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凝血
共找到
647
筆 文章
-
-
2021-08-26 醫療.消化系統
C肝症狀容易遭忽視 醫:不只傷肝還有肝外病變
「C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是非肝硬化者的3.3倍!」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教授說:「C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感染新冠後,會發生全身性發炎反應,甚至導致『細胞激素風暴』,破壞包含肝臟在內的全身器官。有鑑於肝硬化患者正常的肝細胞比正常人少很多,只要有一點損害就可能使肝功能惡化,進展成器官衰竭,增加重症及增加死亡風險。」高嘉宏教授說,世界上每三十秒就有一人因肝炎死亡,C型肝炎治療刻不容緩。但因為疫情影響,民眾進行肝炎篩檢、治療C型肝炎積極度銳減,根據全球性大型研究指出,若因疫情拖延治療,C肝患者病程惡化與死亡人口可能增加。我國有高達12萬名還沒有治療C型肝炎的患者,暴露於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外病變與感染新冠死亡風險提升的危機中。高嘉宏教授說,為了幫助國人快速擺脫C型肝炎糾纏,政府特編預算,給付高安全性、高療效的C型肝炎全口服新藥。不僅治癒率高達98%且副作用輕微,治療更僅需要2個月或3個月,領藥最少只需要3次。疫情期間,其短療程特性更可幫助減輕患者回診的焦慮感,治療也不影響疫苗施打。高嘉宏教授鼓勵:「45歲至79歲的國人(原住民族群為40至79歲),應趁疫情趨緩之際,把握一生一次免費肝炎篩檢機會,確認自己是否感染C型肝炎。若確認也無須擔心,今日已有多元且有效的全口服新藥可幫助患者快速治癒C型肝炎。」C肝治療不能等!感染C型肝炎後,患者可能出現疲倦、噁心、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等症狀,但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很容易遭到忽視。麻煩的是,C型肝炎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持續反覆發炎更會導致肝臟纖維化,漸漸演變成肝硬化,肝臟功能越來越差。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現黃疸、腹水、凝血功能變差,嚴重時還可能造成意識改變、中樞神經障礙的「肝腦病變」。長期處於慢性肝炎的狀態下,還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加速「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病程惡化。高嘉宏教授解釋,「C型肝炎病毒會持續破壞肝臟,一旦進入肝硬化,每一年約有3%-5%患者會產生肝癌。如果不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話,患者的存活或生活品質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除了積極治療,也務必定期追蹤,每3至6個月應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肝腫瘤。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部分患者追蹤的間隔可能會拉長,高嘉宏教授提醒,肝炎檢查切莫拖延超過3至6個月,以免在這段期間裡,小顆肝癌長出來而不自知。C型肝炎病毒除了會傷害肝臟之外,還可能導致多種肝外病變(extra-hepatic disease),高嘉宏教授分析,C型肝炎病毒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脂質代謝異常、胰島素阻抗,增加多種疾病發生的機會,包括中風、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認知障礙等,次外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例如:口腔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面對疫情,C肝患者掌握健康關鍵分析「除了由國民健康署免費肝炎檢測機會,如臺大醫院在內的許多醫院,也都響應政策,在院內執行召回計畫。把醫院裡面曾經檢驗到C型肝炎抗體陽性的患者名單列出來,由肝炎個案管理師聯繫把患者找回來,到胃腸肝膽科接受治療。」高嘉宏教授說,「鼓勵患者若接到相關篩檢或召回電話,應積極配合篩檢及回診治療!」高嘉宏教授說,近年來C型肝炎治療以全口服新藥為主,療程大約2個月或3個月,若能完成整個療程,治癒率可達98%。因為是口服藥,患者服藥也相當便利。對於新冠疫苗施打也不會造成影響,已經登記疫苗施打的民眾,不須擔心療程會延誤疫苗施打時間。高嘉宏教授提醒,接受C型肝炎治療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因為疫情就任意停藥,若隨意停藥不僅會使治療成功率降低、甚至失敗,還會可能衍生許多治療問題。高嘉宏教授也叮嚀,根除C型肝炎病毒後,記得定期追蹤。因為清除病毒後,肝硬化依舊存在,患者還是需要定期回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胎兒蛋白等肝癌篩檢。日常生活中,請勿與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指甲剪等可能沾到血液的器具,要避免飲酒,並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包括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攝取均衡營養等。透過積極治療及日常生活管理,才能雙管齊下擺脫「肝」苦人生。原文:C肝不治染新冠死亡風險增加,切莫拖延篩檢及治療!肝炎專家圖文解析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8-26 該看哪科.該看哪科
經痛怎麼辦?它比四物湯更厲害!中醫師推薦這種「當歸」藥膳
根據調查,女性有經痛的機率在50%以上,使「大姨媽」的止痛也不意外的成為女人之間的共鳴,尤其炎熱夏天將至,冰涼的食物或冷飲是許多女孩子無法抗拒的「毒藥」,總想著先吃了再說,等到經痛真正發生時卻後悔莫及。由此不論是網路資訊或口耳相傳,許多女人們的止痛經驗談,從止痛藥、熱敷到吃巧克力等等諸多秘方來緩解疼痛,但巧克力含糖量不少,漂亮的妳要是因此發胖可就麻煩了,不如讓中醫來告訴妳新的替代選擇:婦科聖藥—「當歸」。且慢!看到答案是當歸先別跳出去啊!當歸不僅是出名的可調經止痛的中藥材,而且做成藥膳又美味(例如當歸鴨、當歸麵線、四物湯等等),還可以消除月經的水腫喔!比四物湯調經更周全,還可消除水腫—「當歸芍藥散」當歸是中藥材,但也經常用於美食藥膳中,例如當歸鴨、當歸麵線、當歸羊肉、藥燉排骨、當歸四神湯等等,裡面都離不開當歸的甜味,而當歸本身具調經止痛、活血化瘀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所以從古代就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女性婦科的調理與治療。除了平時可吃當歸藥膳來補補身子,中醫也有專門配伍的處方來調理經痛、月經不順,例如最著名的四物湯,相信你肯定聽說過「四物湯的補血神效」,但今天我們要為你介紹的是比四物湯更厲害的「當歸芍藥散」。當歸芍藥散是什麼?由當歸、芍藥、川芎、茯苓、澤瀉、白朮組成此處方被譽為「婦科聖藥」,凡是肝鬱血虛、脾虛濕困,以致肝脾不和、氣血失調而發生的腹部疼痛,或是先兆流產、痛經等婦科疾病都可廣泛應用。當歸芍藥散比起知名的四物湯,在調經方面表現更周全,因為四物湯中含有熟地黃,容易對於月經期間易脹氣、腹瀉的女性造成負擔,而當歸芍藥散去除滋膩的熟地黃,換成健脾的茯苓、白朮,更適合腸胃功能不佳、脾胃氣虛的人。此外許多女性月經期間容易水腫,感覺就像變胖了一樣,當歸芍藥散內含茯苓跟澤瀉能調節水分的代謝,因此使用這個處方還能一併消除水腫、減肥。醫師特別囑咐:吃當歸前得留意,這2類人不宜食用由於現代藥理發現當歸成分可能刺激乳腺癌細胞生長,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以下2類人並不適合使用當歸:1.乳腺癌的患者請避免服用。2.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如阿斯匹靈、可邁丁或肝素等等,若與當歸混用,可能會造成出血。此外當歸雖然屬於性質較溫和的藥材,但若服用後出現皮膚起疹子、發紅、瘙癢,或食慾不振、胃部不適等症狀,可能是藥物副作用,還是要先停止用藥並盡快就醫。除了上述情況,其他女性在月經期間適量攝取當歸藥膳,能夠舒緩經期的不適、補充身體所需元氣,但若想要徹底調理身子,讓你月經變順暢、經痛不再來,建議還是諮詢中醫為你量身訂製治療方案比較好唷!(更多當歸所組成的中藥處方和說明,可參考此篇文章:當歸補血調經功效多,醫生卻爆:2類人吃了會大出血!)
-
2021-08-26 新聞.元氣新聞
岳母打AZ猝逝 九把刀寫陳情書等解剖報告「我們需要答案」
九把刀的岳母在打完AZ疫苗4天後就猝逝,為了能找出死因,家屬同意進行解剖,25日是九把刀43歲生日,他在臉書發長文透露岳母離世後一家人的心境,也透露寫了陳情書,目前靜待解剖報告的出爐。九把刀在臉書發文透露為岳母處理後事家人的心情,更回憶與岳母生前相處的點滴,對於岳母的猝逝,九把刀透露「我們一直尋找媽媽去世前的種種線索,一些藏在生活細節裡的暗示,努力拼湊出兩個結論……一,媽媽的離世是冥冥中註定,是早已安排好的。二,媽媽的早逝其實是幸運的,避開了病痛,避開了即使急救回來產生的嚴重後遺症(大概吧),在人生中至為幸福的高光時刻華麗轉身,留下無數思念。」九把刀岳母猝逝消息傳出後,「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他更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最後更感嘆「這不是給媽媽一個答案,需要答案的是我們。」
-
2021-08-18 醫療.百病漫談
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 2招加速恢復
日常不少跌打損傷都容易形成瘀青,也有不少民眾身體常常莫名地出現瘀血情況,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提醒,瘀青可能是一般的碰撞所致,但也有可能是身體出問題導致瘀血,若有出現不尋常瘀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治療。 瘀青要熱敷還是冰敷?醫教2招加速恢復! 王威傑醫師表示,民眾發現瘀青時,改善方式可從冰敷及熱敷著手,隨時機不同,方法也會不同,在瘀青的前48小時,因血管剛破裂在體內形成瘀血,此段時間就建議以冰敷改善,以利血管收縮、凝血,防止瘀血範圍擴大。而熱敷則適合用在5天之後,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復原,使用的時間點很重要。 許多人出現瘀青時,也會常用各種民俗療法,王威傑醫師建議可以先了解原理再進行,以策安全,大致上脫離不了前述原理。例如許多人會用雞蛋改善瘀青,有助改善的原因在於剛熟的雞蛋有溫度,而非雞蛋的任何營養,即便是雞蛋富含蛋白質有助肌膚,但也得經過腸胃消化為小分子胺基酸,才能吸收運用,接觸皮膚是無法直接吸收營養的,而生雞蛋可能在傷口部位造成細菌感染。不過若要以熟的雞蛋改善瘀青,其實可以考慮用熱敷袋等熱敷,並注意前述所提的熱敷時機。另外,有些民眾會用按摩的方式試圖讓傷口加速復原,王威傑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建議在剛出現瘀青前48小時別按摩,避免皮膚底下已經受傷的血管及軟組織,因為擠壓而進一步受損,還是以冰敷及熱敷為佳。 身體不明瘀青從哪來?醫指常見5大原因! 許多民眾身體常常會出現不明的瘀血,王威傑醫師指出5大方向提供評估,包括了歷史、位置、用藥、營養、潛在疾病問題等.若前4種方向沒找到明顯造成瘀青的因素,就要懷疑是否有疾病或其他問題在身,盡早安排檢查。 歷史主要可先回顧自己是否有創傷或家族史,如本身先天就有血小板異常等問題。位置可看瘀青傷口是否為四肢、外側等較容易碰撞之處,這些外側處許多時候確實有可能碰撞當下沒發現。而用藥方面,阿斯匹林、抗凝血劑、免疫抑制等,可能引起凝血異常,較容易形成瘀青。至於營養方面例如B12、葉酸、蛋白質、維生素K等營養缺乏,或者酗酒、發炎性腸胃疾病、低蛋白飲食等造成營養不均或吸收不佳也容易引起。排除上述這些基本的4個情況,就有可能是因為疾病等原因引起。 瘀青超過一周非正常,4種情況盡早檢查! 王威傑醫師指出,不正常的瘀青原因相當廣泛,常見與結締組織、血小板異常、凝血功能異常有關。例如年長者皮膚老化、皮下組織變薄等,或是庫欣氏症候群、血管炎、C型肝炎等都容易影響結締組織。而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臟問題,會影響脾臟功能異常,使得血小板大量堆積於脾臟,周邊就容易缺乏,也容易形成瘀血,而腎臟疾病、愛滋病、敗血症、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血癌、淋巴癌、肝臟疾病、血友病等,也都可能使得血小板異常或凝血功能異常。 王威傑醫師提醒,一般的瘀青約一周左右就會逐漸恢復,若時間超過、過久都還沒恢復,恐怕是有較嚴重的創傷或其他問題,排除前述一般正常瘀青的4種可能,或伴隨體重不明下降、食慾不振、持續性發燒超過5天等不良症狀,又或者健康檢查時發現凝血功能異常、全血球計數異常等,應盡早就醫找出原因為佳。 《延伸閱讀》 .落枕要冰敷還是熱敷?醫:成因不同改善方式也不同,急性期速就醫! .長期低頭滑手機易增落枕風險 中醫4招改善肌肉筋膜落枕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免費線上課程推薦 足部急性受傷處理法|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1-08-17 養生.聰明飲食
吃高麗菜可預防骨鬆?營養師曝一條件:不宜多吃
不少停經女性都有骨鬆問題,網路流傳更年期女生如果多吃高麗菜,可有效預防骨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提醒,高麗菜裡含有維生素K,可促進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多曬太陽,避免菸酒、熬夜,才能延緩骨密度流失。女性骨質比男性差 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根據統計,國內60歲以上的人口中,骨質疏鬆症盛行率達16%,其中8成為女性,主要原因在於女性骨質原來就比男性差,在進入更年期後,雌性激素分泌降低,骨質流失速度增加,以致骨密度減少,造成骨頭脆弱,而導致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患者幾乎沒有明顯症狀,有些病人在幾年之內身高變矮、駝背,但過程緩慢,較難察覺。部分患者骨鬆嚴重,在跌倒、彎腰搬重物,甚至只是咳嗽,就可能引起骨折。高麗菜預防骨鬆 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不少網友推薦,多吃高麗菜可以預防骨鬆,對此,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這是凝血因子合成的必需物質,具有促進促進凝血作用,且可促進骨骼和心臟健康等功能,還能幫助鈣質、維生素D的吸收,進而促進骨骼的新陳代謝 ,但仍須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表示,骨質疏鬆患者必須補鈣,一般建議,多攝取鮮奶等奶製品,如果是年長者,則以低脂牛奶為主,平時多食用深綠色蔬菜、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干等,來補充足夠的鈣質。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特色為低纖,且含有植化素,適合胃痛、胃發炎等民眾食用,舒緩症狀,因此,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但不宜多吃、生吃,否則容易引發脹氣。骨鬆高風險族群 應提高警覺食藥署則提醒,防治骨質疏鬆,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還應規律運動,特別是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負重運動,以增強骨質的密度,強健肌肉,進而減緩骨質的流失。此外,適當日曬可以增加體內維生素D3轉化,建議在每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2時以後,紫外線較不強烈時,曬太陽10到20分鐘,藉此透過維生素D3幫助人體從腸道中吸收鈣質。最後,國健署特別列舉4大骨鬆高風險族群,請民眾務必提高警覺:1.有骨折史:如果父母曾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個人骨鬆風險較高。 2.曾骨鬆性骨折:骨鬆性骨折者發生第2次骨折的機率,則是未曾發生過骨折的人2倍。 3.服用類固醇:服用類固醇藥物者,骨骼較為脆弱。 4.婦女: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防4癌症發生! 營養師提醒「1族群」要慎食 ·四肢纖細卻肚子大? 餐桌上常見「7種食物」刮肚肥油、減腰圍
-
2021-08-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預約高端疫苗前必知!哪些人不適合接種高端疫苗?
第六輪公費疫苗今起開放預約,預計提供60萬劑高端疫苗於8月23日開打,預約登記自今天上午10時起,至18日中午12時止,符合資格者,收到簡訊即可開始預約接種。指揮中心日前公布,這次接種開放對象有三,包含65歲以上長者、64歲至20歲第九類對象,以及64歲至36歲民眾。預約高端疫苗前該注意哪些事項?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元氣網為你綜合整理如下:▍高端新冠肺炎疫苗 (MVC COVID-19 Vaccine)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是含 SARS-CoV 2 重組棘蛋白的疫苗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用於預防 COVID-19。該疫苗已通過我國核准專案製造,適用於 20 歲以上,接種 2 劑,間隔 28 天。該疫苗不含可複製之 SARS-CoV-2 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該疫苗而罹患 COVID-19。另依據該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其安全性良好。此外,依臨床試驗結果分析顯示,高端疫苗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AZ 疫苗 3.4 倍,大於標準要求 0.67 倍。高端疫苗組的血清反應比率 95% 信賴區間下限為 95.5%,大於標準要求 50%。免疫生成性與恢復者血清中和抗體效價與已獲專案核准輸入產品相當。▍疫苗接種禁忌與接種前注意事項接種禁忌: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予接種。注意事項:1.先前接種該項疫苗劑次曾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應避免接種。2.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3.該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 COVID-19 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4.該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5.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 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6.目前缺乏孕婦接種 COVID-19 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 SARS-CoV-2 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 COVID-19 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7.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 ( 如醫事人員 ),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 COVID-19 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接種後注意事項及可能發生之反應1.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 15 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 15 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留觀至少 30 分鐘。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 2 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2.該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常見的不良反應 ( 如下表 ) 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大部分於接種後 7 日內觀察到緩解或消失。3.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 ( 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 ) 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4.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 COVID-19 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 SARS-CoV-2,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仿單所列之不良反應
-
2021-08-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胃痛常見5大原因,亂吃止痛藥是其一!醫教4招助改善
胃痛是現代人相當常出現的問題,許多人出現胃痛時多會直接使用胃藥、止痛藥,但往往不見改善。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醫師王威傑表示,胃痛的原因繁多,若常有胃痛問題,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利改善,或者揪出背後真正的嚴重問題。 胃痛常見5大原因,亂吃止痛藥也在其中! 王威傑醫師指出,胃痛原因主要可分成5大類,包括了發炎性、器質性、神經性、功能性、藥物性5種,成因不同,改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發炎性主要與病菌感染有關,如諾羅病毒、幽門桿菌等,後者有癌化可能。 器質性常見包含潰瘍、良性的息肉、癌症等,癌症包括了胃腺癌、淋巴癌、基質細胞瘤等,當中以胃癌的胃腺癌為最大宗。潰瘍主要與抽菸、喝酒、長期使用止痛藥有關,非類固醇類止痛藥,易造成胃酸分泌過多,黏膜保護力降低。其他原因也包括了生活習慣、刺激飲食、咖啡等。而腫瘤則和抽菸、喝酒、幽門桿菌、愛好醃漬物有關。 神經性主要多與疾病有關,當命令胃酸分泌或排空的迷走神經出現異常,也容易會引起胃痛,常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使神經系統出現問題。除此之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也可能產生。 功能性最常見的因素包括了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飲食不佳等,各種不良生活皆有可能引起功能性胃痛,包括近日新冠疫情所引起的新冠壓力症候群、股票崩盤等。 至於藥物性,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抗凝血劑、阿斯匹林等,這些皆會讓胃黏膜保護降低,因此許多人胃痛時亂吃止痛藥反而可能讓胃痛情況加劇。而磷酸鹽類的骨鬆藥物、或抗生素、精神科藥物也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如有胃痛情況可多加觀察,並與醫師討論。 胃痛別亂吃止痛藥,4招有助改善! 王威傑醫師提醒,出現胃痛時多數民眾會以止痛藥或胃藥做改善,但兩者些並非最好的解決之道,止痛藥大多為非類固醇止痛藥,如前述所提到的,是藥物性胃痛的主因之一,胡亂服用不僅對改善胃痛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多增加新的胃痛原因或使原本情況加劇。 胃痛當下不適,可依照指示適當服用胃藥緩解,但主要為緩和症狀,並無法改善根本原因。胃藥主要包括了3大類,包括了可直接與胃酸中和的制酸劑,效果較快,持續時間最短。以及組織胺阻斷劑,約半小時會出現效果,廣告中常見的知名品牌就是此類型藥物。另外還有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此類型效果最強,時效也長,通常一天服用一顆,嚴重者一天服用兩顆。上述三者一般而言皆可安心使用,不過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會較強力地抑制胃酸,需藉由胃酸幫助消化吸收的營養容易受影響,如維生素B12,也就容易出現貧血。而長期使用1~2年者,可能骨鬆機率提升。並且可能影響其他藥物吸收或交互作用,多重用藥者要注意。 胃痛5大情況盡早就醫,合併症狀更要小心胃癌! 王威傑醫師建議,若出現胃痛,當下除了吃胃藥之外,也可觀察是否有前述原因出現在生活當中,盡早排除風險因子,並檢查找出原因為佳,特別是若有出現6種症狀更應盡早就醫。包括了吃胃藥一個禮拜沒好、沒吃胃藥每日都會出現胃痛持續兩周、斷斷續續都會出現胃痛一個月、睡覺會痛醒等,這些都屬於不正常的現象。另外若有伴隨其他症狀更要特別留意,如不明原因體重降低、食慾不佳、右頸部淋巴結腫大、解黑便等,這些症狀可能與胃癌有關。 檢查醫生說沒事?醫:原因繁多可逐一排除。 許多民眾胃痛經過檢查,醫生會告知沒有沒什麼特別的問題,但明明就會胃痛,這難免讓人納悶。王威傑醫師表示,因為胃痛的成因非常多,需逐一地排除找出原因,而形成的原因也有可能當下並沒有出現,且當中也有可能和生活、壓力有關。因此建議民眾如檢查後沒有疾病在身,可稍加放心,但切記多觀察後續情況,並檢視生活飲食習慣、避免本文前述危險因子,若情況沒有好轉再就醫進一步檢查,找出背後真正的原因。 《延伸閱讀》 .臺灣一年吃掉20億顆,4大類胃藥怎麼吃才不傷胃? .胃食道逆流長期恐發炎 睡覺面朝左等3招有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Table ChartInfogram
-
2021-08-1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中暑刮痧顏色越深效果越好嗎?專家提醒 出現3症狀快住手
刮痧顏色越紅越好嗎?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喬韻文中醫師指出,刮痧是在輕刮表皮的過程中帶動毛孔的開闔,使邪氣發散以達到治療效果的概念。操作過程中力道應該由輕漸進,避免過於用力、導致皮膚破損,同時建議不要頻繁地刮痧,高頻率的刮痧會使微血管反覆破裂受傷,導致局部肌肉筋膜的纖維化。民眾在家自行刮痧後,刮痧部位應避免吹風受冷,須把刮痧部位包覆良好,才不會導致邪氣入侵,並等待刮痧完全退去後再進行下一次刮痧較佳。刮痧的顏色 不是越深越好大多數人覺得刮痧一定要出痧的顏色越紅、越黑效果才特別好,常常導致下手過重。喬韻文指出,在缺乏醫藥的古代,最早僅以刮痧及針灸作為治療疾病的方式,由於中醫認為生病是因邪氣在體內沒有辦法自然發散所導致,所以利用刮痧使表皮的毛孔能開闔,輕微出氣,讓邪氣能有出口,進而達到改善疾病問題。醫師強調自行刮痧只需要輕微地出痧、出現紅點即可,因為有些部位,即使用力刮痧也不一定會出痧,過度用力只會造成瘀傷而已,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從輕輕地開始 慢慢地加重 喬韻文指出,拿捏刮痧的力道較為困難的,因為醫師會依照部位的不同、病人的體型、疾病狀況來決定要使用多大的力道,若民眾要在家自行操作,建議先輕輕地開始,再慢慢地加重,要控制在對方可以接受、不會感到過於疼痛或造成表皮受損的程度即可。同時在刮痧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方的反應,有否出現冒冷汗、面色蒼白、頭暈等身體虛弱的徵兆,一旦出現,須立刻停止刮痧。從陽面開始刮痧 再換其它位置在部位的選擇上,醫師一般多會選擇背面來做刮痧,喬韻文舉例,以中暑來說,主要是由上而下進行,範圍可從頸部、到背部及下方的腰部,每個部位通常會刮20-30下再換其它位置。刮痧除了用在中暑外,在小兒發燒、局部肌肉痠痛,輕微感冒也都有改善的效果。但是對於重大疾病、剛動完手術、部位有傷口、身體虛弱、皮膚問題、出血性疾病、服用抗凝血劑者、及懷孕婦女等族群則須謹慎,建議避免。刮痧完兩三小時 避風吹防邪氣入侵喬韻文提醒,刮痧完後兩三小時,該處應避免吹風、吹冷氣,須把刮痧部位包覆良好,才不會導致外邪入侵,同時喝點溫水,可以加速身體的氣血循環。並且建議民眾不要頻繁刮痧,反覆造成微血管破裂損傷,會導致局部的纖維化,長期下來反而會加重緊繃及痠痛,且建議應該等刮痧完全退去後再進行下一次刮痧較佳。記得使用刮痧器具前應要消毒乾淨,喬韻文說,挑選刮痧用具需把握邊緣圓滑為原則,例如磁湯匙、刮痧牛角、玉石器具都適合使用,再搭配萬金油、綠油精、白花油等潤滑油即可。如果刮痧過程中有任何不舒服或者有任何疑問,記得詢問鄰近的中醫師,對於刮痧的力道、介質等,交由專業的醫師幫你判斷會更理想。
-
2021-08-15 養生.聰明飲食
咖哩防失智症、抗癌!哪一種顏色好? 營養師曝:3種人別碰
又香又濃的咖哩,不論大人小孩都愛吃,讓人食慾大開!而根據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吃咖哩還可以預防罹患老人失智症,真有這回事嗎?根據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 Murali Doraiswamy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 每週吃2到3次咖哩,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這是因為咖哩中含有「薑黃素」(curcumin)的緣故。薑黃可以讓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溶解,對於預防阿茲海默症(即老人失智症)有幫助,不過目前的研究進度還在動物實驗階段。薑黃素可延緩老化 出現症狀後食用無效營養師劉怡里示,咖哩中所含的薑黃,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因此可以延緩老化,也就具有預防失智症的作用。而在國內,已有動物實驗證明,咖哩中的薑黃確實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此外,薑黃也具有抑制不正常細胞 (例如癌細胞)生長的功能。但是,劉怡里強調,薑黃具有預防的功效,並沒有治療疾病的效用,因此,若是 已經出現失智症的症狀,再來吃咖哩是無效的!咖哩 3大健康成分1、薑黃素:咖哩中的最重要成分,除了具有抗氧化、延緩老化、抑制不正常細胞生長(例如預防皮膚癌、攝護腺癌)的功能之外,還能提升肝功能。2、多酚:咖哩還含有目前最夯的多酚,可以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及減少動脈粥狀硬化。3、鞣酸:咖哩所含的鞣酸,也是抗氧化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注意熱量和鹽分 當心變胖傷身劉怡里說明,咖哩又香又濃,還具有種種好處,真可以說是健康又養生的食材,然而,在烹調時要注意咖哩的熱量和鹽分:1、高熱量:咖哩的熱量頗高,因此加入烹煮時要適量;此外,有人習慣加入咖哩之後會再加太白粉漿勾芡,這樣一來就會提高熱量,所以,加了咖哩烹煮之後最好不要再勾芡,若是真要勾芡,可以改用寒天粉來取代太白粉勾芡,以降低熱量。2、高鹽:咖哩所含鹽分也頗高,所以要注意不要煮太濃,以免高鹽對健康有不良影響;此外,不論濃淡都會攝取過多的鹽分。咖哩種類很多,哪一種才有效?劉怡里表示,咖哩種類多,有黃咖哩、綠咖哩、紅咖哩,其實各種咖哩所含的薑黃素成分都差不多,重要的是和咖哩一起烹煮的食材,最好多放一些蔬菜,例如青椒、黃椒、紅椒、洋蔥、胡蘿蔔、花椰菜等,對於預防失智症會有加乘的效果。至於經常和咖哩一起烹煮的馬鈴薯,因為不屬於蔬菜類,是屬於澱粉的主食類,要特別注意攝取量,以免吃進太多的熱量。不是人人都能吃咖哩 高危險群要注意劉怡里指出,咖哩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要特別注意:1、孕婦:咖哩屬於辛香料,有刺激作用,吃多了怕會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孕婦要少吃。2、吃抗凝血劑的人:咖哩會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凝血作用,所以服用抗凝血劑者,不要吃咖哩。3、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咖哩具有刺激性,會讓胃更不舒服,若是要吃的話,可以選擇不辣的咖哩,也不要再添加胡椒。延伸閱讀: ·提升腦力、延緩失智! 每天只要堅持做這10件生活小事…逛街也算 ·老化跟失智常搞混? 最大差別在這個地方!醫師曝「4危險誘因」
-
2021-08-14 新聞.元氣新聞
他確診新冠腦傷「不認得老婆」 醫:全身都被攻擊
新冠肺炎疫情未平息,國內目前1.4萬名確診個案,近期個案未大幅增加,但社區內隱形傳播鍊未斷,仍出現零星個案。一名67歲男性今年5月多有萬華茶室活動史,5月底於集中檢疫所隔離,血氧值突然大幅下降,緊急送醫救治,後續康復出院,沒想到「失憶」不記得太太是誰,經過檢查,發現大腦血管遭新冠病毒攻擊,造成血栓,近期回診時,還出現腳水腫症狀,研判全身細胞都被攻擊。收治該名個案的新光醫院呼吸加護病房主任林嘉謨表示,國外觀察確診者康復後,會出現新冠病毒長期綜合症(long covid syndrome),包括容易健忘、時常疲倦、身體各部位症狀,與該名個案症狀相像。林嘉謨說,該名67歲男子曾到當地吃飯,列為首波匡列對象,並入住集中檢疫所,隔離10多天後,某天血氧濃度突然降到50%,緊急篩檢確診並送醫。不過男子確診仍無明顯症狀,但胸部X光檢查,肺部已出現白影,且住院期間血氧值偏低,再以電腦斷層檢查肺部,才發現左肺出現肺栓塞。該名患者原本6月底要出院,林嘉謨說,有天剛好與家屬通話,個案妻子向他反映,「感覺老公怪怪的,好像忘記我」,院方緊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腦部,發現男子大腦出現血栓,透過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男子右側多處腦組織發炎,腦血管也出現血栓損傷,影響記憶力,因此延到7月初才出院,並回診追蹤。沒想到,日前男子回診,發現腳水腫的厲害,林嘉謨與腎臟科討論,認為應是新冠病毒攻擊下,ACE2接受器遭破壞,而全身血管都有ACE2接收器,導致全身所有的微血管內皮細胞都有損傷,造成全身器官病變。他說,收治不少新冠病人,大多是嚴重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肺纖維化等,但這名個案後遺症最多,除了上述外,還多了肺動脈栓塞、急性腎水腫。林嘉謨表示,當時個案發病超過10天,無法獲指揮中心許可使用瑞德西韋,也沒有單株抗體可用,只能用大量抗凝血劑緩解肺栓塞,同時用類固醇搭配IL6等抗發炎藥物,才撐過急性期。後續肺纖維化治療,可透過類固醇或復健,若糖尿病患可用糖尿病藥物控制,若有血栓、肺動脈衰塞,則透過抗血栓藥物。林嘉謨指出,該名個案腦部、肺部、腎臟都有血栓,雖然腎臟蛋白尿等功能無異狀,但腳出現水腫,都需要胸腔科、神經內科等持續追蹤,至於新冠病毒導致血栓,是否為不可能逆傷害,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但的確新冠後遺症的病人,血栓藥不建議太早停藥。
-
2021-08-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染疫後才體會到的愛!同島一肺、同島一肝都是生活必備
二男士得了新冠肺炎。出院後二對夫妻聚會。王先生:「住院期間,老婆無怨無悔貼心照顧,感激在心。」王太太:「就這樣一句感激在心而已?」王先生:「之後與老婆的連結只會更緊密!」老婆聽了,開心的笑了。張先生:「住院期間,我才真正的體會到真正愛我的是我的老婆,感激不盡!」張太太:「就這樣,感激不盡而已?」張先生:「我與老婆永遠同床一命!」說得更具體,張太太笑得好燦爛開心!人在生命垂危之際,才會深深體會到有人在你身邊用心呵護關心的重要,也才體會到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新冠肺炎防不勝防,盡心盡力了,有時還是會意外的感染,但有預防,做好防護,例如戴口罩及施打疫苗,就可以大大地避免感染,以免造成不幸。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它是一些生化物質所構成的有機體,需要睡覺充電,需要進食攝取能量。人體不是鋼筋水泥,怕外傷,人的發電機馬達 ──心臟也要一直跳動,否則不到幾分鐘,大腦沒有氧氣,人就會昏迷死亡。人要呼吸,吸入氧氣,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將廢氣排出,將氧氣送到全身。感染新冠肺炎或其他肺炎,肺部失去功能,人也會死亡。肝臟這個化學工廠,每日處理人體消化完的養分,又合成人體的蛋白質送到血液,也合成凝血因子,讓傷口可以止血。同時它也可以發揮解毒功能,將廢物排除到膽汁內,它也可以殺死細菌,避免感染。總之,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後勤系統,沒有肝臟就沒有生命。對抗新冠肺炎,要防護要打疫苗,保護肝臟,也要防護,就是不要傷肝,不要酗酒,不亂服來路不明的藥物、偏方。此外,要施打A肝及B肝疫苗,如果還沒抗體的話。有沒有感染新冠病毒,要常挖鼻子做PCR;肝好不好,要定期抽血驗B、C肝,驗肝功能,並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不同器官的保養之道不同,但知道如何保護我們的肉身,保護我們的的肺臟及肝臟,「同島一肺」「同島一肝」都是亂世之中與親人可以快樂生活的必備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8-09 養生.聰明飲食
喝濃茶又吃素 易致缺鐵性貧血
許多人常有嘴唇失血發白、容易疲勞、夢多失眠、甚至頭昏耳鳴的情況,大部分人以為是沒有足夠休息而引起的,但是卻不曾想到也許是貧血找上門了。貧血是指紅血球中的血紅素含量減少,不能夠將氧氣運送到需要的組織和器官。造成貧血的主要的原因有:1. 營養不良:食物中的微量元素鐵、葉酸和B12是構成血紅素的基本原料,如果缺乏,自然會導致貧血。常聽說「補血有三寶,紅糖紅棗和花生」,可是這些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非血紅素鐵質,不易被人體吸收。補鐵主要依靠動物性食物,就是俗稱的鐵三角─紅肉、動物血和肝臟類。值得注意的是濃茶中的鞣酸會與食物中的鐵相結合,而無法被吸收,所以喝茶又吃素的老年人,容易出現缺鐵性的貧血。2.其他疾病:舉例來說血液病、惡性腫瘤、慢性感染、風濕性關節炎、腎臟衰竭、肝病、甲狀腺功能失常都可能導致貧血。老年人貧血一定要追查原因,背後往往隱藏著更嚴重的問題,因為10%到40%貧血有腫瘤問題。3.服用藥物:服用抗凝血劑、阿斯匹林可能會因消化道潰瘍造成貧血。另外,環磷酰胺、硫唑嘌呤、干擾素等抑制骨髓功能藥物,也會引起貧血。還有頭孢菌素、阿莫西林、肺結核藥等也都可能導致貧血。在美國有5.6%的人貧血。嬰幼兒和學前兒童要特別注意,貧血對智力的損害很嚴重,另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會因貧血使病情加劇;婦女孕期貧血會加大妊娠期間的併發症、感染症和產後抑鬱症等情形。
-
2021-08-09 該看哪科.耳鼻喉
流鼻血該抬頭還是低頭?醫師:2者止血方式皆NG
流鼻血是日常常見的症狀之一,大多數人流鼻血多會以捏住鼻樑、捏山根、塞衛生紙、低頭或仰頭的方式進行止血。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提醒,其實上述這些止血方式都不建議,不當的方式不但不易止血,還可能造成其他問題。而經常流鼻血者,也建議做個檢查,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 止鼻血常見4NG方式,抬頭、低頭都不宜! 一般而言流鼻血的位置通常是發生在鼻前庭一帶,是鼻子下方的位置,因乾燥、外傷等導致出血。洪暐傑醫師表示,發生在此處的出血,捏住上方的鼻樑、山根等方式自然對止血沒有幫助。而塞衛生紙則可能讓原本已經逐漸凝血的傷口,在取出衛生紙時又再度破裂,讓好不容易將要癒合的傷口再度受傷。至於抬頭或低頭,抬頭是最常見的反射動作,避免鼻血溢出或濺到衣服等,但這樣的止血方式反而容易讓血液逆流導致嗆咳,低頭對身體較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也沒必要,且可能讓血流得更多。 正確止鼻血,頭擺正捏住鼻翼! 洪暐傑醫師建議,流鼻血時最好的做法就是頭擺正,並用手指捏住鼻翼即可,這樣簡單的做法就可以達到止血的效果。而若怕血滴出來可用衛生紙遮住,目的在避免血液外流,不在於止血,記得別把整個衛生紙塞進鼻孔內,以避免出血點不斷受傷、難以癒合。若要再更進一步的處置,可用冰塊冰敷鼻根處,使鼻腔內的血管收縮,這樣更有利於加快復原。 常流鼻血小心鼻咽癌,6大症狀盡早檢查! 洪暐傑醫師提醒,若民眾經常發生流鼻血的情況,建議做個檢查,看是否鼻腔出了什麼問題。2歲以下的孩童通常較少有流鼻血的情況,若經常流鼻血,可能為凝血功能異常、鼻腔構造異常等問題。2歲以上至成人,除了與挖鼻孔挖到流血有關外,也可能和抽菸習慣、過敏性鼻炎、鼻炎膜乾燥或脆弱有關,較嚴重的問題也可能是鼻咽癌等疾病所致。 洪暐傑醫師建議可觀察,若是流鼻血經常十分鐘內無法止血,或者總是同一邊流鼻血,就應多加小心。撇除總是挖同一邊的鼻孔,若是因為外傷、乾燥等因素導致鼻血,兩邊鼻孔出血的機率理當是一樣的,若總是流同一邊,自然很有可能是這一邊的鼻腔內出現問題,導致經常不正常的出血。 另外,也可以觀察是否有其他鼻咽癌的相關症狀,鼻咽癌的症狀會隨位置、大小而有所不同,最常見的就是總是同一邊鼻塞,這點雖和過敏所引起的鼻塞相似,不過還是略有不同。洪暐傑醫師解釋,過敏的鼻塞雖然也會塞單邊,但總還是會左右兩邊輪流,若總是同一邊鼻塞,就需適度的懷疑是否為因腫瘤的關係造成阻塞。而位置較深的腫瘤,也可能使得耳朵有悶脹感,或者吞嚥時總覺得喉嚨卡卡的,這些都有可能發生,提醒民眾多加留意,特別是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的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 在檢查之後,洪暐傑醫師也建議,若確認鼻腔內部沒有問題,也可以與醫師多了解是否和營養缺乏有關,遵照醫囑補充相關的營養,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K、鐵等。平時也應注意環境濕度,避免過度除溼,使得環境過度乾燥,容易造成鼻黏膜乾燥而出血。 《延伸閱讀》 .喉嚨卡卡檢查出腫瘤?哪些疾病是元兇?醫師指兩大常見原因 .噴鼻劑助改善,真有副作用嗎?來看專家怎麼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0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手術 96歲翁好排尿
攝護腺肥大症甚至攝護腺癌在中老年男性中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指出,輕狀者有小便困難、頻尿、急尿或夜尿情況,嚴重者會因膀胱排尿受阻,導致尿滯留、膀胱變形、腎臟水腫、腎衰竭需洗腎,可以藉由攝護腺雷射手術,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許富順舉例,一名96歲的空軍飛官退伍的洪爺爺,身體硬朗但因攝護腺肥大有急尿、滴尿、夜尿問題,身上總有異味,讓他十分困擾,又因年紀大加上慢性病史,想要手術治療卻總被告知風險極大,後來選擇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剜除術,才解決多年痼疾,術後排尿順暢、夜尿改善很多,彷彿年輕30歲。許富順表示,攝護腺肥大症目前有相當多種藥物可以治療改善,但如果服藥出現副作用,像是頭暈、血壓降低、心悸或性功能障礙等,以及中重度以上攝護腺肥大症者,都應該考慮以經尿道手術來根治。過去10多年是採取電刀刮除術來治療者,即經尿道用內視鏡電刀一片片將攝護腺刮除,可快速處理其堵塞,但缺點是出血多、不適合高齡患者,術後也有尿失禁、陽痿的副作用。如今攝護腺雷射手術已成為取代傳統電刀刮除術新方式,因雷射氣化過程,出血極少、安全性高,就算是服用抗凝血劑者也可安全進行手術,術後快速拔除尿管,減少疼痛感,血尿恢復快,可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許富順呼籲,中老年男性應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表分數評估攝護腺肥大症狀,以及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查量測攝護腺體積,並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減緩排尿症狀,遠離攝護腺癌的威脅。
-
2021-07-31 醫療.心臟血管
慢病最愛問【血栓】小藥師健康營養資訊:血栓病患不能打疫苗? 幾個自我檢測破除迷思
前陣子施打疫苗後猝死或血栓的新聞層出不窮,搞得人心惶惶,在政府力拚疫苗施打率的情況下,民眾心裡不禁納悶到底哪些人絕對不能打疫苗?打疫苗之後,有多少機率會造成血栓呢?如果本來有血栓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小藥師幫大家整理一些相關的問答! Q1.哪種人「絕對不能打」新冠病毒的疫苗?1.對先前注射的新冠病毒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者。2.曾對MRI顯影劑、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者,請告知並諮詢您的醫療人員,以防對某類有相同成分的疫苗過敏。3.對疫苗有潛在嚴重過敏反應者,則可利用下表做過敏風險評估:Q2.看新聞感覺打疫苗會血栓或猝死,這些機率高嗎?病毒載體疫苗(如AZ, Janssen)施打後,全球累積數位病例是發生罕見部位的靜脈血栓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的狀況。在歐洲跟美國,其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十。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Q3.有腦中風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可以。因為,目前研究認為,施打疫苗後產生特殊免疫反應引起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多數腦中風的原因不同。Q4.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可否施打疫苗?大部分人可以。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的人,施打疫苗後會提高產生此不良反應的機率。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病毒載體疫苗(如AZ)。 Q5.我有在服用抗血栓藥/抗凝血藥,可以打疫苗嗎?打之前要停藥或調整嗎?可以。由於新冠肺炎疫苗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造成局部肌肉內血腫,但打疫苗的利大於弊,故建議施打疫苗。以下是藥物的說明及注意事項:不管是服用哪種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若施打前幾日內有出血傾向(例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或您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還是先與醫師先進行討論,評估且確認風險後,再決定是否施打疫苗。資料出處:1.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2021 Apr;9(4):1423-14372.CDC: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for Use of the Janssen (Johnson & Johnson) COVID-19 Vaccine After Reports of 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Among Vaccine Recipients — United States, April 20213.台灣腦中風學會【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慢病好日子社團招募新成員啦!社團主要討論各種慢性疾病,透過文章、影片、圖片、課程及病友故事分享,提供醫療知識及互助鼓勵。🔔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 【延伸閱讀】-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中風後的復健長路 風友「要認真」定目標-莊昕悅營養師/腎臟不好的糖友怎麼吃?3個小技巧攝取低蛋白飲食又兼控血糖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疫苗會猝死嗎?我能打嗎? 台大醫告訴你接種攻略!
近日台灣的確診人數都在百名以下,疫苗也逐步擴大施打!在「疫苗施打意願登記」第三輪意願登記中,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6,433,528人,登記AZ疫苗人數116,258人。請民眾在輪到你的施打順位時,且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沒有異常後,即可進行施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隨著越來越多人施打AZ疫苗,許多民眾對此種疫苗也有諸多疑問。究竟哪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常見副作用是哪些?血栓症狀有哪些?對此,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整理相關資訊來替大家解惑!我可能因為打疫苗死亡嗎?先說結論,有可能會,但是機率極低。打AZ疫苗後的5-20天可能會發生血栓,但年輕女性比例較高,且機率比被雷打到還低,而感染新冠的血栓機率是20%,台灣的案例經解剖後證明無關!AZ疫苗引發血栓的原因和一般血栓不同,所以過去發生過靜脈栓塞、心肌梗塞、腦中風者,也可以打AZ疫苗。這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1.正在發燒2.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台灣極度稀少!)40歲以上可以到家醫科做公費的成人健檢,但建議疫情緩和後才檢查!沒有發生過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就真的不用太擔心,不用一窩蜂抽血。3.對AZ疫苗過敏血栓有什麼症狀施打AZ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1.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2.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3.下肢腫脹會疼痛4.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藥物過敏、吃這些藥能不能打?◎對這些藥物過敏也沒關係,可以打AZ疫苗1. Keflex,Ceflour...等抗生素2. Voren,Ibuprofen...等消炎止痛藥3. Pyrine(全多x止痛錠、散o痛...)4. 流感疫苗林醫師提醒,如果還是擔心可以再接種AZ疫苗前向醫師確認。◎在用者些藥也可以打AZ疫苗1. 荷爾蒙、避孕藥2. 血糖藥、胰島素3. 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4. 血壓藥、血脂藥我有XX病,能不能打AZ疫苗?◎糖尿病強烈建議打,因為免疫力比一般人更差,感染後重症的風險更高。糖尿病控制不佳也可以打,接種當天不需要停藥。◎洗腎強烈建議打,洗腎病人也是重症高風險群,且洗腎時有群聚感染的風險。◎愛滋病強烈建議打,愛滋病病人接種後產生的抗體可能比一般人更少,所以打完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癌症強烈建議打。化療病人建議和醫師討論接種時間。標靶、免疫、放射治療則不影響。過去發生過血栓或是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仍可以接種,因為造成血栓的原因不同。◎風濕疾病可以打。新冠疫苗有惡化風濕疾病之風險,然而權衡利弊,仍建議接受接種。某些藥物可能需要調整劑量,建議接種前先和醫師討論。◎慢性肺病/氣喘/肝病/甲狀腺疾病/貧血/中風...可以打。國際三期實驗皆未發現以上疾病會增加疫苗副作用的風險。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facebook、Instagram
-
2021-07-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影/85歲嬤打疫苗 後左腿靜脈栓塞險害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說,85歲李姓阿嬤有高血壓、肝膿瘍病史,今年六月中旬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左腿腫脹,直到七月腹痛急診就醫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還好及時啟動溶栓小組,透過抽吸血栓機器將血栓全數移除,否則三到五成機率血栓跑到肺部,恐造成致命的肺動脈栓塞。血栓是否由疫苗引起?還要驗抗血小板第四抗體是否陽性才知相關性。徐中和說明,疫苗引發血栓的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症,是接種AstraZeneca(AZ)疫苗後發生的免疫併發症,一般在注射後5天到30天發生症狀,如有施打疫苗後發生下列不適情形應盡速就醫:1.持續性和嚴重頭痛,四肢無力,癲癇(顱內血管血栓)2.視力模糊(視網膜動靜脈血栓)3.呼吸急促或胸痛(肺栓塞或冠狀動脈栓塞)4.腹痛(門脈血栓)5.肢體腫脹,發紅,蒼白或發冷(周邊動靜脈血栓)6.皮膚出血瘀青徐中和說明,老婦人在急診發現膽結石合併膽囊發炎,以及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 由於老婦人血栓指數高達2118ng/mL(正常值小於500),因此在婦人接受膽結石手術後,再進行導管溶栓治療,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大範圍血栓,經過機械性靜脈血栓抽吸導管將血栓順利取出後,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血流通暢,之後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平安出院。徐中和指出,老婦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左下肢腫脹,但卻未在第一時間就醫,之後還好有診斷出深層靜脈血栓,及時治療,其實一般來說,發生下肢深層靜脈血栓,若未能及時治療,那發生血栓往身體回流造成肺栓塞的機會就有3到5成,可能會有造成猝死的風險。徐中和說明,中國附醫在8年前設立的24小時運作的急性溶栓治療團隊,就有包含肺栓塞因應小組,到目前已經有使用超過500次的EKOS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經驗,是亞洲知名的EKOS溶栓中心,除此之外也有各種溶栓設備,全天候守護民眾的健康。
-
2021-07-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致死率破5%/防肺栓塞 疾管署六月底修治療指訪引
新冠疫情帶走七百多條人命,台大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曾示警,德國解剖猝死個案發現,有三分之一死於肺栓塞。在社區感染出現近一個月後,指揮中心於六月廿三日公布第十二版治療指引,列入血栓合併症,提醒治療時檢驗凝血功能相關數據,適時給予預防性劑量抗凝血劑等。台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表示,歐美發生肺栓塞機率高,因此病人住院時習慣給予預防性血栓藥物,雖然亞洲人出現肺栓塞的情況較為少見,但新冠肺炎患者出現血栓的機率變高,今年出現本土疫情導致上萬人確診,患者出現肺栓塞比率也提高。亞東醫院副院長、心臟外科專科醫師邱冠明指出,肺栓塞需透過電腦斷層診斷,但新冠確診者要做電腦斷層,必須移出負壓隔離病房,移動前後管制現場動線、設備清空、人員防護、事後清消等,雖然標準作業程序沒有問題,但過程都是風險。衛福部已於六月底修改臨床指引,建議醫師視個案嚴重程度,定期檢測D-dimer、fibrinogen等數據追蹤,避免發生肺栓塞等血栓問題。另外,除了肺栓塞,患者也可能有多重併發症,邱冠明表示,過去十幾年陸續有四種新型口服抗凝劑,包括血液、胸腔、心臟內外科,舉辦多次聯合討論會,這次出現新冠肺炎,跨科團隊能迅速應變,就是受惠於過往十年來的聯合教育訓練。台灣致死率高於全球平均,邱冠明認為,數字反映出分母確診數不夠多,近期死亡的皆是感染許久的舊病人,但強調及早診斷與治療有助降低死亡,若染疫後錯過最佳時機,一旦重症,極有風險,他比喻「就像軍隊殺過來又撤退,但造成破壞的事實不會改變」。邱冠明補充說明,新冠肺炎病毒藉由呼吸道進入身體,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除了攻擊肺部,亦會造成全身性心血管反應,發生血栓機會高。若發現病人d-dimer等指數異常,或是出現隱形缺氧,要肺栓塞出現的可能要保持高度懷疑,及早安排電腦斷層診斷或給予抗凝血劑。
-
2021-07-10 養生.聰明飲食
喝水能防血栓? 建議這4個時間點喝水最佳!
人體有70%是由水分組成,所以每個人都得喝水,但一般人常在口渴時才想補充水分,這麼做不僅會讓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也容易引起其他疾病。水喝不夠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或是造成血液太過黏稠,導致血栓、提升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 血栓形成的原因?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為3大類,包括了凝血狀態、血流異常、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抽菸、肥胖的族群就易有凝血異常;久坐不動、行動不便、靜脈曲張等族群則易出現血流異常;日常生活受傷導致血管破裂、、感染等,則可能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當然三者也能同時存在,情況越多就越容易引起血栓。補水對人體的重要性而身體缺水就與凝血狀態、血流異常兩者有關,人體有7成是水分組成,身體各處都需要水,包括心、腦、肺、肝、腎等各大重要器官,身體缺水將不僅容易讓血液呈現濃稠的狀態形成凝血,也將導致身體各處血流下降容易阻塞,兩項血栓風險提升,各器官的不良影響機率也會升高,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肝衰竭、肺栓塞等。 因此根據人體需求,正常成人每天喝水量至少須達到1500cc~2000cc,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會喝無糖咖啡、茶作替代,但這些並不能當作水分來源,攝取過量反容易造成腸胃刺激、胃食道逆流,甚至咖啡因成癮,再加上茶葉跟咖啡有利尿作用,更容易將水分排出體外。 當身體出現口渴訊號時,代表身體已經呈現缺水狀態,這時才補充些許水份是解除當下口渴,未必真正解決體內的缺水問題,恐怕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水狀態而不自知。當發現尿量減少、顏色變深時,往往已是身體嚴重缺水的警訊,應盡快補充水分。 4個時間點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錯誤的飲水習慣可能出現其它問題,適時適量補充水份才能幫助維持健康。其實一天喝到1500cc的水量並不難,平均分攤為早、中、晚,跟著三餐一起喝,就能養成喝水習慣。 而在以下這4個時間點飲水,除了能解渴外,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一定程度避開血栓風險,一定要掌握! 1.起床後 相信不少人聽過,早晨起床一杯溫開水有益身體健康,就是因為清晨人體的生理性血壓會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加上睡了一夜的覺,排尿、皮膚蒸發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起床後飲水就能有助於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血栓風險。 2.運動前後 不少人都習慣在運動後才喝水,其實運動前就應少量飲水,這能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從而有助預防血栓。要注意的是,氣溫較高時,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最好少量多次喝水,不要喝得太急、太快,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3.飯後半小時 飯後不要立刻喝水,否則會沖淡、稀釋唾液和胃液,使消化酶的活性減弱,影響消化吸收。可在飯後半小時小口喝200毫升的水,有助於緩解餐後的血黏度升高。 4.睡覺前 人體熟睡時,體內水分會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變高,喝一杯不超過200毫升的水,就可緩解該現象,若老人怕有夜尿問題,可睡前抿兩口水即可,也能在床邊常備一杯水,感覺口渴時就能馬上喝幾口。 總而言之,正常喝水對人體真的非常重要,大家要記得多補充水分喔!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1-07-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別小看心律不整!一張表格算出你的中風機率
50多歲的詹先生本身並無相關心臟病或慢性病史,但最近因呼吸困難、雙腳水腫,且爬樓梯越來越喘,自覺有心悸,便前往急診室求診。經初步檢查後被診斷為心臟衰竭合併心房顫動。在經利尿劑及血管擴張劑治療之後,呼吸困難的狀況雖然改善,但是心跳速率依然偏高、心律不整狀況也持續著。入院後兩天的傍晚,病患用餐後半小時,突然出現臉歪嘴斜、手腳無力的狀況,醫師診斷為急性腦中風。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之一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正常人的血液流動會經過心房,再到心室然後灌注全身,但在心房顫動發作,心房正常時,有節奏的收縮會被無效的顫動所取代,後果是不能完全地把血液移至心室。結果,血液會停滯並形成小血塊。當這些小血塊移動到大腦,便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有六分之一以上的缺血性中風可以追溯到與心房顫動相關。在80歲或以上的人群中,這一比例躍升至三分之一之多。更重要的是,與其他缺血性中風比起來,由心房顫動相關小血塊引起的中風,具有更高的永久性腦損傷或死亡風險。計算你的中風危險    郭志東指出,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若合併以下的狀況,也會增加中風風險,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某些心臟瓣膜疾病、中風病史等。因為許多中風可以通過檢測和治療心房顫動所避免,現在醫學界普遍使用CHA2DS2-VASc評分(這個名字是所有因素的首字母縮寫,見下表)。  項目 分數 充血性心臟衰竭 1 高血壓:至少有兩次靜息血壓超過140/ 90mmHg 1 年齡:75歲或以上 2 糖尿病:空腹血糖超過125mg/dL或正在服藥 1 中風、暫時性腦缺血、肺部、腿部或其他部位造成的血塊 2 年齡:64~74歲 1 性別:女性 1       根據CHA2DS2-VASc評分系統,總分可以從0到9分不等。醫生通常治療評分為2或更高的患者;至於如何治療分數為1的患者,目前還存在爭議,通常會在抗凝藥物、阿斯匹林和根本不用藥之間做出選擇。郭志東進一步說明,有一些事情是病人必須注意的,心房顫動有時侯並無任何症狀,有時侯是無意中發現的。要增加心房顫動的診斷率,可以利用一段時間的便攜式心率監測器來幫助檢測無症狀的陣發性心房顫動。透過藥物來幫助預防血液凝塊     幫助預防血液凝塊的藥物,一般被稱為抗凝血劑包括華法林(香豆素)和一些較新的抗凝藥物,包括Apixaban、Dabigatran、Edoxaban、Rivaroxaban。華法林需要頻繁的血液檢測和調整劑量,它也會與某些食物和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新型抗凝藥物則沒有以上缺點。雖然所有的抗凝藥物都會增加嚴重內出血的風險,但新型抗凝藥物比華法林引起最嚴重內出血如腦出血機率來得更低。郭志東表示,如果病患本身不適合長期使用抗凝藥物,心臟科醫生可能會推薦一種叫做經皮導管左心耳封堵器置放手術,在左心耳置放一個小附件,因為大多數房顫患者的血栓都在左心耳中形成。這個封堵裝置會被導官引導通過至左心耳,一旦裝置位置調整好,導管便會被移除,以降低血栓生成後停留在左心耳的風險,該裝置會被永久地留在原位而無法移除。而對一些需要做開心手術的人來說,手術閉合左心耳是另外一種選擇。 培養6個好習慣,改善心臟健康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人們的心臟健康,減少患心房顫動的風險。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以下各點:1.定期運動:每週至少四次,總計每週達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2.多攝取心臟健康有益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3.保持健康體重4.避免吸煙5.限制或避免飲酒6.控制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延伸閱讀: 。肥胖、吸菸、少運動…,易導致心血管疾病,但體內這種物質過高也不行 。心律不整會影響全身! 醫點出「5大危害」:一發生恐跟你一輩子
-
2021-07-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防疫宅在家肩頸腰酸背痛到不能動?中醫「小扁針」有解
許多人防疫在家上班上課缺乏運動,長時間看電視或3C螢幕,肩頸酸痛暴增;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日前引進「小扁針」療法,骨傷科主任任東輝今天發表療法成果,有鬆解枕下肌群緊繃、治療肩頸痠痛明顯功效。任東輝舉出案例:65歲鄭姓上班族長期低頭滑手機用電腦,頸部僵硬、抬頭低頭困難,肩關節也緊繃,屈伸活動受限,甚至常頭暈頭痛,睡不安穩白天疲累不堪,診察發現枕下肌群緊繃,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沾黏,每周一次小扁針療法,搭配舒筋活絡中藥,三周緊繃痠痛明顯改善,疲累感減輕也不頭暈頭痛,睡較安穩生活品質改善。健保署統計,國內肩頸痠痛盛行率達55%,且漸升高;任東輝指出,肩頸背痛據統計全球發生率18至23%,再發率也高達41至65%。以久坐上班族與久站護理師盛行率較高。在中醫屬長期生活緊張、姿勢不良和氣血筋骨活動失調而引起慢性頑固性痠痛的「勞損」,一般治療效果不彰時,又稱「小針刀」的小扁針,可直接鬆解沾黏、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不過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者、懷孕或凝血功能不全者,需評估是否適合這種療法。小扁針是將一般針灸針的針尖改為寬度0.45mm的扁形刀刃,融合「針」與「刀」兩者特色及優點,是衛福部所認定有效且安全療法。可治坐骨神經痛、腰痠背痛、手腳麻木、膏肓痛、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關節炎、各種筋 骨痠痛新傷、舊傷、西醫建議開刀治療或長期治療但效果不佳痠痛。任東輝表示,小針刀治療時間短僅數分鐘,不過要自費,因是特製針具,醫師需經嚴格訓練與臨床實習,並非每個中醫師都會。施針後服用藥液包「消腫退癀湯」4至6包效果更好,可促進軟組織修復,預防傷口發炎。施針後3至7天傷口疼痛或瘀青屬正常現象,瘀青會消退並改善痠痛,無需擔心。因病情治療次數不一,輕症1至3次就有八成以上效果,做一次觀察7天左右。
-
2021-07-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COVID-19照護研討會疫苗篇:疫苗對Delta變種有效嗎?血栓如何發現?
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協辦的「COVID-19照護研討會」,今天(3日)舉辦民眾場,以民眾為主要對象,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吸引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以下《元氣網》整理一般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疫苗篇」詳細問答。Q: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需要擔心的?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第一個是過敏性休克,第二個是栓塞(血栓)。栓塞在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的比例比較高。傳統的包括Novavax、高端、聯亞,都是屬於蛋白,所以副作用非常少。接種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者,常會出現注射處疼痛的現象,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疫苗打到肌肉裡面,肌肉、淋巴、淋巴結都會受影響。所以疼痛感可能第一次沒什麼感覺,第二次反應通常會特別強。所以第一次沒有感覺的人,要特別注意第二次接種後的副作用。此外,根據統計數據,接受莫德納疫苗施打者,發燒的比例比接種AZ者少很多。Q:目前國內的疫苗接種者的不良反應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的疫苗不良監測稱為V-Safe,台灣則有V-Watch疫苗施打後不良反應監測機制,早期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後,都有填表,並以此為據整理出統計數據。有幾個問題,包括過敏性休克,美國發生的機率是每百萬分之11,那國內大約是百萬分之1,目前台灣有5例,其中3例是AZ,2例是莫德納。其中有一個個案,打了AZ後發生過敏反應,第二劑換打莫德納,過敏反應依然發生。所以問診中的重點是,只要打過任何藥物後,曾出現過敏者,都要特別注意,進行緊急處置。心肌炎、心包膜炎則在年輕族群身上較長看見,國內有2例。至於血栓,在國內的發生率約為3.6,與其他國家相比不算高,跟美國施打嬌生疫苗者的比例不相上下。Q:打完疫苗後能不能捐血?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基本上目前在美國紅十字會,或是全球紅十字會,針對捐血的相關規丟,mRNA疫苗或是AZ疫苗都沒有特別限制。國內的規定,則是接受mRNA疫苗接種者可以捐血;接受AZ疫苗接種者則謹慎一點,觀察14天後再去捐血。不過要提醒民眾,疫苗施打後,常會出現發燒不適的症狀,在症狀緩解後,再進行捐血會比較合適。此外,捐血後,疫苗產生的抗體並不會受到影響。Q: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肺炎?若要施打,間隔為何?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不過有些大型研究中,例如美國近期發表、針對5千餘萬65歲以上長者的觀察性研究,可以看到流感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然而並不是說高齡長者就不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助於預防肺炎鏈球菌,在長者染疫後的後續自我照護中,能提供保障。不過針對流感疫苗,除了上述的大型研究結果外,流感死亡率也是非常高。因此還是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Q:感染新冠肺炎後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需間隔多久?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得了新冠肺炎後,抗體仍持續多久,仍有待研究。有人認為可以持續8個月,甚至更久。但是這樣子的抗體效果,能否用於預防二次感染,的確有觀察到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又再感染新冠肺炎變異株。因此建議感染過新冠肺炎者,仍要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國內目前的建議是,自確診日起六個月後,再進行施打。國外的指引則是痊癒後三個月。目前輝瑞、AZ疫苗染疫後再打一劑,可以看到保護力明顯上升。特別是mRNA疫苗,染疫康復者再打一劑的保護效力,與接種兩劑者相當。Q:關於疫苗混打的效果及建議?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確實有國家,包括英國、西班牙、德國和加拿大,都做過相關研究;美國也有研究觀察,但不是以AZ疫苗,而是嬌生疫苗為主。我們知道初步的結果是,打了AZ或輝瑞疫苗,第二劑接種後,抗體一定比較高。但是不是等於保護力,仍有疑問,因為抗體衰退得相當快。此外,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一定比第一劑來得嚴重,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許多國家都允許民眾混打疫苗,然而國內在6/20的專家會議後決議,因為疫苗廠商的指引並不建議混打,若是出了問題,權責難以劃分。除此之外,混打疫苗在行政處置上,也會造成很多困擾,這也要納入考慮。目前國內專家小組(ACIP)是建議不要混打,除非有通報施打後的不良反應,不論輕微或嚴重,只要有通報,第二劑就可以混打。Q:Delta變種有何不同?目前的疫苗保護力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以色列、英國都曾出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Delta變種的案例。疫苗高度關注病毒(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 VOC)有四個定義:第一,傳染力變強;第二,毒性變強;第三,病毒發生突變,導致疫苗偵測出病毒的能力變差;第四,現有的預防方式、治療方式都打折扣。目前有Alpha、Beta、Gamma、Delta四種,為了避免污名化而使用希臘字母進行命名。Delta變異株因為抗原決定位發生改變,使其穿透力變高,因此傳染力變強、毒性也變強,死亡率也有所提升。至於疫苗的有效性,第一劑的效果一定比較差,降幅達10%左右。mRNA疫苗打完兩劑後,雖然效果下降,但仍有85%左右的保護力;AZ的效果就差一點,降至約60%~50%。未來病毒會怎麼變化,仍屬未知,因此二代疫苗仍在研發。Q: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為何會引起血栓?何時發生?如何發現?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新冠肺炎疫苗之所以會引起血栓,是因為棘蛋白誘發了一些抗體,這些抗體使血小板凝集在一起,消耗了血小板,並在凝集的過程中,於比較不常見的地方產生血栓,包括腦部、腹部,且因為消耗了血小板,血小板低下,進而導致出血等問題。事實上,血栓發生得機率極低,約為十萬分之1~2,跟買樂透中獎的機率差不多,不用特別擔心。此外,產生血栓並不是AZ疫苗的專利,mRNA疫苗也有發生血栓的個案情形。不論如何,接種疫苗後產生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情形,比起說是給民眾恐慌,不如說是讓醫療團隊有警覺心。舉例而言,患者打了疫苗後,發生血小板低下,那我們就應該去思考,是不是因為疫苗造成的血栓所導致。絕大部分的民眾,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Q:癌症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從事任何醫療行為,都必須以不傷身體為前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在癌症患者身上事實上是相當安全的。第二個問題是,何時打?許多癌症病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反應必須要有血球,且必須要有好的血球才有辦法產生有效的抗體。因此接受化學治療的病友,需在治療後三週,血液的生成才會恢復正常,此時即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而接種疫苗後,間隔三週後,待抗體產生,再繼續進行化學治療,會是比較好的做法。有病友好奇,化學治療會不會使抗體濃度降低?由於全球接種疫苗的癌症患者比例仍較小,因此仍無相關證據。有些血液的惡性腫瘤、骨髓移植,或是打單株抗體的患者,的確這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漿細胞、B細胞受損嚴重,因此未必會產生好的抗體。美國血液病學會、癌症醫學會的建議是,對於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應在手術完成後三個月,再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英國的研究發現,一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不論接種輝瑞或AZ疫苗,最終產生中和抗體的機率僅有一半。因此建議癌友,即便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疫苗注射,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Q:洗腎患者能否接種疫苗?抗體會不會被洗掉?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洗腎患者多為多重共病患者,例如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因此患者本身較為孱弱、免疫力較低。患者每週需進行三次血液透析,每次約需3~4小時,且期間需面臨群聚的風險,因此施打疫苗是很重要的。未施打疫苗的糖尿病患者,其染疫風險為一般人的5~20倍左右。此外,感染後患者因肺炎重症而死的機率,是6~32%。因此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起一般患者,因為新冠肺炎造成死亡多風險,高出10~400倍。所以施打疫苗是避免洗腎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同時減緩醫療負擔的重要措施。且即使患者未來感染新冠肺炎,大部分患者因體內已有保護抗體,可以減少嚴重程度,有些患者也能痊癒。台中榮總於6/15~16,為院內450個洗腎患者施打疫苗,發現大部分患者並無嚴重副作用、不良反應產生,僅有倦怠症狀。大約有50%有局部疼痛紅腫現象,僅30~40%的患者有發燒,有20%有腸胃道症狀,10%以下患者有呼吸道症狀。此外,血液透析並不會把抗體洗掉。因為透析的瓣膜是人工腎臟中的瓣膜,它非常小,只有中小分子的毒素會被洗掉。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是球蛋白,是大蛋白、好東西,在透析的過程中會被留下,以保護洗腎患者。面對新生變種病毒,仍建議洗腎患者施打疫苗後,需注意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感染新冠肺炎。Q:如何防範兒童感染變種病毒?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針對兒童較少染疫,有許多理論,包括受體較少,以及因為冠狀感染期程短,而產生的交叉保護效果。兒童年紀小,所以接觸外界較少,因此染疫機率較低。不過因為病毒一直在變,仍不排除兒童感染的可能性。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都屬於抵抗力發育階段,抗體器官組織都不成熟,感染併發症較多,因此即使現在沒有那麼嚴重,仍要小心提防。之所以18歲以上才能打疫苗,是因為所有的藥物、疫苗,都是18歲以上才能使用,所以目前只有做18歲或20歲以上,是成年的定義的問題。輝瑞最早做到12歲,甚至往下,學理上認為效果、安全性相當,不過因為沒有研究就不能斷言。因此例如高端、聯亞研發的過程中,都被要求要先做青少年,再往下發展,這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沒有資料情況下,無法給予建議。至於孕婦的部分,婦產科還是建議施打mRNA疫苗,不打AZ,因為孕婦有其他潛在的問題。但是疾管署沒有特別註明說打哪一種疫苗,因為目前疫苗供貨仍然不足,沒辦法讓民眾自由選擇。Q:中風患者、癲癇患者能否打新冠肺炎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如果處在急性中風,或是癲癇控制不良的狀況下,是不適合施打的。疫苗完成幾種後,大部分人會有發燒、不適的症狀,這些不適的狀況,可能會降低癲癇發作的預指,並不是說疫苗本身會導致腦部損傷,或造成癲癇發生。基本上如果控制良好的、或是穩定後的中風患者,仍可以接種疫苗。Q: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裝過支架的病患能否施打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施打。此類個案可能會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栓用藥,目前仍建議這些病患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因為他們一旦染疫,症狀會更為嚴重,造成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反而是會強烈建議施打疫苗的族群。但如果有服用特定藥物的患者,仍須先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濃度後,再行接種。此外,如果過去有因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狀,就不建議選AZ,應選莫德納。Q: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藥物的患者,是否能接種疫苗?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是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是可以接種疫苗的。Q:接受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的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接種疫苗?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美國血液病學會、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停止接受細胞瘤療法的三個月後,再接種疫苗會比較好。其餘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則並沒有特別限制,不過其反應效果可能會比較差。此族群患者染疫後併發症發生率、死亡率會升高,因此需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即便施打疫苗後,因其免疫受到抑制,還是必須做好個人及周遭防護,達到群體免疫,才能真正保護癌症患者。
-
2021-07-05 癌症.血癌
症狀兇猛且病程惡化快速 醫:即時察覺血癌4大症狀
五十多歲的廖先生平時健步如飛,幾年前體力陡降,做事有氣無力,甚至伴隨發燒症狀。經家人提醒緊急至血液腫瘤科檢查,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且因發病原因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轉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屬於約占二成五的難治類型。若採納傳統化療,恐因療效不彰,存活期僅四個月。面對突如其來的罹病事實及很短的存活期,廖先生只覺晴天霹靂。臺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醫師說,自2017年起,數款標靶藥陸續上市,臨床上已有FLT-3標靶藥及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可用,今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經評估後,該患者開始使用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並合併去甲基化藥物治療。僅完成兩次療程,體內癌細胞幾乎全滅。進一步完成骨髓移植後,病程穩定控制逾三年,順利達成搶時間救命的治療目標。此外,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更在今(2021)年七月通過健保給付資格,成為我國第二款通過健保給付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警覺四大症狀、進行兩種檢查、確診一定要就醫!滕傑林主任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簡稱AML,是一種病程惡化快速、與骨髓相關的血液疾病。每年約新增800多例,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患者平均年齡為六十至六十五歲,且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男性略多於女性。滕傑林主任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後,失去正常分化及死亡機制的血癌細胞(芽細胞)會佔據血液及骨髓,導致正常血球數量降低且功能受到影響。例如紅血球數量太少,會導致臉色蒼白、異常疲倦、嚴重貧血;白血球數量太少,導致免疫力下降,引起發燒、難以控制的感染;血小板數量太少,導致凝血功能降低,出現莫名瘀青或流血不止,例如流鼻血、月經出血不止;此外,大量芽細胞堆積於骨髓內,也會導致骨髓膨脹,引起骨頭疼痛。滕傑林主任分享,十幾年前,診間有名22歲年輕女性患者,因高燒不停且全身蒼白如紙而緊急送醫,意外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因無法接受罹病事實,也擔心化療會破壞結婚及生子計畫,該患者竟選擇採納民俗偏方。兩週後因疾病大幅惡化,再次緊急送醫,白血球數量從原先的一萬提升至六萬,激增了六倍。爾後患者才正視疾病,在完成標準化療後,終於成功控制疾病。滕傑林主任提醒,若發生相關症狀,務必提高警覺,盡快就醫進行血液檢查確認血球的數目;透過骨髓檢查確認骨髓內細胞型態,確定症狀是否由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引起。確診後也應即早治療才能搶時間救命。終結四十年治療困境,標靶藥物助年長、體弱者戰勝AM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曾長達四十年無新藥問世,患者過去存活時間很短。滕傑林主任說,過去僅可透過化療消除癌細胞,可否接受標準化療成為預後的重要關鍵。然而,標準療程需要採納強效、高劑量且密集的化療,約有二成五的患者,因年長或因心臟、肝腎功能不佳等共病症導致體弱而難以承受,因此這類病人存活期僅有4個月。所幸自2017年起,有多款標靶藥問世供臨床治療使用。滕傑林主任舉例說明,過往難以採納標準化療的年長及共病症的體弱患者,就有可促進癌細胞凋亡的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可用。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服藥方便,且適用於所有突變基因型別,約六至七成屬於難治型的患者可受惠。BCL-2抑制劑需與低劑量化療或去甲基化藥物合併使用,有望以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提升存活期,甚至爭取治癒。滕傑林主任說,因為標靶藥所費不貲,沉重經濟負擔讓患者難接受最適切的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期。政府為照顧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在2020年首度給付一款FTL-3標靶藥,今(2021)年七月起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又成為第二款給付標靶藥。在政府德政及標靶藥支持之下,鼓勵患者一定要即時採納正規治療、積極遵照醫囑,與醫療團隊一起戰勝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即時察覺疲倦、發燒、瘀青、骨頭痛,戰勝凶猛急性血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圖解說明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1-06-29 新聞.健康知識+
炎夏悶熱又口罩戴整天 慢性病者慎防中暑
今年夏天天氣悶熱,防疫口罩戴整天,小心中高齡、有慢性病老人發生中暑!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提醒,避免發生中暑熱傷害,要隨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33歲阿榮從事地下工程昏倒,送至奇美急診時體溫高達41.6℃,昏迷指數3分,經插管、輸液補充、積極降溫並維持生命;仍因中暑造成肺、心、腎、肝、肌肉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重器官衰竭,10天後死亡。65歲阿芬有高血壓和中風病史,某日氣候炎熱,家中沒開冷氣,室內悶熱,她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體溫高,有抽搐情形,緊急送至急診,體溫高達43℃且意識不清,急救後因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轉入加護病房,經過治療後,9天後才順利出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表示,中暑未及早治療,死亡率達五成以上,體溫常超過40℃,合併意識不清、躁動、行為異常、抽搐或昏迷等症狀。中暑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多處器官受損,若發現疑似中暑患者,除打119儘速送醫,應先移至陰涼處遠離高溫,可全身灑水加風扇吹,或用浸過冷水冰水毛巾放置頸部、腋下和鼠蹊部來降溫。郭婉吟說,中暑雖會致命,但可以預防。尤其在高溫季節裡,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家,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因悶熱潮濕造成中暑;若在高溫環境工作,應穿寬鬆透氣衣服,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增加休息的時間和次數。
-
2021-06-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抗凝血劑有哪些飲食禁忌?藥師這樣說
有人說用抗凝血劑不能吃綠色蔬菜、葡萄柚、甚至不能喝綠茶?這些是真的嗎?為降低民眾疑慮,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吳厚澤藥師說明抗凝血劑(Warfarin)是什麼?有那些飲食禁忌?Warfarin的發現史:老鼠藥,變身心肌梗塞藥物?Warfarin是一種雙香豆素的衍生物,早期發現牲畜進食發霉的甜苜蓿(含有雙香豆素衍生物)乾草後,傷口不易止血、血液難以凝固,研究人員將這種雙香豆素衍生物取名為Warfarin,並開發成老鼠藥,且有醫師嘗試於臨床上作為抗凝血劑。Warfarin的作用機轉Warfarin作用機轉為阻斷維生素K的還原作用,減少凝血因子的產生,進而抑制凝血,用於曾有栓塞性中風、曾做心臟瓣膜置換術、或是有動脈、靜脈、肺臟或心臟血管栓塞風險的病人,以預防其血栓形成,但如果使用過量,則可能引起出血不止。常見商品名有Coumadin(可邁丁)、Orfarin(歐服寧)等。Warfarin的飲食禁忌 吳藥師提醒,Warfarin很容易與其他藥品或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品的吸收與代謝。因此醫師會隨著患者的病情、是否服用其他藥品或是飲食習慣等進行劑量調整,所以病人需定期監測INR(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觀察藥效是否有達到預期、有無造成出血。日常飲食中,有些食品會降低Warfarin的藥效,當攝取過多時,抗凝血劑藥效就會減弱,例如富含維生素K的蔬菜(如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萵苣)肝臟、綠茶、高劑量維生素 C及輔酶 Q10。相反的,不少食品或中草藥會增加Warfarin的藥效,大量食用可能會造成出血的風險,例如:丹參、當歸、銀杏、鳳梨酵素、蔓越莓、葡萄柚、魚油(每日超過2克)、維生素 E(每日超過400 IU)及葡萄糖胺等。觀察是否有出血、中風與栓塞症狀 既然有這麼多食品及藥品可能會影響Warfarin的藥效,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經常自我檢視,包括是否有疑似出血(不明瘀傷、血便、血尿、黑色便、暗色尿、牙齦出血不止)、疑似中風表徵(臉部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突然單眼或雙眼視力模糊、語言障礙)、疑似靜脈栓塞(下肢腫脹、疼痛)等。若有這些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調整劑量。食藥署提醒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民眾,對於所有食品都應適量攝取,如欲併服健康食品、中藥或其他藥品時,應先向藥師或醫師諮詢,以確保用藥安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嗎?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該不該打疫苗? 專家詳解常見疫苗問題!
新冠肺炎在台灣社區感染爆發開以來病例快速增加,目前進入大規模施打疫苗階段,但疫苗施打以來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不在少數,也令多數民眾對疫苗有很多的疑問。對此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乃綸整理出幾個老人與孕婦施打疫苗前常見的問題,希望能替有問題的民眾解答。Q1:現在印度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各地,之前的疫苗主要針對英國變種病毒的,那打疫苗還有足夠的保護力嗎?A:施打疫苗,並不能保證不會染疫,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發生的機率,以及減少住院和死亡的可能性」針對病毒的變化性,打疫苗可以讓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對於印度變種病毒即有一定程度的防範。除了疫苗接種外,落實三大防疫三部曲,才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防疫三部曲:1. 戴好口罩,鼻口部分盡可能貼合臉2. 勤洗手,洗手至少30秒(內外夾攻大立腕)3.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5公尺;室內2公尺)Q2:阿公/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還有他們看到新聞報導很害怕打疫苗,該怎麼辦?還是要勸他們打疫苗嗎?A:如果心中有疑慮,也很害怕,請先暫緩打疫苗,姑且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當心理狀態不穩定,也會影響到生理的表現,尤其老人家的心理狀態較為敏感,需要多加留意。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有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且狀況穩定,是可以打疫苗的,施打前請和醫生加以確認,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接受疫苗接種。Q3:帶老人家去打疫苗打注意事項:A:1. 先確認有無過敏史與慢性病的控制狀況2. 近期的血壓和心跳變化是否穩定(2周內的紀錄,有高血壓的患者平常應養成血壓及心跳測量紀錄的習慣,早晚各量一次)3. 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最近一次(一年內)的健檢結果是否良好(建議維持身體健康檢查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4. 打疫苗前,請補充適當的水份(人在緊張以及情緒轉換時,會使得身體產熱增加,水份散失較快,這時候可以喝一些水)Q4:可以混打疫苗嗎?A: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混打,這其中有許多疑慮,故採取相同疫苗施打兩劑,除非第一劑有強烈的過敏反應,才改為另一家廠牌。關於新聞報導說,國外傳出疫苗混打效果佳?!關於這一點,目前混打的人數沒有像同樣的疫苗打兩劑的人來得多,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實驗沒辦法有效的證實有沒有效益,故台灣CDC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實驗的設計方法會影響結果的呈現,舉一個臨床常見的問題,高壓氧對於腦部復原有沒有效果?在文獻中,有很多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這表示高壓氧對於大腦的復原沒有益處嗎?由於高壓氧目前為自費,個案數目少,樣品數不足,使得實驗在最終結果呈現如此,實際上,在臨床上做高壓氧的患者,絕大多數大腦的復原情形是有進展的。(我的個案當中,有一部分的腦傷患者復健搭配高壓氧的成效都相當不錯,大腦的活化有利於肢體動作的復原,對日常生活的功能性表現也提升許多)Q5: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A:AZ疫苗接種者請先暫緩14天,其他疫苗則沒有影響,等副作用都消退後,再挽袖捐血。Q6:打完AZ疫苗後的血栓變化(4-28天)A:1. 嚴重持續性的的頭痛、視力變化及癲癇(可能是腦靜脈血栓)2. 嚴重持續性的腹痛一天以上(可能是腹內靜脈血栓)3. 嚴重胸痛和呼吸困難(可能是肺栓塞)4. 皮膚自發性出血,有瘀青和紫斑有發生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症狀緩解後,將症狀的表現情形回傳到Taiwan V watch。Q7:孕婦需要打疫苗嗎?建議施打哪一種疫苗?A:目前的染疫情況,懷孕婦女染疫後的症狀較一般婦女來的嚴重,且可能危及媽媽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懷孕婦女生產時入院,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們都要接種疫苗。根據目前文獻的建議,懷孕婦女適合施打mRNA的疫苗,且疫苗在懷孕期間可能有效的保護嬰兒。至於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施打疫苗的懷孕婦女與沒有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其流產機率是相同的。台灣現有的疫苗mRNA疫苗為莫德納疫苗,施打前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Q8:哺乳的婦女可以打疫苗嗎?對寶寶有沒有影響?A:可以的,目前的疫苗都可以打,並沒有研究指出哪一種比較好,AZ、輝瑞及莫德納疫苗都有人接種。接種後,母乳含有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目前相關的研究並不多,有疑慮者,請和醫生再三確認。Q9:打完疫苗後的5-6天出現頭痛、體溫微高的症狀。目前聽到48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了,我還是有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A:在打完疫苗後,症狀多半於1-2週內可以緩解,「48小時症狀緩解」這點主要是指「持續發燒>38度」,建議在打完即多喝水,以幫助代謝。如果沒有持續性嚴重的頭痛,經休息或是服用藥物有緩解的話,不用太擔心。Q10:打完後,手臂肌肉很腫可以擦藥嗎,我覺得好痛,都不敢動。A:手臂肌肉酸痛依個人的代謝狀況,持續的時間不一定,建議多喝水,加強代謝。此外,在疼痛可以接受的程度下活動手臂,勿維持不動,會使得手臂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消腫與代謝。不建議擦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可用濕毛巾放置在施打部位,緩解紅、腫、熱、痛的症狀,15分鐘/次,2-3次/天。復健科的患者可以打疫苗嗎?Q11:老師,我中風,可以打疫苗嗎?有建議打哪一種嗎?A:可以的,若是急性期的中風患者請於急性期(1-2週)後與醫生確認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目前中風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中風的種類會影響處置方式,施打哪一種疫苗,請與醫生討論,決定施打哪一種疫苗。Q12:心臟裝過支架,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服用抗凝血劑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在施打前,請與醫生確認服用的抗凝血劑為何,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暫緩服藥」再打疫苗,施打完加壓在施打處5-10分鐘,確認沒有血腫,再服用藥物。Q13: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洗腎等慢性病,可以打疫苗嗎?A:建議施打疫苗,慢性病族群為COVID-19染疫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也較高,疫苗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的風險。施打前不需停用其相關藥物,請常規服藥。Q14:膝蓋退化,醫生說我骨質疏鬆,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的,若有服用相關藥物,請與醫生討論服藥時間是否需要與疫苗間隔數日,來決定施打日期,平日服用的Vit D仍可繼續服用。建議此類患者可做簡易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肌肉耐力與有氧適能,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若不清楚可以執行什麼運動,請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資料來源:1. 台灣腦中風學會2. 台北捐血中心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4. USA CDC5.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6. COVID-19疫苗-知識就是力量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孕婦打新冠疫苗 周產期醫學會5大問題解析
自昨天起,開放全台孕婦可以接種新冠疫苗,並有AZ及莫德納二種疫苗品牌可以選擇,不過,長者開始接種疫苗後,不斷傳出接種後死亡案件,也令孕婦格外憂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整理五大問題,提供孕婦接種新冠疫苗時參考。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孕婦屬於脆弱族群,面對疫情建議應接種疫苗,學會特別成立「懷孕與COVID-19」工作小組,隨時將最新國際的研究與發展,分享給國人。Q:孕婦打新冠疫苗會造成胎兒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嗎?A: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指出,無論是BNT、莫德納或AZ疫苗,並沒有證據顯示,孕婦接種這些疫苗會增加胎兒先天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或懷孕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孕婦可以安心接種。施景中指出,雖然國外專科醫學會並沒有建議將孕婦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也沒有建議應全面對孕婦進行施打疫苗,但一致強調,孕婦如果有染疫的風險時,不需要因為擔心疫苗可能對胎兒或孕婦本身引起不良副作用或併發症,而不願接種疫苗。Q:新冠疫苗製成方式不同,孕婦該選擇哪一種?A: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施景中指出,相對於以腺病毒為載體製成的疫苗,如AZ、嬌生疫苗。國外已有3萬5000多例女性在懷孕期間接種mRNA疫苗,如BNT、莫德納,疫苗的安全性數據比較完整,因此建議孕婦如有意願接種新冠疫苗時,仍以mRNA疫苗為優先考量。Q:新冠疫苗在任何懷孕週期皆可接種嗎?A: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科主任區慶建指出,懷孕任何期間,甚至是產後哺乳的女性都可以接種。不過,多數的醫師仍建議孕婦延緩至第二孕期,也就是滿13週後再施打疫苗,避免與懷孕前三個月常發生的萎縮性胚囊、自發性流產、胎死腹中,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有不當的聯想,造成困擾,這也是英國和德國醫學會建議施打的時期。Q:曾對疫苗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病史,或罹患風濕免疫疾病須例行住院的孕婦可以接種嗎?A:不建議接種。 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彥廷指出,若正在發燒、罹患急重症治療中、或是有明顯感冒症狀的孕婦,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再接種疫苗,避免和施打疫苗後的反應發生混淆。在懷孕期間如果有使用阿斯匹靈或其他抗凝血藥物的人,並不需要停藥或更改劑量。Q:孕婦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副作用?A: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指出,依照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除了注射部位疼痛外,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在接種完疫苗後會有疲倦感、肌肉酸痛或頭痛的現象,少部分的人可能還會有噁心、嘔吐、發燒、甚至是畏寒的表現。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多半輕微,可以藉由休息、補充水分、或是服用普拿疼來改善,在48小時內就會緩解。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莊雅淳指出,國外有報告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免疫血小板低下症的案例,發生時間大多介於接種疫苗後5到28天。因此,工作小組的醫師專家們提醒,如果接種疫苗後持續高燒、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改變、嚴重腹痛、呼吸困難、四肢浮現紫斑等症狀時,應該立即就醫尋求協助。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後,如果出現陰道出血、懷疑破水、規則宮縮、持續下腹疼痛、或是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應該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定胎兒健康狀態。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孕婦易血栓 建議mRNA疫苗優先
高雄市府廿一日晚間搶先宣布,一到五類孕婦可打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昨早先強調,「只限一到三類孕婦」,但半小時後又改口「孕婦經醫師評估,可選擇接種AZ或莫德納」。指揮官陳時中否認政策轉彎,僅表示「跟時間賽跑愈快愈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提醒,與其擔心打AZ還是莫德納,孕婦應該要更知道自己體質適不適合打疫苗。亞東醫院產科主任彭福祥表示,目前國外數據均顯示孕婦打莫德納或輝瑞BNT等mRNA疫苗,副作用較小;AZ比較不建議,主要是因為女性在懷孕時,是屬於高凝血狀態,容易形成血栓的副作用,就婦產科醫師的角度而言,建議孕婦一定要打疫苗,但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以mRNA疫苗為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AZ在年輕族群易致血栓,而孕婦本就是易致血栓的族群,他才會函文給CDC,建議孕婦都能施打疫苗,且希望能以mRNA為優先。盼中央安排孕婦至醫療院所接種,與一般民眾分流。黃閔照提醒,與其擔心打到AZ還是莫德納,孕婦應該要更知道自己的體質適不適合打疫苗。他舉例,對疫苗嚴重過敏者別打,雖然過敏風險是萬分之幾,但過敏性休克也是很難避免;第二,要排除急性疾病情況,像正在發燒、流產中或不完全流產等緊急狀況。
-
2021-06-2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腦中風病人可以打新冠疫苗嗎?該打哪一種?
AZ疫苗開放大規模接種以來,累計全台超過六十死,雖然死因是否與疫苗都仍待釐清,不過絕大多數均有慢性病,尚未施打的長者及其家屬開始卻步觀望。許多人都想問,諸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洗腎、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到底能不能打疫苗?對此台灣腦中風學會就建議,對於曾經發生過腦中風、或者本身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病人,施打疫苗在世界各國都是被明確建議的,施打疫苗雖然有一定比例會在施打後身體不適、或發生疫苗相關的可能副作用,但整體而言施打疫苗的好處是遠大於可能的風險。以下是台灣腦中風學會整理腦中風患者施打疫苗等相關問題供大家參考判斷:Q1: 哪一種疫苗比較適合腦中風病人?不同種類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疫苗)是否對於降低腦中風病人的感染風險,或者增加特定疫苗的相關併發症,有關其間的差異目前仍未有定論。隨著施打疫苗的人數越來越多,疫苗的可能併發症之報導及研究也隨之增加。例如與腺病毒疫苗施打(如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AstraZeneca,簡稱 AZ)和強生/楊森(J&J)疫苗等)相關,由特殊免疫反應引起的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簡稱 TTS),發生率約為數十萬到數百萬分之一不等,發生對象多為年紀輕,且女性偏多。至於其他種類的疫苗,如施打 mRNA 疫苗(莫德納,輝瑞等)後,則亦有罕見的急性心肌炎的個案報告。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建議,除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 AZ 疫苗外,並未限制或者建議腦中風病人使用特定的疫苗種類。因此,絕大多數的腦中風病人,皆能施打目前政府核准的疫苗。另外,若您過去的腦中風型態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者特殊原因引起的腦中風,如特定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疾病,則建議您與您的醫師討論之後決定。Q2: 有腦血管栓塞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可以。若您過去的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您與您的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例如 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Q3: 腦中風之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Q4: 打疫苗前,抗血栓藥/抗凝血藥要停藥或調整嗎?由於新冠肺炎疫苗為肌肉內注射,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血藥物可能因藥物影響凝血功能而造成較高機會之肌肉內血腫,但由於施打疫苗之好處仍高於肌肉內出血或血腫之壞處,因此,使用此類藥物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絕對禁忌症。以下將依照病人可能服用的藥物進行相關施打說明及注意事項:若您服用為單線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在施打疫苗前並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疫苗後,建議加壓施打處至少兩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接種完疫苗後也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需要在施打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正在服用雙線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合併保栓通),在施打疫苗前並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建議可考慮先暫緩服藥,待施打完成後確認無血腫擴大後,再服用當天藥物。建議施打完成時,加壓施打處至少5~10分鐘。在施打完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服用的抗凝血劑為口服維他命K拮抗劑(如:war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最近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指數不穩定或超過3,建議在施打疫苗前,與您的醫師先進行討論。施打當天,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建議可考慮先暫緩服藥,並在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擴大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至少5~10分鐘,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在施打完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建議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服用的抗凝血劑為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如:普栓達、拜瑞妥、艾必克凝、里先安),施打前不需特別做凝血功能檢查。施打疫苗前您並不需要調整藥物劑量。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建議可考慮先暫緩服藥,待施打完成後確認無血腫擴大後,再服用當天藥物。建議施打完成時,加壓施打處至少5~10分鐘。在施打完後1~2天隨時注意是否有血腫狀況,若有注意到腫塊逐漸增大等狀況,需進行進一步評估肌肉內出血或血腫狀況。若您發現施打疫苗前幾日有注意到有出血傾向(如不明原因的皮下出血或牙齦出血等),或您有其他關於服藥的問題,建議您於施打疫苗前與您的醫師先進行討論。若您同時使用抗凝血劑及抗血小板藥物,建議您的注意事項參照服用抗凝血劑之患者。Q5: 打完疫苗後,要注意什麼嗎?接種後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包含:.發燒(≥38℃):大多於接種完2天內出現,如您未患有需限制水分攝取的原因(如嚴重心衰竭),建議多喝水休息。一旦發燒,也可服用醫師開立的退燒藥減輕不適感,但不建議預防性使用退燒藥。然而,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合併其他不適症狀,仍可就醫。此外,若於接種2天後仍持續發燒,建議就醫進一步評估是否有其他原因。.局部(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倦怠、肌肉關節疼痛、頭痛、噁心、嘔吐、畏寒:通常症狀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若症狀持續抑或惡化,應儘速就醫診療。如您有服用抗血栓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也請觀察局部血腫瘀青狀況。.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請於休息區觀察30分鐘以上,確認無恙後再行離開。如出現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等症狀,請儘速告知注射現場醫護人員進一步評估。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發生時間較常見於施打 AZ 或嬌生疫苗後 5~20 天內。如您於接種 AZ 或嬌生疫苗後有以下症狀之一: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3. 下肢腫脹或疼痛;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如若確診,也能依治療指引進一步處理。.心肌炎與心包膜炎:在接受 mRNA 疫苗(輝瑞BNT或莫德納疫苗)之後發生的罕見併發症,較常發生在年輕成人跟青少年,通常在第二劑注射之後的幾天內出現。 若您於注射 mRNA 疫苗後出現胸痛、喘、心悸的症狀請儘速就醫。其他不良反應:如出現腋下淋巴結腫大、顏面神經麻痺、肢體無力、嗜睡、蕁麻疹等症狀,可就醫請醫師進一步評估。 接種疫苗後,若沒有注意到有明顯之肌肉血腫擴大的狀況,請持續服用您常規之預防中風之抗血栓藥物。若您有任何其他不良反應,或有自發性出血點等上述懷疑疫苗相關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建議您立即就醫。最後提醒您,接種疫苗後,保護力並不會即刻發生,也無法完全除卻未來被新冠肺炎感染之可能,仍請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減少聚集,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參考資料: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Dq7GIwfpZj0TlfqvYBDRAQ(本文轉載自台灣腦中風協會: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2%20&news02=113261976660d02093a6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