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失智.失智專題
搜尋
共照中心
共找到
64
筆 文章
-
-
2024-11-01 失智.Podcast
【Podcast】Ep18.當父母罹患失智症,身為子女的我該如何面對最熟悉的陌生人?
當父母罹患失智症,子女作為照顧者會切身體會到,父母的健康變化遠超出想像地影響個人生活。照顧父母不僅耗費時間與精力,對自己的身心狀態也帶來挑戰,例如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煩躁等情緒,甚至引發自我懷疑與內疚,進而影響日常生活。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中,臨床心理師黃耀庭分享如何有效面對父母的病情,並提供策略以助照顧者調適心態,應對接踵而來的照護壓力。面對失智父的態度3變化主持人陳韻如分享藝人唐從聖陪伴父親對抗失智症10年的過程。從「為什麼是我的父親?」到逐漸接受的心境轉折,除找到方法與父親相處,還發現原來嚴厲的父親也能變得幽默風趣,使得這段時光成為獨特的回憶。失智症的病程平均為8至10年,隨著病情進展,大腦的認知功能逐漸受到影響,患者可能出現記憶衰退、行為異常,以及固執與易怒等症狀。陳韻如說,部分症狀會反覆出現,所以照顧者容易感到疲憊、沮喪,甚至懷疑自己的照護能力,因為失智者不像小孩,隨著年齡增長,學習能力和自理能力會不斷進步,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技能與成熟。提升識能善用資源助自己一臂之力在照顧開始前,黃心理師建議先了解失智症的特性與進程,在面對不可預期的行為時才不會驚慌。並可利用社會支持資源,例如失智共照中心、失智據點等;長照司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中,放寬「到宅照顧技巧指導」及「轉介個別心理輔導、諮商服務」2項服務,無論低收、中低收或一般戶皆無需部分負擔,免費使用。★點看「家庭照顧者支持性服務創新型計畫」詳情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是減輕照顧負擔的關鍵照顧失智父母時,照顧者還需思考「自己期望的照顧方向是什麼?」從而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照顧方式和關係。黃心理師強調,避免使用暴力或強制手段,尤其當失智父母反覆提問時,不要急於糾正,而是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回應,以維持良好的互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減少照顧壓力的關鍵。當親子關係和諧,且父母願意配合,照顧會相對順利。若未來得及建立深厚的親子關係,黃心理師建議子女只需專注陪伴,無須勉強自己改變心態。本集重點:✎如何從理解失智症的進程與挑戰開始,幫助照顧者減少緊張、焦慮的情緒?✎親子關係是照護歷程的關鍵?罹病前關係不好怎麼辦?✎如何使用心理策略來應對內疚、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reurl.cc/93lN08🎧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34zERV🎧KKBOX:https://reurl.cc/XRzM3M🎧Spotify:https://reurl.cc/34zEl9⭐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10-24 活動.活動最前線
【已額滿】2024國際失智論壇:日本齋藤正彥醫師、失智者及各領域專家分享真實經驗、最新趨勢!
2017-2025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行動計畫摘要指出,全球每年約有990萬人罹患失智症,平均每3秒就多1人。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與年齡密切相關的失智症者數量也逐年增加,而阿茲海默症新藥的問世更提醒著我們,早期診斷及介入的重要性。為此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富邦人壽、嘉義縣衛生局、奇美食品、元氣網、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全齡樂遊健康促進發展協會、若晨室內裝修有限公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失智共照中心,將攜手合作舉辦「2024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國際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失智症早期診斷到照護的最新趨勢。此次論壇特別邀請曾出版《失智母親眼中的世界》的東京都立松澤醫院齋藤正彥名譽院長,線上分享如何透過失智症母親齋藤玲子,來理解失智症者的精神行為及需求,並以醫師與兒子的雙重視角,讓每位照顧者、子女在面對父母失智時,都能同理、應對。論壇中,嘉義縣衛生局局長趙紋華將分享地方推動失智照護與資源整合的經驗;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與顧問曾清芳探討失智者的日常生活與家庭照顧計劃;一森診所記憶健腦中心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王培寧醫師介紹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最新進展;富邦人壽律師陳明賢則會解析實用的財產安全策略。此外,論壇現場還設置以失智預防到照護為主題的攤位,提供極早期失智症篩檢、友善室內環境設計諮詢、健腦遊戲及銀髮友善食品試吃等互動體驗。論壇結束後,還將抽出10本東京都立松澤醫院名譽院長齋藤正彥的著作《失智母親眼中的世界》贈送參與民眾,名額有限,歡迎免費報名參加。2024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國際論壇時間:2024.11.30(六) 13:30(12:30開放報到)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2F 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已額滿)免費線上報名:https://event-health.udn.com/campaign/2024dementia-162
-
2024-09-29 失智.像極了失智
健保大數據/失智症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No.1高雄長庚醫院/失智症治療原則 讓長者在地幸福老化截至113年4月底,高雄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530,569人,健保署資料統計,高雄長庚112年治療失智症病人41,343人,居醫學中心之冠。高雄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副教授張雅婷觀察,步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攀升,呼籲民眾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高雄長庚是大高雄首個成立失智共照中心的醫院,神經內科部組成「智能與老化中心團隊」,提供失智症門診照護諮詢服務,並定期與社區結合辦理失智症衛教講座、失智症病友會。就診諮詢認知障礙的病人多元,從最年輕的16歲到最年長的103歲,主要年齡層為65歲以上長者。張雅婷表示,就醫的長輩遍及高雄各行政區,最遠至茂林區、那瑪夏區和桃源區等,也有跨區域的台南、屏東及台東縣市。失智症中心的原則是讓病人回到家鄉「在地幸福老化」,在治療方面,著重跨團隊合作,包括神經內科、精神科、復健科以及牙口團隊、營養團隊、護理團隊等。在高雄長庚用藥的失智症患者約2,000人,除了藥物,還安排職能、語言和物理復健等。非藥物介入的部分,將發展園藝、健口操等,致力於維護其生活功能的獨立性,減少照護者以及家庭負擔。區域醫院No.1台北市聯醫/民眾識能、警覺性增加 診斷極輕度失智者變多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3萬3,961人,是區域醫院第一名。聯醫2017年成立失智症中心,各院區配備醫師、個案管理師、心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等團隊,提供失智症照護。除了藥物治療,2019年首創社會處方箋納入醫囑創新作法,跨界台博館、故宮、中研院、市立美術館等18個文化、藝術單位,幫助患者透過參與社會延緩病情,累計近800個家庭參與、服務超過5千人次。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指出,聯醫女性失智者占比62.57%、男性37.43%,由於女性壽命長,比率高於男性屬正常。85歲以上最多有50.72%,其次65至84歲約45%、64歲以下為3.77%,失智症從75歲後發病比率上升,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提高。劉建良臨床觀察,近五年診斷極輕度症狀者增加,原因之一在於民眾識能增加,若親友出現不同日常表現,就會求診;二為家中曾有失智症病人,再出現第二人有疑似狀況,家人警覺性提高。劉建良認為,及早就醫確診固然重要,但更應該把重心放在透過多元治療介入,管控危險因子,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雙管齊下,預防失智症發病或延緩惡化。地區醫院No.1桃園長庚醫院/跨領域團隊照護 患者以女性居多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桃園長庚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共計13,810人,為地區醫院第一名。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陳怡君表示,就診民眾逾65%為75歲以上的老人,大多為退休人士,性別比以女性居多。陳怡君說,長庚醫院於2009年10月成立失智症中心,以「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為核心,提供病人及家屬全方位的服務,減緩罹病的照護壓力。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因地處於桃園市、新北市交界,個案來自桃園市約65%、新北市30%、其他縣市5%。桃園長庚的診療服務多元,包括腦部磁振造影與腦部正子造影檢查、腦部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以及研究使用的Tau蛋白正子腦部掃描。陳怡君提到,失智症的診斷非常重要,這些儀器能協助疾病的判讀正確性,包含腦部是否有病理變化,這些檢查對於診斷及後續治療都有莫大幫助。桃園長庚於2017年成立「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一旦就醫民眾確診,跨領域團隊可及時介入,除了藥物與非藥物協助,並透過個案管理及追蹤來串連失智症病患個別照護。另依需求轉介跨科別診療、營養、復健、社會資源等。基層診所No.1新北市清福診所/醫師與照護團隊協力 多樣輔療協助復能三峽清福診所定期由神經內科醫師駐診,提供失智症的診斷及照護,112年治療失智症患者共計4,126人,為基層診所第一名。總治療長林淑敏表示,除了藥物治療,這裡最大的特色是「復能」,藉由多樣輔療課程幫助長輩延緩失能失智。林淑敏說,診所集結跨領域的照護團隊,醫師看完診後,評估長輩的身體狀況、能力,開立量身訂作的「運動處方箋」,再由職能治療師、復健治療人員進行日常生活功能訓練,以及結合感覺統合訓練。看診的長輩多為輕度、中度的失智症患者,又以中度居多,常合併出現精神行為症狀,照護團隊會依他們過去的生活經驗、興趣設計療程。例如:因黃昏症候群吵著要回家的阿嬤,職能治療師會買菜請他們幫忙整理、洗菜,甚至真的下廚,提供認知刺激,屬於懷舊治療的一種。醫師仔細問診、閒話家常,一位患者平均花45-60分鐘,開立用藥及運動處方箋後,也會實際到復健空間看長輩的執行進度,鼓勵把訓練課程做完。醫護人員、照護團隊的角色更像家人陪伴,與長輩緊密互動,有助於建立長久關係,讓追蹤與治療更有效益。 112年失智症患者就醫10大院所失智症早期症狀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一般人偶而會忘記開會時間、朋友電話,但是過一會兒或經過提醒會再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忘記的頻率較高,而且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該事件。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例如依照一個熟悉的食譜做菜或處理每個月的帳單時出現問題。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對於原本熟悉的事務常會忘記或遺漏既定步驟,而無法順利完成,例如數學老師對於加減算數常出錯、銀行行員數鈔票有困難等。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一般人偶而會忘記今天是幾號,在不熟的地方可能會迷路。但失智患者會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不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或如何來到這裡。5.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有困難失智患者可能在閱讀、判斷距離遠近、決定顏色或對比上會出現困難。可能會誤認鏡子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一般人偶而會想不起某個字眼,但失智患者想不起來的機會更頻繁,甚至會用其他的說法來替代簡單的用詞,例如:「送信的人(郵差)」「用來寫字的(筆)」等,部份患者語言理解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一般人偶而會任意放置物品,但失智患者卻更頻繁及誇張,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或不恰當的位置,例如水果放在衣櫥裡、拖鞋放在被子裡等,東西搞丟後,無法回頭尋找。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一般人偶而會做不好的抉擇,但失智症患者更頻繁或偏差更大,如聽信成藥等推銷廣告而付出大量金錢,或者買不新鮮的食物,借錢給陌生人,穿著打扮可能不適合天候、場合。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一般人偶而會不想上班或參與社交活動,但失智患者的生活嗜好、運動、社交活動、工作等都逐步減少,變得被動,且避免掉許多互動場合。常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睡眠量比過去多。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一般人年紀大了,情緒及性格可能會有些許改變,但失智患者較明顯,例如:疑心病重、憂鬱、焦慮、易怒、口不擇言、隨地吐痰、過度外向、失去自我克制或沉默寡言、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資料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
-
2024-09-29 失智.像極了失智
戒菸、控制三高!相較退化性失智症 血管性失智能從病因預防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失智症人口不斷增加,與「年齡」相關的退化性失智(阿茲海默症)患者人數占比最多,此外,還有因三高等危險因子造成的血管性失智。失智症除了早期診斷、及早用藥治療,其他輔助治療也很重要,能幫助長輩延緩失能失智。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內失智人口的就醫情況,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超前部署。65歲以上436萬人口中,有23萬人失智。衛福部健保署統計,110年至112年台灣因失智症就醫的患者,由110年22萬5,576人,上升至112年25萬3,697人,短短三年間增加近3萬人。失智症區分為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及其他類別失智症共三類,健保署長石崇良說,血管性失智症是較能預防的失智症類別。全台65歲以上民眾共436萬人,其中有23萬人失智,比率落在5%至6%間;而血管性失智症,占總體失智症患者約10%。石崇良表示,相較於退化性失智症隨年紀增長而發生,血管性失智症可由病因著手防治,包括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均是風險因子。失智症的共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居前三位。健保署統計,112年診斷為失智症病人的共病情形,失智症患者因原發性高血壓就診者高達113萬5,872人次,因脂蛋白代謝疾患及其他血脂症就醫者達94萬6,622人次,因第二型糖尿病就醫者88萬2,944人次;血管性失智症患者因原發性高血壓就醫者達10萬259人次,因第二型糖尿病就醫者達9萬8,029人次,因脂蛋白代謝疾患及其他血脂症就醫者為7萬624人次。石崇良表示,血管性失智症預防的風險因子,與衛福部三高防治「888計畫」不謀而合,該計畫目標為80%三高病人加入照護網、80%收案病人接受生活習慣諮商,以及80%收案病人達到三高控制,藉由預防三高,協助民眾落實心血管疾病管理,也可連帶減少血管性失智症罹病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失智症患者比率一直是女性高於男性,但三高等風險因子,卻是男性高於女性。石崇良表示,就失智症成因及風險因子來看,並無男性高於女性的狀況,研判有可能是罹患失智症的男性,較少進入醫療體系,他鼓勵民眾不要諱疾忌醫,如有發現記憶力衰退等失智徵兆,應積極就醫。門診整合照護計畫,跨領域提供衛教資訊。石崇良表示,健保署推動門診整合照護計畫,協助患者經由整合照護門診模式就診,患者除接受醫師評估病況,也提供團體諮商,並整合社工師、護理師、衛教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提供衛教資訊,協助失智者做藥物諮詢,同時進行量表評估等,提供患者完善的治療環境。「失智症患者的家庭支持很重要。」石崇良表示,家庭諮詢是衛福部門診整合照護計畫重點之一,與一般疾病針對病人本身衛教不同,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受影響,對於衛教知識接受程度不一,醫事人員必須教導家屬如何照顧失智患者,並提供合適資源,協助失智症家屬照顧患者。重度失智、失能患者,可善用居家醫療照護計畫。石崇良表示,居家醫療照護計畫是另一項失智患者可用的資源,健保署統計,112年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收案人數共8萬5,092人,其中有1萬8,367人收案原因包含失智症,此計畫主要針對較重度失智,或進入失能階段的患者。重度失智症患者家屬照護負荷較大,石崇良表示,嚴重失智症患者已無有效藥物,治療上以生活照顧為主,居家整合醫療照護計畫結合長照服務,可由居服員到府協助長者做關節運動、失能訓練,或協助長者沐浴;醫師、護理師則可在長者家中開藥,讓家屬、患者不用再奔波往返醫院、診所,減輕照護患者帶來的壓力。失智與高齡最相關65歲後人數急升,女多於男。國內高齡化趨勢明顯,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三年失智症患者人數連續成長,性別上「女多於男」,而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失智症風險因子,卻是「男多於女」。新光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子洋表示,這是流行病學統計現象,目前並無明確原因,有些學者認為,與女性荷爾蒙有關聯,不過,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仍是「年齡」。失智患者逐年增加,85歲後達到高峰。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失智症就醫人數從110年的22萬5,576人、111年的23萬9,124人到112年的25萬3,697人,就醫人數逐年增加,符合高齡社會的趨勢。從性別來看,女性明顯多於男性,112年的女性失智患者15萬9,451人,遠高於男性9萬4,246人,一般推測與女性平均餘命較高有關。而「高齡」是失智症的最大危險因子,從年齡層來看,65歲後患者人數急遽上升,85歲後達到高峰。劉子洋表示,隨著年紀增長,大腦容易有類澱粉、濤蛋白(Tau)堆積,導致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65歲以上的罹病風險,每五年增加一倍。至於年輕型失智患者,因類澱粉堆積的情況少,失智症型別與高齡失智者不同,血管性、額顳葉型、路易氏體失智症等非典型失智症比率較高。年輕失智症的存在,讓民眾擔憂是否與遺傳有關。劉子洋說,許多民眾發現家中長輩罹患失智症後,擔心自己是否會因遺傳而罹病,不過,失智症並不會遺傳,僅少數患者因特定基因導致發病,這些患者通常發病年紀早,50多歲就出現症狀,多數罹患的是較罕見型態的失智症。退化性失智占多數,血管性失智約10%。依失智症類型區分,血管性失智症患者占比10%,最大宗的失智症類別仍為退化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劉子洋說,血管性失智症用白話說明,其實就是「無聲中風」,常見的腦中風會導致患者瞬間癱瘓、昏迷等,且病程發展迅速,一天內就必須送醫、住院;血管型失智症同樣是血管阻塞,但發生在大腦深層,不易出現明顯症狀,經年累月卻會造成患者行動、認知受到影響。劉子洋說,血管性失智症的預防,與心血管疾病無異,透過三高控制、運動、飲食、戒菸等,可預防血管性失智症,而這些生活型態控制,也有助預防退化性失智症,不過,退化性失智症還必須著重人際互動、社交生活等「動腦」層面。睡眠呼吸中止族群,可能出現類似失智症狀。少部分患者,出現專注力差、心情不好、脾氣變差、睡眠品質不佳等情況,症狀表現經過評估,可能符合失智症條件,實際上並非失智症。劉子洋說,有些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族群,晚上沒睡好,白天打瞌睡,導致記憶力變差,出現類似失智症症狀表現,但不是大腦萎縮導致,在就醫改善呼吸狀況後,症狀就會改善。除退化性、血管性失智症以外,根據健保署統計,其他類失智症患者,包括用藥、飲酒導致的失智症,每年約170人上下。劉子洋表示,失智症是一種表象,經由外觀及量表評估,觀察患者是否有記憶力退化、言語不流暢、情緒波動改變等,認定是否為「失智狀態」,要區分型別時,則會進一步進行腦部掃描等,觀察患者腦部萎縮栓塞比率。「罕見失智症類型,還包括大腦對維生素吸收不良,或安眠藥重複用藥,導致患者神情呆滯,類似失智症表現,酗酒、吸毒導致大腦白質退化等,也會出現類似失智症表現。」劉子洋說,這些患者往往相當年輕,有時40多歲就「很呆、很頓」,甚至合併癲癇發作,症狀很類似巴金森氏症,臨床診斷時必須排除其他病因。醫學中心患者最多,應回歸診所照護。失智症患者增加、遍布社區,但健保署統計,各縣市民眾就醫情況,仍以醫院層級最高的醫學中心人數最多,基層診所就醫人數反而最少。劉子洋表示,台灣健保就醫方便,但失智症是「很普遍、很生活化」的疾病,理應在社區解決,較合理的趨勢應是患者首次診斷,或較為困難的案例在大醫院進行,後續再回到社區的失智症共照中心等,接受照顧服務。劉子洋說,雖有新藥即將上市,但失智症是必須回到生活層面照顧的疾病,臨床上會鼓勵患者多運動、加強腦部訓練,這些必須與患者本身的生活環境結合,因此失智症共照中心、照護據點等,多設置在鄰里間的教會、學校、里長辦公室附近,貼近民眾生活圈,提高失智者走出家門,接受長照資源的意願。
-
2024-09-25 失智.非藥物治療
童年回憶大爆發!「嘉憶運動會」 長者超過70歲也能火力全開
「竹崎昇平、鹿草重寮、布袋龍江失智據點,勇奪冠軍!」嘉義縣29個失智據點共260位長者,齊聚一堂參加「嘉憶運動會」,個個精神抖擻、氣勢如虹!阿公阿嬤們競技場上毫不示弱,現場歡呼聲此起彼落,彷彿重回年輕時的巔峰,「戰鬥力」絕對不輸現代小夥子!為響應9月的國際失智症月,嘉義縣於24日在朴子體育館舉辦了這場專為失智長者設計的運動盛會。比賽項目包括法式滾球、射箭和方塊踏步,既能鍛鍊體力,又兼顧認知訓練。縣長翁章梁也特地親臨現場,頒發獎項,給予長者們滿滿的鼓勵!不僅如此,現場還展示了長輩們親手創作的復古童玩,讓人彷彿穿越回了那些美好的童年時光,每位長者笑逐顏開,直呼:「住在嘉義縣,真的幸福啊!」。翁章梁縣長表示,失智已成為隨年齡增長而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透過每年舉辦的「嘉憶運動會」和失智據點的專業課程,不僅幫助照顧者更好地了解失智症,也讓長者在據點中獲得身心的照顧,過得更健康、更快樂,讓老年生活充滿幸福感和生活品質。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也指出,失智症的照護是一項長期且需要耐心的工作。透過「嘉憶運動會」,不僅能培養長者養成運動習慣,也促進各據點之間的互相學習與創新交流。而那些懷舊的兒時遊戲,更是喚醒了長者們珍貴的記憶和話題。嘉義縣的老年人口比例高達22.72%,65歲以上的長者中,每13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推估到112年,縣內的失智人口將達9,577人,確診率超過9成。為了延緩長者的失智和失能,嘉義縣設立了3個失智共照中心和29個失智據點,通過前端預防和後端醫療的無縫接軌,打造一個醫療與社區合作的優質照護系統,讓長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貼心服務。
-
2024-09-24 慢病好日子.深度報導
地方名人堂【新北市】各區需求不同 陳潤秋:醫動養為主軸 政策因地制宜
新北市為直轄市之一,人口突破400萬居全國之冠,但幅員遼闊,有山有海,且醫療資源隨人口集中於地勢平緩的西半部,人口樣貌與需求不同,考驗治理模式多元性。對此,新北市衛生局推動「新北醫動養」政策,以「智慧醫療顧健康、運動營養保活力、在地安養更安心」為主軸,協助市民健康促進、疾病管理,再依地方特性調整。醫:導入智慧科技 推動永續醫療、未來衛生所「台灣醫療體系的碳足跡佔全國總排放量4.6%,是排碳大戶。」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說,新北市府今年4月率先全台,與轄內12家大型醫院共同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醫院督導考核也比醫院評鑑先一步將ESG納入試評指標,鼓勵醫院發展永續醫療,例如亞東醫院回收尿布重製為名片,雙和醫院回收廢棄藥罐再製成醫療垃圾袋。醫療結合智慧科技,亦能協助減碳。新北市108年起陸續建置智能衛生所,民眾透過智慧生理量測設備、智能運動設備等智慧科技產品,所得的數據上傳至雲端平台整合,AI技術分析後,再傳輸數據資料給保母醫院,不僅讓民眾養成監測習慣,也減少往返醫院的交通辛勞和碳排放、醫事人員負擔。計畫最先以樹林為示範場所,接著推廣到汐止、鶯歌、新店、五股、八里、金山、深坑等地,政策也因地制宜調整,例如林口串連新創產業,成為未來城市大數據應用實證場域;平溪老年人口比率最高,衛生所任務較著重建立失智友善社區、遠距照護。陳潤秋表示,預計119年29家衛生所皆導入智慧資訊科技,之後更將融入「衛生所再設計2.0」概念,打造「未來衛生所」。動:運動營養APP 養成自主健康管理習慣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是導致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對此,新北市開發「新北動健康APP」,民眾可輸入記錄每日飲食、運動及生理量測數據,隨時監控身體狀況,也可藉由運動等健康促進行為,獲得「健康幣」兌換商品。為提升使用趣味性,APP亦提供多樣化的運動方案,推動「處處都是運動場」的概念,吸引民眾漸進式培養基本運動習慣,增加進入運動中心的意願,例如仿效寶可夢抓寶,鼓勵民眾到公園運動打卡;規劃融入各區特色的「健康大步走」路線,像是運動指導員帶領長者在林口三井OUTLET進行北歐式健走;好友或同事間可揪團,做每日步數的小組競爭,陳潤秋笑說,「衛生局同仁都有加入競賽,我下班後也會貢獻一點。」截至今年六月,APP會員已逾47萬人,公園打卡累計逾229萬人次,上傳運動步數累計逾447億步,效果十分顯著;未來將擴充心理監測功能,照顧市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養:都會、鄉村在地安養 從失智做起根據統計,新北市65歲以上長者已超過75萬人,居全台之冠,然分布不均,高齡長照政策須有所調整。以失智照護為例,平溪地處偏遠,長者比例高達33.6%,其中失智症人口推估佔10.2%,意即每10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失智症患者,因此新北市109年起將此區作為失智友善示範社區。陳潤秋說,衛生局積極宣導失智友善識能,提升社區居民對失智者的友善態度,減少失智症污名化,鼓勵失智者共融參與社區活動,並邀請各商圈、協會、公會及商會加入「失智友善守護站」,必要時協尋社區內走失個案及預防走失案件。但人口數最多的板橋,鄰里較少有互動,因此以亞東醫院共照中心為核心,結合鄰里共同推動長照網絡,建立都市型失智友善社區,例如在社區辦理失智友善教育訓練,里長等在地人物亦可提出需求,共同擬定策略,並邀請其他醫療院所、藥局與銀行企業等加入失智友善守護站。除了固定站點,陳潤秋表示,衛生局106年起成立全國首創的樂活健腦巴士,搭載一群職能治療師巡迴偏鄉,帶領長者進行認知促進活動,預防延緩失智失能,並至社區中發掘疑似個案,轉介給衛生所後續追蹤及就醫。衛生局也與文化局、交通局、工務局及台北捷運公司跨局處合作,改善亞東醫院周遭人行道路,包含放大指標指引、延長行人號誌燈、道路設計優化,未來也將推廣到各區。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積極作為,讓新北市112年超前達成2024失智友善777的成果,更榮獲聯合報2023年失智友善城市調查第一名,成為失智長者最能安心居住的城市。
-
2024-09-22 失智.失智
響應國際失智症日 幸福臺北「憶起」編織失智照護網
為響應921國際失智症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13年9月21日下午2時假花博公園流行館一樓展演空間,舉辦「113年度臺北市失智照護記者會暨成果發表會」,本次活動以「幸福臺北 憶起生活」為主題,邀請失智據點長輩展示創作的繪畫、手工藝品及瑞智小烏班的失智長輩與家屬帶來溫馨演出,透過展演看見失智症者發揮潛能,揮灑人生的色彩,傳遞生命的活力。臺北市衛生局黃建華局長表示,截至113年8月底臺北市65歲以上人口計56萬7,111人,占比22.7%為全國第2高,失智推估數約4萬人。面對高齡社會所帶來的人口老化,臺北市政府非常重視失智症照護議題,跨局處結合社區力量,積極走入社區、學校、職場,全場域推動失智症識能教育及辦理多元特色且趣味的活動,提升市民認識失智症及友善失智症者。並以「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參與」及「友善環境」4面向,於臺北市各行政區連結社區資源建構支持性環境,營造12區失智友善社區,如:優化臺北捷運失智友善指標、商圈店家響應失智友善組織、失智友善環境深耕鄰里等,也匯集市民力量招募失智友善天使,邀請更多市民一起認識失智症並給予失智症者及時關懷。目前全市已透過12區健康服務中心、11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48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以及社區在地長照資源,提供醫療、日間照顧、認知促進、關懷訪視、家屬支持團體等多元服務,共同打造完整的失智症照護網絡。成果發表會現場將頒發優良單位及感謝狀,肯定所有專業單位的付出,未來亦將持續擴大服務量能,優化服務品質,讓失智症者及其家人感受「有尊嚴、有選擇、有參與、不孤單」的支持服務,體現臺北市失智照護領域「以人為本、溫暖同理」的服務理念。活動現場除展示失智據點長輩的作品外,也安排失智系列特色攤位供民眾互動體驗,期待透過本次失智症照護成果發表活動,能夠認識失智、理解失智、提高對失智症之敏感度,早期發現及治療,善用各行政區失智共照中心與失智據點服務資源,維持最佳生活品質。另將首映《臺北市1966長照專線宣導》影片,呼籲有需求的民眾善用臺北市完善的長照資源,撥打1966讓臺北市一起照顧您。相關活動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失智症服務網/最新消息查詢。
-
2024-08-01 失智.新手照顧
預防及延緩失智 從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刺激大腦3招做起
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趨勢,失智症發生率逐漸增加,依衛福部估算,全台65歲以上長輩每12人就有一位失智者。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台北市高齢者多,失智症將成為每個人的老年生活課題,應積極從預防端做起,包含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刺激大腦功能等。擁自理能力 助減緩惡化如果失智了該怎麼辦?台北市衛生局將於8月17日起舉辦三場「幸福台北.憶起生活」失智症照護講座,邀請台北市聯合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劉建良、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徐文俊等,分別講述失智症照護與藝術體驗、失智症者陪伴守則與照顧者壓力調適、靈性照顧如何幫助失智家庭等議題。陳筠靜將說明「失智症者陪伴守則」,失智症發病後平均存活約8至10年,照護時間久,家屬要因應患者的病程改變而學習各種照護技巧,更重要的是「認識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不可逆的大腦退化病變,會出現妄想、認錯、幻覺、憂鬱及其他精神行為,首要理解患者個性改變的原因。失智照護是一條漫漫長路,陳筠靜認為,要以「延緩失能」為重點,失智了並不代表失去學習能力,更要幫助失智者找回更多生活自理的能力,才不會太快進入中重度失智階段。在診斷出失智症時,及早介入治療,包含日常生活規畫與執行、找到失智者的能力、控制飲食等。陳筠靜分享,協會的志工群有人曾經擔任老師,在得知罹患失智症時,家人立即擬訂生活型態修正計畫,改掉會影響身體的壞習慣、多做能動腦的活動、增加人際互動等,順利維持身體功能與自主獨立性,從各方面多管齊下,減緩失智症的惡化並維持現有功能。非藥物治療 須專業參與藥物能控制失智症的病情,有助於改善認知、行為和情緒;非藥物治療可以訓練失智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減少精神行為症狀發生,被列為是首要治療的趨勢。陳筠靜建議,非藥物治療要有專業人員參與,例如:職能治療師、復健科醫師,協助吞嚥治療、運動訓練等,視患者情況給予不同對策。照顧失智家人,不只要有耐心,更需要技巧,長時間的照護是沉重負擔,一定要善用各項社會福利資源,包括照顧者的喘息服務,減輕壓力也提升照顧品質。目前台北市有48個失智據點,失智共照中心可協助轉介長照服務或其他社會資源,陳筠靜提醒,千萬不要「悶著頭咬牙苦撐」,最後雙方都累倒了。台北市的失智症照護網絡,承接失智症者與照顧者,今年舉辦「幸福台北.憶起生活」失智症照護講座,邀請照顧者及家屬、失智者及一般民眾參加,了解失智症,也找到適合的照顧模式。幸福台北.憶起生活 失智症照護講座失智症照護與藝術體驗時間:8/17(六)9:30-12:00地點:福林國小會議室(台北市士林區福志路75號)失智症者陪伴守則與照顧者壓力調適時間:8/24(六)9:00-12:15地點:博嘉運動公園多功能集會廳(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159巷16號4號)靈性照顧如何幫助失智家庭時間:8/31(六)9:30-12:00地點:客家文化會館4樓會議室(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157巷11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6359
-
2024-05-13 失智.失智資源
用愛擁抱失智者,簡單半日小旅行讓失智症家庭留下幸福的片刻
理解長期照顧的壓力「生活就像陀螺」!您一定曾經聽過許多身邊的長輩計劃著「退休要去哪裡走走吧?」人生總是期待著真正退休的時候,可以過著遊山玩水的日子。然而,卻因為「健康因素」而延宕出走的計畫。有些人可能是「失智症」、也有些人可能需要「輔具」才能移動,甚至連出家門都是一種奢望。當家中有人需要照顧時,您可能會發現家屬們忙得一團亂,有時候「維持經濟」、「就醫」、「洗澡」、「準備三餐」等日常生活事件都成了家人間莫大的壓力。支持失智症者能獲得有品質的照護國際失智症協會2013在全球失智症憲章中提到:「我(失智者)應當可以獲得適當的高品質照護」。是的,除了「就醫的權利」,還應包括「被妥善照顧的權利」以及「社會參與的權利」。想陪您一起走走透過怡仁愛心基金會近 10 年推展「青銀共遊共學」的計畫,本次由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與社服組號召,規劃「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半日遊活動,邀請長庚失智共照中心輔導的兩個失智服務據點(怡仁愛心基金會-愛琳社區服務據點及桃園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龜山智樂學堂)及大有國中的學生共襄盛舉,舉辦了一場失智者與家屬的圓夢小旅行。一開始抵達活動地點的祖孫相見歡,孩子們雖難掩害羞的心情,但在工作人員及老師的引導下,青澀的少年們熱情地迎向前去和爺爺奶奶打招呼,兩兩同學左右護法陪伴一位長輩,開啟祖孫共遊的溫馨旅程。在土地公文化館導覽員的引導下,祖孫一起了解與土地公有關的民俗文化,特別是講到關於以前婦女生子的習俗與禁忌,有幾位奶奶勾起回憶,侃侃而談過去的經驗,同學第一次聽到覺得驚奇,也聽得津津有味,大呼不可思議。在館內設有野台戲與布袋戲展區,青少年們幫長輩換裝玩起角色扮演,有王爺、有員外、也有小丫鬟,而爺爺們看到布袋戲童心大起,教起孩子們演布袋戲,現場祖孫打成一片、歡笑聲此起彼落。爺爺奶奶們參加完活動直呼這群孩子好貼心!能被關心的感覺真好!期待下一次的活動!堅持做有價值的事情怡仁基金會楊怡珊執行長指出,因了解到許多長輩不想勞煩家人,選擇封閉自己不願出門,長久下來心情鬱悶;而照顧者也因長時間負擔沉重的照顧壓力,而鬱鬱寡歡。當初推動這個「無障礙圓夢旅遊」計畫就是希望能為長者一圓旅遊夢,也讓照顧者有喘息的空間,同時透過青年志工(學生)及失智據點的專業人員一同實踐有盼望的生活感。特別感謝大有國中林挺世校長全力支持,帶著主任及七年級師生一起響應活動,不僅透過祖孫間近距離互動來落實「跨世代生命教育」,亦讓孩子們意識到台灣高齡社會將對每個家庭帶來的影響。同時期盼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一顆友善關懷高齡者的心芽。人人有責:支持失智共照中心及失智據點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陳怡君主任表示,支持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實踐「有品質」、「有生活感」的服務,失智症照顧除了藥物治療外,非藥物的療法在治療上也十分重要,但社會支持絕對是失智症家庭必要的能量。失智症家庭擁有更多社會組織支持,能被理解及接納,才能讓照顧充滿力量。本次活動讓青年孩子透過有目的的陪伴與失智症家庭有更近一步的互動,相信也會帶給青年孩子不同的助人經驗,未來社會也才能往多元包容的方向邁進。
-
2024-04-03 失智.長期照護
留意失智3類症狀 少爭執多安撫
台灣失智者愈來愈多,許多患者不斷走失、被害妄想、罵人甚至打人。奇美醫院與失智共照中心等機構提醒,若發現長輩出現初期失智問題行為症狀時,應立即向醫療院所求助,防範未來發生讓人遺憾狀況。根據2023年衛福部對失智症者的精神問題行為(BPSD)調查,發現失智者出現問題行為症狀機率近66%,照顧者常無法負荷,因此不得已只好將失智者「外送」住宿型機構照顧。失智者發病年齡多在60歲以上,但60歲以下患者漸增。失智者三大類症狀 令照顧者身心俱疲奇美綜合長照機構督導高金盆指出,失智者的問題行為,通常有情感性、行為症狀、精神病等三大類症狀,常造成失智者與家人爭執、照顧者負荷過大身心俱疲,若照顧者不熟照顧技巧易崩潰,甚至釀成家庭悲劇。奇美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個案管理師吳淑媛說,很多失智者的問題行為,常讓人覺得「很盧」、不講道理,此時照顧者應避免與其爭執,而是採取接納、順勢而為方式,透過引導對話轉移注意力。例如:失智者認為枕頭有蟲,每天都要洗枕頭,可溝通表示會幫忙洗,再給另一個枕頭,必須避免爭辯,安撫其不安情緒。根據失智者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有助安撫也可根據失智者專長或興趣,導入相關照護措施,例如:寵物治療、電子寵物陪伴、娃娃治療,或粉彩塗鴉、手作創作等藝術治療,其他還有園藝、懷舊、活動、音樂、芳香等治療,讓他們沉浸在愉快氣氛中,有助緩解混亂、遊走、躁動不安情緒困擾。高金盆表示,失智者遊走是最常見令人擔心的問題,避免失智者走失、進入不安全環境造成意外傷害甚至生命危險,是照顧最常面臨的困難。建議照顧者除了居家環境安全外,可至警察局捺印指紋申請失智愛心手鍊或戴衛星定位(GPS)手表,以防走失。除配合醫師治療,定期運動,參與日照、據點、關懷中心等團體活動更重要,可以延緩失智進展,也降低照顧者壓力。
-
2024-02-0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吳錫金日行萬步,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落實地中海型飲食,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
30多年來守護雲嘉沿海偏鄉健康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媽祖醫院),近年來隨著醫療需求的增長,積極投入急重症醫療並獲具體成果,去年更榮獲美國Newsweek評選為2023年台灣最佳醫院第22名殊榮。中醫大北港附醫院長吳錫金是背後的重要推手,帶領醫療團隊在偏鄉打出一片天,個人也榮獲「台灣醫療典範獎」。養生秘訣/地中海飲食 日行萬步養身吳錫金求學時熱愛運動,是籃球班隊,更是西洋劍社長。他說,運動除了健康也學到團隊合作,如今年過6旬的他,唯一運動是走路,日行萬步,在醫院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堅持吃得簡單健康,以地中海型飲食為主,每餐7分飽,多喝水、不吃甜食,他也落實攝護腺疾病的飲食,早上、下午喝杯黑咖啡是不錯的選擇。面對高壓力工作,吳錫金認為,從住院醫師到管理醫院,壓力無所不在,正向思考是他面對壓力的態度,提升思想高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紓壓。感謝太太的支持,打點家務、教育小孩,讓他無後顧之憂,面對更多挑戰。「共好、利他」是吳錫金的生活哲學,只有捨得才能獲得,這也是他行醫的核心價值,「勤能補拙、化不可能為可能、做好風險管理」是他一貫的工作態度,「認真做不會錯」,以學習、面對替代畏懼跟放棄,如同醫師鼓勵病人積極接受治療,才能看見奇蹟與重生的可能。「全能外科」醫師 撐起偏鄉醫療一片天家住台中的吳錫金,1982年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從醫以來深造不懈,在學術領域更創造巔峰,除主攻泌尿科,腦外傷、取血栓、骨科、開胸等手術也都能執行,等同是「全能外科」醫師。他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投入醫學教育改革,為醫學系設計5、6年級臨床醫學課程,以「醫院就是醫學院的概念」,從學習到工作全在醫院完成,建立專精訓練體系,強化醫療職能,培育不少醫學後進人才。2016年奉派到北港擔任院長,看見偏鄉醫療資源不足,決心投入更多心力改善,提升醫療品質。主攻泌尿科 赴美進修精進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第5大癌症,身為泌尿專科醫師的吳錫金,因為使命感,於1991年赴美國德州休士頓MD安德生癌症中心進修,該中心對攝護腺癌容易移轉到骨頭有深入研究,開啟了他在臨床轉譯醫學的研究之路。後又到美國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訓練中心,專研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及微創、達文西機器手術,讓個人專業更上一層樓。吳錫金說,很多事情往往在不經意中出現,尤其醫療日新月異,更要隨時做好接受新挑戰的準備,面對問題或新領域、新智識都要勇於嘗試、持續不斷學習,觀念要隨時更新,充實充電是醫師的「日常」,更要有長遠規畫,及早做好準備,才能隨時迎戰多變的每一天,這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拚高齡醫療 為雲林留人才中醫大北港附醫服務雲嘉沿海偏鄉30餘載,2016年吳錫金接任院長後,推動醫院擴建,積極投入改善醫療設備、招聘優秀專科醫師,協助醫院通過JCI認證(國際醫療品質評鑑),建立口碑與品牌形象,贏得民眾信任。初到雲林時,吳錫金發現攝護腺癌診斷少且發現時多數晚期,因此親自走入社區宣導,成立樂活小站、失智共照中心,推動攝護腺特異抗原偵測,將每年8月訂為「攝護腺警覺月」,如今診斷晚期攝護腺癌比率已從4成降至3成。同時引進第2代荷爾蒙製劑、免疫、PARP抑制劑、細胞治療、鐳223及海福刀等,提供整合式治療。近兩年更增加顱內動脈(IA)取栓治療、EBUS支氣管內視鏡超音波、畸形脊椎微創手術等,引進雲林唯一「高壓氧氣治療艙」,裝設電子白板、病人量測數據自動上傳系統、AI智慧醫療紀錄-智海系統,打造科技智能治療,讓偏鄉患者獲得更先進的全方位醫療照護。雲林高齡者多,行動慢、聽力差,吳錫金與病人溝通腳步跟著放慢,無形中產生更多耐心包容和人情溫暖,真正有「視病如友」之感,讓工作更有動力。雲林務農病人多,不少更是弱勢獨居,不論就醫負擔或疾病照顧均需仰賴外援,身為海線標竿醫院,如何引進先進醫療、改善偏鄉就醫不便是重要課題,也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吳錫金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中國醫藥大學泌尿學教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亞洲大學健康暨管理學院健管所碩士.經歷: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主任、中國醫藥大學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專長:泌尿道腫瘤、攝護腺癌、微創及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給病人的一句話:積極參與疾病治療,您我才有機會共創奇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6 焦點.元氣新聞
近五成年長者患「低膽固醇血症」 大幅增失智風險
秀傳醫療體系追蹤長達8年,院內就醫的1萬多名長者,依照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類,失智評估愈嚴重者,低膽固醇血症(總膽固醇<160)的占比愈高,最嚴重的CDR3的族群,近六成都有低膽固醇血症。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是全身細胞與組織溝通、保護與修護的主要原料,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表示,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低膽固醇反而會讓長者更加虛弱,且會增加失智、糖尿病、感染、與腦出血風險。秀傳醫療體系大規模資料分析 虛弱與低膽固醇具正相關邱百誼表示,當今醫學與衛生政策與教育將「膽固醇」描繪是一個壞東西,認為膽固醇應該要愈低愈好,否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事實上,人體血管或是細胞出現氧化壓力與自由基時,肝臟會製造出膽固醇以因應,讓膽固醇協助消除氧化物與自由基,它在人體真正扮演的角色是第一線的消防員,不能因為消防員死在火場就被指為縱火者。人體的膽固醇約八成都是肝臟製造,其餘兩成才是由食物攝取,當人體被氧化物與自由基侵擾愈嚴重,體內的膽固醇量通常愈高。這是許多患者會反映「明明很注意飲食」,膽固醇卻還是呈現紅字的背後原因。膽固醇對於人體還代表著另外一個意義,膽固醇足夠但不會過高意指「身體強健有保護力」,也顯示肝臟有能力製造膽固醇,細胞組織有自給自足的膽固醇存量以抵禦外物,如果身體不需要降低膽固醇或是或是狀況不佳,持續服用藥物降膽固醇致過低時,反而會讓人更加脆弱。秀傳醫療體系分析於體系醫院就醫的1萬2277名長者,做虛弱程度與總膽固醇之間的關係調查,依臨床虛弱量表(CFS)分析,該量表分數愈高顯示虛弱程度愈嚴重。將長者依分數CFS1到CFS9分類,調查各自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從35%一路攀升到64.6%,被分類為最虛弱的長者,每10個人中竟有6.5人膽固醇過低。與失智一樣整體而言有近46%長者皆也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膽固醇不是愈低愈好 總膽固醇降120失智與虛弱風險都相當高根據國健署建議,一般人總膽固醇需控制在200mg/dL以下,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在130mg/d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要控制在40mg/dL以上,女性則要控制在50mg/dL以上。邱百誼表示,低膽固醇血脂症是指總膽固醇在160mg/dL以下,臨床醫師通常不會太著墨於「總膽固醇」,而是強調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00mg/dL以下,雖然國健署的建議是在130mg/dL以下,但醫界近年以預防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事件發生的概念,不斷建議要控制低密度脂膽固醇。如果一個人將低密度脂膽固醇維持在90mg/dL,他的總膽固醇大約就是在160mg/dL,等於進入到低膽固醇血症。邱百誼表示,新的治療指引更會強調,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高風險民眾,低密度脂膽固醇應該降到70mg/dL以下,等同總膽固醇只剩下120mg/dL左右,如果有心肌梗塞等疾病,則會被建議低密度脂膽固醇應在55mg/dL以下,此時總膽固醇僅剩下不到100mg/dL。依照秀傳醫療體系「長期追蹤」資料顯示,如果總膽固醇不到160mg/dL,與總膽固醇200mg/dL以上相比,失智與虛弱「新增」與「惡化」的機率都會倍增。因此膽固醇控制不應一視同仁,要同時關注總膽固醇是否過低,也應該依照年齡、失智與虛弱程度予以校正並且適度放寬控制標準。邱百誼強調,當體內血脂過高,導致腦中風或心肌梗塞,使用降血脂藥物適度控制,可以明顯看得到成果,因此藥物是相當有效也不宜隨便自行停藥。但引起人身體發炎的元兇,並不是膽固醇,而是壓力、飲食等造成身體氧化壓力,需要做的是改善壓力、飲食等基本功,而不是持續且長期的不斷用藥物降低膽固醇並且強調愈低愈好。膽固醇過低不只虛弱 也會大幅增加失智風險秀傳醫院同樣針對1萬多名長者,依CDR分數分析,CDR0(無失智)、CDR0.5(疑似失智)、CDR1(輕度失智)、CDR2(中度失智)、CDR3(嚴重失智),患有低膽固醇血症者,依序占比為37.6%、39.7%、49%、52.8%、59.6%;顯示失智症愈為嚴重者,罹患低膽固醇血症的比例愈高。邱百誼表示,膽固醇除了可以顯示人們是否強健以外,膽固醇也具有神經與身體所有訊息的傳導與溝通作用,「長期」膽固醇過低,將逐漸失去協助修復被破壞的腦部細胞組織的能力,而增加失智症的風險。他建議,長者的飲食策略仍需要避開高糖或高鹽的食物,也盡量吃原型食物,降低攝取會造成身體氧化壓力的食物,平時保持運動習慣,幫助身體代謝,唯一不該做的是一味地降低膽固醇的數值,建議總膽固醇應依照身體狀況控制在160到240mg/dL之間,讓身體能得到保護且長期下來又能夠維持正常運作。邱百誼醫師小檔案現職: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失智共照中心主任秀傳國際失智與動作障礙診療中心主任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理事長東海大學應用數學系兼任助理教受曾任台中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專長:失智症、巴金森症、認知與情緒行為異常、腦中風、失眠、癲癇、頭痛頭暈、三高控制
-
2023-12-12 失智.名人專家
失智照顧/傾聽與對話 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照顧失智家人,需要靈性關懷。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靈性關懷師劉亮馨說,靈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擁有平安和滿足感,還能強化面對苦難的韌性、順應環境的彈性。靈性的定義,在於尋求生命的意義、目的,並不斷去超越以及重啟各種連結,包含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甚至是人與宗教信仰的關係。劉亮馨強調,靈性照顧、儲備不能等到失智發生才來做,平常就要準備,對高齡者尤其重要,就像鍛練肌力和存骨本,愈早開始愈好。劉亮馨以澳洲的靈性照顧指引為例,要活躍老化、促進高齡者的健康和福祉,一直到生命後期,都需要有靈性照顧貫穿其中。台灣已將靈性照顧列入高齡者照顧的政策白皮書,期待第一線高齡工作者,例如關懷據點工作人員、居服員、醫護人員的靈性照顧基本能力和辨識靈性需求的能力能夠提升,或轉給專業靈性照顧者,銜接上照護資源。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照顧強調「以人為本」,家屬或照顧者平常應多深入陪伴失智者,傾聽、同理並了解過往的生命歷程,這也是靈性照顧的本質。「記憶雖然消失了,但愛一直都在。」家人的關懷是斷不掉的緊密關係,也有助於減緩惡化。關於確診失智的資源銜接,失智共照中心扮演重要角色,引導及協助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技能、轉介長照服務資源使用等,民眾要多加利用,請個管師串連各項既有服務,減輕照顧者的身心負擔。陳筠靜強調,盡量避免在家中孤軍奮鬥,多與其他家庭照護者交流,得到安慰。至於年輕型失智者,可透過勞動部「職務再設計」計畫,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守護失智者價值。更多相關報導跨海自述 英國醫師與失智共存14年失智照顧/避免失智被詐騙 3招防淪肥羊失智照顧/國內8萬失智人口 未被長照傘覆蓋
-
2023-12-12 失智.名人專家
失智照顧/國內8萬失智人口 未被長照傘覆蓋
台灣卅二萬失智人口當中,有廿四萬使用長照資源,未被長照大傘覆蓋者仍達八萬,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正與健保署資料勾稽,盡快找出已到醫療院所就診的失智者,但未申請長照服務的「黑數」。此外,衛福部長照司明年將獎勵據點增收一般型失智長者,希望衰弱長者、失智長者「共榮」;針對較難照顧的精神症狀型(BPSD)失智者,則將獎勵地區醫院設置權責型失智據點,幫助照顧家庭減壓,如常就業、生活,不辭職照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疑似罹患失智症,光是就醫診斷就十分困難。中心為此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首重「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八十五歲以上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現在的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可能傷害自己。這二年來,郭慈安重新翻轉失智症照顧面向,主動前往不想到院診斷的長者家中,「想去了解,他們不來就醫的原因。」發現許多長輩已知道自己怪怪的,確實遇到困難,卻因為尊嚴而不願就診。國外有許多失智者組成自助團體,利用網路直播分享,並從中找到夥伴一起自救。她還分享近期完成一項挑戰,帶失智者與家庭過夜露營,她說,失智者與家人跳脫平時的場域,在星空之下,一位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竟開口感謝另一半不離不棄的照顧。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主編陳韻如表示,從社群互動經驗、數據分析結果,照顧者除了要面對失智者生理衰退,還有精神行為、財務、法律等問題。如何應變、平衡身心靈?陳韻如以「歷程」的概念來談,可分成照顧前、中、後,思考自己在各歷程中可能會遇到什麼事情,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而不管在哪一個階段,都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問題、理解照顧者狀態、同理照顧難題。更多相關報導跨海自述 英國醫師與失智共存14年失智照顧/避免失智被詐騙 3招防淪肥羊失智照顧/傾聽與對話 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照顧32萬失智者!專家傳授 財務、心靈、政策應成解方
台灣預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失智症盛行率8%推估,截至去年(2022年)底,全台失智人口超過32萬人,該如何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聯合報長期關注失智症議題,與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失智症各領域專家與會,包括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以既是醫師又是患者的視角,分享失智者的真實世界,告訴大家如何「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因為失智者仍保有豐富的情感及行動能力,即便失智也能幸福生活。2025年達成失智友善777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致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失智症發生速度,約每3秒就有1人罹病,「給人的感覺十分緊迫」。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失智症人數已達32萬人,如何找出失智症患者,並提供適當的長照協助,此為當務之急。祝健芳說,為妥適照顧失智者,衛福部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訂定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分別為全國民眾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罹患失智症7成以上人口,獲得診斷及服務,以及7成以上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訓練。呼籲民眾持續關心失智議題,並善用政府長照相關資源,減輕照顧壓力,照顧者更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失智家人走更遠的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表示,自己是以一名家屬及讀者的角色參與這場論壇,母親因為失智重度臥床,如果能早一點看到珍妮芙醫師訴說自己罹病的影片,可以更理解失智出現幻覺的狀況;看過影片後,更加理解「我不能只看到媽媽身上的失智症,應該看到她還是一個人、還是我的媽媽。」洪淑惠說,民眾對於失智症的理解及照顧已經比以前「好很多」,目前健康事業部旗下,全國最大的失智粉團「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共有14萬名粉絲,紀錄許多失智者、照顧者的甘與苦。透過「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預防失智症、罹患失智症後如何應對。著重人、家及靈性照顧三大訴求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失智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尊嚴、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既是醫師又是失智者 珍妮芙:正確引導能舒緩情緒身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院士(FRCGP),且曾擔任家庭醫師25年,過去也長時間參與醫學院學生培訓工作的珍妮芙.彼特尤(Dr. Jennifer Bute),在2009年確診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當意識到自己的健康、身體出了狀況,便選擇提早退休,將時間投注於翻轉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看法,並對失智者、家人提出許多鼓勵、建議,論壇以「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為題,運用影音方式進行分享。珍妮芙指出,「失智者的靈性,一直都存在」,只是被困在疾病當中,即使忘記各項人、事、物,還是能記得感受、情緒,且失智者也常反映照顧者、周遭人的情緒與回饋,當旁人出現激動情緒,失智者很容易跟著激動,反之,當照顧者、周遭的人情緒平緩,失智者的情緒自然也會穩定下來。珍妮芙強調,失智者、照顧者「都需要感受到被欣賞,也需要目標和價值」,若能「堅定地相信上帝、堅定不移地希望及毫不保留地愛」,在有感情、溫暖的環境中,失智者、照顧者都感受到被愛、被欣賞,一切就會朝正向發展,在愛當中,彼此也能找到快速充電、心靈平安、平靜的力量。專家:傾聽失智者的心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罹患失智,要勸長輩到院就醫診斷十分困難,為此,中心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這時就需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85歲以上年長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但現在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進行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此時,「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在國外有許多失智症患者組成自助團體,於網路直播分享,告訴大家失智者的心聲,如「我獨居、我單身、但我失智了,應該怎麼辦?」從中找到類似的夥伴,一起自救。建議家人、照顧者、醫護人員應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這是十分重要的。富邦人壽:避免金融剝削先了解法律爭取權益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分享金融剝削,中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覬覦目標,主要是抓住受害人接電話時的心理狀況,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假借親友名義借錢周轉、半哄半騙購買金融產品等。而失智長輩因判斷力退化,容易被各種話術誘騙,提供個資或匯款、投資,甚至將房產便宜賣出或贈與他人。擔憂害怕失智長輩被騙怎麼辦?陳力瑄強調,可申請辦理「金融註記」保護失智者的財務安全,並防範被冒名或是不法操作。若長輩認知程度比一般人弱,但生活仍可自理,可聲請「輔助宣告」,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協助受輔助宣告的失智者行使法律上的行為。若是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導致失智者無法對外表達,建議聲請「監護宣告」,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執行受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以人為本」的失智照顧 靠長期穩定陪伴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照顧強調「以人為本」,家屬或照顧者應深入陪伴失智者,傾聽、同理並了解過往的生命歷程,可喚起正面情緒。關於確診失智的資源銜接,失智共照中心扮演重要角色,引導及協助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技能、轉介長照服務資源使用等。陳筠靜強調,盡量避免在家中孤軍奮鬥,多與其他家庭照護者相互交流,除了能得到很大的安慰,也有助於找到外部資源。尤其是年輕型失智者議題,經過職務再設計仍可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即使罹病了,在有意識能力時,多跟家人討論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及早規畫財務、預立醫療決定等。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勿失智了才進行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劉亮馨說,靈性照顧透過自我探索、信仰與自然的連結,幫助我們擁有心中持久的平安和滿足感,以及面對苦難的韌性、順應環境的彈性,連結各關係的「愛」。靈性照顧或靈性的儲備,不要等到確診失智了再來進行,特別是高齡者一定要有所準備,就像日常鍛鍊體力、存骨本,才能更有力量面對挑戰。劉亮馨以澳洲的高齡者靈性照顧指引為例,包含促進高齡者的健康和福祉,一直到生命後期所需的種種照顧,都要有靈性照顧貫穿其中。台灣已經將靈性照顧列入高齡者照顧的政策白皮書,政府的美意需要讓更多民眾知道,透過社會教育來增加民眾的靈性照顧識能。理性、理解、同理失智症 建立「愛」的連結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以失智照顧「歷程」的概念分享,思考自己在病程前中後可能會遇到哪些事情,如此也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不論處於哪個階段,一定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遇到的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理解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並同理照顧上的難題,同理是溝通的第一步。陳韻如提到「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平台的案例,有位粉絲分享父親失智的經驗,雖然忘記另一半過世的時間點,卻仍舊感到悲痛、有情緒反應。若能同理從失智者的視角去看事情,才會明白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失智症不是懼怕它,而是給予愛、陪伴與關懷。失智症是個禮物 分享自身故事影響大眾珍妮芙透過線上直播,與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進行對談,湯麗玉表示,在珍妮芙心中,「失智症就像個禮物,讓大家多理解失智者、失智症,就像是上帝所賦予的任務」。因為出現這個疾病,珍妮芙開始製作網路影音、經營粉絲團、網站,翻轉大家對失智症的觀念,也讓大家了解信仰在她身上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湯麗玉指出,珍妮芙本身是醫師,確診失智症後,常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藉由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其他人交流、互動,同時也延緩失智病程,從這點也可以了解,對於失智者來說,維持社交生活活躍,也是延緩失智退化重要關鍵。藉由論壇的交流、各領域專家經驗分享,2024年,聯合報將以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的角度出發,從前段預防到照護,是心也是新,需要大家持續努力、一同推動。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30 退休力.健康準備
SNQ肯定!關渡醫院失智友善照顧模式 今醫療科技展現成果
79歲張奶奶,5年前因頭暈就醫,看診2年後,開始心情低落、憂鬱,常忘記約診時間,非約診時間反而來到診間,被診斷為輕度失智症。還好加入了關渡醫院的失智共照服務據點,與學員共處、上陶藝課程,心情愉悅,病情也不再惡化,如今成為據點班長,還主動找新學員聊天,看不出輕度失智。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上任後,兩年多來盤點關渡地區失智長者照顧情形及所需服務,積極規畫、佈建及媒合失智照顧,建立從預防、治療、社區照顧的完整失智照顧體系。2023年醫療科技展今天登場,關渡醫院展現榮獲「國家品質標章(SNQ)的「失智社區友善照顧模式」成果。關渡醫院於社區深耕失智服務,建置相關資源,讓地區長者即使認知退化,都可以獲得幫助。關渡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思穎表示,先開設關渡學苑,提供企促進民眾認知、體能等訓練,延緩失能、失智、退化;其次,針對輕度至中度失智長者,安排至關渡益智學堂,提供認知、體能等活動。關渡益智學堂於111年8月開設,去年服務900人次,今年服務達2997人次。林思穎指出,關渡醫院原設有失智共照中心,但照顧過程發現,關渡地區生活機能完整,長者在此宜居舒適,當要轉介長者到北市其他區域的機構時,他們多不願意,尤其輕度失智症患者常排斥生活上的改變,此時住家附近有在地化的失智服務機構,十分重要。失智長者面對熟悉的人、環境,失智照顧也比較容易成功。林思穎指出,關渡醫院即在關渡最熱鬧的知行路上設置失智照顧據點,提供完整的失智照顧。如是需要到失智日照中心照顧的個案,也可透過個管師媒合,讓個案參加白天照顧活動,而更嚴重個案會安排到護理之家照顧,。長者隨著失智病情進展,容易出現失能、行動不便,導致可能無法出門。林思穎表示,「從住家樓上到樓下的垂直距離,其實比起住家到醫院,這是最遠的距離」,即便失智長者願意出門就醫、診斷,但多期待吃藥就可改善症狀,但失智為退化性問題,吃藥無法獲得改善,若其他非藥物治療不夠便利時,在失智長者的照顧上,其實很難真正推廣出去。林思穎說,關渡醫院為提供無法出門的失智長者更好的服務,整合長照體系所提供的協助,針對行動不便、無病識感不出門的長者,也透過個管師到宅關心,提供預防走失、居家安全等衛教宣導,或是初步評估失智情形,當長者沒有排斥後,再帶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醫院則提供居家醫療、居家護理等服務,同時連結社區照顧資源,使長者有所依靠。林思穎表示,關渡醫院也在洗腎室、日照病房、失智服務據點,設有人臉辨識系統及防走失系統,一旦長者走失,可以立即發布協尋訊息,同時也可以及早掌握長者認知功能及情緒變化,這對關渡地區失智長者提供莫大的協助。
-
2023-11-23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中市】代謝症候群收案率全台第一 曾梓展:盼中央提高民眾參與各項篩檢誘因
台中市的高齡政策在媒體評比中常位居六都第一,市府衛生局近年積極提升長照服務的質與量,不但整合資源成立單一窗口更加便民,還導入數位科技,首創全國第一個長照APP,同時開辦全台第一個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為64歲以下的失智者設計課程,延緩失智惡化,減輕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台中衛生局局長曾梓展表示,長照服務是台中市的重點政策,市府投入的經費 與服務據點數都是全國第一,2020年率先全國推動「長照服務大躍進」專案,整合社政、衛政長照服務,成立長照單一窗口,並優化各項長照作業流程,大幅提升行政效率,也因此奪得當年行政院頒發的「政府服務獎」。全國首創長照APP 預約服務更方便因應高齡社會,台中市不斷擴大長照服務能量,今年預計的服務量高達8.9萬人。在質的方面,曾梓展說,台中市2020年領先全國推出「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民眾可透過APP清楚了解申請長照服務的進度、補助額度及剩餘額度,有效運用長照服務的四包錢:「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項補助。去年「台中市長照即時通APP」2.0版新增交通接送服務,方便民眾用APP預約長照交通車。曾梓展表示,未來希望讓長照服務再擴充,把退休的健康長者也納入服務範圍,而數位工具、人工智慧是未來的大趨勢,也將積極運用於長照,台中市府將累積大數據,做為未來更新參考,減輕失能者與照顧家屬的負擔。全台第一家年輕型失智症服務據點 助病友重返職場由於長照對象中有相當比率的失智症患者,台中市的長照服務特別對失智者規劃設置失智據點、共照中心與照顧者喘息服務等。曾梓展表示,失智症照護是台中市健康政策的重點,中央提出2025年前要達到失智友善777的目標(即7成以上患者獲得診斷及服務、7成以上照顧者獲得支持訓練、7%以上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台中市都已提前達標。更特別的是,針對65歲以下的失智症患者,台中市於2020年8月設置全台第一家公辦的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為極輕度或輕度年輕型失智症者及家屬,量身訂做專屬課程,提供照顧服務,延緩退化。曾梓展表示,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目前收治約20人,成效很不錯,據點服務包括了職能評估,對適合投入職場的輕度失智者,衛生局會結合勞工局展開職業訓練和就職轉介。 代謝症候群檢測收案逾8000例 除了長照之外,代謝症候群防治也是台中市衛生局關注的重點。曾梓展說,配合健保署推動的「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截至今年6月,台中市已有281家診所辦理代謝症候群檢測,服務超過8000位市民,診所的家數與收案件數都是全國之冠。 曾梓展指出,依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64歲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但目前成人健康檢查是針對40 歲至64歲民眾,20-39歲青壯年不太會主動去做健檢,因此他們若出現代謝症候群也很難被發現。台中市衛生局建議中央政策規畫配套政策,讓學校的學生健檢和企業的勞工健檢,都包含代謝症候群危險因子的檢查項目,再把教育部和勞動部藉由成更完整嚴密的資料整合、串接、提醒,建置慢性病照護網絡,即可提早篩出年輕的病人,盡快轉介到醫療院所,展開追蹤與治療,以免未來惡化。肺健康政策 多管齊下揪早期肺病患者肺癌防治是台中市衛生局的另一項重要政策。曾梓展說,肺癌是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首位,之所以死亡率高,主要與肺癌被診斷出來的期別有關係,以前的肺癌患者都是有症狀才就醫檢查,以致發現得太晚,有五成受檢者檢測時已發現是第四期,第一期者還不到一成。所幸近年隨著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簡稱LDCT)的普遍,很多民眾會在早期檢測,較易找出肺癌零期患者,第一期的患者也從一成提高到三成,可以提早治療。曾梓展表示,配合國健署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的免費LDCT篩檢計畫,台中市已篩驗8011名高風險族群,共檢出80人確罹患肺癌,檢出率 1.2%。另外,台中市政府為體恤警消人員辛勞,2019年起啟動補助警消人員LDCT篩檢計畫,後來再增加環保清潔與下水道工程人員。曾梓展說,至今已篩檢近5586人,為免出現偽陽性問題,衛生局會邀請專家對異常者進行二次判讀及確認,發現確診肺癌人數計36人。除肺癌篩檢,因應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功能健康問題,台中市更在2019年連續五年,針對40歲以上市民推行肺功能檢查,目前已累計7236人。雖然篩檢成效不錯,但曾梓展認為,不論是LDCT篩檢或代謝症候群等檢測,受檢者都是被動參與,也就是在衛生單位與醫療院所頻頻呼籲和催促之下,才肯做檢查,建議中央透過減免健保費的方式,提高民眾主動參與各種健康篩檢的意願,才能盡早發現疾病,在輕症時展開治療,也有助於降低未來健保對重症的高額給付,減少健保支出。【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1-20 活動.精彩回顧
幸福長照in台中 台中市「長照界奧斯卡」 表揚居家照護的神隊友
高齡化與少子化,是台灣社會最大的挑戰,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顯示,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逾17%,即將進入「照護時代」。關於家庭照護,沉重的壓力容易造成「照護離職」、「老老照顧」、「多重照護」等困境,照顧服務員扮演重要的角色,與照顧者並肩作戰、分憂解勞。以全台的人口分布來看,台中市已經是全台第二大的都市,總人口數逼近300萬人,其中,高齡人口比例約15%,雖然低於全國平均數,市政府超前部署關心照顧議題,自2018年辦理首屆「金照獎」,表揚長照服務單位及個人,並鼓勵男性及年輕人投入照顧行列,翻轉從業人員以中年女性居多的現況。長照需求逐年上升,各種政策多管齊下,悉心照護家人的照顧服務員(照服員)到家中協助失智、失能者,一起走過漫長而辛苦的過程。這群幕後英雄透過「金照獎」被看見,同時塑造成為指標性活動,比美「長照界的奧斯卡獎」,有助未來長照領域的資源能量。照服員與爺奶 建立「新家人」關係邁入第六屆的「2023台中金照獎」,今年報名相當踴躍,競爭也非常激烈,共吸引152個單位及個人報名參賽。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照服員是陪伴照顧者的最佳戰友,活動舉辦目的除了提升照服員的自我工作價值,更期盼改變長照服務人員低薪資、勞力活的社會地位。照服員並非看護工,而是減輕家庭壓力負擔的助人產業,許多得獎人表示,在陪伴、服務長輩時,另發展出血緣之外的「新家人」關係,成為彼此情緒的支持。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台中市自推動「金照獎」以來,表揚優秀從業人員,也讓大眾看見長照產業的良善與美好。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每個人應為老後做好準備。為提升長照機構對「口腔衰老」的照護,衛生局結合台中市牙醫師公會與大台中牙醫師公會至機構實地輔導及口腔檢查;二大公會榮獲「長照服務貢獻獎」,一系列訓練課程有助於預防口腔疾病,也降低感染及其他併發症。長照新星獎 蔡佩君相關科系畢業後,十分猶豫是否要進入長照領域,因為外公出現疑似失智症狀,觸發了契機和決心。照護工作不單是專業,更多了使命感,助人之餘也能將正能量帶給家人。從事照服員以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長輩談天說地、努力上課的模樣,都是我前進的動力。長照男神獎 宋青宇社工系畢業後投入長照體系,擔任台中市家圓勞動合作社的居督,觀察到人口逐漸老化的趨勢,長照肯定是未來式。社工不像醫師、律師、老師被視為高社經地位的職業,金照獎讓大眾看到有許多人在為長照打拚努力、辛苦付出,每個人都是長照的巨星。長照英雄獎 吳斐婷投入長照個案管理員5年多,看到執行照顧計畫通過長照服務變為現實,為失能者帶來生活改變,以及在工作過程中與個案的接觸,進而成為好朋友,獲得滿滿成就感。長照工作除了專業知識與服務熱忱,更要推己及人替人著想,才能把每次服務做到最好。長照國際巨星獎第1名 陳垂揚自越南太原省讀完護理學校來台,從事照顧服務員工作已經10年,這是第一份工作,也是個人職志,經過多年學習和磨練,學會了照顧技術和技巧。長照這條路雖然辛苦,但是跟長輩相處、照顧生活的點滴,獲得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從中找到幫助他人的使命感。卓越A單位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附設臺中市私立弘道第一區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由平均年資9年的資深服務團隊,背景涵蓋社工及護理師,除了做好四大包資源媒合外,更關注個案的非長照需求,秉持著每位失能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都能有自主尊嚴,讓個案獲得全人照顧。卓越B單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以促進市民健康基本人權為宗旨,將照護觸角由醫院延伸至社區,提供完整及持續性的醫療與護理服務;今年第一次參賽,感受到這是結合專業、深度、有意義的工作。卓越C據點仁馨護理之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連結跨領域團隊、光田醫院神經內科與失智共照中心及大專院校,為個案與家屬規畫全方位照顧,舉辦聖誕市集等社區活動,提供個案展現自己能力的舞台,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卓越住宿型機構國軍台中總醫院中清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附設護理之家運用跨團隊資源提升住民生活品質與滿意度,另結合社會資源舉辦懷舊、開心農場、節慶特色手作活動,透過各項增能復能活動,強化住民的肌力及減緩失能。
-
2023-11-19 失智.長期照護
幸福長照in台中 台中市「長照界奧斯卡」表揚居家照護的神隊友
高齡化與少子化,是台灣社會最大的挑戰,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顯示,全台65歲以上人口已逾17%,即將進入「照護時代」。關於家庭照護,沉重的壓力容易造成「照護離職」、「老老照顧」、「多重照護」等困境,照顧服務員扮演重要的角色,與照顧者並肩作戰、分憂解勞。以全台的人口分布來看,台中市已經是全台第二大的都市,總人口數逼近300萬人,其中,高齡人口比例約15%,雖然低於全國平均數,市政府超前部署關心照顧議題,自2018年辦理首屆「金照獎」,表揚長照服務單位及個人,並鼓勵男性及年輕人投入照顧行列,翻轉從業人員以中年女性居多的現況。長照需求逐年上升,各種政策多管齊下,悉心照護家人的照顧服務員(照服員)到家中協助失智、失能者,一起走過漫長而辛苦的過程。這群幕後英雄透過「金照獎」被看見,同時塑造成為指標性活動,比美「長照界的奧斯卡獎」,有助未來長照領域的資源能量。照服員與爺奶 建立「新家人」關係邁入第六屆的「2023台中金照獎」,今年報名相當踴躍,競爭也非常激烈,共吸引152個單位及個人報名參賽。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照服員是陪伴照顧者的最佳戰友,活動舉辦目的除了提升照服員的自我工作價值,更期盼改變長照服務人員低薪資、勞力活的社會地位。照服員並非看護工,而是減輕家庭壓力負擔的助人產業,許多得獎人表示,在陪伴、服務長輩時,另發展出血緣之外的「新家人」關係,成為彼此情緒的支持。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表示,台中市自推動「金照獎」以來,表揚優秀從業人員,也讓大眾看見長照產業的良善與美好。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每個人應為老後做好準備。為提升長照機構對「口腔衰老」的照護,衛生局結合台中市牙醫師公會與大台中牙醫師公會至機構實地輔導及口腔檢查;二大公會榮獲「長照服務貢獻獎」,一系列訓練課程有助於預防口腔疾病,也降低感染及其他併發症。長照新星獎 蔡佩君相關科系畢業後,十分猶豫是否要進入長照領域,因為外公出現疑似失智症狀,觸發了契機和決心。照護工作不單是專業,更多了使命感,助人之餘也能將正能量帶給家人。從事照服員以來,每天都過得很充實,長輩談天說地、努力上課的模樣,都是我前進的動力。長照男神獎 宋青宇社工系畢業後投入長照體系,擔任台中市家圓勞動合作社的居督,觀察到人口逐漸老化的趨勢,長照肯定是未來式。社工不像醫師、律師、老師被視為高社經地位的職業,金照獎讓大眾看到有許多人在為長照打拚努力、辛苦付出,每個人都是長照的巨星。長照英雄獎 吳斐婷投入長照個案管理員5年多,看到執行照顧計畫通過長照服務變為現實,為失能者帶來生活改變,以及在工作過程中與個案的接觸,進而成為好朋友,獲得滿滿成就感。長照工作除了專業知識與服務熱忱,更要推己及人替人著想,才能把每次服務做到最好。長照國際巨星獎第1名 陳垂揚自越南太原省讀完護理學校來台,從事照顧服務員工作已經10年,這是第一份工作,也是個人職志,經過多年學習和磨練,學會了照顧技術和技巧。長照這條路雖然辛苦,但是跟長輩相處、照顧生活的點滴,獲得自信心與成就感,更從中找到幫助他人的使命感。卓越A單位財團法人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附設臺中市私立弘道第一區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由平均年資9年的資深服務團隊,背景涵蓋社工及護理師,除了做好四大包資源媒合外,更關注個案的非長照需求,秉持著每位失能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都能有自主尊嚴,讓個案獲得全人照顧。卓越B單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附設居家護理所以促進市民健康基本人權為宗旨,將照護觸角由醫院延伸至社區,提供完整及持續性的醫療與護理服務;今年第一次參賽,感受到這是結合專業、深度、有意義的工作。卓越C據點仁馨護理之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連結跨領域團隊、光田醫院神經內科與失智共照中心及大專院校,為個案與家屬規畫全方位照顧,舉辦聖誕市集等社區活動,提供個案展現自己能力的舞台,建構失智友善社區。卓越住宿型機構國軍台中總醫院中清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附設護理之家運用跨團隊資源提升住民生活品質與滿意度,另結合社會資源舉辦懷舊、開心農場、節慶特色手作活動,透過各項增能復能活動,強化住民的肌力及減緩失能。
-
2023-10-23 活動.精彩回顧
失智症其實也可以很可愛 《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扭轉刻板印象
「記得從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萬分珍貴」,失智症在高齡社會的台灣儼然成為是一件持續發酵的重要議題。現今政府倡導「2025 失智友善台灣777,失智家庭照顧者有7 成以上獲得支持和訓練,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有7 成以上獲得診斷及服務,全國民眾有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絕對是最佳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的傳遞媒體。失智症也可能是一份禮物您相信嗎?一位失智症家屬的愛可以號召全人、全家、全社區參與94歲失智症奶奶憶起的旅程,帶給社會莫大的正向能量。透過本片,讓更多照顧者及失智者見證守護記憶的驚喜!當您看到徐紫柔導演在沒有任何資金、資源的贊助,為了守護失智症奶奶和家人的夢想,不斷和社區博感情,「參加接力比賽」、「躲避球賽」、「挨家挨戶的拜訪」等,您就深感佩服「失智」這個禮物,讓我們激昂的看見「愛的力量」。小小的夢想逐步踏實,成就了不凡的傳奇。全力支持失智症家屬快樂的照護失智者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共照中心、社服組連袂失智共照中心輔導之四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怡仁愛心基金會-愛琳社區服務據點、桃園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龜山智樂學堂、歡喜學堂推廣協會、旭登護理之家)與徐紫柔導演共同邀請所有關心失智症近兩百位的民眾一同進電影院欣賞《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許多民眾現場分享發現「失智症其實也可以很可愛」、「光是記得就很忙了」、「知道原來自己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照顧」,貼切又真實的紀錄影像,帶給大家翻轉「害怕失智症」的觀念。桃園長庚失智症中心陳怡君主任表示,失智者透過家人、社會對失智症的正確認識與了解,就能讓失智者安心的在家、在社區裡活動,讓照顧這漫長的旅程充滿更多愛的能量。當你我發現身邊有人疑似失智時,切勿對他說「你就是失智症」,而是應該透過關懷及適切的引導,鼓勵其到醫院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做相關檢查。當大家對失智症更了解時,就能適時調整「溝通的方式」,透過準確的評估、及時診斷及治療,才能達到延緩的目的。更多相關資訊:記憶戰隊ep 1https://youtu.be/51m0ijlQiqU?si=ucmlfjUWTQZITgvf記憶戰隊ep 2https://youtu.be/uyP1Ckki5fw?si=4pgd-Ta1dfujT5vZ記憶戰隊ep 3https://youtu.be/3F8OjjaV-Bc?si=2spDTNqpIzkUBZmE《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粉絲專業桃園長庚失智共照中心
-
2023-09-27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友善城市/失智長輩出家門 鬥陣來比賽 嘉縣成功整合醫療及社區資源
「恭喜番路下坑據點,勇奪冠軍!」嘉義縣老年人口比率 21.99%,居全國第一,推估112年全縣失智人口近萬人,但長者們的熱情活力卻絲毫不滅!爲響應9月國際失智症月,縣府積極推動失智照護,26日於朴子體育館,嘉義縣衛生局與大林慈濟醫院、嘉義長庚醫院及台中榮總灣橋分院共同辦理「嘉憶運動會,健康憶百分」運動會活動,專為失智長者設計兼具體能及認知訓練的運動競賽,共有15個失智據點熱情參賽,約有200位長者一同參與,全場總年齡超過15,000歲。嘉義副縣長劉培東表示,嘉義縣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一位失智者。失智長者是家中非常重要瑰寶,希望透過本次運動會,增加他們與社會的接觸及感受到各方資源的共同照護,能在嘉義安老幸福。讓失智長者獲得榮譽感 更願意參與社會活動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嘉義縣積極布建3個失智共照中心及29個據點,提供由前端的失智預防銜接後端醫療照護,透過醫療、社區共同合作提供就近性、在地化的失智照顧服務。相較過去響應失智月都是舉辦園遊會,本次特別融合記憶力、社會力以及運動肌力的運動會,希望能展現各個據點的成果,更讓失智長者能在運動會中收穫榮譽感,更願意走出家門,參與社會活動。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表示,運動競賽中為失智症長輩量身打造的比賽項目,須兼顧歡樂與「慢節奏」特性,更容易讓失智症長輩在競賽中獲得成就感,促進活動參與意願。他也強調失智據點、日照中心等機構也應以相同概念規畫相關課程。社區合作 發現失智症長者合併有巴金森病嘉義縣長期努力經營的醫療照護,以及社區共同合作上,全縣共有29個據點,據點中的指導員除照護失智症者外,更有豐富的經驗判斷其他需要轉介的疾病,若遇到個案病識感不明,指導員都會試著與家屬溝通。如曾發現80歲的輕度失智症者同時患有巴金森病,自身與家屬卻未有足夠識能,立刻提供完整的轉介治療服務,由醫師進行完整檢查,協助調整治療方針,讓每位失智長輩都可得到妥善的照顧。【資訊補充站】>>>巴金森病也會失智?專家提醒家屬要留意 憂鬱可能是合併徵兆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在嘉義,每位失智長輩都可在熟悉社區獲得最妥適的照顧,民眾可多加利用,如有任何失智照護問題歡迎撥打1966或洽詢嘉義縣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或嘉義縣各鄉鎮衛生所有專人為您服務。 【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 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您加入
-
2023-09-24 醫聲.高齡社會
失智友善777全台達標 專家詬病:恐浮濫統計/失智友善1
為妥適照顧失智症患者,衛福部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並訂於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去年年底全台22縣市全數達標,不過,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回收1500多名網友問券對失智友善城市的認識,對失智的認識仍有限,填答網友更批評,沒有感受到社區對失智症的友善,而有民眾認為,台灣對於失智識能不足,尚未有發展失智友善社區的能力。協助填答的潘秀美,曾目擊一位長者走路自撞電線桿摔倒,頭直接摩擦柏油路,血流不止,但阿伯不哭也不鬧,恍神蹲坐在地,她協助報警叫救護車,並懷疑長者失智,提醒員警,警察卻大聲詢問阿伯「你失智嗎?」潘秀美說,因為自家有失智長者,較能辨別失智症,身為時常與社區接觸的員警,不但對失智幾乎毫無辨識能力,還直接反問失智患者,她完全不認為,台灣社區對失智症足夠友善。衛福部長照司:失智友善777去年已達標失智友善777,分別是指全國有7%以上的人民認識失智症、7成的失智症患者被診斷、7成的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衛福部長照司科長徐鉅美表示,目前三個7都已在去年年底達標,第一個七的計算方式,是只要有參與過失智公共事能教育課程、成為失智友善天使等就納入計算,活動及課程參與的人數到去年年底為止已經超過190萬人次,分母用台灣總人口計算,認識失智症的比率已達8.5%,超過目標預期。其餘兩個七,七成的失智症患者被明確診斷,分母為失智症協會於十年前推估的失智症盛行率人數31.3萬人,分子為健保資料庫診斷失智症的人數為22.4萬人;七成的失智家庭受到照顧的分母亦是31.3萬人,分子為有使用衛福部失智系統、照管系統、身障系統資源者,人數也落在22.4萬人,因此,兩個七也雙雙達標。調查顯示 國人對失智識能仍不足根據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的問券調查,不少對失智症基本認識的問題,答錯率偏高,包含有四成三民眾回答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現象、三成八回答失智症只有藥物可以治療、一成四回答失智症僅是單純健忘。問券中,有百分之三的民眾認為台灣目前不適合發展失智友善國家,因為國人對「失智識能不足」。台灣七成失智人口獲診斷 居世界第一?醫:這3件事恐致數據失真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失智友善777提前達標,令人高興卻也值得警惕,因為數據不精確,恐使得數據統計過於浮濫。而我國有七成的失智人口獲得診斷,這樣是世界第一也超乎尋常。徐文俊說,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統計,臨床能診療失智症的醫師僅100多位,要協助國內幾10萬人診斷失智症,還需要搭配心理師、影像檢查一起配合,綜觀現在各家醫院,要替民眾安排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或心智評估等診斷檢查,至少要排隊超過6個月以上,衛福部稱國內有7成診斷率「可靠性不高」,也難以保證是否有些病患被漏算、甚至誤診。 據傳部分醫院為增加失智症診斷率,僅用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就做診斷;而做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時,照理應有醫師問診、心理師進行測驗,並向家屬確認細節,CDR測驗至少要做半小時,實務上也常碰到家屬與個案沒有同住,並不清楚個案狀況,因此後續失智共照中心得重複確認,才能診斷個案是否為失智症,但臨床醫師認為,目前數據看不出患者的CDR是否有經過心理師評估,甚至是否僅問了部分問題就得出分數。 徐文俊指出,衛福部所說的診斷率,是以累積4年的失智診斷人數計算,但以公衛觀點,用累積人數並不精確,當中藏有許多未結案的個案,有可能是在2016、2017年診斷的失智患者,後續幾年死亡但並未結案,使得數據不斷墊高,若以這些數據作為分母,除以失智預估人數32萬人,所算出的診斷率當然很高,希望衛福部應該以橫斷式的數據,才能算出精確的失智症診斷率。 失智照顧僅計長照2.0 醫:恐漏社區黑數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表示,若政府計算失智相關數據,是採用在長照2.0體系,包括居家服務、社區服務,或是失智共照中心、住宿機構等,有可能漏掉社區內尚未進入體系的「失智黑數」,因為有些偏鄉非都會區,或是老老照顧、獨居者,因為沒有明顯症狀或不認識失智症,與醫院可近性不高,未進入照護體系經過鑑定,有可能成為落差黑數。 賴添福表示,失智共照中心並非密集於各縣市布建,有些偏鄉資源不足區並沒有,平均2至3個鄉鎮才有一處失智共照,有些鄉下地區醫院也不一定有失智症診斷門診,呼籲政府應該關注資源不足區,此外也要更積極主動找出個案,像是透過醫事人員進入社區協助篩檢,有一套機制可以找出社區內潛藏的失智個案,使個案連結到失智共照資源,就能更精準呈現失智診斷數據。(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9-24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台北市】衛教篩檢到你家 陳彥元:將持續擴大疫苗補助
臺北市地峽人稠,隨著高齡社會到來,許多住在沒有電梯、老舊公寓的長者外出不便,有如生活在「醫療孤島」。臺北市衛生局近年來推動「到宅服務」,深入社區提供慢性病、失智等疾病衛教及篩檢服務。明年將為國一男生免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同時研議腸病毒71型疫苗接種,並鼓勵民眾參與「健康養成記」活動,將臺北市打造成高齡及婦幼友善的健康城市。深入社區 預防慢性病、失智症等疾病「預防醫學、長期照護、疫後照顧」為市長蔣萬安上任後,於公衛醫療的重點工作。臺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臺北市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近54萬人,而高齡長者為失智症高風險族群,目前與11家失智症共照中心合作進行失智症篩檢服務,截至今年7月底共篩檢6758人,由此即早發現失智症長者。依衛福部國健署規劃,今年各縣市失智症篩檢率應達到63%,而臺北市已達標為63.27%。陳彥元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深入社區的網絡,以「到宅服務」模式,提供有安寧、長照、慢性病照顧、失智症醫療等需求的市民。另也積極推動成人健檢、老人健檢、BC肝篩檢、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等服務,並設計許多獎勵措施鼓勵診所、醫院多進行篩檢,給予民眾了解自我健康的機會,如有無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等。明年起全面補助國一男施打HPV疫苗 另腸病毒疫苗有望部分補助蔣萬安市長期待臺北市是一個高齡、婦幼最友善城市。陳彥元說,全國於2018年對國中女生接種二價人類乳突病毒(HPV)公費疫苗,如今四價、九價疫苗問世,臺北市於去年9月開始施打九價公費疫苗。鑑於男生也有傳染HPV的能力,且HPV亦可能造成頭頸部腫瘤,北市明年起將推動國一男學生接種人類乳突疫苗(HPV)疫苗,市府預計編列數千萬元。陳彥元指出,目前北市國一年生約一萬多人,以接種率約8成估計,約有8000多人接種,每人接種兩劑,如果加上女生施打,可以間接保護近9成女生,遠離子宮頸癌風險,也能幫助大家預防頭頸部腫瘤。此外,目前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也持續為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10月更會有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種。另腸病毒71型疫苗方面,陳彥元說,腸病毒疫苗很特別,僅能預防71型,無法預防克沙奇等其他類型,但施打腸病毒疫苗是為預防5歲以下幼童罹患重症,因此會編列相關經費,針對弱勢家庭孩童優先補助施打。臺北市衛生局更推出「臺北健康養成記」,透過「揪團做健檢、好禮獎不完」、「健康上上籤、作伙來解籤」等活動,鼓勵民眾接受健檢且將健檢資料上傳至衛福部健保署的「健康存摺」,並完成代謝症候群風險評估等活動,就可以參與抽獎活動,同時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靈性需求不限安寧照護 將針對失智症初期患者提供更多協助最後,北市除了照顧市民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外,還兼顧心靈的靈性照顧。陳彥元說,靈性需求是種順天應人的生活哲學,許多醫院內設有簡易佛堂、禮拜堂,方便民眾尋求心靈慰藉、順勢而為,以往多是針對末期病人,但包括失智症、末期病人的家屬,當面對疾病、生病家人的焦慮、徬徨、無助,均需要更多靈性需求。目前,臺北市也針對照顧者、失智症初期患者及其照顧家屬提供靈性課程,希望提供更多的協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9-11 活動.精彩回顧
課程回顧/趣味活動防失智 活化大腦不無聊
當家中的長輩成為失智症者,身為照顧者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增加與長輩的互動呢?假如哪天失智長輩的狀況惡化,我們又該怎麼協助長輩進行財產管理,避免哪天長輩在認知錯亂的情況下挪用財產呢?聯合報與WaCare舉辦失智照護系列課程,邀請職能治療師與芳療師線上開講,讓照護家屬能輕鬆用遊戲、精油芳療跟長輩互動,照護不再冷冰冰;還有現任律師來講解近幾年相當熱門的「安養信託」是什麼,讓長輩能夠事先安排好財產規劃!👉給照顧者家屬更多支持,您需要知道的都在這▶https://muk57.app.goo.gl/6hD5● 時間:2023/10/04 (三)● 講師:洪岳裕 物理治療師● 課題:【長輩走路無力,選對輔具不跌倒】年齡漸長後,常常覺得沒走幾步路就覺得軟腳了嗎?如果一個不注意跌倒,更可能會導致行動不便的後遺症。當肌肉、骨骼隨著年齡變高而退化,使用輔具幫助行走是較安全的。但該如何選擇適合的輔具,挑選輔具時又該注意哪些細節呢?就讓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來告訴你你可以學到//💡了解 長輩為何需要使用輔具💡認識 不同老化程度的 挑選原則(手杖、助行器 、輪椅、爬梯機)💡說明 行動輔具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分享 社會輔具平台資源 ● 時間:2023/10/05 (四)● 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 課題:【帶著長輩一起玩,這些破冰技巧必學】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為長輩設計了健腦活動,結果長輩卻以一句「沒興趣」或是我不會而拒絕。這種情形真的會讓人相當受挫與委屈,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說服長輩一起玩遊戲呢?讓超人氣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告訴你該怎麼辦!在本堂課程中,職能治療師將會透過自身經驗,分享邀請長輩一起玩遊戲的破冰技巧,拉近你與長輩間的距離!你可以學到//💡桌遊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 三核心元素( 動手、動口、動腦)💡如何挑選適合長輩的桌遊(一般長輩、疑似失智、輕度失智、中度失智)💡居家桌遊教案分享-邀請長輩玩桌遊之破冰技巧● 時間:2023/10/11 (三)● 講師: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課題:【健腦手指漫波,動動手指防失智】老年失智不僅會對自身與周遭的人帶來負擔與生活影響,不過多數失智症在顯現前,並不容易被發現,我們能採取的就是一些運動來預防失智症。日本失智症權威醫師認為,透過手指運動刺激腦部,能夠有效預防失智症。手指的動作相當精細且重要,因此每次活動手部都能使用到大腦的許多區域,不僅具有預防失智,同時也有穩定血壓、提升記憶的效果。在本堂課程中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將帶來一套手指曼波操,讓大家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活化腦細胞,改善大腦健康。想要增加手指靈活度的同學記得準時上線一起動動手指!你可以學到//💡認識 動動手指如何改善大腦健康💡介紹 手指漫波-手指操活化腦細胞💡實際演練 -手指操教學● 時間:2023/10/12 (四)● 講師:徐佳靖 營養師● 課題:【補腦保健品怎麼挑,讓營養師來告訴你】最近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想要補充營養品來改善大腦退化問題?但市面上保健補給品百百款,我應該怎麼找到有效的保健食品呢?常聽到人說,吃B群能夠補腦、延緩記憶力退化,這是真的嗎?補腦保健食品該怎麼選,就讓專業的來告訴你!在本堂課中 徐佳靖 營養師將會以日常保健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可以透過那些食物補充天然的維生素B群,還有在挑選保健食品時該掌握哪些原則才能有效補腦。課程內容精彩實用,對保健營養食品有興趣的你千萬別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維生素B群 對大腦的影響💡攝取 天然維生素B群的飲食策略 -日常保健-銀髮族、素食者(容易缺乏B12) -同場加映 : 啤酒酵母、營養酵母💡維生素B群 保健食品挑選原則● 時間:2023/10/18 (三)● 講師:林舜穀 中醫師● 課題:【失智長輩看到鬼,中醫師教你解方】當失智長輩對著空氣講話,或是告訴你有不存在的人跑過時,你是不是也曾感到驚嚇!以為長輩看到「好兄弟」。其實這是屬於失智症的典型症狀,失智症患者常會有幻聽、幻覺的出現,而這些症狀其實是能夠被改善的!林舜穀 中醫師 將在本堂課告訴你,如何透過中醫的食療、茶飲及穴位按摩等方式鎮定長輩的身心,改善失智長輩幻聽幻覺的症狀。你可以學到//💡從中醫角度看失智長輩的幻聽幻覺💡經絡穴位按摩-改善幻聽幻覺,鎮定心神💡分享中醫 定心安魂茶飲● 時間:2023/10/19 (四)● 講師:謝宇姍 芳療師● 課題:【用香味提升記憶,活化大腦防失智】你有這樣的感覺嗎?家中長輩常常丟三落四,或是忘記事情,這都是長輩記憶力衰退的跡象。隨著年齡老化,我們的記憶相關功能會逐漸退化,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有研究指出,透過吸聞精油刺激嗅覺,能有效的活化大腦,提升認知功能。WaCare邀請 謝宇姍 芳療師前來分享,如何調配使用能夠提神醒腦的精油配方,也會在課程中教大家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醒腦精油小物,讓你不再腦袋卡卡金魚腦!你可以學到//💡認識 精油如何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認知功能)💡介紹 提神醒腦精油配方及用法💡DIY 醒腦精油小物 教學● 時間:2023/10/25 (三)● 講師:潘彥州 個管師● 課題:【長照資源這樣用,減輕失智照護壓力】照顧失智長輩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不過長期下來連我自己都快被照顧壓力壓垮了!雖然政府也有提供讓照顧者稍作休息的「喘息服務」可以使用,但喘息與長照交通車的時數總是不夠用,甚至有時候需要單獨外出辦事情,也要擔心長者獨自在家會不會有危險,身為照顧者的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你的心聲WaCare聽到了,WaCare邀請經驗豐富的個管師前來分享,除了喘息服務外,失智照護家庭還有哪些長照服務可以申請及搭配使用,課程內容扎實時用,千萬不要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失智據點、失智共照中心、失智日照中心、失智家屋💡說明 失智長照資源的 申請條件 和 服務內容💡分享失智長照資源如何相互搭配使用💡各失智階段使用長照資源的案例分享(CDR : 0.5-2分)● 時間:2023/10/26 (四)● 講師:吳挺絹 律師● 課題:【高齡生活靠自己,一招規劃你的財產】你曾擔心以下情境發生嗎?.年紀漸長後判斷力下降,畢生的積蓄與養老基金都被詐騙集團騙走.成為失智患者後,晚輩為了爭奪財產爭吵不休.手邊擁有一些財產,不知道該找誰進行安排與打理「安養信託」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的延伸功能,透過委託專業人員的方式,讓自身的財產受到適當的管理與投資。安養信託可以用來支付金額給安養機構,也可不定期支付醫療費用與輔助器材購買,讓長者省去保管及提領的麻煩,也減少過程中被詐騙的機會。WaCare 特別邀請 【吳挺絹 律師】線上開講,課程中將會介紹安養信託的條件費用以及實際案例分享,想要為家人、為自己申辦安養信託的人記得準時鎖定本課程!你可以學到//💡認識安養信託-結合全方位的生活照顧需求💡安養信託的條件及費用-門檻低,非有錢人專利💡安養信託實例分享點擊免費報名👉失智照護線上課程
-
2023-09-07 活動.精彩回顧
老盟「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 愛的手鍊幫八千失蹤長者回家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老年失蹤人口有逐年增加趨勢,其中失智症走失為最主要原因,占31.83%。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老盟自90年成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22年來致力推廣愛的手鍊,期望預防走失,同時使長輩在保有隱私的情況下,享有自由行動與尊嚴的生活。老盟2日舉辦「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活動,邀來林逸欣、郭芝吟與柯棨棋擔任一日大使,現場分享與長輩相處的暖心故事,邀請7組人氣歌手Live演出及現場闖關活動,促使世代融合,讓年輕族群認識預防走失識別物「愛的手鍊」,提升對失智者預防走失的認識與協助,共同建立安心守護網。「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活動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指導,老盟秘書長張淑卿提出四項目標:青銀共好世代共融、搭建防走失協尋網、實現自由行動尊嚴與推動高齡友善社區。她呼籲如家人患有失智症或出現相關病徵,恐有走失風險者,都能透過「失蹤老人協尋中心」諮詢,如設籍台北市年滿65歲以上具有中低收入戶,或持有警察局所開立之走失紀錄證明者備妥證明文件,都能免費申辦「愛的手鍊」。現場與會貴賓還包含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立委吳玉琴、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長姚淑文、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鄭信真。王爺爺和江奶奶都是「愛的手鍊」長年配戴的使用者,其中80歲的王爺爺已配戴「愛的手鍊」6年,仍活躍於社區活動中。他說,現在戴著手鍊出門很有安全感,太太也放心。「愛的手鍊」是一條不銹鋼手鍊,印有24小時協尋專線及個人代碼,只要撥打電話、報出代碼,便能協助即時聯絡走失者家屬。截至112年7月底,配戴手鍊尋獲的比例近乎100%,成功幫助超過8,363人與家人重聚。老盟105年起在富邦人壽及各界小額捐款的支持下,與全國各醫院失智症共照中心合作,由醫師一診斷,診間即發放免費「愛的手鍊」,建立綠色通道一條龍服務,便利申請程序、節省民眾奔波時間。富邦人壽表示,隨著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台灣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警方受理協尋失智老人走失案件日趨增加,期待透過支持嘉年華活動與服務,為失智病友及家屬提供關懷協助,鼓勵配戴愛的手鍊,為失智高齡長輩打造安心外出生活,盼透過多方協力共築高齡關懷生活圈,使長者安全且自在的生活於社區。「預防走失及失蹤協尋資訊」 失蹤老人協尋中心🔹申請專線:(02)2597-1700🔹上網查詢:http://www.missingoldman.org.tw🔹申請對象:有走失之虞者(如失智症、智能障礙者及精神病患者)🔹免費申請所需文件:身心障礙證明、醫生診斷書、中低或低收入戶證明、走失紀錄
-
2023-08-31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嘉義縣】老年人口占比第一 趙紋華:五計畫提升疾病衛教
嘉義縣的老年人口占比全台第一,因應長者照護的需求,嘉義縣近年積極推動腦中風防治,從衛教、運動、營養多管齊下,利用桌遊、複合式歐式健走等有趣的方式帶動長者邁向健康,同時結合社區據點與醫療科技,更能提早防治失智、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老人憂鬱等身心疾病。計畫一:設計桌遊 推廣腦中風防治 嘉義縣衛生局統計,全縣人口老化比率21.69%,冠居全國,腦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在嘉義縣歷年十大死因排名第四。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表示,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為加強腦中風防治,嘉義縣運用圖卡或社群平台、發布新聞稿、地方電台廣播等方式宣導「微笑、舉手、說你好」的腦中風前兆辨識口訣,提醒民眾只要其中一項做不到,應該立即撥打119送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微笑: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舉手:單側手腳是否無力、舉不起來●說你好:說話是否口齒不清衛生局並委託北醫大副教授林立峯設計「腦中風識能提升創意桌遊」。趙紋華說,桌遊中融入了腦中風知識、危險因子辨別、症狀辨識和急性處置方法等知識,衛生局已培訓社區據點的139位種子教師學會桌遊卡牌的製作和玩法,他們回到社區後便透過桌遊來帶領民眾認識腦中風,學會照護自身健康,衛生局也會不定期到各社區據點驗收。趙紋華強調,透過這些模式推廣下去,老人家雖然不能100%清楚疾病,但至少懂得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時要馬上撥打119求救,不久前她認識的一位住在很鄉下的老人家中風,就是因為記住了口訣,在第一時間打119,幸運地搶救成功。嘉義縣衛生局會在特殊節日時加強宣導,同時運用LOCAL(在地化)的方式和語言,拉近與縣民的距離。例如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曾與腦中風醫學會合作,由縣長翁章梁用台語拍攝「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宣導影片。此外,衛生局也常透過各村里辦公室,用在地民眾最熟悉的台語舉辦健康講座。計畫二:推動複合式健走翁章梁同時把運動與營養列為施政重點。疫情期間,衛生局特別與中正大學合作,推出「在厝顧健康」的30分鐘教學節目,每天早上和下午在地方電視台播出一次,由運動教練和翁章梁示範如何在家運動,同時還有日常的身體保健、 健康飲食等衛教內容。針對高齡長輩,近年衛生局推動複合式健走,是在健走時雙手握著特製手杖前後擺動,給予全身額外的推進力,可同時大量使用手部和背部肌肉,讓走路從半身運動變成全身運動。衛生局鼓勵長者每天健走30分鐘, 每周150分鐘,並利用嘉義縣梅山鄉生產的竹子製作竹製健走杖。趙紋華說, 複合式健走不但可防止長者摔跌,還能訓練四肢肌力、平衡力,減少對關節的負擔,延長行走時間,促進心肺功能,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在營養的衛教方面,衛生局推動「營養灶咖」。趙紋華表示,這是出動營養師到社區據點教導老人如何採買、烹調和食用才健康,例如中秋烤肉盡量選用原形食物,少烤加工食品,衛生局還製作「食物紅綠燈」、「阿嬤的冰箱」圖卡,從生活中教育民眾正確的飲食觀念。計畫三:強化ICOPE 主動出擊趙紋華也說,嘉義縣的衛生所功能很強,因為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所以要往前延伸,強化ICOPE(長者健康整合性照護評估),延緩失能,希望早一點找出長者的問題,今年全縣ICOP 評估5349人,有1011人異常,其中597人是行動不便,406人是用藥問題,篩檢出來之後再做轉介,盡早展開治療與照護。另一方面,社區據點對民眾的健康照護格外重要。趙紋華表示,衛生局常前進各據點舉辦活動,或由種子教師下去推動衛教,讓前往參與的民眾成為「種子的種子」,讓他們協助找出真正的高危險群來篩檢。例如有憂鬱症的老人不會出門參加據點的活動,但種子教師可以教導參加活動的老人如何辨識憂鬱症,讓他了解「隔壁的老人有類似症狀」,畢竟偏鄉仍有許多熱心民眾會主動通報和關心他人的問題。衛生局還主動訓練村里幹事和農藥商學會辨識與通報憂鬱症,扮演自殺守門員的角色,不久前就有農藥商很機警的通報一位平常從不買農藥的阿嬤來買農藥,原來她正是因為被詐騙而憂鬱想輕生。失智與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也是高齡化社會的常見疾病,嘉義縣推估2023年全縣失智人口約8493人,目前設有29處社區失智據點、3個失智共照中心,今年5月也與故宮南院、台北榮總合作研發「今牌人生-認知牌卡」的桌遊牌卡,以故宮文物內容做為促進認知功能的藝術輔療工具,帶著老人用圖卡去回憶生活和生命故事,強化認知功能,延緩失智。趙紋華也說,嘉義縣衛生局去年起推出「失智整合照護計畫社區篩檢」,以老年人口占比高達27.99%的六腳鄉為示範點,第一年篩檢出58位確診的失智人口,失智率很高,今年是第二年,要繼續前進其他村落篩檢。她強調,嘉義縣的高齡人口多,但很多老人不願主動篩檢,衛生局要透過多種管道,例如出動車輛載著老人到社區衛生室室篩檢,同時整合共照中心、長庚科大、長庚醫院與鄉鎮公所的力量,提供失智整合照護,「衛生局絕不能放著他們不管」。趙紋華表示,目前比較困難的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的篩檢, 因為沒有篩檢工具,國家政策也沒有推動,某些患者初期易被誤以為是失智,之前衛生局曾在社區據點篩檢出一位疑似失智的老人,後來因為使用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用藥有效,才發現原來他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但無論是哪一種疾病,衛生局都希望能盡早發現 ,盡早治療,讓老人在地照護。計畫四:全台唯一 智慧綠能醫療車嘉義全縣18鄉鎮市遍布山區與海濱,為照護行動不便、出門不易的慢性病長者,嘉義縣衛生局積極推動行動醫療,每一個鄉鎮每月都會有醫療車巡迴至當地辦理 成人健檢、慢性病篩檢,長照的照護專員也會跟著到當地宣導,深入社區拜訪村里長長,了解有哪些長照需求 。趙紋華特別介紹,嘉義縣採用全台獨有的智慧綠能醫療車,以鋰鐵電池取代車輛柴油發電,結合AI科技推動心房顫動篩檢、智慧眼底鏡檢查,還有高科技雙能量 X 光骨質密度儀器(DEXA),病人的檢測影像結合AI,直接上傳雲端, 由醫師在後端判讀,讓社區健康守護更上一層樓。計畫五:潛伏結核篩檢計畫隨著嘉義縣的新住民人口增加,衛生局推出「潛伏結核篩檢計畫」。趙紋華說,東南亞國家因為沒有結核病的預防接種政策,結核病發生率較高,而嘉義縣目前有五千多位新住民,大多數來自越南、印尼和泰國等地,為免他們可能有潛伏性結核且在免疫力低落時發病,必須提早篩檢、提早治療。這項計畫去年先進行試辦,今年3月24日的世界結核病日正式展開,預計以三年半的時間完成。趙紋華說,今年目前篩檢一千例,已完成765例,陽性率高達18.7%,這些潛伏性患者正進行用藥治療中。預算分配 健康優先趙紋華同時談到,嘉義縣的預算有限,衛生局在爭取預算時,第一是考量是否與民眾健康相關、而且目的與對象都清楚的計畫,第二是考量死亡率,凡是和其他縣市相比偏高的疾病,衛生局也會加強防治預算,而縣長翁章梁都會非常支持。例如胃癌在嘉義縣的發生率占癌症的第八位,衛生局今年即展開胃癌篩檢,之前嘉義縣的C肝因陽性率偏高, 近年也加強篩檢,做的非常不錯,C肝篩檢率全台排名第四,肝癌發生率已逐步下降。而當預算有限時,衛生局會積極尋求民間資源,例如智慧醫療車的心房心室顫動、智慧眼底鏡等設備,都來自扶輪社等單位捐贈。【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8-22 失智.失智資源
新北提前達標「失智友善777」 侯友宜喊話中央納入長照
失智症人口成長快速,新北市現約有4.7萬失智人口,衛生局在平溪、板橋區推動失智友善示範社區。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已提前達標失智友善777,但他喊話中央應讓失智重症者進到長照體系、照顧者有更多元支持,讓失智長者有更好的照顧,「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今天幫助到別人,未來也能幫助到自己。」全球每3秒新增1位失智症患者,我國推估國內失智人口逾31萬,其中新北市失智人口4.7萬占最多。侯友宜說,2020年才說失智友善555達標,原預計2025達成失智友善777,意即7成以上照顧者獲得支持、7成以上患者被診斷、7%以上民眾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沒想到2023就達成。侯友宜說,「我們都會變老」,但失智的過程需要照顧者從旁關注才會發現,需仰賴里長、民間團體、企業的協助,讓超商、圖書館甚至獅子會都變成友善關懷據點。侯提及,政府應該投下更多的資源給失智者,並呼籲中央將失智者納進長照體系,尤其是重症者,同時給予照顧者多元支持,「有一天自己也會這樣,今天幫助到別人,未來也能幫助到自己。」衛生局去年選定人口最多的板橋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局長陳潤秋說,由華東、中山里來做這件事,除舉辦專家會議、工作坊,凝聚社區共識、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而板橋與平溪不老長智村最大的差別,是需要突破人際互不相識的情況「旁邊住得是誰,都不知道」,因此透過里長志工、遠東商銀、4大超商等訓練,讓患者在社區安心生活。板橋中山里長林爽說,里內有些失智長者一出門就會忘記回家的路,包括亂按別人家門鈴、以為攀爬水管就能到家等,現在里內民眾、志工經過訓練後,有時看到認識的失智長輩會協助他們返家,遇到不認識的長者會聯絡警局、衛生局等尋求協助,同時也跟亞東醫院密切合作,讓失智長者到醫院追蹤關懷。此外,衛生局與13家醫院設立失智共照中心,提供整合門診、配置單一窗口的個案管理師,提供失智症患者追蹤關懷、長照資源連結及轉介;另為了發掘社區潛在個案,由里辦公處、中西醫診所、藥局、牙科診所、企業組織等成立「失智友善守護站」,轉介疑似個案給衛生所。
-
2023-08-17 活動.精彩回顧
今牌人生特色影展 為失智長輩留回憶
嘉義縣老化比率位居全國第一,高齡易伴隨失智,為延緩嘉義縣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長輩認知衰弱並增進社會參與,由嘉義縣衛生局指導,大林慈濟失智共照中心承辦的嘉義縣112年失智共照中心暨失智據點聯合成果特色影展競賽活動,8月4日上午在嘉義縣衛生局舉辦,共有29個失智據點及3個共照中心,共32部影片參賽,透過拍攝影片寫實紀錄為失智長輩留下美好回憶。大林慈濟失智共照中心指出,失智症是漸進性的認知功能退化,初期常發生記憶力衰退和健忘,也可能會個性改變或語言障礙等,造成人際互動困難。慈濟失智共照中心辦理「失智照護服務計畫」,整合失智共照中心及失智據點,輔導開發共照及據點不同的創意及創新,透過「共照中心暨失智據點聯合成果影展」競賽活動,希望藉此讓每個共照中心及據點皆能互相學習認識、欣賞不同共照及據點的特色及創意,藉此激發出更多的想法,利於共照及據點的運作技巧。嘉義縣衛生局表示,為提升嘉義縣各失智據點更多元的緩和失智認知專業課程,特別運用故宮文物,融合藝術文化與醫療專業跨域研發的認知牌卡,藉由失智據點個管師推廣於據點長輩,期望據點長者認知維持及改善,以達延緩失能失智的成效。又因各鄉鎮文化特色不一樣,每種文化特色皆有獨特性及豐富性,因此推動在地文化與創新發展及與長輩共同參與在地文化,發展獨創教材。嘉義縣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表示,很感恩大林慈濟共照中心曹爸領導的團隊,不管有沒有得獎,相信大家在過程中都已學習到了今牌人生運用的方式與媒介,透過觀摩各據點不用的做法,以後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玩法,幫助老人家延緩失能、失智。大林慈濟失智共照中心主任曹汶龍以照顧失智長者多年的豐富經驗,鼓勵大家可以多運用智慧手機功能。他分享自己手機中有八萬多張照片、八千多部影片,隨手拍下活動照片、影片,透過剪輯幫長者、家屬留下美好生活記憶,也可以鼓勵長者們使用手機,彼此互動,還能隨時回顧,不怕記憶喪失。此次特色影展競賽活動邀請嘉義縣29個失智據點及慈濟、長庚、灣橋等3個失智共照中心的個案管理師或志工等報名參加,共有32部影片參賽,透過3至5分鐘短片,分享獨創在地教材融入據點課程的運用,或共照特色,現場邀請嘉義縣衛生局副局長林裕珍、竹山秀傳醫院共照暨遠距中心副主任紀盈如、嘉義縣鄉下人工作室導演呂炎坤等3位評審評選出優勝單位,參賽單位也彼此票選最佳人氣獎。活動中各參賽單位以動態影片、照片集錦等方式,呈現各自據點的特色及活動內容,各據點發揮創意,以今牌人生認知卡牌為創意起點,結合在地特色,帶領長輩製作國寶點心、玩尋寶遊戲、賓果連線、拼貼畫等,而透過欣賞不同參賽影片內容,參賽人員也用心學習觀摩其他據點的創意教材與課程的運用,現場氣氛熱絡,收穫滿滿。獎據點名單●優等獎︰水上義興(陽明)、朴子市(華皓健康促進協會)、竹崎灣橋(灣橋)、民雄福興(嘉基)、水上國姓(陽明)●佳作︰義竹鄉衛生所(長庚)、大埔衛生所、竹崎獅埜(灣橋)●人氣獎︰大林明和(慈濟)、太保北新(陽明)、六腳蘇厝(長庚)、梅山梅北(慈濟)●金馬獎︰梅山梅北(慈濟)
-
2023-07-20 醫聲.高齡社會
失智專責型機構少 資源應重新盤點檢視/失智調查2
失智人口逐年增加,失智症已成為高齡化社會的一個重要挑戰。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政府雖然努力布建資源,但仍然有許多失智者未使用,現在是失智症政策的關鍵時期,呼籲衛福部重新盤點資源使用狀況。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失智症照顧目前是跨部會共同推動,也會請地方政府針對區內資源盤點並布建據點。根據衛福部統計,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共117家、社區服務據點535家、失智日間照顧共845家、團體家屋29家。而我國「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將執行至2025年。陳筠靜說,現在是失智症政策的關鍵期,政府應該把過往的據點使用情形以及服務量能盤點,同時檢視是否開拓布建狀況。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發會2020年的人口中推估),推估2031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百位國人即有兩位失智者;等到2070年失智人口恐逾84萬人,每百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陳筠靜表示,未來的20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近48人、約每30分鐘增加一位失智者的速度成長,政府及民間都應及早準備。陳筠靜說,當前的失智症的服務應該增加與長照服務之間連結,不只是患者,家庭照顧者等需求也應該考慮,如喘息服務等。她舉例,有些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用到長照的交通服務或是輔具,希望在長照服務與失智資源可以有更好的串連。此外,失智症日間照顧又可區分為專責型及混合型,專責型僅36家且苗栗、台東、花蓮、南投、金門、連江等地都沒有,而混合型日間共有809家,服務對象有超過4成屬於失智個案。陳筠靜說,目前失智症患者雖然可以進入巷弄長照站,不失為失智症患者增加服務可近性的選擇,但失智症患者與一般長照服務使用者可能仍有不同,速度可能跟不上或是溝通方法有落差,因此還是有專責型機構仍有存在必要,或是混合型機構內要打造共榮、友善環境。陳筠靜說,雖然政府努力拓展社區據點,但不少專家認為特別是在重度失智上的家庭仍稍顯不足,現在也還有很多家庭使用外籍看護,呼籲政府應該妥善盤點資源,加強中重度失智家庭的資源布建。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說,失智症政策綱領二點○為跨部會推行,針對失智照顧、資源布建、友善社區等強化,讓失智症患者進入長照體系中,有日照、住宿機構可以使用。失智未 失能者亦有共照中心、社區據點可提供服務,也會請地方政府盤點區內資源並布建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