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科別.牙科
搜尋
兒童
共找到
3203
筆 文章
-
-
2020-09-17 科別.新陳代謝
身體出現黑色素沉澱代表你該減肥了! 2地方黑黑的,小心是糖尿病前兆
小杰是1名國小6年級的學生,過去是個健康的孩子,但爸媽最近注意到小杰愈來愈胖了,而且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於是帶他到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3%,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經治療3個月後,小杰的糖化血色素目前已降到6.7%,恢復良好。 糖尿病不是大人專利 兒童也會罹病 「我的孩子才小學,怎麼可能得糖尿病?」這句話是許多父母第一時間的反應。然而,根據美國近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兒童和青少年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兒童過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斷增加。以台灣2015年的數據顯示,國小和國中生的過重及肥胖的比例約3成,承受不少三高與糖尿病風險。 亞東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李如浩表示,許多孩子從小就罹患第2型糖尿病,原因就是肥胖造成的胰島素阻抗,使得胰島素幫助降低血糖的作用受到影響。第2型糖尿病的前期,胰臟會試圖大量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血糖,但隨病程進展,胰島素分泌也會「精疲力竭」而不足以降下血糖,進而產生糖尿病。 李如浩提到,一旦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血中的糖分便會從尿液中漏出,因此稱作糖尿病。排尿流失的糖分,除了帶走營養,也會帶走水分,因此人體會感到飢餓和口渴,進而導致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的惡性循環。所幸,第2型糖尿病的藥物日新月異,許多在成人間療效斐然的新藥,也已在兒童身上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第1型、第2型糖尿病 診斷需審慎評估 兒童常見的糖尿病除了肥胖導致的第2型糖尿病之外,還有因自體免疫引發的第1型糖尿病。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會受到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或是其他因素被破壞殆盡,只能分泌極少量的胰島素,無法順利降低血糖,進而引發第1型糖尿病。事實上,第1型糖尿病也是青春期前的孩童最常見的糖尿病。 李如浩特別表示,並非所有過重和肥胖的兒童糖尿病患者,都一定是第2型糖尿病。需要經過醫師仔細評估和通盤考量,才能確實診斷並擬定最適當的治療策略。李如浩呼籲,孩子即使確診糖尿病也不必灰心,配合當今的醫療及藥物,未來還是充滿希望。(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糖尿病也會低血糖! 出現強烈饑餓感、全身發抖快補充「這些」食物 新一代國病近半數都是糖尿病引起! 怕吃藥下場最慘,腎臟內科醫師揭5大症狀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涉進口偽台製口罩20萬片 王老吉前代理商遭逮
51歲蘇姓女子曾代理中國涼茶品牌,涉嫌從中國以每片新台幣2.5元進口印製偽冒MIT鋼印的兒童與成人口罩共20萬片,因沒許可證被扣在貨櫃場。刑事局循線逮人送辦。刑事局偵七大隊副大隊長徐釗斌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日前獲報,有民眾涉嫌進口中國製口罩,經查以51歲蘇姓女子涉嫌,掌握線索後,昨天前往蘇女住處搜索,查扣中國進口偽標口罩84箱,共20萬片,包含成人口罩10萬片、兒童口罩10萬片。警方查出,蘇姓女子曾在2017年取得中國涼茶品牌「王老吉」代理商;但蘇女事後卻從中國進口印有偽冒MIT鋼印的口罩。警方表示,蘇姓女子開設國際貿易公司,但沒有國家核發醫療器材輸入許可證,卻直接從中國進口刻印MIT字樣口罩,混充台灣製醫療用口罩,企圖低價進口中國製口罩以較高價格在台販售,謀取暴利。蘇姓女子警訊時稱,口罩是中國友人委託販賣,但鋼印則是她要求印製,因沒許可證,決定把口罩捐出做公益使用。刑事局訊後依違反詐欺罪、藥事法等罪嫌,把蘇姓女子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警政署指出,近期有部分不肖業者趁機以偽冒口罩混充MIT口罩銷售,魚目混珠欺騙國人,嚴重影響防疫安全及口罩國家隊辛苦累積信譽。警政署表示,為杜絕仿冒MIT及偽劣口罩流通市面,已通令各警察機關積極嚴查仿冒口罩違法案,截至目前為止,各警察機關偵辦偽冒口罩共13件、移函送6件14人、查扣仿冒及偽劣口罩51萬逾片。
-
2020-09-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想發口罩財!女董座進20萬片陸製口罩 偽標「MIT」遭逮
51歲蘇姓女子看準疫情之下的口罩商機,8月起計畫透過名下公司從中國大陸進口成人、兒童口罩,偽標「M.I.T」鋼印假冒台製口罩,準備賣給不知情人士牟利,刑事局警方日前接獲情資後,近日循線將蘇女拘捕到案,並查扣口罩20萬片,詢後依涉嫌虛偽標記罪、詐欺罪、違反藥事法等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警方調查,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穩定,國人對醫療口罩仍有迫切需求,尤其國內兒童口罩更是缺貨,蘇女看準有利可圖,8月起以名下國際貿易公司,向中國大陸低價進口大量成人、兒童醫療口罩,準備以這些偽標「M.I.T」的陸製口罩,賣給不知情的民間企業、民眾,藉此牟取暴利。刑事局警方日前接獲情資後調閱資料分析,結合財政部關務署資訊進行蒐證,鎖定蘇女涉有重嫌,昨天持票前往蘇女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的公司總部及汐止區的貨櫃廠區執行搜索,當場查獲陸製成人、兒童醫療用口罩各10萬片,作案用手機1支、買賣合約書、散裝口罩等證物。蘇女供稱,這些陸製口罩是藉由一名陸籍友人協助進口,8月間進口後,還沒開賣就被警方查獲;但警方進一步追問,蘇女又稱「忘記朋友姓什麼」,說詞反覆,詢後依法送辦。警方表示,疫情期間警政署各機關偵辦偽冒口罩案件至今共計13件,移送檢察機關共計6件14人,查扣仿冒口罩逾51萬5000片。警方將貫徹政府「防疫視同作戰」「防疫不容有破口」的決心,呼籲不肖業者切勿心存僥倖,警方會站在執法第一線,協助民眾安心抗疫,打擊不法,共同守護國人的健康。
-
2020-09-16 養生.聰明飲食
有人愛、有人恨!最具爭議性的海產小吃:沙魚煙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沙魚煙的Q彈口感及煙燻風味,受到不少老饕們的喜愛,但沙魚煙卻也是一道充滿爭議的小吃。除了「生物放大作用」所造成的毒性累積,讓它背負罵名外,其所使用的鯊魚原料來源,也常常與環境保育爭議脫不了關係。「沙魚煙(又作鯊魚煙)」是不少海產店或小吃攤可見的台灣小吃。然而,這樣的傳統小吃,究竟從何而來,又是為什麼原因讓它成為台灣海產小吃中,最具爭議的美味呢?傳統「熱燻」沙魚煙,增添風味、更為去除「這一味」沙魚煙可以說是台灣最常見的水產燻製品之一。多是以生鯊魚腹肉作為原料,適當浸泡食鹽水等調味醬料後風乾,再蒸汽煮熟後二次風乾,進行後續的「燻煙」工作。大多數的傳統家庭式製法,多是將砂糖放置於鋪紙的鐵鍋上,以此加熱形成的燻煙,在50~80℃的溫度下,燜燻10~20分鐘。藉由這樣的「熱燻法」,不僅能讓鯊魚腹肉得以在短時間內產生金黃色澤,也能加速表面蛋白質凝固,以確保食材內部能保有較多水分。此外,由於鯊魚會保存部分尿素於體內、來維持體液滲透壓平衡,為此鯊魚肉在未經處理的狀況下,嘗起來也常會帶「阿摩尼亞味(氨味)」。而透過熱燻法,在帶來額外風味的同時,其實另外一個目的,也是藉此減少或去除鯊魚肉本身的不良風味。爭議的美味!食用安全、環境保育,讓它背負罵名!不過沙魚煙的Q彈口感及煙燻風味,雖受到不少老饕們的喜愛,但沙魚煙卻也是一道充滿爭議的小吃。食用安全:食物鏈頂端的毒性累積其一,便是「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所引起的毒性物質累積。事實上在食物鏈中,越頂層的生物體內所含的毒性物質,常會比低位階的生物更高。而在海洋中,鯊魚便屬於食物鏈上層的動物,在捕食其它魚類的過程中,其體內也會因為攝食而自然積累許多重金屬物質,如汞和砷等。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在2017年也訂定「魚類攝食指南」,將較容易蓄積高濃度、具毒性「甲基汞」的鮪魚、旗魚、油魚和鯊魚4種大型掠食性魚類,列為孕婦、育齡婦女及6歲以下兒童應避免攝食的魚類。並建議孕婦、育齡婦女每周攝食量不宜超過35~70克;6歲以下兒童每個月不宜攝食逾35克。環境保育:部分鯊魚族群成熟速度慢,難以供持續性使用其次,談到鯊魚煙原料所使用的鯊魚,也牽涉著環境保育議題。根據農業委員會表示,全球鯊魚種類不僅超過380種,鯊魚一直以來更是世界漁業的重要資源。其中大部分漁業所利用的鯊魚資源仍可維持一定基準,短期不會因為人類食用而滅絕,但部份族群較稀少的大型鯊魚,如鯨鯊、象鮫等,因其成熟速度緩慢、故需予以適當保護管理。除了以法律明文將特定鯊魚魚種列為保育類、受《野生動物保育法》保護,為響應國際對鯊魚資源永續的相關措施,農委會也在2012年發布「漁船捕獲鯊魚魚鰭處理應行遵守及注意事項」,從近而遠、先大船後小船等漸近方式,推動「鯊魚鰭不離身」措施。在2008年及2018年,也分別公告禁止捕撈大型軟骨魚類鯨鯊及鬼蝠魟。此外,針對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等較為脆弱的漁業資源,也在2013年以「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追蹤其資源動態。而近年來隨著國際海洋資源保育進展,農委會也在2020年7月16日預告修正該法,預計禁捕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共3種鯊魚。合法捕撈、消費,創造真正的漁業永續!依規定,沙魚煙等鯊魚製品的原料必須合法使用非保育類的鯊魚,但過去荒野保護協會發表的「愛鯊DNA檢測計畫」中,抽驗全台全台縣市鯊魚肉產品樣本,最終成功檢驗出DNA的548件樣本,卻發現仍有98%以上來自於近危、易危或瀕危等級的鯊魚品種。時隔多年的現在,雖較少聽到台灣漁民捕撈保育類鯊魚的消息,但割鰭棄身的事件卻仍在發生。農委會漁業署提到,除了藉由法規管理,唯有漁民、消費者等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達到漁業的永續經營。我們吃的每一口都將決定未來台灣漁業的模樣。延伸閱讀▶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農委會將修法禁止捕撈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堅持漁業轉型與永續發展!基隆市致力宣揚食魚文化讓人看見不一樣的海港精神!▶【李偉文專欄】2048年人類將再也享受不到海鮮!拯救海洋從選擇食用魚種開始參考資料▶國際:研究鯊魚肉和魚翅含有毒金屬 勿貪食▶阿摩尼亞為什麼會吸引鯊魚?-科學發展 2017 年 1 月│ 529 期▶漁業問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燻製Smoking▶孕婦、育齡婦女及6歲以下兒童魚類攝食指南-食品藥物管理署▶「鯊魚鰭不離身」推動緣由及規劃(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16 科別.新陳代謝
中年發福的原因找到了!脂質周轉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不節食平均長胖20%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都在努力控制自己的體重。即使沒有吃的比年輕時候多,也沒有比年輕時候動的少,可體重還是止不住的上升。Nature Medicine 的一項最新研究解開了這個謎團——隨著年齡的增長,脂質周轉下降,進而導致體重增加更容易了。人體的胖瘦程度由脂肪細胞(Adipocyte)的數量和大小來決定。每個成人體內,大約含有300億個白色脂肪細胞。每個脂肪細胞中都含有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量變大,脂肪細胞體積就擴增,就會造成肥胖。反之,甘油三酯減少,脂肪細胞萎縮,身材就會瘦下來。因為脂肪細胞中的甘油三酯佔細胞體積的95%以上,所以甘油三酯的儲存和去除(脂質周轉)之間的平衡決定了白色脂肪組織的大小。之前的研究,通過短期同位素標記實驗或在體外測定脂質酶水解,顯示超重和肥胖狀態下,脂質周轉發生了改變。然而,由於方法學限制,尚未能對人類進行長期脂質周轉進行研究。2019年9月,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Adipose lipid turnover and long-term changes in body weight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脂質周轉下降明顯,對於男性來說,在脂質周轉下降時,若不節食,體重將平均上漲20%。此外,該研究首次發現人體存在一種獨立的調節衰老過程中體重變化的方式。這也提示了可以針對這一方式開闢一種新的肥胖治療方法。此外,該研究首次發現人體存在一種獨立的調節衰老過程中體重變化的方式。這也提示了可以針對這一方式開闢一種新的肥胖治療方法。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研究了54名男性和女性的脂肪細胞,平均時間長達13年。在這十幾年裡,所有受試者,無論他們的體重增加或減輕,都表現出脂肪組織中脂質周轉下降,即脂肪細胞中脂質(或脂肪)被去除和儲存的速率。至於那些沒有減少能量攝入的人,他們平均增加了20%的體重。此外,研究人員還檢查了41名接受減肥手術的女性的脂質周轉情況,以及脂質周轉如何影響她們在手術後4至7年內保持體重減輕的能力。結果表明,只有那些手術前脂質周轉率比較低的人,在手術後脂質周轉率提高,並能保持體重減輕。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這些人手術前體制周轉率已經較低,比其他人有更多空間來提高脂質周轉。這項研究首次表明,人體脂肪組織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獨立於其他因素的調節人體衰老過程中的體重變化的方式,這也提示了我們可以針對這一方式開闢一種治療肥胖的新方法。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加速脂肪組織的脂質周轉的一種方法是多鍛煉。這項新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這一觀點,並進一步表明,減肥手術與增加身體運動相結合,減肥手術的長期效果會更好。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率越來越高,近幾十年來,兒童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三倍。我們知道,肥胖會帶來許多健康風險,增加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發病率,甚至還會影響後代。肥胖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了解人體脂質動力學以及如何調節人體脂肪量從未顯得如此重要。這項研究首次發現人體存在一種獨立的調節衰老過程中體重變化的方式。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脂質周轉下降明顯,從而導致人體的肥胖。同時,這項研究這也提示了了可以針對這一方式開闢一種新的肥胖治療方法。作者:BioWorld(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16 科別.兒科
超強磁力巴克球誤食意外多 兒科學會:全球已近3000件
國內因為強烈磁性巴克球而發生的幼兒意外愈來愈多,兒科醫學會發出聲明表示,因為強烈磁力,幼兒誤食將造成腸胃被吸附,甚至造成嚴重的穿孔與腹膜炎,已有多國禁止販售,要求政府應該加強管理,家長則不能讓孩童單獨玩巴克球,一旦發現誤食要馬上就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昨天在臉書分享一起遇到的病例,1歲男童因嘔吐就醫,用X光照肚子,才發現有5顆亮晃晃的小球排列在肚子裡,家人竟然都沒有發現孩子誤吞巴克球。兒科醫學會之後也火速發出聲明,提到另一起病例,北部某醫院一名4歲男童,吞下多顆巴克球,家人雖然發現,但沒有馬上就醫,飯後孩子出現上腹痛、嘔吐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胃、小腸都有巴克球。因為這些帶有磁性的小球彼此相吸,連帶把胃壁、腸子等都吸住,造成孩子胃多處潰瘍,腸子並有瘻管(腸內不正常的相通),還有多處胃黏膜壞死,已腹膜炎的狀況,經開刀取出持續治療。學會在聲明中指出,巴克球的超強吸力的原理基於內含稀有金屬釹(neodymium),市面上已有多種形狀的巴克球被用作益智性玩具訓練想像力和創造力,或當成裝置藝術用。2009年美國開始發行巴克球且行銷各國,但2009-2013年間,估計有2900位孩童因誤吞巴克球被送至急診就醫,全球有不少國家因此禁止販售巴克球。2019年10月起經濟部已將巴克球列入應施檢驗玩具商品,要求業者需經檢驗合格才可在市場販售。行政院消保處亦發文提醒消費者:購買此商品應避免14歲以下兒童將此商品放入口鼻以免造成傷害。但現今網路購物盛行,可在不少網站購買到巴克球,有些包裝上可能未明示警示語或家長購買此商品未詳看警示語,就可能造成孩童誤吞巴克球造成憾事發生。學會籲請政府加強商品管理,尤其是提醒標語是否明顯清楚。此外,呼籲社會大眾提升對巴克球之瞭解,並請家長及老師注意,避免孩童不當接觸。台灣兒科醫學會特別提醒家長及老師們如下:1. 老師發現學童持有巴克球,應立即代為保管再轉交家長。2. 家中巴克球是否存放在安全位置,若孩童使用巴克球時,家長應陪伴在側以防孩童誤吞。3. 家中若有發展遲緩、過動、自閉或其他精神障礙的小孩應避免讓他們接觸巴克球與其他磁鐵玩具。4. 家長發現孩童誤吞磁鐵玩具應盡速就醫。
-
2020-09-15 新聞.用藥停看聽
類固醇短期使用 也要小心3風險
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過去研究雖已證實長期使用可能產生如青光眼、消化道疾病、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國衛院與林口長庚醫院的研究則發現,即使短期使用類固醇,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和心臟衰竭的風險,且在服用第一個月內風險最高,提醒醫師、藥師開立相關藥物仍須留意潛在風險。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表示,類固醇在癌症、風濕免疫等全身性發炎疾病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在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也可減少死亡率和縮短住院時間。201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可能增加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和骨折的風險。為了解台灣有多少人會短期服用類固醇藥物且使用期間多短會有風險,國衛院與林口長庚研究團隊採健保資料庫2013至2015年資料,利用「病例自我對照研究法」,針對262萬3327名介於20歲至64歲民眾,探討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者(小於或等於14天),用藥一個月及二到三個月期間,是否曾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及心臟衰竭等情形。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則表示,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一民眾曾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以女性最多,占五成五。這些人常出現於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等科別,主要病因為皮膚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八成五沒有重大的慢性疾病。短期服用類固醇一年內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以第一個月內產生的副作用風險最高,服用第二個月後風險則逐漸下降。姚宗杰指出,類固醇毒性和使用長短有關,過去臨床上普遍認為僅長期服用類固醇會有副作用,短期則無;但研究發現類固醇就算吃短期只是相對安全,還是有可能造成風險。因此提醒臨床醫師和藥師,如果不是重大疾病,類固醇僅是用來緩解病患症狀,用藥時必須審慎評估,是否讓其承受副作用風險。另外,若醫師開立短期類固醇,表示有治療需要,由於用藥後有發生副作用的風險,若民眾出現相關症狀,最好主動與醫師討論,勿自行停藥。
-
2020-09-15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北榮人道救援成功 疫情下越南女主播來台捐肝救女
台灣為人道救援打開邊境之門,再度展現在國際醫療上「Taiwan Can Help」。越南河內9個月大的薔薔(Tron Tron)因為膽道閉鎖導致肝衰竭,急需換肝。台北榮總基於人道救援,在衛福部、台灣駐越南辦事處等單位協助下,今年7月幫薔薔進行活體換肝手術,成功救回小生命。台北榮總從2007年就開始協助越南河內兒童國家醫院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教學,完成11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原本今年也預計前往四次,但在2月23日抵達越南後,台灣就發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的禁令。因此當時完成兩例膽道閉鎖病童活體肝移植回國後,便不能再度前往。北榮移植外科主任劉君恕表示,新生兒膽道閉鎖好發於亞洲,台灣發生率約六千分之一到三千分之一,越南也差不多,通常及早進行葛西氏手術,便可延緩換肝10到20年。但薔薔已經過了進行葛西氏手術的黃金時間擔心手術失敗,因此選擇直接換肝。薔薔的媽媽、越南國家電視台女主播黎雲臺妝(LÊ VÂN ĐÀI TRANG)本來排定在之後的梯次等著幫薔薔換肝,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等不到台灣團隊前往,於是興起大膽的想法:「或許可以到台灣治療。」然而赴台灣治療,需要將近20萬美金,醫療費用龐大,還要隔離14天。為了救女,黎雲臺妝仍決定放手一搏,寫信向劉君恕求助。劉君恕建議黎雲臺妝和先生在越南先與薔薔進行肝臟移植配對。雖然黎雲臺妝和先生的肝臟皆配對成功,但因為先生的肝臟較肥厚,難以放進僅9個月、6.5公斤的薔薔體內,因此最後仍選擇黎雲臺妝的肝臟進行活體移植。同時,薔薔一家人也著手募款、申請醫療簽證,終於等到7月20日救援航班,薔薔在父母及外婆陪伴下來台,一下飛機,薔薔和媽媽便直接由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接受新冠肺炎檢驗。劉君恕說,薔薔送到北榮時已經很喘,檢驗一發現是陰性,馬上送到負壓加護病房;兩天後呼吸急促,又給予插管和呼吸器治療。由於情況危急,劉君恕當下決定,薔薔入境僅六天,7月26日便進行手術。因為等不及14天隔離期,團隊所有人員均穿上全套防護衣,更增加手術困難度。當時薔薔抽出了1000毫升腹水,並由媽媽捐出左側葉肝臟20%,摘取手術時間約5小時,植入手術時間約8小時,終於成功完成手術,並於9月4日出院。黎雲臺妝說,薔薔原本的膚色非常粉嫩,因為肝病發黃、發黑,現在膚色比來台灣之前淡了很多,希望再過兩個月就會回到原本的膚色。非常感謝所有人的幫忙,讓薔薔得以來台就醫。北榮透露,此次薔薔來台,除越南許多善心人士募款,台灣也有不具名善心人士慷慨解囊,促成這樁跨國人道救援的美事。
-
2020-09-14 新聞.用藥停看聽
類固醇就算短期用 醫師:研究顯示3種風險仍升高
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在癌症、如風濕免疫等全身性發炎疾病,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新冠肺炎等傳染性疾病,也可減少死亡率和縮短住院時間,但長期使用類固醇則可能產生如青光眼、消化道疾病、月亮臉等副作用。國家衛生院與林口長庚的研究則發現,即使短期使用類固醇,也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和心臟衰竭的風險,且在服用第一個月內風險最高。這項研究成果也於今年9月刊登於知名醫學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內科學年鑑)。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與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的研究團隊利用「病例自我對照研究法」,針對2013年至2015年,曾連續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小於或等於14天)的20歲至64歲民眾進行研究,收案262萬3327人,觀察用其藥一個月及二到三個月期間,是否曾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及心臟衰竭等情形。姚宗杰表示,收案平均年齡為38歲,有四分之一的民眾曾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以女性最多,佔五成五。這些人常出現於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等科別,主要病因為皮膚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八成五沒有重大的慢性疾病。但是觀察這些病患,短期服用類固醇一年內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以第一個月內產生的副作用風險最高,服用第二個月後風險則逐漸下降。他也補充,從實際風險來看,這些短期使用類固醇的病患,消化道出血發生率則為每千人每年27.1人、敗血症為每千人每年1.5人、心臟衰竭則為每千人每年1.3人,風險還是非常低,不需恐慌。姚宗杰說,類固醇毒性和使用長短有關,過去臨床上普遍認為僅長期服用類固醇會有副作用,短期則無。但研究發現類固醇就算只吃短期只是相對安全,還是有可能造成風險。因此提醒臨床醫師和藥師,如果不是重大疾病,類固醇僅是用來緩解病患症狀,在開立的劑量、時間上,則需審慎評估,是否讓其承受副作用風險。另外,由於用藥後一個月內發生副作用的風險最高,民眾若這段期間出現相關症狀,最好主動與醫師討論,勿自行停藥。
-
2020-09-14 養生.心理學解密
「天啊!這樣也會被騙?」看到新聞別只會說這句!心理師教你自問1個問題,避免淪為下個受害者
如果今天有個人在你面前,企圖欺騙你,不管他的目的是為了騙錢、騙色,還是純粹想滿足個人私慾都好,我們想請你估計看看,在一百次的騙局中,你能成功地發現幾次對方在說謊呢?在下面寫下你的答案:在遇到一百個說謊的人中,我覺得我可以正確分辨出謊言_____次。雖然我們並不認識你,但我大膽的預言你寫下的數字會極為接近五十,如果要再精確地猜,應該會是五十五左右。這個數字乍看很高,不過,這種辨識率其實就跟丟銅板是一樣的。我們曾提過,研究發現人類並不擅長辨識謊言。這個結論不只針對一般大眾,也同樣適用於那些以辨識謊言維生的人——好比警察與法官。此外,年齡、性別與教育程度,都無法有效提升我們辨識謊言的準確率,就算是認為自己很會辨識的人,他們的辨識率其實也沒有高到哪去。不過的確也曾有篇研究提到一個例外,若一個人越擅長說謊,他就越擅長辨識謊言,準確率可達65%。這就是我們在接下來這部分想探討的:每個人都可能會被詐騙,就算你是博士、老師、大學生⋯⋯也不例外。被大眾視為「洞察人心」的專業——心理師,也很可能是被騙的對象。回到心理學中的「決策心理學」領域,大量資料顯示:在做決定時,人類時常出現「過度自信」的現象。以為自己比別人更不容易被騙、以為自己很擅長辨識謊言,這種自信常常僅是誤會。這種現象其實很常見。相信大家偶爾會覺得「天啊,這也太笨了!這樣也會被騙?」「啊,這樣的手法也可以騙到人?太扯了吧⋯⋯」不過,當局者迷這句話不是說假的;對身處「局中」的人來說,詐騙集團精心策劃的誘餌,夾雜著理性與情緒的元素,會讓人一步步陷入其中而不自覺。過度自信會出問題認知不對稱錯覺(illusion of asymmetric insight)這指的是人們時常會有一種「以為自己懂得比較多」的錯覺。雖然說「知識就是力量」,但「自以為有,卻其實沒有擁有這麼多的知識」這種情況,反而容易讓我們疏忽。大家對於某些概念只是略懂卻認為自己「懂」,即是詐騙集團得逞的原因。我們的「懂」其實破綻百出,只要一時不察,可能連被騙了都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的觀念、作法是正確的,心想著「我才不會被騙呢!」。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研究後見之明的社會心理學家尼爾・羅斯(Neal Roese)曾有段很好的提醒:「如果你覺得自己早就知道這一切會怎麼發生了,那就表示你不會停下來去檢查,為什麼有些事情真的發生了。」而這正是「後見之明偏誤」危險的地方。用後見之明的心態去看待每一起詐騙案,會讓我們對這些詐騙覺得司空見慣,理所當然,沒什麼好深究的,因此,我們便更不會去探討裡頭讓受害者真正被騙的原因。若要破解後見之明,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反過來思考看看:「會不會在某些情況之下,我也有可能被這樣的詐騙者給騙了?」這種思考方式稱為「反事實思考」,可以協助我們跳脫出自以為知道的立場,反過來去發現這些案例中自己沒有發現的資訊。反事實思考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上行假設」,針對已經發生的事去思考,如果滿足哪些條件,就會出現比真實結果更好的結果。我們可以去問的是,在這些詐騙案中,如果哪些地方「顧好了」,最後受害者就不會被騙了?另一種稱為「下行假設」更像是我們期待大家去思考的,若以自己為主角,在哪些情況下,自己也可能會被這樣的詐騙手法給騙到?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比較不願意「唱衰自己」去思考這種可能性,但研究顯示,在生活中練習下行假設的反事實思考,其實可以增加我們的快樂呢!畢竟,我們真的還沒有被騙。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知識的詛咒指的是,在我們了解某些概念之後,就很難同理那些「不懂這些概念」的人到底是怎麼搞的,以及不知道該如何好好與他們溝通。但事實上,詐騙集團蠢蠢欲動的對象不只是我們,還有我們身旁的長輩,以及那些看似快要長大,但其實心智卻未必獨立成熟的孩子。所以避免知識的詛咒不只能幫助自己,更能幫助身邊的人,是相當重要的。自由意志錯覺(free-will illusion)大部分時候,我們會認為我們的每個行為、言語都是出於「自由意志」的。今天要買這本書,做出這個決定的是我,今天把它讀到這邊的也是我。不過,心理學家早已發現人類的意識其實是個廣袤的領域,當中有我們接觸得到的「意識本身」,以及我們接觸不到,卻深刻影響我們每個決定的「潛意識」。在知名著作《快思慢想》中,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延續了心理學家奇思.史坦諾維胥(KeithE. Stanovich)和李察.魏斯特(Richard West)的說法,把大腦思考系統區分為「系統一」與「系統二」。系統一代表的是我們思考中比較反射、直覺的層面(好比,請快速算出:「8×7為多少?」),系統二代表的則是經過縝密邏輯、按部就班分析之後的理性思考(好比,請快速算出:「6×5+34−20÷5」是多少?)。自由意志錯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康納曼指出,一般民眾會認為自己的判斷,多半是經過縝密思考後才做出的(也就是歸因於系統二),但眾多心理效應,其實都是負責直覺思考的系統一在搞鬼。而且很多時候,系統一實在太好用了,我們可以不費力、快速做出反應,負責縝密思考的系統二經常就省事地直接通過系統一的決策來進行。「自由意志錯覺」指的就是,我們誤以為直覺的「系統一」並不存在,我們每個決定都是縝密的「系統二」好好地想出來而做的。對大腦來說,縝密思考的系統二運作起來可是相當花費很多力氣的,這便刺中許多台灣人的弱點:我們並不喜歡花力氣思考。當我們用直覺思考的系統一過日子時,其實比較省力,不用想太多,但很多時候就是這種「偷懶」,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雖然直覺思考的系統一並非「永遠」出錯,但在面對詐騙集團縝密手法的精心計算時,各種「系統一的系統性錯誤」,永遠是系統二應該要出來避免的。過度認為我們的「決策」完全操之在己、操之在意識、操之在系統二,其實也是一種過度自信。我們以為自己總能理性地做出反應,但事實是,每個人的大腦都有它的限制,我們的大腦都是理性與非理性結合而成的。書籍介紹你書名:今天被騙了嗎?心理師教你破解詐騙伎倆作者:林昱萱, 周裕翔, 蘇益賢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6/23作者簡介林昱萱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憂鬱與焦慮症治療、社交焦慮調適、身心健康促進等。和個案一起用心理學的概念好好生活。聯絡方式:clinpsylin@gmail.com周裕翔新田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臺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親子溝通、社交、同理心與思考/學習力訓練、兒童與青少年之心理治療。致力於將心理學運用在生活中,正面影響更多人。聯絡方式:yhchou16@gmail.com蘇益賢初色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政大心理學碩士。專長為企業與職場心理學、情緒與壓力管理、成人與青少年之心理治療。除臨床工作外,亦常獲邀至企業、公部門、校園進行演講,每年演講上百場。著作:《練習不壓抑》、《練習不快樂?!》、《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合著)等心理學大眾科普書籍。聯絡方式:psy.su.tw@gmail.com延伸閱讀: 日本名醫誠心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
2020-09-14 科別.消化系統
男童嘔吐意外在肚子裡發現5白點 醫師:快停售巴克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今天在臉書上分享一個特殊的病例,一歲的小男童因為嘔吐、懷疑腦震盪而就醫,卻意外發現誤吞有磁性的巴克球,造成腸壁受損,但是家人之前根本就沒有發現孩子吞了巴克球,還好發現的早,否則可能腸穿孔。你家也有巴克球嗎?謝宗學表示,如果家裡有小的孩子,趕快把巴克球丟掉,國外已經有不少誤食的案例,造成嚴重的後果。他並建議政府禁止巴克球在台灣販售。巴克球是一種有磁性的小球,可以隨著個人的想像,排列出各種不同的變化,是一種最近流行的益智玩具,但是原本是設計給成人使用,卻讓許多兒童也感興趣,因而發生誤食意外。謝宗學在臉書上分享這個案例,1歲多的男童因為前一天滑倒撞到頭部後開始噁心嘔吐,到急診室後經過醫師診視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掃描,並沒有發現異常。因為持續嘔吐,考慮腸胃道疾病,安排了腹部X光,意外發現有5顆相連在一起的「白亮球形異物」在腸道中。仔細詢問病史,家長表示沒有看到孩子誤食異物的經過,但家中的確是有巴克球玩具,哥哥姊姊有時候會拿出來玩。會診小兒外科,經過仔細評估,決定手術將巴克球取出,理由是巴克球是強力磁鐵,散落在腸道不同部位時,容易連同腸壁吸附在一起,可能造成腸壁缺血、壞死,甚至穿孔,最後演變成腹膜炎危及生命。幸好,手術中發現雖然腸壁有多處缺損,但沒有穿孔,經過小兒外科醫師巧手修補,再住院治療一個多星期,最後孩子平安出院。如果上網搜尋,可以發現已經有許多位兒科醫師分享過兒童巴克球誤食經驗,表示類似的意外不斷發生。雖然在台灣販賣的巴克球有警語禁止給 14 歲以下的兒童使用,但只要巴克球進入家庭,難保完全不會讓幼童接觸,最常出現的橋段是哥哥姊姊玩完後沒有將巴克球收好,年紀小的弟弟妹妹好奇趁機接觸,一不小心發生誤食意外。許多國家為了兒童安全直接禁止巴克球販售,建議政府立法禁止巴克球在台灣販售,因為只要巴克球進入家庭,誤食意外就可能發生。在政府明令禁止巴克球販售前,可以做的是絕對不要購買巴克球相關玩具給孩子玩;若家中已經購買,建議將它丟入資源回收桶;公開場合的兒童遊戲區若有巴克球玩具,懇請業者將之移除。因為只要兒童發生誤食意外,有很大的機率需要全身麻醉、接受開腹手術移除巴克球,萬一造成腸胃道穿孔甚至有生命危險。能讓孩子訓練協調、發揮創意的玩具有很多,少了巴克球一項不會有任何影響,何必讓孩子「冒險」玩?即使有家長在一旁監督,發生誤食的過程通常只有短短幾秒,跟本來不及阻止,不要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巴克球才是規避風險的根本方法!
-
2020-09-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內外保衛戰 專家籲政府應從國產廠擇一加強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目前仍無有效治療藥物,世界各國期盼透過疫苗研發改善。台灣除已有國產藥廠進入臨床一期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近期會與全球新冠疫苗供應平台「COVAX」簽約,確保台灣可分配到一定數量的疫苗。不過專家認為,台灣不太可能是優先名單,建議政府應從現有進行疫苗研發的國產廠中擇一加強、集中挹注資源,才有可能在最快時間研發並量產。國內疫苗研發,國光生技、聯亞生技、高端疫苗日前皆獲食藥署核准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目前國光生技跑得最快,上月已啟動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於11月開始;另外,國衛院與安特羅生技共同開新冠肺炎DNA疫苗,目前正在做動物試驗的安全性評估。而在國際部分,台灣爭取疫苗上也有重大突破,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近期會與COVAX簽約,確保台灣可分配到一定數量的疫苗。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COVAX標榜疫苗公平分配,拿到疫苗再分配給有需求的國家,對台灣來說是有可能分配到。但他也強調,畢竟主控權不在我們手上,我們無法掌握,加上台灣並非COVAX參與國,不太可能是優先名單,「我們即便排上也排在後面」,且即便分配到疫苗,數量也不會太多。黃立民說,台灣現在能做的是,繼續維持疫情的嚴格管控、民眾必須持續防疫新生活並保持社交距離;此外,政府應認真考慮從現有進行疫苗研發的國產廠中,挑出一家進展較快、較有明確進度的廠來加強、挹注資源。他說,因目前國內廠有四家進行疫苗研發,政府都給資源雖是美意,但分散挹注對於現在疫情局勢來說卻非好事,恐使明年一月時沒有任何一家國內廠能量產。他認為可從如研發進度與安全性等因素中評估、選出一家來給予強化,讓疫苗即便明年春天未能量產,但也能因應明後年疫情。
-
2020-09-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哈佛:新冠對各年齡層都有生命威脅 年輕人死亡率2.7%
新冠肺炎對老人健康帶來的嚴重危害眾所皆知,但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對年輕人的傷害也不小;研究中死亡率達2.7%,10個病人中就有一位需要接上呼吸器;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11日公布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在托兒所和日間夏令營感染新冠病毒的兒童,很可能會傳染給親屬。哈佛大學研究中,3222位感染心冠病毒的年輕成人有88人死亡,死亡率約2.7%;五人中就有一人住進加護病房;10人中就有一位必須接上呼吸器。存活的病患中,還有約3%的99人無法直接出院回家,必須轉介至其他醫療機構持續接受照護和康復。「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副總編輯卡茲(Mitchell Katz)在研究中寫道:「研究確認新冠病毒對各年齡層的病患,皆會造成生命威脅」。研究表示:「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和其他防疫措施,在老年人和年輕人身上都一樣重要。」此研究在4月1日至6月30日間,追蹤超過400間醫院的年輕患者;其中三分之一肥胖,四分之一過度肥胖;接近五分之一的患者有糖尿病,平均七位中有一位患有高血壓。研究者索羅門(Scott D. Solomon)指出,儘管確診的年輕人增加,但病情嚴重需要住院的比例,仍算在低檔;其中非裔和西語裔的比例較大。目前研究人員也還無法知道,年輕人康復後,病情對身體的長期影響。專家表示,研究結果並不表示學校和托兒所必須關閉,但由於孩子可能會把病毒帶回家,這些場所必須實施戴口罩、消毒、以及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相關工作人員也必須謹慎,若認為自己可能已感染就要受檢。CDC與猶他州研究人員的新研究,針對鹽湖城(Salt Lake City)在4月到7月間爆發的三起疫情,包括兩家托兒所與一場營地活動,參與兒童平均年齡約為七歲。調查人員確定,一名成年工作人員在不知情之下將新冠病毒帶進兩家托兒所。研究總結道,有12名兒童在托兒所感染新冠病毒,並傳染給在家中接觸的46名家長或手足當中的至少12人;有三名感染兒童無症狀,其中一人傳染給一位家長,導致其後來因新冠肺炎而住院。這樣的傳染率約為25%,與關於大人小孩同住家庭中傳染的相關研究結果雷同,也顯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兒童,就和成年人一樣,會把病毒傳染給別人。
-
2020-09-12 科別.牙科
國教署推口腔保健 學生齲齒率6年降逾1成
齲齒是學齡兒童常見健康問題之一,教育部國教署近年積極推動校園口腔保健,學生平均齲齒盛行率從103學年65.58%下降至108學年度54.83%,6年共下降10.75個百分點。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今天新聞稿指出,為改善學生齲齒問題,國教署自104學年度起,以科學實證為基礎,透過素養導向模式辦理學童口腔保健計畫,以「含氟填溝有保障,潔牙少糖好口腔」為重點,挹注專業資源,輔導學校推動校園口腔保健。口腔保健計畫鼓勵學童餐後與睡前潔牙搭配含氟量1000ppm以上的牙膏,並定期更換牙刷、開始使用牙線,減少含糖食物攝取,定期拜訪牙醫師並接受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服務,使口腔衛生從小扎根,養成學童良好口腔生活習慣。國教署指出,根據全國一、四、七年級學生口腔檢查結果,103學年度平均齲齒盛行率為65.58%,至108學年度已下降至54.83%,6年共下降10.75個百分點,每年平均下降近2個百分點,展現校園口腔保健良好成效。國教署表示,口腔健康對學齡兒童健康有直接影響,攸關學習、生活品質與身心發展,未來將持續落實「學童口腔保健計畫」,以多元方式推動校園口腔保健,提升全國校園對於學童口腔保健的重視度,讓學童齲齒率持續下降。
-
2020-09-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流感傳播力倍增 專家籲全民打流感疫苗
歐洲最新研究發現,同時染上流感與新冠肺炎,恐讓新冠病毒的傳染力增加一倍以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確實有這種可能性;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呼籲,流感季節即將來臨,我國已規畫從十月五日起開放施打流感疫苗,全民都應該接種流感疫苗。擔心流感和新冠肺炎雙重威脅,許多人超前部署,已經預約今年自費流感疫苗。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今年七月就有人來預約自費流感疫苗,往年開打前預約名額占預估量半數,今年已達八、九成。黃立民表示,無論先感染新冠肺炎或流感,當體內同時存在這兩種病毒時,體內病毒濃度將高於感染單一病毒的患者,增加傳播力。他也說,無論有沒有新冠肺炎,預防流感都很重要。
-
2020-09-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家口罩隊口罩被地下工廠仿冒 台灣優紙要提告
調查局中機站聯合台中市調處等單位破獲國內首座地下口罩工廠,被仿冒的被害人台灣優紙企業有限公司,為國家口罩隊的一員,除正牌產品可能遭退貨等實質損失外,商譽更大受影響,台灣優紙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柏銘今天除籲請消費者辨明真假外,並強調已委請律師將針對仿冒者追究法律責任。位在彰濱工業區的台灣優紙企業有限公司原以生產面紙起家,2011年起,轉身投入口罩生產,原本只有一台機台,到現在已有26台機台,日產量達100萬片,從醫療、兒童、活性碳及立體口罩都有,規模不小,品質也受肯定,其中有23萬片被國家徵召,負責人黃柏銘說,公司還會增加到50台機台,以因應需求,及協助國家防疫。台灣優紙積極努力做出貢獻,最近卻受謠言及被仿冒所苦,優紙公司表示,近來發現有部分人士透過網路通訊軟體等方式,惡意炒作散布優紙公司口罩產品遭美國退貨恐歇業、用大陸製口罩充當臺灣製口罩等謠言,優紙除否認,並委請律師發表聲明澄清外,沒想到公司生產口罩又被仿冒,嚴重影響公司名譽。 依調查局中機站調查,台北市漢賓國際有限公司老闆黃漢忠涉嫌販售偽冒國家隊「台灣優紙」公司醫療口罩牟利,台中檢調9月8日兵分五路至北部、中部地區搜索,查出黃等已生產75萬片,出售給台中、南投、雲林大盤商,查扣其中40萬片,尚有35萬片流入市面,由檢調持續追查中。黃柏銘說,仿冒者初時只來公司買一箱,當時不疑有他,原來是用來仿冒,從口罩到包裝盒都仿得幾乎真假難辨,直到今年8月初,公司接獲反映才發現口罩產品遭仿冒,當時即向鹿港警方報案。黃柏銘說,正牌與冒牌外盒包裝還是有差異,正牌為手寫文字,色澤較淡,正牌草原圖案有白點,冒牌則無;至於口罩部分,鋼印也有不同。
-
2020-09-11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無礙智力 照顧者壓力大
台灣「過敏兒」30年來增加20倍,許多孩子一變天就打噴嚏、咳嗽或抓癢,注意力不易集中,有家長擔心會影響智力發展,高雄長庚兒童醫院為此花了3年研究,發現過敏基本上並不影響兒童智力,反倒是孩子過敏症狀愈多,父母或祖父母照顧的壓力更大,他們的身心負擔尤值得關注。高雄長庚花3年研究 登上「科學報導」國際期刊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郭和昌說,台灣過敏兒愈來愈多,幾乎每5個就一個患氣喘,每2個有一個鼻子過敏,皮膚過敏占12%,這些孩子常因鼻子或皮膚過敏坐不住,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中,被懷疑是「過動」或智力有問題。郭和昌說,他與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張鈴偲、兒童心智科醫師王亮人以191名1歲到14歲的兒童及他們的家長做為樣本,共同投入研究3年,找出解答,過敏兒在神經發展功能與健康兒童有無差異,對兒童智力並無影響,但對主要照顧者來說壓力很大。相關研究最近刊於「科學報導」國際期刊。王亮人說,採樣過敏兒中,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的比例分別是87.2%、74.3%、29.3%和8.3%,其中近20%的孩子同時有3種以上過敏疾病,「過敏症狀愈多,家長的壓力愈大」。本身是護理師的吳小姐,家裡3個孩子是過敏兒,兩個兒子因皮膚常脫屑、紅疹,親朋好友看不下去,紛提供她偏方,更有人罵她當護理師還把孩子照顧成這樣?讓她很無言。
-
2020-09-11 科別.兒科
過敏兒會不會變笨? 高雄長庚3醫師花3年找出答案
台灣「過敏兒」30年來增加20倍,許多孩子一變天就打噴嚏、咳嗽或抓癢,注意力不易集中,有家長擔心會影響智力發展。高雄長庚兒童醫院為此花了3年研究,發現過敏基本上不影響兒童智力,反倒是孩子過敏症狀愈多,父母或祖父母照顧的壓力更大,他們的身心負擔尤值得關注。過敏兒會不會變得比較笨?不少家長普遍存在疑惑,高雄長庚兒童過敏免疫科及兒童心智科共同投入研究3年,找出解答。兒童過敏免疫科醫師郭和昌說,台灣過敏兒愈來愈多,幾乎每5個就一個患氣喘,每2個有一個鼻子過敏,皮膚過敏則占12%。這些孩子常因鼻子或皮膚過敏坐不住,動來動去,注意力不集中,被懷疑是「過動」甚或智力有問題。之後他與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張鈴偲、兒童心智科醫師王亮人以191名1歲到14歲的兒童及他們的家長做為樣本,再分過敏組與非過敏組對照,經專業問卷研究過敏兒在神經發展功能與健康兒童有無差異,結果發現,對兒童智力並無影響,但對主要照顧者來說壓力很大。相關研究最近刊於「科學報導」國際期刊。王亮人說,採樣的過敏兒中,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的比例分別是87.2%、74.3%、29.3%和8.3%,其中近20%的孩子同時有3種以上過敏疾病,「過敏症狀愈多,家長的壓力愈大」。本身是護理師的吳小姐,家裡3個孩子是過敏兒,其中兩個兒子因皮膚常脫屑、紅疹,親朋好友看不下去,紛提供她偏方,更有人罵她當護理師還把孩子照顧成這樣?讓她很無言。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松果購物限量開賣「玩色系列口罩」!迷彩﹑馬卡龍色全都有
繼上周學校開學之後,口罩需求持續增溫,尤其是特殊色口罩更是大眾搶購的指標,松果購物即日起開賣玩色系列口罩,首次限量開賣台灣國際生醫成人口罩﹑善存迷彩醫療口罩﹑丰荷螢光黃醫療口罩等,迷彩色、馬卡龍色全都有,同時也開賣環保媽媽兒童及幼幼款特殊色醫療口罩,口罩一律不限購。松果購物開賣的「台灣國際生醫成人口罩」100片售價1,392元、限量30盒,共有薰衣草紫、萬安藍、楚瑜橘、國昌黃、吸附紫、脫魯粉、俏皮紅、沁涼藍等8色隨機出貨;「善存迷彩醫療口罩」100片售價1,216元、限量400盒,共有橘、綠、藍、粉等色系;「順易利醫療口罩」50片售價649元、限量100盒,共有藍、綠、紫、粉、黑等5色隨機出貨;「丰荷醫療口罩」100片售價1,126元、限量400盒,共有螢光黃、櫻花粉、薰衣草紫等色系;「宏瑋醫療口罩」奶油黃色100片售價1,194元、限量200盒,冰河藍色、哈密瓜綠色皆為100片售價956元,限量300盒。環保媽媽兒童/幼幼款醫療口罩50片售價751元、限量150盒,共有藍、綠、紫、粉、黃等顏色隨機出貨。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證實:在查的「那一家」就是豪品
口罩國家隊爆第二家混陸貨,「口罩國家隊」豪品國際實業公司也涉嫌從大陸地區進口非醫療用口罩,冒充台灣製造醫療用口罩出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並未發現混充實名制的狀況。莊人祥表示,豪品便是之前指揮官透露正在查的另一家口罩國家隊,廠商進口一批非醫用口罩,因有對外販售流通的嫌疑,9月9日已經移送地檢署,但與之前加利不同,目前未發現混充實名制狀況,後續交由地檢署調查。這些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口罩既然未進入實名制販售,都流向何方?莊人祥則表示,目前僅知進口了700多萬片,都是大陸非醫用口罩,尚有300多萬片在倉庫,也就是400多萬片在市面流通,知道是外盒有混用,其他部分由物資組提供詳細回應。未來針對口罩混充狀況,會在兩周內針對台灣製造醫用口罩,不論成人和兒童用的都需要鋼印「MIT」及「MD」標示,避免裝備運至國外,持續追蹤不良廠商,若發現混用,將嚴辦工廠。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國家隊爆第二家混陸貨 兩款冒醫療用、含孩童口罩
加利口罩事件繼續延燒,彰化地檢署接獲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通報,「口罩國家隊」豪品國際實業公司也涉嫌從大陸地區進口非醫療用口罩,冒充台灣製造醫療用口罩出售,地檢署搜索到豪品公司、工廠和倉庫,傳喚公司負責人及員工共5人到案說明,同時扣得帳冊、出貨資料及冒充台灣製口罩的產品外包裝等證物,訊後諭知公司呂姓負責人以200萬元交保。地檢署調查後發現,豪品自2010年6月2日起,從大陸地區進口非醫療用口罩約400萬片,除作為公司產品非醫療用口罩合法銷售,豪品也把口罩裝入標示為台灣製醫療用的包裝盒,合計冒充台灣製的有2款產品,1款是3D立體口罩(含成人用及兒童用),另1款是平面活性炭口罩。衛福部和彰化縣衛生局除了督促業者儘速回收,消費如購買豪品公司口罩,可向購買的通路辦理退貨。
-
2020-09-10 養生.聰明飲食
從食物本身改善肥胖問題 研究發現這項因素影響飽足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現在人常藉由美食紓解壓力,不過好吃的食物可能暗藏肥胖風險!越來越嚴重的肥胖症問題,將是下一代食品需重視的地方。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 2020年7月刊登的研究表示,透過改變食物質地,可以讓食用者增加飽腹感、減少食物攝取,更加著重「健康意識」,以作為「下一代食品」開發的參考。現代人常藉由美食紓解壓力,但是食品除了好吃以外,其實過量的攝取也對人們帶來相當龐大的負擔,越來越嚴重的肥胖症問題,將是下一代食品開發因應健康趨勢所需重視與改進的要點。全球成年人中有19億人超重!肥胖症是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健康疾病,屬於營養不良範疇,並連帶引發其他疾病的高發病率和死亡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02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有19億成年人超重,其中6.5億為肥胖人口,5~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更有超過3.4億人超重或肥胖。下一代食品應具備「健康意識」,著重「食物質地」增強飽腹感!食品除了好吃之外,也該注意到飲食所帶來的嚴重問題,肥胖症正在危害全世界人們的健康,食品廠商都該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除了美味外還需考量到健康問題,在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的現代,其實也可以從食物本身來改善嚴重的肥胖症問題。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2020年7月刊登的《Food texture influences on satie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文獻回顧表明,下一代食品應更具備「健康意識」,從食物質地著手以增強飽腹感。該研究解釋,體重增加是因為在攝取食物時吸收的能量與消耗的能量不平衡,為了保持兩者均衡,食品科學家、營養學家與心理學家開始針對食物質地做改變,希望能藉此來改進食用時帶來的飽足感,進而減少食物的攝取。該文獻回顧收集了29份文獻,包括了817位研究對象,年齡介於為18~50歲(平均年齡24.7歲),受試者不包括肥胖人口、老人、小孩等。研究中尤其強調比較「食物質地」造成的進食量差異,其他變因還有像是咀嚼的效果、進食速率或口服加工等。固體、液體飽足感差很多!固體食物更能降低飢餓度在所有測量食慾控制的29項研究中,有16項發現食物質地對減少飢餓和增加飽足感有明顯作用。根據實驗結果,受測者在食用半固體和固體食物後,與液體食品相比,固體和半固體食品的食物更強烈地抑制了食慾。像是以食用固體蘋果與液態蘋果(蘋果果汁、蘋果醬)相比,固體蘋果會使人們的飢餓感降低,飽足度提高,食物對飽足感的影響在於食物的結構形式,且固體與液體相比,即使兩者所獲得的能量完全相同且纖維含量相似,但固體的水果體積也比液體形式大。黏度也成飽足感關鍵!延長咀嚼時間、有效減少攝取量而高黏度的食品相較低黏度的食物,也起到抑制食慾的關鍵作用。在其中一項研究中,受試者食用了兩種能量和容量相同的燕麥麩皮飲料,不同的是,兩杯飲料的黏度一杯較高、一杯較低,結果顯示,高黏度的燕麥飲料與低黏度飲料相比,高黏度飲料中被人體攝取的能量較少,作者推測可能是胃排空的速度變慢(但他們沒有直接進行測量)。同時挪威也有研究人員發現發現改變食物的質地,並延長咀嚼時間確保食物與口腔長時間接觸,將可使人們的飲食攝取減少。食品質地對於攝食行為的影響,仍有許多研究空間以目前的研究結果皆指出,增強飽腹感的食物可以減少攝入多餘食品,能幫助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們,營養學家表示,未來應用營養預防策略來改善食品研發策略,並希望解決現代人們的肥胖病。但研究團隊也表示,此為初步的研究結果,仍需進行較高質地特徵和較低能量密度的新穎食品進行進一步研究,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其生理和心理後果,但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對於創造下一代增強飽腹感和飽足感的無負擔食品已有初步成果,也值得食品製造廠商思考,除了美味、還能如何從食品開發方向協助降低肥胖症的危害。延伸閱讀▶心血管疾病成全球頭號殺手!食品業者如何盡ㄧ份改變的心力?▶亞洲人躍升高風險群!最新研究顯示:東亞、東南亞國家「壞膽固醇」上升幅度最大!▶最新國民營養調查結果出爐:別再要老人亂減肥!喝夠牛奶更重要參考資料▶15 'health foods' you're better off avoiding▶Food texture influences on satie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odifying texture can boost satiety in lower calorie foods, says researcher(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9-09 科別.兒科
高功能自閉症就是天才?醫師:外表只看到沒自信
台灣平均每100人有1到2人罹患自閉症。台灣兒童青少年發展障礙學會理事長、北市聯醫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鄒國蘇說,自閉症療育最關鍵的是接納。看過太多人經多年訓練改善了,最後卻因職場創傷待在家中;也看過很多人因為親子關係改善、老師同學的肯定和包容,重拾自信,發揮最佳狀態。鄒國蘇表示,有位媽媽是小學老師,孩子愛搗蛋、難管教,在學校都被老師及同學排斥,媽媽壓力很大,常忍不住打罵小孩,親子關係惡化。後來知道孩子患有亞斯伯格症,才開始學習如何與他相處,媽媽也練習先穩定自己的情緒,親子關係和孩子的症狀都大幅改善。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倪信章提醒,家長的身心狀態與孩子是連動的,孩子自理能力不好和情緒行為問題,會導致家長身心健康不佳。其實透過家庭和教育的持續介入,就算是症狀很嚴重的自閉症兒童,也有大幅改善改善的空間,千萬不要放棄。很多人會認為高功能自閉症就是天才,但鄒國蘇說,這樣的孩子常很沒自信,在學校總是被忽略的隱形人,同學老師都不理他。之前遇過有個孩子就是如此,在學校不快樂也不想學習,直到有天老師發現他數字概念很好,對他說「我很欣賞你,你的數學能力好棒!」這一誇不得了,孩子成績突飛猛進。鄒國蘇說,老師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營造接納支持的班級氣氛,幫助孩子改善人際關係。有些老師會巧妙安排善良雞婆、愛聊天的同學去跟自閉症的孩子搭檔,也有老師會鼓勵其他孩子教他遊戲規則,如果成功了就給其他孩子獎勵。鄒國蘇表示,自閉症的孩子很需要跟朋友玩,與人互動就代表他人對自己的接納,代表自己可以參與社會規則。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要進入社會的規則,自閉症的孩子需要比別人更多時間練習,只要他接受某種規則又有自信,就會進步得很快,把事情做得很好。最大的目標還是在於消除社會異樣的眼光。鄒國蘇說,這些年最難過的是,很多孩子訓練了半天,家長學校醫療體系都付出很多努力,好不容易畢業出社會,但還是不被接納,職場心理傷害很嚴重,最後又回到家中。倪信章認為,強化潛力、降低阻礙、提高人與環境的適配性,是改善自閉症融入社會的重點,如果職場同事都了解、接納自閉症,效果幾乎等於他本身的症狀改善和能力提升。倪信章提醒,如果發現孩子不對勁,應及早就醫勿猶豫,例如四到六個月齡的孩子,如果還沒有社會性微笑,就要尋求小兒心智科醫師的評估和追蹤。
-
2020-09-08 新聞.食安拉警報
醫師警告:美國四年後恐再勒索 要求賣萊劑給台灣豬農
萊克多巴胺美豬明年1月1日將進口台灣,農委會強調國內養豬絕對不會開放萊克多巴胺,但前美牛專家會議代表、醫師蘇偉碩今天表示,美國「四年後可能再勒索一次」,要求萊克多巴胺進入台灣養豬業,因為賣藥利潤絕對遠高於賣豬肉,站在醫生跟家長立場一定要站出來反對,將來會有更多科學證據證明萊克多巴胺的危險性。彰化醫療界聯盟、台灣農民組合協會、屏東環保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今天舉辦記者會發起反對萊豬連署。蘇偉碩指出,美國研究牛隻使用萊克多巴胺的死亡率將增加91%,豬隻則會增加攻擊性,主因是萊克多巴胺會改變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濃度,容易變得憂鬱、有攻擊性。蘇偉碩說,研究指出超大劑量瘦肉精會影響大鼠胎兒的腦神經發育與行為,目前尚無針對人體研究,不過美國兒童自閉症盛行率從1994年起就一路攀升,雖然目前無法確定跟萊克多巴胺有關,但台灣沒必要拿下一代試驗或開玩笑。蘇偉碩說,歐盟之所以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就是因為對人體健康有不確定風險,在有害推定原則下,當然要避免進入食物鏈。衛福部在沒有提出更完整的健康風險評估前,沒有權力犧牲民眾健康。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說,萊克多巴胺最大問題是科學證據不足,國際目前僅作過六人的人體試驗,根本無法訂定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量或健康風險評估,因此歐盟才極力反對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類進口。相關實驗發現,人類腎臟細胞接觸到萊克多巴胺會產生毒性,增加體內氧化壓力,日本也有研究魚類接觸到萊克多巴胺會有生殖荷爾蒙影響。錢建文說,萊克多巴胺是乙型受體素的其中一種,而兒童慢性病最常見是氣喘,若長期接觸萊克多巴胺,身體將對乙型受體素不敏感,兒童氣喘發作急救時,可能導致藥物失去效用,這都是未知風險。
-
2020-09-06 科別.兒科
避免孩子被標籤化! 伊甸共融公園舉辦早療篩檢
0到6歲是兒童早療黃金期,兒童腦部發展更於3歲時達80%。許多家長卻因擔心孩子遭受異樣眼光,不讓孩子接受篩檢,可能限制了孩子的發展,為此伊甸基金會桃園服務中心首次將篩檢活動移至共融公園舉行。今天在桃園市平鎮新勢共融公園舉辦兒童篩檢活動,透過繪本導讀及互動遊戲,在歡樂氣氛中,篩檢、發覺潛在遲緩兒,盡早讓慢「天使們」接受早療。伊甸基金會表示,國內近年興起「共融」概念,許多公園、遊樂場都設有如碗公式的盪秋千、可放置輪椅的旋轉台等無障礙、共融式的遊具,使不同能力的孩童都能一起享受樂趣遊玩。由於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發展遲緩警覺性不足,總認為孩子講話慢一點沒關係,「大隻雞慢啼」,或擔心孩子被「標籤化」,甚至避諱接受篩檢,而錯失早期療育黃金期。因此活動特別選在的共融公園舉辦,透過繪本融入生命教育,引導家長理解早療兒童的需要;並於互動遊戲中,觀察孩童肢體、語言等發展。家長許小姐表示,曾收到醫院發的兒童篩檢說明,但自己僅能從字面上解讀,容易造成最孩子行為的誤解,伊甸舉辦的兒童篩檢活動,可以讓家長跟專業人員直接溝通、立即解惑,相當有幫助;林先生說,最近發現家中孩子經嘗跌倒,今天經社工評估,認為孩子只是平衡感不太好,非發展遲緩,這樣實際解惑可以大大的降低家長疑慮。主任徐華英表示,伊甸桃園服務中心今年截至8月底,已舉辦7場實體宣導活動,篩檢224名孩童,其中有97名疑似發展遲緩,篩檢比例高達10.27%,每10個孩子中,就有一位疑似是發展遲緩兒。若篩檢為遲緩兒,後續將持續追蹤孩子發展狀況,提供早療協助,或進行資源轉介及提供福利補助資訊。另外,對於不便外出的家庭,提供CALL IN篩檢服務。洽詢電話(03)3330210分機11-20。
-
2020-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28家製藥商2年內將量產疫苗 力抗疫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今天表示,全球10個國家的28家製藥大廠接下來2年可以生產史前無例大量疫苗,來對抗疫情。基金會也宣布將帶頭協助購買並分配這些疫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機構共同領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分配計畫「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扮演一部分角色,該計畫旨在負責採購疫苗,並提供人們公正管道施打。至今,已有76個富裕國家誓言參與COVAX計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28家疫苗製造商共同分擔年度疫苗生產計畫直至2023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進行的一項市場評估「顯示廠商願意於接下來1到2年內,一同生產前所未見的大量疫苗。」但製藥商也表示,上述預期目標「高度取決於臨床測試成功與否、預先採購協議是否到位、資金提供有無確定和監管與註冊過程效率等因素。」路透社報導,欲終結這場已奪走全球超過86萬4000條人命的傳染病,安全又有效的疫苗被視為必要之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因為擁有世界最大疫苗買家的地位,因此多了COVAX計畫的新角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指出,它們每年代表近100個國家採購逾20億劑疫苗,供定期接種及因應疫情爆發時使用。
-
2020-09-05 焦點.健康知識+
感冒喉嚨痛可以喝蜂蜜水?研究證實比常規治療好 1情況除外
一般的感冒會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常令人很不舒服,而且有時候症狀久久無法痊癒,現在有個新的研究發現,吞下1湯匙的蜂蜜,也可以緩解感冒帶來的不適,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循證醫學雜誌》(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其實,經常有父母會透過蜂蜜來減緩孩子咳嗽和喉嚨痛的痛苦,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進行了研究,對14項臨床試驗進行審查時,發現有些科學證據確實可以支持這個論點。蜂蜜治療 減少咳嗽、發作頻率更低從審查研究中發現,比起接受常規治療(包括止咳糖漿、感冒藥和抗過敏藥以及止痛藥等),以蜂蜜治療的患者更少咳嗽、發作頻率更低。專家說,儘管蜂蜜可能無法讓感冒症狀消失,但嘗試一下是可行的。並未參與這項研究的中西醫結合專家Russell Greenfield博士指出,部分原因在於藥局出售的感冒藥和咳嗽藥的效果不佳,而且可能會產生副作用。現實狀況是,目前沒有很好常規的方式來治療普通感冒;因此,相比之下,蜂蜜可能會有所幫助,而且相對安全且便宜。但有個例外,就是1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避免肉毒中毒的危險,不應該給他們吃蜂蜜。減緩咳嗽症狀 蜂蜜比常規治療來得要好蜂蜜作為民間療法(包括喉嚨痛和咳嗽)已有數百年歷史,為了進行新的審查,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有關蜂蜜是否對感冒咳嗽有用的最新證據。研究發現,從2007年以來,一共14項臨床試驗主要針對兒童研究,但有5項涉及成年人。總體而言,在減緩咳嗽症狀方面,蜂蜜比常規治療來得要好。英國牛津大學醫學院的主要作者Hibatullah Abuelgasim表示,大多數研究都集中於咳嗽症狀,部分研究則將重點放在其他感冒症狀,例如1項針對成年人的研究測試了喉嚨的刺激性,發現蜂蜜似乎可以加快喉嚨的恢復速度。細菌感染時 需透過藥物治療不過,Russell Greenfield博士指出,但在某些情況下,感冒患者可能會發展為繼發細菌感染,這時候就不能只靠蜂蜜,而是需要透過藥物治療。至於蜂蜜為什麼可以改善咳嗽症狀呢?Russell Greenfield說,可能是蜂蜜含有抗氧化劑,研究表明它具有抗微生物和抗發炎的特性,有助於覆蓋黏膜,這可能有助減輕一些不舒服的症狀。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慢性咳嗽別瞎治! 看看是不是這11個禍源引起的?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
2020-09-04 科別.兒科
大家都可以擦防曬,只有這種人不能!醫師建議防曬5招
爸媽喜歡帶寶寶出遊,希望孩子從小就有廣闊視野,今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少爸媽帶孩子走向大自然,想抓住夏天的尾巴。但帶孩子出遊,最怕寶貝曬傷、中暑,尤其寶寶皮膚比成人脆弱,可抵禦紫外線傷害的黑色素含量也較低,比大人更容易曬傷。娃娃車用遮陽罩 留通風口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不建議將防曬產品擦在未滿6個月的寶寶身上,主要是嬰兒皮膚成熟度不如成人,導致寶寶容易受到防曬品中化學成分的影響。俞佑建議,寶寶防曬,最好採用物理式遮蔽,例如讓孩子在可遮蔭的地方玩耍,戴寬邊帽等,嬰兒車推出門時,可加裝小傘,把遮篷拉上。但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娃娃車使用遮陽罩,需保留通風開口,不可為阻擋陽光完全密閉,確保空氣流通,以防中暑。曬傷 可用冷敷或擦保濕品6個月大以上的孩子防曬,可以使用含氧化鋅或二氧化鈦成分防曬產品。俞佑提醒,孩子最容易曬傷的是凸出暴露部位,如頭髮較稀疏的頭皮、鼻頭、耳朵、下巴及後頸部等,都需做好遮蔽或塗抹防曬產品,而水面、沙灘會反射陽光,造成額外曝曬,需加強防護。曬傷症狀通常發生在過度曝曬數小時後,一開始是發紅、發熱、碰到就痛,之後就會脫皮、奇癢無比,過程需數天到兩個星期。俞佑建議,可取乾淨毛巾或紙巾,以冷水浸透後冷敷在曬傷的地方,每次10至15分鐘,一天可重複3至4次,也可用蘆薈露或低過敏性的保濕產品舒緩。但俞佑提醒,如果曬傷嚴重到起水泡,務必就醫,若一般曬傷在適當處理過後仍不適,可就近到皮膚科診所看診,醫師可能會開立一些溫和的類固醇藥膏或口服消炎藥、抗組織胺來舒緩曬傷後的刺、癢、疼痛。孩子突然沒精神 就要警覺除了曬傷,爸媽最怕小孩中暑,朱柏齡指出,兒童血液循環系統及排汗系統效能不如成人,且比成人吸熱量更大、更容易中暑,小孩不太會或無法表達出不適,家長就容易忽略,提醒若發現孩子突然沒精神,要提高警覺,在戶外活動時,家長應協助孩子補充比平時更多水分。近年小電扇日漸普及,甚至有不少產品可以夾在娃娃車上,在外遊玩常能看到家長替孩子的「座駕」加裝小電扇,避免中暑,但朱柏齡提醒,電風扇基於對流原理,當周圍溫度比身體表面溫度低,才能感受到冷風,當環境溫度高於身體溫度,風扇可能反而愈吹愈熱,使用小電扇也應注意通風。保幼3招 下車臨停看後座朱柏齡說,避免孩子中暑,最好的方法是減少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在室外逗留,當室外溫度過高時,建議改為室內行程。家長也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就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他曾經親自測試,發現短短33分鐘,車內溫度飆升到53.3℃,警告「這個溫度100%會中暑。」衛福部國健署提出保幼3招:「下車看後座、鑰匙保管好、未到要聯繫」,家長臨停或停車時,每次下車都要開啟後車門,檢視後座,確認未將幼童遺忘於車內,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
-
2020-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衛迷注意!博客來開賣這三種潮色醫療口罩
博客來將於9月4日(五)上午開賣九款中衛口罩,除了先前推出的50片裝售價300元的櫻花粉、深丹寧、酷黑、天空藍、海芋黃5色中衛口罩外,這次還推出討論度爆表的潮橘、月河藍(月夜)2色的平面醫療口罩,以及玩色系列 (黑+綠)、兒童款黃小虎醫療口罩,4款皆為一盒30片入,售價260元的醫療口罩外可供選擇,每人限購一盒,限量售完為止。