺得尿不乾淨、尿得很慢,尿到最後可能還有殘尿而滴到褲子;有些人則是打個噴嚏或坐車時經過坑洞就會不自主漏尿,雖不至於到「尿失禁」,但是對生活影響甚鉅。出門在外,找不到廁所真的很不方便。因此,若帶長者去旅行,一定要先把如廁的地方找好,大家才能放心旅遊,很多人就笑稱老人家的旅行團常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根據統計,約有30%的65歲以上長者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漏尿問題。漏尿不僅影響老人的生活品質,還可能帶來心理壓力。很多長輩因為擔心異味或臨時找不到如廁的地方,而不喜歡出門,因此也造成了社會隔離的問題。為什麼會漏尿?有些可能因為生理因素,如隨著年齡增長,膀胱及尿道周圍的肌肉逐漸衰弱,無法有效控制排尿;女性則可能因生產後骨盆底肌鬆弛而有漏尿情形;男性常因攝護腺肥大影響排尿。另外如糖尿病、心臟病和神經系統疾病(如巴金森氏症和中風)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導致漏尿。還有因肥胖而增加腹壓,對膀胱造成額外壓力,亦容易引起漏尿。漏尿若嚴重至「尿失禁」的程度,可能要透過醫療或藥物改善,甚至有必要穿上尿布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對於輕微漏尿的長輩,通常會排斥穿尿布。但若經常弄濕衣物及床褥,對照顧者而言也會增加壓力。日本有廠商針對輕微漏尿的長輩開發出所謂的「安心褲」,外表如同一般內褲,而且可重複清洗,重點是褲子的內層增加一吸水構造,不僅能吸水速乾而且可消除臭味,表布不會滲漏且靠近皮膚側之布料亦能維持乾爽,加上特殊的防側漏設計,讓長者日常活動更安心。此類商品推出後大獲好評,我記得每次去日本看展,排隊人潮最長的往往是販售「安心褲」的攤位。由於漏尿問題常使長輩感到尷尬,不易啟齒跟子女討論,樂齡網引進此類商品初期也是乏人問津,直到最近幾年的推廣才漸為人知。有客戶留言「爸爸很開心有屬於自己的夜安和外出褲,不但睡得安穩,外出也很安心」,也有阿嬤試用了之後開心極了,因為可以放心出國旅遊。除了安心褲,也有尿布廠商開發出所謂「復健褲」讓長輩「穿尿褲」,而非「包尿布」。日本知名的熟齡精神權威和田秀樹醫師便說「紙尿褲是行動好夥伴,一點都不丟臉」。他認為人活著還有很多開心的事可做,不需因為排斥穿尿褲而限制活動範圍。國內也有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先生在推廣包紙尿布,勸大家放下面子,他自己就身體力行,他認為「十分方便,除了你自己,沒有人知道你包了尿布。因無尿急找廁所的心理壓力,人反顯得輕鬆,精神煥發,萬一演講到一半,要尿尿就尿吧!輕鬆自在,這對我每年演講總在100場以上的人來說,真是太美好了。」我在日本還看過「自動排泄處理器」,一根管子直接接到臥床長者的排泄部位,一有排泄物出來就會自動被吸走,雖然對照顧者而言很方便,但是對被照顧者而言情何以堪。建議大家若現在還無此困擾,可以多做一些運動預防,特別是凱格爾運動,有助強化骨盆底肌肉,改善控尿能力,未來才可以度過健康、有尊嚴的晚年。
-
2024-05-20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最賠錢」醫院 無愧於心
紐約時報有個專欄叫做「擋不住的(Unstoppable)」,專門訪談各個領域一些上了年紀,卻不退休的名人。記者想要知道,為什麼他們還繼續在原來的崗位上賣力?最近訪談的是,華裔美國名作家湯婷婷(Maxine Hong Kinston)。湯女士高齡83歲,她跟記者說,年紀只代表時間的流逝。她從沒想過「退休」這回事,她腦中,仍不斷地湧現新的故事及新的想法,讓她停不下來。她說她有一位要好的詩人朋友,她倆不約而同的想法是「在沒有完成我們的任務前,我們不會死!(We won't die, until we finish our work!)」。她這話,觸動了我的心。我原來是一個不運動的人,大約在十年前,我開始每天至少走七千步,希望我能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況。因為,我須要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很重要的工作。健保4謬誤 盼還有時間改變轉眼十年過去了,我想改變的事情,還沒有達成,難免有點焦慮。不知老天,能不能再給我五年,去改變健保制度的謬誤。健保的第一個「錯」,是支付太低亷,因多數支付都不敷成本,所以,醫院一方面降低經營成本,一方面想方設法創造自費項目,來彌補健保收入的不足。結果,造成醫護血汗,病人成為狙上肉。第二個「錯」是「不同工卻同酬」。健保忽視了感染科、小兒科、神經科、身心科、老人科、血液腫瘤科等科別,跟看傷風感冒不一樣,醫師須要花時間問診,做仔細身體檢查,才能做出正確診斷。可是,健保門診診察費卻一律是兩百塊錢,導致必須用腦思考,花時間檢查病人的重要科別,後繼無人。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十年後,重症小兒科病人須出國就醫,而目前台灣感染科醫師缺額己達六七百人。第三個「錯」是「同工卻不同酬」。原來台灣分級醫療規畫,要由不同層級醫院,分工照顧不同嚴重度的病人。給付的多少也應該依疾病嚴重度決定。但沒有擔當的主政者卻圖利自私自利的醫學中心,居然,同樣的病,到不同層級醫院,健保給付不一樣,層級愈高,付費愈多。導致全台灣多數醫院都以成為醫學中心為目標。不但破壞了轉診制度,也浪費了健保資源。第四個「錯」是「論量計酬」。不論做對做錯,做越多賺越多,這樣的制度根本不鼓勵做好。自費最多最賺 劣幣驅逐良幣健保卅年,因為制度謬誤,不但醫療形態愈來愈扭曲,醫療風氣愈來愈惡劣,自費最多的醫院成為最賺錢的醫院,劣幣正在驅逐良幣!衛福部公布全國醫院財務報告,和信醫院倒數第二名,但護病比最高。心裡雖不好受,但我一點都不慚愧!因為,我們不愧對病人。經營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非營利事業的結餘(bottomline)不是「利潤(profit)」,而是「改變的生命(changed life)」。我們在意的是病人的生命,而不是獲利。從創院直到今天,在和信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一直高過國內平均20%。而不久前,全國住院病人的滿意度調查,我們更高居全國之冠。看到衛福部發布的報告,更擋不住我,要更努力讓這所醫院活下去!
-
2024-05-18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李經維空閒時冥想散步,調息轉念紓壓「想想高山、想想大海」
成大醫院是一家擁有近5000名員工的醫學中心,成大醫院院長李經維說,醫院有許多狀況得處理,工作非常忙碌、壓力沉重,但他仍看似一派輕鬆,持續看診、手術,不願荒廢一身的本事。李經維從小奉行「濟弱扶傾」、「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理念,和國父孫中山一樣立志當醫師行醫濟世,熱愛閱讀的他,認為「助人的快樂,比起人間桂冠榮耀來得更真實」,希望讓自己更有能力助人。立志當外科醫師的李經維,當兵抽到澎湖海軍醫院分科時卻選了內科,近兩年役期則刻意反其道而行,他認為「外科醫師不應像屠夫,應該要有內科的sense,才會平衡,尤其愈難碰觸的學問,愈要了解,未來才不會碰上成為罩門」。李經維養生祕訣:空閒時冥想散步 調息轉念紓壓李經維養生沒獨家祕訣,就是規律生活、減少欲望,飲食均衡不過量,有空看書、玩樂器、爬山。出國旅遊首選是日本,因為日本環境整潔,國民有禮、自律,有文化與漢學底蘊,重視維護傳統保存物質與精神文物。壓力大時,李經維會用調息來放鬆,有空多冥想、散步,常提醒自己轉念,「想想高山、想想大海」,察覺人的渺小,壓力就不會大到不成比例。他也坦承,因為花在工作的時間、力氣太多,難以兼顧家庭,他只能讓家人「自由發揮」,還好大家都能相互體諒。專精顱顏面手術 患者重獲新生李經維是整形外科醫師,他決定踏入這專科領域,無關所得發展,而是有感外貌損害對人的自信心及生活影響甚巨,所造成的身心痛苦,非當事人很難體會。有一雙巧手、心思細膩的他,專精於顱顏面手術,總以作戰計畫般詳細先期思考設計,讓「異於常人」的患者因為外貌的改善,內心世界甚至命運也跟著改變。李經維憶及曾經醫治一名從小「只剩半邊臉」、痛恨父母而誤入歧途的年輕人,幫他外觀恢復正常後,他的內心竟不再扭曲,與家人關係獲得改善,命運也從此改觀、重獲新生。李經維精於五官手術,尤其眼神與眼睛功能連動,深入研究眼眶周邊區域體積變化估算、如何有效手術改善有獨特心得,發表於國際期刊成為國內外同業參考依據。處理外傷、先天缺陷或腫瘤等外型缺陷是大工程,他不故步自封,利用新式數位影像科技預先模擬治療,採用導航系統讓手術更精確完成,達到病人希望的外觀且大幅降低風險。「我決定、我負責」 部屬風行草偃對於成醫的經營,李經維期許做到「我決定、我負責」。凡事不推托,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好的領導人應先自我管理,管得好就成功一半,接著才是與上級、平輩溝通,真正需要「管」的不過5%,「上行下效,主管做得好、部屬自然風行草偃。」成醫推動ESG、細胞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檢測、精準醫療、大數據、微創手術等。李經維認為,硬體功能要極大化,但軟體能力與服務也須兼顧,員工要數位轉型、智慧化,多學習增進戰鬥力、生產力,軟硬體有效配置,才能平衡發展,也才能說服各界拿出資源投資成醫。讓李經維最難忘的是接外科部主任時,招不到住院醫師。主治要兼住院醫師苦不堪言,他鼓勵大家一同面對,製作「對內招生」影片宣傳、自己帶的學生要當顧客好好對待,「自家的都跑掉留不住,一定有問題,別家醫院培養的人才何苦來當砲灰?」李經維常引用美國教育家杜威名言「生活即教育」,一旦理論與實務脫節即了無價值。不能光說不練、說一套作一套。「多年來,我都固定早上七點查房,有人以為太老派;但這是一種身教示範、行為藝術。」盡早查房,才能發掘病患問題、及時處理,也可騰出更多時間,完成更多任務。李經維小檔案年齡:65歲專長:整形、顱顏面外科現職:成大醫院院長、外科主治醫師學歷:台大醫學系、成大EMBA畢業經歷:成大醫院醫療副院長、外科部主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員、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醫師跟病人都是人,是夥伴關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15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在家各有私人空間 主臥室溫馨相守
我和外子結縭超過30年,今年初他過完60歲生日,也就是我生命中近三分之二的日子都是和這個人在一起。孩子們長大了,各自朝歐美發展,身為父母的我們,除了守護家園,更重要的是好好照料自己的生活及健康,避免日後成為年輕人的負擔。每天吃完晚飯,我們會到公園散步,假日也會到處走走,冬天去墾丁、夏天往山上跑,或相偕去逛百貨公司,兩人焦孟不離,雖偶有爭吵,但一下子就雲淡風輕了。夫妻兩人出門從來不會牽手,總是並肩同行或一前一後,因為我知道他就在身旁,那是信任帶來的安全感,不必從彼此的手心感受熱情,而熱情卻常在我心。步入中年後,行周公之禮次數減少,但感情不減,每天晚上只要聽到他的打呼聲,就感到安心。30多年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並不覺得單調,反而是孩子們離巢後,感覺我倆已是生命共同體,更要一起健康的變老。每天除了工作職場上的溝通,也會一起計畫出國探親事宜及退休後的財務規畫。在家裡,除了公領域外,我們有各自的生活空間,互不干擾。在主臥室裡,我特別購置了高級彈簧床及鮮麗的床罩組,一進臥房即感受嘴角奼紫嫣紅開遍的幸福氛圍。在這張床上睡得安穩、自在,整個空間裡有夫妻相守的溫馨氣息。沒錯!我們要一同快樂舞出生命的下半場。
-
2024-05-06 焦點.元氣新聞
台灣智慧醫療聯盟 組AI國家隊
AI蓬勃發展,後疫情時代更加速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掀起新一波數位革命。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吳政忠主委於110年提出「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Taiwan Smart Healthcare Alliance, TSHA)」,歷經三年研究發展,台中榮民總醫院、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推動辦公室於5月5日舉辦「2024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成果發表會」,聚焦產品實際落地,以及未來醫療AI商品化模式。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暨台灣智慧醫療聯盟計畫總主持人陳適安表示,人工智慧可以為醫療服務帶來創新,完善精準健康生態體系。TSHA聯盟成立自今,陸續與多家科技大廠、學術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備忘錄。目前正進行23項合作開發案,另與國內各醫學中心合作,組成AI國家隊,實際落地進入臨床場域,把研究產學化,並進入國際市場。陳適安說,TSHA團隊建構跨機構的人工智慧應用落地驗證合作模式,目前,第一年執行5個專案皆已獲得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認證,部分智慧軟體醫材產品也正在進行國際FDA認證,以及產品的跨國輸出應用。另外,第二年與第三年所進行的18個專案持續進行AI模型跨院驗證及申請TFDA認證中。陳適安期待,將智慧醫療打造成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建立醫療領域創新研發應用典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灣發展智慧醫療成果豐碩,可說是遍地開花,吸引許多科技大廠搶進,與各家醫療機構共同研發創新的智慧醫療,以影像辨識判讀的應用為例,現在技術發展已可匯入所有資料、數據,從眼睛疾病就可以看到全身疾病,甚至分析中風機率,突破「分科限制的想像」,從數據掌握病情發展。吳明賢強調,智慧醫療要邁至產業模式,除了運用在國內醫院,更需將研究成果跨域落地驗證,例如,打團體戰創造可以輸出國外的產業模式,推進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
2024-05-03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運用祕密法則 營造幸福生活
老公已晉級為使用「敬老卡」的資深之齡,而我也即將與耳順之年劃上等號,在漸漸邁入「老夫老妻」稱號的我們,如今雖仍存夫妻之愛,不會相對兩無言,但已經到了少有身體接觸的親人境界。熟齡之後,不再血氣方剛、熱情如火,加上婚齡愈久,生活上的柴米油鹽、人際來往,以及養兒育女、工作專注的影響,讓人對於兒女情長及性愛這等事就慢慢淡化,久而久之,也就習慣成自然。多年前就屆齡退休的老公賦閒在家,而仍在職場的我,朝八晚五。老公退休後,肩負起所有家務及子女上下學接送任務,讓我無後顧之憂地為工作付出,假日我們則會安排全家出遊。兒子們到北部讀大學後,我和老公閒來無事,就會安排假期到國內知名景點旅行。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後各自就業,去除經濟及精神的負擔後,我們原本規畫出國旅行,適逢疫情嚴峻期間,我們就乖乖安於室,修身養性、早睡早起、休養生息,把身體照顧好,等待疫情去除,開放國門的曙光再起,再好好安排兩人出遊計畫。「心裡怎麼想,事情就會往那個方向發展。」那些年我們運用「祕密」法則,不斷正向思考,疫期就在煩擾世間三年後歸於平靜,國門再度開啟,也成就了我們出國旅行的夢想,因此,營造幸福快樂的生活,是不需要靠性愛來維持的。
-
2024-04-29 養生.生活智慧王
飯店這東西最髒「包起來再用」 空姐分享你可能不知道的旅遊妙招
手機幾乎是現代人人手必備,充電很重要。但如果出國旅行,卻忘了帶電源插頭,那豈不急壞了?現在空姐艾瑟‧斯杜魯斯(Esther Sturrus)教你不用慌,只要你有USB連接線,其實可以用客房裡液晶電視的多功能轉接插頭,就能為手機充電了。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艾瑟在TikTok對22萬3000名追隨者說,大多數現代液晶螢幕電視都有內建的USB多功能插頭,假如你忘了帶或者丟了你的充電插頭,只要還有USB連接線就能接上充電,而且應該在任何飯店都管用,所以沒必要跑去接待大廳借,或找要付費的充電區。 @esthersturrus Do you have more tips? 💙✈️ #tips #hotel #hotelhacks #hacks #myklmmoment #klm #klmcrew #crewklm #klmairlines #klmroyaldutchairlines #flightattendant #stewardess #workingmode #cabincrew #cabincrewlife #cabincrewgirls #flightattendantlife #aviationlife #aviation #uniform #royalbue #trend #viral #viralvideo #fyp ♬ B.O.T.A. (Baddest Of Them All) - Eliza Rose & Interplanetary Criminal 她在視頻裡分享其他的招數還有:用吊衣架夾住飯店窗簾的任何空隙,讓空間完全漆黑。艾瑟另建議你用浴帽包住飯店的電視遙控器再使用,「因為上頭有超多細菌」。艾瑟另分享說,房客用飯店的金庫保管值錢物品,可以順手放隻鞋子進去,這樣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會忘了取走自己的物品。她並建議,用別的卡片來代替房卡,插進房卡卡槽裡,來啟動房間燈光及空調。不過也有人回饋,用別的卡取代房卡那一招,現在只有在「歐洲老式飯店」才管用。艾瑟的視頻點閱量已累積到120萬次,很多追隨者看過後都點讚,表示原來旅遊時有那麼多妙招,但以往自己都不知道。美國勞動統計局表示,空姐懂得一些最強的旅遊妙招,並不奇怪,因為她們可能每周有幾晚都得離家在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攔截骨折骨鬆!劉有漢翻轉中老年人輪椅文化
梓榮醫療社團法人弘大醫院院長劉有漢是骨科權威,弘大在他帶領下,26年來朝向骨科專科醫院發展,以「成為社區民眾值得信賴的骨科、健康促進醫院」為使命,提供專業醫療服務。踩飛輪騎單車 168飲食養生劉有漢喜歡踩飛輪健身,每周3天踩飛輪,以較劇烈、高強度的運動發汗,強化心肺功能並培養肌力,天氣好也會和朋友一起騎單車走錫隘隧道。生活作息規律的他,每天清晨5、6點起床騎單車晨運,7點回來,晚上11點就寢,中午一定午休約1小時。近年開始以蔬食為主、少吃肉,對澱粉量攝取特別節制,維持168的飲食方式。旅遊、爬山、散步、小酌,都是劉有漢的抒壓方式。每年他會安排和家人一起出國自助旅行,旅遊地點以歐洲為主,因為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特色,因此每次只選一個國家,像去義大利看教堂藝術,或到西班牙看城堡。平日偶爾會與友人小酌,周日則陪伴家人,與子女參加活動,有空就爬山、散步。三代行醫 他服務苗栗鄉親劉有漢的祖父、父親都是醫師,祖父是台北日本總督府醫學校出身,父親在台大前身的台北帝國大學學醫,他從小傳承將來要當醫師、行醫救人的觀念,早已認定當醫師是他人生必走之路。高醫畢業、服役結束後,劉有漢即到日本東京大學攻讀骨科專業,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由於他個性比較傾向當外科醫師,因此選擇走骨科專科。返台後,他在中國醫藥大學、高醫大擔任骨科副教授一段時間。30多年前他回到苗栗家鄉行醫,並且在老家的土地上創設弘大醫院,服務鄉親至今已26年,對他來說特別有成就感。骨科聯合照護 獲國際認證劉有漢訂定的醫院發展目標,是打造弘大成為以骨科為重點的優質醫院,目前院內骨科醫師有6位,還有其他不同科別醫師搭配。除骨科要持續精進,弘大也率先在苗栗加入「骨科聯合照護計畫」並取得國際認證,同時有跨科別團隊介入評估,一起「攔截骨折骨鬆」,希望在病患發生骨折前就提供防護。苗栗老年人口已近20%,弘大去年成立「健走杖推廣中心」及「弘大不倒翁學校」,希望藉由健走杖運動推展和練習,循序漸進,讓老人「站起來、走得穩」,翻轉中老年人常見的肌少症問題及輪椅文化。2022年,劉有漢獲頒「日本整形外科學會」認證整形外科專門醫,成為台灣唯一擁有日本整形外科學會頒發的證書,相當於台灣骨科醫學會頒發的骨科專科醫師證書。他解釋,日語所謂的整形外科,並非一般人認知的美容外科,其實就是骨科。「醫病醫心」的核心價值,劉有漢認為,醫師要懂得關心病患,心中有「仁」,眼中才會有病患這個人,病人知道醫師是真心關心他的病痛、肯傾聽他的話,醫師能把關心傳達出去,病患真的會好起來,醫療一個人不只醫表面上的病,用心治療病人,就能得到正向回饋的快樂。劉有漢每周都會安排一次「總查房」,帶各科主治醫師一起查房關心病患,也要求院內醫師參加學會汲取新的醫療技術,每年還提供2名員工以公假騎單車環島,一些「抽中」的員工往往會認為不可能完成環島行程,但最後都通過挑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護理人員應該得到他們受之無愧的尊重與感恩
【編者按】:醫病平台在春節過後,邀請到兩組護理人員就他們的不同位階分享他們對護理教育以及護理工作的感受與心聲。在第一組(2/19,21,23)的護理系師生寫出他們對「護理工作的學與教」的看法,第二組(3/18,20,22)護理系畢業後在國內經歷過不同的臨床職場訓練,而走入不同生涯規劃的心路歷程。他們分享護理工作的心得,也發出希望提高「友善職場環境」的呼籲。感動之餘,我們邀請了兩位醫師發表他們對護理師需要得到尊重的看法。一位當過兩個大醫院的行政首長又是護理界傑出領導人物的夫君,寫出護理人員的奉獻以及他們應得的尊重。→想看本文衛福部王必勝次長寫出政府對護理人員的肯定以及正在改善的政策。→想看本文本人也從醫學教育的角度指出國內外護理人員在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性。我學生時代對精神醫學非常有興趣,當我醫學院畢業時,台灣所有醫院與醫學院都是以「神經科」與「精神科」合為一體的行政教育單位「神經精神科」,而因為工作性質,護理人員在這專科遠比起其他臨床學科更受到重視。我在這環境下,完成台大醫院住院醫師四年加上主治醫師一年之後,我於1975年到美國進修「神經科」。因為制度不同,我在台灣的畢業後五年的臨床訓練都不被承認,而必須從「神經科」第一年住院醫師做起。這是我是生平第一次出國,語言與文化方面的隔閡造成我在臨床醫師與病人的溝通產生許多可能一般美國醫師不會是問題的問題。記得初到美國時,我對語言、口音以及美國人的俚語(slang)的不了解引起許多困擾,使我深深感受到這些「白衣天使」幫忙我了解病人與家屬的需要,我才能給予病人最好的照顧。後來當我完成訓練,當了主治醫師,在醫學院也積極參與醫學生的臨床醫學教育,最慢慢爬升到教授,並負責住院醫師訓練計畫的主持人以及醫學生的臨床教師。我常常不忘提醒住院醫師與醫學生如果不理解病人或家屬的反應時,最好的老師就是請教病人的主責護理師,才能對病人與家屬得到更深入的了解,而尊重護理師的好處也常常影響了這些「習醫者」的態度,使他們更能與病人及家屬建立更好的醫病關係。長年在國內與國外的醫療照顧經驗,讓我領悟到「白衣天使」的重要。同時在幫忙病人與家屬做困難的醫療決定時,護理人員常是最理想的幫手。護理人員有時比醫師花更多的時間在床邊照顧陪伴病人,而能及時地給予病人止痛、解憂。在我目前所工作的教學醫院,我們對剛披上白袍由醫學院走入醫院實習的醫學生,都安排資深護理師擔任「教學個管師」幫忙他們,而發覺這些醫學生從這些「學姊」身上學到了如何與病人、家屬溝通,找到自己能為他們幫忙的地方,而學生也發覺這些參加教學的護理師都非常願意幫忙醫學生。最後,我想說出我藏在心裡很久的個人觀察,我注意到在國內很普遍的現象是病人與家屬對醫師表達感激時,好像都忘了這些白衣天使所做的努力,有時我看在眼裡,忍不住會對病人與家屬說,「許多你們所感激的療護是透過護理師的幫忙,透過他們對你們的關懷使我們醫師才更了解你們的需要,要感謝的是護理師,而不是醫師而已。」記得身為醫學教育界所推崇的美國哈佛大學前醫學院院長費德曼醫師(Dan Federman)來台訪問時,他介紹他的夫人說:「當我在醫學生時代到醫院開始臨床實習時,我發覺這位護理師教我這麼多我過去不懂的照顧病人的訣竅,而我要離開這病房時,我還有許多還沒學完的,所以我就娶她做終生伴侶,以完成我的「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這非常幽默的介紹成了我難忘的回憶。的確,護理人員除了與醫師一起直接參與病人的醫療照顧以外,他們還替病人與家屬除憂解惑,做了許多其他醫院同仁都沒有注意到的貢獻。在台灣,護理人員長期地扮演「無名英雄」(unsung hero)的角色,現在應該是時候,讓台灣社會與醫院、醫學院以及醫療團隊對護理人員表達他們受之無愧的尊重與感恩。同時也衷心希望衛福部護理司蔡淑鳳司長所提出的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計畫能付諸實行,才能使這些勞苦功高的護理人員繼續發揚他們偉大的傳統。延伸閱讀:2/19 護生看醫療環境2/21 我的護理志業2/23 護理友善職場環境維護,沒有局外人——將心比心的教學3/18 有護理師在,真的讓我們很安心3/20 感謝護理職涯中的你/妳,成為我持續在護理工作努力的養分3/22 由護理臨床教育反思護理專業與自我成長4/15 請對護理人員給予應得的尊重4/17 改善護理人員執業環境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工作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改善護理人員執業環境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工作
【編者按】:醫病平台在春節過後,邀請到兩組護理人員就他們的不同位階分享他們對護理教育以及護理工作的感受與心聲。在第一組(2/19,21,23)的護理系師生寫出他們對「護理工作的學與教」的看法,第二組(3/18,20,22)護理系畢業後在國內經歷過不同的臨床職場訓練,而走入不同生涯規劃的心路歷程。他們分享護理工作的心得,也發出希望提高「友善職場環境」的呼籲。感動之餘,我們邀請了兩位醫師發表他們對護理師需要得到尊重的看法。一位當過兩個大醫院的行政首長又是護理界傑出領導人物的夫君,寫出護理人員的奉獻以及他們應得的尊重。→想看本文衛福部王必勝次長寫出政府對護理人員的肯定以及正在改善的政策。本人也從醫學教育的角度指出國內外護理人員在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性。護理人員在醫療公衛長照領域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除了執業人數將近19萬人是所有醫事人員最多,參與的業務範圍也非常的廣泛。因此護理人員相關問題近來也成為大家討論的議題。我國的護理人員執業數是呈現逐年上升的,這個趨勢沒有改變過。只是這兩年因為疫情因素及國考錄取率下降,增加的執業人數比以往少些。以2023年來說,淨增加3,700人左右,比2022年的2,500人好些,但比疫情前大約5,000人為少。也就是說,有護理人員離開職場放棄執業,但也有新加入職場的人員,總的來看還是增加的。但為何還是常聽到缺乏護理人員的聲音呢?除了增加的人數減少外,職場需求的增加也是原因。隨著社會高齡化的發展趨勢,不僅醫療需求增加,長照需求也不斷擴大。因此護理人員的需求也持續增加。這個現象是世界性的,所以WHO建議各國到2030年前以每年8%的比例增加執業護理人員。那麼我們要如何增加執業的護理人員數呢?從三方面來做:改善目前的執業環境,以減少在職護理人員離開職場;提高誘因,讓有證照而沒有執業的護理人員回到這個場域;優化教考訓用的制度,從源頭增加護理人員養成。衛生福利部針對上述的目標擬定了12項相關政策,陸續規劃實施中。但光憑衛福部的力量並沒有辦法完全達成目標,還要仰賴其他部會、醫療院所、長照機構及教育單位的一起努力才行。規範合理的工作量是改善職場環境的重要一環,其中三班護病比的制定是關鍵的政策,目前正式實施的是全日護病比。但在衛福部與護理團體及醫院團體數次討論之後,已經制定出三班護病比的數字,並在今年1月底公布。第一階段不強制,但達成的院所會給予獎勵。在此階段我們會持續監測護理人員的執業及流動的狀況,同時也注意醫療院所達標的情形,來評估正式實施的期程。第二階段則是正式實施,會要求所有醫療院所達標。另外護理人員的薪資及津貼部分,我們先從額外的夜班津貼開始,今年編列40億經費,已經在農曆新年前開始陸續發放,希望能讓最辛苦的醫院夜班護理人員有獎勵,也帶動護理人員薪資的提升。之後我們會再規劃護理工作的繁重津貼,逐步讓護理人員的福利增加上去。在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很多醫療院所已經開始主動提高護理人員的薪資,這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行動,也是良性循環的開始。我個人從事臨床工作多年,也曾在各級醫院服務過,後來更擔任體系醫院的主管很長的時間,所以跟護理人員的接觸算是多且深,而且對於護理目前面對的挑戰有相當的了解。護理人員工作的繁重複雜,以及經常遭遇學業和家庭的多重挑戰,的確是非常的辛苦,也值得社會大眾的尊敬和關注。尤其經歷了新冠肺炎的百年大疫,更清楚的看到護理人員的重要性。也因此我要代表衛福部再次感謝所有護理人員的付出和犧牲。當然,改善整個護理工作環境,以及營造更友善幸福的職場,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工作,我們一起繼續努力!延伸閱讀:2/19 護生看醫療環境2/21 我的護理志業2/23 護理友善職場環境維護,沒有局外人——將心比心的教學3/18 有護理師在,真的讓我們很安心3/20 感謝護理職涯中的你/妳,成為我持續在護理工作努力的養分3/22 由護理臨床教育反思護理專業與自我成長4/15 請對護理人員給予應得的尊重
-
2024-04-1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請對護理人員給予應得的尊重
【編者按】:醫病平台在春節過後,邀請到兩組護理人員就他們的不同位階分享他們對護理教育以及護理工作的感受與心聲。在第一組(2/19,21,23)的護理系師生寫出他們對「護理工作的學與教」的看法,第二組(3/18,20,22)護理系畢業後在國內經歷過不同的臨床職場訓練,而走入不同生涯規劃的心路歷程。他們分享護理工作的心得,也發出希望提高「友善職場環境」的呼籲。感動之餘,我們邀請了兩位醫師發表他們對護理師需要得到尊重的看法。一位當過兩個大醫院的行政首長又是護理界傑出領導人物的夫君,寫出護理人員的奉獻以及他們應得的尊重。衛福部王必勝次長寫出政府對護理人員的肯定以及正在改善的政策。本人也從醫學教育的角度指出國內外護理人員在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性。 醫院裡照顧病人的人員中,最多的是護理師;與病人相處時間最長的,也是護理師。她們接受醫師的醫令,指揮護佐,親切的照顧病人,還要面對家屬。最大的願望就是讓病人順利恢復健康,回到家庭及社會。她們所獲得的報酬及尊重,遠比醫師低。我內人周照芳1964年台大護理系畢業,進入台大醫院服務:從初級護理師、督導、副主任到主任。我1964年台大醫學系畢業,服兵役一年,1965年進入台大醫院任職,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也擔任台大醫學院教員:從講師、副教授到教授。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兩人在台大任職三十多年,於1997年從台大退休,到恩主公醫院擔任創院正副院長。兩人並肩從事臨床醫護工作,可以深深體會護理工作的辛苦及對醫療的奉獻:護理師長時間接近病人,不分晝夜,照顧病人及家屬,對醫療的貢獻,不亞於醫師,但是護理師所受到的尊敬、感謝及待遇,則遠低於醫師!我們兩人白天一起去醫院上班,到下班時,她很少能準時下班,我只好等她下班 ! 她的工作時間比我長,待遇則比我低。我們兩人到恩主公醫院後,成功的實施全院全責護理:照顧住院病人的工作,全部由護理師與醫院聘任的護理佐理員(護佐)負責,家屬不必親自來照顧或出錢請照顧服務員(照服員)來照顧病人;家屬只來問候病人即可。因為護佐穿紫色衣服,被病人暱稱為紫衣天使。照顧的結果,深受病人及家屬的感謝。出院病人寫給院長的感謝函,首先感謝紫衣天使,其次為白衣天使,最後才感謝醫師。我們的護理師走到菜市場,常會受到感謝!可見實施全責護理,可以提升護理師的社會地位。照芳因為推動全責護理,感動周大觀基金會的創辦人周進華伉儷,而贈給她「全責護理推手」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在她多姿多采的護理生涯中,看到她盡心盡力,為提升護理品質,改善護理工作環境及人員的待遇而努力。她退休後,仍跑遍全台灣推動全責護理!希望提升台灣的護理品質到達國際水準。 欣聞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提出護理人力政策整備12項策略計畫:「這項計畫每年所需的經費約為180億,並需跨部會協力辦理。接下來,將透過投資護理人力培育及留任的奬勵與建立規範機制,促成資源到位,達成2030年需增加5-7萬護理人力,以確保病人安全、護理留任、醫院永續及全民共好的目標。」期待這項計畫能夠提升社會對護理師的尊敬,並且提高護理師的待遇薪資。讓整個社會能普遍尊重及感恩護理師的奉獻!延伸閱讀:2/19 護生看醫療環境2/21 我的護理志業2/23 護理友善職場環境維護,沒有局外人——將心比心的教學3/18 有護理師在,真的讓我們很安心3/20 感謝護理職涯中的你/妳,成為我持續在護理工作努力的養分3/22 由護理臨床教育反思護理專業與自我成長4/15 請對護理人員給予應得的尊重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么妹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師變成家屬時」,由三位醫師分別寫出自己的家人生病時的心路歷程。一位醫師正在為病人進行內視鏡檢查時,父親急電告知心臟不適,但他卻無法即時回家照顧、事後陪父親看病,發現自己以家屬立場對一些「司空見慣」的醫療作業,如不同醫療的選擇以及簽同意書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對自己的醫療行為產生深刻的反思。→想看本文一位老人醫學的專家由祖父被發現倒地、骨折、臥床、意識混淆、到最後死亡的親身經歷,聯想到正在照顧的老病人面臨的生命末期,而感慨在高齡病房裡,照顧這些失能老病人的人生最後一段路,就如他所希望阿公能獲得的醫療照顧一樣,能走得「無病無痛」,走得有尊嚴。→想看本文一位退休的老醫師,寫出自己正面臨摯愛的胞妹罹患失智症的不捨。他深知,到目前為止,阿茲海默失智症的病程是一條走下坡的不歸路,不論做得好不好,盡量鼓勵失智者去做她還能做的。同時家人也要學會欣賞失智者仍保有的部分,不要為其失去的能力嘆氣、婉惜。2021年3月初,么妹的大女兒從加拿大寄來電郵,她覺得她媽媽這一年多來容易忘記事情。此外,她回想起她媽媽其實更早就曾斷續出現一種不太合理的政治方面的多疑。2019年秋天,么妹在加拿大機場國內線要轉機離境飛台灣時,因機場人員多問了一些問題,讓她覺得加拿大政府配合中國在跟蹤刁難她。雖然家人跟她解釋加拿大政府不可能因她過去長期關心台灣而幫中國調查她,但她仍不能釋懷。另外,家人也覺得她操作一些過去熟練的動作有困難,而且變得退縮,不願參加各種活動。家人擔心她是不是開始有失智的問題,建議她去看醫師,卻被她以各種說詞拒絕。因此他們希望我能勸么妹就醫。聽到么妹的身心狀況變化,我雖心裡有數,卻仍然想否認。寧願她只是一時的焦慮反應或憂鬱症引發的認知障礙。經過精神科與神經科的門診與腦掃描檢查,么妹開始接受失智症的藥物治療。么妹是我家九個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卻是最貼心,最會關懷她上面八個大姊姊、大哥哥的一位。雖然我們都已各自成家立業,為了凝聚家人之間的感情,每年農曆新年,我們都會選個地方相聚。么妹和排行老八的小弟是最主要的策劃者。他們兩位會用心安排吃住的問題,么妹還會準備土產送給每一家。後來,一方面因為么妹和小弟年紀也大了,對籌劃團聚是有點吃力,另一方面也覺得春節期間交通往返的辛苦,所以決定2018年家族新春團聚後就不再續辦。現在回想起來,么妹在2019年秋出現不合理的疑心之前,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開始腦力有變化。以么妹對兄弟姊妹關懷的熱誠,我猜想她會同意不再續辦,很可能在2018年她已意識到自己腦力不再能參與承擔籌劃工作。我父親過世時,我念小學六年級,么妹還沒上小學。母親為張羅給九個未成年孩子的日用飲食,忙得日夜無休、天昏地暗。好在么妹還蠻獨立自強,小小年紀就會照顧自己。她求學過程一路順利,而我則經歷了一些波折。後來我學醫,她念護理,所以我們兩人在台大醫學院有過四年同學時間。么妹念完護理後,先做了幾年公共衛生護理師,然後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院擔任臨床護理工作。婚後與夫婿回台灣。除了照顧家庭,她也做一些翻譯工作。偶而她會代表教會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等子女離家去念大學後,么妹也去念神學院。這是我兩兄妹的另一共同點,但她在神學教育的資歷比我完整,畢業後當過傳道師,我只修了宗教文學碩士,沒資格當傳道師。么妹擁有台灣和加拿大雙重國籍。等兩個女兒定居加拿大後,她每年春夏去加拿大與女兒住一起,秋冬則為避寒而回來住在台灣。台灣戒嚴時期,因一位哥哥留美期間曾擔任台灣人權會會長,另一位哥哥曾涉入高雄美麗島事件,加上么妹自己非常關心台灣,所以相信她每年台灣、加拿大來回都受到跟監。我想這個經驗是導致她失智後,錯誤解讀加拿大機場官員的例行詢問為跟蹤刁難。么妹除了關心家人,也熱愛台灣、關心弱勢族群。她的兩個女兒也學他們父母親的樣式,從中學生時代就開始會利用寒暑假,進入原住民社區參與一些服務工作,會節省零用錢資助台灣原住民學生求學。女兒成家立業後,仍曾從職場休業一年,到貧窮國家當義工。么妹做事細心、設想周到,是我引以為傲的好妹妹。但此個性可能也使她腦功能開始退化時受苦。她的習性傾向用文字或口頭詳細說明她的意見、看法。可是偏偏她一開始就出現失語症。日常生活對話中常用的語詞常常想不出來,使她變得更拘謹、不講話。每次與她對話時,她多數時間是以尷尬的微笑回應而不說話。雖然有此困難,她的先生仍盡量帶她參加親人、老朋友們的聚會活動。小弟也常開車去她家陪她玩她還能玩的撲克牌遊戲。隨著病情的進展,么妹的個人生活自我照顧能力也逐漸變差,也曾多次走失。幾個星期前我去參加一位老朋友的追思告別禮拜,沒想到她先生也特地從南部帶她來參加。追思禮拜後我們一起午餐。這次的相聚,我覺得么妹有比以前放鬆。偶而會用簡單的幾個字回應。也許她比較適應接受實況吧。我從不甘、不捨看到那麼乖巧的么妹因病退化的失落心情,領悟到我常用來安慰人的一句話:「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到目前為止,阿茲海默失智症的病程是一條走下坡的不歸路,抱持傳統醫學的「矯治」心態,只會讓人愈來愈失望、沮喪。周遭的人要配合失智症者僅存能力與其共舞。不論做得好不好,盡量鼓勵失智者去做其還能做的。欣賞失智者還保有的部分,不要為其失去的能力嘆氣、婉惜。感謝上帝讓我曾經擁有這位么妹!也感謝上帝使么妹有一位以愛心和耐心陪伴的夫婿和持續關懷母親的兩個女兒。延伸閱讀:4/1 角色易位的體驗——由醫師身份轉變為病人家屬4/3 骨折之後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一年前買機票最便宜?專家揭國際航班低票價應在這時間訂票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夏、冬兩季是一年中旅行費用最貴的季節;但這兩個季節也是旅遊旺季,因為許多人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有機會與家人同遊。如何才能以最低價格買到機票?「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以下是根據過去七年旅遊網站Mochileando分析機票價格所得出的一些購票竅門。出發前七至兩個月購買機票最優惠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人們幾乎會提前一年購買機票,認為不會再有更優惠的價格了;但旅遊專家表示,如果打算出國,最好在出發的前七至兩個月購買機票。意即如果想在7、8月間出遊,較有可能在12月至5月間買到價格最具競爭力的機票;同樣的,如果計畫在年終、新年期間去度假,在4月至10月間,最有機會入手最優惠價格。與國際航班不同的是,國內機票的價格在出發的前五至一個月間可能更具競爭力,而前四個月至一個月間,可望撿到更低價的便宜貨。這代表如果想在七、八月旅行,在三月至六月間,較有可能獲得價格具競爭力的機票;同樣的,若打算在聖誕節期間出遊,在8月至11月間,最有可能獲得最優惠的價格。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些原則並非硬性規定,旅遊市場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如何避免錯過任何優惠,有以下兩個方法:1.利用搜索引擎設定提醒,追蹤最便宜機票。Google Flights或Kayak等都可以在輸入航班日期的情況下設定提醒功能;一旦有意外的優惠出現,便有機會撿到便宜。2.訂閱機票比價網站電子報或加入會員,即時獲取優惠資訊。當飛往不同目的地的機票價格下降時,這些網站會發出通知;若還未決定旅遊目的地,這類工具也很有用,可以價格來決定前往何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一人出國也可以很享受!網推最適合獨旅10國家,中國排進前3名
近年「獨旅」蔚為風潮,越來越多人選擇獨自一人踏上旅途、享受獨處的悠然時光,不過在決定欲前往的國家時,還是需要將目的地的安全性、文化差異等因素納入考量,以獲得最愉悅的旅遊體驗。我們本次便針對「獨旅國家」進行觀測,一起來看看網友推薦適合一個人旅行的國家有哪些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三個月內「獨旅國家」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獨旅國家排行。「日本」漢字文化對獨旅新手超友善 觀察近三個月內網友針對「獨旅國家」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多數網友認為「日本」是最適合獨自旅行的國家之一。地理位置與台灣鄰近的日本,文化也相對為國人所熟悉,加上良好的治安、乾淨的市容,使網友談及獨旅時說道「從鄰近安全有漢字、物價好的日本開始,其實沒那麼困難,就當到了台灣陌生沒去過的地方」,認為只要事先做好功課便可以放心前往,是對「獨旅新手」相當友善的國家。不少民眾更熱心補充獨旅的好處,提到「(獨旅)自由、悠閒、不用擔心顧慮旅伴喜好和自己不同⋯⋯太多優點了!」,直呼「一個人去過之後你就再也不會想要跟別人去了」。「韓國」飲食文化需留意!而「韓國」也是許多網友推薦的獨旅國家。相較漢字文化的日本,多數台灣人難免擔憂在韓國會面臨較大的溝通困難,但其實在首爾、釜山等大城市,還是能在路上看到許多中文標示,有網友便提出「韓國蠻適合獨旅的啦,畢竟也是個治安好,有特別的文化特色的發展國家」;同時也有民眾提醒,若獨自前往韓國,在飲食方面可能會受到較多限制,因韓國許多餐點「適合2人以上分食」,像是「烤肉、春川雞,部隊鍋這類食物的餐廳是不給一個人進餐廳的,除非你買兩人份自己吃」。不過,當獨自一人克服旅途上遇到的種種不便之處及挑戰,「有不一樣的收獲解鎖後,會為自己感到驕傲」這也正是獨旅的魅力之一。「泰國」適度提高警覺也能玩得盡興此外,若想放鬆身心靈並體驗異國風情,也可以安排一場「泰國」之旅。部分民眾可能認為泰國治安相對不佳,不過有不少泰國獨旅經驗的網友表示「除了晚上有些路會比較陰暗要注意以外,我覺得都還好~他們人蠻友善的」,並大讚泰國「來回機票3000-6000太便宜了」、「食物便宜又好吃」,且景點有山有水十分多元,認為只要「天色暗了不要離開旅宿、去之前確定有沒有危險區域儘量避開」等,適度提高警覺便能玩得非常盡興。看完網友的分享,你是否也想趕快規劃一場只屬於自己的旅程呢?無論是為了尋找自我、體驗新文化,或是為了享受獨處時光,獨自一人踏上旅途都是一個勇敢的決定,旅途中遇到的人事物以及親身經歷的冒險與挑戰,想必都會帶來深刻的感受,成為人生中難忘的記憶篇章。(本文轉載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