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搜尋
凝血
共找到
647
筆 文章
-
-
2021-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喘過才知苦!當血氧開始掉 他喘到連擦屁股都無力
「今天血氧多少?」這是朋友同事確診時,每天問安的第一句話。「趕快買測血氧儀!」這是台灣疫情升溫時,給台北朋友的第一句話。「這瓶氧氣帶回去!」這是李總新冠康復出院時,醫護交代的第一句話。三月間某天,接到李總來電,「我家三人都中招了,我們兩人前天在會議室開會,你快去檢測。」我已經歷六次檢測,同事形容我「闖過一關又一關」,雖每次安然過關,但仍不敢大意,馬上找到「行動快篩車」,去做快篩和PCR。心想李總電話中語氣平穩,應沒事;何況前一月確診的同事,無症狀也未感染家人。未料,抗疫生活中的一絲絲樂觀,又被剝奪。「東防西防,家賊難防啦。」當天和李太太Sophie聯絡,問看看「家裡有無藥品?能幫什麼忙?」她說出家裡備妥的一大串藥品,自嘲地數落寶貝兒子。當時她萬萬沒想到,寶貝父子竟嚴重到先後住院。居家一年多,公園慶生吃外賣,竟帶回意外「禮物」。李家28歲的兒子Peter「在家上班」一年多,去年沒過生日,今年兩個朋友執意要為他慶生。三人在泰國餐廳點了外賣,在公園開趴,保持距離,各自有餐盒。小聚後七天,Peter喉嚨有點怪怪,「吃個Tylenol吧」,和往日一樣吞個美國家庭的必備良藥,但症狀未解且低燒,「沒那麼倒楣吧……」Peter提心吊膽去檢測,忐忑不安等結果,等到最不想要的答案「positive(陽性)」。四位接觸者,聚餐的朋友「negative(陰性)」,家裡爸媽「positive」。兒子血氧一路降,低於90醫院才收。「96→95→93→92→……」Peter持續發燒、小咳有痰、嗜睡、吃不下,且血氧一路降低,但血氧未低於90,醫院不收。一測到88,當時無症狀的李總二話不說,立即送兒到紐約長老會皇后醫院。這對父母,把兒子送進醫院後,兩人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冠症狀:李總是關節痛、骨頭痠痛、發燒拉肚子;Sophie是低燒、小咳有痰、流鼻水。這些嚇不倒兩人,最掛念Peter接受什麼治療?治療有效嗎?Peter和紐約第一位染疫的華人醫師助理一樣,醫院先給予「瑞德西韋」(Remdesivir),再加上「血清療法」(注射新冠康復者的血漿)。感謝醫師正確的判斷,Peter血氧回來了,肺部也未受損,年輕就是本錢。回想去年四月天,紐約州長天天向聯邦要呼吸器,醫師面對病毒束手無策。兒子出院換爸爸入院,明明前一天還中氣十足……「兒子出院隔天,換我血氧開始掉。」李總知道血氧90醫院不收,當血氧從93掉到89.88,他馬上拿到家醫證明,在Sophie和Peter憂心下,帶著平日服用的藥物,直奔皇后醫院。前一天家庭醫師才判斷,「聽你講話中氣十足,沒問題。」急診室滿載,病床已躺滿病患,暫安置走廊的病床也無空位,李總分到一張輪椅,先坐著灌氧。辛苦坐了四小時,血氧回到90,按照醫師指示,在走廊來回走一趟,血氧降到88,這才夠格被送上病床送進病房。李總提醒:「急診室裡一對老夫妻,已接種第一劑輝瑞,未料仍雙雙中招。台灣疫苗不夠,少數人幸運打到第一劑,但不要誤以為已有保護力。」喘喘喘……擦屁股、刷牙這等小事,竟變成艱鉅任務。「上廁所擦屁股,坐在馬桶上,喘個五分鐘,才有力氣擦第二次。」李總此時才體會什麼叫做沮喪,舉手之勞的日常小事,得費九牛二虎之力。醫護交代,即使只是去上廁所,也不能拿下氧氣,不然可能走不回病床。他偷偷試拔了一下,嚇呆了,才拔掉三秒鐘,就喘到不行;即使灌著氧氣,「從廁所走回病床,也得喘個十分鐘,才有力氣躺下來。」住院後首次檢查,血氧84,開始五天療程。他和兒子一樣接受「瑞德西韋」、另接受「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五天後,血氧回到93,刷牙和漱口也不再令他恐懼。這五天他是「含著水也喘、吐個水也喘,刷個牙,上氣不接下氣。」這天窗外有陽光,他被規定在走廊走一圈後,醫師看著儀器上的數字,點了點頭;另一名醫師拿著出院報告,對他笑了笑;李總看著出院說明書上的日期,共住院七天。他帶著一瓶氧氣和藥物,步出醫院,能在藍天下自行呼吸,太可貴了!男兒有淚先忍著,老婆來了才爆淚。住院期間天天一針防血栓,慎防可怕後遺症。出院一周,全家再測,「耶,全是negative。」但開心中有些許沉重,因為表親全家六人中招復原後,其中一長輩的腎受損,現在必須洗腎。李總提醒,他住院期間天天都打一針防血栓「抗凝血」,感嘆一位朋友確診治療後,呼吸正常、肺也正常,卻不幸病逝,非死於新冠,是腦血管栓塞奪命。兩周後,李總全家真正的甩掉「累、虛、弱」三字,重新回到滑步機。90天後,要做抗體檢查,也已預約7月要打莫德納!
-
2021-06-18 養生.保健食品瘋
保健品跟藥品併服 小心反效果
國人的保健風氣高,但須建立正確的保健食品與藥品的觀念。有的保健品跟藥品併服較無嚴重交互作用,使用較方便又可避免因為要記間隔使用頻率反而忘記服用;但有些保健品與藥品一起使用,卻可能反效果而發生問題。1.維他命C與特定抑制胃酸藥物長期併用,會增加鋁的吸收,當腎功能無法正常排出導致體內鋁濃度過高時,嚴重的鋁中毒症狀可能造成記憶喪失、注意力減低、貧血、骨軟化等問題。2.如果維他命K與減少血管栓塞的抗凝血藥warfarin併服,會降低抗凝血藥效,可能干擾已經控制不錯的栓塞問題,因此發生血管栓塞。因為warfarin的藥理作用正是減少維他命K的作用而達到減少血管栓塞,因此warfarin用藥期間應該避免突然補充高量維他命K又突然停止補充,就可能造成抗凝血藥效不穩定。3.輔酶Q10的使用,其結構與維生素K相似,如果和warfarin併服,則會干擾warfarin的抗凝血藥效。4.鈣片如果跟殺菌、抑菌的抗生素,例如喹諾酮類(Quinolones)、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或與治療甲狀腺機能低下的藥品thyroxine併服,鈣會與這些藥品結合,而減低藥物吸收、藥效,可能延誤病情治療,建議鈣片或含鈣食物要與上述藥品間隔2至4小時後再服用。建議在使用保健品前,應先評估該保健品成分與自身當下用藥情況,民眾可以先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社區藥局或就醫時,由藥師或醫師協助判讀民眾的雲端用藥情況,給予更多說明與專業建議後,再做使用決定。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91歲老爹接種前怕爆 打完疫苗反而變活龍食慾好
新北市開放85歲在籍長者施打疫苗進入第2天,昨日共施打1萬4266人,施打率63%,截至今日上午衛生局未接獲有嚴重不良反應,反而是有長者透露,接種完回家精神變好,連食慾都比以往更大。已經91歲的何爸爸患有心血管疾病,在還沒接到里長通知單前,一直不想打疫苗,妻子表示,何爸爸會擔心打完後不知道會有什麼狀況,以往兩人也都沒有打疫苗習慣。拿到通知單後,何爸爸怕有血栓,還帶著抗凝血劑要吃,想不到接種回家後,不只身體無恙,先前得灌腸才能協助排泄的狀態,打完反而能自己排泄,且精神狀況佳。同樣打完疫苗後身體狀況提升,89歲住樹林的魏李女士透露,自己返家後食欲變很好,都沒有不良反應出現。土城區龍埔里長陳椿瑩表示,她今日四處關心昨日有打疫苗的里民,除1名90多歲長者有疲倦感之外,其他里民身體幾乎都沒事。事實上不少數據都顯示,AZ疫苗副作用較好發在年輕人身上,趕在疫情爆發前,家住板橋的魏先生因符合條件已經施打第1劑疫苗,他表示在24小時過後,身體明顯不舒服,燒到近38度,尤其頭痛感劇烈,就像腦袋要有東西衝出來般,被注射的手臂直到2周後都還有痠痛感。
-
2021-06-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容易頭暈、眼睛黑矇?醫提醒腦血管狹窄恐中風
七十多歲的張先生每天都會出門運動,有天下午他突然感到左邊手腳不聽使喚,不太能動,於是趕緊到急診報到。檢查發現他的腦血管可能有狹窄的狀況,於是便安排住院接受藥物治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蘇亦昌醫師表示,患者的症狀在住院後持續惡化,所以便建議接受腦血管介入治療,利用微創導管氣球擴張將狹窄的部位撐開,恢復腦部血液循環。幾個小時後,患者的症狀便陸續改善,蘇亦昌醫師說,「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個多禮拜後,我們再度進行腦血管介入治療,置放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因為是在黃金時間裡打通血管,患者得以順利恢復,沒有留下神經學後遺症。」腦血管狹窄,中風前兆莫輕忽!人體的血管遍佈全身,負責將養分與氧氣送往各個器官,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器官才能正常運作。蘇亦昌醫師指出,腦部和身體各處的血管都跟水管一樣,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血管管徑慢慢變小,使血流量漸漸變少。動脈粥狀硬化是導致血管狹窄的重要原因之一,常發生在年紀較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族群,蘇亦昌醫師解釋,不過導致腦血管狹窄的原因還有很多種,臨床上也曾遇過十幾、二十幾歲很年輕的腦血管狹窄患者。腦血管狹窄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狹窄的程度惡化,血流量無法滿足正常生理需求、維持腦部運作時,便可能出現症狀。腦部的不同部位負責處理不同的功能,所以會因為腦血管狹窄的部位不同,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症狀。「有些患者會突然眼睛黑矇看不到、突然某一邊的手腳無力、手腳麻木、突然口齒不清說不出話來、臉部表情不對稱、或非常容易頭暈。」蘇亦昌醫師說,「這些都可能是腦血管狹窄導致腦部缺氧的症狀,即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也不容輕忽。若出現中風前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簡稱TIA),卻未積極治療,後續出現中風的機會就很高。」我們的腦部構造非常精細,需要維持充足的血液循環才能夠發揮正常功能,蘇亦昌醫師強調,短暫的缺氧,腦細胞還有機會復原,若錯失黃金治療期,缺氧時間過久導致腦細胞死亡,便會留下永久後遺症,例如癱瘓、失能、臥床,嚴重可能死亡。出現手腳無力、口齒不清、突然失明、臉部表情不對稱時,請立刻就醫,分秒必爭!積極治療腦血管狹窄,預防中風找上門曾經出現中風前兆、或懷疑腦血管狹窄時,需要盡快接受進一步檢查,蘇亦昌醫師解釋,臨床上可以使用腦血管超音波、頸動脈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等。超音波是非常實用的工具,相對容易取得、便利性高,而且非侵入性、沒有放射線。蘇亦昌醫師說,「我們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腦血管、頸動脈,利用血液流速的變化,來判斷狹窄的部位。」腦血管狹窄的藥物治療會由兩個方向著手,首先要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避免血管狹窄惡化;再來會視狀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降低形成血栓、導致中風的風險。倘若腦血管狹窄、頸動脈狹窄的狀況較嚴重,便需要考慮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蘇亦昌醫師說,過去要解決腦血管狹窄的問題需要由神經外科醫師開刀,現在隨著微創導管介入治療技術的進步,已可解決大多數腦血管狹窄的問題。「一般來說,醫師會由鼠蹊處穿刺股動脈、放入導管,然後在X光導引下將導管延伸到腦部。」蘇亦昌醫師解釋,「導管通過狹窄的位置後,便能撐開氣球導管擴張腦血管管徑,恢復血流暢通。必要時還可以放置血管支架,降低腦血管再度狹窄的風險。」在非緊急的狀況,擴張血管與支架置放可以同時完成,蘇亦昌醫師說,至於較緊急的狀況,會先使用氣球擴張打通血管、恢復血液循環,然後讓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後續再安排放置血管支架,以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險。接受腦血管微創導管介入治療後,請記得按時服藥,減少腦血管再度狹窄的機會。提高警覺、適時檢查,才能預防腦中風!腦血管狹窄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毫不自覺,而在突然發生中風時,措手不及。蘇亦昌醫師提醒,年紀較大、或具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以考慮接受腦血管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至於已經出現手腳無力、眼睛黑矇、口齒不清、經常頭暈、表情不對稱等中風前兆的患者,更要把握時間、及早介入治療,才能降低腦中風的危險!原文: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慢性病長者打疫苗前不需停藥 接種後多休息喝水
高齡長者AZ疫苗接種明天起開跑,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提醒,長者打疫苗的好處大於風險,接種前維持正常生活,若服用慢性病藥物不需停藥,接種後多休息、多喝水即可。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嚴峻,六都與多個縣市將於明天啟動高齡長者大規模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黃國晉提到,老年人罹患新冠肺炎重症與死亡風險較高,且年齡愈大接種疫苗副作用愈小,因此無論年齡多大,都建議接種疫苗。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鄔豪欣在疾管署「COVID-19疫苗系列專欄」撰文說明,年輕人因免疫反應較強,出現接種後局部或全身性反應的機率與嚴重程度均較年長者(如大於55歲以上)還高。在接種疫苗前,黃國晉提醒,不需事前服用普拿疼等止痛藥,原本就規律服藥的慢性病長者,也不需特別停藥;若患有自體免疫或血小板疾病,可現場詢問醫師,也可攜帶目前服用的藥品,輔助醫師評估。至於接種後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鄔豪欣文中提到,常見不良反應可分為局部性與全身性,前者如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接種側的腋下淋巴結腫脹等;後者則有發燒、倦怠、頭痛、寒顫、肌肉或關節痠痛等。鄔豪欣提到,疫苗接種後出現不良反應是可預期的正常現象,但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或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則不影響疫苗保護力。黃國晉也說,接種後不良反應以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最常見,特別是服用阿斯匹靈或抗凝血劑的病人,較容易局部腫痛,建議接種後可多按壓2至3分鐘。黃國晉提醒,高齡長者接種後可多休息、多喝水,若出現胸悶、胸痛,或者發燒、頭痛持續超過2天,可就醫並告知症狀與接種時間,由醫師評估診治。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什麼樣的人不可以打疫苗?醫師整理10大族群注射表
台南市將在15日開打85歲以上民眾新冠肺炎疫苗,不少人對於自己或家人能不能注射有疑問,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整理相關最新的資訊,包括孕婦、癌症患者都可以注射,但是如果目前發燒或有急性疾病則應暫緩注射。許秉毅表示,雖然還沒有開放一般民眾注射,但是隨著疫苗陸續到貨,施打的範圍應該越來越大,不少民眾詢問他能不能打疫苗,他整理10大族群最新疫苗注射資訊,提供民眾參考。1. 先前施打COVID-19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不可打COVID-19疫苗。(打其他疫苗曾過敏者不禁打COVID-19疫苗,但應該由醫療人員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密切觀察至少30分鐘)2. 發燒或有急性病者:不可打COVID-19疫苗。(宜等病情穩定再打疫苗)3. 孕婦:可打COVID-19疫苗。(只適合注射輝瑞或莫德納疫苗)4. 哺乳婦女:可打COVID-19疫苗。5. 兒童:可打COVID-19疫苗。(只適合注射輝瑞疫苗,且須12歲以上)6. 癌症患者:可打COVID-19疫苗。(接受荷爾蒙、標靶治療者不必停藥;接受強力B細胞免疫抑制劑﹙如Rituximab莫須瘤﹚治療者,疫苗接種時間與用藥時間宜間隔4週以上;接受CAR-T治療者宜隔3個月以上再注射疫苗)7. 風濕性疾病患者:可打COVID-19疫苗。(接受類固醇、hydroxychloroquinine、sulphasalazine、azathiopurine治療者可打疫苗,且不用改變藥物劑量;接受methotrexate治療者可打疫苗,但打完後須停用methotrexate 1週)8. 服用避孕藥者:可打COVID-19疫苗。9. 使用類固醇者:可打COVID-19疫苗。10. 使用抗凝血劑者:可打COVID-19疫苗。
-
2021-06-1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75歲以上如何預約接種AZ疫苗? 各縣市相關措施一次看!
社區內設置接種站 方便年長者接種疫苗端午連假過後,日本捐贈的124 萬劑AZ疫苗將要開打,第1到第6類的對象通通都可以打,第7類則需要造冊備准。有鑑於一到六類恐無法達到100%接種,且有許多民眾認為65歲-75歲這段族群沒有被納入;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說,若施打率不高,就是會往下開,65歲以上長者是下一波重點。莊人祥表示,6月15日起會開放年長者至社區診所接種,針對年長者的疫苗接種策略,基本上會沿用流感疫苗的方式,由各地方衛生所在轄區內廣設接種站,由里長在社區內設站,安排長者進行施打,另外6月15日起也能在診所接種疫苗,指揮中心近日內也會公告能夠施打疫苗的合約院所名單,方便民眾預約。「75歲以上長者」施打資格開放75歲以上長者(含65歲以上具原住民身分者)施打,只要為民國35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者,或具原住民身分之證明文件且為民國45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者,均符合接種資格。同時,75歲以上長者,不限其居住地或戶籍地,均可就近完成接種作業。各縣市長者施打疫苗的相關措施台北市柯文哲說,明早8時開放網路預約,85歲以上長者網預約太辛苦,請兒孫輩幫阿公輸入,北市有28家醫院、診所135家和12家聯醫門診部健康中心,原則上可以預約盡量預約,有數位落差的,會透過里幹事、鄰長送通知單送到每一戶信箱,哪一里去哪一家醫院去打,有對應時段。今晚就會準備好,最慢明天請里幹事去發。新北市📣【重要通知】新北市獲中央分配的8.3萬劑AZ疫苗即將於下周二(6/15)開放施打!〓施打對象〓1⃣ 85歲以上長者2⃣ 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3⃣ 洗腎患者4⃣ 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新北市民政局 規劃分區、分里、分時段方式,在各 #區公所官網 公布詳細接種時間和地點。長輩的施打求穩、不求快,分批接種可大幅降低群聚風險,區公所會派 #接種大巴 接送長輩前往醫院,有需求的民眾也可撥打新北市4大計程車隊專線,將有 #接種小黃 優先派車(自費)。🔺皇冠大車隊:4128-333/手機5510🔺台灣大車隊:4058-8888/手機55688🔺大都會衛星車隊:4499-178/手機55178🔺大豐衛星車隊:2918-3000/手機55100若市民朋友家中有85歲以上長輩,請協助他們查詢疫苗接種資訊,針對獨居及需要協助的長者,區公所會派員主動聯繫。市府團隊能理解大家想趕快打疫苗的心情,也會努力爭取更多數量,請市民朋友耐心等候,我們會努力讓大家都可以打得到。#新北市第三級警戒準則 #行動治理 #我的新北市🔴新北市COVID-19疫苗施打規劃🔴🔺施打對象▪️ #第一階段 (6/12-6/17接種)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85歲以上長者;#洗腎患者;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 #第二階段 (視中央到貨後,5天內陸續接種)居家式及社區式長照機構住民及工作人員;80-84歲長者;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 #第三階段 (視中央到貨後,5天內陸續接種)75-80歲長者(原住民65-74歲長者);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接種地點▪️ 第一至第三類人員:21間合約醫院、29家衛生所(院內)▪️ 長照社福機構及洗腎患者:長照社福機構▪️ 75歲以上長者(原住民65-74歲長者):21間合約醫院、29家衛生所(院內);中、大型接種站🔺施打方式▪️ 第一至第三類:線上預約( 6/13起陸續開放預約,可至 https://reurl.cc/3aYKv8 查詢 )及造冊▪️ 長照社福機構、洗腎患者:轄區衛生所安排200隊 #機動接種隊,入機構施打▪️ 75歲以上長者:分區、分里、分時段輪流接種( 可至https://reurl.cc/0jXKa6 查詢);保留部分合約院所線上預約名額( 6/13起陸續開放預約,可至 https://reurl.cc/3aYKv8 查詢 )台中市台中市75歲以上長輩逾13萬人,由里長造冊及通知,可按排程到快打站接種,不用預約,如有行動不便者市府會安排到府施打。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非台中市籍的長者可以選擇跟合作醫療院所預約,但市府的快打站依名冊施打,只限定台中市籍。台南市從6月15日起施打,免預約、免排隊,全數皆由區公所里幹事進行個別通知,以在地合約診所與衛生所為主要施打地點,無須預約。首波15日到20日會以85歲以上(民國25年12月31前出生)、75歲以上(民國35年12月31日前出生)領有重大傷病卡或具原住民身分的長者為優先,第二波則為75歲以上以及65歲以上具有原住民身分的長者,接種日期待下波公布。高雄市高齡長輩接種時程分3波 免預約、免排隊,一定打得到接獲通知單的長者依通知書順序前往接種,不用預約;若沒接到通知書,或戶籍在外縣市但居住在高雄的長者,可直接聯繫區公所。第一波施打6月15日到17日,對象為87歲以上長者(民國23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第二波施打6月18日到22日,對象為80到86歲長者(視疫苗撥補狀況通知)第三波施打暫定6月23日起,視疫苗撥補狀況通知,對象為75歲到79歲長者(民國31年1月1日至35年12月31日出生)宜蘭市15日起各鄉鎮村里幹事會主動對符合施打資格長者(88歲以上),發送「施打疫苗通知單」到家戶;至於88歲以下長者,待後續疫苗再配發時,逐次降低施打對象年齡。基隆市基隆市75歲以上長者有2萬3700多人,市府擴大設立27個施打站。透過里鄰及區的系統來通知施打,不需要預約;以年紀較大者優先、再打次高年齡層,預計5天左右可完成作業。桃園市全市設置25個接種站,下周一前里長會送達通知書,民眾依記載時段帶著通知單、健保卡及身分證到場施打,免排隊、免預約;若沒有戶籍,里長里幹事簽名就可以就近接種。對81歲以上長者分3天分齡施打,15日施打88歲以上長者、16日施打84歲以上長者,17日施打81歲以上長者。若有錯過者,17日會安排2個時段補接種。施打完81歲以上長者後,會對75歲以上長者逐步施打。新竹市新竹市75歲以上長輩打疫苗免預約 通知單今、明發送設6個疫苗接種站,2.4萬名長輩先打。安排80歲以上長者與65歲以上原住民接種,避免群聚,將造冊發「COVID-19疫苗接種通知書」,請長者依通知書上的施打站地點、時間,憑身分證、健保卡、通知書、意願書前來接種疫苗。若戶籍不在竹市、但有居住事實,請聯繫鄰里長由公所協助造冊;若有需要,可免費預約計程車或復康巴士前往。苗栗縣縣府規劃40場接種站,符合施打資格的民眾需先至所屬鄉鎮市的Google表單進行預約,不過縣府12日上午發出「緊急通告」表示,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通告所有接種需於15日開始,所以暫緩報名。彰化縣彰化75歲以上長者將以「萬人快打」 方式預約施打,為了避免群聚,都不採現場報名,為避免特權,也都以電話預約留下紀錄。6月11日至13日上午8時至12時開放預約,民眾可致電27家衛生所,每通電話限預約2人,必須為配偶或直系親屬。另彰化縣25家醫院及58家診所等合約院所,可採電話或網站預約,不限彰化縣籍。南投縣第六類提供75歲以上、原住民6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撥配量為1萬1304劑,衛生局已依比例,將疫苗分配至全縣49家各鄉鎮市衛生所、醫院及合約診所提供接種服務,南投縣訂於6月15日上午9時起,由各接種服務機構同步開放電話接種預約,6月16日上午9時開始提供疫苗接種服務。雲林縣雲林縣針對高齡長者接種策略,是依戶政系統造冊,行政區規劃接種場次後,由鄉鎮市公所村里幹事通知民眾,民眾依通知單前往接種,獨居或行動不便者村里幹事會協助接種。接種順序分3梯次,第1梯次為85歲以上,約1萬7503人;第2梯次為80至84歲,約2萬104人;第3梯次為75至79歲,約2萬2060人。嘉義縣嘉義縣優先提供85歲以上高齡長者接種,透過戶政系統資料,由村里長逐一進行調查,再由衛生所通知接種,民眾可至轄內4家醫院、18鄉鎮市衛生所、43家合約診所,除阿里山鄉、大埔鄉在衛生所接種外,規劃16鄉鎮市社區擴大接種站。屏東縣屏東縣獲撥2.9萬劑AZ疫苗,全縣48處中大型注射地點同步啟動,接到村里長或村里幹事通知施打時間及地點後可前往接種,不用預約。長者依年齡級距通知施打,第一批是年滿85歲以上優先;75歲以上、未滿85歲的長者,則依後續中央疫苗撥補數量,公佈施打的年齡級距。花蓮縣花蓮擇定5處接種點,6月15日花蓮縣第二類至第五類相關人員開始施打疫苗,7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開放疫苗預約接種,後續依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時間及配發疫苗數量,依序通知民眾施打,13鄉鎮市衛生所會以電話預約方式受理,或採網路預約。台東縣8000劑AZ疫苗到位,縣府目前正規畫討論相關施打期程及方式,預計下午3點半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目前已委請各鄉鎮市長及村里長們協助,針對縣內75歲以上長者(含6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進行調查,先造冊掌握施打意願。澎湖縣澎湖獲配發12300劑疫苗,規劃16日開打採預約、分流,第6類75歲以上長者,衛生局已發函各鄉市公所協請村里辦公室造冊,屆時請長者持健保卡至社區接種站施打。符合條件的民眾也可用電話向衛生所、部立澎湖醫院預約,由院所依序通知安排注射。金門縣金門獲配1萬1200劑AZ疫苗,7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具原住民身分長者採電話掛號「預約制」,金門醫院則可使用網路掛號預約。疫苗接種合約院所包含社區大型接種站、金門醫院院本部及烈嶼院區、5鄉鎮衛生所、傅仰賢診所、陳水湖診所、吾家內心情診所。疫苗接種QAQ1:不同廠牌的COVID-19疫苗,效果是一樣的嗎?目前核准使用的COVID-19疫苗,均經過衛生主管機關審查其效果與安全性符合標準,可以有效預防COVID-19有症狀感染、重症或死亡。Q2:接種COVID-19疫苗前有什麼注意事項?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以避免疾病本身的症狀與疫苗不良反應相互混淆。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與注射後非常罕見的血栓併血小板症候群可能有關聯,接種前請與醫師討論評估相關風險後再接種。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Q3:接種COVID-19疫苗後若出現這些副作用,請盡速就醫若先前曾因接種疫苗、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的民眾,接種後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無恙後再離開。另外接種後請持續觀察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如果不適症狀持續未改善請儘速就醫診治、釐清病因。由於國外於接種 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出現罕見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大多發生在接種後的 28天內,若接種後出現以下任一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以利醫師釐清病因、給予適當治療。◎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Q4:2劑疫苗的接種間隔要多久?以目前台灣到貨的疫苗而言,AZ疫苗2劑接種須間隔8週以上(指揮中心標準為10~12週)。Q5:對雞蛋或牛奶過敏,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目前COVID-19疫苗並未含雞蛋或牛奶的成份,故對雞蛋或牛奶過敏者,並非COVID-19疫苗接種禁忌症。接種COVID-19疫苗前,皆須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若為過敏體質,應於施打前告知醫師,由醫師評估是否施打疫苗。Q6:有過敏體質,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接種COVID-19疫苗前,皆需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若為過敏體質,應於接種前告知醫師自己的過敏史,由醫師評估是否接種疫苗;接種後也應在醫院休息30分鐘,以確保安全。Q7:接種完COVID-19疫苗後多久我可以得到保護力?◎疫苗注射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疫苗接種後一般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COVID-19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推行疫苗政策國家如以色列的實證顯示,接種一劑Pfizer/BioNTech疫苗後14~20天保護效力近六成,但疫苗保護力持續多久未知,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所需劑次,才能具足夠保護力。◎需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因此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Q8:接種COVID-19疫苗後,我仍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嗎?疫苗保護力並非100%,且目前接種疫苗的人數仍為少數。故在疫苗涵蓋率仍不高的情況下,為預防疾病的發生、保護易感族群,建議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
2021-06-1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形容不出的腹痛小心腸中風!2症狀過4小時速就醫
腹痛是日常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不少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出現腹痛的情況,不過若是出現「難以形容」的腹痛應提高警覺,因為這很有可能是「腸中風」,若未及時妥善治療出現敗血性休克,死亡率高達9成。 什麼是腸中風?和腦中風有何不同? 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表示,腸中風是一種血流無法順利達到腸道所出現的急性疾病,概念和民眾較常聽到的腦中風一樣,血流無法達到腦部容易出現腦中風,無法達到腸道即出現腸中風。 王威傑醫師表示,腸中風主要常見因心臟心房顫動、心律不整、出現血栓,或腸道動脈硬化造成血管阻塞,使血流無法達到腸道,腸道無法吸收氧氣所致。而像是休克、感染使血壓降低等所引起的血流不順、血液缺乏等,也可能導致腸中風,不過此情況並非阻塞完全沒有血流,而是因為到達腸道的血流量大幅減少。另外,正如腦中風一般,血管破裂也是其中一項腸中風的風險因子,不過機率較低。 腸中風風險族群有哪些?醫:慢性病族群要留意! 從上述可見,腸中風的高風險族群多與腦中風的高風險族群相似,包括了動脈硬化、心臟衰竭、糖尿病、三高、凝血疾病、抽菸等,這些都有較高的機率引起血栓、血管阻塞的情況。而像是避孕藥、古柯鹼、安非他命等部分藥物也可能引起腸中風。另外,因疾病重症、正在加護病房治療的族群,容易因感染、休克的情況造成經過腸道的血流量降低,也在風險名單當中。 哪些族群容易腸中風?醫:慢性病族群要留意! 腸中風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腹痛,但此症狀很多問題都會引起,例如吃壞肚子、盲腸炎等。不過即便難以察覺,還是可以從細節中觀察。 王威傑醫師表示,腸中風的腹痛大多「難以形容」,以盲腸炎為例,一般而言多為右下腹或肚臍周圍位置局部壓痛,但腸中風的患者往往只感覺得到疼痛,但指不出特定位置、找不到疼痛點,且往往是一大片的,按壓時不會疼痛。 隨著病況逐漸加劇,腸道因血流不足、缺血等原因無法正常阻隔腸道中的細菌,細菌便可能向外擴散,細菌本身就會產氣,因此患者也容易出現脹氣的情況,且在吃東西時會更嚴重,止痛藥效果不彰,情況嚴重時,出現腸道壞死,形成腹膜發炎、破損,患者就容易出現發燒、血便等症狀。 腸中風嚴重死亡率達9成,腹痛形容不出盡早就醫! 王威傑醫師表示,日前在診間曾遇過一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且出現喘、腹痛的症狀,沒有發燒,初步診斷原認為是症狀相似的酮酸中毒,但後來發現患者無法形容自己的腹痛及疼痛位置,緊急轉往至醫院急診,果然發現腸中風,所幸及時發現,該案例經治療無大礙。 醫師指出,腸中風之所以麻煩的地方在於,危險性高,卻容易和其他疾病、問題混淆,檢查不易,最能準確辨別的就是電腦斷層,但會出現腸中風的高風險族群,很多不適合做電腦斷層。因此提醒民眾平時出現腹痛時,多留意腹痛的情況,並且觀察疼痛持續的時間,若3~4小時都沒有間斷,且發現腹脹情況越來越嚴重,自身又為高風險族群就應盡早就醫檢查。腸中風以12小時內診斷並治療為佳,若為血管阻塞可透過支架、血栓溶解等方式治療,若進展到腹膜炎則需開刀治療,此時死亡率已達7成,若是到了破損、敗血性休克,死亡率高達9成,不可大意。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中風不可拖!每分鐘腦細胞多死190萬個 注意「微笑舉手說你好」三大徵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09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老醫師請命 盼TTP納罕病保護傘
一名八十五歲的老醫師呼喊,盼TTP納入罕病,獲新藥治療,減少復發,增加生活品質。他曾經由彰基送件衛福部,得到「非罕」、「屬後天性疾病」、「有機會自然緩解」、「有治療方式」的回覆,老醫師不氣餒,他說,已傷及腦、心的TTP嚴重病患,仍應納入罕病照顧。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常務理事沈銘鏡解釋,溫韋伯氏因子(vWF)是人體內大型凝血因子,需靠ADAMTS13蛋白酶裂解。TTP病患因ADAMTS13活性降低,巨大vWF堆積在微血管造成血栓。發病死亡率是八成,血漿置換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但半數仍復發。他曾接治一名七歲先天TTP的小女孩。沈銘鏡是國內的血友病之父,他發現國內血友病患因診斷遲、治療落伍而跛行。幾經奔走與努力,成立我國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愛滋病毒汙染血漿分離製造的濃縮凝血因子,血友病人因而感染,為此,照顧一生的血友病患竟反過來責怪沈銘鏡,深受打擊的他,在參與國際會議時,獲悉加熱可殺死愛滋病毒,立即返國建議停止輸入未經加熱之凝血分子。十年後,獲頒壹等衛生獎章。沈銘鏡找到國人靜脈血栓病因,獲王民寧醫藥衛生傑出貢獻獎。他畢生奉獻給血友病、類血友、罕見血液及靜脈血栓病患,於二○○六年獲頒醫療奉獻獎。沈銘鏡說,TTP發生率低,血漿置換風險高,併發症多,復發機率高,美國FDA與歐盟已核准用TTP病患使用罕見孤兒藥 。北慈血腫科主治醫師高偉堯認為,罕病中的PNH,也是罕見複雜的血液疾病 ,也非遺傳性,盼將TTP納入罕病保護傘。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罕病認定有罕見性、診斷治療困難、疾病嚴重度、是否需要遺傳諮詢或有利於疾病防治等原則,予以綜合判定審議,目前請彰基補件中。
-
2021-06-0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2:醫療奉獻獎85歲老醫師呼喊 讓TTP納入罕病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病人很慘。」這是來自85歲的沈銘鏡的呼喊,盼TTP病患納入罕見疾病,獲得新型藥物治療,減少復發,增加生活品質。為此,他曾經由彰化基督教醫院送件衛福部國健署,得到「非罕」、「該疾病屬於後天性」、「有機會自然緩解」、「目前有治療方式」等回覆,老醫師卻不氣餒,他說,對於已經傷及腦部、心臟的TTP嚴重病患,仍應納入罕病照顧。沈銘鏡被稱為台灣血友病之父,目前是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常務理事,他解釋,溫韋伯氏因子(vWF)是人體內的大型凝血因子,需要靠ADAMTS13蛋白酶裂解。TTP患者因產生ADAMTS13抗體活性因而降低,巨大的vWF凝集血小板堆積在微血管而造成血栓。【延伸閱讀:國內血液腫瘤科醫師,對TTP納入罕病的呼籲】過去死亡率8成 TTP患者的辛酸過去,TTP病患發病的死亡率是八成,在使用血漿置換術與免疫製劑後,死亡率才降低,但半數會復發。但沈銘鏡曾接治一名七歲患有「先天性」TTP小女孩,至今已十多年,每三周就要到醫院補充血漿,需輸血四個單位,生活品質堪憐,更不要說輸血隱含的感染風險,而血栓也會持續造成多處器官的損傷。沈銘鏡被稱為血友病之父,是因為他發現國內血友病患因診斷太遲、治療落伍、肌肉關節系統的嚴重損害而跛行,幾經奔走與努力,成立我國第一個血友病醫療中心。愛滋病毒會汙染血漿分離製造出來的濃縮凝血因子,血友病人因而感染,為此,照顧一生的血友病友反過來責怪沈銘鏡。深受打擊的他,參與國際會議時,獲悉凝血分子加熱可以殺死愛滋病毒,立即返國建議停止輸入未經加熱之凝血分子,10年後,沈銘鏡獲頒壹等衛生獎章。沈銘鏡更因發現S蛋白缺乏,C蛋白缺乏和凝血酶缺乏是國人靜脈血栓的病因,獲得王民寧醫藥衛生傑出貢獻獎。他畢生奉獻給血友病患、類血友病和罕見出血性疾病病患及靜脈血栓病患,於95年獲頒第16屆醫療奉獻獎。美國FDA已核准新藥 盼國內能將TTP納入罕病照顧沈銘鏡說,TTP發生率低,血漿置換風險高,預後併發症多,患者恍如抱著不定時炸彈過生活,如今美國FDA已核准新藥可以緩解嚴重症狀,盼國內能將TTP納入罕病照顧,引入罕藥治療。台北慈濟血腫科主治醫師高偉堯也認為,罕病中的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也是罕見而複雜的血液疾病,也非遺傳性,盼也能將TTP納入罕病保護傘。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指出,罕病認定有罕見性、診斷治療困難、疾病嚴重度、是否需要遺傳諮詢或有利於疾病防治等原則,予以綜合判定審議,目前請彰基補件中。「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neThirteenthAlliance
-
2021-06-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疫苗前先吃藥止痛 醫師引用美國說法:毋湯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掀起民眾搶打疫苗的風潮,但最近兩天接連發生3起注射後引發血栓的案例,讓部分民眾開始裹足不前,心臟科門診接到不少詢問電話;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今天表示,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不建議預防性服藥預防血栓,已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仍可施打疫苗,只要注射後做好「壓迫止血」,避免出現嚴重血腫情形。民間流傳,注射AZ疫苗之後可能發燒、全身痠痛無力,很多人注射前服用1至2顆普拿疼減輕身體不適,或服用阿司匹靈、其它抗凝血藥物預防形成血栓,而員榮醫療體系心臟內科接到心血管疾病患者來電詢問,可否預防性服用?或有血栓相關病史、目前服用抗凝血劑可否注射疫苗。員榮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裕峰說,注射疫苗後的副作用確實讓部分民眾怯步不前,最近連續兩天出現3起血栓案例,讓心血管疾病患者擔心,其實根據目前資料統計,注射AZ疫苗4至28天後,如果出現持續性頭痛、癲癇、腹痛超過24小時、下肢腫脹或疼痛或胸痛及呼吸困難等情形,均可視為血栓可能的症狀。陳裕峰指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血栓疾病史者注射疫苗後有較高機率的不良反應,因此已服用抗凝血劑患者仍可施打疫苗,只要注射後做好「壓迫止血」,避免出現嚴重血腫情形,有人認為先服用抗血栓藥可預防發生血栓,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不宜使用阿司匹靈或其他抗凝血藥物來預防血栓形成,以免加重出血機率。美國CDC也不建議施打疫苗前,使用藥物預防注射後的副作用,如果真的不舒服再用藥減緩疼痛不遲;此外,注射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也可能會減低疫苗效果。陳裕峰說,整體而言,注射疫苗絕對利多於弊,民眾務必要施打疫苗,才能阻絕新冠病毒橫行,有疑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可親自就診或運用視訊診療、電話診療,請醫師評估以除解除疑慮。
-
2021-05-28 該看哪科.婦科
婦人倒臥血泊!陰道出血憂染疫不願就醫 手術6小時救命
嘉義42歲婦人日前陰道陸續出血,因憂心醫院有染疫風險,不願就醫,僅在家自行服藥,25日傍晚上廁所突血崩出血2000c.c 休克,臥在血泊中,家人發現送醫一度命危,經嘉義醫院院長黃元德急救近6小時、輸血3000多c.c終於救回一命,婦人術後熱淚盈眶說,「謝謝醫師救命,讓我活下來!」婦人經過1天休養、生命跡象穩定,恢復情況良好,昨和丈夫見面時熱淚盈眶,直言彷若隔世「活下來的感覺真好」,也不斷感謝黃元德救命之恩。院方表示,該婦人上月到某醫院做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後,陰道陸續出血,但婦人見疫情嚴峻,到醫院看診可能染疫,一直不願就醫,每次出血都自行服藥,本月25日傍晚因出血不舒服,請丈夫買晚餐、她去上廁所,不料丈夫返家發現,妻子已倒臥血泊中,立即叫救護車送院急救。「出血太嚴重了!」黃元德表示,該婦人到急診時,陰道持續大出血,僅在院出血量已超過2000c.c,進入休克狀態,他研判病況危急、須立即開刀,但婦人大量失血造成手術中血液完全無法凝固,每縫1針就多2個洞出血,所有傷口出血都有如潺潺溪水般,止血十分困難。黃元德說,當下研判婦人已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DIC),失去凝血功能,決定迅速切除子宮,在術中血流不止時,接力用了大量纱布,強力壓迫血管叢2個多小時,維持生命。他說,手術除不斷止血爭取時間,同時還幫婦人輸入超過3000c.c 血液,大量補充凝血血清、血小板,終於成功止血救回婦人性命,事後發現止血紗布聚集起來,超過1顆足球大小,他在手術室忙了近6小時。黃元德說,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大部分可用藥物控制及定期追蹤,不急著開刀;如肌瘤造成經血量過多、經期拉長導致貧血,或壓迫到膀胱或直腸造成頻尿、排尿不易等症狀,建議接受手術切除,術後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及造成貧血、不孕等問題,仍需返診追蹤、不能輕忽。
-
2021-05-2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預防再度心梗下猛藥 小心缺血變出血
一名80歲老先生因胸痛、胸悶、暈眩由家人送急診,檢查發現為心肌梗塞,醫師緊急給予雙重抗血小板(雙抗)藥物治療,不料送至加護病房後,卻發生腦出血現象,還好出血範圍不大,立即更換藥物後,狀況獲得控制。醫師提醒,年紀大、服用止痛藥或抗凝血劑的患者,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時應優先選出血副作用較低的藥物,以免發生出血危機。急性心肌梗塞高居台灣死亡原因第二位,發生率每10萬人口約50-60人。亞東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杜宗明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會造成心肌壞死,導致心律不整、心臟突停、休克,合併肺積水、呼吸衰竭等急重症。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家族史、抽菸、血脂肪異常、高血壓、糖尿病、運動量少等。急性心肌梗塞約有一半過去完全沒症狀,有症狀者主要為患者會感覺有如大石壓胸或心絞痛等。在治療方面,除了抗血小板等藥物外,也會依患者血管狹窄狀況,進行心導管支架置放術或外科繞道手術。而根據國內外治療指引,急性心梗後,無論有無置放支架,沒有高出血風險的患者都應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年,雙抗藥物包括阿斯匹靈和P2Y12抑制劑,目前台灣P2Y12抑制劑主要有3種,其中2種因吸收快速、抑制血小板活性,雖為強效藥物但出血風險較高,另1種藥物則因必須經過肝臟代謝才發揮藥效,相對出血風險小、較為安全。因此,臨床通常建議急診醫師,當收治的患者年紀較大或本身有高血壓、腎功能差等狀況時,應選擇強度較低、出血風險較小的P2Y12抑制劑。此外,若是心房顫動並正在服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的患者,也不能與雙抗藥物併用,以免引起出血危機。MAT-TW-2100614-1.0-05/2021
-
2021-05-19 新聞.健康知識+
長者熱傷害人數今年恐升 居家防疫、防中暑這樣做
台灣近期夏季連日高溫炎熱,各縣市至少達攝氏36度以上,需嚴防長者、幼童發生熱傷害。輔大醫院醫務秘書哈多吉指出,罹患熱傷害的長者常伴有神智不清等失智症徵狀,會忘記喝水,如今疫情爆發,年輕家屬不見得會同住照顧長者生活,今年長者熱傷害人數可能會上升,建議防疫之餘,晚輩可多多打電話,提醒長者記得喝水、按時吃飯等。疫情下待在家要注意室內輻射,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長者、幼童體溫調節不佳,要多喝白開水,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冷氣設定在26至27度,從戶外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不開冷氣時也應該保持室內通風;穿寬鬆又透氣的衣服有助於散熱,領、袖、褲腿等開口處敞開,穿起來會更涼快。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今天日全台高溫炎熱,南投及南部地區有局部攝氏38度以上極端高溫的機率。在高熱環境下,身體散熱功能不良,容易造成中暑,65歲以上長者且有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良者,以及年紀小於5歲的幼童,是高危險群,若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如腦病變、急性肝衰竭、腎衰竭、肺水腫、心肌病變、心臟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橫紋肌溶解症等,死亡率極高。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說,長者的口渴感覺不明顯,加上年紀大了,常常會忘記喝水,沒有腎臟、肝臟疾病的長者,每日建議飲水量2000毫升,建議家屬先幫忙裝好,再定時提醒、確認長者有無飲水。黃國晉補充,長者切勿於大中午高溫狀況下外出,待在家中,以防止水分蒸發速度太快,並維持屋內濕度;戶外涼爽時,如清晨、黃昏,可以出門運動,但老年人不適合進行長途運動,若有三高疾病者,記得要先吃藥再出門。國健署提醒,若家中長輩及孩童出現疲倦、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要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並飲用加鹽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儘速就醫。
-
2021-05-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突然腳好腫當心!醫:影響血液回流,嚴重恐截肢
懷孕期間孕婦經常有腳腫經驗,因為逐漸膨大的子宮可能壓迫靜脈,而影響血液回流。「醫師,我本來以為生產完後,腳腫就會消退,但是我的腳卻越來越腫。」三十多歲的年輕婦人指著明顯腫脹的左腿抱怨著。出現單側腳腫時,往往要考慮到深部靜脈栓塞,所以醫師安排了進一步檢查,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柏偉醫師回憶,「經由血管攝影發現她骨盆腔裡的髂靜脈已被血栓完全阻塞,所以我們利用導管介入將血管打通。這患者的狀況較特殊,她的髂靜脈先天上被隔壁的髂動脈壓迫,然後又加上懷孕,所以使得靜脈血流受阻,漸漸形成血栓而完全阻塞。」利用導管打通血管後,靜脈血液終於可以順利回流,患者的左腳便漸漸消腫。陳柏偉醫師說,倘若反覆出現靜脈栓塞,就得考慮置放髂靜脈支架,抵抗外在壓迫讓血管保持暢通。深部靜脈栓塞影響血液回流,嚴重恐截肢陳柏偉醫師指出,在正常狀態下,血管中不應該出現血栓,如果發現血栓就必須積極尋找原因,例如凝血功能有問題、使用某些藥物而讓血液較容易凝固、血管中有放置管路、血管遭到壓迫、或是因為長時間臥床而缺乏活動等。深部靜脈栓塞可以分成急性與慢性,陳柏偉醫師解釋,急性深部靜脈栓塞最常見的症狀是單側腳腫,如果深部靜脈栓塞很厲害,下肢血液完全無法回流,將導致脹痛、肢體發紫,若不及時搶救,恐怕會演變成腔室症候群,而需要截肢的狀況。慢性靜脈栓塞臨床上不容易辨別,患者的腳可能沒有很腫,但是肢體末端出現色素沉積,顏色變得比較深,甚至會形成一些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深部靜脈栓塞還可能導致另一個相當致命併發症,即「肺動脈栓塞」,因為深部靜脈的血栓可能隨著血液流回右心房、右心室,再被送入肺動脈,肺動脈被血栓阻塞時,血液便無法進行氣體交換,使身體缺氧。患者會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是臨床上重要的急症之一。「懷疑深部靜脈栓塞時,一般會安排靜脈血管超音波檢查」,陳柏偉醫師說明,「通常在血管超音波下,動脈血管壓不扁,靜脈血管壓的扁。所以若超音波發現靜脈血管壓不扁的時候,代表靜脈壓力過高,靜脈回流有問題。」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醫師會評估靜脈栓塞的位置與嚴重度,然後擬定治療計畫,陳柏偉醫師提醒,「當然也得找出形成血栓的原因,有些患者是因為腳腫來就醫,結果在詳細檢查後發現是癌症、血液疾病、或紅斑性狼瘡等問題。解決深部靜脈栓塞的同時,也要針對原因治療,以降低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會。」積極治療,打通靜脈栓塞陳柏偉醫師說明,出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需要使用抗凝血劑,較輕微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較嚴重的患者得住院使用針劑抗凝血劑。若狀況更嚴重,便需要血管介入治療,「我們會進行血管攝影,確定血栓的狀況,然後放置『溶栓導管』。」陳柏偉醫師說,「醫師可以經由大腿或小腿的靜脈放入導管延伸到肚子的大靜脈,讓溶栓導管位置涵蓋血栓,然後經由溶栓導管釋放溶栓藥物。在滴注半天到一天後,大多就能發揮血栓溶解的效果。」血管介入治療除了可以放置溶栓導管,還可能會搭配氣球擴張或放置靜脈支架,以提升治療成效,降低日後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率。「如果患者肚子內的髂靜脈有狹窄或纖維化,可以考慮放入特製的靜脈支架。」陳柏偉醫師說,「由於靜脈管徑較大、血壓較低,容易遭到壓迫,所以可以使用支撐力較足夠的靜脈支架,以維持靜脈暢通。」血管介入,處理洗腎廔管近年來血管介入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可以處理深部靜脈栓塞、冠狀動脈狹窄、周邊動脈阻塞,也可以處理動靜脈廔管的問題。洗腎廔管是將動脈與靜脈接在一起,以進行血液透析。「因為患者每周需要三次血液透析,維持洗腎廔管的暢通相當重要。」陳柏偉醫師解釋,「洗腎廔管一般會比靜脈表淺一點,所以只要把手輕輕擺在上面,就可以感覺到血流一陣陣通過的感覺。患者可以自行觸摸,如果感覺血流變弱、消失,就要趕快回診讓醫師檢查。」醫師可以使用超音波檢查血流、以及血管是否有阻塞,爾後可以進行血管攝影,了解血管阻塞的狀況。「如果洗腎廔管狹窄,可以進行導管氣球擴張,恢復暢通。」陳柏偉醫師說,「如果較晚就醫,血管裡已經有血栓形成,所需要的術式有可能會比較複雜。」陳柏偉醫師提醒,洗腎患者記得每天評估洗腎廔管,可以用手觸摸,評估血流快速通過的感覺是否變弱、消失;可以用眼睛看,看看手臂是否出現不對稱腫大,這些都是血管狹窄使血流受阻的徵象。 另外,洗腎廔管若出現紅腫、疼痛、流血不止等狀況,請盡快回診,及早治療才有機會保存洗腎廔管的功能!原文:
-
2021-05-10 養生.聰明飲食
冬吃蘿蔔夏吃薑 營養師提醒身體出現一事不宜吃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薑是料理重要辛香料,調味去腥,營養價值高。所謂「薑是老的辣」,老薑的辛辣味最強,薑辣素含量最多,具有抗發炎、防癌、祛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初期感冒、止吐止暈等效果。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薑的熱量低,含有獨特的「薑辣素」,主要含有薑酚和薑醇兩大成分,提供了一種刺激素,也就是植化素,提高抗氧化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可抗發炎反應。夏季濕熱是百病之源,吃薑可去除濕熱,劉怡里指出,薑是刺激的辛香料,中醫觀點「薑能祛寒解表」,在受風寒的感冒初期,可喝薑茶預防感冒,緩解不適;冬天喝薑茶,可讓手腳溫暖,幫助血液循環;女性生理期間,喝黑糖薑茶可改善經痛;暈車暈船的人吃薑,可減緩暈車欲吐的不適感。也有研究顯示,「薑可以減肥」,劉怡里解釋,因為薑能燃燒、加速血液循環,讓體溫增加,有促進排汗效果,但不能減脂。劉怡里強調,當身體出現中醫說的上火情形,如發燒、有黃痰、長痘痘等,不宜吃薑,以免火上加油。也因為薑辣味多,有刺激感,大量吃會影響血壓、抑制凝血功能,有胃潰瘍發作出血的人、血壓高的人,宜減少攝取。
-
2021-05-0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別渴了才喝水!醫:小心血栓,2NG喝水習慣快改
喝水對身體運作非常重要,身體缺水不單單只是口渴,還容易引起其它疾病,例如民眾擔心新冠疫苗帶來的副作用:血栓,在身體缺水時就容易出現,恐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 血栓3大成因,缺水就佔其二!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血栓的形成原因主要分成3大類,包括了凝血狀態、血流異常、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如使用避孕藥者、罹患腫瘤、抽菸、肥胖等族群易有凝血異常。搭飛機、久臥在床、久坐不動、行動不便、靜脈曲張則容易出現血流異常。日常生活受傷導致血管破裂、感染等,則可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3者也可能同時存在,情況越多越容易引起血栓,3者皆有則血栓機率更高。其中身體缺水就與凝血狀態、血流異常有關。 缺水各器官都受影響,包括中風、心肌梗塞! 洪暐傑醫師解釋,人體約有7成是水份所組成,身體各處都需要水,也包括了心、腦、肺、肝、腎等各大重要器官,身體缺水將不僅容易讓血液呈現濃稠的狀態形成凝血,也將導致身體各處血流下降容易阻塞,兩項血栓風險提升,各器官的不良影響機率也會升高,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肝衰竭、肺栓塞等。喝水2大NG習慣,別拿咖啡、茶當水! 衛福部建議成人應每日飲水達1500CC,不過許多民眾也常見有不良喝水方式,例如口渴了再喝水就好,或以可樂、手搖飲、含糖飲料、咖啡、茶飲當作水份來源。洪暐傑醫師表示,錯誤飲水習慣可能出現其它問題,適時適量補充水份才能幫助維持健康。 洪暐傑醫師說明,當身體出現口渴訊號時,代表身體已經呈現缺水狀態,這時才補充些許水份是解除當下口渴,未必真正解決體內的缺水問題,恐怕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水狀態而不自知。當發現尿量減少、顏色變深時,往往已是身體嚴重缺水的警訊,應盡快補充水分。 只喝茶飲或飲料,也許能補充到水份,但飲料中含有其他對健康不利的成份,例如咖啡、茶飲含有咖啡因,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腸胃刺激、胃食道逆流、甚至咖啡因成癮。再加上茶葉跟咖啡有利尿作用,更容易將水份排出體外。至於可樂、手搖飲、含糖飲料「當水喝」更危險,糖份是最甜蜜的毒物,長期過量食用不但易造成肥胖,也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 避免缺水釀血栓,風險族群留意補充水份! 洪暐傑醫師提醒,正常的喝水對人體而言非常重要,部分不易補水或水分容易流失的族群更是要注意,如外送員、廚師、工人需長時間在高溫環境工作容易流失水分;上班族常常需要在冷氣房內工作,身體水分易在無形中蒸發;運輸業司機、無塵室工作者,則因為工作型態無法經常如廁,飲水量自然得控制,因此更容易缺乏水份補充,不僅易讓身體缺水,也有較高的泌尿道感染風險。建議工時期間仍要多喝水,避免健康亮紅燈。 《延伸閱讀》 .依時段喝水更有利健康!排毒又防癌,全天喝水攻略大公開! .乾旱限水也不能讓身體缺水!醫:喝太少恐增腎衰竭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5-0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保護心肝寶貝 定期做腹超
旅客到阿拉伯遊玩,到了清真寺。旅客問導遊:「為什麼那麼多人在膜拜?又看不到阿拉在哪裡?」導遊:「阿拉無所不在!」有些東西是人眼看不見的,例如不可見光;有些東西是人耳聽不到的,例如超音波。人體很多器官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例如手、腳、眼睛、耳朵;有些是看不到但感覺得到的,例如我們會感覺心臟的跳動,會感覺肺部幫我們呼吸,會感覺尿道幫我們尿尿,大腸幫我們排便。但有些內臟器官深藏人體裡,看不到、摸不到、感覺不到,只有當它生病的時候,才發覺它的重要性。這其中,肝臟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因為它平常摸不到,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小便像茶葉色,眼睛黃了,或肚子大了起來,才發現原來是心「肝」寶貝出了問題。肝臟功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它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器官,肝不好,會水腫,會有腹水,因為肝臟合成的蛋白不成。它也會合成凝血因子,肝不好,這些凝血所需的因子缺乏,因此肝硬化厲害或猛爆性肝炎,容易瘀青、易出血。肝也是人體解毒的器官,肝不好,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毒素無法排除,此時,蛋白質代謝的廢物淤積在血液內,流到腦部,造成肝昏迷,甚至死亡。肝這個器官也是B、C肝炎病毒愛好攻擊的標的,人體一旦感染B、C肝,輕則纖維化,重則肝硬化,最後導致肝癌逼人於死,人癌雙亡。面對感覺不到它存在的阿拉也好,肝臟也好,知道如何培養智慧,讓它可以為我們保平安是很重要的,對肝臟而言,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期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的習慣,才能擁有好心肝,也才能到中東地區旅遊,拜見阿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4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5-01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慢病最愛問【抗凝血劑】靦腆醫廚Dr.cook:服用抗凝血劑不能吃這些東西?搞懂抗凝血劑才是關鍵
「醫師,我心臟有放支架,有在服用保栓通,是不是不能吃火鍋?」「醫師,我以前中風過,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是不是也不能吃火鍋阿?」上述的這些藥品名稱「保栓通」、「阿斯匹靈」,其實不是抗凝血劑,而是抗血小板藥物,其藥物交互作用的機轉並不牽扯到維生素K(Vitamin K),自然就不需要注意高維生素K食物的攝取。 延伸閱讀:放血治療中風?趕快阻止他維生素K是促進血液凝固不可或缺的維生素,且多以深綠色的菠菜、綠花椰菜、高麗菜等為主,且這些葉菜類也是火鍋中不可或缺的配菜,因此造成民眾有服用抗凝血劑不能吃火鍋的迷思。抗凝血藥物與抗血小板藥物有哪些不同呢?1. 抗血小板藥物:預防「動脈」血栓,常用於預防二次中風、心肌梗塞、有置入動脈支架患者。2. 抗凝血藥物:預防「靜脈」血栓,常用於肺栓塞、深部靜脈栓塞、心房顫動病人。(以上為原則,臨床使用能需根據臨床醫師判斷) 而抗凝血藥物又分成傳統與新型兩種,真正需要注意高維生素K食物攝取的Warfarin(傳統型),已經很少使用。因為,服用Warfarin病患要密切追蹤凝血功能,還要避免許多與之有交互作用的藥物、食物。 最後,無論你是服用哪一種,都要避免再服用有出血傾向的藥/食物,包含消炎藥、類固醇、抗血脂藥物、活血化瘀/有抗凝血效果的中藥(芍藥、當歸、川芎、丹參、牛膝、麻油、紅花、桃仁、黨參、西洋參、生薑、薑黃、菊花)、有抗凝血效果的保健食品(銀杏、靈芝、大蒜精、納豆激酶、魚油)及避免過度攝取木瓜、蔓越莓、石榴等。若出現任何出血的情況,例如血/瀝青便、身上不明原因瘀青與出血點、咖啡狀嘔吐、頭暈、心悸的狀況,就必須立刻停止服用藥物,並盡速回診就醫!住院醫師-李冠毅 | 立即與專家諮詢 | WaCare我的健康社群 |【延伸閱讀】-噗妮聊護理/當身體出現「暫時性」症狀時,小心中風離你不遠!-Lemon L. Yoga/心臟病患者多是不快樂的人? 三種體位及呼吸法舒緩壓力-施昀廷/ 風濕免疫患者也是過敏兒!補對地方才不會出錯【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4-2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不自我設限 血友病患也能活出自信光采
血友病患醫療上要長期抗戰,健保每年挹注在1200名血友病患藥物資源約34億,高雄長庚等醫院也扮演醫療後盾,高雄長庚血友病中心主任蕭志誠照顧患者健康,也像是心靈導師,鼓勵病患只要落實醫囑,生活其實與常人無異,一樣能追逐夢想,發光發熱。高雄長庚醫院響應世界血友病日「順應變化Adapting to change」主題,今天起連3天在兒童大樓一樓辦「友凝友我 充電挑戰」血友病衛教展覽,邀血友病友分享治療心得,也鼓舞更多病友能勇敢跨出改變的那一步。展覽現場設置飛輪互動裝置,邀請民眾透過騎乘飛輪替病友「充電加油」,將累積的里程數轉換為「充電圓夢基金」,盼藉由大眾的行動支持,讓更多病友得到實質幫助。蕭志誠指出,國內約有1200名血友病患,幾乎都是男性,臨床較常見症狀除關節出血,部分病友會發生關節病變,只要做好預防性治療與個人化醫療管理,生活其實與常人無異,能放心嘗試許多事情,治療上最怕產生抗體,但醫療日新月異,很多棘手狀況都能克服。蕭志誠也說,許多人將血友病、白血病兩者混淆,世界血友病聯盟將每年4月17日訂為世界血友病日,就是希望大眾能對血友病有更多認識,血友病主要治療方式為預防性注射,每周施打1至2次長效型凝血因子,搭配個人化醫療輔助工具,就能有效降低病友出血風險。28歲血友病患阿旭目前在南科工作,他說,因為疾病,在成長過程中,他要比同儕更謹慎,有時候是老師等旁人會反應過度,許多活動無法參與,其實只要做好醫療,就能和血友病當好朋友,彼此相互理解,就能跨出去,也能過得自信精采。
-
2021-04-20 癌症.抗癌新知
為什麼化療會讓身體變虛弱?從戰爭中獲得啟發的治癌「毒藥」
化學療法與地獄之門為了治療癌症,我們受了種種煎熬,埋在那些煎熬深處的種種,訴說我們為求了解癌症費盡多大的心力,以努力了解癌症自相矛盾的個性,學習它的強勢、無理性的變化、特殊依賴、模式、手術方法,以及弱點。儘管癌症生物學和癌症治療是分開的主題,但也彼此交織在一起,只是聯繫兩邊的道路並不一定呈直線前進。隨著基礎科學的發展,癌症療法有了突破,行進方向就反了過來,變成從癌症治療方式揭露癌症各方面的基本知識。當科學家對癌症性質還不太了解的時候,一開始是用有毒藥劑來治療癌症的。這些藥物出現的故事,一方面令人震驚,卻也讓人深思。這些後果難計的毒物有不少到現在還在用,而且毫無疑問地形塑了我們對癌症的看法。而故事的起源完全出人意料,與人們想像的實驗室相去甚遠。是機緣巧合,也可以說有點諷刺,化學療法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暴行。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三日,美軍中校史都華.法蘭西斯.亞歷山大(Stewart Francis Alexander)接到電話,要他趕快收拾行裝,一架飛機在等他。有人給他做了簡短簡報,三天前德軍轟炸了位於義大利南部的巴里港,這是盟軍武力的重要樞紐。盟軍驚呆了,因為當時他們認為納粹空軍已焦頭爛額,根本無力攻擊此處,因此沒有防備,甚至全港燈火通明,替德國人照亮前路。炸彈從天而降,揭開恐怖場景。一千名盟軍士兵在第一輪攻擊中喪命,數百名水手在沉船時跳水逃難。他們浮上水面後,全身覆蓋著從擊毀船隻漏出來的油狀化合物,許多人注意到這油有大蒜味。然後他們開始出現奇怪的症狀,許多人都說自己有燒灼的痛感,但沒有把這些症狀和油聯想在一起,因為那些油看來只是透過制服沾上皮膚的機油。從黃昏到晚上,他們不斷喊著皮膚被燒得好痛,醫務人員注意到他們長出水泡了。過了晚上甚至出現更嚴重的症狀,除了皮膚灼痛外,數百名士兵失明了。盟軍高級司令部知道這些症狀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這就是他們打電話給亞歷山大的原因,但他們接到高層命令,不准透漏內情。亞歷山大隔天就抵達巴里港。他檢查病人,詳細詢問病情,發現以下徵狀:皮膚灼傷、失明、大蒜味—這一定是芥子氣中毒。亞歷山大受過化學戰的訓練,他毫不猶豫地告訴醫務人員該如何救治這些痛苦的士兵;但是當他帶著調查結果回去向指揮官報告時,迎接他的回應卻如石沉大海,只是叫他繼續工作,治療病患,對知道的事情不要聲張。他非常清楚,盟軍正試圖遮掩事實,闖禍的是他們自己一艘載滿芥子毒氣彈的船。幾週後,八十三名士兵死於有毒的「友誼之火」,一場豬隊友誤傷自家人的毒氣侵襲,附近城鎮受到空飄毒氣擴散波及,死亡平民無法精確計算,粗估多達一千人。一段時間後,人們才知道,在被炸毀的二十八艘軍艦中,有一艘名叫「約翰哈維號」(SS John Harvey)的船要負責,它載的毒氣炸彈被德國炸毀致使毒氣外洩。超過十二萬磅的黃色氣體溢入海灣或隨海風飄散,無差別地傷害毫無戒心的平民。盟軍下令掩蓋真相,因為戰爭雙方都簽下不使用化學武器的合議,但約束力薄弱,彼此都不信任對方,都在儲備芥子毒氣準備還擊。無法切確說出亞歷山大到底救了多少生命,也無法量化他的治療手段到底為病患減輕多少痛苦。只等有一天揭開這起意外的機密面紗,他會獲得表揚。但當他回到家鄉之所以被人記得,卻是因為他帶回去的東西—他的手提箱裡裝滿毒氣受害者的組織樣本。醫生很快開始分析樣本,發現一個共同特點:受害者在淋巴結及骨髓中的白血球全都呈現大量耗損,而這些系統恰好是淋巴瘤患者細胞發狂分裂的地方。當時,耶魯大學有兩位藥理學家路易斯.古德曼(Louis Goodman)和亞佛烈.吉爾曼(Alfred Gilman)受到委託研究「氮芥」(nitrogen mustard)的治療作用,因此兩邊就有了連結。他們突然想到,用在戰爭的毒氣具有雙重性,這種奇怪的化合物就像結合善意與邪惡的「化身博士」,既可用在戰場上,也能存在醫生診間。這個想法像是遠距離長射,但他們說服自己值得一試。他們設計一個實驗測試自己奇怪的想法,他們認為毒氣可能是人們期待已久的化學藥物。以小鼠進行的一系列實驗證明了古德曼和吉爾曼的假設:很明顯,氮芥化合物可顯著縮小小鼠淋巴瘤。即使一開始這個假設看來可能性很低,現在看來已經不那麼瘋狂了。一股興奮感彌漫在兩人之間,他們可能已經發現一種抗癌藥物。然後,這兩位藥理學家去找同校的胸腔外科醫生古斯塔福.林斯科格(Gustaf Lindskog)請他幫忙進行下一步驟。他們向林斯科格提出一個聽起來很瘋狂的要求,希望他在淋巴瘤患者身上使用氮芥。他們給林斯科格看了很多讓人驚訝的老鼠臨床數據,最後取得同意。林斯科格開始用化學藥劑治療病人,第一例病人患有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in’s lymphoma)已經發展到嚴重的呼吸道阻塞。這是一個重症案例,在他身上已用盡所有的醫療選項。但令所有人驚訝的是,用藥之後,患者的腫瘤變小了。然後林斯科格又把化學藥物注射到其他患者身上,結果相同。研究三人組興奮不已,把他們戲劇化的醫療成果透露給軍方,但興奮只有一下子。由於美國毒氣戰計畫仍屬保密階段,他們被要求保持沉默,以致這麼驚人的成果要等三年後才獲准發表。這項研究終於在一九四六年發表,引起一波興奮熱潮。幾世紀以來,癌症治療法一直以手術和放射線治療為主,成功與否要看癌細胞是否擴散。如果擴散了,放射和手術的效果當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能有一個可在體內遊走、無論癌細胞藏在哪裡都找得到、能打仗的藥,這是由來已久的夢。當然,對於那些無法切除或放射處理的「液體」(liquid)癌症,例如白血病和淋巴瘤,化療是唯一想得到的解決方案。氮芥的成功引發了誘人的可能性:說不定可以一舉開發出治療癌症、甚或治癒癌症的新藥。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醫師都被這種可能性吸引。從第一劑化療藥物成功幫助了全國各地的淋巴瘤患者,便迎來了腫瘤學的新紀元。這劑藥的誕生背景充滿隱喻,它的靈感來自某種毒物,是一種為了殘害並擊潰敵人意志所設計,在死亡之雲中緩慢移動的物質;它的治療潛力則是人類在最黑暗的數年間因為一起恐怖意外而發現的。著名的腫瘤學家文森.戴維塔(Vincent DeVita Jr.)曾寫下氮芥作為化療藥物廣泛使用初期的氛圍:「如果人們讀過當時的文獻,就會知道大家真的萬分雀躍,認為這些藥物也許可以治癒癌症病患。」可悲的是,當藥物被大量吸收,藥效過了一段時間後,證明一切都高興得太早。氮芥引起的緩解狀況非常短暫且不完全,雖然藥物在幾週內就能「軟化」典型的腫瘤硬塊,但癌細胞隨後又蹦出重生,再次盤據淋巴結,長出滿滿的惡性腫瘤。這無疑是一記重拳打在脆弱但誘人的化療希望上。狂喜之後是悲觀,化療藥物能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改善癌症患者嗎?此療法的前景再次被不確定性籠罩。氮芥之所以會有用是因為它攻擊DNA本身,DNA的核苷酸或鹼基對透過氫鍵的相互作用而連結。在所有原子結構的連接關係中,氫鍵是最弱的,它們是分子鍵的「輕輕一握」。這對DNA的功能很重要:當細胞分裂時,DNA的螺旋結構必須能夠輕鬆展開,把每條鏈暴露出來才能進行複製。二十三對染色體全部必須在細胞分裂先複製自身,每個新細胞都要一個拷貝。氫鍵的柔韌性使DNA具備動態—當特定基因被點名時,先像拉鍊一樣拉開,轉錄成RNA,然後變成蛋白質,或準備進行細胞分裂,然後再快速地拉回去。氮芥的作用是找出核苷酸鳥嘌呤,然後把它與配對的核苷酸胞嘧啶之間的輕輕一握改為「緊握不放」。這樣DNA的拉鍊就無法拉開,也就可以有效防止細胞分裂。當然,氮芥無法辨別哪個是正常細胞,哪個是癌細胞,因此氮芥流過身體時會一視同仁地將每個遇到的細胞DNA鎖住,原地凍結,就像泊車小弟把防盜鎖卡在汽車輪子上一樣。這種「攻擊」後的狀況是可想見的,那就和直接把毒氣注入患者靜脈是一樣的結果。注射數小時後,一陣噁心襲來,然後是不停嘔吐,因為身體正努力把毒藥吐出來。接下來數週,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的數量急劇下降,產血所需的細胞分裂被氮芥中斷。患者身體出現瘀青,因為凝血功能被抑制;感覺嚴重倦怠,因為貧血。如此大量耗損,讓患者連最基本的照顧自己都做不到。免疫系統也大幅衰弱,感染機會增加。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多的細胞DNA被鎖住,頭髮停止生長,開始脫落。本來會迅速分裂的腸壁細胞被殺死,以致無法控制地不停腹瀉;腸道出血,拉出的全是黑便和焦油塊狀物。病患變得不育,因為毒藥也會攻擊生殖器官的細胞;出現口瘡,輸送藥物到全身各部位的靜脈開始發黑。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終點,世界開始踏上恢復正常的緩慢過程,圍繞化學療法的悲觀情緒和對氮芥的失望已升高到令人重新思考。但也許化療興起的原因是必須出現新療法呢!令人不安的事實是,癌症治療已經停滯了幾個世紀,療法僅由兩個手段構成:先以手術盡可能地切除,剩下的就用放射線處理。當傳染病越來越不是問題,癌症治療卻仍無進展。癌症在一九二六年已成為美國第二大死亡原因,但是人們不需等太久。一九四七年,哈佛大學的病理學家席尼.法伯(Sidney Farber)發現了「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學名氨基甲基葉酸),能讓白血症病童得到緩解,再次燃起化療藥物做為癌症第三線藥物的希望。※ 本文摘自《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作者:崔維斯・克里斯托弗森譯者:潘昱均出版社:奇光出版 出版日期:2021/04/08《抗癌真相:癌症代謝療法如何反轉現行療法謬誤,形塑癌症治療的未來》書封。圖/奇光出版提供
-
2021-04-18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輪椅族血友病病友重新再「站」 每日步行10公里謝醫師
血友病是一種凝血功能障礙疾病,患者的關節常因長期反覆出血,造成病變;血友病病友王華舘1歲時確診為重度A型血友病患者,25歲時關節破壞嚴重、變形無法行走,以輪椅代步10年,原以為就此與輪椅為伍,但因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一句「你人生真的要這樣嗎?」他毅然決定做關節置換手術,術後透過復健找回行動力,每日堅持步行10公里,誓言將年輕時沒走的路,統統走回來。根據最新健保資料統計,台灣領取重大傷病卡的血友病患者超過1500人,登錄在家治療之個案,至2020年有896人,其中676人為A型血友病患者,重度552人,中度68人,輕度81人。為嚮應世界血友病日,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舉行記者會,邀集血液科專家及血友病病友分享相關經驗。年近50歲的血友病患者王華舘於會中指出,早年沒有健保給付,父母為了籌措藥費,至少賣了5棟房子,無奈當時沒有預防性藥物,只能等到出血相當嚴重、忍無可忍才會往醫院跑,但因此練就他超乎常人的忍痛能力。王華舘1歲時因缺乏第8凝血因子,確診為重度A型血友病,從有記憶以來全身就經常莫名出現多處淤青、關節腫脹疼痛,晚上關節血腫,常不好意思半夜打擾家人,忍痛到早上才告知與就診,真的痛苦難耐,才到醫院注射血漿,平均1到2個月就需治療一次。到了25歲,王華舘關節嚴重變形無法行走,只能以輪椅代步,以為自己一生都無法靠一己之力,重新站立,因而有過輕生想法,幸台大醫院名譽教授、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一句「你人生真的要這樣嗎?」點醒了他,讓他決心擺脫輪椅人生,接受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手術,如今不僅可以步行,還堅持每日一定要走上10公里,將年輕時沒走的路,統統走回來。另一名血友病患者、金曲歌王Leo王也至現場,用歌聲勉勵病友勇敢追夢,並揮動自身關節,展現治療後,並有一樣能生活如常。沈銘鏡說,血友病治療自1995年即納入健保給付,且長期陸續引進新的長效藥物,如今血友病治療已從早期出血才治的「需要性治療」進步到「預防性治療」,病友及早開始進行預防性凝血因子注射,可大幅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出血風險,讓日常生活及肢體活動與常人無異。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醫師彭慶添說,很多病友因擔心意外出血,不喜活動身體,長期下來導致肌肉萎縮、影響關節健康,呼籲病友應多選擇游泳、羽球、桌球等避免激烈碰撞的運動,增強肌肉力量,並同時減少出血情形發生。
-
2021-04-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吃錯等於吃回鍋油?專家教你挑選2關鍵
魚油其實是魚的脂肪 影響新陳代謝與身體保護力 國人健康意識抬頭,愈來愈多人會選擇補充魚油。然而市面上魚油選擇百百種,成份、功效皆不盡相同,一般民眾選擇時也無法分辨有效成份以及是否適合自己的需求。 中原大學生科系教授,毒理專家招名威解釋,魚油顧名思義就是魚的脂肪。不同的魚種,脂肪含量也有所不同。包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棕櫚烯酸)和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組成。不少人吃魚油是為了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對思緒清晰、新陳代謝、防護力等相當重要,也能促使心情愉快有活力,成人孩童都建議適當攝取。 大型魚類甲基汞易超標?魚油雜質影響神經發育? 招名威指出,現今水源遭受嚴重污染,導致大多魚類受到毒化物侵害,包含甲基汞、戴奧辛、多氯聯苯、生物用藥、動物激素等,而這些毒化物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脂溶性」。脂溶性成份難溶於水,肝臟對其解毒代謝速率非常慢,容易累積在器官、內臟,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生物體內,我們常吃的魚就屬於其中一種。 根據統計,毒化物含量在體型較大的魚類中較高,像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等大型掠食性魚類,包括甲基汞容易超標。許多民眾可能認為不吃大型魚,吃小型魚也能攝取優質魚油。招名威教授提醒,捕撈的魚是否符合食用標準沒有一定的規範,但魚油的提煉到通路販售,是必須符合相關標準,才是魚油比魚更有價值的地方。 可見製作魚油的過程,去除雜質的技術相當重要。招名威教授指出,魚油內若含有甲基汞可能會傷害神經,尤其對發育中的大腦影響更大,雖然鼓勵育齡婦女和幼童適量攝取魚類,但若間接吃下到過多甲基汞,反而會造成神經發育遲緩、智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自閉或躁鬱等現象發生。 濃度不夠多吃幾顆就好?魚油挑錯等於吃回鍋油? 招名威教授分析,魚油的製造過程可分為蒸餾法與超臨界萃取。若僅利用蒸餾法(高溫蒸餾法或分子蒸餾法),高溫將破壞魚油脂肪的結構,導致脂肪酸氧化,形成的過氧化代謝物可能還會殘留,不僅破壞油質,魚油濃度也不高,就像吃回鍋油一樣。 至於超臨界萃取是利用低溫高壓的物理方式,排除魚油剩餘的雜質,有助於減少毒性物質產生。更重要的是,能減少魚油受到高溫破壞,讓Omega-3濃度高於80%以上,才算是達到具保健效果的濃度。 招名威教授強調,挑選魚油最重要的關鍵之一「濃度」,唯有濃度足夠才能達到效益。如果大量補充低濃度魚油,不但可能吃下過多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容易增加有害物質攝取量,也會造成身體負擔。魚油製造過程的安全性,以及魚油本身濃度,才是選擇魚油的關鍵。 《延伸閱讀》 .不想中風就吃魚油?挑選魚油有玄機!營養師:勿與抗凝血劑同吃 .吃魚油降血脂與三酸甘油脂?魚油該怎麼吃、吃多少才健康?哪些族群不能亂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13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痔瘡血止不住、術後傷口1年才好 醫:3狀況恐是血友病
一名78歲老爺爺因痔瘡傷口無法止血,轉診至醫院血液科,經醫師問診,才知數年前進行盲腸炎手術,原傷口3日即可癒合,爺爺竟拖了1年才好,診斷為輕度血友病。血液腫瘤科醫師提醒,輕度血友病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診斷年齡較大,未給予治療的老年人若有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導致生活不便;建議「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出血位置2個以上」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者,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年響應全球主題「順應變化Adapting to change」,展開「友凝友我 充電挑戰」血友病巡迴衛教展,邀請民眾共同認識血友病。血友病是凝血因子濃度不足,可能因創傷造成出血不止,甚至有自發性出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指出,在台灣,每1萬名男性就有1位是血友病病友,估計全台約有2000名男性病友,但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僅有1000名病友被診斷出來。國外研究顯示,輕、中、重型患者平均分別占比4成、2成、4成;台灣血友病患者中,重型就占85%、中型10%、輕型則只有5%,顯示多數輕、中度患者未被診斷出來。翁德甫說,血友病主要是先天遺傳因素所致,症狀以凝血不全導致血流不止為主,患病雖不會致命,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如大部分年輕人,傷口長期未癒,嚴重恐引起感染,醫師便需反覆打開傷口檢查,降低長者生活品質;目前治療上以每周施打抗凝血因子為主,只要配合醫師治療,生活可以跟其他人一樣正常。翁德甫提醒,若有傷口長期未癒、身體多處出血或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甚至要去看急診等,建議至醫院血液科門診就診。他舉例,一般民眾牙周病或口腔、牙齒出血看牙科,流鼻血看耳鼻喉科,消化道出血看消化科,肌肉出血看中醫或復健科,忽略身體多處出血可能互相關聯,恐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罹患血友病,若身體出血位置有2個以上,如流鼻血、瘀青、消化道出血等,建議至醫院看血液科。流鼻血流很多,但很快止住,不需擔心,但翁德甫提醒,若止血緩慢又反覆出血,如流鼻血需耗費15分鐘止血,接著反覆流血,甚至需去醫院急診;一般傷口如瘀青,復原時間大約7天,若傷口超過7天仍未癒合,也建議至血液科就診。
-
2021-04-1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婦左肩肌腱鈣化 震波治療解痛
桃園市49歲楊姓婦人多年左肩嚴重疼痛,經中壢天晟醫院復健科主任吳俊明醫師X光檢查,發現左肩肌腱明顯鈣化,復健治療後疼痛改善很多,但仍舉不高,多做家務便疼痛復發,吳再安排4次震波治療震碎鈣化的肌腱,讓身體慢慢自然吸收,總算解決左肩多年大患。吳俊明說,震波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震波讓需治療部位輕微受損發炎,能再次啟動身體復元機制、自癒能力,治療會刺激局部神經軸突及受體,阻隔痛覺傳遞達到止痛作用,也增加新生血管因子,長出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幫助修復降低發炎。適合震波治療的有網球肘、足底筋膜炎,鈣化性肌腱炎、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膝髕骨肌腱炎、阿基里斯肌腱炎,與各種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不適合者,包括治療區域有重要血管及神經或有傷口、未成年的生長板、快斷裂的肌腱、孕婦、凝血疾病、局部腫瘤、局部感染等。吳俊明表示,放射式體外震波治療儀每個療程做4次,每周1次,每次每部位打2千發,能減少長期服用藥物及施打類固醇衍生的副作用。8成患者治療4次後疼痛獲改善,但健保不給付。
-
2021-04-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不良事件/出現首例瘀斑 莊人祥:未證實為血栓
AZ疫苗自3月22日開打至今,終於破2萬人施打。昨接種人數1395人,加上回補人數,共2萬75人施打。另不良事件通報九件,其中一件為疑似嚴重不良事件,為第五天肢體出現瘀斑至急診就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是第一例出現瘀斑的案例,但凝血相關指標都正常,無法證實為血栓。莊人祥表示,昨天通報的九件不良事件,八件為不嚴重不良事件,一件為其他疑似嚴重事件。嚴重不良事件的個案為60歲以下男性,年紀不大,於接種後第五天肢體出現瘀斑到急診就醫,就醫後恢復良好回去上班。而民眾若接種後真的發生腦部血栓最嚴重會有什麼狀況?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表示,栓塞是血管堵住,依據發生的部位,若在腦神經會有神經學症狀,如發生在肢體如手、腳,可能發生肢體疼痛,若是在腸繫膜則可能出現肚子痛症狀。原本衛福部就設有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新冠疫苗比照其他疫苗可以申請救濟,由委員審議後最後定奪,如果無法確定或有相關,會根據受害救濟辦法給予適當救濟。但有民團質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修正第13條,把「無法確定」的情形也納為「無關」,對民眾相當不公平。邱南昌則表示,完全不會影響民眾權益,修正辦法主要是因為根據WHO建議的準則,以實證醫學作為準則,不能只根據病例報告,以族群為本體的參考。
-
2021-04-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引血栓? 指揮中心定調:極罕見「將繼續施打」
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應將血栓列為AZ疫苗的「極罕見」副作用,但接種仍「利大於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開記者會,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早上已特別開會討論因應作法,將繼續接種AZ疫苗,但要做好更安全的配套措施,包括告知疫苗施打的潛在風險。歐洲多國都已限定於55或60歲以上接種,英國已建議30歲以下打其他廠牌,南韓也從原定於8日起開始的全國特殊學校和幼小初高校工作人員的疫苗接種工作,並暫停對60歲以下人群接種該疫苗。將等歐盟進行的罕見血栓問題之間的關聯性評估結果出爐,再決定是否重啟相關接種工作。但李秉穎表示,血栓有兩大類,常見的是包括肺部和深部靜脈,已經知道與疫苗沒有相關性;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無法排除與疫苗相關性,這與一般說的血栓不一樣,是自體免疫引起的病發血小板低下狀態。依據目前得到的資料,在肺部、下肢深部靜脈的血栓報告和疫苗是沒有相關的。但是有些更罕見、因為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廣泛血管栓塞,一個是發生在腦部靜脈竇,一個是在腸繫膜的靜脈栓塞,在有無打疫苗的發生率看起來是有上升趨勢,確實有危險訊號。但李秉穎說,這是一個罕見的不良反應,疫苗預防的效益還是遠大於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因此還是建議繼續接種。不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困擾,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是荷爾蒙至少間隔28天再接種疫苗。
-
2021-04-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各國宣布暫緩年輕人接種AZ疫苗 國內專家建議跟進
歐洲藥品管理局今(4月7日)公布有關AZ疫苗與血栓事件的聲明,確立血栓應列為AZ疫苗之「極罕見副作用」,但接種仍「利大於弊」,不過歐洲多國都已限定於55或60歲以上接種。英國已建議30歲以下打其他廠牌,南韓宣布60歲以下暫停接種。面對國外各項調整,醫護人員作為目前的主要接種對象,原本擔憂血栓的聲浪更高。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腦內深部靜脈血栓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屬於特殊部位血栓,現看到西方人整體發生率大約10萬分之一,年輕人可能更高一些,但尚無法證實人種差異有多大。可以確定的是,「年輕人比年長者危險、女比男危險,」建議50歲以下先不打。根據外電報導,英國建議30歲以下人士施打AZ疫苗以外的其他新冠疫苗,比利時衛生部宣布僅限55歲以上人士施打AZ疫苗,義大利和西班牙則僅限60歲以上人士施打AZ疫苗。南韓政府決定暫時推遲原定於8日起開展的全國特殊學校和幼小初高校工作人員的疫苗接種工作,並暫停對60歲以下人群接種該疫苗。黃立民表示,西方人的血栓發生率確實高於東方人,但這種特殊部位血栓,是這次新發現的疫苗副作用,尚無法證實人種差異有這麼大。目前歐盟已經確立疫苗與血栓有因果關係,因此血栓已被升級為有因果關係的「副作用」,不再是「不良反應」而已。為何年輕人、女性比較危險?黃立民表示,年輕人免疫反應較強,AZ是第一次使用猩猩腺病毒作為載體的疫苗,可能導致年輕人、本來就好發自體免疫疾病的女性族群年輕人,產生一些奇怪或強烈的反應,但其中真正的機轉還不知道,還需要調查。嬌生疫苗是用人類腺病毒作為載體,可能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新加坡訂了一批AZ,結果不敢打;紐西蘭買了很多品牌的疫苗,結果最後通通打輝瑞,其他都送給別人。台灣需要要找更多非白種人數據,例如歐美的亞裔接種結果。年長者和年輕人應如何考量?黃高彬不建議先停打,因歐洲藥品管理局也沒有建議停打。黃高彬分析,歐美人感染過腺病毒的比例較低,但台灣少七、八成人口都感染過腺病毒,有免疫記憶,可以破壞掉疫苗的載體,雖然會導致保護力打折扣,但免疫反應較弱之下,也比較不容易產生血栓。他建議「60歲以上還是要打」,至於年輕人「如果沒有使用荷爾蒙的,還是可以考慮打。」是否建議指揮中心針對AZ訂定年齡限制、改變目前接種順序?黃立民表示,他個人建議這樣做,但這會違反目前的政策。因為一旦暫緩年輕人接種,也會影響長者的接種意願,這樣下去一定打不完、一定會過期。如果接種後不幸發生腦內深部靜脈血栓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會有哪些症狀?黃立民表示,接種後10到14天內可能出現,腦壓增高、意識障礙、發燒、休克等可能致命之嚴重症狀,無法預期或預防。
-
2021-03-29 醫療.整形美容
飄霧眉卻過敏 腫成兩條蚯蚓
● 眉毛稀疏看起來沒精神、氣色不好● 飄霧眉前,先了解體質,避免發生皮膚發炎、感染● 做壞了,洗眉重做,恐愈洗愈黑眉毛是臉部美感的重點之一。眉毛稀疏,看起來較沒精神、氣色不好,外傳也會影響運氣,最近流行做「飄霧眉」來打造理想的眉型。醫師提醒,施作前應先了解自身體質,過敏體質者易產生發炎、感染問題,必須慎防。近年紋眉出現3技法一名20幾歲女性施作飄霧眉後,眉毛局部皮膚腫脹像「兩條蚯蚓」,治療快4個月才消腫;另一名35歲女性施作飄霧眉1個月後,起膚色丘疹,經醫師診斷為扁平疣;也有施作眉型失敗,變成「雙眉尾」,需洗眉重做。傳統紋眉技術工法類似刺青,是將帶有顏料的針刺入皮膚,紋出眉毛,雖效果持久,但無毛流感、顏色較深,不自然。近年則出現「飄眉」、「霧眉」及「飄霧眉」的技術工法。挑選合格店家與美容師「飄眉」是根根分明的仿真眉毛,一條一條的描繪上色,會有一根根的毛流感,就算不上妝也自然,打造原生眉毛感;「霧眉」是整片眉毛都打上底色,讓眉毛像上過眉粉,但無法創造毛流感。「飄霧眉」則號稱結合飄眉及霧眉的優點。針對有人接受飄霧眉恐發生發炎、感染的現象,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施作前務必要了解自身體質,凝血功能不好或有慢性疾病、糖尿病、紅斑性狼瘡等免疫力不佳者,以及過敏體質如蟹足腫、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施作後易產生皮膚病變,傷口色素沉澱、有疤痕,因此要挑選合格店家與美容師,並注意使用器械必須消毒。做成「雙眉尾」 須洗眉重做 趙昭明指出,門診遇過飄霧眉店家未依顧客眉型調整,導致患者的眉毛出現「雙尾巴」,因為患者原本眉尾比較彎,但施作的眉尾卻拉直,形成「雙眉尾」,必須洗眉重做。趙昭明說,如果飄霧眉的眉毛顏色不夠深或眉毛太細、太短,都可以補色、加長及加粗,不用洗眉,但是要調整眉毛的彎度、形狀及高低位置則比較難,建議要洗眉重做。新光醫院耳鼻喉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邱昱勳指出,洗眉可使用銣雅鉻、紅寶石、亞歷山大、皮秒雷射,除去黑色、藍色,其中銣雅鉻及皮秒雷射還可去除紅色、紫色。雷射洗眉可能產生副作用但雷射洗眉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邱昱勳說,打完雷射可能使眉毛變白、肌膚起水泡、留下疤痕等,或施打處的黑色素細胞被破壞殆盡,恐導致該區皮膚反白;術後傷口若發炎,可能導致色素沉澱、反黑,建議出門要做好防曬、保濕、戴帽子等,避免加重色素沉澱。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黃柏翰表示,國外有案例雷射洗眉反而愈洗愈黑。國外研究顯示,飄霧眉所使用的黑色染劑通常會混一些白色染劑,主要成分為氧化鐵,部分則是二氧化鈦,施打一般雷射後,會使白色顆粒直接「還原」,變成黑色與深藍色,反而更難洗去原本的飄霧眉。提醒施作飄霧眉前,務必三思未來可能進行移除時的困難與風險。飄霧眉4重點1.了解自身體質,小心發炎2.挑選合格店家、美容師,注意器械消毒3.眉毛顏色不夠深或太細、太短可補色,不用洗眉4.若要調整「彎度」、「形狀」及「眉毛高低位置」,需洗眉重做資料來源/黃柏翰醫師 製表/黃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