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出國
共找到
1202
筆 文章
-
-
2022-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月有機會出國自由行? 陳時中:一步步來
日本3月起鬆綁外國人入境檢疫措施,從7天縮短至3天,估計台人入境也在列,國內旅行業者提議,希望中央5月時開放完整接種疫苗的國人可出國自由行,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還沒考慮到這部分,相關方向都已說過,但一步步來。陳時中說,世界疫情現在慢慢變少,現在每日確診在2百萬左右,但死亡個案仍有1萬2千多人,台灣周邊國家疫情再生,像是日本、韓國很多確診,連「防疫模範生」紐西蘭也都增加個案,香港昨新增4千多人,現在6千多人確診。陳時中表示,現在很多國家整體檢疫時間縮短,是已經有很多染疫個案的國家,現在疫情漸漸往下降。台灣周邊國家是控制好,但現在有相對的疫情,台灣更是要相對注意觀察。世界衛生組織(WHO)昨表示,某些情況下,正與新冠病例激增奮戰的國家,可將原先世衛建議的14天隔離期縮短,若篩檢結果呈陰性反應,更可減為7天。陳時中表示,國內已經宣布檢疫時間從14天縮到10天,實施日尚未定,國外風險都很高,並沒有特別低,若疫情特別低的國家,很少人會出國。針對北市旅行公會、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提「357」鬆綁建議,包括3月開放商務客、5月開放完整接種的各類入境團體,自由行旅客一起開放、7月開放完整接種旅客入境與國人跨境旅遊團等,陳時中說,目前並沒有禁止商務客出去,現在有很多人出國,而旅行要警戒,回來須檢疫。目前並未考慮開放觀光客,「方向都講過了,一步步來」。
-
2022-02-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胃造口」好處多!不易滑脫、不需常換,病友經驗分享不插鼻胃管的另一種選擇
【編者按】本週「醫病平台」介紹「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幫忙吞嚥進食有困難的病人攝取營養,得以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餵食。兩位資深放射診斷科介入性診療專科醫師分享發展這種方法的歷史背景以及目前以「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的方法,並有三位病人與家屬分享病人在鼻咽癌接受放射治療後引起吞嚥困難,而後接受這種胃管的放置,成功避免長期使用鼻胃管,並享有理想的營養與生活品質。李蔚祥(病人)經過這段時間的胃造口生活,我自己的體認是胃造口比起鼻胃管來說進食比較方便,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處理,不用麻煩家人。胃造口在腹部,衣服穿著掩蓋就不明顯,不像鼻胃管整個裸露,出門都還怕嚇到路人。對自己的社交生活影響比較小,自己臉面比較掛得住。胃造口半年才須更換,而且每次只花三十分鐘左右,相對鼻胃管更換頻率低很多,每次更換有麻醉,也不會不舒服。傷口維護上其實也是自己就能處理,傷口的清潔消毒與保持乾爽這個自己就能處理不會造成家人額外負擔。在術後我跟朋友出國了兩次,2018到泰國旅遊、2019到韓國旅遊,帶著營養品與灌食針筒及消毒清潔工具,兩次旅程都很順利。平時稍留意一些細節就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多干擾。我認為我進行胃造口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未來有朋友面臨跟我一樣抉擇,我會推薦選擇胃造口代替鼻胃管。 蔡雅雯(病人女兒)考量生活的便利性、衛生以及美觀等因素,選擇建造胃管。雖然需在肚皮上打一個直徑約0.5公分的小洞,但外衣遮住,其實與一般人並無二致。生活中的不便之處有:1.灌食的食物須為液態,灌食前一定要將灌食的食物過濾乾淨以免造成胃管的堵塞。2.灌食的食物若選擇坊間可購至的高單位營養品(如:亞培、諾沛…等)的話單價較高。當然也可選擇沖泡類的高單位營養品,相對價格會稍低。3.每2~3小時需灌食一次,才能補充到一天所需的養分。每次灌食完成後也須在灌食大約100cc左右的開水,以清洗胃管。4.必須勤換肚皮上造口上的紗布,大約一天一次。5.出門需攜帶灌食工具(針筒),並在每一次灌食完成時須清洗乾淨。6.出門在外可能需要有較隱蔽或私人的空間,比較方便灌食。與家人出遊時,有時會選在車上進食,若家人在餐廳的用餐位置較隱蔽時,也會直接進食。7.灌食初期偶有拉肚子的現象,但這可能因人而異。8.每六個月須回醫院置換胃管。大約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能置換完成。雖然有上述地這些不便之處,但在裝完胃管的幾個月後能,因為能有效地吸收到養分,身體的機能如體重、肌肉、抵抗力也日漸恢復,且因食物不再經由口腔進入,吸入性肺炎的問題也大幅改善,除卻無法享用美食,日常作息也都能如常,也能運動、工作。而放置胃管十多年下來,縱有不便之處,也已習以為常。剛開始的時候因進食方式和內容的改變難免稍有不適與不便,往往只要一通電話至醫院,都能得到溫暖和煦地關心與解答。感謝醫療團隊每一次給予地溫暖與支持,讓我們能度過每一次問題。金琳(病人姐姐) 小妹自從做了胃造口手術後,體重漸漸回升到低標,笑容也慢慢變多了。幾個月後,小妹真的又能和球友去打高爾夫了呢!說真的,除了一開始,有一點不能接受在身上打洞的想法,到後來,我們都覺得胃造口比鼻胃管要好得多。至少外觀上,不像鼻胃管那樣明顯,除了知情的親友之外,旁人很難察覺有埋了一根管子在肚子裡。胃造口的更換頻率也比鼻胃管少很多,只要每半年到一年到醫院,或由居家護理師更換新胃管即可,也比較不用擔心管子會不小心被扯掉的問題。胃造口確實提升了小妹的生活品質,希望有更多有吞嚥障礙問題,比方常被食物或水嗆到、或者根本吞不下東西,必須長期灌食的朋友,可以放棄成見,考慮做胃造口。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時勢所逼」 陳時中:商務客入境全面開放
許多國家決定解封,與病毒共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昨天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為了不讓台灣經濟與其他開放邊境的國家相差太多,勢必開放邊境」,首波開放商務客入境,採「全面開放」;未來入境檢疫天數可能再縮短,「下半年起國門非開不可,以免經濟競爭能力差人一大截」,陳時中形容,這是「時勢所逼」。赴日隔離縮至三天 台暫不跟進日本宣布三月重啟國門,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在今天舉行記者會說明。台灣民眾入境日本只需隔離三天,但日旅客來台仍比照入境檢疫十天,陳時中說,「感謝日方對台灣有信心,但台灣很難比照應對。」目前日本單日新增八萬至十萬確診者,而國內本土確診每天不到百人,整體保護力仍弱,無法縮短日本旅客來台後的檢疫天數。考量台灣競爭力 逐步放寬邊境「台灣終結疫情之路,必然更加辛苦。」陳時中說,許多國家防疫策略為「與病毒共存」,這是時勢所逼,因為已有兩、三成人口染疫,甚至一半以上民眾染疫,開放邊境就沒有安全及安心等問題。但台灣染疫率低,眼前雖然不必「與病毒共存」,「但下半年起國門非開不可,以免經濟競爭能力差人一大截」,這是另一種「時勢所逼」。陳時中強調,台灣於疫情終結或後疫情時代,必須展現商業實力,把經濟基礎打得更好,為不影響台灣競爭力,必須開放邊境,重啟國門,走向世界,但過程勢必辛苦,且需謹慎小心,一步一步來,不採取一次性全面放寬方式,才能避免疫情失控。商務客縮居檢期 一個月可判斷陳時中表示,將從商務旅客開始,不限制入境人數,期間觀察國內防疫及醫療量能,目前將輕症患者送到集中檢疫所及防疫旅館,日後入境人數增加,必須確保醫療量能不受影響,「需把醫院顧好」。開放後,若本土疫情控制良好,現階段規畫十天居家檢疫天數將再縮短,已朝這方向思考,「預估一個月可判斷出來」。至於國人何時可以出國旅遊?陳時中說,「危邦不入,疫情高的不去,謀定後動,看清楚國際情勢及當地情況才考慮」。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十四例本土病例及五十三例境外移入個案,無人死亡。陳時中說,昨增加高雄鳳山群聚延伸至煉油廠個案四例及新店設計師案延伸四例等,全國累計十條不明傳播鏈。本土個案十四例中有一半是居家隔離陰轉陽患者,高雄煉油廠案共篩檢二千三百人,列為高度關切。
-
2022-0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922第23期疫苗今起預約 莫德納尚餘58萬劑
第23期疫苗今天開始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約至2月18日止,目前已有28萬6904人預約,預約率18.10%,其中以莫德納疫苗已有18萬6818人預約最多。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還是要天天呼籲沒打疫苗的,趕快來打」。國內昨天接種25.8萬劑,第一劑覆蓋率為82.41%、第二劑為75.82%、基礎加強劑為0.77%、第三劑為31.73%。本次疫苗共提供158萬5035劑,提供的品牌數量分別為AZ疫苗2萬3311劑、BNT疫苗66萬3871劑、莫德納76萬9864劑、高端12萬6720劑。莊人祥表示,目前尚有130萬劑可預約,莫德納已預約18萬6818人、占24%,尚有58.6萬劑;BNT已預約8萬9037劑、占13%,尚餘57.3萬;高端已預約1萬121劑、占8%,尚餘11.6萬;AZ已預約928劑、占3.98%,尚餘2.2萬劑。另對於有媒體詢問3至5月,第二、三劑疫苗覆蓋率是否可達九成。陳時中則表示,如果第三劑盡快施打,在3月中應該快打到五成。疫苗主要是保護自己不要重症,但突破感染仍多,出國還需要觀察。
-
2022-02-16 養生.家庭婚姻
「親眼見女兒過好才放心!」不識英文的台灣阿嬤,憑小抄勇闖南美只為幫女兒坐月子!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即便已經成家立業,還是很難放下擔憂。台灣有位阿嬤,女兒遠嫁他鄉,最近剛生下二胎,擔心沒人幫忙坐月子,縱使不認得英文,仍隻身前往女兒遠在的國家-委內瑞拉。望著飛機窗外的機翼,不斷的突破一層又一層的白雲,再過幾個小時,她,一位來自台灣的阿嬤徐鶯瑞,將見到許久未見的女兒!孩子遠嫁到他鄉是什麼感覺?這個問題問徐阿嬤最適合不過了,10幾年前,她的女兒隨著女婿一起移民至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遙遠的國度,並不是一張高鐵票即可相見的距離,她的思念與擔憂從未間斷過。女兒生二胎,怕無法兼顧育兒和調養身體得知自己的女兒生了二胎的消息,除了喜悅又添金孫外,更多的是擔心女兒無法兼顧育兒與調養身體,於是她決定起身前往委內瑞拉,只為了幫女兒坐月子。「知道女兒過得很好,但我還是想親眼看一下才安心。」徐阿嬤笑著說道。幾乎沒有出過國的徐阿嬤哪裡懂得什麼英文,但徐阿嬤並不害怕,她拿起女兒幫她準備好的過海關英文小抄和護照便出發了。長途飛機+轉機,母愛讓她無所畏懼從台灣到委內瑞拉,並無直飛的航班,意味著徐阿嬤必須先飛12個小時的長途航班,抵達美國洛杉磯後,經歷一次5個小時的轉機到中美洲轉運中心薩爾瓦多,再轉機才能到達委內瑞拉。而這段故事之所以會被我們知道,是因為徐阿嬤在洛杉磯等待轉機時,巧遇一名台灣記者,便聊起自己這趟旅程。徐阿嬤還向記者展示女兒幫她準備好搭飛機時常用的對話,並提醒徐阿嬤在包包上掛好自己的名牌,讓安排好來接機的友人可以容易辨認。一想到就快可以見到心心念念的女兒,那名記者轉述,徐阿嬤臉上邊說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想著: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笑臉吧!而那位女兒能有這麼愛她的媽媽,想必也非常幸福!最後,徐阿嬤當然也順利的落地,與女兒、女婿以及孫子們見上面。如同徐阿嬤對記者所說,當媽媽的人最關心的就是孩子,只要看到孩子好好的,一切都不重要了。而有了這一次的經驗,相信徐阿嬤以後都能較輕鬆地出國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親眼見女兒過好才放心!」不識英文嬤,憑小抄勇闖南美只為幫女兒坐月子!※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三劑破三成出國近了? 陳時中:沒地方比台灣安全
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三劑破三成!目前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82.35%、第二劑為75.70%、基礎加強劑為0.77%、第三劑則達30.65%,離到達覆蓋率五成的目標又更近一步。不過對於跨境旅遊是否有規劃出國一定要打第三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會議中有訂定幾個主題,希望繼續開會。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規畫縮短入境檢疫天數至10天,其中考量的一個關鍵點為第三劑覆蓋率達五成的目標。不過一般觀光仍不在這波開放之列。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昨則表示,第三季和第四季國際跨境旅遊顯露曙光,迎接國際旅客,也讓國人可以出國玩。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是否會先公布指引,包括出國一定要打第三劑等條件。陳時中表示,還需要繼續開會。至於外界預測何時可以出國,陳則表示,年底或下半年看法各有不同,「我們步步為營」。至於為何開放讓外國人入境而不讓國人先出國,陳時中表示,「各有利弊啦!」外國人先來對外匯有幫助,國人出去花錢較多,而且出去都是在比較高風險的區域。如果去比台灣更安全的區域沒有問題,「但現在要找到比台灣更安全的區域很難,不會有比台灣更安全的地方」。
-
2022-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開放出國旅遊 可能等到第3季
指揮中心預計三月先針對商務人士來台解封,但一般觀光仍不在這波開放之列,令旅遊業者失望,民眾更關心到底何時能出國玩?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昨表示,觀光局對跨境旅遊做許多整備,研擬國際旅客來台建議說帖,並分階段提報指揮中心參考,第三季和第四季國際跨境旅遊可望跟上,迎接國際旅客,也讓國人可以出國玩。指揮中心預告縮短居家檢疫天數為十天,首波放寬商務客入境。張錫聰昨到高雄參加台灣燈會彩排時受訪說,疫情對過去經營跨境旅遊、辦理出入境及國際旅客為主等業者衝擊很大,國內疫情控制良好,國旅可以做轉內需,因此,觀光局一直輔導業者擴大國旅市場的餅,數位國旅券和特色旅遊補助還在執行,但針對跨境旅遊也做很多準備。受到到疫情影響,邊境嚴管已長達兩年,指揮官陳時中上周受訪時表示,邊境管制會先從商務旅遊開始,但目前尚未思考觀光旅遊。陳時中也提到,知道旅遊業者壓力很大,對他們真的很抱歉,也呼籲想出國旅遊的國人先忍忍。不過陳時中的言論,引發旅遊業者不滿,質疑邊境解封遙遙無期,如今紓困又無下文,感覺就像被放生,只能自求多福,國人也得繼續「禁足」、無法出國。對於業者的失望與不滿,張錫聰昨天說,指揮官說「旅遊再等等」,表示不是沒機會,只是會比商務客慢,業者期許可能第二季商務客,第三、四季換出入境的旅客,但還沒有很具體。針對商務開放,經濟部表示,與指揮中心還沒開過會,但確定有共同方向、朝「人數」的「逐漸開放」邁進,並希望能針對樣態建立通案。官員強調,並非所有商務客一律適用,針對入境短天數泡泡模式仍會並存。經濟部官員表示,商務開放的一大重點就是「誰可以入境」,這部分由經濟部決定,初步有幾種樣態開放,包括來下訂單的廠商、來開商務會議的人士、人才交流、製造業裝機、進行投資勘查的,會評估哪些是對台灣重要的商業活動,盡量建立通案,不用像現在每案都要審查內容。
-
2022-02-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自行宣布微解封 柯文哲:社區是乾淨的
本土疫情趨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慮三月中旬前要放寬入境檢疫規定,但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以「社區是乾淨的」自行宣布北市今起微解封,開放國高中生跨縣市校外教學、畢旅,國中以上校園全面開放,柯說,要盡量在防疫與市民生活間取得一個平衡,兩周沒有社區感染,不需要給民眾太多不必要限制。其餘五都首長都暫不跟進。昨天新增四名本土新冠肺炎個案及五十名境外移入個案。行政院長蘇貞昌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示,在國內醫療量能可負擔、口服藥劑有充足準備、疫苗覆蓋率穩定提升前提下,請指揮中心就目前居家檢疫政策或商務人士入境等規範,研議是否需合理適當調整。陳時中:入境檢疫擬縮短至10天蘇貞昌說,雖仍可能出現本土確診案例,但對防疫已有相當信心,政府也必須兼顧生計及發展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邁開步伐走向世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一月爆出Omicron本土疫情以來,雖每天持續新增個案,但過年期間民眾大量流動,病例數卻未大量增加,「疫情在台灣穩定可控」,宣布入境檢疫天數擬從十四天縮短至十天,可採在家一人一戶方式檢疫,新制上路時間需觀察本土疫情、疫苗接種狀況及相關配套,最快三月中旬前上路。暑假放寬旅遊檢疫「可能性不高」陳時中表示,開放觀光旅遊,要一步一步來,要比商務還要慢,已與交通部及觀光業者進行前驅性準備;至於今年暑假能否放寬台人出國旅遊返台後的檢疫措施,就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看來,「可能性不高」。台北市則是在中央之前先行微解封。柯文哲說,國小生還沒打疫苗,校園暫不開放;幼兒園及國小也僅開放北市內的校外教學,跨縣市交流活動仍暫緩;國中以上室內外開放,租借須提送活動防疫計畫,並符合場地容留人數限制。台北市立動物園、天文館、兒童新樂園等地點取消預約及容留人數限制,電影院、雙層巴士比照餐廳開放飲食。北市修正 一人確診全班停課14天另外,各級學校修正停課標準,一人確診全班停課十四天,不同班兩人以上確診才全校停課。社區大學、樂齡中心及樂齡學堂以實施實體課程為原則,須全程配戴口罩;社區照顧據點若能保持一點五公尺距離就開放共餐,但共餐服務人員須打滿兩劑疫苗超過十四天甚至施打追加劑。
-
2022-02-12 養生.人生智慧
生死門前走一遭 愛惜有限光陰!賴鼎銘每天打拳、走9千步,超前部署老年
周日下午,台大文學院門口總聚集一群太極拳友,有老有少,所謂陰陽動靜和諧,正體現在這群學員的組成上。裡頭一位帶頭大哥被眾人笑稱「幫主」,但這位幫主長相斯文,和江湖味絲毫沾不上邊,他是66歲監察委員賴鼎銘,曾任兩所大學校長,如今退而不休,持續關注人權與媒體改革,更是學界知名太極拳高手。接觸太極拳的起點,需回到36年前。雲林農家子弟賴鼎銘正值壯年,苦讀拚上公費留學名額,準備出國大展身手,豈知為遠行做了健康檢查,竟診斷出黑色素瘤,那是皮膚癌中最危險的一種。心懷壯志的青年被迫停下腳步,「整個生日都在醫院裡度過」。生死門前走一遭的經驗,也從此改變賴鼎銘的人生觀,開始接觸國術、養生、讀經,求道至今。身體力行 理解自我需求「我看過很多老師剛退休,生活突然閒下來,還沒找到新的動力,短短幾年迅速衰弱,突然就走了。」眼見前車之鑑,又因為年少經驗影響,賴鼎銘早早超前部署,待退階段便開始規畫老年生活。賴鼎銘認為,追求「獨立自在」之前,得先理解自我需求。他舉例,享受美食和旅遊要花錢,就得認真儲蓄;若想買塊地下田,或投入運動,則要維持心肺與肌力,每種興趣,都有不同的基礎。「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其實這很困難,你必須先讓身心達成平衡。」賴鼎銘強調,退休人士得體認侷限,知道自己還能做到什麼,才能實現「隨心所欲不逾矩」。一輩子從事教職,賴鼎銘深感「台灣的教育只重視專業知識,忽略心靈」。他形容,吸收與掌握知識,靠腦袋與背誦;但談到養生,不論拳譜記得多滾瓜爛熟,仍必須靠身體力行。持續學習 退休充滿活力在半退休生活中,賴鼎銘的滿足感就來自參透哲理。除了練太極,他也打縱鶴拳、讀易筋經。每融會貫通,悟出一層新境界,便覺人生簡單而充實。他認為,「自我實現與持續學習,兩種退休力其實相關聯」,找到能令自己投注熱情的事情,這和年輕時胸懷壯志,夢想買房買車不同,「只是小確幸也沒關係,如果我人生的頂點已到,那就在有限範圍裡做到最好。」受到疫情影響,賴鼎銘參加了十幾年的太極拳班被迫暫停三個月,待解封後,許多同學都成了「中輟生」。他靠著LINE群組關心同好,有老人家仍擔心群聚,更多人是「被迫改變習慣」後,找不回從前的動力。每天打拳 走9千步 內外兼修 主動幫助同輩「不只做好自己,我也想把這些緣分顧好。」賴鼎銘感嘆,各種社團、老後教育是維持退休族心智健康的重要場域,既然他仍行有餘力,就得主動幫助有需要的高齡者們。現在賴鼎銘仍維持每天一早打拳、走九千步的生活習慣,每周日下午還會帶頭開班,讓不方便早起的拳友出門走走,更意外吸引一批年輕人加入。簡單,卻帶給他無比滿足,賴鼎銘如此定義自己的退休人生:「生命無常呼吸間,有限光陰當愛惜。」
-
2022-02-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家庭群聚跨縣市 跨新北、高雄、屏東感染源不明
本土+37 學校停課不停學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新增卅七例本土病例,出現跨新北、高雄、屏東的不明感染源家族群聚。春節人潮移動提高傳播風險,至今已有三起家庭跨縣市群聚,部分案例足跡廣泛且跨縣市。職場加上家庭團聚群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疫情走向是否解封及鬆綁,將觀察到下周。今天是中小學開學日,高雄市臨時決定國小今天預防性停課,開學日延至十四日,其他縣市照常開學,但加強防疫措施,例如雙北與台中、桃園宣布一人確診,全校不到校十四天,但採取線上教學,停課不停學。11例陰轉陽 皆亞旭員工昨新增本土案例中,十一例為隔離期滿陰轉陽,皆為亞旭電腦廠員工,由於有三名移工Ct值較低,該集檢所因懷疑交叉感染而清空。餘廿六例包含新北嘉聯益電子樹林廠新增十五例、高雄一家四口及親友確診案再增四例、屏東等跨縣市群聚增加六例、新北手搖飲店一名女員工確診,感染源未釐清。嘉聯益電子廠首例案號為新北外籍移工(案一九四三○),因出現症狀,安排就醫採檢確診,感染源不明。日前針對桃園及樹林廠區約一千八百多人,PCR採檢共一七六二人,再揪出十四人陽性,全案累計十五人,廠區已預防性停工及全面消毒,其餘員工持續安排召回採檢。春節人群南北移動及聚集增加,開工至今,跨縣市家族群聚已出現日翊物流衍生吃年夜飯引起家庭群聚,共九人染疫;高雄不明感染源親友群聚昨新增四例,相關情侶及家人共八人感染;屏東則有五姊妹家庭群聚,足跡包括高雄、屏東和新北,共六人染疫。跨縣市足跡廣 影響較大陳時中表示,上述三起家庭團圓群聚並跨縣市案例令人憂心,相較電子廠移工生活相對集中,家庭群聚案確診數不多,但跨縣市足跡廣泛,影響層面也較廣,近兩日要特別注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春節家庭團聚還有新北市板橋五例,但染疫者並未大範圍移動。外界關心縮短入境檢疫天數的規畫是否生變。陳時中表示,疫情變化、第三劑疫苗涵蓋率都是觀察指標。未來除非疫情有很大的變化,否則還是會照原本規畫進行。民眾期待解封後出國旅遊,陳時中表示,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國外疫情嚴重無法安心旅遊,下半年情況如何,病毒變化比預判來得快,只能步步為營。
-
2022-02-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下半年出入境鬆綁可出國玩? 陳時中: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
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年後兩個國內疫情警戒觀察點分別為今天和元宵節後,而有醫師預估下半年可望取消檢疫措施、出國旅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旅遊和解封是兩件事,國外疫情厲害就無法安心旅遊,下半年情況很難預判。陳時中表示,Omicron變異株出現後一個多月又增加一億多人染疫,病毒變化比我們預判的更快。而致死人數全球約有50幾萬,比例雖不高但人數不少,因此很難預測只能步步為營。而台大醫師李秉穎表示,若比照歐美解封,以這些國家的確診死亡人數類推回台灣,每天大概會死50至100人。陳時中則再次強調,整體走向解封,要在科學安全人民安心的前提下進行,「是說解封就解,一定要縝密安排」。至於3月若縮短檢疫天數,指標是否為第三劑覆蓋率達五成?陳時中表示,至少是以此為方向,整體防疫要坎涼個面向,一個是安全、一個是安心,整體來說安心要看社會氛圍和心理準備,安全就看科學數據,兩個要兼顧才能達成防疫韌性。
-
2022-02-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揭疫情曙光三部曲 專家分析這時間應可出國旅遊
Omicron疫情逐漸趨緩,確診者多為輕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透露,疫情露出曙光的三部曲,第一、鬆綁邊境管制,第二、邊境鬆綁後仍可掌控疫情,第三、人民可以忍耐實施的防疫措施,回歸正常生活。專家說,三部曲原則沒有問題,未來就是把Omicron疫情,當作是流感處理,預估下半年有望取消入境者居家檢疫措施,屆時民眾出國旅遊的意願會大大提升,出國旅遊也沒有太大問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只要Omicron確診重症患者少,民眾可以接受社區小規模疫情流行,台灣就會和國外一樣,減少生活上的限制,恢復正常生活,但指揮中心目前仍擔心民眾無法接受小規模疫情流行,採取逐步開放模式,一步、一步來降低民眾恐慌。「目前處處限制的防疫生活,民眾快要受不了了。」黃立民說,如此導致民眾對疫情的忍受程度愈來愈高,如果Omicron確診者都是輕症,往後民眾不需擔心,也不在乎了,只要指揮中心放寬匡列對象範圍,民眾不再擔心被隔離,且重症又可獲得良好治療,民眾一定是舉雙手贊成放鬆生活上的防疫限制。黃立民表示,疫情在可控範圍下,邊境鬆綁應很快就會採取「5+5」措施,包括5天居家檢疫及5天自主健康管理,若鬆綁後疫情繼續在可控範圍,居家檢疫有望再縮短至3天以內,當下半年疫情更為平穩,甚至有機會取消居家檢疫。因此,若邊境鬆綁為「5+5」或取消居家檢疫,應可大大提升民眾出國旅遊意願,因國外對入境者的態度是,只要有打疫苗,基本上就不管了,黃立民說,「下半年要出國旅遊,應沒有太大問題」。黃立民說,民眾現在最關心的,除從國外返國入境後要居家檢疫幾天外,也在意接觸到確診者後被匡列、被隔離天數太長,如果Omicron確診者都為輕症,相信往後除非是親密接觸者,或是接觸者中身體較為虛弱的人,才會加以匡列,健康的人或許只需匡列1至2天,經PCR檢驗為陰性,就可解除匡列,如此就可恢復正常生活。黃立民說,今年秋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再來,但即使新冠病毒變異,只要確診者重症患者少,就不需過度擔心。陳時中也說,以病毒特性來說,惡毒的病毒會把宿主殺死,傳染範圍受限,往往存活不久,一旦病毒愈來愈友善,就會活得比較久,往後新冠病毒也可能愈來愈友善,因此每個人都要成為防疫的尖兵,回歸個人防疫。
-
2022-02-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灣模式防疫 邊境鬆綁2觀察點
本土疫情持續,二級警戒延長至二月廿八日後,指揮中心擬放寬商務簽證資格及入境檢疫天數。其中,入境檢疫是否變成「五加五」十天?指揮官陳時中說,「未來會有這樣的方向,但時機點要再做正確判斷」,強調要做出「台灣模式」防疫,正在評估檢疫天數和鬆綁時機點。陳時中說,現在還是觀察期,第一個觀察點是二月十日、第二個觀察點是元宵節,屆時才較清楚三月起要加嚴管制或放鬆,強調「沒有放棄清零,仍以此態度處理疫情。」至於何謂「台灣模式」防疫?陳時中說,與國外相較,台灣封城指數最鬆、日子最正常,再者確診比率和確診死亡與其他國家相比,都是名列前茅;另指揮中心注意防疫強度和限制,並透過記者會讓民眾了解疫情和需要配合的措施,達到全民防疫效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未來防疫政策將兼顧疫情控制,避免像香港一樣,近期單日新增六百多人確診,造成醫療量能無法負荷;此外,第三劑疫苗覆蓋率預估三月初逾五成,如非必要,應避免出國,根據疫情情況調整風險國家,需多管齊下,穩住疫情。對於指揮中心拋「台灣模式」防疫,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最理想狀態為「與病毒共存」,採取「重症下重手、輕症下輕手、無症狀不出手」,若要恢復正常生活,檢疫期逐步縮短至零,才能真正成為世界典範。王任賢認為,邊境政策邁向鬆綁,僅需嚴格篩檢自疫情爆發國家入境者,但不禁止該國旅客入境,「此為出重手」;另外,縮短入境檢疫日期,「不要只會用關的,而是要多層次篩檢。」
-
2022-02-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管制縮短至10天? 陳時中:等待兩個觀察時間點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雖持續新增個案,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第二級警戒延長至2月28日。但對於是否鬆綁邊境,陳時中昨表示,將視國際施行政策情況,做出「台灣模式」。陳時中今天表示,第一個觀察點是在2月10日,接下來則要觀察元宵節後的疫情變化。對於何謂台灣模式,陳時中今天表示,「台灣模式世界各國都覺得很好」,在彭博排名第八、日經第一名,境內封城指數最鬆,過的日子最正常,再者是確診比例和確診死亡與其他國家相比都是名列前茅。加上充分注意防疫強度和限制,常常開記者會讓民眾了解疫情和需要配合的措施,達到全民防疫效果,這就是常說的台灣模式。不過陳時中昨天在廣播節目中也透露,指揮中心正評估邊境鬆綁兩步驟,包括資格放寬商務簽證資格以及入境檢疫天數從14天縮短到10天。對於鬆綁的時機點,陳時中今天表示,還需要釐清和評估,未來會有這樣的方向,但實施時機點要正確判斷。現在還是觀察期,第一個觀察點是2月10日、第二個觀察點是元宵節,之後才會比較清楚下個月是否加嚴管制或放鬆。陳時中也表示,沒有放棄清零,仍以此態度處理疫情。出國仍是非必要則避免,也仍會根據疫情情況調整風險國家,目前世界上確診人數仍高,雖然相較之前Omicron的疫情相對平穩,但是仍高於Delta。
-
2022-02-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宣布 2月15日起啟動第二階段移工專案引進
因本土疫情趨緩和產業缺工,指揮中心去年雖已簽核勞動部引進移工專案,但因應春節大量國人返台暫緩移工引進。不過今天指揮中心宣布,自2月15日起,啟動第二階段移工專案引進。移工來台前,必須在來源國已完整接種疫苗;來台後,開放雇主安排移工至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蔡孟良表示,第一階段移工專案引進已將屆滿,在落實國內外相關防疫措施之前提下,評估移工引進不至影響社區防疫安全,且經確認移工來源國均已配合相關防疫措施,自今年2月15日起,取消第一階段積分制引進方式,接續啟動第二階段移工專案引進,雇主得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等來源國引進移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移工主要都在集中檢疫所,未來集檢所要轉型收治輕症、無症狀病人及專案需要大量匡列者,因此雖仍會移出一部份給移工使用,但逐漸轉到防疫旅館和宿舍。勞動部做好相關規劃,仲介、雇主、移工本人需層層負責落實,才能兼顧勞動力和防疫安全。第二階段移工專案相關說明如下:一、移工入境前,應已完整接種疫苗,並上傳接種證明至勞動部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網(https://fwas.wda.gov.tw/),且經查核同意。二、雇主應安排移工至防疫旅館進行檢疫,並事前向防疫旅館所在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備查。移工完成14天檢疫後,應於同一防疫旅館銜接7天自主健康管理,始得前往工作地點。三、指揮中心統籌調度集中檢疫床位,若有釋出可供入境移工使用時,勞動部得適時開放雇主提出申請,並依照移工取得入境簽證日期排序,依序入境。四、如因產業特殊需求,經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報指揮中心同意後,得規劃移工防疫宿舍,並統籌防疫宿舍管理責任。五、其他防疫措施,均比照第一階段實施,包括來源國應減少海外訓練所人數、移工入境前應完成PCR檢測及一人一室隔離,以及購妥確診醫療保險,入境後立即 PCR採檢,檢疫結束再次PCR採檢,後續銜接自主健康管理並依規定再做一次快篩。指揮中心再次強調,邊境檢疫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重要關鍵,雇主應善盡照顧管理責任,應確實遵照勞動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僱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及其他相關指引等規定,雇主如未依規定辦理,將以違反「就業服務法」規定論處罰鍰或廢止聘僱許可。
-
2022-02-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延長兩周!春節檢疫專案實施至2月28日
因應今年春節返鄉人潮,指揮中心去年宣布實施春節檢疫專案,民眾依據不同條件可選擇「14+0」、「10+4」或「7+7」等入境檢疫天數,但方案實施到2月14日,僅剩一周時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春節檢疫專案實施期間延長至2022年2月28日,入境人員務必配合相關檢疫措施陳時中表示,春節檢疫專案自去年12月14日起實施以來,提供旅外國人依其所具備之條件有不同檢疫方案的選擇,以符合不同情況民眾之檢疫需求;經評估各國檢疫策略及該專案整體執行情形,宣布延長實施期間至2022年2月28日,以航班表定抵台時間計算,相關措施均維持專案規定。指揮中心說明,春節檢疫專案內容包含14+0+7、10+4+7及7+7+7共三項方案,相關規定可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首頁/ COVID-19防疫專區/特殊專案/春節檢疫措施專案項下查閱。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於返台前務請事先瞭解並確認適用之方案再擇定,且方案擇定後不可變更,入境後請配合各方案所訂檢疫規定,避免違反規定而受裁罰。指揮中心呼籲,檢疫期間應留在檢疫場所,禁止外出,亦不得出境或出國,確實遵守「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春節檢疫專案)」所載規定;選擇C方案檢疫者,返家後7天如採1人1室之檢疫條件,其同戶內同住者(非居家檢疫者)應共同遵守加強暨自主健康管理相關規定及檢測措施,以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共同守護社區防疫安全。
-
2022-02-06 養生.人生智慧
醫病容易醫人難!耳鼻喉科名醫陳光超行醫36年的體悟:健康操之在己
編按:耳鼻喉科名醫陳光超近期出版新書《有溫度的手術刀:一個頂尖外科醫師的黑色幽默》,記錄了多年行醫生涯中的戲劇性故事。想活下來的人走了,也有人好不容易被救活,家人卻希望他死。其中的悲歡離合,有如韓劇《機智醫生生活》。生活很難盡如人意,但不妨豁達地笑看一切。「醫病容易,醫人很難。疾病處理有指引可循,但處理人的問題沒有。」被問起行醫36年來的體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中心副院長陳光超有感而發地說。身為耳鼻喉科醫師的陳光超,是國內專攻頭頸手術的名醫。不同於基層診所多處理較單純的感冒、過敏,前往醫學中心就診的病人更為多元。醫師在診治時,也走入病人的人生。其間的愛恨情仇,猶如現實版的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光怪陸離的人生插曲 終有日能一笑置之陳光超笑說,年輕時的自己,日子過得順風順水。他37歲就在振興醫院當上主任,帶領當時仍在草創階段的耳鼻喉科業務起飛。其後,他投入電子耳醫療,獲得國際醫界關注,不少病人甚至跨海來台向他求診。「當年的我,只能說是不可一世。碰到不順,還會覺得怎麼可以這樣呢?」行醫久了,看盡悲歡離合,才知道命運不總是盡如人意。陳光超記得,有位食道癌病人手術不到半年,癌症就局部復發,病情逐漸惡化至末期階段。儘管醫師解釋開刀已無助益,病人卻仍堅持積極治療。原來,她先生有外遇,婚外情對象還在她住院期間「進駐」家中。「她什麼刀都要開,為的就是要爭一口氣。」病人一再要求,陳光超只好幫她拿掉影響外觀的淋巴結。兩個月後,她仍舊離開了人世。想活下去的人走了,也有人好不容易被救活,家人卻希望他死。陳光超有位下咽癌的病人,手術治療非常成功。病人的太太和女兒不喜反怒地說:「我們恨你!」一問之下才知道,病人是家暴慣犯,還時常醉倒街頭。家人、鄰居都視他為麻煩人物。出院後,病人復原狀況良好,也曾一度戒酒、找到工作。但後來在朋友的勸誘下,他又開始喝酒,最後躺在酒箱上過世。有時候,連醫師自身都會面臨生死威脅。陳光超的病人中,有位具黑道背景、曾潑人硫酸的「硫酸哥」,每隔一陣子就會要求他開立聽力損失診斷書,以申請身心障礙證明。有次,他因為聽力檢查的結果不符合身心障礙標準,竟手持酒瓶闖入診間,威脅要毆打醫護人員。時至今日,只要申請證明的時間一到,「硫酸哥」仍會出現在陳光超的診間。現場的驚心動魄,他如今說來雲淡風輕。碰到了,就當作是生命歷練。當下折磨你的人事,總有一天會成為茶餘飯後的笑談。「我謝謝那些光怪陸離的事,學會用幽默豁達的態度看待。人生,何必為難自己呢?」父親接連罹患膽囊癌、心肌梗塞、大腸癌 面對才可能看見希望父親在78歲時確診癌症,是陳光超行醫生涯中難忘的一段插曲。陳爸爸和他一樣,當了一輩子的外科醫師。起初,爸爸腹部疼痛,以為只是膽囊炎。雖然要動手術治療,但不算嚴重的大病。沒想到一開刀,卻發現爸爸的膽囊已經發黑、沾黏,看起來就像壞掉的釋迦,有可能是膽囊癌。因為膽囊癌相當罕見,3位病理科醫師對初步的切片結果有不同的判讀。兩位認為是惡性腫瘤,一位認為是良性。醫師看法不一,而高齡者動大手術,又有一定的機率會發生術後併發症,怎麼辦?陳光超堅持,不論腫瘤是良性或惡性,一定要開刀。「我賭輸了,爸爸會白挨一刀沒錯;但萬一是惡性卻沒開刀,他一條命就去了。」幸好手術後,父親的復原狀況良好。進一步的病理切片也顯示,腫瘤是惡性,當初開刀的決定是正確的。陳光超笑說,開刀後不到半年,父親就飛到愛琴海度假。躺在海灘上時,肚皮上大大的M型刀疤相當引人注目。不過,「大家都很尊敬他,覺得他很勇敢面對。」後來,父親又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發作,84歲時檢查發現大腸癌,也都用同樣的態度積極接受治療。「我知道我爸是愛玩的人,一天到晚想出國。病倒在台灣,他會受不了。」陳光超笑說。他不諱言,在醫院看多了病人飽受久病之苦,家人也被沉重的照顧責任拖垮。倘若疾病已無康復的可能,他不會讓家人在失能、不健康的狀態下延續生命。但是,病人還有希望治癒時,該做什麼治療就去做。人要有懂得放手的豁達,也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例如,多年前有位年輕患者,事業有成,經醫院高層引介至他的門診。雖然長了惡性腫瘤,但動手術有很高的機率可以完全切除。然而,病人拒絕手術,寧願到花蓮接受自然療法,最後還是走了。陳光超語重心長地說,治療當然有壓力,但千萬不要逃避。「很多病人開了刀就會好;但他們不治療,最後拖到來不及。」命運順逆很難掌控 但健康可操之在己與不願面對疾病的患者相反,診間裡還有另一種焦慮的病人:有人明明沒長腫瘤,卻常覺得喉嚨卡卡;有人持續頭暈,但所有腦部檢查、前庭功能都顯示一切正常;有人只是外耳輕微發癢,也要求醫師開藥才能安心。陳光超坦言,有時在病人的堅持下,醫師只好硬是說出一個病名,「但這是我最討厭的撒謊。」他指出,這些不適多半無法靠吃藥、動手術解決,反而和心理問題、生活型態不健康更有關係。尤其是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副交感神經功能低落。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耳鳴、暈眩等壓力症狀都會出現。吃藥,只是暫時緩解症狀,無法根除問題。健康吃、多運動雖是老生常談,卻也是沒有副作用的最佳解方。陳光超熱愛跑步,即使醫院工作繁忙,他也會在下班後到運動公園跑上幾公里。當專欄寫不出來、演講苦無靈感,或者生活遇到難關時,跑步可以讓大腦的思緒暢通。沉重的壓力,也隨著汗水釋放。他深信,年齡變大,不代表要衰弱地活。「有人50幾歲就坐輪椅,有人80幾歲還能跑步。」命運的順逆難以掌握,但健康與否卻很大程度操之在己。這是一位醫師在看盡悲喜後,最想分享的智慧。原文:醫病容易醫人難!陳光超行醫36年的體悟 :不要為難自己,健康操之在己
-
2022-02-02 養生.家庭婚姻
期待婆媳關係像母女?恐怕會大失所望!心理師教5方法化解新世代婆媳問題
編按:年節期間,婆媳共處同一個屋簷下,關係總是特別緊張?諮商心理師陳姝蓉分析,新世代公婆雖已不像過往權威,但不同世代的成長背景有異、價值觀難免仍有落差。若期待婆媳剛認識就如母女般親密無間,恐怕會失望大過期望。新世代婆婆,該如何找到和下一代自在共處的距離?每逢春節前夕,社群媒體上總有不少關於婆媳關係的討論。平時生疏,甚至關係較為緊繃的婆媳,更容易因年假期間的密集互動而產生嫌隙。常言道媳婦難為,但為人公婆又何嘗容易?《50+》在粉絲專頁調查新手婆婆的心聲,引發139則留言熱烈討論。隨著時代進步,今日的婆婆面對年輕媳婦,已不再秉持往日的權威心態。各自獨立、不打擾彼此,成了多數人的共識。然而,看似平等的關係,仍潛藏許多暗流。有人自認已夠開明,卻仍和年輕人處不來;有人想念孩子、孫子,卻又不敢開口,怕被指責「情緒勒索」。也有人不好意思拒絕下一代幫忙顧孫子的請求,生活作息大亂,自己也累得精疲力盡。新時代婆婆,該如何自處?1. 自認開明,還是跟年輕人處不來?認清兩代成長背景落差專長家族治療的心理諮商師陳姝蓉觀察,現在的中年人,大多能理解時代已經不同,要尊重年輕人的想法。但有時,年輕人的言行仍在不經意間讓長輩感到被冒犯,反之亦然。她以「拒絕」為例,當婆婆端出一碗雞湯時,50、60世代的媳婦就算沒胃口,也會顧及長輩顏面先喝幾口,再婉轉地說:「好像有點飽,等下再喝。」但20、30世代的年輕人,很可能會直白拒絕:「沒關係,我現在不餓,真的不用。」這樣的落差,和兩代成長背景的差異有關。陳姝蓉指出,5、6年級生經歷過戒嚴、威權的時代,行事作風會相對拘謹、保守。然而,7、8年級自小成長於言論解禁的社會,勇於做自己。「他們會覺得,何必那麼假?不想就是不想,為什麼要說違心之論?」她也觀察到,50世代夾在更加威權的上一代和大鳴大放的下一代之間,難免有種相對剝奪感。特別是自覺已夠開放、寬容,卻仍被年輕人挑戰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年輕時不像你們這麼自由。現在你們已經這麼自由了,為什麼還是不滿意?」如何面對這種情緒?陳姝蓉認為,時代往前走、社會氛圍改變,都是難以阻擋的趨勢。但她也會坦白告訴年輕的孩子,自己不是「完美長輩」,需要時間消化他們所帶來的衝擊。「不是指他們嗆我,我還要欣然接受說『嗆得真好』。我還是會生氣難過呀!」她笑說。倘若心理還是過不去,不妨和同儕一起抒發情緒。和同世代的姊妹訴苦,通常會比和年輕人爭執來得有用。陳姝蓉笑說,她偶爾也會和朋友抱怨孩子的「屁孩」行徑。大家有相似的背景、遭遇相同的難題,情緒更容易被接納。2. 不想帶孫怎麼辦?練習說「不」是新時代長輩的課題在《50+》調查的讀者留言中,不只一位公婆提到,帶孫需要體力。偶爾玩孫可以,但長期下來,就是一個字「累」!當下一代提出的需求,自己已無力負荷時,該如何說不?陳姝蓉指出,不好意思開口拒絕,也是5、6年級生的特質之一。面對下一代,多數父母仍會有「必須做點什麼」的使命感,希望自己是好爸媽、好公婆。然而,這種面面俱到的想法,有時反而會累壞自己。她認為,不論是公婆、父母,拒絕下一代時都不必然要心懷愧疚。畢竟,當孩子成年時,父母的責任就已經結束了。「孩子成家後,父母願意幫忙是一項資源,但不願意也很合理。」把時間、金錢留給自己並不自私,而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至於如何拒絕,才能不傷年輕人的心?陳姝蓉直言,當父母說不,孩子多少會覺得受傷。但,幻滅即是成長的開始。「他會體認到,原來長輩沒有要幫我,我要自己面對了。」長輩可以在情感上給予孩子支持,但鼓勵他們自行解決生活上遇到的挑戰。3. 想念兒孫,怎麼開口才不會被當情緒勒索?坦承勝過迂迴尊重下一代有自己的生活,但有時難免掛念、想多和兒孫相處,怎麼表達才不會被嫌煩?陳姝蓉分析,有時長輩過於迂迴的表達,反而會被年輕人視為「情緒勒索」。例如,有些人希望孩子過年待在家,但不會明講,而是說:「你們過年要去哪?出國有那麼好玩嗎?好啦,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事。」或者,長輩明明覺得寂寞,卻在孩子面前一再保證自己沒事,「你們都不用回來,我很好,沒問題。」然而,這2種表達方式,都無法讓長輩達到原有目的。陳姝蓉指出,當孩子接收到父母暗示的訊息,且對這樣迂迴的表達方式感到不耐煩,反而可能讓父母更挫折,「但,這不等同孩子不在意父母。」她認為,不妨誠實告訴晚輩自己的想念,但也接受他們可能有其他安排。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孩子的拒絕解讀為:「他們不愛我、討厭我。」心中充滿負面情緒,反而會影響日後的互動。她舉例,自己曾告訴即將離家的孩子,「如果你們離開家,我一定會很想你們,要常常打電話回家。」但孩子的回應卻非常直白:「我才不要,忙都忙死了。」一般父母聽到這番話,可能會感到不快。但她不將情緒放在心上,而是理解到「青春期小孩嘴巴就是壞,很需要透過語言展現自己想獨立的需求。」有趣的是,有時她工作忙碌,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少,孩子反而會主動和媽媽聊天。適時拉開距離、專注自己的生活,兩代關係更融洽!4. 新手婆婆如何和媳婦相處?放下婆媳應如母女的執著婆媳問題,為何比親子衝突難解?陳姝蓉指出,婆媳之間會有張力,不僅是出於世代間的觀念落差。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媳婦是夫家的「外人」。「公婆有時會告訴媳婦,『以後你就是我們家的自己人』,但這句話真的很不坦承。」陳姝蓉直言,人與人初相識時,勢必會經歷一段磨合期,才能熟悉彼此。如果堅持「婆媳要親如母女」,實際上的互動經驗卻不是如此,雙方都會非常挫折。她認為,婆婆與其在口頭上告訴媳婦「你是自己人」,不如開誠布公地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和原則。大家打開天窗說亮話,先理解彼此的原則和底線,日後的溝通反而更順暢。新手婆婆,該如何和媳婦相處?陳姝蓉建議,可以將對方視作「剛認識的新朋友」。對媳婦釋出善意,若對方給予的回饋也不錯,就在良好的基礎上持續深化關係。如果真的性格不合,那就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此外,陳姝蓉也提醒,若下一代在夫妻相處、育兒過程中遭遇不順,長輩可以當他們吐苦水的傾聽者,但不宜直接以行動介入。例如,夫妻吵架時,爸媽可以幫忙帶孫、讓孩子回家住幾天沉澱心情。「如果你急著出手干預,他們原本的小吵架也可能變成反目成仇。愈弄愈糟。」5. 如何和孩子、媳婦關係好?先安頓好自己許多人認為千古難解的婆媳問題,究竟該如何處理?陳姝蓉認為,真正的解方,其實是安頓好自己。她觀察,缺乏人際連結,是退休族的普遍困擾。尤其是女性,人生的前30~40年幾乎都是為了父母、先生、小孩而活。「小孩離家後,會突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她以自身為例,孩子逐漸長大,有了不同於父母的生活圈。她也開始經營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興趣不同,運動、上課、找朋友聚會,都可以是紓壓又建立人際連結的方式。不喜歡與人相處,也可以養寵物、蒔花弄草。在照料其他生命的歷程中,自己也得到陪伴。「現在,如果我和孩子的行程在時間上衝突,我會以自己的事優先。」她笑說。50世代不論是對孩子、媳婦、女婿,都可以用朋友的心態與之相處。大家都是獨立的成人,逢年過節時快樂相聚,但不干涉彼此的生活。剛剛好的距離,讓彼此都自在!原文:婆媳不必像母女,自在就好!心理師:5方法化解新世代婆媳問題
-
2022-01-2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腦瘤開刀後遺症引發癲癇!感謝當初沒有放棄的自己,要勇敢大聲的說:我癲癇、我驕傲
【編者按】醫病平台一直希望用一週三篇相同主題文章的方式呈現,但有時候無法完全吻合相同主題,以致無法即時刊登,對作者很抱歉。本週謹以照顧者與病人的文章,讓大家了解機構與病人在不同狀況下的遭遇,以及克服困難的歷程。我的癲癇是腦瘤開刀留下的後遺症96年大發作後,開啟了我與癲癇生命共同體的奇幻之旅。一開始對癲癇不了解,曾經討厭、排斥它、它讓我自卑、怨恨,為什麼會得到癲癇?讓別人看到自己醜陋一面,讓別人害怕的怪病,它像是隱藏在身體裡的未爆彈,每天提心吊膽,深怕踩到引爆點,把自已困住,不與人接觸、胡思亂想、生活漫無目標。我不曾因為腦瘤而傷心難過,卻因為走不出癲癇難關而痛哭數次,甚至想過如果當年腦瘤手術失敗,現在是不是就不會痛苦?負能量不斷在腦海、身體惡性循環。羨慕同學畢業後出國打工渡假、工作賺錢、做自已想作的事情,而我只能關在家中自怨自艾,也因為癲癇不斷發作,家裡總是瀰漫著低氣壓。爸媽怕我外出發生意外、怕我在工作中因癲癇發作被解聘,愛女心切的爸爸語重心長的說:「阿官啊,你不要出去工作,爸爸養你就好了!」這句話把我打醒,讓我省思,爸媽可以養我多久?難道我此生就要這樣悲慘渡過?於是決定,該是好好重視癲癇課題,不要有鴕鳥心態、不要再當被保護的乖女兒。「打開心胸接納它、乖乖聽話吃藥,真的不會發作、會抗癲成功」是真的嗎?初期控制得不好,每次回診跟彰基陳大成醫生報告發作情形,癲癇日誌上滿滿標示發作的紅字,讓我信心喪失,還好醫生會跟我解說、討論,讓我知道問題所在。每天按時服藥(起初都會偷偷把藥丟掉,打從心底討厭吃藥)、上網搜尋癲癇相關資訊,無意間找到台灣癲癇之友協會網站,留言板上的Q&A都是我想問、想知道的,而專家的回覆讓我對癲癇稍加了解,如獲至寶的每天必定瀏覽網站從中解惑。漸漸的,我打開心房了解它、面對它並接納它,「相信自己」就是最大的改變。日誌上的紅字越來越少,每次回診都像小學生炫耀考試考90分、95分般得意,陳醫生也會用病友成功例子鼓勵我,給我打強心針,讓我不再害怕。與醫生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亦師亦友,除了問診,也分享生活、工作中的快樂、難過大小事,也數次告知公司騎腳踏車活動,淡水到礁溪、墾丁到屏東,自我挑戰壯舉。結婚時還特地帶著老公與喜餅,到診間與陳醫生分享喜悅,謝謝這位生命中的貴人。陳醫生知道我日後想懷孕,在用藥上也特別小心,並邀請我參加癲癇講座,讓我獲得更多專業知識,知道我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講座結束後,和醫生輕鬆對談、病友經驗分享,發現原來我並不孤單,有這麼多病友和我並肩作戰著,更驚訝的是我最喜歡的畫家梵谷、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勵志的癲癇患者,我何其有幸可以和他們有共同處。改變自己面對癲癇的心態後,下一步就是改變爸媽的想法。爸媽還停留在「羊癲瘋」、「發作咬毛巾」、「家中有人得到癲癇是件丟臉的事」這種傳統錯誤觀念裡。於是日後每次回診、癲癇講座我都會找爸媽一起去,很刻意在醫生面前提問爸媽禁止我做的事,由醫生說出建議,我在一旁頻頻點頭,表示這就是我要的答案、我的小心機。爸媽漸漸也接受癲癇,慢慢放手讓我自在飛翔,也會跟親友分享癲癇正確知識,看到他們的改變,我打從心底高興。所謂心理影響生理,癲癇控制好、找到與它和平共處模式,這就是正能量的循環。個性關係,總愛與人分享,2018年底陳醫生邀請我在癲癇講座分享人生故事,二話不說立刻答應。回家後開始構思演講內容,完成後還不斷修改、無數次演練。講座當天拿起麥克風,不免緊張,但這是屬於我的故事,不用多加思索修飾、從容不迫說出來,台下觀眾凝神專注傾聽,事後更得到陳醫生讚許演講內容豐富、起承轉合節奏鮮明,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大家羨慕稱讚的表情,就是給我最大的肯定。生活、身體慢慢上軌道後,完成自己設定的短程目標:找到一份可以接納我、接納癲癇的公司。也在公司完成中程目標:結婚、生子、騎單車環島的自我挑戰。至於終極目標,則是希望以我小小力量、親身經歷,鼓勵更多還陷困在癲癇泥沼中無法脫身的病友。不放棄希望,才能找到更強大的自己去年參加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舉辦的台灣癲癇青年高峰會,收穫滿滿,興高采烈的跟一位在講座認識的病友媽媽分享,想不到回傳的訊息是:「愛兒已於2019年離世,也已滿一年,主管解僱造成心情低落未被肯定,事情過了也不好再提,只能說兒子生病了!」短短幾句話讓我淚崩,我為此久久無法平復情緒,若是有人早點協助他,給他向上正面力量,是不是就不會有憾事發生?癲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魔」、是心中築起的那座阻隔你我的高牆,找不到方法跨越、突破。給自己一次機會吧!不要怕丟臉、怕失敗,跌倒了站起來拍一拍、重新整頓再出發,不跨出去怎麼知道自已潛力有多大?不向人生妥協、勇敢接受挑戰,才能突破困境。我已長達五年未曾發作過,每天服藥已成常態,每三個月回診和醫生聊天是我最快樂事情。現在的我很幸福快樂,有凡事支持我的老公、有位三歲天真無邪的女兒、有疼愛我的家人朋友。我敢侃侃而談癲癇事,是上天送的珍貴禮物,誰也搶不走。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最要感謝當初沒有放棄自己,沒有經歷這些難關,就沒有現在的陳秀娟。我要勇敢大聲的說:我癲癇、我驕傲。
-
2022-0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歐盟更新高端疫苗編碼 1月28日後出國者記得重下載
國內「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辦平台」上線,提供出國民眾加速通關查驗,衛生福利部今日表示,為配合歐盟公布新版高端疫苗編碼,有出國需求者於1月28日上午8時起,要重新下載證明。衛福部資訊處科長葉景三指出,原先疫苗編碼沒有國際標準,於是高端疫苗是由衛福部等單位自訂編碼後送交歐盟。如今歐盟也有接獲高端送件申請,正式更新編碼清單,於是我國數位認證查驗也比照辦理。葉景三表示,平台將重新製發高端疫苗數位證明,以確保與國際同步。請已下載高端疫苗數位證明且有出國需求者,可重新下載,而此次高端疫苗數位證明更新不影響國內查驗使用,無出國需求者,不需重新下載。詳細數位證明申辦及驗證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2022-01-23 養生.人生智慧
換肝之父陳肇隆曾得肝炎 談養生:吃地瓜葉 日行萬步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也被稱換肝之父,今接受前總統陳水扁廣播節目專訪,陳肇隆分享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自己種植有機蔬菜,如地瓜葉、茼蒿等;且每天堅持日行萬步。陳肇隆教授是台灣及亞洲肝臟移植的開拓者,1984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陳肇隆2015年退休後,頻繁出國演講,行程滿檔,身體過去操勞的狀況出現急性肝炎,這也讓他反思生活步調,開始過更養身的生活。陳肇隆說,過去出國演講都只待一個晚上,現在儘量多留一天,除了可以放慢腳步,也順道享受當地的風土人情,避免過勞,學會慢活,也避免肝臟再出問題。陳肇隆也是愛樹人,已在長庚種下5000多棵樹,他在每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也都會種樹,像是王永慶辭世當天也種下11棵肉桂樹,紀念王永慶,後續同仁一起響應,共種下372棵肉桂樹。陳肇隆說,他在最悲傷、最喜樂的時候都會種樹、種種子,沈澱心情。陳肇隆也現場邀請陳水扁在植樹節當天到長庚種樹。陳肇隆說,自己常跟人分享,第一個最好的種樹時機是20年前,而第二個就是今天,「Never too late」,只要想做就去做,這也是人生哲理。兩人談起生命貴人,陳水扁感謝陳肇隆過去加入阿扁的醫療團隊,「您是阿扁的救命恩人」。陳肇隆說自己的貴人,第一個是星雲大師,1971年,陳肇隆還在念高雄醫學院時,參加佛光山舉辦的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首次與星雲大師結緣。2006年星雲大師不慎摔倒,摔斷肋骨,「肋骨斷掉是很痛的,但星雲大師為了佛寺業務,忍痛只住院兩天」。2011年陳肇隆成立星雲大師醫療團隊,星雲大師抱持著「與病為友」,令人欽佩。第二個貴人是自己的老師史達哲(Thomas Starzl),「因為有他才有現在的我,才能救那麼多人」。第三個人則是王永慶,陳肇隆說當時畢業有200多人爭取6個外科醫師名額,「我一個月後拿到備取通知,我常勉勵學生,過去曾是備取的醫師,27年後當上這家醫院的院長,只要努力,就能成就一番大事。」
-
2022-01-23 養生.人生智慧
婚前遠庖廚,婚後變掌勺!王偉忠妻林慧晶教你料理美味的螃蟹花雕蒸蛋、毛豆燒茄子
人稱「小慧姐」的林慧晶,與「綜藝教父」王偉忠結婚20餘年,因王偉忠是有名的老饕,王家媽媽與姊姊的廚藝都是一把罩,因此兩人在一起之後,林慧晶的口味逐漸改變,加上本身對廚藝有興趣,在外用餐時,她會品嘗各家的味道,吃到什麼就試著做看看,並且不斷想著改良方式,更有本專屬小本子,用剪貼記錄各種食譜,日經月累成為廚藝基礎,從遠庖廚的小姐,一路成為王府廚房的掌勺主廚。林慧晶說,「現在學菜真的很幸福,打開YouTube什麼都有!」而她近年也會自己拍料理影片上傳。「我不是要當YouTuber,而是讓女兒或喜歡自己做菜的人可以想看就看,所以都是教最簡單的做菜方式。」分享食物 吃到記憶中味道林慧晶認為,現在很多中西料理都合併了,把味覺帶到不同的境界。自己在家料理時,也常會在中式菜色中,穿插一些起司盤、油醋沙拉等料理,讓味覺有所轉換。在外用餐時,包括日本料理、壽司、法國菜、義大利菜或Fusion料理,皆是自己的優先選擇。例如Longtail的無花果吐司、Joyce East的鮮蝦蘑菇、松露蛋,野驢小餐館的白酒蛤蜊麵,或是吉兆壽司、游壽司,都是令她印象深刻的餐點。其他如「乾淨的陽春麵、上面一點油蔥,配黑白切」的經典組合亦是心頭好,在民生東路與三民路口、東門市場、微風廣場附近都有口袋愛店。比起難預約、拚關係的私廚,林慧晶更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吃到記憶中的味道。「自己家就很歡迎朋友來,反正兩個人吃不完,多做一鍋肉,誰要打包,都很樂意。」她認為,肉不能燉一小塊、不好吃,燉牛肉一鍋滷水,就多燉一點,打包送給一些朋友,他們常會拍張照片,然後說「小慧謝謝你,今天又配兩杯酒」,這種分享是快樂的。「食物就是要讓每個人都吃得到,才叫真正好吃的食物,然後存在你的記憶中。」年菜計畫 家宴菜色不馬虎「今年過年,應該會很『淒涼』。」由於王偉忠好客,所以家中常會有朋友前來聚餐與過節,剪貼各種食譜的小本子上,也記載著密密麻麻的宴客紀錄。不過因為疫情因素,許多國外的朋友無法返台,兩個女兒也都在國外。「大女兒已經3年沒有回來過年,去年回來真的很開心!」談及女兒們,林慧晶說,不管是去外地的、送出國的小孩,他們就慢慢習慣當地的文化;返家聚餐的感情,都可能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慢慢淡掉。不過因本身有工作,政大EMBA班也才畢業,生活算忙碌,自己心態適應狀況「還ok!」儘管熱鬧程度不若以往,但林慧晶仍仔細條列出一系列年菜計畫。除了必備的一鍋滷牛腱,讓朋友來家裡時可以切一切、喝點茶,還想煮鍋清爽的番茄蔬菜湯,再烤一道中式調味的帶骨牛小排、一大份沙拉佐起司;初三、初四就走清淡路線,煮點鮑魚鹹粥,配些好保存的豆腐乳、鹹蛋、烤香腸與蘿蔔乾,讓吃完大魚大肉的味覺遞減一些,大家都喜歡。屆時仍會有些朋友來,簡簡單單再配點酒,吃精緻一些。林慧晶笑著說,「畢竟朋友都說,『到這個年紀,七情滿桌大菜 王偉忠也忍不住採訪當天,王偉忠一身輕裝從健身房返家,看著林慧晶為拍攝而剛做好的一桌螃蟹花雕蒸蛋、紅燒肉燴白菜、毛豆燒茄子,樂道「窩喔!這都大菜!」然後立刻徒手抓幾片滷牛肉塞進嘴,不忘喜念著「這牛肉,真的好吃!」林慧晶的家之味◎螃蟹花雕蒸蛋食材:新鮮沙公1隻、雞蛋4顆、雞油適量、蔥花適量、鹽少許、花雕酒適量、煮沸且放涼的昆布水適量步驟:1.新鮮沙公去蟹斗、切塊,並取出蟹膏備用2.切塊沙公清蒸4分鐘3.取雞蛋全蛋4顆,打發後過篩網去筋4.蛋液加入蟹膏、少許鹽巴,並依1:1比例加入昆布水5.將蛋液與沙公置於碗公,入鍋蒸10分鐘6.將花雕酒、雞油以保鮮膜覆蓋後,入鍋蒸熱待用7.蒸蛋起鍋後,撒上蔥花,並淋上熱花雕酒、熱雞油8.蟹斗抹上雞油增色,蓋於蒸蛋上方即可◎毛豆燒茄子食材:茄子3根、去殼毛豆300公克、肉絲150公克、大蒜3瓣、醬油2~3匙、鹽少許、糖少許、太白粉適量、水1碗(8分滿)步驟:1.將毛豆汆燙、肉絲以醬油抓醃備用2.茄子對切成約7~8公分長塊、大蒜切末備用3.熱油一鍋,將茄子油炸至表面金黃後起鍋,以餐巾紙吸油後備用4.取適量太白粉添水勾薄芡備用,並將少量芡汁加入肉絲中5.肉絲入鍋炒熟,並加入毛豆翻炒6.依個人口味加入醬油、鹽調味7.將茄子鋪於肉絲、毛豆上,輕輕拌炒8.加入一碗水(8分滿)9.味道煮出來後,依個人加鹽、糖或味精10.蓋鍋蓋轉小火,並稍微搖晃鍋內食材減少沾鍋11.食材入味後,輕輕推拌,加入2匙太白粉水勾芡12.轉中火,加入蒜末輕輕拌炒,關火以餘溫持續加熱後,即可起鍋上桌
-
2022-01-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電腦廠群聚累計70例大樓千人篩檢 有2例舊案移除案號
在桃園遠雄經貿園區爆出群聚個案,加上高雄港區確診者,今日增82例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其中有3人疑似舊案,有2人移除空號。此外亞旭電腦廠共累計70人確診,採「由內而外」、「由外而內」方式匡列。國內原本有研判3例舊案,分別為西堤餐廳衍伸案18116的東吳同進修班同學(案18182),原本驗出懷疑陽性,經兩天採檢二採,和N抗體陰性、原檢體也是陰性,研判案18116的進修班沒有疫情擴散,因此將案18182移除空號。例外還有案17970為部桃機車行老闆,因為車禍一採呈現弱陽性,且經過二、三、四採陰性、N抗體陰性,也取消他的案號。另外剩餘案18183,他的Ct值高、為37.1, 二採陰性,仍等血清檢驗結果。關於桃園電腦廠爆發群聚,陳時中表示,起初由1月9日到西堤餐廳用餐的2例員工,他都沒有病史跟疫情警覺,後來出現不適症狀,經公司再三了解之後,進而篩檢陽性,還有4人職場接觸者也是陽性。指揮中心前天便決定,昨天展開亞旭電腦場擴大採檢1005人,有63人陽性,有1人離職員工也是陽性,總共到現在從原6例確診,到現在64例陽性,總共70例。對於亞旭電腦廠有一名離職員工確診,感染源可能是來自哪裡?如果已經離職,為何有確診的情形,是否已離職員工都有染疫的風險,會不會進行回溯式採檢?陳時中說,關於離職員工應該是在可傳染期還在國內,是因爲他要出國而自費採檢,因此檢出確診。亞旭有兩家公司於1月15日、16日有6、7人,從桃園到新北亞旭公司支援,新北市也針對這家公司及支援人力進行疫調及採檢。此外,目前這70例個案中,有56位送到劍潭安心檢疫所,其餘也往檢疫所送。在這個70位中,有6位本國籍員工,相關疫調要請桃園衛生局進行追蹤。陳時中指出,目前研判是大規模移工群聚,此外在遠雄經貿園區裡面,有兩棟大樓,亞旭在其中一家規模大,其餘29家都在大樓裡,認為彼此用餐場域有所重疊,現已展開兩千人全體採檢,結果出爐才來分析擴散情況。目前也會針對社區採檢站,希望高度懷疑在二棟大樓進出的人都,此外指揮中心、勞動部及其他單位,已在自貿區成立「前進指揮所」,由桃園市衛生局進行主責,社區及企業成立篩檢站,並進行分工。
-
2022-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2類娛樂場所 今起打2劑才能入場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版疫苗護照自今天上午八時起開放民眾申請使用,且今起,民眾前往歌廳、舞廳、夜總會等十二類娛樂場所,需配合出示完整接種疫苗紀錄才能入內活動消費,除出示原本的小黃卡外,也可用「健保快易通」或「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替代。台北市仍規畫使用台北通疫苗護照,副市長蔡炳坤昨表示,市府會依中央公布的原則調整,還是會走台北通方向,就像打疫苗,會有多種選擇,希望民眾使用台北通是因為比較方便,進場也比較便利。新北十七日起實施「校園疫苗護照」,以健保快易通APP、小黃卡為主,也考慮現場篩檢,以證明已打二劑後,才准許出入校園。市長侯友宜說,目的是保護沒有辦法打疫苗孩子,暫未規畫其他地方實施,但會視疫情變化滾動調整。指揮中心去年底比照歐盟規格推出疫苗數位證明(疫苗護照)供出國民眾使用,已核發廿六萬分,昨宣布擴及國內也可使用。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此證明所有國內接種疫苗的民眾都可下載,且符合歐盟規範的查驗程式,可驗證六十國的證明,並提供具實名制的APP作為證明載具。開放民眾申請疫苗護照的同時,陳時中也表示,因歌廳、舞廳、夜總會、酒吧、夜店等十二類休閒娛樂場所,具有接觸不特定人及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特性,除原本規定從業人員須完整接種疫苗,現也規定前往活動、消費的民眾,須出示小黃卡或數位證明,確認打滿二劑疫苗才可進入。染疫康復者三個月內視同具抵抗力,不需完整接種,僅需使用紙本的解除隔離通知書做為出入證明。民眾未依規定出示將開罰。針對醫院及住宿式長照機構等,指揮中心本就針對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情形進行規範,民眾出入也要配合出示疫苗紀錄。陳時中說,疫苗護照是眾多工具之一,紙本小黃卡、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都可以作為疫苗接種證明使用。昨晚健康存摺也因應需求,增列QR code功能,供店家掃描。
-
2022-01-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證實兩廳院春水堂晚間增確診者 指揮中心回應了
桃園群聚確診不斷延燒,台北市晚間傳出國家音樂廳及兩廳院春水堂、信義區百貨有確診足跡,北市衛生局證實,該案尚未列入案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晚間九點表示,尚未收到北市衛生局通報,仍在確認中。衛生局晚間公布確診的大湳市場買菜母女(案18135),曾於1月10日發病前7天在台北公共場域的確診足跡,包含統一時代百貨、微風信義、饗饗信義店,均已在今日通知有確診足跡,要求業者即刻閉店清消後次日恢復營業。除了信義區百貨有確診足跡外,國家音樂廳也傳有確診足跡,兩廳院因應疫情變化,配合政府疫調作業,國家音樂廳明日閉館一天,進行全棟清消,而位於該棟一樓的春水堂餐廳將自1月21日至23日暫停營業3天,預計1月24日恢復營業。
-
2022-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推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明天上午啟用 3步驟教你下載
因應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日前雙北便稱要推出「疫苗護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也宣布,將於明天上午8時開放「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供國內使用。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有三大功能,包括所有在國內接種者皆可下載、符合歐盟規範的查驗程式,可驗證60國的證明,並提供具實名制的APP作為證明載具。龐一鳴指出,原本下載限持有效護照者,現以戶口名簿的戶號取代,民眾可以電腦或手機上網申辦「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 https://dvc.mohw.gov.tw ),注意事項說明如下:注意事項一:確認身分(一)國人:(1)身分證號+健保卡號+戶口名簿戶號;(2) FIDO;(3)自然人憑證。三種方式擇一。(二)外來人口:(1)統一證號+健保卡號;(2) 統一證號+入出境證號;(3) 統一證號+護照號碼。三種方式擇一。二:選擇項目選擇「疫苗接種數位證明」或「檢驗結果數位證明」。三:取得證明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 數位證明」,檔案格式為PDF,提醒要先保存於行動裝置或電腦硬碟中,再視個人需要列印紙本。無列印設備但又有列印需求者,可於申請成功畫面選擇超商並點選「取得超商列印碼」,系統將產製超商取件條碼或取件編號,請自行攜碼至超商付費列印。此次僅變更確認身分方式,方便未持有護照者下載。具有效護照民眾申辦數位證明時仍會產出護照號碼,未來不必為出國另行下載;不具有效護照民眾者護照號碼欄位顯示為「Not Issued」。「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查驗程式係網頁形式( https://dvc.mohw.gov.tw/verifier-web ),不需下載安裝,民眾也可在衛福部官網取得連結,該網頁不會保留受查驗者的個資,符合歐盟GDPR,使用步驟如下:使用步驟一、前往網站:使用具備相機及網頁瀏覽器的手機、電腦等,開啟瀏覽器前往上述網址。二、同意隱私權聲明、允許取用相機權限。三、不退出查驗網頁且不中斷網路者,可續使用並維持最新功能,退出或中斷者可重新上網更新。查驗程式以顏色、圖示及文字顯示查驗結果,綠色、打勾為通過,紅色、打叉為不通過,黃色、三角驚嘆號為待確認狀態(包括:接種不完整、效期不符、非我國同意的疫苗或檢驗等),不合規格的QR code則會出現解析錯誤的訊息。驗證程式個人基本資料僅會顯示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如需嚴格確認是否為本人持有,建議仍需搭配其它身分證件。由於我國已是歐盟數位新冠證明(EU-DCC)的成員,故本查驗程式也可查證持同樣規格由其它國家發行的疫苗、核酸檢驗數位證明,及部分有發行康復證明的國家。指揮中心提醒,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疫苗證明可採紙本或數位方式,檢驗陰性或康復證明亦可做為健康證明,數位證明僅是方式之一,民眾有多元方式可提供各場所查驗。另外,指揮中心亦已備有標準的應用軟體介接程式(API)供國內具實名制功能的APP介接取得民眾自己的數位證明,並以APP為載具。發行或管理APP者,確認符合個資法及GDPR、身分驗證強度不低於本數位證明平臺,且APP後臺不得留存數位證明,請向指揮中心正式申請。為更新原有版本的功能,申辦平台預計今年1月20日下午5時至次(21)日上午8時停止服務進行更版,有急需出國使用者,請先提前下載。詳細下戴及驗證系統操作方式可以參考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 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
2022-01-1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因親人患有遺傳性小腦萎縮症而成立病友協會,讓病友們認識這個疾病!
【編者按】這是我們第二次以「教我人生的病人」為主題,由三位不同專業的醫師(精神科、復建科、神經科)回憶過去所看過的病人如何拓寬了他們的人生經驗。希望由他們的分享,不只醫療團隊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醫者可以由病人端學到人生的新經驗,更希望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可以更了解醫師端的內心世界,透過醫病雙方的彼此了解而改善醫病關係。誠如我們第一次這系列刊出時所說的,我們期待這類文章可以繼續在我們的園地陸續刊出。我在台大醫院復健科擔任第三年住院醫師的時候(1983年),42歲的大表哥因為走路搖搖擺擺來到台大醫院就診,神經內科張揚全教授診斷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小腦萎縮症。當時只知舅舅和表哥兩人得病,母親和六個姊妹家人都沒有人有此疾病。我潛意識裡洗腦自己,會不會外婆只把疾病傳給兒子。張教授在中央走廊遇見我,常常開玩笑的要我走tendem gait(兩腳交錯走在一條直線上,一種平衡測試)給他看,我輕鬆的和他開玩笑,不覺得有壓力。現在回想起來,是輕率的醫師對上了天真的病人家屬。數年後,我聽母親說表哥交代他兒子:「我們身體跟人家不一樣,你不用出國留學,在國內念個碩士就好了。」那個時代,基因的篩檢技術還沒有發展出來。我覺得表哥太悲觀了,外甥仍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沒有得病啊!即使得到遺傳,通常三、四十歲才發病,趁年輕時深造,未來不是更有保障嗎?這位外甥後來在台灣念完博士,任教於某大學,不婚,已發病。我以寫鼓勵信給外甥的形式述說這個故事,投稿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刊物上,被記者陳于嫣小姐轉載在聯合報上。隔日有位朱穗萍小姐打電話到我辦公室,提到她母親因為行動不便臥床數年後自殺往生,她是長姊,下面六個弟弟妹妹中已經有三人得到相同的症狀。她發現我在報紙上的描述與她家的情況很像,以為我是這方面的專家,想請教我這個病有沒有治療的方法。我告訴她這種遺傳性小腦萎縮症是基因異常造成神經細胞提早老化死亡,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這個病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癒,但既然是一種神經提早老化的疾病,復健治療提供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老化。多半的病人因為罹病而運動不足,所以從事規律運動,身體功能會稍有改善,持之以恆運動的話,可以讓疾病惡化的慢。朱小姐聽了很失望,後來沒見到她帶弟弟妹妹來我們醫院復健。那個時代,我們復健醫院裡面從沒見過小腦萎縮症病人。2001年我母親64歲,早過了發病年齡,因無法兩腳併攏站立經基因檢測確診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有如晴天霹靂。我本以為我們家逃過一劫,瞬間從雲端跌落,先生一夜白了頭。我在苦苦煎熬之後,決定作基因檢測,在等待檢查報告的時日,意料之外,我接到了朱大姊的電話。她說她十年前跟我通過電話,我當時有舉例脊髓損傷病友協會對病人和家屬有很大的幫助,建議她可以成立小腦萎縮的病友協會。十年前她把我說的事情寫在紙條上,紙條一直還在。過了十年,她的六位弟弟妹妹全部發病,有兩位已經過世。她和弟弟妹妹、妹夫以及一些病友及家屬在北榮神經內科宋秉文醫師的鼓勵及幫助下已經完成協會的籌備。也訂好第一次會員大會的日期,邀請我擔任顧問醫師,並在開幕式致詞。我聽了大吃一驚,回說:「我有這麼殘忍嗎?你把妹妹接到家裡照顧,還要照應其他弟弟妹妹,這麼辛苦,我竟然建議你成立病友協會?」老實說,我沒有印象我說過。不過,十年前我們在電話中聊了很久是真的,可能有談到吧!大會成立的那天,我的檢查報告已經出來,很幸運的是陰性。在會場我見到擔任理事的表姊(陰性),很久未見面的表妹(已發病)、大表哥的兒子(陽性)、女兒(已發病)、二表嫂攙扶著十二歲就發病的女兒走的跌跌撞撞,我心中百感交集,致詞時差點哽咽。朱大姊擔任創會理事長,她的弟弟妹妹及家屬多人參加。我以顧問的身分致詞,強調小腦萎縮症不是「不治之症」,積極的復健可以延緩疾病的惡化,縮短重度失能臥床的時間,隨著病情惡化,有很多復健輔具可以幫忙。朱大姊和我都是小腦萎縮症的倖存者(未得病者),我們帶著使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企鵝家族服務。我的親屬在協會當志工,也得到協會的助益。協會舉辦各種活動,讓病友們認識這個疾病,有各種活動如擊鼓、輪椅太極拳、郊遊,促進病友們的身心健康。還有心理諮商、家庭訪視等服務。如今協會成立已二十年,曾經致力於將小腦萎縮症列入病人自主法的適用對象,正在籌劃成立收容疾病後期病友的養護中心。我當年服務的復健醫院開啟了小腦萎縮症復健的新頁。協會成立之前病友多半只能蝸居在家,不知道復健有幫助,甚至不知道家族遺傳的是什麼疾病。所以全台灣的復健科大概都沒有照顧這種病人的經驗。由於我和協會的呼籲,有不少外縣市的病友來到復健醫院住院復健,對病人確實有幫助。復健醫院的團隊對此疾病的復健經驗因此特別豐富,我們經常去協會演講,也幫忙製作了衛教手冊。目前應該有越來越多的復健醫療單位了解這個疾病,可以讓病人就近接受門診的復健。我母親罹病後在家復健,持之以恆每日運動兩小時以上(包括瑜珈、走路、體操),身心維持在很好的狀態18年,只有往生前一年過的比較辛苦。事實證明神經系統退化性的疾病,適當的運動可以延緩病情的惡化,提升生活的品質。回想起來,很慶幸自己當初寫了那篇文章,也很高興復健科的訓練讓我養成和病人或家屬可以花長時間深談的習慣,因此牽出了這個緣份。一份小小的愛和關懷,不斷的循環,促成了永續的大愛。這中間最關鍵的人物是朱穗萍女士,她身為長姊,父母早逝,長姊如母,照顧六位罹病的弟弟妹妹及家屬,有如蠟燭兩頭燒。有願就有力,竟還能付出心力在協會事務上,照顧更廣大的病友,堪稱人間菩薩,以此文表達我對她無盡的謝意和敬意。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央有雜音 雙北照推疫苗護照
雙北推動疫苗護照,雖中央仍有雜音,但新北昨起實施校園疫苗護照,台北市也將以紅黃綠三種燈號呈現疫苗施打情況,後天與中央討論如何介接;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出入場所使用疫苗護照,民眾感染或傳染給別人的機會都很低,若什麼疫苗都不打,就是製造大家麻煩。不過,台中市長盧秀燕呼籲應該全國一致,否則會很困擾。對於雙北推出疫苗護照,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地方有各自的規定,呼籲對基本自由的限制不該過於強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晚受訪時表示,之前便已設計疫苗數位證明,提供民眾出國使用。之前也有考慮在國內使用,但因為近期受疫情影響而延後推出。莊人祥表示,疫苗數位證明也將作為特定場域的通行證使用,中央將會訂定統一格式和場域,預計周四對外說明。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只規畫在校園推動,要出示小黃卡證明施打二劑才能進入校園,「學校的安全度一定是最嚴格」,會注意疫情變化,評估如何保護弱勢族群,再慢慢推進。同樣是直轄市,台中不打算跟進。盧秀燕說,同島一命,由中央統一規畫和發布,護照統一化,整合比較重要,否則民眾到各縣市要使用不同護照會非常困擾。柯文哲表示,台北市疫苗護照規畫分紅黃綠三種燈號,沒打過疫苗就是紅燈,打滿兩劑超過十四天或已打第三劑就是綠燈,介於中間就是黃燈;如果用疫苗護照,八成民眾還是可以去尾牙,不然對經濟殺傷力更大。「這個政策沒有強迫,但鼓勵民間企業去訂定自己的規則。」柯文哲說,先建立系統,再看如何管理,原則上會先從公家機關開始。使用台北通,實聯制跟疫苗護照可合在同一個App,但若是使用中央健保快易通,實聯制還要另外掃描比較麻煩;用小黃卡「我保證你二個禮拜就會搞丟,洗衣服的時候放在口袋就會洗爛掉。」柯文哲說,市府本周四將與中央開會討論疫苗護照一事,這時候正是尾牙旺季,好多餐廳因沒有把握防疫而關掉,只要中央同意北市府介接,用台北通接通健康通行證,民眾就可以透過台北通欄位點下去,跳出同意中央介接頁面,就可以使用台北市疫苗護照。
-
2022-01-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下一步? 陳建仁:高疫苗覆蓋率國 不追求零確診
面對來勢洶洶的Omicron疫情,台灣該怎麼辦?「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台灣人已有足夠的防疫能力和知識,群眾心理和社會氛圍都願意配合防疫工作,不必害怕「與病毒共存」。他指出,台灣兩劑疫苗接種率破七成,而「與病毒共存」是高疫苗覆蓋率國家的作為,如英國呼籲國人學習與病毒共存,以色列、新加坡不再追求「零確診」,而是持續提升疫苗覆蓋率、大幅減少重症與致死人數。中研院新書「研之有物: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今天下午舉辦分享會。作者之一陳建仁以「台灣的科學抗疫之路」為講題分享台灣的防疫政策。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則從免疫學者的角度,探討是否能透過醫療技術降低確診患者的免疫反應,避免引發重症。2003年SARS最嚴竣時期,陳建仁接下衛生署署長一職,帶領台灣遏止疫情擴散,並積極推動組織再造、建置全國感染症醫療體系。他觀察這兩年台灣的防疫,認為全世界只有台灣能夠如此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許多國家採取封城或普篩,是因為無法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台灣則透過疫調做到精準防疫,因此可以不做封城或普篩。陳建仁認為,台灣防疫可以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現新冠病毒至前年11月疫苗問世,此時最好的防疫方法為阻斷病毒傳播。台灣能在「上半場」成功阻斷病毒傳播,歸功於 SARS 期間施行的各項防疫措施──手部消毒、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避免群聚。但疫苗問世後,下半場最重要的任務是藉接種疫苗提升群體免疫。陳建仁指出,在傳染病的歷史上,除了天花,幾乎沒有病毒可以被完全消滅。要撲滅新冠病毒很難,不但耗時耗錢、更耗損很高的社會經濟成本。但新冠病毒會「流感化」,傳染力高但毒力低,如挪威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僅為萬分之五,與普通感冒、流感差不多。台灣的「防疫三寶」—快篩、疫苗、口服藥物都準備好了,大家不要害怕「與病毒共存」。被問到甚麼時候可以正常出國?陳建仁認為,「是全世界疫情都得到控制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安全的,除非每一個國家都是安全的。」如果不幫助疫苗接種率很低的國家,也許有一天新的病毒又會冒出來。未來需要天天戴口罩?他認為,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戴上口罩,是公共衛生素質的展現。而疫後的新常態生活,將會是「線上線下一起發展」,民眾必須適應疫後的數位化環境。有觀眾問陳建仁會不會再度參選?陳建仁表示,學術研究是他的終身職志與最愛,而他現在決定回到「最愛」,更何況「學術研究的貢獻不會少於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